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管理会计论文3篇 管理会计论文选题方向

更新时间:2023-03-13 来源:互联网 点击:

管理会计论文1

  摘要:随着环境问题日渐突出,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环境资源纳入会计研究的领域,逐步出现和形成了环境管理会计。环境管理会计是近年来管理会计发展的一个新领域,他将环境因素纳入到传统管理会计实务中,通过开发和实施恰当的与环境有关的会计系统和实务,来达到对环境和经济绩效进行有效管理的目的。

  关键词:环境管理会计;必要性;作用

  一、环境管理会计概念的理解

  环境会计主要运用会计学的理论与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反映和考核各会计主体的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为决策者提供相关性信息,为合理配置资源,改善环境状况寻找出路。同时环境会计又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给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效益和损失进行计量、报告与控制,以期达到改善社会资源环境,提高社会总体效益的双赢效果。因此,环境会计无论对于企业、社会还是对会计本身都有积极的巨大的影响,是原有会计理论的有益补充。

  二、我国建立环境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1.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要求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也在不断加大,污染物的排放量越来越多。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有限的环保投资,动摇了经济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目前人们逐渐认识到提高生活质量不仅需要发展生产,而且需要保护环境,现今的环境保护工作不再是“事后治理”,而是从最初开始就要进行全程控制。因此,作为社会的一员,企业应当意识到自己在环境保护方面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应当努力将环境保护成为一种管理理念,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环境,客观上也要求尽快建立环境会计体系。

  2.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保护环境已成为全球性的重要问题,经济发展会导致环境问题,但也有助于增强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环境问题的解决可以为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经济与环境是双向互相影响的。即发展必须以环境保护为前提,而环境保护则需要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随着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及环境会计的不断发展,社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环境保护,注重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企业应以效益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将环境信息纳入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建立起反映环境因素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环境管理会计。

  3.完善我国会计体系的需要

  目前我国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对环境信息重视不够。并且治理行为缺少长期规划。随着我国*对保护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以及社会各界对企业保持生态*衡的监督,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境活动的核算资料及重要指标将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在我国建立完整的环境会计体系,大力发展环境会计已势在必行。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在与国外同行交流的基础上不断地尝试与创新,共同探索发展环境会计,完善我国会计体系。

  4.对外开放的经济环境的要求

  在环保意识日益加强的背景下,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将环境问题纳入会计核算范围。我国企业进行国外投资将面临更多环境方面的问题和要求。向投资所在国提供环境会计核算资料已在所难免,企业对于外商企业披露的相关信息,一方面,可以利用环境管理会计的方法分析外资企业的环保优势,更好地学习和借鉴他们的经验。另一方面,要利用环境管理会计的方法,分析他们的原料、产品及制造过程是否符合我国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以及对我国的生态环境是否会造成不良影响。只有这样,我国的环境才能得到保护,我国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对外开放的经济环境。

  三、环境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投资决策要考虑环境因素

  如今,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问题,因此,企业的发展也不单单只考虑经济效益,还要兼顾环境保护,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企业的投资决策活动必须注重环境效益,环境管理会计通过对环境信息的采集、加工,为多种决策提供相关的信息支持,它要求企业管理层要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出发,从企业与社会的双重利益出发,合理规划,做出最优决策。在投资决策分析中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决策分析不能再以单纯的经济参数为标准,应考虑社会、环境等多种目标。环境因素应纳入决策分析指标,企业要密切关注国家的环境政策以及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估计各项潜在环境支出发生的可能性,减少投资风险。

  2.有助于企业进行环境绩效考核与评价

  社会衡量、评价一个企业,不再单单看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要考虑其环境效益和整体效益。环境管理会计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能够反映企业履行环境责任、预防和治理自身所产生环境污染的资源投入与绩效信息,通过对企业每个环节的具体实施行为进行监控,发现不足,找出与标准之间的差异,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从而保证企业不受或者少受环境风险的威胁,企业在不同的实施阶段,通过环境管理会计收集的信息,可对企业的环境业绩及财务业绩进行综合评价,以促进企业环境管理的自我调整,保证环境目标和财务目标的共同实现,

  四、结论

  从国际发展趋势看,环境问题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在这种形势下,环境因素已成为影响企业战略和经营活动的主要因素,环境管理在企业会计中应用的重要性已被人们逐渐认识和重视,因此,有关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应用也就越发显得必要与迫切。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和环境管理的制度,已对企业产生了很大影响,许多企业开始实施了环境管理标准,并加强环境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在管理中应兼顾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双重任务,以实现环境管理与企业管理的融合,促进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管理会计论文2

  摘 要: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化,使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文章阐述了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背景,分析了战略管理会计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较所具有的新特征,并对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传统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传统管理会计已难以满足企业战略管理的要求。战略管理会计以其长期性、整体性、外向性、灵活性和宏观性的特点,从战略的高度,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对传统管理会计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战略管理会计产生的背景

  笔者认为,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由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促成。

  (一)传统管理会计的局限性

  1、传统管理会计已无法适应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风险也进一步扩大。企业破产、兼并、重整、集团企业、跨国企业、战略管理等许多新问题出现,亟待新的管理会计理论的指导。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衡量竞争优势的指标不仅有财务指标,还要有大量的非财务指标。如产品质量、顾客满意度等都是与企业战略密切相关的财务指标。然而传统管理会计系统所考虑的是以成本指标为重点的财务指标,却没有提供上述非财务指标,由此导致市场、战略等方面的众多因素被忽视,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

  2、观念落后,缺少对高新技术发展的适应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新制造技术、电脑辅助设计与制造、弹性制造系统等的普及与发展改进了企业的生产工艺,引发了制造技术革命,同时也引发了诸多问题。如:大量自动设备和电脑的出现必然会加大固定制造费用,从而改变了成本性态的类型,而现有的成本系统不仅没能帮助管理者适应这种变化,还限制了对这种变化的适应。所以,管理会计还不能适应新技术环境的挑战,必须进行一场变革。

  3、对外部环境的战略观念重视不足。外部环境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既为企业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又可能对企业的经营造成某种威胁。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优胜劣汰是客观规律。因而,管理会计作为信息的输出者,应明确企业所处的相对竞争地位,提供便于企业竞争战略的会计资料,达到预警的目的。而传统的管理会计不能真正做到了解竞争对手分析企业所处的竞争地位。

  (二)企业实行战略管理的要求催生了战略管理会计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和信息社会化的发展,企业管理的特征逐渐发生改变,企业界特别是跨国公司对企业的管理不再局限于内部管理,而是在重视内部管理的同时,又重视企业外部环境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即是企业战略管理。企业为了达到战略目标,获取核心能力和超额回报,必须研究自身所处的内部环境——企业拥有的资源和能力,还要研究企业的外部环境———包括竞争者、客户、*、国际市场等,并及时传递环境变化的信息。由于传统的管理会计无法满足企业的这种需要,故这种重视外部性因素和长期性信息的任务便落在战略管理会计身上。由此,战略管理会计应运而生。

  战略管理会计(StrategicManagementAccounthg,简称SMA)这一概念由英国学者西蒙斯(Simmonds)于1981年在其论文《战略管理会计》中最先提出,他将战略管理会计定义为:“用于构建与监督企业战略的、有关企业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数据的提供与分析。”从此以后,人们沿用了这一名称,但对其定义却未达成统一的共识。总体说来,战略管理会计是以动态性为特征以“权变”思想为基础、企业战略管理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产物,旨在为企业提供外部市场和竞争者的信息,是帮助企业制定、实施战略计划的手段。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特征

  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战略管理会计具有以下特点。

  (一)战略管理会计提供了更广泛、更有用的信息

  战略管理会计提出了超越传统管理会计主体范围更广泛、更有用的信息。战略管理会计站在战略高度,着眼全球,面对竞争对手。它的目的之一就是营造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企业的竞争优势又是建立在相对成本对比的基础之上。相同条件下,谁拥有了成本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战略管理会计提供了更全面的会计资料

  战略管理会计提供了包括非财务信息在内的更为全面的会计资料。传统的管理会计只强调服务于企业的内部职能,对企业的外部环境有所忽略。因而提供的信息同企业的战略决策失去相关性。战略管理会计克服了传统管理会计在这方面的缺陷,大量提供了包括宏观与微观的、经济的与非经济的、财务与非财务的、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的、数量与非数量的、乃至天时、地利、人和等各个方面的信息,使企业管理者能够在掌握全局、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做出制胜的决策。

  (三)战略管理会计改进了企业绩效考评的尺度

  传统管理会计忽略了相对竞争地位在获得投资报酬方面的作用。实际上,企业相对竞争地位是企业持续稳定盈利的主要来源。这就要求把战略思想贯穿于整个业绩评价中,以竞争地位变化带来的报酬取代传统投资指标。

