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有关24节气的知识点 有关24节气的书

更新时间:2023-03-09 来源:互联网 点击:

有关24节气的知识点

  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24节气的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4节气的知识点1

  每年9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交“白露”节气。“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其实,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白露节气气候特点

  1、降温幅度大

  植物开始有露水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2、冷暖空气势均力敌

  此时,中国北方地区降水明显减少,秋高气爽,比较干燥。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此时期,第一场秋雨往往可以缓解前期的缺水情况,但是如果冷空气与台风相会,或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双方较量进退维艰时,形成的暴雨或低温连阴雨对秋季作物生长不利。

  白露之后还热吗

  该说白露是个典型的秋天节气,阴气渐重,早晚比较凉爽了,随着天气渐渐变凉,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夜晚常在草木等物体上凝成白色的露珠,早晨会有露水了,秋天的大幕徐徐拉开了,白露时白天夜里的温差很比较大,白天有时还会热,但不会大汗淋漓那种的。基本上单衣单裤,超短,吊带,真空,透视等暴露系列可以暂停,古语说:“白露节气勿露身,早晚要叮咛。”就是提醒我们白天虽然温和,但早晚已凉,袒胸露背容易着凉。所以一定要露,有一短搭好些。

  白露后吃什么蔬菜

  1、红薯

  中医学认为,红薯味甘性平,补脾益气。《本草纲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另外,红薯是很好的低脂肪、低热能食品,多吃红薯有利于减肥。在我国,民间认为白露吃红薯可使全年吃红薯丝和红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有白露节吃红薯的习俗。

  2、花菜

  花菜有助于解秋乏。花菜之所以能够抗疲劳,因为它是B族维生素群“聚居地”。B族维生素成员众多,在身体中起重要的作用。其中维生素B1有助于改善精神状况,维生素B6在蛋白质的代谢过程中起调控作用,有助于能量产生,维生素B2与B6一起还有助于缓解疲劳及提神醒脑。

  3、胡萝卜

  《本草纲目》记载,胡萝卜能“下气补中,和胸膈肠胃,安五脏,令人健食,有益无损”,胡萝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维生素A原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具有滑润、强健皮肤的作用,并可防治皮肤粗糙及雀斑。干燥的秋季不妨吃点胡萝卜来润肤。

  4、莲藕

  九月的莲藕脆嫩多汁,甜味浓郁,是餐桌上很受欢迎的一道美食。莲藕开胃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它富含铁、钙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质、维生素以及淀粉,有明显益血益气的功效,也可增强人体免疫力。

  5、南瓜

  秋季是干燥的季节,南瓜中含丰富的β—胡萝卜素,同时,南瓜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6,它是提高免疫蛋白活性、加强免疫蛋白代谢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素。南瓜性温,味甘无毒,入脾、胃二经,有润肺益气,化痰排脓,驱虫解毒,疗肺痈便秘,滋润毛囊壁、美容抗痘等功效。

  6、口蘑

  秋季正是采蘑菇的好时候,更是吃蘑菇的好时候。口蘑作为蘑菇的一种,8、9月正是采摘的最好时候。中医认为,口蘑味甘性平,归心、肺经,可宣肺解表,益气安神,在秋季这个养肺的季节里最适合食用,同时可散血热,透发麻疹,常用于小儿麻疹的治疗。

  7、芋头

  芋头甘辛、性平,归肠、胃经,具有益胃、宽肠、通便、解毒、补中益肝肾、消肿止痛、益胃健脾、散结、调节中气、化痰、添精益髓的功效,尤其适合脾胃虚弱、患肠道疾病及久病体弱的老人食用,是老人秋补的佳品。

  8、茭白

  9月中旬—11月上旬是吃茭白的时节,茭白味甘、微寒;具有祛热、生津、止渴、利尿、除湿、通利的功效;主治暑湿腹痛、中焦痼热、烦渴、二便不利以及酒毒、乳少等症。应酬要喝酒的时候,不妨用茭白做一道下酒菜,可以帮你抵御一些来自酒精的危害。

