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10篇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的道理

更新时间:2023-03-02 来源:互联网 点击: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1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2

  战国时候,晋国有一个姓范的,他们家比较富裕,一年到头不用去种粮食,但是却有饭吃。

  他们家的大门上挂着一只非常漂亮的门铃,有个村里的无赖见到后,就想把它搞到手。

  可是不管是谁只要用手一触门铃,它就会发出“丁丁当当”的声音,所以要偷它是很不方便的。

  这个想偷门铃的人也很懂得这点,站在门外踱来踱去,一直想不到一个好办法能在偷铃的时候不让它响。

  忽然,他想出一个办法来了:铃响所以会惹出祸来,只因为耳朵听得见,假如把耳朵掩起来,事情不就好办了么?

  想到就做,他先把自己的'耳朵掩起来,就放大胆子去偷那门铃。

  可是他刚一动手,门内就有人跑出来大喊捉贼,因为门内的人并没有掩耳朵,还是听得见铃声的。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3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4

  话说上次那个小偷偷铃铛被人发现了,他赶紧找了一个垃圾桶躲了进去。直到过了很长时间,这才小心翼翼的出来。他想道:为什么我把耳朵堵住了,还是会被人发觉呢?肯定是碰巧吧。说着,他的肚子就咕噜咕噜都叫起来了。还是先去找点吃的吧。他想道。

  到了街上,人来人往,水泄不通,叫卖声和说话声响成一片。这时小偷已经饿得受不了了,他的肚子又开始咕噜咕噜的提出“*”了。他想买一些包子大吃一顿,摸了摸口袋,一分钱也没有。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办法。他闭上眼睛,伸手去拿包子。没想到被狠狠的打了一下。他想道:为什么我把眼睛闭上了,还是会被发现呢?就在这时,也迎来了很多人的目光,有人觉得,这肯定是个笨蛋,光天化日之下,竟敢直接拿包子。这时,小偷睁开眼一看,店铺老板正用凶恶的目光瞪着他。他又一转身,看见了许多人也在看着他。只听咚的一声,小偷被踢了出来。这时,他正趴在地上,狼狈不堪。他只好到河边喝几口水充饥。

  一个善良的年轻人过来了,给他了一些面包。然后问:“你为什么会在这里?”小偷把他经过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那个年轻人听完哈哈大笑,接着他说:“你把你自己的耳朵捂住,你听不见,别人可以听见。你闭上眼睛,你看不见,别人可以看见。”

  小偷听完后恍然大悟,并懂得了一个道理,要老老实实做人,不要总想着走捷径。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5

  我妈妈曾给我买过许多成语故事书,我也积累过许多成语故事,我觉得最有深意的是掩耳盗铃。

  讲的是古时候有一个小偷,他特别贪财,整个村子里的人都认识他。有一次,他觉得自己家里快没钱了,就当天夜里到大街上转悠,想偷拿一些值钱的东西。他走到一家富人门口,发现门口有一个精致小巧的铃铛。他想:“要把这个铃铛偷走,一定能卖个好价钱。”他想用手摘,可是刚一碰到铃铛就发出声音,于是他把自己的耳朵堵上,再去偷,这回他自己听不见声音了,但是还没有偷到手就被大富户给抓起来了。

  读到这里我不由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一些丑事,有一次我又想玩妈妈的手机了,但是妈妈不让我玩儿,于是我长出了一点小计谋。当天夜里,我把妈妈的手机偷来,上床把手机调到最大声音,然后用被子把自己给蒙起来,以为这样妈妈就听不见了,就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果不其然,妈妈听见了……后面的事,我都不忍心讲下去了。哎,我猜你们一定想起了那些惨不忍睹的场面,到这时想想还回味无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所有的事情是不行的,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6

  那个人用手碰了一下铃铛,他本以为捂住了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铃铛丁零丁零的'响起来了,他已经被发现了,可还不知道,悠闲自在的走在大街上。他看见后面有人追,就跑了起来,可铃铛的响声越来越大,这个人把铃铛一扔,自己逃跑了。

  他回到家里,不知到自己哪里做错了,会被人发现。这时,一个白发老人出现在他面前,说:“年轻人,我们来玩躲猫猫,你来抓,我来藏。”到时间了,老人把眼睛捂住,乐滋滋的,年轻人笑着说:“你捂的是自己的眼睛,别人怎么会看不见呢?”

  盗铃人回过头一想:我捂的是再自己的耳朵,我听不见,但别人会听见。他刚想感谢老人,可老人已化为一团烟雾,消失在空气中。

  年轻人很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所以为老百姓做防盗宣传,铃铛主见他知错能改,就原谅他了。那位老人却再也没有出现过。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7

  昨天,隔壁的大地主小明,买了一个大铃铛,铜制的,拿去卖了一定能卖不少钱。嘿嘿!

  昨天,我又换了一个有钱的大地主,我的日子一定能变得更好的!高高地挂在屋檐下,肯定很气派。想着我就觉得美滋滋的。

  今天,晚上的雾这么大,月黑风高,真是一个盗铃的最佳时间!

  好困啊!折腾了一天,实在不行了,我要睡觉了。

  嘿!这围墙真矮,看我纵身一跳,呀!翻过去了,哇!好大的铃铛呀!还是用小麻绳系上去的,看我怎样不费吹灰之力给搬下来。

  咦!这是谁呀?他想干什么吗?天哪,干嘛要带我走啊?救命啊!

  嘿咻!嘿咻!好重啊!*脆把铃铛打成碎片再带走吧!真是个好办法。我自言自语道。

  “咚咚咚”好痛啊!你竟然敢锤我,痛死了。

  糟糕,这么大的声音,要是别人听到了就麻烦了,赶紧把耳朵蒙起来,这样声音就听不见了。

  我痛得哇哇大叫,声音飘向主人的房间,看到了有人竟敢偷他崭新的铃铛,主人气不打一处来,毫不客气地把他给抓了起来,我物归原主了。

  看来,想任何事都不能单方面的考虑,而是要全方面的考虑。“掩耳盗铃”的盗铃人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任何人不管怎么伪装,都逃不过自己真实的内心。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8

  清晨,阳光明媚,阿呆从一家有钱人家的门口路过,发现那个房子上挂着一个金光闪闪的大铃铛,非常漂亮。他想:这个金光闪闪的大铃铛一定能卖个好价钱,就想偷回家,但是他又想如果铃铛响了怎么办呢?

  晚上阿呆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灵机一动,想出办法了,心想:要是把耳朵捂着,这样铃铛的主人就听不见了吗?

  第二天清晨,阿呆慢慢的走到有钱人家的门口,捂着耳朵小心翼翼的去摘铃铛,铃铛发出了铛铛铛的响声,惊醒了旁边的小狗,小狗汪,汪,汪,大叫起来,好像在说:“快来人啊!快来人啊!有人在偷铃铛”。小狗的叫声惊醒了主人,主人马上跑出来对阿呆说“偷别人的东西,我要把你送到官府去,你想不劳而获啊”。阿呆红着脸说:“我错了,我错了,下次我再也不偷别人的东西了,求求你放过我吧。”主人把他放了,后来阿呆再也不偷别人的东西了。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9

  这时,家里的狗叫了起来。院子里几乎所有的灯都亮了,主人急忙叫仆人:“小红,小花,去抓贼!”这个人突然意识到他偷了一个富人的铃铛,被发现了。还没来得及想怎么被发现,就已经被小红和小华抓住了。男的看到的时候,是不是就两个五官端正的年轻女性?这个好办。他一拉手,就把kobanawa小红拖到地上,他们开始哭。那人说:“嗯,就你一个人想和我打?”就在他得意洋洋想要逃跑的时候,几个高技能的英雄从天而降。他像老鹰抓小鸡一样被抓起来,“飞到”一个大厅前,把他拖了进去。

  那里坐着一个美丽的女人。是的,那个女人是这个院子的主人。女人说:“你怎么敢偷东西。你想要什么,要不要我帮你拿?”那人说:“我只要你家门前的铃。”女人不解地问:“你要那个铃铛干什么?不怕被发现吗?”那人说:“不知道你怎么找到我的。我显然捂住了耳朵。你怎么听到我的?”女的觉得很可爱:“你捂住耳朵不代表你捂住了别人的耳朵,别人就能听到你。看你老实,今天就放你走,以后做个好人,不要再干这种事了。”那人连忙谢过他,然后离开了。

  从此那个人就不读书了,为人正直,再也没有做过什么丢人的事!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10

  当偷铃贼被发现时,他开始跑,跑了很久才停下来喘口气。他想:我刚才捂耳朵了。为什么我会被发现?也许是偶然发生的。想着想着,肚子咕噜咕噜响了一声,他意识到自己要填饱肚子了。于是,他走到街上。

  街上人来人往,噪音很大,比如叫卖,讨价还价。一阵香味迎面而来。他贪得无厌,冲上前去,想买包子大吃一顿。他摸了摸口袋,但里面什么也没有。我该怎么办?他转过眼睛,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他笑着走近包子,闭上眼睛伸手去偷。他旁边的人奇怪地看着他周围。没想到,他的手一碰到包子,就被狠狠打了一顿。他惊讶地睁开眼睛,心想?运气不好,这不是正道吗?连续试了几次后,他不得不在河边喝水充饥。

  他饿着肚子走在路上。突然,他晕倒在地上。一个老太太看到了,赶紧扶他回家。偷铃贼醒来后。奶奶问他?“你问什么会晕倒?他把一切都告诉了老太太,老太太笑着说?”你捂住耳朵,你听不见,别人却能听见。同样,闭上眼睛,你看不见,别人却能看见。''

  偷钟恍然大悟,明白了一个道理?老实点,别自作聪明。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10篇扩展阅读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10篇(扩展1)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10篇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1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2

  战国时候,晋国有一个姓范的,他们家比较富裕,一年到头不用去种粮食,但是却有饭吃。

  他们家的大门上挂着一只非常漂亮的门铃,有个村里的无赖见到后,就想把它搞到手。

  可是不管是谁只要用手一触门铃,它就会发出“丁丁当当”的声音,所以要偷它是很不方便的。

  这个想偷门铃的人也很懂得这点,站在门外踱来踱去,一直想不到一个好办法能在偷铃的时候不让它响。

  忽然,他想出一个办法来了:铃响所以会惹出祸来,只因为耳朵听得见,假如把耳朵掩起来,事情不就好办了么?

  想到就做,他先把自己的'耳朵掩起来,就放大胆子去偷那门铃。

  可是他刚一动手,门内就有人跑出来大喊捉贼,因为门内的人并没有掩耳朵,还是听得见铃声的。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3

  当偷铃人被发觉的时候,他拔腿就跑,一口气跑了很远很远才停下来喘气。他想:刚才我明明掩住了耳朵,为什么会被发觉呢?可能是碰巧吧?想着想着,他的肚子里发出“咕噜咕噜”的响声,他才知道自己要填饱肚子在说。于是,他向大街走去。

  街上人来人往,水泄不通,叫卖声和讨价声闹成一片,一阵阵香味迎面扑来,他馋得直流口水,快步走上前去,想买包子大吃一顿,他摸摸口袋,口袋里什么也没有。怎么办呢?他眼珠子一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他笑眯眯地走近包子,闭上眼睛,伸手去偷包子。旁边的人都好奇怪地围着他看,没想到,他的手刚碰到包子,就被狠狠打了一下,他惊讶地睁开眼睛,想﹕真倒霉,难道这中办法不行吗?一连试了几次都不行,他只好垂头丧气地到河边喝水充饥。

  他忍饥挨饿的走到路上。突然,他晕倒在地上。一位老大娘看见了,赶紧扶他回家,偷铃人清醒过来之后。老大娘问他﹕“你问什么会晕倒呢?’’他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老大娘,老大娘大笑起来,说﹕“你捂住耳朵,你听不见,不过别人能听的见,同样,你闭上眼睛,你看不见,别人看得见。’’

  偷铃人才恍然大悟,并且懂得了一个道理﹕要老老实实做人,不要自作聪明。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4

  一个身手敏捷的小偷去了拍卖会,他因屡次偷东西都满载而归,所以赚了很多钱,因此他住的家很豪华,不管是衣服还是家具,买的都是名牌。

  小偷进到拍卖会,跟一位富翁坐在一起。小偷和富翁来这里只是随便看看,看到有喜欢的就拍买,并没有想到要买什么。

  有很多珍贵的戒指、项链、首饰、耳环、钻石等等,都闪亮亮的在台上拍卖。这时小偷心想:唉!怎么都是这些金银财宝啊,以我的经验,在外面就能轻而易举的偷盗到,哪用买啊!富翁心想:这些小玩意见多了,家里还有很多珠宝在收藏呢,这些根本不值得我去收藏。小偷和富翁很无奈地在座位上看着别人在拍卖,还打瞌睡。到了拍卖最后一样东西了,主持人说道:这是本次拍卖最后一样东西,是漂亮而又精致的限量闹钟,闹钟哪里都有得卖,相信各位富豪都有,但这个闹钟只限量一个,也有收藏价值,起步价一万元。

  台下的人都议论纷纷,都觉得没必要浪费钱去买。富翁心想:我经常因为迟到而失去很多赚到大钱的机会。别人约我出去,我因没有时间观念而经常迟到,搞到自己很没面子。有了这个闹钟,我可以随身携带。

  富翁和小偷顿时来了劲,富翁马上提到10万……富翁最终以惊人的价格买了,小偷因家产有限,没有拍到。

  拍卖会结束后,小偷跟踪富翁回家,小偷凭借他的经验,轻而易举地躲开了很多机关和富翁的保镖来到房子里躲着。

  到了两点五十九分后,小偷潜入富翁房间,刚好富翁有事要三点起床。小偷看到闹钟正摆在富翁旁边,他便伸手去拿,闹钟突然响了,把小偷吓坏了,顿时不知如何是好。富翁醒了,小偷急了,马上双手捂住耳朵,以为听不见就没事。结果小偷被抓。

  小偷因此臭名远扬。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5

  那个人用手碰了一下铃铛,他本以为捂住了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铃铛丁零丁零的'响起来了,他已经被发现了,可还不知道,悠闲自在的走在大街上。他看见后面有人追,就跑了起来,可铃铛的响声越来越大,这个人把铃铛一扔,自己逃跑了。

  他回到家里,不知到自己哪里做错了,会被人发现。这时,一个白发老人出现在他面前,说:“年轻人,我们来玩躲猫猫,你来抓,我来藏。”到时间了,老人把眼睛捂住,乐滋滋的,年轻人笑着说:“你捂的是自己的眼睛,别人怎么会看不见呢?”

  盗铃人回过头一想:我捂的是再自己的耳朵,我听不见,但别人会听见。他刚想感谢老人,可老人已化为一团烟雾,消失在空气中。

  年轻人很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所以为老百姓做防盗宣传,铃铛主见他知错能改,就原谅他了。那位老人却再也没有出现过。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6

  经过上一次的经验,这个人又反思了一夜,决定再也不干偷偷摸摸的事了,他暗暗下定了决心。

  可当他又经过人家大门前,看到那个精致铃铛时,他的贼心又起了。这次,经过深深地思考,总结上次偷盗的失败经历,吸取了教训,他决定先用棉球把自己的耳朵紧紧塞严,再找块布蒙住自己的整个脸,只露出一双可以随时观察的眼睛,然后用锤子敲破铃铛,再一块一块搬走。在这个人眼里,今天这个主意真是十全十美的呀!既不会被发现认出,也能偷走铃铛,真是个绝妙的办法。

  他得意地捂住嘴巴偷笑,“嘿嘿...嘿嘿...”,四下瞅瞅确定无人后,悄悄蒙好脸,把两只耳朵里塞满了棉球,高高举起借来的锤子,使出全身的力气,对着铃铛一锤子敲下去,只听“咣当”一声,铃铛被敲破了,可他也没听见,正准备乐呵呵地搬走呢!还没等他拾起地面上的铃铛片,听到声音的主人,已经迅速跑出来,把他给抓住了。这个人只能又认栽了,这次他还得赔偿敲破铃铛的损失呢!这个人真愚昧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要想让别人不知道你做了坏事,除非你不做,否则总有一天会露馅的。”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7

  从前有一个人叫金才笨,字亦笨。他浓眉大眼,脸长得方方的,看上去很老实。做事情却非常马虎,总是弄巧成拙。

  一天他正在大街上走着,准备去买面包。快到面包店的时候,旁边有户人家,他一看,门上挂着一个非常漂亮的铃铛,他想:如果我能拥有它该多好呀!开始在那儿能买到呢?这时,从旁边的门里出来了一个人,亦笨就问了一下他,那人说:这是限量版的,他们家好不容易才抢到了最后一个。亦笨说:谢谢了。那人就走了。亦笨想:那怎么办,怎样才能拿到呢?唉,还是先去买面包吧。到了面包店,他突然看见电视里正在说朗姆省咔嚓网吧有人偷手机,亦笨想:我偷偷拿回家玩两天再给他送回来不就行了。他又来到那户人家门前,四处看了看,连个苍蝇都没有,他刚伸出手去摘,可是又一想:这个铃铛一碰就会响,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捂着耳朵不就听不到了吗?他就一只手捂着耳朵,另一只手去摘那个铃铛,这时铃铛一响,被里边的人听到了,立刻跑出了四个彪形大汉,吓得亦笨赶快跑了。

  回家的路上亦笨还在想:原来只捂着自己的耳朵不行,还要捂着别人的耳朵才行呀。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8

  ……没想到,手刚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现了。

  就这样,他既没有偷到铃铛,又被铃铛的主人大打了一顿。他心里一直想出口气,一定要想办法偷到铃铛。他为了这件事想了几天几夜……

  一天,他终于想到了自认为“英明”的方法。他想:我掩住耳朵偷铃铛,我听不见了,可是别人听得见。那么,假如我把眼睛蒙起来,别人就看不到了,那我不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偷到铃铛了吗?想出这个主意后,他又因此兴奋了好几天。

  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他悄无声息地走近了挂着铃铛的院门,然后把眼睛用一块布头蒙了起来,想把铃铛摘下来。可是,他不蒙眼睛不要紧,蒙了眼睛什么都看不见了。他笨头笨脑的,竟然掉进了铃铛的主人家的臭水池里。响声惊醒了主人家的大黑狗,大黑狗汪汪地叫出声来,并且一口咬住了他的屁股,他尖叫一声,又惊醒了主人。主人便带着一家人出来,又把他给结结实实地打了一顿。主人哈哈大笑着对他说:“你还是自欺欺人哪!”

  从此,他再也不偷铃铛了。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9

  昨天,隔壁的大地主小明,买了一个大铃铛,铜制的,拿去卖了一定能卖不少钱。嘿嘿!

  昨天,我又换了一个有钱的大地主,我的日子一定能变得更好的!高高地挂在屋檐下,肯定很气派。想着我就觉得美滋滋的。

  今天,晚上的雾这么大,月黑风高,真是一个盗铃的最佳时间!

  好困啊!折腾了一天,实在不行了,我要睡觉了。

  嘿!这围墙真矮,看我纵身一跳,呀!翻过去了,哇!好大的铃铛呀!还是用小麻绳系上去的,看我怎样不费吹灰之力给搬下来。

  咦!这是谁呀?他想干什么吗?天哪,干嘛要带我走啊?救命啊!

