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上海新场古镇导游词(热门20篇) 上海新场古镇美篇

更新时间:2024-03-31 来源:互联网 点击:

写总结是对自己的一种负责,也是对过去经历的一种交代。总结需要简明扼要地表达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不冗长但又不失完整性。总结是一种重要的反思方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上海新场古镇导游词篇一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和我一起来到江南“水乡”,我是xx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叫xx。我们的司机师傅姓xx,xx师傅有多年的驾驶经验,技术很好,坐他的车肯定让您感觉安全舒适。今天就由我们一同陪大家欣赏江南美景。如果我们的服务有让您不满意的地方,敬请大家提出批评和建议,谢谢大家的合作,希望大家在朱家角玩得开心,玩得痛快。

朱家角,也就是我们的所在地,是由47平方公里成折扇形的小镇组成,他们镶嵌在湖光山色之中。有人把她比作上海的威尼斯,有人把她比作淀山湖畔一颗明珠,如今这颗璀璨明珠又在“金色玉带”——318国道的依托下,放射出更夺目的光彩。由于这是一座千年古镇,1991年被上海市政府命名为首批四大文化名镇之一。

朱家角这样的小镇之所以闻名是因为她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下面我简单给各位介绍一下她的地理位置,朱家角地处江、浙、沪二省一市交通要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靠虹桥国际机场,北连昆山,南接嘉兴,西通平望,淀山湖下游、黄金水道漕港河穿镇而过。镇内河港纵横,九条长街沿河而伸,千栋明清建筑依水而立,36座石桥古风犹存,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在玩腻了一个个雷同价高的人造景观后,人们莫不惊讶于上海市郊还有一块保存得如此完好的原汁原味、真山真水的天然景观,在这里可以寻找一种回归自然,崇尚野趣的享受。无怪乎一位同济大学的名教授在考察朱家角后,不觉赞叹:“朱家角有这么丰富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上海一宝,也是国家的瑰宝”。台湾著名已故作家三毛,到此曾为“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而迷恋,为清淳幽静,处处可画、时时有诗的风情而陶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吴邦国在视察了古镇朱家角后,不禁欣然命笔,写下了“全国历史名镇朱家角”几个大字。

同时,也正是因为有“小桥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的天然外景,不禁被许多影视导演慧眼相中,而纷至沓来,把水乡古镇的婀娜风姿,一次次地搬上银幕、电视,有时会出现几部影视同时开拍的盛况,朱家角一时成了海内外影视竞相拍摄的热点,被人誉为“沪郊的好莱坞”。

朱家角不仅景色宜人,她更有渊源流长的历史,1958年大炼钢铁时,镇人为了找铁,曾奇迹般地把镇北大淀湖车干,在湖底,人们意外地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遗物,被证明是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和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存。1959年,又在淀山湖中捞起大量石刀、石犁、石纺轮、印纹陶片等,这些新石器时代至战国时代的遗物,足以证明数千年前朱家角的先民就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了。

听了朱家角的历史渊源和地址位置,我想大家一定有一种赶快细细品味美景的冲动,下面就请大家和我一起去感受她的美景,名镇朱家角迷人的自然风光,在一山一湖。而朱家角更迷人、更具古镇特色的人文景观,是一桥、一街、一寺、一庙、一厅、一馆、二园、三湾、二十六弄。

三湾,即:三阳湾、轿子湾、弥陀湾。人行街上,前后左右都是房,以为到了路尽头,直角拐弯,一街市面在眼前,令人产生别有洞天的奇妙感觉,这种在老街上出现奇特拐弯的景观,是其他古镇难得一见的,非朱家角不能见到。

二十六弄,实际是朱家角的古弄何止26条,每街每路都有弄,路通街,街通弄,弄通弄,形成网络式棋盘格局,朱家角的古弄幽巷又以多、古、奇、深,名闻遐迩,这在一般江南其他古镇上是不能相比的。穿弄走巷,如入迷魂阵,趣味无穷,寻古探幽,领略北方胡同式的情趣,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近年,“古弄旅游”越来越受到外地人和老外们的青睐,是一项颇有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的处女地。

可以说啊,朱家角除了景色多之外还有还有是世人皆知的“三多”,就是名人多,明清建筑多,河埠、缆石、茶馆多。

首先名人多,主要是朱家角环境幽静,气候宜人,是读书做学问的风水宝地,历来文儒荟萃,人才辈出,明清两代共出进士16人,举人40多人。其中知名度较高的有清代学者王昶、御医陈莲舫、小说家陆土谔、报业巨头席子佩、画僧语石等。

其次,深宅大院明清建筑多。历史上许多富贵人家和文人雅士在此建园造宅,全镇古宅建筑有四、五百处之多,风火墙、石库门、墙门人家随处可见。“三泖渔庄”、“王昶故居”、“福履绥祉”,还有席氏厅堂、陆氏世家、陈莲舫故居、仲家厅堂等数十处,还有无数沿街明清建筑,飞檐翘角,黛瓦粉墙,明清风格组成一幅明清水墨画卷。

三是河埠、缆石、茶馆多。朱家角是水的故乡,水多桥多,河埠多,紧挨在一起的缆船石,也不计其数,那造型各异的水桥,那千姿百态的缆船石,布满全镇的大河小巷,这些江南水镇特有的景观,细细欣赏观察,不觉令人兴趣盎然,耐人寻味,简直是历史、文物、建筑、风情、艺术等内容构成的综合体。有凸出石驳岸的“两面河滩”,有凹进石驳岸的“单面河滩”,更有“人从前门进,河滩从屋后出”的“隐身河埠”。而那些镶嵌在水巷石驳上的花岗石浮雕缆船石更是琳琅满目,趣味无穷,有的雕成牛角,有的凿成宝剑,有的刻成怪兽,面目狰狞,有的琢成如意,呈现吉祥、古朴的美,这些已有几百年历史的雕刻艺术将古镇点缀得更具风韵。古镇茶馆,大多集中在放生桥、北大街一带,不下十几爿之多,有豪华型新辟的“放生桥茶楼”,有年代久远古老的“俱乐部茶楼”,更有古色古香的“淼趣楼”,也有排门板门面、几张桌子几条长凳,简易廉价的农家茶馆,最有趣和令人欣喜的是“茶馆开到游船”上的“游船茶馆”,分为两层,舱内顶上,均可入座茶客,茶船上还备有电视、扑克、象棋、干湿点心,在茶船上品香茗、望廊桥、看水景、听流水,煞是优哉悠哉,不亦乐乎。

(结束语—总结词)名镇朱家角水之美、桥之古、街之奇、园之精,不临其境,难言其妙,不踏石板老街,不探深巷幽弄,不走拱型石桥,不乘咿呀小舟,又如何体现“船在水上行,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欢送词)短短的一天时间转眼就过去了,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合作,希望大家再次光临江南水乡之一的—朱家角,期待着有再次为大家服务的机会。各位朋友,祝大家一路顺风、旅途愉快。

上海新场古镇导游词篇二

枫泾镇成市于宋,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正式建镇,是一个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地跨吴越两界。枫泾镇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集镇,周围水网遍布,区内河道纵横,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镇区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别号“芙蓉镇”,20xx年9月入选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

元末明初时与浙江的南浔、王江泾、江苏的盛泽合称为江南四大名镇。

明宣德五年(1430年)起,枫泾镇就南北分治,以镇中界河为界,南属浙江嘉兴,北属江苏松江。

1951年3月,全镇才统属松江县管辖。

1966年10月起,划归上海金山县(现金山区)管辖。

枫泾古镇区建筑多为明、清风格,均具传统江南粉墙黛瓦的特色,房屋以两层砖木结构为主,前后进房之间有厢房和天井,大宅深院有穿堂、仪门及厅堂等,前后楼之间有走道相连,称走马堂楼。屋面多为观音兜和五山屏风墙。庙宇建筑多为宫殿式。古民居建筑群总面积达48750平方米,其中9处已列为上海市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

古镇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众多,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沿河古街绿树成荫,古镇水巷幽静;39座古石桥横跨河上,其中元代建1座,明代建11座,清代建21座。

明代建的瑞虹桥,坐落于虹桥河口,清康熙初在此发生过被称为“中国最早的工人罢工运动”的“虹桥血案”,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有该事迹的记载及陈列,并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在圣堂内为此立了案碑。

枫泾是蜚声中外的金山农民画的发源地。枫泾人民热爱生活,蓝印花布、家具雕刻、灶壁画、花灯、剪纸、绣花、编织等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浓郁的民间文化艺术,孕育了金山农民画。以枫泾农民画家为主的金山农民创作出了乡土气息浓郁、艺术风格独特的金山农民画,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镇内的画馆名画家祖居也多,和平街上程十发祖居已经修复开放。北大街的丁聪漫画陈列馆设在二层中西式建筑内,楼前一棵古银杏,一丛大芭。馆内陈列了丁聪生平和一百多幅漫画,幽默地画画常让人驻足流连。南大街圣堂弄的金山农民画展示中心就在清代状元蔡以台的读书楼内,尽得清雅,一副副画面却透露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农民画与丁聪的漫画、程十发的国画和顾水如的围棋,这些在国内外都具有相当地影响的“三画一棋”,集中于枫泾一镇,是国内罕见的一种地域文化现象。

20xx年5月,在金山农民画发源地枫泾中洪村,政府辟地80亩,建设“中国农民画村”。20xx年年初,中洪村被评为首批“中国特色村”,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xx年度中国十大魅力乡村”。枫泾地区已有5万多幅作品远销国外,30多人次在国内外画展中获奖,被誉为“世界艺术珍品”。20xx年9月16日,被国家建设部、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上海新场古镇导游词篇三

朱家角之地,大约成陆于7000年前,淀山湖底发现有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代的遗物。

唐朝以前分别隶属于由拳县、娄县、嘉兴县、信义县、昆山县。

唐天宝十年(751年),分属于华亭县、昆山县。

宋元期间朱家角镇形成小集镇,名朱家村。

元初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分属于华亭县、上海县、昆山县。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分属于青浦县、昆山县。

明朝万历四十年(1612年)因水运交通便利,商业日盛,朱家角逐成大镇。朱家村改名为珠街阁,又名珠里、珠溪,俗称角里。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珠里分属于五十七个三区之二图、十一图和一区二十五图。

清末实行地方自洽,本地域称珠蔚自治区,为江苏省青浦县管辖的十六个自治区之一。

清宣统二年(1910年),实行地方自治,改称珠葑自治区,区董掌管地方事宜,为青浦县下辖的16个自治区之一。

民国初年,仍称珠葑市,设市公所。

民国十六年(1927年),改为珠葑市行政局。

民国十八年(1929年)3月,撤销行政局,仍称珠葑区,为青浦县十三区之二区。

民国二十年(1931年),改设第二区公所,列为青浦县八个区公所之一。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汪伪青浦县第六区,下辖珠东、珠西、珠北三镇和薛间、葑沃、张甸、张丁、安庄、沈巷六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恢复第二区公所,仍辖三镇六乡。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撤销区公所,改称区署,辖一镇二乡,即将原有珠东、珠西、珠北三镇和张丁乡合为一镇,名珠溪镇;薛间、安庄二乡合为一乡,名安庄乡;沈巷、葑沃、张甸三乡合为一乡,名葑沃乡。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2月,实行乡镇归并,全县设青东(青龙)、青西(淀泖)两个区署,珠溪镇及安庄、葑沃乡均属青西区署。

1949年5月14日,朱家角全境解放,随即成立苏南行政公署松江专区青浦县朱家角市,下辖沈巷、万龙、葑沃、薛间四乡及朱家角镇。原属昆山县的东井亭、中井亭、西井亭三条街划归朱家角镇。

1951年4月,撤销市建制,建立朱家角区,从所辖沈巷、薛间二乡各划出三个村,组成安庄乡,遂成五乡一镇。

1954年,原属松江县的天心乡,划归朱家角区,同时把万龙乡的诸家村划归城厢区的城南乡,把葑沃乡的南横村划归松江县天马乡;是年夏,整编机构,撤销朱家角区。将沈巷、安庄、葑沃三乡划归练塘区,万龙、薛间、天心三乡划归城厢区。复建朱家角镇建制,直属县领导。

1955年,重新建立朱家角区,对原划出的六个乡全部划回,并把城厢区的盈中、万寿、城南三个乡划归朱家角区管辖。朱家角镇仍为县属镇,镇人民政府改称镇人民委员会,建制不变。

1957年,叶龙乡万隆片划归朱家角镇。

1958年9月,朱家角镇和叶龙乡合并,成立红旗人民公社。

来自 cOoco.neT.Cn

1959年,改名为朱家角人民公社。

1961年8月,朱家角公社成立城镇工作组,负责城镇工作,筹备镇社分治。

1962年2月,镇社正式分设,朱家角镇恢复为县属镇,成立镇人民政府。

1968年,镇政府改名为“镇革命委员会”。

1980年,恢复镇人民政府名称。

1991年,朱家角镇和朱家角乡合并成一个县属建制镇。

20xx年,青浦区行政区划调整中与沈巷镇合并为新建制镇--朱家角中心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上海新场古镇导游词篇四

朱家角古镇是上海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以江南水乡的风景特色为主打。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上海朱家角古镇。

导游词。

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朱家角镇,隶属于上海市青浦区,位于上海市西部、青浦区中南部,紧靠淀山湖风景区。东临西大盈与环城分界,西濒淀山湖与大观园风景区隔湖相望,南与沈巷镇为邻(20xx年与之合并),北与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镇接壤。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朱家角导游词讲解,希望能够帮到您!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和我一起来到江南水乡,我是xx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叫xx。我们的司机师傅姓xx,xx师傅有多年的驾驶经验,技术很好,坐他的车肯定让您感觉安全舒适。今天就由我们一同陪大家欣赏江南美景。如果我们的服务有让您不满意的地方,敬请大家提出批评和建议,谢谢大家的合作,希望大家在朱家角玩得开心,玩得痛快。

朱家角,也就是我们的所在地,是由47平方公里成折扇形的小镇组成,他们镶嵌在湖光山色之中。有人把她比作上海的威尼斯,有人把她比作淀山湖畔一颗明珠,如今这颗璀璨明珠又在金色玉带318国道的依托下,放射出更夺目的光彩。由于这是一座千年古镇,1991年被上海市政府命名为首批四大文化名镇之一。

朱家角这样的小镇之所以闻名是因为她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下面我简单给各位介绍一下她的地理位置,朱家角地处江、浙、沪二省一市交通要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靠虹桥国际机场,北连昆山,南接嘉兴,西通平望,淀山湖下游、黄金水道漕港河穿镇而过。镇内河港纵横,九条长街沿河而伸,千栋明清建筑依水而立,36座石桥古风犹存,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在玩腻了一个个雷同价高的人造景观后,人们莫不惊讶于上海市郊还有一块保存得如此完好的原汁原味、真山真水的天然景观,在这里可以寻找一种回归自然,崇尚野趣的享受。无怪乎一位同济大学的名教授在考察朱家角后,不觉赞叹:朱家角有这么丰富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上海一宝,也是国家的瑰宝。中国台湾著名已故作家三毛,到此曾为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而迷恋,为清淳幽静,处处可画、时时有诗的风情而陶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在视察了古镇朱家角后,不禁欣然命笔,写下了全国历史名镇朱家角几个大字。

同时,也正是因为有小桥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的天然外景,不禁被许多影视导演慧眼相中,而纷至沓来,把水乡古镇的婀娜风姿,一次次地搬上银幕、电视,有时会出现几部影视同时开拍的盛况,朱家角一时成了海内外影视竞相拍摄的热点,被人誉为沪郊的好莱坞。

(结束语—总结词)名镇朱家角水之美、桥之古、街之奇、园之精,不临其境,难言其妙,不踏石板老街,不探深巷幽弄,不走拱型石桥,不乘咿呀小舟,又如何体现船在水上行,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朱家角地处苍苍九峰北麓,茫茫淀山湖之滨,东靠虹桥国际机场,北连昆山,南接嘉兴,西通平望,淀山湖下游、黄金水道漕港河穿镇而过。是江、浙、沪二省一市交通要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有人把她比作上海的威尼斯,有人把她比作淀山湖畔一颗明珠,如今这颗璀璨明珠又在“金色玉带”——318国道的依托下,放射出更夺目的光彩。

朱家角1991年被上海市政府命名为首批四大文化名镇之一。镇内河港纵横,九条长街沿河而伸,千栋明清建筑依水而立,36座石桥古风犹存,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在玩腻了一个个雷同价高的人造景观后,人们莫不惊讶于上海市郊还有一块保存得如此完好的原汁原味、真山真水的天然景观,在这里可以寻找一种回归自然,崇尚野趣的享受。无怪乎一位同济大学的名教授在考察朱家角后,不觉赞叹:“朱家角有这么丰富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上海一宝,也是国家的瑰宝”。中国台湾著名已故作家三毛,到此曾为“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而迷恋,为清淳幽静,处处可画、时时有诗的风情而陶醉。0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在视察了古镇朱家角后,不禁欣然命笔,写下了“全国历史名镇朱家角”几个大字。

“小桥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这里的天然外景不禁被许多影视导演慧眼相中,而纷至沓来,把水乡古镇的婀娜风姿,一次次地搬上银幕、电视,有时会出现几部影视同时开拍的盛况,朱家角一时成了海内外影视竞相拍摄的热点,被人誉为“沪郊的好莱坞”。