  (四)战略管理会计更注重营运资本的控制

  重视产品开发、市场开发、产品定位等。特别是传统成本管理的局限性,已为战略管理会计的优势——整体优势目标、企业范围、长期性、持续性、超前性等的特征所取代。

  (五)战略管理会计更注重企业的长久发展

  它主要服务于企业的长期战略计划,结合运用长期经营计划与年度经营计划,追求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立足长远目标,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从长远利益来分析、评价企业的资本投资。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一)制定战略目标

  战略管理会计首先要协助高层管理者制定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公司战略目标、竞争战略目标、职能战略目标。公司战略目标主要是确定经营方向和业务范围方面的目标;竞争战略目标主要研究的是产品和服务在市场竞争上的目标问题;职能战略目标所要确定的是在实施竞争战略目标过程中,公司各个职能部门应发挥什么作用,达到什么目标。战略管理会计要从企业外部和内部收集各种相关信息,运用战略管理会计进行系统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各种可行的战略目标,供企业管理当局决策时参考。

  (二)实施战略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传统管理会计和战略管理会计共同关注的焦点,它是一个对投资立项、研究开发与设计、生产与销售进行全方位监控的过程。传统管理会计主要考虑企业内部生产过程中各种耗费的控制,而战略成本管理主要是从战略的角度来研究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从而进一步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

  (三)开发人力资本,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战略管理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包括为提高企业和个人绩效而进行的人事战略规划、日常人事管理以及年度的员工绩效评价。战略管理会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能来激励员工,以获取最大的人力资源价值,并采用一定的方法确认和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与成本,进行人力资源投资分析。

  (四)关注人类社会、自然环境

  社会责任会计和绿色会计将成为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分支。根据可持续发展思想,企业经营管理应与人类社会、自然逐步紧密相连,企业追求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与追求环境效益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企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将是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决定因素。

  四、战略管理会计的方法

  由于战略管理会计是对各种战略相关信息的综合收集和全面分析,且其信息来源和信息种类多种多样,因此对其研究方法也非常丰富。

  (一)作业成本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制造环境的变化,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它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信息加工系统,着眼于成本发生的原因即成本动因,依据资源耗费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析。即先按作业对资源的耗费情况将成本分配到作业,再按成本对象所消耗的作业情况将作业分配到成本对象。这就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系统下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陷,使以前的许多不可控间接费用,在作业成本系统中变成可控。同时,作业成本法大大拓展了成本核算的范围,改进了成本分摊方法,及时提供了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优化了业绩评价标准。

  (二)竞争对手分析

  对原有管理会计理论的思考得出一个重要观点:即通过管理会计体系反映处于现实竞争状态和竞争关系中的对方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制定出战略决策和策略。因此,战略管理会计提出利润不仅来自企业内部的效率,而且也来自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首先应明确谁是企业的竞争对手。企业实际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包括:向目标市场提供相似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经营具有相互替代性的同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在市场上试图改变或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倾向的企业。在第一类竞争对手之间,由于产品的性能相同,它们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价格和服务质量上,竞争的核心是营销手段和成本。第二类和第三类竞争涉及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价格的差异会使消费者在不同的消费市场之间转移。在明确所要分析的竞争对手之后,还要识别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判断竞争对手是怎样进行价值活动的。

  (三)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分析是美国学者波特首先提出的。价值链其实就是作业链的价值表现,作业的推移,同时表现为价值在企业内部的逐步积累与转移,形成一个企业内部的价值传递系统,最后通过产品转移给企业外部顾客形成顾客价值。只有顾客价值才能形成企业的经济效益。价值链分析的目的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地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对可“不增加价值的作业”要尽可能地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最大限度地优化价值链来促进顾客价值的提高,通过顾客价值的提高来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四)战略性绩效评价

  战略性绩效评价是将绩效评价指标与企业所实施的战略相结合。例如企业要采取低成本战略,则评价指标侧重于内部制造效率、品质改进、市场占有率及交货的效率;采取产品差别战略,则应侧重新产品成本、新产品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率等指标。战略性绩效评价不仅改变了原有管理会计的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而且将业绩评价由财务指标系统扩展到了非财务指标系统。非财务性绩效评价内容一般包括:质量评价、交货效率评价、企业应变与创新能力评价、雇员评价、产品市场占有份额评价、机器运转情况的评价等等。由此可见,战略性绩效评价渗透到了企业的方方面面,能更好地为生产经营和战略管理提供有效决策信息。

  在采用战略管理会计中,除上述方法外,还有战略成本分析、预警分析法、目标成本法、*衡财务与非财务业绩表法等。

  战略管理会计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加入WTO,迅速发展战略管理会计的要求日益迫切。会计学界和理论界应抓紧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以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获取并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促进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劲彪战略管理会计及其挑战[J]财务与会计,2000,(1)

  [2]温艳萍现代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会计[J]财务与会计,2001,(2)

  [3]郑玲战略管理会计初探[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5)

  [4]张霞浅谈战略管理会计及在我国的应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4)

  [5]郭葆春,胡树红战略管理会计浅析[J]暨南学报,2001,(4)

管理会计论文3

  摘要:文章通过对当前高校“管理会计学”课程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探讨了经济新常态下高校“管理会计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即加强“管理会计学”课程理论体系建设,完善“管理会计学”课程内容,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管理会计学;课程改革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会计也已从传统会计中逐步独立出来,成为了会计领域中的一门新学科,其作用已从纯粹的报账、记账、核算延伸到借助相关信息来制定战略规划、预测经济发展前景、评价经济活动、参与管理决策等方面。在欧美发达国家有一定规模的公司都设置了管理会计职位,管理会计人员主要负责管理会计事务,其主要任务是为公司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党的*后,我国经济处于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回落,现代服务行业的地位不断提升,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转型与经营方式的转变,都需要管理会计的支持。推进管理会计改革,提高企业效益,为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作贡献,才能确保经济在新常态下稳定发展。为此,*高度重视管理会计工作,《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显示,*对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与应用、管理工作效能等方面都作了进一步的规划要求。这对加快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构建*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推动财政制度现代化、加强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防范企业内部风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1]。经济新常态下重新审视“管理会计学”教学中面临的问题,研究和改进“管理会计学”课程体系建设,探讨如何提高“管理会计学”的教学效果,向企业输送适应市场需求的管理会计人员,也是经济发展转型的迫切要求。

  一、当前“管理会计学”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研究相对落后

  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满足公司内部管理需要。它通过充分利用企业内外部的相关信息,实现财务与业务管理的有机结合,在企业战略规划、管理决策、质量监控和绩效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相对财务会计,其主要任务是为公司内部管理人员提供最优化决策与有效运营的各种财务管理信息,为加强公司内部管理、提升运营效益服务,属于“对内报告会计”。在工作重心方面,管理会计的工作重心主要为面向未来,积极利用有关信息,制定战略规划、预测经济发展前景、评价经济活动、参与管理决策,属于“经营管理型会计”。在过程与方式方面,管理会计对公司自我服务的方式可选择性较大。我国在会计理论研究方面注重记账类会计和鉴证类会计,主要是为外部相关企业和人员提供并解释历史信息,考虑外部投资者、社会公众和外部审计较多,但利用相关信息参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决策等方面的作用还远远不够。由于管理会计自身在生产经营和管理实践上的问题等,我国对会计管理理论研究不够,理论体系缺乏。

  (二)“管理会计学”教学内容陈旧

  “管理会计学”的教学内容是20世纪70年代从西方国家引进的,由于“管理会计学”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再加上我国并未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职业化的相关制度,“管理会计学”的理论并不能在初期具体工作中得到应用与体现,导致高校忽视了“管理会计学”的重要性,对“管理会计学”课程不够重视,没有建立相应的、系统的“管理会计学”教学体系,忽视了实践教学内容,从而导致大多数学生虽掌握了有关“管理会计学”的知识原理、方法,但参加工作后发现,学校所学知识与企业的实际要求无法衔接,难以较快适应管理会计的实务工作。另外,“管理会计学”教学中所采用的案例许多都是直接引用国外的,没有考虑本国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虽然也有一些是国内的案例,但是由于保密性等原因,资料零星、不连贯、不完整,缺乏行之有效的案例资源。在管理会计方法介绍上,教材内容主要偏重量化分析。教学中采用这些定量分析方法有很多假定的前提条件,在满足很多的假定前提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经营决策、生产投资决策等模型分析,缺乏实际的运用价值,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对企业经营状况及支出效益进行分析,也无法制定出对应的战略规划、经营管理决策、管理过程控制和绩效评价等,极大地约束了受教育者的实践能力与创造精神的培育。

  (三)忽视了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

  由于“管理会计学”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想要上好这门课程,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但当前由于很多教师缺乏一线实践经验,他们在教学中面对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原理,很难结合企业的实际案例来进行辅助教学,因此,学生难以理解,学习积极性也难以提升。此外,由于财经类专业的学生人数较多,课堂教学仍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再加上许多高校在开学时就要求教师制定和提交授课进度计划,教学过程要严格按照授课进度计划进行教学,这样教师就无法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来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调整,这样的“管理会计学”课程教学无法为社会培养适应企业经济发展需要的管理会计人才。

