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绵山导游词优秀14篇 绵山景区导游词

更新时间:2023-06-18 来源:互联网 点击:

绵山风景区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秀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魅力,带给我的是无穷的享受和震撼。下面这14篇绵山导游词是为您整理的绵山导游词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精选5篇山西绵山导游词 篇一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各位来的绵山。绵山,亦名绵上,因春秋时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而闻名天下。绵山地处汾河之阴,在介休市南20公里处,山势陡峭,苍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优美,竖家5A 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

我们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龙头寺原名塔岩头, 因岩下黄土坡原有空王塔院而得名,后因唐太宗李世民来绵山朝山谢雨, 见双龙显灵而改现名。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共有二十多处景点。从龙头寺远眺,只见两山对峙,怪石磷峋,风景绝佳。

游完龙头寺,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第二个景点———介公岭。说起介公岭,还有一段故事呢。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流亡时饥饿难忍,介子推割股奉君。后来,重耳做了国君,介子推不求名利,隐居绵山,

绵山导游词 篇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年期在每年公历四月五日前后。这时,万物沉睡的严冬过去,万象更新的春天来到。到处是春光明媚,草木萌动的清明景象。禁火寒食(一种旧俗,时间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或两天。据说这一风俗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文公的贤臣介子推。)

“火焚绵山”的故事许多人都听说过,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事。据《左传》与《史记》记载:春秋时,晋国有个人名叫介子推,他为人正直,是有名的忠臣孝子。在晋国公子重耳被赶出国门在外避难时,介子推忠心耿耿随重耳在外漂泊了十九年。一次重耳途经卫国,饥不能行,众臣争采野菜煮食,重耳难以下咽,这时介子推便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汤让重耳吃,重耳感动不已,夸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重耳结束流亡生活,到国内当上晋文公之后,流亡时跟随他的群臣争相邀赏,惟独介子推悄然离去,他说:“我宁愿终生贫困,也不愿贪天功为己功”,便背上自己的老母,进入绵山隐居起来。此事不久便被晋文公得知,立即前往绵山,但介子推死活不肯出来相见。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孝子,决定举火焚林,他认为这样一来,介子推为保全老母性命,一定会背母亲逃出山中。结果介子推宁死不出山,与老母相抱,被熊熊烈火烧死在山中。晋文公见状,痛哭不已。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封血書,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后人为纪念介子推,每逢此日都不忍举火,冷食一日,“寒食节”从此便流传下来了。

我们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朋友们请继续向上爬。在这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门前是一条很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通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一高数十米,宽三四余米的凹崖,崖根处有数十个碧绿的石乳倒挂在石壁之上,被称作“石乳泉”,据说此水可疗痼疾。过了石乳泉,山势愈加险要,沿途群峰环绕、烟云缥缈、两山对峙,不知脚下的路在何方。其实“绵山十里山水画卷”这才开始。首先看到的是建于悬崖绝壁处的白云洞,洞内有团团白云不断涌出,据说还能预测阴雨。过了白云洞,来到一座木桥上,桥上怪石嶙峋,桥下万丈绝涧,行人都必须贴壁而行,万分小心,可见桥之险要。传说绵山山主田志超最初来绵山时,前有断崖挡路,后有猛虎追赶,幸有鹿兔以蹄相搭,方才通过。所以这座桥就被后人称之为“兔桥”,前面1公里处的。另一座桥被命名为“鹿桥”。

过“免桥”、“鹿桥”,再攀127级石级便是绵山的主要风景区——抱腹岩。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就深藏于这一巨大的岩洞之中,除抱腹寺外,此处还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石佛殿与五龙殿等建筑,这些建筑都深藏在抱腹岩的腹中,雨雪无法侵入,这种清幽险绝的景象实属罕见。

在空王殿,殿中央是一尊金身塑像,关于这尊塑像还有一段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这就是绵山佛主——“空王古佛”。空王佛是田志超的化名,相传是隋末唐初人。志超自幼好学,才华过人,7岁入学,遍读经、史、子、集,长大后,父亲不幸去世,家境衰落,于是到太原蒙山开化寺拜师学艺,5年之后学业有成,来到了绵山,到达后当天夜里在抱佛寺内找了一间空房住下,第二天黎明,志超刚起床,就听一妇人喃喃自语:“哪里的野人,好生无理,缘何占我房舍?还不快快离去。”志超寻声而望,原来是正殿中正襟危坐的龙母。志超见这妇人满脸刁钻尖刻,心里老大的不高兴,但又想自己初来乍到,便捺住性子,整理好衣冠,纳头就拜,说:“贫僧冒昧,出家人四海为家,我见天色已晚,屋内又空着就住了进来,请多多恕罪。”谁知龙母听后勃然大怒:“好您个大胆的汉子,绵山方圆百里都姓龙,谁人不知,哪个不晓?而今我不让您住,您就住不成!”志超说:“龙母且息雷霆之怒,咱们慢慢地商量。”龙母依旧大怒,志超又耐着性子说:“佛家慈悲为怀,俗话冤仇还宜解不宜结呢,况且我们往日无仇,近日无恨,有啥不能商量的!”龙母自觉语失,反问:“有何主意?”志超说:“咱们对奔,三盘两胜定输赢,如果您赢了,我就远走高飞,假如您输了,您就让出介山。”龙母自信自己棋艺高超,是不会输的。那么结局如何呢?大家一定猜出是志超胜了龙母。此事很快传遍了各州府县,人们都虔诚地向他顶礼膜拜,奉作神仙。

在抱腹寺内,仍保存着许多重要的碑刻。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就深藏于此,此碑通高3米,宽1米,厚35厘米,碑两侧刻有唐、宋及金人题记。

铁索岭是抱腹岩上面一个高约200米的山岭,游客手抓铁链斜身而上,回头就是万丈深渊,使人头晕目眩。向上可到达绵山的最高峰,如登上峰顶,峰峦迭翠,一片绿色世界,在东南处草坪上立着三块矩形巨石,据说那儿就是当年被焚死在绵山的介子推的殉难处。

从抱腹岩下行,我们将看到前方弯道上有五个特殊的山峰,这就是“五龙墓”。传说五龙死后就葬在这里。北宋文人为这段山水作了写照:“路尽山尤险,溪深水愈豪,寺楼今不见,依旧五峰高”。

朋友们,过“五龙墓”不远就到了舍身崖,所谓舍身崖,就是指旧时儿女为父母消灾免难,舍身投崖处。这里地势险要。继续往前走便到了“一锅泉”,这里地下埋一铁锅,水由崖壁流入锅里,游人常掬水而饮,味道甘甜。参观完一锅泉,我们就该往回返了。

女士们、先生们,秀丽壮观的绵山离我们渐渐远去,愿今日的绵山之游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希望各位带着您们的家人与朋友再次光临介休绵山风景区。

绵山导游词 篇三

绵山位于介休、灵石、沁源三县交界处,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8年2月15日日军第二十师团侵占介休县城。失陷前,牺盟特派员_敏,县长张德含带领党、政、军等500余人,撤出县城,转移到绵山,就在这三孔窑洞里,建立了“介休抗日民主政府”。此后铁索岭便成为连接晋冀鲁豫与革命圣地延安的一条秘密通道,护送了大批前往延安的革命干部。薄一波、陈赓以及爱国将领方震武等曾在这里开展工作,指挥战斗。1940年,形势进一步恶化后,抗日民主政府又转移至绵山银空洞。

