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说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不求甚解》教学设计3篇 不求甚解教学反思简短100字

更新时间:2023-03-20 来源:互联网 点击:

《不求甚解》教学设计1

  知识目标:

  1、学习本文中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方法的运用。

  2、了解论证的 两种方式,立论和驳论。

  能力方法目标:

  1、运用例证法,道理论证证明自己的观点。

  2、用文章作者的 观点来解释、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世界观目标: 联系文章中的观点,反思自己对读书的方法和认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初读课文,思考:

  1、一般人认为“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持什么态度?

  2、作者又是怎么理解“不求甚解”的,根据是什么?作者对“不求甚解”持什么态度?

  3、作者摆出列宁批评普列汉罗夫读马克思著作作了很多曲解,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 两个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

  4、不求甚解与“马马虎虎”的区别是什么?

  (二)讨论明白:

  1、一般人认为“不求甚解”对任何事情都是不好的。对“不求甚解”持否定态度。

  2、作者认为一般人的观点不尽然,对“不求甚解”持肯定态度。 他认为不求甚解有两层意义:一是指要虚心,不要以为书一读就懂,另一层含义是“读书不要固执一点,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确立这两层含义的依据是陶渊明《五柳先生》中“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两句话的全面理解,理清其相互联系。

  3、作者摆出列宁批评普列汉罗夫读马克思著作作了很多曲解,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 两个例子是为了证明读书要活读。

  4、不求甚解与“马马虎虎”的区别是不求甚解要了解文章的意思,而马马虎虎却对文章的意思不通。

  (三)深入理解文章的意思。

  1、作者全面否定了一般人的对于“不求甚解”的观点吗? 没有,作者是说“一般人”的观点不尽然。也就是说不完全对。

  2、为什么说“不尽然”,体现了本文语言的的什么特点?举例证明不尽然对。 表明文章语言具有准确性的特点。科学中有许多事情需要人们有求甚解的精神,如“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就是这个意思;但是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又需要人们“不求甚解”比如,我们应该学会原谅别人的过错,要学会包容,所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就是这个意思。 另外,本文中所说的,我们读书,应该采取的就是“不求甚解”的方法。

  3、文章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第一部分:首先摆出一般人不太正确的观点,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二部分:解释“不求甚解”的确切含义。 第三部分:“活读书”的必要性和怎么样“活读书”。

  4、从本文题目来看,“不求甚解“不能表明作者的态度,请你为本文的标题加上合适的词语或者短语,使作者的意思或情感更加明白。 如《不求甚解新解》《不求甚解辨》《不求甚解正义》等或者是《正确理解不求甚解》

  5、《不求甚解》中说: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说“不求甚解”,然而也有相反的看法:“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顺着作者思路就可以把握本意,对这两种意见,你是怎么看的。

  (四)拓展: 辩论 甲方:“不求甚解就是囫囵吞枣,该贬” 乙方:“不求甚解”就是不拘泥于局部而是着眼整体,该扬。

  (五)、你觉得对待问题一般应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对待重大问题,关键性问题要求甚解,一技微末节的事则不必认真,特别是在与人交往上。

  小结:(六)驳论文简介

  议论文是阐明客观事物的道理,表明作者见解或主张的文章。

  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的见解或主张。

  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即先举出对方的荒谬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批驳,揭示谎言同事实、谬论同真理之间的矛盾。二是通过批驳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支撑论点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三是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述一个问题,论点和论据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否则论点就站不住脚。通过驳论证来驳论点,就是揭穿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即所持论据证明不了论点,其论点并不能由论据推出。

《不求甚解》教学设计2

  一、指导思想

  1.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常识;

  4.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作为自读课,本文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习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整体上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比较两篇短文的语言特点;着重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在自读中质疑、提问、主动探究;强调学生在比较阅读和拓展学习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三、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各种渠道(网络、图书馆、家庭藏书……)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名言,两篇短文作者的有关情况。都是针对学生搜集的情况进行指导或补充。

  2.学生将整理后的资料在小组间展示、交流,并进一步补充。

  四、学习过程

  1.导入新课

  [方式一]名言导入

  名言“知识就是力量”,知道是谁说的吗?(培根)而知识又从何而来?现在我们看看,在《谈读书》一文中,培根给我们谈了些什么?

  [方式二」由名人读书故事导入

  [方式三〕由中学生学习现象导入

  2.让一个学生朗读全文,其余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

  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③这位同学读得好在哪里?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3.探究《谈读书》主要内容。

  (1)整体感知──本文的中心话题“读书”,围绕这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

  读书益处:

  ①读书要与经验互补;

  ②要讲究读书的方法;

  ③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选择。

  (在小组讨论之后,让一部分学生在全班陈述讨论结果,老师作点拨补充)

  (2)质疑问难

  ①精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有疑问的语句、内容。

  ②分小组讨论解疑,汇总、对得不到解决的疑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注:分小组讨论解疑时,有条件的可以利用电脑查询资料,寻求解答。)

  (3)进一步研讨──找出文中你认为富有哲理的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老师可引导学生谈对“读史使人明智……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这句话的理解,并模仿这一句式续写几句话。)

  过渡:前文重点谈读书的益处,该怎样读书呢?有人说,读书要“咬文嚼字”也有人说应“不求甚解”,你知道“不求甚解”该怎么理解吗?看看马南政邨是怎样理解的。

  4.快速阅读《不求甚解》,边读边思考:

  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5.学生自主提出有关的问题,分小组研讨。

  ①“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

  ②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③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7.拓展训练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③“班门弄斧”辩

  ③“滥竿充数”辩

  (揭示: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入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滥竽充数”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竽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低下”的新意。)

  8.探讨比较。

  两篇文章在语言上的不同特点:

  (1)《谈读书》语言风格*易流畅,灵活地穿*喻、排比、类比的修辞手法,充分随意的特点。

  (2)《不求甚解》语言*易亲切,娓娓而谈,用语简约,生动形象。

  谈谈自己在学习两篇短文前后的不同感受。

《不求甚解》教学设计3

  1、导入新课

  师:(放《孙悟空大闹天宫》电视剧的一个片断)同学们曾经喜欢看《西游记》这部电视剧吗?(连问三个学生)

  生1:曾经喜欢看,但现在我更喜欢看一些情感丰富的作品。

  生2:这个电视剧可以说百看不厌,我现在还喜欢。

  生3:我小时候喜欢过。

  师:喜欢看是应该的。我们来听唐僧念的一段佛经:(投影)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无物。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

  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涵万象。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

  (请一个学生读一遍)

  师:读懂了吗?

  生1:有些读不懂。

  生2:曲折的情节,神奇的想像。

  生3:孙悟空的神通广大、猪八戒的憨厚可爱都值得欣赏。

  生4:还有唐僧的可怜兮兮。

  师:这些正是《西游记》的精华。只要我们略过我们不想看且不必要看的部分,我们仍然能够把整本《西游记》读得津津有味。这中间包含着一种读书方法,这就是“不求甚解”。(板书)

  师:“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有没有人查过字典?

  生:不求甚解,原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理解。

  师:这个词在这篇课文中是“原指”的意思还是“现指”的意思?

  (学生有的说是“原指”,有的说是“现指”)

  师:请大家打开书本,快速阅读文章,为文章标上段落号,并找到这个词最早的出处。

  师:请同学们读出自己找到的句子。

  (学生读“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重其前提

  师: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是好(hǎo)读书还是好(hào)读书?

  生:应当是好(hào)读书。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下文不是有吗?

  师:那请你读一读好吗?

  生:“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 那末,无论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 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

  师:你读的这一段话说的是喜不喜欢读书的问题,于是你推断“好读书”中的“好”字读hào,是吧。这一段是强调“好读书”很重要,文章说“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为什么这么说呢?有同学能根据本段内容作出解释吗?

  生:因为“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 那末,无论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 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师:你找得很准确。这几句话都是从反面来说的,用的是“如果不……,就……”。有没有同学能从正面来说,即用“只有喜欢读书,才……”(投影)句式来说呢?

  (学生思考了大约2分钟)

  生1:只有喜欢读书,才能用心去理解书中的道理,才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我们才能去理解一篇文章,才能谈“甚解”,才能谈是否读每一篇文章都要全面深刻理解。

  师:还有没有人补充?

  生2:只有喜欢读书,才能谈读书的方法。所以作者说“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3、学其方法

  师:我真心希望大家都是喜欢读书的,因为你如果喜欢读书,读书就成了一种享受,而且多读一点书,就多一分学识,多一分学识就多一份力量。那我们该怎么读书呢?这一段作者明确地认为读书的要诀是什么呢?


《不求甚解》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不求甚解》教学设计3篇(扩展1)

——不求甚解造句5篇

不求甚解造句1

  1、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提倡进取思考,反对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2、你老是这么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这可不行。

  3、对待学习应采取认真的态度,那种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

  4、曹伟学习十分努力,刻苦钻研,从没有不求甚解的现象。

  5、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不求甚解造句2

  1、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刻苦钻研,深入领会,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2、为了到达精益求精的效果,教师不求甚解,聚精会神的研究一遍又一遍。

  3、读书最忌讳不求甚解。

  4、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求甚解并不是好的学习态度。

  5、图书馆里有很多读书不求甚解者。

  6、看来经理对这问题不求甚解,所以他的分析似是而非,未能切中要点。

  7、很多同学,在学习上总是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往往能熟练的背下来,可无法熟练的运用。小明看书总是不求甚解,走马观花,好像看完就没事了一样。

  8、暑假过后,顶着风吹日晒,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学校,那里的气候干燥如故,一阵风吹来,疲惫消失的无影无踪,走过校门口的时候发现墙上张贴了新的公告,粗枝大叶的我一目十行,不求甚解,直奔宿舍而去。

  9、他老是对公事不求甚解,处理起来快是快,但总是出差错。

  10、你有问题就要问清楚,别老是不求甚解地打马虎眼!

