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安徽春节作文 菁选5篇

更新时间:2023-03-20 来源:互联网 点击:

安徽春节作文1

  我最喜欢过春节。

  除夕,是春节中我最期待的节日。因为那天能吃到我最喜欢的食物“鸡蛋饺”、“糯米丸”、“豆腐丸”。这些是宁波吃不到的今年,我依然在老家安徽过年。

  除夕早上,我和奶奶一起上街卖食材和过年的一些小玩意儿,当然也有我最喜欢的“冰糖葫芦”,这在过年时最能吃出年味。中午,终于到了我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我和妈妈还有奶奶一下午都在厨房里“奋战”,你能听见从厨房里传来的切菜声和剁肉声。我帮妈妈准备材料,奶奶教我做丸子和饺子。

  “豆腐丸”是这样做的:奶奶拿来一块专门的布料,把很多豆腐放进布料里,然后扎起来,不让豆腐渣流出来。奶奶把包着豆腐的特大布料放进一个大盆里,然后用手使劲地揉捏。原本完好的方块豆腐瞬间“变身”成了豆腐泥,屋里充满了豆腐的清香。等豆腐被奶奶的“柔拳”捏得粉碎了,就可以搓丸子了。妈妈把我切好的辣椒和生姜放进豆腐泥里,一起搓成丸子。丸子很难搓成,每次我都搓不好。不过我不灰心,还有“鸡蛋饺”等着我制作呢。

  做“鸡蛋饺”虽然简单,但非常有乐趣。我先把鸡蛋小心翼翼地撒在锅里,等它变成一张薄薄的鸡蛋饼以后,就可以把肉馅抱起来了。等合起来的时候再用鸡蛋把它们黏上,这是防止肉馅露出来。可别以为这就包好了,还要用热水煮一会儿,因为如果肉馅没熟会吃拉肚子的。怎么样,你们没吃过吧?晚上吃年夜饭,到处都能听见鞭炮的声音,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啊!

  正月初一,新年新气象。我们家第一件大事就是在家门前放爆竹,邻居们的家门前也陆陆续续地响起了鞭炮声。第二件大事当然是去爷爷家拜年,还要说一句吉祥话。桌子上有糖果、饼干、花生糖。这些是必须的。客人来的时候,桌子上要放上家乡的茶水。

  早上要吃饺子。奶奶说:“有一个饺子里有一枚硬币,谁要是吃到了,他这一年就会有好运。”我和爸爸都想吃到那个“特别”的饺子。可是后来我和爸爸都吃撑着了,还没吃到。最后是爷爷吃到了那个“特别”的饺子,我们全家人哈哈大笑。

  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族。全国各地,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安徽是这样迎春节的,你们呢?

安徽春节作文2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最为盛大的节日,因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春节习俗。我们安徽地区的春节习俗大致如下:

  从腊月初八开始准备到正月十五结束,“春节”延续达一月之久。

  腊八早晨要喝“腊八粥”。这种粥一般用糯米、大米煮成,里面还要放上红枣、栗子、绿豆、花生仁等。有的人家全天吃粥,早餐甜粥,午餐咸粥,晚餐淡粥。寺庙的僧人都讲究吃“腊八粥”。

  常言道“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一般人家从这天开始就着手办年了。磨年面,杀猪宰羊,做新衣服,采购各种年货。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和扫除的日子。相传“老灶爷”是一家之主,他每年上天述职,“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官祭三,民祭四”,一般人家常在腊月二十四日祭祀,以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安”。

  在这一天还要“去尘秽,净庭户”。把大小家具抬到院子里刷洗干净,室内要扫屋顶,擦门窗,打扫得窗明几净,迎接春节的到来。

  祭灶后,家家都大忙起来。蒸馍,炸丸子,炸麻叶,炸馓子,做菜等,准备各种过年的东西,各家都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尽力操办。

  腊月三十日(小月是二十九日,如今年)是“除夕”。这一天全家团聚,除旧迎新,还要到坟地里祭祖。春联也在这一天贴。旧社会欠债的人家多,他们认为贴上春联,有了门神把门,讨债的人就不敢来。中午合家要吃团圆饭,晚上要“安神”,在神主和祖先牌位前面摆供,烧香、点蜡,表示敬意。晚辈要给长辈“辞岁”,长辈给孩子们压岁钱,天伦之乐融融。主妇此时都忙着包饺子,把包好的饺子放在锅拍上,人再少也要包上三拍子,意思是“连中三元”,也有包四拍子、五拍子的,意思是“四季如意”“五子登科”。

  除夕之夜,鞭炮齐鸣,此起彼伏,通宵达旦。人们睡得很晚,有的彻夜不眠,这叫“守岁”。

  正月初一最为隆重。人们天不亮就起床了,身着新衣,向神主、祖先牌位、长辈拜年。五更时分下扁食(饺子),也有深更半夜下的,同村人家有的争着早起,说是抢财。有些人家在某一个饺子中包上铜钱(或硬币),谁吃着这个带钱的饺子,谁就最“有福”。

  春节时,拜年最热闹。吃过扁食,“近门”的成年男子要集结一起去祖先坟地上坟。天亮后,晚辈要到长辈家拜年,有近亲关系的要下跪磕头,长辈拿花生、麻叶、糖等给晚辈吃。

  从初二起,就要去亲戚家拜年了。这种拜年十分讲究。要先到最亲的亲戚家去,如姥姥家、岳父家,然后再按亲疏情况一家一家地拜。拜者要带礼物,受拜者要设宴款待。拜年都要在上午,下午不兴拜年,对居丧人家也不拜年。有时受拜者还要根据情况进行象征性的“回拜年”,拜年一般在正月十五以前结束。

  正月初五叫“破五”,俗称“小年”。早餐也吃扁食,但这次吃的扁食必须当天包,这叫“捏破”,意思是破除不利之事。

  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也是灯节。在乡村,各家孩子都要打灯笼,说是“十五不亮灯,扬场没有风”。大人也要打灯笼照照自家的各处墙根,说是以后能防止蝎子、蜈蚣等蜇咬。这天晚上,各家都要放烟花,说是能“刺”去晦气。

  在春节期间,亳州地区还有一些“忌讳”,年前蒸馍、炸丸子时小孩不能在厨房里,以免乱说话;不过初五不能使剪刀等等。这些“忌讳”如今有的还存在,有的已无影无踪了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垒。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引《黄帝书》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荼、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南朝《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门神”。然而,真正史*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荼、郁垒,而是古代的一个叫做成庆的勇士。在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代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则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门联同样也是从桃符发展而来的。原来人们用桃木板画神荼、郁垒画像,挂在两扇门上。后来,画像又改成只写字的“门目”。但门目上两边各写两字,表达内容有限,人们觉得不过瘾,便又在大门两侧再挂上两块桃木板(后改用纸),写上了字数较多、能充分反映心愿的对子。据《宋史·蜀世家》载,蜀后主孟旭命学士为题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据说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对春联。明代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曾令各家贴对联,并将门联改名为春联,一律用红纸书写。传说有一次,朱元璋亲自到民间察看,只一户人家没贴春联。一问,原来这人家是阉猪的,不识字,于是亲自动笔为他写了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由于历代大力提倡,春联成为我国一种特殊的民间文艺形式,长盛不衰。

  *人的春联,一般都喜欢用吉庆的字眼,表达人们希望来年兴旺,生活幸福,消灾免难的愿望。春联最醒目的地方,是在自家的大门上,这是一家人的脸面,一定要选用吉祥的内容,符合本家实际情况的语言来表达对未来生活追求的良好愿望。一般农家人贴对联,都表达出希望来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全家安康。而经商人家,则希望财源茂盛,发财致富。那些农村中的教书人,则希望合家*安,子女能在学业上长进,并能才学并茂,在仕途上有前程。官宦人家,当然表现出不同凡俗,力求光宗耀祖、显赫于人和官运亨通的意愿。院子里,有些人家干脆用个“福”、“寿”、“禄”字贴在一进大门的照壁上,有时还专门把“福”字倒贴,读为福倒,音谐福到,以求吉祥。在猪、羊、鸡、鸭的窝、圈内,则要写上“猪羊满圈”,在牛圈、马圈,则贴“六畜兴旺”的春联。每到春节,家家户户换上新春联。红色的春联,本来就烘托了春节的喜庆气氛,再加上表达良好祝愿的内容,深含的寓意,更从深一层次挖掘了、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贴年画、窗花

  年画是我国民间绘画艺术,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是伴随着我国农历春节送旧迎新的活动而产生的。

  年画,起源于古时的门神画。北宋时期,随着木版雕刻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木板印刷的年画,称“纸面”。现存最早的木刻年画是宋版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画着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习称《四美图》,都是宋代民间流传的年画题材,此外,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的形象也常出现在年画上。到了明末清初,年画的题材越来越广泛,。出现了许多反映一般民众理想、心愿和生活情趣的年画,如“年年有余”、“迎春接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荣华富贵”,以及戏曲、故事、传说、风景、花卉的年画。当时出现了三大民间木刻年画: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和山东淮坊的“杨家埠”。传统的年画多为木刻水印,线条单纯,色彩鲜明,画面热烈。有着色、套色两种。

  我国各地年画形式多样,题材广泛,风格不一。其形式有中条、屏条、窗顶、灶画、直幡数十种。题材有民间传说、戏曲人物、山水花鸟等。在艺术风格上,天津的“杨柳青”年画以细巧、典雅而着称,山东淮坊的“杨家埠”和苏州的“桃花坞”年画以粗壮、朴实见长;北京西北一带的年画以粗犷,苍劲闻名;漳州、佛山、上海的年画以色彩缤纷、鲜明而别具风韵;四川绵竹、广西柳州等地的年画各有特点,独具风采。

  此外,许多地区的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购买者多为农民,相当的内容表现了农民生活,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花鸟鱼虫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吃年饭

  团年饭,顾名思义,是过年时一家人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能忘记。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表现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坐,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时天各一方,或者*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守岁

  除夕之夜,我国民间有守岁的习惯。人们通宵不寐,叙旧话新,以待天明。

  据晋周处《风土记》载: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曰‘馈岁’,酒食相邀,称曰‘别岁’,长幼豪饮,税颂完备。称曰‘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说:“(除夕)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守岁,既是对即将逝去的旧岁表示留恋,也是对即将来临的新年怀着希冀。人们在除夕晚上合家吃了团圆饭后,就点放爆竹,在喜庆的气氛中度过新旧交替的一天。人们相信,除夕晚上如果彻夜不眠,毫无倦意,就是预兆来年人的精力充沛。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放爆竹

  我国民间放爆竹庆春节的习俗古已有之,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古人焚竹发声,名曰“爆竹”。《通俗编排优》说:“古时爆竹,皆以其竹着火爆之,故唐代诗亦称爆等。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爆竹的原意为惊吓和驱逐恶鬼。《荆楚岁时记》中记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魈恶鬼。”到了宋代,随着火药的发明,开始出现了火药制作的爆竹。那时人们用纸造的筒子代替了竹子,并用麻茎把爆竹编成串,称为“编炮”,因声音清脆如鞭响,也叫“鞭炮”。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开封府除夕,“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此时的爆竹,不只是驱逐鬼魅了,已掺进了新的意义,即除旧迎新之意。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元旦》诗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生动地描绘了当时人们迎新去旧的喜悦轻松心情。

  拜年

  据明朝陆容《菽园杂记》记载,拜年习俗最早行于明朝京都。朝官往来,不管认识与否都要互拜,百姓则各拜亲友。清代时兴在春节时送“拜盒”,即将贺年帖放在精致美观的饰盒里送给亲友,以示庄重。如今“拜年”已成为一种传统习俗,至亲爱友同事,走家串户,登门拜年,互致问候。

  古时文人雅士则流行互送拜年钻。拜年钻就是如今的贺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变而成。据清代赵翼考证,西汉时没有纸,削竹木为刺,上书名姓,叫“名刺”。后来还用大红绒线在织锦上绣字为“名片”。东汉后用纸代木,叫做“名纸”。六朝时简称为“名”,唐代叫“门状”。宋代还别称“手刺”、“门刺”。明清时曾叫做“寸褚”、“红单”。

  舞龙 舞狮

  舞龙又名“耍龙灯”、“龙灯舞”,是流行于我国的一种民间舞蹈。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在中华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古人将龙、凤、麒麟、龟称为四灵,作为吉祥物而加以崇敬。早在汉代时便有了龙舞。山东沂南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就有戏龙舞龙的人物图象。在唐、宋时期的“社火”、“舞队”表演中,“耍龙灯”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

  “耍龙灯”的习俗,相沿流传,到现在已发展为一种形式完美、具有表演技巧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耍龙灯分为“单龙戏珠”与“双龙戏珠”两种表演形式。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耍九节龙身的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龙摆尾和蛇退皮等。耍十一、十三节龙的,主要表演蛟龙的动作,飞腾跳跃,气势夺人。

  舞狮也叫“耍狮子”、“狮子舞”,它与舞龙一样,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大约起源于南北朝(佛教兴起的时代)。随着佛教的流行,异域的狮子形象从塞外传入中原。唐代民间已有舞狮的游戏。舞狮有南北地域之分。北方舞狮的外形与真狮很相像,全身狮披覆盖,舞狮者(一般两人合舞一只大狮子)只露双脚,不见其人。北方舞狮除有雌、雄之分外,还有文狮、武狮、成狮、崽狮之分。南方舞狮主要流行在广东,狮子的造型、式样、颜色多与北方狮不同。舞狮者穿各种灯笼裤,上穿密纽扣的唐装灯笼袖衫或背心,可见舞狮者全身。舞狮要使出浑身解数。

  迎神接福

  正月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原来,年前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下界诸神都在这一天升天向玉皇大帝朝贺述职,报告一年来下界人间行为的善恶。正月初四这天,诸神再回到下界来继续监督人们,于是家家户户便在初四日迎接神的光临。迎神时,富裕人家要供上三牲——鸡、鱼、猪头,如果经济不允许,也可免去,但是一盘米、一盘红糖却少不了。因为奉上白米一盘,意谓新年五谷丰登;红糖一盘,暗含生活甜蜜。焚香上礼毕,便燃放爆竹,这时神灵便全部各就各位了。

  庙会

  庙会,俗称庙市,是*民间特有的一种民俗活动。庙会的地点一般都选在宗教寺庙内外,每逢寺庙开放的日子,善男信女们前去烧香礼拜,商贩们就在寺外搭摊设点,叫卖小吃和针头线脑一类的小商品,民间艺人也来庙会占地表演。人们进香祈福之余,顺便买上些日常家用的消费品,久而久之,这种庙会就形成了特殊的城乡集市。

  *各地方都有庙会,像上海的城隍庙庙会、南京的夫子庙庙会、成都的青羊宫庙会、北京的隆福寺庙会等,都是著名的大庙会。广东省的花市历来名声显赫,这种被广州人称为花街的花市,也是从庙会发展而来的。

安徽春节作文3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最为盛大的节日,因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春节习俗。我们安徽地区的春节习俗大致如下:

  从腊月初八开始准备到正月十五结束,“春节”延续达一月之久。

  腊八早晨要喝“腊八粥”。这种粥一般用糯米、大米煮成,里面还要放上红枣、栗子、绿豆、花生仁等。有的人家全天吃粥,早餐甜粥,午餐咸粥,晚餐淡粥。寺庙的僧人都讲究吃“腊八粥”。

