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2023年幼儿艺术教育的改进策略论文题目(十四篇) 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内容与策略论文

更新时间:2023-01-12 来源:互联网 点击: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幼儿艺术教育的改进策略论文题目篇一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艺术教育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特别强调应通过艺术教育活动去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体验艺术审美的快乐。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艺术对一个人生理与心理的调节作用将使人受益终身,尤其是在幼儿期对幼儿进行艺术潜能的开发,将有益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完善与发展。

一、让幼儿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学会自我表达

艺术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审美艺术的教育。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认为每一个人都会有自我表现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幼儿在艺术教育活动中通常都会利用自己的声音、肢体语言通过艺术化的表现手法去表达内心的独特感悟、独特体验与独特理解。值得一提的是艺术教育并不是靠简单、机械、重复的去反复操练,艺术教育重在培养幼儿对艺术的情趣,重在鼓励幼儿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我、张扬自我,甚至去超越自我。教师应鼓励幼儿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敢于表达,勇于表达,善于表达,积极宣泄自己的情感,使幼儿的需要得以满足,并以愉悦的心情去表达对艺术教育活动中出现的真、善、美的事物的赞美,使幼儿的内心世界更丰满,身心更愉悦。

比如,在以《我要自己走》为主题的艺术欣赏活动中,一位教师先让幼儿欣赏了多媒体课件《我要自己走》,幼儿们通过对这首小诗的欣赏,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生活需要学会自理的强烈愿望,与小诗中所描述的情景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而幼儿们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强烈的情感共鸣完美取决于执教老师对幼儿的示范朗读,多媒体画面的恰当呈现加之幼儿们的真情投入,幼儿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我要自己走》的艺术欣赏中,同时,执教老师适时地鼓励幼儿对小诗《我要自己走》进行形象地拓展,鼓励幼儿去放飞自己的想象,为幼儿构建充分表现自我、实现自我的广阔平台,幼儿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这毫无疑问地会对幼儿人格的完善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让幼儿在艺术教育活动中铸就活泼开朗的性格

活泼、开朗的性格对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完善具有强烈的促进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既表现在外显的行为表现上,又表现在幼儿能敢想、乐于发现创造等内显品质上。

在艺术教育活动中,一位教师引导幼儿们进行艺术创作,要求幼儿从美术创作入手,将美术创作作为艺术活动的主要对象,又融合入文学的、音乐的艺术,让幼儿们进行以“画一画自己”的美术创作,为了这一美术创作活动开展得鲜活灵动,执教老师让幼儿们利用自己事先准备的镜子首先去仔细的观察自己,观察自己的头发、脸部、手、腿等身体部位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并提醒幼儿们面对镜子大胆尝试表演各种各样的滑稽可笑的动作,让其他幼儿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这些滑稽可笑的动作。幼儿们热情高涨、兴致勃勃,就是平时胆小、文静、性格内向的幼儿们此时也会乐此不疲,不断地对这些滑稽可爱的动作加以品头论足。艺术教育活动中现场一片沸腾,幼儿们欢呼雀跃。接着,执教老师带领幼儿们欣赏《镜子里的我》这首轻松又诙谐的歌曲,幼儿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艺术地享受,艺术地进行美术创作,幼儿们创作的美术作品一定会姿态万千,令人惊叹。这样的艺术教育活动对幼儿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无疑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三、让幼儿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抒发积极向上的情感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前儿童的情感的发展是由低级情感向高级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幼儿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让幼儿通过一系列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让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地表现自己的情绪,能够主动初步地感受社会生活中美的情感。

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教师应及时地将音乐欣赏与文学、美术的合理因素融入其中,让幼儿在艺术欣赏活动中迸发内心的强烈的情感体验。比如,在以《圣母院》为主题的艺术欣赏活动中,教师可以恰当地将《卖火柴的小女孩》作为背景,让幼儿们产生同样的感受,这就是产生凄凉同情之感。让幼儿获得对《圣母院》这一艺术欣赏活动的真切体验,从而让幼儿的人格发展到一个新的境界,并为幼儿人格的健全与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 语】

艺术教育活动时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完善发挥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深刻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以艺术教育活动为契机,通过一系列的艺术教育活动,让幼儿受到真、善、美的有效熏陶,感性经验得到丰富。创造美、表现美的情趣得到激发,艺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幼儿教育工作者应为幼儿努力构建表达自我、张扬自我、超越自我的舞台,让幼儿在这样的舞台之上尽情地表现,大胆地想象、大胆地创造、大胆地表现自己对艺术教育活动的独特感受,独特理解,独特体验,鼓励幼儿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学会自我表达、自我完善、自我实现,努力让幼儿铸就活泼开朗的性格,抒发对艺术教育活动的强烈情感,从而使幼儿的人格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幼儿艺术教育的改进策略论文题目篇二

艺术教育对教育系统和社会的主要贡献,在于强调个人和自我创造的潜能,尤其在于艺术能和谐地统整成长过程中的一切,造就身心健康的人。幼儿园里的幼儿正处于涂鸦期与前图式期,教师与家长是引导幼儿感受美、发现美并创造美的重要人物,但受传统观念影响,幼儿美术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就幼儿现代艺术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教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逐步的提高。艺术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备受人们的关注。但人们对于艺术教育的理解过于片面,只是单纯地通过兴趣班学习,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解。

一、艺术教育的含义

艺术教育是指以幼儿现有的身心发展水平为基础,通过艺术的形式对幼儿的音乐、美术及文学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艺术教育,以各种不同的艺术方式感染幼儿,并挖掘幼儿对美的感知力、创造力和认知力,培养幼儿优良的道德情操和文明行为,使之身心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幼儿艺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幼儿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艺术教育的意义

1.艺术教育对幼儿审美培养的意义   审美是对艺术价值最基本的判断,其主要功效之一是培育幼儿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艺术教育将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作为重点,然后通过各种活动把不同的艺术形式、内容巧妙地融为一体,让幼儿在艺术活动实践中获得相应的知识,增强审美能力,陶冶艺术情操,从而达到审美育幼的目的。例如通过轻音乐优雅与舒缓的节奏,使身心得到放松;通过摇滚激情与动感的节奏,可以使人变得亢奋。

2.艺术教育对幼儿个性养成的意义   艺术教育称得上是一种心灵教育,它与语言截然不同,语言可以直接要求儿童做某些事,而艺术教育通过不同的艺术活动,用艺术的内在的吸引力感染儿童,让幼儿亲自感悟在艺术活动中所体会到的愉悦、收获、美好,从而达到引导儿童个性的发展、认识自我价值的目的。一些教育学家调查发现,大部分从小培养钢琴学习的儿童,个性比较文静。

3.艺术教育对幼儿人格养成的意义   在人们的传统思想里,普遍认为幼儿人格培养与思想道德教育有直接的联系,往往忽视幼儿的艺术教育,然而艺术教育是完美人格得以形成的基石。艺术教育不仅能保护和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在对幼儿人格形成方面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幼儿期,是形成价值体系的关键时期,这种价值体系往往构成人格内容的深层结构。所以在这个关键期,我们必须探讨合适儿童人格成长的教育方式。

三、艺术教育面临的问题

1.传统化的艺术教育观念   大部分家长的艺术观念过于传统,比如许多人简单地认为进行美术的学习是在进行绘画。幼儿的美术教育,就是让幼儿学会怎样绘画是相等的。实际上美术不是绘画,两者更不能相提并论。所以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会一门艺术技巧,更是让幼儿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真正的艺术是与精神相结合的。

2.过于枯燥的艺术教育方式   根据一些调查结果,发现不少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方式过于模式化,比如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先展示规范动作,然后让幼儿跟着所谓的规范动作一起跳,最后由教师评价哪位小朋友跳得更像,谁的动作更到位,谁的节奏感更强,幼儿无法真正参与舞蹈,肢体的语言表达能力无法得到提高。这样的定式思维教育方法过于死板和机械化,无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这不仅抵制幼儿思维的开发,还扼杀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极大地约束幼儿对艺术的领悟能力。

3.艺术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缺乏   在现代教育方式中,教师是幼儿获得知识最重要的途径,特别是在幼儿艺术教育中,教师是幼儿获取艺术知识与技能的重要启迪者。可是现在许多就职的幼儿教师,并非专业的艺术类院校毕业的。因为没有接受过艺术类教育的理论课程指导,教师无法系统地规划艺术教育课程,不能很准确地把握艺术教育的学科重点,难以正确地指导儿童进行艺术教育的实践活动。在幼儿艺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很可能会因为缺少相应的专业知识,导致无法从整体上带动幼儿思维的转动,也无法引导幼儿领悟真正的艺术理念,更无法及时察觉幼儿的艺术天赋。

四、幼儿艺术教育的改进对策

1.转变幼儿艺术教育的老旧思想   人们应该把对艺术教育的观念由“世俗式”逐步转变为“启蒙式”,通过加大社会和网络对艺术教育的宣传力度,逐渐扩充人们对艺术教育的认知,使之真正了解艺术教育的深层意义和艺术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看待艺术教育的观念,尊重艺术与艺术教育,让家长与老师正确引导孩子,激发孩子对艺术的兴趣,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艺术教育方式多样化   幼儿艺术教育应根据不同时期的幼儿特征,选择艺术教育方式。如今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念已经在人们的心里根深蒂固,幼儿艺术教育应跟随着时代的发展,推陈出新。艺术教育课程设计必须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的实际情况与实际能力,以实施相应的艺术教育。在教育方式上要把理念与现实相结合,学会变通,教师可以在艺术教学时,从艺术观赏的方面出发,慢慢把简单的字词、启蒙的诗歌、感人的故事加入教学,这样不仅可以让教学方式多样化,还可以使幼儿通过艺术对各种知识做到融会贯通,促进身心的共同成长。

3.提高幼儿艺术类教师的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的强弱是决定一个幼儿园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除了提高艺术类幼儿教师的引进力度以外,还要对已有的艺术类幼儿教师进行相关的专业艺术培训,支持鼓励教师去有关的艺术学院学习,同时园方不定期地邀请一些艺术教育名师来园给教师进行指导或开讲座。另外,教师也要在空闲时间,通过网络、书籍等各种渠道及手段自主学习,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的艺术知识与技能。

幼儿艺术教育的改进策略论文题目篇三

浅谈幼儿的艺术教育

一、幼儿艺术教育的概念和内涵

幼儿艺术教育是指以幼儿现有的身心发展水平为基础,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和方式对幼儿进行感染和熏陶,挖掘幼儿对美的感知力、认知力和创造力,陶冶幼儿的道德情操,塑造幼儿的身心健康,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幼儿艺术教育范畴广泛,涵盖了美术、音乐、歌舞、表演、文学、影视、书法、图书等多个领域,既是幼儿教育的组成部分,又是艺术教育的启蒙阶段。

二、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幼儿艺术教育有利于塑造幼儿健康个性和完美人格

艺术教育是关乎人类心灵行为,它可以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用艺术的内在吸引力潜移默化的感染幼儿,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体会愉悦,收获美的享受,从而引导幼儿的个性健康发展。同时,艺术教育也能够为塑造幼儿“完美型”人格打下了基础。幼儿期是人格塑造的奠基时期,也是接受艺术启蒙教育的最佳时期。在艺术教育中坚持艺术与德智体美教育相结合,既能使幼儿的行为接受真和善的被动调节,也能使其获得美的自动控制,使幼儿的艺术素养与道德素养一同提升,为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塑造“完美型”人格打好基础。

(二)幼儿艺术教育有利于培育幼儿审美的兴趣和能力

艺术教育唤起人对审美的需要,培养人的审美趣味,形成人的审美观念,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感受、欣赏、理解和创造,人会逐渐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从美感的形成角度看,艺术教育对于唤醒与培育幼儿的审美兴趣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每个儿童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审美的潜能,它取决于是否能够被浪漫地唤醒,又是否能够在激发之后,被综合塑造为更高层次的美的意境、生命的境界。通过艺术教育,在孩子心中播下美好的种子,可以形成螺旋上升的经验结构,形成足够丰富的感受、感知以及沟通能力。