  二、经济新常态下高校“管理会计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管理会计学”课程理论体系建设

  “管理会计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我们在进行理论体系改革时应把改善“管理会计学”理论与企业实际需求相脱节的问题作为重点,构建一套适应市场实际需求的“管理会计学”课程理论体系。高校必须在认真学习世界先进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管理会计的实际情况,克服“就管理会计论管理会计”的局限,结合不同主题、不同背景,进行跨学科研究,构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现代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与此同时,高校还需不断创新理论、完善机制,设立“管理会计学”研究基地,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产教研相融合的产业联盟,推动“管理会计学”课程理论体系的完善与创新[2]。此外,还可借鉴在有效培养管理会计人才方面提供指导的“CGMA能力框架”,实现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丰富“管理会计学”课程理论体系。

  (二)完善“管理会计学”课程内容

  根据财政颁布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等相关文件,高校在进行“管理会计学”课程内容体系建设时,应结合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实务,形成概念框架、基本理论和工具方法研究相结合的课程内容体系,增强“管理会计学”理论知识的实用性。此外,借助国家管理会计改革,高校应积极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收集、整理来自一线的管理会计实践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管理会计案例库,完善“管理会计学”课程内容体系。

  (三)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高校的许多教师都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在企业管理会计工作岗位的实践经验,而“管理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3]。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高校可定期举办各种管理会计学术论坛,邀请行业专家、学者进课堂,让师生及时了解国内外最前沿的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及先进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在企业中积累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实践水*。通过对企业获取的实践材料进行理论研究,以“管理会计学”基本指引为方针、以“管理会计学”应用指引为具体指导,开展与管理会计相关的课题研究,推动“管理会计学”理论研究的应用转化,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随着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科技创新的日新月异,“管理会计学”将迎来重要的历史机遇,其必将形成一个超越传统财务会计的全新学科体系。高校应把握机遇,学习国内外先进理念,结合实际,完善教学体系,为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戴月娥,张鼎祖.管理会计改革对高校管理会计教学的影响[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30-133.

  [2]卢梁彦.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管理会计教学改革与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31):209-210.

  [3]张清玉.优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思考[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111-114.


管理会计论文3篇扩展阅读


管理会计论文3篇(扩展1)

——管理会计课题论文

管理会计课题论文1

  一、当前在企业中实施责任会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在企业中实施责任会计的必要性

  *在1995年发布的《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指出:要建立以责任会计为主要形式的会计管理体系。为了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现代企业的管理科学水*,有必要建立一套比较健全的责任会计制度,以适应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实现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会计工作本身来看,推行责任会计体现了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具有管理职能,是从传统的记账报账型发展为经营管理型的重要标志,是会计工作发挥管理作用、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是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所以说有基础的企业要尽快推行责任会计,基础不完善的企业也要创造条件,加快改革步伐,把企业经济核算纳入责任会计轨道。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成为市场竞争主体。要解决好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必须确定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总体目标,并对其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责任会计能很好地发挥这方面作用。因为责任会计需要将企业总体目标中的价值指标进行分解,按照经济责任归属传递、控制、考核、报告经济信息,并对经营活动的业绩与规定的目标进行比较分析,形成全员参与,保证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责任会计强调按确定的经济指标进行事前、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考核,做到经济责任、经济权利、经济效益、经济利益相结合,并把企业资产和生产资料的使用、经营管理落实到每个职工,充分发挥其作用,这样就能有力保证企业经济效益有新的增长,企业资产能保值增值。因此现代企业制度迫切需要建立责任会计。

  在企业中实施责任会计的可行性

  在我国企业推广责任会计不仅必要,而且也有可能。我国的责任会计是建立在厂内经济责任核算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企业就开始实现“两级核算、三级管理”,实行内部计划价格。60年代初,在企业推行经济技术指标层层分解,资金成本分解归口管理。70年代处,推行内部结算。80年代处,推行厂内经济责任制、厂内银行等。8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责任制的建立和西方管理会计的引进,*责任会计理论和方法得到发展。到上个世纪90年代,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涌现出了以邯郸钢铁总厂创造的“模拟市场核算,成本否决”为代表的一些责任会计新形式,有的企业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责任会计雏形。这些都为我们在企业推广责任会计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建立责任会计的程序

  划分责任中心,确定责任范围

  责任中心是为了贯彻经济责任制而建立的,是责任会计的基础环节。对责任中心的正确划分标志着企业能否有效实行责任会计。不同类型的企业应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所能控制的范围和承担的不同责任以及管理的需要建立不同的责任中心,。一般来说,企业通常将它所能控制的区域和责任范围划分为三大责任中心,即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成本中心只对可控成本负责;利润中心既要对成本负责,又要对收入和利润负责;而投资中心既要对成本、收入和利润负责,又要对投入资金的运营效果负责。

  编制责任预算,确定责任目标

  责任单位建立后,就要编制责任预算,确定各责任中心的责任目标,实行目标成本管理,进行责任成本包干核算,工资奖金与责任指标挂钩。各责任中心在确定责任指标时要切合实际,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出有利于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的责任指标。

  编制业绩报告,进行业绩考核

  责任预算和责任目标确定后应对其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根据日常的记录来编制业绩报告,用实际完成的责任指标值与计划责任指标值进行比较,据此对各责任中心的业绩进行评价,同时肯定各责任中心的业绩,研讨各责任中心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制定措施。另外,在每个会计期末还应该核算经营成果,评价经济效益,为下一会计期间制定责任指标提供依据。

  三、责任会计在企业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存在问题

  1、照抄西方的责任中心设置方法。我国企业在划分责任单位过程中,往往效仿西方责任会计的模式,把企业内部各组织单位划分为三个责任中心,即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作为责任会计主体。这种做法虽然简单明了,能够突出重点控制目标,但都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第一,不能充分体现经营宗旨和经营效果,这种做法对生产部门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对人力资源管理、产品研发等部门简单地采用费用指标作为控制要点,无法反映出所费成本与所产生效益之间的内在联系,也难以考察其工作业绩的优劣。第二,不能对各责任单位进行全面的考核,容易导致各责任中心片面的追求单一的责任指标,而无视其他方面的责任。第三,也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内部每个组织单位都担负着一定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都会发生一定的成本费用,所以都应是对成本费用负责的单位,同时也是对其资金使用情况负责的单位,还可能是一个利润中心。

  2、责任指标的制定不够公*合理。不同责任单位的性质不同,相互间业绩比较缺乏统一的尺度,同样的指标完成率并不意味着为企业做出了同样的贡献,难以使各部门感到公*合理,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责任指标的制定过程中实际上是企业最高管理层将市场信息和相应的经营决策传递给各责任单位的过程,是间接的缓慢的,不利于全体员工迅速了解市场需要,切实感受市场竞争压力并形成强烈的市场价值。

  3、内部转移价格可靠性不强。内部转移价格是责任中心之间转移中间产品时计价结算的依据,也是责任会计核算的基础。内部转移价格制定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责任中心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积极性。一个不合理或者难以发现的内部转移价格不但不能节约交易费用,反而增加了责任中心之间交易的难度或制约了他们的积极性。我国企业实施责任会计时往往采用企业总部制定的内部计划价格作为内部转移价格,与外部市场价格相差很大,因而不能如实反映责任中心的经营成果,同时也无法反映出责任中心的实际支出水*,使该承担的费用没有承担,这样不利于责任中心积极性的发挥,不能诱导他们从挖掘内部潜力去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来多创效益。

  4、考评体系不够健全。责任会计的可控性原则难以落实,如目前相当多的企业严重超员,隐性失业不同程度地存在,机器设备开工不足,生产达不到设计的能力。这种资源的闲置浪费,引起单位产品工资和折旧等固定成本的提高,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并对各责任单位的绩效指标会造成不同程度地影响,使责任会计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单一的成本评价指标容易导致逆向激励,如采购部门为了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往往购入价低质次的材料,大批量采购以获得折扣,增加了料废品率和资金占用;生产部门为了降低成本不能保证质量、交货期。这与适时生产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的经营理念不相适应。

  5、责权利未能有效结合,激励机制不能发挥作用。责任会计的生命在于责权利的有机统一,但现实经济生活中责权利中的权力落实不充分,这一点在国有企业中尤为明显。尽管人浮于事,企业领导要想解雇职工也是很困难的。*均主义痼疾难以根除,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企业间、部门间、个人间的收入分配档次逐步拉开,这对实施责任会计制度无疑是颇有益处的。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收入差距幅度从总体上看还不够大,尤其是各级管理人员的收入与他们所承担的责任、所所付出的代价和所做出的贡献仍然难以合理匹配,这不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以责权利紧密结合为基本原则的责任会计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二)解决对策

