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角的度量》教案3篇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案

更新时间:2023-03-10 来源:互联网 点击:

《角的度量》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线段、直线、射线和角。

  2.理解线段、直线和射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

  2、教学难点:建立角的正确概念。

  教具准备

  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造情境,引入新课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线(出示几种线,如电线、电视天线、跳绳的绳子等)。这些线有的是直线,有的是弯曲的。

  2.教师演示:两手拿着一根线,两手靠近线就是弯曲的,两手把线拉紧,线就是直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线有关的知识。

  二、学习新知

  1.认识线段。

  (1)投影出示教材第38页上面的两幅图,像这样一根拉紧的线、绷紧的弦,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2)把两幅图分别去掉两端的手和弓,改为两点,这就是线段。为了表述方便,两点处分别标上“A”、“B”,这就是线段AB。

  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

  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线段A点和B点之间的长度,所以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

  2.认识直线。

  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直线。(课件显示)

  提问:直线有端点吗?能量出长度吗?

  (直线没有端点,无限长,不能量出长度)

  直线除了用“直线AB?”表示,还可以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

  3.认识射线。

  把线段一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射线。

  出示教材第38页下面的三幅图片,说明手电筒、探照灯、焰火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看作射线。

  提问:射线有端点吗?有几个?能量出长度吗?用字母怎样表示?

  (射线有一个端点,无限长,不能量出长度,可以用射线AB表示)

  4.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明确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归纳。

  名称

  区别联系

  直线

  没有端点,无限长都是直

  直的线

  线段只有一个端点,无限长都是直

  直的线

  射线有两个端点,有限长都是直

  直的线

  5.认识角。

  (1)我们认识过角,下面的图形都是角。

  (2)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点?

  一个点,两条射线。

  归纳: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3)怎样表示一个角呢?

  角通常用符号“∠”表示。(注意与小于号“<”区别)

  记作:∠1记作:∠2

  读作:角1读作:角2

  (4)运用上面的知识,画一个角,并写上各部分的名称,标上字母,用角的符号表示出角,读一读。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39页上面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说一说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再独立辨一辨,并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

  2.教材第39页下面的“做一做”。

  数一数有几个角。小组或同桌之间互相数,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3.教材“练习七”第1题。

  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怎样画?再动手画一画。

  指名汇报:你发现了什么?

  结论:经过一点可以画出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角的度量》教案2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角、周角,知道*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引发知识冲突,引出“度”

  第一次情境引入

  小丸子和花轮同学各画了一个角,争论谁画的角大?你们能帮着想个办法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并喜爱的人物,吸引、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如重叠、剪、利用三角板或活动角等)直观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

  第二次情境引入

  出示挖掘机工作时的情境。

  谈话:挖掘机的“长臂”组成的角都不一样,挖掘机的高度和“长臂”的的长度都可以用尺量,用米等长度单位来表示,那么用什么度量角?用什么单位表示角的大小呢?

  【设计意图】挖掘机工作时的情境,通过上节课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但对想知道角的具体大小,如何测量,学生无从说出,这就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并感觉到度量的必要性,促使学生产生积极探究未知的心理倾向,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的基础上,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

  二、合作探究 学习新知

  1、认识度量单位

  分小组讨论、汇报。

  谈话:大家说得对不对?下面听小电脑博士的介绍。

  (听介绍,课件演示)

  认识10 角:(多媒体) 出示一个圆,分成360份,然后分为二个半圆,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在不同位置着色闪动。而度就是角的大小单位,通常我们用10 表示1度。

  (媒体展示 10 100 200 900 角。问: 100 由几个10 组成?如果一个角由90个10 组成是几度的角)

  为了方便,又从左边开始标数字。演示10 100 200 900 角。

  板书: 10 =1度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让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度,建立起1度角的概念、大小。在引基础上学生可以很快地说出100 200 900角。通过左右两边不同颜色的刻度,初步建立内、外刻度线的概念。知道可以从左右两边看,关键找0度。

  2、认识量角器

  谈话:刚才我们已经把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就得到这样的一个圆形,请同学们想一想,它和那个学习用品比较像-------量角器

  (1)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说一说对量角器的认识。

  (2)学生拿出量角器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3)说说你的发现,有疑问也可以小组讨论解决。

  (4)小结(课件演示或用教具演示)

  ①半圆的圆心是量角器的中心。

  ②内圆的数字称为内刻度线, 外圆的数字称为外刻度线。

  ③ 以右边的00 为起点,起点处的00 这条刻度线是内刻度00 的刻度线。

  同桌相互操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相互操作,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充分认识了量角器,为下面的度量打好基础。

  3、角的度量

  出示60度角。那么怎样来量角的大小呢?

  (1)自学尝试。

  A、边自学书上第35页上半部分的内容,边自己也学着量一量。

  B、量的时候想一想,你量角的步骤是怎样的?

  C、最后把量角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如果你有疑问,也可以在小组中提出,大家一起来解决。

  (2)指名汇报,教师演示。

  (3)提醒注意:由于量角器有两圈刻度,读刻度时,要根据测量角的方向选择合适的刻度。

  (4)点拨。编儿歌

  板书:量角的步骤

  点对点

  边对边

  找零度

  认刻度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量角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再次放手让学生先自学,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行探索并归纳出度量角度的步骤,并学会抓住关键字眼,编儿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量角的方法。

  4、角的分类及各种角间的关系

  (1)量一量下面各角的度数,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直接在书上量,并填在书上)

  (2)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全班反馈总结。

  板书:直角是90度

  *角是180度 1*角=2直角

  周角是360度 1周角=2*角

  锐角<90度

  90度<钝角<180度

  谈话:刚才我们学习了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你喜欢这些角吗?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把它们画出来,再用量角器验证。(展示生画的角)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的逻辑联系,通过角的度量对角进行分类,这样使学生既巩固了角的度量方法,又对角的分类及各种角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为后面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打下基础。

  5、画角

  谈话:给你一个角的度数,你能画出来吗?

  (1) 尝试画一个40度的角。

  (2) 小组内交流画法。

  (3) 总结画角的方法,课件演示。

  (4) 再练习画几个角。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全课总结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何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谈收获,系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合知识背景出发,既要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优势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要时期感受到自身已有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这样就把枯燥的知识变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充分利用多媒体,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度的概念非常抽象,以往教师指着量角器比划,学生听的无趣,听了半天还是一头雾水。而通过课件演示:古希波来人认为一年360天,所以把一个圆,分成360 份,然后分为二个半圆,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学生听得入神。动画演示,并在不同位置着色闪动。这样既使“度” 的概念形象化,而且分解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难点。

《角的度量》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角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理解角的概念,学会角的表示方法、

  (2)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角度计算、

  2、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在现实情境中认识角的数学活动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增强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一个角,会进行角度的换算是重点、

  2、难点:角的表示、角度的换算是难点、

  3、关键:学会观察图形是正确表示一个角的关键、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量角器、时钟、四棱锥、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观察时钟、四棱锥、

  2、提出问题:

  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棱锥相交的两条棱,都给我们什么样的*面图形的形象?请把它画出来、

  学生活动:进行独立思考、画图,然后观看教师的演示过程、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演示角的形成过程:一条射线OA绕端点O旋转到OB的位置,得到的*面图形──角、

  板书:角、

  二、新授

  1、角的概念、

  (1)提出问题:

  从上面活动过程中,你能知道角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吗?

  学生回答:两条射线、

  (2)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如下图)

  2、角的表示、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137页有关内容,了解角的表示方法、

  教师活动:讲解角的不同表示方法,着重讲解一个顶点有多个角的表示方法、

  请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图中的每个角、

  学生活动:请一个学生板书练习,其余学生独立练习、

  教师活动:巡视学生练习情况,给予评价,对多数同学作出肯定评价、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138页思考题,进行小组交流,获得问题结论、

  教师活动:参与学生交流,并用多媒体演示*角、周角的形成过程,启发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并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评价、

  答案:分别形成*角、周角、

  3、角的度量、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8页内容,讲解角的度量方法及度、分、秒的换算、

  板书:1周角=_____,1*角=_____,1=____,1=____、

  学生活动:思考并完成上面的填空、

  例: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

  教师讲解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139页练习、

  2、计算:(1)4839+6741

  (2)90-781940

  (3)2230 (4)176523、

  此:此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过程中充分地进行小组交流以解决练习过程中的疑难,教师巡视过程中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以答疑解惑,并请学生板书后再讲评、

  3、想一想:时钟在5点15分时,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多少度?

  师生互动:观察时钟在5点15分时,时针与分针所处位置,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先从时针在分针转动到15分时,分针转过的角度与时针转过的角度的关系,并请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答案:76、5、

  四、课堂小结

  师生互动,完成本节课的小结:

  1、什么是角?组成角的图形是什么?如何表示一个角?

  2、本节课还复习了*面、周角?怎样得到这两种角?

  3、角的度量单位是什么?它们是如何换算的?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144页习题4、3第1、2、3、4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填空题、

  1、如下左图所示,把图中用数学表示的角,改用大写字母表示分别是________、

  2、将上右图中的角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来,填入下表:

  3 4

  BCA ABC

  3、( )=_____=_____6000=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4、在钟表上,1点30分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 )、

  A、150 B、165 C、135 D、120

  5、下列各角中,不可能是钝角的角是( )、

  A、 周角 B、 *角 C、 钝角 D、 直角

  三、解答题、

  6、计算:

  (1)5328+4732 (2)1750-327

  (3)1524 (4)31425(精确到1)、

  7、如下图,分别确定四个城市相应钟表上时针与分针所成角的度数、

  8、想一想,做一做、

  (1)用字母表示图中的每个城市、

  (2)请用字母在下图分别表示以北京为中心的每两个城市之间的夹角、

  答案:

  一、1、ADE,BDE,CED,B,AED

  2、5 BCE BAC BAD 

  3、7、5 450 100 ( )

  二、4、C 5、D

  三、6、(1)101 (2)1423 (3)77 (4)62024

  7、30,0,120,90 8、略


《角的度量》教案3篇扩展阅读


《角的度量》教案3篇(扩展1)

——《角的度量》教案

《角的度量》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角的度量》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角的度量》教案1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知道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符号是。

  2. 掌握3个特殊角直角、*角、周角。

  3. 掌握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主动探索过程。

  情感目标

  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理解周角、*角、直角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旋转成角。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1. 情景导入角的计量单位。(课件演示)

  2. 度是角的计量单位,读作度,用符号标示。

  3. 1度可以简写成1

  4. 出示37,37表示数值,是量数,是计量单位。

  5. 作为计量单位度,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很广:水沸腾时为100度,结冰时为0度;正常体温是摄氏37度,高于它就是发烧了;一盏100瓦的灯,连续开10小时,用电1千瓦小时,我们常称作1度电;近视眼患者佩戴300度的眼镜;某种白酒38度;上海位于北纬32度、东经122度,等等。

  说明:通过课件的演示和生活中实例的介绍,生动的引导角的度量单位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直角、*角、周角的定义。

  1. 请你仔细地读读上面3句话,你觉得有什么问题。

  2. 出示P68、P69出现的定义

  一点(O)和从这一点(O)出发的两条射线(OA和OB)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直角: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四分之一周,所成的角叫做直角;

  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半周(二分之一周),所成的角叫做*角;

  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3. 理解旋转、端点、射线。

  端点一点(O)、曾经叫做一个点、顶点

  旋转利用圆规画圆,体会旋转,绕圆心旋转;

  射线没有尽头,也就无法表示长度,所以角度与射线的长度无关;

  重新定义锐角和钝角

  锐角:小于直角的角叫做锐角。(与以前说法一致)

  钝角:大于直角而小于*角的角叫做钝角。(重点理解小于*角)

  说明:通过对概念中关键词的理解,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认识了直角、*角和周角。学生学习的过程变得具体化和形象化。

  三、学习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1. 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

  2. 1直角=90、1*角=180、1周角=360;

  3. 2直角=1*角、2*角=1周角、4直角=1周角;

  说明:通过对角之间关系的整理,让学生能够熟知不同类型的角。

  四、小练习

  1. 下列这些是角是锐角、直角、钝角、*角还是周角?

  =78=180=123=360=20=90

  2. 填空

  一个周角=_____个*角=______个直角

  3. 填、或者=。

  锐角〇90 90 〇钝角〇180

  说明: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对角的分类有更明确的认识。

  五、总结

  师:说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发现了什么,对我们有何帮助?你对你今天的学习评价如何?

《角的度量》教案2

  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备课时间:任课教师: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度到抽象。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经初步认识了线段。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角和周角,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教学重难点

  1.线段、直线、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2、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课时安排

  4课时

  课时教案

  课题线段、直线、射线和角课型新授执教人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

  内容课本38、39页

  教材

  分析

  本课时分三个小层次,第一个层次通过实验,直观描述什么是射线和直线,第二个层次,让学生讨论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第三个层次,利用射线的概念给角下定义,复习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角的表示方法和读法。

《角的度量》教案3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今天有两位数学王国的成员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是∠1和∠2,它们两个都认为自己比对方大,现在请同学们当小法官,用以前我们学过的知识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很明显谁大一些,但是∠2还是不服气,它想知道∠1到底比自己大多少,你有办法吗?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本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量角的需要。

  二、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并能在量角器上找到大小不同的角

  1.角的度量单位

  师:你们以前测量过什么?

  生:测量(物体长度、面积、质量)时用到了哪些(长度、面积、质量)单位?

  师:同样的,测量角的大小也有统一的单位——“度”,度还有另一种写法等会我们来学。

  2.了解量角器的构造

  师:刚才你们说测量角的工具是量角器,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

  生:线(这些线在数学里有个专门的名字叫刻度线)、数、角

  师:认真观察量角器上的刻度线和数,你发现了什么?先独立观察再小组讨论。

  师引导孩子知道内圈刻度、外圈刻度、0度刻度

  3.在量角器上找角

  师:我们能在这个量角器上找到角吗?谁来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在哪?孩子们角的顶点所在的位置也是量角器的中心点。

  师:这个角有多大?为什么?

  ①认识1°角

  师:费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这是多少度呢?

  师:1°我们也可以这样写。

  师:在量角器上还能找到其他的1°角吗?

  师:想想在这个量角器里有多少个这样的1°的角?

  师:跟着课件我们一起数数。

  师:原来并不是刻度指向90,它才是90°的,而是因为它里边包含了90个1°,它才是90°的。

  ②找角

  师:你们能画画90°的角吗?

  师:在量角器图片上画出50°角。

  师:这个角的度数要从哪边数起?

  师:0度刻度线是表示起点的,我们一起读读。

  师:费老师班上有一个孩子是这样画的,他说这是50°角,可是角的一条边明明指着130°呀,怎么说是50°呢?

  预设130°、50°

  (180°-130°=50°,有50个1°,这个角比直角小,所以它一定小于90°)

  师:现在角的一条边是与外圈零度刻度线重合的,从这边开始数,0度,10度……到这是50度。

  师: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来判断这个角50°?直角我们知道是90°,这个角与直角比呢?

  师:所以读刻度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师:看看这几个量角器上的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量角器上画角,这样顺势就可以引出了“中心点”、“0度刻度线”、“内外圈刻度”。通过让学生先在量角器上画角再量角的策略引导学生认识量角的本质--重合。从找到量角器上的角到画出量角器上的角,为学生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方法

  师:你能尝试着用量角器量一量∠1?

  师:你能和我们分享下你的量角方法吗?有没有谁不仅会量还能说说量角的方法的?

  师:也就是说不仅一条边和零度刻度线重合,顶点还必须和中心点重合。(板书)

  师:请你们用量角器量一量∠2?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1比∠2究竟小多少度?

  师:你觉得在量角时要注意些什么?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其实,量角其实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重叠在要量的角上。要量的准就要重合得准。怎样才能重合得准呢?

  师:这是一把残缺的量角器,你们还能在这个量角器上量出角的度数吗?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操作与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量角器的测量方法,突出教学的重点。

  四、总结全课

  师:你们想知道量角器是怎么来的吗?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如何用量角器度量角,解决了刚才两个角的争吵问题。但是费老师相信关于量角器以及用量角器度量角,孩子们肯定还有很多一些疑问,比如费老师所带的班级就有孩子问,老师为什么量角器是半圆型的?量角器为什么有两圈数字?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后继续思考,有机会我们在一起交流,好吗?

  布置作业:

  请为你的量角器写一份使用说明书。板书设计:角的度量

  量角器———→角

  中心点————顶点

  0度刻度线————一条边

  多少度←———另一条边

《角的度量》教案4

  教学目标:

  1.经历量角器的形成过程,认识量角器。

  2.会使用量角器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量角的方法,能够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

  1.灵活使用量角器。

  2.能根据测量的情况,区分内、外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张练习纸,两种量角工具(单个小角和半圆量角工具),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两个角,角一和角二)课前纪翔和李毅画了两个角,让我帮忙比较大小,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帮他俩比较一下,哪一个角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角的度量

  (此处更改为直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目的是更贴近生活,引出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1.测量工具的选择

  看到这四个字,你有什么问题?(用什么量?怎么量?……)咱们一个个的来解决,先看第一个问题“用什么量?”谁来猜猜看?(尺子……)这都是大家的猜想,究竟谁说的对呢?咱们一起想一下以前学过的有关测量的知识,能不能有所启发。(课件)线段的测量和面积的测量。大家想想看,用什么来测量角的大小呢?(用小线段的长度测量大线段的长度,用小正方形的面积来测量大图形的面积,应该用小角来测量大角。)

  2.两种量角工具的选择

  (1)用单个小角量角

  用单个小角量一量练习纸一上的角一是几个小角?(先自己量,然后生演示操作,是两个小角。)那么角二是几个小角呢?试着量一量。(学生演示)这次需要四个小角,有没有比较简便快捷的方法,一下就能量出来呢?

  (此处,更改为量取四个小角的角,比较麻烦,从而引出半圆量角工具。四个小角的目的让学生知道每个小角的顶点都聚在一个点上,就是半圆量角工具的中心,为后续角的度量打下基础。)

  (2)连在一起的角

  我们可以将这些小角连在一起,组成这样一个量角工具(出示半圆)。我们再用这第二种工具来量一量角2是多少个角?(4个小角)用第二种工具来量角3是多少个角?(3个半小角)

  【设计意图:4个小角制造麻烦,促使改进量角工具为半圆量角工具,更为简单快捷。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每个小角的顶点都在半圆量角工具的中心;由3个半小角制造认识的冲突,促使学生思考改进量角工具的方法。】

  3.改进量角工具

  (1)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改动一下手中的量角工具,是我们的测量结果精确的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呢?(课件)将每一小角再分成两个小角,数出一共有七个小角。

  (2)给量角工具标上数字

  如果每次都是一个一个的数,有什么感受?能不能想个办法,不用一个一个的数,一眼就能看出这是12呢?

  开始的这条边上应该表上数字几?想想我们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时,都是从刻度几开始的?

  (3)再测量一个角,但是还是不能用一个整数表示,怎么办呢?(课件)把每个小角*均分成十分,可以得到多少个更小的角?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数出7个、12个角,体会到一个个数比较麻烦,引发出进一步改进量角器的必要。】

  4.简化量角工具

  看看现在的量角工具有什么感受?简化量角工具,得到的工具和量角器几乎是一样的。

  5.量角器上读角

  (1)认识一度角

  把半圆*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一度角。记作“1°”。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那两个一度角是几度角?三个一度角是几度角?

  (2)认识几度角

  ①认识5度,145度角。②反方向读角,怎么能看出是50度的角?

  (3)能不能想办法不用计算不用数,一眼就能看出是50度的角?

  【设计意图:认识角的计量单位,感知1度角的大小,初步理解量角的方法。50度角同时引发读角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引出外刻度。】

  6.认识量角器各部分名称

  量角器外圈数字叫外刻度,量角器内圈数字叫内刻度。量角器有两个0刻度线,分别对应着内外刻度。所有小角顶点聚集在一起的这个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

  同学们看我手中的大量器,和老师一起说说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7.(1)读出下列各角的度数

  开口向右70度角和开口向左60度角,开口向右用到量角器的内刻度,开口向左用到量角器的外刻度。

  (2)在2号练习纸上画出下列各角(注意强调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刻度线)90°,180°,120°,60°(强调内外刻度两种表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和使用内刻度和外刻度,在会读的基础上正确的画出各个角。】

  (此处增加开口向右70度角和开口向左60度角,以及在纸上画角,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内外角,也为量角做好了准备。)

  (3)拿出自己的量角器,试着量一量3号练习纸上角一的大小。(学生操作演示)强调注意中心点对齐,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对齐,看是内刻度还是外刻度并读出度数。

  (4)量一量3号练习纸上其余各角的度数。

  三、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角的度量》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的计量单位,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正确地读写角的度数。

  2.经历量角器的形成和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感受量角的意义。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领,正确理解内外刻度的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量角工具(单个小角和半圆工具及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角的认识,谁来说说角的要素是什么? 生: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真棒!那么这两个要素呢,不仅是我们判断角的依据,也是我们画角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我们手中都有一副三角板,下面请同学们把三角板上的这两个角画到1号练习纸上。(利用三角板画出三角板上的30°角和45°角)

  [设计意图:本环节激活了旧知——角的要素,利用三角板画现成的角,即利用了刚刚学过的角的知识,又为后面的画角知识做了初步的准备。]

  二、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发度量的需求

  师:我们给这两个角分别标上名字,∠1和∠2。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角。哪个角大?

  生:∠2大。

  师:眼力不错,能说说比较的方法吗?

  生1:把两个三角板合在一起,∠2大。

  生2:用活动角比。

  师:注意观察,他是怎么比的。用活动角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时要注意什么?(突出顶点重合、边重合)

  生:活动角的顶点要和量的角的顶点对齐,一条边要和量的角的一边重合,然后固定好,照这样再量另一个角,就能看出∠1比∠2大出的部分。

  生:比的时候要注意顶点对齐,一边重合。

  [设计意图:本环节唤醒学生对角的大小的度量的高度关注,为用单位角量角的大小做好铺垫;复习用活动角比较角的大小以及比较角的

  大小时注意“点对点,边对边”,这实际上是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的雏形,因此需要重点关注。]

  三、初探角的度量方法,了解量角工具产生的历程。

  1.用同样大的小角(10°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激发学生度量角的需求。

  (1)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两个角的大小

  师:老师还想知道∠2比∠1大了多少个这样的小角,你能利用这些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出∠2出比∠1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吗?(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操作)。

  (2)小组合作,度量两角的大小。(教师深入小组指导,一个小组上黑板上操作。)

  (3)交流反馈:度量的方法。

  师: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那个角大,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 生:∠2比∠1大了一个半这样的小角。

  师:你们是怎样度量的?

  生:所有小角的顶点都要和被量的角的顶点重合,摆放第一个小角时,一条边要与被量的角的一边重合。挨着往上摆。

  小结:度量的时候将每个小角的顶点和要量的角的顶点对齐,摆的第一个小角的一边要和要量的角的一边重合,挨个往上摆,这样就能量出要量的角里含有几个这样的小角。

  (4)感受用小角度量∠1与∠2大小的优点。

  师: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这两个角的优点是什么?

  生:能知道∠2比∠1大了1个半小角。

  小结: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这两个角不仅可以量出两个角的大小,而且还可以知道∠2比∠1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解决的数学问题更加多了。

  师:如果用这样的方法去度量一个更大的角,你有什么感觉? 生:太麻烦了。

  师:你能想个办法改进一下,量的时候摆一次就能量出一个较大的角里含有几个这样的小角吗?

  生:把这些小角用胶带纸粘起来。

  师:这个办法可以吗?是个会创造的孩子。

  2.把单位小角拼成半圆,构造最简单的量角工具。

  师:按照你们的创意,我们就把这10个同样大小的小角粘在一起就会形成这样的量角工具。(从工具袋中拿出半圆量角工具) 师:这样的量角工具,这些小角的顶点到哪里去了?

  生:到了半圆的中间。

  师:数一数,半圆中一共有多少个这样的小角?

  生:18个。

  [设计意图: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角的集合,让学生悟出用小角测量的可行性与操作要点,为学生理解量角的原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较用小角量角的优点与不足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考,改进工具。根据学生“把小角拼起来”的创意,及时演示拼成的半圆工具,其实这就是一个简易的量角器。凸显了量角器的本质——单位角的集合。学生

  经历了这一过程,量角的方法就不再教条了。量角就成了“用单位小角测量角的大小”,学生的思考就有了源头,学习就成了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简单机械的记忆和重复。这种简易量角器的形成是学生探索量角工具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以后只需要把这种工具加以改良优化就变成了量角器。]

  3.用半圆工具度量角,初步把握量角的方法。

  师:会用它来量角吗?那我们就用它量几个角好吗?(练习纸:量∠3(40°)、∠4(120°)的度数),

  生:∠3里有(4 )个小角,∠4里有( 12)个小角。

  师:说一说是怎么量的。

  生:半圆工具中间的点要和度量的角的顶点对齐,半圆的直边要和角的一边重合,然后数度量的角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小角。

  师:所有小角的顶点集中到中间的一点,找准它是量角的关键。我们再来量一下这个角吧。

  (练习纸:量∠5(23°)的度数)

  生:∠5里有两个小角多一点,

  师:生活中经常需要知道多出来的角究竟有多少个同样大小的小小角,看来我们创造的工具还需要改进,你有办法改进吗? 生:把每个小角再*均分成几个更小的角。

  [设计意图:学生用“简易量角器”测量了三个角的大小。“简易量角器”与“成品量角器”相比具有线条稀便于数、无刻度只能数、无缺省可以数的三个特点,正因为有此三个特点,所以用“简易量角器

《角的度量》教案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量角器产生的过程,渗透实践出真知的思想意识.

  2.认识1度的角,能正确的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3.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探究过程,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掌握用量角器量角这一技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量角器产生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出示三个滑梯)玩过吗?

  生:玩过

  师:大家都玩过!想玩哪个?

  生1:第三个,这样可以滑的快一些

  生2:第一个,我想滑的慢一些,我会害怕

  师:观察一下,这三个滑梯有什么不同?

  生1:有高有矮

  师:哦,你的意思是说它们的角度不同?原来角也有大小啊?生活中我们一般以2号滑梯为标准,今天这节课我们以2号滑梯所形成的角∠1为例一起研究:角的度量(板书)

  二、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1.明确测量标准要统一,为“度”的出现作准备

  师:∠1有多大呢?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学具来表示它的大小,老师为大家准备了∠1和一些学具,在1号学具袋中,请小组长打开,小组合作,借助学具表示出∠1的大小。

  学生动手测量

  师:量完了吗?谁能到前面来介绍你是怎样量的?

  生边操作边解说:角的顶点对齐,一边对齐

  师:你们这个方法非常好,老师帮你把它记录下来(板书:角顶点边)

  师:得到是结果是:3个(板书)

  师:还有不同的测量结果吗?

  生:2个。

  师:还有吗?

  生:1个

  师:我们测量的都是∠1,但测量结果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把你们的小角举起来看一下

  生:我们用来测量的角大小不一样

  师:也就是标准不统一,所以测量同一个角的结果不一样,要想获得统一的测量结果应该怎么办?

  生:用同样大的角来量

  2、引出半圆

  师:好主意!下面我们采用统一的标准角在小组内再来测量∠1的大小,这个统一的标准角就放在2号学具袋里,请小组长打开

  生操作测量

  师:哪个小组交流一下?说说你们小组测量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测量的?能边操作边解说吗?

  生:角的顶点对齐,一边对齐

  师:哦,你在测量的过程中也注意到了(指板书)角的顶点与量角工具的顶点对齐,角的一边与量角工具的一边对齐!谢谢你的交流!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钝角,你能量出它包含了几个这样的标准角吗?谁到台上量一量?

  生边操作:顶点对齐,一边对齐

  师:我刚才注意到这个同学在测量这个角时,把这个半圆又展开了一部分,(问生)你为什么这么做?

  生:三个小角不够了

  师:你真聪明!

  师:我们再来测量一个角,大家看这是个什么角?(生:*角)谁来测量一下这个*角?

  生边操作:顶点对齐,一边对齐

  师:你把这个半圆全展开了!数数你的测量结果

  生:8个

  师:操作非常规范,请回

  师:我们刚才用统一的标准角测量了几个角的大小,想一想,这几位同学在测量每一个角的操作过程中,注意了些什么?

  生:顶点对齐,一边对齐

  师展示:这些同学都把角的顶点对齐了半圆的这个点,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做中心点(板书),我们刚才说了,测量时角的哪一部分和中心点对齐?(生:顶点)

  师:看来这个量角工具真是方便啊,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老师把这个工具搬到课件上,再用它来量一个角(课件展示,一锐角不能量)老师也注意到了角的顶点和量角工具的中心点对齐,角的一边与量角工具的这条线对齐。用这个测量工具测量这个角,同学们觉得合适吗?(不合适)怎么办?小组讨论一下

  生:把半圆多折几次

  师:你的意思是说把半圆*均分的份数再多一些,对吗?

  3、引出并认识量角器

  师:你的想法真好,已经非常接近科学家们的思想了!其实早在很多年前科学家们已经发明了量角器来测量角的大小,量角器把半圆*均分成18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都是1度,记作1°(板书)我们来看0刻度线到1刻度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就是一个1°的角(课件演示)你还能再找一个1°的角吗?

  生1:1刻度线到2刻度线之间就是1°的角

  生2:100刻度线到101刻度线之间就是1°的角

  师:你能找一个3°的角吗?

  生:0刻度线到3刻度线之间就是3°的角

  师:谁到黑板上来写一个3°?

  生写

  师:你写的真规范,请回

  师:我们把0刻度所对应的这条线叫做0°刻度线,如果用量角器来测量角时猜测一下0°刻度线与角的哪一部分对齐?

  生:角的一边(板书)

  师:我们来读一下刚才那个角的度数。

  生:39°

  师:你是怎么读的?根据角的哪一部分读出的39°

  生:角的另外一条边

  师:好方法!老师帮你记录下来(板书:另一边度数)

  师:再来尝试一下(课件出示两个角)

  生读数

  师:在3号学具袋中就有一个量角器,请同学们打开,仔细观察手中的量角器与屏幕上的有什么不同?

  生:还有一圈数

  师:哦,也就是量角器有两圈数字,观察手中量角器这两圈数字有什么区别?(屏幕给出内刻度线)

  生:内外圈数字相反

  师:也就是说:外圈从左向右顺时针数内圈从右向左逆时针数

  师:多了一圈数字,也就多了一条0°刻度线,为了区分,我们把中心点左边外圈所对应的这条0°刻度线叫做外0°刻度线,把中心点右边内圈所对应的这条0°刻度线叫做内0°刻度线。

  师:大家对量角器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能不能借助量角器读出下面这几个角的度数呢?请看大屏幕

  (30°的角)

  生:30°

  师:你是怎样读数的?读的是哪一圈刻度?

  生:角的一边对齐内0°刻度线,我读的是内圈刻度

  师:再来读一个角

  生:130°

  师:这个钝角是多少度?

  生:150°

  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什么时候读内圈刻度?什么时候读外圈刻度?小组讨论一下。

  师:大部分小组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

  生:角的一边对齐外0°刻度线就读外圈刻度,角的一边对齐内0°刻度线就读内0°刻度线

  师:同学们真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学会了借助量角器读出角的度数!

  5、用量角器测量角

  师:这个角是多少度呢?我们一起来测量一下吧!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在量角时注意到了什么?

  生:顶点与中心点对齐,一边与0°刻度线对齐,另一边读度数(生边说,课件边出示)

  师:想不想亲自量一量?(想)请同学们用手中的量角器测量这张练习纸上的每一个角的度数并做好记录(练习卡上有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开口不同,边长不同)开始!

  学生开始测量

  师:都测量好了?谁来交流一下测量结果?

  生:这个直角是90°,这个钝角是130°,这个锐角是60°这个*角是180°,这个周角是360°

  师:你能不能演示一下这个钝角的测量过程

  生:把量角器转一下,顶点与中心点对齐,一边与0°刻度线对齐,另一边读度数,所以是130°

  师:你能再演示一下这个周角的测量过程吗?

  生:转半圈是180°,它转了一圈就是两个180°,也就是360°

  师: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周角和*角有什么关系?

  生:我发现一个周角等于两个*角等于四个直角(师板书:1周角=2*角=4直角)

  师:谢谢你聪明的小伙子

  师:回忆一下刚才用量角器测量角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步骤?

  生:顶点与中心点对齐,一边与0°刻度线对齐,另一边读度数(师补充板书)

  师总结:这位同学总结的真好!在用量角器测量角时,就应该注意到这几点(指板书),也就是:中心对顶点,0线对一边,他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

  7、画角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量角器除了量角还可以画角呢!想试一下吗?(想)请尝试着用量角器画一个40°的角

  生尝试画角

  师:谁上台来交流一下?你能把你的画角过程演示一遍,画一个40°角吗?

  生:我先画一个点,再画一条线,在40°的地方点一个点,在连起来

  师:操作非常规范

  师:我们一起回顾刚才的画角的过程(课件)

  首先确定角的顶点,它与谁对齐?

  接着确定角的其中一条边,它与谁对齐?

  然后确定角的另一条边

  最后把顶点与这一点相连,我们画的这个角就是一个40°的角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积极动脑踊跃发言,出色的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拓展训练

  师:最后有几个问题需要在课下认真研究一下用这个坏掉的量角器能否量出角的度数?

《角的度量》教案7

  教学内容

  角的度量单位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方法

  观察法、动手操作法、小组学习法。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每人准备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角的图片∠A∠B,让学生比较大小。

  2、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比的:观察法、重合法。

  3、自学课文,并动手做一做:剪出∠1,用∠1分别度量∠A∠B的大小。

  4、想一想认识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角的单位“度”,用“°”表示。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认一认

  (1)观察量角器你发现了什么先自己看,再小组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

  (2)看书自学刚才没发现的、(如:度,中心,零刻度线)。

  (3)认识中心点,零刻度线,以及量角器上的数字的意思。

  (4)说说1°和*角。

  2、试一试,量角器上看角的度数。

  (1)自学试一试,说说∠A∠B各是几度,是怎么量的。

  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第一步: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

  第二步: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

  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

  (2)量一量。

  练一练的第二题的∠1∠2: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看的,再指名演示。

  三、巩固提升

  1、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数。

  2、谁说得正确?(练一练1)为什么?有什么好方法来判断对还是错呢?

  可先估计是锐角(小于90度)还是钝角(大于90度)

  3、量一量练一练2的∠3∠4。

  4、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

  5、你学会了什么?怎么来量出一个角的度数?得出度量的方法:点对点,边对边,读准度数。

  四、数学游戏

  1、读懂游戏规。

  2、同桌比赛。

  五、总结测量方法:强调“点与点的重合,边与边的重合”的测量方法。

  六、作业:练一练2、3。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测量角的单位:度

  测量角的方法:

  第一步: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

  第二步: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

  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

  教学反思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在一个圆中标出不同度数的角,概念不清,所标度数与所画弧线不对应。

  2、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形成不同的角,只要明白时针与分针形成的一大格的角是多少度,就可以明白其它整时时多少度的角。

  3、排练角的大小时,只写数字符号忘写角的符号,与题意相差甚远。

  改进之处:

  1、规范孩子们的做题习惯,不管是画什么,要清晰可见。

  2、多加练习,积累做题方法。

《角的度量》教案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激发认识角的测量工具和讲师单位的愿望,进而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讲师单位,学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2、让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使其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一个120度的角,与同桌说说你对它的了解。

  2.引想:你知道这个角有多大吗?你能用三角尺上的角量出这个角有多大吗?

  3.学生测量:学生用自己的三角尺上的角量自己练习纸上120度的角。

  4.反馈交流:你是怎样量的?结果怎样?学生边操作边交流各种不同的量法和结果。

  5.设疑:为什么这几位同学量得的结果不同叫经?由此,你想到什么?

  谈话:为了准确测量出角的大小,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你知道度量角的工具是什么吗?

  二、观察交流,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

  1.观察:学生取出量角器观察,和同桌相互说一说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上边有什么?

  2.汇报交流:谁来谈谈你的收获?结合学生回答,启发认识:

  (1)1°的角。

  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这个半圆被*均分成了多少份?

  让学生说,教师作总结。

  追问:计量角的单位是什么?1度的角有多大?在自己的量角器上找一找。

  (2)认识量角器的构造------中心、内外刻度线等。

  让学生再次观察量角器,说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交流后指出:量角器中心的一点是量角器的中心点。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外圈刻度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度~180度。

  同桌相互指一指。

  3.找一找。(教师或学生示范找与学生自己找相)

  (1)在量角器上,从右往左,依次找出0°、20°、90°、125°和180°刻度线。

  (2)在量角器上,从左往右,依次找出0°、20°、90°、125°和180°刻度线。

  (3)同桌互相找一找:一位说刻度,一位找后由对方说找的对不对。

  三、主动探索,掌握旦角的方法

  1.组织探究。

  出示书上量角的图示,谈话:你能照样子用量角器量出课本上的那个角的度数吗?与同桌商量一下量角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学生尝试操作后交流:你是怎样量角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导学生理解量角时的正确做法。

  3.巩固操作。

  (1)学生量练习纸上的∠1,并在小组中说一说是怎样量的。

  指名汇报。

  (2)学生量练习纸上的∠2,并指名上台操作演示。

  提问:谁能给大家提醒一下,量角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强调: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再看另一边。即“两重一看”。

  (3)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

  学生自主测量后相互校正,针对出现的错误,强调“两重一看”的重要性。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其实关于角的知识还有许多,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量角后填空。

  (2)提问:每块三角尺上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和是多少(180度)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提出假设:是否所有的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度数和都是180度。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研究研究。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猜一猜:三个角的大小一样吗?

  (2)量一量:三个角各是多少度?

  (3)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4.布置作业。

  画几个三角形,量出每个角的度数,算一算三个角的和是多少?

《角的度量》教案9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的角的大小。

  ●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

  1、认识量角器,学会使用量角器量角。

  2、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叉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所画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

  教师:投影仪,教学量角器,三角板,大小相等小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角的组成)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那么你知道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吗?

  生: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师:嗯,说的真好,那么你会判断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吗?

  生:能。

  师:那么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啊?

  生:第二个,第四个和第六个是角。

  师:同意吗?

  生们:同意。

  师:那么哪些不是角呢?

  生:第一个,第三个和第五个。

  师:哦,这些都不是角。所以我们在判断图形是不是角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看清楚它有没有顶点,有没有两条直直的边。好,那么,请同学们继续看,这也是一个?

  生:角。

  师:好,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角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变小了。

  师:那么这时候呢?

  生:变大了。

  师:那么,同学们,这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啊?

  生:两条边*的角度有关系。

  师:对,一个角的大小跟这个角两条边*的角度有关系。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一些角的知识,今天这节课呢,我们一起来继续研究角的知识好不好?

  生:好。(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如何能够精确的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这两个角,请你告诉我,这两个角哪个大?

  生:角1那个大(角2那个大;一样大)【也可能回答的一样,都是角2那个大,这时候问他,大多少呢?】

  师:哦,同学们通过肉眼观察,这两个角,觉得角1这个大一点,又好像角2那个大一点。到底哪一个大呢。我们有没有什么方法来比较比较呢?

  生:重合。(用量角器,师:哦,你知道用量角器来量,很好,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1) 引入第一种方法:活动角(能够比较出大小,但不精确)

  师:老师这儿呢,有一些材料可以帮助我们一下,请同学们看一看。这是一个活动角。这个活动角可以帮助我们找出那个比较大的角,怎么找呢?请一位同学上来尝试一下。 生上台尝试。得出角2大。

  2)引入第二种方法:小角拼凑法(能够较为精确的比较出大小,大多少)

  师:恩,有了活动角的帮助,我们很容易就判断出了角2大,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工具,是一些小角,有没有哪个孩子想到办法用这些小角来量出这两个角哪个大呢?我请三个孩子共同上来完成这个过程。

  生上台演示。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他们的摆法吗?