抱腹岩为绵山百余处岩洞之首,因形如两手抱腹,所以又叫抱腹岩。抱腹岩之腹大,大得惊人:抱二百余间殿宇禅房及一两万名游人于腹内而不显得拥挤。抗战时期,介休抗日民主政府常在这里召开全县军民大会,部署生产和战斗任务。抱腹岩是天然生成的超大型礼堂。抱腹岩坐东面西,为一高约18丈,长约45丈,深约15丈的巨形岩洞。岩洞分上下两层,上层是两个直角排列的大岩洞,很象砖圈的“无量殿”,路断处有木栈道沟通,自下仰望殿宇参差,勾栏蜿蜒,犹如空中楼阁。更引人注目的是岩洞顶壁的无数个鸟洞和悬挂着的铜铃。抱腹岩挂铃为绵山一绝,每逢庙会,许了愿的善男信女们便雇人从岩顶将挂铃者用绳子吊在半空,然后利用前后晃动的力量将人悠进洞内,用铁钩钩住顶壁打楔系铃。操作完毕后再用绳子把挂铃者放到岩下。场面惊心动魄,令人叹为观止。清代康熙年间介休文人王清在《抱腹岩》一诗中写道:“寺古云常在,岩空势欲倾。此中真得地,以外纵浮名。鸟拂金铃渡,僧缘石隙行。坐听梵响处,花雨落无声”,可谓绘声绘色的抱腹岩写照。其中“鸟拂金铃渡,僧缘石隙行”更成为人们广泛传颂的名句。很久以前,绵山中生活着一种叫吻的野兽,非常凶猛,常常伤害过往行人。附近的村民靠山吃山,以采药为生,而野兽封山,村民们无不头痛万分/于是推荐了一个身体强健,狩猎本领很强的年轻人前去降吻。这个年轻人想只凭自己的力量那太微不足道了,如果能得到神灵的保佑,一定会万无一失。于是他就去求空王佛保佑,祈求老人家赐给自己一件法宝,以降服吻兽。年轻人祈祷完毕,正要走时,忽然看见供案上金光闪闪,霎时满殿生辉。走近一看,原来是只铜铃,铜铃上还有一道经文。这时殿内突然有个缥缈的声音:“念此咒,便可降住怪兽,快快去吧。”年轻人这才恍然大悟,慌忙叩拜点化之恩。后来果然降服了吻,人们为了感谢空王佛的慈悲之心,就把这个铜铃挂在抱腹岩的岩顶上,让它为人们消灾免祸。

空王古佛主要奉祀空王古佛。空王为过去世之一佛,也是佛的总称。佛经说,佛为万法之王,所以又叫空王。阿弥陀佛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但他在作比丘时,常拜空王佛眉间的白毫相,并因此而成佛。可见空王佛的地位之高。他的两侧为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四位菩萨。两旁是他的弟子摩斯、银空。殿前门廊是两位护法神——哼、哈二将。因哼将鼻喷光气,哈将口吐白光,故称哼将和哈将。

空王殿空王佛是云峰寺以及整个绵山供奉的佛祖,是汉人中最早成佛的。他俗名田志超,曾对佛教禅宗临济宗的弘扬作出了巨大贡献,后圆寂坐化成佛。殿内这尊佛像是他的包骨真身,是佛转世后又成佛的空王佛。相传,他为反抗官府及地痞的盘剥离家出走,几经辗转,来到了介休城内的华严寺。他每日在寺内打坐念经,修行养性。农忙时节,全城的农户都忙着去田间干活,但人手太少,又怕误了时日,非常着急,都先后来求志超帮忙。志超有求必应,一口气答应了二十八家,并照帮不误。后来他又云游到义棠弘济寺,因为寺前要修塔,但用水很困难,于是又指挥兔、鹿用铜钟抬水,加快了工程进度。最后他选择了绵山,受到了善男信女的广泛膜拜。唐贞观十二年(戊戌),李世民向绵山求雨,志超命正在做饭的弟子摩斯将淘米水向西南方向洒去,于是长安一带普降甘露,干旱解除,万民欢腾。以后每逢大旱,晋陕一带百姓都要来绵山祈雨,可谓盛极一时。后来为感谢志超

“解民倒悬”之恩,李世民率众臣朝山拜佛。志超的弟子银空在抱腹岩接驾告师父已圆寂西归。李世民未能如愿,不禁仰天长叹:“此行空望 …佛矣!”顿时天空出现了“空王佛”字样。于是唐太宗下旨在这里修建了空王殿。这个殿又叫石佛殿,殿内所有构件,包括台坐、门拱均为石雕,保持了唐代以前的风格。

绵山的导游词 篇四

绵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绵山风景名胜区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地界,最高海拔2560米,是太岳山的一条支脉。接下来是范文参考小编带来的绵山导游词,希望帮得上大家。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介休绵山,希望一路上我们一起同游,能够带给大家一次美妙的旅程。绵山是太行山支脉,海拔高度为2000多米,因山势绵豆而取名为绵山。后因春秋时期晋臣介子推被焚此山而名声大震。历代都在绵山兴建了许多寺院禅房,于是成了著名的佛教圣地。而且绵山风景绝佳,也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之一。从介休南行20公里到达绵山脚下的兴地村,在兴地村有一处值得一看的地方,就是我们在游绵山之前先参观的第一个景点——回銮寺。

回銮寺是由于唐太宗当年到绵山想登山未成在此回銮而得名。当时唐太宗还留下题诗一首:“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宝刹遥承露,天花近足春。焚钟交二响,法日转双轮。寂尔真仙境,超然离俗尘。”大家请随我进寺内参观。这座寺庙在五代时曾遭战乱的破坏,宋代时又重新修建。寺内院落宽展宏敞,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左右垛殿和东西配殿。从天王殿向内观望,虽然院内建筑物不高,却庄重、肃穆。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殿,原有元代泥塑佛像群和铁佛像、木雕佛像,而且四壁绘有元代壁画,可惜十年动乱中被毁掉了。现在寺内生长有古松、龙槐、杉树等,夏日槐荫如伞,四季古松清幽,给寺内增添了勃勃生机。

朋友们,从回銮寺出发,再南行约1.5公里的路程,我们就要开始登山了。山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但景点较为分散,往返路程约9公里左右,俗称“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各处罗列。”

我们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朋友们请继续向上爬。在这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门前是一条很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通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一高数十米,宽三四余米的凹崖,崖根处有数十个碧绿的石乳倒挂在石壁之上,被称作“石乳泉”,据说此水可疗痼疾。过了石乳泉,山势愈加险要,沿途群峰环绕、烟云缥缈、两山对峙,不知脚下的路在何方。其实“绵山十里山水画卷”这才开始。首先看到的是建于悬崖绝壁处的白云洞,洞内有团团白云不断涌出,据说还能预测阴雨。过了白云洞,来到一座木桥上,桥上怪石嶙峋,桥下万丈绝涧,行人都必须贴壁而行,万分小心,可见桥之险要。传说绵山山主田志超最初来绵山时,前有断崖挡路,后有猛虎追赶,幸有鹿兔以蹄相搭,方才通过。所以这座桥就被后人称之为“兔桥”,前面1公里处的另一座桥被命名为“鹿桥”。

过“免桥”、“鹿桥”,再攀127级石级便是绵山的主要风景区——抱腹岩。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就深藏于这一巨大的岩洞之中,除抱腹寺外,此处还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石佛殿和五龙殿等建筑,这些建筑都深藏在抱腹岩的腹中,雨雪无法侵入,这种清幽险绝的景象实属罕见。

在空王殿,殿中央是一尊金身塑像,关于这尊塑像还有一段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这就是绵山佛主——“空王古佛”。空王佛是田志超的化名,相传是隋末唐初人。志超自幼好学,才华过人,7岁入学,遍读经、史、子、集,长大后,父亲不幸去世,家境衰落,于是到太原蒙山开化寺拜师学艺,5年之后学业有成,来到了绵山,到达后当天夜里在抱佛寺内找了一间空房住下,第二天黎明,志超刚起床,就听一妇人喃喃自语:“哪里的野人,好生无理,缘何占我房舍?还不快快离去。”志超寻声而望,原来是正殿中正襟危坐的龙母。志超见这妇人满脸刁钻尖刻,心里老大的不高兴,但又想自己初来乍到,便捺住性子,整理好衣冠,纳头就拜,说:“贫僧冒昧,出家人四海为家,我见天色已晚,屋内又空着就住了进来,请多多恕罪。”谁知龙母听后勃然大怒:“好你个大胆的汉子,绵山方圆百里都姓龙,谁人不知,哪个不晓?而今我不让你住,你就住不成!”志超说:“龙母且息雷霆之怒,咱们慢慢地商量。”龙母依旧大怒,志超又耐着性子说:“佛家慈悲为怀,俗话冤仇还宜解不宜结呢,况且我们往日无仇,近日无恨,有啥不能商量的!”龙母自觉语失,反问:“有何主意?”志超说:“咱们对奔,三盘两胜定输赢,如果您赢了,我就远走高飞,假如您输了,您就让出介山。”龙母自信自己棋艺高超,是不会输的。那么结局如何呢?大家一定猜出是志超胜了龙母。此事很快传遍了各州府县,人们都虔诚地向他顶礼膜拜,奉作神仙。 在抱腹寺内,仍保存着许多重要的碑刻。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就深藏于此,此碑通高3米,宽1米,厚35厘米,碑两侧刻有唐、宋及金人题记。