  常言道“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一般人家从这天开始就着手办年了。磨年面,杀猪宰羊,做新衣服,采购各种年货。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和扫除的日子。相传“老灶爷”是一家之主,他每年上天述职,“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官祭三,民祭四”,一般人家常在腊月二十四日祭祀,以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安”。

  在这一天还要“去尘秽,净庭户”。把大小家具抬到院子里刷洗干净,室内要扫屋顶,擦门窗,打扫得窗明几净,迎接春节的到来。

  祭灶后,家家都大忙起来。蒸馍,炸丸子,炸麻叶,炸馓子,做菜等,准备各种过年的东西,各家都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尽力操办。

  腊月三十日(小月是二十九日,如今年)是“除夕”。这一天全家团聚,除旧迎新,还要到坟地里祭祖。春联也在这一天贴。旧社会欠债的人家多,他们认为贴上春联,有了门神把门,讨债的人就不敢来。中午合家要吃团圆饭,晚上要“安神”,在神主和祖先牌位前面摆供,烧香、点蜡,表示敬意。晚辈要给长辈“辞岁”,长辈给孩子们压岁钱,天伦之乐融融。主妇此时都忙着包饺子,把包好的饺子放在锅拍上,人再少也要包上三拍子,意思是“连中三元”,也有包四拍子、五拍子的,意思是“四季如意”“五子登科”。

  除夕之夜,鞭炮齐鸣,此起彼伏,通宵达旦。人们睡得很晚,有的彻夜不眠,这叫“守岁”。

  正月初一最为隆重。人们天不亮就起床了,身着新衣,向神主、祖先牌位、长辈拜年。五更时分下扁食(饺子),也有深更半夜下的,同村人家有的争着早起,说是抢财。有些人家在某一个饺子中包上铜钱(或硬币),谁吃着这个带钱的饺子,谁就最“有福”。

  春节时,拜年最热闹。吃过扁食,“近门”的成年男子要集结一起去祖先坟地上坟。天亮后,晚辈要到长辈家拜年,有近亲关系的要下跪磕头,长辈拿花生、麻叶、糖等给晚辈吃。

  从初二起,就要去亲戚家拜年了。这种拜年十分讲究。要先到最亲的亲戚家去,如姥姥家、岳父家,然后再按亲疏情况一家一家地拜。拜者要带礼物,受拜者要设宴款待。拜年都要在上午,下午不兴拜年,对居丧人家也不拜年。有时受拜者还要根据情况进行象征性的“回拜年”,拜年一般在正月十五以前结束。

  正月初五叫“破五”,俗称“小年”。早餐也吃扁食,但这次吃的扁食必须当天包,这叫“捏破”,意思是破除不利之事。

  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也是灯节。在乡村,各家孩子都要打灯笼,说是“十五不亮灯,扬场没有风”。大人也要打灯笼照照自家的各处墙根,说是以后能防止蝎子、蜈蚣等蜇咬。这天晚上,各家都要放烟花,说是能“刺”去晦气。

  在春节期间,亳州地区还有一些“忌讳”,年前蒸馍、炸丸子时小孩不能在厨房里,以免乱说话;不过初五不能使剪刀等等。这些“忌讳”如今有的还存在,有的已无影无踪了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垒。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引《黄帝书》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荼、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南朝《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门神”。然而,真正史*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荼、郁垒,而是古代的一个叫做成庆的勇士。在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代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则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门联同样也是从桃符发展而来的。原来人们用桃木板画神荼、郁垒画像,挂在两扇门上。后来,画像又改成只写字的“门目”。但门目上两边各写两字,表达内容有限,人们觉得不过瘾,便又在大门两侧再挂上两块桃木板(后改用纸),写上了字数较多、能充分反映心愿的对子。据《宋史·蜀世家》载,蜀后主孟旭命学士为题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据说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对春联。明代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曾令各家贴对联,并将门联改名为春联,一律用红纸书写。传说有一次,朱元璋亲自到民间察看,只一户人家没贴春联。一问,原来这人家是阉猪的,不识字,于是亲自动笔为他写了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由于历代大力提倡,春联成为我国一种特殊的民间文艺形式,长盛不衰。

  *人的春联,一般都喜欢用吉庆的字眼,表达人们希望来年兴旺,生活幸福,消灾免难的愿望。春联最醒目的地方,是在自家的大门上,这是一家人的脸面,一定要选用吉祥的内容,符合本家实际情况的语言来表达对未来生活追求的良好愿望。一般农家人贴对联,都表达出希望来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全家安康。而经商人家,则希望财源茂盛,发财致富。那些农村中的教书人,则希望合家*安,子女能在学业上长进,并能才学并茂,在仕途上有前程。官宦人家,当然表现出不同凡俗,力求光宗耀祖、显赫于人和官运亨通的意愿。院子里,有些人家干脆用个“福”、“寿”、“禄”字贴在一进大门的照壁上,有时还专门把“福”字倒贴,读为福倒,音谐福到,以求吉祥。在猪、羊、鸡、鸭的窝、圈内,则要写上“猪羊满圈”,在牛圈、马圈,则贴“六畜兴旺”的春联。每到春节,家家户户换上新春联。红色的春联,本来就烘托了春节的喜庆气氛,再加上表达良好祝愿的内容,深含的寓意,更从深一层次挖掘了、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贴年画、窗花

  年画是我国民间绘画艺术,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是伴随着我国农历春节送旧迎新的活动而产生的。

  年画,起源于古时的门神画。北宋时期,随着木版雕刻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木板印刷的年画,称“纸面”。现存最早的木刻年画是宋版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画着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习称《四美图》,都是宋代民间流传的年画题材,此外,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的形象也常出现在年画上。到了明末清初,年画的题材越来越广泛,。出现了许多反映一般民众理想、心愿和生活情趣的年画,如“年年有余”、“迎春接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荣华富贵”,以及戏曲、故事、传说、风景、花卉的年画。当时出现了三大民间木刻年画: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和山东淮坊的“杨家埠”。传统的年画多为木刻水印,线条单纯,色彩鲜明,画面热烈。有着色、套色两种。

  我国各地年画形式多样,题材广泛,风格不一。其形式有中条、屏条、窗顶、灶画、直幡数十种。题材有民间传说、戏曲人物、山水花鸟等。在艺术风格上,天津的“杨柳青”年画以细巧、典雅而着称,山东淮坊的“杨家埠”和苏州的“桃花坞”年画以粗壮、朴实见长;北京西北一带的年画以粗犷,苍劲闻名;漳州、佛山、上海的年画以色彩缤纷、鲜明而别具风韵;四川绵竹、广西柳州等地的年画各有特点,独具风采。

  此外,许多地区的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购买者多为农民,相当的内容表现了农民生活,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花鸟鱼虫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吃年饭

  团年饭,顾名思义,是过年时一家人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能忘记。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表现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坐,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时天各一方,或者*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守岁

  除夕之夜,我国民间有守岁的习惯。人们通宵不寐,叙旧话新,以待天明。

  据晋周处《风土记》载: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曰‘馈岁’,酒食相邀,称曰‘别岁’,长幼豪饮,税颂完备。称曰‘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说:“(除夕)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守岁,既是对即将逝去的旧岁表示留恋,也是对即将来临的新年怀着希冀。人们在除夕晚上合家吃了团圆饭后,就点放爆竹,在喜庆的气氛中度过新旧交替的一天。人们相信,除夕晚上如果彻夜不眠,毫无倦意,就是预兆来年人的精力充沛。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放爆竹

  我国民间放爆竹庆春节的习俗古已有之,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古人焚竹发声,名曰“爆竹”。《通俗编排优》说:“古时爆竹,皆以其竹着火爆之,故唐代诗亦称爆等。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爆竹的原意为惊吓和驱逐恶鬼。《荆楚岁时记》中记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魈恶鬼。”到了宋代,随着火药的发明,开始出现了火药制作的爆竹。那时人们用纸造的筒子代替了竹子,并用麻茎把爆竹编成串,称为“编炮”,因声音清脆如鞭响,也叫“鞭炮”。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开封府除夕,“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此时的爆竹,不只是驱逐鬼魅了,已掺进了新的意义,即除旧迎新之意。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元旦》诗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生动地描绘了当时人们迎新去旧的喜悦轻松心情。

  拜年

  据明朝陆容《菽园杂记》记载,拜年习俗最早行于明朝京都。朝官往来,不管认识与否都要互拜,百姓则各拜亲友。清代时兴在春节时送“拜盒”,即将贺年帖放在精致美观的饰盒里送给亲友,以示庄重。如今“拜年”已成为一种传统习俗,至亲爱友同事,走家串户,登门拜年,互致问候。

  古时文人雅士则流行互送拜年钻。拜年钻就是如今的贺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变而成。据清代赵翼考证,西汉时没有纸,削竹木为刺,上书名姓,叫“名刺”。后来还用大红绒线在织锦上绣字为“名片”。东汉后用纸代木,叫做“名纸”。六朝时简称为“名”,唐代叫“门状”。宋代还别称“手刺”、“门刺”。明清时曾叫做“寸褚”、“红单”。

  舞龙 舞狮

  舞龙又名“耍龙灯”、“龙灯舞”,是流行于我国的一种民间舞蹈。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在中华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古人将龙、凤、麒麟、龟称为四灵,作为吉祥物而加以崇敬。早在汉代时便有了龙舞。山东沂南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就有戏龙舞龙的人物图象。在唐、宋时期的“社火”、“舞队”表演中,“耍龙灯”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

  “耍龙灯”的习俗,相沿流传,到现在已发展为一种形式完美、具有表演技巧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耍龙灯分为“单龙戏珠”与“双龙戏珠”两种表演形式。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耍九节龙身的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龙摆尾和蛇退皮等。耍十一、十三节龙的,主要表演蛟龙的动作,飞腾跳跃,气势夺人。

  舞狮也叫“耍狮子”、“狮子舞”,它与舞龙一样,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大约起源于南北朝(佛教兴起的时代)。随着佛教的流行,异域的狮子形象从塞外传入中原。唐代民间已有舞狮的游戏。舞狮有南北地域之分。北方舞狮的'外形与真狮很相像,全身狮披覆盖,舞狮者(一般两人合舞一只大狮子)只露双脚,不见其人。北方舞狮除有雌、雄之分外,还有文狮、武狮、成狮、崽狮之分。南方舞狮主要流行在广东,狮子的造型、式样、颜色多与北方狮不同。舞狮者穿各种灯笼裤,上穿密纽扣的唐装灯笼袖衫或背心,可见舞狮者全身。舞狮要使出浑身解数。

  迎神接福

  正月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原来,年前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下界诸神都在这一天升天向玉皇大帝朝贺述职,报告一年来下界人间行为的善恶。正月初四这天,诸神再回到下界来继续监督人们,于是家家户户便在初四日迎接神的光临。迎神时,富裕人家要供上三牲——鸡、鱼、猪头,如果经济不允许,也可免去,但是一盘米、一盘红糖却少不了。因为奉上白米一盘,意谓新年五谷丰登;红糖一盘,暗含生活甜蜜。焚香上礼毕,便燃放爆竹,这时神灵便全部各就各位了。

  庙会

  庙会,俗称庙市,是*民间特有的一种民俗活动。庙会的地点一般都选在宗教寺庙内外,每逢寺庙开放的日子,善男信女们前去烧香礼拜,商贩们就在寺外搭摊设点,叫卖小吃和针头线脑一类的小商品,民间艺人也来庙会占地表演。人们进香祈福之余,顺便买上些日常家用的消费品,久而久之,这种庙会就形成了特殊的城乡集市。

  *各地方都有庙会,像上海的城隍庙庙会、南京的夫子庙庙会、成都的青羊宫庙会、北京的隆福寺庙会等,都是著名的大庙会。广东省的花市历来名声显赫,这种被广州人称为花街的花市,也是从庙会发展而来的。

安徽春节作文4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最为盛大的节日,因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春节习俗。我们安徽地区的春节习俗大致如下:

  从腊月初八开始准备到正月十五结束,“春节”延续达一月之久。

  腊八早晨要喝“腊八粥”。这种粥一般用糯米、大米煮成,里面还要放上红枣、栗子、绿豆、花生仁等。有的人家全天吃粥,早餐甜粥,午餐咸粥,晚餐淡粥。寺庙的僧人都讲究吃“腊八粥”。

  常言道“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一般人家从这天开始就着手办年了。磨年面,杀猪宰羊,做新衣服,采购各种年货。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和扫除的日子。相传“老灶爷”是一家之主,他每年上天述职,“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官祭三,民祭四”,一般人家常在腊月二十四日祭祀,以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安”。

  在这一天还要“去尘秽,净庭户”。把大小家具抬到院子里刷洗干净,室内要扫屋顶,擦门窗,打扫得窗明几净,迎接春节的到来。

  祭灶后,家家都大忙起来。蒸馍,炸丸子,炸麻叶,炸馓子,做菜等,准备各种过年的东西,各家都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尽力操办。

  腊月三十日(小月是二十九日,如今年)是“除夕”。这一天全家团聚,除旧迎新,还要到坟地里祭祖。春联也在这一天贴。旧社会欠债的人家多,他们认为贴上春联,有了门神把门,讨债的人就不敢来。中午合家要吃团圆饭,晚上要“安神”,在神主和祖先牌位前面摆供,烧香、点蜡,表示敬意。晚辈要给长辈“辞岁”,长辈给孩子们压岁钱,天伦之乐融融。主妇此时都忙着包饺子,把包好的饺子放在锅拍上,人再少也要包上三拍子,意思是“连中三元”,也有包四拍子、五拍子的,意思是“四季如意”“五子登科”。

  除夕之夜,鞭炮齐鸣,此起彼伏,通宵达旦。人们睡得很晚,有的彻夜不眠,这叫“守岁”。

  正月初一最为隆重。人们天不亮就起床了,身着新衣,向神主、祖先牌位、长辈拜年。五更时分下扁食(饺子),也有深更半夜下的,同村人家有的争着早起,说是抢财。有些人家在某一个饺子中包上铜钱(或硬币),谁吃着这个带钱的饺子,谁就最“有福”。

  春节时,拜年最热闹。吃过扁食,“近门”的成年男子要集结一起去祖先坟地上坟。天亮后,晚辈要到长辈家拜年,有近亲关系的要下跪磕头,长辈拿花生、麻叶、糖等给晚辈吃。

  从初二起,就要去亲戚家拜年了。这种拜年十分讲究。要先到最亲的亲戚家去,如姥姥家、岳父家,然后再按亲疏情况一家一家地拜。拜者要带礼物,受拜者要设宴款待。拜年都要在上午,下午不兴拜年,对居丧人家也不拜年。有时受拜者还要根据情况进行象征性的“回拜年”,拜年一般在正月十五以前结束。

  正月初五叫“破五”,俗称“小年”。早餐也吃扁食,但这次吃的扁食必须当天包,这叫“捏破”,意思是破除不利之事。

  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也是灯节。在乡村,各家孩子都要打灯笼,说是“十五不亮灯,扬场没有风”。大人也要打灯笼照照自家的各处墙根,说是以后能防止蝎子、蜈蚣等蜇咬。这天晚上,各家都要放烟花,说是能“刺”去晦气。

