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0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更新时间:2023-03-17 来源:互联网 点击: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

  中学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实验能力,科学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课程之一。正向李政道先生所说的那样:“教物理重要的是让学生懂道理……”根据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在中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上有一个实在的感受,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并受到科学方法的教育。

  1.实验设计

  为使实验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做这个实验是要解决现实技术问题、知识问题,还是要探索一下教材中将要出现的物理现象等等。解决实际问题的是什么样的,探索书中的知识问题时,应当明白是哪一个问题及什么现象。目的明确,是实验成功的前题。

  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归纳为下面几种:

  (1)放大法。

  利用迭加,反射等原理将微小量放大为可测量,例如游标尺、螺旋测微器、库仑扭秤、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等。

  (2)*衡法。

  用于设计测量仪器。用已知量去检验测量另一些物理量。例如天*、弹簧秤、温度计、比重计等。

  (3)转换法。

  借助于力、热、光、电现象的相互转换实行间接测量,例如打点计时器的设计,电磁仪表、光电管的设计等。

  2.探索性实验的选题

  学生探索性实验,并不是去揭示尚未认识的物理规律。而是在经历该实验的全过程之后,对探索性实验有一个实在的感受,掌握探索未知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

  探索性实验的选题应与学生的知识水*和学习任务相适应。在选题方面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1)根据中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和在实验时间上的限制,实验结果的经验公式以一次线性为宜。如:

  ①线性关系:Y=a+bx

  ②反比关系:Y=a+b/x

  ③幂关系:Y=axb

  改直:logy=loga+blogx

  ④指数关系: Y=aexp(bx)

  改直:Iny=Ina+bx

  以上各式中x为自变量,y为应变量,同时又是被测量,a、b为常数。

  (2)两个被测量之间的变化特征具有较强的可观察性。

  (3)经验公式的理论分析不宜过于复杂。

  3.物理实验的操作方法

  操作能力,主要是指基本仪器的使用和数据的读出,仪器、设备的组装或连接,故障的排除等三个方面。

  (1)基本仪器的作用。

  中学物理实验涉及的基本测量仪器有:米尺、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停表、弹簧秤、温度计、气压计、安培计、伏特计、变阻箱、万用表、示波器。

  使用基本测量仪器的规范要求是:

  ①了解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明确测量范围允许极限和精密程度;

  ②对某些仪器如电表等,在使用前,必须调节零点,或记下零点误差;

  ③牢记使用规则和操作程序;

  ④正确读取数据。

  例如,弹簧秤的正确使用要求是:明确弹簧秤的测量范围;测量前,记下零点误差;使用弹簧秤时,施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不能使弹簧秤受力过久,以免引起弹性疲劳,损坏仪器;正确地观察读数,记取数据时,不仅要记录最小刻度能指示出来的数,还应读出一位估计数字,数据后面要写明单位。

  又如,安培计的正确使用要求是:明确量程;使用前,调节零点;正确连接应与待测电路串联,并注意正、负极性;正确读取数据,注明单位。

  (2)仪器、设备的组装或连接。

  要进行一个物理实验,总是需要先把各个仪器、部件、设备组装起来,并要求装配和连接必须正确无误。具体要求是:布局要合理,要便于观察和操作;连接要正确,简单;实验前要检查,必要时进行预备性调节。

  例如,电路实验,操作要求是:

  ①按照实验原理电路图,安排好仪器、元件的布局,要便于连接,便于检查,便于操作,便于读取数据。

  ②正确地连接电路。

  安培表、伏特表是否分别与待测电路串联、并联,正、负极性是否正确;滑线变阻器的接线是否合理;连接线路是否符合先支路、再并列、后干路、最后接电源的程序;电键是否能控制电路;接线是否简捷、牢固。

  ③实验前应先检查电路,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进行预备性调节。

  ④严格按操作程序操作,例如,改变电阻器的阻值,是否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最后,正确读取数据。

  (3)故障的排除

  实验中的故障排除,不单是一种操作能力,它涉及对实验原理的掌握程度、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对各部件工作情况的了解等,是一种综合运用能力。

  实验发生故障时,应根据各部件工作状态及各部件联结处的分析,可能产生故障的几种因素,逐个检查,以致最后排除故障。

  总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是学习物理的必要基础,它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自己创造条件探索问题,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在物理学习中,培养操作能力,应有计划地、分阶段地进行。

  第一,操作的认知阶段

  要求对操作技能有初步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操作的映象,要求按规定的程序,做一些目的单纯的定向训练;

  第二,操作的阶调阶段

  要求反复练习操作,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协调性。

  4.物理实验中的观察内容

  观察是对事物和现象的仔细察看、了解。它是思维的知觉,智力活动的门户和源泉。中学物理实验中的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而且比较持久的思维知觉,一般需要重点地观察实验的基本仪器、实验的设备和装置,实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和数据、图象、图表,以及教师的规范化操作等等。

  (1)观察仪器的刻度。

  仪器刻度的观察,主要是弄清刻度值的单位及其最小分度值,由此可确定测量值应估读到哪一位。

  (2)观察仪器的构造。

  主要是通过观察,了解仪器的结构原理、每个部件的作用、测量范围等等。

  例如,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它们的底部都有一个玻璃泡,上部是一根顶端封闭、内径细而均匀的玻璃管,在管和泡里有适量的某种液体,管上标有刻度,在温度改变时,液体热胀冷缩,管内液面位置就随着改变,从液体达到的刻度就可读出温度值,温度计由于用途不一,测量范围也各不相同。例如,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一般实验室的水银温度计其测量范围是20~100℃。

  (3)观察仪器的铭牌。

  通过对仪器铭牌的观察可了解仪器的名称、规格、使用方法和使用条件等等。

  例如,有的变阻器的铭牌上标有“滑动变阻器,1.5A50Ω的意思是滑动变阻器允许通入的最大电流是1.5A,最大阻值是50Ω。

  (4)观察图像、图表、示意图、实物图。

  对图像的观察,主要是观察它反映的是什么物理现象,物理量变化过程怎样,物理量的变化遵循什么规律。

  对图表的观察,主要通过观察了解图表的意义、用途、应用条件以及所列物理量的单位。

  例如,液体的沸点表反映了不同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用它可以查找液体的沸点,单位是℃,因液体的沸点跟压强等条件有关系,表中所列的通常是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值。

  对示意图、电路图、实物图等的观察,主要观察它们分别反映的是什么物理模型,有何用途,仪器和电路的结构是怎样布局的,各个部件(或元件)如何连接,各部分有什么关系等等。

  (5)观察实验装置的安装。

  通过对实验装置安装的观察,可了解该装置的用途,使用了哪些仪器和元件以及仪器配置的顺序和方法等等。

  (6)观察实验的操作过程。

  通过对实验操作过程观察,可了解操作前需做哪些准备工作,操作实验的顺序和过程怎样(例略)。

  (7)观察实验的现象。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主要是观察现象产生的条件和过程。

  例如,两根相距很近的*行导线,当通入相同方向的电流时,两者会相互吸引;当通入相反方向电流时,两者就互相排斥。

  (8)观察实验的数据。

  实验数据的观察,要求观测的方法要正确,数字的读数要根据仪器最小刻度达到一定的准确度,记录测量的结果时必须明确数据的单位。

  例如,测物体长度,观察刻度时要眼睛正视制度线,不能斜视,观察装在玻璃量筒里或玻璃量杯里水面到达的刻度时,视线要跟水面凹形的底部相*,观察水银温度计时,视线要和水银面最高处相*。

  (9)观察教师的示范演示。

  对教师示范演示的观察,要观察教师规范化的安装实验装置,合理地安排实验程序和正确的操作过程以及演示物理现象、数据的读取和记录,如何得到实验结果等等(例略)。

  5.物理实验中的观察方法

  物理实验观察,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对比观察法和归纳观察法。

  (1)对比观察法。

  人们认识事物、现象,往往是通过对两个事物、现象的对比,或把某一现象发生变化的前、后情况进行比较来实现的。

  例如,观察物质熔解或凝固时的体积变化,就可以把石蜡放在烧杯里,先用酒精灯徐徐加热使其全部熔解。这时,观察到石蜡液面是水*的,标出液面与烧杯接触的高度。撤去酒精灯,等石蜡冷却全部凝固后,经过观察发现:石蜡面与烧杯接触的高度虽然没有明显的变化,但表面凹下去了。

  又如,在学习沸腾现象时,可以观察液体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况,并进行比较。这时,要求学生做到细致、敏捷、全面、准确地观察。结果会发现:沸腾前,液体内部形成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达到液面后破裂。通过液体沸腾前、后的情况对比,可以得知: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都进行剧烈地汽化的现象。

  我们还可以人为地控制条件,使液体分别在常压、加压、减压下沸腾,比较不同情况下的沸腾现象可知:同一种液体,沸点随外界压强变化而改变;如果研究对象为不同液体,使它们在相同外界压强的条件下沸腾,通过对比实验观察可知,在相同的压强下,不同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使用对比观察法,有利于掌握现象的特征以及它与其它类似现象的区别。

  (2)归纳观察法。

  总结一些现象的一般规律,反映现象的实质时,或研究一些涉及变化因素较多的问题时,通常采用归纳观察法。即通过对个别现象分别进行观察,得到一些个别的结论,再分析、归纳,从而得出一般的规律。

  例如,为了便于研究质点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就在先确定质量这个因素是不变情况下,观察加速度与力之间的关系;然后在确定另一个因素——力是不变的情况下,观察加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归纳得出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可见,使用归纳观察法,有利于掌握现象的实质以及研究比较复杂现象的一般规律。

  总之,培养观察能力,要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要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要求观察得准确、全面、细致、敏捷。

  6.实验结果的表示

  实验结果的表示,首先取决于实验的物理模式,通过被测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考虑实验结果的表示方法。常见的实验结果的表示方法是有图解法和方程表示法。在处理数据时可根据需要和方便选择任何一种方法表示实验的最后结果。

  (1)实验结果的图形表示法。

  把实验结果用函数图形表示出来,在实验工作中也有普遍的实用价值。它有明显的直观性,能清楚的反映出实验过程中变量之间的变化进程和连续变化的趋势。精确地描制图线,在具体数学关系式为未知的情况下还可进行图解,并可借助图形来选择经验公式的数学模型。因此用图形来表示实验的结果是每个中学生必须掌握的。

  图解法主要问题是拟合面线,一般可分五步来进行。

  ①整理数据

  即取合理的有效数字表示测得值,剔除可疑数据,给出相应的测量误差。

  ②选择坐标纸

  坐标纸的选择应为便于作图或更能方使地反映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原则。可根据需要和方便选择不同的坐标纸,原来为曲线关系的两个变量经过坐标变换利用对数坐标就要能变成直线关系。常用的有直角坐标纸、单对数坐标纸和双对数坐标纸。

  ③坐标分度

  在坐标纸选定以后,就要合理的确定图纸上每一小格的距离所代表的数值,但起码应注意下面两个原则:

  a.格值的大小应当与测量得值所表达的精确度相适应。

  b.为便于制图和利用图形查找数据每个格值代表的有效数字尽量采用1、2、4、5避免使用3、6、7、9等数字。

  ④作散点图

  根据确定的坐标分度值将数据作为点的坐标在坐标纸中标出,考虑到数据的分类及测量的数据组先后顺序等,应采用不同符号标出点的坐标。常用的符号有:×○●△■等,规定标记的中心为数据的坐标。

  ⑤拟合曲线

  拟合曲线是用图形表示实验结果的主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作图方法和技巧的关键一环,拟合曲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转折点尽量要少,更不能出现人为折曲。

  b.曲线走向应尽量靠近各坐标点,而不是通过所有点。

  c.除曲线通过的点以外,处于曲线两侧的点数应当相近。

  ⑥注解说明

  规范的作图法表示实验结果要对得到的图形作必要的说明,其内容包括图形所代表的物理定义、查阅和使用图形的方法,制图时间、地点、条件,制图数据的来源等。

  (2)实验结果的方程表示法。

  方程式是中学生应用较多的一种数学形式,利用方程式表示实验结果。不仅在形式上紧凑,并且也便于作数学上的进一步处理。实验结果的方程表示法一般可分以下四步进行。

  ①确立数学模型

  对于只研究两个变量相互关系的实验,其数学模型可借助于图解法来确定,首先根据实验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图线,看其图线是否是直线,反比关系曲线,幂函数曲线,指数曲线等,就可确定出经验方程的数学模型分别为:

  Y=a+bx,Y=a+b/x,Y=a,Y=aexp(bx)

  ②改直

  为方便的求出曲线关系方程的未定系数,在精度要求不太高的情况下,在确定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数学模型求对数方法,变换成为直线方程,并根据实验数据用单对数(或双对数)坐标系作出对应的直线图形。

  ③求出直线方程未定系数

  根据改直后直线图形,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解析几何的原理,就可根据坐标系内的直线找出其斜率和截距,确定出直线方程的两个未定系数。

  ④求出经验方程

  将确定的两个未定系数代入数学模型,即得到中学生比较习惯的直角坐标系的经验方程。

  中学物理实验有它一套实验知识、方法、习惯和技能,要学好这套系统的实验知识、方法、习惯和技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科学的安排,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加以培养和锻炼。逐步掌握探索未知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

  7.分组实验问题

  对学生分组实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①有的学生不讲求实验目的是否达到,不按实验规则和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只是在实验室里把仪器当作玩具胡乱地摆弄几下就了事;

  ②有的学生不遵守实验室的纪律,在实验室内串来串去,大声讲话,干扰别人的实验操作;

  ③在分组实验中的操作往往由一人包办到底,其余同学只是陪坐,不能参与实验活动;

  ④有的同学不重视实验的科学性,不重视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真实性,而是凑凑实验数据了事,将实验课变成了凑数据、拼结论的课。

  针对上述情况,在组织分组实验,特别是进实验室做第一个实验时,实验前的教育,从开始就着手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如爱护仪器,遵守实验室的各种纪律,实验前弄清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了解实验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实验仪器的操作和放置。如实验仪器的放置应方便操作和易于观察,需要观察和读数的仪器、仪表应放在中间靠近操作者,需要调节的仪器、仪表应放在面前稍偏右,其它器件以不影响操作,不防碍观察做有序的放置。应要求学生人人参加实验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真实的实验数据。实验结束后,将实验仪器清理归还原处。认真处理实验所测出的数据,分析归纳实验中观察的现象,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分析实验误差,并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2

  物理探究实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探究准备

  技能准备:

  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砝码,刻度尺,秒表。

  知识准备:

  1. 二力*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衡。

  2. 在*衡力的作用下,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4. 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数值可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这样就测出了木块与水*面之间的摩擦力。

  探究指导:

  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踢出去的足球会停下来,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

  运动物体产生摩擦力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物体间要相互接触,且挤压;2.接触面要粗糙;3.两物体间要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由力的三要素可知:摩擦力除了有作用点、方向外,还有大小。

  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1: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猜想2: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3: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种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探究方案: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改变木块与长木板的接触面,从而改变接触面积。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探究过程:

  1.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2. 在木块上加5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8N

  3. 在木块上加20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2N

  4. 在木板上铺上棉布,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1N

  5. 加快匀速拉动木块的速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6. 将木块翻转,使另一个面积更小的面与长木板接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探究结论:

  1. 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2. 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3. 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

  4. 摩擦力的大小跟相对运动的速度无关。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3

  1.提出问题;*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与假设;*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面镜的两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一,在桌面上*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二.在*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面镜,因而证明*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三.拿下遮光纸,在*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5.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6.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面镜垂直且*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静的水面其实也是*面镜.等等.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4

  器材

  找一个底面很*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蜡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立刻就会浮起来。

  可见,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两个接触面间就没有液体渗入,物体的下表面不再受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强,液体对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当然随之消失了。

  现在,你能提出为潜艇摆脱困境的措施了吗?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这一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却难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实验是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下面介绍两种简便方法。

  [方法1]

  器材:大小适当的玻璃漏斗(化学实验室有)一个、乒乓球一只、红水一杯。

  步骤:

  (1)将乒乓球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夹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将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将水倒入漏斗中,松开拇指,可见乒乓球不浮起,(这时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这是因为乒乓球与漏斗间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见漏斗柄中水面逐渐上升,当水面升至乒乓球时,乒乓球迅即上浮。(若漏斗柄下口出水过快,可在乒乓球与漏斗接触处垫一圈棉花,这样可以从容地观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况。)

  [方法2]

  器材:透明*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径宜大些,便于操作)一只、底面基本*整的木块(如象棋子、积木、保温瓶塞等)一个、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铁扦在酒精灯上烧红,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径1cm左右,用砂纸将孔边磨*即成一小孔桶。

  步骤:

  (1)将木块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木块很快浮起。

  (2)将木块*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块,向桶中倒水。移去筷子,可见木块不浮起。(这时小孔处有水向下滴,这是因为木块与桶的接触面之间不很密合)。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块立即上浮。

  上述两例针对实际中物体的表面不可能绝对*滑这一事实,巧妙地利用“小孔渗漏”使水不在物体下面存留,从而使物体失去液体的向上的压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结果本应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和木块却被牢牢地钉在了水底,不能不令学生叹服。接着步骤(3)又魔术般地使浮力再现,更令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一、实验目的: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连接方式。

  二、实验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步 骤:

1.组成串联电路

  A.按图1—1的电路图,先用铅笔将图1—2中的电路元件,按电路图中的顺序连成实物 电路图(要求元件位置不动,并且导线不能交叉)。

  B.按图1—1的电路图接好电路,闭合和断开开关,观察开关是同时控制两个灯泡,还 是只控制其中一个灯光泡。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把开关改接在L1和L2之间,重做实验B;再改接到L2和电池负极之间,再重做实验B。观察开关的控制作用是否改变了,并分别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电路图 电路图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组成并联电路

  A.画出由两盏电灯L1和L2组成的并联电路图,要求开关S接在干路上,开关S1和S2分 别接在两个支路上,并按电路图用铅笔连接1—3的实物电路图.

  电路图

  B.按电路图在实物上连接并联电路,然后进行下述实验和观察:

  a. 闭合S1和S2,再闭合或断开干路开关S,观察开关S控制哪个灯泡。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闭合S和S2,再闭合或断开干路开关S1,观察开关S1控制哪个灯泡。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闭合S和S1,再闭合或断开干路开关S2,观察开关S2控制哪个灯泡。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1.在串联电路里开关控制____________用电器;如果开关的位置改变了,它的控制作 用_________。

  2.在并联电路干路里的开关控制__________________用电器;支路中的开关只能控制 _______________用电器。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5

  实验目的:

  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纸板、温度计、水、秒表

  实验装置图:

  实验步骤:

  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向烧杯中加入温水,水位高为烧杯的1/2左右。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观察水的温度变化,水发出的声音变化,水中的气泡变化)

  描述实验中水的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景:

  (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

  (2)水的声音在沸腾前,沸腾时

  3. 当水温达到90℃时开始计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填入下表中,至沸腾后两分钟停止。

  实验记录表:

  时间(分) 0 0.5 1 1.5 2 2.5 3 …

  温度(℃)

  4、观察撤火后水是否还继续保持沸腾?

  5、实验结果分析:

  ①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根据记录用描点法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②请学生叙述实验现象。

  沸腾前水中有升到水面上来,水声;继续加热时,水中发生剧烈的现象,大量上升并且变(填“大”或“小”),升到水面上破裂,放出水蒸气,散到空气中,水声变(填“大”或“小”)。

  沸腾的概念:

  ③实验中是否一加热,水就沸腾?

  ④水沸腾时温度如何变化?

  ⑤停止加热,水是否还继续沸腾?说明什么?

  XXX

  20xx年X月XX日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6

  物理探究实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探究准备

  技能准备:

  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砝码,刻度尺,秒表。

  知识准备:

  1. 二力*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衡。

  2. 在*衡力的作用下,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4. 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数值可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这样就测出了木块与水*面之间的摩擦力。

  探究导引

  探究指导:

  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踢出去的足球会停下来,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

  运动物体产生摩擦力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物体间要相互接触,且挤压;2.接触面要粗糙;3.两物体间要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由力的三要素可知:摩擦力除了有作用点、方向外,还有大小。

  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1: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猜想2: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3: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种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探究方案: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改变木块与长木板的接触面,从而改变接触面积。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探究过程:

  1.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2. 在木块上加5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8N

  3. 在木块上加20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2N

  4. 在木板上铺上棉布,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1N

  5. 加快匀速拉动木块的速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6. 将木块翻转,使另一个面积更小的面与长木板接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探究结论:

  1. 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2. 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3. 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

  4. 摩擦力的大小跟相对运动的速度无关。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7

  1.在易拉罐中分别装入不同体积的水,依次用金属棒敲击听声,可用来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短有没有关系。

  2.将两个易拉罐用棉线相连做成一个“土电话”,用来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3.将三个易拉罐装入质量不同的沙,用天*分别测出其质量,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罐和沙所受的重力,用来研究物体的质量与所受重力的关系。

  4.将易拉罐放在倾斜的木板表面,使其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分别滑下和滚下,观察两种情况下运动的快慢。比较相同情况下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大小。

  5.用铁钉在易拉罐不同的高度上扎眼,装水后比较其喷射的距离。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6.将空易拉罐口向下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烤一烤,罐冷却后能听到声音且看到罐变瘪了。用来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7.将空易拉罐放在盛有水的盆中浮在水面,而将其卷成一团下沉。说明将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

  8.用白纸和黑纸包住两个装满水的易拉罐,在太阳下晒相同时间,看谁的温度升高得多。研究相同条件下的白色物体和黑色物体的吸热能力是否相同。

  9.用导线及导线夹将电源、开关、灯泡和易拉罐组成串联电路,闭合开关,看灯泡是否发光。研究易拉罐的材料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气球在物理演示实验中的妙用

  (1)声音在液体中传播

  材料:手机、气球、细线、水槽、水。

  方法:先将手机装入气球内,用一根长线密封好。然后把它慢慢浸没于水槽中,并让手机的屏幕正对着学生。用另外一个手机对其进行拨号,手机开始振铃。这样,学生既可以看到手机屏幕的亮光,又可以听到从手机发出的声音。如图1所示。这就证明了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2)水凸透镜

  材料:气球、细线、水。

  方法:用一个透明的气球,在里面充入一部分水,用细线扎紧,让太阳光照射气球,可以观察到在气球后面出现了一个很亮的光斑。如果在气球后面较近的位置放一个物体,气球就变成了一个放大镜,通过气球观察,就可以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

  (3)气体的性质实验

  材料:气球、广口瓶、双孔橡胶塞、两根玻璃管(一弯管,一直管)、两用气筒。

  ①验证玻意耳定律,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装置如图2所示,在直玻璃管的下端拴一个气球,把气球放入瓶中,并用塞子塞住广口瓶口。先在气球内充入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直管,通过弯管向瓶外抽气,发现气球变大;向里打气时,气球又会变小。表明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温过程中,体积增大,压强减小,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即定性地验证了玻意耳定律。

  ②验证盖·吕萨克定律,证明气体的热膨胀。

  在气球内稍充气,并把直管封闭,然后把广口瓶放入热水中,使瓶内受热,就会发现气球变大,从热水中取出后稍冷却,就发现气球又逐渐地变小。说明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体积增大,温度降低,体积减小。