名镇朱家角历史渊源流长,1958年大炼钢铁时,镇人为了找铁,曾奇迹般地把镇北大淀湖车干,在湖底,人们意外地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遗物,被证明是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和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存。1959年,又在淀山湖中捞起大量石刀、石犁、石纺轮、印纹陶片等,这些新石器时代至战国时代的遗物,足以证明数千年前朱家角的先民就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了。

朱家角以它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及便捷的水路交通,商贾云集,往来不绝,曾以标布业著称江南,号称“衣被天下”,成为江南巨镇,时有诗曰:“鱼米庄行闹六时,南桥人避小巡司,两泾(朱泾、枫泾)不及珠街阁,看尽图经总未知”。明末清初,朱家角米业突起,带动了百业兴旺,时“长街三里,店铺千家”,老店名店林立,南北百货,各业齐全,乡脚遍及江浙两省百里之外,遂又有“三泾(朱泾、枫泾、泅泾)不如一角(朱家角)”之说。

名镇朱家角迷人的自然风光,在一山一湖。真山真水显现出江南水乡之特色,山名叫淀山,山虽不高,名气极大,为浙西天目余脉,此山为始,如登山望湖,有“淀峰晚照”一景可赏。

湖,即天然淡水淀山湖,面积达62平方公里,湖东区大部分在朱家角境区,有11个杭州西湖面积大,乘艇游湖,茫茫水天一色,湖区芦苇轻摇,惊起野鸭水鸟,顿觉远离尘嚣,心旷神怡。名镇朱家角更迷人、更具古镇特色的人文景观,是一桥、一街、一寺、一庙、一厅、一馆、二园、三湾、二十六弄。如果说九百岁的水镇周庄小巧精致、似小家碧玉,而千年古镇朱家角则具气势磅礴、大家闺秀的风采。首先朱家角古镇面积达1.5平方公里,为周庄面积的三倍多,家大,自然游玩的地方就多,漕港河将朱家角分成两半,北岸井亭港,南岸北大街,两岸遍布蜿蜒曲折的小巷,花岗岩石的街面,青砖黛瓦的明清建筑及众多的历史遗迹。

朱家角古镇位于上海市青浦区中南部,紧靠淀山湖风景区,东临西大盈,与环城为界;西濒淀山湖,与大观园风景区隔海相望;南与沈巷镇为邻;北与江苏省昆山市淀东接壤。朱家角古镇距上海市中心48公里,318国道贯穿镇境,交通便捷,环境优雅,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也是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上海市历史文化古镇。

进入朱家角古镇,我们先到了泰安桥。泰安桥非常漂亮,据说象征着国泰民安。人们只要站在桥上一小会儿,保证一年里平平安安,万事如意。走在石板小路上,可以看到很多粽子店,都叫"阿婆粽子店"。可想而知,一定是阿婆包的粽子哦!还有香喷喷的稻香插肉,用粽叶包红烧肉,再用稻子插起来,肥而不腻,让人看着嘴里就流口水,忍不住想吃一口!走着走着,我们走到了五孔石拱桥———放生桥。许多人买了小金鱼、小乌龟等水生动物,然后从桥上放下去,被称为放生。因此,这座桥的名字成了放生桥。看着桥下清澈的湖水,我不禁有了坐船的念头。于是,我们乘船观赏了朱家角古镇的美景。我这才发觉,朱家角古镇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不知不觉间,太阳已经落下了山头。时间老人悄悄地溜走,把夜晚留给了我们,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朱家角古镇。

上海新场古镇导游词篇五

枫泾镇成市于宋,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正式建镇,是一个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地跨吴越两界。枫泾镇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集镇,周围水网遍布,区内河道纵横,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镇区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别号“芙蓉镇”,2005年9月入选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

元末明初时与浙江的南浔、王江泾、江苏的盛泽合称为江南四大名镇。

明宣德五年(1430年)起,枫泾镇就南北分治,以镇中界河为界,南属浙江嘉兴,北属江苏松江。

1951年3月,全镇才统属松江县管辖。1966年10月起,划归上海金山县(现金山区)管辖。

枫泾古镇区建筑多为明、清风格,均具传统江南粉墙黛瓦的特色,房屋以两层砖木结构为主,前后进房之间有厢房和天井,大宅深院有穿堂、仪门及厅堂等,前后楼之间有走道相连,称走马堂楼。屋面多为观音兜和五山屏风墙。庙宇建筑多为宫殿式。古民居建筑群总面积达48750平方米,其中9处已列为上海市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

古镇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众多,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沿河古街绿树成荫,古镇水巷幽静;39座古石桥横跨河上,其中元代建1座,明代建11座,清代建21座。

明代建的瑞虹桥,坐落于虹桥河口,清康熙初在此发生过被称为“中国最早的工人罢工运动”的“虹桥血案”,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有该事迹的记载及陈列,并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在圣堂内为此立了案碑。

枫泾是蜚声中外的金山农民画的发源地。枫泾人民热爱生活,蓝印花布、家具雕刻、灶壁画、花灯、剪纸、绣花、编织等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浓郁的民间文化艺术,孕育了金山农民画。以枫泾农民画家为主的金山农民创作出了乡土气息浓郁、艺术风格独特的金山农民画,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镇内的画馆名画家祖居也多,和平街上程十发祖居已经修复开放。北大街的丁聪漫画陈列馆设在二层中西式建筑内,楼前一棵古银杏,一丛大芭。馆内陈列了丁聪生平和一百多幅漫画,幽默地画画常让人驻足流连。南大街圣堂弄的金山农民画展示中心就在清代状元蔡以台的读书楼内,尽得清雅,一副副画面却透露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农民画与丁聪的漫画、程十发的国画和顾水如的围棋,这些在国内外都具有相当地影响的“三画一棋”,集中于枫泾一镇,是国内罕见的一种地域文化现象。

2005年5月,在金山农民画发源地枫泾中洪村,政府辟地80亩,建设“中国农民画村”。2006年年初,中洪村被评为首批“中国特色村”,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06年度中国十大魅力乡村”。枫泾地区已有5万多幅作品远销国外,30多人次在国内外画展中获奖,被誉为“世界艺术珍品”。2005年9月16日,被国家建设部、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上海新场古镇导游词篇六

朱家角之地,大约成陆于70前,淀山湖底发现有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代的遗物。

唐朝以前分别隶属于由拳县、娄县、嘉兴县、信义县、昆山县。

唐天宝十年(751年),分属于华亭县、昆山县。

宋元期间朱家角镇形成小集镇,名朱家村。

元初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分属于华亭县、上海县、昆山县。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分属于青浦县、昆山县。

明朝万历四十年(16)因水运交通便利,商业日盛,朱家角逐成大镇。朱家村改名为珠街阁,又名珠里、珠溪,俗称角里。

清康熙五十二年(17),珠里分属于五十七个三区之二图、十一图和一区二十五图。

清末实行地方自洽,本地域称珠蔚自治区,为江苏省青浦县管辖的十六个自治区之一。

清宣统二年(19),实行地方自治,改称珠葑自治区,区董掌管地方事宜,为青浦县下辖的16个自治区之一。

民国初年,仍称珠葑市,设市公所。

民国十六年(1927年),改为珠葑市行政局。

民国十八年(1929年)3月,撤销行政局,仍称珠葑区,为青浦县十三区之二区。

民国二十年(1931年),改设第二区公所,列为青浦县八个区公所之一。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汪伪青浦县第六区,下辖珠东、珠西、珠北三镇和薛间、葑沃、张甸、张丁、安庄、沈巷六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恢复第二区公所,仍辖三镇六乡。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撤销区公所,改称区署,辖一镇二乡,即将原有珠东、珠西、珠北三镇和张丁乡合为一镇,名珠溪镇;薛间、安庄二乡合为一乡,名安庄乡;沈巷、葑沃、张甸三乡合为一乡,名葑沃乡。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2月,实行乡镇归并,全县设青东(青龙)、青西(淀泖)两个区署,珠溪镇及安庄、葑沃乡均属青西区署。

1949年5月14日,朱家角全境解放,随即成立苏南行政公署松江专区青浦县朱家角市,下辖沈巷、万龙、葑沃、薛间四乡及朱家角镇。原属昆山县的东井亭、中井亭、西井亭三条街划归朱家角镇。

1951年4月,撤销市建制,建立朱家角区,从所辖沈巷、薛间二乡各划出三个村,组成安庄乡,遂成五乡一镇。

1954年,原属松江县的天心乡,划归朱家角区,同时把万龙乡的诸家村划归城厢区的城南乡,把葑沃乡的南横村划归松江县天马乡;是年夏,整编机构,撤销朱家角区。将沈巷、安庄、葑沃三乡划归练塘区,万龙、薛间、天心三乡划归城厢区。复建朱家角镇建制,直属县领导。

1955年,重新建立朱家角区,对原划出的六个乡全部划回,并把城厢区的盈中、万寿、城南三个乡划归朱家角区管辖。朱家角镇仍为县属镇,镇人民政府改称镇人民委员会,建制不变。

1957年,叶龙乡万隆片划归朱家角镇。

1958年9月,朱家角镇和叶龙乡合并,成立红旗人民公社。

来自 cOoco.neT.Cn

1959年,改名为朱家角人民公社。

1961年8月,朱家角公社成立城镇工作组,负责城镇工作,筹备镇社分治。

1962年2月,镇社正式分设,朱家角镇恢复为县属镇,成立镇人民政府。

1968年,镇政府改名为“镇革命委员会”。

1980年,恢复镇人民政府名称。

1991年,朱家角镇和朱家角乡合并成一个县属建制镇。

20xx年,青浦区行政区划调整中与沈巷镇合并为新建制镇--朱家角中心镇。

上海新场古镇导游词篇七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和我一起来到江南水乡,我是xx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叫xx。我们的司机师傅姓xx,xx师傅有多年的驾驶经验,技术很好,坐他的车肯定让您感觉安全舒适。今天就由我们一同陪大家欣赏江南美景。如果我们的服务有让您不满意的地方,敬请大家提出批评和建议,谢谢大家的合作,希望大家在朱家角玩得开心,玩得痛快。

朱家角,也就是我们的所在地,是由47平方公里成折扇形的小镇组成,他们镶嵌在湖光山色之中。有人把她比作上海的威尼斯,有人把她比作淀山湖畔一颗明珠,如今这颗璀璨明珠又在金色玉带318国道的依托下,放射出更夺目的光彩。由于这是一座千年古镇,1991年被上海市政府命名为首批四大文化名镇之一。

朱家角这样的小镇之所以闻名是因为她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下面我简单给各位介绍一下她的地理位置,朱家角地处江、浙、沪二省一市交通要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靠虹桥国际机场,北连昆山,南接嘉兴,西通平望,淀山湖下游、黄金水道漕港河穿镇而过。镇内河港纵横,九条长街沿河而伸,千栋明清建筑依水而立,36座石桥古风犹存,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在玩腻了一个个雷同价高的人造景观后,人们莫不惊讶于上海市郊还有一块保存得如此完好的原汁原味、真山真水的天然景观,在这里可以寻找一种回归自然,崇尚野趣的享受。无怪乎一位同济大学的名教授在考察朱家角后,不觉赞叹:朱家角有这么丰富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上海一宝,也是国家的瑰宝。台湾著名已故作家三毛,到此曾为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而迷恋,为清淳幽静,处处可画、时时有诗的风情而陶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在视察了古镇朱家角后,不禁欣然命笔,写下了全国历史名镇朱家角几个大字。

同时,也正是因为有小桥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的天然外景,不禁被许多影视导演慧眼相中,而纷至沓来,把水乡古镇的婀娜风姿,一次次地搬上银幕、电视,有时会出现几部影视同时开拍的盛况,朱家角一时成了海内外影视竞相拍摄的热点,被人誉为沪郊的好莱坞。

名镇朱家角水之美、桥之古、街之奇、园之精,不临其境,难言其妙,不踏石板老街,不探深巷幽弄,不走拱型石桥,不乘咿呀小舟,又如何体现船在水上行,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上海新场古镇导游词篇八

朱家角古镇位于上海市青浦区中南部,紧靠淀山湖风景区,东临西大盈,与环城为界;西濒淀山湖,与大观园风景区隔海相望;南与沈巷镇为邻;北与江苏省昆山市淀东接壤。朱家角古镇距上海市中心48公里,318国道贯穿镇境,交通便捷,环境优雅,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也是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上海市历史文化古镇。

进入朱家角古镇,我们先到了泰安桥。泰安桥非常漂亮,据说象征着国泰民安。人们只要站在桥上一小会儿,保证一年里平平安安,万事如意。走在石板小路上,可以看到很多粽子店,都叫"阿婆粽子店"。可想而知,一定是阿婆包的粽子哦!还有香喷喷的稻香插肉,用粽叶包红烧肉,再用稻子插起来,肥而不腻,让人看着嘴里就流口水,忍不住想吃一口!走着走着,我们走到了五孔石拱桥———放生桥。许多人买了小金鱼、小乌龟等水生动物,然后从桥上放下去,被称为放生。因此,这座桥的.名字成了放生桥。看着桥下清澈的湖水,我不禁有了坐船的念头。于是,我们乘船观赏了朱家角古镇的美景。我这才发觉,朱家角古镇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不知不觉间,太阳已经落下了山头。时间老人悄悄地溜走,把夜晚留给了我们,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朱家角古镇。

上海新场古镇导游词篇九

朱家角古镇位于上海市青浦区中南部,紧靠淀山湖风景区,东临西大盈,与环城为界;西濒淀山湖,与大观园风景区隔海相望;南与沈巷镇为邻;北与江苏省昆山市淀东接壤。朱家角古镇距上海市中心48公里,318国道贯穿镇境,交通便捷,环境优雅,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也是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上海市历史文化古镇。

进入朱家角古镇,我们先到了泰安桥。泰安桥非常漂亮,据说象征着国泰民安。人们只要站在桥上一小会儿,保证一年里平平安安,万事如意。走在石板小路上,可以看到很多粽子店,都叫"阿婆粽子店"。可想而知,一定是阿婆包的粽子哦!还有香喷喷的稻香插肉,用粽叶包红烧肉,再用稻子插起来,肥而不腻,让人看着嘴里就流口水,忍不住想吃一口!走着走着,我们走到了五孔石拱桥———放生桥。许多人买了小金鱼、小乌龟等水生动物,然后从桥上放下去,被称为放生。因此,这座桥的名字成了放生桥。看着桥下清澈的湖水,我不禁有了坐船的念头。于是,我们乘船观赏了朱家角古镇的美景。我这才发觉,朱家角古镇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不知不觉间,太阳已经落下了山头。时间老人悄悄地溜走,把夜晚留给了我们,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朱家角古镇。

朋友们,朱家角古镇如诗如画,你们是不是也想来呢?

上海新场古镇导游词篇十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和我一起来到江南“水乡”,我是xx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叫xx。我们的司机师傅姓xx,xx师傅有多年的驾驶经验,技术很好,坐他的车肯定让您感觉安全舒适。今天就由我们一同陪大家欣赏江南美景。如果我们的服务有让您不满意的地方,敬请大家提出批评和建议,谢谢大家的合作,希望大家在朱家角玩得开心,玩得痛快。

朱家角,也就是我们的所在地,是由47平方公里成折扇形的小镇组成,他们镶嵌在湖光山色之中。有人把她比作上海的威尼斯,有人把她比作淀山湖畔一颗明珠,如今这颗璀璨明珠又在“金色玉带”——318国道的依托下,放射出更夺目的光彩。由于这是一座千年古镇,1991年被上海市政府命名为首批四大文化名镇之一。

朱家角这样的小镇之所以闻名是因为她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下面我简单给各位介绍一下她的地理位置,朱家角地处江、浙、沪二省一市交通要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靠虹桥国际机场,北连昆山,南接嘉兴,西通平望,淀山湖下游、黄金水道漕港河穿镇而过。镇内河港纵横,九条长街沿河而伸,千栋明清建筑依水而立,36座石桥古风犹存,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在玩腻了一个个雷同价高的人造景观后,人们莫不惊讶于上海市郊还有一块保存得如此完好的原汁原味、真山真水的天然景观,在这里可以寻找一种回归自然,崇尚野趣的享受。无怪乎一位同济大学的名教授在考察朱家角后,不觉赞叹:“朱家角有这么丰富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上海一宝,也是国家的瑰宝”。台湾著名已故作家三毛,到此曾为“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而迷恋,为清淳幽静,处处可画、时时有诗的风情而陶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在视察了古镇朱家角后,不禁欣然命笔,写下了“全国历史名镇朱家角”几个大字。

同时,也正是因为有“小桥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的天然外景,不禁被许多影视导演慧眼相中,而纷至沓来,把水乡古镇的婀娜风姿,一次次地搬上银幕、电视,有时会出现几部影视同时开拍的盛况,朱家角一时成了海内外影视竞相拍摄的热点,被人誉为“沪郊的好莱坞”。

朱家角不仅景色宜人,她更有渊源流长的历史,1958年大炼钢铁时,镇人为了找铁,曾奇迹般地把镇北大淀湖车干,在湖底,人们意外地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遗物,被证明是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和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存。1959年,又在淀山湖中捞起大量石刀、石犁、石纺轮、印纹陶片等,这些新石器时代至战国时代的遗物,,足以证明数千年前朱家角的先民就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了。

听了朱家角的历史渊源和地址位置,我想大家一定有一种赶快细细品味美景的冲动,下面就请大家和我一起去感受她的美景,名镇朱家角迷人的自然风光,在一山一湖。而朱家角更迷人、更具古镇特色的人文景观,是一桥、一街、一寺、一庙、一厅、一馆、二园、三湾、二十六弄。