  在春节期间,亳州地区还有一些“忌讳”,年前蒸馍、炸丸子时小孩不能在厨房里,以免乱说话;不过初五不能使剪刀等等。这些“忌讳”如今有的还存在,有的已无影无踪了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垒。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引《黄帝书》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荼、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南朝《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门神”。然而,真正史*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荼、郁垒,而是古代的一个叫做成庆的勇士。在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代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则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门联同样也是从桃符发展而来的。原来人们用桃木板画神荼、郁垒画像,挂在两扇门上。后来,画像又改成只写字的“门目”。但门目上两边各写两字,表达内容有限,人们觉得不过瘾,便又在大门两侧再挂上两块桃木板(后改用纸),写上了字数较多、能充分反映心愿的对子。据《宋史·蜀世家》载,蜀后主孟旭命学士为题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据说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对春联。明代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曾令各家贴对联,并将门联改名为春联,一律用红纸书写。传说有一次,朱元璋亲自到民间察看,只一户人家没贴春联。一问,原来这人家是阉猪的,不识字,于是亲自动笔为他写了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由于历代大力提倡,春联成为我国一种特殊的民间文艺形式,长盛不衰。

  *人的春联,一般都喜欢用吉庆的字眼,表达人们希望来年兴旺,生活幸福,消灾免难的愿望。春联最醒目的地方,是在自家的大门上,这是一家人的脸面,一定要选用吉祥的内容,符合本家实际情况的语言来表达对未来生活追求的良好愿望。一般农家人贴对联,都表达出希望来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全家安康。而经商人家,则希望财源茂盛,发财致富。那些农村中的教书人,则希望合家*安,子女能在学业上长进,并能才学并茂,在仕途上有前程。官宦人家,当然表现出不同凡俗,力求光宗耀祖、显赫于人和官运亨通的意愿。院子里,有些人家干脆用个“福”、“寿”、“禄”字贴在一进大门的照壁上,有时还专门把“福”字倒贴,读为福倒,音谐福到,以求吉祥。在猪、羊、鸡、鸭的窝、圈内,则要写上“猪羊满圈”,在牛圈、马圈,则贴“六畜兴旺”的春联。每到春节,家家户户换上新春联。红色的春联,本来就烘托了春节的喜庆气氛,再加上表达良好祝愿的内容,深含的寓意,更从深一层次挖掘了、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贴年画、窗花

  年画是我国民间绘画艺术,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是伴随着我国农历春节送旧迎新的活动而产生的。

  年画,起源于古时的门神画。北宋时期,随着木版雕刻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木板印刷的年画,称“纸面”。现存最早的木刻年画是宋版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画着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习称《四美图》,都是宋代民间流传的年画题材,此外,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的形象也常出现在年画上。到了明末清初,年画的题材越来越广泛,。出现了许多反映一般民众理想、心愿和生活情趣的年画,如“年年有余”、“迎春接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荣华富贵”,以及戏曲、故事、传说、风景、花卉的年画。当时出现了三大民间木刻年画: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和山东淮坊的“杨家埠”。传统的年画多为木刻水印,线条单纯,色彩鲜明,画面热烈。有着色、套色两种。

  我国各地年画形式多样,题材广泛,风格不一。其形式有中条、屏条、窗顶、灶画、直幡数十种。题材有民间传说、戏曲人物、山水花鸟等。在艺术风格上,天津的“杨柳青”年画以细巧、典雅而着称,山东淮坊的“杨家埠”和苏州的“桃花坞”年画以粗壮、朴实见长;北京西北一带的年画以粗犷,苍劲闻名;漳州、佛山、上海的年画以色彩缤纷、鲜明而别具风韵;四川绵竹、广西柳州等地的年画各有特点,独具风采。

  此外,许多地区的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购买者多为农民,相当的内容表现了农民生活,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花鸟鱼虫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吃年饭

  团年饭,顾名思义,是过年时一家人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能忘记。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表现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坐,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时天各一方,或者*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守岁

  除夕之夜,我国民间有守岁的习惯。人们通宵不寐,叙旧话新,以待天明。

  据晋周处《风土记》载: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曰‘馈岁’,酒食相邀,称曰‘别岁’,长幼豪饮,税颂完备。称曰‘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说:“(除夕)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守岁,既是对即将逝去的旧岁表示留恋,也是对即将来临的新年怀着希冀。人们在除夕晚上合家吃了团圆饭后,就点放爆竹,在喜庆的气氛中度过新旧交替的一天。人们相信,除夕晚上如果彻夜不眠,毫无倦意,就是预兆来年人的精力充沛。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放爆竹

  我国民间放爆竹庆春节的习俗古已有之,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古人焚竹发声,名曰“爆竹”。《通俗编排优》说:“古时爆竹,皆以其竹着火爆之,故唐代诗亦称爆等。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爆竹的原意为惊吓和驱逐恶鬼。《荆楚岁时记》中记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魈恶鬼。”到了宋代,随着火药的发明,开始出现了火药制作的爆竹。那时人们用纸造的筒子代替了竹子,并用麻茎把爆竹编成串,称为“编炮”,因声音清脆如鞭响,也叫“鞭炮”。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开封府除夕,“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此时的爆竹,不只是驱逐鬼魅了,已掺进了新的意义,即除旧迎新之意。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元旦》诗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生动地描绘了当时人们迎新去旧的喜悦轻松心情。

  拜年

  据明朝陆容《菽园杂记》记载,拜年习俗最早行于明朝京都。朝官往来,不管认识与否都要互拜,百姓则各拜亲友。清代时兴在春节时送“拜盒”,即将贺年帖放在精致美观的饰盒里送给亲友,以示庄重。如今“拜年”已成为一种传统习俗,至亲爱友同事,走家串户,登门拜年,互致问候。

  古时文人雅士则流行互送拜年钻。拜年钻就是如今的贺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变而成。据清代赵翼考证,西汉时没有纸,削竹木为刺,上书名姓,叫“名刺”。后来还用大红绒线在织锦上绣字为“名片”。东汉后用纸代木,叫做“名纸”。六朝时简称为“名”,唐代叫“门状”。宋代还别称“手刺”、“门刺”。明清时曾叫做“寸褚”、“红单”。

  舞龙 舞狮

  舞龙又名“耍龙灯”、“龙灯舞”,是流行于我国的一种民间舞蹈。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在中华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古人将龙、凤、麒麟、龟称为四灵,作为吉祥物而加以崇敬。早在汉代时便有了龙舞。山东沂南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就有戏龙舞龙的人物图象。在唐、宋时期的“社火”、“舞队”表演中,“耍龙灯”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

  “耍龙灯”的习俗,相沿流传,到现在已发展为一种形式完美、具有表演技巧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耍龙灯分为“单龙戏珠”与“双龙戏珠”两种表演形式。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耍九节龙身的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龙摆尾和蛇退皮等。耍十一、十三节龙的,主要表演蛟龙的动作,飞腾跳跃,气势夺人。

  舞狮也叫“耍狮子”、“狮子舞”,它与舞龙一样,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大约起源于南北朝(佛教兴起的时代)。随着佛教的流行,异域的狮子形象从塞外传入中原。唐代民间已有舞狮的游戏。舞狮有南北地域之分。北方舞狮的外形与真狮很相像,全身狮披覆盖,舞狮者(一般两人合舞一只大狮子)只露双脚,不见其人。北方舞狮除有雌、雄之分外,还有文狮、武狮、成狮、崽狮之分。南方舞狮主要流行在广东,狮子的造型、式样、颜色多与北方狮不同。舞狮者穿各种灯笼裤,上穿密纽扣的唐装灯笼袖衫或背心,可见舞狮者全身。舞狮要使出浑身解数。

  迎神接福

  正月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原来,年前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下界诸神都在这一天升天向玉皇大帝朝贺述职,报告一年来下界人间行为的善恶。正月初四这天,诸神再回到下界来继续监督人们,于是家家户户便在初四日迎接神的光临。迎神时,富裕人家要供上三牲——鸡、鱼、猪头,如果经济不允许,也可免去,但是一盘米、一盘红糖却少不了。因为奉上白米一盘,意谓新年五谷丰登;红糖一盘,暗含生活甜蜜。焚香上礼毕,便燃放爆竹,这时神灵便全部各就各位了。

  庙会

  庙会,俗称庙市,是*民间特有的一种民俗活动。庙会的地点一般都选在宗教寺庙内外,每逢寺庙开放的日子,善男信女们前去烧香礼拜,商贩们就在寺外搭摊设点,叫卖小吃和针头线脑一类的小商品,民间艺人也来庙会占地表演。人们进香祈福之余,顺便买上些日常家用的消费品,久而久之,这种庙会就形成了特殊的城乡集市。

  *各地方都有庙会,像上海的城隍庙庙会、南京的夫子庙庙会、成都的青羊宫庙会、北京的隆福寺庙会等,都是著名的大庙会。广东省的花市历来名声显赫,这种被广州人称为花街的花市,也是从庙会发展而来的。

安徽春节作文5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地有各地的习惯,各地有各地的特色。我的祖籍是合肥。虽然祖籍是合肥。我却十分喜欢合肥。

  那里过春节有个习惯,一定要杀鸡、鸭、雨,以示庆贺,隆重。因此,除夕的.前几天,长辈们就要跑去市场买年货和供品了。与此同时,红包则是过年的大主角。大人们、老人们在除夕的晚上就要开始派红包了。没有了红包,孩子们就觉得春节过得不快乐。

  而对大人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贴对联、做年夜饭和拜年了。对联是最先贴的,许多“家和万事兴”联,“福星高照”还有“一帆风顺”之类的对联则是人们的首选。贴完对联后,做午饭。也是十分丰盛,鸡鸭鱼肉、青菜、汤,样样俱全。只有鱼,是没有人吃的,也正所谓“年年有余”嘛。不吃就是“有余”了。吃年饭前,是一定要放鞭炮的。然而,放鞭炮也是有讲究的,比如:“12点08分,12点18分、28分、58分”等等。只要尾数有“8、6、3”的分钟数,对于他们而言,便是放鞭炮的好时间。

  吃完饭后,休息一下,又忙碌开了。大人们又要开始“炸丸子”了。所谓“炸丸子”,是用糯米、肉、葱、盐和水等不下十种的配料浑制而成的。过年时一定不能没有它。首先要把肉剁成肉泥;再把糯米蒸好,和在一块儿;把葱、盐、蒜、姜、醋、老抽等各放一些,拌在一块儿,使糯米变得有粘性。就可以开始搓丸子了。搓好后,下油锅。但是,丸子一定要搓紧。合肥人都认为,“丸子搓得越紧,来年就会家庭越兴旺”,因此,家家户户都很重视。炸成的丸子又香又脆,又有嚼劲,十分可口。但是,丸子很难炸,因此,我们小孩子有时会自愿去为大人们打打下手,切切肉、拌拌葱什么的。

  丸子炸好了,便做其它菜。一晃眼,晚餐时间到了。又要下楼去放鞭炮,一家欢欢喜喜地谈天说地。一起吃年夜饭,,一起庆贺。大人们的红包压岁钱也派上用场了,孩子们欢天喜地的接过大人们的红包压岁钱,说上两句祝福话语,便放进口袋里了。

  这一天,除夕,我们还得守岁。孩子们一点睡意也没有,大人们高兴地交流谈心。一切都很热闹。凌晨12点的钟声敲响,新年来到的那一刻,家家户户不约而同地放起了鞭炮。烟花、笑声充满了整座城市。大人、小孩们一同欢呼,庆祝着新年的到来。

  第二天,春节。人们便去长辈家拜年,孩子们照样十分淘气。只是,窗外的雪不停地下,大地铺上了一层棉被。然而,这棉被,不是昨天的了,新一年的了。


安徽春节作文 (菁选5篇)扩展阅读


安徽春节作文 (菁选5篇)(扩展1)

——安徽的春节作文10篇

安徽的春节作文1

  *一年中最有名的节日,就要属于春节了!在我的老家——安徽,春节这个节日可特殊了!

  在腊月上旬,春节的活动就开始了。腊八那天,许多地方都有免费送腊八粥的活动。因此,那天人们通常都会早早地起床,在各个发放点前排好长长的队伍。

  出了腊八,接下来还有一个在安徽很特别的日子——腊月二十。因为这一天正好是抗日战争的*日,所以这一天就成了当地人为腊月二十三做准备的日子。

  很快,时间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人们又要开始为除夕忙碌地做准备。这一天又叫小年,在安徽,小年是必须要吃汤圆的,因为汤圆象征团团圆圆。安徽的汤圆个儿非常大,最最常见的汤圆馅儿是芝麻的。

  在安徽可没有除夕守岁的习惯。小孩子们都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但大人却不会让他们看到凌晨。因为大人们怕会看坏小孩子的眼睛,他们也更怕小孩子熬夜对身体有害,毕竟那儿都认为春节是孩子长身体最好的时候,所以当时钟的指针刚指向八点,小孩子们就会被赶去睡觉。

  过了除夕,就迎来了让孩子们最激动的事——游玩。大年初一通常是人最齐全的时刻,这一天小孩子们可以到处逛逛,并买点好吃的。

  年初一的安徽巢湖会有非常多的.人,而这也成为了孩子们都喜欢的景点之一。那里可以玩的项目可多了,有坐屋子船、湖钓、烧烤等。我们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愉快的年初一。

  在安徽可没有什么元宵节,所以通常初三过完,年就结束了。

安徽的春节作文2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除夕的晚饭可是最重要的。大家团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热热闹闹的品尝着美酒佳肴,其乐融融。年夜饭我们南方人喜欢吃汤圆,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而北方人喜欢吃饺子,预示着来年好运连连

  父亲为了开阔我的视野,多些了解外面的风土习俗,决定趁寒假带我去湖南的朋友家过春节。

  他的家住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里,据说以前是一些大泥砖砌的'房屋,现在映入我的眼幕中的是一排排崭新的现代式的新楼房;户户都有大屏幕电视机、电冰箱、摩托车、空调、有的还有小汽车……。在我的想像之中,山区都是穷山沟,不论是物质与文化都是贫穷落后的。当我目睹这一切的时候,彻底打破了我的想像,在这样交通不发达,却过的是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通过几天的交流我认识了附近的几个朋友,有时在爬山,有时去钓鱼。有一天,我们在湖里钓了一些小鲤鱼,便在山上一块空地烤鱼,突然一位叫胡小文的朋友大叫:“我爸爸回来了”另一个也说同一句话。我抬起头一看。一辆客运面包车载着返乡的人小心翼翼的行驶。朋友们冲下山帮忙拿行李。难道他们是倦鸟归巢?非也,他们是不辞劳苦,四面八方地赶回来家乡,为的是一家团圆,让家人一起过春节。

  今天是大年三十,今天可真忙,一早就得搞吃的,如:“糍粑、芝麻酥糖等等”,除夕当晚叔叔在大门之上挂了一个大红灯笼。晚上6点多钟时大家开始吃团圆饭了,今天还算挺丰盛的,有鱼肉、羊肉、鸡肉还有猪肉,大人们一边喝酒吃肉,一边聊天;而小孩子与女人则吃肉看电视。7点多了,晚饭也吃完了,大家一起看联春晚会,突然数十个烟花点燃了,数十个烟花在空中散开,刹时把整个天空照得像白天一样亮。不知不觉已是12点了,叔叔在大门外点起了一串鞭炮。今天是新年的第一天,照例早早地起床,当时虽以6点多了,但天空早以亮了,我下了楼,发现老奶奶已起床为我们煮早餐,老奶奶是我爸爸朋友的妈妈。7点了,我刚爬完山回来时,大家都醒了,早餐是一碗鸡蛋红枣糖水和薯面。8点时叔叔带我们去他的大鱼塘钓鱼玩乐。