  生:同意。

  师:那么,同学们在摆的过程中有没有要注意的地方啊?

  生:小角的顶点要对其大角的顶点。最下面的小角的边要对其大角的边。

  师:恩,很好,通过这个方式我们也得出了哪个角大?

  生:角2大。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角1用了三个小角,角2用了四个小角。

  师:角2比角1?

  生:多了一个角。

  师:通过用小角我们不仅比出了大小,而且我们比的更精确了,知道了大多少。

  生:对。

  师:哦,这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那么我们再用这些小角来试一试好不好,谢老师随便画一个角。

  3)给出任意角,发现小角的方式的局限,引入量角器

  师在黑板上作图,随意画一个角。

  师:好,现在我想知道这个角和角2哪个大?你们能不能用小角来尝试一下?

  请三个同学上台演示一下。

  师:好,结果出来了吗?

  生:出来了。

  师:哪个大啊?

  生:角3

  师:那么谢老师要问了,大多少呢?

  生:大一点点。

  师:大一个小角?

  生:不是。

  师:那怎么办啊?好像我们的小角太大了。怎么办呢?怎样我们才能精确的量出大多少呢?

  生:那我们就把角做得再小一点。

  4)介绍量角器(中心点,外圈刻度,外圈零刻度线,内圈刻度,内圈零刻度线)以及角的计量单位,角度的读法及写法。

  师:为了要把角量得更精确,古人就发明了一种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的工具,那就是量角器。这个量角器,同学们看,这个量角器是个什么形状的啊?

  生:半圆形的。

  师:对,古人把这半圆形*均分成了180份,每份都是一个很小的角,所以量角器其实就是由一个一个很小的角组成的,每一个小角的度数是:1度。记作:1。计量角的单位叫做:度,用一个小圆圈表示。我们一起来用手比画一下1度。那么十个一度的小角组成的就是多少?

  生:10度。10度应该怎么写呢?先写一个?

  生:十。再在右上角上画一个小圈。

  师:请同学们尝试比画一下,请注意小圆圈要画在右上角。那么60个这样一度的小角组成的就是?

  生:60度。

  师:在作业本上写一写。90个一度的小角组成的就是?

  生:90度。

  师:好,我们继续观察所有的小角的顶点都汇集在一点上,这儿叫做量角器的中心。再仔细观察一下,还有什么特点?这个量角器有两圈?

  生:数字。

  师:是两圈刻度。这两圈刻度有什么特点呢?

  生:外圈刻度是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180°内圈刻度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从0~180。

  师:外圈的零度在哪儿?

  生:这儿。

  师:很好,这个零度所在的这条线叫外圈零刻度线。那么根据这个外圈零刻度线,那么内圈零度所在的线叫什么呢?

  生:内圈零刻度线。

  师:内圈零刻度线在哪儿呢?你能在你的量角器上找到吗?

  生:能。

  师:好,请你找一找。然后指给我看一看。很好,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量角器的知识,你能不能指着自己的量角器告诉你的同桌量角器上的每一部分呢?

  生与同桌交流。

  4)引导学生看书并勾出重点。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开,翻到第37页,在37页的中间有一段话很重要,请同学们用笔把这段话勾起来,“角的计量单位是~”

  5)量角器的使用

  师:很好,我们认识了度量角的工具,那么我们要怎么样应用这个量角器来量角呢?首先请同学们拿出量角器,跟着老师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首先,将量角器的中心对准角的顶点,角的一边对准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仔细看,我们要数它的度数,应该从180度数起还是从0度数起?

  生:0度。

  师:好,这里的零度在外圈上还是在内圈上?

  生:内圈上。

  师:那么我们就要沿着内圈数。10度,20度,30度~另一条边落在了哪一条刻度线上了呢?

  生:60度。

  师:所以这个角的度数就是?

  生:60度。

  师:很好,我们再来回忆并尝试一下这个过程,首先将~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步骤很重要?

  生:中心点对顶点。一条边要对齐零刻度线。看准0度在哪儿。

  3.生尝试应用量角器并总结

  师:很好,那么孩子们想不想自己试试呢?

  生:想。

  师:好,就请同学们同桌一起尝试一下角2的度量,开始。

  生同桌尝试。

  师:好,量出来了吗?

  生:量出来了。

  师:你是怎么量的?老师想请一对同桌上讲台上来试一试,请一个同学做,一个同学说。

  生:我们是这样量的~

  师:同意他们的做法吗?

  生:同意。

  师:还有没有想上来尝试一下的呢?

  生同桌2上台尝试。

  生:我们是这样量的~

  师:他们量的好不好啊。

  生:好。

  师:你们是这样量的吗?

  生:是的。

  师:很好。谢老师总结了一下这个步骤,其实呀,就六个字:两重合,一看准。什么两重合呢,就是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一看准就是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六个字。

  生们:两重合,一看准。

  师:请你告诉你的同桌,这两重合,一看准是什么意思。

  生同桌互相解释。

  4.生实践应用量角器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用我们刚才学习的知识尝试量一量38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请你们量出,角1,角2,角3,角4,角5的度数分别是多少?

  生尝试。

  板书设计:

  (略)

  教学反思:

  如何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以及测量的步骤是这节课的重点。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测量角的步骤和方法,通过对角的测量,同时总结出角的大小的规律,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的大小,*的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角的度量》教案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量角器测一个角的大小,能借助三角板画出30°,45°,60°,90°等特殊角及用量角器画出一个给定度数的角,会用尺规作图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熟悉并理解画法语言.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本节课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测量角的大小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本节课的数学活动过程,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不同方法间的差异,能够在测量画图等操作活动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会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2.难点: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关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画图的数学活动过程,才能熟练掌握画图步骤.

  教具准备

  一副三角板、量角器、多媒体设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投影一个五角星的图案,请学生观察图形.(如右图)

  2.提出问题:

  你知道五角星的五个角是多少度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二、新授

  学生活动:在小组中交流测量角的大小方法,可借助三角板估计角的度数,或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教师活动:巡视收集学生测量的方法,并请学生说明不同方法得出的结论有何不同,对学生的活动过程给予积极评价.

  结论:每个角均为36°.

  1.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1)提出问题:

  你能用量角器画一个角等于36°吗?能画一个角等于108°吗?

  学生活动:两个学生板书演示画图过程,其余同学独立完成.

  教师活动:巡视并指导学生画图.

  (2)提出问题:

  你能用三角板画出30°,45°,60°,90°等特殊角吗?

  学生活动:动手画图.

  教师活动:指导个别学生画图,评价学生的画图结果.

  2.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探究:已知∠AOB,画一个角等于这个角.

  学生活动:先进行独立思考,阅读课本第139页探究内容,动手画图,小组交流解决疑难,根据教师的演示,进行自我评价.

  教师活动:启发引导学生画图,并巡视指导学生画图,然后板书演示画图过程(画图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画法),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用量角器量∠A′O′B′与∠AOB,看一看度数是否相等.

  三、巩固练习

  任意画一个钝角∠AOB,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AOB.

  师生互动:教师在黑板上画钝角∠AOB,请一个学生板书画图教师巡视指导其余学生画图.

  请同学们用三角板画出(1)15°;(2)75°;(3)105°;(4)120°;(5)135°的角.

  教师活动: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如15°看成45°~30°,用两块三角板画出15°的角.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测量角的度数,复习了角的度量方法,学会了用不同的工具画角.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说出你所知道的测量角的大小的仪器.(同学互相补充)

  教师活动:打开多媒体播放有关用仪器测量角的活动片子,让学生认识测量角的仪器.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145页至第146页习题4.3第6、11、14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角的度量》教案1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通过生活实际中对角的认识来掌握角的两种概念.

  2.使学生掌握角的各种表示法.

  3.使学生掌握度、分、秒的进位制,会作度、分、秒间的单位互化

  教学重点

  角的概念及角的表示法.

  教学难点

  单位之间的转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什么叫射线?由一点能画出几条射线?如何表示射线由学生在黑板上画图并口答,画出两条射线就可以了.

  二、引入新课

  问学生图1是小学时学过的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是角,教师板书课题.

  1、4角

  1.角的定义:提问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学过角,你们是怎么认识角的?在生活中你看到角的形象吗?

  由学生举出一些实例,如桌面上的角,钟表表盘上长短针之间构成角,圆规两脚张开口后构成角等等.教师说明,角是研究*面几何时常用的一种图形,首先学会定义.

  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要明确组成角的两个条件:

  (1)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叫角的边;

  (2)两条射线有公共端点,这点叫角的顶点.

  从我们想象圆规两脚张开形成角的过程得到另一个定义:

  一条射线OA由原来位置绕着它的端点O旋转到另一个位置OB所成的图形.

  教师用一教具演示,并画图2说明旋转的边OB经过的*面部分是角的内部,有时称为角内.两条射线为角的边,有时要在边上取一点,就是指射线上的点.其它*面部分叫角的外部,有时称为角外.

  2.*角、周角的概念

  由于小学已学过*角与周角,所以教师用教具演示到*角及周角时,提问学生答出两种角的名称.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3

  *角定义:射线OA绕点O旋转,当终止位置OB和起始位置OA成一直线时,所成的角叫*角.

  注意直线与*角的区别在于*角要有一个顶点O,还可以从起始位置向终止的位置画一个带箭头的弧线.

  在讲周角的定义后,说明画图时为了表明是一个周角,可以由起始位置向终止位置画一个带箭头的弧线,并写A、B两个字母表示是两条射线,如图4

  3.角的表示法:角的符号为“∠”后面加上表示有一个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的三个大写字母,且角的顶点字母必须写在中间.

  (1)图2中的角记作∠AOB或∠BOA,读作角AOB或角BOA.

  (2)图3中的*角记作∠AOB读作*角AOB.

  (3)图4中的周角记作∠AOB读作周角AOB.

  (4)问图5(1)中哪是∠AOB的内部?哪是它的外部?

  学生可能会犹豫不定,或互相争论,不知道此图答哪一部分为内部和外部.

  此时教师说明,今后所说的角,除非特别注明,都是指还没有旋转到成为*角时所成的角.此时,教师在角内画出弧线(图5(2)),说明∠AOB的内部是指有弧线的*面部分.教师随手在图上写出“内部”两字(如图5(3)),除两边和内部外的*面部分为角的外部,教师在图形上写出“外部”两字(如图5(4)),(教师讲课时,不必分四个图画,只在一个图上按讲课顺序写就行了).

  (5)当我们的图中只有一个角时也可以用顶点的字母表示,如图2和图5,中的`角均可以表示为∠O,读作角O.

  (6)问如图6中有几个角,把它们的名称写出来.

  学生答出有三个角,分别是∠AOB、∠BOC、∠AOC.

  教师再问,这三个角记作∠O可以吗?为什么?此时教师一定要强调,当一个顶点O处不是只有唯一的一个角,不能用顶点的一个字母表示,因为,这样就分不出∠O是指哪个角.大家都要记住这个规定.

  (7)为了方便,也可用一个希腊字母表示一个角,如图7,在角的内部靠近角的顶点处画一弧线,写上希腊字母α(或其它希腊字母),记作∠α,读作角α.

  (8)又可以用一个数字表示一个角,如图8,在角的内部靠近顶点处画一弧线,写上一个数字1,记作∠1,读作角1.

  (9)在图9中,将三个角分别用数字表示角的名称,注意为了分清哪个字母表示哪个角,要用弧线画分明了,再在弧旁写上数字,则记作∠1、∠2、∠3.

  4.度、分、秒的进位制及这些单位间的互化

  为了更精细地度量角,我们引入更小的角度单位:分、秒、把1°的角等分成60份,每份叫做1分记作1′;把1′的角再等分成60份,每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

  1°=60′,1′=60″;

  1′=()°,1″=()′、

  例1将57、32°用度、分、秒表示、

  解:先把0、32°化为分,

  0、32°=60′×0、32=19、2′、

  再把0、2′化为秒,

  0、2′=60″×0、2=12″、

  所以57、32″=57°19′12″、

  例2把10°6′36″用度表示、

  解:先把36″化为分,

  36″=()′×36=0、6′

  6′+0、6′=6、6′、

  再把6、6′化为度,

  6、6′=()°×6、6=0、11°、

  所以10°6′36″=10、11°、

  三、小结

  今天学习了以下知识

  1.角的定义、角的顶点和边、角的内部、角的外部.

  2.*角、周角的概念.

  3.角的表示法,一定要注意角的各种表示法,必须正确地运用,尤其是3个字母表示时,必须把顶点的字母放在中间.

  4.度、分、秒的进位制及这些单位间的互化

  四、练习

  练习1指出图10中以E为顶点的*角的两条边.

  练习2

  (1)指出图11中有几个角,用三个字母分别表示每一个角.

  (2)每个角分别表示为∠A、∠B、∠C可以吗?为什么?

  练习3

  (1)图12中的角分别记作∠O、∠A、∠B、∠C可以吗?为什么?

  由学生答出∠A、∠B可以,∠O、∠C不可以,因为A点和B点处有唯一角,其它不是.

  (2)图12中有多少个角,用数字如何表示每一个角?

  找一位学生到黑板上作,其它人作在练习本上.要求学生一定要找全了.共7个角,且要求在写数字之前,要把弧线画分明了.

  五、作业

  1.阅读课文,复习以下问题:

  (1)什么样的图形叫做角?

  (2)怎样表示一个角?用三个字母表示时要注意什么?

  (3)什么样的图形叫做*角或周角?

  2.作以下各题:

  (1)如图,D、E分别是BC、BA上的一点.

  ①∠ABC与∠DBE是不是同一个角?

  ②∠ABC与∠ACB是不是同一个角?

  (2)分别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图中∠1、∠2、∠3、∠4、∠5、∠6、∠7、∠8.

  (3)如图,AOD是直线,图中小于180°角的角有几个?是哪几个?

  (4)①在∠AOB内任取两点C、D作射线OC和OD,写出共形成几个角,并用大写字母表示出来;②在∠AOB的两边上分别取点E和F,连EF,以E点或F点为角顶点的角有几个?分别表示出来.

  (5)在∠DCE外部取一点F,使F点在CD的反向延长线上,用数字表示法,表示所有的小于*角的角.

  3.阅读1、5节课文并与1、3节课文对比,思考怎样比较角的大小.

  下节课带半圆仪.

《角的度量》教案12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也要突出技能的形成和训练。”“画角”是本单元的最后一个内容,是一节技能训练课。针对本节课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设计中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1.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重视讨论和交流。

  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是本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通过用三角尺画角的开放性讨论,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经历画角的过程,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注重实践操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画图一直是学生的一个障碍点,画角更是非常困难。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突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做到动眼观察,动手操作,认真思考。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认真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量角器、直尺、三角尺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

  2.比较、估算角的大小。

  (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

  (1)组织学生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2)组织学生估算这两个角的度数。

  3.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在估算这两个角的度数时,估算结果都不相同,如果能像量线段那样,用一种具体工具去量角,就能很方便地知道一个角的度数了,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角的度量。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二)]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估算两个角的大小引出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导学生明确用一个具体工具去度量角的度数的必要性。

  ⊙探究新知

  1.认识量角器。

  (1)请同学们拿出量角器,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后汇报。

  ①量角器是一个半圆,被*均分成了180份,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就是1°的角。

  ②量角器上有内、外两圈刻度:内圈刻度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表示,外圈刻度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表示。

  ③量角器上这个小圆点叫作量角器的中心点。中心点两边各有一条零刻度线,两条零刻度线组成的角是180°。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运用课件逐一向学生介绍中心点、外圈刻度、内圈刻度、零刻度线)

  (3)在量角器上找一找外圈刻度的45°、85°、165°和内圈刻度的30°、60°、150°的刻度线。

  (学生找刻度线,教师巡视指导,共性问题全班指导)

  2.找角、读角。

  (1)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师:了解了量角器,看一看,你能在量角器上找出50°和140°的角吗?

  (学生找角、读数,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分辨何时看内圈刻度,何时看外圈刻度)

  (2)组织学生交流:如何找到50°和140°的角?

  3.讨论度量角的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26页∠1和∠2,要求学生先估一估这两个角各是多少度,然后尝试用量角器度量这两个角的度数。并说一说量角的方法。

《角的度量》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计量单位度,并认识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2.学生经历量角器形成的过程,在一步一步的操作中让学生自主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

  3.通过判断、比较、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量角的方法,会读量角器的两圈刻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角、10小角、18等份和180等份的半圆工具、量角器。

  课前活动:

  游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媒体出示一个角,演示角变大、变小。

  2.明确角的大小的含义。

  3.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角的知识。

  二、探索量角工具。

  1.猜一猜:黑板上的两个角,哪个角大呢?

  2.验证:(教师出示材料)

  (1)出示一个活动角,用它能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吗?指定一学生上台演示。

  (2)出示一些大小一样的小角,用它们能比较出这两个角的大小吗?

  3.小组活动:运用这些大小一样的小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4.交流反馈:

  重点:

  (1)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

  (2)小角比的优点。

  5.导出量角工具:18个小角拼成的半圆工具。

  6.初步量角:

  (1)试一试:解决用18等份的半圆工具量角时注意的问题。

  (2)练一练:用这个半圆工具再量几个角,引出细分,变成180等份。

  三、认识量角器。

  1.优化量角工具。

  (1) 认识1的角。

  师:为了更加精确的量出角的大小,我们把每一个小角再*均分成10个更小的角。这样,就把一个半圆*均分成了180个小小角,每个小小角的大小就是1度。

  (2)认识几度的角。

  2.认识内、外刻度线。

  (1) 出示55的角:这个角多少度?你怎么知道的?

  (2) 出示125的角:这个角多少度?你怎么知道的?

  师引出在180等份的半圆工具上标上内圈刻度。

  (3)出示反方向55的角,这个角又是几度呢?

  师引出在180等份的半圆工具上标上外圈刻度。

  3.出示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认识量角器。

  四、用量角器量角。

  1.读角的度数专项练习(想想做做4)。

  重点:

  (1)怎样正确读出一个角的度数。

  (2)学生体会应该怎样正确摆量角器。

  2.示范量角(突出量角要点)。

  3.学生独立量角(想想做做1)。

  4.拓展练习: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想想做做3)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学习了角的什么知识?(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

《角的度量》教案14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六单元“角的度量”,它是本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的第二节课。教学几何初步知识,不单纯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图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前几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时,已经注意通过一些操作和作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但是限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操作和作图都比较简单,在本册适当提高一些要求,通过教学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等知识,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以及操作和作图的技能。在备课时,我曾经想过把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的知识安排在一个课时内完成,但发现课堂容量非常大,学生学得不扎实。在本次教学中,我把教学内容适当进行了调整,在一节课内集中教学角的度量,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后再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操作探索中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懂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无关,而与角的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

  2、能力目标:进行观察对比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认真细致有序操作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

  三、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要达到目标,形成能力,就必须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力量,教师要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法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将教学思路拟订为“激趣导入——自主探究——巩固内化——拓展延伸”,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节课的知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直线,线段和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对*面图形的最基本概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本节课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直观演示,旧知过度,设疑引入,感受新知。教学角的概念.通过师生的操作,利用动态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引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通过直接的比较,学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开的程度有关,为引入角的度量进行间接比较角的大小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认识量角器,让学生观察,初步认识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建立角的计量单位度和符号“°”。

  第三部分,教学角的度量.在学生认识度量工具——量角器,及其单位、符号的基础上,再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最后通过实际测量说明: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开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本节课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如口答,判断选择,实际操作等),围绕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重点,达到巩固和运用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角的度量》教案15

  设计说明

  1.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角的度量”属于“图形与几何”中测量的一部分内容,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中难度最大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利用角的空间感觉来估计角的大小,很少用到专业的工具去测量一个角的精确度数,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不仅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测量角的大小需要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而且还要把量角与学生头脑中角的大小的表象结合起来,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关注动手操作,以亲身体验的策略展开教学。

  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和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用多种方法尝试测量角的大小,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测量角的大小的方法,培养估计角的大小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三角尺、用硬纸板剪成的角、一张圆形纸

  教学过程

  ⊙抛出问题,引入新课

  1.观图质疑,引发思考。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角,请大家看一看生活中小朋友们玩滑梯的现象。(出示教材24页滑梯情境图)

  提问:你能用“角”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吗?

  (学生观察后反馈:第三幅图中的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最大,第一幅图中的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最小)

  2.引入新课:角有大有小,怎样度量角的大小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有关角的度量的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一)]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快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进而很自然地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尝试探究,建构知识

  1.自主探究,比较测量方法,引发思考。

  (1)讨论:如何度量三个角的大小呢?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研究、实践后进行汇报)

  预设

  小组1:我们想用直尺度量角的大小,发现无法测量。

  小组2:我们是用三角尺上的一个角进行测量的,发现只能测量出角的一部分,还余下一部分无法测量。

  小组3:我们是用课前做好的与∠1一样大的角去度量∠2,结果∠2是∠1的2倍多一些,∠3是∠1的3倍多一些,也不够准确。

  (2)质疑:看来大家的测量结果都不够准确,想一想,怎样测量才能更准确呢?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如果用来度量的角再小一点就能更准确了)

  (3)总结:要想准确知道角的大小,必须有一个标准的度量角的单位。

  2.认识度量角的单位。

  (1)说明:在数学王国中,人们将圆*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作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2)(课件出示圆中的5份、10份)你知道这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吗?(5° 10°)

  (3)请大家找一找,看看你能不能找到直角、*角和周角。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找角,观察后发现:1直角=90°,1*角=180°,1周角=360°)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度量角的方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引出度量角的大小要有一个统一的度量单位,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深入实践,感受方法

  1.估一估。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度量角的单位是1°,现在请大家估一估三个滑梯中的角分别是多少度。

  (学生尝试估计三个角的度数)

  2.折一折,剪一剪。

  组织学生利用教材附页中的图1剪出不同度数的角,感知角的大小。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明确度量角的单位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角的大小,通过估一估、剪一剪等活动让学生感受角的大小,为进一步学习量角、画角做好铺垫和准备。


《角的度量》教案3篇(扩展2)

——《角的度量》教案

《角的度量》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角的度量》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角的度量》教案1

  教学目的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重点

  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你能迅速判断下面的哪个角大吗?(投影出示)

  2、用硬纸片剪出一个小角分别去度量∠1和∠2的大小。

  3、与同学交流度量的结果。

  第①组∠2比∠1大,能迅速看出。第②组学生的答案会不一致,其实∠1=∠2,又因为摆的方向不同,边画的长短不同,学生是不能迅速看出的,由此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1、认识量角器。

  (1)刚才我们看出第①组中∠2>∠1,究竟大多少呢?还有第②组是∠1大还是∠2大?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我们对角进行度量。(揭示课题:角的度量)

  (2)度量角的工具是量角器。(老师投影实物,有机玻璃量角器)计量角的大小的单位是“度”,用符号“1°”表示。人们将圆*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通常用

  “1°”作为量角器的单位。

  (3)学生观察量角器,认识量角器。

  ①量角器是什么形状?(半圆形的)

  ②找到半圆的圆心,也就是0刻度线正中间的一点,(老师在投影仪上指出),这一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

  ③以半圆的圆心为中心,把半圆*均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记作1°,也就是半圆边上的一小格。(在投影仪上指出)

  ④从0刻度线开始,按逆时针方向往上数,标有10°、20°、30°……180°,这些刻度标在内圈,就是量角器的内刻度。内刻度的零度所在的刻度线就是内刻度的零刻度线,就是在量角器右边的零刻度线。(在投影仪上指出)

  ⑤在量角器左边的零刻度线就是外刻度的零刻度线,顺时针方向在外圈的刻度就是外刻度。(顺时针方向指给大家看)

  2、教学使用量角器。

  (1)怎样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呢?打开教材第26页自学。再回答老师的问题:

  ①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要注意两个“重合”,是哪两个重合?(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②怎样重合?学生在学具卡上练习量∠1,老师在投影仪上操作,同桌互相检查,是否遵循了两个重合。

  ③怎样读数?角的另一条边上有两个刻度读哪个刻度呢?(学生讨论)

  (2)如果用了内刻度的零度线,就读内刻度的度数;如果是用的外刻度的零度线就读外刻度的度数。

  (3)看你们量的∠1,用的哪个零刻度线,读出度数。

  (4)回顾一下怎样量一个角的度数。

  (5)自己动手量教材第26页两个角A、B的度数,比较它们的大小,老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提示:另一条边指不到刻度上怎么读数呢?角的边可不可以延长?

  (6)学生交流量角的方法

  从刚才的度量可知两个角的度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的长度有没有关系?与什么有关?(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的大小,*的越大,角越大。)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自己量,老师巡视辅导。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在量角前,先让学生估一估所量的角是什么角,大约是多少度,然后量出各角的度数,并记下来。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量出三角板各角的度数,并记住各角的度数。学生自己量,老师巡视辅导。

  4、组织学生进行“猜角度”的小游戏。

  规则根据教科书第27页,通过游戏提高学生估计角度的能力,可同桌两人进行。

  四、课堂小结

  怎样度量角的大小?(注意两个重合,怎样读数)

  五、布置作业

《角的度量》教案2

  提出问题

  1、用一副三角尺,你可以画出哪些特殊的角?

  2、在练习本上任意画一个角,并用量角器量出这个角

  的度数,再用量角器画出一个角,等于你所量的这个角。

  请两名学生板演画图过程,并向全班同学讲解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一人主讲,一人补充)

  3、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除用量角器外,你还有别的办法吗?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索一下画角的新方法。

  探究新知

  1、教师不用量角器和三角尺,而用直尺和圆规来画

  一个角等于已知AOB.

  分组讨论:角的顶点和角的一边如何确定?角的另一边怎样画出?画图的关键是什么?

  2、教师按课本131页的步骤边讲边画,学生跟着老师的步骤画。

  3、请学生用量角器量一量, 与AOB相等吗?

  4、请学生将所画的 与AOB分别剪下,看一看这两个角是否完全重合?

  说明:

  (1)在数学中,把只用直尺(没有刻度的)和圆规画图称为尺规作图。

  (2)在画图中间过程中画出的图形(点、直线、弧线

  等),也叫做画图痕迹。这些痕迹可画轻一些、淡一些。在初学画图时,通常要求保留画图痕迹。

  (3)图画好后,要写出画图结论。

《角的度量》教案3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也要突出技能的形成和训练。”“画角”是本单元的最后一个内容,是一节技能训练课。针对本节课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设计中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1.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重视讨论和交流。

  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是本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通过用三角尺画角的开放性讨论,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经历画角的过程,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注重实践操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画图一直是学生的一个障碍点,画角更是非常困难。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突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做到动眼观察,动手操作,认真思考。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认真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量角器、直尺、三角尺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

  2.比较、估算角的大小。

  (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

  (1)组织学生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2)组织学生估算这两个角的度数。

  3.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在估算这两个角的度数时,估算结果都不相同,如果能像量线段那样,用一种具体工具去量角,就能很方便地知道一个角的度数了,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角的度量。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二)]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估算两个角的大小引出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导学生明确用一个具体工具去度量角的度数的必要性。

  ⊙探究新知

  1.认识量角器。

  (1)请同学们拿出量角器,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后汇报。

  ①量角器是一个半圆,被*均分成了180份,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就是1°的角。

  ②量角器上有内、外两圈刻度:内圈刻度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表示,外圈刻度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表示。

  ③量角器上这个小圆点叫作量角器的中心点。中心点两边各有一条零刻度线,两条零刻度线组成的角是180°。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运用课件逐一向学生介绍中心点、外圈刻度、内圈刻度、零刻度线)

  (3)在量角器上找一找外圈刻度的45°、85°、165°和内圈刻度的30°、60°、150°的刻度线。

  (学生找刻度线,教师巡视指导,共性问题全班指导)

  2.找角、读角。

  (1)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师:了解了量角器,看一看,你能在量角器上找出50°和140°的角吗?

  (学生找角、读数,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分辨何时看内圈刻度,何时看外圈刻度)

  (2)组织学生交流:如何找到50°和140°的角?

  3.讨论度量角的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26页∠1和∠2,要求学生先估一估这两个角各是多少度,然后尝试用量角器度量这两个角的度数。并说一说量角的方法。

《角的度量》教案4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本节内容属于*面几何图形范畴,是在学生认识角、会画角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估计角的大小使学生体会统一度量角的单位的必要性;学会用量角器量角来比较不同角的大小,能否正确使用量角器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过程。

  学情分析

  1、结合以往教学经验,学生在正确使用量角器的环节掌握不好,尤其对里圈、外圈两个0°线混淆,导致角度写错。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对于角度相差大的角,学生可直观比较角的大小,但要准确量出角的度数,学生对量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在量角时,没有做到“两重合,一对齐”(中心点与基点重合,0°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与刻度线对齐。)导致所量的角的度数与实际度数出现错误。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

  2、认知目标: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3、能力目标:正确使用量角器,能用量角器,准确量出任意角的度数。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确使用量角器。

  难点:准确量出任意角的度数。

《角的度量》教案5

  一、教学内容

  1.认识线段、直线、射线。

  2.角的度量。

  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4点)

  三、具体内容

  1.线段、直线、射线。

  有的教材是先讲直线、再讲线段和射线,这里的编排是从学生已有的关于线段的认知经验出发,先讲线段,在认识线段的基础上,再认识直线和射线。关于线段的编排,先直观呈现拉直的线、绷紧的弦等,再语言描述、最后给出符号表示。虽然直线和射线的概念比较抽象,还是结合了一些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来体会“无限”“延伸”等特点。如手电光、汽车灯光、探照灯光等,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最后,教材提示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直线、射线与线段的区别。清楚地呈现了比较的3个维度。

  2.角

  教材从学生直观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出发,结合刚刚所学射线特征说明角的含义,既是“角”的概念归纳,又是角的特征的进一步认识。

  3.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编排的重点是引出角的单位,因为量角的本质就是要找出一个角里包含了多少个角的单位。也就是角的单位的产生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1°的概念,也就是角的单位,利用角的单位就介绍了量角的工具——量角器,从而也说明了量角器的制作原理,为学生在使用量角器量角时,更好掌握操作方法提供了帮助。

  4.量角。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不但给出了量角的直观图,而且还强调对操作步骤的梳理。后面“做一做”第1题两个角的开口方向不同,需要依据起始边认读角的度数,是正确读出角的度数的技能训练;第2题则意在引导学生深化认识“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的道理,强化对角的特征的理解。

  5.角的分类。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直角,通过测量,让学生发现直角等于90°。关于“*角”和“周角”的认识,从角的动态定义引出的,有两个优势,一是通过动态的角度就容易看出它们的形成过程,*角的两条边在同一直线上,而周角的两条边重合了,让学生理解“*角”和“周角”的概念;二是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它们的度数,也与角的单位是把一个圆周*均分成360份这一定义相呼应。与此同时,对锐角、钝角的认识,同样需要从角的单位出发,利用度数范围来重新定义这两种角。

  后面的例5则教学5种角之间的关系。这里的核心是从度数出发,从大小排序和倍数这两个角度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6.画角。

  与量角一样,教材仍然关注画角的步骤的整理,分三步:第一步,定线;第二步,定点;第三步,连线。并且,图示与文字对应,有利于学生较快地掌握画角技能。

  四、课后练习

  五、 教学建议

  1.准确把握学习起点,恰当定位教学目标。

  二年级上册已经涉及到“角的认识”的一些基本内容,已经知道的直角、钝角、锐角的大小关系,如关于“线段”的认识,以此为基础,进行直线、射线的特征认识教学。只有恰当定位教学目标,才能引导学生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有新的收获。

  2.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关注方法的适度提炼。

  本单元内容的一大特点是操作活动多,也可先让学生尝试,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直观经验之后,再引导学生对操作过程进行归纳,提炼出一般的操作要点,形成一定的操作程序。

  3.结合相关知识的学习,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如在理解直线、射线的特性时,“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等,便隐含了极限的思想。

  4.强调基本内容的掌握,适度拓展提升。

  比如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学习中,除了引导学生掌握用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这是画角的一般方法)之外,可适时引导学生用三角尺画一些特定度数的角,比如画30°、45°、60°、90°、120°等。这样处理已不仅仅停留在画角的层面上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体验特殊三角形间角的关系。此外,还可引导学生量一些超过180°的角的度数,拓展对“角”的认识(例如教材第46页第14题)。

《角的度量》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计量单位度,并认识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2.学生经历量角器形成的过程,在一步一步的操作中让学生自主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

  3.通过判断、比较、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量角的方法,会读量角器的两圈刻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角、10小角、18等份和180等份的半圆工具、量角器。

  课前活动:

  游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媒体出示一个角,演示角变大、变小。

  2.明确角的大小的含义。

  3.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角的知识。

  二、探索量角工具。

  1.猜一猜:黑板上的两个角,哪个角大呢?

  2.验证:(教师出示材料)

  (1)出示一个活动角,用它能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吗?指定一学生上台演示。

  (2)出示一些大小一样的小角,用它们能比较出这两个角的大小吗?

  3.小组活动:运用这些大小一样的小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4.交流反馈:

  重点:

  (1)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

  (2)小角比的优点。

  5.导出量角工具:18个小角拼成的半圆工具。

  6.初步量角:

  (1)试一试:解决用18等份的半圆工具量角时注意的问题。

  (2)练一练:用这个半圆工具再量几个角,引出细分,变成180等份。

  三、认识量角器。

  1.优化量角工具。

  (1) 认识1的角。

  师:为了更加精确的量出角的大小,我们把每一个小角再*均分成10个更小的角。这样,就把一个半圆*均分成了180个小小角,每个小小角的大小就是1度。

  (2)认识几度的角。

  2.认识内、外刻度线。

  (1) 出示55的角:这个角多少度?你怎么知道的?

  (2) 出示125的角:这个角多少度?你怎么知道的?

  师引出在180等份的半圆工具上标上内圈刻度。

  (3)出示反方向55的角,这个角又是几度呢?

  师引出在180等份的半圆工具上标上外圈刻度。

  3.出示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认识量角器。

  四、用量角器量角。

  1.读角的度数专项练习(想想做做4)。

  重点:

  (1)怎样正确读出一个角的度数。

  (2)学生体会应该怎样正确摆量角器。

  2.示范量角(突出量角要点)。

  3.学生独立量角(想想做做1)。

  4.拓展练习: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想想做做3)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学习了角的什么知识?(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

《角的度量》教案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激发认识角的测量工具和讲师单位的愿望,进而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讲师单位,学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2、让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使其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一个120度的角,与同桌说说你对它的了解。

  2.引想:你知道这个角有多大吗?你能用三角尺上的角量出这个角有多大吗?

  3.学生测量:学生用自己的三角尺上的角量自己练习纸上120度的角。

  4.反馈交流:你是怎样量的?结果怎样?学生边操作边交流各种不同的量法和结果。

  5.设疑:为什么这几位同学量得的结果不同叫经?由此,你想到什么?

  谈话:为了准确测量出角的大小,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你知道度量角的工具是什么吗?

  二、观察交流,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

  1.观察:学生取出量角器观察,和同桌相互说一说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上边有什么?

  2.汇报交流:谁来谈谈你的收获?结合学生回答,启发认识:

  (1)1°的角。

  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这个半圆被*均分成了多少份?

  让学生说,教师作总结。

  追问:计量角的单位是什么?1度的角有多大?在自己的量角器上找一找。

  (2)认识量角器的构造------中心、内外刻度线等。

  让学生再次观察量角器,说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交流后指出:量角器中心的一点是量角器的中心点。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外圈刻度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度~180度。

  同桌相互指一指。

  3.找一找。(教师或学生示范找与学生自己找相)

  (1)在量角器上,从右往左,依次找出0°、20°、90°、125°和180°刻度线。

  (2)在量角器上,从左往右,依次找出0°、20°、90°、125°和180°刻度线。

  (3)同桌互相找一找:一位说刻度,一位找后由对方说找的对不对。

  三、主动探索,掌握旦角的方法

  1.组织探究。

  出示书上量角的图示,谈话:你能照样子用量角器量出课本上的那个角的度数吗?与同桌商量一下量角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学生尝试操作后交流:你是怎样量角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导学生理解量角时的正确做法。

  3.巩固操作。

  (1)学生量练习纸上的∠1,并在小组中说一说是怎样量的。

  指名汇报。

  (2)学生量练习纸上的∠2,并指名上台操作演示。

  提问:谁能给大家提醒一下,量角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强调: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再看另一边。即“两重一看”。

  (3)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

  学生自主测量后相互校正,针对出现的错误,强调“两重一看”的重要性。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其实关于角的知识还有许多,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量角后填空。

  (2)提问:每块三角尺上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和是多少(180度)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提出假设:是否所有的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度数和都是180度。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研究研究。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猜一猜:三个角的大小一样吗?

  (2)量一量:三个角各是多少度?

  (3)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4.布置作业。

  画几个三角形,量出每个角的度数,算一算三个角的和是多少?

《角的度量》教案8

  设计说明

  1.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角的度量”属于“图形与几何”中测量的一部分内容,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中难度最大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利用角的空间感觉来估计角的大小,很少用到专业的工具去测量一个角的精确度数,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不仅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测量角的大小需要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而且还要把量角与学生头脑中角的大小的表象结合起来,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关注动手操作,以亲身体验的策略展开教学。

  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和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用多种方法尝试测量角的大小,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测量角的大小的方法,培养估计角的大小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三角尺、用硬纸板剪成的角、一张圆形纸

  教学过程

  ⊙抛出问题,引入新课

  1.观图质疑,引发思考。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角,请大家看一看生活中小朋友们玩滑梯的现象。(出示教材24页滑梯情境图)

  提问:你能用“角”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吗?

  (学生观察后反馈:第三幅图中的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最大,第一幅图中的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最小)

  2.引入新课:角有大有小,怎样度量角的大小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有关角的度量的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一)]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快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进而很自然地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尝试探究,建构知识

  1.自主探究,比较测量方法,引发思考。

  (1)讨论:如何度量三个角的大小呢?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研究、实践后进行汇报)

  预设

  小组1:我们想用直尺度量角的大小,发现无法测量。

  小组2:我们是用三角尺上的一个角进行测量的,发现只能测量出角的一部分,还余下一部分无法测量。

  小组3:我们是用课前做好的与∠1一样大的角去度量∠2,结果∠2是∠1的2倍多一些,∠3是∠1的3倍多一些,也不够准确。

  (2)质疑:看来大家的测量结果都不够准确,想一想,怎样测量才能更准确呢?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如果用来度量的角再小一点就能更准确了)

  (3)总结:要想准确知道角的大小,必须有一个标准的度量角的单位。

  2.认识度量角的单位。

  (1)说明:在数学王国中,人们将圆*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作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2)(课件出示圆中的5份、10份)你知道这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吗?(5° 10°)

  (3)请大家找一找,看看你能不能找到直角、*角和周角。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找角,观察后发现:1直角=90°,1*角=180°,1周角=360°)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度量角的方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引出度量角的大小要有一个统一的度量单位,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深入实践,感受方法

  1.估一估。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度量角的单位是1°,现在请大家估一估三个滑梯中的角分别是多少度。

  (学生尝试估计三个角的度数)

  2.折一折,剪一剪。

  组织学生利用教材附页中的图1剪出不同度数的角,感知角的大小。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明确度量角的单位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角的大小,通过估一估、剪一剪等活动让学生感受角的大小,为进一步学习量角、画角做好铺垫和准备。

《角的度量》教案9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的角的大小。

  ●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

  1. 认识量角器,学会使用量角器量角。

  2. 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叉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所画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

  教师:投影仪,教学量角器,三角板,大小相等小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角的组成)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那么你知道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吗?

  生: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师:嗯,说的真好,那么你会判断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吗? 生:能。

  师:那么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啊?

  生:第二个,第四个和第六个是角。

  师:同意吗?

  生们:同意。

  师:那么哪些不是角呢?