  11、在过去一週内,我不求甚解地听了一些课,也收集了一些资料。

  12、教师告诉我们,如果基础部分不求甚解,日后会很麻烦。

  13、他这个人喜欢吹毛求疵咬文嚼字,虽然他相信开卷有益,但读起书来却只会寻章摘句,从不求甚解。

  14、这种精密技术工业,怎能容许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做事态度

  15、你学数学都不求甚解,难怪同一类型的题目老是算错。

  16、不求甚解是好的,同样,技艺也是层出不穷的,但这结果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了。

  17、这种做事不求甚解的作风,正是阻碍工业技术升级的主因。

  18、陶渊明读书不死记硬背,是不求甚解,他只要知道文章大概意思就认为读完了。

  19、若读书纯粹为应付考试而不求甚解,将来是不会有成就的。

  20、对待英语课,他总是厌烦至极,每次作业总是不求甚解的去完成。

  21、以前我读文章不求甚解,经常看上一遍两遍还是对里边的人物关系中心思想迷惑不解,之后我学会了用心去读,精读细读,带着问题读,最终能够在看一遍后就恍然大悟了。

  22、这是需要精读的文章,怎可不求甚解,随意浏览

  23、教师布置的作业,我不求甚解的完成了,完成之后没有多少收获。

  24、在学习上,我们要理解透彻,不能不求甚解。

  25、学习数学,不能只记公式或不求甚解,我们应当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多练习,多琢磨,才能透彻掌握。

  26、爸爸说我虽然天天看书,但从不做笔记,这种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是不可取的。

  27、我们要认真读书和学习,有不懂的地方千万要问,不要不求甚解。

  28、在学习上,我们要理解透彻,不能不求甚解。

  29、我仅有三天时间能在图书馆,为了多看一些,每本书都只能翻翻,真是不求甚解。

  30、你这样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是学不到什么的。

不求甚解造句3

  1、第一次看《爱的教育》时,对里面的资料不求甚解,看多几次,才渐渐了解其中的含意。

  2、考试时千万别做不求甚解事情,必须要静下心来好好地想,更不能偷看别人的哦!

  3、期望英语的资料实在是精彩,吸引着对英语不求甚解的我天天准时收看。

  4、阅读练习的时候,我不求甚解马马虎虎地读了一下,结果被扣掉了冤枉的两分。

  5、妈妈说:“你理解透彻了书里的一字一句了吗,不能不求甚解哟!”

  6、今日,教师说:“哪些同学写作业是不求甚解的?”

  7、今日午时的物理课讲的重力加速问题小明不求甚解的听完,此刻我问他这方面的问题他都答不上来了。

  8、明明十分古怪,不会的题目只要知道答案就能够了,每次都不求甚解。

  9、我复科都有些不求甚解,我回彻底了解。

  10、我对轻的东西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不求甚解,结果还是好朋友上网查了之后才知道。

  11、我们学习不要不求甚解自以为是,要虚心理解。

  12、想要一个好的考试成绩,*时学习绝对不能不求甚解的学习,要彻底的理解所有知识才能够。

  13、小红做事不求甚解,所以成绩不好。

  14、我对地球为什么总是要绕着太阳转不求甚解,结果妈妈上网查了才告诉我是怎样回事。

  15、在学习上,我们要理解透彻,深入领会,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16、妈妈给我出了一道数学题,我不求甚解地做完了,结果被妈妈批评了。

  17、每次对小云姐姐公布的成语造句不求甚解,就不会有我的作品在深圳晚报上出现。

  18、《水浒传》里的一字一句需要我们去刨根问底,不求甚解是读不懂的。

  19、小明读书不死记硬背,也不会做不求甚解的事情,所以,他只要他理解本事很好。

  20、我对这本书涉及的资料刨根问底,但他却一目十行,对资料不求甚解。

  21、每当爸爸在叫小明做事的時候,小明總是不求甚解,做的時候就不知所措了。

  22、这次考试成绩出来了,不求甚解的同学成绩都不是很梦想。

  23、星期天的作业我不求甚解的快速就做完了,之后被爸爸发现来严厉的批评了我。

  24、我在英语书上遇到了难题,我就不求甚解的让它过去,结果考试时傻眼了。

  25、班长每次考试都是全班第一名,他*时学习绝不会不求甚解,都是认真的学习。

  26、我班才女丘盈盈的学习很认真,她从来都不会不求甚解。

  27、教师语重心长地说:“不求甚解读书的人,犹如在沙滩上建高楼一样,不堪一击。”

  28、爸爸说我虽然天天看书,但从不做笔记,这种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是不可取的。

  29、我对这道复杂的题目不求甚解,妈妈并没有批评我,而是耐心地跟我解释。

  30、遇到难题的时候,要认真思考,不要不求甚解。

  31、我考试时不要不求甚解,要认认真真地读题。

  32、每当爸爸在叫小明做事的时候,小明总是不求甚解,做的时候就不知所措了。

  33、考试检查的时候不求甚解的人是永远考不出好成绩的!

  34、我们学习不要不求甚解自以为是,要虚心理解。

  35、读书不求甚解,做事只求敷衍了事的人,将来会受到社会的淘汰。

  36、教师说:“你们上课心不在焉,作业马虎了事,不求甚解的话,考试就会吃尽苦头。”

  37、小明读书不死记硬背,是不求甚解,他只要知道文章大概意思就认为读完了。

  38、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要不求甚解,要细心和耐心地学习写作。

  39、我们要认真读书和学习,有不懂的地方千万要问,不要不求甚解。

  40、妈妈说:“如果一个人对不懂的地方不刻苦钻研,而不求甚解那他就不会成功。

  41、刘教师天天盼望我们班的同学不要不求甚解,必须要做到不懂就问。

  42、小明不求甚解,胡乱把这道题解决了,结果受到教师的批评。

  43、我们要好好学习不懂不能不求甚解,要刨根问底。

  44、我们做事要打破沙锅——问到底,不要不求甚解。

  45、在学习上,我们要理解透彻,不能不求甚解。

  46、我读书不死记硬背,是不求甚解,总以为看一遍就读完了。

  47、小兰各科都彻底了解,从不求甚解。

  48、刘教师对不求甚解的同学很不喜欢。

  49、小明对语文书不求甚解,考的自然就不好。

  50、小民学习从来都不会不求甚解,果然他这次考试得了一百分。

  51、每次妈妈教我做这做那的时候,我总是不求甚解,到了自我动手时,立刻就傻眼了。

不求甚解造句4

  1、每当爸爸在叫小明做事的时候,小明总是不求甚解,做的时候就不知所措了。(罗雪茵)

  2、我们学习不要不求甚解、自以为是,要虚心接受。(黄宇威)

  3、小民学习从来都不会不求甚解,果然他这次考试得了100分。(黄宇威)

  4、妈妈给我出了一道数学题,我不求甚解地做完了,结果被妈妈批评了。(吕慧雯)

  5、我对地球为什么总是要绕着太阳转不求甚解,结果妈妈上网查了才告诉我是怎么回事。(陈薇)

  6、考试检查的时候不求甚解的人是永远考不出好成绩的!(王小凤)

  7、我对这道复杂的题目不求甚解,妈妈并没有批评我,而是耐心地跟我解释。(陈薇)

  8、小兰各科都彻底了解,从不求甚解。(劳淑盈)

  9、妈妈说:“你理解透彻了书里的一字一句了吗,不能不求甚解哟!”(丘盈盈)

  10、每次对小云姐姐公布的成语造句不求甚解,就不会有我的作品在深圳晚报上出现。(刘烨君)

  11、老师说:“你们上课心不在焉,作业马虎了事,不求甚解的话,考试就会吃尽苦头。”(李恺玥)

  12、我在英语书上遇到了难题,我就不求甚解的让它过去,结果考试时傻眼了。(曾小桐)

  13、我们学习不要不求甚解、自以为是,要虚心接受。(黄宇威)

  14、我对这本书涉及的内容刨根问底,但他却一目十行,对内容不求甚解。(刘烨君)

  15、小红做事不求甚解,所以成绩不好。(陈治涛)

  16、爸爸说我虽然天天看书,但从不做笔记,这种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是不可取的。(李恺玥)

  17、《水浒传》里的一字一句需要我们去刨根问底,不求甚解是读不懂的。(丘盈盈)

  18、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要不求甚解,要细心和耐心地学习写作。(刘志鸿)

  19、在学习上,我们要理解透彻,深入领会,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曾蕊珊)

  20、遇到难题的时候,要认真思考,不要不求甚解。(刘志鸿)

  21、小明对语文书不求甚解,考的.自然就不好。(陈笑)