  9、菱角

  秋季是菱角采摘时节,菱角营养丰富,又容易消化吸收,具有健脾养胃、补肾养血之功效。一般情况下,生食以皮脆肉嫩的嫩菱为好,熟食以肉质洁白的老菱为佳,煮、炖、烧、煨等都可,像炒嫩菱、菱炖排骨、菱炒肉片、菱煨鸡及菱烧豆腐等,均被认为是风味独特的好菜肴。

  白露要多吃的六种水果

  1、葡萄

  葡萄不但营养丰富、用途广泛:色美、气香、味可口,是果中佳品,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成各种产品,如葡萄酒、葡萄汁、葡萄干等,而且果实、根、叶皆可入药,全身都是宝。

  2、石榴

  颗粒饱满的石榴最是惹人喜爱,口感酸酸甜甜的非常不错。它性温,具有生津液、止烦渴作用。津液不足、咽干、烦渴不休的人,可以把石榴作为食疗佳品。石榴捣成汁,或者煎汤饮,可以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杀虫止痢。

  3、秋梨

  中医认为,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润肺去燥等功能,秋梨中丰富的水分正是肌肤所需。

  4、柑橘

  柑橘性温、味甘,有开胃理气、止渴润肺之功效。不过,阴虚火旺体质者不能多吃。

  5、柚子

  柚子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还具有健胃、润肺、补血、清肠、利便等功效,可促进伤口愈合,对败血病等有良好的辅助疗效。此外,柚子还可以降低血液的黏滞度,对脑血管疾病,有较好的预防作用;鲜柚肉由于含有类似胰岛素的成分,更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6、苹果

  苹果富含果胶、纤维素、维生素C等,作用非常多,不但可以吃,也可以切成片贴在脸上,对皮肤有好处,也有非常好的降脂作用。

  24节气的知识点2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叁个节气,在每年的1月5日或6日。以国历来说,「小寒」是一年的第一个节气,但是在二十四节气中,一年的第一个节气是「立春」,立春将在2月4日左右到来。

  过完「冬至」后,太阳到达黄经285度时走到节气小寒。小寒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歷书》记载:「斗指戊,为小寒,时天气渐寒,尚未大冷,故为小寒。」俗谚说「小寒大冷人马安」,意思是:冬至过后,天气应该要再冷一点,这样才符合季节变化,人畜才会平安无灾。小寒到大寒之间通常是气温最低的时间。

  古代将小寒分为叁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叁候雉始鸲」,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喜鹊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第叁候「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觉到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24节气的知识点3

  小寒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小寒时,太阳运行到黄经285度,时值公历1月6日左右(1月5日~7日)。小寒之后,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俗话说,冷气积久而寒。此时,天气寒冷,大冷还未到达极点,所以称为小寒。

  气候观测资料表明,我国大部地区从“小寒”到“大寒”节气这一时段的气温是全年最低的,“叁九、四九冰上走”和“小寒、大寒冻作一团”及“街上走走,金钱丢手”等古代民间谚语,都是形容这一时节的寒冷。由于气温很低,小麦、果树、瓜菜、畜禽等易遭受冻寒。

  我国古代将小寒分为叁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叁候雉始鸲”。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第叁候“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觉到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专家解释说,小寒前后之所以寒冷,是因为月上旬强冷空气及寒潮冷锋活动频繁。每次冷空气过程前后都会造成气压、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剧烈变化,人们往往难以适应而感染各种疾病,如唿吸道疾病等,因此,人们要做好防寒防病准备。

  24节气的知识点4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广大劳动人民通过长期观察太阳周年运动以及相应农业、地理、气候、生物等运行规律而总结形成的时间体系,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就是在我国劳动人民中广泛流传的“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与我国农耕文化紧紧相依,是我国从刀耕火种以来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总结而来,它不仅指导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农事,还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2016年,我国“二十四节气”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代表作名录,充分证明了我国二十四节气的历史地位。

  二十四节气来由

  根据考证,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文献《淮南子.天文讯》,根据历史记载,到西周时期,古人已测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这四个节气,到战国时期,完整的二十四节气歌基本形成。汉武帝时,将二十四节气歌纳入《太初历》作为历法补充,用于指导农耕。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源于三百多年前订立的“定气法”划分。“定气法”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节气的方法,其划分的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二十四节气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人们从事农耕生产的指南。

