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医学论文格式3篇 医学论文的基本格式

更新时间:2023-03-13 来源:互联网 点击:

医学论文格式1

  摘要:目前来华的医学留学生越来越多,我国进行国际教育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同时对我国的医疗教育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医学留学生教育是*继续教育的一部分,而心脏内科是医疗教育界最关注的科室之一,论文仅就心脏内科临床医学留学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及讨论,为医学留学生的临床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且作为继续教育模式改革的依据。

  关键词:医学留学生;心脏内科;教学质量

  随着经济持续发展,我国在高等教育、医疗等领域国际合作的日渐扩大与深入,以*为留学目的国的海外学生越来越多,医疗则是我国除汉语专业外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学科。高等医疗教育的国际化输出是提高我国医疗教育质量、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地位的有利刺激因素。为培养符合国际需求和适应国际化竞争的医学人才,现行的医学留学生教学方式主要以全英文方式运作,一方面可以帮助留学生获得第一手的资源,避免留学生毕业回国工作产生语言转换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周边国家医学教育的市场需求。然而,在医学留学生教育逐年扩大规模的现实面前,如何保证这些学生的教育质量也是医教界人士关注的焦点。英语医学学历留学生教育始于1995年,原西安医科大学招收了首批全英语教学医学学历留学生,迄今只有20年历史。而与我国原有留学生体制不同的是,原有体制是留学生学习汉语后融入本国高等教育体系,基本保留经典的汉语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历经近百年的发展,体系成熟稳固,效果不俗;而目前所有医学院校的留学生教育均为全英文教学,相对于学校现有的教学而言,这种模式相对独立,需要另起炉灶,构建全新的教学、课程、教材及评估系统,需要一支数量庞大拥有全英文教学能力、精湛专业知识和国际视野的教师队伍,需要校内外教育资源的有力支持。从国外著名医学院校到国内资深的医学院,纵观全球医学教育不难看出,优秀的医学教育需要深厚的文化传承、人文建设及庞大理论系统,这一系统的建设缓慢而难见速效。目前我国快速上马的医学留学生教育仓促间要完成体系的建设,难度之大、问题之多可以想见。本文仅就昆明医科大学医学留学生心脏内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及讨论,为医学留学生的临床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教学相长——观念的冲突与解决

  来华的医学留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东西亚、南亚等周边国家,以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为多。这些学生虽然每个人的家庭、文化和教育背景各不相同,前期的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但他们在本国受到的教育模式则多为西方教学模式,因此学习习惯亦与国内老师的要求相去甚远,在*教师眼中,他们的思维自由发散、习惯随时打断老师提问、课堂纪律差、学习针对性强但全面性差。尤其不能遵守*老师们习惯的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老师会觉得学生不够尊师及专心而影响授课积极性;学生则会觉得*老师的教授死板、照本宣科,由于缺少讨论而影响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对上述问题,我们通常尝试采用折中的办法,老师在授课时会在每一个节段留出提问时间,而与学生则在课前约定,非提问时间不可随意提问打断。在临床见习与实习过程中,由带教老师引导的教学查房,要求留学生必须身穿白大衣,不迟到,不早退,端正学习态度,爱护、尊重患者,主动自我介绍,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才能进行问诊、查体等医疗行为。针对这些东南亚学生时间观念不强、自由散漫、欠缺责任感等问题,一方面设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留学生的管理;另一方面还需要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与责任感,基本杜绝留学生仪表邋遢、组织纪律散漫、迟到早退等现象,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从普通医学生到合格的临床医生的角色转变。

  二、外语VS母语——语言是个大问题

  语言是所有接收医学留学生的医学院都会遇到的最为棘手的问题。“全英文授课”在医学留学生教育前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无可替代。但到了临床见习和实习阶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到“力不从心”。教师与留学生间的交流、留学生与病人间的交流成为教学最大的阻碍。这种阻碍,会导致留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下降。因此,如何解决语言问题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教师与留学生间的语言交流问题

  学校留学生多来自尼泊尔、印度等国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留学生们公共英语基础扎实,能无障碍用英语交流,但他们普遍有较重地方口音,故与教师的交流中存在一定障碍。当然另一方面,带教老师参差不齐的英语口语水*及相对于留学生而言的“口音”亦会影响知识的教授传播。解决教学中语言交流的问题,老师是主导,带教老师的英文语言表达能力,在对留学生的教学质量上起到关键性的影响。保证带教老师的质量才能提高留学生培养的质量。心脏内科对留学生带教老师的选择条件,首先必须具备流利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及丰富的专业外语词汇,兼顾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及教学经验。在实践中发现,带教老师的外语水*与临床教学经验往往不能兼顾,青年教师语言过关但缺乏临床经验,高年资教师则与之相反。师资力量的培训是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在这一点上,心脏内科通过科内选拔,组成英文教学的骨干团队,对该团队进行强化专业英文培训;同时,在心脏内科的对外国际交流中给予该团队额外的机会参与全程翻译,包括床旁查房及不同规模的讲座,给予团队观摩全英文课堂及床旁教学的机会。而针对师生间口音不熟悉、交流困难等问题,心脏内科在教学期间另行组织多样化的互动,给带教老师与留学生之间创造交流的机会,促进师生间相互了解,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进师生感情,为师生之间交流和教学过程架起一座桥梁,创造亲切和谐的教学氛围,从日常生活、民俗、文化到国情宗教等,使师生之间能更快地适应彼此发音,使留学生在留学期间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同时,要注重师生互动过程中的信息反馈,让留学生开展评教评学的活动,让他们在互动中提出对教学的意见与建议,以激励师生共同促进教学工作的进步,做到教学相长。

  (二)医患间语言交流问题

  在医学生的教育中,与师生语言障碍同等重要的是医患间的语言障碍,这种障碍对教学的影响更加突出。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在临床见习和实习过程中,留学生需要到病房与患者密切交流,准确采集患者病史,顺利进行体格检查等。留学生中的绝大多数人未进行过正规的中文学习或培训,这给留学生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带来更大的困难;另一方面,我国患者中的英语交流能力几乎为零;双方语言的问题,最终将导致临床见习和实习中的`有些关键步骤常难以顺利进行,在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及简单操作等常规临床工作中即使有带教老师帮助翻译,有部分同学仍很难顺利地完成。针对解决留学生与患者语言沟通障碍的问题,心脏内科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医学留学生教育前期,通过开设中文学习班,主要学习日常问候语如:您好、早上好、谢谢、不客气,您哪里不舒服?等,以及与心内科相关的症状用语如:胸闷、胸痛、心悸、头晕、呼吸困难等,开展此中文学习班的目的就是快速解决医学留学生在临床见习和实习中和患者沟通交流遇到的一些语言问题,此学习班不仅提高了医学留学生的汉语水*,而且通过对汉语词汇的认识及词汇来源的一些了解,使得他们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有了初步的印象。二是心脏内科借鉴了华西医科大*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简称SP)介入教学活动的经验,培训了一批英文基础较好的研究生做志愿SP,充当模拟患者角色,以克服留学生中文基础较差,尚难以与临床患者进行顺畅沟通的困难。标准化病人是指从事非医技工作的正常人或轻症患者,经过培训后,能准备表现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或)病史而接受临床检查者,旨在恒定、逼真地复制真实临床情况,发挥扮演患者、充当评估者和教学指导3种功能。自1990年开始,由九江医学专科学校、华西医科大学、浙江医科大学三校协作,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赞助,启动将SP引进国内的医学教育。此模式不仅能帮助留学生进行临床实践和交流能力培训,而且有助于加强心脏内科研究生自身的理论和技能训练,同时也加强英语口语交流能力的训练,使他们今后有机会留学国外,更能适应国际竞争和对外交流的需求。三是由带教老师引导的半英语半中文式查房,即英汉双语教学,选取病情稳定的典型病例患者,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让汉语较好的留学生对其进行病史采集,不能用中文表达的由带教老师翻译,其他留学生可以补充询问,带教老师在一旁全程指导,之后由一名留学生完成体格检查,最后对此病例进行总结讨论,培养他们诊断治疗疾病的临床思维能力。此英汉双语教学模式吸取了全英文教学和经典的汉语教学模式的优点,因此更有利于医学留学生的接受,同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阶段性地和留学生们互相交流,及时的改善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三、教学方式的融合:传统VS现代

  传统的医学教育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缺乏讨论;这种教学的优点是知识传授系统且全面,缺点在于易忽略细节,泛泛而谈,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欠佳。而这种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在留学生教育中更显弊端:由于语言障碍,授课教师以非母语授课,其授课质量及讲解程度必然会受到较大限制,课堂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临床教学则更为突出,病例分析及思路讲解由于其即时性及随机性,教师备课不易,讲解深入程度更容易受影响。而在这种教学方式里学生多为被动接受,在语言受限的前提下,学生积极性会受到极大限制,影响教学质量。现代医学教育强调以临床问题为中心,打破学科界限,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积极性,将各学科知识有机融合。这一教学方法的代表即是PBL(Problem-Based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由美国医学教育家Barrows教授于1969年创立的一种教学模式。心脏内科在医学留学生教学、临床见习及实习课程中采用这种模式,通过以具体病例及问题为基础、留学生为主体、带教老师侧面引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激发留学生的问题意识,调动思考的积极性,增加了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旨在培养留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达到提高留学生理解并有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心脏内科是专业极强的学科,学习中的理解涉及解剖、生理、病理生理、药理、心电图学、电生理学及影像诊断学等多个学科,知识点多,知识体系繁杂,记忆及理解都相对困难。对以中文母语教授的学生尚且如此,以英文为主要语言学习的留学生而言,就更多了一个老师教授困难的障碍。为能让留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心脏内科知识,培养其自行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心脏内科在课堂讲学及床旁见、实习过程中均采用PBL教学法,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的风气并增强临床思维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在课堂讲学中,适当根据讲学内容穿插病例,并有针对性地提问。而在临床带教前,心脏内科专门组织人员编写典型教学病例,课前给予病案、问题及参考书目。课中教师以临床典型病例为中心,针对临床面临的具体问题引导讨论,让留学生自主进行分析、诊断,并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及策略。

  四、重视度的提高:带教教师and管理部门

  随着学校医学教育与国际的接轨,将会有更多留学生来学校学习深造。因此留学生教育对学校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学校国际学院及各个教学医院已经在思想上认识到医学留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切实进行带教教师的培训和留学生的管理已经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但是,各个教学医院除了落实好国际学院留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外,还应严格按照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对留学生进行管理,切实做到留学生管理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各临床科室应建立留学生实习管理档案,由科室教学秘书或教学专干负责,作为出科考核的一部分,使留学生更加重视临床实习。

  总之,对于我校及多数医学院校来说,医学留学生的临床实习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教学与管理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还很多。需要在以后的临床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汲取新知识,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改革,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则医学留学生教育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收获。综上所述,提高医学留学生的教育质量在于发现问题后及时地找到针对该问题的处理对策。比如留学生课堂的学习习惯与老师期望的不同,我们约法三章,彼此互相尊重、教学相长;由全英文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英汉双语教学模式,让国外留学生也对*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教学方式发展为SP介导的模拟教学和PBL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这些教学方式更能为留学生接受,并且培养了留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及创新精神。当然,我们需要借鉴国家重点医学院校的留学生培养教育经验和模式,让学校的留学生培养更加成熟。如果可以将带教老师送入到国家重点医学院校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的话,将能更直接地感受重点医学院留学生的培养,但这需要高校管理部门的通力合作。随着心血管病学的迅速发展,国际学术交流的日益深化,心脏内科医学留学生的培养工作对带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必须不断地改进教学模式,应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教会留学生尽快将心脏内科理论知识综合应用,掌握心脏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方法,锻炼其独立思考、独立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冬梅,王周凯欣,颜时姣等.留学生临床医学本科(MBBS)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J].基础医学教育,2014(8).

  [2]李治国.医学留学生教育模式及管理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6.

  [3]左川,曾静,付*,欧阳钦,王一*.临床医学教学中标准化病人的应用与实践[J].西部医学,2008(6).

  [4]高雪.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在医学教育中的利与弊[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4(1).