(三)幼儿艺术教育有利于发展幼儿智力和创造力

人的认知能力是人首要的、基本的能力,也是形成其它能力的基础。知识教育强调的是逻辑的、理性的认知能力,更多在开发人的左脑。艺术教育则侧重于直觉的、感性的认知能力,更多在开发人的右脑。从脑科学角度来说,艺术,协调着人的左右脑,使两者既保持相互的平衡,又在相互促进中得到提升和发展。幼儿在艺术活动中能产生一定的直觉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这对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起到一定的互补作用,帮助提高了幼儿智力的发展。一个从小就对艺术兴趣强烈的幼儿在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往往比一般幼儿具有更强的感悟力、思维力、想象力,这就体现了艺术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三、幼儿艺术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一)传统落后的艺术教育观念

艺术教育不一定能培养出艺术大师,但应该努力培养出用艺术表达人生体验,寄予自我思想和情感的学生。在传统的幼儿美术、音乐教育中,教师比较重视让幼儿学习掌握艺术技能,而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情绪情感体验、兴趣、观察力、创造性、想象力等方面的培养往往被淡化或搁置。这就无法使幼儿学会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偏离了艺术的人文本性。

(二)功利机械的艺术教育方式

当前的.艺术教育往往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不可避免的就出现了表演成人化、训练机械化的情况,偏离了艺术教育的方向。若不顾幼儿的年龄,盲目的将艺术教学定位在对幼儿进行高难度的训练,强迫幼儿反复排练一个艺术节目,为的就是能在舞台上表现出“精彩”的艺术表演,从而体现幼儿园艺术教学的成果,这就让幼儿艺术教育染上功利的色彩。若在艺术教育中只采取灌输、机械的训练方法,将会让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在一遍遍重复训练中丧失殆尽。

(三)匮乏的艺术教育师资力量

当下,许多就职的幼师并非专业的艺术类院校毕业,没有接受过艺术类教育的理论课程指导,无法系统的规划艺术教育课程,不能准确把握艺术教育的终点,难以正确地指导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实践活动,既不能很好的引导幼儿领悟真正的艺术理念,也不利于发掘幼儿的艺术天赋。很多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地区,音乐课、美术课开不好,这其中很大原因就是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

四、幼儿艺术教育改进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幼儿艺术教育观念

艺术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与模仿,艺术教育并不要求每个人学会创作,只是想让更多人欣赏世上已有的美好创造。审美是艺术教育价值的核心意蕴,一旦人成为审美的人之后,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按照美的样式来改进自己的生活。我们要将“审美培养”作为幼儿艺术教育的核心理念和行动指南,去引导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而不只仅仅是通过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活动培养幼儿的艺术技能。

(二)丰富幼儿艺术教育的方式方法

一是改革创新幼儿艺术活动的教学方法。幼儿艺术教育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教师为幼儿选择的艺术教育内容应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贴近幼儿生活实际。教师应引导幼儿对周围生活环境和艺术作品的欣赏,使之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培养幼儿对艺术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充分拓展幼儿热爱真善美率真天性的空间。

二是注重幼儿创造精神与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艺术教育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尊重幼儿的个性化表达和自由创作,支持鼓励幼儿的创新想法和创新行为,尽力为幼儿创建创造性的空间,引导他们用多种形式来感受和表达艺术,并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是以孩子的标准进行艺术教育。在提升幼儿审美力方面,幼儿教师不应该以好看、好听或者不好看、不好听来简单定义。艺术发展到今天,早已从模仿、再现、写实过渡到抒情、表现、言志。教师应从孩子的角度,以孩子的眼光看待艺术,从孩子的艺术作品中获得对美的感受。在艺术活动中,幼儿的情感体验、联想、表现、表达是不同的、多元的、可变的,有相当大的自由度,每个幼儿都是天生的“画家”、“表演家”,他们不是不会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而是不会按照成人的方式来表达。教师在艺术活动中应多鼓励幼儿按照自己喜爱的方式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他们就会无拘无束的发挥自己的想象,获得独特认识和感受。

(三)加强幼儿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的强弱决定了一个幼儿园教学水平的高低,幼儿园在加大艺术类幼儿教师的引进力度以外,还要对现有的幼儿教师进行艺术教育类的培训,支持鼓励幼儿教师去有关的艺术院校进修学习,同时幼儿园不定期地邀请一些艺术教育名师来园给幼儿教师进行指导或开办讲座,从而提高幼儿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提高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水平。

幼儿艺术教育的改进策略论文题目篇四

一、本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开发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专家研究已经充分的表明,幼儿的发展与幼儿所处的生活环境、文化密切相关,幼儿在自己的文化环境中学习、成长,最终成为文化的一部分。基于本土文化的幼儿艺术教育地方课程,其所包含的文化价值、思想观念、审美与艺术传统等,深深植根于幼儿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这些与幼儿的日常生活不分离、不脱离。这样就为幼儿提供了一个非常具有亲和性的文化环境,有助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本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将本土文化引入幼儿艺术教育生活,除了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具有亲和性的文化环境外,其另一价值是满足不同地区幼儿多样的文化需要,促进幼儿对家乡文化的认识以及对其热爱。本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艺术内容。这与当地的一切都是相契合的,是家乡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同时它们还是本土人民创造的优秀的精神成果,包含着本地人民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它们往往融合了本地的艺术与审美传统和生产生活需要,具有浓浓的感情色彩。幼儿作为当地的一员,有权利也有义务去认识了解属于自己的文化。当然,本土文化艺术形式的多样性也受到本地儿童的喜爱。把本地艺术和幼儿的文化需要结合起来,纳入到幼儿艺术教育地方课程建设中,一方面,可以满足了不同地区幼儿的多种精神需要,有利于幼儿园开发自己的特色课程,让大家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文化,加强文化归属感。另一方面,则有助于幼儿认识和了解家乡艺术和文化传统,激发幼儿对家乡艺术、家乡文化的热爱。同时也有助于本土文化的传承发扬。每一个幼儿都是热爱大自然、爱美的,本土文化的艺术开发应以幼儿的这一天性为基础,并且要保护幼儿的这一天性,不能摧残之。在此基础上,幼儿园的课程要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基于本土文化开发的艺术教育地方课程,其内容的选择属于幼儿的成长文化圈,形式贴近幼儿的生活世界,由此幼儿熟悉这些课程,这就使得该类课程更有利于激发、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提升幼儿的审美水平,进而促进幼儿更高的审美追求。

二、本土文化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开发的策略

审美想象与审美创造联系密切,审美想象所创造的新形象即审美意象,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想象性表象。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想象和审美创造力,是艺术教育的应有之义。将本土文化引入幼儿的艺术教育中,可以让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感知美、想象美、创造美的愉悦,并且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文化,促使幼儿在各种经验的互相碰撞、渗透交融中创造出新的形象,发展幼儿的审美想象与创造能力。

第一,创设一个富有美感的环境。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环境对人有暗示作用。优美的环境不仅可以使人精神愉快,还可以激发人们对美的事物的兴趣,使人们的审美感知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因此幼儿园要设置富有美感的环境来激起幼儿的审美情绪。按照幼儿心理发展层次,幼儿园可以将具有本土文化的艺术,以各种形式暗含于幼儿的艺术生活和活动环境之中,让幼儿的艺术生活变得生动丰富。也可以通过参观古迹或本土艺术作品展览,如民间剪纸、风筝、民族绣品、民间布玩具展览等容易吸引幼儿兴趣的活动,让幼儿对本土艺术有直观的感受,让幼儿感知本土艺术的存在形式,让本土艺术的客观历史、造型和色彩直观地展现给幼儿,使得幼儿产生对本土艺术初步的意识,增强他们对本土艺术的感觉和情感。孩子长期处在这样的氛围中,耳濡目染,再加上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和引导幼儿主动感知,就能有效地增强幼儿对本土艺术的敏感性和审美感知能力。

第二,从幼儿的兴趣切入开展本土艺术教育。教师在本土艺术教育活动过程中,应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特征及兴趣倾向,经常和幼儿一起谈论其艺术作品,而不是随意泛谈这样就有助于幼儿把已有的感知经验系统化,有助于幼儿更加深刻的了解本土文化,有助于幼儿把从日常经验感知向真正的审美感知方向发展,从而培养其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了解本土文化的深刻内涵。这种对美的敏锐的捕捉能力表现在幼儿能对本土艺术作品强烈的第一印象的基础上再认真细致地观察本土艺术作品;能观察作品使用的材料特征,如某种物象的色彩与质地,某种乐器的音色,某首曲目的声调;能观察作品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如早晨或黄昏的背景;真正地了解本土艺术作品。

第三,采用多种方式运用本土文化资源。我们不可以以一种方式呈现多样的本土文化,幼儿园应该采用多样的方法呈现其文化。可以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幼儿园将本土文化分成若干主题,形成一定的活动系列,再以每一系列为主题单元进行艺术教育教学活动;陶冶渗透的形式:幼儿园还可以将本土文化资源有机渗透于幼儿生活的全过程,这包括渗透于幼儿园物质文化环境幼儿园日常生活、幼儿园游戏中等其他形式。这样以多种方式运用本土文化资源利于幼儿更好的学习和吸收,也可以促进幼儿更好的认识了解自己的家乡。

幼儿艺术教育的改进策略论文题目篇五

活动目的:

1.学会依木偶的形象创编歌词,并即兴演唱歌曲。

2.学会操作木偶的技能:摇头、点头、做操的动作。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磁带(木偶模仿音乐、杂偶的音乐、我和木偶交朋友的音乐)、录音机。

创设情景:使班级每个角落都有木偶(掌中偶、提线偶、桌面偶等),数量超出幼儿的人数。

2.技能准备:幼儿已学过操作木偶的简单技能,幼儿有初步的创编舞蹈的技能。

3.知识准备:

(1)幼儿已经欣赏过歌曲,并对歌曲较熟悉。

(2)幼儿初步会创编简单的歌词。

活动过程:

1.律动:木偶模仿音乐,教师以小木偶人的身份引入,引导幼儿依音乐做木偶人的动作人室,要求幼儿动作要合拍,要象木偶人的动作。

2.练声:木偶学唱歌,教师示范讲解,引导幼儿用自然的声音练唱。

3.歌曲:《我和木偶交朋友》。

(1)教师以木偶小象的身份引入,引导幼儿念儿歌《我和木偶交朋友》,要求幼儿眼睛看着木偶,边念儿歌边练习“套木偶、走路、摇头、做操”的动作。

(2)复习歌曲两遍,教师同样以木偶小象的身份,引导幼儿边唱边操作木偶,要求幼儿要唱准,还要持木偶合拍地做动作。

(3)幼儿创编歌词。

①教师同样以小象的身份引入,引导幼儿说说要怎样根据小象的样子编歌词?如:可爱的小象套在手,我们把它逗一逗,拍拍手,点点头,摇摇脑袋点点头,跟着我呀做早操,一二一二摆摆手,我们都是好朋友,我和小象交朋友……

②引导幼儿自由为所喜欢的动物编歌词,并可适当改变动作。教师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创编出顺口的歌词;引导能力一般的幼儿为所喜欢的动物木偶创编歌词;鼓励能力差的幼儿自由创编歌词。

③在幼儿创编歌词的同时,教师启发引导幼儿练习并掌握操作木偶的简单技能:摇头、点头、做操……

④待幼儿仿编后,教师引导幼儿自由选择木偶(提线偶、掌中偶、桌面偶),边操作边唱仿编的歌曲。教师全面巡视,引导幼儿依据木偶的角色进行操作、仿编、演唱。

⑤请个别幼儿上台操作木偶进行演唱,教师、幼儿根据同伴编的歌词进行讲评。及时表扬编得顺口、有进步的幼儿。

4.复习舞蹈:杂偶。

教师引导幼儿练习舞蹈的动作,要求:

(1)动作要象木偶,弯腰、双臂侧平举并放松。

(2)动作要合拍,符合音乐形象。

5.舞蹈:”杂偶”出室,要求幼儿的动作要合拍。

延伸:引导幼儿观看有关木偶表演的节目,让幼儿对木偶有更深入的认识,在“音乐表演角”中投放木偶的衣服供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小木偶的动作。

幼儿艺术教育的改进策略论文题目篇六

摘要:幼儿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是通过音乐、美术等形式对幼儿进行的教育。本文分析了幼儿艺术教育的目的、特征和意义,认为幼儿艺术教育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想象力,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关键词:艺术教育想象力审美能力自信心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要培养高素质、身心健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就应该从幼儿时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这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与新世纪的社会需要相适应。艺术教育是指通过艺术形式进行的教育,即以各种艺术手段感染幼儿,发展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创造美与识别美的能力,培养幼儿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这是幼儿审美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实施幼儿审美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五个领域,各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儿童都是艺术家,这既是一个命题,更是一种诗意的描述,它并不是要在儿童与艺术家之间简单、生硬地划上等号,而更多的是说,每一个儿童都与生俱来拥有艺术能力。