铁索岭是抱腹岩上面一个高约200米的山岭,游客手抓铁链斜身而上,回头就是万丈深渊,使人头晕目眩。向上可到达绵山的最高峰,如登上峰顶,峰峦迭翠,一片绿色世界,在东南处草坪上立着三块矩形巨石,据说那儿就是当年被焚死在绵山的介子推的殉难处。

“火焚绵山”的故事许多人都听说过,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事。据《左传》和《史记》记载:春秋时,晋国有个人名叫介子推,他为人正直,是有名的忠臣孝子。在晋国公子重耳被赶出国门在外避难时,介子推忠心耿耿随重耳在外漂泊了十九年。一次重耳途经卫国,饥不能行,众臣争采野菜煮食,重耳难以下咽,这时介子推便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汤让重耳吃,重耳感动不已,夸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重耳结束流亡生活,到国内当上晋文公之后,流亡时跟随他的群臣争相邀赏,惟独介子推悄然离去,他说:“我宁愿终生贫困,也不愿贪天功为己功”,便背上自己的老母,进入绵山隐居起来。此事不久便被晋文公得知,立即前往绵山,但介子推死活不肯出来相见。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孝子,决定举火焚林,他认为这样一来,介子推为保全老母性命,一定会背母亲逃出山中。结果介子推宁死不出山,和老母相抱,被熊熊烈火烧死在山中。晋文公焚山时正值“清明节”前一天,后人为纪念介子推,每逢此日都不忍举火,冷食一日,“寒食节”从此便流传下来了。

从抱腹岩下行,我们将看到前方弯道上有五个特殊的山峰,这就是“五龙墓”。传说五龙死后就葬在这里。北宋文人为这段山水作了写照:“路尽山尤险,溪深水愈豪,寺楼今不见,依旧五峰高”。

朋友们,过“五龙墓”不远就到了舍身崖,所谓舍身崖,就是指旧时儿女为父母消灾免难,舍身投崖处。这里地势险要。继续往前走便到了“一锅泉”,这里地下埋一铁锅,水由崖壁流入锅里,游人常掬水而饮,味道甘甜。参观完一锅泉,我们就该往回返了。

女士们、先生们,秀丽壮观的绵山离我们渐渐远去,愿今日之游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关于山西绵山的导游词5 篇五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介休绵山,希望一路上我们一起同游,能够带给大家一次美妙的旅程。绵山是太行山支脉,海拔高度为2000多米,因山势绵豆而取名为绵山。后因春秋时期晋臣介子推被焚此山而名声大震。历代都在绵山兴建了许多寺院禅房,于是成了著名的佛教圣地。而且绵山风景绝佳,也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之一。从介休南行20公里到达绵山脚下的兴地村,在兴地村有一处值得一看的地方,就是我们在游绵山之前先参观的第一个景点——回銮寺。

回銮寺是由于唐太宗当年到绵山想登山未成在此回銮而得名。当时唐太宗还留下题诗一首:“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宝刹遥承露,天花近足春。焚钟交二响,法日转双轮。寂尔真仙境,超然离俗尘。”大家请随我进寺内参观。这座寺庙在五代时曾遭战乱的破坏,宋代时又重新修建。

寺内院落宽展宏敞,主要是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左右垛殿和东西配殿。从天王殿向内观望,虽然院内建筑物不高,却庄重、肃穆。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殿,原有元代泥塑佛像群和铁佛像、木雕佛像,而且四壁绘有元代壁画,可惜十年动乱中被毁掉了。现在寺内生长有古松、龙槐、杉树等,夏日槐荫如伞,四季古松清幽,给寺内增添了勃勃生机。

朋友们,从回銮寺出发,再南行约1。5公里的路程,我们就要开始登山了。山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的丰富,但是景点较为分散,往返路程大约9公里左右,俗称“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各处罗列。”

我们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朋友们请继续向上爬。在这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门前是一条很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通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一高数十米,宽三四余米的凹崖,崖根处有数十个碧绿的石乳倒挂在石壁之上,被称作“石乳泉”,据说此水可疗痼疾。过了石乳泉,山势愈加险要,沿途群峰环绕、烟云缥缈、两山对峙,不知脚下的路在何方。其实“绵山十里山水画卷”这才开始。首先看到的是建于悬崖绝壁处的白云洞,洞内有团团白云不断涌出,据说还能预测阴雨。

过了白云洞,来到一座木桥上,桥上怪石嶙峋,桥下万丈绝涧,行人都必须贴壁而行,万分小心,可见桥之险要。传说绵山山主田志超最初来绵山时,前有断崖挡路,后有猛虎追赶,幸有鹿兔以蹄相搭,方才通过。所以这座桥就被后人称之为“兔桥”,前面1公里处的另一座桥被命名为“鹿桥”。

过了“免桥”、“鹿桥”,再攀127级石级便是绵山的主要风景区——抱腹岩。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就深藏于这一巨大的岩洞之中,除抱腹寺外,此处还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石佛殿和五龙殿等建筑,这些建筑都深藏在抱腹岩的腹中,雨雪无法侵入,这种清幽险绝的景象实属罕见。

在空王殿,殿中央是一尊金身塑像,关于这尊塑像还有一段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这就是绵山佛主——“空王古佛”。空王佛是田志超的化名,相传是隋末唐初人。志超自幼好学,才华过人,7岁入学,遍读经、史、子、集,长大后,父亲不幸去世,家境衰落,于是到太原蒙山开化寺拜师学艺,5年之后学业有成,来到了绵山,到达后当天夜里在抱佛寺内找了一间空房住下,第二天的黎明,志超刚起床,就听一妇人喃喃自语:“哪里的野人,好生无理,缘何占我房舍?还不快快离去。”

志超寻声而望,原来是正殿中正襟危坐的龙母。志超见这妇人满脸刁钻尖刻,心里老大的不高兴,但又想自己初来乍到,便捺住性子,整理好衣冠,纳头就拜,说:“贫僧冒昧,出家人四海为家,我见天色已晚,屋内又空着就住了进来,请多多恕罪。”谁知龙母听后勃然大怒:“好你个大胆的汉子,绵山方圆百里都姓龙,谁人不知,哪个不晓?而今我不让你住,你就住不成!”志超说:“龙母且息雷霆之怒,咱们慢慢地商量。”

龙母依旧大怒,志超又耐着性子说:“佛家慈悲为怀,俗话冤仇还宜解不宜结呢,况且我们往日无仇,近日无恨,有啥不能商量的!”龙母自觉语失,反问:“有何主意?”志超说:“咱们对奔,三盘两胜定输赢,如果您赢了,我就远走高飞,假如您输了,您就让出介山。”龙母自信自己棋艺高超,是不会输的。那么结局如何呢?大家一定猜出是志超胜了龙母。此事很快传遍了各州府县,人们都虔诚地向他顶礼膜拜,奉作神仙。

在抱腹寺内,仍保存着许多重要的碑刻。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就深藏于此,此碑通高3米,宽1米,厚35厘米,碑两侧刻有唐、宋及金人题记。

