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企业战略管理10篇 企业战略管理分析论文

更新时间:2023-03-13 来源:互联网 点击:

企业战略管理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产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随着建筑施工企业数量的增多,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加剧。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发现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是现代建筑施工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多年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对于现代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其经营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下,施工企业的想要进行盈利的关键点在于做好工程的造价管理。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施工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传统的造价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相应的地位,就要进行相应管理模式的改革,要将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转变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模式,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最大程度上获得经济效益。

  1建筑施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现状

  建筑施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是现代建筑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在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现代建筑施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是以现代的经济环境以及新型的管理理念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只有在充分理解和把握战略成本管理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构建起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和方法,才能通过战略成本管理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但是长久以来,建筑施工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限制,虽然有些企业制定的战略成本管理方案可以降低实施成本,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缺乏竞争力,也对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不利。

  同时,我国很多的建筑施工企业对于企业自主经营、自我约束的意识不强,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其成本管理理念较薄弱,不符合现代施工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现阶段的情况为:

  (1)施工企业较重视工程建设情况但是轻视具体的管理问题;

  (2)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都在于施工过程当中,但是对于工程的研发、资本运营、企业人力资源、企业文化以及情感投资等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

  (3)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往往在于企业内部,缺少对于相关竞争对手的分析;

  (4)对于企业的成本战略定位出现偏差或者含糊不清的状况;

  (5)施工企业还是采用较为传统的成本分析方法,成本分析面较窄。

  2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但是建筑施工企业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不符合现代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要求。问题主要包括:

  2.1产业结构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行业还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的集中度较低的情况,这就造成了建筑行业内企业的竞争大都是低水*的竞争,也比较容易造成过度竞争的情况。之所以造成建筑行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原因在于建筑行业中不同体量的企业分布不均匀,其中大型或者特大型建筑企业数量远远多于小型企业数量,造成了不合理的组织结构体系。在建筑行业内,不同体量的企业分工不合理,没有很好的区分重点关注区域,造成了同质的竞争,使得相似量级的企业之间竞争越发激烈。

  2.2市场多元化发展的问题

  传统的建筑行业市场,投资方往往都是单一的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很少参与。但是随着建筑行业市场上的客户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必然就需要更多的民营资本参与到建筑行业中来。随着多年的发展,建筑行业的投资主体不再是单一的国有资本,民营资本的参与更加促进建筑行业多元化发展要求。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转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客户多元化的需要。另外一方面,经营的具有差异性的同时要注意控制实现差异经营的成本问题,目的就在于要用差异化的经营方式带来显著的经济利益。同时,客户对于建筑行业的实体需求之外,对于相关服务的质量以及服务标准的进一步也需要企业采取多元化的方式来对待。

  2.3成本竞争集中化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成本方面,整体上表现出成本竞争集中化的趋势,成本竞争已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竞争的关键点。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企业的管理水*不断提高,同时相关的法律制度和监督机制也逐渐完善。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客户重点考察的因素(包括:质量、工期、资金、相关技术保证以及安全性)是企业发展首先要满足的,企业的差异性经营战略也要得到客户的认可,之后成本以及价格因素才是客户需要考虑的因素。企业成本的管理水*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形式。

  3建筑施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思路

  建筑施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是具有多层次的,主要包括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长期目标)、单位工程目标、分部工程目标以及分项工程目标等。这些目标的制定要符合企业整体战略成本管理的思路。

  (1)分析判断建筑施工行业当前所处的竞争状态,进而制定施工企业的成本战略;

  (2)认真分析施工企业内外部所处的环境。对施工企业内部来说,要分析判断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以及核心的竞争力,对施工企业外部来说,要分析判断企业所在行业的地位、竞争对手的情况以及市场的整体环境,进而制定企业的成本战略;

  (3)在施工企业长期的总体战略确定后,以此战略为中心制定相应的企业财务及成本战略。

  4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解决措施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要想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同时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采用战略成本管理是比较好的途径。具体分析包括如下几点:

  4.1明确企业战略定位,优化产业结构

  所谓的战略定位分析就是从行业角度、市场角度以及战略的角度来制定企业相应的市场竞争战略,同时要制定有关的成本管理策略。在企业总体的发展战略确定之后,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通过对于具体产品的分析、对于企业自身所具有的优势以及劣势分析来确定企业的竞争性战略。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重点关注的往往是成本的领先战略,要想达成此战略的目的,就需要施工企业按照自身的特点以及企业阶段性所处的环境,同时要结合企业的经营目的,进行准确的分析以及判断竞争对手企业在具体实施中的成本情况,进而确定成本目标,在多方面(例如:研发能力、项目设计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售后等方面)降低企业的实施成本,最终要使企业的生产成本低于竞争对手。要通过整合优化企业内部及外部相关的价值链使企业一直保持成本领先的优势,这样才可确保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4.2应用价值链分析,提升企业竞争力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企业的基本价值链可以具体分为企业的基灿性活动以及企业的支持性活动。为了使相关管理人员对于企业成本控制方面的每个环节做到充分的了解,可以通过将设计单位价值链以及施工单位价值链进行一定的整合,从而形成新型的总承包模式的价值链。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对于价值链的整合来提供总承包的模式,这样可以提供比单独施工单位以及单独设计单位更加广泛的产品类型以及服务质量,可以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控制。除此之外,可以通过改善与上下游企业关系的方式来改善建筑施工企业的价值链,例如:优化与上游建材供应商以及设备供应商的关系可以保证建筑施工企业得到性价比较高的施工所用材料。

  4.3通过战略成本动因分析,控制企业成本

  建筑施工企业的特征不同,所具有的战略成本动因也不同。建筑施工企业在确定了相应的竞争战略之后,就要及时的进行企业的成本动因分析。要从战略的高度确定影响企业经营成本的因素,之后根据这些因素来确定降低成本的战略途径,进而为优化价值活动以及增强成本控制能力提供有效的措施,增强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战略。企业要想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可以通过对成本动因分析找到影响企业成本的结构性动因以及执行性动因,控制成本动因、重组价值链进行成本管理。

  5结束语

  根据以上的分析,现代建筑施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取得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可以深化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内容。虽然现阶段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还具有相应的不足,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建就施工企业采用战略成本管理的方式是发展的必然。只有从战略高度对施工企业的成本进行相应的管理,从制度上确定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的保障措施,逐漸的完善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具体内容,才可以增强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战略管理2

  摘 要:战略管理在一家企业的管理工作中之重要地位可以堪称“管理中的核心竞争力”。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许许多多的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在华夏大地上诞生、成长和发展。这其中,有成有败。而在这成败之间,战略管理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战略角度入手,浅谈企业之战略管理,并提出“科学型”企业战略的管理思维。

  关 键 词 :企业;战略;管理;科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xx)01—0033—02

  1.何谓战略

  无论是从文学的角度来讲,还是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对“战略”一词的理解都体现了战略之本质。对于企业来讲,如果没有战略的存在,那么企业便如同无旗舰之船队,方向不明,目标也不明。因而,我个人认为,“战略”既是一种对“向导与指引”的深化,又是一种对“统筹全局,协调竞争力”的升华。有人说,管理存之于无形。而在这无形之间,欲用无形指导有形,很重要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便是战略。

  战略不同于策略,策略可小可大,遍布于整个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但并不起着整体上的导向作用,仅对企业的某一个方面的发展和部分管理环节起作用,而战略则是这些具体策略的核心指导思想。所以,把握战略导向,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讲至关重要。

  2.企业管理中的战略

  一个企业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具备着齐全的功能。无论是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还是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等等,都是构成对一家企业的管理不可或缺的要素。在所有这些管理层面都发挥着自己作用的同时,战略管理统筹着这些具体的管理层面。在大型企业里甚至说在所有企业里,战略都被每一家企业的高管层所重视。事实上,企业管理中的战略既是一个整体的指导思路,又包含着许多具体的能够保证实际实施的分战略。举个例子来说,海尔公司既有其公司未来发展的总战略,又有一些诸如“真诚到永远”的具体服务战略。企业的战略一定要有其指导性,更要具有其实际操作性。无法从战略环节进入到战术环节的战略是失败的,也是不可取的。处于战略层面的思考,不是侧重于某个部门或是几个部门,而是要将所有部门有机整合,共同为统一的目标而奋斗。

  要使一个企业健康持久地发展下去,是一定要制定出可行并具有奋斗目标的战略的。只有这样,才可以使企业发展之源动力更加合理、有效地推动企业的发展。从许多著名公司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大多都经历了逐步发展、层层递进的过程。而在这发展的过程中,战略的作用在不断地推进着这些企业在探索中前行。同时,这也说明了这些公司的战略在总体上看是比较正确与合理的。一个公司、一家企业的战略包含了许多内容,体现在各个方面上。就对公司定位的战略来看,一家公司在创立时一般就会确定出战略上的公司定位,当然也会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扩展或是转变其定位。比如说,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定位就是发展低价航空服务,并将其发展成了一种极具竞争力的发展模式,取得了显著的业绩上的成就。再比如亚马逊公司的快捷网上购物的定位以及宜家家居公司的在*提供物美价廉的家居产品与体验的定位等等。虽然定位是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公司的发展发生变化的,但是定位的明确性和准确性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公司定位战略的管理仅仅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战略管理的范围涉及到企业发展的多个层面和多个角度。用一句话来说,整体性的战略是可以延伸到企业发展的各个细节的。而各个细节的发展也是在体现着一个战略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的结果。

  在企业战略管理中,存在着许多可以使用的理论指导,比如说著名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以及SWOT分析等等。这些理论基础对于企业战略管理的制定都有着巨大的帮助。管理是需要经验的,也是需要科学理论的。企业高管层对于战略的前瞻性及商业性思考再加之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是一个战略得以产生的重要条件。如果失去了这两点,那么一个合理的战略就可能很难制定出来了。企业管理中的战略需要更多企业家去深入地进行思考,商业智慧是一个战略诞生的基础,也是一个战略能够发挥其作用的基石。

  3.“我们身边”的企业战略

  说到“我们身边”,可能会觉得有些远。其实,我们往往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企业的战略。在*,海尔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许多人都用过海尔公司的产品,比如说海尔冰箱、海尔洗衣机、海尔空调等等。而给人印象最深的或许便是海尔的全方位的“真诚”服务。从现象来看,我们可以看出海尔产品的售后服务是不错的。而深思之后我们会发现,这种优质的服务便是海尔公司的一大战略。同样地,我们也可以渐渐发现许多“身边”的战略。比如说春秋航空的低价战略、许多公司的品牌战略等等。当这些“身边”的战略下的服务或是商品在为我们所用的时候,这些战略也在发挥着它们的作用。但是,究竟什么样的战略才是好的战略?这恐怕是许多企业都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有人会说,能够使服务或者商品得到顾客的满意的战略就是比较成功的战略。这个时候,战略又从“我们身边”回到了企业高管的决策之中。

  在生活之中,我曾经发现过一些服务中的问题,然而这些问题是不是战略所导致的便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说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一问题是普遍的,那么这一问题是值得注意的。有一些企业建立了顾客反馈制度,这对企业的发展以及战略的制定和修正都是有很好的辅助作用的。从企业制定的战略到消费者层面的战略体现,再将这种战略体现回归到企业的决策层中,可以说在间接地影响着战略的产生和实现。

  4.企业战略发展的思考

  4.1 引入全球化战略思维思考

  随着*的不断发展,*经济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局面。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的发展是一个令许多人都关注的问题。对于企业管理这个问题的研究,我们引进了许多国外的先进理念以及管理学的相关知识。*企业的发展一直是在学习加上探索的道路上前行的。虽然,我国也涌现出了许多知名的大型企业,但是,我国企业的发展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我国企业的发展之中,战略方面是极为重要的。从联想收购IBM的个人PC业务到吉利汽车收购VOLVO,我们看到了*企业在走向国际化进程中正在不断努力,也看到了许多*企业在思索自己的战略,用更好的战略指导着企业的发展。*的国情与其他国家的国情不同,因而,我们需要自己的战略。我们更需要学习许多国外优秀企业背后的真正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思想,开拓自己的思维层面,真正去取其精华,为我们自己的战略制定提供帮助。全球化的经济给我们带来的也应当有全球化的思维学习模式和全新的企业战略思考。

  4.2 战略的市场敏感性问题

  企业战略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企业不断地进行摸索,不断地将最新的战略思维用实践来进行检验。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需要不断更新完善自身的战略,使企业战略有一定的市场敏感性。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就如同鱼和水的关系,只有不断地改变自身、适应市场,才能够使企业在市场中得到有力的发展,占领市场并引导市场。举一个外国企业的例子,美国戴尔公司是一家以直销模式著称的企业,其独特的渠道战略一直是倍受关注的。可以说,戴尔公司与直销模式相适应的渠道战略在美国取得了成功。但随着戴尔公司的国际化进程向前推进,开始进入*市场的时候,戴尔发现了这种渠道战略是与*市场不相适应的,网络直销的模式并不成功。于是,戴尔公司及时调整其在*的渠道战略,最终成功地进入了*的个人PC产品的市场。从目前来看,*的一些企业,并没有在市场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及时合理地调整企业自身的战略思想,最终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了阻碍,甚至为企业带来了比较严重的损失。战略的市场敏感性问题成为了*企业值得深度思考的一个问题。部分*企业需要在战略层面上解决企业对市场变化不敏感的相关问题。

  4.3 深度强化企业战略实施

  企业战略能够为企业带来指引性的作用,但企业战略的高效实施并不是每家企业都能够做到的。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理解不清、执行不力成为了一个最为常见的问题。高层管理者是制定企业战略的决策层,应当是理解战略最为清晰的管理群体。所以,首先,高层管理者正确理解战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只有高层管理者清晰地理解了企业战略的含义,才能够带领企业在战略的指引下走向正确的发展方向。第二个重要的方面是战略的逐层传递。从高层管理者到中层管理者,再到基层管理者和基层实施者,整个传递过程需要一套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保障,以确保每一个层次的企业内部人员都清楚企业战略是什么,如何工作才能更好地配合战略的实施以实现企业更好的发展。当然,这套有效的方法需要企业运用多种管理手段来制定和完善,更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大力配合。许多企业对这一战略信息的传递并不重视,最终导致企业的战略很优秀,但却并没有很好地得到实现。最后一个方面,是各部门人员在理解战略后对具体工作的实施。这是将企业战略真正得到实行的最关键环节,企业需要通过定期的工作效果检查来验证企业战略的实行情况,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好企业的战略实施,才是企业实行战略的最根本的意义。

  5.启示:深度探索“科学型”企业战略

  对企业战略管理中战略的思考是需要综合多方因素进行考虑的,而这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前提便是科学的分析。不通过一些数据和信息的深入分析制定出的战略是没有牢固的现实基础的。相应地在战略实施上就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立足于实践,分析于实践,深度思考于实践并用战略指导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合理可行的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成为可能,才能使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不断提升,才能使企业不断地健康地发展。

  制定“科学型”企业战略,需要企业做好市场大方向的预测,深化企业风险管理,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动态和企业发展状况,做好企业和市场的“双重监控”,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对战略的把握,将战略明确化,使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做到牢牢把握住战略动向,这样可以使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效果都有所提升。具体于每个企业而言,“科学型”企业战略需要企业进行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建立起自己的战略监控和研讨制度,有效地在短时间内构建或改变企业的战略。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我认为,企业需要找到属于自身发展的“科学型”企业战略,将自身的战略明确化、系统化、核心化、市场敏感化,以促进自身取得战略上的长足发展。所谓“科学型”企业战略,是一种既符合国家发展方向、市场变化方向,又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能够明确指引企业发展方向的企业战略。这种战略能够使企业适应大环境的变化,也能够使企业在具体运营中做到游刃有余、健康发展,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我相信,随着企业对战略的不断深入思考,战略管理会在企业中发展得更加有效、更加完善,一代又一代的企业家和管理实践研究工作者会将战略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企业战略管理3

  近年来,西方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突破以提供货币性信息为主的传统管理会计框架,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引致这些信息产生或与之相关的更深层的活动或领域,从而大大拓宽了管理会计研究的范畴。业绩评价指标从财务业绩指标向非财务业绩指标的发展,控制技术从会计控制向管理控制方向的发展,计量单位由货币计量发展到计量质量、速度、弹性、革新和改良速度等多重属性计量,都反映了管理会计的这一发展趋势。本文试图对西方管理会计的时间管理观(Time Management,Tmman)作初步的探讨和归纳,旨在引起学术界同仁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研究,以利促进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

  一、时间是一个重要的成本动因

  管理会计主要是通过作业成本计算(ABC)和作业基础管理(ABM)来进行时间管理的。ABM是ABC的进一步发展,它主要是为应对适时生产系统(JIT)对管理会计提出的严峻挑战,以ABC为基础和中介,利用大量的非成本尺度(Noncost Metrics)将ABC与产品设计、时间优化、柔性管理(Flexible Management)和JIT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联系起来,借以改进和完善企业作业链,优化企业价值链,最终达到降低作业成本、增加顾客价值的目标。ABM认为,一切作业耗费的资源大多数可以转化为时间来表述,时间是一个重要的成本动因。比如,工资实际上就是企业为取得劳动时间而支付给工人的报酬等。因此,ABM使得管理会计认为,要加强成本管理就必须运用时间优化原理进行时间管理。

  ABM认为,一项增值作业的前提是在增加产品最终价值的时间内进行的。因此,作业的增值性分析,必然涉及到作业的时间效率分析。任何产品在适时生产系统中自收到客户发出的订单开始,到客户收到产品为止(即客户响应时间),大致由收到订单的时间、产品设计时间、准备时间、加工时间、检验时间、运输时间、等待时间和储存时间等八种具体时间构成。其中,只有加工时间和检验时间属于增加产品最终价值的时间,其余均为不增加产品最终价值的时间。因此,ABM关于将作业区分为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的原理,可以进一步表述为:客户响应时间=增加价值的时间+不增加价值的时间。

  管理会计通过对客户响应时间的各种具体时间构成进行事前规划,通过使用条形码(Bar Coding)技术对各种时间要素进行事中计量(比如,可将条形码贴在一个元件或一件产品上,在每一道工序开始和结束时对其进行读取。读取条形码的时间差,就是每道工序的生产时间),通过编制循环时间报告表或循环时间控制图对各种时间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适时报告,通过计划时间与实际执行时间的对比进行时间的诊断与分析,就可全面掌握各种具体时间的增值性及其效率。在此基础上,管理会计可进一步通过ABM和ABC,利用这些时间数据来确认存在的问题、建议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重点改进的方向。具体地说,就是通过作业分析(Activity Analysis),ABM可以确认非增值作业,在此基础上采取措施降低甚至消除一部分客户响应时间,进而降低甚至消除一部分非增值作业的成本。ABC则既可通过确认那些耗用时间和资金的非增值作业来帮助降低客户响应时间,也可通过持续改进(Continuous Improvement)来提高增值作业的效率。所以,当增值作业的效率被改进或当非增值作业被消除时,生产时间及相应的成本就会随之下降。

  二、时间管理是实施企业战略的重要手段

  管理会计认为,时间管理是实施企业战略的重要手段。企业战略管理是为适应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而发展起来的管理思想,它从分析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入手,借以确定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和实现,并在必要时进行战略调整。战略管理思想认为,企业要想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必须有一个科学的企业战略。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安德鲁斯认为,企业战略是企业的“目标、意图或目的,以及为达到这些目的而制定的主要方针和计划的一种模式。”显然,企业战略只是解决了企业发展的目标和计划问题,要全面实现企业战略,还必须将战略目标、战略计划与员工的具体日常工作联系起来。在管理会计中,非财务业绩评价正是作为链接企业战略和员工的具体工作的纽带而出现的。所谓非财务业绩评价,是指在现行财务业绩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利用非货币量度指标衡量和考核企业在客户、服务、作业、业务流程、产品质量和市场战略等方面的业绩的方法。非财务业绩评价指标的设立,必须充分结合公司的目标、使命和发展战略。这是因为,一个评价和考核指标应该激发什么行为和这个指标将激发什么行为等问题,都直接与公司的目标、使命和发展战略有关。显然,只有全面权衡了各个指标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关系、每个指标可能的行为导向等因素之后,才能科学地确定评价指标,引导和激励员工作出企业期望的行为选择。另一方面,根据非财务业绩评价指标的设计思想,企业必须针对不同的岗位设计相应的考核、评价指标,以便将员工的注意力引导到他们能够控制的日常业务上,从而克服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不易与员工本职工作直接相联系的不足。因此,非财务业绩评价既是实施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计划、监控和评价战略业绩的重要手段,又是使员工清晰地将自己的日常工作与企业的发展战略联系起来。非财务业绩评价方法涉及到大量的时间评价指标。

  三、时间是反映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的综合指标

  管理会计认为,循环时间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效率与效益的综合指标。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缩短循环时间或提高顾客反应速度,就可增加企业销售数量或降低成本费用,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从而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和竞争能力。当企业努力缩短循环时间的时候,许多原来被时间所掩盖的问题就会自动暴露出来,特别是库存问题、质量问题、瓶颈问题、协调问题和供应的不可靠性问题等。譬如,当存货的库存时间很长时,企业的循环时间也必然随之加大;储存时间长,也意味着库存增大;库存储备充足时,物料或加工过程中的缺陷只有在其后很久才会被发现;当该批存货的缺陷在耗用中被发现时,可能整批产品都需重新返工,甚至报废,这将进一步延长企业的循环时间。显然,库存、质量、对顾客需求的反应速度使得资金占用成本、机会成本、废品损失、管理成本、市场份额和销售收入等等都隐藏在循环时间之中。所以,循环时间的改进必然要求简化和缩短工作流程及路径,时间的改进也经常同时引起质量和生产率的提高。由此可见,时间管理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与效益的关键,企业掌握了它就等于牵住了生产经营的“牛鼻子”,就能“纲举目张”,事半功倍。因此企业战略管理使得管理会计要求把改进循环时间看作是企业的所有工作质量改进过程中的一个主要中心,要求所有的目标、工作流程设计以及生产经营活动都要包括对循环时间的度量和控制。

  综上所述,西方管理会计的时间管理观认为,时间是一个重要的成本动因,时间管理是实施企业战略的重要手段,时间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效率与效益的综合指标,因而管理会计必须对产品寿命周期、新产品开发时间、客户响应时间以及其他有关重要循环时间指标进行科学的计划、计量、控制与评价。笔者认为,西方管理会计的时间管理观对于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也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值得我们结合实际加以研究借鉴。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S.卡普兰,安东尼。A.阿特金森,著。吕长江,译。高级管理会计[M].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618

  [2]余绪缨。管理会计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杜,1999.450-463

  [3][美]Charles T.Horngren,等著。许秉岩,等译。管理会计教程(第10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79

  [4]余绪缨。管理会计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419

企业战略管理4

  《浅谈企业管理中的企业文化建设》

  1911年泰勒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使经济学家,企业家等群体对企业管理的问题日益感兴趣,科学的企业管理成为一个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法宝。而当今时代,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竞争力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相应的,企业文化建设已经被提到重要的位置上来。一个目光卓远的企业家,必然重视企业内部的文化建设,创立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扩大在公众中的影响力与美誉度。

  一、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必要性

  企业文化建设在当今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是极其显要的,它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凝聚人才力量的必需

  企业要获得进一步发展,人才资源是不可或缺的。当今世界中赫赫有名的大企业,都有强硬的文化品牌,这成为吸引人才的一大优势。优秀的人才在选择应聘的公司时,除了要考虑薪资待遇问题,长远一些要考虑自身的发展潜力与企业的潜力。其中,自身的发展潜力是指自身的优势能否与企业的价值观念相一致,个人的工作方式与习惯以及擅长的方面是否与企业的行为方式和价值体系相合拍;对于企业而言,优秀人才的这些考量恰好是他们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可见,企业文化的建设是需要花费很大心力来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的。有一个明确的文化目标与相应的体系,可以使外界更好的了解企业,文化品牌已成为企业与社会沟通的一种方式。比如,著名企业海尔,多年以来形成了以“创新”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吸引了众多的人才为企业效力。

  2.激励企业员工的精神领袖

  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远持久的。在员工与企业长期的磨合中,必会受其文化的感染,逐渐形成一种归属感和责任感,并遵循企业的行为方式和价值理念,有利于企业的管理。企业文化就如同一面旗帜,指引着员工的行为准则,提醒他们作为该企业的员工,要以身作则,设身处地地维护企业的名誉。同时,企业文化还满足了员工的精神需求,加强了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一个凝聚力极其强大的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才会更占优势。

  3.适应文化管理的新模式

  管理学是一门不断深化发展的学科,企业管理经历了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过渡。这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而当今比较完备的且大力推广的就是文化管理。将价值追求等人文因素融合进企业管理中,使管理更具人性化与科学化。这种为员工着想的人性化管理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掘员工更大的潜力。这是史上任何管理方式都不能比拟的,因为这是企业管理阶层与员工关系最为和谐的一种管理方式。当员工的能力被更大程度的激发,企业的收益一定是递增的。现在的企业管理,提倡人性化,公民的人权意识也越来越强,以牺牲员工利益为代价而获得企业财富的做法,是应该被时代,被企业所摒弃的。

  4.世界经济形势的大势所趋

  如今,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较量,取决于文化软实力。因为文化意识的渗透作用是十分强大的,足以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因此,文化的“占领”,才是终极的“占领”。企业是国家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是国家政策的导向。单纯地获得经济利益已经不再是当今企业的追求,他们追求长远的发展和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那么,必须靠企业文化建设来打响企业的品牌,从而进行更高层次的竞争。

  二、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1.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的提升,不仅在公众心中树立了美好形象,产品受公众青睐,而且还会获得一些投资合作的机会,对公司的发展前途大有裨益。而知名度与美誉度的提升,不仅靠积聚社会财富的丰富程度,长远来看,靠企业文化建设。例如,海尔集团以“海尔兄弟”的文化品牌进行宣传,老少皆知。以“创新”为核心的价值观,高品质的产品和友好的售后服务态度,使海尔集团蜚声国内外;*百年老字号“同仁堂”以“同心同德,仁术仁风”的管理理念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同仁堂本着对生命负责的价值观,无论在兴旺还是低迷时期,都一如既往,不仅在企业竞争中保持生命力,还博得了舆论大众的广泛信任。这些名利双收的企业,在管理中都遵循了自己企业的价值观与精神,成为一种信仰,一种追求。

  2.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管理实践具有重要作用,追求先进并且与时俱进的管理者会不断进行创新,以合适的行为方式进行管理。而不思进取的管理者只会在落后的管理观念中施行已经过时的管理实践。

  企业的文化理念需要全体员工来共同实践,而管理者扮演“领头羊”的角色,企业管理者应该培养浓厚的企业文化意识,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来实现管理。这样,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提高了,而且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会更加融洽。随着管理者“文化意识”的提高,领导者的带头作用势必会影响到下属员工,于是对企业 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反作用力,即促 进企业文化建设。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我们已经认识到企业 管理中进行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那么,重点在于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的文化竞争力。下面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探究。

  1.确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企业文化的核心在于价值观,如同个体一样,价值观始终指导着个体的行为方式和做事态度以及习惯。在企业中,确立核心价值观也就确立了企业的行为规范。企业的整体决策要以此为依据,企业员工的行为也以此作为行动参考。企业上上下下都在这种浓厚的企业文化气息中收到熏陶,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统一的步调,对企业的 发展形成稳定的促进作用。

  2.调动各阶层的积极性,为企业文化建设献计献策

  (1)企业的创始人

  一个成功的企业需要企业创始人成功的经营智慧与策略,世界知名的企业都有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比如微软有比尔·盖茨,苹果有乔布斯;立足于 经济时代,企业创始人必须高瞻远瞩,提高文化创新意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创新思维,给企业职工一个方向鲜明的引导。注重对企业各个阶层的文化意识的培养,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主,建立体系化的企业文化。

  (2)企业管理阶层

  在企业管理中提倡文化管理的模式,将以核心价值观为主的企业精神与企业理念与管理 实践相结合,渗透到管理的方方面面。作为企业的领跑者,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应该与企业创始人及时有效地进行沟通,在企业创始人没有充分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时,应当推波助澜,担任“军师”的角色;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应当与公司员工和谐交流,从职工阶层中听取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与设想,以此激发管理者更好的文化建设思路,并修改,完善。可以管理阶层与职工代表一起采取“头脑风暴”的方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为企业文化建设献计献策。对于被采纳的职工的建议,应当实行奖励机制,这有利于鼓舞职工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情。同时,促进了管理阶层与职工阶层的融洽关系,利于日后管理 工作的开展。

  (3)职工基层

  职工阶层虽在整个企业中处于基层,但是庞大的数量和大量的基本工作都交由这个群体来完成。企业创始人与管理决策阶层都是少数,仅靠他们发挥企业文化的功力是极其有限的。所以,让企业文化深入职工人心,成为他们行为方式的指导,对于加强企业凝聚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群体长久受到企业文化的耳濡目染,将会逐渐形成统一的精神面貌,就如同企业的“脸面”,对于提升知名度有很大的意义。职工阶层也应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己任,为此创新思维,献计献策。

