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调研报告精选8篇 课题研究的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4-05-01 来源:互联网 点击: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本页是可爱的小编山仔帮大家整编的8篇课题研究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题研究策略与方法 篇一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能力的核心是学习策略的获得与改进。然而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与方法的教育还很欠缺,尤其是初中物理学科教学,教师重视教法研究,而忽略学习策略与方法的研究,忽视了学,教也就失去了针对性。为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创造型人才,为素质教育服务。就必须优化针对初中学生的渗透物理学习策略与方法的教育,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

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心理学家对学习者的内在认知加工过程的认识逐渐深入,如何渗透学习策略与方法的教育也成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和学习调控的统一体,既包括学习的方法及使用这些方法的程序,又包括对学习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技能。我国的教育学和心理学专家在近几年内,进行了大量的学习策略的发展研究、培养研究和相关研究,主要是比较不同年龄或不同能力群体使用学习策略的不同特征,探讨个体策略获得或运用的发展过程和特点。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这些策略与方法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新课标下加强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与方法的教育;这不仅是新课程下的物理教学的要求,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新课改着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评价、交流、知识运用等能力。通过让学生经历最基本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从物理到社会、再从社会到物理的知识获得过程,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拓展学生视野。然而,对学生而言,掌握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不仅对学习有很大帮助,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与自我充值,仍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因此,物理教学中要加强学习策略与方法的渗透,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与方法,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与方法的教育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的教学经验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加强在课堂上渗透学习策略与方法的教育。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战场。教师通过主导作用,指导、点拨学生去探索和发现知识,获得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从而进行再“创新”活动;教师要善于体会和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学生学习习惯及时对学生做出相应的指导。教师在最大化的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更应该进一步的加强。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对于不同知识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特点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在讲解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破解难题时采用的方式方法,并能使学生有所感悟,得到启迪,很快的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当中去,真正做到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达到渗透学习策略与方法教育的目的。

2、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学习策略与方法的指导。传统教学中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成为被动学习的工具和执行者,渗透学习策略与方法要以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和求知欲为前提,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为基本任务,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自我完善,经历物理模型的建立,物理问题的提出、猜想、探究以及同学间的交流、合作让学生在运用恰当的学习策略与方法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3、渗透学习策略与方法教育要发扬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民主对于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果有明显的好处。通过师生平等的交流,教师可以更好的渗透学习策略,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交流体会学习策略的重要,认识到学习策略与方法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处处为学生的终生发展着想,与学生要真正建立起爱生尊师、民主平等、心理相容、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适时,适地,适当的渗透各种学习策略的教育,为学生创造开放、积极的学习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在物理教学中全程渗透学习策略与方法教育。确立了"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习策略与方法教育为主线,反馈矫正为手段,及时评价为保证,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为主旨,以学科能力培养为方向"的素质教育教学思想。结合课堂教学实际现状和物理学科学习各环节的需要,分别对物理课堂学习各环节的学法加以指导。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法指导和自主学习的过程,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转变教与学的关系。因此要把学生培养成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就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培养学生灵活应变的能力。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教育。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在创新中发展,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获取学习策略与方法的过程。

4、加强学习策略与方法教育的研究。“学习策略是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感悟、内化而优化提高”,因此,我们要采用各种形式渗透对学生的学习策略的教育,可以通过如讲座等形式较系统地向学生介绍科学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有关理论知识,使学生懂得应该构建怎样的学习结构模式和学习策略,并结全自身的特点加以选择和应用。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准确的得出渗透学习策略与方法教育的效果并加以比较与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篇二

一、严把课题“立项关”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课题研究亦是如此。要使课题研究取得实效,必须严把课题“立项关”,全面考虑,周密部署,科学论证。做到“广积粮,深挖洞”,立足实际,选择有利于学校持续发展、学生健康成长、教师素养提升的课题立项。

第一,抓课题选题。选题是开展课题研究的第一步,也是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选题要有针对性、普遍性和适切性,主要是从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难点、疑点、热点、盲点问题中进行选择。如何才能把问题转化成课题研究的选题呢?一是要做“有心人”,经常关注自己身边的教育教学问题,并善于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二是要做“思想者”,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仔细分析,探明成因,寻求对策;三是要做“搜索者”,经常翻阅有关的教育教学报刊,上网搜索相关的研究成果,掌握选题的相关研究动态;四是要做“筛选者”,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长,从中选择一个别人没有研究过、或者别人研究不深入、或者与别人研究角度不同的问题,避免重复研究别人已经研究过、已经取得了成果的选题。同时,选择的切入口要小,便于深入具体研究。

第二,抓课题准备。课题确定后,就要立即着手对课题研究的关键词、相关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通过上网查询、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进行认真界定。这个过程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也是课题研究的一种价值体现。对研究的问题要反复查证研究,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中,进一步提升理性思维,丰富研究内容。对研究人员的确定及课题的前测,也是课题研究准备阶段的一个环节;对研究方法的深入思考、慎重选用,是课题研究的基本功的体现。总之,课题准备是进行课题研究的重要基础。

第三,抓方案制订。方案是行动的指南,如何撰写课题方案也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必备一环。课题方案撰写内容要具体、明确,有关条款要齐全,操作性要强。主要包括:明确表述课题的题目、阐述课题研究的背景、确定研究的具体内容、详细指出研究中运用的方法、设计课题研究的步骤、写出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等。总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是确保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实施根本保证。

二、严把课题“过程关”

课题研究方案如同工程的图纸,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按照“图纸”去施工、去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为此,我们要抓实课题研讨课,适时组织研讨交流,关注研究过程,加强过程管理,使课题研究不流于形式。

第一,抓课题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实践研究主要是指围绕课题研究的主题而进行的课堂教学研究。在做课题研究时,课题组成员要围绕课题研究的主题,在不同的研究阶段扎实上好“研讨课”,并针对“研讨课”进行研讨交流,分析课堂实践的效果,提出改进意见。同时,要围绕课题研究的主题进行一定数量的课堂观察、课堂反思和个案分析比较,收集报纸杂志上与研究课题相关的资料,分析、整理和研究教育教学中积累的数据、素材和课例,比较课题研究不同阶段课堂教学的变化,反思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总结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