医学论文格式2

  谈谈药学服务在骨科患者围术期合理用药的作用

  “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模式和药学服务已逐渐成为医院药学发展的新方向,临床药师开展的药学干预、药学指导、药学服务等项工作,不仅在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药学管理与药学服务也已成为医院药学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新课题。本文就2011-2014年在我院骨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药学服务在骨科住院患者围术期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9月在我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19例,男68例,女51例,年龄44~81岁,*均(65.7±9.4)岁;其中股骨颈骨折8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9例,陈旧性股骨干骨折10例,强直性骨脊柱炎并髋关节强直2例;合并高血压39例,冠心病27例,糖尿病24例,慢性支气管炎及肺心病9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38例,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81例。以开展药学服务的时间为分界点将119例患者分为2011年3月~2012年6月开展药学服务前入院的对照组和2012年7月~2014年9月开展药学服务*院的观察组。

  其中对照组37例,男15例,女22例,*均年龄(6*±8.1)岁;其中股骨颈骨折27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6例,陈旧性股骨干骨折3例,强直性骨脊柱炎并髋关节强直1例;合并高血压12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7例,慢性支气管炎及肺心病3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11例,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26例;观察组82例,男53例,女29例,*均年龄(64.8±7.7)岁;其中股骨颈骨折6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3例,陈旧性股骨干骨折7例,强直性骨脊柱炎并髋关节强直1例;合并高血压27例,冠心病19例,糖尿病17例,慢性支气管炎及肺心病6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27例,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5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均年龄、骨折类型与治疗方法、合并症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符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指征,均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且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标准术式治疗与整体护理,对照组在围术期常规应用镇痛剂、抗生素及治疗并发症的药物,观察组在围术期增加药学服务,由临床药师指导、干预临床用药。药学服务措施包括:(1)药师深入科室,积极参与科室的会诊、查房和药物应用方案的制定。一是了解每位患者和整个科室的用药情况,对于药物应用不合理情况进行登记、分析,实施药物品种、数量的使用监督,检查及限制等药学干预服务措施;二是开展合理使用药物相关知识的讲座、培训与合理用药咨询工作,更好地普及合理使用药物的相关知识,提高临床医生对合理使用药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三是对科室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尤其是术后镇痛剂、抗生素及其他特殊药物的应用,要反复核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及合理性,对药物应用不合理情况及药学干预服务结果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上报医院并反馈给科室及责任医生,责成其整改并跟踪检查,将考核结果与科室及责任医生的经济利益挂钩。(2)积极开展药学服务,临床药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掌握药学领域的新动态,努力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在有新药应用于临床时,要及时与临床医生进行交流、沟通,讲解新药的优点、应用方法、注意事项等,确保药物使用安全、经济、高效。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围术期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抗生素使用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对治疗与药学服务的满意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围术期不合理用药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围术期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

  2.2两组围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抗生素使用种类数、使用天数和药物费用等指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术后6个月至3年随访,依据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1]评价手术效果,其中对照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1.08%,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0.49%,两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两组患者满意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治疗及药学服务的满意率为85.36%,对照组患者对治疗及药学服务的满意率为70.27%,两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26,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药物治疗学专业化、科学化的不断发展,临床药师开展的药学干预、药学指导、药学服务等项工作,在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药物治疗效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临床药学服务是在面向临床、以病人为中心、服务患者的前提下,以达到提高药物治疗水*、促进药物合理应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临床药学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临床药师在药学服务与药学干预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与重要职责,尤其是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对我院开展药学服务前后在骨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围术期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抗生素使用情况、临床治疗效果、患者对治疗及药学服务的满意情况等指标,探讨开展药学服务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面的价值。

  结果显示,开展药学服务后,虽然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患者在围术期不合理用药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围术期抗生素使用种类、使用天数、所需费用等指标也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观察组患者对治疗及药学服务的满意率也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由此表明,开展药学服务对于降低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有重要意义,能够明显改善围术期抗生素合理使用情况。

  临床药师在开展药学服务、减少不合理用药方面发挥的作用包括(1)充分体现了临床药师的作用,临床药师能够透彻掌握临床药物的用途,可从专业角度干预患者用药,避免重复用药和滥用药物事件的发生;(2)可以及时向医护人员介绍新药信息和指导新药的临床应用、监督,确保用药安全、高效、合理;(3)能够以专业人员的身份为患者讲解药物治疗的原理、机制和用药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避免患者不规范用药。

  综上所述,开展药学服务对于降低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有重要价值;而临床药师深入科室,直接参与临床药物使用,不仅能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经济的药品,而且可以与临床医生及患者直接沟通,提高工作质量与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毛宾尧.人工髋关节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18-290


医学论文格式3篇扩展阅读


医学论文格式3篇(扩展1)

——医学论文参考文献格式3篇

医学论文参考文献格式1

  [1]陆红梅.视疲劳中医理论探讨及用药规律分析[D];扬州大学,2010.

  [2]叶建东.视疲劳诊断、病因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J].*疗养医学,2014,03): 210-2.

  [3]张仁.透刺为主治疗视疲劳的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7,09): 9-11.

  [4]李尖.视屏显示终端与视疲劳及潘光不正[J].临床医药实践,2006,08):589-91.

  [5]张秀云.新型饮食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04, 10): 22-4.

  [6]张广琴.中青年视疲劳与视屏终端[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1,19):16-7.

  [7]陈丽君.利用传统医学经络调理法改善视疲劳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8]潘小云.加味六君子汤治疗视疲劳40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0,02): 130.

  [9]黄文刚.中药熏蒸联合眼部穴位按摩改善视疲劳症状的疗效观察[J].*中医眼科杂志,2014,04): 251-4.

  [10]Johnson E J. A biological role of lutein [J]. Food Rev Int,2004,20(1); 1-16.

  [11]Christen W Q Liu S,Glynn R J,et al. Dietary carotenoids, vitamins C and E, and risk of cataract in women [J]. Arch Ophthalmol, 2008, 126(1): 102-9.

  [12]Bone R A,Landrum J T,Dixon Z,et al. Lutein and zeaxanthin in the eyes,serum and diet of human subjects [J]. Exp Eye Res, 2000,71(3): 239-45.

医学论文参考文献格式2

  [1]程牛亮.生物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99-311.]

  [2]毛羽扬.食盐在烹饪调味中的作用[J].*调味品,1999,5.

  [3]岩濑荣一.盐及其化学[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60:10-36.

  [4]苏敬.新修本草[M].群联出版社,1955.

  [5]金明宫.竹盐的烤熔熏制法[J].中小企业科技,2003,7:019.

  [6]潘进富,张成霞.化学教育[M].1999,20 (6):3-4.

  [7]李卫*.功能性保健食盐的开发研究[J].海湖盐科技资料,2000(8):1-6.

  [8]王琦.王琦方药应用31论[M].2012:250-267.

  [9]陈敏章,邵丙杨.中华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77-2481.

  [10]高钦颖.韩国仁山竹盐治疗胃病15例[J].陕西中医,1994,15(7):298.

  [11]美国NKF-K/DOQI工作组.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

  [12]郭义敏,刘颖,陈历明.近端肾小管碳酸氢根重吸收的分子机制及代谢性酸中毒[J].生理学报,2014,66(4): 398~414.

  [13]Moon, et al. The Intrinsic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Bamboo Salt against Salmonella enteritidis[J]. Molecular and Cellular Toxicology, 2010,6(1): 109-109.


医学论文格式3篇(扩展2)

——护士医学论文

护士医学论文1

  摘要:粘连性肠梗阻是A,JL普外科常见病,其主要由于肠道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引起,进而导致肠壁形态学和功能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引起全身性生理紊乱,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排便排气停止及肠鸣音亢进等,对患儿的危害性较大,且死亡率较高 。本院2009年12月一2010年l2月对5O例肠梗阻患儿的围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00例均为本院收治的小儿粘连性肠梗阻的患儿,所有病例全身状况良好,无心、肝、 肾等器官合并症,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6个月~14岁,*均年龄(7.1±2.3)岁。就诊时间2~72h。其中粘连性肠梗阻6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7例,其他类型肠梗阻23例;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x线腹部*片可见多个肠袢气液*面。

  将患儿按照人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具体方法如下。

  1.2.1 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小组结合本院实际情况,事先让患儿家长了解应用临床路径的有关问题,了解住院期间的护理目标。

  对进入临床路径的患儿,由床位医生、责任护士进行评估,制定临床护理路径。

  理措施在临床路径表变异分析栏中做好记录。

  1.3 评价指标比较2组患儿的治愈率、家长健康知识的达标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家长的满意率。①健康教育知识知晓情况: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共1O项内容,包括入院指导、术前生化检查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处置、药物术前准备、术后饮食、活动、术后的*、促进肠蠕动的方法及出院指导,每项10分,满分100分,得分I>80分患儿视为健康教育达标。② 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护理质量调查表,包括主动服务、态度热情、心理支持、关爱患儿、健康教育等5个方面及总体服务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结果以( ±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护理效果比较

  2组治愈率均是100% ,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7.9±2.3)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1.2±3.1)d,t= 5.12,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2组患儿家长满意率比较

  3. 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创伤、炎症、出血后而造成肠管之间、肠管腹膜、网膜之间粘连,本病发展快病情多变,若保守治疗72 h无效或出现绞窄性肠梗阻时应行手术治疗。围术期的护理对于疾病的康复意义重大。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现代的.整体护理模式,以入院指导、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指导等护理手段为纵轴,以时间为横轴,将整体护理计划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不仅能够保证护理服务的优质与完整,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同时也能够实现医疗过程参与者间的信息共享 。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后观察组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内容达标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通过系统健康教育,使患儿家长掌握了相关知识,能主动配合医疗护理操作,有意识地指导患儿预防了术后并发症。

  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家长的满意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这表现出临床护理路径是一个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的健康服务模式,其能够有效利于卫生资源,降低医疗费用,且其通过健康宣教,加强护患交流,满足患儿及家属的合理要求,在提高患儿对护理满意度的同时,也促进了医院社会效益的提高。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肠梗阻围术期中的应用有利于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家长的满意率。


医学论文格式3篇(扩展3)

——眼科医学论文

眼科医学论文1

  氟碳液体(Perfluorocarbon liquid)是有机烃中的氢被氟取代的一组化合物,一般有6个以上碳原子,也可含氧、氮、硫原子,可以通过多种 方法 合成[1]。无色透明,高比重,低粘度,不溶于水,生物化学性质稳定,无毒性,其优良的氧和二氧化碳溶解度,可以用来制造人造血液[2]。自1987年 Chang[3]首次在眼科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作为流体动力操作工具(Hydrokinetic manipulation tool)应用已经近20a。本文就氟碳液体在眼科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作一回顾性综述。

  1氟碳液体眼科实验研究

  1982年Haidt 等[4]首次将氟碳液体注入动物眼内,观察到氟碳液体在动物眼内有鱼卵样(fish egg appearance )变化。以后用作眼科应用实验研究的氟碳液体有氟化多醚(Perfluoroether)[5],全氟三丁胺(Perfluorotributylamine)[6],全氟菲(Perfluorophenanthrene)[7],全氟辛烷(Perfluorooctane)[8],全氟萘烷(Perfluorodecalin)[9,10],全氟乙基环己烷(perfluoroethylcyclohexane)[11],全氟三正丙烷(Perfluorotri-n-propylamine)等[12,13]。氟碳液体注入眼内对视网膜的 影响 主要表现为下方与氟碳液体接触的视网膜外丛状层变窄,感光细胞核减少,感光细胞外节损害。氟碳液体注入视网膜下[14]会引起视网膜内外核层的水肿,外节段变性,亦可以发现氟碳液体被吞噬现象。氟碳液体在前房内可以引起下方与氟碳液体接触的角膜内皮细胞缺失与水肿。Versura 等[15]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查了全氟萘烷玻璃体替代的组织学结果,在不同眼组织基质、氟碳液体泡周围发现了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片断,提示有免疫反应发生。资料显示氟碳液体在眼内存留,对视网膜的影响不仅与氟碳液体的纯度有关,还与氟碳液体的原子构成有关,仅含氟、碳原子的氟碳液体要比含氧、氮原子的氟碳液体眼内耐受性好。也有 文献 [16]认为氟碳液体对视网膜的影响仅是其比重2倍于水的重力物理作用。玻璃体腔内注入氟碳液体后ERG的变化认为是氟碳液体的绝缘作用,氟碳液体取出后波形会逐渐恢复。新的研究提出了氟碳液体引起视网膜变化的新假设[17]:氟碳液体阻止Müller细胞的内终足将视网膜内的钾离子虹吸到玻璃体腔,视网膜外层钾离子增加,引起神经组织变性和反应性胶质增生。

  1.1氟碳液体对培养纤维细胞的影响[18] 为观察氟碳液体的生物化学稳定性,我们将纤维细胞种植于氟碳液体与培养基的界面,观察纤维细胞的生长情况,含没有完全氟化的氢的氟碳液体,纤维细胞有附着生长、增殖活跃,氧化铝处理氟碳液体,可以去除氟碳液体中含氢杂质(未完全氟化物质),减少纤维细胞生长增殖。

  1.2氟碳液体对血视网膜屏障的影响[19] 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入全氟辛烷0.3mL,兔静脉注射荧光素,荧光光度计测量前房,玻璃体荧光含量,观察氟碳液体对血视网膜屏障的影响,结果术后第1d前房荧光含量与对照有显著差异,术后第7d玻璃体荧光含量与对照有显著差异,长期研究(7wk)没有发现血视网膜屏障渗透性增加。

  1.3氟碳液体玻璃体替代后的氧动力学研究[20,21] 氟碳液体中的CF3的自旋晶格释放时间是其氧分压的敏感快速指标,兔眼玻璃体腔充满全氟三丁胺后动物吸入950mL/L氧气,50mL/L二氧化碳,19F核磁共振光谱仪测定氟碳液体中氧分压变化,氟碳液体氧摄入与时间常数是一条简单指数曲线159±110min(mean±SD,n =3)。动物改吸空气,氟碳液体中氧清除与时间常数也是一条简单指数曲线59.8±9.6min(mean±SD,n =4)。氟碳液体注入玻璃体腔以前纯氧灌注,注入兔玻璃体腔后动物吸入空气,氧分压变化与时间常数也是一条简单指数曲线69.6±12.6min(mean±SD, n =4)。临床上氟碳液体在手术后存留位于视网膜表面,19F磁共振光谱仪测定氟碳液体内氧分压代表视网膜表面的氧分压,可以用来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疾病视网膜内层的氧分压。

  1.4氟碳液体与硅油的联合应用[22-27] 早期认为氟碳液体不溶于硅油,利用两者不同的比重,两者联合应用注入玻璃体腔可以分别对下方和上方的视网膜起顶压作用(1mL硅油向上的作用力是0.06g,0.3mL氟碳液体向下的作用力是0.25g),动物实验氟碳液体和硅油联合应用注入玻璃体腔可以阻止玻璃体切除后玻璃体腔注入成纤维细胞诱导的视网膜脱离。临床上也成功应用,在氟碳液体和硅油注入玻璃体腔数周后两者之间的液*清晰。以后有人报道在临床视网膜复位手术过程中使用氟碳液体后硅油填充的病例取硅油时有“重”硅油沉在下方难以取出,因为这种物质既不象硅油自动上浮,也不象氟碳液体那样粘度低容易吸出,经检验是残余氟碳液体与硅油、水的混合物,体外实验证实硅油不溶于氟碳液体,但相当量氟碳液体可溶于硅油。硅油的粘度不影响氟碳液体溶解度。