  嘿咻!嘿咻!好重啊!*脆把铃铛打成碎片再带走吧!真是个好办法。我自言自语道。

  “咚咚咚”好痛啊!你竟然敢锤我,痛死了。

  糟糕,这么大的声音,要是别人听到了就麻烦了,赶紧把耳朵蒙起来,这样声音就听不见了。

  我痛得哇哇大叫,声音飘向主人的房间,看到了有人竟敢偷他崭新的铃铛,主人气不打一处来,毫不客气地把他给抓了起来,我物归原主了。

  看来,想任何事都不能单方面的考虑,而是要全方面的考虑。“掩耳盗铃”的盗铃人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任何人不管怎么伪装,都逃不过自己真实的内心。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10

  这时,家里的狗叫了起来。院子里几乎所有的灯都亮了,主人急忙叫仆人:“小红,小花,去抓贼!”这个人突然意识到他偷了一个富人的铃铛,被发现了。还没来得及想怎么被发现,就已经被小红和小华抓住了。男的看到的时候,是不是就两个五官端正的年轻女性?这个好办。他一拉手,就把kobanawa小红拖到地上,他们开始哭。那人说:“嗯,就你一个人想和我打?”就在他得意洋洋想要逃跑的时候,几个高技能的英雄从天而降。他像老鹰抓小鸡一样被抓起来,“飞到”一个大厅前,把他拖了进去。

  那里坐着一个美丽的女人。是的,那个女人是这个院子的主人。女人说:“你怎么敢偷东西。你想要什么,要不要我帮你拿?”那人说:“我只要你家门前的铃。”女人不解地问:“你要那个铃铛干什么?不怕被发现吗?”那人说:“不知道你怎么找到我的。我显然捂住了耳朵。你怎么听到我的?”女的觉得很可爱:“你捂住耳朵不代表你捂住了别人的耳朵,别人就能听到你。看你老实,今天就放你走,以后做个好人,不要再干这种事了。”那人连忙谢过他,然后离开了。

  从此那个人就不读书了,为人正直,再也没有做过什么丢人的事!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10篇(扩展2)

——掩耳盗铃寓言故事5篇

掩耳盗铃寓言故事1

  【词义】掩:捂住。盗:盗窃。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

  【用法】形容那种自己欺骗自己的愚蠢行为。

  【出处】这则成语出自《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典故】春秋末年,大将范吉射一家因被追杀,只好逃离晋国。一天,有个人在范家的门口发现了一口钟,很漂亮,于是便想要把它偷走。可是钟太重了,他根本不能背走它。过了一会儿,他想出了一个主意:钟不是太重吗?那就把它敲碎,一块一块地搬走不就行了吗?于是,他很得意地找来一个铁锤,用尽全身力气砸向大钟。“当——”,钟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响声。因为这钟是铜浇铸而成的,自然是一点也没破损。他又猛力砸了一下,钟仍然发出很大响声,只稍微晃了几下,完好无损。这时他突然意识到,如果再继续砸下去,这“当当”的声响被人听到,就偷不了钟了。他自以为聪明,又想出了个办法:捂住自己的耳朵再砸。他以为自己听不见就可以了。这则成语讽刺了这种自欺欺人的愚蠢行为。由于在古时,钟和铃都是乐器,所以后人将“掩耳盗钟”演变为成语“掩耳盗铃”。八音古代的乐器是以制造的材质来归类,一共分为八类:金属乐器、石类乐器、丝弦乐器、竹类乐器、匏类乐器、土类乐器、革类乐器、木类乐器。古人将此八类乐器通称为“八音”。

  成语原文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②钟③者。欲负④而走⑤,则⑥钟大不可负;以⑦椎⑧毁之,钟况⑨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⑩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选自《吕氏春秋·自知》

  注释:

  ①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后被晋国的智氏、韩氏、魏氏等贵族联合攻灭,逃往齐国。

  ②得:得到。

  ③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④负:背、驮。

  ⑤走:跑。

  ⑥则:但是。

  ⑦以:用。

  ⑧椎(chuí):槌子或棒子。

  ⑨“况”(huàng)然:“况”地;况,拟声词,形容钟声。

  ⑩遽(jù):急速地。原词是掩耳盗钟。

  释文:范氏灭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掩耳盗铃寓言故事2

  从前有个人很爱占便宜,为了得到别人的东西,还去偷。有一天,他路过一家人门前,发现门前挂着一个漂亮的铃铛。他很想要那个铃铛,可是,怎样才能拿到呢?直接去取吧,铃铛就会发出声响,别人就会发现了。

  他想了又想,都没有想出一个好办法,怎么办呢?最后,他终于想了个好办法,把耳朵塞住,不就听不到铃声了吗?他觉得自己很聪明,想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于是当天晚上,他用棉花塞住耳朵,来取铃铛。当他的手一碰到铃铛,铃铛就响了,主人马上把他抓了起来。

掩耳盗铃寓言故事3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chengyu.itlearner.com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掩耳盗铃的寓意以及道理:

  钟声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堵住耳朵就消失了;世界上的万物也都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闭上了眼睛就不复存在或者改变了形状。这则寓言故事虽然简短,但却形象而生动地阐明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

掩耳盗铃寓言故事4

  【词义】掩:捂住。盗:盗窃。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

  【用法】形容那种自己欺骗自己的愚蠢行为。

  【出处】这则成语出自《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典故】春秋末年,大将范吉射一家因被追杀,只好逃离晋国。一天,有个人在范家的门口发现了一口钟,很漂亮,于是便想要把它偷走。可是钟太重了,他根本不能背走它。过了一会儿,他想出了一个主意:钟不是太重吗?那就把它敲碎,一块一块地搬走不就行了吗?于是,他很得意地找来一个铁锤,用尽全身力气砸向大钟。“当——”,钟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响声。因为这钟是铜浇铸而成的,自然是一点也没破损。他又猛力砸了一下,钟仍然发出很大响声,只稍微晃了几下,完好无损。这时他突然意识到,如果再继续砸下去,这“当当”的声响被人听到,就偷不了钟了。他自以为聪明,又想出了个办法:捂住自己的耳朵再砸。他以为自己听不见就可以了。这则成语讽刺了这种自欺欺人的愚蠢行为。由于在古时,钟和铃都是乐器,所以后人将“掩耳盗钟”演变为成语“掩耳盗铃”。八音古代的乐器是以制造的材质来归类,一共分为八类:金属乐器、石类乐器、丝弦乐器、竹类乐器、匏类乐器、土类乐器、革类乐器、木类乐器。古人将此八类乐器通称为“八音”。

  成语原文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②钟③者。欲负④而走⑤,则⑥钟大不可负;以⑦椎⑧毁之,钟况⑨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⑩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选自《吕氏春秋·自知》

  注释:

  ①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后被晋国的智氏、韩氏、魏氏等贵族联合攻灭,逃往齐国。

  ②得:得到。

  ③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④负:背、驮。

  ⑤走:跑。

  ⑥则:但是。

  ⑦以:用。

  ⑧椎(chuí):槌子或棒子。

  ⑨“况”(huàng)然:“况”地;况,拟声词,形容钟声。

  ⑩遽(jù):急速地。原词是掩耳盗钟。

  释文:范氏灭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掩耳盗铃寓言故事5

  【词义】掩:捂住。盗:盗窃。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

  【用法】形容那种自己欺骗自己的愚蠢行为。

  【出处】这则成语出自《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典故】春秋末年,大将范吉射一家因被追杀,只好逃离晋国。一天,有个人在范家的`门口发现了一口钟,很漂亮,于是便想要把它偷走。可是钟太重了,他根本不能背走它。过了一会儿,他想出了一个主意:钟不是太重吗?那就把它敲碎,一块一块地搬走不就行了吗?于是,他很得意地找来一个铁锤,用尽全身力气砸向大钟。“当——”,钟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响声。因为这钟是铜浇铸而成的,自然是一点也没破损。他又猛力砸了一下,钟仍然发出很大响声,只稍微晃了几下,完好无损。这时他突然意识到,如果再继续砸下去,这“当当”的声响被人听到,就偷不了钟了。他自以为聪明,又想出了个办法:捂住自己的耳朵再砸。他以为自己听不见就可以了。这则成语讽刺了这种自欺欺人的愚蠢行为。由于在古时,钟和铃都是乐器,所以后人将“掩耳盗钟”演变为成语“掩耳盗铃”。八音古代的乐器是以制造的材质来归类,一共分为八类:金属乐器、石类乐器、丝弦乐器、竹类乐器、匏类乐器、土类乐器、革类乐器、木类乐器。古人将此八类乐器通称为“八音”。

  成语原文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②钟③者。欲负④而走⑤,则⑥钟大不可负;以⑦椎⑧毁之,钟况⑨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⑩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选自《吕氏春秋·自知》

  注释:

  ①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后被晋国的智氏、韩氏、魏氏等贵族联合攻灭,逃往齐国。

  ②得:得到。

  ③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④负:背、驮。

  ⑤走:跑。

  ⑥则:但是。

  ⑦以:用。

  ⑧椎(chuí):槌子或棒子。

  ⑨“况”(huàng)然:“况”地;况,拟声词,形容钟声。

  ⑩遽(jù):急速地。原词是掩耳盗钟。

  释文:范氏灭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10篇(扩展3)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读书笔记3篇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读书笔记1

  (1)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 亡,逃亡。

  (2)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3)则:但是

  (4)负:用背驮东西。

  (5)锤(chuí):槌子或棒子。

  (6)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7)遽(jù):立刻。

  (8)悖(bèi):荒谬。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读书笔记2

  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10篇(扩展4)

——掩耳盗铃读书笔记10篇

掩耳盗铃读书笔记1

  在我六岁的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本《成语故事》。我可喜欢了,这本书我读了一遍又一遍,这些故事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则故事是《掩耳盗铃》。

  这则故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楚国有一个小偷,看见邻居家门前有一个漂亮的铃铛。于是他就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铃铛,那该多好啊!第二天,他决定去偷铃铛,当他的手刚碰到铃铛时,就发出了十分清脆的铃声。吓得他撒腿就跑。“怎么样才不让铃铛发出声音呢?”他苦思冥想,终于他想出了一个妙计。

  第三天,他带上纸巾和板凳就出发了。到了邻居家门口,他用纸巾将自己的耳朵塞住,他想这样别人就听不见了。他用手轻轻的去取铃铛,果然没有声音。“这下就可以大大方方的取铃铛了,反正有没有人听的见。”可是,正当他沾沾自喜的时候,主人牵着小狗出来了,抓了个正着。他一下子惊呆了。

  读了这个故事,你可能也和我一样会明白:人如果做自欺欺人的.事,是得不到好下场的,读后感《《掩耳盗铃》读后感400字》。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在做练习题的时候,有的同学不会做,就看同学的答案。老师批改他们的作业,虽然是全对,但是没有经过他们自己的思考,以后出现这样的问题还是不会做。显然,这样既欺骗了老师,有欺骗了自己。

  所以,我觉得做人要诚实守信,不然以后就没有人相信你,没有人会成为你的真正朋友。

掩耳盗铃读书笔记2

  这天,我读了*寓言故事中《掩耳盗铃》的这篇文章,读完以后我就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真没想到还有这么笨的人!

  《掩耳盗铃》说的是:有一个爱占小便宜的人,看上了别人家的一个制作精美的铃铛,就想把它偷过来。但是一碰那个铃铛它就会响,怎样办呢?这个人想出了一个办法:在摘铃铛的时候,把自我的`耳朵掩上,这样就听不到了,就这样,他掩上耳朵,然后去偷那个风铃。叮当……叮当……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铃铛的响声显得格外刺耳。铃铛的主人听到了声音,出来抓住了他。那个人还纳闷呢:我明明掩着耳朵,你们怎样会听见铃声呢?

  这个偷铃铛的人,始终没有明白:他掩得是自我的耳朵,而不是别人的耳朵啊!

  透过这则寓言让我明白了,贪图占小便宜,要不得。自欺欺人,也要不得啊!

掩耳盗铃读书笔记3

  从前有一个大户人家,在门上挂了一个铃,非常漂亮,声音还非常动听。

  有一个人看到它想得到它,就要去偷,但他知道手一碰铃就会响个不停,主人就会听到,他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好法子”。他觉得,铃响之所以会闯出祸来,是因为耳朵会听到响声,假如能把耳朵掩起来,不就听不见了么?于是他就用手捂住耳朵去偷铃,可是手刚碰到铃,主人就听到了,并抓住了他。

  这个人的愚蠢就在于它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但是并不能掩住别人的耳朵啊!所以别人还是能听见响声。

  这个成语故事比喻人们自欺欺人,以为自己做的事儿别人看不见,反而招来了许多不好的现象。

  学了《掩耳盗铃》这则成语故事,同学们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在愚蠢的自欺欺人。如果是的.话,要赶快清醒一下,把错误改正,否则就会和那个盗铃人一样的结果,后悔莫及!

掩耳盗铃读书笔记4

  今天是国庆放假第一天,在家不用画画我拿起成语故事读起了《掩耳盗铃》这个寓言。

  故事主要讲的是:有一个贪财的人看见了一口大钟,就想背回家去。可是钟太大、太笨重,他一连搬了几下,都没能搬动。于是,他找来一只铁锤,打算把钟砸碎,再一块一块拿回家去。不料那人用锤砸钟的时候,发出了一阵阵洪亮的钟声。这下他可犯难了:“要是别人听见响声,都来夺钟怎么办呢?"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他认为:只要自己的耳朵听不见了,别人的.耳朵应该也同样听不见。于是,他放心大胆地用力去砸钟,巨大的响声传得很远,官差闻声赶来,把他抓获了。

  看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笑出了声:那个人太愚蠢了,真是自欺欺人。

掩耳盗铃读书笔记5

  在我六岁的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本《成语故事》。我可喜欢了,这本书我读了一遍又一遍,这些故事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则故事是《掩耳盗铃》。

  这则故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楚国有一个小偷,看见邻居家门前有一个漂亮的铃铛。于是他就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铃铛,那该多好啊!第二天,他决定去偷铃铛,当他的手刚碰到铃铛时,就发出了十分清脆的铃声。吓得他撒腿就跑。“怎么样才不让铃铛发出声音呢?”他苦思冥想,终于他想出了一个妙计。

  第三天,他带上纸巾和板凳就出发了。到了邻居家门口,他用纸巾将自己的耳朵塞住,他想这样别人就听不见了。他用手轻轻的去取铃铛,果然没有声音。“这下就可以大大方方的取铃铛了,反正有没有人听的见。”可是,正当他沾沾自喜的时候,主人牵着小狗出来了,抓了个正着。他一下子惊呆了。

  读了这个故事,你可能也和我一样会明白:人如果做自欺欺人的事,是得不到好下场的,读后感《《掩耳盗铃》读后感400字》。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在做练习题的.时候,有的同学不会做,就看同学的答案。老师批改他们的作业,虽然是全对,但是没有经过他们自己的思考,以后出现这样的问题还是不会做。显然,这样既欺骗了老师,有欺骗了自己。

  所以,我觉得做人要诚实守信,不然以后就没有人相信你,没有人会成为你的真正朋友。

掩耳盗铃读书笔记6

  《掩耳盗铃》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个人看到有户人家的大门前挂了一口大钟,就起了贪心,想把它偷走,但是钟太重了,他准备把大钟敲碎了装进袋子里再搬走。他想:敲的时候会“当当”地响,别人必须会听见,于是他决定把自我的耳朵捂住。夜里,他拿好铁锤和袋子,悄悄地来到大钟前,捂住自我的耳朵就动手敲钟,但是没敲几下主人就出此刻他的面前,那人惊奇地问:“我已经捂住自我的耳朵了,你怎样明白我是来偷钟的呢?”主人说:“你捂住了自我的耳朵并没有捂住我的耳朵呀。”

  这篇成语故事告诉我们掩耳盗钟的人自以为掩上了耳朵就听不到钟响了,实际上钟响是事实,你把耳朵掩上了,钟还是要响,你听不到,别人照样会听到。如果做错事自我假装不明白,如同捂着耳朵偷铃铛,自我欺骗自我,却欺骗不了别人。看了这个成语故事我还想到不是自我的东西决不能要,不能贪别人的小便宜,要做一个老老实实的人。我们在学习上也要不怕困难,勤奋努力,有不懂的地方问老师问同学,如果不懂的问题装作已经懂了,这就等于自我欺骗自我,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了。

掩耳盗铃读书笔记7

  从前有一个大户人家,在门上挂了一个铃,十分漂亮,声音还十分动听。

  有一个人看到它想得到它,就要去偷,但他明白手一碰铃就会响个不停,主人就会听到,他想啊想啊,最后想出了一个“好法子”。他觉得,铃响之所以会闯出祸来,是因为耳朵会听到响声,假如能把耳朵掩起来,不就听不见了么?于是他就用手捂住耳朵去偷铃,但是手刚碰到铃,主人就听到了,并抓住了他。

  这个人的愚蠢就在于它掩住了自我的`耳朵,但是并不能掩住别人的耳朵啊!所以别人还是能听见响声。

  这个成语故事比喻人们自欺欺人,以为自我做的事儿别人看不见,反而招来了许多不好的现象。

  学了《掩耳盗铃》这则成语故事,同学们就应反省一下自我是否在愚蠢的自欺欺人。如果是的话,要赶快清醒一下,把错误改正,否则就会和那个盗铃人一样的结果,后悔莫及!

掩耳盗铃读书笔记8

  今天就让我给你们讲一讲掩耳盗铃的故事吧,《掩耳盗铃》读后感200字。

  有一天,有一个人他在街道上溜达,他看见了一个大铃铛,他就想如果我得到了这个大铃铛岂不是能卖很多钱,他就上大铃铛面前,他碰了一下,大铃铛就当当当的响了起来,他说这样不行,我得回家准备准备,他拿了一些棉花堵住自己的耳朵,他趁夜黑去偷铃铛,可是他一碰大铃铛,他就被抓住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这个人很笨,他只想到了自己听不见,他没有想到别人听到了没听到,我们可不要像这种人学习。

掩耳盗铃读书笔记9

  这天,我读了*寓言故事中《掩耳盗铃》的这篇文章,读完以后我就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真没想到还有这么笨的人!

  《掩耳盗铃》说的是:有一个爱占小便宜的人,看上了别人家的一个制作精美的铃铛,就想把它偷过来。但是一碰那个铃铛它就会响,怎样办呢?这个人想出了一个办法:在摘铃铛的时候,把自我的耳朵掩上,这样就听不到了,就这样,他掩上耳朵,然后去偷那个风铃。叮当……叮当……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铃铛的响声显得格外刺耳。铃铛的主人听到了声音,出来抓住了他。那个人还纳闷呢:我明明掩着耳朵,你们怎样会听见铃声呢?

  这个偷铃铛的人,始终没有明白:他掩得是自我的耳朵,而不是别人的耳朵啊!

  透过这则寓言让我明白了,贪图占小便宜,要不得。自欺欺人,也要不得啊!