  说明:玻璃管的封闭可外接一橡皮管,用止水夹封闭橡皮管就可以了。

  (4)物体的沉浮条件

  材料:薄气球、水、酒精、盐水。

  方法:用一个薄气球,装入水,密封好,缓缓放入水中,就可以看到物体在水中的悬浮现象。然后在气球中装入酒精,则可以看到物体在水中的漂浮现象。最后在气球中装入盐水,则会看到物体在水中的下沉现象。这有效证明了液体中物体的沉浮与密度的关系。

  (5)动量定理

  材料:大气球、砖块、锤子。

  方法:将充好气的气球放置在水*桌面上,气球上面放置一砖块,这时用铁锤迅速打击砖块,会发现砖块被击碎,而气球完好无损。本实验省去了海绵这一系统,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理解动量定理,也减去不少因海绵引起的疑惑。

  注意事项:气球充气要适量,要保持气球具有一定的弹性,同时演示时要注意让学生远离,防止碎砖块击伤学生。

  (6)反冲现象

  材料:气球、吸管、气筒、细线。

  方法:如图3,将吸管插入气球口,用细线把其扎紧,用气筒给气球打足气,用手堵住吸管,让吸管口朝下,然后放手,会发现气球沿直线竖直上升。实验能够很好地说明反冲运动。在这里要注意选用吸管要稍长一些,有利于气球沿直线上升。

  (7)电荷的相互作用

  材料:铁架台、丝线、气球。

  方法:如图4所示,气球充好气后,用干燥的丝线将气球悬挂起来。用干燥的手擦气球的.表面,使球带电(手最好先在火上烘干)。用摩擦过气球的手去靠近气球,手会吸引气球,让用手摩擦过的另一个气球靠近它,两球会相互推斥。这个实验说明了电荷的相互作用。

  其实对于气球的应用远不止这些,比如在瓶吞鸡蛋这个证明大气压的实验中,如果把鸡蛋换成气球,将既经济,又可以循环使用,学生也能够亲身实践,增加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说只有不断地去思考,去摸索,才能挖掘出更好的实验,提高物理实验课堂的效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8

  一、提出问题:*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二、猜想与假设:*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面镜的两侧。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2.在*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面镜,因而证明*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3.拿下遮光纸,在*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4.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四、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五、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面镜垂直且*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静的水面其实也是*面镜,等等。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9

  【器材】

  验电器(或自制验电器),有机玻璃或橡胶棒,丝绸或毛皮,被检验的物体:铁丝、铜丝等金属丝,陶瓷、松香、玻璃、橡胶等。

  【操作】

  (1)将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验电器接触,使验电器带电,金箔张开一定的角度,然后用手接触一下验电器上的小球,金箔马上合拢。这表明手碰了小球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手和人体传给大地了,这证明人体是导体。

  (2)用上述方法使验电器重新带电。手拿铁丝和铜丝等金属丝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可以看到金箔也会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金属丝和人体传到地球上去了,金属丝是导体。当手拿陶瓷、玻璃、松香等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金箔仍张开并不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没有通过陶瓷、玻璃、松香等传到地球上,说明陶瓷、玻璃松香等是绝缘体。

  【注意事项】

  被检验的绝缘体的表面要清洁干燥,以免表面漏电。

  实验目的:

  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里放入适量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把温度计插入水里。

  ②把酒精灯点着,给烧杯加热。

  ③边观察边记录。

  ④做好实验后,把器材整理好。

  观察记录:

  ①水温在60℃以下时,随着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上气泡越来越多,有少量气泡上升。

  ②水温在60℃~90℃之间时,杯底气泡逐渐减少,气泡上升逐渐加快。

  ③在90℃~100℃之间时,小气泡上升越来越快。

  ④水在沸腾时,大量气泡迅速上升,温度在98℃不变。

  ⑤移走酒精灯,沸腾停止。

  实验结论:

  ①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②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0

  探究课题

  探究*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与假设:*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面镜的两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

  蜡烛(两只),*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一.在桌面上*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二.在*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面镜,因而证明*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三.拿下遮光纸,在*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5.自我评估。

  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6.交流与应用。

  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面镜垂直且*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静的水面其实也是*面镜.等等。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0篇扩展阅读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0篇(扩展1)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0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

  物理探究实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探究准备

  技能准备:

  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砝码,刻度尺,秒表。

  知识准备:

  1. 二力*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衡。

  2. 在*衡力的作用下,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4. 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数值可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这样就测出了木块与水*面之间的摩擦力。

  探究导引

  探究指导:

  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踢出去的足球会停下来,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

  运动物体产生摩擦力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物体间要相互接触,且挤压;2.接触面要粗糙;3.两物体间要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由力的三要素可知:摩擦力除了有作用点、方向外,还有大小。

  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1: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猜想2: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3: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种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探究方案: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改变木块与长木板的接触面,从而改变接触面积。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探究过程:

  1.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2. 在木块上加5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8N

  3. 在木块上加20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2N

  4. 在木板上铺上棉布,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1N

  5. 加快匀速拉动木块的速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6. 将木块翻转,使另一个面积更小的面与长木板接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探究结论:

  1. 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2. 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3. 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

  4. 摩擦力的大小跟相对运动的速度无关。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2

  【实验目的】演示共振现象

  【实验仪器】鱼洗盆

  【注意事项】

  【实验原理】用手摩擦“洗耳”时,“鱼洗”会随着摩擦的频率产生振动。当摩擦力引起的振动频率和“鱼洗”壁振动的固有频率相等或接近时,“鱼洗”壁产生共振,振动幅度急剧增大。但由于“鱼洗”盆底的限制,使它所产生的波动不能向外传播,于是在“鱼洗”壁上入射波与反射波相互叠加而形成驻波。驻波中振幅最大的点称波腹,最小的点称波节。用手摩擦一个圆盆形的物体,最容易产生一个数值较低的共振频率,也就是由四个波腹和四个波节组成的振动形态,“鱼洗壁”上振幅最大处会立即激荡水面,将附近的水激出而形成水花。当四个波腹同时作用时,就会出现水花四溅。有意识地在“鱼洗壁”上的四个振幅最大处铸上四条鱼,水花就像从鱼口里喷出的一样。 五:实验步骤和现象:实验时,把“鱼洗”盆中放入适量水,将双手用肥皂洗干净,然后用双手去摩擦“鱼洗”耳的顶部。随着双手同步

  地同步摩擦时,“鱼洗”盆会发出悦耳的蜂呜声,水珠从4个部位喷出,当声音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有水花四溅。继续用手摩擦“鱼洗”耳,就会使水花喷溅得很高,就象鱼喷水一样有趣。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3

  探究课题:探究*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与假设:*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面镜的两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

  蜡烛(两只),*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一.在桌面上*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二.在*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面镜,因而证明*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三.拿下遮光纸,在*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五.自我评估。

  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六.交流与应用。

  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面镜垂直且*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静的水面其实也是*面镜.等等。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4

  探究*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实验目的:

  观察*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原理:

  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实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刻度尺一把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面镜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3、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4、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5、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5

  1.在易拉罐中分别装入不同体积的水,依次用金属棒敲击听声,可用来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短有没有关系。

  2.将两个易拉罐用棉线相连做成一个“土电话”,用来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3.将三个易拉罐装入质量不同的沙,用天*分别测出其质量,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罐和沙所受的重力,用来研究物体的质量与所受重力的关系。

  4.将易拉罐放在倾斜的木板表面,使其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分别滑下和滚下,观察两种情况下运动的快慢。比较相同情况下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大小。

  5.用铁钉在易拉罐不同的高度上扎眼,装水后比较其喷射的距离。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6.将空易拉罐口向下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烤一烤,罐冷却后能听到声音且看到罐变瘪了。用来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7.将空易拉罐放在盛有水的盆中浮在水面,而将其卷成一团下沉。说明将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

  8.用白纸和黑纸包住两个装满水的易拉罐,在太阳下晒相同时间,看谁的温度升高得多。研究相同条件下的白色物体和黑色物体的吸热能力是否相同。

  9.用导线及导线夹将电源、开关、灯泡和易拉罐组成串联电路,闭合开关,看灯泡是否发光。研究易拉罐的材料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气球在物理演示实验中的妙用

  (1)声音在液体中传播

  材料:手机、气球、细线、水槽、水。

  方法:先将手机装入气球内,用一根长线密封好。然后把它慢慢浸没于水槽中,并让手机的屏幕正对着学生。用另外一个手机对其进行拨号,手机开始振铃。这样,学生既可以看到手机屏幕的亮光,又可以听到从手机发出的声音。如图1所示。这就证明了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2)水凸透镜

  材料:气球、细线、水。

  方法:用一个透明的气球,在里面充入一部分水,用细线扎紧,让太阳光照射气球,可以观察到在气球后面出现了一个很亮的光斑。如果在气球后面较近的位置放一个物体,气球就变成了一个放大镜,通过气球观察,就可以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

  (3)气体的性质实验

  材料:气球、广口瓶、双孔橡胶塞、两根玻璃管(一弯管,一直管)、两用气筒。

  ①验证玻意耳定律,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装置如图2所示,在直玻璃管的下端拴一个气球,把气球放入瓶中,并用塞子塞住广口瓶口。先在气球内充入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直管,通过弯管向瓶外抽气,发现气球变大;向里打气时,气球又会变小。表明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温过程中,体积增大,压强减小,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即定性地验证了玻意耳定律。

  ②验证盖·吕萨克定律,证明气体的热膨胀。

  在气球内稍充气,并把直管封闭,然后把广口瓶放入热水中,使瓶内受热,就会发现气球变大,从热水中取出后稍冷却,就发现气球又逐渐地变小。说明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体积增大,温度降低,体积减小。

  说明:玻璃管的封闭可外接一橡皮管,用止水夹封闭橡皮管就可以了。

  (4)物体的沉浮条件

  材料:薄气球、水、酒精、盐水。

  方法:用一个薄气球,装入水,密封好,缓缓放入水中,就可以看到物体在水中的悬浮现象。然后在气球中装入酒精,则可以看到物体在水中的漂浮现象。最后在气球中装入盐水,则会看到物体在水中的下沉现象。这有效证明了液体中物体的.沉浮与密度的关系。

  (5)动量定理

  材料:大气球、砖块、锤子。

  方法:将充好气的气球放置在水*桌面上,气球上面放置一砖块,这时用铁锤迅速打击砖块,会发现砖块被击碎,而气球完好无损。本实验省去了海绵这一系统,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理解动量定理,也减去不少因海绵引起的疑惑。

  注意事项:气球充气要适量,要保持气球具有一定的弹性,同时演示时要注意让学生远离,防止碎砖块击伤学生。

  (6)反冲现象

  材料:气球、吸管、气筒、细线。

  方法:如图3,将吸管插入气球口,用细线把其扎紧,用气筒给气球打足气,用手堵住吸管,让吸管口朝下,然后放手,会发现气球沿直线竖直上升。实验能够很好地说明反冲运动。在这里要注意选用吸管要稍长一些,有利于气球沿直线上升。

  (7)电荷的相互作用

  材料:铁架台、丝线、气球。

  方法:如图4所示,气球充好气后,用干燥的丝线将气球悬挂起来。用干燥的手擦气球的表面,使球带电(手最好先在火上烘干)。用摩擦过气球的手去靠近气球,手会吸引气球,让用手摩擦过的另一个气球靠近它,两球会相互推斥。这个实验说明了电荷的相互作用。

  其实对于气球的应用远不止这些,比如在瓶吞鸡蛋这个证明大气压的实验中,如果把鸡蛋换成气球,将既经济,又可以循环使用,学生也能够亲身实践,增加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说只有不断地去思考,去摸索,才能挖掘出更好的实验,提高物理实验课堂的效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6

  以天*、量筒、烧杯等实验仪器测定牛奶的密度为例。

  一(实验名称)用天*、量筒、烧杯等实验仪器测定牛奶的密度

  二(实验目的)用天*和量筒测量牛奶的密度。

  三(实验材料和器材)牛奶、天*、砝码、量筒、烧杯。

  四(实验原理)ρ=m/V 。

  五(实验方法(步骤))

  1. 将天*放在水*台面上,按天*使用规则调节天**衡;

  2. 将适量的液体加入到烧杯中,用天*称量出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记录于预先设计好的表格中;

  3. 将量筒放在水*台面上,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示数并记下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4. 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下的液体的质量m2,记录于表格中;

  5. 根据ρ=(m1-m2)/V ,计算出牛奶的密度;

  6. 为确保测量准确,可进行多次测量(一般不少于3次),取ρ的*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注意的问题)倒入、倒出液体时应小心,不能溢出。否则造成测量误差。

  六(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表格、图象、计算))略。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7

  一、提出问题:*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二、猜想与假设:*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面镜的两侧。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2.在*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面镜,因而证明*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3.拿下遮光纸,在*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4.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四、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五、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面镜垂直且*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静的水面其实也是*面镜,等等。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3

  光学中研究光的本性以及光在媒质中传播时各种性质的学科。物理光学过去也称“波动光学”,从光是一种波动出发,能说明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而在赫兹用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是电磁波的假说以后,物理光学也能在这个基础上解释光在传播过程中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时的部分现象,如吸收,散射和色散等,而且获得一定成功。但光的电磁理论不能解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另一些现象,如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及各种原子和分子发射的特征光谱的规律等;在这些现象中,光表现出它的粒子性。本世纪以来,这方面的研究形成了物理光学的另一部门“量子光学”。

  【杨氏干涉实验】杨格于1801年设法稳定两光源之相位差,首次做出可见光之干涉实验,并由此求出可见光波之波长。其方法是,使太阳光通过一挡板上之小孔使成单一光源,再使此单一光源射到另一挡板上,此板上有两相隔很近的小孔,且各与单光源等距离,则此两同相位之两光源在屏幕上形成干涉条纹。因为通过第二挡板上两小孔之光因来自同一光源,故其波长相等,并且维持一定的相位关系(一般均维持同相),因而能在屏幕上形成固定不变的干涉条纹。若X为屏幕上某一明(或暗)条纹与中心点O的距离,D为双孔所在面与屏幕之间的距离,2a为两针孔S1,S2间之距离(通常小于1毫米),λ为S光源及副光源S1、S2所发出的光之波长。

  两光源发出的两列光源必然在空间相迭加,在传播中两波各有各的波峰和波谷。当两列波的波峰和波峰或波谷和波谷相重叠之点必为亮点。这些亮点至S1与S2的光程差必为波长λ的整数倍。在两列波的波峰与波谷相重叠之点必为暗点,这些暗点至S1与S2的光程差必为波长λ/2的整数倍。实验结果的干涉条纹,它是以P0点为对称点而明暗相间的条纹。P0点处的中央条纹是明条纹。当用不同的单色光源作实验时,各明暗条纹的间距并不相同。波长较短的单色光如紫光,条纹较密;波长较长的单色光如红光,条纹较稀。另外,如果用白光作实验,在屏幕上只有中央条纹是白色的。在中央白色条纹的两侧,由于各单色光的明暗条纹的位置不同,形成由紫而红的彩色条纹。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8

  1.在易拉罐中分别装入不同体积的水,依次用金属棒敲击听声,可用来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短有没有关系。

  2.将两个易拉罐用棉线相连做成一个“土电话”,用来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3.将三个易拉罐装入质量不同的沙,用天*分别测出其质量,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罐和沙所受的重力,用来研究物体的质量与所受重力的关系。

  4.将易拉罐放在倾斜的木板表面,使其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分别滑下和滚下,观察两种情况下运动的快慢。比较相同情况下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大小。

  5.用铁钉在易拉罐不同的高度上扎眼,装水后比较其喷射的距离。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6.将空易拉罐口向下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烤一烤,罐冷却后能听到声音且看到罐变瘪了。用来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7.将空易拉罐放在盛有水的盆中浮在水面,而将其卷成一团下沉。说明将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

  8.用白纸和黑纸包住两个装满水的易拉罐,在太阳下晒相同时间,看谁的温度升高得多。研究相同条件下的白色物体和黑色物体的吸热能力是否相同。

  9.用导线及导线夹将电源、开关、灯泡和易拉罐组成串联电路,闭合开关,看灯泡是否发光。研究易拉罐的材料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气球在物理演示实验中的妙用

  (1)声音在液体中传播

  材料:手机、气球、细线、水槽、水。

  方法:先将手机装入气球内,用一根长线密封好。然后把它慢慢浸没于水槽中,并让手机的屏幕正对着学生。用另外一个手机对其进行拨号,手机开始振铃。这样,学生既可以看到手机屏幕的亮光,又可以听到从手机发出的声音。如图1所示。这就证明了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2)水凸透镜

  材料:气球、细线、水。

  方法:用一个透明的气球,在里面充入一部分水,用细线扎紧,让太阳光照射气球,可以观察到在气球后面出现了一个很亮的光斑。如果在气球后面较近的位置放一个物体,气球就变成了一个放大镜,通过气球观察,就可以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

  (3)气体的性质实验

  材料:气球、广口瓶、双孔橡胶塞、两根玻璃管(一弯管,一直管)、两用气筒。

  ①验证玻意耳定律,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装置如图2所示,在直玻璃管的下端拴一个气球,把气球放入瓶中,并用塞子塞住广口瓶口。先在气球内充入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直管,通过弯管向瓶外抽气,发现气球变大;向里打气时,气球又会变小。表明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温过程中,体积增大,压强减小,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即定性地验证了玻意耳定律。

  ②验证盖·吕萨克定律,证明气体的热膨胀。

  在气球内稍充气,并把直管封闭,然后把广口瓶放入热水中,使瓶内受热,就会发现气球变大,从热水中取出后稍冷却,就发现气球又逐渐地变小。说明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体积增大,温度降低,体积减小。

  说明:玻璃管的封闭可外接一橡皮管,用止水夹封闭橡皮管就可以了。

  (4)物体的沉浮条件

  材料:薄气球、水、酒精、盐水。

  方法:用一个薄气球,装入水,密封好,缓缓放入水中,就可以看到物体在水中的悬浮现象。然后在气球中装入酒精,则可以看到物体在水中的漂浮现象。最后在气球中装入盐水,则会看到物体在水中的下沉现象。这有效证明了液体中物体的沉浮与密度的关系。

  (5)动量定理

  材料:大气球、砖块、锤子。

  方法:将充好气的气球放置在水*桌面上,气球上面放置一砖块,这时用铁锤迅速打击砖块,会发现砖块被击碎,而气球完好无损。本实验省去了海绵这一系统,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理解动量定理,也减去不少因海绵引起的疑惑。

  注意事项:气球充气要适量,要保持气球具有一定的弹性,同时演示时要注意让学生远离,防止碎砖块击伤学生。

  (6)反冲现象

  材料:气球、吸管、气筒、细线。

  方法:如图3,将吸管插入气球口,用细线把其扎紧,用气筒给气球打足气,用手堵住吸管,让吸管口朝下,然后放手,会发现气球沿直线竖直上升。实验能够很好地说明反冲运动。在这里要注意选用吸管要稍长一些,有利于气球沿直线上升。

  (7)电荷的相互作用

  材料:铁架台、丝线、气球。

  方法:如图4所示,气球充好气后,用干燥的丝线将气球悬挂起来。用干燥的手擦气球的表面,使球带电(手最好先在火上烘干)。用摩擦过气球的手去靠近气球,手会吸引气球,让用手摩擦过的另一个气球靠近它,两球会相互推斥。这个实验说明了电荷的相互作用。

  其实对于气球的应用远不止这些,比如在瓶吞鸡蛋这个证明大气压的实验中,如果把鸡蛋换成气球,将既经济,又可以循环使用,学生也能够亲身实践,增加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说只有不断地去思考,去摸索,才能挖掘出更好的实验,提高物理实验课堂的效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9

  物理探究实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探究准备

  技能准备:

  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砝码,刻度尺,秒表。

  知识准备:

  1. 二力*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衡。

  2. 在*衡力的作用下,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4. 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数值可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这样就测出了木块与水*面之间的摩擦力。

  探究导引

  探究指导:

  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踢出去的足球会停下来,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

  运动物体产生摩擦力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物体间要相互接触,且挤压;2.接触面要粗糙;3.两物体间要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由力的.三要素可知:摩擦力除了有作用点、方向外,还有大小。

  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1: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猜想2: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3: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种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探究方案: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改变木块与长木板的接触面,从而改变接触面积。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探究过程:

  1.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2. 在木块上加5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8N

  3. 在木块上加20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2N

  4. 在木板上铺上棉布,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1N

  5. 加快匀速拉动木块的速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6. 将木块翻转,使另一个面积更小的面与长木板接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探究结论:

  1. 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2. 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3. 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

  4. 摩擦力的大小跟相对运动的速度无关。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0

  1.提出问题;*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与假设;*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面镜的两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一,在桌面上*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二.在*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面镜,因而证明*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三.拿下遮光纸,在*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5.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6.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面镜垂直且*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静的水面其实也是*面镜.等等.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0篇(扩展2)

——物理实验报告10篇

物理实验报告1

  实验课程名称:近代物理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盖革—米勒计数管的研究

  姓 名:

  学 号: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盖革——弥勒计数管的结构、原理及特性。

  2、测量盖革——弥勒计数管坪曲线,并正确选择其工作电压。

  3、测量盖革——弥勒计数管的死时间、恢复时间和分辨时间。

  二、使用仪器、材料

  G-M计数管(F5365计数管探头),前置放大器,自动定标器(FH46313Z智能定标),放射源2个。

  三、实验原理

  盖革——弥勒计数管简称G-M计数管,是核辐射探测器的一种类型,它只能测定核辐射粒子的数目,而不能探测粒子的能量。它具有价格低廉、设备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放射测量的工作中。 G-M计数有各种不同的结构,最常见的有钟罩形β计数管和圆柱形计数管两种,这两种计数管都是由圆柱状的阴极和装在轴线上的阳极丝密封在玻璃管内而构成的,玻璃管内充一定量的某种气体,例如,惰性气体氩、氖等,充气的气压比大气压低。由于β射线容易被物质所吸收,所以β计数管在制造上安装了一层薄的云母做成的窗,以减少β射线通过时引起的吸收,而射线的贯穿能力强,可以不设此窗

  圆柱形G-M计数管

  计数管系统示意图

  在放射性强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计数管电极上的电压,由定标器记录下的相应计数率(单位时间内的计数次数)可得如图所示的曲线,由于此曲线有一段比较*坦区域,因此把此曲线称为坪特性曲线,把这个*坦的部分(V1-V2)称为坪区;V0称为起始电压,V1称为阈电压,△V=V2-V1称为长度,在坪区内电压每升高1伏,计数率增加的百分数称为坪坡度。

  G-M计数管的坪曲线

  由于正离子鞘的存在,因而减弱了阳极附近的电场,此时若再有粒子射入计数管,就不会引起计数管放电,定标器就没有计数,随着正离子鞘向阴极移动,阴极附近的电场就逐渐得到恢复,当正离子鞘到达计数管半径r0处时,阳极附近电场刚刚恢复到可以使进入计数管的粒子引起计数管放电,这段时间称为计数管的死时间,以td来表示;正离子鞘从r0到阴极的一段时间,我们称为恢复时间,以tr表示。在恢复时间内由于

