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沁园春原文10篇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

更新时间:2023-03-24 来源:互联网 点击:

沁园春原文1

  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余 通:馀)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原驰 原作:原驱)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 一作:银装)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小练习

  原文填写:

  ⑴《沁园春雪》中虚写的句子是 。

  ⑵《沁园春雪》中过渡句是 。

  ⑶《沁园春雪》中的主旨句是 。

  按要求写出《沁园春雪》中的句子:

  比喻句:

  拟人句:

沁园春原文2

  原文:

  一卷阴符,二石硬弓,百斤宝刀。更玉花骢喷,鸣鞭电抹,乌丝阑展,醉墨龙跳。牛角书生,虬髯豪客,谈笑皆堪折简招。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

  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怅燕然未勒,南归草草,长安不见,北望迢迢。老去胸中,有些磊块,歌罢犹须著酒浇。休休也,但帽边鬓改,镜里颜凋。

  译文

  熟读一卷《阴符》,能开两石硬弓,手提百斤宝刀。更有玉花骢喷着粗气,挥舞马鞭,鞭梢作响,鞭快如电;展开乌丝阑,醉中的墨迹如蛟龙跳跃。与之谈笑的是勤奋攻读的书生、行侠仗义的豪客,都值得寄信相召。依稀记得,曾经主动请缨出战南越事,草拟檄文征讨辽兵。

  当年我傲岸不羁、目视云霄,谁肯信,如今竟落得为五斗米而折腰。草草南归,未能在燕然山刻石记功令人十分惆帐;遥遥北望,却不见故都长安。年华已老,胸中郁结着不*之气,高歌后仍需用酒浇灭。罢了罢了,但见帽子两边鬓发渐白,镜中容颜日益憔悴。

  注释

  1.沁园春:词牌名,又名《寿星明》、《东仙》、《洞庭春色》、《念离群》等。“沁园”二字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此调有一百一十二字至一百一十六字诸体,以一百一十四字为正格。上片四*韵,下片五*韵。前人认为换头句第二字有人用暗韵,实系偶合。上片第四句第一字和下片第三句第一字,必须用一字豆领以下四句,而所领四句例须用扇对。

  2.九华:山名,在安徽省青阳西南。

  3.叶贤良:刘克庄友人,名字、生*皆不详。

  4.阴符:古兵书名。阴符经。旧题黄帝撰,言虚无之道.修炼之术。又历代史志皆以《周书阴符》著录兵家。而黄帝阴符入道家,判然两书。此当指《周书阴符》。

  5.二石(dàn):古代计量单位,约为现在的二百四十斤。

  6.玉花骢(cōng):又称菊花青,是一种良马。

  7.喷:吐气。

  8.电抹:形容宝马飞奔,迅如闪电。

  9.乌丝阑(lán):指上下以乌丝织成栏,其间用朱墨界行的绢素,亦指有墨线格子的笺纸。

  10.龙跳:比喻书法笔势纵逸雄健。

  11.牛角书生:指李密,亦用于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12.虬(qiú)须豪客:指唐传奇小说《虬髯客传》中的人物虬髯客,为豪迈卓异之士。

  13.折简:亦折柬、折札。言其礼轻,随便。

  14.请缨(yīng)系粤:用汉终军请缨出征南越事,粤,同越。

  15.檄(xí):下文书征讨。

  16.目视云霄:指眼界高。

  17.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18.燕(yān)然未勒:燕然,指杭爱山,位于今蒙古境内;勒,指刻石记功。

  19.草草:随便。

  20.迢(tiáo)迢:形容路途遥远。

  21.磊(lěi)块:一作垒块,谓胸中郁结不*之气。

  22.休休:罢休。

  23.鬓(bìn)改:鬓发改变颜色。

  24.颜凋:容颜衰老。

  赏析:

  作者:佚名

  九华,山名,叶贤良居处,与作者为同乡。安徽青阳亦有九华山,似非此词所指。叶贤良,名字、事迹均不详。贤良,制科名,全称为“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叶氏当中此科,故如是称之。此处为以 此词作答,系自抒怀抱,是豪放词中的佳作。

  起首三句,描写自己年少时精通韬略,且武艺高强。《阴符》,兵书名,相传为太公所著。战国时苏秦说秦惠王而不用,退而诵太公《阴符》,期年揣摩成,遂以合从说六国,终破秦国。二石,相当于现在二百四十斤,这是极言弓之硬,从而极写少年武艺之高强。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组的三个偶句,第一个字连用“一”、“二”、“百”三个数词,因此读起来如泉喷涌,咄咄逼人。接着以去声“更”字领格,统领四个偶句,对仗工整,节奏明快,激壮之情随之奔涌而出。从内容来看,主人公身骑玉花骢(又名菊花青,是一种良马),马嘴里不住喷着粗气;手挥马鞭,鞭梢上发出响声。这就将作者少年时英勇豪迈的形象勾画了出来。

  “龙跳”二字,极言其书法苍劲有力,有如蛟龙跳跃。那种气势同他在《满江红》(金甲琱弓)中所写的“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如出一辙。《旧唐书·李密传》谓李密少时,曾将《汉书》一帙挂于牛角,一手提牛靷,一手翻阅书籍。“虬髯豪客”是唐人小说《虬髯客传》中的人物,性格豪爽而有才略。这里借喻所与交游者若非饱读诗书之士,便为行侠仗义之人。“谈笑皆堪折简招”,把他们的从游关系,写得那么随便、热烈而又亲切。在九个四言偶句之后,突然出现这一*仄协调的七言句,显得音律和谐,语调从容,从而反映出主人公不仅仅是一介武夫,而是一个带有儒将风度的英雄。歇拍三句略一转折,歌颂他怀有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在南宋备受北方民族压迫之际,这样雄壮的口号,真有一股振聋发聩、警动人心的力量。从语言上看,又恢复了四言格局,庄重之中饶有豪迈气概。

  整个上片,从尚文习武、谈笑交游、建功立业等方面,塑造了作者理想中的人物,实际上正是词人的自我形象。这样的形象,在稼轩词和剑南词中也可见到,气魄之豪迈,感情之激昂,或相仿佛;然就其侧面之多、形象之丰而言,此词容或过之。词的过片,先以一语扫过,随即描写现在。就上片而言是紧承“依稀记”的脉络:就下片而言,则有“扫处还生”之妙。“当年目视云霄”一句,表现了傲岸不羁的性格。“谁信道、凄凉今折腰”,慷慨悲怆,如闻叹息。“折腰”,反用陶渊明作彭泽令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事,暗指此时之不得志。上句回忆当年,下句慨叹当前,给人以强烈的对比感。后一句的前面冠以“谁信道”三字,更加强了愤懑不*的感情色彩。如果说前面格调基本上是高亢激昂的话,那么词情至此,便以苍凉深沉的笔调抒写壮志未酬、英雄暮年的悲慨。在这种强烈对比之下,感情的浓烈,已是至极。

