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说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当前农民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菁选3篇 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更新时间:2023-03-22 来源:互联网 点击:

当前农民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1

  农民工城市边缘人的角色注定了其问题的复杂性,作为具有复杂社会背景的特殊群体,数目庞大的农民工权利的实现程度和生活状况的改善程度无疑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一、调查目的和调查概况

  农民工群体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出现的特殊现象。在目前的学术界,我们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在身份的界定上存在着二元性,即他们既有农民身份又有工人身份,有工人之实却无工人之名。再加上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很多应有的权利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为了切实调查农民工实际的生存状况和权利实现情况,20xx年1月、2月、7月和8月,笔者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在山东、河南、甘肃、陕西、山西、新疆等省、自治区进行了农民工生活和工作状况的调研,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由于选取的学生都有充分的条件接触到农民工群体(如家人或亲戚是农民工),所以,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问卷所占的比例都很高,共发放问卷350份,有效回收329份,有效回收率为94%。这一调查虽不足以反映我国农民工的整体状况,但整个调研完全是一种纯民间的行为,且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和责任感都很强,因此,通过对这些问卷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关农民工的更接近真实的信息,为城乡二元体制的改革提出思考。在此,也感谢我同事杨洪晓,学生郑扬、薛泽林、范才营、侯莉媛、李莉、王苗苗等为该调研所做的贡献。

  二、农民工基本状况的调查分析

  被调查的群体既有第一代农民工,也即年龄较大的部分,其年龄一般在35岁以上。也有新生代的农民工,也即比较年轻的那部分群体,年龄在20岁到30之间。其文化程度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特点,初高中比例相对较高,占到了总数的45%,中专以上的有38。8%。分析认为,这些拥有高中及高中以上学历的人应该多属于第二代农民工,也即农村里那些初中或者高中毕业后因升学无望而辍学的年轻一代,他们直接告别乡村,进城进厂打工以挣钱补贴家用或为自己未来积蓄资本。从总体上来说,现代的农民工群体其文化素质是要高于改革开放之初进城的第一代农民工,表现在学历相对较高,对新事物、新观念接受能力更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更为开放。从收入角度来看,月收入大多集中在1000—3000之间,其比例高达76。1%,收入在3000元以上比例只占到了9。2%。这就反映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群体收入水*不高、经济地位较低的现状。我们认为,这是由于在第一代农民工逐步退潮之际,新一代的农民工大多是刚刚开始在城市的打拼历程,因技术、人脉等各种原因,致使这一代年轻的群体收入水*不会太高,也拉低了农民工群体的总体收入水*。

  三、农民工工作状况的调查分析

  对于农民工的工作状况,我们立足于对农民工进城后的职业性质、工作报酬、工作时间等几个维度进行分析。在关于农民工职业状况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18。8%的人选择了建筑业,有10%的人选择了文教卫生,12。5%的人选择了批零贸易和餐饮业,选择其他选项的占到了总数的30%。可以看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所从事的行业还是处于低端层次,行业水*不高。由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工作流动性较大,更换工作的频率较高,其行业性质呈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特征,也正是由于这种不稳定性导致了很多农民工对自己的行业界定存在模糊,进而使得他们在被问及自己的行业性质时,“其他”这一选项所占比例较高。从劳动时间上来看,每周的工作时间在45小时以下的占到了12。5%,45—55小时与55—65小时的均为28。8%,而65个小时以上的比例则为30%。根据国家劳动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加班时间不超过2个小时)。 由此可见,农民工的工作时间是远远超过法律规定的范围的,他们是在为城市的发展和低廉的工资而透支着自己的劳动力。考虑到其收入情况,对比之下就不难发现,农民工群体的付出与所得也是远远不成比例的。

  四、农民工的权利保障情况

  边缘人的社会角色决定了农民工群体在城市生活中注定处在一个弱势的地位,故其权利的保障不仅仅是法律问题,也是一个社会的道德问题。在调查中,我们从经济权、健康权、社会保障权等三个角度出发,对农民工的权利的实现状况进行调查。

  首先,从劳动合同的情况来看,63。7%的人是没有正式的书面合同的,这其中,甚至有17。5的人连跟用人单位基本的口头约定都没有。这是因为农民工大多是依靠亲戚、朋友、熟人、同村人的关系而“跟随”进城或进厂,亲友之间的信任取代了他们之间的法律承诺。甚至他们会认为提出签订劳动合同有伤情面,但是这种非正式的、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非契约性约定是没有坚实的*根据的。在随后的调查中就可以发现,工资曾经被拖欠的农民工达到了总数的63。8%。其中的20%甚至是经常性的被拖欠。而在*手段上,51。3%的人选择了协商、调解,忍气吞声的占到了总数的25%,为第二大比例。通过法律途径*的只有18。8%,甚至有少数人采取了暴力解决的途径。可以认为,农民工群体的经济权利并没有得到切实的保障,其法制*意识有待提升,*手段有待改进,*途径有待完善。从健康状况的角度来看,生病了会去医院的人只有31。3%,43。8%的人选择了“只有重病的时候才会去医院”。甚至有人即使在重病的情况下也只是靠买点药硬撑过去。由此可见,农民工的生命健康权无疑是处在被忽视的地步,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无法参加城市医疗保障的农民工群体只能在医院高昂的医疗费用面前望而却步。从社会保障的角度来看,有35%的人选择了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社会保险,在剩下的65%的群体中,医疗保险与工伤保险明显较为突出,前者为总数的53。3%,后者为28。8%。但是在现实中,农民工所参加的'医疗保险大多属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范围,也就是其参保的地域仍然是其出生的乡村,这种状况下的医疗保险并不能减轻其在城市的医疗负担。至于工伤保险,参与者也多为第二代农民工,因为相对父辈而言,其风险意识相对较高,但是其参加比例却仍然较低。

  五、农民工社会地位的自我感知

  作为城市的“外来者”,农民工在城市中对自身地位如何界定,城市生活给他们带来的总体感受无疑是在探讨农民工问题的过程中绕不开的重要环节,根据我们关于农民工与城里人关系的调查。在与城市人的关系上问题上,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不好不坏”这一选项(53。8%),相处融洽的人占到了37。5%的比例,只有少数人选择了不协调。但是从城市地位的自我感知这一角度来看,大多数人却依然有较大的失落感(37。5%),认为自己得到不公*待遇的占到了28。8%,为所有选项中的第二大比例。还有少数人认为城市人看不起自己。也就是说,虽然大多数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可以跟城里人在生活上可以比较融洽的相处,但是这种表面的和谐并不能改变他们心中的巨大落差。也反映出进城的农民工在忍受着经济压力的同时也要忍受着被歧视的心理压力,有学者也同时把城里人的歧视以及农民工务工的心理落差视为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心理成本”。

  六、农民工家庭生活状况分析

  关于这一问题,我们从家庭顾虑、居住条件、子女问题、现实困难等四个角度进行调查。首先,从农民工家庭顾虑这一方面来说,占到首要比例的是“家中老人需要照顾”(65%),外出务工后,家中的父母就成了农民工心中的首要牵挂,如何尽孝成为在异地的农民工群体的首要难题。担心“家中土地无人耕种”的比例为38。8%,因为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农民始终把土地视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而选择“在城市受到歧视”这一选项的比例为25%,担心自己没有什么技能和身体状况的分别为22。5%和20%。除此之外,担心自己子女教育问题的比例仅次于老人问题,其比例高达55%。在随后的关于子女教育问题的详细调查中,56。3%的人其子女还是在“在家乡的学校上学”,这就是农村大量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所在。而在打工本地上学的比例只占到了17。5%,当地的学校不愿接纳农民工子女,高昂的借读费、寄宿费也是农民工所无法承担的。此外,孩子失学的比例占到了10%,(分析认为,这部分主要是第二代农民工的子女,因年龄原因,可能还没有上学)。当问及子女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时,“升学难”成为困扰农民工的首要因素,占到了总数的50%,而选择“学费太贵”这一选项的比例为40%,“公办学校进不去”的比例则为10%。在关于农民工居住状况的调查中,住在单位宿舍的占到了总数的28。8%,为所有选项中的最高比例。选择在外租房的为27。5%,暂住在雇主家的比例为8。8%。这种情况与后面的农民工所面临的现实困难的调查结果形成呼应,当问到您进城务工时所面临的实际困难时,没有住房的占到了53。8%,成为农民工面临的最大问题。其次是“生活没有保障”和“远离家乡思念亲人”,这两项比例分别占到了38。8%和33。8%。而“工作比较危险”和“工作不稳定”的分别为30%和28。8%。可以看出,农民工所面临的大多还是很现实的、与自己安身立命相关的问题,他们远离家乡,既对留守在家中的老人孩子充满牵挂,又面临着住房、收入、医疗、工作不稳定等各种难以抗拒的现实压力,其负担之重可想而知。

  七、小结

  在我们随后的关于农民工迁居城市的原因调查中,“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教育水*”成为了首要选择,这两项的比例分别为72。5%和57。5%。选择较高的社会地位的比例则只有13。8%。由此可知,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目的很是单纯、朴素。较多的就业机会可以让他们获取高于农村务农的收入,从而满足家庭的开支并摆脱贫穷的困扰。而较高的教育水*则是为了子女的成长考虑,他们不愿意让自己的下一代也像自己一样苦苦打拼在城市的边缘。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悲苦使得他们任劳任怨,他们把上下两代人的负担全部扛在肩头,只为让自己的子女能够通过读书学习改变命运,让自己的下一代能够与城里人生活在同样的一片蓝天之下。但是我们却看到,快速发展的城市、飞速前进的中国经济并没有给他们想要的生活,因为经济地位的低下、户籍制度的不合理限制,他们始终享受不到一个真正的“市民”的待遇,更不要奢谈公民的尊严。我们认为,任何一个民族的正常发展,都不能靠牺牲一个阶层来换取另一个阶层的福利,改革开放三十年来,2。3亿的农民工群体用自己低廉的劳动力支撑起了整个国民经济大厦,获取一定的收入诚然是他们的原始初衷,但是他们却同时也为这个国家的进步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青春、血汗甚至是生命。因此,当社会发展到今天,当这个国家的物质财富已经极大的充裕,当和谐社会成为我们的建设目标,如何才能通过有效的改革,废除不合理的制度限制,保障这一庞大群体的切身利益,给他们以国民的真正待遇,让他们也活的更有地位、更有尊严,不仅仅是社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这个以工农阶级为基础的国家对这一群体的一种补偿。

当前农民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2

  农民工城市边缘人的角色注定了其问题的复杂性,作为具有复杂社会背景的特殊群体,数目庞大的农民工权利的实现程度和生活状况的改善程度无疑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一、调查目的和调查概况

  农民工群体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出现的特殊现象。在目前的学术界,我们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在身份的界定上存在着二元性,即他们既有农民身份又有工人身份,有工人之实却无工人之名。再加上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很多应有的权利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为了切实调查农民工实际的生存状况和权利实现情况,20xx年1月、2月、7月和8月,笔者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在山东、河南、甘肃、陕西、山西、新疆等省、自治区进行了农民工生活和工作状况的调研,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由于选取的学生都有充分的条件接触到农民工群体(如家人或亲戚是农民工),所以,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问卷所占的比例都很高,共发放问卷350份,有效回收329份,有效回收率为94%。这一调查虽不足以反映我国农民工的整体状况,但整个调研完全是一种纯民间的行为,且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和责任感都很强,因此,通过对这些问卷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关农民工的更接近真实的信息,为城乡二元体制的改革提出思考。在此,也感谢我同事杨洪晓,学生郑扬、薛泽林、范才营、侯莉媛、李莉、王苗苗等为该调研所做的贡献。

  二、农民工基本状况的调查分析

  被调查的群体既有第一代农民工,也即年龄较大的部分,其年龄一般在35岁以上。也有新生代的农民工,也即比较年轻的那部分群体,年龄在20岁到30之间。其文化程度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特点,初高中比例相对较高,占到了总数的45%,中专以上的有38.8%。分析认为,这些拥有高中及高中以上学历的人应该多属于第二代农民工,也即农村里那些初中或者高中毕业后因升学无望而辍学的年轻一代,他们直接告别乡村,进城进厂打工以挣钱补贴家用或为自己未来积蓄资本。从总体上来说,现代的农民工群体其文化素质是要高于改革开放之初进城的第一代农民工,表现在学历相对较高,对新事物、新观念接受能力更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更为开放。从收入角度来看,月收入大多集中在1000-3000之间,其比例高达76.1%,收入在3000元以上比例只占到了9.2%。这就反映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群体收入水*不高、经济地位较低的现状。我们认为,这是由于在第一代农民工逐步退潮之际,新一代的农民工大多是刚刚开始在城市的打拼历程,因技术、人脉等各种原因,致使这一代年轻的群体收入水*不会太高,也拉低了农民工群体的总体收入水*。

  三、农民工工作状况的调查分析

  对于农民工的工作状况,我们立足于对农民工进城后的职业性质、工作报酬、工作时间等几个维度进行分析。在关于农民工职业状况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18.8%的人选择了建筑业,有10%的人选择了文教卫生,12.5%的人选择了批零贸易和餐饮业,选择其他选项的占到了总数的30%。可以看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所从事的行业还是处于低端层次,行业水*不高。由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工作流动性较大,更换工作的频率较高,其行业性质呈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特征,也正是由于这种不稳定性导致了很多农民工对自己的行业界定存在模糊,进而使得他们在被问及自己的行业性质时,“其他”这一选项所占比例较高。从劳动时间上来看,每周的工作时间在45小时以下的占到了12.5%,45-55小时与55-65小时的均为28.8%,而65个小时以上的比例则为30%。根据国家劳动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加班时间不超过2个小时)。 由此可见,农民工的工作时间是远远超过法律规定的范围的,他们是在为城市的发展和低廉的工资而透支着自己的劳动力。考虑到其收入情况,对比之下就不难发现,农民工群体的付出与所得也是远远不成比例的。

  四、农民工的权利保障情况

  边缘人的社会角色决定了农民工群体在城市生活中注定处在一个弱势的地位,故其权利的保障不仅仅是法律问题,也是一个社会的道德问题。在调查中,我们从经济权、健康权、社会保障权等三个角度出发,对农民工的权利的实现状况进行调查。

  首先,从劳动合同的情况来看,63.7%的人是没有正式的书面合同的,这其中,甚至有17.5的人连跟用人单位基本的口头约定都没有。这是因为农民工大多是依靠亲戚、朋友、熟人、同村人的关系而“跟随”进城或进厂,亲友之间的信任取代了他们之间的法律承诺。甚至他们会认为提出签订劳动合同有伤情面,但是这种非正式的、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非契约性约定是没有坚实的*根据的。在随后的调查中就可以发现,工资曾经被拖欠的农民工达到了总数的63.8%。其中的20%甚至是经常性的被拖欠。而在*手段上,51.3%的人选择了协商、调解,忍气吞声的占到了总数的25%,为第二大比例。通过法律途径*的只有18.8%,甚至有少数人采取了暴力解决的途径。可以认为,农民工群体的经济权利并没有得到切实的保障,其法制*意识有待提升,*手段有待改进,*途径有待完善。从健康状况的角度来看,生病了会去医院的人只有31.3%,43.8%的人选择了“只有重病的时候才会去医院”。甚至有人即使在重病的情况下也只是靠买点药硬撑过去。由此可见,农民工的生命健康权无疑是处在被忽视的地步,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无法参加城市医疗保障的农民工群体只能在医院高昂的医疗费用面前望而却步。从社会保障的角度来看,有35%的人选择了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社会保险,在剩下的65%的群体中,医疗保险与工伤保险明显较为突出,前者为总数的53.3%,后者为28.8%。但是在现实中,农民工所参加的医疗保险大多属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范围,也就是其参保的地域仍然是其出生的乡村,这种状况下的医疗保险并不能减轻其在城市的医疗负担。至于工伤保险,参与者也多为第二代农民工,因为相对父辈而言,其风险意识相对较高,但是其参加比例却仍然较低。

  五、农民工社会地位的自我感知

  作为城市的“外来者”,农民工在城市中对自身地位如何界定,城市生活给他们带来的总体感受无疑是在探讨农民工问题的过程中绕不开的重要环节,根据我们关于农民工与城里人关系的调查。在与城市人的关系上问题上,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不好不坏”这一选项(53.8%),相处融洽的人占到了37.5%的比例,只有少数人选择了不协调。但是从城市地位的自我感知这一角度来看,大多数人却依然有较大的失落感(37.5%),认为自己得到不公*待遇的占到了28.8%,为所有选项中的第二大比例。还有少数人认为城市人看不起自己。也就是说,虽然大多数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可以跟城里人在生活上可以比较融洽的相处,但是这种表面的和谐并不能改变他们心中的巨大落差。也反映出进城的农民工在忍受着经济压力的同时也要忍受着被歧视的心理压力,有学者也同时把城里人的歧视以及农民工务工的心理落差视为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心理成本”。

  六、农民工家庭生活状况分析

  关于这一问题,我们从家庭顾虑、居住条件、子女问题、现实困难等四个角度进行调查。首先,从农民工家庭顾虑这一方面来说,占到首要比例的是“家中老人需要照顾”(65%),外出务工后,家中的父母就成了农民工心中的首要牵挂,如何尽孝成为在异地的农民工群体的首要难题。担心“家中土地无人耕种”的比例为38.8%,因为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农民始终把土地视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而选择“在城市受到歧视”这一选项的比例为25%,担心自己没有什么技能和身体状况的分别为22.5%和20%。除此之外,担心自己子女教育问题的比例仅次于老人问题,其比例高达55%。在随后的关于子女教育问题的详细调查中,56.3%的人其子女还是在“在家乡的学校上学”,这就是农村大量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所在。而在打工本地上学的比例只占到了17.5%,当地的学校不愿接纳农民工子女,高昂的借读费、寄宿费也是农民工所无法承担的。此外,孩子失学的比例占到了10%,(分析认为,这部分主要是第二代农民工的子女,因年龄原因,可能还没有上学)。当问及子女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时,“升学难”成为困扰农民工的首要因素,占到了总数的50%,而选择“学费太贵”这一选项的比例为40%,“公办学校进不去”的比例则为10%。在关于农民工居住状况的调查中,住在单位宿舍的占到了总数的28.8%,为所有选项中的最高比例。选择在外租房的为27.5%,暂住在雇主家的比例为8.8%。这种情况与后面的农民工所面临的现实困难的调查结果形成呼应,当问到您进城务工时所面临的实际困难时,没有住房的占到了53.8%,成为农民工面临的最大问题。其次是“生活没有保障”和“远离家乡思念亲人”,这两项比例分别占到了38.8%和33.8%。而“工作比较危险”和“工作不稳定”的分别为30%和28.8%。可以看出,农民工所面临的大多还是很现实的、与自己安身立命相关的问题,他们远离家乡,既对留守在家中的老人孩子充满牵挂,又面临着住房、收入、医疗、工作不稳定等各种难以抗拒的现实压力,其负担之重可想而知。

  七、小结

  在我们随后的关于农民工迁居城市的原因调查中,“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教育水*”成为了首要选择,这两项的比例分别为72.5%和57.5%。选择较高的社会地位的比例则只有13.8%。由此可知,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目的很是单纯、朴素。较多的就业机会可以让他们获取高于农村务农的收入,从而满足家庭的开支并摆脱贫穷的困扰。而较高的教育水*则是为了子女的成长考虑,他们不愿意让自己的下一代也像自己一样苦苦打拼在城市的边缘。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悲苦使得他们任劳任怨,他们把上下两代人的负担全部扛在肩头,只为让自己的子女能够通过读书学习改变命运,让自己的下一代能够与城里人生活在同样的一片蓝天之下。但是我们却看到,快速发展的城市、飞速前进的中国经济并没有给他们想要的生活,因为经济地位的低下、户籍制度的不合理限制,他们始终享受不到一个真正的“市民”的待遇,更不要奢谈公民的尊严。我们认为,任何一个民族的正常发展,都不能靠牺牲一个阶层来换取另一个阶层的福利,改革开放三十年来,2.3亿的农民工群体用自己低廉的劳动力支撑起了整个国民经济大厦,获取一定的收入诚然是他们的原始初衷,但是他们却同时也为这个国家的进步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青春、血汗甚至是生命。因此,当社会发展到今天,当这个国家的物质财富已经极大的充裕,当和谐社会成为我们的建设目标,如何才能通过有效的改革,废除不合理的制度限制,保障这一庞大群体的切身利益,给他们以国民的真正待遇,让他们也活的更有地位、更有尊严,不仅仅是社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这个以工农阶级为基础的国家对这一群体的一种补偿。

当前农民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3

  农民工城市边缘人的角色注定了其问题的复杂性,作为具有复杂社会背景的特殊群体,数目庞大的农民工权利的实现程度和生活状况的改善程度无疑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一、调查目的和调查概况

  农民工群体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出现的特殊现象。在目前的学术界,我们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在身份的界定上存在着二元性,即他们既有农民身份又有工人身份,有工人之实却无工人之名。再加上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很多应有的权利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为了切实调查农民工实际的生存状况和权利实现情况,2010年1月、2月、7月和8月,笔者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在山东、河南、甘肃、陕西、山西、新疆等省、自治区进行了农民工生活和工作状况的调研,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由于选取的学生都有充分的条件接触到农民工群体(如家人或亲戚是农民工),所以,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问卷所占的比例都很高,共发放问卷350份,有效回收329份,有效回收率为94%。这一调查虽不足以反映我国农民工的整体状况,但整个调研完全是一种纯民间的行为,且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和责任感都很强,因此,通过对这些问卷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关农民工的更接近真实的信息,为城乡二元体制的改革提出思考。在此,也感谢我同事杨洪晓,学生郑扬、薛泽林、范才营、侯莉媛、李莉、王苗苗等为该调研所做的贡献。

  二、农民工基本状况的调查分析

  被调查的群体既有第一代农民工,也即年龄较大的部分,其年龄一般在35岁以上。也有新生代的农民工,也即比较年轻的那部分群体,年龄在20岁到30之间。其文化程度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特点,初高中比例相对较高,占到了总数的45%,中专以上的有38.8%。分析认为,这些拥有高中及高中以上学历的人应该多属于第二代农民工,也即农村里那些初中或者高中毕业后因升学无望而辍学的年轻一代,他们直接告别乡村,进城进厂打工以挣钱补贴家用或为自己未来积蓄资本。从总体上来说,现代的农民工群体其文化素质是要高于改革开放之初进城的第一代农民工,表现在学历相对较高,对新事物、新观念接受能力更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更为开放。从收入角度来看,月收入大多集中在1000-3000之间,其比例高达76.1%,收入在3000元以上比例只占到了9.2%。这就反映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群体收入水*不高、经济地位较低的现状。我们认为,这是由于在第一代农民工逐步退潮之际,新一代的农民工大多是刚刚开始在城市的打拼历程,因技术、人脉等各种原因,致使这一代年轻的群体收入水*不会太高,也拉低了农民工群体的总体收入水*。

  三、农民工工作状况的调查分析

  对于农民工的工作状况,我们立足于对农民工进城后的职业性质、工作报酬、工作时间等几个维度进行分析。在关于农民工职业状况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18.8%的人选择了建筑业,有10%的人选择了文教卫生,12.5%的人选择了批零贸易和餐饮业,选择其他选项的占到了总数的30%。可以看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所从事的行业还是处于低端层次,行业水*不高。由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工作流动性较大,更换工作的频率较高,其行业性质呈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特征,也正是由于这种不稳定性导致了很多农民工对自己的行业界定存在模糊,进而使得他们在被问及自己的行业性质时,“其他”这一选项所占比例较高。从劳动时间上来看,每周的工作时间在45小时以下的占到了12.5%,45-55小时与55-65小时的均为28.8%,而65个小时以上的比例则为30%。根据国家劳动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加班时间不超过2个小时)。 由此可见,农民工的工作时间是远远超过法律规定的范围的,他们是在为城市的发展和低廉的工资而透支着自己的劳动力。考虑到其收入情况,对比之下就不难发现,农民工群体的付出与所得也是远远不成比例的。

  四、农民工的权利保障情况

  边缘人的社会角色决定了农民工群体在城市生活中注定处在一个弱势的地位,故其权利的保障不仅仅是法律问题,也是一个社会的道德问题。在调查中,我们从经济权、健康权、社会保障权等三个角度出发,对农民工的权利的实现状况进行调查。

  首先,从劳动合同的情况来看,63.7%的人是没有正式的书面合同的,这其中,甚至有17.5的人连跟用人单位基本的口头约定都没有。这是因为农民工大多是依靠亲戚、朋友、熟人、同村人的关系而“跟随”进城或进厂,亲友之间的信任取代了他们之间的法律承诺。甚至他们会认为提出签订劳动合同有伤情面,但是这种非正式的、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非契约性约定是没有坚实的*根据的。在随后的调查中就可以发现,工资曾经被拖欠的农民工达到了总数的63.8%。其中的20%甚至是经常性的被拖欠。而在*手段上,51.3%的人选择了协商、调解,忍气吞声的占到了总数的.25%,为第二大比例。通过法律途径*的只有18.8%,甚至有少数人采取了暴力解决的途径。可以认为,农民工群体的经济权利并没有得到切实的保障,其法制*意识有待提升,*手段有待改进,*途径有待完善。从健康状况的角度来看,生病了会去医院的人只有31.3%,43.8%的人选择了“只有重病的时候才会去医院”。甚至有人即使在重病的情况下也只是靠买点药硬撑过去。由此可见,农民工的生命健康权无疑是处在被忽视的地步,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无法参加城市医疗保障的农民工群体只能在医院高昂的医疗费用面前望而却步。从社会保障的角度来看,有35%的人选择了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社会保险,在剩下的65%的群体中,医疗保险与工伤保险明显较为突出,前者为总数的53.3%,后者为28.8%。但是在现实中,农民工所参加的医疗保险大多属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范围,也就是其参保的地域仍然是其出生的乡村,这种状况下的医疗保险并不能减轻其在城市的医疗负担。至于工伤保险,参与者也多为第二代农民工,因为相对父辈而言,其风险意识相对较高,但是其参加比例却仍然较低。

  五、农民工社会地位的自我感知

  作为城市的“外来者”,农民工在城市中对自身地位如何界定,城市生活给他们带来的总体感受无疑是在探讨农民工问题的过程中绕不开的重要环节,根据我们关于农民工与城里人关系的调查。在与城市人的关系上问题上,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不好不坏”这一选项(53.8%),相处融洽的人占到了37.5%的比例,只有少数人选择了不协调。但是从城市地位的自我感知这一角度来看,大多数人却依然有较大的失落感(37.5%),认为自己得到不公*待遇的占到了28.8%,为所有选项中的第二大比例。还有少数人认为城市人看不起自己。也就是说,虽然大多数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可以跟城里人在生活上可以比较融洽的相处,但是这种表面的和谐并不能改变他们心中的巨大落差。也反映出进城的农民工在忍受着经济压力的同时也要忍受着被歧视的心理压力,有学者也同时把城里人的歧视以及农民工务工的心理落差视为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心理成本”。

  六、农民工家庭生活状况分析

  关于这一问题,我们从家庭顾虑、居住条件、子女问题、现实困难等四个角度进行调查。首先,从农民工家庭顾虑这一方面来说,占到首要比例的是“家中老人需要照顾”(65%),外出务工后,家中的父母就成了农民工心中的首要牵挂,如何尽孝成为在异地的农民工群体的首要难题。担心“家中土地无人耕种”的比例为38.8%,因为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农民始终把土地视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而选择“在城市受到歧视”这一选项的比例为25%,担心自己没有什么技能和身体状况的分别为22.5%和20%。除此之外,担心自己子女教育问题的比例仅次于老人问题,其比例高达55%。在随后的关于子女教育问题的详细调查中,56.3%的人其子女还是在“在家乡的学校上学”,这就是农村大量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所在。而在打工本地上学的比例只占到了17.5%,当地的学校不愿接纳农民工子女,高昂的借读费、寄宿费也是农民工所无法承担的。此外,孩子失学的比例占到了10%,(分析认为,这部分主要是第二代农民工的子女,因年龄原因,可能还没有上学)。当问及子女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时,“升学难”成为困扰农民工的首要因素,占到了总数的50%,而选择“学费太贵”这一选项的比例为40%,“公办学校进不去”的比例则为10%。在关于农民工居住状况的调查中,住在单位宿舍的占到了总数的28.8%,为所有选项中的最高比例。选择在外租房的为27.5%,暂住在雇主家的比例为8.8%。这种情况与后面的农民工所面临的现实困难的调查结果形成呼应,当问到您进城务工时所面临的实际困难时,没有住房的占到了53.8%,成为农民工面临的最大问题。其次是“生活没有保障”和“远离家乡思念亲人”,这两项比例分别占到了38.8%和33.8%。而“工作比较危险”和“工作不稳定”的分别为30%和28.8%。可以看出,农民工所面临的大多还是很现实的、与自己安身立命相关的问题,他们远离家乡,既对留守在家中的老人孩子充满牵挂,又面临着住房、收入、医疗、工作不稳定等各种难以抗拒的现实压力,其负担之重可想而知。