  (4)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化建设中创新很重要,它要求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生搬硬套,不能盲目模仿。许多文化建设的成功 经验的确可以提供借鉴,但是企业文化建设者不应以此为现成的模板,生搬硬套。每个企业都有自己不同的发展思路,在长期运作中也有了既定的行为方式和准则,如果拿其他企业的套路直接“上阵”,会造*力物力的不合理利用甚至浪费,将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和效益方面的损失。“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结果昭示了失败的文化建设之举。因此,文化建设要求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和特点,创新思维并创新行为方式,形成独特的文化发展思路。

  总结:

  在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运营中形成的,企业管理者不可急于求成,更不能因为企业间的“文化攀比”而“作秀”,只借鉴他人之“皮毛”是无法改变精神之内核。因此,企业文化建设需要重视、实践,与创新。

企业战略管理5

  摘 要:战略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或决定全局的谋划。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是企业战略传统定义的典型代表。他认为,“战略是公司为之奋斗的一些终点与公司为达到它们而寻求的途径的结合物”。波特的定义概括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对企业战略的普遍认识,它强调企业战略的一方面属性——计划性、全局性和整体性。

  关键词:企业战略;5P战略;战略分析

  一、明茨伯格的5P战略

  1.战略是一种计划,它代表了用各种各样精心构建的行动或一套准则来处理各种情况。战略的这个定义具有两个特点:(1)战略是在企业经营活动之前制定的,战略先于行动;(2)战略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制订的计划。例如,因为*已经提出将在某市的经济崛起地区兴建房屋,一家超市购买了这地区附近的一块土地用于开发新店,为其带来商机。此战略是一种计划。

  2.战略是一种计谋,是要在竞争中赢得竞争对手,或令竞争对手处于不利地位及受到威胁的智谋。这种计谋是有准备和意图的。例如,房地产开发商A要通过媒体发表一份报告,报告上称*已经授予了土地使用权,允许它在开发商B将建造的房屋前面建造高层公寓,因此开发商A所建造的公寓将享受到全海景景观,而这也是其公寓的一大卖点。这种战略的目的就是要打乱开发商B的未来开发计划,是一种计谋。

  3.战略是一种模式,是一系列行动的模式或行为模式,或者是与企业的行为相一致的模式。“一系列行动”是指企业为实现基本目的而进行竞争、分配资源、建立优势等决策与执行活动。计划是有意图的战略,而模式则是已经实现的战略。从这个角度看,战略可以区分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和应急战略。在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中,先前的意图得以实现;在应急战略中,模式的发展与意图无关。例如,某公司自成立以来的经营方式都是进行集团化经营,通过购买成熟的企业并转手将他们出售来获利。因此,战略是一种模式。

  4.战略是一种定位。战略的定位观认为,一个事物是否属于战略,取决于它所处的时间和情况。今天的战术问题,明天就可能成为战略问题。在细节可以决定成败的时候,细节就成为战略问题。战略问题是确定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并据此正确配置资源,形成可以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战略是协调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的力量。例如,达意公司通过绕过传统的零售渠道,采用电子商贸的方式来进行销售,成为*第一家网上购物商城。此战略是一种定位。

  5.战略是一种观念。从这个角度看,战略不仅仅包含既定的定位,还包括感知世界的一种根深蒂固的认识方式。这个角度指出了战略观念通过个人的期望和行为而形成共享,变成企业共同的期望和行为。这是一种集体主义的概念:个体通过共同的思考方式或行动团结起来。例如,一个以魔法世界为主题的乐园公司坚信,因为魔法世界对孩子们的安全无害,因此令父母相信其出售的产品也对孩子们的健康安全无害,从而购买其产品。此战略是一种观念。

  案例:山东东星表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东星是一家专业生产钛合金和高档不锈钢表壳的企业,年产180万套表壳,90%的产品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在世界手表销售数量持续下滑、计时行业萎靡不振的严峻形势下,东星销售收入和利润仍能稳中有升,订单连续不断,工厂满负荷生产,比较好地防范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危害。

  优化产品结构:当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国际金融危机开始影响欧美、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的时候,东星决策层敏锐地察觉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很可能会影响到国际手表市场的消费能力。他们从手表销售景气报告中看到,低档表的销量持续下滑,而品牌价值高的中高档手表的销售状况一直保持*稳状态。因此,东星果断地对产品进行了重新定位,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将中高档表壳产量由占整个生产总量的60%调整到80%。目前,尽管总产量稍有降低,但东星的总产值却上升了20%。

  加大技术革新力度:表壳制造业通常选用塑胶作为表壳的内罩。而东星通过技术攻关,克服尺寸匹配难度大的困难,成功开发并生产出不锈钢材质的表壳内罩。由于大幅提升了机芯固定在表壳中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所以赢得了稳定的市场。

  降低原材料生产成本:欧洲市场的男表表壳外径一般在50—60mm,内径在30—35mm,而部分坤表的表壳外径在35mm以内。以前,东星把钢板上裁截男表表壳后的材料作为废料处理了。现在,他们用制造男表表壳的边角余料加工小款坤表表壳,变废为宝,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率,节省的原材料费用占到整个坤表表壳价值的30%。这个举措极大地降低了原材料生产成本。专家评价:事实上,企业大部分战略是事先的计划和突发应变的组合。“战略是预先性的(预谋战略),又是反应性的(适应性战略)”。

  东星表业公司能够在危机面前从容应对,成功之处在于以下两点:第一,树立“应机”的战略思维。东星表业公司此次金融危机中能够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国际需求的变化,是此前公司不断开发适应市场要求的新产品、拓展经营范围等举措的自然延续,是公司长期树立“应机”战略思维、不断应对环境变化的必然结果。第二,培育适应“应机”战略的核心竞争力。“应机”战略的实施,需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保障。东星表业公司为了能够适应国际市场变化莫测的经营环境,持之以恒地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下工夫:加大技术革新力度、降低原材料生产成本、降低劳动力成本、加强员工技能培训以及注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等。通过不断的创造、学习和磨炼,东兴表业公司才能够多次在世界众多厂家望而却步的客户需求面前“坚定信心,精神不倒,方寸不乱”,按质、按量、按时地完成任务。

  战略问题管理。战略问题是指那些对企业实现战略、达到目标的能力有重大影响的企业内部或外部即将出现的问题。它们可以是企业外部环境中新出现的机会或威胁;也可以是企业内部可以开发的优势或足以危害企业绩效以至生存的劣势。 战略问题管理可以较好地处理好企业战略两重属性——计划性、长期性、全局性和应变性、风险性、竞争性的矛盾,将一些应变性的、临时性的重大战略问题从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中分离出来,单独进行分析与管理。这样,既可以避免对长期战略规划进行繁杂的、经常性的修订,又可以对战略问题迅速做出反应。

  二、企业战略的结构层次

  战略决策不仅仅是企业领导者的任务,不同区域、不同职能和较低级别的管理人员都应该参与到战略的制定过程中来。企业战略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1)公司战略;(2)业务单位战略;(3)职能战略。

  公司战略覆盖企业整体。业务单位战略是为公司每个业务部门制定的战略,职能战略则是针对企业内部的每项职能制定的战略,职能战略必须符合企业整体战略。

  1.公司战略。处于最广泛的层面,又称为企业整体战略,一般由公司最高管理层制定。公司战略是针对企业整体,用于明确企业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计划和行动。公司战略规定了企业使命和目标、企业宗旨以及发展计划、整体的产品或市场决策。例如,是否需要开发新产品、扩张生产线、进入新市场、实施兼并收购、或如何获取足够的资金以最低的成本来满足业务需要。它还包含其他重大决策,例如,设计组织结构、搭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促进业务发展、处理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和其他监管机构)之间的关系。公司战略由企业最高管理层制定。公司董事会是公司战略的设计者,承担公司战略的终极责任。

  2.业务单元战略。关注的是在特定市场、行业或产品中的竞争力。在大型和分散化经营的企业中,所属业务部门数量庞大,首席执行官很难适当地控制所有部门。因此,企业通常会设立战略业务单位,赋予战略业务部门在公司总体战略的指导下做出相应战略决策的权力,包括对特定产品、市场、客户或地理区域做出战略决策。战略业务单位是公司整体中的一个业务单位,由于其服务于特定的外部市场而与其他业务单位相区别。竞争战略是在战略业务单位这个层次决定的,包括如何实现竞争优势,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扩大市场份额,确定相关产品的范围、价格、促销手段和市场营销渠道等。

  3.职能战略。在更细节的层面上运行,它侧重于企业内部特定职能部门的运营效率。例如,研究与开发、生产、采购、人力资源、财务、市场营销及销售等。职能战略在促进公司战略成功方面具有关键性作用。由于各部门可能只关注自己的目标和行为,因此,可能会导致各部门之间产生利益冲突,降低公司业绩。

  三、确定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是企业制定战略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是战略实施的指导方针和战略控制的评价标准。在确定战略目标的时候,通常使用一套被称作SMART的基本原则。它是5个英文单词首个字母的缩写,具体含义包括具体、可计量、可行、相关和定时。

  案例:北京北方尼奥普兰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使命与目标。北京北方华德尼奥普兰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让国人享受世界最好的公路乘载”为己任,以卓越诚信服务的业绩实现对社会的承诺,为出行者营造豪华、舒适、安全之环境,为城市交通增添现代、华丽、清新之风采。公司曾经开创了*豪华大客车生产之先河。公司将一如既往地站在*客车发展的前沿,继续保持技术领先的优势,努力成为*客车制造业的中坚力量。

  公司使命:公司将坚定不移地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加大品牌建设力度;依据国家与北京市发展规划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积极努力寻求资源,优化整合产业链;在适当时机进*际市场。公司将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产权结构、组织体制和内部管理系统,构建开拓、进取、高效、拼搏的企业文化,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发展成为以高档豪华大客车为龙头,以中高档系列客车及低地板公交客车为两轮,建造多种车辆制造*台,形成产品多品种、宽系列、跨地区,集资本运营、产品经营、高科技投资于一体的、充分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集团。

  公司战略目标:(1)20xx—20xx年,调整巩固阶段,以高速公路豪华大客车为主打产品,做精现有业务,打造“北方尼奥普兰”公司产品品牌,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同时,借办奥契机,充分运用区位优势,开发北京高档公交客车市场。(2)20xx—20xx年,发展创新阶段,在高速公路豪华大客车业务的基础上,确立“一业(高速公路豪华大客车业务)为主,两轮(低地板公交客车、中高档系列客车)并进”的发展模式,使企业做大做强,成为国内具有绝对竞争力的客车龙头企业。

  参考文献:

  [1] 唐伟晓,高静.“鲜果网”企业战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xx,(31).

  [2] 尚宁.企业战略分析过程的不确定性来源[J].魅力*,20xx,(2).

  [3] 王巍,吴勇.试论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在企业战略分析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xx,(19).

企业战略管理6

  一、价值观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

  人们发现,在不同的价值观体系下,美国的企业、日本的企业和欧洲的企业的发展战略表现出了明显不一致的特征。一些企业在内外部条件相近的情况下,发展上却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战略。例如同为制药保健品企业,巨人集团采取了多角化和极度扩张的战略,三株集团采取专业化的战略,通过大规模的营销实行市场发展战略,天津天士力集团提出了“中药成果,世人共享”的理念,采取全方位创新,重点集中的发展战略。造成他们战略差异的因素很多,其中不同国家,不同公司的企业价值观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尽管研究背景不尽相同,但是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都反映了价值观与战略管理的密切关系,主要有:

  1.麦肯锡的7s理论

  1980年Waterman,Peters和Phillips提出了这一理论,后来帕斯卡和阿索斯通过对日、美企业的对比研究,实证了这一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战略过程中最重要的7个因素可以用7个S开头的英文单词表示出来,他们是strategy(战略),structure(结构),system(系统),style(作风),staff(人员),skills(技能)和superordinate?goals(共同价值观)。在这个模型中,起核心作用的是共同价值观。只有这些因素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企业才能够取得成功。

  Peters和Waterman在80年代出版的《追求卓越》一书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崇尚服务、质量和创新是成功公司或者说是追求卓越的公司所共有的,这些价值观提供了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也成为战略管理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2.文化五维度理论

  根据荷兰学者霍夫斯蒂德的研究,民族文化间的差异可以用五个维度来描述和比较。这个五个维度从本质上是价值观的五个方面,它们是:权力距离、对不确定性的逃避程度、个人/集体主义、阳刚/阴柔意识和短期/长远取向。

  权力距离是指社会成员对组织中权利的不*等分布的接受程度。权利距离越大,说明企业的战略决策比较的专制、独裁,企业是集权的组织结构,权力距离小则说明人们期望民主、分权的组织结构。

  集体主义趋向下,人们倾向于接受紧密联系的社会组织的约束,愿意把组织内外的人加以区分。个人主义趋向下,人们则拥有独立生活、隐私和感情独立等价值观。

  阳刚/阴柔的意识主要反应在对竞争的看法上,阳刚的意识鼓励激烈的竞争,阴柔意识则强调中庸和睦,关心他人,注重生活质量。

  对不确定性的逃避态度主要是对待风险的态度,强烈回避不确定性即厌恶风险的价值观,一般倾向于建立一个高度正式化、制度化和等级化的组织,规避风险。相反,甘冒风险的价值观则喜欢灵活和不确定性的结构。

  短期/长远取向主要反映了人们对将来与现在利益进行权衡时的倾向。

  五维度理论提出了影响战略管理过程的具体价值观因素,我们将在后文中进一步阐述。

  3.普拉哈德的定向思维(dominant?logic)观点

  他认为,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系列的定向思维,成为企业判断事物价值优劣的依据,它就像一个过滤器,使得企业在分析各种数据信息,制定战略时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些部分上,忽略其他的一些内容。定向思维从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

  4.战略管理的文化学派

  对价值观对战略管理的影响的研究集大成者是战略管理的文化学派,该学派最重要的一个观点是,战略管理的过程是一个社会交互作用的过程,它是基于组织成员价值观、信念和对战略的理解的共享和统一的基础上,它道破了价值观在整个战略管理过程中的基础作用和指导作用。

  二、战略管理的三个阶段的价值观因素

  战略管理包括三个阶段:企业战略分析,战略方案的制定、评价与选择;战略实施与控制。价值观对战略管理的影响作用是渗透在每一个阶段的每一个步骤中的。

  1.战略分析阶段

  这一阶段包括对企业宏观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企业所处行业、竞争对手以及企业内部资源能力的分析。

  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是客观存在并且按照其故有的规律向前发展的,企业的价值观通过影响企业对这些客观存在和发展趋势的主观判断及认识来影响公司进行战略分析。具体而言,可以有以下的表现:

  (1)企业是从市场定位出发,机会导向,还是从内部的能力出发,以能力为导向?诺基亚从造纸商变成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制造商,是市场定位选择的结果,Intel却一直坚持在芯片领域发展则是充分重视企业的核心能力。

  (2)对于不同的外在环境,企业的态度和判断可能不同,是把它看成是机会还是威胁?家电进入国际市场,海尔采用先难后易的战略,他们认为是威胁的地方更是机会,而很多其他家电企业则选择了经济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作为其海外扩张战略的主要目标。

  (3)与竞争对手是一种双赢共生的超竞争关系还是你死我活的恶性竞争关系(背后是性恶论和性善论的假设),是以竞争为主还是以合作为主。Linux操作系统实行完全的代码共享,这使全世界的Linux软件开发商能够共同合作开发Linux软件,改进其性能。微软的Windows系统则拒绝公布关键的代码,并且采用捆绑销售等方式,推行自己的其他应用软件。

  2.战略方案的制定、评价与选择

  这一阶段包括制定企业的使命,确立战略目标,最终形成战略方案,进行评价和选择。在相近的情况下不同价值观导致战略分析的不同结论必然产生不同的战略方案,同时对战略方案的价值判断也会影响最终战略方案选择,具体表现在:

  (1)公司的使命和最终目标是什么?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还是社会效益最大化?是顾客第一还是股东第一?是注重技术还是注重市场?这些问题的回答属于企业价值观的范畴。

  (2)是重视长期利益还是看重短期利益?这是战略选择和评价的一个重要问题。国内许多小公司没有长远目标,采用各种不法手段进行竞争,以在短期内牟取暴利,但是,大多数优秀的、有优良传统的公司都把长期利益放在第一位。

  (3)鼓励竞争还是鼓励协作?世界上最大的几家汽车制造商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菲亚特、三菱等通过互相持股,建立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合作关系。而Inter和AMD,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肯德基和麦当劳的竞争却又是针锋相对,竞争激烈。

  (4)民主决策还是家长制、一言堂?很多企业在制定企业战略的时候群策群力,充分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战略的拟定是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有的企业则完全是老板拍板。

  (5)甘于冒险,不断创新还是稳健发展,老成持重?

  3.战略实施与控制

  战略实施与控制是战略管理过程的行动阶段,主要包括战略的发动,分解战略计划,战略在经营活动中的实施、战略实施情况反馈和控制、评估。战略实施的模式一般分为指挥型、变革型、合作型和文化型。不同的实施类型反映了企业价值观的现实情况。

  (1)指挥型:顾名思义,它是老板驱动的,自上而下推动的,集权制的,符合“经济人”假设。

  (2)变革型:这种模式是环境变化驱动的,一般是自上而下地推动的,权力比较集中,主要也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

  (3)合作型:合作型模式是由高层管理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共同参与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所以是管理层驱动,自上而下与自中分别向上向下推行相结合,有适当的授权,把“经济人”假设和“自我实现人”假设相结合。

  (4)文化型:这是在合作型的基础上,动员全体员工参与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模式,因此是一种全员驱动的模式,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式相结合,充分地向下级授权,相信“自我实现人”的假设。

  三、战略管理新模式——愿景驱动式管理

  随着后工业时代或者所谓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环境的迅速变化,许多优秀的企业逐步从科学管理进入文化管理时代,如何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通过学习和创新来适应环境,成为战略管理的首要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在90年代出现的愿景(vision)驱动式管理,开始成为一种新的战略管理模式,并迅速得到推广。

  具有影响和代表性的是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提出的所谓战略意图(strategy?intent),彼得。圣吉提出的共同愿景(shared?vision)和柯林斯与帕斯提出的愿景型企业(visionary?company)。这些学者在从IBM、Intel、惠普、索尼等长期获得成功的公司的成功原因的总结中发现,保持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使命的不变,同时又使目标、战略和行动适应变化的环境,是企业不断自我更新,取得长期优秀业绩的原因,而构建与贯彻优秀的企业愿景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具体而言:

  企业的愿景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企业的核心信仰(core?ideology)与未来景象(envisioned?future)。前者包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使命,用于规定企业的基本价值观念和存在原因,是企业长期不变的因素。后者是企业未来10年到30年里努力实现的宏大远景目标和对它的鲜活描述。它们是企业去创造,并需要重大变革和进步才能获得的东西。

  核心信仰规定了企业的耐久性,是企业最基本持久的信念,具有内在性,独立于环境变化、竞争要求和管理时尚之外。核心信仰必须被企业的成员共享,是每一个员工所看重的价值,它在企业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组织的自我实现过程,

  未来景象的作用是用来激励变革与进步。它明确而有力,是人们努力的焦点,是团队精神的催化剂,通过对宏大远景目标的富有激情而坚定的描述,来激发员工的热情和动力。

  愿景驱动的管理模式不仅要建立一个优秀的愿景,还需要创造各种有效的机制来保障核心信仰的保持和激发未来景象的变革。这些机制包括更有效的企业文化氛围,适合企业特点的员工甄选与培训,企业内部成长的领导人选择机制以及永不满足的自我完善、自我超越机制等。

  可以看出,愿景驱动是文化管理思想在战略管理思想中的一个集中体现,它第一次把价值观管理,企业文化的塑造和企业战略管理有效地统一起来,使软管理和硬管理统一起来,使企业制度同企业的核心信念统一起来,使个人的自我实现和组织的自我实现统一起来,把企业持续的成功和企业价值观的长期稳定统一起来。可以预言,愿景式驱动管理必将成为本世纪企业战略管理发展的新趋势。彭锐、张蓓

企业战略管理7

  通过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学习以及几本有关方面书籍阅读,自己对什么是战略管理、如何以战略规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实现企业的战略思想和意图有了一点粗略的认识,为今后在实际开展企业战略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

  我最近读了几本有关战略方面的名著,其中(英)安德鲁·坎贝尔,凯瑟琳·萨默斯·卢斯所编的《核心能力战略》(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这本书特别关注那些研究公司层面战略的竞争力方法和多业务公司内竞争力的管理。按编者的意思,他们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经理人员具有横跨数个业务单位的技能和竞争力。目前我所学习的是本校工商管理大类的一些基础课程,之前的专业分流我经过谨慎的考虑选择了工商管理。

  我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是中小企业的管理人才。据我的了解一般中小企业比较倾向较全面的人才。因此我觉得这本书将给我很大的帮助。虽说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读书心得,但对我来说更像是读书笔记,因为书里不仅有理论,而是还有很多案例,一边读总会想到些什么其他的东西,理解之后有的问题更是可以扩展的很远。在这里首先要说一些书中的理论,然后理论要联系实际,在此说自己一些浅薄的看法。

  本书由三部分构成——理论、应用和实践。第一部分“理解竞争力”。本部分的文选涵盖了资源依赖思想、组织学习和核心竞争力管理理论。书中的学术文献很快引导我进入到关键问题和基本概念。第二部分“竞争力和公司战略”编者挑选的阅读材料为公司战略的关键问题提供指导。引导我们读者从材料中学习如何运用一种竞争力分析法对公司的业务组合做出评价,就资源配置做出决策以及用于多角化。第三部分“管理跨业务单位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本书的核心。它为多业务单位如何对技能共享和学习进行管理提供了事例并进行了透视。本部分的材料分析了各种竞争力在多业务单位是如何发展和扩散的,以及在这些公司的经验和实践也展示了在多业务单位技能共享的复杂性和所获得的回报。它们应该为经理人员就如何改进他们所在公司的能力管理提供反思和建议。

  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迈克尔.波特”曾经说过:“战略是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

  战略管理是企业的高层决策者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和实施企业发展总体谋划的动态过程。它包括企业总体战略和产品组合、商场竞争、技术创新以及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和人力、财务等战略,基本上涵盖了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成熟的战略管理理论认为,战略管理是由环境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控制等四个不同阶段组成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是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理论上通常都是按上述的顺序对企业的战略管理进行分步研究。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这几个步骤往往是同时发生的,或是按着不同于上述步骤进行的。这要求企业的管理者们必须创造性的设计、应用战略管理系统,并且,这一系统应该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企业所面临的时刻变化着的外部环境。这一动态过程理论上称之为战略管理过程。以战略管理过程理论为依据,进行的动态企业战略管埋研究,在国内外开始的时间并不是很长,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我国企业应当高度重视战略管理理论研究,指导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个完整的战略至少包含三方面的内容,首先它是一种规划,即应规划出公司发展的未来之路。战略为公司的经营方向描绘了一幅蓝图,因而必须具有前瞻性,必须用于指导公司的业务经营,而不应是业务经营的附属品。其次,战略作为一种规划具有很强的策略性,它的目的在于建立消费者对公司的忠诚度,在于赢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持续竞争优势。而且,战略还应成为一种将公司各事业部、各职能部门、不同管理人员、不同员工的决策和行动统一为一种覆盖全公司协调一致的决策和行动的策略方法。在战略框架下,公司内跨部门分散的行动将形成一个以统一的目标和策略为中心的整体,个人的努力也将被凝炼成方向一致的团队力量。最后,对于成功的公司而言,仅仅拥有完美的策略规划是远远不够的,根据战略合理配置公司资源,并确保在战略的指引下自始至终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同样至关重要。卓越战略管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制定并出色地执行了一个出色的公司战略。

  公司战略实际上是一家业务多元化的公司整体上的策略规划,它包括公司为其所涉足的各个业务单元在各自不同的行业中确立相应的地位所采取的各种策略和行动,以及公司用以管理多元化业务相互关系及协调发展的策略和方法。业务战略是指公司某一些业务的策略规划,它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建立并加强公司在行业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特别是长期竞争地位。一个公司的业务战略包括管理者为获得某一业务领域的成功而制定的各种经营策略和行动方案。在单业务公司,其业务战略实际上就是其公司战略。职能战略是指管理者为对业务战略起关键作用的特定的职能活动、业务流程或业务领域内的重要部门所制定的策略规划。职能战略的首要任务是支持的业务战略和竞争策略,公司中每一个对业务战略起关键作用的业务活动和组织单元都应有一个职能战略:如市场营销、客户服务、产品研发、生产、财务、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仓储物流等等。经营运作战略是指就某项业务中的一线组织单元(如生产车间、地区销售中心、行业客户服务中心等)以及如何开展那些具有战略重要性的日常管理任务(如原材料采购、库存控制、广告投放、员工培训、客户管理等)所制定的策略规划。经营运作战略处于战略的底层,它所关注的也只是一些较窄范围的战略行动和经营策略,但它进一步细化了职能战略和业务战略,同时也为职能战略和业务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保障,因此从重要性程度来讲,它并不逊色于其他三个层次的战略。

  战略决策者从各种可行的战略选择中找到一个最佳的选择。在这一决策过程中,主要采取一些定量的方法,但并不是定量方法比较即能达到目标,因为他们决策过程,必将受文化、政治、董事会因素的影响。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在宏观层次通过分析、预测、规划、控制等手段,实现充分利用本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以达到优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作为企业经营者,第一个应当考虑并着手解决问题,就是"先定必胜之计",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带有全局性的战略问题上,进行战略思考和谋划,确立战略目标,制定战略规划,实施战略决策。

  近几年来,全球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和变化莫测,竞争异常激烈,不仅对大企业提出了挑战,而且对众多的中小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规模、没有品牌、没有特色就很有可能被淘汰,而具备这些,不是一时一刻就能得到的,需要有战略眼光,从现在开始,对系统、对企业进行战略策划,从而寻求出适合自己成长的最佳道路。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在(企业必须面向未来、一书中说:"对没有战略的企业来说,就象在险恶的气候中飞行的飞机,始终在气流中颠簸,在暴雨中穿行,最后很可能迷失方向。"许多事实证明,如果对于将来没有一个长期的明确的方向,对本企业的未来没有一个适应市场的战略规划,不管企业规模多大,地位多稳定,现有的情况有多么好,都将在这场革命性的技术和经济的大变革中失去其生存条件。美国前500名企业每过10年就有三分之一被淘汰就是一例。

  战略管理是一个不断循环、永远没有终点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既有起点又有终点的简单事件。无论是公司的远景规划和业务使命、目标体系、具体战略,还是战略实施的过程,在外部环境或内部运作发生变化时,都应根据实际需要对其本身作出适应性地调整。在这个一切都成为常识的世界里,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看起来可能*淡无奇。它对于体育运动或企业经营之类的竞争性行为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以上即是我读完这本书的浅显心得。

企业战略管理8

  一、名词解释:

  1. 企业战略: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预测未来的基础上,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

  2. SWOT分析法:是将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势(S)与劣势(W),外部环境的机会(O)与威胁(T),同列在一张十字形图表中加以对照,可一目了然,又可以从内外环境条件的相互联系中作出更深入的分析评价。

  3.战略集团:是指在产业中同样的战略领域,遵循着相同或类似战略的公司群体。

  4市场发展战略:企业用现有产品开辟新的市场领域的战略,是发展现有产品的新顾客群,从而扩大销售量的战略

  5.竞争优势:一个企业在某些方面比其他企业更能带来利润或者效益的优势,源于技术,管理,成本等。

  6.蓝海战略:企业突破红海的残酷竞争,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打败竞争对手上,而主要放在全力为买方与企业自身创造价值飞跃上,并由此开创新的无人竞争的市场空间,彻底甩脱竞争。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蓝海企业战略管理考试试题与答案企业战略管理考试试题与答案。

  7.企业:企业领导者对企业前景和发展方向的一种高度概括,它是一个企业 的领导用同意每个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动 的有力器。由企业的核心理念和未来的展望两部分所组成的

  8.战略实施: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对战略规划的执行

  9.PEST模型:企业的宏观环境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经济、技术以及社会文化等宏观因素,其分析的意义在于评价这些因素对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制定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分析的概貌,一个常用的工具就是PEST分析模型。

  10.钻石模型: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用于分析一个国家如何形成整体优势,因而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

  11.清算战略:企业由于无力偿还债务,通过出售或转让企业的全部资产,以偿还债务或停止全部经营业务,结束企业生命的一种战略。

  12.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成本在同行业中最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

  13.战略管理:是对企业战略的设计,选择,控制和实施,直至达到企业战略总目标的过程。

  14.本土化战略:即全球适应主张企业战略管理考试试题与答案战略管理。是企业力图融入目标市场,努力成为目标市场中的一员所采取的策略。它要求企业不是把自己当成外来的市场入侵者,而是当作目标市场中固有的一员融入当地文化,它强调企业以适应环境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简答题