  “怅燕然未勒”四句,用了两个典故:一是《后汉书·窦宪传》所载窦宪登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杭爱山),刻石记功而还;二是李白《金陵凤凰台诗》所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表达了词人功名未就、报国无门的怅恨。“老去”,也援用一典。《世说新语·任诞篇》云:“阮籍胸中磊块,故须酒浇之。”磊块,一作垒块,谓胸中郁结不*之气。按词人为建阳令时,尝作诗咏落梅云:“东君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梦得因桃却左迁,长源为柳忤当权;幸然不识桃并柳,也被梅花累十年。”在他的一首《满江红》:之“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可见其胸中积有多少磊块,多少愤懑情结。这一切无处发泄,只能对酒狂歌,以酒浇愁。

  结尾三句全从上面的“老”字生发,用的却是形象化的语言。“休休也”,语出司空图《耐辱居士歌》:“休休休,莫莫莫。”辛弃疾失意后退居铅山之鹅湖,曾赋《鹧鸪天》云:“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刘克庄在《沁园春·三和》中也写道:“休休也,免王良友笑,屑往来忙。”这两首《沁园春》写的是同样情绪,而这里却格外感人,因为“帽边鬓改,镜里颜凋”两句,图貌写情,昭然如见。这是一个华发苍颜的形象,一个满腔忧愤的形象,一个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形象。

沁园春原文3

  原文:

  予弱冠之年,随牒江东漕闱,尝与友人暇日命酒层楼。不惟钟阜、石城之胜,班班在目,而*淮如席,亦横陈樽俎间。既而北历淮山,自齐安溯江泛湖,薄游巴陵,又得登岳阳楼,以尽荆州之伟观。孙刘虎视遗迹依然,山川草木,差强人意。洎回京师,日诣丰乐楼以观西湖。因诵友人“东南妩媚,雌了男儿”之句,叹息者久之。酒酣,大书东壁,以写胸中之勃郁。时嘉熙庚子秋季下浣也。

  记上层楼,与岳阳楼,酾酒赋诗。望长山远水,荆州形胜,夕阳枯木,六代兴衰。扶起仲谋,唤回玄德,笑杀景升豚犬儿。归来也,对西湖叹息,是梦耶非?

  诸君傅粉涂脂,问南北战争都不知。恨孤山霜重,梅凋老叶;*堤雨急,柳泣残丝。玉垒腾烟,珠淮飞浪,万里腥风送鼓鼙。原夫辈,算事今如此,安用毛锥?

  译文:

  我曾经和朋友们在闲暇的时间登上高楼,叫人备酒。不仅钟阜石城的景色历历在目、明朗清楚,而且淮河*静无浪,像是席子一样,近在咫尺。我还向北游历了淮山,走过齐安,洞庭湖,泛游了巴陵郡登上了岳阳楼,看尽了荆州所有的雄伟风景。孙权、刘备如虎之雄视遗迹的场景依然在眼前,山河草木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到了京都,前往丰乐楼去看西湖之景。因为诵读了朋友“东南妩媚,雌了男儿”的句子,人们叹息了许久。酒醉后,往东边墙壁上大肆挥毫,写出胸中郁闷之气。正值理宗嘉熙四年秋季的下旬。

  曾记得,年少时远游各地,登建康的高楼与湖南岳阳楼,饮酒赋诗的兴致。望连绵高山和远去的江水,显示出荆州的优越地势,看落日余晖映照枯黄的树木,不禁感叹六朝的兴盛与衰退。应扶起孙权,唤回刘备,把刘表的猪狗儿都笑个死。回到京师临安,面对着西湖叹息,这是在做梦不是?

  诸君只顾涂抹脂粉百事不问,就连南北战争都不知。恨孤山的白霜太厚,使梅花凋零老了叶子;*堤上的雨下得太急,使柳条衰残像在哭泣。垒山烽烟腾起,淮河水飞溅恶浪,万里腥风送来战鼓声不息。想如今国事已败坏至此,怎用得上文人去耍笔杆子!

  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双调,一百一十四字。上片十三句,四*韵;下片十二句,五*韵。

  弱冠之年:古时男子满二十岁时举行冠礼,故称二十岁为弱冠之年。

  随牒江东漕闱(cáowéi):指参加江南东路漕司所举办的牒试。牒试相当于省试,参加者为官员子弟。

  钟阜(fù):即钟山。石城:即石头城。均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市)。

  樽俎(zūn zǔ):古代盛酒食的器物。

  齐安:黄州的古称。治所在今湖北黄冈县。

  巴陵:郡名。治所在今湖南岳阳市。

  洎(jì):及,到。

  诣:往,到。丰乐楼:在临安丰豫门外。原名众乐亭,后改为耸翠楼。

  嘉熙庚子:即理宗嘉熙四年(1240)。下浣:下旬。

  景升:东汉末刘表,字景升,曾任荆州刺史。

  玉垒:玉垒山,在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

  珠淮:指淮河。

  鼓鼙(pí):战鼓。鼙,为骑兵用的小鼓。

  原夫辈:指文墨之士。原夫,为程试律赋中之起转语助词。

  毛锥:毛笔。

  赏析:

  嘉熙四年(1240年),蒙古侵略军正从东西两面对南宋发起进攻,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南宋当局却依然沉酣于湖山之乐,士大夫们“傅粉涂脂”,穷奢极侈,连南北之间正在进行生死存亡的激战都不知道。对此,作者满怀悲愤和忧虑,在丰乐楼上题写了这首抒发胸中勃郁之气的《沁园春》。

沁园春原文4

  作品原文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另作:原驱)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另作: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作品注释

  ⑴北国:该词源于*古代的分裂时期,如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⑵雪:此词作于红一方面军1936年2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作者在1945年10月7日给柳亚子信中说,此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⑶馀:剩下。此字一作“余”,但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莽莽:无边无际。

  ⑷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⑸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蜡象,白色的象。

  ⑹天公:指天,即命运。

  ⑺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

  ⑻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⑼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⑽一代天骄:指可以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指非常著名,有才能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上天所骄纵宠爱的人,成吉思汗即是。汉时匈奴自称。后来也泛称强盛的少数民族或其首领。

  ⑾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俱,都。

  ⑿数:数得着、称得上。

  作品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创作背景

  1935年11月间,中央红军、陕北红军和鄂豫皖北上红军胜利会师;12月9日,北京爆发了“一二·九”运动,**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人民的革命事业进入一个新时代。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新的历史任务,*写下了这首词。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还有一种说法,1936年,*率领红军渡黄河东征,从山西省石楼县第一次踏上了山西的土地,并在石楼县留村写下了《沁园春·雪》。《沁园春·雪》是构思于渡河期间,写成于石楼境内。

  作品赏析

  《沁园春·雪》分上下阕。上阕因雪起兴,借雪景抒写情怀。起笔不凡,“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不先写“雪”字,而首推“北国风光”,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独到优雅,可以冠结全篇。接着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大雪覆盖了一切,黄河也失去了滔滔流动貌,无边无际的茫茫雪景。这里“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凸现了北方雪景的深度。“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可谓静中写动,披满白雪、连绵起伏的群山,像银蛇舞动,而白雪皑皑的高原丘陵地带,像蜡白色的象群在奔兀。群山高原与低垂的'冬雪云天相连成一片,因而作者信手拈来“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句。“银蛇”“蜡象”两个生动比喻,赋予雪境以生命感,且有动中见静的艺术效果。“水到渠成”地引出“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一个“红装素裹”的美人的象征,初步形成此词的意境。