  1、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合理划分责任单位。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企业提高盈利水*的途径也呈多元化局面。因此企业要在鼓励降低成本的同时建立起能有效激励内部单位扩大销售,多创利润,提高投资效率,降低投资风险的机制。这就要求企业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根据企业规模,生产经营的具体情况和内部单位的职能属性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利润中心,投资中心,赋予它们与其经济责任相当的决策权,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盈利能力、投资能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划分责任中心的目的之一是避免搭便车,每个责任中心都有明确规定的权利和责任,就有效地避免或减少了车间之间、班组之间、甚至个人之间互搭便车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倾向。所以划分责任中心时应尽可能地把互相依赖互相牵制的车间、班组等划分为不同的责任中心,各责任中心确有存在于一个企业的必要,如果某个责任中心与其他责任中心之间可以进行纯市场化的交易,并且这样更节约交易成本,那么分拆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许多著名的企业都有将内部某个分厂、分公司分拆出去的记录,而且事实证明是非常成功的。

  2、建立经济责任制,使责权利落到实处。第一,制定责任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根据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市场、资金筹措等情况,制定企业经营目标,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的责任目标应围绕着总目标来制定,对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第二,统筹安排,分解职权。在责任单位的责任已定的情况下,还应根据以责定权的原则,赋予各责任单位相应的权力。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责任单位,究竟要放哪些权,放到什么程度,需要根据科学合理的原则周密考虑。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考虑人员素质的高低,二是掌握好放权的力度,做到放而不乱,活而有序;三是责权对等原则。第三,明确责任,签订合同。各责任单位应明确责任人,责任人对责任单位的责权利负全责。

  3、以市场价格为基础,合理确定内部转移价格。制定内部转移价格的原则有二:一是凡成本中心之间提*品或劳务,以及有关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转账,一般按成本作为内部转移价格。二是凡企业内部产品或劳务的转移以及责任成本转账涉及利润中心或投资中心,则尽可能采用市场价格作为内部价格的基础,而市场价格是指根据产品和市场的供求关系的供应价格作为计价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为企业采用市场价格作为内部转移价格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市场价格可以及时取得,并且能客观公正地反应责任中心产品或劳务的获利能力和竞争能力,因而可以促使责任中心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费用以获得更多利润,另外采用市场价格作为内部转移价格也能使责任中心更加贴进市场,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从而提高企业对市场反映的灵敏度。

  4、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评价与考核责任中心的业绩是责任会计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责任会计实施奖励的重要环节。因此企业在进行绩效考评时必须考虑到其科学性、合理性、综合性。对于不同的考核对象,要用不同的方法。比如成本中心,主要考核成本或费用,生产制造部门可采用标准成本,非制造部门可使用费用预算作为考核标准;对于利润中心,主要考核收入和支出的差额,通常用企业预算来确定利润中心的标准;对于投资中心,主要考核其投资效果,如投资收益率等。具体来说要遵循以下原则:(1)要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利益。对责任中心不能仅以短期内的经营成果作为判断其优劣的标准,还要看它的行为是否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2)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相结合,两者缺一不可,如果只片面强调一种,往往会产生不良效果。例如对投资中心进行考核时,只以利润作为标准就无法了解投资效率如何;只以投资效率为标准又往往会使投资中心拒绝那些会降低它的投资利润率而实际上对企业有利的投资项目。(3)价值指标与非价值指标相结合。能用货币表现的绩效固然重要,但是对不能或很难用货币表示的绩效也要加以考核,这样才能做到公*合理。(4)可控性原则。即进行考核时要把责任中心无法控制的因素排除在考核指标之外,责任中心只对可控制部分承担责任。

  5、以行为科学为基础,完善激励机制。责任会计管理是否有效,关键在于能否调动各责任中心的积极性,能否激励他们为完成企业整体目标而努力。责任会计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激励做保障,即使计划再周详,核算再精确,控制再严密,考核再严格,也只能事倍功半,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应把激励作为责任会计最基本的职能,责任会计制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激励职能能否得以实现。责任会计应以行为科学为基础,充分考虑责任人的行为,根据责任人的行为实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完善激励机制。如通过工资分配,使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工作业绩与经济效益挂钩。相对于月薪制而言,对责任中心管理人员实行年薪制更有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利益激励机制,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力。年薪制最大的特点就是责任中心管理者的利益与下属职工分离,而与责任轻重、风险大小、经营成果挂钩,以责任中心一个生产经营周期(通常为一年)为单位进行考核确定其收入水*。责任中心管理者的收入包括“基薪”和“浮动收入”两部分。其中基薪反映市场上管理者的一般收入水*,而浮动收入则与责任中心的责任风险、经营成果挂钩确定。年薪制能够使责权利更加紧密地结合,有利于形成管理者的激励机制。在激励与补偿方面,国外企业有许多可以借鉴的方面。如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成功的餐饮服务企业——麦当劳曾尝试过一种较为有效的激励方案:连锁店经理每年的报酬包括基本薪金和季度奖金。地区经理每月对连锁店经理从六个方面进行评分,这六个方面是:质量、服务、整洁、培训、销售收入和利润。对于每个方面,不满意为0分,满意是1分,优秀是2分。总分是12分的经理,可以基本薪金的40%作为奖金,11分的经理奖金为35%,以此类推。年底对本年的两个半年总分加以*均,总分为12分的经理薪金涨12%,11分的经理薪金涨11%,以次类推。几乎所有较为成功的企业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这也是有才能的人员愿意留下来的主要原因。我们很少听到外资企业人才大量涌进国内企业,这是很值得让人深思的。

  责任会计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现代企业管理不能没有责任会计。有效施行责任会计,必须有效到责任会计的每个方面,不应只强调其中的一方面,责任会计的各个方面都是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的有机组成部分,希望我们的各种组织机构都能更新观念并仔细规划责任会计的各个环节,重视责任会计,让责任会计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

  责任会计的激励职能已在西方国家作为内部管理制度取得巨大成就,而且在我国少数企业也已初见成效。所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洋为中用”、“外为我用”,将作为企业的一种内部管理制度而加以确定和实施,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管理会计论文3篇(扩展2)

——管理会计论文开题报告

管理会计论文开题报告1

  管理会计是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管理会计重点在于管理,而不是核算.

  管理会计的对象指的是管理会计观察或思考的客体或行为的目标.我认为研究管理会计的对象应以历史和发展的眼光,结合考察管理会计研究焦点的演变及未来管理会计工作的变动趋势,来得出什么是管理会计的对象的结论.

  探究管理会计的对象前提应该是分析它与财务会计的区别.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客观要求.财务管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企业财务,而管理会计的对象则应定位于管理成本.

  一、“现金流动”观点

  我主要从近代西方企业会计重心的转移进行论证:从传统会计阶段以独资、合伙会计为主要形式发展到以公司会计为其主要形式的企业会计,进而发展到现代会计阶段为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企业会计的内部职能大大地扩展了,重点转移到了现金流动的分析,并把全面反映企业现金流动的报表─现金流量表看作是最重要的会计报表.这种以现金流动为中心的企业会计核算,具有更大的综合性,为企业改善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提供重要的、综合性的信息.也就是说通过现金流动,我们可以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全面系统地反映出来.

  二、“资金运动”说

  资金运动说较好地兼顾了抓住事物本质和考虑我国特殊社会环境这两方面的要求.

  一是因为现金流动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只关注现金流动,尚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管理会计运用各种方法来适应为管理服务的需要.这些方法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它们均不可能以现金流动来全面反映.二是因为资金运动更为全面、科学.由于商品生产运动的'价值形式是价值运动,它表现为货币的运动.在货币转化为资金的条件下,资金运动就成为价值运动的表现形式.三是因为会计对象是资金运动,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生产过程,是联结法人的企业和企业内部、外部的纽带.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之一,其对象也应是资金运动.

  管理会计的对象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管理会计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三、“成本和利润”学说

  管理会计产生和发展过程经历了执行性管理会计和决策性管理会计.前者侧重于通过企业内部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果的方式来提高经济效益.后者则主要是为了控制经济活动的现在和未来,以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正是在决策性管理会计的基础上再加上执行性管理会计的内容才形成现在的管理会计.

  而从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是“规划与决策会计”和“控制和业务评价会计”.两者分别从实现资源的最有组合和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和控制,将经营成果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各个部门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增加企业经济利润和经济效益.

  四、以使用价值管理为基础的价值管理

  这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由孙茂竹、文光伟等主编的《管理会计学》这本书中作者比较认同的观点,从实质上讲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可以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管理学各门课程共同研究的对象,各门课程之所以能够相互区分开来,是因为它们基于不同目的、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层面上展开研究.

  第一,从管理体现经济效益的角度上看.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价值运动.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使用价值的生产和交换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过程,管理会计是以生产经营活动中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过程为对象,通过对使用价值的生产和交换过程的优化,提供信息并参与决策,以实现价值最大增值的目的.