一、幼儿艺术教育的目的

对幼儿教育的目的就是用丰富、形象化的感悟语言引起儿童的兴趣,陶冶儿童的情操和心灵,发展幼儿的智力和能力,引导幼儿全面发展。艺术教育不仅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为孩子创设轻松、平等的环境氛围,教师要鼓励孩子自由创造并适当进行艺术技巧训练,通过开展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活动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从而为幼儿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幼儿艺术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与疑问,如在唱“小树叶,飘呀飘”的歌曲时,有的孩子双手摆动,形象地表现树叶随风摇动的样子,有的孩子双手做小树叶状,放在胸前等。教师要让孩子们充分展开想象,自由发挥,为歌词配动作。宽松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发挥想象力,因此,在孩子们进行创编时,教师不能干预,打断孩子的思路,这样有利于保证孩子创编思路的完整性。假如教师不时让孩子停下来,纠正幼儿动作的准确性,幼儿的思路就会受到干扰,会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刻意模仿老师的动作。教师要给孩子一种轻松、自由的环境,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这样才能使他们大胆、自信地去想象、去创造。我们要注重孩子的创造过程,而不要太在意结果怎么样。例如:在音乐活动中幼儿可以手舞足蹈、自编自唱;在绘画中幼儿可以乱涂乱画,对此类情况不要以“不对”、“不行”等以成人固定的方式去限制他们,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想法,选择恰当的方法,去发现幼儿的可塑性,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让孩子自由想象,大胆思索,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人类审美的本能在儿童的绘画、舞蹈、音乐活动均有所表现,所以,教师要对孩子的这种无意识的艺术本能给予肯定,并加以启发、引导,要把幼儿这种对美的无意识表现积极地培养成为幼儿有意识的艺术展现,让幼儿感受到美的存在。

首先,教育通过各种活动,提供给孩子去创造、去感受、去接触外界环境的机会,教师要让幼儿多看多听,丰富幼儿的感官,增长幼儿的知识,开阔幼儿的眼界;其次,教师要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快乐,培养孩子的感受美的能力。例如教师在美工区准备了供各年龄层次、能力层次不同的孩子的美工活动材料,供孩子自主选择,并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去操作,去发现问题。当孩子的需求得到满足时,就会对美有切身的感受,也会评价自己的作品,美好的一切会从孩子的作品中一一展现。如在音乐活动中,孩子在听、想、说、唱、动等感受音乐的过程中,情感世界丰富和充实起来,从而产生主动感受、领略音乐美的积极心态,思维愈发活跃,好奇心更加强烈。

(三)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艺术活动符合幼儿富于想象、活泼好动的特点,能使幼儿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孩子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用自己的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内心体验。例如,在绘画中,幼儿的画与教师的示范画颜色不同或有的地方不太一样,这虽然不符合教师的要求,但孩子表现的却是自己眼中喜欢的色彩、线条,这正是孩子的“闪光点”。其实,也是孩子的表现风格和必然特征。教师不能扼杀这种真实情感的表达,而要加以肯定,并正确引导、启发,让孩子大胆探索,自由发挥,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愿望。渐渐地,孩子独立、自信的个性品质就会逐渐培养起来。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我们常会看到幼儿随心所欲地、快乐地陶醉于艺术活动中。因此,我们要多组织幼儿感兴趣的艺术活动,保护幼儿的各种表达方式,鼓励他们敢于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情感,使幼儿充分表现自我。

艺术活动是幼儿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当这一兴趣得到满足时,幼儿不但学会了技能技巧,而且产生了成功感、自信感。成功的次数越多,幼儿对自己成功方面的评价越高,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在各方面及各阶段的能力,并以此来安排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地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例如,在舞蹈活动中,幼儿通过欣赏、感受音乐,在大胆想象的基础上对歌词、舞蹈进行创编,教师要用赞许的目光、鼓励的微笑,使孩子充满自信地一一展现自己的舞蹈动作。当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时,教师肯定的口吻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从中获得更强大的推动力。那么,幼儿在实践锻练中,体验了成功,感受到了自己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就更加有了表现自我的欲望,从而形成了良好的自我价值感。

三、幼儿艺术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所谓主体性,是指人作为主体的本质规定性,主要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这种主体性在儿童那里是以“潜能”的形式存在的,这种“潜能”在适宜的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在主客体的交互作用中逐渐得以显现、发展。也就是说,个体主体性有一个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这就使幼儿主体性在教育上成为可能。[3]幼儿艺术教育的设计、组织、实施、评价的过程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而且注重激发学习兴趣,以幼儿为中心,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究、体验。

(二)激发幼儿的创造才能

幼儿艺术教育能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艺术教育,幼儿不仅要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让幼儿在观察和模仿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教师要注重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欣赏每一个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渗透艺术教育会有很好的教育效果。每个幼儿由于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因此对艺术活动的体验和感受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于性格外向、喜欢表现的孩子,教师要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表演天赋;对于胆小、羞于表现的孩子,教师要多鼓励和表扬,学会欣赏每一个孩子。

(四)更新幼儿艺术教育的内容

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要对幼儿艺术教育的内容不断创新。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其次,教学内容应更具时代特点,能反映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再次,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方式要为幼儿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要增强教学的选择性与开放性;最后,为了应答时代的挑战,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扩展和更新当代我国现有的幼儿艺术教育教学内容。扩展和更新后的幼儿艺术教育教学内容应包括“欣赏”、“表现”和“创造”三方面的内容。

艺术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孩子的情感、智能、社会性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幼儿园全面素质教育园地中一个颇具新意识的尝试。幼儿唱歌、跳舞、画画等艺术活动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认知和情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成长。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艺术教育的环境,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艺术教育活动。

幼儿艺术教育的改进策略论文题目篇七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计划样文

一、指导思想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计划。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讲究实效的方针,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艺术教育,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受到美的教育

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增强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领导机构

为了使学校艺术教育真正办出特色、办出品味、办成品牌,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以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德育办主任为业务主管的创建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工作领导班子

以全体艺术教师为成员的教师队伍。整个领导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加强学习、积极探索、勇于进取,不断更新教育管理观念和办学理念,使我校的艺术教育始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艺术特色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班班主任、美术教师、音乐教师

三、主要工作:

(一)基础工作

要求:摆正位置,抓好队伍,落实课程

1、摆正位置: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与艺术特长生

艺术素养与艺术技能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创建学校艺术特色的决心。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包括:艺术类课程教学,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工作计划《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计划》。

3、落实课程:

(1)艺术必修课开齐、开足。其中,按国家规定,本期美术、音乐课每周每班各两节。其余各科老师不得占用或随意调换艺术课程。其他教师不能随便不让学生上艺术课,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受到公平、全面的.教育。

(2)领会落实本期课改的要求,进一步探索农村小学艺术课的开展,并开展适合本校特点的艺术实践活动。五年级是进行课程改革的一学期,做好课改的各项工作,特别是评价工作要作为重点。

(3)弘扬民族文化系列活动:音乐课尽量普及竖笛的教学。美术活动中进一步开展手工制作等等活动。

(4)继续搞好特长生的辅导、展演工作

本期将结合区、级的艺术活动进行筹备。主要是“小学生文艺汇演”的比赛,书画展览等。

(二)深入艺术教学改革。

1、继续探索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做好教科研的结合工作,建立符合地区、学校特色的教学模式、课程资源、管理制度等等。

2、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推行集体研课制度。完善教学评价制度,调整教学评价尺度,充实教学评价内容,渗透新课程理念。

3、切实抓好五年级新教材的教研活动,集体学习新教材、结合地方特色、学校特色、学生特点研讨教学方法。

4、征集广大教师的优秀课例,汇编成册,检验我校艺术教育改革成果,推进课堂教学的规范化和多样化。

5、组织好小学生文艺汇演、美术作品评比,力争取得突破性的成绩。

6、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做到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加强教师间的对话与交流。

7、加快艺术教育资源库的建设,自我建立艺术教育资源库。从各地区引进艺术教育的音像、图书资料。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利用节假日,对艺术教师展开音、美主辅修培训,培养复合型小学艺术教师。

2.建立教育科研网络,做到期初有计划、期末有总结、活动能落实、教师有发展。本学期继续举行优秀教研组的考核评比。

3.推行导师制,给有发展前途的青年教师指派骨干教师,通过传帮带促使其加快专业素质的发展,并进行捆绑考核,定期汇报。

4.继续加大学科中心组、校级课改组、教学新秀组的教师队伍建设力度,通过团队建设,形成教科研集体,形成科研氛围,推动整体发展。

5.继续加紧骨干教师培养,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市教坛新秀、能手、带头人的评选,将工作重点放在艺术教师这一新兴群体的塑造上。

6.鼓励教师形成民间艺术团体,组织参加有益的艺术团体,促进艺术教师的多元发展。

7.继续组织好艺术课程的三级培训活动,组织好广大教师的观摩、研讨、实践活

动。

(四)提高学生艺术素质。

1、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小学生文艺汇演,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建设好学校的艺术队伍,打造优秀节目,将平时的培优工作做到位。

2、积极参加艺术对外交流活动,宣传我校艺术文化和艺术教育情况。

3、倡导艺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联姻,让学生走入社会进行研究性学习,了解地域文化。加强艺术活动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的整合,以艺术的形式丰富教学活动。加大艺术与学习生活的联系。

4、加强学校、的文艺交流,在活动中使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艺术交往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开放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5、做好向家长、社会的艺术教育宣传工作,使之形成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形成良好的艺术教育的社会氛围,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

幼儿艺术教育的改进策略论文题目篇八

幼儿口语教育中的艺术

幼儿口语教育中的艺术

苏州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 胡丽娜

口语是人类交往的工具,3到6岁是人一生中口语发展的关键期,如何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提及口语教育,一般人会认为就是讲讲故事、念念诗歌。可事实并非如此,大力开展口语教育,让幼儿从小就正确地掌握和使用口语是幼儿教育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对于幼儿来说,由于年龄较小,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也较弱,因此,对幼儿开展口语教育,必须采取富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下面就如何对幼儿进行口语教育来谈几点想法。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激发幼儿对口语的好奇心

对口语的好奇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动力之一,在工作中我常发现:凡是对语言具有较强好奇心的幼儿,学习口语、探究口语的愿望都比较强烈,往往表现出对口语较强的敏感力和领悟力,学习口语的速度都比较快。因此,激发对口语的好奇心是对幼儿进行口语教育的首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创设良好的环境,激发幼儿对口语的好奇。

1.设置口语活动区,摆放幼儿感兴趣的玩具,让他们边探索边学习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功能;播放不同的口语录音带,让幼儿在比较中激发对口语的好奇。

2.带幼儿走出园门,去商店、公园玩玩逛逛,从多种场合观察、体验口语的神奇魅力,丰富和充实其经验,激发好奇心,增强表达的愿望。

3.鼓励幼儿相互交往,在交往中必然要使用口语。幼儿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可感受到口语的巨大作用,激发了学习的愿望。

4.多给幼儿讲故事,朗诵文学作品,让幼儿在教师绘声绘色的表演中体验口语,培养兴趣。

二、倾听幼儿讲述,激发幼儿口头表达的愿望

一般而言,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培养幼儿听的能力,教幼儿学会倾听老师的言语指令,却忽视了自己去倾听幼儿的表达。如“老师,我的画画好了”“老师,我吃饱了”等,这些幼儿总是跟教师重复的话,教师可能因为没时间甚至心烦而不注意倾听。而事实上,教师注重倾听幼儿的表述对于幼儿口语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此外,倾听幼儿讲述还可以了解幼儿的想法,掌握其思想动态,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提供依据。因此,对于小班幼儿而言,教师要学会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讲述,激发他们口语表达的兴趣,呵护他们口语表达的热情。

倾听幼儿的讲述,教师要注意把握好两点原则:

1.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有限,教师要学会接纳幼儿说话的错误,发现其积极的一面,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信任、理解和接受,从而树立表达的信心,增进表达的愿望。

