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课改学习心得体会优秀4篇(课改做法及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2023-02-23 来源:互联网 点击: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4篇《课改学习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

5月22日23日两天在z政法学院本人有幸参加了由中国教育协会“名师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组主办,由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协办的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中小学学校校务管理和中小学新课程改革教学研讨会,我参加的是中学数学研讨会,现将学习情况向各位同志做一汇报。

5月22日早上,听学术报告《新课改中的课堂情境教学》,主讲是上海数学特级教师,上海北郊高级中学教师汪祖亨,上海专门设有他的“汪祖亨名师工作室”,华东师大特聘专家,是上海两个名师基地的指导专家,配合华东师大张奠宙教授,目前正指导江、浙两省部分高级研修班学员作数学欣赏和课堂教学的专题研究。由中国科协科教中心牵头,围绕新课改理念,曾赴十余个省市讲学,在全国省市级数学刊物上发表过200余篇教学论文,还主编或参编过《高中数学能力技巧》、《活跃在数学中的参数》、《怎样灵活解数学题》、《数学常用解题方法与技巧》等二十多本书,在20xx年5月上海教育博览会上作高三复习专题报告。汪老师从研究情境教学的必要性,情境教学的含义,情境导入的作用,情境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情境导入的基本策略和情境创设中存在的误区等几个方面详细地进行了阐述。

他说,旧上海不识字的黄包车夫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家庭主妇在超市购物时算帐时都很准确,但他们在学校用纸和笔算同样的问题却十分糟糕,巴西的儿童在街道做买卖时数学做得好,但是他们不会做学校课本上同样难度的数学题,大家都有这样的生活经历,在操作新买的家用电器过程中若遇到问题时才去查阅说明书或请教有经验的人,而非一开始就看说明书,这说明知识若脱离了实际情境,学习就是一个抽象的游戏,因此知识中的许多概念及规则必须透过实际的经验来揣摩,在实际行动中才能理解其真正的含义。《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并且又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不是老师传授的,而是通过情境体验获得的。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之,好知者不如乐知者。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这一系列地论述表明,数学应根植于情境脉络之中,通过学习来理解数学。情境教学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推广情境教学也很有必要。

那么什么是教学情境呢?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有目的创设的教学环境。目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有身临其境有感觉,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活动成为学生自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在这样的课堂上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存,而且容易应用。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可以说,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那创设教学情境应遵循哪些原则呢?

1、真实性原则。情境所创设的应符合客观现实,不能为教学的需要而“假造”情境。情境设计要真实可信,否则会弄巧成拙。如一个老师在讲不等式的应用时设计了一个自己在鱼市场买鱼时,卖鱼的老板向他问如何做一个尽可能大的盒子,这个情境就缺乏真实性,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再如安徽师大附中的某老师拍了学校门口的一段视频作为一节课的引入,很真实,效果也很好,但宁夏一老师东施效颦地“照搬”,结果可想而知。

2、现实性原则。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情境的创设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经验,教师要将教材上的内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以此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如在讲不等式、函数时可以用手机套餐的计费方式,卡拉oK厅的分段收费方式,电脑上网的费用等同学们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创设问题情境。

3、高效性原则。如一个老师用11分钟时间才导入到与本节课有关的问题上,很明显,这样的情境设置也是不可取的。

4、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教师应根据当地的教学资源,将数学问题融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之中,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如在讲《简单的概率》时,从概率相关的故事,体育彩票等入手,吊起学生的味口,让他们跟着你的思路走。

5、灵活性原则。我们的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知识的生成过程也应是一个动态过程,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所不能预料的,因此可能在我们教师预设的情境之外还有无法预料的动态生成的情境,我们教师要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对动态生成的教学情境来把握这种情境,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6、科学性原则。 情境创设要紧扣所要教学的知识或技能,要利于学生科学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掌握,启发学生的思维,体现情境创设的价值。不能发生与科学知识相矛盾的知识情境,教师的语言叙述也应采用相当规范的语言,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科学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7、挑战性原则。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对数学学习内容提出了一条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挑战性”问题的实质在于激起学生强烈的思维活动,通过思维活动促进外部知识与内部认知结构之间产生实质性的互动,从而促进认知结构的不0断发展。

