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本科个人毕业总结10篇 本科毕业

更新时间:2024-08-24 来源:互联网 点击: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本文是勤劳的小编惊云帮助大家找到的本科个人毕业总结【10篇】,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本科毕业 篇一

关键词:毕业设计;教学质量;PDCA循环法

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提出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具有战略地位,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要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步骤。该过程可以巩固和深化学生所学的知识,使学生综合应用各种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而全面、系统、严格地提升个人技术和基本能力[1]。同时,毕业设计(论文)关系到个人的进一步学术深造和工作,关系到其他高校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和学校教学水平的认知,是对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进行认证的重要依据[2-4]。因此,做好毕业设计工作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毕业设计抄袭、流程化、难于管理等问题严重,大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都没有得到应有的训练。为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探索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到毕业设计环节中,构建科学、合理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开展有效的管理模式。

一、PDCA循环法的控制思路

PDCA循环法最早是由美国休哈特博士在贝尔实验室提出的,在日本后经戴明博士推广应用的一种质量管理方法,是按照“P(计划)—D(执行)—C(检查)—A(处理)”循环进行质量管理的方法,将没有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次循环,周而复始的运行,使监控指标阶梯式上升,从而达到质的飞跃[5]。PDCA循环法分为以下八个步骤(见下图)。

二、PDCA循环法在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按照PDCA循环法管理步骤,将其应用在毕业设计中。

1.P(Plan)阶段———计划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历年来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通过分析,制定改进的措施和方法,确定达到这些质量控制的目标。分管教学的教务部门要制定学校层面的毕业设计整体纲略,从管理部门职责、指导教师、学生、设计(论文)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规定,形成过程管理手册、奖罚实施细则等规范性的管理文件,让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约束有据可依,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整体认识。同时,院、系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制定时间安排表,明确各时间节点需完成的工作及注意事项,以便于在毕业设计的前、中、后期开展检查、分析、反馈工作。指导教师在制定毕业设计题目的时候一定要与生产实际相联系,题目的深度和广度要合适,利于学生开展和完成设计。

2.D(Do)阶段———执行阶段。该阶段是将计划在毕业设计中进行实施,以实现计划中的内容。该阶段要对实际情况与计划内容是否吻合进行控制,使得计划与实际相一致,是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的重点。从院、系、指导教师到学生要根据计划要求制定的目标、准则和操作规程去组织实施毕业设计,严格根据时间节点,完成相应的计划。

3.C(Check)阶段———检查阶段。该阶段是将实际工作结果与计划内容进行对比,通过检查,查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找出问题。该阶段既能对执行阶段完成的工作进行总结,又对各级部门的执行情况起到了督促的效果。校院两级管理人员、督导专家在毕业设计中要对院、系、指导教师、学生的执行情况做前期检查、中期检查、后期检查(毕业答辩、答辩后),设置可临时展开专项检查,直面毕业设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6]。指导教师更是要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情况进行把控,对于不认真、不按进度要求完成作业或设计内容有重大问题的学生予以警告,给予学生一定的整改措施,如拒不改正,则应将其作为毕业答辩的重点考察对象或直接取消毕业设计资格。

4.A(Action)阶段———处理阶段。处理阶段是PD-CA循环中的最后一环,通过反馈才能提高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该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环。该阶段要通过对实施PDCA管理法的本届毕业设计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总结,了解其中存在的不足和优点,提炼、强化好的经验做法,并将其制定成标准。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查找原因,寻求解决方法,补充修订方案,为下届毕业设计工作提供参考,使毕业设计的质量阶梯式上升,使毕业生的质量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PDCA管理手段是一种科学方法,循环管理的四个阶段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在毕业设计质量管理的全过程中贯穿持续改进的理念,使毕业设计质量管理活动始终按照PDCA循环方式不断运转,构建自上而下、循环反复、全过程、持续改进和具有敏感性的质量提升机制,从而可以有效地保证和持续性地提升毕业设计各环节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春山,陈思羽,焦仁宝,杨海,李宪芝。地方院校毕业设计(论文)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J].经济师,2015,(03):206-208.

[2]韦萍萍,张帆。PDCA循环法在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升中的应用———以地方本科院校为例[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6,5(04):52-53,75.

[3]张欣。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6(03):99-101,129.

[4]郝妮妮,刘华伟,姜雪,谷明霞。工科类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17):86-87,11.

[5]李适,傅冬和,肖文军,谭君,张盛。PDCA循环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升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07):154-156.

本科毕业 篇二

[关键词]全科医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医学;毕业实习;教学病例讨论

社区全科医学模式的发展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医学模式改变以及老龄化社会的需要,加强全科医学教育是目前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动力。临床教学病例讨论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典型性、实践性等特点,是临床教学、毕业实习教学的重要方式。笔者从社区全科医学背景、中医学本科实习特点、临床教学病例讨论模式等,探讨在社区全科医学背景下,在中医学本科毕业实习中开展多学科融合临床教学病例讨论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并初步探讨其实施模式。

1社区全科医学背景

全科医疗是世界公认的社区卫生服务的理想模式。《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大多数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血管意外等多种内科慢性病,需长期服药、监测、随访,这对社区全科医疗服务提出需求。到三级医院就诊的患者中,只有50%左右真正需要专科医生的诊治,80%~90%的基本健康问题完全可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解决。世界全科医生组织著名专家Dicon教授曾说:“任何国家的医疗保健系统若不是以受过良好培训的全科医生为基础,便要注定付出高昂的代价。”[1]据统计,我国目前通过考试的全科医生人数,远远无法满足全国5亿城市居民的需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学教育,培养全科医生[2],势在必行。《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2006年)、《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2009年)都强调高等医学院校应该加强医学生的全科医学教育,将医学生的全科医学知识教育与技能培� 目前我国的社区全科医生,绝大部分是临床医学毕业生经培训后考试或考核合格后上岗,这一方式和发达国家早期的全科医生产生的方法相似。早在2000年,国家就要求在高等院校医学专业中设立全科医学课程,为医学生将� 但是目前我国仅有46.1%的医学院校开设了全科医学课程,在课程性质、师资数量、师资知识结构和配置情况、教学时数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发展不平衡[3-4]。

2开展多学科融合临床教学病例讨论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人是一个整体,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生理、病理上的交叉因素,在临床诊疗中必然涉及多学科、跨学科的问题。多学科融合是一种系统的整合,不同于传统的单一治疗模式,多学科融合有利于形成个体化、综合性的治疗方式,使广大患者受益,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5]。原国家卫生部科教司项目(20101220)对辽宁、福建、宁夏3个省的全科医学培训师资人员实施的专题小组访谈结果显示,①社区全科医生培训应增加:急症的早期识别、鉴别诊断、处理和及时转诊;院前急救;预防保健、健康教育、沟通能力等。②培训重点包括: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诊断流程,各专科常用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识别,常规化验、影像结果的解读等[6]。由此可见多学科医学知识融合在社区全科医学工作中的重要性。临床实习教学是整个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医学生把课堂理论知识过渡到临床实践的重要时期,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关键环节[7]。医学生从课堂到临床,面对患者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病情,树立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至关重要。正确的、融合多学科的临床思维方法,可帮助医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求未知,诊断未曾诊断过的病症,处理好未曾遇到的情况。这就要求医学院校应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法改革,注重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8]。有专家通过分析综合性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实践教学现状,归纳出毕业实习教学存在诸多问题:①多数患者只接受自己信赖的医生诊治,不愿意配合医学生的实习工作;②临床教学是一个“软”任务,缺乏严格、完善的考核评价标准体系;③由于医学院校扩大招生,需要大规模增加实习医院,但各个医院师资参差不齐、教学方法不统一、教学质量不统一;④实习生在每个专科轮转的时间有限,经常未能见到典型、重点专科病例[9]。病例讨论是临床教学、毕业实习教学的重要方式,临床教学病例来源于医院、科室多年来的临床实践和积累,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典型性、实践性等特点,可以弥补传统教材的局限性以及未能见到临床典型病例的不足,充分调动实习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能够培养他们独立处理常见病、多发病的工作素质[10]。临床教学病例讨论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提出更高要求。带教老师要认真做好准备,精选临床实践中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病例,使每一位实习生都积极参与对病例的分析和讨论,达到典型病例教学的目的。同时,教师应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寻找适宜的教学病例,更新病例内容,不断推陈出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11]。在多学科融合的大趋势下,临床教学病例讨论可以融合心血管、消化、呼吸、内分泌等内科各个专科以及外科、影像、内窥镜、康复、护理等多个学科内容,增加实习生对全科医疗的感性认识,符合社区全科医学的需要。由此可见,多学科融合临床教学病例讨论模式符合社区全科医学背景下医学临床、教学发展以及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中医学和全科医学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使中医药高等院校培养全科医生有自身的优势。第一,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与全科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相吻合的。第二,中医学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养生保健”,这与全科医学重视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的诊疗方式也是相似的。第三,中医和全科医学都承担着社区全体人群“从摇篮到坟墓”的一揽子服务[12-14],两者服务对象和疾病谱系相似。

3多学科融合临床教学病例讨论模式探讨

如何进一步发挥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临床教学上的优势,集中内科、外科、肿瘤科、医技科、消化内窥镜室、护理学、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多个专业的教学资源,在社区全科医学背景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施过程、师资要求、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深入开展多学科融合临床教学病例讨论模式在中医学本科毕业实习中的实践与研究,形成统一、规范的临床教学模式,把该教学模式的改革和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结合考虑、系统改革,使两者共同达到优化与创新,显得尤其重要。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一直非常重视中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并把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临床型人才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笔者长期从事临床教学,初步提出多学科融合临床教学病例讨论模式。(1)根据社区全科医学背景、多学科交叉融合趋势及中医学本科毕业实习教学要求,制定多学科融合临床教学病例讨论模式改革总体方案。(2)从内科、外科、肿瘤科、医技科、消化内窥镜室、护理学、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多个专科/专业中,挑选有多年临床工作和教学经验的中级以上职称教师组成带教团队进行短期培训,主要加强教师相关背景及现代教育理论、教学技巧的学习培训,把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情感,拓展学生多学科诊治思维以及运用中医药预防保健、诊治疾病纳入其中。(3)带教团队根据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治特点、鉴别诊断,系统、有规划地收集临床病例,尤其要融入中医学辨证论治及整体观。病例可来源于既往诊治的病例、专业期刊、著作或医学网站,对病例资料进行整理、设计,或教师结合专业实际自行设计编写模拟病例。(4)以脾胃病科为试点科室,对入科实习的中医学本科生(同时欢迎其他专科中医学本科实习生参加)开展多学科融合临床教学病例讨论教学,形成文字、音频、视频资料及网络资源。同时,组织实习生到社区医院对实际病例进行讨论、分析。(5)通过设计多学科融合临床教学病例讨论试卷考核实习生、设计调查问卷及小组访谈等多种形式,评价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6)不断优化该教学模式,通过文字、音频、视频及网络等多种形式推广。

