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设计优秀10篇 黄鹤楼之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01-14 来源:互联网 点击: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分享了10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设计,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注释或、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古诗,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句子或诗句WWW.SHANCAOXIANG.COM。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李白写的《赠汪伦》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很好,孩子们,把后两句有感情的再读一遍。是啊,汪伦送别李白的情谊真的是比那桃花潭水还要深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去感受李白送别友人的真情吧。

二、解题:

1、学习题目中的三个生字,齐读课题。

2、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三、初读古诗。

李白如何描述他和孟浩然分别的情景呢?请大家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1、学习诗中两个生字。

2、指名读古诗。指导朗读

课件范读。

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课件,根据划分好的节奏,自己先学着读一读。

指名读、教师范读、齐读。

四、理解诗意

自由的读一读第一、二句,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1、故人:指老朋友。

2、西辞?

“在西边辞行,往东走。”课件出示黄鹤楼和扬州的的位置图。

3、烟花?形容花开得很繁茂,像浮动的烟雾。烟花三月到底有多美,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课件出示春天的美景),美吗?

师:在这柳如烟,花似锦的三月李白和孟浩然这对好朋友会做什么?

刚才我们了解了这两句诗中一些词的含义,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在这柳暗花明的三月,在这莺歌燕舞的三月,本是和好朋友欣赏美景,吟诗作画的好时候,可是老朋友就要离开自己到千里之外的扬州去了,假如你就是李白,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4、尽管依依不舍,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孟浩然的船走了,李白回去了吗?你从哪里知道?你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

诗中哪个词告诉我们小船不见了?

孤帆什么意思?

这么大长江上难道真的只有孟浩然的这条小船吗?为什么诗人却说孤帆呢?

5、小船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了,李白还久久地伫立江边,望着那滚滚东去的长江水,此时此刻他在想什么呢?

指名读、引读、齐讲习

五、感悟诗情

带着这种感受,这种感情把整首诗读一读。

指名读、分男女读、全班齐读。

六、课外拓展

读得真好,读出了浓浓的惜别之情,老师为你们成为李白的知音而高兴。一年后,李白回忆起当时与孟浩然分别的情景又写下了《江下行》这首诗,我们一起来欣赏: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真是“人分千里外,情在一送中”,古代诗词里,还有很多关于离别的佳作,请同学们回去后搜集一些描写送别的古诗,用我们今天的学习方法仔细品读。

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这节课上,我利用创设的情境,抓住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去理解整首诗的大意,把重点落在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上。为此,我制定了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第一个教学目标,就是突破重点字词,理解古诗的大意。第二个目标,就是领会古诗意境,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这也是本首古诗的教学重点。第三个目标,是注重古诗的朗读和积累。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在课前就预先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课前搜集了李白与孟浩然、黄鹤楼、广陵等的相关资料,整个教学流程就按照“谈话导入,了解背景,课题质疑、自学释疑,感悟诗境、诵读诗文、拓展学习”来进行。

一、情景导入,了解背景

本课教学从李白的《赠汪伦》导入,让学生从诗人感受到朋友送别自己的深厚情谊中迁移到自己送别友人的真情,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题质疑、自学释疑

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通过自学,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训练学生自学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困难,我就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何时送”和“怎么送”这两个问题。

三、学习古诗,体会诗情

本环节通过学生自由读、听课件范读、齐读、教师范读、划分节奏读等方式,使学生在读中初步理解诗中蕴含的画面与情感。

在教学中就通过让学生用优美的词句来表现三月的美丽,不但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还训练了语言,促使学生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并之得以活化。同时又辅以课件展示烟花三月的美丽,让学生感到三月的美丽,美得并不空洞,为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奠定了基础。

在处理“怎么送”这个问题时,我主要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去送别的现场,通过“老朋友的船走远了,看不见了,李白也该回去了吧”比如:“这时长江里只有孟浩然的一条船吗?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呢?”“假如你就是李白,站在黄鹤楼边,心中会想什么?”这三个问题,让学生较深入地感受到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深情厚谊。在解决深层次的疑难后,我再引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最后两句诗句,用自己的情感去诵读古诗,用自己的声音抒发自己的情感,就使孩子们与作者的情感水到渠成地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诵读诗文,感悟诗情

