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牛汉《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菁选3篇 牛汉《我的第一本书》原文

更新时间:2023-03-18 来源:互联网 点击:

牛汉《我的第一本书》教案1

  牛汉对自己小时候读到的第一本书的情愫也是如此,尽管这只是“一本简单的一组画”、曾经凄惨地“简直是一团纸”。但沉淀在心底,随着岁月的牵扯却不断地酝酿着、发酵着……

  “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

  “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他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从文本呈现的这些词句中,不难看出这本书在牛汉心中的地位和价值:它是作者无法忘记的瑰宝,伴随一生的醇醴,甚至可以说这第一本书一直萦绕着作家的思绪,是他为人处事的圭臬。所以作者在文中不仅由衷地感慨,要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更是把它作为人之根本在铭记着。

  教学目标

  1.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心情。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

  4.引导学生从人物思想中受到启示。

  一、课前准备

  1.自读文章,扫清文字障碍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2.布置学生查阅,了解牛汉的有关资料,以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3.回忆自己拿到第一本书时的心情和场景,把它写成文字。

  二、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

  (1)想一想围绕着这第一本书作者写了哪些人和事?

  (2)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3) 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文中还写到了那些人物之间的感情?

  (二)、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并谈谈你的感受?

  预设: ⑴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⑵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3)其它

  (4)研讨: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三)精讲点拨

  (四)拓展延伸:“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人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想象一下,然后揣摩人物的心理,对一段话。

  三、课后提升

  推荐阅读张淑梅的《给我未来孩子的信》、冰心的《一只木屐》。教师提示:阅读文章得到的感触是因人而异的。《我的第一本书》中一本国语教材给了作者人生成长历程中独特的人生体察,而张淑梅《给我未来孩子的信》中寄寓着作者对未来孩子的关爱和期望,使人感触到的是父母的良苦用心,思考对待人生、对待生活的积极心态。《一只木屐》是以回忆中的两组画面结构而成的,一组是情景画面:码头、落日、夜色、晚风、海浪、漂浮的木屐;一组是联想的画面:嘎达嘎达的木屐声,声音中流动的不同表情的脸。这两种画面被一种忧伤愁情紧紧裹住,这是一篇典型的忧伤美文。流动着一种泱泱的忧伤与愁绪是冰心早期散文的最大特色。不过,在这篇散文中还有另外一种东西,这就是木屐的另一种含意:木屐踩在地上坚实的声音,木屐向前行走的本能,作品中特地引用了鲁迅关于路的一段话,从而现出了一种光明与希望的企盼。我以为,这也是我们在阅读这篇散文时所必须把握的。

牛汉《我的第一本书》教案2

  教材分析:

  1、牛汉写童年生活的文章。

  2、八下第一单元(“人生历程”)第三课。

  3、略读课文。

  4、语句浅显,生活气息浓,有一定趣味性。

  5、七下课本中有牛汉的《华南虎》。

  教学目标:

  1、练习阅读。

  2、开拓思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设想:

  1、板块教学。

  2、学生发言为主。

  3、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交流

  学生谈自己“第一本书”、“难忘的书”。

  二、述内容

  牛汉的“第一本书”有什么特色?

  三、明主旨

  提示:

  关注结尾句——“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明确:

  通过写作者拥有的第一本书和这本书所承载的感人故事,揭示了那个朝代生活的艰辛和人间的温情。

  四、品情感

  归纳:

  文中围绕着“第一本书”主要表现了三种情感:1、父子之情;2、同学、朋友之情;3、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

  思考:你对哪种情感最有感触?为什么?

  交流:课堂畅所欲言。

  五、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导学》相应题目。

  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抓特点一本的书。

  探内涵艰辛温情

  品情感父子同学人狗

牛汉《我的第一本书》教案3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牛汉的资料,一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请学生说说,并谈谈阅读感受)不少同学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但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看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了怎样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2、默读课文,感知内容,复述课文。

  要求:

  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B、 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

  三、研读与赏析

  深深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且是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述,以饱含热泪的笔触向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面,以及由书引发的父子之情、同学朋友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些深刻的内容,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叹着气?我的父亲是怎样的父亲?

  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4、作者的第一本书为什么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四、拓展延伸

  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人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想象一下,然后揣摩人物的心理,对一段话。

  五、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课文所提供的资料,发挥你的想象,虚构一个二黄毛的故事。

  课后记:本文饱含真情,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能够给学生极大的人生启示。


牛汉《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菁选3篇)扩展阅读


牛汉《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菁选3篇)(扩展1)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10篇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妙、翻来覆去”等词语。

  ⑵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2、能力目标:

  ⑴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培养正确的语感。

  ⑵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⑶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德育目标:

  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作者永志不忘的第一本书承载着感人的生活经历和独特体验,引导同学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社会人生,感悟读书的意义。

  2、拓展延伸:

  课文浅显易懂而又耐人寻味,作者深情追忆的“第一本书”所展现的是在窘迫的时代情势下,对生活与人生的严肃考虑,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为丰富课堂教学,激活同学的感悟,运用同类题材的阅读资料进行对比引申,以拓展同学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投影仪。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联系语文积累,顺势导入新课学习。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层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品评文中含意丰富的语句,对比延伸。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1:

  同学们,提和诗人牛汉,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笔下的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形象。

  师引领同学诵出:

  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考虑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

  设计2: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了胡适对母亲以其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影响自身人生历程的一段追忆。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苦难生活境况中浓浓的真挚情意给诗人的精神给养。

  二、同学回忆诗人牛汉的创作经历

  教师明确:

  (投影)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20世纪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xxx”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和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积累下列词语:

  (投影)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凄惨。

  奥妙:微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温厚:温和宽厚。

  2、同学再读课文,揣测、理解课文内容:

  考虑: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局部,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同学跳读课文3至8语段,简要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教师提示注意其中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的真挚情意。

  3、同学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

  ⑴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⑵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同学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

  ⑴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假如说课文主体局部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⑵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繁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悲喜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倒霉命运,以和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四、研读探究

  1、引导同学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

  ⑴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⑵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假如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同学回答,教师明确:

  ⑴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繁重,不只自身家的生活是窘困的,而且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终究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⑵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假如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生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2、教师导学:

  阅读本文,我们不只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凄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具体深入地谈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同学小组交流,并推举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归结:

  第一组同学认为文中展现的父子深情打动人。父亲关心“我”的学习,得知“我”考了第二名后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问清原委后,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作者笔下的父亲,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括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作者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性格跃然纸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小朋友、尊重小朋友的友情,对小朋友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

  第二组同学深入体味了文中的同学、朋友之情。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便把这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当父亲得知小朋友半本书分给他人的时候,便深深地叹气,叹气之后便修补成两本书。父亲对小朋友之间友情的理解,也许来自自身少年时代与朋友相处的那一份友谊的体验,况且,父亲和乔元贞的父亲恰恰“自小是好朋友”。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一顿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这句话虽有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邻村的友好淳朴的情义。尽管家家都非常穷困,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朴的友情弥足珍贵,温暖人心,也深深感动着今天的读者。

  第三组同学关注文中补叙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的语段。人狗合演“双簧戏”的情景,令人忍俊不由,深深感动于儿童时代的那份稚真的童趣,何况,这是在学习条件恶劣、生活窘迫情形下获得的一点乐趣,这,也就是作者“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3、同学自由诵读全文,研讨: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和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教师引导同学理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小朋友,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小朋友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本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小朋友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生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考虑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实际说法。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2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含义。

  2、体会蕴涵在文中的父子、同学之情。

  3、领会知识对于一个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一、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幽默:言谈、举动有趣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指隐藏的或还没有被认识的内容或道理等。

  翻来覆去:来回翻动身体;一次又一次。

  二、熟读课文,回答

  1、文*写到了哪几个人物?

  2、文中提到的人物中,年幼一代的命运到后来分别是怎样的?

  〖课堂学习〗

  一、导入新课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二、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复述故事情节

  三、再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书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已人到中年,他是带着怎样的一种感情来回忆有关“第一本书”的故事的?

  四、品读课文第一节和最后一节,体会有关句子的含义

  五、你认为文中的哪个情节最为感人?请找出来,并思考:为什么

  六、文中写到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还特意补述了乔元贞一生的“出息”

  “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是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从中你悟出了什么?

  【课后延伸】

  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的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任选一个,在课文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3

  课题

  我的第一本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教学难点

  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学生作业本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掺(chan1)脊(ji1)背枉(wang3)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学生结合课文理解并掌握补充注释

  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学生了解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学生互相补充、评议。

  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布置作业

  1.研讨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父母的爱

  朋友的爱爱与乐趣

  人与动物的爱

  我有第一本书的珍贵

  学生对当时的生活困境以及困境下友谊理解有难度。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4

  教学目标

  1.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心情。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

  4.引导学生从人物思想中受到启示。

  教学重点

  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围绕第一本书的故事,体会在特定条件下人物的精神世界。

  课前准备

  1.自读文章,扫清文字障碍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2.布置学生查阅,了解牛汉的有关资料,以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3.回忆自己拿到第一本书时的心情和场景,把它写成文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师生之间交流拿到第一本书时的心情,听读学生的小习作。师:听了同学们的感受,老师也仿佛回到了那个时候,心中也有许多的感慨,但我却无法表达出来,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牛汉的`第一本书,有什么与众不同吧!

  板书: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检测预习情况:

  1.认读字词:幽默 凄惨 *秘 酷似 掺和 磨磨蹭蹭 翻来覆去

  2.交流有关牛汉的材料。

  整体感知:

  1.生默读课文,或快速浏览全文,讲述“第一本书”的故事。(提示:语言简洁,条理清楚,交代明白)

  2.再次快速浏览,思考以下问题:

  (1)你认为文中的第一本书值不值得写?这仅仅是一本书吗?它有什么含义?

  (2)和我们比起来,文中“我”的生活境遇有什么不同?你通过读文有何感受?你在文中找出描写作者境遇的语句。

  明确:

  (1)“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描写“我”的境遇的句子如“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希奇东西。”从这些语句可以看出“我”的童年是贫苦而枯燥的,从而更显出书的珍贵,是书给了我人生的启迪。

  深入探讨

  师:在大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家交流一下,在读文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哪些问题?大家一起探究解决。

  通过学生的发现大体有以下较典型的问题:

  (1)作者当时是怀着一种什么心情写这一本书的呢?通过一本书你还想到什么?

  (2)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以文字感人,更应以情打动人,本文情感的抒发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通读全文体会文中描写的情感有哪些,各是什么?

  小组讨论,组员作好讨论记录

  明确:

  (1)作者当时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感情复杂,心情沉重,通过一本书,反映出深藏的苦难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更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2)首先是父子之情。父亲关心“我”的学习,学期结束,父亲问“我”考了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当问清原委后,父亲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作者笔下的父亲,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晚上,父亲在昏黄的油灯下,为“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新的学期开始,父亲便带“我‘到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外村上学去了。作则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性格跃然纸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人。

  第二是同学、朋友之情。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边把这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当父亲得知孩子半本书分给别人的时候,便深深地叹气,叹气之后便修补成两本书。父亲对孩子之间友情的理解,也许来自自己少年时代与朋友相处的那一份友谊的体验,况且,父亲和乔元贞的父亲恰恰“自小是好朋友”,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一顿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这句话虽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村邻的友好淳厚的情义。尽管家家都非常困难,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厚的友情却弥足珍贵,温暖人心,也深深感动着今天的读者。

  第三是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一点是作者念念不忘的,在文中单独来一段补叙。文中写道:“课本上的第一个字就是‘狗’,我有意把狗带上。两条狗像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等我。我早已把狗*好了,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我说‘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几声。”──这出人狗合演的“双簧戏”,应是最好的情境教学吧。确实,当我们读到此处,忍俊不禁,深深被儿童时代那一份童趣所感动,何况,这是在学习条件多么恶劣、生活处境何等窘迫的情形下获得的一点乐趣啊!这,也就是作者“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吧。

  当然,“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也来自人间的温暖和友情。

  写作研究和探讨

  1.联系全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回大括号里的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2.本文在思路上不落俗套,你在作者的写作方面有哪些发现?学生小组探讨,做好记录,班上交流(提示:结构,内容安排,情感的抒发)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不要做呆板的限制,能说出于文章的中心有关的看法即可。

  总结

  作者从第一本书中,不仅得到了知识,而且从中感悟到了人生的价值,上了不同寻常的人生第一课。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刻的体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

  布置作业

  请你以“人生第一课”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5

  教学目标

  1.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心情。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

  4.引导学生从人物思想中受到启示。

  教学重点

  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围绕第一本书的故事,体会在特定条件下人物的精神世界。

  课前准备

  1.自读文章,扫清文字障碍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2.布置学生查阅,了解牛汉的有关资料,以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3.回忆自己拿到第一本书时的心情和场景,把它写成文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师生之间交流拿到第一本书时的心情,听读学生的小习作。师:听了同学们的感受,老师也仿佛回到了那个时候,心中也有许多的感慨,但我却无法表达出来,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牛汉的第一本书,有什么与众不同吧!

  板书: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检测预习情况:

  1.认读字词:幽默 凄惨 *秘 酷似 掺和 磨磨蹭蹭 翻来覆去

  2.交流有关牛汉的材料。

  整体感知:

  1.生默读课文,或快速浏览全文,讲述“第一本书”的故事。(提示:语言简洁,条理清楚,交代明白)

  2.再次快速浏览,思考以下问题:

  (1)你认为文中的第一本书值不值得写?这仅仅是一本书吗?它有什么含义?

  (2)和我们比起来,文中“我”的生活境遇有什么不同?你通过读文有何感受?你在文中找出描写作者境遇的语句。

  明确:

  (1)“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描写“我”的境遇的句子如“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希奇东西。”从这些语句可以看出“我”的童年是贫苦而枯燥的,从而更显出书的珍贵,是书给了我人生的启迪。

  深入探讨

  师:在大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家交流一下,在读文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哪些问题?大家一起探究解决。

  通过学生的发现大体有以下较典型的问题:

  (1)作者当时是怀着一种什么心情写这一本书的呢?通过一本书你还想到什么?

  (2)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以文字感人,更应以情打动人,本文情感的抒发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通读全文体会文中描写的情感有哪些,各是什么?