  七、小结

  在我们随后的关于农民工迁居城市的原因调查中,“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教育水*”成为了首要选择,这两项的比例分别为72.5%和57.5%。选择较高的社会地位的比例则只有13.8%。由此可知,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目的很是单纯、朴素。较多的就业机会可以让他们获取高于农村务农的收入,从而满足家庭的开支并摆脱贫穷的困扰。而较高的教育水*则是为了子女的成长考虑,他们不愿意让自己的下一代也像自己一样苦苦打拼在城市的边缘。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悲苦使得他们任劳任怨,他们把上下两代人的负担全部扛在肩头,只为让自己的子女能够通过读书学习改变命运,让自己的下一代能够与城里人生活在同样的一片蓝天之下。但是我们却看到,快速发展的城市、飞速前进的*经济并没有给他们想要的生活,因为经济地位的低下、户籍制度的不合理限制,他们始终享受不到一个真正的“市民”的待遇,更不要奢谈公民的尊严。我们认为,任何一个民族的正常发展,都不能靠牺牲一个阶层来换取另一个阶层的福利,改革开放三十年来,2.3亿的农民工群体用自己低廉的劳动力支撑起了整个国民经济大厦,获取一定的收入诚然是他们的原始初衷,但是他们却同时也为这个国家的进步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青春、血汗甚至是生命。因此,当社会发展到今天,当这个国家的物质财富已经极大的充裕,当和谐社会成为我们的建设目标,如何才能通过有效的改革,废除不合理的制度限制,保障这一庞大群体的切身利益,给他们以国民的真正待遇,让他们也活的更有地位、更有尊严,不仅仅是社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这个以工农阶级为基础的国家对这一群体的一种补偿。


当前农民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菁选3篇)扩展阅读


当前农民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菁选3篇)(扩展1)

——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3篇

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1

  调查目标:近年来,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为社会付出了廉价的劳动力,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然而在陌生的大城市任然处于“边缘”状态,他们干的是工人的活,却还是农民的身份,他们经常受人歧视,很难融入城市生活,在城市里的生活状态不容乐观。我借着暑假的空闲时间对农民工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进一步了解农民工在城市中为何生存如此困难。

  调查对象:农民工的生存现状

  调查方式:走访、交谈、查看新闻,报纸、网上调查

  调查地点:重庆市綦江县三角镇乐生坪村农民工老家

  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建筑工地农民工居住现

  目前,已有大量农民工城市,他们干的是城市人不愿干的最脏、最重、最险的活,他们为社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他们的工作,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权益在很多地方任然让人堪忧,他们的生活现状牵动大多数人的心。现在将此次实践活动调查的结果报道如下:

  一.大量农民积极入城

  据收集到的数据显示,广东省东莞市被喻为“民工城市”,全市人口近154万,而外来人口就高达458万,其实实际外来务工人员已超过600万。大多数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主要是为了增加收入,其次是增长见识,提高技能等。据走访綦江县三角镇乐生坪村农民工老家后统计,整个村已有七成青年人到沿海一带务工经商,其原因大多是:乐生坪村地处山区,经济条件较差,仅仅靠务农的收入十分微薄,子女上学费用昂贵,农用费用支出大,很难支撑家里的所有开支。再加上农村事务繁琐,大多是体力活,家中除了靠卖粮食获取大部分收入外就是饲养家禽,获得经济收入的途径很少,所以多数人选择放弃务农,进入城市。这样一来家里只剩下年老体迈的人,目前已有八成土地荒芜。

  二.农民工收入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八月启动的调查数据显示,尽管国家对农民减少了各项收费,减轻了农民负担,但是大多农民依旧选取外出务工经商,生活状况依然十分辛苦。据了解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的*均收入为1000元,一半以上的农民月收入在800元以下,只有一成超过1500元,男性农民工收入为1070元,女性农民工收入为780元,农民工收入普遍没有城市居民高,他们从事的多是技术含量低,工资水*低的职业,他们的收入水*没有随我国经济的发展而明显提高,究其原因:①自身素质和能力使其大多在报酬较低的产业部门就业,如制造业,居民服务业,建筑业等所需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农民工受技术限制,工资水*偏低。②社会不太健全的制度使得农民工就业受到不公*待遇,从而阻碍个工资水*的提高。

  三.农民工权益问题

  农民工工作时间普遍较长:进城农民工*均工作6.3天,*均每天工作9小时,47%的每周工作7天。究其原因主要是某些私营、个体业主追求高产量,高效益,而工人也为了挣更多钱主动拖长工作时间。

  他们工作之余的主要娱乐方式仅为看电视,睡觉等,几乎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然而农民工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和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农民工的文化权益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应该积极营造一个适合农民工消费的文化娱乐环境。

  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全国农民工的报酬总体上大有改善,但是少数企业任然存在克扣或拖欠报酬的现象,近四成农民工未和企业签订任何劳动合同或协议,有一半农民工拿不到加班补贴,57%得不到工伤补偿,80%的不能带薪休假,90%没有享受住房补贴或住房公积金。80%的女农民工无法享受带薪休产假,12%的农民工不清楚,不能依法自己的合法权益,更有些农民工只要有活干,有钱挣就行了,签不签合同在他们看来关系不大,非常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全国*委员吕传赞和一批专家提出,要解决农民工屡遭侵权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他们建议:①加快劳动保障立法步伐。由于《劳动法》的规定比较宏观,对涉及保护职工收入所得、社会保障、人身保护方面的规定不够具体和完善,缺乏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这给劳动执行部门的执法活动带来很大的困难和压力,使《劳动法》的很多规定难以落到实处。②建立欠薪保障制度,推行企业拖欠工资情况申报制度。这项制度对于保障职工的合法工资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有很重要的作用。③充分发挥各项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各项工会在组织代表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要进一步加对修改后的《劳动法》的宣传贯彻力度,充分发挥各线工会作用。

  *和有关部门应多提供及时准确的务工信息,多提供务工岗位,减少农民工外出务工盲目性,使其外出更容易找到活干,并开办一些技能培训班,让农民工接受正规专业的培训,拓宽就业门路,

  在维护农民工正当权益方面①农民工自谋职业中被各种税收和费用所困,如工商税、体验税、健康证及卫生许可费用等,这些相关费用农民工都希望能有所减免②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很受农民工关注,农民工愿意积极参保,但是属地原则制约了该项保险的落实。例如:农民工外务工经商,错过了参保时间或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又无法到属地指定参保医院就医,处在两地为难的境地。农民工生病大多能撑则撑,实在不行才去买药,2/3不上正规医院看病。其原因有:①正规医院费用太高。②他们没有习惯上正规医院就医。③没有钱,为了节约。

  部分人认为:要改变农民工弱势地位,改善其生存环境,最根本是要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打破城乡户籍限制,让农民工与城市人享受一样的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待遇。

  四.农民工的居住问题

  大量农民工进城,住房问题成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大多数农民工居住在简陋的宿舍里,30℅在集体宿舍里,21℅的农民工居住在缺乏厨卫设施的房间里,8%在工作地点,7%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13%在城市里没有住处。只能往返在城郊之间。

  炎炎夏日,当我们走进建筑工地的临时工棚,想了解建筑工地工人的居住环境时,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室内温度甚至超过外面的温度。工人介绍说:“由于工棚用简易的材料临时搭建起来的,隔热性很差,又不通风,所以经过长时间的暴晒以后,室内温度往往比室外还要高,他们的降温设施除了电扇就是室内洒水,一位20多岁的湖北农民工告诉我们:有时热得不行晚上就只能铺上席子睡在露天,只是蚊虫太厉害,让他们受不了,但总比中暑强。〃不仅他们居住条件差,大多数农民工为省钱都选择自己烧菜,一烧就是几顿,有的甚至还摆到第二天再吃,没有冰箱,剩菜饭都不舍倒掉,在高温条件下极易变质,甚至可能引起食物中毒。此外,为省钱,图方便,喝生水,私拉电线,板房明火烧菜,也是建筑工地民工宿舍的安全隐患,除了电灯,电风扇,电磁炉,电水壶,充电器的电线拉得到处都是而且乱七八糟,很容易引起用电故障,甚至引起火灾。同时用电器明火烧菜也让我们心惊肉跳。由于板房低矮,又是木制结构,人员十分密集,一旦起火,后果不堪设想。当问起为何不去集体食堂或外面的餐馆时,他们表示:当然愿意。只是外面太贵,长期下来消耗不起,只能自己“开火”,更方便,节省些。实地调查和面对面访问:近40%的农民工长期在工棚或集体宿舍,这些地方既狭窄又拥挤,室内东西又脏又乱,除了日常生活用品外,没有其他娱乐用品。近年来由于城区拓展、改造,市区一般楼房的租金逐年升高,再加上其他水、电、暖气费用,成本就更是升高了,所以大多农民工都住在城乡结合处,有的几家或全家住在20—30㎡的房间里,生活空间狭小,环境极差,交通不便,安全没有保障。

  既然工地居住条件如此艰苦,再加上他们长期在外务工,为何不由乡里人转变为城里人呢?据深入调查,要实现这种转变有两大必不可少的条件:①在城市里有稳定的'职业和工作。②在城市里有固定的住所。从目前的情况看来,正在城里务工的亿万农民工都希望实现这种转变,然而实现这种转变并不容易。众所周知。,由于户籍、岗位和技能等制约,进城农民从事的多是最脏、最重、最险、最累的活,劳动条件差,劳动时间长,劳动报酬低,解决住房问题比城里人更加困难。我们可以看见农民工条件的恶劣既有他们经济收入低的原因,也有相当多政策不到位和资金不足的*力不从心的原因。因而,农民工居住问题只能靠市场手段:靠租房或购房来解决。

  五.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

  据了解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问题也是一个很让他们头疼的问题。在走访乐生坪村的过程中还发现:有四成农民家庭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他们在乡村小学上学,*时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家里老人缺乏科学知识,缺乏法律知识以及教育现代孩子的正确方法,这对孩子们的成长都非常不利,很多留守儿童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不能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有部分人甚至走上犯法的道路。然而被接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在城市里上学一年需缴纳学费近2300元,占家庭总收入的20%还多,另外许多孩子上学需缴纳一定的借读费,赞助费。据报纸新闻资料报道:5000名随行的农民工子女有2500名缴纳借读费,赞助费,每人*均交1230元,这笔支出对农民工来说无疑是一笔很大的负担。


当前农民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菁选3篇)(扩展2)

——农民工现状调查报告 (菁选3篇)

农民工现状调查报告1

  经过一周多紧张有序的走访、调查以及宣传,迎来了我们暑期社会实践的圆满结束,我们按计划完成了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且受到了理想效果,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政策的了解。我们走访了劳动局、就业保障局,在xx局长等的交谈下了解到了黄陂区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并且了解到与农民工相关的政策:小额担保贷款的条件以及贷款金额,就业培训的相关部门及政策,农民工个人保险灯政策。而且我们拿到了黄陂区劳动局根据自身情况编目的关于农民工的政策与指导,因还未出版,没有具体的书名,只是一份稿件。

  其次,我们走访了阳光电脑培训中心、黄陂技术学校等培训机构,了解到了机构培训的对象与内容,更重要的是农民工参加培训的基本情况。

  再次,我们通过xx区劳动局的介绍,走访了xx养猪场及其附近的凉亭村、晨龙电子公司及其所在的油岗村、同建电子公司及同建村,从城市来到边远地区,再回到城市边缘相对发展较快的地区。通过与村长交谈了解本村的政策、农民工就业等基本情况,通过与农民工及其家属的交谈更直接的了解了他们的现状与需求,并介绍了*的相关政策。另外,我们还大范围的做了问卷调查,通过具体数据来科学的分析农民工的现状与需求,更具有科学性、真实性。

  另外,我们进行了宣传工作,得到了广大农民工的关注与支持,有很多农民工主动上来咨询,我们耐心的回答他们的问题,并宣传了相关政策,还发放了与他们相关的政策文件指南,例如:小额担保贷款办事指南、

创业培训办事指南等。

  最后,我们回访了劳动局,向他们反馈了我们的调查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而且,我们咨询了关于农民工政策的更加详细的内容,使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达到预期效果。

  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们锻炼了自己,包括自己的交际能力等,并且初步关注社会、近距离接触社会、深入了解社会,这使得我们大学生受益匪浅,对于我们未来踏入社会时有很大帮助。

  另外我们也真正收获了具体的事情。从偏远地区凉亭村与近郊区油岗村的走访中发现:在近郊区农民工的年龄范围广,人数多,而且参加过培训机构,技术含量高,总体来说是

思想觉悟高,在此基础上,在经济危机下就业情况收影响较小;然而在偏远地区,农民工集中是青壮年,但是他们的

思想较为保守,他们宁愿投亲靠友也不相信培训机构,尽管*出资每天10元的补助费。

  针对上述情况,我认为改善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应该首抓偏远地区,而且应该从

思想觉悟上开始着手,大量宣传开放的

思想,鼓励创新的

思想等。所以我们应该“开放

思想,实事求是”。

农民工现状调查报告2

  一、调查目的:

  通过此次调查,一方面锻炼了我们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使我们走出了书斋,走出了校门,担当起了一个青少年应该承担的职责,关注现实,关注生活,了解人民疾苦,尽我们的能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二、调查内容:

  时下正值酷寒的严冬季节,当大多数市民呆在暖乎乎的被窝里时,而那些民工兄弟却饱受严寒的在冰冷冷的工地上干工,境况类似这样的年轻民工数不胜数。宾馆的服务员,小区的保洁员、建筑工地的工人,理发师。这些在千千万万城市居民生尖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小人物",大部分来自外地,干着绝大多数城市人不愿干的活。

  据调查表明,绝大部分的外来人口都是从事建筑、美发、保洁、收旧等行业,其中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他们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达55。7%,未婚青年占了61。5%,60%的人每月收入在500元以下。到达城市打工的37%的民工中,只有不到20%的人是通过职介所介绍找到工作的,大部分是通过亲朋好友来到xx打工的。

  他们在城市中是怎样生活的呢?

  在书上看到一篇报导,跟5个老乡租住在xx一带的小李今年20岁,初中毕业后在家乡学了点裁缝手艺,跟随家乡某私营老板来到xx做服装。常常是每天干14个小时才拿15元钱,饭菜每天几乎都一样,小李干了一年实在觉得辛苦,就"跳槽"到了一家个体小饭店。这里跟服装店差不多,也是早晨七八点钟工作,晚上11点左右睡觉。不过,收入稍高点,每月能拿到600元,这样,小李已经感到很满足了。

  小李每月除了要寄300元给弟弟上学外,自己只有150元生活费,交了80元的房租后,可以自由花费的只有70元。因此,她很少买衣服。调查显示,外来务工青年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的达75%,其中8%的人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但他们中却有76%的人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

  但他们中却有76%的人每月用在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开支低于50元以下,来外地找工作期间身上带够一个月花费的仅占12。9%,一旦找不到工作,他们的生活就将陷入极困难境地。一旦有了工作,他们还要将收入的一大部分用来支持家里。

  外来务工青年的精神生活跟同龄的城市青年相比有较大差距,他们缺乏务工青年自己的文化和教育活动阵地。据我们了解到的务工青年一般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工作上,其余的一般就是聚在一起聊天,打牌、看电视,他们一般不关心时事新闻。虽然很多人都想去看些文学、技能介绍等方面的书,但苦于没钱或没时间,只得去买些地摊上的书,或者干脆趁休息时间跑到书店看免费的书。

  民工中,绝大多数没签用工合同。一项调查中,当被问及"您希望组织对你提供哪些帮助"时,有30。1%的务工青年希望能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据了解,外来务工青年中75%的人工作不稳定,56%的人未签劳动合同,52%的人加班后没劳动报酬。

  而且,务工青年法制观念和知识也很薄弱。据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务工青年通常与用工单位口头协商工资待遇,只有不到44%的人签订了用工合同。用工单位为他们缴纳失业保险金和工伤医疗保险的寥寥无几。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33。2%的人感到孤立无助,只有13。3%的人想到去找工,青、妇、组织。

  由于工作不稳定,外来务工青年的子女上学也成了大问题,他们的孩子不得不打游击,很多务工青年子女就读的外来务工子弟学校,既无法跟城市学校相比,又无法跟他们家乡的学校相比。

  三、调查建议:

  1、改善农村组织,生产结构。其次,要投入农业结构改革,改变靠天吃饭的传统,增加其他副业或手工业,使农民可以有多方的出路。总之,提高基层人员的素质是重点,提高农民的文化、认识是主要工作。

  2、*应该从各部门抽调人员,专门成立一个组织,专门针对农民工身上所发生的问题。

  3、完善法律制度,但同时加强宣传效率,让农民工也能明白其简易程序,法律维护自己什么权益。

  4、加强城乡交流,促进城乡居民的相互了解,可以考虑也让城区居民"下下乡"了解农民的生活,体验一下农民的感受,将心比心,切实到实际行动,完善两者之间的关系。

  四、调查总结:

  要关注一件事,你必须亲身实践去接近它,不要自己的想法去认知,这一次在接近,了解农民工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许多,也对"三农"中的农民工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思想受到了很大的触动,认清了作为中学生的职责,让我们共同投放目光。给弱势群体以人文的关怀,共同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五、老师评价:

  本文选取农民工作为调查对象,用独特的视角去关注,了解分析这一弱势群体,调查深入,见解透彻,建议,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农民工现状调查报告3

  近年来,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为社会付出了廉价的劳动力,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然而在陌生的大城市任然处于“边缘”状态,他们干的是工人的活,却还是农民的身份,他们经常受人歧视,很难融入城市生活,在城市里的生活状态不容乐观。我借着国庆假期的空闲时间对农民工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进一步了解农民工在城市中为何生存如此困难。通过此次调查,一方面锻炼了我们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使我们走出了书斋,走出了校门,担当起了一个青少年应该承担的职责,关注现实,关注生活,了解人民疾苦,尽我们的能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调查时间:20xx年10月3日—7日

  调查对象:3名不同类型的农民工

  调查方式:走访、交谈、查看新闻,报纸、网上调查

  调查地点:石家庄市某建筑工地和某商店

  跟5个老乡租住在xx一带的小李今年20岁,初中毕业后在家乡学了点裁缝手艺,跟随家乡某私营老板来到xx做服装。常常是每天干14个小时才拿15元钱,饭菜每天几乎都一样,小李干了一年实在觉得辛苦,就“跳槽”到了一家个体小饭店。这里跟服装店差不多也是早晨七八点钟工作,晚上11点左右睡觉。不过,收入稍高点,每月能拿到600元,这样,小李已经感到很满足了。小李每月除了要寄300元给弟弟上学外,自己只有150元生活费,交了80元的房租后,可以自由花费的只有70元。因此,她很少买衣服。

  高迪,女,23,初中,群众,未婚,家庭成员5人。高小姐的情况和上面两位各有类似。作为超市职工的她,因为学历的问题没有能继续她计算机管理的梦想。现在她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在广播电视大学学习农学,回家支持家乡建设。但是,她也没有放弃到电大进行短期培训,走上计算机方面的相关岗位。

  周丽丝,女,19,职高,群众,未婚,家庭成员有3人。她在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个民营企业任职。月收入500-1000。周小姐很想学习农学,在获得大专学历后回家乡支持当地农村的发展。本来学旅游的她在现实工作中并没有什么优势。她也考虑到通过短期培训进行脱产学习服装加工,这对于她继续留在发达城市有一定的帮助,毕竟手工制造业也需要一批真正有手艺的人。

  通过对以上几人的调查,我发现在农民工里也分不同的档次。归根结底是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所导致的,所以说教育问题是挡在解决农民工问题面前的一座大山。无论是一开始的阐述还是上面材料中的叙述,我们不难看出,要强人强市强省乃至强国,教育的重要性仍旧是不容置疑的。所以就农民工的受教育问题我做以下讨论和建议。

  现在社会上同样是这样一个局面,很多农民工争相去竞争培训机会,去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去提升自己的能力。虽然这只是很多农民工中积极的一部分,但是,一旦我们的教育支持跟上去了,一部分农民工头脑“富”起来了,难道我们就不能再利用先富带动后富这个道理吗?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给这个方式下什么定论,但是,看看当今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二月失业返乡的农民工数量达到20xx万左右。如果不妥善处理好这么一大批的人的就业问题,后果可想而知。

  教育,仍旧是教育,我们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支持一个又一个农民工兄弟去搞创业搞科研搞自主。我们只能依靠社会,依靠*,依靠一切可以依靠的力量去给那些想学习,需要技术的农民工兄弟创造学习的机会,拓宽学习的渠道。尽最大的力量去优化现有的教育培训机制,加强教育培训的改革力度,扶植那些能大量吸纳农民工的企业。

  我想就这一问题再提出并重申几个观点和看法。

  第一, 充分利用职教资源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

  我国现拥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约1.5万所,高职院校有1100余所。这是农民工培训的丰富资源,当务之急是制定政策,并给予经费支持,使得中高等职业学校真正成为农民工教育的重要载体。

  第二,教育资源重心下移延伸到农村基层。

  我国教育资源城乡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及县城,农村本土教育资源匮乏。只有把教育资源的重心延伸到了基层,从上向下贯彻,从下向上执行,才能将教育培训做到位。特别是在当前农村普遍存在中小学生源减少和校舍闲置的背景下,可以充分利用那些闲置的校舍资源,建立一些长效性的基层教育基地和培训网络。

  第三,加大新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

  农民工教育还有赖于自我教育,靠别人靠社会毕竟不能有长久的作用,只有靠自己的双手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为此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大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在一些劳动力资源丰富且辐射范围广的中心村规划布局学习网络。充分利用现有闲置的中小学校舍,建设文化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等公共设施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并使新农村成为农村人口自我学习的基地,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阵地。

  第四,加强发达地区对农民工教育的支持。

  相对于农民工大量涌入大中型城市的现状,这在暂时没有可以解决的具体方案。大城市的发展需要广大农民工的建设,而作为一定的回报,*应当鼓励并加大经济发达地区对周边农村的扶持。只有将农村建设成城市,才能从根本上把农民工带离边缘化,让他们重新正常的轨道上。

  总而言之,要把加强农民工教育这件事作为我国现行教育任务的一个重点,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来缓解或解决城乡教育资源长期失衡的现象。教育要面向农民工,为其创造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教育要面向新农村,使教育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使新农村成为农民工教育的主阵地;教育要面向未来,使其成为提高农民工技能和素质的主渠道,成为提升全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无论是对于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公*配置,还是对于全面提升全民素质,农民工继续教育都将具有长远的战略性意义,三农问题也能在这个问题解决的同时得到解决或大大的改善。

  在农民工的现状中不仅存在以上受教育问题,而且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农民工收入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八月启动的调查数据显示,尽管国家对农民减少了各项收费,减轻了农民负担,但是大多农民依旧选取外出务工经商,生活状况依然十分辛苦。据了解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的*均收入为1000元,一半以上的农民月收入在800元以下,只有一成超过1500元,男性农民工收入为1070元,女性农民工收入为780元,农民工收入普遍没有城市居民高,他们从事的多是技术含量低,工资水*低的职业,他们的收入水*没有随我国经济的发展而明显提高,究其原因:①自身素质和能力使其大多在报酬较低的产业部门就业,如制造业,居民服务业,建筑业等所需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农民工受技术限制,工资水*偏低。②社会不太健全的制度使得农民工就业受到不公*待遇,从而阻碍个工资水*的提高。

  在网上调查的12个行业中,采矿业的农民工*均月收入最高,为1400元,其次是建筑业,*均收入1200元,但是危险系数极高。一半以上的农民工每月支出收入的四成,一半左右的农民工将收入的一半寄回家。

  三.农民工权益问题

  农民工工作时间普遍较长:进城农民工*均工作6.3天,*均每天工作9小时,47%的每周工作7天。究其原因主要是某些私营、个体业主追求高产量,高效益,而工人也为了挣更多钱主动拖长工作时间。

  他们工作之余的主要娱乐方式仅为看电视,睡觉等,几乎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然而农民工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和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农民工的文化权益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应该积极营造一个适合农民工消费的文化娱乐环境。

  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全国农民工的报酬总体上大有改善,但是少数企业任然存在克扣或拖欠报酬的现象,近四成农民工未和企业签订任何劳动合同或协议,有一半农民工拿不到加班补贴,57%得不到工伤补偿,80%的不能带薪休假,90%没有享受住房补贴或住房公积金。80%的女农民工无法享受带薪休产假,12%的农民工不清楚,不能依法自己的合法权益,更有些农民工只要有活干,有钱挣就行了,签不签合同在他们看来关系不大,非常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三、调查总建议:

  1、改善农村组织,生产结构。其次,要投入农业结构改革,改变靠天吃饭的传统,增加其他副业或手工业,使农民可以有多方的出路。总之,提高基层人员的素质是重点,提高农民的文化、认识是主要工作。

  2、*应该从各部门抽调人员,专门成立一个组织,专门针对农民工身上所发生的问题。

  3、完善法律制度,但同时加强宣传效率,让农民工也能明白其简易程序,法律维护自己什么权益。

  4、加强城乡交流,促进城乡居民的相互了解,可以考虑也让城区居民“下下乡”了解农民的.生活,体验一下农民的感受,将心比心,切实到实际行动,完善两者之间的关系。

  四、调查总结:

  要关注一件事,你必须亲身实践去接近它,不要自己的想法去认知,这一次在接近,了解农民工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许多,也对“三农”中的农民工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思想受到了很大的触动,认清了作为大学生的职责,让我们共同投放目光。给弱势群体以人文的关怀,共同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当前农民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菁选3篇)(扩展3)

——针对市农民工城市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菁选3篇)

针对市农民工城市生活现状调查报告1

  农民工城市边缘人的角色注定了其问题的复杂性,作为具有复杂社会背景的特殊群体,数目庞大的农民工权利的实现程度和生活状况的改善程度无疑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一、调查目的和调查概况

  农民工群体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出现的特殊现象。在目前的学术界,我们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在身份的界定上存在着二元性,即他们既有农民身份又有工人身份,有工人之实却无工人之名。再加上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很多应有的权利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为了切实调查农民工实际的生存状况和权利实现情况,2010年1月、2月、7月和8月,笔者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在山东、河南、甘肃、陕西、山西、新疆等省、自治区进行了农民工生活和工作状况的调研,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由于选取的学生都有充分的条件接触到农民工群体(如家人或亲戚是农民工),所以,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问卷所占的比例都很高,共发放问卷350份,有效回收329份,有效回收率为94%。这一调查虽不足以反映我国农民工的整体状况,但整个调研完全是一种纯民间的行为,且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和责任感都很强,因此,通过对这些问卷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关农民工的更接近真实的信息,为城乡二元体制的改革提出思考。在此,也感谢我同事杨洪晓,学生郑扬、薛泽林、范才营、侯莉媛、李莉、王苗苗等为该调研所做的贡献。

  二、农民工基本状况的调查分析

  被调查的群体既有第一代农民工,也即年龄较大的部分,其年龄一般在35岁以上。也有新生代的农民工,也即比较年轻的那部分群体,年龄在20岁到30之间。其文化程度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特点,初高中比例相对较高,占到了总数的45%,中专以上的有38.8%。分析认为,这些拥有高中及高中以上学历的人应该多属于第二代农民工,也即农村里那些初中或者高中毕业后因升学无望而辍学的年轻一代,他们直接告别乡村,进城进厂打工以挣钱补贴家用或为自己未来积蓄资本。从总体上来说,现代的农民工群体其文化素质是要高于改革开放之初进城的第一代农民工,表现在学历相对较高,对新事物、新观念接受能力更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更为开放。从收入角度来看,月收入大多集中在1000-3000之间,其比例高达76.1%,收入在3000元以上比例只占到了9.2%。这就反映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群体收入水*不高、经济地位较低的现状。我们认为,这是由于在第一代农民工逐步退潮之际,新一代的农民工大多是刚刚开始在城市的打拼历程,因技术、人脉等各种原因,致使这一代年轻的群体收入水*不会太高,也拉低了农民工群体的总体收入水*。