三湾,即:三阳湾、轿子湾、弥陀湾。人行街上,前后左右都是房,以为到了路尽头,直角拐弯,一街市面在眼前,令人产生别有洞天的奇妙感觉,这种在老街上出现奇特拐弯的景观,是其他古镇难得一见的,非朱家角不能见到。

二十六弄,实际是朱家角的古弄何止26条,每街每路都有弄,路通街,街通弄,弄通弄,形成网络式棋盘格局,朱家角的古弄幽巷又以多、古、奇、深,名闻遐迩,这在一般江南其他古镇上是不能相比的。穿弄走巷,如入迷魂阵,趣味无穷,寻古探幽,领略北方胡同式的情趣,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近年,“古弄旅游”越来越受到外地人和老外们的青睐,是一项颇有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的处女地。

可以说啊,朱家角除了景色多之外还有还有是世人皆知的“三多”,就是名人多,明清建筑多,河埠、缆石、茶馆多。

首先名人多,主要是朱家角环境幽静,气候宜人,是读书做学问的风水宝地,历来文儒荟萃,人才辈出,明清两代共出进士16人,举人40多人。其中知名度较高的有清代学者王昶、御医陈莲舫、小说家陆土谔、报业巨头席子佩、画僧语石等。

其次,深宅大院明清建筑多。历史上许多富贵人家和文人雅士在此建园造宅,全镇古宅建筑有四、五百处之多,风火墙、石库门、墙门人家随处可见。“三泖渔庄”、“王昶故居”、“福履绥祉”,还有席氏厅堂、陆氏世家、陈莲舫故居、仲家厅堂等数十处,还有无数沿街明清建筑,飞檐翘角,黛瓦粉墙,明清风格组成一幅明清水墨画卷。

三是河埠、缆石、茶馆多。朱家角是水的故乡,水多桥多,河埠多,紧挨在一起的缆船石,也不计其数,那造型各异的水桥,那千姿百态的缆船石,布满全镇的大河小巷,这些江南水镇特有的景观,细细欣赏观察,不觉令人兴趣盎然,耐人寻味,简直是历史、文物、建筑、风情、艺术等内容构成的综合体。有凸出石驳岸的“两面河滩”,有凹进石驳岸的“单面河滩”,更有“人从前门进,河滩从屋后出”的“隐身河埠”。而那些镶嵌在水巷石驳上的花岗石浮雕缆船石更是琳琅满目,趣味无穷,有的雕成牛角,有的凿成宝剑,有的刻成怪兽,面目狰狞,有的琢成如意,呈现吉祥、古朴的美,这些已有几百年历史的雕刻艺术将古镇点缀得更具风韵。古镇茶馆,大多集中在放生桥、北大街一带,不下十几爿之多,有豪华型新辟的“放生桥茶楼”,有年代久远古老的“俱乐部茶楼”,更有古色古香的“淼趣楼”,也有排门板门面、几张桌子几条长凳,简易廉价的农家茶馆,最有趣和令人欣喜的是“茶馆开到游船”上的“游船茶馆”,分为两层,舱内顶上,均可入座茶客,茶船上还备有电视、扑克、象棋、干湿点心,在茶船上品香茗、望廊桥、看水景、听流水,煞是优哉悠哉,不亦乐乎。

名镇朱家角水之美、桥之古、街之奇、园之精,不临其境,难言其妙,不踏石板老街,不探深巷幽弄,不走拱型石桥,不乘咿呀小舟,又如何体现“船在水上行,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短短的一天时间转眼就过去了,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合作,希望大家再次光临江南水乡之一的-朱家角,期待着有再次为大家服务的机会。各位朋友,祝大家一路顺风、旅途愉快。

上海新场古镇导游词篇十一

枫泾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亦为新沪上八景之一,历史上因地处吴越交汇之处,素有吴越名镇之称;枫泾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上海枫泾古镇。

导游词。

欢迎借鉴参考。

欢迎大家来到上海枫泾古镇!我是你们的导游。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枫泾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亦为新沪上八景之一,位于上海市西南方。历史上,它因地处吴越交汇之处,素有吴越名镇之称;如今,它与沪浙五区县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门户"。枫泾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

古镇周围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有52座之多,现存最古的为元代致和桥,据今有近700年历史。镇区规模宏大,全镇有29处街、坊,84条巷、弄。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产街、北大街、友好街四处古建筑物,总面积达48750平方米,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水乡古镇。

古镇周围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有52座之多,现存最古的为元代致和桥,据今有近700年历史。镇区规模宏大,全镇有29处街、坊,84条巷。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产街、北大街、友好街四处古建筑物,总面积达48750平方米(不包括其他街区保存的古建筑物),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水乡古镇。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镇区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明古镇”,地跨吴越两界。

上海枫泾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亦为新沪上八景之一,位于西南方。历史上,它因地处吴越交汇之处,素有吴越名镇之称;如今,它与沪浙五区县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门户”。

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征是: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阴冷,全年雨量适中,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总的说来就是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枫泾镇政府对面西栅河沿河,有一片长达600米的古建大宅院,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古戏台往西,位于和平街92号的大清邮局旧址,灰墙黑瓦,结构坚实,两边的门框都是石头柱子,高高的门洞上方“邮电局”几个大字赫然在目,这是上海地区现存不多的一处大清邮局旧址。由于文化发达,经济繁荣,枫泾又是江南少有的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齐全的古镇。早在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枫泾南栅已建有道院,明清时,佛教盛行,街、巷、里、坊遍置寺庙,全镇共有3处寺院庙宇。清末,天主教、基督教也开始传入枫化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前往性觉禅寺、施王庙、郁家祠堂等人文景观,可以寻觅到枫泾镇古代南北分治,半属吴地半属越境的历史陈迹。

北大街是商业古街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大街。穿过街道石街坊,行走在平整的板路上,一眼望去,窄窄的街道两边都是两层楼房,身处其中,抬头望天,只能看见窄窄的一线天,一扇扇木格窗露出原木本色。楼房临街的一边清一色都呈平面结构,看不出每一栋建筑的特色和规模,而从后门的市河望去,家家房子都枝出河面,或重檐叠瓦,或骑楼高耸,或勾栏亭阁,或底层的近水楼台,层层石级通向河埠,或倚朱阁、小轩窗,组成一道多姿的水乡民居风光,间或有大大小小的江南游船穿行其中,人景辉映,夕阳夕照,真是中国的水乡,东方的威尼斯。

北大街古代店铺作坊集中,手工业历来发达。早在宋代就有铁、木、竹、农具和日用小商品的手工制作。纺织技术传入,纺纱织布盛行,明清时,枫泾地处全国棉纺织业生产贸易中心,“所出布匹,日以万计”。到了现代,古作坊多已破败,保存最完整的就数375号的石泰山制药房(药铺)。为了展示古代手工业生产状况,现将当年手工业作坊集中的北大街规划为手工作坊按古代形制,配置生产器械,培训有关人员,届时向游人展示古代织布、打铁、制药和制造竹木器具等手工业生产技艺。游人也可以亲手操作,亲身体验。在这些作坊里,你可以挑选购买到原汁原味、土气十足的手工艺品。当然也可以尝试自己制作小竹筒、小铁铲、小锄子、布鞋子、土布头巾。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参观的时间,我们大概在30分钟后在门口集合,希望这次参观能给大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预祝大家能玩的开心,谢谢!

枫泾镇成市于宋,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正式建镇,是一个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地跨吴越两界。枫泾镇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集镇,周围水网遍布,区内河道纵横,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镇区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别号“芙蓉镇”,20xx年9月入选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

元末明初时与浙江的南浔、王江泾、江苏的盛泽合称为江南四大名镇。

明宣德五年(1430年)起,枫泾镇就南北分治,以镇中界河为界,南属浙江嘉兴,北属江苏松江。

1951年3月,全镇才统属松江县管辖。1966年10月起,划归上海金山县(现金山区)管辖。

枫泾古镇区建筑多为明、清风格,均具传统江南粉墙黛瓦的特色,房屋以两层砖木结构为主,前后进房之间有厢房和天井,大宅深院有穿堂、仪门及厅堂等,前后楼之间有走道相连,称走马堂楼。屋面多为观音兜和五山屏风墙。庙宇建筑多为宫殿式。古民居建筑群总面积达48750平方米,其中9处已列为上海市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

古镇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众多,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沿河古街绿树成荫,古镇水巷幽静;39座古石桥横跨河上,其中元代建1座,明代建11座,清代建21座。

明代建的瑞虹桥,坐落于虹桥河口,清康熙初在此发生过被称为“中国最早的工人罢工运动”的“虹桥血案”,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有该事迹的记载及陈列,并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在圣堂内为此立了案碑。

枫泾是蜚声中外的金山农民画的发源地。枫泾人民热爱生活,蓝印花布、家具雕刻、灶壁画、花灯、剪纸、绣花、编织等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浓郁的民间文化艺术,孕育了金山农民画。以枫泾农民画家为主的金山农民创作出了乡土气息浓郁、艺术风格独特的金山农民画,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镇内的画馆名画家祖居也多,和平街上程十发祖居已经修复开放。北大街的丁聪漫画陈列馆设在二层中西式建筑内,楼前一棵古银杏,一丛大芭。馆内陈列了丁聪生平和一百多幅漫画,幽默地画画常让人驻足流连。南大街圣堂弄的金山农民画展示中心就在清代状元蔡以台的读书楼内,尽得清雅,一副副画面却透露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农民画与丁聪的漫画、程十发的国画和顾水如的围棋,这些在国内外都具有相当地影响的“三画一棋”,集中于枫泾一镇,是国内罕见的一种地域文化现象。

20xx年5月,在金山农民画发源地枫泾中洪村,政府辟地80亩,建设“中国农民画村”。20xx年年初,中洪村被评为首批“中国特色村”,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xx年度中国十大魅力乡村”。枫泾地区已有5万多幅作品远销国外,30多人次在国内外画展中获奖,被誉为“世界艺术珍品”。20xx年9月16日,被国家建设部、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上海新场古镇导游词篇十二

枫泾镇成市于宋,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正式建镇,是一个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地跨吴越两界。枫泾镇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集镇,周围水网遍布,区内河道纵横,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镇区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别号“芙蓉镇”,20__年9月入选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

元末明初时与浙江的南浔、王江泾、江苏的盛泽合称为江南四大名镇。

明宣德五年(1430年)起,枫泾镇就南北分治,以镇中界河为界,南属浙江嘉兴,北属江苏松江。

1951年3月,全镇才统属松江县管辖。

1966年10月起,划归上海金山县(现金山区)管辖。

枫泾古镇区建筑多为明、清风格,均具传统江南粉墙黛瓦的特色,房屋以两层砖木结构为主,前后进房之间有厢房和天井,大宅深院有穿堂、仪门及厅堂等,前后楼之间有走道相连,称走马堂楼。屋面多为观音兜和五山屏风墙。庙宇建筑多为宫殿式。古民居建筑群总面积达48750平方米,其中9处已列为上海市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

古镇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众多,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沿河古街绿树成荫,古镇水巷幽静;39座古石桥横跨河上,其中元代建1座,明代建11座,清代建21座。

明代建的瑞虹桥,坐落于虹桥河口,清康熙初在此发生过被称为“中国最早的工人罢工运动”的“虹桥血案”,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有该事迹的记载及陈列,并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在圣堂内为此立了案碑。

枫泾是蜚声中外的金山农民画的发源地。枫泾人民热爱生活,蓝印花布、家具雕刻、灶壁画、花灯、剪纸、绣花、编织等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浓郁的民间文化艺术,孕育了金山农民画。以枫泾农民画家为主的金山农民创作出了乡土气息浓郁、艺术风格独特的金山农民画,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镇内的画馆名画家祖居也多,和平街上程十发祖居已经修复开放。北大街的丁聪漫画陈列馆设在二层中西式建筑内,楼前一棵古银杏,一丛大芭。馆内陈列了丁聪生平和一百多幅漫画,幽默地画画常让人驻足流连。南大街圣堂弄的金山农民画展示中心就在清代状元蔡以台的读书楼内,尽得清雅,一副副画面却透露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农民画与丁聪的漫画、程十发的国画和顾水如的围棋,这些在国内外都具有相当地影响的“三画一棋”,集中于枫泾一镇,是国内罕见的一种地域文化现象。

20__年5月,在金山农民画发源地枫泾中洪村,政府辟地80亩,建设“中国农民画村”。20__年年初,中洪村被评为首批“中国特色村”,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__年度中国十大魅力乡村”。枫泾地区已有5万多幅作品远销国外,30多人次在国内外画展中获奖,被誉为“世界艺术珍品”。20__年9月16日,被国家建设部、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上海新场古镇导游词篇十三

人民公社是中国现代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1958年,全国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在此形势下,当时枫围乡(今枫泾镇外围农村部分)也成立了人民公社。取名火箭人民公社。第二年3月仍旧改名为枫围人民公社。“”期间改为革命委员会。一直到1984年,根据上级精神,枫围人民公社才恢复为枫围乡人民政府。前后26年时间,四分之一个世纪,这里一直是当时人民公社的办公地点。那红彤彤的宣传标语、极左的大批判专栏、让当时人崇拜的会议室、时髦的陈列品,……无不记载着那一段“轰轰烈烈”的辛酸历史。

民间剪纸。

这个展馆里的展品全是由姚剑明先生个人所创作的',他1947年出生于枫泾镇,1963年在建枫中学毕业后到新疆阿克苏建设兵团,在那长期从事宣传工作,由于工作需要开始尝试剪纸艺术,那里的条件非常艰苦,平时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无事时,他就一心扑在剪纸研究上,在那里工作了整整三十年,剪纸艺术也在逐步提高,他的剪刻领袖像通过粗细线条,体现形象,独具一格,深受领导和群众的好评,之后他便喜爱上了剪纸艺术,并先后创作100多幅剪纸作品,如《十美国》、《钟魁》、《十二金钗》等一系列精品,功夫非常深,构思很巧妙,图案很细腻,他的作品和事迹也先后被媒体报道。

三百园。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三百园了,它是一座三进三落的大宅院,占地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谢家是书香门第,四代为官,谢墉、谢恭铭父子俩在清乾隆年间都做过大官,谢墉在当年位列内阁中书、吏部左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国家组织部副部长,这房子就是谢家以前在我们枫泾的旧宅。有人要问:为什么叫三百园?这是谢家根据孔子所说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而来的,这表明谢家要做知书达理之家,品行纯正之人。现在我们对三百园赋予了新的含义,在里面陈列了百灯、百篮、百行,通过这三百,向大家展示枫泾的风情和历史文化。

文档为doc格式。

上海新场古镇导游词篇十四

我喜欢城市的繁荣与繁华,但不喜欢城市的喧嚣与喧哗;我喜欢城市的前卫与时尚,但不喜欢城市的冷酷与冷漠;我喜欢城市的高楼大夏,但不喜欢城市的炙热空气。我喜欢乡村旷野,参天古木,山岗乱石,小桥流水,于是,我为了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欣赏江南的一卷美景,寻求心灵的一份宁静,抽空去上海的西南古镇——枫泾。

今早,上海就下起早雨来了,还打起响雷来,看来我去枫泾古镇之行可能就要取消了。过两天我就要离开上海了,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再来上海。枫泾之旅如果取消,那会变成我一个长长的遗撼,及心头一次隐隐的做痛。对着大雨,淅淅沥沥的大雨,我一直在心存侥幸,上海市中心在下大雨,可能西南靠海的枫泾古镇不见得就有雨,他可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在等着我的光临与眷顾。

雨一稀疏,我带上雨伞就向地铁站走去。因为,我从张杨路民生路坐地铁6号线到世纪大道,要转2号线到人民广场,再从人民广场转1号线到锦江乐园,估计需要50分钟。那么,我在地铁内躲避了50分钟的上海雨,锦江乐园的西南汽车站会天晴的。果真,我走出锦江乐园地铁站口,天放晴了,还出了点太阳,气温就热了起来。我买了一份早点,并向店家打听了西南汽车站的方向后,就向西南汽车站走去。

在车站买了一张11元的“枫梅线”的车票,“枫梅线”就是枫泾到梅陇的专线,车子很快就出发了。可沪杭高速公路正在维修施工,车子拐转从奉贤区的奉金高速公路走,这可绕了一个圈子去枫泾了,多了三分之一路程。只出锦江乐园不久,高架桥上就开始堵车了。堵车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情,不知前方出了什么事,竟然堵得一塌糊涂。幸好我带了一本口袋书,在车子上看书解闷。半个小时后,才知前方两车相刮,警方在处理,车子堵了起来。过了堵车道,我们的车子放松地飞快跑了起来,过奉贤、南桥、庄行、亭林、朱泾等地,爬山涉水的来到了枫泾。因为,这里是江南水乡,河道纵横交错。

一到“枫泾古镇”门楼,一看就是深宅大院,府第人家。青砖黑瓦,龙脊墙背,婉延爬行,感觉真的很大气,很有灵动美。枫泾古镇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征服了我,我心里在暗暗的道:“不虚此行呀!”由于是中午了,我找了一家枫泾饭店避避暑,歇息歇息一下,先安顿好肚子,才有力气游览他,探寻他,观赏他。