  小组讨论,组员作好讨论记录

  明确:

  (1)作者当时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感情复杂,心情沉重,通过一本书,反映出深藏的苦难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更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2)首先是父子之情。父亲关心“我”的学习,学期结束,父亲问“我”考了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当问清原委后,父亲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作者笔下的父亲,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晚上,父亲在昏黄的油灯下,为“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新的学期开始,父亲便带“我‘到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外村上学去了。作则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性格跃然纸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人。

  第二是同学、朋友之情。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边把这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当父亲得知孩子半本书分给别人的时候,便深深地叹气,叹气之后便修补成两本书。父亲对孩子之间友情的理解,也许来自自己少年时代与朋友相处的那一份友谊的体验,况且,父亲和乔元贞的父亲恰恰“自小是好朋友”,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一顿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这句话虽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村邻的友好淳厚的情义。尽管家家都非常困难,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厚的友情却弥足珍贵,温暖人心,也深深感动着今天的读者。

  第三是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一点是作者念念不忘的,在文中单独来一段补叙。文中写道:“课本上的第一个字就是‘狗’,我有意把狗带上。两条狗像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等我。我早已把狗*好了,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我说‘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几声。”──这出人狗合演的“双簧戏”,应是最好的情境教学吧。确实,当我们读到此处,忍俊不禁,深深被儿童时代那一份童趣所感动,何况,这是在学习条件多么恶劣、生活处境何等窘迫的情形下获得的一点乐趣啊!这,也就是作者“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吧。

  当然,“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也来自人间的温暖和友情。

  写作研究和探讨

  1.联系全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回大括号里的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2.本文在思路上不落俗套,你在作者的`写作方面有哪些发现?学生小组探讨,做好记录,班上交流(提示:结构,内容安排,情感的抒发)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不要做呆板的限制,能说出于文章的中心有关的看法即可。

  总结

  作者从第一本书中,不仅得到了知识,而且从中感悟到了人生的价值,上了不同寻常的人生第一课。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刻的体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

  布置作业

  请你以“人生第一课”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6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含义。

  2、体会蕴涵在文中的父子、同学之情。

  3、领会知识对于一个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一、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幽默:言谈、举动有趣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指隐藏的或还没有被认识的内容或道理等。

  翻来覆去:来回翻动身体;一次又一次。

  二、熟读课文,回答

  1、文*写到了哪几个人物?

  2、文中提到的人物中,年幼一代的命运到后来分别是怎样的?

  〖课堂学习〗

  一、导入新课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二、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复述故事情节

  三、再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书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已人到中年,他是带着怎样的一种感情来回忆有关“第一本书”的故事的?

  四、品读课文第一节和最后一节,体会有关句子的含义

  五、你认为文中的哪个情节最为感人?请找出来,并思考:为什么

  六、文中写到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还特意补述了乔元贞一生的“出息”

  “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是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从中你悟出了什么?

  【课后延伸】

  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的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任选一个,在课文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2)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自主阅读,理解字里行间的深意。

  (2)合作探究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过去苦难的生活下,“我”读书的困难。

  (2)人不能忘本,要珍惜今天读书的好条件。

  二、教学重点

  感悟“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导入:从自己的书籍导入,联系到课文的主体内容。

  点到核心词语:第一

  把握课文的主要结构。

  把握课文的方式: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顺序是:倒叙。

  请一学生快速的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人物:我、乔元贞、“弄不成”、我的父亲

  环境:20~30年代、动荡;贫困落后的乡村

  情节:

  分书——深厚的同学情谊

  补书——对孩子的理解

  送书——真挚的同学情谊

  主题:本文以我的第一本书为线索,通过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的情感、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感,同时也点出了作者对于贫困落后的家乡的独特感受。

  1、这篇文章中让你感受最深的人物:(父亲)

  父亲: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感情,对孩子乐于负责,同时也乐与助人。(可以和《羚羊木雕》一文中的父母相对照。)

  父亲为什么要修书:(1)对孩子之间情谊的支持。(2)与乔元贞父亲乔海的友情。

  2、我:同学间真挚的情谊。

  3、乔元贞是一个很聪明出息的孩子,为什么中途要辍学。

  贫困。

  4、有人说文章的结尾交代乔元贞的处境是一个败笔,你是怎样看的?

  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还能有什么发展可言呢?还能有多大“出息’’?在这里,这就促使我们更深入的思考了。总之,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苦难进行着辛酸的“诉说”,对苦难生活中小伙伴们寄予深切的同情,也让读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严肃思考着生活与人生。

  5、从我和乔元贞的不同人生经历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人生启迪?

  答:略。

  6、“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的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解答“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了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7、这篇课文我们读起来喊沉重,在这沉重的氛围中,有没有哪些情节让我们可以的心可以活泼一点的?

  8、在品评文章的时候,一些议论抒情的语句往往是文章的关键,请你找一找,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些语句。

  9、作业:当我去送书给乔元贞的时候,乔元贞会说什么,请你写一段话?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8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二、导人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四、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五、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七、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9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复述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

  2、理解“第一本书”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作者的情感。

  3、品味语句,赏析课文语言。

  4、调动自己的人生体验,获得人生启迪。

  【教学重点、难点】

  1、用自己的话复述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

  2、理解“第一本书”中包含的感情。

  3、品味语句,理解句子的内涵。

  【学法指导】

  1、读:

  自读法(圈、点、勾、划)

  2、思:

  质疑(提问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那你们还记得自己接触的第一本书吗?(请几个学生简单介绍)同学们的第一本书内容丰富,蕴涵着无限的趣味,那么诗人牛汉的第一本书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诗人一起走进那段往事。

  二、简介作者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自渎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⑴ 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⑵ 了解故事情节。

  2、正确朗读下列字词:

  鬃( ) 磨磨蹭蹭( )

  脊背( ) 掺和( ) 枉()读

  3、复述课文:

  围绕着“第一本书”发生了不少感人的故事,试用自己的话复述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

  要求:复述时讲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情节。

  四、研读课文

  1、思考:

  作者回忆的仅仅是“一本书吗? “一本书” 可以蕴含许多感情,请阅读相关语段,用“从──中,我感受到──”的句式,说说你从文中品读到了哪些情感?

  2、质疑:

  赏析了课文内容后,你对书中的语言、语句还有什么疑惑吗?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同桌间探讨解决.无法解决的请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

  五、拓展延伸

  学了本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了解了第一本书的故事吗?

  六、课文小结

  由学生小结本堂课的学习收获(可从基本知识积累、情感启迪、学习方法等方面小结)。

  七、课后作业(任选一题)

  1、当“我”把补好的课本再次送到乔元贞的手里时,乔元贞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想像乔元贞的神情、语言,写一段话描写当时的情景。

  2、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与父亲外还有乔元贞、“弄不成”、二黄毛,三人虽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任选一人,在课文提供的材料基础上,发挥想像,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10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2)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自主阅读,理解字里行间的深意。

  (2)合作探究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过去苦难的生活下,“我”读书的困难。

  (2)人不能忘本,要珍惜今天读书的好条件。

  二、教学重点

  感悟“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导入:从自己的书籍导入,联系到课文的主体内容。

  点到核心词语:第一

  把握课文的主要结构。

  把握课文的方式: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顺序是:倒叙。

  请一学生快速的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人物:我、乔元贞、“弄不成”、我的父亲

  环境:20~30年代、动荡;贫困落后的乡村

  情节: 分书——深厚的同学情谊

  补书——对孩子的理解

  送书——真挚的同学情谊

  主题:本文以我的第一本书为线索,通过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的情感、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感,同时也点出了作者对于贫困落后的家乡的独特感受。

  1、这篇文章中让你感受最深的人物:(父亲)

  父亲: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感情,对孩子乐于负责,同时也乐与助人。(可以和《羚羊木雕》一文中的父母相对照。)

  父亲为什么要修书:(1)对孩子之间情谊的支持。(2)与乔元贞父亲乔海的友情。

  2、我:同学间真挚的情谊。

  3、乔元贞是一个很聪明出息的孩子,为什么中途要辍学。贫困。

  4、有人说文章的结尾交代乔元贞的处境是一个败笔,你是怎样看的?

  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还能有什么发展可言呢?还能有多大“出息’’?在这里,这就促使我们更深入的思考了。总之,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苦难进行着辛酸的“诉说”,对苦难生活中小伙伴们寄予深切的同情,也让读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严肃思考着生活与人生。

  5、从我和乔元贞的不同人生经历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人生启迪?

  答:略。

  6、 “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的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解答 “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了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7、这篇课文我们读起来喊沉重,在这沉重的氛围中,有没有哪些情节让我们可以的心可以活泼一点的?

  8、在品评文章的时候,一些议论抒情的语句往往是文章的关键,请你找一找,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些语句。

  9、作业:当我去送书给乔元贞的时候,乔元贞会说什么,请你写一段话?


牛汉《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菁选3篇)(扩展2)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10篇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1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含义。

  2、体会蕴涵在文中的父子、同学之情。

  3、领会知识对于一个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一、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幽默:言谈、举动有趣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指隐藏的或还没有被认识的内容或道理等。

  翻来覆去:来回翻动身体;一次又一次。

  二、熟读课文,回答

  1、文*写到了哪几个人物?

  2、文中提到的人物中,年幼一代的命运到后来分别是怎样的?

  〖课堂学习〗

  一、导入新课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二、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复述故事情节

  三、再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书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已人到中年,他是带着怎样的一种感情来回忆有关“第一本书”的故事的?

  四、品读课文第一节和最后一节,体会有关句子的含义

  五、你认为文中的哪个情节最为感人?请找出来,并思考:为什么

  六、文中写到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还特意补述了乔元贞一生的“出息”

  “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是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从中你悟出了什么?

  【课后延伸】

  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的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任选一个,在课文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2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含义。

  2、体会蕴涵在文中的父子、同学之情。

  3、领会知识对于一个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一、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幽默:言谈、举动有趣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指隐藏的或还没有被认识的内容或道理等。

  翻来覆去:来回翻动身体;一次又一次。

  二、熟读课文,回答

  1、文*写到了哪几个人物?

  2、文中提到的人物中,年幼一代的命运到后来分别是怎样的?

  〖课堂学习〗

  一、导入新课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二、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复述故事情节

  三、再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书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已人到中年,他是带着怎样的一种感情来回忆有关“第一本书”的故事的?

  四、品读课文第一节和最后一节,体会有关句子的含义

  五、你认为文中的哪个情节最为感人?请找出来,并思考:为什么

  六、文中写到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还特意补述了乔元贞一生的“出息”

  “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是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从中你悟出了什么?

  【课后延伸】

  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的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任选一个,在课文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3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牛汉的资料,一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请学生说说,并谈谈阅读感受)不少同学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但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看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了怎样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2、默读课文,感知内容,复述课文。

  要求: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b、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

  三、研读与赏析

  深深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且是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述,以饱含热泪的笔触向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面,以及由书引发的父子之情、同学朋友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些深刻的内容,又是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叹着气”?“我”的父亲是怎样的父亲?

  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4、作者的第一本书为什么“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四、拓展延伸

  “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人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想象一下,然后揣摩人物的心理,对一段话。

  五、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课文所提供的资料,发挥你的想象,虚构一个“二黄毛的故事”。

  课后记:本文饱含真情,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能够给学生极大的人生启示。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妙、翻来覆去”等词语。

  ⑵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2、能力目标:

  ⑴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培养正确的语感。

  ⑵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⑶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德育目标:

  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作者永志不忘的第一本书承载着感人的生活经历和独特体验,引导同学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社会人生,感悟读书的意义。

  2、拓展延伸:

  课文浅显易懂而又耐人寻味,作者深情追忆的“第一本书”所展现的是在窘迫的时代情势下,对生活与人生的严肃考虑,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为丰富课堂教学,激活同学的感悟,运用同类题材的阅读资料进行对比引申,以拓展同学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投影仪。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联系语文积累,顺势导入新课学习。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层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品评文中含意丰富的语句,对比延伸。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1:

  同学们,提和诗人牛汉,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笔下的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形象。

  师引领同学诵出:

  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考虑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

  设计2: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了胡适对母亲以其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影响自身人生历程的一段追忆。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苦难生活境况中浓浓的真挚情意给诗人的精神给养。

  二、同学回忆诗人牛汉的创作经历

  教师明确:

  (投影)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20世纪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xxx”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和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积累下列词语:

  (投影)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凄惨。

  奥妙:微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温厚:温和宽厚。

  2、同学再读课文,揣测、理解课文内容:

  考虑: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局部,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同学跳读课文3至8语段,简要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教师提示注意其中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的真挚情意。

  3、同学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

  ⑴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⑵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同学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

  ⑴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假如说课文主体局部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⑵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繁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悲喜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倒霉命运,以和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四、研读探究

  1、引导同学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

  ⑴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⑵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假如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同学回答,教师明确:

  ⑴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繁重,不只自身家的生活是窘困的,而且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终究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⑵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假如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生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2、教师导学:

  阅读本文,我们不只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凄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具体深入地谈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同学小组交流,并推举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归结:

  第一组同学认为文中展现的父子深情打动人。父亲关心“我”的学习,得知“我”考了第二名后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问清原委后,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作者笔下的父亲,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括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作者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性格跃然纸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小朋友、尊重小朋友的友情,对小朋友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

  第二组同学深入体味了文中的同学、朋友之情。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便把这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当父亲得知小朋友半本书分给他人的时候,便深深地叹气,叹气之后便修补成两本书。父亲对小朋友之间友情的理解,也许来自自身少年时代与朋友相处的那一份友谊的体验,况且,父亲和乔元贞的父亲恰恰“自小是好朋友”。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一顿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这句话虽有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邻村的友好淳朴的情义。尽管家家都非常穷困,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朴的友情弥足珍贵,温暖人心,也深深感动着今天的读者。

  第三组同学关注文中补叙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的语段。人狗合演“双簧戏”的情景,令人忍俊不由,深深感动于儿童时代的那份稚真的童趣,何况,这是在学习条件恶劣、生活窘迫情形下获得的一点乐趣,这,也就是作者“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3、同学自由诵读全文,研讨: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和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教师引导同学理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小朋友,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小朋友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本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小朋友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生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考虑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实际说法。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5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复述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

  2、理解“第一本书”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作者的情感。

  3、品味语句,赏析课文语言。

  4、调动自己的人生体验,获得人生启迪。

  教学重点、难点

  1、用自己的话复述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

  2、理解“第一本书”中包含的感情。

  3、品味语句,理解句子的内涵。

  学法指导

  1、读:

  自读法(圈、点、勾、划)

  2、思:

  质疑(提问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那你们还记得自己接触的第一本书吗?(请几个学生简单介绍)同学们的第一本书内容丰富,蕴涵着无限的趣味,那么诗人牛汉的第一本书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诗人一起走进那段往事。

  二、简介作者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自渎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⑴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⑵了解故事情节。

  2、正确朗读下列字词:

  鬃(  )磨磨蹭蹭( )

  脊背( )掺和( )枉( )读

  3、复述课文:

  围绕着“第一本书”发生了不少感人的故事,试用自己的话复述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

  要求:复述时讲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情节。

  四、研读课文

  1、思考:

  作者回忆的仅仅是“一本书吗?“一本书”可以蕴含许多感情,请阅读相关语段,用“从──中,我感受到──”的句式,说说你从文中品读到了哪些情感?