  (一)、决定进入壁垒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①规模经济;②产品差异优势;③资本需求;④转换成本;⑤销售渠道;⑥与规模经济无关的成本优势。

企业战略管理9

  企业战略管理就是用战略管理的思想对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进行控制,以达到企业理想目标的过程。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增长中贡献极大,如果希望企业可持续的发展那么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必须采取正确的战略管理,立足于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对思考和安排。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概述

  不同国家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方法不同,在我国,中小企业就是那些总资产不超过4亿元或者营业额不超过3亿元或者职工人数不超过2千人的企业。而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立足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来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考核,以最终实现目标。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缺陷

  (1)决策者的战略管理能力偏低

  很多中小企业决策者为白手起家,在战略规划能力上有些不足。而且由于决策者对企业管理缺乏足够认识,决策者经常无视正规的决策程序,抓住了某种产品或者某个市场空位甚至只是凭借决策者的主观判断作出经营决策进入市场。在成立初期的短时间内,在市场环境比较好的时候,的确,可以取得一定的成功,但长此以往,企业会缺乏核心竞争力。当企业进一步扩张,市场竞争也越发紧张的时候,就必须理论结合实际,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战略规划来对企业的发展进行全局的指导与控制。

  (2)战略方案定位不科学

  中小企业缺乏正确的战略设计观念。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对企业自身以及竞争者的地位根本没有充足的认识,制定的战略只适用于短期的市场。一方面,中小企业经营决策者不具备专业的战略策划能力,也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战略制定工具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因此难以准确把握企业发展优势与劣势,也缺乏对市场的全面认识。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资金有限,难以获取专业咨询机构的技术支持,对产业和市场发展动态的第一手信息获取困难,这直接降低了战略策划的可执行性。

  (3)企业战略执行力不足。

  之前也说过,中小企业的决策者为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因此,在管理方面,他会有倾向地偏好家族管理。坚持一言堂的公司往往止步于中小企业,这就是因为没有制定刚性的制度,以致战略计划无法顺利实施。此外,一些管理层公开战略计划后,缺乏与各级管理人员的有效沟通,使得管理人员难以明确战略意图,阻碍了战略的贯彻实施。在战略执行过程中,跟踪监督体系也没有相应地跟上,这实在是不利于战略目标的实现。

  提高中小企业战略管理能力的对策

  (1)提高决策者的战略思维能力

  决策者要能够认识到战略管理的重要性,让自身的战略管理能力足以匹配企业的发展,设定符合企业经营情况的合理的战略目标。首先,决策者要掌握多學科、多纬度、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

  比如决策者可以去看与企业战略相关的书籍,西方的公司制比我国要完善得多,近代西方企业战略理论也是春兰秋菊、各有所长。这就是为了开阔决策者的眼界,培养决策者的大局观,学会立足于持续发展去处理企业发展问题。此外,战略管理培训至关重要,不仅得让企业决策者定期去先进企业进行考察学习,而且要邀请有实力的企业培训者到企业对决策者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公司管理层整体的的'战略管理素养。

  (2)提高企业的战略制定能力以及执行力

  要想使企业有一定的竞争力,需要根据中小企业不断变化的发展环境,立足于企业实际隋况,对整个市场有整体的把握,提高经营管理决策者的战略制定能力1并且从高层到基层贯彻实施。一方面,需要对决策者及相关^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战略管理知识的整体框架,并且深入的理解制定战略时所运用的相关工具,例如:SWOT分析法。同时在战略制定过程中需要基层人员及其相关下属的参与,这为企业进一步的战略调整提供依据,也使得战略制定符合实际,在今后的决策与执行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另一方面,要做到从上到下,化战略为行动,确保战略规划分阶段落实到位。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及时听取他们的反馈意见,对战略计划作出合理调整,确保战略的顺利实施。此外,要构建战略考核评估指标体系,比如年度目标与行动方案逐步分解为季度、月度,甚至每天的目标与行动方案,并对阶段性战略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3)定位准确。

  企业的战略定位需要在市场与顾客需要和自身的实际状况之间找到—个动态*衡。相比较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在资金和技术上有所不足,因此,制定适宜当前中小企业的战略发展定位显得尤为重要。选择差异化战略,生存互补战略或者联合经营战略。可以避免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正面竞争,建立起相互依赖、分工协作的模式,寻找到适合自己经营发展空间,不断壮大企业的经济实力,增强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总而言之,战略管理是现代企业实施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手段。而大多中小企业领导者不重视企业的战略制定与管理,导致中小企业没有一个清晰明确且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战略来指导发展,这就是中小企业的发展道路上的一块大石。因此,中小企业必须重视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加强核心竞争力的建设,使企业能够长远持续发展。

企业战略管理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管理从经验和科学管理进入了文化管理,企业文化日益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的指导思想、经营理念和包括价值观、道德观、行为规范在内的工作作风等。企业情况不同,企业文化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每个企业都有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有自己特色的、被广大员工认可的行为规范、规章制度、企业理念、职工价值观等等。正是这些有形的硬文化和无形的软文化,指导着企业战略的实施,支撑着企业的发展。

  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的关系

  目标带动战略,战略驱动文化。企业必须确立目标,进而达成目标。达成目标需要战略支持,战略的实施需要信念的支持。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思想的表现,也是企业家团队信念的表现。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看似两个泾渭分明的概念,其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制订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优秀的文化能够突出企业的特色,形成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而且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有利于企业制定出与众不同的、克敌制胜的战略。

  2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

  企业战略制订以后,需要全体成员积极有效的贯彻实施,正是企业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及辐射等作用,激发了员工的热情,统一了企业成员的意志,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共同努力奋斗。

  3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必须相互适应和相互协调

  战略制订之后,企业文化应该随着新战略的制订而有所变化。但是,一个企业的文化一旦形成,要对企业文化进行变革难度很大,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具有较大的刚性和一定的持续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有逐渐强化的趋势。因此从战略实施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要为实施企业战略服务,又会制约企业战略的实施。所以,企业在进行重大变革时,必须要考虑与企业的基本性质与地位的关系问题,因为企业的基本性质与地位是确定企业文化的基础;同时要发挥企业现有人员的作用,保证企业在原有文化一致的条件下实施变革。企业高层管理者要着重考虑与企业原有文化相适应的变革,不要破坏企业已经形成的行为准则。

  综上所述,企业在进行战略管理分析时,应给企业文化以足够的重视。只有企业文化与战略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使企业更好地发展。

  企业文化在企业战略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始终是企业生命力的基本点,是企业理念客观存在的必然。企业思想是企业文化的主线,企业的社会使命与责任属于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企业的战略规划受企业思想的制约,以企业使命为基础性依据。如《南网方略》是南方电网公司企业文化的精髓,它为企业的战略计划、战略实施和战略分析等做出了统一的标准。因此,企业战略的研究、规划与实施必须与企业文化的塑造和提升并重。

  企业战略制定以后,就需要全体成员积极有效地贯彻实施。企业文化通过其物质文化层次、制度文化层次、精神文化层次的共同作用,激发员工热情、统一群体成员意志。

  1企业文化为战略实施提供行为导向

  在企业中往往并不是所有的员工都能在同一时间对企业新的发展战略、经营思路做到完全领悟,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如何齐心协心往前走,就需要企业文化的引导。首先,企业文化能显示企业发展方向。企业文化的概括、精粹、富有哲理性的语言明示着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这些语言经过长期的教育、潜移默化,已经铭刻在广大员工心中,成为其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其次,企业文化能诱导企业行为方向。企业文化建立的价值目标是企业员工的共同目标,它对员工有巨大的吸引力,是员工共同行为的巨大诱因,使员工自觉地把行为统一到企业所期望的方向上去。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有效弥补人的有限理性不足,将广大员工的行为引导到共同的企业发展目标和方向上来。

  2企业文化具有独特的激励功能

  企业文化做得好的企业很注重对员工的物质激励,如实施员工投股计划、高级管理人员的股票期权制度等。这很好地满足了人们对财富最大化的需求;另一方面,文化管理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注重一种精神文化氛围的营造,通过共同使命的认定、团队建设、情感的管理等来满足人们对非财富最大化的追求,使大家能认识到在企业工作的价值。因此,企业文化可以全方位起到一种激励的作用。

  3企业文化具有良好的约束功能

  这种约束功能主要包括,硬约束和软约束。硬约束主要表现在制度的约束;软约束主要表现在文化的约束。制度的约束常存在不足,因为制度是人制订的,人是有限理性的,所以很难完善,而且落实制度的监督成本也往往很大。相对来说,文化这种软约束是硬约束的补充。通过共同的舆论导向,共同的行为模式,形成员工自觉的行动。南方电网公司能在六年的时间内快速融合、发展,以《南网方略》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南网方略,明确提出了企业的行为理念、服务理念、团队理念和廉洁理念,得到了员工的支持,成为了激励员工干事的力量源泉。达到了最佳软约束功能。

  建立发展符合企业战略的企业文化

  通过对国内企业文化与国外企业文化的研究与分析,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建立自己优秀的企业文化。但是,企业文化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系统思考,协调关系,最主要的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符合企业发展战略要求。

  1企业文化理念必须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依据

  企业理念中的基本理念,如企业目标、经营理念等,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所规定的产业结构、未来目标、经营方向直接相关。例如企业若采用成本领先的竞争战略,则企业理念应突出强调成本意识和成本管理。若企业实施一种人力资源的职能战略,则企业理念应突出人才理念和人本精神。

  2企业制度和行为文化必须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依据

  例如企业若实行差异化战略,则企业在规章制度的制定上则较为灵活,给员工的空间将较为宽泛,鼓励员工进行创新。而一个规章制度制定比较严谨的企业与崇尚自由创新的企业战略是不相符合的。总之,制度和行为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和适应。

  3企业物质文化必须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依据

  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理念的载体,也是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条件。如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减缓,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许多企业纷纷调整竞争战略,企业的经营理念也相应随之发生变化。为了在新的竞争环境中重新定位企业形象,展示企业新的文化理念,获取新的竞争力,许多企业纷纷进行企业品牌标识的创新和切换,道理就在于此。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战略是一个企业的长期规划,必须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对于尚未进行战略发展规划的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要规划出企业发展战略的轮廓,或者制定出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方向,并以此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依据,才能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下去。

  企业文化在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确运用企业文化能使战略计划目标的制定和企业整体目标一致,使企业朝着更高、更远、更有利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企业愿景。一个拥有优秀文化的企业将文化作为重要资源,将企业的发展愿景以企业文化的形式渗透给员工,从而使企业战略从制定到实施,都能够得到可靠的保障。


企业战略管理10篇扩展阅读


企业战略管理10篇(扩展1)

——企业战略管理10篇

企业战略管理1

  目前,中小型服装制造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逐步提高产品质量、日益改进生产技术水*,企业间的竞争异常激烈。那么,成本优势就成为其取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通过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方法,在管理实践中引进和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培养长久的成本优势已成为我国中小服装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我国中小服装企业成本管理现状

  (一)影响服装业成本的主要因素 服装行业成本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

  (1)原材料价格飞速上涨。近年来化纤原料和棉花等原材料的价格受需求拉动影响上涨较快,而服装制造成本与棉纤价格的升降息息相关,在服装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不断地采购和消耗大量的原材料,因此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致使服装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因而给服装业成本造成很大的压力。

  (2)直接人工成本不断上升。相比印度、巴基斯坦等部分亚洲发展*家,我国服装业*均工时成本(沿海地区)已经明显高于他们。同时,近期很多服装企业出现了招工难等问题。作为劳动密集型的服装业,一直依赖较低的劳动力为成本优势,但近几年普遍感到企业增长的空间越来越小,降低成本的努力也更加困难。有些企业已经意识到人力资源问题,但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及管理机制,使得服装业人才流失非常严重,有时甚至高薪也难招聘到裁缝师、打版师等专业技术岗位的人才。

  (3)库存成本日益加大。对于服装业来说,库存管理成本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日常成本控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很不均衡,消费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要把货物发到全国各地不同的零售点、批发商处,至少需要两个月的库存。企业也缺乏对消费者尤其是对不同的消费市场需求特点的研究,生产出来的产品无法形成市场转化能力,进而导致大量的库存和服装消费的严重滞后。

  (二)中小服装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查,中小服装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现行的成本管理体系还存在着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企业的决策者在思想意识上不够重视成本管理工作,将主要精力用于营销市场的开拓,忽视了内部的成本管理。第二,成本计算不实,各项原始记录、计量验收、定额管理、物资管理、内部结算等基础成本核算工作的规范性没有做得更好,致使损失浪费较多。第三,存在乱挤乱摊成本现象,为了完成预期的盈利水*在成本核算方面弄虚作假,导致成本信息失真。第四,成本管理的内容以及成本管理的方法局限性很大,因而不能全面、准确地提供成本信息,进而影响成本决策的正确性。第五,成本管理的参与者不全面,只包括专职成本核算以及相应的财务主管,而其他部门人员则很少参与。

  二、中小服装企业进行战略成本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中小服装企业进行战略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具体内容如下:

  (1)成本管理思想需要更新。战略成本管理是从战略的角度看待成本管理,不但需要更新传统成本管理方法,还需要更新成本管理观念,树立战略成本管理理念,才能拓展思路,开创成本管理工作的新局面。目前中小服装企业的领导和职工普遍存在着成本管理意识不强的问题,大多数员工不关心成本控制,认为成本控制是高层领导和财务部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产品研发人员在开发设计产品时,也没有“从源头上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发生”的源流思想,只考虑产品功能要素,却不顾产品成本要素。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服装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如果成本管理还是停留在原来简单的产品成本核算上,就不能充分发挥成本管理在降低成本中的作用。

  (2)现有成本管理水*不利于战略管理目标的实现。现代成本管理是企业全方位管理、全过程管理、全员管理,人人都要关心成本,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努力,并与公司实现成本竞争优势的总体战略目标保持一致。而中小服装企业对成本管理的目的只局限于降低成本,侧重于事后的算账、报账工作而不是战略规划。既没有向前延伸到研发设计,也未向后延伸到售后服务等阶段,并且企业内部也未采用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认真核算各种产品的成本信息,致使企业管理层无法获得各种产品的详细成本信息。因而现有成本管理水*没有竞争力,无法满足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不利于战略管理目标的实现。

  (3)现行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制度建设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目前中小服装企业的成本管理机构的主要功能是成本核算,但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走向科学化、战略化。成本管理不再仅仅是为了核算产品的制造成本,还要开展战略成本预测、战略成本决策、战略成本控制、战略成本分析、战略成本考核等一系列的工作。因此,原有的成本管理机构不能适应战略成本管理的需求,必须对其进行改革。

  (4)成本管理方法落后,不能有效地对成本进行战略控制。随着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产品的技术与质量,而是扩展到管理和服务等领域。但企业现行成本管理方法的主要功能是提*品的实际成本资料,通过产品实际成本资料,计算销售成本,确定公司的利润额。只重视财务成本方面的核算,不重视管理成本核算;只进行生产成本核算,忽略供应成本的核算。而战略成本管理所需要的成本信息较多,不仅要发挥成本核算的职能,还要解决如何利用战略性成本信息进行战略选择,制定出正确的竞争战略。除非实施了战略成本管理方法,形成比较规范的成本管理体系,才能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的功能。

  (5)成本管理人员的素质需要不断提高。战略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已在我国一些大型企业中加以运用,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战略成本管理要求成本管理人员应是复合型人才,既要懂理论又要懂操作,同时还要熟悉生产技术,即必须拥有一支集知识、技能与管理于一身的成本管理人才队伍,才能更好地发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作用。而中小服装企业财务人员掌握战略成本管理方面的知识有限,缺乏一批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战略眼光的战略成本管理人才。随着服装企业的规模扩张、跨国并购等战略决策的实施,需要其成本管理人员不断掌握战略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并将其运用到企业的成本管理实践中,以提升成本管理工作的高度,取得较好的成本管理效果。

  (二)中小服装企业推行战略成本管理的可行性 具体内容如下:

  (1)战略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为成本管理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近几年我国学者对战略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科研成果。邯钢、宝钢、上汽、海尔等企业在实施战略成本管理中,也总结了许多成功的成本管理经验,为进一步改革成本管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为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因为实行战略成本管理的前提条件是市场体系成熟,企业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中小服装企业拥有法人产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与时俱进,及时转变经营理念,依靠改进内部管理来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显露出决策战略化、管理人本化、效益整体化、发展长期化的趋势,为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奠定了决策基础。

  (3)成本管理基础工作较好,具备较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为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建立现代成本管理体系,必须重视加强和完善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中小服装企业在成本管理基础工作方面主要进行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标准化工作;建立了定额管理制度,制定了必要的消耗定额;在供、产、销各个环节上都设置了准确可靠的计量工具,企业一切物资的收发都要经过计量、验收和办理必要的凭证手续;建立了内部结算制度,制定了内部结算价格,有利于成本计划和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建立了原始记录制度,制定了合理的凭证传递流程等等。上述这些工作都为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网络信息化管理为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互联网技术为企业建立广泛的信息交流与准确及时地掌握国际市场情况,提供了方便、快捷、准确的条件。中小服装企业内部一般都建立了局域网络,极大方便了内部各部门的沟通、会计信息的生成等,管理部门可随时对业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分析,及时提供领导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实现了网络信息化管理,使大量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构成了一个资源共享的信息系统,为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

  综上所述,中小服装企业进行战略成本管理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三、中小服装企业应用战略成本管理措施

  (一)转变传统成本管理观念,树立战略成本管理思想 从我国企业的现状及国外企业的实践来看,传统成本管理的观念和方法已不能适应战略成本管理的要求。战略成本管理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强化成本观念与意识。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是创建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不仅依靠财务人员来完成工作,还需要企业决策者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能够站在企业竞争战略高度看待成本问题、解决成本问题。只有人人关心成本,具备成本意识,以降低成本为己责,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目标才有根本的保障。

  (二)建立战略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 企业进行战略成本管理,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才能保证战略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设置适当的管理会计部门或岗位,配备具备专业能力的管理人员。还须建立一套较为健全且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企业的战略目标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性的目标,为实现这些阶段性目标所运用的战略成本管理方法、手段以及奖惩措施都要反映在管理制度中,以保证战略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有效运用战略成本管理分析工具一是中小服装企业要有效运用价值链分析工具,提升公司竞争力。应对公司内部及外部价值链及其成本动因作出正确的判断,尤其要重视外部价值链成本的分析,使之延伸到“上游”各方和“下游”各方,主动参与到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价值链中。此外,公司还可以通过重构价值链,以达到降低成本和强化公司竞争地位的双重目的。二是中小服装企业要有效控制成本动因,获取竞争优势。只有控制其主要价值链活动的成本动因,才能做到真正地控制成本。在没有全面实行战略成本管理体系之前,中小服装企业应首先从公司规模、员工对公司的向心力、产品设计和相互关系等成本动因入手进行合理控制,使公司的成本降低,提升其竞争地位。三是在中小服装企业应用战略成本管理分析工具时,应注意与已有的成本管理方法相结合。比如进行价值链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时,融入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供应链管理思想等,以促使战略成本管理的成功实施。

  (四)进一步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提高现代成本管理思想意识的基础上,成本管理人员必须深入学习和掌握战略成本管理的技能和方法,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以外,还要求其不仅要掌握会计和财务管理知识,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进行战略预测、决策和控制,而且也要熟悉并掌握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只有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扩大知识面,成为复合型的高级管理人才,才能保证战略成本管理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陈柯:《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财政经济出版社20xx年版。

企业战略管理2

  摘 要:战略管理在一家企业的管理工作中之重要地位可以堪称“管理中的核心竞争力”。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许许多多的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在华夏大地上诞生、成长和发展。这其中,有成有败。而在这成败之间,战略管理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战略角度入手,浅谈企业之战略管理,并提出“科学型”企业战略的管理思维。

  关 键 词 :企业;战略;管理;科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xx)01—0033—02

  1.何谓战略

  无论是从文学的角度来讲,还是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对“战略”一词的理解都体现了战略之本质。对于企业来讲,如果没有战略的存在,那么企业便如同无旗舰之船队,方向不明,目标也不明。因而,我个人认为,“战略”既是一种对“向导与指引”的深化,又是一种对“统筹全局,协调竞争力”的升华。有人说,管理存之于无形。而在这无形之间,欲用无形指导有形,很重要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便是战略。

  战略不同于策略,策略可小可大,遍布于整个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但并不起着整体上的导向作用,仅对企业的某一个方面的发展和部分管理环节起作用,而战略则是这些具体策略的核心指导思想。所以,把握战略导向,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讲至关重要。

  2.企业管理中的战略

  一个企业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具备着齐全的功能。无论是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还是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等等,都是构成对一家企业的管理不可或缺的要素。在所有这些管理层面都发挥着自己作用的同时,战略管理统筹着这些具体的管理层面。在大型企业里甚至说在所有企业里,战略都被每一家企业的高管层所重视。事实上,企业管理中的战略既是一个整体的指导思路,又包含着许多具体的能够保证实际实施的分战略。举个例子来说,海尔公司既有其公司未来发展的总战略,又有一些诸如“真诚到永远”的具体服务战略。企业的战略一定要有其指导性,更要具有其实际操作性。无法从战略环节进入到战术环节的战略是失败的,也是不可取的。处于战略层面的思考,不是侧重于某个部门或是几个部门,而是要将所有部门有机整合,共同为统一的目标而奋斗。

  要使一个企业健康持久地发展下去,是一定要制定出可行并具有奋斗目标的战略的。只有这样,才可以使企业发展之源动力更加合理、有效地推动企业的发展。从许多著名公司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大多都经历了逐步发展、层层递进的过程。而在这发展的过程中,战略的作用在不断地推进着这些企业在探索中前行。同时,这也说明了这些公司的战略在总体上看是比较正确与合理的。一个公司、一家企业的战略包含了许多内容,体现在各个方面上。就对公司定位的战略来看,一家公司在创立时一般就会确定出战略上的公司定位,当然也会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扩展或是转变其定位。比如说,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定位就是发展低价航空服务,并将其发展成了一种极具竞争力的发展模式,取得了显著的业绩上的成就。再比如亚马逊公司的快捷网上购物的定位以及宜家家居公司的在*提供物美价廉的家居产品与体验的定位等等。虽然定位是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公司的发展发生变化的,但是定位的明确性和准确性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公司定位战略的管理仅仅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战略管理的范围涉及到企业发展的多个层面和多个角度。用一句话来说,整体性的战略是可以延伸到企业发展的各个细节的。而各个细节的发展也是在体现着一个战略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的结果。

  在企业战略管理中,存在着许多可以使用的理论指导,比如说著名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以及SWOT分析等等。这些理论基础对于企业战略管理的制定都有着巨大的帮助。管理是需要经验的,也是需要科学理论的。企业高管层对于战略的前瞻性及商业性思考再加之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是一个战略得以产生的重要条件。如果失去了这两点,那么一个合理的战略就可能很难制定出来了。企业管理中的战略需要更多企业家去深入地进行思考,商业智慧是一个战略诞生的基础,也是一个战略能够发挥其作用的基石。

  3.“我们身边”的企业战略

  说到“我们身边”,可能会觉得有些远。其实,我们往往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企业的战略。在*,海尔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许多人都用过海尔公司的产品,比如说海尔冰箱、海尔洗衣机、海尔空调等等。而给人印象最深的或许便是海尔的全方位的“真诚”服务。从现象来看,我们可以看出海尔产品的售后服务是不错的。而深思之后我们会发现,这种优质的服务便是海尔公司的一大战略。同样地,我们也可以渐渐发现许多“身边”的战略。比如说春秋航空的低价战略、许多公司的品牌战略等等。当这些“身边”的战略下的服务或是商品在为我们所用的时候,这些战略也在发挥着它们的作用。但是,究竟什么样的战略才是好的战略?这恐怕是许多企业都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有人会说,能够使服务或者商品得到顾客的满意的战略就是比较成功的战略。这个时候,战略又从“我们身边”回到了企业高管的决策之中。

  在生活之中,我曾经发现过一些服务中的问题,然而这些问题是不是战略所导致的便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说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一问题是普遍的,那么这一问题是值得注意的。有一些企业建立了顾客反馈制度,这对企业的发展以及战略的制定和修正都是有很好的辅助作用的。从企业制定的战略到消费者层面的战略体现,再将这种战略体现回归到企业的决策层中,可以说在间接地影响着战略的产生和实现。

  4.企业战略发展的思考

  4.1 引入全球化战略思维思考

  随着*的不断发展,*经济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局面。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的发展是一个令许多人都关注的问题。对于企业管理这个问题的研究,我们引进了许多国外的先进理念以及管理学的相关知识。*企业的发展一直是在学习加上探索的道路上前行的。虽然,我国也涌现出了许多知名的大型企业,但是,我国企业的发展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我国企业的发展之中,战略方面是极为重要的。从联想收购IBM的个人PC业务到吉利汽车收购VOLVO,我们看到了*企业在走向国际化进程中正在不断努力,也看到了许多*企业在思索自己的战略,用更好的战略指导着企业的发展。*的国情与其他国家的国情不同,因而,我们需要自己的战略。我们更需要学习许多国外优秀企业背后的真正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思想,开拓自己的思维层面,真正去取其精华,为我们自己的战略制定提供帮助。全球化的经济给我们带来的也应当有全球化的思维学习模式和全新的企业战略思考。

  4.2 战略的市场敏感性问题

  企业战略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企业不断地进行摸索,不断地将最新的战略思维用实践来进行检验。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需要不断更新完善自身的战略,使企业战略有一定的市场敏感性。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就如同鱼和水的关系,只有不断地改变自身、适应市场,才能够使企业在市场中得到有力的发展,占领市场并引导市场。举一个外国企业的例子,美国戴尔公司是一家以直销模式著称的企业,其独特的渠道战略一直是倍受关注的。可以说,戴尔公司与直销模式相适应的渠道战略在美国取得了成功。但随着戴尔公司的国际化进程向前推进,开始进入*市场的时候,戴尔发现了这种渠道战略是与*市场不相适应的,网络直销的模式并不成功。于是,戴尔公司及时调整其在*的渠道战略,最终成功地进入了*的个人PC产品的市场。从目前来看,*的一些企业,并没有在市场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及时合理地调整企业自身的战略思想,最终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了阻碍,甚至为企业带来了比较严重的损失。战略的市场敏感性问题成为了*企业值得深度思考的一个问题。部分*企业需要在战略层面上解决企业对市场变化不敏感的相关问题。

  4.3 深度强化企业战略实施

  企业战略能够为企业带来指引性的作用,但企业战略的高效实施并不是每家企业都能够做到的。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理解不清、执行不力成为了一个最为常见的问题。高层管理者是制定企业战略的决策层,应当是理解战略最为清晰的管理群体。所以,首先,高层管理者正确理解战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只有高层管理者清晰地理解了企业战略的含义,才能够带领企业在战略的指引下走向正确的发展方向。第二个重要的方面是战略的逐层传递。从高层管理者到中层管理者,再到基层管理者和基层实施者,整个传递过程需要一套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保障,以确保每一个层次的企业内部人员都清楚企业战略是什么,如何工作才能更好地配合战略的实施以实现企业更好的发展。当然,这套有效的方法需要企业运用多种管理手段来制定和完善,更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大力配合。许多企业对这一战略信息的传递并不重视,最终导致企业的战略很优秀,但却并没有很好地得到实现。最后一个方面,是各部门人员在理解战略后对具体工作的实施。这是将企业战略真正得到实行的最关键环节,企业需要通过定期的工作效果检查来验证企业战略的实行情况,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好企业的战略实施,才是企业实行战略的最根本的意义。

  5.启示:深度探索“科学型”企业战略

  对企业战略管理中战略的思考是需要综合多方因素进行考虑的,而这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前提便是科学的分析。不通过一些数据和信息的深入分析制定出的战略是没有牢固的现实基础的。相应地在战略实施上就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立足于实践,分析于实践,深度思考于实践并用战略指导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合理可行的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成为可能,才能使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不断提升,才能使企业不断地健康地发展。

  制定“科学型”企业战略,需要企业做好市场大方向的预测,深化企业风险管理,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动态和企业发展状况,做好企业和市场的“双重监控”,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对战略的把握,将战略明确化,使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做到牢牢把握住战略动向,这样可以使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效果都有所提升。具体于每个企业而言,“科学型”企业战略需要企业进行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建立起自己的战略监控和研讨制度,有效地在短时间内构建或改变企业的战略。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我认为,企业需要找到属于自身发展的“科学型”企业战略,将自身的战略明确化、系统化、核心化、市场敏感化,以促进自身取得战略上的长足发展。所谓“科学型”企业战略,是一种既符合国家发展方向、市场变化方向,又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能够明确指引企业发展方向的企业战略。这种战略能够使企业适应大环境的变化,也能够使企业在具体运营中做到游刃有余、健康发展,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我相信,随着企业对战略的不断深入思考,战略管理会在企业中发展得更加有效、更加完善,一代又一代的企业家和管理实践研究工作者会将战略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企业战略管理3