  三、农民工工作状况的调查分析

  对于农民工的工作状况,我们立足于对农民工进城后的职业性质、工作报酬、工作时间等几个维度进行分析。在关于农民工职业状况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18.8%的人选择了建筑业,有10%的人选择了文教卫生,12.5%的人选择了批零贸易和餐饮业,选择其他选项的占到了总数的30%。可以看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所从事的行业还是处于低端层次,行业水*不高。由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工作流动性较大,更换工作的频率较高,其行业性质呈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特征,也正是由于这种不稳定性导致了很多农民工对自己的行业界定存在模糊,进而使得他们在被问及自己的行业性质时,“其他”这一选项所占比例较高。从劳动时间上来看,每周的工作时间在45小时以下的占到了12.5%,45-55小时与55-65小时的均为28.8%,而65个小时以上的比例则为30%。根据国家劳动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加班时间不超过2个小时)。 由此可见,农民工的工作时间是远远超过法律规定的范围的,他们是在为城市的发展和低廉的工资而透支着自己的劳动力。考虑到其收入情况,对比之下就不难发现,农民工群体的付出与所得也是远远不成比例的。

  四、农民工的权利保障情况

  边缘人的社会角色决定了农民工群体在城市生活中注定处在一个弱势的地位,故其权利的保障不仅仅是法律问题,也是一个社会的道德问题。在调查中,我们从经济权、健康权、社会保障权等三个角度出发,对农民工的权利的实现状况进行调查。

  首先,从劳动合同的情况来看,63.7%的人是没有正式的书面合同的,这其中,甚至有17.5的人连跟用人单位基本的口头约定都没有。这是因为农民工大多是依靠亲戚、朋友、熟人、同村人的关系而“跟随”进城或进厂,亲友之间的信任取代了他们之间的法律承诺。甚至他们会认为提出签订劳动合同有伤情面,但是这种非正式的、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非契约性约定是没有坚实的*根据的。在随后的调查中就可以发现,工资曾经被拖欠的农民工达到了总数的63.8%。其中的20%甚至是经常性的被拖欠。而在*手段上,51.3%的人选择了协商、调解,忍气吞声的占到了总数的25%,为第二大比例。通过法律途径*的只有18.8%,甚至有少数人采取了暴力解决的途径。可以认为,农民工群体的经济权利并没有得到切实的保障,其法制*意识有待提升,*手段有待改进,*途径有待完善。从健康状况的角度来看,生病了会去医院的人只有31.3%,43.8%的人选择了“只有重病的时候才会去医院”。甚至有人即使在重病的情况下也只是靠买点药硬撑过去。由此可见,农民工的生命健康权无疑是处在被忽视的地步,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无法参加城市医疗保障的农民工群体只能在医院高昂的医疗费用面前望而却步。从社会保障的角度来看,有35%的人选择了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社会保险,在剩下的65%的群体中,医疗保险与工伤保险明显较为突出,前者为总数的53.3%,后者为28.8%。但是在现实中,农民工所参加的医疗保险大多属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范围,也就是其参保的地域仍然是其出生的乡村,这种状况下的医疗保险并不能减轻其在城市的医疗负担。至于工伤保险,参与者也多为第二代农民工,因为相对父辈而言,其风险意识相对较高,但是其参加比例却仍然较低。

  五、农民工社会地位的自我感知

  作为城市的“外来者”,农民工在城市中对自身地位如何界定,城市生活给他们带来的总体感受无疑是在探讨农民工问题的过程中绕不开的重要环节,根据我们关于农民工与城里人关系的调查。在与城市人的关系上问题上,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不好不坏”这一选项(53.8%),相处融洽的人占到了37.5%的比例,只有少数人选择了不协调。但是从城市地位的自我感知这一角度来看,大多数人却依然有较大的失落感(37.5%),认为自己得到不公*待遇的占到了28.8%,为所有选项中的第二大比例。还有少数人认为城市人看不起自己。也就是说,虽然大多数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可以跟城里人在生活上可以比较融洽的相处,但是这种表面的和谐并不能改变他们心中的巨大落差。也反映出进城的农民工在忍受着经济压力的同时也要忍受着被歧视的心理压力,有学者也同时把城里人的歧视以及农民工务工的心理落差视为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心理成本”。

  六、农民工家庭生活状况分析

  关于这一问题,我们从家庭顾虑、居住条件、子女问题、现实困难等四个角度进行调查。首先,从农民工家庭顾虑这一方面来说,占到首要比例的是“家中老人需要照顾”(65%),外出务工后,家中的父母就成了农民工心中的首要牵挂,如何尽孝成为在异地的农民工群体的首要难题。担心“家中土地无人耕种”的比例为38.8%,因为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农民始终把土地视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而选择“在城市受到歧视”这一选项的比例为25%,担心自己没有什么技能和身体状况的分别为22.5%和20%。除此之外,担心自己子女教育问题的比例仅次于老人问题,其比例高达55%。在随后的关于子女教育问题的详细调查中,56.3%的人其子女还是在“在家乡的学校上学”,这就是农村大量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所在。而在打工本地上学的比例只占到了17.5%,当地的学校不愿接纳农民工子女,高昂的借读费、寄宿费也是农民工所无法承担的。此外,孩子失学的比例占到了10%,(分析认为,这部分主要是第二代农民工的子女,因年龄原因,可能还没有上学)。当问及子女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时,“升学难”成为困扰农民工的首要因素,占到了总数的50%,而选择“学费太贵”这一选项的比例为40%,“公办学校进不去”的比例则为10%。在关于农民工居住状况的调查中,住在单位宿舍的占到了总数的28.8%,为所有选项中的最高比例。选择在外租房的为27.5%,暂住在雇主家的比例为8.8%。这种情况与后面的农民工所面临的现实困难的调查结果形成呼应,当问到您进城务工时所面临的实际困难时,没有住房的占到了53.8%,成为农民工面临的最大问题。其次是“生活没有保障”和“远离家乡思念亲人”,这两项比例分别占到了38.8%和33.8%。而“工作比较危险”和“工作不稳定”的分别为30%和28.8%。可以看出,农民工所面临的大多还是很现实的、与自己安身立命相关的问题,他们远离家乡,既对留守在家中的老人孩子充满牵挂,又面临着住房、收入、医疗、工作不稳定等各种难以抗拒的现实压力,其负担之重可想而知。

  七、小结

  在我们随后的关于农民工迁居城市的原因调查中,“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教育水*”成为了首要选择,这两项的比例分别为72.5%和57.5%。选择较高的社会地位的比例则只有13.8%。由此可知,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目的很是单纯、朴素。较多的就业机会可以让他们获取高于农村务农的收入,从而满足家庭的开支并摆脱贫穷的困扰。而较高的教育水*则是为了子女的成长考虑,他们不愿意让自己的下一代也像自己一样苦苦打拼在城市的边缘。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悲苦使得他们任劳任怨,他们把上下两代人的负担全部扛在肩头,只为让自己的子女能够通过读书学习改变命运,让自己的下一代能够与城里人生活在同样的一片蓝天之下。但是我们却看到,快速发展的城市、飞速前进的*经济并没有给他们想要的生活,因为经济地位的低下、户籍制度的不合理限制,他们始终享受不到一个真正的“市民”的待遇,更不要奢谈公民的尊严。我们认为,任何一个民族的正常发展,都不能靠牺牲一个阶层来换取另一个阶层的福利,改革开放三十年来,2.3亿的农民工群体用自己低廉的劳动力支撑起了整个国民经济大厦,获取一定的收入诚然是他们的原始初衷,但是他们却同时也为这个国家的进步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青春、血汗甚至是生命。因此,当社会发展到今天,当这个国家的物质财富已经极大的充裕,当和谐社会成为我们的建设目标,如何才能通过有效的改革,废除不合理的制度限制,保障这一庞大群体的切身利益,给他们以国民的真正待遇,让他们也活的更有地位、更有尊严,不仅仅是社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这个以工农阶级为基础的国家对这一群体的一种补偿。

针对市农民工城市生活现状调查报告2

  为了客观地反映我市失地农民的经济和生活现状,按照吴忠市委要求,城调队及时组织开展了失地农民现状抽样调查。此次调查抽取了吴忠市失地较多的某县两个乡及有代表性的户失地农民家庭。调查年以来的耕地被占用情况及失地后农民就业和生活现状。

  一、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

  据调查,某县两个乡共有失地农民户,人数人,失地面积亩,占失地农民承包土地面积的。失地农民大部分分布在城乡结合部或工业园区。其中,失地超过千亩的某乡,达亩。

  二、农民失地的原因及被占用土地的使用情况

  据调查农民失地的原因较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化推进加快了建设用地,如街道、交通等建设用地。二是房地产开发用地。三是公益性基础建设用地,如自来水厂、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四是国家投资项目用地,如高速公路征地。五是市区东扩西移后办公楼用地。六是工业园区用地。

  三、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

  ⒈失地后总体收入水*下降。据对户失地农民家庭的调查显示,农民失地前人均纯收入约元左右,失地后为元左右,比失地前减少元左右,下降。失地前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元,失地后为左右,比失地前增加元,增长。原因主要是土地征用前,农民家庭食品消费如粮、菜主要靠自产自食,水消费不要钱,成本较低。现在基本上靠从市场购入,食品、水暖消费增加,导致了生活消费支出的增长。而那些生活消费水*下降的农民,主要是就业形势不好、收入预期不乐观抑制了生活消费的增长。

  ⒉失地后就业形势严峻。土地被征用后,有的农民全部拿到了失地安置补偿费,有的农民只拿到了部分补偿费。在就业安置上,农民全部以自谋职业为生。在调查的家庭中,原来在外打工的继续打工,失地后原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农民因年龄偏大、受技能限制、有病等因素影响,在劳动年限内谋到职业仅占失地农民的左右。在有收入的就业人口中,在建筑工地打工,做生意,从事养殖业,从事其他职业。

  ⒊*高度重视房屋建设,使失地后的农民能及时搬迁到新建的房屋内,现失地农民全部住上了新房。

  ⒋社会保障如养老、医疗保险不到位,低保覆盖面不高。由于社会保障措施尚未在农村推开,失地农民自身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意识差,到目前约有的人参加了商业保险。大部分失地农民还在等待*出台政策、希望*从政策、财力上支持他们参加社会保障即养老、医疗保险。另外,纳入低保的人群在增加。过去,在农村孤寡老弱病残靠土里刨食还能勉强维持基本的生活,进城后失去土地,可以这样说,这些人首先变为低保对象。因受*财力有限的制约,约有的人才能享受到低保。

  ⒌失地农民在子女就学、医疗条件、交通、购物环境等方面都比过去方便多了,失地农民子女全部就近入学。

  四、失地农民生活面临的困难及要求

  近年来,随着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建设和开发区建设日新月异。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启动等势必需要占用农民土地,部分地区农民耕地逐年减少。调查结果显示,尽管从总体上看失地后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消费水*呈下降趋势。但大部分失地农民心态都比较*和,觉得征地是城市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都能够正确对待,予以理解和支持。但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是耕地被占用后,有些农民认为对自己的经济补偿费不合理,而且兑现也不及时,乡村截留较多。二是部分以土地为生的农民认为失去土地等于断了他们血脉,失去了自己及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生活来源,担心将来生活遇到困难没法解决。三是一些中老年和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失去土地后再就业的可能性较小,他们担心将来生病住院没有钱,子孙后代没有生活来源。如:一些年龄稍大的失地农民说,农村五六十岁的人还能干点农活,而没了土地他们还能干些什么呢?上班没人要,打工没力气。现在生活勉强维持,如果遇到生病,生活就更艰难了。今明两年村民靠吃补偿费过日子,过两年这些费吃完后,“坐吃山空”生活就麻烦了。四是那些失去土地后只能靠打工、开小卖部、从事饮食业等方式就业的农民担心就业不稳定,怕再一次“失业”,将来的生活来源没有保障。六、只给失地农民发一点补偿费的做法,正在造成大批“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游民。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与失去土地后收入和生活消费水*下降的部分农户进行了座谈,倾听了他们的意见和想法:一是希望生活困难问题能得到有关部门重视和关心。二是一些农民失去土地以后,就失去了最根本的就业岗位,在其他工作岗位上的竞争一般处于弱势,就业困难,仅靠土地补偿费维持全家的生活,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帮助解决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如有组织赴外地打工。三是一些失地农民,由于文化水*有限,又不懂技术,不知道搞什么致富项目,希望*部门能无偿提供再就业

  培训的机会,掌握一技之长取得谋生之道。四是一些失地农民想发展养殖业、经营第三产业,缺少场地、资金、技术,希望给予扶持帮助。如发放优惠贷款,*部门给一些优惠政策,免费技术指导等等。五是针对目前失地农民最担心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问题,希望有关部门今后在征用土地过程中,对失地农民应区别对待,对那些只以土地为生的农民应以土地换取养老保险、医疗保障,以土地换取就业机会等各种形式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针对市农民工城市生活现状调查报告3

  一、改善农民文化生活的建议

  1、大力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组建村级文化骨干队伍。目前全区大部分乡镇文化站不过是一个空壳机构,人员未专用,设施场地缺乏,开展活动无经费。在巩固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在每个村委会设立一个文化骨干的岗位,经自愿报名、**推荐、才艺展示、组织考核等程序,在当地农民中选拔一名有知识、有责任心的文化骨干上岗,让其负责全村文化事宜。对村文化骨干可以由区、乡两级*给予适当补助,年终时进行考核,群众满意的续聘,对不合格者解聘。

  2、积极开展“送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一是要建立良好的机制。各级党委、*要将送文化下乡列入年度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标要列入目标管理考核,不断丰富“送”的内容,活跃“送”的形式,选择“送”的时机,使“送文化”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二是*设立文化建设专项基金,免费送电影、送戏、送图书到农村及开展大型文艺进村(社区)活动,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三是对各级专业剧团的下乡演出给予演出场次的补助,同时鼓励民间文艺团体的演出和自娱自乐活动。四是*应当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各级艺术团体到农村演出,按照剧团演出场次及相应演出成本,地方财政给予一定的补贴,在保证演职员基本生活的情况下,保证让广大农民多看戏,看好戏。五是积极贯彻实施省“十一五”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定期免费为农民放电影,对下乡放电影进行补贴。文化单位可加强与科技单位的协作,在每部文艺片前放映农业科技宣传片,既满足了农民的需求,又可以集中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

  3、培养民间艺术传承人,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农村流传多年的传统文化形式亟待保护和抢救。比如,我区原有农民磨漆画艺人60多人,现在能坚持的只有2人;扎故事人员过去有几个班子20余人,现在只有4、5人。对于这些日益萎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和抢救,比如,采用经济补助和奖励的方式,鼓励艺人培养传承人等,确保这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

  二、农民文化生活的现状

  近期,我办联合相关部门对全区农民文化生活现状和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农民文化生活的现状令人担忧。

  1、文化生活贫乏。通过对89名不同文化程度村民的问卷调查,他们的日常文化生活方式主要有看电视和打牌(含扑克、麻将、字牌等)两种。其中,93.1的被调查者表示,看电视是日常最主要的文化生活方式,*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在两个小时以上。除了看电视之外,最普遍的就是打牌,一走进农村,闲散无事的农民三五成群玩扑克、打麻将的情况随处可见,而且没有不“带彩”的,其带彩数额一般在1-10元不等,一次牌局的输赢大部分在几十元以上。其他的像棋类、球类之类的活动开展得很少,玩电脑游戏和进行业余文艺创作的人更少,很多35岁以上的人甚至不知道上网是怎样一回事,家庭上网为空白。

  2、“三难”问题突出。这里讲的“三难”问题是指农民看电影难、看戏难和看书难。从问卷统计和谈话了解的情况来看,90的农民过去一年没有看过电影和戏剧演出,看过的也仅限于一两场,并且大多是到外村观看的,是条件好的人家办红白喜事请来的。*虽然每年都开展“三下乡”活动,但对于广大农村来说,一年有限的活动确实是杯水车薪。以前活跃在农村文化市场的电影和戏曲如今却成了农民文化生活中的一种奢侈品。通过调查,八成以上的的农民因为在家门口看不到电影、戏剧和其他形式的文艺演出而对文化生活感到不满意。此外,从调查情况来看,有70的农民没有阅读习惯,不经常学习新的农业技能和科技知识。在其中有阅读习惯的人中,有55.6是40岁左右的中年人,其阅读主要目的是获取农业科技知识,而年轻人阅读则是主要是为了娱乐。由于有图书室的村很少,其阅读的途径基本都是找亲戚朋友借阅的,自购的很少,本次调查对象的农民家中书籍(不含中小学教材、教辅读物)藏量最多的不超过20本,近九成农民不买书。

  3、个人信仰缺失。89名被调查村民中只有5人信仰*,3人信鬼神,92的人什么都不信,其中信仰*的人信仰理由不明。这充分说明,当前农民存在严重的信仰缺失,非常需要正确引导。调查中未发现教会组织开展活动的情况。调查结果充分说明,虽然当前我区农村的生活条件已普遍改善,但与物质水*的显著提高相比,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远远滞后了。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原因,农民工因为打工收入有限,不舍得将钱用于文化消费;二是社会原因,社会各方面对农民的文化需求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不过在调查中我们感觉到,农民的文化需求是十分迫切的,他们希望*能够定期进行一些电影、戏曲、图书、歌舞等文艺演出下乡活动,希望村里定期组织科技培训。


当前农民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菁选3篇)(扩展4)

——农民工调查报告10篇

农民工调查报告1

  一、农民工规模

  (一)农民工总量继续增加

  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结果,xx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395万人,比上年增加501万人,增长1.9%。其中,外出农民工16821万人,比上年增加211万人,增长1.3%;本地农民工10574万人,增加290万人,增长2.8%。

  (二)农民工总量增速继续回落

  xx年以来农民工总量增速持续回落(详见下图)。xx年、xx年、xx年和xx年农民工总量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1.0、0.5、1.5和0.5个百分点。xx年、xx年、xx年和xx年外出农民工人数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2.1、0.4、1.3和0.4个百分点。近三年本地农民工人数增速也在逐年回落,但增长速度快于外出农民工增长速度。

  (三)西部地区农民工数量增长快于其他地区

  按输出地分,东部地区农民工10664万人,比上年增加210万人,增长2.0%,东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38.9%;中部地区农民工9446万人,比上年增加111万人,增长1.2%,中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34.5%;西部地区农民工7285万人,比上年增加180万人,增长2.5%,西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26.6%。西部地区农民工增长速度分别比东部、中部地区高出0.5和1.3个百分点。

  二、农民工基本特征

  (一)六成以上为男性农民工

  在全部农民工中,男性占67.0%,女性占33.0%。其中,外出农民工中男性占69.0%,女性占31.0%;本地农民工中男性占65.1%,女性占34.9%。

  (二)年轻农民工比重逐年下降

  分年龄段看,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16-20岁占3.5%,21-30岁占30.2%,31-40岁占22.8%,41-50岁占2*%,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17.1%。调查资料显示,40岁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继续下降,由xx年的65.9%下降到xx年的56.5%,农民工*均年龄也由35.5岁上升到38.3岁。

  (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比例增加

  高中及以上农民工占23.8%,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外出农民工中高中及以上的占26%,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本地农民工高中及以上的占21.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四)接受技能培训的比例提高

  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34.8%,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接受非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占32%,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接受过农业技能培训的占9.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农业和非农业职业技能培训都参加过的占6.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分性别看,男性农民工接受过农业和非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占3*%,女性占31.4%。分年龄看,各年龄段农民工接受培训比例均有提高。

  三、农民工流向分布

  (一)西部地区吸纳能力继续增强

  在全部农民工中,16425万人在东部地区务工,比上年增加251万人,增长1.6%;5793万人在中部地区务工,比上年增加93万人,增长1.6%;5105万人在西部地区务工,比上年增加154万人,增长3.1%。在西部地区务工农民工增速较快,主要由于就近就地转移加快。与上年相比,西部地区本地农民工增长了4.1%。

  (二)跨省流动农民工比重有所提高

  外出农民工中,跨省流动农民工7867万人,比上年增加129万人,增长1.7%,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46.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分区域看,东部地区外出农民工18.3%跨省流动,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外出农民工62.8%跨省流动,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外出农民工53.9%跨省流动,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三)流入地级以上城市的农民工比重继续上升

  在外出农民工中,流入地级以上城市的农民工10885万人,占64.7%,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8.1%流入直辖市,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22.4%流入省会城市,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34.2%流入地级市,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跨省流动农民工77%流入地级以上大城市,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省内流动农民工53.9%流入地级以上大城市,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四、农民工就业

  (一)农民工在第三产业从业的比重提高

  农民工在第二产业中从业的比重为56.6%,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农民工在第三产业从业的比重为42.9%,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农民工比重为11.4%,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农民工比重为6.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从事住宿和餐饮业的农民工比重为6.0%,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二)中西部地区第三产业从业比重提高明显

  中部地区从事第三产业的比重提高,主要是从事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农民工比重提高。其中,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农民工占13.2%,从事住宿和餐饮业的农民工占6.5%,分别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主要是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的农民工比重提高。其中,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农民工占8.7%,从事住宿和餐饮业的农民工占8.3%,分别比上年提高0.5和0.2个百分点。

  (三)自营方式就业的农民工比重提高

  xx年,受雇就业的'农民工所占比重为83%,自营就业的农民工所占比重为17%,自营就业农民工比重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五、农民工收入

  (一)各行业农民工收入均保持增长

  农民工人均月收入2864元,比上年增加255元,增长9.8%。分行业看,各行业农民工人均月收入均保持增长,增长较快的是制造业、建筑业与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二)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收入增长较快

  分地区看,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人均月收入2966元,比上年增加273元,增长10.2%;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人均月收入2761元,比上年增加227元,增长9%;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人均月收入2797元,比上年增加246元,增长9.6%。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人均月收入增速分别比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高1.2和0.6个百分点。

  六、外出农民工消费和居住

  (一)农民工在外务工生活消费支出增长

  外出农民工月均生活消费支出人均944元,比上年增加52元,增长5.8%。外出农民工月均居住支出人均445元,比上年减少1.8%,居住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7.1%,比上年下降3.6个百分点。

  (二)工地工棚和生产经营场所居住的农民工比重下降

  外出农民工中,在单位宿舍居住的占28.3%,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在工地工棚和生产经营场所居住的占17.2%,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租赁住房的占36.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乡外从业回家居住的农民工占13.3%,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在务工地自购房的农民工占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自购房农民工比例提高,主要是在小城镇自购住房的农民工增加。在自购房农民工中,在小城镇购房的农民工占49.1%,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三)从雇主或单位得到住房补贴的农民工增加

  外出农民工中,从雇主或单位得到免费住宿的农民工所占比重为46.8%,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从雇主或单位得到住房补贴的农民工所占比重为8.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不提供住宿也没有住房补贴的比重为44.6%,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七、农民工权益保障

  (一)超时劳动和签订劳动合同情况变化不明显

  外出农民工年从业时间*均为10个月,月从业时间*均为25.3天,日从业时间*均为8.8个小时,较上年变化不大。日从业时间超过8小时的农民工占40.8%,较上年略有下降,但周从业时间超过44小时的农民工占85.4%,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xx年与雇主或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农民工比重为38%,与上年基本一致。

  (二)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比重有所下降

  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所占比重为0.8%,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分地区看,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重为0.5%,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本地农民工被拖欠工资比重下降0.7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重为1.2%,与上年持*;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重为1.1%,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从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几个行业看,建筑业仍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多发地,批发和零售业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重上升。建筑业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重为1.4%,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制造业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重下降0.3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下降0.4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下降0.3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重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

  (三)工资拖欠额上升较多

  xx年,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人均被拖欠工资为9511元,比上年增加1392元,增长17.1%。其中,被拖欠工资的外出农民工人均被拖欠10613元,比上年增加1529元,增长16.8%;被拖欠工资的本地农民工人均被拖欠8148元,比上年增加1050元,增长14.8%。

  (四)参加“五险一金”的农民工比例提高

  农民工“五险一金”的参保率分别为:工伤保险26.2%、医疗保险17.6%、养老保险16.7%、失业保险10.5%、生育保险7.8%、住房公积金5.5%,比上年分别提高1.2、0.5、0.5、0.7、0.6和0.5个百分点。外出农民工和本地农民工“五险一金”的参保率均有提高。外出农民工在工伤、医疗、住房公积金方面的参保率高于本地农民工,在养老、失业和生育方面的参保率低于本地农民工。

  (五)东部地区参保率最好,中西部地区参保率提高较快

  分区域看,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五险一金”参保率分别为:工伤保险29.8%、医疗保险20.4%、养老保险20.0%、失业保险12.4%、生育保险9.1%、住房公积金6.0%,均好于中西部地区。但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五险一金”的参保率提高较快。

  (六)制造业参保率最高,建筑业参保率最低

  分行业看,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几个行业中,制造业农民工“五险一金”参保率分别为:工伤保险34.2%、医疗保险22.1%、养老保险21.4%、失业保险13.1%、生育保险9.3%、住房公积金5.3%,分别是参保率最低的建筑业农民工的:工伤保险2.3倍、医疗保险4.1倍、养老保险5.5倍、失业保险6.2倍、生育保险7.9倍、住房公积金5.9倍,从事不同行业农民工参保率差距明显。

  附注:

  1.农民工监测调查简介

  为准确反映全国农民工规模、流向、分布、就业、收支、生活和社会保障等情况,国家统计局xx年建立农民工监测调查制度,在农民工输出地开展监测调查。调查范围是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村地域,在1527个调查县(区)抽选了8930个村和23.5万名农村劳动力作为调查样本。采用入户访问调查的形式,按季度进行调查。

  2.主要指标解释

  农民工:指户籍仍在农村,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

  本地农民工: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以内从业的农民工。

  外出农民工: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外从业的农民工。

  举家外出:指农村劳动力及家人离开原居住地,到户籍所在乡镇以外的区域居住。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个省(市)。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省。

  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自治区)。

农民工调查报告2

  金融危机下的农民工,工作强度增大,收入锐减,消费压低,还面临很多的罚款。昨日,南都传播研究院联合麻省理工学院黄亚生、中山大学政务学院郭巍青两位教授的研究团队共同发布《金融危机下的农民工收支状况》调查报告。研究于20xx年7月起实施,对珠三角五市(广州、佛山、深圳、东莞和珠海)的1500余农民工进行了调查。

  加了班白干活

  据调查,金融危机期间,农民工收入水*下降,主要表现为*均收入下降,以及加班费下降(尤其是服务行业农民工)。同时,农民工的生活消费处于非常低的水*。

  农民工月收入包括基本工资、加班费、其他收入三项。调查者发现,从20xx年开始,农民工每月、每周、每天的工作时间均值,这三个指标都在增加。但小时工资下降了,从20xx年的8.0258元/小时,降至20xx年的6.9658元/小时。调查者同时发现,20xx年加班费收入为0元者为839人,但工作时间为1-8小时者有640人。也就是说,其中199人加班,但是没有加班费。

  存了钱也不多

  调查发现,20xx-2008年,农民工的消费增长幅度较收入增长幅度要低。其消费支出增幅还不及广州市民的一半。据调查者比较,以家庭规模为3人计算,20xx年佛山困难户的人均消费水*都比20xx年的农民工高。调查数据还显示,在消费水*很低的情况下,超过半数的农民工仍有存款。但从存款额度看,超过一半人的存款不足10000元。

  调查还发现,20xx年,农民工用于住房租金的支出比20xx年*均下降了16%,其中东莞下降了45%。专家解释,除了租金下降因素,也可能农民工流失规模很大,家庭人员减少所致。

  罚款额小增幅高

  调查显示,在教育支出方面,农民工用于自身技能培训的费用只占到文化教育支出的10%,其余皆用于支付城市读书的子女的教学(如学杂费、赞助费)和生活费用。

  让调查者颇为震惊的数据是,农民工在证照和罚款两项的支出额很小,但增长幅度很高。被访者办理证照支出占支出比例的*均值,20xx年比20xx年增长68%,其中广州最高,为74%。被访者在缴纳各种罚款方面支出占其支出比例的*均值,20xx年比20xx年增长38%,仍然是广州最高,高达506%。居第二位的深圳则增长了131%。