  最后还有几天就上学了,我和爸爸也要离开了,离开时,他们一家人站在门口烧炮竹欢送我们。

安徽的春节作文3

  我最喜欢过春节。

  除夕,是春节中我最期待的节日。因为那天能吃到我最喜欢的食物“鸡蛋饺”、“糯米丸”、“豆腐丸”。这些是宁波吃不到的今年,我依然在老家安徽过年。

  除夕早上,我和奶奶一起上街卖食材和过年的一些小玩意儿,当然也有我最喜欢的“冰糖葫芦”,这在过年时最能吃出年味。中午,终于到了我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我和妈妈还有奶奶一下午都在厨房里“奋战”,你能听见从厨房里传来的切菜声和剁肉声。我帮妈妈准备材料,奶奶教我做丸子和饺子。

  “豆腐丸”是这样做的:奶奶拿来一块专门的布料,把很多豆腐放进布料里,然后扎起来,不让豆腐渣流出来。奶奶把包着豆腐的特大布料放进一个大盆里,然后用手使劲地揉捏。原本完好的方块豆腐瞬间“变身”成了豆腐泥,屋里充满了豆腐的清香。等豆腐被奶奶的“柔拳”捏得粉碎了,就可以搓丸子了。妈妈把我切好的辣椒和生姜放进豆腐泥里,一起搓成丸子。丸子很难搓成,每次我都搓不好。不过我不灰心,还有“鸡蛋饺”等着我制作呢。

  做“鸡蛋饺”虽然简单,但非常有乐趣。我先把鸡蛋小心翼翼地撒在锅里,等它变成一张薄薄的鸡蛋饼以后,就可以把肉馅抱起来了。等合起来的时候再用鸡蛋把它们黏上,这是防止肉馅露出来。可别以为这就包好了,还要用热水煮一会儿,因为如果肉馅没熟会吃拉肚子的。怎么样,你们没吃过吧?晚上吃年夜饭,到处都能听见鞭炮的声音,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啊!

  正月初一,新年新气象。我们家第一件大事就是在家门前放爆竹,邻居们的家门前也陆陆续续地响起了鞭炮声。第二件大事当然是去爷爷家拜年,还要说一句吉祥话。桌子上有糖果、饼干、花生糖。这些是必须的。客人来的时候,桌子上要放上家乡的茶水。

  早上要吃饺子。奶奶说:“有一个饺子里有一枚硬币,谁要是吃到了,他这一年就会有好运。”我和爸爸都想吃到那个“特别”的饺子。可是后来我和爸爸都吃撑着了,还没吃到。最后是爷爷吃到了那个“特别”的饺子,我们全家人哈哈大笑。

  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族。全国各地,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安徽是这样迎春节的,你们呢?

安徽的春节作文4

  从腊月初八这天起,过年的气氛就十分浓厚了。家家户户都开始置办年货,“香肠、咸肉、咸鸡……”都会提早买回来,清理后,用盐腌制,再放在通风处风干。每从一旁走过,那肉香扑鼻而来,诱惑你流下口水,不管有多馋,也要忍住。

  腊月二十三这天,是过小年。太阳刚落山,那爆竹声就接二连三地响起,一家接一家地放。过年喜庆的气氛也愈加浓厚。过年拉开了帷幕。

  腊月二十三后腊月二十四是“送神日”,也称“祭灶神”。传说灶神是天上派来住在每户人家的,年底会返天报告该家一年的善与恶,由天帝分别给予凶吉,因此大家为了让灶神说好话,就用丰盛的祭品贿赂他,黏住他的嘴,不让他打小报告。

  腊月二十三一过,一眨眼便到了最热闹的除夕。除夕这天,吃年夜饭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在我们肥西这边,一直以来都是中午吃年夜饭。很多家庭为了“抢早”,有的上午十一点不到,就开始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了。年夜饭当然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餐,其中最不可少的就是一条大鱼,但不可以吃完,以象征“年年有余”。除夕夜家家都得灯火通明,到晚上十二点后才能关上大门。而关上大门后就不能再开了,即使外面有人敲门也不行,一直到年初一早上,烧了香、燃了烛,再开门放炮。而且从大年三十晚上开始直到新年的第一天,堂屋(客厅)中点燃支红蜡烛,中间摆上贡品,如鸡、鱼、肉等。在这段时间中红蜡烛绝不许灭掉。

  除了点蜡烛,在除夕深夜大家都关上了大门时,有一些好事者将*时用黄土捏成的,外面裹上金纸,与真元宝大小形状一样的假元宝放到各家各户的大门槛上。年初一早上,主人们把门打开的一刹那,“元宝”骨碌碌地滚进来,该户主人见到“元宝”心花怒放,这正应了“开门大发财,元宝滚进来”的吉兆,他们将“元宝”恭敬地放到香案上,前来拜年的人都要说上几句吉祥话。但是这“元宝”也不是白送的,正月十五后,送“元宝”的人将挨家挨户地讨“吉利钱”。

  大年初一的早上,会有很多的孩子成群结伴地去家家拜年,说些吉利话,便会得到很多糖果,所以每家每户都要备好一些糖果。在这天不能扫地,连茶水也要倒入专备的盆中不泼出门,意思是不将财气扫或泼出去。这天一般不劳动,因此有了“赶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的说法。

  听了我的介绍,你们说,安徽这里的过年习俗是不是很有趣?

安徽的春节作文5

  我们期待已久的大年三十终于到来了,全家人欢天喜地办好年货,期待着即将到来的大年三十。

  一天晚上,我们早早的包好饺子。我的爸爸在一个饺子里还包了一枚一元的硬币,测试一下我们的运气。晚上八点,在开启的时刻,香喷喷的饺子问世了。我们一边吃着饺子,一边看着,在欢歌笑语中,我们吃的饱饱的。饺子们即将全军覆没,可是我们还是没有看到那个包有一元硬币的饺子,真扫兴。

  我的爸爸夹起了一个饺子,没在嘴里没嚼多久,就吃出来了那枚硬币,简直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饺子吃完了,联欢晚会也演完了。新年的钟声也敲响了。家家户户都带着鞭炮和烟花到楼下去放。鞭炮的声音使我捂住双耳;在放烟花的同时我抬头仰望那天上的烟花,他们是多么得美丽,多么的令人感叹啊!我看着这些飞向天空的烟花,心里快活了许多。

  过去的2021年是令人神往的,即将到来的2009年更是令人期待的。我们在欢歌笑语中欢天喜地度过了又一个大年三十。

安徽的春节作文6

  擦霉

  旧时,农历过年期间,安庆家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大人见面互说些“恭喜发财”,“长命百岁”之类的吉利话,真是喜气洋洋。但是,伢子(孩子)于不知不觉中说出一两句不吉利的话,则是很难避免的。为了不犯忌讳,一般家长于贴春联的同时,往往还在墙上贴上写有“姜太公在此,百无忌禁”,“童言无忌”等字的大红纸条。如发现伢子说漏了嘴,家长,兄妹或长辈,往往会半认真半开玩笑的,一手捉住说漏嘴的伢子,另一只手将匆忙中操起的鞋底或草把之类的物件,在伢子的嘴上象征性擦一两下,说:“伢子(或直呼乳名)屁股嘴!伢子屁股嘴!”擦的人并不怒气冲冲,而是笑逐眼开;被擦嘴的伢子,也是嬉皮笑脸,不当做是惩罚。只是擦过以后,就会注意不再瞎说了。这种习俗,叫“擦霉”或“揭霉”。

  春节灯会

  在黄梅戏传统剧目中,有《夫妻观灯》一出小戏,它集中而形象地描绘了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安庆灯会高潮时的盛况。

  旧时,安庆城每年从正月初三起,家家张灯结彩,处处百戏歌舞,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在这期间,每天午后不久,街上各家大门上陆陆续续上纱灯,方灯,圆灯,宫灯,皮影灯,走马灯等各种花灯。蜡烛一亮,走马灯内的奔马及人物转动不停;不同造型的花灯,如“桃园三结义”,“唐僧取经”,“王小六打豆腐”等争奇斗艳,盏盏灯光照人。各条大街路口,都扎起高大的牌楼灯,灯火辉煌。门灯,牌楼灯,交相辉映,仰观如灯山,俯视如灯海,场面十分壮观。上灯之前,许多人家喜气洋洋地忙着“接灯”(迎接龙灯,狮子灯等在自家门口和堂屋中起舞,家运红火之兆),鞭炮之声不绝于耳。人们都穿着节日盛装,女孩子们更是打扮的花枝招展,她们相约结伴而出,争看花灯。上灯时分锣鼓声响,手持各种灯的玩灯人队伍便出现在街上了。仪仗队后,龙灯昂头游来,左右翻滚;狮子灯,腾跳旋转,勇抢彩球;高跷,推车灯,摇花蓝,走马采茶,旱船等各色各样的灯队络绎不绝。灯舞到哪里,爆竹就投到哪里,人群也就涌向哪里,大有“东风夜放花千树”,“一夜鱼龙舞”的意境。

  开门鞭

  正月初一凌晨,家家户户都燃放爆竹,称为“开门鞭”,寓除旧迎新、开门大吉之意。放过开门鞭后,锅台、水井、猪圈等处,也一一燃放鞭炮(比开门鞭小),意在祈请主管这些物事的在天之神。

  拜年

  大人、小孩在正月初一这天一早就穿戴整齐,放开门鞭后,拜年活动开始,晚辈分别到长辈家拜年。聚族而居的则到公共堂屋进行集体拜年活动;妇女和大姑娘不须参加。长幼一一向祖宗(牌位)拜年(磕头)后,接着晚辈就分别向长辈作揖并祝贺几句吉利话,长辈照例要勉励晚辈几句好话;同辈则互相作揖,互说吉利话。然后,各归各家。一家在一起对元宝(就是吃茶叶蛋)。早餐一般都吃鸡汤面,这叫“常吃常有”。除了鸡汤面,安庆市民大多数都吃鸡汤泡炒米,鸡汤泡炒米也算得上是安庆独特的食品。

  正月初二到元宵节前,先后到长辈亲戚家拜年。初二,一般到岳家、舅家拜年。给长辈亲戚拜年要带礼物。礼物轻重,视血缘亲疏和家之有无而定。如岳家礼物,旧时一般为四色(样):糕、糖、桂圆、蜜枣。如今当然不限于这些了。但“四色”一般不变。这种礼品的送法在安庆的农村至今保存。

  上七日

  正月初七称作“上七日”,亦称“人日”———“人生节”。旧俗这一天的主要活动原则是,中青年男女都要称一称体重,看看一年来体重增加多少。称时,只能将秤砣往前赶,不能将秤砣往后移;往后移意味着体重减轻,要生病。有的地方。还于傍晚鸣鞭炮。以祝长寿。这种具有娱乐特色的春节习俗现已不多见了。

安徽的春节作文7

  春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是最热闹的一天,有放鞭炮、吃水饺、吃年糕、贴春联等等,这些都是一些传统的习俗。

  现在距离春节越来越近了,我们高兴的心情也随之而来,因为又有一个春节来了。

  大年三十那天,我们就开始了过年的旅程了。早晨一起床,爸爸妈妈去爷爷奶奶家帮助爷爷奶奶包水饺,而我呢,就要到爷爷奶奶家找弟弟一起去放鞭炮玩,我们只能放一些威力稍微小一点的鞭炮,因为放那种威力大的鞭炮,要不然我们就会发生危险。我们不能玩多了,只能玩一点。

  玩完鞭炮了,我打算这天就不写作业了,痛痛快快地玩。我和弟弟不光要玩鞭炮,还要帮着姑父贴春联,回到爷爷奶奶家后,我和弟弟就准备好了双面胶,准备把春联粘上,这样可以驱赶“年”这个怪物。

  中午很快就到了,我们一家人该吃水饺了,我们非常高兴,因为水饺有各种各样的`种类,想起来我就觉得很馋。中午饭过后,我和弟弟打算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休息一会儿,因为我们太累了。到了下午,我会和院子里的小伙伴们一起玩一阵,一直玩到晚上。

  晚上,我和姑父爸爸可能会到楼底下去放烟花,因为我们喜欢放烟花,要放一些漂亮的、好看的烟花。我还会向爷爷奶奶要一些压岁钱。晚上回到家后,我们会看一下春节联欢晚会,就睡觉了。

  大年初一那天我会去给别人拜年,或者是等着别人来给我们拜年。我还会穿上新的衣裳,好好地过年。

  春节我们家唯一的遗憾大伯、大娘和乐乐弟弟不能和我们过年,因为他们在国外,我们的春节在寒假里,而他们的春节就是圣诞节,我想我们过春节的时候乐乐弟弟就开学了,我希望我们这一家人能够早点团聚,早点过一个真正的全家人的聚会,不能缺少一个人。

  春节啊!我们每个人都盼望着你的到来,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知道那天是很热闹的,时间啊,希望你赶快流逝,快点到春节那天,我们现在只有期盼、盼望。

安徽的春节作文8

  红色的倒“福”,明亮的灯笼,五颜六色的彩灯照耀着那个酒店。2022的春节又将来临了,而此刻,记忆的闸门拉开了,回幕的是2022年春节的一件事。

  倒“福”贴在那儿,它看到了整个事情的经过。

  那年的春节还是和往年一样。亲戚们欢聚一堂,到处洋溢着喜气洋洋。今天,家族大人安排在酒店欢聚过节。几个差不多年龄的小孩都在玩游戏。我是主持人,是全场的小主角,优雅,大方。

  我们大家一起玩一个抢椅子的游戏,几个兄弟姐妹随着音乐的旋律围着椅子转,音乐停止的同时要第一时间去抢附近的椅子。我看着“抢椅王”的荣誉称号马上有了动力。游戏进行到第四轮,我都一直没被淘汰。但就在这时,我先抢到的椅子却被比我小的小鱼弟弟抢走了,他跟旁边的大人的说是他的椅子。我不开心了,争辩道“我先抢到的。”奶奶见了马上把我拉下来,坐在酒桌旁。拿了很多糕点给我吃,糕点直接塞到我的嘴里。这些糕点真好看,垂涎欲滴。但这时的我哪有心情。吐出嘴里的糕点,大声说:“明明是我赢,我抢到了,你为什么把我拉出来?”奶奶听了顿时火冒三丈,直接把我从包厢拽出来。小姨见了连忙把我从奶奶那“抢”过来。把我带到卫生间,指了指镜子中的我,对我说:“看一看你这样子,和之前的小公主判若两人。”天呐!这还是我吗?一张脸急得红彤彤的,眼睛红红的。我的盘发因为之前的冲突,散落下来,像极了一头母狮子。这时窗户外传来“劈哩叭啦”的爆竹声,过年啦!