  2、质疑:

  赏析了课文内容后,你对书中的语言、语句还有什么疑惑吗?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同桌间探讨解决.无法解决的请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

  五、拓展延伸

  学了本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了解了第一本书的故事吗?

  六、课文小结

  由学生小结本堂课的学习收获(可从基本知识积累、情感启迪、学习方法等方面小结)。

  七、课后作业(任选一题)

  1、当“我”把补好的课本再次送到乔元贞的手里时,乔元贞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想像乔元贞的神情、语言,写一段话描写当时的情景。

  2、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与父亲外还有乔元贞、“弄不成”、二黄毛,三人虽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任选一人,在课文提供的材料基础上,发挥想像,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6

  1、了解牛汉的生*及代表作品、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七月诗派”的重要诗人,有“诗坛硬汉”的美称、原名史成汉,又名牛汀。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2、掌握重点的生字生词、

  3、能用流畅简洁的语言复述“我第一本书”的由来、

  4、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作者为什么这样珍视这“第一本书”?

  5、讨论完成研讨与练习二的问题、

  6、通过本文的学习你领悟到了哪些有关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

  7、提问释疑、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7

  教学目标

  1、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心情。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

  4、引导学生从人物思想中受到启示。

  教学重点

  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围绕第一本书的故事,体会在特定条件下人物的精神世界。

  课前准备

  1、自读文章,扫清文字障碍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2、布置学生查阅,了解牛汉的有关资料,以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3、回忆自己拿到第一本书时的心情和场景,把它写成文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师生之间交流拿到第一本书时的心情,听读学生的小习作。师:听了同学们的感受,老师也仿佛回到了那个时候,心中也有许多的感慨,但我却无法表达出来,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牛汉的第一本书,有什么与众不同吧!

  板书: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检测预习情况:

  1、认读字词:幽默 凄惨 酷似 掺和 磨磨蹭蹭 翻来覆去

  2、交流有关牛汉的材料。

  整体感知:

  1、生默读课文,或快速浏览全文,讲述“第一本书”的故事。(提示:语言简洁,条理清楚,交代明白)

  2、再次快速浏览,思考以下问题:

  (1)你认为文中的第一本书值不值得写?这仅仅是一本书吗?它有什么含义?

  (2)和我们比起来,文中“我”的生活境遇有什么不同?你通过读文有何感受?你在文中找出描写作者境遇的语句。

  明确:

  (1)“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描写“我”的境遇的句子如“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希奇东西。”从这些语句可以看出“我”的童年是贫苦而枯燥的,从而更显出书的珍贵,是书给了我人生的启迪。

  深入探讨

  师:在大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家交流一下,在读文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哪些问题?大家一起探究解决。

  通过学生的发现大体有以下较典型的问题:

  (1)作者当时是怀着一种什么心情写这一本书的呢?通过一本书你还想到什么?

  (2)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以文字感人,更应以情打动人,本文情感的抒发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通读全文体会文中描写的情感有哪些,各是什么?

  小组讨论,组员作好讨论记录

  明确:

  (1)作者当时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感情复杂,心情沉重,通过一本书,反映出深藏的苦难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更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2)首先是父子之情。父亲关心“我”的学习,学期结束,父亲问“我”考了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当问清原委后,父亲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作者笔下的父亲,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晚上,父亲在昏黄的油灯下,为“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新的学期开始,父亲便带“我‘到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外村上学去了。作则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性格跃然纸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人。

  第二是同学、朋友之情。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边把这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当父亲得知孩子半本书分给别人的时候,便深深地叹气,叹气之后便修补成两本书。父亲对孩子之间友情的理解,也许来自自己少年时代与朋友相处的那一份友谊的体验,况且,父亲和乔元贞的父亲恰恰“自小是好朋友”,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一顿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这句话虽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村邻的友好淳厚的情义。尽管家家都非常困难,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厚的友情却弥足珍贵,温暖人心,也深深感动着今天的读者。

  第三是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一点是作者念念不忘的,在文中单独来一段补叙。文中写道:“课本上的第一个字就是‘狗’,我有意把狗带上。两条狗像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等我。我早已把狗*好了,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我说‘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几声。”──这出人狗合演的“双簧戏”,应是最好的情境教学吧。确实,当我们读到此处,忍俊不禁,深深被儿童时代那一份童趣所感动,何况,这是在学习条件多么恶劣、生活处境何等窘迫的情形下获得的一点乐趣啊!这,也就是作者“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吧。

  当然,“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也来自人间的温暖和友情。

  写作研究和探讨

  1、联系全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回大括号里的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2、本文在思路上不落俗套,你在作者的写作方面有哪些发现?学生小组探讨,做好记录,班上交流(提示:结构,内容安排,情感的抒发)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不要做呆板的限制,能说出于文章的中心有关的看法即可。

  总结

  作者从第一本书中,不仅得到了知识,而且从中感悟到了人生的价值,上了不同寻常的人生第一课。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刻的体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

  布置作业

  请你以“人生第一课”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8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牛汉的资料,一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请学生说说,并谈谈阅读感受)不少同学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但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看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了怎样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2、默读课文,感知内容,复述课文。

  要求:

  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B、 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

  三、研读与赏析

  深深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且是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述,以饱含热泪的笔触向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面,以及由书引发的父子之情、同学朋友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些深刻的内容,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叹着气?我的父亲是怎样的父亲?

  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4、作者的第一本书为什么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四、拓展延伸

  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人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想象一下,然后揣摩人物的心理,对一段话。

  五、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课文所提供的资料,发挥你的想象,虚构一个二黄毛的故事。

  课后记:本文饱含真情,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能够给学生极大的人生启示。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9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

  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2、展示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字注音。

  酷掺脊枉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凄惨翻来覆去知书识礼酷似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

  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5.品味语言: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6.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1.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一种感激之情。

  3.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5.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6.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五、课堂小结,推荐作业

  1、课堂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

  20世纪初*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2、推荐作业:

  研讨练习三。

  附板书: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从荒原的大自然父子之情

  感应到一点生命最我的第一本书同学、朋友之间

  初的快乐和梦幻。”人与狗的情趣

  教学反思: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10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2)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自主阅读,理解字里行间的深意。

  (2)合作探究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过去苦难的生活下,“我”读书的困难。

  (2)人不能忘本,要珍惜今天读书的好条件。

  二、教学重点

  感悟“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导入:从自己的书籍导入,联系到课文的主体内容。

  点到核心词语:第一

  把握课文的主要结构。

  把握课文的方式: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顺序是:倒叙。

  请一学生快速的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人物:我、乔元贞、“弄不成”、我的父亲

  环境:20~30年代、动荡;贫困落后的乡村

  情节: 分书——深厚的同学情谊

  补书——对孩子的理解

  送书——真挚的同学情谊

  主题:本文以我的第一本书为线索,通过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的情感、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感,同时也点出了作者对于贫困落后的家乡的独特感受。

  1、这篇文章中让你感受最深的人物:(父亲)

  父亲: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感情,对孩子乐于负责,同时也乐与助人。(可以和《羚羊木雕》一文中的父母相对照。)

  父亲为什么要修书:(1)对孩子之间情谊的支持。(2)与乔元贞父亲乔海的友情。

  2、我:同学间真挚的情谊。

  3、乔元贞是一个很聪明出息的孩子,为什么中途要辍学。贫困。

  4、有人说文章的结尾交代乔元贞的处境是一个败笔,你是怎样看的?

  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还能有什么发展可言呢?还能有多大“出息’’?在这里,这就促使我们更深入的思考了。总之,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苦难进行着辛酸的“诉说”,对苦难生活中小伙伴们寄予深切的同情,也让读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严肃思考着生活与人生。

  5、从我和乔元贞的不同人生经历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人生启迪?

  答:略。

  6、 “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的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解答 “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了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7、这篇课文我们读起来喊沉重,在这沉重的氛围中,有没有哪些情节让我们可以的心可以活泼一点的?

  8、在品评文章的时候,一些议论抒情的语句往往是文章的关键,请你找一找,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些语句。

  9、作业:当我去送书给乔元贞的时候,乔元贞会说什么,请你写一段话?


牛汉《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菁选3篇)(扩展3)

——《我的第一本书》的教案

《我的第一本书》的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的第一本书》的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第一本书》的教案1

  教学任务分析:

  散文《我的第一本书》位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段经历,抒发了对人间温情的赞美,表达了对人生起点与人生发展的深刻思考。文章写的趣味盎然的,内涵丰富,不仅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引导他们关注并思考社会人生。

  对欣赏散文小说之类的文学作品,《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根据文章的特点,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在预习中掌握生字词,熟悉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从“文眼”入手,整合文章内容,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充分发掘人文素材。

  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大为提高,对自我和社会的思考能力提高了,对文学作品中关注社会人生的主题感悟更深刻了。因此这样的文章对他们来说,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存在的障碍并不多。不过他们的自主阅读往往停留在表面,对社会人生的思考盲目而肤浅。因此课堂教学要导向正确的方向并要求深刻一些,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

  教学目标:

  1.掌握幽默、马鬃、磨蹭、凄惨、翻来覆去、挎等几个生字词。

  2.通过重点语句结合文章内容的研读方法,理解“第一本书”的深层含义。

  3.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真情,理解人生苦难的经历并重视铺垫人生发展的基础。

  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诗人牛汉写的散文《我的第一本书》,大家猜猜当代著名诗人牛汉所

  钟爱的第一本书,会是什么书?会是什么样子的呢?答案可能会出你意料的,那——只是一本普通的小学国语课本。这么普通的一本书到底有何力量,能让作者历经60年之后仍牵挂在心呢?请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

  2.整体感知课文

  ①默读课文,请一学生快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②跟这本书有关的有哪些人?课文写了哪些事呢?

  (人物有:“我”、父亲、乔元贞、“弄不成”等。父亲和我送书给乔元贞,父亲带我到崔家庄念书,我带狗去上学以及交待乔元贞和二黄毛的命运。其中我和父亲之间的故事是文章的主体。)

  ③围绕“书为什么让作者牵挂”的思考问题。

  (书的内容很普通,但它的经历可不一般,它见证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艰苦岁月,还凝聚了父子之间、少年朋友之间以及乡邻之间浓浓的情谊。所以说难忘的并不是书本身,而是跟这本书有密切关系的人和事。)

  3.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①研读第一段中的:“可是这一本却是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布劳恩《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先介绍布劳恩作品,然后让学生欣赏布劳恩系列漫画《父与子》。漫画中一个慈父、一个稚子,他们之间不断地发生着各种使人忍俊不禁的小故事,善良和爱是其中永远不变的主题。)请学生朗读2-10段(父子之间的故事描述),围绕着书写了哪些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

  (让学生合作讨论,概括出文中的故事情节,并从“文眼”入手层层深入的探究课文。

  (A.事情可概括为:查书——分书——补书送书——转学。)

  (B.父亲和“我”都善良、富有同情心并且非常重情重义,父子之间相互信任、理解,彼此尊重关爱,这些多像漫画中的那对父子。至于很难笑起来是因为那一段岁月多么艰苦啊,一本课本要撕成两半,两个聪明好学的小朋友一学期只对着半本书读,一个学期后,聪明的乔元贞因贫困而退学。)

  ②你喜欢文中的父亲吗?思考一下他会给孩子怎样的影响?

  (文中的父亲没有摆出父亲的威严,也没有说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他关心孩子但给孩子独立的生活空间,他期望孩子有出息但并不急迫,他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珍视孩子们在贫困中互相帮助的友情。父亲给的影响是巨大的,父亲是“我”生活的引路人:不仅把“我”带进新的读书生活中去,避免了被贫困淹没的命运,又给“我”以品德的良好影响,为“我”的人生发展铺了坚实的基石。)

  ③纵观全文,除了父亲,还有哪些人和事给过“我”有益的帮助和启发?

  (贫穷的生活给“我”以磨练,也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乔元贞的失学使“我”更加珍惜学习机会;而父亲和“弄不成”等父辈看重的村邻之间的友好情谊的作风使“我”成为一个重情重义的人。这些都对我的人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④品读文中两句话,理解它们的深刻含义:“还应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通过前面的探讨,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和“人不能忘本”,不是因为书的内容,而是为了它的经历,言之有理即可。还应该引导学生理解“我的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事,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谊,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

  4,拓展与延伸

  文中有一句话“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恐怕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因为人生起点上的这个区别,乔元贞的人生与我截然不同,如果现在去采访他,他会深有感慨呢?请假设你就是乔元贞,写一段回顾人生时心里话。

  5,全文总结,布置作业

  少年的时光虽然不长,可却像绚丽的鲜花,开放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足以使人馨香一辈子,所以请同学们好好珍惜自己的生活。

  作业设计:

  ①抄写生字词。

  ②作者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③作者回忆了少年时的经历,承欢于父母膝下的日子和人生起步的经历,是每个人的美好记忆,作者趣味盎然的记叙和深刻的思考,给了我们许多的教益。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课文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我的第一本书》的教案2

  课题

  我的第一本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教学难点

  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学生作业本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掺(chan1)脊(ji1)背枉(wang3)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学生结合课文理解并掌握补充注释

  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学生了解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学生互相补充、评议。

  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布置作业

  1.研讨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父母的爱

  朋友的爱爱与乐趣

  人与动物的爱

  我有第一本书的珍贵

  学生对当时的生活困境以及困境下友谊理解有难度。

《我的第一本书》的教案3

  教材分析:

  1、牛汉写童年生活的文章。

  2、八下第一单元(“人生历程”)第三课。

  3、略读课文。

  4、语句浅显,生活气息浓,有一定趣味性。

  5、七下课本中有牛汉的《华南虎》。

  教学目标:

  1、练习阅读。

  2、开拓思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设想:

  1、板块教学。

  2、学生发言为主。

  3、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交流

  学生谈自己“第一本书”、“难忘的书”。

  二、述内容

  牛汉的“第一本书”有什么特色?