  卷铺盖大搬家

  据悉,调查者为经历了企业倒闭和春节返乡之后仍然返回,或者依然留在珠三角工作的农民工。郭巍青介绍,20xx年,受访者寄回和带回老家的实物现金值*均为2716元,是20xx年现金值959元的三倍。调查者认为“这是一种‘大搬家’现象,说明当时很多人都有不再返回的打算。”证据是,被问及身边多少工友20xx年春节后未再返回广东工作时,尽管48.38%的受访者回答身边没有认识的工友离开,但另外一半的人回答为有,个别人甚至回答将近九成的工友都已离开不回。

农民工调查报告3

  调查目标:近年来,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为社会付出了廉价的劳动力,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然而在陌生的大城市任然处于“边缘”状态,他们干的是工人的活,却还是农民的身份,他们经常受人歧视,很难融入城市生活,在城市里的生活状态不容乐观。我借着暑假的空闲时间对农民工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进一步了解农民工在城市中为何生存如此困难。

  调查对象:农民工的生存现状

  调查方式:走访、交谈、查看新闻,报纸、网上调查

  调查地点:重庆市綦江县三角镇乐生坪村农民工老家

  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建筑工地农民工居住现

  目前,已有大量农民工城市,他们干的是城市人不愿干的最脏、最重、最险的活,他们为社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他们的工作,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权益在很多地方任然让人堪忧,他们的生活现状牵动大多数人的心。现在将此次实践活动调查的结果报道如下:

  一.大量农民积极入城

  据收集到的数据显示,广东省东莞市被喻为“民工城市”,全市人口近154万,而外来人口就高达458万,其实实际外来务工人员已超过600万。大多数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主要是为了增加收入,其次是增长见识,提高技能等。据走访綦江县三角镇乐生坪村农民工老家后统计,整个村已有七成青年人到沿海一带务工经商,其原因大多是:乐生坪村地处山区,经济条件较差,仅仅靠务农的收入十分微薄,子女上学费用昂贵,农用费用支出大,很难支撑家里的所有开支。再加上农村事务繁琐,大多是体力活,家中除了靠卖粮食获取大部分收入外就是饲养家禽,获得经济收入的途径很少,所以多数人选择放弃务农,进入城市。这样一来家里只剩下年老体迈的人,目前已有八成土地荒芜。

  二.农民工收入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八月启动的调查数据显示,尽管国家对农民减少了各项收费,减轻了农民负担,但是大多农民依旧选取外出务工经商,生活状况依然十分辛苦。据了解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的*均收入为1000元,一半以上的农民月收入在800元以下,只有一成超过1500元,男性农民工收入为1070元,女性农民工收入为780元,农民工收入普遍没有城市居民高,他们从事的多是技术含量低,工资水*低的职业,他们的收入水*没有随我国经济的发展而明显提高,究其原因:①自身素质和能力使其大多在报酬较低的产业部门就业,如制造业,居民服务业,建筑业等所需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农民工受技术限制,工资水*偏低。②社会不太健全的制度使得农民工就业受到不公*待遇,从而阻碍个工资水*的提高。

  三.农民工权益问题

  农民工工作时间普遍较长:进城农民工*均工作6.3天,*均每天工作9小时,47%的每周工作7天。究其原因主要是某些私营、个体业主追求高产量,高效益,而工人也为了挣更多钱主动拖长工作时间。

  他们工作之余的主要娱乐方式仅为看电视,睡觉等,几乎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然而农民工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和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农民工的文化权益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应该积极营造一个适合农民工消费的文化娱乐环境。

  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全国农民工的报酬总体上大有改善,但是少数企业任然存在克扣或拖欠报酬的现象,近四成农民工未和企业签订任何劳动合同或协议,有一半农民工拿不到加班补贴,57%得不到工伤补偿,80%的不能带薪休假,90%没有享受住房补贴或住房公积金。80%的女农民工无法享受带薪休产假,12%的农民工不清楚,不能依法自己的合法权益,更有些农民工只要有活干,有钱挣就行了,签不签合同在他们看来关系不大,非常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全国*委员吕传赞和一批专家提出,要解决农民工屡遭侵权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他们建议:①加快劳动保障立法步伐。由于《劳动法》的规定比较宏观,对涉及保护职工收入所得、社会保障、人身保护方面的规定不够具体和完善,缺乏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这给劳动执行部门的执法活动带来很大的困难和压力,使《劳动法》的很多规定难以落到实处。②建立欠薪保障制度,推行企业拖欠工资情况申报制度。这项制度对于保障职工的合法工资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有很重要的作用。③充分发挥各项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各项工会在组织代表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要进一步加对修改后的《劳动法》的宣传贯彻力度,充分发挥各线工会作用。

  *和有关部门应多提供及时准确的务工信息,多提供务工岗位,减少农民工外出务工盲目性,使其外出更容易找到活干,并开办一些技能培训班,让农民工接受正规专业的培训,拓宽就业门路,

  在维护农民工正当权益方面①农民工自谋职业中被各种税收和费用所困,如工商税、体验税、健康证及卫生许可费用等,这些相关费用农民工都希望能有所减免②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很受农民工关注,农民工愿意积极参保,但是属地原则制约了该项保险的落实。例如:农民工外务工经商,错过了参保时间或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又无法到属地指定参保医院就医,处在两地为难的境地。农民工生病大多能撑则撑,实在不行才去买药,2/3不上正规医院看病。其原因有:①正规医院费用太高。②他们没有习惯上正规医院就医。③没有钱,为了节约。

  部分人认为:要改变农民工弱势地位,改善其生存环境,最根本是要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打破城乡户籍限制,让农民工与城市人享受一样的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待遇。

  四.农民工的居住问题

  大量农民工进城,住房问题成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大多数农民工居住在简陋的宿舍里,30℅在集体宿舍里,21℅的农民工居住在缺乏厨卫设施的房间里,8%在工作地点,7%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13%在城市里没有住处。只能往返在城郊之间。

  炎炎夏日,当我们走进建筑工地的临时工棚,想了解建筑工地工人的居住环境时,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室内温度甚至超过外面的温度。工人介绍说:“由于工棚用简易的材料临时搭建起来的,隔热性很差,又不通风,所以经过长时间的暴晒以后,室内温度往往比室外还要高,他们的降温设施除了电扇就是室内洒水,一位20多岁的湖北农民工告诉我们:有时热得不行晚上就只能铺上席子睡在露天,只是蚊虫太厉害,让他们受不了,但总比中暑强。〃不仅他们居住条件差,大多数农民工为省钱都选择自己烧菜,一烧就是几顿,有的甚至还摆到第二天再吃,没有冰箱,剩菜饭都不舍倒掉,在高温条件下极易变质,甚至可能引起食物中毒。此外,为省钱,图方便,喝生水,私拉电线,板房明火烧菜,也是建筑工地民工宿舍的安全隐患,除了电灯,电风扇,电磁炉,电水壶,充电器的电线拉得到处都是而且乱七八糟,很容易引起用电故障,甚至引起火灾。同时用电器明火烧菜也让我们心惊肉跳。由于板房低矮,又是木制结构,人员十分密集,一旦起火,后果不堪设想。当问起为何不去集体食堂或外面的餐馆时,他们表示:当然愿意。只是外面太贵,长期下来消耗不起,只能自己“开火”,更方便,节省些。实地调查和面对面访问:近40%的农民工长期在工棚或集体宿舍,这些地方既狭窄又拥挤,室内东西又脏又乱,除了日常生活用品外,没有其他娱乐用品。近年来由于城区拓展、改造,市区一般楼房的租金逐年升高,再加上其他水、电、暖气费用,成本就更是升高了,所以大多农民工都住在城乡结合处,有的几家或全家住在20—30㎡的房间里,生活空间狭小,环境极差,交通不便,安全没有保障。

  既然工地居住条件如此艰苦,再加上他们长期在外务工,为何不由乡里人转变为城里人呢?据深入调查,要实现这种转变有两大必不可少的条件:①在城市里有稳定的职业和工作。②在城市里有固定的住所。从目前的情况看来,正在城里务工的亿万农民工都希望实现这种转变,然而实现这种转变并不容易。众所周知。,由于户籍、岗位和技能等制约,进城农民从事的多是最脏、最重、最险、最累的活,劳动条件差,劳动时间长,劳动报酬低,解决住房问题比城里人更加困难。我们可以看见农民工条件的恶劣既有他们经济收入低的原因,也有相当多政策不到位和资金不足的*力不从心的原因。因而,农民工居住问题只能靠市场手段:靠租房或购房来解决。

  五.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

  据了解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问题也是一个很让他们头疼的问题。在走访乐生坪村的过程中还发现:有四成农民家庭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他们在乡村小学上学,*时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家里老人缺乏科学知识,缺乏法律知识以及教育现代孩子的正确方法,这对孩子们的成长都非常不利,很多留守儿童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不能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有部分人甚至走上犯法的道路。然而被接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在城市里上学一年需缴纳学费近2300元,占家庭总收入的20%还多,另外许多孩子上学需缴纳一定的借读费,赞助费。据报纸新闻资料报道:5000名随行的农民工子女有2500名缴纳借读费,赞助费,每人*均交1230元,这笔支出对农民工来说无疑是一笔很大的负担。

农民工调查报告4

  为了解徐州市农民工就业状况、工资收入情况、工资被拖欠情况、下一步的就业打算以及希望*帮助解决的主要问题,日前,徐州民调中心与徐州调查队联合开展了农民工就业、收入情况快速调查。调查对象为徐州五县及铜山、贾汪两区在本地企业和尚未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共计240人。

  调查结果显示,56.2%的农民工对自己的收入感到满意,77.1%的农民工每月能按时领取收入,农民工收入主要用于“日常生活开销”和“子女教育”;50.4%的农民工认为自己的工作“基本符合”期望,60.0%的农民工将“继续外出打工”,15.4%选择“在家创业”。

  一、被访农民工情况

  1、年龄集中在18-50岁之间。240位被访农民工中,18-30岁占38.3%,31-50岁占48.3%。男性占85.0%,女性占15.0%。

  2、半数以上的农民工学历为高中、中专。52.5%的农民工文化程度为高中、中专,23.3%为初中,13.3%为大专及以上学历,10.9%为小学及以下。

  二、农民工就业情况

  1、以短期零工为主。57.1%的被访农民工为“短期零工”,30.0%为“长期合同工”,10.0%为“自主经营”,另有2.9%目前“失业”。

  2、以技术工人为主。63.9%的农民工从事包括建筑工、木瓦工、泥水工、电工、修理工、缝纫工、厨师、驾驶员等在内的简单技术工种,15.9%为工厂工人,13.3%为各类服务人员,另有6.9%为管理人员和办事员。

  3、长三角地区为首选打工地。40.4%的农民工选择长三角地区为打工地,35.4%选择徐州本地作为自己的打工地,11.7%选择中西部地区,选择珠三角地区、京津地区等地的比例均不高于3.0%。

  4、工作强度较大。58.8%的农民工*均每月工作天数在25天及以上,其中31.7%的农民工*均每月工作30天;57.8%的农民工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其中28.8%的农民工*均每天工作10小时,12.1%的农民工*均每天工作12小时。

  5、对工作满意、不满意数各半。调查中,50.4%的农民工认为自己的工作“基本符合”自己的期望,还有5.4%认为“比预想的好”;44.2%的农民工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感到不满意,其中16.7%表示春节后将“换工作”。

  6、六成农民工选择“继续外出打工”。 在回答“您对今后的工作有什么具体打算?”时,60.0%的农民工选择“继续外出打工”,15.4%选择“在家创业”,5.4%准备“在家种地”,另有19.2%表示“还没考虑好”。

  三、农民工收入情况

  1、农民工年收入大多集中在“1-5万元”。50.8%的农民工年收入为“1-3万元”;24.6%为“3-5万元”;1万元以下占15.4%,其中不足5千元的农民工比例为2.9%;9.2%的农民工年收入超过5万元,其中7.5%为“5-8万元”,1.7%在8万元以上。

  2、半数以上农民工对自己的收入感到满意。56.2%的农民工对自己的收入感到满意,其中12.9%很满意,43.3%感到基本满意;32.9%的农民工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7.1%认为很不满意。

  3、农民工收入主要用于“日常生活开销”。79.6%的农民工收入用于“日常生活开销”,39.2%用于“子女教育”,25.0%用于“人情往来”,17.1%用于“房租”,12.5%用于“赡养老人”,7.5%用于“医疗保健”,6.3%用于“储蓄”,2.9%用于“娱乐支出”,仅有0.8%分别用于“技能培训”和“投资”,3.8%用于其他方面。

  4、工资被拖欠现象仍然存在。77.1%的农民工每月能按时领取工资,有22.9%的农民工工资会被拖欠,其中6.3%的农民工表示“经常被拖欠工资,严重影响了*时生活”。

  在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中,3*%被拖欠“1-3个月”,25.5%被拖欠“半年至一年”,9.1%被拖欠“一年以上”。20xx年春节前,47.3%的农民工“全部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29.1%“拿到一部分”,还有23.6%“没有拿到”。 在回答“您准备采取哪些措施,追讨被拖欠的工资?”时,65.5%选择“和老板商量”,24.1%“不准备要了”,10.3%表示“说不清”,无一人选择“打官司”。

  四、农民工的期盼

  1、外出打工的农民工。选择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最期盼*能“督促老板及时发工资,按月结”、“能有节假日,能休息,能签订劳动合同,希望有养老保障”、能“ 办理五险一金”。

  2、在家创业的农民工。选择在家创业的农民工,最期盼*能在“资金方面给予支持,特别是在贷款方面提供方便”,同时能“在政策上给予支持”。

  3、在家种地的农民工。选择在家种地的农民工,最期盼*能“帮忙讨回以前被拖欠的工资”,同时希望“ 医疗保险报销多一点”、“孩子上学不能乱收费,管理好肥料农药价格、质量”。

农民工调查报告5

  在最近公布的《*尘肺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XX)》中的数据显示,*尘肺病农民估计数量在600万人左右。尘肺病的死亡率高达22.04%,更为严重的是,每年仍有2万名新增尘肺病患者。

  欧洲和美洲国家的经验是,尘肺病问题由国家通过立法手段遏制和解决,日本最后一例尘肺病在1970年,美国尘肺病在1930年代已经消灭。目前在我国,与尘肺病的严重性相比,它的社会关注度相对较低。尘肺病患者90%是农民,他们从事矿山开采、路桥隧道开凿、金属冶炼等行业,缺乏安全和权益保障,*艰难,更缺少发声途径。曾经很多人不知道这种职业病,但经过近些年的尘肺病农民工*事件、媒体报道等,尘肺病的知晓率已经有所提高。

  《*尘肺病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XX)》发布,尘肺病农民工深陷四大困境

  “高达82%的尘肺病农民工最终在家里去世,因为他们在患病晚期已经没有条件住进医院接受治疗了”。

  “去世尘肺病农民工家庭情况十分糟糕,所调查的家庭没有一家有存款,75%的家庭有欠债,28.26%的家庭变卖过家产”。

  “只有10.26%的用工单位经常提供粉尘防护面具,而71.56%的用工单位没有给工人提供防护面具”……

  在7月5日发布的《*尘肺病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XX)》中,一组组数据敲击着人们的神经,这是接受调查的501个尘肺病家庭的真实写照,也折射出全国逾百万尘肺病患者的现实生活。

  困境1:死亡阴影笼罩村庄

  陕西镇安一村庄共200户人家,尘肺病家庭达70户

  “在调查的样本中,尘肺病农民工*均年龄48.5岁,其中最小的只有25岁;去世的尘肺病人*均年龄仅47岁,最小的32岁,尘肺病让他们提前结束了人生!”

  在发布《*尘肺病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XX)》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卢晖临面色凝重。

  这份调查报告由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大爱清尘基金近100名志愿者完成。近1年中,他们深入安徽、甘肃、贵州、湖北、湖南、四川、陕西、云南等8个农民工输出大省,抽取20个尘肺病较为集中的村庄。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世尘肺病人中,76.9%在诊断时已经处于三期(即晚期)。

  来自陕西镇安的农民工王明升就是三期尘肺病患者,他的父亲和弟弟也不同程度患有尘肺病。为了一家人的生活,病情较轻的父亲仍在做泥瓦匠赚取微薄的收入。

  不过,王明升觉得自己不是最不幸的,至少在好心人的救助下,他们还活着。他所在的村里有200户人家,尘肺病家庭有70户。其中一个家庭4个孩子全因尘肺病相继离世,只剩两个年事已高的老人。

  困境2:负债累累压垮家庭

  以门诊为例,33.13%的人一分钱未报销,47.46%只报销1000元

  “早期尘肺病人只要及时诊断、治疗,对生命不会有威胁。一旦到了晚期就没有任何方法进行治疗了。”无锡人民医院副院长兼胸外科主任陈静瑜,做过不计其数的肺移植手术,他深知尘肺病对生命造成的伤害。但现实却是,由于大部分尘肺病农民工入不敷出,治疗对他们来说早已成为“奢侈品”。

  受访的尘肺病农民工中,年*均收入只有1万余元,*均每月收入不足1000元,最少的年收入为0元。而他们的年*均支出达到24804.9元,是年*均收入的近2.5倍,最多的更高达31万元。

  调查发现,看病占了尘肺病农民工的大部分收入,*均达到12364.8元。相对的,能够获得报销的比例却并不理想。以门诊为例,一分钱也没有报销的为33.13%,只报销1000元的为47.46%。

  受访的尘肺病农民工家庭中,95.7%没有任何存款,甚至有近72%的农民工负债累累,70%的农民工没有获得低保,大部分过着入不抵支的生活,小部分人仅能维持收支*衡。有22.3%的农民工为治病变卖家产,16.14%的尘肺病家庭子女辍学。

  为了节省开支,尘肺病农民工选择减少或放弃治疗:57%的人有病痛但无钱去门诊治疗;超过90%的人没有到医院进行过任何疗养和康复训练。

  这些都是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困境3:获赔偿需等17个月

  74.3%未申请过赔偿,申请者中82.7%未获得赔偿

  对尘肺病农民工来说,及时获得赔偿将带来生的希望。但调查报告指出,只有25.72%的尘肺病农民工申请过赔偿,74.3%的人没有申请过;仅有17.3%的人表示获得了赔偿,82.7%的人表示没有获得。

  “可以看出,一方面尘肺病农民工由于受教育水*的限制,争取赔偿的意识不强;另一方面主要还是争取赔偿困难重重使他们望而却步。”*劳动关系学院教授孟燕华在报告中指出,九成受访者认为申请赔偿是十分困难的。

  在有*经历的25.72%的农民工中,申请赔偿到获得赔偿*均需要16.94个月,时间将近一年半。其中,花费时间最长的达72个月。在争取赔偿的花费上,*均为6529元,最多达9万元。

  争取赔偿的过程中,有31.5%的人依靠有关部门,35.6%的人主要靠自己,13.7%的人依靠社会组织。

  尘肺病农民工认为申请赔偿困难的主要原因包括:不知道向谁申请赔偿;无劳动合同,没有证明,无法获得正式的职业病诊断证明,导致难以获得工伤赔偿;经济困难;申请时间及拖延时间长;用工单位推卸责任;有关部门不作为,互相推脱等。

  困境4:保护缺位致重蹈覆辙

  过半尘肺病农民工从事高粉尘工作XX年以上

  卢晖临告诉记者,接受调查的尘肺病农民工中,99.33%长期从事高粉尘工作,从事XX年以上的占到52.09%。98.9%的人只接受过初中以下教育。收入高、进入门槛低和老乡介绍,是农民工选择高粉尘工作的主要原因。

  高粉尘工作主要集中在矿山(87.7%)和工地(7.19%);有80.73%为民营小企业;83.07%的尘肺病农民工从事过两个以上的高粉尘单位,其中更有15.35%的人频繁换工作,已记不清工作过的单位数量。

  粉尘防护措施不到位是造成农民工罹患尘肺病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62.67%的尘肺病农民工在工作中没有佩戴防护面具,25.34%的农民工只戴了一段时间。

  对于为什么没有佩戴防护面具,74.16%的人表示用工单位没有提供,14.23%的人觉得戴不戴没关系,11.61%的人觉得难受和不方便。

  此外,一些用工单位防护措施缺失、掩盖高粉尘对工人的危害等行为,加剧了粉尘对农民工的威胁。受访农民工表示,83.41%的单位没有向工人宣传粉尘的危害,81%的单位没有粉尘作业的安全规定,80.14%的单位没有检查工人是否佩戴面具,接近九成的农民工从没有进行过入职和离职的身体健康检查,93.2%的尘肺病农民工没有与用工单位签订过劳动合同。

农民工调查报告6

  近年来,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为社会付出了廉价的劳动力和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然而在陌生的大城市中仍然处于“边缘”状态,他们干的是工人的活,却还是农民的身份,他们经常受人歧视,很难融入城市生活,在城市里的生活状态不容乐观。我借着暑假的空闲时间对农民工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进一步了解农民工在城市中如何生存。

  目前,已有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他们干的是城市人不愿干的最脏、最重、最险的活,他们为社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他们的工作,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权益在很多地方仍然让人堪忧,他们的生活现状牵动大多数人的心。现在将此次实践活动调查的结果报道如下:

  一、大量农民积极入城。

  据收集到的资料显示,大多数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主要是为了增加收入,其次是增长见识,提高技能等。据走访句容市后白镇水北村农民工老家后统计,整个村已有七成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其原因大多是:水北村地处丘陵地带,经济条件较差,仅仅靠务农的收入十分微薄,子女上学费用昂贵,农用费用支出大,很难支撑家里的所有开支。再加上农村事务繁琐,大多是体力活,家中除了靠卖粮食获取大部分收入外就是饲养家禽,获得经济收入的途径很少,所以多数人选择放弃务农,进入城市。这样一来家里只剩下年老体迈的人,所以目前已有不少土地荒芜。

  二、农民工收入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尽管国家对农民减少了各项收费,减轻了农民负担,但是大多农民依旧选取外出务工经商,生活状况依然十分辛苦。据了解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的月*均收入约为xx元,一半以上的农民月收入在xx元以下,只有一成超过xx元,男性农民工月*均收入约为xx元,女性农民工月*均收入约为xx元,农民工收入普遍没有城市居民高,他们从事的多是技术含量低,工资水*低的职业,他们的收入水*没有随我国经济的发展而明显提高,究其原因:

  其一,自身素质和能力使其大多在报酬较低的产业部门就业,如制造业,居民服务业,建筑业等所需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农民工受技术限制,工资水*偏低。

  其二,社会不太健全的制度使得农民工就业受到不公*待遇,从而阻碍个工资水*的提高。

  三、农民工权益问题。

  农民工工作时间普遍较长:进城农民工每周*均工作6。3天,*均每天工作至少xx小时,xx%的每周工作xx天。究其原因主要是某些私营、个体业主追求高产量,高效益,而工人也为了挣更多钱主动拖长工作时间。他们工作之余的主要娱乐方式仅为看电视,睡觉等,几乎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然而农民工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和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农民工的文化权益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应该积极营造一个适合农民工消费的文化娱乐环境。

  近些年,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全国农民工的报酬总体上大有改善,但是少数企业仍然存在克扣或拖欠农民工报酬的现象,近四成农民工未和企业签订任何劳动合同或协议,有一半农民工拿不到加班补贴,一半以上得不到工伤补偿,80%的不能带薪休假,90%没有享受住房补贴或住房公积金。80%的女农民工无法享受带薪休产假,农民工不清楚也不能依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更有些农民工只要有活干,有钱挣就行了,签不签合同在他们看来关 部分人认为:要改变农民工弱势地位,改善其生存环境,最根本是要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打破城乡户籍限制,让农民工与城市人享受一样的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待遇。

  四、农民工的居住问题。

  大量农民工进城,住房问题成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大多数农民工居住在简陋的宿舍里,30℅在集体宿舍里,21℅的农民工居住在缺乏厨卫设施的房间里,8%在工作地点,7%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13%在城市里没有住处。只能往返在城郊之间。实地调查中发现近40%的农民工长期居住在工棚或集体宿舍,这些地方既狭窄又拥挤,室内东西又脏又乱,除了日常生活用品外,没有其他娱乐用品。近年来由于城区拓展、改造,市区一般楼房的租金逐年升高,再加上其他水、电、暖气费用,成本就更是升高了,所以大多农民工都住在城乡结合处,有的几家或全家住在20㎡不到的房间里,生活空间狭小,环境极差,交通不便,安全没有保障。

  既然工地居住条件如此艰苦,再加上他们长期在外务工,为何不由乡里人转变为城里人呢?据深入调查,要实现这种转变有两大必不可少的条件:

  ①在城市里有稳定的职业和工作。

  ②在城市里有固定的住所。

  从目前的情况看来,正在城里务工的亿万农民工都希望实现这种转变,然而实现这种转变并不容易。众所周知。,由于户籍、岗位和技能等制约,进城农民从事的多是最脏、最重、最险、最累的活,劳动条件差,劳动时间长,劳动报酬低,解决住房问题比城里人更加困难。我们可以看见农民工条件的恶劣既有他们经济收入低的原因,也有相当多政策不到位和资金不足的*力不从心的原因。因而,农民工居住问题只能靠市场手段:靠租房或购房来解决。

  五、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

  据了解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问题也是一个很让他们头疼的问题。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有近四成农民家庭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他们在乡村小学上学,*时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家里老人缺乏科学知识,缺乏法律知识以及教育现代孩子的正确方法,这对孩子们的成长都非常不利,很多留守儿童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不能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有部分人甚至走上犯法的道路。然而被接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在城市里上学一年需缴纳学费近两千元,在家庭总收入中占比重较大,另外许多孩子上学还需缴纳一定的借读费,无形中又增加了农民工的负担。

  六、农民工给社会的巨大考验。

  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给城市交通、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带来严峻的考验和巨大的冲击。在调查过程中我强烈感觉到:加强农民工的管理固然是不可或缺的,但更重要的是教育农民工,让其懂法,从而增强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加强对自身权益特别是人身方面的保护。由于农民大多数来源于经济欠发达的山区或边远地区,他们不懂国家现行交通法规,更没有遵守法律的意识。如:骑摩托车不戴头盔,乱闯红绿灯,车辆乱停乱放,行人跨越栏杆的事时有发生,结果农民工常常成为生活中受害的对象。

  农民工进入城市是不可逆转的洪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能采取措施对他们近一步培训,规范,建设更利于他们生存的环境,使其尽快在城市里落脚,让他们与城市居民和谐共处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财富,才能更好地描绘未来城市的蓝图。

  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农民工这个重要而可爱的群体吧!