  1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和特点

  1.1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

  战略成本管理是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出发,通过采用一系列成本管理相关的方法和战略成本分析工具对企业从生产到经营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并对每个步骤进行严格把控,最终实现提升企业战略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目标,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以保证成本优势为最终目的,结合煤炭企业自身的特点对企业成本结构进行优化,并对相关的成本行为进行掌控。

  1.2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

  战略成本管理通过对煤炭机械制造企业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包括企业内外的环境和特点,从而制定出最适合企业发展的盈利战略;战略成本管理在对企业进行战略方案制定时,会对市场(企业外部环境)进行考察,以确定新一代的产品设计和采购方案;除对市场进行调研外,战略成本管理还将企业优势放大,并将其提升为市场竞争力;战略成本管理对企业的战略发展和竞争力有着长期的影响。

  2煤炭机械械制造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意义

  战略成本管理通过整合煤炭机械制造企业所具备的成本信息来对企业成本管理给出中肯的评价,并将成本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通过获得最有效的成本信息来帮助企业管理层进行决策,一个企业能否科学的利用战略成本管理对成本实现有效控制,对提升企业自身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

  2.1提升企业成本管理成效,增强市场竞争力

  伴随着技术升级和市场格局的变化,煤炭机械制造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压力,这就需要煤炭机械制造企业尽可能的突出自身的竞争优势。通过在企业内部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将成本管理工作上升到整个公司的层面,并综合企业全方位的要素来探寻企业未来的价值,结合企业内外因素甚至是整个行业的发展走势对企业的成本进行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的经营战略,增强市场竞争力。

  2.2转移战略重心,提升经济效益

  将战略成本管理运用到煤炭机械制造企业当中,改变传统成本管理局限于微观层面进行成本计算和分析的缺陷,战略成本能够将成本管理考虑到企业整体的发展战略当中,确保成本管理工作更科学、更具可参考性和可行性,还可以将成本管理信息反馈到企业的经营战略当中,从而在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方面有所突破。

  2.3考虑企业发展需求,提升核心竞争力

  战略成本管理作为煤炭机械制造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工作,能够为企业的战略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充分展现企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并结合企业内外环境及市场走向制定一套最符合煤炭机械制造企业发展的规划方案,从战略角度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需求,使企业在节约成本、增大市场占有率以及提升核心竞争力方面有更多的主动权。

  3煤炭机械制造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1战略成本管理意识不强

  在目前的煤炭机械制造企业管理中,一部分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战略成本管理意识,在实际工作中虽然能够针对企业自身特点制定出所谓的战略成本管理措施,但仍是沿用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具体实施成效不尽人意,职工普遍缺乏对现代商业环境改变的意识,认为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仍能够胜任当前煤炭机械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而当前商业环境的极速转变对先进生产技术的投入、产业链的协调分工和顾客价值观念的形成都产生了长远的影响,从而增大了煤炭机械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难度,这也是战略成本管理理念形成的重要催生因素。另外,在当前煤炭机械制造企业中,其他部门对成本管理工作的参与度不够,战略成本管理的相关工作基本局限在上层管理人员,甚至是宣传层面,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流于形式。

  3.2缺乏专业的战略成本管理人员

  当前,在煤炭机械制造企业当中从事战略成本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多都是企业原先的财务工作人员,这些人员并不具备战略成本管理相关的专业能力。由于缺乏专业的培训,战略成本管理的工作成果很难为企业决策人员提供有效的信息,从而使企业决策人员由于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信息,在进行战略成本管理时难以周全考虑。

  3.3战略成本管理基础环节薄弱

  煤炭机械的生产流程存在工艺复杂和工序冗长的特点,这就要求煤炭机械制造企业在进行战略成本管理时要注重对细节的把握,重视其基础工作的开展,当前的煤炭机械制造企业对战略成本管理缺乏相关的专业素养和把握能力,难以满足战略成本管理基础工作的要求,从而在进行信息处理、数据反馈等环节存在片面性和滞后性,使采集的数据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难以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另外,煤炭机械制造企业在对生产的管理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老旧的管理方式,随着生产技术水*提升,这种管理手段已经很难满足当前的管理要求,这也是导致实际成本与理论成本产生差距的原因。

  3.4缺乏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

  缺乏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也是当前我国煤炭机械制造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将对企业成本因素整合和分析工作产生阻碍,无法获得企业上下各个环节精准的成本要素,也难以使各个成本影响因素反馈到每条产业链甚至是每个工作环节当中,导致战略成本管理工作的成果无法反映企业真实财务状况,从而影响企业一系列基于成本的商业活动。除此之外,成本资料的整理不及时,会计人员的不尽职等现象也在企业中广泛存在。

  4煤炭机械制造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建议

  4.1增强战略成本管理意识

  战略成本管理相较于传统的成本管理有许多不同之处,是未来企业成本管理的趋势,煤炭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者应当重视战略成本管理的作用,并注重对战略成本管理理念的培养,使企业上下尽快具备具有现代化特点的战略成本管理理念。在当前形势下,构建成熟的战略成本管理理念体系能够满足我国煤炭机械制造企业前瞻性和总体性的管理技术要求,战略成本管理能够对煤炭机械制造企业的成本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整合,以寻求最佳的战略方案,尽可能的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长足的竞争力。煤炭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者还应当正视市场的需求,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结合企业的特点建立健全战略成本管理系统,使战略成本管理能够具体到煤炭机械制造企业从生产到经营的每个工作环节当中,充分发挥出战略成本管理对于成本控制的作用。

  4.2提升成本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离不开成本管理人员的参与,而当前煤炭机械制造企业当中的成本管理人员普遍不具备专业的成本管理素养,这将使战略成本管理难以发挥作用,因此应当注重对成本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通过灌输战略成本管理思想,使其认识到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并加以重视,并在日常工作当中尽到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战略成本管理人员还应及时对所得的成本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将所得结果汇报给企业决策层,从而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合理、有效的信息,其他部门也应当积极配合成本管理人员。

  4.3规范战略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战略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其实施的关键,因此,应当格外重视战略成本管理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在实际运作当中,战略成本管理人员应当了解基础数据的重要性并加以重视,注重对任何一个环节所得的成本数据进行收集,企业管理者也应当积极引进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和设备,以保证成本数据的收集效率和处理水*,以及对每个环节的精准把握,确保所得的数据真实可信,当实际成本与理论成本出现较大差值时,能够进行科学分析并找出原因,使成本信息的处理流程更具有说服力。

  4.4健全煤炭机械制造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对煤炭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对企业内部现有的成本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并具体到每条价值链上,从而实现精准把控,而对于企业各种产品的消耗成本也能够精准的统计分析,从而有助于企业制定具体可行的成本控制目标,企业的管理层也应当实施监管的功能,以确保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5结语

  战略成本管理作为一种全员参与、全方位的成本管理模式,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科学分析,从而为企业寻求最低的成本,相对于单纯以降低成本为理念的传统成本管理模式,战略成本管理在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落实煤炭机械制造企业发展战略等方面具备更多的优势,应当在企业中大力推广。

企业战略管理4

  一、引言

  中小企业是我国最大的企业群体,在长期的成本管理实践中,对成本管理方法进行不断探索,积累了许多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经验,但这些成本管理经验仅仅局限于传统成本管理的范畴,因此,引入成本战略管理成为必然趋势。

  二、战略成本管理内涵

  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学者肯尼斯。西蒙首次提出战略成本管理概念,他认为, 战略成本管理是“ 通过对企业自身以及竞争对手的有关成本资料进行分析, 为管理者提供战略决策所需的信息”。而后,美国的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中提出运用价值链进行战略成本分析的一般方法。美国管理会计学者杰克。桑克等人接受了西蒙的观点,并在迈克尔。波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于1993年出版了《战略成本管理》一书,将战略成本管理定义为“在战略管理的一个或多个阶段对成本信息的战略性运用”。

  结合以上观点我们认为:战略成本管理(CSM)是为了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所进行的成本管理活动。“战略成本管理是成本管理信息应用的拓展,是战略管理思想在成本管理领域的体现,是管理会计人员运用专门方法提供组织本身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组织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并且长期保持这种竞争优势,以达到组织能有效的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环境的目的”。

  三、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现状

  成本管理在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企业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小企业内部成员对进行成本管理的意识不强

  许多员工认为成本管理只和企业所有者的利益有关,是领导应该考虑的问题,而与自己无关,所以并不积极参与成本管理的过程。但是,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体,应该认识到“企业有未来,员工才有未来”,企业员工有责任参与成本管理,并将企业整体的发展与个人的价值联系在一起;同时企业也要奖励为成本管理工作做出贡献的员工,因此,企业进行成本管理主体应该是企业所有者与全体员工。

  (二)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忽视微观需求

  成本管理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内部管理的需要是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动力,但多数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所进行的成本管理仅限于对国家法律法规的遵守和执行上,只侧重于宏观需求,而忽视成本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

  (三)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内容单一,具有明显的短期行为

  现有成本管理的内容只包括制造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没有考虑事前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投产前的成本控制方案能否如期实施,控制目标能否实现都依赖于制造过程的成本控制效果,但是成本核算的滞后性又为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带来了困难。很多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只是单纯地降低成本数额,只考虑某一个会计期间成本的影响,追求短期效益,对会计期间的成本构成并不进行深入分析,也不对产品投入市场后的反应进行调研,忽视成本效益分析,使得成本管理目标与企业战略相脱节。于此同时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其销售成本、售后服务成本也在无形中脱离了管理者的计划。再者,由于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因此无法将成本预算细分到各个部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无法充分调动企业管理人员和全体职工进行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积极性。

  四、我国中小企业引入战略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战略成本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成本管理模式,是对传统成本管理的补充与发展,它具有与时俱进的优越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加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推行战略成本管理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采用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是顺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体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市场调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资源不断减少,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成本成为企业优胜劣汰的决定性因素,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成本管理改革的方向。

  (二)战略成本管理帮助企业突破传统成本管理观念

  企业只有盈利才能发展,而要盈利就需要进行成本核算,企业能否以较低的成本支出提供相同使用价值的产品或者以相同的成本支出提供更有使用价值的产品,决定了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取胜。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成本管理的内容更加丰富,由客观的物质资料成本扩展到非物质资料成本,企业应在原有成本观念的基础上,科学的预测和估计潜在的成本因素,才能紧跟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

  (三)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进行全面成本管理的客观要求

  传统的成本管理所依赖的信息系统仅仅满足了财务会计的需要,而没有考虑管理会计的需求,因此无法为决策提供所需的准确信息,进而误导企业战略的制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经济的增长不再依赖传统的经济资源,而更多的是知识资源,它结合了经济和技术的管理,结合了资金、人力、物力与时间等多种资源合理利用的管理。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改变了传统工业经济将产值作为目标的生产方式,它更加注重人的能动性,对采购链、生产链、技术链、价值链等进行全面的成本分析和预测,结合成本管理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

  五、我国中小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建议

  战略成本管理是一种全面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新型成本管理模式,我国企业在应用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树立战略成本管理观念

  加强对战略成本管理理论研究,冲破传统理论的束缚,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与研究课题,发挥正确的成本管理理论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战略成本管理目标应服从于战略管理目标,不仅要降低成本,更要建立和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从全局出发,既要关注企业内部的价值链,更要关注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和企业所处行业的价值链,帮助决策者选择最佳的战略方案,制定相对应的成本管理战略,促进战略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提高全体成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和素质

  实施战略成本管理,要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成本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成本管理,做到人人关心成本,这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等,从而确保战略成本管理的顺利实施。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企业要想成功的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提高并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就必须进行严格的成本内部控制。成本管理的关键环节是成本控制,只有做好成本的内部控制,解决成本内部控制中的难点,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才能顺利实施。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保证战略成本管理的顺利进行。

  (四)强化企业成本信息系统建设,为战略成本管理提供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撑

  战略成本管理涉及面广,信息需求量大,并且须要随时进行分析和处理,而传统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不能对企业开展战略成本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保障。因此,企业应加强成本信息系统建设,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及时提供战略成本管理所需的内部与外部的成本信息,建立一个网络化的、超企业边界的成本信息系统,从而保证战略成本管理的成功实施。

企业战略管理5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高速腾飞和发展,战略成本管理表现出新兴的经济形态。人们逐渐意识到,中小企业的成长不仅仅由企业与顾客的关系决定,且企业的竞争能力也不只是受企业自身竞争优势,关键在于企业如何提高战略成本管理效用。

  (二)研究意义

  建立战略成本管理理论模型,打破过去的传统观念,不仅仅将精力集中在企业微观层面,更要重视企业的整体协调发展。树立正确的战略成本观念,有利于指导中小企业建立战略成本管理运行机制,有利于中小企业探索战略成本管理手段,合理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方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特点

  (一)长期性

  在中小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决策者要用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来进行企业的管理活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全面性

  战略成本管理包含了中小企业生产、开发、研究、设计和后续销售等所有的管理活动,都要求对所有的过程进行成本计算,对企业成本进行全面化的管理。

  (三)竞争性

  中小企业进行战略成本管理,可以在保持竞争优势的同时,稳固中小企业的稳定地位,而不只是降低产品成本。战略成本管理有利于管理者制定合理的成本管理战略,使企业能在竞争中取胜,提高企业竞争力。

  (四)开放性

  传统成本管理注重的是降低成本,忽略整体效应,而战略成本管理全方面且多维度,可以开放、宏观的对中小企业纵向和横向价值链都进行成本管理。

  三、战略成本管理引入的必要性

  (一)增强中小制造企业市场竞争力

  全球性竞争的越演愈烈,传统的成本管理已经满足不了现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企业改变传统成本管理方法,进行合理高效的成本控制,战略成本管理应运而生。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它能够使中小企业站在未来的角度看问题,订下长远的战略成本目标,可以给企业带来长期的竞争优势。

  (二)强化战略意识,做出正确决策

  传统的成本管理以降低成本为主要目的,强调的是节约。然而当企业将成本节约到最低的程度时,仍追求成本降低,很可能造成企业质量的下降,进而影响企业利润。战略成本管理使企业不仅仅将成本控制的重心放在自身生产环节,还包括外部环境,为决策者提供全面的信息以便做出合理的成本管理决策。

  (三)丰富和完善中小企业战略管理体系

  战略管理体系包括制定战略、实施战略和评估战略,三个阶段形成循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的目标是发现和创建新的发展机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实现企业长期的发展目标。企业管理工作要以未来的环境变化趋势作为决策的基础,因而使得企业战略管理体系尤为重要。

  (四)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效益

  战略成本管理能够保障战略管理的顺利实施,其运用可以帮助我国中小制造企业从战略的角度进行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是多样的,中小制造企业可以通过战略定位、成本动因分析以及价值链分析等将成本管理由单纯的自身管理夸大到与之相关的外部环节,加强对中小制造企业的管理,改善其经营业绩.

  四、中小企业在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时出现的问题

  (一)成本意识未彻底改变

  我國大部分中小企业虽然实施了战略成本管理,但因成本观念未得到根本上的改变,导致企业成本管理依然在沿用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中,企业成本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控制。

  (二)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

  不同于传统成本管理,企业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方法控制成本之前需要收集和处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企业需要及时调整自身使其掌握战略成本管理所运用的核算方法和技术。

  五、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完善意见

  (一)培养战略成本管理意识

  中小企业要树立战略成本管理观念,将成本管理与战略管理有效的结合起来,使中小企业从传统成本管理观念转化为战略成本观念的高度。

  (二)优化企业价值链

  价值链中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会创造价值,而真正能为中小企业带来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市场瞬息万变,企业不可能全程把控每个增值环节,因此需要企业加强与价值链上的主要企业沟通合作,达成行业价值链,互惠共赢。

  六、结语

  中小企业进行战略成本管理,既能给中小企业直接的经济效益,又能使企业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形势下,中小企业应当不断完善自身成本管理,提升成本管理能力。全球经济是处在不断变化中的,中小企业要相应的调整战略成本管理方法,提高整体的竞争能力,提升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企业战略管理6

  摘 要:战略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或决定全局的谋划。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是企业战略传统定义的典型代表。他认为,“战略是公司为之奋斗的一些终点与公司为达到它们而寻求的途径的结合物”。波特的定义概括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对企业战略的普遍认识,它强调企业战略的一方面属性——计划性、全局性和整体性。

  关键词:企业战略;5P战略;战略分析

  一、明茨伯格的5P战略

  1.战略是一种计划,它代表了用各种各样精心构建的行动或一套准则来处理各种情况。战略的这个定义具有两个特点:(1)战略是在企业经营活动之前制定的,战略先于行动;(2)战略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制订的计划。例如,因为*已经提出将在某市的经济崛起地区兴建房屋,一家超市购买了这地区附近的一块土地用于开发新店,为其带来商机。此战略是一种计划。

  2.战略是一种计谋,是要在竞争中赢得竞争对手,或令竞争对手处于不利地位及受到威胁的智谋。这种计谋是有准备和意图的。例如,房地产开发商A要通过媒体发表一份报告,报告上称*已经授予了土地使用权,允许它在开发商B将建造的房屋前面建造高层公寓,因此开发商A所建造的公寓将享受到全海景景观,而这也是其公寓的一大卖点。这种战略的目的就是要打乱开发商B的未来开发计划,是一种计谋。

  3.战略是一种模式,是一系列行动的模式或行为模式,或者是与企业的行为相一致的模式。“一系列行动”是指企业为实现基本目的而进行竞争、分配资源、建立优势等决策与执行活动。计划是有意图的战略,而模式则是已经实现的战略。从这个角度看,战略可以区分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和应急战略。在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中,先前的意图得以实现;在应急战略中,模式的发展与意图无关。例如,某公司自成立以来的经营方式都是进行集团化经营,通过购买成熟的企业并转手将他们出售来获利。因此,战略是一种模式。

  4.战略是一种定位。战略的定位观认为,一个事物是否属于战略,取决于它所处的时间和情况。今天的战术问题,明天就可能成为战略问题。在细节可以决定成败的时候,细节就成为战略问题。战略问题是确定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并据此正确配置资源,形成可以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战略是协调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的力量。例如,达意公司通过绕过传统的零售渠道,采用电子商贸的方式来进行销售,成为*第一家网上购物商城。此战略是一种定位。

  5.战略是一种观念。从这个角度看,战略不仅仅包含既定的定位,还包括感知世界的一种根深蒂固的认识方式。这个角度指出了战略观念通过个人的期望和行为而形成共享,变成企业共同的期望和行为。这是一种集体主义的概念:个体通过共同的思考方式或行动团结起来。例如,一个以魔法世界为主题的乐园公司坚信,因为魔法世界对孩子们的安全无害,因此令父母相信其出售的产品也对孩子们的健康安全无害,从而购买其产品。此战略是一种观念。

  案例:山东东星表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东星是一家专业生产钛合金和高档不锈钢表壳的企业,年产180万套表壳,90%的产品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在世界手表销售数量持续下滑、计时行业萎靡不振的严峻形势下,东星销售收入和利润仍能稳中有升,订单连续不断,工厂满负荷生产,比较好地防范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危害。

  优化产品结构:当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国际金融危机开始影响欧美、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的时候,东星决策层敏锐地察觉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很可能会影响到国际手表市场的消费能力。他们从手表销售景气报告中看到,低档表的销量持续下滑,而品牌价值高的中高档手表的销售状况一直保持*稳状态。因此,东星果断地对产品进行了重新定位,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将中高档表壳产量由占整个生产总量的60%调整到80%。目前,尽管总产量稍有降低,但东星的总产值却上升了20%。

  加大技术革新力度:表壳制造业通常选用塑胶作为表壳的内罩。而东星通过技术攻关,克服尺寸匹配难度大的困难,成功开发并生产出不锈钢材质的表壳内罩。由于大幅提升了机芯固定在表壳中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所以赢得了稳定的市场。

  降低原材料生产成本:欧洲市场的男表表壳外径一般在50—60mm,内径在30—35mm,而部分坤表的表壳外径在35mm以内。以前,东星把钢板上裁截男表表壳后的材料作为废料处理了。现在,他们用制造男表表壳的边角余料加工小款坤表表壳,变废为宝,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率,节省的原材料费用占到整个坤表表壳价值的30%。这个举措极大地降低了原材料生产成本。专家评价:事实上,企业大部分战略是事先的计划和突发应变的组合。“战略是预先性的(预谋战略),又是反应性的(适应性战略)”。

  东星表业公司能够在危机面前从容应对,成功之处在于以下两点:第一,树立“应机”的战略思维。东星表业公司此次金融危机中能够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国际需求的变化,是此前公司不断开发适应市场要求的新产品、拓展经营范围等举措的自然延续,是公司长期树立“应机”战略思维、不断应对环境变化的必然结果。第二,培育适应“应机”战略的核心竞争力。“应机”战略的实施,需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保障。东星表业公司为了能够适应国际市场变化莫测的经营环境,持之以恒地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下工夫:加大技术革新力度、降低原材料生产成本、降低劳动力成本、加强员工技能培训以及注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等。通过不断的创造、学习和磨炼,东兴表业公司才能够多次在世界众多厂家望而却步的客户需求面前“坚定信心,精神不倒,方寸不乱”,按质、按量、按时地完成任务。

  战略问题管理。战略问题是指那些对企业实现战略、达到目标的能力有重大影响的企业内部或外部即将出现的问题。它们可以是企业外部环境中新出现的机会或威胁;也可以是企业内部可以开发的优势或足以危害企业绩效以至生存的劣势。 战略问题管理可以较好地处理好企业战略两重属性——计划性、长期性、全局性和应变性、风险性、竞争性的矛盾,将一些应变性的、临时性的重大战略问题从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中分离出来,单独进行分析与管理。这样,既可以避免对长期战略规划进行繁杂的、经常性的修订,又可以对战略问题迅速做出反应。

  二、企业战略的结构层次

  战略决策不仅仅是企业领导者的任务,不同区域、不同职能和较低级别的管理人员都应该参与到战略的制定过程中来。企业战略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1)公司战略;(2)业务单位战略;(3)职能战略。

  公司战略覆盖企业整体。业务单位战略是为公司每个业务部门制定的战略,职能战略则是针对企业内部的每项职能制定的战略,职能战略必须符合企业整体战略。

  1.公司战略。处于最广泛的层面,又称为企业整体战略,一般由公司最高管理层制定。公司战略是针对企业整体,用于明确企业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计划和行动。公司战略规定了企业使命和目标、企业宗旨以及发展计划、整体的产品或市场决策。例如,是否需要开发新产品、扩张生产线、进入新市场、实施兼并收购、或如何获取足够的资金以最低的成本来满足业务需要。它还包含其他重大决策,例如,设计组织结构、搭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促进业务发展、处理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和其他监管机构)之间的关系。公司战略由企业最高管理层制定。公司董事会是公司战略的设计者,承担公司战略的终极责任。

  2.业务单元战略。关注的是在特定市场、行业或产品中的竞争力。在大型和分散化经营的企业中,所属业务部门数量庞大,首席执行官很难适当地控制所有部门。因此,企业通常会设立战略业务单位,赋予战略业务部门在公司总体战略的指导下做出相应战略决策的权力,包括对特定产品、市场、客户或地理区域做出战略决策。战略业务单位是公司整体中的一个业务单位,由于其服务于特定的外部市场而与其他业务单位相区别。竞争战略是在战略业务单位这个层次决定的,包括如何实现竞争优势,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扩大市场份额,确定相关产品的范围、价格、促销手段和市场营销渠道等。

  3.职能战略。在更细节的层面上运行,它侧重于企业内部特定职能部门的运营效率。例如,研究与开发、生产、采购、人力资源、财务、市场营销及销售等。职能战略在促进公司战略成功方面具有关键性作用。由于各部门可能只关注自己的目标和行为,因此,可能会导致各部门之间产生利益冲突,降低公司业绩。

  三、确定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是企业制定战略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是战略实施的指导方针和战略控制的评价标准。在确定战略目标的时候,通常使用一套被称作SMART的基本原则。它是5个英文单词首个字母的缩写,具体含义包括具体、可计量、可行、相关和定时。

  案例:北京北方尼奥普兰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使命与目标。北京北方华德尼奥普兰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让国人享受世界最好的公路乘载”为己任,以卓越诚信服务的业绩实现对社会的承诺,为出行者营造豪华、舒适、安全之环境,为城市交通增添现代、华丽、清新之风采。公司曾经开创了*豪华大客车生产之先河。公司将一如既往地站在*客车发展的前沿,继续保持技术领先的优势,努力成为*客车制造业的中坚力量。

  公司使命:公司将坚定不移地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加大品牌建设力度;依据国家与北京市发展规划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积极努力寻求资源,优化整合产业链;在适当时机进*际市场。公司将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产权结构、组织体制和内部管理系统,构建开拓、进取、高效、拼搏的企业文化,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发展成为以高档豪华大客车为龙头,以中高档系列客车及低地板公交客车为两轮,建造多种车辆制造*台,形成产品多品种、宽系列、跨地区,集资本运营、产品经营、高科技投资于一体的、充分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集团。

  公司战略目标:(1)20xx—20xx年,调整巩固阶段,以高速公路豪华大客车为主打产品,做精现有业务,打造“北方尼奥普兰”公司产品品牌,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同时,借办奥契机,充分运用区位优势,开发北京高档公交客车市场。(2)20xx—20xx年,发展创新阶段,在高速公路豪华大客车业务的基础上,确立“一业(高速公路豪华大客车业务)为主,两轮(低地板公交客车、中高档系列客车)并进”的发展模式,使企业做大做强,成为国内具有绝对竞争力的客车龙头企业。

  参考文献:

  [1] 唐伟晓,高静.“鲜果网”企业战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xx,(31).

  [2] 尚宁.企业战略分析过程的不确定性来源[J].魅力*,20xx,(2).

  [3] 王巍,吴勇.试论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在企业战略分析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xx,(19).

企业战略管理7

  一、名词解释:

  1. 企业战略: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预测未来的基础上,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

  2. SWOT分析法:是将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势(S)与劣势(W),外部环境的机会(O)与威胁(T),同列在一张十字形图表中加以对照,可一目了然,又可以从内外环境条件的相互联系中作出更深入的分析评价。

  3.战略集团:是指在产业中同样的战略领域,遵循着相同或类似战略的公司群体。

  4市场发展战略:企业用现有产品开辟新的市场领域的战略,是发展现有产品的新顾客群,从而扩大销售量的战略

  5.竞争优势:一个企业在某些方面比其他企业更能带来利润或者效益的优势,源于技术,管理,成本等。

  6.蓝海战略:企业突破红海的残酷竞争,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打败竞争对手上,而主要放在全力为买方与企业自身创造价值飞跃上,并由此开创新的无人竞争的市场空间,彻底甩脱竞争。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蓝海企业战略管理考试试题与答案企业战略管理考试试题与答案。

  7.企业:企业领导者对企业前景和发展方向的一种高度概括,它是一个企业 的领导用同意每个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动 的有力器。由企业的核心理念和未来的展望两部分所组成的

  8.战略实施: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对战略规划的执行

  9.PEST模型:企业的宏观环境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经济、技术以及社会文化等宏观因素,其分析的意义在于评价这些因素对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制定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分析的概貌,一个常用的工具就是PEST分析模型。

  10.钻石模型: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用于分析一个国家如何形成整体优势,因而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

  11.清算战略:企业由于无力偿还债务,通过出售或转让企业的全部资产,以偿还债务或停止全部经营业务,结束企业生命的一种战略。

  12.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成本在同行业中最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

  13.战略管理:是对企业战略的设计,选择,控制和实施,直至达到企业战略总目标的过程。

  14.本土化战略:即全球适应主张企业战略管理考试试题与答案战略管理。是企业力图融入目标市场,努力成为目标市场中的一员所采取的策略。它要求企业不是把自己当成外来的市场入侵者,而是当作目标市场中固有的一员融入当地文化,它强调企业以适应环境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简答题

  (一)、决定进入壁垒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①规模经济;②产品差异优势;③资本需求;④转换成本;⑤销售渠道;⑥与规模经济无关的成本优势。

企业战略管理8

  国内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一家快速成长的企业,突然发生高层“地震”,企业的高层人士出去另立门户。说穿了,发生这种事情的原因无非是企业在内部权力和利益的*衡方面,无法让所有的核心人员满意。

  比如,牛根生从伊利出去后做的仍然是乳业,陆强华的几次跳槽都没有离开家电的老本行。于是,关于企业,总是因为业务“太相似”而令人无所适从;关于企业家,如果他不去做秀,如果他不去做官,如果他不去“做法”,他也就没有什么“来头”,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去路”。

  因此,在形容*经济特点的热门术语中,产业重构、产品重构、低水*重复这三个词儿后面,再加上一个“企业家和经理人的*制造”。

  牛根生,原来是伊利的副总,这个“不适合”作副总的人后来成了蒙牛的老总,并且在“青出于蓝”的悬念里,把蒙牛做到4年成长20倍的速跑冠军。虽然没有对伊利形成一剑封喉的利害,但是,我们要强调的问题是:假如牛根生不分出去会怎么样?而即使蒙牛做到伊利那么大的地步,意义又是什么?