  电场还没有完全恢复,所以粒子射入计数管后虽然也能引起放电,但脉冲幅度较小,当脉冲幅度小于定标器灵敏阈时,则仍然不能被定标器记录下来,随着电场的恢复,脉冲幅度也随之增大,如果在τ时间以后出现的脉冲能被定标器记录下来,那么τ就称为分辨时间。

  示波器上观察到的死时间及分辨时间

  在工作电压下,没有放射源时所测得的计数率称为G-M计数管的本底。它是由于宇宙射线、空气中及周围微量放射性以及制作管子用的物质中放射杂质所引起的。所以我们要在实验测量的计数率数据中减去本底计数率才能得到真正的计数率。

  实验证明,在对长寿命放射性强度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即使条件相同,每次测量的结果仍然不同;然而,每次结果都围绕着某一个*均值上下涨落,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假如在时间τ内,核衰变*均数是n,每秒核衰变数为n的出现几率p(n)服从统计规律的泊松分布

  四、实验步骤

  1、测量G-M计数管坪曲线。

  (1)将放射源放在计数管支架的托盘上,并对准计数管的中央部位,在测坪曲线的整个过程中,放射源位置保持不变。

  (2)检查连接线及各个开关位置无误后,打开定标器的电源开关,将定标器预热数分钟,然后将高压细调旋扭开关旋到最小,打开高压开关,细调高压值,使计数管刚好开始计数。

  (3)将定标器的甄别阈调0.2伏,细调高压,仔细测出起始电压(测量两次,取*均值),然后电压每升高10伏测量十次,每次测量时间为10秒钟,直到发现计数增加时(坪长已测完),应立即降低工作电压,以免发生连续放电,将计数管损坏。

  (4)将实验数据列入表中,取十次*均值,并用坐标纸画出该计数管的坪曲线,确定其起始电压,坪长度和坪坡度,然后选定其工作电压。

  2、双源法测计数管分辨时间τ。

  (1)准备好两个放射性强度大致相等的源,

  (2)测本底300s。

  (3)放上放射源1,测其放射强度1000s。

  (4)放上放射源2,测量源1加源2的放射强度2000s(放上放射源2时切勿碰动源1所在的位置)。

  (5)取出放射源1(切勿碰动源2),测源2的放射强度1000s。

  (6)取出源2,再测本底300s。

  (7)根据公式(5—3)求出计数管分辨时间τ。

  3、验证泊松分布:用本底计数来验证泊松分布,时间以3秒为单位,测量次数为500次,用实验所得的*均值n,根据泊松公式作出泊松分布的理论曲线,并将实验曲线与理论曲线比较。

  五、注意事项

  (1)使用放射源应按规定操作,不得马虎。不能用手直接接触放射源,要移动放射源时,一定要用夹子。

  (2)注意保护计数管。计数管的高压不要超过450伏,以免烧毁计数

物理实验报告2

  实验一数字基带信号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

  2、掌握AMI、HDB3码的编码规则。

  3、了解HDB3(AMI)编译码集成电路CD22103。

  二、实验仪器

  l、双踪示波器一台

  2、通信原理Ⅵ型实验箱一台

  3、M6信源模块

  三、实验原理

  AMI编码规律是:信息代码1变为带有符号的1码即+1或-1,1的符号反转交替;信息代码0为0码。AMI码对应的波形是占空比为0.5的双极性归零码,即脉冲宽度是码元宽度(码元周期、码元间隔)0.5倍。

  HDB3码的编码规律是:4个连0信息码用取代节000V或B00V代替,当两个相邻V码中间有奇数个信息1码时取代节为000V,有偶数个信息1码(包括0个信息1码)时取代节为B00V,其他信息0码仍为0码;信息码的1码变为带有符号的1码即+1或-1;HDB3码中1、B的符号符合交替反转原则,而V的符号破坏这种符号的交替反转原则,但相邻V码的符号又是交替反转的;HDB3码是占空比为0.5的双极性归零码。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熟悉信源模块,AMI&HDB3编译码模块(由可编程逻辑器件模块实现)和HDB3编译码模块的工作原理。

  2、接通数字信号源模块的电源。用示波器观察数字信源模块上的各种信号波形。

  (1)示波器的两个通道探头分别接NRZ-OUT和BS-OUT,对照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状态,判断数字信源单元是否已正常工作(1码对应的发光管亮,0码对应的发光管熄);

  (2)用K1产生代码×1110010(X为任意码,1110010为7位帧同步码),K2,K3产生任意信息代码,观察本实验给定的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帧结构,和NRZ码特点。

  3、关闭数字信号源模块的电源,按照下表连线,打开数字信号源模块和AMI(HDB3)编译码模块电源。用示波器观察AMI(HDB3)编译单元的各种波形。

  (1)示波器的预个探头CH1和CH2分别接NRZ-OUT和(AMI)HDB3,将信源模块K1

  K2、K3的每一位都置l,观察并记录全l码对应的AMI码和HDB3码;再将K1,K2,K3置为全O,观察全0码对应的AMI码和HDB3码。观察AMI码时将开关Kl置于A端,观察HDB3码时将K1置于H端,观察时应注意编码输出(AMI)HDB3比输入NRZ-out延迟了4个码元。

  (2)将K1,K2,K3置于011100100000110000100000态,观察并记录相应的AMI码和HDB3码。

  (3)将Kl、K2、K3置于任意状态,K4(码型选择开关)先置A再置H端,CHI接NRz—out,

  CH2分别接(AMI)HDB3-D,BS-R和NRZ,观察这些信号波形。观察时应注意:·NRZ信号(译码输出)迟后于NRZ-OUT信号(编码输入)8个码元。

  ·AMI、HDB3码是占空比等于0.5的双极性归零码,AMI-D、HDB3-D是占空比等于0.5的单极性归零码。

  ·BS-OUT是一个周期基本恒定(等于一个码元周期)的TTL电*信号。

  ·本实验中若24位信源代码中只有1个“l“码,则无法从AMI码中得到一个符合要求的位同步信号,因此不能完成正确的译码.。若24位信源代码全为“0”码,则更不可能从AMI信号(亦是全0信号)得到正确的位同步信号。信源代码连O个数越多,越难于从AMl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或者说要求带通滤波的Q值越高,因而越难于实现),译码输出NRZ越不稳定,而HDB3码则不存在这种问题。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步骤2:K1:01110010;K2:00100100;K3=00100101

  实验现象如下图所示:

  实验分析:(1)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帧结构特点:集中插入法是将标志码组开始位置的群同步码插入于一个码组的前面。接收端一旦检测到这个特定的群同步码组就马上知道了这组信息码元的“头”。检测到此特定码组时可以利用锁相环保持一定的时间的同步。为了长时间地保持同步,则需要周期性的将这个特定的码组插入于每组信息码元之前。

  (2)NRZ码特点:极性单一,脉冲宽度等于码元宽度,有直流分量。

  实验步骤3(1)

  HDB3全一码:

  HDB3全零码:

  AMI全一码:

  AMI全零码:

  实验分析:由上图可知,信息码全一时,HDB3码与AMI码相同;信息码全零时,AMI码全零,在图中显示为一条直线,无法提取同步信息;而HDB3码最大连零数不超过3,有信号电*的跳变,因此仍能提取定时信息。

  实验步骤3(2):将K1,K2,K3置于011100100000110000100000态,此时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AMI码:

物理实验报告3

  器材 找一个底面很*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蜡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立刻就会浮起来。 可见,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两个接触面间就没有液体渗入,物体的下表面不再受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强,液体对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当然随之消失了。 现在,你能提出为潜艇摆脱困境的措施了吗?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这一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却难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实验是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下面介绍两种简便方法。

  [方法1]

  器材:大小适当的玻璃漏斗(化学实验室有)一个、乒乓球一只、红水一杯。

  步骤:

  (1)将乒乓球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夹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将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将水倒入漏斗中,松开拇指,可见乒乓球不浮起,(这时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这是因为乒乓球与漏斗间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见漏斗柄中水面逐渐上升,当水面升至乒乓球时,乒乓球迅即上浮。(若漏斗柄下口出水过快,可在乒乓球与漏斗接触处垫一圈棉花,这样可以从容地观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况。)

  [方法2]

  器材:透明*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径宜大些,便于操作)一只、底面基本*整的木块(如象棋子、积木、保温瓶塞等)一个、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铁扦在酒精灯上烧红,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径1cm左右,用砂纸将孔边磨*即成一小孔桶。

  步骤:

  (1)将木块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木块很快浮起。

  (2)将木块*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块,向桶中倒水。移去筷子,可见木块不浮起。(这时小孔处有水向下滴,这是因为木块与桶的接触面之间不很密合)。 您正浏览的文章由第一'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块立即上浮。 上述两例针对实际中物体的表面不可能绝对*滑这一事实,巧妙地利用“小孔渗漏”使水不在物体下面存留,从而使物体失去液体的向上的压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结果本应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和木块却被牢牢地钉在了水底,不能不令学生叹服。接着步骤(3)又魔术般地使浮力再现,更令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物理实验报告4

  一、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时间:20xx年xx月xx日

  探究预备:

  1、 不一样, 质量大的水时间长

  2、 不相同, 物质种类不同

  探究目的: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不同、 培养实验能力、

  提出问题: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相同吗

  猜想与假设:不同

  探究方案与实验设计:

  1、 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 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 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

  2、 设计表格, 多次实验, 记录数据、

  3、 整理器材, 进行数据分析、

  实验器材: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烧杯、温度计、水、食用油

  资料或数据的收集

  分析和论证: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 升高相同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不同、 评估与交流:

  1、 水的比热容较大, 降低相同的温度, 放出较多的热量, 白天把水放出去, 土地吸收相同热量, 比热容小升高温度较快、

  2、 新疆地区沙石比较多, 比热容小, 吸收(放出)相同热量, 升高(降低)的温度较多, 温差比较大、

物理实验报告5

  自然界中,有一种很有趣的现象叫共振。俄罗斯横跨伏尔加河伏尔加格勒市的大桥全长154米,20xx年5月22日,大桥路面突然开始蠕动,类似于波浪形,并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正在大桥上行驶的车辆在滚动中跳动。这个有趣而又有点危险的现象就是由于共振引起的。

  共振是指一个物理系统在特定频率下,以最大振幅做振动的情形。共振在声学中亦称“共鸣”。

  我们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耦合摆球”的实验来演示这个现象及研究影响它的因素。

  操作步骤:选中右侧第一个单摆,使其摆动起来,经过几个周期后,看到与其摆长相等的一单摆在它的影响下振幅达到最大,而其他单摆几乎不摆动;让摆动停止,在选中右侧第二个单摆,使其摆动起来,经过几个周期后,也看到与其摆长相等的另一单摆在它的影响下振幅达到最大,而其它单摆几乎不动。

  这个结果表明:单摆的共振与其摆长有关。通过查询资料得知,是否共振与单摆的频率有关,当频率相同时,会产生共振现象;因为其它条件一定时,单摆的频率与其摆长有关,所以摆长相同的单摆会产生共振。

  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还可观察到当产生共振时,刚开始振动的单摆振幅逐渐减小,共振的单摆振幅逐渐增大。这表明:在产生共振时,会有能量的吸收与转移。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共振也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如常用的微波炉。共振在医学上也有应用。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共振有时还会给人类造成巨大危害。这其中最为人们所知晓的便是桥梁垮塌。近几十年来,美国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还发生了许多起高楼因大风造成的共振而剧烈摇摆的事件。

  在这次物理实验中,我了解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也学到了许多知识,收获很大。

物理实验报告6

  偏振光通过某种物质之后,其振动面将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线转过一定的角度,叫做旋光现象。很多物质都可以产生旋光现象。

  实验表明:

  (1)旋光度与偏振光通过的旋光物质的厚度成正比。

  (2)对溶液,旋光度不仅与光线在液体中通过的距离有关,还与其浓度成正比.

  (3)同一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旋光率。在一定的温度下,它的旋光率与入射光波长的*方成反比,这种现象就是旋光色散。

  显然,利用旋光的各种性质,可以应用与不同的领域。

  在演示实验中,有葡萄糖溶液旋光色散的演示。根据这一原理,可以用于很多中溶液的浓度检测。比如医疗中血糖的测量,尿糖的测量。(实际中并不用这种方法,因为血糖尿糖本身浓度很小而且显然不是透明溶液,一般使用的方式是化学方法,通过氧化测定血糖的含量)还看到有的论文说可以用旋光法实现青、链霉素皮试液的质量控制和稳定性预测。现在旋光计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旋光现象还可以用于光的波长的测量。(好像也是不被采用)。

物理实验报告7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2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物理实验报告8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五、数据记录:实验中测得的原始数据和一些简单的结果尽可能用表格形式列出,并要求正确表示有效数字和单位

  六、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目的对测量结果进行计算或作图表示,并对测量结果进行评定,计算误差或不确定度.

  七、实验结果:扼要地写出实验结论

  八、误差分析:当实验数据的误差达到一定程度后,要求对误差进行分析,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

  九、问题讨论: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异常现象及可能的解释,分析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对实验仪器的选择和实验方法的改进提出建议,简述自己做实验的心得体会,回答实验思考题.

  物理探究实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技能准备: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砝码,刻度尺,秒表。

  知识准备:

  1.二力*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衡。

  2.在*衡力的作用下,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4.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数值可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这样就测出了木块与水*面之间的摩擦力。

  探究导引

  探究指导:

  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踢出去的足球会停下来,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

  运动物体产生摩擦力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物体间要相互接触,且挤压;2.接触面要粗糙;3.两物体间要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由力的三要素可知:摩擦力除了有作用点、方向外,还有大小。

  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1: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猜想2: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3: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种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探究方案: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改变木块与长木板的接触面,从而改变接触面积。

  探究过程:

  1.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2.在木块上加5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8N

  3.在木块上加20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2N

  4.在木板上铺上棉布,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1N

  5.加快匀速拉动木块的速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6.将木块翻转,使另一个面积更小的面与长木板接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探究结论:

  1.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2.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3.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

  4.摩擦力的大小跟相对运动的速度无关。

物理实验报告9

  探究*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实验目的:

  观察*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原理:

  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实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刻度尺一把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面镜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3、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4、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5、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物理实验报告10

  一、 实验目的:

  1、用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测绘Zn-Sn二组分金属相图;

  2、掌握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二、 实验原理:概述、及关键点

  1、简单的二组分金属相图主要有几种?

  2、什么是热分析法?步冷曲线的线、点、*台各代表什么含义?

  3、采用热分析法绘制相图的关键是什么?

  4、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三、 实验装置图

  注明图名和图标

  四、 实验关键步骤:

  不用整段抄写,列出关键操作要点,推荐用流程图表示。

  五、 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格(根据具体实验内容,合理设计)

  组成为w(Zn)=0.7的样品的温度-时间记录表

  时间 τ/min 温度 t/oC

  开始测量 0 380

  第一转折点

  第二*台点

  结束测量

  六、 数据处理

  要求写出最少一组数据的详细处理过程

  七、对本实验的体会、意见或建议

  1.学生姓名、学号、实验组号及组内编号;

  2.实验题目:

  3.目的要求:(一句话简单概括)

  4.仪器用具: 仪器名称及主要规格(包括量程、分度值、精度等)、用具名称。

  5.实验原理:简单但要抓住要点,要写出试验原理所对应的公式表达式、公式中各物理参量的名称和物理意义、公式成立的条件等。画出简单原理图等。

  6.实验内容;

  7.数据表格:画出数据表格(写明物理量和单位);

  8.数据处理及结果(结论):按实验要求处理数据。

  9.作业题:认真完成实验教师要求的思考题。

  10.讨论: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数据结果、误差分析等进行总结,对进一步的想法和建议等进行讨论。

  实验报告要求

  1.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报告要用*科学技术大学实验报告纸,作图要用坐标纸。

  2.报告中的线路图、光路图、表格必须用直尺画。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0篇(扩展3)

——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物理演示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来了解弧光放电的原理

  实验原理:给存在一定距离的两电极之间加上高压,若两电极间的电场达到空气的击穿电场时,两电极间的空气将被击穿,并产生大规模的`放电,形成气体的弧光放电。

  雅格布天梯的两极构成一梯形,下端间距小,因而场强大(因)。其下端的空气最先被击穿而放电。由于电弧加热(空气的温度升高,空气就越易被电离, 击穿场强就下降),使其上部的空气也被击穿,形成不断放电。结果弧光区逐渐上移,犹如爬梯子一般的壮观。当升至一定的高度时,由于两电极间距过大,使极间场强太小不足以击穿空气,弧光因而熄灭。

  简单操作:打开电源,观察弧光产生。并观察现象。(注意弧光的产生、移动、消失)。

  实验现象:

  两根电极之间的高电压使极间最狭窄处的电场极度强。巨大的电场力使空气电离而形成气体离子导电,同时产生光和热。热空气带着电弧一起上升,就象圣经中的雅各布(yacob以色列人的祖先)梦中见到的天梯。

  注意事项:演示器工作一段时间后,进入保护状态,自动断电,稍等一段时间,仪器恢复后可继续演示,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0篇(扩展4)

——化学实验报告10篇

化学实验报告1

  实验名称 用实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

  实验目的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含量越高

  一、 实验器材:药品水槽、集气瓶(250ml)两个、玻片两片、饮料管(或玻璃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二、实验步骤

  1.检查仪器、药品。

  2. 做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各项准备工作。 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大于空

  3. 用饮料管向集气瓶中吹气,用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排水法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小于空气中体,用玻璃片盖好

  4. 将另一集气瓶放置在桌面上,用玻璃片盖好。

  5. 用燃烧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内。

  6. 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

  7. 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化学实验报告2

  固体酒精的制取

  指导教师:

  一、实验题目:固态酒精的制取

  二、实验目的:通过化学方法实现酒精的固化,便于携带使用

  三、实验原理:固体酒精即让酒精从液体变成固体,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其主要成分仍是酒精,化学性质不变.其原理为:用一种可凝固的物质来承载酒精,包容其中,使其具有一定形状和硬度.硬脂酸与氢氧化钠混合后将发生下列反应: CHCOOH+NaOH → 1735

  CHCOONa+HO 17352

  四、实验仪器试剂:250ml烧杯三个 1000ml烧杯一个 蒸馏水 热水 硬脂酸 氢氧化钠 乙醇 模版

  五、实验操作:1.在一个容器中先装入75g水,加热至60℃至80℃,加入125g酒精,再加入90g硬脂酸,搅拌均匀。

  2.在另一个容器中加入75g水,加入20g氢氧化钠溶解,将配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盛有酒精、硬脂酸和石蜡混合物的容器,再加入125g酒精,搅拌,趁热灌入成形的模具中,冷却后即可得固体酒精燃料。

  六、讨论:

  1、不同固化剂制得的固体霜精的比较:

  以醋酸钙为固化剂操作温度较低,在40~50 C即可.但制得的固体酒精放置后易软化变形,最终变成糊状物.因此储存性能较差.不宜久置。

  以硝化纤维为固化剂操作温度也在4O~ 50 c,但尚需用乙酸乙酯和丙酮溶解硝化纤维.致使成本提高.制得的固体酒精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故安全性较差。

  以乙基羧基乙基纤维素为固化剂虽制备工艺并不复杂,但该固化剂来源困难,价格较高,不易推广使用。

  使用硬脂酸和氢氧化钠作固化剂原料来源丰富,成本较低,且产品性能优良。

  2 加料方式的影晌:

  (1)将氢氧化钠同时加入酒精中.然后加热搅拌.这种加料方式较为简单,但由于固化的酒精包在固体硬脂酸和固体氢氧化钠的周围,阻止了两种固体的溶解的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因而延长了反应时间和增加了能耗。

  (2)将硬脂酸在酒精中加热溶解,再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因先后两次加热溶解,较为复杂耗时,且反应完全,生产周期较长。

  (3)将硬脂酸和氢氧化钠分别在两份酒精中加热溶解,然后趁热混合,这样反应所用的时间较短,而且产品的质量也较好. 3 、温度的影响:见下表:

  可见在温度很低时由于硬脂酸不能完全溶解,因此无法制得固体酒精;在30 度时硬脂酸可以溶解,但需要较长的时间.且两液混合后立刻生成固体酒精,由于固化速度太快,致使生成的产品均匀性差;在6O 度时,两液混合后并不立该产生固化,因此可以使溶液混合的非常均匀,混合后在自然冷却的过程中,酒精不断地固化,最后得到均匀一致的固体酒精;虽然在70度时所制得的产品外观亦很好,但该温度接近酒精溶液的沸点.酒精挥发速度太快,因此不宜选用该温度。 因此,一般选用60度为固化温度。

  4 、硬脂酸与NaOH 配比的影响:

  从表中数据不难看出.随着NaOH 比例的增加燃烧残渣量也不断增大.因此,NaOH的量不宜过量很多.我们取3:0.46也就是硬脂酸:NaOH为6.5:1,这时酒精的凝固程度较好.产品透明度高,燃烧残渣少,燃烧热值高。

  5 、硬脂酸加入量的影响:

  硬脂酸加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固体酒精的凝固性能.硬脂酸的添加量对酒精凝固性能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表,且可以看出,在硬脂酸含量达到6.5 以上时,就可以使制成的固体酒精在燃烧时仍然保持固体状态.这样大大提高了固体酒精在使用时的安全性,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6、火焰颜色的影响:

  酒精在燃烧时火焰基本无色,而固体酒精由于加人了NaOH,钠离子的存在使燃烧时的火焰为黄色。若加入铜离子,燃烧时火焰变为蓝色。因此添加不同离子到固体酒精中去得到不同颜色的火焰。

化学实验报告3

  实验名称

  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仪器和试剂

  金属钠、镁条、铝片、砂纸、滤纸、水、酚酞溶液、镊子、烧杯、试管、剪刀、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

  对比实验1

  (1)切取绿豆般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一只250mL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将金属钠投入烧杯中。

  现象:。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2)将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向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

  现象:。然后加热试管,现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对比实验2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和一小块铝片,再向试管中各加入2mol/L盐酸2mL。

  现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结论:

  问题讨论

  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有哪些?

  2.元素金属性强弱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化学实验报告4

  一、实验题目:

  固态酒精的制取

  二、实验目的:

  通过化学方法实现酒精的固化,便于携带使用

  三、实验原理:

  固体酒精即让酒精从液体变成固体,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其主要成分仍是酒精,化学性质不变.其原理为:用一种可凝固的物质来承载酒精,包容其中,使其具有一定形状和硬度.硬脂酸与氢氧化钠混合后将发生下列反应:CHCOOH+NaOH→1735

  CHCOONa+HO17352

  四、实验仪器试剂:

  250ml烧杯三个1000ml烧杯一个蒸馏水热水硬脂酸氢氧化钠乙醇模版

  五、实验操作:

  1.在一个容器中先装入75g水,加热至60℃至80℃,加入125g酒精,再加入90g硬脂酸,搅拌均匀。

  2.在另一个容器中加入75g水,加入20g氢氧化钠溶解,将配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盛有酒精、硬脂酸和石蜡混合物的容器,再加入125g酒精,搅拌,趁热灌入成形的模具中,冷却后即可得固体酒精燃料。

  六、讨论:

  1、不同固化剂制得的固体霜精的比较:

  以醋酸钙为固化剂操作温度较低,在40~50C即可.但制得的固体酒精放置后易软化变形,最终变成糊状物.因此储存性能较差.不宜久置。

  以硝化纤维为固化剂操作温度也在4O~50c,但尚需用乙酸乙酯和丙酮溶解硝化纤维.致使成本提高.制得的固体酒精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故安全性较差。

  以乙基羧基乙基纤维素为固化剂虽制备工艺并不复杂,但该固化剂来源困难,价格较高,不易推广使用。

  使用硬脂酸和氢氧化钠作固化剂原料来源丰富,成本较低,且产品性能优良。

  2、加料方式的影晌:

  (1)将氢氧化钠同时加入酒精中.然后加热搅拌.这种加料方式较为简单,但由于固化的酒精包在固体硬脂酸和固体氢氧化钠的周围,阻止了两种固体的溶解的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因而延长了反应时间和增加了能耗。

  (2)将硬脂酸在酒精中加热溶解,再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因先后两次加热溶解,较为复杂耗时,且反应完全,生产周期较长。

  (3)将硬脂酸和氢氧化钠分别在两份酒精中加热溶解,然后趁热混合,这样反应所用的时间较短,而且产品的质量也较好.