农民工调查报告7

  一、调查背景:

  农民工问题一直是社会上大家比较关注的话题,也是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社会 话题,也多次被*和一些机关单位提到工作日程上的话题。

  由于我国是以农业 为主的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半数以上,故关于农民工的一些话题仍需引起大 家的关注。

  但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每天没有机会或心思涉及有关农民工的一 些信息。

  因此开展此次《大学生眼中的农民工形象》的问卷调查活动,一方面使 当代大学生关注民生,另一方面了解如今大学生如何看待有关的农民工形象

  二、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现代大学生对在外打工的农民工的认识欲对其所持的态度,并在此 同时加深大学生对农民工的关注,从而可希望通过此渠道,可使大学生乃至社会 把更多的目光与关注投向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工,从而使其权益得到保障。

  三、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以《大学生眼中的农民工形象》为调查题目,调查主要在大一新生 中展开,调查人数为50 人,实际收问卷48 份,问卷调查真实有效。

  四、问卷样式:略

  五、结果分析:

  据问卷调查 22 项,每个调查项目所选选项占总体的百分比,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调查人群半数之上为农村的学生,其余为城镇学生,故对问卷的调查 人群较具代表性和普遍性,调查有说服力。

  根据调查,在校大学生由于身在学校 与外界很少接触,由于学校条件有限,故对农民工的一些信息来源不是很多,但 对农民工的问题还是很关注的。

  调查涉及大学生对农民工工作范围,工作条件, 工作报酬,工作原因及在城市工作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对这些项目做了简 单的统计。

  根据调查数据得知大学生对农民工的话题还是较为陌生,对其工作的岗位仅 局限于在城市建设工地作为建筑工,餐饮行业。

  但对其工作的稳定性可以得出一 致意见,认为农民工作的职业不稳定,均为临时性质,从而导致一系列有关农民 工的利益问题出现。

  问卷的主题部分对如今农民工参与城市建设的原因,在城市生活工作中遇到 的问题及对城市建设的影响作了详细的调查。

  对于农民工参与城市建设的原因, 大学生认为其主要原因应归结于如今农村家庭因各方面经济压力所迫,简单的农 业经营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代的生活消费,因此需步入城市,参加进城市建设的队 伍中来,同时农民工步入城市满足了城市建设对劳动力的需要。

  从而农民进入城 市变成为了一种潮流,更多的人进入农民工的队伍中。

  关于农民工在城市工作与生活上的问题是大学生关注最为密切的,其中包括 在城市中的消费,医疗,工资发放,及城市居民对待农民工的态度。

  对于城市中 高水*的消费和农民工工作的人格尊严,广大大学生对此表示是农民工在城市务 工面对的最大的问题。

  对于低收入的农民工群体城市的高消费使农民工无暇自 顾,省吃俭用从而对其健康状况带来不利影响,间接对城市建设带来不利因素, 由于城市中的医疗模式对于农民工来说无法接受,因而加剧了有关消费方面的问 题。

  关于农民工在城市中所受到的不公*对待,广大学生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对于商家忽视农民工人身安全,工作场地经常存在安全隐患;2,对于农民工 的工资拖欠问题;3,对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从而引 出一些社会制度的不完善及社会制度具体实施上的问题,认为有必要完善涉及农 民工利益的法律法规,加强其实施力度,切实做好对农民工的*工作。

  因为农民工在城市中工作给农民带来了额外的收入甚至成为了一个家庭脱 贫的渠道,从而对于低产阶级的农民来说成为了一种潮流。

  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 在短时间内使城市人口剧增,增加了城市生活压力,加大了城市管理的难度。

  对 于此问题,同学表示应理性看待,农民工虽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但大量的农民 工涌入城市,对城市建设也有消极影响。

  城市建设离不开农民工,大量农民工涌 入城市可能造成城市劳动力过剩,农村劳动力缺乏的现象,因此需对农民工进入 城市务工加以控制,不得盲目。

  在提及当代大学生可以为农民工可以做的事情时,半数同学对此表示不曾想 过,从而表现出大学生的奉献意识不强,社会集体意识不强。

  认为大学生能力有 限,无法为农民工作出切切实实的事情,但可以动员社会上更多的人,使大家关 注农民工,做到一个积极宣传的工作。

  至此,问卷所有内容总结结束。

  六、对课题认识与总结: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做完此课题调查后,关于农民工也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 识。

  农民工作为一个新兴的群体,给城市建设带来了新的力量,在实现我国农业 化与城市化的事业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据数据资料显示,农民工在第二产业从业 人员中占 57.6%,在加工制造业从业人员中占 68%,在建筑业从业人员中占 80%。

  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力量,农民工强有力地支撑了国家工 业化建设,也推动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农民工步入城市也为农民家庭带来了除农业之外的收入,从而形成了一 种“一人就业,全家增收”模式,在实现农村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的前提之下,实 现了人力资源合理利用,促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

  除此之外, 农民工进城打工是工业反哺农业的具体表现,城市支持农村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有 效实现形式,农民工为农村与城市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桥梁,使农村不至于封闭 于狭小空间之内,从而加快了我国农村文明建设的进程。

  对于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增加城市生活压力和管理难度这一现实问题,我 认为,对于此问题应辩证看待,农民工进入城市,由于与城市居民存在生活水*, 文化水*,价值观上的差异,故在与城市居民相处过程中,存在不一致。

  对于部 分城市居民与城市制度不公*对待农民工与农民工子女的事宜上因给予严肃对 待。

  人生而*等,不管农民工存在多少“缺点”,社会应该充分认识和尊重其时代 性以及鲜明个性,而不是一味地批评和偏爱。

  近年来80 后、90 后农民工或者叫新 生代农民工逐步成为农民工队伍的主体。

  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出来打工, 主要不是为生存,而是为发展,盼望定居城市,融入城市文明。

  他们更加关注社 会保障、公共服务、事业发展和人生价值。

  而无论是从城市化需要,还是从现行 政策体制,我们都不应、也不能再把他们拒之城外,送回农村。

  对待新生代农民 工不能再沿用老办法,要“以人为本”,要关注他们特殊成长经历,关注他们的健 康成长和发展,加快他们与城市的“融合”。

  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对于城 市健康发展,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从而,农民工对城市建设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是历史性的、全局性的,是 符合我国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的,其创造了*经济的高速复苏,从而 引领了世界经济的高速复苏。

  对于农民工这一群体,应加强其规范化与组织化,如今所需要的是提高现代 农民工就业稳定性与高效性,并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对于其中存在的不 足,需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提法农民工综合素质。

  对于农民工能力不足问题,需根据需要对其进行一些技能与安全培训,提高 其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技能、法律意识和文明水准,全面提高农民工素质与工作效 率,与工程质量。

  对于农民工工作不稳定问题,采取多渠道措施,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

  完善农 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加强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多渠道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做到劳动资源合理流动,拓宽就业渠道。

  针对农民工权益问题,增强对其的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农民工*意识,可 以自己针对自己身具体情况进行法律申辩。

  同时完善有关农民工的社会法律法 规,可是农民工有法可依。

  针对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共融问题,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农民工巨大的贡献,解 决好就业、权益、文化观念等各方面的问题,是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形成共同价值 观,要降低城市门槛接纳他们,用城市文明和城市文化同化他们,让具备条件的 农民工有序地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和新产业工人。作为当代大学生,有责任也有义务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此次调 查与总结知道作为当代大学生不应只局限于学校。对于此调查课题,充分认识到 如今农民工这一形象真正的内涵,清楚作为大学生今后应在这方面做的事宜,虽 能力有限,仍需全力以赴,切实发挥青年生力军的社会作用。

农民工调查报告8

  走访留守儿童——关于农民工留守儿童心理情况的调查。

  摘要:

  在我们周围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作为子女的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成为儿童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即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16岁以下(包括16岁)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父母亲其中一方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正文: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留守儿童群体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频频引起社会各界侧目,让人们觉得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呵护!

  据资料显示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获得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教育,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走上犯罪道路。

  为此,应学校号召,为了正确认识国情、深入了解社会、提高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借暑假机会进行社会实践,由于家住农村,外出务工的农民较多,本着学校要求的“就近原则”,他们留守在家的子女自然而然地成为我此次社会实践的对象。经过几天时间的构思、收集整理资料、制定调查问卷等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后,带着一份好奇和几许期待踏上了漫长的家访之路,在有关村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村民们的热情帮助和极力配合下,我走访了我村共28个组(据村委介绍我村除去统征人口目前总共28个组)的社员,对符合条件的目前未外出的留守儿童(因为有几位家长已带着孩子外出,家中空无一人)的心理情况进行了调查,共收集到50份有效调查问卷(附后),并获得了一系列数据和一些情况。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调查日期,有8位孩子的父亲外出务工、4位孩子的母亲外出务工、39位孩子的父母双双外出务工(其中包括父母离异者)。这些留守在家的孩子大多由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并且大多数都是在婴幼儿期或者还属学龄前儿童时都已离开父母温暖的怀抱,跟随年迈的老人一起生活。另外虽然有部分幸运的孩子是由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亲自照顾,但是由于不能同时拥有父母双重的爱,心中难免不舒坦,再加上外出的家长在外打工所持续的时间不等,短的至少已有半年左右的时间,最长的已有长达16年之久。家访过程中,我还了解到部分家长由于心系赚钱,已持续有好几年不曾回家探望家中的儿女。让原本就渴望他们关爱的孩子们一次次的化希望与盼望为失望,一次次的由兴奋与激动变为深感无助,一次次的觉得他们的父母已然不再爱他们、已然将他们深深遗忘。让那幼小的心灵倍受打击,留下无言的伤痛,并且伤痛在无形中扩散,扩散得肆无忌惮!再看到同龄伙伴可以无忧无虑地同时拥有父母亲双重的关爱,可以时刻承欢父母膝下,那早就伤痕累累的小小心灵难免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扭曲。通常通过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有的孩子日常行为粗暴蛮横、脏话连篇、易于发怒、脾气多而暴躁、易冲动、怒则打人摔东西;有的孩子故意与家长逆反或者经常沉默寡言、不合群、胆小,敷衍了事、马马虎虎;有的孩子由于渴望更多的关爱,喜欢借故向别人撒娇,以期获得更多的关注;有的孩子由于年龄太小就离开父母或不得不与其中一方分离,误以为是他们不爱自己,于是在家中就一味的对家长撒谎,借故索要更多的物质和金钱、铺张浪费,或者贪玩厌学、学习成绩一度较差以此来报复那离他们而去的父母……孩子们的表现千奇百怪、不胜枚举,无不以自己的方式向社会、向父母控诉着自己孤独无助和对父母双重呵护的渴望!

  也许你会认为他们的表现很令人心寒,辜负了父母殷切的希望,但换个角度试想:他们有这些表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何原因造成了他们的叛逆呢?是缺失了父母的双重的爱,是社会对他们的关心不够,是命运对他们不公,导致他们沦为受人“歧视”的农村留守儿童,导致他们从小就远离父母的教育和怜爱。

  据此次家访了解,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的家庭,留守在农村家里的不是年老体弱的老者,就是文化水*很低无法担负起管理教育孩子责任妇孺。不少老人溺爱孩子,亲友疏于管理,妇孺不懂言传身教,身心正值成长关键时期的孩子们却缺乏良好的受教育氛围,长期处于无人管束的状态。这类孩子在生活、学习中出现上述那些表现也是必然的,他们不合群的孤僻性格正是缺乏关爱、自尊受损的最有力的表现,他们的“小皇帝”、“小公主”脾气是老人一味溺爱的最好见证。这一切不都是因为缺少了适当的教育以及监护人对孩子适时管理所造成的吗?

  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业、人格等方面出现的不同程度的问题显示了他们的基本权利和要求得不到满足。这不仅涉及到农民工的切身利益,更严重的影响到我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直接制约着我国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进程,尤其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公正、和谐社会的实现,亟需社会共同的关注才能全面控制、逐步解决。

  由于我曾经也是一名留守儿童,对于他们的心情我相当理解。记得当时迫于生计,在我五岁那年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把我留给年迈的爷爷照顾。爸爸妈妈在家时,我写作业遇到了难题,可以问他们,然而他们离开后,作业上遇到问题问爷爷,他根本不懂,我只好空着,等到第二天到校问老师,虽然老师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虽然老师很关心我,但是在生活上我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衣服经常是分不出颜色———脏兮兮的,不是我太调皮不爱干净,而是爷爷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我的生活,而自己又太小,没有能力自己洗;感情上,也是无所依靠,时常因为别人的几句嘲笑而在夜里暗自抽泣。那时的我多么希望父母能在身边啊,就算没有肉吃、没有新衣,我也很满足很快乐……如今走访过这么多孩子,经过和他们聊天发觉他们此时的心情和我当初的相差无几,而他们的父母为了“钱途”毅然选择背井离乡、毅然选择将他们“抛弃”在家乡,给予他们的就只有每月按时寄回的零用钱和偶尔的一次回家探视。试问如果每个孩子的家长都如此,那我们的下一代还有希望吗?我国的明天将如何呢?社会的稳定、公正、和谐还真的指日可待么?

  面对“祖国花朵”的上述一系列情况,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是否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呢?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走访他们的监护人,带给他们适用、孩子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我们可以走访他们就读的学校,给予他们一定的关怀,带给他们一些书本、文具等物品,也带给他们知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带给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激励他们不断进取、努力奋斗,同时也把他们的坚强与微笑带回我们的校园;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具有一份社会社会责任感,对那些留守在农村的儿童的成长多一份关心,努力保护好*的“脉搏”以促进华夏民族的不断发展!

  通过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走访了这些留守儿童及其“代理家长”,感觉自己的肩上多了一份责任,暗自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决不让自己的子代成为留守儿童,同时也为回报社会对我们留守儿童的关爱之情!

  在此,我衷心地感谢村的相关领导人的支持与指导,感谢全村广大社员的热情帮助与积极配合,祝愿您们生活愉悦、合家欢乐!

农民工调查报告9

  20xx年**的最重要命题之一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问题”。而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农民工问题依然是民生问题中应给予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80年代后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大量地流入城市。他们正值人生的黄金阶段,他们奋斗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奋斗着,我们理应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这样才有利于创造和谐社会。

  一、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

  (一)比较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生于80年代的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并且他们的家庭多数响应了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号召,因此他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尽管户口本上他们仍然是农民身份,但其中相当多的人从来没有接触过农业生产劳动,缺少艰苦锻炼的机会,属于“从校门到校门”的一代。同时,标榜“80后”青年人的特征——“自我”、“物质化”、“无责任感”、“生存能力弱”等都同样适用于他们。他们在城镇寻求职业时往往高不成低不就,在某些方面缺乏新产业工人阶层的志气。

  (二)无务农经验,对家乡的乡土认同在减弱

  据统计,89.4%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不会农活或只会一点点。他们中虽然绝大多数人都是出生在农民之家,户籍在农村,但却很少接触农业生产活动,甚至有的随同父母在城镇长大。在自身农民身份的认同中,也觉得自己外出务工经商,已经脱离了农民身份。他们对家乡的乡土认同更多的是包含着对亲人的感情,对农业活动则缺乏感情和兴趣。

  (三)*均受教育程度较高,*意识较强

  生于80年代,正好是*九年义务教育和法制建设步入正轨的年代,新生代农民工绝大多数都具有至少初中以上文化水*,甚至有些接受过中专或高技类课程训练。*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的《*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态及代际对比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称“在调查中发现有97%的农民工表示愿意继续学习,其中最想了解的依次是专业技能知识(69.7%)、法律知识(54.7%)和文化知识(47.8%)。这种需要在不同的年龄段会有细微的差别。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种观点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得到最广泛的认同。

  (四)外出动机多为寻求个人发展

  与父辈农民工外出以求生存为主的动机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在考虑赚钱的同时,更把外出作为寻求自我发展和追求城市生活作为主要的目标。根据统计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以“出来赚钱”为主要目的的只占18.2%,而选择“刚毕业,出来锻炼自己”,“学一门技术”和“在家没有意思”的人占到了71.4%。与此成鲜明对比的是,60年代的农民工有76.2%的人选择了“出来赚钱”,70年代出生的则有34.9%,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有了比父辈更深更高的认识,融洽的工作氛围、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良好的工作条件已经成为他们找工作时最为关注的问题。

  二、 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就业现状和问题

  (一)工作情况

  据调查显示,我国工资报酬最低的五个行业是农林牧副渔业、批发、零售贸易服务业、采掘业、建筑业和制造业,这些行业的工资都低于*均工资水*。而新生代农民工却在这五个行业的就业比例中占82.5%。可见新生代农民工所从事的主要是体力型和低技能高替代性的工作,工作层次比较低,稳定性较差,发展机会很少。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均每天工作10.2小时,甚至有些人工作时间经常延长到24小时。而在稳定性方面,有53%的人工作不稳定,其中有2*%的人工作很不稳定。

  (二)生活状况

  由于很多用人单位不能为进城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比较正式的宿舍,从而使得很多新生代农民工不得不自己解决住房问题。他们大多选择了租房和搭工棚。而事实上租房费在他们仅有的微薄收入中占据了一大部分,因此住房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调查显示,只有30.2%的人表示对自己的居住条件比较满意。

  在生活消费方面,调查显示,总共有89.4%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自己在城市的饮食条件太差,在少得可怜的休息日里,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开始走入网吧、舞厅、公园等公共活动场所,尝试着融入繁华的城市。

  (三)身份归属状况

  与父辈农民工不同,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梦”更加执着。他们积极地认同所在城市,参加当地社会组织的集体活动,渐渐适应并习惯当地的社会生活和环境,希望能在城市扎根发展。肮脏、随地吐痰、偷盗、不礼貌、不文明等,似乎理所当然地加在新生代农民工身上。而历史形成的“城里人”和“乡下人”之分,使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里时常遭受城里人的白眼和歧视。一旦一个地方发生了刑事犯罪,人们也总是首先将怀疑的目光指向进入城市的农村人。这让新生代农民工感到自卑和对“城市梦”的茫然,将自己与城市隔离开来,蜷缩在城市的边缘地带。

  三、 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

  户籍制度所带来的“先城后乡”的不*等待遇让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市场时处于劣势地位,同等条件下只能从事比较脏、乱、差的工作,即使同工也不同薪。农村一方面由于经济比较落后,*没有办法提供更多的和合适的教育培训;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或新生代农民工个人,都难以预计进城后的情况。为此,需要深化改革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体制和政策,例如城市养老、医疗、住房、教育等,打破城市公*就业的不*衡性,有效提高农民工素质培养。

  (二)建立系统的培训机制

  一方面,对于新生代农民工个人来说,在城市的工作生活使他慢慢发现自己的教育需求,但由于户籍制度的影响,却难以享受当地的教育服务。另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本来就很微薄,除去被克扣、拖欠部分和日常消费之外,很难再拿钱用于教育和培训,尽管其接受教育培训的欲望非常强烈,但其具有实际支付能力的教育需求是十分有限的。*可以筹集资金,依托民办高校、职校技校,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情况采取分批轮训方式。推动*购买或企业委托培训等,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免费或优惠的培训服务。

  (三)创造良好的自主创业环境

  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怀着执着的“城市梦”来到城市打工,大都不愿意甚至不可能再回到农村务农。但是,创业所需要的资金、技术、项目以及良好的法制环境却成了创业的重要障碍。因此,相关部门可争取银行机构和农村信用社机构的支持,对新生代农民工施行专项贷款,进行小额信贷,以资助的性质、贷款的形式给予新生代农民工资金支持。

  (四)转变企业的管理方式

  随着时代发展,农民工主体的变换,企业的管理方式也应与时俱进。对待老一代农民工的那种胡萝卜加大棒式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生代农民工,因为新生代农民工不再是以“出来赚钱”为主要目的,据调查,80后农民工的职业流动率最高,达到*均每人每年工作换0.45次。其中,近一半人是因为“生活、生产环境不适合”,以及“闲暇时间不足”而跳槽。这种频繁的人员流动很容易打乱企业的生产管理与生产计划。除了加强对他们进行职业培训之外,还要积极引导他们脚踏实地、认真刻苦地钻研业务,才能使新生代农民工在企业里找到归属感,真正踏实努力工作。

农民工调查报告10

  一、农民工规模

  (一)农民工总量继续增加

  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结果,xx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395万人,比上年增加501万人,增长1.9%。其中,外出农民工16821万人,比上年增加211万人,增长1.3%;本地农民工10574万人,增加290万人,增长2.8%。

  (二)农民工总量增速继续回落

  xx年以来农民工总量增速持续回落(详见下图)。xx年、xx年、xx年和xx年农民工总量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1.0、0.5、1.5和0.5个百分点。xx年、xx年、xx年和xx年外出农民工人数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2.1、0.4、1.3和0.4个百分点。近三年本地农民工人数增速也在逐年回落,但增长速度快于外出农民工增长速度。

  (三)西部地区农民工数量增长快于其他地区

  按输出地分,东部地区农民工10664万人,比上年增加210万人,增长2.0%,东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38.9%;中部地区农民工9446万人,比上年增加111万人,增长1.2%,中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34.5%;西部地区农民工7285万人,比上年增加180万人,增长2.5%,西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26.6%。西部地区农民工增长速度分别比东部、中部地区高出0.5和1.3个百分点。

  二、农民工基本特征

  (一)六成以上为男性农民工

  在全部农民工中,男性占67.0%,女性占33.0%。其中,外出农民工中男性占69.0%,女性占31.0%;本地农民工中男性占65.1%,女性占34.9%。

  (二)年轻农民工比重逐年下降

  分年龄段看,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16-20岁占3.5%,21-30岁占30.2%,31-40岁占22.8%,41-50岁占2*%,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17.1%。调查资料显示,40岁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继续下降,由xx年的65.9%下降到xx年的56.5%,农民工*均年龄也由35.5岁上升到38.3岁。

  (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比例增加

  高中及以上农民工占23.8%,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外出农民工中高中及以上的占26%,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本地农民工高中及以上的占21.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四)接受技能培训的比例提高

  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34.8%,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接受非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占32%,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接受过农业技能培训的占9.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农业和非农业职业技能培训都参加过的占6.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分性别看,男性农民工接受过农业和非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占3*%,女性占31.4%。分年龄看,各年龄段农民工接受培训比例均有提高。

  三、农民工流向分布

  (一)西部地区吸纳能力继续增强

  在全部农民工中,16425万人在东部地区务工,比上年增加251万人,增长1.6%;5793万人在中部地区务工,比上年增加93万人,增长1.6%;5105万人在西部地区务工,比上年增加154万人,增长3.1%。在西部地区务工农民工增速较快,主要由于就近就地转移加快。与上年相比,西部地区本地农民工增长了4.1%。

  (二)跨省流动农民工比重有所提高

  外出农民工中,跨省流动农民工7867万人,比上年增加129万人,增长1.7%,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46.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分区域看,东部地区外出农民工18.3%跨省流动,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外出农民工62.8%跨省流动,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外出农民工53.9%跨省流动,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三)流入地级以上城市的农民工比重继续上升

  在外出农民工中,流入地级以上城市的农民工10885万人,占64.7%,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8.1%流入直辖市,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22.4%流入省会城市,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34.2%流入地级市,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跨省流动农民工77%流入地级以上大城市,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省内流动农民工53.9%流入地级以上大城市,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四、农民工就业

  (一)农民工在第三产业从业的比重提高

  农民工在第二产业中从业的比重为56.6%,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农民工在第三产业从业的比重为42.9%,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农民工比重为11.4%,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农民工比重为6.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从事住宿和餐饮业的农民工比重为6.0%,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二)中西部地区第三产业从业比重提高明显

  中部地区从事第三产业的比重提高,主要是从事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农民工比重提高。其中,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农民工占13.2%,从事住宿和餐饮业的农民工占6.5%,分别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主要是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的农民工比重提高。其中,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农民工占8.7%,从事住宿和餐饮业的农民工占8.3%,分别比上年提高0.5和0.2个百分点。

  (三)自营方式就业的农民工比重提高

  xx年,受雇就业的农民工所占比重为83%,自营就业的农民工所占比重为17%,自营就业农民工比重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五、农民工收入

  (一)各行业农民工收入均保持增长

  农民工人均月收入2864元,比上年增加255元,增长9.8%。分行业看,各行业农民工人均月收入均保持增长,增长较快的是制造业、建筑业与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二)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收入增长较快

  分地区看,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人均月收入2966元,比上年增加273元,增长10.2%;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人均月收入2761元,比上年增加227元,增长9%;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人均月收入2797元,比上年增加246元,增长9.6%。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人均月收入增速分别比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高1.2和0.6个百分点。

  六、外出农民工消费和居住

  (一)农民工在外务工生活消费支出增长

  外出农民工月均生活消费支出人均944元,比上年增加52元,增长5.8%。外出农民工月均居住支出人均445元,比上年减少1.8%,居住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7.1%,比上年下降3.6个百分点。

  (二)工地工棚和生产经营场所居住的农民工比重下降

  外出农民工中,在单位宿舍居住的占28.3%,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在工地工棚和生产经营场所居住的占17.2%,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租赁住房的占36.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乡外从业回家居住的农民工占13.3%,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在务工地自购房的农民工占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自购房农民工比例提高,主要是在小城镇自购住房的农民工增加。在自购房农民工中,在小城镇购房的农民工占49.1%,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三)从雇主或单位得到住房补贴的农民工增加

  外出农民工中,从雇主或单位得到免费住宿的农民工所占比重为46.8%,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从雇主或单位得到住房补贴的农民工所占比重为8.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不提供住宿也没有住房补贴的比重为44.6%,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七、农民工权益保障

  (一)超时劳动和签订劳动合同情况变化不明显

  外出农民工年从业时间*均为10个月,月从业时间*均为25.3天,日从业时间*均为8.8个小时,较上年变化不大。日从业时间超过8小时的农民工占40.8%,较上年略有下降,但周从业时间超过44小时的农民工占85.4%,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xx年与雇主或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农民工比重为38%,与上年基本一致。

  (二)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比重有所下降

  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所占比重为0.8%,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分地区看,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重为0.5%,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本地农民工被拖欠工资比重下降0.7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重为1.2%,与上年持*;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重为1.1%,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从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几个行业看,建筑业仍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多发地,批发和零售业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重上升。建筑业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重为1.4%,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制造业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重下降0.3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下降0.4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下降0.3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重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

  (三)工资拖欠额上升较多

  xx年,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人均被拖欠工资为9511元,比上年增加1392元,增长17.1%。其中,被拖欠工资的外出农民工人均被拖欠10613元,比上年增加1529元,增长16.8%;被拖欠工资的本地农民工人均被拖欠8148元,比上年增加1050元,增长14.8%。

  (四)参加“五险一金”的农民工比例提高

  农民工“五险一金”的参保率分别为:工伤保险26.2%、医疗保险17.6%、养老保险16.7%、失业保险10.5%、生育保险7.8%、住房公积金5.5%,比上年分别提高1.2、0.5、0.5、0.7、0.6和0.5个百分点。外出农民工和本地农民工“五险一金”的参保率均有提高。外出农民工在工伤、医疗、住房公积金方面的参保率高于本地农民工,在养老、失业和生育方面的参保率低于本地农民工。

  (五)东部地区参保率最好,中西部地区参保率提高较快

  分区域看,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五险一金”参保率分别为:工伤保险29.8%、医疗保险20.4%、养老保险20.0%、失业保险12.4%、生育保险9.1%、住房公积金6.0%,均好于中西部地区。但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五险一金”的参保率提高较快。

  (六)制造业参保率最高,建筑业参保率最低

  分行业看,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几个行业中,制造业农民工“五险一金”参保率分别为:工伤保险34.2%、医疗保险22.1%、养老保险21.4%、失业保险13.1%、生育保险9.3%、住房公积金5.3%,分别是参保率最低的建筑业农民工的:工伤保险2.3倍、医疗保险4.1倍、养老保险5.5倍、失业保险6.2倍、生育保险7.9倍、住房公积金5.9倍,从事不同行业农民工参保率差距明显。

  附注:

  1.农民工监测调查简介

  为准确反映全国农民工规模、流向、分布、就业、收支、生活和社会保障等情况,国家统计局xx年建立农民工监测调查制度,在农民工输出地开展监测调查。调查范围是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村地域,在1527个调查县(区)抽选了8930个村和23.5万名农村劳动力作为调查样本。采用入户访问调查的形式,按季度进行调查。

  2.主要指标解释

  农民工:指户籍仍在农村,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

  本地农民工: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以内从业的农民工。

  外出农民工: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外从业的农民工。

  举家外出:指农村劳动力及家人离开原居住地,到户籍所在乡镇以外的区域居住。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个省(市)。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省。

  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自治区)。


当前农民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菁选3篇)(扩展5)

——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10篇

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1

  经过一周多紧张有序的走访、调查以及宣传,迎来了我们暑期社会实践的圆满结束,我们按计划完成了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且受到了理想效果,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政策的了解。我们走访了劳动局、就业保障局,在局长等的交谈下了解到了黄陂区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并且了解到与农民工相关的政策:小额担保贷款的条件以及贷款金额,就业培训的相关部门及政策,农民工个人保险灯政策。而且我们拿到了黄陂区劳动局根据自身情况编目的关于农民工的政策与指导,因还未出版,没有具体的书名,只是一份稿件。

  其次,我们走访了阳光电脑培训中心、黄陂技术学校等培训机构,了解到了机构培训的对象与内容,更重要的是农民工参加培训的基本情况

  再次,我们通过区劳动局的介绍,走访了养猪场及其附近的凉亭村、晨龙电子公司及其所在的油岗村、同建电子公司及同建村,从城市来到边远地区,再回到城市边缘相对发展较快的地区。通过与村长交谈了解本村的政策、农民工就业等基本情况,通过与农民工及其家属的交谈更直接的了解了他们的现状与需求,并介绍了*的相关政策。另外,我们还大范围的做了问卷调查,通过具体数据来科学的分析农民工的现状与需求,更具有科学性、真实性。