本环节通过播放配乐、教师引读,使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去诵读古诗,用自己的声音抒发自己的情感,感悟到诗中所蕴含的浓浓的惜别之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拓展学习,加强联系

课中,我安排了李白在一年后所作的《江下行》“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做为拓展学习,扩大阅读面,加强了课内外的联系,激发学生多积累古诗,让他们通过反复的积累诵读,转化为内在的修养。

总之,在课堂上,我本着充分相信学生,努力给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给他们自读自悟的机会,争取使学生都“动”起来,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目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不如人意的的地方,比如:

1、语言不够精炼,没有经过精雕细作。

2、节奏显得前松后紧,整体把握不够好。

3、对于难点的突破,由于时间的关系,现得比较匆忙等。但我相信,随着经验的积累和不断地学习,以上这些不足会逐步得到克服。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主动积累诗歌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移情换景,想象画面,体验情感。

读中悟情,读中生情,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初读古诗

师:同学们,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别离意味着也许终生都难以再见。多情自古伤离别,在诗人王维的眼中,离别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伤感,在诗人王勃的眼中,离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乐观,那么,在唐代著名诗人,“诗仙”李白的眼中,离别又是什么呢?

整体感知古诗意思,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二、读懂诗题

⑴黄鹤楼在哪里?

出示:黄鹤楼背景介绍。

师: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文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选择在此辞别,虽是惜别,但更富有诗意。

⑵扬州是个怎样的地方?

出示扬州风光图。

扬州:美丽的江南城市,是当时最繁华的都会,尤其春天的扬州到处歌舞升平,到处柳絮如烟,繁花似锦。“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⑶体验孟浩然和李白各自的心情读诗题。

三、读懂诗意

1、品读“故人西辞黄鹤楼”

⑴李白为什么要送孟浩然呢?你从哪里知道的?(理解“故人”)

⑵你了解他们之间的交情吗?

李白和孟浩然是忘年之交。孟浩然本是湖北省人,但常在吴、越、湘等地漫游。李白也喜欢漫游,从27岁到35岁的将近十年的时间里,比较固定地居住在今湖北安陆境内。他听说孟浩然是个大才子,就主动拜访他,孟浩然虽比李白大11岁,但两位才子却因为有着相同的爱好,一见如故,成为知己。

⑶带着对“故人”的真挚的情谊,指导读“故人——西辞——黄鹤楼”。

2、品读“烟花三月下扬州”

⑴出示“烟花三月”

①看着这四个字,让你想起了怎样的画面?

②什么样的三月叫烟花三月呢?还可以说是什么样的三月?

③忆往昔,李白在这柳如烟,花似锦的三月,他会和好朋友做些什么呢?

④诵读有关江南三月的优美诗句。

⑵品味“下”之精妙

下扬州的下换成“去”“往”等词语有什么不同?从一个下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3、品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⑴长江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江上总是帆船点点,而此时在李白的眼中,为什么只看到一只小船呢?

⑵描述送别画面。(播放课件:送别)

⑶看了送别场面,有什么话想对李白说?

四、体验诗情

文字中最精妙的语言就是诗句,诗是要读的,还要尽可能地读出它的味道。分角色读古诗(配乐:高山流水)

女同学柔情地送别。(女生齐读)

男同学深情地送别。(男生齐读)

一起豪壮地送别。(齐读)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古典诗词中的送别之情感人至深,有悲伤,有乐观,有劝慰,有欢快……下面让我们诵读一些送别的佳句,感受古人那浓郁的离别之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诵读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题意

1.播放《送别》名曲,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力求在上课伊始就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较快进入到“送别”的氛围中,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2.通过《赠汪伦》《别董大》等耳熟能详的送别诗,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别深情。

3.介绍时代背景: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见难,所以送行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形式,也成了诗人们争相歌咏的题材。

4.初读两首古诗,大致了解其异同。

5.引导学生先学第一首诗,板书诗题。(注意“鹤”的笔顺,“孟”的起笔,“陵”的读音)

