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说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老残游记》读后感10篇 《老残游记》主人公

更新时间:2023-03-21 来源:互联网 点击:

《老残游记》读后感1

  “得失沦肌髓,因之急事功。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

  处处鸺鶹雨,山山虎豹风。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

  这首出自《老殘游记》的诗深刻揭露了官员的蛮横,同时又体现了老殘对其的不满和愤懑。老殘是一个世家子弟,但因其不崇尚官场,只愿做一郎中,却深受官员赏识。他很关心百姓生活,当时像他一样满腹经纶却淡泊名利者屈指可数,他的性情正是我所推崇的。当今世界,社会高速发展,经济大步前进,人们处于繁忙的工作之中,大多数人只追求切身利益,忽视了精神生活的丰富,这使得整个社会物质丰富、精神匮乏,不利于提高个人素质和精神境界。

  其次,这首诗主题为讽刺官员执政问题。很明显,身为官员,最基本的一条准则就是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祉,否则,“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作为官员应当以包拯为楷模,尽力维护人民利益,做到“廉直公恕”,切实为人民着想,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两袖清风”“廉洁奉公”将会是大家的共识,那时的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

  在我今天所读的《老残游记》中,我最佩服的就是玙姑的才识,直至今日我才真正见识到女子的远见卓识和侃侃而谈。玙姑在与子*的谈论中充分展示了出来,她谈论的内容涉及文学、天文、政治、音乐等各个领域,其见解立意新颖,不落俗套,她的谈论使人钦佩又令人信服,无不展露其才智,更绝的是Y姑在音乐方面的才能,她的琴声将人带入一个清幽雅致的境界,令人浮想联翩。真的希望能像玙姑那样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啊!

  我其实并不想步入仕途,就我个人而言,我学习只是为了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但人生活在社会中,无法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免不了受到社会因素的种种影响。我理想的生活是居住在一个世外桃源,整日与优美环境、优美文字相伴,有一个高雅的生活情趣,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我会努力去阅读名著,全面发展自己,我会尽力做到理想的自己,做一个真实的自己!

《老残游记》读后感2

  《老残游记》的续篇最末一篇描述老残梦游地狱,最后其体香浓郁,业已是成就菩提果位了。作者刘鹗在文中多次论述佛理禅意,虽然到底他已经到了什么样的境界,我们不得而知。最后的文字敢于肯定了老残从凡夫证入佛菩萨的境界,我们判断他是对佛教有深入了解的。

  我们说老残确实是一个凡夫,从文章的开篇便勾勒出了老残生活的窘迫,同时也指出他的优势“为人颇不讨厌”。这一句“不讨厌”却成了成佛做祖的基础。

  生活窘迫却不急功近利,在江湖上摇铃行医却似闲游看景,除了贴补家用,有了钱也不挥霍,遇人急难时又是不惜倾囊奉献。 开篇梦游蓬莱,黑夜泛舟,人单力薄却力抗凶匪 。听闻酷吏玉贤行径,不觉拍案而起,立即谋划上书陈情。白衣之身公堂上直面酷吏刚弼。泰山上更出谋划策帮助尼寺。充分显示了老残的侠客情怀。

  当然老残却不莽撞,面对强人,也拿捏得体,不至自己于险境。更是知人善任,利用白太守破冤案,压制刚弼。利用捕快许亮兄弟,巧设金钱套擒拿贾二。

  宫保要他来做官,他却悄悄离去。 开头文中说他写不了八股文章,可以知道他是不屑去写。老残能写公文,会做诗。他同书店老板的对话,知道五经四书他全然是通达的。

  两处写到他读书的情景,一处读《八代诗集》,说明老残不好功名利禄,心境闲淡。一处读《大圆觉经》,导致他最后飞升羽化。

《老残游记》读后感3

  这本书看了很多遍了。最早是语文书里面的《大明湖听书》这个编目。年少时哪里知道这文章的好处,虽然描写白妞的说书是那样的极尽渲染之能事。

  后来有了几本书在肚子里面打底子,再于暇时认真的从头看起,细品下来,滋味竟是那么的悠远绵长。

  老残,这名字便有一股子不流于世俗的孤傲,萧然。不是在世道上经历过几个起跌的,哪里能够如此?

  其实这本书并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游记,最著名的有《徐霞客游记》在那里呢。其实他可以和《格列佛游记》相类比。对现实的不满,《格列佛游记》可以天马行空到幻境之中找到寄托,但是老残,还是现实的,他没有神游天外,他想在夹缝里面找到生存的空间。

  老残其实不是避世的,他是入世的,虽然摇着串铃,不愿意做官,但是摇串铃的时候看到的是国计民生,虽然没有入仕,但是交接的都是官场上的人物,谈的都是治国*天下的策略。说实在的,在这篇所谓的游记里面,看到最后,心痛的成分多,灰心的成分更多。

  作为一个山野之人,有济世之心,那是最苦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便是想尽一切可想的办法,又能解决几何?最后,往往只剩下一肚皮的不合时宜。所以老残最后还能尽享隐居之乐,那真是上苍的眷顾了。

  篇二:

《老残游记》读后感4

  我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本书,书名叫《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的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韵味。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写景的特点是自然、逼真,有鲜明的层次和色彩。可以作为优美的散文来读。

  我觉得书中对大明湖的风光,黄河冰雪以及对音乐的描绘等艺术成就尤高,看起来让我很受感染。比如在描绘济南府的时候用“家家流水,户户垂杨”来写,仅仅八字,就写出了济南的水多,树多的特点。我曾两次去过济南,那的水真是既多又特别清澈,连护城河中都能看到招摇的水草,绿油油的在水中自由地摆动。而大明湖中随处可见的一眼眼小小的泉眼,更是无时无刻不活泼地冒着泡泡。

  作者在自叙里说:“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小说是作者对“棋局已残”的封建末世及人民深重的苦难遭遇的哭泣。老残是作品中体现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不入宦途,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小说的突出处是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作者说“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大则误国,吾人亲目所见,不知凡几矣”。 刘鹗笔下的“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要做大官”而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

  这里反映出作者同情民生疾苦的比较进步的一面。但他的基本政治观却是落后的,甚而是*的。他坚决拥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这在书中也有明显的表现。因之,《老残游记》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书。而读书是不能用现在的思维和政治观点来评判古人的,古人的观点和现在是有出入的。所以读书时,不要过分在意作者的政治观点,不能因为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不一样而否定这是一本好书。

《老残游记》读后感5

  手摇串铃,身披破棉袍,奔走于江湖中,小说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颇具有侠风道骨的赤脚郎中。老残,本名铁英,因喜欢懒残和尚煨芋的故事,故号补残。因作者和时代的缘故,小说不免有一股迂腐气,但对于老残这样一个人,我是很喜欢,他为人做事极为潇洒随性,既有绿林好汉的劫富济贫,又有竹林七贤的淡泊宁静,轻名利,重情义。让我想起了带着面具,手持佩剑在空中划出“Z”的佐罗,还有小时候犯花痴的对象红叶大盗。

  小说被赋予的时代是晚清时期,也就是作者生活的年代。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作者吴研人鸟瞰晚清社会,作者看到的无非是三样东西:蛇虫鼠蚁,豺狼虎豹,魑魅魍魉。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牛鬼神蛇充斥着社会的各个角落,刘鹗在这群乌合中顺手把清官这一类人物揪了出来,自古以来,写昏官庸官的多,清官一直是被膜拜的对象,譬如说包公,铁面无私的虚拟形象满足了多少年来人们对父母官的幻想,而小说中老残却说(清官)“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省则一省残,宰天下则天下死”,原因是“他总觉得天下人都是小人,只他一个人是君子”,所以容易刚愎自用,滥施刑罚。在这些清官的血腥统治下,百姓只能忍气吞声,含着眼泪还夸“清官”,“好官”,所以大凡酷吏的政治外头都是好看的。小说以玉贤,刚弼两个清官为例,引出两段冤残案,刚弼所掌的魏家冤案后因老残等人的介入,得以真相大白,最后几节读来酣畅淋漓,大快人心。这清官之祸不免让人想到商鞅,李斯一派的法家人物,在任时功绩熠熠,可最后商鞅被车裂,李斯被腰斩。清官酷吏的道路以目,庸官昏官的盗贼猖狂,究竟哪一个是百姓最为惧怕的,我们不得而知。现在有的官员更懂得兼容并包,一方面拿着房地产老板的钞票,一方面逼得拆迁户跳楼自焚。身为公务员却践踏法律道德,殊不知这是脱了鞋抽自己的脸,还让别人闻臭。在封建专制的社会,清官祸国殃民的例子不胜枚举,但其实无论是清官还是昏官,都不过是帝王的凶器,款式不同,其杀伤力却是相同的,可以说,只要存在极权专制的社会,清官就会变了味,这一点在近代*得到了证实。

  小说成书于新旧社会之交,所以书中竟有阿修罗,福尔摩斯之类的词,在一本古体书中出现,读起来有点好笑。当时基督宗教传入*,书中还有一段最宗教的论述,很有意思,“凡道总分两层,一个叫道面子,一个叫道里子,道里子是相同的,道面子就各有分别了”,“惟儒教公到极处,佛道两教,就有了偏心,唯恐后人不崇奉他的教,所以说许多天堂地狱的话来吓唬人”。至于西洋教,都是流血成河。作者之所以有这样的观点,是因为他自己所信奉的是儒家的太谷教。书中对女性的描述少了些大男子主义,戏子白妞,黑妞的演奏生动自然,听她唱戏时,“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不服帖,三万六千个毛孔,想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住在深山的?姑,出口惊奇,颇有林下风范。被迫沦为*的翠环,老残不仅给她赎了身,还纳为小妾。

  作者刘鹗深受洋务派影响,是个保守的学习西方的爱国派,所以他想抱的还是慈禧的小脚。在文中,他借老残之口,称革命运动为北拳南革,持否定批判态度,在第一章,老残和友人在大明湖观光时看到的一艘快要触礁的船,并提议送上西方的罗盘,有的人说这是西方的代表,因此断定刘鹗是偏向西方的政治派别,这种说法未免太偏颇。充其量说明刘鹗在当时顺应了潮流,有一些思想觉醒。

  《老残游记》还有后续,我不想再读了,狗尾续貂的故事太多,就到老残破案这结束刚刚好。

《老残游记》读后感6

  这是一本书,是一双眼睛,它看透了世间的真理,它是一把剪刀,剪破了那些所谓“清官”的人皮。

  这本书叫《老残游记》,它被鲁迅评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与其说我看着这本书,还不如说我与老残一起旅行,与他一起打抱不*,一起评判正误。

  其中,我最痛恨像玉大众那样的人。他打着清官的招牌,自认为很了不起,只会用酷刑使无辜的人屈打成招,想想真是可笑,难道他不懂世上还有一种叫“借刀*”的计谋吗?我觉得十分荒唐,这种人还配当老百姓的父母官,还配称之为大人吗?这就是一种典型的酷吏。

  在那时,只有好人与坏人之分,但偏偏有些“伪君子”、“小人”使得社会变得乌烟瘴气,甚至连一丝笑都会变得邪恶,让别人怀疑、猜忌。这就是老残所看到的世间。

  虽然全书是批判了当时的官场的险恶和封建社会主义制度,但是书中,所描绘的大明湖的风光,黄河的冰雪,桃花山的月夜却同样令人神往。如镜湖,异常幽秀的月色,都给人以*静与安详的气氛,陶醉其中,便又不免担心,这*静能维持多久?又在想,这黄河的风雪又何时来打破这宁静?

  我的思绪飞涌着,而我的内心却像打翻了五味瓶——不是滋味,我痛恨清朝*的腐无能,恨封建社会的制度与险恶;但是痛心的是,可怜那些无辜百姓,受官欺压;但最伤心的是那些视事冷漠的人,有多少人会自己跳出来打抱不*?屈指可数啊!

  想了那么多,所以我写下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因为只有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才能为国家富强而奉献,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和美好的社会主义制度,决不能让历史重演。

《老残游记》读后感7

  《老残游记》是晚清谴责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认识晚清社会一部形象化档案。作者刘鹗,字铁云,号洪都百炼生,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但自幼受到西方文化、近代科学的影响,精通医学、数学、水利工程、音律等,博学多才。小说以老残的见闻为线索,描写了晚清各种社会现象,尤其是对于所谓的清官,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小说渗透了浓重的佛教思想,解脱、放下、自在,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慈悲救世的佛教精神。从行医救人、姑子逸云关于“住世出世”的许多言谈,环翠的最终去向,及续集中老残梦游阴间等多个章节都有集中体现。小说对音乐、景色、心理等描写都非常精彩动人,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胡适在《老残游记。序》中提到:“最擅长的是描写的技术,无论写人写景,作者都不肯用套语滥调,总想熔铸新词,作实地的描画。在这一点上,这部书可算是前无古人了。”

  小说中出现的几个女性颇具亮点,都是集美貌、才艺、智慧、修养于一身的优秀女性形象,她们是男性眼中的艺术上登峰造极的表演者;可以是谈古论经博学多识不亚于男子的红颜知己;是对佛教思想领悟透彻、在出世入世中游刃有余的独立女子;是相夫教子恩惠贤德的大家闺秀。小玉、玙姑、逸云、德夫人等完全不同于其他古代文学作品中封建社会里“三从四德”对男人的依附或从属,或纠缠在感情世界里不能自拔的女子形象。个个德才兼备,有胆有识,且具有异于同时代人的独立精神和觉醒意识。从作者的男性视角来看,作者对这些女子的态度是欣赏、钦敬、尊重,赞叹的,具有极强的*等意识,其实也寄托了自古到今男性社会里或者说是知识分子层面男人对女性形象完美的期望。这一点,即使在今天,也同样极具时代性和代表性(笑)。

  一、专才“小玉”。小玉说书有多好呢:“别人的好说的出,白妞的好人说不出。别人的好处人学的会,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小玉的相貌不过中人之姿“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眼睛如“秋水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脸那坐在远远强角子里的人,都觉着小玉看见我了”。听小玉说书会怎样呢:只觉入耳有说不出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她的演唱技艺之高: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转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陡然一落,又极力骋于千回百转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此后越唱越低,越低越细,那声音渐渐听不见…约两三分之久,这一出忽又扬起,如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乱散,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究其小玉特色由来:什么西皮、二簧、梆子腔一听就会,又把南方昆曲、小曲、种种腔调都装在大鼓书里面。好一个博采众家之长,善融会贯通,技艺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女艺人,金口一开迷倒众生。这是从观众视角看偶像,可看不可及的“梦中情人”。

  二、聪敏智慧的玙姑。书中第九回、第十回用子*之眼描出了一个多才多艺、能言善辩、有思想的女子形象。这是个“口颊只见若带喜笑,眉眼之间又颇似振矜”的女子,通音律、会弹琴、懂茶道,解人意、饱读诗书、对时事有着独特理解、对儒释道有着精准阐释,可以说经论理,“幸见姑娘如对名师”,尤其论“理”“欲”,美人与子*握手一段尤为精彩:请问先生,这个时候,比你少年在书房里,贵业师握住你手扑作教刑的时候何如?“这样亦师亦友的红颜知己世间难寻,让人”肃然起敬“,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三、坦率泼辣通佛理的逸云。在续集第三回里出现了一个斗姥宫的姑子逸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又风雅又活泼”,在逸云和德夫人卧谈的内容涉及逸云的情爱观、对佛理的初禅与变通。她对三爷的炽烈情感到分手前柔肠百转的心理剖析真是率真可爱,对出世入世的理解参透了佛理,与”精神上有戒律形骸上无戒律“有异曲同工之妙,是老残眼中”曲高和寡“之人。她能干、洒脱、伶俐,悟道修行,并影响和指引环翠最终的归宿。书中逸云引用《维摩诘经》中‘天女散花’之典故,和《金刚经》”无人相无我相“,‘世间万事皆坏在有人相我相’之语。这个人物表达了作者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和对人生终极境界的向往。于男性视角来说,这样的女性无异于人生的精神导师吧。

  四、夫唱妇随、有德有慧的的德夫人。却说这德夫人宽怀大度,对逸云欣赏疼爱有加,以至于生了收逸云做偏房的打算:“世间哪有这样好的一个文武双全的女人?若把他弄来做个帮手,白日料理家务,晚上等下谈禅;他若肯嫁给慧生,我就不要他认嫡庶,姊妹称呼我也是心甘的”。书中只字未提慧生对逸云的评价,倒是这夫人替夫君主动安排纳妾,根本无嫉妒之意,只有相惜之感,把世间好女子收入府*同侍奉夫君。后通过对逸云的试探、深谈,到最后逸云对德夫人的开解,”‘德’为万教根基,种子有德,再从德里生出慧来,没有一个不成功的“”夫唱妇随“等言论,促使夫人认逸云为师父,如此德夫人倒也可无冒犯和冲撞佛门中人之忧,最终各得其所,功德圆满。若从男性视角来看,这样的夫人岂止是知书达理,简直是旧时代男性心理代言人,可心的解语花、肚里蛔虫,男人完全不担心”茶杯们“磕磕碰碰,倒是一派理想世界的和谐融乐。

  书中的这些女子,他们没有*古代文学作品中孟姜女的哀苦、虞姬的刚烈、孙二娘的跋扈冷血、穆桂英的武勇、青楼女的哀怨,却有着自己独立的精神境界和独特的个人魅力。外形赏心悦目,才学见地不输须眉,品性高洁兰心蕙质,她们和男性的关系是*等、独立,有独立思想、有安全距离,尽然呈现女子的美好特质。哪怕是对自己的爱情,也能不入庸常,从人性从现实去理解对待,不委屈,不纠缠,寻求自己的解脱和修为。这些特点,无论是古代或现代男性心理所共同需要和追求的,也是男性视角下对女性形象的完美期待和想象。

《老残游记》读后感8

  《老残游记》是清末刘鹗以“鸿都百炼生”为笔名写的一部章回体小说。鲁迅《*小说史略》认为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而攻击官吏处亦多”,把它列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老残游记》这部小说是由《初集》二十回、《续集》九回和《残稿》约一回叁部分组成的,小说以一个摇串铃的走方郎中老残为主人公,记敍了他游歷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这部小说,总的来说,在以下四个方面比较突出:

  (一)经过对酷吏的描述,谴责了封建官吏残忍的罪恶行径

  1.“清官”玉贤。玉贤是山东曹州府的知府,号称“路不拾遗”,而这“美誉”的背后却是乱杀无辜、冤案累累。他不择手段,陷害良民,赛过活阎王,此人在任不到一年站笼里就站死了20xx多人,其中“大约十分中九分是良民”。于朝栋一家四口死于强盗栽赃,小杂货店王掌柜之子因直言而遭祸,马村集车店掌柜的妹夫惨遭捕快陷害,等等,都是在玉贤的血腥统治之下,死于非命,而老百姓只能忍气吞声,甚至还得含着泪称他为“清官”“好官”,都是因为不能忍受他的淫威统治,由此而到达路不拾遗的情形,可是此“路不拾遗”不一样于古时的路不拾遗,小说中也记述到“大凡酷吏的统治,外面都是好看的”,路不拾遗就极具了讽刺意味。

  2.“能吏”刚弼。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他过于刚愎自用了。一向以清廉自命,主观武断,刚愎自用。他审理13人命案,既不认真研究案情,也不深入查访瞭解,就凭自我的主观臆断就认定是魏氏父女所为,并且一意孤行,乱用重刑,将魏氏父女屈打成招,用时摆出一副清官的面目,将魏家向他说情行贿的银票当成罪证,自以为不要钱,不问青红皂白,任意去做,总觉得天下都是小人,仅有他一个人是君子,所以就能够为所欲为,刚愎自用,在他的淫威下,很多老百姓遭了殃。

  玉贤和刚弼所谓的政绩都是经过残酷虐民换来的,“官愈大,害愈大,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省则一省残,宰天下则天下死”,深刻揭示了这些酷吏可怕的精神世界,掩盖在清廉之下的是无比的冷酷残忍。

  (二)小说涉及到天文地理、医学、水利、文学、佛经、易经和神话传说等,涉及面广,题材广泛。

  小说第十回写到黄龙子问申子*为什么月亮十五就明瞭,叁十就暗了的问题,就这一问题,黄龙子、申子*和玙姑都表达各自的见解。

  第十一回谈到歷史变迁,“叁元甲子之说”未免具有神秘预言的色彩,可是却预示着社会的变迁。这一回中同样谈到了佛经中阿修罗王与上帝争战的神话故事和《易经》的卦象问题,经过这些能够帮忙我们从多个角度瞭解各代的神话传说和古代文化。总之,黄龙子、申子*、玙姑叁人促膝长谈确实让人受益匪浅。

  小说第十四回、十五回写到宫保在治理黄河问题上,盲目相信西汉贾让“不下河争地”的论调,轻率的做出废弃民垫,煺守大坝的决定,以至几十个县,几百万百姓的生命财产被黄河水吞噬。

  至于医学方面,老残本身是一个郎中,为很多人只好了疑难杂症,其中涉及到很药方,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之所以小说能够涉及到如此广博的知识面,与作者刘鹗的博学是分不开的。据悉,刘鹗虽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但自幼受到西方文化、近代科学的影响,精通医学、数学、水利工程等,如果没有丰厚的知识做根基的话,很难写出这样的作品。

  (叁)经过对老残在阴间的游歷,从侧面写出神鬼观念,因果报应,宣扬要弃恶从善

  1.小说第七回到第九回完,用了很多的篇幅老残以鬼的身份在阴间的游歷,记述了阴间与阳间的异与同,并且着重写了阴间的酷刑。这些受酷刑的鬼往往都是在阳间做了坏事,在阴间受到了残忍的虐待,具有因果报应的色彩。

  如《续集》第八回中写道用狼牙棒把一个大汉打的血肉飞溅还不算完,还要把他的骨头扔到油锅里去炼,极具残忍;又写道因为口过积恶,而将人拿到大磨子底下去磨,这些都是十分可怕,十分残忍的。

  2.神鬼观念

  小说中写到了各式各样的鬼,上至阎罗王,下至唔神、阿旁(凡地狱处置恶鬼的差役,总名都叫做阿旁)。鬼是能够成为的神的,他必须积善成德,才能登极乐世界。《续集》第九回最终写道老残身上带有檀香的味道,被认为是在阳间结的佛菩萨的善缘发动,就要上西方极乐世界了,说明了人仅有为善才能得道成仙,道极乐世界去享福,而不是在阴间受苦受难。

  3.阐述了道与钱、钱与罪孽的关係,宣扬弃恶从善,弃除拜金主义

  《续集》第七回经过老残的口吻写道“道比钱有用,你想,你虽不算富,也还有几十万银子家私,到如今一个也带不来,倒是我们没钱的人痛快,活着双肩承一喙,死后一喙领双肩,歇耗不了本钱,岂不是妙”,又经过梁海舟写到了“你明白银子是带不来的,你可明白罪孽是带的来的罢,银子留下给别人用,罪孽自我带来消受”。

  (四)《老残游记》刻画了叁个优秀的女性形象

  1.白妞王小玉。第二回中写老残在明湖居听白妞姊妹唱山东梨花大鼓,写了白妞的聪明和对改革梨花大鼓所做的努力,见到本人后又刻画了她的外貌,尤其写了她的'眼睛,而她那悠扬的歌声更是令人陶醉不已,“余音绕梁,叁日不绝”。

  2.《初集》中的玙姑。申子*在去请刘仁甫时得遇玙姑,着意刻画了玙姑的才学,她的言论很是令人受用,在那个妇女不受重视的时代,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3.《续集》中的逸云。小说中用了很多回的篇幅记述了逸云和任叁爷的热恋,并且採用的是自白形式,这是一个大胆的突破,将一个青春少女对于情欲、物欲的强烈渴求和盘托出,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老残游记》读后感9

  《老残游记》写一个被人称做老残的江湖医生铁英在游历中的见闻和作为。老残是作品中体现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以行医糊口,自甘淡泊,不入宦途。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全书随着老残的足迹所至,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末山东一带社会生活的面貌。

  老残,原名铁英,号补残。老残既无祖业可守,又无行当可做,可巧,天从不绝人之路,某日,老残偶遇摇串铃的道士,传授其治病技艺,包治百病,从此以后,老残一串铃铛闯天下,凭借高超的医术走上了他算不上飞黄腾达,却也可说是风生水起的游历生涯。其实纵观老残发迹史,除了他的为人善良,品行忠厚之外,根本的原因主要还是他的行医技能,他的医术撑起了他之后的广阔天空,所以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人有一技之长是多么的重要,机会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在机会来临时刻,你有那本事把握住那稍纵即逝的机会吗?