  22、我对轻的东西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不求甚解,结果还是好朋友上网查了之后才知道。(吴宇航)

  23、在学习上,我们要理解透彻,不能不求甚解。(詹官瑜)

  24、阅读练习的时候,我不求甚解马马虎虎地读了一下,结果被扣掉了冤枉的两分。(梅妮)

  25、我们做事要打破沙锅——问到底,不要不求甚解。(丘盈盈)

  26、这次考试成绩出来了,不求甚解的同学成绩都不是很理想。

  27、星期天的作业我不求甚解的快速就做完了,后来被爸爸发现来严厉的批评了我。

  28、第一次看《爱的教育》时,对里面的内容不求甚解,看多几次,才渐渐了解其中的含意。(付鹏)

  29、刘老师对不求甚解的同学很不喜欢。(陈治涛 )

  30、读书不求甚解,做事只求敷衍了事的人,将来会受到社会的淘汰。(李恺玥)

  31、我们要认真读书和学习,有不懂的地方千万要问,不要不求甚解。(刘志鸿)

  32、小明读书不死记硬背,是不求甚解,他只要知道文章大概意思就认为读完了。(陈晓峰)

  33、我复科都有些不求甚解,我回彻底了解。(劳淑盈)

  34、想要一个好的考试成绩,*时学习绝对不能不求甚解的学习,要彻底的理解所有知识才可以。

  35、小明不求甚解,胡乱把这道题解决了,结果受到老师的批评。(李文发)

  36、明明十分古怪,不会的题目只要知道答案就可以了,每次都不求甚解。(丘盈盈)

  37、今天,老师说:“哪些同学写作业是不求甚解的?”(丘盈盈)

  38、考试时千万别做不求甚解事情,()一定要静下心来好好地想,更不能偷看别人的哦!(陈薇)

  39、今天下午的物理课讲的重力加速问题小明不求甚解的听完,现在我问他这方面的问题他都答不上来了。

  40、我读书不死记硬背,是不求甚解,总以为看一遍就读完了。(丘盈盈)

  41、小明读书不死记硬背,也不会做不求甚解的事情,所以,他只要他理解能力很好。.(张杰)

  42、每当爸爸在叫小明做事的時候,小明總是不求甚解,做的時候就不知所措了。(罗雪茵)

  43、班长每次考试都是全班第一名,他*时学习绝不会不求甚解,都是认真的学习。

  44、我考试时不要不求甚解,要认认真真地读题。(刘志铭)

  45、我班才女丘盈盈的学习很认真,她从来都不会不求甚解。(刘志鸿)

  46、每次妈妈教我做这做那的时候,我总是不求甚解,到了自己动手时,立刻就傻眼了。 (梅妮)

  47、我们要好好学习.不懂不能不求甚解,要刨根问底。(刘翠柳)

  48、妈妈说:“如果一个人对不懂的地方不刻苦钻研,而不求甚解那他就不会成功。(陈治涛)

  49、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不求甚解读书的人,犹如在沙滩上建高楼一样,不堪一击。”(李恺玥)

  50、希望英语的内容实在是精彩,吸引着对英语不求甚解的我天天准时收看。(刘烨君)

不求甚解造句5

  1、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刻苦钻研,深入领会,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2、为了到达精益求精的效果,教师不求甚解,聚精会神的研究一遍又一遍。

  3、读书最忌讳不求甚解。

  4、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求甚解并不是好的学习态度。

  5、图书馆里有很多读书不求甚解者。

  6、看来经理对这问题不求甚解,所以他的分析似是而非,未能切中要点。

  7、很多同学,在学习上总是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往往能熟练的背下来,可无法熟练的运用。小明看书总是不求甚解,走马观花,好像看完就没事了一样。

  8、暑假过后,顶着风吹日晒,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学校,那里的气候干燥如故,一阵风吹来,疲惫消失的无影无踪,走过校门口的时候发现墙上张贴了新的公告,粗枝大叶的我一目十行,不求甚解,直奔宿舍而去。

  9、他老是对公事不求甚解,处理起来快是快,但总是出差错。

  10、你有问题就要问清楚,别老是不求甚解地打马虎眼!

  11、在过去一週内,我不求甚解地听了一些课,也收集了一些资料。

  12、教师告诉我们,如果基础部分不求甚解,日后会很麻烦。

  13、他这个人喜欢吹毛求疵咬文嚼字,虽然他相信开卷有益,但读起书来却只会寻章摘句,从不求甚解。

  14、这种精密技术工业,怎能容许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做事态度

  15、你学数学都不求甚解,难怪同一类型的题目老是算错。

  16、不求甚解是好的,同样,技艺也是层出不穷的,但这结果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了。

  17、这种做事不求甚解的作风,正是阻碍工业技术升级的主因。

  18、陶渊明读书不死记硬背,是不求甚解,他只要知道文章大概意思就认为读完了。

  19、若读书纯粹为应付考试而不求甚解,将来是不会有成就的。

  20、对待英语课,他总是厌烦至极,每次作业总是不求甚解的去完成。

  21、以前我读文章不求甚解,经常看上一遍两遍还是对里边的人物关系中心思想迷惑不解,之后我学会了用心去读,精读细读,带着问题读,最终能够在看一遍后就恍然大悟了。

  22、这是需要精读的文章,怎可不求甚解,随意浏览

  23、教师布置的作业,我不求甚解的完成了,完成之后没有多少收获。

  24、在学习上,我们要理解透彻,不能不求甚解。

  25、学习数学,不能只记公式或不求甚解,我们应当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多练习,多琢磨,才能透彻掌握。

  26、爸爸说我虽然天天看书,但从不做笔记,这种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是不可取的。

  27、我们要认真读书和学习,有不懂的地方千万要问,不要不求甚解。

  28、在学习上,我们要理解透彻,不能不求甚解。

  29、我仅有三天时间能在图书馆,为了多看一些,每本书都只能翻翻,真是不求甚解。

  30、你这样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是学不到什么的。


《不求甚解》教学设计3篇(扩展2)

——《不求甚解》教学反思3篇

《不求甚解》教学反思1

  在今天的语文课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通读课文,找出作者观点的句子,看作者是如何理解“不求甚解”的,并强调是观点而非中心论点,学生的积极性立马比*时要高出许多,因为他们不必担心自己会找错。学生有找的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有点是找“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当学生找出这两处时,我再进一步启发他们这两个同学找的有没有共同的地方,区别又在哪里。这样学生就在讨论辨析中了解了作者的本意。从而掌握了乃是为了驳斥一些人对不求甚解的错误理解而谈谈自己的看法。

  当我们知道了文章是阐述不求甚解的两层意思,那么接下来我们就看看作者是如何说不求甚解是一种虚心的学习态度,文章哪些地方谈这一点的。学生自然就会从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中感悟这原来是一种虚心的求学态度,而普列汉诺夫的求甚解不过是自以为是,敢说自己读懂读透原文的人乃是一种狂妄自大的人,一如《红楼梦》,我们总是每读一次,理解就多了一份,永远如此。所以陶渊明并非是浅尝辄止,而是虚心呀。至于“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文章说得就更易懂了,学生很容易就从诸葛亮的读书中领会理解,再辅以陆象山的语录,就更是清楚明白。这样学生很快就整理出思路。最后不用我说学生已经很容易的看出的论证方法,举例对比引用。一节课的时间,上完了一篇课文,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在讨论中辨析,很轻松的了解了作者的观点、文章的思路和论证的方法。我认为我是运用了马南邨的“观其大略”“不求甚解”来教读这篇课文,效果还不错。

《不求甚解》教学反思2

  《不求甚解》在第一个班级上得不理想,甚至可以说有些举步维艰。分析原因,主要在于未能以清晰的逻辑将作者的论证思路理清。《不求甚解》这篇文章作者的论证思路是重点突出且清晰严谨的,不带着学生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学生势必云里雾里,不明所以。而写作思路的重点应为文章前四节中作者如何直击世人“不求甚解”错误理解之要害,以及作者如何进而一步一步推演出自己的观点。

  作者首先反驳世人对于“不求甚解”的错误理解,进而提出自己认为正确的理解。世人与作者都是谈“不求甚解”,那么阐释对错与否的标准是什么?作者认为,标准应当是“不求甚解”在出处中的含义。谁的理解与陶渊明原文中“不求甚解”的含义更相符,谁的理解就更具有合法性。作者后文的论证即在原文的基础上层层深入地证明对方的理解何以错,自己的'理解何以正确。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务必将着眼点聚焦于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遍欣然忘食。”这一基点。之所以在第一个班上的时候不得要领,就在于没有抓住这个要害。

  在第二个班上《不求甚解》时,对于教学作出了较大的调整。首先引导学生意识到陶渊明的原文是作者驳论与立论的关键,是本文的基础。然后在黑板上写下“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句话。接着擦去“便欣然忘食”这句修饰性的语言。只保留下“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突出关键部分,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世人对于陶渊明原文中“不求甚解”的理解与作者的理解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能够很快的意识到关键不在于“不求甚解”,而在于世人忽略“好读书”与“会意”,世人所犯的是断章取义的错误。再以此为基础梳理文章第三段,学生能够很快明白第三段作者阐释“好读书”与“会意”的看似脱离的“不求甚解”,其实正是紧扣了矛盾的关键(不同的关键在此二者而不在“不求甚解”)。