  1.5氟碳液体细菌培养 氟碳液体在眼科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广泛应用是否会增加细菌污染和感染的机会,MorEira等[28]将金葡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接种于全氟辛烷,生理盐水,37℃孵育箱保存,接种后0、72、168、240h分别取接种样本*板细菌培养24h, 计算 细菌克隆,结果金葡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无法在全氟辛烷中生长, 我们认为不能单以氟碳液体中缺乏营养来解释,因为细菌在生理盐水中生长良好。氟碳液体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不易被细菌污染,不增加感染机会。

  1.6氟碳液体对凝血的影响 MorEIra 等[29]研究了氟碳液体在体外,体内对凝血的影响。健康志愿者血标本加入一定量氟碳液体,测定凝血时间,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内源凝血通路),一期凝血酶原时间(外源性凝血系统),结果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体内实验,Moreira 比较了玻璃体切除后视网膜大动脉出血注入氟碳液体和林格氏液,在相同灌注压高度下,前者止血时间较后者短,两者有显著差异。我们认为氟碳液体在玻璃体腔内有很好的止血作用,特别是当出血来源多无法确定时。但氟碳液体促进止血的机制并不清楚。

  2氟碳液体的眼科临床应用

  2.1严重PVR视网膜脱离[30,31] 氟碳液体最早用于一般玻璃体切除,剥膜也无法复位的严重PVR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后,注入氟碳液体,其高比重将视网膜压*,视网膜下液体从原有前部裂孔溢出无须在后极部作视网膜切开,氟碳液体使视网膜相对固定,更有利于视网膜前剥膜。视网膜收缩粘连严重的病例,估计氟碳液体也不能将视网膜压*,可先注入少量氟碳液体固定视网膜后极部,再作剥膜,视网膜切开,切除,再注入氟碳液体压*视网膜,做视网膜光凝,巩膜冷凝,外加压环扎,置换眼内填充。

  2.2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32,33] 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在玻璃体切除剥膜后注入氟碳液体,翻转的视网膜瓣会充分复位,视网膜与色素上皮紧贴,裂孔常闭合成一细沟,直接眼内光凝或巩膜外冷凝的位置精确,效果更好,冷凝产生的色素上皮细胞播散少,如PVR不严重,可以不做巩膜环扎,在气液交换时放慢速度,可以防止视网膜瓣向后滑动,可以置换眼内填充,也可以将氟碳液体留在眼内,待视网膜与色素上皮粘连,适当时再置换眼内填充。

  2.3脱位晶状体、人工晶状体[34,35] 玻璃体切除后,充分游离脱位晶状体,人工晶状体,注入氟碳液体,其高比重可以将晶状体浮至玻璃体中央超声粉碎或切割,可以将人工晶状体上浮至后房,重新固定或取出、置换,避免眼内反复操作,晶状体、人工晶状体掉落对视网膜的损伤,如有视网膜脱离可同时处理。

  2.4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36,37] 玻璃体积血病例待玻璃体后脱离是减少玻璃体切割并发症的重要条件,氟碳液体在玻璃体积血手术中不与血液混合,手术视野清晰,在积血的玻璃体和视网膜之间形成一保护屏障,对于没有玻璃体后脱离的病例可以在玻璃体后界膜作小孔后注入氟碳液体分离玻璃体后界膜与视网膜,减少视网膜并发症。

  2.5脉络膜上腔出血[38,39] 脉络膜上腔出血如没有眼 内容 脱出可以手术 治疗 ,氟碳液体改善了这些患者的预后。360度剪开球结膜,角膜缘后4mm,3个象限做*行角膜缘3mm巩膜切开,从颞下象限(无晶状体眼从角巩缘,有晶状体从睫状体*坦部)刺入30号细长针至玻璃体腔看到针尖,缓慢注入氟碳液体,用棉签轻压眼球使脉络膜上腔出血从巩膜切口中溢出,除去脉络膜上腔出血后,再做玻璃体切除。

  2.6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40-42] 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在引流视网膜下液体后注入氟碳液体,再作内界膜剥离,由于有氟碳液体的重力对抗作用,视网膜比较稳定,剥膜操作似比原来容易,在剥离内界膜时如使用吲哚青绿染色,少量氟碳液体除可以压*视网膜还可以防止吲哚青绿进入视网膜下。

  2.7早产儿视网膜病变[43] 严重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手术很困难。二通道玻璃体切割,巩膜切口作在虹膜根部后面,玻璃体切割器械直接插入晶状体,在晶状体囊内吸除晶状体皮质和核,晶状体前囊保留到最后切除。后囊与浓缩的前部玻璃体如用玻璃体切割器抓不牢,或是闭漏斗,可以用玻璃体剪剪开,23号长针注入氟碳液体2mL在视网膜前面,后部视网膜被压*,前部再用玻璃体剪作放射切开,避开视网膜和新生血管,空间扩大后可进一步注入氟碳液体,视网膜下液体可以从作在角膜缘后6mm的巩膜切口排出。即使撤掉灌注光纤,氟碳液体仍维持眼球形状,视网膜足够*后,更换眼内填充。关闭巩膜切口后,赤道部作巩膜环扎,前部新生血管组织予冷凝。

  2.8化脓性眼内炎[44] 化脓性眼内炎玻璃体腔充满致密脓性团块,与视网膜粘连很紧,玻璃体切除时很容易伤及视网膜。为了使玻璃体切除容易些,预先注入少量氟碳液体沉至——能支撑氟碳液体的*面,可以是停留在炎性膜表面,也可能直接到达视网膜,玻璃体切除时仔细分辨,如是炎性膜则继续切除,氟碳液体再下沉,直至视网膜。氟碳液体有利于整个切除过程中对视网膜的保护。

  2.9与t-PA联合应用治疗黄斑下出血[45] 老年性黄斑变性黄斑出血,在玻璃体切除后,黄斑下积血可以用t-PA液化,再用氟碳液体将积血挤入玻璃体腔后吸除。

  2.10其他 氟碳液体在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6],脉络膜缺损视网膜脱离[47],视网膜多发裂孔[48],视网膜劈裂[49],眼球内异物[50],中心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引起的大泡性视网膜脱离[51],人工角膜视网膜脱离[52],脉络膜肿瘤切除[53],去除视网膜下气体[54],黄斑转位[55]等手术中也有成功应用。

  2.11氟碳液体在眼内的B超,CT,MRI图像[56-58] 氟碳液体在手术后可以存留眼内,B超图像显示氟碳液*于眼球最低位置,氟碳液体内部为一无回声区,表面为回声增强线,氟碳液体后有一串类似金属异物的伪像。氟碳液体在CT中显示不透光影,可以显示氟碳在眼内的分布。氟碳液体在眼内MRI检查T1W,T2W显示显著低信号,无法评价视网膜。

  2.12氟碳液体临床应用选择,眼内保留时间及并发症 动物实验已证实仅含氟碳原子的氟碳液体如全氟菲(Perfluorophenanthrene)比含氧氮原子的氟碳液体如全氟三丁胺(Perfluorotributylamine)眼内耐受好,选择毫无疑义。有文献比较了临床常用的全氟辛烷(Perfluorooctane)与脱氢全氟菲[59,60](Perfluoroperhydrophenanthrene)临床应用结果,全氟辛烷屈光指数1.27,蒸发压52mmHg,粘度0.69centistoke,脱氢全氟菲屈光指数1.33(与生理盐水和房水极近似),蒸发压<1mmHg,粘度8.3centistoke,全氟辛烷与生理盐水的屈光指数区别、高蒸发压、低粘度使其在临床手术过程中更容易取干净。术后角膜异常,眼压升高的发生率比脱氢全氟菲低,但两者应用后视网膜复位率无显著差异。为提高脱氢全氟菲的表面能见度,Liang等[61]将全氟辛烷与全氟脱氢菲按不同比例混合,改变屈光指数后使用。术中使用氟碳液体并发症主要为氟碳液体进入视网膜下,大多数文献认为后极部大裂孔不能使用氟碳液体,全氟菲18dynes/cm的表面张力可以阻止其从小于0.5视盘直径的裂孔进入视网膜下[37,62-64],Han 等[65]报道,在视网膜切除,切开后只要解除所有的视网膜牵引,氟碳液体注入可以超过视网膜切开的后缘,19例患者只有1例发生氟碳液体进入视网膜下。一旦氟碳液体进入视网膜下,除从原视网膜裂孔吸除外还可以作后极部视网膜切开引流。文献报道视网膜下残留的氟碳液体[66-69]可以用39号弹性管道在氟碳液体旁切开,将管道伸入氟碳液体泡内吸除,术后视力得到提高。文献均认为氟碳液体在眼内保留一段时间可引起视网膜,角膜内皮损害,仍有将氟碳液体在手术后留在眼内作眼内填充,待视网膜与色素上皮形成粘连。Tanji等[70]报道将脱氢全氟菲在患者眼内保留了3d~9wk(*均3.3wk),Blinder 等[71]将全氟菲在患者眼内保留了5d~4wk,术后保持坐位或仰卧位,取得满意临床效果。并发症为白内障,视网膜脱离复发,PVR复发,低眼压,黄斑皱折,高眼压,前房渗出,发生率与其他玻璃体手术硅油填充后相似。有个案报道[72]残留氟碳液体在眼内可引起巨细胞炎症反应。

  3小结

  重水(氟碳液体)以它特殊的物理、化学特点,作为流体动力操作工具(hydrokinetic manipulation tool)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应用,极大的方便了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提高手术成功率。临床效果得到时间的'检验,甚至有文献[73]建议玻璃体切割时用氟碳液体作灌注液。但氟碳液体作为玻璃体替代物不能像硅油那样在玻璃体腔内长期保留。

  【参考文献】

  1 Dale B. Fluorocarbons: Properties and Syntheses. Federat Proceed ,1975;34:1444-1448

  2 Maugh H. Perfluorochemical emulsion: Promising blood substitute. Science ,1973;179:669

  3 Chang S. Low viscosity liquid fluorochemicals in vitreous surgery. Am J Ophthalmol ,1987;103(1):38-43

  4 Haidt SJ, Clark LC Jr, Ginsberg J. Liquid perfluorocarbon replacement of the eye.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1982:22(ARVO Supple):242

  5 Miyamoto K, Refojo MF,Tolentino FI, Fournier GA ,Albert DM. Perfluoroether liquid as a long term vitreous substitute. Retina ,1984;4(4):264-268

  6 Chang S, Zimmerman NJ, Iwamoto T ,Ortiz R,Faris D. Experimental vitreous replacement with Perfluorotributylamine. Am J Ophthalmol ,1987;103(1):29-37

  7 Stolba U, Krepler K, Pflug R ,Velikay M,Wedrich A,Binder S. Experimental vitreous and aqueous replacement with perfluorophenanthrene. Retina ,1997;17(2):146-153

  8 Eckardt C,Nicolai U,Winter M ,Knop E..Experimental intraocular tolerance to liquid perfluorooctane and perfluoropolyether. Retina ,1991;11(4):375-384

  9 Versura P, Cellini M, Torreggiani A, Ber*ni. B, Rosso A, Moretti M, Carammzza R. The biocompatibility of silicone,fluorosilicone and perfluorocarbon liquids as vitreous tamponades. Ophthalmology ,2001;215(4):276-283

  10 Mertens S,Bednarz J,Richard G Engelnann K. Effect of perfluorodecalin on 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and human corneal endothelium in vitro . 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 ,2000;238(2):181-185

  11 Sparrow JR, Matthews P, Iwamoto T, Ross R, Gershbein A, Chang S. Retinal tolerance to intravitreal perfluoroethylcyclohexane liquid in the rabbit. Retina ,1993;13(1):56-62

  12 Bryan S, Friedman SM, Mames RN, Margo CE. Experimental vitreous replacement with perfluorotri-n-propylamine. Arch Ophthalmol ,1994;112(8):1098-1102

  13 Peyman GA, Soheilian M, Luo Q, Moshfeghi D, Schweighardt FK. Intravitreal tolerance of a new perfluorocarbon vitreous replacement. Can J Ophthalmol ,1996;31(7):345-349

  14 De Queiroz JM. Subretinal perfluorocarbon liquids: An experimental study. Retina ,1992;12(suppl):33-39

  15 Versura P, Cellini M, Torreggiani A, Ber*ni B, Rossi A, Moretti M, Caramazza R. The biocompatibility of silicone,fluorosilicone,and perfluorocarbon liquid as vitreous tamponades:An ultrastructur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phthalmolgy ,2001;215(4):276-283

  16 Stolba U, Krepler K, Velikay-Parel M, Binder S. The effect of specific gravity of perfluorocarbon liquid on the retina after experimental vitreous substitution. 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 ,2004;242(11):931-936

  17 Winter M, Eberhardt W, Scholz C, Reichenbach A. Failure of potassium siphoning by Muller cells:a new hypothesis of perfluorocarbon liquid induced retinopathy .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0;41(1):256-261

  18 Sparrow JR, Ortiz R, Macleish PR, Chang S. Fibroblast behavior at aqueous interface with perfluorocarbon,silicone,and fluorosilicone liquids.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1990;31(4):638-646

  19 Green K, Slagle T, Chaknis MJ, Cheeks L, Chang S. Perfluorocarbon effect on rabbit blood retinal barrier permeability. Ophthalmic Res ,1993;25(3):186-191

  20 Berkowitz BA, Wilson CA, Hotchell DL. Oxygen kinetics in the vitreous substitute perfluorotributylamine:A 19F NMR study in vivo.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1991;32(8):2382-2387