  三、明主旨

  提示:

  关注结尾句——“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明确:

  通过写作者拥有的第一本书和这本书所承载的感人故事,揭示了那个朝代生活的艰辛和人间的温情。

  四、品情感

  归纳:

  文中围绕着“第一本书”主要表现了三种情感:1、父子之情;2、同学、朋友之情;3、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

  思考:你对哪种情感最有感触?为什么?

  交流:课堂畅所欲言。

  五、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导学》相应题目。

  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抓特点一本的书。

  探内涵艰辛温情

  品情感父子同学人狗

《我的第一本书》的教案4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牛汉的资料,一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请学生说说,并谈谈阅读感受)不少同学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但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看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了怎样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2、默读课文,感知内容,复述课文。

  要求:

  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B、 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

  三、研读与赏析

  深深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且是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述,以饱含热泪的笔触向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面,以及由书引发的父子之情、同学朋友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些深刻的内容,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叹着气?我的父亲是怎样的父亲?

  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4、作者的第一本书为什么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四、拓展延伸

  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人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想象一下,然后揣摩人物的心理,对一段话。

  五、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课文所提供的资料,发挥你的想象,虚构一个二黄毛的故事。

  课后记:本文饱含真情,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能够给学生极大的人生启示。

《我的第一本书》的教案5

  【三维教学目标】

  1、自读----整体感知文意,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精读----加强联想与想像能力的培养,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品读----激活生活体验,感悟作者内心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自己的学习经历,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2、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品味苦难对人生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件设计思路】

  该课课件以新课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课文《我的第一本书》为切入点,围绕知识改变命运、品味苦难对人生意义的学习展开相关专题的探讨。本课件包括六大栏目:明确任务、感知文本、与文本对话、畅所欲言、比较阅读、感同身受。通过这个课件的设计和制作,把多媒体的特有优势,把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以此刺激他们的思维兴奋点,提高学习积极性,令他们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体会苦难对人生意义。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提高教学的和谐性与有效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记忆,同诗人牛汉一道去感受那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去感悟读书对人生的意义。

  (板书课题及作者:我的第一本书牛汉)

  二、明确自学任务

  1、自读----复述“第一本书”的事。

  2、精读----理解语句含义。

  3、品读----感悟对人生的体验。

  三、感知文本

  1、自由朗读课文,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复述时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2、在朗读课文和复述故事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①“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做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②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四、与文本对话----精读文段,质疑解疑

  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精读课文,同学们就有疑问的地方或不懂的句子找出来,记在练习本上,向其他同学提问。

  (此环节用擂台赛的形式,分南北两队,待找出后,互相向对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就对方提问及时作出回答。)

  示例: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请学生用情阅读全文,思考: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五、畅所欲言

  学生自主思考,自由发言:

  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一所大学,许多人正是在逆境中奋发,成就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你怎样看待人生中的苦难?

  参考示例: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苦难是流动于地底的地火,苦难是在磨砺你的品格,屈服于苦难,那就在认命的同时也毁灭了自己;不屈服于苦难,用坚强作锄,用乐观作铲,用深邃的思索作锹,坚韧不拔地挖掘,苦难的背后肯定会有惊喜和意外发现。勾践卧薪尝胆终吞吴;孙膑受刖足之刑而成兵法……从古到今,不胜枚举。人生在世,酸甜苦辣都是营养,风雨雪霜皆为滋润,苦难成了奋进的动力,前进的基石,向上的台阶。

  六、比较阅读

  1、张洁的“第一本书”(见附页)与牛汉的“第一本书”有什么不同?

  2、读了张淑梅的《给我未来孩子的信》(见附页),你又有什么启迪?

  教师提示:阅读文章得到的感触是因人而异的。《我的第一本书》中一本国语教材给了作者人生成长历程中独特的人生体察,而张淑梅《给我未来孩子的信》中寄寓着作者对未来孩子的关爱和期望,使人感触到的是父母的良苦用心,思考对待人生、对待生活的积极心态。

  七、感同身受

  1、读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难道仅仅是第一本书的故事吗?下面,请你用“从……中,我感受到了……。”的句式,说说你从文中品读到了哪些情感。

  2、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有一本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书名、作者、主要内容写下来,并且谈谈这本书对你的影响或由它所引发的与你的故事。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所大学。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那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亮色总是会有的,而且是扩展着的。这难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吗?

  【教学设计评价】

  本教学设计根据教材内容、教材的地位,确定以学生自学为的教学方法,符合现代教学的理念。从教学目标上看,本课目标设置合理,重点把握准确,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目标之间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可操作性强。

  从教学流程看,本课“清晰流畅”。突出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推行的“板块”教学模式,除了“自读----精读----品读”三板块的主体渗透外,各个流程紧密相连,过渡自然,严谨有序。使学生从中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

  【学生学习效果】

  本课我采用了“三读”教学原则,每一个层次都留给了学生一定的空间,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充分做到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知道了怎样学、如何学,通过学习这一课,能让他们利用本课学习的方法去解决课外的类似文章。

《我的第一本书》的教案6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含义。

  2、体会蕴涵在文中的父子、同学之情。

  3、领会知识对于一个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一、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幽默:言谈、举动有趣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指隐藏的或还没有被认识的内容或道理等。

  翻来覆去:来回翻动身体;一次又一次。

  二、熟读课文,回答

  1、文*写到了哪几个人物?

  2、文中提到的人物中,年幼一代的命运到后来分别是怎样的?

  〖课堂学习〗

  一、导入新课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二、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复述故事情节

  三、再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书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已人到中年,他是带着怎样的一种感情来回忆有关“第一本书”的故事的?

  四、品读课文第一节和最后一节,体会有关句子的含义

  五、你认为文中的哪个情节最为感人?请找出来,并思考:为什么

  六、文中写到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还特意补述了乔元贞一生的“出息”

  “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是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从中你悟出了什么?

  【课后延伸】

  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的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任选一个,在课文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我的第一本书》的教案7

  1、了解牛汉的生*及代表作品.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七月诗派”的重要诗人,有“诗坛硬汉”的美称.原名史成汉,又名牛汀。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2、掌握重点的生字生词.

  3、能用流畅简洁的语言复述“我第一本书”的由来.

  4、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作者为什么这样珍视这“第一本书” ?

  5、讨论完成研讨与练习二的问题.

  6、通过本文的学习你领悟到了哪些有关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

  7、提问释疑.

《我的第一本书》的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妙、翻来覆去”等词语。

  ⑵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2、能力目标:

  ⑴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培养正确的语感。

  ⑵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⑶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德育目标:

  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作者永志不忘的第一本书承载着感人的生活经历和独特体验,引导同学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社会人生,感悟读书的意义。

  2、拓展延伸:

  课文浅显易懂而又耐人寻味,作者深情追忆的“第一本书”所展现的是在窘迫的时代情势下,对生活与人生的严肃考虑,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为丰富课堂教学,激活同学的感悟,运用同类题材的阅读资料进行对比引申,以拓展同学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投影仪。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联系语文积累,顺势导入新课学习。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层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品评文中含意丰富的语句,对比延伸。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1:

  同学们,提和诗人牛汉,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笔下的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形象。

  师引领同学诵出:

  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考虑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

  设计2: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了胡适对母亲以其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影响自身人生历程的一段追忆。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苦难生活境况中浓浓的真挚情意给诗人的精神给养。

  二、同学回忆诗人牛汉的创作经历

  教师明确:

  (投影)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20世纪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xxx”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和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积累下列词语:

  (投影)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凄惨。

  奥妙:微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温厚:温和宽厚。

  2、同学再读课文,揣测、理解课文内容:

  考虑: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局部,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同学跳读课文3至8语段,简要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教师提示注意其中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的真挚情意。

  3、同学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

  ⑴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⑵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同学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

  ⑴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假如说课文主体局部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⑵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繁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悲喜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倒霉命运,以和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四、研读探究

  1、引导同学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

  ⑴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⑵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假如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同学回答,教师明确:

  ⑴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繁重,不只自身家的生活是窘困的,而且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终究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⑵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假如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生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2、教师导学:

  阅读本文,我们不只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凄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具体深入地谈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同学小组交流,并推举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归结:

  第一组同学认为文中展现的父子深情打动人。父亲关心“我”的学习,得知“我”考了第二名后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问清原委后,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作者笔下的父亲,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括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作者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性格跃然纸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小朋友、尊重小朋友的友情,对小朋友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

  第二组同学深入体味了文中的同学、朋友之情。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便把这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当父亲得知小朋友半本书分给他人的时候,便深深地叹气,叹气之后便修补成两本书。父亲对小朋友之间友情的理解,也许来自自身少年时代与朋友相处的那一份友谊的体验,况且,父亲和乔元贞的父亲恰恰“自小是好朋友”。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一顿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这句话虽有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邻村的友好淳朴的情义。尽管家家都非常穷困,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朴的友情弥足珍贵,温暖人心,也深深感动着今天的读者。

  第三组同学关注文中补叙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的语段。人狗合演“双簧戏”的情景,令人忍俊不由,深深感动于儿童时代的那份稚真的童趣,何况,这是在学习条件恶劣、生活窘迫情形下获得的一点乐趣,这,也就是作者“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3、同学自由诵读全文,研讨: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和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教师引导同学理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小朋友,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小朋友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本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小朋友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生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考虑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实际说法。

《我的第一本书》的教案9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2、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3、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教学重点: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品评重点语句,渗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了胡适对母亲以其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影响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追忆。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苦难生活境况中浓浓的真挚情意给诗人的精神给养。

  二、作者简介

  牛汉――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字词:

  鬃( ) 磨磨蹭蹭( ) 脊背( ) 掺和( )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温厚:温和宽厚。

  2、思考: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3、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研讨:

  (1)“我的第一本书”是哪一本?

  ――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

  (2)“我的第一本书”有什么不同寻常的经历?

  ――“我的第一本书”被我拦腰截断,上半部分送给了同学乔元贞,只留下了下半部分,父亲了解详情后,用白纸帮我们补好内容又装订好送给我和乔元贞。

  (3)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念念不忘这本书?

  ――里面饱含着父子之情:父亲对我学习的关心,对我朋友的同情,帮我补写课本并装订好送我和我的同学,带我去崔家庄小学念……;

  也饱含着同学之爱:把自己的书分半本给乔元贞;

  还有作者难以忘怀的狗:人狗的默契和难得的童趣。

  (4)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5)你读了作者的故事觉得辛酸,想笑却笑不出来,很沉重吗?为什么?

  ――生活太苦了,条件太差了,作者那时的生活太可怜了。

  (6)你认为作者回忆的仅仅只是那本国语课本吗?

  ――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7)作者是怀着什么感情回忆自己的第一本书的?

  ――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四、研读探究

  1、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请学生感情阅读全文,思考:(课后习题第二题)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辛酸的,沉重的,几乎天天在生存线上挣扎,当然没有幽默可言,但是无论多么的艰苦,孩子总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真和淘气总能让他找到自己的乐趣,和小伙伴在一起,与小动物们玩耍,回到大自然中去,什么都会忘记,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五、讨论:1、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与前文“父亲说乔元贞是个有出息的孩子”相呼应,表达作者对乔元贞的同情,也说明作者认为“知识改变命运”,可是孩子却没法上学,再次体现作者在苦难的生活中的辛酸之情。

  2、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3、你认为本文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知书识理,关心孩子的学业,温和善良,理解孩子,乐于助人,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

  4、这一本书中蕴含了太多的情感,如果让你来品味,你能从中品出什么滋味?

  ―――甜:同学、朋友之间的深厚的情谊;父子之间亲密的关系;人与动物的乐趣

  ―――酸:艰辛的生活,贫穷的生活环境;学习的艰难;人生际遇的差别

  六、课堂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七、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爸爸对我的关心,同学之间的友谊

  人生道路上的第一课

  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上学的乐趣

  快乐和梦幻:1跟小动物在一起(人和狗之间的默契和情趣)

  2跟父亲相处(父子之情)

  3同学朋友之情

《我的第一本书》的教案10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3、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4、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教学程序及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提及诗人牛汉,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笔下的那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形象。(教师引领学生诵出: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板书文题、作者)

  二、学生回忆诗人牛汉的创作经历

  教师视情况进行补充、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默渎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积累词语。

  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幽默 凄惨 奥秘 翻来覆去 温厚

  2、学生再读课文,揣摩、理解课文内容。

  思考: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二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学生跳读课文3至8语段,简要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教师提示注意其中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的真挚情意。

  3、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研讨:

  (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学生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

  (1)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如果说课文主体部分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反思

  《我的第一本书》写出了作者对20世纪初*乡村荒寒、苍凉苦难生活境况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受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激情导入,概括文本

  文章故事性很强,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设计这个环节,就是要吸引学生的兴趣,首先从内容上整体感知,了解“第一本书”的故事,体会其中深藏着的那个时代的苦难生活。所以在复述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第一本书”这条线索,讲述与第一本书有关的人和事,从中感受生活的苦难。

  二、品味探究,领悟情感

  苦难的生活是作者心中抹不去的记忆,而牛汉作者崇敬和赞美的是来自人间的温暖和友情,还有那童年生活中的苦中求乐。这里是让学生体会苦难生活中总会有使人感动的亮点,激发学生认识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因此,在此环节中,我引导学生进一步研读文本,在感受苦难的基础上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三、拓展延伸,思考人生

  认识生活,感悟生活的辛酸和甘甜,使学生体会生活的苦难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及生命乐趣,珍惜今天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

  本节课我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利用课堂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精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的第一本书》的教案11

  教师寄语: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岸。——海伦凯勒

  学习目标

  1.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心情。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

  学习重点

  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围绕第一本书的故事,体会在特定条件下人物的精神世界。

  学习难点

  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以及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字词注音释义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迢迢()()晾晒()掺和()()马鬃()泪水盈眶()()哄堂大笑()挎着()

  2.解释词语

  迢迢:

  挥之不去:

  掺和:

  磨磨蹭蹭:

  哄堂大笑:

  二、自主探究

  1.五分钟内默读课文,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要求:

  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流畅自然。

  d、同学之间互相补充、评议。

  2.再次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作者围绕第一本*叙了哪些事情?作者分别有怎样的感受?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一)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二)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合作解决下面问题

  1.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2.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3.“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你能把你的“第一本书”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吗?