8、目地性原则。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是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情境不是摆设,也不是为了赶时髦的点缀品。就相关内容的教学而言,特定情境的设置不应仅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情境的创设不仅仅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应当在后面的教学中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教师对为什么要设置情境,设置了情境后应该达到什么教学目标应做到心中有数。

9、时代性原则。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教师应该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因为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因此在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现代气息,要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与数学学习有关的素材及时引入课堂,以增强教学的时代性。如大家熟悉的姚明某场球赛得分的高低和盖帽的次数篮板的次数作为统计图表一课的情境设计,增强了时代感和数学的适用性。

10、思考性原则。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数学内涵,要有足够的数学信息,要有利于学生的思考。问题情境不要只是求一时热闹、好玩,只考虑到观赏性,而失去应有的“数学味”。要能够使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进而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那么如何创设情境呢?可以用生产、生活和其它学科中的实例做引子,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把数学与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头脑去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事物,学会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另外,要创设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情境。美国华盛顿图书馆墙上贴有三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话很富有哲理。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达尔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模式,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作为教师应该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要根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结论等书面东西,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当然还可以用欲擒故纵暴露学生差错,历史典故或生动的故事导入等方法。

俗话说蜜多不甜胶多了也不粘,任何事情都有个度的问题,由于部分教师对情境创设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出现了误区,所以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出现了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多了“生活味”,少了“数学味”。

有一部分老师的课堂上,的确每节课都注意从生活中引入,但给人的感觉是生活味很浓,而数学味淡泊。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感悟不到数学问题的原型。他们单纯地用“生活化”、“活动化”冲淡“数学味”,把数学课上成活动课、游戏课。其实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从情境引入,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只要能体现教材的基本思路,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应用教材。

2、情境有活动,而没有体验。

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经常有一些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看起来挺热闹,但这种活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没有体验与反思,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除了感到高兴以外,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没有多少感觉。学生更感受不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3、情境的表面化,形式化。

现在的数学课似乎都很注重课堂气氛,因此都很热闹,很花哨,但热热闹闹一节课下来,学生似乎没有学到什么。现在提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学习情境,但对于有些教学内容来讲,好像并不好找到生活中的情境,听课中发现,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了。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别是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有些高年级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也只是比较牵强地把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搬入课堂,让学生感觉老师只是变了一个出数学题的花样。对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没有太大的作用。

总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可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当然,情境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方法,需要老师在备课中查找资料,需要教师在课堂组织上花费更多的心思,需要教师时刻保持教学激情,而这些,正是广大教师需要认真钻研的。

5月22日下午是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数学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张文娣老师执教的一堂九年级数学展示课《题目的变式途径与方法》,之后又听取了她的《变式教学下的课堂》学术报告。张老师致力于数学教学艺术、提高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性能力的实践与研究。她的课堂教学实录《中学数学课堂“三步曲”》(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在教育电视台教学栏目播出,代表作《中学数学变式教学与能力培养》由教育部师范司审定,作为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发行推广。应邀到全国各地作教学报告、执教公开课近百场。她在上公开课前播放几十种快乐人生图片,老师不时的和学生交流,同学们快乐吗?如何面对中考?你们现在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现在最不想做的是什么?你们想考上理想的高中吗?你们想快速提高中考数学成绩吗?利用这些问题消除师生间的陌生感,在不经意间完成了心灵的交流。张老师的这堂课自始至终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变式训练,由一道变出了六道题,难度逐步增加,而且与中考紧密联系,最后的点睛之笔是将原题中的六个元素其中三个作为条件另三就可以作为结论进行变式,可以得到六十个命题,含盖了许多定义定理性质和判定,充分显示了变式教学的魅力所在,她总结的一题多解变式,一题多变变式,一法多用变式,一题多用变式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他主张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时间不在于多,而在于投入,知识准备了,方法准备了,中考题也就准备好了,它就在我们的脑子里。