  引导学生领悟“好读书”、“会意”之所以成为“不求甚解”的关键(即解读课文第二段与第三段)后。请学生思考“好读书”、“不求甚解”、“会意”之间的关系,明确“好读书”是前提,“不求甚解”是方法,“会意”是目的。从而也就明白了世人因为断章取义而导致误将手段当成了目的,而作者经过正本清源后,还原了“不求甚解”在上下文中的实际意义,准确把握了“不求甚解”的精神,从而将之提炼为“虚心”与“前后贯通,了解大意”也就顺理成章了。文章之后的解读可以顺流而下。

  第二个班虽然程度相较第一个班弱不少,但因为教学思路做了更合理的调整,课堂的效果远比在第一个班上时来得好。也算是亡羊补牢的一丝慰藉。

  总之,上好议论文要有掐紧要害的意识,不可不慎。

《不求甚解》教学反思3

  《不求甚解》在第一个班级上得不理想,甚至可以说有些举步维艰。分析原因,主要在于未能以清晰的逻辑将作者的论证思路理清。《不求甚解》这篇文章作者的论证思路是重点突出且清晰严谨的,不带着学生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学生势必云里雾里,不明所以。而写作思路的重点应为文章前四节中作者如何直击世人“不求甚解”错误理解之要害,以及作者如何进而一步一步推演出自己的观点。

  作者首先反驳世人对于“不求甚解”的错误理解,进而提出自己认为正确的理解。世人与作者都是谈“不求甚解”,那么阐释对错与否的标准是什么?作者认为,标准应当是“不求甚解”在出处中的含义。谁的理解与陶渊明原文中“不求甚解”的含义更相符,谁的理解就更具有合法性。作者后文的论证即在原文的基础上层层深入地证明对方的理解何以错,自己的理解何以正确。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务必将着眼点聚焦于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遍欣然忘食。”这一基点。之所以在第一个班上的时候不得要领,就在于没有抓住这个要害。

  在第二个班上《不求甚解》时,对于教学作出了较大的调整。首先引导学生意识到陶渊明的原文是作者驳论与立论的关键,是本文的基础。然后在黑板上写下“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句话。接着擦去“便欣然忘食”这句修饰性的语言。只保留下“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突出关键部分,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世人对于陶渊明原文中“不求甚解”的理解与作者的理解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能够很快的意识到关键不在于“不求甚解”,而在于世人忽略“好读书”与“会意”,世人所犯的是断章取义的错误。再以此为基础梳理文章第三段,学生能够很快明白第三段作者阐释“好读书”与“会意”的看似脱离的“不求甚解”,其实正是紧扣了矛盾的关键(不同的关键在此二者而不在“不求甚解”)。

  引导学生领悟“好读书”、“会意”之所以成为“不求甚解”的关键(即解读课文第二段与第三段)后。请学生思考“好读书”、“不求甚解”、“会意”之间的关系,明确“好读书”是前提,“不求甚解”是方法,“会意”是目的。从而也就明白了世人因为断章取义而导致误将手段当成了目的,而作者经过正本清源后,还原了“不求甚解”在上下文中的实际意义,准确把握了“不求甚解”的精神,从而将之提炼为“虚心”与“前后贯通,了解大意”也就顺理成章了。文章之后的解读可以顺流而下。

  第二个班虽然程度相较第一个班弱不少,但因为教学思路做了更合理的调整,课堂的效果远比在第一个班上时来得好。也算是亡羊补牢的一丝慰藉。

  总之,上好议论文要有掐紧要害的意识,不可不慎。


《不求甚解》教学设计3篇(扩展3)

——不求甚解优秀教案设计3篇

不求甚解优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要诀、不求甚解、咬文嚼字、开卷有益”等词的意思。

  2、熟读课文,知道作者是怎样水到渠成的确立自己的主张,达到反驳对方的目的。

  3、了解驳论文的特点,会写一般的小驳论文。

  情感价值态度:学会根据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读书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本文怎样反驳对方的。

  教学重点:引导理解本文的反驳方法

  教学难点:驳论文的反驳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谈读书》,谁能说说文中哪种读书方法你最喜欢?其实,我们读书没有固定的方法,不能一概来论哪种方法好哪种不好,有时得根据文章内容、个人习惯来论。就像我们*时说话,有时得留余地,否则,别人有会找出漏洞反驳我们。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当代作家马南村的《不求甚解》,看看作者是怎样反驳对方的不当说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本文是反驳哪种错误观点。

  2、文中作者拿什么来反驳对方?

  引导明确:

  敌论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作者拿“读书”一事来反驳

  (过渡)作者是怎样反驳对方的?现在,我们继续看课文

  三、再读课文,明白作者怎样反驳

  1、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

  (1)课文说“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在文中划线。

  (2)“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好吗?课文是怎么样论说的?

  (3)文章说的哪些读书方法类似于“不求甚解”?

  2、小组代表自由回答,老师指点明白:

  涛渊明读书“不求甚解”,一是表谦虚,二是告诉人们读书不要固执,不要咬文嚼字,只顾局部,不看整体。应该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课文为了反驳对方,列举了正反两个例子:“普列汉诺夫因为读书不能做到不求甚解,所以曲解了马克思著作。”“诸葛亮能够不求甚解,所以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另外,还引用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话来佐证。

  文中的“观其大略”“未晓处且放过”跟“不求甚解”很相似。

  3、熟读第5、6、7、8段,熟悉文章怎样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结合进而反驳对方。

  4、作者反驳对方的观点后,提出了什么主张?读课文最后一段,划出正面观点的句子。

  5、回头修改课文一开始对方的话,让它显得合理。

  通过学习,我们应该怎么修改对方的论点才显得合适?(对有的问题可以不求甚解:比如读书)

  小结:课文先不急忙反驳对方,而是从解释“不求甚解”的意思开始,然后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例子,用事实说明“读书可以不求甚解”,反驳对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说法的错误。达到反驳的目的。

  四、拓展延伸

  读课后第三题,明白本文的'看法和叶圣陶先生的看法不同。因为他们各代表着儒道两家的读书方法。

  五、总结

  由此可见:读书方法没有一定之规,主要看自己的习惯和文章内容。本文主要是为了反驳对方而说的一种读书法,不是说凡是书都要用“不求甚解”法来读。

  六、拓展训练

  学习本文的写法,对你身边的说法进行反驳。比如:谦虚使人进步。

不求甚解优秀教案设计2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驳论文的论证结构及其内在逻辑

  理解举例论证所用论据需具备典型、全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举例论证所用论据需具备典型、全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驳论文的论证结构及其内在逻辑

  教学流程:

  一、 导

  1、“不求甚解”的字面含义是什么?对于中学生来说这种读书态度是否可取?

  2、世人对于“不求甚解”的态度是怎样的?作者邓拓又对“不求甚解”发表了什么语出惊人的观点?正确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二、 定

  1、阅读课文,划出每段中最能反映该段中心观点的句子。

  (尤其注意从正面表观点的判断句)

  2、本文属于何种实用文体?依据论证思路划分属于哪一小类

  (驳论文)

  3、驳论文是用文字和别人在思想上打仗。驳论分文“破”和“立”两个环节。前者是攻取别人的阵地,后者是牢牢守住已经占领的阵地。

  本文哪些段落为“破”、哪些段落为“立”?

  (第一段到第四段为“破” 第五到第六段为“立”)

  三、 破

  1、世人眼中的“不求甚解”与“求甚解”

  思考:(1)世人怎样理解“不求甚解”?

  (2)世人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如何?

  (3)世人用怎样的行动“求甚解”?

  2、作者眼中的“不求甚解”

  思考:(1)作者怎样理解“不求甚解”?

  (2)作者认为该怎样“不求甚解”?

  3、作者是怎样反驳世人的理解从而证明自己的观点的?

  梳理第二、三段

  (引经据典,正本清源,补全缺失要素,把握核心价值)

  4、先破后立的议论思路有何益处?

  (消灭敌人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占领了阵地;破除错误的观点,正确的观点才能站住脚)

  四、 立

  1、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巩固自己的论点,使之更有说服力?

  (第五、六段运用举例论证,事实论据)

  2、本文在举例论证上有怎样的特点?其益处何在?

  (古今、中外、正反、不同角度:态度、方法)

  3、反对马马虎虎的读书态度对于巩固本文论点是否必要?

  (弥补可能留下的逻辑漏洞,使论证更为严密)

  4、“攻取阵地”(破)难还是“守住阵地”(立)难?谈谈巩固阵地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多种论证方法科学搭配(火力强劲)

  全面思考,弥补逻辑漏洞(不留活力死角)

  五、 思

  1、画出文中表现作者对“不求甚解”态度的语句,体会其中语言的微妙变化。说说其中原因。

  第一段“也不尽然”、“不必提倡”、“没有充分理由”——语气委婉、态度暧昧

  第二段“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语气肯定、态度鲜明

  (先婉转指出似有值得商榷之处,避免形成心理的抵触,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2、揣摩第八段,作者的愿望似乎是“求甚解”,岂不是与前文“不求甚解”自相矛盾?说说作者对于“不求甚解”的态度究竟如何?