掩耳盗铃读书笔记10

  从前有一个大户人家,在门上挂了一个铃,十分漂亮,声音还十分动听。

  有一个人看到它想得到它,就要去偷,但他明白手一碰铃就会响个不停,主人就会听到,他想啊想啊,最后想出了一个“好法子”。他觉得,铃响之所以会闯出祸来,是因为耳朵会听到响声,假如能把耳朵掩起来,不就听不见了么?于是他就用手捂住耳朵去偷铃,但是手刚碰到铃,主人就听到了,并抓住了他。

  这个人的愚蠢就在于它掩住了自我的'耳朵,但是并不能掩住别人的耳朵啊!所以别人还是能听见响声。

  这个成语故事比喻人们自欺欺人,以为自我做的事儿别人看不见,反而招来了许多不好的现象。

  学了《掩耳盗铃》这则成语故事,同学们就应反省一下自我是否在愚蠢的自欺欺人。如果是的话,要赶快清醒一下,把错误改正,否则就会和那个盗铃人一样的结果,后悔莫及!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10篇(扩展5)

——掩耳盗铃教案10篇

掩耳盗铃教案1

  活动目标

  1.阅读图书《掩耳盗铃》,感知成语故事的内容。

  2.仔细观察图片,发现图画中的细节,理解成语故事的含义。

  3.通过专注的阅读和积极的讨论,知道故事主人翁行为的愚蠢可笑。

  活动准备

  幼儿入手一本图书,与图书内容相同的幻灯片一套,铜锣一面。

  活动过程

  一、看幻灯阅读图书第2~3页。

  1.教师:请小朋友仔细地看图,看过后想想有什么问题或者疑问。

  2.幼儿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者问题。

  (看幻灯集体阅读图书第2~3页,引发讨论,激发阅读兴趣。)

  二、师生共同看幻灯阅读图书第2页至第8页,引发第二次猜测、讨论

  1.教师阅读图书第2~3页,让幼儿知道画面的内容。

  2.师生共同阅读第4~5页。教师:小偷看见了什么?大钟漂亮吗?上面的图案怎么样?小偷想怎样?

  (观察画面上钟的图案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丰富词汇:图案精美。)

  3.阅读第6~7页,提问:小偷在干嘛?他将钟推动了吗?小偷是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谁来学一学?

  (学一学动作和表情,体会一下小偷想得到大钟的迫切心情,为后面想办法搬走大钟的想象做铺垫。)

  教师:这两个点是什么?(小偷头上的汗珠)

  (这是一个细节的观察,更加明确小偷想偷大钟的意图,另一方面是一个暗示,暗示孩子从图画的细节中会有新的发现。)

  教师:这只钟怎么样?

  (学习词汇:又大又重)

  4.教师:这只钟又大又重,小偷可能会用什么方法把它搬回家?请小朋友猜一猜。

  5.引导幼儿观察图书第8页的四幅小图,了解小偷的想法。

  提问:小偷究竟想了哪些办法呢?

  6.教师:小偷想了这么多办法,那他究竟会用什么方法把钟搬回家呢?他能如愿所偿吗?请小朋友接着把书看完。

  三、幼儿自由阅读图书(从第9页至结束),共同讨论对图书内容的感知

  1、幼儿自由阅读图书。

  (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从书中寻找答案的动机阅读,这样的自主阅读才是有效的。)

  2.师生共同看幻灯,观察了解图书第9页至结束的内容。

  教师:小偷用了什么办法呢?最后有没有如愿所偿呢?我们一起接着来看大屏幕。

  看到10~11页,配班教师敲锣。(敲响锣,让幼儿感受钟声的巨响,体会小偷的做贼心虚。)

  12~13页:教师:从哪里看出小偷吓了一大跳?他慌忙怎样做?

  14~15页:教师:钟声被捂住了吗?这是什么意思?小偷他做了一个什么动作?

  16~17页:教师:这是什么?小偷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要笑呢?

  18~19页:教师:小偷拿大锤做什么了?

  20~21页:教师:小偷得逞了吗?他是什么下场?(教师针对每一幅画面,有意识地围绕目标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细节,以讨论的方式,帮助幼儿准确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

  四、集体完整阅读图书

  五、寻找图书中的秘密,进一步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

  教师:在这本书里,藏着一个小秘密,请小朋友仔细地再看一遍书,找一找。

  (黑猫是这本书画面的经典设计,自始至终在画面上出现,能够更加烘托小偷自欺欺人的主题。)

  教师:找到秘密了吗?小偷想偷大钟,自以为别人不知道,其实自始至终都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他。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个小偷……

  (留白的方式诱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成语故事内涵的理解。)

  设计思考

  1.改编读本和选材理由。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开展的初期,读本的选择多为国外引进的绘本,随着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感到我们*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有许多优秀、经典的文学作品,应当以适当的方式把它们传递给孩子,从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南京市部分喜爱读书并致力于幼儿早期阅读教学研究的教师收集了大量*古代的神话传说、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并做了必要的筛选。我们认为针对学龄前阶段幼儿选择的*传统文学作品,一是应重视和关注儿童的视角,尽量选择与幼儿生活相关的内容;二是要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作品内容是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理解的;三是作品应具有积极的思想情感,对幼儿的成长有正向的陶冶作用。我在教学中慎重地选取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并在文字上进行了精心的改编,努力做到文字表达既充分尊重原作品,又尽量浅显易懂符合大班幼儿认知的特点,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审美性。我还与图画的创作者多次沟通、交流,合作完成了绘本的创作。

  2.朴实、有节奏的活动环节设计。整个活动由五个大环节构成,第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共同观察图书第2~3页,引发第一次猜测、讨论,激发阅读兴趣。第二个环节,师生共同阅读图书第2页至第8页,进行第二次猜测、讨论。第三个环节,幼儿自由阅读(从第9页至结束),师生共同讨论对图书内容的感知、理解。第四个环节,集体完整阅读图书,全面感知图书的内容。第五个环节,寻找图书的秘密,进一步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纵观整个活动环节,我力求简明而清晰,追求的是孩子和教师一起*静而投入地走进绘本里的阅读状态以及和谐的课堂氛围。考虑到《掩耳盗铃》是个成语故事,具有叙事性,故事情节推进的脉络比较清晰,有前因和后果,因而在活动环节设计上,我关注活动环节的推进合着幼儿感知《掩耳盗铃》故事的节拍,努力追求活动环节组织的节奏与故事叙事节奏的和谐共振,让朴实的活动本身对幼儿产生吸引力,使幼儿对学习的兴趣自然流露。

  3.简约、生动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艺术以及教学智慧的具体体现。我认为阅读是需要阅读者安心、静心、定心的,投入地阅读是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和能力的重要方面。在组织阅读活动时,教学策略的设计和选择应讲究简约、生动。从课堂的氛围入手,引领幼儿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在《掩耳盗铃》阅读活动中,我只设计和运用了猜测讨论、动作模仿、自主阅读等为数不多且简便易行的教学策略,并以生动的方式落实这些教学策略,让简约的课堂充满活力。运用猜测讨论的教学策略,是抓住大班幼儿好胜的心理,由猜测引发的讨论,热烈而积极,有效地生成有意义的师生和生生互动。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在观察图画书画面的基础上,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动作,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让孩子与角色间产生通感,在感同身受的基础上,较准确地理解故事的内涵。活动中,教师还提供了一个让幼儿自主阅读图画书的机会。这个机会安排在整个阅读活动的中间,先前的阅读和猜测讨论引起了悬念,此时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寻找答案的期待自主地阅读,孩子们投入而积极,较好地起到了引领幼儿走进图画书静心阅读的作用。

  实践证明,早期阅读活动中简约而生动的教学策略的运用符合阅读活动本身的特质,且符合孩子发展需要。

掩耳盗铃教案2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寓言二则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5人,其中男生37人,女生28人。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学习习惯比较好,基础扎实,大多数学生爱读书,作文水*提高比较快,但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学困生比较多,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一定难度。

  三、教学内容分析

  由虚构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经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每则寓言的题目都是一个成语,所以也是两个成语故事。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寓言先说那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写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马上被人发现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人们常用“掩耳盗铃”来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

  《滥竽充数》讲的是战国时候,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乐队里充数,后来混不下去了,只好偷偷溜走。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没有真才实学,混在行家里充数,蒙混度日的人。寓言告诉我们:做人要老老实实,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四、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理。

  4、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2、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六、教学课时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 一课时

  一、出示插图,引导看图。

  师:图上画的有哪些人?他们在哪儿干什么?

  生:图上画了两个人。

  生:他们在一个大门口。

  生:有一个人左手捂着自己的耳朵,右手伸手摸一个铃铛。

  生:不对,老师,不是伸手去摸,他是想偷去。

  师:对,那个人正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今天来学习寓言《掩耳盗铃》。

  二、板题读题,释题。

  掩耳盗铃: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寓言:含有一定道理的小故事。

  三、自由读文。

  要求:

  1、自学课文生字词。

  2、找出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读一读。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

  2、指名逐节读文,正音。

  3、指明读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

  “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五、阅读课文,由结果和课后第三题为中心展开讨论学习。

  讨论:(1)为什么他刚碰到铃铛,就被人发觉了呢?

  (2)他在偷铃铛之前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生:因为铃铛是有人碰它,它就会响的,古时代这样的铃铛就是用来做门铃用的。

  生:他只捂了自己的耳朵,并没捂住别人的耳朵,别人当然听的见。

  生:这个人真傻,他明明知道铃铛一碰就会响起来,他还想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他以为别人都听不到,这骗谁呀?只能骗自己。

  生:他的想法真是大错特错了。因为他只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不可能听不见的。

  ……

  六、联系实际讨论,明白寓言的道理。

  1、 讨论:这个故事可笑在哪里?

  学生小组讨论。

  师:对,这个人明知有这样的结果还去做,真是自己骗自己,他被抓呀,活该!同学们,我们能做这样的事吗?

  2、 引导学生明白寓意。

  师: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在明白寓意的基础上,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升华所学的道理:掩耳盗铃是一自欺欺人的傻事,千万别这样做。

  第二课时

  一、动画引入,揭示课题

  1、师:课前,老师先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片,看完后请你有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播放动画片《滥竽充数》)

  2、学生反馈

  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课件:滥竽充数)

  3、师:结合刚才我们看的动画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在理解上有难点?(课件:点击后显示)

  竽:簧管乐器。

  充数:凑数。

  师:“滥”字有难点,请同学们快速查字典,并据词定义。(点击显示 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你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二、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到文中能解释这个成语的句子。

  2、学生反馈

  师:你同意他的意见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不同意:说说你的意见,再请同学们读读课题,再读读这两个句子,比较一下,到底哪一个句子更能解释这个词语 。)

  课件出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3、师:我们来一起读读这个句子,什么叫“装腔作势”?

  从句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在装腔作势?

  学生反馈教师板书:简笔画“装腔作势”

  师:这就叫装腔作势。(点击:装腔作势)请同桌之间学着南郭先生的样子互相做做这个动作,然后再读给同桌听一听。

  师:谁愿意上来扮演南郭先生,做做装腔作势的样子,大家给他们配上朗读。(4-5名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读这个句子)

  师:这会老师要当一回齐湣王,听听个别朗读,谁来试试?

  (2-3名学生)

  师: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你还有什么特别的体会?

  生反馈:“也”说明南郭先生是学着其他吹竽人的样子在装腔作势的是啊!(点击:也)(请你读读,我们一起来试试。)

  “混”说明他装腔作势非常象,才能蒙混过关的。南郭先生就是这样装腔作势,滥竽充数,蒙混过关的。(点击:混)(请你读读,我们一起来试试。)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注意带点的词。

  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引导阅读,合作填表。

  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小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你们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小研究员吗?

  师:看来,小研究员们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研究活动我们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的,每个小组一张研究表,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生:观察表格。

  师:谁来说说这张表的要求?学生反馈。

  是啊,我们在填表时,就是要多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找到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单位自学课文展开讨论。

  2、学生讨论填表。

  3、学生反馈。

  师:我先请一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请你先用自己的话说说南郭先生之所以能够滥竽充数的原因,再读读文中有关的句子说明理由。

  A、齐宣王爱讲排场。板书:爱讲排场

  句子: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300人。他常常叫这300人一起吹竽给他听。

  师:读读这两个句子,用句中的话说说什么叫讲排场?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句子,谈意见。

  师:其他组还有补充吗?

  B、南郭先生善于装腔作势。板书:装腔作势

  (课件)出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没有出过毛病。

  师:请你读读这个句子,说说这两个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你能用恰当的关联词将它联起来吗?(“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师:再读这个句子,你认为在读的时候哪些地方还要加强语气?

  生:反馈意见。(点击:一次又一次)

  师:让我们将这两个表示原因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4、追根究底,感知寓意。

  师:谁来汇报一下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结果。(板书:结果 只好逃走)

  出示句子: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师:读读这个句子,这个消息指什么消息?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说说你在读的时候有什么体会?

  (个别读——集体读)

  师:还有哪个词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只好”——没有办法,无奈的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个别——集体)

  5、 感情朗读,畅谈体会。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

  (读课文,反馈)

  师:我们还能从齐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师:谁能象老师那样用一个四字的成语将启示概括出来。

  板书:真才实学

  严格把关

  师: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这是所有研究员踏踏实实学习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

  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1、师: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 之类的事情,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样的人。你找到过吗。好的,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新闻现场,那儿正在开展“寻找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的活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课件:新闻前线

  ——说说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

  2、师:我们要请一位同学作主持人,请他来采访我们在座的同学。谁愿意出任?

  先由我来采访这位勇敢的`主持人:你叫什么名字?有过主持节目的经历吗?你打算怎样开展你的采访活动?你对自己有信心吗?我们对你充满信心,开始行使你的权利吧!)

  3、学生接受采访,要求对事不对人。(你的身边有南郭先生吗?你能和大家说说吗?你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

  4、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的谈话非常的精彩,我想要是南郭先生这会儿能听到同学们的发言的话,一定会羞愧得想找个地缝钻下去的。我们的主持人更是让我佩服,我敢说崔永元象你那么大的时候肯定没你行,好好干。

  2、填空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告诉人们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业安排

  南郭先生再也不能滥竽充数了,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失业了,下岗了,下岗后南郭先生该干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帮他出出主意吧。

  课件出示:小练笔——南郭先生下岗后

  十、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了解什么是寓言(引导学生搜集查找)

  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把一个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精炼、生动的故事里。它是人民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来源于古代人民的口头创作,借助某种自然(动物、植物、无机物)或人的活动现象,来表现对某种人或社会现象的理想、评价、赞扬、批判或嘲讽的作品。它反映了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高尚道德情操的光芒,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表现了人民优越的艺术才能和幽默风趣。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寓言才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它主要的特点是:

  (1)一般用一个假托的故事来隐喻,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大量采用拟人化手法。

  (3)具有强烈的夸张和讽刺的意味。

  2、《滥竽充数》的动画片。

  十一、自我问答

  1、学了《寓言二则》之后,我们有什么想法,有哪些感受呢?

  2、我们怎么认识南郭先生这个人,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课堂练习

  1、比一比,组成词语。

  腔( ) 掩( ) 铃( ) 偷( )

  空( ) 淹( ) 岭( ) 愉( )

掩耳盗铃教案3

  活动目标

  1.阅读图书《掩耳盗铃》,感知成语故事的内容。

  2.仔细观察图片,发现图画中的细节,理解成语故事的含义。

  3.通过专注的阅读和积极的讨论,知道故事主人翁行为的愚蠢可笑。

  活动准备

  幼儿入手一本图书,与图书内容相同的幻灯片一套,铜锣一面。

  活动过程

  一、看幻灯阅读图书第2~3页。

  1.教师:请小朋友仔细地看图,看过后想想有什么问题或者疑问。

  2.幼儿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者问题。

  (看幻灯集体阅读图书第2~3页,引发讨论,激发阅读兴趣。)

  二、师生共同看幻灯阅读图书第2页至第8页,引发第二次猜测、讨论

  1.教师阅读图书第2~3页,让幼儿知道画面的内容。

  2.师生共同阅读第4~5页。教师:小偷看见了什么?大钟漂亮吗?上面的图案怎么样?小偷想怎样?

  (观察画面上钟的图案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丰富词汇:图案精美。)

  3.阅读第6~7页,提问:小偷在干嘛?他将钟推动了吗?小偷是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谁来学一学?

  (学一学动作和表情,体会一下小偷想得到大钟的迫切心情,为后面想办法搬走大钟的想象做铺垫。)

  教师:这两个点是什么?(小偷头上的汗珠)

  (这是一个细节的观察,更加明确小偷想偷大钟的意图,另一方面是一个暗示,暗示孩子从图画的细节中会有新的发现。)

  教师:这只钟怎么样?

  (学习词汇:又大又重)

  4.教师:这只钟又大又重,小偷可能会用什么方法把它搬回家?请小朋友猜一猜。

  5.引导幼儿观察图书第8页的四幅小图,了解小偷的想法。

  提问:小偷究竟想了哪些办法呢?

  6.教师:小偷想了这么多办法,那他究竟会用什么方法把钟搬回家呢?他能如愿所偿吗?请小朋友接着把书看完。

  三、幼儿自由阅读图书(从第9页至结束),共同讨论对图书内容的感知

  1、幼儿自由阅读图书。

  (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从书中寻找答案的动机阅读,这样的自主阅读才是有效的。)

  2.师生共同看幻灯,观察了解图书第9页至结束的内容。

  教师:小偷用了什么办法呢?最后有没有如愿所偿呢?我们一起接着来看大屏幕。

  看到10~11页,配班教师敲锣。(敲响锣,让幼儿感受钟声的巨响,体会小偷的做贼心虚。)

  12~13页:教师:从哪里看出小偷吓了一大跳?他慌忙怎样做?

  14~15页:教师:钟声被捂住了吗?这是什么意思?小偷他做了一个什么动作?

  16~17页:教师:这是什么?小偷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要笑呢?

  18~19页:教师:小偷拿大锤做什么了?