接下来是她的学术报告——《变式教学下的课堂》,对变式教学进行详细的阐述。变式教学主要是指对例题、习题进行变通推广,让学生能在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下重新认识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合理的变式能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宽松自由的氛围,能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尤其是复习阶段,在复习时间少,复习内容多的情况下,如果能合理恰当地运用变式教学,把互相关联的知识通过变式教学融合在一起,既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节省复习时间,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变式教学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把握变式的难度。变式要循序渐进,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深入,难度要逐步提高。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畏缩情绪,影响问题的解决,降低学习效率。

2、要控制变式的数量。

(1)合理的变式教学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但不是越多越好。变式过多,或者为“变式”而变式,不但会造成题海,增加无效的劳动和加重学生的负担,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解题产生厌烦情绪。

(2)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应采用不同量的变式教学,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变式教学相对少一些,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变式教学相对多一些。

(3)对不同的课型应采用不同量的变式教学,在新授课上少一些,九年级总复习时,因为知识的综合运用多,可适当多一些,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复习效果。

3、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熟练掌握,融会贯通,是实施有效的变式教学的关键。

合理的变式教学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但是,并不是每一道例题、每一个知识点都适合变式教学。只有有相互联系,或解题的思想、方法、技巧相接近,相类似的题目才可以用来进行变式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对有关例题、习题和知识点很熟悉,通过归纳、总结、整理,把有相互关联的知识和例题、习题揉合在一起,通过一题多变,举一反三,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另外,张文娣老师在课堂上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形成信任合作的人际关系,这些非智力因素在课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提供各种条件和情境,把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表现出来,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去探索。张老师还把学生精典的作业扫描到电脑中并打印出来张贴在教室里,最后保存起来,激励学生在课本中探索问题,引导学生抱住课本这个根本,把找出的问题可以展示在教室后面的数学园地中,可真谓是“忽入一夜春风来,数学园地百花开”。张老师还非常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图形进行不同位置的摆放,让同学们在亲自参与数学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发现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张老师把八年级数学课本中的所有图进行了归纳整理,并用剪纸的形式进行各种变形,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5月23日早上,江苏省特级教师符永平老师进行的一堂《一元二次方程》展示课和《追求诗意的生命教学》的学术报告。符老师是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他研发的《中学数学“再创造”发现式系列课型研究》获江苏省首届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各级各类竞赛奖60多项,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在核心刊物发表和被中国人民大学资料中收载的论文有10万多字,近100多场公开课、学术报告遍布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曾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聘为江苏实验区顾问,现任江苏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教导主任,南通市初中数学分会副理事长。我们数学教师在平时的上课中一般都不重视每章的开头的图片,可符老师就专门开发了“章头图导学课型”,他展示的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章头图教学”课,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他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章头图”教学引导学生在发现中感受全章知识的生成与构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将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走进全章的自主学习,通过“章头图”的学习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方法训练和学法指导,对全章科学高效地学习做最好的引领。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从“章头图”中发现数学(一元二次方程),体会发现数学知识的乐趣,真正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本质。体验和训练“再创造”(方程的解法)的含义,不断培养学习全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强烈的探索欲望走进本章。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符老师的教学设计就是在如何突破这个“开头难”的问题上下足了功夫,做足了文章。大家都知道,每章和“章头图”,并不是为了好看,也不是为了凑页数,它凝聚着新课程设计者的心血,体现了教育科学的意图。但大多数教师对“章头图”不太重视的,或者说是太不重视,学生更是不会主动去关注它。但是,符老师就是从“章头图”的这个“头”开始,围绕一元二次方程定义和简单的解法确定本章的教学目标,从一幅简单的滑梯动画着手,设计出了一个个问题情境,每个问题都紧扣教学要求而环环相扣,引领学生初步去感悟本章将要学什么,每个问题都都能体现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思想,指导学生去探索“怎么学本章”,每个问题都在以数学生活化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学习探索中逐渐明白“为什么学本章”。