  二十四节气内涵

  按照“定气法”划分方法,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依次顺序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一个节气的名字都与节气的特点相关,二十四节气歌就是在此基础上的总结。二十四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左右,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相差一般不超过1~2天。

  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1.立春:表示春季的开始,公历上一般在2月4日左右,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这时,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气温、日照、降雨开始上升或增多。

  2.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一般在每年的2月18日前后,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降雨逐渐增多。

  3.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至0℃以上。

  4.春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左右,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5.清明:表示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一般在公历每年4月5日左右。

  6.谷雨:雨水增多,有利于谷类作物的生长,播谷降雨之意。一般在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这时,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

  7.立夏:夏天的开始,一般在公历的5月5日左右,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最重要节气。

  8.小满: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在每年公历5月21日左右。小满也反映了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俗话说“立夏小满,江河易满”,这句话正反映此时南方地区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

  9.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公历一般在每年的6月5日左右。芒种谐音“忙种”,也是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民间也称其为“忙着种”。芒种后,雨量增多,气温升高,我国一些地区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

  10.夏至:夏季到了,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左右,这时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是一年里太阳最偏北的一天,是太阳北行的极致。

  11.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一般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左右,此时,各地也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常伴随着大风、暴雨。

  12.大暑:一年中最热的节气,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一般在公历7月23日左右。这个节气雨水多,洪涝灾害易发。

  13.立秋:秋季的开始,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一般在公历8月7日左右。进入秋季,意味着降雨、风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也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14.处暑:“处”是终止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酷暑结束,一般在公历8月23日左右。由于受短期回热天气影响,处暑过后仍有持续高温,会感到闷热。

  15白露: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一般在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白露前后,夏日残留的暑气逐渐消失,天地的阴气上升扩散,天气渐渐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白露节气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是秋季由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点。

  16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一般在公历9月23日左右。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

  17.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寒露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左右。寒露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气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晨晚略感一丝寒意。古人将寒露作为寒气渐生的表征。从气候特点上看,寒露时节,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北方广大地区已从深秋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18.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左右。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

  19.立冬: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一般在公历11月7日前后,意味着风雨、干湿、光照、气温等处于转折点上,开始从秋季向冬季气候过渡。 “秋收冬藏”,万物在冬季闭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

  20.小雪:一般时间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或23日,小雪是反映气候特征的节气。小雪后,我国东部会出现大范围大风加大了降温天气。

  21.大雪:一般为每年公历12月6日至8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渐增多。大雪节气最常见的就是降温、下雨或下雪。

  22.冬至:标示着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时间最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不是最低,一般在公历12月22日左右。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23.小寒:标志着寒冬开始,一般在公历1月5日左右。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俗话有讲:“冷在三九”,由于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该节气之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讲法。

  24.大寒:表示天气寒冷程度,一般在公历1月20日左右。大寒以后,立春接着到来,天气渐暖。至此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完成了一个循环。

  24节气的知识点5

  经历历史长河的洗礼,二十四节气成为指导农耕的重要指南,人们基于二十四节气的气候特征形成了特定的文化特征以及相应的民俗,有的甚至变为传统节日。例如:

  立春“迎春接福”,立春前后通常就迎来了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一年之岁首,亲人团聚,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的好日子。过后惊蛰就迎来了春龙节,即民间农历“二月二”龙抬头,通常人们通过理发来走好运,给小孩理发称为“剃龙头”。在春分清明期间放风筝、荡秋千、拔河。清明节出门踏青春游,祭祖祈福。

  立夏时节可以斗蛋和秤人,小满食苦菜、祭蚕、喝雄黄酒预防疾病,到了五月初五就迎来了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大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龙舟节”等,是民间的传统节日,因屈原跳江被北方视为“恶月恶日”。所以人们通常包粽子,编彩绳挂彩蛋,在家门口悬挂艾叶,以此避驱赶瘟疫,防病去灾。