4结语

本科毕业 篇三

关键词:工业设计;毕业设计;规范化管理;教学改革

工业设计专业作为一门实践属性极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广泛的学科背景知识和丰富的实际设计经验。毕业设计作为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一项重要的实践环节[1],必须进行细致、严格的规范化管理。本院工业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环节尚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实施相应的一系列教学改革计划具有一定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及指导教师方面。首先,学生普遍存在对毕业设计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学习主动性等问题。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很难主动搜集相关资料、学习各领域知识来完善毕业设计作品,存在过分依赖导师的任务布置与指导的情况。其次,学生与指导教师间存在方案沟通不及时、互动效率差等问题。整个毕业设计环节通常持续近一年时间,在此期间学生由于多方面原因往往无法保证固定的在校时间,只能通过网络、电话等途径与导师沟通,这导致毕业设计方案难以及时、高效地得到指导与反馈并进行快速修改。此外,学生毕业设计时间与求职、考研等时间有所冲突,影响毕业设计进展。随着高校招生人数增加,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工业设计专业,企业需要有实践经验的设计师,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间有一定差距,学生就业压力一般比其他专业更大[2],同时,求职、考研准备也占用了大量毕业设计时间,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毕业设计进展及完成质量。(二)毕业设计进展监督管理方面。在毕业设计初期,学生与导师沟通后确定选题,由每位导师发放任务书。其中,任务书中包含了毕业设计各阶段具体任务内容安排及相应时间节点。但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却往往难以在时间节点内完成相应各项任务内容,同时,各项任务的完成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这些都与毕业设计进展监督及管理模式的不完善有直接关系:对学生毕业设计进度的监督与管理力度不足,如任务书、指导记录等文件的实际监督作用有限,文件内容流于形式,同时仅凭一次“毕业设计中期检查”环节对学生毕业设计进度进行检查和把控,难以达到对每位学生毕业设计完成情况进行定期督促的目的。(三)毕业设计评价标准方面。对毕业设计环节的评价标准尚未系统化。一方面,毕业设计是对学生掌握设计技能和设计思维情况的综合考察,因此建立完善的毕业设计评价标准对整个毕业设计环节至关重要;另一方面,由于工业设计专业的特殊性,不同类型设计作品的工作重点不尽相同,对于毕业设计的评价往往要结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毕业论文、实物模型效果、设计完成程度、设计的价值等),难以通过简单维度的数字化标准进行评价,这也给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成果评价标准的建立与系统化带来了一定困难。

二、改革的基本思路

现针对目前本专业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研究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改革思路:(一)以学生为主导进行毕业设计选题。目前,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由各指导教师根据自身研究领域对毕业设计题目进行拟定,由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题目选择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再经学生与导师沟通后对毕业设计题目进行调整,展开毕业设计工作。此选题方式固然高效,但容易在毕业设计的初始阶段就将学生置于较为被动的位置,难以调动其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由此,尝试提出以学生为主导展开毕业设计选题工作:在毕业设计初期,先给定一段时间(一周左右)由学生自由调研,由各指导教师带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提出若干问题点及解决问题的可能性(鼓励学生组成调研团队,在毕业设计前期共同完成调研工作,实现调研资源共享),再对调研结果进行统一汇总,通过与导师沟通后根据个人研究兴趣分别确定每位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二)实行多导师合作指导毕业设计。由于工业设计专业学科的特殊属性,使得完成一件毕业设计作品往往需要涉及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若由多位不同研究方向的导师对同一毕业设计作品进行专业指导,可使最终输出的结果更加完善、成熟。同时,多导师合作指导的形式也有利于学生与导师有效安排指导时间,有利于增加面对面指导的频率和次数,从而大幅提升毕业设计作品质量。(三)更新毕业设计流程的监督与管理形式。设计阶段性检查表。规划并设计“阶段性毕业设计进展检查表”,以更直观、易操作的方式将毕业设计各阶段任务流程、完成情况、时间节点等内容设计于一张检查表中,并在每一阶段任务下设置导师评价及学生自评模块,以更好督促学生毕业设计进度。此外,基于阶段性检查表开展定期抽检与互检。基于阶段性检查表格,以定期抽检与互检的形式进行更高效的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与监督:定期抽检由答辩小组老师负责,采用随机抽检的形式对学生毕业设计进展进行监督;同时要求学生以导师为单位进行进度互检,并及时做好记录工作。(四)逐步建立和完善毕业设计评价体系。由于工业设计的专业特性,毕业设计评价的内容有模糊的、感性的部分,也有易量化、理性的便于评价的部分,因此需要全方位、综合的评价,必须同时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对毕业设计有公正合理的评价[3]。各任务工作量的大小及相应的完成质量,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设计技能的实际应用的重要标准:1.量化评价指标量化评价指标,可使每一项评价都有据可依。在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环节中,学生既要完成学校统一要求的各类文件内容(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等),又要制作作品实物模型,完成设计报告册。基于不同任务内容的评价比重,同时基于现代社会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从实用性、美观性、环保性、前瞻性、完整性等多维度综合对毕业设计评价体系进行建构,并及时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更新,逐步实现评价体系的客观性、完整性。2.将实物模型作为评价重点工业设计是实践属性极强的专业,对好设计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就是产品能否被更多消费者认可,因此,设计作品的可实现性、可落地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毕业设计评价过程中,将实物模型效果、完成程度、可实现性作为评价重点,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系统完整地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本专业毕业设计环节设计作品的整体质量。3.重视对综合设计素养的评价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模型及设计报告册等提交内容只是毕业设计的形式和手段,毕业设计环节的最终目的是检测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对学生综合设计素养的培养。在毕业设计评价环节,除了对毕业设计任务内容的量化评价外,还应对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表现出的综合素质(设计技能、设计思维等方面)进行评价,达到毕业设计的真正目的。

三、改革的创新点与预期成效

(一)改革的创新点。1.从“被动完成”到“主动获取”通过改革措施,使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实现从“任务的被动完成”到“知识的主动获取”的转变,通过“以学生为主导进行毕业设计选题”的改革思路,培养了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从本质上改变了毕业设计对学生的意义,真正达到通过毕业设计环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2.从“一对一”到“多对多”通过鼓励多导师合作指导同一位学生毕业设计的形式,将工业设计专业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解决问题的属性得到最大程度的运用,将具有不同研究方向导师的专业优势进行结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设计,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毕业设计作品的完成质量。3.从“重结果轻过程”到“结果与过程并重”毕业设计环节任务工作量大、经历时间长,无论是对设计过程进度及完成质量的监督,还是毕业设计结果的评价标准体系,都需要经过合理考量。通过更新毕业设计流程的监督与管理形式,以及从多个途径逐渐完善毕业设计评价体系,都对毕业设计环节的过程与结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二)实践成效。通过一系列改革的具体实施,不仅规范化了毕业设计环节相关流程与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学生毕业设计完成质量,扩大了本专业在社会各界的影响力;与此同时,也调动了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了其设计的主动性;此外,通过毕业设计实践环节,从多角度对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的能力及系统性处理问题的能力进行了锻炼和培养,逐步了提升学生综合设计素养。

本科毕业 篇四

关键词:社交媒体;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价支持服务;学习参与

为了考察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参与和学习效果,本研究将评价支持作为外部因素对学习者进行干预。其中,学习动机是学习者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其外显为参与行为,最终表现为学习效果的高低。因此,该部分主要通过收集社交媒体中学习者的学习参与行为数据以及学习效果数据,为学习者提供评价支持,探究社交媒体环境下评价支持对学习者学习参与的影响机制。

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评价支持服务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作为一个长期学习过程,对于学习者学习效果的评价除了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还需要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操作,考查学习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反思的能力,即文献搜集并整理和反思总结,并将文献观点贯彻到实际作品中,于此基础上做出创新;文字撰写、语言逻辑以及文章结构的反复斟酌,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平时的作业评分和最终毕业设计等级并不是该课程的主要评价方式,面向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评价支持包括学习过程评价支持和作业评价支持两方面。作业来自毕业设计(论文)课程大纲,有指导教师制定,指定时间上交,由指导老师和助教对作业情况进行点评,同时开展同伴互评。学习过程评价反对评价不同学习者之间的差异化、凝固化,更关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诸如努力程度、学习态度、学习记录、反思与批判思维水平以及创新能力等个性价值[1]。学习者可通过学习过程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调整学习方案;教师则能够及时了解个体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为实施精准化教学,以及个性化资源的适应性推送提供有力的支持。此外,在学习过程评价中,本研究还借助QQ群设计了一系列“头衔”,用以对学习者各阶段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旨在利用外部刺激因素引起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参与和提升学习效果。头衔分为系统成就头衔和自定义个性头衔两部分,系统成就头衔由QQ群系统统计,根据发言和互动等情况进行计算。系统自定义头衔根据学习者学习过程的作业上交、互动交流和课后学习的情况,由两位指导教师和一位助教三方商讨最终确定。

二、社交媒体环境下评价支持分析

社交媒体中的评价支持通过作业评价和学习过程评价两个方面开展。毕业设计(论文)的作业共有13次,评价方式有指导老师评价和学习者互评;而学习过程借助电子头衔的方式,主要是指导老师来进行评价。1.作业评价支持分析根据指导老师的要求,每次作业均有截止上交时间,学习者将作业上传到课程QQ群。将学习者上交作业的时间与截止时间进行比较,可统计出时间差均值如图1所示,数值越大说明该次整体作业上交较早,也能进一步说明学习参与效果良好;数值为负数则说明该次作业上交整体滞后,学习参与效果较差。因此,通过指导老师评价和学习者互评的形式开展作业评价。其中,不同比例的作业评价对作业上交的影响如表1所示,时间差增量大表示本次作业上交时间差均值较上次有较大增长,也说明上交作业更积极、主动。当指导老师评价与学习者互评比例持平时,时间差增长量分别为7.55、0.5、16.96(h);当指导老师评价占据主导地位时,时间差增长量分别为2.37、0.42、-0.16(h);当学习者互评占据主导地位时,时间差增长量分别为14.95、5.49、35.89(h)。这说明了在社交媒体环境下,学习者互评的作业评价方式更能促进学习者学习参与。2.学习过程评价支持分析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指导老师根据不同学习者的不同表现,利用QQ群为学习者授予自定义电子头衔,用以对其近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在本研究中,先后于1月份、3月份和5月份先后三次为5-6名学习者授予电子头衔,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提供评价支持。将授予电子头衔的学习者作为实验组,其余学习者作为对照组,考察不同组别在社交媒体学习参与行为的差异。学习参与行为主要统计学习者在社交媒体中留下的行为数据,包括师生互动、同伴互动、内容互动以及学习环境互动[2]。本研究以一 数据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回复老师次数、回答同学次数以及上传学习内容次数方面均有了显著提升,说明电子头衔对学习者学习参与存在一定影响,也表明了学习过程评价作为变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者学习参与。