  (以“不求甚解”的手段、方法追求“甚解”的目的、境界)

  3、回顾本文论证思路,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如:作者先:---------------再:------------进一步分几点讨论了:--------分别举了:---------------的例子。最后:-----------------


《不求甚解》教学设计3篇(扩展4)

——《郑人买履》教学设计3篇

《郑人买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 利用工具书及书下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3、 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故事的内容及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熟读的基础上感悟寓言的寓意。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熟读感悟,联系生活实际深化理解。

  教具:

  投影、书、课外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刻舟求剑》这则寓言,谁能说一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生回答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则文言文——寓言小故事《郑人买履》。

  齐读课题。

  这则寓言的作者是韩非子,谁能介绍一下你预习到的关于他的一些事。生回答

  二、理解课文

  (一)读准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同学们现在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读不准的字音标出来。

  纠正字音

  度duó 度dù

  2、学生再读课文, 注意那些你把握不准的字的读音。

  3、指名读课文,纠音,

  4、齐读课文,读出停顿

  (二)、再读课文,读懂理解

  1、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够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了,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书中给的译文,结合译文,以小组为单位一句一句相对应的来理解课文。把你们小组有争议的地方或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咱们全班共同研究一下。

  2、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课文,提出有争议的或不懂的。

  3、生一句一句的翻译课文。

  4、用自己的话讲晕则寓言故事。同桌互讲,全班讲。

  三、感悟寓意

  1、讨论:为什么郑人买不到鞋?

  引导理解寓意,有道理即可。

  适时板书:不知变通,墨守成规,不讲实际 ……

  2、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

  3、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四、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郑人买履》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2、理解句意,领悟寓言所讲的道理。

  重点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和寓意的基础上,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设疑猜谜:

  稀奇古怪两只船,没有桨来没有帆;白天载人四处走,夜晚横卧在床前。(打一物)(鞋子)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有关古代鞋子的故事:《郑人买履》。

  2、请学生起来介绍作者的相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指名朗读课文。指导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读《郑人买履》时,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另外别人问话应表现出疑惑之情。

  2、师生评价,正字正音。

  3、学生自读,画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4、试着翻译课文,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找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重点词语解释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

  而忘操之

  及反

  市罢

  遂不得履

  何不试之以足

  宁信度

  无自信也

  2、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而置之其坐(2)反归取之

  3、一词多义

  度(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之(1)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

  (3)何不试之以足

  而(1)而置之其坐

  (2)而忘操之

  4、特殊句式

  郑人有欲买履者定语后置结构

  何不试之以足倒装句

  五、疏通文义

  理解句意

  讲故事

  事情的起因,欲买履,度其足

  事情的经过:至之市——已得履忘持度——反归取之

  事情的结果:市罢,遂不得履

  六、分析课文

  A最能体现郑人思想性格的句子在哪里?并反复朗读。

  B运用哪些描写方法表现郑人特点?试各举典型一例作答。你怎样看待郑人?

  C这则寓言讽刺了怎样的人?今天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际出发,教条主义的人。)(告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

  七、兴趣作业:

  1、课文翻译一遍;背诵寓言。

  2、如果你是卖鞋的人,你会对这个郑国人说些什么呢?

  《郑人买履》课堂练习

  姓名班级

  1、重点词语解释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

  而忘操之

  及反

  市罢

  遂不得履

  何不试之以足

  宁信度

  无自信也

  2、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而置之其坐(2)反归取之

  3、一词多义

  度(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之(1)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

  (3)何不试之以足

  而(1)而置之其坐

  (2)而忘操之

  4、特殊句式

  郑人有欲买履者定语后置结构

  何不试之以足倒装句

《郑人买履》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2、理解句意,领悟寓言所讲的道理。

  重点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和寓意的基础上,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设疑猜谜:

  稀奇古怪两只船,没有桨来没有帆;白天载人四处走,夜晚横卧在床前。(打一物)(鞋子)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有关古代鞋子的故事:《郑人买履》。

  2、请学生起来介绍作者的相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指名朗读课文。指导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读《郑人买履》时,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另外别人问话应表现出疑惑之情。

  2、师生评价,正字正音。

  3、学生自读,画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4、试着翻译课文,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找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重点词语解释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

  而忘操之

  及反

  市罢

  遂不得履

  何不试之以足

  宁信度

  无自信也

  2、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而置之其坐(2)反归取之

  3、一词多义

  度(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之(1)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

  (3)何不试之以足

  而(1)而置之其坐

  (2)而忘操之

  4、特殊句式

  郑人有欲买履者定语后置结构

  何不试之以足倒装句

  五、疏通文义

  理解句意

  讲故事

  事情的起因,欲买履,度其足

  事情的经过:至之市——已得履忘持度——反归取之

  事情的结果:市罢,遂不得履

  六、分析课文

  A最能体现郑人思想性格的句子在哪里?并反复朗读。

  B运用哪些描写方法表现郑人特点?试各举典型一例作答。你怎样看待郑人?

  C这则寓言讽刺了怎样的人?今天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际出发,教条主义的人。)(告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

  七、兴趣作业:

  1、课文翻译一遍;背诵寓言。

  2、如果你是卖鞋的人,你会对这个郑国人说些什么呢?

  《郑人买履》课堂练习

  姓名班级

  1、重点词语解释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

  而忘操之

  及反

  市罢

  遂不得履

  何不试之以足

  宁信度

  无自信也

  2、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而置之其坐(2)反归取之

  3、一词多义

  度(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之(1)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

  (3)何不试之以足

  而(1)而置之其坐

  (2)而忘操之

  4、特殊句式

  郑人有欲买履者定语后置结构

  何不试之以足倒装句


《不求甚解》教学设计3篇(扩展5)

——《i y》教学设计3篇

《i y》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在情境中自主探究3个单韵母i、u、ü和2个声母y、w的发音方法。

  2.学会3个单韵母i、u、ü和2个声母y 、w并能正确书写。

  3.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i、wu、yu,掌握i、u、ü、yi、wu、yu四声的准确认读。

  过程与方法:

  1.以情境图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自主探究、自编歌诀掌握单韵母和声母的发音及字形,分享方法。

  3.在观察对比、四声练习中学会整体认读音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明白汉语拼音是识字的工具,感受学会汉语拼音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3个单韵母i、u、ü和2个声母y 、w,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教学难点:

  1.掌握i、u、ü、yi、wu、yu的四声。

  2.区分声母y、w,单韵母i 、u、ü及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三、教学策略

  主要采用故事法、歌诀法、比较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以直观形象的多媒体为辅展开教学,吸引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发挥主体作用,感受学习汉语拼音的快乐与轻松。

  1.故事具有一定的情节,很受低年级学生的欢迎,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成对汉语拼音的有效记忆。

  2.儿歌或口诀大多浅显易记、朗朗上口,可以帮助学生形象记忆。

  3.把音近、形近的两个或几个声母、韵母、音节放在一起,比较音、形的异同,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辨析能力,增强记忆效果。

  4.将丰富多彩的游戏引入拼音教学,能够增加拼音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玩中学,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几位老朋友还认识吗?快来看看它们是谁?课件出示a、o、e,请生认读。

  2.还记得它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是什么吗?(单韵母)

  3.瞧,它们戴上帽子了,谁来跟它们一起打个招呼?课件出示a、o、e的四声,请生认读。

  4.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拼音王国,再认识一些新朋友吧!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借助情境图,认识i、u、ü其形并学习发音

  1.课件出示文中插图,这是一个农家小院。你看,小朋友住的房屋什么样?红屋顶,米白色的墙,多漂亮啊!

  2.屋子周围种着树,树上有什么?乌鸦飞来树上做窝了。

  3.屋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小朋友在干什么呢?小朋友正在河边给鱼喂食呢!

  4.小朋友的妈妈非常勤劳!她在做什么呢?妈妈正在晾衣服。

  5.捉迷藏游戏:出示i、u、ü卡片,这幅图中藏着i、u、ü3个单韵母,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6.总结:刚才,同学们在观察情境图时,把3个单韵母的音都发准了,这说明拼音字母就在我们的语言当中。

  【设计意图】巧妙运用情境图和游戏,让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初步感知i、u、ü的音和形。

  (三)自主探究,学会i、u、ü及其四声

  在我们说话的哪些词里还有这些单韵母的发音呢?课件出示:3幅表音表形图与相应的单韵母。

  1.学习单韵母“i”的发音。

  (1)教师示范发音:仔细看,老师发“i”这个音的时候,嘴巴是什么样的?嘴角向两边展开,牙齿对齐,嘴巴不变动。

  (2)学生练习发音。

  (3)讨论:看看图,能不能编出你喜欢的口诀,记住这个“i”?口诀举例:妈妈晾衣,上下对齐i、i、i。

  (4)小结学法:这句口诀的前半句是教我们认识字母的方法,看到“i”,就想到和衣服有关系;后半句是教我们发音的方法牙齿对齐,嘴巴不动,声音响而长。这样发音就对了。

  2.学习单韵母“u、ü”的发音。

  (1)教师示范发音:仔细看,老师发“u、ü”这两个音的时候,嘴巴是什么样的?u嘴要撅起来,口型不变;ü嘴要扁,像在吹笛子。

  (2)学生练习发音。

  (3)讨论:看看图,能不能编出你喜欢的口诀,记住“u、ü”。口诀举例:乌鸦衔食,嘴巴小小 u、u、u;小鱼吐泡,嘴巴扁扁ü、ü、ü。

  (4)小结:同学们在发这两个音时,嘴巴不动,声音响而长,这就是单韵母发音的特点。

  3.学习声调。

  (1)“i、u、ü”也可以带上4顶帽子,读成4个声调。课件出示i、u、ü的四声。

  (2)请你仔细观察,有的单韵母戴上帽子后和原来有什么不同?i标上声调时,上面不写小圆点,因为戴上了帽子,小圆点就看不见了。举例标调儿歌:小i有礼貌,标调就摘帽。

  (3)学习运用,体会四声读音:生活中哪些字是发这些音的?