  生:第一个,第三个和第五个。

  师:哦,这些都不是角。所以我们在判断图形是不是角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看清楚它有没有顶点,有没有两条直直的边。好,那么,请同学们继续看,这也是一个? 生:角。

  师:好,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角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变小了。

  师:那么这时候呢?

  生:变大了。

  师:那么,同学们,这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啊?

  生:两条边*的角度有关系。

  师:对,一个角的大小跟这个角两条边*的角度有关系。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一些角的知识,今天这节课呢,我们一起来继续研究角的知识好不好? 生:好。(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如何能够精确的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这两个角,请你告诉我,这两个角哪个大?

  生:角1那个大(角2那个大;一样大)【也可能回答的一样,都是角2那个大,这时候问他,大多少呢?】

  师:哦,同学们通过肉眼观察,这两个角,觉得角1这个大一点,又好像角2那个大一点。到底哪一个大呢。我们有没有什么方法来比较比较呢?

  生:重合。(用量角器,师:哦,你知道用量角器来量,很好,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1) 引入第一种方法:活动角(能够比较出大小,但不精确)

  师:老师这儿呢,有一些材料可以帮助我们一下,请同学们看一看。这是一个活动角。这个活动角可以帮助我们找出那个比较大的角,怎么找呢?请一位同学上来尝试一下。 生上台尝试。得出角2大。

  2)引入第二种方法:小角拼凑法(能够较为精确的比较出大小,大多少)

  师:恩,有了活动角的帮助,我们很容易就判断出了角2大,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工具,是一些小角,有没有哪个孩子想到办法用这些小角来量出这两个角哪个大呢?我请三个孩子共同上来完成这个过程。

  生上台演示。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他们的摆法吗?

  生:同意。

  师:那么,同学们在摆的过程中有没有要注意的地方啊?

  生:小角的顶点要对其大角的顶点。最下面的小角的边要对其大角的边。

  师:恩,很好,通过这个方式我们也得出了哪个角大?

  生:角2大。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角1用了三个小角,角2用了四个小角。

  师:角2比角1?

  生:多了一个角。

  师:通过用小角我们不仅比出了大小,而且我们比的更精确了,知道了大多少。 生:对。

  师:哦,这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那么我们再用这些小角来试一试好不好,谢老师随便画一个角。

  3)给出任意角,发现小角的方式的局限,引入量角器

  师在黑板上作图,随意画一个角。

  师:好,现在我想知道这个角和角2哪个大?你们能不能用小角来尝试一下?

  请三个同学上台演示一下。

  师:好,结果出来了吗?

  生:出来了。

  师:哪个大啊?

  生:角3

  师:那么谢老师要问了,大多少呢?

  生:大一点点。

  师:大一个小角?

  生:不是。

  师:那怎么办啊?好像我们的小角太大了。怎么办呢?怎样我们才能精确的量出大多少呢? 生:那我们就把角做得再小一点。

  4)介绍量角器(中心点,外圈刻度,外圈零刻度线,内圈刻度,内圈零刻度线)以及角的计量单位,角度的读法及写法。

  师:为了要把角量得更精确,古人就发明了一种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的工具,那就是量角器。这个量角器,同学们看,这个量角器是个什么形状的啊?

  生:半圆形的。

  师:对,古人把这半圆形*均分成了180份,每份都是一个很小的角,所以量角器其实就是由一个一个很小的角组成的,每一个小角的度数是:1度。记作:1。计量角的单位叫做:度,用一个小圆圈表示。我们一起来用手比画一下1度。那么十个一度的小角组成的就是多少?

  生:10度。10度应该怎么写呢?先写一个?

  生:十。再在右上角上画一个小圈。

  师:请同学们尝试比画一下,请注意小圆圈要画在右上角。那么60个这样一度的小角组成的就是?

  生:60度。

  师:在作业本上写一写。90个一度的小角组成的就是?

  生:90度。

  师:好,我们继续观察所有的小角的顶点都汇集在一点上,这儿叫做量角器的中心。再仔细观察一下,还有什么特点?这个量角器有两圈?

  生:数字。

  师:是两圈刻度。这两圈刻度有什么特点呢?

  生:外圈刻度是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180°内圈刻度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从0~180。

  师:外圈的零度在哪儿?

  生:这儿。

  师:很好,这个零度所在的这条线叫外圈零刻度线。那么根据这个外圈零刻度线,那么内圈零度所在的线叫什么呢?

  生:内圈零刻度线。

  师:内圈零刻度线在哪儿呢?你能在你的量角器上找到吗?

  生:能。

  师:好,请你找一找。然后指给我看一看。很好,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量角器的'知识,你能不能指着自己的量角器告诉你的同桌量角器上的每一部分呢?

  生与同桌交流。

  4)引导学生看书并勾出重点。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开,翻到第37页,在37页的中间有一段话很重要,请同学们用笔把这段话勾起来,“角的计量单位是~~~~~~~~~~~”

  5)量角器的使用

  师:很好,我们认识了度量角的工具,那么我们要怎么样应用这个量角器来量角呢?首先请同学们拿出量角器,跟着老师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首先,将量角器的中心对准角的顶点,角的一边对准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仔细看,我们要数它的度数,应该从180度数起还是从0度数起?

  生:0度。

  师:好,这里的零度在外圈上还是在内圈上?

  生:内圈上。

  师:那么我们就要沿着内圈数。10度,20度,30度~~~~~~~~~~另一条边落在了哪一条刻度线上了呢?

  生:60度。

  师:所以这个角的度数就是?

  生:60度。

  师:很好,我们再来回忆并尝试一下这个过程,首先将~~~~~~~~~~~~~~~~~~~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步骤很重要?

  生:中心点对顶点。一条边要对齐零刻度线。看准0度在哪儿。

  3.生尝试应用量角器并总结

  师:很好,那么孩子们想不想自己试试呢?

  生:想。

  师:好,就请同学们同桌一起尝试一下角2的度量,开始。

  生同桌尝试。

  师:好,量出来了吗?

  生:量出来了。

  师:你是怎么量的?老师想请一对同桌上讲台上来试一试,请一个同学做,一个同学说。 生:我们是这样量的~~~~~~~~~~~~~~~~~~~~~~~~~

  师:同意他们的做法吗?

  生:同意。

  师:还有没有想上来尝试一下的呢?

  生同桌2上台尝试。

  生:我们是这样量的~~~~~~~~~~~~~~~~~

  师:他们量的好不好啊。

  生:好。

  师:你们是这样量的吗?

  生:是的。

  师:很好。谢老师总结了一下这个步骤,其实呀,就六个字:两重合,一看准。什么两重合呢,就是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一看准就是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六个字。

  生们:两重合,一看准。

  师:请你告诉你的同桌,这两重合,一看准是什么意思。

  生同桌互相解释。

  4.生实践应用量角器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用我们刚才学习的知识尝试量一量38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请你们量出,角1,角2,角3,角4,角5的度数分别是多少?

  生尝试。

  板书设计:

  (略)

  教学反思:

  如何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以及测量的步骤是这节课的重点。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测量角的步骤和方法,通过对角的测量,同时总结出角的大小的规律,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的大小,*的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角的度量》教案10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7-38页。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进而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使学生经历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2.使学生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度”,知道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写角的度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使其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量角的方法,能运用量角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测量的情况,区分内、外刻度,正确读出每个角相应的度数。

  课前准备:量角器、课件

  课前活动:打炮游戏

  介绍游戏规则,学生游戏。

  思考:要准确击中目标,什么最重要?(角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角的有关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课件出示一个角。看大屏幕,这是一个(角)。

  (1)、仔细观察,角怎么样了?(从中变小,然后在变大。)

  (2)、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和两边*的角度有关系)

  引入课题: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关于角的一些知识,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继续研究角,好吗?

  2.直观比较角的大小

  课件出示:直角、钝角、锐角4个角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量角器

  这就是我们测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1)、请同学们独立仔细观察,看看一量角器上有什么?我们看谁观察的最仔细,观察完后,把你观察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2)、汇报交流。找1~2名同学介绍

  (3)、了解量角器的构造,揭示名称。

  课件出示:1度角的由来。

  请看大屏幕,最初的量角器是由18个小角组成的半圆图形,这个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也是这18个小角共同的顶点,后来人们为了更精确的量出每个角的大小,又把半圆里的每一个小角*均分成了10份,变成了10小小角,整个半圆就被*均分成了180个小小角。看上去怎么样啊?密密麻麻的,突出显示,这样的一个小角就是1度,显示两个。在后来人们为了使它简洁和美观,又进行改造,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了(课件出示量角器图)。

  (6)、加深认识。拿着量角器和你同桌说说吧,量角器上都有什么?

  (二)、量角器量角

  1.尝试量角

  师小结:在角的大小比较接近时,用量角器量一量才能精确的比较出它们的大小。

  2、教师演示

  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2个角的测量方式,观察一下这两个角测量时有什么不一样啊?

  说明:测量时角的一边,如果和内圈0刻度重合,我们读刻度时就要从内圈数起,如果和外圈0刻度重合,我们就要从外圈0刻度数起。

  3、总结方法

  同学们真的会量角了吗?

  课件出示: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课件出示三个角:锐角、直角、钝角。看谁量的又准又快!

  (1)、独立测量。

  (2)、集体订正

  2、坡度练习

  课件出示:例1的两个角。

  (1)、请你估计一下,这两个角一样吗?

  (2)、量一量。请你量一下38页上面的两个角。

  结论:角的大小和这两条边没有关系,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系。因为角的两边是射线组成的,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的。

  设计意图:训练设计的量不在多,而在精。重复、机械的量角活动是不可取的。所以在这一环节设计中,安排了具有代表性的三个角,锐角、直角、钝角(注意误差知识的介绍)学生通过活动可以加深对量角方法的理解,提高量角的技能,提升学习的认识。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学习了角的什么知识?(补充课题:角的度量)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找学生说。

  课下延伸:这是一副三角板,请课后量出每块三角板的每个角的读数,然后加起来,看看有什么发现?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建立多元化的评价目标,在关注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也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角的度量》教案11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知道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符号是。

  2. 掌握3个特殊角直角、*角、周角。

  3. 掌握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主动探索过程。

  情感目标

  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理解周角、*角、直角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旋转成角。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1. 情景导入角的计量单位。(课件演示)

  2. 度是角的计量单位,读作度,用符号标示。

  3. 1度可以简写成1

  4. 出示37,37表示数值,是量数,是计量单位。

  5. 作为计量单位度,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很广:水沸腾时为100度,结冰时为0度;正常体温是摄氏37度,高于它就是发烧了;一盏100瓦的灯,连续开10小时,用电1千瓦小时,我们常称作1度电;近视眼患者佩戴300度的眼镜;某种白酒38度;上海位于北纬32度、东经122度,等等。

  说明:通过课件的演示和生活中实例的介绍,生动的引导角的度量单位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直角、*角、周角的定义。

  1. 请你仔细地读读上面3句话,你觉得有什么问题。

  2. 出示P68、P69出现的定义

  一点(O)和从这一点(O)出发的两条射线(OA和OB)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直角: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四分之一周,所成的角叫做直角;

  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半周(二分之一周),所成的角叫做*角;

  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3. 理解旋转、端点、射线。

  端点一点(O)、曾经叫做一个点、顶点

  旋转利用圆规画圆,体会旋转,绕圆心旋转;

  射线没有尽头,也就无法表示长度,所以角度与射线的长度无关;

  重新定义锐角和钝角

  锐角:小于直角的角叫做锐角。(与以前说法一致)

  钝角:大于直角而小于*角的角叫做钝角。(重点理解小于*角)

  说明:通过对概念中关键词的理解,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认识了直角、*角和周角。学生学习的过程变得具体化和形象化。

  三、学习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1. 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

  2. 1直角=90、1*角=180、1周角=360;

  3. 2直角=1*角、2*角=1周角、4直角=1周角;

  说明:通过对角之间关系的整理,让学生能够熟知不同类型的角。

  四、小练习

  1. 下列这些是角是锐角、直角、钝角、*角还是周角?

  =78=180=123=360=20=90

  2. 填空

  一个周角=_____个*角=______个直角

  3. 填、或者=。

  锐角〇90 90 〇钝角〇180

  说明: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对角的分类有更明确的认识。

  五、总结

  师:说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发现了什么,对我们有何帮助?你对你今天的学习评价如何?

《角的度量》教案12

  教学内容

  角的度量单位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方法

  观察法、动手操作法、小组学习法。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每人准备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角的图片∠A∠B,让学生比较大小。

  2、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比的:观察法、重合法。

  3、自学课文,并动手做一做:剪出∠1,用∠1分别度量∠A∠B的大小。

  4、想一想认识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角的单位“度”,用“°”表示。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认一认

  (1)观察量角器你发现了什么先自己看,再小组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

  (2)看书自学刚才没发现的、(如:度,中心,零刻度线)。

  (3)认识中心点,零刻度线,以及量角器上的数字的意思。

  (4)说说1°和*角。

  2、试一试,量角器上看角的度数。

  (1)自学试一试,说说∠A∠B各是几度,是怎么量的。

  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第一步: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

  第二步: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

  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

  (2)量一量。

  练一练的第二题的∠1∠2: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看的,再指名演示。

  三、巩固提升

  1、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数。

  2、谁说得正确?(练一练1)为什么?有什么好方法来判断对还是错呢?

  可先估计是锐角(小于90度)还是钝角(大于90度)

  3、量一量练一练2的∠3∠4。

  4、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

  5、你学会了什么?怎么来量出一个角的度数?得出度量的方法:点对点,边对边,读准度数。

  四、数学游戏

  1、读懂游戏规。

  2、同桌比赛。

  五、总结测量方法:强调“点与点的重合,边与边的重合”的测量方法。

  六、作业:练一练2、3。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测量角的单位:度

  测量角的方法:

  第一步: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

  第二步: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

  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

  教学反思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在一个圆中标出不同度数的角,概念不清,所标度数与所画弧线不对应。

  2、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形成不同的角,只要明白时针与分针形成的一大格的角是多少度,就可以明白其它整时时多少度的角。

  3、排练角的大小时,只写数字符号忘写角的符号,与题意相差甚远。

  改进之处:

  1、规范孩子们的做题习惯,不管是画什么,要清晰可见。

  2、多加练习,积累做题方法。

《角的度量》教案1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通过生活实际中对角的认识来掌握角的两种概念.

  2.使学生掌握角的各种表示法.

  3.使学生掌握度、分、秒的进位制,会作度、分、秒间的单位互化

  教学重点

  角的概念及角的表示法.

  教学难点

  单位之间的转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什么叫射线?由一点能画出几条射线?如何表示射线由学生在黑板上画图并口答,画出两条射线就可以了.

  二、引入新课

  问学生图1是小学时学过的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是角,教师板书课题.

  1、4角

  1.角的定义:提问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学过角,你们是怎么认识角的?在生活中你看到角的形象吗?

  由学生举出一些实例,如桌面上的角,钟表表盘上长短针之间构成角,圆规两脚张开口后构成角等等.教师说明,角是研究*面几何时常用的一种图形,首先学会定义.

  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要明确组成角的两个条件:

  (1)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叫角的边;

  (2)两条射线有公共端点,这点叫角的顶点.

  从我们想象圆规两脚张开形成角的过程得到另一个定义:

  一条射线OA由原来位置绕着它的端点O旋转到另一个位置OB所成的图形.

  教师用一教具演示,并画图2说明旋转的边OB经过的*面部分是角的内部,有时称为角内.两条射线为角的边,有时要在边上取一点,就是指射线上的点.其它*面部分叫角的外部,有时称为角外.

  2.*角、周角的概念

  由于小学已学过*角与周角,所以教师用教具演示到*角及周角时,提问学生答出两种角的名称.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3

  *角定义:射线OA绕点O旋转,当终止位置OB和起始位置OA成一直线时,所成的角叫*角.

  注意直线与*角的区别在于*角要有一个顶点O,还可以从起始位置向终止的位置画一个带箭头的弧线.

  在讲周角的定义后,说明画图时为了表明是一个周角,可以由起始位置向终止位置画一个带箭头的弧线,并写A、B两个字母表示是两条射线,如图4

  3.角的表示法:角的符号为“∠”后面加上表示有一个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的三个大写字母,且角的顶点字母必须写在中间.

  (1)图2中的角记作∠AOB或∠BOA,读作角AOB或角BOA.

  (2)图3中的*角记作∠AOB读作*角AOB.

  (3)图4中的周角记作∠AOB读作周角AOB.

  (4)问图5(1)中哪是∠AOB的内部?哪是它的外部?

  学生可能会犹豫不定,或互相争论,不知道此图答哪一部分为内部和外部.

  此时教师说明,今后所说的角,除非特别注明,都是指还没有旋转到成为*角时所成的角.此时,教师在角内画出弧线(图5(2)),说明∠AOB的内部是指有弧线的*面部分.教师随手在图上写出“内部”两字(如图5(3)),除两边和内部外的*面部分为角的外部,教师在图形上写出“外部”两字(如图5(4)),(教师讲课时,不必分四个图画,只在一个图上按讲课顺序写就行了).

  (5)当我们的图中只有一个角时也可以用顶点的字母表示,如图2和图5,中的角均可以表示为∠O,读作角O.

  (6)问如图6中有几个角,把它们的名称写出来.

  学生答出有三个角,分别是∠AOB、∠BOC、∠AOC.

  教师再问,这三个角记作∠O可以吗?为什么?此时教师一定要强调,当一个顶点O处不是只有唯一的一个角,不能用顶点的一个字母表示,因为,这样就分不出∠O是指哪个角.大家都要记住这个规定.

  (7)为了方便,也可用一个希腊字母表示一个角,如图7,在角的内部靠近角的顶点处画一弧线,写上希腊字母α(或其它希腊字母),记作∠α,读作角α.

  (8)又可以用一个数字表示一个角,如图8,在角的内部靠近顶点处画一弧线,写上一个数字1,记作∠1,读作角1.

  (9)在图9中,将三个角分别用数字表示角的名称,注意为了分清哪个字母表示哪个角,要用弧线画分明了,再在弧旁写上数字,则记作∠1、∠2、∠3.

  4.度、分、秒的进位制及这些单位间的互化

  为了更精细地度量角,我们引入更小的角度单位:分、秒、把1°的角等分成60份,每份叫做1分记作1′;把1′的角再等分成60份,每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

  1°=60′,1′=60″;

  1′=()°,1″=()′、

  例1将57、32°用度、分、秒表示、

  解:先把0、32°化为分,

  0、32°=60′×0、32=19、2′、

  再把0、2′化为秒,

  0、2′=60″×0、2=12″、

  所以57、32″=57°19′12″、

  例2把10°6′36″用度表示、

  解:先把36″化为分,

  36″=()′×36=0、6′

  6′+0、6′=6、6′、

  再把6、6′化为度,

  6、6′=()°×6、6=0、11°、

  所以10°6′36″=10、11°、

  三、小结

  今天学习了以下知识

  1.角的定义、角的顶点和边、角的内部、角的外部.

  2.*角、周角的概念.

  3.角的表示法,一定要注意角的各种表示法,必须正确地运用,尤其是3个字母表示时,必须把顶点的字母放在中间.

  4.度、分、秒的进位制及这些单位间的互化

  四、练习

  练习1指出图10中以E为顶点的*角的两条边.

  练习2

  (1)指出图11中有几个角,用三个字母分别表示每一个角.

  (2)每个角分别表示为∠A、∠B、∠C可以吗?为什么?

  练习3

  (1)图12中的角分别记作∠O、∠A、∠B、∠C可以吗?为什么?

  由学生答出∠A、∠B可以,∠O、∠C不可以,因为A点和B点处有唯一角,其它不是.

  (2)图12中有多少个角,用数字如何表示每一个角?

  找一位学生到黑板上作,其它人作在练习本上.要求学生一定要找全了.共7个角,且要求在写数字之前,要把弧线画分明了.

  五、作业

  1.阅读课文,复习以下问题:

  (1)什么样的图形叫做角?

  (2)怎样表示一个角?用三个字母表示时要注意什么?

  (3)什么样的图形叫做*角或周角?

  2.作以下各题:

  (1)如图,D、E分别是BC、BA上的一点.

  ①∠ABC与∠DBE是不是同一个角?

  ②∠ABC与∠ACB是不是同一个角?

  (2)分别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图中∠1、∠2、∠3、∠4、∠5、∠6、∠7、∠8.

  (3)如图,AOD是直线,图中小于180°角的角有几个?是哪几个?

  (4)①在∠AOB内任取两点C、D作射线OC和OD,写出共形成几个角,并用大写字母表示出来;②在∠AOB的两边上分别取点E和F,连EF,以E点或F点为角顶点的角有几个?分别表示出来.

  (5)在∠DCE外部取一点F,使F点在CD的反向延长线上,用数字表示法,表示所有的小于*角的角.

  3.阅读1、5节课文并与1、3节课文对比,思考怎样比较角的大小.

  下节课带半圆仪.

《角的度量》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通过生活实际中对角的认识来掌握角的两种概念

  2.使学生了解角的形成,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各种表示法;

  3.使学生掌握度、分、秒的进位制,会作度、分、秒间的单位互化

  情感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采用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三种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度、分、秒的进位制, ,会作度、分、秒间的单位互化

  教学手段:

  教具:

  电脑课件、实物投影、量角器 .

  学具:

  量角器需测量的角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建立角的概念

  (一)引入角(利用课件演示)

  1、从生活中引入;

  提问:

  A、以前我们曾经认识过角,那你们能从这两个图形中指出哪些地方是角吗?

  B、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角。一起看一看。谁能从这些常用的物品中找出角?

  2、从射线引入

  提问:

  A.我们认识了射线,想从一点可以引出多少条射线?

  B.如果从一点出发任意取两条射线,那出现的是什么图形?

  (二)认识角,总结角的定义

  3、 过渡:角是怎么形成的呢?一起看

  (1)、演示:老师在这画上一个点,现在从这点出发引出一条射线,再从这点出发引出第二条射线。

  提问:观察从这点引出了几条射线?此时所组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

  谁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怎样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总结: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要明确组成角的两个条件:

  (1)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叫角的边;

  (2)两条射线有公共端点,这点叫角的顶点.

  从我们想象圆规两脚张开形成角的过程得到另一个定义:

  角的第二定义:角也可以看做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如下图中的角,可以看做射线OA绕端点0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OB所形成的.我们把OA叫做角的始边,OB叫做角的终边.

  4.*角、周角的概念

  由于小学已学过*角与周角,所以教师用教具演示到*角及周角时,提问学生答出两种*角定义:射线OA绕点O旋转,当终止位置OB和起始位置OA成一直线时,所成的角叫*角.

  注意直线与*角的区别在于*角要有一个顶点O,还可以从起始位置向终止的位置画一个带箭头的弧线.

  在讲周角的定义后,说明画图时为了表明是一个周角,可以由起始位置向终止位置画一个带箭头的弧线,并写A、B两个字母表示是两条射线,

  5、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顶点、边的作用

  (1)观看角的图形提问:这个点叫什么?这两条射线叫什么(学生边说师边标名称)

  (2)角可以画在本上、黑板上,那角的位置是由谁决定的?

  (3)顶点可以确定角的位置,从顶点引出的两条边可以组成一个角。

  6、学会用符号表示角

  提问:那么,角的符号是什么?该怎么写,怎么读的呢?(电脑显示)

  (1)可以标上三个大写字母,写作:ABC或CBA,读作:角ABC或角CBA.

  (观察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特点?(字母B都在中间))

  (2)所以,在只有一个角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写作: B,读作:角B

  (3)为了方便,有时我们还可以标上数字,写作1,读作:角1

  注:区别 “”和“”的不同。请同学们指着用学具折出的一个角,训练一下这4种读法。

  强调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二、 角的度量

  1、学习角的度量:

  (1)教学生认识量角器

  (2)认识了量角器,那怎样使用它去测量角的度数呢?这部分知识请同学们合作学习。

  提出要求:小组合作边学习测量方法边尝试测量

  第一个角,想想有几种方法?

  1、要求合作学习探究、测量。

  2、反馈汇报:学生边演示边复述过程

  3、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正确的操作过程,纠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4、归纳概括测量方法(两重合一对)

  (1)用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2)零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可与内零度刻度线重合;也可与外零度刻度线重合)

  (3)另一条边所对的角的度数,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5、小结:同一个角无论是用内刻度量角,还是用外刻度量角,结果都一样。应这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三、度、分、秒的进位制及这些单位间的互化

  在测量角时,为了更精细地度量角,有时以度作单位精度还不够,我们引入更的角度单位:分、秒.把1的角等分成60份,每份叫做1分记作1;把1的角再等分成60份,每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

  1=60,1=60;

  1=( ),1=( ).

  例1 将48.32用度、分、秒表示.

  解:先把0.32化为分, 0.32=600.32=19.2.

  再把0.2化为秒, 0.2=600.2=12.

  所以 48.32=481912.

  例2 把30936用度表示.

  解:先把36化为分, 36=( )36=0.6

  9+0.6=9.6.

  再把9.6化为度,

  9.6=( )9.6=0.16 所以 30936=30.16.

  例3 计算;180-(4517+5257)

  四、巩固应用,形成技能

  课后练习节选

  五、回顾反思,拓展问题:

  请大家回忆一下,今天都学了那些知识,通过学习你想说些什么?

  六、作业

《角的度量》教案15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它是本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的第二节课。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的时候初步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也已经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的大小有关,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但是第一学段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感知,而四年级的学生正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转折点,所以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抽象出来角的各个特征。同时在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也学习了直线、射线、知道了角是有两条射线组成的。这节课是学生在此基础上认识量角器,进一步学习角的测量,会用度数来表示角的大小,更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跟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同时这节课的学习是学生下节课学习画精确的角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角的分类以及四年级下册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掌握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为使学生对*面图形的最基本概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本节课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直观演示,旧知过渡,设疑引入,感受新知。通过师生的画角操作,引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通过直接的比较,学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的程度有关,为引入角的度量进行间接比较角的大小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认识量角器。让学生观察,初步认识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建立角的计量单位度和符号“°”

  第三部分,教学角的度量。在学生认识度量工具——量角器,及其单位、符号的基础上,再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最后通过实际测量说明:角的大小要看两边*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集中教学角的度量上,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为下几节课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观察,相互介绍来认识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了解角的计量单位。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自主归纳出角的测量方法,并能运用量角器进行角的测量,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测量,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有关,而与边长的长短无关。

  4、通过上面的一系列的操作和活动,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在交流汇报时,学会倾听。

  教学重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进行测量角的大小,会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

  自主归纳出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以及内外圈刻度线的认识。

  量角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也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但对于量角器上面的内圈与外圈两个刻度线学生很难区分开来。读度数的时候不知道是看内圈还是外圈,因此我设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

  为较好的完成本节教学任务,必须认真作好课前准备工作,要求学生带好量角器、三角板等,教师准备好作业纸张(上面有两个不同的角,就是情境中的角1和角2)。


《角的度量》教案3篇(扩展3)

——《角的度量》教案

《角的度量》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角的度量》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角的度量》教案1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本节内容属于*面几何图形范畴,是在学生认识角、会画角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估计角的大小使学生体会统一度量角的单位的必要性;学会用量角器量角来比较不同角的大小,能否正确使用量角器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过程。

  学情分析

  1、结合以往教学经验,学生在正确使用量角器的环节掌握不好,尤其对里圈、外圈两个0°线混淆,导致角度写错。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对于角度相差大的角,学生可直观比较角的大小,但要准确量出角的度数,学生对量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在量角时,没有做到“两重合,一对齐”(中心点与基点重合,0°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与刻度线对齐。)导致所量的角的度数与实际度数出现错误。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

  2、认知目标: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3、能力目标:正确使用量角器,能用量角器,准确量出任意角的度数。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确使用量角器。

  难点:准确量出任意角的度数。

《角的度量》教案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六单元“角的度量”,它是本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的第二节课。教学几何初步知识,不单纯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图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前几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时,已经注意通过一些操作和作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但是限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操作和作图都比较简单,在本册适当提高一些要求,通过教学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等知识,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以及操作和作图的技能。在备课时,我曾经想过把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的知识安排在一个课时内完成,但发现课堂容量非常大,学生学得不扎实。在本次教学中,我把教学内容适当进行了调整,在一节课内集中教学角的度量,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后再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操作探索中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懂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无关,而与角的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

  2、能力目标:进行观察对比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认真细致有序操作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

  三、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要达到目标,形成能力,就必须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力量,教师要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法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将教学思路拟订为“激趣导入——自主探究——巩固内化——拓展延伸”,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节课的知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直线,线段和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对*面图形的最基本概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本节课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直观演示,旧知过度,设疑引入,感受新知。教学角的概念.通过师生的操作,利用动态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引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通过直接的比较,学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开的程度有关,为引入角的度量进行间接比较角的大小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认识量角器,让学生观察,初步认识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建立角的计量单位度和符号“°”。

  第三部分,教学角的度量.在学生认识度量工具——量角器,及其单位、符号的基础上,再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最后通过实际测量说明: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开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本节课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如口答,判断选择,实际操作等),围绕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重点,达到巩固和运用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角的度量》教案3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它是本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的第二节课。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的时候初步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也已经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的大小有关,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但是第一学段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感知,而四年级的学生正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转折点,所以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抽象出来角的各个特征。同时在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也学习了直线、射线、知道了角是有两条射线组成的。这节课是学生在此基础上认识量角器,进一步学习角的测量,会用度数来表示角的大小,更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跟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同时这节课的学习是学生下节课学习画精确的角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角的分类以及四年级下册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掌握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为使学生对*面图形的最基本概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本节课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直观演示,旧知过渡,设疑引入,感受新知。通过师生的画角操作,引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通过直接的比较,学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的程度有关,为引入角的度量进行间接比较角的大小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认识量角器。让学生观察,初步认识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建立角的计量单位度和符号“°”

  第三部分,教学角的度量。在学生认识度量工具——量角器,及其单位、符号的基础上,再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最后通过实际测量说明:角的大小要看两边*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集中教学角的度量上,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为下几节课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观察,相互介绍来认识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了解角的计量单位。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自主归纳出角的测量方法,并能运用量角器进行角的测量,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测量,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有关,而与边长的长短无关。

  4、通过上面的一系列的操作和活动,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在交流汇报时,学会倾听。

  教学重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进行测量角的大小,会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

  自主归纳出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以及内外圈刻度线的认识。

  量角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也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但对于量角器上面的内圈与外圈两个刻度线学生很难区分开来。读度数的时候不知道是看内圈还是外圈,因此我设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

  为较好的完成本节教学任务,必须认真作好课前准备工作,要求学生带好量角器、三角板等,教师准备好作业纸张(上面有两个不同的角,就是情境中的角1和角2)。

《角的度量》教案4

  教学目标:

  1、明确角的大小同边的长短、两条边*大小的关系。

  2、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并比较角的大小。

  3、使学生经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的情境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角的正确度量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量角器等,人手一个量角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现在,请同学们画一个角。(生画角)

  师:好,同桌之间比较一下,谁的角比较大?

  师:觉得自己画的角比较大的同学请举起手来。(发现有些学生比较犹豫)同学们都知道,量线段的长短我们可以用尺子;量物体的质量可以用称;那么量角我们可以用什么呢?

  (有学生会说量角器,教师直接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 观察量角器,认识量角器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量角器,它是什么形状的?(生:半圆)

  师:在量角器上面,你还观察到了一些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观察的结果,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均分成多少份的?)

  师:有没有同学来说说,这2个角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相同点是都是50°,不同点是它们开口的方向不同。

  生2:它们边对应的内外刻度不同。

  师:其实啊,我们主要看的是0刻度线,0刻度在内圈,我们就读内圈刻度,0刻度在外圈,我们就读外圈刻度。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几个角的度数。

  3、 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试着量一量题纸上题二的角1吧。(生尝试量角,师巡视)

  师:好,有些同学已经量出了角1的度数,让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量角的吧!

  生:……(生边说量角方法,师利用投影仪展示量法,引导学生如何正确量角)

  师: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为了方便记忆,老师把你们的方法归纳成了一首儿歌:“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刻度看另边,内外要分辨。”

  让学生解释对这首儿歌的理解

  学生量题纸上的角2,深化学生对儿歌的理解。

  师:现在,我们一起观察下大屏幕上的两个角,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边的长短不一样。但是他们大小相等。

  师:也就是说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师: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啊?

  从学生回答中归纳出: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的大小,*得越大,角越大。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师:现在,我们一起再来量一量上课开始我们自己画的角,同桌之间再比较下,到底谁画的角大,大多少?

  2、量一量生活中的角。

  师:我们看下书本38页做一做的第二题,先来看看这面少先队队旗。谁来估计一下,角1大概有几度?角2呢?角3呢?

  (学生量角,交流)

  师:我们再来量量,五角星上的角4和角5分别是几度。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延伸:找一找、量一量生活中的角。

《角的度量》教案5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知道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符号是。

  2. 掌握3个特殊角直角、*角、周角。

  3. 掌握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主动探索过程。

  情感目标

  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理解周角、*角、直角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旋转成角。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1. 情景导入角的计量单位。(课件演示)

  2. 度是角的计量单位,读作度,用符号标示。

  3. 1度可以简写成1

  4. 出示37,37表示数值,是量数,是计量单位。

  5. 作为计量单位度,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很广:水沸腾时为100度,结冰时为0度;正常体温是摄氏37度,高于它就是发烧了;一盏100瓦的灯,连续开10小时,用电1千瓦小时,我们常称作1度电;近视眼患者佩戴300度的眼镜;某种白酒38度;上海位于北纬32度、东经122度,等等。

  说明:通过课件的演示和生活中实例的介绍,生动的引导角的度量单位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直角、*角、周角的定义。

  1. 请你仔细地读读上面3句话,你觉得有什么问题。

  2. 出示P68、P69出现的定义

  一点(O)和从这一点(O)出发的两条射线(OA和OB)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直角: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四分之一周,所成的角叫做直角;

  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半周(二分之一周),所成的角叫做*角;

  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3. 理解旋转、端点、射线。

  端点一点(O)、曾经叫做一个点、顶点

  旋转利用圆规画圆,体会旋转,绕圆心旋转;

  射线没有尽头,也就无法表示长度,所以角度与射线的长度无关;

  重新定义锐角和钝角

  锐角:小于直角的角叫做锐角。(与以前说法一致)

  钝角:大于直角而小于*角的角叫做钝角。(重点理解小于*角)

  说明:通过对概念中关键词的理解,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认识了直角、*角和周角。学生学习的过程变得具体化和形象化。

  三、学习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1. 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

  2. 1直角=90、1*角=180、1周角=360;

  3. 2直角=1*角、2*角=1周角、4直角=1周角;

  说明:通过对角之间关系的整理,让学生能够熟知不同类型的角。

  四、小练习

  1. 下列这些是角是锐角、直角、钝角、*角还是周角?

  =78=180=123=360=20=90

  2. 填空

  一个周角=_____个*角=______个直角

  3. 填、或者=。

  锐角〇90 90 〇钝角〇180

  说明: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对角的分类有更明确的认识。

  五、总结

  师:说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发现了什么,对我们有何帮助?你对你今天的学习评价如何?

《角的度量》教案6

  教学目的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重点

  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你能迅速判断下面的哪个角大吗?(投影出示)

  2、用硬纸片剪出一个小角分别去度量∠1和∠2的大小。

  3、与同学交流度量的结果。

  第①组∠2比∠1大,能迅速看出。第②组学生的答案会不一致,其实∠1=∠2,又因为摆的方向不同,边画的长短不同,学生是不能迅速看出的,由此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1、认识量角器。

  (1)刚才我们看出第①组中∠2>∠1,究竟大多少呢?还有第②组是∠1大还是∠2大?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我们对角进行度量。(揭示课题:角的度量)

  (2)度量角的工具是量角器。(老师投影实物,有机玻璃量角器)计量角的大小的单位是“度”,用符号“1°”表示。人们将圆*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通常用

  “1°”作为量角器的单位。

  (3)学生观察量角器,认识量角器。

  ①量角器是什么形状?(半圆形的)

  ②找到半圆的圆心,也就是0刻度线正中间的一点,(老师在投影仪上指出),这一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

  ③以半圆的圆心为中心,把半圆*均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记作1°,也就是半圆边上的一小格。(在投影仪上指出)

  ④从0刻度线开始,按逆时针方向往上数,标有10°、20°、30°……180°,这些刻度标在内圈,就是量角器的内刻度。内刻度的零度所在的刻度线就是内刻度的零刻度线,就是在量角器右边的零刻度线。(在投影仪上指出)

  ⑤在量角器左边的零刻度线就是外刻度的零刻度线,顺时针方向在外圈的刻度就是外刻度。(顺时针方向指给大家看)

  2、教学使用量角器。

  (1)怎样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呢?打开教材第26页自学。再回答老师的问题:

  ①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要注意两个“重合”,是哪两个重合?(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②怎样重合?学生在学具卡上练习量∠1,老师在投影仪上操作,同桌互相检查,是否遵循了两个重合。

  ③怎样读数?角的另一条边上有两个刻度读哪个刻度呢?(学生讨论)

  (2)如果用了内刻度的零度线,就读内刻度的度数;如果是用的外刻度的零度线就读外刻度的度数。

  (3)看你们量的∠1,用的哪个零刻度线,读出度数。

  (4)回顾一下怎样量一个角的度数。

  (5)自己动手量教材第26页两个角A、B的度数,比较它们的大小,老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提示:另一条边指不到刻度上怎么读数呢?角的边可不可以延长?

  (6)学生交流量角的方法

  从刚才的度量可知两个角的度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的长度有没有关系?与什么有关?(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的大小,*的越大,角越大。)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自己量,老师巡视辅导。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在量角前,先让学生估一估所量的角是什么角,大约是多少度,然后量出各角的度数,并记下来。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量出三角板各角的度数,并记住各角的度数。学生自己量,老师巡视辅导。

  4、组织学生进行“猜角度”的小游戏。

  规则根据教科书第27页,通过游戏提高学生估计角度的能力,可同桌两人进行。

  四、课堂小结

  怎样度量角的大小?(注意两个重合,怎样读数)

  五、布置作业

《角的度量》教案7

  教学内容:角的大小、角的计量单位,用量角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课文第37-38页的内容,“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 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4、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5、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准备:量角器、尺或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背的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3、认识几度角。

  (1) 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

  (在量角器上画出20°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于学生讲出为什么20°的道理,图略)

  (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

  (3) 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P37),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教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P39、3)。(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

  四、比较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P38例1)

  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总结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开的大小,*开得越大,角越大。

  五、巩固练习:

  1、P38“做一做”

  2、P39、4先估算每个角的度数,然后验证。

  3、P4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

  75° 105° 120° 135° 150° 180°

  六、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角的度量》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量角器,正确使用量角器,并能理解角的大小与角的边长短没有关系,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能力目标: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角的度量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正确理解什么情况下读内圈或外圈的刻度。

  教学工具:白板课件、白板内的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复习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回忆一下什么叫做角?

  生: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追问,这个点叫做角的什么?(顶点)这两条射线就是这个角的什么?(边)

  (二)、白板出示两个角。

  师:请同学们猜猜这两个角哪个角大?

  生:2比1大.

  生:1比2大。

  师:刚才同学们的猜测只是凭眼睛看,能不能想办法验证一下呢?

  生:利用活动角比一比。

  生:可以把两个角重合比一比。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下面我们就用两个角重合比一比。

  (强调,这两个角的顶点重合,其中一条边也重合,观察,哪个角大?)