三、社交媒体环境下学习参与分析

对学习参与的研究开始于行为参与,而后逐渐发展到行为、认知、情感的三维度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外显为行为参与,行为参与又反映出一定的认知水平和情感状况。对于社交媒体中学习参与的考察,借鉴李冉编制的在线学习参与量表,从认知参与、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三个维度进行问卷调查[3]。其中认知参与共有题目6项,行为参与5项,情感参与5项。问卷信度如表3所示,各维度信度和问卷整体信度均大于0.8,表明信度良好。问卷采用李克特五计量表,3分代表一般符合学习者学习参与水平,4分代表比较符合学习者学习参与水平,5分则为非常符合学习者学习参与水平。本研究在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和完成后向同一组受访者发放了问卷,前测与后测的差异如下。1.认知参与维度前后测差异分析在认知参与维度的6个题项中,5个题项皆是后测高于前测,说明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学习者的认知参与发生了较大变化。而“我只学习老师上传和推荐的学习资源”这一题项前测高于前测,也说明了学习者认知上发生了改变,对学习资源的包容性更高。此外,“我能对他人的观点进行价值判断”“对学习资源深入分析、归纳并总结”“能得到创造性观点和作品”3个题项差异较大,说明学习者后期能够自我进行分析、评价和创造等深层次认知参与。2.行为参与维度前后测差异分析在行为参与维度中5个题� 其中,“关注社交媒体中的最新信息”题项差异最大,表明学习者的专心程度改变最大。3.情感参与维度前后测差异分析在情感参与维度的5个题项中,“对通过社交媒体开展毕业设计很有兴趣”“我感到很成功”“感到很自豪”3个题项的后测水平明显高于前测水平,说明学习者在学习参与的积极情感方面受到了提高;而“总是提不起精神”“感到很紧张”2个题项的前测水平明显高于后测水平,表明学习者在学习参与中的消极情感得到了改善。

四、社交媒体环境下评价支持对学习参与的影响机制

总的来说,学习参与的认知、行为和情感三个维度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均发生了明显变化,而作为变量的学习评价在此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用。为深入研究评价支持是否正向影响学习者学习参与,以及影响机制如何,本研究将作业评价、学习过程评价两个维度作为自变量,对学习者认知参与、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评价支持各维度对学习者学习参与都存在显著正向积极影响。其中,作业评价对学习者行为参与影响最为显著(t=3.267,P<0.01),表明作业评价越积极,越能引导学习者在行为上参与学习各项活动;而联系前期数据分析也表明,学习者互评在作业评价中所占比例越大,对学习者的行为参与影响也越显著。学习过程评价对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的影响较作业评价更为明显(t=3.894,P<0.01;t=3.477,P<0.01),表明教师越关注学习者学习过程,越能引导学习者的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总体来说,评价支持的程度越高,学习者学习参与的程度也越高。

五、研究结论

学习动机是学习者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其外显为参与行为,最终表现为学习效果。首先,在作业上交方面,出现“首次高涨,再次衰减”“节后拖延症”“学习热情低谷”和“deadline高潮”等现象。其次,在作业评价过程中,不同比例的教师评价和同伴互评对学习者学习参与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变现为当同伴互评的比例大于指导教师评价时,学习者上交作业态度更积极,也更主动。再次,将电子头衔作为学习过程评价作用于学习者,被授予头衔的实验组对比未获得头衔的对照组在回复老师次数、回答同学次数以及上传学习内容次数方面均有了显著提升,说明电子头衔对学习者学习参与存在积极影响。最后,作业评价支持和学习过程评价支持对学习者学习参与均存在显著正向积极影响。其中,作业评价支持对学习者行为参与影响最为显著,而学习者互评在作业评价中所占比例越大,“参与感”就会越高,对学习者的行为参与影响也越显著。学习过程评价支持对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的影响较作业评价更为明显,表明教师越关注学习者学习过程,越能引导学习者的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总体来说,评价支持的程度越高,学习者学习参与的程度也越高。因此,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教师需要落实学习过程的评价支持。一方面,教师通过有趣的过程评价方式,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期待和兴趣,引导学习者注重学习过程,一步一个脚印都要走好,为学习者反观自身过程成长提供支持。同时,在期待中形成持续的学习动机,为良好学习效果作保证。另一方面,学习过程评价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参与,有利于学习者在知识不断重组和建构过程中,主动掌握知识迁移的方向,将评价过程和学习过程进行融合[4]。

作者:唐玉杰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篇2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毕业生全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完成后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极为重要的综合性实践环节和考核方式[1]。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不仅反映毕业生对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也间接反映一个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因此,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在培养本科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就业竞争力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培养工程建设与管理人才的学科,具有专业性强、实践性强、涉及面广的特点,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能力及设计创新能力要求较高,因此,以毕业设计形式最能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然而,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质量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毕业设计质量不高成为普遍现象。尽管近年来各高校加大了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然而,受制于各方面的因素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改善依旧任重道远。

1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常见问题

1.1选题质量不高

调研发现,近年来,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设计类选题比例逐年降低;二是设计类选题较单一;三是选题工程背景不强。究其原因,一是指导教师所带的学生偏多,没有足够的工程项目供学生选择。有些题目是上一届已经做过的,有的是虚构的,有的则是将一个工程案例修改后拆分为多个毕业设计题目[2]。一些设计类的题目比较宽泛,比如“某基坑的设计”“某三层房屋设计”“某地下停车场设计”,缺乏明确的工程背景,毕业设计容易沦为扩大版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无法检验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1.2学生时间投入不足

本科毕业设计通常于大四上学期末启动,下学期5月初答辩,历时有半年。然而,大多数学生领到任务书后,一直拖到下学期才会开始做毕业设计。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大部分同学投入毕业设计上的有效时间也就1~2个月而已。大四上学期忙于上课、考研复习、找工作,基本没有时间投入毕业设计创作,大四下学期开学后找工作、考编、研究生复试,到3月底左右才会腾出时间来。随着现在考研、考编逐年升温,应届毕业生花在毕业设计上的时间越来越少,严重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种种迹象表明,时间投入不足已成为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的最重要原因。

1.3毕业设计过程中教师指导不够

毕业设计过程包括启动阶段、开题阶段、实施阶段、答辩阶段和评价阶段,历时半年多。一份优秀的毕业设计需要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全过程进行严格管理。然而,有严格的时间节点却没有严格的监督,致使最终结果大打折扣。毕业设计过程中教师指导不够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一是指导教师的时间投入不足。由于每个教师所带学生数量众多,不管是一对一辅导还是集体辅导都耗时耗力,加之老师们也面临繁重的教学科研压力,同时毕业设计的教学工作量偏低,无法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导致对学生指导的时间投入不足。二是教师难以做到有效监督。学生毕业在即,升学就业是学生最关心的事,指导老师难以监督学生做好每个环节。三是指导教师工程经验不足。许多青年指导教师都是博士、硕士毕业后直接到高校,大多缺乏工程实践的经历,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的选题都是论文形式。由于教师本身缺乏工程经验,毕业设计的方案容易脱离实际,对行业规范的理解、图纸绘制标准把握存在不足。

1.4毕业设计文本质量不高

由于前面毕业设计选题质量不高、学生时间投入不足、教师指导不够及工程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毕业设计的文本质量普遍不高。根据笔者多年的指导经历,绝大部分的毕业设计文本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1)文本格式不规范。由于本科生接受学术论文写作的训练较少,毕业设计文本中出现不少写作不规范问题,如文献引用、公式编辑、符号输入、图片、文本编排等。(2)计算书思路混乱。计算书应围绕实际工程项目,从地质勘察、设计方案比选直至结构计算、图纸绘制等诸多环节。然而,实际的计算书往往存在层次不清、比选方案不明、规范引用错误等问题。(3)图纸绘制不规范。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本科生绘制的设计图纸规范性差。因此,文本质量不高也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一个原因。

2校企合作的必要性与优势

对于土木工程这一专业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专业来说,传统的校内指导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工科人才培养的要求,校企合作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因此,推行校内教师和企业导师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双导师”制度是提升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方式[3]。校企合作在毕业设计指导上具有四个优势:(1)推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一体化。高校在理论教学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但缺少现场实践的条件,而企业具有工程项目支撑,拥有完善的实训场所、实践基地。因此,学生直接到签约单位开展毕业设计,既保证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又为企业提供了相对节约成本且解决实际问题的后备人员,实现了双赢的效果[4]。(2)促进毕业设计质量整体水平提高。校企合作模式下毕业设计的选题可由双方共同决定,既保证了选题的多元化,又保证选题有实际工程背景。同时,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双导师”指导可以弥补原来校内导师工程经验不足问题,在设计方案比选、计算书撰写、CAD图纸绘制方面可以提出针对性的意见。(3)增强高校指导教师的工程经验。高校的教师往往理论知识有余而工程经验不足,对设计方案的选择、设计规范的理解、设计图纸的绘制力不从心。通过校企合作,为高校教师提供到企业实践的机会,了解施工、设计一线的情况,了解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将有力地提升高校教师的工程经验。