  我想了想,做人应该宽容,也应该谦让,要像孔融让梨一样,而且小鱼弟弟他还小,这个道理还不懂啊。何况今天是春节,亲戚家人在团聚的好日子呢,作为姐姐的我应该让他的。

  阿姨把我带回包厢,我看到的一家人不亦乐乎地唱着歌,聊着家常,其乐融融,我不由自主地又露出了过节的开心笑脸……

安徽的春节作文9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因农历十二月称“腊月”。“腊八”一过,春节临近,家家户户要从腊八这天起,清扫屋宇灰尘。当天要吃腊八粥,黟县、休宁县北乡一带还晒干豆腐,称“腊八豆腐”。腊八过后,家家开始宰年猪,互相请吃杀猪酒,裹糯米粽,做米粿,煎油豆腐,炒花生、蚕豆,做芝麻糖、冻米糖等。还要人家将婚嫁活动安排在这一天举行,故有民谣曰:“腊八腊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俗称“小年夜”。前一天深夜,家家户户祭灶,供送“九田东厨司命灶君”上天奏事,俗称“送灶”。祈求灶君在玉皇大帝跟前多说好话,保佑一家人畜*安。小年这一天,家家堂前挂祖宗画,画上记载历代祖先名讳,或绘制祖先遗像。设烛台香案,置贡品,接祖宗来家过年。从这天起,家家户户清洗家具,拆洗被褥,扫除尘埃,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谚云“赶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吃个年夜饭,午夜放个炮竹什么的,这与外地的差别倒是不大。

  大年初一,大家都穿戴一新,幼辈向长辈拜年,大家依次向祖宗拜年,同辈之间也互相恭喜。这一天,讲究忌讳,不动刀剪,不拿针线,不下锅煎炒,不沾扫帚,不向门外泼水,不打碎杯碗器皿,不打骂儿童。认为犯忌为不吉,本年就会有破财、生病及其他灾祸。祁门县还有“喊年”的习俗。即正月初一、初二两日,由村中年事最高的为领班,组织青年及男童,排成长蛇阵,挨家喊拜年,每至一户,由领班者高喊被拜年的当事人名字并加上称谓,或者说:“向宝厅拜年”,或者以称谓喊拜。受拜者旋即应声说“多谢大家来了”,喊年者齐复声:“应该来的”。别有一番意思。

  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晚上还要送祖宗回山,在祖宗画像前摆上酒菜,焚香祭拜,家家户户还要张挂彩灯,徽州区岩寺镇的元宵戏灯最为盛行。

  花朝节过后,人们的生活又回到了正常。

安徽的春节作文10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除夕的晚饭可是最重要的。大家团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热热闹闹的品尝着美酒佳肴,其乐融融。年夜饭我们南方人喜欢吃汤圆,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而北方人喜欢吃饺子,预示着来年好运连连。

  父亲为了开阔我的视野,多些了解外面的风土习俗,决定趁寒假带我去湖南的朋友家过春节。

  他的家住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里,据说以前是一些大泥砖砌的房屋,现在映入我的眼幕中的是一排排崭新的现代式的新楼房;户户都有大屏幕电视机、电冰箱、摩托车、空调、有的还有小汽车。在我的想像之中,山区都是穷山沟,不论是物质与文化都是贫穷落后的。当我目睹这一切的时候,彻底打破了我的想像,在这样交通不发达,却过的是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通过几天的交流我认识了附近的几个朋友,有时在爬山,有时去钓鱼。有一天,我们在湖里钓了一些小鲤鱼,便在山上一块空地烤鱼,突然一位叫胡小文的朋友大叫:“我爸爸回来了”另一个也说同一句话。我抬起头一看。一辆客运面包车载着返乡的人小心翼翼的行驶。朋友们冲下山帮忙拿行李。难道他们是倦鸟归巢?非也,他们是不辞劳苦,四面八方地赶回来家乡,为的是一家团圆,让家人一起过春节。

  今天是大年三十,今天可真忙,一早就得搞吃的,如:“糍粑、芝麻酥糖等等”,除夕当晚叔叔在大门之上挂了一个大红灯笼。晚上6点多钟时大家开始吃团圆饭了,今天还算挺丰盛的,有鱼肉、羊肉、鸡肉还有猪肉,大人们一边喝酒吃肉,一边聊天;而小孩子与女人则吃肉看电视。7点多了,晚饭也吃完了,大家一起看联春晚会,突然数十个烟花点燃了,数十个烟花在空中散开,刹时把整个天空照得像白天一样亮。不知不觉已是12点了,叔叔在大门外点起了一串鞭炮。今天是新年的第一天,照例早早地起床,当时虽以6点多了,但天空早以亮了,我下了楼,发现老奶奶已起床为我们煮早餐,老奶奶是我爸爸朋友的妈妈。7点了,我刚爬完山回来时,大家都醒了,早餐是一碗鸡蛋红枣糖水和薯面。8点时叔叔带我们去他的大鱼塘钓鱼玩乐。

  最后还有几天就上学了,我和爸爸也要离开了,离开时,他们一家人站在门口烧炮竹欢送我们。


安徽春节作文 (菁选5篇)(扩展2)

——安徽春节的作文3篇

安徽春节的作文1

我们期待已久的大年三十终于到来了,全家人欢天喜地办好年货,期待着即将到来的大年三十。

  一天晚上,我们早早的包好饺子。我的爸爸在一个饺子里还包了一枚一元的硬币,测试一下我们的运气。晚上八点,在开启的时刻,香喷喷的饺子问世了。我们一边吃着饺子,一边看着,在欢歌笑语中,我们吃的饱饱的。饺子们即将全军覆没,可是我们还是没有看到那个包有一元硬币的饺子,真扫兴。

  我的爸爸夹起了一个饺子,没在嘴里没嚼多久,就吃出来了那枚硬币,简直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饺子吃完了,联欢晚会也演完了。新年的钟声也敲响了。家家户户都带着鞭炮和烟花到楼下去放。鞭炮的声音使我捂住双耳;在放烟花的'同时我抬头仰望那天上的烟花,他们是多么得美丽,多么的令人感叹啊!我看着这些飞向天空的烟花,心里快活了许多。

  过去的xx年是令人神往的,即将到来的20xx年更是令人期待的。我们在欢歌笑语中欢天喜地度过了又一个大年三十。


安徽春节作文 (菁选5篇)(扩展3)

——安徽春节习俗作文 (菁选3篇)

安徽春节习俗作文1

  从腊月初八这天起,春节的气氛就十分浓厚了。家家户户都开始置办年货,“香肠、咸肉、咸鸡……”都会提早买回来,清理后,用盐腌制,再放在通风处风干。每从一旁走过,那肉香扑鼻而来,诱惑你流下口水,不管有多馋,也要忍住。

  腊月二十三这天,是过小年。太阳刚落山,那爆竹声就接二连三地响起,一家接一家地放。过年喜庆的气氛也愈加浓厚。过年拉开了帷幕。

  腊月二十三后腊月二十四是“送神日”,也称“祭灶神”。传说灶神是天上派来住在每户人家的,年底会返天报告该家一年的善与恶,由天帝分别给予凶吉,因此大家为了让灶神说好话,就用丰盛的祭品贿赂他,黏住他的嘴,不让他打小报告。

  腊月二十三一过,一眨眼便到了最热闹的除夕。除夕这天,吃年夜饭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在我们肥西这边,一直以来都是中午吃年夜饭。很多家庭为了“抢早”,有的上午十一点不到,就开始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了。年夜饭当然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餐,其中最不可少的就是一条大鱼,但不可以吃完,以象征“年年有余”。除夕夜家家都得灯火通明,到晚上十二点后才能关上大门。而关上大门后就不能再开了,即使外面有人敲门也不行,一直到年初一早上,烧了香、燃了烛,再开门放炮。而且从大年三十晚上开始直到新年的第一天,堂屋(客厅)中点燃支红蜡烛,中间摆上贡品,如鸡、鱼、肉等。在这段时间中红蜡烛绝不许灭掉。

  除了点蜡烛,在除夕深夜大家都关上了大门时,有一些好事者将*时用黄土捏成的,外面裹上金纸,与真元宝大小形状一样的假元宝放到各家各户的大门槛上。年初一早上,主人们把门打开的一刹那,“元宝”骨碌碌地滚进来,该户主人见到“元宝”心花怒放,这正应了“开门大发财,元宝滚进来”的吉兆,他们将“元宝”恭敬地放到香案上,前来拜年的人都要说上几句吉祥话。但是这“元宝”也不是白送的,正月十五后,送“元宝”的人将挨家挨户地讨“吉利钱”。

  大年初一的早上,会有很多的孩子成群结伴地去家家拜年,说些吉利话,便会得到很多糖果,所以每家每户都要备好一些糖果。在这天不能扫地,连茶水也要倒入专备的盆中不泼出门,意思是不将财气扫或泼出去。这天一般不劳动,因此有了“赶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的说法。

  听了我的介绍,你们说,安徽这里的春节习俗是不是很有趣?

安徽春节习俗作文2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最为盛大的节日,因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春节习俗。我们安徽地区的春节习俗大致如下:

  从腊月初八开始准备到正月十五结束,“春节”延续达一月之久。

  腊八早晨要喝“腊八粥”。这种粥一般用糯米、大米煮成,里面还要放上红枣、栗子、绿豆、花生仁等。有的人家全天吃粥,早餐甜粥,午餐咸粥,晚餐淡粥。寺庙的僧人都讲究吃“腊八粥”。

  常言道“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一般人家从这天开始就着手办年了。磨年面,杀猪宰羊,做新衣服,采购各种年货。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和扫除的日子。相传“老灶爷”是一家之主,他每年上天述职,“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官祭三,民祭四”,一般人家常在腊月二十四日祭祀,以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安”。

  在这一天还要“去尘秽,净庭户”。把大小家具抬到院子里刷洗干净,室内要扫屋顶,擦门窗,打扫得窗明几净,迎接春节的到来。

  祭灶后,家家都大忙起来。蒸馍,炸丸子,炸麻叶,炸馓子,做菜等,准备各种过年的东西,各家都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尽力操办。

  腊月三十日(小月是二十九日,如今年)是“除夕”。这一天全家团聚,除旧迎新,还要到坟地里祭祖。春联也在这一天贴。旧社会欠债的人家多,他们认为贴上春联,有了门神把门,讨债的人就不敢来。中午合家要吃团圆饭,晚上要“安神”,在神主和祖先牌位前面摆供,烧香、点蜡,表示敬意。晚辈要给长辈“辞岁”,长辈给孩子们压岁钱,天伦之乐融融。主妇此时都忙着包饺子,把包好的饺子放在锅拍上,人再少也要包上三拍子,意思是“连中三元”,也有包四拍子、五拍子的,意思是“四季如意”“五子登科”。

  除夕之夜,鞭炮齐鸣,此起彼伏,通宵达旦。人们睡得很晚,有的彻夜不眠,这叫“守岁”。

  正月初一最为隆重。人们天不亮就起床了,身着新衣,向神主、祖先牌位、长辈拜年。五更时分下扁食(饺子),也有深更半夜下的,同村人家有的争着早起,说是抢财。有些人家在某一个饺子中包上铜钱(或硬币),谁吃着这个带钱的饺子,谁就最“有福”。

  春节时,拜年最热闹。吃过扁食,“近门”的成年男子要集结一起去祖先坟地上坟。天亮后,晚辈要到长辈家拜年,有近亲关系的.要下跪磕头,长辈拿花生、麻叶、糖等给晚辈吃。

  从初二起,就要去亲戚家拜年了。这种拜年十分讲究。要先到最亲的亲戚家去,如姥姥家、岳父家,然后再按亲疏情况一家一家地拜。拜者要带礼物,受拜者要设宴款待。拜年都要在上午,下午不兴拜年,对居丧人家也不拜年。有时受拜者还要根据情况进行象征性的“回拜年”,拜年一般在正月十五以前结束。

  正月初五叫“破五”,俗称“小年”。早餐也吃扁食,但这次吃的扁食必须当天包,这叫“捏破”,意思是破除不利之事。

  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也是灯节。在乡村,各家孩子都要打灯笼,说是“十五不亮灯,扬场没有风”。大人也要打灯笼照照自家的各处墙根,说是以后能防止蝎子、蜈蚣等蜇咬。这天晚上,各家都要放烟花,说是能“刺”去晦气。

  在春节期间,亳州地区还有一些“忌讳”,年前蒸馍、炸丸子时小孩不能在厨房里,以免乱说话;不过初五不能使剪刀等等。这些“忌讳”如今有的还存在,有的已无影无踪了。

安徽春节习俗作文3

  *的春节有有许许多多的传统。比如在我们广州,第一个传统肯定是逛花市,因此广州的别称是花城。

  每年广州的人们都要到天河体育中心和许多地方去逛花市。在花市上,有红、紫、白、黄......各式各样的鲜花,有一根根的,也有一束束的,真是玲琅满目,目不暇接!第二个传统也是必不可少的,就是回家吃年夜饭。每个人到了过年的时候,肯定会思乡。所以*就有了这么一个传统——过年回家跟家人一起吃年夜饭。第三个想都不用想了,那就是拜年。在旧社会,由于大家的出行没有现在这么方便,所以人们只好冒雪登门拜访和拜年。

  现在,已经没有几个人会这样登门了拜年。因为现在大家都有了手机,只要随便按一个微信语言通话或视频通话,就算是在万里之外的外国,也能跟有手机的亲人或老乡说话了。第四个传统来自于一个传说。传说以前有一只叫“年”的小怪物,只要一到过年,它就要作恶。

  为了吓跑它,人们想出了用对联和烟花来吓跑小怪物的方法。所以至今每家每户门口过年时都有贴春联的传统。

  有南方的春节传统,就肯定有北方的春节传统。实际上,南方和北方的春节传统差不多,大家都是拜年和吃年夜饭。但是,北方的年夜饭很特别,因为北方和南方温差较大,北方寒冷,南方温暖,南方主要是种植水稻,而在北方则主要种植小麦。所以南方人过年吃年夜饭以大米和蔬菜为主,北方人则以吃饺子或者小麦包为主。

  北方还有一个传统那就是剪窗花,人们剪的形态各异的窗花像小狗,像小猫,又似青蛙。而且只有大师才能刻出窗花来,它们都是经过一刀一划刻出来的,简直是惟妙惟肖。

  此外,北方因为有冰和雪,所以他们比南方人特殊一些,他们建起了许多的滑雪场,这样春节溜冰和滑雪就给大家的春节带来了更多的快乐。并且,北方的.人们还可以把冰雪收集起来加工成冰雕,让人们欣赏美丽的冰雕。

  看看我们的春节传统多么有意思,所以大家一定要牢记*的传统文化!