整个课堂,符老师都是以饱满的激情在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以生动形象直观的设计在帮助学生消除数学的冰冷、枯燥和抽象,让学生在生活氛围中感受数学的味道,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情景中感悟抽象的数学,整堂课围绕着主题“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为我们展示了一堂新颖的数学章节开头“导学课型”。符老师的课告诉我们,数学课是生动的,生活化的。学生之所以认为数学课枯燥、乏味、难懂,是否与教师开头课的引导,第一课的教学设计有关呢?数学课需要教师 “用力”,更需要 “用心”。无论做什么,用心去做,就会做得优秀!我们应该思考:在教学中我们有很多的第一次,那我们教师平时是怎样思考这些“开头”,怎样很好的利用这些“开头”,去设计一些适合学生认知规律并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教学过程的!我们并不反对万事开头难的说法。但是,面对教学中的“万事”,只要用心去“开头”,以求真的态度去创新,用心去思考学生的需求,用心去探索创新的过程,一切将会变得精彩,一切将会变得优秀。

符老师说,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通常是把自己理解之后的结果,传授给学生,而不是与学生交流感悟,或引导他们进行体验,因而学生所学到的常是些抽象的、机械的、缺乏感受的数学知识和信息,这些内容不容易被学生 “内化”成素养和能力,常常只是孤立地保留在记忆之中。没有体验的课堂教学,就必然缺乏生命色彩。于是,符老师一直志力于追求诗意的生命教学模式,他先后开发了“章头图”导学探索课、“再创造”式概念教学新授课、“再创造”式公式教学新授课、“再创造”式定理教学新授课、“问题设计”习题课、“问题设计”新授课、“三维”开放式复习课、“再创造”式试卷评讲课、指导学生的“教材编写课”、学习反思辅导课、引导“学生上课”的学习课、课题学习课、数学论文撰写指导课、以学生小论文为教材的导学课,学案导学课,学生作业自评指导课,帮学指导课等18种课型。相信,符老师的这18种课型的推行必将换来数学教学史上的一次春天。

5月23日下午是深圳市z区中学数学教研员,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编写成员之一的张文韬老师进行的一节高中数学展示课和高中数学相关教学策略研究,我们不在一一赘述。

通过学习,我深刻感觉到,凡是在教育界略有成就的人,无一不是通过长期的坚持和探索在平凡的基层工作中得出教育良方的,特级教师汪祖亨,特级教师张文娣,特级教师符永平他们都是一线的教师,每天都在干与我们各位同样的工作,但最终的结果相差甚远,差别很大。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大家的思考。通过今天的研讨以及以后不断学习到的新理念新方法, 愿大家在教学生涯不断过进步,不断创新,不断亮丽自己的人生。

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二

在历史课改的尝试与实践中,我切实感受到我与学生都在不由自主地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从讲堂到学堂的空间转变;从灌输到探究的教学方法的转变;从接受到合作的师生关系的转变。这种变化是是微妙的,更是欣喜的。

一、教师从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合作者。教师如何更好的成为学生的学习的帮助者和合作者呢?