  五、课堂小结

  课文通过“第一本书”回忆了父亲对“我”的爱以及朋友间的友谊和20世纪初艰难中的温情,告诉我们“人不能忘本”,我们应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六、达标检测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酷()似掺()和脊()背枉()读

  (二)解释词语

  幽默:

  凄惨:

  奥秘:

  翻来覆去: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5题。

  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____________________,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父亲把两本课本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上写上名字。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1.请用横线画出文章中表现“父亲的手真巧”的句子。

  2.文中横线处应填写的句子是下列哪一项?请选择。然后说出选择的理由。

  ⑴他把我们两个半本书修修补补

  ⑵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

  选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的开头的那一句“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含有怎样的感情?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说说你的理解。

  4.这一册书以后再也不会用了,这一点作为教师的父亲不会不知道。可是他为什么还要认真地修补它呢?你能说出父亲这样做的理由吗?

  5. “我”拿到父亲装订的这本书后会怎样想呢?请你帮他将心里活动写出来。不少于80字。

《我的第一本书》的教案12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复述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

  2、理解“第一本书”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作者的情感。

  3、品味语句,赏析课文语言。

  4、调动自己的人生体验,获得人生启迪。

  【教学重点、难点】

  1、用自己的话复述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

  2、理解“第一本书”中包含的感情。

  3、品味语句,理解句子的内涵。

  【学法指导】

  1、读:

  自读法(圈、点、勾、划)

  2、思:

  质疑(提问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那你们还记得自己接触的第一本书吗?(请几个学生简单介绍)同学们的第一本书内容丰富,蕴涵着无限的趣味,那么诗人牛汉的第一本书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诗人一起走进那段往事。

  二、简介作者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自渎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⑴ 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⑵ 了解故事情节。

  2、正确朗读下列字词:

  鬃( ) 磨磨蹭蹭( )

  脊背( ) 掺和( ) 枉()读

  3、复述课文:

  围绕着“第一本书”发生了不少感人的故事,试用自己的话复述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

  要求:复述时讲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情节。

  四、研读课文

  1、思考:

  作者回忆的仅仅是“一本书吗? “一本书” 可以蕴含许多感情,请阅读相关语段,用“从──中,我感受到──”的句式,说说你从文中品读到了哪些情感?

  2、质疑:

  赏析了课文内容后,你对书中的语言、语句还有什么疑惑吗?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同桌间探讨解决.无法解决的请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

  五、拓展延伸

  学了本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了解了第一本书的故事吗?

  六、课文小结

  由学生小结本堂课的学习收获(可从基本知识积累、情感启迪、学习方法等方面小结)。

  七、课后作业(任选一题)

  1、当“我”把补好的课本再次送到乔元贞的手里时,乔元贞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想像乔元贞的神情、语言,写一段话描写当时的情景。

  2、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与父亲外还有乔元贞、“弄不成”、二黄毛,三人虽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任选一人,在课文提供的材料基础上,发挥想像,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我的第一本书》的教案13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2)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自主阅读,理解字里行间的深意。

  (2)合作探究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过去苦难的生活下,“我”读书的困难。

  (2)人不能忘本,要珍惜今天读书的好条件。

  二、教学重点

  感悟“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导入:从自己的书籍导入,联系到课文的主体内容。

  点到核心词语:第一

  把握课文的主要结构。

  把握课文的方式: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顺序是:倒叙。

  请一学生快速的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人物:我、乔元贞、“弄不成”、我的父亲

  环境:20~30年代、动荡;贫困落后的乡村

  情节: 分书——深厚的同学情谊

  补书——对孩子的理解

  送书——真挚的同学情谊

  主题:本文以我的第一本书为线索,通过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的情感、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感,同时也点出了作者对于贫困落后的家乡的独特感受。

  1、这篇文章中让你感受最深的人物:(父亲)

  父亲: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感情,对孩子乐于负责,同时也乐与助人。(可以和《羚羊木雕》一文中的父母相对照。)

  父亲为什么要修书:(1)对孩子之间情谊的支持。(2)与乔元贞父亲乔海的友情。

  2、我:同学间真挚的情谊。

  3、乔元贞是一个很聪明出息的孩子,为什么中途要辍学。

  贫困。

  4、有人说文章的结尾交代乔元贞的处境是一个败笔,你是怎样看的?

  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还能有什么发展可言呢?还能有多大“出息’’?在这里,这就促使我们更深入的思考了。总之,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苦难进行着辛酸的“诉说”,对苦难生活中小伙伴们寄予深切的同情,也让读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严肃思考着生活与人生。

  5、从我和乔元贞的不同人生经历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人生启迪?

  答:略。

  6、 “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的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解答 “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了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7、这篇课文我们读起来喊沉重,在这沉重的氛围中,有没有哪些情节让我们可以的心可以活泼一点的?

  8、在品评文章的时候,一些议论抒情的语句往往是文章的关键,请你找一找,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些语句。

  9、作业:当我去送书给乔元贞的时候,乔元贞会说什么,请你写一段话?

《我的第一本书》的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熟读全文,简要复述故事内容。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3)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自主阅读,理解字里行间的深意。

  (2)合作探究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过去苦难的生活下,“我”读书的困难。

  (2)人不能忘本,要珍惜今天读书的好条件。

  [教学重点]

  感悟“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唤起体验,导入新课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的一生都离不开书,从小到大,同学们已读过不少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在你的记忆中,哪一本书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

  (学生讲述)

  记不太清自己读过的第一本书,这很正常,因为没有一个难忘的故事。但是,作者牛汉的第一本书却让他久久难忘,为什么?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故事。几十年后,走过迢迢的征途,饱尝人生的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却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二、整体感知,解读“书”意

  1、复述课文

  (1)默读课文,提取主要信息,准备课文。

  要求: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流畅自然。

  (2)简要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学生互相补充、评议)

  2、文章题目“我的第一本书”有几层含义?

  明确:我的第一本课本;我的童年生活

  3、结合课文,发挥想象,分别用一两个词概括“书”中人物形象。

  明确:祖母:风趣诙谐;父亲:温厚善良;乔之贞:好学本份;

  老师:厚道糊涂;二黄毛:性耿木讷。

  4、这些人物的出现,为“书”中的生活增添了什么色彩?

  明确:祖母使贫瘠的生活透出点喜色;父亲使暗淡的生活散发出暖色;老师使枯燥的生活显得轻松;乔之贞使艰辛的生活更为沉重;二黄毛使板滞的生活富于变化。

  5、这“第一本书”中,你能看出饱含着哪些情意?

  (小组交流,互为补充、归类)

  A、父子之情:父亲温和、善良、负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乐于助人。

  B、同学、朋友之情:送书给乔元贞;老师不责罚“我”。

  C、人与狗的情趣:大狗、小狗的陪伴。

  6、作者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

  明确: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的,也是沉重的,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恶劣的学习条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三、局部探究,体味苦乐

  1、学生自读,圈点批注。

  (1)找出“书”中的苦与乐

  明确:苦:生活的贫困,学习条件的恶劣,小伙伴的辍学。

  乐:祖母的幽默,父亲的仁慈,老师的宽厚,大狗、小狗的陪伴对大自然的感应。

  (2)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这种苦乐掺半的生活?并说说你独特的体验。

  明确:“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因为童年生活艰苦而沉重。而童年时代与生俱来的好奇、天真和淘气,与人间的温情和友情,使人忘却困苦,带来了“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论题:“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明确: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3.学生自由诵读全文,研讨: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本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

  四、拓展延伸,体验生活

  在你的记忆中,有没有这样让你难忘的人生的一本“书” ?你能说一说吗?

《我的第一本书》的教案15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2、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整体把握课文。

  3、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4、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二、扫除文字障碍:

  三、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了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如果说课文主体部分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四、品味语言,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掏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3、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奉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

  五、感受人物的魅力:

  1、这篇文章中让你感受最深的人物:(父亲)

  父亲: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感情,对孩子乐于负责,同时也乐与助人。(可以和《羚羊木雕》一文中的父母相对照。)

  父亲为什么要修书:

  (1)对孩子之间情谊的支持。

  (2)与乔元贞父亲乔海的友情。

  2、我:同学间真挚的情谊。

  3、乔元贞是一个很聪明出息的孩子,为什么中途要辍学?

  (1)贫困。

  4、从我和乔元贞的不同人生经历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人生启迪?

  六、小结:

  阅读本文,我们不仅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所大学。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那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亮色总是会有的,而且是扩展着的。这难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吗?

  七、布置作业:


牛汉《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菁选3篇)(扩展4)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10篇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3、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4、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教学程序及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提及诗人牛汉,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笔下的那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形象。(教师引领学生诵出: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板书文题、作者)

  二、学生回忆诗人牛汉的创作经历

  教师视情况进行补充、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默渎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积累词语。

  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幽默 凄惨 奥秘 翻来覆去 温厚

  2、学生再读课文,揣摩、理解课文内容。

  思考: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二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着文纪念?

  学生跳读课文3至8语段,简要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教师提示注意其中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的真挚情意。

  3、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研讨:

  (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学生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

  (1)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如果说课文主体部分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四、研读探究

  1、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请学生感情阅读全文,思考: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掏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2、教师导学:阅读本文,我们不仅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具体深入地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小组交流,并推举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归结。

  3、学生自由诵读全文,研讨: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奉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

  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所大学。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那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亮色总是会有的,而且是扩展着的。这难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吗?

  七、布置作业

  离别、送别在文学描写上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描写离愁、别绪的名篇佳作无以计数,请你写出三个写离别、送别的诗句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2

  教师寄语: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岸。——海伦凯勒

  学习目标

  1.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心情。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

  学习重点

  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围绕第一本书的故事,体会在特定条件下人物的精神世界。

  学习难点

  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以及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字词注音释义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迢迢()()晾晒()掺和()()马鬃()泪水盈眶()()哄堂大笑()挎着()

  2.解释词语

  迢迢:

  挥之不去:

  掺和:

  磨磨蹭蹭:

  哄堂大笑:

  二、自主探究

  1.五分钟内默读课文,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要求:

  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流畅自然。

  d、同学之间互相补充、评议。

  2.再次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作者围绕第一本*叙了哪些事情?作者分别有怎样的感受?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一)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二)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合作解决下面问题

  1.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2.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3.“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你能把你的“第一本书”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吗?

  五、课堂小结

  课文通过“第一本书”回忆了父亲对“我”的爱以及朋友间的友谊和20世纪初艰难中的温情,告诉我们“人不能忘本”,我们应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六、达标检测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酷()似掺()和脊()背枉()读

  (二)解释词语

  幽默:

  凄惨:

  奥秘:

  翻来覆去: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5题。

  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____________________,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父亲把两本课本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上写上名字。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1.请用横线画出文章中表现“父亲的手真巧”的句子。

  2.文中横线处应填写的句子是下列哪一项?请选择。然后说出选择的理由。

  ⑴他把我们两个半本书修修补补

  ⑵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

  选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的开头的那一句“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含有怎样的感情?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说说你的理解。

  4.这一册书以后再也不会用了,这一点作为教师的父亲不会不知道。可是他为什么还要认真地修补它呢?你能说出父亲这样做的理由吗?

  5. “我”拿到父亲装订的这本书后会怎样想呢?请你帮他将心里活动写出来。不少于80字。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3、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4、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教学程序及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提及诗人牛汉,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笔下的那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形象。(教师引领学生诵出: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板书文题、作者)

  二、学生回忆诗人牛汉的创作经历

  教师视情况进行补充、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默渎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积累词语。

  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幽默 凄惨 奥秘 翻来覆去 温厚

  2、学生再读课文,揣摩、理解课文内容。

  思考: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二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学生跳读课文3至8语段,简要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教师提示注意其中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的真挚情意。

  3、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研讨:

  (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学生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

  (1)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如果说课文主体部分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反思

  《我的第一本书》写出了作者对20世纪初*乡村荒寒、苍凉苦难生活境况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受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激情导入,概括文本

  文章故事性很强,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设计这个环节,就是要吸引学生的兴趣,首先从内容上整体感知,了解“第一本书”的故事,体会其中深藏着的那个时代的苦难生活。所以在复述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第一本书”这条线索,讲述与第一本书有关的人和事,从中感受生活的苦难。

  二、品味探究,领悟情感

  苦难的生活是作者心中抹不去的记忆,而牛汉作者崇敬和赞美的是来自人间的温暖和友情,还有那童年生活中的苦中求乐。这里是让学生体会苦难生活中总会有使人感动的亮点,激发学生认识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因此,在此环节中,我引导学生进一步研读文本,在感受苦难的基础上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三、拓展延伸,思考人生

  认识生活,感悟生活的辛酸和甘甜,使学生体会生活的苦难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及生命乐趣,珍惜今天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

  本节课我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利用课堂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精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4

  课题

  我的第一本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教学难点

  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学生作业本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掺(chan1)脊(ji1)背枉(wang3)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学生结合课文理解并掌握补充注释

  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学生了解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学生互相补充、评议。

  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布置作业

  1.研讨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父母的爱

  朋友的爱爱与乐趣

  人与动物的爱

  我有第一本书的珍贵

  学生对当时的生活困境以及困境下友谊理解有难度。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5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

  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2、展示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字注音。

  酷掺脊枉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凄惨翻来覆去知书识礼酷似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

  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5.品味语言: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6.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1.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一种感激之情。

  3.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5.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6.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五、课堂小结,推荐作业

  1、课堂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

  20世纪初*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2、推荐作业:

  研讨练习三。

  附板书: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从荒原的大自然父子之情

  感应到一点生命最我的第一本书同学、朋友之间

  初的快乐和梦幻。”人与狗的情趣

  教学反思: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6

  一、教学任务分析:

  散文《我的第一本书》位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段经历,抒发了对人间温情的赞美,表达了对人生起点与人生发展的深刻思考。文章写的趣味盎然的,内涵丰富,不仅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引导他们关注并思考社会人生。

  对欣赏散文小说之类的文学作品,《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根据文章的特点,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在预习中掌握生字词,熟悉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从“文眼”入手,整合文章内容,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充分发掘人文素材。

  二、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大为提高,对自我和社会的思考能力提高了,对文学作品中关注社会人生的主题感悟更深刻了。因此这样的文章对他们来说,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存在的障碍并不多。不过他们的自主阅读往往停留在表面,对社会人生的思考盲目而肤浅。因此课堂教学要导向正确的方向并要求深刻一些,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幽默、马鬃、磨蹭、凄惨、翻来覆去、挎等几个生字词。

  2.通过重点语句结合文章内容的研读方法,理解“第一本书”的深层含义。

  3.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真情,理解人生苦难的经历并重视铺垫人生发展的基础。

  四、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诗人牛汉写的散文《我的第一本书》,大家猜猜当代著名诗人牛汉所

  钟爱的第一本书,会是什么书?会是什么样子的呢?答案可能会出你意料的,那——只是一本普通的小学国语课本。这么普通的一本书到底有何力量,能让作者历经60年之后仍牵挂在心呢?请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

  2.整体感知课文

  ①默读课文,请一学生快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②跟这本书有关的有哪些人?课文写了哪些事呢?