  让我们设想另外一种“活法”:伊利给牛根生一条“活路”,就像发达国家企业里惯长的“事业部制”,给他一个更适合的空间,任凭他呼风唤雨,任由他左右逢源,伊利不仅少了一个宿敌,而且多了一半的江山。

  然而,这样一种天大的好事无异于天上掉馅饼,很少会发生在我们这块据说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

  我们需要在企业内部给“人才”一种能够自主创业的氛围。只要你有发明,有业务,有能为公司赚钱的项目,你就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获得相应的地位,拿到和你想得一样多的高薪,根本就用不着跳槽,挖也挖不走――既然在哪儿都一样,就没有必要“窝里窝外”的折腾。

  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很少会采用“合伙制”,通常是按权力的大小形成企业的金字塔型组织。上层的管理团队只是一个极小的核心,而且除老板之外的其他人的重要性经常被忽视,因为其他人都是打工者。这种企业组织结构的缺点是难以形成具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

  可以想像,就在“高层地震”的不断轮回中,企业资源被反复地浪费掉、过滤掉和打磨掉;同时,员工的观念被还原、被抽象并被重放到一种更原始、更初级和更落后的状态,这是很可怕的后果。

  让管理层成为战略伙伴,第一不是乌合之众,第二不是强弩之末,第三不是弱肉强食,第四不是树倒猢狲散,它是一种有机运转的生态建设,是浑然一体的联袂出演,是心旷神怡的天作之合。

企业战略管理9

  价值链分析作为企业战略分析的主要工具之一,在竞争优势评估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价值链分析在企业的战略成本控制工作中属于第一步,其核心是在对企业内外部各种价值链分析的基础上,识别出企业价值链在产业和产业链中的位置,分析企业的优势和劣势,进而对企业价值链给予准确的定位,并对价值链成本进行定位,加强企业的优势竞争地位。

  战略成本管理的意义在于,它从战略的视角出发,融合了战略管理的方法和成本管理方法,通过合理的结合,形成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框架。就战略成本的管理层面而言,考虑到企业成本的发生和对应的价值活动具有密切的协同性,因此,理论上讲所有的成本都可以纳入具体的特定价值活动,进而衍生出企业新的发展战略。总之,企业的战略成本将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发挥显著的影响。因此,作为战略性分析工具,价值链分析将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本文将围绕基于价值链的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展开讨论。

  二、价值链分析与战略成本管理的关系

  价值链的概念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波特指出,企业的关键活动包括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开展各种活动,所有这些活动的集合体构成了一个价值链。价值链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企业各项活动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例如原材料供应计划、及时和协调的要求,以及与企业的生产制造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其次,企业的各项活动均将或多或少给企业带来价值,这些价值可能是有形也可能是无形的,例如售后服务,只有企业在密切注意顾客需求时,方能以良好的服务提升企业信誉,进而争取到更高的无形价值;最后,企业的价值链不仅包括组织内部的活动,更重要的是还涉及企业外部活动,例如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与下游顾客之间的关系。

  我们认为,价值链分析应该属于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其原因在于,无论企业实施成本领先还是差异化战略,组织的竞争优势最终都是源自同等的成本下为顾客提供更高价值这一理念。当成本较低时,顾客获得同等的价值,因而竞争优势将受企业管理、优化价值创造的作业链影响。由于企业从上游供应商获取原材料,开展生产销售等一系列活动,这些独立却紧密关联的活动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经过优化的、考虑价值的作业活动和价值链分析将决定顾客价值是否可以提升,或者说成本能否降低。这两者将认识企业现有和潜在的成本行为与经营差异化的根源,是战略性相关视角分解企业成本空间的手段。在战略成本的管理框架下,价值链分析有必要确立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

  因此,无论是价值链理论还是战略成本管理理论,都属于企业在适应组织战略管理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管理系统。两个理论的本质内涵均以战略制定与实施为基础,打造企业竞争优势,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价值链理论与战略成本管理具有紧密的关系,具体分析如下:

  1、价值链理论是战略成本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价值链理论是战略成本管理顺利实施并保证其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由于成本发生于价值活动过程,成本的管理就要从价值链开始,要结合价值链的分析进行战略性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活动,从价值活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中寻找取得降低成本、获得成本优势、持续竞争优势的途径。

  2、价值链分析是战略成本管理的有效工具。从战略成本管理的层面上看,企业的成本与其价值活动有着共生的关系,所有的成本都能够分摊到每一项价值活动之中,价值链分析可以衍生出企业的发展战略。因此,价值链分析是战略成本管理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价值链分析是一种战略性的分析工具,它从多方面揭示了有关企业竞争力的成本信息。它通过对企业价值活动的分析,找出增加顾客价值或可以降低企业成本的作业活动,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以促进企业在竞争中选择和确定恰当的成本管理战略,为获取长期竞争优势提供重要的信息来源。

  三、价值链的企业战略管理成本分析及步骤

  价值链作为企业战略管理成本分析工具的关键,是在提*品的一系列活动中,根据发生时间的存续和产品实体构成,区分企业在战略还是相互关联的活动类别,通过对企业价值构成的作用,分析和理解企业成本变化,及其原因和工具。在价值链的各种联系中,企业降低单个价值链单元的成本,进而降低最终成本是其重要目标。对于企业的竞争优势而言,主要源自价值链诸多环节的不断创新。在实践中,通过价值链开展战略成本分析的基本步骤如下:

  1、价值链的分配。对于价值链的分析而言,其关键议题是区分企业的主要价值活动,将企业的成本、收入和资产分配到价值链中。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将涉及各种各样的活动,而这些活动需要在划分的基础上为各价值作业寻找比较优势,通过合理的分配,助力企业的竞争优势提升。

  2、提高竞争地位。为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培育,需要把握系统、长期和动态的原则。企业往往会考虑各种渠道,控制全面信息,在考察企业内外环境以及潜在变化的基础上,设置灵活性的策略。当获得满意的阶段性成果后,企业需要扬长补短,设置相应的防御策略,阻止对手进人。通过这些措施,巩固企业已取得的优势竞争地位;进而通过适当的进攻策略,抢占对手的市场份额,提升企业的价值链和竞争地位。

  3、部门灵活运用。这一步骤主要针对纵向价值链。将企业价值链的分析延伸到了企业之外,任一行业在最初原材料的开发到产品的最终消费,构成不同价值作业的系列组合,即行业价值链。在行业中,居于价值链中的一个或多个链节的企业之间可能会互为现行的或潜在的竞争对手。出于寻求竞争优势的目的,企业需要从战略视角出发,研究是否可以利用上下游价值链持续降低成本,调整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地位。通过部门之间的灵活运用,优化价值链,实现企业和供应商的双赢格局。通过加强与销售商的沟通和销售渠道的改善,寻求企业与销售商的互利格局。

  在对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之后,接下来是对企业外部价值链的管理。

  4、纵向价值链。通常来讲,企业的纵向价值链的始于原材料、外购件的采购,终于产品的销售,此外还延伸至企业之外,任何行业中以原材料为初始阶段,一直到产品消费的最终阶段,将构成一系列价值作业的差别化组合:即所谓行业价值链。在行业中,企业若处于行业价值链中的一个或多个链节,价值链中的企业互为现行的或潜在的竞争对手,每个企业同时担任买方和卖方的角色,在培育企业的竞争优势过程中,应当以战略视角为核心,研究企业能否按照上下游价值链的脉络,加强成本的节约,或是完善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在优化纵向价值链的过程中,首要任务与供应商的合作有关,其目的是考察上游供应商的价值链,针对可能影响供应商的价值链结构,逐步改善和供应商价值链之间的关系,加强企业及其供应商的协调,改进双方的价值链,实现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共同受益的格局。其次,重视与销售商的联系,改善销售渠道,实现企业与企业下游销售商的互利。

  5.增强持续优势。在企业的内部价值链中,通常将价值活动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属于增加顾客价值为导向的活动,涉及设计、加工、制造、装配和市场销售等;

  另一方面属于不增加价值但对企业价值链至关重要的活动,涉及存货活动、原材料以及产品、半成品、产成品过程中出于质量因素而进行的加工、改造,以及追加的作业等。价值链分析在增强组织的持续优势方面,为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思路。在对企业价值链开展横向和纵向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管理人员结合具体的产品或服务,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深入认识企业成本和对应的竞争优势,进而开展相应的决策。与此同时,企业加强对各价值链单元的确立,并加强对各价值链单元和成本的理解,通过分析产品间的关系和行业内部的关系,归纳具有较高价值的信息;通过贵企业潜在问题的挖掘,对所有的价值活动提供成本和效益的科学测度,以较高的效率协助相关价值活动的缩减、增强或取消。

企业战略管理10

  早期理论研究的基本情况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大约萌芽于20世纪30年代。1938年,切斯特巴纳德首次将战略的概念引入管理理论,认为在需要做出决策的任何情况下,企业都必须考虑战略因素,并提出组织与环境匹配的主张,成为现代竞争战略分析的基础。战略明确用于企业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1962年,美国管理学家阿尔福来德D钱德勒出版《战略与结构》一书,他将战略定义为“确定企业的长期目标与近期目标,选择企业达到这些目标所遵循的途径,并为实现这此目标而对企业重要资源进行的管理”。在该书中钱德勒首次分析了环境、战略、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企业的经营战略要适应环境(满足市场需要),企业的组织结构又必须适应企业战略并随企业战略的变化而改变,从而确立了“环境—战略—结构”这一以环境为基础的经典战略理论分析方法。

  1965年美国学者安索夫发表了《公司战略》一书,把企业战略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认为战略构造是一个有控制、有意识的、正式的计划过程,企业高层的任务是制定和实施战略计划。从此,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被看作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并逐步普及。安索夫的研究开创了战略规划的先河,成为现代企业战略理论研究的起点,标志着企业战略理论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学者们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形成了各种理论流派。明茨博格等人在其所著的《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一书中,沿着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将战略管理理论归结为十大流派,它们是: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知学派、学习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这十大流派分别从各个角度或层次反映了战略形成的客观规律,它们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战略管理理论体系。

  近期理论研究的重点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知识经济的迅速兴起以及信息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企业、环境乃至整个世界经济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这场社会经济变革和企业变革的大潮中,来自学术界、企业界和咨询界的各种管理思想纷纷出现,战略管理理论产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和发展。其中,比较突出的观点主要有战略资源学派和核心能力学派。1995年以来,科利斯与*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凭借资源展开竞争:90年代的公司战略》和《创造公司优势》等多篇论文,后又出版了《公司战略:企业的资源与范围》,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基于资源的企业战略理论。

  战略资源学派强调要素市场的不完全性,认为企业不可模仿、难以复制、非完全转移的独特资源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其核心思想是:企业竞争优势是建立在企业独特资源以及在特定环境中配置资源方式的基础之上,如果一个企业拥有异质性的且有价值的资源,那么这个企业在资源占有上就具备了一种类似于“垄断”的市场地位,由此而产生持久的竞争优势,获取长期的超额利润。按照科斯利和*的观点,企业资源包括三类: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组织能力。他们认为资源价值的评估要将其置于所面对的产业环境并通过与其竞争对手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比较,从而定位其优势与劣势,并提出了资源价值评估的三项标准: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模仿性。

  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企业核心能力》一文是核心能力学派的代表作。他们认为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集体学习能力,尤其是如何协调多种生产技能以及整合众多技术流的能力,把企业各项的业务紧密融合成为协调一致的整体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1992年斯多克、伊万斯和舒尔曼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基于能力的竞争—公司战略的新规则》,认为成功的企业极为注意行为方式,即生产能力的组织活动和业务流程,并把改善这些活动和流程作为首要的战略目标。斯多克、伊万斯等人的研究对核心能力论的发展进行了有力补充。

  核心能力学派强调组织内部的技能和集体学习以及对组织的管理技能,认为竞争优势的根源在于组织内部的能力,核心能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核心能力学派主张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特有能力为出发点,来制定和实施企业竞争战略。其主要观点有:在对企业竞争本质的认识上,认为企业战略的核心不在于产品或市场结构而在于其行为反应能力,战略的目标在于识别和开发他人难以模仿的能力;在识别和培育企业核心能力上,认为核心能力来自于企业组织内的集体学习、经验规范和价值观的传递以及组织成员的相互交流和共同参与;在制定和实施企业竞争战略的政策主张上,能力学派强调通过企业内部环境分析,了解企业自身的能力结构并制定竞争战略,通过实施战略建立并保持企业的核心能力,借此赢得竞争优势并获得突出业绩。

  其它重要理论的最新发展

  (一)集群竞争战略

  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集群的概念后,在1998年又发表了《产业集群与竞争》,在该文中波特肯定了企业集群对维持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性。他认为在一定的地理位置上集中的、相互关联的企业以及相关机构可以使企业享受集群带来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好处,而又可以保持自身行动的敏捷性。基于诚信基础上的企业集群可以减少交易费用,可以使经验、知识、技能在企业之间很快地传播,有利于企业创新机制的培育。集群将是产业组织的发展模式,在未来变幻莫测的环境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体现为集群之间的竞争。

  (二)合作竞争战略

  美国学者詹姆斯莫尔在1996年出版的《竞争的衰亡》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竞争战略形态—企业生态系统观,将生态学的原理用于商业研究,提倡企业应该和谐共生于一个丰富而利益相关的动态系统中。这一新的理念打破了传统的以行业划分为前提的战略理论的限制而力求“共同进化”。1996年纳尔巴夫和布兰登伯格在合著出版的《合作竞争》中提出了企业合作竞争的新思想。他们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不仅有竞争,也应该有合作,是一种可以实现双赢的非零和博弈。这种思想强调合作的重要性,有效克服了传统企业战略过分强调竞争的弊端,是对企业在网络经济时代创造价值和获取价值的新思维。

  (三)边缘竞争战略

  1998年布朗与艾森哈特合著的《边缘竞争》一书针对计算机行业的发展给企业管理带来的新问题,提出了全新的战略管理理论。其理论基本思想是:企业应该不断变革管理来构建和调整企业的竞争优势,根据一系列不相关的竞争力来彻底地改造企业优势,保持企业在无序和有序之间的微妙*衡。边缘竞争战略把如何制定战略目标和如何实现战略目标两个方面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不断地寻找新的战略目标以及实现战略目标的方法,这种战略充分显示出企业的关键动力就是应变能力。边缘竞争理论认为战略是公司不断调整组织结构形式,与组织结构调整相适应采取半固定式的战略趋向是一种必然结果。

  (四)价值创新战略

  20xx年由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合著的《蓝海战略》一书由哈佛商学院出版社出版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蓝海战略要求企业把视线从市场的供给一方移向需求一方,从关注并比超竞争对手转向为买方提供价值的飞跃。通过跨越现有竞争边界看市场以及将不同市场的买方价值元素筛选与重新排序,企业就有可能重建市场和产业边界,开启巨大的潜在需求,从而摆脱“红海”(血腥的已知市场空间),开创“蓝海”(新的未知市场空间)。在研究1880年-20xx年30多个产业150次战略行动的基础上,作者指出价值创新是蓝海战略的基石。价值创新挑战了基于竞争的传统教条即价值和成本的权衡取舍关系,让企业将创新与效用、价格与成本整合一体,不是比照现有产业最佳实践去赶超对手,而是改变产业远景框架重新设定游戏规则;不是瞄准现有市场高端或低端顾客,而是面向潜在需求的买方大众;不是一味细分市场满足顾客偏好,而是合并细分市场整合需求。蓝海战略的颠覆性思想反映了在当今商业现实和竞争态势下,全球企业界对寻求新的手段以实现获利性增长的强烈渴望,为企业指出了一条未来发展的新道路。

  当前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理论研究的内容趋于融合各学派的观点。战略管理的本质就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随着环境日益复杂,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的经营活动需要从总体上加强长远的综合管理。外在的研究形势和内在的学科特征相结合,促使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要进一步打破各个理论学派从某个角度或方面分析问题的局限,逐步融合各种先进的理念和思想,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严密的理论体系。

  理论研究的范围趋于综合各学科的知识。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管理学的范畴,而是渗透到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各个学科之中,在更大的范围里体现了战略管理工作和战略管理学科的综合性。不同学科的相关理念和思想相互作用,促进了战略管理理论的深入发展和全面完善。

  理论研究的思路趋于兼顾刚性和柔性的发展。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一方面继续重视产品和技术等硬性因素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对于理念和宗旨等软性因素的分析。在研究如何扩大产品市场、创新生产技术以提高企业的刚性同时,也开始积极探索如何培养先进的理念,建设优秀的文化以提高企业的柔性。

  理论研究的方法趋于规范和科学。战略管理是一门社会科学,其理论研究很难借助仪器进行精确的测量,并运用公式展开科学的计算,尤其是过去技术不发达和统计手段落后。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借助于计算机等现代化的分析工具和分析手段,战略管理研究将逐渐从过去主要以经验判断为主的定性分析方法,转变为更加科学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规范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1.倪义芳,吴晓波.论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的演变[J].经济管理,20xx(6)

  2.罗珉.西方后现代管理的研究特点[J].南开管理评论,20xx(10)

  3.许可,徐二明.企业资源学派与能力学派的回顾与比较[J].经济管理,20xx(2内容摘要:从企业的全局出发并着眼于未来实施战略管理,对于企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战略是企业适应环境变化并实现长期发展的整体性谋略,如何正确制定并有效实施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是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取得竞争胜利和实现成功管理的关键。本文主要评述了有关企业战略管理近期最新发展起来的各种理论学派和学术观点,试图从理论层面对现代企业战略管理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进而给现代企业的战略管理工作提供指导。

  关键词:企业战略战略管理理论观点发展趋势


企业战略管理10篇(扩展2)

——企业战略管理10篇

企业战略管理1

  近年来,西方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突破以提供货币性信息为主的传统管理会计框架,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引致这些信息产生或与之相关的更深层的活动或领域,从而大大拓宽了管理会计研究的范畴。业绩评价指标从财务业绩指标向非财务业绩指标的发展,控制技术从会计控制向管理控制方向的发展,计量单位由货币计量发展到计量质量、速度、弹性、革新和改良速度等多重属性计量,都反映了管理会计的这一发展趋势。本文试图对西方管理会计的时间管理观(Time Management,Tmman)作初步的探讨和归纳,旨在引起学术界同仁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研究,以利促进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

  一、时间是一个重要的成本动因

  管理会计主要是通过作业成本计算(ABC)和作业基础管理(ABM)来进行时间管理的。ABM是ABC的进一步发展,它主要是为应对适时生产系统(JIT)对管理会计提出的严峻挑战,以ABC为基础和中介,利用大量的非成本尺度(Noncost Metrics)将ABC与产品设计、时间优化、柔性管理(Flexible Management)和JIT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联系起来,借以改进和完善企业作业链,优化企业价值链,最终达到降低作业成本、增加顾客价值的目标。ABM认为,一切作业耗费的资源大多数可以转化为时间来表述,时间是一个重要的成本动因。比如,工资实际上就是企业为取得劳动时间而支付给工人的报酬等。因此,ABM使得管理会计认为,要加强成本管理就必须运用时间优化原理进行时间管理。

  ABM认为,一项增值作业的前提是在增加产品最终价值的时间内进行的。因此,作业的增值性分析,必然涉及到作业的时间效率分析。任何产品在适时生产系统中自收到客户发出的订单开始,到客户收到产品为止(即客户响应时间),大致由收到订单的时间、产品设计时间、准备时间、加工时间、检验时间、运输时间、等待时间和储存时间等八种具体时间构成。其中,只有加工时间和检验时间属于增加产品最终价值的时间,其余均为不增加产品最终价值的时间。因此,ABM关于将作业区分为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的原理,可以进一步表述为:客户响应时间=增加价值的时间+不增加价值的时间。

  管理会计通过对客户响应时间的各种具体时间构成进行事前规划,通过使用条形码(Bar Coding)技术对各种时间要素进行事中计量(比如,可将条形码贴在一个元件或一件产品上,在每一道工序开始和结束时对其进行读取。读取条形码的时间差,就是每道工序的生产时间),通过编制循环时间报告表或循环时间控制图对各种时间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适时报告,通过计划时间与实际执行时间的对比进行时间的诊断与分析,就可全面掌握各种具体时间的增值性及其效率。在此基础上,管理会计可进一步通过ABM和ABC,利用这些时间数据来确认存在的问题、建议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重点改进的方向。具体地说,就是通过作业分析(Activity Analysis),ABM可以确认非增值作业,在此基础上采取措施降低甚至消除一部分客户响应时间,进而降低甚至消除一部分非增值作业的成本。ABC则既可通过确认那些耗用时间和资金的非增值作业来帮助降低客户响应时间,也可通过持续改进(Continuous Improvement)来提高增值作业的效率。所以,当增值作业的效率被改进或当非增值作业被消除时,生产时间及相应的成本就会随之下降。

  二、时间管理是实施企业战略的重要手段

  管理会计认为,时间管理是实施企业战略的重要手段。企业战略管理是为适应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而发展起来的管理思想,它从分析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入手,借以确定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和实现,并在必要时进行战略调整。战略管理思想认为,企业要想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必须有一个科学的企业战略。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安德鲁斯认为,企业战略是企业的“目标、意图或目的,以及为达到这些目的而制定的主要方针和计划的一种模式。”显然,企业战略只是解决了企业发展的目标和计划问题,要全面实现企业战略,还必须将战略目标、战略计划与员工的具体日常工作联系起来。在管理会计中,非财务业绩评价正是作为链接企业战略和员工的具体工作的纽带而出现的。所谓非财务业绩评价,是指在现行财务业绩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利用非货币量度指标衡量和考核企业在客户、服务、作业、业务流程、产品质量和市场战略等方面的业绩的方法。非财务业绩评价指标的设立,必须充分结合公司的目标、使命和发展战略。这是因为,一个评价和考核指标应该激发什么行为和这个指标将激发什么行为等问题,都直接与公司的目标、使命和发展战略有关。显然,只有全面权衡了各个指标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关系、每个指标可能的行为导向等因素之后,才能科学地确定评价指标,引导和激励员工作出企业期望的行为选择。另一方面,根据非财务业绩评价指标的设计思想,企业必须针对不同的岗位设计相应的考核、评价指标,以便将员工的注意力引导到他们能够控制的日常业务上,从而克服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不易与员工本职工作直接相联系的不足。因此,非财务业绩评价既是实施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计划、监控和评价战略业绩的重要手段,又是使员工清晰地将自己的日常工作与企业的发展战略联系起来。非财务业绩评价方法涉及到大量的时间评价指标。

  三、时间是反映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的综合指标

  管理会计认为,循环时间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效率与效益的综合指标。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缩短循环时间或提高顾客反应速度,就可增加企业销售数量或降低成本费用,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从而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和竞争能力。当企业努力缩短循环时间的时候,许多原来被时间所掩盖的问题就会自动暴露出来,特别是库存问题、质量问题、瓶颈问题、协调问题和供应的不可靠性问题等。譬如,当存货的库存时间很长时,企业的循环时间也必然随之加大;储存时间长,也意味着库存增大;库存储备充足时,物料或加工过程中的缺陷只有在其后很久才会被发现;当该批存货的缺陷在耗用中被发现时,可能整批产品都需重新返工,甚至报废,这将进一步延长企业的循环时间。显然,库存、质量、对顾客需求的反应速度使得资金占用成本、机会成本、废品损失、管理成本、市场份额和销售收入等等都隐藏在循环时间之中。所以,循环时间的改进必然要求简化和缩短工作流程及路径,时间的改进也经常同时引起质量和生产率的提高。由此可见,时间管理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与效益的关键,企业掌握了它就等于牵住了生产经营的“牛鼻子”,就能“纲举目张”,事半功倍。因此企业战略管理使得管理会计要求把改进循环时间看作是企业的所有工作质量改进过程中的一个主要中心,要求所有的目标、工作流程设计以及生产经营活动都要包括对循环时间的度量和控制。

  综上所述,西方管理会计的时间管理观认为,时间是一个重要的成本动因,时间管理是实施企业战略的重要手段,时间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效率与效益的综合指标,因而管理会计必须对产品寿命周期、新产品开发时间、客户响应时间以及其他有关重要循环时间指标进行科学的计划、计量、控制与评价。笔者认为,西方管理会计的时间管理观对于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也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值得我们结合实际加以研究借鉴。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S.卡普兰,安东尼。A.阿特金森,著。吕长江,译。高级管理会计[M].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618

  [2]余绪缨。管理会计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杜,1999.450-463

  [3][美]Charles T.Horngren,等著。许秉岩,等译。管理会计教程(第10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79

  [4]余绪缨。管理会计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419

企业战略管理2

  一、引言

  中小企业是我国最大的企业群体,在长期的成本管理实践中,对成本管理方法进行不断探索,积累了许多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经验,但这些成本管理经验仅仅局限于传统成本管理的范畴,因此,引入成本战略管理成为必然趋势。

  二、战略成本管理内涵

  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学者肯尼斯。西蒙首次提出战略成本管理概念,他认为, 战略成本管理是“ 通过对企业自身以及竞争对手的有关成本资料进行分析, 为管理者提供战略决策所需的信息”。而后,美国的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中提出运用价值链进行战略成本分析的一般方法。美国管理会计学者杰克。桑克等人接受了西蒙的观点,并在迈克尔。波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于1993年出版了《战略成本管理》一书,将战略成本管理定义为“在战略管理的一个或多个阶段对成本信息的战略性运用”。

  结合以上观点我们认为:战略成本管理(CSM)是为了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所进行的成本管理活动。“战略成本管理是成本管理信息应用的拓展,是战略管理思想在成本管理领域的体现,是管理会计人员运用专门方法提供组织本身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组织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并且长期保持这种竞争优势,以达到组织能有效的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环境的目的”。

  三、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现状

  成本管理在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企业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小企业内部成员对进行成本管理的意识不强

  许多员工认为成本管理只和企业所有者的利益有关,是领导应该考虑的问题,而与自己无关,所以并不积极参与成本管理的过程。但是,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体,应该认识到“企业有未来,员工才有未来”,企业员工有责任参与成本管理,并将企业整体的发展与个人的价值联系在一起;同时企业也要奖励为成本管理工作做出贡献的员工,因此,企业进行成本管理主体应该是企业所有者与全体员工。

  (二)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忽视微观需求

  成本管理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内部管理的需要是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动力,但多数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所进行的成本管理仅限于对国家法律法规的遵守和执行上,只侧重于宏观需求,而忽视成本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

  (三)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内容单一,具有明显的短期行为

  现有成本管理的内容只包括制造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没有考虑事前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投产前的成本控制方案能否如期实施,控制目标能否实现都依赖于制造过程的成本控制效果,但是成本核算的滞后性又为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带来了困难。很多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只是单纯地降低成本数额,只考虑某一个会计期间成本的影响,追求短期效益,对会计期间的成本构成并不进行深入分析,也不对产品投入市场后的反应进行调研,忽视成本效益分析,使得成本管理目标与企业战略相脱节。于此同时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其销售成本、售后服务成本也在无形中脱离了管理者的计划。再者,由于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因此无法将成本预算细分到各个部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无法充分调动企业管理人员和全体职工进行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积极性。

  四、我国中小企业引入战略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战略成本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成本管理模式,是对传统成本管理的补充与发展,它具有与时俱进的优越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加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推行战略成本管理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采用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是顺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体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市场调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资源不断减少,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成本成为企业优胜劣汰的决定性因素,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成本管理改革的方向。

  (二)战略成本管理帮助企业突破传统成本管理观念

  企业只有盈利才能发展,而要盈利就需要进行成本核算,企业能否以较低的成本支出提供相同使用价值的产品或者以相同的成本支出提供更有使用价值的产品,决定了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取胜。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成本管理的内容更加丰富,由客观的物质资料成本扩展到非物质资料成本,企业应在原有成本观念的基础上,科学的预测和估计潜在的成本因素,才能紧跟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

  (三)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进行全面成本管理的客观要求

  传统的成本管理所依赖的信息系统仅仅满足了财务会计的需要,而没有考虑管理会计的需求,因此无法为决策提供所需的准确信息,进而误导企业战略的制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经济的增长不再依赖传统的经济资源,而更多的是知识资源,它结合了经济和技术的管理,结合了资金、人力、物力与时间等多种资源合理利用的管理。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改变了传统工业经济将产值作为目标的生产方式,它更加注重人的能动性,对采购链、生产链、技术链、价值链等进行全面的成本分析和预测,结合成本管理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

  五、我国中小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建议

  战略成本管理是一种全面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新型成本管理模式,我国企业在应用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树立战略成本管理观念

  加强对战略成本管理理论研究,冲破传统理论的束缚,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与研究课题,发挥正确的成本管理理论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战略成本管理目标应服从于战略管理目标,不仅要降低成本,更要建立和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从全局出发,既要关注企业内部的价值链,更要关注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和企业所处行业的价值链,帮助决策者选择最佳的战略方案,制定相对应的成本管理战略,促进战略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提高全体成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和素质

  实施战略成本管理,要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成本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成本管理,做到人人关心成本,这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等,从而确保战略成本管理的顺利实施。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企业要想成功的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提高并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就必须进行严格的成本内部控制。成本管理的关键环节是成本控制,只有做好成本的内部控制,解决成本内部控制中的难点,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才能顺利实施。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保证战略成本管理的顺利进行。

  (四)强化企业成本信息系统建设,为战略成本管理提供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撑

  战略成本管理涉及面广,信息需求量大,并且须要随时进行分析和处理,而传统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不能对企业开展战略成本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保障。因此,企业应加强成本信息系统建设,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及时提供战略成本管理所需的内部与外部的成本信息,建立一个网络化的、超企业边界的成本信息系统,从而保证战略成本管理的成功实施。

企业战略管理3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高速腾飞和发展,战略成本管理表现出新兴的经济形态。人们逐渐意识到,中小企业的成长不仅仅由企业与顾客的关系决定,且企业的竞争能力也不只是受企业自身竞争优势,关键在于企业如何提高战略成本管理效用。

  (二)研究意义

  建立战略成本管理理论模型,打破过去的传统观念,不仅仅将精力集中在企业微观层面,更要重视企业的整体协调发展。树立正确的战略成本观念,有利于指导中小企业建立战略成本管理运行机制,有利于中小企业探索战略成本管理手段,合理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方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特点

  (一)长期性

  在中小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决策者要用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来进行企业的管理活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全面性

  战略成本管理包含了中小企业生产、开发、研究、设计和后续销售等所有的管理活动,都要求对所有的过程进行成本计算,对企业成本进行全面化的管理。

  (三)竞争性

  中小企业进行战略成本管理,可以在保持竞争优势的同时,稳固中小企业的稳定地位,而不只是降低产品成本。战略成本管理有利于管理者制定合理的成本管理战略,使企业能在竞争中取胜,提高企业竞争力。

  (四)开放性

  传统成本管理注重的是降低成本,忽略整体效应,而战略成本管理全方面且多维度,可以开放、宏观的对中小企业纵向和横向价值链都进行成本管理。

  三、战略成本管理引入的必要性

  (一)增强中小制造企业市场竞争力

  全球性竞争的越演愈烈,传统的成本管理已经满足不了现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企业改变传统成本管理方法,进行合理高效的成本控制,战略成本管理应运而生。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它能够使中小企业站在未来的角度看问题,订下长远的战略成本目标,可以给企业带来长期的竞争优势。

  (二)强化战略意识,做出正确决策

  传统的成本管理以降低成本为主要目的,强调的是节约。然而当企业将成本节约到最低的程度时,仍追求成本降低,很可能造成企业质量的下降,进而影响企业利润。战略成本管理使企业不仅仅将成本控制的重心放在自身生产环节,还包括外部环境,为决策者提供全面的信息以便做出合理的成本管理决策。

  (三)丰富和完善中小企业战略管理体系

  战略管理体系包括制定战略、实施战略和评估战略,三个阶段形成循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的目标是发现和创建新的发展机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实现企业长期的发展目标。企业管理工作要以未来的环境变化趋势作为决策的基础,因而使得企业战略管理体系尤为重要。

  (四)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效益

  战略成本管理能够保障战略管理的顺利实施,其运用可以帮助我国中小制造企业从战略的角度进行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是多样的,中小制造企业可以通过战略定位、成本动因分析以及价值链分析等将成本管理由单纯的自身管理夸大到与之相关的外部环节,加强对中小制造企业的管理,改善其经营业绩.