铁索岭是抱腹岩上面一个高约200米的山岭,游客手抓铁链斜身而上,回头就是万丈深渊,使人头晕目眩。向上可到达绵山的最高峰,如登上峰顶,峰峦迭翠,一片绿色世界,在东南处草坪上立着三块矩形巨石,据说那儿就是当年被焚死在绵山的介子推的殉难处。

“火焚绵山”的故事许多人都听说过,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事。据《左传》和《史记》记载:春秋时,晋国有个人名叫介子推,他为人正直,是有名的忠臣孝子。在晋国公子重耳被赶出国门在外避难时,介子推忠心耿耿随重耳在外漂泊了十九年。一次重耳途经卫国,饥不能行,众臣争采野菜煮食,重耳难以下咽,这时介子推便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汤让重耳吃,重耳感动不已,夸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

重耳结束流亡生活,到国内当上晋文公之后,流亡时跟随他的群臣争相邀赏,惟独介子推悄然离去,他说:“我宁愿终生贫困,也不愿贪天功为己功”,便背上自己的老母,进入绵山隐居起来。此事不久便被晋文公得知,立即前往绵山,但介子推死活不肯出来相见。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孝子,决定举火焚林,他认为这样一来,介子推为保全老母性命,一定会背母亲逃出山中。结果介子推宁死不出山,和老母相抱,被熊熊烈火烧死在山中。晋文公焚山时正值“清明节”前一天,后人为纪念介子推,每逢此日都不忍举火,冷食一日,“寒食节”从此便流传下来了。

从抱腹岩下行,我们将看到前方弯道上有五个特殊的山峰,这就是“五龙墓”。传说五龙死后就葬在这里。北宋文人为这段山水作了写照:“路尽山尤险,溪深水愈豪,寺楼今不见,依旧五峰高”。

朋友们,过“五龙墓”不远就到了舍身崖,所谓舍身崖,就是指旧时儿女为父母消灾免难,舍身投崖处。这里地势险要。继续往前走便到了“一锅泉”,这里地下埋一铁锅,水由崖壁流入锅里,游人常掬水而饮,味道甘甜。参观完一锅泉,我们就该往回返了。

女士们、先生们,秀丽壮观的绵山离我们渐渐远去,愿今日之游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精选5篇山西绵山导游词 篇六

相传春秋之时,晋国贵族介子推,跟随晋公子重耳逃亡十余年,曾在饥饿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重耳吃。晋文公还国为君后,携母亲到绵山隐居,晋文公派人寻找,为逼迫介于推出山,采取放火烧山的办法,却把介子推和他母亲烧死了。文公得知,悲愤交加,命将绵山改为介山,把阳县改为介休县。又将“环绵山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以示怀念。并于清明节前一天,即介子推被焚的日子,不许烧火,家家户户只能吃冷饭,谓之“寒食节”。

绵山早在春秋时候便有了道家的活动。因介子推而被封为介山;介子推作为道家思想的先驱之一,身体力行着道家清净无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朴素思想。在西汉刘向所著的《列仙传》中,介子推已被尊奉为道家神灵。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石桐水,即绵水,出介休县之绵山,流经石桐寺西。石桐寺即介子推之祠。后人们到绵山寻幽探古,访贤求道,凭吊先哲,更使绵山道家的活动日益兴盛。2008年,绵山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清明寒食文化之乡”。

关于山西绵山的导游词5 篇七

绵山,亦名绵上,后因春秋五霸之晋文公名臣介子推(介之推)携母隐居被焚又称介山。它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市区20公里,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山光水色、文物胜迹、佛寺神庙、革命遗址集于一体,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

自然景色非常优美,是省级风景名胜区。绵山早在北魏之时就有寺庙建筑,唐初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禅林!

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国外,在最困难的时候,随臣介子推“割股奉君”。19年后,重耳返国为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赏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认为自己顺应天命辅君复国,不愿再同那些邀功争赏之人同朝为伍,便携老母隐居到介休绵山之中。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便亲自来到绵山寻而无果。文公无奈,下令一面放火烧山,本想把他逼出来,但是,奸臣却故意陷害,四面烧山,直到大火熄灭,才发现介子推母子相拥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了悼念介子推,文公下诏,在介子推忌日,禁烟寒食。

以寒食寄托哀思,是为了怕引火再烧了绵山。这大概和五月端午屈原死难日乘龙舟往汨罗江丢粽子一样,一来是为了纪念屈原,二来也怕鱼类再糟蹋屈原的躯体。这是人民群众怀念他们所热爱的历史人物的最好方法。同一时期的两位贤哲,一南一北,双星辉映;一水一火,赴义成仁;一江一山,永载史册。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时期寒食节已经成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寒食节本来是清明节的前一天,但发展到唐代后期,逐渐演变为一个节日。寒食节历经两千多年,最终发展为四海同祭,生者展孝,祖先享食的盛大节日。

精选5篇山西绵山导游词 篇八

绵山以寒食清明节的发源地闻名於世。也许是寒食清明的名气太大,遮掩了它种。种的神奇。今年清明时节,去到绵山拜谒大情大义的介子推墓,进山一看,吃了一惊,绵山竟藏龙卧虎有此绝世的奇观!

归来与友人侃一侃绵山的见闻。友人便给我出一道题:“你能给绵山的神奇起个名目吗?”我说:“至少三大奇观”。友人说:“说说看,哪三样奇观。不过,每一样必能称奇於天下,方可谓之奇观。”我听罢笑而道来——

第一样是佛教奇观:全身舍利。

早听说古代高僧修成正果,圆寂之后,身体不坏,僧人们便请来彩塑工匠,以泥土包其身,依其容塑其形。佛教中,高僧尸体火化后米粒状的凝结物,称做舍利,并视做勤修得来功德的成果与标志。而这种圆寂后身体不坏的高僧更具同样的意义,故称全身舍利。一般的佛像都是用泥土草木塑造的,全身舍利却有高僧的身体与精神在其中,自然对敬奉者有一种震憾力和影响力。要有怎样坚定的意志和信念,才能成就这样的全身舍利?

所有全身舍利都逝代留下来的。如今不再有了,故极其珍罕。然而,谁会想到绵山上竟还有十四、五尊之多!大都完好地保存在云峰山顶上的正果寺中。

在古代绵山,修炼一生的高僧,自知大限将至,便由一根铁索攀至山顶,或通过一个临时搭架的木梯爬到悬崖绝壁上天然的洞穴里,停食净身,结跏趺坐,瞑目凝神,安然真寂。据说只有真正修成的高僧才能肉身不腐。如今绵山正果寺中东西殿的全身舍利共十二尊。由於身体风干后抽缩,体量显得比常人略小,其神气却栩栩如生。三晋彩塑艺人的技术真是高超绝伦,居然把每一位“包塑真容”的高僧的个性都传达出来。有的仁慈和善,有的忧患悲悯,有的明彻空灵,有的沉静淡定。他们大多是唐宋金元几代的高僧,至今最少也七八百甚至上千年!岁月太长,泥皮破裂,里边露出僧袍;那位唐代天宝年间的高僧师显的脚指甲也能清晰地看到呢!历史赤裸裸和千真万确地呈现在眼前。一种坚韧追求的精神得到见证,令人敬佩。当今世上哪里还能见到这样佛教的奇观?

再一样是山水的奇观。先说山。绵山以石为骨骼,土为血肉,树为衣衫。山多巨岩,往往直立百丈,巍然博大,颇为壮观。最奇特的是这些巨岩的半腰或下部,常常向内深凹进去,有如大汉吸腹,深邃如洞。里边既宁静又安全,无风无雨,冬暖夏凉。绵山里这种内凹的岩洞随处可见,最大的要算是云峰寺山的抱腹岩,中间竟然凹进去五六十米,高五六十米,宽竟达二百米!我此次到绵山已是春暖花开,岩腹内冬天里冻结的冰竟然依旧坚硬不化。古人早就看上这大自然神奇的恩赐,便在这巨大而幽深的岩腹里建庙筑寺。自三国以降,历代修建的庙寺层层叠叠,高低错落,优美异常。年年逢到庙会,来朝拜的香客多达万人。一时香烟缭绕,溢满岩腹。这样的奇观何处之有?