2.坚持科学引导的原则。幼儿的口语表达毕竟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教师在倾听其讲述的同时,要通过适当的引导,使其口语表达不断完善和规范。

三、强化日常训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幼儿的口语能力

幼儿口语能力的提高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因此,注重平时的口语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一定要树立“功在平时”的观念,强化日常训练,在不经意间给小班幼儿口语的熏陶,渗透教育的内容,提高他们表达的能力。

1.做好示范表率。小班幼儿的模仿能力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幼儿有巨大的示范作用,因此,不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传授知识、做游戏时,教师都应该注意语句的简明、扼要,语气沉稳、柔和,速度平稳,吐字清楚,表意准确,给幼儿起到一种良好的示范表率作用。

2.采用开放式的提问方式。提问是刺激幼儿思考和口语表达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提问方式决定着幼儿思考和口语表达的深度,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采用什么样的提问方式至关重要,教师的问题要尽量做到没有局限性或没有固定答案。

3.把握幼儿的口语兴趣。教师要学会利用小班幼儿感兴趣的话题,适当进行教育引导,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幼儿说的愿望,而且可以极大地丰富其口语的内容。

4.随机开展交谈活动。教师可以多利用教学间隙时间,随意组织幼儿三三两两地进行交谈,谈感兴趣的事,谈家中的亲人,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情感。这样能使幼儿学到规范的语句,并及时纠正幼儿口语中的错误。对小班幼儿而言,还能培养师生间的感情,消除刚入园的“不适应感”,养成与人交流的习惯,得到更多口语锻炼的.机会。

四、开展游戏活动,有针对性地提高幼儿的口语水平

适当组织开展常规性的专题口语活动,对于幼儿的口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小班幼儿而言,运用游戏的方式效果往往比较好。因为幼儿在与同伴一起游戏时,各自玩的兴趣都比较大,相互交谈的愿望也都十分强烈;同时,玩伴使用的都是幼儿阶段的口语和形式,能够彼此提供学习的机会,并练习他们在别处已经学会的口语,从而迅速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给小班幼儿多提供进行口语锻炼的游戏时间和机会,可以选择一些符合小班幼儿认知和生活经验的、能激发他们内在的表达欲望的内容,让全体幼儿参与其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我的妈妈”“周末趣闻”“美丽的幼儿园”等,都是小班幼儿喜爱的专题。还可以由教师给幼儿朗读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或组织幼儿看电视、听广播、听故事等,从而不断丰富幼儿的口语积累。在设计小班幼儿口语活动时,要注意把握好两点:

1.游戏方式要简单随意,环境要自由宽松,让幼儿有自由表达的空间。为了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幼儿情感、智能发展达到和谐统一,在教学中,我按照小班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水平,根据幼儿爱玩的天性,精心设计操作性强、形式新颖、小型多样的口语活动材料。如利用剪贴、手工、构造等与讲述活动相结合,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边做边看边讲述,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无拘无束、轻轻松松地在活动中勇敢地表现自己,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幼儿从“要我说”变为“我要说”。如,我班曾组织过一次听说游戏活动“我的小手真有用”,目的是要让幼儿讲出“小手能干什么”。在活动过程中,我首先带着幼儿玩手指游戏,变化多种手指造型,并用故事形式讲述,同时配以各种手工劳动的图片让幼儿观赏。手指游戏结束后,再让幼儿讲述小手的作用,这时,幼儿们说的愿望都非常强烈,而且说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如“我的小手能画画”“我的小手能帮奶奶梳头”,等等。

五、坚持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

实践证明,幼儿口语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特别是小班幼儿,由于家庭环境的不同,口语表达的能力差别也很大。有的幼儿有较强的口语交流的兴趣,善于与人交谈,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有的不爱说话,说不清自己的意思;有的在口语上存在一些障碍或者特殊问题。作为教师来讲,要注重把握全班幼儿口语发展的状况,实施分类指导,帮助所有幼儿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1.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幼儿,教师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提出较高的口语要求,可以让他们给大家讲故事,讲日常生活中的趣闻,进行儿歌表演,或者在游戏中扮演角色,这样可以让他们在有一定难度的训练中更快更好地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2.对于口头表达能力一般的幼儿,教师要多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口语环境,寻找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采用启发式的教育方式,有意识地与他们交谈,肯定他们口语中的积极因素,激发他们交谈的愿望,帮助其增强口头表达的信心和勇气,久而久之,他们的口语水平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3.对于口头表达能力较差或者有特殊问题(如口吃)的幼儿,教师要倾注更多的爱心和关怀,认真分析原因,实行“对症下药”,采取多鼓励、多引导的办法,帮助他们克服口语上的障碍,逐渐学会正确地使用口语,表达思想。

对幼儿进行口语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教师要针对幼儿的身心特点,多倾注爱心。多动脑筋,多想办法,采取富有针对性的方法和途径开展口语教育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为其进入中班接受更高要求的口语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才能顺利完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口语教育的目标。

幼儿艺术教育的改进策略论文题目篇九

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启迪幼儿心智、萌发幼儿美好情感、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活动,其潜移默化的特点使幼儿园艺术教育以感染和熏陶为主。幼儿在园时间较长,在一日活动中各环节如晨间活动、游戏、做操、户外活动中,让幼儿沉浸在艺术氛围中,感受愉快、热情的情绪, 对启迪幼儿的思维,陶冶幼儿情操,培养幼儿丰富的情感,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 在晨间活动中,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

俗话说“一日之际在于晨”。幼儿每天踏进幼儿园保持愉悦的情绪与幼儿一天的活动状态有着直接的关联,因此,教师应重视晨间活动的组织与安排,注意营造和谐、轻松的情感氛围。晨间活动时,我常常带着孩子们在幼儿园的花坛中散步,让幼儿观察幼儿园的美好事物。观察是幼儿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我经常让孩子接触大自然,多面对真花,让孩子在观察中发现生活,获得知识,并说说观察到的情景,边听边把它们画在黑板上“鸡冠花红红的就像大公鸡,树叶从天上飘下来像飞机??”我画着讲着,边让幼儿比比谁讲得最好听,并鼓励幼儿将学过的词用进去。因我们儿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一年四季花团锦簇;特别是园内有色彩鲜艳的大型画、主题画《海底世界》、《地球是我家》、《城堡的故事》等等,我就利用晨间活动的时间,带领孩子有目的,有步骤的去观察去感悟去说,当孩子看见了一幅幅具

体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作品后无不赞叹,会情不自禁地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这样的活动,用不着教师过多的准备,但却能引起孩子观察和说话的兴趣,既能很好的发挥语言表达交流的工具功能又能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

二、在游戏活动中,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

学前幼儿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决定了其学习的特点:一切从兴趣出发。因此在艺术教育中把活动和游戏融合在一起,让幼儿在唱、跳、玩中去感受美、表现美,在玩中获得艺术的某种技能来提高艺术素质。如在美术活动《美丽的蝴蝶》中, 教师用“三只蝴蝶”的游戏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观察蝴蝶、欣赏蝴蝶,激发起幼儿强烈的制作兴趣和表现欲望,教师为幼儿准备好各种材料,幼儿就会大胆地把自己心目中的蝴蝶表现出来。就是在线条与色彩的画画游戏中,幼儿不断感知和体验美术作品或自然环境中线条、色彩的表现性――线条的粗细、刚柔、虚实、疏密以及线条与线条的相互构建;色彩的冷暖、明暗、浓淡,色彩的相互组合??让幼儿从中进一步感知和体验运用线条与色彩,可以创造美,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幼儿在经常的不同的画画游戏中去感受美、探知美、表现美和创造美,这样目的性十分明确的画画游戏,无疑会让幼儿的情感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既为画画游戏的进程注入激情,又能为幼儿的画画赋予情感,从画画情感中激发创造美的动力。

三、 在户外活动中,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

《纲要》中指出:幼儿美术活动应以幼儿为本,应注重活动前的

体验,让幼儿在实地、实物、实景、实情中进行情感受体验,发现环境、生活和艺术的美,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幼儿的感受力。

“天地大课堂,万物皆书卷。”平时,我注重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去看野地里的小草、天空中的小鸟、杂草中的昆虫,这些都会引起孩子们浓厚的兴趣。这时我就抓住有利时机,及时引导,让孩子们用画笔、用歌、用语言把心中的愉快表达出来。幼儿园环境优美,幽静的小路、奇妙的假山、绿树成阴的长廊,这些无不让孩子愉悦。孩子在长廊间嬉戏、在草地上欢呼雀跃,每个孩子互相议论着,喊着同伴、老师看自己的发现,脸上的笑容是多么灿烂, 孩子在与大自然接触中,深切感受到生活和大自然是无限的新奇、快乐和有趣,在此基础上,孩子捕捉到创作的灵感,自由挥洒、大胆创作、发挥才能,会有想象不到的收获。

四、 各学科交叉融合,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

幼儿园教学不同于小学、中学和高等院校的教学,幼儿园教学所遵循的是以游戏为主的教学原则。但是,幼儿园教学同样注重艺术知识同构的价值和作用。在幼儿艺术教育中,把融合音乐、美术、文学、语言的艺术知识教学引进游戏化的幼儿园教学,其教学效果更优于单纯意义上的游戏教学而受到幼儿的喜爱与接受。所以,整合各科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耐心地进行教育传播,引导幼儿在艺术学习中健康成长,因势利导,将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成为知识求索欲望,有益于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得艺术教育与科学的知识、语言发展及体育锻炼摆在幼儿教育同样突出的位置上发挥无限的教育效果。比如,

欣赏波提切利的名画――《春天》,让孩子认识了春天,知道了春天的艺术教育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的初探特征,季节与人和物的关系;同时幼儿通过感知、体验,激发创造性思维,画出了各种各样春天的图画;语言表达能力也进一步获得发展,能用“春姑娘穿着美丽的花衣在花丛中跳舞”等句子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各学科的交叉融合使幼儿艺术审美和表现能力获得更好的发展。

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在自己心里唤起一种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情感,在唤起这种情感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的形象来传达这种情感,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情感-这就是艺术活动。”故此,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能培养和提高人的情感体验能力。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渗透艺术教育,可以更好地提高幼儿艺术素养,发掘和培养更具艺术个性的人才。