  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

  前三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第四句至第七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作者那豪迈的意兴。“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也正是*的形象。“长城内外”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此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第八句至第十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动态描写,表现了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作者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第十一句至第十三句”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写的是虚景,与前十句写眼前的实景形成对比,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显得娇艳。“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下阕由**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第十四句至第十五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谓承上启下,将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统一天下而奋斗。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和衰落的经历。“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第十六句至第二十二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之意。“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第二十三句至第二十五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俱往矣”三字,言有尽而意无穷,有画龙点睛之妙。将*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带领。“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这震撼千古的结语,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壮志。那一刻思接千载,那一刻洞悉未来,那一刻豪情万丈,那一刻傲视古今。

  《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词风的雄健、大气。作为领袖*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作者目接“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

  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讲究词章格律,但又不刻意追求。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虽属旧体却给人以面貌一新之感。不单是从词境中表达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达系统的词语,鲜活生动,凝练通俗,易诵易唱易记。

  作者简介

  *(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遗体在北京*水晶棺内。*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思想家、军事家、**、*人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主要著作《*选集》(四卷)、《*文集》(八卷)、《*诗词》(共43首)。

沁园春原文5

  原文: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两,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注释:

  ⑴孚(fú)若:方孚若,名信儒,福建莆田人,以使金不屈著名。著作有《南冠萃稿》等。

  ⑵宝钗楼:汉武帝时建,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

  ⑶铜雀台:曹操时建,故址在今河南临漳县西南。

  ⑷斫(zhuó):用刀砍。

  ⑸东溟(míng):东海

  ⑹脍(kuài):切细的肉块。

  ⑺圉(yǔ)人:养马的官。

  ⑻西极:指西域,古时名马多来自西域。龙媒:骏马名。

  ⑼使君:古时对州郡长官的称呼。这里指刘备。操:曹操。

  ⑽余子:其他人。

  ⑾乘(shèng):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⑿燕(yān)南赵北:指今河北山西一带。

  ⒀剑客:指剑术和武艺出众者。

  ⒁画鼓:一作“鼻息”。画,鼓上文饰。

  ⒂谁信:谁想,谁料。

  ⒃李将军:指西汉名将李广。高皇帝:指汉高祖刘邦。

  ⒄万户侯:《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曾与匈奴作战七十余次,以勇敢善战闻名天下。他虽有战功,却未得封侯。

  翻译:

  我们在何处相逢?一同游览成阳的宝钗楼,又登上了曹操所建的铜雀台。把厨师唤出来,让他把东海鲸鱼切成细片;把马夫叫出来,让他牵来西域的宝马。天下的英雄,除了你我二人,还有谁配与我们饮酒抒情。我们准备千辆马车,网罗大江南北的侠士奇才!

  畅饮之后,酣然大醉,耳边响起了如雷的画鼓声。谁料想,美梦被雄鸡的轻啼声惊醒。感慨自己的一生就要过去,但是还没有建立功名。难道非要等到书生老后,建功立业的时机才会到来。如果威名赫赫的李广将军,可以遇到珍惜人才的高祖皇帝刘邦,区区一个万户侯又算什么!披上衣服起床,只觉得凄凉孤寂,于是更加怀念亡友,在感慨中心生哀伤。

  赏析:

  这首词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以梦境写思念的友人,将那种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

  方孚若名信孺,是作者的同乡,又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在韩侂胄伐金失败以后,曾奉命使金,谈判媾和条件,驳回金人的苛刻要求,“自春至秋,使金三往反,以口舌折强敌”(《宋史》本传)。金帅以囚或杀相威胁,他始终不屈,置生死于度外。此词应系悼念之作。

  词的上片写的是梦境。这是一场意气飞扬的美梦。

  作者梦见与方孚若相逢之后,一同游赏“宝钗楼”和“铜雀台”,吃的是用东海的大鱼切成薄片的“鲸脍”,乘的是产自西北地区的骏马“龙媒”。他们则象刘备、曹操一样,是英雄豪杰,在网罗天下四方的“剑客奇才”,数量之多须用上千辆车子装载。作者笔下展现的图景,正是封建社会中的志士仁人所追求的理想生活,身居要职,事业上大展宏图,可谓志得意满。

  这是作者有意虚构的情境。将宝钗楼,铜雀台、长鲸天马等入词,但并非实物;作者和方孚若在政治上的作为,自然无法同刘备、曹操相提并论。但是,作者的这类描写还是有一定生活依据的。据《宋史》及作者所撰墓志铭记载,方孚若为人豪爽,视金帛如粪土,尤好交游名士,所至从者如云。闭户累年,家无担石,而食客充户。这段描写在虚构之中还可看出一点真实的影子。作者结合实际生活,融会历史题材,虚实结合,而以虚为主,表现出豪迈爽朗的气魄。

  词的下片写梦醒之后的现实景象。晨鸡无情地唤醒美梦,使作者不得不面对现实。梦境值得留恋,但实际生活的境遇却如此残酷无情:“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这是作者与方孚若共有的无奈叹息,但决不是绝望悲鸣。作者还怀有强烈的愿望,幻想能象李广那样在国家多事之秋建功立业。在刘克庄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已处于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境地。他一生经历了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五朝,仕途历尽波折,他曾四次被罢官,因此,怀才不遇之感,黍离哀痛之情,在他的诗词在中常有流露。这首词下片抒发的正是作者这种真情实感。挚友已乘鹤西归,恢复国家统一的大业更难以实现,感旧生哀,一腔凄凉悲愤的感情发泄无遗,伤时忧国的思想就是这样被充分地表现出来。下片描写以实为主,跟上片恰成强烈的对比。

  作者在表现思想矛盾、表达一贯的爱国感情时,用的不是*铺直叙的手法,巧妙地引用历史典故,做到虚实相彰,使主题思想表达得更加充分、深刻。词中写道:“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基本上引用《汉书·李将军列传》的原文,在《汉书》中,汉文帝对李广说的话是:“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字句相差不多,只是把《汉书》原文稍加点改,用在词中,显得自然妥贴,同时赋予这个典故新的含意。时局是如此危急,国家处在多事之秋,正该起用李广这样的名将;而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贤才能臣根本就是报国无门,这怎能不叫人“凄凉感旧,慷慨生哀”呢?冯煦在《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说:“后村词与放翁、稼轩犹鼎三足,其生丁南渡,拳拳君国,似放翁;志在有为,不欲以词人自域,似稼轩。”这首词这充分体现了作者“拳拳君国”和“志在有为”的气概,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慨。