绵山的山奇水亦奇。

原以为绵山多石,水必定少。山里的人却告我一句不可思议的话:“绵山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待我山上山下留心察看,竟然真的如此。不单溪水在谷底奔流,就连近两千米的龙脊岭和李姑岩的极顶也可以见到泉水从石缝里涓涓冒出。奇怪的是,这些水好似从石头里溢出来的。有的像雨水一样滴滴答答落下来,有的汇成细流沿着石壁蜿蜒而下,有的从岩石里渗到表面湿漉漉地洇成一片,难道绵山的石头里都是水——就像古人所说好的石头都是“负土胎泉”?

绵山最神奇的水莫过於圣乳泉。

圣乳泉在一块巨大的石壁上。但不室在石壁之上,而是从岩石的裂缝或洞眼里一点点淌出来的。时间太久,渐成石乳,饱满地隆起在岩壁上。这泉水便沿着圆圆的石乳头亮晶晶地滴下。

关於圣乳泉的传说,与寒食节有关。据说那位春秋时晋国大臣介子推搀扶母亲避火来到这里,一时口渴难忍,正巧绵山的五龙圣母路经此地,解开衣襟以乳水相救。但是火太大了,把圣母的双乳烧成石乳,五龙圣母就把石乳留在这里,以帮助山中口渴的人。人们感激圣母,称之为圣乳泉或母奶泉。据说这圣乳慈爱有灵,每一百年会再生出一对石乳来。从春秋至今2500年,岩壁上大大小小的石乳已生出25对。大的如枕头,小的似南瓜。而且全都是对对成双,酷似妇女的双乳。如果饮一口这圣乳滴下的泉水,还真的甘甜清洌,沁人心脾!

传说的圣乳是一种理想,现实的石乳却更奇异。所有石乳都长满厚厚的生气盈盈的绿苔,好似毛绒绒翠绿色的乳罩。有时上边还生出一种紫色小花,娇艳可爱。

这美丽而神奇的圣乳不是绵山独有的奇观吗?

更加惊心动魄的绵山奇观是——挂祥铃。这个原本在唐代是一种祈雨谢佛的法事活动,渐渐已演化为绵山一带的民间习俗。

绵山的挂祥铃在抱腹岩的空王寺。人们在寺中拜求空王佛许愿或还愿之后,便请专事挂铃的艺人上山,将一只水罐大小的铜铃挂在岩腹上方陡峭的岩壁上。

挂铃之举十分惊险。艺人先要爬到山顶,将一条绳索系在松树上,然后扯住绳索一点点降落下来,直至岩腹上方,遂以绳荡身,直到贴附岩壁,再把铜铃牢牢挂在洞口上方的岩壁上。整个过程令人心惊胆战。艺人只身悬吊,下临无地,全凭一根绳索,需要非凡的胆量与技能,是不是非此不能表达对佛的虔敬?故而,每每将铜铃挂好,随即燃放红鞭一挂,以庆事成,亦报吉祥。

挂祥铃这个古俗为绵山人所喜爱,千年不绝。如今抱腹岩洞口挂着铜铃密密麻麻一片,山风吹来,铃声叮当,清脆悠远,与下边寺庙中的钟鼓和梵乐合奏成乐,悦耳亦悦心。此情此景此民俗。何处还有?

绵山导游词 篇九

绵山位于山西省中南部,是闻名遐迩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山,称为“中国清明寒食文化之乡”。

国庆放假,爸爸、妈妈带我去绵山旅游,我开心极了。

一路上,妈妈让我欣赏路边那美丽的风景,可是我的心早已飞到了绵山上,对妈妈说的话一点儿也没有听进去。终于到了绵山,我高兴的手舞足蹈。

我们一家人买好票,就开始了绵山之旅。上山的路弯弯曲曲,一圈一圈向上盘,透过车窗向外看,整座山笼罩在云里,就像电视剧《西游记》里的天宫一样,云雾缭绕,真是太美了。

水涛沟景区是我们绵山之旅的第一站,因为爸爸说那里是自然景区,要品味大自然的美。“二龙戏水”,石龙的嘴里居然喷出了水,太神奇了。“五龙瀑”,从龙口中吐出的五条水柱,从半空中飞流直下,好壮观啊。

从水涛沟出来,我们去了栖贤谷。栖贤谷有一条深深的曲径,曲径里水流湍急,要想到达谷顶,只能走悬桥和天梯。听到山谷里不时传来游人的尖叫声,我有点畏惧了,但看到身后的一个小弟弟都哭喊着要走天梯,我改变了主意,一定要登上谷顶,妈妈只好陪在我的身边。悬桥在飞瀑上摇晃,天梯挂在悬壁上,人走在上面真是太刺激了。

从栖贤谷出来,我正想着下一个要去的地方,但妈妈说时间不早了,我们不能再玩了。我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

绵山之旅不仅让我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更让我体会到战胜自己后的喜悦。

绵山导游词 篇十

游客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介休绵山,绵山是太行山支脉,海拔高度为2000多米,因山势绵豆而取名为绵山。后因春秋时期晋臣介子推被焚此山而名声大震。

历代都在绵山兴建了许多寺院禅房,于是成了著名的佛教圣地。而且绵山风景绝佳,也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之一。从介休南行20公里到达绵山脚下的兴地村,再南行约1。5公里的路程,我们就要开始登山了。

山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但景点较为分散,往返路程约9公里左右,俗称“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各处罗列。” 我们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

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朋友们请继续向上爬。在这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门前是一条很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

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通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 “免桥”、“鹿桥”,再攀127级石级便是绵山的主要风景区——抱腹岩。

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就深藏于这一巨大的岩洞之中,除抱腹寺外,此处还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石佛殿和五龙殿等建筑,这些建筑都深藏在抱腹岩的腹中,雨雪无法侵入,这种清幽险绝的景象实属罕见。

游客们,秀丽壮观的绵山就在眼前,愿今日之游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绵山导游词 第十一篇

绵山以寒食清明节的发源地闻名於世。也许是寒食清明的名气太大,遮掩了它种种的神奇。今年清明时节,去到绵山拜谒大情大义的介子推墓,进山一看,吃了一惊,绵山竟藏龙卧虎有此绝世的奇观!

归来与友人侃一侃绵山的见闻。友人便给我出一道题:“你能给绵山的神奇起个名目吗?”我说:“至少三大奇观”。友人说:“说说看,哪三样奇观。不过,每一样必能称奇於天下,方可谓之奇观。”我听罢笑而道来——第一样是佛教奇观:全身舍利。

早听说古代高僧修成正果,圆寂之后,身体不坏,僧人们便请来彩塑工匠,以泥土包其身,依其容塑其形。佛教中,高僧尸体火化后米粒状的凝结物,称做舍利,并视做勤修得来功德的成果与标志。而这种圆寂后身体不坏的高僧更具同样的意义,故称全身舍利。一般的佛像都是用泥土草木塑造的,全身舍利却有高僧的身体与精神在其中,自然对敬奉者有一种震憾力和影响力。要有怎样坚定的意志和信念,才能成就这样的全身舍利?

所有全身舍利都是古代留下来的。如今不再有了,故极其珍罕。然而,谁会想到绵山上竟还有十四、五尊之多!大都完好地保存在云峰山顶上的正果寺中。

在古代绵山,修炼一生的高僧,自知大限将至,便由一根铁索攀至山顶,或通过一个临时搭架的木梯爬到悬崖绝壁上天然的洞穴里,停食净身,结跏趺坐,瞑目凝神,安然真寂。据说只有真正修成的高僧才能肉身不腐。如今绵山正果寺中东西殿的全身舍利共十二尊。由於身体风干后抽缩,体量显得比常人略小,其神气却栩栩如生。三晋彩塑艺人的技术真是高超绝伦,居然把每一位“包塑真容”的高僧的个性都传达出来。有的仁慈和善,有的忧患悲悯,有的明彻空灵,有的沉静淡定。他们大多是唐宋金元几代的高僧,至今最少也七八百甚至上千年!岁月太长,泥皮破裂,里边露出僧袍;那位唐代天宝年间的高僧师显的脚指甲也能清晰地看到呢!历史赤裸裸和千真万确地呈现在眼前。一种坚韧追求的精神得到见证,令人敬佩。当今世上哪里还能见到这样佛教的奇观?