3校企合作下毕业设计指导实现途径与保障机制

3.1毕业设计联合指导实现途径

校企合作下毕业设计指导在于发挥双方优势资源,以提升毕业设计质量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中心,最终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因此,可以成立毕业设计联合指导中心,统筹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创新实践基地、网络资源数据库、校企线下交流论坛等途径开展,具体思路可如图1所示。3.1.1建立企业导师和企业数据库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的前提是有足够数量的合作企业和企业导师。因此,需要高校应建立一个企业名单和企业导师数据库,遴选一些条件好、影响力大的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遴选一些符合条件的企业人员编入专家库,每年从中筛选有意向的企业及企业导师参与毕业设计指导,保证校企合作的可持续性。合作企业可以相对广泛,包括施工单位、设计院、房地产公司、检测公司等,每年对数据库进行更新。3.1.2建立实践基地与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土木工程专业学生需要通过专业实习提升实践的能力,因此,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供生产实习之用。在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就可以利用实践基地参观实习,加深学生的工程直观认识,为将来毕业设计奠定良好基础。此外,还可以搭建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将学校的教学资源和企业的项目资源整合起来,由校内外导师共同编制毕业设计题库。另外,可将典型工程案例、施工技术方法、规范图集、专家讲座、优秀毕业设计作品汇聚成网络资源共享,提供师生在线学习的平台,既开拓了本科生的专业视野,又有利于提高校内指导教师的工程经验。3.1.3邀请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定期到校授课或讲座除了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也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定期到学校授课或讲座,面对面与学生交流沟通,传递最新的行业动态。改革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邀请企业人员来讲解现场试验、施工管理技术、课程设计的内容,对于提升应届毕业生的设计思路十分必要。例如,笔者所在单位通过“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到学院做学术报告,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极大提升了本科生的工程视野,也为毕业设计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2毕业设计联合指导的保障机制

校企合作虽是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可行办法,但校企合作的效果依赖于相应的保障机制。笔者根据所在单位近几年来的实践经验,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3.2.1保证合作企业的数量和质量校企合作第一步是保证有足够多的合作企业以保证校企合作的可持续。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学科优势等扩大校企合作渠道,争取到更多条件好、信誉好、影响力大的企业。企业类型可以多元化,但要全面考察单位的成立时间、经济水平、人员规模,确保双方可以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初期阶段数量不在多,而应重视合作企业的质量,根据每家企业的特点,签订不同的合作协议,有意向长期合作的企业应优先建立实践基地,合作企业的名单每年更新一次。3.2.2激发企业导师参与的积极性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关键在于激发企业导师的积极性,考虑到企业导师平时工作也较忙,有必要给予一定的激励措施。根据笔者学校的经验,我们以校外兼职导师名义聘任企业人员参与毕业指导,每个月发放一定的劳务报酬;其次,校外兼职导师可以在本科生、研究生培养以及课题申报上同校内导师合作,成果共享;再次,在毕业生招聘、员工培训、“产学研”合作上对合作企业优先支持。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提高企业导师在毕业设计指导上的积极性。3.2.3明确毕业设计指导过程的分工毕业设计具体过程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毕业环节较多,有必要明确双方的分工。通常可以作如下分工:毕业设计选题可由企业导师负责,开题报告与研究计划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负责,第一阶段工作检查由校内导师负责,选题调整及中期工作检查由双方共同负责,实施阶段设计方案比选、计算书撰写、图纸绘制由企业导师负责。第二阶段工作检查可由校内导师负责;论文评阅、答辩成绩评定由校内双方共同负责,毕业设计总结和评优可由校内导师负责。整个毕业设计历时近6个月,需要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通力合作,特别是实施阶段的辅导尤为关键,一定要双方审查都通过了才能进入毕业答辩。3.2.4严格毕业设计过程的协同管理由于毕业设计历时较长且环节很多,只有实行严格的过程管理才能实现1+1>2的效果。首先,严格落实“双导师”管理制度,从毕业设计选题和开题、过程监督、答辩、审核与评判各环节都有清晰的内容、时间要求、职责分工。其次,要加强师生交流频次,尽量每周交流一次毕业设计的进展,避免毕业设计前松后紧的情况。同时对学生的平时表现做好记录。再次,加大对毕业设计重点环节的审查力度,如计算书撰写、图纸绘制,这一点需要企业导师严格把关。最后,校内外导师都应参加答辩,答辩成绩应考虑毕业设计质量水平、学生平时表现及毕业设计的创新性进行评判,要体现学生毕业设计的真实水平,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5]。

结语

本文针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不断下降的问题,探讨了校企合作在改善毕业设计的实现方式和保障机制。通过建立实践基地、搭建网络资源共享平台、邀请企业人员讲座交流等方式,可以增强本科生的工程直观认识,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可为毕业设计水平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保证合作企业数量与质量的基础上,激发企业导师的积极性,明确校内外导师之间的分工,严格监督毕业设计实施过程,可以确保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的成效。总之,切实加强校企合作对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及就业竞争力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强 邓岳保 张周琛 单位:宁波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篇3

理工科类专业旨在培养学生能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胜任工程领域中产品的开发、生产管理以及工艺设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够熟练掌握相关实验仪器设备使用方法以及实验技能,具备较好的科研基础和论文撰写能力,能够快速掌握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并且能够融合专业基础知识高效率地解决实际应用问题。针对理工科类专业应用特色以及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设计作为系统综合的实践模式,在选题、筹备、设计过程、考核等方面要以社会行业整体需求为导向,以学校特色、专业发展、学生个体需求为基础,合理灵活地完成整个设计过程。

1毕业设计模式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各高校理工科类专业毕业设计的相关调研与分析[1-6],发现理工科专业在毕业设计实践环节中还存在较多相似的问题。(1)选题老套无新意。理工科每年毕业生数量庞大,很多类似的选题每年都重复使用,指导老师在选题设计时未能根据专业的发展与行业的变革、社会的需求来合理地创新选题方向,很多选题都是把陈年的内容在工艺、参数上稍作修改,导致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过多地借鉴和模仿往届毕业设计,或者可以在网上找到众多雷同的设计内容,毕业设计沦为一种形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2)设计时间安排不合理。根据培养目标毕业设计的时间通常安排在大四末段,造成学生找工作、考研、实习等与毕业设计相冲突,大部分学生更多地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身未来发展和职业规划中,很难静下心来专心创作毕业设计,并且这段时间大部分学生都为前途奔波,与指导老师、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较为缺乏,因此,对毕业设计过程和考核阶段的时间设置显得更为重要。(3)毕业设计参与意识不够。本科毕业不通过率非常低,没有过多的成果和过程考核,指导老师以及学生本人对论文和设计内容的质量和创新要求较低,在内容重复率和考核流程中满足学校的规定即可,并没有真正把毕业设计作为一个提升个人能力、增加个人与社会需求联系的纽带,对学生个人行业实践以及科研经验的帮助较为有限,形式主义比较浓重。(4)指导形式单一。大学老师很多都是直接从高校毕业后走入教学工作的,工程经验方面比较缺乏,在毕业设计的指导上,较多地是从自己科研实践出发来设置选题方向和内容指导,还有部分高校老师主要侧重于设计形式、论文格式等方面,在行业性、实践性、前沿性方面的指导较为欠缺,与社会整体需求脱节较严重。

2理工科毕业设计的创新与改进

针对目前各高校理工科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存在的部分问题与局限之处,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以专业特色与社会需求、学生个体发展等为基础,对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模式与内容、发展等进行相应的探索与创新。

2.1毕业设计选题

(1)就业导向型选题。毕业设计选题要有针对性,以行业需求和技能发展应用为前提,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行业实践经验为导向,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需求。选题可以收集相关企业制备、研发、加工、工艺等项目案例,面向生产应用,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实习单位就地取材,选取部分产品生产制造案例作为毕业设计题目,这种就业导向型的选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更能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为走向岗位积累较好的设计实践经验。(2)科研导向型选题。时代的发展对学生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学生本科毕业后还将继续研究生深造,甚至会走向科研学术的研究道路。老师可集思广益,跟学生深入沟通,以老师自身的科研� 这种选题模式,可以为学术深造的学生提供科研经验积累的捷径,提升学生的毕业设计动力,通过设计过程熟悉各种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熟练实验方案设计、过程操作、性能表征以及结果分析等,在顺利完成毕业设计的基础上积累深厚的科研实践经验,有助于学生下一步的学术深造。(3)就地取材型选题。选题更应该因材施教就地取材,材料类专业有较多的专业竞赛,如金相大赛、“互联网+”、挑战杯等,很多学生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参与了大量的专业竞赛,并且产生较多的产品和成果,同时很多学生也在企业有过实习、交流的经验,老师在选题设计的时候,要跟学生多交流,以学生竞赛、实习等经历为基础来设计选题方向,可以更好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与创新发展能力。

2.2设计时间安排

根据培养方案与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的知识层次要求,通常毕业设计都会安排在大四末段,因为这个时间段所有的专业理论课程、实验实践课程基本上都结束了,整体知识层次搭配比较合理,学生具备完成毕业设计的扎实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储备。但这个时间段,面临就业与考研的压力,学生普遍比较急躁与迷茫,他们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耗费在找工作、考研以及规划未来的职业方向等方面,对毕业设计环节并没有太多的精力投入。因此,合理规划毕业设计的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毕业设计时间设置并不是简单地延长或者更改时间段,而是要有意识地把毕业设计过程渗透到大学整个学习过程中,把实践环节时间碎片化到专业学习阶段,毕业设计的时间和过程贯穿整个本科学习周期,大四末段的设计环节时间只是作为改进与答辩的时间,这样就能很大程度地缓解所有涉及内容堆砌在大四末段的问题。在时间设置上的改进需要指导老师和专业老师的合理安排,在大二就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事毕业设计的准备阶段,熟悉相关的实验设备操作、性能表征方法以及设计研究思路,熟练毕业设计用的相关专业软件以及相关论文写作技能,在大三阶段应该对毕业设计的选题方向以及设计步骤、方案、实验数据和创新思路有比较明确的定位,把整体框架确立出来,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设计方向以及设计思路,并且积累相关的实验数据、设计图纸或者理论计算等,在大三第二学期可以完成毕业设计的初稿,大四毕业季、工作季的阶段,主要完成毕业设计的精修与答辩阶段。把毕业设计贯穿整个大学专业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学以致用,目的性与专业应用性更为明确,学生有足够的精力与时间来完成,能够更好地实现专业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综合与创新。

2.3注重设计过程

毕业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熟练应用专业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解决相关的专业实际问题,并能够有相应的创新和突破。因此,毕业设计在注重设计内容以及重复率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其设计过程、创新性以及实用性,要注重学生对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与应用,必须加强设计过程的监督、老师的指导以及实验平台的建设工作。鼓励学生参与专业竞赛,积极申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以及校级、省级大学生科研项目,在竞赛与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可以把这类比赛成果与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各类竞赛与项目锻炼能够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工程实践经验与设计能力,鼓舞和激发学生对设计型选题的热情,同时,比赛过程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应用,为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提供有效的保障。鼓励学生参与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通过长期的科研训练过程中掌握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以及科研基本思路与素养,熟悉材料制备、表征、工艺、结果分析以及相关专利、论文的撰写工作,积累科研经验与专业基础知识。在整个科研过程中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并且还能输出专利以及相关科研论文作为最终毕业设计支撑,这种设计过程比单纯的设计内容本身更具备实用性与创新性。学校还可以联合企业对学生毕业设计进行共同指导,学生在工厂见习、毕业实习的过程中,由企业的导师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实地指导,联合企业的生产项目与产品研发,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完成毕业设计,对学生工程经验的积累和专业知识的应用更有帮助。