  中元节,处暑前后的节日,俗称“七月半”和“鬼节”。在这天中家家都要放河灯、祭亡魂,并且用新米和熟肉来敬已过世的先人。鬼节是一种传统文化,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反映了古人视死如生的哲学观。中秋月圆赏月吃月饼,中秋节也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另外,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因日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有长久长寿之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此时人们通常进行秋游赏菊、佩戴茱萸、感恩敬老以及登高祈福等民俗活动。

  立冬过后,开始酿酒。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日,是冬季寒冷气候的开始。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羊肉汤是时令补品。北方人有吃水饺的习俗,而南方人则流行吃汤圆。过了冬至,“小雪杀猪,大雪宰羊”是北方人在这两个节气中特有的生活方式,而南方则有“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说法,大寒来了,就要储存食物准备过年。

  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有着漫长的历史,经过时代的变迁汇聚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打上了鲜明的文化符号,值得我们后人传承和发扬。

  24节气的知识点6

  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

  一候丨水始冰

  冰寒于水,所以是水与冻的结合,冬寒水结,是为伏阴。孟冬始冰,仲冬冰壮,季冬冰盛。

  二候丨地始冻

  冰壮曰“冻”,地冻为凝结,“霭霭野浮阳,晖晖水披冻。”

  三候丨雉入大水为蜃

  与“雀入大水为蛤”相对应,蜃是大蛤,古人认为,海市蜃楼便是蜃吐气而成。

  立冬是什么意思?

  习惯上,我国民间常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这一节气不仅是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间,也是寒风乍起的季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因此,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确切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是反映季节变化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侯:初候,水始冻;二候,地始冻;三侯,雉入大水为蜃。蜃,蚌属。意思为立冬之后,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由于此时地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还不算太冷。

  立冬节气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刚好是秋冬季的接力阶段,此时的冷空气带给我们的天气感受,在正常年份,已不再是秋风送爽,而是带有冬天意义上的大风降温了。但如果气候偏暖,这种季节的转换,冷空气的强劲程度,也有可能来得不是那么明显,那么剧烈。

  24节气的知识点7

  今天又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小寒。每年阳历一月六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85度时开始。《淮南之·天文》曰:斗指子则冬至,加十五日指葵则小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此时将进入叁九,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严寒时期。这时百花凋零,故古诗云:小寒惟有梅花饺,未见枝头春一枝。

  我国古代将冬至后的八十一天分为九段,每段九天,称为“冬九九”。而叁九、四九正值我国冬季最冷时期。古人写小寒的诗不多,查得杜甫《小寒食舟中作》一首: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叁九、四九是阴邪最盛时期,从养生角度说,宜食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止寒邪入侵。这段时间,宜静神少虑,适当锻炼。特别要注意头、背、足的保暖。头部会散发身体大部分热量,背为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行之处,背部受寒,寒邪极易入侵,损伤人体阳气而致病,足距心脏最远,血脉流通少,极易受寒,故云寒由足下生。

  24节气的知识点8

  调整饮食,谨防秋燥

  告别炎热的夏天,迎来凉爽的秋天。但是秋风降温的同时,把空气中的水分也吹干了,中医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秋燥”。营养专家表示,初秋时节,夏季的高温尚未退却,再加上天晴少雨、气候干燥,这个时候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由于干燥导致的鼻腔出血。因此,值此时节,一定要当心秋燥伤人。

  白露是典型的秋日节气,是真正凉爽季节的开始,秋季主气为燥,当秋燥没能得到及时地预防和控制,便会发展为疾病状态。白露过后,燥气渐盛,燥易伤肺,所以营养专家提醒要特别避免容易在秋季发生的鼻腔疾病、哮喘病、支气管病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特别对于那些过敏体质的人,在饮食养生上更要慎重。

  很多人在调养身体时一味地强调海鲜肉类等营养品的进补,而忽略了季节性的易发病。为了预防呼吸道疾病,营养专家表示,凡是因过敏引发的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平时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鲜、生冷炙烩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最常见的有带鱼、螃蟹、虾类,韭菜花、黄花、胡椒等,宜食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营养专家建议,公众可选用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除了上述药物之外,要多吃梨、山竹等凉性水果,同时增加对芝麻、蜂蜜、枇杷、西红柿、百合、乌梅等柔润食物的摄入,以益胃、养肺、生津。另外,还应多喝水,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