  第二,从实践角度上看.管理会计的对象具有复合型的特点.一方面,管理会计致力于使用价值生产和交换过程的优化,强调加强作业管理.另一方面,管理会计强调加强价值管理来实现价值的最大增值.正是因为管理会计对象具有的复合性,才使得作业管理和价值管理得以统一,并构成完整的管理会计对象,并得以与其他课程区别开来.

  总的来说管理会计对象是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提供经营管理所需的管理会计信息,协助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经营管理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上述观点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第一、二种观点探讨管理会计的对象都局限在资金运动方面,不全面;第三种观点虽然也有一定的历史和逻辑基础;但逻辑上它侧重于目的而不是具体对象;第四种观点具有综合性的抽象和概括.


管理会计论文3篇(扩展3)

——管理会计成本论文

管理会计成本论文1

  所谓“作业成本法”,指的是新制造环境下逐步出现的一种以结合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计算两种概念的成本管理模式,这也是一种为了适应如今当代高科技生产个和一系列管理新方法、新观念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结合了成本控制和成本计算两种概念的“全面成本管理”的制度。

  按照美国的普赖斯·沃特豪斯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调查资料现实,已经有50%的美国制造企业和超过30%的美国服务企业正在或者已经着手准备应用这一方法。*大陆在上世纪后期也开始引入了作业成本法,并在短时间之内获得了青岛海尔集团等企业的应用。截至如今,在产品定价、成本核算、商品采购等众多领域都已经广泛应用了作业成本法,并且对企业成本管理效能产生了成倍的提升。

  一、作业成本法对企业环境的依赖性分析

  作为制造环境变化产物的作业成本法的最初动因,在于对先前的制造环境变化后发生的制造成本信息失真这一问题加以解决而提出的。其发展到如今,早已超越了制造企业这一适用范围,为成本决策提供信息这一目的也被突破,可以说,作业成本法已经在如今成为了一个主要的企业战略管理体系中的“成员”。

  (一)制造环境的变化催生了作业成本法

  自从上世纪后期开始,随着企业制造和管理中电子技术的逐步广泛应用,以至于企业生产和管理越来越具备自动化特点,在整个产品成本构成体系之内,直接成本占比越来越小。在此过程中,间接制造费用成本(主要是机器使用成本)占比越来越高。在此环境下,原有的间接制造成本(主要是单一的机器或人工工时)为基础的分配方法往往成为了产品生产成本的严重扭曲因素,经常造成各种企业定价、生产决策等方面的失误。同时,由于技术进步速度日新月异,企业间竞争必然是有增无减,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差距越来越小,传统制造成本下“必不可少”的成本信息误差已经不能为市场竞争格局所容忍——这也是作业成本法出现的根源之一。

  (二)适时制生产模式推动了作业成本法的发展

  为了适应“零库存”这一目标,适时制生产模式这一产品生产系统应运而生,而这一系统的最早动机在于对各种出现的存贮、生产之类多余的环节以及其造成的资源浪费加以有效消除,在此后,这一活动又被向着产品销售、企业物资采购等为主众多的层面“推而广之”,并以此“升格”为企业价值链管理“工具库”中的重要一员。在目前的买方市场环境下,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和技术更新成为了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为此,企业必须借助于适时的产品生产活动组织,来保障每一个生产经营环节的“有序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必要在生产作业层次就进行产品质量管理,将各生产环节的关系借助于作业成本管理来加以协调,消除各种作业链中断因素,保证生产秩序。

  (三)现代信息技术为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提供了条件

  作业成本法和原有的制造成本法相比,其成本核算对象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产品成本,而是每一个各生产经营环节过程中的作业,其分配成本费用的依据也同样是发生每一个作业成本的动因,以此来进行产品成本计算,这样的方法一方面能够对资源消耗和产品成本二者间因果关系加以明确,借助于对成本会计信息的“真实化”来提升成本信息本应具备的决策相关性,同时也会对成本信息的时效性加以强化。

  然而,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分配标准往往是多作业和多动因,和制造成本法相比,其数据处理的工作量堪称“海量”,故而必须依托于计算机信息系统。自从上世纪后期至今,管理型财务软件(以ERP为代表)对企业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加以整合与集成,从而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活动当中,成为了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一个必要的条件。

  二、我国成本会计体系与企业环境的不匹配性分析

  目前,由于新技术不断涌现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大陆的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外的竞争,再加上由于生产要素成本上升造成的盈利空间萎缩和产品更新速度加快等现状,造成了成本系统必须要对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成本加以准确识别的客观要求——这也是产品决策成本信息相关与否、准确与否的关键所在。在这一背景下,很多*大陆企业都在积极探索作业成本会计,但就总体层面而言,截至如今还一直没有真正以作业成本来转变原有的成本会计格局,以至于作业成本难以和成本核算要求、制造环境等相互适应。

  (一)成本会计系统与制造环境的不匹配性

  截至如今,*大陆的企业还在以制造成本法作为成本核算和管理的“主力”,真正以作业成本法为实施主体者颇少。这一状况必然会造成重复成本核算的情况,同时也很难真正保证成本会计信息具备应有的决策相关性。因为产品制造成本信息不可避免的扭曲,故而作业成本只能开展“二次加工”制造成本的活动,以至于成本会计信息转换成本高、时效性差。

  (二)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与作业成本法不匹配

  自从上世纪末至今,*大陆的金蝶、用友等主流软件公司都先后开发了“*特色”并具备世界先进技术水准的ERP软件,能够胜任企业作业成本法依托的应用*台这一“职务”。然而遗憾在于:众多的*大陆会计人员出于其工作习惯而抵制ERP,以至于作业成本法的推广大受限制。

  (三)成本会计系统与管理会计不匹配

  先前的制造成本法,实际上体现了上世纪后期之前经济环境相对稳定这一企业所处环境下,其经营决策基本上不需要高质量成本信息的状况。而隶属传统财务会计范畴的制造成本法,其更多体现的是对财务报告要求成本信息情况,所以产品才是其真正的核算对象。在制造成本法这一背景下,资源消耗、产品成本二者间虽然表现了很明确的因果关系,然而其却没有真正展示出清晰的数量关系,对应有的产品成本定量分析产生了消极影响。故而,还要另行建立制造成本系统之外之外的管理会计体系,提取成本管理信息于目前拥有的制造成本会计系统之内,从而对成本的分析、管理提供方便。

  三、以作业成本为基础的成本会计体系的构建

  (一)以作业成本法改造制造成本法

  推行作业成本法的做法,并非否定和替代传统成本制,“成本动因”、“作业成本”等一系列概念的提出,实际上只是矫正了制造成本法下遭到了“扭曲”的一系列间接成本信息,而对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没有遭到扭曲的“直接成本”信息则基本没有动作。尽最大可能去根据成本动因来合理分配作业消耗的资源耗费到产品之上是作业成本法所具备的核心思想,其目的在于保证成本信息所具备的相关性。其中心在于“作业”而不是“产品”,以此来对成本信息的真实性、可理解性加以提升,

  (二)实现作业成本法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作业成本法和先前的制造成本法相比,其有着更高的和管理会计之间的融合度。如前文所述,除了产品成本之外,作业成本法所具备的成本核算对象还包括相应的作业成本,严格一点说,其作业成本信息实际上不能算财务会计信息,同时,管理会计的责任中心同样是作业中心。在此过程中,作业成本法实际上也是以动因作为相应的资源向作业加以分配、将产品成本的基本依据定位为作业,也正因如此,就作业和产品来说,作业成本信息实际上都是可控的,从而将管理会计的功能加以有效的增强。

  (三)以作业成本为基础,法拓宽成本管理的视角

  成本管理的视角往往可以借助于ABC法加以拓宽,在这一方法之下,客户、成本中心、过程、作业、产品之类都可以算作成本对象——这也有效地对成本管理的内涵加以丰富并拓宽其视角,以此来将成本核算、管理活动逐步扩展到企业内外。借助于“价值链管理”这一理念,作为企业,实际上就是企业为了提升顾客价值、满足顾客需求而着手形成的一种同时具备创造价值、消耗资源两大特点的“作业集合体”。而产品成本则是所有制造和向顾客运送产品的作业消耗的资源成本。简单地降低产品成本并不是价值链管理之下的“成本控制”,而是一种在相应成本消耗水*下所开展的一种“顾客价值最大化”——实际上就是综合效益最大化。借助于作业分析来有效地对一些不增值作业加以消除,从而以最低的成本消耗来将顾客价值“最大化”,以此来将决策有用的成本信息提供给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过程。


管理会计论文3篇(扩展4)

——企业管理会计职能定位的实现路径论文3篇

企业管理会计职能定位的实现路径论文1

  摘要:管理会计是目前企业应用较为广泛的管理理念,通过对管理会计应用,企业各个管理环节的运营效率会得到显著提升。本文从企业价值论以及信息系统论两个角度对管理会计的职能定位进行分析,同时针对将管理会计的职能能够在企业实际的运营管理活动中得以落实进行探析,为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以及运用提供借鉴资料。