沁园春原文6

  千古春秋,魅力安徽,禹域东南。

  看荆山寒壁,雄关漫道;江淮流碧,峰壑烟岚。

  上控西楚,东牵吴越,北锁中州南国衔。

  安徽美,望山原千里,玉嵌珠含。

  徽风皖韵滋涵,聚荟萃,华章锦绣添。

  有两淮煤海,钢城铜都;黄山奇伟,九华神簪。

  圣道南华,新安理学,皖派书香千古缣。

  莫邪剑,划江河万里,看我征帆。

  【注】禹域:指*。古代传说禹*水土,划分九州,指定名山﹑大川为各州疆界,后世因称*为禹域。

  荆山: 山名。在今 安徽省 怀远县 西南。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淮水》:“《郡国志》曰:‘ *阿县 有 当涂山, 淮 出于 荆山 之左, 当涂 之 右,奔流二山之间,西扬涛北注之。”

  西楚:古地名。三楚之一。《史记·货殖列传》:”夫自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

  吴越:古国名。吴国,其国境位于今天江苏省南部苏州、无锡、常州一带。定都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越国,位于吴国之南,定都会稽(今浙江绍兴市),拥有今浙江大部和江西一部分。

  中州:又名中土,中原,*,黄河中下游河南的古称,意为国之中,华夏之中。

  南国:泛指我国南方。《楚辞·九章·橘颂》:“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王逸注:“南国,谓江南也。”

  两淮:指淮北、淮南两大煤炭基地。钢城铜都:指安徽省的马鞍山(马钢)与铜陵(铜都)。

  莫邪:《*》中的《干将莫邪》有记载。古代宝剑名。

  滋涵:包容,包含,滋润养育 。意指蓄积并保持、发展、创新。

  缣( jiān):双丝的细绢,供作书画用的白色细绢,指书册。

沁园春原文7

  沁园春·饯税巽甫

  饯税巽甫。唐入以处士辟幕府如石、温辈甚多。税君巽甫以命士来淮幕三年矣,略不能挽之以寸。巽甫号安之,如某歉何。临别,赋【沁园春】以饯。

  水北洛南,未尝无人,不同者时。赖交情兰臭,绸缪相好;宦情云薄,得失何知。夜观论兵,春原吊古,慷慨事功千载期。萧如也,料行囊如水,只有新诗。

  归兮,归去来兮,我亦办征帆非晚归。正姑苏台畔,米廉酒好;吴松江上,莼嫩鱼肥。我住孤村,相连一水,载月不妨时过之。长亭路,又何须回首,折柳依依。

  古诗简介

  《沁园春·饯税巽甫》是南宋词人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开头三句即直接发议论和感慨,然后赞扬作者友人税巽甫的高济,安于贫困,一方面也说明税巽甫当时的潦倒。下片以月色、水光为背景,表现两人退隐后的闹适自在的生活情趣和高济的友谊。最后又归结到送别。紧承前而的意思,提出既然不久即将相会,送别时就不必依依不舍的意思。这是一首类似“壮行色”的送别词,特点是不伤别,反而鼓励归去,在*淡的措辞中,隐含着对现实的极度愤慨的情绪。

  翻译/译文

  唐代士子由幕府征召而授官的很多,如元和年间的石洪、温造即是。而税君以一个在籍的士人身份,来我这里三年了,我却一点也不能使他得到提拔。他虽然处之泰然,可我多么歉疚!临别,写这首词为他送行。

  今天未尝没有石、温那样的人才,只是时代不同了。遇于时,则人才辈出,不遇于时,则命士如巽甫终是尘土销磨。凭交情,我和巽甫是再好不过了;但我们都是拙于吏道,把做官看得很淡薄,就中的得失怎么看得清呢?照说,凭我们的交情和我的阃帅地位,巽甫是不难求得一进的,结果竟这样!其原因除了上面提明的时代昏暗外,就是我的迂拙了。巽甫常常和自己夜间在楼台上谈论军事,在春原上凭吊古迹,激昂慷慨,以千秋功业相期许。三年来一无所得,归去是两袖清风。

  你先回去吧。这是我俩的共同愿望,我已备置好远行的船,不久也要辞官归去。现在正是吴中米贱酒甘,吴松江上莼菜鲜嫩、鲈龟肥美的时候。我的住处和你一水相连,不妨经常趁着月色乘船造访。既然不久即将相会,那么,在长亭折柳送别时。又何必回首依依不舍呢?

  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韵;后段十二句,五*韵。

  饯:设酒席送行。

  税巽 (xùn)甫:作者友人,生*不详。

  处(chǔ)士:古代不曾入仕的士人。

  辟(bì):召募,征召。

  命士:名士。

  略:稍。

  挽之以寸:尽力引荐,此为谦词。

  不同者时:不同的是时代。

  交情兰臭(xiù):语自《易经·系辞上》:“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此处形容作者与税巽甫情投意和。

  绸缪(móu):情意缠绵。

  宦情:作官的心情。

  期:希冀。

  归去来兮:语自晋陶渊明《归去来辞》首句:“归去来兮”。落,凄凉。此指清贫。

  姑苏台:春秋时吴国建造,在今江苏苏州市姑苏山上。

  吴松江:即吴淞江,源于太湖,汇入黄浦江人海。

  折柳: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依依:形容柳枝柔弱轻舞的样子。《诗经·小雅·采薇》诗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创作背景

  李曾伯于淳祐二年(1242)任淮东制置使兼知扬州,此词当作于是时,小序所谓“淮幕”当指淮东制置使司幕府。词乃为友人幕僚税巽甫饯行而作。

  赏析/鉴赏

  上片开头三句即直接发议论和感慨,说江北跟当日石、温辈所在的洛南一样,不是没有人才。可是时代变了,石、温辈能得到知遇,而税巽甫却遇不到。“不同者时”,语气干脆有力,愤慨之情可见。“赖交情兰臭”四句,转到叙述两人的交往和友谊,实则赞扬对方的品德、志向和才能。意思说,我们两人志同道合,气味相投,都把做官看得象轻云一样淡薄,更何况做官的得失也难以预料呢?“夜观”三句,进一步叙述他们交往的具体情况:两人曾在夜间一同在楼观谈论军事,在春日的郊原上凭吊古人,慷慨激昂地以千秋功业互相推许。这里赞扬税巽甫是位关心国家大事,有志报国的有识之士。也表示他之所以谋求出仕,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为了报国。他们“论兵”,足以表现对当时宋、金对峙局面的关心,对国势的担心。可是,这种人却不被任用,流露了对当局的不满。结句说税巽甫清贫如洗,行囊里只有诗作。这一方面赞扬税巽甫的高洁,安于贫困。一方面也说明税巽甫的潦倒。

  下片开头写得非常别致。作为送别,诗人不是表示挽留,抒发惜别之情,而是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归去来兮”,似乎在催促对方归去,还带点庆贺的意味。这不仅仅指税巽甫,还包括诗人自己在内,是承上片“宦情云薄”而来。意思是说,你先回去吧,这是我俩的共同愿望。所以下面紧接;我已备置好远行的船,不久也要辞官归去。这句补充上面的意思,也是过渡。“正姑苏”四句,描绘想象中家乡的美好情景:现在正是吴中米贱酒甘,吴松江上莼菜鲜嫩,鲈鱼肥美的时候。这里用晋张翰的典故。词人与张翰同为吴地人,但归去的目的不同。张翰是“贵得适意”,而词人却以表面豁达的话语,表现内心的不满与愤慨,也是对友人的安慰。言外之意是说,像税巽甫这样有才能、品德高尚的人不被任用,可见当政者的腐败无能。这样的*没有可以作为的。不如退隐吧。“我住”三句,进一步设想归去后,两人交往的融洽情景;我的住处和你一水相连,不妨经常趁着月色乘船造访。这里不写其他交往情况,而只写月夜乘船。一来是本地风光,显示了江南水乡的特点,二来是以月色、水光为背景,表现两人退隐后的闲适自在的生活情趣和高洁的友谊。最后又归结到送别,紧承前面的意思,提出:既然不久即将相会,那么,在长亭折柳送别时,又何必依依不舍呢?