  四、中小企业在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时出现的问题

  (一)成本意识未彻底改变

  我國大部分中小企业虽然实施了战略成本管理,但因成本观念未得到根本上的改变,导致企业成本管理依然在沿用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中,企业成本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控制。

  (二)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

  不同于传统成本管理,企业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方法控制成本之前需要收集和处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企业需要及时调整自身使其掌握战略成本管理所运用的核算方法和技术。

  五、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完善意见

  (一)培养战略成本管理意识

  中小企业要树立战略成本管理观念,将成本管理与战略管理有效的结合起来,使中小企业从传统成本管理观念转化为战略成本观念的高度。

  (二)优化企业价值链

  价值链中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会创造价值,而真正能为中小企业带来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市场瞬息万变,企业不可能全程把控每个增值环节,因此需要企业加强与价值链上的主要企业沟通合作,达成行业价值链,互惠共赢。

  六、结语

  中小企业进行战略成本管理,既能给中小企业直接的经济效益,又能使企业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形势下,中小企业应当不断完善自身成本管理,提升成本管理能力。全球经济是处在不断变化中的,中小企业要相应的调整战略成本管理方法,提高整体的竞争能力,提升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企业战略管理4

  《浅谈企业管理中的企业文化建设》

  1911年泰勒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使经济学家,企业家等群体对企业管理的问题日益感兴趣,科学的企业管理成为一个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法宝。而当今时代,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竞争力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相应的,企业文化建设已经被提到重要的位置上来。一个目光卓远的企业家,必然重视企业内部的文化建设,创立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扩大在公众中的影响力与美誉度。

  一、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必要性

  企业文化建设在当今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是极其显要的,它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凝聚人才力量的必需

  企业要获得进一步发展,人才资源是不可或缺的。当今世界中赫赫有名的大企业,都有强硬的文化品牌,这成为吸引人才的一大优势。优秀的人才在选择应聘的公司时,除了要考虑薪资待遇问题,长远一些要考虑自身的发展潜力与企业的潜力。其中,自身的发展潜力是指自身的优势能否与企业的价值观念相一致,个人的工作方式与习惯以及擅长的方面是否与企业的行为方式和价值体系相合拍;对于企业而言,优秀人才的这些考量恰好是他们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可见,企业文化的建设是需要花费很大心力来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的。有一个明确的文化目标与相应的体系,可以使外界更好的了解企业,文化品牌已成为企业与社会沟通的一种方式。比如,著名企业海尔,多年以来形成了以“创新”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吸引了众多的人才为企业效力。

  2.激励企业员工的精神领袖

  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远持久的。在员工与企业长期的磨合中,必会受其文化的感染,逐渐形成一种归属感和责任感,并遵循企业的行为方式和价值理念,有利于企业的管理。企业文化就如同一面旗帜,指引着员工的行为准则,提醒他们作为该企业的员工,要以身作则,设身处地地维护企业的名誉。同时,企业文化还满足了员工的精神需求,加强了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一个凝聚力极其强大的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才会更占优势。

  3.适应文化管理的新模式

  管理学是一门不断深化发展的学科,企业管理经历了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过渡。这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而当今比较完备的且大力推广的就是文化管理。将价值追求等人文因素融合进企业管理中,使管理更具人性化与科学化。这种为员工着想的人性化管理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掘员工更大的潜力。这是史上任何管理方式都不能比拟的,因为这是企业管理阶层与员工关系最为和谐的一种管理方式。当员工的能力被更大程度的激发,企业的收益一定是递增的。现在的企业管理,提倡人性化,公民的人权意识也越来越强,以牺牲员工利益为代价而获得企业财富的做法,是应该被时代,被企业所摒弃的。

  4.世界经济形势的大势所趋

  如今,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较量,取决于文化软实力。因为文化意识的渗透作用是十分强大的,足以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因此,文化的“占领”,才是终极的“占领”。企业是国家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是国家政策的导向。单纯地获得经济利益已经不再是当今企业的追求,他们追求长远的发展和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那么,必须靠企业文化建设来打响企业的品牌,从而进行更高层次的竞争。

  二、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1.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的提升,不仅在公众心中树立了美好形象,产品受公众青睐,而且还会获得一些投资合作的机会,对公司的发展前途大有裨益。而知名度与美誉度的提升,不仅靠积聚社会财富的丰富程度,长远来看,靠企业文化建设。例如,海尔集团以“海尔兄弟”的文化品牌进行宣传,老少皆知。以“创新”为核心的价值观,高品质的产品和友好的售后服务态度,使海尔集团蜚声国内外;*百年老字号“同仁堂”以“同心同德,仁术仁风”的管理理念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同仁堂本着对生命负责的价值观,无论在兴旺还是低迷时期,都一如既往,不仅在企业竞争中保持生命力,还博得了舆论大众的广泛信任。这些名利双收的企业,在管理中都遵循了自己企业的价值观与精神,成为一种信仰,一种追求。

  2.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管理实践具有重要作用,追求先进并且与时俱进的管理者会不断进行创新,以合适的行为方式进行管理。而不思进取的管理者只会在落后的管理观念中施行已经过时的管理实践。

  企业的文化理念需要全体员工来共同实践,而管理者扮演“领头羊”的角色,企业管理者应该培养浓厚的企业文化意识,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来实现管理。这样,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提高了,而且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会更加融洽。随着管理者“文化意识”的提高,领导者的带头作用势必会影响到下属员工,于是对企业 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反作用力,即促 进企业文化建设。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我们已经认识到企业 管理中进行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那么,重点在于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的文化竞争力。下面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探究。

  1.确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企业文化的核心在于价值观,如同个体一样,价值观始终指导着个体的行为方式和做事态度以及习惯。在企业中,确立核心价值观也就确立了企业的行为规范。企业的整体决策要以此为依据,企业员工的行为也以此作为行动参考。企业上上下下都在这种浓厚的企业文化气息中收到熏陶,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统一的步调,对企业的 发展形成稳定的促进作用。

  2.调动各阶层的积极性,为企业文化建设献计献策

  (1)企业的创始人

  一个成功的企业需要企业创始人成功的经营智慧与策略,世界知名的企业都有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比如微软有比尔·盖茨,苹果有乔布斯;立足于 经济时代,企业创始人必须高瞻远瞩,提高文化创新意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创新思维,给企业职工一个方向鲜明的引导。注重对企业各个阶层的文化意识的培养,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主,建立体系化的企业文化。

  (2)企业管理阶层

  在企业管理中提倡文化管理的模式,将以核心价值观为主的企业精神与企业理念与管理 实践相结合,渗透到管理的方方面面。作为企业的领跑者,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应该与企业创始人及时有效地进行沟通,在企业创始人没有充分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时,应当推波助澜,担任“军师”的角色;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应当与公司员工和谐交流,从职工阶层中听取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与设想,以此激发管理者更好的文化建设思路,并修改,完善。可以管理阶层与职工代表一起采取“头脑风暴”的方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为企业文化建设献计献策。对于被采纳的职工的建议,应当实行奖励机制,这有利于鼓舞职工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情。同时,促进了管理阶层与职工阶层的融洽关系,利于日后管理 工作的开展。

  (3)职工基层

  职工阶层虽在整个企业中处于基层,但是庞大的数量和大量的基本工作都交由这个群体来完成。企业创始人与管理决策阶层都是少数,仅靠他们发挥企业文化的功力是极其有限的。所以,让企业文化深入职工人心,成为他们行为方式的指导,对于加强企业凝聚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群体长久受到企业文化的耳濡目染,将会逐渐形成统一的精神面貌,就如同企业的“脸面”,对于提升知名度有很大的意义。职工阶层也应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己任,为此创新思维,献计献策。

  (4)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化建设中创新很重要,它要求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生搬硬套,不能盲目模仿。许多文化建设的成功 经验的确可以提供借鉴,但是企业文化建设者不应以此为现成的模板,生搬硬套。每个企业都有自己不同的发展思路,在长期运作中也有了既定的行为方式和准则,如果拿其他企业的套路直接“上阵”,会造*力物力的不合理利用甚至浪费,将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和效益方面的损失。“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结果昭示了失败的文化建设之举。因此,文化建设要求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和特点,创新思维并创新行为方式,形成独特的文化发展思路。

  总结:

  在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运营中形成的,企业管理者不可急于求成,更不能因为企业间的“文化攀比”而“作秀”,只借鉴他人之“皮毛”是无法改变精神之内核。因此,企业文化建设需要重视、实践,与创新。

企业战略管理5

  摘 要:战略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或决定全局的谋划。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是企业战略传统定义的典型代表。他认为,“战略是公司为之奋斗的一些终点与公司为达到它们而寻求的途径的结合物”。波特的定义概括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对企业战略的普遍认识,它强调企业战略的一方面属性——计划性、全局性和整体性。

  关键词:企业战略;5P战略;战略分析

  一、明茨伯格的5P战略

  1.战略是一种计划,它代表了用各种各样精心构建的行动或一套准则来处理各种情况。战略的这个定义具有两个特点:(1)战略是在企业经营活动之前制定的,战略先于行动;(2)战略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制订的计划。例如,因为*已经提出将在某市的经济崛起地区兴建房屋,一家超市购买了这地区附近的一块土地用于开发新店,为其带来商机。此战略是一种计划。

  2.战略是一种计谋,是要在竞争中赢得竞争对手,或令竞争对手处于不利地位及受到威胁的智谋。这种计谋是有准备和意图的。例如,房地产开发商A要通过媒体发表一份报告,报告上称*已经授予了土地使用权,允许它在开发商B将建造的房屋前面建造高层公寓,因此开发商A所建造的公寓将享受到全海景景观,而这也是其公寓的一大卖点。这种战略的目的就是要打乱开发商B的未来开发计划,是一种计谋。

  3.战略是一种模式,是一系列行动的模式或行为模式,或者是与企业的行为相一致的模式。“一系列行动”是指企业为实现基本目的而进行竞争、分配资源、建立优势等决策与执行活动。计划是有意图的战略,而模式则是已经实现的战略。从这个角度看,战略可以区分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和应急战略。在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中,先前的意图得以实现;在应急战略中,模式的发展与意图无关。例如,某公司自成立以来的经营方式都是进行集团化经营,通过购买成熟的企业并转手将他们出售来获利。因此,战略是一种模式。

  4.战略是一种定位。战略的定位观认为,一个事物是否属于战略,取决于它所处的时间和情况。今天的战术问题,明天就可能成为战略问题。在细节可以决定成败的时候,细节就成为战略问题。战略问题是确定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并据此正确配置资源,形成可以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战略是协调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的力量。例如,达意公司通过绕过传统的零售渠道,采用电子商贸的方式来进行销售,成为*第一家网上购物商城。此战略是一种定位。

  5.战略是一种观念。从这个角度看,战略不仅仅包含既定的定位,还包括感知世界的一种根深蒂固的认识方式。这个角度指出了战略观念通过个人的期望和行为而形成共享,变成企业共同的期望和行为。这是一种集体主义的概念:个体通过共同的思考方式或行动团结起来。例如,一个以魔法世界为主题的乐园公司坚信,因为魔法世界对孩子们的安全无害,因此令父母相信其出售的产品也对孩子们的健康安全无害,从而购买其产品。此战略是一种观念。

  案例:山东东星表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东星是一家专业生产钛合金和高档不锈钢表壳的企业,年产180万套表壳,90%的产品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在世界手表销售数量持续下滑、计时行业萎靡不振的严峻形势下,东星销售收入和利润仍能稳中有升,订单连续不断,工厂满负荷生产,比较好地防范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危害。

  优化产品结构:当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国际金融危机开始影响欧美、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的时候,东星决策层敏锐地察觉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很可能会影响到国际手表市场的消费能力。他们从手表销售景气报告中看到,低档表的销量持续下滑,而品牌价值高的中高档手表的销售状况一直保持*稳状态。因此,东星果断地对产品进行了重新定位,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将中高档表壳产量由占整个生产总量的60%调整到80%。目前,尽管总产量稍有降低,但东星的总产值却上升了20%。

  加大技术革新力度:表壳制造业通常选用塑胶作为表壳的内罩。而东星通过技术攻关,克服尺寸匹配难度大的困难,成功开发并生产出不锈钢材质的表壳内罩。由于大幅提升了机芯固定在表壳中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所以赢得了稳定的市场。

  降低原材料生产成本:欧洲市场的男表表壳外径一般在50—60mm,内径在30—35mm,而部分坤表的表壳外径在35mm以内。以前,东星把钢板上裁截男表表壳后的材料作为废料处理了。现在,他们用制造男表表壳的边角余料加工小款坤表表壳,变废为宝,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率,节省的原材料费用占到整个坤表表壳价值的30%。这个举措极大地降低了原材料生产成本。专家评价:事实上,企业大部分战略是事先的计划和突发应变的组合。“战略是预先性的(预谋战略),又是反应性的(适应性战略)”。

  东星表业公司能够在危机面前从容应对,成功之处在于以下两点:第一,树立“应机”的战略思维。东星表业公司此次金融危机中能够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国际需求的变化,是此前公司不断开发适应市场要求的新产品、拓展经营范围等举措的自然延续,是公司长期树立“应机”战略思维、不断应对环境变化的必然结果。第二,培育适应“应机”战略的核心竞争力。“应机”战略的实施,需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保障。东星表业公司为了能够适应国际市场变化莫测的经营环境,持之以恒地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下工夫:加大技术革新力度、降低原材料生产成本、降低劳动力成本、加强员工技能培训以及注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等。通过不断的创造、学习和磨炼,东兴表业公司才能够多次在世界众多厂家望而却步的客户需求面前“坚定信心,精神不倒,方寸不乱”,按质、按量、按时地完成任务。

  战略问题管理。战略问题是指那些对企业实现战略、达到目标的能力有重大影响的企业内部或外部即将出现的问题。它们可以是企业外部环境中新出现的机会或威胁;也可以是企业内部可以开发的优势或足以危害企业绩效以至生存的劣势。 战略问题管理可以较好地处理好企业战略两重属性——计划性、长期性、全局性和应变性、风险性、竞争性的矛盾,将一些应变性的、临时性的重大战略问题从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中分离出来,单独进行分析与管理。这样,既可以避免对长期战略规划进行繁杂的、经常性的修订,又可以对战略问题迅速做出反应。

  二、企业战略的结构层次

  战略决策不仅仅是企业领导者的任务,不同区域、不同职能和较低级别的管理人员都应该参与到战略的制定过程中来。企业战略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1)公司战略;(2)业务单位战略;(3)职能战略。

  公司战略覆盖企业整体。业务单位战略是为公司每个业务部门制定的战略,职能战略则是针对企业内部的每项职能制定的战略,职能战略必须符合企业整体战略。

  1.公司战略。处于最广泛的层面,又称为企业整体战略,一般由公司最高管理层制定。公司战略是针对企业整体,用于明确企业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计划和行动。公司战略规定了企业使命和目标、企业宗旨以及发展计划、整体的产品或市场决策。例如,是否需要开发新产品、扩张生产线、进入新市场、实施兼并收购、或如何获取足够的资金以最低的成本来满足业务需要。它还包含其他重大决策,例如,设计组织结构、搭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促进业务发展、处理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和其他监管机构)之间的关系。公司战略由企业最高管理层制定。公司董事会是公司战略的设计者,承担公司战略的终极责任。

  2.业务单元战略。关注的是在特定市场、行业或产品中的竞争力。在大型和分散化经营的企业中,所属业务部门数量庞大,首席执行官很难适当地控制所有部门。因此,企业通常会设立战略业务单位,赋予战略业务部门在公司总体战略的指导下做出相应战略决策的权力,包括对特定产品、市场、客户或地理区域做出战略决策。战略业务单位是公司整体中的一个业务单位,由于其服务于特定的外部市场而与其他业务单位相区别。竞争战略是在战略业务单位这个层次决定的,包括如何实现竞争优势,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扩大市场份额,确定相关产品的范围、价格、促销手段和市场营销渠道等。

  3.职能战略。在更细节的层面上运行,它侧重于企业内部特定职能部门的运营效率。例如,研究与开发、生产、采购、人力资源、财务、市场营销及销售等。职能战略在促进公司战略成功方面具有关键性作用。由于各部门可能只关注自己的目标和行为,因此,可能会导致各部门之间产生利益冲突,降低公司业绩。

  三、确定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是企业制定战略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是战略实施的指导方针和战略控制的评价标准。在确定战略目标的时候,通常使用一套被称作SMART的基本原则。它是5个英文单词首个字母的缩写,具体含义包括具体、可计量、可行、相关和定时。

  案例:北京北方尼奥普兰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使命与目标。北京北方华德尼奥普兰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让国人享受世界最好的公路乘载”为己任,以卓越诚信服务的业绩实现对社会的承诺,为出行者营造豪华、舒适、安全之环境,为城市交通增添现代、华丽、清新之风采。公司曾经开创了*豪华大客车生产之先河。公司将一如既往地站在*客车发展的前沿,继续保持技术领先的优势,努力成为*客车制造业的中坚力量。

  公司使命:公司将坚定不移地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加大品牌建设力度;依据国家与北京市发展规划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积极努力寻求资源,优化整合产业链;在适当时机进*际市场。公司将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产权结构、组织体制和内部管理系统,构建开拓、进取、高效、拼搏的企业文化,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发展成为以高档豪华大客车为龙头,以中高档系列客车及低地板公交客车为两轮,建造多种车辆制造*台,形成产品多品种、宽系列、跨地区,集资本运营、产品经营、高科技投资于一体的、充分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集团。

  公司战略目标:(1)20xx—20xx年,调整巩固阶段,以高速公路豪华大客车为主打产品,做精现有业务,打造“北方尼奥普兰”公司产品品牌,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同时,借办奥契机,充分运用区位优势,开发北京高档公交客车市场。(2)20xx—20xx年,发展创新阶段,在高速公路豪华大客车业务的基础上,确立“一业(高速公路豪华大客车业务)为主,两轮(低地板公交客车、中高档系列客车)并进”的发展模式,使企业做大做强,成为国内具有绝对竞争力的客车龙头企业。

  参考文献:

  [1] 唐伟晓,高静.“鲜果网”企业战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xx,(31).

  [2] 尚宁.企业战略分析过程的不确定性来源[J].魅力*,20xx,(2).

  [3] 王巍,吴勇.试论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在企业战略分析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xx,(19).

企业战略管理6

  一、名词解释:

  1. 企业战略: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预测未来的基础上,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

  2. SWOT分析法:是将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势(S)与劣势(W),外部环境的机会(O)与威胁(T),同列在一张十字形图表中加以对照,可一目了然,又可以从内外环境条件的相互联系中作出更深入的分析评价。

  3.战略集团:是指在产业中同样的战略领域,遵循着相同或类似战略的公司群体。

  4市场发展战略:企业用现有产品开辟新的市场领域的战略,是发展现有产品的新顾客群,从而扩大销售量的战略

  5.竞争优势:一个企业在某些方面比其他企业更能带来利润或者效益的优势,源于技术,管理,成本等。

  6.蓝海战略:企业突破红海的残酷竞争,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打败竞争对手上,而主要放在全力为买方与企业自身创造价值飞跃上,并由此开创新的无人竞争的市场空间,彻底甩脱竞争。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蓝海企业战略管理考试试题与答案企业战略管理考试试题与答案。

  7.企业:企业领导者对企业前景和发展方向的一种高度概括,它是一个企业 的领导用同意每个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动 的有力器。由企业的核心理念和未来的展望两部分所组成的

  8.战略实施: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对战略规划的执行

  9.PEST模型:企业的宏观环境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经济、技术以及社会文化等宏观因素,其分析的意义在于评价这些因素对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制定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分析的概貌,一个常用的工具就是PEST分析模型。

  10.钻石模型: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用于分析一个国家如何形成整体优势,因而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

  11.清算战略:企业由于无力偿还债务,通过出售或转让企业的全部资产,以偿还债务或停止全部经营业务,结束企业生命的一种战略。

  12.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成本在同行业中最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

  13.战略管理:是对企业战略的设计,选择,控制和实施,直至达到企业战略总目标的过程。

  14.本土化战略:即全球适应主张企业战略管理考试试题与答案战略管理。是企业力图融入目标市场,努力成为目标市场中的一员所采取的策略。它要求企业不是把自己当成外来的市场入侵者,而是当作目标市场中固有的一员融入当地文化,它强调企业以适应环境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简答题

  (一)、决定进入壁垒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①规模经济;②产品差异优势;③资本需求;④转换成本;⑤销售渠道;⑥与规模经济无关的成本优势。

企业战略管理7

  论文关键词: 《企业战略管理》 重点课程 课程建设 指导思想 具体内容

  论文摘 要: 《企业战略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学科。本文介绍了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重点课程《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目的和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并从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建设思路,力求通过课程建设增强教学效果。

  《企业战略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学科。课程主要从企业全局角度分析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企业战略管理以经济管理理论为基础,突破以往的管理理论发展中只反映企业某一职能管理的局限性,充分反映企业全面的和方向性的整合管理,并形成一套规范的战略分析方法和模型,能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系统、准确的战略管理知识体系。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高水*的教学工作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课程建设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最主要的教育教学基本建设,是实现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为了实现本校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企业战略管理》作为专业主干课程和实践教学的示范课程率先开展教学改革,进行以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提升师资队伍等为核心的课程建设,有利于对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的系统研究与综合实践,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特色人才。

  一、教学目的

  《企业战略管理》作为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通常是学生学过管理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生产与运作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先修课程之后开设的,在整个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应该以专业培养方案中明确的学生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以人才培养层次和毕业就业去向为依托,以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实用人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为导向,明确课程目标和定位。从教学实践中看,本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在教给学生企业战略管理知识的过程中,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与战略意识,另一方面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大量的主动式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意识及学习研究能力。

  二、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建设以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专业发展为指导思想和根本出发点。一方面着力于师资队伍建设,另一方面着力于课程基础建设,向拥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的方向努力,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并通过课程建设,力争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标准。

  三、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

  (一)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是重点课程建设的有力保证。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一要具有开放的视野,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两条途径,合理谋划和不断改善教学团队的基本结构,包括职称和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学缘结构等。二是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内部教学和科研活动,通过团队学习的方式,在整个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团队中创造知识、经验共享的氛围和渠道,改善学习、研究的效率和效果,强化教师自身的团队精神,从而快速和持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科研工作能力和水*。三是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法,鼓励教师利用各种机会与校内外、省内外乃至国内外同行和企业管理实践者进行广泛交流和学习,开阔视野,广交朋友,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四是建立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管理实践的长效机制,解决师资队伍本身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比如鼓励教师开展横向科研课题的研究、为教师到企业兼职提供条件;也可以直接聘请管理实践者、企业家作为兼职教师,有效解决企业战略管理实践教学师资不足的困难。

  (二)教学内容建设

  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是课程教学的重点环节之一,它强调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在具备企业管理知识的基础上,站在企业全局高度进行企业长远战略谋划。学生毕业后,经过最初的基层专业技术岗位锻炼后,逐渐向上晋升,从基层员工到部门主管甚至企业高层领导,对于其战略性的综合管理能力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战略性思维及全局意识,应结合课程的实际课时安排,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改革。本课程建设中将教学内容分为四部分。

  企业战略管理概论。此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基础。内容重点涉及四个方面:(1)什么是战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战略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很广泛的应用;(2)什么是企业战略?应突出对企业战略内涵、基本特征、构成要素及层次体系的讲解;(3)什么是企业战略管理?应突出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动态过程、本质特征的讲解;(4)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演变和发展是怎样的?应总体阐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不同发展阶段研究的内容和特点,并简要提及当前各种不同战略管理的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 战略分析。战略分析主要是对企业的战略环境进行分析、评价,并预测这些环境未来发展的趋势及这些趋势可能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及影响方向。此部分是战略管理过程中首要的基础阶段,内容重点应是对企业外部环境、企业内部环境的识别与分析,以及企业战略目标的设定。教学讲解的内容主要包括:

  (1)分析企业外部环境。主要讲解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及分析模型的应用,目的是为了寻找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会及可能存在的威胁,以便在制定战略时利用外部条件提供的机会避开对企业产生威胁的因素。

  (2)分析企业内部环境。主要以企业内部资源分析为基础,进而对企业内部各方面能力分析的总体介绍。目的是发现企业自身的优势或劣势,以便在制定和实施战略时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3)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在遵循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的前提下,在企业内外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机会和威胁、优势和劣势,制定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3。战略选择。战略选择实质上就是战略决策过程,即对战略进行探索、制定及选择。此部分是战略管理过程的核心阶段,内容重点应是识别及拟定备选战略方案,评价备选战略方案,以及选择制定满意的战略方案。教学讲解的内容主要包括:

  (1)公司层战略分析。主要有稳定型战略、发展型战略和紧缩型战略,其中发展型战略中的几种主要子战略模式,如密集战略、一体化战略和多元化战略应重点介绍。

  (2)竞争战略分析。主要介绍迈克尔·波特总结出的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三种基本竞争战略。

  (3)战略的评价与选择。主要介绍战略选择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和几种常用的战略选择工具。 战略实施与控制。企业战略实施与控制就是将企业战略付诸实施及在实施过程中检查企业各项战略活动的进展情况,并进行及时调整控制的过程,这是企业战略管理的行动阶段。考虑到对学生现阶段学习的要求及课时的局限,此部分应总体简要介绍,从资源配置、组织结构、领导素质三个方面介绍如何与所执行的企业战略相匹配,推进一个战略的实施。

  总之,教学内容是围绕着“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并在实施进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这样的一个定义而进行建设的。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

  应用开放式、启发式教学方法,活跃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乐于发问,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不受教材、观点、方法的局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活跃教学氛围。结合市场需求与行业发展,将教师*时通过进修深造、学术会议、异地考察等多渠道获得的信息、资料与案例在教学中与学生共享。把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与身边企业的实际应用范例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活学活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从相关学科和边缘学科中汲取养分,关注教学中学生的反应和兴趣热点。通过焦点问题和热门话题的插入,引导学生对问题实质进行思考和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应用主动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求学生分组收集自己感兴趣的企业在某个时期的战略或战略转型相关资料,结合战略管理的理论框架进行归纳总结,并在课堂上做宣讲;鼓励有条件的学生选择进入和退出壁垒低的行业自主创业,由他们自己经营管理,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吃苦精神,而且能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经营意识,获得成本控制、经营模式的切身体验,全面培养他们的能力。 注意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互补,优化教学效果。

  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信息量大、图文并茂、画面生动等特点吸引学生,但容易造成学生赶记笔记,不与老师交流的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诸多优点的基础上,注意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互补与动静结合,突出教师的讲解过程,不断营造课堂教学的亮点,增强课堂吸引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讲授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建设网络教学环境,通过课程建设,实现了教学资源网络化。目前,已建成校园网内部的企业战略管理重点课程网站,课程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教学资源上网,不断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补充教学内容并拓展相关专业知识,提供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源,开阔学生视野;设计并完善网上师生互动答疑系统,为师生提供网上互动教学*台,以快捷灵活的方式开展师生互动式教学交流。

  四、结语

  近年来,我通过不断摸索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使《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建设直接关系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应长期坚持不懈。今后,将针对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不断摸索和优化各个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战略眼光与思想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锡怀,王江。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1。

  [2]雷银生。企业战略管理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1。

  [3]王晓飞,胡保玲。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体系构建问题探讨[J]。*市场,21,(26)。

  [4]谭忠富,侯建朝,黄少娟。关于《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考[J]。*电力教育,27,(3)。

企业战略管理8

  国内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一家快速成长的企业,突然发生高层“地震”,企业的高层人士出去另立门户。说穿了,发生这种事情的原因无非是企业在内部权力和利益的*衡方面,无法让所有的核心人员满意。

  比如,牛根生从伊利出去后做的仍然是乳业,陆强华的几次跳槽都没有离开家电的老本行。于是,关于企业,总是因为业务“太相似”而令人无所适从;关于企业家,如果他不去做秀,如果他不去做官,如果他不去“做法”,他也就没有什么“来头”,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去路”。

  因此,在形容*经济特点的热门术语中,产业重构、产品重构、低水*重复这三个词儿后面,再加上一个“企业家和经理人的*制造”。

  牛根生,原来是伊利的副总,这个“不适合”作副总的人后来成了蒙牛的老总,并且在“青出于蓝”的悬念里,把蒙牛做到4年成长20倍的速跑冠军。虽然没有对伊利形成一剑封喉的利害,但是,我们要强调的问题是:假如牛根生不分出去会怎么样?而即使蒙牛做到伊利那么大的地步,意义又是什么?