  20~21页:教师:小偷得逞了吗?他是什么下场?(教师针对每一幅画面,有意识地围绕目标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细节,以讨论的方式,帮助幼儿准确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

  四、集体完整阅读图书

  五、寻找图书中的秘密,进一步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

  教师:在这本书里,藏着一个小秘密,请小朋友仔细地再看一遍书,找一找。

  (黑猫是这本书画面的经典设计,自始至终在画面上出现,能够更加烘托小偷自欺欺人的主题。)

  教师:找到秘密了吗?小偷想偷大钟,自以为别人不知道,其实自始至终都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他。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个小偷……

  (留白的方式诱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成语故事内涵的理解。)

  设计思考

  1.改编读本和选材理由。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开展的初期,读本的选择多为国外引进的绘本,随着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感到我们*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有许多优秀、经典的文学作品,应当以适当的方式把它们传递给孩子,从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南京市部分喜爱读书并致力于幼儿早期阅读教学研究的教师收集了大量*古代的神话传说、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并做了必要的筛选。我们认为针对学龄前阶段幼儿选择的*传统文学作品,一是应重视和关注儿童的视角,尽量选择与幼儿生活相关的内容;二是要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作品内容是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理解的;三是作品应具有积极的思想情感,对幼儿的成长有正向的陶冶作用。我在教学中慎重地选取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并在文字上进行了精心的改编,努力做到文字表达既充分尊重原作品,又尽量浅显易懂符合大班幼儿认知的特点,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审美性。我还与图画的创作者多次沟通、交流,合作完成了绘本的创作。

  2.朴实、有节奏的活动环节设计。整个活动由五个大环节构成,第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共同观察图书第2~3页,引发第一次猜测、讨论,激发阅读兴趣。第二个环节,师生共同阅读图书第2页至第8页,进行第二次猜测、讨论。第三个环节,幼儿自由阅读(从第9页至结束),师生共同讨论对图书内容的感知、理解。第四个环节,集体完整阅读图书,全面感知图书的内容。第五个环节,寻找图书的秘密,进一步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纵观整个活动环节,我力求简明而清晰,追求的是孩子和教师一起*静而投入地走进绘本里的阅读状态以及和谐的课堂氛围。考虑到《掩耳盗铃》是个成语故事,具有叙事性,故事情节推进的脉络比较清晰,有前因和后果,因而在活动环节设计上,我关注活动环节的推进合着幼儿感知《掩耳盗铃》故事的节拍,努力追求活动环节组织的节奏与故事叙事节奏的和谐共振,让朴实的活动本身对幼儿产生吸引力,使幼儿对学习的兴趣自然流露。

  3.简约、生动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艺术以及教学智慧的具体体现。我认为阅读是需要阅读者安心、静心、定心的,投入地阅读是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和能力的重要方面。在组织阅读活动时,教学策略的设计和选择应讲究简约、生动。从课堂的氛围入手,引领幼儿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在《掩耳盗铃》阅读活动中,我只设计和运用了猜测讨论、动作模仿、自主阅读等为数不多且简便易行的教学策略,并以生动的方式落实这些教学策略,让简约的课堂充满活力。运用猜测讨论的教学策略,是抓住大班幼儿好胜的心理,由猜测引发的讨论,热烈而积极,有效地生成有意义的师生和生生互动。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在观察图画书画面的基础上,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动作,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让孩子与角色间产生通感,在感同身受的基础上,较准确地理解故事的内涵。活动中,教师还提供了一个让幼儿自主阅读图画书的机会。这个机会安排在整个阅读活动的中间,先前的阅读和猜测讨论引起了悬念,此时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寻找答案的期待自主地阅读,孩子们投入而积极,较好地起到了引领幼儿走进图画书静心阅读的作用。

  实践证明,早期阅读活动中简约而生动的教学策略的运用符合阅读活动本身的特质,且符合孩子发展需要。

掩耳盗铃教案4

  活动目标

  1.阅读图书《掩耳盗铃》,感知成语故事的内容。

  2.仔细观察图片,发现图画中的细节,理解成语故事的含义。

  3.通过专注的阅读和积极的讨论,知道故事主人翁行为的愚蠢可笑。

  活动准备

  幼儿入手一本图书,与图书内容相同的幻灯片一套,铜锣一面。

  活动过程

  一、看幻灯阅读图书第2~3页。

  1.教师:请小朋友仔细地看图,看过后想想有什么问题或者疑问。

  2.幼儿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者问题。

  (看幻灯集体阅读图书第2~3页,引发讨论,激发阅读兴趣。)

  二、师生共同看幻灯阅读图书第2页至第8页,引发第二次猜测、讨论

  1.教师阅读图书第2~3页,让幼儿知道画面的内容。

  2.师生共同阅读第4~5页。教师:小偷看见了什么?大钟漂亮吗?上面的图案怎么样?小偷想怎样?

  (观察画面上钟的图案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丰富词汇:图案精美。)

  3.阅读第6~7页,提问:小偷在干嘛?他将钟推动了吗?小偷是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谁来学一学?

  (学一学动作和表情,体会一下小偷想得到大钟的迫切心情,为后面想办法搬走大钟的想象做铺垫。)

  教师:这两个点是什么?(小偷头上的汗珠)

  (这是一个细节的观察,更加明确小偷想偷大钟的意图,另一方面是一个暗示,暗示孩子从图画的细节中会有新的发现。)

  教师:这只钟怎么样?

  (学习词汇:又大又重)

  4.教师:这只钟又大又重,小偷可能会用什么方法把它搬回家?请小朋友猜一猜。

  5.引导幼儿观察图书第8页的四幅小图,了解小偷的想法。

  提问:小偷究竟想了哪些办法呢?

  6.教师:小偷想了这么多办法,那他究竟会用什么方法把钟搬回家呢?他能如愿所偿吗?请小朋友接着把书看完。

  三、幼儿自由阅读图书(从第9页至结束),共同讨论对图书内容的感知

  1、幼儿自由阅读图书。

  (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从书中寻找答案的动机阅读,这样的自主阅读才是有效的。)

  2.师生共同看幻灯,观察了解图书第9页至结束的内容。

  教师:小偷用了什么办法呢?最后有没有如愿所偿呢?我们一起接着来看大屏幕。

  看到10~11页,配班教师敲锣。(敲响锣,让幼儿感受钟声的巨响,体会小偷的做贼心虚。)

  12~13页:教师:从哪里看出小偷吓了一大跳?他慌忙怎样做?

  14~15页:教师:钟声被捂住了吗?这是什么意思?小偷他做了一个什么动作?

  16~17页:教师:这是什么?小偷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要笑呢?

  18~19页:教师:小偷拿大锤做什么了?

  20~21页:教师:小偷得逞了吗?他是什么下场?(教师针对每一幅画面,有意识地围绕目标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细节,以讨论的方式,帮助幼儿准确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

  四、集体完整阅读图书

  五、寻找图书中的秘密,进一步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

  教师:在这本书里,藏着一个小秘密,请小朋友仔细地再看一遍书,找一找。

  (黑猫是这本书画面的经典设计,自始至终在画面上出现,能够更加烘托小偷自欺欺人的主题。)

  教师:找到秘密了吗?小偷想偷大钟,自以为别人不知道,其实自始至终都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他。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个小偷……

  (留白的方式诱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成语故事内涵的理解。)

  设计思考

  1.改编读本和选材理由。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开展的初期,读本的选择多为国外引进的绘本,随着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感到我们*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有许多优秀、经典的文学作品,应当以适当的方式把它们传递给孩子,从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南京市部分喜爱读书并致力于幼儿早期阅读教学研究的教师收集了大量*古代的神话传说、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并做了必要的筛选。我们认为针对学龄前阶段幼儿选择的*传统文学作品,一是应重视和关注儿童的视角,尽量选择与幼儿生活相关的内容;二是要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作品内容是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理解的;三是作品应具有积极的思想情感,对幼儿的成长有正向的陶冶作用。我在教学中慎重地选取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并在文字上进行了精心的改编,努力做到文字表达既充分尊重原作品,又尽量浅显易懂符合大班幼儿认知的特点,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审美性。我还与图画的创作者多次沟通、交流,合作完成了绘本的创作。

  2.朴实、有节奏的活动环节设计。整个活动由五个大环节构成,第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共同观察图书第2~3页,引发第一次猜测、讨论,激发阅读兴趣。第二个环节,师生共同阅读图书第2页至第8页,进行第二次猜测、讨论。第三个环节,幼儿自由阅读(从第9页至结束),师生共同讨论对图书内容的感知、理解。第四个环节,集体完整阅读图书,全面感知图书的内容。第五个环节,寻找图书的秘密,进一步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纵观整个活动环节,我力求简明而清晰,追求的是孩子和教师一起*静而投入地走进绘本里的阅读状态以及和谐的课堂氛围。考虑到《掩耳盗铃》是个成语故事,具有叙事性,故事情节推进的脉络比较清晰,有前因和后果,因而在活动环节设计上,我关注活动环节的推进合着幼儿感知《掩耳盗铃》故事的节拍,努力追求活动环节组织的节奏与故事叙事节奏的和谐共振,让朴实的活动本身对幼儿产生吸引力,使幼儿对学习的兴趣自然流露。

  3.简约、生动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艺术以及教学智慧的具体体现。我认为阅读是需要阅读者安心、静心、定心的,投入地阅读是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和能力的重要方面。在组织阅读活动时,教学策略的设计和选择应讲究简约、生动。从课堂的氛围入手,引领幼儿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在《掩耳盗铃》阅读活动中,我只设计和运用了猜测讨论、动作模仿、自主阅读等为数不多且简便易行的教学策略,并以生动的方式落实这些教学策略,让简约的课堂充满活力。运用猜测讨论的教学策略,是抓住大班幼儿好胜的心理,由猜测引发的讨论,热烈而积极,有效地生成有意义的师生和生生互动。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在观察图画书画面的基础上,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动作,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让孩子与角色间产生通感,在感同身受的基础上,较准确地理解故事的内涵。活动中,教师还提供了一个让幼儿自主阅读图画书的机会。这个机会安排在整个阅读活动的中间,先前的阅读和猜测讨论引起了悬念,此时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寻找答案的期待自主地阅读,孩子们投入而积极,较好地起到了引领幼儿走进图画书静心阅读的作用。

  实践证明,早期阅读活动中简约而生动的教学策略的运用符合阅读活动本身的特质,且符合孩子发展需要。

掩耳盗铃教案5

  在上学期,我在六(1)班上了一堂语文课,课的内容是寓言故事《掩耳盗铃》,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知道寓言就是通过一个虚构的浅显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二是明白自作聪明的人是愚蠢的。

  我的整个课堂是这样设计的:以回顾我们曾学过的寓言故事来导入,小组四人合作从字面来理解“掩耳盗铃”的意思,然后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如他偷到了铃吗?他为什么要掩着耳朵去偷铃呢?)要弄懂这些问题,我们去读课文。(第一遍朗朗地读,找生字;第二遍默默地读,看看明白了什么,是从课文的那些地方明白的。)读完课文让大家讨论:这个人可笑在哪里?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最后分小组来表演这个故事。

  课上完后,我感觉不成功。最后的故事表演没有时间,很遗憾,原因是下午一节课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学生没有完全明白寓言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主要原因在我。通过我的这堂课和听了其他老师的课,我对语文课堂有这样一些教训、体会和感悟。

  一、语文课上应该书声朗朗。

  课后,我在《新课标解读》中读到这样一段话:“语文教学讲风盛行,忽视学生自读体验,忽视培养语感;分析之分盛行,忽视整体感知和把握。这些已是众所周知的流弊,是违背学习和运用语文规律的表现,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是的,我们往往把孩子当成了大人,甚至当成了中文系的学生,把一首小小的,明白如话的诗歌或一个小故事首先拆成句,然后拆成字,在那里分析,甚至追问,老师累得气喘吁吁,学生搞的糊里糊涂,而一堂课下来,听不到孩子的读书声。其实孩子是喜欢读书的,北师大版的语文课本上的.课文都是一些生活气息很浓的、朗朗上口的、极富音韵节奏的文章,是很适合孩子们去朗读的。孩子们没有去读,是没有给他们时间,是没有去引导他们,是我们不相信他们能自读自悟,他们是可以悟的。书声朗朗是校园里一道美丽的风景,还我校园书声朗朗是语文老师应该马上去做的事情。

  二、语文课上应该七嘴八舌。

  我们大可不必要只是在口语交际课上才让学生和学生交流,学生和老师交流,只要 是语文课堂,只要是语文学习活动,就可以让学生对文本品头论足,说长道短,与老师据理力争,与自己的同学相互讨论,甚至提出疑问。可我有时不能做到真正放手,总是喜欢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不是让自己蹲下身子踏着学生的思维线来灵活机智地调控课堂,生怕学生会提出一个怪怪的问题,打乱了原来的教案上的设计思路,我们语文老师应该让课堂更加开放,要更加灵活,尤其是小学的语文课,应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想说、能说、乐说。

  三、语文课上应该想入菲菲。

  听了张雪老师上的《家》这一课,给我印象很深,也很出彩的地方是老师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为什么说树林是小鸟的家?”学生回答的非常精彩:“因为小鸟飞累了要到树林里休息。”“ 因为鸟妈妈要进去给小鸟喂吃的。”“因为大树可以为小鸟遮风挡雨。”老师又问:“树林还可以说是谁的家?”学生又展开了想象:是猴子的家,是蛇的家,是松鼠的家,是豹子的家,是蚂蚁的家,还是我们人类的家,还有学生马上说,我们要保护树木。看看,孩子们的想象力多丰富呀!她在上《大家都说普通话》这一课时,问:“小鸟们唧唧喳喳都在说些什么呀?”一下又打开了孩子们的话匣子。是的,教材是死的,可孩子们的想象是鲜活的,为什么我们的课上的乏味,听者也昏昏,就是我们不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我要时刻警醒我自己:不要让学生的想象力丧失在我的手里。

掩耳盗铃教案6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掩耳盗铃、铃铛、守株待兔、树桩、乐滋滋、锄头”。

  2.朗读和背诵课文。抄写《守株待兔》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的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教师板书:掩耳盗铃。

  4.通过预习,谁知道“掩耳盗铃”中的“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

  二、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插图、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则寓言。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l)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勾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勾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明明知道 只要……就……

  (2)在书上勾出含有“只要……就”的句子齐读。

  (3)指名用“只要……就”口头造句。

  (4)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①投影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第(1)小题: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在书上勾出写偷铃人怎么想的句子读一读。

  ②这句话里用了一个关联词语,是哪个关联词语?“掩住”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如果把耳朵捂住,响声就听不见了。)

  ③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铃声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别人还能听见铃声吗?

  (5)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还这么做 刚……就……课文中的插图所描绘的就是这个结果,指名说出图意。)

  (6)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盗铃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己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板书:自作聪明,十分愚蠢)(关键在于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

  (7)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②齐读全文,注意朗读时要把盗铃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思考题:

  (1)掩耳盗铃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3.总结扩展。

  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铃”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熟记本课生字所组成的新词。

  2.用“只要……就……”造句。

  3,把“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给家长听。

  4.背诵《掩耳盗铃》这则寓言。

掩耳盗铃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发觉、乐滋滋、掩耳盗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寓意,受到尊重事实,老老实实做人做事的思想教育。

  3.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培养独立学习寓言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理解两个成语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教师板书:掩耳盗铃。

  4.通过预习,谁知道“掩耳盗铃”中的“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

  (二)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插图、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则寓言。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l)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勾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勾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明明知道 只要……就……

  (2)在书上勾出含有“只要……就”的句子齐读。

  (3)指名用“只要……就”口头造句。

  (4)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①投影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第(1)小题: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在书上勾出写偷铃人怎么想的句子读一读。

  ②这句话里用了一个关联词语,是哪个关联词语?“掩住”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如果把耳朵捂住,响声就听不见了。)

  ③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铃声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别人还能听见铃声吗?

  (5)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还这么做 刚……就……课文中的插图所描绘的就是这个结果,指名说出图意。)

  (6)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盗铃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己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板书:自作聪明,十分愚蠢)(关键在于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

  (7)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②齐读全文,注意朗读时要把盗铃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思考题:

  (1)掩耳盗铃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3.联系生活

  (1)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自欺欺人的事呢?

  (学生抄袭作业;犯罪分子明知自己在犯法,却铤而走险;社会上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置法律、整改于不顾,最后出事了……)

  (2)练习:选择填上成语——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

  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 )吧!

  有的同学做练习册上的题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 )、自欺欺人吗?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熟记本课生字所组成的新词。

  2.用“只要……就……”造句。

  3. 把“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给家长听。

掩耳盗铃教案8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并体会其中的道理。

  2、学习“掩耳盗铃”的成语。

  3、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4、表演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有一定的感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

  1、板书课题,回想以往学过哪些寓言故事,说一说。

  2、这些寓言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点出学习寓言的目的。)

  3、板书:掩耳盗铃 (解释“掩”和“盗”的意思)

  二、学习寓言―――《掩耳盗铃》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抓住偷铃人的心里的想法让学生找出句子,用“――”划出,并指导读出自以为聪明的语气,再结合偷铃人的想法提出问题。(生提问)

  3、教师归纳出学生的问题:

  (1)是什么让他想到捂住耳朵去头铃铛的?

  (2)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3)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四人小组带着问题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自学情况并从中悟出寓意

  @结合课文出现的关联词“只要……就”、“刚……就”进行语言训练。

  @从那个人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6、表演课文,通过角色的互换再次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四人小组先排演,教师巡视指导,并挑选出较精彩的小组进行表演,最后采访扮演偷铃铛的学生,让他说说自己做得对不对或让观众评一评。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想一想,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没有看到、听到或自己做的类似《掩耳盗铃》的事例,说一说。

  四、拓展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更多的像《掩耳盗铃》这些寓意深的故事,谁能把你*时听过或看过的寓言故事讲给大伙儿听听,一起分享一下呢?

  板书设计:

  29、寓言两则

  掩耳盗铃

  明知 只要……就……

  可是 如果……就……

  谁知 刚……就……

掩耳盗铃教案9

  活动目标

  1.阅读图书《掩耳盗铃》,感知成语故事的内容。

  2.仔细观察图片,发现图画中的细节,理解成语故事的含义。

  3.通过专注的阅读和积极的讨论,知道故事主人翁行为的愚蠢可笑。

  活动准备

  幼儿入手一本图书,与图书内容相同的幻灯片一套,铜锣一面。

  活动过程

  一、看幻灯阅读图书第2~3页。

  1.教师:请小朋友仔细地看图,看过后想想有什么问题或者疑问。

  2.幼儿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者问题。

  (看幻灯集体阅读图书第2~3页,引发讨论,激发阅读兴趣。)

  二、师生共同看幻灯阅读图书第2页至第8页,引发第二次猜测、讨论

  1.教师阅读图书第2~3页,让幼儿知道画面的内容。

  2.师生共同阅读第4~5页。教师:小偷看见了什么?大钟漂亮吗?上面的图案怎么样?小偷想怎样?

  (观察画面上钟的图案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丰富词汇:图案精美。)

  3.阅读第6~7页,提问:小偷在干嘛?他将钟推动了吗?小偷是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谁来学一学?

  (学一学动作和表情,体会一下小偷想得到大钟的迫切心情,为后面想办法搬走大钟的想象做铺垫。)

  教师:这两个点是什么?(小偷头上的汗珠)

  (这是一个细节的观察,更加明确小偷想偷大钟的意图,另一方面是一个暗示,暗示孩子从图画的细节中会有新的发现。)

  教师:这只钟怎么样?

  (学习词汇:又大又重)

  4.教师:这只钟又大又重,小偷可能会用什么方法把它搬回家?请小朋友猜一猜。

  5.引导幼儿观察图书第8页的四幅小图,了解小偷的想法。

  提问:小偷究竟想了哪些办法呢?

  6.教师:小偷想了这么多办法,那他究竟会用什么方法把钟搬回家呢?他能如愿所偿吗?请小朋友接着把书看完。

  三、幼儿自由阅读图书(从第9页至结束),共同讨论对图书内容的感知

  1、幼儿自由阅读图书。

  (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从书中寻找答案的动机阅读,这样的自主阅读才是有效的。)

  2.师生共同看幻灯,观察了解图书第9页至结束的内容。

  教师:小偷用了什么办法呢?最后有没有如愿所偿呢?我们一起接着来看大屏幕。

  看到10~11页,配班教师敲锣。(敲响锣,让幼儿感受钟声的巨响,体会小偷的做贼心虚。)

  12~13页:教师:从哪里看出小偷吓了一大跳?他慌忙怎样做?

  14~15页:教师:钟声被捂住了吗?这是什么意思?小偷他做了一个什么动作?

  16~17页:教师:这是什么?小偷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要笑呢?

  18~19页:教师:小偷拿大锤做什么了?