  这是一首类似“壮行色”的送别词,特点是不伤别,反而鼓励归去而诗人的矛盾表现在:一方面为友谋官不得而歉疚,另一方面又安慰对方不当官也罢,我马上也回去了。在*淡的措辞中,隐含着对现实的极度愤懑情绪。

沁园春原文8

  沁园春·长沙近现代*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译文

  深秋季节,我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滔滔的湘水向北奔流。

  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这旷远苍茫大地的盛衰沉浮,该由谁来主宰呢?

  曾经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意气奔放,劲头正足。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还记得,那时的我们横渡大江,到江中间水深流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行船?

  《沁园春·长沙》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漫江:满江。漫:满,遍。

  舸(gě):大船。这里泛指船只。

  争流:争着行驶。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击,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万类:指一切生物。霜天:指深秋。

  怅寥廓(chàngliáokuò):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寥廓(liáokuò):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苍茫:旷远迷茫。

  主:主宰。

  沉浮:同“升沉”(上升和没落)意思相近,比喻事物盛衰、消长,这里指兴衰。由上文的俯看游鱼,仰看飞鹰,纳闷地寻思(“怅”)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

  这句问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呢?

  百侣:很多的伴侣。侣,这里指同学(也指战友)。

  峥嵘(zhēngróng)岁月稠:不*常的日子是很多的。峥嵘:山势高峻,这里是不*凡,不寻常的意思。稠:多。

  恰:适逢,正赶上。

  同学少年:*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书生:读书人,这里指青年学生。

  意气:意志和气概。

  挥斥方遒(qiú):挥斥,奔放。《庄子·田子方》:“挥斥八极”。郭象注:“挥斥,犹纵放也。”遒,强劲有力。方:正。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论国家大事,用文字来抨击丑恶的现象,赞扬美好的事物。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指点,评论。江山,指国家。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

  粪土当年万户侯: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粪土,作动词用,视……如粪土。万户侯,汉代设置的最高一级侯爵,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此借指大军阀,大官僚。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要向受封者缴纳租税,服劳役。

  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击水:作者自注:“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里引用祖逖(tì)的“中流击楫”典故。(祖逖因为国家*倾覆,时刻怀着振兴光复的心志。元帝就让他担任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供给他一千人的军粮,三千匹布,但不给战衣和兵器,让他自行招募士众。祖逖仍就率领随自己流亡的部属一百多家,渡过长江,到江心时他扣击船桨发誓说:“我祖逖不能*定中原并再次渡江回来的话,就像长江的水一去不返!”言辞激昂神色悲壮,众人都为他的誓言感慨赞叹。)这里指游泳。

  遏(è):阻止。

  《沁园春·长沙》赏析

  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统治者,改造旧*的豪情壮志。全词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

  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词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词人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这一问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下半阕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自然地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将无形的不*凡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这首词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

  全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沁园春·长沙》创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是*1925年晚秋所作。当时*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途经长沙,重游了橘子洲。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

沁园春原文9

  原文:

  一卷阴符,二石硬弓,百斤宝刀。更玉花骢喷,鸣鞭电抹,乌丝阑展,醉墨龙跳。牛角书生,虬髯豪客,谈笑皆堪折简招。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

  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怅燕然未勒,南归草草,长安不见,北望迢迢。老去胸中,有些磊块,歌罢犹须著酒浇。休休也,但帽边鬓改,镜里颜凋。

  译文

  熟读一卷《阴符》,能开两石硬弓,手提百斤宝刀。更有玉花骢喷着粗气,挥舞马鞭,鞭梢作响,鞭快如电;展开乌丝阑,醉中的墨迹如蛟龙跳跃。与之谈笑的是勤奋攻读的书生、行侠仗义的豪客,都值得寄信相召。依稀记得,曾经主动请缨出战南越事,草拟檄文征讨辽兵。

  当年我傲岸不羁、目视云霄,谁肯信,如今竟落得为五斗米而折腰。草草南归,未能在燕然山刻石记功令人十分惆帐;遥遥北望,却不见故都长安。年华已老,胸中郁结着不*之气,高歌后仍需用酒浇灭。罢了罢了,但见帽子两边鬓发渐白,镜中容颜日益憔悴。

  注释

  1.沁园春:词牌名,又名《寿星明》、《东仙》、《洞庭春色》、《念离群》等。“沁园”二字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此调有一百一十二字至一百一十六字诸体,以一百一十四字为正格。上片四*韵,下片五*韵。前人认为换头句第二字有人用暗韵,实系偶合。上片第四句第一字和下片第三句第一字,必须用一字豆领以下四句,而所领四句例须用扇对。

  2.九华:山名,在安徽省青阳西南。

  3.叶贤良:刘克庄友人,名字、生*皆不详。

  4.阴符:古兵书名。阴符经。旧题黄帝撰,言虚无之道.修炼之术。又历代史志皆以《周书阴符》著录兵家。而黄帝阴符入道家,判然两书。此当指《周书阴符》。

  5.二石(dàn):古代计量单位,约为现在的二百四十斤。

  6.玉花骢(cōng):又称菊花青,是一种良马。

  7.喷:吐气。

  8.电抹:形容宝马飞奔,迅如闪电。

  9.乌丝阑(lán):指上下以乌丝织成栏,其间用朱墨界行的绢素,亦指有墨线格子的笺纸。

  10.龙跳:比喻书法笔势纵逸雄健。

  11.牛角书生:指李密,亦用于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12.虬(qiú)须豪客:指唐传奇小说《虬髯客传》中的人物虬髯客,为豪迈卓异之士。

  13.折简:亦折柬、折札。言其礼轻,随便。

  14.请缨(yīng)系粤:用汉终军请缨出征南越事,粤,同越。

  15.檄(xí):下文书征讨。

  16.目视云霄:指眼界高。

  17.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18.燕(yān)然未勒:燕然,指杭爱山,位于今蒙古境内;勒,指刻石记功。

  19.草草:随便。

  20.迢(tiáo)迢:形容路途遥远。

  21.磊(lěi)块:一作垒块,谓胸中郁结不*之气。

  22.休休:罢休。

  23.鬓(bìn)改:鬓发改变颜色。

  24.颜凋:容颜衰老。

  赏析:

  作者:佚名

  九华,山名,叶贤良居处,与作者为同乡。安徽青阳亦有九华山,似非此词所指。叶贤良,名字、事迹均不详。贤良,制科名,全称为“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叶氏当中此科,故如是称之。此处为以 此词作答,系自抒怀抱,是豪放词中的佳作。

  起首三句,描写自己年少时精通韬略,且武艺高强。《阴符》,兵书名,相传为太公所著。战国时苏秦说秦惠王而不用,退而诵太公《阴符》,期年揣摩成,遂以合从说六国,终破秦国。二石,相当于现在二百四十斤,这是极言弓之硬,从而极写少年武艺之高强。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组的三个偶句,第一个字连用“一”、“二”、“百”三个数词,因此读起来如泉喷涌,咄咄逼人。接着以去声“更”字领格,统领四个偶句,对仗工整,节奏明快,激壮之情随之奔涌而出。从内容来看,主人公身骑玉花骢(又名菊花青,是一种良马),马嘴里不住喷着粗气;手挥马鞭,鞭梢上发出响声。这就将作者少年时英勇豪迈的形象勾画了出来。

  “龙跳”二字,极言其书法苍劲有力,有如蛟龙跳跃。那种气势同他在《满江红》(金甲琱弓)中所写的“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如出一辙。《旧唐书·李密传》谓李密少时,曾将《汉书》一帙挂于牛角,一手提牛靷,一手翻阅书籍。“虬髯豪客”是唐人小说《虬髯客传》中的人物,性格豪爽而有才略。这里借喻所与交游者若非饱读诗书之士,便为行侠仗义之人。“谈笑皆堪折简招”,把他们的从游关系,写得那么随便、热烈而又亲切。在九个四言偶句之后,突然出现这一*仄协调的七言句,显得音律和谐,语调从容,从而反映出主人公不仅仅是一介武夫,而是一个带有儒将风度的英雄。歇拍三句略一转折,歌颂他怀有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在南宋备受北方民族压迫之际,这样雄壮的口号,真有一股振聋发聩、警动人心的力量。从语言上看,又恢复了四言格局,庄重之中饶有豪迈气概。

  整个上片,从尚文习武、谈笑交游、建功立业等方面,塑造了作者理想中的人物,实际上正是词人的自我形象。这样的形象,在稼轩词和剑南词中也可见到,气魄之豪迈,感情之激昂,或相仿佛;然就其侧面之多、形象之丰而言,此词容或过之。词的过片,先以一语扫过,随即描写现在。就上片而言是紧承“依稀记”的脉络:就下片而言,则有“扫处还生”之妙。“当年目视云霄”一句,表现了傲岸不羁的性格。“谁信道、凄凉今折腰”,慷慨悲怆,如闻叹息。“折腰”,反用陶渊明作彭泽令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事,暗指此时之不得志。上句回忆当年,下句慨叹当前,给人以强烈的对比感。后一句的前面冠以“谁信道”三字,更加强了愤懑不*的感情色彩。如果说前面格调基本上是高亢激昂的话,那么词情至此,便以苍凉深沉的笔调抒写壮志未酬、英雄暮年的悲慨。在这种强烈对比之下,感情的浓烈,已是至极。

  “怅燕然未勒”四句,用了两个典故:一是《后汉书·窦宪传》所载窦宪登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杭爱山),刻石记功而还;二是李白《金陵凤凰台诗》所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表达了词人功名未就、报国无门的怅恨。“老去”,也援用一典。《世说新语·任诞篇》云:“阮籍胸中磊块,故须酒浇之。”磊块,一作垒块,谓胸中郁结不*之气。按词人为建阳令时,尝作诗咏落梅云:“东君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梦得因桃却左迁,长源为柳忤当权;幸然不识桃并柳,也被梅花累十年。”在他的一首《满江红》:之“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可见其胸中积有多少磊块,多少愤懑情结。这一切无处发泄,只能对酒狂歌,以酒浇愁。

  结尾三句全从上面的“老”字生发,用的却是形象化的语言。“休休也”,语出司空图《耐辱居士歌》:“休休休,莫莫莫。”辛弃疾失意后退居铅山之鹅湖,曾赋《鹧鸪天》云:“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刘克庄在《沁园春·三和》中也写道:“休休也,免王良友笑,屑往来忙。”这两首《沁园春》写的是同样情绪,而这里却格外感人,因为“帽边鬓改,镜里颜凋”两句,图貌写情,昭然如见。这是一个华发苍颜的形象,一个满腔忧愤的形象,一个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形象。

沁园春原文10

  沁园春·雪 近现代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余 通:馀)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原驰 原作:原驱)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 一作:银装)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整条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水势。

  被白雪覆盖的群山好像银蛇在舞动,高原好像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着和老天爷比一下谁更高。

  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格外娇艳美好。

  江山是如此的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治功劳;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学才华。

  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都已经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沁园春·雪》注释

  北国:该词源于*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我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雪:这首词作于红一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给柳亚子信中说,这首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惟:只。

  馀:剩下。此字一作“余”,但目前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莽莽:无边无际。

  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描写黄河水结冰的景象。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蜡象,白色的象。

  天公:指天,即命运。

  须:等到;需要。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

  分外妖娆:格外婀娜多姿。

  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秦皇: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秦朝的创业皇帝。

  汉武: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唐宗: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一代天骄:指可以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指非常著名,有才能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上天所骄纵宠爱的人,成吉思汗即是。汉时匈奴自称。后来也泛称强盛的少数名族或其首领。

  成吉思汗(hán):元太祖铁木真(1162~1227)在1206年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为“强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称,即王)。后蒙古于1271年改国号为元,成吉思汗被尊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占领*黄河以北地区外,还曾向西远征,占领中亚和南俄,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

  只识弯弓射大雕:雕,一种属于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俱,都。

  数风流人物: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数,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

  《沁园春·雪》赏析

  词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诗词的豪放风格。

  上片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写的是虚景,与前十句写眼前的实景形成对比,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显得娇艳。“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下片由**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谓承上启下,将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统一天下而奋斗。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和衰落的经历。“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之意。“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俱往矣”三字,言有尽而意无穷,有画龙点睛之妙。将*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带领。“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这震撼千古的结语,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壮志。那一刻思接千载,那一刻洞悉未来,那一刻豪情万丈,那一刻傲视古今。

  《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词风的雄健、大气。作为领袖*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作者目接“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

  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虽属旧体却给读者以面貌一新之感。不单是从词境中表达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达系统的词语,鲜活生动,凝练通俗,易诵易唱易记。

  《沁园春·雪》创作背景

  该词的创作有2种说法:

  一说是,1936年2月,*等率领红军东征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突破阎军防线后,踏雪沿官道山行进,顺利到达山西省石楼县留村,并在此写下了著名诗篇《沁园春·雪》;

  另一说是1936年2月,*率红军抗日,来到西北高原。在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附近的袁家沟,写下壮丽的《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最早发表于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后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沁园春原文10篇扩展阅读


沁园春原文10篇(扩展1)