  让我们设想另外一种“活法”:伊利给牛根生一条“活路”,就像发达国家企业里惯长的“事业部制”,给他一个更适合的空间,任凭他呼风唤雨,任由他左右逢源,伊利不仅少了一个宿敌,而且多了一半的江山。

  然而,这样一种天大的好事无异于天上掉馅饼,很少会发生在我们这块据说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

  我们需要在企业内部给“人才”一种能够自主创业的氛围。只要你有发明,有业务,有能为公司赚钱的项目,你就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获得相应的地位,拿到和你想得一样多的高薪,根本就用不着跳槽,挖也挖不走――既然在哪儿都一样,就没有必要“窝里窝外”的折腾。

  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很少会采用“合伙制”,通常是按权力的大小形成企业的金字塔型组织。上层的管理团队只是一个极小的核心,而且除老板之外的其他人的重要性经常被忽视,因为其他人都是打工者。这种企业组织结构的缺点是难以形成具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

  可以想像,就在“高层地震”的不断轮回中,企业资源被反复地浪费掉、过滤掉和打磨掉;同时,员工的观念被还原、被抽象并被重放到一种更原始、更初级和更落后的状态,这是很可怕的后果。

  让管理层成为战略伙伴,第一不是乌合之众,第二不是强弩之末,第三不是弱肉强食,第四不是树倒猢狲散,它是一种有机运转的生态建设,是浑然一体的联袂出演,是心旷神怡的天作之合。

企业战略管理9

  成功的企业离不开独特的竞争优势,而战略管理对企业的竞争忧势的形成至关重要在企业战略中包括许多关键的因素,既有财务性的指标,比如成本和利润等,也有非财务性指标,比如新产品的开发产品质量等,而成本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成本管理可以及时准确地确认计量分析和报告许多关键信息,为管理者实施成功的战略提供重要的依据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石化工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全方位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国外各大石化公司孜孜以求的目标,大力推行“低成本战略”是近年国外大石化公司提高竞争增加效益的主要做法,石油开发企业面对国际原油价格的起伏跌宕,对原油的开采成本也越来越重视由于产品的生产成本是反映企业管理水*的一个综合指标,是企业中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成本的降低要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石油开发企业在实施低成本战略的过程中,不但要从技术工艺方面采取措施,还要对石油企业传统的经营观念管理体制等进行重新审视,用正确的思想来指导低成本战略的实施。

  一、油田开发企业成木管理现状

  目标成本管理是胜利油田在近些年实行的,主要是建立目标责任体系,加大控制成本力度首先是分解成本指标,按照“倒推法”来确定目标成本;然^是根据总成本目标来进行分解,明确各级行政一把手为成本管理的第一负责人,并且层层分解指标,层层明确成本目标,落实成本责任,做到层层有指标,人人肩上有责任在实践中,将单位和个人的利益与目标成本指标完成情况直接挂钩,实行工资总额同增利减亏扭亏和产量指标双向考核的收入分配办法在实际行中行奖惩兑现的办法,以此调动职工的积t及性,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二、油田开发企业成木管理存在的困难

  目前油田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胜利油田是老油田,随着老油田开发难度的不断加深,稳产的难度日益加大,每年都要投入大量成本支出来弥补自然递减,维持目前产量尽管近年来油田企业积极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初步遏制了k本不断上升的势头,但由于生产开发条件复杂,投入工作量增加,造成综合经济效益增长主要依托在油价上,降低成本的效果不是很明显,从而影响了管理水*的提高和企业长期竞争能力的增强二是投入与产出的矛盾突出由于资金短缺,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油田开发企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造成油田设施老化,这些因资金紧张而导致的欠账问题,对油田生产造成很大的威胁三是多数开发企业的成本管理过多地集中在成本核算上目前企业的要素成本管理部门成本管理普遍与企业整体&本管理缺乏统筹规划四是企业的成本管理中缺乏经济与技术的有机结合,存在重上产轻管理的问题一般油田企业技术人员更多地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对于纟i济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多少有些重视不足,虽然能够保证生产效率,但却忽略了企业的效益而企业的财务人员大多又不太精通生产的特点,无法很好&配合技术人员完善生产成本控制,往往编制的成本预算和控制计划脱离生产实际而无法执行。

  可见开发企业现行的成未管理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的管理环境下企业对成本信息的需求"为此,运用先进的战略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来指导油田企业的成本管理变革,提高油田企业成本管理水*和竞争力,已经是当前较为迫切的任务。

  三、战略成木管理概述

  1.战略成本管理的理论

  对于战略成本的研究国外学者从世纪80年代已开始,其研究的出发点是成本管理系统如f可为新兴的企业战略管理服务,其目的在于通过对成本管理视野和方法的拓宽来提供对战略决策有用的成本信息,如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成本动因分析等。

  2.战略成本管理的分析工具

  战略管理的分析框架中与成本因素紧密相关的分析工具主要有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

  (1)价值链分析'价值链可划分为企业内部价值链和企

  业外部价值链传统的成本管理关注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以确定企业:成本消耗的合理性,其分析的范围开始于材料的采购,结束于产品的销售,而且将重点放在产品的制造环节它实质上采用了“增加价值”这一观念,而不是竞争优势观念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角度,更注重通过价值链的分析从多方面揭示有关企业竞争力的成本信息「企业价值链分析的一个基本的重要的发现是,一个企业A竞争力取决于企业相对于其竞争对手的价值链的合理程度

  (2)战略定位分析价值链的分析为企ilk战略成本管理提供了一个总体的分析框架,但并没有解决如何将成本与企业战略相结合的问题只有通过战略定位分析,确定出企业的战略,才能将成本管理的具体方法针对特定的战略而进行功能展开与创新,这也是战略成本管理对传统成本管理的超越战略定位的分析方法主要有玻特的“五种力量分析法”、外部环境分析的pes了法和内外环境综合分析的swcxr法。

  成本动因分析成本动因是指企业旁本发生的任何因素,也就是成本的驱d因素在价值链分析和战略定位分析的基础上,企业能够确定資应该采取的成本管理战略,但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成本管理的重点,还需要找出企业成本的驱动因素,以便对症下药,将成本控制在目标以内,以保证成本管理战略的有效性,促使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成本动因分析怡好可以满足战略成本管理的这一需求,能够将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很好地揭示出来,同时指出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来控制这些因素,以便更好地为战略成本管理系统服务,实现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

  四、油田开发企业推行战略成木管理的难点

  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要将成本因素同企业的竞争地位联系起来,寻求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与成本持续降低的最佳路径战略成本管理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不同于传统成本管理的特征:一是战略成本管理重视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具有外向性特征;二是战略成本管理重视企业成本竞争优势的形成,具有竞争性的特征;三是战略成本管理重视成本信息提供的战略性需求,具有信息多样性和全面性的特征泗是战略成本管理重视企业生命周期的阶段变化,具有动态系统特征;五是战略成本管理重视成本管理文化的塑造,具有个性化特征。

  可见战略成本管理模式与胜利油田的成本管理模式有—定的区别推行战略成本管理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难题:—是由于战略成本管理是从国外引进,目前国内的理论研究还局限于对国外情况的翻译介绍,没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总结出适合我国企业的方法体系,而且在基础教育方面,缺乏统一性,通俗实用的资料少,企业相关人员学习掌握难度大r二是缺乏七实际经验的总结和推广随着战略成本管理理i仑的导入,国内有的企业开展了小范围的应用,但对这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成功经验,还未及时总结,难以推广应用从实践中看,真正自觉运用战略成本理论来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也仍是寥寥无几。三是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相关人才短缺。

  综合以上原因,油田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还需要一段时间来做好基础工作,但同时也说明油田企业如果推行战略成本管理来完善成本管理体系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将有巨大的潜力可挖。

  五、全面进行战略成木管理的应对措施

  胜利油田开发企业要全面推行战略成本管理,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树立效益意识,更新成本观念,培育积极的成本文化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领导和员工应有较强的成本意识,自觉地为战略管理的目标作出贡献只有树立起人人关心成本的意识,企业获得竞争忧势的战略目标才能有更大的保障二是要改进企业的组织结构,获得战略成本管理所需要的组织保证可以尝试将成本管理业务从财务部门分离出来,成立专门的成本管理中心,由总经理或总会计师直接领导,专门负责制定企业的成本规划成本战略成本政策,直接参与企业的重要决策同时,还应k突破现#成本管理人员全是会计人员的局面,引进成本工程师预算工程师等专业人员,以满足全面执行成本管理职能的知识和技术要求。

  六、对应用战略成木管理工具的建议

  胜利油田开发企业推行战略成本管理要想获得良好的效果,最为关键的应该是如何应用好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和战略成本动因分析这三种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工具对此,建议油田企业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相应的努力首#是应充分重视战略价值链分析法的应用一方面油田开发企业应该重视对同行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明确自身的成本优势和成本劣势,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另一方面开发企业还必须加强对自身价值链的分析,并将#析结果与生产现场管理紧密结合,千方百计地消除无效工作量,在不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其次是要进行有效的战略定位分析对于不同的经营环境,企业应适当选择不同的基本竞争战略,以便获得持久的竞争忧势f在进行战略定位分析时,油田开发企业从行业的分析中应该明确自身选择的是石油产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高技术的行业,企业的管理定位中必须把创新和低成本发展紧密结合战略定位确定了,下一多就是具体的战略展开,这与企业的日常管理紧密相关,从成本管理的角度分析,基本要求应该包括科学决策弹性预算责任控制精细核算和全面考评第三是强化战略成本动因分析胜和油田开发企业以往实的目标责任成本管理为主的成本管理活动,基本的管理对象是与原油产量相联系的生产业务量和实物资产数量等具体的成本动因这在战略成本管理框架下仅仅体现了战术性的成本动因,是影响某一特定项目或某一时期的微观动因为有力保障企业低成本战略的实施,油田开发企业还应着手分析战略层面的成本动因,比如结构性成本动因中的业务范围规模经济技术水*等,执行性成本动因中的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业内部联系以及供应商管理等这些宏观层次的成本动因的形成一般需要较长时间,而且一经确定往往很难变动,对企业成本的影响将是持久的和深远的结构性成本动因往往发生在生产开始之前,却构成了以后k产产品的约束成本,在管理中应该与企业的竞争战略紧密联系,而执行性的成本动因一般是“越多越好”,比如员工不断知善生产技术水*和提高管理水*的积极性越强,企业的成本越低这与结构性成本动因有本质的差别但这些成本动因因企i而异,企业可以尝试从培育企业成未文化的角度来探索管理好执行性的成本动因。

企业战略管理10

  1引言

  在企业的管理技术手段、管理理念更新的过程中,战略成本管理逐渐被运用到企业财务管理中,国内企业应该及时掌握战略成本管理理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有效的结合起来,根据自身的情况及外部环境,来制定适宜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规则,从而实现成木的降低,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的核心战略便是控制和降低成本。

  2战略成本管理概述

  2.1战略成本管理的定义

  战略成本管理是战略管理的企业,使用特殊的方法提供了分析企业自身和竞争对手的信息从战略高度和相关企业的成本行为和成本结构分析,进行战略管理决策者提供信息服务的管理活动。它是减少成本,提高战略地位为目标,战略管理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战略价值链分析、战略竞争地位和成本动因分析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运用传统和现代成本管理方法和技术的一种成本管理。

  2.2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

  2.2.1成本管理的长期性

  传统的成本管理相对于战略成本管理来说是一种短期的策略,传统的成本管理很少考虑到企业的发展及将来所要面临的竞争,而战略成本管理则是一种长远的成本管理策略,旨在创造并提高企业的战略竞争优势,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地位,与传统的成本管理的短期性不同,其具有长期性。

  2.2.2成本管理的空间外向性

  传统成本管理主要是为企业提供与内部经营管理状况有关的成本信息,从而在企业的内部活动中寻找可以降低成本的策略,因而忽视了企业的外部价值链,具有局限性和封闭性。而战略成本管理则是将成本管理扩展到企业外部价值链的成本管理,增加了成本管理的空间范围。同时,企业与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关系都可以扩展企业发展空间的外向性,例如供应商、顾客与竞争对手等,这些关系产生的空间外向性都会对企业成本的水*和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

  2.2.3成本管理的竞争性

  企业竞争优势是战略成本管理的基础,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成本行为对企业竞争优势产生的影响,对于企业决策者能否确定真正符合企业竞争战略的成本管理战略具有重大帮助。传统的成本管理通常只考虑到如何能够进一步的降低成本,但却没有考虑到其给企业竞争优势及地位带来的不利影响,如此一来便出现了企业的成本得到了显著的降低,但是其竞争地位却不容乐观,竞争优势的建立也将变得更加困难。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战略成本管理很好的改善了传统成本管理因一味地降低成本而忽视了企业竞争性的弊端,在保障企业竞争地位及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降低成本。

  这种考虑了企业竞争性的战略成本管理充分体现了战略的思想实质,完善了成本管理理念,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2.2.4成本管理的生命周期的变化性

  企业的环境不停地在发生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企业的竞争策略也要不断的调整。同时,为了有效地实施战略,战略管理控制系统也要随着生命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在不断变化的生命周期下,企业要制定不同的竞争战略,其战略成本管理也要随之变化。因此,战略成本管理的侧重点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3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对策的建议

  3.1树立企业全体员工成本管理意识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必须将成本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对企业的成本管理的对象及内容进行全面、科学合理的分析研宄,加强经济核算,改进提高企业整体成本管理水*,不断向企业全体员工进行成本管理方面的知识培训,增强成本管理的意识,使每个员工了解、关心、重视成本管理。可通过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的经济责任,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进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

  3.2引进先进的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

  传统成本管理判断产品是否盈利是看“产品营业收入”是否大于“产品制造成本”,这是一种短期的产品决策观。而产品全成本管理方法判断新产品是否盈利,新的生产线是否决策上马,不仅要看产品制造成本,还更关注设计、设备升级、生产准备、营销、售后服务等一系列作业环节所发生的资源消耗,进而从“总体”上判断产品的盈利性、价值创造性。

  3.3采用作业成本管理

  第一个方面为纵向价值链战略成本管理。其分析程序为:首先,确定产业价值链各项业务活动的独立性;其次,对各项业务活动的价值成本进行分析和判断;最后,通过对各环节资产报酬率的比较来确定企业价值链的竞争优势。进行企业纵向价值链分析应当加强与同行业间企业信息的沟通,提高效率,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第二个方面为横向价值链战略成本管理。其分析程序为:首先,收集有关竞争对手的情报;其次,对获得的情报进行比较并估算其价值;再次,对竞争者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发展方向进行预测;最后,通过综合以上信息确定企业的成本战略方向。

  3.4保证成本信息有效准确

  企业必须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实行财务集中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成本信息的真实、有效、可靠,使得各项成本支出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状况,以利于决策者进行正确的决策。

  4结论

  综上所述,成本管理的重点是将成本的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运用先进的手段进行成本分析,保证每个部门、每一道工序之间相互的沟通与协调,本着全员参与的思想,运用现代管理的手段,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发展需求。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全员的工作,它会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战略管理10篇(扩展3)

——企业战略管理心得3篇

企业战略管理心得1

  项目1:企业战略管理概述。从该章可以看出。企业战略管理概述分为四个方面:

  1、企业战略的概念与特征 2、企业战略管理的含义、特征、层次与作用 3、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及评价、战略实施及控制)4、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演进(产生的背景、发展的阶段、理论流派)

  心得体会:本章可以使阅读者能够划分企业战略管理的层次以及管理的过程及分析。

  项目2:外部环境分析。从该章可以看出。外部环境分析分为三个方面:

  1、宏观环境分析(根据政治法律、经济、自然、人口、社会文化及科学技术这六方面环境分析)2、行业环境分析(潜在竞争力量、同行业现有竞争力量、买方竟争力量、供货者竟争力量、替代品竟争力量这五项。同时也被称作波特五力)

  3、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分析的含义、竞争对手分析的内容和步骤、竞争对手的类型、确认竞争对手的目标、市场竞争对手的优劣分析以及竞争对手的市场反应行为)

  心得体会:本章阅读学习到,分析企业所处的外部战略环境以及对企业所面临的竞争者和竞争行业分析。

  项目3:内部环境分析。从该章可以看出。内部环境分析分为三个方面:

  、核心能力以及动态能力)。3、企业内部环境分析技术(价值链分析法以及SWOT分析法)

  心得体会:本章阅读学习到,运用价值链分析法以及SWOT分析法对企业内部环境进行分析。

  项目4:企业使命、愿景与战略目标,从该章可以看出三个方面:

  1、企业使命的内涵及确定。2、企业愿景的内涵及确定。3、企业战略目标(企业战略目标与制定企业战略目标的原则和程序)。

  心得体会:本章阅读学习到,如何制定企业使命、企业愿景和战略目标制定的要求和方法。分析具体企业的使命、企业愿景和企业战略目标。

  项目5:企业总体战略。从该章可以看出五个方面:

  1、企业总体战略概述(定义、内容、类型、规划的步骤)。2、稳定发展战略(特点、优缺点、类型以及使用条件)。3、增长型战略(特点、优缺点、类型以及使用条件)。4、紧缩型战略(特点、优缺点、类型以及使用条件)。5、企业发展的实施方式(并购、联合开发与战略联盟、内部发展)。

  心得体会:本章阅读学习到,理解公司不同层次战略的区别,应用不同类型的公司战略分析问题,以及具体到案例公司用不同战略类型进行具体分析和选择。 项目6:企业战略方案的评价及选择。从该章可以看出四个方面:

  1、用波士顿矩阵进行战略评价及选择2、用GE矩阵分析法进行战略评价即选择。

  3、用生命周期矩阵分析法进行战略评价及选择4、战略选的影响因素(公司过去战略的影响、企业对外界的依赖程度、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时间因素、公司文化、企业内部的权力因素、竞争这反映)。

  心得体会:本章阅读学习到使用不同方法分析进行选择及评价企业战略方案。 项目7:战略实施。从该章可以看出五个方面,

  1、企业战略实施的'内容及模式。2、组织结构选择对企业战略实施的影响(组织结构的关系、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以及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有效结合)。3、战略实施中的资源配置。4、企业文化与战略实施配置(战略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匹配)。5、企业家对战略实施的影响(企业家与管理者在战略上的差异以及企业家与战略的匹配)。

  心得体会:本章阅读学习到对战略实施的内容进行分析,实施的过程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项目8:战略控制。从该章可以看出三个方面:

  1、战略控制的概念、层次及类型、原则和作用。2、战略控制系统(步骤、应考虑的因素及业绩评价指标、业绩衡量以及战略调整过变革)。3、战略控制的方法(预算与预算控制、杜邦分析法、*衡计分卡法、审计控制)。

  心得体会:本章阅读学习能够用战略控制系统进行战略控制以及能够用战略控制的方法进行战略执行情况的控制。

  总结:在进行企业战略管理时,我们首先要对企业进行进行内外部详细的分析,然后从企业使命、愿景与战略目标这三个方面制定具体的企业总体战略,并对企业战略方案进行评价及选择,最后再落以实施并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更改。

企业战略管理心得2

  项目1:企业战略管理概述。从该章可以看出。企业战略管理概述分为四个方面:

  1、企业战略的概念与特征 2、企业战略管理的含义、特征、层次与作用 3、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及评价、战略实施及控制)4、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演进(产生的背景、发展的阶段、理论流派)

  心得体会:本章可以使阅读者能够划分企业战略管理的层次以及管理的过程及分析。

  项目2:外部环境分析。从该章可以看出。外部环境分析分为三个方面:

  1、宏观环境分析(根据政治法律、经济、自然、人口、社会文化及科学技术这六方面环境分析)2、行业环境分析(潜在竞争力量、同行业现有竞争力量、买方竟争力量、供货者竟争力量、替代品竟争力量这五项。同时也被称作波特五力)

  3、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分析的含义、竞争对手分析的内容和步骤、竞争对手的类型、确认竞争对手的目标、市场竞争对手的优劣分析以及竞争对手的市场反应行为)

  心得体会:本章阅读学习到,分析企业所处的外部战略环境以及对企业所面临的竞争者和竞争行业分析。

  项目3:内部环境分析。从该章可以看出。内部环境分析分为三个方面:

  、核心能力以及动态能力)。3、企业内部环境分析技术(价值链分析法以及SWOT分析法)

  心得体会:本章阅读学习到,运用价值链分析法以及SWOT分析法对企业内部环境进行分析。

  项目4:企业使命、愿景与战略目标,从该章可以看出三个方面:

  1、企业使命的内涵及确定。2、企业愿景的内涵及确定。3、企业战略目标(企业战略目标与制定企业战略目标的原则和程序)。

  心得体会:本章阅读学习到,如何制定企业使命、企业愿景和战略目标制定的要求和方法。分析具体企业的使命、企业愿景和企业战略目标。

  项目5:企业总体战略。从该章可以看出五个方面:

  1、企业总体战略概述(定义、内容、类型、规划的步骤)。2、稳定发展战略(特点、优缺点、类型以及使用条件)。3、增长型战略(特点、优缺点、类型以及使用条件)。4、紧缩型战略(特点、优缺点、类型以及使用条件)。5、企业发展的实施方式(并购、联合开发与战略联盟、内部发展)。

  心得体会:本章阅读学习到,理解公司不同层次战略的区别,应用不同类型的公司战略分析问题,以及具体到案例公司用不同战略类型进行具体分析和选择。 项目6:企业战略方案的评价及选择。从该章可以看出四个方面:

  1、用波士顿矩阵进行战略评价及选择2、用GE矩阵分析法进行战略评价即选择。

  3、用生命周期矩阵分析法进行战略评价及选择4、战略选的影响因素(公司过去战略的影响、企业对外界的依赖程度、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时间因素、公司文化、企业内部的权力因素、竞争这反映)。

  心得体会:本章阅读学习到使用不同方法分析进行选择及评价企业战略方案。 项目7:战略实施。从该章可以看出五个方面,

  1、企业战略实施的内容及模式。2、组织结构选择对企业战略实施的影响(组织结构的关系、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以及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有效结合)。3、战略实施中的资源配置。4、企业文化与战略实施配置(战略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匹配)。5、企业家对战略实施的影响(企业家与管理者在战略上的差异以及企业家与战略的匹配)。

  心得体会:本章阅读学习到对战略实施的内容进行分析,实施的过程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项目8:战略控制。从该章可以看出三个方面:

  1、战略控制的概念、层次及类型、原则和作用。2、战略控制系统(步骤、应考虑的因素及业绩评价指标、业绩衡量以及战略调整过变革)。3、战略控制的方法(预算与预算控制、杜邦分析法、*衡计分卡法、审计控制)。

  心得体会:本章阅读学习能够用战略控制系统进行战略控制以及能够用战略控制的方法进行战略执行情况的控制。

  总结:在进行企业战略管理时,我们首先要对企业进行进行内外部详细的分析,然后从企业使命、愿景与战略目标这三个方面制定具体的企业总体战略,并对企业战略方案进行评价及选择,最后再落以实施并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更改。


企业战略管理10篇(扩展4)

——企业战略管理的体会心得3篇

企业战略管理的体会心得1

  战略管理是企业的高层决策者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和实施企业发展总体谋划的动态过程。它包括企业总体战略和产品组合、商场竞争、技术创新以及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和人力、财务等战略,基本上涵盖了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认识战略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地重视企业的战略管理,有助于决策者从琐碎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及时发现和解决那些有关企业生死存亡、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问题;有助于用战略眼光将企业经营活动的视野放在全方位的未来发展和广阔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在某市对企业战略管理认识、重视深浅和应用程度不同,而造成不同结局的企业为数众多。某市有两家新办企业,一个是以经营杂粮为主的贸易公司,一个是以回收废钢铁为主的回收公司,这两家企业都是购销过3000万元,连续两年利润超百万,势头都很好。但如今,回收公司已经销声匿迹,贸易公司却兼并了一家亏损企业,分立出一家盈利企业,本身发展成为一家副外贸、内贸、种植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成为当地颇有实力的龙头企业。从情况分析来看,90年以后的8年间废钢铁、杂粮市场都由旺盛转向疲软,经营在低谷中运行。而为何一家消亡,而另一家更兴旺呢?对这两家企业进行详细的对比研究发现,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强者在顺境时末而绸缪,制定了迎接未来市场的发展战略,并楔而不舍地为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奋斗,而亡者则没做到。早在90年代初,某市贸易公司王经理就对企业未来进行了具体谋划。指出,"两条腿"走路,趁着经营优势还在,把内贸搞上去。花了很大力气,在全国10多个省开辟了十几个内贸购销基地,尽管当时这一经营并未给他们带来多大利益,但90年代以后,出口形势下滑时,他们已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经营得以支撑、发展。如今,他们已在杂粮加工、种植、育种等多方面有所作为,形成了围绕杂粮的多个经济增长点。

  近几年来,全球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和变化莫测,竞争异常激烈,不仅对大企业提出了挑战,而且对众多的中小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规模、没有品牌、没有特色就很有可能被淘汰,而具备这些,不是一时一刻就能得到的,需要有战略眼光,从现在开始,对系统、对企业进行战略策划,从而寻求出适合自己成长的最佳道路。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在(企业必须面向未来、一书中说:"对没有战略的企业来说,就象在险恶的气候中飞行的飞机,始终在气流中颠簸,在暴雨中穿行,最后很可能迷失方向。"许多事实证明,如果对于将来没有一个长期的明确的方向,对本企业的未来没有一个适应市场的战略规划,不管企业规模多大,地位多稳定,现有的情况有多么好,都将在这场革命性的技术和经济的'大变革中失去其生存条件。美国前500名企业每过XX年就有三分之一被淘汰就是一例。