  另外,我们进行了宣传工作,得到了广大农民工的关注与支持。有很多农民工主动上来咨询,我们耐心的回答他们的问题,并宣传了相关政策,还发放了与他们相关的政策文件指南,例如:小额担保贷款办事指南、创业培训办事指南等。

  最后,我们回访了劳动局,向他们反馈了我们的调查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而且,我们咨询了关于农民工政策的更加详细的内容,使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达到预期效果。

  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们锻炼了自己,包括自己的交际能力等,并且初步关注社会、近距离接触社会、深入了解社会,这使得我们大学生受益匪浅,对于我们未来踏入社会时有很大帮助。

  另外我们也真正收获了具体的事情。从偏远地区凉亭村与近郊区油岗村的走访中发现:在近郊区农民工的年龄范围广,人数多,而且参加过培训机构,技术含量高,总体来说是思想觉悟高,在此基础上,在经济危机下就业情况收影响较小;然而在偏远地区,农民工集中是青壮年,但是他们的思想较为保守,他们宁愿投亲靠友也不相信培训机构,尽管*出资每天10元的补助费。

  针对上述情况,我认为改善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应该首抓偏远地区,而且应该从思想觉悟上开始着手,大量宣传开放的思想,鼓励创新的思想等。所以我们应该“开放思想,实事求是”。

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2

  按照总队1—2月份市县队调查信息报送要点,我队就“外出农民工务工情况”,于20xx年2月24日—25日对工程村、蔺家河村、南井寨村和陈窑村部分外出农民工进行了电话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外出农民工以男性青壮年为主。

  通过调查了解,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以男性较多。被调查的9个外出农民工中,男性8人,占88.9%,女性1人,占11.1%,;50岁以下的8人,占88.9%,50岁以上的1人,占11.1%。

  二、外出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

  通过调查了解,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居多。被调查的9个外出农民工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8人,占88.9%,只有1人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11.1%。

  三、外出农民工获取工作多以亲朋好友介绍为主。

  通过调查了解,外出农民工获取工作多是依靠老乡、亲戚、朋友、同学等熟人介绍为主,通过职业介绍所的较少。被调查的9个外出农民工中,获取工作全部来自于亲朋好友介绍。例如工程村一姓刘民工介绍,他年前到唐山市迁安县某钢铁厂打工,就是通过熟人介绍,了解到务工信息后组织和自己交情不错的老乡出去打工的。

  四、从事工作以建筑业和制造业等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种类为主。

  通过调查了解,外出务工农民工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劳动技能缺乏,就业渠道窄,以从事二、三产业为主,以建筑业、制造业等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种类居多。被调查的9个外出农民工中,在钢铁厂务工的就有7人,占77.8%。

  五、工资收入以3000元—4000元居多,收入和生活有一定保障。

  通过调查了解,外出的9个农民工中,月收入在3000元—4000元之间的有7人,4000元以上的有2人。工程村外出的6个农民工执行的是日工资,标准是130元/天。陈窑村外出的1个农民工工资是3000元/月加提成,这7人是按月发放工资,无拖欠、克扣现象;蔺家河村外出的1个农民工工资是3000元/月,工资无克扣现象,但是延迟一月发放;南井寨村外出的1个农民工工资是6000元/月,每月只发1000元保底工资,其余工资每年11月15日左右或者辞职不干的时候一次性结清,无克扣现象。例如工程村一姓刘民工表示,如果工资低于130元/天,他就不出去打工了。

  六、居住和饮食有保障,但条件和标准有待进一步提高。

  通过调查了解,外出农民工的居住和饮食一般都有保障,但是居住条件和饮食标准有待进一步提高。被调查的9个外出农民工中有8人是管吃管住,居住的是集体宿舍和工棚,饮食是集体食堂。

  饮食方面。工程村一姓刘民工介绍,雇主每天给20元的生活费,由于工作强度和青壮年饭量较大,有些农民工每天20元的伙食补贴大部分都不够吃,也有极个别经济比较困难的、比较节俭的人略有剩余。

  居住方面。工程村一姓刘民工介绍,雇主给提供住宿,居住的是集体宿舍,每间12㎡的宿舍居住6个,比较拥挤,有时休息不好。

  七、工作强度较大。

  通过调查了解,外出从业的农民工工作强度一般都比较大,特别是从事第二产业的农民工。工程村一姓刘民工介绍,他从事的钢铁厂维修工作每天需要工作10小时,上午7点—11点30分,下午1点—6点30分,并且是日工资,有些农民工为了多挣钱,一般都不休息,即使有个小病小痛也就忍一忍、坚持去上班。

  八、合同签订率较低,*意识和观念淡薄。

  通过调查了解,由于农民工打工有很大程度上的自由度,绝大多数农民工通常与用工单位或雇主口头协商工资待遇,与用人单位和雇主签订合同的农民工很少,要求缴纳五险一金的更少,用工单位或雇主主动为他们缴纳五险一金的寥寥无几。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部分人感到孤立无助,少数人不知道该怎么办。同时他们享受的工作待遇也较少,大部分农民工享受不到法定休息日,节假日也无双倍工资。被调查的9个外出农民工中有8人没有签定用工合同。被调查的9个外出农民工中只有2人签订了用工合同,只有3人用工单位或雇主给缴纳了工伤保险。只有南井寨村一姓刘民工介绍,用人单位在每年国庆节和中秋节这两个节日给100元过节费。

  九、外出农民工精神生活匮乏。

  通过调查了解,外出农民工最大的生活感受就是空虚寂寞。他们一般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工作上,闲暇时间一般就是聚在一起聊天,打牌、看电视、喝酒,年轻人玩手机较多,学习充电的机会很少。例如南井寨村一位20多岁的姓刘民工介绍,他是长期在野外作业,闲暇时间就是看电视、玩手机,无所事事,精神上非常空虚。

  十、多数人外出打工意愿明确,但外出务工地点、工作种类尚不固定。

  通过调查了解,由于多数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劳动技能缺乏,造成就业面窄,就业渠道少,就业消息滞后;部分学历较高人员对职位、工资、待遇要求较高,造成合适的.工作岗位不好找。通过对9个农民工进行调查,了解到他们多数人明确表示仍然想外出务工,但是需要重新找工作,所以外出务工地点和从事工作种类尚不固定。例如陈窑村一女性民工原来在石家庄务工,每月工资是1000元加提成,嫌弃工资低下,通过同学去北京找工作了。

  十一、希望和建议:

  1、继续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

  2、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切实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积极引导、扶植他们去就业、创业,为他们提供学习机会,创业条件。

  3、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切实维护农民工利益,并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工的*意识,使其知道如何用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确保用工管理规范化,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切身利益。

  5、要继续畅通就业渠道,做好用工信息的收集、发布工作,搭建就业服务*台,支持创业、就业等公共服务。

  6、由农民工输入地*负责,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有利于身心健康、促进学习和劳动技能提升的场所和环境,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3

  摘要:自《*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实施以来,农民工的状况得到有效的改善,特别是工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20xx年我国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达到20xx元,比20xx年增加359元,增幅达21.2%,拖欠问题有效缓解,*给农民工提供的服务有所加强。但是农民工子女教育、自主创业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尤其是农民工比较强烈的自主创业愿望也远远没有实现。所以必须在进一步落实各项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加大相关投入,逐步消除农民工创业制度障碍和资金困难,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

  关键词:农民工 自主创业 调查报告

  农民工是*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人口非农化没有同步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根据*研究室课题组的估算, 20xx年农民工外出务工人数达15863万人,加上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工,全国农民工总数大约为2.5亿多人,成为仅次于农民而多于城市工人的第二大劳动力群体。农民工群体为城市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几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规定和方针政策,农民工权益和生存状况基本得到解决,使农民工逐步摆脱了“弱势群体”的名称。但由于农民工数量过于庞大。为进一步提升和改善农民工的生存条件,必须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自主独立的发展和工作。因此,对于农民工的自主创业问题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对于农民工而言自主创业意味着什么?他们自己又如何看待?对此,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外语系“三下乡”第二支队带着这些问题在我国农民工人数最多的城市之一,重庆市及周边区县通过分发统计表、踩点访问、网络查阅、图书查阅等途径搜集大量数据,在加以汇总和分析后得出相关结论并撰写此次报告。

  1 农民工群体的基本情况及其变化

  1.1 农民工的*均年龄略有增加,仍以青壮年为主

  50名调查对象中,*均年龄为27.14岁,其中16~20岁的占15%,21~25岁的占24%,26~30岁的占30%,31~35岁的占20%,36~40岁的占12%。从性别结构看,女性农民工的*均年龄低于男性。

  1.2 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有所提高,但仍然偏低

  从文化程度看,小学文化程度占8%,初中文化程度占52%,高中/中专文化程度占34%,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6%。与20xx年国家统计局农调队的调查数据相比,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重由83%下降到80.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重由17%上升到19.5%。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偏低。

  1.3 农民工从事的行业部门有所扩大,但仍以制造业、建筑业为主

  调查显示,农民工的就业部门分布于国民经济的几乎所有部门,但是农民工的就业部门仍然比较集中。在20个样本中,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人数最多,占32%,其次依次是社会服务业占20%,批发零售业占14%,住宿餐饮业占1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10%,其他行业占8%。与20xx年国家统计局农调队的调查数据相比,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农民工比重逐年上升,且上升幅度也逐年加大。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20xx年占22%,20xx年占25.2%,20xx年占30.3%,20xx年初达到42.1%;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20xx年占16.6%,20xx年占16.8%,20xx年占22.9%,20xx年初达到36.7%。

  1.4 农民工家庭务工收入增加,经济状况得到改善,但大部分农民工认为他们在打工地的经济地位仍然不高

  调查显示,20xx年初农民工家庭*均年收入19049元,人均收入4869元,其中人均务工收入3675元,人均农业纯收入1194元,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75.4%。20xx年,农民工月均收入达1690元,比20xx年的875元增长近一倍。从数据分析与往年相比,农民工家庭务工收入有了较快的增长,在总收入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成为农民工家庭收入增长的最重要的源泉。虽然,农民工家庭的经济状况得到改善,并有68·2%的农民工家庭的经济情况在当地农村居于中等以上,但65.7%的农民工认为其家庭经济状况在打工地居于中下等以下,这种反差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2 农民工自主创业调查所产生的相关问题

  2.1 农民工对自主创业的认知普遍不高

  据我们的统计和调查表明,大多数农民工对自主创业的相关常识较为生疏。在50名调查者中对自主创业有意识或对自主创业内容或国家相关政策的农民工只占到总人数的22%(11人),但希望通过自主创业摆脱打工或现状的占总人数的68%(34人)。

  2.2 农民工自主创业受到多方面制约,对农民工创业形成压力

  我们对50名农民工就业状况和创业意愿进行了详细调查,其中有自主创业意愿的7人,占14%。还有一部分农民工就业期望值过高,因就业素质低,岗位、待遇不合意愿,也在创业与求职就业之间徘徊。

  目前,对于农民工求职就业,我们主要是依靠行政促进、信息转达等手段,开辟渠道行聘求对接之便,其就业成果往往依托于企业及三产服务业等提供的岗位。*能够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仅仅是杯水车薪。没有足够的岗位,促进措施力度再大,也不会有更大的成效。而自主创业,须经*有关部门、创业者个人及其所在基层组织合力同步才能实现。通过网络数据对某县有创业意愿的9684人调查发现,截止20xx年五月中旬,已实现自主创业、项目在建或启动开始创业的有20xx人,已建设和在建创业项目1786个,实际创业人数占20.8%。总体来说,能够走上创业之路者比例还相对较低。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在农民工对待自主创业的心态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现形式:一是个人、家庭等各方面不具备创业条件,也没有创业动机;二是有创业意愿而望“海”兴叹,随着创业大潮的涌动,内心也燃起创业激情,想通过自主创业改变现状,但缺乏信息,无技能,少资金,因而显得有心无力,难以迈出创业步伐;三是虽具备一定的创业条件,但由于创业意识淡薄,感觉创业路难走,不愿担冒风险, “怕”字当头,缺乏自主创业信心;四是创业愿望迫切,掌握技能或具备一定的创业条件,有决心有信心,这类人往往是创业的成功者。

  制约农民工创业的问题及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资金不足,缺乏金融支持。农民工依靠一般性耕种和在外打工所积累的资金有限,甚至没有积累。资金的关卡把许多农民工挡在了创业大门之外。*扶持创业的小额贷款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能够拿到的是少数,有的创业项目小额贷款额度也难以满足需求。调查的有创业意愿的9684人中,因为缺少创业资金难以成行的就有7166人,占74%。无钱投入是绝大多数农民工创业的“瓶颈”。

  二是创业起步,渴求指导服务。调查发现,由于一些创业者在创业之初对项目缺乏生产行业、产品、市场销售等方面的信息,以及投资适度、设计规模、经营核算等方面的知识,迫切需要得到有关方面对项目的“会诊”定位及其他各个环节的指导服务。没有这种指导,他们往往缺乏信心,举棋难定。一部分创业者因为缺少这种指导,使投资陷入盲目性。

  三是缺乏经验和技能,期盼创业培训。大面上只注重了就业技能培训,而对创业者的培训重视不够。由于受教育程度和知识限制,部分创业者思维方式传统,营销观念滞后,市场开拓能力差,家族式管理,机制不合理,生产人员技术水*低,产品缺乏竞争力。因此,经营管理培训和生产工人的技能培训是创业者的迫切需求。

  四是盼望有关部门热心支持,便捷服务。农民工创业,有创业的外在条件即产品、市场等,有内在条件即个人创业意愿,但这距挂牌开张、创业成功还有相当大的距离。需要经过工商、税务、劳动、卫生、环保、土地等多个部门的多道门槛,他们最盼望一路“绿灯”。这些部门的热心支持、快捷服务是他们顺利创业,成功创业的关键。任何一道关都有可能把创业者挡在门外。

  3 农民工新情况的原因分析

  以上农民工新情况的分析表明,农民工的状况得到效的改善,特别是工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拖欠问题所缓解,*给农民工提供的服务有所加强,农民工的会保障实际参保率有所提高,但是农民工收入低、社会障参保率低、处境困难等基本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尤其是农民工大多没有产生积极自主创业的想法和准备。总的来说,首先是政策效应和制度因素,还包括*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特点、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变化、农民工问题解决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等。

  农民工的状况之所以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就得到有效的改善,主要原因在于农民工问题引起社会和各级*的高度重视,《*意见》的贯彻,显现出明显的政策效应。而农民工问题之所以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尤其是农民工自主创业的意识没有形成,主要原因也在于农民工对社会和个人的认知没有达到一定高度,以及制度的缺陷和政策效应的不足等,因此加强和普及农民工思想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同时许多政策措施还有待进一步落实,要引导和培养农民工形成自主创业的意识。

  4 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对策建议

  4.1 须落实各项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

  《*若干意见》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有效的,现在的关键是要进一步落实各项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根据上述对农民工新情况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特别要注意采取以下具体措施:采取有效措施,坚决贯彻落实劳动法,加强对农民工的学历及社会教育,逐步引导走向自主创业;加大农民工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整顿和完善*的就业组织和社会职业介绍机构,强化对农民工的就业信息和培训服务,保证农民工就业的正式渠道的廉洁高效;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首先下决心建立强制性的、规范的、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然后再逐步纳入全国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4.2 最终解决农民工自主创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在进一步落实各项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加大相关投入,逐步消除农民工自主创业制度障碍和资金困难,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自主创业问题。

  农民工和“民工潮”是*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特有现象。农民工和“民工潮”既是经济市场化改革、经济发展战略和增长方式转变及经济结构调整的产物,也是经济体制转轨、发展战略和增长方式转变及结构转换都还没有完成的结果。农民工和“民工潮”虽然有其产生的必然性和较大的积极作用,但把二、三产业的劳动者区分为城市职工与农民工两种,毕竟是不正常、不合理的现象;农民工潮水般在城乡之间大规模流动,毕竟还是一种非常规的成本过高、问题过多、副作用过大的乡城人口流动。农民工问题和“民工潮”现象最终必将消失。

  那么,农民工问题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工潮”现象怎样才能最终消失呢?我们认为,其一是将农民工城市化。因为,只有城市化水*大幅度提高,农民工“进厂又进城,离土又离乡”,落后的二元经济才能真正转变成一元现代化经济,“候鸟”式的农民工才能成为永久性的城市职工,农民工才能变成市民,春节一般也不需要回农村过年,也就不存在农民工及各种歧视和损害农民工利益的问题,“民工潮”及其带来的春运紧张也就自然消失。

  其二是引导农民工形成自主创业的意识。随着我国,尤其是重庆市及周边区县农民工城市化的逐步扩大,城市人口量激增。对城市人口就业将产生极大的压力。同时,城市化的农民工学历文化水*较低,在社会岗位的竞争上不占优势。因此若引导农民工自主创业,不仅发挥农民工大量劳动力优势,为国家经济发展建设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能够一定条件下能够避免农民工在以往形式的就业中遭遇不公*待遇。

  4.3*及相关部门的帮扶十分重要

  引导推动农民工创业,不仅仅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缓解就业压力,统筹城乡就业的治本之策,长远之举。就业岗位决定着就业成果。因此,*如果单纯在岗位和求职农民工之间为就业而推张举措,从宏观、长远的角度来说是被动的。必须从根本上探索长远的、可持续增加岗位、扩大就业容量的体制、机制和措施。那就是*在积极推进招商引资、筹建大企业项目的同时,强化措施引导推动农民工自主创业,增加创业项目数量,扩大就业空间。发挥出农民工创业的潜能,就把包“袱变”成了财富。创业项目对于促进带动就业的作用是巨大的,门槛低,易于就地就业,双方对接相对灵活。

  *方面一是要引好路,为农民工创业定好位。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以市场的眼光选项从业。依据个人条件帮助选准项目是创业成功的重要一环。*有关部门应当设立由经贸、商业、金融等方面的专家及有关行业权威人士组成的指导团、智囊团或成立这方面的专门机构,帮助把脉诊断,为农民工创业人员定位选项,出金点子。对自有资金少或可能争取到的资金少的,从投资少见效快、技术含量低的小项目做起,陆续滚动发展;对缺少技能、市场开拓能力的,可立足当地农产品或产业集群上项目,利于掌握技能和融入市场;对有一技之长的帮其发挥个人优势,筛选合适项目。通过综合谋业人员各方面的条件,帮助“量体裁衣”,规避风险,扬长避短,让他们因人而宜,圆创业梦。

  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这是促进创业的“瓶颈”。在用足用活小额贷款政策基础上,*与金融部门协调,开拓支持创业的信贷渠道。实行农户联保,协调加入行业协会实施联手“抱团”担保,都是可行的。*也可探索建立农民工创业专门扶持基金,重点对创业项目实施贴息扶持,或者研究试行农民承包土地抵押贷款,扩大抵押资产范围。逐步放宽政策,开放融资渠道,允许民营金融机构进入民间融资领域,促进资金信贷的市场竞争,激活金融机构的信贷机制,使面向农民工的信贷机制更加灵活。

  三是简化程序,营造宽松创业环境。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放宽条件,降低门槛,开辟绿色通道。农民工创业报批涉及到的各个部门要一盘棋,也可以实行并联审批,减少环节。目前,各地都有对于创业的优惠政策,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方面。但创业者能否享受到、享受多少,则少有过问。这其中缺少一个牵头或综合督查落实的机构或部门。立足于在体制、机制上为农民工创业拓宽空间,有专门机构负责或制度规范,以确保搞好“保驾护航”是必要的。

  四是搭台铺路,筑巢引凤。*投入一定资金,统一规划建设创业园、创业基地或创业一条街,也可依据产业组织农民工居家集体创业,结伴出“海”。*强化服务扶持措施,减少创业人员创业过程中的多个环节。昌乐县自去年以来,建设了下岗职工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各镇(街道)建设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基地。这些园区和基地都实行选址、规划、建设、设施配套及项目审批手续等统一办理,极大地方便和促进了农民工创业。同时,创业项目同一种类,同一行业形成集群的,由*出资聘用权威技术能人,统一指导创业项目生产经营。对于有技能、有实力的在外务工能人,*可引导、鼓励、邀请其回乡创业。

  五是搞好创业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力。针对创业人员需求,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定向”、“分级”、“分行”培训,对创业项目的招用工人实施技能培训,或者按照创业项目需求进厂(场)培训,积极为创业人员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持。

  六是注重给创业者以政治荣誉,提高其社会地位,打造其与*之间的情感*台。对于创业的模范、典型,要大张旗鼓给予表彰。在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同时,在政治上给与一定的地位。通过发放慰问信、贺年卡、组织召开座谈会、茶话会等形式与创业人员沟通感情,体现*的关怀和温暖。

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4

  本文采用深入实地调查、与返乡农民工座谈、查阅有关资料等调查方法,对位于中西部地区,xx市xx乡xx寺村返乡农民工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外出就业对农民的生存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对近80%的农户有着决定性作用,但农民工在外务工期间大量存在合法权益受侵犯的问题,造成农民工外出打工的积极性受挫。

  一、基本情况

  xx位于省会郑州西南40公里处,总面积1001*方公里,辖13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人口75.9万。xx是全省26个加快城镇化进程重点县(市)、35个扩权县(市)和23个对外开放重点县(市)之一。

  xx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8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生息繁衍,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此出生,立宫建殿、建都定国,开创了华夏一统基业,缔造了华夏五千年文明历史。西汉高祖刘邦始置密县,迄今已有20xx余年。境内名胜众多,风光秀美,轩辕丘古城寨城址、黄帝宫、郑公墓、汉墓锺华夏之灵,青屏山、神仙洞、香峪寺、桃花源毓溱洧之秀。轩辕丘古城寨址的发掘,被评为20xx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xx年被*公布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已被专家考证为黄帝古都轩辕丘。

  xx资源丰富,物阜品优。矿产资源遍布全境,已探明矿藏有25种,煤炭、铝钒土、石灰石、硅石等储量大、品位高,为工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由此逐步形成了煤炭、耐材、造纸、建材四大支柱产业,超化镇是闻名国内外的耐火材料专业镇,大隗镇被誉为全国造纸第一镇。农特产金银花、桑杈、大蒜、密香杏等品质优良,享誉海内外。

  xx区位优越,环境优良。xx地处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隆起带和“郑州半小时经济圈”内,已纳入大郑州建设规划,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紧临京珠高速公路和郑州国际机场,郑少高速横贯东西,基础设施完备,电力、水资源充足,综合通信能力已跨入全国百强。城市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城市功能更加完备,人居环境更加和谐,一座现代化的中等城市正在崛起。

  二、农民工提前返乡情况

  xx乡xxx村位于xx市北部山区,面积9*方公里,距离县城10公里,是一个省级重点扶持的典型山区农业贫困村。20xx年底,全村总人口256户,954人,耕地面积900亩,人均耕地不足1亩,常年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没有特色支柱产业,附近没有任何厂矿企业。外出务工人员300人,占总人口的34%,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1%,人均纯收入750元,其中务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5%。举家外出务工的有10户,外出务工人员中,输入到乡外省内占25%,省外占75%;男性占80%,女性占20%;16—25岁的占70%,25岁以上的占3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0%,高中文化程度的占25%,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5%。输出务工地点主要集中在郑州、广东等地。目前,农民工返乡200人,有10对夫妻同时返乡,在返乡的农民工中有100人准备过完年继续出去打工,有50人准备就在xx附近打工,有15人准备在乡自主创业,有20人决定不出去打工在种地,剩余15人暂时不确定自己来年的计划。

  三、农民工提前返乡原因

  xx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在耐火材料企业打工的,由于上游钢铁企业受到铁矿石价格波动影响停产或者减产,造成耐火材料企业停产放假;二是部分企业经济效益差并停工停产、减员减薪,昂贵的城市生活花费使部分农民工在务工地留不下来;三是临近年关,建筑行业疲软,建筑工地停工,少数技能偏低、年龄偏大的农民工没有活干,自己又不能够胜任其他工种而被辞退;四是个别在外务工人员利用国家针对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优惠政策,决定返乡自主创业、自谋发展。

  四、农民工返乡后存在的问题

  xx村作为省级贫困村,位于山区,缺乏资源,主要是靠劳务输出支撑。从目前情况,xx村返乡农民工带来的影响还不大。一是春节临近大家主要集中在过年;二是大部分返乡农民工是领到工资返乡的,暂时手头宽裕,还不急于寻工作。

  将来可能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影响:一是影响社会稳定,20xx年全球金融危机,工厂倒闭、破产或企业裁员,外出务工的农民提前返乡,由于临近年关在本地难再找到工作,而青年农民工不懂耕作也不愿耕田,以至返乡后无所事事四处游荡,酗酒闹事、打架斗殴时有发生,如何帮助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确保

  地方稳定成了一道难题。二是可能出现返乡农民工争地现象、违章建房、超生等现象,将会影响本地农业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xxx,1980年出生,初中毕业,在广东一家机械厂做电焊工已经2年,从去年开始,他明显感觉到工资少了,到12月他被裁掉了。在那里找不到工作被迫返乡。失业回家后,有人介绍他去酒店当服务员,月薪600,工资感觉太少了就没有去,除了喝酒就是打麻将,整日游手好闲。

  xxx是,今年46岁,初中没毕业,没有什么专业技能,只能在建筑工地卖苦力,20xx年10月份被辞退了。他曾跟远房亲戚到东莞、珠海等建筑工地打工,多年来工种一直没改变。为什么农民工这么扛不住金融危机?根据我的走访得出结论:整体文化程度偏低,缺乏专业技能,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竞争力较差。

  五、返乡农民工务工期间遭遇困难的具体表现

  1、社会管理严重歧视农民工。在社会稳定上,把农民工作为不安定因素,一旦整顿社会秩序,就把矛头指向农民工,强制审查,收容遣送。农民工xxx说,外出务工一般都需要身份证、外出务工证、暂住证、健康证、所在工厂工作证这五种基本证件。未婚妇女还需办理未婚证,已婚妇女要办婚育证。每年在家乡和打工地两头办证花的“冤枉钱”就达300元左右。若被当地派出所查出“五证”不全,则会被扣留、罚款甚至送到收容遣送站。

  2、就业限制。农民工xxx反映,大多数城市将农民工排斥出城市明文禁止的一些岗位,绝大多数农民工只能在非正式市场寻找就业机会,从事城市人不愿干的清洁、搬运、地下、高空等“脏、累、粗、危”工作。许多城市还从保护本地人就业的角度出台了禁止和限制外来人口就业的政策。

  3、就学歧视。一些地方对解决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政策的执行大打折扣,甚至违背政策。公办中小学校向农民工子女额外乱收费的现象,并未停止。农民工xxx反映,其在外务工期间,子女上学交借读费小学每学期少的1000元,多的20xx至5000元,还暗示要拿不成文的一次性赞助费,不然就以学生名额已满拒收。

  4、社会保险和福利权利的缺失。大多数用人单位,特别是个体和私营企业要么不给农民工买社会保险,要么为了应付检查只给少部分农民工投保,要么避重就轻只买一种保险,而回避其它几个险种。大多数用工单位没有按《劳动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一些从事危险行业的用工单位与农民工签订“事故责任自负”的“生死合同”。

  5、拖欠工资问题仍然存在。在调查过程中,有部分民工反映工资存在被拖欠和克扣,占调查人数的62%。据民工反映,拖欠、克扣工资的形式多样,有的是建筑业包工头在工程完工后拒发工资,有的拖欠工资发给回家路费,有的连路费也不给。有的是企业向民工收取上岗押金,或扣发一个月工资,也有的是企业一年中*时只发给民工生活费,把大部分工资扣在老板手里占用,并随时找借口处罚民工、克扣工资,如果农民工对企业不满意,要离开,那已做几个月的工资也就拿不到了(这种情况在建筑行业尤其明显)。

  六、个人建议

  1、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一是向农民工提供制度化保证。对农民工输出及就业实行市场化、网络化运作,减少农民工的盲目流动。农民工输出地*要主动与用工地*取得联系,增加沟通,争取对方在农民工管理和*工作上的支持,维护其合法权益;二是加大惩处侵权行为力度。组织有关部门对侵权行为严重的企业或雇主依法进行查处、重罚并公开曝光。

  2、着力降低农民工就业门槛

  放宽城镇门槛,让更多的农民工成为城市的新市民,加大对农民工密切行业及企业的社会保险面力度,制定管理办法,农民工工作流动后,对其保险费用要有规范的累计和转移程序。

  3、加强外出就业前培训工作。一是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和劳动力价值。二是要结合技能培训做好农民工*的教育。要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通过教育使农民熟悉法律,运用法律维护自己正当合法的权益。