  20~21页:教师:小偷得逞了吗?他是什么下场?(教师针对每一幅画面,有意识地围绕目标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细节,以讨论的方式,帮助幼儿准确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

  四、集体完整阅读图书

  五、寻找图书中的秘密,进一步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

  教师:在这本书里,藏着一个小秘密,请小朋友仔细地再看一遍书,找一找。

  (黑猫是这本书画面的经典设计,自始至终在画面上出现,能够更加烘托小偷自欺欺人的主题。)

  教师:找到秘密了吗?小偷想偷大钟,自以为别人不知道,其实自始至终都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他。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个小偷……

  (留白的方式诱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成语故事内涵的理解。)

  设计思考

  1.改编读本和选材理由。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开展的初期,读本的选择多为国外引进的绘本,随着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感到我们*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有许多优秀、经典的文学作品,应当以适当的方式把它们传递给孩子,从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南京市部分喜爱读书并致力于幼儿早期阅读教学研究的教师收集了大量*古代的神话传说、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并做了必要的筛选。我们认为针对学龄前阶段幼儿选择的*传统文学作品,一是应重视和关注儿童的视角,尽量选择与幼儿生活相关的内容;二是要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作品内容是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理解的;三是作品应具有积极的思想情感,对幼儿的成长有正向的陶冶作用。我在教学中慎重地选取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并在文字上进行了精心的改编,努力做到文字表达既充分尊重原作品,又尽量浅显易懂符合大班幼儿认知的特点,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审美性。我还与图画的创作者多次沟通、交流,合作完成了绘本的创作。

  2.朴实、有节奏的活动环节设计。整个活动由五个大环节构成,第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共同观察图书第2~3页,引发第一次猜测、讨论,激发阅读兴趣。第二个环节,师生共同阅读图书第2页至第8页,进行第二次猜测、讨论。第三个环节,幼儿自由阅读(从第9页至结束),师生共同讨论对图书内容的感知、理解。第四个环节,集体完整阅读图书,全面感知图书的内容。第五个环节,寻找图书的秘密,进一步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纵观整个活动环节,我力求简明而清晰,追求的是孩子和教师一起*静而投入地走进绘本里的阅读状态以及和谐的课堂氛围。考虑到《掩耳盗铃》是个成语故事,具有叙事性,故事情节推进的脉络比较清晰,有前因和后果,因而在活动环节设计上,我关注活动环节的推进合着幼儿感知《掩耳盗铃》故事的节拍,努力追求活动环节组织的节奏与故事叙事节奏的和谐共振,让朴实的活动本身对幼儿产生吸引力,使幼儿对学习的兴趣自然流露。

  3.简约、生动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艺术以及教学智慧的具体体现。我认为阅读是需要阅读者安心、静心、定心的,投入地阅读是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和能力的重要方面。在组织阅读活动时,教学策略的设计和选择应讲究简约、生动。从课堂的氛围入手,引领幼儿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在《掩耳盗铃》阅读活动中,我只设计和运用了猜测讨论、动作模仿、自主阅读等为数不多且简便易行的教学策略,并以生动的方式落实这些教学策略,让简约的课堂充满活力。运用猜测讨论的教学策略,是抓住大班幼儿好胜的心理,由猜测引发的讨论,热烈而积极,有效地生成有意义的师生和生生互动。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在观察图画书画面的基础上,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动作,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让孩子与角色间产生通感,在感同身受的基础上,较准确地理解故事的内涵。活动中,教师还提供了一个让幼儿自主阅读图画书的机会。这个机会安排在整个阅读活动的中间,先前的阅读和猜测讨论引起了悬念,此时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寻找答案的期待自主地阅读,孩子们投入而积极,较好地起到了引领幼儿走进图画书静心阅读的作用。

  实践证明,早期阅读活动中简约而生动的教学策略的运用符合阅读活动本身的特质,且符合孩子发展需要。

掩耳盗铃教案10

  教学目标:

  1、理解寓言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在理 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寓意。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名讲学过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亡羊补牢》

  二、教师边作图边讲故事,学生猜故事结尾。

  三、这个人傻不傻,傻在哪里?

  (他傻在不该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四、给故事取个题目。

  板书课题:掩耳盗铃

  五、释题

  掩耳:捂住耳朵。 盗:偷。

  掩耳盗铃:捂住自己的耳朵偷别人的铃铛。

  六、翻开课本读寓言故事。

  七、理解故事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插图板书“想偷铃铛”。

  2、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议仪。

  (1)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那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那他是想出一个什么办法去偷铃铛的?(结合插图板书“掩住耳朵”)

  (2)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3)那个人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结果怎样了?(结合插图板书“被人发觉”)

  3、小结:结果当然会被别人发现了: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铃铛还是照样会响的,不过只是自己听不见, 别人还是照样听得见的。哪个偷铃铛的人只是自己欺骗自己。

  4、用一个成语说说偷铃人的行为。(自欺欺人)

  八、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想欺骗别人,结果只是欺骗了自己的人,所以说是自欺欺人。 九、学生复述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掩耳盗铃

  想偷铃铛—————掩住耳朵—————被人发觉

  (自欺欺人)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10篇(扩展6)

——掩耳盗铃教案10篇

掩耳盗铃教案1

  活动目标

  1.阅读图书《掩耳盗铃》,感知成语故事的内容。

  2.仔细观察图片,发现图画中的细节,理解成语故事的含义。

  3.通过专注的阅读和积极的讨论,知道故事主人翁行为的愚蠢可笑。

  活动准备

  幼儿入手一本图书,与图书内容相同的幻灯片一套,铜锣一面。

  活动过程

  一、看幻灯阅读图书第2~3页。

  1.教师:请小朋友仔细地看图,看过后想想有什么问题或者疑问。

  2.幼儿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者问题。

  (看幻灯集体阅读图书第2~3页,引发讨论,激发阅读兴趣。)

  二、师生共同看幻灯阅读图书第2页至第8页,引发第二次猜测、讨论

  1.教师阅读图书第2~3页,让幼儿知道画面的内容。

  2.师生共同阅读第4~5页。教师:小偷看见了什么?大钟漂亮吗?上面的图案怎么样?小偷想怎样?

  (观察画面上钟的图案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丰富词汇:图案精美。)

  3.阅读第6~7页,提问:小偷在干嘛?他将钟推动了吗?小偷是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谁来学一学?

  (学一学动作和表情,体会一下小偷想得到大钟的迫切心情,为后面想办法搬走大钟的想象做铺垫。)

  教师:这两个点是什么?(小偷头上的汗珠)

  (这是一个细节的观察,更加明确小偷想偷大钟的意图,另一方面是一个暗示,暗示孩子从图画的细节中会有新的发现。)

  教师:这只钟怎么样?

  (学习词汇:又大又重)

  4.教师:这只钟又大又重,小偷可能会用什么方法把它搬回家?请小朋友猜一猜。

  5.引导幼儿观察图书第8页的四幅小图,了解小偷的想法。

  提问:小偷究竟想了哪些办法呢?

  6.教师:小偷想了这么多办法,那他究竟会用什么方法把钟搬回家呢?他能如愿所偿吗?请小朋友接着把书看完。

  三、幼儿自由阅读图书(从第9页至结束),共同讨论对图书内容的感知

  1、幼儿自由阅读图书。

  (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从书中寻找答案的动机阅读,这样的自主阅读才是有效的。)

  2.师生共同看幻灯,观察了解图书第9页至结束的内容。

  教师:小偷用了什么办法呢?最后有没有如愿所偿呢?我们一起接着来看大屏幕。

  看到10~11页,配班教师敲锣。(敲响锣,让幼儿感受钟声的巨响,体会小偷的做贼心虚。)

  12~13页:教师:从哪里看出小偷吓了一大跳?他慌忙怎样做?

  14~15页:教师:钟声被捂住了吗?这是什么意思?小偷他做了一个什么动作?

  16~17页:教师:这是什么?小偷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要笑呢?

  18~19页:教师:小偷拿大锤做什么了?

  20~21页:教师:小偷得逞了吗?他是什么下场?(教师针对每一幅画面,有意识地围绕目标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细节,以讨论的方式,帮助幼儿准确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

  四、集体完整阅读图书

  五、寻找图书中的秘密,进一步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

  教师:在这本书里,藏着一个小秘密,请小朋友仔细地再看一遍书,找一找。

  (黑猫是这本书画面的经典设计,自始至终在画面上出现,能够更加烘托小偷自欺欺人的主题。)

  教师:找到秘密了吗?小偷想偷大钟,自以为别人不知道,其实自始至终都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他。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个小偷……

  (留白的方式诱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成语故事内涵的理解。)

  设计思考

  1.改编读本和选材理由。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开展的初期,读本的选择多为国外引进的绘本,随着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感到我们*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有许多优秀、经典的文学作品,应当以适当的方式把它们传递给孩子,从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南京市部分喜爱读书并致力于幼儿早期阅读教学研究的教师收集了大量*古代的神话传说、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并做了必要的筛选。我们认为针对学龄前阶段幼儿选择的*传统文学作品,一是应重视和关注儿童的视角,尽量选择与幼儿生活相关的内容;二是要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作品内容是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理解的;三是作品应具有积极的思想情感,对幼儿的成长有正向的陶冶作用。我在教学中慎重地选取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并在文字上进行了精心的改编,努力做到文字表达既充分尊重原作品,又尽量浅显易懂符合大班幼儿认知的特点,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审美性。我还与图画的创作者多次沟通、交流,合作完成了绘本的创作。

  2.朴实、有节奏的活动环节设计。整个活动由五个大环节构成,第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共同观察图书第2~3页,引发第一次猜测、讨论,激发阅读兴趣。第二个环节,师生共同阅读图书第2页至第8页,进行第二次猜测、讨论。第三个环节,幼儿自由阅读(从第9页至结束),师生共同讨论对图书内容的感知、理解。第四个环节,集体完整阅读图书,全面感知图书的内容。第五个环节,寻找图书的秘密,进一步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纵观整个活动环节,我力求简明而清晰,追求的是孩子和教师一起*静而投入地走进绘本里的阅读状态以及和谐的课堂氛围。考虑到《掩耳盗铃》是个成语故事,具有叙事性,故事情节推进的脉络比较清晰,有前因和后果,因而在活动环节设计上,我关注活动环节的推进合着幼儿感知《掩耳盗铃》故事的节拍,努力追求活动环节组织的节奏与故事叙事节奏的和谐共振,让朴实的活动本身对幼儿产生吸引力,使幼儿对学习的兴趣自然流露。

  3.简约、生动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艺术以及教学智慧的具体体现。我认为阅读是需要阅读者安心、静心、定心的,投入地阅读是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和能力的重要方面。在组织阅读活动时,教学策略的设计和选择应讲究简约、生动。从课堂的氛围入手,引领幼儿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在《掩耳盗铃》阅读活动中,我只设计和运用了猜测讨论、动作模仿、自主阅读等为数不多且简便易行的教学策略,并以生动的方式落实这些教学策略,让简约的课堂充满活力。运用猜测讨论的教学策略,是抓住大班幼儿好胜的心理,由猜测引发的讨论,热烈而积极,有效地生成有意义的师生和生生互动。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在观察图画书画面的基础上,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动作,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让孩子与角色间产生通感,在感同身受的基础上,较准确地理解故事的内涵。活动中,教师还提供了一个让幼儿自主阅读图画书的机会。这个机会安排在整个阅读活动的中间,先前的阅读和猜测讨论引起了悬念,此时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寻找答案的期待自主地阅读,孩子们投入而积极,较好地起到了引领幼儿走进图画书静心阅读的作用。

  实践证明,早期阅读活动中简约而生动的教学策略的运用符合阅读活动本身的特质,且符合孩子发展需要。

掩耳盗铃教案2

  活动目标

  1.阅读图书《掩耳盗铃》,感知成语故事的内容。

  2.仔细观察图片,发现图画中的细节,理解成语故事的含义。

  3.通过专注的阅读和积极的讨论,知道故事主人翁行为的愚蠢可笑。

  活动准备

  幼儿入手一本图书,与图书内容相同的幻灯片一套,铜锣一面。

  活动过程

  一、看幻灯阅读图书第2~3页。

  1.教师:请小朋友仔细地看图,看过后想想有什么问题或者疑问。

  2.幼儿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者问题。

  (看幻灯集体阅读图书第2~3页,引发讨论,激发阅读兴趣。)

  二、师生共同看幻灯阅读图书第2页至第8页,引发第二次猜测、讨论

  1.教师阅读图书第2~3页,让幼儿知道画面的内容。

  2.师生共同阅读第4~5页。教师:小偷看见了什么?大钟漂亮吗?上面的图案怎么样?小偷想怎样?

  (观察画面上钟的图案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丰富词汇:图案精美。)

  3.阅读第6~7页,提问:小偷在干嘛?他将钟推动了吗?小偷是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谁来学一学?

  (学一学动作和表情,体会一下小偷想得到大钟的迫切心情,为后面想办法搬走大钟的想象做铺垫。)

  教师:这两个点是什么?(小偷头上的汗珠)

  (这是一个细节的观察,更加明确小偷想偷大钟的意图,另一方面是一个暗示,暗示孩子从图画的细节中会有新的发现。)

  教师:这只钟怎么样?

  (学习词汇:又大又重)

  4.教师:这只钟又大又重,小偷可能会用什么方法把它搬回家?请小朋友猜一猜。

  5.引导幼儿观察图书第8页的四幅小图,了解小偷的想法。

  提问:小偷究竟想了哪些办法呢?

  6.教师:小偷想了这么多办法,那他究竟会用什么方法把钟搬回家呢?他能如愿所偿吗?请小朋友接着把书看完。

  三、幼儿自由阅读图书(从第9页至结束),共同讨论对图书内容的感知

  1、幼儿自由阅读图书。

  (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从书中寻找答案的动机阅读,这样的自主阅读才是有效的。)

  2.师生共同看幻灯,观察了解图书第9页至结束的内容。

  教师:小偷用了什么办法呢?最后有没有如愿所偿呢?我们一起接着来看大屏幕。

  看到10~11页,配班教师敲锣。(敲响锣,让幼儿感受钟声的巨响,体会小偷的做贼心虚。)

  12~13页:教师:从哪里看出小偷吓了一大跳?他慌忙怎样做?

  14~15页:教师:钟声被捂住了吗?这是什么意思?小偷他做了一个什么动作?

  16~17页:教师:这是什么?小偷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要笑呢?

  18~19页:教师:小偷拿大锤做什么了?

  20~21页:教师:小偷得逞了吗?他是什么下场?(教师针对每一幅画面,有意识地围绕目标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细节,以讨论的方式,帮助幼儿准确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

  四、集体完整阅读图书

  五、寻找图书中的秘密,进一步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

  教师:在这本书里,藏着一个小秘密,请小朋友仔细地再看一遍书,找一找。

  (黑猫是这本书画面的经典设计,自始至终在画面上出现,能够更加烘托小偷自欺欺人的主题。)

  教师:找到秘密了吗?小偷想偷大钟,自以为别人不知道,其实自始至终都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他。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个小偷……

  (留白的方式诱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成语故事内涵的理解。)

  设计思考

  1.改编读本和选材理由。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开展的初期,读本的选择多为国外引进的绘本,随着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感到我们*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有许多优秀、经典的文学作品,应当以适当的方式把它们传递给孩子,从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南京市部分喜爱读书并致力于幼儿早期阅读教学研究的教师收集了大量*古代的神话传说、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并做了必要的筛选。我们认为针对学龄前阶段幼儿选择的'*传统文学作品,一是应重视和关注儿童的视角,尽量选择与幼儿生活相关的内容;二是要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作品内容是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理解的;三是作品应具有积极的思想情感,对幼儿的成长有正向的陶冶作用。我在教学中慎重地选取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并在文字上进行了精心的改编,努力做到文字表达既充分尊重原作品,又尽量浅显易懂符合大班幼儿认知的特点,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审美性。我还与图画的创作者多次沟通、交流,合作完成了绘本的创作。

  2.朴实、有节奏的活动环节设计。整个活动由五个大环节构成,第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共同观察图书第2~3页,引发第一次猜测、讨论,激发阅读兴趣。第二个环节,师生共同阅读图书第2页至第8页,进行第二次猜测、讨论。第三个环节,幼儿自由阅读(从第9页至结束),师生共同讨论对图书内容的感知、理解。第四个环节,集体完整阅读图书,全面感知图书的内容。第五个环节,寻找图书的秘密,进一步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纵观整个活动环节,我力求简明而清晰,追求的是孩子和教师一起*静而投入地走进绘本里的阅读状态以及和谐的课堂氛围。考虑到《掩耳盗铃》是个成语故事,具有叙事性,故事情节推进的脉络比较清晰,有前因和后果,因而在活动环节设计上,我关注活动环节的推进合着幼儿感知《掩耳盗铃》故事的节拍,努力追求活动环节组织的节奏与故事叙事节奏的和谐共振,让朴实的活动本身对幼儿产生吸引力,使幼儿对学习的兴趣自然流露。

  3.简约、生动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艺术以及教学智慧的具体体现。我认为阅读是需要阅读者安心、静心、定心的,投入地阅读是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和能力的重要方面。在组织阅读活动时,教学策略的设计和选择应讲究简约、生动。从课堂的氛围入手,引领幼儿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在《掩耳盗铃》阅读活动中,我只设计和运用了猜测讨论、动作模仿、自主阅读等为数不多且简便易行的教学策略,并以生动的方式落实这些教学策略,让简约的课堂充满活力。运用猜测讨论的教学策略,是抓住大班幼儿好胜的心理,由猜测引发的讨论,热烈而积极,有效地生成有意义的师生和生生互动。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在观察图画书画面的基础上,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动作,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让孩子与角色间产生通感,在感同身受的基础上,较准确地理解故事的内涵。活动中,教师还提供了一个让幼儿自主阅读图画书的机会。这个机会安排在整个阅读活动的中间,先前的阅读和猜测讨论引起了悬念,此时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寻找答案的期待自主地阅读,孩子们投入而积极,较好地起到了引领幼儿走进图画书静心阅读的作用。

  实践证明,早期阅读活动中简约而生动的教学策略的运用符合阅读活动本身的特质,且符合孩子发展需要。

掩耳盗铃教案3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寓言二则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5人,其中男生37人,女生28人。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学习习惯比较好,基础扎实,大多数学生爱读书,作文水*提高比较快,但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学困生比较多,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一定难度。

  三、教学内容分析

  由虚构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经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每则寓言的题目都是一个成语,所以也是两个成语故事。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寓言先说那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写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马上被人发现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人们常用“掩耳盗铃”来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

  《滥竽充数》讲的是战国时候,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乐队里充数,后来混不下去了,只好偷偷溜走。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没有真才实学,混在行家里充数,蒙混度日的人。寓言告诉我们:做人要老老实实,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四、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理。

  4、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2、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六、教学课时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 一课时

  一、出示插图,引导看图。

  师:图上画的有哪些人?他们在哪儿干什么?

  生:图上画了两个人。

  生:他们在一个大门口。

  生:有一个人左手捂着自己的耳朵,右手伸手摸一个铃铛。

  生:不对,老师,不是伸手去摸,他是想偷去。

  师:对,那个人正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今天来学习寓言《掩耳盗铃》。

  二、板题读题,释题。

  掩耳盗铃: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寓言:含有一定道理的小故事。

  三、自由读文。

  要求:

  1、自学课文生字词。

  2、找出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读一读。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

  2、指名逐节读文,正音。

  3、指明读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

  “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五、阅读课文,由结果和课后第三题为中心展开讨论学习。

  讨论:(1)为什么他刚碰到铃铛,就被人发觉了呢?