安徽春节作文 (菁选5篇)(扩展4)

——安徽高考作文5篇

安徽高考作文1

  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的,在月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路的那头,连着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父亲呵,你是否依然执著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归来?父亲爱好吹笛。小的时候,父亲的笛声载满了我童年的乐趣,像那条丝带一样的小河,牵引着我的童心在父亲爱的港湾里晃悠,父亲很疼我这个的儿子,老喜欢用粗糙的双手捏我的脸蛋,不顾我疼得哭起来,还兀自傻呵呵地笑。每天日暮,父亲带我到河边的草地上放牛,父亲常常放开牛绳让牛自己去吃草,他便从背后的草篓里摸出笛子,鼓起腮,吹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我就靠在父亲腿上,看着天边的夕阳将父亲的头发染上点点金色。我爱父亲,父亲的笛声最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起父亲来,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还从窗外傻傻地盯着我看;我还讨厌他没有本事,只知侍弄几亩薄地,连我的学费也没能赚回。我和父亲逐渐隔膜了,在被我吼了几次后,父亲不再打着赤脚去学校看我,不再唠叨着让我好好学习。他保持沉默,而打破沉默的方式就是吹笛,如怨如诉,而在我看来,这又成了他不务正业的标志。

  我要到外地上学去了。离去的前一天晚上,我走上那条熟悉的小路,感觉到一丝眷恋与不舍,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划过的痕,也划过我的心。几年时间里,我未回过一次家。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我走后,父亲整日像掉了魂似的,茶饭不思,只知去河边吹笛子。最终,我应母亲的请求回到了家。到家里已是夜晚,月刚升起,当我怀着无尽的思绪在小路上行走时,遇到了等我的父亲。我忽地一下子哭出来,紧紧抱住了他——我的父亲。我请求父亲给我吹笛,他答应了。硬咽的笛声又在耳畔响起,响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勾起我曾经的回忆。我感觉到父亲眷眷的爱子之情,感到愧对父亲的'笛声,父亲爱我,爱着自己的儿子。他为我吹了十八年的笛子,而我此刻才发现它和我的心竟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

  路很美,很美,是月划过的痕。月是路的魂,父亲的笛声是我的心魂!

安徽高考作文2

  “剧本修改谁说了算”,一个影视圈的专业话题,被作为作文题目出现在了高考试卷上,不仅遭到网友吐槽,也受到业内人士的“声讨”。

  高考即将结束,这两天最受关注的就是各地的高考作文题了。其中安徽卷的.作文题目是《剧本修改谁说了算》,引发了不小争议,还被网友评为最奇葩和最难写的作文题。专家也认为,题目出的不专业,而且对于高中生来说,这个领域是他们完全陌生的,让他们以此为题写作文也不合适。

  不负责李亚玲:想到考生考场抓狂就心酸

  安徽卷作文题给出这样一段材料:一位表演艺术家和一位剧作家就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表演艺术家说: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剧作家说: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原意。

  该作文题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该题目出炉之后,不少网友大呼奇葩,无从下笔。同时也吸引了业内人士的注目,有相关行业人士称这题目是考学生对著作权法的了解,称超过了学生所学范围。

  其中《北京爱情故事》、《大丫鬟》等剧的编剧李亚玲发微博称,出题者不负责任,高考作文不应该考对某行业的专业了解程度。

  “况影视业小众,普通孩子无渠道深入了解行业生态。尤其无条件上网的乡村孩子和不关注影视业的孩子根本无从下笔,他们无过错却遭重挫!想到会有很多孩子考场上抓狂就心酸。”李亚玲说。

  不专业作文所供材料不符合事实

  *传媒大学电视系的宋家玲教授昨日接受《法制晚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关于“剧本修改谁说了算”这个话题,涉及影视业内部分工的问题,属于影视专业领域范畴,只有业内人士才熟悉,而作为高中生对于这个领域可以说是完全陌生的,因此该题目作为高考作文题目并不合适。

  宋家玲认为,从专业角度而言,就“剧本修改谁说了算”的问题,材料中缺少了一个环节,那就是导演。因为剧本到了拍摄阶段,说了算的既不是剧作家,也不是表演艺术家,而是导演。

  剧作家一般情况下不参加拍摄,所以改动台词、剧本一般是演员和导演互相商量,一般情况下剧作家将剧本卖给摄制方,摄制方请导演来拍摄,导演就负起拍摄、制作的总责任。就像导演丁荫楠讲的,剧作家相当于画了一个设计图,导演像工头,对于影视剧的这个工程进行施工,所以导演负有领军责任。因此,宋家玲认为这个材料也不符合事实,题目出的不是很专业,“出题的人不太了解情况,出了这个比较模糊的题目,实际上是不成立的”。

安徽高考作文3

  最近,人们在网络媒体上经常看到听到最多的两个字便是“任性”。“任性”也“任性”地闯入我们的生活,渐渐成为人们的口头禅,或称为一种人生的态度、价值取向的追求……似乎我们已进入了“任性”时代。盲目地否认这种“任性”,在我看来,似乎有失偏颇。

  任性是双刃剑的两面,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都会有失偏颇有失公允。在某些人眼中只抓住了“任性”的负面,忽略了它的正面,把它看得一无是处,毫无可取。在我看来,一分为二的看问题,才科学合理。当某个人听凭秉性行事,率真不做作,为追求自己的理想,坚定前行,执着便是任性的代名词,应当赞扬。而恣意放纵,为达到私利不择手段的攫取,执拗使性,无所顾忌,这种任性应当否定。吸取任性好的一面,剔除错误一面,别让任性为一己私利而放纵妄为。

  当你以执着的态度追逐梦想时,我想你获得成功的机率会惊人的高。当你想象自己美好的未来,追寻初衷与梦想时,我想你大可任性地按照你所想地方向,按照本心去做,又何妨?法国前总统萨科齐,从小在贫民区长大,受人欺侮,但他不曾低头,回到家后,他任性地在纸上写下一句话:“我一定要当总统。”自此他发愤图强,为了完成追求的公*正义,始终不向困难低头。终于,多年之后他实现了自己的誓言,成为法国总统,致力于对理想的耕耘。美国有两个年轻人不顾父阻止,都任性地辍学,任性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多年后,世界上多了两个响当当的公司“苹果”和“微软”。这两个当年任性的人,便是后来世界电子信息行业的领军人物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任性执着自己的梦想,诠释了任性的真谛,任性助他们圆梦。

  但你为一己之私恣意妄为不择手段时,可能离失败仅有一步之遥。当你以任性的方式当你以任性的方式追名逐利时便应该立刻收手。为了攫取私利,任性地发动了二战,为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纳粹元凶希特勒、日本*主义代表*、*等人,用屠杀灭种等凶残的方式荼Du地球生灵,这注定是他们进行的一场打不赢的战争,终于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受到正义的审判。今天日本*中的右翼势力,不顾人民的强烈反对,执意地修改和*宪法,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和*等历史真相,掩盖*主义的历史罪恶,必将重蹈*的覆辙,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为任性付出更惨重的代价。

  对于梦想的追求,徐志摩先生的浪漫令我欣赏。“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如今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大好形势,追逐梦想,奋力拼搏,追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将个人的小梦执着地融与国家发展的大梦之中,让理想之花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个任性我看值得。

安徽高考作文4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的结构。

  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我有翅膀,只等点亮】

  鱼备有两鳍,有了江河海洋,才能使其游得欢畅;鸟生有双翅,有了辽阔天空,才能任其自由翱翔。精彩的生活,其实就是你准备好了的“纸鸢”,只等东风起,放飞到山梁。

  蝴蝶翅膀本没有色彩,但它准备了微观的特殊结构,有了这个特殊结构,它可以坦然的告诉世界:我有翅膀,只等点亮。

  是的,在生活中,“我有翅膀”,就是一种实力,你具备了,就有一份气定神闲;“只等点亮”,是等待恰当的时机,一旦出现,自然美丽无边。因为当实力遇上机遇时,生活的状态就随之改变,如蛰伏的青蛙遇上春天,由缄默无声,到一路唱鸣;如雨后的天空碰到阳光,由清新淡云,到七色彩虹。

  所有这一切,恰如庄子《逍遥游》里的大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只等“海运”来临,“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而享逍遥之游。试想,鹏没有实力,或者有实力,但不能借力到九万里高空,就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生活像寓言,寓言即生活。程虹教授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英语系教授。她在上山下乡时,白天参加繁重的生产劳动,晚上仍坚持看书学习。当恢复高考时,她凭实力跨进了大学之门。之后,当人们将眼光盯在眼前的功利和时髦上时,她又选择“甘于寂寞、心无旁骛、持之以恒,主动蹲下身子,打好扎实的学问功底”。当美国自然文学之风刮到东方之岸时,程教授已潜心十年研究,著作业以等身了。

  机会是为准备者而准备的。程虹教授正因为注重打造一副有实力的“翅膀”,当机会来临时,就完全将自己的人生点亮。倘若没有实力,哪怕机会如绵绵春雨,对你来说,犹如浇在一截腐朽的木头桩上。

  当然生活不一定都是好心情遇到好天气,有时机会潜行在深处,你寻觅不到它半点芳踪。如南宋的辛弃疾,他壮志凌云,实力雄厚,但时不与我,只能空发“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之叹。是啊!“东风不与周郎便”,怎能“铜雀春深锁二乔?”机遇的缺失,让多人英雄豪杰垂泪神伤,暗淡了一副翅膀。

  可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必定给你开了一扇窗。尤其在如今这个时代,只要你真有那份实力,就会有相应的*台。如马云凭着灵敏的嗅觉和坚韧的品质,在互联网这个大好环境中,创造了阿里巴巴的奇迹;如俞敏鸿凭着决绝的勇气和超人的努力,创造了新东方的辉煌……环顾四周,谁的成功不是实力的展示,不是机会的垂青?谁的实力不是用努力置换,不是有其自己的“特殊微观结构”?

  蝴蝶凭着一副“特殊微观结构”的翅膀,最终将五彩缤纷点亮。

  人生如斯,也应准备一副翅膀,去迎候你的.那缕阳光。

安徽高考作文5

  春来秋去又一年,燕回仍未把巢嫌。

  无奈吾心已尘覆,随那流水入西天。

  ——题记

  不记何时拂过你的笑脸,在那春暖花开的季节。你说要离我而去,因为这不是属于你的春天。说后转身踱去,瞬间化成云烟,只留我在那蝶扰虫鸣的'地点,流泪问你:时间,何时再能见面?

  罢,也许挽不住他的手腕,但回忆却如小河,悠悠淌的闲,记住你的笑脸,犹似春日阳光。不忘曾经戏耍在那柳暗花明,不忘与你共同垂钓在那碧溪。时间,你我生死相随,待到山花又烂漫,吾将携你手,拾级登高楼,一碟菜肴两盏酒,诉你心中快乐,倾你心中烦忧。可是,你慢慢老去,不能与我同舟。

  时间在流逝。春,匆匆路过,未带一袖清风,未留一抹云烟。像童时河边玩耍,踩在沙滩的脚丫转身被河水重新填埋;像幼年随地撒尿,印在地板上的水迹回眸间便被蒸成水汽;像少年湖边嬉戏,留在水面的涟漪被湖水吞噬抹去;像如今的昨天,剩下的回忆一夜变成空白,一丝不留的随时光消失在深黑的夜晚,抓不住,唤不回。

  曾彻夜哭诉被时间抛弃的委屈,却只有大雁的哀号传回;曾整日怒吼被时间丢下的不满,却只有知了的尖叫响应。可能只能一人独自承受这失去的痛苦,抑或只有自己承担不得不抛弃的无奈。然而,坎太深,缝又太宽,这一残酷的现实唯一带来的就是对白驹过隙的深刻体会和对寸寸光阴的感受。当释怀,当放开,或许一切仍在。

  春天,希望仍在,虽然岁暮阴阳催短景;夏天,激情仍在,虽然门前流水尚能西;秋天果实仍在,虽然一蓑烟雨任*生;冬天,憧憬仍在,虽然天涯霜雪霁寒宵。没有什么离开,虽然时光很快;没有什么不在,虽然流水逝去很快。该做的不是闲梳妆,独倚窗,徒增愁容,徒添哀伤,而应趁艳阳,霸占山头,开怀畅饮,放声歌唱!

  无论如何,时光总在流淌,像一捧清泉,随指缝就落下留恋与哀伤。即便如此,也仍冷冷逝去,没留下半点施舍。何不学着太阳,让自己辉煌,等到那天,和时光比一比,看谁更亮!

  是的,既然冷眉转身对,不如吾笑转身回,就算难舍时光恋,总得竭力一生追!


安徽春节作文 (菁选5篇)(扩展5)

——安徽西递导游词 (菁选5篇)

安徽西递导游词1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我代表安徽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桃花源里人家”――黟县观光旅游,我是你们此次西递宏村之旅的导游王兵。大家就叫我小王吧,希望通过小王的讲解和服务能使大家的此次游程更加愉快。坐在驾驶位上的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王师傅呢,已经有近二十年的驾龄了,所以大家对安全问题可以尽管放心。

  我们还有10分钟就可以到达西递了,在这段时间,就请允许我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西递宏村吧!西递宏村坐落在黄山市黟县境内,20xx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xx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审为4A级旅游区,并成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20xx年它们还被中央电视台评为“*魅力名镇”。说到黟县呢,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想必大家都知道晋诗人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吧?那大家知不知道五柳先生所描写的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在哪里呢?是的,这位游客说对了,它就在我们黟县。先生的后人想象黟县就是他们祖先描写的《桃花源记》中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于是慕名迁居这里。所以,黟县又有“小桃源”之称,大诗人李白游古黟是曾赋诗赞美道:“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上午游览有着“*古民居博物馆”之称的西递村,下午游“*画里乡村”宏村。西递是一处建于北宋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迄今已有900多年历史,西递村风光秀丽四面环山,群峰连绵,它所有的街道均已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多为木结构,徽州三雕(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由于历史上较少受到战乱的侵扰,也未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村落原始形态保存完好。

  提到“西递”,我想许多朋友都想知道为什么叫西递呢,其实啊,有两种说法:一是因为村子被两条溪水环绕,水呢又是自东向西而流,取东水西流之意就叫它西递了;另一种说法是西递在徽州府的西面,旧时这里设有递铺所,故名西递。西递村落呈船型,那它的桅杆和风帆,船舱,以及海面又是什么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各位游客,现在巍然屹立在村口迎接我们的就是胡文光刺史坊了,原先这里依次排列有13座牌坊,革命时大部分被拆毁,这胡文光刺史坊还是因为喷了漆,语录才幸运地保留下来。大家看,这个牌坊它通体用质地细腻的黟县青砌成的',雕琢精绝,为我国石牌坊之瑰宝。说到胡文光,他可是很有名的,明嘉靖时,他在担任江西万载知县期间造福于民为百姓所爱戴,升任胶州刺史,政绩卓著,至湖北荆王府长史,受四品朝列大夫,被誉为“荆藩首相”。明神宗皇帝恩准建造这座牌坊以弘扬他的政绩,流传后世。大家再看一下,这檐下斗拱上刻有32个圆形花盘饰纹,相当的精美吧,这象征着胡文光为官32年,也表达了他对皇恩浩荡的感激之情。

安徽西递导游词2

  看厅堂上的柱子上是悬挂着这幅楹联,请问有谁能帮我读一下这幅楹联?是不是发现不对呀,有错字呀?上联快乐每从辛苦得的快少一点而辛字又多一横,下联便宜多自吃亏来,多字少了一点而亏字多一点,西递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村中的饱学之士比比皆是,为什么会让这样一幅写错字的楹联悬挂了百余年,期间究竟有什么奥秘呢?