阅读了枫泾古镇简介,才知枫泾不愧是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有1500多年的历史,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唐宋清三代出了三名状元,唐至清三品官以上就有21人。其中,唐朝状元为陆扆,为唐德宗年间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宰相二品)的陆贽之族孙,于唐光启二年(公元886年)中状元,在唐昭宗年间任户部侍郎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二品;宋朝状元许克昌,官至右正言;清朝状元蔡以台,官至翰林院修撰。在“金圃宅第”的大院中,就有“举人坊”、“进士坊”及“状元坊”,永存枫泾的名人,以励后人。

金圃宅第是清乾隆年间大臣要臣谢墉的内宅。谢墉,字昆城,号金圃,官至内阁学士兼吏部左侍郎、工部左侍郎。此宅第因其号金圃而得,金圃宅第中的“启秀堂”匾额,由乾隆第11子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瑆题写,可见谢墉的才能与受乾隆的宠爱。“启秀堂”顶上也有堆塑,也是“福寿禄三星”,不过“禄星”在中间,后面还有两个童子在打着蒲伞。堆塑人物形象生动,惟妙惟肖,可见主人对富贵追求的美好愿望。

枫泾古镇的河道与街衢很集中,形成一个“井”字,街道靠河两边商贸交易。我出了金圃宅第,欣赏了瑞虹古桥与致和古桥。枫泾的桥美,景美,诗也美。清代枫泾诗人沈蓉城在《枫溪竹枝词》中对商贸描绘道:“贸易隆昌百货全,包家桥口集人烟。男携白布来中市,女挈黄花向务前。”对瑞虹桥写道:“秋千架傍瑞虹桥,节届清明丽景饶。记得横塘吟好句,钱塘曾有客移桡。”致和古桥边有得泉亭与土地庙,得泉亭为四角飞翘,亭四周有回廊,可供人歇息。土地庙古雅古朴,庙旁有两小男女童子恭立,神情静隶。沿南市河南下,河堤垂柳婆娑,垂柳下便是一道挂满红灯笼的枫溪长廊,长廊中有居民与商铺,对面是居民汲水拾阶,枫泾人长于斯,靠水于斯呀。故诗人沈蓉城在《枫溪竹枝词》中吟道:“燕来园笋吐堪嘉,竹茂杨家共几家。通得横泾有雪水,为郎舀取试煮茶。”

枫泾最美的地方当数河交叉口“井”字节点中的枫泾三桥,即北丰桥、竹行桥、清风桥,清风桥为单孔石桥,桥上题有:“水接四方环如玉带,路通六陌固若金堤”。清风桥边有清风阁茶楼,可供人歇脚饮茶,听水摆舟,赏桥看景,自得其乐。诗人沈蓉城在《枫溪竹枝词》中吟道:“潜风桥头瞰碧波,百哥庄上踏青莎。巢林此去无多路,不得双飞可奈何。”

枫泾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是一块风水宝地。据枫泾古镇记载,这个地方形如荷花状,在1500多年前名就叫“荷花地”。宋朝期间,因屯田员外郎陈舜俞骑白牛往来于白牛荡塘边,而又得名“白牛市”。元代白牛市建镇,又称“白牛镇”。又因镇中遍植荷花,莲花秀美而得名“芙蓉镇”。后因镇周为华亭县风泾乡而得名“风泾镇”。明代又因镇中枫林层层,更名为“枫泾镇”至今。枫泾现代名人榜中,有两位画家,一是国画大师程十发,一是漫画大师丁聪;一位中国共产党人的亲密战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创始人朱学范先生,一代围棋圣手顾水如先生。

游完这些景点,阅读了枫泾的江南水乡美景,欣赏了枫泾的小桥流水人家,感受了枫泾深厚的历史文化,古镇真的名不虚传。如果没来枫泾看一看,不睹枫泾的风貌,不了解枫泾的历史,真的损失重大。由于先前来时堵车,所以我选择返回的路线为,从枫泾去练塘古镇,再从练塘去朱家角,再从朱家角返回上海人民广场。返回时,一路顺风顺水,没有来时的堵车**,我愉快的带着枫泾印象返回上海。

上海新场古镇导游词篇十五

大家看完里面的展品就请随我到东区火政会门口看一下停在河面上的这艘消防船,因为以前枫泾水网遍布,河道四通八达,比公路更畅通,所以火政会根据需要,特意制造了消防船,船内安装了大功率的高压抽水机,一旦出现火警,立即开到了出事地点。

启动机器,直接利用河水救火,它在以前救火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艘船使用长达41年,直到1993年才退役,是上海市最后退役的一艘消防船,也是上海地区仅存的唯一一艘消防船,被上海消防博物馆所收藏。大家现在所看到的这艘船是根据原船进行仿制的。

好了,参观完了东区火政会,就请大家随我走一下我们古镇里最宽最高的一座石桥——泰平桥,我们镇上有一种说法,走过泰平桥就一生平安,所以来到我们枫泾一定要走一下这座桥。下桥后往右就是大家所要参观的下一个景点——著名的国画大师程十发的祖居。

我们大家都知道程十发是一代国画大师,从八十年代中期至今任上海中国画院的院长,他的祖籍在我们枫泾镇和平街51号,这里的祖居就是程十发先生祖上三代以及他本人一到九岁时的住所。它是一座富有江南风貌的明清式的三埭两天井的宅院,现在已被上海市列为市级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加以保护起来,下面就请大家到里面看一下。

上海新场古镇导游词篇十六

20xx年3月,八十多岁高龄的程十发携家人又一次回家乡。时隔两个月,一本集中收集上世纪70年代程十发、刘旦宅、汪观清、韩和平、郑家生等一批享有盛名的画家到枫泾体验生活期间留下的100幅精美画作的大型画集《丹青蕴情》出版了,程十发热情地为该书封面题写了书名。《丹青蕴情》画册的首发式上,程十发和其他画家不仅回顾了当时的经历,还与当时自己手把手教过的农民画家陈富林等一起作了画,为枫泾镇留下了珍贵的墨宝。

以前枫泾因为南、北镇分治,从明代开始,镇上就建有两座城隍庙,一座位于南镇,叫南城;一座位于北镇,叫东城隍庙,像这样一镇有两座城隍庙的现象还是比较少见的`,堪称江南一绝。

我们的古戏台一面贴街,一面临河,不仅视面开阔,而且景色优美。古时候,每年的清明节和农历八月初二,这边的东城隍庙就会举行庙会,古戏台上开锣演戏,收成好的年份,庙会戏要延续七天之久,那时,商贩、戏班、杂技团等云集枫泾,古戏台台上台下显得十分热闹。

在枫泾旧志中还有一出看戏民众行刺“秦桧”演员的故事记载,说来有趣:事情发生于康熙癸丑三月,当时戏台上正演出秦桧害岳飞的戏,戏演到尾声,忽然从观看人群中跃出一人,用皮工所用的割皮刀一下将演秦桧的演员刺死。事故发生后,这位行刺者被送进官府审讯,他傲首作答:“民与梨园从无半面,实恨秦桧耳。礼不计真假也!”判官怜其义愤,竟对他以误杀罪从轻发落。

自从我们枫泾的旅游正式开放后,古戏台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每天上、下午都会有传统的戏曲节目在此演出,游客如果有兴趣的便可以在这边驻足观看。

上海新场古镇导游词篇十七

各位游客(领导、朋友),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我们古镇的牌坊了。历史上,枫泾古镇一半属江苏,一半属浙江。原先有两个明显的分界标志,一个是西边的界河,另一个就是这东边的牌坊了,这座牌坊就是在原来分界牌坊的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再现枫泾古镇独特的地理区域。

这座高大的仿古牌坊,上方醒目的“枫泾”二字,是国画大师程十发所题。整座牌坊高12米,宽14米,三间四柱,十分挺拔优美。

牌坊梁坊柱基上雕刻着精致的传统花纹,四根冲天立柱上前后悬挂着四副镏金字联,内容集中反映了枫泾的历史、人文、土风民俗,让游客一进门就对枫泾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能有个简略的了解,好似巨篇鸿著的开篇引子。

正面第一副对联的全文是:

发祥晚唐扬名元明毓秀钟灵沧桑久历。

食货四方衣被天下商旅云集佳境重来。

此联集中反映了枫泾历史上既是文化名镇又是商贸重镇的双重地位。她最早兴起于唐朝晚期,到元、明时,枫泾已是江南有名的古镇。由于棉纺织业的兴起,枫泾在明清时期已是与松江、魏塘、盛泽等齐名的棉纺织业重镇,共享“衣被天下”的荣誉。当时盛产的枫泾土布,远销全国各地,商贩纷纷来枫泾采购,一派繁荣景象。

正面第二副对联则集中描写了枫泾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

清泾似练满城瑞气出芙蓉。

万枫如丹一天秀色连吴越。

联内嵌入“枫泾”二字,并点出了古代枫泾一镇跨吴越两地,因以前河道遍植荷花而雅称“芙蓉”。

牌坊背面相应的也有两副对联,中间一副是:

白牛清风枫溪芙蓉状荷叶依连五邑。

宣公贤良学士天官蔼声名播扬四方。

上联一口气道出四个枫泾镇别名:白牛、清风、枫溪、芙蓉。白牛是枫泾最早的名字,因地处白牛荡得名。相传一位船夫在荡中撒网捕鱼,曾见荡中有一头金链锁鼻的白牛浮出水面,因此得名。对联上方的白牛头也反映了这个传说。到了宋代,屯田员外郎陈舜俞隐居于此,后人慕其高风亮节,又称此地为清风泾,后简称风泾,之后又演变为枫泾。后半联说的是枫泾镇形似荷叶,周边与上海的青浦、松江,浙江的嘉善、平湖相接壤,加上地处金山,故称“连五邑”。

下联主要写古镇枫泾地灵人杰,人才辈出。唐代有宰相陆贽(宣公),宋代有屯田员外郎陈舜俞(贤良),明代有御医陈以诚,清代有状元蔡以台,曾做到学士、天官职的谢墉及近现代陶芑生、顾水如、朱学范、丁悚、丁聪、程十发等名人,他们的美好名声远扬四方。

大家看到的牌楼是仿明建筑,它是同里古镇众多明清建筑的代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先生题写。

背面两侧边柱上的对联全文是:

南北峙分历经五朝终归一镇。

古今融汇垂信八极长治万年。

说的是古镇枫泾历来南北分治,南镇属浙江嘉善,北镇属江苏松江,一镇南北分治,这种奇特现象历经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一直到了1951年3月南镇并入北镇,才统归一镇。尽管南北分治,但枫泾繁荣的商业经济,丰厚的历史文化,始终融汇一体,流传光大。

各位游客(领导、朋友),现在大家即将步入我们古色古香的老镇区,大家看这座精巧雅致的门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建筑风格,门头正中刻着“唔呶喔哩”四个字,唔呶喔哩是地地道道的枫泾话,用普通话解释就是我的家里的意思。这个门头是我们镇上的迎客门,走过它就正式进入了我们的古镇区。大家再看一下这两边墙上刻的两幅顺口溜,它表达了枫泾的饮食文化。因为枫泾水网遍布,河道纵横,是鱼米之乡,所以水产特别丰富,每个月都可吃到新鲜的水产,这其中“五月拉司吃不厌,暴子弯转六月红”的拉司和弯转,请大家猜猜看是什么?拉司学名叫蟾蜍,别名叫望天鱼,俗称为癞蛤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据说初夏吃拉司,不会生痱子,拉司肉质细嫩,可红烧、可清炒、可椒盐、可熏烤,特别是熏拉司,色泽金黄、香气扑鼻、味道鲜美,是枫泾的一道名菜。弯转其实就是河虾,那弯转是我们枫泾人对河虾的一种形象的称谓,大家知道新鲜的河虾烧熟后就会自然的弯曲,因此得名。

二、长廊景观。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当地最具人情味的江南水乡的典型建筑——长廊。这条长廊全长268米,是江南水乡现存的长廊中数一数二的。在长廊里侧是商店和民房,外沿是与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相通的市河,它在古镇区全长1200米左右,是一条区级河道,水系主要来自浙江的天目山,河水流向黄浦江。长廊不仅美观而且实用,我们可以用两句话高度概括长廊的功效,那就是下雨不湿鞋,盛夏不撑伞,这给当地的居民和游客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以前这里曾是繁荣的商业街,沿河店面林立,特别是米粮行和麸皮店多达30余家,这是因为这条市河河道宽阔,吨位大些的船只可以直接开进来装卸货物,所以许多老板都选择这里开店设行,这些老板为了方便自家的贸易不受天气的影响,刮风下雨照常可以做生意,于是在造店面的时候,特意造出延伸到河边的长廊,其他居民也觉得这样做既方便了自己又方便了他人,于是也在自己的门前搭起了廊棚,可以想象,最早的廊棚有高有低,有宽有窄,大小不一,经过300多年的风风雨雨,不断修建才逐渐形成今天这样整齐宽畅富有特色的长廊。

我们知道江南水乡是河多、桥多、弄堂多。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条最有传奇色彩的弄,叫莫乃弄,这条弄原名金家弄,全长50多米,据说是古代姓金的两兄弟分家产时开的一条分界弄,所以特别狭窄,最窄的地方只有60公分,两人对面行走要相互侧身才能过去。在旧社会,有一些浪荡子特意等在弄口,见有女人迎面走来,就走进弄堂,乘机耍流氓,去摸女人的胸脯,吓得女人不敢走这条弄,摸奶弄的别名从此叫开,时间一长,人们只知摸奶弄,不知金家弄了,后来定弄堂名字时,考虑“摸奶”两字实在不雅,所以去掉了偏旁,成了莫乃弄。莫乃弄还有个故事,相传有个地痞流氓,叫癞头阿三,最喜欢在莫乃弄调戏妇女,有一天,阿三又看见一位身穿花布衫,头包花毛巾的姑娘走进莫乃弄,阿三迎上前去,手刚摸到这个人的胸脯,两只手突然被竹弓夹住,顿时鲜血直流,痛得阿三直喊“救命”。原来这个姑娘是一位爱打抱不平的名叫阿荣的年轻竹匠装扮的,特意做了一付竹夹子绑在胸前来惩罚阿三。此时,阿荣摘下头巾,脱下身上花衫,连同花衫里的两只竹夹,往癞头阿三头上一罩,然后将阿三拖出弄堂,就在这里(廊棚)当着众多的父老乡亲揭露阿三的劣迹,阿三在事实面前,想赖也赖不了,无可奈何只好低头认错,后来阿三被官府定了个“调戏妇女,扰乱治安”的罪名,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广大妇女对此拍手称快,并编出了“癞头阿三伸黑手,竹弓夹牢鲜血流,铁证如山赖不了,无可奈何低下头”的顺口溜。根据这件事,民间又称这条弄为莫奈弄,这个奈是无可奈何的奈字,这个弄名起到了警示作用,使得那些流氓再也不敢在弄堂里胡作非为了。

各位游客朋友,在不远处的这座桥是泰平桥,它是我们古镇中最高最宽的单孔拱桥,该桥最早建于明代后期,因为北面是城隍庙,所以当地老百姓又称为城隍庙桥,站在桥上看长廊是最佳位置,一长排逶迤连绵的黑瓦长廊挂着一串串红灯笼,倒映在流动的河水中,非常漂亮,有兴趣的游客,还可以在桥上拍照留念。

在这边还有一排美人靠,游客可以在此休息,每逢戏台有演出,还可以隔河看戏,别有一番情趣。

三、东区火政会。

走出长廊,我们看到的就是今天的第一个景点——东区火政会。它是我们上海地区保存得较为完整的近代消防机构,在里面不仅可以看到当年镇上的消防历史,还可以看到当年所使用的一些消防器械,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门面是西洋式的,这是受到当时上海租界救火会建筑风格的影响,下面就请大家跟我到里面参观一下。

火政会在当时又称为龙王堂,也就是海龙王克火的意思。在1923年我们镇上共设有八处这样的火政会,共有义务消防人员200多人。那现在大家来到的东区火政会是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处。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枫泾救火分会又由原来的八处合并成东、南、北、中四个区会。期间,又增设了机械“泵浦”和进水管、出水带、长钩、斧头、火炬、铜盔、云梯等,而木揿龙等旧设备被全部淘汰。1952年3月,各区火政会又合并成立为“枫泾救火总会”,直到1959年“救火会”更名为“人民消防队”由公安部门管理,民间自办的火政会在枫泾存在了近半个世纪后,成为了历史。

伫立在已经修复的定广门城墙上,仍依稀可见古城墙的遗址残迹,使人联想当年古镇作为军事要塞重兵屯集驻守的雄姿。面对“赵理伦百岁坊”上造型创意独到,被刘海粟大师叹为“实属罕见”的下山狮,以及另外两座石碑坊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积淀,你可以细细品味到古镇文化的部分缩影。

以前在我们枫泾,每年农历五月二十日,为全镇的消防演习日。义务消防员当天穿着整齐的消防制服,列队携器,“号子”开道,前往大星桥堍或桃源漾、人民广场等处进行救火演习比赛,俗称:“演水龙”。镇上居民纷纷前往观看,人山人海,成为枫泾镇一年一度的盛事。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模型是为了纪念历年来枫泾镇上为救火而牺牲的一些勇士而建造的。1926年,枫泾救火联合会在总会桃源漾清水桥西建造了一座高7米的消防纪念塔,全称“枫泾救火联合会亡故同志纪念塔”,下刻铭文表彰义务救火有功人员的事迹。这是上海郊区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消防历史纪念塔,现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家往这边看一下,这边陈列的就是当年镇上所使用的一些消防器械。墙上挂的就是上世纪20年代所使用的手压式洋龙,它是我们整个展馆中历史年代最悠久的消防器械,大家看它的外表就知道当时的消防器械是非常的简陋的。大家再来看一下,这边地上有一台手推式的消防车,它是我们镇上上世纪50年代所使用的。这火政会里最先进的消防器械就是天井里的这台大马力轮式消防车,是我们镇上上世纪70年代所使用的,所谓的大马力轮式消防车也就是相对于以前的消防器械而言,它的水量更大、出水急,这样一来救火就更为有效了。大家请看在我们上方还有一口警钟,因为大家知道以前的通讯设备落后,一旦镇上发生火灾就由第一个发现火警的人摇响这口警钟,并在邻里间鸣锣报警,由消防人员到救火会带了器械前往抢救。