  (人物有:“我”、父亲、乔元贞、“弄不成”等。父亲和我送书给乔元贞,父亲带我到崔家庄念书,我带狗去上学以及交待乔元贞和二黄毛的命运。其中我和父亲之间的故事是文章的主体。)

  ③围绕“书为什么让作者牵挂”的思考问题。

  (书的内容很普通,但它的经历可不一般,它见证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艰苦岁月,还凝聚了父子之间、少年朋友之间以及乡邻之间浓浓的情谊。所以说难忘的并不是书本身,而是跟这本书有密切关系的人和事。)

  3.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①研读第一段中的:“可是这一本却是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布劳恩《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先介绍布劳恩作品,然后让学生欣赏布劳恩系列漫画《父与子》。漫画中一个慈父、一个稚子,他们之间不断地发生着各种使人忍俊不禁的小故事,善良和爱是其中永远不变的主题。)请学生朗读2-10段(父子之间的故事描述),围绕着书写了哪些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

  (让学生合作讨论,概括出文中的故事情节,并从“文眼”入手层层深入的探究课文。

  (A.事情可概括为:查书——分书——补书送书——转学。)

  (B.父亲和“我”都善良、富有同情心并且非常重情重义,父子之间相互信任、理解,彼此尊重关爱,这些多像漫画中的那对父子。至于很难笑起来是因为那一段岁月多么艰苦啊,一本课本要撕成两半,两个聪明好学的小朋友一学期只对着半本书读,一个学期后,聪明的乔元贞因贫困而退学。)

  ②你喜欢文中的父亲吗?思考一下他会给孩子怎样的影响?

  (文中的父亲没有摆出父亲的威严,也没有说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他关心孩子但给孩子独立的生活空间,他期望孩子有出息但并不急迫,他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珍视孩子们在贫困中互相帮助的友情。父亲给的影响是巨大的,父亲是“我”生活的引路人:不仅把“我”带进新的读书生活中去,避免了被贫困淹没的命运,又给“我”以品德的良好影响,为“我”的人生发展铺了坚实的基石。)

  ③纵观全文,除了父亲,还有哪些人和事给过“我”有益的帮助和启发?

  (贫穷的生活给“我”以磨练,也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乔元贞的失学使“我”更加珍惜学习机会;而父亲和“弄不成”等父辈看重的村邻之间的友好情谊的作风使“我”成为一个重情重义的人。这些都对我的人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④品读文中两句话,理解它们的深刻含义:“还应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通过前面的探讨,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和“人不能忘本”,不是因为书的内容,而是为了它的经历,言之有理即可。还应该引导学生理解“我的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事,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谊,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

  4,拓展与延伸

  文中有一句话“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恐怕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因为人生起点上的这个区别,乔元贞的人生与我截然不同,如果现在去采访他,他会深有感慨呢?请假设你就是乔元贞,写一段回顾人生时心里话。

  5,全文总结,布置作业

  少年的时光虽然不长,可却像绚丽的鲜花,开放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足以使人馨香一辈子,所以请同学们好好珍惜自己的生活。

  作业设计:

  ①抄写生字词。

  ②作者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③作者回忆了少年时的经历,承欢于父母膝下的日子和人生起步的经历,是每个人的美好记忆,作者趣味盎然的记叙和深刻的思考,给了我们许多的教益。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课文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7

  教学任务分析:

  散文《我的第一本书》位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段经历,抒发了对人间温情的赞美,表达了对人生起点与人生发展的深刻思考。文章写的趣味盎然的,内涵丰富,不仅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引导他们关注并思考社会人生。

  对欣赏散文小说之类的文学作品,《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根据文章的特点,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在预习中掌握生字词,熟悉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从“文眼”入手,整合文章内容,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充分发掘人文素材。

  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大为提高,对自我和社会的思考能力提高了,对文学作品中关注社会人生的主题感悟更深刻了。因此这样的文章对他们来说,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存在的障碍并不多。不过他们的自主阅读往往停留在表面,对社会人生的思考盲目而肤浅。因此课堂教学要导向正确的方向并要求深刻一些,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

  教学目标:

  1.掌握幽默、马鬃、磨蹭、凄惨、翻来覆去、挎等几个生字词。

  2.通过重点语句结合文章内容的研读方法,理解“第一本书”的深层含义。

  3.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真情,理解人生苦难的经历并重视铺垫人生发展的基础。

  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诗人牛汉写的散文《我的第一本书》,大家猜猜当代著名诗人牛汉所

  钟爱的第一本书,会是什么书?会是什么样子的呢?答案可能会出你意料的,那——只是一本普通的小学国语课本。这么普通的一本书到底有何力量,能让作者历经60年之后仍牵挂在心呢?请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

  2.整体感知课文

  ①默读课文,请一学生快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②跟这本书有关的有哪些人?课文写了哪些事呢?

  (人物有:“我”、父亲、乔元贞、“弄不成”等。父亲和我送书给乔元贞,父亲带我到崔家庄念书,我带狗去上学以及交待乔元贞和二黄毛的命运。其中我和父亲之间的故事是文章的主体。)

  ③围绕“书为什么让作者牵挂”的思考问题。

  (书的内容很普通,但它的经历可不一般,它见证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艰苦岁月,还凝聚了父子之间、少年朋友之间以及乡邻之间浓浓的情谊。所以说难忘的并不是书本身,而是跟这本书有密切关系的人和事。)

  3.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①研读第一段中的:“可是这一本却是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布劳恩《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先介绍布劳恩作品,然后让学生欣赏布劳恩系列漫画《父与子》。漫画中一个慈父、一个稚子,他们之间不断地发生着各种使人忍俊不禁的小故事,善良和爱是其中永远不变的主题。)请学生朗读2-10段(父子之间的故事描述),围绕着书写了哪些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

  (让学生合作讨论,概括出文中的故事情节,并从“文眼”入手层层深入的探究课文。

  (A.事情可概括为:查书——分书——补书送书——转学。)

  (B.父亲和“我”都善良、富有同情心并且非常重情重义,父子之间相互信任、理解,彼此尊重关爱,这些多像漫画中的那对父子。至于很难笑起来是因为那一段岁月多么艰苦啊,一本课本要撕成两半,两个聪明好学的小朋友一学期只对着半本书读,一个学期后,聪明的乔元贞因贫困而退学。)

  ②你喜欢文中的父亲吗?思考一下他会给孩子怎样的影响?

  (文中的父亲没有摆出父亲的威严,也没有说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他关心孩子但给孩子独立的生活空间,他期望孩子有出息但并不急迫,他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珍视孩子们在贫困中互相帮助的友情。父亲给的影响是巨大的,父亲是“我”生活的引路人:不仅把“我”带进新的读书生活中去,避免了被贫困淹没的命运,又给“我”以品德的良好影响,为“我”的人生发展铺了坚实的基石。)

  ③纵观全文,除了父亲,还有哪些人和事给过“我”有益的帮助和启发?

  (贫穷的生活给“我”以磨练,也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乔元贞的失学使“我”更加珍惜学习机会;而父亲和“弄不成”等父辈看重的村邻之间的友好情谊的作风使“我”成为一个重情重义的人。这些都对我的人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④品读文中两句话,理解它们的深刻含义:“还应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通过前面的探讨,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和“人不能忘本”,不是因为书的内容,而是为了它的经历,言之有理即可。还应该引导学生理解“我的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事,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谊,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

  4,拓展与延伸

  文中有一句话“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恐怕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因为人生起点上的这个区别,乔元贞的人生与我截然不同,如果现在去采访他,他会深有感慨呢?请假设你就是乔元贞,写一段回顾人生时心里话。

  5,全文总结,布置作业

  少年的时光虽然不长,可却像绚丽的鲜花,开放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足以使人馨香一辈子,所以请同学们好好珍惜自己的生活。

  作业设计:

  ①抄写生字词。

  ②作者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③作者回忆了少年时的经历,承欢于父母膝下的日子和人生起步的经历,是每个人的美好记忆,作者趣味盎然的记叙和深刻的思考,给了我们许多的教益。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课文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8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3、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4、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教学程序及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提及诗人牛汉,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笔下的那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形象。(教师引领学生诵出: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板书文题、作者)

  二、学生回忆诗人牛汉的创作经历

  教师视情况进行补充、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默渎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积累词语。

  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幽默 凄惨 奥秘 翻来覆去 温厚

  2、学生再读课文,揣摩、理解课文内容。

  思考: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二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学生跳读课文3至8语段,简要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教师提示注意其中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的真挚情意。

  3、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研讨:

  (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学生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

  (1)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如果说课文主体部分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反思

  《我的第一本书》写出了作者对20世纪初*乡村荒寒、苍凉苦难生活境况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受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激情导入,概括文本

  文章故事性很强,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设计这个环节,就是要吸引学生的兴趣,首先从内容上整体感知,了解“第一本书”的故事,体会其中深藏着的那个时代的苦难生活。所以在复述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第一本书”这条线索,讲述与第一本书有关的人和事,从中感受生活的苦难。

  二、品味探究,领悟情感

  苦难的生活是作者心中抹不去的记忆,而牛汉作者崇敬和赞美的是来自人间的温暖和友情,还有那童年生活中的苦中求乐。这里是让学生体会苦难生活中总会有使人感动的亮点,激发学生认识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因此,在此环节中,我引导学生进一步研读文本,在感受苦难的基础上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三、拓展延伸,思考人生

  认识生活,感悟生活的辛酸和甘甜,使学生体会生活的苦难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及生命乐趣,珍惜今天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

  本节课我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利用课堂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精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9

  教材分析:

  1、牛汉写童年生活的文章。

  2、八下第一单元(“人生历程”)第三课。

  3、略读课文。

  4、语句浅显,生活气息浓,有一定趣味性。

  5、七下课本中有牛汉的《华南虎》。

  教学目标:

  1、练习阅读。

  2、开拓思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设想:

  1、板块教学。

  2、学生发言为主。

  3、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交流

  学生谈自己“第一本书”、“难忘的书”。

  二、述内容

  牛汉的“第一本书”有什么特色?

  三、明主旨

  提示:

  关注结尾句——“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明确:

  通过写作者拥有的第一本书和这本书所承载的感人故事,揭示了那个朝代生活的艰辛和人间的温情。

  四、品情感

  归纳:

  文中围绕着“第一本书”主要表现了三种情感:1、父子之情;2、同学、朋友之情;3、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

  思考:你对哪种情感最有感触?为什么?

  交流:课堂畅所欲言。

  五、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导学》相应题目。

  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抓特点一本的书。

  探内涵艰辛温情

  品情感父子同学人狗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10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牛汉的资料,一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

  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请学生说说,并谈谈阅读感受)不少同学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但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看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了怎样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2、默读课文,感知内容,复述课文:

  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B、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

  三、研读与赏析

  深深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且是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述,以饱含热泪的笔触向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面,以及由书引发的父子之情、同学朋友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些深刻的内容,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叹着气?我的父亲是怎样的父亲?

  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4、作者的第一本书为什么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四、拓展延伸

  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人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想象一下,然后揣摩人物的心理,对一段话。

  五、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课文所提供的资料,发挥你的想象,虚构一个二黄毛的故事。

  【课后记】

  本文饱含真情,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能够给学生极大的人生启示。


牛汉《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菁选3篇)(扩展5)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学设计5篇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自学掌握并积累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2.通过合作学习来感悟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父子情、同学情、童年的乐趣,以及在苦难的生存条件下苦苦挣扎的生命历程。

  3.品味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合作探究感悟文本的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背景资料了解当时苦难的生存条件,进一步深刻感悟主题。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你读的第一本书吗?也许是图文并茂的画册,也许是引人入胜的故事书,但是我们很多人都把它遗忘了,而诗人牛汉的第一本书却深植在他童年记忆的沃土,它是一盏灯,点亮了它的心房,照亮了他的人生。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第一本书,去感受他所承载的苦难与温情。

  二 预习交流 ,了解学情(指名汇报成果并质疑问难)

  三 合作探究 ,释疑解难

  (一)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1.大家预习很认真,也提出了很多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我们大家的疑难,好不好?

  2.大屏幕展示问题:可是这本书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面,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这句话怎么理解?

  (二)重点研析,理解内容

  1.提问: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为什么?(难以忘怀、父与子、难以笑起来)

  这里提出了卜劳恩的《父与子》,这是怎样的一部作品?

  (漫画画了父亲与儿子的一些事,表现了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

  2.这篇课文也写了父子之间的一些事,主要是写父亲对“我”的爱,现在我们抓住这句话来学习这篇课文。

  出示问题:

  ①课文写了哪些难以忘怀的事?

  ②哪些地方体现了父亲对我的爱?

  ③为什么“很难笑起来”?

  3.学生朗读课文,分组讨论探究

  4.汇报总结

  ①难以忘怀的事都和“第一本书”有关系,回忆了“我”和父亲,我的老师,我和同学之间的一些难忘的事情。

  父亲:藏书、问书、考书、补书、携子读书

  我 同学:裁书、要书、送书

  老师:带狗读书

  ②哪些地方写出父亲对“我”的爱?你喜欢这样的父亲吗?爱孩子、重视孩子、理解孩子,为了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③这些事情哪些让你感动?哪件你觉得最有趣?

  ④《我的第一本书》中有浓浓的父爱,有纯真友情,还有带狗读书这样有趣的事,但牛汉为什么说“读了它却笑不起来?”*当时的农村状况是怎样的?

  a指名回答(元贞辍学 一生贫困)

  (学校条件不好,“我”随父亲去崔家庄小学读书)

  b材料助读 大屏幕展示:鲁迅《故乡》背景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背景

  c提问: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的状况是怎样的?