  (4)打乱顺序指读“i、u、ü”的四声。

  【设计意图】借助儿童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相关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主探究发音方法,从而将拼音教学化难为易,寓学于乐,增添了学习的情趣。

  (四)对比、探究,学习声母y 、w

  1.激趣导入:接下来,再回到课文插图,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两个新朋友“y、w”。

  2.看情境图,学习“y、w”的音,认识“y、w”的形。衣服左边的树杈提示了“y”的形,屋顶的形状提示w的形。

  3.课件出示:声母y、w和单韵母i、u。老师示范发音:对比“i、u”你听出了什么?与单韵母i、u的读音一样,但是发音轻、短。

  4.总结:“y、w”叫声母,发音要轻短。

  5.辨认声母y、w和单韵母i、u:我们把声母y叫做大y;单韵母i 叫做小i,声母w叫做大w;单韵母u叫做小u。

  6.合作探究编歌诀记住声母“y、w”,交流分享。

  7.小组游戏:哪个字母不见了?小组长在桌上摆好声母y、w,单韵母i 、u、ü五张卡片。藏去一个字母,其他学生齐念不见的字母,找对了,由小组长出示不见的字母, 大家齐说:“我真棒!找到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眼、动口、动手、动脑的观察、对比、探究、游戏活动中熟记字母,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观察临摹,学习韵母和声母的书写

  1.指导书写i、u、ü。

  (1)观察课本四线格中单韵母i、u、ü的占格,请生交流书写方法。

  (2)老师示范书写并讲解方法。

  i占上中格,先写竖,写在中格,上下顶格;再写点,写在上格靠近第二线的地方。两笔写成。

  u*格,先写竖右弯,再写竖。两笔写成。

  ü占上中格,两点最后写,写在上格靠近第二线的地方。四笔写成。

  (3)学生临摹描红。

  2.指导书写y、w 。

  (1)观察课本四线格中声母y、w的'占格,生生交流。

  (2)老师示范书写并讲解方法。

  y*下格,先写右斜,再写左斜,左斜长些。两笔写成。

  w由两个“v”组成,不要太宽,“v”称为斜下斜上。两笔写成。

  (3)学生临摹描红。

  3.学生独立在拼音本上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写字姿势及握笔姿势。

  4.展示优秀作业,生生交流书写美观的方法。

  (六)结合故事,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请看声母大y、大w 带着韵母小i、小u来了。它们可是好朋友呢,紧紧挨在一起,怎么也不分离,所以我们叫它整体认读音节yi、wu。

  1.认识音节。音节是由声母、韵母组成的,每个汉字对应一个音节。

  2.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wu。

  (1)理解整体认读音节要整体认记。

  (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分享读音规律。(读音同单韵母i、u,声音响而长。)

  3.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

  (1)故事导入:小ü看到小i、小u都有好朋友了,急得直哭,声母大y看见了,连忙走过来帮它擦干眼泪,和小ü手拉手成了好朋友,这就是整体认读音节yu。

  (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分享读音规律。(读音同单韵母ü,声音响而长。)

  4.情境理解,练习巩固。

  (1)结合课文情境图,再次认识音节作用。

  (2)游戏:找朋友,谁和谁可以组成整体认读音节?

  (3)同桌互相打乱顺序指读书中yi、wu、yu的四声。

  (4)联系生活实际巩固读音:用其中一个音组成词语或者说句话。

  【设计意图】在故事情境、愉快游戏、实践运用中,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基础学习新知识。

  (七)整合全文, 延伸练习

  1.同学们,在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很多好朋友,它们是──(学生齐说。)

  学习汉语拼音多有趣啊,只要用心,我们还会认识更多的汉语拼音朋友!

  2.拓展练习:用上今天所学的字母把书上的插图编成故事讲给父母或小伙伴听。

  【设计意图】通过整合,使所学的拼音字母又回归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促进学生思维、积累、表达等多方面能力的提高。

《i y》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读准单韵母i、大写y和音节yi以及四声。

  2、能在拼音格中正确收发室i、y,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在教师指导下朗读儿歌。借助图画、儿歌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本课的韵母和音节。

  教学重点:

  i的认读和书写。

  教学难点:

  i的发音。

  教学方法:

  引导、导读。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投影。

  学生:拼音卡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检查复习,引入新课。

  开火车认读a o e和四个声调,读得又快又准。

  二、 看图学习单韵母i

  1、 出示毛衣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2、 出示字母卡片i。毛衣的“衣”就是单韵母i的读音。让学生自己试着发“I”。

  3、 抽学生试读,评价后再试读。

  4、 小老师教读,教师点拔示范。学生齐读,个别读。

  5、 观察发音时,牙齿是什么样的?师生合作编顺口溜;“牙齿对齐iii”

  6、 学习i的四声。让学生按四个声调的顺序尝试利用手势读一读。打乱四个声调的顺序读一读。(集体读,个别读)

  三学习大写Y

  1、 谈话引出:小朋友,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跟“i“的读音一样,只是样子不同。出示y.

  2、 观察i、y笔顺图,试着书写。

  A、 学习新笔画,竖(|),点(.),右斜,左斜。B学生跟老师书空画笔顺。

  3、 观察书写格式;i、y在拼音格中分别占什么位置?抽学生板书并评价。

  三、 学习章节yi

  1、 请看:大y带着小i来了,出示yi。它是音节yi,也读作“衣“

  2、 认记音节yi,大y带小I,紧挨在一起,它是章节yi.

  3、 看着音节,和同桌说说怎能么记住音节yi.

  4、 练习读yi的四个声调,采用各种形式认读,提醒学生yi标调时不写点,直接标上调号。

  5、 用音节yi的四个声调分别组词。

  四、 练习读语境歌,试着背一背。

  1、 出示情景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 自读儿歌,用“——”找出儿歌中我们所学的音节。

  3、 教读儿歌,再引读、拍手读。齐读并背诵。

  五、 课后练习,读读连连。

  1、 出示图和音节,让学生试着连一连。

  2、 学生汇报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连,以此借助图片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读准音节ya.

  3、 练习读yí,ā yí,yā.集体读,个别读。

  板书、i、y 、yi

  练习:yí,ā yí,yā

  教学后记:


《不求甚解》教学设计3篇(扩展6)

——《清明》教学设计3篇

《清明》教学设计1

  活动准备

  古诗教学的自制PPT。

  幼儿前期经验准备: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

  活动目标

  能正确熟读古诗。

  通过欣赏古诗、观察图片,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清明节人们扫墓的心情。

  活动过程

  一、入场

  听《琵琶语》学古人漫步进场,感受古曲的气氛。

  教师:现在我们听着优美的古曲,慢慢的进场,然后轻轻地找个座位坐下来。

  二、了解清明节的风俗

  教师:之前清明节,我们放了一个小长假,那请你们回忆一下,清明节你和家人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播放"清明介绍PPT",教师做相应的小结。

  教师:小朋友说了很多清明节做的事,我们看看其他人会做些什么呢?

  教师:清明节这天,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带着悲伤的表情,手捧着鲜花去祭拜去世的亲人……所以,清明节要去扫墓,是对已经去世的人的尊敬与怀念,也因此在清明前后,人们的心情都比较难过和悲伤。

  三、学习古诗,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1.完整欣赏古诗两遍。

  教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在清明节人们会做的事情,那古时候的诗人,在清明节这天会做些什么呢?

  欣赏古诗朗诵。(播放课件)教师:请小朋友看大屏幕,刚才电脑里的老师已经把《清明》这首古诗诵读了一遍,现在请你们跟着老师再来读一遍,老师念一句小朋友跟一句。(播放古诗背景)幼儿跟着教师诵读。

  2.看背景图,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幼儿看图自由回答。

  3.句卡配对,进一步了解古诗大意。

  (1)出示图卡,引导幼儿发现诗句与画面的匹配关系

  (2)观察图片,幼儿为诗句匹配图片。

  教师:如果要给这些句卡宝宝找图片朋友,你们认为应该怎么找。谁能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句,找图片朋友。

  教师:谁能为"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句,找图片朋友? "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说。

  教师:第三句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对应哪一幅画面?

  教师:那是谁回答老爷爷的?那个小孩。哦,最后一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对应的就是第四幅图片了。

  教师:现在你们知道古诗和这些图画的`关系了吗?原来图片上的内容说的就是古诗中的内容。

  四、朗诵古诗

  1.幼儿整体诵读。

  教师:那这首古诗的名字就叫《清明》(出示字卡),写这首诗的诗人叫杜牧,他是唐代很有名的诗人现在我们一起看着图片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

  2.记忆大考验两遍。

  3.幼儿跟读两遍。

  4.表演读。

  教师:你们读得真好听。那现在我们边读古诗边做动作,我们来表演一下这首古诗吧!