2.4完善考核方式

本科生毕业设计答辩人数多、选题方向杂、答辩时间短,这种仓促的考核形式难以起到把关和督促的作用,对本科生毕业设计高质量的实施十分不利,考核方式的不完善,必将造成毕业生质量下降,专业知识与技能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对学校和学生的发展都极其不利。因此,对毕业设计的考核方式需要多重化,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1)尽量把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时间提前,答辩委员会对选题的前沿性、可行性、应用性以及设计意义等提出评价。开题后,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设计过程、设计成果输出、设计正文等要严格把关,毕业设计要求老师指导多稿,需提出明显的指导输出。指导老师应及时组织中期检查,对设计进度、设计偏差以及设计难题等及时提出完善建议,便于学生及时调整设计内容。(2)注重过程考核与成果考核。考核的内容不限于设计的正文内容与答辩时候的问题回答,还要对设计过程中的实验数据、实验方法、表征测试过程等原始数据积累进行考察。同时,对毕业设计过程中形成的专利、科研论文、成型产品等要纳入考核范围,鼓励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设计过程中多输出科研与相关设计成果。(3)毕业设计答辩采用申请制度,完成毕业设计内容可以随时申请答辩,这样可以避免大量毕业生统一答辩时间紧凑的问题,答辩委员会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学生的毕业论文,学生也有更多的时间来讲解其设计内容与创新,通过综合提问来把握学生是否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3结语

本科毕业 篇五

关键词:美术学;毕业设计阶段;课题

美术学毕业创作需要呈现美术学专业特色,并区别于纯绘画艺术和应用类设计学。美术学所学课程一般涵盖中小学美术课程涉及的各种绘画类、设计类、雕塑媒材类、史论研究类等课程。毕业设计环节包含作品创作和毕业论文,作品部分公开展出。在毕业创作作品部分,学生通常会在平面视觉类中进行选择,大部分在绘画类中选择自己擅长的形式进行作品创作,少数学生会选择材料与工艺表现类。为凸显专业特色,避免与其他专业重复,院系指导重点建议放在传统美术绘画类。美术学毕业设计环节是学生本科四年能力水平呈现的阶段,是个人学习成效与艺术修养的综合展示。毕业设计阶段从下达任务到选题、开题再到最后的公开展览过程将持续一个学期,学生通过对这一阶段的合理规划、利用,将会获得前所未有的收获,在高质量完成毕业创作的同时,向各层次专家、学弟学妹和社会展现自己的专业风采,收获更多资源信息,为后续的工作、学习打开新天地。为此,合理选题、科学规划乃至落实呈现整个过程都非常重要。

一、绘画类毕业设计课题分析

美术学绘画类毕业设计选择方向有西画类、中国画类、版画类、装饰绘画类,还有插画、绘本等。西画类因使用工具不同包括油画、水粉画、水彩画、色粉画和丙烯画等;进一步细化,油画有人物、风景、静物、主题画、抽象画等,同样的油画材料因画法、题材的区别,难易度、耗时度差别较大。中国画类包含工笔画、写意画和兼工带写以及书法等。中国画类题材内容广泛,有人物、花鸟、山水和陈设等,由于作品尺幅或组成形式的不同,其难易度差异较大。版画类有木板、石板、铜板、丝网、纸板等,使用材料、选择题材与尺幅的不同也会对作品的难易度产生很大的影响。在绘画类课题的选择中,具体类别、兴趣偏好和个人能力是选题时的首要考虑因素,对难易度的选择则需要根据自身专业能力和效率最大化的时间安排确定。难易度涉及创作题材、作品尺幅、绘制方法以及与作品相关的论文撰写等方面。一般来说,无论是油画、中国画还是版画、装饰画、绘本插图,绘画人物的难度系数相比于风景、花鸟、静物而言更高;其中,画面人物的多少、所涉场景的大小和作品尺幅、描绘方式在绘制难度与工作量耗时方面有较大影响。如:以学生运动会为创作题材,可以是一张整开的工笔国画,包含约20名人物,呈现多种项目的课外运动;也可以是分成八张八开的组画,每一张上画3至4名人物,每张表现一种运动项目。八张八开合起来同样是一整开的工作量,但二者难度系数差别较大。一个整开的画面难度比八张八开的画面至少增加一倍,因为所有的人物在同一场景中出现,人物之间的互动、交错、叠压、穿插关系比八开画面要更为复杂,对整张画面整体构图、色彩和表现力方面的把控难度也较八张八开画面更大。因此,在确定创作题材之后,学生需要根据毕业设计阶段个人的能力、时间状况,确定画面尺幅。绘画类不同画种之间基本没有难易高下之分,无论是油画、中国画还是版画、装饰画、插图绘本,其类型本身都是不同形式平面绘画艺术的个体呈现。相对而言,尺幅较小的类型如插画、绘本或书法等灵活度较高,比较适合毕业设计阶段时间较为分散的状况;选择整幅大尺寸画面做毕业创作,则需要长时间连贯进行。

二、工艺与材料制作类毕业课题分析

由于美术学专业就业方向面向中小学美术教育,其中有许多课程涉及工艺与材料制作方面。因此,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会选择与美术绘画有一定关联并侧重工艺材料制作的类型,如陶瓷版画、磨漆画、纤维艺术、纸艺、黏土画、原创插画形象的艺术延展等作为毕业创作。这类包含工艺特色的作品由于和材料工艺结合,不仅是画面创作,而且需要与工作坊、实验室或相关工厂取得联系,以实现一体化进程。工艺性较强的作品创作,前期需要对工艺制作过程和特性进行实践,确定生产制作的可行性以及所需要的工艺流程、具体时间。工艺类型的创作与绘画类最大的不同是其中存在一部分局限性、被动性。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工艺材料、加工技术带来的限制,这种限制往往体现出这种工艺的独特之处;被动性在于有些工艺需要借助厂家或师傅的技术,这意味着毕业创作环节中的有些部分不能完全按照学生的自主意愿进行,需要留出一定的机动或备用时间。工艺材料制作类创作难度一方面来自制作工艺的技术要求,另一方面在于将技术结合工艺特色、将创作作品的艺术个性结合工艺加工方式,以获取最佳效果。选择时,学生除了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熟悉工艺流程和材料性能外,还需要详细规划创作进程中的时间安排,并考虑到有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在工艺类创作中,瓷板画、磨漆画需要集中整段时间完成,纤维艺术、纸雕艺术、黏土画可以利用分散时间制作。材料工艺类创作各有特色,相互间不存在难度差异。工艺因受加工流程影响,作品完成需要的时间差异较大。如:在漆画制作方面,传统的漆画工艺较为复杂,天然大漆的自然风干受温度、湿度的影响,而现代漆画运用新材料工艺减少了许多不可控因素,缩短了创作完成时间;陶瓷画受窑温、窑变等因素影响;纤维编织受材料、制作工艺手法的影响;等等。这些因素都需要学生在设计与创作实践时进行精准化评估,以确保作品制作顺利完成。

三、毕业设计阶段时间分配对选题的影响

美术学学生在第八学期不再进行群体同步的学习方式,在毕业设计阶段也不能集中在教室上课。这个时段,学生往往有了不同的计划,学校也会按照学生的课题选择方向,安排其进入与创作专业方向一致的导师工作室完成毕业创作任务。这一时期,学生往往开始落实毕业后的规划:有进一步读研深造的;有出国留学的;有考编制和试用期实习的;等等。在不同情况下,学生对于时间的利用程度差距较大。毕业创作在呈现学生本人专业能力的同时,是其人生中又一个关键节点。这个节点是对本科四年学习的总结汇报,也是人生新阶段的起点。因此,合理甄选课题难度显得尤为重要。拥有整段时间的学生可以选择尺幅较大的作品,高质量完成大型作品能最大限度地展现个人能力。大幅作品在视觉感受上往往拥有更大的冲击力和气度,需要学生有相应的表现能力以获得理想的效果。毕业设计阶段时间分配比较分散的学生适合选择系列化小型作品,以套系形式呈现某一主题画面。这样选择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碎片化时间,以最大化效用完成毕业创作。如果实际情况鉴于上述两者之间,则可以选择一、二幅较大作品协同若干幅小作品的形式。这样,学生既可以在较大幅作品中表现个人能力,又可以利用小幅作品细化主题,在确保毕业创作质量的同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作品规划实施过程中有利于及时调整。甚至在后期时间不够的情况下,省略某些小幅作品也不会对整体质量造成太大的影响。这种大小作品组合的主题创作不受内容题材、工具材料和难易度影响,灵活性强、机动性高,任何绘画类毕业创作都可选择。在毕业创作中,除了作品尺幅和时间规划外,难易度还体现在表现力与艺术性方面。表现力和艺术性与个人的感受、领悟、体会有关,学生往往会根据自身能力、日常积累和兴趣点选择毕业创作选题。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内容、题材对创作难度和作品完成质量存在较大影响,如写意人物、书法中的大篆、大尺幅古典风格的西画等。对于这类题材,学生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支撑,在必须集体亮相展呈大众的毕业设计环节,以想挑战新高度、学习新难点的心态进行创作,还是必须三思的。工艺类创作难易度在于对工艺特性的掌握和工艺性能的发挥,娴熟的工艺制作能力有助于提升作品的品质。选择时,学生应客观评价自身和协助的工作方师傅。工艺材料类作品的工作量多少与作品数量可能并不一致,与绘画相比,工艺类中的陶瓷烧制一张或几张瓷板画,其烧制时间没有太多变化,但需要考虑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时间规划方面设想到各种可能性。在选择工艺� 选择工艺类创作需要整段的时间,无论工艺制作难度如何,都必须保证创作阶段时间的自主、可控,过于碎片化的时间难以完成工艺材料制作作品。美术学毕业创作除作品之外,还需要完成相关论文的撰写。一般而言,在确保作品成稿过程中,学生从积累创作素材到构思再到作品整体完成的过程能够为后期论文的撰写提供实践依据。论文以真实的实践依据为论证依据,文章源自创作感悟,具有原创性,真实、可靠。论文撰写可以随着创作进程逐渐完成,也可以在创作结束后一气呵成。逐渐完成的论文有利于合理利用间隙时间;一气呵成的论文则需要在后期留出相应的时间确保论文成稿。论文需要的时间与学生个人的文字能力和对文章的要求有关,计划论文结合作品在刊物发表往往需要充足的时间。一般美术学本科对论文并不要求公开发表,撰写保持真实、原创、有理有据、论证合理即符合毕业要求,一般性论文的撰写在作品装裱时间段内即可完成,这样时间上会较为自由。