——沁园春原文翻译及赏析10篇

沁园春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

  宋代: 刘克庄

  一卷阴符,二石硬弓,百斤宝刀。更玉花骢喷,鸣鞭电抹,乌丝阑展,醉墨龙跳。牛角书生,虬髯豪客,谈笑皆堪折简招。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

  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怅燕然未勒,南归草草,长安不见,北望迢迢。老去胸中,有些磊块,歌罢犹须著酒浇。休休也,但帽边鬓改,镜里颜凋。

  译文:

  一卷阴符,二石硬弓,百斤宝刀。更玉花骢喷,鸣鞭电抹,乌丝阑展,醉墨龙跳。牛角书生,虬髯豪客,谈笑皆堪折简招。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

  熟读一卷《阴符》,能开两石硬弓,手提百斤宝刀。更有玉花骢喷着粗气,挥舞马鞭,鞭梢作响,鞭快如电;展开乌丝阑,醉中的墨迹如蛟龙跳跃。与之谈笑的是勤奋攻读的书生、行侠仗义的豪客,都值得寄信相召。依稀记得,曾经主动请缨出战南越事,草拟檄文征讨辽兵。

  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怅燕然未勒,南归草草,长安不见,北望迢迢。老去胸中,有些磊块,歌罢犹须著酒浇。休休也,但帽边鬓改,镜里颜凋。

  当年我傲岸不羁、目视云霄,谁肯信,如今竟落得为五斗米而折腰。草草南归,未能在燕然山刻石记功令人十分惆怅;遥遥北望,却不见故都长安。年华已老,胸中郁结着不*之气,高歌后仍需用酒浇灭。罢了罢了,但见帽子两边鬓发渐白,镜中容颜日益憔悴。

  注释:

  一卷阴符,二石(dàn)硬弓,百斤宝刀。更玉花骢(cōng)喷,鸣鞭电抹,乌丝阑(lán)展,醉墨龙跳。牛角书生,虬(qiú)髯豪客,谈笑皆堪折简招。依稀记,曾请缨(yīng)系粤,草檄(xí)征辽。

  阴符:古兵书名。阴符经。旧题黄帝撰,言虚无之道.修炼之术。又历代史志皆以《周书阴符》著录兵家。而黄帝阴符入道家,判然两书。此当指《周书阴符》。二石:古代计量单位,约为现在的二百四十斤。玉花骢:又称菊花青,是一种良马。喷:吐气。电抹:形容宝马飞奔,迅如闪电。乌丝阑:指上下以乌丝织成栏,其间用朱墨界行的绢素,亦指有墨线格子的笺纸。龙跳:比喻书法笔势纵逸雄健。牛角书生:指李密,亦用于比喻勤奋读书的人。虬髯豪客:指唐传奇小说《虬髯客传》中的人物虬髯客,为豪迈卓异之士。折简:亦折柬、折札。言其礼轻,随便。请缨系粤:用汉终军请缨出征南越事,粤,同越。檄:下文书征讨。

  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怅燕(yān)然未勒,南归草草,长安不见,北望迢(tiáo)迢。老去胸中,有些磊(lěi)块,歌罢犹须著酒浇。休休也,但帽边鬓(bìn)改,镜里颜凋。

  目视云霄:指眼界高。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燕然未勒:燕然,指杭爱山,位于今蒙古境内;勒,指刻石记功。草草:随便。迢迢:形容路途遥远。磊块:一作垒块,谓胸中郁结不*之气。休休:罢休。鬓改:鬓发改变颜色。颜凋:容颜衰老。

  赏析:

  词的上片,词人回忆年少时意气风发、征战沙场的光辉岁月。一卷《阴符》说明词人年少熟读兵书,深谙用兵之道;而“二石硬弓,百斤宝刀”则突出他力大无穷,身手不凡。“一”、“二”、“百”三个数词,读起来如泉喷涌,咄咄逼人。开篇三句将词人文武双全、雄才大略,气度非凡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接着以去声“更”字领格,统领四个偶句,对仗工整,节奏明快,激壮之情随之奔涌而出。接下来四句写词人扬鞭策马奔腾,速度犹如风驰电掣。“更玉花骢喷”至“谈笑皆堪折简招”几句写词人年少时文韬武略,广交贤能,与志同道合之士煮酒论天下,豪气干云。“龙跳”二字,极言其书法苍劲有力,有如蛟龙跳跃。“谈笑皆堪折简招”,把他们的从游关系,写得随便、热烈而又亲切。在九个四言偶句之后,突然出现这一*仄协调的七言句,显得音律和谐,语调从容,从而反映出主人公不仅仅是一介武夫,而是一个带有儒将风度的英雄。歇拍三句略一转折,歌颂他怀有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从语言上看,又恢复了四言格局,庄重之中饶有豪迈气概。整个上片,从尚文习武、谈笑交游、建功立业等方面,塑造了作者理想中的人物,实际上正是词人的自我形象。

  词的下片,词人先以一语扫过,随即描写现在。“当年目视云霄”一句,表现了词人傲岸不羁的性格。“谁信道、凄凉今折腰”,反用陶渊明作彭泽令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事,暗指此时之不得志。上句回忆当年,下句慨叹当前,给读者以强烈的对比感。后一句的前面冠以“谁信道”三字,更加强了愤懑不*的感情色彩。词人以苍凉深沉的笔调抒写壮志未酬、英雄暮年的悲慨。在这种强烈对比之下,感情的浓烈,已是至极。“怅燕然未勒”四句,用了两个典故:一是《后汉书·窦宪传》所载窦宪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二是李白《金陵凤凰台诗》所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此四句由一个“怅”字统领,表达作者请壮志难酬的激愤和悲凉。“老去”,也援用一典。可见其胸中积有多少愤懑情结。结尾三句全从上面的“老”字生发,用的却是形象化的语言。“歌罢犹须着酒浇”突出作者的深重苦闷,唱歌也无法将其排解,还需借酒,但却是借酒浇愁愁更愁。“休休也”是作者不甘而无奈的感叹,他回头看见镜中的自己,已经是白发生、容颜改,凄凉悲苦的感觉油然而生。

  词的上片先写武艺,次写驭马,郊游,最后写建功立业,塑造出一个英武豪迈、兼具文韬武略的英雄形象,既是作者理想中的人物,又是词人的自我形象。下片则写老年悲慨,苍凉郁勃。综合来看,词的上下两片对比强烈,过渡自然,语言精炼。词人用豪迈深沉的笔调,将一个已处暮年的爱国英雄渴望建功之志的情感充分而强烈地表达出来,全词豪宕疏放、雄肆激昂。同时,该词用典较多,既扩大了容量,却又并不粘滞板涩,其间融会贯通,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沁园春原文翻译及赏析2

  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原文: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注释

  北国:该词源于*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我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雪:这首词作于红一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给柳亚子信中说,这首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惟:只。

  馀:剩下。此字一作“余”,但目前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莽莽:无边无际。

  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描写黄河水结冰的景象。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蜡象,白色的象。

  天公:指天,即命运。

  须:等到;需要。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

  分外妖娆:格外婀娜多姿。

  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秦皇: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秦朝的创业皇帝。