再一样是山水的奇观。先说山。绵山以石为骨骼,土为血肉,树为衣衫。山多巨岩,往往直立百丈,巍然博大,颇为壮观。最奇特的是这些巨岩的半腰或下部,常常向内深凹进去,有如大汉吸腹,深邃如洞。里边既宁静又安全,无风无雨,冬暖夏凉。绵山里这种内凹的岩洞随处可见,最大的要算是云峰寺山的抱腹岩,中间竟然凹进去五六十米,高五六十米,宽竟达二百米!我此次到绵山已是春暖花开,岩腹内冬天里冻结的冰竟然依旧坚硬不化。古人早就看上这大自然神奇的恩赐,便在这巨大而幽深的岩腹里建庙筑寺。自三国以降,历代修建的庙寺层层叠叠,高低错落,优美异常。年年逢到庙会,来朝拜的香客多达万人。一时香烟缭绕,溢满岩腹。这样的奇观何处之有?

绵山的山奇水亦奇。

原以为绵山多石,水必定少。山里的人却告我一句不可思议的话:“绵山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待我山上山下留心察看,竟然真的如此。不单溪水在谷底奔流,就连近两千米的龙脊岭和李姑岩的极顶也可以见到泉水从石缝里涓涓冒出。奇怪的是,这些水好似从石头里溢出来的。有的像雨水一样滴滴答答落下来,有的汇成细流沿着石壁蜿蜒而下,有的从岩石里渗到表面湿漉漉地洇成一片,难道绵山的石头里都是水——就像古人所说好的石头都是“负土胎泉”?

绵山最神奇的水莫过於圣乳泉。

传说的圣乳是一种理想,现实的石乳却更奇异。所有石乳都长满厚厚的生气盈盈的绿苔,好似毛绒绒翠绿色的乳罩。有时上边还生出一种紫色小花,娇艳可爱。

这美丽而神奇的圣乳不是绵山独有的奇观吗?

更加惊心动魄的绵山奇观是——挂祥铃。这个原本在唐代是一种祈雨谢佛的法事活动,渐渐已演化为绵山一带的民间习俗。

绵山的挂祥铃在抱腹岩的空王寺。人们在寺中拜求空王佛许愿或还愿之后,便请专事挂铃的艺人上山,将一只水罐大小的铜铃挂在岩腹上方陡峭的岩壁上。

挂铃之举十分惊险。艺人先要爬到山顶,将一条绳索系在松树上,然后扯住绳索一点点降落下来,直至岩腹上方,遂以绳荡身,直到贴附岩壁,再把铜铃牢牢挂在洞口上方的岩壁上。整个过程令人心惊胆战。艺人只身悬吊,下临无地,全凭一根绳索,需要非凡的胆量与技能,是不是非此不能表达对佛的虔敬?故而,每每将铜铃挂好,随即燃放红鞭一挂,以庆事成,亦报吉祥。

挂祥铃这个古俗为绵山人所喜爱,千年不绝。如今抱腹岩洞口挂着铜铃密密麻麻一片,山风吹来,铃声叮当,清脆悠远,与下边寺庙中的钟鼓和梵乐合奏成乐,悦耳亦悦心。此情此景此民俗。何处还有?

绵山之所以享誉海内外,千百年来登临者络绎不绝,在于她步步有景,景景有典,奇岩、秀水、古柏、唐碑、宋塑、名刹、巨宫和真神介之推,空王真佛以及流传千年而不衰的寒食清明节习俗,形成了绵山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游客纷至踏来。绵山人间仙境,旅游好去处,堪称全国之“最”,千山万水看不尽绵山,游绵山,看尽千山万水。

绵山导游词 第十二篇

“三清上,曰大罗”。绵山大罗宫依山而建,层楼迭阁,青墙金瓦,画栋雕梁,建筑面积达一万多平米,为“天下第一道观”,可与布达拉宫媲美。主要有财神殿、救苦天尊殿、三官殿、六十元辰殿、斗母殿、三清殿、星宿殿、灵霄殿、九曜星君殿、六丁六甲殿、五老君殿、药王殿、混元殿、藏经阁、讲经台,集道教殿宇之大成

财神殿此殿正中供奉的是武财神“赵公明”、文财神“比干和范蠡”。左右分别为利市仙官和招财童子。武财神坐元宝座,左手执元宝、右手拿铁鞭;两位文财神一位怀抱如意,一位手捧珠宝。

斗姆殿中央三目、四头、八臂的女神为“斗姆元君”。左边为"三台星君南斗星";右边为“左辅”、“右弼”星和“北斗七星君”。“斗姆元君”为天上众星之母,主管群星。南斗主生,北斗主死,朝拜诸星君,可增福添寿。《三国演义》中有孔明祭斗延寿以及"赵彦求寿"的故事。壁画上画的是除南。北斗星君以外的西方。东方诸位星君。他们主管人间的官禄前程,以及为人们救苦救难、化厄降祥。东汉三万名太学生首领郭林宗为感谢斗姆点化之恩,在这里建了斗姆殿

三清殿三清,指玉清、上清、太清,本来指道教天神所居的圣境,后逐步演变为指居住在三清境的道教三位最高的神。殿内中央为玉清元始天尊,左为上清灵宝天尊,右为太清道德天尊。三清是“天界”最高神灵,执掌宇宙,主宰万物,造化阴阳,生成天地,是世界的本源道的化身。玉清又名天宝君,为洞真之神;上清又名灵宝君,为洞玄之神;太清又名神宝君,为洞神之神。两侧为“四大天师”。他们均是道教的创立者,分别为东汉“张道陵天师”,是五斗米教的创立者;以及“南北朝时的葛仙翁、许旌阳”和宋代的“萨守坚”。左右墙上的壁画分别为“玉帝”“王母”带领天界诸神朝拜三清的场面。供桌两边雕刻的是和合二仙。和合喻意同心、和睦、顺气,是中国的喜神、爱神。中间的雕刻为骏马驰骋,龙腾虎跃,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一种龙马精神,喻示着人们一帆风顺,马到成功。

星宿殿二十八宿来源于古代人们对星宿的崇拜。古时星相家根据星宿的移动,占卜吉凶,并把他们分成东、南、西、北四组,称为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和北方玄武,又称四方四神。民间办喜事、盖房子、出门都要选日子,就是据此而来的。这两位分别是青龙和白虎,他们就是人们所说的左青龙、右白虎,他们的职责是镇守道观山门,驱邪护正。

灵霄殿殿内中央供奉的是“玉皇大帝”,左为“天皇大帝”和“南极长生大帝”,右为“紫微大帝”及“后土皇地祗”。两侧为年、月、日、时四值功曹。道经上说:天有三十六层,三清居最上三层。玉帝居三十三天为万夫之主,主宰人间天上的祸福吉凶,及世界兵革、劫运,是民间信仰的最高神灵。左、右四位大帝,分别统帅万星、万雷、万灵、万地,以辅佐玉皇。传说四值功曹体察人间善恶功过,时记月累,年满上奏玉帝。腊月廿五玉帝下界巡世,以人们所做的善恶或赐福或降恶。这天古代皇帝都要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以求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灵霄殿的两壁画的是“太乙救苦天尊”和“玄天上帝”带领各自部下神将朝拜玉帝,奏事请旨的场面。画中人物栩栩如生,神态端庄各异,体现了天界的庄严和诸神的无边法力。当年唐玄宗为感谢玉皇大帝的点化、护佑之恩,命人在这里修建了灵霄殿以及九曜星君殿和六丁六甲殿。