6.读题了解有关“送”的内容。

(1)师生交流有关黄鹤楼的资料。

(2)课件展示黄鹤楼风采,加深对这座江南名楼的认识。

(3)师生交流了解“广陵”与“扬州”的关系。

(4)教师相机板画长江简图,帮助学生明确诗中涉及到的地名的地理位置。教师边画边与学生交谈:“黄鹤楼也好,广陵也罢,都位于我们祖国第一大河──长江流域。长江西起唐古拉山脉,婉蜒6300多公里后汇入东海。黄鹤楼所在的武汉就在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广陵在武汉的东边。”版书:广陵)

(5)师生交流了解李白与孟浩然的基本情况。(让学生明确,李白虽被后世称为“诗仙”,名气颇大,但孟浩然比他大十几岁,当时已诗名天下,而李白还只是二十四五岁的诗坛新秀)

(6)请学生完整表达诗题的意思。

(7)提示学法:搜集资料是理解诗题,学习古诗的一个好办法。

二、初知诗意,质疑解疑

1.自由练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指读正音。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式了解诗的大意,并鼓励学生质疑。

4.集体交流。

(1)指名概述诗意。

(2)质疑。

(3)结合板画弄懂“西辞”等较简单的问题。

(4)师生交流,确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三、故事导引,入境悟惰

1.师讲述李、孟真挚友谊的故事。据说李白常在黄鹤楼上与人饮酒赋诗。有一天,他听说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隐居在附近的襄阳,便立刻前往拜见。孟浩然听说李白来了,顾不得整理衣冠,赶忙来到堂前。李白一见孟浩然,抢上一步说:“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诗名天下,特来求教啊!”“哪里哪里,贤弟过奖了,过奖了!你才华横溢,我也久仰了呀!”两人一见如故,从此一起游山赏月,饮酒赋诗,谈人生,谈抱负……就这样,好几个月形影不离。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带远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选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一首千古名诗诞生了……(此处讲述李、孟之间交往的生动故事,意在为学生理解后两句埋下伏笔,奠定基础)

2.赏析“烟花三月”。

(1)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想象、感受身边鲜花盛开的春天是怎样一幅美景。

(2)师生共议“烟”的丰富内涵,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如江边水气缭绕在繁花似锦花丛中,具有一种诗意的美感;雾气时聚时散,缭绕花间,也使人产生无限还想。

(3)师生共同在音乐中想象“烟花三月月令人神往的美景。(抓住“烟花三月”的“烟”,引发学生对春天美景的想象,联想长江两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远”。教师先让学生感受、理解,然后再表达,这样,理解和运用就融为一体了)

(4)拓展理解“烟花三月”。“烟花三月”不仅仅指黄鹤楼所在的武汉,还有扬州,乃至整个长江两岸都是春意浓浓、一派千里鸟啼绿映红的美好春景。当时乃盛唐时期,整个时代也如“烟花三月”般美好,更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境。

(5)指导朗读前两句。自由读、指读、评读、想象画面读等。

(6)小结:名楼美景遥相送,诗情画意在其中。

3.品析“碧空尽”“唯”等词语。

(1)品析第三句,各抒己见谈谈对“碧空尽”的理解。

(2)抓住“远影”,体会李白目送帆船远去时间之长,对友人的情感之深。

(3)带着自己的体会试读第三、四句。

(4)指名读,师生评读,学生再读。

(5)师激情引读。

(6)从最后一句中,换词理解品析“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寄情于浩荡的一江春水。体味作者伫立江边时间之长,帆影“尽”而情“不尽”,“过尽千帆皆不是,一心只送孟浩然”的深情。

(7)指导朗读后两句。及时板书:情深意长。

四、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3.师生互动背诵读。(自由组合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读中悟情;教师引读,点拨学生如何读,使学生深入体会诗意;展示个性读,可引发学生展示自身独特体会)

五、学习第二首诗

1.讨论交流学习第一首诗的成功经验:解诗题,明背景;品词句,悟诗境;作对比,感诗情等。

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首诗。

3.各组汇报交流。

4.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了解安西、阳关等诗中所涉及地名的方位及相关知识;了解由于交通不便,从偏远的安西到阳关的送别这其中的艰难;各抒己见体味“更进一杯酒”的深刻内涵。

5.比较两首诗的异同,诵读悟情。

6.交流这两首送别诗共同的地方,试着思考其规律性。

六、总体回顾,归纳升华

1.学生交流本节课感受。

2.教师归纳总结:人分千里外,情在送别中!一样的深情,别样的故事。下节课让我们继续领略古代诗人的送别深情。

3.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二、交流课下收集到的送别诗(略)

三、小组合作,读诗悟情

引导学生自主体会送别诗的异同,着重让学生领悟这些诗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品味“人间最美是真情”这一真谛。

四、诵读交流,畅谈感受(略)

五、迁移学法,进行练笔

1.人间最美是真情,同学们,我们也曾有过与亲人、朋友分别的难舍时刻,你有怎样的感受呢?能否用抒情的话甚至是诗的语言写一写?