  关键词:管理会计;职能定位;实现路径

  一、企业管理会计职能定位分析

  (一)企业价值视角下的管理会计职能定位

  企业通常的目标就是为了利润空间最大化,为股东争取最大的利益,最后逐渐的演变为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自然管理会计的职能定位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根据当前我国成熟的市场环境,可以将管理会计的职能划分为预测、决策、规划、控制以及评价等职能,而上述职能又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有效途径。通过管理会计来创造企业价值,使得企业的运营活动能够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能够展开对企业研究、市场化、售后保障管理等各个流程的管理,同时还形成了管理会计下企业独特的价值链管理模式。而通过企业管理会计下价值链,能够挖掘出企业各个环节的最大价值,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二)信息系统视角下管理会计职能定位

  从信息系统视角下对管理会计进行职能定位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进行的,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研究。如牛彦秀学者在2015年其文章中指出,管理会计不是简单的涵盖会计信息系统,也不是单一的对企业运营进行核算,主要是从整体出发,利用管理会计工具进行企业管理。使得企业能够获得通过信息系统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资料,从而制定出符合企业运营要求的管理策略。利用信息系统,管理会计同样能够加快效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效率,能够帮助企业更快的运转,通过提升资金、财务、库存商品的周转率来提升企业的效率以及资本规模。所以充分的理解信息系统视角下的管理会计职能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企业管理会计职能的实现途径

  (一)管理会计预测与决策职能的实现途径

  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职能的关键就是企业将来的运营目标以及管理模式,另外就是通过经济规律,通过管理会计工具将问题进行模型量化,主要是针对企业的销售情况、利润空间、成本费用等的变动情况进行预测,同时根据这些预测资料,企业决策层能够进行更加科学的决策,而且制定出的方案将会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以此作为基础,通过管理会计工具所形成的多样化方案同样也是帮助企业决策的有效方式。通过该过程实现管理会计的预测与决策职能,整个环节中其关键环节就是根据企业的各种信息资料展开可操作性论证,全面的考虑各种因素对企业所产生的影响,再利用管理会计对其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对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管理会计预测、决策职能的实现都需要对企业的成本、利润等数据进行收集,必须要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才能够保证管理会计职能的有效实现。

  (二)管理会计规划与控制职能实现的有效途径

  管理会计规划与控制职能主要就是利用管理手段对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设计,而且也能够对各个环节进行监督,从而落实预期管理目标的环节。企业要想全面实现管理会计的规划与控制职能,就必须要重视全面预算监管这一核心。企业通过编制的预算,对企业的运营活动进行策划,而且由于管理会计工具的科学性,基于此的情况下所制定的策划也是十分科学的,将其同步的进行报告与记录,使得能够利用管理会计对其进行实时数据与预算数据的对比,更能够快速的找到两者产生差异的原因,能够为预算的有效落实提供借鉴。此外,针对个别对企业不利的差异必须要及时的进行调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预算调整,从而发出控制职能的效用,利用管理会计有效的监管企业的运营过程,将各个计划的目标有效落实。而且企业必须要制定出管理会计控制标准,全面预算不只是企业落实管理目标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验证企业生产运营活动的重要标准,因此要想展开有效控制,就必须要制定控制标准,制定出全面预算监管目标。根据企业的责任分工具体落实,制定相关的责任部门预算,作为考察责任部门的凭据。而且管理会计规划与控制职能的实现最好是通过专门的'规划与控制小组实现,能够实时的对其进行调整,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

  (三)管理会计分析与评价职能落实的有效途径

  管理会计分析与评估职能落实的有效途径则是通过企业的内部责任部门,要通过该部门加强对各部门的内部控制工作,通过管理会计分析与评价职能,从而发挥出管理会计相应的职能。通过该职能能够对各管理部门完成业绩以及履行责任进行评估,从而为企业的部门预算、人员调整、财务分配提供科学借鉴资料。才能够完善管理会计的应用环境。

  三、结束语

  管理会计能够在企业的运营管理过程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管理会计职能与企业内部控制紧密联系,其重点是提供科学有效的经济信息,从而为企业领导层做出科学的决策提供保障,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的运营效率。企业整体的各个环节都能够通过管理会计理念的应用提升其效率,而且也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风险,为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保障,而且也是企业管理模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表现。希望本文对管理会计的理解能够对相关人士有所启迪。

  参考文献:

  [1]孙玲.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职能定位[J].现代经济信息,2016(21):228.

  [2]王斌,顾惠忠.内嵌于组织管理活动的管理会计:边界、信息特征及研究未来[J].会计研究,2014(01):13-20+94.

  [3]王斌.论管理会计前台属性与管理会计报告[J].财务研究,2016(04):3-10.


管理会计论文3篇(扩展5)

——战略管理会计的参考论文 (菁选3篇)

战略管理会计的参考论文1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管理会计已经不能满足信息与决策需要,战略管理会计的兴起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其缺点。本文将试着通过传统管理会计的局限,阐述战略会计的兴起与发展,并以金融危机为案例说明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最后,将说明在中国企业中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传统管理会计 战略管理会计金融危机中国企业应用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管理体制和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已逐渐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因而各种新的会计理论与实践层出不穷,它们不再局限于原有的理论框架与模式。在此背景下,战略管理会计(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简称SMA)应运而生,进而受到普遍的重视。

  一、传统管理会计的局限性

  面对激烈的竞争,企业要求生存与发展,就需要高瞻远瞩和准确果敢的决策,这就使得传统管理会计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管理会计观念陈旧,不能适应高新技术的挑战

  在传统制造环境下,劳动密集型企业占主导地位,企业成本的构成以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为主,间接成本所占的比重很小。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高端科技与技术的使用和日趋普及,企业的自动化程度迅速提高。直接材料,特别是直接人工的比重不断降低,间接成本比重却不断上升,多数企业的间接成本已占到产品成本的一半甚至一半以上。这使得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控制方法下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进而影响到企业管理所需要的成本信息质量。

  传统管理会计目标及行为的短期性。

  传统管理会计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会导致企业行为的短期性和盲目性。因为传统管理会计对公司运营的评价限于从财务效益的角度展开,主要表现在当期的利润上。当企业之间的竞争上升为全局性的战略竞争时,追求长远目标、注重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往往则更为重要。

  3、传统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缺乏完整性。

  传统管理会计重点考虑的是成本问题,提供的信息主要是财务信息。在当今世界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衡量竞争优势的指标除财务指标之外还有大量的非财务指标。如产品质量、顾客的满意程度、市场占有率、技术领先地位等一系列与企业战略目标密切相关的指标。而传统管理会计系统无力提供这些指标,缺少对企业在竞争中的相对地位分析。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兴起与发展

  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者确定战略目标,在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中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达到目标的战略和一系列行动计划的过程。80年代后期,在英、美、日等国会

  计学者的大力倡导下,管理会计开始与战略管理逐步结合,形成了以战略管理为重点的现代管理会计。

  Simmonds被公认为战略管理会计之父,他在1981年将战略管理会计定义为“对关于企业及其竞争者管理会计指标的准备和分析,用来建立和监督企业战略”。他对传统管理会计理论的挑战在于,从企业在其市场的竞争地位这一视角,而非仅从企业内部效率的角度看待利润的增长。

  从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内容可以看出,传统管理会计领域呈现出与“策略”有更为密切的联系,而并非“战略”。传统管理会计体系并不倾向于采纳长期的、面向未来的立场,也不被市场或竞争所左右。涉及到管理会计的时间框架,财务年度多占主导地位。而且传统管理会计体系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对内的方面,这与战略管理会计强调对市场的认识或评价竞争者行为的目标是不一致的。

  因此战略管理会计具有环境或市场导向,对竞争对手的关注和长期的、面向未来的导向的属性。

  三、示例:金融危机环境下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

  金融危机让大部分企业受损,但是也可能给另外一些企业带来机会。如1978年的石油危机使日本汽车业迅速崛起;1997年的皱洲金融危机,以三星为代表的韩国企业获得了发展良机。因此,在危机来临的时候,把握好局势,做好决策,显得特尤为重要。战略管理会计是为战略服务的会计,危机环境下更应该发挥其为战略服务的优势,提供多方面战略信息。

  1、战略目标制定

  金融危机下,企业可能会减少新产品的研发,延缓新市场的开拓,将更多精力投放到当前领域,展开对竞争对手更强势的攻击,因而企业问的竞争会更加激烈。面对这种情况,只有具备清晰的战略目标。才能抵御企业外部的攻击,加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战略目标制定作为战略管理会计的首要任务,在金融危机的具体情况下,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得以运用:(1)制定竞争战略目标。危机来临,找准自身的竞争优势,冲击竞争对手是较佳时机,同时也应改善自身劣势,避免被攻击;(2)制定战略管理决策目标。通过对外部信息的分析和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从低成本和差异化两方面实施战略管理,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确立;(3)制定战略业绩评价目标,即建立与战略管理目标相适应的信息传递与反馈机制,加强过程控制,为战略业绩评价提供依据。