幼儿艺术教育的改进策略论文题目篇十

幼儿艺术教育人才培养对策研究论文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拓展与深化,艺术教育已经成为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社会与市场对幼儿艺术教育人才的强烈需求,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等一批培养艺术教育师资的高等师范院校或开设了幼儿艺术教育专业,或在既有的艺术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上增设了幼儿艺术教育方向,旨在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和训练,培养政治思想、专业知识、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能力全面发展、学有专长,具备幼儿教育专业知识,胜任幼儿园艺术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性人才。独立院校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是普通高校的优势办学资源与优质社会资本相结合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办学机制的灵活性、与社会需求的紧贴性已成为独立学院办学的主要优势。目前,昆明地区的师范类独立院校为适应幼儿教育的需求,先后都开设了幼儿艺术教育专业或相关、相近专业。作为独立院校幼儿艺术教育专业的教育工作者,笔者一方面通过对昆明市独立院校幼儿艺术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实践、学生学习情况、幼儿艺术教育观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另一方面对幼儿园的艺术教育状况进行分析,选取昆明市五华区、官渡区、西山区的几家市区公立、私立幼儿园以及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幼儿园,从办学条件、教育资源、教育观念、师资状况、艺术教育情况、教师艺术教育价值取向、教育需求等方面进行实地考察,并选择一些资深幼儿艺术教育专家、幼儿园教育管理者、幼儿园优秀艺术教师、文化层次不等的家长和幼儿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深度访谈,深入了解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真实现状,总结其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研究与探索幼儿艺术教育中的新观念、新思维、新成就、新方法、新规律和新趋势,以期能及时发现、总结独立院校幼儿艺术教育人才培养与幼儿艺术教育改革相悖的问题,为上下关系主体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与策略,也为今后的幼儿艺术教育专业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幼儿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在对国民教育价值取向全面反思的基础上,素质教育逐步成为了 90年代中国基础教育的新理念。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其研究与初中领域也逐步从基础教育扩展到整个国民教育。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了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内容与要点。在此背景之下,幼儿艺术教育在国家与社会的关心与关注之下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近年来,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日渐浮躁的社会环境下教育理想与现实的不对称,以及社会与学校、家长在教育观念与教育方法上的不和谐等原因,幼儿艺术教育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审美教育观的偏离,阻碍了幼儿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自上世纪 80 年代末,我国明确提出素质教育并逐步付诸实施后,审美教育理论就一直贯穿在艺术教育的各个领域,审美教育作为我国艺术教育重要的理论基础及政策依据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当前,随着社会生活水平、文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拓展与深化,家长对孩子的艺术教育越来越重视。自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一股强劲的“艺术学习”热潮悄然兴起,席卷了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领域,并逐渐渗透到幼儿艺术教育之中。但与此同时,由于社会或一些权威机构的不良导向、家长与教师的功利驱使,幼儿艺术教育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逐渐背离了国家的教育要求,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纵观社会万象,社会艺术教育机构良莠不齐,百万琴童共赴艺术考级考场,儿童艺术才能竞技五花八门,考级证书为中小学择校、入校增添优势……。“知识 + 技能”的“应试教育”教育理念在艺术教育的滚滚洪流中正深度的歪曲着艺术教育的核心理念―审美教育。“是与非”“对与错”的自然科学教育法则充斥于整个艺术教育领域,幼儿与生俱来对美的追求与热爱,对艺术探索的好奇和冲动正一步一步地受到限制甚至被“扼杀”。毋庸讳言,审美教育观的偏离,严重地阻碍了幼儿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2.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出现异化,学校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失去主动性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幼儿艺术教育的主体除幼儿园外,社会教育机构与家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各主体在幼儿艺术教育的观念与期望上存在着差异,因而,幼儿园、社会教育机构与家庭在幼儿艺术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出现了分歧。通过对幼儿艺术教育目的调查与分析可以发现,很多幼儿艺术教育由于社会、家长的功利性导向,逐步将幼儿练就成艺术技能学习的机器。家长不顾幼儿的生命成长规律,对艺术技能的学习“严密监督”“紧密相伴”,恨不得今天播下种子,明天就开花,后天就硕果满满。社会艺术考级证书的获得和孩子的艺术技能展示往往成为家长骄傲和攀比的资本。这种“拔苗助长”的背离教育原则与规律的幼儿艺术教育,逐渐演变成幼儿艺术的“职业教育”“应试教育”,与幼儿艺术审美教育渐行渐远。与此同时,由于部分家长或认为艺术教育“高不可攀”,或以为“无所谓求”,对幼儿的艺术教育“不闻不问”“顺其自然”“放任自流”。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良好的艺术学习环境,这些孩子在懵懂中往往与“艺术美”擦肩而过。

3. 教育内容与方法简单、单一,幼儿艺术教育缺乏感受性与创造力在幼儿的学校教育中,艺术教育的重要地位是社会所认可的。音乐艺术、舞蹈艺术、绘画艺术等在学校幼儿艺术教育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由于教育观念的偏差、教育监管的缺乏,以及幼儿艺术教育体系的不够完善和教学评价机制的不够健全,部分学校幼儿艺术教育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简单、单一。教会一首歌、教会一段舞蹈、教会一幅绘画就是主要的教学内容。为了迎合家长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一些幼儿园举办了各种艺术类的兴趣小组,对孩子进行“专业性”技能训练,甚至还一些校外的专业教师来校任教。笔者在调研中随机抽问了一些正在练习乐器的孩子,结果显示,大部分孩子不想练习也不喜欢乐器,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乐器,学习乐器只是迫于家长的压力。当问及练习的内容,孩子说到音阶、琶音、指法、练习曲时,清澈的眼睛中泛起了一丝让人心痛的茫然与无奈。是啊,在这种简单、单一的艺术技能学习中,孩子哪能知道艺术美在何方?对艺术之美的发现和兴趣在何方?对美的感受与想象、理解与创造又在何方?

4.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幼儿艺术教育区域差距明显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以及幼儿教育管理部门的教育观念和管理制度存在较大差异,各区域幼儿艺术教育资源极不平衡。幼儿教育不属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且缺乏明确具体的考评机制,部分管理部门和幼儿园存在着“谨慎对待幼儿安全,而教育教学无所谓”的“保卫式”“保姆式”教育思想,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仅停留在招生宣传的画册上,艺术教育资源匮乏。调查结果显示,在艺术师资的配备与教学场地和教学设备上,市、区直属公办幼儿园和一些条件优越的民办幼儿园艺术教学场地与教学设备较为完善,录用教师考核比较严格,艺术师资的学历学位、教育观念、专业能力、教学水平、艺术素质等方面明显较高,但也存在着部分艺术教师单项专业能力较强而综合能力偏弱的现象。另一些在地理位置上缺乏优势的公立幼儿园、农民工聚居区域的一些私立幼儿园,艺术师资素质相对较差,优秀师资流失较为严重,甚至还存在着一定比例的临时代课教师。其艺术教育场地简陋,教学设备严重不足。教育资源不平衡,幼儿艺术教育区域差距明显。

二、独立院校幼儿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结构分析

笔者对昆明市区几所师范类独立院校的幼儿艺术教育专业或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艺术教育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了详尽分析,并结合对专业教师与学生的实地调查与讨论,深入了解该专业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以及专业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情况,结果显示,培养方案是完善的,培养目标是明确的。各院校坚持贯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实践中能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实施分类教育、分层培养、因材施教,培养计划落在实处。其培养规格是掌握幼儿音乐、键盘、舞蹈、美术、语言文学等幼儿艺术教育技能与教学技巧,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较强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具备开展幼儿艺术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培养规格符合国家对儿童艺术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幼儿园对师资人才需求的标准。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部分院校在艺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上沿用了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教学模式。也有一些院校根据培养方向、专业特点与人才规格的需求,大胆创新,形成了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综合素质课组成的新课程体系,并结合具体的时间规划,有效地将理论课程、技能课程、实践课程融合起来。综合各院校的主干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结构,其基本结构如表 1、表 2 所示(校级公共必修、选修课除外):

三、独立院校幼儿艺术教育专业与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适应性分析

院校幼儿艺术教育专业与幼儿园艺术教育为上下主体关系,近年来,院校为了增强与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适应性,通过调研、互访、学生实习、见习、建立教育实习基地等途径,不断调整教育目标与培养规格,并在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中逐步体现。其上下主体的适应性如表3:从表 3 可以看出,独立院校根据幼儿艺术教育对人才的要求,从教育能力、教学能力与教研能力三方面均设置了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上下主体之间是基本一致的。笔者通过对独立院校学生教育实习情况的跟踪与幼儿园新上岗教师的回访,发现独立院校在人才培养与幼儿园艺术教育之间也有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

(一)教育能力相对较弱关于幼儿艺术教育,许多学生还停留在理论认识阶段,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较弱,在教学中遇到幼儿心理、性格或习惯上的不适时,缺乏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与途径。在幼儿艺术教育观念上,也常常是理论与实践不相符合。

(二)教学能力不够实用一些院校在教学中过于强调某项技能的学习,而忽视在幼儿艺术课堂教学中的实用性,一些应用性强的科目如自弹自唱、儿童歌唱训练、幼儿实用美术等未得到足够重视。如:在钢琴教学中,过于强调其专业性和学生个人技能的高低、难度,而造成一些学生个人专业能力较强而在即兴伴奏能力方面较弱,或不能自由选择调性,或不能自弹自唱。在声乐教学中,有些学生缺少对儿童声乐的教学意识,甚至用成人的声乐教学方式去给幼儿练声,或选择不适当的歌曲。一些学校在教学法课程的开设上未充分考虑到学生适用能力的培养,也未考虑到艺术教育中音乐、美术、舞蹈之间的差异,笼统的在学前教育教材教法课程中泛泛而谈,缺少对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专门教学法研究的课程。部分院校开设有现代教育技术这类应用科技类课程,但教学内容上缺少与艺术有关的内容,以致学生在教育实习或教学中缺乏音乐编辑、音频视频剪辑、简谱五线谱制谱、艺术类课件制作、电脑美术等方面的能力。

(三)教研能力缺乏锻炼通过调查,院校主要开设教育科研方法、幼儿教育评价这两门加强学生教研能力的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化倾向普遍较重,缺乏实践训练,学生几乎没有研究成果出现。其课程开设缺乏对幼儿艺术教育专业的实践针对性,其主要针对的目标就是学生毕业论文的完成。

四、独立院校幼儿艺术教育专业发展的对策

(一)重视理论教育,树立正确的幼儿艺术审美教育观近年来,受浮躁的社会风气和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影响,“重实用、轻理论”“重技能、轻理论”的不良倾向在高校教育中蔓延,且在艺术这类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中尤为突出。消极的理论学习思想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思想素质、文化素养、专业技能、教育能力、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提升,直接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幼儿是一个特殊人群,具有脆弱的生理结构与特殊的心理认知,使其接受艺术教育的理念与模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阶层的高度关注。作为幼儿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母体,艺术教育专业的教学如若在理论教育与理论学习中出现缺省,势必会形成只有艺术技能的、残缺的幼儿艺术教育。因此,要重视和加强艺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理论学习,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良好的教育观念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先导。雷默说:“如果可以用唯一的、压倒一切的目的为当代音乐教育的特征,那就只能说这个领域正力图成为‘审美教育’。”

幼儿艺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开始和启蒙阶段,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斯托洛维奇指出:“人的审美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但是不能不承认,艺术是对个人目的明确施加审美影响的基本手段,因为正是在艺术中凝聚和物化了对世界的审美关系。”由此可见,艺术教育理所当然成为了幼儿审美教育的.主要形式与内容,是幼儿审美教育的核心内容和主要途径。因此,在独立院校的幼儿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首先要树立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充分遵从艺术审美教育的客观规律和特点,从幼儿这一特殊群体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实际出发,构建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理念的教育体系。

(二)调整课程设置,加强职业技能的综合训练独立院校幼儿艺术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培养幼儿艺术教师,因此,要针对幼儿艺术教师的特色与要求有重点的开设相应课程,并且要以加强基础、优化结构、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原则来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既要保证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又要体现课程的创新性、多元性和可选择性;去除陈旧、次要的教学内容,增加学科前沿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比如:在实践性课程中,应加强教育见习与实习、毕业论文与社会实践,以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观念与能力。在专业理论与技能的学习中,应根据幼儿艺术教育的特点,加强一些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的教学,如自弹自唱、电脑音乐、幼儿歌唱教学、童声合唱训练等。幼儿艺术教育专业既要强化基础,又要拓宽知识面,在加大知识技能课程比例的同时,还需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综合训练。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独立院校注重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协调发展,培养“一专多能”的“全能型”人才。

(三)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增强幼儿艺术教育的适应性教学实习基地是指具有一定实习规模并相对稳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参加校内外实习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实习教学的质量,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独立院校幼儿艺术教育专业与幼儿园为上下主体关系,独立院校在幼儿园广泛建立教学实习基地,一方面缩短了学校教育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距离,学校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学校教育的方向与人才培养的规格;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理论联系实践的经验,清晰认识社会对幼儿艺术教育的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内容,增强与幼儿艺术教育的适应性。院校在教育实习基地的选择上,不能一味选择那些位置较好、条件优越的示范幼儿园,也要选择一些条件不好、设备匮乏、艺术教育不够理想的幼儿园,这样可以让学生直接、主动参与到这些幼儿园的建设与幼儿艺术教育的开展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适应性,更重要的是加快了学生组织能力、教学能力与创新能力走向成熟的步伐。

(四)融入本土艺术文化元素,重视地方文化传承20 世纪以来,多元文化教育成为世界教育的热点问题之一。多元文化教育不是简单的多种文化的教育,就音乐教育而言,它是以本国的或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为基础和主要内容,同时了解世界各个地区和文化的音乐,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本土音乐文化,并意识到音乐文化存在的多样性,在多种音乐文化中理解音乐。在这种文化教育发展的背景下,长期被忽视、被边缘化的本土艺术文化逐渐被我国教育界所重视,并在自高校教育至中小学教育中得到基本的落实与贯彻。但是在幼儿艺术教育中,本土艺术文化的教育似乎尚未引起重视,究其原因,是教育者缺少对本土艺术文化教育的意识与观念,并缺乏这些方面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就云南而言,26 个民族共同聚居在“彩云之南”这块有着独特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的红土地上,为了适应自然、把握世界、探求生命与生活,建构了不同的生存环境和文化体系,创造出了文化意蕴丰厚、浸透民族个性的本土艺术文化。目前,云南的本土音乐文化主要以自然传习、家族传习和师徒传习的模式进行传承,在政府、社会和学术界的关心帮助下已出现儿童的本土传习、民间办学和初等教育方式的传承,但由于多种原因,这些传承模式尚未形成规模。幼儿艺术教育是幼儿审美教育的启蒙阶段,在幼儿艺术审美教育课程中注入本土的、民族的、传统的艺术元素,不仅可以让儿童感受身边的美和熟悉的美,更重要的是可以对本土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起到推动作用。因此,在独立院校的课程教育中,应开设与地方民族音乐、民族绘画、民族工艺、民族舞蹈相关的理论与技能课程,使之与幼儿艺术教育中的本土艺术文化教育相适应。