  文章开头,以老残梦境中同好友文章伯与德慧生相约拜访蓬莱仙境日出为线,引出了湖中大船中各色男男女女的不同智慧与看法,揭示乱世中老残目睹国事糜烂,再加上自己一生事业上的失败以及政治理想的幻灭,《老残游记》事实上也是他个人情感的寄托。他曾在书中自叙:“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国家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宗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洪都百鍊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由此可知,《老残游记》为当时*社会之缩影,更是作者一部以文字代替哭泣的著作。这也是为什么鲁迅将它称之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原因。

  在《老残游记》中,老残与官府的关系可以用若即若离来形容,算是半个官人,庄宫保、黄人瑞、王子谨、白子寿这些官员无不对其敬重有加,治水断案等公事如何决断也常向老残请教一二,可当“宫保要他搬进衙门去住,替他捐官”时,他便“半夜里逃走了”。

  《老残游记》为我们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形象。“清官”玉贤由老残所见“路不拾遗”的“清明盛世”引出,讽刺了玉贤自以为清廉,实则残忍至极的刽子手形象。玉贤出任曹州府知府未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九分半是良民。站笼天天不得空,群众都畏惧和愤恨他的残忍,赛过活阎王,只要碰到,稍有不慎就必死无疑,在他手中的冤案不计其数,可就是这样“为抓一个坏人,宁可错杀一千良民”的官吏竟然因他捕盗成绩显著而被上司赏识,还被加官晋爵,可见晚清是从根子上坏掉了的,文中还引出的“刚弼”等“清官”形象也不在此赘述。

  也正是因为想看到玉贤这样“清官”的下场,就接着读了刘鹗的《老残游记—续》,可惜的是自从老残离开曹州府后,就再也没有描写过玉贤的下场,心中不免有些遗憾,可是仔细一想,这不正是对晚清社会更大的讽刺么,百姓活的都不见天日,哪会知道自己和别人什么下场,又哪有什么天道轮回。而如今,我们也应该庆幸我们活在这样一个好时代,我们做好分内之事,如有余力,多做善事,必然昌盛。

  可是最令我惊奇与有所收获的,不是这些讽刺社会如何如何的这些,而是老残游历阴间时,阴间人对犯罪与生命的理解。书中阴间对犯罪的理解:阎罗将一生罪业,盗戒定为最轻,*次之,淫律再次,因其为身体支撑,主要是不知节律损害身体,算为不孝之罪,而最重的罪为口过之罪,原因是“杀、盗、淫”世间毕竟是少数,而口过之罪,毁人名誉致其抑郁之死实则是比直接杀掉他罪责更大的,口过因世间对其惩罚最小甚至没有惩罚,恶语伤害他人,蛊惑他人,毁人名誉,背后嚼舌根的人在世界上最多,这样的人多了,世界也就不分青红皂白,好人日少,坏人日多,必至世界绝灭,可见,人多做些善事,勿恶语伤人是有多么多么多么重要,所以,做人,尽量留口德,忌口过。再说阴间对生命的理解:阴间将世界分为阳、阴、聱三层,人活阳间,人死为阴,阴死为聱,人怕见鬼,鬼怕见聱,鬼行地中如鱼游水中,鬼不见地,如鱼不见水,若在人间时常作恶,在阴间也常被野鬼叼去,而在人间积德行善之人,在阴间照样受各阴神礼遇,阴间再做恶的人就会成聱,沦落异乡。想想也是,一个人走了,就真的走了么,他们只不过是换了一种生活而已,我甚至认为,那些逝去的人还在关注着他们的孩子们,看他们是否积德行善,好好生活着,他们也一定会化为神灵无处不在的为你的人生保驾护航,所以,记得善良,做个真好人!

  最后,将我认为老残最喜欢的也是我最喜欢本书中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老残游记》读后感10

  《老残游记》断断续续看完了。看着前边倒不是很想后边,因为它是游到哪儿说到哪儿;看着后边倒是忘了前边。但想想觉得还是开头、结尾写得好,详细,修辞手法多样,人物呼之欲出,特别是女性的描写更是惟妙惟肖,从外貌深入到心理,比现实人还要入木三分。

  通篇看来,感觉最深的是:

  1、它的语言清新流畅、详略得当。该详详,该略略,详起来根根头发都要数一数,略起来用老土话、大白话一句概过。如游讲到饭菜时:“‘一品锅里的物件,都有徽号,您知道不知道?’老残说:‘不知道。’他便用筷子指着说道、‘这叫“怒发冲冠”的鱼翅;这叫“百折不回”的海参;这叫“年高有德”的鸡;这叫“酒色过度”的鸭子;这叫“恃强拒捕”的肘子;这叫“臣心如水”的汤。’”写几个女性写得尤为出色。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写景的特点是自然、逼真,有鲜明的层次和色彩。可以作为优美的散文化的小说来读。

  2、 构思别致、想法独特。世人皆恶坏官,喜清官,看作者咋说:“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大则误国,吾人亲目所见,不知凡几矣”。 他笔下的“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要做大官”而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

  “无才的要做官很不要紧,正坏在有才的要做官,你想,这个玉大尊,不是个有才的吗?只为过于要做官,且急于做大官,所以伤天害理的做到这样。而且政声又如此其好,怕不数年之间就要方面兼圻的吗。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省则一省残,宰天下则天下死!由此看来,请教还是有才的做官害大,还是无才的做官害大呢?倘若他也像我,摇个串铃子混混,正经病,人家不要他治;些小病痛,也死不了人。即使他一年医死一个,历一万年,还抵不上他一任曹州府害的人数呢!”

  是啊,作者就是通过一个“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不入宦途,然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的老残,来揭露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也反映出作者同情民生疾苦的比较进步的一面。

  3、女孩儿的心事剖析得淋漓尽致。斗姥宫尼姑逸云的爱真是人世间的“至爱”,形象得无与伦比,真惭愧,还没有听说和经历过这样的爱,也没有想到或听说过一个女孩儿在没有家人和老尼姑的点拨下,思前想后,一条一条,头头是道,最后彻底“彻悟”——酒肉穿肠过,我佛心中留。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4、老残的江湖太馋人。第一,跟着当官的混吃混喝,不用掏自己腰包割肉心疼。要啥有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人拿钱,乐得自由享受又受人尊敬。第二, 江湖里,镖局、土匪互通有无,以求共生,一人有难,八方支援。不过江湖里有声张正义的侠客,更有鱼肉百姓的恶徒,走在江湖,图的就是一个热闹,一个名声。像金庸小说一样。

  5、结尾不太懂。作者用了两个章节来叙述鬼魅,天堂地狱(主要是地狱),最后也没回到阳间,不了了之(可能是书的问题?)。知道它是劝人向善的。但用了很多刑法,惨无鬼道,但我想,其作用会不会像坏人在电视中看到某些方法,在现实中对待无辜者一样,正看反用了?

  有些语言太好,太富于韵味,看到这样的好句子我不勉又要寻章摘句起来:

  1、最后在一家竹篱茅舍中没看到人,倒看到墙上的七律:

  野火难消寸草心,百年荏苒到如今,

  墙根蚯蚓吹残笛,屋角鸱枭弄好音。

  有酒有花春寂寂,无风无雨昼沉沉,

  闲来曳杖秋郊外,重迭寒云万里深。

  2、尼姑庵里靓云屋对联:“靓妆艳比莲花色,云幕香生贝叶经。”逸云屋“逸情云上”旁边一副对联:

  “妙喜如来福德相,姑射仙人冰雪姿。”

  3、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

  对了,这本书的作者叫刘鹗,原名梦鹏,又名孟鹏。刘鹗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得名师传授学业。他学识博杂,精于考古,并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他所著《老残游记》备受世人赞誉,是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之一,又是*四大讽刺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老残游记》《孽海花》)之一。刘鹗本人也是富有学识又得不到抱负的人。

  《老残游记》是社会谴责小说,以暴露的阴暗面和种种弊端为主要内容,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且本小说更以对自然风光的描写而见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老残游记》读后感10篇扩展阅读


《老残游记》读后感10篇(扩展1)

——《老残游记》读后感10篇

《老残游记》读后感1

  毋庸置疑,清官者,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皆因人们拥戴清官、热爱清官。黑脸的包龙图,在*人的心目中,始终是一片惩奷除恶的“大青天”。奷臣者,遭人唾骂,遗臭万年,皆因人们憎恨奷臣、厌恶奷臣。残害忠良的秦桧,在*人的心目中,永远是跪在岳飞墓前的。

  刘鹗的《老残游记》中写了二个清官,读后,却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第一个“清官”是玉贤。该人是因为“办强盗办的好”而“补曹州府”(见第三回)。他办强盗究竟办得怎么样好呢?书中写道:“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遗的景象。”

  在《资治通鉴》中有一个描写李世民的故事,也说到“路不拾遗”。故事名称是《上与群臣论止盗》,发生在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年代,经过是这样的:

  上(指李世民)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晒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市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贞观之治”时代,李世民是否真得做到路不拾遗了,我们姑且不论。但是,李世民对“止盗”采用“疏”的方法,让百姓富起来,“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李世民的观点显然是合乎情理的,只是听起来太过于理想化而已。“穷人”是任何社会都希望消失的,又是任何社会都难以有效消失的。即便历史发展到现在,经济发达,物质丰富,“穷人”的故事却仍然时有耳闻,此仍由于合理的贫富差距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如果果真具备孔子所倡导“天下大同、天下归一”,社会还能否发展,却是真正的令人心存疑虑!我们所要做的是让“穷人”成为“相对穷”,而不是“绝对穷”!

  玉贤大人对于“止盗”采用却是与李世民截然相反的方法,他用的是“堵”。他在“衙门口有十二架站笼,天天不得空”(见第五回),“未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见第三回)。就曹州府这么一个小地方,一年不到的时间,就被玉贤拿住并站死的所谓强盗有两千多人。这么一个地方哪里来的这么多强盗,全都是由于“他(指玉贤大人)随便见着什么人,只要不顺他的眼,他就把他用站笼站死;或者说话说的不得法,犯到他手里,也是一个死。”(见第五回)以至于老百姓非常怕他,大家如小心谨慎、噤若寒蝉,不敢有丝毫差错。然而,即使这样,还是有众多的良民百姓被错当作强盗而被怨站死。对此,老残深有感慨,对曹州府百姓深为同情,他看到雪地中鸟儿无以觅食,“躲在屋檐下,也把头缩着怕冷,其饥寒之状殊觉可悯。”然而,他认为“这些鸟雀跃然冻饿,却没有人放枪伤害他……撑到明年开春,便快活不尽了。若象这曹州府的百姓呢,近几年的年岁也就很不好,又有这们一个酷虐的父母官,动不动就捉了去当强盗,用站笼站杀,吓得很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于饥寒之外,又多一层惧怕,岂不比这鸟雀还要苦吗?(见第六回)”玉贤虽然做到了“路不拾遗”,在上级眼中能干的,在百姓眼中却是残暴的。此人表面清廉,实则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酷吏,为了让自己升官,竟然不顾百姓死活,不问青红皂白,用百姓之血染红自己官帽上的顶珠。老残在客店的墙上写下一首诗,对此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得失沦肌髓,因之急事功。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处处鸺鹠雨,山山虎豹风。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

  第二个“清官”是刚弼。此人不同于玉贤,玉贤是一心为升官,急于干出一番政绩来,以博取上级欢心,因此以残酷治民,是一个实足的“酷吏”。而刚弼却不为升官,以“清廉自命(见第十六回)”。此人清廉确也真得清廉,然而,此人却是刚愎自用,却又昏庸无能之辈。他审讯贾家十三条人命的巨案,由于贾家的亲家魏家佣人急于想救出自己东家,就对刚弼进行巨额贿赂,刚弼凭此就主观臆断,判定魏氏父女是凶手,严刑逼供,铸成骇人听闻的冤狱。他的逻辑是“这魏家既无短处,为什么肯花钱呢?卑职一生就没有送过一个人钱。”(见第十八回)幸亏此案被老残知晓,就写信向抚台反映情况,抚台派出白太尊白子寿来主审此案,才让魏家沉冤得雪,救了魏家父女之命,最终又救了贾家十三条人命(这十三人是被一种类似蒙汗之类的“千日醉”所害,通过雪得解药“返魂香”而救活)。

  对于刚弼这种所谓“清官”,白太尊有一段分析很是精辟,也很是一针见血:“清廉人是最令人佩服的,只有一个脾气不好,他总觉得天下都是小人,只有他一个人是君子。这个念头最害事的,把天下大事不知害了多少。”

  对这些昏庸、残暴之辈,老残认为:“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市则一市伤,宰天下则天下死!(见第六回)”在那样的年代,能说出如此之话,实为不易,真可谓是震聋发馈之声也!

  《老残游记》是*四大讽刺小说之一,作者刘鹗学识渊博,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因此,就小说内容而言,涉及各种自然科学范围颇广。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文采也是相当不错,特别是对北京济南一带的风情描写,让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读后收获颇丰。当然,刘鹗对于所谓“清官”的讽刺,悠悠以为,多少有些过了。清官毕竟是人人诵之,人人赞之。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之渊源历史,清官不是多了,而是少之又少,恰如当代社会中的珍稀动物。刘鹗所写的“清官”实非“清官”也,这些人充其量不过是沽名钓鱼之辈而已。

《老残游记》读后感2

  《老残游记》中,写人写事的技巧并不高,但写景却是《红楼梦》、《水浒传》所不能及的,更不是《西游记》所能比的。

  如书中关于大明湖的描写,令我印象深刻:

  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哪一株半株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

  这是静,就是一幅画,是如此的和谐与安详,光是颜色的词儿,就有十一个,而绿色就有三个:苍翠、绿、碧。

  苍劲的绿给人以无限岁月和历练的想象,一阵疾风吹来,树枝轻轻摇,正见树枝苍叶,晃出阵阵林涛,枝怒吼,风狂嚎,摇得苍叶上下翻,却不嬉笑。

  翠柏与苍松相映,翠柏更富有活力,鲜艳的衣装而清雅,连袈裟都逊色几分,香客拜佛,也会偷窥春色。

  碧绿如翡翠,耀眼闪人心,誓与皇家色一较高下,却不知深入凡世红尘中。

  ……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大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

  有声有景,分明一幅动态画,虽不如上段色调繁多,却也清新雅致,那一声渔唱,虽未听过,但在耳边响彻。

  书中的人固然重要,事情也重要,可没有场景,就算有仙家,也只是在白板上添了几笔,可有可无。

《老残游记》读后感3

  最近好象有点懒,只是草草地读几页书,有时连字都没认清,就过去了。可还是一股子热情地在那里读。没办法,在这个世界上,书这个朋友不想抛弃我,尽管我多么地一厢情愿。

  《老残游记》到底说什么,序言便有天下一哭之说,我要说这本书是刘鄂先生对社会,对人生,对儒道佛三家的一点感悟,那只从日边来的破船不就是日渐没落了大清帝国吗?正所谓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世,那个老残先生不想做官,却含情脉脉地奔走于官民之间,起着所谓救民于水火的作用。法纪乱了,一个郎中也成了改变官民关系的纽带。唉!一个老残,就是三头六臂,你又能救得了谁呢?

  书中所谓与姑和黄龙子的'一段大论,还是让人耳目一新的:有道,有儒,有佛,很开人耳目。只是世人看世事,只看到了问题的方一个面,忽略了另一方面,好了坏了,兴了衰了,吉了凶了,死了生了,多了一个做梦的好由头。心静了,什么事情看淡了,就什么也没了。

  美中不足的是,狗尾续貂,刘鄂先生在续集里又加了阴司一游的话头,劝人向善的初衷令人敬佩,只是那十殿阎王总让觉得象光头上带的假发,多少令人有假的一种感觉,前脚还信誓旦旦地说儒学的门面大,而佛道总拿出些鬼神来吓唬人,言尤在耳,后面就弄出磨人的石磨来,好不可笑。

  书中那个可恨的玉太守和刚弼官长,还是给我的警示作用最大,一片“好心”,多少坏事,一个拿民命换官,一个拿民命显智。“你们都是小人,就我一个正人君子。”不走群众路线,往往走上历史的*,成了孤家寡人。太刚,太柔,都不是处世良方。

《老残游记》读后感4

  这是一本书,是一双眼睛,它看透了世间的真理,它是一把剪刀,剪破了那些所谓“清官”的人皮。

  这本书叫《老残游记》,它被鲁迅评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与其说我看着这本书,还不如说我与老残一起旅行,与他一起打抱不*,一起评判正误。

  其中,我最痛恨像玉大众那样的人。他打着清官的招牌,自认为很了不起,只会用酷刑使无辜的人屈打成招,想想真是可笑,难道他不懂世上还有一种叫“借刀*”的计谋吗?我觉得十分荒唐,这种人还配当老百姓的父母官,还配称之为大人吗?这就是一种典型的酷吏。

  在那时,只有好人与坏人之分,但偏偏有些“伪君子”、“小人”使得社会变得乌烟瘴气,甚至连一丝笑都会变得邪恶,让别人怀疑、猜忌。这就是老残所看到的世间。

  虽然全书是批判了当时的官场的险恶和封建社会主义制度,但是书中,所描绘的大明湖的风光,黄河的冰雪,桃花山的月夜却同样令人神往。如镜湖,异常幽秀的月色,都给人以*静与安详的气氛,陶醉其中,便又不免担心,这*静能维持多久?又在想,这黄河的风雪又何时来打破这宁静?

  我的思绪飞涌着,而我的内心却像打翻了五味瓶――不是滋味,我痛恨清朝*的腐无能,恨封建社会的制度与险恶;但是痛心的是,可怜那些无辜百姓,受官欺压;但最伤心的是那些视事冷漠的人,有多少人会自己跳出来打抱不*?屈指可数啊!

  想了那么多,所以我写下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因为只有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才能为国家富强而奉献,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和美好的社会主义制度,决不能让历史重演。

《老残游记》读后感5

  这本书看了很多遍了。最早是语文书里面的《大明湖听书》这个编目。年少时哪里知道这文章的好处,虽然描写白妞的说书是那样的极尽渲染之能事。

  后来有了几本书在肚子里面打底子,再于暇时认真的从头看起,细品下来,滋味竟是那么的悠远绵长。

  老残,这名字便有一股子不流于世俗的孤傲,萧然。不是在世道上经历过几个起跌的,哪里能够如此?

  其实这本书并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游记,最著名的有《徐霞客游记》在那里呢。其实他可以和《格列佛游记》相类比。对现实的不满,《格列佛游记》可以天马行空到幻境之中找到寄托,但是老残,还是现实的,他没有神游天外,他想在夹缝里面找到生存的空间。

  老残其实不是避世的,他是入世的,虽然摇着串铃,不愿意做官,但是摇串铃的时候看到的是国计民生,虽然没有入仕,但是交接的都是官场上的人物,谈的都是治国*天下的策略。说实在的,在这篇所谓的游记里面,看到最后,心痛的成分多,灰心的成分更多。

  作为一个山野之人,有济世之心,那是最苦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便是想尽一切可想的办法,又能解决几何?最后,往往只剩下一肚皮的不合时宜。所以老残最后还能尽享隐居之乐,那真是上苍的眷顾了。

  篇二:

《老残游记》读后感6

  今天看老残游记,读到老残拿了药水去救人,看看头上的题目,想必人是被救了,就打算翻过去几页看下一回,不料下一回就是老残续集了,就不打算看了。

  这是本好书,淡淡的科技色彩杂列在其中,使之比起其它的明清小说来,清新异常。如果不是1920年之后我国文化翻天覆地的一种改革方式,我国的知识分子可能不会像今天这样子,大部分是“有知识无文化”,而成为老残这样的人。老残是一个热爱科技的人,而且不辞辛苦,愿意身体力行。

  作者自称“燕北闲人”,状物描景很有点朴拙淡雅的情景。他写得大概也都是北方的景致。

  文中一些情景,境界还是蛮好的,比如写黑妞白妞唱曲,店小二还评价说“撂在地上摔三截儿”(形容其音高,,似乎以前又有人形容的时候,用“音细若发,直干云霄”的,好像音高了,就很轻,能够飘上天或者冲上天)。比如雪夜宿玙姑家,听玙姑演说佛道儒三家的异同,又听玙姑黄龙子等的“交响乐”一段,让人如入天堂,写玙姑颇有林下风范,想必是作者心目中第一等女子了。只是临走的时候,黄龙子又玄不唧唧的说了一些预言,挺无聊的。写翠花翠环的一段,也特别有意思,了解一些社会人情世态。这三段,算是正好写了三个社会等级的女子。玙姑一等,是自由身自由心的;白妞一等,是唱曲谋生的;翠环一等,则是最下等的,最苦的一种。

  作者对黄河作堤造成的百姓流离之苦,通过翠环的口,写得如此细致,让我这个从没有经历过什么苦的人为之唏嘘。

  这本书我之所以去看,是因为高中的时候,偶然看到好像朱自清还是谁,说他初中时候看得课外书中最喜欢的。所以就去看,是比较信任他们的话。这一次去看,却发现原来我去年看过的,至少看过前五回。可见我去年看书都没有留下什么印象。真是可恶!

《老残游记》读后感7

  《老残游记》是晚清时的一部社会谴责小说,暴露了晚晴时代封建制度的弊端和阴暗。它是十大古典小说白话长篇小说之一,也是*四大讽刺小说之一、本书的作者刘鹗,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他学识广博,在算学、医道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成就。作者作为一个思想开明,勇于创造的人。他的人生事业却是艰难坎坷,充满波折的。本书既是他为国家存亡的担忧,也是他对自我事业的哀叹,刘鹗期望用这本书来唤醒麻木不仁的国人,挽救国家的危亡。

  《老残游记》的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韵味。胡适说过:“《老残游记》最擅长的是描述的技术。无论写人写景,作者都不肯套用烂调,总想熔铸新词,作实的描述。”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写景的特点是自然、逼真、生动。能够作为优美的散文来读。比如在描绘济南府的时候用“家家流水,户户垂杨”来写,仅仅八字,就写出了济南的水多,树多的特点。

  《老残游记》是刘鹗晚年写的一部小说,是刘鹗的代表作。一个偶然机会,有人请刘鹗给《绣像小说》半月刊杂志写小说连载,刘鹗一时兴起,就答应了。他写《老残游记》,十分潇洒,兴到即写,写得无趣即放,断断续续,时而为之。1903年起,刘鹗以洪都百炼生为笔名写作的《老残游记》陆续在《绣像小说》杂志上发表。到十三回因故中止。后又重载于《天津日日新闻》报上,才完全出版。

  《老残游记》全书共20回。小说以一位人称“老残”走方郎中铁英的游历为主线,透过老残游历的见闻和作为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不入宦途,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

  《老残游记》为我们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形象。“清官”玉贤,这个人自以为清廉,不要钱,但埋在他内心深处的目的,甚于赃官的贪图钱财。玉贤出任曹州府知府“未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九分半是良民。”“天天不得空”,群众都畏惧和愤恨他的残忍,道:“这个玉大人真是了不得,赛过活阎王,碰着了就是个死!”。玉贤在曹州府的“功绩”还包括他一手制造了几起冤案。如对于家一案,于朝栋一家因与强盗结仇,被栽赃陷害,玉贤不加调查,不审真情,一口咬定他们是强盗,父子三人活活被站死。民间对此议论纷纷,有人酒后说了句玉大人“好冤枉人”,就被玉贤以“妖言惑众”的罪名罚“站笼”而死。玉贤手下的人见于朝东一家几口“死得实在太惨了”,都动了恻隐之心,下决心要弄清这桩案件,而且也抓到了移桩嫁祸于家的强盗。强盗原但是是想让于家吃几个月官司,结果闹得那么厉害,“都后悔得不得了”。然而恰恰是这个心里总觉得自我是清官的玉贤,唯恐这桩“不照律例办事”而造成的冤案会使他受到上司的责询查办,使自我苦心经营的只为做官且急于做大官的私欲付之东流,竟然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释放了那强盗。之后因为他捕“盗”成绩显著,上司赏识,还被朝廷加官进爵。

  小说透过对玉贤、刚弼两个所谓的“清官”滥用私刑、草菅人命的罪恶的描述,得出“清官比贪官更可恶”的结论。作那些表面上所谓事事为民生的官员其实虚伪造作,而对政治有极强的创新意识的老残在曾对们提出改革,让人们将有价值的东西发展下去,但是老残的一番创新思想并没有引起反响,而当老残到山西谋求发展时,他说服了当地官员,却又难过京中大官的这一大关,从而发展受阻。晚清社会并不只是像我们所明白的官场腐败那样,它更反映了整个社会的腐败和黑暗现象。

  这本书使我明白了晚清时候的封建政治和那些所谓的“清官”的真面目。对我们学习历史和思想提升方面都起重大的作用。

《老残游记》读后感8

  周六周日没事,浏览一下书架,拿下了一本古典名著,是《封神演义》和《老残游记》的合订本,内蒙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六本,八大古典名著,其中包括四大古典名著,剩下的四大就是《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我正在看的这两部。

  看看目录,《封神演义》很长,算得上是长篇章回小说,《老残游记》只有20回,应该算中篇吧,先从它看起,结果一下子就看进去了,一个晚上加一个上午就看完了.给我的感觉是没有想到的好,语言生动活泼,故事情节环环相扣,使我不忍释卷,文中借助老残为主线,很深刻地剖析一些社会现象,其深刻让人不由得佩服作者的犀利。作者亦堪称一个哲学家,对诸子百家分析评点,旁征博引,视野极度开阔,颇有大家风范,是一部好书,值得再读。

《老残游记》读后感9

  话说我读完《老残游记》,颇觉得意犹未尽。这时,发现后面还有若干续集,不禁喜出望外。于是又读将过去,看看这老残和德慧生在回扬州路上又会有什么奇闻发生。这一日,老残一行从齐河县便走到了山东泰安境内,泰山脚下。老残游记续篇,大篇幅的文字都发生在这泰山脚下。

  泰山,号称五岳之首。杜甫《望岳》诗云: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首诗,将泰山的雄壮、神气描摹尽致。虽然未曾去过泰山,却对那里有着向往。而高中时代的第一篇课文《雨中登泰山》,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当时我的语文老师郑学章先生讲授这篇课文时,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逐字逐句详细讲解。这泰山究竟是个什么模样?在老残眼里,又是怎样?