大家看完里面的展品就请随我到东区火政会门口看一下停在河面上的这艘消防船,因为以前枫泾水网遍布,河道四通八达,比公路更畅通,所以火政会根据需要,特意制造了消防船,船内安装了大功率的高压抽水机,一旦出现火警,立即开到了出事地点,启动机器,直接利用河水救火,它在以前救火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艘船使用长达41年,直到1993年才退役,是上海市最后退役的一艘消防船,也是上海地区仅存的唯一一艘消防船,被上海消防博物馆所收藏。大家现在所看到的这艘船是根据原船进行仿制的。

好了,参观完了东区火政会,就请大家随我走一下我们古镇里最宽最高的一座石桥——泰平桥,我们镇上有一种说法,走过泰平桥就一生平安,所以来到我们枫泾一定要走一下这座桥。下桥后往右就是大家所要参观的下一个景点——著名的国画大师程十发的祖居。

四、国画大师程十发祖居。

我们大家都知道程十发是一代国画大师,从八十年代中期至今任上海中国画院的院长,他的祖籍在我们枫泾镇和平街51号,这里的祖居就是程十发先生祖上三代以及他本人一到九岁时的住所。它是一座富有江南风貌的明清式的三埭两天井的宅院,现在已被上海市列为市级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加以保护起来,下面就请大家到里面看一下。

大家都知道程十发是国画大师,而他的祖上三代则是我们枫泾当地的医生,所以我们现在来到的第一间就是程十发先生祖上三代行医的一个诊所。大家请看墙上所挂的这块行医牌,它是程十发先生祖上三代传下来的,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了。上面所写的就是“枫泾世医程思斋子子美儒理男妇大方脉”,按现在医院里分类就是中医内科,早在清同治年间,程十发的曾祖父程思斋为避战乱举家来到枫泾,开了这家诊所,他悬壶济事,行医尽善,因此人们把这小小的诊所称颂为“壹室带来太平之坊”。后来百姓顺理成章地把程家所在的这条街称为“太平坊”,现在被更名为“和平街”。这桌上还有只小箱子,这是程家当时所用的出诊箱,因为他们家是中医看病,所以这些药柜里放着各种中草药,罐子里放的是秘制的中成药,程十发的祖辈不但医术超凡,而且医德高尚,乐善好施,时常接济穷苦的病人,受到了当地乡亲们的尊重和爱戴,程十发的祖父程子美曾经被乡亲们推选为北镇自治公所的董事,程十发的成长受祖父的影响较大,子美擅长书法,经常有三五同好来他家评书论画,其中有一位叫张定九的先生经常教程十发写写画画,耳濡目染,程十发对画画产生了浓厚兴趣。1938年,程十发考入了上海美专,四年后毕业,从此与丹青接下了不解之缘,经过几十年不懈的钻研和努力,成为了当代国画大师,并长期担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望。大家请看这幅对联,上联是:水浅游鱼浑可数;下联是:山深药草半无名。它的意思就是水里的游鱼是数得清的,但在山里的药草多半是没有名字的,需要人们去研究、探索,它与这幅《李时珍采药图》配合的可谓相得益彰。

大家看完这边的诊所就请往里走,我们去看一下当年主人的正厅。

大家请看这边的天井里有一个月亮形的石雕,其实它就是母亲怀抱孩子的造型,因为在程十发的《丹青蕴情》一书中写到了这么一句话:“枫泾是江苏省和浙江省连系的一个小镇,可以证明两个‘母亲’共同喜欢这个孩子。”这个石像正体现了程十发的这句话,也充满了大师对故乡枫泾的一片深情。我们枫泾地越江苏和浙江,积淀了深厚的吴越文化,孕育出一大批文化名人,而他就是其中之一。

走进我们的正厅,在这边照片上的这一位就是程十发先生本人,程十发出生于1921年,现在居住于上海西区。大家请看,在正厅的左右两边墙上还有一些照片,左边的是:国家领导人和上海市一些领导参加程十发个人画展和平时问候他的照片,右边则是程十发与书画界的好友们在一起的照片。在我们的正厅里还有一幅镇馆之宝,就是在正中央的这幅《池塘秋趣》,它是2003年9月程十发和他儿子程助为庆祝祖居对外开放时父子联手所画的,是程十发的一幅真迹,大家可以欣赏一下。旁边这幅对联也是程十发亲笔所题的,它的上联是:调和百药用当通神,下联是:燮理四时功同为相,它的意思就是:药用的好了就能治百病,医生的责任和宰相一样重大。在这幅对联的上方还有“程十发祖居”这五个字,它是由著名书法家刘旦宅为程十发祖居开放而题写的,因为他俩是世交好友,在1971年9月12日,程老被下放到枫泾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同他一起下放的就有刘旦宅先生。

在这边的祖居不仅保留有当年的正厅,还有在二楼的当年主人的卧室,但因为考虑到整个房子是木结构的,为了安全,二楼暂时还没有开放。现在我们大家可以先到后院的三釜书屋看一下,在书屋里不仅有当年主人的画室,还有程十发较为详细的一些介绍。

大家请看,在这边的门楣上刻有“三釜书屋”四个轻灵飘逸的大字,这是程十发的手迹,“三釜”的立意有两层,第一“三釜”寓“三斧”之意,在程姓老祖宗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程咬金了,而“三斧头”乃是程咬金的绝技,将自己书房的名字冠以“三釜”暗喻自己也只有三斧头的本领,显示了程老虚怀若谷的胸襟。第二,“釜”乃锅之意,三釜意为大、中、小三锅,这三只锅子好比国家、集体、个人,只有大锅满了,小锅才有份。程十发先生用“三釜”喻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立意高深,内涵丰富,意味隽永,可谓独具匠心。“三釜”乃正是程十发先生爱国爱民崇高思想境界的生动写照。

大家走进书屋,迎面大堂上方就可以看到“修竹远山楼”几个大字,程老爱竹,养竹,赞竹,故将此匾挂于堂中,加上两旁的对联“鸟鸣山更幽,蝉噪林远静”更衬托出书屋的典雅与幽静,也体现出程十发文人处事淡然的胸怀。中间所挂的这幅画是清同治年间任伯年的一幅作品,游客们可以仔细欣赏这幅作品,可否发现什么?在这下方有一个程十发儿子程助的印章,这幅作品其实是程助的临摹作品,画的如此逼真生动,程老真是后继有人了。挂在这两旁的几幅画都是一些书法与国画新秀的作品,左边的这幅“荷塘清景”由吴谷生所画,左边“虚心高节”与右边的一幅作品乃是徐怀玉的作品。

请大家到里面的画室看一下,在墙上挂着一幅《满园春色》图,这是由吴超、程助、王守中、董之蕾、乔苏苏、徐怀玉、陶为宏、吴谷生等八位新秀联手的一幅作品,图中画有松、石头、牡丹、梅花、竹、灵芝及鸟,每位画家都画了自己专长的植物或动物,充分的寓意了祖国百花齐放、满院春色的美好未来,也寓意开发和发展中枫泾朝气蓬勃的景象。

在中央的这张书桌就是少年时程十发用过的实物,在这张书桌上,少年时的程十发曾洒下不知多少的汗水,最终成为了一代国画大师。

伫立在已经修复的定广门城墙上,仍依稀可见古城墙的遗址残迹,使人联想当年古镇作为军事要塞重兵屯集驻守的雄姿。面对“赵理伦百岁坊”上造型创意独到,被刘海粟大师叹为“实属罕见”的下山狮,以及另外两座石碑坊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积淀,你可以细细品味到古镇文化的部分缩影。

大家再往这边看,在墙上挂着的是“三釜系万钧”五个大字,此句意义深远,“三釜”乃“三釜书屋”,“钧”乃是一个重量单位,意思就是三釜书屋包容万物。

大家如果想深入了解程十发这位国画大师成长、成名的过程,就请随我到“三釜书屋”的二楼看一下。

在这边的二楼,大家可以看到是由9个版块详细介绍了程十发成长、成名的全过程。大家请看,这张大幅照片是2003年9月程老在古镇牌坊的留影。程十发父亲程欣木早年在嘉善西塘行医,与西塘姑娘丁织勤结为夫妇,婚后不久也就是在1921年春生下一子(即程十发),取名程潼,小名美孙,既程子美孙子之意。后由师长改为程十发。1939年杭州西泠印社名家张子固的侄女张金琦考入上海美专专科学校,成为程十发同窗好友,后与程十发结为连理生下长女,取名程欣孙。

在艺术上,程十发1938年就举办了个人画展。之后他不断向《申报》投寄画稿,开始渐渐有了名气。解放后,程十发先在上海人民出版社任创作员,1956年参加了上海画院筹备工作,担任一级画师。期间程十发风华正茂,其画作不断获奖。1957年,程十发参加了由文化部组织的云南写生团。这样的机遇造就了程十发国画艺术创作的崭新道路。1959年为国庆十周年,程十发应聘去北京为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创作工笔人物画“神圣一票”。此画描写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国家领导人的庄严时刻。此作品荣获全国第一届青年美展一等奖。1966年“”开始,他受到冲击,虽处境艰难,但仍保持顽强的创作欲望。

程十发曾多次回枫泾。1977年9月12日,受当时左的思想的干扰,他被下放到枫泾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正是金秋时节,程十发不仅在枫泾镇文化站创作了连环画《马头琴的传说》,还与家乡的百姓特别是一批青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鼓励当地的美术爱好者,使他们日后都在美术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

2002年3月,八十多岁高龄的程十发携家人又一次回家乡。时隔两个月,一本集中收集上世纪70年代程十发、刘旦宅、汪观清、韩和平、郑家生等一批享有盛名的画家到枫泾体验生活期间留下的100幅精美画作的大型画集《丹青蕴情》出版了,程十发热情地为该书封面题写了书名。《丹青蕴情》画册的首发式上,程十发和其他画家不仅回顾了当时的经历,还与当时自己手把手教过的农民画家陈富林等一起作了画,为枫泾镇留下了珍贵的墨宝。

大家请看这幅照片,这是艺术家们2003年9月参加丁聪漫画陈列馆与程十发祖居开馆时的一张合影,它代表着枫泾的文化旅游已正式翻开崭新的一页。这里有国画家程十发及儿子程助、漫画家丁聪及夫人沈峻、著名美术史学家书法家黄苗子、书法家刘旦宅及区、镇领导等合影。

好了,游客朋友们,大家参观完“三釜书屋”的二楼,就请从这边下楼准备参观下一个景点。

走出程十发的祖居,我们现在所走的就是和平街了,在我们当地又把它称为生肖街,因为在这条路上的石板上依次刻有十二生肖,按当地的说法在生肖街上找到自己所相属应的生肖再踩上一脚就能给自己带来好运,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不妨可以找一下。

五、古戏台。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枫泾的古戏台了,以前枫泾因为南、北镇分治,从明代开始,镇上就建有两座城隍庙,一座位于南镇,叫南城;一座位于北镇,叫东城隍庙,像这样一镇有两座城隍庙的现象还是比较少见的,堪称江南一绝。

大家看一下,我们的古戏台一面贴街,一面临河,不仅视面开阔,而且景色优美。古时候,每年的清明节和农历八月初二,这边的东城隍庙就会举行庙会,古戏台上开锣演戏,收成好的年份,庙会戏要延续七天之久,那时,商贩、戏班、杂技团等云集枫泾,古戏台台上台下显得十分热闹。

在枫泾旧志中还有一出看戏民众行刺“秦桧”演员的故事记载,说来有趣:事情发生于康熙癸丑(1673年)三月,当时戏台上正演出秦桧害岳飞的戏,戏演到尾声,忽然从观看人群中跃出一人,用皮工所用的割皮刀一下将演秦桧的演员刺死。事故发生后,这位行刺者被送进官府审讯,他傲首作答:“民与梨园从无半面,实恨秦桧耳。礼不计真假也!”判官怜其义愤,竟对他以误杀罪从轻发落。

自从我们枫泾的旅游正式开放后,古戏台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每天上、下午都会有传统的戏曲节目在此演出,游客如果有兴趣的便可以在这边驻足观看。

六、农民画世家展示厅——红胜火。

刚才大家参观了著名的国画大师程十发的祖居,现在就请大家看一下非常具有当地特色的农民画世家展厅。

大家都知道金山农民画享誉海内外,其实我们枫泾是金山农民画的发源地,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民画世家的第一代陈富林和当地农民就成功的把民间印染、刺绣、木雕、灶壁画等古老艺术巧妙的运用到绘画中去,怀着对生活的热爱,将农民的生活、劳动作为创作的源泉,创作了具有地方风韵和乡土气息的农民画。

现在陈富林一家四代九口人为他们共同创作的农民画注册了“红胜火”这一品牌,使它成为了一家集艺术品展览、民间艺术表演、传授、书画销售于一体的文化艺术机构。

作为金山农民画的拓荒者,陈富林不仅影响了周围的农民,更使全家四代人都爱上了画画,几十年来,陈富林一家与农民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妻子王美英在农村包田到户后,利用空闲描绘妇女生活的精彩情景;长女陈修与邻村青年画家高风以画为媒结成连理;从未握过画笔的老父母钱引珍在古稀之年把儿时看到的民间娱乐活动巧妙地融会在了画中,小女陈惠芳在工作后,重又选择了绘画,而原先无缘接触绘画的小女婿沈林弟结婚后,业余也喜爱上了丹青,如今,陈富林的两个孙儿在耳濡目染中也会天真自然地以画的语言表达孩子们的真情。这边就有陈富林一家四代九口人的照片,大家可以看一下。

大家看到的农民画,最大的特色就是以非常鲜艳的色彩表达了枫泾当地农民的生活习俗和劳动场景,场面又大,且都是以喜庆为主的。到目前为止,农民画世家共创作作品八百多幅,曾先后被欧、美、亚、大洋洲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订购、收藏,五十多幅作品在国内外画展中获奖,二十多幅作品入编典集,三十多幅作品分别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新民晚报》、《美术》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众多新闻媒体对其绘画事迹作过专题报道。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农民画世家展示厅不仅反映了金山农民画的起源、形成及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而且也折射出了一个中国农民家庭的非凡风采。

七、人民公社旧址。

大家走出了农民画世家展厅,下一个景点就是我们枫泾景区中比较有特色的一个——人民公社旧址,它是我们上海近郊保存得较为完整的人民公社旧址,里面不仅有当年所使用的办公室,在后院还有毛泽东像章纪念馆、挖建于1971年的防空洞以及米格15飞机和57高射炮,展品非常丰富,请大家随我到里面看一下。

人民公社是中国现代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1958年,全国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在此形势下,当时枫围乡(今枫泾镇外围农村部分)也成立了人民公社。取名火箭人民公社。第二年3月仍旧改名为枫围人民公社。“”期间改为革命委员会。一直到1984年,根据上级精神,枫围人民公社才恢复为枫围乡人民政府。前后26年时间,四分之一个世纪,这里一直是当时人民公社的办公地点。那红彤彤的宣传标语、极左的大批判专栏、让当时人崇拜的会议室、时髦的陈列品,……无不记载着那一段“轰轰烈烈”的辛酸历史。

大家请看,这边的门楣上方是红底金黄色的5个大字“为人民服务”。两边墙上分别用红字写着两条毛主席语录:“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那个时代的气氛显得愈加浓烈。走廊内侧的青砖墙面上悬挂着14幅毛泽东主席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黑白照片。我们大家现在看到的这排房子就是当年人民公社所使用的办公用房,在这里,按当时的原貌恢复了公社主任室、办公室、贫协会(贫下中农协会)、知青办(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妇联、会议室、武装公安办公室等大家可以参观一下:

右边的第一间是主任办公室,“”期间的革命委员会主任办公室,革委会主任相当于现在的乡长(或镇长)的办公室,当时以农业为主业,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称为“三面红旗”。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全国学人民解放军,是当时喊红的口号,抓革命、促生产,搞好每年的“三夏”、“三抢”、“三秋”工作为公社工作的重中之重。这里挂出的农业茬口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大家请看,这里挂着的两件衣服也是当时最高档最时髦的,相当于现在的名牌雅戈尔。桌上摆放着《毛主席语录》、《最高指示》等“红宝书”,还有一个小巧的钟。钟面写着“毛主席万岁”,侧面是林彪的红底照相,壁洞里有1966年至1967年的各期《毛泽东》期刊和中共中央[1974]1号文件,在“中共中央通知”的标题上方,印有几个夺人眼目的红字“毛主席批示,同意转发”。看了这些展品,大家一定感触颇多吧!