第二,抓课题的阶段总结。课题阶段总结是指课题在完成研究计划中的某一阶段任务后进行的书面总结。主要有: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课题研究运作情况、课题研究初步成效及存在问题。课题准备工作包括课题研究背景资料的收集、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的动态、课题的学习研讨准备等。课题的运作情况包括课题实施的学期工作计划、有关的课题活动安排和记录等。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指课题研究中开展的各项活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及困惑。存在问题既有人、材、物及时间上的客观问题,更有研究者理论水平和教研经验及课题本身存在的不足等主观问题。

第三,抓课题的成果收集。一个课题只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去做,肯定能产生一定的成效。这些成效主要体现在师生两方面的变化上。一方面是学生在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发生的变化。教师可通过观察、比较和测量得出一些评价结论,也可通过一些统计数据来说明学生学业成绩和情感态度方面的变化成效。另外,学生团体和个体在学科竞赛和特长比赛中取得的奖次和各级各类参赛评比的奖励,也可作为课题研究成果的体现。另一方面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自身教学、教研水平的变化。比如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教研竞赛中屡屡得奖,就属于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所取得的成果,应及时收集、归档,作为今后课题结题时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的重要凭证。

三、严把课题“结题关”

如果把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概括为“规划、实践、提炼、推广”四大环节的话,“规划”是基础,“实践”是关键,“提炼”是升华,“推广”是归宿。为此,在结题阶段,我们要扎实做好梳理过程材料,总结研究过程,形成结题报告,举办结题活动等各项工作。

第一,梳理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研究完成后,肯定会有一定的成果,这就要求我们去挖掘、去发现、去梳理。课题研究最大的“成果”应该是课题组成员自己在教育教学上的改进、变化,这些改进、变化,就要用课例、实录、图片、录像、数据等把它们展示出来,使之尽可能显性化。课题研究最有价值的“成果”是课题组成员撰写的相关论文、案例、反思、设计。只要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分工明确,扎实开展,深入思考,认真研究,肯定可以写出有价值的东西,对这类成果要尽可能档次化。

第二,撰写课题结题报告。课题结题报告是在课题研究任务全部完成后对研究工作的一次全面的回顾和总结,是课题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一般包括课题的提出(背景、现状、意义)、课题相关文献研究综述、课题的实施、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研究后的反思等。在课题研究中方法的运用和成效的取得要具体详尽地进行阐述,让别人看了能够借鉴、学习、运用。结题报告是课题组成员共同研究的结晶、集体智慧的产物,因此,全体课题组成员要分工协作,共同讨论结构,商讨框架,收集资料,撰写草稿,修改完善。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有一般的共同要求,但不同类型的结题报告由于其结构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撰写时必须把握各类结题报告的特征。

第三,举办课题结题活动。课题结题活动是课题研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题研究过程的一个缩影,也是课题研究成果的有效见证。结题活动的流程主要包括:

1 展示课题研究成果。要布置一个专门的课题研究成果展室,课题研究成果包括照片、奖状、课件、论文等。要建立一个材料档案袋,档案袋内必须有课题方案、课题相关背景学习材料、课题研究过程的体会及论文、课题研究过程的典型案例、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凭证、课题活动大事记、课题结题报告等。

2 上好课题研究成果汇报展示课。课题研究成果汇报课要充分展现课题研究的魅力,让与会教师共享课题研究成果,实现听有所得,看有所获。

3 有关领导讲话颁奖。主要谈对课题研究成果意义的认识及对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的建议。

4 组织课题研究成果交流。让获得课题研究成果奖的教师介绍自己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果,并提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打算和建议。

四、严把课题“推广关”

课题结题之后,应该认真总结研究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并加以推广。只有推广实施成功经验,才能真正体现课题研究的价值。“推广”是课题研究的必然归宿和价值所在。

第一,创办校刊简报。校刊简报是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的宣传阵地,是学校推广课题研究成果的主渠道,也是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交流沟通的桥梁。校刊简报的定位可以灵活多样,既可面向学生也可面向教师。校刊简报要办出特色,须在编排上有所创新,内容的选择要切合实际,要把教师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经验提炼为可推广的成果,要把学校富有特色的做法,上升为可借鉴的成果。

第二,发表教研论文。推广课题研究成果的最好途径是将成果写成论文,发表到报刊上。如果能在省市或部级刊物上,则说明其成果推广范围广,价值也比较大。撰写课题成果论文要注重文章的“简、明、实”。“简”是指文章的语言要简练,围绕中心,可有可无的话不说,可长可短的话少说。“明”就是文章的主题要鲜明,做到曲话直说,暗话明说,使文章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实”就是文章的内容要实用,对读者有所启发,使读者有所收获。总之,通过报刊,推广课题研究成果是学校教研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学校社会声誉的有效途径。

第三,指导教学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课题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是检验成果价值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必须将课题研究的成果灵活地运用于日常教学,让教学实践来检验课题研究的成果,并完善成果,真正让课题研究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实践证明,课题研究要有效,成果推广不可少。课题成果的推广范围可由小到大,由校到片,由片到县逐步进行,让更多的教师品尝到教研的成果。