(五)结合实际,创造性学习并运用国外优秀幼儿艺术教育方法从独立院校幼儿艺术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看出,国外优秀的艺术教育体系的相关课程已先后进入了课程教学计划,有的院校开设了奥尔夫教学法,有的院校开设了蒙特梭利教学法,也有院校开设了幼儿艺术特色教学法,内容主要涉及到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蒙特梭利教学法和铃木教学法等。奥尔夫音乐教育“诉诸感性,回归人本”的基本理念、“完整的音乐体验”的教学目的,柯达伊教学法推崇的“全民音乐教育观”、“民族音乐教育观”和“通向直观的”教学指导思想,蒙特梭利“坚持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原则,都正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艺术基础教育。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这些课程学习中,虽然注重了理论、理念和一些基本方法的学习,却缺乏应用性实践,以致在实际教学中只能生搬硬套,无法灵活运用,缺乏一定的创造性。所以,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仅要掌握和熟练运用这些优秀的教育体系,更重要的要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来运用这些教学法的原理与理念,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风格。高等院校幼儿艺术教育专业是顺应时代的产物,她的成长与发展紧系着世人的期待与关注。幼儿是一个特殊群体,幼儿艺术教育则是人生艺术学习的“摇篮时代”,这在赋予高等院校幼儿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以神圣的使命的同时,也对高等院校幼儿艺术教育专业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独立院校应充分运用其办学机制灵活的办学优势,正确、客观地审视自身情况,主动了解社会对幼儿艺术教育师资的需求,认识自身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将社会压力转换为研究和实践的动力,既为自身在社会竞争中稳步发展寻找充沛的动力,也为繁荣我国幼儿艺术教育事业付出不懈的努力。

幼儿艺术教育的改进策略论文题目篇十一

正确发展幼儿艺术教育的几点思考论文

幼儿艺术教育是融多种艺术门类为一体,具有鲜明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的教育。它能够丰富幼儿童年生活;能怡情养性,优化其精神世界;能够使幼儿继承优秀艺术文化,提髙其艺术修养,终究提高民族的艺术情趣与艺术品味。它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有着特殊的功效。

但是,我们从素质教育角度来审视当前幼儿艺术教育的具体实践,就会发现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功利主义教育观的影响,多数人已将幼儿艺术教育的基点定位在知识技能层面上,将艺术教育简单地等同于“技艺训练”,较少考虑艺术本身对幼儿内在成长方面的影响。功利性的追求替代了艺术教育的正确目标,幼儿艺术教育由此走人“纯粹艺术”的误区。

一、幼儿艺术教育的主要误区

1.重艺术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创造潜能的开发

艺术教育的归宿和目的是提倡人的精神世界的自由与发展,并能够借助艺术手法自主地表情达意,使其创造潜能现实化。但是,在长期的幼儿艺术活动中,许多教师习惯了“我教你学”的权威性教学,习惯了“求同不存异”的规范性标准。绘画教学成了机械的临蓽练习,音乐活动成了单调的发音训练,舞蹈律动成了枯燥的肌腱运动。在“教师至上”“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影响下,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丧失了自如探索、自主感知、自我表现与自由创造的机会,他们不能也不敢用自己的感官、心灵去感受体验生活,只在记忆和训练中来完成教师分派的活动任务。从工具的操作使用到艺术符号的学习,无一不充满标准、机械、统一的“规范”和答案。他们只能把想像、创造、表现让位于规范、接受、模仿,他们的灵性、创造潜能渐渐湮灭了。

2.重艺术活动结果,忽视审美能力的培养

艺术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对培养人格、提升境界、提髙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审美主体在不断获得美感经验的基础上日渐积累起来的。可现实教学中,由于全面性审美教育观的缺失,许多教师常常片面追求艺术活动结果,而忽视了关键的过程:对艺术活动,教师所关注的是幼儿学会了哪些技能,舞步到位了吗?歌曲唱准了吗?构图合理、线条画直了吗?更有甚者,在一些节日或比赛中,幼儿园为了展示艺术特色,凸显其艺术教育的整体水平,于是乎全园皆兵大搞突击战术,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获得美的感受的初衷早被抛到九霄云外,取而代之的是一遍遍不厌其烦的演练。汗水、泪水换来掌声和称赞虽然暂时挥去教师、孩子们的一脸倦怠,但这种看似颇具艺术水准的文艺活动却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带给幼儿生理疲惫,心理倦厌,造成艺术技能和艺术情感、态度相背离。

3.重分科教学,忽视艺术活动、形式之间及与其他领域的有机整合。

当今世界艺术教育的走向已指向综合性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目标整体化成了各发达国家艺术教育的新趋势。但我国现阶段的幼儿艺术教育多处于分科教学,音乐是纯音乐、美术是纯美术、文学更是纯文学教学,这些学科不仅各有独立的大纲、进度,而且模式也已固定化:歌曲教学一定是清音范唱——完整跟唱——分组练唱——小结点评;美术教学一定是出示范画——讲解示范——指导练习——评价作品。这种模式化、系统化的分科授课虽然有利于艺术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满足人类经验传承之需要,但由于幼儿的心智成熟度还不具备接受学科知识体系教学,还处于动作和形象思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也才刚开始萌芽,过早进行学科训练,极容易造成幼儿视野和思维的封闭和孤立定势,这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的现代教育任务是背道而驰的。现虽有部分幼儿园也在尝试艺术整合教育,但多为拼凑式的组合,艺术活动、艺术形式与其它领域之间缺少有机、内在的联系。

4.重单一的评价方式,忽视艺术教育的多元化评价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点明了人的五种需求,作为同样是人的幼儿也有自我表达、表现的需要,但由于个性、能力的差异,他们对艺术的理解深浅不一,所表达的方式与手段也就会有很大差异。

现实中我们成人喜欢用定型的艺术思维来代替幼儿的艺术思维,用统一标准的艺术模式来评价衡量幼儿对艺术的理解与感悟,绘画就看“像不像”,树一定是绿色的,月亮一定是银白色,幼儿的奇思异想往往被看作是“怪人”,幼儿的夸张表现则视为“调皮捣乱”。这种单一、固定的评价方式在挫伤幼儿自尊心积极性的同时,还极易造成思维的模式化,抹杀幼儿对艺术的天然感悟力,阻碍幼儿创造潜能的发展。

二、幼儿艺术教育误区的原因分析

首先是艺术教育观的功利化。世俗的艺术功利心扭曲了幼儿艺术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正确取向。利益的驱动使一些艺术教育工作者把情感的、愉悦的、创造的、非功利的幼儿艺术审美活动异化。他们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心理,用艺术的漂亮外衣包装艺术的商业行为,只要能吸引生源能赚钱能得奖就行了,其它的再好,都不在考虑之列。利益原则压倒了艺术教育的正确原则,幼儿艺术教育的目的被歪曲了。

一些家长文化程度挺高的,也有经济条件为孩子的艺术学习进行投资。可惜他们的艺术教育见解颇为浅薄,不太懂得艺术教育的根本原理,以为强填硬塞就可以早日造就一个个小小“艺术家”。他们不懂得尊重孩子的人格,高举着家长权威的鞭子,哄骗孩子进这班那个班学习艺术技艺。到头来弄得孩子怨声载道。功利的艺术教育观损毁着幼儿艺术教育的根系。

其次是艺术教育模式陈旧化。部分幼儿教师观念落后,固守陈旧的幼儿艺术教育模式。他们没有正确的幼儿艺术审美教育观,也缺乏幼儿个性发展观。他们既不明白艺术审美在生活日益髙节奏化、生存压力日益增大的社会里有疏解生存压力,发现生活价值的重大意义,更不了解艺术审美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培养人格有着重大作用。他们认为,幼儿能学几首歌、跳几个舞,画几张画,这就是艺术教育了,家长也该满意了。于是这些“教书匠”们一笔一画、一字一句不厌其烦地教授幼儿,当一幅幅、一个个犹如印章扫过似的“仿真品”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几多欣慰、几多自豪。如此守旧的幼儿教师,将贻误艺术教育,贻误一代新人的艺术发展。

再次是幼儿艺术教育大环境的隐性劣化。乍看起来,社会上各类艺术活动、大小赛事和考级时常举办,各种艺术培训班和学习者也犹如雨后春拜般涌现,幼儿艺术教育真是一片繁荣呀,其实这多是敏感的商人在嗅出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艺术才能、能有一技之长、能在升学和择校上享受优待政策的一片苦心中所引发的商业卖点,他们看中的是家长钱袋里的钱,技艺第一,模仿至上,其它的就一概无所谓了。因此,我们在看到幼儿艺术教育事业有较大发展的同时,也要冷静看到由于市场力量的介人,幼儿艺术教育大环境的隐性劣化。

三、正确发展幼儿艺术教育的几点思考

1.以正确的幼儿艺术审美教育观念为主旨,匡正错误的艺术教育理念。

要走出幼儿艺术教育的误区,关键是要排除错误的艺术功利观,树立正确的幼儿艺术审美教育观,立足于幼儿审美经验的积累和艺术素质、人格素质、创造素质的整体提高。

要主张在艺术教育中发展幼儿的个性,引导他们在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体验的基础上大胆表现,摆脱技能技巧的束缚,按自己感觉的意象、独特的方式尽情地想象与创造;要帮助幼儿成为艺术活动的主人,努力提髙幼儿的艺术素养和鉴赏能力,提髙他们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以升华其审美情感;鲁迅先生说得好:“艺术必需辅翼道德,艺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

2.以培养敏锐的艺术感知力为基奠,努力创设审美感知的空间与环境。

马克思的名言“人须具有音乐的耳朵、艺术的眼睛”指出了艺术感知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审美心理学同样认为审美感知力是艺术欣赏和创造的基础与前提,这种能力并非与生俱来,它需在生活实践中日渐培养。

要賦予孩子一双会选择的眼睛、会辨别的耳朵和能创造的双手,就要有一个宽松、平等、自由、愉悦的精神环境。要充分地尊重相信幼儿,鼓励他们大胆地发挥应有的主体性和个性。

要充分挖掘物质环境的艺术教育功能,如视觉环境:用各种艺术手段作为美化三维空间的主要形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三维空间环境的创设,在不断展示他们艺术创造和艺术表现的同时,幼儿的视觉感受也在不断接受剌激和熏陶中得到提升;听觉环境: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播放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中外名曲、童话故事,让幼儿随身、随时接受听觉刺激,教师辅佐语言提示。长期置身于这种听觉环境中的幼儿,不仅审美感知力得到提高,而且审美想象力更能得到发展;操作环境: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艺术活动中投放一些有助于审美表现的操作材料,如化妆台、服装柜、表演台、道具间等,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努力创新;亦可让幼儿走出班级,走人自然、走进社会,使他们在看、玩、说、跳、画的多彩活动中,有效发展审美感受力和动手能力。

3.以艺术创造为追求境界,正确处理创造力培养与知识技能学习的关系

艺术知识技能是幼儿艺术教育的一部分,没有一点的艺术知识技能就无法进行艺术活动,更谈不上艺术创造。这与幼儿与生俱来的艺术本能是不一样的,幼儿不可能永远靠本能来生活,随着理解力的增强,对艺术表现力就会有所要求,如果教师不适时地给予必要的知识技能就会挫伤幼儿的艺术兴趣和积极性。事实上在艺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并不是一对矛盾体,一方面,创造性是幼儿艺术的灵魂,而艺术教育在对幼儿进行创造性培养的同时,幼儿的艺术技能技巧也会有所提高;另一方面,技能技巧又是幼儿艺术表现和创造力提高的必要条件,没有一定的技能技巧,幼儿的艺术创造力就无从依靠就如空中楼阁,因此知识技能是创造力的载体,技能训练过程便是创造力的培养过程,二者的发展是齐头并进的。但相对而言,在新艺术教育观的指引下,我们应以艺术创造为追求境界,以发展艺术能力为重点,而艺术知识技能则应作为帮助幼儿保持活动兴趣和进行创造的手段。或是这么认为,当幼儿的自我表现遇到困难,受到最起码的技能技巧干扰时,如幼儿正欲进行爵士鼓练习却看不懂节奏谱或是正在剪纸却苦于剪刀用得不顺手而准备放弃活动时,知识技能的介人和帮助才是必要的。