本科毕业 篇六

关键词:新工科;农业工程;毕业设计

“新工科”概念自2016年提出以来,教育部高度重视并迅速组织研讨,我国工程教育翻开了新工科建设的新篇章。农业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业工程类专业是工程科学技术、生物科学技术、经济与管理科学相互渗透的边缘性交叉学科。因此,农业工程类专业理所当然的成为“新工科”专业建设改革的排头兵。毕业设计是高校“新工科”建设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保证,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

一、毕业设计时间灵活化

目前,高校本科毕业设计的时间基本都在第四学年第二学期。对于农业工程类专业毕业设计题目,大部分为涉农领域,工程设计之后验证性实验是必不可少的。而农作物的生长、收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毕业设计时间固定化,显然不能很好地满足农业工程类专业毕业设计的实际需求。应根据毕业设计所涉及的农作物生长、收获季节,适当调整毕业设计时间,以满足涉农类毕业设计的需求。另外,农业工程类专业第四学年第一学期较前三学年的课程学习任务偏少,对于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大四第一学期的业余时间,做一些适合秋季或对季节性要求不高的毕业设计题目,第二学期在签约企业或相关企业集中进行毕业实习活动,进一步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毕业设计选题形式个性化

传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方式大都是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拟定选题,供学生选择,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目前,农业工程类专业教师的研究方向大部分为涉农领域,对于热衷于科技实践的学生,这种方式属于被动接受,自主选择性较差,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另外,对于已经考取硕士研究生的学生,也想做一些与硕士生导师相关的毕业设计题目。工程类专业知识涉及面较广,可由学生自主拟定题目,可以是涉农题目,也可以是非涉农题目。学生根据题目的相关性,自主选择指导老师。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以及文献查阅,着力把控毕业设计的大方向,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也能有效补充、完善指导教师的知识结构。

三、毕业设计团队配置科学化

目前,虽然毕业设计是“一人一题”,但部分选题相关性较大,指导老师一般都是根据选题组建不同的毕业设计团队,一个团队协同进行工程设计或实验。传统的团队配置方式,大多未考虑学生自身的学习成绩、实践能力、性格等。指导老师应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应安排与成绩好、态度认真的同学在一起组队。第二,实践能力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应安排与实践能力较强的同学在一起组队。第三,性格内向的学生应安排与性格外向的同学在一起组队。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相互协作、共同进步,力所能及地完成毕业设计任务,还可以有效地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取得人才培养和工程研究的双丰收。

四、毕业设计内容现代化

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状况是,对于科研型教师来说,考虑到本科生的能力和水平有限,本科毕业设计时间较短,对科研项目的贡献度较低,索性将已成型的科研成果交由学生整理。而对于教学型教师来说,鉴于科研项目较少,故每年的毕业设计选题过于陈旧,创新度匮乏。学校层面应从政策上鼓励和支持这两类教师指导本科毕业设计,毕业设计内容应引入“新工科”的现代教育理念,面向战略新兴产业与引领性行业需求来培养人才,注重多学科交叉与行业融合,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毕业设计过程检查可控化

毕业设计过程中有中期检查环节,侧重于检查毕业设计的进度和完成质量情况,目的是使下一阶段能更好地开展毕业设计工作。目前采用的方式大多和研究生一样,由教研室组成中期检查小组,学生汇报毕业设计进度以及毕业设计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中期检查小组针对学生汇报情况进行提问,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本科毕业设计时间较短,就农业高校工程类专业特点来说,很多工程设计或实验成果在毕业设计后期才能获得,此种检查方法大多流于形式,导致毕业设计过程不可控。在注重多学科融合的“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指导教师应定期(3~4周)召开毕业设计过程检查报告会,每次报告会邀请1~2名不同领域的老师参加,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实现毕业设计过程检查的可控性。

六、毕业设计答辩形式多样化

毕业设计答辩是毕业设计的重要环节。采用的方式是成立答辩委员会,听取学生关于毕业设计完成情况的PPT汇报,然后提问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最终由答辩委员会集体商议评定学生毕业设计答辩成绩。而大多数农业高校工程类专业毕业设计的成果无法很好地使用PPT展示,可以采取现场演示答辩、实验展示答辩、成果验证性答辩等多种形式,从而有效保障毕业设计质量。对于一次答辩不通过的学生,可组织进行二次答辩。

七、毕业设计实践与探索

(一)毕业设计分批实施。根据毕业课题特性、学生发展目标等,毕业设计工作分三批实施,尽量满足老师和学生的不同需求。1、第三学年第二学期末启动第一批毕业设计工作,主要针对季节性(暑期)要求比较严格的涉农题目,实行老师申请开题、学生自愿选题的原则。指导老师在学期末向学院提出开题申请,学院批准后选题公告,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愿选题,毕业设计的实验环节主要在暑期进行。本批学生第四学年第一学期毕业设计的主要工作是实验数据汇总、整理、分析以及毕业论文撰写,第四学年其他时间的主要精力可放在考研或就业方面。2、第四学年第一学期初启动第二批毕业设计工作,主要针对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学生,实行学生自主命题和自愿选题相结合的原则。对于自主命题的学生,可由学生自行联系指导老师,亦可由学院根据命题涉及的技术领域,为学生配备指导老师。本批学生第四学年第二学期主要是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可在签约企业进行毕业实习,以便更早地熟悉工作岗位。3、第四学年第二学期初启动第三批毕业设计工作,主要针对第一学期备考研究生的学生,实行学生自愿选题和校外导师负责的原则。对于已经考取硕士研究生且已确定导师的学生,可申请在硕士研究生录取高校进行毕业设计,提前熟悉研究生导师的课题方向。学生的研究生导师可聘为校外指导老师,主要负责学生毕业设计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学院为学生指定校内指导老师,主要负责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检查及答辩工作。(二)毕业设计过程管理。1、学生选题在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增加科学合理调配环节。系部通过日常课程教学环节,一般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实践能力等方面较为熟悉,而团委通过学生管理,一般对学生的性格、心理等方面较为熟悉,系部和团委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科学、合理调配学生选题,倡导学生互帮互助、团队协作、共同进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2、尝试毕业设计指导双师制,即为毕业生配备科研型教师和教学型教师,注重理论和实践相融合、多学科交叉与行业相融合,这样不仅有利于毕业设计融合新工科,提高课题的创新度和实施成效,而且有利于指导老师自身业务水平提高。3、摒弃形式,重在实质,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检查。鉴于本科毕业设计时间较短以及不同类型选题实验节点时间不一,系部不再统一组织毕业设计的中期检查,由指导老师根据毕业设计进展情况,自行确定检查时间,并组织检查报告会。(三)毕业答辩。根据毕业设计的选题特性,由指导老师提出答辩形式申请、系部答辩小组研究确定,可以使用PPT现场演示答辩,也可以采用实验展示答辩、成果验证性答辩等多种形式。对于2020届毕业设计,学生若无法在答辩时间返校参加现场答辩,可采用网络视频答辩的形式进行,不具备网络视频答辩条件的学生亦可申请采用答辩小组综合评定的形式进行。毕业设计作为本科教学中的最后一个实践环节,是学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单位的过渡。全面训练学生的工程能力、创新意识,重视该环节对于培养具有个人效能、知识能力、学术能力、技术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新工科”学生起着关键作用。加强毕业设计全过程管理,实现毕业设计时间灵活化、选题形式个性化、团队配置科学化、内容现代化、过程检查可控化、答辩形式多样化,可有效保障农业工程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波,冯辉,韩伟力,等。加快新工科建设,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创新[J].复旦教育论坛,2017(15).

本科毕业 篇七

1.指导教师的资格

1.1指导毕业论文的教师应由学术水平较高,具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一般应由讲师职称以上的人员任职,初级职称人员原则上不能单独指导毕业论文,但可协助指导教师工作。如个别系确有困难,可选派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或教龄三年以上的教学水平较高的助教任指导教师,但比例不得超过10%。

1.2可聘请外教任指导教师,也可外聘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参加论文指导工作,但必须由本专业教师参与联系和交流,以便掌握教学要求和毕业论文进度,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外聘教师的比例不得超过10%。

1.3讲师,副教授,教授及外教应指导的论文篇数原则上依次规定为:1篇,2-3篇,4-5篇,6-10篇。

2.指导教师的职责和作用

2.1必须介绍自己的科研方向:由于导师可由学生与教师分别协商确定,或由各系《论文评审专家小组》协调指定,为此,导师必须向学生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科研工作背景及科研成果,以利师生双方选择导师和学生。

2.2必须熟悉自己指导的课题内容:论文选题一旦经系《论文评审专家小组》审定通过并报院《论文评审领导小组》批准后,指导教师应及时做好以下工作:下达论文任务书,审查选题理由并提出意见,为学生推荐参考书目,指导学生收集资料等。为此,指导教师必须熟悉自己指导的课题内容,掌握有关资料,以利指导工作的顺利进展。此项工作应在第七学期内完成。

2.3指导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条件,指导学生指定、安排周密的毕业论文的进度计划。此项工作应在第七学期内完成。

2.4学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见面,填写4-6次论文指导工作进度表,检查、指导、督促学生的论文写作进度,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毕业论文。

2.5指导教师要主动接受院《论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实施的中期检查,认真向领导小组汇报指导工作进展程度并展示填写的进度表,同时说明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提倡各系结合中期检查,组织论文指导讲座,由各指导教师就学生论文进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完善方案。

2.6督促和指导学生作好答辩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向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提交包括学生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在内的全部材料。

2.7指导教师应参与的毕业论文工作的各个阶段:毕业论文工作一般应经过以下几个阶段:1选题;2收集资料;3编写论文提纲;4撰写初稿;5反复修改草稿;6修改定稿;7指导教师出具评语和成绩;8评阅人复评;9论文答辩;10评定论文最终成绩。指导教师应参与7个阶段工作,但原则上不参加被指导学生的论文答辩。

2.8学生答辩工作完成后,指导教师将毕业论文材料整理统一交所在系《论文评审专家小组》由各系留一份存档,将另一份交院保存,毕业论文至少保存三年。

3.课题选择及要求

3.1选题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有较大的专业覆盖面,应体现各专业《外语+较宽厚的文化知识+一定的应用专业知识》的人才培养目标,突出《知识,才能,素质》的基本训练内容,以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2课题内容的选择