1、信任学生,他们就会带给你惊喜。回顾我以往的教学,为什么我会在课堂上当主角?为什么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因为我的不信任。信任他们,相信他们有能力自主地学习、思考和分析。课改以后,我开始试着信任他们,他们回报给我一份惊喜。

例如在讲第一课《中国远古人类》这节课时,我按照以往常规的教学方式很快完成了教学任务。还有十分钟,干什么呢?课后作业 “想象并描述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我想就让学生写篇想象作文吧!现在的学生最不爱写作文,我无法相信他们在这十分钟会写出这样一篇文章,也不相信他们能写出什么来。为了调动他们的热情,我将题目改为“一个北京人的一天”。五分钟过去后,一个学生举手了——“我写完了。”之后不断地有人举手表示完成。到下课时,全班绝大多数完成了作文,而收上来的作品,令我格外惊喜。很多学生的文章新颖、非常富有想象力。这一节课学生们的杰作,令我对他们刮目相看,它也鼓励我再大胆些,放手让学生表现自己。

2、教师在课堂中做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要做好这些角色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教师在课前、课中要做大量工作。

首先要精心备课、备学生。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设计每一个环节,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历史课堂充满-,充满生机。要了解学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问题,既要做好可以预测的应对准备,也要想好不可预测的应对方法。

其次关注学生和学生学习过程,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灵活地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机械地执行课前的课程设计。同时,还应特别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通过不断调整教学进程,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卷入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来。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一课时,我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时,就有同学根据平时所看电视剧《三国演义》提出:“诸葛亮那么傻,他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他当皇帝说不定能统一天下。”的问题,虽然不尽科学合理,但课堂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提出了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讨论,甚至辩论,最终达到“释疑、解惑”的作用。面对学生有别于他人的探究方式,我们要引发学生间的'思维碰撞,让学生深入思考,顺利地进入更高的层次的学习。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智力潜能,学起来也就觉得轻松愉悦。历史教师要充分开发课程资源,突出历史知识的趣味性、生动性,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课堂对学生永远都有一种魅力,感受课堂生活的快乐。

具体说来,我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设计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课时,我先播放四大名著电视剧的主题曲片段,创设情境,很多同学也跟着大声唱,乐曲将学生的每一个思维细胞调动起来,我再因势利导,随即提问:你知道这是哪四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吗?对我国的四大名著你又知道哪些呢?学生会很快进入到学习佳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堂课的开始是激发学生学习该堂课兴趣的十分重要的环节。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实践讲到商鞅变法,我作了如下设问:如果你是秦孝公、旧贵族、老百姓,你分别会对变法抱什么态度?为什么?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陈述不同人物的观点。讲张骞出使西域让学生思考:现代史学家剪伯赞这样评价张骞:“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外交家,同时又是一位战将,真可谓中国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也。”你是这样认为吗?请结合本课内容加以阐述。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发现引向深入。

二、新课程改中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他们更愿意上历史课了

1、比如历史探究活动课,是学生们活动的天地,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现给大家。当得到老师的鼓励时,别提有多高兴了,常常是下了课,学生们还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意犹未尽。他们开始成为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

2、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转变,学生学得主动了,变得大胆了。例如我在《宋代的社会生活中》一课时,设计了“假设在东京有一个六人家,夏日晚饭后,他们一般会做些什么呢?”的实践活动,同学们六人小组便讨论开了,确定主题、分配角色,各组同学争先恐后上台表演。有下棋的、看戏的、喝茶的、闲聊的,还有请邻居共享美食的,一时间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高潮。同学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这么大胆主动,这是过去不可想象的。

3、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没有了“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已从过去的注重老师教,转到了注重学生学。师生互动、学生间的互动成为课堂活动的主旋律。教学中我经常会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他们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习热情高涨,使学习成为充满乐趣的事。

4、爱是无声的语言,爱是最美的教育。随堂潜入课,润心细无声。教学中我尽量使用鼓励性、发展性、启发性的语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尊,促进学生产生最佳学习心态,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调控。例如:面对初一学生手忙脚乱不会学习历史的状态时,我引用印度诗人的:“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的教育规律诗,与他们进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谈心对话,并介绍一些学习历史课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信,使全班学生信心倍增、精神振奋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课改实践中,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往往是上了这一课又要忙着准备下一课的内容,有时为了一个探索性的问题的设计而绞尽脑汗,还总觉得不尽如人意,总觉得自己知识太贫乏,迫切地需要去学习、去充实自己。渴望了解更多课改的知识,渴望指导,渴望交流,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很多,怎样设计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怎样处理好教材?设计什么样的探究问题,才能激发学生们积极的情感,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这的确需要我们坚持实践,坚持学习,不断解决遇到的困惑。