  生:两个角的顶点重合,其中一条边也重合,2的另一条边在1的外部,所以,2比1的大。

  师:2比1大多少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引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为了准确测量出角的大小,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而度量工具就是量角器,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

  [设计意图:利用白板的功能,拖动1与2重合,一目了然比较出2大。思起于疑,在导入环节,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2比1大多少呢?抛给学生,由于无法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个问题,一下激起了学生的疑问,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课

  (一)、认识量角器

  (1)白板工具栏中选取出量角器。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观察白板上的或者自己的量角器上有什么。

  (2)让部分学生尝试说一说量角器上各部分的名称。

  生:量角器上有我发现量角器上的有两行数,这些数的排列有规律,一行从左往右,一行从右往左,中间正好是90度。

  生:量角器上有很多刻度。

  生:量角器上还有一个中心点。

  (3)白板工具栏中选取出荧光笔边画边补充并小结归纳。

  小结: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量角器半圆周上所刻的线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每10格上标一个数。圆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外圆刻度(顺时针方向)从0度开始到180度止,内圆刻度(逆时针方向)也是从0度开始到180度止。

  (4)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追问: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字想一想把量角器*均分成多少份?

  生:*均分成180份.

  师: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一度,(从白板工具栏中取出笔在白板中的量角器上边说边画1角)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计作1(板书)。

  追问:5份所对的角是几度?10份呢?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白板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为学生理解和掌握量角的方法作铺垫。】

  (二)、会读出量角器上角的度数

  1、在准备好的纸量角器上找出内圈刻度150的角和外圈刻度

  100的角

  2、说一说量角器上的这几个角各是几度?(白板出示指名读出度数)

  (三)、量角

  引入:同学们对量角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会读出量角器上角的度数了,我们如何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呢?请看演示。(示范量角的过程)

  【设计意图:利用白板功能,很直观地拖动量角器演示量角的过程。注重由扶到放,层层递进,很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1、同桌交流讨论量角的步骤。

  2、指名上白板操作量角(边操作边说一说量角的步骤)。

  生1: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指的刻数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生2:要分清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角的一条边如果和量角器的内圈刻度重合,角的另外一条边所指的刻度就要读内圈的刻度。

  【此环操作活动可以在白板上清楚地展示出来,提高了老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体现了在玩中学、在做中学、边练边学的特点。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我发现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3、教师小结量角的步骤。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为了方便记忆老师把你们的方法归纳成一首儿歌:中心对顶点,零线压一边,它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板书)

  【数学学习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觉得数学知识枯燥乏味、抽象性强,不易理解和掌握。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解决数学学科高度抽象性与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之间的矛盾,巧妙编制一些数学儿歌,能很好地突破这个难题。因为儿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读起来又朗朗上口,让他们备感亲切、生动,所以易学、易记。】

  4、利用儿歌练习量一量角。

  师:下面我们一起读儿歌,根据儿歌量一量角。

  (白板出示一个角)

  5、(解决质疑问题)角2比角1大多少呢?

  师:我们已经学会量角了,你们会不会利用今天学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1=402=50 所以2比1大10

  (四)、研究角的大小与边长的关系

  师:同学们都积极动手、动脑研究问题,现在老师还要考考你们的眼力,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利用白板的功能直观且形象演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没关系,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系。

  【设计意图:利用白板的功能直观且形象演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获得;凡是能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就通过师生交流取得共识。力求使数学知识化、情趣化,让学生体验快乐数学、实用数学。教师始终扮演学生学习活动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也体现出了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

  三、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中的角我们能不能用今天的知识量出它们的大小呢?

  引导学生量一量钟面上2时整,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多少度?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

  角 的 度 量

  度 1

  中 心 对 顶 点,

  零 线 压 一 边,

  它 边 看 度 数,

  内 外 要 分 辨。

  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是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之上,学习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也是为后面利用量角器画角作准备的。根据本班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1)认识量角器;(2)会读出量角器上角的度数;(3)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4)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学生刚刚接触这内容,比较抽象,对量角器的认识不够深入,部分学生量角器内外圈的读数会混淆,而且学生在量角的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比较多。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了白板强大的功能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利用白板,促进了课堂教学中的操作性

  角的度量比较抽象,传统的多媒体课件更多的是演示功能,课件在演示过程中学生无法参与,因为课件的内容无法更改。电子白板可随意放大缩小、拖动、复制、粘贴、即写、即画、即擦等多种教学功能,不仅让学生的目光始终集中在白板上,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有助于我们的教学变得易操作,可观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知识。

  在这节课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去,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白板,提高了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性

  以往的课堂,因为受所用媒体的限制,有些环节中的互动性受到了很大的约束。而现在有了电子白板的引进,学生有很多操作活动可以在白板上清楚地展示出来,提高了老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

  如让学生用量角器量角,学生亲自到白板上操作等。这样的教学带给了老师与学生之间更多的互动机会。

  三、利用白板,增强了课堂教学中的直观性

  电子白板的介入,让我们课堂教学中的很多环节变得更加直观,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实际观察操作验证而得出的结论。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角的度量过程中得到更深刻透彻的理解。

  总之,在角的度量这节课中,应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效果很好。特别是白板中的量角器可以旋转、拖拉、缩放、复制、粘贴等强大的处理功能,让学生亲自操作,弥补了很多课件交互性较差的缺陷。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致力启发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中,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都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的最终目标。

《角的度量》教案9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的计量单位,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正确地读写角的度数。

  2.经历量角器的形成和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感受量角的意义。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领,正确理解内外刻度的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量角工具(单个小角和半圆工具及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角的认识,谁来说说角的要素是什么? 生: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真棒!那么这两个要素呢,不仅是我们判断角的依据,也是我们画角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我们手中都有一副三角板,下面请同学们把三角板上的这两个角画到1号练习纸上。(利用三角板画出三角板上的30°角和45°角)

  [设计意图:本环节激活了旧知——角的要素,利用三角板画现成的角,即利用了刚刚学过的角的知识,又为后面的画角知识做了初步的准备。]

  二、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发度量的需求

  师:我们给这两个角分别标上名字,∠1和∠2。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角。哪个角大?

  生:∠2大。

  师:眼力不错,能说说比较的方法吗?

  生1:把两个三角板合在一起,∠2大。

  生2:用活动角比。

  师:注意观察,他是怎么比的。用活动角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时要注意什么?(突出顶点重合、边重合)

  生:活动角的顶点要和量的角的顶点对齐,一条边要和量的角的一边重合,然后固定好,照这样再量另一个角,就能看出∠1比∠2大出的部分。

  生:比的时候要注意顶点对齐,一边重合。

  [设计意图:本环节唤醒学生对角的大小的度量的高度关注,为用单位角量角的大小做好铺垫;复习用活动角比较角的大小以及比较角的

  大小时注意“点对点,边对边”,这实际上是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的雏形,因此需要重点关注。]

  三、初探角的度量方法,了解量角工具产生的历程。

  1.用同样大的小角(10°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激发学生度量角的需求。

  (1)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两个角的大小

  师:老师还想知道∠2比∠1大了多少个这样的小角,你能利用这些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出∠2出比∠1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吗?(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操作)。

  (2)小组合作,度量两角的大小。(教师深入小组指导,一个小组上黑板上操作。)

  (3)交流反馈:度量的方法。

  师: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那个角大,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 生:∠2比∠1大了一个半这样的小角。

  师:你们是怎样度量的?

  生:所有小角的顶点都要和被量的角的顶点重合,摆放第一个小角时,一条边要与被量的角的一边重合。挨着往上摆。

  小结:度量的时候将每个小角的顶点和要量的角的顶点对齐,摆的第一个小角的一边要和要量的角的一边重合,挨个往上摆,这样就能量出要量的角里含有几个这样的小角。

  (4)感受用小角度量∠1与∠2大小的优点。

  师: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这两个角的优点是什么?

  生:能知道∠2比∠1大了1个半小角。

  小结: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这两个角不仅可以量出两个角的大小,而且还可以知道∠2比∠1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解决的数学问题更加多了。

  师:如果用这样的方法去度量一个更大的角,你有什么感觉? 生:太麻烦了。

  师:你能想个办法改进一下,量的时候摆一次就能量出一个较大的角里含有几个这样的小角吗?

  生:把这些小角用胶带纸粘起来。

  师:这个办法可以吗?是个会创造的孩子。

  2.把单位小角拼成半圆,构造最简单的量角工具。

  师:按照你们的创意,我们就把这10个同样大小的小角粘在一起就会形成这样的量角工具。(从工具袋中拿出半圆量角工具) 师:这样的量角工具,这些小角的顶点到哪里去了?

  生:到了半圆的中间。

  师:数一数,半圆中一共有多少个这样的小角?

  生:18个。

  [设计意图: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角的集合,让学生悟出用小角测量的可行性与操作要点,为学生理解量角的原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较用小角量角的优点与不足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考,改进工具。根据学生“把小角拼起来”的创意,及时演示拼成的半圆工具,其实这就是一个简易的量角器。凸显了量角器的本质——单位角的集合。学生

  经历了这一过程,量角的方法就不再教条了。量角就成了“用单位小角测量角的大小”,学生的思考就有了源头,学习就成了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简单机械的记忆和重复。这种简易量角器的形成是学生探索量角工具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以后只需要把这种工具加以改良优化就变成了量角器。]

  3.用半圆工具度量角,初步把握量角的方法。

  师:会用它来量角吗?那我们就用它量几个角好吗?(练习纸:量∠3(40°)、∠4(120°)的度数),

  生:∠3里有(4 )个小角,∠4里有( 12)个小角。

  师:说一说是怎么量的。

  生:半圆工具中间的点要和度量的角的顶点对齐,半圆的直边要和角的一边重合,然后数度量的角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小角。

  师:所有小角的顶点集中到中间的一点,找准它是量角的关键。我们再来量一下这个角吧。

  (练习纸:量∠5(23°)的度数)

  生:∠5里有两个小角多一点,

  师:生活中经常需要知道多出来的角究竟有多少个同样大小的小小角,看来我们创造的工具还需要改进,你有办法改进吗? 生:把每个小角再*均分成几个更小的角。

  [设计意图:学生用“简易量角器”测量了三个角的大小。“简易量角器”与“成品量角器”相比具有线条稀便于数、无刻度只能数、无缺省可以数的三个特点,正因为有此三个特点,所以用“简易量角器

《角的度量》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计量单位度,并认识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2.学生经历量角器形成的过程,在一步一步的操作中让学生自主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

  3.通过判断、比较、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量角的方法,会读量角器的两圈刻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角、10小角、18等份和180等份的半圆工具、量角器。

  课前活动:

  游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媒体出示一个角,演示角变大、变小。

  2.明确角的大小的含义。

  3.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角的知识。

  二、探索量角工具。

  1.猜一猜:黑板上的两个角,哪个角大呢?

  2.验证:(教师出示材料)

  (1)出示一个活动角,用它能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吗?指定一学生上台演示。

  (2)出示一些大小一样的小角,用它们能比较出这两个角的大小吗?

  3.小组活动:运用这些大小一样的小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4.交流反馈:

  重点:

  (1)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

  (2)小角比的优点。

  5.导出量角工具:18个小角拼成的半圆工具。

  6.初步量角:

  (1)试一试:解决用18等份的半圆工具量角时注意的问题。

  (2)练一练:用这个半圆工具再量几个角,引出细分,变成180等份。

  三、认识量角器。

  1.优化量角工具。

  (1) 认识1的角。

  师:为了更加精确的量出角的大小,我们把每一个小角再*均分成10个更小的角。这样,就把一个半圆*均分成了180个小小角,每个小小角的大小就是1度。

  (2)认识几度的角。

  2.认识内、外刻度线。

  (1) 出示55的角:这个角多少度?你怎么知道的?

  (2) 出示125的角:这个角多少度?你怎么知道的?

  师引出在180等份的半圆工具上标上内圈刻度。

  (3)出示反方向55的角,这个角又是几度呢?

  师引出在180等份的半圆工具上标上外圈刻度。

  3.出示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认识量角器。

  四、用量角器量角。

  1.读角的度数专项练习(想想做做4)。

  重点:

  (1)怎样正确读出一个角的度数。

  (2)学生体会应该怎样正确摆量角器。

  2.示范量角(突出量角要点)。

  3.学生独立量角(想想做做1)。

  4.拓展练习: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想想做做3)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学习了角的什么知识?(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

《角的度量》教案11

  一.教学内容:角的度量

  二.数学目标:

  1.知道计量角大小的常用单位是“度”,认识表示度的符号“ 0”

  2.在观察和阅读中,认识量角器的构造,知道量角器各部分名称。

  3.在合作操作实践中,了解和归纳测量角的正确方法,并会正确使用量

  角器测量角,且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4.会画指定度数的角。

  5.会测量实际生活中一些角的测量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⑴ 媒体出现三组角,比较它们的大小。

  ⑵ 针对第三组角大小比较结果的.不同意见,分小组讨论,交流比较的

  不同方法。如:用重叠的方法,用两小木片做的活动角作工具等,

  隐约出现测量角的“尺”的雏形的概念)

  ⑶ 多媒体出示射线OA,围绕O点旋转,留下一组若干个角。

  想象一下,测量角的大小的“尺”将会是怎么样的。

  ⑷ 揭示课题:角的度量

  (二)新授

  1.现在让知识老爷爷介绍一下角的度量单位。(听录音,略)

  这是一种国际通用的角度计量单位。

  认识10的角

  出示一个圆,分成两个半圆,把这样的一个半弧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度就是角的大小单位,通常我们1度用10 表示。

  板书:10 =1度

  2.认识量角器

  (课件) 刚才我们已经把一个半圆分成180份,就得到这样的一个圆形。量角的尺竟然是半圆形的,你想到了吗?

  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文具盒里的这把尺。它叫量角器。

  (1)请学生拿出量角器。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2)这个量角器像一个大迷宫,有4座大“城堡”: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

  现在请同学们动手找到几座“城堡”。

  (媒体出示)总结:半圆的圆心是量角器的中心,内圆称为内刻度线, 外

  圆称为外刻度线,左边和右边各有一条相对于内外刻度线的00 刻度线。

  ⑶ 操练:把“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指

  到相应的部位。

  3.学习量角

  ⑴ 师:那么怎样来量角的大小呢?

  师出示90度的角,请同学们拿出量角器测量一下,并说说量角方法,如不清楚可请书本帮忙P86例1。

  操作并归纳:

  A. 点对点

  B. 线对边

  ⑵ 出示400、1400的角,请学生任选一个角进行测量,然后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测量角的第三步:

  C. 0在外数外,0在内数。

  ⑶ 想一想,角的一条边指着内外刻度线,度数是400、1400,怎么读正确呢。(用零刻度线在内圈的看内圈,在外的看外圈,或者用它们与900比较确定锐角或钝角)

  (三)巩固

  1.测量(边说方法边量角)

  先猜测,再测量量角注。(量角的时候如果边画得不够长,可以延长需读刻度的那条边)

  师: (1)这里有二个角.同学们先不量。先猜一下角的度数

  (2)量一量看看你们有没有猜对

  2.应用

  ⑴有一个角,一部分被东西遮住了,想一想这个角多少度。

  ⑵这是浦东的金海路和杨高路相交的十字路口的示意图。现请同学测量两条相邻分隔线夹角的度数。

  3.让学生任意画一个角,并标出这个角的度数。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你感到那些地方要值得注意的。

《角的度量》教案12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121122页,练习二十八第13题。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能正确识别直线、线段和射线,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2、认识角和角的符号,知道角的顶点、边和角的大小。

  3、学生可以用画图工具来角。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射线和角;知道角的顶点、边。

  难点:总结画角的方法;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四、教学设计理念:

  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程的生成性,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基础上,师生共同生成新知识。

  五、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三角板一副、小黑板、投影片、活动角。

  学具:学生三角板一副、活动角。

  六、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师:孩子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运用了线。例如:木工师傅、建筑工程师、缝纫工人、我们的课间游戏活动跳皮筋等。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已见到过线。现在就请孩子们在纸上画一条线(板书:线)

  生:操作。(期望:学生能够画出:直线、曲线、线段)

  (补救方案一:如果学生都画出直线,教师出示曲线凸现直线的直)

  师:你两(生1画的是直线,生2画的是曲线)画的线有什么区别吗?

  生:(一直,一曲。)(板书:直)

  师:我们把这种线叫做什么?(直线)

  师问生1:你画的这条直线还可以像这样一直画下去吗?(可以)

  师:那么,我们能量出直线的长度吗?(不能)为什么?(没有尽头,无法量)

  师: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直线有什么特点?(无限长、没有端点。完成板书)

  师讲述:我们在画直线时,只画出其中一部分就可以了。(板画: )

  过渡:在实际的生活、学习中,我们很少用无限长的直线,只用其中的一段。展示生3所画的线段(有明显的两个端点)。

  (补救方案二:如果没有学生画出线段,由教师画线段)

  师:这条线与直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都是直的、直线没有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线段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

  师讲述:实际上这种线是直线的一段,我们以前把它叫做什么?(线段)在数学中科学的说是: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板书: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射线

  引言:刚才我们进一步认识了直线和线段,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条线。

  如果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了一条新的线。(教师版画: )

  大家看,这条线有什么特点?(直、有一个端点、无限长)(板书:一个端点、无限长)(如果学生不能说出无限长,引导学生可否把无端点的一边无限延长?)

  师讲述:这种只有一个端点的线称为射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射线的例子,比如:手电筒发出的光、电灯射出来的光线、太阳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把它们看成是射线。

  师出示小黑板: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直线?哪些是线段?哪些是线段?

  引导学生想象: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为学习角做铺垫。

  师:我们已经知道,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看,这里有一个点(投影)我从这个点引出了一条射线,从这一点能不能再引出一条射线?还可以吗?

  让学生想一想:从这一点可以引出多少条射线?(无数条)

  (师演示后只留下两条射线。)

  2、认识角

  师:孩子们,这个图形,我们以前好象见过,叫什么?(角)(板书:角)

  (补救方案三: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出示三角板,让学生指一指三角板的三个角在哪儿,形状是什么样)

  师:请孩子们试着画一个角。再画几个。在小组内交流你自己是怎样画的?

  学生操作后讨论。

  (学生可能说:画两条线。进一步引导:是两条什么线?教师补充是共同用一个端点的两条射线)

  那么我们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板书:一点 两条射线)。师生同时画一个角。

  师:根据你们画角的方法,试着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角?

  生在小组内交流,汇报。(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完成板书)

  师:根据你们总结的角的概念,以后我们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该怎样判断?(看它是不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在定义中的一点、引出两条射线下面加着重号)

  师讲解:我们把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板书:顶点、边、边)

  师出示小黑板: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并请学生上台来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

  过渡:在以后我们研究的图形中往往是很多个角,例如:以前学习的正方形、长方形就有四个角,那么我们怎样来区别它们呢?出示小黑板。

  师讲解:角通常用符号 来表示。(板书)读作角。(生读)角的符号和以前学过的小于符号 < 有一点像,但不完全一样,角的符号第二笔是*的,以后在书写时要注意。(学生练习)角多了,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可以给它编上号,在角的符号内写1、2、3、4,分别记作23 4

  3、角的大小比较

  师:出示活动角

  我这里有两根硬纸条,现在并拢在一起,大家看,我把两根硬纸条怎样了?

  师把=根硬纸条*。(生可能说分开、张开、*、撑开等)

  师:看起来,同学们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我们就说成这两根硬纸条是*了。

  师讲述:现在把两根硬纸条看作是角的两条边, 1两条边是这样*的, 3两条边呢?(*的比 1大) , 2两条边呢?(*的比 3小)

  教师利用活动角的投影片演示,使学生知道角的两条边*得大,角就大;*得小,角就小。出现在投影片上。

  师问:看起来,角的大小跟角的什么有关系?(两条边*的程度)

  师出示小黑板:下面的角谁比谁大?(属于直观的判断)

  在投影片上比较,着重比较的过程。

  (三)巩固扩展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三角板,随意的比较角的大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比较的是哪两个角?结果是怎样的?是怎样比较的?

  生操作后回报。

  师引导:两重合一观察。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共同研讨了些什么问题呢?(完成板书课题:直线 射线 线段和角)你能用吗?试试看。

  (五)布置作业

  书上第126页练习二十八第1、2、3题。

《角的度量》教案13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角、周角,知道*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引发知识冲突,引出“度”

  第一次情境引入

  小丸子和花轮同学各画了一个角,争论谁画的角大?你们能帮着想个办法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并喜爱的人物,吸引、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如重叠、剪、利用三角板或活动角等)直观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

  第二次情境引入

  出示挖掘机工作时的情境。

  谈话:挖掘机的“长臂”组成的角都不一样,挖掘机的高度和“长臂”的的长度都可以用尺量,用米等长度单位来表示,那么用什么度量角?用什么单位表示角的大小呢?

  【设计意图】挖掘机工作时的情境,通过上节课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但对想知道角的具体大小,如何测量,学生无从说出,这就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并感觉到度量的必要性,促使学生产生积极探究未知的心理倾向,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的基础上,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

  二、合作探究 学习新知

  1、认识度量单位

  分小组讨论、汇报。

  谈话:大家说得对不对?下面听小电脑博士的介绍。

  (听介绍,课件演示)

  认识10 角:(多媒体) 出示一个圆,分成360份,然后分为二个半圆,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在不同位置着色闪动。而度就是角的大小单位,通常我们用10 表示1度。

  (媒体展示 10 100 200 900 角。问: 100 由几个10 组成?如果一个角由90个10 组成是几度的角)

  为了方便,又从左边开始标数字。演示10 100 200 900 角。

  板书: 10 =1度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让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度,建立起1度角的概念、大小。在引基础上学生可以很快地说出100 200 900角。通过左右两边不同颜色的刻度,初步建立内、外刻度线的概念。知道可以从左右两边看,关键找0度。

  2、认识量角器

  谈话:刚才我们已经把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就得到这样的一个圆形,请同学们想一想,它和那个学习用品比较像-------量角器

  (1)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说一说对量角器的认识。

  (2)学生拿出量角器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3)说说你的发现,有疑问也可以小组讨论解决。

  (4)小结(课件演示或用教具演示)

  ①半圆的圆心是量角器的中心。

  ②内圆的数字称为内刻度线, 外圆的数字称为外刻度线。

  ③ 以右边的00 为起点,起点处的00 这条刻度线是内刻度00 的刻度线。

  同桌相互操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相互操作,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充分认识了量角器,为下面的度量打好基础。

  3、角的度量

  出示60度角。那么怎样来量角的大小呢?

  (1)自学尝试。

  A、边自学书上第35页上半部分的内容,边自己也学着量一量。

  B、量的时候想一想,你量角的步骤是怎样的?

  C、最后把量角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如果你有疑问,也可以在小组中提出,大家一起来解决。

  (2)指名汇报,教师演示。

  (3)提醒注意:由于量角器有两圈刻度,读刻度时,要根据测量角的方向选择合适的刻度。

  (4)点拨。编儿歌

  板书:量角的步骤

  点对点

  边对边

  找零度

  认刻度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量角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再次放手让学生先自学,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行探索并归纳出度量角度的步骤,并学会抓住关键字眼,编儿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量角的方法。

  4、角的分类及各种角间的关系

  (1)量一量下面各角的度数,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直接在书上量,并填在书上)

  (2)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全班反馈总结。

  板书:直角是90度

  *角是180度 1*角=2直角

  周角是360度 1周角=2*角

  锐角<90度

  90度<钝角<180度

  谈话:刚才我们学习了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你喜欢这些角吗?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把它们画出来,再用量角器验证。(展示生画的角)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的逻辑联系,通过角的度量对角进行分类,这样使学生既巩固了角的度量方法,又对角的分类及各种角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为后面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打下基础。

  5、画角

  谈话:给你一个角的度数,你能画出来吗?

  (1) 尝试画一个40度的角。

  (2) 小组内交流画法。

  (3) 总结画角的方法,课件演示。

  (4) 再练习画几个角。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全课总结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何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谈收获,系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合知识背景出发,既要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优势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要时期感受到自身已有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这样就把枯燥的知识变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充分利用多媒体,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度的概念非常抽象,以往教师指着量角器比划,学生听的无趣,听了半天还是一头雾水。而通过课件演示:古希波来人认为一年360天,所以把一个圆,分成360 份,然后分为二个半圆,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学生听得入神。动画演示,并在不同位置着色闪动。这样既使“度” 的概念形象化,而且分解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难点。

《角的度量》教案14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的角的大小。

  ●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

  1. 认识量角器,学会使用量角器量角。

  2. 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叉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所画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

  教师:投影仪,教学量角器,三角板,大小相等小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角的组成)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那么你知道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吗?

  生: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师:嗯,说的真好,那么你会判断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吗? 生:能。

  师:那么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啊?

  生:第二个,第四个和第六个是角。

  师:同意吗?

  生们:同意。

  师:那么哪些不是角呢?

  生:第一个,第三个和第五个。

  师:哦,这些都不是角。所以我们在判断图形是不是角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看清楚它有没有顶点,有没有两条直直的边。好,那么,请同学们继续看,这也是一个? 生:角。

  师:好,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角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变小了。

  师:那么这时候呢?

  生:变大了。

  师:那么,同学们,这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啊?

  生:两条边*的角度有关系。

  师:对,一个角的大小跟这个角两条边*的角度有关系。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一些角的知识,今天这节课呢,我们一起来继续研究角的知识好不好? 生:好。(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如何能够精确的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这两个角,请你告诉我,这两个角哪个大?

  生:角1那个大(角2那个大;一样大)【也可能回答的一样,都是角2那个大,这时候问他,大多少呢?】

  师:哦,同学们通过肉眼观察,这两个角,觉得角1这个大一点,又好像角2那个大一点。到底哪一个大呢。我们有没有什么方法来比较比较呢?

  生:重合。(用量角器,师:哦,你知道用量角器来量,很好,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1) 引入第一种方法:活动角(能够比较出大小,但不精确)

  师:老师这儿呢,有一些材料可以帮助我们一下,请同学们看一看。这是一个活动角。这个活动角可以帮助我们找出那个比较大的角,怎么找呢?请一位同学上来尝试一下。 生上台尝试。得出角2大。

  2)引入第二种方法:小角拼凑法(能够较为精确的比较出大小,大多少)

  师:恩,有了活动角的帮助,我们很容易就判断出了角2大,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工具,是一些小角,有没有哪个孩子想到办法用这些小角来量出这两个角哪个大呢?我请三个孩子共同上来完成这个过程。

  生上台演示。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他们的摆法吗?

  生:同意。

  师:那么,同学们在摆的过程中有没有要注意的地方啊?

  生:小角的顶点要对其大角的顶点。最下面的小角的边要对其大角的边。

  师:恩,很好,通过这个方式我们也得出了哪个角大?

  生:角2大。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角1用了三个小角,角2用了四个小角。

  师:角2比角1?

  生:多了一个角。

  师:通过用小角我们不仅比出了大小,而且我们比的更精确了,知道了大多少。 生:对。

  师:哦,这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那么我们再用这些小角来试一试好不好,谢老师随便画一个角。

  3)给出任意角,发现小角的方式的局限,引入量角器

  师在黑板上作图,随意画一个角。

  师:好,现在我想知道这个角和角2哪个大?你们能不能用小角来尝试一下?

  请三个同学上台演示一下。

  师:好,结果出来了吗?

  生:出来了。

  师:哪个大啊?

  生:角3

  师:那么谢老师要问了,大多少呢?

  生:大一点点。

  师:大一个小角?

  生:不是。

  师:那怎么办啊?好像我们的小角太大了。怎么办呢?怎样我们才能精确的量出大多少呢? 生:那我们就把角做得再小一点。

  4)介绍量角器(中心点,外圈刻度,外圈零刻度线,内圈刻度,内圈零刻度线)以及角的计量单位,角度的读法及写法。

  师:为了要把角量得更精确,古人就发明了一种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的工具,那就是量角器。这个量角器,同学们看,这个量角器是个什么形状的啊?

  生:半圆形的。

  师:对,古人把这半圆形*均分成了180份,每份都是一个很小的角,所以量角器其实就是由一个一个很小的角组成的,每一个小角的度数是:1度。记作:1。计量角的单位叫做:度,用一个小圆圈表示。我们一起来用手比画一下1度。那么十个一度的小角组成的就是多少?

  生:10度。10度应该怎么写呢?先写一个?

  生:十。再在右上角上画一个小圈。

  师:请同学们尝试比画一下,请注意小圆圈要画在右上角。那么60个这样一度的小角组成的就是?

  生:60度。

  师:在作业本上写一写。90个一度的小角组成的就是?

  生:90度。

  师:好,我们继续观察所有的小角的顶点都汇集在一点上,这儿叫做量角器的中心。再仔细观察一下,还有什么特点?这个量角器有两圈?

  生:数字。

  师:是两圈刻度。这两圈刻度有什么特点呢?

  生:外圈刻度是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180°内圈刻度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从0~180。

  师:外圈的零度在哪儿?

  生:这儿。

  师:很好,这个零度所在的这条线叫外圈零刻度线。那么根据这个外圈零刻度线,那么内圈零度所在的线叫什么呢?

  生:内圈零刻度线。

  师:内圈零刻度线在哪儿呢?你能在你的量角器上找到吗?

  生:能。

  师:好,请你找一找。然后指给我看一看。很好,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量角器的知识,你能不能指着自己的量角器告诉你的同桌量角器上的每一部分呢?

  生与同桌交流。

  4)引导学生看书并勾出重点。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开,翻到第37页,在37页的中间有一段话很重要,请同学们用笔把这段话勾起来,“角的计量单位是~~~~~~~~~~~”

  5)量角器的使用

  师:很好,我们认识了度量角的工具,那么我们要怎么样应用这个量角器来量角呢?首先请同学们拿出量角器,跟着老师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首先,将量角器的中心对准角的顶点,角的一边对准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仔细看,我们要数它的度数,应该从180度数起还是从0度数起?

  生:0度。

  师:好,这里的零度在外圈上还是在内圈上?

  生:内圈上。

  师:那么我们就要沿着内圈数。10度,20度,30度~~~~~~~~~~另一条边落在了哪一条刻度线上了呢?

  生:60度。

  师:所以这个角的度数就是?

  生:60度。

  师:很好,我们再来回忆并尝试一下这个过程,首先将~~~~~~~~~~~~~~~~~~~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步骤很重要?

  生:中心点对顶点。一条边要对齐零刻度线。看准0度在哪儿。

  3.生尝试应用量角器并总结

  师:很好,那么孩子们想不想自己试试呢?

  生:想。

  师:好,就请同学们同桌一起尝试一下角2的度量,开始。

  生同桌尝试。

  师:好,量出来了吗?

  生:量出来了。

  师:你是怎么量的?老师想请一对同桌上讲台上来试一试,请一个同学做,一个同学说。 生:我们是这样量的~~~~~~~~~~~~~~~~~~~~~~~~~

  师:同意他们的做法吗?

  生:同意。

  师:还有没有想上来尝试一下的呢?

  生同桌2上台尝试。

  生:我们是这样量的~~~~~~~~~~~~~~~~~

  师:他们量的好不好啊。

  生:好。

  师:你们是这样量的吗?

  生:是的。

  师:很好。谢老师总结了一下这个步骤,其实呀,就六个字:两重合,一看准。什么两重合呢,就是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一看准就是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六个字。

  生们:两重合,一看准。

  师:请你告诉你的同桌,这两重合,一看准是什么意思。

  生同桌互相解释。

  4.生实践应用量角器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用我们刚才学习的知识尝试量一量38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请你们量出,角1,角2,角3,角4,角5的度数分别是多少?

  生尝试。

  板书设计:

  (略)

  教学反思:

  如何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以及测量的步骤是这节课的重点。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测量角的步骤和方法,通过对角的测量,同时总结出角的大小的规律,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的大小,*的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角的度量》教案15

  教学目标:

  1.经历量角器的形成过程,认识量角器。

  2.会使用量角器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量角的方法,能够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

  1.灵活使用量角器。

  2.能根据测量的情况,区分内、外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张练习纸,两种量角工具(单个小角和半圆量角工具),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两个角,角一和角二)课前纪翔和李毅画了两个角,让我帮忙比较大小,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帮他俩比较一下,哪一个角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角的度量

  (此处更改为直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目的是更贴近生活,引出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1.测量工具的选择

  看到这四个字,你有什么问题?(用什么量?怎么量?……)咱们一个个的来解决,先看第一个问题“用什么量?”谁来猜猜看?(尺子……)这都是大家的猜想,究竟谁说的对呢?咱们一起想一下以前学过的有关测量的知识,能不能有所启发。(课件)线段的测量和面积的测量。大家想想看,用什么来测量角的大小呢?(用小线段的长度测量大线段的长度,用小正方形的面积来测量大图形的面积,应该用小角来测量大角。)

  2.两种量角工具的选择

  (1)用单个小角量角

  用单个小角量一量练习纸一上的角一是几个小角?(先自己量,然后生演示操作,是两个小角。)那么角二是几个小角呢?试着量一量。(学生演示)这次需要四个小角,有没有比较简便快捷的方法,一下就能量出来呢?

  (此处,更改为量取四个小角的角,比较麻烦,从而引出半圆量角工具。四个小角的目的让学生知道每个小角的顶点都聚在一个点上,就是半圆量角工具的中心,为后续角的度量打下基础。)

  (2)连在一起的角

  我们可以将这些小角连在一起,组成这样一个量角工具(出示半圆)。我们再用这第二种工具来量一量角2是多少个角?(4个小角)用第二种工具来量角3是多少个角?(3个半小角)

  【设计意图:4个小角制造麻烦,促使改进量角工具为半圆量角工具,更为简单快捷。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每个小角的顶点都在半圆量角工具的中心;由3个半小角制造认识的冲突,促使学生思考改进量角工具的方法。】

  3.改进量角工具

  (1)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改动一下手中的量角工具,是我们的测量结果精确的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呢?(课件)将每一小角再分成两个小角,数出一共有七个小角。

  (2)给量角工具标上数字

  如果每次都是一个一个的数,有什么感受?能不能想个办法,不用一个一个的数,一眼就能看出这是12呢?

  开始的这条边上应该表上数字几?想想我们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时,都是从刻度几开始的?

  (3)再测量一个角,但是还是不能用一个整数表示,怎么办呢?(课件)把每个小角*均分成十分,可以得到多少个更小的角?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数出7个、12个角,体会到一个个数比较麻烦,引发出进一步改进量角器的必要。】

  4.简化量角工具

  看看现在的量角工具有什么感受?简化量角工具,得到的工具和量角器几乎是一样的。

  5.量角器上读角

  (1)认识一度角

  把半圆*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一度角。记作“1°”。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那两个一度角是几度角?三个一度角是几度角?

  (2)认识几度角

  ①认识5度,145度角。②反方向读角,怎么能看出是50度的角?

  (3)能不能想办法不用计算不用数,一眼就能看出是50度的角?

  【设计意图:认识角的计量单位,感知1度角的大小,初步理解量角的方法。50度角同时引发读角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引出外刻度。】

  6.认识量角器各部分名称

  量角器外圈数字叫外刻度,量角器内圈数字叫内刻度。量角器有两个0刻度线,分别对应着内外刻度。所有小角顶点聚集在一起的这个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

  同学们看我手中的大量器,和老师一起说说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7.(1)读出下列各角的度数

  开口向右70度角和开口向左60度角,开口向右用到量角器的内刻度,开口向左用到量角器的外刻度。

  (2)在2号练习纸上画出下列各角(注意强调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刻度线)90°,180°,120°,60°(强调内外刻度两种表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和使用内刻度和外刻度,在会读的基础上正确的画出各个角。】

  (此处增加开口向右70度角和开口向左60度角,以及在纸上画角,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内外角,也为量角做好了准备。)

  (3)拿出自己的量角器,试着量一量3号练习纸上角一的大小。(学生操作演示)强调注意中心点对齐,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对齐,看是内刻度还是外刻度并读出度数。

  (4)量一量3号练习纸上其余各角的度数。

  三、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角的度量》教案3篇(扩展4)

——《角的度量》教案

《角的度量》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角的度量》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角的度量》教案1

  【教学内容】教材第26-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加深对角的意义的理解。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初步建立1°角、30°角、60°角、120°角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在画角和量角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操作的良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2)通过先估后量,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基本方法,能灵活、正确地测量各种不同位置的角。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材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认识量角器,能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为此,教材提出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认识量角的工具-----量角器;第二个问题是用量角器找角、画角;第三个问题是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第四个问题是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用具】

  班班通课件、量角器、三角板、牙签。

  【教学过程】

  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角的相关知识,下面和老师一起来复习吧!

  (一)角的概念和各部分的名称

  1.提问:(1)怎样的图形叫做角?黑板上画1个角。(2)说一说角各部分的名称。书写:边、顶点、边。并演示延长。

  (预设: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角的两边都是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教师用直线笔延长演示,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无限延伸的含义。)

  2.出示几个角。

  (1)让学生把这些角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它们排队。(见班班通课件)

  (2)教师继续追问:“你知道角3比角1大多少吗?”

  3.揭示课题

  师小结:如果我们能够度量出这两个角的大小,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究竟相差多少呢?(揭示课题:角的度量(二))

  (设计意图:“思起于疑”,在导入环节,在让学生指出各部分的名称之后,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你知道角3比角1大多少吗?”抛给学生,由于无法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个问题,一下激起了学生的疑问,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揭示课题后,教师顺势提出,要知道“角3比角1大多少,可以使用什么方法?”

  (1)目测:用某个固定大小的角去比和量。

  (2)用量角器。板书“量角的大小,用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

  (1)课件出示量角器。学生观察黑板上的或者自己的量角器上有什么。

  (2)让部分学生尝试说一说量角器上各部分的名称。

  (3)教师小结归纳(课件出示)。

  (4)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5)师结合学生讨论并出示课件(建立1度的观念)

  (6)认识几度。让学生量角器上找出50度、140度的角,并分别在上面的图上画出来。后请一学生在黑板上指出。(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在认识量角器时,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量角器,知道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并认识。在让学生认识1度的角时,放手让学生自主观察,紧接着让学生找角,建立使用量角器的表象。)

  2.量角。

  (1)课件上出示书本上的∠1,提问:你能读出这个角的度数吗?该怎么办呢?

  让学生尝试度量书本26页的∠1,并标上度数。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以下几种错误类型的同学,但不急于纠正。

  ①错误类型一:中心点和角的顶点没有重合。②错误类型二:零刻度线与角的边没对齐。③错误类型三:内外圈读数反了。

  (2)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自己度量角的具体步骤。

  (3)请学生说一说量角的方法和步骤。让刚才巡视中注意发现有错误的同学先汇报,同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说说怎样才能避免以上错误,正确迅速地量出角的度数呢?

  (4)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学生的量角的步骤:课件展示。

  (5)教师一边演示量角,一边让学生对着课本上的∠1,跟老师一起用量角器度量。

  (6)课件展示歌谣:(齐读)

  (7)学生自主度量26页的∠2,同时同桌互相交流方法。

  (8)教师再次点一下量角的方法和量角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3.摆角。(每人提供两根牙签)

  (1)在自己的量角器上用牙签摆角:一人板演,在课桌上摆相应角。

  ①摆一个1度的角。指名演示,同桌说说怎么摆的?

  ②摆一个直角。

  ③摆30度、45度、60度、120度的角,同桌互评。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摆1度的角、90度的角,帮助学生建立特殊角的表象,再摆30度、45度、60度、120度的角,有利于学生正确判断所摆的角的度数是读内圈,还是外圈,从而解决量角时读数的难点。最后让学生脱离量角器,在桌子上摆角,培养学生对角度大小的初步估量。)

  4、画角:怎么画一个60度的角呢?

  (1)学生自主用量角器画一画;

  (2)师出示课件(边回放边强调)。

  5、巩固环节。(结合教材第27页练一练第1-5题)

  (1)在量角器上找出70度、130度的角,分别在右面的图上画出来。

  (2)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上每个角各是多少度。

  (3)用先估一估下图中各角的度数,然后量一量,你估得准吗?

  (4)量一量生活中的角。

  6、小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学会了什么呢?