课题选择的内容原则上规定如下:

1)有关语言对象国的语言文化,社会,经济,政治,历史的专题研究;

2)有关中外交流或中外比较专题研究;

3)翻译未被译过的中国文学作品(字数不少于4000),外加1000字的中外两种文字的评论。

3.3课题由学生或指导教师(或师生配合)在上述三个范围内选择,然后报各系《论文评审专家小组》审定,再报院《论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备案。

3.4论文题目不宜过大,难易程度适当,还应考虑资料来源条件。

3.5选题原则上每生一题。

3.6选题审定的基本原则:选题要有一定的新意和难度,对促进中外了解和交流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要有利于巩固和加强对本科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有利于使本科生得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训练。有利于全面考察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以及事业心和责任感。为此,选题应力求紧贴社会实际,与社会服务相结合。

3.7选择往届做过的课题时,必须在原课题的基础上改进或更新内容,并提出自己新颖的观点,注意防止照抄往届或利用现成资料简单拼凑的做法,改进或更新的内容至少在70%以上。

第二条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审批表和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的填写

1.1毕业论文题目审批表(或称毕业论文任务书)是根据已确定的毕业论文课题下达给学生的一种文件,是由学生和指导教师共同从事毕业论文工作的依据,并由《论文评审小组》和系主任审定后作为正式任务下达给每位学生,由学生和他的指导教师共同填写。审批表的格式和内容包括:所选题目、系、专业、专业方向、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姓名和职称;

选题理由;

指导教师审批意见,(签字);

主管系主任审批意见,(签字)。

1.2填写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旨在了解论文工作进展程度,总结阶段性成绩,采取措施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推动论文工作顺利进行,此表由学生和指导教师共同分1-6次填写,(原则上不少于4次)并应将填完的表格向中期检查小组展示,最后一次填完的日期应在答辩工作开始前(大约在5月中旬)。中期检查表的格式和内容包括:

系、专业、专业方向、论文题目、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姓名;

序号、起止日期、计划内容、实际完成情况、指导教师意见。

第三条对学生的要求

1.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1.1毕业论文旨在指导教师指导下,使学生接受一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训练,从而加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因此,学生本人应对工作的质量负责,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面完成毕业论文的各项工作,争取优异成绩。

1.2学生在接受毕业论文题目审批表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向指导教师提呈论文提纲,并结合指导教师推荐的参考书目,在充分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拟订出论文工作进度计划和预期阶段成果。

1.3学生应主动接受指导教师的检查和指导,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毕业论文工作进度,听取指导教师对工作的意见和指导(每周至少一次)以便于指导教师掌握毕业论文的进度并最终给论文质量做出恰当的评语和成绩。

1.4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工作能力的训练和检查,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严禁抄袭他人的论文成果或请人代替完成论文,一旦发现上述情况,即取消其撰写毕业论文的资格。

1.5经指导教师审定完成后的论文,应打印成册,一式两份连同软盘一起交给指导教师。

2.对学生基本工作的要求

2.1论文正文掌握在12000-15000字符(相等于A4纸小四号字满页打印12-15页)

2.2翻译未被译过的中国文学作品,中文字数不得少于4000,外加1000字的中外两种文字的评论。

2.3中外两种文字对照的摘要不多于300汉字。

2.4独立查阅中外资料不少于6篇。

3.对学生毕业论文打印及装订的要求

3.1论文必须用计算机打印;

3.2论文的内容和装订顺序:

3.2.1论文封面,包括题目、专业、班级、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时间、成绩等级。

3.2.2毕业论文题目审批表(或称毕业论文任务书)

3.2.3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

3.2.4毕业论文评阅教师评语

3.2.5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

(包括指导教师,专家评审组和答辩委员会做出的评语和成绩)

3.2.6(提倡作)谢辞

3.2.7中文摘要,关键词

3.2.8外文摘要,关键词

3.2.9目录

3.2.10前言(或称引文)

3.2.11正文

3.2.12参考文献与附录

3.3参考资料的合法使用:引用资料原文必须加以注释,注明原文作者和出处,注释应打印在页面下方。如不加注释地引用或翻译则会被视同抄袭。且不宜大量引用,引文字数不能超过正文的20%。所有被引用的参考资料均应列入文后的《参考文献》中。

第四条答辩工作及成绩评定

1.评阅工作

1.1指导教师评阅

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认真、全面地审查,对毕业论文的完成情况、学生的外语笔头表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及查阅资料、分析归纳的调研能力写出评语,给以评分。

1.2评阅教师评阅

评阅教师代表《论文评阅专家小组》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认真复审,对论文的质量、学术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以及论文的主要优缺点加以评审,最后写出评语,给于评分并写出是否同意该生参加答辩的意见。

2.答辩工作

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由各系《论文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主持,其成员基本上由《论文评阅小组》原班人马组成(包括系领导及专家3-5人组成),但可吸收外籍教师参加,必要时可设秘书一名,负责答辩记录。

2.1答辩委员会的主要职能

2.1.1聘请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包括工作人员);

2.1.2审定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资格;

2.1.3主持并组织论文答辩工作;

&n2.1.4讨论和确定学生毕业论文的最后成绩及评语;

2.1.5做好毕业论文工作总结。

2.2答辩工作程序和要求

2.2.1根据学生提交的毕业论文(或翻译文章)及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的评阅意见,答辩委员会审定答辩资格

2.2.2组织论文答辩会,先由学生介绍毕业论文内容,时间一般为5-8分钟,然后学生回答答辩委员会委员提出的问题,时间占12-15分钟。

依据评分标准,答辩委员会发扬民主,集体讨论决定学生论文的评语和成绩。

3.成绩的评定

3.1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委员会在评定学生毕业论文成绩时,应实事求是,严格要求。评定成绩主要看最终定稿的论文质量,不要以对学生过去成绩的印象,或指导教师的水平作为决定学生毕业论文成绩的主要依据。论文最终成绩应是论文写作成绩和论文答辩成绩的平均分。论文写作成绩为指导教师的打分和评阅教师的评分的总和,前者占60%,后者占40%。

3.2毕业论文的成绩采用五级分制(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

第五条毕业论文工作的组织管理

5.1为加强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成立《院毕业论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系《论文评审专家小组》,前者由院长(或主管教学的院长)任组长,各系一名主任和教学秘书参加,后者由系主任(任组长),2-3名副教授以上的中国教师组成。

5.2《院毕业论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5.2.1在第七学期后期,对全体毕业生和参加论文指导的教师进行毕业论文工作的动员,明确该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毕业论文的教学目的。

5.2.2组建各系《论文评审专家小组》;

5.2.3组织毕业论文的选题审查工作;

5.2.4协助各系《论文评审专家小组》确定指导教师,协调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5.2.5对毕业论文工作实施中期检查;

5.2.6收集毕业论文及有关材料存档,进行全院毕业论文工作总结和经验交流并编辑优秀论文集;

5.2.7实施对毕业论文工作的奖惩;

5.3《系论文评审专家小组》的主要职责:

5.3.1贯彻执行校、院对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各项规定;

5.3.2组织学生选题并为学生配备指导教师;

5.3.3组建《论文答辩委员会》,保证顺利进行答辩和评定成绩工作;

5.3.4收集毕业论文及有关材料存档做好系级毕业论文工作总结。

第六条对毕业论文工作的奖惩

6.1把对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表现作为教师年终述职、考核和晋升的条件之一;

6.2对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进行表彰并给以一定的物质奖励;

本科毕业 篇八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毕业论文(设计);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过程管理

本科生导师制被证明是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广东海洋大学自2010年实施“双百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时,就推行了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导师不仅给以学生思想、生活方向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方面的指导。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生培养必不可少的环节,其目标是提升学生理论和学术素养、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而导师是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过程的直接参与者,起着监督与指导作用。笔者以导师这一视角,就如何履行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以下简称海渔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管理的职责展开相应的讨论。

一、海渔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

海渔专业属于涉海类专业,根据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熟悉科研创新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创新和实验设计能力。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实验,取得足够的实验数据,实验要有探索性。独立创新是海渔专业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尽管海渔专业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把关非常严格,但每年仍有少数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有待提高。出现这种情况,从学生角度讲是准备不充分,平时实验技能训练不足,加上临近毕业忙于面试、实习、考研等活动,时间投入不足,专注度不够。从教学管理角度而言是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管理有疏忽,对学生在各个关键时间点需要完成的任务把控不严格。因此,导师作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直接监督管理者,必须做好毕业论文(设计)的全过程管理。

三、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管理

按照学校学院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程序,海渔系将整个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分为三个阶段、七个质量控制关键点(表1),以下根据这几年的工作体会,按七个关键点展开论述。1.选题。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一般是在第七学期初拟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导师制则将这一时间大大提前了。以笔者指导渔业资源调查课题为例,大二时学生就报名加入了科研实验小组,并在和大三、大四学长一起参加渔业生物学实验中接触了科研实践。笔者指导的2018届本科毕业生根据平时开展的实验内容,选择了制作底拖网渔获物图谱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2.开题。开题是对研究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进展、研究(设计)内容、预期目标、研究(设计)方案与技术路线、研究(设计)方法等开展调查研究,通过文献阅读和集中讨论,拟定论文(设计)方案。这时要求导师和学生碰头讨论,集体或逐个指导开题报告的撰写,重点是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文献阅读。笔者指导的2018届8名本科生的题目都是毕业设计,故要求学生多阅读图书出版物,搜集查阅不同的分类图鉴,学习借鉴它们的编排设计特点,构思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创作。3.中期检查。中期检查通常是第七学期末进行,学生要对照开题报告,将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进展情况写成书面报告。中期检查是一个预防性手段,检查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是否按计划进行。笔者指导的2018届本科毕业设计,基本做到了一周一次工作进展汇报,及时商讨和解决设计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由于平时工作抓得紧,中期检查时他们都已积累了丰富的素材,绘图技能也得到了训练,对完成整个毕业设计有充分把握。4.交稿。这时,导师要催促学生及时返校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论文初稿完成后,经过几轮格式、内容的检查与修改,在经导师确认后,上传中国重复率。学生在通过重复率检测后,还要根据检测报告,继续对有关内容作必要的修改。导师必须认真审核学生交出的送审稿,确认学生都已按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改正后,打印上交送审稿。5.评阅。海渔系要求毕业论文(设计)必须经评阅老师审阅合格后,才能取得答辩资格。学生交稿后,海渔系会组织教师集中评阅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一篇论文(设计)要经过至少三位其他教师的评阅,重点是查出其中质量不达标的论文(设计),约谈有关学生进行整改。整改完后再由导师和系主任根据其修改质量,确认是否给予答辩资格。笔者指导的2018届本科毕业设计因交稿前经过反复校对,错误较少,顺利通过了评阅。6.答辩。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时间一般在6月上旬,学生要在答辩前做好答辩演讲PPT,交导师检查审核。答辩当天,由五名教师组成的答辩小组根据学生的PPT演讲和回答提问情况进行打分。全体学生答辩完成后,现场汇总指导教师成绩(30%)、评阅教师成绩(20%)和答辩成绩(50%),评定出毕业论文(设计)总评成绩和等级。7.定稿归档。答辩完成后,学生还要根据答辩时提出的问题进行最后的修改,再经导师审查后定稿,打印上交归档。同时,学生还必须整理好毕业论文(设计)的附件材料包括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等。教师完成填写指导教师意见、评阅教师意见、答辩小组意见、成绩评定表等评价材料。导师负责收齐这些材料,和论文(设计)一起装袋上交学院保存。

四、结语

尽管学校目前采用了“中国知网”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规范和便利了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管理,但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管控自始至终都要落实到导师身上。海渔系近年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导师制全过程管理实践再次证明了严格履行导师责任是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有效途径。导师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管理中履行好自己的责任,也要发挥好学生主观能动性,按时完成各阶段的任务,确保最终达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马睿,孟玉琼。在本科生导师制基础上提高理科生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索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17):157-160.