  (2)他在偷铃铛之前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生:因为铃铛是有人碰它,它就会响的,古时代这样的铃铛就是用来做门铃用的。

  生:他只捂了自己的耳朵,并没捂住别人的耳朵,别人当然听的见。

  生:这个人真傻,他明明知道铃铛一碰就会响起来,他还想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他以为别人都听不到,这骗谁呀?只能骗自己。

  生:他的想法真是大错特错了。因为他只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不可能听不见的。

  ……

  六、联系实际讨论,明白寓言的道理。

  1、 讨论:这个故事可笑在哪里?

  学生小组讨论。

  师:对,这个人明知有这样的结果还去做,真是自己骗自己,他被抓呀,活该!同学们,我们能做这样的事吗?

  2、 引导学生明白寓意。

  师: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在明白寓意的基础上,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升华所学的道理:掩耳盗铃是一自欺欺人的傻事,千万别这样做。

  第二课时

  一、动画引入,揭示课题

  1、师:课前,老师先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片,看完后请你有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播放动画片《滥竽充数》)

  2、学生反馈

  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课件:滥竽充数)

  3、师:结合刚才我们看的动画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在理解上有难点?(课件:点击后显示)

  竽:簧管乐器。

  充数:凑数。

  师:“滥”字有难点,请同学们快速查字典,并据词定义。(点击显示 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你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二、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到文中能解释这个成语的句子。

  2、学生反馈

  师:你同意他的意见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不同意:说说你的意见,再请同学们读读课题,再读读这两个句子,比较一下,到底哪一个句子更能解释这个词语 。)

  课件出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3、师:我们来一起读读这个句子,什么叫“装腔作势”?

  从句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在装腔作势?

  学生反馈教师板书:简笔画“装腔作势”

  师:这就叫装腔作势。(点击:装腔作势)请同桌之间学着南郭先生的样子互相做做这个动作,然后再读给同桌听一听。

  师:谁愿意上来扮演南郭先生,做做装腔作势的样子,大家给他们配上朗读。(4-5名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读这个句子)

  师:这会老师要当一回齐湣王,听听个别朗读,谁来试试?

  (2-3名学生)

  师: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你还有什么特别的体会?

  生反馈:“也”说明南郭先生是学着其他吹竽人的样子在装腔作势的是啊!(点击:也)(请你读读,我们一起来试试。)

  “混”说明他装腔作势非常象,才能蒙混过关的。南郭先生就是这样装腔作势,滥竽充数,蒙混过关的。(点击:混)(请你读读,我们一起来试试。)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注意带点的词。

  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引导阅读,合作填表。

  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小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你们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小研究员吗?

  师:看来,小研究员们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研究活动我们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的,每个小组一张研究表,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生:观察表格。

  师:谁来说说这张表的要求?学生反馈。

  是啊,我们在填表时,就是要多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找到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单位自学课文展开讨论。

  2、学生讨论填表。

  3、学生反馈。

  师:我先请一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请你先用自己的话说说南郭先生之所以能够滥竽充数的原因,再读读文中有关的句子说明理由。

  A、齐宣王爱讲排场。板书:爱讲排场

  句子: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300人。他常常叫这300人一起吹竽给他听。

  师:读读这两个句子,用句中的话说说什么叫讲排场?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句子,谈意见。

  师:其他组还有补充吗?

  B、南郭先生善于装腔作势。板书:装腔作势

  (课件)出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没有出过毛病。

  师:请你读读这个句子,说说这两个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你能用恰当的关联词将它联起来吗?(“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师:再读这个句子,你认为在读的时候哪些地方还要加强语气?

  生:反馈意见。(点击:一次又一次)

  师:让我们将这两个表示原因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4、追根究底,感知寓意。

  师:谁来汇报一下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结果。(板书:结果 只好逃走)

  出示句子: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师:读读这个句子,这个消息指什么消息?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说说你在读的时候有什么体会?

  (个别读——集体读)

  师:还有哪个词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只好”——没有办法,无奈的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个别——集体)

  5、 感情朗读,畅谈体会。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

  (读课文,反馈)

  师:我们还能从齐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师:谁能象老师那样用一个四字的成语将启示概括出来。

  板书:真才实学

  严格把关

  师: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这是所有研究员踏踏实实学习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

  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1、师: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 之类的事情,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样的人。你找到过吗。好的,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新闻现场,那儿正在开展“寻找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的活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课件:新闻前线

  ——说说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

  2、师:我们要请一位同学作主持人,请他来采访我们在座的同学。谁愿意出任?

  先由我来采访这位勇敢的主持人:你叫什么名字?有过主持节目的经历吗?你打算怎样开展你的采访活动?你对自己有信心吗?我们对你充满信心,开始行使你的权利吧!)

  3、学生接受采访,要求对事不对人。(你的身边有南郭先生吗?你能和大家说说吗?你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

  4、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的谈话非常的精彩,我想要是南郭先生这会儿能听到同学们的发言的话,一定会羞愧得想找个地缝钻下去的。我们的主持人更是让我佩服,我敢说崔永元象你那么大的时候肯定没你行,好好干。

  2、填空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告诉人们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业安排

  南郭先生再也不能滥竽充数了,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失业了,下岗了,下岗后南郭先生该干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帮他出出主意吧。

  课件出示:小练笔——南郭先生下岗后

  十、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了解什么是寓言(引导学生搜集查找)

  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把一个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精炼、生动的故事里。它是人民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来源于古代人民的口头创作,借助某种自然(动物、植物、无机物)或人的活动现象,来表现对某种人或社会现象的理想、评价、赞扬、批判或嘲讽的作品。它反映了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高尚道德情操的光芒,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表现了人民优越的艺术才能和幽默风趣。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寓言才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它主要的特点是:

  (1)一般用一个假托的故事来隐喻,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大量采用拟人化手法。

  (3)具有强烈的夸张和讽刺的意味。

  2、《滥竽充数》的动画片。

  十一、自我问答

  1、学了《寓言二则》之后,我们有什么想法,有哪些感受呢?

  2、我们怎么认识南郭先生这个人,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课堂练习

  1、比一比,组成词语。

  腔( ) 掩( ) 铃( ) 偷( )

  空( ) 淹( ) 岭( ) 愉( )

掩耳盗铃教案4

  活动目标

  1.阅读图书《掩耳盗铃》,感知成语故事的内容。

  2.仔细观察图片,发现图画中的细节,理解成语故事的含义。

  3.通过专注的阅读和积极的讨论,知道故事主人翁行为的愚蠢可笑。

  活动准备

  幼儿入手一本图书,与图书内容相同的幻灯片一套,铜锣一面。

  活动过程

  一、看幻灯阅读图书第2~3页。

  1.教师:请小朋友仔细地看图,看过后想想有什么问题或者疑问。

  2.幼儿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者问题。

  (看幻灯集体阅读图书第2~3页,引发讨论,激发阅读兴趣。)

  二、师生共同看幻灯阅读图书第2页至第8页,引发第二次猜测、讨论

  1.教师阅读图书第2~3页,让幼儿知道画面的内容。

  2.师生共同阅读第4~5页。教师:小偷看见了什么?大钟漂亮吗?上面的图案怎么样?小偷想怎样?

  (观察画面上钟的图案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丰富词汇:图案精美。)

  3.阅读第6~7页,提问:小偷在干嘛?他将钟推动了吗?小偷是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谁来学一学?

  (学一学动作和表情,体会一下小偷想得到大钟的迫切心情,为后面想办法搬走大钟的想象做铺垫。)

  教师:这两个点是什么?(小偷头上的汗珠)

  (这是一个细节的观察,更加明确小偷想偷大钟的意图,另一方面是一个暗示,暗示孩子从图画的细节中会有新的发现。)

  教师:这只钟怎么样?

  (学习词汇:又大又重)

  4.教师:这只钟又大又重,小偷可能会用什么方法把它搬回家?请小朋友猜一猜。

  5.引导幼儿观察图书第8页的四幅小图,了解小偷的想法。

  提问:小偷究竟想了哪些办法呢?

  6.教师:小偷想了这么多办法,那他究竟会用什么方法把钟搬回家呢?他能如愿所偿吗?请小朋友接着把书看完。

  三、幼儿自由阅读图书(从第9页至结束),共同讨论对图书内容的感知

  1、幼儿自由阅读图书。

  (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从书中寻找答案的动机阅读,这样的自主阅读才是有效的。)

  2.师生共同看幻灯,观察了解图书第9页至结束的内容。

  教师:小偷用了什么办法呢?最后有没有如愿所偿呢?我们一起接着来看大屏幕。

  看到10~11页,配班教师敲锣。(敲响锣,让幼儿感受钟声的巨响,体会小偷的做贼心虚。)

  12~13页:教师:从哪里看出小偷吓了一大跳?他慌忙怎样做?

  14~15页:教师:钟声被捂住了吗?这是什么意思?小偷他做了一个什么动作?

  16~17页:教师:这是什么?小偷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要笑呢?

  18~19页:教师:小偷拿大锤做什么了?

  20~21页:教师:小偷得逞了吗?他是什么下场?(教师针对每一幅画面,有意识地围绕目标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细节,以讨论的方式,帮助幼儿准确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

  四、集体完整阅读图书

  五、寻找图书中的秘密,进一步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

  教师:在这本书里,藏着一个小秘密,请小朋友仔细地再看一遍书,找一找。

  (黑猫是这本书画面的经典设计,自始至终在画面上出现,能够更加烘托小偷自欺欺人的主题。)

  教师:找到秘密了吗?小偷想偷大钟,自以为别人不知道,其实自始至终都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他。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个小偷……

  (留白的方式诱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成语故事内涵的理解。)

  设计思考

  1.改编读本和选材理由。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开展的初期,读本的选择多为国外引进的绘本,随着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感到我们*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有许多优秀、经典的文学作品,应当以适当的方式把它们传递给孩子,从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南京市部分喜爱读书并致力于幼儿早期阅读教学研究的教师收集了大量*古代的神话传说、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并做了必要的筛选。我们认为针对学龄前阶段幼儿选择的*传统文学作品,一是应重视和关注儿童的视角,尽量选择与幼儿生活相关的内容;二是要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作品内容是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理解的;三是作品应具有积极的思想情感,对幼儿的成长有正向的陶冶作用。我在教学中慎重地选取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并在文字上进行了精心的改编,努力做到文字表达既充分尊重原作品,又尽量浅显易懂符合大班幼儿认知的特点,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审美性。我还与图画的创作者多次沟通、交流,合作完成了绘本的创作。

  2.朴实、有节奏的活动环节设计。整个活动由五个大环节构成,第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共同观察图书第2~3页,引发第一次猜测、讨论,激发阅读兴趣。第二个环节,师生共同阅读图书第2页至第8页,进行第二次猜测、讨论。第三个环节,幼儿自由阅读(从第9页至结束),师生共同讨论对图书内容的感知、理解。第四个环节,集体完整阅读图书,全面感知图书的内容。第五个环节,寻找图书的秘密,进一步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纵观整个活动环节,我力求简明而清晰,追求的是孩子和教师一起*静而投入地走进绘本里的阅读状态以及和谐的课堂氛围。考虑到《掩耳盗铃》是个成语故事,具有叙事性,故事情节推进的脉络比较清晰,有前因和后果,因而在活动环节设计上,我关注活动环节的推进合着幼儿感知《掩耳盗铃》故事的节拍,努力追求活动环节组织的节奏与故事叙事节奏的和谐共振,让朴实的活动本身对幼儿产生吸引力,使幼儿对学习的兴趣自然流露。

  3.简约、生动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艺术以及教学智慧的具体体现。我认为阅读是需要阅读者安心、静心、定心的,投入地阅读是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和能力的重要方面。在组织阅读活动时,教学策略的设计和选择应讲究简约、生动。从课堂的氛围入手,引领幼儿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在《掩耳盗铃》阅读活动中,我只设计和运用了猜测讨论、动作模仿、自主阅读等为数不多且简便易行的教学策略,并以生动的方式落实这些教学策略,让简约的课堂充满活力。运用猜测讨论的教学策略,是抓住大班幼儿好胜的心理,由猜测引发的讨论,热烈而积极,有效地生成有意义的师生和生生互动。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在观察图画书画面的基础上,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动作,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让孩子与角色间产生通感,在感同身受的基础上,较准确地理解故事的内涵。活动中,教师还提供了一个让幼儿自主阅读图画书的机会。这个机会安排在整个阅读活动的中间,先前的阅读和猜测讨论引起了悬念,此时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寻找答案的期待自主地阅读,孩子们投入而积极,较好地起到了引领幼儿走进图画书静心阅读的作用。

  实践证明,早期阅读活动中简约而生动的教学策略的运用符合阅读活动本身的特质,且符合孩子发展需要。

掩耳盗铃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并体会其中的道理。

  2、学习“掩耳盗铃”的成语。

  3、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4、表演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有一定的感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

  1、板书课题,回想以往学过哪些寓言故事,说一说。

  2、这些寓言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点出学习寓言的目的。)

  3、板书:掩耳盗铃 (解释“掩”和“盗”的意思)

  二、学习寓言―――《掩耳盗铃》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抓住偷铃人的心里的想法让学生找出句子,用“――”划出,并指导读出自以为聪明的`语气,再结合偷铃人的想法提出问题。(生提问)

  3、教师归纳出学生的问题:

  (1)是什么让他想到捂住耳朵去头铃铛的?

  (2)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3)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四人小组带着问题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自学情况并从中悟出寓意

  @结合课文出现的关联词“只要……就”、“刚……就”进行语言训练。

  @从那个人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6、表演课文,通过角色的互换再次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四人小组先排演,教师巡视指导,并挑选出较精彩的小组进行表演,最后采访扮演偷铃铛的学生,让他说说自己做得对不对或让观众评一评。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想一想,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没有看到、听到或自己做的类似《掩耳盗铃》的事例,说一说。

  四、拓展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更多的像《掩耳盗铃》这些寓意深的故事,谁能把你*时听过或看过的寓言故事讲给大伙儿听听,一起分享一下呢?

  板书设计:

  29、寓言两则

  掩耳盗铃

  明知 只要……就……

  可是 如果……就……

  谁知 刚……就……

掩耳盗铃教案6

  活动目标

  1.阅读图书《掩耳盗铃》,感知成语故事的内容。

  2.仔细观察图片,发现图画中的细节,理解成语故事的含义。

  3.通过专注的阅读和积极的讨论,知道故事主人翁行为的愚蠢可笑。

  活动准备

  幼儿入手一本图书,与图书内容相同的幻灯片一套,铜锣一面。

  活动过程

  一、看幻灯阅读图书第2~3页。

  1.教师:请小朋友仔细地看图,看过后想想有什么问题或者疑问。

  2.幼儿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者问题。

  (看幻灯集体阅读图书第2~3页,引发讨论,激发阅读兴趣。)

  二、师生共同看幻灯阅读图书第2页至第8页,引发第二次猜测、讨论

  1.教师阅读图书第2~3页,让幼儿知道画面的内容。

  2.师生共同阅读第4~5页。教师:小偷看见了什么?大钟漂亮吗?上面的图案怎么样?小偷想怎样?

  (观察画面上钟的图案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丰富词汇:图案精美。)

  3.阅读第6~7页,提问:小偷在干嘛?他将钟推动了吗?小偷是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谁来学一学?

  (学一学动作和表情,体会一下小偷想得到大钟的迫切心情,为后面想办法搬走大钟的想象做铺垫。)

  教师:这两个点是什么?(小偷头上的汗珠)

  (这是一个细节的观察,更加明确小偷想偷大钟的意图,另一方面是一个暗示,暗示孩子从图画的细节中会有新的发现。)

  教师:这只钟怎么样?

  (学习词汇:又大又重)

  4.教师:这只钟又大又重,小偷可能会用什么方法把它搬回家?请小朋友猜一猜。

  5.引导幼儿观察图书第8页的四幅小图,了解小偷的想法。

  提问:小偷究竟想了哪些办法呢?

  6.教师:小偷想了这么多办法,那他究竟会用什么方法把钟搬回家呢?他能如愿所偿吗?请小朋友接着把书看完。

  三、幼儿自由阅读图书(从第9页至结束),共同讨论对图书内容的感知

  1、幼儿自由阅读图书。

  (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从书中寻找答案的动机阅读,这样的自主阅读才是有效的。)

  2.师生共同看幻灯,观察了解图书第9页至结束的内容。

  教师:小偷用了什么办法呢?最后有没有如愿所偿呢?我们一起接着来看大屏幕。

  看到10~11页,配班教师敲锣。(敲响锣,让幼儿感受钟声的巨响,体会小偷的做贼心虚。)

  12~13页:教师:从哪里看出小偷吓了一大跳?他慌忙怎样做?

  14~15页:教师:钟声被捂住了吗?这是什么意思?小偷他做了一个什么动作?

  16~17页:教师:这是什么?小偷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要笑呢?

  18~19页:教师:小偷拿大锤做什么了?