  3、温度的影响:见下表:

  可见在温度很低时由于硬脂酸不能完全溶解,因此无法制得固体酒精;在30度时硬脂酸可以溶解,但需要较长的时间.且两液混合后立刻生成固体酒精,由于固化速度太快,致使生成的产品均匀性差;在6O度时,两液混合后并不立该产生固化,因此可以使溶液混合的非常均匀,混合后在自然冷却的过程中,酒精不断地固化,最后得到均匀一致的固体酒精;虽然在70度时所制得的产品外观亦很好,但该温度接近酒精溶液的沸点.酒精挥发速度太快,因此不宜选用该温度。因此,一般选用60度为固化温度。

  4、硬脂酸与NaOH配比的影响:

  从表中数据不难看出.随着NaOH比例的增加燃烧残渣量也不断增大.因此,NaOH的量不宜过量很多.我们取3:0.46也就是硬脂酸:NaOH为6.5:1,这时酒精的凝固程度较好.产品透明度高,燃烧残渣少,燃烧热值高。

  5、硬脂酸加入量的影响:

  硬脂酸加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固体酒精的凝固性能.硬脂酸的添加量对酒精凝固性能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表,且可以看出,在硬脂酸含量达到6.5以上时,就可以使制成的固体酒精在燃烧时仍然保持固体状态.这样大大提高了固体酒精在使用时的安全性,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6、火焰颜色的影响:

  酒精在燃烧时火焰基本无色,而固体酒精由于加人了NaOH,钠离子的存在使燃烧时的火焰为黄色。若加入铜离子,燃烧时火焰变为蓝色。因此添加不同离子到固体酒精中去得到不同颜色的火焰。

化学实验报告5

  实验题目:

  草酸中pc2o4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

  p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

  pc2o4+2naoh===na2c2o4+2po

  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po

  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实验方法: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用台式天*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pc2o4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行做三次。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一、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mkhc8h4o4/g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vnaoh/ml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cnaoh/mol·l-1

  naoh/mol·l-1

  结果的相对*均偏差

  二、pc2o4含量测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cnaoh/mol·l-1

  m样/g

  v样/ml20.0020.0020.00

  vnaoh/ml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ωpc2o4

  pc2o4

  结果的相对*均偏差

化学实验报告6

  一、实验题目:

  固态酒精的制取

  二、实验目的:

  通过化学方法实现酒精的固化,便于携带使用

  三、实验原理:

  固体酒精即让酒精从液体变成固体,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其主要成分仍是酒精,化学性质不变.其原理为:用一种可凝固的物质来承载酒精,包容其中,使其具有一定形状和硬度.硬脂酸与氢氧化钠混合后将发生下列反应: CHCOOH+NaOH → 1735

  CHCOONa+HO 17352

  四、实验仪器试剂:

  250ml烧杯三个1000ml烧杯一个蒸馏水热水硬脂酸氢氧化钠乙醇模版

  五、实验操作:

  1.在一个容器中先装入75g水,加热至60℃至80℃,加入125g酒精,再加入90g硬脂酸,搅拌均匀。

  2.在另一个容器中加入75g水,加入20g氢氧化钠溶解,将配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盛有酒精、硬脂酸和石蜡混合物的容器,再加入125g酒精,搅拌,趁热灌入成形的模具中,冷却后即可得固体酒精燃料。

  六、讨论:

  1、不同固化剂制得的固体霜精的比较:

  以醋酸钙为固化剂操作温度较低,在40~50 C即可.但制得的固体酒精放置后易软化变形,最终变成糊状物.因此储存性能较差.不宜久置。

  以硝化纤维为固化剂操作温度也在4O~50 c,但尚需用乙酸乙酯和丙酮溶解硝化纤维.致使成本提高.制得的固体酒精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故安全性较差。

  以乙基羧基乙基纤维素为固化剂虽制备工艺并不复杂,但该固化剂来源困难,价格较高,不易推广使用。

  使用硬脂酸和氢氧化钠作固化剂原料来源丰富,成本较低,且产品性能优良。

  2加料方式的影晌:

  (1)将氢氧化钠同时加入酒精中.然后加热搅拌.这种加料方式较为简单,但由于固化的酒精包在固体硬脂酸和固体氢氧化钠的周围,阻止了两种固体的溶解的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因而延长了反应时间和增加了能耗。

  (2)将硬脂酸在酒精中加热溶解,再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因先后两次加热溶解,较为复杂耗时,且反应完全,生产周期较长。

  (3)将硬脂酸和氢氧化钠分别在两份酒精中加热溶解,然后趁热混合,这样反应所用的时间较短,而且产品的质量也较好.3 、温度的影响:见下表:

  可见在温度很低时由于硬脂酸不能完全溶解,因此无法制得固体酒精;在30度时硬脂酸可以溶解,但需要较长的时间.且两液混合后立刻生成固体酒精,由于固化速度太快,致使生成的产品均匀性差;在6O度时,两液混合后并不立该产生固化,因此可以使溶液混合的非常均匀,混合后在自然冷却的过程中,酒精不断地固化,最后得到均匀一致的固体酒精;虽然在70度时所制得的产品外观亦很好,但该温度接近酒精溶液的沸点.酒精挥发速度太快,因此不宜选用该温度。因此,一般选用60度为固化温度。

  4 、硬脂酸与NaOH配比的影响:

  从表中数据不难看出.随着NaOH比例的增加燃烧残渣量也不断增大.因此,NaOH的量不宜过量很多.我们取3:0.46也就是硬脂酸:NaOH为6.5:1,这时酒精的凝固程度较好.产品透明度高,燃烧残渣少,燃烧热值高。

  5 、硬脂酸加入量的影响:

  硬脂酸加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固体酒精的凝固性能.硬脂酸的添加量对酒精凝固性能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表,且可以看出,在硬脂酸含量达到6.5以上时,就可以使制成的固体酒精在燃烧时仍然保持固体状态.这样大大提高了固体酒精在使用时的安全性,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6、火焰颜色的影响:

  酒精在燃烧时火焰基本无色,而固体酒精由于加人了NaOH,钠离子的存在使燃烧时的火焰为黄色。若加入铜离子,燃烧时火焰变为蓝色。因此添加不同离子到固体酒精中去得到不同颜色的火焰。

化学实验报告7

  一、教学目标

  (一)掌握Cl2、Br2、I2的氧化性及Cl-、Br-、I-还原性。

  (二)掌握卤素的歧化反应

  (三)掌握次氯酸盐、氯酸盐强氧化性

  (四)了解氯化氢HCl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五)了解卤素的鉴定及混合物分离方法

  二、教学的方法及教学手段

  讲解法,学生实验法,巡回指导法

  三、教学重点

  1、区别Cl2、Br2、I2的氧化性及Cl-、Br-、I-还原性。

  2、卤素的歧化反应

  3、次氯酸盐、氯酸盐强氧化性

  四、教学难点

  区别Cl2、Br2、I2的氧化性及Cl-、Br-、I-还原性;卤素的歧化反应;次氯酸盐、氯酸盐的强氧化性

  五、实验原理

  卤素系ⅦA族元素,包括氟、氯、溴、碘、砹,其价电子构型ns2np5,因此元素的氧化数通常是—1,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形成氧化数为+1、+3、+5、+7的化合物。卤素单质在化学性质上表现为强氧化性,其氧化性顺序为:F2 > Cl2 > Br2 > I2。所以,Br-能被Cl2氧化为Br2,在CCl4中呈棕黄色。I2能被Cl2、Br2氧化为I2,在CCl4中呈紫色。

  卤素单质溶于水,在水中存在下列*衡:

  X2 + H2O === HX + HXO

  这就是卤素单质的歧化反应。卤素的歧化反应易在碱性溶液中进行,且反应产物随着温度和碱液浓度的不同而变化。

  卤素的含氧酸有多种形式:HXO、HXO2、HXO3、HXO4。随着卤素氧化数的升高,

  其热稳定性增大,酸性增强,氧化性减弱。如氯酸盐在中性溶液中没有明显的强氧化性,但在酸性介质中表现出强氧化性,其次序为:BrO3- > ClO3- > IO3-。次氯酸及其盐具有强氧化性。

  HCl的还原性较弱,制备Cl2,必须使用氧化性强的KMnO4、MnO2来氧化Cl-。若使用MnO2,则需要加热才能使反应进行,且可控制反应的速度。

  六、仪器与药品

  试管及试管夹、量筒(1mL)、酒精灯、滴瓶(125mL)、试剂瓶(500mL)、烧杯(250mL)

  KBr、KCl、KI、CCl4、H2SO4(浓)、NaOH、NaClO、MnSO4、HCl(浓)、KClO3、AgNO3、溴水、品红、酒精、浓氨水、碘伏水、pH试纸、KI-淀粉试纸、醋酸铅试纸、蓝色石蕊试纸。

  七、实验内容

  (一)卤素单质的氧化性

  ① 取几滴KBr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少量CCl4,滴加氯水,振荡,仔细观察CCl4层颜色的变化;

  ② 取几滴KI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少量CCl4,滴加氯水,振荡,仔细观察CCl4层颜色的变化;

  ③ 取几滴KI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少量CCl4,滴加溴水,振荡,仔细观察CCl4层颜色的变化;

  结 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包括:

  3、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Cl-、Br-、I-的还原性

  ① 往干燥试管中加入绿豆粒大小的KCl晶体,再加入0.5mL浓硫酸(浓硫酸不要沾到瓶口处),微热。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并用湿润的pH试纸检验试管放出的气体。

  ② 往干燥试管中加入绿豆粒大小的KBr晶体,再加入0.5mL浓硫酸(浓硫酸不要

  沾到瓶口处),微热。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并用KI-淀粉试纸检验试管口。

  ③ 往干燥试管中加入绿豆粒大小的KI晶体,再加入0.5mL浓硫酸(浓硫酸不要沾到瓶口处),微热。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并用醋酸铅试纸检验试管口。

  结 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包括:

  3、卤素阴离子的还原性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溴、碘的歧化反应

  ① 溴的歧化反应取少量溴水和CCl4于是试管中,滴加2mol/LNaOH溶液使其呈强碱性,观察CCl4层颜色变化;再滴加3mol/LH2SO4溶液使其呈强酸性,观察CCl4层颜色变化。写出反应方程式,并用电极电势加以说明。

  结 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包括:

  3、说明

  ② 碘的歧化反应 取少量碘水和CCl4于是试管中,滴加2mol/LNaOH溶液使其呈强碱性,观察CCl4层颜色变化;再滴加3mol/LH2SO4溶液使其呈强酸性,观察CCl4层颜色变化。写出反应方程式,并用电极电势加以说明。

  结 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包括:

  3、说明

  (四) 卤素合氧酸盐的氧化性

  (1) 次氯酸钠的氧化性

  取四支管,均加入0.5mLNaClO溶液,其中1号试管中滴加4 ~ 5滴0.2mol/L的KI溶液,2号试管中滴加4 ~ 5滴0.2mol/LMnSO4溶液,3号试管中滴加4 ~ 5滴浓盐酸,4号试管中滴加2滴品红溶液。

  观察各试管中发生的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结 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

  3、说明

  (2)KClO3的氧化性

  ① 取两支管,均加入少量KClO3晶体,其中1号试管中滴加4 ~ 5滴0.2mol/LMnSO4溶液,2号试管中滴加2滴品红溶液。搅拌,观察现象,比较次氯酸盐和氯酸盐氧化性的强弱。

  结 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

  3、次氯酸盐和氯酸盐氧化性的强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KClO3晶体,加水溶解,再加入0.5mL0.2mol/LKI溶液和CCl4,观察现象;然后再加入少量3mol/L的H2SO4溶液,观察CCl4层现象变化;继续加入KClO3晶体,观察现象变化。用电极电势说明CCl4层颜色变化的原因。 结 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

  3、说明

  (五) 氯化氢HCl气体的制备和性质

  ① HCl的制备取15 ~ 20g食盐,放入500mL圆底烧瓶中,按图1-1将仪器装配好(在通风橱中进行)。从分液漏斗中逐次注入30 ~ 40mL浓硫酸。微热,就有气体发生。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生成的氯化氢气体。

  ② HCl的水溶性 用手指堵住收集HCl气体的试管口,并将试管倒插入盛水的水槽中,轻轻地把堵住试管口的手指掀开一道小缝,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再用手指堵住试管口,将试管自水中取出,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管中的溶液的酸碱性,并用pH试纸测试HCl的pH。

  ③ HCl的鉴定 在上述盛有HCl的试管中,滴加几滴0.1mol/LAgNO3溶液,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 白烟实验 把滴入几滴浓氨水的广口瓶与充有HCl气体的广口瓶口对口靠近,抽去瓶口的玻璃片,观察反应现象并加以解释。

  结 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

  3、说明

化学实验报告8

  【实验准备】

  1、提纯含有不溶性固体杂质的粗盐,必须经过的主要操作依次是。以上各步骤操作中均需用到玻璃棒,他们的作用依次是,2、在进行过滤操作时,要做到“一贴”“二低”

  【实验目的】

  1、练习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2、理解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化学原理.

  3、体会过滤的原理在生活生产等社会实际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

  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可溶性杂质等.不溶性杂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实验仪器和药品】

  粗盐,水, 托盘天*,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胶头滴管, 滤纸,剪刀,火柴,纸片

  【实验小结】

  1、怎样组装过滤器

  首先,将选好的滤纸对折两次,第二次对折要与第一次对折的折缝不完全重合.当这样的滤纸放入漏斗中,其尖角与漏斗壁间有一定的间隙,但其上部却能完好贴在漏斗壁上.对折时,不要把滤纸顶角的折缝压得过扁,以免削弱尖端的强度,便在湿润后,滤纸的上部能紧密地贴在漏斗壁上.

  其次,将叠好的滤纸放入合适的漏斗中,用洗瓶的水湿润滤纸。

  2、一贴二低三靠

  ①“一贴”:滤纸漏斗内壁

  ②“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溶液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③“三靠”:盛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的嘴要靠在玻璃棒中下部,

  玻璃棒下端轻靠三层滤纸处;漏斗的颈部紧靠接收滤液的烧杯内壁

  3、过滤后,滤液仍旧浑浊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化学实验报告9

  实验名称:排水集气法

  实验原理:氧气的不易容于水

  仪器药品: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导气管,试管,集气瓶,酒精灯,水槽

  实验步骤:①检----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装----装入药品,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

  ③夹----用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使管口略向下倾斜,药品*铺在试管底部。

  ④点----点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排出管内空气。

  ⑤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⑥取----将导管从水槽内取出。

  ⑦灭----熄灭酒精灯。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名称:排空气法

  实验原理: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仪器药品: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导气管,集气瓶,试管

  实验步骤:把集气瓶口向上放置,然后把通气体的导管放入瓶中,此时还要在瓶口盖上毛玻璃片,当收集满的时候把导管拿去,然后盖好毛玻璃片即可

化学实验报告10

  一、实验目的

  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

  溶液)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

  二、实验原理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的酸(或碱)溶液跟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溶液的浓度。计算公式:c(NaOH)?

  c(HCl)?V(HCl)c(NaOH)?V(NaOH)

  或c(HCl)?。

  V(NaOH)V(HCl)

  三、实验用品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0、1000mol/L盐酸(标准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液)、酚酞(变色范围8、2~10)

  1、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

  2、酸碱中和滴定选用酚酞作指示剂,但其滴定终点的变色点并不是pH=7,这样对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有没有影响?

  3、滴定管和量筒读数时有什么区别?

  四、数据记录与处理

  五、问题讨论

  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是什么?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0篇(扩展5)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0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

  一.预习报告

  1.简要原理

  2.注意事项

  二.实验目的

  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就叫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种类因科学实验的对象而异。如化学实验的报告叫化学实验报告,物理实验的报告就叫物理实验报告。随着科学事业的日益发展,实验的种类、项目等日见繁多,但其格式大同小异,比较固定。实验报告必须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它主要的用途在于帮助实验者不断地积累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实验报告的书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它不仅是对每次实验的总结,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初步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是科学论文写作的基础。因此,参加实验的每位学生,均应及时认真地书写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实事求是,分析全面具体,文字简练通顺,誊写清楚整洁。

  实验报告内容与格式

  (一) 实验名称

  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写成“验证×××”;分析×××。

  (二) 所属课程名称

  (三) 学生姓名、学号、及合作者

  (四) 实验日期和地点(年、月、日)

  (五) 实验目的

  目的要明确,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六) 实验内容

  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详细理论计算过程.

  (七) 实验环境和器材

  实验用的软硬件环境(配置和器材)。

  (八) 实验步骤

  只写主要操作步骤,不要照抄实习指导,要简明扼要。还应该画出实验流程图(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九) 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原始资料应附在本次实验主要操作者的实验报告上,同组的合作者要复制原始资料。

  对于实验结果的表述,一般有三种方法:

  1. 文字叙述: 根据实验目的将原始资料系统化、条理化,用准确的专业术语客观地描述实验现象和结果,要有时间顺序以及各项指标在时间上的关系。

  2. 图表: 用表格或坐标图的方式使实验结果突出、清晰,便于相互比较,尤其适合于分组较多,且各组观察指标一致的实验,使组间异同一目了然。每一图表应有表目和计量单位,应说明一定的中心问题。

  3. 曲线图 应用记录仪器描记出的曲线图,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形象生动、直观明了。

  在实验报告中,可任选其中一种或几种方法并用,以获得最佳效果。

  (十) 讨论

  根据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如果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和预期的结果一致,那么它可以验证什么理论?实验结果有什么意义?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些是实验报告应该讨论的。但是,不能用已知的理论或生活经验硬套在实验结果上;更不能由于所得到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或理论不符而随意取舍甚至修改实验结果,这时应该分析其异常的可能原因。如果本次实验失败了,应找出失败的原因及以后实验应注意的事项。不要简单地复述课本上的理论而缺乏自己主动思考的内容。

  另外,也可以写一些本次实验的心得以及提出一些问题或建议等。

  (十一) 结论

  结论不是具体实验结果的再次罗列,也不是对今后研究的展望,而是针对这一实验所能验证的概念、原则或理论的简明总结,是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的一般性、概括性的判断,要简练、准确、严谨、客观。

  (十二) 鸣谢(可略)

  在实验中受到他人的帮助,在报告中以简单语言感谢.

  (十三) 参考资料

  【实验名称】静电跳球

  【实验目的】观察静电力

  【实验器材】韦氏起电机,静电跳球装置(如图)

  【实验原理、操作及现象】

  将两极板分别与静电起电机相连接,顺时针摇动起电机,使两极板分别带正、负电荷,这时小金属球也带有与下板同号的电荷。同号电荷相斥,异号电荷相吸,小球受下极板的排斥和上极板的吸引,跃向上极板,与之接触后,小球所带的电荷被中和反而带上与上极板相同的电荷,于是又被排向下极板。如此周而复始,于是可观察到球在容器内上下跳动。当两极板电荷被中和时,小球随之停止跳动。

  【注意事项】

  1.摇动起电机时应由慢到快,并且不宜过快;摇转停止时亦需慢慢进行,可松开手柄靠摩擦力使其自然减慢。

  2.在摇动起电机时,起电机手柄均带电且高速摇动时电压高达数万伏,切不可用手机或身体其他位置接触,不然会有火花放电,引起触电。

  静电跳球中小学科学探究实验室仪器模型设备实验目的:

  1、探究静电作用力的现象及原理。

  2、研究能量间的转化过程。实验器材:圆铝板2个、圆形有机玻璃筒、静电导体球(由铝膜做成)若干。

  提出问题:在以前的实验中,我们对电场以及静电的作用力已经有所了解。那么,在两块极板间,由铝箔做成的小球真能克服重力上蹦下跳吗?猜想与假设:在强电场的作用下,由铝箔做成的小球能够克服重力而上下跳动。 实验过程:

  1、在两圆铝板间放一有机玻璃环,里面放了一些静电导体球,当接通高压直流电源后观察静电导体球的运动情况。

  2、增大两极板间的电压,观察现象。

  3、实验完毕要及时关闭电源,必须用接地线分别接触两极板进行放电。

  探究问题:

  1、仪器内的小球为什么会跳起来?

  2、静电导体球实际在做什么工作?3、为什么增大两极板间的电压两极板间产生火花放电现象?实验结论与体会: (以下由学生总结并交流,也可由教师引导得出)课外活动: 梳子摩擦头发后,用梳子可以吸起细小的纸屑,有些纸屑过一会又掉下来。实际做一做,能够解释吗?