看完了主任室就请大家到第二间看一下,这间就是当年的办公室,以前又被形象地称为百管部,因为它除了履行应负的工作职责外,还得办理户口迁移、结婚登记、生产进度统计、分配有关计划供应物资、票证等。

第三间就是贫协(贫下中农协会)、知青、妇联办公室,这是“”的产物,是农村的主力军和阶级基础,贫下中农占领上层建筑,贫宣队管理学校、带头破四旧、立四新、提倡移风易俗闹革命。知青办(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这是响应毛泽东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到边疆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而应运而生。是负责办理接收、安置、调解、上调等城镇知识青年插队落户工作的机构。在当时可是举足轻重的部门,影响和掌握着多少知识青年的命运。六、七十年代,社、队办工业极少,“以粮为纲,种田为革命”,绝大部分农村男女劳动力在务农,共青团、妇联组织广大男女青年扎根农村一辈子,批判离农思想,纷纷成立“青年突击队”、“先进七姑娘”、“模范八老太”等组织形式,争当无名英雄。提倡所谓的“三到田头”即红旗、语录本、黑板报到田头。

这间最大的就是当年的会议室了,大家请看这边墙上的“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的大幅字画凸显着当年的历史氛围,这间会议室现在看起来非常地空荡、寂静,但当年这里却是公社干部“早请示,中对照,晚汇报”的地方,也是整个公社里最为热闹的地方。

在前院的最后一间就是当年的武装、公安办公室,当时鉴于办公人员较少,武装、公安合署办公,分工不分家。当年“全民皆兵”、“深挖洞”是人武部的己任,“注意阶级斗争新动向”、批判、管制地、富、反、坏、右五类分子为公安部门的首要任务,共同维护社会治安。

看完了公社的前院,就请大家随我到公社后院看一下。在我们的后院里保留有当时为响应“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而开挖的防空洞,这是20世纪70年代的遗址,1969年,毛泽东根据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针对某超级大国的核讹诈,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那个时代,毛泽东的话就是最高指示,被奉为“一句顶一万句,句句是真理”,而且必须立刻遵照执行。当时有这样一句口号,叫“忠不忠看行动,动不动三分钟”,所以全国各地掀起了深挖洞的热潮。当年在枫泾,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其屋前宅后普遍挖有简易防空洞,但由于枫泾地势较低,雨季后多数防空洞倒塌废弃,以后,人防工程重点就放在了企事业及公社所在地,我们所看到的这个防空洞就是1971年建,在1974年又进行加固扩建,为钢筋砖石混凝土结构。现在开放的面积仅占整个防空洞的十分之一,在防空洞里有指挥部、机要部、后勤部、武器库以及部分屯兵通道,它还与后院广场上展示的飞机大炮组成了一个青少年的国防教育基地。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到防空洞内看一下。

走出了防空洞,请大家再看一下后院广场上的米格15飞机。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捍卫祖国的神圣领空不受侵犯,组建了人民空军,米格15就是我国空军的第一代战鹰。它是前苏联研制的后掠机翼的喷气式歼击机,整个飞机由一位飞行员操纵,其最大航程(在一万米高度)为1782千米,在低空最大平飞速度可达17.5千米/分,可连续飞行3小时,飞机的头部安装了一门h—37型机炮,并携带200枚炮弹,具有较强的空中作战能力,该机型在我军服役不久,就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我志愿军空军驾驶着它与敌军英勇奋战,共击落敌机330架,这架3581号飞机就曾击落过3架敌机,被列为功勋战斗机。那为什么它会停在这边呢?因为当年抗美援朝时全国募集资金买飞机,我们枫泾的人民也出了这么一份力,在米格15机型退役后就由南京军区选取了这架功勋机作为历史的见证和留念放在了我们当地。后来,随着我国军事工业的高速发展,我国自行研制了更先进的飞机,米格15也于20世纪70年代退役,但它见证了那一个时代的国际风云和人民空军的钢铁意志。

参观了这些旧址,请大家再随我去参观一下反映那个特别年代的又一重要景点——毛泽东像章珍藏馆。馆内收藏了由我们金山区的私人收藏家缪时方先生多年收藏的近3000枚各式各样的毛主席像章。

毛泽东同志(公元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像章的问世已有半个多世纪,早在1945年党的“七大”期间,与会代表就开始佩戴毛泽东像章了。建国初期的“抗美援朝”纪念章及后来的“劳动模范”奖章都曾有毛泽东头像。1966年开始至1969年4月,全国各地兴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制作和佩戴毛主席像章的热潮。近3年时间里,全国约有2万多家单位生产制作了各种毛泽东像章,总量达80亿枚以上,耗用铝材5万余吨。毛泽东同志知道情况后,公开反对大量制作像章,提出:如果把制造像章的金属用来造飞机,保卫国家,将会有用的多。于是像章热开始降温。

198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坚持“少宣传个人”几个问题的指示》提出:毛泽东像章应尽量回收利用,以免浪费大量金属材料。这样,在全国各地又掀起了收缴像章行动,相当一部分像章被回炉利用。

1982年1月9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通过了《文物保护法》将毛泽东像章列为“现代文物”,由此开始,毛泽东像章作为一个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越来越被国内外学者和收藏家重视和青睐。

套章:少至3枚,多至19枚为一套的像章,较系统地记录了我党、我军、我国各个时期重大事件或表现毛泽东同志在各个时期的形象。还有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而发行的像章。

多头像章:陈列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在一起的像章;由毛泽东在各个历史时期多个头像排列在一起的像章;还有毛泽东和林彪在一起的像章。

下面就请大家随我到馆内看一下。

走进我们的像章馆大家就可以看到这边墙上由1200枚毛泽东像章组成的造型图了,它的整体造型是一朵向日葵,其中的经、纬线勾勒出一个地球,中国地图居中,寓意着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照亮全中国、放射全世界。

缪时方收藏像章已有20多年的时间了,其间一共收藏了近一万多枚各式各样的毛主席像章,他收藏的像章不仅种类繁多,有套章、对章、摆件章、专题章,塑像和珍稀单枚名章等,而且形质俱佳,曾被全国二十余家报刊、电台、电视台相续报道。

大家请到这边来看一下,在这个玻璃橱里就展出有至今为止全世界只发现了两枚的像章,这枚红色的像章是在1969年的时候由日本的东方轮船公司发行的,我们大家都知道物以稀为贵,因此这枚像章也就显得特别珍贵。

大家还可以再看一下,在玻璃橱里还展出有一枚材质比较特殊的像章,在这个显微镜下就有一枚象牙微雕的像章,在米粒大的体积上就刻有毛泽东头像和50余字的诗词,这是上海微雕艺术家唐洪亮先生特意制作赠送给缪时方的。

在我们展馆里有很多题材比较特殊的像章,在这边的就是抗美援朝军人带回的由越南人用美军侦察机残骸制作的像章,很有意义。大家再往这边看,这些是毛泽东和林彪在一起的像章,像这样题材的像章现在社会上还是比较少见的。

来到我们的像章馆不仅可以看到毛主席像章,还可以看到“”时的一些瓷器以及计划经济时所使用的部分票证。

请大家先往这边走,瓷器的出现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现在看到这些“”时期的瓷器在悠久的瓷器历史中仅三年时间,可谓只是千年中的一个瞬间而已。这些出现为数不多但明显带有政治色彩的瓷碗、瓷壶、瓷杯、瓷像,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都围绕以一个中心人物——毛泽东。可见,当时政治上的崇拜已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看完了“”时的这些瓷器,下面我们就去看一下以前所使用的一些票证。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造成了商品供应的匮乏,开门七件事,件件都重要,老百姓长期生活在“供给”被分配的状态下。

这里所展示的是自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至90年代初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票证,有粮油布棉、鱼肉禽蛋、烟酒糖醋、五金百货等内容。今天大家看到这里的各种票证,是否可以感受到时代的足音呢?这里有以前上海发行的半两的粮票,一厘米的布票,据说当时只能买一根扎辫子的头绳。大家请看,这是一张0.0055斤(五分五厘)的食用油票,它是当今世上现存的最小计量单位的油票了,只能购买一滴油!这张油票出自当年河南的一个比较贫穷的县城----镇平,那这一滴油是怎样使用的呢?听说要买这一滴油的人先在家里用盐水冲汤,再把碗端到店里,售货员就用筷子蘸一滴油直接滴到汤里,可见当时的计划经济真是把各种商品计划的“无微不至”!

改革开放后,商品逐渐丰富起来,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票证时代”的彻底结束。

好了,我们大家参观完毛主席像章馆又要往外走了,下一个景点是枫泾的民间民间艺术——剪纸展。

八、民间剪纸。

各位游客朋友,这里就是枫泾的民间剪纸展了,请大家到里面看一下。这个展馆里的展品全是由姚剑明先生个人所创作的,他1947年出生于枫泾镇,1963年在建枫中学毕业后到新疆阿克苏建设兵团,在那长期从事宣传工作,由于工作需要开始尝试剪纸艺术,那里的条件非常艰苦,平时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无事时,他就一心扑在剪纸研究上,在那里工作了整整三十年,剪纸艺术也在逐步提高,他的剪刻领袖像通过粗细线条,体现形象,独具一格,深受领导和群众的好评,之后他便喜爱上了剪纸艺术,并先后创作100多幅剪纸作品,如《十美国》、《钟魁》、《十二金钗》等一系列精品,功夫非常深,构思很巧妙,图案很细腻,他的作品和事迹也先后被媒体报道。大家可以仔细欣赏一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上海新场古镇导游词篇十八

各位游客(领导、朋友),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我们古镇的牌坊了。历史上,枫泾古镇一半属江苏,一半属浙江。原先有两个明显的分界标志,一个是西边的界河,另一个就是这东边的牌坊了,这座牌坊就是在原来分界牌坊的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再现枫泾古镇独特的地理区域。

这座高大的仿古牌坊,上方醒目的“枫泾”二字,是国画大师程十发所题。整座牌坊高12米,宽14米,三间四柱,十分挺拔优美。

牌坊梁坊柱基上雕刻着精致的传统花纹,四根冲天立柱上前后悬挂着四副镏金字联,内容集中反映了枫泾的历史、人文、土风民俗,让游客一进门就对枫泾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能有个简略的了解,好似巨篇鸿著的开篇引子。

正面第一副对联的全文是:

发祥晚唐扬名元明毓秀钟灵沧桑久历。

食货四方衣被天下商旅云集佳境重来。

此联集中反映了枫泾历史上既是文化名镇又是商贸重镇的双重地位。她最早兴起于唐朝晚期,到元、明时,枫泾已是江南有名的古镇。由于棉纺织业的兴起,枫泾在明清时期已是与松江、魏塘、盛泽等齐名的棉纺织业重镇,共享“衣被天下”的荣誉。当时盛产的枫泾土布,远销全国各地,商贩纷纷来枫泾采购,一派繁荣景象。

正面第二副对联则集中描写了枫泾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

清泾似练满城瑞气出芙蓉。

万枫如丹一天秀色连吴越。

联内嵌入“枫泾”二字,并点出了古代枫泾一镇跨吴越两地,因以前河道遍植荷花而雅称“芙蓉”。

牌坊背面相应的也有两副对联,中间一副是:

白牛清风枫溪芙蓉状荷叶依连五邑。

宣公贤良学士天官蔼声名播扬四方。

上联一口气道出四个枫泾镇别名:白牛、清风、枫溪、芙蓉。白牛是枫泾最早的名字,因地处白牛荡得名。相传一位船夫在荡中撒网捕鱼,曾见荡中有一头金链锁鼻的白牛浮出水面,因此得名。对联上方的白牛头也反映了这个传说。到了宋代,屯田员外郎陈舜俞隐居于此,后人慕其高风亮节,又称此地为清风泾,后简称风泾,之后又演变为枫泾。后半联说的是枫泾镇形似荷叶,周边与上海的青浦、松江,浙江的嘉善、平湖相接壤,加上地处金山,故称“连五邑”。

下联主要写古镇枫泾地灵人杰,人才辈出。唐代有宰相陆贽(宣公),宋代有屯田员外郎陈舜俞(贤良),明代有御医陈以诚,清代有状元蔡以台,曾做到学士、天官职的谢墉及近现代陶芑生、顾水如、朱学范、丁悚、丁聪、程十发等名人,他们的美好名声远扬四方。

大家看到的牌楼是仿明建筑,它是同里古镇众多明清建筑的代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先生题写。

背面两侧边柱上的对联全文是:

南北峙分历经五朝终归一镇。

古今融汇垂信八极长治万年。

说的是古镇枫泾历来南北分治,南镇属浙江嘉善,北镇属江苏松江,一镇南北分治,这种奇特现象历经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一直到了1951年3月南镇并入北镇,才统归一镇。尽管南北分治,但枫泾繁荣的商业经济,丰厚的历史文化,始终融汇一体,流传光大。

各位游客(领导、朋友),现在大家即将步入我们古色古香的老镇区,大家看这座精巧雅致的门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建筑风格,门头正中刻着“唔呶喔哩”四个字,唔呶喔哩是地地道道的枫泾话,用普通话解释就是我的家里的意思。这个门头是我们镇上的迎客门,走过它就正式进入了我们的古镇区。大家再看一下这两边墙上刻的两幅顺口溜,它表达了枫泾的饮食文化。因为枫泾水网遍布,河道纵横,是鱼米之乡,所以水产特别丰富,每个月都可吃到新鲜的水产,这其中“五月拉司吃不厌,暴子弯转六月红”的拉司和弯转,请大家猜猜看是什么?拉司学名叫蟾蜍,别名叫望天鱼,俗称为癞蛤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据说初夏吃拉司,不会生痱子,拉司肉质细嫩,可红烧、可清炒、可椒盐、可熏烤,特别是熏拉司,色泽金黄、香气扑鼻、味道鲜美,是枫泾的一道名菜。弯转其实就是河虾,那弯转是我们枫泾人对河虾的一种形象的称谓,大家知道新鲜的河虾烧熟后就会自然的弯曲,因此得名。

二、长廊景观。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当地最具人情味的江南水乡的典型建筑——长廊。这条长廊全长268米,是江南水乡现存的长廊中数一数二的。在长廊里侧是商店和民房,外沿是与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相通的市河,它在古镇区全长1200米左右,是一条区级河道,水系主要来自浙江的天目山,河水流向黄浦江。长廊不仅美观而且实用,我们可以用两句话高度概括长廊的功效,那就是下雨不湿鞋,盛夏不撑伞,这给当地的居民和游客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以前这里曾是繁荣的商业街,沿河店面林立,特别是米粮行和麸皮店多达30余家,这是因为这条市河河道宽阔,吨位大些的船只可以直接开进来装卸货物,所以许多老板都选择这里开店设行,这些老板为了方便自家的贸易不受天气的影响,刮风下雨照常可以做生意,于是在造店面的时候,特意造出延伸到河边的长廊,其他居民也觉得这样做既方便了自己又方便了他人,于是也在自己的门前搭起了廊棚,可以想象,最早的廊棚有高有低,有宽有窄,大小不一,经过300多年的风风雨雨,不断修建才逐渐形成今天这样整齐宽畅富有特色的长廊。

我们知道江南水乡是河多、桥多、弄堂多。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条最有传奇色彩的弄,叫莫乃弄,这条弄原名金家弄,全长50多米,据说是古代姓金的两兄弟分家产时开的一条分界弄,所以特别狭窄,最窄的地方只有60公分,两人对面行走要相互侧身才能过去。在旧社会,有一些浪荡子特意等在弄口,见有女人迎面走来,就走进弄堂,乘机耍流氓,去摸女人的胸脯,吓得女人不敢走这条弄,摸奶弄的别名从此叫开,时间一长,人们只知摸奶弄,不知金家弄了,后来定弄堂名字时,考虑“摸奶”两字实在不雅,所以去掉了偏旁,成了莫乃弄。莫乃弄还有个故事,相传有个地痞流氓,叫癞头阿三,最喜欢在莫乃弄调戏妇女,有一天,阿三又看见一位身穿花布衫,头包花毛巾的姑娘走进莫乃弄,阿三迎上前去,手刚摸到这个人的胸脯,两只手突然被竹弓夹住,顿时鲜血直流,痛得阿三直喊“救命”。原来这个姑娘是一位爱打抱不平的名叫阿荣的年轻竹匠装扮的,特意做了一付竹夹子绑在胸前来惩罚阿三。此时,阿荣摘下头巾,脱下身上花衫,连同花衫里的两只竹夹,往癞头阿三头上一罩,然后将阿三拖出弄堂,就在这里(廊棚)当着众多的父老乡亲揭露阿三的劣迹,阿三在事实面前,想赖也赖不了,无可奈何只好低头认错,后来阿三被官府定了个“调戏妇女,扰乱治安”的罪名,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广大妇女对此拍手称快,并编出了“癞头阿三伸黑手,竹弓夹牢鲜血流,铁证如山赖不了,无可奈何低下头”的顺口溜。根据这件事,民间又称这条弄为莫奈弄,这个奈是无可奈何的奈字,这个弄名起到了警示作用,使得那些流氓再也不敢在弄堂里胡作非为了。

各位游客朋友,在不远处的这座桥是泰平桥,它是我们古镇中最高最宽的单孔拱桥,该桥最早建于明代后期,因为北面是城隍庙,所以当地老百姓又称为城隍庙桥,站在桥上看长廊是最佳位置,一长排逶迤连绵的黑瓦长廊挂着一串串红灯笼,倒映在流动的河水中,非常漂亮,有兴趣的游客,还可以在桥上拍照留念。