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篇三

研究性教学也称探究式教学,是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积极主动的探索创设案例或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进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教学方式。近年来,随着教育部政策意见的提出以及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体系建设,旨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日渐得到本科教育的重视。作为高等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团队,笔者为将研究性教学融入会计本科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构建了以研究性教学为基础的会计本科案例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会计教学,本教学模式在以下方面实现了创新。首先,突破了以往会计专业研究性教学的范围,本教学模式不仅仅局限于一门或几门会计专业课程,其视角覆盖于整个课程体系,并贯穿会计本科教育,因此更应当理解为一套可以应用于专业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次,突破了传统案例教学的内容,本教学模式不仅仅局限于公司个体案例,而是实现了案例研究向实证研究的教学内容扩展,使学生的视角由公司个体延伸至上市公司整体,在更高层次激发了其研究创新能力。此外,笔者还在此基础上对研究性会计本科案例教学模式进行了整体设计与流程梳理,并认为,本教学模式为会计专业在本科阶段培育具备研究创新能力的科研型会计人才以及为日后深造提供了可能,其不仅是对我国会计本科教学模式,更是对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研究性会计本科案例教学模式可用图1表示为一个投入-转化-产出系统。该教学模式可以适用于会计本科教育的一门专业课、一个专业方向甚至整个学科。如图1所示,本教学模式的基本设计思想是:学生是整个投入-产出系统中的主线,教师应当通过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内容的设计,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并从中获取会计专业知识,培养并开发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最终成为优秀的会计人才。其中,以研究为基础的课程体系贯穿投入-产出系统始终,形成一套完整的会计本科案例教学模式。

二、研究性会计本科课程体系设定

在以旨在培养大学生研究创新能力的会计本科教学中,如果研究性教学只针对一门或者几门课程效果将十分有限, 因此, 本教学模式将基于会计本科专业的整体课程体系展开,并在学科门类教育和自主教育层次上进行如下设定,最终形成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该课程体系将贯穿本教学模式的投入-产出系统。

(一)研究方法论课程的开设 研究方法论课程不仅为研究性教学中研究思想、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讲授奠定了基础,更为学生进行后续的研究或创新性实践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和方法。针对会计专业,研究方法论课程可以进行但并不局限于如下设计。首先,为了使学生了解会计研究思维方式、整体流程以及必须遵守的学术道德规范,应开设科技文献检索、财经应用文写作等相关课程。其次,为了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科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应开设计量经济学、数理统计方法应用(Excel、SPSS、STATA)等相关课程。最后,为了使学生形成对会计学科的整体认识以及综合性思维能力,应开设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导论、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研究方法论等相关课程。

(二)主干课程的研究性教学 针对会计专业全部主干课程全面推行研究性教学模式,涉及课程包括: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财务报告分析、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等。鼓励讲授主干课程的教师在授课中采用启发式、案例式、研究式、研讨式等多种研究性教学模式,完善研究性教学方案设计,科学安排案例教学内容和进度,将知识传授与研究方法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

(三)导师责任制的创新性实践 在培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后,应进一步通过科研创新实践活动来锻炼、培养和积蓄能量。在导师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高校应搭建起研究型毕业设计(论文)、大学生创新(创业)试验计划、大学生学科竞赛等较高层次的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立以导师为核心的研究团队,引导和指导学生参与较高层次的创新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研究性会计本科案例教学过程

对具体课程而言,作为图1的重要环节——投入和转化过程可视为一次完整的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教师和学生在各个环节中的角色显然有别于传统的会计教学(见表1)。如表1所示,本教学模式试图通过研究性教学引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而由于学生的行为难以控制和把握,因此笔者从教师的角度对研究性会计本科案例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进行梳理,以期为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提供参考。

(一)教学的课前准备 研究性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主要包括科学合理选择案例内容和创设案例的问题情境。在研究性案例教学之前,教师需清晰传授基本会计理论和知识,并适时根据教学进度,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精心选择与之紧密联系的案例或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和分析,从而实现案例教学与传统会计教学的有机融合,并使案例教学始终围绕于专业课程本身。在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时,教师应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冲突”,引导学生大胆的“设疑提问—探究分析—发现问题”,使学生在明确研究目的之后,产生强烈的研究欲望,进而融入与案例或问题有关的情境中。

(二)教学的课中组织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案例讨论并进行课堂的多媒体报告,或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案例的课堂辩论。小组合作的意义在于:多人的参与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使彼此感到思维过程外显化,而多人之间的观点冲突可以更好的进行反思和评判,而且最重要的是,小组合作形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积极探索、主动参与、独立创新、大胆展示的环境和平台。 教师作为小组报告或讨论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清晰的把握教学目的, 通过适时的提问、补充或者总结掌控案例报告或讨论的方向和进度, 使研究性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围绕着案例或者文献。

(三)教学的课后评价与考核 为了改进教学,教师在课后应将学生、专家、同行和领导的评价相结合,全方位的评价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效果。同时教师可以在同行之间互相交流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经验等,促进教师之间的接纳和认同,继而有效的推动和改进研究性案例教学模式。另外,对学生而言,研究性案例教学的结束只能算是起点而不是终点,该教学模式增加了对学生的会计思维、实务技能和研究能力的考核。由于研究性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案例或者实证研究的命题和方法,这也将成为学生进行进一步研究实践的起点,因此,课程论文、课题研究、创新实践活动等将成为传统考核模式下的辅助考核方式。

四、研究性会计本科案例教学内容设计

案例教学的基础是案例或者问题,因此,除课程体系、教学过程外,该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内容上也进行了具有研究性内涵的创新。首先,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研究性学习;其次,从案例教学拓展至实证研究教学,开拓学生的研究视角。

(一)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教学案例 小标题的形式将便于教师组织设计教学案例的内容,案例内容可以比作一个垂直站立的圆锥体(如图2),这一形状反映了一个逐渐聚焦的过程,而不是在每个阶段都有大量的信息收集过程。研究性会计案例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案例所涉及的会计知识点,更希望案例能表达一些思想,激发学生思考,知识点的查阅和理解较为容易,而这些思想则不容易接触或体会到,因此教师需要针对教学内容的每个环节创设问题情境,使问题存在于整个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并使整个教学活动由问题探究、问题解决、新问题展开而不断深入,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如图2a所示,处于圆锥体顶端的公司个体构成了案例研究的观察视角,按小标题的形式教学内容可以按如下设计问题。在“公司的基本背景”部分中,适用问题可涉及:公司或组织的历史、行业和/或公司概览、主要产品/服务、组织架构、事件的基本情况等。在“具体关注的会计领域”中,适用问题可涉及:事件所涉及的会计事项、相关事项的会计政策/准则、行业和/或公司的特定会计政策/准则等。在“具体存在的会计问题”中,问题可涉及:公司的具体账务处理、与会计政策的一致性、与账务处理相关的财报信息(非会计性)等。在“结论”中,问题可涉及:与账务处理相关的政策信息、账务处理的原因、公司动机等。