2.练笔。

3.交流。

六、拓展思路,布置作业

1.除了送别诗,你还了解什么类别的诗?(如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等。引导学生课外读诗时要留意诗歌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上到一个新的高度)

2.布置自选作业。

(1)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维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

(2)自主选择文中一首诗改写成记叙文。

(3)结合自己的感受创作古体诗或现代诗。

(4)搜集某一类诗歌如边塞诗,比较、赏读、摘抄或写体会。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养成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难点】学生养成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代的交通和通讯都非常的不方便,离别容易,相见难,所以送行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方式,也成了诗人们争先歌咏的题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学生朗读)

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诗人李白和写作背景。

3.回顾以前学诗的方法。(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4.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诗的大意,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作者在黄鹤楼送他的朋友孟浩然去广陵的情景)

(三)深入研读

1.学生思考诗中第一句中的“故人”是指谁?

2.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教师板画帮助理解)

3.图文对照,理解“西辞”是什么意思?

(武汉在扬州的西边,所以,西辞是西边辞行的意思,就是离开西边,顺江东下到扬州)

4.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

5.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引领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

(四)巩固提高

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小组内交流,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五)小结作业

小结:围绕“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做总结。

作业: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这一类诗的兴趣。布置预习作业。

四、教学反思

首先,小学段的诗词的教学尤其要注重朗读,需要老师采用多种朗读手段,引导学生以读促悟。其次小学课堂应是非常活泼,充满活力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之中,注重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寓教于乐,从而乐学、好学。此外,古诗词约义丰,教学时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设计 篇五

教材分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古诗所表达的是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本节课以“送”字贯穿全文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通过朗读、想象、合作、表达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过程与方法:

结合课文注释、网络资源、朗读、想象等方法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中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知道同学们会背许多古诗,著名诗人李白了解吗?他有几个名字?

2.诗仙李白的诗我们已学了好几首,你能背一首吗?

从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情感丰富的李白,李白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广交朋友的诗人,著名诗人孟浩然、王维、杜甫、贺知章、王昌龄都是李白的挚友。今天,我们再跟随李白的诗句感受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深厚情谊。

3.齐读课题。

二、读诗题

1.“送”是什么意思?这是首送别诗,从题目中可知道些什么?

2.齐读诗题。

三、读诗文、知诗意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诗句中每一句话的意思,你都读明白了吗?下面,请同学们结合书下的注释,老师为你提供的关键词和网址,查找相关的资料来体会诗句的含义。先完成的同学在组内互相说说。

3.说古诗大意

师:有什么不懂的吗?

(1)西辞。大家不妨看地图,黄鹤楼与杨州的位置关系,明白了吗?

(2)下的意思长江水自西向东顺流而下,“到、去”的意思

(3)什么样的三月叫烟花三月呢?你们想知道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扬州三月的图片,你们看看还可以用什么样的词描绘这扬州的烟花三月?(出示课件)

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鹤、孟、陵、辞、唯”,会写“孟、浩、陵、辞、唯”5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注释、插图、想象、诵读,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谈话法导入新课

古时候,交通很不方便,朋友分别后就很难再见面,所以那时候朋友要远行,是一定要送别的,送别后还会作诗词纪念。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送别诗,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新课,亲切自然,同时不露痕迹地交代要学的古诗是一首送别诗。

(二)了解题目、了解作者

1.读准课题中四个生字“鹤、孟、陵、浩”,重点读音是“陵”后鼻音,引导学生想办法记忆字形。

2.写一写“陵”字。广陵还叫什么?课题中还有一位诗人的名字,你知道孟浩然吗?通过让学生汇报查找的资料了解两位著名诗人间的情谊。

3.注意恰当的停顿,理解“之”的意思。读懂题目。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解题目、知作者。这样我们就能知道诗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要求,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对于“陵”字的指导既复习了汉字的识记方法,又给予了学生写法的指导。