在这边还有一排美人靠,游客可以在此休息,每逢戏台有演出,还可以隔河看戏,别有一番情趣。

三、东区火政会。

走出长廊,我们看到的就是今天的第一个景点——东区火政会。它是我们上海地区保存得较为完整的近代消防机构,在里面不仅可以看到当年镇上的消防历史,还可以看到当年所使用的一些消防器械,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门面是西洋式的,这是受到当时上海租界救火会建筑风格的影响,下面就请大家跟我到里面参观一下。

火政会在当时又称为龙王堂,也就是海龙王克火的意思。在1923年我们镇上共设有八处这样的火政会,共有义务消防人员200多人。那现在大家来到的东区火政会是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处。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枫泾救火分会又由原来的八处合并成东、南、北、中四个区会。期间,又增设了机械“泵浦”和进水管、出水带、长钩、斧头、火炬、铜盔、云梯等,而木揿龙等旧设备被全部淘汰。1952年3月,各区火政会又合并成立为“枫泾救火总会”,直到1959年“救火会”更名为“人民消防队”由公安部门管理,民间自办的火政会在枫泾存在了近半个世纪后,成为了历史。

伫立在已经修复的定广门城墙上,仍依稀可见古城墙的遗址残迹,使人联想当年古镇作为军事要塞重兵屯集驻守的雄姿。面对“赵理伦百岁坊”上造型创意独到,被刘海粟大师叹为“实属罕见”的下山狮,以及另外两座石碑坊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积淀,你可以细细品味到古镇文化的部分缩影。

以前在我们枫泾,每年农历五月二十日,为全镇的消防演习日。义务消防员当天穿着整齐的消防制服,列队携器,“号子”开道,前往大星桥堍或桃源漾、人民广场等处进行救火演习比赛,俗称:“演水龙”。镇上居民纷纷前往观看,人山人海,成为枫泾镇一年一度的盛事。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模型是为了纪念历年来枫泾镇上为救火而牺牲的一些勇士而建造的。1926年,枫泾救火联合会在总会桃源漾清水桥西建造了一座高7米的消防纪念塔,全称“枫泾救火联合会亡故同志纪念塔”,下刻铭文表彰义务救火有功人员的事迹。这是上海郊区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消防历史纪念塔,现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家往这边看一下,这边陈列的就是当年镇上所使用的一些消防器械。墙上挂的就是上世纪20年代所使用的手压式洋龙,它是我们整个展馆中历史年代最悠久的消防器械,大家看它的外表就知道当时的消防器械是非常的简陋的。大家再来看一下,这边地上有一台手推式的消防车,它是我们镇上上世纪50年代所使用的。这火政会里最先进的消防器械就是天井里的这台大马力轮式消防车,是我们镇上上世纪70年代所使用的,所谓的大马力轮式消防车也就是相对于以前的消防器械而言,它的水量更大、出水急,这样一来救火就更为有效了。大家请看在我们上方还有一口警钟,因为大家知道以前的通讯设备落后,一旦镇上发生火灾就由第一个发现火警的人摇响这口警钟,并在邻里间鸣锣报警,由消防人员到救火会带了器械前往抢救。

大家看完里面的展品就请随我到东区火政会门口看一下停在河面上的这艘消防船,因为以前枫泾水网遍布,河道四通八达,比公路更畅通,所以火政会根据需要,特意制造了消防船,船内安装了大功率的高压抽水机,一旦出现火警,立即开到了出事地点,启动机器,直接利用河水救火,它在以前救火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艘船使用长达41年,直到1993年才退役,是上海市最后退役的一艘消防船,也是上海地区仅存的唯一一艘消防船,被上海消防博物馆所收藏。大家现在所看到的这艘船是根据原船进行仿制的。

好了,参观完了东区火政会,就请大家随我走一下我们古镇里最宽最高的一座石桥——泰平桥,我们镇上有一种说法,走过泰平桥就一生平安,所以来到我们枫泾一定要走一下这座桥。下桥后往右就是大家所要参观的下一个景点——著名的国画大师程十发的祖居。

四、国画大师程十发祖居。

我们大家都知道程十发是一代国画大师,从八十年代中期至今任上海中国画院的院长,他的祖籍在我们枫泾镇和平街51号,这里的祖居就是程十发先生祖上三代以及他本人一到九岁时的住所。它是一座富有江南风貌的明清式的三埭两天井的宅院,现在已被上海市列为市级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加以保护起来,下面就请大家到里面看一下。

大家都知道程十发是国画大师,而他的祖上三代则是我们枫泾当地的医生,所以我们现在来到的第一间就是程十发先生祖上三代行医的一个诊所。大家请看墙上所挂的这块行医牌,它是程十发先生祖上三代传下来的,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了。上面所写的就是“枫泾世医程思斋子子美儒理男妇大方脉”,按现在医院里分类就是中医内科,早在清同治年间,程十发的曾祖父程思斋为避战乱举家来到枫泾,开了这家诊所,他悬壶济事,行医尽善,因此人们把这小小的诊所称颂为“壹室带来太平之坊”。后来百姓顺理成章地把程家所在的这条街称为“太平坊”,现在被更名为“和平街”。这桌上还有只小箱子,这是程家当时所用的出诊箱,因为他们家是中医看病,所以这些药柜里放着各种中草药,罐子里放的是秘制的中成药,程十发的祖辈不但医术超凡,而且医德高尚,乐善好施,时常接济穷苦的病人,受到了当地乡亲们的尊重和爱戴,程十发的祖父程子美曾经被乡亲们推选为北镇自治公所的董事,程十发的成长受祖父的影响较大,子美擅长书法,经常有三五同好来他家评书论画,其中有一位叫张定九的先生经常教程十发写写画画,耳濡目染,程十发对画画产生了浓厚兴趣。1938年,程十发考入了上海美专,四年后毕业,从此与丹青接下了不解之缘,经过几十年不懈的钻研和努力,成为了当代国画大师,并长期担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望。大家请看这幅对联,上联是:水浅游鱼浑可数;下联是:山深药草半无名。它的意思就是水里的游鱼是数得清的,但在山里的药草多半是没有名字的,需要人们去研究、探索,它与这幅《李时珍采药图》配合的可谓相得益彰。

大家看完这边的诊所就请往里走,我们去看一下当年主人的正厅。

大家请看这边的天井里有一个月亮形的石雕,其实它就是母亲怀抱孩子的造型,因为在程十发的《丹青蕴情》一书中写到了这么一句话:“枫泾是江苏省和浙江省连系的一个小镇,可以证明两个‘母亲’共同喜欢这个孩子。”这个石像正体现了程十发的这句话,也充满了大师对故乡枫泾的一片深情。我们枫泾地越江苏和浙江,积淀了深厚的吴越文化,孕育出一大批文化名人,而他就是其中之一。

走进我们的正厅,在这边照片上的这一位就是程十发先生本人,程十发出生于1921年,现在居住于上海西区。大家请看,在正厅的左右两边墙上还有一些照片,左边的是:国家领导人和上海市一些领导参加程十发个人画展和平时问候他的照片,右边则是程十发与书画界的好友们在一起的照片。在我们的正厅里还有一幅镇馆之宝,就是在正中央的这幅《池塘秋趣》,它是2003年9月程十发和他儿子程助为庆祝祖居对外开放时父子联手所画的,是程十发的一幅真迹,大家可以欣赏一下。旁边这幅对联也是程十发亲笔所题的,它的上联是:调和百药用当通神,下联是:燮理四时功同为相,它的意思就是:药用的好了就能治百病,医生的责任和宰相一样重大。在这幅对联的上方还有“程十发祖居”这五个字,它是由著名书法家刘旦宅为程十发祖居开放而题写的,因为他俩是世交好友,在1971年9月12日,程老被下放到枫泾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同他一起下放的就有刘旦宅先生。

在这边的祖居不仅保留有当年的正厅,还有在二楼的当年主人的卧室,但因为考虑到整个房子是木结构的,为了安全,二楼暂时还没有开放。现在我们大家可以先到后院的三釜书屋看一下,在书屋里不仅有当年主人的画室,还有程十发较为详细的一些介绍。

大家请看,在这边的门楣上刻有“三釜书屋”四个轻灵飘逸的大字,这是程十发的手迹,“三釜”的立意有两层,第一“三釜”寓“三斧”之意,在程姓老祖宗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程咬金了,而“三斧头”乃是程咬金的绝技,将自己书房的名字冠以“三釜”暗喻自己也只有三斧头的本领,显示了程老虚怀若谷的胸襟。第二,“釜”乃锅之意,三釜意为大、中、小三锅,这三只锅子好比国家、集体、个人,只有大锅满了,小锅才有份。程十发先生用“三釜”喻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立意高深,内涵丰富,意味隽永,可谓独具匠心。“三釜”乃正是程十发先生爱国爱民崇高思想境界的生动写照。

大家走进书屋,迎面大堂上方就可以看到“修竹远山楼”几个大字,程老爱竹,养竹,赞竹,故将此匾挂于堂中,加上两旁的对联“鸟鸣山更幽,蝉噪林远静”更衬托出书屋的典雅与幽静,也体现出程十发文人处事淡然的胸怀。中间所挂的这幅画是清同治年间任伯年的一幅作品,游客们可以仔细欣赏这幅作品,可否发现什么?在这下方有一个程十发儿子程助的印章,这幅作品其实是程助的临摹作品,画的如此逼真生动,程老真是后继有人了。挂在这两旁的几幅画都是一些书法与国画新秀的作品,左边的这幅“荷塘清景”由吴谷生所画,左边“虚心高节”与右边的一幅作品乃是徐怀玉的作品。

请大家到里面的画室看一下,在墙上挂着一幅《满园春色》图,这是由吴超、程助、王守中、董之蕾、乔苏苏、徐怀玉、陶为宏、吴谷生等八位新秀联手的一幅作品,图中画有松、石头、牡丹、梅花、竹、灵芝及鸟,每位画家都画了自己专长的植物或动物,充分的寓意了祖国百花齐放、满院春色的美好未来,也寓意开发和发展中枫泾朝气蓬勃的景象。

在中央的这张书桌就是少年时程十发用过的实物,在这张书桌上,少年时的程十发曾洒下不知多少的汗水,最终成为了一代国画大师。

伫立在已经修复的定广门城墙上,仍依稀可见古城墙的遗址残迹,使人联想当年古镇作为军事要塞重兵屯集驻守的雄姿。面对“赵理伦百岁坊”上造型创意独到,被刘海粟大师叹为“实属罕见”的下山狮,以及另外两座石碑坊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积淀,你可以细细品味到古镇文化的部分缩影。

大家再往这边看,在墙上挂着的是“三釜系万钧”五个大字,此句意义深远,“三釜”乃“三釜书屋”,“钧”乃是一个重量单位,意思就是三釜书屋包容万物。

大家如果想深入了解程十发这位国画大师成长、成名的过程,就请随我到“三釜书屋”的二楼看一下。

在这边的二楼,大家可以看到是由9个版块详细介绍了程十发成长、成名的全过程。大家请看,这张大幅照片是2003年9月程老在古镇牌坊的留影。程十发父亲程欣木早年在嘉善西塘行医,与西塘姑娘丁织勤结为夫妇,婚后不久也就是在1921年春生下一子(即程十发),取名程潼,小名美孙,既程子美孙子之意。后由师长改为程十发。1939年杭州西泠印社名家张子固的侄女张金琦考入上海美专专科学校,成为程十发同窗好友,后与程十发结为连理生下长女,取名程欣孙。

在艺术上,程十发1938年就举办了个人画展。之后他不断向《申报》投寄画稿,开始渐渐有了名气。解放后,程十发先在上海人民出版社任创作员,1956年参加了上海画院筹备工作,担任一级画师。期间程十发风华正茂,其画作不断获奖。1957年,程十发参加了由文化部组织的云南写生团。这样的机遇造就了程十发国画艺术创作的崭新道路。1959年为国庆十周年,程十发应聘去北京为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创作工笔人物画“神圣一票”。此画描写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国家领导人的庄严时刻。此作品荣获全国第一届青年美展一等奖。1966年“”开始,他受到冲击,虽处境艰难,但仍保持顽强的创作欲望。

程十发曾多次回枫泾。1977年9月12日,受当时左的思想的干扰,他被下放到枫泾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正是金秋时节,程十发不仅在枫泾镇文化站创作了连环画《马头琴的传说》,还与家乡的百姓特别是一批青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鼓励当地的美术爱好者,使他们日后都在美术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

2002年3月,八十多岁高龄的程十发携家人又一次回家乡。时隔两个月,一本集中收集上世纪70年代程十发、刘旦宅、汪观清、韩和平、郑家生等一批享有盛名的画家到枫泾体验生活期间留下的100幅精美画作的大型画集《丹青蕴情》出版了,程十发热情地为该书封面题写了书名。《丹青蕴情》画册的首发式上,程十发和其他画家不仅回顾了当时的经历,还与当时自己手把手教过的农民画家陈富林等一起作了画,为枫泾镇留下了珍贵的墨宝。

大家请看这幅照片,这是艺术家们2003年9月参加丁聪漫画陈列馆与程十发祖居开馆时的一张合影,它代表着枫泾的文化旅游已正式翻开崭新的一页。这里有国画家程十发及儿子程助、漫画家丁聪及夫人沈峻、著名美术史学家书法家黄苗子、书法家刘旦宅及区、镇领导等合影。

好了,游客朋友们,大家参观完“三釜书屋”的二楼,就请从这边下楼准备参观下一个景点。

走出程十发的祖居,我们现在所走的就是和平街了,在我们当地又把它称为生肖街,因为在这条路上的石板上依次刻有十二生肖,按当地的说法在生肖街上找到自己所相属应的生肖再踩上一脚就能给自己带来好运,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不妨可以找一下。

五、古戏台。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枫泾的古戏台了,以前枫泾因为南、北镇分治,从明代开始,镇上就建有两座城隍庙,一座位于南镇,叫南城;一座位于北镇,叫东城隍庙,像这样一镇有两座城隍庙的现象还是比较少见的,堪称江南一绝。

大家看一下,我们的古戏台一面贴街,一面临河,不仅视面开阔,而且景色优美。古时候,每年的清明节和农历八月初二,这边的东城隍庙就会举行庙会,古戏台上开锣演戏,收成好的年份,庙会戏要延续七天之久,那时,商贩、戏班、杂技团等云集枫泾,古戏台台上台下显得十分热闹。

在枫泾旧志中还有一出看戏民众行刺“秦桧”演员的故事记载,说来有趣:事情发生于康熙癸丑(1673年)三月,当时戏台上正演出秦桧害岳飞的戏,戏演到尾声,忽然从观看人群中跃出一人,用皮工所用的割皮刀一下将演秦桧的演员刺死。事故发生后,这位行刺者被送进官府审讯,他傲首作答:“民与梨园从无半面,实恨秦桧耳。礼不计真假也!”判官怜其义愤,竟对他以误杀罪从轻发落。

自从我们枫泾的旅游正式开放后,古戏台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每天上、下午都会有传统的戏曲节目在此演出,游客如果有兴趣的便可以在这边驻足观看。

六、农民画世家展示厅——红胜火。

刚才大家参观了著名的国画大师程十发的祖居,现在就请大家看一下非常具有当地特色的农民画世家展厅。

大家都知道金山农民画享誉海内外,其实我们枫泾是金山农民画的发源地,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民画世家的第一代陈富林和当地农民就成功的把民间印染、刺绣、木雕、灶壁画等古老艺术巧妙的运用到绘画中去,怀着对生活的热爱,将农民的生活、劳动作为创作的源泉,创作了具有地方风韵和乡土气息的农民画。

现在陈富林一家四代九口人为他们共同创作的农民画注册了“红胜火”这一品牌,使它成为了一家集艺术品展览、民间艺术表演、传授、书画销售于一体的文化艺术机构。

作为金山农民画的拓荒者,陈富林不仅影响了周围的农民,更使全家四代人都爱上了画画,几十年来,陈富林一家与农民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妻子王美英在农村包田到户后,利用空闲描绘妇女生活的精彩情景;长女陈修与邻村青年画家高风以画为媒结成连理;从未握过画笔的老父母钱引珍在古稀之年把儿时看到的民间娱乐活动巧妙地融会在了画中,小女陈惠芳在工作后,重又选择了绘画,而原先无缘接触绘画的小女婿沈林弟结婚后,业余也喜爱上了丹青,如今,陈富林的两个孙儿在耳濡目染中也会天真自然地以画的语言表达孩子们的真情。这边就有陈富林一家四代九口人的照片,大家可以看一下。

大家看到的农民画,最大的特色就是以非常鲜艳的色彩表达了枫泾当地农民的生活习俗和劳动场景,场面又大,且都是以喜庆为主的。到目前为止,农民画世家共创作作品八百多幅,曾先后被欧、美、亚、大洋洲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订购、收藏,五十多幅作品在国内外画展中获奖,二十多幅作品入编典集,三十多幅作品分别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新民晚报》、《美术》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众多新闻媒体对其绘画事迹作过专题报道。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农民画世家展示厅不仅反映了金山农民画的起源、形成及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而且也折射出了一个中国农民家庭的非凡风采。

七、人民公社旧址。

大家走出了农民画世家展厅,下一个景点就是我们枫泾景区中比较有特色的一个——人民公社旧址,它是我们上海近郊保存得较为完整的人民公社旧址,里面不仅有当年所使用的办公室,在后院还有毛泽东像章纪念馆、挖建于1971年的防空洞以及米格15飞机和57高射炮,展品非常丰富,请大家随我到里面看一下。

人民公社是中国现代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1958年,全国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在此形势下,当时枫围乡(今枫泾镇外围农村部分)也成立了人民公社。取名火箭人民公社。第二年3月仍旧改名为枫围人民公社。“”期间改为革命委员会。一直到1984年,根据上级精神,枫围人民公社才恢复为枫围乡人民政府。前后26年时间,四分之一个世纪,这里一直是当时人民公社的办公地点。那红彤彤的宣传标语、极左的大批判专栏、让当时人崇拜的会议室、时髦的陈列品,……无不记载着那一段“轰轰烈烈”的辛酸历史。

大家请看,这边的门楣上方是红底金黄色的5个大字“为人民服务”。两边墙上分别用红字写着两条毛主席语录:“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那个时代的气氛显得愈加浓烈。走廊内侧的青砖墙面上悬挂着14幅毛泽东主席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黑白照片。我们大家现在看到的这排房子就是当年人民公社所使用的办公用房,在这里,按当时的原貌恢复了公社主任室、办公室、贫协会(贫下中农协会)、知青办(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妇联、会议室、武装公安办公室等大家可以参观一下:

右边的第一间是主任办公室,“”期间的革命委员会主任办公室,革委会主任相当于现在的乡长(或镇长)的办公室,当时以农业为主业,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称为“三面红旗”。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全国学人民解放军,是当时喊红的口号,抓革命、促生产,搞好每年的“三夏”、“三抢”、“三秋”工作为公社工作的重中之重。这里挂出的农业茬口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大家请看,这里挂着的两件衣服也是当时最高档最时髦的,相当于现在的名牌雅戈尔。桌上摆放着《毛主席语录》、《最高指示》等“红宝书”,还有一个小巧的钟。钟面写着“毛主席万岁”,侧面是林彪的红底照相,壁洞里有1966年至1967年的各期《毛泽东》期刊和中共中央[1974]1号文件,在“中共中央通知”的标题上方,印有几个夺人眼目的红字“毛主席批示,同意转发”。看了这些展品,大家一定感触颇多吧!