  21 Ito Y,Berkowitz BA.MR studies of retinal oxygenation.Vision Res ,2001;41(10-11):1307-1311

  22 Sparrow JR, Jayakumar A, Berrocal M, Ozmert E, Chang S.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the combined use of vitreous substitutes of high and low specific gravity. Retina ,1992;12(2):134-140

  23 Peyman GA, Conway MD, Soike KF Clark LC Jr. Long term vitreous replacement in primates with intravitreal vitreon or vitreon plus silicon oil. Ophthalmic Surg ,1991;22(11):657-664

  24 Sleep TJ, Luff AJ, In vivo formation of heavy oil. Retina ,1999;19(3):251-255

  25 Hoerauf H, Faude F, Menz DH, Dresp J, Wiedemann P, Laqua H. Determination of the solubility of perfluorocarbon liquids in silicon oil in vitro and vivo . Retina ,2002;22(2):163-168

  26 Ciardella AP, Langton K, Chang S. Intraocular dispersion of perfluorocarbon liquids in silicone oil. Am J Ophthalmol ,2003;136(2):365-367

  27 Friberg TR, Siska PE, Somayajula K, Williams J, Eller AW. Interactions of perfluorocarbon liquids and silicone oil as characterized by mass spectrometry. 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mol ,2003;24(10):809-815

  28 MorEira CA, Bryk A, Kmomatsu MC, Vanzo LC. Bacterial growth in perfluorocarbon liquids:An in vitro study. Retina ,2001;21(5):533-535

  29 MorEIra CA, Uscocovich CE, Moreira AT. Experimental studies with perfluorooctane for hemostasis during vitreoretinal surgery. Retina ,1997;17(6):530-534

  30 Chang S, Ozmert E, Zimmerman NJ. Intraoperative perfluorocarbon liquids in the management of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Am J Ophthalmol ,1988;106(6):668-674

  31 Banker AS, Freeman WR, Vander JF, Flores Aguilar M, Munguia D. Use of perflubron as a new temporary vitreous substitute and manipulation agent for vitreoretinal surgery. Retina ,1996;16(4):285-291

  32 Millsap CM, Peyman GA, Mehta NJ, Greve MD, Lee KJ, Ma PE, Dunlap WA. Perfluoroperhydrophenanthrene in the management of giant retinal tears :Results of a collaborative study. Ophthalmic Surg ,1993:24(11):759-762

  33 Ambresin A, Wolfensberger TJ, Bovey EH. Management of giant retinal tears with vitrectomy, internal tamponade and peripheral 360 degrees retinal photocoagulation. Retina ,2003;23(5)622-628

  34 Verma L. Gogoi M, Tewari HK, Kumar A, Talwar D. Comparative study of vitrectomy for dropped nucleus with and without the use of perfluorocarbon liquid. Acta Ophthalmol Scand ,2001;79(4):354-358

  35 Roldan-pallares, Sanchez M. Vitreous luxated PC-IOLs:Complication. J Fr Ophthalmol ,2002;25(2):154-160

  36 Soheilian M, Peyman GA, Wafapoor H, Navarro GC, Thompson H. Surgical management of traumatic retinal detachment with perfluorocarbon liquid. The vitreon group. Int Ophthalmol ,1996-97;20(5):241-249

  37 Desai UR, Peyman GA. Perfluorocarbon liquid in traumatic vitreous hemorrhage and retinal detachment . Ophthalmic Surg ,1993;24(8):537-541

  38 Desai UR, Peyman GA, Chen CJ, Nelson NC, Alturki WA, Blinder KJ, Paris CL. Use of perfluoroperhydrophenanthrene in the management of suprachoroidal hemorrhage. Ophthalmology ,1992;99(10):1542-1547

  39 Meier P, Wiedemann P. Massive suprachoroidal hemorrhage: secondary treatment and outcome. 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 ,2000;238(1):28-32

  40 Nishimura A, Kita K, Segawa Y, Shirao Y. Perfluorocarbon liquid assists in stripping the ILM to treat detached retina caused by macular hole. Ophthalmic Surg lasers ,2002;33(1):77-78

  41 Brazitikos PD, Androudi S, Dimitrakos SA, Stangos NT. Removal of the 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under perfluorocarbon liquid to treat macular hole associated retinal detachment. Am J Ophthalmol ,2003;135(6):894-896

  42 Facino M, Mochi B, Lai S, Terrile R. A simple way to prevent indocyanine green from entering the subretinal space during vitrectomy for retinal detachment due to myopic macular hole. Eur J Ophthalmol ,2004;14(3):269-271

  43 Millsap CM, Peyman GA.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using a perfluorocarbon liquid. Int Ophthalmol ,1994;18(2):97-100

  44 Forlini C, Del Fiume E. Use of PFCL in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endophthalmitis:new indicators. J Vitreo Retina ,1992;1:55-63

  45 Kamei M, Tano Y, Maeno T, Ikuno Y, Mitsuda H, Yuasa T. Surgical removal of submacular hemorrhage using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n and perfluorocarbon liquid. Am J Ophthalmol ,1996;121(3):267-275

  46 Imamura Y, Minami M, Ueki M, Satoh B, Ikeda T. Use of perfluorocarbon liquid during vitrectomy for severe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Br J Ophthalmol ,2003;87(5):563-566

  47 Lee KJ, Peyman GA, Paris CL, Alturki WA, Desai UR. Management of retinal detachment associated with choroidal coloboma using perfluoroperhydrophenanthrene. Ophthalmic Surg ,1992;23(8):563-564

  48 Brazitikos PD, Androudi S, Damico DJ. Perfluorocarbon liquid utilization in primary vitrectomy repair of retinal detachment with multiple breaks. Retina ,2003;23(8):615-621

  49 Lomeo MD, Diaz-Rohena R, Lambert HM. Use of perfluorocarbon liquid in the repair of retinoschisis retinal detachment. Ophthalmic Surg Lasers ,1996;27(9):778-781

  50 Vartanyan AH, Hovhannisyan TA. Application of perfluorocarbon liquid in the removal of metallic intraretinal foreign bodies. Med Sci Monit ,2002;8(2):CR66-71

  51 Chen HC, Ho JD, Chen SN. Perfluorocarbon liquid assisted external drainage in the management of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with bullous serous retina detachment. Chang Gung Med J ,2003;26(10):777-781

  52 Paris CL, Peyman GA, Blinder KJ, Alturki W, Dailey JP, Barron BA.Surgical technique for managing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following prosthokeratoplasth. Retina ,1991;11(3):301-304

  53 Garcia-arumi J, Sararols L, Martinez V, Corcostegui B. Vitreoretinal surgery and endoresection in high posterior choroidal melanomas. Retina ,2001;21(5):445-452

  54 Brown AD, Kirkby GR. Removal of subretinal gas using perfluorocarbon liquid. Retina ,1997;17(1):70-71

  55 Cekic O, Ohji M, Tano Y, Chang S. Continuous outflow devices for macular translocation with 360 degree retinotomy. Am J Ophthalmol ,2003;135(2):241-243

  56 Nemeth J, Suveges I. Echographic sign of perfluorodecalin. Am J Ophthalmol ,1993;115(5):679-680

  57 Milisap CM. Perfluoroperhydrophenanthrene is radiopque. Ophthalmic Surg ,1993;24(7):500

  58 Manfre L, Fabbri G, Avitabile T, Biondi P, Reibaldi A, Pero G. MRI and intraocular tamponade media. Neuroradiology ,1993:35(5):359-361

  59 Anat L, Humayyun MS, Juan E, Campochiaro PA. Haller JA.Perfluoroperhydrophenanthrene versus perfluoronoctane in vitreoretinal surgery. Ophthalmology ,2000;107(6):1078-2000

  60 Scott IU, Murray TG, Flynn Jr HW, Smiddy WE,Feuer WJ, Schiffman JC. Outcome and complication associated with perfluoronoctane and perfluoroperhydrophenanthrene in complex retinal detachment repair. Ophthalmology ,2000;107(5):860-865

  61 Liang C, Peyman GA. Tolerance of extended term vitreous replacement with perfluoronoctane and perfluoroperhy drophenanthrene mixture. Retina ,1999;19(3):230-237

  62 Ji YZ, Pei S, Wu YJ, Huo WL, Chen YJ. Phacoemulsification combined with trabeculectomy. Int J Ophthalmol (Guoji Yanke Zazhi) ,2006;6(4)888-889

  63 Xiao Y, Wang J, Li JH, Liu J, Wang L, Sun HY, Gao ZJ. Posterior continuous capsulorhexis in longenital cataract extraction. Int J Ophthalmol (Guoji Yanke Zazhi) ,2005;5(6):1178-1179

  64 Wang Z, Xia Q, Liu XW, Cui BH. Influence of 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 on visual function. Int J Ophthalmol (Guoji Yanke Zazhi) ,2006;6(2):377-380

  65 Han DP, Rychwalski PJ, Mieler WF, Abrams GW. Management of complex retinal detachment with combined relaxing retinotomy and intravitreal perfluoronoctane injection. Am J Ophthalmol ,1994;118(1):24-32

  66 Lesnoni G, Rossi T, Gelso A. Subfoveal liquid perfluorocarbon . Retina ,2004;24(1):172-176

  67 Garcia-Valenzuela E, Ito Y, Abrams GW. Risk factors for retention of subretinal perfluorocarbon liquid in vitreoretinal surgery. Retina ,2004;24;(5):746-752

  68 Roth DB, Sears JE, Lewis H. Removal of retained subfoveal perfluoronoctane liquid. Am J Ophthalmol ,2004;138(2):287-289

  69 Huang JY, Yang CM. Intraocular formation of heavy oil in the subretinal space. Jpn J Ophthalmol ,2004;48(1):75-77

  70 Tanji TM, Peyman GA, Mehta NJ, Millsap CM. Perfluoroperhydrophenanthrene as a short term vitreous substitute after complex vitreoretinal surgery. Ophthalmic Surg ,1993;24(10):681-685

  71 Blinder KJ, Peyman GA, Desai UR, Nelson NC Jr, Alturki W, Paris Cl.Vitreon,a short term vitreoretinal tamponade. Br J Ophthalmol ,1992;76(9):525-528

  72 Singh J, Ramaesh K. Wharton SB, Cormack G, Chawla HB. Perfluorodecalin induced intravitreal inflammation. Retina ,2001;21(3):247-251

  73 Quiroz-mercado H, Suarez-tata L, Magdalenic R, Murillo-Lopez, Garcia-Aguirre G.Perfluorocarbon perfused vitrectomy:animal studies. Am J Ophthalmol ,2004:137(2):287-293转贴


医学论文格式3篇(扩展4)

——医学论文致谢词3篇

医学论文致谢词1

  时光匆匆如流水,转眼便是大学毕业时节,春梦秋云,聚散有时。离校日期已日趋渐进,毕业论文的完成也随之进入了尾声。

  辛勤耕耘的五年,所收获的不仅仅是愈加丰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阅读、实践中所培养的思维方式、表达能力和广阔视野。毕业设计,也许是我大学生涯交上的最后一个作业了。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一直都离不开老师、同学、朋友给我热情的帮助,想借此机会感谢论文设计过程中给过我帮助的所有老师、同学,这份情谊是我人生中的巨大财富,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很庆幸这五年来我遇到了如此多的良师益友,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和热心的照顾,让我在一个充满温馨的环境中度过五年的大学生活。我的毕业指导老师,虽然我们是在毕业设时开始时才认识,但他却能耐心地指导我们,正因为在最后的时刻有了他,我们才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最后,我再次向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临床专业的所有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五年的辛勤栽培,谢谢你们在教学的同时更多的是传授我们做人的道理,谢谢五年里面你们孜孜不倦的教诲!感恩之情溢于言表,谨以最朴实的话语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这次写作论文的经历也将使我终身受益,每当遇到一个难关,必定反复思考,不断推敲,直至问题有了突破。我感受到做论文需要有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精神,更应该有格物致知的态度,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和研究的过程,没有学习就不可能有研究的能力,没有自己的研究,就不会有所突破。希望这次的经历能让我在以后学习中激励我继续进步。

医学论文致谢词2

  硕博生涯二又三载,就这样悄悄地走进了尾声,回首走过的岁月,我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更收获了人生宝贵的阅历。论文即将完成之日,感慨良多。

  首先感谢我的授业恩师。五年前有幸求学于恩师门下,恩师不以吾之愚钝,耐心蒙之,亲人待之,值以信赖,委以重任。五年的教诲此刻犹如一幅幅画面浮现在眼前,恩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仁心仁术的医德风范,朴实乐观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五年间我不仅仅收获了学位,更学会了以审慎和积极态度面对人生。

  虽然我即将毕业,但是恩师的教诲我将永远铭记于心,您永远都是指引我前进方向的'灯塔,是我最坚强的后盾,是以感激涕零,常怀滴水涌泉之心。

  衷心感谢恩师的教诲,老师,您辛苦了。感谢研究所老师,感谢你们对我的帮助和指点。感谢研究所同学,在实验期间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感谢我亲爱的朋友们,友谊是我在这五年中另一大收获,感谢你们的无私帮助,感谢各位师兄师姐和师弟师妹们。感谢你们给予我的理解和关怀,无论我们以后身在何方,友谊永远长存。

  最后,我要深深的感谢我的父母,感谢这么多年来你们无怨无悔的付出,永不停歇的照顾。在外求学不能时常陪在你们身边是我莫大的遗憾,亲情永远是我最温柔的港湾和最重要的支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养育之恩,无以回报,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你们永远*安健康。恩情深而笔墨短,友谊远而言语拙,再一次对五年间所有给予我帮助的良师益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医学论文致谢词3

  值此论文撰写完成之际,我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雷赵民教授,对我三年来的悉心指导和帮助!您豁达的性格、广博的学识是学生终生学习效仿的榜样,三年的学习生活虽然短暂,但您严谨的治学作风和在学术上孜孜以求的精神,将永远鞭策我时刻要严格要求自己,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在此,我向雷赵民教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感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赵生国教授在实验过程中给予的指导和建议,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不厌其烦的分析讲解,使我在实验过程中始终有清晰的思路,让我得以顺利完成论文。感谢你们的辛勤劳动,祝愿你们工作顺利!