课改的心得体会 篇三

“科学来源于实践”,任何科学发明创造都必须经过许多次的试验。新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在探究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知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阶段,课改注重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探究,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化学用语知识、简单计算方法等,培养一定的化学基本操作技能,让学生的动手实验探究成为课改教学中的重要手段

一、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演示实验,而学生仅是观众。与之相反,课改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去亲历实验过程,包括设计方案、讨论困惑、交流心得、协同操作完成实验等,课改中探究实验内容贴近生活实际,联系着实际发生的化学知识。教材中从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开始,探究蜡烛燃烧、人体呼出气体的成分到探究物质世界的各种变化,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例如:在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中,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蜡烛不点不亮’,一定要用火柴去点燃蜡烛灯芯?如果没有灯芯,蜡烛能点燃吗?”随之学生间产生了热烈的讨论,学生通过反复几次实验,得出结论:固体的蜡烛用火难点燃,实际上,点燃时先是灯芯上的少量蜡受热熔化成蒸汽,蒸汽易燃烧,产生热量使灯芯下面的蜡再熔化,由于毛细管现象的原因,烛油会向上到达灯芯的顶端继续燃烧。因此蜡烛点燃要用灯芯,酒精灯点燃也要用灯芯。探究使学生还掌握了“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还发生物理变化”等相关知识,提出了许多有待探究的问题。

二、课改加强了对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课改中的探究活动更注重学生的“手脑并用”,许多探究实验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设计方案、收集资料、观察思考、探索科学原理。教材中第一单元让学生“走进实验室”,从学习“实验室规则”开始,让学生练习基本实验的操作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安全实验并使实验获得成功。从试剂瓶上商标的识别,常用仪器的基本操作,到药品的取用,在练习中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的使用仪器的操作方法。充分说明了探究活动开展以后,学生的思路开阔、思维能力增强,由于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变化和化学现象观察得十分仔细,使他们懂得了化学实验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的非常密切的联系。

三、课改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

课改教材将一些演示实验改成了由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与探究”,进行了互动教学,让学生动手完成探究实验,在遇到问题产生质疑时,合作探讨、设计解决方案,从实验中得出正确结论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必然会强化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教材通过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使学生能主动求知,逐步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课改的,从而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实现课改中创新教学追求的发展方向。例如,教材中第七单元“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中“蜡烛的燃烧现象为什么不同”的实验在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后,许多学生觉得这个实验只能说明燃烧灭火的三个条件之一:“隔绝氧气或减少氧气,可以使可燃物燃烧停止。”而“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则未能确切说明。为了说明灭火的另两个条件,学生建议教材中增加“用剪刀将燃着的灯芯剪去,即可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实验和“用水浇来灭火”的实验。这些情况都说明,学生对教材中的实验探究活动、基本化学原理不仅掌握得很牢固,而且还与自己的一些创新想法、生活实践经验相联系。如果教材上加了这两个方法来说明灭火的三个原理,应当可使学生们更加明确灭火的原理。这说明师生共同探究化学知识是新课程教材教学的特点,它让学生与教师相互沟通、相互感化、共同参与教学教研活动,发挥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个性特长,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

四、课改教材增加了与化学知识相关的sts教学内容,促进了学生环保意识的增强

随着地球气候的变暖,城市空气污染加重、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亟待研究的课题。新课程教材将化学与环保知识作为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来学习,结合人们生活的环境,将“绿色化学”新名词介绍给青少年学生,将空气质量、水资源的污染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来学习,并增加了学生对日常空气质量预报的关心,组织学生利用调查和研究方式深入社会收集、记录身边发生的污染情况、污染的危害、污染的来源,并探究设想整治的方法,请学生互相交流、发表看法、加以评论。许多学生和任课教师分别有组织地先从学校、自己生活的小区周边污染情况的调查入手,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写出调查报告。如有的学生特意取来水样到实验室和教师一起用区别硬水、软水的方法来区别河水、自来水、蒸馏水,并作对比、找异同。这一活动使学生深刻地了解了防止水体污染的重要性。