(二)从案例到实证教学的拓展 由于实证方法趋于会计研究主流地位,该教学模式为此增加了会计实证研究内容。案例教学加深了学生对公司个体会计问题的理解,而实证教学通过对与案例相关的实证会计文献的阅读并报告,将促使学生就某一会计问题从公司个体延伸至对上市公司、资本市场整体的理解和思考上。案例教学作为实证教学内容中的起点,有助于降低实证研究本身的枯燥性和复杂性,也有助于学生更为容易且直接的接触前沿的会计研究成果,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更高领域会计问题的研究创新能力。在教学内容的具体设计中,教师需要选取与公司案例研究问题相关的学术文献,同样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阅读并学习实证研究的已有成果。

如图2b所示, 上市公司整体将构成实证研究的观察视角,教学内容同样按小标题的形式可以按如下设计问题。 在“研究背景”部分中, 适用问题可涉及: 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会计问题、相关的会计政策/准则、 资本市场的相关政策、研究的现实意义或政策含义等。 在“研究假设”中,适用问题可涉及:研究所涉及的具体会计问题, 与会计问题相关的理论等。在“研究设计”中, 适用问题可涉及: 研究的样本选取来源、数量及标准,研究模型的建立、研究变量的选取和含义等。 在“研究结论”中, 适用问题可涉及: 实证结果的分析、 与研究假设的一致性、研究结论的现实启示和意义等。

五、结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的变化,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但需求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会计本科毕业生希望具备更好的研究能力以继续深造适应社会的需求。为此,作为高等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团队,笔者在改进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如图1所示,基于研究性教学的会计本科案例教学模式将旨在为社会培养(产出)两类会计人才。一方面,试图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更为深入的了解上市公司具体的会计实务,旨在培养学生实务能力,使其成为实务型人才。另一方面,试图从案例过渡至实证教学,使学生较为容易且直接接触更为前沿的实证会计研究思想和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使其成为科研型人才。笔者认为,基于研究性教学的会计本科案例教学模式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所指出的培养会计专业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有益途径,该教学模式对于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甚至于对我国目前所提倡的研究型本科教学体系的建立都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文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改项目“财务会计学案例与实证教学模式研究”、“研究型本科教育案例式教学模式探讨”阶段性研究成果,同时得到了专业建设项目“会计学专业建设”和“会计学优秀教学团队”资助]

参考文献:

[1]陈希:《改革创新构建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第11期。

[2]屈波、程哲、马忠:《基于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的本科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第4期。

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篇四

案例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并能有效提高研究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案例教学起源于美国20世纪初,以提出企业案例在课堂上讨论的形式开展,尤其是在商业、管理教育中被广泛应用,随着逐渐的完善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在80年代引入中国,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将案例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已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在培养研究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因而格外受到重视。案例教学作为中国目前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贸易经济学”“、管理学”“、发展经济学”等课程中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案例教学近年来在工学专业课教学所占比例逐渐扩大,这是由于它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有下文所述的优势。

1案例教学的优势

案例教学是一种在教师再现案例情景的情况下,把研究生带入到特定角色,通过案例分析以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它把一个个独特的生活应用情景展示给研究生,使他们能在短期内接触到生活生产中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从而有效地弥补了实践的不足和学习的片面性。

1.1向研究生传授知识,大力提高研究生的基本素质

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与其他方法的区别在于,其不仅能给研究生传授知识,而且能开发研究生的智力,提高研究生吸取知识、探索知识的能力。进行案例教学的好处,就在于它不仅能够使研究生获得知识,而且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的锻炼。借助于案例教学的方法,教师与研究生之间的相互分析案例,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从中得出经验和教训,从而使研究生更深切地理解理论的真谛。通过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可以培养研究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从而将课堂教学逐步提升到培养研究生的独立学习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轨道上来。例如,进行到讲述农业机械开发与研制时,可以将铧式犁、水稻插秧机、谷物联合收割机做为典型,采用案例教学模式进行讲解、分析和讨论。师生在探讨和研究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和学习效率,同时又锻炼了研究生的口才,增强了研究生的自信心。

1.2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研究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授课这一教学环节,对于研究生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讲授知识,只能对理论知识进行阐述和论证。而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的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研究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具有生动形象、易于被理解的特点。对于专业课程,概念和原则占比偏多,表述上具有抽象性,比较枯燥,而由于案例具有鲜明的叙事性和特定的场景,比较生动,两者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研究生的记忆、有利于深化理论教学、巩固研究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是课堂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形式。而研究生要进行案例讨论,就要求能够全面理解理论知识,并能有针对性地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可以特别安排海南特产的绿橙的采摘机构、传送机构的工作原理和视频进行学习。再让研究生综合所学知识和已有的成熟的装置进行绿橙采摘机构的设计。通过实际生活和生产的案例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这是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作用。

1.3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研究生处于被动地位。“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研究生是“传”和“授”的对象,成了理论知识的接受者,着重于吸取知识,而忽视应用知识。案例教学同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教学,研究生需要积极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在课堂上对研究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生需要身临其境地处理问题,提出方案。案例教学的重心在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研究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得出结论,达到师生思维同步,有利于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教学效果,并且能有效地提高研究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对播种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原理时可以利用其工作动画作为辅助,另外可以通过参观企业,通过观察农机具的生产组装过程,从而让研究生们更深切地体会书本知识是为实践服务的。专业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强强联合,将使整个课堂更生动,研究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从而大大提高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4有效提高研究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研究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字撰写和语言表达能力,才能胜任相关的工作,案例教学在这方面将发挥巨大作用。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激烈的讨论,对提高研究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有帮助。在案例讨论之后,要写出案例分析报告,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1.5教学相长