4.以艺术综合活动为纽带,实现艺教综合性目标与多元化实施方法的互构。

艺术教育要实现与各领域的有机整合,就必须在目标上体现综合性与人文性,在实施途径上体现多元化、多渠道和多层次性,并以艺术综合活动为纽带,形成目标与方法之间互构互动关系。因此在开展艺术综合活动时应力争做到:

(1)教育目标整体化。

我们要从“纯粹艺术”教育中解脱出来,从提髙幼儿整体素质高度提出艺术教育的目标要求,并使幼儿在创造艺术形式的过程中获得美感体验。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艺术活动的有形结果,而是通过艺术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和实践能力,以利于幼儿积极灵活地适应21世纪的社会变化。

(2)教育内容综合化

艺术教育内容的综合有两种:一种为艺术学科之间的整合,如音乐与戏剧、视觉艺术的联系或美术、文学与多门艺术学科的联系,这种联系不受时间、地界、国度的限制,即古今中外、东西南北的所有适合幼儿的多元化艺术作品都能适用。在这类艺术综合活动中,采用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是一种相互强化、统一促进的关系。另一种综合是艺术与非艺术学科之间的联系,如美术与科学、健康的综合,音乐与数学、生活的综合,这种联系能构成一种宽广的人类整体文化背景,幼儿在其中审视和赏识艺术,能认识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开扩眼界,能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学习迁移能力。但这里强调的综合绝不等于将艺术门类或艺术与其它学科简单地相加拼凑,而是应以某一艺术学科或音乐或美术为核心,有选择地借助其他艺术要素与自己的领域同化,或是借助非艺术的要素,加以艺术运用,使之转化成艺术表现素材。

(3)教育途径多元化

渗透教育:借鉴并运用现代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把艺术教育目标有机地渗透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各领域中去,通过游戏、参观、操作等开放性活动,引导幼儿在生活中了解感受传统工艺、民间习俗及中西文化艺术的魅力。

策略教育:在整合性的艺术活动中,教师可借助实物、图片、多媒体等明示策略和动作、表情等暗示策略,让幼儿运用听、说、做、画、动等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体验艺术活动感知艺术作品,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帮助他们开通所有的学习通道,让幼儿在愉悦的艺术氛围中主动与艺术载体“对话”。

延伸教育:随着人们对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提高,艺术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或家庭能够解并支持艺术,因此我们可以把幼儿的艺术教育延伸到家庭、社会中去,充分挖掘其有利资源,使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实现家、园、社的和谐统一。

5.以幼儿艺术素质发展为目标,变单一的评价为多元的评价。

从某种意义上说,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会直接影响孩子对艺术活动的价值取向,以往单一的艺术教育评价因其只具备艺术親别的功能。所以对幼儿的成长产生极不利的影响。在现代教育观特别是新《纲要》的指引下,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以幼儿艺术素质发展为目标变单一的评价为多元的评价。

一首先评价需坚持全面发展性原则,要从提高幼儿艺术素质人手,采用取质性的评价方式,通过幼儿成长记录袋的展示,全面评价幼儿的艺术探索和学习过程。这种取质性评价是过程和结果的统一,即教师用描述性语言对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及各种综合能力能进行全面性评价,以肯定的鼓励性评价为主,辅以建设性要求。

其次评价需坚持尊重差异性原则,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和能力进行分析,切忌一刀切、一线画地评价,对个性及艺术表现独特的幼儿应采用针对性评价方式,通过个体的纵向比较,有效地挖掘其艺术潜能,促进其发展。

此外艺术教育评价还提倡从其它角度出发,如幼儿、同伴或是家长,通过幼儿的自评、同伴的互评、家长的鉴赏,使艺术教育评价呈现多元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功能。

今天我们强调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多发现和培养艺术家,而是希望每个人都学会欣赏美、发现美;我们期盼孩子们拥有爱心和热情、学会关怀和尊重,让我们以健康的艺术之花,点缀每一个孩子的生命旅程。

幼儿艺术教育的改进策略论文题目篇十二

浅析幼儿艺术教育整合后的操作策略论文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教育内容也进行了重新划分。《纲要》基本精神是:在艺术领域没有局限哪几门科目也没有分课的要求而是将原来的音乐、美术两门学科重新整合,称为艺术教育。这种划分和整合充分体现了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和总趋势对幼儿的艺术学习和艺术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幼儿艺术教育综合与渗透的科学意义

(一)幼儿艺术教育的综合与渗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幼儿发展心理学研宄表明:早期幼儿的经验是一个尚未分化的整体,他们并不具备接受学科知识教育的心智成熟度。而且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正在萌芽,他们往往以整体、形象、直觉的方式把握世界。所以,不宜过早对幼儿实施分科的艺术教育,不宜过早进行学科技能训练,应着重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对艺术的整体感受。

(二)幼儿艺术教育的综合与渗透符合艺术学科本身的性质和艺术学习的规律

一切艺术都是心灵的艺术,只是各自所用的感性材料不同而已。各种艺术形式之间既存在着根本差异又存在着相互沟通性,它们可以借助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达相同的情感和内容。人们常说音乐就是一幅幽,而这幅画是用音符当色彩,旋律作线条所绘出的只能用听觉去感悟的心灵之画,以此来说明音乐与美术的情意沟通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综合性是艺术活动的一大特点。钱钟书先生在《通感》一文中写道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目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这种在感觉上通同一气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通感”,它具有感觉经验沟通的特点。各种感官的相互沟通和共鸣,是一种彼此联系,相互感应的心理现象。由于人体感官的这种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功能,以及各种艺术形式的互相沟通和互相包容,使得艺术之间的综合成为必要和可能。所以,各类艺术活动的综合正是为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整体地接受艺术教育提供了渠道。

在国内外的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有许多著名的艺术家甚至普通的艺术教育教师,都自觉和不自觉地在倡导、遵循并巧妙地运用着艺术教育融合性原则。在美国,霍斯曼《艺术与学校》一书中曾建议:一个不需要增加学习时间、教师数量和设备,却能扩充艺术课程的方法,那就是使整个艺术教育课程一体化。霍斯曼确信‘就像语言教学能把听、说、读、写综合起来一样,艺术教学也可以把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触觉艺术等融为一体。

艺术教育的综合与渗透要求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广泛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掌握音乐、美术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技巧。只有这样才可能对艺术有宽视野、深层次的理自解才可能利用各种艺术形式所提供的广阔的艺术审美空间,游刃有余地运用各类方法组织艺术教育活动,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综合不是各艺术学科的简单相加和机械拼凑,而应遵循《纲要》精神和幼儿艺术能力形成的规律,运用各种教育与艺术形式所能提供的手段和方法,将艺术领域内部不同方面或领域间教育内容的纵向和横向进行联系、整合,为幼儿提供学习艺术的最佳环境,使艺术教育活动变得更轻松、更活泼多样,使幼儿各种能力的获得变得更自然、更容易。

二、幼儿艺术教育整合后的操作策略

(一)加强艺术领域内各种艺术形式的相互联系和有机结合

首先,表现在艺术作品之间的形式综合,可以某一内容为切入点,以显性形式带动隐性形式进行感知、体验、表现、创造。如:从音乐欣赏切入,感受、理解和表现作品的旋律和节奏,继而发现文学和美术中的旋律和节奏。其次,将各种艺术形式结构引起主体的不同情感体验之间的对应性和沟通性进行综合。如以文学为欣赏对象,以音乐美术为背景进行的活动,配乐听故事、画故事。再次,从不同艺术形式中提取相关的要素或概念综合,用同一个主题组织教育活动或围绕不同艺术形式的相关联要素,用不同的主题组织教育活动。

(二)注重艺术的感受与体验、情感与态度、表现与表达的有机结合

《纲要》在艺术领域目标中明确了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知识、技能的传递,而是注重幼儿对艺术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幼儿健康的.情感和态度,满足幼儿对艺术的表现与表达。这一理念明确提出并加以强化,在认识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进步。在艺术活动中,幼儿对艺术的感受和体验是积累丰富的内在情感的重要手段,是幼儿进行艺术表现的前提;情感和态度是通过幼儿在艺术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表达获得的;表现与表达是感受与体验、情感与态度的具体体现,它体现在幼儿的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活动中。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幼儿对艺术的感受与体验、情感与态度、表现与表达是有机结合的整体,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对周围生活环境和艺术作品的欣赏,使之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培养幼儿对艺术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启发幼儿学会从不同距离、不同角度通过视听器官和更多的动觉参与去感受和体验艺术的美。创设丰富的艺术环境,使幼儿有机会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形成初浅的艺术经验和艺术能力,使艺术教育真正成为幼儿自由表达、精神创造的活动。

(三)发挥艺术教育在其他教育领域中的中介作用

当代教育趋向整体化、综合教育、主题教育等模式的共同特征之一就是将艺术活动作为中间环节把各领域协调、融合成一体。所以,艺术教育在不同领域的交叉和融合过程中发挥的中介作用是其他各领域所不能比拟的。如艺术的愉悦功能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艺术包含不同形式的创造性活动,与科学教育息息相关;诗歌咏唱、文学作品欣赏既是语言学习的内容又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另外,幼儿艺术具有与普通艺术雷同的社会文化性质,艺术是幼儿社会经验的反映和作为社会人的自我表现。所以,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与健康、科学、语言和社会各领域都有着密切的交叉关系。

发挥艺术教育在其他教育领域中的中介作用,要求教师根据教育内容的需要,将艺术教育作为一种途径、背景在其他教育领域中进行渗透,如组织幼儿听音乐学儿歌;念儿歌做手工;绘画后讲述等活动。还可以围绕主题设计活动,这样既可以保持各领域的特点,又使领域之间互相支持,互相补充,交叉融合,共同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

(四)重视艺术教育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幼儿的艺术活动充满着游戏性,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即兴性,因此,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教师预设的教育活动或特定的环境中,应渗透在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应利用幼儿生活中的各种资源有意识进行艺术教育,使生活环境成为幼儿学习艺术的重要途径,充分拓展张扬幼儿热爱真善美率真天性的空间。

艺术教育渗透于幼儿的日常生活,要求教师从幼儿成长的环境中选择艺术教育内容,组织幼儿观察、寻找动植物、建筑、橱窗、街道、居室和幼儿园游戏、学习等环境中蕴含着的美,使幼儿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丰富幼儿的艺术体验和感受,提高幼儿的艺术感受力。教师在与幼儿的对话和交流中,应随时把握幼儿想唱、想跳和想表现的愿望,顺着他们情感的自然产生开展艺术活动,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情感和体验用自己喜欢的艺术表现形式自由地表达出来。

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艺术环境,为幼儿提供艺术表现和美化生活环境的空间与机会。因为艺术活动是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及自我表达的最佳工具与方式。所以,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及常规要求都应能起到引发、支持幼儿对艺术感受、体验和表现的作用。如教师可在活动室一角,放置各种绘画工具、废旧物品及一些适合幼儿使用的小乐器、录音机等,供幼儿自由进行艺术活动。可以放置一些艺术大师的美术作品,民间工艺品和幼儿自己的作品供大家欣赏。还可以适时播放一些轻松欢快的音乐和优美的散文,潜移默化地陶冶幼儿的情操,使幼儿生活的环境充满艺术氛围,发挥艺术教育的最大效益。

总之,通过艺术教育内容和形式的综合、艺术教育在其他领域和生活环境中的渗透,把幼儿对艺术的感受和体验、情感和态度、表现和表达有机结合在统一的过程中,将艺术教育的知识技能、趣味愉悦、情景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为幼儿营造多种艺术形式相互支持和相互补充的艺术学习氛围,拓宽幼儿的艺术视野和审美空间,促进幼儿整体性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挥艺术活动的综合效应。