  2、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是为了获得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而进行的成本分析和管理。传统管理会计对成本的控制主要基于生产过程中与生产要素相关成本项目的控制。而战略成本管理更多基于战略的角度,研究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通过价值链分析、竞争对手分析等方法,科学地设置整个价值链,从而克服传统管理会计侧重于企业内部作业的缺陷。

  3、战略性经营投资决策

  传统管理会计在经营投资决策分析时更多的注重内部信息,较少考虑外部环境的变化,很难从战略高度提供有关全局性和长远性的决策信息。危机是短期的,而企业经营是长期的,决胜不在一时,战略管理会计应该以长远、全局、应变为特征,从战略高度提供有关企业全局性和长远性决策所需的信息。面对金融危机这种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战略管理会计应运用战略管理会计中包含的权变思想,面对不同的经营环境,企业应提供多种决策方案加以考虑,以实现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中存在的机遇,全方位地迎接面临的危机和挑战。

  4、战略业绩评价

  传统管理会计注重以投资报酬率来评价企业业绩,容易导致决策者的短期行为。战略管理会计实施与企业战略相结合的评价指标,它从更高层次对企业业绩进行更全面综合的评价,运用财务与非财务指标,利用战略性业绩评价来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如市场占有率、技术革新、顾客满意度、服务水*、产品质量、市场战略、人力资源等。

  综上所述,战略管理会计是面向未来和面向市场的动态的管理会计。注重提供长远的、全局的、战略性的管理决策信息。而金融危机是短暂的.其对企业的影响是暂时的。它既会提高企业的经营风险,也会带来某些机遇。管理者应当注意到危机引起的经营环境变化,适当调整短期经营计划,以规避经营风险;更应该审时度势,用长远的放眼全球的战略视野,抓住企业发展的契机,取得更好的发展。

  四、中国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的运用

  战略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中广泛运用是十分有必要的,除去其本身学科体系的良好特点以外,战略管理会计的运用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在我国,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现状主要表现为理论普及程度不高,企业产权归属不明,管理会计缺乏人才,以及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等特点。战略管理会计在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具有外部条件成熟的特点,但是其内部条件并没有完全成熟。

  战略管理会计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等方面也有比较深远的影响。如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非财务信息以及要求管理者更加注重企业的长久发展而做出决策等。而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在财富创造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有着重要的影响。但传统管理会计在此方面仍处于空白的阶段,相比之下,战略管理会计更能保持企业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加深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应该要做到进一步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战略管理会计体系,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大力推广管理会计应用软件的普及和建立适合自身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李晓梅,《战略管理会计概念和实务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1

  【2】袁天荣,《战略管理会计的体系内容》,《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1

  【3】郭永清,《战略管理会计的兴起与发展》,《财经问题研究》,2004.3

  【4】李连燕,《关于知识经济下的战略管理会计》,《东岳论丛》,2005.9

  【5】曾建辉、刘智勇,《金融危机环境下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研究》,《会计新视野》,2010.1

  【6】王佳磊,《浅析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于发展》,《生产力研究》,2006.8

战略管理会计的参考论文2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管理会计已经不能满足信息与决策需要,战略管理会计的兴起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其缺点。本文将试着通过传统管理会计的局限,阐述战略会计的兴起与发展,并以金融危机为案例说明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最后,将说明在*企业中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传统管理会计 战略管理会计金融危机*企业应用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管理体制和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已逐渐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因而各种新的会计理论与实践层出不穷,它们不再局限于原有的理论框架与模式。在此背景下,战略管理会计(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简称SMA)应运而生,进而受到普遍的重视。

  一、传统管理会计的局限性

  面对激烈的竞争,企业要求生存与发展,就需要高瞻远瞩和准确果敢的决策,这就使得传统管理会计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管理会计观念陈旧,不能适应高新技术的挑战

  在传统制造环境下,劳动密集型企业占主导地位,企业成本的构成以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为主,间接成本所占的比重很小。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高端科技与技术的使用和日趋普及,企业的自动化程度迅速提高。直接材料,特别是直接人工的比重不断降低,间接成本比重却不断上升,多数企业的间接成本已占到产品成本的一半甚至一半以上。这使得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控制方法下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进而影响到企业管理所需要的成本信息质量。

  传统管理会计目标及行为的短期性。

  传统管理会计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会导致企业行为的短期性和盲目性。因为传统管理会计对公司运营的评价限于从财务效益的角度展开,主要表现在当期的利润上。当企业之间的竞争上升为全局性的战略竞争时,追求长远目标、注重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往往则更为重要。

  3、传统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缺乏完整性。

  传统管理会计重点考虑的是成本问题,提供的信息主要是财务信息。在当今世界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衡量竞争优势的指标除财务指标之外还有大量的非财务指标。如产品质量、顾客的满意程度、市场占有率、技术领先地位等一系列与企业战略目标密切相关的指标。而传统管理会计系统无力提供这些指标,缺少对企业在竞争中的相对地位分析。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兴起与发展

  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者确定战略目标,在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中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达到目标的战略和一系列行动计划的过程。80年代后期,在英、美、日等国会

  计学者的大力倡导下,管理会计开始与战略管理逐步结合,形成了以战略管理为重点的现代管理会计。

  Simmonds被公认为战略管理会计之父,他在1981年将战略管理会计定义为“对关于企业及其竞争者管理会计指标的准备和分析,用来建立和监督企业战略”。他对传统管理会计理论的挑战在于,从企业在其市场的竞争地位这一视角,而非仅从企业内部效率的角度看待利润的增长。

  从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内容可以看出,传统管理会计领域呈现出与“策略”有更为密切的联系,而并非“战略”。传统管理会计体系并不倾向于采纳长期的、面向未来的立场,也不被市场或竞争所左右。涉及到管理会计的时间框架,财务年度多占主导地位。而且传统管理会计体系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对内的方面,这与战略管理会计强调对市场的认识或评价竞争者行为的目标是不一致的。

  因此战略管理会计具有环境或市场导向,对竞争对手的关注和长期的、面向未来的导向的属性。

  三、示例:金融危机环境下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

  金融危机让大部分企业受损,但是也可能给另外一些企业带来机会。如1978年的石油危机使日本汽车业迅速崛起;1997年的皱洲金融危机,以三星为代表的韩国企业获得了发展良机。因此,在危机来临的时候,把握好局势,做好决策,显得特尤为重要。战略管理会计是为战略服务的会计,危机环境下更应该发挥其为战略服务的优势,提供多方面战略信息。

  1、战略目标制定

  金融危机下,企业可能会减少新产品的研发,延缓新市场的开拓,将更多精力投放到当前领域,展开对竞争对手更强势的攻击,因而企业问的竞争会更加激烈。面对这种情况,只有具备清晰的战略目标。才能抵御企业外部的攻击,加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战略目标制定作为战略管理会计的首要任务,在金融危机的具体情况下,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得以运用:(1)制定竞争战略目标。危机来临,找准自身的竞争优势,冲击竞争对手是较佳时机,同时也应改善自身劣势,避免被攻击;(2)制定战略管理决策目标。通过对外部信息的分析和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从低成本和差异化两方面实施战略管理,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确立;(3)制定战略业绩评价目标,即建立与战略管理目标相适应的信息传递与反馈机制,加强过程控制,为战略业绩评价提供依据。

  2、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是为了获得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而进行的成本分析和管理。传统管理会计对成本的控制主要基于生产过程中与生产要素相关成本项目的控制。而战略成本管理更多基于战略的角度,研究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通过价值链分析、竞争对手分析等方法,科学地设置整个价值链,从而克服传统管理会计侧重于企业内部作业的缺陷。

  3、战略性经营投资决策

  传统管理会计在经营投资决策分析时更多的注重内部信息,较少考虑外部环境的变化,很难从战略高度提供有关全局性和长远性的决策信息。危机是短期的,而企业经营是长期的,决胜不在一时,战略管理会计应该以长远、全局、应变为特征,从战略高度提供有关企业全局性和长远性决策所需的信息。面对金融危机这种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战略管理会计应运用战略管理会计中包含的权变思想,面对不同的经营环境,企业应提供多种决策方案加以考虑,以实现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中存在的机遇,全方位地迎接面临的危机和挑战。

  4、战略业绩评价

  传统管理会计注重以投资报酬率来评价企业业绩,容易导致决策者的短期行为。战略管理会计实施与企业战略相结合的评价指标,它从更高层次对企业业绩进行更全面综合的评价,运用财务与非财务指标,利用战略性业绩评价来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如市场占有率、技术革新、顾客满意度、服务水*、产品质量、市场战略、人力资源等。

  综上所述,战略管理会计是面向未来和面向市场的动态的管理会计。注重提供长远的、全局的、战略性的管理决策信息。而金融危机是短暂的.其对企业的影响是暂时的。它既会提高企业的经营风险,也会带来某些机遇。管理者应当注意到危机引起的经营环境变化,适当调整短期经营计划,以规避经营风险;更应该审时度势,用长远的放眼全球的战略视野,抓住企业发展的契机,取得更好的发展。