案例教学有助于教师发现理论教学的不足。案例教学为研究生主动参与教学创造了机会,同时教师也能从研究生对案例的多视角分析、不同意见的争辩中激发出新的见解和观点,并且在教学中发现不足之处后进行改进,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2案例教学在农业机械课程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针对广东和海南当地的特色经济作物香蕉,以香蕉假茎的粉碎机为例。首先,对香蕉假茎的特点和其粉碎难点进行介绍,并对张进疆、荣等设计的假茎粉碎机进行基本原理、主要部件及关键技术参数的分析。再分组查阅有关文献和资料,掌握已有秸秆粉碎机技术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讨论已有结构及设计的不足之处,及优化应解决哪些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最后形成各组的最佳方案。在各组选定1名同学在课堂上介绍本组的设计方案。介绍完毕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认真讨论和提问。同组成员还要对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质疑做好记录,以便回应质疑和对方案做进一步优化。教师要对讨论中出现的问题予以指导。待汇报和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点评和总结,并引导研究生对本组在案例教学中所取得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各组利用改进后的方案可以申报院级课题、发表期刊论文(如2010年在农机化研究上发表的“香蕉假茎还田机研制与试验”;2012年在广东农业科学上发表的“切碎组合式香蕉秸秆还田机设计”;2015年在农业工程学报上发表的“滚割喂入式卧轴甩刀香蕉假茎粉碎还田机设计与试验”)等。案例教学以研究生主导,教师指导的形式,使教师和研究生都参与教学和科研,同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科研水平。案例教学使同学们亲身体会产品新方案的形成过程,锻炼了研究生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香蕉秸秆粉碎机粉碎装置的设计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研究生对课程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培养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研究生的机械创新技能和科研能力;案例教学以研究生为主体,培养了研究生自我学习能力,使案例教学实现了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

3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最初案例教学始于商业和企业管理学,如果仅仅是生搬硬套会引起教学上的“水土不服”,因此在农业机械专业课上使用案例教学方法可能往往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导致广大师生对案例教学方法产生怀疑。本文对工学专业课程案例教学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归纳,结合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谈谈在案例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3.1缺乏符合当地特色的案例

案例的选择在案例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要体现理论知识的特点,而且要切合主题。目前更多的是从国外教科书中引进的案例,但由于国内外种植制度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农业机械发展水平的不同,国外的案例在国内使用时面临适用性问题。其次,大多数国内出版的案例教材尚不成熟,真正符合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的案例较少且更新不及时。由于缺乏适合我国农业机械发展前沿的高质量案例,案例教学的效果受到影响。我国高校的案例教学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因此,发掘具有我国特色的农业机械案例已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

3.2案例讨论组织缺乏有效性

讨论中由于人数过多,平均下来每个研究生发言的机会不多,甚至有些研究生往往局限在枝节末梢问题上,跑题甚远,达不到案例教学的目的。另外在案例讨论中教师不能有效引导研究生深入正题也将成为案例教学的难点。

3.3对教师素质要求较高

“案例教学”的目的不是传授“最终结论”,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去诱发研究生进行思维发散。它甚至不一定有正确的答案,它真正侧重的是思考过程。这样,实施“案例教学”将会是对教师素质的考验。首先,案例的搜集、筛选和准备的工作量很大,需要教师围绕课堂主题对案例进行适当人为加工,并将相关知识有效集中到一个案例中,这对教师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大考验。其次,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力。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对整个课堂有整体把握,能够准确地把握讨论的进程和方向,教师还要善于根据研究生的特点调节课堂气氛。教师具备运用“案例教学”的能力,才能使案例教学有的放矢,尽可能大地发挥出案例教学的效果。

3.4教师不能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关系

在农业机械教学中原理讲授应该处于主导地位,案例教学只是辅的教学手段。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过分注重案例教学,在课堂上轻讲授,重案例教学,出现主要原理和概念讲授不清,造成研究生基础不扎实,对原理难以获得全面科学的理解的情况。案例教学与基本概念讲授主次关系本末倒置,难以实现教学本来目的。

4结论与展望

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篇五

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拓展教育科学知识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为目的的,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最主要目的是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研究始于问题,教师从事研究要从问题入手。有的地区或学校为了促进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每学期都进行论文评选,这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没有研究的实践过程,论文从何而来?东拼西凑的组合文章,失去了论文的灵魂----独到与创新。所以为促进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必须先组织教师参加研究的实践,认真研究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很大的变化,给教师的创新性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怎样开发校本课程,如何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在大班额情况下如何照顾学生的差异,怎样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怎样教好综合课程,在新课改中教师角色有哪些变化等等,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教师去探索、去研究。在新一轮课改中,强调了对教师进行培训及教师的反思性实践。但如果教师在培训中只是听听讲座或参与一些教育教学活动,而没有将培训和自己的教育实践相结合,特别是不能针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用在培训中学到的理论做指导进行深入研究,将教、训、研结合起来,这种培训对教师也是作用不大的。新课改带来的大量的鲜活问题,给教师从事教育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我们常看到一些教师或学校也很重视教育研究,但他们不重视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而只是盲目去攀比大课题,追求课题的级别和档次,将研究和学校教育变成两张皮。诚然,参加一些大课题的研究对一些学校也是需要的,特别是在一些合作的大课题中,有专家指导,有来自全国的仁人志士交流,也会受益匪浅。但对于学校特别是对教师个人不能忽视联系自己实践的研究。为了有效地发现问题,可以请其他教师帮助审视自己的教育过程,相互切磋并提出问题。当然,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有大有小,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恰当选择,在选题上总的要求是宜小不宜大,宜实不宜虚,宜活不宜死。就是说应尽量选择小课题,以小见大,做深做透,而不要大题小做,浮光掠影,要选择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不选择抽象空泛的问题,要随着改革的发展灵活选题,也可以根据实际研究需要对原题做适当调整,而不要固步自封,一成不变。