五老君殿五老君是道教初创时期的五方神灵,又叫五帝。他们都是非后学而成真者,为天地开辟之前的先天神灵,所以又称元始五老。即东方青灵始老天君,号青帝;南方丹灵真老天君,号赤帝;中央元灵始老天君,号黄帝;西方皓灵皇老天君,号白帝;北方五灵玄老天君,号黑帝。以上“五老”与泰山、衡山、嵩山、华山、恒山相对应。

药王殿殿内正中供奉的是炎帝,两侧分别供奉张仲景、华佗、扁鹊、孙思邈四位盖世奇医。绵山自古以来就是道家圣地,因介之推归隐于此更成为人杰地灵之处。明末清初大学者傅山号朱衣道人,研究《周易》多年。有一年,母亲重病缠身,妻子产后无奶,真是祸不单行。傅山既是位孝子,又是位好丈夫,对突如其来的灾祸茶饭不思,彻夜陪侍母亲、妻子。有一日,他十分困乏,爬在书桌上便睡着了。恍惚中忽见一仙人飘来,说道:“绵山圣水可治百病。”他顿感神灵在点化自己,便于明天启七年(丁卯)连夜奔向绵山取水。母亲、妻子喝了圣水,病症才得以痊愈。为感谢神灵救命之恩,特在此修建药王殿。从此绵山圣水可以治无名痼疾,又可作催奶剂的消息,传遍了省内外,人们常专程来此接水。

藏经阁为绵山道教藏经处,藏有《道藏》等道书多部。

讲经台为道士集会和讲经场所。有全国百位名家题写的《道德经》木刻,堪为一绝。

群仙殿全部神像均系布画,内容为道家众仙朝拜洪钧老祖,总面积360平方米,为全国绝无仅有。洪钧老祖也称洪元老祖。洪元指天地未开虚空未分之际的宇宙本始状态。

混洞殿主要供奉无形天尊、无名天尊、无上元君。无形天尊为混洞之前,道气未显,恍莽之中的道家之神,意为无形象可察。无名天尊为宇宙处于本始状态的道家之神,正如老子所说:“无名,天地之始。”虽有质可睹,但不可名。无上元君为太上老君之母,即天上的玄妙玉女。后下降为尹氏之女,嫁于仙人李灵飞,怀胎八十一年,生太上老君,传金丹密诀72篇即升天而去。

精选5篇山西绵山导游词 第十三篇

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介休绵山。绵山是太行山支脉,海拔高度为2000多米,因山势绵豆而取名为绵山。后因春秋时期晋臣介子推被焚此山而名声大震。历代都在绵山兴建了许多寺院禅房,于是成了著名的佛教圣地,而且绵山风景绝佳,也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之一。从介休南行20公里到达绵山脚下的兴地村,在兴地村有一处值得一看的地方,就是我们在游绵山之前先参观的第一个景点——回銮寺。

回銮寺是由于唐太宗当年到绵山想登山未成在此回銮而得名,当时唐太宗还留下题诗一首:“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宝刹遥承露,天花近足春。焚钟交二响,法日转双轮。寂尔真仙境,超然离俗尘。”大家请随我进寺内参观。这座寺庙在五代时曾遭战乱的破坏,宋代时又重新修建。

寺内院落宽展宏敞,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左右垛殿和东西配殿,从天王殿向内观望,虽然院内建筑物不高,却庄重、肃穆。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殿,原有元代泥塑佛像群和铁佛像、木雕佛像,而且四壁绘有元代壁画,可惜十年动乱中被毁掉了。现在寺内生长有古松、龙槐、杉树等,夏日槐荫如伞,四季古松清幽,给寺内增添了勃勃生机。

朋友们,从回銮寺出发,再南行约1.5公里的路程,我们就要开始登山了。山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但景点较为分散,往返路程约9公里左右,俗称“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各处罗列。”

我们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朋友们请继续向上爬,在这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门前是一条很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通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一高数十米,宽三四余米的凹崖,崖根处有数十个碧绿的石乳倒挂在石壁之上,被称作“石乳泉”,据说此水可疗痼疾,过了石乳泉,山势愈加险要,沿途群峰环绕、烟云缥缈、两山对峙,不知脚下的路在何方。其实“绵山十里山水画卷”这才开始。

首先看到的是建于悬崖绝壁处的白云洞,洞内有团团白云不断涌出,据说还能预测阴雨。过了白云洞,来到一座木桥上,桥上怪石嶙峋,桥下万丈绝涧,行人都必须贴壁而行,万分小心,可见桥之险要,传说绵山山主田志超最初来绵山时,前有断崖挡路,后有猛虎追赶,幸有鹿兔以蹄相搭,方才通过。所以这座桥就被后人称之为“兔桥”,前面1公里处的另一座桥被命名为“鹿桥”。

过“免桥”、“鹿桥”,再攀127级石级便是绵山的主要风景区——抱腹岩,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就深藏于这一巨大的岩洞之中,除抱腹寺外,此处还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石佛殿和五龙殿等建筑,这些建筑都深藏在抱腹岩的腹中,雨雪无法侵入,这种清幽险绝的景象实属罕见。

在空王殿,殿中央是一尊金身塑像,关于这尊塑像还有一段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这就是绵山佛主——“空王古佛”。空王佛是田志超的化名,相传是隋末唐初人,志超自幼好学,才华过人,7岁入学,遍读经、史、子、集,长大后,父亲不幸去世,家境衰落,于是到太原蒙山开化寺拜师学艺,5年之后学业有成,来到了绵山,到达后当天夜里在抱佛寺内找了一间空房住下,第二天黎明,志超刚起床,就听一妇人喃喃自语:“哪里的野人,好生无理,缘何占我房舍?还不快快离去。”

志超寻声而望,原来是正殿中正襟危坐的龙母。志超见这妇人满脸刁钻尖刻,心里老大的不高兴,但又想自己初来乍到,便捺住性子,整理好衣冠,纳头就拜,说:“贫僧冒昧,出家人四海为家,我见天色已晚,屋内又空着就住了进来,请多多恕罪。”谁知龙母听后勃然大怒:“好你个大胆的汉子,绵山方圆百里都姓龙,谁人不知,哪个不晓?而今我不让你住,你就住不成!”志超说:“龙母且息雷霆之怒,咱们慢慢地商量。”

龙母依旧大怒,志超又耐着性子说:“佛家慈悲为怀,俗话冤仇还宜解不宜结呢,况且我们往日无仇,近日无恨,有啥不能商量的!”龙母自觉语失,反问:“有何主意?”志超说:“咱们对奔,三盘两胜定输赢,如果您赢了,我就远走高飞,假如您输了,您就让出介山。”龙母自信自己棋艺高超,是不会输的。那么结局如何呢?大家一定猜出是志超胜了龙母。此事很快传遍了各州府县,人们都虔诚地向他顶礼膜拜,奉作神仙。

在抱腹寺内,仍保存着许多重要的碑刻。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就深藏于此,此碑通高3米,宽1米,厚35厘米,碑两侧刻有唐、宋及金人题记。

铁索岭是抱腹岩上面一个高约200米的山岭,游客手抓铁链斜身而上,回头就是万丈深渊,使人头晕目眩。向上可到达绵山的最高峰,如登上峰顶,峰峦迭翠,一片绿色世界,在东南处草坪上立着三块矩形巨石,据说那儿就是当年被焚死在绵山的介子推的殉难处。

“火焚绵山”的故事许多人都听说过,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事。据《左传》和《史记》记载:春秋时,晋国有个人名叫介子推,他为人正直,是有名的忠臣孝子。在晋国公子重耳被赶出国门在外避难时,介子推忠心耿耿随重耳在外漂泊了十九年。一次重耳途经卫国,饥不能行,众臣争采野菜煮食,重耳难以下咽,这时介子推便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汤让重耳吃,重耳感动不已,夸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