[2]梁慧锋,王彦娜,胡洁。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管理过程的探索[J].才智,2014(26):298-299.

本科毕业 篇九

关键词:毕业设计;质量计;实际问题计;对策

目前我国工科高等教育“非工程化”现象严重,大多数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严重滑坡已是不争的事实,甚至引发了学者之间关于本科毕业设计存废的争议[1,2]。根据已有研究[3,4],目前高校工科各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除了学生态度不认真、精力投入有限、有抄袭现象、过程把控不严等问题外,更为主要是毕业设计题目不合理、内容空泛,和现有行业需求脱节,缺乏工程实践背景,难以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剖析

通过对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文与水资源、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四个水利类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环节的调查及访谈,总结目前水利类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如下。1.题目及内容设计不合理。毕业设计题目是本科毕业设计的关键,决定了后续毕业设计的内容,是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工作的先决条件[5]。本科毕业设计题目一般由本系老师自行拟定,综合前几年的情况来看,一方面,不少题目属于老师虚拟题目,实践性和工程性不强;另一方面,还有不少老师多年来维持同样的题目,过于老化,不能反映最新的行业现状。同时,在内容设计上,毕业设计题目对于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锻炼不够,比如有些毕业设计内容是某类研究的综述,相对具体工程题目而言较为空泛,仅对学生查阅文献、归纳总结能力有较好的锻炼,而对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锻炼不够。2.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认知不够。部分即将参加毕业设计的大四学生对本科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能体会到学院安排该实践环节的意义,认为对自己未来发展没有大的帮助,态度消极,抱着完成任务、得过且过的心态去开展毕业设计工作,由此导致毕业设计过程中不认真进行文献阅读、资料整理和分析、试验操作及数值计算等,并可能出现前期放松、后期加班现象,甚至后期来不及完成而出现抄袭现象,这无疑会导致学生不能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设计,更谈不上对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锻炼。3.监管不到位,毕业设计过程控制还有待改善。由于毕业设计期间,不少学生存在考研、找工作等其他事情,容易占用大量时间,加之毕业设计实施与课堂教学不同,对学生自控能力要求更高,如何健全毕业设计过程控制体系,对指导老师、毕业设计学生真正起到督促、监管的作用,保障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仍是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改革措施

1.加强毕业设计前期宣讲,增加学生认知。毕业设计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运用过程中巩固、加深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该环节能够很好地衔接学生本科阶段学习及后续的工作就业和读研深造。因此,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应加强前期宣讲,增加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认知,端正态度,激发热情。建议学院或系里能统一组织毕业设计动员和宣传会,让学生和指导老师能认识到毕业设计在教学环节的重要地位,明确毕业设计任务、内容、过程,以及考勤、过程监控、毕业答辩的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2.建立毕业设计选题审核制度,学生与教师双向选择。毕业设计题目一般由符合资格的指导教师先行申报,申报时确定题目名称、题目来源、题目类别以及题目性质。题目来源包括教师科研、生产实际、教师自拟、学生自拟等;题目类别包括新题、老题或改进题;题目性质包括科研类、设计类。同时,指导教师应对毕业设计内容进行说明,包括毕业设计的目的、选题的意义、采用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对学生的要求等。为了加强对毕业设计选题的审核,建议在指导教师申报的基础上,由系汇总题目及内容,并成立专业毕业设计责任团队(包括系主任、系副主任、教研室主任、学术带头人、资深教授等),对毕业设计题目及其内容进行审核,优先鼓励新题目、来自生产实际的题目,并对题目范围是否合适、语言及提法是否恰当、内容难度和深度是否合理以及对学生实践能力锻炼是否足够等进行评议。评议后的结果对指导教师进行反馈,由指导教师修改完善毕业设计题目及内容。最终根据学生人数,确定不少于该人数的适合行业需求、具有工程背景的毕业设计题目,并在学院毕业设计系统中进行。毕业设计题目后,在学生选题部分,建议实施双向选择。一是学生可以设置自己的多重选题意愿,分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和第三志愿进行填报;二是指导教师在学生选题后,可以直观看到选题人数以及志愿情况,从而确定该题目的最终人选,实现双向选择的目的;三是毕业设计责任团队全面监管选题过程,并由专业负责人对热门题目选择学生过多可能出现落选的情况进行局部微调。3.引入行业单位导师,面向工程实际联合培养。水利类专业属于工科专业,其毕业生除部分读研外,主要面向行业工程实践单位就业。为了提前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与未来工作衔接,毕业设计时建议鼓励引入行业单位导师,参与指导或者直接到工程实践单位进行毕业设计。如果是行业单位导师参与、学生在校内完成毕业设计的情况,建议在毕业设计期间由校内指导教师和行业单位导师共同组织,定期开展毕业设计小组指导和讨论会,并通过邮件和其他通讯手段强化与校外导师的联系。如果是赴校外单位完成毕业设计的情况,为了保证毕业设计培养质量,学院应制定校外导师指导检查制度,并要求这些学生带着毕业设计成果回校参加过程管理及统一答辩,满足毕业设计的全部要求方算毕业设计正式通过。4.强化毕业设计全过程监控,建立质量保障体系。本科毕业设计一般持续时间在16周以上,是一个时间长、环节多的系统工程[6],为了保障毕业设计质量,全过程的监控体系建设极为必要。建议:一是建立“三三三”制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即实行本科生院、学院、系“三级”监控;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三方”监控;毕业设计工作前期、中期和后期“三期”监控。这其中,合理的管理和监督组织架构至关重要,尤其是系这个层面上,要建立毕业设计教学责任团队以及毕业设计督导巡查组。二是,要强化毕业设计前期宣讲、题目申报与审核、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毕业答辩、成绩评定所有环节的过程管理和细节监控。在毕业设计的前期,由系主任组织进行毕业设计动员及工作任务布置,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由毕业设计教学责任团队对本系教师拟申报的毕业设计题目进行审核和反馈,控制毕业设计源头。在毕业设计中期,指导教师发挥主体责任人的作用,指导学生及时推进相关分析、试验、计算,编写毕业设计报告或研究论文。系毕业设计教学责任团队在开题报告审查、中期检查、终期答辩环节进行技术把关和上层管理。毕业设计督导巡视组进行过程检查,通过定时和不定时地巡查,发现问题,监督毕业设计进程。

三、结语

2015—2018年以来,通过上述毕业设计改革措施的系统实施,我们在诸多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具有工程背景、面向实际问题的毕业设计新课题占总课题数量的95%以上;(2)通过加大毕业设计前期宣讲,学生认�

参考文献:

[1]杨卓娟,杨晓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存废之辨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160-162.

[2]黄萍。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4,(8):96-97.

[3]孙权,吴秋云。高校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8,(11):63-64.

[4]张为,任金秋。关于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存在的若干问题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36):1-3.

[5]陈莉荣,郑坤灿,武文斐,张铁军。本科毕业设计改革实践[J].高教论坛,2006,(3):103-105.

本科毕业 篇十

您好!我是西安工程大学2007届本科毕业生杨耀青。能够有机会接触到贵公司,我感到十分荣幸。非常荣幸您能阅读我的求职自荐信

作为一名工学士,我在圆满完成学业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广泛发展自身特长,获得了全面的进步。各学科和门类的测评成绩均名列前茅,多次荣获校级一、二、三等综合奖学金,并获中国“如意”专项奖学金。这些奖项是对我专业知识和辛勤耕耘的认可和肯定。

我最突出的优势在于多位发展、全面繁荣。演讲、编辑、谈判、决策是我的四大突出特长。我围绕这些优势广泛参与各种级别和门类的比赛、担任校学生会高层领导职务、担任大学校刊主编,2007年初我成功应聘华商报社的编辑岗位,并在中国古都学会任职等,从中我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与锻炼,也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夺得省市大赛的总冠军、获得“最佳辩手”称号,这些都激励着我向着更加高远的目标发起挑战和冲击。

实力成就自信,实践开创未来。数年的积淀 凭借我在各类实践、比赛场合的精彩发挥,凭借我在部级重点科研机构的历练,相信我定会为贵公司的发展添助一臂之力,共同在社会前行的浪潮中成就一番伟业,打造辉煌明天!

上一篇:娲诲姩鎬荤粨杈╄绀惧洟銆愮簿閫?5绡囥€?5.29鍗忎細娲诲姩鎬荤粨 娲这个字念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工作总结推荐
  • 教师个人履职尽责自查整改报告范本
  • 精选新学期护学岗工作方案范文6篇
  • 少先队中队辅导员学年工作计划范文
  • 中职教师企业实践总结范文(最新5篇)
  • 以学铸魂践忠诚 专题研讨交流发言稿范文六篇 学思践悟铸忠诚
  • 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征文800字精选5篇 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征文
  •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情况报告最新3篇
  • 党的二十大报告思想汇报精选6篇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论文1500字 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论文1500字
  • 党组织软弱涣散整顿工作情况汇报材料精选5篇 党组织软弱涣散整顿工作情况汇报材料精选5篇
  • 猜你喜欢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