  感谢师兄张鹏、郭勇、师姐张娟、同窗李天科,杨娟,王佳丽,唐红杰等在学习生活上的帮助和鼓励,三年的研究生生活,使我们结成了深深的友谊。

  感谢师妹史转霞和王金兰在实验中提供的帮助。感谢动物科技学院的领导及各位老师,在研究生阶段给予的关心和帮助。

  感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20xx级全体研究生一起走过三年忙碌而又充实的岁月,毕业在即,祝愿大家一路顺风!深深地感谢我的父母及家人,我成长的点点滴滴都和你们无私的关爱分不开,正是你们默默的付出,才有了我今天的成绩。

  再次深深地感谢你们,祝你们身体健康、生活幸福!成长的过程也是痛苦的过程,我深深地感谢所有帮助我成长和关心爱护我的老师,亲人、朋友和同学们。谢谢你们!


医学论文格式3篇(扩展5)

——生物医学论文3篇

生物医学论文1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基础课程。它是一门从细胞显微、超微结构和分子水*等层次上研究细胞结构和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是高等医学院校重要的必修课,很多医科大学把医学细胞生物学作为医学生面临的第一门基础医学课程。但同时,一年级新生对医学细胞生物学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后续的医学课程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成为高校医学细胞生物学教改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长期教学实践,谈谈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一、合理优化教学内容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医学生的基础课程,教材普遍篇幅较大、知识覆盖面很广,内容涉及许多后续的相关学科。学生觉得教学内容多,重点不突出。首先需要教师在有限的学时内,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和相关学科进行探讨,了解细胞生物学与它们的衔接、重复部分,做好对后继课程的引导作用。比如在讲授生物大分子时,重点讲解脱氧核糖核酸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对于其复制、转录和翻译,在生物化学课程中要重点学习,因此在这里只需要简单介绍中心法则即可。其次每章的授课内容要做到条理清晰、重点分明,引导学生理清知识脉络。要求学生有大局观,掌握整个知识体系,注重医学细胞生物学内容上的系统性与全面性。教学章节是以“细胞器”为单位,按照“显微、超微结构—化学组成—功能—和疾病的关系”为知识链讲解,将医学细胞生物学与其他课程相关知识点有机融合,使学生建立起细胞整体进行生命活动的概念,加强医学细胞生物学在基础理论内容上的系统完整与学科交叉性。同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自己的科研工作及专家前沿讲座、学术报告等,引入课堂,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与科研性。在丰富学习内容的同时,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生的医学学习能力,作为一年级医学生,要引导他们思考基础医学知识和将来的临床工作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学习基础医学课程的重要性。

  二、更新教学方法和形式

  1.理论课教学与临床联系的紧密性。

  作为医学生,关注所学的知识和将来的临床工作有何关联。同学觉得学习细胞膜、细胞核这些中学都知道的内容,今后的临床工作能用到吗?因此第一章绪论部分的讲授非常重要,要学生们明确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和医学有什么样的关系,重点介绍细胞生物学近年来的前沿领域和重大发现,特别介绍了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实例。如2010年的生理或医学诺贝尔奖,获奖内容是试管婴儿技术,2012年日本科学家研究可以重新编程的成熟细胞以及诱导多能干细胞,获得诺贝尔奖,对再生医学领域的影响,通过这些介绍,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细胞生物学和医学实践的相互促进和发展,并非只是毫无价值的基础理论,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医学细胞生物学与临床密切相关,在每一章节的教学中,也可以引入相关病案分析,比如在讲解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中,提出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疾病高脂血症,介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病机制,学生对大分子的物质运输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使具体疾病和发病机理通过细胞生物学有了直观联系,引导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增强了主动性和自觉性。

  2.BOPPPS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笔者在山东大学教师培训中心培训中,学习了BOPPPS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北美诸多知名院校所采取的一种互动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应用。BOPPPS式教学在加强教学反思、师生互动性等很多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BOPPPS式教学6个板块:

  (1)Bridge-in(导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Learning Objectives(学习目标),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内容。

  (3)Pre-as-sessmen(t前测),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为后续内容做铺垫。

  (4)Partici patory Learning(参与式学习),课堂教学的主体,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5)Post-assessmen(t课内评估),检测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6)Summary(总结),对课堂教学的内容总结,强*学目标,并引出下次课内容。例如在讲染色体时,首先问:大家知道唐氏筛查吗?这和临床妇产科相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学习染色体的组成、形态结构。学习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时,提问学生以前学过的DNA的组成和结构,进而引入染色体结构的学习,在讲解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核小体时,采取了角色扮演的教学形式,请几位学生上讲台,利用自己的一只手当作组蛋白八聚体核心颗粒,围巾当作DNA链,缠绕组蛋白核心,另一只手当作组蛋白H1,每位同学是一个核小体。下面的同学可以同桌模拟。以前在讲解核小体组成和结构时,学生觉得很抽象,通过自己演示了核小体的结构,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最后总结核小体的组成和结构,并引入下一部分内容:染色体的二级结构。BOPPPS教学模式从教师教学组织实施层面,进行了“教学目标→教学行为→学习活动→教学评估→教学目标”的教学循环过程,督促教师有效地组织课程教学,从学生方面,改变了学生被动地听老师讲课,增强了师生互动,学生有机会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加强网络课程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对于教师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翻转课堂、慕课等新兴教育教学形式已对我国传统教育理念带来革命性变化,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积极投身于这一生动实践之中。为推动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也要提高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网络化学习具备学习资源充足、学习方式自由、不受时间限制等众多优势,结合传统课堂教学,对于当前课时数有限与教学内容增加的矛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堂教学和网络课程结合起来,既发挥了教师引导、启发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还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性,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能力和人文精神等。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在课程网站发布课前预习内容、相关参考资料等,课堂授课中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像、视频、音效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有限的课时里完成教学内容,课后教师通过网络课程*台上传课件、布置习题、批改作业及答疑等辅助教学活动,进一步强化学习效果。学生在课后可以自主分配学习时间,进入网络课程*台进行下载学习资源、复习、在线自测、实时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开放的网络课程学习。师生之间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资源,以及QQ、微信等网络交流工具进行学习和交流等。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网络课程学习相互融合,不断补充和完善,逐渐形成实践教学中有效可行的教学体系。这种教学模式发挥了课堂教学和网络化学习各自优势,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协作和创新能力,并有效增强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相长,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

  对于医学生而言,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动手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对于一年级新生,在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中,第一次接触到实验动物,进行解剖操作,学生对仪器、动物充满好奇,反而容易忽略实验内容。在实验教学之初,应强调科学实验对医学生的重要性,掌握实验仪器的操作,重视实验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例如显微镜的操作,是医学生最基本的技能,在将来的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等课程中,以及科研工作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强调实验操作的关键点,改变实验教学中“教师讲解—学生照做”的实验教学模式,尽量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和动手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实验教学中还应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增强主动学习的实践能力,对于部分有科研兴趣的学生,在完成验证性、综合性实验的基础上,可以开展组织开放性和设计性实验,开放实验室,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运用已学习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自主设计实验,通过采集、整理、分析和归纳资料,学生完成了从实验设计到实验实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乃至探讨进一步的研究设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综上所述,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不断学习、思考、探索、总结,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把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

生物医学论文2

  摘要: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了工程学、物理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以预防和治疗疾病、保障人体健康为主要目的的新兴学科。生物医学工程致力于研发新的生物学制品和生物学材料,改进医疗技术,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将追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历程,提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些可行的策略。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学科建设

  电子学、光电子学、计算机技术、物理学、化学、精密仪器制造等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现代医学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生物医学工程就是在这些技术背景下产生的新型医学分支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利用现代工程技术来对人体进行研究,分析疾病的机理,从而制定有效的治疗措施,极大提高了现代医学的治疗水*。但是,我国在建设和发展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必须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才能够促进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

  1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历程

  生物医学工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美国。这一学科一经产生,就迅速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1965年,国际医学和生物工程联合会建立,后来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协会[1]。生物医学工程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是因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够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物医学工程将现代科学的技术成果与医学联系起来,极大地提高了人体对疾病的预防水*和治疗水*。欧美等地区的先进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已经成立了针对这一学科的研究部门,负责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与建设。而我国的生物医学工程起步相对较晚,而且应用范围比较窄,仅限于医院设备保管和维修、医疗物资采购等方面,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建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生物医学工程的学科建设方面起步比较晚,应用也处于初级水*。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以下2个方面。首先,历史遗留的体制问题。我国的各级医院,负责生物医学工程的科室没有统一的名称,也没有明确的职责范围,各级医院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设定有关部门的名称、职责范围、人员编制、归属单位等情况,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有些医院的生物医学工程部门只负责医疗设备和物资的采购,对医疗设备进行维修,而另一些医院的类似部门,不仅要负责医疗设备和物资的采购,还要负责生活用品的采购;有些医院的生物医学工程部门由医务处来管理,而另一些医院却将其列为后勤保障处的管理范围。这种学科建设上的混乱,极大程度地妨碍了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导致人们对其产生了偏见,没有意识到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意义。其次,人员编制问题。我国很多医院在设立生物医学工程的相关部门时,为了方便医疗设备的维修,聘用了一些电工、钳工等专业维修人员。然而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越来越精密,这些维修人员的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生物医学工程的需要。如果医院不能够加强对员工的培养,建立起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能够规范应用现代医疗技术的人才队伍,就会导致人员冗余,许多专业能力不足的人占据岗位,真正的人才难以被引进,不能对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3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策略

  3.1明确生物医学工程的职责范围

  在一些生物医学工程发达的国家,医疗、护理、医学工程已经成为了医院发展的3个主要方面,这3大部门共同构成了现代医学的技术体系[2]。而在我国,医学工程的地位远远没有达到与医疗和护理*齐的地步,应用范围还比较狭窄,医学工程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国的医院必须调整观念,强化对生物医学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明确地划分医学工程部门的工作范围,不仅要负责医疗设备的采购、安装、维修保养,还要做好下列工作。首先,医疗设备的安全性能调试。比如,目前我国医院所运用的先进医疗设备大多数依靠国外进口。但是,医院在引进设备的时候,往往只关注设备的技术水*和价格高低,忽视了医疗设备的插头问题。由于国内外医疗设备的插头标准不同,所以忽视插头问题,很容易导致花费大量资金引入的先进医疗设备无法在国内应用。另外,还有医疗设备的安全等级控制、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问题,这些都是医学工程部门的工作内容。其次,医疗设备的保养。医疗设备的保养包括静态保养和东泰保养两个方面。静态保养就是建立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度,对设备的存放环境进行整顿;而动态保养则是根据设备的使用、消耗、故障情况实时进行的保养,比如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进行故障诊断和维修,更换损害严重的部件等等。

  3.2完善医疗设备的管理制度

  在我国很多大型医院,都具备各种先进医疗设备,其固定资产的总额甚至能达到几百万、几千万。但是,这些医院当中,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只重视医疗设备的采购,而忽视了医疗设备的管理,医疗设备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难以发挥医疗设备的最大性能,导致医疗设备闲置或者损坏。对此,我国的医院应当积极完善医疗设备的管理制度,以便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医疗设备的性能。比如说,将医院所有的医疗设备集中起来进行管理,而不是将医疗设备分属于各个科室,在各个科室需要使用设备的时候进行租赁。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够有效避免医疗设备的闲置状况,而且方便了医疗设备的统一维修与保养。

  3.3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生物医学工程具有极高的科技含量,与众多高新科学技术成果都具有密切的联系。所以生物医学工程的从业人员也要具备相当高的科学素质,在具备应有的医学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能够对各种先进医疗设备进行正确、规范地操作,制定针对患者身体健康状况的分析报告[3]。为了满足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需求,医院必须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着力培养生物医学工程的专业人才。医院要与各大高校进行合作,建立人才的引进机制,同时加强对内部员工的培养,制定激励制度来提高员工的学习热情。

  4结论

  生物医学工程对现代医学的发展进步具有促进作用,我国各级医院要明确划分医学工程部门的'工作范围,提高医学工程部门的地位,完善医疗设备的管理制度,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促进生物医学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于璐,苏娟,王颖,等.*生物医学工程类科技论文近期发文的计量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4(6):1342-1345.

  [2]吕昊,张杨,荆西京,等.军事生物医学工程“信号与系统”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5(1):69-72.

  [3]司清海,董旭.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J].实用医药杂志,2014(12):1151-1152.