  原来,这幅楹联是一位成功的商人经营与处世哲学的人生体味,把徽商的经商之道和处世信条刻划得淋漓尽致。他们认为多一份辛苦就多一份快乐,在辛勤的劳动中能得到快乐和幸福,从吃亏中寻得经验,胸怀坦诚才能收益。当年的徽商正是以此为座右铭,以诚信为本,与人为善,发扬徽骆驼的精神,铸起了昔日的辉煌。厅堂上除了挂有经商之道的楹联外,还有宣扬修身和传家之道的两幅楹联。即:寿本乎仁,乐生于智;勤能补拙,俭可养廉事业从五伦做起,文章本六经得。

  好了,不要感叹了,接下来,我们去桃李园,桃李园建于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前厅北向三间,木雕楼裙嵌着福、禄、寿、喜四个大字,别致风雅中厅较为窄小,通向后厅又有一道堂墙,为了确保中厅明亮采光和通气,除了开有天井外,中厅楼上置一木拱相围的楼上井,这一独特的设计在徽派古民居建筑中都很少见。中厅通向后厅的堂墙门洞上,石刻有清初书法家黟县人汪士道题写的桃花源里人家。后厅两侧板壁上各装有六块木雕屏门,漆雕欧阳修撰写的《醉翁亭记》,书法苍劲有力,挥洒自如。作者黄元治,是黟县西武黄村人。

  大家可能会奇怪,西递自古人文荟萃,书法造诣高超者数不胜数,为何要在此悬挂一位并非知名书法家的作品呢?原来西递先人一直以帝王后裔而自豪,教育孩子忠君爱民,开设了修身养性的道德课,聘请清官良吏给一代代读书人现身说法。

安徽西递导游词3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西递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南部,村落面积12.96公顷。西递村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

  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西递村被世人称为明、清古建博物馆。

  西递村是一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该村源于公元11世纪,发展鼎盛于14-19世纪。20世纪初,随着我国封建宗法制度的解体,西递村的发展也日趋缓慢。由于历史上较少受到战乱的侵袭,也未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村落原始形态保存完好,始终保持着历史发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现保存的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均已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西递村被国家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单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报,并通过了专家评估考察。20xx年11月30日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西递导游词4

  世界文化遗产地——黟县西递村,是黄山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她地理位置适中,位于安徽省南部,黟县城东九公里,北枕黄山,南眺白岳,东邻国家历史名城古歙,西通九华山、太*湖,相距黄山大门只有38公里,离黄山机场54公里,黄山火车站52公里,离遗产地宏村、迷宫式村落南屏、舒秀文故里屏山仅十几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她群峰连绵,风光秀丽,至今仍然保留着明清古民居300余幢,其中保存古朴完整的还有124幢,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西递村是一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古朴村落。她奠基于北就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初的康熙、雍正时期,距今已有九百六十余年历史;她原名西川,又称西溪,乃取村中三条溪水东向西流之意,后因村之三华里处为徽州府西古驿过道,设有“铺递所”而改称西递;村中村民大多姓胡,远祖是唐太宗李世民。其十二代孙子唐昭宗因朱温被杀,只剩下幼子由义祖胡三公带往徽州府婺源考水(婺源县现隶属江西省),取名胡昌翼,直到他考取后唐明经科进士,才告知身世。昌翼公从此放弃功名,潜居考水研究经学,并教诲儿孙不得复宗重新姓李,以示感恩铭德。其第五代孙子胡仕良,因公赴金陵(南京),途经西递铺,深爱了这块山形水势的风水宝地,故于1047年举家迁来西递居住,从此代代繁衍生息下来,迄今胡氏儿孙已传至三十六代,故历史上就有“真李假胡”之说和“明经胡氏”之称。

  西递村是一个古朴典雅,底蕴深厚的古村落。她既有古徽州精湛的“三雕”建筑艺术,又有浓郁内涵的人文景观,从而形成了底蕴深厚的徽州地域文化的显著持征。村前矗立明万历陆年胡文光刺史牌楼,全用本地黑色[黟县青]建成,雕琢精绝,巍峨高耸,为我国石坊建筑中之瑰宝。漫步村中,随处可见那粉墙青瓦,鳞次栉比,青石铺路,巷贯街连,镶嵌漏窗,镂空门罩和那层层叠叠的飞檐翘角,突兀多资的马头墙。民宅厅堂雕梁画栋,描金飞彩,拦板斗拱,窗扇、菱花门全是精美细做的木雕佳品。天花板上饰有绚丽的彩绘,厢房板壁配有典雅的书画。厅堂挂有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古楹联,不仅予人以美学之享受且晓人以处世哲理。还有那具有徽派特色的前庭后院。全都缀以花坛水池,隔以低墙漏窗,饰以砖石雕刻,植以花木盆景,真是一派绚丽多姿,琳琅满目!目前,整理开放的有凌云阁、胡文光刺史牌楼、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弟、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笃敬堂、仰高堂、尚德堂、枕石小筑、惇仁堂、追慕堂等特色民居古建筑。

  历史悠久,古朴典雅风光秀丽的西递村2000年11月30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6月26日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1月27日被批准为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村;2005年10月荣登*十佳最具魅力名镇和全国文明村镇之榜;2011年5月5日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等党和*先后视察了西递。多年来,被许多专家学者誉为:“我们终于找到了*古代和现代历史的衔接点”“西递是古民居建筑的艺术宝库”“人类古代文明的见证,传统特色建筑的典型作品,人与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

安徽西递导游词5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西递牌楼

  西递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城东8公里处,因地处古徽州府之西,曾设驿站“铺递所”而得名。作为唐李后裔避难改胡姓世居之地,西递村始建于北宋年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相传与绩溪胡氏同宗的西递胡氏始祖缘此营房聚落,主要是看中这块盆地上的溪水逆东西行,认为非等闲之地。

  西递走马楼

  西递村呈船形,村中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建筑群,就像一间间船舱,组成大船的船体;昔日村头高大的乔木和13座牌楼,好比船上的桅杆和风帆;村周围连绵起伏的山峦,宛如大海的波涛;村前的月湖和上百亩良田簇拥着村子,恰似一艘远航的巨轮停泊在宁静的港湾里。

  当来到西递村口,一座兴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的“胡文光牌坊”,俗称“西递牌楼”,高高耸峙在眼前。当时的西递人胡文光(1521—1593)登嘉靖乙卯科进士,先为江西万载县知县,后为胶州刺史,迁荆王府长史,授四品朝列大夫。因其政绩显著,皇帝遂愿准敕建这座石坊。

  历史上,西递村头曾建有13座牌坊,大都为旌表孝子和贞节的。现仅存的胡文光牌坊是最雄伟最精致的,堪称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

  位于胡文光牌坊西侧的“走马楼”,又称“凌云阁”,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相传当年西递首富胡贯三家族为迎接歙县的亲家、当朝宰相曹振镛的到来而突击营造的。现今的走马楼是依据当年的布局重新修复的,并与相邻的七哲祠遗迹共成一个景点。走马楼分上下两层,粉墙墨瓦,飞檐翘角。现走马楼内表演黄梅戏、抛彩球、茶道等节目。楼下有单孔石拱桥,名为梧赓古桥。西溪流水潺绕走马楼,穿桥而过,在这里可领略到“西递八景”之一的“梧桥夜月”美景。

  桃李园和西园

  沿着青石板路走进村中大路街,首先看到的民居景点为“旷古斋”。“旷古斋”堂名系今人给取的,寓广博古徽文化之意,由当代著名书法家刘炳森手书。

  出瑞玉庭前行数步,便是“桃李园”。桃李园亦建于清咸丰年间,由正屋和庭院组成,系西递徽商胡元熙的旧居兼私塾蒙馆。正屋为三间三进二楼结构,前两进为两小套背向三间屋。二进楼上设有独特的“楼上井”,使整幢房屋光线充足,空气畅通。而且,楼上木雕扶栏板权作小姐相亲孔洞,供小姐偷偷观看来往家中的男青年,能否挑选到如意郎君。二三进之间用粉墙相隔,中间有门相通,门上有隶书“桃花源里人家”石刻横额。在通往街面的小门上,石刻有小篆“桃李园”三字门额,寓意“桃李满天下”。

  出桃李园,就步入西园,与西园相邻,与东园通连的“三畏堂”,呈五间二楼结构,大厅高悬匾额“三畏”二字及跋,取“畏天命、畏圣旨、畏大人”之意。堂前轩敞,天井宽大。

  天井和绣楼

  西递古民居内大都设有“天井”,这是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天井的设置,一般三间屋在厅前,四合屋在厅中,起到采光、通气诸功用。因过去徽商巨贾为了藏富防盗之需,其住宅大都建有高大封闭的屋墙,很少向外开窗。设置天井,把大自然融入屋中,使“天人合一”,足不出户,也可见天日。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商人以积聚为本,总怕财源外流,造就天井,可“四水归堂”,即四方之财如房顶上的雨水,汇集于天井内,不至于外流他家,俗称“肥水不外流”。

  绣楼是大夫第主人利用正屋旁侧隙地,建起的一座临街阁楼,俗称“小姐绣楼”。飞檐翘角的绣楼,建筑别致,玲珑典雅。楼额木刻分别为清进士祝世禄手书“山市”和清代本邑书法家汪恩道隶书“桃花源里人家”,其中“源”字书写时,有意移一点于“厂”头上,益显整体美;尤其是“人”字,活脱脱像一位倾躯伸臂迎接小姐彩球的后生。楼下的小门户比正屋墙体缩进一大步,与主人自书石刻门额“作退一步想”相映照,耐人寻味,果真是“进也风流,退也潇洒”。


安徽春节作文 (菁选5篇)(扩展6)

——春节知道的作文 (菁选5篇)

春节知道的作文1

  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过春节有很多习俗。例如贴春联,喝屠苏酒,燃爆竹,包饺子等等。今年过年我是在外婆家过的。而外婆家这里还有点元宝的习俗,就是在房子的四周点上一个个白色圆形的图案。

  所谓点元宝,就是只要拿一个装了石灰的网子往下一碰,形成一个圆。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还是有困难的。妈妈告诉我,点的元宝要在同一个直线上才好看。我自以为点的很直,其实弄得歪歪扭扭的',单看不怎么样,可连起来看,还是有特色的。

  妈妈讲,点元宝的习俗跟敬财神一个意思,都是祝愿新的一年财源滚滚,我很喜欢点元宝,希望新的一年爸爸妈妈广进财源,这样我也可以多增加些新玩具了。

春节知道的作文2

  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大风大雨,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很多的节日,随之变成了习俗。

  下面我就谈谈中国的春节。

  春节在中国人中的地位是最高的,它也是所有节日中规模最大、礼仪最多的一个节日。春节又叫做过年,是新一年的开始,都说新春新气象,而且形容新春的词语也是举不胜数,新春更是新目标实现的开始。

  过年的时候,即使是在千里之外的人都会回来跟家人团聚,过一个和和美美团团圆圆的年。那时候过年,小孩子是最开心的,因为不但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还可以穿到漂亮的衣服,更重要的是可以拿到压岁钱。我记得小时候,我是最愿意过年的了,那时我就在想,如果每天都是过年那该有多好啊。

  在过年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会进行打扫卫生,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收拾的整整齐齐。到了晚饭的时候,是很丰富的,一家老少就围在桌子旁吃饭,晚饭过后,大家就出来放烟花,一起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一片祥和的景象。

  当然除了这些,过年包饺子是不可缺少的了。过年的时候,我们都会包饺子,还会将洗干净的硬币放在饺子里面,谁吃到了,谁这一年就有福气了。一边包饺子,一边聊着这一年发生的一切喜事。我们小孩子不会包,就在旁边看着。等不及就拿烟花到外面去放,那时候天还没有黑,我们就在等,天一黑,我们就开始放烟花。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希望中国的春节会越来越好。

春节知道的作文3

  今天是除夕夜,也就是春节。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个新春佳节。

  春节,同学们都知道,它不是一个特殊的节日。所有的人都认为“春节很热闹,因为它是一个团圆的节日,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我可不是这样想的,这个节日是用来纪念一个怪物的,它的名字叫“年”,它经常吞食过路的人们,可把人们害苦了。之后,出现了一位白胡子的老公公,他制服了“年”。人们为了防止“年”再跑下来,就用放鞭炮、贴红纸来吓“年”,因此有了现在过年的习惯。

  我的家乡——桂林过春节有几“怪”,假如你想听听,我就给你讲讲吧!大年三十的除夕夜,各家各户都会做上一桌丰盛的美味佳肴,还有许多小吃,有糍粑、有糯米饭、有粽子、还有年糕等许多美食。第一“怪”就是饭菜都摆上桌了可是大人们就是不让我们先吃,而是先在神kan上祭拜后才能一起上桌吃饭,但是吃饭的时候鱼还不能吃,一定要留到第二天才能吃,大人们这叫“年年有余”。

  第二“怪”是大家大年三十的晚上都一定会等到大家大年三十的晚上都一定会等到新年的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各家各户都会同时点燃鞭炮,大家都互相问候“新年好”,睡觉前我们都要吃一碗汤圆,它代表着各家各户美满幸福。

  深夜,家家户户的灯渐渐地熄灭了,整个桂林市进入了梦乡,这时,一股浓浓的雾包围了桂林,使春节的夜晚更加朦胧,更加迷人。

春节知道的作文4

  我们中国人有我们中国人的风俗习惯,但是现在有许多年轻人把中国的许多节日逐渐淡忘了,反而把洋人的节日当成主要的节日来过,例如:有许多年轻人过起西方国家的圣诞节和情人节的热情比过中国的春节和7月初7的中国的情人节还要高,这真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作为中国人,我真感到痛惜,我们一些年轻人的崇洋媚外的心理甚至达到了荒谬的程度。虽然一些年轻人盲目的崇洋媚外,但是我仍然喜欢我们中国传统的节日。

  春节是我们中国人的第一大节日,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我们中国人的男女老少都是把它作为最主要的节日来过的。在春节的7天假里,许多人都是不顾路途的遥远,尽可能的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或者全家一起出去走亲访友,或者一起出去旅游。在我们这里春节前每家都要蒸馒头,油炸肉圆,炒葵花子和花生等。大年三十的下午,家家户户都要张灯结彩贴门对,晚上,家家户户都要一起吃团圆饭,吃过团圆饭后,还要放烟花爆竹来庆祝春节,接着,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聊天,一边守岁,大人还要给小孩压岁钱。一家人一起等待春节的到来,所以一家人正常都睡得很晚。第二天一早,家家户户都早早起来再次放烟花爆竹庆祝春节的到来。大年初一早上,我们中国人一般是吃饺子,而我们这里是吃圆子,表示一家人团团圆圆。吃过早饭以后,一家人一起走亲访友,或者等待亲友的到来,或者全家一起出去旅游。

  除了春节以外,元宵节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个重要节日,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看花灯的风俗习惯。但是在我们这里,却没有看花灯的风俗习惯的。

  清明节是中国人祭祖的节日,人们习惯在这一天到祖先的墓前扫墓,来表达对祖先的哀悼之请。

  五一国际劳动节自从变成7天假期后,也是人们走亲访友和旅游的黄金时间。

  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在这一天里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包粽子和赛龙舟的风俗习惯。在我们这里没有赛龙舟的习惯,但是有包粽子的习惯,还有给小孩扣龙线的习惯。

  七月初七,中国的情人节,可以说被许多中国的年轻人给淡忘了,他们偏偏要崇洋媚外地过起西方的2月14号的情人节。

  农历8月15的中秋节可以说是中国人的第二大节日。在这一天是家人团聚的日子,我们这里有吃月饼的习惯和赏月的习惯。苏轼的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从一开始就千古传诵至今。

春节知道的作文5

  今天是除夕夜,也就是春节。春节是*传统节日的一个新春佳节。

  春节,同学们都知道,它不是一个特殊的节日。所有的人都认为“春节很热闹,因为它是一个团圆的节日,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我可不是这样想的,这个节日是用来纪念一个怪物的,它的名字叫“年”,它经常吞食过路的人们,可把人们害苦了。之后,出现了一位白胡子的老公公,他制服了“年”。人们为了防止“年”再跑下来,就用放鞭炮、贴红纸来吓“年”,因此有了现在过年的习惯。

  我的家乡——桂林过春节有几“怪”,假如你想听听,我就给你讲讲吧!大年三十的除夕夜,各家各户都会做上一桌丰盛的美味佳肴,还有许多小吃,有糍粑、有糯米饭、有粽子、还有年糕等许多美食。第一“怪”就是饭菜都摆上桌了可是大人们就是不让我们先吃,而是先在神kan上祭拜后才能一起上桌吃饭,但是吃饭的时候鱼还不能吃,一定要留到第二天才能吃,大人们这叫“年年有余”。

  第二“怪”是大家大年三十的晚上都一定会等到大家大年三十的晚上都一定会等到新年的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各家各户都会同时点燃鞭炮,大家都互相问候“新年好”,睡觉前我们都要吃一碗汤圆,它代表着各家各户美满幸福。

  深夜,家家户户的灯渐渐地熄灭了,整个桂林市进入了梦乡,这时,一股浓浓的雾包围了桂林,使春节的夜晚更加朦胧,更加迷人。


安徽春节作文 (菁选5篇)(扩展7)

——春节趣谈作文 (菁选5篇)

春节趣谈作文1

  我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例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但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节日是春节。因为春节是农历的新年,是最盛大和最受欢迎的传统节日,在春节前后,有许多有趣的庆祝活动。

  春节前,人们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新年的来临;人们还会买许多装饰品来装饰房间,贴上福字、春联、年画等等,来增添春节的喜庆气氛;在除夕夜,全家老小围在一起吃年夜饭,代表团团圆圆。这一夜人们会睡得非常晚,等待敲响新年的钟声,人们会放很多烟花爆竹,这叫“守岁”。这里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呢!