  不想,随老残行去,却全忘了那泰山之景,竟都将心思集中在“逸云”身上了。甚至于那泰山脚下*公子的恶劣行径,也成为逸云故事的.辅助而已。你道是怎样?原来,这泰山脚的一座“斗姥宫”中,藏了一个高人。如果说《老残游记》中桃花扇访贤一节中,桃花山深处宅子中的女子谈论的是儒佛道三家思想之融合,那么,逸云乃是佛家之巅峰了。

  这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经历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有研究者如此描述她——从六七岁就进入斗姥宫修行的逸云,在如花的年龄遭遇了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但严酷的现实让她美好的爱情理想终归破灭。特殊的寺庙生活把逸云铸炼成了一个充满魅力的风尘尼姑,让她以尼姑而兼*的身份混迹于人世的火坑;她无力改变现实,只好把自己的精神归宿投射于虚幻的宗教世界,用虚幻的宗教生活麻醉自己,并姑且拯救自己。

  此种评述,似乎有些悲观,有一种研究者自以为是的感觉。其实,从原文中不难看出,逸云已经完成了人生之修炼,将自己的人生境界提升到了很高的层次。每个人的人生,不都是一种修炼吗?不能因为逸云是在尼姑庵中修炼,就把她的修炼归结为“用虚幻的生活麻醉自己”。参悟人生,参悟生命的真谛,是不分地方的。

  逸云说法一章中,讲述她所经历的所谓“爱情”那段,无甚可看。讲述悟透生命,得道一节,却颇值得玩味。在焦躁不安的当下世界,我们不妨都来读一读这段参禅悟道的文字,或者对我们的人生有所裨益。

  泰山之行,乃是《老残游记》讲述人间故事最后的精彩。及至走到淮安,老残的笔墨便着重在地狱里了。这节描述,淮安勺湖,到有点意思了。我那天也是好奇,百度了一下淮安的地图,没想到果真现在还有勺湖,而且,更加有意思的是在勺湖附近看到了“刘鹗故居”的标志。这倒让我对淮安颇有点神往了。

  言归正传,却这地狱一游,看似和人间故事毫不相干,却实实在在就是人间故事的延续。不管是善人、恶人待遇之别,还是地上地下之分,抑或是人间送纸钱阴间之“享受”,其实作者用意都是让人们在阳间多行善事,少做恶行,修炼以得道,得道以成仙。老残不就是如此吗?别的人阳寿尽时,被叫去阴间哪里还有回去之可能?老残,却可在阴世一游,浑身又散发香气,可回归人世了,所谓“善缘发动化身香”是也。

  不管这阴阳之说是否真实存在,阳世修美好总归不是坏事,哪怕到了阴间也是真人。

《老残游记》读后感10

  《老残游记》断断续续看完了。看着前边倒不是很想后边,因为它是游到哪儿说到哪儿;看着后边倒是忘了前边。但想想觉得还是开头、结尾写得好,详细,修辞手法多样,人物呼之欲出,特别是女性的描写更是惟妙惟肖,从外貌深入到心理,比现实人还要入木三分。

  通篇看来,感觉最深的是:

  1、它的语言清新流畅、详略得当。该详详,该略略,详起来根根头发都要数一数,略起来用老土话、大白话一句概过。如游讲到饭菜时:“‘一品锅里的物件,都有徽号,您知道不知道?’老残说:‘不知道。’他便用筷子指着说道、‘这叫“怒发冲冠”的鱼翅;这叫“百折不回”的海参;这叫“年高有德”的鸡;这叫“酒色过度”的鸭子;这叫“恃强拒捕”的肘子;这叫“臣心如水”的汤。’”写几个女性写得尤为出色。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写景的特点是自然、逼真,有鲜明的层次和色彩。可以作为优美的散文化的小说来读。

  2、 构思别致、想法独特。世人皆恶坏官,喜清官,看作者咋说:“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大则误国,吾人亲目所见,不知凡几矣”。 他笔下的“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要做大官”而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

  “无才的要做官很不要紧,正坏在有才的要做官,你想,这个玉大尊,不是个有才的吗?只为过于要做官,且急于做大官,所以伤天害理的做到这样。而且政声又如此其好,怕不数年之间就要方面兼圻的吗。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省则一省残,宰天下则天下死!由此看来,请教还是有才的做官害大,还是无才的做官害大呢?倘若他也像我,摇个串铃子混混,正经病,人家不要他治;些小病痛,也死不了人。即使他一年医死一个,历一万年,还抵不上他一任曹州府害的人数呢!”

  是啊,作者就是通过一个“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不入宦途,然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的老残,来揭露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也反映出作者同情民生疾苦的比较进步的一面。

  3、女孩儿的心事剖析得淋漓尽致。斗姥宫尼姑逸云的爱真是人世间的“至爱”,形象得无与伦比,真惭愧,还没有听说和经历过这样的爱,也没有想到或听说过一个女孩儿在没有家人和老尼姑的点拨下,思前想后,一条一条,头头是道,最后彻底“彻悟”——酒肉穿肠过,我佛心中留。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4、老残的江湖太馋人。第一,跟着当官的混吃混喝,不用掏自己腰包割肉心疼。要啥有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人拿钱,乐得自由享受又受人尊敬。第二, 江湖里,镖局、土匪互通有无,以求共生,一人有难,八方支援。不过江湖里有声张正义的侠客,更有鱼肉百姓的恶徒,走在江湖,图的就是一个热闹,一个名声。像金庸小说一样。

  5、结尾不太懂。作者用了两个章节来叙述鬼魅,天堂地狱(主要是地狱),最后也没回到阳间,不了了之(可能是书的问题?)。知道它是劝人向善的。但用了很多刑法,惨无鬼道,但我想,其作用会不会像坏人在电视中看到某些方法,在现实中对待无辜者一样,正看反用了?

  有些语言太好,太富于韵味,看到这样的好句子我不勉又要寻章摘句起来:

  1、最后在一家竹篱茅舍中没看到人,倒看到墙上的七律:

  野火难消寸草心,百年荏苒到如今,

  墙根蚯蚓吹残笛,屋角鸱枭弄好音。

  有酒有花春寂寂,无风无雨昼沉沉,

  闲来曳杖秋郊外,重迭寒云万里深。

  2、尼姑庵里靓云屋对联:“靓妆艳比莲花色,云幕香生贝叶经。”逸云屋“逸情云上”旁边一副对联:

  “妙喜如来福德相,姑射仙人冰雪姿。”

  3、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

  对了,这本书的作者叫刘鹗,原名梦鹏,又名孟鹏。刘鹗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得名师传授学业。他学识博杂,精于考古,并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他所著《老残游记》备受世人赞誉,是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之一,又是*四大讽刺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老残游记》《孽海花》)之一。刘鹗本人也是富有学识又得不到抱负的人。

  《老残游记》是社会谴责小说,以暴露的阴暗面和种种弊端为主要内容,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且本小说更以对自然风光的描写而见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老残游记》读后感10篇(扩展2)

——《老残游记》读后感10篇

《老残游记》读后感1

  毋庸置疑,清官者,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皆因人们拥戴清官、热爱清官。黑脸的包龙图,在*人的心目中,始终是一片惩奷除恶的“大青天”。奷臣者,遭人唾骂,遗臭万年,皆因人们憎恨奷臣、厌恶奷臣。残害忠良的秦桧,在*人的心目中,永远是跪在岳飞墓前的。

  刘鹗的《老残游记》中写了二个清官,读后,却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第一个“清官”是玉贤。该人是因为“办强盗办的好”而“补曹州府”(见第三回)。他办强盗究竟办得怎么样好呢?书中写道:“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遗的景象。”

  在《资治通鉴》中有一个描写李世民的故事,也说到“路不拾遗”。故事名称是《上与群臣论止盗》,发生在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年代,经过是这样的:

  上(指李世民)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晒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市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贞观之治”时代,李世民是否真得做到路不拾遗了,我们姑且不论。但是,李世民对“止盗”采用“疏”的方法,让百姓富起来,“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李世民的观点显然是合乎情理的,只是听起来太过于理想化而已。“穷人”是任何社会都希望消失的,又是任何社会都难以有效消失的。即便历史发展到现在,经济发达,物质丰富,“穷人”的故事却仍然时有耳闻,此仍由于合理的贫富差距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如果果真具备孔子所倡导“天下大同、天下归一”,社会还能否发展,却是真正的令人心存疑虑!我们所要做的是让“穷人”成为“相对穷”,而不是“绝对穷”!

  玉贤大人对于“止盗”采用却是与李世民截然相反的方法,他用的是“堵”。他在“衙门口有十二架站笼,天天不得空”(见第五回),“未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见第三回)。就曹州府这么一个小地方,一年不到的时间,就被玉贤拿住并站死的所谓强盗有两千多人。这么一个地方哪里来的这么多强盗,全都是由于“他(指玉贤大人)随便见着什么人,只要不顺他的眼,他就把他用站笼站死;或者说话说的不得法,犯到他手里,也是一个死。”(见第五回)以至于老百姓非常怕他,大家如小心谨慎、噤若寒蝉,不敢有丝毫差错。然而,即使这样,还是有众多的良民百姓被错当作强盗而被怨站死。对此,老残深有感慨,对曹州府百姓深为同情,他看到雪地中鸟儿无以觅食,“躲在屋檐下,也把头缩着怕冷,其饥寒之状殊觉可悯。”然而,他认为“这些鸟雀跃然冻饿,却没有人放枪伤害他……撑到明年开春,便快活不尽了。若象这曹州府的百姓呢,近几年的年岁也就很不好,又有这们一个酷虐的父母官,动不动就捉了去当强盗,用站笼站杀,吓得很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于饥寒之外,又多一层惧怕,岂不比这鸟雀还要苦吗?(见第六回)”玉贤虽然做到了“路不拾遗”,在上级眼中能干的,在百姓眼中却是残暴的。此人表面清廉,实则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酷吏,为了让自己升官,竟然不顾百姓死活,不问青红皂白,用百姓之血染红自己官帽上的顶珠。老残在客店的墙上写下一首诗,对此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得失沦肌髓,因之急事功。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处处鸺鹠雨,山山虎豹风。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

  第二个“清官”是刚弼。此人不同于玉贤,玉贤是一心为升官,急于干出一番政绩来,以博取上级欢心,因此以残酷治民,是一个实足的“酷吏”。而刚弼却不为升官,以“清廉自命(见第十六回)”。此人清廉确也真得清廉,然而,此人却是刚愎自用,却又昏庸无能之辈。他审讯贾家十三条人命的巨案,由于贾家的亲家魏家佣人急于想救出自己东家,就对刚弼进行巨额贿赂,刚弼凭此就主观臆断,判定魏氏父女是凶手,严刑逼供,铸成骇人听闻的冤狱。他的逻辑是“这魏家既无短处,为什么肯花钱呢?卑职一生就没有送过一个人钱。”(见第十八回)幸亏此案被老残知晓,就写信向抚台反映情况,抚台派出白太尊白子寿来主审此案,才让魏家沉冤得雪,救了魏家父女之命,最终又救了贾家十三条人命(这十三人是被一种类似蒙汗之类的“千日醉”所害,通过雪得解药“返魂香”而救活)。

  对于刚弼这种所谓“清官”,白太尊有一段分析很是精辟,也很是一针见血:“清廉人是最令人佩服的,只有一个脾气不好,他总觉得天下都是小人,只有他一个人是君子。这个念头最害事的,把天下大事不知害了多少。”

  对这些昏庸、残暴之辈,老残认为:“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市则一市伤,宰天下则天下死!(见第六回)”在那样的年代,能说出如此之话,实为不易,真可谓是震聋发馈之声也!

  《老残游记》是*四大讽刺小说之一,作者刘鹗学识渊博,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因此,就小说内容而言,涉及各种自然科学范围颇广。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文采也是相当不错,特别是对北京济南一带的风情描写,让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读后收获颇丰。当然,刘鹗对于所谓“清官”的讽刺,悠悠以为,多少有些过了。清官毕竟是人人诵之,人人赞之。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之渊源历史,清官不是多了,而是少之又少,恰如当代社会中的珍稀动物。刘鹗所写的“清官”实非“清官”也,这些人充其量不过是沽名钓鱼之辈而已。

《老残游记》读后感2

  《老残游记》中,写人写事的技巧并不高,但写景却是《红楼梦》、《水浒传》所不能及的,更不是《西游记》所能比的。

  如书中关于大明湖的描写,令我印象深刻:

  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哪一株半株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

  这是静,就是一幅画,是如此的和谐与安详,光是颜色的词儿,就有十一个,而绿色就有三个:苍翠、绿、碧。

  苍劲的绿给人以无限岁月和历练的想象,一阵疾风吹来,树枝轻轻摇,正见树枝苍叶,晃出阵阵林涛,枝怒吼,风狂嚎,摇得苍叶上下翻,却不嬉笑。

  翠柏与苍松相映,翠柏更富有活力,鲜艳的衣装而清雅,连袈裟都逊色几分,香客拜佛,也会偷窥春色。

  碧绿如翡翠,耀眼闪人心,誓与皇家色一较高下,却不知深入凡世红尘中。

  ……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大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

  有声有景,分明一幅动态画,虽不如上段色调繁多,却也清新雅致,那一声渔唱,虽未听过,但在耳边响彻。

  书中的人固然重要,事情也重要,可没有场景,就算有仙家,也只是在白板上添了几笔,可有可无。

《老残游记》读后感3

  最近好象有点懒,只是草草地读几页书,有时连字都没认清,就过去了。可还是一股子热情地在那里读。没办法,在这个世界上,书这个朋友不想抛弃我,尽管我多么地一厢情愿。

  《老残游记》到底说什么,序言便有天下一哭之说,我要说这本书是刘鄂先生对社会,对人生,对儒道佛三家的一点感悟,那只从日边来的破船不就是日渐没落了大清帝国吗?正所谓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世,那个老残先生不想做官,却含情脉脉地奔走于官民之间,起着所谓救民于水火的作用。法纪乱了,一个郎中也成了改变官民关系的纽带。唉!一个老残,就是三头六臂,你又能救得了谁呢?

  书中所谓与姑和黄龙子的'一段大论,还是让人耳目一新的:有道,有儒,有佛,很开人耳目。只是世人看世事,只看到了问题的方一个面,忽略了另一方面,好了坏了,兴了衰了,吉了凶了,死了生了,多了一个做梦的好由头。心静了,什么事情看淡了,就什么也没了。

  美中不足的是,狗尾续貂,刘鄂先生在续集里又加了阴司一游的话头,劝人向善的初衷令人敬佩,只是那十殿阎王总让觉得象光头上带的假发,多少令人有假的一种感觉,前脚还信誓旦旦地说儒学的门面大,而佛道总拿出些鬼神来吓唬人,言尤在耳,后面就弄出磨人的石磨来,好不可笑。

  书中那个可恨的玉太守和刚弼官长,还是给我的警示作用最大,一片“好心”,多少坏事,一个拿民命换官,一个拿民命显智。“你们都是小人,就我一个正人君子。”不走群众路线,往往走上历史的*,成了孤家寡人。太刚,太柔,都不是处世良方。

《老残游记》读后感4

  这本书看了很多遍了。最早是语文书里面的《大明湖听书》这个编目。年少时哪里知道这文章的好处,虽然描写白妞的说书是那样的极尽渲染之能事。

  后来有了几本书在肚子里面打底子,再于暇时认真的从头看起,细品下来,滋味竟是那么的悠远绵长。

  老残,这名字便有一股子不流于世俗的孤傲,萧然。不是在世道上经历过几个起跌的,哪里能够如此?

  其实这本书并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游记,最著名的有《徐霞客游记》在那里呢。其实他可以和《格列佛游记》相类比。对现实的不满,《格列佛游记》可以天马行空到幻境之中找到寄托,但是老残,还是现实的,他没有神游天外,他想在夹缝里面找到生存的空间。

  老残其实不是避世的,他是入世的,虽然摇着串铃,不愿意做官,但是摇串铃的时候看到的是国计民生,虽然没有入仕,但是交接的都是官场上的人物,谈的都是治国*天下的策略。说实在的,在这篇所谓的游记里面,看到最后,心痛的成分多,灰心的成分更多。

  作为一个山野之人,有济世之心,那是最苦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便是想尽一切可想的办法,又能解决几何?最后,往往只剩下一肚皮的不合时宜。所以老残最后还能尽享隐居之乐,那真是上苍的眷顾了。

  篇二:

《老残游记》读后感5

  我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本书,书名叫《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的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韵味。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写景的特点是自然、逼真,有鲜明的层次和色彩。可以作为优美的散文来读。

  我觉得书中对大明湖的风光,黄河冰雪以及对音乐的描绘等艺术成就尤高,看起来让我很受感染。比如在描绘济南府的时候用“家家流水,户户垂杨”来写,仅仅八字,就写出了济南的水多,树多的特点。我曾两次去过济南,那的水真是既多又特别清澈,连护城河中都能看到招摇的水草,绿油油的在水中自由地摆动。而大明湖中随处可见的一眼眼小小的泉眼,更是无时无刻不活泼地冒着泡泡。

  作者在自叙里说:“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小说是作者对“棋局已残”的封建末世及人民深重的苦难遭遇的哭泣。老残是作品中体现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不入宦途,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小说的突出处是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作者说“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大则误国,吾人亲目所见,不知凡几矣”。 刘鹗笔下的“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要做大官”而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

  这里反映出作者同情民生疾苦的比较进步的一面。但他的基本政治观却是落后的,甚而是*的。他坚决拥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这在书中也有明显的表现。因之,《老残游记》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书。而读书是不能用现在的思维和政治观点来评判古人的,古人的观点和现在是有出入的。所以读书时,不要过分在意作者的政治观点,不能因为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不一样而否定这是一本好书。

《老残游记》读后感6

  周六周日没事,浏览一下书架,拿下了一本古典名著,是《封神演义》和《老残游记》的合订本,内蒙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六本,八大古典名著,其中包括四大古典名著,剩下的四大就是《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我正在看的这两部。

  看看目录,《封神演义》很长,算得上是长篇章回小说,《老残游记》只有20回,应该算中篇吧,先从它看起,结果一下子就看进去了,一个晚上加一个上午就看完了.给我的感觉是没有想到的好,语言生动活泼,故事情节环环相扣,使我不忍释卷,文中借助老残为主线,很深刻地剖析一些社会现象,其深刻让人不由得佩服作者的犀利。作者亦堪称一个哲学家,对诸子百家分析评点,旁征博引,视野极度开阔,颇有大家风范,是一部好书,值得再读。

《老残游记》读后感7

  话说我读完《老残游记》,颇觉得意犹未尽。这时,发现后面还有若干续集,不禁喜出望外。于是又读将过去,看看这老残和德慧生在回扬州路上又会有什么奇闻发生。这一日,老残一行从齐河县便走到了山东泰安境内,泰山脚下。老残游记续篇,大篇幅的文字都发生在这泰山脚下。

  泰山,号称五岳之首。杜甫《望岳》诗云: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首诗,将泰山的雄壮、神气描摹尽致。虽然未曾去过泰山,却对那里有着向往。而高中时代的第一篇课文《雨中登泰山》,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当时我的语文老师郑学章先生讲授这篇课文时,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逐字逐句详细讲解。这泰山究竟是个什么模样?在老残眼里,又是怎样?

  不想,随老残行去,却全忘了那泰山之景,竟都将心思集中在“逸云”身上了。甚至于那泰山脚下*公子的恶劣行径,也成为逸云故事的.辅助而已。你道是怎样?原来,这泰山脚的一座“斗姥宫”中,藏了一个高人。如果说《老残游记》中桃花扇访贤一节中,桃花山深处宅子中的女子谈论的是儒佛道三家思想之融合,那么,逸云乃是佛家之巅峰了。

  这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经历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有研究者如此描述她——从六七岁就进入斗姥宫修行的逸云,在如花的年龄遭遇了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但严酷的现实让她美好的爱情理想终归破灭。特殊的寺庙生活把逸云铸炼成了一个充满魅力的风尘尼姑,让她以尼姑而兼*的身份混迹于人世的火坑;她无力改变现实,只好把自己的精神归宿投射于虚幻的宗教世界,用虚幻的宗教生活麻醉自己,并姑且拯救自己。

  此种评述,似乎有些悲观,有一种研究者自以为是的感觉。其实,从原文中不难看出,逸云已经完成了人生之修炼,将自己的人生境界提升到了很高的层次。每个人的人生,不都是一种修炼吗?不能因为逸云是在尼姑庵中修炼,就把她的修炼归结为“用虚幻的生活麻醉自己”。参悟人生,参悟生命的真谛,是不分地方的。

  逸云说法一章中,讲述她所经历的所谓“爱情”那段,无甚可看。讲述悟透生命,得道一节,却颇值得玩味。在焦躁不安的当下世界,我们不妨都来读一读这段参禅悟道的文字,或者对我们的人生有所裨益。

  泰山之行,乃是《老残游记》讲述人间故事最后的精彩。及至走到淮安,老残的笔墨便着重在地狱里了。这节描述,淮安勺湖,到有点意思了。我那天也是好奇,百度了一下淮安的地图,没想到果真现在还有勺湖,而且,更加有意思的是在勺湖附近看到了“刘鹗故居”的标志。这倒让我对淮安颇有点神往了。

  言归正传,却这地狱一游,看似和人间故事毫不相干,却实实在在就是人间故事的延续。不管是善人、恶人待遇之别,还是地上地下之分,抑或是人间送纸钱阴间之“享受”,其实作者用意都是让人们在阳间多行善事,少做恶行,修炼以得道,得道以成仙。老残不就是如此吗?别的人阳寿尽时,被叫去阴间哪里还有回去之可能?老残,却可在阴世一游,浑身又散发香气,可回归人世了,所谓“善缘发动化身香”是也。

  不管这阴阳之说是否真实存在,阳世修美好总归不是坏事,哪怕到了阴间也是真人。

《老残游记》读后感8

  《老残游记》是清末刘鹗以“鸿都百炼生”为笔名写的一部章回体小说。鲁迅《*小说史略》认为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而攻击官吏处亦多”,把它列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老残游记》这部小说是由《初集》二十回、《续集》九回和《残稿》约一回叁部分组成的,小说以一个摇串铃的走方郎中老残为主人公,记敍了他游歷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这部小说,总的来说,在以下四个方面比较突出:

  (一)经过对酷吏的描述,谴责了封建官吏残忍的罪恶行径

  1.“清官”玉贤。玉贤是山东曹州府的知府,号称“路不拾遗”,而这“美誉”的背后却是乱杀无辜、冤案累累。他不择手段,陷害良民,赛过活阎王,此人在任不到一年站笼里就站死了20xx多人,其中“大约十分中九分是良民”。于朝栋一家四口死于强盗栽赃,小杂货店王掌柜之子因直言而遭祸,马村集车店掌柜的妹夫惨遭捕快陷害,等等,都是在玉贤的血腥统治之下,死于非命,而老百姓只能忍气吞声,甚至还得含着泪称他为“清官”“好官”,都是因为不能忍受他的淫威统治,由此而到达路不拾遗的情形,可是此“路不拾遗”不一样于古时的路不拾遗,小说中也记述到“大凡酷吏的统治,外面都是好看的”,路不拾遗就极具了讽刺意味。

  2.“能吏”刚弼。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他过于刚愎自用了。一向以清廉自命,主观武断,刚愎自用。他审理13人命案,既不认真研究案情,也不深入查访瞭解,就凭自我的主观臆断就认定是魏氏父女所为,并且一意孤行,乱用重刑,将魏氏父女屈打成招,用时摆出一副清官的面目,将魏家向他说情行贿的银票当成罪证,自以为不要钱,不问青红皂白,任意去做,总觉得天下都是小人,仅有他一个人是君子,所以就能够为所欲为,刚愎自用,在他的淫威下,很多老百姓遭了殃。