  ⑤总结:当时的*农村是贫穷的、落后的、人民生活困苦,许多人挣扎在生存的底线,像乔元贞那样的孩子,比比皆是,数不胜数,他们连基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何谈读书学习呢?所以作者回忆起“第一本书”的童年生活,很难笑起来。

  (三)深入理解,把握主旨

  大屏幕展示: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2、齐读问题。

  3、讨论交流。

  4、汇报总结

  四、总结提问,收束全文

  1.学习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悟?还有什么问题?

  2.牛汉难忘他的第一本书,不仅是那本书里蕴含着浓浓的父爱,纯洁的友情,上书房的乐趣,还有那童年时解读不了的生活的苦难与辛酸,正是这五味杂陈的情愫成为激励他成长奋进的沃土,让他茁壮成一棵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同学们,请珍惜生活给予我们的点点滴滴,苦辣酸甜,那将是我们成长的不竭动力,会造就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

  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父爱情深 读书乐趣

  纯真友谊 生活艰辛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酷(kù)似,掺(chān),脊(jī)背,枉(wǎng)。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二、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四、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五、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七、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八、布置作业

  1、研讨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3、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4、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程序及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提及诗人牛汉,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笔下的那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形象。(教师引领学生诵出: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板书文题、作者)

  二、学生回忆诗人牛汉的创作经历教师视情况进行补充、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默渎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积累词语。

  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幽默凄惨翻来覆去温厚

  2、学生再读课文,揣摩、理解课文内容。

  思考: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二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学生跳读课文3至8语段,简要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教师提示注意其中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的真挚情意。

  3、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研讨:

  (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学生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

  (1)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如果说课文主体部分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四、研读探究

  (1)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请学生感情阅读全文,思考: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掏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2、教师导学:阅读本文,我们不仅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具体深入地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小组交流,并推举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归结。

  3、学生自由诵读全文,研讨: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奉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所大学。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那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亮色总是会有的,而且是扩展着的。这难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吗?

  六、布置作业

  离别、送别在文学描写上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描写离愁、别绪的名篇佳作无以计数,请你写出三个写离别、送别的诗句

  课后反思:《我的第一本书》。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文章似是信笔写来,实际上每一个片段都耐人咀嚼。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这篇文章更容易引起共鸣;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可能觉得离自己生活相距甚远,但是可以通过文中所描写的情境,展开想象,去感悟那个时代的生活境况。总之,在教学中,要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使学生读有所感,学有所悟,进而思考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深刻影响──既可以构成对人生的戕害,也可以增添人生的厚度。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复述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

  2、理解“第一本书”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作者的情感。

  3、品味语句,赏析课文语言。

  4、调动自己的人生体验,获得人生启迪。

  【教学重点、难点】

  1、用自己的话复述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

  2、理解“第一本书”中包含的感情。

  3、品味语句,理解句子的内涵。

  【学法指导】

  1、读:

  自读法(圈、点、勾、划)

  2、思:

  质疑(提问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那你们还记得自己接触的第一本书吗?(请几个学生简单介绍)同学们的第一本书内容丰富,蕴涵着无限的趣味,那么诗人牛汉的第一本书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诗人一起走进那段往事。

  二、简介作者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自渎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⑴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⑵了解故事情节。

  2、正确朗读下列字词:

  鬃()磨磨蹭蹭()

  脊背()掺和()枉()读

  3、复述课文:

  围绕着“第一本书”发生了不少感人的故事,试用自己的话复述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

  要求:复述时讲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情节。

  四、研读课文

  1、思考:

  作者回忆的仅仅是“一本书吗?“一本书”可以蕴含许多感情,请阅读相关语段,用“从──中,我感受到──”的句式,说说你从文中品读到了哪些情感?

  2、质疑:

  赏析了课文内容后,你对书中的语言、语句还有什么疑惑吗?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同桌间探讨解决.无法解决的请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

  五、拓展延伸

  学了本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了解了第一本书的故事吗?

  六、课文小结

  由学生小结本堂课的学习收获(可从基本知识积累、情感启迪、学习方法等方面小结)。

  七、课后作业(任选一题)

  1、当“我”把补好的课本再次送到乔元贞的手里时,乔元贞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想像乔元贞的神情、语言,写一段话描写当时的情景。

  2、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与父亲外还有乔元贞、“弄不成”、二黄毛,三人虽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任选一人,在课文提供的材料基础上,发挥想像,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含义。

  2、体会蕴涵在文中的父子、同学之情。

  3、领会知识对于一个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一、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幽默:言谈、举动有趣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指隐藏的或还没有被认识的内容或道理等。

  翻来覆去:来回翻动身体;一次又一次。

  二、熟读课文,回答

  1、文*写到了哪几个人物?

  2、文中提到的人物中,年幼一代的命运到后来分别是怎样的?

  〖课堂学习〗

  一、导入新课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二、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复述故事情节

  三、再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书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已人到中年,他是带着怎样的一种感情来回忆有关“第一本书”的故事的?

  四、品读课文第一节和最后一节,体会有关句子的含义

  五、你认为文中的哪个情节最为感人?请找出来,并思考:为什么

  六、文中写到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还特意补述了乔元贞一生的“出息”

  “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是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从中你悟出了什么?

  【课后延伸】

  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的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任选一个,在课文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牛汉《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菁选3篇)(扩展6)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3篇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1

  1、学习目标:

  ⑴ 速读并复述课文,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⑵ 分析本文的重点语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重点的语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3、教育目标:

  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环境,努力学习,用心感悟生活中深蕴的人间真情。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

  投影仪。

  【课文感知】

  本文充满了作者来自对于苦难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独特的感受,作者不仅要表现得是作者关于童年生活中关于第一本书的感人故事,而是与书有关的或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那浓浓的真挚的情感,是上个世纪二三年代遥远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那份独特的感受。

  【课前二分钟】

  简介《死魂灵》。(体会果戈理独特的幽默风格,感受讽刺文学的魅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由《我的第一本书》的悬念导入,作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看完题目,我们会想到些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文章的题目)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

  设疑:作者为什么要饱含深情的描绘自己求学来用过的第一本书?作者创作的目的在于什么?

  识记重点字词:

  幽默 凄惨 奥秘 翻来覆去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二、复述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组织同学复述这“第一本书”的故事,探讨下面的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3、情感丰沛是本文的主要的特色,本文除了赞美了父子之间的深情,还赞美了哪些人间真情?请加以概括,并进行简要的分析。父子情、师生情、同学情、生活趣味。

  三、揣摩与感悟

  1、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2、朗读文中描写父亲为“我”抄写、装订课本的段落(3~8自然段)。

  问题探究:

  1、父亲看见我的课本,为什么会显得那样的愁苦?

  2、父亲听见“我”的解释,为什么只是“深深叹着气”,而且说“元贞比你有出息”?

  四、拓展与延伸

  1、阅读训练:

  ⑴ 选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你用简明的话语加以概括。

  ⑵ 请你猜一猜,父亲为什么没有揍我?其中蕴含着父亲的什么感情?

  ⑶ 文中的“居然”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⑷ 请你想象一下,“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个人可能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用“我”的口吻写一段话,表现出我当时的感受。

  ⑸ 选文中最后写道“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还值得我们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为什么说“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2、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请你在课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故事》) 。

  五、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将课堂拓展口头练习整理一下,写成短文。

  【课后记】

  本文重在调动学生的情感储备,由于年代相隔比较的久远,学生对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我注重从第二自然段的分析使学生能够整体的感知文章的创作背景,在与学生合作探究本文的思想感情的过程中,我注重从本文的情感特色入手,注意用情感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掌握幽默、马鬃、磨蹭、凄惨、翻来覆去、挎等几个生字词。

  2.通过重点语句结合文章内容的研读方法,理解“第一本书”的深层含义。

  3.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真情,理解人生苦难的经历并重视铺垫人生发展的基础。

  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诗人牛汉写的散文《我的第一本书》,大家猜猜当代著名诗人牛汉所

  钟爱的第一本书,会是什么书?会是什么样子的呢?答案可能会出你意料的,那——只是一本普通的小学国语课本。这么普通的一本书到底有何力量,能让作者历经60年之后仍牵挂在心呢?请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

  2.整体感知课文

  ①默读课文,请一学生快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②跟这本书有关的有哪些人?课文写了哪些事呢?

  (人物有:“我”、父亲、乔元贞、“弄不成”等。父亲和我送书给乔元贞,父亲带我到崔家庄念书,我带狗去上学以及交待乔元贞和二黄毛的命运。其中我和父亲之间的故事是文章的主体。)

  ③围绕“书为什么让作者牵挂”的思考问题。

  (书的内容很普通,但它的经历可不一般,它见证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艰苦岁月,还凝聚了父子之间、少年朋友之间以及乡邻之间浓浓的情谊。所以说难忘的并不是书本身,而是跟这本书有密切关系的人和事。)

  3.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①研读第一段中的:“可是这一本却是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布劳恩《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先介绍布劳恩作品,然后让学生欣赏布劳恩系列漫画《父与子》。漫画中一个慈父、一个稚子,他们之间不断地发生着各种使人忍俊不禁的小故事,善良和爱是其中永远不变的主题。)请学生朗读2-10段(父子之间的故事描述),围绕着书写了哪些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

  (让学生合作讨论,概括出文中的故事情节,并从“文眼”入手层层深入的探究课文。

  (A.事情可概括为:查书——分书——补书送书——转学。)

  (B.父亲和“我”都善良、富有同情心并且非常重情重义,父子之间相互信任、理解,彼此尊重关爱,这些多像漫画中的那对父子。至于很难笑起来是因为那一段岁月多么艰苦啊,一本课本要撕成两半,两个聪明好学的小朋友一学期只对着半本书读,一个学期后,聪明的乔元贞因贫困而退学。)

  ②你喜欢文中的父亲吗?思考一下他会给孩子怎样的影响?

  (文中的父亲没有摆出父亲的威严,也没有说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他关心孩子但给孩子独立的生活空间,他期望孩子有出息但并不急迫,他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珍视孩子们在贫困中互相帮助的友情。父亲给的影响是巨大的,父亲是“我”生活的引路人:不仅把“我”带进新的读书生活中去,避免了被贫困淹没的命运,又给“我”以品德的良好影响,为“我”的人生发展铺了坚实的基石。)

  ③纵观全文,除了父亲,还有哪些人和事给过“我”有益的帮助和启发?

  (贫穷的生活给“我”以磨练,也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乔元贞的失学使“我”更加珍惜学习机会;而父亲和“弄不成”等父辈看重的村邻之间的友好情谊的作风使“我”成为一个重情重义的人。这些都对我的人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④品读文中两句话,理解它们的深刻含义:“还应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通过前面的探讨,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和“人不能忘本”,不是因为书的内容,而是为了它的经历,言之有理即可。还应该引导学生理解“我的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事,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谊,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

  4,拓展与延伸

  文中有一句话“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恐怕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因为人生起点上的这个区别,乔元贞的人生与我截然不同,如果现在去采访他,他会深有感慨呢?请假设你就是乔元贞,写一段回顾人生时心里话。

  5,全文总结,布置作业

  少年的时光虽然不长,可却像绚丽的鲜花,开放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足以使人馨香一辈子,所以请同学们好好珍惜自己的生活。

  作业设计:

  ①抄写生字词。

  ②作者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③作者回忆了少年时的经历,承欢于父母膝下的日子和人生起步的经历,是每个人的美好记忆,作者趣味盎然的记叙和深刻的思考,给了我们许多的教益。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课文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3.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4.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程序及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提及诗人牛汉,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笔下的那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形象。(教师引领学生诵出: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板书文题、作者)

  二、学生回忆诗人牛汉的创作经历教师视情况进行补充.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默渎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积累词语。

  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幽默凄惨翻来覆去温厚

  2.学生再读课文,揣摩、理解课文内容。

  思考: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二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学生跳读课文3至8语段,简要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教师提示注意其中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的真挚情意。

  3.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研讨:

  (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学生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

  (1)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如果说课文主体部分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四、研读探究

  (1)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请学生感情阅读全文,思考: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掏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2.教师导学:阅读本文,我们不仅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具体深入地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小组交流,并推举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归结。

  3.学生自由诵读全文,研讨: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奉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所大学。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那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亮色总是会有的,而且是扩展着的。这难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吗?

  六、布置作业

  离别、送别在文学描写上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描写离愁、别绪的名篇佳作无以计数,请你写出三个写离别、送别的诗句

  课后反思:《我的第一本书》。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文章似是信笔写来,实际上每一个片段都耐人咀嚼。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这篇文章更容易引起共鸣;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可能觉得离自己生活相距甚远,但是可以通过文中所描写的情境,展开想象,去感悟那个时代的生活境况。总之,在教学中,要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使学生读有所感,学有所悟,进而思考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深刻影响──既可以构成对人生的戕害,也可以增添人生的厚度。


牛汉《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菁选3篇)(扩展7)

——我的第一本书初三作文 (菁选3篇)

我的第一本书初三作文1

  现在的我已算是半成年了,童年的往事许多已忘怀,但却有一个难忘的经历永远地刻在了我的记忆中。小时候的我,懂事的很晚。学知识也非常的慢。尤其是还有一个极大的缺点——软弱怕事

  还记得那时在六岁的时候。那时的我,胆小怕事,总是受邻里小孩的欺负。妈妈总叹道:“你怎么这样胆小?”我总低头不语,默默地留下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的眼泪。小小的我虽不懂什么叫软弱,但我也有些许明白,受到别的小孩欺负大概就是软弱。

  直到那件事的发生,彻底改变了我的性格......