广陵和扬州的关系大多数学生不明确,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明确了广陵就是扬州,为学生理解诗句扫清了障碍。同时学生课下查资料,课上交流,使学生知道了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关系,为两人情深不忍离别做了铺垫。

(三)初读古诗

那是怎样的情景呢,我们来读这首诗。

1.谁来读,声音要洪亮,要把字音读准。(课件显示古诗)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他有没有读错的字。

2.再读强调停顿。

3.读古诗,不但要读准音,还要注意停顿,更要读出它的味道来。

你自己练习读一读,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四)师生合作读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有层次读,让学生读出古诗的味道。充分感受古诗的韵律之美,从而增强语感,促进思维。

(五)学习前两行诗句,了解学诗方法

同学们读着读着就读出了味道,不过我想你们可能还会有没读懂的地方,学生质疑。

1.(西辞、烟花三月)

(出示地图长江两岸 西辞 黄鹤楼,直接理解“西辞”意思)

烟花三月是怎样的情景?理解了重点词,这两行诗意一定懂了。

(板书:明诗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质疑,顺学而导,想象烟花三月是怎样的情景。用四个字的词语说一说,进行词语拓展练习。

2.想象,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春天,在这千年胜地的黄鹤楼上,诗人可能和老朋友孟浩然干什么?(欣赏美景、共饮美酒,吟诗作赋)但今天,却要忍受离别之苦,你能把作者的感受和心情读出来吗?

生读前两句,这是多么让人伤心无奈呀?让我们感同身受,更加珍惜朋友间的真情。(板书:悟诗境)谁再来读一遍?

【设计意图】诗歌教学需要想象的介入,引导学生开展想象,诗人在如此美丽时节却要忍受离别之苦,带着这样的心情入情入境的诵读,学生自然就会体悟诗的意境,同时领悟到诗句的学习方法。

(六)运用方法,学习后两行诗句

就像这样的学习后两句(先抓住重点词弄明白诗意,不懂的地方可以看注释,看图,还不懂就提出来),和同座说一说,然后汇报。谁来读这两句?

1.你从中听出了什么?船渐行渐远,李白仍然站着,望着,他多么舍不得孟浩然呀?谁再来读?猜一猜,大约站着望了多长时间?你这样送过朋友吗?这是多么深的情意呀!谁再来读后两句?

2.在唐朝盛世,长江是交通要道,按理说,江南三月,长江上一定是千帆竞渡,可李白为什么说是“孤帆”呢?板书:孤帆尽。

板书:情意长。谁再来读一读?

3.这仅仅是在说帆船孤吗?

小结:这小小的一个“孤”字,就把诗人的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是多么深的情谊呀!谁来读?

【设计意图】利用前两句的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后两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开展想象,在想象中诵读,在诵读中体悟情感。

(七)创设意境,升华情感

1.有一首歌词源自这首诗。我们来闭上眼睛听一听,看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孟浩然的船一桨一桨地划着,最后没有了踪影,可是,李白还在望啊、望呀,谁再来读全诗,再次感受那依依不舍之情?

3.如果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你一定会想起两个人――(李白和孟浩然)你一定会想起这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让我们把这美好的情感,把这千古佳句永远留在心中吧,谁来背一背?

小结:我们在学古诗时要解诗题、知作者,还要明诗意、悟诗境,以后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古诗。

【设计意图】音乐拓展了想象,在音乐中,学生丰满了意象,还原古诗描绘的场景画面,这样古诗中的文字鲜活起来,加之让学生一遍一遍诵读,使学生身临其境,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

拓展阅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诗,把握诗的节奏美,理解“西辞”“烟花三月”等词语意思。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2、学生会吟诵,养成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学生会根据吟诵知识吟诵,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

读中悟情,吟中生情。

教学用具:

课件吟诵音乐

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赠汪伦》

听过这首诗,老师的心中有种淡淡的哀伤,这让我不禁想起毕业时与好友分别的场面。在诗人王维的眼中,离别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伤感,那么,在“诗仙”李白的眼中离别又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同李白一起登上黄鹤楼为好友孟浩然饯行吧!