  玉贤和刚弼所谓的政绩都是经过残酷虐民换来的,“官愈大,害愈大,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省则一省残,宰天下则天下死”,深刻揭示了这些酷吏可怕的精神世界,掩盖在清廉之下的是无比的冷酷残忍。

  (二)小说涉及到天文地理、医学、水利、文学、佛经、易经和神话传说等,涉及面广,题材广泛。

  小说第十回写到黄龙子问申子*为什么月亮十五就明瞭,叁十就暗了的问题,就这一问题,黄龙子、申子*和玙姑都表达各自的见解。

  第十一回谈到歷史变迁,“叁元甲子之说”未免具有神秘预言的色彩,可是却预示着社会的变迁。这一回中同样谈到了佛经中阿修罗王与上帝争战的神话故事和《易经》的卦象问题,经过这些能够帮忙我们从多个角度瞭解各代的神话传说和古代文化。总之,黄龙子、申子*、玙姑叁人促膝长谈确实让人受益匪浅。

  小说第十四回、十五回写到宫保在治理黄河问题上,盲目相信西汉贾让“不下河争地”的论调,轻率的做出废弃民垫,煺守大坝的决定,以至几十个县,几百万百姓的生命财产被黄河水吞噬。

  至于医学方面,老残本身是一个郎中,为很多人只好了疑难杂症,其中涉及到很药方,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之所以小说能够涉及到如此广博的知识面,与作者刘鹗的博学是分不开的。据悉,刘鹗虽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但自幼受到西方文化、近代科学的影响,精通医学、数学、水利工程等,如果没有丰厚的知识做根基的话,很难写出这样的作品。

  (叁)经过对老残在阴间的游歷,从侧面写出神鬼观念,因果报应,宣扬要弃恶从善

  1.小说第七回到第九回完,用了很多的篇幅老残以鬼的身份在阴间的游歷,记述了阴间与阳间的异与同,并且着重写了阴间的酷刑。这些受酷刑的鬼往往都是在阳间做了坏事,在阴间受到了残忍的虐待,具有因果报应的色彩。

  如《续集》第八回中写道用狼牙棒把一个大汉打的血肉飞溅还不算完,还要把他的骨头扔到油锅里去炼,极具残忍;又写道因为口过积恶,而将人拿到大磨子底下去磨,这些都是十分可怕,十分残忍的。

  2.神鬼观念

  小说中写到了各式各样的鬼,上至阎罗王,下至唔神、阿旁(凡地狱处置恶鬼的差役,总名都叫做阿旁)。鬼是能够成为的神的,他必须积善成德,才能登极乐世界。《续集》第九回最终写道老残身上带有檀香的味道,被认为是在阳间结的佛菩萨的善缘发动,就要上西方极乐世界了,说明了人仅有为善才能得道成仙,道极乐世界去享福,而不是在阴间受苦受难。

  3.阐述了道与钱、钱与罪孽的关係,宣扬弃恶从善,弃除拜金主义

  《续集》第七回经过老残的口吻写道“道比钱有用,你想,你虽不算富,也还有几十万银子家私,到如今一个也带不来,倒是我们没钱的人痛快,活着双肩承一喙,死后一喙领双肩,歇耗不了本钱,岂不是妙”,又经过梁海舟写到了“你明白银子是带不来的,你可明白罪孽是带的来的罢,银子留下给别人用,罪孽自我带来消受”。

  (四)《老残游记》刻画了叁个优秀的女性形象

  1.白妞王小玉。第二回中写老残在明湖居听白妞姊妹唱山东梨花大鼓,写了白妞的聪明和对改革梨花大鼓所做的努力,见到本人后又刻画了她的外貌,尤其写了她的'眼睛,而她那悠扬的歌声更是令人陶醉不已,“余音绕梁,叁日不绝”。

  2.《初集》中的玙姑。申子*在去请刘仁甫时得遇玙姑,着意刻画了玙姑的才学,她的言论很是令人受用,在那个妇女不受重视的时代,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3.《续集》中的逸云。小说中用了很多回的篇幅记述了逸云和任叁爷的热恋,并且採用的是自白形式,这是一个大胆的突破,将一个青春少女对于情欲、物欲的强烈渴求和盘托出,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老残游记》读后感9

  《老残游记》写一个被人称做老残的江湖医生铁英在游历中的见闻和作为。老残是作品中体现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以行医糊口,自甘淡泊,不入宦途。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全书随着老残的足迹所至,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末山东一带社会生活的面貌。

  老残,原名铁英,号补残。老残既无祖业可守,又无行当可做,可巧,天从不绝人之路,某日,老残偶遇摇串铃的道士,传授其治病技艺,包治百病,从此以后,老残一串铃铛闯天下,凭借高超的医术走上了他算不上飞黄腾达,却也可说是风生水起的游历生涯。其实纵观老残发迹史,除了他的为人善良,品行忠厚之外,根本的原因主要还是他的行医技能,他的医术撑起了他之后的广阔天空,所以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人有一技之长是多么的重要,机会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在机会来临时刻,你有那本事把握住那稍纵即逝的机会吗?

  文章开头,以老残梦境中同好友文章伯与德慧生相约拜访蓬莱仙境日出为线,引出了湖中大船中各色男男女女的不同智慧与看法,揭示乱世中老残目睹国事糜烂,再加上自己一生事业上的失败以及政治理想的幻灭,《老残游记》事实上也是他个人情感的寄托。他曾在书中自叙:“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国家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宗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洪都百鍊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由此可知,《老残游记》为当时*社会之缩影,更是作者一部以文字代替哭泣的著作。这也是为什么鲁迅将它称之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原因。

  在《老残游记》中,老残与官府的关系可以用若即若离来形容,算是半个官人,庄宫保、黄人瑞、王子谨、白子寿这些官员无不对其敬重有加,治水断案等公事如何决断也常向老残请教一二,可当“宫保要他搬进衙门去住,替他捐官”时,他便“半夜里逃走了”。

  《老残游记》为我们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形象。“清官”玉贤由老残所见“路不拾遗”的“清明盛世”引出,讽刺了玉贤自以为清廉,实则残忍至极的刽子手形象。玉贤出任曹州府知府未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九分半是良民。站笼天天不得空,群众都畏惧和愤恨他的残忍,赛过活阎王,只要碰到,稍有不慎就必死无疑,在他手中的冤案不计其数,可就是这样“为抓一个坏人,宁可错杀一千良民”的官吏竟然因他捕盗成绩显著而被上司赏识,还被加官晋爵,可见晚清是从根子上坏掉了的,文中还引出的“刚弼”等“清官”形象也不在此赘述。

  也正是因为想看到玉贤这样“清官”的下场,就接着读了刘鹗的《老残游记—续》,可惜的是自从老残离开曹州府后,就再也没有描写过玉贤的下场,心中不免有些遗憾,可是仔细一想,这不正是对晚清社会更大的讽刺么,百姓活的都不见天日,哪会知道自己和别人什么下场,又哪有什么天道轮回。而如今,我们也应该庆幸我们活在这样一个好时代,我们做好分内之事,如有余力,多做善事,必然昌盛。

  可是最令我惊奇与有所收获的,不是这些讽刺社会如何如何的这些,而是老残游历阴间时,阴间人对犯罪与生命的理解。书中阴间对犯罪的理解:阎罗将一生罪业,盗戒定为最轻,*次之,淫律再次,因其为身体支撑,主要是不知节律损害身体,算为不孝之罪,而最重的罪为口过之罪,原因是“杀、盗、淫”世间毕竟是少数,而口过之罪,毁人名誉致其抑郁之死实则是比直接杀掉他罪责更大的,口过因世间对其惩罚最小甚至没有惩罚,恶语伤害他人,蛊惑他人,毁人名誉,背后嚼舌根的人在世界上最多,这样的人多了,世界也就不分青红皂白,好人日少,坏人日多,必至世界绝灭,可见,人多做些善事,勿恶语伤人是有多么多么多么重要,所以,做人,尽量留口德,忌口过。再说阴间对生命的理解:阴间将世界分为阳、阴、聱三层,人活阳间,人死为阴,阴死为聱,人怕见鬼,鬼怕见聱,鬼行地中如鱼游水中,鬼不见地,如鱼不见水,若在人间时常作恶,在阴间也常被野鬼叼去,而在人间积德行善之人,在阴间照样受各阴神礼遇,阴间再做恶的人就会成聱,沦落异乡。想想也是,一个人走了,就真的走了么,他们只不过是换了一种生活而已,我甚至认为,那些逝去的人还在关注着他们的孩子们,看他们是否积德行善,好好生活着,他们也一定会化为神灵无处不在的为你的人生保驾护航,所以,记得善良,做个真好人!

  最后,将我认为老残最喜欢的也是我最喜欢本书中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老残游记》读后感10

  《老残游记》断断续续看完了。看着前边倒不是很想后边,因为它是游到哪儿说到哪儿;看着后边倒是忘了前边。但想想觉得还是开头、结尾写得好,详细,修辞手法多样,人物呼之欲出,特别是女性的描写更是惟妙惟肖,从外貌深入到心理,比现实人还要入木三分。

  通篇看来,感觉最深的是:

  1、它的语言清新流畅、详略得当。该详详,该略略,详起来根根头发都要数一数,略起来用老土话、大白话一句概过。如游讲到饭菜时:“‘一品锅里的物件,都有徽号,您知道不知道?’老残说:‘不知道。’他便用筷子指着说道、‘这叫“怒发冲冠”的鱼翅;这叫“百折不回”的海参;这叫“年高有德”的鸡;这叫“酒色过度”的鸭子;这叫“恃强拒捕”的肘子;这叫“臣心如水”的汤。’”写几个女性写得尤为出色。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写景的特点是自然、逼真,有鲜明的层次和色彩。可以作为优美的散文化的小说来读。

  2、 构思别致、想法独特。世人皆恶坏官,喜清官,看作者咋说:“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大则误国,吾人亲目所见,不知凡几矣”。 他笔下的“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要做大官”而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

  “无才的要做官很不要紧,正坏在有才的要做官,你想,这个玉大尊,不是个有才的吗?只为过于要做官,且急于做大官,所以伤天害理的做到这样。而且政声又如此其好,怕不数年之间就要方面兼圻的吗。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省则一省残,宰天下则天下死!由此看来,请教还是有才的做官害大,还是无才的做官害大呢?倘若他也像我,摇个串铃子混混,正经病,人家不要他治;些小病痛,也死不了人。即使他一年医死一个,历一万年,还抵不上他一任曹州府害的人数呢!”

  是啊,作者就是通过一个“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不入宦途,然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的老残,来揭露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也反映出作者同情民生疾苦的比较进步的一面。

  3、女孩儿的心事剖析得淋漓尽致。斗姥宫尼姑逸云的爱真是人世间的“至爱”,形象得无与伦比,真惭愧,还没有听说和经历过这样的爱,也没有想到或听说过一个女孩儿在没有家人和老尼姑的点拨下,思前想后,一条一条,头头是道,最后彻底“彻悟”——酒肉穿肠过,我佛心中留。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4、老残的江湖太馋人。第一,跟着当官的混吃混喝,不用掏自己腰包割肉心疼。要啥有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人拿钱,乐得自由享受又受人尊敬。第二, 江湖里,镖局、土匪互通有无,以求共生,一人有难,八方支援。不过江湖里有声张正义的侠客,更有鱼肉百姓的恶徒,走在江湖,图的就是一个热闹,一个名声。像金庸小说一样。

  5、结尾不太懂。作者用了两个章节来叙述鬼魅,天堂地狱(主要是地狱),最后也没回到阳间,不了了之(可能是书的问题?)。知道它是劝人向善的。但用了很多刑法,惨无鬼道,但我想,其作用会不会像坏人在电视中看到某些方法,在现实中对待无辜者一样,正看反用了?

  有些语言太好,太富于韵味,看到这样的好句子我不勉又要寻章摘句起来:

  1、最后在一家竹篱茅舍中没看到人,倒看到墙上的七律:

  野火难消寸草心,百年荏苒到如今,

  墙根蚯蚓吹残笛,屋角鸱枭弄好音。

  有酒有花春寂寂,无风无雨昼沉沉,

  闲来曳杖秋郊外,重迭寒云万里深。

  2、尼姑庵里靓云屋对联:“靓妆艳比莲花色,云幕香生贝叶经。”逸云屋“逸情云上”旁边一副对联:

  “妙喜如来福德相,姑射仙人冰雪姿。”

  3、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

  对了,这本书的作者叫刘鹗,原名梦鹏,又名孟鹏。刘鹗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得名师传授学业。他学识博杂,精于考古,并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他所著《老残游记》备受世人赞誉,是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之一,又是*四大讽刺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老残游记》《孽海花》)之一。刘鹗本人也是富有学识又得不到抱负的人。

  《老残游记》是社会谴责小说,以暴露的阴暗面和种种弊端为主要内容,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且本小说更以对自然风光的描写而见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老残游记》读后感10篇(扩展3)

——老残游记读后感10篇

老残游记读后感1

  话说我读完《老残游记》,颇觉得意犹未尽。这时,发现后面还有若干续集,不禁喜出望外。于是又读将过去,看看这老残和德慧生在回扬州路上又会有什么奇闻发生。这一日,老残一行从齐河县便走到了山东泰安境内,泰山脚下。老残游记续篇,大篇幅的文字都发生在这泰山脚下。

  泰山,号称五岳之首。杜甫《望岳》诗云: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首诗,将泰山的雄壮、神气描摹尽致。虽然未曾去过泰山,却对那里有着向往。而高中时代的第一篇课文《雨中登泰山》,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当时我的语文老师郑学章先生讲授这篇课文时,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逐字逐句详细讲解。这泰山究竟是个什么模样?在老残眼里,又是怎样?

  不想,随老残行去,却全忘了那泰山之景,竟都将心思集中在“逸云”身上了。甚至于那泰山脚下*公子的恶劣行径,也成为逸云故事的辅助而已。你道是怎样?原来,这泰山脚的一座“斗姥宫”中,藏了一个高人。如果说《老残游记》中桃花扇访贤一节中,桃花山深处宅子中的女子谈论的是儒佛道三家思想之融合,那么,逸云乃是佛家之巅峰了。

  这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经历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有研究者如此描述她——从六七岁就进入斗姥宫修行的逸云,在如花的年龄遭遇了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但严酷的现实让她美好的爱情理想终归破灭。特殊的寺庙生活把逸云铸炼成了一个充满魅力的风尘尼姑,让她以尼姑而兼*的身份混迹于人世的火坑;她无力改变现实,只好把自己的精神归宿投射于虚幻的宗教世界,用虚幻的宗教生活麻醉自己,并姑且拯救自己。

  此种评述,似乎有些悲观,有一种研究者自以为是的感觉。其实,从原文中不难看出,逸云已经完成了人生之修炼,将自己的人生境界提升到了很高的层次。每个人的人生,不都是一种修炼吗?不能因为逸云是在尼姑庵中修炼,就把她的修炼归结为“用虚幻的生活麻醉自己”。参悟人生,参悟生命的真谛,是不分地方的。

  逸云说法一章中,讲述她所经历的所谓“爱情”那段,无甚可看。讲述悟透生命,得道一节,却颇值得玩味。在焦躁不安的当下世界,我们不妨都来读一读这段参禅悟道的文字,或者对我们的人生有所裨益。

  泰山之行,乃是《老残游记》讲述人间故事最后的精彩。及至走到淮安,老残的笔墨便着重在地狱里了。这节描述,淮安勺湖,到有点意思了。我那天也是好奇,百度了一下淮安的地图,没想到果真现在还有勺湖,而且,更加有意思的是在勺湖附近看到了“刘鹗故居”的标志。这倒让我对淮安颇有点神往了。

  言归正传,却这地狱一游,看似和人间故事毫不相干,却实实在在就是人间故事的延续。不管是善人、恶人待遇之别,还是地上地下之分,抑或是人间送纸钱阴间之“享受”,其实作者用意都是让人们在阳间多行善事,少做恶行,修炼以得道,得道以成仙。老残不就是如此吗?别的人阳寿尽时,被叫去阴间哪里还有回去之可能?老残,却可在阴世一游,浑身又散发香气,可回归人世了,所谓“善缘发动化身香”是也。

  不管这阴阳之说是否真实存在,阳世修美好总归不是坏事,哪怕到了阴间也是真人。

老残游记读后感2

  毋庸置疑,清官者,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皆因人们拥戴清官、热爱清官。黑脸的包龙图,在*人的心目中,始终是一片惩奷除恶的“大青天”。奷臣者,遭人唾骂,遗臭万年,皆因人们憎恨奷臣、厌恶奷臣。残害忠良的秦桧,在*人的心目中,永远是跪在岳飞墓前的(前些时候,看到网上传言,秦桧在家乡已站起来了,现在的社会价值取向真得让人迷惘和心寒)。

  刘鹗的《老残游记》中写了二个清官,读后,却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第一个“清官”是玉贤。该人是因为“办强盗办的好”而“补曹州府”(见第三回)。他办强盗究竟办得怎么样好呢?书中写道:“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遗的景象。”

  在《资治通鉴》中有一个描写李世民的故事,也说到“路不拾遗”。故事名称是《上与群臣论止盗》,发生在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年代,经过是这样的:

  上(指李世民)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晒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市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贞观之治”时代,李世民是否真得做到路不拾遗了,我们姑且不论。但是,李世民对“止盗”采用“疏”的方法,让百姓富起来,“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李世民的观点显然是合乎情理的,只是听起来太过于理想化而已。“穷人”是任何社会都希望消失的,又是任何社会都难以有效消失的。即便历史发展到现在,经济发达,物质丰富,“穷人”的故事却仍然时有耳闻,此仍由于合理的贫富差距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如果果真具备孔子所倡导“天下大同、天下归一”,社会还能否发展,却是真正的令人心存疑虑!我们所要做的是让“穷人”成为“相对穷”,而不是“绝对穷”!

  玉贤大人对于“止盗”采用却是与李世民截然相反的方法,他用的是“堵”。他在“衙门口有十二架站笼,天天不得空”(见第五回),“未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见第三回)。就曹州府这么一个小地方,一年不到的`时间,就被玉贤拿住并站死的所谓强盗有两千多人。这么一个地方哪里来的这么多强盗,全都是由于“他(指玉贤大人)随便见着什么人,只要不顺他的眼,他就把他用站笼站死;或者说话说的不得法,犯到他手里,也是一个死。”(见第五回)以至于老百姓非常怕他,大家如小心谨慎、噤若寒蝉,不敢有丝毫差错。然而,即使这样,还是有众多的良民百姓被错当作强盗而被怨站死。对此,老残深有感慨,对曹州府百姓深为同情,他看到雪地中鸟儿无以觅食,“躲在屋檐下,也把头缩着怕冷,其饥寒之状殊觉可悯。”然而,他认为“这些鸟雀跃然冻饿,却没有人放枪伤害他……撑到明年开春,便快活不尽了。若象这曹州府的百姓呢,近几年的年岁也就很不好,又有这们一个酷虐的父母官,动不动就捉了去当强盗,用站笼站杀,吓得很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于饥寒之外,又多一层惧怕,岂不比这鸟雀还要苦吗?(见第六回)”玉贤虽然做到了“路不拾遗”,在上级眼中能干的,在百姓眼中却是残暴的。此人表面清廉,实则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酷吏,为了让自己升官,竟然不顾百姓死活,不问青红皂白,用百姓之血染红自己官帽上的顶珠。老残在客店的墙上写下一首诗,对此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得失沦肌髓,因之急事功。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处处鸺鹠雨,山山虎豹风。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

  第二个“清官”是刚弼。此人不同于玉贤,玉贤是一心为升官,急于干出一番政绩来,以博取上级欢心,因此以残酷治民,是一个实足的“酷吏”。而刚弼却不为升官,以“清廉自命(见第十六回)”。此人清廉确也真得清廉,然而,此人却是刚愎自用,却又昏庸无能之辈。他审讯贾家十三条人命的巨案,由于贾家的亲家魏家佣人急于想救出自己东家,就对刚弼进行巨额贿赂,刚弼凭此就主观臆断,判定魏氏父女是凶手,严刑逼供,铸成骇人听闻的冤狱。他的逻辑是“这魏家既无短处,为什么肯花钱呢?卑职一生就没有送过一个人钱。”(见第十八回)幸亏此案被老残知晓,就写信向抚台反映情况,抚台派出白太尊白子寿来主审此案,才让魏家沉冤得雪,救了魏家父女之命,最终又救了贾家十三条人命(这十三人是被一种类似蒙汗之类的“千日醉”所害,通过雪得解药“返魂香”而救活)。

  对于刚弼这种所谓“清官”,白太尊有一段分析很是精辟,也很是一针见血:“清廉人是最令人佩服的,只有一个脾气不好,他总觉得天下都是小人,只有他一个人是君子。这个念头最害事的,把天下大事不知害了多少。”

  对这些昏庸、残暴之辈,老残认为:“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市则一市伤,宰天下则天下死!(见第六回)”在那样的年代,能说出如此之话,实为不易,真可谓是震聋发馈之声也!

  《老残游记》是*四大讽刺小说之一,作者刘鹗学识渊博,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因此,就小说内容而言,涉及各种自然科学范围颇广。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文采也是相当不错,特别是对北京济南一带的风情描写,让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读后收获颇丰。当然,刘鹗对于所谓“清官”的讽刺,悠悠以为,多少有些过了。清官毕竟是人人诵之,人人赞之。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之渊源历史,清官不是多了,而是少之又少,恰如当代社会中的珍稀动物。刘鹗所写的“清官”实非“清官”也,这些人充其量不过是沽名钓鱼之辈而已。

老残游记读后感3

  *社会进入到晚清时期,封建制度的各种弊端暴露无遗。

  作者刘鹗,原名梦鹏,又名孟鹏。刘鹗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得名师传授学业。他学识博杂,精于考古,并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他所著《老残游记》备受世人赞誉,是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之一,又是*四大讽刺小说之一。刘鹗本人也是富有学识又得不到抱负的人。

  《老残游记》是社会谴责小说,以暴露的阴暗面和种种弊端为主要内容,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晚清的社会谴责小说的代表作有4部。《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老残游记》《孽海花》。其中每部书的侧重点各不一样,而《老残游记》则更以对自然风光的描写而见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老残游记》的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韵味。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写景的特点是自然、逼真,有鲜明的层次和色彩。可以作为优美的散文来读。

  我觉得书中对大明湖的风光,黄河冰雪以及对音乐的描绘等艺术成就尤高,看起来让我很受感染。比如在描绘济南府的时候用“家家流水,户户垂杨”来写,仅仅八字,就写出了济南的水多,树多的特点。我曾两次去过济南,那的水真是既多又特别清澈,连护城河中都能看到招摇的水草,绿油油的在水中自由地摆动。而大明湖中随处可见的一眼眼小小的泉眼,更是无时无刻不活泼地冒着泡泡。

  作者在自叙里说:“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小说是作者对“棋局已残”的封建末世及人民深重的苦难遭遇的哭泣。老残是作品中体现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不入宦途,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小说的突出处是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作者说“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大则误国,吾人亲目所见,不知凡几矣”。 刘鹗笔下的“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要做大官”而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

  这里反映出作者同情民生疾苦的比较进步的一面。但他的基本政治观却是落后的,甚而是*的。他坚决拥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这在书中也有明显的表现。因之,《老残游记》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书。而读书是不能用现在的思维和政治观点来评判古人的,古人的观点和现在是有出入的。所以读书时,不要过分在意作者的政治观点,不能因为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不一样而否定这是一本好书。

  今天看老残游记,读到老残拿了药水去救人,看看头上的题目,想必人是被救了,就打算翻过去几页看下一回,不料下一回就是老残续集了,就不打算看了。

  这是本好书,淡淡的科技色彩杂列在其中,使之比起其它的明清小说来,清新异常。如果不是1920年之后我国文化翻天覆地的一种改革方式,我国的知识分子可能不会像今天这样子,大部分是“有知识无文化”,而成为老残这样的人。老残是一个热爱科技的人,而且不辞辛苦,愿意身体力行。

  作者自称“燕北闲人”,状物描景很有点朴拙淡雅的情景。他写得大概也都是北方的景致。

  文中一些情景,境界还是蛮好的,比如写黑妞白妞唱曲,店小二还评价说“撂在地上摔三截儿”(形容其音高,,似乎以前又有人形容的时候,用“音细若发,直干云霄”的,好像音高了,就很轻,能够飘上天或者冲上天)。比如雪夜宿玙姑家,听玙姑演说佛道儒三家的异同,又听玙姑黄龙子等的“交响乐”一段,让人如入天堂,写玙姑颇有林下风范,想必是作者心目中第一等女子了。只是临走的时候,黄龙子又玄不唧唧的说了一些预言,挺无聊的。写翠花翠环的一段,也特别有意思,了解一些社会人情世态。这三段,算是正好写了三个社会等级的女子。玙姑一等,是自由身自由心的;白妞一等,是唱曲谋生的;翠环一等,则是最下等的,最苦的一种。

  作者对黄河作堤造成的百姓流离之苦,通过翠环的口,写得如此细致,让我这个从没有经历过什么苦的人为之唏嘘。

  这本书我之所以去看,是因为高中的时候,偶然看到好像朱自清还是谁,说他初中时候看得课外书中最喜欢的。所以就去看,是比较信任他们的话。这一次去看,却发现原来我去年看过的,至少看过前五回。可见我去年看书都没有留下什么印象。真是可恶!