  5.古诗接龙。

  五、认字活动

  学习"明"字。

  教师讲述"明"的字源故事。

  教师:"明"在甲骨文中是由一个日和一个月组成,表示日月照耀、明亮的意思,也解释为带来光明。金文和小篆的名字是由月和一个窗形的结构组成,意思是月光照进窗内,表示光亮之意。现在的明字则确定为日月之明了,一般用为光亮之义。

  教师:我们今天学的这个字宝宝读什么呀?(明)(六)结束活动:欣赏歌曲《清明》。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清明》,它还有一首好听的歌曲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活动延伸

  学习歌曲《清明》


《不求甚解》教学设计3篇(扩展7)

——《激光》教学设计3篇

《激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激光的特点及用途。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了解常用,基本的说明方法。

  4、通过阅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激光的特点及用途。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了解常用,基本的说明方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生活中,你知道哪些光?谁能介绍一下自己对这些光的了解?

  2、导入新课,就课题质疑,师生整理归纳。

  3、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快速在文中找到答案,勾画有关句子。

  4、通过对比,了解表达方法,体会表达效果。

  (1)你知道吗,现在世界上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是激光。

  (2)你知道吗,现在世界上最亮的光是激光、最快的刀是激光、最准的尺是激光。

  通过“是激光”的三次重复,增强了语势,强调了激光的“神奇”,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二、自读自悟,互动交流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感知内容,理清层次,了解小标题的作用。

  2、确定目标,导学引路。

  就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确定教学内容,师上生共同确定学习方法: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理解字词,勾画说明激光特点及用途的语句。

  (2)再读课文,品词析句,加深理解,了解说明方法,体会其作用,并提出不理解的地方,相机了解分号的用法。

  (3)小组交流,互相补充、释疑。

  (4)有感情地朗读,强调激光的特点及用途,以体现其神奇。自评、组内互评。

  (5)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自读自悟,互动交流

  1、运用上节课学习方法自学另外两方面内容。

  2、小组交流

  3、全班反馈。

  4、变换角色,自我介绍——“激光的自述”

  要求: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讲明激光的特点、功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它、了解它。听众可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疑问,自述者进行补充说明。

  5、师生共同评议,小结。

  二、学习第三部分

  1、齐读课文。

  2、猜想一下,不久的将来,激光还会有哪些用处。

  三、体会分号的用法

  1、读一读书上的'句子。

  2、体会分号的用法:分句之间是并列的关系。

  3、找一找本课及其他课文中带有分号的句子读一读。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20奇异的激光

  最亮的光

  最快的刀

  最准的尺

《激光》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奥秘,服务人类的远大理想;

  2、识记9个生字;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激光的信息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采用多种形式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激光的特点;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丰富对激光知识的了解,并能与同学交

  流感兴趣的内容;

  教学难点:采用多种形式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激光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出示课题激趣导课 板书课题:奇异的激光

  谈话:你对激光都有哪些了解?

  老师这儿有一组激光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激光图片)

  相信今天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会对激光有更深入的了解。

  学生交流

  欣赏

  整体感知把握文章要点 过渡:请大家翻开书,小声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反复多读几遍。

  过渡: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自学了生字,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自学的情况。(出示课件:词语、多音字)检查学生生字识记情况。

  刚才大家读了课文,你对激光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概括出:“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学生交流,

  潜心会文品读词句意味 在这三部分内容中一定有你最感兴趣的一部分,任选其中的一部分,用你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可以一边读一边划出相关的语句,还可以把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句子旁边。

  把你对最喜欢的那部分内容的感受和体会,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交流。

  “最亮时,它比太阳还要亮100亿倍呢!打个比方说,我们如果用眼睛对着电灯看,就会感到刺眼;如果看太阳的话,就会有暂时目眩感觉;我们如果对着激光看,眼睛就会严重受损,以至永久地失明。”(课件出示)

  (1)这段话用了对比和举事例的方法来说明激光是最亮的光的。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当你用眼睛看太阳的话,你会有什么感觉?

  结语:看太阳都会“目眩”,激光比太阳还要亮100亿倍,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范读

  过渡:激光不仅是“最亮的光”,它还是“最快的刀”和“最准的尺”,有喜欢这两部分内容的同学吗?谁想来谈一谈你的体会?

  放手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地读相关的句子来充分体会激光是“最快的刀”是“最准的尺”以及利用激光这两方面的特点可以用在医学和测量等方面。(板书:医学、测量)

  通过刚才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到了激光是目前世界上“最亮的光”、“最快的刀”、和“最准的尺”,它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以用在军事、医学和测量等许多方面,所以“激光”真是一种“奇异”的光啊!

  学生自学,读一读,划一划,写一写)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集体汇报交流:指名让学生交流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读一读划出的相关语句,并谈一谈对这写语句的理解。

  学生抓住“目眩”)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学生交流体会,指名试读这段话

  全班读

  学生交流、补充,揭示利用激光的这个特点可以用在军事上,做激光枪和激光炮等。

  学生任选其一,交流体会

  指名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拓展延伸充实文本内涵 过渡:激光的用途远不止这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能见到激光的身影,你们想一想,都可以在哪些地方见到它呢?

  关于激光,课前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我们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部分关于激光的资料

  教师结语,激发学生情感:其实,激光的用途还有更多,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开发和研究,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就在咱们班中有同学在研究激光这一科学领域中传出佳音。 学生自由发言。

  全班学生阅览。

  板书设计


《不求甚解》教学设计3篇(扩展8)

——《熟能生巧》教学设计3篇

《熟能生巧》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10个词语的意思。

  2.能划出描写武士射箭和卖油翁注油动作非常熟练的句子。

  3.能正确地默读课文,按课文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4.懂得要掌握任何一种本领都离不开长期的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回答课后第1题。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10个生字,初步理解10个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第1、2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解释成语,揭示课题。

  (1)说说这

篇课文是讲什么的。(讲“熟能生巧”的道理)

  (2)谁能说说“熟能生巧”中的“熟”“生”“巧”分别是什么意思?整个词语的意思是什么?

  2、自学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思考:

  ①课文是用什么来说明这个道理的?(用故事的形式来说明道理的。)

  ②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几个?主人公是谁?故事的主要内容讲什么?

  (2)同桌讨论思考题①、②。

  (3)请差、中、好三位同学分别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默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完成作业:

  ①划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②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2)自学交流,教师点拨。

  ①读生字卡片,重在正音。几个容易读错的宇:翁(读wēng,不读wōng),嗖(读sōu,不读shōu),沾(读zhān,不读zàn),啧(读zé,不读zhé)

  ②按顺序出示10个新词,请学生自愿站起来读一遍,然后说说这些词的意思。一个学生一次说一个词,其余学生认真听,然后对前面同学的解释进行评议。

  ③让同桌同学互改作业本1、2、3题。

  4、讲读第1、2、3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课文后第1大题的第

  小题:从哪里看出武士箭术很好?围观的人和卖油翁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分别在书上划出表示围观的人和卖油翁的态度的句子,完成下面表格的上半部分。(表格要事先印好。)

  谁有什么本领怎么议论

  围观的人武士卖抽翁

  射箭武士

  卖油老翁

  (2)交流。

  按照下面格式,用一段话说说自己填的内容。

  有一位武土能。围观的人看后。武士自以为。而卖油翁,却说。

  (3)练习反问语气的读法。

  ①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武士自以为“很了不起”?(第3自然段)

  ②用反问的语气读这一自然段。

  5、作业。

  (1)抄写生字,每个字写3遍。

  (2)(作业本)第4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4、5自然段。

  2.划出描写武士射箭和卖油翁动作非常熟练的句子。

  3.懂得要掌握一种本领离不开长期实践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

  1.复习。

  (1)读生字、新词,说说词义。交流(作业本)第4题。

  (2)说说上节课在表格上填写的`内容。

  2.默读第4、5自然段。

  (1)带着课文后第1题第(2)小题的问题,默读第4、5自然段,完成表格(见第1课时)后半部分。

  (2)互相交流。按照

提供的格式(见第1课时)说说可填的内容。

  3.默读全文,划出描写武士和卖油翁动作非常热练的句子。

  (1)自读自划。

  (2)小组交流。

  (3)课堂交流。请一两位学生表演一下武士射箭和卖油翁注油的整个过程。比一比,看谁学得像。

  (4)集体读表示两人动作的句子。

  4.完成《作业本》第5、6、7题。

  5.体会熟能生巧的道理。

  (1)讨论:射箭武土和卖油翁各自的“绝活”是怎么获得的?(长期的练习)

  (2)谁能举出一个热能生巧的事例?(教师点撮:我们学过的课文里有这样的例子吗?我们班级里、学校里有许多小能手,他们的本领是怎么来的?我们自己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6.选做作业:把一个熟练动作的完成过程写下来。教师可

  表演一个动作过程(如穿针引线的一系列动作,开始写毛笔字前的一系列动作),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鼓励学生口头描述,最后写到《

作文本》上。

《熟能生巧》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10个词语的意思。

  2 .能划出描写武士射箭和卖油翁注油动作非常熟练的句子。

  3.能正确地默读课文,按课文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4 .懂得要掌握任何一种本领都离不开长期的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回答课后第1题。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10个生字,初步理解10个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第1、2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 解释成语,揭示课题。

  (1)说说这篇课文是讲什么的。(讲“熟能生巧”的道理)

  (2)谁能说说“熟能生巧”中的“熟”“生”“巧”分别是什么意思?整个词语的意思是什么?