幼儿艺术教育的改进策略论文题目篇十三

一、艺术教育的式微

在古希腊,教育被称为缪斯教育,缪斯是希腊神话中主管科学与艺术之神,因而,缪斯教育也就是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通称,它强调智育和美育二者协调、全面发展。文艺复兴巨匠意大利的达,芬奇在当时设计了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其科学性和艺术性至今仍为设计界奉为典范;由伯拉孟特和米开朗基罗等多名重要建筑师与艺术家参与设计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最重要代表;拉菲尔吸收佛罗伦萨画派与威尼斯画派的长处,形成独有的优美秀雅风格,在透视学方面做出卓越的贡献。这些都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有机统一的产物,更应归功于艺术教育在培养人的艺术素质和启发人的创造性才能方面的重要作用,它使人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达到了有机结合,满足了人的精神和情感的需求,揭示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提升了人的生存质量和境界,从而更好地促使科学教育在正确的轨道上得到健康、高效和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将人类文明推向一个崭新高峰的重要原因。因而,所谓的艺术教育是指“通过艺术作品,运用艺术欣赏与艺术创造的规律,去影响人的感官和心理,培养人的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直觉的洞察力和创造力的教育活动”。也就是说,“人们可以通过艺术教育来进行人文教育,可以在艺术创作与欣赏中超越现实的羁绊,达到人性与天道的合一,“正是凭借这样的艺术,人才在超越中实现了自己”。所以,从古代到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人文教育正是通过艺术教育来彰显和实现自己的。

然而,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和艺术产生了深入的分化;特别是受19世纪以来科技至上价值观的影响,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日趋分裂,开始了旷日持久的矛盾和冲突。以科学为文化依托的科学教育为工业革命培养了大批工业化急需的人才,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增进了人类的物质文明,满足了人类的现实需求,因而倍受推崇和膜拜;而艺术及艺术教育难以满足这种显性的功利追求,因此倍受冷落,处于被忽视的尴尬境地。也就是说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观占主导地位,科学教育的地位受到强化的同时而艺术教育的地位受到严重削弱,这就必然导致科技与艺术相分离、真善美相分离,功利与价值相分离,使人类失去了终极价值目标和人文关怀,从而迷失了精神家园,“艺术的精神功绩没有了分量,艺术失去了任何鼓舞的力量,在这个时代的喧嚣市场上,艺术正在消失”。科学教育中的艺术教育被遮蔽和遗忘,从而导致了人文教育的缺场和人文精神的缺失。

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失衡

所谓科学教育,是指“以征服和改造自然、促进物质财富增长和社会发展为目的,向人们传授自然科学技术知识、开发人的智力的教育”。所谓的人文教育,就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通过把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心性精粹与阅历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以期使人能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从教育的历史渊源来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水乳交融、不分彼此、血肉相连的,他们同根共源,两者共同脱胎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中国古代,孔夫子提倡“君子不器”,并为学生开设了“礼、乐、射、御、书、数”的全面课程。在古希腊,为了培养德行高尚、思想缜密、能言善辩的所谓的“自由人”,逐步形成了包括“语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的教学内容。在中世纪的欧洲,文、法、神、医是大学中普遍开设的四科;到了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以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为代表的大师们,既具有高超的人文修养,又具有高度的科学修养,这些充分体现在他们不朽的艺术作品中对数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规律的遵循。从大致上说,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古代、中世纪、直到十八世纪的大学教育中,人文教育始终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和绝对优势。或者说,是“以人文教育为主,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融合、文理兼备的教育”。

随着工业革命和近代自然科学在西方兴起,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伴随这种成功的是技术工业的兴起和工业化进程中对具有一定实用知识的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教育被看作是为技术工业提供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科学教育的客观化、精确化、标准化和程序化等特点恰好极大地满足了工业化的需求,因而其成为各个西方国家教育主旋律的局面,就初见端倪。同时,科学教育在提高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和增强人类征服自然方面的巨大力量,使它日益被人类所强化甚至崇拜,致使科学教育在各国特别是在各个大学中急剧发展起来;后来,随着科学教育在促进工业革命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重要作用的日益凸显,客观上促使了科学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取代人文教育并占据统治地位,最终导致了它与人文教育之间旷日持久的矛盾和冲突;这样,人文教育在科技的竭力推崇下意外地旁落了,无论人文教育家们怎样抵制和抗争,科学教育终以不可逆转之势向前发展,人文教育逐渐被科学教育压倒,甚至被忽视,进而导致了人文教育的缺场、人文性的遮蔽和人文精神的缺失。

三、艺术教育对中国特色人文教育的重构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教育源远流长,它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教育现象而产生和发展的,特别是孔子及其所开创的儒家学派提出了“礼教”、“乐教”,就是艺术教育的概念,并初步建立了一个艺术教育的思想体系,在《礼教》中明确提出了“温柔敦厚,广博易良,明人伦,成教化”等一系列艺术教育观念,对中国几千年的艺术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社会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它为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提供了思路,所以要重建人文教育,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就必须在更高层次上恢复科学教育中的艺术性教育,使科学教育在追求真理,改造世界从而满足人类物质需求的同时,兼有人文价值追求的特征,具有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塑造人的完美性格的非功利性功能。

当前我国,科技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以及各个大学的重视;而艺术教育无法取得明显的现实效益则日益受到排斥和冷落,具体表现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许多人文艺术学科,由于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要么被停止,要么被限制招生,要么改变专业方向,使其向应用学科、理工学科等与现实物质利益联系紧密的学科转型;“在大学,深受学生们欢迎的是一些与将来就业有密切关系的电子、工商管理、财会、外语、法律、医学等‘热门,专业,至于一些传统的人文学科如哲学、文学等则成为‘冷门’专业。‘艺术’专业尽管受欢迎,但是人们重视的也不是其人文教育价值,而是其作为一种能够提供现代化大众文化产品专业价值”。教育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倾向正迅速增长,“重理轻文”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但是人类还有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精神养料和人生信念的追求,这就不能没有人文,不能没有艺术。因而,必须重视艺术教育,正如美国将“艺术”课程列为国家的“核心”课程的重视程度那样,来深化对加强我国人文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那么,针对中国现状来说,在具体教育实践操作中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重新找回失落的艺术教育。

在宏观层面上,应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学学科机制。艺术教育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教育学科群中的新兴学科,是艺术学与教育学相互渗透的形成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艺术教育这一特殊形态的教育现象。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艺术教育学,就必须进一步梳理中国艺术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深化对中国建立艺术教育学重要意义的认识,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艺术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厘定艺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范围等方面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有系统的、科学的和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学科体系成为可能和现实。

在微观层面上,国家的教育改革政策特别是课程改革政策应侧重于加强课程与教材的建设,在课程设置时必须对艺术教育的实情有相应的考虑,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应大致确定,具有一定的标准和现实可操作性;教育工作者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要把艺术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样,列入教学计划,修正其“边缘”的尴尬局面,确定具体的考核方式,并可适当地计入学分。大力引进高水平的艺术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并从职称、报酬和待遇等方面给予一定的照顾和保证,注重艺术教育与其他各门学科的有机衔接,系统地编写一系列艺术性与适用性都较强的教材;同时应重视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各种文化艺术活动等等。

因而,我们必须认清艺术教育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的的滥觞这一根本特征,树立艺术教育的根基地位,彰显艺术教育的人文关怀价值和情感审美意义,使艺术教育在更高的层次和意义上实现复兴和回归,重振人文教育的雄风,促进我国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和谐、健康发展,实现科学教育、人文教育、艺术教育相结合的真、善、美三位一体化的真正教育目标,正如岸根卓郎所说:“追求宇宙的真、善、美,并以自我实现为目标,放射独特光芒的创造性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幼儿艺术教育的改进策略论文题目篇十四

幼儿艺术教育存在的误区现象浅析

(一)美术教育

在教育家黄全愈的著作《素质教育在美国》中看到这样一件事情:在中国幼儿园的美术课堂上,外教史密斯小姐让孩子画出一幅名为“节日快乐”的图画。画很快就画好了,史密斯小姐被看见的情景惊呆了,孩子们的画都画了一棵跟教室墙上的圣诞树一模一样的圣诞树。那是学校为了表示友好,专门为她贴上去的。她拿了一张不透明的纸把墙上的圣诞树遮了起来,继续让孩子们画。可是这些画画小天才们却你望我,我望你,不知道从哪下手。

孩子只是纯粹地模仿,离开了样本就无法下笔,儿童只是被动地跟着书本和老师的思路走,造成没有个性,只有共性的毫无创造性的作品。

我们的孩子们总体上求同性、保守性比较强,而西方的孩子独立性、批判性、主体性、求新求异性和创造性比较强。

责任不在儿童而在教育者,他们从小就是按照家长、老师的步伐在走,他们的学习只是纯粹地模仿,是教育者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简单枯燥和一部分老师、家长急功近利的不良心理的影响,最终导致我国儿童创造力减弱,想象力枯萎的局面。黄全愈的儿子黄况况在6岁的时候就能把国画竹子摹仿得惟妙惟肖,连精通中国国画的外国教授都以为是大师的杰作。这些现象无一不说明我国儿童的绘画思维已经被成人的观念所占领,成人正是利用儿童善于摹仿的特点,有意无意地教给他们一种思维定式,这恰恰成了抑制儿童创造力的紧箍咒。而这种沿袭了几十年的教育观念已经在大多数家长、老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这种观念造成了“传授儿童套路、先画哪里再画哪里的条条框框”的禁锢的教育模式。许多发达国家的教育早就抛弃了这种落后的单纯以灌输为主的观念和模式,他们善于引导儿童用自己的眼光和能力去创造他们心中的世界。这就是西方孩子为什么会在一幅画完成后问老师:“好不好?”而中国的孩子问的却是:“像不像?”的根本原因,也是儿童艺术创造可持续发展的致命伤。

(二)音乐舞蹈教育

在《中澳幼儿艺术教育的.比较研究》中指出:我国幼儿艺术教育的实践中长期以来重视音乐、舞蹈基本技能的训练,忽视对艺术的感受力、表现力的培养。比如,音乐教育中,仅仅只是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片面强调技能的训练,而不去调动幼儿的情感生活积累,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愉悦地体验音乐艺术和舞蹈艺术。忽视审美能力的培养会走入机械学习的窄胡同,与幼儿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发展幼儿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背道而驰了。

在美国学校音乐教育的众多的模式中,奥尔夫教学法、达尔克罗斯教学法占有主导地位。奥尔夫教学法的实质是通过节奏让儿童以此来创造他们自己的音乐。该教法不要求学生对一首歌曲或一个舞蹈去进行不折不扣的模仿,而是要求师生一起共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共同来形成一些新的东西。达尔克罗斯教学法是一种以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及创造性为目的的教学法。在体态律动的课上,学生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学生通过走、跑、跳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相应的动作。这就最大限度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而在我国的幼儿音乐舞蹈教育中,我们过于偏重于音乐舞蹈艺术使命,追求“成品”的灌输,致使老师看不到幼儿在进行音乐舞蹈活动中的创造性潜力。我们总是刻意地追求一个乐句、一个动作的标准,单纯地重视表现技能和艺术活动的结果。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注意到应锻炼幼儿什么技能,没意识到要发展幼儿什么能力、形成什么态度,获得什么情感。结果是幼儿不主动,教师也感到音乐舞蹈活动难领导,导致在幼儿园每学期的教学计划中只要有唱歌及舞蹈内容就行了,儿童的音乐品质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上一篇:最新感受幸福 作文(3篇) 幸福的感受作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
工作总结推荐
  • 教师演讲稿优秀10篇(教师演讲稿优秀
  • 感恩老师演讲稿优秀8篇(感恩老师演
  • 教师节表彰大会新闻稿最新3篇
  • 中考百日誓师实验班教师发言稿【精
  • 竞争对手的主要优势(竞争对手的主要优势和劣势)
  • 2020事业单位年度考核登记表个人总结精选5篇(2020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医生)
  • 班主任工作日志(班主任工作日志50篇简短)
  • 2020党员生活方面的生活总结范文精选(党员思想汇报2020生活方面)
  • 2021党务工作者个人年终工作总结5篇最新(党务工作者总结2020展望2021)
  • 2021近三年个人思想工作总结5篇(2021年个人思想汇报)
  • 猜你喜欢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