老残游记读后感4

  话说我读完《老残游记》,颇觉得意犹未尽。这时,发现后面还有若干续集,不禁喜出望外。于是又读将过去,看看这老残和德慧生在回扬州路上又会有什么奇闻发生。这一日,老残一行从齐河县便走到了山东泰安境内,泰山脚下。老残游记续篇,大篇幅的文字都发生在这泰山脚下。

  泰山,号称五岳之首。杜甫《望岳》诗云: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首诗,将泰山的雄壮、神气描摹尽致。虽然未曾去过泰山,却对那里有着向往。而高中时代的第一篇课文《雨中登泰山》,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当时我的语文老师郑学章先生讲授这篇课文时,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逐字逐句详细讲解。这泰山究竟是个什么模样?在老残眼里,又是怎样?

  不想,随老残行去,却全忘了那泰山之景,竟都将心思集中在“逸云”身上了。甚至于那泰山脚下*公子的恶劣行径,也成为逸云故事的辅助而已。你道是怎样?原先,这泰山脚的一座“斗姥宫”中,藏了一个高人。如果说《老残游记》中桃花扇访贤一节中,桃花山深处宅子中的女子谈论的是儒佛道三家思想之融合,那么,逸云乃是佛家之巅峰了。

  这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经历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有研究者如此描述她——从六七岁就进入斗姥宫修行的逸云,在如花的年龄遭遇了一场刻骨铭心的感情,但严酷的现实让她完美的感情理想终归破灭。特殊的寺庙生活把逸云铸炼成了一个充满魅力的风尘尼姑,让她以尼姑而兼*的身份混迹于人世的火坑;她无力改变现实,只好把自我的精神归宿投射于虚幻的宗教世界,用虚幻的宗教生活麻醉自我,并姑且拯救自我。

  此种评述,似乎有些悲观,有一种研究者自以为是的感觉。其实,从原文中不难看出,逸云已经完成了人生之修炼,将自我的人生境界提升到了很高的层次。每个人的人生,不都是一种修炼吗?不能因为逸云是在尼姑庵中修炼,就把她的修炼归结为“用虚幻的生活麻醉自我”。参悟人生,参悟生命的真谛,是不分地方的。

  逸云说法一章中,讲述她所经历的所谓“感情”那段,无甚可看。讲述悟透生命,得道一节,却颇值得玩味。在焦躁不安的当下世界,我们不妨都来读一读这段参禅悟道的文字,或者对我们的人生有所裨益。

  泰山之行,乃是《老残游记》讲述人间故事最后的精彩。及至走到淮安,老残的笔墨便着重在地狱里了。这节描述,淮安勺湖,到有点意思了。我那天也是好奇,百度了一下淮安的地图,没想到果真此刻还有勺湖,而且,更加有意思的是在勺湖附近看到了“刘鹗故居”的标志。这倒让我对淮安颇有点神往了。

  言归正传,却这地狱一游,看似和人间故事毫不相干,却实实在在就是人间故事的延续。不管是善人、恶人待遇之别,还是地上地下之分,抑或是人间送纸钱阴间之“享受”,其实作者用意都是让人们在阳间多行善事,少做恶行,修炼以得道,得道以成仙。老残不就是如此吗?别的人阳寿尽时,被叫去阴间哪里还有回去之可能?老残,却可在阴世一游,浑身又散发香气,可回归人世了,所谓“善缘发动化身香”是也。

  不管这阴阳之说是否真实存在,阳世修完美总归不是坏事,哪怕到了阴间也是真人。

老残游记读后感5

  毋庸置疑,清官者,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皆因人们拥戴清官、热爱清官。黑脸的包龙图,在*人的心目中,始终是一片惩奷除恶的“大青天”。奷臣者,遭人唾骂,遗臭万年,皆因人们憎恨奷臣、厌恶奷臣。残害忠良的秦桧,在*人的心目中,永远是跪在岳飞墓前的(前些时候,看到网上传言,秦桧在家乡已站起来了,现在的社会价值取向真得让人迷惘和心寒)。

  刘鹗的《老残游记》中写了二个清官,读后,却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第一个“清官”是玉贤。该人是因为“办强盗办的好”而“补曹州府”(见第三回)。他办强盗究竟办得怎么样好呢?书中写道:“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遗的景象。”

  在《资治通鉴》中有一个描写李世民的故事,也说到“路不拾遗”。故事名称是《上与群臣论止盗》,发生在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年代,经过是这样的:

  上(指李世民)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晒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市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贞观之治”时代,李世民是否真得做到路不拾遗了,我们姑且不论。但是,李世民对“止盗”采用“疏”的方法,让百姓富起来,“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李世民的观点显然是合乎情理的,只是听起来太过于理想化而已。“穷人”是任何社会都希望消失的.,又是任何社会都难以有效消失的。即便历史发展到现在,经济发达,物质丰富,“穷人”的故事却仍然时有耳闻,此仍由于合理的贫富差距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如果果真具备孔子所倡导“天下大同、天下归一”,社会还能否发展,却是真正的令人心存疑虑!我们所要做的是让“穷人”成为“相对穷”,而不是“绝对穷”!

  玉贤大人对于“止盗”采用却是与李世民截然相反的方法,他用的是“堵”。他在“衙门口有十二架站笼,天天不得空”(见第五回),“未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见第三回)。就曹州府这么一个小地方,一年不到的时间,就被玉贤拿住并站死的所谓强盗有两千多人。这么一个地方哪里来的这么多强盗,全都是由于“他(指玉贤大人)随便见着什么人,只要不顺他的眼,他就把他用站笼站死;或者说话说的不得法,犯到他手里,也是一个死。”(见第五回)以至于老百姓非常怕他,大家如小心谨慎、噤若寒蝉,不敢有丝毫差错。然而,即使这样,还是有众多的良民百姓被错当作强盗而被怨站死。对此,老残深有感慨,对曹州府百姓深为同情,他看到雪地中鸟儿无以觅食,“躲在屋檐下,也把头缩着怕冷,其饥寒之状殊觉可悯。”然而,他认为“这些鸟雀跃然冻饿,却没有人放枪伤害他……撑到明年开春,便快活不尽了。若象这曹州府的百姓呢,近几年的年岁也就很不好,又有这们一个酷虐的父母官,动不动就捉了去当强盗,用站笼站杀,吓得很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于饥寒之外,又多一层惧怕,岂不比这鸟雀还要苦吗?(见第六回)”玉贤虽然做到了“路不拾遗”,在上级眼中能干的,在百姓眼中却是残暴的。此人表面清廉,实则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酷吏,为了让自己升官,竟然不顾百姓死活,不问青红皂白,用百姓之血染红自己官帽上的顶珠。老残在客店的墙上写下一首诗,对此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得失沦肌髓,因之急事功。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处处鸺鹠雨,山山虎豹风。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

  第二个“清官”是刚弼。此人不同于玉贤,玉贤是一心为升官,急于干出一番政绩来,以博取上级欢心,因此以残酷治民,是一个实足的“酷吏”。而刚弼却不为升官,以“清廉自命(见第十六回)”。此人清廉确也真得清廉,然而,此人却是刚愎自用,却又昏庸无能之辈。他审讯贾家十三条人命的巨案,由于贾家的亲家魏家佣人急于想救出自己东家,就对刚弼进行巨额贿赂,刚弼凭此就主观臆断,判定魏氏父女是凶手,严刑逼供,铸成骇人听闻的冤狱。他的逻辑是“这魏家既无短处,为什么肯花钱呢?卑职一生就没有送过一个人钱。”(见第十八回)幸亏此案被老残知晓,就写信向抚台反映情况,抚台派出白太尊白子寿来主审此案,才让魏家沉冤得雪,救了魏家父女之命,最终又救了贾家十三条人命(这十三人是被一种类似蒙汗之类的“千日醉”所害,通过雪得解药“返魂香”而救活)。

  对于刚弼这种所谓“清官”,白太尊有一段分析很是精辟,也很是一针见血:“清廉人是最令人佩服的,只有一个脾气不好,他总觉得天下都是小人,只有他一个人是君子。这个念头最害事的,把天下大事不知害了多少。”

  对这些昏庸、残暴之辈,老残认为:“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市则一市伤,宰天下则天下死!(见第六回)”在那样的年代,能说出如此之话,实为不易,真可谓是震聋发馈之声也!

  《老残游记》是*四大讽刺小说之一,作者刘鹗学识渊博,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因此,就小说内容而言,涉及各种自然科学范围颇广。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文采也是相当不错,特别是对北京济南一带的风情描写,让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读后收获颇丰。当然,刘鹗对于所谓“清官”的讽刺,悠悠以为,多少有些过了。清官毕竟是人人诵之,人人赞之。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之渊源历史,清官不是多了,而是少之又少,恰如当代社会中的珍稀动物。刘鹗所写的“清官”实非“清官”也,这些人充其量不过是沽名钓鱼之辈而已。

老残游记读后感6

 这是一本书,是一双眼睛,它看透了世间的真理,它是一把剪刀,剪破了那些所谓“清官”的人皮。

  这本书叫《老残游记》,它被鲁迅评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与其说我看着这本书,还不如说我与老残一起旅行,与他一起打抱不*,一起评判正误。

  其中,我最痛恨像玉大众那样的人。他打着清官的招牌,自认为很了不起,只会用酷刑使无辜的人屈打成招,想想真是可笑,难道他不懂世上还有一种叫“借刀*”的计谋吗?我觉得十分荒唐,这种人还配当老百姓的父母官,还配称之为大人吗?这就是一种典型的酷吏。

  在那时,只有好人与坏人之分,但偏偏有些“伪君子”、“小人”使得社会变得乌烟瘴气,甚至连一丝笑都会变得邪恶,让别人怀疑、猜忌。这就是老残所看到的世间。

  虽然全书是批判了当时的官场的险恶和封建社会主义制度,但是书中,所描绘的大明湖的风光,黄河的冰雪,桃花山的月夜却同样令人神往。如镜湖,异常幽秀的月色,都给人以*静与安详的气氛,陶醉其中,便又不免担心,这*静能维持多久?又在想,这黄河的风雪又何时来打破这宁静?

  我的思绪飞涌着,而我的内心却像打翻了五味瓶――不是滋味,我痛恨清朝*的腐无能,恨封建社会的制度与险恶;但是痛心的是,可怜那些无辜百姓,受官欺压;但最伤心的是那些视事冷漠的人,有多少人会自己跳出来打抱不*?屈指可数啊!

  想了那么多,所以我写下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因为只有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才能为国家富强而奉献,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和美好的社会主义制度,决不能让历史重演。

老残游记读后感7

  《老残游记》的续篇最末一篇描述老残梦游地狱,最后其体香浓郁,业已是成就菩提果位了。作者刘鹗在文中多次论述佛理禅意,虽然到底他已经到了什么样的境界,我们不得而知。最后的文字敢于肯定了老残从凡夫证入佛菩萨的境界,我们判断他是对佛教有深入了解的。

  我们说老残确实是一个凡夫,从文章的开篇便勾勒出了老残生活的窘迫,同时也指出他的优势“为人颇不讨厌”。这一句“不讨厌”却成了成佛做祖的基础。

  生活窘迫却不急功近利,在江湖上摇铃行医却似闲游看景,除了贴补家用,有了钱也不挥霍,遇人急难时又是不惜倾囊奉献。开篇梦游蓬莱,黑夜泛舟,人单力薄却力抗凶匪。听闻酷吏玉贤行径,不觉拍案而起,立即谋划上书陈情。白衣之身公堂上直面酷吏刚弼。泰山上更出谋划策帮助尼寺。充分显示了老残的侠客情怀。

  当然老残却不莽撞,面对强人,也拿捏得体,不至自己于险境。更是知人善任,利用白太守破冤案,压制刚弼。利用捕快许亮兄弟,巧设金钱套擒拿贾二。

  宫保要他来做官,他却悄悄离去。开头文中说他写不了八股文章,可以知道他是不屑去写。老残能写公文,会做诗。他同书店老板的对话,知道五经四书他全然是通达的。

  两处写到他读书的情景,一处读《八代诗集》,说明老残不好功名利禄,心境闲淡。一处读《大圆觉经》,导致他最后飞升羽化。

老残游记读后感8

  毋庸置疑,清官者,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皆因人们拥戴清官、热爱清官。黑脸的包龙图,在*人的心目中,始终是一片惩奷除恶的“大青天”。奷臣者,遭人唾骂,遗臭万年,皆因人们憎恨奷臣、厌恶奷臣。残害忠良的秦桧,在*人的心目中,永远是跪在岳飞墓前的。

  刘鹗的《老残游记》中写了二个清官,读后,却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第一个“清官”是玉贤。该人是因为“办强盗办的好”而“补曹州府”。他办强盗究竟办得怎样样好呢?书中写道:“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遗的景象。”

  玉贤大人对于“止盗”采用的方法却是“堵”。他在“衙门口有十二架站笼,天天不得空”,“未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就曹州府这么一个小地方,一年不到的时间,就被玉贤拿住并站死的所谓强盗有两千多人。这么一个地方哪里来的这么多强盗,全都是由于“他(指玉贤大人)随便见着什么人,只要不顺他的眼,他就把他用站笼站死;或者说话说的不得法,犯到他手里,也是一个死。”玉贤虽然做到了“路不拾遗”,在上级眼中能干的,在百姓眼中却是残暴的。此人表面清廉,实则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酷吏,为了让自我升官,竟然不顾百姓死活,不问青红皂白,用百姓之血染红自我官帽上的顶珠。老残在客店的墙上写下一首诗,对此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得失沦肌髓,因之急事功。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处处鸺鹠雨,山山虎豹风。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

  第二个“清官”是刚弼。此人不一样于玉贤,玉贤是一心为升官,急于干出一番政绩来,以博取上级欢心,所以以残酷治民,是一个实足的“酷吏”。而刚弼却不为升官,以“清廉自命”。此人清廉确也真得清廉,然而,此人却是刚愎自用,却又昏庸无能之辈。对于刚弼这种所谓“清官”,白太尊有一段分析很是精辟,也很是一针见血:“清廉人是最令人佩服的,仅有一个脾气不好,他总觉得天下都是小人,仅有他一个人是君子。这个念头最害事的,把天下大事不知害了多少。”

  对这些昏庸、残暴之辈,老残认为:“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省则一省伤,宰天下则天下死!”在那样的年代,能说出如此之话,实为不易,真可谓是震聋发馈之声也!

  《老残游记》是*四大讽刺小说之一,作者刘鹗学识渊博,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所以,就小说资料而言,涉及各种自然科学范围颇广。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文采也是相当不错,异常是对山东济南一带的风情描述,让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读后收获颇丰。当然,刘鹗对于所谓“清官”的讽刺,悠悠以为,多少有些过了。清官毕竟是人人诵之,人人赞之。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之渊源历史,清官不是多了,而是少之又少,恰如当代社会中的珍稀动物。刘鹗所写的“清官”实非“清官”也,这些人充其量可是是沽名钓鱼之辈而已。

老残游记读后感9

  刘鹗的《老残游记》中写了二个清官,读后,却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第一个“清官”是玉贤。该人是因为“办强盗办的好”而“补曹州府”。他办强盗究竟办得怎样样好呢?书中写道:“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遗的景象。”

  玉贤大人对于“止盗”采用的方法却是“堵”。他在“衙门口有十二架站笼,天天不得空”,“未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就曹州府这么一个小地方,一年不到的时间,就被玉贤拿住并站死的所谓强盗有两千多人。这么一个地方哪里来的这么多强盗,全都是由于“他(指玉贤大人)随便见着什么人,只要不顺他的眼,他就把他用站笼站死;或者说话说的不得法,犯到他手里,也是一个死。”玉贤虽然做到了“路不拾遗”,在上级眼中能干的,在百姓眼中却是残暴的。此人表面清廉,实则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酷吏,为了让自我升官,竟然不顾百姓死活,不问青红皂白,用百姓之血染红自我官帽上的顶珠。老残在客店的墙上写下一首诗,对此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得失沦肌髓,因之急事功。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处处鸺鹠雨,山山虎豹风。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

  第二个“清官”是刚弼。此人不一样于玉贤,玉贤是一心为升官,急于干出一番政绩来,以博取上级欢心,所以以残酷治民,是一个实足的“酷吏”。而刚弼却不为升官,以“清廉自命”。此人清廉确也真得清廉,然而,此人却是刚愎自用,却又昏庸无能之辈。对于刚弼这种所谓“清官”,白太尊有一段分析很是精辟,也很是一针见血:“清廉人是最令人佩服的,仅有一个脾气不好,他总觉得天下都是小人,仅有他一个人是君子。这个念头最害事的,把天下大事不知害了多少。”

  对这些昏庸、残暴之辈,老残认为:“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省则一省伤,宰天下则天下死!”在那样的年代,能说出如此之话,实为不易,真可谓是震聋发馈之声也!

  《老残游记》是*四大讽刺小说之一,作者刘鹗学识渊博,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所以,就小说资料而言,涉及各种自然科学范围颇广。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文采也是相当不错,异常是对山东济南一带的风情描述,让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读后收获颇丰。当然,刘鹗对于所谓“清官”的讽刺,悠悠以为,多少有些过了。清官毕竟是人人诵之,人人赞之。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之渊源历史,清官不是多了,而是少之又少,恰如当代社会中的珍稀动物。刘鹗所写的“清官”实非“清官”也,这些人充其量可是是沽名钓鱼之辈而已。

老残游记读后感10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很棒的书——《老残游记》,这本书是取原著里的精粹而著,比起原著更容易理解,情节也更紧凑明快,所以我很喜欢这本书。

  《老残游记》,一听名字就应该知道,这是一名叫老残的人旅游时所写的东西。本书作者刘鹗,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先生,清末江苏丹徒人。他很喜欢科学,一心希望国家富强,但他那些谋求革新的主张,并不能被当时顽固的守旧派接受,最后受诬陷,流放新疆而死,书里的主人公老残,就是刘鹗的化身。其实,《老残游记》并不全算游记,他是通过描写酷吏的主要政绩,暴露出清代末年政治的黑暗与残暴,表现出民间生活的惨痛。

  在这本书里,老残是以医生的身份出现的,总是摇着一串铜铃满街逛,遇见不公事,就上去打抱不*、为民申冤。老残的第一站就是山东的蓬莱山,老残也是在此地出的名。他走到一处地方,有个大户,姓黄名叫瑞和,得了一种怪病浑身溃疡,每年都要犯几次病,谁也治不好,那日,老残正好摇着铜铃经过此地,说自己能治,说这是大禹传下来的方子,别的都不管用,黄家半信半疑,就勉强答应试试,结果,还真的药到病除,一直都没再溃疡,老残的医术就此传开。

  他接着开始云游四海,遇到了玉贤和刚圣慕两位“清官”,办案从来雷厉风行,但生性残忍,采用严刑峻法,冤枉了不少良民,刚圣慕还危害两条人命,有的当地老百姓胆大,就给老残说说这酷吏的暴行,有的怕招祸上身,就什么也不敢说,老残也是心里着急却什么也不能做,只得干着急。后来老残还帮助了一位妇女翠环,因为黄河闹水灾,她的家园被淹没了,被沦为*,后经老残相助,逃出了火坑,随老残回江南。

  我很喜欢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实况,以及清末那些酷吏“清官”敛财害命的所作所为,这些“清官”描边以清廉为名,实际上却用血腥手段统治和欺压人民。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很值得一读。


《老残游记》读后感10篇(扩展4)

——《格列佛游记》的读后感10篇

《格列佛游记》的读后感1

  乔纳森用简练朴素的文笔,引导我穿行在天马行空的字里行间,格列佛怀着满腔热血,带领我遨游四国。跌宕起伏的情节在无形中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丑恶矛与盾。

  主人公格列佛在“羚羊号”中遭遇风暴而开启了他奇妙历险的第一站——小人国。在这里,朝廷通过跳绳选拔官员,两国之间会因鸡蛋先吃哪一头而持续苦战……格列佛在这里的所见所闻仿佛都充满了幻想与不可思议。但这并不能让不甘寂寞的格列佛停止冒险的脚步,他在经历过一波三折后,来到了大人国。“珍稀动物”的他在洋洋得意地介绍故乡时却遭遇到制度古朴的大人国国民们的质问。他们厌恶格列佛口中的卑劣政客与流血的战争……三年后,格列佛在惊险中离开大人国回到故乡。但他那刻在骨子里的热爱冒险让他登上“好望号”,再次开始历险。这次,他所在的船只竟遇到了贼船,格列佛侥幸逃脱,被一座飞岛救起。在这里的人们穿着怪异,相貌异常,整日沉思默想。怪诞的教学方法与荒谬的思想令人瞪目结舌。后来,格列佛再次受聘成为“冒险号船长”,却不料被囚禁,接着被放逐到慧骃国,这是我和格列佛都向往着的地方。在这个乌托邦国度里,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牲畜。格列佛一心想留在这里,却因慧骃国的全国*大会决议消灭所有耶胡而无奈离开。从此以后,格列佛决心与马为友,不与他人同流合污。

  书中,乔纳森利用高超的讽刺艺术,通过具体情节,含沙射影地指出当时英国各种制度以及政教措施的黑暗和愚昧。这不禁让我感叹祖国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条件,也让我学会珍惜与感恩,为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与自豪。同时,乔纳森所极力宣扬的“人们应脚踏实地的活着”,令我陷入深思,懂得实事求是的道理,受益匪浅……

《格列佛游记》的读后感2

  真正读过,通读过,大约不知晓《格列佛游记》是一部世界名著。就连我们的语文课本上也一小段的内容。

  卷《利立浦特游记》是标准的讽刺,写得很迷人,虽说大家都承认小人国暗指英国,利立浦特宫廷也英国宫廷的缩影,但不佩服斯威夫特惊人的想象力。他何以会想得出小人国点子来的呢?格列佛与利立浦特人的大小比例为1:12,比例在全卷书中从头到尾都遵守,不曾出一点差错。从写作技巧上讲,视觉是天才的,而它产生的则是无处的幽默。我们作者讽刺,在挖苦,然而讽刺和挖苦是理性的、冷静的,于是较温和的,作者还没有完全激动,他在煞有介事地给你讲故事,讲一串在我们读者是闻所未闻的有趣故事。

  格列佛俨然以巨人的身份在由袖珍、事、物组成的利立浦特雄视阔步。他也时常受到骚扰,意,在大街上走路时刻,以免一不就将人踏死将房屋踩塌,可他永远是居高临下的,是皇帝大臣,任其何等自[源于]傲自狂,在格列佛的眼中,永远一群荒唐愚蠢的、微道的小动物,格列佛从头至尾享受着“俯视”的便宜和痛快,小人国其内部的腐败和纷争,也终有会将其自身毁灭。

  我,读者被他——斯威夫特——故事给迷住了,忘记了它的每故事其实差不多指的。是“高跟党”“低跟党”,“大端派”“小断派”,于像财政大臣,都可以从当时的英国上层社会的影子。有些评论家,“指”的讽刺,其实也完全适用于人类,而并非仅限于英国。

《格列佛游记》的读后感3

  我最爱看的书就是冒险小说了,这几天,我终于如愿以偿,读了一本《格列佛游记》,它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讲的是外科医生格列佛酷爱冒险。有一次他出海时,误入了“小人国”,被热情款待,却又险遭陷害。好不容易逃出来了,却又落入“巨人国”,被迫四处卖艺,幸好遇上了好心的国王,才得以安宁。不料*地再起波澜,他被老鹰带到了一座会飞的岛上。终于回到家后,却因再次出海又被同伴丢在“慧姻国”,在这里马匹居然是最有理性的动物。他历经了许多磨难与欢乐,最终还是回到了祖国,回到了人类所谓的“文明国度”。

  《格列佛游记》用奇妙的想象把我带入了一个生动、神奇的世界,我仿佛和格列佛一起亲身体验了小人国里的党派纷争、一起在巨人国里被当做稀奇之物而遭遇的数不尽的可笑故事;一起在飞岛感受令人费解的怪人和科学;一起爱上和*、安详的慧姻国。读完这本书,我好像做了一次环游世界的旅行,有惊险刺激,有捧腹大笑,有筋疲力尽,有严肃端庄。真是引人入胜。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是,作者用幽默的方式将讽刺发挥到了极致。书中全是作者想象中的世界,却淋漓尽致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弊端,小人国、巨人国里不正是这个样子吗?人们为了金钱、权力,不顾一切,所以才会产生憎恨、嫉妒、陷害、战争等不良现象。再看看慧姻国度里,不让充满欲望的人类做统治者,而是让奔放、仁慈、善良、理性的马作最高统治者,向我们宣扬着种种美德。

《格列佛游记》的读后感4

  在寒假的这几天里,我读了几本书,其中有一本就是《格列佛游记》,这是英国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这本书通过主人公格列佛的镜头来叙述他自己周游四国的奇特经历。虽然读来很有趣味性,但仔细体会,其中还处处揭露着英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作者那杰出的讽刺手法让我赞叹不已、感触极深。

  主人公格列佛是个英国外科医生,后升任船长,受过良好教育,为自己的祖国而自豪,爱为祖国打抱不*。并且在职业和政治两方面似乎都颇有见识,但他本质上其实一个*庸的人,而作者斯威夫特正是利用了主人公的这种局限达到了最充分的讽刺效果。其中他到小人国和大人国的历程给我留下的印象极其深刻。格列佛对这两个国家的态度形成了分外鲜明的对比。在小人国,国民是他身体的十二分之一。格列佛仗着自己身体优势,神气十足得意扬扬,每天都狠狠灌下一大堆食物,却不知道这些食物够那里的国民吃几个星期啊。小人们十分畏惧他,让他吃饱喝足却又暗中利用他和邻国开战。站在小人们中间,格列佛仿佛成了一座巨人山……然而在大人国里却恰恰相反:大人国国民的身体是格列佛的12倍!