生物医学论文3

  〔摘要〕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生物医学信号逐渐成为医学方面的一项重要的诊断技术。由于生物体的复杂性,生物信号还具有随机性强、信号弱、噪声强、频率范围低、周期性等特点,这导致在相似性分析时面临很多困难。该文提出了窗口斜率特征提取法,通过确定参数窗口阈值和网格高度,利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用斜率变化规律对比相似波形。

  〔关键词〕生物医学信号;相似性;度量方法;窗口斜率法

  生物医学信号是由复杂的生命体发出的不稳定的自然信号,可以反映出生物体所处的状态及生命情况等,生物医学信号不同于其他信号,具有本身的特征和测试方法。通常生物信号包括心电、呼吸、脉搏等,这些信号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属性[1]。采集生物体内的信号后,可以根据信号的特征对生物体所处状态进行分析和研究,为诊断生物体器官功能并确定治疗方法提供可靠的依据。

  1生物体医学信号

  生物体不同信号的波形图。几种常见的心电波形图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不同形态的生物体反映出不同的信号特征,进而反映在波形图上。医师可以根据波形图的特征对生物体的病情加以判断,从而进行针对性治疗。计算机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生物信号诊断技术提供可靠的保证。正确地划分生物信号类别是医学内的重要保证。一般来说,对波形间的相似性程度进行划分类别,再对不同类别信号加以分析,可以缩短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分析的准确性,这是目前生物信号研究的发展方向。

  2相似性分析法

  指采用某种方法来描述和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似度。相似性分析通常分为两个步骤:特征提取和表示以及相似性度量。由于生物体发出的生物自然信号能够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因此可以把生物信号作为时序信号中的一种。对时序数据的分析目前已广泛应用,例如气象变化情况、石油勘探情况、股票走势数据等。可以看出时序数据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和计算量,其相似性度量会很大程度影响着分析的结果。生物信号同样具有上述特性,复杂多变是生物信号波形曲线形态的主要特征,因此其相似性分析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原始生物信号中提取特征信息,进行优化组合,作为表示特征向量;二是对特征向量进行相似性度量或分类。原始数列的特征提取对降低计算量有很好的帮助,通过只保留数列的主要形态,去除次要形态和细枝末节,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目前,特征提取的方法有很多,研究思路也各不相同。Keogh等[2]以时间序列为基础,输出的结果形式为线性分段,这种成为线性分段算法。主要方法是将数列表示为多段线性的直线,从而减少实验数据。这种线性分段算法的优点直观明了,可进行多解析多运算,支持各类测量方法,应用广泛。生物信号作为时间序列的一种,也存在复杂表现形式,因此在分析中会面临很多困难。基线漂移和时间轴的伸缩是生物信号最主要面临的问题[3-4],选择合适的距离度量方法,能够提高相似性分析的准确性。动态时间弯曲(dynamictimewarp,DTW)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但它的缺点是时间复杂,应用并不广泛.

  3生物医学信号相似性分析的关键问题

  生物信号作为时序信号的一种,具有维数高、数据量巨大、噪声干扰严重的特点。但由于人体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系统,人体信号具有时序信号所没有的一些特点。

  3.1随机性强

  由于人体的个体差异性很大,所表现出的生理信号也会随之产生差异,比如年龄的差异、性别的差异等。人体健康与生病的生理信号,其差异性会更大。生物医学信号具有随机性,它的特征并不*稳,随着时间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为医学中的信号处理带来较大困难。

  3.2信号弱,噪声强

  一般直接从人体中检测到的电信号幅值比较小。因此,在处理各种生理信号之前要应用放大器。噪声是指其他信号对所研究对象信号的干扰,研究时需要对信号去除噪声再进行研究。

  3.3频率范围低

  经频谱分析可知,除声音信号(如心音)频谱成分较高外,其他电生理信号的频谱一般较低。

  3.4周期性

  生物信号的幅值会随着时间而产生周期性的变化,如图3所示的心电波形。首先,将连续信号分为单个波形,即找到电波的最高点为分割点;然后,将连续波形分为多个单段连续的波形。若分割点选取不准确,将会对信号的判断产生影响.生物信号具有维度高、数据多等特征,在相似性分析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由于人们大都注意特征数据的提取方法,因此希望距离度量采用更简单的方法。生物信号经过复杂的特征数据提取后,距离度量通常采用简单方法降低运算复杂程度,提高准确率。生物信号具有信号弱、噪声强、频率范围低等特点,需要采用相应方法达到降维、去噪的功能。通常提取初次特征后,剩余的信息量仍然会很大,因此需要对特征数据进行再优化,采用该方法虽然能保证较高的准确率,但优化过程复杂度过高。

  4窗口斜率的特征表示方法

  特征提取方法是相似性分析的重要内容,是影响分析的效率和精确性的重要保证。由于生物信号波形的相似性,我们需要关注波形中特征点的微小差异,重视波形中的细节走势变化,对波形进行分类研究。上文提到,特征提取优化过程复杂度很高,难以同时兼顾提取的效率和准确性,但因为生物信号波形具有周期性,可以将波形按照周期进行划分,波形的变化走势可以用不同阶段内的斜率表示,因此本研究提出了采用窗口斜率的特征表示方法。

  4.1窗口斜率表示法

  基于X、Y轴的波形图表示方法。首先将该坐标内的区域进行网格划分,网格的大小可由两个参数:阈值t和网格高度h决定。对横坐标的划分网格大小由阈值t确定,对纵坐标的划分网格大小由网格高度h确定。两个参数t和h的大小对窗口效率法分析结果影响较大,对于不同的生物信号波形应选取合适的参数进行划分。在网格划分中,首先设定两个参数,窗口阈值为t,网格高度为h。则波形的任意一个窗口的幅值可表示为(at(i-1)+1,…,ati+1)。任意一个窗口内的纵向幅值差可以通过公式(3-1)来表示。(3-1)从公式可以看出,当阈值t固定后,公式所计算的值实际就是窗口内的斜率,因此这种方法称作窗口斜率表示法。

  4.2参数确定

  从上述公式的计算方法我们可以看出,窗口斜率特征法的参数t对于窗口内斜率的计算有着重要的影响,参数选择过大,则无法起到精细分析的效果;参数选择过小,会导致任务量增加,网格高度一般选择0.1且不变动。图5显示了心电波形和锋电位波形的形状,进行两种心电波形分析时,采用窗口斜率法首先确定阈值和高度。通常,窗口阈值在关键波峰的1/10~1/5内选择,经过大量实验数据表明,心电波形窗口阈值为4时效果最佳,锋电位波形窗口阈值为2时效果最佳.

  4.3窗口斜率法特征提取结果

  窗口斜率法的实质就是将坐标内的波形图进行网格划分,对网格内的数据进行斜率计算,计算结果表现在坐标内,从而对相似的波形区分开来。生物信号具有复杂性、纬度高等特征,非常适合采用窗口斜率法进行特征提取。在特征提取过程中主要关注窗口内斜率的变化规律,即使几个波形走势非常相似,但反映在斜率变化上会有很大的不同。图6显示了3种相似的波形经过窗口斜率法计算后,结果对比差异很明显。计算前可以看到3种原始波形很难区分,但通过窗口斜率计算后,特征体现在斜率上会有很大的变化,通过这些变化可以准确判断波形类别,再进行下一步研究分析。

  4.4窗口斜率法特点

  窗口斜率特征提取法是基于生物信号复杂性与相似性的难点而定。对3种相似的波形采用窗口斜率法计算后,其斜率波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窗口斜率法对于生物信号波形的特征提取非常有用,其原理较为简单,计算方法方便。经窗口斜率法对序列降维计算,能够节约计算量。此外,窗口斜率法能够维持灵敏度和特异度的*衡,使其均保持在较高水*,即在避免异常波形漏检的情况下,提高了波形识别的准确率。因此,窗口斜率法可作为生物信号相似波形处理的重要手段。然而,窗口斜率法的关键点在于选择合适的阈值参数,它很大程度影响计算的准确性。寻找最优阈值是一个烦琐的工作,需要不断地迭代计算。窗口斜率法的关键点在于窗口阈值的选取,该参数对斜率计算结果影响很大,而且对不同波形时要求不尽相同。通过手动选取分类阈值,计算结果会有误差,选不到最优阈值,分类结果也得不到最优。如果阈值范围很大,会造成任务量增大,如何选择确定合适的阈值参数,对于窗口斜率法的应用具有重要影响,这也是下一步工作的主要方向。此外,未来的工作还需要一些实验结果来论证此方法的效果,通过对不同信号波的研究,确定选择最佳阈值参数的方法与理论。

  [参考文献]

  [1]刘海龙.生物医学信号处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KeoghE,ChakrabartiK,PazzaniM,etal.DimensionalityReductionforFastSimilaritySearchinLargeTimeSeriesDatabases[J].KnowledgeandInformationSystems,2001,3(3):263-286.

  [3]练仕榴,郑刚,牟善玲.用于心电波形分析的相似性度量策略[J].计算机工程,2011,37(9):263-265.

  [4]张大克,王玉杰.随机*均欧氏距离的统计性质与分类阈值[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8,23(4):85-88.


医学论文格式3篇(扩展6)

——中医学论文3篇

中医学论文1

  摘要:三联码密码不是随机排列的,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是有序分布的,标准氨基酸也是有序分布的。三联码密码说明了标准氨基酸的结构与功能特性。中医基本理论包括阴、五行和易经是可以来解译基因组的。

  关键词:三联码密码;标准氨基酸;场;阴;易经

  生物的遗传物质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RNA/DNA)由核苷酸组成。不同的核苷酸按所含碱基的不同分为4种,这些碱基为腺嘌呤(adenine,A)、鸟嘌呤(guanine,G)、胞嘧啶(cytosine,C)和胸腺嘧啶(thymine,T,为DNA特有)或尿嘧啶(uracil,U,为RNA特有)。张洪钧、彭莉等按照AGCT化学特性依据*阴理论进行阴分类――嘌呤(AC.)属阴,嘧啶(CT)属;而二者又可以分别再分阴,即A为阴中之阴,G为阴中之,C为中之,T为中之阴”。实际上,4x4x4=64种三联码说蕴含的生命含义也是可以根据标准氨基酸的分子特性继续演化其整体含义的。

  1、基因组本质是精的集中体现

  基因组是人体精气的凝聚态,是人体的微观信息调控中心,体现了人体的整体性,含有生命的全部信息。功能的整体必然由有序的结构所完成。三联码密码不是随机排列的,是在结构有序的情况下完成的整体排列,是根据遗传物质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RNA/DNA)以及标准氨基酸分子的结构功能整体特性(阴)进行分类的。

  生命是整体的,是生命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结构的有序性是功能统一的基础;生命是从原始的化学振荡不断进化发展过来的,正是由于生物大分子的有序运动。才最后形成了生命整体,生物大分子的有序运动是构成生命整体的基础条件。

  2、密码子的整体含义

  2.1密码子与阴4×4×4=64种联码是由阴演化而来的,64密码子与易经的64卦遥相呼应,反映了整体的演化规律,蕴含着最基本的阴,密码子不是随机也不是偶然的,而是在阴的相互组合中完成了生命的有形显示和相互联系。生命的发展进化是在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过来的,其内在的生命密码予必然与自然界的根本规律相一致。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是有序分布的,标准氨基酸也是有序分布的。

  64密码子是阴转化的,代表了阴在64卦中的演化规律。根据中医学取象比类所方法,c为中之,那么CCC在64卦中就属于乾;A为阴中之阴,aaa就代表了坤,其余类推。各三联码密码子代表了整体的阴属性,它的卦象代表了它在64卦中的阴整体属性。整体是关键的,即使在不同的星球进化,生命的物质和分子构成可能不同,但是整体还是一样的;整体是形成分子运动整体性的主导,而分子的运动则体现了整体。

  2.2 三联码密码子各脱氧核糖核酸的含义,第一个脱氧核糖核酸代表了这种标准氨基酸的空间结构特性,结构的刚与柔等,空间的占位等。

  例如:CCC代表了脯氨酸(β-吡咯烷基-α-羧酸,见图1),与一般的α-氨基不同,是一种亚氨基酸,侧链取代了自身氨基上的一个氢原子而形成杂环结构。这种杂环结构在空间上变现为刚性,不易折叠,阻碍了其他分子的接近。卦象就表示为乾。

  aaa代表了赖氨酸(α,ε-二氨基己酸,见图2),侧链是含4个C原子的直链烷胺,侧链的胺基带有正电性,可以折叠与羧基(带有负电性)相互接近,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环,表现出较大的柔韧性。卦象就表示为坤。

  其他氨基酸依此类推。

  第二个脱氧核糖核酸则与这种标准氨基酸的等电点很有关系,郭同新认为:“标准氨基酸按等电点去排列.可显示出氨基酸化学性质的周期性,与遗传密码方阵结合,得出氨基酸密码编辑的内在联系。”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个脱氧核糖核酸则表示了代表这种标准氨基酸的密码子在64密码子整体中的变动性和摆动性。ATGC相互间有截然不同特点的氢健和色散两种作用形式,氢键作用动力具有高度的方向性,而色散作用动力不具有方向性,只是有强烈的加和性。人类基因组中起主要作用的富含c+G遗传基因就是由高度方向性的氢键动力能作为四个碱基聚合成主导DNA的先导条件。而起着启动、终止、转录等副旋律作用的富含T+A遗传基因则由色散作用动力能作为四个碱基聚合成副旋律DNA的先导条件。这就是人类基因组的根本特点,而其他生物种就没有这种特征。因为它们是就一开始用氢键动力和色散动力同时混在一起的方式来起作用的,只是两者的比例不同而已。当然生物体越高级,氢键作用动力占越大的比例。这种作用形式也体现了生命的进化性和主动性。生命的“”具有这种主动性的特点。

  2.3、基因数目的推测,整体是微观基因组整体的指导,在整体的作用下,形成了具体的基因组。而按照中医基础理论,人体由生克制化相互作用的五脏组成,五脏互含即每脏也由生克制化的五脏相互作用构成。由此组成了整体。按照整体一致性原则,基因组整体也由五脏基因组模块组成,每脏基因组模块也由相应的五脏基因组亚模块组成。那么总的基因数目如下:55×(60/5)=37500。

  解释:人整体有五脏,每脏又有五脏,所以共有5×5×5×5×5×5种变化。而三联体密码共64个,减去1个起始子与3个终止子,共60个,60个密码子分配在5个亚模块脏中,每个亚模块12个密码子,那么基因的数目是37500个。*均每基因含核酸数目55个。