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教育科研要以教育经验做基础,教师往往是凭自己的经验来工作来研究,许多教师的论文往往是“经验式论文”,但经验又往往是局部的、片面的,这就要求在研究中将经验和理论、实践结合起来。在课题研究中应建立必要的理论基础,并注意理论和实际结合,注意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经验知识,转化和拓展经验知识,并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以及必要的实证材料的支持,将经验上升为具有一般规律性的可以推广的理论知识。

课题研究策略与方法 篇六

摘 要:教学策略是教师在一定教学条件下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方法、手段与谋略。恰当的教学策略利于实现有效教学,达成高效课堂。本文通过对地理教师教学策略的内涵分析,制定观察量表,深入课堂观察,尝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地理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策略,进而为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指导。

关键词:课堂观察;教学策略;观察量表;教师专业发展

一、地理教师教学策略的内涵

“策略”一词在《辞海》中解释为计谋策略之意,现在普遍理解为行动者为实现其目的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对于教育者来说,教学策略就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方法、手段与谋略。

从教学策略的整体性理解,教学策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和技术;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方法和技术的运用;三是对这些方法、技术在运用过程中的要求和操作程序的理解。从教学策略的过程性来看,把静态教学目标与动态教学过程结合起来,教学策略又可以理解为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而有意识地选择筹划的教学方法与灵活处理的过程。从学科教学知识(英文简称“PCK”)来看,地理教学策略属于地理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在整合了地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之后,在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有知识,也是地理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核心能力知识之一,教学策略的运用恰当与否可以区分高效教师与低效教师。教学策略对于地理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PCK视域下的地理教师教学策略是关于地理教学意图实施方案的知识,是地理教师为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组织与调控教学活动而进行的谋划,其内涵包括教学内容组织与呈现的方式、教学活动的设计与顺序安排、教学机智与学习调控等。

二、课堂观察是研究教学策略的有效方法

教师对教学策略的运用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个体性、操作性、情境性的特点,因此,研究教师的教学策略最好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听评课来进行。不同于传统的听评课活动,课堂观察通过借助观察量表,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现场记录相关事实、数据、信息来研究评价课堂教学活动。观察的着眼点在于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落脚点在于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再辟蹊径。

从研究技术角度而言,作为由数据驱动的研究方法,课堂观察依据观察量表来收集数据进行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总结,改变了过去传统听评课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泛泛而论,为研究教师的教学策略提供了专业技术支撑。从合作发展的角度而言,课堂观察是教师对真实课堂教学过程所进行的合作性研究,它要求多方持续的配合,不仅在观察过程中配合,还要在观察之前和之后也进行配合,也为研究教师的教学策略提供了崭新的合作平台。

基于课堂观察的行动研究方式,通过集体研讨反思,可以发现地理教师关于教学策略的运用、目标实现、手段选取等多方面的问题。课堂观察的过程也是把课堂教学实践与教学策略理论研究相结合并深入研究的过程,是研究地理教学策略的有效方法。

三、地理教师教学策略观察量表的制定

进行课堂观察,首先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其次要有针对观察目的的观察点。这样在实施课堂观察时才不会被纷繁复杂的课堂过程所左右导致随意性的出现,并且能清楚准确地把握住自己所要研究的内容。因此,制定切实有效、操作性强的观察量表就成为实施课堂观察的首要任务。

为了便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实现课堂观察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笔者和本校地理学科教研组老师组成了课堂观察协作体。协作体成员基于对地理教师教学策略内涵的分析,讨论决定从教学策略的三个子要素确定观察点,并最终制定观察量表如下:

说明:观察者依据教师在课堂上对相应的观察点体现的程度赋值打分,体现程度越高,赋值越高,赋值范围1-5,并简要记录观察点的事实情形。

对观察量表中各子要素对应的观察点说明如下:

内容组织与呈现:设置逻辑关系、时间节点、呈示方式3个观察点。逻辑关系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内容的纵向与横向上的知识间联系认识是否到位,教学安排上通过知识的逻辑关系来帮助学生建立认知结构,强化知识间的内在逻辑意义,进而帮助学生高效学习。时间节点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依据内容的难易等进行的时间长短安排及其合理把控,也包括为激起好奇心等展示教学素材时间点的合理性等。呈现方式是指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素材资源等的展示方式,如借助媒体展示、实物展示,也包括板书呈现、动作示范或演示等,其规范或有效性如何。

课堂设计与顺序:设置导入恰切、资源整合、情境创设3个观察点。导入恰切是指教师从吸引注意、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等意图开启新课,实施成功教学。资源整合指教师为实现有效高效教学所采取的优化配置教学资源的策略,包括对原有教学资源的增、删、换、合、立等。情境创设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所创设的能引起积极学习情感、激发求知欲望、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教学过程。

教学机智与调控:设置引导/点拨、理答/点评、巡视/应激3个观察点。引导/点拨在这里指教师的引导点拨是否及时、能否引领学生的思维,具有启发性。理答/点评是指教师及时应对学生正确或错误的回答、给予引导性或鼓励性评价。巡视/应激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目光或自身游走对学生学习进行的有效调控以及应对来自学生或情境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地理教师教学策略课堂观察的结果与启示

利用地理教师教学策略的课堂观察量表,通过教学研究协作体的5位同事共同使用,对学校的常态课、研讨课或市级优质课都进行了课堂观察和统计分析,为上课教师的教学策略进行“把脉诊断”,都获得了客观、科学、翔实、说服力较强的教研成果。比如,通过对我校入职3年的年轻教师和从教17年的高级教师做课分析发现:虽然两者在教学策略的各个要素都有差异,但这些差异的程度有很大不同,这一结果为该年轻教师今后的专业发展明确了努力方向。