  他再也不敢得意了,在小人国里的那副神气跑到了九霄云外。低头哈腰,在那里是*常的事,因为只要有人把他拎起来轻轻一扔,那可就完蛋了!作者通过格列佛的历险暗讽当时的英国社会的政治。显然这是在说明,当时英国社会十分黑暗,作者以格列佛为例子,形象地写出了像格列佛这样的人对上级阿谀奉承、低眉顺眼;对部下却使权弄势、趾高气扬。在上级脚下他们点头哈腰,活像一只小宠物;可对待部下不屑一顾,以为自己成了巨人。这种人真应该遭到唾弃!

  在《格列佛游记》这本书里,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别样的讽刺手法,其中既有暗讽也有进行直接的讽刺。作者斯威福特的独特写作风格,在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读过这本书,我感到十分充实!

《格列佛游记》的读后感5

  翻腾起伏的大海,是他和船员们的家,面对四次的遇难,他毫不畏惧,和巧遇的国度的居民们都相处的那么融洽,他天生喜欢冒险,而善于学习、观察、思考……做事坚决果断,经常急中生智,面对困难从不退缩,总相信会成功,他,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勇敢的格列佛。

  四艘小船,四次风雨,让这位勇士分别游览了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和小虫子一样的小人们,比自己大几百倍的大人们,长的奇形怪状的飞岛居民,由聪明的马匹组成的慧骃国,都令格列佛惊奇不已,而为此,他怕过、吓过,但在每一次旅行中,他那精彩丰富的故事或让人一惊一乍,或让人拍手叫好,或让人愤怒不已。当翻开第二部分时,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大人国历险故事和格列佛那种不畏的精神将深深刻在我的心中。

  一次,船失事后,格列佛来到了大人国,到了位富农手中,可恶的富农每天逼它来演出给自己赚钱,看见这里,我不禁想着富农那贪婪的眼神,那笑的难以合拢的嘴,收钱时那狡诈的笑,又想到格列佛那渴望的神情和虚弱的身子,我不由的同情起格列佛来。终于,格列佛病了,富农把他卖给了皇后,到了皇宫,可恨的弄臣处处和他作对,其间,苦也苦了,酸也酸了,辣也辣了,让格列佛受尽了折磨。后来,一次出游中,格列佛不幸被一只鹰叼走了,于是离开了大人国。

  当看完这部的最后,格列佛在我心中勇敢的形象变得愈加深刻,面对一切比自己大几千倍的事物,换成我早就吓得心惊胆寒,而他还那么镇静,这让我不得不佩服他。格列佛是那么的勇猛,所以,多大的困难在他心中也不过如此,比沙粒还小,而我这个见了虫子都大惊小怪的人,和他简直是天壤之别,而在其余的三部分时,格列佛的种种优点都表现了出来,不占优势来欺负居民,和大家都相处的那么融洽……他的优点太多太多,我要向他学的也太多太多。

  啊,格列佛,这位勇士,你的每个故事都给我上了一课,你的每种精神都会深深的刻在我的成长足迹上!

《格列佛游记》的读后感6

  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的作者,英国杰出的讽刺小说家。

  在小人国里,他成了庞然大物,刀枪不入,光早餐就要6头牛、40头羊和其他食物以及相应的面包,这还填不饱肚子;在巨人国里,他变成了巨人们的玩偶,被玩弄于手掌间,并与猫和老鼠展开斗争;后来,他来到神秘的飞岛国,这里的人利用岛的下部的天然磁铁和海底下的磁铁的力量,随心所欲地移动,这同时也是一个可随时传唤鬼魂对话、专门搞些莫名其妙的研究的离奇国家;还有令人深感汗颜的慧马国,在这个人马颠倒的世界里,更有许多不可思议的故事。读着读着,我仿佛随着格列佛一起走进了那个奇幻的世界。那些玩偶般的小人,高大威猛的巨人,长得像鱼的飞岛国居民,以及慧马和野猢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格列夫在一次海难中到达了小人国,小人国的人们在格列夫的眼中只是像一只只蚂蚁。小人国的国王拥有着侵略性,对于邻国不断的想要奴役对方,党派之间也不断的争斗,势不两立。小人国的等级制度也十分明显,在文中也表现出了作者对下层人的同情。小人国可以说也是当初的英国,作者借着小人国反映了当初的英国,批判了当初的英国。

  在大人国中,格列佛也成了大人国人们的玩偶,在大人国中格列佛对大人国的国王讲述了当时的英国历史,制度以及现状,然而大人国的国王认为“英国的历史只是一连串阴谋、造反、谋杀、屠戮革命和流放等的丑事的堆砌,是贪婪、派性、伪善、背信、残暴、狂怒、疯癫、仇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所能产生的最坏的恶果。”作者借国王的话“我认为,您的绝大部分同胞,乃是大自然在地球表面创造的许多可憎的小爬虫中害虫最大的一类害虫。”讽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飞岛国发生的种种事情有时候令我觉得有些荒谬,特别是在拉加多的“设计家学院”中发生的事,简直令我几近崩溃,我实在没法明白,那所学院里的人究竟在干些什么。例如,造房子先从屋顶开始,再筑地基;盲人能从触觉分辨物体,可我却无法想像盲人竟能靠感觉和嗅觉分辨颜色,在我看来那简直是不可思议;还有人让学生把拥有考题和答案的试卷吃下去,等消化完后,就能记住,这在我看来,实在是天方夜谭。这些事在我看来是极具有讽刺性的。

  在慧马国里与慧马的生活是最令格列佛难忘的。他们的国家不会出现表示罪恶的字眼,像:欺骗、怀疑、狡猾等等之类的词。所以他们的社会不会有欺骗、怀疑、狡猾、陷害、阴谋、贿赂……同时作者也揭露了战争的本质、法律的虚伪和种种可耻的行为。慧马国才是一个真正充满幸福和快乐的地方。以至于当格列佛离开那里时流下了悲伤的眼泪。

  读了这本书后,也让我学会了很多,懂了很多道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格列佛游记》的读后感7

  批判与嘲讽能到达淋漓尽致的层次,并且不留情面地对一个国家时代感到厌恶和讨厌,只有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才能品出。《格列佛游记》分四个大章,讲述了主人公格列佛分别在小人国、巨人国、无名岛和慧国*。整体故事可以说是奇异而幽默,不仅与现实难以对照,而且好似一个想象的世界。

  小人国和巨人国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当格列佛初来小人国,变成了其中的巨人。但来到巨人国,则相反,格列佛一下子变成其中最可怜的矮子。这种离奇的经历对照了当时的社会,有力地嘲讽十八世纪之前的英国,统治时期的腐败。难以容忍的毒辣、自大和贪婪一一展现出来。第三卷之后的第四卷批判和嘲讽到达了难以置信的程度,作者把人类和世界当成是逃脱不了的罪恶,厌恶人类的所作所为。第四卷的慧国就像是一个天堂,慧是一种动物,格列佛发现他们自由自在的放逐,当他回到自己的故土时,以一种愤怒和厌恶的心情过完自己的一生。

  斯威夫特的批判和嘲讽的境界太深奥了,令很多读者不能接受,格列佛那种厌恶故乡、讨厌人类的思想已经进入了他的幻想美妙世界里。整本书隐隐的把批判与嘲讽介入两个世界。不留情面的批判社会的黑暗和腐朽的统治,还有充满想象般的'世界和离奇的经历,《格列佛游记》深深地将他们刻画出来,通过强烈的对比和反差来比喻当今的世界,等到了一定的程度,便以最恰当的态度做结尾。乔纳森·斯威夫特利用《格列佛游记》来批判社会,以理性的思考狠狠地指责了社会的阴影。

《格列佛游记》的读后感8

  “读书使人明智”,我喜欢读书,有一本书让我格外钟爱,书里面的故事非常有趣,那就是《格列佛游记》了。现在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我喜欢的这本书的内容吧。

  格列佛分别去过四个地方,一个是小人国,一个是大人国,还有飞岛国和慧马国。

  格列佛来到大人国后,发现自己就跟沙子一般大小了,苍蝇蚊子是他的天敌,冰霜暴风雨好像是枪林弹雨……好在有一户人家收留了他,但那户人家只知道利用格列佛赚钱,从没关心过他的死活,好在有一个善良的小姑娘收留了他,每天都照护他,不让格列佛受到伤害。到了后来,格列佛去了王宫,他和那个小姑娘分开了,我非常伤心,因为他们再也看不到对方了。

  离开大人国,格列佛到了小人国,他跟那些居民比起来,自己跟巨人一样庞大,小人国的居民和国王、王后都对格列佛很友好,每天给他许多食物和水,还给格列佛定做了衣服和床。到了后来,敌人来到小人国后,格列佛不顾一切地冲了出来,和卫兵、居民一起,对抗敌人,他们拼杀了好久好久,终于取得了胜利!所有居民都欢呼起来,而且国王、王后也给了格列佛很大的官职,用来表扬他的忠诚和勇敢。

  后来,格列佛到了飞岛国,飞岛国是个非常霸道的国家。谁要是敢反抗飞岛国,飞岛国就移动飞岛到反抗他们的城市上空,不让他们享受阳光和雨水。不过,自从下方城市准备了尖顶金刚石建筑和燃烧液体后,霸道的飞岛国只好屈服了。

  在慧马国,马拥有了人的理性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也比人高明和善良。他在慧马国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格列佛完全融入了这个国家,以至于与人类交往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因为他们总是以怀疑的眼光看待他的诚实,使他感到失落,对人类产生了极度的厌恶。

  最后,格列佛离开了慧马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读完了这个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当时18世纪英国的黑暗以及腐败。人类比不上马儿们。这也是作者的一种讽刺。

  《格列佛游记》还让我感受到了格列佛的坚持不懈、勇敢、聪明,我觉得我们在学习中应该也要像格列佛一样,要沉着面对,想办法解决问题,不轻言放弃。

《格列佛游记》的读后感9

  寒假里,我读了《格列佛游记》。小说以辛辣的讽刺与幽默、离奇的想象与夸张,描述酷爱航海冒险的格列佛,四处周游世界,经历了大大小小惊险而有趣的奇遇。

  游记中的大人国、小人国的离奇故事深深吸引了我,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遇了荒岛上的慧因国,结识了具有仁慈、诚实美德的慧因国国王的故事。在慧因国的语言中没有“撒谎”和“欺骗”这样的字样,人们更不懂他们的含义。他们不懂什麽是“怀疑”,什麽是“不信任”。在他们的国度中,一切都是真实的、透明的。我很羡慕格列佛能有幸到慧因国,那里是我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在这里你不需要顾虑别人说话的真假。而在现实社会中,有人用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血汗钱;有人谋取暴利;有人甚至为了金钱而抛弃自己的亲生父母……

  我也盼望着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也能像慧因国那样,孩子们的眼中不再有疑虑,教育与现实是统一的。我愿为此努力,也希望大家一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让这个社会多一点真诚,少一点虚伪。

《格列佛游记》的读后感10

  今年暑假,我与格列佛一起展开了一次奇妙的旅程,感受到了《格列佛游记》的奇特魅力。仅看书名,以为只是简简单单的游记,可细细读完全书,我还发现了许多隐含的道理。

  书中怪诞的人物设计,让我兴趣十足。小人国中的人仅手指大小,而大人国中小女孩也是巨人;飞岛国中的人奇形怪状,慧骃国则由“马”统治。这些奇思妙想,看似不合理,却蕴含丰富的生活智慧。

  书中故事悬念迭起,让我如饥似渴地去阅读,甚至连饭也忘了吃,一直想早点知道后面的精彩内容。如:格列佛被流放荒岛后,我便十分好奇,他是如何获救的?小人国皇宫起火后,他是如何救火的?作者细致地描述了当地的历史及习俗,我仿佛也置身于书中的奇怪国度。在飞岛国,人们的衣服上都有与数字、音乐有关的图案,食物的形状要切成几何图形,他们的衣着与饮食习惯,让我感到不可思议。

  一个个精彩故事的背后,还让我领悟了许多道理。在小人国的旅程中,两国因磕鸡蛋的方式不同而发生战争,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在生活中,我们要宽容、大度,对于别人的意见多包容,不要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斤斤计较。参观完飞岛国科学院,我觉得飞岛国的荒唐“科学研究”,是不符合实际的,科学不是白日做梦!在生活里,我们要脚踏实地地做事。我还要向慧骃学习,它们善良、诚信、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打动了我,愿更多的人拥有这种美德,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美好。

  这本书,不仅人物性格刻画丰富有趣,故事情节曲折生动,而且故事中还蕴含着人生道理,让我深深感动,由此受益匪浅。希望有更多的朋友一起与格列佛进行奇妙旅行。


《老残游记》读后感10篇(扩展5)

——西游记优秀读后感10篇

西游记优秀读后感1

  今天我买了一杯梦寐以求的西游记,刚回到家我就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忽然我似乎又感受到了一种新的活力,向我迎面而来。

  其中我最喜欢孙悟空,他是那么的勇敢。

  在”三打白骨精“中,狡猾的'白骨精用了三计都未能将他们师徒打败,当唐僧因为误会而念紧箍咒的时候,白骨精却在暗喜。我多么痛恨白骨精呀!孙悟空每次被师傅赶走后,每次都是回来搭救师父。每当我看到这一幕时,我的眼眶里都会布满泪水,我忍不住让它们流下来,滴到我的手上。

  孙悟空他虽然他很顽皮的,这也印证了”猴性难改“这句话。说到底,孙悟空也是只猴子

  ,他具有猴子的所有特征:调皮、贪玩、开爱、……特征。

  读完这一本书让我我仿佛紧紧抱住了吴承恩老爷爷,是他给我们带来了这么精彩的故事,是他让我们在故事中学到了坚强的道理。

  我在心底深深地感谢吴承恩爷爷,也深深的惦念着行走江湖的师徒四人。西游记读后感1000字西游记读后感500字西游记读后感800字

西游记优秀读后感2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相信大家对这句话并不陌生。每个人一生都需要读许多书本,你喜欢读书吗?我是喜欢读书的。我读过《红楼梦》、《水浒传》、《上下五千年》、《心灵的鸡汤》?

  我最喜欢读《西游记》这部儿童版的名著。它记载了孙悟空、唐三藏、沙悟净、猪八戒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路上曲折坎坷,历尽艰辛,降妖伏魔,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了真经。他们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令人欣赏。

  我与孙悟空师徒四人相比,实在无地自容。我虽然对读书感兴趣,但没有合理地安排好课内外的时间,只是沉迷于看课外书,耽误了功课。我在课堂上,常常我行我素,自以为事,学不好老师传授的知识技能,以致碰到一点儿学习困难,就想着怎么逃避,不敢迎难而上。有一次,我遇到了一道语文难题,脑袋瓜快蒙了,不知任何是好,懒于思考或请问别人,就“打退堂鼓”,随便放弃不做。老师发现后,对我严厉地批评,我感到十分惭愧。

  从现在起,我向孙悟空师徒四人学习,面对各种困难,树立信心,鼓足勇气,敢于战胜困难。我要合理安排好课内外时间,彻底改掉畏难的情绪,勤学苦练,开拓进取,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这篇读后感道出了“我”要学习孙悟空师徒四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并联系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改过自新,勤学好问,迎难而上。文章抓住自己的学习缺点,如实反映,真心悔过。

西游记优秀读后感3

  我看过许许多多生动有趣的书,《西游记》是我百看不厌的一部神话小说。它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成功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持着;孙悟空爱抱不*,本领高超;猪八戒贪恋好色,好吃懒做,但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斩邪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正经,修成了正果。

  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经典真假美猴王。这部分主要讲述了强盗追杀唐僧,悟空忍无可忍,杀却众盗。唐僧大怒,将悟空赶走。六耳猕猴乘机变作悟空模样,打伤了唐僧,抢走了行李。沙僧去花果山查看,才知不是悟空所为。于是回去验明真身,谁知真假悟空实在难辨,连观音、判官、师傅,甚至连玉帝的照妖镜也分真假。最后凭借如来佛祖的降妖锦囊,降伏了六耳猕猴。这集内容写出了悟空对师傅的忠心耿耿,不离不弃。侧面写出了唐僧的顽固持着,不懂人情世故,但他始终以慈悲为怀,感动了苍天。

  看了这本书,我的感受也特别深刻。唐僧师徒取经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风餐露宿,经过刀山火海,历经17年之久,任何磨难都无法打到他西天取经的决心。他们的持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我由衷地敬佩。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也不要临阵退缩,也要勇往直前。学会坚强,成功也会伴随你左右。俗话说得好:困难就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

  同学们,时间就像流水一样。如果你不抓住它,它就会在你身边白白流失。所以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珍惜每分每秒。像唐僧师徒一样,迎难而上,不屈不饶。长大后成为生活中的大赢家。

西游记优秀读后感4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民名著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其中充满了离奇、进精彩的神话故事,每每读起《西游记》总是会情不自禁地融入到精彩的情节中。

  在《西游记》里面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真假美猴王》这一篇故事。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离开琵琶洞以后,晚上来到了一个姓杨的人家。强盗的头儿是他家的儿子,他的儿子和几个强盗夜里想杀害唐僧师徒,孙悟空上前把强盗全部打死了。之后唐僧把孙悟空赶走了。不过多久,突然有一个孙悟空跳到唐僧面前,把他打到在地,抢走了行李,抢先到达水帘洞。正巧孙悟空来到水帘洞里也有一个和自己长得一样的猴子,就上前和他打了起来,一边打还一边说:“我是真的,你是假的!”他们一直打到了如来佛祖那儿。佛祖说:“这是六耳猕猴,它能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能看见事物的前后变化,所以才和你一模一样。”如来佛祖把金锣锰往上一抛,假悟空现出了原形,孙悟空一时生气一棒打死了六耳猕猴,之后观音菩萨把悟空送回了唐僧身边,又开始上路了。

  这一篇故事真好看!特别是故事的节尾部分让我很感动。这本书里师徒四人的性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孙悟空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西游记》是一部非常好看又优秀的神话小说也是一部群众创作的作品。我读了这本书后觉得书中许多的打斗场面,让我大饱眼福。

  书,真令我受益匪浅!

西游记优秀读后感5

  《西游记》一书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唐僧——诚信向伟,顽强执着;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种人物各有各的特点,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孙悟空,因为他遇到困难会想办法解决。还帮唐僧降妖伏魔,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本书作者吴承恩把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降妖伏魔的事情写得非常清楚;比如“三打白骨精”一文说孙悟空去找吃的,一个名叫白骨精的妖怪,一心想吃唐僧肉。白骨精变成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假装送饭,其实想暗中把唐僧抓走。这时,孙悟空回来了。它一眼认出姑娘原来是妖精,就把她打死了。而白骨精化作青烟飞走了。这样连续三次,白骨精终于死了。唐僧认为孙悟空无故打死“好人”就把孙悟空赶走了。这个故事体现孙悟空本领高超,师父赶它走,它不走,表明它对师父的忠诚。

  读《西游记》这部名著,我深有感触,书中的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师徒四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他们不放弃,坚持不懈,最后才取到真经。在我的学习上,经常会遇到困难,我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才能取得成功。

西游记优秀读后感6

  这个寒假,我再次读了这本厚厚的《西游记》,书中的每个人物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让我回味无穷。

  孙悟空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孙悟空敢于和妖魔作斗争,表现出他的勇敢精神,令我十分敬佩,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说到猪八戒,虽然本领远不如孙悟空,但这个形象刻画得非常精到。

  猪八戒憨厚老实,也敢与妖魔斗,却有好吃、好占便宜、好女色、怕困难等诸多恶习。

  师傅唐僧没有什么本领,但品行端正,去天竺国取经有着坚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龙马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是两个忠实的好后勤。

  《西游记》中的人物,他们的性格各不相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写作技艺,善于刻画人物形象确是他的精妙之处。

  如果作个比喻,唐僧像是我们的父母,孙悟空更像自己,八戒是个大懒虫,沙和尚比较老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的优点或缺点,通过镜照他们感知自己的缺点,便于改正错误。

  我们的学习生涯就像去西天取经一样,一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只有像唐僧那样遇到困难不低头,像孙悟空那样聪明机智、勇敢无畏,才能在学习这条路上修成正果。

西游记优秀读后感7

  《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本书的经典语句“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人物有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

  主要描写人物是孙悟空等保护唐僧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修得正果,全书共一百回,*引人入胜,*精彩。一路上有很多妖魔鬼怪,但是他们团结一心,一起战胜妖魔。

  孙悟空有千里眼,顺风耳,还能七十二变,猪八戒虽然好吃懒做,但他也很诚恳保护师傅,唐僧一路往西天取经,白龙马骑着,沙僧勤快诚恳是我的榜样。

  我最喜欢的一章是三打白骨精,孙悟空凭他的智慧来战胜白骨精,为什么是散打呢?因为白骨精有两次逃走了,第三次是孙悟空把他打死了,白骨精为什么死?还不是因为想吃唐僧肉长命百岁。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果然名不虚传,简直厉害。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孙悟空,不是因为他有千里眼,顺风耳等技能,而是他的所作所为让我十分佩服,赞叹不已,师傅有危险时他会第一个冲上前来,保护师傅这四个字是清楚明白,所以我会喜欢孙悟空。

  这一路上的打打杀杀终于到达了取经之地,看着他们到达了西天。我心里悟出了一个道理,做事要诚诚恳恳,不能有丁点马虎,敢于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西游记优秀读后感8

  《西游记》是一本长篇章回体神魔小说,是*古典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还曾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和多部电视剧。它以精彩的插图,引人入胜的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中外读者。这本书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我以为这本书最成功之处就是塑造了四个形态各异的主人公。

  孙悟空他的法号是“行者”,他是一个神通广大、敢作敢当、胆大包天的人物。他曾自封为“齐天大圣”,趁众神仙没注意偷吃了仙丹、蟠桃、御酒……被如来困在五行山下,后来经唐僧搭救,成了唐僧的大徒弟,一路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取经路漫长又遥远,一路上他带领其他几位师弟与妖怪斗智斗勇,经过九九八十一种磨难才顺利取得真经,修得正果。

  唐僧心地善良,一心向佛,不为女色而动,不为金钱地位所诱……是一个忠诚的佛教信徒。

  沙悟净它原是天上的卷帘大将,他勤勤恳恳,忠厚老实,一心跟随师父取到真经,他的决心和态度令我感动不已。

  猪八戒它的.法名是“猪悟能”,他原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后因调戏嫦娥,被谴下了人间。又因投猪胎,他原来英俊的身材、脸型变得丑陋无比。他好色好吃,贪玩贪财。不过,在我眼中他也是蛮可爱的!

  感谢《西游记》,陪我度过了这一个快乐的寒假,使我这个寒假不再孤单、不再无聊。

西游记优秀读后感9

  这个寒假,我再次读了这本厚厚的《西游记》,书中的每个人物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让我回味无穷。

  孙悟空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孙悟空敢于和妖魔作斗争,表现出他的勇敢精神,令我十分敬佩,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说到猪八戒,虽然本领远不如孙悟空,但这个形象刻画得非常精到。

  猪八戒憨厚老实,也敢与妖魔斗,却有好吃、好占便宜、好女色、怕困难等诸多恶习。

  师傅唐僧没有什么本领,但品行端正,去天竺国取经有着坚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龙马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是两个忠实的好后勤。

  《西游记》中的人物,他们的性格各不相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写作技艺,善于刻画人物形象确是他的精妙之处。

  如果作个比喻,唐僧像是我们的父母,孙悟空更像自己,八戒是个大懒虫,沙和尚比较老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的优点或缺点,通过镜照他们感知自己的缺点,便于改正错误。

  我们的学习生涯就像去西天取经一样,一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只有像唐僧那样遇到困难不低头,像孙悟空那样聪明机智、勇敢无畏,才能在学习这条路上修成正果。

西游记优秀读后感10

  你,是个好徒弟。虽然,有时会在情急之下做出一些出格的事,但那毕竟是为了保护你那有点唠叨的师父----唐僧嘛!