  这只是推测。基因的数目和位置以及大小在基因组中还有个优化过程。基因组作为人体整体的信息系统,和自然界也是和谐统一的,自然界的信息在基因组中得到了统一集中体现。

  3、非基因部分与基因的关系

  人类的元整体是在*与卵子在相合的瞬间形成的,精卵结合后各自的亲和力等特性消失了,而*卵的特性则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了。精卵结合的瞬间(精卵特性消失的瞬间和*卵形成之前)首先形成了人类的最初整体――元整体,元整体自此开始演化,从无形逐渐演化有形,从太极——阴——五行以至最后演化成有形的基因组。

  基因与非基因的关系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基因是基因组整体的有形整体,而非基因部分则是基因的场;这个场是生命的场,具有能动性,可以调控基因,保持基因的相对稳定,而且可以相互联系,促使基因的优化、基因的相互调控与基因组整体的形成。基因的均一化作用也说明了这一点。

  4、结论

  基因组是整体的,是人整体的信息的集中体现,是与人体*衡存在的自然界的信息的集中体现。生命是有序的,有序的生命必然由有序的生命大分子的有序运动组成。取类比象应该建立在脱氧核苷酸与其他生命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中医基本理论包括阴、五行和易经是可以来解译基因组的。整体是一切生命运动的根本。

  寒冷天气有利流感病毒存活

  美国科学家日前证实,流感病毒在寒冷、干燥的气候环境里存活时间更长,主要原因在于寒冷天气中人体内的黏液分泌迟钝。无法将病毒清除。

  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报道,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研究小组在彼得帕莱塞带领下进行实验,让数百只豚鼠在不同的温度和湿度下接触同一种人类的流感病毒。他们把豚鼠放在笼子里,使空气从生病的豚鼠流向健康的豚鼠。

  研究小组发现,在室温下,流感的传播在湿度相对较低(20%~35%)时达到高峰,湿度为65%时会再次达到峰值。流感在湿度为50%左右时不那么容易传播,在湿度超过80%时根本不传播。

  研究还发现,温度是一个比湿度更为重要的因素。在湿度一定的条件下,温度为5摄氏度时动物会患上流感,而温度较高时流感病毒则无法侵入。研究人员表示,这可能是因为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患病动物的鼻子携带病毒的时间要长两天。

  人体中的黏液通常通过呼吸道向上流动,将污染物清除。帕莱塞说:“当冷空气侵袭我们的上呼吸道时,黏液会变得比较黏稠,所以我们就无法像通常那样轻易地清除病毒。”


医学论文格式3篇(扩展7)

——医学论文致谢词的3篇

医学论文致谢词的1

  感谢我的导师xxx 教授,他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感谢我的小白老师,这片论文的每个实验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你的细心指导。而你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能够很快的融入我们这个新的实验室

  感谢我的室友们,从遥远的家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是你们和我共同维系着彼此之间兄弟般的感情,维系着寝室那份家的融洽。四年了,仿佛就在昨天。四年们没有红过脸,没有吵过嘴,没有发生上大学前所担心的任何不开心的事情。只是今后大家就难得再聚在一起吃每年元旦那顿饭了吧,没关系,各奔前程,大家珍重。但愿远赴米国的xx**安安,留守复旦的xx快快乐乐,挥师北上的xx顺顺利利,也愿离开我们寝室的开开心心。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我会记一辈子的。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医学论文格式3篇(扩展8)

——医学论文如何写3篇

医学论文如何写1

神经外科手术护理常见问题及对策【摘要】目的神经外科手术护理常见风险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43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对其神经外科手术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各方面影响因素加以分析,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结果43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对其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风险问题加以认识后,我们发现一共发生了2例护理风险事件,护理风险发生率为4.65%。这些护理风险问题一旦出现后,就会对手术开展过程以及术后康复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结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在手术开展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风险,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和护理人员自身的身体素质、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加强这两方面管理和控制工作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护理;常见风险问题;应对措施;分析

神经外科手术的病情特点一般都比较危急,且病情比较严重,一旦没有及时开展手术治疗,很可能会使得患者的病情加重,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1],因此该科室的护理工作开展非常必要,并且护理工作要求较高,针对此神经外科手术室必须要加强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开展培训和考核,进一步提升我院神经外科科室护理工作效率,提升手术成功率。下面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43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对其神经外科手术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各方面影响因素加以分析,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3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其中男30例,女13例。年龄18~61岁,*均年龄(41.90±5.02)岁。

1.2研究方法:43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对其神经外科手术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各方面影响因素加以分析,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2]。

2结果

43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对其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风险问题加以认识后,我们发现一共发生了2例护理风险事件,护理风险发生率为4.65%。这些护理风险问题一旦出现后,就会对手术开展过程以及术后康复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

3讨论

3.1神经外科手术护理风险问题分析:

第一,术前护理风险[3]。主要包括错接和*错误两方面。主要就是患者在手术前存在一定的意识功能障碍和其他方面的功能障碍,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精神状态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为临床医护工作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容易发生错接患者的情况。同时在手术开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固定,很可能由于长时间*固定不当,使得患者的身体产生了非常严重的不适反应,比如皮肤损伤、压疮等,从而给患者带来其他不良反应。

第二,术中风险。手术位置选取错误是手术开展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一个风险因素,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不够认真细致,没有完全按照手术操作规程执行手术操作,引发手术位置出现模糊情况,引起了责任事故的发生。不正确的使用仪器设备也会导致手术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问题,比如手术前没有检查机器设备运行情况,没有定期对手术设备进行维护,使得手术过程中,设备运行出现故障,耽误了手术治疗时间,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第三,术后风险。术后没有正确运送患者回到病房,在运送途中速度过快等导致管道脱落,或者是手术运送过程中将患者相关的检测指标记录结果丢失,影响了患者术后的病情诊断和检测。

3.2应对措施:在手术护理风险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做到三查七对,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确保手术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护理工作安全开展,有效降低了护患纠纷发生率,同时通过护理风险管理工作开展,可以保证每一位神经外科的患者都佩戴相应身份腕带,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核对提供较多的方便,术前加强巡视检查工作开展,能够对患者的手术部位加强核对检查,避免手术部位发生错误。同时还需要核对和检查物品存放地点,对每一次手术都进行严格审查和控制管理,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4]。在手术开展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无菌操作,严格按照手术规章制度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加强医护人员对于手术开展过程的无菌认识,能够很好的加以预防和管理,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治疗和医护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严格做到无菌操作,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从一些小事情做起,一旦发现感染或者护理差错后可以及时加以纠正,每天定期检查手术室情况和无菌物品消毒情况,保证医疗器械设备的无菌安全利用。在手术操作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操作流程的规范,将其相关管理制度落到实处,这样可以保证手术交接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所有患者都能够有人进行看管和护理管理,做好相应的预防管理工作。护理风险问题一旦出现后,就会对手术开展过程以及术后康复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在神经外科手术开展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风险,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和护理人员自身的身体素质、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加强这两方面管理和控制工作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郑红艳,师丽,齐梅,等.神经外科手术护理常见风险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3,6(z1):237.

[2]康丽华.神经外科手术护理常见风险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伤残医学,2014,22(20):214-215.

[3]张碧华.神经外科手术护理常见风险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2(12):214.

[4]王晓娟,马慧罗,王湘萍等.神经外科手术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对策[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4):140.

医学论文如何写2

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通过对2013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产科应用品管圈活动,观察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产妇满意度、知识掌握情况、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病历合格率差异。结果实施品管圈后产妇满意度、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病历合格率同实施前比较均明显提高,护理缺陷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产科护理风险管理采用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护理质量、产妇满意度及护理病历合格率,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降低护理风险,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

产科为繁衍下一代的重要科室,同时也是涉及人文和伦理的重要科室,产科护理工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产科具有高风险,急诊多,产妇病情复杂且变化快等特点,同时产妇及家属期望值高,易导致护理纠纷,甚至医疗事故[1][2][3]。加强风险管理,可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保证护理安全及母婴安全。品管圈活动为全新护理模式,全员参与品管圈活动,推进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在轻松的管理模式,护理人员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4][5]。本文通过对我院实施品管圈前后产科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进行分析,讨论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3年9月~2015年9月我院产科实施品管圈活动,护理人员28名,全部为女性,年龄为20岁~38岁,*均年龄为(26.89±2.14)岁,按照职称划分,护士12名,护师6名,主管护师9名,副主任护师1名,按照学历划分,中专2名,大专13名,本科及以上13名,按照工作年限划分,5年内护理人员7名,5年~10年护理人员10名,10年以上护理人员11名。实施前后均选取400例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2方法

产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品管圈活动原则、方法、特点,鼓励护理人员自愿报名,组成品管圈小组。对产妇品管圈展开护理工作[6]:严格执行巡查制度,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积极的指导,耐心解答产妇提出的疑问。护理人员将产妇情况及时同医生沟通,防止出现护患纠纷。同产妇及家属沟通,保护产妇隐私,尊重产妇。新生儿易出现手圈和胸牌丢失情况,针对上述情况采取应对措施:与采购科沟通,提高手圈和胸牌质量,加强培训,保证新生儿佩戴手圈、胸牌规范化。向产妇及家属讲解手圈和胸牌的重要性,防止脱落。加强对产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制定产妇健康路径表,尤其是初产妇,缺乏哺乳期和妊娠期相关知识,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结合产妇实际情况给予一对一指导,提高产妇知识知晓率。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了解最新的产科知识,提高护理人员知识知晓率,可对产妇进行良好沟通。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产妇满意度、知识掌握情况、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病历合格率差异。产妇出院时应用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价患者满意度;相关知识掌握率80%以上表示掌握;护理缺陷考察手圈丢失和胸牌丢失;护理病历合格率判断:护理记录单满分7分,体温单满分2分,医嘱单满分1分,得分7分以上表示合格[7]。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利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与计量资料分别利用X2检验与t检验表示,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产妇满意度和知识掌握情况差异实施后产妇满意度为95.25%、知识掌握率为94.00%,较实施前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见附表1。

2.2实施前后护理缺陷发生率对比实施后胸牌丢失率和手圈丢失率分别为1.50%和2.00%,均明显低于实施前,具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见附表2。

2.3实施前后护理病历合格率对比实施后护理病历合格率为98.57%,同实施前70.00%比较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3。

3讨论

产科为医院重要科室,因其特殊性,增加了护理难度。如何提高护理质量,为产妇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品管圈小组是指具共同目标的护理人员自愿组成的小组,可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学习沟通,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8]。品管圈小组同队对护理缺陷原因进行分析,寻找解决方法,提高护理质量。品管圈活动充分发挥自主性特点,护理人员自觉参加培训学习,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品管圈活动是以产妇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完善工作流程,保证工作标准化,提高护理质量和产妇满意度。针对病历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病历书写时缺项、错项等问题,制定产科护理病历书写标准。本研究显示,实施品管圈后产妇满意度、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病历合格率同实施前比较均明显提高,护理缺陷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采用品管圈活动可提高产妇满意度及知识知晓率,降低差错发生率,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艳琴,何然,张伟,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昏迷患儿院内压疮发生率中的应用[J].*医学创新,2015,12(25):79~81

2万梅,孙冬慧.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电动止血带使用安全性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6):112~113

3李功基,苏雪琴,刘燕华,等.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4,27(5):1231~1233

4熊丽,何娅娟,蒋明珉.品质管理圈活动在降低新生儿沐浴风险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5,27(7):1094~1097

5潘继红,叶宁,周立*,等.追踪管理法和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13,28(19):50~53

6刘静.品管圈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5,21(25):109~110

7江淀淀,王自秀,刘剑梅,等.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中的应用[J].蛇志,2013,25(2):124~126

8潘燕.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5):11~14


医学论文格式3篇(扩展9)

——大学生医学论文3篇

大学生医学论文1

  医学留学生心脏内科教学质量研究

  摘要:目前来华的医学留学生越来越多,我国进行国际教育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同时对我国的医疗教育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医学留学生教育是*继续教育的一部分,而心脏内科是医疗教育界最关注的科室之一,论文仅就心脏内科临床医学留学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及讨论,为医学留学生的临床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且作为继续教育模式改革的依据。

  关键词:医学留学生;心脏内科;教学质量

  随着经济持续发展,我国在高等教育、医疗等领域国际合作的日渐扩大与深入,以*为留学目的国的海外学生越来越多,医疗则是我国除汉语专业外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学科。高等医疗教育的国际化输出是提高我国医疗教育质量、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地位的有利刺激因素。为培养符合国际需求和适应国际化竞争的医学人才,现行的医学留学生教学方式主要以全英文方式运作,一方面可以帮助留学生获得第一手的资源,避免留学生毕业回国工作产生语言转换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周边国家医学教育的市场需求。然而,在医学留学生教育逐年扩大规模的现实面前,如何保证这些学生的教育质量也是医教界人士关注的焦点。英语医学学历留学生教育始于1995年,原西安医科大学招收了首批全英语教学医学学历留学生,迄今只有20年历史。而与我国原有留学生体制不同的是,原有体制是留学生学习汉语后融入本国高等教育体系,基本保留经典的汉语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历经近百年的发展,体系成熟稳固,效果不俗;而目前所有医学院校的留学生教育均为全英文教学,相对于学校现有的教学而言,这种模式相对独立,需要另起炉灶,构建全新的教学、课程、教材及评估系统,需要一支数量庞大拥有全英文教学能力、精湛专业知识和国际视野的教师队伍,需要校内外教育资源的有力支持。从国外著名医学院校到国内资深的医学院,纵观全球医学教育不难看出,优秀的医学教育需要深厚的文化传承、人文建设及庞大理论系统,这一系统的建设缓慢而难见速效。目前我国快速上马的医学留学生教育仓促间要完成体系的建设,难度之大、问题之多可以想见。本文仅就昆明医科大学医学留学生心脏内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及讨论,为医学留学生的临床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教学相长——观念的冲突与解决