观察量表的制定和应用使针对地理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更加深入细致,量表中的赋值为进行量化研究提供了依据,对观察点的记录使每一项赋值有了事实依据,避免了评价的虚无。研究的成果为地理教师借鉴他人或反思自我指出了方向,利于地理教师的专业成长,基于量表的课堂观察方法也为教学研究提供了更为有效和广阔的实践方法。

参考文献:

1.黄高庆,申继亮,辛涛。关于教学策略的思考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篇七

【关键词】档案信息;跟踪服务;课题

众所周知,档案的属性有一般属性与本质属性之分。我国档案界的传统认识是将原始记录性作为档案的本质属性。近年来,档案界又有人提出了几种全新的观点。笔者拟综合这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简要述评。一项科研课题的研制成功,要经历课题论证、课题研究和课题鉴定三个阶段,而每个阶段任务的完成,又必须以占有大量相关的档案文献信息为前题。因此,档案人员可根据科学研究的实际,围绕特定课题及时地、连续地向科研人员提供对口径的各种档案文献资料,直到课题完成。这种服务就是档案信息跟踪服务。

一、档案信息跟踪服务的作用

课题论证实际上就是对所拟选题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其有无理论意义、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前期调研过程。继承与创新是科研工作的本质特征,任何一项科研成果都离不开对前人或他人研究成果的借鉴与汲取。在此过程中,档案人员开展档案信息跟踪服务,把过去的、现有的、别人的科技成果汇集起来,经过综合分析整理,精心加工,汇集起来,提供给科研人员,使他们能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科技水平、科技方面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成果及市场动态等,从而确定所拟项目要达到的技术水平、市场目标、成本目标和质量目标,从而完成课题的论证工作。由此可见,开展档案跟踪服务在课题论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便于研究者开阔思路。例如,上海无线电技术研究所在研制DDSY12三相电子式预付费电度表课题时,在论证阶段,档案人员开展跟踪服务,根据该课题的具体情况,及时向科研人员提供课题研究的背景资料及有关评价分析性质的资料。这些前期成果的档案信息的提供,不仅使科研人员找出了有参考价值的数据,而且拓展了视野,使他们定出了求新、求异又切实可行的攻关目标,选择了投资少、周期短、有市场前景的预付费式的电度表。由于选题得当,准确把握了市场需求,加之研究深入、创新,该课题与国家2000年小康工程密切相连,取得了国家科委和建设部联合认证的在小康工程中的推荐产品资格。

二、档案信息在课题研究中的作用

在这一阶段,同样需要借助于前人或他人的大量成果和研究方法,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大量的科技档案。因此,档案人员可以通过课题跟踪服务,使研究者及时获得攻克难关的资料,避免重复劳动,起到“雨前送伞,雪中送炭”的作用。同时课题研究中常常需要了解和利用各种最新的理论信息和资料,不断充实、修正、完善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档案跟踪服务就能够满足科学研究这一特殊需要。它通过及时、同步的跟踪服务,向研究人员提供科研信息,确保课题顺利地高质量地完成。无线电研究所档案人员通过参展搜集资料,把国外的同类产品的性能参数、数据指标、工艺与本所的大量档案信息进行比较,经过分析、研究、综合,提出了本所产品存在的差距,把分析得出的结论及详细数据及时反馈课题组,使课题组人员及时修正、补充、完善了研究内容,得到了科研人员的好评。课题研究是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创造性劳动阶段。可见,档案人员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不失时机地开展创造性的跟踪服务,在课题研究中发挥着保证课题水平、质量的作用。

三、档案信息在课题鉴定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最后一个环节,同时也是成果应用或推广的起点,档案信息是整个课题研究活动中的关键工作。在成果鉴定前,档案人员要把课题的全部科技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做好档案跟踪服务,严格审查、把关,确保归档的文件材料的质量。这对课题鉴定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收集一些课题的鉴定材料时,发现鉴定证书上只有上级主管机关的签字,却没有主管机关的公章,反映给课题组后,及时报请上级机关给以补盖,使成果的鉴定具有了法律效果。

我国的档案概念是具有我国自己的特色的。宗培岭等同志明确指出,“我国与西方国家对档案概念的理解是有差异的,用西方档案学理论体系中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来解释我国的档案概念显然是不妥的。”⒃笔者认为,由此而认定档案的本质属性是非现行性也是不妥善的。目前,基层科研机构存在着负担过重、冗员过多、投入产出低的问题,科研院所的档案工作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不进则退,不变则死”、“有为才能有位”,档案人员唯有不断学习、进取、开拓、创新,使档案工作有所发展才能为档案工作带来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何庆华。档案信息为科研课题跟踪服务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档案研究,2008(5).

[2]吴宝康。档案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40、41.

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篇八

微型课题研究主要是一线教师对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或典型意义的具体教育教学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其意义在于使教师行走在反思与成长之间,从研究中获得有价值的应用性、实践性成果。

微型课题研究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个人微型课题研究。它是教师自身对在备课、上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考查与考试等各个教学环节中发现的值得研究的课题进行的分析或探索。个人微型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主要由教师自己实施,它的直接目的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另一种是小组微型课题研究。这种方式主要是以备课组或教研组为单位,就组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某种普遍现象或困惑进行交流、探究。进而为提高小组教师整体专业素质和落实素质教育创造有利条件。这两种研究方式以不同的形式表达着其意义和价值。个人微型课题研究强调教师个体认识的深入和拓展;而小组微型课题研究强调通过互动实现各自素养的提升,强调参与课题探究以及在探究中的态度。

一、微型课题研究的特点

1 以典型案例研究为工具

典型案例研究指通过教师对教学情境下出现的典型事件(往往是偶发问题)做综合性、现象性探究,通过对案例的合理性解释和改进意义建构,实现问题的解决。对于典型案例研究而言,典型案例不一定是连贯的,它需要教师敏锐、细致的观察,更多受到教师主观因素的影响。