  注意事项:

  1、接好电路后,再调整两根输出导线之间的距离至少离开10厘米。太近时会击穿空气而打火。

  2、接通高压电源后就不能再触摸高压端和电极板,否则会触电而麻木。实验做完后,先关闭电源开关,再用接地线分别接触两个电极进行放电。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2

  院系名称: 勘察与测绘学院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辉光盘

  【实验目的】:

  观察*板晶体中的高压辉光放电现象。

  【实验仪器】:大型闪电盘演示仪

  【实验原理闪电盘是在两层玻璃盘中密封了涂有荧光材料的玻璃珠,玻璃珠 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控制器中有一块振荡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12V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压加在电极上。通电后,振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二产生紫外辐射,玻璃珠上的荧光材料受到紫外辐射激发出可见光,其颜色由玻璃珠上涂敷的荧光材料决定。由于电极上电压很高,故所发生的光是一些辐射状的辉光,绚丽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实验步骤】:

  1. 将闪电盘后控制器上的电位器调节到最小;

  2. 插上220V电源,打开开关;

  3. 调高电位器,观察闪电盘上图像变化,当电压超过一定域值后,盘上出现闪光;

  4. 用手触摸玻璃表面,观察闪光随手指移动变化;

  5. 缓慢调低电位器到闪光恰好消失,对闪电盘拍手或说话,观察辉光岁声音的变化。

  【注意事项】:

  1. 闪电盘为玻璃质地,注意轻拿轻放;

  2. 移动闪电盘时请勿在控制器上用力,避免控制器与盘面连接断裂;

  3. 闪电盘不可悬空吊挂。

  辉光球

  【实验目的】

  观察辉光放电现象,了解电场、电离、击穿及发光等概念。

  【实验步骤】

  1.将辉光球底座上的电位器调节到最小;

  2.插上220V电源,并打开开关;

  3. 调节电位器,观察辉光球的玻璃球壳内,电压超过一定域值后中心处电极之间随机产生数道辉光;

  4.用手触摸玻璃球壳,观察到辉光随手指移动变化;

  5.缓慢调低电位器到辉光恰好消失,对辉光球拍手或说话,观察辉光随声音的变化。

  【注意事项】

  1.辉光球要轻拿轻放;

  2.辉光球长时间工作可能会产生臭氧。

  【实验原理】

  辉光球发光是低压气体(或叫稀疏气体)在高频电场中的放电现象。玻璃球 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球的底部有一块震荡电路板,通电后,震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球内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辉光球工作时,在球中央的电极周围形成一个类似于点电荷的场。当用手(人与大地相连)触及球时,球周围的电场、电势分布不再均匀对称,故辉光在手指的周围处

  变得更为明亮,产生的弧线顺着手的触摸移动而游动扭曲,随手指移动起舞。对辉光球拍手或说话时,也会影响电场的分布。

  【相关介绍】

  辉光球又称为电离子魔幻球。它的外观为直径约15cm的高强度玻璃球壳,球内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玻璃球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球的底部有一块震荡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12V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压加在电极上。通电后,震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球内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产生神秘色彩。由于电极上电压很高,故所发生的光是一些辐射状的辉光,绚丽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在日常生活中,低压气体中显示辉光的放电现象,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低压气体放电管中,在两极间加上足够高的电压时,或在其周围加上高频电场,就使管内的稀薄气体呈现出辉光放电现象,其特征是需要高电压而电流密度较小。辉光的部位和管内所充气体的压强有关,辉光的颜色随气体的种类而异。荧光灯、霓虹灯的发光都属于这种辉光放电。

  在各种各样的辉光中,最神奇的还要算人体辉光了。1911年伦敦有一位叫华尔德?基尔纳的医生运用双花青染料刷过的玻璃屏透视人体,发现在人体表面有一个厚达15毫米的彩色光层。医学家们对此研究表明,人体在疾病发生前,体表的辉光会发生变化,出现一种干扰的“日冕”现象;癌症患者体内会产生一种云状辉光;当人喝酒时辉光开始有清晰、发亮的光斑,酒醉后便转为苍白色,最后光圈内收。吸烟的人其辉光则有不谐和的现象。

  实验心得

  12月的一次周末,我们利用这短短的2个小时去西区参观的物理实验室,并观看了物理演示实验。在这次的演示实验课中,我学到了很多*时的生活学习中学不到的东西。在实验课上,老师让我们自己学习实验原理,自己动手学习操作,然后给同学们演示并讲解。我们第一次见到了一些很新奇的仪器和实验,通过奇妙的物理现象感受了伟大的自然科学的奥妙。我们怀着好奇心仔细的观看了每个演示实验,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同学们的认真讲解,一些看似不正常的现象都能用科学的自然知识来解释了!

  我觉得我们做的虽然是演示实验,但也很有收获,这是我们对课上所学知识的一个更直观的了解,通过此次光学演示实验使我对光有了一种感性的认识,加深了对光学现象及原理的认识,为今后光学的学习打下深厚的基础,此次演示实验把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让大家在现实生活中理解光波的本质,这给我们每天的理论学习增添了一点趣味。

  特别是辉光球和辉光盘,在现实生活中根本看不到,这是我第一次看。一丝一丝的五光十色的光线通过辉光球迸射出来如同礼花绽放般浪漫,让我想起了除夕夜的美妙绝伦的烟火。虽然说演示实验的过程是简单的,但它的意义绝非如此。我们学习的知识重在应用,对大学生来说,演示实验不仅开动了我们思考的马达,也让我们更好地把物理知识运用到了实际现象的分析中去,使我们不但对大自然产生了以前没有的敬畏和尊重,也有了对大自然探究的好奇心,我想这是一个人做学问最最重要的一点。因此我想在我们*时的学习中,要带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和责任感,认认真真地学习,踏踏实实地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学会一门课,学好一门课。此外,我觉得我们不能将眼光仅仅定位在事物的表面,不能被眼镜所欺骗,要认真的分析,理解,找出事物背后的真理;不仅在物理,生活中更应如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人,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大纲上要安排这样一个演示实验的目的所在。我很庆幸能和老师一起参与本次试验,老师的细致指导是我能够顺利完成、理解本次试验的前提。

  感谢老师的指导!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3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三、实验原理:

  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五、数据记录:

  实验中测得的原始数据和一些简单的结果尽可能用表格形式列出,并要求正确表示有效数字和单位

  六、数据处理:

  根据实验目的对测量结果进行计算或作图表示,并对测量结果进行评定,计算误差或不确定度.

  七、实验结果:

  扼要地写出实验结论

  八、误差分析:

  当实验数据的误差达到一定程度后,要求对误差进行分析,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

  九、问题讨论:

  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异常现象及可能的解释,分析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对实验仪器的选择和实验方法的改进提出建议,简述自己做实验的心得体会,回答实验思考题.

  物理探究实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技能准备: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砝码,刻度尺,秒表。

  知识准备:

  1.二力*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衡。

  2.在*衡力的作用下,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4.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数值可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这样就测出了木块与水*面之间的摩擦力。

  探究导引

  探究指导:

  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踢出去的足球会停下来,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

  运动物体产生摩擦力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物体间要相互接触,且挤压;2.接触面要粗糙;3.两物体间要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由力的三要素可知:摩擦力除了有作用点、方向外,还有大小。

  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1: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猜想2: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3: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种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探究方案: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改变木块与长木板的接触面,从而改变接触面积。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探究过程:

  1.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2.在木块上加5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8N

  3.在木块上加20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2N

  4.在木板上铺上棉布,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1N

  5.加快匀速拉动木块的速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6.将木块翻转,使另一个面积更小的面与长木板接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探究结论:

  1.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2.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3.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

  4.摩擦力的大小跟相对运动的速度无关。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4

  一、 实验目的:

  1、用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测绘Zn-Sn二组分金属相图;

  2、掌握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二、 实验原理:概述、及关键点

  1、简单的二组分金属相图主要有几种?

  2、什么是热分析法?步冷曲线的线、点、*台各代表什么含义?

  3、采用热分析法绘制相图的关键是什么?

  4、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三、 实验装置

  四、 实验关键步骤:

  不用整段抄写,列出关键操作要点,推荐用流程图表示。

  五、 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格(根据具体实验内容,合理设计)

  组成为w(Zn)=0.7的样品的温度-时间记录表

  时间 τ/min 温度 t/oC

  开始测量 0 380

  第一转折点

  第二*台点

  结束测量

  六、 数据处理(要求写出最少一组数据的详细处理过程)

  七、思考题

  八、对本实验的体会、意见或建议(若没有,可以不写) (完)

  1.学生姓名、学号、实验组号及组内编号;

  2.实验题目:

  3.目的要求:(一句话简单概括)

  4.仪器用具: 仪器名称及主要规格(包括量程、分度值、精度等)、用具名称。

  5.实验原理:简单但要抓住要点,要写出试验原理所对应的公式表达式、公式中各物理参量的名称和物理意义、公式成立的条件等。画出简单原理图等。

  6.实验内容;

  7.数据表格:画出数据表格(写明物理量和单位);

  8.数据处理及结果(结论):按实验要求处理数据。

  9.作业题:认真完成实验教师要求的思考题。

  10.讨论: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数据结果、误差分析等进行总结,对进一步的想法和建议等进行讨论。

  实验报告要求

  1.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报告要用*科学技术大学实验报告纸,作图要用坐标纸。

  2.报告中的线路图、光路图、表格必须用直尺画。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5

  鱼洗

  实验描述:

  鱼洗是*三大青铜器之一,在鱼洗内注入清水后摩擦其两耳,如果频率恰当,就会出现水面产生波纹,发出嗡嗡的声音并有水花跃出的现象。经验表明,湿润的双手比干燥的双手更容易引起水花飞跃。

  实验原理:

  鱼洗的原理应该是同时应用了波的叠加和共振。摩擦的双手相当于两个相干波源,他们产生的水波在盆中相互叠加,形成干涉图样。这与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相同。按照我的分析,如果振动的频率接近于鱼洗的固有频率,才会产生共振现象。通过摩擦输入的能量才会激起水花。

  令人不解的是,事实上鱼洗是否能产生水花与双手的摩擦频率并没有关系。在场的同学试着摩擦的时候,无论是缓慢的摩擦还是快速的摩擦,都能引起水花四溅。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鱼洗的原理其实是摩擦引起的自激振动。(就像用槌敲锣一样,敲击后锣面的振动频率并不等于敲击频率。)外界能量(双手的摩擦)输入鱼洗时,就会引起其以自己的固有频率震动。(正如在锣面上敲一下。)

  为什么湿润的双手更容易引起鱼洗的振动呢?从实践的角度,可能是因为湿润的双手有更小的摩擦系数,因为摩擦起来更流畅,不会出现干燥双手可能会出现的“阻塞”情况,这只是我个人猜想,并没有发现资料有关于这方面的讨论。

  离心力演示仪

  实验描述:

  离心力演示仪是一个圆柱形仪器,中间有一个细柱,细柱穿过一段闭合的硬塑料带上的两个正对小孔。塑料带的一段固定,静止时,系统为一个竖直*面的圆,中间由细柱传过。当摁下仪器上的按钮时,细柱带动塑料带在水*面旋转起来。当旋转速度增大时,可以看到塑料带的自由端延细柱向下运动,整个塑料带变成旋转的椭圆形状。

  实验原理:

  离心力是一个惯性力,实际上是并不存在的。绕旋转中心转动的物体有脱离中心延半径方向向外运动的趋势,产生这种趋势的力即称为离心力。当启动仪器时,塑料带各部分均作水*方向的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由临近部分的塑料小段的拉力的径向分力提供。每一个塑料小段均收到来自前后两个塑料小段的拉力。由于塑料带下端是固定的,因此在塑料带的下半部分,每个塑料小段的受力均可分解成提供向心力的径向分力和竖直向下的分力。对其上半圆部分也有类似的结果,我个人认为,塑料带一段固定是这个仪器最重要的条件,这样塑料带的下半部分的受力结果才能确定,进而上半部分每个塑料小段所受的两个拉力的关系才能确定。在竖直向下的分力作用下,塑料带被压扁成为旋转的椭圆。

  辉光球

  实验描述:

  辉光球是圆形球体,实验室中还有一个为圆盘形状。工作时会发出动感绚烂的五彩辉光,有一种魔幻效果。仔细观察辉光球,可以看到其中的气体,蓝色的一个辉光球尤为明显。当将手指放上去时,手指接触球体的部分会被辉光点亮,同时球中会有一缕气体与碰触的位置连接,十分美丽。另外观察得知,如果用笔、尺子等其他物体接触辉光球,也会出现上述现象,但强度与用手指接触相比小得多。

  实验原理:

  辉光球的另一个名称是电离子魔幻球,顾名思义,它的工作原理与电离有关。经查资料得知,稀薄的稀有气体在高频的强电场作用下会发生电离作用。而从生活中的霓虹灯得知,稀有气体如果电离,则会发光,具体的颜色与气体种类有关。根据查到的资料了解,在我们的实验室的辉光球中,发出红绿蓝三色辉光的圆盘可能充有He,Ne和Xe,蓝色的辉光球中可能充有Ar。在人手触摸辉光球时,由于人体和大地相连,人触摸的位置的电势与大地的电势相等,整个辉光球的电场分布不再均匀,手指碰触的地方有更低的电势,所以会更加明亮,同时,辉光球中央的电极与人手之间的电势差会更大,因而形成的辉光弧线会一直跟随人的手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6

  【实验目的】:

  观察*板晶体中的高压辉光放电现象。

  【实验仪器】:大型闪电盘演示仪

  【实验原理闪电盘是在两层玻璃盘中密封了涂有荧光材料的玻璃珠,玻璃珠 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控制器中有一块振荡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12V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压加在电极上。通电后,振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二产生紫外辐射,玻璃珠上的荧光材料受到紫外辐射激发出可见光,其颜色由玻璃珠上涂敷的荧光材料决定。由于电极上电压很高,故所发生的光是一些辐射状的辉光,绚丽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实验步骤】:

  1. 将闪电盘后控制器上的电位器调节到最小;

  2. 插上220V电源,打开开关;

  3. 调高电位器,观察闪电盘上图像变化,当电压超过一定域值后,盘上出现闪光;

  4. 用手触摸玻璃表面,观察闪光随手指移动变化;

  5. 缓慢调低电位器到闪光恰好消失,对闪电盘拍手或说话,观察辉光岁声音的变化。

  【注意事项】:

  1. 闪电盘为玻璃质地,注意轻拿轻放;

  2. 移动闪电盘时请勿在控制器上用力,避免控制器与盘面连接断裂;

  3. 闪电盘不可悬空吊挂。

  辉光球

  【实验目的】

  观察辉光放电现象,了解电场、电离、击穿及发光等概念。

  【实验步骤】

  1.将辉光球底座上的电位器调节到最小;

  2.插上220V电源,并打开开关;

  3. 调节电位器,观察辉光球的玻璃球壳内,电压超过一定域值后中心处电极之间随机产生数道辉光;

  4.用手触摸玻璃球壳,观察到辉光随手指移动变化;

  5.缓慢调低电位器到辉光恰好消失,对辉光球拍手或说话,观察辉光随声音的变化。

  【注意事项】

  1.辉光球要轻拿轻放;

  2.辉光球长时间工作可能会产生臭氧。

  【实验原理】

  辉光球发光是低压气体(或叫稀疏气体)在高频电场中的放电现象。玻璃球 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球的底部有一块震荡电路板,通电后,震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球内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辉光球工作时,在球中央的电极周围形成一个类似于点电荷的场。当用手(人与大地相连)触及球时,球周围的电场、电势分布不再均匀对称,故辉光在手指的周围处变得更为明亮,产生的弧线顺着手的触摸移动而游动扭曲,随手指移动起舞。对辉光球拍手或说话时,也会影响电场的分布。

  【相关介绍】

  辉光球又称为电离子魔幻球。它的外观为直径约15cm的高强度玻璃球壳,球内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玻璃球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球的底部有一块震荡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12V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压加在电极上。通电后,震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球内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产生神秘色彩。由于电极上电压很高,故所发生的光是一些辐射状的辉光,绚丽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在日常生活中,低压气体中显示辉光的放电现象,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低压气体放电管中,在两极间加上足够高的电压时,或在其周围加上高频电场,就使管内的稀薄气体呈现出辉光放电现象,其特征是需要高电压而电流密度较小。辉光的部位和管内所充气体的压强有关,辉光的颜色随气体的种类而异。荧光灯、霓虹灯的发光都属于这种辉光放电。

  在各种各样的辉光中,最神奇的还要算人体辉光了。1911年伦敦有一位叫华尔德?基尔纳的医生运用双花青染料刷过的玻璃屏透视人体,发现在人体表面有一个厚达15毫米的彩色光层。医学家们对此研究表明,人体在疾病发生前,体表的辉光会发生变化,出现一种干扰的“日冕”现象;癌症患者体内会产生一种云状辉光;当人喝酒时辉光开始有清晰、发亮的光斑,酒醉后便转为苍白色,最后光圈内收。吸烟的人其辉光则有不谐和的现象。

  实验心得

  12月的一次周末,我们利用这短短的2个小时去西区参观的物理实验室,并观看了物理演示实验。在这次的演示实验课中,我学到了很多*时的生活学习中学不到的东西。在实验课上,老师让我们自己学习实验原理,自己动手学习操作,然后给同学们演示并讲解。我们第一次见到了一些很新奇的仪器和实验,通过奇妙的物理现象感受了伟大的自然科学的奥妙。我们怀着好奇心仔细的观看了每个演示实验,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同学们的认真讲解,一些看似不正常的现象都能用科学的自然知识来解释了!

  我觉得我们做的虽然是演示实验,但也很有收获,这是我们对课上所学知识的一个更直观的了解,通过此次光学演示实验使我对光有了一种感性的认识,加深了对光学现象及原理的认识,为今后光学的学习打下深厚的基础,此次演示实验把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让大家在现实生活中理解光波的本质,这给我们每天的理论学习增添了一点趣味。

  特别是辉光球和辉光盘,在现实生活中根本看不到,这是我第一次看。一丝一丝的五光十色的光线通过辉光球迸射出来如同礼花绽放般浪漫,让我想起了除夕夜的美妙绝伦的烟火。虽然说演示实验的过程是简单的,但它的意义绝非如此。我们学习的知识重在应用,对大学生来说,演示实验不仅开动了我们思考的马达,也让我们更好地把物理知识运用到了实际现象的分析中去,使我们不但对大自然产生了以前没有的敬畏和尊重,也有了对大自然探究的好奇心,我想这是一个人做学问最最重要的一点。因此我想在我们*时的学习中,要带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和责任感,认认真真地学习,踏踏实实地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学会一门课,学好一门课。此外,我觉得我们不能将眼光仅仅定位在事物的表面,不能被眼镜所欺骗,要认真的分析,理解,找出事物背后的真理;不仅在物理,生活中更应如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人,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大纲上要安排这样一个演示实验的目的所在。我很庆幸能和老师一起参与本次试验,老师的细致指导是我能够顺利完成、理解本次试验的前提。

  感谢老师的指导!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7

  辉光盘

  【实验目的】:

  观察*板晶体中的高压辉光放电现象。

  【实验仪器】:大型闪电盘演示仪

  【实验原理闪电盘是在两层玻璃盘中密封了涂有荧光材料的玻璃珠,玻璃珠 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控制器中有一块振荡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12V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压加在电极上。通电后,振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二产生紫外辐射,玻璃珠上的荧光材料受到紫外辐射激发出可见光,其颜色由玻璃珠上涂敷的荧光材料决定。由于电极上电压很高,故所发生的光是一些辐射状的辉光,绚丽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实验步骤】:

  1. 将闪电盘后控制器上的电位器调节到最小;

  2. 插上220V电源,打开开关;

  3. 调高电位器,观察闪电盘上图像变化,当电压超过一定域值后,盘上出现闪光;

  4. 用手触摸玻璃表面,观察闪光随手指移动变化;

  5. 缓慢调低电位器到闪光恰好消失,对闪电盘拍手或说话,观察辉光岁声音的变化。

  【注意事项】:

  1. 闪电盘为玻璃质地,注意轻拿轻放;

  2. 移动闪电盘时请勿在控制器上用力,避免控制器与盘面连接断裂;

  3. 闪电盘不可悬空吊挂。

  辉光球

  【实验目的】

  观察辉光放电现象,了解电场、电离、击穿及发光等概念。

  【实验步骤】

  1.将辉光球底座上的电位器调节到最小;

  2.插上220V电源,并打开开关;

  3. 调节电位器,观察辉光球的玻璃球壳内,电压超过一定域值后中心处电极之间随机产生数道辉光;

  4.用手触摸玻璃球壳,观察到辉光随手指移动变化;

  5.缓慢调低电位器到辉光恰好消失,对辉光球拍手或说话,观察辉光随声音的变化。

  【注意事项】

  1.辉光球要轻拿轻放;

  2.辉光球长时间工作可能会产生臭氧。

  【实验原理】

  辉光球发光是低压气体(或叫稀疏气体)在高频电场中的放电现象。玻璃球 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球的底部有一块震荡电路板,通电后,震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球内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辉光球工作时,在球中央的电极周围形成一个类似于点电荷的场。当用手(人与大地相连)触及球时,球周围的电场、电势分布不再均匀对称,故辉光在手指的周围处

  变得更为明亮,产生的弧线顺着手的触摸移动而游动扭曲,随手指移动起舞。对辉光球拍手或说话时,也会影响电场的分布。

  【相关介绍】

  辉光球又称为电离子魔幻球。它的外观为直径约15cm的高强度玻璃球壳,球内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玻璃球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球的底部有一块震荡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12V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压加在电极上。通电后,震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球内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产生神秘色彩。由于电极上电压很高,故所发生的光是一些辐射状的辉光,绚丽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在日常生活中,低压气体中显示辉光的放电现象,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低压气体放电管中,在两极间加上足够高的电压时,或在其周围加上高频电场,就使管内的稀薄气体呈现出辉光放电现象,其特征是需要高电压而电流密度较小。辉光的部位和管内所充气体的压强有关,辉光的颜色随气体的种类而异。荧光灯、霓虹灯的发光都属于这种辉光放电。

  在各种各样的辉光中,最神奇的还要算人体辉光了。1911年伦敦有一位叫华尔德?基尔纳的医生运用双花青染料刷过的玻璃屏透视人体,发现在人体表面有一个厚达15毫米的彩色光层。医学家们对此研究表明,人体在疾病发生前,体表的辉光会发生变化,出现一种干扰的“日冕”现象;癌症患者体内会产生一种云状辉光;当人喝酒时辉光开始有清晰、发亮的光斑,酒醉后便转为苍白色,最后光圈内收。吸烟的人其辉光则有不谐和的现象。

  实验心得

  12月的一次周末,我们利用这短短的2个小时去西区参观的物理实验室,并观看了物理演示实验。在这次的演示实验课中,我学到了很多*时的生活学习中学不到的东西。在实验课上,老师让我们自己学习实验原理,自己动手学习操作,然后给同学们演示并讲解。我们第一次见到了一些很新奇的仪器和实验,通

  过奇妙的物理现象感受了伟大的自然科学的奥妙。我们怀着好奇心仔细的观看了每个演示实验,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同学们的认真讲解,一些看似不正常的现象都能用科学的自然知识来解释了!

  我觉得我们做的虽然是演示实验,但也很有收获,这是我们对课上所学知识的一个更直观的了解,通过此次光学演示实验使我对光有了一种感性的认识,加深了对光学现象及原理的认识,为今后光学的学习打下深厚的基础,此次演示实验把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让大家在现实生活中理解光波的本质,这给我们每天的理论学习增添了一点趣味。

  特别是辉光球和辉光盘,在现实生活中根本看不到,这是我第一次看。一丝一丝的五光十色的光线通过辉光球迸射出来如同礼花绽放般浪漫,让我想起了除夕夜的美妙绝伦的烟火。虽然说演示实验的过程是简单的,但它的意义绝非如此。我们学习的知识重在应用,对大学生来说,演示实验不仅开动了我们思考的马达,也让我们更好地把物理知识运用到了实际现象的分析中去,使我们不但对大自然产生了以前没有的敬畏和尊重,也有了对大自然探究的好奇心,我想这是一个人做学问最最重要的一点。因此我想在我们*时的学习中,要带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和责任感,认认真真地学习,踏踏实实地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学会一门课,学好一门课。此外,我觉得我们不能将眼光仅仅定位在事物的表面,不能被眼镜所欺骗,要认真的分析,理解,找出事物背后的真理;不仅在物理,生活中更应如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人,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大纲上要安排这样一个演示实验的目的所在。我很庆幸能和老师一起参与本次试验,老师的细致指导是我能够顺利完成、理解本次试验的前提。

  感谢老师的指导!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8

  一、 实验目的:

  1、用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测绘Zn-Sn二组分金属相图;

  2、掌握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二、 实验原理:概述、及关键点

  1、简单的二组分金属相图主要有几种?