  此外,要保持居室内外空气流通,以保持室内空气洁净新鲜;但因此时节的呼吸道疾病多因受凉而发,所以在开窗通风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暖。另外,不要到空气污染严重的地方去,有晨雾的天气尽量不外出,更不能在晨雾中锻炼。夜晚时在屋内放一盆水,这些都对缓解秋燥有良效。

  外出游玩,当心花粉

  炎夏已逝,暑气渐消,白露时节,秋高气爽,正是人们外出旅游的大好时机。但养生保健专家提醒,人们外出游玩时要当心“秋季花粉热”。常有不少游客在旅游期间出现鼻痒、连续打喷嚏、流清鼻涕,眼睛流泪、咽喉发痒,耳朵发痒等类似感冒的症状。这些表现很容易让人误认为受了寒凉,而当作感冒治疗。其实这不一定是感冒,而可能是“秋季花粉热”。

  花粉热的发病有两个基本因素:一个是个体体质的过敏,另一个是不止一次地接触和吸入外界的过敏原。由于各种植物的开花时间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对某种或某几种抗原过敏的人的发病也就有了明显的季节性。秋季是藜科、肠草、蓖麻和向日葵等植物开花的时候,也正是这些花粉诱发过敏体质者出现“秋季花粉热”。

  养生保健专家提醒,过敏体质者,秋季出游前15天左右就要采取措施,口服抗过敏药物,并从以下几方面做起:随时保持鼻腔清洁;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尤其上午5点到10点是花粉扩散的高峰时间,不宜在户外久留;外出回家后要及时淋浴,对去除身体上的过敏原会有帮助;注意加强身体锻炼,早晚不可贪凉,预防过敏性疾病并合理调整饮食。

  精彩白露,各地习俗

  白露既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相较于“两至”和“两分”,白露节气在民间的地位并不算高,但其民俗活动却是异常的丰富多彩。民俗专家表示,种种趣味盎然的白露习俗,体现了人们追求身体健康的美好情感,也给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同时又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了这个节气。

  同为白露,在我国的不同地区其景致也有所不同,北方已是水汽凝结,而南方有些地区仍是“白露时分桂飘香”。白露节气还有忌风雨的说法,如“白露日东北风,十个铃子九个脓;白露日西北风,十个铃子九个空”等等,在谚语中不难看出农民对节气的重视。民谚还说“白露晴,寒露阴,白露阴,寒露晴”,这种节气的对称说明先人对天气变化规律的总结。

  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民间的意思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大颗,核小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

  浙江温州等地也有过白露节的习俗。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乃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文成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老南京人都十分青睐“白露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苏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还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带到城市。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白露时节还是安徽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都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在祭禹王的同时,还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门神、宅神、姜太公等。活动期间,《打渔杀家》是必演的一台戏,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祈盼和向往。

  白露时节气候特点

  一、秋天的脚步来到长江流域

  秋季是一年四季中最好的季节,阳光明媚和煦,天空湛蓝如海,云朵洁白闲静,清风徐徐送爽,柔漫的风儿送来了满园花果的飘香……

  白露期间,蒙古高压带来的冷空气,已有一定实力,一般来说势力不是很强,主要影响我国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极个别时候强冷空气可以南下到华南北部一带。北方受其控制,降水减少,云淡风轻,气温不冷不热,是一年中登高望远秋季旅游的黄金季节。

  二、日温差加大注意防凉

  随着日照减弱,冷空气降温影响,特别是一场秋雨过后,最低气温下降幅度明显。我国各地每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之间的温差逐步加大,也就是气象上通常所说的日较差增大。

  据资料记载:华东地区的平均日较差为5~9℃,中南地区为7~12℃,华北地区为10~15℃,西北和东北的日较差更大,甚至能达到18~20℃。因而,白露前后的昼夜温差是仅次春季的第二个最大的时期。有谚语形容:“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夜间清晨的降温,往往是人们受凉得病的起因。

  三、关注严重秋旱警惕火灾

  如果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华西地区、华南地区的夏旱,得不到秋雨的滋润,都可能形成夏秋连旱。有谚语形容:“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春旱盖仓房,秋旱断种粮。”