  四、*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的运用

  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广泛运用是十分有必要的,除去其本身学科体系的良好特点以外,战略管理会计的运用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在我国,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现状主要表现为理论普及程度不高,企业产权归属不明,管理会计缺乏人才,以及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等特点。战略管理会计在*的大部分企业具有外部条件成熟的特点,但是其内部条件并没有完全成熟。

  战略管理会计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等方面也有比较深远的影响。如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非财务信息以及要求管理者更加注重企业的长久发展而做出决策等。而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在财富创造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有着重要的影响。但传统管理会计在此方面仍处于空白的阶段,相比之下,战略管理会计更能保持企业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加深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应该要做到进一步建立健全有*特色的战略管理会计体系,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大力推广管理会计应用软件的普及和建立适合自身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李晓梅,《战略管理会计概念和实务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1

  【2】袁天荣,《战略管理会计的体系内容》,《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1

  【3】郭永清,《战略管理会计的兴起与发展》,《财经问题研究》,2004.3

  【4】李连燕,《关于知识经济下的战略管理会计》,《东岳论丛》,2005.9

  【5】曾建辉、刘智勇,《金融危机环境下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研究》,《会计新视野》,2010.1

  【6】王佳磊,《浅析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于发展》,《生产力研究》,2006.8

战略管理会计的参考论文3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特点;应用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及特点

  作为一支新兴的会计学分支学科,战略管理会计是企业战略管理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产物,它服从于企业的战略选择,通过报告战略的成功与否来对战略管理产生影响。战略管理会计重视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具有开放性的特征。战略管理会计将视角扩大到整体,具有结果控制与过程控制相结合的特征和动态系统的特征。战略管理会计对企业效益的评价是全方位的综合性效益,对经营成果计算的重点从利润计算向增值计算转变。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

  1.战略目标的制定。战略管理的目标可以分为最终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战略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应与企业的总目标具有一致性。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战略管理会计的总目标,它克服了利润最大化的缺点,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稳定增长。具体可分为公司战略目标、竞争战略目标和职能战略目标三个层次。

  2.战略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传统管理会计和战略管理会计共同关注的焦点,它是一个对投资立项、研究开发与设计、生产与销售进行全方位监控的过程。传统管理会计主要考虑企业内部生产过程中各种耗费的控制,而战略成本管理主要是从战略的角度来研究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从而进一步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

  3.经营投资决策。战略管理会计在经营决策方面应采用长期本量利分析模式。战略管理会计以现实的现金流量为基础,更能反映企业投资的实际业绩,为企业注重持续发展提供有用的信息。

  4.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战略管理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为提高企业和个人绩效而进行的人事战略规划、日常人事管理以及年度的员工绩效评价。

  5.风险管理。企业的任何一项行为都带有一定的风险。一般而言,报酬与风险是共存的,报酬越大,风险也越大。但当风险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由于战略管理会计着重研究全局、长远的战略性问题,因此,它必须经常考虑风险因素。它通过在经营与投资管理中采用一定的方法,如投资组合、并购与联营、资产重组来分散风险。

  三、战略管理会计与传统管理会计的比较

  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战略管理会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战略管理会计更注重企业外部环境。战略管理成功的企业就是要创造和保持持久的相对竞争优势。管理会计应该指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相对地位;提供有利于企业进行战略调整的各种信息,但传统的管理会计却未能提供这种信息。战略管理会计跳出了单一企业这一狭小的空间范围,将视角更多地投向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提供超越企业本身的更广泛、更有用的信息。因此,战略管理会计特别强调各类相对指标或比较指标的计算和分析,使企业管理者做到知己知彼,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企业长久的竞争优势。

  2.战略管理会计更加注重长远目标和全局利益。战略管理会计超越单一的期间界限,着眼于企业长期发展和整体利润的最大化,着重从长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它更注重企业持久优势的取得和保持,甚至不惜牺牲短期利益,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3.战略管理会计提供更多的与战略有关的非财务信息。在日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衡量竞争优势的指标除财务指标之外,还在大量的非财务指标。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还必须依靠从多的非财务指标。与企业战略目标密切相关的非财务指标有产品质量、生产的弹性、顾客的满意程度、从接受订单到交付使用的时间等 。传统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更多的`是财务信息,忽略了非财务信息对企业的影响,使企业的管理者忽视市场、管理战略等方面的许多重要因素。

  4.战略管理会计是一种全面性、综合性的风险管理。战略管理会计既重视主要生产经营活动,也重视辅助生产经营活动;既重视现有经营范围内的活动,也重视其他各种可能的活动。因此,战略管理会计从战略的高度,把握各种潜在的机会,回避可能的风险,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的赢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四、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

  为了弥补传统管理会计的不足,战略管理会计应运而生。传统管理会计注重企业内部管理,从战术角度深入到企业内部的作业水*,重在“知己”;战略管理会计则立足于全局,从战略角度拓展到整个宏观环境,寻求企业竞争优势,重在“知彼”。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这种微观深入与宏观扩展的结合,是现代管理会计为适应复杂多变的客观环境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不能片面地否定任一方面的重要性,而应将二者结合起来,更全面地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

  目前,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全面应用的条件尚不成熟,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管理会计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企业管理环境的需求。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而且在现代企业竞争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战略管理会计是一种以外部性和长期性为核心特征的管理会计形式,是管理会计的发展,是在企业生存环境日益不确定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展望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强,战略管理会计将有长足地发展,战略管理会计理念将渗透到整个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的管理提供信息,使企业获得持久的战略竞争力,在日益不确定的生存环境中发展、获利。


管理会计论文3篇(扩展6)

——管理会计分析报告

管理会计分析报告1

  1 案例背景

  一般意义上销售人员的工资与其销售额是息息相关的,销售额越高,工资自然也会增加。可是销售经理陈飞却遭遇了一件奇怪的事:销售利润增加了,在基本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利润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这让他十分困惑。就让我们一起来帮他看一看究竟是不是财务部计算结果出现了错误吧。

  2 问题原因及分析

  因为财务部采用了完全成本法计算利润,完全成本法下利润与产量有关,而在变动成本法下利润与销量有关。当产销量相等的时候,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算出的利润是相同的,但是当产量小于销量时,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损益就会大于按完全成本法所计算的损益,反之亦然。案例中的公司前两年的产量大于销量,而第三年的时候产量小于销量,这种情况下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利润就导致了利润额的下降。

  2.1 定量分析

  如果采用变动成本法:

  2010年:销售收入=12×100000=1200000

  变动成本=(1.2+1+1+0.4)×100000=360000 营业利润=1200000—360000—400000=440000 2011年:销售收入=12×110000=1320000

  变动成本=(1.2+1+1+0.4)×110000=396000

  营业利润=1320000—396000—400000=524000

  这样计算出来的2011年的利润就比2010年上升了。

  2.2 定性分析

  变动成本法更有利于进行各部门的业绩评价,而案例中的销售部门表现得更为明显。销售部门只对销售数量负责,销售越多则业绩越好。生产数量与销售数量之间只是简单到生产数量是销售数量的上限这样一种关系,销售部门业绩的好与坏只能根据特定时期销售数量的高低独立进行评价,当然不能根据“销量相同而产量不同时各期损益不同”这一不合逻辑的情况来评价。


管理会计论文3篇(扩展7)

——资产管理会计岗位职责

资产管理会计岗位职责1

  1.会计、财务、税务、金融、经济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2.2年以上基金会计相关工作经验

  3.企业相关税务处理工作经验优先

  4.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基金从业资格证书优先

  5.有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较强的财会专业知识和基金相关法律法规

  6.工作细致认真严谨、责任心强、具有团队精神、保密意识强

  7.良好的沟通能力

上一篇:田径训练计划3篇 田径训练教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
教案推荐
  • pi岗位职责 pi工程师的岗位职责
  • 人才培养计划通用11篇 部门人才培
  • 简述项目成本管控措施精选12篇 项
  • 暑假计划表精选20篇 制定小学生暑
  • 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陆青云林若岚全文免费阅读_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最新章节列表陆青云林若岚 第3章
  • 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全文免费阅读帝婿无双小说免费阅读_秦怀道秦琼最新章节列表秦怀道秦琼 第1章
  • 闪婚成宠海彤战胤全文免费阅读_闪婚成宠最新章节列表海彤战胤 第1章
  • 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小说全文免费阅读_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最新章节列表 第3章
  • 千亿总裁宠妻成狂全文免费阅读_海彤战胤千亿总裁宠妻成狂最新章节列表海彤战胤 第2章
  • 陆青云唐嫣陆青云唐嫣全本完整版免费阅读_ 陆青云唐嫣陆青云唐嫣全文章节目录陆青云唐嫣 第1章
  • 猜你喜欢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