  2、什么是热分析法?步冷曲线的线、点、*台各代表什么含义?

  3、采用热分析法绘制相图的.关键是什么?

  4、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三、 实验装置图(注明图名和图标)

  四、 实验关键步骤:

  不用整段抄写,列出关键操作要点,推荐用流程图表示。

  五、 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格(根据具体实验内容,合理设计)

  组成为w(Zn)=0.7的样品的温度-时间记录表

  时间 τ/min 温度 t/oC

  开始测量 0 380

  第一转折点

  第二*台点

  结束测量

  六、 数据处理(要求写出最少一组数据的详细处理过程)

  七、思考题

  八、对本实验的体会、意见或建议(若没有,可以不写) (完)

  1.学生姓名、学号、实验组号及组内编号;

  2.实验题目:

  3.目的要求:(一句话简单概括)

  4.仪器用具: 仪器名称及主要规格(包括量程、分度值、精度等)、用具名称。

  5.实验原理:简单但要抓住要点,要写出试验原理所对应的公式表达式、公式中各物理参量的名称和物理意义、公式成立的条件等。画出简单原理图等。

  6.实验内容;

  7.数据表格:画出数据表格(写明物理量和单位);

  8.数据处理及结果(结论):按实验要求处理数据。

  9.作业题:认真完成实验教师要求的思考题。

  10.讨论: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数据结果、误差分析等进行总结,对进一步的想法和建议等进行讨论。

  实验报告要求

  1.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报告要用*科学技术大学实验报告纸,作图要用坐标纸。

  2.报告中的线路图、光路图、表格必须用直尺画。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9

  院系名称: 勘察与测绘学院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辉光盘

  【实验目的】:

  观察*板晶体中的高压辉光放电现象。

  【实验仪器】:大型闪电盘演示仪

  【实验原理闪电盘是在两层玻璃盘中密封了涂有荧光材料的玻璃珠,玻璃珠 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控制器中有一块振荡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12V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压加在电极上。通电后,振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二产生紫外辐射,玻璃珠上的荧光材料受到紫外辐射激发出可见光,其颜色由玻璃珠上涂敷的荧光材料决定。由于电极上电压很高,故所发生的光是一些辐射状的辉光,绚丽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实验步骤】:

  1. 将闪电盘后控制器上的电位器调节到最小;

  2. 插上220V电源,打开开关;

  3. 调高电位器,观察闪电盘上图像变化,当电压超过一定域值后,盘上出现闪光;

  4. 用手触摸玻璃表面,观察闪光随手指移动变化;

  5. 缓慢调低电位器到闪光恰好消失,对闪电盘拍手或说话,观察辉光岁声音的变化。

  【注意事项】:

  1. 闪电盘为玻璃质地,注意轻拿轻放;

  2. 移动闪电盘时请勿在控制器上用力,避免控制器与盘面连接断裂;

  3. 闪电盘不可悬空吊挂。

  辉光球

  【实验目的】

  观察辉光放电现象,了解电场、电离、击穿及发光等概念。

  【实验步骤】

  1.将辉光球底座上的电位器调节到最小;

  2.插上220V电源,并打开开关;

  3. 调节电位器,观察辉光球的玻璃球壳内,电压超过一定域值后中心处电极之间随机产生数道辉光;

  4.用手触摸玻璃球壳,观察到辉光随手指移动变化;

  5.缓慢调低电位器到辉光恰好消失,对辉光球拍手或说话,观察辉光随声音的变化。

  【注意事项】

  1.辉光球要轻拿轻放;

  2.辉光球长时间工作可能会产生臭氧。

  【实验原理】

  辉光球发光是低压气体(或叫稀疏气体)在高频电场中的放电现象。玻璃球 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球的底部有一块震荡电路板,通电后,震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球内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辉光球工作时,在球中央的电极周围形成一个类似于点电荷的场。当用手(人与大地相连)触及球时,球周围的电场、电势分布不再均匀对称,故辉光在手指的周围处

  变得更为明亮,产生的弧线顺着手的触摸移动而游动扭曲,随手指移动起舞。对辉光球拍手或说话时,也会影响电场的分布。

  【相关介绍】

  辉光球又称为电离子魔幻球。它的外观为直径约15cm的高强度玻璃球壳,球内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玻璃球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球的底部有一块震荡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12V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压加在电极上。通电后,震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球内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产生神秘色彩。由于电极上电压很高,故所发生的光是一些辐射状的辉光,绚丽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在日常生活中,低压气体中显示辉光的放电现象,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低压气体放电管中,在两极间加上足够高的电压时,或在其周围加上高频电场,就使管内的稀薄气体呈现出辉光放电现象,其特征是需要高电压而电流密度较小。辉光的部位和管内所充气体的压强有关,辉光的颜色随气体的种类而异。荧光灯、霓虹灯的发光都属于这种辉光放电。

  在各种各样的辉光中,最神奇的还要算人体辉光了。1911年伦敦有一位叫华尔德?基尔纳的医生运用双花青染料刷过的玻璃屏透视人体,发现在人体表面有一个厚达15毫米的彩色光层。医学家们对此研究表明,人体在疾病发生前,体表的辉光会发生变化,出现一种干扰的“日冕”现象;癌症患者体内会产生一种云状辉光;当人喝酒时辉光开始有清晰、发亮的光斑,酒醉后便转为苍白色,最后光圈内收。吸烟的人其辉光则有不谐和的现象。

  实验心得

  12月的一次周末,我们利用这短短的2个小时去西区参观的物理实验室,并观看了物理演示实验。在这次的演示实验课中,我学到了很多*时的生活学习中学不到的东西。在实验课上,老师让我们自己学习实验原理,自己动手学习操作,然后给同学们演示并讲解。我们第一次见到了一些很新奇的仪器和实验,通

  过奇妙的物理现象感受了伟大的自然科学的奥妙。我们怀着好奇心仔细的观看了每个演示实验,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同学们的认真讲解,一些看似不正常的现象都能用科学的自然知识来解释了!

  我觉得我们做的虽然是演示实验,但也很有收获,这是我们对课上所学知识的一个更直观的了解,通过此次光学演示实验使我对光有了一种感性的认识,加深了对光学现象及原理的认识,为今后光学的学习打下深厚的基础,此次演示实验把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让大家在现实生活中理解光波的本质,这给我们每天的理论学习增添了一点趣味。

  特别是辉光球和辉光盘,在现实生活中根本看不到,这是我第一次看。一丝一丝的五光十色的光线通过辉光球迸射出来如同礼花绽放般浪漫,让我想起了除夕夜的美妙绝伦的烟火。虽然说演示实验的过程是简单的,但它的意义绝非如此。我们学习的知识重在应用,对大学生来说,演示实验不仅开动了我们思考的马达,也让我们更好地把物理知识运用到了实际现象的分析中去,使我们不但对大自然产生了以前没有的敬畏和尊重,也有了对大自然探究的好奇心,我想这是一个人做学问最最重要的一点。因此我想在我们*时的学习中,要带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和责任感,认认真真地学习,踏踏实实地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学会一门课,学好一门课。此外,我觉得我们不能将眼光仅仅定位在事物的表面,不能被眼镜所欺骗,要认真的分析,理解,找出事物背后的真理;不仅在物理,生活中更应如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人,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大纲上要安排这样一个演示实验的目的所在。我很庆幸能和老师一起参与本次试验,老师的细致指导是我能够顺利完成、理解本次试验的前提。

  感谢老师的指导!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0

  院系名称: 纺织与材料学院

  专业班级:轻化工程11级03班

  姓 名:梁优

  学 号:

  鱼洗

  实验描述:

  鱼洗是*三大青铜器之一,在鱼洗内注入清水后摩擦其两耳,如果频率恰当,就会出现水面产生波纹,发出嗡嗡的声音并有水花跃出的现象。经验表明,湿润的双手比干燥的双手更容易引起水花飞跃。

  实验原理:

  鱼洗的原理应该是同时应用了波的叠加和共振。摩擦的双手相当于两个相干波源,他们产生的水波在盆中相互叠加,形成干涉图样。这与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相同。按照我的分析,如果振动的频率接近于鱼洗的固有频率,才会产生共振现象。通过摩擦输入的能量才会激起水花。

  令人不解的是,事实上鱼洗是否能产生水花与双手的摩擦频率并没有关系。在场的同学试着摩擦的时候,无论是缓慢的摩擦还是快速的摩擦,都能引起水花四溅。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鱼洗的原理其实是摩擦引起的自激振动。(就像用槌敲锣一样,敲击后锣面的振动频率并不等于敲击频率。)外界能量(双手的摩擦)输入鱼洗时,就会引起其以自己的固有频率震动。(正如在锣面上敲一下。)

  为什么湿润的双手更容易引起鱼洗的振动呢?从实践的角度,可能是因为湿润的双手有更小的摩擦系数,因为摩擦起来更流畅,不会出现干燥双手可能会出现的“阻塞”情况,这只是我个人猜想,并没有发现资料有关于这方面的讨论。

  离心力演示仪

  实验描述:

  离心力演示仪是一个圆柱形仪器,中间有一个细柱,细柱穿过一段闭合的硬塑料带上的两个正对小孔。塑料带的一段固定,静止时,系统为一个竖直*面的圆,中间由细柱传过。当摁下仪器上的按钮时,细柱带动塑料带在水*面旋转起来。当旋转速度增大时,可以看到塑料带的自由端延细柱向下运动,整个塑料带变成旋转的椭圆形状。

  实验原理:

  离心力是一个惯性力,实际上是并不存在的。绕旋转中心转动的物体有脱离中心延半径方向向外运动的趋势,产生这种趋势的力即称为离心力。当启动仪器时,塑料带各部分均作水*方向的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由临近部分的塑料小段的拉力的径向分力提供。每一个塑料小段均收到来自前后两个塑料小段的拉力。由于塑料带下端是固定的,因此在塑料带的下半部分,每个塑料小段的受力均可分解成提供向心力的径向分力和竖直向下的分力。对其上半圆部分也有类似的结果,我个人认为,塑料带一段固定是这个仪器最重要的条件,这样塑料带的下半部分的受力结果才能确定,进而上半部分每个塑料小段所受的两个拉力的关系才能确定。在竖直向下的分力作用下,塑料带被压扁成为旋转的椭圆。

  辉光球

  实验描述:

  辉光球是圆形球体,实验室中还有一个为圆盘形状。工作时会发出动感绚烂的五彩辉光,有一种魔幻效果。仔细观察辉光球,可以看到其中的气体,蓝色的一个辉光球尤为明显。当将手指放上去时,手指接触球体的部分会被辉光点亮,同时球中会有一缕气体与碰触的位置连接,十分美丽。另外观察得知,如果用笔、尺子等其他物体接触辉光球,也会出现上述现象,但强度与用手指接触相比小得多。

  实验原理:

  辉光球的另一个名称是电离子魔幻球,顾名思义,它的工作原理与电离有关。经查资料得知,稀薄的稀有气体在高频的强电场作用下会发生电离作用。而从生活中的霓虹灯得知,稀有气体如果电离,则会发光,具体的颜色与气体种类有关。根据查到的资料了解,在我们的实验室的辉光球中,发出红绿蓝三色辉光的圆盘可能充有He,

  Ne

  和Xe,蓝色的辉光球中可能充有Ar。在人手触摸辉光球时,由于人体和大地相连,人触摸的位置的电势与大地的电势相等,整个辉光球的电场分布不再均匀,手指碰触的地方有更低的电势,所以会更加明亮,同时,辉光球中央的电极与人手之间的电势差会更大,因而形成的辉光弧线会一直跟随人的手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0篇(扩展6)

——实验报告10篇

实验报告1

  实验步骤

  (1) 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2) 加热实验(1)的试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3) 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2g二氧化锰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4) 待实验(3)的试管内液体不再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热3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该步骤实验可以反复多次)

  (5) 实验后将二氧化锰回收、干燥、称量。

  实验现象及现象解释:

  实验编号 实验现象 现象解释

  (1) 木条不复燃

  (2) 木条不复燃 H2O2分解O2速度太慢没足够的O2试木条复燃

  (3) 3H2O2产生大量气泡 木条复燃 MnO2使H2O2加速分解O2,O2使木条复然

  (4) 新加入的H2O2产生大量气泡 因为MnO2继续作为催化挤的作用!H2O2继续分解

  (5) 5MnO2的质量不变 因为MnO2是催化剂所以只是改变化学反应速度,不改变其化学性质和质量

实验报告2

  金蝶K3财务管理系统

  学 生 实 验 报 告

  学 院: 商学院工管系 课程名称: ERP实务 专业班级: 07级人力资源管理(1)班 姓 名: 王海峰 学 号: 20071217126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商学院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目的

  通过综合实验,能进一步理解巩固ERP理论,培养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通过实验操作训练,能将所学的ERP知识得到综合运用,培养独立利用ERP系统管理企业业务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企业实战本领。

  2、内容及要求

  内容:1、金蝶K/3系统概述

  2、帐套管理

  3、总账系统

  4、报表与财务分析系统

  5、现金管理系统

  6、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7、应收、应付款管理系统

  8、工资管理系统

  要求:1、建立帐套并进行系统设置、设置用户权限和公共资料

  2、会计科目维护、录入初始余额、帐套备份

  3、录入记账凭证、凭证审核、凭证过账,核销业务往来

  4、查看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进行银行存款对账、查询余额调节表、帐套备份

  5、录入现金管理系统初始数据并进行系统设置

  6、对欠款业务、收款业务、发生坏账、坏账收回等业务进行处理,进行往来业务核销,期末结账

  7、录入工资管理系统初始数据,设置工资项目、定义工资计算方法、录入工资数据并进行工资计算,期末结账。

  二、金蝶ERP标准财务系统操作心得体会(800字)

  通过该实验,对所学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过最后都得以解决。然而通过这些错误,使我对这些知识点更加印象深刻。

  ERP是一门十分有用的学科,通过对其认真学习,可以学习不少先进的管理思想。ERP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通过对其学习我感觉是对有些科目的一些回顾和综合,像会计学、管理学等。

  之所以对ERP的操作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关卡,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经验。通过对ERP的学习尤其是上机实验我更发觉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弱,虽然理论上头头是道,可真正做到电脑跟前时,头脑反应速度似乎很慢很慢的,即便对里面的相关知识点都有相当的了解,操作起来感觉也是力不从心,这可能是与自己*时不注意锻炼动手能力有着直接的联系,另外经验不足也是一个原因。

  而在实验中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体验团队协作精神,从

  而全面提高我们的经营管理的素质与能力。

  通过对ERP系统的学习,我已经对其管理理念与具体操作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上机课上我们重点学习了金蝶K/3的帐套管理,系统初始化,总账系统的业务, 现金管理,应收应付管理,工资管理等,下面就ERP理论和操作进行简要总结.

  首先介绍ERP系统的有关概念:ERP是英文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

  ERP系统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的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台.他是从MRP(物料需求计划)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 ,他扩展了MRP的功能,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他跳出了传统企业边界,从供应链范围去优化企业资源,ERP技术集中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系统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应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的创造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的的基石,他对于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ERP是将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简单的说是将企业的三大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一体化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他不仅可以用于生产企业管理,而且许多其他类型的企业也可导入ERP系统进行资源计划和管理.

  ERP系统具有集成性,先进性,统一性,完整性和开发性。

实验报告3

  测量固体的密度

  1、实验名称: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2、实验器材:天*(砝码)、量筒、烧杯和适量的水、细线。

  3、实验步骤:

  ①用天*测出的质量记作m

  ②在量筒中放入?的水记作V1

  ③用细线拴住小石块块将其浸没于量筒中的水中,水的体积记作V2?

  4、实验记录表格:

  教师演示小石块密度测量方法:

  1、先把天*调节*衡测出小石块的质量

  2、用量筒测出小石块的体积

  3、把数据填入表中根据密度公式测出小石块的密度。

  学生:练习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并完成上述实验报告。

  测量液体的密度

  1、实验名称:测量盐水的密度

  2、实验器材:天*(砝码)、烧杯和适量盐水、量筒

  3、实验步骤:

  ①用天*测出的质量记作m1

  ②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体积记作V

  ③用天*测出的质量记作m2

  4、实验记录表格:

  教师演示盐水密度测量方法

  1、先用天*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1?

  2、把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体积记作V

  3、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4、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学生:练习测量盐水的密度,并完成上述实验报告。

  教师巡视学生回答问题

实验报告4

  一、实验目的意义

  ①了解筛析法测物体粒度分布的原理和方法;

  ②根据筛分析数据绘制粒度累积分布曲线和频率分布曲线。

  二、实验原理

  筛析法是让粉体试样通过一系列不同筛孔的标准筛,将其分离成若干个粒级,分别称重,求得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粒度分布。筛析法适用约20μm~100㎜之间的粒度分布测量。如采用电成形筛(微孔筛),其筛孔尺寸可小至5μm,甚至更小。

  筛孔的大小习惯上用“目”表示,其含义是每英寸(2.54cm)长度上筛孔的数目。也有用l㎝长度上的孔数或1㎝筛面上的孔数表示的,还有的直接用筛孔的尺寸来表示。筛分法常使用标准套筛,标准筛的筛制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荐的筛孔为1㎜的筛子作为基筛,也可采用泰勒筛,筛孔尺寸为0.074mm(200目)作为基筛。

  筛析法有干法与湿法两种,测定粒度分布时,一般用干法筛分;湿法可避免很细的颗粒附着在筛孔上面堵塞筛孔。若试样含水较多,特别是颗粒较细的物料,若允许与水混合,颗粒凝聚性较强时最好使用湿法。此外,湿法不受物料温度和大气湿度的影响,还可以改善操作条件,精度比干法筛分高。所以,湿法与干法均被列为国家标准方法,用于测定水泥及生料的细度等。

  筛析法除了常用的手筛分、机械筛分、湿法筛分外,还用空气喷射筛分、声筛法、淘筛法和自组筛等,其筛析结果往往采用频率分布和累积分布来表示颗粒的粒度分布。频率分布表示各个粒径相对应的颗粒百分含量(微分型);累积分布表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百分含量与该粒径的关系(积分型)。用表格或图形来直观表示颗粒粒径的频率分布和累积分布。

  筛析法使用的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但筛分结果受颗粒形状的影响较大,粒度分布的粒级较粗,测试下限超过38μm时,筛分时间长,也容易堵塞。筛分所测得的颗粒大小分布还决定于下列因素:筛分的持续时间、筛孔的偏差、筛子的磨损、观察和实验误差、取样误差、不同筛子和不同操作的影响等。

  三、实验器材

  ⑴标推筛 一套 。

  ⑵振筛机。

  ⑶托盘天* 一架。

  ⑷搪瓷盘 2个。

  (5)烘箱 一个。

  四、实验步骤

  干筛法是将置于筛中一定质量的粉料试样,借助于机械振动或手工拍打使细粉通过筛网,直至筛分完全后,根据筛余物质量和试样重量求出粉料试料的筛余量。

  ⑴设备仪器准备 将需要的标准筛,振筛机,托盘天*,搪瓷盘和烘箱准备好。

  ⑵具体操作步骤

  ①试样制备。试样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准确称取200g(松装密度大于1.5g/㎝3的取100g)。

  ②套筛按孔径由大至小顺序叠好,并装上筛底,安装在振筛机上,将称好的`试样倒入最上层筛子,加上筛盖。

  ③开动振筛机,震动10min,然后依次将每层筛子取下。

  ④小心取出试样,分别称量各筛上和底盘中的试样质量,并记录于表中。

  ⑤检查各层筛面质量总和与原试样质量之误差,误差不应超过2%,此时可把所损失的质量加在最细粒级中,若误差超过2%时实验重新进行。

实验报告5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摇床发酵法制备糖化酶的工艺流程及操作方法

  (2)了解利用黑曲霉菌菌种发酵时的生长条件及注意事项

  (3)熟练掌握实验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和培养条件的选择

  二、实验仪器及试剂

  菌种:黑曲霉

  仪器:锥形瓶(500ml)、移液管、恒温水浴锅、秒表、50mL比色管、牛皮纸、纱布(8层)、pH计。

  药品:三水乙酸钠、冰醋酸、硫代硫酸钠、碘、氢氧化钠、硫酸、可溶性淀粉、玉米粉、豆饼粉、麸皮

  三、实验原理

  摇瓶发酵是实验室常用的通风发酵方法,通过将装有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摇瓶放在摇床上振荡培养,以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及产生许多代谢产物对氧的需求。它是实验室筛选好气性菌种,以及摸索种子培养工艺与发酵工艺的常用方法。

  葡萄糖淀粉酶(EC3.2.1.3)系统名为淀粉α-1,4-葡聚糖葡萄糖水解酶,俗称糖化酶,是国内产量最大的酶品种。糖化酶对淀粉分子的作用是从非还原末端切开α-1,4键,也能切开α-1,3键和α-1,6键,产生葡萄糖。

  糖化酶有催化淀粉水解的作用,能从淀粉分子非还原末端开始,分解α-1,4-葡萄糖苷键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被次碘酸钠氧化,过量的次碘酸钠酸化后析出碘,再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计算酶活力。

  四、实验步骤

  1.培养步骤

  1.1种子培养基制备及灭菌

  将新鲜土豆去皮切块,称取200~300 g土豆块放入500 mL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在电炉上煮沸至土豆块熟透,用120目纱布过滤,滤渣反复用一定量水清洗、过滤2次,合并各次滤液且定容至1000 mL即得土豆汁。取一定体积的土豆汁,在其中加入5%的蔗糖,溶解摇匀并调pH至5.5,即得种子培养基。将适量种子培养基倒入锥形瓶(250ml),用纱布塞塞住管口,并用牛皮纸包扎,置灭菌锅中,于121℃下灭菌30min。待灭菌完毕,冷却取出。

  1.2发酵培养基制备及灭菌

  取6只500mL摇瓶,分别按装液量100、200、300mL配制培养基(玉米粉6%、豆饼粉2%、麸皮1%),加水后稍微摇动,使原料湿润,浸入水中。用8层纱布包扎瓶口,再加牛皮纸包扎。置灭菌锅中,于121℃下灭菌30min。

  1.3发酵培养基接种:将已生长好的菌种,在无菌条件下,按照10%的接 量(8%-12%)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上。

  1.4发酵培养基发酵:将摇瓶固定在摇床上,培养温度为31℃,转速为120r/min,培养时间96h。显微镜观察菌丝形态,用试纸测发酵液pH,测定酶活力。摇瓶培养时观察各种摇瓶机的结构。

  2.糖化酶活力测定

  2.1待测酶液的制备:

  精确吸取液体酶1.00mL,先用少量的乙酸缓冲液溶解,并用玻璃棒捣研,将上清液小心倾入容量瓶中。沉渣部分再加入少量缓冲液,最后全部移入容量瓶中,用缓冲液定容至刻度(估计酶活力在100~250u/mL范围内),摇匀。通过4层纱布过滤,滤液供测定用。

  2.2酶活力测定:

  于甲、乙两支50mL比色管中,分别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5mL及缓冲液5mL,摇匀后,于40℃恒温水浴中预热5min。在甲管(样品)中加入待测酶液2mL,立刻摇匀,在此温度下准确反应30min,立刻各加入氢氧化钠溶液0.2mL,摇匀,将两管取出迅速冷却,并于乙管(空白)中补加待测酶液2mL。吸取上述反应液与空白液各5mL,分别置于碘量瓶中,准确加入碘溶液10mL,再加氢氧化钠溶液15mL,摇匀塞紧,于暗处反应15min。取出,加硫酸溶液2mL,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液滴定,直至蓝色刚好消失为其终点。

  2.3酶活力计算:

  样品酶活力(u/g或u/mL)=579.9×(A-B)c×n式中:A与B分别为空白、样品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c为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n为稀释倍数。

  五、数据分析

  比较不同装液量下的菌体形态特征、酶活力,将结果填入下表:

  装液量/mL

  指标

  酶活力

  pH

  菌体特征 100 420u/mL 4.2 200 510u/mL 4.1 300 570u/mL 3.8 出现球状的白色的菌丝团,瓶壁上出现黑丝的孢子和菌丝

  六、 结论

  1.不同的装液量对酶活力的影响是随着装液量的增加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酶活力变化不大,并且酶活力不高,与其他组数据相比接种量跟酶活力关

  2.菌体特征在锥形瓶的瓶壁上出现白色的菌丝,在培养基中也出现了丝球

  3.菌种新陈代谢的旺盛二氧化碳的释放增加,使pH值逐渐下降,最终使培养基的pH下降至3.8左右。

实验报告6

  粒度分布通常是指某一粒径或某一粒径范围的颗粒在整个粉体中占多大的比例。它可用粒度分布表格、粒度分布图和函数形式表示颗粒群粒径的分布状态。颗粒的粒度、粒度分布及形状能显著影响粉末及其产品的性质和用途。例如.水泥的凝结时间、强度与其细度有关;陶瓷原料和坯釉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影响着许多工艺性能和理化性能;磨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决定其质量等级等。为了掌握生产线的工作情况和产品是否合格,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按时取样并对产品进行粒度分布的检验,粉碎和分级也需要测量粒度。

  粒度测定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筛析法、沉降法、激光法、小孔通过法、吸附法等。本实验用筛析法测粉体粒度分布。筛析法是最简单的也是用得最早和应用最厂泛的粒度测定方法、利用筛析方法不仅可以测定粒度分布,而且通过绘制累积粒度特性曲线,还可得到累积产率50%时的*均粒度。

  一、实验目的意义

  本实验的目的:

  ①了解筛析法测物体粒度分布的原理和方法;

  ②根据筛分析数据绘制粒度累积分布曲线和频率分布曲线。

  二、实验原理

  筛析法是让粉体试样通过一系列不同筛孔的标准筛,将其分离成若干个粒级,分别称重,求得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粒度分布。筛析法适用约20μm~100㎜之间的粒度分布测量。如采用电成形筛(微孔筛),其筛孔尺寸可小至5μm,甚至更小。

  筛孔的大小习惯上用“目”表示,其含义是每英寸(2.54cm)长度上筛孔的数目。也有用l㎝长度上的孔数或1㎝筛面上的孔数表示的,还有的直接用筛孔的尺寸来表示。筛分法常使用标准套筛,标准筛的筛制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荐的筛孔为1㎜的筛子作为基筛,也可采用泰勒筛,筛孔尺寸为0.074mm(200目)作为基筛。

  筛析法有干法与湿法两种,测定粒度分布时,一般用干法筛分;湿法可避免很细的颗粒附着在筛孔上面堵塞筛孔。若试样含水较多,特别是颗粒较细的物料,若允许与水混合,颗粒凝聚性较强时最好使用湿法。此外,湿法不受物料温度和大气湿度的影响,还可以改善操作条件,精度比干法筛分高。所以,湿法与干法均被列为国家标准方法,用于测定水泥及生料的细度等。

  筛析法除了常用的手筛分、机械筛分、湿法筛分外,还用空气喷射筛分、声筛法、淘筛法和自组筛等,其筛析结果往往采用频率分布和累积分布来表示颗粒的粒度分布。频率分布表示各个粒径相对应的颗粒百分含量(微分型);累积分布表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百分含量与该粒径的关系(积分型)。用表格或图形来直观表示颗粒粒径的频率分布和累积分布。

  筛析法使用的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但筛分结果受颗粒形状的影响较大,粒度分布的粒级较粗,测试下限超过38μm时,筛分时间长,也容易堵塞。筛分所测得的颗粒大小分布还决定于下列因素:筛分的持续时间、筛孔的偏差、筛子的磨损、观察和实验误差、取样误差、不同筛子和不同操作的影响等。

  三、实验器材

  ⑴标推筛 一套 ⑵振筛机 ⑶托盘天* 一架。⑷搪瓷盘 2个。(5)烘箱 一个。 四、实验步骤

  干筛法是将置于筛中一定质量的粉料试样,借助于机械振动或手工拍打使细粉通过筛网,直至筛分完全后,根据筛余物质量和试样重量求出粉料试料的筛余量。

  ⑴设备仪器准备 将需要的标准筛,振筛机,托盘天*,搪瓷盘和烘箱准备好。 ⑵具体操作步骤

  ①试样制备。试样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准确称取200g(松装密度大于1.5g/㎝3的取100g)。

  ②套筛按孔径由大至小顺序叠好,并装上筛底,安装在振筛机上,将称好的试样倒入最上层筛子,加上筛盖。

  ③开动振筛机,震动10min,然后依次将每层筛子取下。

  ④小心取出试样,分别称量各筛上和底盘中的试样质量,并记录于表中。

  ⑤检查各层筛面质量总和与原试样质量之误差,误差不应超过2%,此时可把所损失的质量加在最细粒级中,若误差超过2%时实验重新进行。

  五、数据处理

  1. 干筛法数据记录筛分分析结果可按下表的形式记录

  试样名称:试样质量: g

  测试日期:筛分时间: min

  2. 数据处理

  ①实验误差=试样质量筛析总质量×100%试样质量

  ②根据实验结果记录,在坐标纸上绘制筛上累积分布曲线R,筛下累积D,频率分布曲线(粒度△d尽量减小,通常可取△d=0.5㎜)

  3. 粉体的均匀度是表示粒度分布的参数,可由筛分结果按下式计算:

  均匀度

  60%粉体通过的粒径

  10%粉体通过的粒径

  试求所测粉体的均匀度为多少?

实验报告7

  一、 实验准备

  实验仪器、药品、材料:棉线,丝线200ML烧杯两个,硬纸片一张、滤纸若干、酒精灯一个、石棉网、带铁圈的铁架台、温度计、硫酸铜粉末若干 、玻璃棒。

  二、实验步骤

  1. 在烧杯中放入100ML蒸馏水,加热到比室温高10~20℃,并加入足量硫酸铜;

  2. 用玻璃棒搅拌,直到饱和(有少量晶体不能再溶解),趁热过滤到一个已加热的烧杯中;

  3. 用硬纸片盖好,静置一夜,使其缓慢降温,析出晶体;

  4. 第二天杯底出现小晶体,每个约长0.5CM,取一个晶体较完整的,用丝线绑住,系在一根木棍上。

  5. 将原来的硫酸铜溶液加热到比室温高5~10℃,添加少量硫酸铜,使其再次饱和。

  6. 将已绑好的小硫酸铜晶体放入微热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注意使其被完全浸没,且不能碰到杯壁或杯底。

  7. 用硬纸片盖好,静置过夜;每天观察,重复6、7项的操作过程。

  三、实验注意

  1.控制溶液的温度,加热时要把晶体取出,等溶液温度均匀后再把晶体浸入。

  2. 注意环境温度的变化,应使饱和溶液缓慢冷却。

  3. 所用容器必须洁净,要加盖以防灰尘落入。

  四、实验结论

  (1)硫酸铜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通过严格控制温度的变化,有利于加快晶体的成形速率;

  (2)模型必须悬挂在溶液中,若模型与杯壁贴合,冷却后溶液析出的晶体将附着在线圈和杯壁之间,成形的晶体形状不规则。

  (3)如果晶核“泛滥”,就无法形成大晶体。由于棉线和铜丝的表面积较大,即晶核较多;加上毛棉线和铜丝上生长的晶体,因相互堆积、相互挤压,致使晶体无法成长。相反,少量的硫酸铜细晶在溶液中分散性较好,容易形成大晶体。这一点,突出表现在了:用棉线作晶种,由于棉线表面存在着大量细小的.棉纤维,形成大量的晶核,因此在棉线上“挂”了大量的、不成型的硫酸铜晶体。

实验报告8

  实验一 传感器实验

  班号学号: 姓名同组同学

  1、电阻应变片传感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2) 了解半桥的工作原理,比较半桥与单臂电桥的不同性能、了解其特点 (3) 了解全桥测量电路的原理及优点。 (4) 了解应变直流全桥的应用及电路的标定 二、实验数据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1、性能曲线

  A、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由实验数据记录可以计算出的系统的灵敏度S=ΔU/ΔW=0.21(mV/g),所以运用直线拟合可以得到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

  B、半桥性能实验

  由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半桥系统的灵敏度为S=ΔU/ΔW=0.41(mV/g),所以我们可以运用直线拟合实验数据得到性能曲线如下图所示。

  C、全桥性能实验

  由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全桥系统的灵敏度为S=ΔU/ΔW=0.78(mV/g),所以我们可以运用直线拟合实验数据得到性能曲线如下图所示。

  D、电子称实验

  由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全桥系统的灵敏度为S=ΔU/ΔW=-1(mV/g),所以我们可以运用直线拟合实验数据得到性能曲线如下图所示。

  2、分析

  a、从理论上分析产生非线性误差的原因

  由实验原理我们可以知道,运用应变片来测量,主要是通过外界条件的变化来引起应变片上的应变,从而可以引起电阻的变化,而电阻的变化则可以通过电压来测得。而实际中,电阻的变化与应变片的应变的变化不是成正比的,而是存在着“压阻效应”,从而在实验的测量中必然会引起非线性误差。

  b、分析为什么半桥的输出灵敏度比单臂时高了一倍,而且非线性误差也得到改善。 首先我们由原理分析可以知道,单臂电桥的灵敏度为 e0=(ΔR/4R0)*ex,而半桥的灵敏度为e0=(ΔR/2R0)*ex,所以可以知道半桥的灵敏度是单臂时的两倍,而由实验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而由于半桥选用的是同侧的电阻,为相邻两桥臂,所以可以知道e0=(ΔR1/R0-Δ

  R2/R0)*ex/4,而ΔR1、ΔR2的符号是相反的,同时由于是同时作用,减号也可以将温度等其他因素引起的电阻变化的误差减去而使得非线性误差得到改善。

  c、比较单臂、半桥、全桥输出时的灵敏度和非线性度,并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由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大致的看出,灵敏度大致上为S全=2S半=4S单,而非线性度可以比较为单臂>半桥>全桥,有理论上分析,我们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主要是因为有电桥电路的原理分析可知:e0=(ΔR1/R-ΔR2/R+ΔR3/R-ΔR4/R)*eX/4,所以我们可以得到全桥的灵敏度等于半桥的两倍,单臂的四倍,而非线性度我们也可以得到单臂最差,因为其他因素影响大,而半桥、全桥由于有和差存在,将其他因素的影响可以略去。所以非线性度相对来说较好。

  d、分析什么因素会导致电子称的非线性误差增大,怎么消除,若要增加输出灵敏度,应采取哪些措施。

  主要是在于传感器的精度以及测量时的误差会导致电子称的非线性误差增大,我们可以通过增加传感器的精度,同时减少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通过全桥连接来减小,同时注意零点的设置,来消除非线性误差。若要增加输出灵敏度,可通过选取适当的电桥电路来改变,比如原来是半桥的改为全桥则可以增加输出灵敏度。 四、思考题

  1,半桥测量时,两片不同受力状态的电阻应变片接入电桥时,应放在:(2)邻边。2,桥路(差动电桥)测量时存在非线性误差,是因为:(2)应变片的应变效应是非线性的。

  3,全桥测量中,当两组对边(R1、R3为对边)值R相同时,即R1=R3,R2=R4,而R1≠R2 时,是否可以组成全桥:(1)可以

  4,某工程技术人员在进行材料测试时在棒材上贴了两组应变片,如何利用这四片电阻应变片组成电桥,是否需要外加电阻。

  不需要,只需如图中右图即可。

  2、差动变压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2) 了解三段式差动变压器的结构。

  (3) 了解差动变压零点残余电压组成及其补偿方法。 (4) 了解激励频率对差动变压器输出的影响。 二、实验数据

  A、差动变压器的性能测试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特性曲线

  A、差动变压器的性能测定

  由实验数据我们就可以得到微头右移与左移的特性曲线。

实验报告9

  一个月的暑期就这样匆匆结束了,还有我这一次的社会实践。整日呆在学校中的我,尝到了生活的现实和不易。或许,这种真切的体会,才是我最宝贵的收获。

  实习期间,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社会真的是很残酷,很现实。我庆幸的是我还是一名在校学生,我只有真正的把本领学好,才能在未来真正进入社会时不至于这样不知所措。这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我明白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向人民群众,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透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社会实践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半个月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

  一、待人要真诚

  踏进办公室,只见几个陌生的脸孔。我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从那天起,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一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说声“早晨”或“早上好”,那是我心底真诚的问候。往往一些细微的东西容易被我们忽略,轻轻的一声问候,却表达了对同事对朋友的关怀,也让他人感觉到被重视与被关心。仅仅几天的时间,我就和同事们打成一片,我想,就应是我的真诚,换取了同事的信任。他们把我当朋友,也愿意把工作分配给我。

  二、要善于沟通

  沟通是一种重要的技巧和潜力,时时都要巧妙运用。认识一个人,首先要记住对方的名字。了解一个人,则需要深入的交流。而这些,都要自己主动去做。

  三、要有热情和信心

  其实,不管在哪个行业,热情和信心都是不可或缺的。热情让我们对工作充满激情,愿意为共同的目标奋斗;耐心又让我们细致的对待工作,力求做好每个细节,精益求精。激情与耐心互补促进,才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工作才能做到。

  四、要主动出击

  当你能够选取的时候,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刚进实习单位的时候,都做过类似复印打字的“杂活”。或许同事们认为你是小字辈,要从小事做起,但有些时候,是因为他们心中没底,不明白你能做什么。做“杂活”是工作的必需,却无法让我学到什么。我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有些东西不能选取,有些东西却能够选取。份内的工作当然要认真完成,但勇敢的“主动请缨”却能为你赢得更多的机会。只要勤问、勤学、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六、要讲究条理

  如果你不想让自己在紧急的时候手忙脚乱,就要养成讲究条理性的好习惯。“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条理,”这是经理给我的忠告。其它的工作也一样,讲究条理能让你事半功倍。

  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期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这些天来,虽然付出了不少汗水,也感觉有些辛苦,但从中我意志力得到了不少的磨练也感受到了工作的快乐。

  这一次的社会实践使我明白;大学生只有透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拿出百尺竿头的干劲,胸怀会当凌绝顶的状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与社会的接触过程中,减少磨合期的碰撞,加快融入社会的步伐,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稳脚跟,才能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实验报告10

  一、监测目的

  1、根据布点采样原则布点,确定采样频率及采样时间,掌握测定水质一些常规测定项目的测定方法。

  2、对我校流芳校区静思湖水体中的污染因子进行经常性的检测,以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二、静思湖相关资料

  1、地质、地貌

  江夏区位于湖北省东西部,长江中游东南岸。面积约20xx*方千米。属于江汉*原向鄂西丘陵过渡地段,区内地形特征为中部高,西靠长江,东向湖区缓斜。地貌以第四系红色粘土组成的网状*原为主,其两侧为*坦的冲积*原,东侧为梁子湖低地。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9%。静思湖位于江汉*原中部,江夏区北部,地形*坦。在湖的北侧有一由土堆成的小山,在湖的西侧北边是武工大图书馆,其余都被四周的岸边景观带环绕。湖底河床*坦,在湖的中心处略微较其他地方深但是不超过5米,其余大多数水深2米。河床主要由地底有机物淤泥,沙石贝类组成。

  2、气候

  主要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征,气候特点:冬季寒冷湿润,夏季炎热高温。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丰沛,雨热同季。全年均温15~17℃,7月均温为27~29℃,*原地区最高温在40℃以上。全市*均日照1150— 2245小时,无霜期在230—300天之间。年均水量在800—1500毫米之间,由于受地形影响,大神农架南部等地为全省多雨中心,江汉*原在梅雨期长的年份常发生洪涝灾害。鄂本北山区昼夜温差较大,年*均气温在15-22之间。

  3、降水量

  武汉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量充沛,但是全市年内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丰水期4~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9.2%,六七月中旬,西太*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雨带北上至江淮流域,与北方不断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在地面上形成持久稳定的准静止锋面,在高空形成近东西向的切变线,故出现梅雨季节,降水量明显增多。并且由于武汉周边密布大大小小数百座大小湖泊水库湿地使得夏季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很高,在遇到炎热晴朗高温天气,当水蒸气急剧上升遇到相对较冷的上层大气时遇冷凝结,短时间的强对流天气也提供了大量的降水。

  4、湖周边生物概况 水体中的细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大型水生植物以及鱼虾等生物类群,是湖泊生态系统食物链及生物生产力最重要的基本环节。水生浮游植物以绿藻类最多,蓝藻次之以及硅藻、黄藻等。浮游动物由轮虫、枝角、桡足和原生动物四大类组成以及数种鱼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等构成静思湖生态体系。

  5、湖水水质概况

  一下从感官上对湖水的颜色、气味、浑浊度等在未接受实验,仅凭借感官出发对其做简单印象话描述:用一洗净的矿泉水瓶盛一瓶湖水水样,观察。湖水水质泛黄绿色,湖水较为澄清,水中仔细看或者放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可以看到其中有大量的悬浮物(包括生物与非生物),仔细闻可以闻到有泥土味,微臭。 6、水位流向以及湖基本信流芳校区地处洪山区与江夏区交界处,地处*原地带。静思湖呈东西走向,带状,左右两端较窄中端较宽,静思湖总面积约5700*方米,东西走向最宽处约206米,南北走向最宽处约54米,水深大致在2米左右,最深处不超过5米。在湖中部靠近西面的地方建有一座木桥长约20米,东侧有一内凹陷约10米长的石墩走道。在湖的东侧有两个出水口而西侧在图书馆区与湖畔景观区的交界处有一进水口。(如图所示为静思湖*面卫星图)

  7、静思湖可能的污染源以及排污情况

  通过对静思湖的观察静思湖的污染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天然污染源;二是人为污染源。其中天然污染源包括水生动植物生化作用产生的代谢产物,以及死亡或者

  衰败后的自身组织,湖*植物等。如水生植物睡莲在其生殖过程中,其老叶的.枯亡,腐烂销蚀败坏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腐殖质和有机悬浮物进入水体;人为污染源主要来源于图书馆拐角处形似雨水、污水管,以及人为活动所产生的污染,如果壳纸屑,废弃的一次性餐具,洗漱等人为活动里有意识或者无意识间的行为对水质造成的影响

  三、监测断面、布点及布点原则

  1、监测断面

  2、采样点

  进水口湖心桥岸边区石墩桥出水口一 出水口二

  3、布设理由

  进水口 :在图书馆走廊的拐角处意外,拐角处有一从图书馆接下的雨水管道以及一些生活污水的排放,考虑到图书馆可能是一个对湖水产生影响的污染源,所以在此设置一个断面,监测其对水质的影响。

  湖心桥 :位于跨木桥的中心处,主要对过往人员对水质的影响而设立的监测断面岸边区 :位于岸边南面距离中间岸边约2m,作为对岸边死水区水质监测的断面

  石墩桥 :在石墩国道中心位置离过道2m处的垂直于岸边的断面上,主要是监测水体由大湖面经过小的葫芦口进入小湖面的水样水质的变化情况

  出水口一 :位于湖的北岸一面中间离岸边约2m处,作为对出水口区域水质监测的断面,其主要划分的是岸边区水样水质对整体水样水质的影响

  出水口二:在离出水口3m左右的斜向断面上,其主要划分的是岸边区水样水质对整体水样水质的影响

  4、布点原则

  设置监测断面后,根据水面的宽度确定断面的采样垂线,在根据采样垂线处水深确定采样点的位置和数目。根据以上的监测断面的布设,在根据断面大概的水深大致上没个断面设置一个采样垂线,垂线都位于断面的中心位置,并且为了之后水样的采集方面在不影响实验的情况下,采样点在断面水深1/2处作为采样点:因为湖泊(水库)在水面宽≤50米时,静思湖南北方向最宽处在50米左右因此只设一条中泓垂线,并且静思湖水位较浅,不存在温度分层现象以及河床变化对水质的影响,并且近岸水深不超过1米,因此在水深1/2处最为采样点比较恰当。

  四、水样类型的选择及采样时间

  我们组选择瞬时水样,主要是更方便操作,在早上十点钟左右全体成员出动同时在各采样点采样。

  五、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1、采样器

  直接用康师傅的矿泉水瓶取水样。取回水样后,按一到六标号,然后各取100毫升配成混合水样七号,蒸馏水为八号。

  2、采样

  所用塑料瓶要用洗涤剂洗净。再依次用自来水和蒸馏水冲洗干净。在采样之前,再用即将采集的水样清洗三次。然后,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水样500~1 000mL,盖严瓶塞。 注:漂浮或浸没的不均匀固体物质不属于悬浮物质,应从水样中除去。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0篇(扩展7)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模板3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模板1

  【实验目的】:

  观察*板晶体中的高压辉光放电现象。

  【实验仪器】:

  大型闪电盘演示仪

  【实验原理】:

  闪电盘是在两层玻璃盘中密封了涂有荧光材料的玻璃珠,玻璃珠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控制器中有一块振荡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12V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压加在电极上。通电后,振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二产生紫外辐射,玻璃珠上的荧光材料受到紫外辐射激发出可见光,其颜色由玻璃珠上涂敷的荧光材料决定。由于电极上电压很高,故所发生的光是一些辐射状的辉光,绚丽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实验步骤】:

  1.将闪电盘后控制器上的电位器调节到最小;

  2.插上220V电源,打开开关;

  3.调高电位器,观察闪电盘上图像变化,当电压超过一定域值后,盘上出现闪光;

  4.用手触摸玻璃表面,观察闪光随手指移动变化;

  5.缓慢调低电位器到闪光恰好消失,对闪电盘拍手或说话,观察辉光岁声音的变化。

  【注意事项】:

  1.闪电盘为玻璃质地,注意轻拿轻放;

  2.移动闪电盘时请勿在控制器上用力,避免控制器与盘面连接断裂;

  3.闪电盘不可悬空吊挂。

  【实验目的】

  观察辉光放电现象,了解电场、电离、击穿及发光等概念。

  【实验步骤】

  1.将辉光球底座上的电位器调节到最小;

  2.插上220V电源,并打开开关;

  3.调节电位器,观察辉光球的玻璃球壳内,电压超过一定域值后中心处电极之间随机产生数道辉光;

  4.用手触摸玻璃球壳,观察到辉光随手指移动变化;

  5.缓慢调低电位器到辉光恰好消失,对辉光球拍手或说话,观察辉光随声音的变化。

  【注意事项】

  1.辉光球要轻拿轻放;

  2.辉光球长时间工作可能会产生臭氧。

  【实验原理】

  辉光球发光是低压气体(或叫稀疏气体)在高频电场中的放电现象。玻璃球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球的底部有一块震荡电路板,通电后,震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球内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辉光球工作时,在球中央的电极周围形成一个类似于点电荷的场。当用手(人与大地相连)触及球时,球周围的电场、电势分布不再均匀对称,故辉光在手指的周围处变得更为明亮,产生的弧线顺着手的触摸移动而游动扭曲,随手指移动起舞。对辉光球拍手或说话时,也会影响电场的分布。

  【相关介绍】

  辉光球又称为电离子魔幻球。它的外观为直径约15cm的高强度玻璃球壳,球内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玻璃球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球的底部有一块震荡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12V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压加在电极上。通电后,震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球内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产生神秘色彩。由于电极上电压很高,故所发生的光是一些辐射状的辉光,绚丽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在日常生活中,低压气体中显示辉光的放电现象,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低压气体放电管中,在两极间加上足够高的电压时,或在其周围加上高频电场,就使管内的稀薄气体呈现出辉光放电现象,其特征是需要高电压而电流密度较小。辉光的部位和管内所充气体的压强有关,辉光的颜色随气体的种类而异。荧光灯、霓虹灯的发光都属于这种辉光放电。

  在各种各样的辉光中,最神奇的还要算人体辉光了。1911年伦敦有一位叫华尔德·基尔纳的医生运用双花青染料刷过的玻璃屏透视人体,发现在人体表面有一个厚达15毫米的彩色光层。医学家们对此研究表明,人体在疾病发生前,体表的辉光会发生变化,出现一种干扰的“日冕”现象;癌症患者体内会产生一种云状辉光;当人喝酒时辉光开始有清晰、发亮的光斑,酒醉后便转为苍白色,最后光圈内收。吸烟的人其辉光则有不谐和的现象。

  实验心得

  12月的一次周末,我们利用这短短的2个小时去西区参观的物理实验室,并观看了物理演示实验。在这次的演示实验课中,我学到了很多*时的生活学习中学不到的东西。在实验课上,老师让我们自己学习实验原理,自己动手学习操作,然后给同学们演示并讲解。我们第一次见到了一些很新奇的仪器和实验,通过奇妙的物理现象感受了伟大的自然科学的奥妙。我们怀着好奇心仔细的观看了每个演示实验,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同学们的认真讲解,一些看似不正常的现象都能用科学的自然知识来解释了!