  2 自学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思考:

  ①课文是用什么来说明这个道理的?(用故事的形式来说明道理的。)

  ②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几个?主人公是谁?故事的主要内容讲什么?

  (2)同桌讨论思考题①、②。

  (3)请差、中、好三位同学分别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 默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完成作业:

  ①划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②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2)自学交流,教师点拨。

  ①读生字卡片,重在正音。几个容易读错的宇:翁(读wēng,不读wōng),嗖(读sōu,不读shōu),沾(读zhān,不读zàn),啧(读zé,不读zhé)

  ②按顺序出示10个新词,请学生自愿站起来读一遍,然后说说这些词的意思。一个学生一次说一个词,其余学生认真听,然后对前面同学的解释进行评议。

  ③让同桌同学互改作业本1、2、3题。

  4 讲读第1、2、3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课文后第1大题的第

  小题:从哪里看出武士箭术很好?围观的人和卖油翁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分别在书上划出表示围观的人和卖油翁的态度的句子,完成下面表格的上半部分。(表格要事先印好。)

  谁有什么本领怎么议论

  围观的人武士卖抽翁

  射箭武士

  卖油老翁

  (2)交流。

  按照下面格式,用一段话说说自己填的内容。

  有一位武土能。围观的人看后。武士自以为。而卖油翁,却说。

  (3)练习反问语气的读法。

  ①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武士自以为“很了不起”?(第3自然段)

  ②用反问的语气读这一自然段。

  5.作业。

  (1)抄写生字,每个字写3遍。

  (2)(作业本)第4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4、5自然段。

  2.划出描写武士射箭和卖油翁动作非常熟练的句子。

  3.懂得要掌握一种本领离不开长期实践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

  1.复习。

  (1)读生字、新词,说说词义。交流(作业本)第4题。

  (2)说说上节课在表格上填写的内容。

  2.默读第4、5自然段。

  (1)带着课文后第1题第(2)小题的问题,默读第4、5自然段,完成表格(见第1课时)后半部分。

  (2)互相交流。按照提供的格式(见第1课时)说说可填的内容。

  3.默读全文,划出描写武士和卖油翁动作非常热练的句子。

  (1)自读自划。

  (2)小组交流。

  (3)课堂交流。请一两位学生表演一下武士射箭和卖油翁注油的整个过程。比一比,看谁学得像。

  (4)集体读表示两人动作的句子。

  4.完成《作业本》第5、6、7题。

  5.体会熟能生巧的道理。

  (1)讨论:射箭武土和卖油翁各自的“绝活”是怎么获得的?(长期的练习)

  (2)谁能举出一个热能生巧的事例?(教师点撮:我们学过的课文里有这样的例子吗?我们班级里、学校里有许多小能手,他们的本领是怎么来的?我们自己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6.选做作业:把一个熟练动作的完成过程写下来。教师可

  表演一个动作过程(如穿针引线的`一系列动作,开始写毛笔字前的一系列动作),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鼓励学生口头描述,最后写到《作文本》上。

《熟能生巧》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10个词语的意思。

  2 .能划出描写武士射箭和卖油翁注油动作非常熟练的句子。

  3.能正确地默读课文,按课文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4 .懂得要掌握任何一种本领都离不开长期的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回答课后第1题。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10个生字,初步理解10个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第1、2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 解释成语,揭示课题。

  (1)说说这篇课文是讲什么的。(讲“熟能生巧”的道理)

  (2)谁能说说“熟能生巧”中的“熟”“生”“巧”分别是什么意思?整个词语的意思是什么?

  2 自学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思考:

  ①课文是用什么来说明这个道理的?(用故事的.形式来说明道理的。)

  ②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几个?主人公是谁?故事的主要内容讲什么?

  (2)同桌讨论思考题①、②。

  (3)请差、中、好三位同学分别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 默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完成作业:

  ①划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②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2)自学交流,教师点拨。

  ①读生字卡片,重在正音。几个容易读错的宇:翁(读wēng,不读wōng),嗖(读sōu,不读shōu),沾(读zhān,不读zàn),啧(读zé,不读zhé)

  ②按顺序出示10个新词,请学生自愿站起来读一遍,然后说说这些词的意思。一个学生一次说一个词,其余学生认真听,然后对前面同学的解释进行评议。

  ③让同桌同学互改作业本1、2、3题。

  4 讲读第1、2、3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课文后第1大题的第

  小题:从哪里看出武士箭术很好?围观的人和卖油翁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分别在书上划出表示围观的人和卖油翁的态度的句子,完成下面表格的上半部分。(表格要事先印好。)

  谁有什么本领怎么议论

  围观的人武士卖抽翁

  射箭武士

  卖油老翁

  (2)交流。

  按照下面格式,用一段话说说自己填的内容。

  有一位武土能。围观的人看后。武士自以为。而卖油翁,却说。

  (3)练习反问语气的读法。

  ①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武士自以为“很了不起”?(第3自然段)

  ②用反问的语气读这一自然段。

  5.作业。

  (1)抄写生字,每个字写3遍。

  (2)(作业本)第4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4、5自然段。

  2.划出描写武士射箭和卖油翁动作非常熟练的句子。

  3.懂得要掌握一种本领离不开长期实践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

  1.复习。

  (1)读生字、新词,说说词义。交流(作业本)第4题。

  (2)说说上节课在表格上填写的内容。

  2.默读第4、5自然段。

  (1)带着课文后第1题第(2)小题的问题,默读第4、5自然段,完成表格(见第1课时)后半部分。

  (2)互相交流。按照提供的格式(见第1课时)说说可填的内容。

  3.默读全文,划出描写武士和卖油翁动作非常热练的句子。

  (1)自读自划。

  (2)小组交流。

  (3)课堂交流。请一两位学生表演一下武士射箭和卖油翁注油的整个过程。比一比,看谁学得像。

  (4)集体读表示两人动作的句子。

  4.完成《作业本》第5、6、7题。

  5.体会熟能生巧的道理。

  (1)讨论:射箭武土和卖油翁各自的“绝活”是怎么获得的?(长期的练习)

  (2)谁能举出一个热能生巧的事例?(教师点撮:我们学过的课文里有这样的例子吗?我们班级里、学校里有许多小能手,他们的本领是怎么来的?我们自己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6.选做作业:把一个熟练动作的完成过程写下来。教师可

  表演一个动作过程(如穿针引线的一系列动作,开始写毛笔字前的一系列动作),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鼓励学生口头描述,最后写到《作文本》上。


《不求甚解》教学设计3篇(扩展9)

——帮助人不求回报作文

帮助人不求回报作文1

  我在报纸上读到这样一则新闻:一个妇女帮助一个盲人寻找家人,整整找了八年,才找到盲人的家人,在盲人和家人团聚的时候,这位妇女却默默地离开了。

  读了这则新闻,我特别感动,虽然那位妇女和盲人素不相识,却能热情相助,八年不间断,这需要多大的爱心、恒心和毅力。到最后,盲人与家人团聚的一刻,那位妇女又是如此的无私,悄然离去,不求回报。

  生活中,这样做好事不求回报的好心人还有很多,我也曾经遇到过。记得六岁那年,我独自一人在河边玩耍,一不小心掉到河里去了,正巧一对母女路过,她们见我落水了,急忙奔过来,阿姨扑到水里把我往上托,大姐姐趴在河岸上把我的手往上拉,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我救上了岸,那位阿姨成了“落汤鸡”,可是她没有任何抱怨,她们见我没事了,就叫我回家去,她们骑着自行车走了。

  虽然事情过去很久了,但我依然记忆犹新,如果不是那对母女,那天,我可能小命不保,我的心里一直都充满了对那母女俩的'感激之情。我们彼此不认识,但她们却在我遇险时及时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

  现在,我长大了,懂事了。我想,无论是我还是那个盲人,还有许许多多曾经得到过别人帮助的人,一定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因为这是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的最好的回报。

上一篇:数学圆的面积课件3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面积课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教案推荐
  • 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教案 11篇 幼儿
  • 年度考核述职报告范文精选6篇 教师
  • 精准帮扶措施方案25篇 精准扶贫帮
  • 社团活动计划15篇 社团活动计划和
  • 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陆青云林若岚全文免费阅读_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最新章节列表陆青云林若岚 第3章
  • 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全文免费阅读帝婿无双小说免费阅读_秦怀道秦琼最新章节列表秦怀道秦琼 第1章
  • 闪婚成宠海彤战胤全文免费阅读_闪婚成宠最新章节列表海彤战胤 第1章
  • 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小说全文免费阅读_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最新章节列表 第3章
  • 千亿总裁宠妻成狂全文免费阅读_海彤战胤千亿总裁宠妻成狂最新章节列表海彤战胤 第2章
  • 陆青云唐嫣陆青云唐嫣全本完整版免费阅读_ 陆青云唐嫣陆青云唐嫣全文章节目录陆青云唐嫣 第1章
  • 猜你喜欢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