  北方部分地区,如西北的陕西、山西、甘肃、华北等地,秋季降水本来偏少,如果出现严重秋旱不仅影响秋季作物收成,还延误秋播作物的播种和出苗生长,影响来年收成。

  另外,伴随秋旱,特别是山地林区,空气干燥、风力加大,森林火险开始进入秋季高发期。

  四、秋老虎还有出没势穷力竭

  白露节气当冷空气南下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时的秋老虎变成了纸老虎,或者说老虎归山了。但当大陆冷高压变性后,气温还可回升。不过此时的秋老虎已是此一时彼一时,威风大不如从前,但常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秋高气爽天气——小阳春,要到10月了。

  五、秋季连阴雨华西秋雨是典型

  民间谚语:“雨打白露,天天溜路”,形容的就是这时候的连阴雨天气。与北方秋高气爽天气形成鲜明对照。如果南下的较强的冷空气与暖空气势均力敌,双方较量进退维艰时,易形成连阴雨。比较典型的秋雨是华西秋雨。

  有的年份我国长江中下游、江南、华南部分地区也有连阴雨,需要注意的是伴随连阴雨的气温,连续三天日平均温度是否有可能≤20℃,出现影响晚稻产量的“寒露风”天气。

  六、继续关注热带风暴(台风)

  9月份仍是南海和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较多的月份之一,相对于夏天的台风而言,秋台风强度相对较强。9月之后,登陆后北上的可能性也明显少于7、8月。

  我国江南、东南和华南沿海省区,若有冷空气与热带天气系统(台风)“相会”,不仅易形成连续性降水,若伴有特大暴雨时,往往造成洪水、秋涝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七、秋季低温冷害寒露风

  秋季冷空气侵入后引起显著降温使水稻减产的低温冷害。在中国南方,它多发生在“寒露”节气(10月8、9日)前后,故名“寒露风”。

  谚语说:“寒露风、仓库空”。在晚稻抽穗开花时,若遇到强冷空气南侵,容易遭受低温冷害。造成南方晚稻空壳、瘪粒,导致减产。而1997年9月中下旬出现的寒露风,是过去30多年中范围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次。

  “八月十五雁门开,雁儿头上带霜来”。霜冻是由于冷空气的入侵,日平均气温在0℃以上,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农作物细胞之间的水分结冰,并不断吸收细胞内部的水分,形成细胞脱水,导致农作物枯萎或死亡的灾害。

  24节气的知识点9

  一,二十四节气雨水地故事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个节气,在每年地正月十五前后,阳历地2月18-20号左右。雨水,顾名思义就是降水开始增多,冬天地雪也开始减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雨水节气地到来就是表明气温开始回升,雨水增多。由于我国古代地老百姓从事农业生产主要是依靠河水地灌溉,因此生活在黄河流域地人在雨水季节来临地时候就知道降雪减少,气温虽然还在零度左右,但是已经不像冬季那么寒冷了,北方地区开始回暖。随着雨水节气地到来,雪花纷飞,冷气浸骨地天气渐渐消失,而春风拂面,冰雪融化,湿润地空气、温和地阳光和萧萧细雨地日子正向大家走来。与此同时,冷空气在减弱地趋势中并不甘示弱,与暖空气频繁地进行着较量,既不甘退出主导地地位,也不肯收去余寒。

  关于雨水节气地民间习俗是一件比较有意思地习俗,叫“拉保保”(保保则是干爹)。古代由于科技不发达大家对于大自然很多地现象是无法解释地,就有了神仙一说。从前大家喜欢给自己地儿女祈福问卦地风俗,看看自己儿女命相如何,需不需要找个干爹。而找干爹地目地,则是为了让儿子或女儿顺利,健康地成长。而雨水节拉干爹,意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川西民间这天有个特定地拉干爹地场所。这天不管天晴下雨,要拉干爹地父母手提装好酒菜香蜡纸钱地篼篼、带着孩子在人群中穿来穿去找准干爹对象。如果希望孩子长大有知识就拉一个文人做干爹;如果孩子身体瘦弱就拉一个身材高大强壮地人作干爹。一旦有人被拉着当“干爹”,有地能挣掉就跑了,有地扯也扯不脱身,大多都会爽快地答应,也就认为这是别人信任自己,因而自己地命运也会好起来地。拉到后拉者连声叫道:“打个干亲家”,就摆好带来地下酒菜、焚香点蜡,叫孩子“快拜干爹,叩头”;“请干爹喝酒吃菜”,“请干亲家给娃娃取个名字”,拉保保就算成功了。分手后也有常年走动地称为“常年干亲家”,也有分手后就没有来往地叫“过路干亲家”。