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齐读课题。

二、解诗题,知作者。

师:读完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请你来说)(谁送谁、在哪里送?“之”的含义、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介绍李白情况(PPT),讲李白和孟浩然友谊故事。

(看来搜集资料,是我们理解古诗的一个好方法!)

三、读诗、诵诗。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千古送别,去感受那浓浓的离情别意。

1、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老师范读。

3、请李然同学读古诗,师评价。

过渡:古诗有节奏美,谁来划分一下节奏。

出示古诗(划好节奏)指名朗读,齐读古诗,拍手读古诗。

四、吟诗(给诗标注平仄。要求:平长仄短,入短韵长)

指名两位同学黑板上标(口诀:135不论,246分明。)平声用“—”,仄声用“│”入声字用“!”韵字最长,用长横。(标过纠正对错,手势吟诵,明白依字行腔)

过渡:老师觉得将古诗标出平仄还不够,要想有感情地吟诵出来,还要理解它的大概意思。(这就是依义行调)请大家借助下面的注释,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的大概意思。

1、学习一、二两句。

师:谁来说前两句的意思?(生: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

师:这里的“西辞”你怎么理解?(PPT地图)黄鹤楼在西边,扬州在东边,老朋友辞别西边的黄鹤楼,去东边的扬州,所以诗人说故人—————————(生接)西辞黄鹤楼。

孟浩然要在烟花三月前往扬州,三月的扬州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图片)你们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美丽的景色?

柳絮如烟、繁花似锦。

师:真是太美了,在这千年胜地的黄鹤楼上,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春天,诗人却要与老朋友分别,怎能不让人心酸呢?李白心中除了伤悲,还有更多的话想要说,如果你就是李白,你会对孟浩然说什么呢?

练习说话:

生:孟兄,在这繁花似锦的烟花三月,我们本可以在这黄鹤楼上饮酒作诗,可如今你却要离我而去,心中真不是滋味啊?(孟浩然听了又会怎么说呢)

生:李兄,不要太过伤感,王勃曾经说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师:是啊!千言万语都难以诉说自己心中的那份离别之痛,带着这种情感再来吟诵这两句诗。

2、学习三、四两句。

师:后面这两句诗可以说是千古传诵,其中蕴含的深意你能读明白吗?

生: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水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孤船”是谁的船?(孟浩然的船)自古长江就是交通要道,江上来来往往的船只有许多,为什么诗人只看到了一只船呢?(因为诗人把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的身上了)

师:过境千帆皆不见,心中只有孟浩然,这是多么深厚的友谊啊!谁来吟诵这两句诗。

师:从你的吟诵中老师听出来了,好友的船虽已消失,但是对孟浩然的(思念、友谊)却没有消失?

过渡:是啊,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所以在李白的眼中:离别就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不舍;

过渡:同学们眼看孤帆渐渐消逝,李白仍然伫立在江边,久久不忍离去,此时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李白的心情吗?(依依不舍、难舍难分、依依惜别)

师:你能吟诵出这份依依惜别之情吗?(板书:依依惜别)(两名学生吟,师评价)

3、手势齐吟全诗。提问吟诵。

五、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在古代,因为交通的不便,人们一旦分别,相聚就遥遥无期,所以很多的文人墨客都写下了流传千古的送别诗。你们都知道哪些送别诗?

学生反馈,老师相机出示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用刚才学习吟诵的方法唱出来。

结束语:同学们,离别是一段情,离别是一首诗,离别是一支歌,古人离别赠诗,我们再来吟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我们在音乐中感受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吧。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设计 篇八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古诗涵盖面宽,意韵深远,本课设计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唱响“读”的主旋律,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在读中悟美,在读中悟情。

【教学目标】

1、学习“孟、浩、陵、辞、唯”5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在老师的指导下,借助工具书、注释、图片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感悟诗歌的内容,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

能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阅读了解古代送别诗相关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内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揭示诗题

1、播放《送别》名曲,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

2、指名背诵《赠汪伦》、《别董大》。

【设计意图】

未成曲调先有情。为学生创设一种情景,铺陈一种调子,使学生较快进入到“送别”的氛围,初步感知古人送别的深情。

3、介绍诗歌创作的背景: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见难,所以送行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形式,也成了诗人争相歌咏的题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堪称送别诗中极品,被人们传诵至今。

4、板书诗题,学习“孟、浩、陵”三个生字,了解诗题中有关“送”的内容:谁送谁?在哪里送?朋友要到哪里?