总之,课改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知识,增强了活动能力,帮助他们掌握了环境科学基础知识,加强了学生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培养终身环保意识中实施了素质教育。

课改的心得体会 篇四

自从去年秋开始,我校开始实行课改,为此还派了一些优秀教师到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回来后,我们看光盘学习,这次学习让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原先听说导学案的时候,我觉得犹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觉得遥不可及,难以实现。通过近一年来的学习、实践,我觉得这确实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给我的教学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令我们师生耳目一新,大开眼界,从中受益匪浅。

一、目标引领明确方向。

以往教学中,我们教师就像耕地时牵牛的人一样,牢牢地拉紧缰绳,生怕牛儿跑了,使自己的教学偏离轨道。今天的课堂彻底改变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每位教师都在导入新课伊始,都能引导学生利用学案上的学习目标,确定本课学习的重点。学生们明确了目标后,有抓手,有方向,学习起来目的明确,目标清楚。导学案尤如一盏前照灯,引导学生自己看清前方的路。

二、自主学习培养习惯。

在这个环节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对子互学,组内群学,每个学生忙的不亦乐乎。能在自学提示的帮助下进行圈点勾画式的学习,能从其他同学身上学到自己所没有的知识与方法,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得以落实,还培养了良好的助人习惯和不耻下问的学习习惯。

三、课堂展示挖掘潜能。

“展示”部分给我们的触动很深。由于课下学生充分的预习,通过各种资料和网络进行知识间的整合。所以课堂展示部分成了课堂上精彩的自我释放。由以前教师为主导转化成以学生为主体。“展示”成了课堂上学生“我参与我快乐”的集中体现,只有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轻松地“说、谈、演、写、吟、唱”,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激情释放、思维扩散、个性张扬。在这里,学生不再是整齐划一举止呆板的木偶,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应试的机器,不再是分数的奴隶,而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生命体。在这里,学生活动的时空与老师适时地画龙点睛达到了有效融合,从中找到了一个最佳结合点。课堂上每一个学生的表现都令我们惊讶,原来我们的学生潜能是如此巨大,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如此之强。是我们小看了自己的学生,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是时候真正地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表现,我还实行了激励措施,对课堂上表现好的小组,只有每个同学都参与了,就给予一颗小星星,八颗星星换一个月亮。这样的小组学习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人人参与提高效率。

学生的“展示”“评价”“挑战”激发了学生参与意识,每个学生都在学习的舞台上演绎着自己的节目,尊重与被尊重使每个学生都乐于进取,心灵得以满足。这样宽松和谐的氛围何愁学生不学呢?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将新课改的理念尽快渗透到教学当中,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t7t8美文号为大家整理的4篇《课改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上一篇:前台文员实习报告 文员实习日记5篇 下一篇:2022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简短通用7篇 2022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简短通用7篇文章
工作总结推荐
  • 学生的评语精选8篇
  • 会计专业学生实习报告【优秀9篇】
  • 2023年教师优秀党员事迹材料优秀3
  • 高中转学申请书精选10篇(高中转学申
  • 竞争对手的主要优势(竞争对手的主要优势和劣势)
  • 最新寒假教师研修试题及答案2023 最新寒假教师研修试题及答案2023年
  • 2020事业单位年度考核登记表个人总结精选5篇(2020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医生)
  • 班主任工作日志(班主任工作日志50篇简短)
  • 2020党员生活方面的生活总结范文精选(党员思想汇报2020生活方面)
  • 2021党务工作者个人年终工作总结5篇最新(党务工作者总结2020展望2021)
  • 猜你喜欢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