  7、作业:完成第27页第6题,数一数一共能拼出多少个角。

  板书:

  1、认识量角器;

  2、在量角器上找角;

  3、量角;

  4、拼角;

  5、画角;

《角的度量》教案2

  教学内容:

  角的度量和“练一练”,练习二十二第5~7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1的角的大小。

  2.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红色木条做的一个角,师生每人准备一个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练习二十二第5题。用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口算得数。

  2.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

  3.直接比较角的大小。

  在黑板上画两个大小不同的角,第一个角稍大一些。再用红色木条做一个角,使它与画的第二个角相等。

  先用木条做的角与第一个角比较。

  提问:哪个角大?是怎样比出来的?你能具体说出大多少吗? (不能)

  再用木条做的角与第二个角比较。

  提问:这两个角的大小怎样?是怎样比的?你能具体说出这两个角都是多大的角吗?(不能)

  如果我能说出红木条的角有多大,你能说出第二个角有多大了吗?

  4.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能直接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但不能说出它们具体有多大。如果能像量线段那样,能用一种单位去量一量,知道一个角的大小,就能很方便地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了。那么,究竟用什么去量呢?量出的结果用什么做单位呢?怎样去量角呢?这些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二、认识量角器

  1.认识角的计量单位。

  说明:量角的大小,要用到量角器。这就是一个量角器。(出示量角器)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量角器。(投影出一个量角器)

  提问: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

  现在我们来看这个半圆,从0开始到180为止。想一想,这个半圆被*均分成了多少份?

  说明:把半圆*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叫做1度的角。(用一根线穿过量角器的中心,拉出1度的角让学生看)也就是说,计量角的单位是“度”。(板书:度)写“度”可以用一个小圆圈来表示,此为“1度”,我们这样写。(板书:)

  领学生读“1’。

  追问:计量角的单位是什么?1‘的角有多大?(用线拉出角再观察)

  指出:计量角的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2.认识量角器的结构。

  (1)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是1‘,这样的10份所对的角是10度的角,(拉出10度的角,并板书:10。)这样的60份所对的角是60度的角,(拉出60度的角,并板书:60。)这样的90份所对的角是90度的角。(拉出90度的角,并板书:90)

  (2)请同学们继续观察,量角器上这个小圆点(指中心)叫做量角器的中心。(板书:中心)再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几圈刻度?外圈的刻度0~180‘是按怎样排列的?内圈呢?

  指出: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外圈刻度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180,内圈刻度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从0~180。同学们看明白了吗?

  (3)现在来观察外圈的刻度线,从左边起看到o’刻度线了吗? (在线一端打结,与中心重合。用线拉00)拉出10、30、90、120、180,分别让学生说出是多少度。

  提问:谁能从左边起找出外圈50的刻度线,请你拉这根线来表示。(指名演示)

  谁再来找出90的刻度线?(指名演示)

  再请哪位同学来找出外圈125的刻度线?(指名演示)180呢?

  外圈的刻度会找到吗?

  (4)从右边起,内圈的刻度怎样找呢?现在谁用线来拉一拉,表示出内圈0的刻度线?(指名演示)45呢?

  哪位同学来找内圈的80?(指名演示)90呢?

  再指名学生用拉线的方法找出140、180的刻度线。

  内圈的刻度会找了吗?

  (5)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量角器。与老师这里的一样吗?你的量,角器上的中心在哪里?

  大家一起来找量角器上的刻度。从左边起,找0刻度线、10刻度线、135刻度线、180颗度线。再从右边起,找0、10、135、180 刻度线。(老师巡视)

  三、教学角的量法

  1.自学课本。

  我们已经认识了量角器,能指出量角器上的度数。怎样用量角器量一个角的度数呢?请大家看课本。从111页倒数第二行看起,到例1完。看完后告诉老师,量角要分几步,哪几步?

  2.提问:量角要分几步进行?哪两步?

  指出:可以把量角的方法归纳为“两重合,一看数”。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

  两重合: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o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一看数: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

  3.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量这个角的度数。(投影一个40的角) 先要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然后做到“两重合”。(边说边演示重合的方法)

  再看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现在知道这个角多少度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为什么要看内圈?

  指出:在量角时要特别注意,弄清看哪一圈的刻度。这里是用右边起内圈的o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的,要按逆时针方向找出另一条边对着多少度。这条边对着40,这个角就是40,可以这样写。(板书:40)

  4.练习。

  请同学们按这样的方法,量一量“练一练”中的三个角各是多少度,写在角的下面。量的时候,把量角器按照图上表示的量角器的位置放。(老师巡视指导)

  提问:量出每个角各是多少度?

  5.提问:请你看一看,第112页例1下面有两个角,它们的大小一样吗?

  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它们大小是不是一样?

  现在请同学们量一量,这两个角各是多少度,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提问:左边的角多少度?(板书:30)右边的角呢?(板书:30)

  提问:这两个角大小怎样?为什么?

  刚才比较时,我们看出这两个一样大的角,画的时候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角的大小跟这有没有关系?

  指出:角的两条边是两条射线,可以无限延长。所以,角的大小和画出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追问: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用木条角再演示,说明跟两边*的大小有关系)

  6.比较上课开始时出现的两个角的大小。

  现在我们来量出上课开始时,黑板上的两个角的度数。(师生一起量,写出度数)

  你现在能具体说出这两个角有多大了吗?第一个角比第二个角大多少度?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具体地知道一个角有多大了,也能知道角的大小具体相差多少了。现在谁来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哪些知识?用量角器要怎样量角?

  说明:用量角器量角时,还要注意应该看哪一圈的度数。

  五、课堂作业

  1.请同学们量出练习二十二第6题里三个角的度数,并把它写在自己的课本上。

  2.练习二十二第7题。

《角的度量》教案3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本节内容属于*面几何图形范畴,是在学生认识角、会画角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估计角的大小使学生体会统一度量角的单位的必要性;学会用量角器量角来比较不同角的大小,能否正确使用量角器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过程。

  学情分析

  1、结合以往教学经验,学生在正确使用量角器的环节掌握不好,尤其对里圈、外圈两个0°线混淆,导致角度写错。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对于角度相差大的角,学生可直观比较角的大小,但要准确量出角的度数,学生对量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在量角时,没有做到“两重合,一对齐”(中心点与基点重合,0°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与刻度线对齐。)导致所量的角的度数与实际度数出现错误。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

  2、认知目标: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3、能力目标:正确使用量角器,能用量角器,准确量出任意角的度数。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确使用量角器。

  难点:准确量出任意角的度数。

《角的度量》教案4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角、周角,知道*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引发知识冲突,引出“度”

  第一次情境引入

  小丸子和花轮同学各画了一个角,争论谁画的角大?你们能帮着想个办法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并喜爱的人物,吸引、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如重叠、剪、利用三角板或活动角等)直观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

  第二次情境引入

  出示挖掘机工作时的情境。

  谈话:挖掘机的“长臂”组成的角都不一样,挖掘机的高度和“长臂”的的长度都可以用尺量,用米等长度单位来表示,那么用什么度量角?用什么单位表示角的大小呢?

  【设计意图】挖掘机工作时的情境,通过上节课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但对想知道角的具体大小,如何测量,学生无从说出,这就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并感觉到度量的必要性,促使学生产生积极探究未知的心理倾向,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的基础上,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

  二、合作探究 学习新知

  1、认识度量单位

  分小组讨论、汇报。

  谈话:大家说得对不对?下面听小电脑博士的介绍。

  (听介绍,课件演示)

  认识10 角:(多媒体) 出示一个圆,分成360份,然后分为二个半圆,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在不同位置着色闪动。而度就是角的大小单位,通常我们用10 表示1度。

  (媒体展示 10 100 200 900 角。问: 100 由几个10 组成?如果一个角由90个10 组成是几度的角)

  为了方便,又从左边开始标数字。演示10 100 200 900 角。

  板书: 10 =1度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让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度,建立起1度角的概念、大小。在引基础上学生可以很快地说出100 200 900角。通过左右两边不同颜色的刻度,初步建立内、外刻度线的概念。知道可以从左右两边看,关键找0度。

  2、认识量角器

  谈话:刚才我们已经把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就得到这样的一个圆形,请同学们想一想,它和那个学习用品比较像-------量角器

  (1)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说一说对量角器的认识。

  (2)学生拿出量角器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3)说说你的发现,有疑问也可以小组讨论解决。

  (4)小结(课件演示或用教具演示)

  ①半圆的圆心是量角器的中心。

  ②内圆的数字称为内刻度线, 外圆的数字称为外刻度线。

  ③ 以右边的00 为起点,起点处的00 这条刻度线是内刻度00 的刻度线。

  同桌相互操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相互操作,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充分认识了量角器,为下面的度量打好基础。

  3、角的度量

  出示60度角。那么怎样来量角的大小呢?

  (1)自学尝试。

  A、边自学书上第35页上半部分的内容,边自己也学着量一量。

  B、量的时候想一想,你量角的步骤是怎样的?

  C、最后把量角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如果你有疑问,也可以在小组中提出,大家一起来解决。

  (2)指名汇报,教师演示。

  (3)提醒注意:由于量角器有两圈刻度,读刻度时,要根据测量角的方向选择合适的刻度。

  (4)点拨。编儿歌

  板书:量角的步骤

  点对点

  边对边

  找零度

  认刻度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量角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再次放手让学生先自学,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行探索并归纳出度量角度的步骤,并学会抓住关键字眼,编儿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量角的方法。

  4、角的分类及各种角间的关系

  (1)量一量下面各角的度数,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直接在书上量,并填在书上)

  (2)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全班反馈总结。

  板书:直角是90度

  *角是180度 1*角=2直角

  周角是360度 1周角=2*角

  锐角<90度

  90度<钝角<180度

  谈话:刚才我们学习了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你喜欢这些角吗?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把它们画出来,再用量角器验证。(展示生画的角)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的逻辑联系,通过角的度量对角进行分类,这样使学生既巩固了角的度量方法,又对角的分类及各种角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为后面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打下基础。

  5、画角

  谈话:给你一个角的度数,你能画出来吗?

  (1) 尝试画一个40度的角。

  (2) 小组内交流画法。

  (3) 总结画角的方法,课件演示。

  (4) 再练习画几个角。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全课总结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何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谈收获,系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合知识背景出发,既要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优势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要时期感受到自身已有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这样就把枯燥的知识变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充分利用多媒体,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度的概念非常抽象,以往教师指着量角器比划,学生听的无趣,听了半天还是一头雾水。而通过课件演示:古希波来人认为一年360天,所以把一个圆,分成360 份,然后分为二个半圆,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学生听得入神。动画演示,并在不同位置着色闪动。这样既使“度” 的概念形象化,而且分解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难点。

《角的度量》教案5

  一、教学内容

  1.认识线段、直线、射线。

  2.角的度量。

  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4点)

  三、具体内容

  1.线段、直线、射线。

  有的教材是先讲直线、再讲线段和射线,这里的编排是从学生已有的关于线段的认知经验出发,先讲线段,在认识线段的基础上,再认识直线和射线。关于线段的编排,先直观呈现拉直的线、绷紧的弦等,再语言描述、最后给出符号表示。虽然直线和射线的概念比较抽象,还是结合了一些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来体会“无限”“延伸”等特点。如手电光、汽车灯光、探照灯光等,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最后,教材提示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直线、射线与线段的区别。清楚地呈现了比较的3个维度。

  2.角

  教材从学生直观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出发,结合刚刚所学射线特征说明角的含义,既是“角”的概念归纳,又是角的特征的进一步认识。

  3.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编排的重点是引出角的单位,因为量角的本质就是要找出一个角里包含了多少个角的单位。也就是角的单位的产生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1°的概念,也就是角的单位,利用角的单位就介绍了量角的工具——量角器,从而也说明了量角器的制作原理,为学生在使用量角器量角时,更好掌握操作方法提供了帮助。

  4.量角。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不但给出了量角的直观图,而且还强调对操作步骤的梳理。后面“做一做”第1题两个角的开口方向不同,需要依据起始边认读角的度数,是正确读出角的度数的技能训练;第2题则意在引导学生深化认识“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的道理,强化对角的特征的理解。

  5.角的分类。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直角,通过测量,让学生发现直角等于90°。关于“*角”和“周角”的认识,从角的动态定义引出的,有两个优势,一是通过动态的角度就容易看出它们的形成过程,*角的两条边在同一直线上,而周角的两条边重合了,让学生理解“*角”和“周角”的概念;二是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它们的度数,也与角的单位是把一个圆周*均分成360份这一定义相呼应。与此同时,对锐角、钝角的认识,同样需要从角的单位出发,利用度数范围来重新定义这两种角。

  后面的例5则教学5种角之间的关系。这里的核心是从度数出发,从大小排序和倍数这两个角度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6.画角。

  与量角一样,教材仍然关注画角的步骤的整理,分三步:第一步,定线;第二步,定点;第三步,连线。并且,图示与文字对应,有利于学生较快地掌握画角技能。

  四、课后练习

  五、 教学建议

  1.准确把握学习起点,恰当定位教学目标。

  二年级上册已经涉及到“角的认识”的一些基本内容,已经知道的直角、钝角、锐角的大小关系,如关于“线段”的认识,以此为基础,进行直线、射线的特征认识教学。只有恰当定位教学目标,才能引导学生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有新的收获。

  2.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关注方法的适度提炼。

  本单元内容的一大特点是操作活动多,也可先让学生尝试,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直观经验之后,再引导学生对操作过程进行归纳,提炼出一般的操作要点,形成一定的操作程序。

  3.结合相关知识的学习,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如在理解直线、射线的特性时,“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等,便隐含了极限的思想。

  4.强调基本内容的掌握,适度拓展提升。

  比如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学习中,除了引导学生掌握用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这是画角的一般方法)之外,可适时引导学生用三角尺画一些特定度数的角,比如画30°、45°、60°、90°、120°等。这样处理已不仅仅停留在画角的层面上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体验特殊三角形间角的关系。此外,还可引导学生量一些超过180°的角的度数,拓展对“角”的认识(例如教材第46页第14题)。

《角的度量》教案6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的角的大小。

  ●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

  1. 认识量角器,学会使用量角器量角。

  2. 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叉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所画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

  教师:投影仪,教学量角器,三角板,大小相等小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角的组成)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那么你知道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吗?

  生: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师:嗯,说的真好,那么你会判断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吗? 生:能。

  师:那么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啊?

  生:第二个,第四个和第六个是角。

  师:同意吗?

  生们:同意。

  师:那么哪些不是角呢?

  生:第一个,第三个和第五个。

  师:哦,这些都不是角。所以我们在判断图形是不是角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看清楚它有没有顶点,有没有两条直直的边。好,那么,请同学们继续看,这也是一个? 生:角。

  师:好,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角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变小了。

  师:那么这时候呢?

  生:变大了。

  师:那么,同学们,这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啊?

  生:两条边*的.角度有关系。

  师:对,一个角的大小跟这个角两条边*的角度有关系。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一些角的知识,今天这节课呢,我们一起来继续研究角的知识好不好? 生:好。(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如何能够精确的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这两个角,请你告诉我,这两个角哪个大?

  生:角1那个大(角2那个大;一样大)【也可能回答的一样,都是角2那个大,这时候问他,大多少呢?】

  师:哦,同学们通过肉眼观察,这两个角,觉得角1这个大一点,又好像角2那个大一点。到底哪一个大呢。我们有没有什么方法来比较比较呢?

  生:重合。(用量角器,师:哦,你知道用量角器来量,很好,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1) 引入第一种方法:活动角(能够比较出大小,但不精确)

  师:老师这儿呢,有一些材料可以帮助我们一下,请同学们看一看。这是一个活动角。这个活动角可以帮助我们找出那个比较大的角,怎么找呢?请一位同学上来尝试一下。 生上台尝试。得出角2大。

  2)引入第二种方法:小角拼凑法(能够较为精确的比较出大小,大多少)

  师:恩,有了活动角的帮助,我们很容易就判断出了角2大,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工具,是一些小角,有没有哪个孩子想到办法用这些小角来量出这两个角哪个大呢?我请三个孩子共同上来完成这个过程。

  生上台演示。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他们的摆法吗?

  生:同意。

  师:那么,同学们在摆的过程中有没有要注意的地方啊?

  生:小角的顶点要对其大角的顶点。最下面的小角的边要对其大角的边。

  师:恩,很好,通过这个方式我们也得出了哪个角大?

  生:角2大。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角1用了三个小角,角2用了四个小角。

  师:角2比角1?

  生:多了一个角。

  师:通过用小角我们不仅比出了大小,而且我们比的更精确了,知道了大多少。 生:对。

  师:哦,这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那么我们再用这些小角来试一试好不好,谢老师随便画一个角。

  3)给出任意角,发现小角的方式的局限,引入量角器

  师在黑板上作图,随意画一个角。

  师:好,现在我想知道这个角和角2哪个大?你们能不能用小角来尝试一下?

  请三个同学上台演示一下。

  师:好,结果出来了吗?

  生:出来了。

  师:哪个大啊?

  生:角3

  师:那么谢老师要问了,大多少呢?

  生:大一点点。

  师:大一个小角?

  生:不是。

  师:那怎么办啊?好像我们的小角太大了。怎么办呢?怎样我们才能精确的量出大多少呢? 生:那我们就把角做得再小一点。

  4)介绍量角器(中心点,外圈刻度,外圈零刻度线,内圈刻度,内圈零刻度线)以及角的计量单位,角度的读法及写法。

  师:为了要把角量得更精确,古人就发明了一种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的工具,那就是量角器。这个量角器,同学们看,这个量角器是个什么形状的啊?

  生:半圆形的。

  师:对,古人把这半圆形*均分成了180份,每份都是一个很小的角,所以量角器其实就是由一个一个很小的角组成的,每一个小角的度数是:1度。记作:1。计量角的单位叫做:度,用一个小圆圈表示。我们一起来用手比画一下1度。那么十个一度的小角组成的就是多少?

  生:10度。10度应该怎么写呢?先写一个?

  生:十。再在右上角上画一个小圈。

  师:请同学们尝试比画一下,请注意小圆圈要画在右上角。那么60个这样一度的小角组成的就是?

  生:60度。

  师:在作业本上写一写。90个一度的小角组成的就是?

  生:90度。

  师:好,我们继续观察所有的小角的顶点都汇集在一点上,这儿叫做量角器的中心。再仔细观察一下,还有什么特点?这个量角器有两圈?

  生:数字。

  师:是两圈刻度。这两圈刻度有什么特点呢?

  生:外圈刻度是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180°内圈刻度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从0~180。

  师:外圈的零度在哪儿?

  生:这儿。

  师:很好,这个零度所在的这条线叫外圈零刻度线。那么根据这个外圈零刻度线,那么内圈零度所在的线叫什么呢?

  生:内圈零刻度线。

  师:内圈零刻度线在哪儿呢?你能在你的量角器上找到吗?

  生:能。

  师:好,请你找一找。然后指给我看一看。很好,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量角器的知识,你能不能指着自己的量角器告诉你的同桌量角器上的每一部分呢?

  生与同桌交流。

  4)引导学生看书并勾出重点。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开,翻到第37页,在37页的中间有一段话很重要,请同学们用笔把这段话勾起来,“角的计量单位是~~~~~~~~~~~”

  5)量角器的使用

  师:很好,我们认识了度量角的工具,那么我们要怎么样应用这个量角器来量角呢?首先请同学们拿出量角器,跟着老师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首先,将量角器的中心对准角的顶点,角的一边对准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仔细看,我们要数它的度数,应该从180度数起还是从0度数起?

  生:0度。

  师:好,这里的零度在外圈上还是在内圈上?

  生:内圈上。

  师:那么我们就要沿着内圈数。10度,20度,30度~~~~~~~~~~另一条边落在了哪一条刻度线上了呢?

  生:60度。

  师:所以这个角的度数就是?

  生:60度。

  师:很好,我们再来回忆并尝试一下这个过程,首先将~~~~~~~~~~~~~~~~~~~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步骤很重要?

  生:中心点对顶点。一条边要对齐零刻度线。看准0度在哪儿。

  3.生尝试应用量角器并总结

  师:很好,那么孩子们想不想自己试试呢?

  生:想。

  师:好,就请同学们同桌一起尝试一下角2的度量,开始。

  生同桌尝试。

  师:好,量出来了吗?

  生:量出来了。

  师:你是怎么量的?老师想请一对同桌上讲台上来试一试,请一个同学做,一个同学说。 生:我们是这样量的~~~~~~~~~~~~~~~~~~~~~~~~~

  师:同意他们的做法吗?

  生:同意。

  师:还有没有想上来尝试一下的呢?

  生同桌2上台尝试。

  生:我们是这样量的~~~~~~~~~~~~~~~~~

  师:他们量的好不好啊。

  生:好。

  师:你们是这样量的吗?

  生:是的。

  师:很好。谢老师总结了一下这个步骤,其实呀,就六个字:两重合,一看准。什么两重合呢,就是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一看准就是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六个字。

  生们:两重合,一看准。

  师:请你告诉你的同桌,这两重合,一看准是什么意思。

  生同桌互相解释。

  4.生实践应用量角器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用我们刚才学习的知识尝试量一量38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请你们量出,角1,角2,角3,角4,角5的度数分别是多少?

  生尝试。

  板书设计:

  (略)

  教学反思:

  如何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以及测量的步骤是这节课的重点。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测量角的步骤和方法,通过对角的测量,同时总结出角的大小的规律,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的大小,*的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角的度量》教案7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也要突出技能的形成和训练。”“画角”是本单元的最后一个内容,是一节技能训练课。针对本节课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设计中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1.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重视讨论和交流。

  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是本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通过用三角尺画角的开放性讨论,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经历画角的过程,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注重实践操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画图一直是学生的一个障碍点,画角更是非常困难。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突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做到动眼观察,动手操作,认真思考。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认真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量角器、直尺、三角尺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

  2.比较、估算角的大小。

  (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

  (1)组织学生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2)组织学生估算这两个角的度数。

  3.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在估算这两个角的度数时,估算结果都不相同,如果能像量线段那样,用一种具体工具去量角,就能很方便地知道一个角的度数了,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角的度量。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二)]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估算两个角的大小引出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导学生明确用一个具体工具去度量角的度数的必要性。

  ⊙探究新知

  1.认识量角器。

  (1)请同学们拿出量角器,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后汇报。

  ①量角器是一个半圆,被*均分成了180份,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就是1°的角。

  ②量角器上有内、外两圈刻度:内圈刻度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表示,外圈刻度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表示。

  ③量角器上这个小圆点叫作量角器的中心点。中心点两边各有一条零刻度线,两条零刻度线组成的角是180°。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运用课件逐一向学生介绍中心点、外圈刻度、内圈刻度、零刻度线)

  (3)在量角器上找一找外圈刻度的45°、85°、165°和内圈刻度的30°、60°、150°的刻度线。

  (学生找刻度线,教师巡视指导,共性问题全班指导)

  2.找角、读角。

  (1)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师:了解了量角器,看一看,你能在量角器上找出50°和140°的角吗?

  (学生找角、读数,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分辨何时看内圈刻度,何时看外圈刻度)

  (2)组织学生交流:如何找到50°和140°的角?

  3.讨论度量角的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26页∠1和∠2,要求学生先估一估这两个角各是多少度,然后尝试用量角器度量这两个角的度数。并说一说量角的方法。

《角的度量》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计量单位度,并认识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2.学生经历量角器形成的过程,在一步一步的操作中让学生自主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

  3.通过判断、比较、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量角的方法,会读量角器的两圈刻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角、10小角、18等份和180等份的半圆工具、量角器。

  课前活动:

  游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媒体出示一个角,演示角变大、变小。

  2.明确角的大小的含义。

  3.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角的知识。

  二、探索量角工具。

  1.猜一猜:黑板上的两个角,哪个角大呢?

  2.验证:(教师出示材料)

  (1)出示一个活动角,用它能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吗?指定一学生上台演示。

  (2)出示一些大小一样的小角,用它们能比较出这两个角的大小吗?

  3.小组活动:运用这些大小一样的小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4.交流反馈:

  重点:

  (1)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

  (2)小角比的优点。

  5.导出量角工具:18个小角拼成的半圆工具。

  6.初步量角:

  (1)试一试:解决用18等份的半圆工具量角时注意的问题。

  (2)练一练:用这个半圆工具再量几个角,引出细分,变成180等份。

  三、认识量角器。

  1.优化量角工具。

  (1) 认识1的角。

  师:为了更加精确的量出角的大小,我们把每一个小角再*均分成10个更小的角。这样,就把一个半圆*均分成了180个小小角,每个小小角的大小就是1度。

  (2)认识几度的角。

  2.认识内、外刻度线。

  (1) 出示55的角:这个角多少度?你怎么知道的?

  (2) 出示125的角:这个角多少度?你怎么知道的?

  师引出在180等份的半圆工具上标上内圈刻度。

  (3)出示反方向55的角,这个角又是几度呢?

  师引出在180等份的半圆工具上标上外圈刻度。

  3.出示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认识量角器。

  四、用量角器量角。

  1.读角的度数专项练习(想想做做4)。

  重点:

  (1)怎样正确读出一个角的度数。

  (2)学生体会应该怎样正确摆量角器。

  2.示范量角(突出量角要点)。

  3.学生独立量角(想想做做1)。

  4.拓展练习: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想想做做3)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学习了角的什么知识?(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

《角的度量》教案9

  教学内容:教材第37~38页角的度量第5~7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的角的大小。

  ●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红色木条做的一个角,师生每人准备一个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用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口算得数。

  2.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

  3.引入课题。也许有的同学会说我们可以用尺子进行测量线段的长度,如果能像量线段那样,能用一种单位去量一量,知道一个角的大小,那该多好啊。那么,究竟用什么去量呢?量出的结果用什么做单位呢?怎样去量角呢?这些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二、认识量角器

  1.认识角的计量单位。

  说明:量角的大小,要用到量角器。这就是一个量角器。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量角器。

  提问: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来看这个半圆,从0开始到180为止。这个半圆被*均分成了多少份?

  说明:把半圆*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叫做1度的角。也就是说,计量角的单位是“度”。(板书:度)写“度”可以用一个小圆圈来表示,此为“1度”,我们这样写。(板书:)领学生读“1’。

  追问:计量角的单位是什么?1‘的角有多大?指出:计量角的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2.认识量角器的结构。

  (1)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是1‘,这样的10份所对的角是10度的角,这样的60份所对的角是60度的角,这样的90份所对的角是90度的角。

  (2)请同学们继续观察,量角器上这个小圆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再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几圈刻度?外圈的刻度0~180‘是按怎样排列的?内圈呢?

  指出: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外圈刻度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180,内圈刻度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从0~180。同学们看明白了吗?

  (3)外圈的刻度线,从左边起看到o’刻度线了吗?拉出10、30、90、120、180,让学生说出是多少度。

  提问:谁能从左边起找出外圈50的刻度线,请你拉这根线来表示。谁再来找出90的刻度线?

  再请哪位同学来找出外圈125的刻度线?180呢?外圈的刻度会找到吗?

  (4)从右边起,内圈的刻度怎样找呢?现在谁用线来拉一拉,表示出内圈0的刻度线?45呢?80?)90呢?

  再指名学生用拉线的方法找出140、180的刻度线。内圈的刻度会找了吗?

  (5)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量角器。与老师这里的一样吗?你的量,角器上的中心在哪里?

  大家一起来找量角器上的刻度。从左边起,找0刻度线、10刻度线、135刻度线、180颗度线。再从右边起,找0、10、135、180刻度线。(老师巡视)

  三、教学角的量法

  1.自学课本。我们已经认识了量角器,能指出量角器上的度数。怎样用量角器量一个角的度数呢?请大家看课本。从111页倒数第二行看起,到例1完。看完后告诉老师,量角要分几步,哪几步?

  2.提问:量角要分几步进行?哪两步?指出:可以把量角的方法归纳为“两重合,一看数”。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两重合: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o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一看数: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

  3.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量这个角的度数。先要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然后做到“两重合”。

  再看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现在知道这个角多少度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为什么要看内圈?

  四、课堂小结

《角的度量》教案10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自己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能通过量角,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3、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具准备:教师用的活动角和量角器各1个,为学生每人印制120°

  和50°的两个角,学生每人准备量角器1个,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受角的大小

  出示活动角,提问:要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可以怎样做?变小呢?

  学生讨论,明确:

  角是有大有小的,角的两条边*一些,角就大一些;把两条边收拢一些,角就小一些,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我们以前学习量线段,是用厘米、分米、米来度量表示,那么,角的大小怎样度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认识量角器:走迷宫,找城堡

  1、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量角器,你看到了些什么?

  2、组织学生交流,说说看到些什么。结合学生的交流,指出量角器像个大迷宫不容易看明白,在这个迷宫里有4座大城堡:中心点、0°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

  3、出示教师用的量角器,请同学们一起走走迷宫,把你找到的4大城堡指给同学看。并指出内刻度线的0°刻度线、外刻度线的0°刻度线,结合学生的交流,指出角的计量单位“度”,并观察1°角的大小。

  三、学习量角、编儿歌

  1、我们认识了量角器,了解了4大城堡,你们会量角了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9页,照书上的样子试着量角。

  2、组织学生交流量角的感受。

  提问:有没有兴趣把量角的过程编成儿歌呢?

  3、用量角器量印在练习纸上的角(50°的),把量角的步骤和方法编成儿歌,发挥集体智慧。

  提问:拿着量角器量角,第一步干什么?

  用量角器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师生共同操作,这一操作过程简单点怎么说?

  学生议:(点对点)板书。

  第二步干什么?怎么编儿歌?

  再用量角器的一条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学生初议(线对线或线对边)

  师生依次分步操作,找关键字编儿歌:

  “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

  追问:这另一边的度线上有两个刻度,应该读哪一个度数?为什么?

  儿歌怎么补充?全班讨论,把儿歌板书完整。

  “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0在外数外,0在内数内”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学生试着量出练习纸上的另一个角(120°的),先估计,再边读儿歌边度量。让学生说说怎样量角,怎样读出度数的。

《角的度量》教案11

  教学目标:

  1、明确角的大小同边的长短、两条边*大小的关系。

  2、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并比较角的大小。

  3、使学生经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的情境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角的正确度量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量角器等,人手一个量角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现在,请同学们画一个角。(生画角)

  师:好,同桌之间比较一下,谁的角比较大?

  师:觉得自己画的角比较大的同学请举起手来。(发现有些学生比较犹豫)同学们都知道,量线段的长短我们可以用尺子;量物体的质量可以用称;那么量角我们可以用什么呢?

  (有学生会说量角器,教师直接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 观察量角器,认识量角器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量角器,它是什么形状的?(生:半圆)

  师:在量角器上面,你还观察到了一些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观察的结果,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均分成多少份的?)

  师:有没有同学来说说,这2个角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相同点是都是50°,不同点是它们开口的方向不同。

  生2:它们边对应的内外刻度不同。

  师:其实啊,我们主要看的是0刻度线,0刻度在内圈,我们就读内圈刻度,0刻度在外圈,我们就读外圈刻度。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几个角的度数。

  3、 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试着量一量题纸上题二的角1吧。(生尝试量角,师巡视)

  师:好,有些同学已经量出了角1的度数,让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量角的吧!

  生:……(生边说量角方法,师利用投影仪展示量法,引导学生如何正确量角)

  师: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为了方便记忆,老师把你们的方法归纳成了一首儿歌:“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刻度看另边,内外要分辨。”

  让学生解释对这首儿歌的理解

  学生量题纸上的角2,深化学生对儿歌的理解。

  师:现在,我们一起观察下大屏幕上的两个角,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边的长短不一样。但是他们大小相等。

  师:也就是说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师: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啊?

  从学生回答中归纳出: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的大小,*得越大,角越大。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师:现在,我们一起再来量一量上课开始我们自己画的角,同桌之间再比较下,到底谁画的角大,大多少?

  2、量一量生活中的角。

  师:我们看下书本38页做一做的第二题,先来看看这面少先队队旗。谁来估计一下,角1大概有几度?角2呢?角3呢?

  (学生量角,交流)

  师:我们再来量量,五角星上的角4和角5分别是几度。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延伸:找一找、量一量生活中的角。

《角的度量》教案1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激发认识角的测量工具和讲师单位的愿望,进而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讲师单位,学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2、让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使其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一个120度的角,与同桌说说你对它的了解。

  2.引想:你知道这个角有多大吗?你能用三角尺上的角量出这个角有多大吗?

  3.学生测量:学生用自己的三角尺上的角量自己练习纸上120度的角。

  4.反馈交流:你是怎样量的?结果怎样?学生边操作边交流各种不同的量法和结果。

  5.设疑:为什么这几位同学量得的结果不同叫经?由此,你想到什么?

  谈话:为了准确测量出角的大小,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你知道度量角的工具是什么吗?

  二、观察交流,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

  1.观察:学生取出量角器观察,和同桌相互说一说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上边有什么?

  2.汇报交流:谁来谈谈你的收获?结合学生回答,启发认识:

  (1)1°的角。

  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这个半圆被*均分成了多少份?

  让学生说,教师作总结。

  追问:计量角的单位是什么?1度的角有多大?在自己的量角器上找一找。

  (2)认识量角器的构造------中心、内外刻度线等。

  让学生再次观察量角器,说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交流后指出:量角器中心的一点是量角器的中心点。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外圈刻度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度~180度。

  同桌相互指一指。

  3.找一找。(教师或学生示范找与学生自己找相)

  (1)在量角器上,从右往左,依次找出0°、20°、90°、125°和180°刻度线。

  (2)在量角器上,从左往右,依次找出0°、20°、90°、125°和180°刻度线。

  (3)同桌互相找一找:一位说刻度,一位找后由对方说找的对不对。

  三、主动探索,掌握旦角的方法

  1.组织探究。

  出示书上量角的图示,谈话:你能照样子用量角器量出课本上的那个角的度数吗?与同桌商量一下量角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学生尝试操作后交流:你是怎样量角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导学生理解量角时的正确做法。

  3.巩固操作。

  (1)学生量练习纸上的∠1,并在小组中说一说是怎样量的。

  指名汇报。

  (2)学生量练习纸上的∠2,并指名上台操作演示。

  提问:谁能给大家提醒一下,量角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强调: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再看另一边。即“两重一看”。

  (3)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

  学生自主测量后相互校正,针对出现的错误,强调“两重一看”的重要性。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其实关于角的知识还有许多,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量角后填空。

  (2)提问:每块三角尺上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和是多少(180度)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提出假设:是否所有的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度数和都是180度。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研究研究。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猜一猜:三个角的大小一样吗?

  (2)量一量:三个角各是多少度?

  (3)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4.布置作业。

  画几个三角形,量出每个角的度数,算一算三个角的和是多少?

《角的度量》教案13

  教学目标:

  1.经历量角器的形成过程,认识量角器。

  2.会使用量角器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量角的方法,能够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

  1.灵活使用量角器。

  2.能根据测量的情况,区分内、外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张练习纸,两种量角工具(单个小角和半圆量角工具),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两个角,角一和角二)课前纪翔和李毅画了两个角,让我帮忙比较大小,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帮他俩比较一下,哪一个角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角的度量

  (此处更改为直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目的是更贴近生活,引出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1.测量工具的选择

  看到这四个字,你有什么问题?(用什么量?怎么量?……)咱们一个个的来解决,先看第一个问题“用什么量?”谁来猜猜看?(尺子……)这都是大家的猜想,究竟谁说的对呢?咱们一起想一下以前学过的有关测量的知识,能不能有所启发。(课件)线段的测量和面积的测量。大家想想看,用什么来测量角的大小呢?(用小线段的长度测量大线段的长度,用小正方形的面积来测量大图形的面积,应该用小角来测量大角。)

  2.两种量角工具的选择

  (1)用单个小角量角

  用单个小角量一量练习纸一上的角一是几个小角?(先自己量,然后生演示操作,是两个小角。)那么角二是几个小角呢?试着量一量。(学生演示)这次需要四个小角,有没有比较简便快捷的方法,一下就能量出来呢?

  (此处,更改为量取四个小角的角,比较麻烦,从而引出半圆量角工具。四个小角的目的让学生知道每个小角的顶点都聚在一个点上,就是半圆量角工具的中心,为后续角的度量打下基础。)

  (2)连在一起的角

  我们可以将这些小角连在一起,组成这样一个量角工具(出示半圆)。我们再用这第二种工具来量一量角2是多少个角?(4个小角)用第二种工具来量角3是多少个角?(3个半小角)

  【设计意图:4个小角制造麻烦,促使改进量角工具为半圆量角工具,更为简单快捷。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每个小角的顶点都在半圆量角工具的中心;由3个半小角制造认识的冲突,促使学生思考改进量角工具的方法。】

  3.改进量角工具

  (1)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改动一下手中的量角工具,是我们的测量结果精确的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呢?(课件)将每一小角再分成两个小角,数出一共有七个小角。

  (2)给量角工具标上数字

  如果每次都是一个一个的数,有什么感受?能不能想个办法,不用一个一个的数,一眼就能看出这是12呢?

  开始的这条边上应该表上数字几?想想我们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时,都是从刻度几开始的?

  (3)再测量一个角,但是还是不能用一个整数表示,怎么办呢?(课件)把每个小角*均分成十分,可以得到多少个更小的角?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数出7个、12个角,体会到一个个数比较麻烦,引发出进一步改进量角器的必要。】

  4.简化量角工具

  看看现在的量角工具有什么感受?简化量角工具,得到的工具和量角器几乎是一样的。

  5.量角器上读角

  (1)认识一度角

  把半圆*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一度角。记作“1°”。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那两个一度角是几度角?三个一度角是几度角?

  (2)认识几度角

  ①认识5度,145度角。②反方向读角,怎么能看出是50度的角?

  (3)能不能想办法不用计算不用数,一眼就能看出是50度的角?

  【设计意图:认识角的计量单位,感知1度角的大小,初步理解量角的方法。50度角同时引发读角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引出外刻度。】

  6.认识量角器各部分名称

  量角器外圈数字叫外刻度,量角器内圈数字叫内刻度。量角器有两个0刻度线,分别对应着内外刻度。所有小角顶点聚集在一起的这个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

  同学们看我手中的大量器,和老师一起说说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7.(1)读出下列各角的度数

  开口向右70度角和开口向左60度角,开口向右用到量角器的内刻度,开口向左用到量角器的外刻度。

  (2)在2号练习纸上画出下列各角(注意强调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刻度线)90°,180°,120°,60°(强调内外刻度两种表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和使用内刻度和外刻度,在会读的基础上正确的画出各个角。】

  (此处增加开口向右70度角和开口向左60度角,以及在纸上画角,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内外角,也为量角做好了准备。)

  (3)拿出自己的量角器,试着量一量3号练习纸上角一的大小。(学生操作演示)强调注意中心点对齐,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对齐,看是内刻度还是外刻度并读出度数。

  (4)量一量3号练习纸上其余各角的度数。

  三、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角的度量》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角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理解角的概念,学会角的表示方法、

  (2)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角度计算、

  2、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在现实情境中认识角的数学活动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增强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一个角,会进行角度的换算是重点、

  2、难点:角的表示、角度的换算是难点、

  3、关键:学会观察图形是正确表示一个角的关键、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量角器、时钟、四棱锥、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观察时钟、四棱锥、

  2、提出问题:

  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棱锥相交的两条棱,都给我们什么样的*面图形的形象?请把它画出来、

  学生活动:进行独立思考、画图,然后观看教师的演示过程、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演示角的形成过程:一条射线OA绕端点O旋转到OB的位置,得到的*面图形──角、

  板书:角、

  二、新授

  1、角的概念、

  (1)提出问题:

  从上面活动过程中,你能知道角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吗?