重耳结束流亡生活,到国内当上晋文公之后,流亡时跟随他的群臣争相邀赏,惟独介子推悄然离去,他说:“我宁愿终生贫困,也不愿贪天功为己功”,便背上自己的老母,进入绵山隐居起来。此事不久便被晋文公得知,立即前往绵山,但介子推死活不肯出来相见。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孝子,决定举火焚林,他认为这样一来,介子推为保全老母性命,一定会背母亲逃出山中。结果介子推宁死不出山,和老母相抱,被熊熊烈火烧死在山中。晋文公焚山时正值“清明节”前一天,后人为纪念介子推,每逢此日都不忍举火,冷食一日,“寒食节”从此便流传下来了。

从抱腹岩下行,我们将看到前方弯道上有五个特殊的山峰,这就是“五龙墓”。传说五龙死后就葬在这里。北宋文人为这段山水作了写照:“路尽山尤险,溪深水愈豪,寺楼今不见,依旧五峰高”。

朋友们,过“五龙墓”不远就到了舍身崖,所谓舍身崖,就是指旧时儿女为父母消灾免难,舍身投崖处。这里地势险要。继续往前走便到了“一锅泉”,这里地下埋一铁锅,水由崖壁流入锅里,游人常掬水而饮,味道甘甜。参观完一锅泉,我们就该往回返了。

女士们、先生们,秀丽壮观的绵山离我们渐渐远去,愿今日之游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绵山导游词 第十四篇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大家到人间仙景山西介休绵山观光旅游!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年期在每年公历四月五日前后。这时,万物沉睡的严冬过去,万象更新的春天来到。到处是春光明媚,草木萌动的清明景象。禁火寒食(一种旧俗,时间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或两天。据说这一风俗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文公的贤臣介子推。)

“火焚绵山”的故事许多人都听说过,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事。据《左传》和《史记》记载:春秋时,晋国有个人名叫介子推,他为人正直,是有名的忠臣孝子。在晋国公子重耳被赶出国门在外避难时,介子推忠心耿耿随重耳在外漂泊了十九年。一次重耳途经卫国,饥不能行,众臣争采野菜煮食,重耳难以下咽,这时介子推便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汤让重耳吃,重耳感动不已,夸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重耳结束流亡生活,到国内当上晋文公之后,流亡时跟随他的群臣争相邀赏,惟独介子推悄然离去,他说:“我宁愿终生贫困,也不愿贪天功为己功”,便背上自己的老母,进入绵山隐居起来。此事不久便被晋文公得知,立即前往绵山,但介子推死活不肯出来相见。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孝子,决定举火焚林,他认为这样一来,介子推为保全老母性命,一定会背母亲逃出山中。结果介子推宁死不出山,和老母相抱,被熊熊烈火烧死在山中。晋文公见状,痛哭不已。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封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后人为纪念介子推,每逢此日都不忍举火,冷食一日,“寒食节”从此便流传下来了。

我们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朋友们请继续向上爬。在这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门前是一条很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通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一高数十米,宽三四余米的凹崖,崖根处有数十个碧绿的石乳倒挂在石壁之上,被称作“石乳泉”,据说此水可疗痼疾。过了石乳泉,山势愈加险要,沿途群峰环绕、烟云缥缈、两山对峙,不知脚下的路在何方。其实“绵山十里山水画卷”这才开始。首先看到的是建于悬崖绝壁处的白云洞,洞内有团团白云不断涌出,据说还能预测阴雨。过了白云洞,来到一座木桥上,桥上怪石嶙峋,桥下万丈绝涧,行人都必须贴壁而行,万分小心,可见桥之险要。传说绵山山主田志超最初来绵山时,前有断崖挡路,后有猛虎追赶,幸有鹿兔以蹄相搭,方才通过。所以这座桥就被后人称之为“兔桥”,前面1公里处的另一座桥被命名为“鹿桥”。

过“免桥”、“鹿桥”,再攀127级石级便是绵山的主要风景区——抱腹岩。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就深藏于这一巨大的岩洞之中,除抱腹寺外,此处还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石佛殿和五龙殿等建筑,这些建筑都深藏在抱腹岩的腹中,雨雪无法侵入,这种清幽险绝的景象实属罕见。

在空王殿,殿中央是一尊金身塑像,关于这尊塑像还有一段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这就是绵山佛主——“空王古佛”。空王佛是田志超的化名,相传是隋末唐初人。志超自幼好学,才华过人,7岁入学,遍读经、史、子、集,长大后,父亲不幸去世,家境衰落,于是到太原蒙山开化寺拜师学艺,5年之后学业有成,来到了绵山,到达后当天夜里在抱佛寺内找了一间空房住下,第二天黎明,志超刚起床,就听一妇人喃喃自语:“哪里的野人,好生无理,缘何占我房舍?还不快快离去。”志超寻声而望,原来是正殿中正襟危坐的龙母。志超见这妇人满脸刁钻尖刻,心里老大的不高兴,但又想自己初来乍到,便捺住性子,整理好衣冠,纳头就拜,说:“贫僧冒昧,出家人四海为家,我见天色已晚,屋内又空着就住了进来,请多多恕罪。”谁知龙母听后勃然大怒:“好你个大胆的汉子,绵山方圆百里都姓龙,谁人不知,哪个不晓?而今我不让你住,你就住不成!”志超说:“龙母且息雷霆之怒,咱们慢慢地商量。”龙母依旧大怒,志超又耐着性子说:“佛家慈悲为怀,俗话冤仇还宜解不宜结呢,况且我们往日无仇,近日无恨,有啥不能商量的!”龙母自觉语失,反问:“有何主意?”志超说:“咱们对奔,三盘两胜定输赢,如果您赢了,我就远走高飞,假如您输了,您就让出介山。”龙母自信自己棋艺高超,是不会输的。那么结局如何呢?大家一定猜出是志超胜了龙母。此事很快传遍了各州府县,人们都虔诚地向他顶礼膜拜,奉作神仙。

在抱腹寺内,仍保存着许多重要的碑刻。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就深藏于此,此碑通高3米,宽1米,厚35厘米,碑两侧刻有唐、宋及金人题记。

铁索岭是抱腹岩上面一个高约200米的山岭,游客手抓铁链斜身而上,回头就是万丈深渊,使人头晕目眩。向上可到达绵山的最高峰,如登上峰顶,峰峦迭翠,一片绿色世界,在东南处草坪上立着三块矩形巨石,据说那儿就是当年被焚死在绵山的介子推的殉难处。

从抱腹岩下行,我们将看到前方弯道上有五个特殊的山峰,这就是“五龙墓”。传说五龙死后就葬在这里。北宋文人为这段山水作了写照:“路尽山尤险,溪深水愈豪,寺楼今不见,依旧五峰高”。

朋友们,过“五龙墓”不远就到了舍身崖,所谓舍身崖,就是指旧时儿女为父母消灾免难,舍身投崖处。这里地势险要。继续往前走便到了“一锅泉”,这里地下埋一铁锅,水由崖壁流入锅里,游人常掬水而饮,味道甘甜。参观完一锅泉,我们就该往回返了。

女士们、先生们,秀丽壮观的绵山离我们渐渐远去,愿今日的绵山之游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希望各位带着您们的家人和朋友再次光临介休绵山风景区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上面的14篇绵山导游词是由精心整理的绵山导游词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上一篇:泰山导游词优秀11篇 泰山导游词三分钟的重点讲解 下一篇:返回列表
导游词推荐
  • 关于勤俭节约倡议书通用10篇(关于勤
  • 节能减排的倡议书优秀7篇 节能减排
  • 倡议书优秀5篇(倡议书优秀5篇六年级
  • 9烛之武退秦师优秀6篇 烛之武退秦
  • 导游欢迎词(导游欢迎词100字)
  • 刘公岛导游词(刘公岛导游词讲解)
  • 苏州古典园林导游词(苏州古典园林导游词1000字)
  • 鼋头渚导游词(无锡鼋头渚导游词)
  • 青岛景点导游词精彩5篇(青岛旅游景点沿途导游词)
  • 西安导游词优秀9篇(写一段西安的导游词)
  • 猜你喜欢的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