  那是一个温暖的下午时光,阳光普照大地,空气清新、美好。我手里拿着妈妈给我买的娃哈哈(那是小时候我最爱喝的饮料),静静地站在家门口等着妈妈出来。这时,一个*常总欺负我的女孩来到了我的面前,她一眼便瞥见了我手里的哇哈哈。似乎是感觉到她的注意。我像捧着数亿宝藏般地紧紧地将娃哈哈搂住。她开始对我连哄带骗,试图将我的娃哈哈抢走。但这却对我没有起到丝毫的作用。她大怒,将愤怒的手指在我的脸上直线掠过,一阵火辣的疼痛感充斥着我的脸庞。她竟挠破了我的脸!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抢走了我心爱的娃哈哈。消失在这无尽温暖的阳光里。但此时,这温暖的阳光却显得多么的嘲讽!就在此时,妈妈出来了,她一眼便看见离我眼睛不到一厘米的地方似乎想与瀑布赛跑般地速度流淌着我的血液,一切似乎都静得出奇,只有“啪嗒、啪嗒。”滴血的声音。妈妈发疯般地抱起我飞快的跑到了医院。眼睛似乎在那一刻就差一点变的失去功能了吧!听到医生那句“幸好没有伤及到眼睛”的话语。妈妈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但我的脸上却残留下了那一块心目的疤痕。小小的我心里一阵波涛汹涌似的起伏。那时的我也似乎有了些许爱美的心理。每看见脸上那块醒目的疤痕,心里就无比的悔恨。这件事过后,邻里的小孩子们似乎也对我收敛了很多,我慢慢学会如何勇敢,不做软弱的人。也在心里暗暗发誓“我要为自己负责”。因此,我便不再受欺负。

  现在的我,已十四岁。脸上的伤疤已经淡去,似乎可以用我大大的眼镜遮盖住,但不管怎样将它掩盖,都不可能掩盖住留在我心底的那一块伤疤。

  这,就是我人生的第一本书。让我永生难忘的第一本书。

我的第一本书初三作文2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书籍是指引人灵魂处事路上的灯塔,我的第一本书则影响着我以后的学习与态度。

  小时候的我是男孩子性格,喜欢和伙伴在院子里一起“疯”,早上玩跳皮筋,中午玩狼抓羊,下午玩捉迷藏,可谓是不亦乐乎啊!哪里还管的上什么学习,所以耳边总少不了母亲的唠叨声,总是批评我该学习的时候不够认真,不专心致志。

  二年级的暑假里,母亲经常和我同龄人的`家长在一起聊天,提及到了学习,母亲回来后又怒又悔,“真是时候让你安心学习了,绝不能再玩闹了,差别人太多了!”语气肯定坚决,我心里明白今后我不会再有好果子吃了。

  果然在后来的假期,母亲向亲戚借了一本三年级的语文书让我提前预习,对于我这样一个“顽劣”分子,自然是极不情愿,但面对强硬的母亲,后来也不能不屈从了。

  小时候的我,不大喜欢读书,即使是母亲讲的有趣的童话。现在要预习语文书,我自然更觉无趣。正因如此,母亲便亲自安排我学习计划,每天早晨与我一同学习,监督我,鼓励我……

  那个假期,一本语文书在妈妈的带领下,被我翻翻得变了形:书角变卷了,书页变松了,身形变“胖”了。现在打开这本书,封面的图案还是那般清晰:有几个男孩和女孩在草坪上静静地看着春天嫩绿的小草和抽了芽儿的枝条,在微风中摇摆,蓝天白云,昆虫飞舞,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打开书的第一页,端正整齐的字像印刷似的呈现在我眼前,在往后小心翼翼地翻几页,词语、句子都有做好的批注一目了然,我有些惊讶,因为对于那时的我来说能做笔记都算是难得了,我不甘心再往下也是同样的,内心便不由得敬佩,带着庄重的心情我和母亲才共同学习。

  母亲微笑的场景还浮现在眼前:

  “妈妈知道你喜欢玩耍,孩子也应有童年,但凡事要有度,不能没有底线的节制,”母亲意味深长缓缓地给我说。

  “嗯,我知道了。”我点点头便没在说什么,只是记得那个假期与往常相比过得格外“充实”,许是因为有母亲更多的陪伴!

  那年假期那本不起眼的语文书或多或少带给我了些学习,人生上的影响。那时使我态度转变思想被影响的第一本书,更是我人生的第一本书——是妈妈帮我一起打开的!

我的第一本书初三作文3

  在我们身边中有许多书,请问你还记得你的第一本书吗?也许,这篇文章能带你回到当时的情境……

  文中的“我”有很多很多书,但却每一本属于自己的第一本书。每一本书有每一本书存在的价值,而文中“我”的父亲会把他从书中得到的启示化作自己的经验讲诉给我听,让我明白书的意义。

  《我的第一本书》顾名思义是第一本属于自己的书,也许,在某些人眼里他的第一本书没有任何意义。但我第一本书对我的意义是代表一个长辈的教导……

  记得那年生日,父母跟哥哥们都在一旁忙碌准备我的生日,而我在一旁偷吃着蛋糕,忽然,一双手触碰我的肩膀,我回过头发现,原来是住在我们家隔壁的黄奶奶。黄奶奶笑着对我说:“被我发现咯”我尴尬的笑了几声。

  黄奶奶她待人友好,邻居们都很喜欢她,只可惜她的儿女都因为工作而对她不理不睬,只知道给她一定的生活费,对她的生活一点都不关心,甚至连她摔跤受伤也没来慰问一句。妈妈得知她的经历后,就常常对我们说,要经常陪隔壁的奶奶讲讲话。因此我只要一有空就跑去她们家玩,相处久了自然就变得很熟,所以我的生日当然不能缺少她的存在。

  大家都在热热闹闹的讨论以前的种种,而黄奶奶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我们家的一切一切。妈妈察觉她有点不对劲就对我使眼色让我过去陪她,我笑着看着她,她看了看我便在身旁拿出一本书。放在我手上,我拿着那厚厚的书问:“这是什么东西啊?”她微笑着说:“这是我们的秘密,希望你能好好珍惜它”那本书,我从未看过,只是一次大扫除当中无意发现它的存在,我翻了2页,就有N个字我看不懂。我想去问黄奶奶这本书大概讲的是什么,但却得知奶奶早在1个月前因病去世,我们家从此也没有人再提“黄奶奶”这个人。

  5年后,我再次翻开那本书。我终于知道这是什么书了,原来这是高尔基的——《母亲》,我一页接一页看,直到看到最后一页,我依稀还能看见奶奶当年给我留下的“秘密”。

  不要在乎金钱的多少。而要在乎你付出了多少关心。请好好的孝顺你的父母。因为他们是最关心你的人。 ——我们的秘密

  因为它的这句话,让我重新理解生命的意义。


牛汉《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菁选3篇)(扩展8)

——我的第一本书说课稿 (菁选2篇)

我的第一本书说课稿1

  一、说教材内容及教材处理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三课,学生在上了《藤野先生》、《我的母亲》后学习这篇课文,因此,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在前两篇课文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以致用,自己学习。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能力目标:

  1、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2、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3、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品评重点语句,渗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二、学生情况分析及对策

  班级学生数较多,学生语文基础差异较大。从上学期的成绩来看,语文成绩有所提高。优秀率和*均分比开学的几次练习进步较大。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小,主要表现为班级中有一半以上的男生有厌学情绪,学习不够踏实,成绩时好时坏,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自觉性不强,一定要老师再三督促才能有所改观。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设计问题的明确性,让学生的自己更有针对性。

  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

  先导入新课,检查预习;其次,复述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再探究局部,体味苦乐;然后;拓展、延伸;最后布置作业。

  三、说教法

  本文比较通俗易懂,涉及的人和事容易理解。教学需要1个课时。作为教师我就从总体上把握课文,教学中突出重点、难点。在这篇文章中,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是重点。我就在课堂上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讨论,从而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说学法

  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对课文的解读,引导学生感受文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学生自读,圈点批注。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二)、检查预习:

  1、简介作者: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2、识记重点字词:(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先让学生上讲台写一些生字、新词及解释,再展示老师收集的生字、新词。

  幽默(yōu mò):有趣或可笑而意义深长。

  凄惨(qī cǎn):凄凉悲愤。

  奥秘(ào mì):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fān fù):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温厚(wēn hòu):温和宽厚。

  (三)、复述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在布置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指名学生复述这“第一本书”的故事并探讨下面的问题:

  1、文章题目“我的第一本书”有哪几层意思?(我的童年生活

  我的第一本课本)“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艰辛,人间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结合课文,发挥想象,分别用一两个词概括“书”中人物形象。

  祖母:风趣、诙谐

  父亲:温厚、善良

  乔之贞:好学、本份

  老师:厚道、糊涂

  二黄毛:性耿、木讷

  3、这些人物的出现,为“书”中的生活增添了什么色彩?

  明确:祖母的出现使贫瘠的生活透出点喜色,父亲的出现使暗淡的生活散发出暖色,老师的出现使枯燥的生活显得轻松,乔元贞的出现使艰辛的生活更为沉重,二黄毛的出现使板滞的生活富于变化。

  (四)、探究局部,体味苦乐

  学生自读,圈点批注。

  A、找出“书”中的苦与乐

  苦:生活的贫困,学习条件的恶劣,小伙伴的辍学

  乐:祖母的幽默,父亲的仁慈,老师的宽厚,大狗、小狗的陪伴对大自然的感应

  B、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这种苦乐掺半的生活?(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漠的大自然中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C、论题:这种苦乐交织的生活让作者发现和感悟了什么,让学生说出“人不能忘本的”这句话?

  概括: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这里的“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就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了。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了。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从文章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作者是怀着沉重的心情,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感情复杂,心情沉重,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五)、拓展与延伸:

  1、请你想象一下,“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个人可能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用“我”的口吻写一段话,表现出我当时的感受。

  2、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请你在课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故事》)

  (六)、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将课堂拓展口头练习整理一下,写成短文。

我的第一本书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我的第一本书》是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六篇课文均是名家之作。它们或追忆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示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人文内涵深厚丰富,艺术表达各有特色。《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他的“第一本书”折射出20世纪初*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学习了这篇课文,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活的底蕴,感悟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由于本课所写的内容离今天的学生生活比较遥远,因此我尽量介绍一些关于20世纪初*农村的的苦难生活,课前也让学生到图书馆、上网或访问老人等形式查找那个时代的情况,以加深对本课所展示的生活景况的理解,借以去想象那个时代人们的学习生活,进而品味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另外,本课浅显易懂而又耐人寻味,因此学生读起来比较有兴趣。

  三、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辞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因此我把知识与能力目标定为:体会文中词语的含义。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说: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述自己的意思。因此,我把过程与方法目标定为: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因此,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定为: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是初三语文阶段阅读的一个目标。因此,我把本课重点明确为理解语句含义,复述课文。

  联系二十世纪初的文化背景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到感悟,对今天的学生来说,由于不是亲身体验,难度要大点儿,因此,我把难点定为: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法和学法:

  由于本课语言浅显易懂,因此课前让学生自学,预习好课文,处理好字词问题。理解语句则采用合作探讨的方法,加上老师的适当点拨。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可是诗人牛汉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二)检查预习:

  走近作者: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蒙古族。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牛汉诗选》等。牛汉在'*'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写下了不少诗作。

  理解词语:

  幽默凄惨x秘翻来覆去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能很轻松的完成问题。

  (三)整体感知:

  1、用五分钟的时间朗读课文,然后复述课文主要情节,复述时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

  2、在朗读感知课文和听复述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a、“我的第一本书”仅仅只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做怎样的理解?

  b、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设置本题是希望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本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涵。

  (四)问题研讨:

  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就有疑问的句子或不懂或乡考察同学的句子提出来,请同学解答。

  设置本题是希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重点语句进行品评,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五)畅所欲言:

  读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难道仅仅是第一本书的故事吗?

  这是进一步考查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六)考考你:

  本题是就课文最基本的知识,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

  (七)拓展提高:

  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人选一个,在课文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五分钟后交流。

  设置本题是希望学生阅读课文有所感,有所悟,能调动、激活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并通过写作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八)布置作业:

  a、把课堂小作文整理好抄写在小作文本上。(必做题)

  b、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有一本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书名、作者、主要内容写下来,并且谈谈这本书对你的影响。(选做题)

  本题是进一步加强能力强的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九)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距很远,他们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表现出一定的难度,但同时在对于文章的感情的把握上,还是比较容易的。所以,在教学

  中,更应该注重适当在文章的写作背景上多介绍一些,并注重对学生感情的引导,以此为突破口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问题探究”和“畅所欲言”两个环节中,欣喜的感觉盈满心间。真的没想到,在我眼里一向缺乏自主阅读体验的学生,一旦给他们机会唤醒与文本主动对话的欲望,他们的表现是多么出色!当学生的问题一个个报出时,我看到了提问题同学的骄傲和尚未习惯于“发问”的那部分学生脸上的惊羡!当问题报完,请学生自主探寻问题答案时,大部分学生兴趣浓厚,发自内心地开始探究起来。那一刻,我在课堂中,仿佛听到了田间禾苗在阳光下生长的声音

  本课有两点收获:

  1、我体会到了认知心理学中所说的“任务分析”的重要。

  因为事先让学生写写读课文后的感受、听听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我才能了解学生真实的需要,并根据他们的需要来确定课堂设计方案。*时牵着学生上课,所有对学生的需要的揣摩只是老师从经验出发的判断,这种“一厢情愿”其实是一种武断的行为。

  2、要设法唤醒学生的阅读体验,让他们与文本产生对话。

  新课程标准中就指出我们的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存在用教师的解读来代替学生自我的解读这样的弊病。阅读教学中要改变的学生的学习方法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产生个性化的自我阅读体验,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现实中,缺乏自我体验的能力,抓住阅读权不放。这次尝试让我发觉,错的是我自己。

  但是,目前这些做法还只是个尝试,如果能带给学生一点阳光的话,也只是从指缝间流下的几缕而已。我期盼着能有一天完全放手,让自主学习的阳光直射无影!

上一篇:《丧钟为谁而鸣》读后感5篇 丧钟为谁而鸣人物介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教案推荐
  • 唯美精彩绚丽舞台的句子合集80句
  • 人生哲理都在这里95句摘录
  • 路的远方唯美句子汇总50条 诗和远
  • 不得不说的话摘抄62句细选 祥子说
  • 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陆青云林若岚全文免费阅读_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最新章节列表陆青云林若岚 第3章
  • 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全文免费阅读帝婿无双小说免费阅读_秦怀道秦琼最新章节列表秦怀道秦琼 第1章
  • 闪婚成宠海彤战胤全文免费阅读_闪婚成宠最新章节列表海彤战胤 第1章
  • 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小说全文免费阅读_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最新章节列表 第3章
  • 千亿总裁宠妻成狂全文免费阅读_海彤战胤千亿总裁宠妻成狂最新章节列表海彤战胤 第2章
  • 陆青云唐嫣陆青云唐嫣全本完整版免费阅读_ 陆青云唐嫣陆青云唐嫣全文章节目录陆青云唐嫣 第1章
  • 猜你喜欢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