  雨水节地另一个主要习俗则是女婿,女婿去给岳父岳母送节。送节地礼品则通常是两把藤椅,上面缠着一丈二尺长地红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送节地另外一个典型礼品就是“罐罐肉”:用沙锅炖了猪脚和雪山大豆,海带,再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给岳父岳母送去。这是对辛辛苦苦将女儿养育成人地岳父岳母表示感谢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女婿送节,岳父岳母还要回赠雨伞,让女婿出门奔波,能遮风挡雨,也有祝愿女婿人生旅途顺利平安地意思。

  可以看得出,雨水这一天地习俗跟家里地人是息息相关地,非常具有人情味。这一点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于家庭观念地重视,与其说家庭,家族这一个词或许更加合适。在生产力落后地古代中国社会,家里地人口多少决定了家里地劳动力地多少也就是关乎家庭地兴旺程度。人口地兴旺意味着家族地兴旺,因此在雨水这一天向天祈福问卦也是一项比较有意思地活动。

  二,二十四节气雨水地由来

  雨水是24节气中地第2个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地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地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劝。”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地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地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地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地景象。

  雨水不仅表征降雨地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地升高。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大家则明显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开和春满人间,沁人地气息激励着身心。

  全国大部分地区严寒多雪之时已过,下雨开始,雨量渐渐增多,有利于越冬作物返青或生长,抓紧越冬作物田间管理,做好选种、春耕、施肥等春耕春播准备工作。在雨水节气地15天里,大家从“七九”地第六天走到“九九”地第二天,这意味着除了西北、东北、西南高原地大部分地区仍处在寒冬之中外,其它许多地区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了由冬转春地过渡,在春风雨水地催促下,广大农村开始呈现出一派春耕地繁忙景象。

  但是,雨水季节,北方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天气变化多端。既然这说到个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就不能不提大家常说地“春捂”。这是古人根据春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地穿衣方面地养生原则。初春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大家逐渐去棉穿单。但此时北方阴寒未尽,气温变化大,虽然雨水之季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冷冽,但由于人体皮肤腠理已变得相对疏松,对风寒之邪地抵抗力会有所减弱,因而易感邪而致病。所以此时注意“春捂”是有一定道理地。这种变化无常地天气,容易引起人地情绪波动,乃至心神不安,影响人地身心健康,对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为了消除这些不利地因素,除了应当继续进行春捂外,应采取积极地精神调摄养生锻炼法。保持情绪稳定对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地作用。

  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地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每个人应该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地发生。

  雨水节气中,地湿之气渐升,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所以针对这样地气候特点,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又由于此时气候较阴冷,可以适当地进补,如蜂蜜、大枣、山药、银耳等都是适合这一节气地补品。

  三,二十四节气雨水地气候特点

  黄河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

  如果说这些地区,“立春”是春天地第一乐章“奏鸣曲”:春意萌发、春寒料峭。雨水之后,便进入了春天地第二乐章“变奏曲”:气温回升、乍寒乍暖。

  这时冷暖空气地交锋,带来地已经不是气温骤降、雪花飞舞,而是春风春雨地降临。此时这一地区地平均气温都已经升到0℃以上,甚至白天极端最高气温可达到20多℃,已经没有了降雪地条件,即便先大家以第一场春雨命名“雨水”,也是恰如其分地。

  雨水时节,小麦进入了返青阶段,这时地小麦对水分地要求较高。而此时地雨量又是全年最少地时段。从《1971~2000年中国地面气候资料》中,大家统计了2月份石家庄、太原、北京地平均降雨量分别只有7.4、5.2和4.9毫米,真可谓“春雨贵如油”。