  你,有着别人没有的本领。有着一双火眼金睛和七十二变的本领。你的火眼金睛可以把一切事物看穿,无论那些可恶的妖精如何狡尽脑汁的伪装;你的七十二变,让妖精看不出任何破绽。

  你,有着仁义宽厚的胸怀。有一回,你打死了几个强盗,唐僧便把你逐回了花果山。看到这儿的时候,我很心酸,因为你这样做,是为了救唐僧呀!如果没有你,唐僧不知道死了多少回呢!虽然有着八戒和沙僧,可八戒贪吃,沙僧有勇无谋。但当唐僧有危难的时候,你还是不计前嫌,义无反顾的去和妖魔搏斗,救出师傅。

  你,有个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师傅。虽然善良,但却唠叨,有时候,还有点糊涂不辨事非。我要是唐僧,肯定死也不会把你逐出去的。

  如果我有你这个朋友,那该多好。你看,上学校一秒钟就到,因为你有筋斗云,可以带着我一起在天上飞;作业错误也不用愁,因为你有火眼金睛,可以及时发现,成为我学习的好帮手。

  你,本领高强,有勇有谋,有仁有义。我不仅对你佩服的五体投地,更要学习你身上我所没有的优点。


《老残游记》读后感10篇(扩展6)

——地心游记读后感

地心游记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心游记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地心游记读后感1

  近几个星期,我读了《地心游记》,这本书是由法国著名科幻小学家——儒勒·凡尔纳写的。我对书中的三位主人公印象深刻。

  这是一本以第一人称写的书,“我”是一个丹麦青年,拥有超人的智慧和强壮的体魄,发现了隐藏在《王妃》手稿中,由一名探险家写的纸条的秘密,知道了地心入口的所在地。在这次地心探险中,他坚强、有毅力,关心他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深深打动了我。

  “我”的叔叔是一位资深的生物、地质学家,拥有崇高的名望。这位叔叔十分严肃、雷厉风行,也有些许固执,但在他身上,固执却是一个优点。若没有他的这一份固执,根本就不会有地心之旅。虽然在许多人眼里,他是严厉的,但只有“我”知道:在危急时刻,他会变成一个截然不同的人,慈祥、温柔的叔叔,对“我”的照顾无微不至。因此,“我”叫他“怪人”。

  向导汉修在故事里是一个冷漠、*静、大胆的人,也是个不可缺少的人物,若没了他,故事情节就要大打折扣。虽说汉修冷漠,但他总在关键时刻一次又一次地伸出援手,使叔侄俩逃过一劫又一劫。他总在他们最绝望的时候,用知识开辟出一条生路,在三人险象环生的旅途中,化险为夷。若是没有他,叔侄俩就永远也回不去了。

  《地心游记》是一本精彩、著名的科幻小说,三位主人公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大家一定要抽时间看看哦!

地心游记读后感2

  这个假期,我阅读了法国著名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长篇小说?地心游记?,这本小说深深的吸引了我。

  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被人所熟知,但《地心游记》,同学们就很少听说了,那就先从他的主要内容说起吧。

  本书的主人公阿克塞尔有一个性格古怪的教授叔叔,名叫黎登布洛克。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他得到了一张古老的羊皮纸上有很多奇怪的符号。阿克塞尔不经意间破译了纸上的内容,上面记载了一个探险家萨克努塞姆在冰岛的约库尔火山上发现了通往地心的入口,并且已经成功到达了地心。当他们看完后,黎登布洛克准备立刻出发,而阿克塞尔在他叔叔不断地开导后,也迫于无奈决定与叔叔一起去了冰岛。在冰岛,他们又雇了一个愿意与他们一起去地心的向导汉斯。当他们来到一个约库尔火山,很快发现了通往地心的入口,于是三人开始向地心进发。在通往地心的路上,他们遇到了地底海洋、巨大的蘑菇云和海上的狂风暴雨…….但是,当他们仅离地心一步之遥时通往地心的唯一入口因地球板块运动被一块大石头挡住了。他们决定用炸药将其炸开,但炸药的爆炸中引发了地震。他们赶快逃了横渡地下海洋时的木筏上,最后又火山爆发岩浆把他们的小筏隔着涌上来的水给推了上去,当回到陆地上时三人都很安全。黎登布洛克把这件事公布于众,成了享有全球的科学家。

  这本书跌宕起伏的情节是吸引我的重要原因,同时我感觉文中的黎登布洛克有着与《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一样的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当下的我们应认真学习,长大后去完成这些书中不可能完成的传奇!

地心游记读后感3

  假期里面我读了儒勒·凡尔纳的一本科幻小说——《地心游记》。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深深感动。

  这是一部描述到地心探险的小说。儒勒·凡尔纳用他丰富的想象力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奇幻的地心世界。故事讲述了19世纪中期德国的登布罗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书籍里偶然得到了一张羊皮纸,发现前人曾到地心旅行,里登布罗克教授决心也作同样的旅行。

  他和侄子从汉堡出发,到冰岛请一位向导,他们按照前人的指引,由冰岛的一个火山口下降,途中历尽艰险和种种奇观,经历迷路、缺水、史前生物等种种险情,也得到了地下海、史前人骨骸等惊世的发现,经过三个月的旅行,最后回到了地面。全书以紧凑的笔法记载了旅途上的艰险经历和地底下的种种奇观,我不禁叹服作者不仅文笔幽默流畅、情节波澜起伏,而且有着浪漫而合乎科学的非凡想象力,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超越时空的幻想世界。

  我觉得凡尔纳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作家,之前就读过他的《海底两万里》里面也有很多新奇的描写,他把现代科学积累的有关地理、地质、物理、天文的许多知识综合起来,从这里我猜想凡尔纳一定是一个对科学特别精通的.人,他的想象搞笑而不荒谬、合理而不死板,个性引人入胜。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勇敢,敢于去奋斗,遇到困难要勇敢的去解决。

地心游记读后感4

  一次奇妙的探险,一段动人心弦的故事,这就是享誉世界的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写的《地心游记》这本书,书中的一次次故事让我既紧张又兴奋,仿佛那个人就是我一样,动人心弦的历程,奇幻的故事,《地心游记》读后感300字。

  这本书讲了阿克塞尔的叔叔李登布洛克教授偶然发现了一封密码信,这封密码信被阿克塞尔解开了,喜欢探险的李登布洛克教授硬拉上阿克塞尔朝信上说的地方出发了。他们坐了很久的火车终于来到了冰岛,出发之前他们雇了一名向导——汉斯,他们按信上说的成功的进入了地心并开始下降,虽然速度有点慢,但是他们极度缺水,正当他们绝望时,汉斯找到了救命的水,阿克塞尔鼓起了勇气继续前行,在路上,阿克塞尔迷路了一次,经过困难,李登布洛克教授终于找到了阿克塞尔,读后感《《地心游记》读后感300字》。走了许多天,他们看到了海,他们造了一艘船渡海,在海上,他们看到了巨大的史前巨兽,又遇上了强烈的暴风雨,他们艰辛的活了下来,但是却又回到了起点,在那个地方,他们得到了萨克怒萨姆的指示,成功走了出去,但是在一个地方,洞口被堵住了,他们用炸药炸开了巨石后,突然火山爆发了,他们又被喷到了地面。

  这一次奇幻的历险让一个优柔寡断的毛头小伙子成长为一个勇敢的年轻人,话说到这,假如有一天,一封密码信出现在你的面前,你愿意开始一场难以置信的冒险吗?

地心游记读后感5

  周末,我读了“科幻之父”凡尔纳的著作《地心游记》。

  这本《地心游记》是科学性和文学性融为一体的一部小说,主要讲德国科学家李登布洛克教授从前人萨克塞姆的一封密码信里得到启发,于是带着侄子阿克塞尔和向导汉斯进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险。他们经过整整三个月的地底探险,虽然没能到达地心,但是获得了许多科研成果,并最终在一次火山喷发中从西西里岛的斯得龙布利火山回到地面。

  读完《地心游记》,我好像跟随凡尔纳亲自经历了一次探索地心的冒险。我仿佛看到了在地心深处,有波涛汹涌的大海,巨大的蘑菇林,远古时期海兽及令人心惊动魄的搏斗,以及原始古猿在森林中放牧乳齿象……一个又一个生动逼真而令人惊心动魄的场面深深地吸引着我。

  读完《地心游记》,我更被文中的人物深深感动着。李登布洛克教授固执,但却有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正是他的这份对科学的执着追求,才使这个团队胜利穿越地心。同样可敬的冰岛人汉斯,他诚实守信,不怕困难,认真踏实地履行当向导的职责。虽然语言不通,但头脑冷静且动作灵敏,凭着这些,他帮助教授克服了种种困难。阿克赛尔经过这次地心之旅,也由一个毛头小伙长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经历了地心之旅的他们告诉我,遇到困难时,要坚持住,不能显得软弱无力;摔倒了,一定要再次站起来,只要坚持住,所有的困难都会被克服!

  生活中不也是这样吗?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你拥有勇气、拥有智慧,就会成功。

地心游记读后感6

  《地心游记》讲得是一个叫阿克赛的男孩儿,他有一个古怪的叔叔,他是一个矿石学家,他会熟练使用他的锤子,磁石,吹管等挖矿时候需要的物资。他的脾气非常暴躁,完全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阿克赛即是他的侄子,又是他科学实验的助手。一天阿克赛和他的叔叔发现了一本神秘的书,它来自冰岛,里面有一些奇怪的文字,这些文字可能是一个什么秘密。他叔叔就想这本书的秘密挖掘出来,于是废寝忘食去破解这个谜团。但是秘密却被阿克赛先发现了。这个秘密说在冰岛有一个斯奈弗火山,那儿有一条通往地心的路。于是他们就开始了前往地心的探险。在探险中他们认识他们的向导汉恩斯.布杰克。经过一段慢长的时间他们终于走出了斯丹毕,走向斯奈弗火山,在火山底部萨克奴姗洞口进入地心。

  在进入地心的过程中,他们经历了缺水,迷路,看到了地壳下面的大海,巨大的石头,还发现了笔,说明以前有人来过。他们到达地心以后,他们又面临了食物不足的问题。就在食物完全吃完陷入绝境以后,他们突然发现地下的火山要爆发了。他们很快想了一个办法,利用热岩浆和水汽的巨大冲力可以把他们冲出地心。就这样他们出来了发现自己到了地中海中间的斯特隆博利。在当地居民的帮助下他们登上了法兰西皇家游船伏尔吐诺号到达马赛,然后回到汉堡。

  读完这本书,我有这样一些想法。通过读这本书,我知道了做事情要敢于尝试,多思考,不要盲目相信一些事,因为自己尝试过的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要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样你才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危机时刻要沉着冷静,只要你冷静下来,你才能快速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地心游记读后感7

  暑假里,我读了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

  这本书讲得是科学家里登布洛克受前人的一封密码信的影响,带着他的侄儿与向导进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险旅程。他们从冰岛的斯奈菲尔火山口下去,穿越了蜿蜒曲折的地心山洞,又横渡了一望无际的地中海,沿途克服了缺水、迷路、逃亡等重重危机,侥幸从鱼龙与蛇颈龙的手心里逃脱。他们还在地心里发现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东西。最后终于从冰岛的对面马来西亚群岛上被一座火山喷会地面。

  跟随着他们走入地心的我,也让我收获很多,并打破猜想成为事实真理。原以为越往地心走,温度越高。可事实摆在眼前,地心的温度与陆地的温度几乎没有太大变化。而且还在一个小岛上发现了大量恐龙,人类,象的残骸,证明了人类在侏罗纪就早已存在了,而地中海里也有数不胜数的在地表早已灭绝的鱼,兽……最让我钦佩的是主人公里登布洛克教授,他是一位痴迷于考古的考古学家,为了研究不顾一切,而他又是一位天才发明家。虽然生活中是个怪人,但遇到困难总能化险为夷,绝处逢生。他不仅是一位科学家,更是一个有勇有谋的智者。

  你不妨也看一看凡尔纳的《地心游记》。它会带你走进一个惊险刺激的旅程,但前提是:想象力丰富的读者才有资格进入地心哦!让我们脑洞大开吧!

地心游记读后感8

  一次奇妙的探险,一段动人心弦的故事,这就是享誉世界的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写的《地心游记》这本书,书中的一次次故事让我既紧张又兴奋,仿佛那个人就是我一样,动人心弦的历程,奇幻的故事。

  这本书讲了阿克塞尔的叔叔李登布洛克教授偶然发现了一封密码信,这封密码信被阿克塞尔解开了,喜欢探险的李登布洛克教授硬拉上阿克塞尔朝信上说的地方出发了。他们坐了很久的火车终于来到了冰岛,出发之前他们雇了一名向导——汉斯,他们按信上说的成功的进入了地心并开始下降,虽然速度有点慢,但是他们极度缺水,正当他们绝望时,汉斯找到了救命的水,阿克塞尔鼓起了勇气继续前行,在路上,阿克塞尔迷路了一次,经过困难,李登布洛克教授终于找到了阿克塞尔。走了许多天,他们看到了海,他们造了一艘船渡海,在海上,他们看到了巨大的史前巨兽,又遇上了强烈的暴风雨,他们艰辛的活了下来,但是却又回到了起点,在那个地方,他们得到了萨克怒萨姆的指示,成功走了出去,但是在一个地方,洞口被堵住了,他们用炸药炸开了巨石后,突然火山爆发了,他们又被喷到了地面。

  这一次奇幻的历险让一个优柔寡断的毛头小伙子成长为一个勇敢的年轻人,话说到这,假如有一天,一封密码信出现在你的面前,你愿意开始一场难以置信的冒险吗?

地心游记读后感9

  书是一座桥,把你引向智慧的彼岸;书是一盏明灯,照亮你前行的路。这个暑假,我读了很多书,但是让我爱不释手的却是凡尔纳的《地心游记》。这本书很神奇,读着读着,我们就好像被带进了一个奇妙的世界,那些个惊心动魄的冒险不仅让人胆战心惊,更让我们兴奋不已。现在,我要把这本书强烈地推荐给大家看。

  这本书的故事从一张羊皮纸开始,阿克塞帮助舅舅黎敦布鲁克教授解开了羊皮纸的秘密,由此引发了一次惊心动魄的地心探险。他们从冰岛的斯奈弗陷口开始,经历了缺水、迷路、巨兽、暴风雨、高温等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他们一起发现了许多早已灭绝的古生物化石,游览了神奇而古怪的“地中”海,还亲眼目睹了两只远古海兽的激烈大战……一时间,他们忘记了自己身处险境,在他们眼里,地心简直就是一个最为全面的远古生物博物馆!历尽了千难万险,最后,阿克塞无意中炸出了一个大洞,他们终于到达了地球的核心部分,然后随着火山喷发,他们重新又回到了地面.

  在这本书的三个主人公当中,我最喜欢的是向导海恩斯,他正直忠诚,没有在危险来临时逃之夭夭,而是尽职尽责地做着他的本职工作,他聪明,胆大心细,遇事沉着冷静。就在大家将要渴死时,是他,靠着自己的智慧,找到了含有铁质的地下水,并且亲手凿出了温泉,使大家绝处逢生。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不管受到什么样的挫折,只要你心中有一个信念,都要坚持不懈,坚持一定会胜利,就像阿克塞他们一样。

  一本好书犹如一坛醇香的老酒,现在我把这本好书推荐给大家,让我们共饮这甘甜的美酒吧,让我们跟着黎敦布鲁克教授的足迹,一起去体验那种惊险动魄,饱览壮观的自然美景吧。

地心游记读后感10

  凡尔纳的又一本科幻小说,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大多是以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无法完成的探险旅行为主题,有的在时间轴线上展开,穿越了过去、现在和将来;有的在空间轴线上展开,涵盖了天上地下、地球内外;更多的则是二者兼而有之。《地心游记》同样也有上述的特点。

  《地心游记》的主要内容是:科学家李登布洛克教授萨克努塞姆一封密码信的启发,谐同侄子阿克塞尔和向导汉斯,进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险旅行。他们从冰岛的斯奈菲尔火山口下降,一路克服了缺水、迷路等各种困难,终于在一次火山喷发中从西西里岛的斯德隆布利火山回到了地面。

  通过阅读我将文章大致分成了三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凡尔纳夸张地渲染了冰岛的贫穷、落后和凄凉,故意把探险的准备工作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下,使我不由自主地对主人公们的命运产生担心。第二部分是本书的重点,叙述了地心探险的全过程,作者以紧张,快速的手法写了主人公们的艰险经历和种种奇观。第三部分和第一部分的阴沉凄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主人公们在经历了地狱般的旅程之后,突然回到了阳光明媚、泉水清澈、鲜果丰美的天堂。整本书掀起了我的一股探险狂热。也使我在晕眩、饥渴、黑暗等经历中逐渐成长了起来;凡尔纳是一位敢于坚持科学真理的勇士,更是一位善于刻画人物的文学大师。谢谢他的作品,使我感到了科幻中的乐趣!还行!

地心游记读后感11

  我读了被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凡尔纳早期著名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地心游记》发表于1864年,主要讲述了德国汉堡的里登布洛克教授受十六世纪冰岛学者阿尔纳的一封密码信的启发,和侄子阿克赛尔、向导汉斯,进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险旅行。

  凡尔纳出生于法国南特的一个律师家庭,他自幼喜欢旅游和航海,酷爱科学和幻想。他一生写了上百篇科幻小说,作品被译成五十四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地心游记》是儒尔凡尔纳的又一本科幻小说。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大多是以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无法完成的探险旅行为主题,有的在时间轴线上展开,穿越了过去、现在和将来;有的在空间轴线上展开,涵盖了天上地下、地球内外;更多的则是二者兼而有之。我在读这篇小说时,就好象亲自经历了一次探索地心的冒险,随着主人公的命运而为他们的勇敢和互帮互谅的精神而折服。在跟随这本书历险的同时,我知道了许多有关地层结构及考古学的知识。但我认为,地心没有另一个世界,只有岩浆和炽热的地核,因为地心的温度让人无法忍受,所以动植物不可以生存。但世界充满了未知!

  他们都很勇敢,都富有冒险精神。其实,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可以生活在温暖的环境中,希望自己不受到风吹雨打,**安安地度过一生。如果我们像小蜗牛一样,一遇到风吹草动,马上就躲进壳里,那怎么还能体会到生活的情趣呢?

  人的一生应该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应该不断地去探索,为自己确定的目标而奋斗,坚持不懈的去努力,敢于冒险,不断地磨炼自己,勇敢地接受生活的挑战,这样才能成功。科学的真理总是从幻想开始,展开想象的翅膀,坚定自己的信念,将智慧与勇气结合起来,任何人都可以成功。

地心游记读后感12

  《地心游记》,出自法国科幻作家儒尔˙凡尔纳的笔下。这部小说将科学性和文学性融为一体,想象丰富,描写细致,深受读者喜欢。它主要讲的是德国科学家李登布洛克教授从前人萨克努塞姆的一封密码信里得到启发,于是带着侄子阿克赛尔和向导汉斯进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险。他们从冰岛的斯奈菲尔火山口出发,一直向着地心方向下降,经过整整3个月的地底探险,虽然没能到达地心,但一路上克服了缺水、迷路、风暴等各种困难,获得了很多科研成果,并最终在一次火山喷发中从西西里岛的斯得龙布利火山回到地面。

  通过阅读我们能领略到一个又一个恢宏而令人惊心动魄的场面:地底深处的波涛汹涌的大海,巨大的蘑菇林,远古时期海兽及令人心惊胆战的搏斗,以及原始古猿在地下森林中放牧乳齿象,海上的狂风暴雨,耀眼的电闪雷鸣,摄人心魄的岩浆奔腾等,这一切真是生动逼真,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另外,我们也从中学到了不少,比如主人公们的英勇果敢、坚持不懈、幽默风趣等。而且一件事想成功并不能只靠勇气, 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当然遇到困难时,也要坚持住,不能显得软弱无力。摔倒了,一定要再次站起来,只要坚持住,所有的困难都会被克服。只要你拥有勇气、拥有智慧,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成功。

  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依然如此,不能例外,既要勤奋上进,又不能死学和傻干,而是要巧学会干,学会自我调节,端正生活的态度,让生活充满阳光,让学习充满快乐。

地心游记读后感13

  快乐的寒假里我们玩得尽兴、吃得尽兴,但也不能忘了*神大餐。这个寒假里,我看的其中一本《地心游记》让我意犹未尽。

  这本书讲了作者与叔叔经历了一次奇妙的历险,去地心探索奥秘。他们一次次进入困境,但又一次次脱离险境,他们的那份情,那种意,也让我记忆深刻。书中的内容巧妙地将科幻与科学相结合,既让我了解了一些科学知识,也让我学习了他们不畏艰险的精神。

  其中有一个故事让我感触很深,就是主人公阿克赛与他的叔叔、向导走散了。当时他陷入了一个迷宫,灯也破了,进入一片黑暗。阿克赛情绪低落了,无助地坐在地上,正当他完全放弃时,仿佛听到了叔叔在叫唤自己,于是又打起精神,仔细听声音。经过叔叔不断地“提示”,阿克赛坚强的斗志终于走出了困境,他们又重逢了。在生活中,我也会有这样的遭遇,在陷入困境时,首先自己不能失去斗志,只要努力克服困难,一定会走出困境的。

  我觉得,他们整个探险过程离不开三个词,那就是:研究、专心、团队。研究:把心力集中在学问上,才能事半功倍。专心:专心致志,可以向成功靠得越来越近。团队:只有万众一心才能填海移山。生活中,我们也离不开这三个词,只要你做到这三个词,任何困难都阻拦不了你,做到这三个词,生活将无比光彩!

地心游记读后感14

  今天,我一口气读完了《地心游记》这本书,书中曲折有趣的故事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使我回味无穷。

  书中讲了一个有趣的探险故事:书中的主人公,十九世纪德国著名矿物学家李登布洛克教授一天无意中在一本由十二世纪冰岛作家写的《王记》古书中发现了一张满是污垢的羊皮纸。纸上怪异排列的如尼字母引起他极大的兴趣。经过几个小时的译读,他和他同样是矿物学家的侄子终于破译了这些字母,从而不远万里来到冰岛,与一个能干的向导汉斯做了次十九世纪最为离奇的旅行——地心探险。经过三个月的旅行,历经了千辛万苦和种种奇观,最终成功返回地面,成为当时最快乐的人。

  开始,我也认为李登布洛克去地心探险的想法简直是异想天开,甚至是荒唐可笑的。因为在我看来,地心温度高达上万度,别说人,就是铁在那里也会成为汽态。而李登布洛克教授却为自己所假设的想法愿意冒生命危险,正是这点让我对他深深敬佩。另外,李登布洛克教授和他的侄子以及向导汉斯在地心遇到困难时团结互助的精神也让我感动。有一次,在极度缺水的情况下,李登布洛克教授一次又一次地抵制住把最后一口水喝光的诱惑,把这口水留给了更为口渴的侄子,唤回了他正在离去的生命。

  李登布洛克和他的团队那种执着奋进的精神令我敬佩,我也要和他们一样,做一个坚强、勇敢、勇于探索的人!