  20~21页:教师:小偷得逞了吗?他是什么下场?(教师针对每一幅画面,有意识地围绕目标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细节,以讨论的方式,帮助幼儿准确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

  四、集体完整阅读图书

  五、寻找图书中的秘密,进一步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

  教师:在这本书里,藏着一个小秘密,请小朋友仔细地再看一遍书,找一找。

  (黑猫是这本书画面的经典设计,自始至终在画面上出现,能够更加烘托小偷自欺欺人的主题。)

  教师:找到秘密了吗?小偷想偷大钟,自以为别人不知道,其实自始至终都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他。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个小偷……

  (留白的方式诱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成语故事内涵的理解。)

  设计思考

  1.改编读本和选材理由。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开展的初期,读本的选择多为国外引进的绘本,随着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感到我们*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有许多优秀、经典的文学作品,应当以适当的方式把它们传递给孩子,从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南京市部分喜爱读书并致力于幼儿早期阅读教学研究的教师收集了大量*古代的神话传说、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并做了必要的筛选。我们认为针对学龄前阶段幼儿选择的*传统文学作品,一是应重视和关注儿童的视角,尽量选择与幼儿生活相关的内容;二是要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作品内容是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理解的;三是作品应具有积极的思想情感,对幼儿的成长有正向的陶冶作用。我在教学中慎重地选取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并在文字上进行了精心的改编,努力做到文字表达既充分尊重原作品,又尽量浅显易懂符合大班幼儿认知的特点,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审美性。我还与图画的创作者多次沟通、交流,合作完成了绘本的创作。

  2.朴实、有节奏的活动环节设计。整个活动由五个大环节构成,第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共同观察图书第2~3页,引发第一次猜测、讨论,激发阅读兴趣。第二个环节,师生共同阅读图书第2页至第8页,进行第二次猜测、讨论。第三个环节,幼儿自由阅读(从第9页至结束),师生共同讨论对图书内容的感知、理解。第四个环节,集体完整阅读图书,全面感知图书的内容。第五个环节,寻找图书的秘密,进一步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纵观整个活动环节,我力求简明而清晰,追求的是孩子和教师一起*静而投入地走进绘本里的阅读状态以及和谐的课堂氛围。考虑到《掩耳盗铃》是个成语故事,具有叙事性,故事情节推进的脉络比较清晰,有前因和后果,因而在活动环节设计上,我关注活动环节的推进合着幼儿感知《掩耳盗铃》故事的节拍,努力追求活动环节组织的节奏与故事叙事节奏的和谐共振,让朴实的活动本身对幼儿产生吸引力,使幼儿对学习的兴趣自然流露。

  3.简约、生动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艺术以及教学智慧的具体体现。我认为阅读是需要阅读者安心、静心、定心的,投入地阅读是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和能力的重要方面。在组织阅读活动时,教学策略的设计和选择应讲究简约、生动。从课堂的氛围入手,引领幼儿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在《掩耳盗铃》阅读活动中,我只设计和运用了猜测讨论、动作模仿、自主阅读等为数不多且简便易行的教学策略,并以生动的方式落实这些教学策略,让简约的课堂充满活力。运用猜测讨论的教学策略,是抓住大班幼儿好胜的心理,由猜测引发的讨论,热烈而积极,有效地生成有意义的师生和生生互动。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在观察图画书画面的基础上,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动作,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让孩子与角色间产生通感,在感同身受的基础上,较准确地理解故事的内涵。活动中,教师还提供了一个让幼儿自主阅读图画书的机会。这个机会安排在整个阅读活动的中间,先前的阅读和猜测讨论引起了悬念,此时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寻找答案的期待自主地阅读,孩子们投入而积极,较好地起到了引领幼儿走进图画书静心阅读的作用。

  实践证明,早期阅读活动中简约而生动的教学策略的运用符合阅读活动本身的特质,且符合孩子发展需要。

掩耳盗铃教案7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掩耳盗铃、铃铛、守株待兔、树桩、乐滋滋、锄头”。

  2.朗读和背诵课文。抄写《守株待兔》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的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教师板书:掩耳盗铃。

  4.通过预习,谁知道“掩耳盗铃”中的“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

  二、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插图、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则寓言。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l)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勾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勾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明明知道 只要……就……

  (2)在书上勾出含有“只要……就”的句子齐读。

  (3)指名用“只要……就”口头造句。

  (4)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①投影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第(1)小题: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在书上勾出写偷铃人怎么想的句子读一读。

  ②这句话里用了一个关联词语,是哪个关联词语?“掩住”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如果把耳朵捂住,响声就听不见了。)

  ③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铃声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别人还能听见铃声吗?

  (5)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还这么做 刚……就……课文中的插图所描绘的就是这个结果,指名说出图意。)

  (6)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盗铃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己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板书:自作聪明,十分愚蠢)(关键在于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

  (7)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②齐读全文,注意朗读时要把盗铃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思考题:

  (1)掩耳盗铃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3.总结扩展。

  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铃”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熟记本课生字所组成的新词。

  2.用“只要……就……”造句。

  3,把“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给家长听。

  4.背诵《掩耳盗铃》这则寓言。

掩耳盗铃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发觉、乐滋滋、掩耳盗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寓意,受到尊重事实,老老实实做人做事的思想教育。

  3.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培养独立学习寓言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理解两个成语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教师板书:掩耳盗铃。

  4.通过预习,谁知道“掩耳盗铃”中的“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

  (二)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插图、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则寓言。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l)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勾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勾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明明知道 只要……就……

  (2)在书上勾出含有“只要……就”的句子齐读。

  (3)指名用“只要……就”口头造句。

  (4)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①投影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第(1)小题: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在书上勾出写偷铃人怎么想的句子读一读。

  ②这句话里用了一个关联词语,是哪个关联词语?“掩住”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如果把耳朵捂住,响声就听不见了。)

  ③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铃声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别人还能听见铃声吗?

  (5)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还这么做 刚……就……课文中的插图所描绘的就是这个结果,指名说出图意。)

  (6)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盗铃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己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板书:自作聪明,十分愚蠢)(关键在于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

  (7)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②齐读全文,注意朗读时要把盗铃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思考题:

  (1)掩耳盗铃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3.联系生活

  (1)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自欺欺人的事呢?

  (学生抄袭作业;犯罪分子明知自己在犯法,却铤而走险;社会上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置法律、整改于不顾,最后出事了……)

  (2)练习:选择填上成语——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

  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 )吧!

  有的同学做练习册上的题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 )、自欺欺人吗?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熟记本课生字所组成的新词。

  2.用“只要……就……”造句。

  3. 把“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给家长听。

掩耳盗铃教案9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并体会其中的道理。

  2、学习“掩耳盗铃”的成语。

  3、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4、表演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有一定的感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

  1、板书课题,回想以往学过哪些寓言故事,说一说。

  2、这些寓言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点出学习寓言的目的。)

  3、板书:掩耳盗铃 (解释“掩”和“盗”的意思)

  二、学习寓言―――《掩耳盗铃》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抓住偷铃人的心里的想法让学生找出句子,用“――”划出,并指导读出自以为聪明的语气,再结合偷铃人的想法提出问题。(生提问)

  3、教师归纳出学生的问题:

  (1)是什么让他想到捂住耳朵去头铃铛的?

  (2)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3)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四人小组带着问题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自学情况并从中悟出寓意

  @结合课文出现的关联词“只要……就”、“刚……就”进行语言训练。

  @从那个人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6、表演课文,通过角色的互换再次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四人小组先排演,教师巡视指导,并挑选出较精彩的小组进行表演,最后采访扮演偷铃铛的学生,让他说说自己做得对不对或让观众评一评。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想一想,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没有看到、听到或自己做的类似《掩耳盗铃》的事例,说一说。

  四、拓展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更多的像《掩耳盗铃》这些寓意深的故事,谁能把你*时听过或看过的寓言故事讲给大伙儿听听,一起分享一下呢?

  板书设计:

  29、寓言两则

  掩耳盗铃

  明知 只要……就……

  可是 如果……就……

  谁知 刚……就……

掩耳盗铃教案10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寓言二则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5人,其中男生37人,女生28人。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学习习惯比较好,基础扎实,大多数学生爱读书,作文水*提高比较快,但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学困生比较多,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一定难度。

  三、教学内容分析

  由虚构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经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每则寓言的题目都是一个成语,所以也是两个成语故事。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寓言先说那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写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马上被人发现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人们常用“掩耳盗铃”来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

  《滥竽充数》讲的是战国时候,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乐队里充数,后来混不下去了,只好偷偷溜走。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没有真才实学,混在行家里充数,蒙混度日的人。寓言告诉我们:做人要老老实实,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四、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理。

  4、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2、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六、教学课时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 一课时

  一、出示插图,引导看图。

  师:图上画的有哪些人?他们在哪儿干什么?

  生:图上画了两个人。

  生:他们在一个大门口。

  生:有一个人左手捂着自己的耳朵,右手伸手摸一个铃铛。

  生:不对,老师,不是伸手去摸,他是想偷去。

  师:对,那个人正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今天来学习寓言《掩耳盗铃》。

  二、板题读题,释题。

  掩耳盗铃: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寓言:含有一定道理的小故事。

  三、自由读文。

  要求:

  1、自学课文生字词。

  2、找出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读一读。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

  2、指名逐节读文,正音。

  3、指明读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

  “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五、阅读课文,由结果和课后第三题为中心展开讨论学习。

  讨论:(1)为什么他刚碰到铃铛,就被人发觉了呢?

  (2)他在偷铃铛之前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生:因为铃铛是有人碰它,它就会响的,古时代这样的铃铛就是用来做门铃用的。

  生:他只捂了自己的耳朵,并没捂住别人的耳朵,别人当然听的见。

  生:这个人真傻,他明明知道铃铛一碰就会响起来,他还想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他以为别人都听不到,这骗谁呀?只能骗自己。

  生:他的想法真是大错特错了。因为他只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不可能听不见的。

  ……

  六、联系实际讨论,明白寓言的道理。

  1、 讨论:这个故事可笑在哪里?

  学生小组讨论。

  师:对,这个人明知有这样的结果还去做,真是自己骗自己,他被抓呀,活该!同学们,我们能做这样的事吗?

  2、 引导学生明白寓意。

  师: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在明白寓意的基础上,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升华所学的道理:掩耳盗铃是一自欺欺人的傻事,千万别这样做。

  第二课时

  一、动画引入,揭示课题

  1、师:课前,老师先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片,看完后请你有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播放动画片《滥竽充数》)

  2、学生反馈

  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课件:滥竽充数)

  3、师:结合刚才我们看的动画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在理解上有难点?(课件:点击后显示)

  竽:簧管乐器。

  充数:凑数。

  师:“滥”字有难点,请同学们快速查字典,并据词定义。(点击显示 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你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二、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到文中能解释这个成语的句子。

  2、学生反馈

  师:你同意他的意见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不同意:说说你的意见,再请同学们读读课题,再读读这两个句子,比较一下,到底哪一个句子更能解释这个词语 。)

  课件出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3、师:我们来一起读读这个句子,什么叫“装腔作势”?

  从句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在装腔作势?

  学生反馈教师板书:简笔画“装腔作势”

  师:这就叫装腔作势。(点击:装腔作势)请同桌之间学着南郭先生的样子互相做做这个动作,然后再读给同桌听一听。

  师:谁愿意上来扮演南郭先生,做做装腔作势的样子,大家给他们配上朗读。(4-5名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读这个句子)

  师:这会老师要当一回齐湣王,听听个别朗读,谁来试试?

  (2-3名学生)

  师: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你还有什么特别的体会?

  生反馈:“也”说明南郭先生是学着其他吹竽人的样子在装腔作势的是啊!(点击:也)(请你读读,我们一起来试试。)

  “混”说明他装腔作势非常象,才能蒙混过关的。南郭先生就是这样装腔作势,滥竽充数,蒙混过关的。(点击:混)(请你读读,我们一起来试试。)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注意带点的词。

  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引导阅读,合作填表。

  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小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你们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小研究员吗?

  师:看来,小研究员们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研究活动我们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的,每个小组一张研究表,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生:观察表格。

  师:谁来说说这张表的要求?学生反馈。

  是啊,我们在填表时,就是要多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找到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单位自学课文展开讨论。

  2、学生讨论填表。

  3、学生反馈。

  师:我先请一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请你先用自己的话说说南郭先生之所以能够滥竽充数的原因,再读读文中有关的句子说明理由。

  A、齐宣王爱讲排场。板书:爱讲排场

  句子: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300人。他常常叫这300人一起吹竽给他听。

  师:读读这两个句子,用句中的话说说什么叫讲排场?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句子,谈意见。

  师:其他组还有补充吗?

  B、南郭先生善于装腔作势。板书:装腔作势

  (课件)出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没有出过毛病。

  师:请你读读这个句子,说说这两个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你能用恰当的关联词将它联起来吗?(“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师:再读这个句子,你认为在读的时候哪些地方还要加强语气?

  生:反馈意见。(点击:一次又一次)

  师:让我们将这两个表示原因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4、追根究底,感知寓意。

  师:谁来汇报一下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结果。(板书:结果 只好逃走)

  出示句子: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师:读读这个句子,这个消息指什么消息?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说说你在读的时候有什么体会?

  (个别读——集体读)

  师:还有哪个词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只好”——没有办法,无奈的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个别——集体)

  5、 感情朗读,畅谈体会。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

  (读课文,反馈)

  师:我们还能从齐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师:谁能象老师那样用一个四字的成语将启示概括出来。

  板书:真才实学

  严格把关

  师: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这是所有研究员踏踏实实学习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

  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1、师: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 之类的事情,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样的`人。你找到过吗。好的,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新闻现场,那儿正在开展“寻找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的活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课件:新闻前线

  ——说说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

  2、师:我们要请一位同学作主持人,请他来采访我们在座的同学。谁愿意出任?

  先由我来采访这位勇敢的主持人:你叫什么名字?有过主持节目的经历吗?你打算怎样开展你的采访活动?你对自己有信心吗?我们对你充满信心,开始行使你的权利吧!)

  3、学生接受采访,要求对事不对人。(你的身边有南郭先生吗?你能和大家说说吗?你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

  4、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的谈话非常的精彩,我想要是南郭先生这会儿能听到同学们的发言的话,一定会羞愧得想找个地缝钻下去的。我们的主持人更是让我佩服,我敢说崔永元象你那么大的时候肯定没你行,好好干。

  2、填空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告诉人们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业安排

  南郭先生再也不能滥竽充数了,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失业了,下岗了,下岗后南郭先生该干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帮他出出主意吧。

  课件出示:小练笔——南郭先生下岗后

  十、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了解什么是寓言(引导学生搜集查找)

  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把一个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精炼、生动的故事里。它是人民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来源于古代人民的口头创作,借助某种自然(动物、植物、无机物)或人的活动现象,来表现对某种人或社会现象的理想、评价、赞扬、批判或嘲讽的作品。它反映了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高尚道德情操的光芒,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表现了人民优越的艺术才能和幽默风趣。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寓言才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它主要的特点是:

  (1)一般用一个假托的故事来隐喻,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大量采用拟人化手法。

  (3)具有强烈的夸张和讽刺的意味。

  2、《滥竽充数》的动画片。

  十一、自我问答

  1、学了《寓言二则》之后,我们有什么想法,有哪些感受呢?

  2、我们怎么认识南郭先生这个人,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课堂练习

  1、比一比,组成词语。

  腔( ) 掩( ) 铃( ) 偷( )

  空( ) 淹( ) 岭( ) 愉( )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10篇(扩展7)

——《掩耳盗铃》成语故事3篇

《掩耳盗铃》成语故事1

  成语释义:

  捂住耳朵偷铃。形容自己欺骗自己。掩:捂住。盗:盗窃。

  来源追溯:

  《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故事:

  春秋时候,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个小偷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小偷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成块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铁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心想这下糟了,这不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非常害怕,不由自主 地用双手使劲捂住自己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到钟声了吗?”

  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他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学以致用:

  一个人的成绩是实干出来的,而不是靠自己夸口夸出来的,千万别为了某种利益,去干掩耳盗铃的傻事,到头来落得个自欺欺人的下场。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10篇(扩展8)

——掩耳盗铃的故事 (菁选5篇)

掩耳盗铃的故事1

  有个小偷钻进了范家的院子。他发现有一口钟。想把它背走吧,钟太大,背不动,想把它砸碎当废铜卖吧,又怕发出响声,惊动主人。

  这个“聪明的”小偷转念一想:所以会听到钟声,不就是因为有耳朵吗?把耳朵堵住,钟声不就听不见了吗?于是他找了两个烂棉花团儿,把自己的耳朵堵得死死的,然后,就放心大胆地砸起钟来。

  但是,他的耳朵堵住了,并不等于别人的耳朵都堵住了,更不等于钟声就消失了。没砸几下,小偷就被抓住了。

掩耳盗铃的故事2

  掩耳盗铃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欺骗别人,也不要欺骗自己。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小偷,这个小偷很笨。一天,他想要偷别人的铃铛。可是,铃铛是挂在大门上的,而且只要一碰就会铛铛铛地响。怎么办呢?于是他想:我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见铃铛的声音了吗?这真是个好办法呀!

  于是,晚上,他来到别人的`大门前,把铃铛拿下来,铃铛开始铛铛铛地响,他怕别人听见,马上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听不见了。可是他捂的是自己的耳朵,只有自己听不见,大家都听见了铛铛铛的声音,跑出来,把这个笨小偷抓住了。

  “掩耳盗铃”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盗”就是“偷”。故事说的“偷钟”,成语说的“偷铃”,意思是一样的。有人干了坏事,想尽办法遮盖,自以为遮盖得很巧妙,可是别人决不会不知道,这种想瞒过别人结果只是骗了自己的做法,可以说是“掩耳盗铃”。

掩耳盗铃的故事3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样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仅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那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样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一样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掩耳盗铃的故事4

  从前,有一个人很愚蠢,还爱占小便宜。凡是他喜欢的东西,总是想尽办法弄到手,甚至是去偷也在所不惜。

  有一次,他看见邻居门口新挂的铃铛十分惹人喜爱,这只铃铛做得十分精致,声音也很响亮,在很远的地方便能听见。于是,他动心了,他边走边想:怎样才能弄到手呢?最终他决定等到没人的时候,把它偷走。

  他明白,只要用手去碰这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铃铛一响,就会被人发现,那样就得不到铃铛了。该怎样办呢?他冥思苦想,始终也想不到一个好办法,他的.一个朋友帮他出主意说:“只要把耳朵掩起来,不就听不到铃声了吗?”听了这个主意,他大受启发,他想:只要把自我的.耳朵掩住,就听不见铃声了。于是,他自作聪明地用这个方法去偷铃铛。

  一天晚上,他借着月光,蹑手蹑脚地来到邻居家门前。他伸手摘铃铛,可是,铃铛挂得太高了,怎样也够不着,他只好扫兴地回去了。

  第二天晚上,他带着凳子,又蹑手蹑脚地来到邻居家门前。他踩着凳子,一手掩住自我的耳朵,一手摘铃铛。谁知他刚碰到铃铛,铃铛就响了。铃声惊醒了睡梦中的人们,众人纷纷披着衣服出来,想看个究竟。邻居走上前,当场抓住了偷铃铛的人。这个人看着大家奇怪地问:“我都把耳朵掩上了,你们怎样还听得见啊?”

掩耳盗铃的故事5

  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门口有一口大钟,就想把它偷去。可这钟太重,没法背走,他就取来一个铁锤,想敲碎后一块块偷走。可是还有一个问题,用铁椎砸钟会发出很大的声音,肯定会被人抓做的。他转念一想:钟一响耳朵就能听见,可是如果把耳朵蒙起来,就什么都听不到了!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10篇(扩展9)

——掩耳盗铃教案范文八篇

掩耳盗铃教案范文八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掩耳盗铃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掩耳盗铃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

  1.学会“掩、盗、偷、碰”四个生字和新词。

  2.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理解偷铃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3.能理解“掩耳盗铃”的寓意。

  4.能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掩耳盗铃”的意思。

  教育

  懂得人们做了坏事想使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骗自己的道理。

  发展

  1.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2.培养想象力和口头复述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有所感受。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看故事表演,听范读,想:这个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2.揭题、释题、读题。

  二、师生共订学习目标。

  1.自由读课文,读后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质疑,师归纳目标。

  (1)盗铃人是怎么想的?对吗?为什么?

  (2)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理解故事内容。

  1.自由读,把他是怎样想、做的句子画出来。汇报。

  2.同位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指导读,联系上下文想想你觉得他的想法对吗?讨论汇报。

  4.看图发挥想象。

  (1)盗铃人当时的表情、动作怎样?他会想些什么?

  (2)课文怎样写的?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合读。

  四、情景表演,体会寓意。

  1.过渡:盗铃人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结果被发现,这时候你弄明白了什么?(指名小结)

  2.创设情境:如果你是路人,看见他想伸手偷铃铛,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小组内说,师生合作演)

  五、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举一些事例说说实际生活中类似“掩耳盗铃”的例子。(小组说——指名讲)

  六、创设情境,复述故事。

  创设情境,师生合作演。

  复述故事:回到家,给爸爸妈妈讲这个故事。

掩耳盗铃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并体会其中的道理。

  2、学习“掩耳盗铃”的成语。

  3、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4、表演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有一定的感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

  1、板书课题,回想以往学过哪些寓言故事,说一说。

  2、这些寓言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点出学习寓言的目的。)

  3、板书:掩耳盗铃 (解释“掩”和“盗”的意思)

  二、学习寓言―――《掩耳盗铃》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抓住偷铃人的心里的想法让学生找出句子,用“――”划出,并指导读出自以为聪明的语气,再结合偷铃人的想法提出问题。(生提问)

  3、教师归纳出学生的问题:

  (1)是什么让他想到捂住耳朵去头铃铛的?