【设计意图】

40分钟的课堂是有限的,教师应珍惜每分每秒的时间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此环节紧扣题目,随文识字,从诗题入手,设计几个问题,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诗歌讲述的故事。

二、互动交流,分享信息

1、课件展示黄鹤楼名楼风采,认识这座江南名楼。

2、出示地图,了解“黄鹤楼”与“扬州”的地理位置,教师相机板画长江简图。

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李白与孟浩然的资料。

【设计意图】

古诗的创作年代距学生较远,长江简图板画不但助于学生明确地理位置,更有助于理解诗中“西辞”等意思。互动交流李白与孟浩然的基本情况,为深悟诗情奠定基础。

三、初知诗意,质疑梳疑

1、自由练读古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指名朗读全诗,正音。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或借助注释等方式了解诗的大意。集体交流:

⑴、指名概述诗的大意。

⑵、引导学生质疑。

⑶、结合板画弄懂“西辞” 意思。

【设计意图】

疑者,觉悟之机也。质疑环节有助于提炼研度专题,体现课标提倡的顺学而导的课程理念。

四、赏析俪句,入境悟情

赏析“烟花三月”

1、引导学生想象鲜花盛开的春天是怎样的画面,并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2、共议“烟”的丰富内涵。(如江边水气缭绕在繁花似锦的花丛中,具有一种诗意的美感;雾气时聚时散,缭绕花间,使人产生无限遐想。)

3、出示多媒体课件,配乐欣赏烟花三月的扬州如诗如画的春景。

【设计意图】

介入音乐元素,播放扬州春景视频,欣赏“烟花三月”令人神往的美景,拓展想象,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形真”到“意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过程】

一、缓解学生紧张气氛 烘托课堂氛围

同学们,与往常相比,我们的教师里发生了什么变化?班长闫兴回答说:“今天我们这节课来了几位听课老师,那作为班长,我们以何种方式来欢迎听课老师呢?班长闫兴带领大家鼓起掌来。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刚上完体育课和做了课间操,同学们累吗?今天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送别》(师唱)有的同学随同老师一起唱,唱完之后,同学交流感受,有的同学说出与亲人分别时伤心、难受……进而导入新课,今天老师与大家来共同学习一首送别诗,并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解诗题、说诗人

1、解诗题:

通过思考,能说出送别的地点是黄鹤楼,送别的人物是李白的好友孟浩然,到广陵去。

2、说诗人:

生预习,知道本诗的作者是李白,学生介绍诗人李白:唐代诗人,我们学过他的诗有《早发白帝城》、《赠汪伦》。老师补充:黄鹤楼坐落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汉市,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

四、品读诗句,走入诗的境界

1、理解第一、二句诗:

⑴ 点名学生读,让学生找出在第一二句诗中,提到了那些地名?学生回答:黄鹤楼和扬州。教师板画黄鹤楼、长江水、扬州。

⑵ 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学生能够说出“西辞”的含义:诗人李白和好友孟浩然在黄鹤楼分别了,由黄鹤楼向东乘着小船经过长江到扬州去。

⑶ 抓住“烟花三月”展开现象:

老师让同学们说出“烟花三月的扬州”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学生说出:繁花似锦,草木茂盛、漂亮、美丽……教师借机向导,在这繁花似锦的三月里,李白有心情去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吗?学生回答:没有。教师:那我们带着何种心情、用什么语调来读这两句诗呢?

⑷ 学生试读。

2、理解第三、四句诗:

⑴ 教师:接下来我们看看三四句诗,点名读,让学生找出用得较好的词语。

学生:孤帆、远影、唯见、长江、天际流

⑵ 孤帆、尽:

① 品“孤帆:

教师:在那浩瀚的长江水面上,真的就是一个小船吗?

学生:不是。

教师:那为什么李白这样说呢?