  我觉得我们做的虽然是演示实验,但也很有收获,这是我们对课上所学知识的一个更直观的了解,通过此次光学演示实验使我对光有了一种感性的认识,加深了对光学现象及原理的认识,为今后光学的学习打下深厚的基础,此次演示实验把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让大家在现实生活中理解光波的本质,这给我们每天的理论学习增添了一点趣味。

  特别是辉光球和辉光盘,在现实生活中根本看不到,这是我第一次看。一丝一丝的五光十色的光线通过辉光球迸射出来如同礼花绽放般浪漫,让我想起了除夕夜的美妙绝伦的烟火。虽然说演示实验的过程是简单的,但它的意义绝非如此。我们学习的知识重在应用,对大学生来说,演示实验不仅开动了我们思考的马达,也让我们更好地把物理知识运用到了实际现象的分析中去,使我们不但对大自然产生了以前没有的敬畏和尊重,也有了对大自然探究的好奇心,我想这是一个人做学问最最重要的一点。因此我想在我们*时的学习中,要带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和责任感,认认真真地学习,踏踏实实地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学会一门课,学好一门课。此外,我觉得我们不能将眼光仅仅定位在事物的表面,不能被眼镜所欺骗,要认真的分析,理解,找出事物背后的真理;不仅在物理,生活中更应如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人,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大纲上要安排这样一个演示实验的目的所在。我很庆幸能和老师一起参与本次试验,老师的细致指导是我能够顺利完成、理解本次试验的前提。

  感谢老师的指导!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模板2

  实验目的:

  通过演示来了解弧光放电的原理

  实验原理:

  给存在一定距离的两电极之间加上高压,若两电极间的电场达到空气的击穿电场时,两电极间的空气将被击穿,并产生大规模的放电,形成气体的弧光放电。

  雅格布天梯的两极构成一梯形,下端间距小,因而场强大(因)。其下端的空气最先被击穿而放电。由于电弧加热(空气的温度升高,空气就越易被电离,击穿场强就下降),使其上部的空气也被击穿,形成不断放电。结果弧光区逐渐上移,犹如爬梯子一般的壮观。当升至一定的高度时,由于两电极间距过大,使极间场强太小不足以击穿空气,弧光因而熄灭。

  简单操作:

  打开电源,观察弧光产生。并观察现象。(注意弧光的产生、移动、消失)。

  实验现象:

  两根电极之间的高电压使极间最狭窄处的电场极度强。巨大的电场力使空气电离而形成气体离子导电,同时产生光和热。热空气带着电弧一起上升,就象圣经中的雅各布(yacob以色列人的祖先)梦中见到的天梯。

  注意事项:

  演示器工作一段时间后,进入保护状态,自动断电,稍等一段时间,仪器恢复后可继续演示,

  实验拓展:

  举例说明电弧放电的应用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模板3

  一、实验任务

  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要求

  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

  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

  方法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

  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

  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理想纸带,找出起始点0,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0.02秒×两点间隔数.由公式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三、取半径为r的玻璃杯,内装适当的液体,固定在旋转台上.旋转台绕其对称轴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这时液体相对于玻璃杯的形状为旋转抛物面

  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转轴为x,质量为m,受重力mg、弹力n.由动力学知:

  ncosα-mg=0(1)

  nsinα=mω2x(2)

  两式相比得tgα=ω2x/g,又tgα=dy/dx,∴dy=ω2xdx/g,

  ∴y/x=ω2x/2g

  ∴g=ω2x2/2y.

  将某点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x、y测出,将转台转速ω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四、光电控制计时法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五、用圆锥摆测量

  所用仪器为:米尺、秒表、单摆.

  使单摆的摆锤在水*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用直尺测量出h(见图1),用秒表测出摆锥n转所用的时间t,则摆锥角速度ω=2πn/t

  摆锥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mgtgθ,而tgθ=r/h所以mgtgθ=mω2r由以上几式得:

  g=4π2n2h/t2.

  将所测的n、t、h代入即可求得g值.

  方法六、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在摆角很小时,摆动周期为:

  则通过对以上六种方法的比较,本想尝试利用光电控制计时法来测量,但因为实验室器材不全,故该方法无法进行;对其他几种方法反复比较,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原理、方法都比较简单且最熟悉,仪器在实验室也很齐全,故利用该方法来测最为顺利,从而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值。

  四、采用模型六利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重力加速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参量。地球上各个地区重力加速度的数值,随该地区的地理纬度和相对海*面的高度而稍有差异。一般说,在赤道附近重力加速度值最小,越靠近南北两极,重力加速度的值越大,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约为1/300。研究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况,在地球物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专门仪器,仔细测绘各地区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况,还可以对地下资源进行探测。

  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内观察一个圣灯的缓慢摆动,用他的脉搏跳动作为计时器计算圣灯摆动的时间,他发现连续摆动的圣灯,其每次摆动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与圣灯摆动的幅度无关,并进一步用实验证实了观察的结果,为单摆作为计时装置奠定了基础。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应用单摆来测量重力加速度简单方便,因为单摆的振动周期是决定于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即决定于重力加速度g和摆长l,只需要量出摆长,并测定摆动的周期,就可以算出g值。

  实验器材:

  单摆装置(自由落体测定仪),钢卷尺,游标卡尺、电脑通用计数器、光电门、单摆线

  实验原理:

  单摆是由一根不能伸长的轻质细线和悬在此线下端体积很小的重球所构成。在摆长远大于球的直径,摆锥质量远大于线的质量的条件下,将悬挂的小球自*衡位置拉至一边(很小距离,摆角小于5°),然后释放,摆锥即在*衡位置左右作周期性的往返摆动。

  摆锥所受的力f是重力和绳子张力的合力,f指向*衡位置。当摆角很小时(θ<5°),圆弧可近似地看成直线,f也可近似地看作沿着这一直线。设摆长为l,小球位移为x,质量为m,则

  sinθ=

  f=psinθ=-mg=-mx(2-1)

  由f=ma,可知a=-x

  式中负号表示f与位移x方向相反。

  单摆在摆角很小时的运动,可近似为简谐振动,比较谐振动公式:a=-ω2x

  可得ω=

  于是得单摆运动周期为:

  t=2π/ω=2π(2-2)

  t2=l(2-3)

  或g=4π2(2-4)

  利用单摆实验测重力加速度时,一般采用某一个固定摆长l,在多次精密地测量出单摆的周期t后,代入(2-4)式,即可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由式(2-3)可知,t2和l之间具有线性关系,为其斜率,如对于各种不同的摆长测出各自对应的周期,则可利用t2—l图线的斜率求出重力加速度g。

  试验条件及误差分析:

  上述单摆测量g的方法依据的公式是(2-2)式,这个公式的成立是有条件的,否则将使测量产生如下系统误差:

  1.单摆的摆动周期与摆角的关系,可通过测量θ<5°时两次不同摆角θ1、θ2的周期值进行比较。在本实验的测量精度范围内,验证出单摆的t与θ无关。

  实际上,单摆的周期t随摆角θ增加而增加。根据振动理论,周期不仅与摆长l有关,而且与摆动的角振幅有关,其公式为:

  t=t0[1+( )2sin2+( )2sin2+……]

  式中t0为θ接近于0o时的周期,即t0=2π

  悬线质量m0应远小于摆锥的质量m,摆锥的半径r应远小于摆长l,实际上任何一个单摆都不是理想的,由理论可以证明,此时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其摆动周期为:

  如果考虑空气的浮力,则周期应为:

  式中t0是同一单摆在真空中的摆动周期,ρ空气是空气的密度,ρ摆锥是摆锥的密度,由上式可知单摆周期并非与摆锥材料无关,当摆锥密度很小时影响较大。

  忽略了空气的粘滞阻力及其他因素引起的摩擦力。实际上单摆摆动时,由于存在这些摩擦阻力,使单摆不是作简谐振动而是作阻尼振动,使周期增大。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0篇(扩展8)

——科学实验报告

科学实验报告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实验报告1

  实验一:

  实验名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材料: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备用,制取一瓶澄清的石灰水备用、烧杯一个

  实验过程: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什么样子的,

  2)、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后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二:

  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

  实验过程:

  (1)铜球穿过铁圈

  (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

  (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

  实验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三:

  实验名称: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细管、胶塞、*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

  实验过程:

  (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

  (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

  (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四:

  实验名称: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个、*底烧瓶、热水、冷水

  实验过程:

  (1)把气球套在*底烧瓶口

  (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

  (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

  实验结论: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五:

  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

  实验材料:水槽、蜡烛、玻璃片、去掉底的饮料瓶、火柴

  实验过程:

  (1)把蜡烛放在水槽中点燃,罩上饮料瓶,拧紧瓶塞。观察现象。

  (2)、把水槽内的水加到饮料瓶里的高度。

  (3)拧开瓶盖,迅速将火柴插入瓶内,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支持燃烧,另一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科学实验报告2

  实验目的

  1.掌握可逆电池电动势的测量原理和电位差计的`操作技术

  2.学会几种电极和盐桥的制备方法

  3.学会测定原电池电动势并计算相关的电极电势

  实验原理

  凡是能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都称之为电池(或原电池)。

  可逆电池应满足如下条件:

  (1)电池反应可逆,亦即电池电极反应可逆;(2)电池中不允许存在任何不可逆的液接界;(3)电池必须在可逆的情况下工作,即充放电过程必须在*衡态下进行,即测量时通过电池的电流应为无限小。

  因此在制备可逆电池、测定可逆电池的电动势时应符合上述条件,在精确度不高的测量中,用正负离子迁移数比较接近的盐类构成“盐桥”来消除液接电位;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可满足通过电池电流为无限小的条件。电位差计测定电动势的原理称为对消法,可使测定时流过电池的电流接近无限小,从而可以准确地测定电池的电动势。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可看作正、负两个电极的电势之差。设正极电势为φ+,负极电势为φ-,则电池电动势E = φ+ - φ- 。

  电极电势的绝对值无法测定,手册上所列的电极电势均为相对电极电势,即以标准氢电极作为标准,规定其电极电势为零。将标准氢电极与待测电极组成电池,所测电池电动势就是待测电极的电极电势。由于氢电极使用不便,常用另外一些易制备、电极电势稳定的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常用的参比电极有甘汞电极、银-氯化银电极等。这些电极与标准氢电极比较而得的电势已精确测出,具体的电极电位可参考相关文献资料。

  以饱和甘汞电极与铜/硫酸铜电极或锌/硫酸锌电极组成电池,测定电池的电动势,根据甘汞电极的电极电势,可推得这两个电极的电极电势。

  仪器和试剂

  SDC-II型数字式电子电位差计,铜电极,锌电极,饱和甘汞电极,0.1 mol?L-1 CuSO4溶液,0.1 mol?L-1 ZnSO4溶液,饱和KCl溶液。

  实验步骤

  1.记录室温,打开SDC-II型数字式电子电位差计预热5分钟。将测定旋钮旋到“内标”档,用1.00000 V电压进行“采零”。

  2.电极制备:先把锌片和铜片用抛光砂纸轻轻擦亮,去掉氧化层,然后用水、蒸馏水洗净,制成极片。

  3.半电池的制作:向两个50 mL烧杯中分别加入1/2杯深0.1000 mol?L-1 CuSO4溶液和0.1000 mol?L-1 ZnSO4溶液,再电极插入电极管,打开夹在乳胶管上的弹簧夹,将电极管的尖嘴插入溶液中,用洗耳球从乳胶管处吸气,使溶液从弯管流出电极管,待电极一半浸没于溶液中时,用弹簧夹将胶管夹住,提起电极管,保证液体不会漏出电极管,如有滴漏,检查电极是否插紧。

  4.原电池的制作:向一个50 mL烧杯中加入约1/2杯饱和氯化钾溶液,将制备好的两个电极管的弯管挂在杯壁上,要保证电极管尖端上没有气泡,以免电池断路。

  5.测定铜锌原电池电动势:将电位差计测量旋钮旋至测定档,接上测量导线,用导线上的鳄鱼夹夹住电极引线,接通外电路。

  从高位到低位逐级调整电位值,观察*衡显示。在高电位档调节时,当*衡显示从OVL跳过某个数字又跳回OVL时,将该档退回到低值,再调整下一档。在低电位档调节时,调节至*衡显示从负值逐渐小,过零后变正值时,将该档回到低值,继续调整下一档。直至调整到最后一位连续调节档。当*衡显示为零或接近于零时,读出所调节的电位值,此即该电池的电动势。

  6.测定电极电势:取出饱和甘汞电极,拔去电极头上的橡皮帽,置于烧杯中。将测量导线的两个鳄鱼夹分别夹在锌电极和甘汞电极上,同上法测定电动势。再同样测量由铜电极和甘汞电极组成的电池的电动势。根据所测得的电动势及甘汞电极的电极电势,计算所测量电极的电极电势。

  思考题

  1.如何正确使用电位差计?

  2.参比电极应具备什么条件?

  3.若电池的极性接反了,测定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4.盐桥有什么作用?选用作盐桥的物质应有什么原则?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0篇(扩展9)

——观察凸透镜成像物理实验报告 (菁选2篇)

观察凸透镜成像物理实验报告1

  探究课题;探究*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与假设;*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面镜的两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一、在桌面上*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二、在*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面镜,因而证明*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三、拿下遮光纸,在*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五、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六、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面镜垂直且*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静的水面其实也是*面镜,等等。

观察凸透镜成像物理实验报告2

  探究课题;探究*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提出问题:*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二、猜想与假设:*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面镜的两侧.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2.在*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面镜,因而证明*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3.拿下遮光纸,在*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4.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四、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五、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面镜垂直且*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静的水面其实也是*面镜.等等.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0篇(扩展10)

——示波器实验报告

示波器实验报告1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示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学习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3)学习用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和利用示波器测量信号频率的方法。

  二、 实验原理:

  1) 示波器的基本组成部分:示波管、竖直放大器、水*放大器、扫描发生器、触发同步和直流电源等。

  2) 示波管左端为一电子枪,电子枪加热后发出一束电子,电子经电场加速以高速打在右端的荧光屏上,屏上的荧光物发光形成一亮点。亮点在偏转板电压的作用下,位置也随之改变。在一定范围内,亮点的位移与偏转板上所加电压成正比。

  3) 示波器显示波形的原理:如果在X轴偏转板加上波形为锯齿形的电压,在荧光屏上看到的是一条水*线,如果在Y轴偏转板上加正弦电压,而X轴偏转板不加任何电压,则电子束的亮点在纵方向随时间作正弦式振荡,在横方向不动。我们看到的将是一条垂直的亮线,如果在Y轴偏转板上加正弦电压,又在X轴偏转板上加锯齿形电压,则荧光屏上的亮点将同时进行方向互相垂直的两种位移,两个方向的位移合成就描出了正弦图形。如果正弦波与锯齿波的周期(频率)相同,这个正弦图形将稳定地停在荧光屏上。但如果正弦波与锯齿波的周期稍有不同,则第二次所描出的曲线将和第一次的曲线位置稍微错开,在荧光屏上将看到不稳定的图形或不断地移动的图形,甚至很复杂的图形。要使显示的波形稳定,扫描必须是线性的,即必须加锯齿波;Y轴偏转板电压频率与X轴偏转板电压频率的比值必须是整数。示波器中的锯齿扫描电压的频率虽然可调,但光靠人工调节还是不够准确,所以在示波器内部加装了自动频率跟踪的装置,称为“同步”。在人工调节接近满足式频率整数倍时条件下,再加入“同步”的作用,扫描电压的周期就能准确等于待测电压周期的整数倍,从而获得稳定的波形。

  4) 李萨如图形的基本原理:如果同时从示波器的x轴和y轴输入频率相同或成简单整数比的两 个正弦电压,则屏幕上将呈现出特殊形状的、稳定的光点轨迹,这种轨迹图称为李萨如图形。李萨如图形的形成规律为:如果沿x,y分别作一条直线,水*方向的直线做多可得的交点数为N(x),竖直方向最多可得的交点数为N(y),则x和y方向输入的两正弦波的频率之比为 f(x):f(y)=N(y):N(x)。

  三、 实验仪器:

  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

  四、 实验操作的主要步骤:

  (一) 示波器的使用与调节

  1) 将各控制旋钮置于相关位置。

  2) 接通电源,按下面板左下角的“POWER”钮,指示灯亮,稍待片刻,仪器进入正常工作状 态。

  3) 经示波管灯丝预热后,屏上出现绿色亮点,调节INTEN、FOCUS、POSITION,使亮点清晰。

  4) 将TIME/DIV逐渐旋到2ms或5ms,观察光点由慢变快移动,直至屏上显示一条稳定的水 *扫描线,按(3)使线清晰。

  (二) 实验内容:

  1) 观察正弦波波长:

  a)将AC GND DC转换开关置于AC

  b)讲面板右上角的SOURCE置于CH2

  c)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50Hz信号源直接输入CH2-Y输入端(红插头应接函数发生器输出的红接线柱)

  d)屏上显示出正弦波(调V/DIV调节大小,TIME/DIV扫描开关使之出现正弦波,IEVEL使波形稳定)

  e)改变扫描电压的频率(TIME/DIV)观察正弦波得变化,使屏上出现多个完整的波形图。

  2) 观察并描绘李萨如图形,测量正弦信号频率。

  利用利萨如图测正弦电压的频率基本原理

  通过观察荧光屏上利萨如图形进行频率对比的方法称之为利萨如图形法。此法于1855年由利萨如所证明。将被测正弦信号fx加到y偏转板,将参考正弦信号fx加到x偏转板,当两者的频率之比fy/fx是整数时,在荧光屏上将出现利萨如图。

  不同频率比的利萨如图形。判断两个电压信号频率比的条件是屏上出现了利萨如图形稳定不动,方法是对稳定不动的图形分别做水*直线和竖直直线与图形相切,设水*线上的切点数最多为Nx,竖直线上的切点数最多为Ny,则

  fy/fx=Nx/Ny

  图1 李萨如图与信号频率的关系

  图2 fx/fy=1:1时李萨如图与信号相位差的关系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

  用李萨如图测量正弦信号频率

  六、实验注意事项 :

  1.信号发生器、示波器预热3分钟以后才能正常工作。

  2.测信号电压时,一定要将电压衰减旋纽的微调顺时针旋足(校正位置);测信号周期时,一定要将扫描速率旋纽的微调顺时针旋足(校正位置);

  3.不要频繁开关机,示波器上光点的亮度不可调得太强,也不能让亮点长时间停在荧光屏的一点上,如果暂时不用,把辉度降到最低即可。

  4.转动旋钮和按键时必须有的放矢,不要将开关和旋钮强行旋转、死拉硬拧,以免损坏按键、旋钮和示波器,示波器探头与插座的配合方式类似于挂口灯泡与灯座的锁扣配合方式,切忌生拉硬拽。

  七、趣味物理实验心得:

  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在本学期里,老师又教了很多实验,我做了许多类型的实验,让我受益菲浅,我又学会了很多东西,其中很多知识在*时的学习中都是无法学习到的,其中很多实验都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获得了许多*时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

  通过高中以及大学两个学期的物理实验,我发现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我们学到的许多理论都来源于实验,也学到了许多物理课上没有教到的理论。很多实验都是需要花费许多心思去学习的,也是非常复杂的。经过这一年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学习,让我收获多多。想要做好物理实验容不得半点马虎,她培养了我们耐心、信心和恒心。当然,我也发现了我存在的很多不足。我的动手能力还不够强,当有些实验需要比较强的动手能力的时侯我还不能从容应对,实验就是为了让你动手做,去探索一些你未知的或是你尚不是深刻理解的东西。现在,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大学物理实验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这一*台让我们去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我的学习方式还有待改善,当面对一些复杂的实验时我还不能很快很好的完成。伟大的科学家之所以伟大就是他们利用实验证明了他们的伟大。唯有实验才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方法。为了要使你的理论被人接受,你必须用事实来证明。

上一篇:ERP学习心得体会5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教案推荐
  • 四年级数学《平移》教学设计优秀7
  • 浮力物理知识点整理归纳 物理浮力
  •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7篇(二年级数学
  •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3篇 初二物理实验
  • 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陆青云林若岚全文免费阅读_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最新章节列表陆青云林若岚 第3章
  • 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全文免费阅读帝婿无双小说免费阅读_秦怀道秦琼最新章节列表秦怀道秦琼 第1章
  • 闪婚成宠海彤战胤全文免费阅读_闪婚成宠最新章节列表海彤战胤 第1章
  • 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小说全文免费阅读_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最新章节列表 第3章
  • 千亿总裁宠妻成狂全文免费阅读_海彤战胤千亿总裁宠妻成狂最新章节列表海彤战胤 第2章
  • 陆青云唐嫣陆青云唐嫣全本完整版免费阅读_ 陆青云唐嫣陆青云唐嫣全文章节目录陆青云唐嫣 第1章
  • 猜你喜欢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