  (2)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3)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四人小组带着问题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自学情况并从中悟出寓意

  @结合课文出现的关联词“只要……就”、“刚……就”进行语言训练。

  @从那个人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6、表演课文,通过角色的互换再次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四人小组先排演,教师巡视指导,并挑选出较精彩的小组进行表演,最后采访扮演偷铃铛的学生,让他说说自己做得对不对或让观众评一评。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想一想,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没有看到、听到或自己做的类似《掩耳盗铃》的事例,说一说。

  四、拓展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更多的像《掩耳盗铃》这些寓意深的故事,谁能把你*时听过或看过的寓言故事讲给大伙儿听听,一起分享一下呢?

  板书设计:

  29、寓言两则

  掩耳盗铃

  明知 只要……就……

  可是 如果……就……

  谁知 刚……就……

掩耳盗铃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的能力。

  二、重难点。

  学会生字,懂得寓言的寓意,理解成语的意思。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法。

  演示法讲述法。

  六、学法。

  表演、自读自悟、感情朗读。

  七、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解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从一个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板书),从课题上同学们就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请看录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我们课本把这有趣的故事写了出来,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

  检查生词的读音。

  (三)理解课文内容。

  1、读了这则寓言,你知道了些什么?

  为了让你的发言更精彩,再读课文。

  2、学生交流汇报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读出来(勾画明明知道这句话),他还明明知道什么?(发觉后会被…)带着这种体会再读这句话。

  (2)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在书上找一找,并勾一勾)。明明...就...在文中的作用。

  (3)面对他这种想法,你想告诉他什么?(你能捂住自己的耳朵,但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指导朗读,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4)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

  (5)指导朗读。(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就会领悟更深刻的道理。)

  (四)揭示寓意。

  1、我们来演一演这则寓言,怎么样?我扮演偷铃人,你们为我配音,行吗?要配好音,你们应该怎么样(认真读)。

  2、我是一个偷铃人,*了这件蠢事,多少年来一直生活在人们蔑视的眼中,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想对我说,让我明白一些道理吗?学生自由说。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看看我们身边,有这种现象存在吗?

掩耳盗铃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掩耳盗铃、铃铛、守株待兔、树桩、乐滋滋、锄头”。

  2.朗读和背诵课文。抄写《守株待兔》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的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教师板书:掩耳盗铃。

  4.通过预习,谁知道“掩耳盗铃”中的“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

  二、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插图、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则寓言。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l)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勾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勾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明明知道 只要……就……

  (2)在书上勾出含有“只要……就”的句子齐读。

  (3)指名用“只要……就”口头造句。

  (4)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①投影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第(1)小题: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在书上勾出写偷铃人怎么想的句子读一读。

  ②这句话里用了一个关联词语,是哪个关联词语?“掩住”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如果把耳朵捂住,响声就听不见了。)

  ③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铃声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别人还能听见铃声吗?

  (5)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还这么做 刚……就……课文中的插图所描绘的就是这个结果,指名说出图意。)

  (6)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盗铃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己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板书:自作聪明,十分愚蠢)(关键在于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

  (7)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②齐读全文,注意朗读时要把盗铃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思考题:

  (1)掩耳盗铃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3.总结扩展。

  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铃”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熟记本课生字所组成的新词。

  2.用“只要……就……”造句。

  3,把“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给家长听。

  4.背诵《掩耳盗铃》这则寓言。

掩耳盗铃教案 篇5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寓言二则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5人,其中男生37人,女生28人。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学习习惯比较好,基础扎实,大多数学生爱读书,作文水*提高比较快,但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学困生比较多,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一定难度。

  三、教学内容分析

  由虚构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经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每则寓言的题目都是一个成语,所以也是两个成语故事。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寓言先说那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写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马上被人发现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人们常用“掩耳盗铃”来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

  《滥竽充数》讲的是战国时候,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乐队里充数,后来混不下去了,只好偷偷溜走。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没有真才实学,混在行家里充数,蒙混度日的人。寓言告诉我们:做人要老老实实,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四、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理。

  4、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2、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六、教学课时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 一课时

  一、出示插图,引导看图。

  师:图上画的有哪些人?他们在哪儿干什么?

  生:图上画了两个人。

  生:他们在一个大门口。

  生:有一个人左手捂着自己的耳朵,右手伸手摸一个铃铛。

  生:不对,老师,不是伸手去摸,他是想偷去。

  师:对,那个人正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今天来学习寓言《掩耳盗铃》。

  二、板题读题,释题。

  掩耳盗铃: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寓言:含有一定道理的小故事。

  三、自由读文。

  要求:

  1、自学课文生字词。

  2、找出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读一读。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

  2、指名逐节读文,正音。

  3、指明读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

  “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五、阅读课文,由结果和课后第三题为中心展开讨论学习。

  讨论:(1)为什么他刚碰到铃铛,就被人发觉了呢?

  (2)他在偷铃铛之前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生:因为铃铛是有人碰它,它就会响的,古时代这样的铃铛就是用来做门铃用的。

  生:他只捂了自己的耳朵,并没捂住别人的耳朵,别人当然听的见。

  生:这个人真傻,他明明知道铃铛一碰就会响起来,他还想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他以为别人都听不到,这骗谁呀?只能骗自己。

  生:他的想法真是大错特错了。因为他只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不可能听不见的。

  ……

  六、联系实际讨论,明白寓言的道理。

  1、 讨论:这个故事可笑在哪里?

  学生小组讨论。

  师:对,这个人明知有这样的结果还去做,真是自己骗自己,他被抓呀,活该!同学们,我们能做这样的事吗?

  2、 引导学生明白寓意。

  师: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在明白寓意的基础上,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升华所学的道理:掩耳盗铃是一自欺欺人的傻事,千万别这样做。

  第二课时

  一、动画引入,揭示课题

  1、师:课前,老师先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片,看完后请你有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播放动画片《滥竽充数》)

  2、学生反馈

  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课件:滥竽充数)

  3、师:结合刚才我们看的动画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在理解上有难点?(课件:点击后显示)

  竽:簧管乐器。

  充数:凑数。

  师:“滥”字有难点,请同学们快速查字典,并据词定义。(点击显示 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你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二、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到文中能解释这个成语的句子。

  2、学生反馈

  师:你同意他的意见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不同意:说说你的意见,再请同学们读读课题,再读读这两个句子,比较一下,到底哪一个句子更能解释这个词语 。)

  课件出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3、师:我们来一起读读这个句子,什么叫“装腔作势”?

  从句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在装腔作势?

  学生反馈教师板书:简笔画“装腔作势”

  师:这就叫装腔作势。(点击:装腔作势)请同桌之间学着南郭先生的样子互相做做这个动作,然后再读给同桌听一听。

  师:谁愿意上来扮演南郭先生,做做装腔作势的样子,大家给他们配上朗读。(4-5名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读这个句子)

  师:这会老师要当一回齐湣王,听听个别朗读,谁来试试?

  (2-3名学生)

  师: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你还有什么特别的体会?

  生反馈:“也”说明南郭先生是学着其他吹竽人的样子在装腔作势的是啊!(点击:也)(请你读读,我们一起来试试。)

  “混”说明他装腔作势非常象,才能蒙混过关的。南郭先生就是这样装腔作势,滥竽充数,蒙混过关的。(点击:混)(请你读读,我们一起来试试。)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注意带点的词。

  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引导阅读,合作填表。

  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小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你们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小研究员吗?

  师:看来,小研究员们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研究活动我们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的,每个小组一张研究表,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生:观察表格。

  师:谁来说说这张表的要求?学生反馈。

  是啊,我们在填表时,就是要多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找到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单位自学课文展开讨论。

  2、学生讨论填表。

  3、学生反馈。

  师:我先请一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请你先用自己的话说说南郭先生之所以能够滥竽充数的原因,再读读文中有关的句子说明理由。

  A、齐宣王爱讲排场。板书:爱讲排场

  句子: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300人。他常常叫这300人一起吹竽给他听。

  师:读读这两个句子,用句中的话说说什么叫讲排场?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句子,谈意见。

  师:其他组还有补充吗?

  B、南郭先生善于装腔作势。板书:装腔作势

  (课件)出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没有出过毛病。

  师:请你读读这个句子,说说这两个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你能用恰当的关联词将它联起来吗?(“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师:再读这个句子,你认为在读的时候哪些地方还要加强语气?

  生:反馈意见。(点击:一次又一次)

  师:让我们将这两个表示原因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4、追根究底,感知寓意。

  师:谁来汇报一下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结果。(板书:结果 只好逃走)

  出示句子: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师:读读这个句子,这个消息指什么消息?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说说你在读的时候有什么体会?

  (个别读——集体读)

  师:还有哪个词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只好”——没有办法,无奈的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个别——集体)

  5、 感情朗读,畅谈体会。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

  (读课文,反馈)

  师:我们还能从齐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师:谁能象老师那样用一个四字的成语将启示概括出来。

  板书:真才实学

  严格把关

  师: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这是所有研究员踏踏实实学习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

  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1、师: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 之类的事情,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样的人。你找到过吗。好的,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新闻现场,那儿正在开展“寻找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的活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课件:新闻前线

  ——说说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

  2、师:我们要请一位同学作主持人,请他来采访我们在座的同学。谁愿意出任?

  先由我来采访这位勇敢的主持人:你叫什么名字?有过主持节目的经历吗?你打算怎样开展你的采访活动?你对自己有信心吗?我们对你充满信心,开始行使你的权利吧!)

  3、学生接受采访,要求对事不对人。(你的身边有南郭先生吗?你能和大家说说吗?你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

  4、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的谈话非常的精彩,我想要是南郭先生这会儿能听到同学们的发言的话,一定会羞愧得想找个地缝钻下去的。我们的主持人更是让我佩服,我敢说崔永元象你那么大的时候肯定没你行,好好干。

  2、填空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告诉人们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业安排

  南郭先生再也不能滥竽充数了,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失业了,下岗了,下岗后南郭先生该干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帮他出出主意吧。

  课件出示:小练笔——南郭先生下岗后

  十、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了解什么是寓言(引导学生搜集查找)

  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把一个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精炼、生动的故事里。它是人民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来源于古代人民的口头创作,借助某种自然(动物、植物、无机物)或人的活动现象,来表现对某种人或社会现象的理想、评价、赞扬、批判或嘲讽的作品。它反映了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高尚道德情操的光芒,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表现了人民优越的艺术才能和幽默风趣。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寓言才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它主要的特点是:

  (1)一般用一个假托的故事来隐喻,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大量采用拟人化手法。

  (3)具有强烈的夸张和讽刺的意味。

  2、《滥竽充数》的动画片。

  十一、自我问答

  1、学了《寓言二则》之后,我们有什么想法,有哪些感受呢?

  2、我们怎么认识南郭先生这个人,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课堂练习

  1、比一比,组成词语。

  腔( ) 掩( ) 铃( ) 偷( )

  空( ) 淹( ) 岭( ) 愉( )

掩耳盗铃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正确处置类似现象的能力。

  [重难点]学会生字,懂得寓言的寓意,理解成语的意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法] 演示法讲述法

  [学法] 扮演、自读自悟、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解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它们有什么一起的特点?(从一个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板书),从课题上同学们就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请看录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我们课本把这有趣的故事写了出来,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

  检查生词的读音。

  三、理解课文内容。

  1、读了这则寓言,你知道了些什么?(为了让你的发言更精彩,再读课文。)

  2、学生推荐汇报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读出来(勾画明明知道这句话),他还明明知道什么?(发觉后会被…)带着这种体会再读这句话。

  (2)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方法。(在书上找一找,并勾一勾)。明明、就、就、在文中的作用。

  (3)面对他这种想法,你想告诉他什么?(你能捂住自身的耳朵,但无法把他人的耳朵也捂住。)指导朗读,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4)、他认为自身的想法很好,自身很聪明,于是就按这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

  (5)、指导朗读。(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就会领悟更深刻的道理。)

  四、揭示寓意。

  1、我们来演一演这则寓言,怎么样?我扮演偷铃人,你们为我配音,行吗?要配好音,你们应该怎么样(认真读)。

  2、我是一个偷铃人,*了这件蠢事,多少年来一直生活在人们蔑视的眼中,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想对我说,让我明白一些道理吗?学生自由说。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看看我们身边,有这种现象存在吗?

掩耳盗铃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的能力。

  [重难点]学会生字,懂得寓言的寓意,理解成语的意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法]演示法讲述法

  [学法]表演、自读自悟、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解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一个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板书),从课题上同学们就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请看录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我们课本把这有趣的故事写了出来,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

  (1)检查生词的读音。

  三、理解课文内容。

  1、读了这则寓言,你知道了些什么?(为了让你的发言更精彩,再读课文。)

  2、学生交流汇报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读出来(勾画明明知道这句话),他还明明知道什么?(发觉后会被…)带着这种体会再读这句话。(2)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在书上找一找,并勾一勾)。明明、就、就、在文中的作用。

  (3)面对他这种想法,你想告诉他什么?(你能捂住自己的耳朵,但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指导朗读,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4)、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

  (5)、指导朗读。(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就会领悟更深刻的道理。)

  四、揭示寓意。

  1、我们来演一演这则寓言,怎么样?我扮演偷铃人,你们为我配音,行吗?要配好音,你们应该怎么样(认真读)。

  2、我是一个偷铃人,*了这件蠢事,多少年来一直生活在人们蔑视的眼中,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想对我说,让我明白一些道理吗?学生自由说。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看看我们身边,有这种现象存在吗?

掩耳盗铃教案 篇8

  一、 指导与理论依据

  1、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实践能力。

  2、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和爱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全面发展。

  3、努力构建灵活开放的语文教材体系,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

  4、利教利学,为教师、学生留有开发选择、创新拓展的空间。鼓励教师适当调整、补充、重组有关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需要。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的26课《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寓言《掩耳盗铃》主要描写这位偷盗者的心理活动及行动,他以为只要自己听不见铃响,别人也同他一样听不见,真是愚蠢。文中的主人公的言行令人啼笑皆非。预言就是在劝诫人们不要干那些自欺欺人的事情。“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教学中不必引导学生探究是否真有掩耳盗铃这样的人或事,也不必追究掩耳盗铃的人只有两只手,一只手去摘铃铛,另一只手怎么能同时捂住两只耳朵这样的问题。所以要根据指导要求,突出重难点,加强整体综合的感受,体现语文实践的综合性与实践性。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好心奇让他们对语文学习抱着较高的兴趣和热情,这对语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是十分有利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最初的优势,并努力让他们继续保持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语文课既要尽量满足学生的期待又要注重学生最初语言文字学习的良好习惯和课堂规范的养成。在一二年级时打下了一定阅读理解基础上,还要鼓励多角度思维和发表不同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通过演示法、讲述法,使学生体会寓言故事的真正寓意。老师讲解和学生自学相结合,使学生更易领会这课文的意思。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示意图

  1. 引导谈话,揭示课题

  2. 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3. 课堂自学,深入理解

  4. 理解课文,体会内容

  5. 揭示寓意,扩展

  6. ,作业布置

  (二)教学具体过程

  一、引导谈话,揭示课题。

  1、 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一个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板书),从课题上同学们就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

  3、课题中有两个生字,这两个生字你掌握了吗?现在老师板书,谁愿意试着把这两个字的写法告诉大家。在学生的提示下,板书“掩耳盗铃”,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 请看录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 我们课本把这有趣的故事写了出来,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

  三、课堂自学,深入理解。

  1.提学要求,布置自学。(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①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②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③在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后面做上记号。

  ④思考题目“掩耳盗铃”的意思。

  ⑤完成学习任务后同小组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字词投影片检查字词的读音及词语理解。

  ②指读课文。(正音通句)

  ③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

  3.激发学生情趣。让学生看《掩耳盗铃》动画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体会内容。

  1、读了这则寓言,你知道了些什么?(为了让你的发言更精彩,再读课文。)

  2、学生交流汇报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读出来(勾画明明知道这句话),他还明明知道什么?(发觉后会被…)带着这种体会再读这句话。

  (2)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在书上找一找,并勾一勾)。明明、就、就、在文中的作用。

  (3)面对他这种想法,你想告诉他什么?(你能捂住自己的耳朵,但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指导朗读,读以为是的语气。

  (4)、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

  (5)、指导朗读。(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就会领悟更深刻的道理。)

  五、揭示寓意,扩展。

  1、 我们来演一演这则寓言,怎么样?我扮演偷铃人,你们为我配音,行吗?要配好音,你们应该怎么样(认真读)。

  2、我是一个偷铃人,*了这件蠢事,多少年来一直生活在人们蔑视的眼中,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想对我说,让我明白一些道理吗?学生自由说。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看看我们身边,有这种现象存在吗?

  六、,作业布置。

  1、: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想欺骗别人,结果只是欺骗了自己的人,所以说是自欺欺人。

  2、作业:把这则寓言用自己的话,讲给爸爸妈妈以及朋友听。

  (三)板书设计

  想偷铃铛—————掩住耳朵—————被人发觉 (自欺欺人)

  五、学习效果

  1、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借助文本,品读语言文字,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加强训练阅读能力。同时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2、关注知识技能,态度情感。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能力的训练。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及时调整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通过对学生进行、学生之间的互评等方式,让学生在寓言故事中感受现实生活中的情境。

  六、与以往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1、注重与前边所学寓言紧密衔接,给学生创造学习环境,自然引入本课。

  2、大胆结合教师指导,激发学生自学热情,使学生真正地走进课文的寓言故事中去,捕捉和把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以读为本,再度的基础上深入到课文的理解中去。通过教师指导要求、学生自学,最后教师再指导的过程,巩固学生的理解和体会。

  4、落实积累,通过表演和配音形式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感悟。

  5、课外延伸,扩展到更高层次,注重语文课程学习的实效性。

上一篇:红楼梦中的好词好句 红楼梦中的好词好句 下一篇:大学生学业规划5篇 大学生学业规划书模板
教案推荐
  • 幼儿自理能力调查报告【优秀7篇】(
  • 幼儿园秋季教研工作计划 幼儿园中
  • 最新春季幼儿园卫生保健计划 春季
  • 《慈母情深》教案优秀3篇(《慈母情
  • 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陆青云林若岚全文免费阅读_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最新章节列表陆青云林若岚 第3章
  • 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全文免费阅读帝婿无双小说免费阅读_秦怀道秦琼最新章节列表秦怀道秦琼 第1章
  • 闪婚成宠海彤战胤全文免费阅读_闪婚成宠最新章节列表海彤战胤 第1章
  • 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小说全文免费阅读_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最新章节列表 第3章
  • 千亿总裁宠妻成狂全文免费阅读_海彤战胤千亿总裁宠妻成狂最新章节列表海彤战胤 第2章
  • 陆青云唐嫣陆青云唐嫣全本完整版免费阅读_ 陆青云唐嫣陆青云唐嫣全文章节目录陆青云唐嫣 第1章
  • 猜你喜欢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