  4、大力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对返乡农民工有创业愿望的,采取系列帮扶措施,如:免费开展创业培训,创业项目推介,快捷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组织专家和企业成功人士进行技术指导,并争取有关政策支持进一步帮助他们创业。

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5

  按照总队1—2月份市县队调查信息报送要点,我队就“外出农民工务工情况”,于20xx年2月24日—25日对工程村、蔺家河村、南井寨村和陈窑村部分外出农民工进行了电话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外出农民工以男性青壮年为主。

  通过调查了解,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以男性较多。被调查的9个外出农民工中,男性8人,占88.9%,女性1人,占11.1%,;50岁以下的8人,占88.9%,50岁以上的1人,占11.1%。

  二、外出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

  通过调查了解,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居多。被调查的9个外出农民工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8人,占88.9%,只有1人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11.1%。

  三、外出农民工获取工作多以亲朋好友介绍为主。

  通过调查了解,外出农民工获取工作多是依靠老乡、亲戚、朋友、同学等熟人介绍为主,通过职业介绍所的较少。被调查的9个外出农民工中,获取工作全部来自于亲朋好友介绍。例如工程村一姓刘民工介绍,他年前到唐山市迁安县某钢铁厂打工,就是通过熟人介绍,了解到务工信息后组织和自己交情不错的老乡出去打工的。

  四、从事工作以建筑业和制造业等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种类为主。

  通过调查了解,外出务工农民工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劳动技能缺乏,就业渠道窄,以从事二、三产业为主,以建筑业、制造业等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种类居多。被调查的9个外出农民工中,在钢铁厂务工的就有7人,占77.8%。

  五、工资收入以3000元—4000元居多,收入和生活有一定保障。

  通过调查了解,外出的9个农民工中,月收入在3000元—4000元之间的有7人,4000元以上的有2人。工程村外出的6个农民工执行的是日工资,标准是130元/天。陈窑村外出的1个农民工工资是3000元/月加提成,这7人是按月发放工资,无拖欠、克扣现象;蔺家河村外出的1个农民工工资是3000元/月,工资无克扣现象,但是延迟一月发放;南井寨村外出的1个农民工工资是6000元/月,每月只发1000元保底工资,其余工资每年11月15日左右或者辞职不干的时候一次性结清,无克扣现象。例如工程村一姓刘民工表示,如果工资低于130元/天,他就不出去打工了。

  六、居住和饮食有保障,但条件和标准有待进一步提高。

  通过调查了解,外出农民工的居住和饮食一般都有保障,但是居住条件和饮食标准有待进一步提高。被调查的9个外出农民工中有8人是管吃管住,居住的是集体宿舍和工棚,饮食是集体食堂。

  饮食方面。工程村一姓刘民工介绍,雇主每天给20元的生活费,由于工作强度和青壮年饭量较大,有些农民工每天20元的伙食补贴大部分都不够吃,也有极个别经济比较困难的、比较节俭的人略有剩余。

  居住方面。工程村一姓刘民工介绍,雇主给提供住宿,居住的是集体宿舍,每间12㎡的宿舍居住6个,比较拥挤,有时休息不好。

  七、工作强度较大。

  通过调查了解,外出从业的农民工工作强度一般都比较大,特别是从事第二产业的农民工。工程村一姓刘民工介绍,他从事的钢铁厂维修工作每天需要工作10小时,上午7点—11点30分,下午1点—6点30分,并且是日工资,有些农民工为了多挣钱,一般都不休息,即使有个小病小痛也就忍一忍、坚持去上班。

  八、合同签订率较低,*意识和观念淡薄。

  通过调查了解,由于农民工打工有很大程度上的自由度,绝大多数农民工通常与用工单位或雇主口头协商工资待遇,与用人单位和雇主签订合同的农民工很少,要求缴纳五险一金的更少,用工单位或雇主主动为他们缴纳五险一金的寥寥无几。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部分人感到孤立无助,少数人不知道该怎么办。同时他们享受的工作待遇也较少,大部分农民工享受不到法定休息日,节假日也无双倍工资。被调查的9个外出农民工中有8人没有签定用工合同。被调查的9个外出农民工中只有2人签订了用工合同,只有3人用工单位或雇主给缴纳了工伤保险。只有南井寨村一姓刘民工介绍,用人单位在每年国庆节和中秋节这两个节日给100元过节费。

  九、外出农民工精神生活匮乏。

  通过调查了解,外出农民工最大的生活感受就是空虚寂寞。他们一般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工作上,闲暇时间一般就是聚在一起聊天,打牌、看电视、喝酒,年轻人玩手机较多,学习充电的机会很少。例如南井寨村一位20多岁的姓刘民工介绍,他是长期在野外作业,闲暇时间就是看电视、玩手机,无所事事,精神上非常空虚。

  十、多数人外出打工意愿明确,但外出务工地点、工作种类尚不固定。

  通过调查了解,由于多数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劳动技能缺乏,造成就业面窄,就业渠道少,就业消息滞后;部分学历较高人员对职位、工资、待遇要求较高,造成合适的工作岗位不好找。通过对9个农民工进行调查,了解到他们多数人明确表示仍然想外出务工,但是需要重新找工作,所以外出务工地点和从事工作种类尚不固定。例如陈窑村一女性民工原来在石家庄务工,每月工资是1000元加提成,嫌弃工资低下,通过同学去北京找工作了。

  十一、希望和建议:

  1、继续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

  2、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切实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积极引导、扶植他们去就业、创业,为他们提供学习机会,创业条件。

  3、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切实维护农民工利益,并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工的*意识,使其知道如何用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确保用工管理规范化,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切身利益。

  5、要继续畅通就业渠道,做好用工信息的收集、发布工作,搭建就业服务*台,支持创业、就业等公共服务。

  6、由农民工输入地*负责,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有利于身心健康、促进学习和劳动技能提升的场所和环境,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6

  一、基本情况

  XX县位于湖南省最西部,东连芷江侗族自治县,南、西、北三面分别与贵州省天柱、三穗、镇远、玉屏及万山特区毗邻。全县总面积1508*方公里,辖7镇16乡297个村,总人口26万,其中农业人口22.8万人,劳动力12.8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约7万多人。长期外出务工3.4万人,务工地点主要是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行业主要集中在服装、建筑、电子、制鞋、玩具加工、餐饮等,月工资水*一般为900-20xx余元。

  二、近期农民工返乡情况

  XX县农民20xx年外出务工3.4万人,目前已返乡3680人,占外出农民工的10.8%。大部分是从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返乡。xx县农民工返乡后情绪稳定,生产、生活正常。

  三、返乡原因分析

  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沿海地区出口及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出口受到限制,经济不景气,导致企业停产、转产、降薪、裁员,造成一些农民工不得不返乡。

  1、企业停产。由于企业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占用大量的资金,工厂无法正常生产,只有关门停产,工人也只好另谋出路或者返乡。

  2、企业降薪。由于近段时间,企业生产的产品销路不好,不敢大量生产,工人都是计件发放工资,工资一降再降。由于工资少,难以保障正常的基本生活,农民工只有回家。

  3、企业裁员。由于企业状况不好,只能勉强维持现状,企业只有降低成本缩小规模,进行裁员。裁下的人员无法找到其他工作,只有返乡待业。

  四、采取的应对措施

  农民工提前返乡,主要是因为XX县农民工就业单一,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废品收购行业,科技含量不高,农民工没有多方面的生产技能,转行难。农民工大量返乡造成xx县农民增收困难,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为解决这一问题,xx县采取了以下对应措施:

  1、制定返乡农民工就业安置工作方案。在对返乡农民工情况进行摸底登记,掌握情况和趋势,了解返乡人员数量和分布,以及各自的特长、想法、要求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当地二、三产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农业生产特点等情况,提出对返乡农民工培训、转移务工、创业的对策意见,制定返乡农民工就业安置工作方案。

  2、开展返乡农民工培训。由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农办、县科技局等单位参与,采取集中培训、跟班培训、互助培训等多种形式,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再就业技能和相关法规培训。现培训236人次,其互助式培训效果较好。这种由具有不同专长和经历的农民工相互学习的培训方式深受欢迎。

  3、引导返乡农民工就业。支持、鼓励中小企业和工业园区招商引资企业为返乡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提供岗位,并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工的就业机会。现已通过企业就业76人,参与农村建设就业3258人,占返乡农民工的90.6%。

  4、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农业、工商、税务、国土、金融等部门联合出*证、信贷、税收、用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现返乡农民工中还有18人开了商店,23人购买了运输车辆,27人建起了养殖场,占返乡农民工的18%。

  五、存在的问题

  一是资金问题。资金不足仍然是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一大障碍。不少返乡农民工家境并不宽裕,虽然返乡时积累了一些资金,也具备了创业所需的一些知识,但对于想创办企业、搞生产性经营的返乡创业者来说,自己积累的资金还不够,而筹集资金又有相当大的难度,在支付了开办费用、投资设备后,想要再扩大生产经营并不容易,多数只能小规模维持。

  二是培训力度有待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不够、规模不大、档次不高、培训专业窄,不能充分满足农民工培训需求。

  三是信息不通。有的返乡农民工虽然有好的`创意,但对市场需求不了解,不敢投资;有的则因过时的信息而贸然投资,结果资本都打了水漂。

  六、政策建议

  一是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专项扶持资金,引导、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国家可以此重点扶持边贫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

  二是引导、鼓励成立劳动力转移协会等劳动力转移群众专业互助组织,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县发展和改革局)

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7

  经过一周多紧张有序的走访、调查以及宣传,迎来了我们暑期社会实践的圆满结束,我们按计划完成了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且受到了理想效果,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政策的了解。我们走访了劳动局、就业保障局,在局长等的交谈下了解到了黄陂区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并且了解到与农民工相关的政策:小额担保贷款的条件以及贷款金额,就业培训的相关部门及政策,农民工个人保险灯政策。而且我们拿到了黄陂区劳动局根据自身情况编目的关于农民工的政策与指导,因还未出版,没有具体的书名,只是一份稿件。

  其次,我们走访了阳光电脑培训中心、黄陂技术学校等培训机构,了解到了机构培训的对象与内容,更重要的是农民工参加培训的基本情况

  再次,我们通过区劳动局的介绍,走访了养猪场及其附近的凉亭村、晨龙电子公司及其所在的油岗村、同建电子公司及同建村,从城市来到边远地区,再回到城市边缘相对发展较快的地区。通过与村长交谈了解本村的政策、农民工就业等基本情况,通过与农民工及其家属的交谈更直接的了解了他们的现状与需求,并介绍了*的相关政策。另外,我们还大范围的做了问卷调查,通过具体数据来科学的分析农民工的现状与需求,更具有科学性、真实性。

  另外,我们进行了宣传工作,得到了广大农民工的关注与支持。有很多农民工主动上来咨询,我们耐心的回答他们的问题,并宣传了相关政策,还发放了与他们相关的政策文件指南,例如:小额担保贷款办事指南、创业培训办事指南等。

  最后,我们回访了劳动局,向他们反馈了我们的调查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而且,我们咨询了关于农民工政策的更加详细的内容,使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达到预期效果。

  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们锻炼了自己,包括自己的交际能力等,并且初步关注社会、近距离接触社会、深入了解社会,这使得我们大学生受益匪浅,对于我们未来踏入社会时有很大帮助。

  另外我们也真正收获了具体的事情。从偏远地区凉亭村与近郊区油岗村的走访中发现:在近郊区农民工的年龄范围广,人数多,而且参加过培训机构,技术含量高,总体来说是思想觉悟高,在此基础上,在经济危机下就业情况收影响较小;然而在偏远地区,农民工集中是青壮年,但是他们的思想较为保守,他们宁愿投亲靠友也不相信培训机构,尽管*出资每天10元的补助费。

  针对上述情况,我认为改善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应该首抓偏远地区,而且应该从思想觉悟上开始着手,大量宣传开放的思想,鼓励创新的思想等。所以我们应该“开放思想,实事求是”。

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8

  按照总队1—2月份市县队调查信息报送要点,我队就“外出农民工务工情况”,于20××年2月24日—25日对工程村、蔺家河村、南井寨村和陈窑村部分外出农民工进行了电话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外出农民工以男性青壮年为主。

  通过调查了解,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以男性较多。被调查的9个外出农民工中,男性8人,占88.9%,女性1人,占11.1%,;50岁以下的8人,占88.9%,50岁以上的1人,占11.1%。

  二、外出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

  通过调查了解,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居多。被调查的9个外出农民工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8人,占88.9%,只有1人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11.1%。

  三、外出农民工获取工作多以亲朋好友介绍为主。

  通过调查了解,外出农民工获取工作多是依靠老乡、亲戚、朋友、同学等熟人介绍为主,通过职业介绍所的较少。被调查的9个外出农民工中,获取工作全部来自于亲朋好友介绍。例如工程村一姓刘民工介绍,他年前到唐山市迁安县某钢铁厂打工,就是通过熟人介绍,了解到务工信息后组织和自己交情不错的老乡出去打工的。

  四、从事工作以建筑业和制造业等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种类为主。

  通过调查了解,外出务工农民工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劳动技能缺乏,就业渠道窄,以从事二、三产业为主,以建筑业、制造业等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种类居多。被调查的9个外出农民工中,在钢铁厂务工的就有7人,占77.8%。

  五、工资收入以3000元—4000元居多,收入和生活有一定保障。

  通过调查了解,外出的9个农民工中,月收入在3000元—4000元之间的有7人,4000元以上的有2人。工程村外出的6个农民工执行的是日工资,标准是130元/天。陈窑村外出的1个农民工工资是3000元/月加提成,这7人是按月发放工资,无拖欠、克扣现象;蔺家河村外出的1个农民工工资是3000元/月,工资无克扣现象,但是延迟一月发放;南井寨村外出的1个农民工工资是6000元/月,每月只发1000元保底工资,其余工资每年11月15日左右或者辞职不干的时候一次性结清,无克扣现象。例如工程村一姓刘民工表示,如果工资低于130元/天,他就不出去打工了。

  六、居住和饮食有保障,但条件和标准有待进一步提高。

  通过调查了解,外出农民工的居住和饮食一般都有保障,但是居住条件和饮食标准有待进一步提高。被调查的9个外出农民工中有8人是管吃管住,居住的是集体宿舍和工棚,饮食是集体食堂。

  饮食方面。工程村一姓刘民工介绍,雇主每天给20元的生活费,由于工作强度和青壮年饭量较大,有些农民工每天20元的伙食补贴大部分都不够吃,也有极个别经济比较困难的、比较节俭的人略有剩余。

  居住方面。工程村一姓刘民工介绍,雇主给提供住宿,居住的是集体宿舍,每间12㎡的宿舍居住6个,比较拥挤,有时休息不好。

  七、工作强度较大。

  通过调查了解,外出从业的农民工工作强度一般都比较大,特别是从事第二产业的农民工。工程村一姓刘民工介绍,他从事的钢铁厂维修工作每天需要工作10小时,上午7点—11点30分,下午1点—6点30分,并且是日工资,有些农民工为了多挣钱,一般都不休息,即使有个小病小痛也就忍一忍、坚持去上班。

  八、合同签订率较低,*意识和观念淡薄。

  通过调查了解,由于农民工打工有很大程度上的自由度,绝大多数农民工通常与用工单位或雇主口头协商工资待遇,与用人单位和雇主签订合同的农民工很少,要求缴纳五险一金的更少,用工单位或雇主主动为他们缴纳五险一金的寥寥无几。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部分人感到孤立无助,少数人不知道该怎么办。同时他们享受的工作待遇也较少,大部分农民工享受不到法定休息日,节假日也无双倍工资。被调查的9个外出农民工中有8人没有签定用工合同。被调查的9个外出农民工中只有2人签订了用工合同,只有3人用工单位或雇主给缴纳了工伤保险。只有南井寨村一姓刘民工介绍,用人单位在每年国庆节和中秋节这两个节日给100元过节费。

  九、外出农民工精神生活匮乏。

  通过调查了解,外出农民工最大的生活感受就是空虚寂寞。他们一般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工作上,闲暇时间一般就是聚在一起聊天,打牌、看电视、喝酒,年轻人玩手机较多,学习充电的机会很少。例如南井寨村一位20多岁的姓刘民工介绍,他是长期在野外作业,闲暇时间就是看电视、玩手机,无所事事,精神上非常空虚。

  十、多数人外出打工意愿明确,但外出务工地点、工作种类尚不固定。

  通过调查了解,由于多数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劳动技能缺乏,造成就业面窄,就业渠道少,就业消息滞后;部分学历较高人员对职位、工资、待遇要求较高,造成合适的工作岗位不好找。通过对9个农民工进行调查,了解到他们多数人明确表示仍然想外出务工,但是需要重新找工作,所以外出务工地点和从事工作种类尚不固定。例如陈窑村一女性民工原来在石家庄务工,每月工资是1000元加提成,嫌弃工资低下,通过同学去北京找工作了。

  十一、希望和建议:

  1、继续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

  2、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切实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积极引导、扶植他们去就业、创业,为他们提供学习机会,创业条件。

  3、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切实维护农民工利益,并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工的*意识,使其知道如何用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确保用工管理规范化,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切身利益。

  5、要继续畅通就业渠道,做好用工信息的收集、发布工作,搭建就业服务*台,支持创业、就业等公共服务。

  6、由农民工输入地*负责,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有利于身心健康、促进学习和劳动技能提升的场所和环境,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9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伴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我国各行各业都遭受着冲击。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的加剧。而在就业方面,首当其冲的就是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有着大量农民工群体,他们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做出了贡献。据有关资料显示,将近百分之八十的农民工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这些地方的产业特点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以出口为导向,用工需求和国际经济周期有很大关系。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很大,受到严重打击的是沿海外向型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中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首当其冲。农民工成为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最先受损的庞大群体,被迫失业走上返乡回家之路。因此能否处理好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将影响到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节奏和发展进程。而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农民工自身素质技能着手,只有真正了解到他们是否想进一步学习,希望学习哪方面的技术知识,并帮助他们学到一定的技能,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社会地位,同时解决我国的一系列衍生矛盾。

  我国的农民工问题一直十分突出,严重阻碍了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劳动就业人员的流动,尤其农村进城就业的热潮,农民工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无穷的生产力,但由于农民工生活环境的影响和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造成自身综合素质偏低,在进城务工时,农民工受到社会的排斥和歧视,被限制和禁止从事某些职业,很难找到得心应手的从业行业,基本都在劳动强度最大,工作环境最差,薪资待遇很低的行业内工作,这一方面是城乡差异影响下思维观念的差异造成的,另一方面主要还是因为广大农民工本身缺乏相关的素质,这里包括行为习惯和专业技能。且*和社会对农民工的关注没有达到法制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程度,使农民工的很多权益得不到有力保障。

  因此,切实去了解农民工的思想动态,积极引导、扶植他们去就业;同时在国家出台有利政策的情况下,许多农民工积极开展创业。但是农民工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劳动技能单一;农民工经营风险较大。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创造学习的条件,是任重道远的,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举措。一旦让广大农民工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提升了相关的素质,他们不但能促进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能为他们家乡的经济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而当今,找工作难,工作找人也难。这是为什么?本次调查研究就是旨在回答这个问题。

  二、社会调查的时间和地点

  为了解农民工的学习需求,使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更好地提供服务,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统一安排,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农民工进行了社会调查,调查时间和地点如下:

  调查时间:20xx年2月2日

  调查地点:省县镇、乡

  三、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采用访问调查和个人问卷调查两种方式结合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民工个人的基本情况(文化程度、政治面貌、婚姻状况、家庭成员、工作区域、工作地域、工作单位、税后月收入),民工个人的学习需求情况(是否愿意继续学习,学历层次、学习科类,学习方式、学习学校或机构),民工个人目前最关心的问题,民工再学习的希望和要求等。

  四、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围绕“农民工学习需求”问题,处于掌握较多的信息的考虑,调查对象选在不同年龄阶段,调查了五名群众。调查对象均是随机找到的农民工,满足条件。

  五、讨论与建议

  无论是一开始的阐述还是上面材料中的叙述,我们不难看出,要强人强市强省乃至强国,教育的重要性仍旧是不容置疑的。现在社会上同样是这样一个局面,很多农民工争相去竞争培训机会,去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去提升自己的能力。虽然这只是很多农民工中积极的一部分,但是,一旦我们的教育支持跟上去了,一部分农民工头脑“富”起来了,难道我们就不能再利用先富带动后富这个道理吗?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给这个方式下什么定论,但是,看看当今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二月失业返乡的农民工数量达到20xx万左右。如果不妥善处理好这么一大批的人的就业问题,后果可想而知。

  教育,仍旧是教育,我们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支持一个又一个农民工兄弟去搞创业搞科研搞自主。我们只能依靠社会,依靠*,依靠一切可以依靠的力量去给那些想学习,需要技术的农民工兄弟创造学习的机会,拓宽学习的渠道。尽最大的力量去优化现有的教育培训机制,加强教育培训的改革力度,扶植那些能大量吸纳农民工的企业。

  我想就这一问题再提出并重申几个观点和看法。

  第一,充分利用职教资源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

  我国现拥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约1.5万所,高职院校有1100余所。这是农民工培训的丰富资源,当务之急是制定政策,并给予经费支持,使得中高等职业学校真正成为农民工教育的重要载体。

  第二,教育资源重心下移延伸到农村基层。

  我国教育资源城乡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及县城,农村本土教育资源匮乏。只有把教育资源的重心延伸到了基层,从上向下贯彻,从下向上执行,才能将教育培训做到位。特别是在当前农村普遍存在中小学生源减少和校舍闲置的背景下,可以充分利用那些闲置的校舍资源,建立一些长效性的基层教育基地和培训网络。

  第三,加大新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

  农民工教育还有赖于自我教育,靠别人靠社会毕竟不能有长久的作用,只有靠自己的双手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为此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大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在一些劳动力资源丰富且辐射范围广的中心村规划布局学习网络。充分利用现有闲置的中小学校舍,建设文化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等公共设施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并使新农村成为农村人口自我学习的基地,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阵地。

  第四,加强发达地区对农民工教育的支持

  相对于农民工大量涌入大中型城市的现状,这在暂时没有可以解决的具体方案。大城市的发展需要广大农民工的建设,而作为一定的回报,*应当鼓励并加大经济发达地区对周边农村的扶持。充分关心农民工的生产和生活的基础上,扩大*培训机构的培训面,以抓好质量为突破,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财政支持,切实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只有将农村建设成城市,才能从根本上把农民工带离边缘化,让他们重新正常的轨道上。

  第五,积极探索“以工代学”的继续学习模式

  指农民工以学徒身份到培训机构培训,在师傅的指导下学习技术,免去学习费用,根据合格产品数量领取学徒工资,以解决农民工继续学习费用困难,“以工代学”模式的探索将为解决农民工继续学习费用问题走出一条新路。

  总而言之,要把加强农民工教育这件事作为我国现行教育任务的一个重点,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来缓解或解决城乡教育资源长期失衡的现象。教育要面向农民工,为其创造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教育要面向新农村,使教育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使新农村成为农民工教育的主阵地;教育要面向未来,使其成为提高农民工技能和素质的主渠道,成为提升全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无论是对于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公*配置,还是对于全面提升全民素质,农民工继续教育都将具有长远的战略性意义,三农问题也能在这个问题解决的同时得到解决或大大的改善。

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10

  年以来,世界金融危机蔓延到我国,“”、“”及等地区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号称“世界加工厂”以外向型经济为特征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创汇企业相继停工停产、减薪减员,市外出农民工开始出现回流。根据省、市相关部门关于开展返乡农民工调研通知要求,我们组织专班人员先后对各乡镇办区及所属村组开展多次农民工回流情况专项问卷调查,摸清底数,分析原因,采取措施。

  一、农民工回流主要特点

  截至今年6月底,市农业劳动力转移16.7万人,其中外出务工15.4万人。根据等乡镇提供的情况来看,截至11月底,市农民工回流5800多人,占外出务工总数3.9%。其中,外出务工人数最多的东升镇回流1362人,占市回流总数23.5%。总地看来,呈现以下特点:

  (一)年龄偏大技能偏低男性偏多。经抽样调查,返乡农民工中,初中学历且技能单一的男性居多。按年龄划分:35岁及以下2300多人约占39.7%,35岁以上3500多人约占60.4%。按学历划分:小学及以下1200多人约占20.7%;初中4100多人,约占70.7%;高中、中专及以上500多人约占8.6%。按性别划分:男性将近3000人约占51.7%;女性2800人约占48.3%。

  (二)从“”、“”及沿海地区回流占主体。经走访了解到,农民工回流前原务工地多为经济发达地区。其中,从、、等地回流2300多人约占39.7%,从州、、等地回流1400多人约占24.1%,从、、等地回流700多人约占12.1%,从、、等地回流400多人约占6.9%,从回流不足400人约占6.9%,从、等内地回流200人左右约占3.4%,从等省内地区回流100多人约占1.7%,从其他地区回流300人约占5.2%。

  (三)劳动密集型出口创汇企业停产减员是主因。据等地统计表明,家具制造业接近1000人约占17.2%,电子加工业900多人超过15.5%,服装加工业近900人约占15.5%,鞋类加工业800多人约占13.8%,建筑施工业600多人约占10.4%,玩具加工业500多人约占8.6%,其他行业近1100约占19%。

  二、农民工回流原因分析

  分析市外出务工人员回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外地部分出口创汇企业因产品滞销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开工不足并逐步裁员。二是外地部分企业经济效益差并停工停产,减员减薪,高额的城市生活和交通等费用部分农民工在务工地留不下来。三是外地部分企业因更新生产加工的设施设备,以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少数技能偏低、年龄偏大的农民工转岗转业困难,而且用工单位也不愿在外来农民工技能提升方面投入资金。四是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特别是粮食收购政策和新的土地政策的出台,吸引了农民工返乡务农或农产品加工。五是本地创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优惠政策逐步出台,吸引了部分农民工返乡准备自主创业。六是本地经济发展带动部分职业(工种)的工资水*大幅提高,特别是最低工资标准的出台,吸引了农民工回流就业。

  据了解,市农民工回流人数仍在不断增加,预计今冬明春将迎来回流高峰。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农民工因工资拖欠原因正在等待用工单位年终结算;另一方面是由于春运期间正值农民工返乡高峰,可能导致农民工返乡后不再返岗而留在本地。

  三、农民工回流带来的影响

  从目前情况,市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将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本地用工单位的岗位更加紧缺,特别是出口创汇企业因产品外销受限而将逐步出现职工富余,市场重现就业难局面。二是由于市内供过于求的矛盾比较突出,城乡失业率将有所回升,影响社会稳定。三是农村可能出现回流农民工争地现象,并将影响本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垸镇北碾村杨珍元等回流农民工原在从事缝纫,现因已返乡准备在家务农。

  四、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

  据了解,市农民工回流人数仍在不断增加,预计今冬明春将迎来回流高峰,农民工回流所产生的'就业压力将延续到年下半年或年上半年。为及时缓解就业压力,积极促进就业,市现已采取七项措施:

  一是发动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开展农业人力资源调查,及时登记回流农民工的原务工地、原职业(工种)、现专业技能、培训就业愿望等情况,建立市、乡镇办区、社区村组三级联动的信息报送制度,每天一次登记,每周一次上报。

  二是引导回流人员参加技能提升培训。技工学校、训练中心等培训机构已面向回流农民工开展了招生活动,现有1874名返乡农民工已经或正在参加培训,其中就业训练中心培训407人。8月初,高基庙镇邓家岭村农民工杨鑫荣从返乡后,参加训练中心计算机*面设计培训,并享受了培训补贴。

  三是举办返乡农民工招聘会,重点引导第三产业扩大就业容量,扩大以个体工商户为主体的用工需求。11月28日,市举办返乡农民工劳务交流会,2600多名农民工进场求职,当天1132人与38家进场用工单位达成就业意向。

  四是动员本地用工单位招收技术人才。扬子江泵业、新传媒等企业招用车工、造型工、广告设计等长期短缺的熟练技术人员,现已有1900多名返乡农民工实现转岗转业。

  五是依托新农村建设就地消化。市各行政村正值换届选举,各乡镇办区将新的村级领导班子成员选举范围扩大到了回流农民工,并动员回流农民工参与本地农业产业化经营。

  六是发挥驻外劳务机构和驻外流动党组织的作用,一方面引导部分有就业技能并准备回流的农民工在务工地转岗就业,一方面动员在外创业的籍成功人士带动农民工创业。

  七是发挥创业培训和小额贷款作用,引导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回流农民工自主创业,目前该项工作正在筹备过程中。