  来华的医学留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东西亚、南亚等周边国家,以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为多。这些学生虽然每个人的家庭、文化和教育背景各不相同,前期的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但他们在本国受到的教育模式则多为西方教学模式,因此学习习惯亦与国内老师的要求相去甚远,在*教师眼中,他们的思维自由发散、习惯随时打断老师提问、课堂纪律差、学习针对性强但全面性差。尤其不能遵守*老师们习惯的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老师会觉得学生不够尊师及专心而影响授课积极性;学生则会觉得*老师的教授死板、照本宣科,由于缺少讨论而影响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对上述问题,我们通常尝试采用折中的办法,老师在授课时会在每一个节段留出提问时间,而与学生则在课前约定,非提问时间不可随意提问打断。在临床见习与实习过程中,由带教老师引导的教学查房,要求留学生必须身穿白大衣,不迟到,不早退,端正学习态度,爱护、尊重患者,主动自我介绍,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才能进行问诊、查体等医疗行为。针对这些东南亚学生时间观念不强、自由散漫、欠缺责任感等问题,一方面设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留学生的管理;另一方面还需要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与责任感,基本杜绝留学生仪表邋遢、组织纪律散漫、迟到早退等现象,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从普通医学生到合格的临床医生的角色转变。

  二、外语VS母语——语言是个大问题

  语言是所有接收医学留学生的医学院都会遇到的最为棘手的问题。“全英文授课”在医学留学生教育前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无可替代。但到了临床见习和实习阶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到“力不从心”。教师与留学生间的交流、留学生与病人间的交流成为教学最大的`阻碍。这种阻碍,会导致留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下降。因此,如何解决语言问题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教师与留学生间的语言交流问题

  学校留学生多来自尼泊尔、印度等国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留学生们公共英语基础扎实,能无障碍用英语交流,但他们普遍有较重地方口音,故与教师的交流中存在一定障碍。当然另一方面,带教老师参差不齐的英语口语水*及相对于留学生而言的“口音”亦会影响知识的教授传播。解决教学中语言交流的问题,老师是主导,带教老师的英文语言表达能力,在对留学生的教学质量上起到关键性的影响。保证带教老师的质量才能提高留学生培养的质量。心脏内科对留学生带教老师的选择条件,首先必须具备流利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及丰富的专业外语词汇,兼顾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及教学经验。在实践中发现,带教老师的外语水*与临床教学经验往往不能兼顾,青年教师语言过关但缺乏临床经验,高年资教师则与之相反。师资力量的培训是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在这一点上,心脏内科通过科内选拔,组成英文教学的骨干团队,对该团队进行强化专业英文培训;同时,在心脏内科的对外国际交流中给予该团队额外的机会参与全程翻译,包括床旁查房及不同规模的讲座,给予团队观摩全英文课堂及床旁教学的机会。而针对师生间口音不熟悉、交流困难等问题,心脏内科在教学期间另行组织多样化的互动,给带教老师与留学生之间创造交流的机会,促进师生间相互了解,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进师生感情,为师生之间交流和教学过程架起一座桥梁,创造亲切和谐的教学氛围,从日常生活、民俗、文化到国情宗教等,使师生之间能更快地适应彼此发音,使留学生在留学期间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同时,要注重师生互动过程中的信息反馈,让留学生开展评教评学的活动,让他们在互动中提出对教学的意见与建议,以激励师生共同促进教学工作的进步,做到教学相长。

  (二)医患间语言交流问题

  在医学生的教育中,与师生语言障碍同等重要的是医患间的语言障碍,这种障碍对教学的影响更加突出。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在临床见习和实习过程中,留学生需要到病房与患者密切交流,准确采集患者病史,顺利进行体格检查等。留学生中的绝大多数人未进行过正规的中文学习或培训,这给留学生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带来更大的困难;另一方面,我国患者中的英语交流能力几乎为零;双方语言的问题,最终将导致临床见习和实习中的有些关键步骤常难以顺利进行,在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及简单操作等常规临床工作中即使有带教老师帮助翻译,有部分同学仍很难顺利地完成。针对解决留学生与患者语言沟通障碍的问题,心脏内科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医学留学生教育前期,通过开设中文学习班,主要学习日常问候语如:您好、早上好、谢谢、不客气,您哪里不舒服?等,以及与心内科相关的症状用语如:胸闷、胸痛、心悸、头晕、呼吸困难等,开展此中文学习班的目的就是快速解决医学留学生在临床见习和实习中和患者沟通交流遇到的一些语言问题,此学习班不仅提高了医学留学生的汉语水*,而且通过对汉语词汇的认识及词汇来源的一些了解,使得他们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有了初步的印象。二是心脏内科借鉴了华西医科大*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简称SP)介入教学活动的经验,培训了一批英文基础较好的研究生做志愿SP,充当模拟患者角色,以克服留学生中文基础较差,尚难以与临床患者进行顺畅沟通的困难。标准化病人是指从事非医技工作的正常人或轻症患者,经过培训后,能准备表现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或)病史而接受临床检查者,旨在恒定、逼真地复制真实临床情况,发挥扮演患者、充当评估者和教学指导3种功能。自1990年开始,由九江医学专科学校、华西医科大学、浙江医科大学三校协作,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赞助,启动将SP引进国内的医学教育。此模式不仅能帮助留学生进行临床实践和交流能力培训,而且有助于加强心脏内科研究生自身的理论和技能训练,同时也加强英语口语交流能力的训练,使他们今后有机会留学国外,更能适应国际竞争和对外交流的需求。三是由带教老师引导的半英语半中文式查房,即英汉双语教学,选取病情稳定的典型病例患者,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让汉语较好的留学生对其进行病史采集,不能用中文表达的由带教老师翻译,其他留学生可以补充询问,带教老师在一旁全程指导,之后由一名留学生完成体格检查,最后对此病例进行总结讨论,培养他们诊断治疗疾病的临床思维能力。此英汉双语教学模式吸取了全英文教学和经典的汉语教学模式的优点,因此更有利于医学留学生的接受,同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阶段性地和留学生们互相交流,及时的改善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三、教学方式的融合:传统VS现代

  传统的医学教育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缺乏讨论;这种教学的优点是知识传授系统且全面,缺点在于易忽略细节,泛泛而谈,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欠佳。而这种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在留学生教育中更显弊端:由于语言障碍,授课教师以非母语授课,其授课质量及讲解程度必然会受到较大限制,课堂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临床教学则更为突出,病例分析及思路讲解由于其即时性及随机性,教师备课不易,讲解深入程度更容易受影响。而在这种教学方式里学生多为被动接受,在语言受限的前提下,学生积极性会受到极大限制,影响教学质量。现代医学教育强调以临床问题为中心,打破学科界限,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积极性,将各学科知识有机融合。这一教学方法的代表即是PBL(Problem-Based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由美国医学教育家Barrows教授于1969年创立的一种教学模式。心脏内科在医学留学生教学、临床见习及实习课程中采用这种模式,通过以具体病例及问题为基础、留学生为主体、带教老师侧面引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激发留学生的问题意识,调动思考的积极性,增加了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旨在培养留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达到提高留学生理解并有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心脏内科是专业极强的学科,学习中的理解涉及解剖、生理、病理生理、药理、心电图学、电生理学及影像诊断学等多个学科,知识点多,知识体系繁杂,记忆及理解都相对困难。对以中文母语教授的学生尚且如此,以英文为主要语言学习的留学生而言,就更多了一个老师教授困难的障碍。为能让留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心脏内科知识,培养其自行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心脏内科在课堂讲学及床旁见、实习过程中均采用PBL教学法,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的风气并增强临床思维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在课堂讲学中,适当根据讲学内容穿插病例,并有针对性地提问。而在临床带教前,心脏内科专门组织人员编写典型教学病例,课前给予病案、问题及参考书目。课中教师以临床典型病例为中心,针对临床面临的具体问题引导讨论,让留学生自主进行分析、诊断,并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及策略。

  四、重视度的提高:带教教师and管理部门

  随着学校医学教育与国际的接轨,将会有更多留学生来学校学习深造。因此留学生教育对学校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学校国际学院及各个教学医院已经在思想上认识到医学留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切实进行带教教师的培训和留学生的管理已经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但是,各个教学医院除了落实好国际学院留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外,还应严格按照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对留学生进行管理,切实做到留学生管理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各临床科室应建立留学生实习管理档案,由科室教学秘书或教学专干负责,作为出科考核的一部分,使留学生更加重视临床实习。

  总之,对于我校及多数医学院校来说,医学留学生的临床实习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教学与管理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还很多。需要在以后的临床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汲取新知识,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改革,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则医学留学生教育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收获。综上所述,提高医学留学生的教育质量在于发现问题后及时地找到针对该问题的处理对策。比如留学生课堂的学习习惯与老师期望的不同,我们约法三章,彼此互相尊重、教学相长;由全英文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英汉双语教学模式,让国外留学生也对*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教学方式发展为SP介导的模拟教学和PBL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这些教学方式更能为留学生接受,并且培养了留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及创新精神。当然,我们需要借鉴国家重点医学院校的留学生培养教育经验和模式,让学校的留学生培养更加成熟。如果可以将带教老师送入到国家重点医学院校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的话,将能更直接地感受重点医学院留学生的培养,但这需要高校管理部门的通力合作。随着心血管病学的迅速发展,国际学术交流的日益深化,心脏内科医学留学生的培养工作对带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必须不断地改进教学模式,应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教会留学生尽快将心脏内科理论知识综合应用,掌握心脏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方法,锻炼其独立思考、独立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冬梅,王周凯欣,颜时姣等.留学生临床医学本科(MBBS)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J].基础医学教育,2014(8).

  [2]李治国.医学留学生教育模式及管理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6.

  [3]左川,曾静,付*,欧阳钦,王一*.临床医学教学中标准化病人的应用与实践[J].西部医学,2008(6).

  [4]高雪.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在医学教育中的利与弊[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4(1).


医学论文格式3篇(扩展10)

——论文格式文

论文格式文1

  一、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会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教育管理理念较为落后

  所有的教师尤其是拥有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对自身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等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见解,且这种教学看法和见解(教学观念)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产

  生各种各样的影响。从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现状可以看出:职业院校的教育理念依然比较落后,以此落后理念为基本指导的教学方法必然会和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特点之间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因此,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教育管理者有责任引导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2.会计教育培养目标设定模棱两可

  我国会计学学会教育改革研究的会议上明确指出:“高职是职业培训,本科是素质、能力的培养,即前者是专,后者是通”.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高等教育模式,其存在的价值是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换句话说,高等职业教育,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行培养,确保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和基本体系能有一个初步的掌握,为学生成功步入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两者的共同培养才能走好高等职业教育这条路。现在存在的问题是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设定与在本科和职业教育方面的设定并没有特别显着的区别,模棱两可,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

  3.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现在我国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模式中常见的教学模式依旧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虽然这种模式非常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掌握局面,有效管理课堂秩序,但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对知识的应用与检验能力非常差,同时也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学生在对知识的重难点进行掌握的过程中总是出现偏差,影响整体的课堂效率。

  二、高等职业院校会计教育管理改革的基本对策

  1.全面掌握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价值观同等性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一样,只要能促使人以自身条件为基础得到个性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教育就具有同等的价值。这一点我们需要向西方的职业教育学习,他们尊重每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在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因此,在新时期,要想从根本上树立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促使企业管理者和教育管理者能树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同等的价值观,国家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制定相关的法律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保障,或创建激励人才培养的方案。

  2.准确设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具体是指学校培养的人才在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业务能力、身心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标准。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是否准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及具体的教学安排与实施之间有联系密切。所以,我国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者应以明确的教育理念为基础性指导,制定符合高职定位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具体来讲,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必须和本科教育、中职教育有明确区分。其最终定位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第一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全面掌握现代会计准则、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国家财经法规,胜任会计核算、管理、监督等具体工作,具有较强职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

  3.鼓励教师深化启发式教学

  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主抓学生的动手能力,但与其他专业的不同之处是,本专业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因此,在整个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的讲授不仅不能跳过,还必须详细。

  但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我们究竟该选择怎样的方法,是我们关注的焦点,现在比较受人们关注和认可的是“启发式”教学。

  通过抛出问题、学生思考并解答问题、教师点评到最终的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基本成了课堂教学方法中的核心方法,但具体应用过程中,“启发式”教*用得还不够深入。如教师在抛出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时,只是进行了句式的转变,学生对此问题感兴趣的程度非常低,导致启发式教学变得机械化,*非常严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管理工作者在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时要深化“启发式”教学方法,如抛出的问题尽量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课堂参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宪杰,李相然.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与大学生就业互融的改革实践探讨[J].*电力教育,2010(3):9-11.

  [2]胡建波.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研究[M].北京: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265-266.

  [3]吕学典.会计实训教学过程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72-75.

  [4]杨珍,赵利娜,包.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89-90.

上一篇:鲁班发明锯的故事3篇 鲁班发明锯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教案推荐
  • 留校申请书优秀3篇(留校申请书优秀3
  • 住院患者安全转运制度_住院患者安
  • 药房工作总结15篇 药房工作总结及
  • 个人先进事迹表最新7篇(个人先进事
  • 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陆青云林若岚全文免费阅读_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最新章节列表陆青云林若岚 第3章
  • 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全文免费阅读帝婿无双小说免费阅读_秦怀道秦琼最新章节列表秦怀道秦琼 第1章
  • 闪婚成宠海彤战胤全文免费阅读_闪婚成宠最新章节列表海彤战胤 第1章
  • 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小说全文免费阅读_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最新章节列表 第3章
  • 千亿总裁宠妻成狂全文免费阅读_海彤战胤千亿总裁宠妻成狂最新章节列表海彤战胤 第2章
  • 陆青云唐嫣陆青云唐嫣全本完整版免费阅读_ 陆青云唐嫣陆青云唐嫣全文章节目录陆青云唐嫣 第1章
  • 猜你喜欢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