  相传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一直深居海底,在除夕的时候就会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大家都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直到有一年除夕,大家像往常一样逃离村庄的时候,有位白发老人留了下来。当“年”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一阵爆竹声,“年”混身颤栗,再也不敢进村了。然后那位白发老人身披红袍出现在“年”的面前,“年”竟然仓惶而逃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以后,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

  大年初一开始拜年啦!这是我们小朋友最高兴的一段日子。在这几天里,小朋友们穿上崭新的衣服,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等很多长辈拜年。拜年时,小朋友们要说一些吉祥的话,给长辈磕头、鞠躬,长辈就会给小朋友们“压岁钱”,还要说一些祝福的话,祝福小朋友们*安长大,学习更上一层楼。小朋友们拿着这些压岁钱会去买一些烟花爆竹来噼里啪啦的燃放;还会去买几本自己喜欢的好书,坐在温暖的被窝里高兴地阅读……

  总之,春节的'习俗多种多样,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太一样。一想到,再过两个月我们就要过年啦!我心里就特别兴奋,好期待啊!

春节趣谈作文2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同时也是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并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春节指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称“过年”,其中以除夕和大年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要举行各种活动以表示庆祝。

  春节之前,我和妈妈买了窗花、福字和鞭炮挂件来装点我们家。我还自己写了一对春联贴在家里。每逢过年,家家都要这样做,相传是为了驱赶怪物。可事到如今,作这种装饰在大部分人看来却别有一番风趣,然而我们还是不能忘记那古老的故事。

  放烟花对我来说也算得上是春节的一大趣事。虽然声音很大,但烟花的美丽实在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烟花不仅是传统,还是人们对辞旧迎新迫切以及他们未来的希望和憧憬的寄托。然而,不同于往常的是,今年包括我在内很少有人放烟花了,是因为人人都想保护环境,保护我们唯一的幸福家园。是啊!作为中国人我们就应该保护环境,体现我们国人的素质。烟花虽然是习俗,也很漂亮,但在现实不允许的'情况下,也要适可而止。

  吃元宵和守岁也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一边吃元宵,一边守岁。吃元宵时,全家人其乐融融,也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合家团圆的幸福感。守岁这一传统充分体现了人们对辞旧迎新的迫切与盼望,也让我感受了一下那一时刻到来时自己紧张和激动的心情。

  灯谜作为中国春节文化的代表之一,自然不会不出现在我的春节安排之中。在古漪园里,我约上了我的表弟一起去猜灯谜。灯谜有的简单,有的复杂,有的有趣,还有的令人张目结舌、意想不到。

  最让小朋友开心的春节传统莫过于发压岁钱了。一到吃饭,我就收到许许多多的用红包装的压岁钱。我深知,这是长辈对我一年来辛苦的认可,更是他们鼓励我继续努力的特殊方式。

  春节有许许多多传统。作为中华儿女的一员,我们理所应当保留自己的传统,更应该尊重自己的习俗。这一切是所有炎黄子孙的职责,也是该尽的义务。然而,习俗与传统要随着环境与现状来作出必要的改变。把现实与世俗结合在一起,才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春节趣谈作文3

  农历正月初一日,俗称“过年”。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除夕晚上,一般人家放鞭炮、贴春联、吃“团圆饭”,见面互道“恭禧”。正月初一开始拜年,嫁出去的女儿初二回娘家拜年。

  我先说放鞭炮和贴春联的由来吧。有一种传说: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这除夕讲完了该讲团圆饭了,团圆饭就是就是在除夕吃丰盛的晚餐,俗话叫做“年夜饭”,也有的地方叫做“团年饭”、“合家欢”、“分岁酒”、“守岁酒”、“辞岁酒”。辞岁之风自晋朝以来就很盛行,当夜骨肉团聚,儿孙绕膝,灯红酒绿,共话团圆。接着就是守岁,合家老小在一起看春晚,等待新年的钟声。

  团圆饭后面该讲拜年了,拜年也是一种学问,拜年是*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我们通常知道的是正月初一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卑幼者并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压岁钱)热情款待。

  说了这么多,大家知道了过年的习俗了吗?百闻不如一见,大家还是去亲自体验吧。

春节趣谈作文4

  今天,我们一家早早地起了床,看见门口站着春节形象人物。

  他长着一头长长的、黑黑的、密密的头发,像一个女人,却是一个男人。他那红红的脸蛋上永远挂着和蔼可亲的、灿烂的笑容。他长着一对浓浓的眉毛,像两座弯弯的拱桥,三只大大的、水汪汪的眼睛挂在圆圆的脸上,像一个威武的二郎神降落在人间。一个红彤彤的圆鼻子长在他的脸上,大大的嘴巴里长着三颗雪白的牙齿,长长的脖子上戴着一块黄金做的手表,一双有力的手臂上长着两只怪兽般的手,手上拿着一个黑色的大口袋,大口袋里装着许多有趣的小玩意儿。他的衣服上有一个大圆圈,它代表了团团圆圆,他迈着八字腿,走起路来非常搞笑。

  他大步走进屋里,对我们说了声:“祝你们新年快乐!”说着,便从大口袋里拿出一个彩色的盒子,他猛地打开盒子,盒子里的一个个小手伸了出来,重重地打在他的脸上,他一下子弹到了一米以外,乐得我们放声大笑,他挣扎着从地上爬了起来,他问:“是不是非常有趣?”我们说:“非常有趣。”

  我们和春节形象人物度过了一个快乐的上午。

春节趣谈作文5

  初六,我们一家去宝塔山公园游玩。虽然已去过多次,可我依然喜欢那里,每去一次都有不同的韵味。

  来到公园门口,两尊威武的大石狮蹲坐在那,守着这公园的一切。走进大门,一大片翠竹林浮现在我的眼前,挺拨而苍劲。在那古色古香的小道两侧有几棵含苞欲放的.樱花,樱花的小裙子真是美丽极了!从外面的淡粉到梅红最后到大红。那密密层层的花瓣包包围着花蕊,我相信再过几个星期它就能把自己的全部娇艳都尽情地绽放出来。继续往前面走,有一个大水塘,大水塘的不远处有一个小亭子,我们准备在那里歇歇脚再游览。坐在亭子里,如果桌上有杯茶,再小酌几口,还真有些古人的雅兴。

  斜眼望去,有一座古塔,那就是宝塔了!我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它,有种从未有的激动。我疾步向那儿走去,却在那林间小道上闻到一阵香味,不是那种浓重而华贵的香,而是朴素典雅的清香,我索性停下脚步寻着香味走去。啊!是蜡梅。虽然大部分已经枯萎,却花谢香犹在!我凑近前去,惊喜地看到了一朵开得正盛的梅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象水晶一样。我恋恋不舍的告别了梅花,向宝塔走去,宝塔上的一些石灰已经掉下来了,还长了些绿色的青苔,更加深了它的沧桑感,我轻轻地抚摸着它,心中隐隐有些惆怅。我叹了一口气,下山了。

  我依依不舍地与宝塔山挥手,风儿吹过树林,涌起阵阵林涛,仿佛也在向我挥手告别。但它的清幽与沧桑会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


安徽春节作文 (菁选5篇)(扩展8)

——春节安徽各地旅游景点 (菁选2篇)

春节安徽各地旅游景点1

  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坐落在黄山市屯溪区中心地段,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北依四季葱茏的华山,南伴终年如蓝的新安江,被誉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全长832米,宽5~8米,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具有宋、明、清时代建筑风格的步行商业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敬亭山

  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宣州城北5公里的水阳江畔。敬亭山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晋文帝司马昭名讳,改称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百余里,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一峰,海拔317米。南齐诗人谢眺《游敬亭山》诗有“兹山亘百里,合杳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的描绘;唐代李白先后7次登临此地,且留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绩溪三雕(艺术)博物馆

  绩溪县三雕博物馆以砖雕、木雕、石雕为主体的。本馆的馆址周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距今已有450年,建筑面积为1500*方米。整座宗祠由影壁、门楼、廊庑、庭院、享堂及奉先楼六大部分组成,呈外朴内华状态。外表白灰马头墙,开砖小青瓦,内则雕梁画栋,玲珑剔透,尤其是祠中的石雕艺术构件尤为珍贵,享有石雕艺术厅之美称,有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黄田古村

  黄田村村域似船形,位于黄山南(泾县最高山),凤子河北,村内现存有58处,103栋较为完整的古民居建筑,大多建于清乾嘉年间。黄田村古民居是从选址、规划、建筑的设计、元一不依据*言代<周易)阴阳、五行等学说,成功地把古人对“天入合一”的愿望表观得淋漓尽致。在村落的选址上,“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村庄立脚于河之北、山之甫,取背山面水,负阴抱阳之势。村中明沟暗渠通向每家每户,活水穿村而流,为整个村庄增添了灵气与活力。尤其是洋船屋为仿洋船而造,但内部民居组合有序,功能完全合理,是古民居虐筑中的典型代表。

  马鞍山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

  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区南部的雨山乡境内,为三国东吴大将朱然之墓,距六朝古都南京只有40多公里,交通十分方便。从马鞍山火车站广场乘坐10路车可以抵达。朱然墓发掘于1984年6月,出土许多珍贵文物,部分漆器填补了三国美术史的空白,也是已发掘东吴墓葬中墓主身份最高、墓葬规模最大的、时间最早的一座大墓,被列为80年代*十大考古发现之一。馆外群山遥峙,馆内绿草成荫,樱花烂漫,丹桂飘香。它既是一座展示三国东吴历史文化特色的专题性博物馆,也是一处探古寻幽,休闲娱乐的绝佳旅游胜地。

春节安徽各地旅游景点2

  相山风景区

  相山风景区总面积约12.7*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95%,坐落于有着40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园林城市淮北市相山区境内 。风景区内含:惠泽公园、相山公园,以及止于相山东麓的长山公园三个主题公园以及黄里景区等。

  雄村

  雄村地属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是一座教育发达、人才辈出的古村落。景区位于安徽歙县城郊,被誉为“新安第一岛,徽州最雄村”。雄村原名洪村,元末曹姓人入迁,取《曹全碑》中“枝分叶布,所在为雄”句改名为雄村。距今已有800多年的久远历史。雄村青山环抱,竹林掩翳,清碧新安江水傍村流淌,是一块钟灵毓秀、风光旖旎的风水宝地,与“锦绣江南第一村”呈坎、“牌坊之乡”棠樾齐名。这里是聚族而居的一色曹姓,历代名臣辈出,确实“所在为雄”。而他们升入仕途都起步于村中的竹山书院。

  孙叔敖纪念馆

  孙叔敖纪念馆,又名楚相祠。位于风景秀丽的安丰塘北岸,为后人纪念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兴修千年水利工程安丰塘所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丰塘”的重要附属建筑。据《水经注》“淝水”条曰:“水北经孙叔敖祠下”,推知古祠始建年代最迟不晚于北魏,距今已逾一千五百年。如今古祠,占地2576*方米,建筑面积525*方米,存有山门、还清阁、大殿东西配殿、碑廊等古建筑物。内部孙公圣迹展,芍陂史迹和近日安丰塘专题展览、展品众多。内部丰富,环境优美,绿荫叠翠、鸟语花香,游人至此睹物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水东古镇

  水东古镇位于安徽宣城,宁国间的省道上,离宣城25公里。水东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朔到*历史上的唐朝。水东镇上的宁东寺建于唐代,唐玄宗六年名为“水月庵”,是水东境内保存完好的千年古刹之一。 水东古镇老街的“十八沓”和“五道井”,这是老街的代表景点之一;古人在横街、当铺街、正街的交界处用青石砌筑了十八层台阶,石板铺路,直通水阳江码头,成为古镇对外交通的必经之路,故得名“十八沓”。自十八沓沿后街依次排列,每道相隔五十米,古井均为青石砌筑,根据落差,在井下部建有淘洗水池,一道石拱小桥架在了井池之间,从而区划了用水的类别,桥上方井内的为饮用,桥下长池中的则是洗涮用水。由于井水是地下泉水,所以冬暖夏凉、四季不涸,干洌可口,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水东古镇老街中心的“大夫第”,大夫第是明代万历年的建筑,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是典型的徽派古建筑。

上一篇:2023合作建房协议书 菁华1篇 宅基地合作建房纠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教案推荐
  • 春节活动方案7篇(春节活动方案7篇范
  • 春节晚会策划方案【优秀5篇】(春节
  • 春节节日策划活动方案优秀15篇 春
  • 春节活动方案最新13篇 春节活动方
  • 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陆青云林若岚全文免费阅读_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最新章节列表陆青云林若岚 第3章
  • 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全文免费阅读帝婿无双小说免费阅读_秦怀道秦琼最新章节列表秦怀道秦琼 第1章
  • 闪婚成宠海彤战胤全文免费阅读_闪婚成宠最新章节列表海彤战胤 第1章
  • 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小说全文免费阅读_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最新章节列表 第3章
  • 千亿总裁宠妻成狂全文免费阅读_海彤战胤千亿总裁宠妻成狂最新章节列表海彤战胤 第2章
  • 陆青云唐嫣陆青云唐嫣全本完整版免费阅读_ 陆青云唐嫣陆青云唐嫣全文章节目录陆青云唐嫣 第1章
  • 猜你喜欢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