  总之,战略决策者从各种可行的战略选择中找到一个最佳的选择。在这一决策过程中,主要采取一些定量的方法,但并不是定量方法比较即能达到目标,因为他们决策过程,必将受文化、政治、董事会因素的影响。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在宏观层次通过分析、预测、规划、控制等手段,实现充分利用本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以达到优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作为企业经营者,第一个应当考虑并着手解决问题,就是"先定必胜之计",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带有全局性的战略问题上,进行战略思考和谋划,确立战略目标,制定战略规划,实施战略决策。


企业战略管理10篇(扩展5)

——企业战略对技术管理的影响论文3篇

企业战略对技术管理的影响论文1

  摘要:企业不断优化自身生产技术的根本目的是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为此,企业必须充分掌握技术变化过程,利用技术手段来提升自身的产品服务质量,降低自身的运营成本,而在整个过程中企业战略对技术管理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本文首先对企业战略以及技术管理的一些概念进行概述,解读技术管理和企业战略的融合模式,发现企业技术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企业战略 技术管理 影响 对策

  一、企业战略与技术管理概述

  1.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所制定的所有战略、规划、目标的总称,企业战略包含了很多的内容,这其中包括未来发展战略、企业投融资战略、企业技术战略、企业市场营销战略、企业资源开发战略等,这些战略虽然侧重的方向不同,但却有着相同的属性,它们都是对企业事务性、成长性、整体性的问题进行规划和筹备,也都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的传统意义是指企业开展与科学化生产有关的一切活动,具体包括设备技术管理、统计管理、生产技术管理以及网络化技术管理等,经过思考可以发现,上述工作开展的基本前提都是企业积累的经验,而且把技术管理相关工作内容有与企业战略关联也较为困难。经过市场经济环境的洗礼之后,我国技术管理领域先后出现了创新管理、战略管理、研发管理等新的管理内容,这标志着技术管理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新时代的企业技术管理不再只是工艺技术、研发设计方面的管理,它将生产、人力、投融资、销售等事务进行了整合,体现出了一种综合管理的特征。

  二、技术管理和企业战略理论分析

  近几年来,在企业战略和技术管理相关领域不乏相关学者的研究车成果,“加强企业技术管理对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十分有利”是大家达成的一个基本共识。企业外部环境对其经营状态有较大的影响,与企业的发展走势也有关系密切,技术管理是企业的一种外部环境因素,企业技术先进其在市场中就会变先出较高的竞争力,也会有较大的行业吸引力,更容易在未来的数年中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而对产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则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任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技术管理在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都应该从属于企业总体战略规划,可以说是能够改变行业规则和结构的职能战略。国内企业如果想要全面开展技术管理工作,就必须充分考虑企业当前的发展战略及外部环境因素的实际情况,并根据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与外界的切合度等对工作进行调整,企业的管理者也要通过对企业的综合能力评估来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技术管理和企业战略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融通才能向明确的发展方向稳步前进。

  三、企业战略和技术管理实现融合的方式

  1.使技术管理能够融入企业战略规划中。

  将技术管理整合到战略管理中应关注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确定愿景使命,技术管理融入到企业战略规划的前提是在愿景使命中充分体现技术管理价值,特别是对于一些以技术为主要生产力的高新企业更为重要,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企业重视技术管理实际上就向内部和外部传递出了强烈的信号,并逐渐在企业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企业文化,员工的凝聚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因这种无形资产而获得增强,从而发挥团队作用来保证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其次,战略分析,战略分析应重点关注内部环境评估以及外部环境评估两方面,企业可以先分析自己所处行业的生命周期,利用识别技术来完成战略分析工作,对不同生命周期的技术效能变化情况进行跟踪描述,识别评估关键性技术,确认自己的产品、生产力、核心技术在市场中的地位,此外,企业要积极探索技术创新的新途径,调整自身的技术管理工作的重点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来及发展战略要求;再次,战略的选择以及评价,主动参与模式是企业积极的投入资金搞技术研发创新,被动反应模式是企业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调动可利用资源做灵活的处理,企业选择何种技术战略实际上以一个严肃的战略决策过程,而且需要将相关财务指标及金融工具都最大程度的应用到战略评估中去;最后,战略的实施及控制,有关技术管理融入性的思考本身就体现出了企业对过程管理的关注,一些企业还专门建立起了核心技术研究小组,并将技术战略作为战略控制的关键性核心内容,值得关注的是,技术人员不能仅仅工作在企业一线,他们应该在董事会成员与管理团队中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这样更有利于管理层面与技术层面的有效结合,促进企业技术人员和职能管理人员的信息交流,缩小两个层面人员之间的差异,形成一个多功能、多领域的现代化管理团队,不断提升公司战略和技术战略的匹配度。

  2.调整战略来应对复杂的技术管理环境。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引擎,更是技术管理的核心内容,技术创新可表现为积极型创新、稳步型性新、体系变革型创新等,上述技术创新形式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是需要很据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来进行选择。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全球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企业之间的信息资源交换更是呈现出了一种间歇*衡和复杂性的特征,外部技术管理环境的变化在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对战略进行调整,战略调整的方式更为多样,这其中有渐进式变革、革命式变革、先应式变革、后应式变、决策内容变化、决策过程的变化等,企业使用何种方式来调整战略方向,实际上本身也是需要由内部管理者深思的一个问题。

  四、目前技术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技术能力获取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企业技术创新在国际上一直处于劣势,企业主要还是通过从外部引进的方式来获取生产技术,而往往只能解决企业短期的问题,很难获得长久利益,无法根本上满足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企业应该思考如何开拓多元化的技术获取渠道来提升内功,真正在技术创新上实现质的飞跃。当然,一些企业本身资金有限,在技术研发中做过多的投入也不太现实,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通国与国外企业的技术互动、与科研院的合作等形式来加强自身的技术研发。此外,部分企业会采取技术并购的形式来获取新技术能力,但这会增加企业未来的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企业在进行相关操作前必须有所思考。

  2.技术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人才是当今社会的稀缺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以往企业进行技术管理时对研究经费投入的控制比较关注,但对人才的管理则缺少重视,很多企业甚至没有理解人才管理才是技术研发项目的根本核心,才是影响技术创新效率的最关键因素,总体来看,我国大多数企业对科技人才的管理较为松散。

  3.技术开发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

  模仿创新到底属不属于正真的创新一直是业界争论的焦点,所谓模仿创新模式其实就是对外来技术的一种加工、改造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造,此种模式实际上也只能保证企业短期利益的实现,不能满足企业长期发展的需求,然而纵观我国企业大多数还是选择了此种模式进行技术开发,这也是由于资金和市场给企业的压力所造成的。如何将我国企业技术开发模式向自主创新模式引领是一个严峻的课题,只有加强长期项目和短期项目的有机结合,才能使我国企业真正迈向国际化。

  4.技术管理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部分企业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组织管理方式的束缚,技术管理组织形式缺乏应有的灵活性,绩效管理不能有效实施,这不仅会影响到研发部门及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还会给企业技术水*的提高带来阻碍,所以,研发机构的组织运作方式必须有所调整,单一的职能组织需要加强灵活性。

  五、企业战略对技术管理上的相关建议

  1.企业要加强对技术能力的重视程度。

  纵观全球企业发展态势,技术管理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有很大的影响。为此,企业管理层要重视自身技术能力的提升,充分利用于产品生产技术能力有关的各种资源,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增加技术创新资源及创新要素的投入,学习国际上知名企业的发展经验,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并重点关注两个方面:第一,管理者对自主研发项目及引入改造项目等技术活动给予重视,并合理调配企业资源,加大对技术管理的投入,提高技术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第二,企业必须提前判断行业未来五年、十年内的变化,并尽早规划出中长期发展路线,在企业内部开拓信息交流渠道、创造资源共享*台,通过内部激励机制调动全员的工作热情,营造出一个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环境。

  2.不断完善企业自身技术战略。

  企业的技术战略制定后并非一成不变,应该随着企业所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它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所以完善技术管理、加强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工作常态。溢出效益不一定会在短期内给企业带来利益,但却为我国企业未来进入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表现出竞争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将技术能力和企业战略有机结合。

  企业技术管理的顺利进行需要技术能力来做支撑,技术能力在给新技术开发带来影响的同时也对技术活动行为造成影响。从某种角度来说,企业战略与技术能力相结合能够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其自身的技术战略在这种环境中也更容易实现,为此,企业要不断提高技术能力,利用自身的资源来拓展技术搜索渠道,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点技术环节,进一步探索、深挖与自身业务发展相匹配的技术,通过技术手段提升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此外,如果行业内部技术并没有较大的变化,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完全可以通过现有技术来满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对现有技术进行渐进性调整会更为合理,这也可以达到优化产品质量及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为企业长期市场效益最大化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南芳,南峰.企业技术战略的二维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7.

  [2]郑梅莲,宝贡敏.技术战略影响企业绩效的机理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4):691-696.

  [3]雷静,潘杰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自组织机制研究[J].科学研究,2009(9).

  [4]陈蓉.技术能力、技术战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企业战略对技术管理的影响论文2

  一、价值观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

  人们发现,在不同的价值观体系下,美国的企业、日本的企业和欧洲的企业的发展战略表现出了明显不一致的特征。一些企业在内外部条件相近的情况下,发展上却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战略。例如同为制药保健品企业,巨人集团采取了多角化和极度扩张的战略,三株集团采取专业化的战略,通过大规模的营销实行市场发展战略,天津天士力集团提出了“中药成果,世人共享”的理念,采取全方位创新,重点集中的发展战略。造成他们战略差异的因素很多,其中不同国家,不同公司的`企业价值观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尽管研究背景不尽相同,但是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都反映了价值观与战略管理的密切关系,主要有:

  1.麦肯锡的7s理论

  1980年Waterman,Peters和Phillips提出了这一理论,后来帕斯卡和阿索斯通过对日、美企业的对比研究,实证了这一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战略过程中最重要的7个因素可以用7个S开头的英文单词表示出来,他们是strategy(战略),structure(结构),system(系统),style(作风),staff(人员),skills(技能)和superordinate goals(共同价值观)。在这个模型中,起核心作用的是共同价值观。只有这些因素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企业才能够取得成功。

  Peters和Waterman在80年代出版的《追求卓越》一书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崇尚服务、质量和创新是成功公司或者说是追求卓越的公司所共有的,这些价值观提供了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也成为战略管理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2.文化五维度理论

  根据荷兰学者霍夫斯蒂德的研究,民族文化间的差异可以用五个维度来描述和比较。这个五个维度从本质上是价值观的五个方面,它们是:权力距离、对不确定性的逃避程度、个人/集体主义、阳刚/阴柔意识和短期/长远取向。

  权力距离是指社会成员对组织中权利的不*等分布的接受程度。权利距离越大,说明企业的战略决策比较的专制、独裁,企业是集权的组织结构,权力距离小则说明人们期望民主、分权的组织结构。

  集体主义趋向下,人们倾向于接受紧密联系的社会组织的约束,愿意把组织内外的人加以区分。个人主义趋向下,人们则拥有独立生活、隐私和感情独立等价值观。

  阳刚/阴柔的意识主要反应在对竞争的看法上,阳刚的意识鼓励激烈的竞争,阴柔意识则强调中庸和睦,关心他人,注重生活质量。

  对不确定性的逃避态度主要是对待风险的态度,强烈回避不确定性即厌恶风险的价值观,一般倾向于建立一个高度正式化、制度化和等级化的组织,规避风险。相反,甘冒风险的价值观则喜欢灵活和不确定性的结构。

  短期/长远取向主要反映了人们对将来与现在利益进行权衡时的倾向。

  五维度理论提出了影响战略管理过程的具体价值观因素,我们将在后文中进一步阐述。

  3.普拉哈德的定向思维(dominant?logic)观点

  他认为,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系列的定向思维,成为企业判断事物价值优劣的依据,它就像一个过滤器,使得企业在分析各种数据信息,制定战略时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些部分上,忽略其他的一些内容。定向思维从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

  4.战略管理的文化学派

  对价值观对战略管理的影响的研究集大成者是战略管理的文化学派,该学派最重要的一个观点是,战略管理的过程是一个社会交互作用的过程,它是基于组织成员价值观、信念和对战略的理解的共享和统一的基础上,它道破了价值观在整个战略管理过程中的基础作用和指导作用。

  二、战略管理的三个阶段的价值观因素

  战略管理包括三个阶段:企业战略分析,战略方案的制定、评价与选择;战略实施与控制。价值观对战略管理的影响作用是渗透在每一个阶段的每一个步骤中的。

  1.战略分析阶段

  这一阶段包括对企业宏观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企业所处行业、竞争对手以及企业内部资源能力的分析。

  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是客观存在并且按照其故有的规律向前发展的,企业的价值观通过影响企业对这些客观存在和发展趋势的主观判断及认识来影响公司进行战略分析。具体而言,可以有以下的表现:

  (1)企业是从市场定位出发,机会导向,还是从内部的能力出发,以能力为导向?诺基亚从造纸商变成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制造商,是市场定位选择的结果,Intel却一直坚持在芯片领域发展则是充分重视企业的核心能力。

  (2)对于不同的外在环境,企业的态度和判断可能不同,是把它看成是机会还是威胁?家电进入国际市场,海尔采用先难后易的战略,他们认为是威胁的地方更是机会,而很多其他家电企业则选择了经济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作为其海外扩张战略的主要目标。

  (3)与竞争对手是一种双赢共生的超竞争关系还是你死我活的恶性竞争关系(背后是性恶论和性善论的假设),是以竞争为主还是以合作为主。Linux操作系统实行完全的代码共享,这使全世界的Linux软件开发商能够共同合作开发Linux软件,改进其性能。微软的Windows系统则拒绝公布关键的代码,并且采用捆绑销售等方式,推行自己的其他应用软件。

  2.战略方案的制定、评价与选择

  这一阶段包括制定企业的使命,确立战略目标,最终形成战略方案,进行评价和选择。在相近的情况下不同价值观导致战略分析的不同结论必然产生不同的战略方案,同时对战略方案的价值判断也会影响最终战略方案选择,具体表现在:

  (1)公司的使命和最终目标是什么?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还是社会效益最大化?是顾客第一还是股东第一?是注重技术还是注重市场?这些问题的回答属于企业价值观的范畴。

  (2)是重视长期利益还是看重短期利益?这是战略选择和评价的一个重要问题。国内许多小公司没有长远目标,采用各种不法手段进行竞争,以在短期内牟取暴利,但是,大多数优秀的、有优良传统的公司都把长期利益放在第一位。

  (3)鼓励竞争还是鼓励协作?世界上最大的几家汽车制造商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菲亚特、三菱等通过互相持股,建立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合作关系。而Inter和AMD,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肯德基和麦当劳的竞争却又是针锋相对,竞争激烈。

  (4)民主决策还是家长制、一言堂?很多企业在制定企业战略的时候群策群力,充分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战略的拟定是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有的企业则完全是老板拍板。

  (5)甘于冒险,不断创新还是稳健发展,老成持重?

  3.战略实施与控制

  战略实施与控制是战略管理过程的行动阶段,主要包括战略的发动,分解战略计划,战略在经营活动中的实施、战略实施情况反馈和控制、评估。战略实施的模式一般分为指挥型、变革型、合作型和文化型。不同的实施类型反映了企业价值观的现实情况。

  (1)指挥型:顾名思义,它是老板驱动的,自上而下推动的,集权制的,符合“经济人”假设。

  (2)变革型:这种模式是环境变化驱动的,一般是自上而下地推动的,权力比较集中,主要也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

  (3)合作型:合作型模式是由高层管理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共同参与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所以是管理层驱动,自上而下与自中分别向上向下推行相结合,有适当的授权,把“经济人”假设和“自我实现人”假设相结合。

  (4)文化型:这是在合作型的基础上,动员全体员工参与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模式,因此是一种全员驱动的模式,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式相结合,充分地向下级授权,相信“自我实现人”的假设。

  三、战略管理新模式——愿景驱动式管理

  随着后工业时代或者所谓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环境的迅速变化,许多优秀的企业逐步从科学管理进入文化管理时代,如何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通过学习和创新来适应环境,成为战略管理的首要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在90年代出现的愿景(vision)驱动式管理,开始成为一种新的战略管理模式,并迅速得到推广。

  具有影响和代表性的是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提出的所谓战略意图(strategy·intent),彼得。圣吉提出的共同愿景(shared·vision)和柯林斯与帕斯提出的愿景型企业(visionary·company)。这些学者在从IBM、Intel、惠普、索尼等长期获得成功的公司的成功原因的总结中发现,保持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使命的不变,同时又使目标、战略和行动适应变化的环境,是企业不断自我更新,取得长期优秀业绩的原因,而构建与贯彻优秀的企业愿景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具体而言:

  企业的愿景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企业的核心信仰(core·ideology)与未来景象(envisioned·future)。前者包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使命,用于规定企业的基本价值观念和存在原因,是企业长期不变的因素。后者是企业未来10年到30年里努力实现的宏大远景目标和对它的鲜活描述。它们是企业去创造,并需要重大变革和进步才能获得的东西。

  核心信仰规定了企业的耐久性,是企业最基本持久的信念,具有内在性,独立于环境变化、竞争要求和管理时尚之外。核心信仰必须被企业的成员共享,是每一个员工所看重的价值,它在企业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组织的自我实现过程,

  未来景象的作用是用来激励变革与进步。它明确而有力,是人们努力的焦点,是团队精神的催化剂,通过对宏大远景目标的富有激情而坚定的描述,来激发员工的热情和动力。

  愿景驱动的管理模式不仅要建立一个优秀的愿景,还需要创造各种有效的机制来保障核心信仰的保持和激发未来景象的变革。这些机制包括更有效的企业文化氛围,适合企业特点的员工甄选与培训,企业内部成长的领导人选择机制以及永不满足的自我完善、自我超越机制等。

  可以看出,愿景驱动是文化管理思想在战略管理思想中的一个集中体现,它第一次把价值观管理,企业文化的塑造和企业战略管理有效地统一起来,使软管理和硬管理统一起来,使企业制度同企业的核心信念统一起来,使个人的自我实现和组织的自我实现统一起来,把企业持续的成功和企业价值观的长期稳定统一起来。可以预言,愿景式驱动管理必将成为本世纪企业战略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企业战略管理10篇(扩展6)

——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3篇

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1

  引导作用。企业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执行涉及企业各个部门、岗位和人员。企业文化对员工的行为和价值观念具有引导作用,它能够保障企业战略制定与企业目标吻合,保障企业员工参与企业战略的步调一致。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的体现,企业战略则是一个目标或方向的选择。观念决定方向,企业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受企业文化的影响。

  凝聚作用。企业通过改善员工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福利、提供更多提升机会、搭建实现自身价值的*台,让员工产生归属感并发自内心地认可和执行企业战略。这种发自员工内心的力量会被凝聚成一股向心力,使分散于各个环节的人员都能够围绕共同的价值追求,紧密团结、相互合作。这种凝聚作用一旦形成,会产生自发的能动效应,激发员工的潜力,保障企业战略的实施,从而以最有利和最有效的方式达到所追求的结果。

  激励作用。企业文化在精神上对员工进行引导,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员工对企业战略高度认同的价值追求和情感附属。它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精神层面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企业战略的实施正需要员工发挥能动作用和主动性。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会对企业战略的实施起到激励作用,这种激励往往能够体现企业管理水*和企业综合素养,也是企业战略促使企业文化同步改革的体现。

  约束作用。任何一个组织的运行都离不开法律、制度的规范,企业的制度文化有这种作用。同时,企业还需要软实力的制约,如价值观、道德观等,这种制约的力量无处不在。企业必须发挥好企业文化的这种无形且自发制约的作用,尤其是积极向上的约束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员工个人的绩效,企业效益的提升得益于企业文化无形约束作用的发挥。

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2

  企业文化在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企业必须在员工中建立共同的价值观,从根本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才能激发员工的热情,统一全体员工的意志,将他们的行为引导到共同的企业发展目标和方向上来,为企业战略的实现努力奋斗。

  1.稳定型战略与企业文化。

  稳定型战略是指在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约束下,企业准备在战略规划期限内使企业的资源分配和经营状况基本保持在目前状态和水*上的战略。采取稳定型战略的企业,一般处在市场需求及行业结构稳定或者较少动荡的外部环境中,因而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挑战和发展机会都相对较少。同时企业经营风险相对也较小,能避免因改变战略而改变资源分配的困难和因发展过快而造成的资源的大量浪费,可以给企业一个较好的休整期,使企业积聚更多的“能量”,以便为今后的发展做好准备。但稳定型战略容易减弱企业的风险意识,会大大降低企业对风险的敏感性、适应性,从而增大风险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在这样的环境中,企业的文化就会体现出稳中求胜、惧怕风险、回避风险和缺乏进取心的特质;Ansoff从组织发展导向的角度出发,将其称之为稳定型文化。

  2.增长型战略与企业文化。

  增长型战略是一种使企业在现有的战略基础上向更高一级目标发展的战略。它以发展作为自己的核心内容,引导企业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以便扩大企业的`产销规模,提高竞争地位,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增长型战略鼓励企业的发展立足于创新,以把握更多的发展机会,谋求更大的风险回报。如果一个企业的文化氛围是以稳定为其主旋律的话,那么增长型战略的实施就要克服相应的“文化阻力”,这无疑增加了战略的实施成本。当然,增长型战略可以通过发展扩大自身的价值和通过不断变革来创造更高的生产经营效率与效益,使企业不断获得新的机会,避免组织的老化,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文化大多会体现出其创造性,使企业乐于追求各种不同的风险及变化,具有创新性,以创造未来为己任,即所谓的创造型文化。

  3.紧缩型战略与企业文化。

  由于企业的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原本有利的环境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变得不利,原来能容纳许多企业发展的产业因进入衰退阶段而无法为所有企业提供最低的经营报酬,这会迫使企业考虑紧缩目前的经营,即实施紧缩型战略。紧缩型战略是企业从目前的战略经营领域和基础水*收缩和撤退,且偏离战略起点较大的一种经营战略。与稳定型战略和发展型战略相比,紧缩型战略是一种消极的发展战略。一般来说,实行紧缩型战略会引起企业内部人员的不满,从而引起员工情绪的低落,因为在某些管理人员看来紧缩型战略意味着工作的失败和不力。实施紧缩型战略的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显得很被动,这与企业本身内部环境的文化是分不开的;被动型文化使得企业只愿意接受最小的风险,不轻易做任何改变,最终导致采取紧缩型战略来维持经营。

  4.竞争战略与企业文化。

  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竞争战略理论指出了企业在分析产业(市场)结构竞争环境的基础上制定竞争战略的重要性,分析了企业因取得成功而需要不同的技能和要求,提出了三种最基本的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目标集中战略。基本战略的思想对竞争制胜的文化发生作用,是成功企业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不同的战略选择也对应着不同的企业文化,实行成本领先战略的文化可能是节俭、纪律及注意细节的,要求有结构分明的组织和责任,按照肯尼迪与狄耳对企业文化的分类,此类文化属于过程文化。如沃尔玛公司,就很重视对职工勤俭风气的培养,从经理到雇员,都要关心公司的经营状况,勤俭节约,杜绝浪费,从细微处做起;而推行差异化战略的企业的文化也许是鼓励创新的,发挥个性、勇于探索的,如惠普公司、索尼公司等体现的就是创造型文化;而实施目标集中战略的企业文化可能是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在很正式的、有层次的环境中工作,以企业目标为导向,在企业里每一个成员都具有一系列基本一致的共同价值观,按照美国哈拂商学院教授约翰・科特对企业文化的研究,此企业文化属于强力型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手段,在不同战略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不同的企业文化;因此企业在做出战略选择时,一定要考虑文化因素,考虑两者之间是否相匹配,才能实现公司的目标和达成愿景。

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3

  企业文化在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企业必须在员工中建立共同的价值观,从根本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才能激发员工的热情,统一全体员工的意志,将他们的行为引导到共同的企业发展目标和方向上来,为企业战略的实现努力奋斗。

  1.稳定型战略与企业文化。

  稳定型战略是指在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约束下,企业准备在战略规划期限内使企业的资源分配和经营状况基本保持在目前状态和水*上的战略。采取稳定型战略的企业,一般处在市场需求及行业结构稳定或者较少动荡的外部环境中,因而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挑战和发展机会都相对较少。同时企业经营风险相对也较小,能避免因改变战略而改变资源分配的困难和因发展过快而造成的资源的大量浪费,可以给企业一个较好的休整期,使企业积聚更多的“能量”,以便为今后的发展做好准备。但稳定型战略容易减弱企业的风险意识,会大大降低企业对风险的敏感性、适应性,从而增大风险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在这样的环境中,企业的文化就会体现出稳中求胜、惧怕风险、回避风险和缺乏进取心的特质;Ansoff从组织发展导向的角度出发,将其称之为稳定型文化。

  2.增长型战略与企业文化。

  增长型战略是一种使企业在现有的战略基础上向更高一级目标发展的战略。它以发展作为自己的核心内容,引导企业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以便扩大企业的产销规模,提高竞争地位,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增长型战略鼓励企业的发展立足于创新,以把握更多的发展机会,谋求更大的风险回报。如果一个企业的文化氛围是以稳定为其主旋律的话,那么增长型战略的实施就要克服相应的“文化阻力”,这无疑增加了战略的实施成本。当然,增长型战略可以通过发展扩大自身的价值和通过不断变革来创造更高的生产经营效率与效益,使企业不断获得新的机会,避免组织的老化,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文化大多会体现出其创造性,使企业乐于追求各种不同的风险及变化,具有创新性,以创造未来为己任,即所谓的创造型文化。

  3.紧缩型战略与企业文化。

  由于企业的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原本有利的环境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变得不利,原来能容纳许多企业发展的产业因进入衰退阶段而无法为所有企业提供最低的经营报酬,这会迫使企业考虑紧缩目前的经营,即实施紧缩型战略。紧缩型战略是企业从目前的战略经营领域和基础水*收缩和撤退,且偏离战略起点较大的一种经营战略。与稳定型战略和发展型战略相比,紧缩型战略是一种消极的发展战略。一般来说,实行紧缩型战略会引起企业内部人员的不满,从而引起员工情绪的低落,因为在某些管理人员看来紧缩型战略意味着工作的失败和不力。实施紧缩型战略的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显得很被动,这与企业本身内部环境的文化是分不开的;被动型文化使得企业只愿意接受最小的风险,不轻易做任何改变,最终导致采取紧缩型战略来维持经营。

  4.竞争战略与企业文化。

  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竞争战略理论指出了企业在分析产业(市场)结构竞争环境的基础上制定竞争战略的重要性,分析了企业因取得成功而需要不同的技能和要求,提出了三种最基本的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目标集中战略。基本战略的思想对竞争制胜的文化发生作用,是成功企业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不同的战略选择也对应着不同的企业文化,实行成本领先战略的文化可能是节俭、纪律及注意细节的,要求有结构分明的'组织和责任,按照肯尼迪与狄耳对企业文化的分类,此类文化属于过程文化。如沃尔玛公司,就很重视对职工勤俭风气的培养,从经理到雇员,都要关心公司的经营状况,勤俭节约,杜绝浪费,从细微处做起;而推行差异化战略的企业的文化也许是鼓励创新的,发挥个性、勇于探索的,如惠普公司、索尼公司等体现的就是创造型文化;而实施目标集中战略的企业文化可能是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在很正式的、有层次的环境中工作,以企业目标为导向,在企业里每一个成员都具有一系列基本一致的共同价值观,按照美国哈拂商学院教授约翰・科特对企业文化的研究,此企业文化属于强力型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手段,在不同战略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不同的企业文化;因此企业在做出战略选择时,一定要考虑文化因素,考虑两者之间是否相匹配,才能实现公司的目标和达成愿景。

上一篇:小学英语演讲稿10篇 小学英语演讲稿1分钟简单好背的带翻译 下一篇:返回列表
教案推荐
  • 励志读书心得范文5篇(励志读书心得
  • 加盟服务创业项目名称大全 寻找加
  • 迷信创业项目 迷信创业项目有哪些
  • 创业计划书优秀11篇 创业计划书优
  • 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陆青云林若岚全文免费阅读_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最新章节列表陆青云林若岚 第3章
  • 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全文免费阅读帝婿无双小说免费阅读_秦怀道秦琼最新章节列表秦怀道秦琼 第1章
  • 闪婚成宠海彤战胤全文免费阅读_闪婚成宠最新章节列表海彤战胤 第1章
  • 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小说全文免费阅读_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最新章节列表 第3章
  • 千亿总裁宠妻成狂全文免费阅读_海彤战胤千亿总裁宠妻成狂最新章节列表海彤战胤 第2章
  • 陆青云唐嫣陆青云唐嫣全本完整版免费阅读_ 陆青云唐嫣陆青云唐嫣全文章节目录陆青云唐嫣 第1章
  • 猜你喜欢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