  学生回答:两条射线、

  (2)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如下图)

  2、角的表示、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137页有关内容,了解角的表示方法、

  教师活动:讲解角的不同表示方法,着重讲解一个顶点有多个角的表示方法、

  请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图中的每个角、

  学生活动:请一个学生板书练习,其余学生独立练习、

  教师活动:巡视学生练习情况,给予评价,对多数同学作出肯定评价、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138页思考题,进行小组交流,获得问题结论、

  教师活动:参与学生交流,并用多媒体演示*角、周角的形成过程,启发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并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评价、

  答案:分别形成*角、周角、

  3、角的度量、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8页内容,讲解角的度量方法及度、分、秒的换算、

  板书:1周角=_____,1*角=_____,1=____,1=____、

  学生活动:思考并完成上面的填空、

  例: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

  教师讲解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139页练习、

  2、计算:(1)4839+6741

  (2)90-781940

  (3)2230 (4)176523、

  此:此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过程中充分地进行小组交流以解决练习过程中的疑难,教师巡视过程中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以答疑解惑,并请学生板书后再讲评、

  3、想一想:时钟在5点15分时,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多少度?

  师生互动:观察时钟在5点15分时,时针与分针所处位置,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先从时针在分针转动到15分时,分针转过的角度与时针转过的角度的关系,并请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答案:76、5、

  四、课堂小结

  师生互动,完成本节课的小结:

  1、什么是角?组成角的图形是什么?如何表示一个角?

  2、本节课还复习了*面、周角?怎样得到这两种角?

  3、角的度量单位是什么?它们是如何换算的?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144页习题4、3第1、2、3、4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填空题、

  1、如下左图所示,把图中用数学表示的角,改用大写字母表示分别是________、

  2、将上右图中的角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来,填入下表:

  3 4

  BCA ABC

  3、( )=_____=_____6000=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4、在钟表上,1点30分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 )、

  A、150 B、165 C、135 D、120

  5、下列各角中,不可能是钝角的角是( )、

  A、 周角 B、 *角 C、 钝角 D、 直角

  三、解答题、

  6、计算:

  (1)5328+4732 (2)1750-327

  (3)1524 (4)31425(精确到1)、

  7、如下图,分别确定四个城市相应钟表上时针与分针所成角的度数、

  8、想一想,做一做、

  (1)用字母表示图中的每个城市、

  (2)请用字母在下图分别表示以北京为中心的每两个城市之间的夹角、

  答案:

  一、1、ADE,BDE,CED,B,AED

  2、5 BCE BAC BAD 

  3、7、5 450 100 ( )

  二、4、C 5、D

  三、6、(1)101 (2)1423 (3)77 (4)62024

  7、30,0,120,90 8、略

《角的度量》教案15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六单元“角的度量”,它是本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的第二节课。教学几何初步知识,不单纯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图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前几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时,已经注意通过一些操作和作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但是限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操作和作图都比较简单,在本册适当提高一些要求,通过教学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等知识,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以及操作和作图的技能。在备课时,我曾经想过把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的知识安排在一个课时内完成,但发现课堂容量非常大,学生学得不扎实。在本次教学中,我把教学内容适当进行了调整,在一节课内集中教学角的度量,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后再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操作探索中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懂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无关,而与角的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

  2、能力目标:进行观察对比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认真细致有序操作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

  三、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要达到目标,形成能力,就必须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力量,教师要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法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将教学思路拟订为“激趣导入——自主探究——巩固内化——拓展延伸”,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节课的知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直线,线段和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对*面图形的最基本概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本节课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直观演示,旧知过度,设疑引入,感受新知。教学角的概念.通过师生的操作,利用动态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引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通过直接的比较,学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开的程度有关,为引入角的度量进行间接比较角的大小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认识量角器,让学生观察,初步认识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建立角的计量单位度和符号“°”。

  第三部分,教学角的度量.在学生认识度量工具——量角器,及其单位、符号的基础上,再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最后通过实际测量说明: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开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本节课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如口答,判断选择,实际操作等),围绕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重点,达到巩固和运用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角的度量》教案3篇(扩展5)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10篇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度量角的大小需要统一的单位,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度量各种角的度数。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教学中注重渗透数形的结合思想。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量角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量角器的使用。

  学具、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板,直尺,小角

  教学设计:

  课前活动:你玩过滑梯吗?来,我们自己做一个滑梯的小游戏:把自己的文具盒拿出来,拿了出自己的橡皮,像我一样把盒子倾斜起来,把橡皮放在上边,你看会发生什么情况?你喜欢什么样(角度)的滑梯?说出自己的想法(理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活动一:让学生比较一下∠a和∠b,这两个角哪一个大?

  你们想不想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那就用自己的方式比较角的大小。

  学生分组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量角。可能出现的想法:

  (1)用直尺量。

  (2)用三角板来量

  (3)描出一个角,将描的角移动后来比较。

  (4)用活动角来比较。

  (5)用小角来量。

  (6)用量角器来量。

  学生探索活动时,主要引导学生用小角来量,用小角量的。如果让学生把所用的小角对折后再来量,看一下,∠a和∠b是不更能说明谁大谁小呢?

  此时讲解:测量长度有长度单位,测量重量有重量单位,那度量角呢?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个单位?

  活动二:尝试使用量角器。

  如有用量角器的,你能介绍一下自己的量角器吗?(看谁是优秀的解说员活动)看能不能让学生通过看书,与小组成员交流,从量角器上面的字开始介绍,把量角器的特点介绍出来。

  (师讲:将圆*均分成360份,其中的一份所对的的角叫做一度,记作1度。通常用1度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生介绍后,师引导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出:

  ①能从量角器上找到直角吗?(要说出直角的顶点和两边的位置——认识量角器的中心与零刻度线)

  ②你能找到几个直角?(要说出直角两边的刻度,注意区别内圈刻度线与外圈刻度线)

  ③你能在量角器上找到最小的角吗?(说一说它与直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它是直角的九十分之一,或直角是它的九十倍)

  ④向学生介绍如何规定1度的角(度量角的单位)后,明晰直角是多少度?*角是多少度?

  3、再量∠a和∠b。

  找学生演示量角的过程:学生在演示时,通过学生的操作,初步引导学生理解点对齐,边重合。

  学生动手操作量角,可能出现的错误有:

  1、中心点与顶点没有对齐、

  2、0刻度线没有与一条边对齐

  3、没有分清是读内圈还是读外圈的度数。

  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指导讲评。(此时,还应该注意:学生易错的题目学生如果不出现,还得以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做一下)

  讨论交流量角的方法,然后汇报应该量角时应该注意什么。

  注意:测量往往有误差,所以学生量得的结果很可能不一样。针对这种现象要讨论: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会不一样?(测量得到的都是近似结果,测量的误差也因人而异)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误差?(比如,延长角的两边,使它们超过量角器的半径……)

  巩固练习:

  p28练一练,第3题生独立练习

  第2题引导学生结合三角板来估计角的大小

  总结:我们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交流总结量角的方法后汇报。

  课外作业:体会量角的用处 我们要设计滑梯,如何来设计坡度?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总结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7-38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的计量单位,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正确地读写角的度数。

  2.经历量角器的形成和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感受量角的意义。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领,知道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及特点

  学情与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教材把这部分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角的度量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两张练习纸,量角工具(单个小角和半圆工具及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发度量的需求

  1.教师出示活动角,引导学生演示将角变大、变小。

  师:你们还记得这位老朋友吗?

  生:活动角。

  师:谁能将这个角变大或变小。(生按老师的要求变大或变小。)

  师:看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大小有关,两边*的程度越大角就越大,两边*的程度越小角就越小。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两个角,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它们的大小。

  师:仔细观察黑板上的两个角。哪个角大?

  生:∠1大。

  师:眼力不错,老师不光想知道哪个角大,还想知道具体大出的部分。有办法解决吗?

  生:用活动角量一量。

  3、用活动角量角。

  师:那就用你的活动角比一比。(学生各自操作)谁到黑板上来比一比。

  师:注意观察,他是怎么比的。用活动角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时要注意什么?(突出顶点重合、边重合)

  生:活动角的顶点要和量的角的顶点对齐,一条边要和量的角的一边重合,然后固定好,照这样再量另一个角,就能看出∠1比∠2大出的部分。

  生:比的时候要注意顶点对齐,一边重合。

  [设计意图:本环节激活了旧知--复习角的大小的含义,唤醒学生对角的大小的度量的高度关注,为用单位角量角的大小做好铺垫;复习用活动角比较角的大小以及比较角的大小时注意“点对点,边对边",这实际上是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的雏形,因此需要重点关注。]

  二、初探角的度量方法,了解量角工具产生的历程。

  1.用同样大的小角(10°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激发学生度量角的需求。

  (1)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两个角的大小

  师:老师还想知道∠1比∠2大了多少个这样的小角,你能利用这些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出∠1出比∠2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吗?(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操作)。

  (2)小组合作,度量两角的大小。(教师深入小组指导,一个小组上黑板上操作。)

  (3)交流反馈:度量的方法。

  师: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那个角大,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

  生:∠1比∠2大了一个这样的小角。

  师:你们是怎样度量的?

  生:所有小角的顶点都要和被量的角的顶点重合,摆放第一个小角时,一条边要与被量的角的一边重合。挨着往上摆。

  小结:度量的时候将每个小角的顶点和要量的角的顶点对齐,摆的第一个小角的一边要和要量的角的一边重合,挨个往上摆,这样就能量出要量的角里含有几个这样的小角。

  (4)感受用小角度量∠1与∠2大小的优点。

  师: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这两个角的优点是什么?

  生:能知道∠1比∠2大了1个小角。

  小结: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这两个角不仅可以量出两个角的大小,而且还可以知道∠1比∠2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解决的数学问题更加多了。

  师:如果用这样的方法去度量一个更大的.角,你有什么感觉?

  生:太麻烦了。

  师:你能想个办法改进一下,量的时候摆一次就能量出一个较大的角里含有几个这样的小角吗?

  生:把这些小角用胶带纸粘起来。

  师:这个办法可以吗?是个会创造的孩子。

  2.把单位小角拼成半圆,构造最简单的量角工具。

  师:按照你们的创意,我们就把这10个同样大小的小角粘在一起就会形成这样的量角工具。(课件演示粘成的半圆量角工具)

  师:这样的量角工具,这些小角的顶点到哪里去了?

  生:到了半圆的中间。

  师:数一数,半圆中一共有多少个这样的小角?

  生:10个。

  [设计意图: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角的集合,让学生悟出用小角测量的可行性与操作要点,为学生理解量角的原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较用小角量角的优点与不足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考,改进工具。根据学生“把小角拼起来”的创意,及时演示拼成的半圆工具,其实这就是一个简易的量角器。凸显了量角器的本质--单位角的集合。学生经历了这一过程,量角的方法就不再教条了。量角就成了“用单位小角测量角的大小”,学生的思考就有了源头,学习就成了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简单机械的记忆和重复。这种简易量角器的形成是学生探索量角工具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以后只需要把这种工具加以改良优化就变成了量角器。]

  3.用半圆工具度量角,初步把握量角的方法。

  师:会用它来量角吗?那我们就用它量几个角好吗?(课件出示:(1)量∠1(40度)、∠2(120度)的角),

  生:∠1里有(4 )个小角,∠2里有( 12)个小角。

  师:说一说是怎么量的。

  生:半圆工具中间的点要和度量的角的顶点对齐,半圆的直边要和角的一边重合,然后数度量的角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小角。

  师:所有小角的顶点集中到中间的一点,找准它是量角的关键。我们再来量一下这个角吧。

  (课件出示:量∠3(22度)的角)

  生:∠3里有两个小角多一点,

  师:生活中经常需要知道多出来的角究竟有多少个同样大小的小小角,看来我们创造的工具还需要改进,你有办法改进吗?

  生:把每个小角再*均分成几个更小的角。

  [设计意图:学生用“简易量角器”测量了三个角的大小。“简易量角器”与“成品量角器”相比具有线条稀便于数、无刻度只能数、无缺省可以数的三个特点,正因为有此三个特点,所以用“简易量角器"学习量角就有了非常大的优势,一是方法容易学会,二是能够突出“量角器"和“量角方法”的本质,三是有效地化解了难点。同时生成问题,产生进一步探究的需求。]

  三、进一步经历量角器产生的过程,了解量角器的构成,初步掌握量角方法

  1.改进量角工具

  (1)细分半圆工具。

  师:为了更加精确地量出角的大小,我们把每个小角再*均分成10个更小的角。。(课件演示*均分的过程)这样,就把这个半圆工具*均分成了多少个相等的小小角

  生:180个。

  (2)认识1度的角

  师:每个这样的小小角的大小就是量角的基本单位“度”。(课件演示1度角的大小,帮助学生建立1度角的空间观念)。读作:1度

  (3)认识几度的角。(

  师:观察这个量角工具(课件出示10度、45度、120度的角),谁能找准这些角分别是多少度,并能说出具体的方法?

  生:10度、45度、120度。先10度10度地数,再1度1度地数。

  2.认识内、外刻度线

  (1)出示22度的角。

  师:量一量这个角是多少度,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2度,量好后先10度10度地数,再1度1度地数,这个角里有2个10度和2个1度的角,就是22度。

  (2)出示130度的角。

  师:这个角又是多少度?你会测量吗?

  生:130度。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测量好后,10度10度地数出来的。

  师:每测量一次角,我们就从始边起10度10度地,1度1度地数一遍,你有什么感受。

  生:有点麻烦。

  师:能不能改进一下,让我们一看终边就能很快知道测量的角是多少度。

  生:从始边起10、20、30......标上数,这样就能很快看出是几度。

  师:这个办法好(课件出示内圈刻度线),我们再量一个角体验一下(练习纸上量∠5)

  (3)出示反方向50度的角。

  师:这个角又是多少度,量一量。

  生:50度,130度。

  师:究竟是多少度,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这个角的开口方向在那边,从哪儿数起,这个角应该是多少度?

  生:50度。

  师:看来,量角工具上标一圈数,我们测量开口方向不同的角时很容易混淆。这个缺陷能不能改进改进。

  生:从这边起再标一圈数。

  师:那我们就来实践实践(课件出示外圈刻度线)量∠6体验体验,好不好使。

  4.认识量角器。

  (1)课件上认识量角器

  师:通过努力我们创造出来的量角工具叫量角器,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结合课件边演示边介绍)量角器的各部分可都是有名称的。内圈的数叫做内圈刻度;外圈的数叫外圈刻度;这些长长短短的小线是刻度线,它们聚在的这一点叫中心点;0所对的刻度线叫做0度刻度线。 (2)认识手中的量角器。

  师:拿出自己的量角器认一认。 (3)认识量角器教具。

  师:谁来把这个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介绍给大家。

  [设计意图:用真实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感悟出必须加两圈刻度,体会两圈刻度线设计的科学性,至此一个完整的量角器已经形成。引导学生完整认识量角器,为使用量角器准确量角奠定了基础。]

  四、用量角器量角,掌握量角的方法要领

  1. 读角的度数专项练习(130°和45°)。

  (1)重点练习读角的度数时读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

  (2)体会在量角过程中应该怎样正确摆放量角器。

  2.学生尝试量角,师生共同总结量角的方法和步骤。

  (1)学生独立量角。

  (2)小组交流量角的方法。

  (3)全班交流,总结量角的方法和步骤。师完成板书(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经历了量角器形成的探究过程,把握了量角器是由180个1度的单位小角的集合的本质特征。从开始探究到创造出量角器,学生经历了多次量角,学生独立量角已水到渠成,将量角和总结量角的方法放给学生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总结数学活动经验的意识和能力。]

  3.学生独立量角(

  (1)量两条边较短的(85°)角。

  师:量这个角,有的学生又遇到了问题,谁能帮帮他?

  生:先延长两条边后,再量。因为角的大小不会改变。

  (2)出现误差后的应对策略:

  师:同样大小的角,怎么会量出84°、85°、86°三个不同的结果呢。想一想,问题出在哪里?

  生:出现了“误差)”。

  师:看来尽管我们会量角了,但在量的过程中还会有小小的误差。但有些时候必须把误差降到最低最低,我们来看画面。(课件演示“神七”发射成功的情境画面和文字材料(配音读)“角度在火箭在发射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能有一点点误差.......。”)

  师:看到这里,你受到哪些启示?

  生:量角的时候,要认真,尽量减少“误差"。

  [设计意图:学生测量时产生”误差“是很正常的,教师要正确的面对学生的误差。借助神舟七号发射成功的图片及文字表述,让学生体会到尽力降低误差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3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两组角(如图)。通过看一看,猜一猜要求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比的并说出比较的方法。

  2,想一想:测量线段的长短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的大小要用面积单位,那么测量角的大小呢?

  (二)合作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一认

  (1)拿出量角器,指导学生观察。通过观察你发现量角器上都有些什么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

  (2)小结:量角器是半圆形的,半圆的圆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半圆边上的刻度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每10小格标上一个数,右为起点的是内刻度,左为起点的是外刻度。

  (3)介绍周角,*角及1°。

  2,试一试

  (1)量一量p27∠a∠b各是几度,说一说是怎么量的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第一步: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

  第二步: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

  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2)质疑:量角器上内外刻度一样吗什么情况下看内刻度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

  (3)怎样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呢与同桌交流量角的方法。

  (三)练一练:

  1,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数

  2,p28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判断谁说得正确为什么有什么好方法来判断对还是错呢(教会学生先估计是锐角还是钝角)

  3,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

  (四)小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怎么来量出一个角的度数

  (五)作业:

  练一练2,3

  (1)第2题

  在量角时,先让学生估一估所量的角是什么角大约是多少度这是培养学生估计能力的一个载体,也是学生直觉思维的基础。

  (2)数学游戏:先让学生读懂游戏规则,然后同桌两人比赛。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理解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相关概念,区分5种不同的角,用量角器和三角尺正确地量角、画角;灵活地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观察、操作、推理、表达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发数学思考,渗透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巩固有关线和角的基本概念与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初步感悟图形的性质。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1.谈话:回忆一下,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有关线和角的知识?

  预设:线段、射线和直线;角的分类;量角;画角

  2.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学得可真不少,那么学习了这些新知识,有什么用呢?能不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数学上和生活中的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自主梳理知识要点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养成及时总结的习惯,使散落的知识点汇集成知识网络,深化对新知识的理解。

  (二)实践应用

  1.量一量

  (1)量一量,队旗上的角。

  谈话:同学们都知道,我们所佩戴的红领巾是队旗的一角,现在就让我们认识一下队旗,量一量队旗上的角。

  ①出示图片

  ②小组合作

  互相指一指这5个角,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独立量角后交流。

  ③展示量角过程,交流量角方法及结果。

  提问:量角时要注意什么。

  (2)量一量,你有什么发现?

  ①出示图片:

  ②观察图中的角,有什么发现?

  预设:∠1和∠2可以组成一个*角;每相邻两个角合起来是一个*角。

  ③思考:想一想,至少量出几个角,就能知道每个角的度数。

  预设:一个钝角、一个锐角

  ④量一量,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对顶角相等;相邻角的和为180度等。

  (3)先估计,再量出图中各角的度数。

  ①谈话:估一估,图中的角大约多少度?是什么角?

  预设:∠1=45度;∠2在140度到150度左右;∠3=60度

  提问:说说你是怎么估的?

  学生结合图形说明。

  ②量角、验证。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的问题,已经不再仅仅是单纯的量角技能训练,而是从不同角度精心选择的问题。问题1,量队旗中的角,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应用于生活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身影。问题2,则是承载了多重意义,既可以巩固对*角的认识,同时也渗透了“对顶角相等”的角的性质等。问题3,则是估测意识的培养,学生在“估一估”的过程中,深化了对角的大小和类别的认识,深化了对不同角的关系及量角器原理的理解。此外,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化的,充分体现了课标要求:不同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2.画一画

  (1)画出与∠1、∠2同样大的角。

  ①观察,思考:你能画出同样大的角吗?和同伴说说你的想法。

  ②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2)按要求画,再回答问题

  问题1:画出直线AC。

  问题2:画出射线CB。

  ①独立画图后,交流检查

  提问:画图时需要注意什么?

  预设:画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要通过A、C两个端点。

  画射线,前面的字母是端点,可以向另一个方向无限延伸,要通过B点。

  ②追问:画好的图形中有几个角?是什么角?

  学生自己在图上标一标,小组内说一说。

  【设计意图】量角和画角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工具,在本环节中,充分体现了其工具性的特点,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用到了量角、画角的知识。不同的是,题目的选择,更注重数学思考,数学概念的理解,而不是简单的重复训练,使学生自然地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3.算一算

  (1)你能快速填出各个角的度数吗?

  ①观察、思考、独立试做

  ②组内交流想法

  预设1:量出各角度数

  预设2:根据图形特点,算出各角度数。

  ③小结

  【设计意图】数学计算的背后是数学概念的理解,本环节的设计在于进一步巩固有关*角、周角的认识及对顶角相等的图形性质。

  (三)巩固深化

  (1)比一比,两幅图中的∠1与∠2是不是相等?说明理由

  (2)观察、思考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第一幅图:∠1、∠2分别与∠3可组成直角;

  第二幅图:∠1、∠2分别与∠3可组成*角

  (3)独立试做,组内交流

  预设1:量出各个角的度数

  预设2:因为∠1、∠2和同一个角合起来的度数相等,所以∠1、∠2也相等。

  预设3:第2幅图中的∠1、∠2是一组对顶角,对顶角相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全面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学生在发现规律、说明理由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使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四)回顾总结

  (1)谈话:这节课中我们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有趣的问题,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新的收获?

  (2)课后作业:

  折一折

  ①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下面度数的角吗?

  90?、45 ?、135 ?

  ②将一张圆形纸对折三次后展开,可以得到哪些度数的角?

  【设计意图】将课上的学习延续到课后,在动中学,在玩中学,在“折一折”“想一想”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

  【教材简析】

  教材通过用小角去测量大角究竟有多大这一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确定角的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在介绍1°作为角的度量单位的过程中引入量角器,并用量角器去测量角的大小。本节课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让学生追问为什么这样规定的需要出发,设计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的环节。

  【教学目标】

  1.在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产生度量角的需要,感受1°角产生的必要性。在用单位角度量的过程中产生对量角器的需要,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初步学会用量角器测量角。

  2.在逐步精确的测量过程中,体会思考数学问题的严密性与逻辑性。

  3.在活动中感受到人类的聪明才智,激发学习数学的情感,感悟到学习数学快乐。

  【教学准备】

  1.量角器、三角板、信封(内装60°、50°、20°角的纸片及由60个1度角组成的大角)

  2.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在比较角大小的需要中,感受量角单位产生与形成过程

  1. 明确比较方法,产生度量需要

  (1)比较角的大小

  教师黑板上出示4个角①50°、②60°、③35°、④110°,请学生比较大小。

  (2)交流比较方法

  直观比较角的大小,得出不能直接看出∠1和∠2的大小。学生可能出现的比较方法:

  a、重叠法比大小

  b、临摹法比大小

  c、借助活动角比大小

  交流时,引导学生注意体会“顶点对齐、边边重合”的比较策略。

  [设计意图]“顶点对齐,边边重合”是进行角的大小比较,也是一个量角的过程,这也是为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进行渗透!

  (3)准确描述角的大小

  思考:要想知道∠2有多大?∠1有多大?∠2比∠1大多少怎么办?

  引导学生想办法来量。

  2、量角的大小,产生对1°角的需要

  (1)讨论如何量角的大小

  电脑演示测量长度和面积时所用的单位。请学生思考:量角的大小,用什么做标准呢?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一个很重要的品质就是“建立联系”,由于测长度用的是特定的长度作标准来测、测面积用特定的正方形的面积作标准来测、测角的大小就用特定的小角作标准来测,这样在此复习测长度和面积的方法,期待顺利过渡到测角用小一点的角作标准。

  小组讨论后达成共识:用小一点的角去量这个大角。

  (2)小组合作量角的大小、并汇报办法

  老师为学生提供用透明的硫酸纸做20°的小角和∠2、∠1,供学生操作用。

  第一次:用信封中的20°小角去量一量∠2有多大,得出正好是3个小角 。

  师:用小角去测∠2正好,那用它去测∠1呢?动手试一试。

  第二次:用信封中的20°小角去量一量∠1有多大,得出2个多的小角。

  师:用小角去测∠1时是有2个小角还多,但3个又不够?这样又不精确了,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思考把测量的小角变得更小。

  师:怎样把这个小角变得更小呢?

  第三次:再用对折后的小角去量∠1,得出正好5个新的小角那么大!

  师:用对折后的这个小角去测∠1正好,那去测∠2呢?(正好6个)是不是说用这个小角去测∠3、∠4也一定正好呢?不正好又该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思考把这个小角变得再小!

  师:那要小到什么程度呢?

  [设计意图]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测角的大小,用作标准的角应该尽量的小。

  3、介绍角的度量单位

  师:过去人们认为我们生活的地面是*的,他们发现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而太阳与地球中心连成一条线,再与地面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角,太阳走到不同的位置就形成不同的角,这样人们把太阳升起再落下这个过程与地面形成的角*均分成180份,就有180个小角,每个小角就是1度。

  [设计意图]介绍了古时候人们是如何规定1度的,这也是追根溯源的最好体现,我们在设计时争取还知识以本来面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感受数学的神奇、有趣与博大,同时也能了解一些数学文化。

  (电脑演示把圆*均分成360份的过程)将圆*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给学生提供一个近似的1°角,拿在手里仔细看一看;打开书看看书上的1°角;再把眼睛眯到快闭上了,眼角大约就是1°;让学生感受1°角的小!

  [设计意图]相比1厘米、1*方厘米、1分米、1*方分米…的表象,1度的表象更难建立,这样的设计也不能让学生建立起1度的表象,只是想让学生知道1度角是很小的,小到什么程度可以自己去感受。

  活动二、在量角的需要中,感受量角器产生与形成过程

  1、用1°角去量角的大小,产生“用量角器量”的需要

  引导思考有了1°角是不是就可以量所有角的大小了,并试着用1°角去量∠2。

  学生在试着量的过程中感受到测量的麻烦和不准确,并思考对策。

  [设计意图]学生真的去测过后,会发现这样的测量在理论上能实现,可现实中真的太难办到了,这样学生就有一种改进测量方法的需要,在这种需要的推动下,学生会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

  2、制作量角器

  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达成共识,把60个1°角合在一起形成一个60°的扇形,用它去量角的大小。并试着去量∠1、∠2,谈谈量后的感受?方便吗?

  请学生思考怎样改进这个“量角器”?

  老师这时可以提供给学生直尺作为例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直尺在测量长度时那么方便呢?引导学生在这个简易的“量角器”上标上刻度。

  老师还可以让学生来量黑板上的∠4,感受这个简易量角器的小。

  师:既然还是麻烦,测量时需要移动,还不准确?该怎么办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没有标刻度的60度的简易量角器太小,不能满足测量所有角的大小的需要;还有没标刻度太不方便,容易数错。从而为感受量角器的伟大发明。

  3、认识量角器并用量角器测量

  请学生拿出书桌堂内准备好的量角器,对照屏幕和老师一起来认识量角器。

  认识后,请同学们接受挑战,根据刚才的学习和以前自己对量角器的认识,同桌两人分别来试着量一量∠1、∠2的度数,也验证一下大家用简易的“量角器”测量的结果对不对?

  请同学到多媒体展台下示范并汇报自己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

  汇报后引导学生交流内圈和外圈度数的读法,明确测量方法。

  引导学生与自制的“量角器”比,感受量角器的方便。

  [设计意图]在感受量角器的方便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人类的聪明才智,激发学习数学的情感,感悟学习数学的快乐。

  活动三、建立常用角的直观表象,提高估计意识

  1、量一量有趣的角度,形成30°、60°的表象

  (1)60°——立正时两脚之间的角度。

  (2)30°——室内楼梯的最适宜坡度。

  2、先估计再测角的大小

  出示人们电脑打字最佳姿势图片。先估计再测量:眼睛与电脑屏幕上下边所形成的 角、肘部所形成的角。

  [设计意图]在练习阶段这样的设计,主要是想让学生建立30度、60度等特殊角的表象,也以此来培养估测意识,虽然这一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但只有这样不断地渗透才能使“学生有估测意识”变成一种可能。

  【点评】

  对于一名优秀教师,面对着一群优秀的学生,据此制定的教学目标一般可以包括基本目标和拓展目标。这里所说的基本目标是指教材要求的所有学生都要掌握的内容,一般都在教师用书中有明确的规定。拓展目标,多是教师基于学生调研,在完成基本目标的情况下,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或高层次思维能力而设计的目标。

  从王老师的教学目标中,我们能够看出王老师很希望在这节课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基于单元教学设计的思想,把熟练测量的技能准备随时调整到下一节课。王老师的这些思路我是非常欣赏的,但是对此也存有一点忧虑——太多的期望都寄托在四十分钟里,学生会不会消化不良?比如对于“角的度量单位以及量角器产生的过程”我个人觉得顶多是简单体验一下,而“经历”其“产生”的过程真的不是40分钟的课上能完成的。再如估测、类比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难想象在1节课中都能关注到。(编者)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比较角的大小过程中,产生度量角的需要,经历角的度量过程,体会角的度量的本质,感受1°角产生的必要性。了解1°角实际有多大。

  2.知道直角、*角、周角的大小,并会估测生活中角大小。

  3.在逐步精确的探索过程中,体会角的度量方法,感受极限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三个角大小的过程,感受度量角的意义和认识角的度量单位。

  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1°角的产生、发展过程,理解用小角量大角的方法。

  【教学准备】

  滑梯中的三个角、360等分圆、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生活情境引入,体会角的作用

  (出示三个滑滑梯,角度不同)

  讨论:

  (1)三个不一样的滑滑梯,你喜欢玩哪个?为什么?

  (2)同样是滑滑梯,为什么会给人不用的感觉?

  结论:滑梯面和地面所形成角度的大小不一样,角度越小,滑下来的速度就会越慢;角度越大,滑下来的速度就越快,越刺激。

  (课件抽象出滑梯中的三个角)

  3.提问

  问题:那这三个角到底有多大呢?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三个角度的大小呢?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1.动手操作,探究角的大小

  利用剪好的滑滑梯的三个角,动手操作,比一比:哪个角大?大多少?

  2.用直尺量边——感知量边比角的局限

  直尺测量法——在固定边的长度位置处,量张口的大小。

  结论:能比较出这三个角的大小,但确无法准确知道这三个角具体是多大。

  3.用角量角——初步感知“标准角”由大到小的变化

  小角量大角法——用最小的∠1去量,把∠1对折1次,再去量;把∠1对折2次,再去量。

  结论:测量的标准越小,所剩余的部分就会更小。

  4.认识角的度量单位—1°

  (1)介绍角的度量单位。

  微课解说度量单位1度是怎么来?并引出度量角的单位。

  (2)建立1度角的表象。

  课件演示1°,并比划比划,

  理解1度角的意义。

  (3)认识直角、*角和周角。

  课件演示10°,感受10°的大小。并通过课件依次演示直角、*角、周角,了解直角、*角、周角的大小与度数。

  深入实践,深化思想

  1.估角

  利用附页1中图1的360等分圆,来估计这三个滑滑梯的角度的大小。

  汇报:

  第1个滑滑梯的滑梯面与地面的角大约是15°;

  第2个滑滑梯的滑梯面与地面的角大约是41°;

  第3个滑滑梯的滑梯面与地面的角大约是63°。

  2.估一估,下面的角是多少度?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说说自己的收获

  2.设疑:角的度量有没有专门的工具呢?它是怎么测量角的大小的呢?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7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二课时。

  二、【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新课标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以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标,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另外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练习,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性、趣味性,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并读出度数。

  3、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操作活动,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习、勇于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量角器,并正确使用量角器。

  难点: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活动时间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出示简笔画、激趣引入2分钟出示简笔画:

  问:同学们,大家从这两幅简笔画中发现了什么?

  ∠1和∠2谁大,大多少?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课题)。学生仔细观察后汇报:

  ①我发现图中两个人分别在跑和站立;

  ②我发现有我们上节课刚学过的线段和角,还有圆形;

  ③我发现它的手和脚是由锐角、直角或钝角组成的。根据小学生喜欢简笔画的特点,通过简洁生动的简笔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10分钟那么量角用什么工具呢?(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

  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刻度)

  看着量角器,你想对发明量角器的人提些什么问题呢?

  2、建立1°角的概念。

  让学生看书,自学1°的概念,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度)(课件演示1°角)

  3、认识几度角。

  从一边的0°刻度线起移至30°处,问:这是多少度的角?你是怎么知道的?

  问:量角器上有两个刻度30°、150°,(课件闪烁)你认为应该读哪个才正确,为什么?

  从一边的0°刻度线起移至150°处,问:这又是多少度的角?(课件出示)

  小结:

  现在我们已经熟悉了量角器的特征,这些特征在量角的大小时有些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试着用量角器量这两个角。

  同学们赶快动手吧。

  学生仔细观看,合作研究量角器。

  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量角器中间有个空心点,边上有许多刻度线,还有许多数字……

  学生自由提问(教师适时启发)

  学生看书学习:量角器把1个半圆*均分成180份,其中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角。

  学生可能回答30°角或150°角

  学生开始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应得出:这个角是锐 请点击下载Word版完整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二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二》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37--3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自己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能通过量角,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3、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具准备:

  教师用的活动角和量角器各1个,为学生每人印制120°

  和50°的两个角,学生每人准备量角器1个,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受角的大小

  出示活动角,提问:要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可以怎样做?变小呢?

  学生讨论,明确:

  角是有大有小的,角的两条边*开一些,角就大一些;把两条边收拢一些,角就小一些,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我们以前学习量线段,是用厘米、分米、米来度量表示,那么,角的大小怎样度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认识量角器:走迷宫,找城堡

  1、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量角器,你看到了些什么?

  2、组织学生交流,说说看到些什么。结合学生的交流,指出量角器像个大迷宫不容易看明白,在这个迷宫里有4座大城堡:中心点、0°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

  3、出示教师用的量角器,请同学们一起走走迷宫,把你找到的4大城堡指给同学看。并指出内刻度线的0°刻度线、外刻度线的0°刻度线,结合学生的交流,指出角的计量单位“度”,并观察1°角的大小。

  三、学习量角、编儿歌

  1、我们认识了量角器,了解了4大城堡,你们会量角了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9页,照书上的样子试着量角。

  2、组织学生交流量角的感受。

  提问:有没有兴趣把量角的过程编成儿歌呢?

  3、用量角器量印在练习纸上的角(50°的),把量角的步骤和方法编成儿歌,发挥集体智慧。

  提问:拿着量角器量角,第一步干什么?

  用量角器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师生共同操作,这一操作过程简单点怎么说?

  学生议:(点对点)板书。

  第二步干什么?怎么编儿歌?

  再用量角器的一条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学生初议(线对线或线对边)

  师生依次分步操作,找关键字编儿歌:

  “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

  追问:这另一边的度线上有两个刻度,应该读哪一个度数?为什么?

  儿歌怎么补充?全班讨论,把儿歌板书完整。

  “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0在外数外,0在内数内”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学生试着量出练习纸上的另一个角(120°的),先估计,再边读儿歌边度量。让学生说说怎样量角,怎样读出度数的。

  2、游戏:猜一猜,课件出示。

  ①将角的一边和零度刻度线覆盖住,只露出另一边所对的刻度,内圈70°,外圈110°,学生猜多少度(可能以右边的零刻度为始边,读内圈刻度,也可能以左边的零刻度线为始边,读外圈刻度),再全部呈现,这个角是70°。

  ②继续猜,方法同上,内圈130°,外圈50°,角的一边落在左边的零刻度线上。这个角应该读外圈刻度50°。

  ③继续猜,方法同上,内圈120°,外圈60°,有的读内圈刻度,有的读外圈刻度,结果都错了。原来,角的一边已不在零刻度线上。

  3、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再在小组内交流。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本领,获得了哪些认识?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9

  一、设计理念: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以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能通过量角,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

  情感目标:让学生充满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

  三、教学流程:

  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滑梯吗?老师这有两个滑梯(课件1),说说你们喜欢玩哪一个?为什么?(陡、高)是由什么决定的。(角的大小)出示课件2,这两个角你能看出那个大吗?那这两个角(课件3)你能看出谁大吗?那我们有什么方法才能知道这两个角谁大谁小呢?今天我们就用这个测量工具来学习(板书:角的度量)

  我们学过长度、面积、重量等。谁说说测量长度用什么单位,重量单位有哪些、面积呢,哪有没有同学知道度量角的单位又是什么呢?

  人们把圆*均分成360份,其中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1度,通常用1度作为度量角的单位。正是运用了这个原理,人们制作出了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伙伴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出示课件)

  2、小组讨论角的度量方法。板书

  3、判断

  4、书 28 页1题找同学说说,并说明理由。2题大家在书上量,找三名同学板演

  5、量 4题,说明角度和边长的关系。角的度量

  6、判 断多少度角量角器

  顶点重合中心点

  一条边重合 0刻度线重另一条边重合刻度线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角的意义,认识量角器,并能正确使用量角器。

  能力目标: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量角器,正确使用量角器。

  难点:量开口向上、向下和边不够长的角

  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配合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我准备的教学工具有:

  多媒体课件、红领巾、量角器、三角板、要量的角图片、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周末,海尔兄弟决定去郊外爬山,当他们达到山脚时:(课件出示海尔兄弟的对话),此时,摆在海尔兄弟面前的两座山坡都可以到达山顶,但是一个*缓,一个陡峭。

  2、师问:如果你是他们,你们会怎么选择?引出坡度的问题,在我们数学里研究的实际就是角度的问题。我们说第一个山坡比第二个山坡大,实际就是第一个角比第二个角大。

  3、质疑:你知道第一个角比第二角大多少吗?

  引入:为了准确测量出角的大小,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接着问:用什么去量?从而引出量角器。(板书:量角器)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鲁迅先生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老师引用了同学们熟悉的动画片海尔兄弟的形象,来引起学生积极探究的学习欲望。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导”(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

  1、观察:先让学生取出量角器观察,和同桌相互说一说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上边有什么。

  2、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有的说有很多密密麻麻的线;有的说有数字,不管从左至右,还是从右至左,都是从0到180;还有同学发现在量角器下方的中间有一个点……

  3、课件自动播放的形式,让同学们认识量角器的中心、1度角的大小,内刻度及外刻度。(课件出示)

  4、读写:用符号表示角的度数。

  5、练习:写出下列各角的度数的练习,同时强调在书写角的度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为学生理解和掌握量角的方法作铺垫。

  (二)“探”(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角图片(50度),先让学生猜这个角的度数,再照样子量出这个角的度数。

  2、让学生汇报量出的结果,同时引导学生:尝试用“首先……然后……再……”的陈述方法把量角的过程说完整。

  3、指名展示自己量角的过程。

  4、用课件出示50度角的另一种画法,让同桌相互汇报自己量出的结果。总结:我们读角时要注意分清内圈和外圈的刻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操作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初步思维的能力。在学习角的度量时,先让学生尝试动手度量,选择有一定难度,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度量的角,让学生示范,并进行讨论交流。学生收集到多方面信息后,自己总结归纳出度量方法。让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探究新知,体验成功。

  (三)“收”(学生接受,概括的过程)

  课件形象演示,引导学生总结出量角的一般步骤:量角的时候量角器的中心对着角的顶点,量角器的一条0刻度线对着角的一条边,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着刻度几,这个角就是几度。(板书:量角的过程)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获得;凡是能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就通过师生交流取得共识。力求使数学知识化、情趣化,让学生体验“快乐数学”、“实用数学”。教师始终扮演学生学习活动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也体现出了“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

  三、应用提高、巩固深化

  1、用量角器量出下面角的度数

  2、要求学生拿出红领巾图片,量出三个角的度数并作好记录。

  3、量一量

  4、出示两种角,先让学生自己观察,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说一说它们哪个大?很多同学采用*移的方法得出两个角一样大。

  通过活动,学生发现: 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大小跟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四、质疑反馈,全课总结

  1.看书质疑: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本节课通过充足的时间、空间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活动、体验、总结、提炼,在经历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得以掌握,能力得以提高,情感得以熏陶,思想得以升华,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构建属于每个学生自己的数学。

  五、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量角器

  中心 重合 顶点

  方法:0刻度 对齐 一边

  度数 读 另一边


《角的度量》教案3篇(扩展6)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10篇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度量角的大小需要统一的单位,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度量各种角的度数。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教学中注重渗透数形的结合思想。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量角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量角器的使用。

  学具、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板,直尺,小角

  教学设计:

  课前活动:你玩过滑梯吗?来,我们自己做一个滑梯的小游戏:把自己的文具盒拿出来,拿了出自己的橡皮,像我一样把盒子倾斜起来,把橡皮放在上边,你看会发生什么情况?你喜欢什么样(角度)的滑梯?说出自己的想法(理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活动一:让学生比较一下∠a和∠b,这两个角哪一个大?