当前农民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菁选3篇)(扩展6)

——*农民工调研报告3篇

*农民工调研报告1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民工调研报告(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民工调研报告1

  为进一步了解受金融危机影响,我村返乡农民工的实际情况,按照年初计划,继xx年12月21——23日第一次调研之后,我于xx年1月17日至24日对我村返乡农民工进行了第二次入户调查,随机调查农民工145人。

  一、被调查的返乡农民工基本情况

  綦江县郭扶镇 古松村xx年外出务工人员为921人,截止xx年1月24日已返乡的农民工为613人,占外出务工人员的67%,xx古松村人均劳务收入为2350 元,占xx年人均年收入的54.2%。

  (一)学历情况

  调查的145人中,文盲及小学学历为34人,占23%,初中学历为104人,占72%,高中及中职学历为7人,占5%。

  (二)性别,年龄结构,拥有技能情况

  调查的145人中,女性为46人,占32%,男性为99人,占68%,年龄在18周岁至30周岁的为41人,30周岁至40周岁的为72人,40岁以上的为32人,他们中85%的人都无一技之长,15%的人拥有机械加工、建筑、印刷等技能,但技能单一。

  (三)务工地点普遍为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在工地上干活的较多调查发现85%的人都在东南沿海一带打工,其中选择浙江、江苏、广东地区的人占75%,都是看重该地区工资报酬高,95%的人月收入在1000元至2500元之间,60%的人从事建筑,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四)返乡原因

  因工厂或公司停产、倒闭、业务不好提前放假、无工作等原因返乡13人,占9%,其中2人是从事手套加工,3人从事机械加工,1人从事玩具生产,以上6人原公司或工厂的规模都很小,员工人数在20人至100人之间,另外7人是在务工点做临时工,未找到工作而返乡;回家过春节为118人,占81%;而回家照看子女、天气寒冷等原因返乡为14人,占10%。

  二、返乡农民工呈现的特点

  通过对145名农民工的调查,发现他们在务工方面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工作选择的意愿有差别

  性别、年龄、学历的差异造成选择进入公司或者工厂工作的意愿不同。年轻女性一般选择进入公司、工厂的较多,且都是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都是

  劳动密集型行业。调查中87%的女性都进入电子、制衣、制鞋、玩具加工等行业的公司;而75%的男性不愿选择进入公司、工厂工作,觉得在那工作会受到相应制度约束,感觉不自由,且收入较之工地或其他工作要低,另外由于自己的学历低、年龄大无法进入公司或工厂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二)自主创业意愿强烈,但普遍认为资金是最主要的问题

  调查中80%的人希望能自主创业,比如搞养殖和种植业,但资金问题是他们面对的首要问题,其次是技术和经验。

  (三)流动频繁

  调查中发现,农民工即使在同一务工地点,换的工作也比较多,究其原因是有些公司、建筑工地等现在都在大量招临时工,工程做完后,这部分人就得重新找工作。另外,他们的务工地点变换也较多。

  (四)举家外出呈上升趋势

  夫妻双方因都在外面打工,为方便照管子女,将子女带到务工地点就近入学的不在少数,我村举家外出就有98户(此数据是xx年11月农村医保参合情况各社统计上来的),这一数据比xx年增加10户。此次调查中全家外出回来过年的有15户,但春节后全家还会出去。

  (五)找工作的途径不多

  调查发现农民工在外打工,找工作的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途径:一是熟人或亲戚介绍,也有的随本村在外面包工程的包工头出去;二是自己找,自己在一些工地上去问是否要人,或者到一些工厂门口去看是否有招工信息。

  (六)大部分人都有继续外出务工的意愿

  调查中70%的人都表示会返回原来的岗位继续打工,剩下21名因公司或工厂停产、倒闭等原因返乡的农民工有18人表示还要出去务工,有3人表示将过一段时间再看情况;有22%的人将重新找工作,只有8%的人暂不外出务工。

  三、调查结论及一些建议

  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古松村返乡农民工中,有部分人员是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而返乡,但所占比例不大,大多数返乡农民工都只是回家过节,并且他们大部分人都有继续外出务工的意愿,预计部分农民选择务工地点会转向内陆城市。外出务工现在和将来都是农民生存的一种主要方式。调查还发现各级*部门和相关社会机构提供的服务与农民工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水*,为农民外出务工搞好服务是各级*部门尤其是基层组织当前首要任务。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加强就业指导。调查中发现很多人都是通过熟人介绍和自己找工作,如果想换工作只有自己找,成本高,另外,有一部分人是看到别人在某一地方打工还可以,就随波逐流到那地方找工作,因此,农民外出务工存在一定盲目性和扎堆现象,发现现在所谓的劳务市场建设离大多数农民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建议相关部门深入实际,加强与用工方的联系与沟通,搜集相关用工信息,通过网络、职介机构等渠道向广大农民工提供用工信息,促进农民工合理流动,减少农民工找工作的成本,减小他们外出务工的盲目性。

  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技能水*,能与用工单位联合培训最好,不搞那些完成任务式的培训。同时鼓励他们就近就业,尤其是国家的扩大内需计划,涉及许多基础设施建设,应大量使用农民工。

  三是重视无地农民的生存发展。农村土地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下放,但是90年代后出生,或者婚嫁古松村并且户籍也迁入这个村的没有土地,这部分人一般靠耕种外出务工人员的土地生存,据了解,这种情况各地普遍存在。对于农村向来没有土地的这部分人,建议*在土地流转和其它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支持,使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减少摞荒地,妥善解决这部分农民的生存问题。

  四是加强对自主创业农民工的信贷支持和帮扶引 导,减小他们创业的困难、风险和盲目性。对自主创业的农民工,*可采取贴息、直接补贴、担保贷款等方式给予他们资金上的支持,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五是加强对农民工的跟踪调查,及时掌握他们的情况,必要时候能提供及时的服务。

*农民工调研报告2

  按照总队1—2月份市县队调查信息报送要点,我队就“外出农民工务工情况”,于2014年2月24日—25日对工程村、蔺家河村、南井寨村和陈窑村部分外出农民工进行了电话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外出农民工以男性青壮年为主。

  通过调查了解,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以男性较多。被调查的9个外出农民工中,男性8人,占88.9%,女性1人,占11.1%,;50岁以下的8人,占88.9%,50岁以上的1人,占11.1%。

  二、外出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

  通过调查了解,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居多。被调查的9个外出农民工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8人,占88.9%,只有1人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11.1%。

  三、外出农民工获取工作多以亲朋好友介绍为主。

  通过调查了解,外出农民工获取工作多是依靠老乡、亲戚、朋友、同学等熟人介绍为主,通过职业介绍所的较少。被调查的9个外出农民工中,获取工作全部来自于亲朋好友介绍。例如工程村一姓刘民工介绍,他年前到唐山市迁安县某钢铁厂打工,就是通过熟人介绍,了解到务工信息后组织和自己交情不错的老乡出去打工的。

  四、从事工作以建筑业和制造业等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种类为主。

  通过调查了解,外出务工农民工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劳动技能缺乏,就业渠道窄,以从事二、三产业为主,以建筑业、制造业等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种类居多。被调查的9个外出农民工中,在钢铁厂务工的就有7人,占77.8%。

  五、工资收入以3000元—4000元居多,收入和生活有一定保障。

  通过调查了解,外出的9个农民工中,月收入在3000元—4000元之间的有7人,4000元以上的有2人。工程村外出的6个农民工执行的是日工资,标准是130元/天。陈窑村外出的1个农民工工资是3000元/月加提成,这7人是按月发放工资,无拖欠、克扣现象;蔺家河村外出的1个农民工工资是3000元/月,工资无克扣现象,但是延迟一月发放;南井寨村外出的1个农民工工资是6000元/月,每月只发1000元保底工资,其余工资每年11月15日左右或者辞职不干的时候一次性结清,无克扣现象。例如工程村一姓刘民工表示,如果工资低于130元/天,他就不出去打工了。

  六、居住和饮食有保障,但条件和标准有待进一步提高。

  通过调查了解,外出农民工的居住和饮食一般都有保障,但是居住条件和饮食标准有待进一步提高。被调查的9个外出农民工中有8人是管吃管住,居住的是集体宿舍和工棚,饮食是集体食堂。

  饮食方面。工程村一姓刘民工介绍,雇主每天给20元的生活费,由于工作强度和青壮年饭量较大,有些农民工每天20元的伙食补贴大部分都不够吃,也有极个别经济比较困难的、比较节俭的人略有剩余。

  居住方面。工程村一姓刘民工介绍,雇主给提供住宿,居住的是集体宿舍,每间12㎡的宿舍居住6个,比较拥挤,有时休息不好。

  七、工作强度较大。

  通过调查了解,外出从业的农民工工作强度一般都比较大,特别是从事第二产业的农民工。工程村一姓刘民工介绍,他从事的钢铁厂维修工作每天需要工作10小时,上午7点—11点30分,下午1点—6点30分,并且是日工资,有些农民工为了多挣钱,一般都不休息,即使有个小病小痛也就忍一忍、坚持去上班。

  八、合同签订率较低,*意识和观念淡薄。

  通过调查了解,由于农民工打工有很大程度上的自由度,绝大多数农民工通常与用工单位或雇主口头协商工资待遇,与用人单位和雇主签订合同的农民工很少,要求缴纳五险一金的更少,用工单位或雇主主动为他们缴纳五险一金的寥寥无几。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部分人感到孤立无助,少数人不知道该怎么办。同时他们享受的工作待遇也较少,大部分农民工享受不到法定休息日,节假日也无双倍工资。被调查的9个外出农民工中有8人没有签定用工合同。被调查的9个外出农民工中只有2人签订了用工合同,只有3人用工单位或雇主给缴纳了工伤保险。只有南井寨村一姓刘民工介绍,用人单位在每年国庆节和中秋节这两个节日给100元过节费。

  九、外出农民工精神生活匮乏。

  通过调查了解,外出农民工最大的生活感受就是空虚寂寞。他们一般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工作上,闲暇时间一般就是聚在一起聊天,打牌、看电视、喝酒,年轻人玩手机较多,学习充电的机会很少。例如南井寨村一位20多岁的姓刘民工介绍,他是长期在野外作业,闲暇时间就是看电视、玩手机,无所事事,精神上非常空虚。

  十、多数人外出打工意愿明确,但外出务工地点、工作种类尚不固定。

  通过调查了解,由于多数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劳动技能缺乏,造成就业面窄,就业渠道少,就业消息滞后;部分学历较高人员对职位、工资、待遇要求较高,造成合适的工作岗位不好找。通过对9个农民工进行调查,了解到他们多数人明确表示仍然想外出务工,但是需要重新找工作,所以外出务工地点和从事工作种类尚不固定。例如陈窑村一女性民工原来在石家庄务工,每月工资是1000元加提成,嫌弃工资低下,通过同学去北京找工作了。

  十一、希望和建议:

  1、继续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

  2、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切实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积极引导、扶植他们去就业、创业,为他们提供学习机会,创业条件。

  3、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切实维护农民工利益,并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工的*意识,使其知道如何用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确保用工管理规范化,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切身利益。

  5、要继续畅通就业渠道,做好用工信息的收集、发布工作,搭建就业服务*台,支持创业、就业等公共服务。

  6、由农民工输入地*负责,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有利于身心健康、促进学习和劳动技能提升的场所和环境,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农民工调研报告3

  根据省、市相关部门关于开展返乡农民工调研通知要求,我们组织专班人员先后对各乡镇办区及所属村组开展多次农民工回流情况专项问卷调查,摸清底数,分析原因,采取措施。

  一、农民工回流主要特点

  截至今年6月底,市农业劳动力转移16.7万人,其中外出务工15.4万人。根据等乡镇提供的情况来看,截至11月底,市农民工回流5800多人,占外出务工总数3.9%。其中,外出务工人数最多的东升镇回流1362人,占市回流总数23.5%。总地看来,呈现以下特点:

  (一)年龄偏大技能偏低男性偏多。经抽样调查,返乡农民工中,初中学历且技能单一的男性居多。按年龄划分:35岁及以下2300多人约占39.7%,35岁以上3500多人约占60.4%。按学历划分:小学及以下1200多人约占20.7%;初中4100多人,约占70.7%;高中、中专及以上500多人约占8.6%。按性别划分:男性将近3000人约占51.7%;女性2800人约占48.3%。

  (二)从沿海地区回流占主体。经走访了解到,农民工回流前原务工地多为经济发达地区。其中,从、、等地回流2300多人约占39.7%,从州、、等地回流1400多人约占24.1%,从、、等地回流700多人约占12.1%,从、、等地回流400多人约占6.9%,从回流不足400人约占6.9%,从、等内地回流200人左右约占3.4%,从等省内地区回流100多人约占1.7%,从其他地区回流300人约占5.2%。

  (三)劳动密集型出口创汇企业停产减员是主因。据等地统计表明,家具制造业接近1000人约占17.2%,电子加工业900多人超过15.5%,服装加工业近900人约占15.5%,鞋类加工业800多人约占13.8%,建筑施工业600多人约占10.4%,玩具加工业500多人约占8.6%,其他行业近1100约占19%。

  二、农民工回流原因分析

  分析市外出务工人员回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外地部分出口创汇企业因产品滞销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开工不足并逐步裁员。二是外地部分企业经济效益差并停工停产,减员减薪,高额的城市生活和交通等费用部分农民工在务工地留不下来。三是外地部分企业因更新生产加工的设施设备,以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少数技能偏低、年龄偏大的农民工转岗转业困难,而且用工单位也不愿在外来农民工技能提升方面投入资金。四是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特别是粮食收购政策和新的土地政策的出台,吸引了农民工返乡务农或农产品加工。五是本地创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优惠政策逐步出台,吸引了部分农民工返乡准备自主创业。六是本地经济发展带动部分职业(工种)的工资水*大幅提高,特别是最低工资标准的出台,吸引了农民工回流就业。

  据了解,市农民工回流人数仍在不断增加,预计今冬明春将迎来回流高峰。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农民工因工资拖欠原因正在等待用工单位年终结算;另一方面是由于春运期间正值农民工返乡高峰,可能导致农民工返乡后不再返岗而留在本地。

  三、农民工回流带来的影响

  从目前情况,市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将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本地用工单位的岗位更加紧缺,特别是出口创汇企业因产品外销受限而将逐步出现职工富余,市场重现就业难局面。二是由于市内供过于求的矛盾比较突出,城乡失业率将有所回升,影响社会稳定。三是农村可能出现回流农民工争地现象,并将影响本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垸镇北碾村杨珍元等回流农民工原在从事缝纫,现因已返乡准备在家务农。

  四、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

  据了解,市农民工回流人数仍在不断增加,预计今冬明春将迎来回流高峰,农民工回流所产生的就业压力将延续到年下半年或年上半年。为及时缓解就业压力,积极促进就业,市现已采取七项措施:

  一是发动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开展农业人力资源调查,及时登记回流农民工的原务工地、原职业(工种)、现专业技能、培训就业愿望等情况,建立市、乡镇办区、社区村组三级联动的信息报送制度,每天一次登记,每周一次上报。

  二是引导回流人员参加技能提升培训。技工学校、训练中心等培训机构已面向回流农民工开展了招生活动,现有1874名返乡农民工已经或正在参加培训,其中就业训练中心培训407人。8月初,高基庙镇邓家岭村农民工杨鑫荣从返乡后,参加训练中心计算机*面设计培训,并享受了培训补贴。

  三是举办返乡农民工招聘会,重点引导第三产业扩大就业容量,扩大以个体工商户为主体的用工需求。11月28日,市举办返乡农民工劳务交流会,2600多名农民工进场求职,当天1132人与38家进场用工单位达成就业意向。

  四是动员本地用工单位招收技术人才。扬子江泵业、新传媒等企业招用车工、造型工、广告设计等长期短缺的熟练技术人员,现已有1900多名返乡农民工实现转岗转业。

  五是依托新农村建设就地消化。市各行政村正值换届选举,各乡镇办区将新的村级领导班子成员选举范围扩大到了回流农民工,并动员回流农民工参与本地农业产业化经营。

  六是发挥驻外劳务机构和驻外流动党组织的作用,一方面引导部分有就业技能并准备回流的农民工在务工地转岗就业,一方面动员在外创业的籍成功人士带动农民工创业。

  七是发挥创业培训和小额贷款作用,引导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回流农民工自主创业,目前该项工作正在筹备过程中。


当前农民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菁选3篇)(扩展7)

——单身人群现状调查报告3篇

单身人群现状调查报告1

  单身经济: 黄金单身族可支配收入达8K 女性经济日渐崛起

  “双十一买买买”的剁手党中单身人群的消费能力不在话下,月均可支配收入也是最直接地决定个人生活品质状态。报告显示,超五成的单身男女月*均可支配收入达3K-5K,近三成单身男女月*均可支配收入达5K-8K,月*均可支配收入达8K以上的占10%。

  月*均可支配收入超8K的单身男女被称之为黄金单身族,上海单身占比最多,其次为北京、深圳、杭州、广州。报告中有趣地发现,月*均可支配收入超8K的人群里,单身女性的占比竟高于单身男性,一线城市中,经济独立且消费能力高的单身女性也日趋增多。

  择偶经济要求暴涨,男性月入5K及格线

  深、京女性设万元门槛

  单身男女在相亲过程中发现,单身人士择偶时,收入是重要考虑因素之一。报告显示,随着物质经济发展,女性在择偶中对经济的要求也水涨船高,超八成单身女性认为5K是男士收入的起点,即脱单及格线。其中,67.06%的单身女士要求男士的月收入在5K-10K,而要求月收入超万元(10K-20K)的也有25.02%。

  除了收入,择偶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有很多。调研显示,近半数(42.78%)女性认为婚姻中门当户对很重要,而90.17%的单身男性则认为步入婚姻时感情更重要,好的家境不是必要条件。

  择偶太挑剔?外貌身高年龄都得挑

  男178cm女163cm最受欢迎

  难以脱单的人常常会被认为要求高,太挑剔。而到底是不是这回事呢?相比之下,非常重视对方外貌条件和身高体型条件的单身男不足四成。

  受访的单身男女性给出了他们最期望的身高区间,其中,178cm、180cm和175cm的男性最受女性欢迎,而男性则对身高163cm、168cm和160cm的女性更偏好。

  从年龄上看,有八成的单身男性倾向找比自己年轻的伴侣,其中65%的男性理想中的另一半年龄小7岁以内;而女性中,超九成表示未来另一半必须要比自己年龄大,其中85.7%的女性理想中的对象年龄差距是大7岁以内,从数据中可看出,择偶年龄差在7岁之内为最佳范围。

  超六*赞同“备胎式”约会

  在择偶过程中,大多单身男女均认为,在正式确定关系前,同时期和多人约会并无不妥。数据显示,64.23%的单身男女认为在确定关系前,可以同时期与2-3人约会,进行综合了解后再作决定。

  超七成单身择偶时不介意对方离异

  调研显示,有超七成单身男女表示并不介意对方是再婚人士。从年龄代际方面看,与70后和80后接受离异人士的高比例相比,90后中仅有55.5%的单身男女会接受离异人士。

  婚前试爱: 超八成男性愿婚前同居,90后女性更渴望独立空间

  作为婚姻试金石,婚前同居越来越被社会所接受。珍爱网调研显示,73.79%的受访单身男女表示接受婚前同居,特别是男性,超八成单身男性认为同居有必要。然而,从女性一方来讲,仅六成女性接受婚前同居,其中80后女性对婚前同居的接受程度较高,其次为70后女性,而90后女性接受婚前试爱的人不足五成,更希望能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不愿过早束缚于家庭生活。

  蜜月规划最受期待 沪杭领跑蜜月土豪榜

  调研显示,对蜜月旅行的向往是脱单愿望中最受期待的部分。有58.17%的男女认为尽管国内游时间更为充裕,他们仍会选择远赴海外,让蜜月旅行更有纪念意义。其中,女性选择海外游的比例高达72.15%。对于地点,澳洲因具备“浪漫岛国”和“自然风光”特质,得到45.6%的青年男女的喜爱。

  报告显示,蜜月花费排行榜与月*均可支配收入排行榜大同小异:上海和杭州有七成单身男女表示自己愿为蜜月旅行人均花费超万元,其次为北京,预算超万元的超六成,可见黄金单身男女在蜜月花费上也同样大手笔。不过,在蜜月预算相对节俭的城市中,长沙、西安及济南的单身男女承认并不会在蜜月旅行上花费过多。

  家庭关系:

  南京单身婚后最不愿与父母同住 婚后育女成共同期待

  调研显示,尽管大部分的单身男女都不介意与父母同住。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超四成的单身男女期望在婚后与父母各为其政,其中,“完全不能接受与父母同住”这一观点的人群中,南京单身男女的比例较高,达63.63%,紧随其后的是济南和深圳,显示出了对婚后独立生活的.态度。

  调研显示,81.06%的单身男女希望在婚后生育1-2个子女,但尽管国家已经放开“二孩”,倾向于生育一个孩子的单身男女仍要比生育两个孩子的单身男女多。此外,或出于男女比例失衡与国家养老体系日渐健全的原因,相对于传统意义上可实现“传宗接代”的男孩,女孩似乎变得更加受欢迎,超六成(61.6%)的单身男女心里更希望生女孩。

  珍爱网珍爱研究院婚恋专家张莎莎表示,愿与父母同住以及重男轻女观念的弱化,表明21世纪青年男女变得更为专注于家庭生活的质量而非形式。对再婚人士偏见的消解则表明当今社会越来越强的包容力,男女双方越来越追求精神上的共鸣而不是形式上的完满,而这也正是青年男女在寻找对象的过程中,不再专注寻求“依靠”,而越来越有底气“提要求”的原因,因而无论从何种角度上说,这都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单身人群现状调查报告2

  单身经济: 黄金单身族可支配收入达8K 女性经济日渐崛起

  “双十一买买买”的剁手党中单身人群的消费能力不在话下,月均可支配收入也是最直接地决定个人生活品质状态。报告显示,超五成的单身男女月*均可支配收入达3K-5K,近三成单身男女月*均可支配收入达5K-8K,月*均可支配收入达8K以上的占10%。

  月*均可支配收入超8K的单身男女被称之为黄金单身族,上海单身占比最多,其次为北京、深圳、杭州、广州。报告中有趣地发现,月*均可支配收入超8K的人群里,单身女性的占比竟高于单身男性,一线城市中,经济独立且消费能力高的单身女性也日趋增多。

  择偶经济要求暴涨,男性月入5K及格线

  深、京女性设万元门槛

  单身男女在相亲过程中发现,单身人士择偶时,收入是重要考虑因素之一。报告显示,随着物质经济发展,女性在择偶中对经济的要求也水涨船高,超八成单身女性认为5K是男士收入的起点,即脱单及格线。其中,67.06%的单身女士要求男士的月收入在5K-10K,而要求月收入超万元(10K-20K)的也有25.02%。

  除了收入,择偶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有很多。调研显示,近半数(42.78%)女性认为婚姻中门当户对很重要,而90.17%的单身男性则认为步入婚姻时感情更重要,好的家境不是必要条件。

  择偶太挑剔?外貌身高年龄都得挑

  男178cm女163cm最受欢迎

  难以脱单的人常常会被认为要求高,太挑剔。而到底是不是这回事呢?相比之下,非常重视对方外貌条件和身高体型条件的单身男不足四成。

  受访的单身男女性给出了他们最期望的身高区间,其中,178cm、180cm和175cm的男性最受女性欢迎,而男性则对身高163cm、168cm和160cm的女性更偏好。

  从年龄上看,有八成的单身男性倾向找比自己年轻的伴侣,其中65%的男性理想中的另一半年龄小7岁以内;而女性中,超九成表示未来另一半必须要比自己年龄大,其中85.7%的女性理想中的对象年龄差距是大7岁以内,从数据中可看出,择偶年龄差在7岁之内为最佳范围。

  超六*赞同“备胎式”约会

  在择偶过程中,大多单身男女均认为,在正式确定关系前,同时期和多人约会并无不妥。数据显示,64.23%的单身男女认为在确定关系前,可以同时期与2-3人约会,进行综合了解后再作决定。

  超七成单身择偶时不介意对方离异

  调研显示,有超七成单身男女表示并不介意对方是再婚人士。从年龄代际方面看,与70后和80后接受离异人士的高比例相比,90后中仅有55.5%的单身男女会接受离异人士。

  婚前试爱: 超八成男性愿婚前同居,90后女性更渴望独立空间

  作为婚姻试金石,婚前同居越来越被社会所接受。珍爱网调研显示,73.79%的受访单身男女表示接受婚前同居,特别是男性,超八成单身男性认为同居有必要。然而,从女性一方来讲,仅六成女性接受婚前同居,其中80后女性对婚前同居的接受程度较高,其次为70后女性,而90后女性接受婚前试爱的人不足五成,更希望能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不愿过早束缚于家庭生活。

  蜜月规划最受期待 沪杭领跑蜜月土豪榜

  调研显示,对蜜月旅行的向往是脱单愿望中最受期待的部分。有58.17%的男女认为尽管国内游时间更为充裕,他们仍会选择远赴海外,让蜜月旅行更有纪念意义。其中,女性选择海外游的比例高达72.15%。对于地点,澳洲因具备“浪漫岛国”和“自然风光”特质,得到45.6%的青年男女的喜爱。

  报告显示,蜜月花费排行榜与月*均可支配收入排行榜大同小异:上海和杭州有七成单身男女表示自己愿为蜜月旅行人均花费超万元,其次为北京,预算超万元的超六成,可见黄金单身男女在蜜月花费上也同样大手笔。不过,在蜜月预算相对节俭的城市中,长沙、西安及济南的单身男女承认并不会在蜜月旅行上花费过多。

  家庭关系:

  南京单身婚后最不愿与父母同住 婚后育女成共同期待

  调研显示,尽管大部分的单身男女都不介意与父母同住。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超四成的单身男女期望在婚后与父母各为其政,其中,“完全不能接受与父母同住”这一观点的人群中,南京单身男女的比例较高,达63.63%,紧随其后的是济南和深圳,显示出了对婚后独立生活的态度。

  调研显示,81.06%的单身男女希望在婚后生育1-2个子女,但尽管国家已经放开“二孩”,倾向于生育一个孩子的单身男女仍要比生育两个孩子的.单身男女多。此外,或出于男女比例失衡与国家养老体系日渐健全的原因,相对于传统意义上可实现“传宗接代”的男孩,女孩似乎变得更加受欢迎,超六成(61.6%)的单身男女心里更希望生女孩。

  珍爱网珍爱研究院婚恋专家张莎莎表示,愿与父母同住以及重男轻女观念的弱化,表明21世纪青年男女变得更为专注于家庭生活的质量而非形式。对再婚人士偏见的消解则表明当今社会越来越强的包容力,男女双方越来越追求精神上的共鸣而不是形式上的完满,而这也正是青年男女在寻找对象的过程中,不再专注寻求“依靠”,而越来越有底气“提要求”的原因,因而无论从何种角度上说,这都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上一篇:我的母亲作文汇编15篇 我的母亲100字作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教案推荐
  • 工程项目实施方案最新4篇(工程项目
  • 幼儿园小班教学总结优秀8篇 幼儿小
  • 初三班主任上学期工作总结优秀8篇
  • 语文个人工作总结优秀8篇 语文个人
  • 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陆青云林若岚全文免费阅读_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最新章节列表陆青云林若岚 第3章
  • 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全文免费阅读帝婿无双小说免费阅读_秦怀道秦琼最新章节列表秦怀道秦琼 第1章
  • 闪婚成宠海彤战胤全文免费阅读_闪婚成宠最新章节列表海彤战胤 第1章
  • 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小说全文免费阅读_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最新章节列表 第3章
  • 千亿总裁宠妻成狂全文免费阅读_海彤战胤千亿总裁宠妻成狂最新章节列表海彤战胤 第2章
  • 陆青云唐嫣陆青云唐嫣全本完整版免费阅读_ 陆青云唐嫣陆青云唐嫣全文章节目录陆青云唐嫣 第1章
  • 猜你喜欢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