看完了主任室就请大家到第二间看一下,这间就是当年的办公室,以前又被形象地称为百管部,因为它除了履行应负的工作职责外,还得办理户口迁移、结婚登记、生产进度统计、分配有关计划供应物资、票证等。

第三间就是贫协(贫下中农协会)、知青、妇联办公室,这是“”的产物,是农村的主力军和阶级基础,贫下中农占领上层建筑,贫宣队管理学校、带头破四旧、立四新、提倡移风易俗闹革命。知青办(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这是响应毛泽东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到边疆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而应运而生。是负责办理接收、安置、调解、上调等城镇知识青年插队落户工作的机构。在当时可是举足轻重的部门,影响和掌握着多少知识青年的命运。六、七十年代,社、队办工业极少,“以粮为纲,种田为革命”,绝大部分农村男女劳动力在务农,共青团、妇联组织广大男女青年扎根农村一辈子,批判离农思想,纷纷成立“青年突击队”、“先进七姑娘”、“模范八老太”等组织形式,争当无名英雄。提倡所谓的“三到田头”即红旗、语录本、黑板报到田头。

这间最大的就是当年的会议室了,大家请看这边墙上的“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的大幅字画凸显着当年的历史氛围,这间会议室现在看起来非常地空荡、寂静,但当年这里却是公社干部“早请示,中对照,晚汇报”的地方,也是整个公社里最为热闹的地方。

在前院的最后一间就是当年的武装、公安办公室,当时鉴于办公人员较少,武装、公安合署办公,分工不分家。当年“全民皆兵”、“深挖洞”是人武部的己任,“注意阶级斗争新动向”、批判、管制地、富、反、坏、右五类分子为公安部门的首要任务,共同维护社会治安。

看完了公社的前院,就请大家随我到公社后院看一下。在我们的后院里保留有当时为响应“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而开挖的防空洞,这是20世纪70年代的遗址,1969年,毛泽东根据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针对某超级大国的核讹诈,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那个时代,毛泽东的话就是最高指示,被奉为“一句顶一万句,句句是真理”,而且必须立刻遵照执行。当时有这样一句口号,叫“忠不忠看行动,动不动三分钟”,所以全国各地掀起了深挖洞的热潮。当年在枫泾,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其屋前宅后普遍挖有简易防空洞,但由于枫泾地势较低,雨季后多数防空洞倒塌废弃,以后,人防工程重点就放在了企事业及公社所在地,我们所看到的这个防空洞就是1971年建,在1974年又进行加固扩建,为钢筋砖石混凝土结构。现在开放的面积仅占整个防空洞的十分之一,在防空洞里有指挥部、机要部、后勤部、武器库以及部分屯兵通道,它还与后院广场上展示的飞机大炮组成了一个青少年的国防教育基地。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到防空洞内看一下。

走出了防空洞,请大家再看一下后院广场上的米格15飞机。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捍卫祖国的神圣领空不受侵犯,组建了人民空军,米格15就是我国空军的第一代战鹰。它是前苏联研制的后掠机翼的喷气式歼击机,整个飞机由一位飞行员操纵,其最大航程(在一万米高度)为1782千米,在低空最大平飞速度可达17.5千米/分,可连续飞行3小时,飞机的头部安装了一门h—37型机炮,并携带200枚炮弹,具有较强的空中作战能力,该机型在我军服役不久,就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我志愿军空军驾驶着它与敌军英勇奋战,共击落敌机330架,这架3581号飞机就曾击落过3架敌机,被列为功勋战斗机。那为什么它会停在这边呢?因为当年抗美援朝时全国募集资金买飞机,我们枫泾的人民也出了这么一份力,在米格15机型退役后就由南京军区选取了这架功勋机作为历史的见证和留念放在了我们当地。后来,随着我国军事工业的高速发展,我国自行研制了更先进的飞机,米格15也于20世纪70年代退役,但它见证了那一个时代的国际风云和人民空军的钢铁意志。

参观了这些旧址,请大家再随我去参观一下反映那个特别年代的又一重要景点——毛泽东像章珍藏馆。馆内收藏了由我们金山区的私人收藏家缪时方先生多年收藏的近3000枚各式各样的毛主席像章。

毛泽东同志(公元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像章的问世已有半个多世纪,早在1945年党的“七大”期间,与会代表就开始佩戴毛泽东像章了。建国初期的“抗美援朝”纪念章及后来的“劳动模范”奖章都曾有毛泽东头像。1966年开始至1969年4月,全国各地兴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制作和佩戴毛主席像章的热潮。近3年时间里,全国约有2万多家单位生产制作了各种毛泽东像章,总量达80亿枚以上,耗用铝材5万余吨。毛泽东同志知道情况后,公开反对大量制作像章,提出:如果把制造像章的金属用来造飞机,保卫国家,将会有用的多。于是像章热开始降温。

198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坚持“少宣传个人”几个问题的指示》提出:毛泽东像章应尽量回收利用,以免浪费大量金属材料。这样,在全国各地又掀起了收缴像章行动,相当一部分像章被回炉利用。

1982年1月9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通过了《文物保护法》将毛泽东像章列为“现代文物”,由此开始,毛泽东像章作为一个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越来越被国内外学者和收藏家重视和青睐。

套章:少至3枚,多至19枚为一套的像章,较系统地记录了我党、我军、我国各个时期重大事件或表现毛泽东同志在各个时期的形象。还有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而发行的像章。

多头像章:陈列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在一起的像章;由毛泽东在各个历史时期多个头像排列在一起的像章;还有毛泽东和林彪在一起的像章。

下面就请大家随我到馆内看一下。

走进我们的像章馆大家就可以看到这边墙上由1200枚毛泽东像章组成的造型图了,它的整体造型是一朵向日葵,其中的经、纬线勾勒出一个地球,中国地图居中,寓意着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照亮全中国、放射全世界。

缪时方收藏像章已有20多年的时间了,其间一共收藏了近一万多枚各式各样的毛主席像章,他收藏的像章不仅种类繁多,有套章、对章、摆件章、专题章,塑像和珍稀单枚名章等,而且形质俱佳,曾被全国二十余家报刊、电台、电视台相续报道。

大家请到这边来看一下,在这个玻璃橱里就展出有至今为止全世界只发现了两枚的像章,这枚红色的像章是在1969年的时候由日本的东方轮船公司发行的,我们大家都知道物以稀为贵,因此这枚像章也就显得特别珍贵。

大家还可以再看一下,在玻璃橱里还展出有一枚材质比较特殊的像章,在这个显微镜下就有一枚象牙微雕的像章,在米粒大的体积上就刻有毛泽东头像和50余字的诗词,这是上海微雕艺术家唐洪亮先生特意制作赠送给缪时方的。

在我们展馆里有很多题材比较特殊的像章,在这边的就是抗美援朝军人带回的由越南人用美军侦察机残骸制作的像章,很有意义。大家再往这边看,这些是毛泽东和林彪在一起的像章,像这样题材的像章现在社会上还是比较少见的。

来到我们的像章馆不仅可以看到毛主席像章,还可以看到“”时的一些瓷器以及计划经济时所使用的部分票证。

请大家先往这边走,瓷器的出现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现在看到这些“”时期的瓷器在悠久的瓷器历史中仅三年时间,可谓只是千年中的一个瞬间而已。这些出现为数不多但明显带有政治色彩的瓷碗、瓷壶、瓷杯、瓷像,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都围绕以一个中心人物——毛泽东。可见,当时政治上的崇拜已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看完了“”时的这些瓷器,下面我们就去看一下以前所使用的一些票证。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造成了商品供应的匮乏,开门七件事,件件都重要,老百姓长期生活在“供给”被分配的状态下。

这里所展示的是自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至90年代初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票证,有粮油布棉、鱼肉禽蛋、烟酒糖醋、五金百货等内容。今天大家看到这里的各种票证,是否可以感受到时代的足音呢?这里有以前上海发行的半两的粮票,一厘米的布票,据说当时只能买一根扎辫子的头绳。大家请看,这是一张0.0055斤(五分五厘)的食用油票,它是当今世上现存的最小计量单位的油票了,只能购买一滴油!这张油票出自当年河南的一个比较贫穷的县城----镇平,那这一滴油是怎样使用的呢?听说要买这一滴油的人先在家里用盐水冲汤,再把碗端到店里,售货员就用筷子蘸一滴油直接滴到汤里,可见当时的计划经济真是把各种商品计划的“无微不至”!

改革开放后,商品逐渐丰富起来,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票证时代”的彻底结束。

好了,我们大家参观完毛主席像章馆又要往外走了,下一个景点是枫泾的民间民间艺术——剪纸展。

八、民间剪纸。

各位游客朋友,这里就是枫泾的民间剪纸展了,请大家到里面看一下。这个展馆里的展品全是由姚剑明先生个人所创作的,他1947年出生于枫泾镇,1963年在建枫中学毕业后到新疆阿克苏建设兵团,在那长期从事宣传工作,由于工作需要开始尝试剪纸艺术,那里的条件非常艰苦,平时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无事时,他就一心扑在剪纸研究上,在那里工作了整整三十年,剪纸艺术也在逐步提高,他的剪刻领袖像通过粗细线条,体现形象,独具一格,深受领导和群众的好评,之后他便喜爱上了剪纸艺术,并先后创作100多幅剪纸作品,如《十美国》、《钟魁》、《十二金钗》等一系列精品,功夫非常深,构思很巧妙,图案很细腻,他的作品和事迹也先后被媒体报道。大家可以仔细欣赏一下。

上海新场古镇导游词篇十九

枫泾镇成市于宋,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正式建镇,是一个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地跨吴越两界。枫泾镇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集镇,周围水网遍布,区内河道纵横,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镇区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别号“芙蓉镇”,20xx年9月入选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

元末明初时与浙江的南浔、王江泾、江苏的盛泽合称为江南四大名镇。

明宣德五年(1430年)起,枫泾镇就南北分治,以镇中界河为界,南属浙江嘉兴,北属江苏松江。

1951年3月,全镇才统属松江县管辖。1966年10月起,划归上海金山县(现金山区)管辖。

枫泾古镇区建筑多为明、清风格,均具传统江南粉墙黛瓦的特色,房屋以两层砖木结构为主,前后进房之间有厢房和天井,大宅深院有穿堂、仪门及厅堂等,前后楼之间有走道相连,称走马堂楼。屋面多为观音兜和五山屏风墙。庙宇建筑多为宫殿式。古民居建筑群总面积达48750平方米,其中9处已列为上海市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

古镇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众多,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沿河古街绿树成荫,古镇水巷幽静;39座古石桥横跨河上,其中元代建1座,明代建11座,清代建21座。

明代建的瑞虹桥,坐落于虹桥河口,清康熙初在此发生过被称为“中国最早的工人罢工运动”的“虹桥血案”,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有该事迹的记载及陈列,并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在圣堂内为此立了案碑。

枫泾是蜚声中外的金山农民画的发源地。枫泾人民热爱生活,蓝印花布、家具雕刻、灶壁画、花灯、剪纸、绣花、编织等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浓郁的民间文化艺术,孕育了金山农民画。以枫泾农民画家为主的金山农民创作出了乡土气息浓郁、艺术风格独特的金山农民画,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镇内的画馆名画家祖居也多,和平街上程十发祖居已经修复开放。北大街的丁聪漫画陈列馆设在二层中西式建筑内,楼前一棵古银杏,一丛大芭。馆内陈列了丁聪生平和一百多幅漫画,幽默地画画常让人驻足流连。南大街圣堂弄的金山农民画展示中心就在清代状元蔡以台的读书楼内,尽得清雅,一副副画面却透露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农民画与丁聪的漫画、程十发的国画和顾水如的围棋,这些在国内外都具有相当地影响的“三画一棋”,集中于枫泾一镇,是国内罕见的一种地域文化现象。

20xx年5月,在金山农民画发源地枫泾中洪村,政府辟地80亩,建设“中国农民画村”。20xx年年初,中洪村被评为首批“中国特色村”,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xx年度中国十大魅力乡村”。枫泾地区已有5万多幅作品远销国外,30多人次在国内外画展中获奖,被誉为“世界艺术珍品”。20xx年9月16日,被国家建设部、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上海新场古镇导游词篇二十

到三百园内,我们首先要参观的就是百灯馆。百灯馆的题字也是由漫画大师丁聪所题写的。在我们的馆内陈列了上百件的灯具,楼下展示的是有关灯的故事,楼上展示的则是灯的历史。像这只根据原样加工放大的煤油灯,在我国最早出现在上海,以后迅速在各个城镇和乡村得到普及,它代替了蜡烛和豆油灯。直到解放后,我国电力增强,这种灯才逐渐退出生活舞台而成为见证那一段历史的实物。大家请看这里,这是我们枫泾以前喜闹元宵的场景,元宵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从汉朝开始一直沿袭到现在,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枫泾镇也不例外。据史书记载,元宵节这一天,镇上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以表达“丰登好年”的喜庆祝愿;青年与小孩提着各式的灯笼走街串巷,城乡民间文艺团体纷纷上街表演舞龙灯、串马灯、打莲湘、荡湖船等节目,街上人群攒动,欢笑声和丝竹锣鼓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其实这个场景展示的就是我们刚才所走的和平街过去喜闹元宵的盛况。

三桥景观。

这就是我们枫泾的另一道风景线——枫泾三桥。大家可能知道,周庄在八十年代初是以陈逸飞所画的《双桥》而出名的,我想我们的枫泾三桥也是别有风味的,它是枫泾古镇旅游区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大家不妨可以看一下。

枫泾三桥是枫泾南北、东西市河交叉口的一个景观,它由北丰桥、竹行桥、清风桥组成,这三桥的桥名是由著名的国画大师程十发和全国著名的书法家黄苗子所题写的。在三桥的旁边还有一座清风阁茶楼,这里的清风桥、清风阁名称的由来都是因为在宋代时有一位屯田员外郎叫陈舜俞,他不仅为人清廉,而且当他弃官隐居来到枫泾后,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好事,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仰其清风亮节还把当时的镇名改为了清风泾。我们看到的清风桥、清风阁也正是为了纪念这位员外郎。

桥湾里、施王桥、施王庙。

走到这边的桥湾里,正好体现了我们江南水乡古镇的三大特色“小桥、流水、人家”,走在幽静的古镇,远离城市的喧嚣也是一种享受。

在我们前面的这座就是施王桥了。施王原名施全,是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的部下,在岳飞遭秦桧迫害致死后,他就去行刺秦桧,想不到只砍到了秦桧所骑马的腿上,行刺没有成功,而他却被五马分尸。在民间关于施全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他在行刺秦桧未果后,就隐居来到我们金山一带,因为他是一个忠君爱国的人,在他死后当地的百姓就自发筹集银两为他建造了施王庙。大家请看,在我们前面的就是在原址上重新修建起来的施王庙了。

上一篇:演讲员竞聘的要求和演讲稿(实用17篇) 演讲稿 竞聘 下一篇:返回列表
工作总结推荐
  • 大学劳动节策划活动方案 大学劳动
  • 年会主持稿最新经典精选4篇 年会主
  • 年后收心会会议纪要范文最新5篇 年
  • 上海租房合同优秀4篇 上海租房子合
  • 以学铸魂践忠诚 专题研讨交流发言稿范文六篇 学思践悟铸忠诚
  • 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征文800字精选5篇 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征文
  •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情况报告最新3篇
  • 党的二十大报告思想汇报精选6篇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论文1500字 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论文1500字
  • 党组织软弱涣散整顿工作情况汇报材料精选5篇 党组织软弱涣散整顿工作情况汇报材料精选5篇
  • 猜你喜欢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