  你们想不想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那就用自己的方式比较角的大小。

  学生分组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量角。可能出现的想法:

  (1)用直尺量。

  (2)用三角板来量

  (3)描出一个角,将描的角移动后来比较。

  (4)用活动角来比较。

  (5)用小角来量。

  (6)用量角器来量。

  学生探索活动时,主要引导学生用小角来量,用小角量的。如果让学生把所用的小角对折后再来量,看一下,∠a和∠b是不更能说明谁大谁小呢?

  此时讲解:测量长度有长度单位,测量重量有重量单位,那度量角呢?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个单位?

  活动二:尝试使用量角器。

  如有用量角器的,你能介绍一下自己的量角器吗?(看谁是优秀的解说员活动)看能不能让学生通过看书,与小组成员交流,从量角器上面的字开始介绍,把量角器的特点介绍出来。

  (师讲:将圆*均分成360份,其中的一份所对的的角叫做一度,记作1度。通常用1度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生介绍后,师引导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出:

  ①能从量角器上找到直角吗?(要说出直角的顶点和两边的位置——认识量角器的中心与零刻度线)

  ②你能找到几个直角?(要说出直角两边的刻度,注意区别内圈刻度线与外圈刻度线)

  ③你能在量角器上找到最小的角吗?(说一说它与直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它是直角的九十分之一,或直角是它的九十倍)

  ④向学生介绍如何规定1度的角(度量角的单位)后,明晰直角是多少度?*角是多少度?

  3、再量∠a和∠b。

  找学生演示量角的过程:学生在演示时,通过学生的操作,初步引导学生理解点对齐,边重合。

  学生动手操作量角,可能出现的错误有:

  1、中心点与顶点没有对齐、

  2、0刻度线没有与一条边对齐

  3、没有分清是读内圈还是读外圈的度数。

  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指导讲评。(此时,还应该注意:学生易错的题目学生如果不出现,还得以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做一下)

  讨论交流量角的方法,然后汇报应该量角时应该注意什么。

  注意:测量往往有误差,所以学生量得的结果很可能不一样。针对这种现象要讨论: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会不一样?(测量得到的都是近似结果,测量的误差也因人而异)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误差?(比如,延长角的两边,使它们超过量角器的半径……)

  巩固练习:

  p28练一练,第3题生独立练习

  第2题引导学生结合三角板来估计角的大小

  总结:我们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交流总结量角的方法后汇报。

  课外作业:体会量角的用处 我们要设计滑梯,如何来设计坡度?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2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两组角(如图)。通过看一看,猜一猜要求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比的并说出比较的方法。

  2,想一想:测量线段的长短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的大小要用面积单位,那么测量角的大小呢?

  (二)合作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一认

  (1)拿出量角器,指导学生观察。通过观察你发现量角器上都有些什么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

  (2)小结:量角器是半圆形的,半圆的圆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半圆边上的刻度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每10小格标上一个数,右为起点的是内刻度,左为起点的是外刻度。

  (3)介绍周角,*角及1°。

  2,试一试

  (1)量一量p27∠a∠b各是几度,说一说是怎么量的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第一步: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

  第二步: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

  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2)质疑:量角器上内外刻度一样吗什么情况下看内刻度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

  (3)怎样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呢与同桌交流量角的方法。

  (三)练一练:

  1,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数

  2,p28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判断谁说得正确为什么有什么好方法来判断对还是错呢(教会学生先估计是锐角还是钝角)

  3,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

  (四)小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怎么来量出一个角的度数

  (五)作业:

  练一练2,3

  (1)第2题

  在量角时,先让学生估一估所量的角是什么角大约是多少度这是培养学生估计能力的一个载体,也是学生直觉思维的基础。

  (2)数学游戏:先让学生读懂游戏规则,然后同桌两人比赛。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理解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相关概念,区分5种不同的角,用量角器和三角尺正确地量角、画角;灵活地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观察、操作、推理、表达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发数学思考,渗透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巩固有关线和角的基本概念与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初步感悟图形的性质。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1.谈话:回忆一下,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有关线和角的知识?

  预设:线段、射线和直线;角的分类;量角;画角

  2.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学得可真不少,那么学习了这些新知识,有什么用呢?能不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数学上和生活中的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自主梳理知识要点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养成及时总结的习惯,使散落的知识点汇集成知识网络,深化对新知识的理解。

  (二)实践应用

  1.量一量

  (1)量一量,队旗上的角。

  谈话:同学们都知道,我们所佩戴的红领巾是队旗的一角,现在就让我们认识一下队旗,量一量队旗上的角。

  ①出示图片

  ②小组合作

  互相指一指这5个角,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独立量角后交流。

  ③展示量角过程,交流量角方法及结果。

  提问:量角时要注意什么。

  (2)量一量,你有什么发现?

  ①出示图片:

  ②观察图中的角,有什么发现?

  预设:∠1和∠2可以组成一个*角;每相邻两个角合起来是一个*角。

  ③思考:想一想,至少量出几个角,就能知道每个角的度数。

  预设:一个钝角、一个锐角

  ④量一量,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对顶角相等;相邻角的和为180度等。

  (3)先估计,再量出图中各角的度数。

  ①谈话:估一估,图中的角大约多少度?是什么角?

  预设:∠1=45度;∠2在140度到150度左右;∠3=60度

  提问:说说你是怎么估的?

  学生结合图形说明。

  ②量角、验证。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的问题,已经不再仅仅是单纯的量角技能训练,而是从不同角度精心选择的问题。问题1,量队旗中的角,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应用于生活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身影。问题2,则是承载了多重意义,既可以巩固对*角的认识,同时也渗透了“对顶角相等”的角的性质等。问题3,则是估测意识的培养,学生在“估一估”的过程中,深化了对角的大小和类别的认识,深化了对不同角的关系及量角器原理的理解。此外,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化的,充分体现了课标要求:不同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2.画一画

  (1)画出与∠1、∠2同样大的角。

  ①观察,思考:你能画出同样大的角吗?和同伴说说你的想法。

  ②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2)按要求画,再回答问题

  问题1:画出直线AC。

  问题2:画出射线CB。

  ①独立画图后,交流检查

  提问:画图时需要注意什么?

  预设:画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要通过A、C两个端点。

  画射线,前面的字母是端点,可以向另一个方向无限延伸,要通过B点。

  ②追问:画好的图形中有几个角?是什么角?

  学生自己在图上标一标,小组内说一说。

  【设计意图】量角和画角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工具,在本环节中,充分体现了其工具性的特点,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用到了量角、画角的知识。不同的是,题目的选择,更注重数学思考,数学概念的理解,而不是简单的重复训练,使学生自然地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3.算一算

  (1)你能快速填出各个角的度数吗?

  ①观察、思考、独立试做

  ②组内交流想法

  预设1:量出各角度数

  预设2:根据图形特点,算出各角度数。

  ③小结

  【设计意图】数学计算的背后是数学概念的理解,本环节的设计在于进一步巩固有关*角、周角的认识及对顶角相等的图形性质。

  (三)巩固深化

  (1)比一比,两幅图中的∠1与∠2是不是相等?说明理由

  (2)观察、思考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第一幅图:∠1、∠2分别与∠3可组成直角;

  第二幅图:∠1、∠2分别与∠3可组成*角

  (3)独立试做,组内交流

  预设1:量出各个角的度数

  预设2:因为∠1、∠2和同一个角合起来的度数相等,所以∠1、∠2也相等。

  预设3:第2幅图中的∠1、∠2是一组对顶角,对顶角相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全面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学生在发现规律、说明理由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使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四)回顾总结

  (1)谈话:这节课中我们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有趣的问题,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新的收获?

  (2)课后作业:

  折一折

  ①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下面度数的角吗?

  90?、45 ?、135 ?

  ②将一张圆形纸对折三次后展开,可以得到哪些度数的角?

  【设计意图】将课上的学习延续到课后,在动中学,在玩中学,在“折一折”“想一想”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

  【教材简析】

  教材通过用小角去测量大角究竟有多大这一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确定角的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在介绍1°作为角的度量单位的过程中引入量角器,并用量角器去测量角的大小。本节课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让学生追问为什么这样规定的需要出发,设计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的环节。

  【教学目标】

  1.在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产生度量角的需要,感受1°角产生的必要性。在用单位角度量的过程中产生对量角器的需要,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初步学会用量角器测量角。

  2.在逐步精确的测量过程中,体会思考数学问题的严密性与逻辑性。

  3.在活动中感受到人类的聪明才智,激发学习数学的情感,感悟到学习数学快乐。

  【教学准备】

  1.量角器、三角板、信封(内装60°、50°、20°角的纸片及由60个1度角组成的大角)

  2.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在比较角大小的需要中,感受量角单位产生与形成过程

  1. 明确比较方法,产生度量需要

  (1)比较角的大小

  教师黑板上出示4个角①50°、②60°、③35°、④110°,请学生比较大小。

  (2)交流比较方法

  直观比较角的大小,得出不能直接看出∠1和∠2的大小。学生可能出现的比较方法:

  a、重叠法比大小

  b、临摹法比大小

  c、借助活动角比大小

  交流时,引导学生注意体会“顶点对齐、边边重合”的比较策略。

  [设计意图]“顶点对齐,边边重合”是进行角的大小比较,也是一个量角的过程,这也是为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进行渗透!

  (3)准确描述角的大小

  思考:要想知道∠2有多大?∠1有多大?∠2比∠1大多少怎么办?

  引导学生想办法来量。

  2、量角的大小,产生对1°角的需要

  (1)讨论如何量角的大小

  电脑演示测量长度和面积时所用的单位。请学生思考:量角的大小,用什么做标准呢?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一个很重要的品质就是“建立联系”,由于测长度用的是特定的长度作标准来测、测面积用特定的正方形的面积作标准来测、测角的大小就用特定的小角作标准来测,这样在此复习测长度和面积的方法,期待顺利过渡到测角用小一点的角作标准。

  小组讨论后达成共识:用小一点的角去量这个大角。

  (2)小组合作量角的大小、并汇报办法

  老师为学生提供用透明的硫酸纸做20°的小角和∠2、∠1,供学生操作用。

  第一次:用信封中的20°小角去量一量∠2有多大,得出正好是3个小角 。

  师:用小角去测∠2正好,那用它去测∠1呢?动手试一试。

  第二次:用信封中的20°小角去量一量∠1有多大,得出2个多的小角。

  师:用小角去测∠1时是有2个小角还多,但3个又不够?这样又不精确了,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思考把测量的小角变得更小。

  师:怎样把这个小角变得更小呢?

  第三次:再用对折后的小角去量∠1,得出正好5个新的小角那么大!

  师:用对折后的这个小角去测∠1正好,那去测∠2呢?(正好6个)是不是说用这个小角去测∠3、∠4也一定正好呢?不正好又该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思考把这个小角变得再小!

  师:那要小到什么程度呢?

  [设计意图]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测角的大小,用作标准的角应该尽量的小。

  3、介绍角的度量单位

  师:过去人们认为我们生活的地面是*的,他们发现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而太阳与地球中心连成一条线,再与地面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角,太阳走到不同的位置就形成不同的角,这样人们把太阳升起再落下这个过程与地面形成的角*均分成180份,就有180个小角,每个小角就是1度。

  [设计意图]介绍了古时候人们是如何规定1度的,这也是追根溯源的最好体现,我们在设计时争取还知识以本来面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感受数学的神奇、有趣与博大,同时也能了解一些数学文化。

  (电脑演示把圆*均分成360份的过程)将圆*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给学生提供一个近似的1°角,拿在手里仔细看一看;打开书看看书上的1°角;再把眼睛眯到快闭上了,眼角大约就是1°;让学生感受1°角的小!

  [设计意图]相比1厘米、1*方厘米、1分米、1*方分米…的表象,1度的表象更难建立,这样的设计也不能让学生建立起1度的表象,只是想让学生知道1度角是很小的,小到什么程度可以自己去感受。

  活动二、在量角的需要中,感受量角器产生与形成过程

  1、用1°角去量角的大小,产生“用量角器量”的需要

  引导思考有了1°角是不是就可以量所有角的大小了,并试着用1°角去量∠2。

  学生在试着量的过程中感受到测量的麻烦和不准确,并思考对策。

  [设计意图]学生真的去测过后,会发现这样的测量在理论上能实现,可现实中真的太难办到了,这样学生就有一种改进测量方法的需要,在这种需要的推动下,学生会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

  2、制作量角器

  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达成共识,把60个1°角合在一起形成一个60°的扇形,用它去量角的大小。并试着去量∠1、∠2,谈谈量后的感受?方便吗?

  请学生思考怎样改进这个“量角器”?

  老师这时可以提供给学生直尺作为例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直尺在测量长度时那么方便呢?引导学生在这个简易的“量角器”上标上刻度。

  老师还可以让学生来量黑板上的∠4,感受这个简易量角器的小。

  师:既然还是麻烦,测量时需要移动,还不准确?该怎么办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没有标刻度的60度的简易量角器太小,不能满足测量所有角的大小的需要;还有没标刻度太不方便,容易数错。从而为感受量角器的伟大发明。

  3、认识量角器并用量角器测量

  请学生拿出书桌堂内准备好的量角器,对照屏幕和老师一起来认识量角器。

  认识后,请同学们接受挑战,根据刚才的学习和以前自己对量角器的认识,同桌两人分别来试着量一量∠1、∠2的度数,也验证一下大家用简易的“量角器”测量的结果对不对?

  请同学到多媒体展台下示范并汇报自己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

  汇报后引导学生交流内圈和外圈度数的读法,明确测量方法。

  引导学生与自制的“量角器”比,感受量角器的方便。

  [设计意图]在感受量角器的方便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人类的聪明才智,激发学习数学的情感,感悟学习数学的快乐。

  活动三、建立常用角的直观表象,提高估计意识

  1、量一量有趣的角度,形成30°、60°的表象

  (1)60°——立正时两脚之间的角度。

  (2)30°——室内楼梯的最适宜坡度。

  2、先估计再测角的大小

  出示人们电脑打字最佳姿势图片。先估计再测量:眼睛与电脑屏幕上下边所形成的 角、肘部所形成的角。

  [设计意图]在练习阶段这样的设计,主要是想让学生建立30度、60度等特殊角的表象,也以此来培养估测意识,虽然这一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但只有这样不断地渗透才能使“学生有估测意识”变成一种可能。

  【点评】

  对于一名优秀教师,面对着一群优秀的学生,据此制定的教学目标一般可以包括基本目标和拓展目标。这里所说的基本目标是指教材要求的所有学生都要掌握的内容,一般都在教师用书中有明确的规定。拓展目标,多是教师基于学生调研,在完成基本目标的情况下,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或高层次思维能力而设计的目标。

  从王老师的教学目标中,我们能够看出王老师很希望在这节课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基于单元教学设计的思想,把熟练测量的技能准备随时调整到下一节课。王老师的这些思路我是非常欣赏的,但是对此也存有一点忧虑——太多的期望都寄托在四十分钟里,学生会不会消化不良?比如对于“角的度量单位以及量角器产生的过程”我个人觉得顶多是简单体验一下,而“经历”其“产生”的过程真的不是40分钟的课上能完成的。再如估测、类比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难想象在1节课中都能关注到。(编者)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比较角的大小过程中,产生度量角的需要,经历角的度量过程,体会角的度量的本质,感受1°角产生的必要性。了解1°角实际有多大。

  2.知道直角、*角、周角的大小,并会估测生活中角大小。

  3.在逐步精确的探索过程中,体会角的度量方法,感受极限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三个角大小的过程,感受度量角的意义和认识角的度量单位。

  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1°角的产生、发展过程,理解用小角量大角的方法。

  【教学准备】

  滑梯中的三个角、360等分圆、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生活情境引入,体会角的作用

  (出示三个滑滑梯,角度不同)

  讨论:

  (1)三个不一样的滑滑梯,你喜欢玩哪个?为什么?

  (2)同样是滑滑梯,为什么会给人不用的感觉?

  结论:滑梯面和地面所形成角度的大小不一样,角度越小,滑下来的速度就会越慢;角度越大,滑下来的速度就越快,越刺激。

  (课件抽象出滑梯中的三个角)

  3.提问

  问题:那这三个角到底有多大呢?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三个角度的大小呢?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1.动手操作,探究角的大小

  利用剪好的滑滑梯的三个角,动手操作,比一比:哪个角大?大多少?

  2.用直尺量边——感知量边比角的局限

  直尺测量法——在固定边的长度位置处,量张口的大小。

  结论:能比较出这三个角的大小,但确无法准确知道这三个角具体是多大。

  3.用角量角——初步感知“标准角”由大到小的变化

  小角量大角法——用最小的∠1去量,把∠1对折1次,再去量;把∠1对折2次,再去量。

  结论:测量的标准越小,所剩余的部分就会更小。

  4.认识角的度量单位—1°

  (1)介绍角的度量单位。

  微课解说度量单位1度是怎么来?并引出度量角的单位。

  (2)建立1度角的表象。

  课件演示1°,并比划比划,

  理解1度角的意义。

  (3)认识直角、*角和周角。

  课件演示10°,感受10°的大小。并通过课件依次演示直角、*角、周角,了解直角、*角、周角的大小与度数。

  深入实践,深化思想

  1.估角

  利用附页1中图1的360等分圆,来估计这三个滑滑梯的角度的大小。

  汇报:

  第1个滑滑梯的滑梯面与地面的角大约是15°;

  第2个滑滑梯的滑梯面与地面的角大约是41°;

  第3个滑滑梯的滑梯面与地面的角大约是63°。

  2.估一估,下面的角是多少度?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说说自己的收获

  2.设疑:角的度量有没有专门的工具呢?它是怎么测量角的大小的呢?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6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二课时。

  二、【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新课标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以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标,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另外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练习,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性、趣味性,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并读出度数。

  3、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操作活动,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习、勇于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量角器,并正确使用量角器。

  难点: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活动时间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出示简笔画、激趣引入2分钟出示简笔画:

  问:同学们,大家从这两幅简笔画中发现了什么?

  ∠1和∠2谁大,大多少?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课题)。学生仔细观察后汇报:

  ①我发现图中两个人分别在跑和站立;

  ②我发现有我们上节课刚学过的线段和角,还有圆形;

  ③我发现它的手和脚是由锐角、直角或钝角组成的。根据小学生喜欢简笔画的特点,通过简洁生动的简笔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10分钟那么量角用什么工具呢?(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

  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刻度)

  看着量角器,你想对发明量角器的人提些什么问题呢?

  2、建立1°角的概念。

  让学生看书,自学1°的概念,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度)(课件演示1°角)

  3、认识几度角。

  从一边的0°刻度线起移至30°处,问:这是多少度的角?你是怎么知道的?

  问:量角器上有两个刻度30°、150°,(课件闪烁)你认为应该读哪个才正确,为什么?

  从一边的0°刻度线起移至150°处,问:这又是多少度的角?(课件出示)

  小结:

  现在我们已经熟悉了量角器的特征,这些特征在量角的大小时有些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试着用量角器量这两个角。

  同学们赶快动手吧。

  学生仔细观看,合作研究量角器。

  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量角器中间有个空心点,边上有许多刻度线,还有许多数字……

  学生自由提问(教师适时启发)

  学生看书学习:量角器把1个半圆*均分成180份,其中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角。

  学生可能回答30°角或150°角

  学生开始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应得出:这个角是锐 请点击下载Word版完整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二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二》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角,能指出角、边和顶点;能用常用的符号来表示角。

  2、比较角的大小。

  3、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角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角。

  难点: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预设:不一样大。

  和学生交流怎样才能比较出角的大小的方法,通过交流可以发现: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比较麻烦,可以通过角的度量来比较角的大小。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入手,让学生从画角的操作过程中,体会角的意义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并且由学生画出的角有大小,巧妙地引出角的度量问题。

  探索新知

  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

  要测量出角的大小,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

  同学之间交流,并推出代表汇报

  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汇报,运用课件向学生一一介绍:中心、外刻度、内刻度、外刻度0°刻度线、内刻度0°刻度线和角的计量单位以及度的符号。

  分别在量角器上找一找任意的刻度线(如:45°、85°、165°的内、外刻度线)

  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正确判断所摆的角的度数是读内圈,还是外圈,从而解决量角时读数的难点。

  教学例1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测量角的度数?

  根据学生汇报,归纳步骤:

  第一步:点重合

  第二步:线重合

  第三步:读准数

  学生动手量一量第40页中两个角的度数,并标注出来。

  延伸讨论,学生自己有没有更好地看刻度的方法。

  与量角器0°刻度线重合的边向右,就认内圈的刻度线;相反,就认外圈的刻度线。

  设计意图:量角器上各部分的名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认识量角器的过程是让学生去发现规律,找到特殊点,掌握新知,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探究新知,体验成功。

  点题精讲

  通过讲解典型题目,让学生更进一步掌握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注意度量角中容易出现的误区。

  学以致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并灵活运用。

  课堂小结

  让学生自己谈谈这节课的收获,老师对同学的汇报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谈收获,系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这节课概念比较多,测量角的大小几乎没有旧知识进行铺垫,操作程序复杂,尤其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次对手和脑的挑战。因为量角的过程是比较困难的,学生即使量的方法正确了,面对内外刻度线又会不知所措。对此,我的具体应对措施如下:

  一是课题的引入。这里我让学生尝试自己画出自己喜欢的角,并通过自己的方法在同桌之间进行比较(有的用三角尺,有的直接重叠相比较)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从何使学生产生学习角的度量的欲望。

  二是让学生认识量角器,重点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首先让学生自己观察量角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量角器上找不同的角时,让学生特别注意看清楚内圈和外圈的刻度,并指出所找的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三是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课堂上大部分同学都能说出这个角时从0°开始向哪边展开的,这就分清了究竟是哪个刻度上的数。

  但是也存在以下不足:1.对量角错误的同学没有及时给机会让他再次量角;2.教学评价方式略显单一,缺少同学之间的评价。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度量角的大小需要统一的单位,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度量各种角的度数。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教学中注重渗透数形的结合思想。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量角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量角器的使用。

  学具、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板,直尺,小角

  教学设计:

  课前活动:你玩过滑梯吗?来,我们自己做一个滑梯的小游戏:把自己的文具盒拿出来,拿了出自己的橡皮,像我一样把盒子倾斜起来,把橡皮放在上边,你看会发生什么情况?你喜欢什么样(角度)的滑梯?说出自己的想法(理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活动一:让学生比较一下∠a和∠b,这两个角哪一个大?

  你们想不想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那就用自己的方式比较角的大小。

  学生分组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量角。可能出现的想法:

  (1)用直尺量。

  (2)用三角板来量

  (3)描出一个角,将描的角移动后来比较。

  (4)用活动角来比较。

  (5)用小角来量。

  (6)用量角器来量。

  学生探索活动时,主要引导学生用小角来量,用小角量的。如果让学生把所用的小角对折后再来量,看一下,∠a和∠b是不更能说明谁大谁小呢?

  此时讲解:测量长度有长度单位,测量重量有重量单位,那度量角呢?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个单位?

  活动二:尝试使用量角器。

  如有用量角器的,你能介绍一下自己的量角器吗?(看谁是优秀的解说员活动)看能不能让学生通过看书,与小组成员交流,从量角器上面的字开始介绍,把量角器的特点介绍出来。

  (师讲:将圆*均分成360份,其中的一份所对的的角叫做一度,记作1度。通常用1度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生介绍后,师引导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出:

  ①能从量角器上找到直角吗?(要说出直角的顶点和两边的位置——认识量角器的中心与零刻度线)

  ②你能找到几个直角?(要说出直角两边的刻度,注意区别内圈刻度线与外圈刻度线)

  ③你能在量角器上找到最小的角吗?(说一说它与直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它是直角的九十分之一,或直角是它的九十倍)

  ④向学生介绍如何规定1度的角(度量角的单位)后,明晰直角是多少度?*角是多少度?

  3、再量∠a和∠b。

  找学生演示量角的过程:学生在演示时,通过学生的操作,初步引导学生理解点对齐,边重合。

  学生动手操作量角,可能出现的错误有:

  1、中心点与顶点没有对齐、

  2、0刻度线没有与一条边对齐

  3、没有分清是读内圈还是读外圈的度数。

  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指导讲评。(此时,还应该注意:学生易错的题目学生如果不出现,还得以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做一下)

  讨论交流量角的方法,然后汇报应该量角时应该注意什么。

  注意:测量往往有误差,所以学生量得的结果很可能不一样。针对这种现象要讨论: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会不一样?(测量得到的都是近似结果,测量的误差也因人而异)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误差?(比如,延长角的两边,使它们超过量角器的半径……)

  巩固练习:

  p28练一练,第3题生独立练习

  第2题引导学生结合三角板来估计角的大小

  总结:我们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交流总结量角的方法后汇报。

  课外作业:体会量角的用处 我们要设计滑梯,如何来设计坡度?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9

  一、设计理念: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以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能通过量角,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

  情感目标:让学生充满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

  三、教学流程:

  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滑梯吗?老师这有两个滑梯(课件1),说说你们喜欢玩哪一个?为什么?(陡、高)是由什么决定的。(角的大小)出示课件2,这两个角你能看出那个大吗?那这两个角(课件3)你能看出谁大吗?那我们有什么方法才能知道这两个角谁大谁小呢?今天我们就用这个测量工具来学习(板书:角的度量)

  我们学过长度、面积、重量等。谁说说测量长度用什么单位,重量单位有哪些、面积呢,哪有没有同学知道度量角的单位又是什么呢?

  人们把圆*均分成360份,其中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1度,通常用1度作为度量角的单位。正是运用了这个原理,人们制作出了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伙伴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出示课件)

  2、小组讨论角的度量方法。板书

  3、判断

  4、书 28 页1题找同学说说,并说明理由。2题大家在书上量,找三名同学板演

  5、量 4题,说明角度和边长的关系。角的度量

  6、判 断多少度角量角器

  顶点重合中心点

  一条边重合 0刻度线重另一条边重合刻度线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课本。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度量角的具体步骤,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并把量得的结果用符号"。"表示。

  2、使学生认识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计量角的常用单位"度"组织引导:

  教学重点:

  掌握量角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角的度量。

  教学过程:

  (一)直观演示,感受新知:

  1、教师课前在黑板上画一个30。的角。

  2、请学生上来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3、请学生上来用可旋转的教具表示一个比黑板上的角还大一些的角。

  为什么这个同学表示的角比黑板上的角要大呢?

  (因为两条边叉得大)

  4、到底大多少呢?靠肉眼能判断出来吗?

  看来只能依靠工具才行。

  (二)度量角度,树立印象:

  1、认识度量工具。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测量角度的工具——量角器。

  2、观察教师的木制量角器,观察上面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3、量角器应怎样放在角上,才能正确测量呢?请讨论……

  A、顶点对中心

  B、一边对0刻度

  (一边不对0刻度可以吗?稍后的实际测量中可以点一点,以示它的方便与快捷)

  4、现在量角器放在角上(教师黑板上演示),现在角的两边看不见了,该怎么办?

  A、拿小一点的量角器。(这儿合适吗?)

  B、延长角的两边。(可以吗?为什么?)

  5、读出这只角的度数。(两个数中应读哪一个数呢?为什么?)

  角1是30度记作30。

  即角1=30。

  教师说明"。"的表示方法。

  1、看书本P53看这个角是几度,填在书本上。测量以后请想一想:说明什么问题?

  (三)实践操作,形成经验:

  1、测量P54的试一试题中的两个角是几度。

  2、测量P54第1题

  A、看一看,哪几只角是直角?

  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直角都是90度)

  B、再量一量角3与角4。

  填空:P54第2题3、第54页第3、4题

  (四)小结:

  角的测量方法。


《角的度量》教案3篇(扩展7)

——《角的度量》优秀教学设计3篇

《角的度量》优秀教学设计1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靠背的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

  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的构造和角的度量单位

  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3、认识几度角。

  (1)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

  (在量角器上画出20°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于学生讲出为什么20°的道理,图略)

  (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

  (3)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p37),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教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

  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出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尝试测量,测量后由学生做示范(边量边说明是怎样量的)。

  学生再用量角器量书上的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p39、3)。(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

  四、比较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p38例1)

  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总结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开的大小,边开得越大,角越大。

  五、巩固练习:

  1、p38“做一做”

  2、p39、4先估算每个角的度数,然后验证。

  3、p4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

  75° 105° 120° 135° 150° 180°

  六、课堂小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七、课后作业:p40、5、7

《角的度量》优秀教学设计2

  一、教学内容:角的度量教材第26~28页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3、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量角器,认识内刻度线、外刻度线、0刻度线和中心点。知道角的计数单位“度”及相关知识。

  2、掌握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四、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板。

  五、过程:

  (一)导入

  教师:昨天我们根据角的边张开的大小认识了几种角,你们还记得吗?

  学生说后,请他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即:周角、*角、钝角、直角、锐角。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大家会比较角的大小吗?

  教师出示两个大小相近的角,问同学:∠a和∠b谁大谁小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a和∠b究竟谁大呢?那大多少呢?大一点?这一点又代表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相信学过这节课后,你就能解答这个问题了。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通过以问题的形式引出量角器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在自主探究中学习。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量角器

  教师:为了使测量更准确,描述更清楚,就产生了标准的测量角的工具——量角器。(板书:量角器)

  出示一个量角器。教师边说边演示:人们将圆*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板书:度1°

  提问:你知道一个周角是多少度吗?(360度)

  一个*角是多少度呢?(180度)

  介绍:度量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它把半圆*均分成180份。

  2、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指导

  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

  小结:量角器上有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线和外刻度线。

  3、量一量。

  教师:我们了解了量角器上有什么,究竟怎么使用它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1)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出示教材第27页“试一试”,写出∠a和∠b的度数再读一读。

  教师:通过观察以上两组角,我们会读角的度数了,那该怎样量角呢?请你与同学交流量角的方法。

  学生交流完之后,请两位学生到前面演示说明。

  通过学生的演示度量,老师组织学生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

  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教师:我们可以把这三句话概括为四个字“两合一看”。“两合”是指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一看”就是要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

  设计意图:通过角的测量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体验充满探索与创造的数学活动。

  (2)突破读内圈刻度,还是读外圈刻度的难点。

  提问:量角器上为什么有内外两圈刻度呢?

  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疑问研究。

  出示130°和50°的两个角

  教师:左边这个角的度数是多少?

  是130°还是50°?读内圈刻度,还是读外刻度线上的数?

  学生明确:这个角的度数是130°,要读外刻度线上的数。

  教师:右边这个角应该看内刻度,还是外刻度?是多少度?

  学生:这个角是50°,应该看内刻度。

  质疑:为什么左右两个角看的刻度线不一样呢?什么时候看内刻度?什么时候看外刻度呢?

  学生小组交流。

  学生可能会想到以下几种情况

  学生甲:我们小组认为,在读度数之前应该先判断这个角是钝角还是锐角,如果是钝角肯定大于90°,是锐角要小于90°,然后再找刻度就不会错了。

  学生乙:我们小组认为,要先找0刻度线,如果一条边压住的是外圈的0刻度线,那么肯定读外圈刻度。反过来压住的是内圈刻度的0刻度线,就要读内圈刻度。

  ……

  教师:这几个组的方法听起来都挺有道理,我们不妨试一试,哪种方法更好。

  设计意图: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新学的知识,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

  (3)学生练习量角,巩固新知。

  小结量角的方法——两合一看

  提问:看角的度数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要注意是看外刻度线还是看内刻度线。

  问:什么时候看外刻度线,什么时候看内刻度线呢?

  小结:找0刻度线,如果一条边压住的是外圈的0刻度线,那么肯定读外圈刻度。反过来压住的是内圈刻度的0刻度线,就要读内圈刻度。

  设计意图:学生先独立练习,再交流订正,使学生能在练习中进一步将知识内化,并相互帮助提高。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自主测量角,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28页第1题。

  学生在找出正确答案后,应该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教材第28页第2题。∠1的方向是朝下,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量角的方法,然后再进行度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角的度量,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怎样读角的度数?

《角的度量》优秀教学设计3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二课时。

  二、【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新课标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以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标,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另外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练习,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性、趣味性,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并读出度数。

  3、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操作活动,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习、勇于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量角器,并正确使用量角器。

  难点: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活动时间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出示简笔画、激趣引入2分钟出示简笔画:

  问:同学们,大家从这两幅简笔画中发现了什么?

  ∠1和∠2谁大,大多少?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课题)。学生仔细观察后汇报:

  ①我发现图中两个人分别在跑和站立;

  ②我发现有我们上节课刚学过的线段和角,还有圆形;

  ③我发现它的手和脚是由锐角、直角或钝角组成的。根据小学生喜欢简笔画的特点,通过简洁生动的简笔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10分钟那么量角用什么工具呢?(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

  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刻度)

  看着量角器,你想对发明量角器的人提些什么问题呢?

  2、建立1°角的概念。

  让学生看书,自学1°的概念,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度)(课件演示1°角)

  3、认识几度角。

  从一边的0°刻度线起移至30°处,问:这是多少度的角?你是怎么知道的?

  问:量角器上有两个刻度30°、150°,(课件闪烁)你认为应该读哪个才正确,为什么?

  从一边的0°刻度线起移至150°处,问:这又是多少度的角?(课件出示)

  六、小结:

  现在我们已经熟悉了量角器的特征,这些特征在量角的大小时有些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试着用量角器量这两个角。

  同学们赶快动手吧。

  学生仔细观看,合作研究量角器。

  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量角器中间有个空心点,边上有许多刻度线,还有许多数字……

  学生自由提问(教师适时启发)

  学生看书学习:量角器把1个半圆*均分成180份,其中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角。

  学生可能回答30°角或150°角

  学生开始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应得出:这个角是锐 。


《角的度量》教案3篇(扩展8)

——角的度量练习课教案3篇

角的度量练习课教案1

  一、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角及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教学的。角的度量是测量教学中难点较大的一个知识点。上节课学生第一次认识量角器,第一次学习用量角器量角,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还不是特别熟练,学习这部分内容为学生牢固掌握角的度量,为后面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测量指定角的度数。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

  三、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熟练的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1、测量不同方位角,量角器的正确摆放;

  2、量角时正确选择内外圈刻度,找准度数。

  四、教具准备:教师用的量角器、课件

  学具准备:量角器、三角板、画图铅笔、尺子

  五、教学方法:比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

  六、预设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交流怎样用量角器量角?师课件动画演示,重现巩固方法。

  板书:两重一看

  (设计意图:第一节课学生练习量不够,量角方法没有得到巩固,知识回生快,用课件动态的演示,可加深对量角方法的理解,为本堂课的练习打下基础。此环节的设计,符合人的遗忘规律。)

  (二)基本练习

  1、看量角器上的刻度,说出各个角的度,完成P20第4题。

  课件出示第一幅图,想想说说:这个角是多少度?怎么看的度数?让不同意见学生发表意见。明确量角时把与0刻度线重合的边作为始边,始边对的0刻度在内圈,另一条边就看内圈刻度,始边对的0刻度在外圈,另一条边就看外圈刻度。

  学生说出另两幅图上角的度数。

  (设计意图:本题练习主要是解决量角时读准另一条边的度数。学生交流不同的读法,在讨论中加深印象,巩固方法。)

  2、量出下面各个角的度数,完成P20第5题。

  先照着图中量角器的摆法量出不同方向的角的度数,初步感知调整量角器量角。

  再调整量角器,将0刻度线对另一条边量出角的度数,进一步训练灵活使用量角器量角。

  (设计意图:调整量角器、合理摆放量角器量角,对学生来讲比较困难。安排学生将角的两条边分别作为始边,重合0刻度线去量角,巩固了方法,同时真正训练了量角的灵活性。)

  3、判断下面的量法是否正确,完成P20第6题,

  全班交流,要求学生说出错误的地方,如:第1题点没对齐,第2题0刻度线没对齐,第3题另一条边没有对齐某条刻度线,第4题是正确的

  量出各角的度数。

  (设计意图:辨析可以使正确的方法更加巩固。)

  4、出示图片,找一找图中的角,量一量。完成P20第7题。

  用竞赛形式完成量角后交流结果。

  (设计意图:竞赛形式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也可以节约练习时间。)

  (三)拓展练习

  1、出示边比较短的两个角,量出度数。

  学生尝试量角,可以合作。

  交流明确:角的边不够量角器上刻度时,因为角的两条边是射线,可以将边先延长后再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允许学生合作,契合新课标的要求,也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

  2、量出下面每个图形中各个角的度数,说说有什么发现?完成P21第8题。

  分工合作,量出四个多边形中每个角的度数。

  讨论:有什么发现?(正多边形的每个角度数都相等。……)

  (设计意图:本题要量的角较多,分工量出不同多边形的角,为后面的交流,发现规律节省了时间。)

  3、探讨:经过纸上的2个点,3个点,4个点……中的每两个点画直线,最多可以画出几条直线?

  先画一画,数一数,填一填。

  点数23456……

  直线数

  引导得出规律:N个点,可以最多画N×(N-1)÷2条直线。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发现隐含的规律,提升学生的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

  4、阅读你知道吗?介绍放风筝比赛规则,明白其中的道理。

  (设计意图:数学生活化,做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标的要求,体现了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

  (四)课堂评价

  小组内互相交流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存在的困难。

  七、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练习

  两重一看 量角器灵活摆放 角的边适当延长

角的度量练习课教案2

  提出问题

  1、用一副三角尺,你可以画出哪些特殊的角?

  2、在练习本上任意画一个角,并用量角器量出这个角

  的度数,再用量角器画出一个角,等于你所量的这个角。

  请两名学生板演画图过程,并向全班同学讲解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一人主讲,一人补充)

  3、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除用量角器外,你还有别的办法吗?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索一下画角的新方法。

  探究新知

  1、教师不用量角器和三角尺,而用直尺和圆规来画

  一个角等于已知AOB.

  分组讨论:角的顶点和角的一边如何确定?角的另一边怎样画出?画图的关键是什么?

  2、教师按课本131页的步骤边讲边画,学生跟着老师的步骤画。

  3、请学生用量角器量一量, 与AOB相等吗?

  4、请学生将所画的 与AOB分别剪下,看一看这两个角是否完全重合?

  说明:

  (1)在数学中,把只用直尺(没有刻度的)和圆规画图称为尺规作图。

  (2)在画图中间过程中画出的图形(点、直线、弧线

  等),也叫做画图痕迹。这些痕迹可画轻一些、淡一些。在初学画图时,通常要求保留画图痕迹。

  (3)图画好后,要写出画图结论。

角的度量练习课教案3

  目标

  1.使学生能通过生活实际中对角的认识来掌握角的两种概念

  2.使学生了解角的形成,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各种表示法;

  3.使学生掌握度、分、秒的进位制,会作度、分、秒间的单位互化

  情感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采用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的精神。

  重点: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三种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度、分、秒的进位制, ,会作度、分、秒间的单位互化

  教学手段:

  教具:电脑课件、实物投影、量角器 .