2 以教学问题为中心的具体问题为对象

课题研究的是教育、教学、教育拓展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以教学中的问题为中心,包括教学以外的涉及学生身心发展所有问题的研究。不过,相对于理论研究和宏观课题研究而言,微型课题研究在于分析和探究那些当前教学实际中出现的能够引起教师和学生发展,教育和教学的优化、变革的具体问题。微型课题研究之微型就是教育情境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现象,是教师和学生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综合实践等活动中发生过或正在进行的事件。它是真实的,情境性的。从微观的角度看,这些现象和事件对于教师个体或小组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是偶发的,不可复制的,具有生成性;从宏观的角度看,这些现象和事件乃至整个微型课题研究更具针对性和紧迫性,对于教育教学的提升更具有实际意义。从这一层面来说。微型课题研究胜过一些空洞、疏离的宏观课题研究,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3 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成为研究主体

微型案例研究特别关注教师自身的认识、观念。教师是微型课题研究的实践者,又是研究的策划人、负责人。在研究中,教师作为研究主体应该充分体现其自主性。在理论研究和宏观课题研究中。教师往往作为被研究者(仅仅是实践者),为那些专门搞教育研究的人员提供信息,而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反思自己的发展。在微型课题研究中,教师作为主体,得到了更多反思、提升、甚至重建自身经验的时机。在某种意义上,无论是个人微型课题研究还是小组微型课题研究,都是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过程。很多在这方面有所建树的教师都是借助微型课题研究而使自己的教学、教研具有了更为丰富、独特甚至超前的意义!

4 结题追求问题解决,采用案例概括性归纳法

微型课题研究获得结论(成果)的方式是从具体的教育现象、事件中概括、归纳。微型课题研究重视日常教学实际。包括教学实际中的过程,也包括教学实际中师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现和转变。这种研究,通过对教学问题的分析研究让问题在分析研究的过程中自然呈现它的解决方案。追求其实际应用价值。从结论来看,微型课题研究的结论既有细致的现象、事件描述,又有基于现象、事件的逻辑分析;既真实地呈现教育教学过程。又在各种教学场景中透视种种现象、事件,把问题的因由展示出来,反馈于实际教学,从而显出微型课题研究的独特魅力。

二、微型课题研究的步骤

微型课题研究首先要找到值得研究的课题,这就是说教师进行研究前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在选题研究前,教师就应回答所选择的课题如何具体实施、有什么研究价值、对教育实践活动有何意义等问题;在课题研究中教师应依据课题研究的目的对研究的过程加以调控。结题时还应以研究的成果对比、验证课题研究目的。

一般来讲,在中小学开展的微型课题研究主要有这样的步骤:确定研究问题——筛选研究对象(一般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自身)——进入研究情境——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1 确定研究问题

这是微型课题研究的开端,更是关键一步!借用一句俗话:“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微型课题研究因为研究主体是教师个体或小组,存在着容易受到个人倾向的影响。容易偏离方向等局限性。微型课题研究关注微观层面的细微的教学现象、事件,更强调在案例研究中体察教育中的特殊行为或思想现象。通过这种途径,教师才能准确把握教学,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工作,找到改进策略。

微型课题所研究的应是具有研究意义的教育现象、事件。它包括两重含义:一是该问题困惑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二是该问题是普遍现象或典型问题,对教师具有实际意义。确定了研究问题,教师的微型课题研究才有了界定和方向。

2 筛选研究对象

筛选研究对象是研究顺利开展的保证。微型案例研究特别关注教师自身的认识、观念,重视日常教学实际,包括师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现和转变,因而需要师生的理解、配合。教师要以开阔的视野来看待自己的这个微型课题,超越自己的个体经验而研究。选择对象不仅与问题典型与否有关,更与师生良好的沟通、足够的热忱密切相关。微型课题研究的对象一般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自身,但教师要根据师生特点确定双方合作、探究的方面、额度等。没有这个前提,教师很难获得真实的第一手资料,研究也就不能获得实际意义。

3 进入研究情境

对情境进行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自身进行教学活动、了解研究对象的过程。这是教师获得真实资料的第一来源。对于微型课题研究而言:个人研究,自己就是教学情境的组成部分,自然可以得到原汁原味的资料;小组研究,可以通过设计教学方案、备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获得资料。能够直接进入<>教学情境是微型课题研究的捷径和优势所在。

4 分析研究资料

微型课题研究离不开对具体教学问题的分析、研究。这个过程既是教师进行反思的过程,又是教师远距离与这些教学现象、事件进行第二次甚至第N次对话的过程。教师每一次分析资料、研究资料的过程,都是他与文本新一次的对话,都会产生新的认识和体悟,进而寻求合理的意义解释和问题解决方案。

分析研究资料特别要注意避免主观臆断和闭门造车,要让资料说话。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将搜集到的资料编排成有序的现象、事件,让结论在动态的教学与分析研究中生成。教师在微型课题研究中还要注意对第一手资料的处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教师要科学运用资料显示的结论,在结论真实客观的前提下,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一条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5 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在前面大量工作的基础上的概括性归纳。它既包括对现象、事件的叙事性描述,又包括对现象、事件的论述性分析、研究和展望。微型案例研究需要在案例中翔实细致地展现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解决方案等,从而指导实际教学,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真正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素质教育!

三、微型课题研究的实践反思

上一篇:思想汇报2024年第一季度 思想汇报2024年第一季度精选7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
工作总结推荐
  • 学期计划工作计划的实施步骤(实用19
  • 初中教师教学计划内容(专业19篇) 初
  • 实习班主任工作计划与工作日志(专业
  • 幼儿园教师的学期工作计划(精选20篇
  • 以学铸魂践忠诚 专题研讨交流发言稿范文六篇 学思践悟铸忠诚
  • 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征文800字精选5篇 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征文
  •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情况报告最新3篇
  • 党的二十大报告思想汇报精选6篇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论文1500字 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论文1500字
  • 党组织软弱涣散整顿工作情况汇报材料精选5篇 党组织软弱涣散整顿工作情况汇报材料精选5篇
  • 猜你喜欢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