地心游记读后感15

  一天,我在家里闲着没事做就闹着要爸爸带我去看书,刚走进书店的三楼就被一本叫做《地心游记》的书吸引住了,便拿了一本看了起来。

  上面讲述的是阿克赛尔与他的叔叔收到一封密码信,破译了密码以后竟然发现这是一封通往地心的介绍信。入口是火山。好奇心强的叔叔便拉着阿克赛尔去探险,于是旅程便开始了。

  在旅程开始的前一天阿克赛尔总是劝叔叔不要去探险,入口可是火山。万一自己有不测自己的未婚妻怎么办呢。恰好相反他的未婚妻要他去锻炼一下。阿克赛尔只好认命去探险了。

  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阿克赛尔与他的叔叔走散了,自己的水壶里面的水又不多了。他就往里走。

  走了一段路不知不觉他把水喝光了,面对着漆黑的洞,他又凭借着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找到了自己的叔叔,读后感《《地心游记》读后感600字》。第二天口渴难忍的阿克赛尔便向叔叔要水喝。虽然叔叔的事物够吃几个月,但水只剩下不到半壶。叔叔见阿克赛尔的嘴唇都干裂开了,便给了他一点水。他们又利用自己所学的地质知识找到了水源。砸破石头,水缓缓地流了出来,一直流向地底,有了这条小溪的支持,他们对通往地心越来越有希望。

  终于他们凭借着坚强的毅力与顽强的探索精神来到了地心,地心没有熔岩,反而有大海和阳光,在海里还有许多远古巨兽在搏斗,他们往前面一个巨大的蘑菇森林走去,交谈着彼此的心声。

  就在这时,一只巨兽猛撞过来,他们一让,那巨兽便把入口撞塌了。

  读到这里我被阿克赛尔的这种顽强的精神所折服。

  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出来的吗?看了这本书就知道了。


《老残游记》读后感10篇(扩展7)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格列佛游记》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

  在这本书中,写得是主人公,一位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冒险故事,其中一些令人心惊肉跳。

  在小人国里,他成了庞然大物,刀枪不入,一连吞几十头黄牛仍填不饱肚子;在巨人国里,他变成了巨人们的玩偶,被玩弄于手掌间,并与苍蝇和蜂子展开斗争;后来,他来到神秘的飞岛国,这里的人利用鸟的下部的天然磁铁和海底下的磁铁的力量,随心所欲地移动,这同时也是一个可随时传唤鬼魂对话、专门搞些莫名其妙的研究的离奇国家;还有令人深感汗颜的慧骃国,在这个人马颠倒的世界里,更有许多不可思议的故事。

  读着读着,我仿佛随着格列佛一起走进了那个奇幻的世界。

  那些玩偶般的小人,高大威猛的巨人,长得像鱼的飞岛国居民,以及慧骃和耶胡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觉得最特别的要数飞岛国的居民。

  他们的眼睛都长在一侧,而且是一个爱好乐器的民族,在他们的衣服上也有各自喜欢的乐器。

  那里的侍从必须要时刻敲打大臣们的脑袋,否则他们总爱异想天开。

  ……读了这本书后,我很佩服格列佛的智慧、勇气和冒险的精神,他是个与众不同的男子汉,他一见到大海就抑制不住内心冒险的冲动。

  作为一名医生,他专门搭乘去各地旅行的船只,以为船员看病为由,去环游世界,到处冒险。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渐渐觉得这些书其实很有意思,而且不会看不进去,反而读过几遍之后,越发爱上了这些书。

  书是人们进步的阶梯,在书的世界遨游是每个人的梦想。

  打开手中的书,一头扎进去吧,总有一天会发现其中的乐趣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2

  读完〈格列拂游记〉后,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不舍地合上书。思潮起伏,久久不能*静,感到很奇特,跌宕的故事,起伏的情节,一连串的问题如走马灯一般索绕在我的脑海:一会是小人国,一会是大人国......简直就是神奇。

  我时不时的在脑海里描绘出当时当地的场景,其妙无穷的场景里,我好像也跟格列拂一起在旅游,跟他一起吃苦,一起再饮用甘露。格列拂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学习,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到小人国去看一看,如果我到了那里,我会帮助小人国的居民盖房子,如果那里有犯罪者,我会立马跑过去捉拿他,我相信,在我和小人国居民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的国家会越来越繁荣。

  有时我也会畅想一下未来。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位巨人,任何困难在我面前都是矮人,在巨大的困难前,我也得服气自己是个小矮人,因为我有自己喜欢的老师、朋友、父母和亲人帮我出谋划策。人生处处是挑战,面对一道道难题,一次次竟赛,一场场测试......

  我一定会迎难而上,永不放弃,最终也会像格列拂一样超越困难难,走出困竟,活出最灿烂的自己!

  《格列拂游记》不但给了我知识,还让我体验了一个个奇妙的世界,也使我懂得一个深刻的道理:即使别人对你的待遇不好,只要不伤害他,诚心诚意地对待他,用友好的行动改变他,最终一定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3

  暑假里,我读了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重读之后,发现讽刺是这篇小说的精髓与灵魂。

  小说第一卷是小人国。文中描写的小人国其实就是旧时期英国的缩影,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当政,看似繁荣的大不列颠帝国实则风雨飘渺,现实还原到小说中,小人国亦是如此。印像深刻的是小人国通过结绳取悦国王来选拔官员,小说中将官员像小丑一般表演的丑态,描写的淋漓尽致,强有力的讽刺了英国的官员行政不作为的现象,实则抒发对英国当下社会制度的强烈不满。

  小说发展到第二卷大人国,在大人国,格列佛十分渺小,我印像深刻的有一段,格列佛作为玩物被卖进皇宫,成为皇后的玩物,皇后的仆从因此失宠,便开始陷害格列佛,他将格列佛丢进皇后的汤里,格列佛差点淹死;他还将格列佛塞进空心粉内,差点被皇后吃下去。事后我认为仆从会被赐死,可皇后只是把仆从送人一个贵妇以作惩戒。当格列佛被国王召见,格列佛骄傲的谈论着*家议会制度、法律,却让国王嗤之以鼻。而小说也从暗讽转为明讽,没有绕弯子,直接讽刺英国的社会制度。

  小说的第三卷飞岛国,刚讽刺了发展科技这一现象。当今人们提倡科技改变生活,若真的没有了科技,反而*凡的生活更安逸。

  到了终章慧烟国,作者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争,只有聪明的马与善良的人的国度。我认为这是将慧烟国与当时的英国相对比,突显人性的贪婪、嫉妒、丑陋。同时,我也认为,这则讽刺小说到了结尾,是一种憧憬,可以说这时的乔纳森与陶渊明一样,是在憧憬一处世外桃源,而慧因国,就是乔纳森心中的桃花源。

  读完后,我吁了口气,轻轻地合上了书,回味着……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4

  《格列佛游记》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著名作家斯威夫特,讲的是一个外科医生格列佛漂流到一个又一个奇妙的国度:小人国,大人国,飞岛,智马国,发生了一个个奇妙的故事。

  其中我最喜欢的两个章节是描述小人国与大人国的。

  小人国这个国家的人胆小,记仇,但对格列佛却不一样,当这个小人国国王认识并发格列佛并不可怕时,就耗费人力物力,喂饱格列佛,并利用他去进攻其他小人国,但国王最后还是要杀死格列佛,因为国王惧怕格列佛的能力!

  大人国的一个农民刚发现草丛中的格列佛时,把他带回家很好的照顾。但从格列佛身上赚到第一桶金后,便日夜不停地利用格列佛去赚钱,当格列佛病倒了,农民也不拿钱去请医生,反而还要再从他身上再赚一次,然后又把他以一千金币卖给了国王!这就是贪婪的人!

  《格列佛游记》不但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具有比较完美的艺术形式。斯威夫特利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手法刻画了当时英国的现实,同时他也是根据当时英国的现实才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童话般的幻想世界,斯威夫特的幻想和现实是和谐统一的,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马国的遭遇各不相同,但都安排得合情合理,毫无破绽。他每到一个幻想国度都受到不同的待遇,绘声绘色,使作品具有艺术的真实感,这种真实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从而使讽刺达到高度的效果。这种写法很值得我们学习,书中的故事也很生动有趣,值得大家一读!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5

  一个普通的外科医生,四次出海航行冒险,遇到了各种离奇古怪的事情,他是雷米尔鲁·格列佛。

  格列佛生于洛丁加姆州,从十四岁开始在英国与荷兰的大学进修,后来以外科医生的身份到船上工作,在一六九九年五月四号乘羚羊号航向南方。

  后来,不幸在苏门答腊岛遇难,漂流到利立浦特岛上。

  岛上居民身高都只有六寸左右,因此,这个国叫小人国。

  这个国经常和邻国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而打仗。

  之后他又启程。

  但却在巨人岛——布罗卜丁鲁那克岛搁浅了。

  那里的国王身高有六十尺。

  巨人国之后的飞岛国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

  人们的观念封闭阻塞。

  几日后,他又到了慧骃国。

  那个世界里,没有贪婪,没有欺骗,没有战争,没有陷害,心都是纯净的,善良的,就像生存在幻境中似的。

  回到英国后,格列佛因为已经习惯了慧骃族良好的品质,而对家人的气味略有厌恶之意,便买了两匹良马,天天与他们谈心,安度晚年。

  小人国的情景乃是当时大英帝国的缩影。

  当时英国国内常年不息的斗争和对外的战争,实质上只是政客们在一些国计民生毫不相干的小节上勾心斗角。

  通过大人国国王对格列佛引以为荣的英国选举制度、议会制度以及种种政教措施所进行的尖锐的抨击,对当时英国各种制度及政教措施表示了怀疑和否定。

  作者把讽刺的锋芒指向了当时的英国哲学家,脱离实际、沉溺于幻想的科学家,荒诞不经的发明家和颠倒黑白的评论家和史学家等。

  小说第四卷,作者利用格列佛回答一连串问题而揭露了战争的实质、法律的虚伪和不择手段以获得公爵地位的可耻行为等。

  英国的缩影及作者的理想国度级在这本书中被体现。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6

  《格列佛游记》是一本很奇特的书,它用清新的文字把我带入一个奇特的意境,以幽默而讽刺的语言描述了一个混浊的社会。它给我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如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当然其中一波三折的剧情,也使我为之心惊肉跳,然而,另我印象深刻的要数主人公在小人国的经历。

  曾经来往繁密,友好的两个国家,不来夫斯古帝国和利里浦特国,受贪婪野心的驱动,导致兵戈相向,发动战争,主人公帮助利里浦特人打败了不来夫斯古帝国的入侵,受到厚赏。而之后主人公因心存正义而直接拒绝他国国君的无理要求,却让国君无法接受,从此在国君心中种下憎恨的幼苗,再加上官员暗中中伤主人公,他在国君心目中的形象一下子宛如天使变为魔鬼,以至与个别朝廷官员想把主人公置之死。

  这就如同书中所说“伟大的功绩在君王眼里能算什么,如果一时你拒绝满足君王的奢望,即使你从前立过大功也绝不能得到宽恕”。

  读到此刻,我颤抖了,不由得感到一丝心寒……所谓忠言逆耳,忠臣自然不得国君心喜;小人对君子的猜忌之心,君子自然被诋毁形象。想到这,我不由得感叹历史上的忠臣最终能得到君王善待的又有几个呢?但至少主人公近乎是其中的一个。

  这部小说带给我的感受是浑浊的社会,肮脏的政治。从作者描写隐含的嘲讽和蔑视中,处处体现着抗争精神。而游记反映出来的当时英国的社会风貌,也让我明白到在时代进步的背后往往充斥着不幸与荆棘,但无论如何,它毕竟是生活,荒谬之中透露着真实,悲喜交织的是这部小说,当然也是生活。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7

  《格列佛游记》这本书,和我看过的其它书籍有所不同。它虽然没有催人泪下的故事情节也没有伟大人物的名言,但是它生动有趣并且富有传奇色彩的内容同样也深深地吸引了我。文中“格列佛”是一个很*凡的人,但是他却遇到了不同凡响的事情。他在一次海上遇难后,来到了很多个奇异的国家,如:小人国、巨人国、飞岛等。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这些国度存在的,但是看了这本后我宁愿相信它是真实的。特别是当我看到“格列佛”用他惊人的记忆力和他的语言天赋,和岛上的居民很好的交流后,成为了好朋友,我非常羡慕。是啊,原本完全不同的世界人物,只要有了语言的交流,他们就可以彼此了解。他们只是长相不同,不过成为朋友后还可以取长补短呢,岂不是更完美了。

  每当我看到“格列佛”和那些“怪人”对话时,我就特崇拜他。我能想象那些语言肯定很复杂。就像我们学习英语一样,老师不断的给我们上课教我们,我们还是不完全理解和很好的模仿那些发音啊,语调啊,直到反复无数次才能说好。可是他完全凭听力和记忆力就能和人家对话了,实在了不起!

  可能是受到了“格列佛”的影响吧,我决定要学好英语。这样我就可以走遍世界也不用担心语言的障碍。将来我也可以结交世界各地的好多好朋友。如果以后有足够的时间我还要学一些俄语、德语、法语等。学会了更多的语言,我的人生一定会像鲜花般五彩斑斓!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8

  《格列佛游记》讲的是一个叫格列佛的冒险家,他很喜欢坐船出海去冒险。一天,他遇到了海难,到了一个叫“小人国”的地方,于是,他的奇妙经历从此拉开了序幕……

  他到了“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洇国”。这些国家都很奇妙……“小人国”的人都比我们小,他们只有一跟手指那么高。“大人国”的人都比我们大,对于他们来说,我们就像“小人国”的那些人一样小,“飞岛国”在一个可以飞的岛屿上,那里的人们总是在想问题,可是想来想去却没有想出任何有用的东西。“慧洇国”可以说是一个最另类的存在了,在那个地方,自称“慧洇”的马儿才是主角,而我们人却是叫野胡的生畜……

  看完了这本书,我感受很多: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太多社会的堕落,“大人过”的*民为了赚钱,把格列佛当做物品来展览,拍卖,使他生不如死,“小人国”的人为了升官,不惜去诬陷别人,用别人的痛苦来换取自己的幸福。“飞岛国”的贵族们制定了一个见国王要舔地板的规矩,贵族大臣们还以能舔国王脚下的地板为荣!“慧洇国”的马儿彬彬有礼,而和人一样的野胡却和疯狗一样,这是何等的不堪入目哪!

  不过,也是因为看了这本书,我才真正明白了人性的不足,看到了世间那丑陋的一面,认识到了光明的后面还隐藏着一些什么……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9

  当我第一次见到此书,我以为是像《鲁滨孙漂流记》那样的小说。而当我翻开书,看了书的前言才知道了,原来这个一部充满童话色彩的讽刺小说。但小说的童话色彩只是表面的局部的特征,尖锐深邃的讽刺才是其灵魂。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一本书只读一遍,只能知道一个大概的意思,只有多读几遍,细读才能深刻领会书本的全部内容。

  在这本书中,写得是主人公格列佛的冒险故事。在小人国里,他成了庞然大物,一连吞几十头黄牛仍填不饱肚子;在巨人国里,他变成了巨人们的玩偶,被玩弄于手掌间;后来,他来到神秘的飞岛国,这里的人利用鸟的下部的天然磁铁和海底下的磁铁的力量,随心所欲地移动,是一个可随时传唤鬼魂对话、专门搞些研究的离奇国家;还有令人深感汗颜的慧骃国,在这个人马颠倒的世界里,更有许多不可思议的故事。读着读着,我仿佛随着格列佛一起走进了那个奇幻的世界。我觉得最特别的要数飞岛国的居民。他们的眼睛都长在一侧,而且是一个爱好乐器的民族,在他们的衣服上也有各自喜欢的乐器。那里的侍从必须要时刻敲打大臣们的脑袋,否则他们总爱异想天开……

  我觉得这本书很有意思,也很佩服格列佛勇敢的精神,他是个敢于冒险的男子汉。我也要像他一样敢于冒险,战胜困难。这本书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书是人们进步的阶梯,让我们一起阅读更多的书籍,了解其中的道理吧!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0

  你相不相信有只有手掌大小的人吗?你有没有想象过自己会像玩具一样被别人玩弄于鼓掌之间?你有没有看见过有人只长着一只眼睛?你不相信也得相信,这就是格列佛所看到的,体会到的。

  《格列佛游记》的主人公雷米尔鲁·格列佛是一名外科医生,他在船上工作,他经历过许多次航行。有一次,不幸在苏门答腊岛遇难,漂流到利立浦特岛(也就是小人国)上。岛上居民身高都只有六寸左右,因此,和他这英国人相比较,他真是硕大无比啊!后来,他又起航,但却在巨人岛——布罗布丁鲁那克岛搁浅了。 那里的国王身高有六十尺之巨,这会儿格列佛又变成“小人”了。不久后,他来到了飞岛,那是个与世隔绝的世界,人们的观念封闭阻塞。在岛上盘桓数日后,他出发到海上浏览,到过日本。格列佛最后航行到一个慧骃国的地方,那里的人外形好像马,有高度的智慧、自制力、礼节,就象生存在幻境中似的,他知道他们是慧骃族,对人类十分排斥。在岛上生活了一阵子后,他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故乡,可是他却不能适应那儿的生活。

  看完这个故事后,我一身轻松:格列佛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了,我为他感到高兴。可我却感到惭愧,我们的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不公*,每个人都像是戴上了虚伪的面具,一点儿也不信任别人,这个社会简直是冷漠到极点。那些号召和宣言更本就是屁话,有多少人做到了呢?我们是该好好地反省一下自己。再看看慧骃国的公民,他们公*正义、勤劳勇敢,是我们的榜样。我多么向往慧骃国的生活,我真想也去那儿冒险一下。

  读完了这本书,我真切的希望我们的国家也能像慧骃国一样,没有邪恶,只有善良和正义。我们应该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让社会变得更有爱心、更美好。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1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名叫《格列佛游记》。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十八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专家和政治家——江夸生·斯威夫特。

  《格列佛游记》叙述的是主人公——里梅尔·格列佛的四次航海经历,格列佛四次航行,第一次他遇到了暴风雨,暴风吹翻了航船,格列佛飘到了利立浦特(小人国)后来逃出,回到了英国;第二次格列佛又出门航行,又遇上了暴风,于是格列佛与船员想在一座小岛上抛锚,格列佛一人划着救生艇准备靠岸,当他呼叫同伴时,同伴竟被一个巨人追赶抛弃了格列佛,后来格列佛走上小岛,被巨人捉住。最后逃出。第三次,格列佛在航行时遇上了海盗,并被海盗抛弃到一个小岛上去,在那里,格列佛遇到了飞行岛,这里的人相貌异常,衣饰古怪,整天沉思默想。

  离开该国后,格列佛来到印度,然后乘船回到英国。第四次,格列佛在航行时遇到了水手叛乱,被放逐到慧骃国,这儿马是该国有理性的居民和统治阶级。在那里,格列佛被称为他们那里的一种畜牲——“野胡”,格列佛的举止言谈在“慧駰”国的马民看来是一只有理性的“列胡”。在“慧骃”各种美德的感化下,格列佛一心想留在“慧骃”国。然而“慧骃”国决议要消灭那里的列胡。所以格列佛的愿望无法实现。无奈之下,格列佛只好乘小船离开该国打道回府。

  读完这本书,我也希望自己能到小人国去看一看,如果我到了那里,我会帮助小人国的居民盖房子,如果哪里有犯罪者,我会立马跑过去捉拿他,我相信,在我和小人国居民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的国家会越来越繁荣!

  《格列佛游记》不但给了我知识,还让我体验了一个个奇妙世界,也使我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本书,没白读!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2

  读完了这本斯威夫特最出名的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之后,才知道作者这样详细的描写小人国,巨人国等其它地方的种种离奇遭遇,是因为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状况,于是作者利用自身丰富的想象力,构思出一幅幅奇妙梦幻的画卷,讽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黑暗,诙谐幽默,令人信服。主人公格列佛每到一个国家,就会受到不同的待遇,而且,他还目睹了各种怪异现象。对于每一种情景都做了细致的描述,想象力丰富,构思奇特。读起来妙趣横生,令人爱不释手。

  格列佛先后出游了小人国、巨人国、慧骃国,在小人国里,他可以把上到国王下到*民玩弄于手掌之中;在巨人国,他却只能像个幼儿一样处处受制于人;但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而是格列佛去的最后一个国家——慧骃国,在那里,马成了智慧的象征,他结识了具有仁慈,诚实和友谊的慧骃,在那里,没有“撒谎”,没有“怀疑”,更没有“欺骗”,在他们的国度里,一切都是真实的`,透明的。格列佛在慧骃国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在这里,格列佛和他的慧骃马主人展开了长篇交谈和讨论,也让它的主人明白了人为什么要坑蒙拐骗,为什么我们会面临道德的堕落和精神的崩塌。这同样也是这本书的关键,作者通过格列佛的经历,无非是想找到一个治愈人类灵魂的药方。

  听了我的介绍,你已经喜欢上这本书了吧?一起走进光怪陆离的世界吧!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3

  我翻开英国作家乔纳森 ·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爱不释手的读了起来。这篇小说以辛辣的讽刺与幽默、离奇的想象与夸张,描述了酷爱航海冒险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经历了大大小小惊险而有趣的奇遇。

  游记中小人国、大人国里光怪离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 1710 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访了荒岛上的慧因国,结识了具有仁慈、诚实和友谊美德的慧因。在慧因国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格列佛完全融入这个社会,以致于与暗喻人类的耶胡交往时形成强烈的反差,因为他们总是以怀疑的眼光看待他的诚实,使他感到失落,对人类产生了极度的厌恶。

  有一句话,我认为评论得很经典:以夸张渲染时代的生气,藉荒唐痛斥时代的弊端;在厌恨和悲观背后,应是一种苦涩的忧世情怀。 我很羡慕文中的主人公有幸能到慧因国,慧因国是我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在这里你不需顾虑别人说话的真假,而在现实的世界,有着太多我们不愿看到的事情常常发生。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渐渐觉得这些书其实很有意思,而且不会看不进去,反而读过几遍之后,越发爱上了这些书。书是人们进步的阶梯,在书的世界遨游是每个人的梦想。打开手中的书,一头扎进去吧,总有一天会发现其中的乐趣。 我期盼着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也像慧因国,孩子们的眼中不再有疑虑,教育与现实是统一的。我愿为此付出努力,也希望大家与我一道,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开始做起,让这个社会多一点真诚、少一点虚伪。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4

  当我翻开了《格列佛游记》时我立刻就被眼前的目录所吸引了:小人国历险、大人国历险、会飞的国家……

  这些字眼似乎被作者施加了魔力,我一看到这些就想快点往下看,想快点了解怎么会有小人国和大人国,国家又怎么会飞。

  带着这些疑问我认真地读起了第一章。

  这本书讲的是格列佛以海上医生的身份随同一艘船出海航行,后遭遇风暴孤身一人涉险了一些神奇的国家,最后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的事情。

  情节曲折、玄妙,又不乏幽默。把格列佛的历险写的栩栩如生,有趣极了。

  与其说是“格列佛游记”倒不如说成是“我与格列佛的游记”呢!

  因为我在阅读这本书时几乎入迷了,好像就是我和他一起历险一样。但是我又从心里佩服他的机智勇敢,他总是给我一中“逆境丛生”的感觉,这点就是他历尽艰险后从新踏上自己的国土的主要原因.

  所以我坚决要向他学习这种精神,否则的话,若我以后遇到这种事情的话说不定早已经一命呜呼了呢!

  这本书实在是太好看了,使得我读了几遍了还是觉的没看够,它实在太有趣了!

  我十分喜欢《格列佛游记》的这本书。怎么样?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有心动的呢?

  那就快读一读这本书吧!

  记住噢,它的名字叫做《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5

  早就听闻《格列佛游记》的大名,前几日有幸与一群朋友一起读了这部名著,感觉受益匪浅。这本书是美国著名做家斯威夫特以自己的名义写的,书中的主人公格列佛游历了许多神奇地方,这些地方是比人不可到达的奇妙之地,他也以自己的真诚善良赢得了当地许多人的爱戴和拥护。

  他曾经经历了神奇的小人国,那里的人们开始把他当做怪物看待,但最后由于自己的真诚而成为了好朋友,他周游世界,到过慧铟国,经历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他对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是积极乐观的态度,以自己坚强的意志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学生很喜欢这本书,可以从书中找到许多做人的道理,学到许多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我真想和格列佛一样的周游世界,探询人们不知道的秘密,我告诉学生只有学好知识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教育他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在书中我非常喜欢作者的一段话,那也是他的人生所得,值得我们去体会,我也会把这段话当做我的做人标准。

  书中的话一直在我耳边盘旋,让我一遍遍地回想着那个理想中的美好社会。“人人都能拥有真诚,公正,克制自己等等美德。如果人人都能实现这些美德,再加上经验和善本之心,人人就能为国家尽义务,只不过还需要学习一段时间罢了。如果一个人缺少德行,即使他具有卓越的才能也于事无补……”

上一篇:《南辕北辙》的阅读及答案3篇 《南辕北辙》文言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教案推荐
  • 滋味读后感张抗抗十篇总汇 数学的
  • 共工触山读后感30字七篇汇编 共工
  • 将领关天培读后感五篇集锦 关天培
  • 红狐狸和蓝狐狸绘本读后感十一篇合
  • 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陆青云林若岚全文免费阅读_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最新章节列表陆青云林若岚 第3章
  • 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全文免费阅读帝婿无双小说免费阅读_秦怀道秦琼最新章节列表秦怀道秦琼 第1章
  • 闪婚成宠海彤战胤全文免费阅读_闪婚成宠最新章节列表海彤战胤 第1章
  • 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小说全文免费阅读_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最新章节列表 第3章
  • 千亿总裁宠妻成狂全文免费阅读_海彤战胤千亿总裁宠妻成狂最新章节列表海彤战胤 第2章
  • 陆青云唐嫣陆青云唐嫣全本完整版免费阅读_ 陆青云唐嫣陆青云唐嫣全文章节目录陆青云唐嫣 第1章
  • 猜你喜欢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