  学具:量角器需测量的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建立角的概念

  (一)引入角(利用课件演示)

  1、从生活中引入;

  提问:

  A、以前我们曾经认识过角,那你们能从这两个图形中指出哪些地方是角吗?

  B、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角。一起看一看。谁能从这些常用的物品中找出角?

  2、从射线引入

  提问:

  A.我们认识了射线,想从一点可以引出多少条射线?

  B.如果从一点出发任意取两条射线,那出现的是什么图形?

  (二)认识角,总结角的定义

  3、 过渡:角是怎么形成的呢?一起看

  (1)、演示:老师在这画上一个点,现在从这点出发引出一条射线,再从这点出发引出第二条射线。

  提问:观察从这点引出了几条射线?此时所组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

  谁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怎样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总结: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要明确组成角的两个条件:

  (1)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叫角的边;

  (2)两条射线有公共端点,这点叫角的顶点.

  从我们想象圆规两脚张开形成角的过程得到另一个定义:

  角的第二定义:角也可以看做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如下图中的角,可以看做射线OA绕端点0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OB所形成的.我们把OA叫做角的始边,OB叫做角的终边.

  4.*角、周角的概念

  由于小学已学过*角与周角,所以教师用教具演示到*角及周角时,提问学生答出两种*角定义:射线OA绕点O旋转,当终止位置OB和起始位置OA成一直线时,所成的角叫*角.

  注意直线与*角的区别在于*角要有一个顶点O,还可以从起始位置向终止的位置画一个带箭头的弧线.

  在讲周角的定义后,说明画图时为了表明是一个周角,可以由起始位置向终止位置画一个带箭头的弧线,并写A、B两个字母表示是两条射线,

  5、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顶点、边的作用

  (1)观看角的图形提问:这个点叫什么?这两条射线叫什么(学生边说师边标名称)

  (2)角可以画在本上、黑板上,那角的位置是由谁决定的?

  (3)顶点可以确定角的位置,从顶点引出的两条边可以组成一个角。

  6、学会用符号表示角

  提问:那么,角的符号是什么?该怎么写,怎么读的呢?(电脑显示)

  (1)可以标上三个大写字母,写作:∠ABC或∠CBA,读作:角ABC或角CBA.

  (观察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特点?(字母B都在中间))

  (2)所以,在只有一个角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写作: ∠B,读作:角B

  (3)为了方便,有时我们还可以标上数字,写作∠1,读作:角1

  注:区别 “∠”和“<”的不同。请同学们指着用学具折出的一个角,训练一下这4种读法。

  强调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二、 角的度量

  1、学习角的度量:

  (1)教学生认识量角器

  (2)认识了量角器,那怎样使用它去测量角的度数呢?这部分知识请同学们合作学习。

  提出要求:小组合作边学习测量方法边尝试测量

  第一个角,想想有几种方法?

  1、要求合作学习探究、测量。

  2、反馈汇报:学生边演示边复述过程

  3、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正确的操作过程,纠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4、归纳概括测量方法(两重合一对)

  (1)用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2)零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可与内零度刻度线重合;也可与外零度刻度线重合)

  (3)另一条边所对的角的度数,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5、小结:同一个角无论是用内刻度量角,还是用外刻度量角,结果都一样。应这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三、度、分、秒的进位制及这些单位间的互化

  在测量角时,为了更精细地度量角,有时以度作单位精度还不够,我们引入更的角度单位:分、秒.把1°的角等分成60份,每份叫做1分记作1′;把1′的角再等分成60份,每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

  1°=60′,1′=60″;

  1′=( )°,1″=( )′.

  例1 将48.32°用度、分、秒表示.

  解:先把0.32°化为分, 0.32°=60′×0.32=19.2′.

  再把0.2′化为秒, 0.2′=60″×0.2=12″.

  所以 48.32″=48°19′12″.

  例2 把30°9′36″用度表示.

  解:先把36″化为分, 36″=( )′×36=0.6′

  9′+0.6′=9.6′.

  再把9.6′化为度,

  9.6′=( )°×9.6=0.16°. 所以 30°9′36″=30.16°.

  例3 计算;180°-(45°17′+52°57′)

  四、巩固应用,形成技能

  课后练习节选

  五、回顾反思,拓展问题:

  请大家回忆一下,今天都学了那些知识,通过学习你想说些什么?


《角的度量》教案3篇(扩展9)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角的度量》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1

  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确实教育信息化提高了教学效果,多媒体演示使课堂声画并茂,所有这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让学生尽快享受到多媒体教学的好处,也为了探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我进行了“角的度量”的教学尝试。

  角的度量是小学数学教材第八册第单元的内容,教学目标是知道计量角的常用单位是“度”,认识表示度的符号“。”;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射线和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学习画指定度数的角和计算角的和差的基础。课中知识点较多,而新知识又较抽象、枯燥。以往大多是教师讲,学生看的形式。这节课上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信息技术,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操作中积累感性认识,逐步形成较为熟练的测量技能。

  片段一:复习导入:(1)请你判断一下图形中哪些是角?(2)你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吗?(3)用眼睛目测一下两组角中的两个角的大小。通过设疑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角如何比较出他们的大小,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

  片段二:认识量角器和度量角:

  通过目测大小比较接近的角来引出量角的工具——量角器。认识量角器是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的学习方法。其次是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内外圈刻度的作用。并采取了边操作边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片段三:巩固新知:让学生测量不同位置放置的角的度数,量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的内角的度数。

  这一层次练习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新知,而且从测量中发现揭示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规律,为以后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上述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当浓厚,积极性很高。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是运用了多媒体,它把静态的量角器动态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学生才能从中看出蕴含的规律。

  整个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两点:

  一、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捕捉学生观察中的亮点。

  学习过程是学习环境主体与学习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应当为学生主体的主动参与创设必要的环境和条件,使得学生能国利用这些环境和条件主动学习获取知识。认识量角器是学习读数和量角的基础,而量角器对学生来说是较为陌生的。他们对它充满了好奇心和新鲜感。在此我让学生先自己观察量角器,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感知,学生极易发现上面有很多的刻度和刻度线。但中心点学生发现较难。可在课上有一学生发现:“老师我的量角器上有一个小洞”。又有一个学生发现:“我的量角器上没有小洞,中间有一个相交的点”。此时我及时捕捉学生观察中的亮点,顺着学生的思维及时引导学生认识了这个小洞、相交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必须更好地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化服务。在测量角的大小时,电脑演示出不同位置、不同大小的角,媒体上量角器的移动使学生清晰地了解量角时如何放置量角器,如何看刻度。课件的演示效果较好,而且节省时间,形象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缩短学生自主探究后表述的时间,观察和比较能力得到了发展。

  在练习部分,电脑会对学生计算的答案进行判断,学生根据判断随机进行更改。我也根据反馈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并及时评判,帮助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不同题目、不同的难易程度尊重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使学生在练习中进行了自我探究学习,尊重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位学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的自主探究带来了乐趣,更给人以启迪。能让教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让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但就课堂教学而言,信息技术的运用只是手段,它更应与学科进行整合。我也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力求使电脑从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化为学生的认知工具,从而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2

  “角的度量”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之上,学习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因为这部分内容数学概念多,知识盲点多,几乎没有旧知识作铺垫,操作程序复杂:顶点和中心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看另一边在量角器上的刻度,还要分清内外刻度。所以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学生学习这个知识常见的问题有二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本课教学中,我给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观察、动手实践,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中交流的机会。首先,让学生回忆测量线段的长短、物体质量分别需要什么工具?角的大小用什么测量?这样引起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问题。

  教学时,先通过课前小研究让学生自己认识量角器,让学生观察量角器,通过观察你会发现什么?课上开始,同桌之间相互说说,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每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后,我根据汇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教学测量角的大小时,如何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学会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先让学生试着量,然后说出测量度数及方法。测量结果不尽相同,想出的方法不是很准确,语言不如教材那般准确。但学生的思维在向教材所展示的方法靠近。然后让学生实际操作,除了指名上来量角,集体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组互相学习量角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量,看看别人是怎么量的,会的同学教教不会的同学。通过动手操作训练,学生基本上学会了量角的大小方法,教学效果不错。

  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由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运用自主学习造成后面知识教学时间上比较紧迫。这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总之,面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将真实地对待,坦然地看待,将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加强“新理念”的再学习、再实践,相信自己能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成长,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发展,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中创新。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3

  角的度量这一课,要求学生能达到会用量角器正确量出角的度数的目标.具体说来,就是会把量角器的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并能根据角开口方向的不同,确定一条边为0度,选择量角器内圈(或外圈)数据,按正确的方向读出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

  这对于许多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量角器中有两圈数字,且顺序相反,学生往往分不清该读哪圈,往哪边数.尤其那些非整十度的角,是超过整十几度还是差几度未到,方向不同则数法不同.过去的教案手册中有建议用儿歌帮助学生读过难关的,如:"中心对顶点,底边对0线,他边看度数,分清内外圈."这种儿歌能朗朗上口,但对于难点问题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分清内外圈"只是目标,如何分清才是策略.

  要找到解决难点的策略,必须分析造成难点的原因.我认为学生之所以分不清内外圈,找不对数的方向,原因是把角看作是静止的图形而非动态的过程,他们将角的两边孤立地量度,以为像量线段,看钟表一样,只要把一边对准0度,另一条指着几就读几.如果学生能把静态的角想象成从0度开始,慢慢打开,而度数随之增加的动态过程,我想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由此,我认为应采取"变静态为动态"的教学策略,并通过三个层次的活动来实现.具体实施如下:

  活动一:

  伸展运动.我带着学生把两手臂伸开,当作角的两条边,把身体当作角的顶点.他们跟着我从两臂重合开始,一臂不动,另一臂慢慢展开,并一起读:0度,1度,2度,3度,4度,5度,10度,20度……到90度时停下来感受一下.然后继续:100度,110度……180度,……,360度.然后我引导说:我们可以这样想象,所有的角都是从0度慢慢张开的.

  这个活动学生很感兴趣,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感受到角从0度张开的过程.虽然所指度数并不精确,但为后面在量角器上想象角的动态变化奠定了最直观的基础.

  活动二:

  穿针引线.刚才的肢体动作只是粗线条的感受,而第二个活动则开始进入精细化的认识了.学生已经在课前预习了量角器的外部特征,汇报后我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画出一条射线,再用一根带黑线的针从射线的端点处穿出.这样,纸上的射线和穿出来的黑线就能形成动态的角了.我把量角器摆在上方,在实物投影中大大地演示出来.从0度开始,师问:"这时角的边所对应的刻度有两个:0度和180度,该读哪一个往下数的时候数内圈还是外圈"学生很聪明,立即回答说"读0度,该读外圈."随着老师缓慢地拉动针线,学生从外圈0度开始,也逐一读出了相应的数据,一直读到180度.接着,我又换了一个方向,从另一边的0度开始,这回学生反应可快了,"读内圈,因为这次的0度在里面!"……

  学生在动态中进一步感受到角的度数的变化过程,并明白了当选择不同方向为0度时,读数方向也随之改变的原理.这一活动为学生度量静止的角奠定了表象基础.

  活动三:

  笔尖指路.这一活动则是测量完全静止的角了,也是本节课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我在实物投影中呈现了一个完整的角,提出问题:"这个固定的角,你能想象出它是怎样展开的吗"学生有两种意见,一种是把右面的边视为0度,慢慢展开;另一种是把左面的边视为0度而慢慢展开,同学们认为都是可以的.于是按不同的展开方向,我们共同确定了0度所在的圈,并从0度开始,用笔尖顺着数据增加的方向慢慢移动,边移动边读出整十,整五的数,直到接近角的另一条边,将度数准确读出.

  结束了三个活动后,我问学生:量角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学生回答说:"一定要从0度开始顺着数下去."是的,这正是量角的关键,他们学会了.课后,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检查,发现虽然还是有些学生出错,但为数不多,而且只要面对面稍作指导也就懂了.聪明的孩子掌握原理后很快就能找到最接近整十,整五的刻度再进行加减;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则乖乖的从0开始,顺着方向将可见的度数一一读出.虽然速度会慢了些,但方法掌握了,相信熟练后就会快起来.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4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是《角的度量》这单元主要有三个内容,一是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二是认识角的单位,会度量角的度数。三是画角。这三部分看似简单,可实际操作起来,也有很多同学不理解。

  今天,我讲的是度量角的度数。在量角之前,要认识量角器,我让学生先自己观察一下量角器,然后同桌之间说一说量角器上都有什么,这样能使学生们对量角器的印象更加深刻。接下来,用课件导入新课,课件中演示了量角的过程,重点看量角器和角的重合部分。通过演示,指名让学生说出重合部分的名称,反复说谁和谁重合,最后归纳出量角的两个步骤,并将书上的步骤填写完整。这就是量角的过程,其重点也在书中的那两句话里,我认为掌握了量角的步骤,那么测量角的度数就不是问题了。我的目的是如此,可教学效果却没有达到预期。

  学生对于量角的步骤能说出来,却很难操作,我也很是疑惑。为什么明知道是怎么回事,却不能测量呢?经过我过筛子似的排查发现,个别学生找不准量角器的零刻度线,或者是读数时分不清读里圈还是外圈。针对这个问题,我再一次讲解一遍,有些同学已经明白了。希望在今后的练习中多加巩固了。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5

  有人说 “有教育就必然有公开课”,而教育家于漪先生却说过:公开课永远是一件遗憾的艺术。我在和学生共同学习《角的度量》这一课时,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较好地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融合,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以及主动探究的意识。有以下靓点

  1、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带着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中进行学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使学习过程成为问题解决的过程;

  2、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呈现学习内容,使学生经历在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进行教学法的加工,以及一定程度的创造。既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题材,也可以创设更符合学生现实的、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3、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初步学习将简单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4、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隐含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中,是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是思想 的“躯体”,思想是知识是“灵魂”。所以对学生而言是不能从教材的字里行间读到的,要在教师引领、指导、学生自己学习、感悟中慢慢体会。学生只有领会了数学思想,才能有效地应用知识,形成能力。在本节课中,线段知识类比角的度量,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感悟:

  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间,学生间以及学生主题与教学媒体之间的相互交流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积极的评价和热情的鼓励,会唤发学生学习热情。需以后做好以下几点

  1.抓基础:以教材为主,领悟编者意图,注重对基础知识的传授,还要对教材中新增设的栏目给予重视。

  2.抓规律:注重对相近知识的整理,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自己总结规律,而不是教师代替其整理。

  3.抓典型:通过典型事例的讲解,培养学生掌握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方法。

  4.抓方法:注意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搞题海战术。

  5.抓学生: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学法的指导,创新探究能力的培养,做到及时检查、反馈。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将尽自己所能,引领学生加强思维训练, 注重方法引领,让课堂成为学生喜欢的乐园。

  点评:

  整个课堂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现了“和谐”的数学课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已有水*进行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注重了学生探究过程,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以个合适的思维空间。课堂中不仅仅是教师的教,而是更多的学的场面,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场面。

  注重小组互助合作交流、共同探究。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有效的发挥了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

  另外,又设计复习提示和预习指导的作业,阅读课本4.2节课文并与4.3.第二节课文对比,思考怎样比较角的大小.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走出课堂,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外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探究。

  总之,在本节课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致力启发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中,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都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的最终目标。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6

  本单元包括“直线、射线和角”、“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画角”四小节内容。其中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是学生较难掌握和接受的内容。所以在教学本单元时要特别注意各个击破,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让学生掌握。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1、重视对“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

  学生在空间观念的认识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这一单元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利用课件辅助学生理解,效果更好。对于直线、射线、线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能不能延长,端点个数来加以区别。由认识射线,引出角的概念。本知识点学生在学习时表现不错,但在做练习题时,对于“经过任意一点画直线”和“经过任意两点画直线”出现了疑点,有的学生把每个点都用上,不能正确理解要求。

  2、重视对量角器的认识。

  量角和画角的前提是认识量角器。课前要让学生准备齐量角器,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进来。课上通过学生观察和老师提示,明确量角器的构造:一个中心点、0—180度的刻度线(等分)、内圈刻度、外圈刻度、0刻度线。要让学生指着量角器,充分认识内圈刻度是从右边读数,外圈刻度是从左边读数。为量角和画角做好充分的准备。

  3、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

  对于量角和画角,我都安排学生在课前预习。让学生有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课上通过组内交流,班内汇报,老师示范。学生基本都能掌握量角和画角的基本方法。我提示学生在量角时,注意“点对点,边对边,另一边看刻度”,学生在量角时,容易出现把内外圈刻度读错的情况,要及时指出错因,及时纠正。学生会量了,画角就很容易了。

  4、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作图,要让学生养成认真和细心的习惯。课前准备好作图工具和纸,按部就班的进行,不能偷懒,慢慢地就会有一个好的习惯。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7

  “角的度量”这一内容,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通常,老师把这一内容的教学界定为技能训练课。在这个界定之下,教学时老师先简单介绍度量角的单位——度,然后组织认识量角器的各部分,最后教给量角的方法,即“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在学生熟记量角这三大步骤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但学生掌握的效果不甚理想。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

  通过对“角的度量”相关资料的学习和对难点成因的深入思考与分析,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学生对量角器的本质认识不到位。无论是长度、面积、体积、重量、角的度量,本质都是用基本单位与当前所测量的对象进行比较。例如:测量面积就是把被测量对象与面积单位进行比较,被测量对象中含有多少个面积单位,它的面积就是多少。而量角的本质就是看被测量的角中含有多少个单位角。由于量角的基本单位是“1度的角”实在太小,因此在量角器上难以反映。量角器制作者一般把量角器中的1度分割线去掉大部分,只留下沿着圆周的一些刻度。学生对量角器的结构特点不甚理解,这样难以把握量角的实质。

  二是学生对量角器的两圈刻度用意不明。从本质上说,“尺”、测量面积的方格纸,“量角器”都是测量单位的集合。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测量工具中有的没刻度,有的有刻度,有的只有单向刻度,有的有双向刻度。尺上只有单向刻度,因为尺的摆放与读数比较容易;方格纸上没有刻度,因为稍大一点的面积可以借助计算得到。用量角器量角时,如果只有单向刻度,量不同朝向的角的大小时不方便,因此不得不加上两圈刻度。这样,学生的已有经验与量角器的高度简约化、智慧化之间产生矛盾,使学生对量角的本质的理解产生障碍。

  如何突破教学的难点?追根溯源,关键是引导学生能看到量角器上面许多大小不同的角,明确量角的实质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与所测量的角重合。制定好了目标定位,在教学中就有意识地围绕这两个本质展开。

  一、从角的大小比较引出角的度量。

  二、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构造:中心点、0刻度线、内刻度、外刻度。

  2、找到量角器上各种大小不同的角。

  (1)认识1度角。把半圆*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

  (2)认识量角器上的2度角、3度角、5度角、10度角、20度角、30度角、60度角、90度角、120度角、150度角、180度角。

  (3)在量角器上摆20度角、50度角、90度角、140度角、165度角。

  引导认识量角器上的角(量角器的中心点就是角的定点,0度刻度线是角的一条边,几度刻度线是角的另一条边),什么时候看内刻度,什么时候看外刻度。

  (4)读出量角器角的度数:(65度、145度、40度)

  三、尝试量角,探索量角方法。

  1、自己尝试量一个角的大小。

  2、总结量角的方法。

  四、围绕量角展开技能训练。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始终围绕量角的本质展开,最后让学生自己量角,总结方法也就水到渠成。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8

  “角的度量”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之上,学习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因为这部分内容数学概念多,知识盲点多,几乎没有旧知识作铺垫,操作程序复杂:顶点和中心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看另一边在量角器上的刻度,还要分清内外刻度。所以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学生学习这个知识常见的问题有二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课教学中,我给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观察、动手实践,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中交流的机会。首先,让学生回忆测量线段的长短、物体质量分别需要什么工具?角的大小用什么测量?这样引起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问题。我觉得这样的设计既自然,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事物。 教学时,先通过课前小研究让学生自己认识量角器,让学生观察量角器,通过观察你会发现什么?课上开始,同桌之间相互说说,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每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后,我根据汇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为了加强记忆,课件展示量角器的中心点、零度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 ?这样不仅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台还使教学 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测量角的大小时,如何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学会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先让学生试着量,然后说出测量度数及方法。测量结果不尽相同,想出的方法不

  是很准确 ,语言不如教材那般准确。但不可否认,学生的思维在自然而流畅地向教材所展示的方法靠近。然后让学生实际操作,除了指名上来量角,集体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组互相学习量角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量,看看别人是怎么量的,会的同学教教不会的同学。通过动手操作训练,学生基本上学会了量角的大小方法,教学效果不错。

  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由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运用自主学习造成后面知识教学时间上比较紧迫。这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总之,面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将真实地对待,坦然地看待,将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加强“新理念”的再学习、再实践,相信自己能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成长,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发展,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中创新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9

  “角的度量”这节课学生学习这个知识常见的问题有二个:量角器的摆放和利用内外圈的刻度读出角的准确度数。针对学生在角的度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要求学生不仅仅要熟记量角的步骤“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最终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上,一个角比另一个角大,但是大多少不知道,从而引出我们需要用一种新的工具量角器来度量角的大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积极践行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前,我先让学生观察、动手实践,让学生回忆在之前的学习中测量长度、质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从而引出如果我们想测量角的大小用什么工具来测量?这样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量角器这个对学生讲有些陌生的数学工具,更加通俗易懂的告诉学生它是一个测量角的工具。

  教学容中,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量角器,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关于量角器你最想知道什么,同桌之间相互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找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通过学生的汇报结果发现,学生的探究能力很强,课前的预设他们都能够讨论交流出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量角器,借助课件展示出了量角器的中心、零度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了解了量角器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接下来让学生拿出课本量一量课本上本节课所呈现的角,让学生试着量。但是测量结果不尽相同,数值不准确,自然读角的刻度时很迷茫,但是大部分学生量角的步骤是正确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什么时候从量角器的内圈看,什么时候从量角器的外圈看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因为每条长刻度线上都有两个数,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为此,告诉学生一个小秘诀,无论看量角器的内圈还是看量角器的外圈我们读数的时候都是从小数值到大数值。

  教学后,总结发现这节课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抽象的数学语言略微多一些,例如零刻度线、中心、内刻度线、外刻度线等,如果学生有较强的探索精神这节课是一节很容易学懂的课。同样,有一些畏难情绪的学生需要很好的过渡方能更上一层高楼。

  最后,本人教学收获是: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无论是先进生还是后进生或者是中等生,他们虽然有着暂时的差距,但是他们对知识的思考过程都是不一样的,角的度量这一节课和之前的学习关联性不大,因此无论是先进生还是后进生或者中等生他们都应该掌握角的度量。在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以学生为中心,其实学生有自己的思想,有独特的体验,他们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循循善诱,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不同的进步。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10

  《角的度量》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学生学习这个知识有以下两个问题: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在教学角的度量中,觉得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中下层的学生,掌握得较累。在课前,我也预设到了这节课学生的难度,但是课上了以后还是不尽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数分内圈和外圈,学生看量角器时,不论角的一边对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线,他们习惯看的是外圈的度数;有的即使外圈内圈看对了,但是在读刻度的时候,有时把四十几读成五十几,从哪边读过来在他们的头脑中比较模糊。我认为主要在于学生对角的大小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往哪个方向读数容易受错觉指引,再加上有两排数据,有时分不清到底看哪一排,除了零刻度线没找准外,视觉上产生的错觉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另外,四年级的学生看到的只是一个静态的、完整的角,还没有认识到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而成,量角为什么要“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边看刻度”,对于角的旋转过程、方向没有建立表象,加以认识,自然读度数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线或内刻度线,尽管总结出量角方法,学生仍是不知所措。实践证明,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把握远远逊于对形象的记忆。尽管也有教师的示范,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仍然太抽象。

  如何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学会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我改变了策略,除了指名上来量角,集体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组互相学习量角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量,看看别人是怎么量的,会的同学教教不会的同学。还有,让学生全面认识量角器的构造和如何指导学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参与到对量角器的产生过程中去,不能只让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停留在中心点、内外圈、零刻度线、刻度等一些标志性的静止状态,而无法用思维的连续性去指导量角行为的连贯性,“量角器为何能量角”这一问题解决了也就突破了量角这个难点。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11

  1.角的度量这一单元看似内容不多,但比较抽象,学好本单元内 容,对今后学习*面图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角的度量是本单元的难点,是比较开放的一个章节,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先让他们观察量角器的形状是半圆形的,我们也可以叫它半圆仪,再让学生拿量角器认真观察,然后让他们说说看到了什么,这样比直接告诉他们哪是0刻度线,哪是中心点的效果要好的多,他们的记忆会更加深刻。接着让他们明白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小圆圈来表示。

  3.什么是1度呢?因为半圆是180度,把半圆*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

  4.怎样比较角的大小,让学生试着量一量,量后会出现几种错误,

  一是顶点没有和中心点重合;

  二是0度刻度线没有和角一边重合;

  三是看错了刻度,应看里圈时看成了外圈刻度或是应看外圈刻度时看成了内圈刻度。

  5.这时我给他们他们讲解正确的量角方法。并编了一首口诀,

  中心对顶点,0度对一边,要知角度数,分清内外圈。

  6.当学生学会了量角,还应让他们知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而是与*大下有关。再引导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一个活动角,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操做来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条边*的大小有关,*的越大的角就越大。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12

  一、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1、让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的方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

  2、知道量角器的摆放;

  3、知道角的计量单位是度;

  4、让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读数方法。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两个地方掌握理解的.有些困难: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角的度量》这是单元中的一个重点,是为后面利用量角器画角作准备的。这节课中让学生读量角器上的度数是一个难点。根据本班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时拟订了这样四条:

  (1)认识量角器;

  (2)会读出量角器上角的度数;

  (3)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4)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主要设想

  1、在活动中探索,感受数学知识。

  我首先从学生比较喜欢的美术课中的人物简笔画入手,不仅复习了上节课中有关角的知识,而且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学生或许会相信老师告诉他的,但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亲身经历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在教学中,我注重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实际观察——操作——验证而得出的结论。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合作学习中,我自始自终都是作为配角,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才是主角,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組与组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评价,取得正确的结论,完成知识网络

  的构建。我时刻注意尊重学生,多巡视,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讨论。鼓励学生大胆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创设一个民主、*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3、在游戏练习中升华,挖掘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以致用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追求,也是成功学习的内在规律。这节课后,设计了勇夺智慧星的环节,把本节课的知识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游戏中,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通过学生的练习反馈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摆放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也多次出现了内、外圈刻度看错的情况。还应该进一步指导学生在量角之前先判断是钝角还是锐角,再读度数,这样就可以避免错误。

  不管是缺点还是优点,在面对课堂的时候,我都将真实地对待,坦然地看待,将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再学习、再实践,相信自己能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成长,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发展,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中创新。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13

  角的度量是小学数学教材第八册第单元的内容,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计量角的常用单位是“度”,认识表示度的符号“。”;二是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这一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射线和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学习画指定度数的角和计算角的和差的基础。课中知识点较多,而新知识又较抽象、枯燥。以往大多是教师讲,学生看的形式。这节课上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信息技术,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操作中积累感性认识,逐步形成较为熟练的测量技能。

  通过目测大小比较接近的角来引出量角的工具——量角器。认识量角器是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的学习方法。其次是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内外圈刻度的作用。并采取了边操作边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巩固新知:设置了几个判断题,让学生在实际测量中看到内外圈刻度的区别,明确我们在读熟的时候是读的哪个数。然后通过实际度数,猜一猜的小游戏,巩固了这一知识点。最后回到开课时的问题:“角2和角3哪个大?”学生用量角器就可以轻轻松松解决问题了。在实际上课的时候,课堂情况千变万化,与我们的设计是会有出入的。学生不会完完全全按照我们预设的情境去一步一步走完课,这就要求我们有一定的课堂应变能力。

  认认识量角器是学习读数和量角的基础,而量角器对学生来说是较为陌生的。他们对它充满了好奇心和新鲜感。在此我让学生先自己观察量角器,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感知,学生极易发现上面有很多的刻度和刻度线。但中心点学生发现较难。可在课上有一学生发现:“老师我的量角器上有一个小洞”。又有一个学生发现:“我的量角器上没有小洞,中间有一个相交的点”。此时我及时捕捉学生观察中的亮点,顺着学生的思维及时引导学生认识了这个小洞、相交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还有学生反反复复搞不清楚如何做到“两对齐”,如果角是端端正正的角,他能正确测量,角发生变化,就找不到中心点了,好不容易中心点对齐了又那条零刻度线又偏了。我就让他先找点,点对齐了再找线,一步一步来,还是可以正确测量的。在测量角的大小时,电脑演示出不同位置、不同大小的角,媒体上量角器的移动使学生清晰地了解量角时如何放置量角器,如何看刻度。课件的演示效果较好,而且节省时间,形象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缩短学生自主探究后表述的时间,观察和比较能力得到了发展。

  就课堂教学而言,信息技术的运用只是手段,它更应与学科进行整合。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的自主探究带来了乐趣,更给人以启迪。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力求使电脑从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化为学生的认知工具,从而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14

  这节课是我第一次上,听说这节课一直使许多教师感到头痛。知识点比较琐碎,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数学语言,知识点多,操作起来比较复杂,尤其是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一次关于手与脑的挑战。

  为了让每位孩子都能准确学会测量角的度数,课前让学生准备了量角器、三角板等学习用具并预习了新知,课中使用了多媒体演示量角过程,并示范量角,可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量角的过程仍是那么艰难:顶点和中心重合简单,而要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却非易事,内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难,尤其对于旋转后的角,学生测量的不太准确,这些都是学生所出现的问题。

  而经过反思自己的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有:首先是让学生认识量角器,重点放指导学生观察量角器上,建立刻度与读数的联系,认识1°角并在量角器上找出30°、45°、60°、90°、120°的角,初步悟出量角器上内外圈刻度的不同读法。建立30°、45°、60°、90°、120的角的表象,达到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的教学目标;其次是让学生交流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部分学生有了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角的经验,并已尝试用量角器量角,课堂上就先让学生讲量角的方法,然后规范量角的步骤,接着进行变式练习量不同方位的角,提高学生使用量角器动作的协调性,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最后,探究角的大小和角的边的关系。通过分组观察学生发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的大小,*得越大,角越大。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15

  《角的度量》这节课是在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这也是一节操作课应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本事。因为这部分资料数学概念多,知识点多,操作的要求比较高。其中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度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以及度数是看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都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以在讲授新课时注重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观察和有序操作的良好习惯,同时也激发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本事。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此刻两个地方学生理解掌握比较困难: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怎样看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为突出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在教学设计时凸显以下特点:

  一、在活动中感受知识,构建新知

  首先我出示了两个自制的活动角让学生观察,一方面复习角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另一方面经过观察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从而顺其自然的引出本节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进取性。然后我还出示了教师的教学三角板与学生的三角尺比较同一个角,让学生摸一摸、比一比这两个角的大小,经过学生动手操作感受我们生活中的角,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更喜欢自我动手操作,发现新知识。知识的获取不仅仅用耳朵去听,要让学生自我去感受体会知识的构成过程,这样的印象才会更加深刻。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认识量角器的环节中,我让学生先观察自我思考,再与同桌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究量角器的相关知识。如学生发现量角器中有两圈刻度,有两个0刻度线,让学生自我发现知识比教师直接告诉他知识要重要得多。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尊重学生的想法,多巡视,多引导,与学生一齐发现讨论问题。将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教研组长也多次强*师在课堂中是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我们要不断的反思怎样才能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

  经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自我做的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一、首先我在导入新课部分利用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作比较引出新知,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进取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更喜欢自我动手操作。

  二、在归纳量角器的使用步骤时,我总结概括出学生更容易读记的短句(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让学生读起来郎朗上口,记起来印象深刻,为后续画角奠定基础。但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少数学生对于内圈刻度、外圈刻度不理解,所以就给量角带来致命的漏洞。

  2、由于角的画法的变换性以及量角器的摆放的不确定性,导致部分学生读错数。

  3、讲解时间过多,实际操作训练时间不足,学生没有充分熟悉量角的过程。

  4、对于学生的掌握情景不能面面俱到,异常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当个别指导。

  5、由于学生综合素质不高,运用自主学习造成后面知识教学时间不足,拓展训练部分练习没有完成。

  最终,应对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将真实地对待,坦然地看待,将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再学习、再实践,相信自我能够在不断的自我反省中成长,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发展,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中创新。


《角的度量》教案3篇(扩展10)

——角的度量微课教学设计 (菁选3篇)

角的度量微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线段、直线、射线和角。

  2.理解线段、直线和射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

  2、教学难点:建立角的正确概念。

  教具准备

  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造情境,引入新课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线(出示几种线,如电线、电视天线、跳绳的绳子等)。这些线有的是直线,有的是弯曲的。

  2.教师演示:两手拿着一根线,两手靠近线就是弯曲的,两手把线拉紧,线就是直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线有关的知识。

  二、学习新知

  1.认识线段。

  (1)投影出示教材第38页上面的两幅图,像这样一根拉紧的线、绷紧的弦,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2)把两幅图分别去掉两端的手和弓,改为两点,这就是线段。为了表述方便,两点处分别标上“A”、“B”,这就是线段AB。

  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

  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线段A点和B点之间的长度,所以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

  2.认识直线。

  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直线。(课件显示)

  提问:直线有端点吗?能量出长度吗?

  (直线没有端点,无限长,不能量出长度)

  直线除了用“直线AB?”表示,还可以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

  3.认识射线。

  把线段一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射线。

  出示教材第38页下面的三幅图片,说明手电筒、探照灯、焰火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看作射线。

  提问:射线有端点吗?有几个?能量出长度吗?用字母怎样表示?

  (射线有一个端点,无限长,不能量出长度,可以用射线AB表示)

  4.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明确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归纳。

  名称

  区别联系

  直线

  没有端点,无限长都是直

  直的线

  线段只有一个端点,无限长都是直

  直的线

  射线有两个端点,有限长都是直

  直的线

  5.认识角。

  (1)我们认识过角,下面的图形都是角。

  (2)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点?

  一个点,两条射线。

  归纳: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3)怎样表示一个角呢?

  角通常用符号“∠”表示。(注意与小于号“<”区别)

  记作:∠1记作:∠2

  读作:角1读作:角2

  (4)运用上面的知识,画一个角,并写上各部分的名称,标上字母,用角的符号表示出角,读一读。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39页上面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说一说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再独立辨一辨,并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

  2.教材第39页下面的“做一做”。

  数一数有几个角。小组或同桌之间互相数,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3.教材“练习七”第1题。

  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怎样画?再动手画一画。

  指名汇报:你发现了什么?

  结论:经过一点可以画出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角的度量微课教学设计2

  一、教学内容

  1.认识线段、直线、射线。

  2.角的度量。

  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4点)

  三、具体内容

  1.线段、直线、射线。

  有的教材是先讲直线、再讲线段和射线,这里的编排是从学生已有的关于线段的认知经验出发,先讲线段,在认识线段的基础上,再认识直线和射线。关于线段的编排,先直观呈现拉直的线、绷紧的弦等,再语言描述、最后给出符号表示。虽然直线和射线的概念比较抽象,还是结合了一些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来体会“无限”“延伸”等特点。如手电光、汽车灯光、探照灯光等,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最后,教材提示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直线、射线与线段的区别。清楚地呈现了比较的3个维度。

  2.角

  教材从学生直观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出发,结合刚刚所学射线特征说明角的含义,既是“角”的概念归纳,又是角的特征的进一步认识。

  3.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编排的重点是引出角的单位,因为量角的本质就是要找出一个角里包含了多少个角的单位。也就是角的单位的产生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1°的概念,也就是角的单位,利用角的单位就介绍了量角的工具——量角器,从而也说明了量角器的制作原理,为学生在使用量角器量角时,更好掌握操作方法提供了帮助。

  4.量角。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不但给出了量角的直观图,而且还强调对操作步骤的梳理。后面“做一做”第1题两个角的开口方向不同,需要依据起始边认读角的度数,是正确读出角的度数的技能训练;第2题则意在引导学生深化认识“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的道理,强化对角的特征的理解。

  5.角的分类。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直角,通过测量,让学生发现直角等于90°。关于“*角”和“周角”的认识,从角的动态定义引出的,有两个优势,一是通过动态的角度就容易看出它们的形成过程,*角的两条边在同一直线上,而周角的两条边重合了,让学生理解“*角”和“周角”的概念;二是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它们的度数,也与角的单位是把一个圆周*均分成360份这一定义相呼应。与此同时,对锐角、钝角的认识,同样需要从角的单位出发,利用度数范围来重新定义这两种角。

  后面的例5则教学5种角之间的关系。这里的核心是从度数出发,从大小排序和倍数这两个角度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6.画角。

  与量角一样,教材仍然关注画角的步骤的整理,分三步:第一步,定线;第二步,定点;第三步,连线。并且,图示与文字对应,有利于学生较快地掌握画角技能。

  四、课后练习

  五、 教学建议

  1.准确把握学习起点,恰当定位教学目标。

  二年级上册已经涉及到“角的认识”的一些基本内容,已经知道的直角、钝角、锐角的大小关系,如关于“线段”的认识,以此为基础,进行直线、射线的特征认识教学。只有恰当定位教学目标,才能引导学生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有新的收获。

  2.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关注方法的适度提炼。

  本单元内容的一大特点是操作活动多,也可先让学生尝试,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直观经验之后,再引导学生对操作过程进行归纳,提炼出一般的操作要点,形成一定的操作程序。

  3.结合相关知识的学习,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如在理解直线、射线的特性时,“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等,便隐含了极限的思想。

  4.强调基本内容的掌握,适度拓展提升。

  比如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学习中,除了引导学生掌握用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这是画角的一般方法)之外,可适时引导学生用三角尺画一些特定度数的角,比如画30°、45°、60°、90°、120°等。这样处理已不仅仅停留在画角的层面上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体验特殊三角形间角的关系。此外,还可引导学生量一些超过180°的角的度数,拓展对“角”的认识(例如教材第46页第14题)。

角的度量微课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用具:

  活动角、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演示学具)

  1、同学们,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活动角学具)谁能告诉老师这个角的各部分名称

  2、这两个角哪一个大些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认识量角器。(演示课件)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3、认识几度角。

  (1) 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

  (在量角器上画出20°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于学生讲出为什么20°的道理,图略)

  (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

  (3) 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1、出示下列角(P37),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

  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教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P39、3)。(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

  四、比较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P38例1)

  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总结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的大小,*得越大,角越大。

  五、巩固练习:

  1、P38“做一做”

  2、P39、4先估算每个角的度数,然后验证。

  3、P4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

  75°105°120°135°150°180°

  4、钟面角的认识(拓展知识,让学生熟记每一时刻中的角度)

  六、课堂小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七、课后作业:P40、5、7

上一篇:艺术节心得体会 高中艺术节心得体会 下一篇:返回列表
教案推荐
  • 2023学习师风师德心得体会优秀4篇(2
  • 个人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优秀6篇(
  • 治理乱收费工作实施方案精彩4篇(治
  • 大学部门面试问题优秀4篇 大学部门
  • 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陆青云林若岚全文免费阅读_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最新章节列表陆青云林若岚 第3章
  • 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全文免费阅读帝婿无双小说免费阅读_秦怀道秦琼最新章节列表秦怀道秦琼 第1章
  • 闪婚成宠海彤战胤全文免费阅读_闪婚成宠最新章节列表海彤战胤 第1章
  • 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小说全文免费阅读_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最新章节列表 第3章
  • 千亿总裁宠妻成狂全文免费阅读_海彤战胤千亿总裁宠妻成狂最新章节列表海彤战胤 第2章
  • 陆青云唐嫣陆青云唐嫣全本完整版免费阅读_ 陆青云唐嫣陆青云唐嫣全文章节目录陆青云唐嫣 第1章
  • 猜你喜欢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