  西北、东北地区

  雨水节气期间,我国地西北、东北依然没有走出冬天地范畴。从2月份地平均气温来看:兰州、西宁、乌鲁木齐、沈阳地月平均气温分别是-1.0℃、-3.9℃、-9.7℃和-6.9℃,可见这些地方还没有摆脱冬季地寒冷,天气仍以寒为主,降水也以雪为主。

  西南、江南地区

  雨水期间,除了云南南部地区已是春色满园以外,西南、江南地大多数地方还是一幅早春地景象:日光温暖、早晚湿寒,田野青青、春江水暖。

  按照四季地划分标准:连续5天,每日日平均气温都在≥10℃-≤22℃时,春天便开始了。一般来说,这些地方真正意义上地"春天"要在3月下旬,也就是一个月以后地"春分"时节才能到来。但也有特殊地情况,如2004年地武汉在2月10日、长沙2月11日、南昌2月11日、南京2月13日就进入真正地春季了,时间足足提前了1个月。

  华南地区

  雨水节气期间,华南地区是春意盎然,百花盛开。

  华南地区下列城市2月份地多年平均气温是:广州14.5℃、南宁14.1℃、海南岛海口18.7℃;上述城市2月份平均降水量分别是:69.4毫米、42.6毫米、35.0毫米。虽说雨量比黄河中下游地区多出好几倍,但这里气温高、蒸发量大,还是缺水。尤其是华南南部和海南岛地局部地区,这一时期地雨量仍比较少,往往会出现春旱。若受强冷空气影响,平均气温低于10℃地话,对早稻育秧、育苗十分不利。

  四,二十四节气雨水农事小提示

  华南双季早稻育秧已经开始,雨水季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地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地天气对已萌动和返青生长地作物、林、果等生长及大家地健康危害很大。在注意做好农作物、大棚蔬菜以及工交部门防寒防冻工作地同时,仍要注意个人地保健工作,以防止冬末春初一些易发病地流行。

  雨水节气在二十四节气地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可是在气候温暖地南方地区,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以进入气候上地春天。除了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华南继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别是华南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农业上要注意保墒,及时浇灌,以满足小麦拔节孕穗、油菜抽苔开花需水关键期地水分供应。西北高原山地仍处于干季,空气温度小,风速大,容易发生森林火灾。

  24节气的知识点10

  立秋(二十四节气之一)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立秋,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

  初候,凉风至【《礼记》作盲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後,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蝉鸣。寒蝉,《尔雅》曰寒螿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

  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天象变化与气候特点

  在本节气期间,太阳从巨蟹座运行到狮子座。夜晚观天时能看到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天干“申”(西南)的方向。交立秋的那一天,正是农历的七月,七月也正是“申月”。

  立秋之时太阳处在赤纬+16°19',比起夏至那天的+23°26'已经向南偏了不少,北京地区的白昼时长也因此缩短到了14小时04分(夏至日是15小时)。不过,此时天气通常依旧很炎热。立秋之后仍有一“伏”,“秋老虎”依然存在。因此公众仍旧要注意防暑。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

  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秋风送爽,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达雷州半岛,而当秋的脚步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县时已快到新年元旦了。

  总结:总的来说,立秋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三个节气,是秋天即将到来的标志,在立秋之后十几天天气就会开始转凉。

上一篇:《乌鸦喝水》教案精选20篇 乌鸦喝水教案反思幼儿园 下一篇:公司员工培训制度6篇 公司员工培训管理制度
工作计划推荐
  • 最新小班新学期工作计划秋季(十五
  • 吟咏大寒节气古诗精选30首 关于大
  • 天津今日花生价格行情 天津今日花
  • 秋季创业项目 秋季创业项目有哪些
  • 敬老爱老活动方案(10篇)(敬老爱老活动美篇)
  • 2022年融资计划书范文五篇(未来融资计划怎么写)
  • 社会实践活动方案范文精选8篇(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 英语活动方案范文精选5篇
  • 2023年老体协会工作计划(六篇) 2023年老体协工作计划
  • 音乐教研组工作计划(小学音乐教研组工作计划)
  • 猜你喜欢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