学生1:因为只有一只小船载着孟浩然溪流而下。

学生2:因为只能看见一只小船。

教师:在烟花三月的日子里,李白没有心情观看其它风景,他伫立江边,只能看见好友孟浩然的小船,说明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友情是非常深厚的,他舍不得离开孟浩然。

② 思“尽”:

教师:那第三句中的“尽”指的尽什么,我认为它有一个没有“尽”,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

学生:孟浩然的影子。

教师:能具体的说一下吗?

学生:是孟浩然载着小船的影子消失了,不见了。

教师:那什么没有“尽”呢?

学生:是李白与孟号然的情感。

⑶ 欣赏第四句诗:

教师:这个时候,诗人李白还能看见什么呢?

学生:一江春水。

教师:那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学生:里面还有与好友依依不舍的感情。

⑷ 换位思考、切身感受:

教师:假如你现在是李白,说一说你自己的感受。

学生1:难受。

学生2:舍不得离开。

⑸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⑹ 对全诗划分节奏,进行朗读。

五、精确概括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

学生:重视友情,朋友的友谊不能忘……

六、教师总结

在人世间,有很多情,有一旦与他人结交就产生的友情,有你每日来到学校,要好好学习,报答父母的恩情、亲情;有同学们成家之后,就产生的爱情,无论哪种情感,我们都要好好珍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目标】

1、理解三首古诗,结合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了解诗句意思。

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了解诗人怎样在写景、叙事中抒发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李白吗?哪位同学能够起来为大家背一首他的诗呢?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李白写的又一首表现朋友相送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黄鹤楼最早建于三国时期,有“天下绝景”之称,历代诗人在此留下了不少诗篇。

孟浩然,是唐朝一位很有名的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可指名背诵孟浩然的诗,如《春晓》。

之:往,去。

广陵:地名,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汉朝时称“广陵”,隋唐时称扬州,扬州是唐朝最繁华的都市之一。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出来。

(提示:是谁送谁,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去)

三、自学古诗、自主探究

1、自由练习朗读古诗。

2、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学古诗,记下不懂的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

4、汇报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⑴故人西辞黄鹤楼:

“西辞”,如图,由图可见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由西向东,依长江顺流而下,告辞时自然要向西拱手。

第一句点明送别地点。

⑵烟花三月下扬州:

“烟花三月”,三月,过去人们称之为季春或暮春,正是春深如海的季节,在草长花开的季节,空气湿度增大,远望去好像有一层薄薄的烟雾笼罩着花草树木,烟花指的就是这种景色。

第二句点明送别的时间。

在黄鹤楼这样的千年胜地,又正值繁花似锦的春天,朋友们正应愉快地聚会,可“故人”却要辞别远去了。这两句在叙事之中流露出惜别之情。

⑶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在碧波荡漾的江面上,一只帆船逐渐向前移动,直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帆船不见了,老朋友不见了,只有江水层层涌向天边,李白仍呆立江边。

⑷这首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景。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老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5、指导感情朗读,体会老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6、练习背诵。

四、总结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里李白送别好友孟浩然时的情景,表达了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

五、作业

1、课外阅读李白、孟浩然写的其他诗。

2、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完成一幅古诗配画。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上面的10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设计是由精心整理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上一篇:初中政治线上教学总结与反思优秀8篇 初中政治教学工作反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教案推荐
  • 高三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优秀10篇(高三
  • 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最新3篇】
  • 社会实践报告【最新7篇】(“社会实
  • 大学生自我介绍优秀4篇(大学生自我
  • 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陆青云林若岚全文免费阅读_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最新章节列表陆青云林若岚 第3章
  • 闪婚成宠海彤战胤全文免费阅读_闪婚成宠最新章节列表海彤战胤 第1章
  • 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全文免费阅读帝婿无双小说免费阅读_秦怀道秦琼最新章节列表秦怀道秦琼 第1章
  • 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小说全文免费阅读_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最新章节列表 第3章
  • 千亿总裁宠妻成狂全文免费阅读_海彤战胤千亿总裁宠妻成狂最新章节列表海彤战胤 第2章
  • 陆青云唐嫣陆青云唐嫣全本完整版免费阅读_ 陆青云唐嫣陆青云唐嫣全文章节目录陆青云唐嫣 第1章
  • 猜你喜欢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