  汉武: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唐宗: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一代天骄:指可以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指非常著名,有才能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上天所骄纵宠爱的人,成吉思汗即是。汉时匈奴自称。后来也泛称强盛的少数名族或其首领。

  成吉思汗(hán):元太祖铁木真(1162~1227)在1206年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为“强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称,即王)。后蒙古于1271年改国号为元,成吉思汗被尊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占领*黄河以北地区外,还曾向西远征,占领中亚和南俄,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

  只识弯弓射大雕:雕,一种属于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俱,都。

  数风流人物: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数,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

  赏析:

  《沁园春·雪》这首词,是*于1936年2月所作。“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当时,*和*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其诗词中大都写及历史与战争。学者王克煜通过深入研究分析认为,《沁园春·雪》可谓写得最为出色的一首。它既不像有些篇什直抒胸臆,也不是一般地运用*诗歌传统的比兴手法,而是“比”“赋”得体,善于将“赋”的陈述方式融于“比”之中,从而形成了比较雄浑的词风与宽阔深厚的境界。 历来诗词咏雪的很多。“雪”,是富有诗意的自然景物,不少诗人对“雪”都成功地作了新的发掘。*这首词因“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而起兴。1958年12月21日,*又作过批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侧面"。 1945年8月28日,*从延安飞重庆,同*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本词作于1936年2月初,当时*同志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正准备亲率红一方面军(1935年11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后,恢复此番号)渡黄河东征,开赴河北抗日前线。*同志1945年10月7日致柳亚子先生书中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即谓此阕。1958年12月21日又批注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本篇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1945年10月,*同志在重庆曾手书此词赠柳亚子先生,11月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据传抄件刊出。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但多有讹误,不足为据。1951年1月8日,《文汇报》附刊曾将*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 选自《*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沁园春,词牌名。 (钟振铎)

沁园春原文翻译及赏析3

  沁园春·试望阴山

  试望阴山,黯然销魂,无言徘徊。见青峰几簇,去天才尺;黄沙一片,匝地无埃。碎叶城荒,拂云堆远,雕外寒烟惨不开。踟蹰久,忽砯崖转石,万壑惊雷。

  穷边自足秋怀。又何必、*生多恨哉。只凄凉绝塞,峨眉遗冢;梢沉腐草,骏骨空台。北转河流,南横斗柄,略点微霜鬓早衰。君不信,向西风回首,百事堪哀。

  翻译

  遥望塞外的阴山,不禁让人无限伤怀,徘徊不语。只见几座青峰高耸入云,仿佛离天只有几尺的距离,眼前黄沙遍地,不见一丝尘埃。碎叶城早已荒芜,拂云堆也遥远得看不见,只看见飞翔云外的雕鹰和凝聚着寒冷的雾气。我正在这里徘徊不前,忽然听到山崖上巨石撞击的声音,就像是万丈深壑里发出的隆隆雷声。

  边塞的荒凉叫人看了愁苦满怀,更何况我*生的惆怅已经很多了。想到王昭君凄凉出塞,美人已去,但青冢犹存,而那掩埋在荒漠野草中的,是燕昭王为迎接天下贤达而筑的黄金台的遗迹、河流依然向北流去,北斗斗柄仍是横斜向南,愁苦的人已经未老先衰,两鬓已生出星星白发 在秋风中回首往事,愁苦满怀。

  注释

  阴山:今河套以北、大漠以南诸山的统称。

  簇:簇拥,聚集。

  几簇:丛集的样子。

  匝地:满地,遍地。

  碎叶城:唐代古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托克马克市附近。

  拂云堆:古地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堆上有中受降城,并建有拂云祠。

  雕:雕鹰。

  惨不开:聚成一片愁惨、凄凉的景象。

  踟蹰:徘徊不前。

  绝塞:极远的边塞。

  蛾眉遗冢:谓古代和亲女子之墓。

  骏骨:骏马之骨。

  斗柄:即构成北斗星斗柄的三颗星。

  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容若随副都统郎坦、公彭春等人“觇梭龙”,即侦察东北雅克萨一代罗刹势力的入侵情况,途中思家心切,写下这首《沁园春》。

  赏析

  上片描绘塞外风光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句“试望阴山”,先廓定视野,继后写“试望”的心境和感受:“黯然销魂,无言徘徊。”“无言徘徊”形象地描画出心潮翻涌,无限思绪的情态。这第一韵是全词的基础,以下全由此展开。第二三韵视野极为开阔。由“见”字领起“青峰几簇,去天才尺”,写山岭高耸密集;“黄沙一片,匝地无埃”,写朔漠辽阔无边。底下连举唐代西域两个名镇“碎叶城”和“拂云堆”,并分别述以“荒”和“远”。“碎叶城”距阴山数千里之遥,试想不可目及,神思则可;“拂云堆”虽近在阴山南麓,但由于“雕外寒烟惨不开”,故目见也难。尽管如此,但这两句意象宏阔,为全词设下雄伟悲壮的氛围。词趣的流脉在踟蹰良久感慨良久的深沉情绪中,在雄伟悲壮的氛围里静静地流淌。突然,訇然声响,撼地摇天:“忽砯崖转石,万壑惊雷”。这一韵仅比李白《蜀道难》的诗句多出一个“惊”字。纳兰驱使古人,得心应手,于兹可见。这一声巨响,应是巨石滚人山谷其声轰鸣所致,从而在巨响中暂结上片。

  下片抒发思家的情怀,修辞手法极见高妙。“穷边自足愁怀”,遥扣首韵,点明荒凉艰苦的塞外边疆,本来就富愁种。更紧承“又何必*生多恨哉”,语气似抑实扬,由因地域引愁过渡到因人事生衷,从而牵出两桩流传千古的史实。历史上令人生哀之事多矣,纳兰不胜枚举,无须枚举。故以“只”字界定,仅以下两端“凄凉绝塞,蛾眉遗冢”和“销沉腐草,骏骨空台”,就足以发人无限感慨。但其人如今已没,绝塞依然凄凉,空台满目腐草,留给后人的只是由此滋生的无限感慨而已,其人生苦短之情历历可见。故下韵“北转河流,南横斗柄,略点微霜鬓早衰”,直抒“人生几何”的慨叹。“北转河流”是黄河流势的真实写照,取孔子“逝者如斯”语意,灵动轻巧,贴切自然;“南横斗柄”写星辰依然按自然规律运动,古如是,今如是,未来仍如是。但人的生命却是极短暂的,故有“鬓早衰”的怅恨。纳兰仅活了三十一岁,盛年霜鬓,确是令人生哀的。煞尾“君不信,向西风回首,百事堪哀”,稍抑即扬。“百事”既指历史事,更指自家事,件件桩桩,不随心者多矣,否则,怎会“霜鬓早衰”。

  全篇取用赋法,对阴山一带的独特风光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又借典铺除,婉曲层深,表达了“百事堪哀”的凄苦隐衷。全词苍凉凄婉,沉郁幽伤。

沁园春原文翻译及赏析4

  沁园春·孤馆灯青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翻译

  孤零零旅舍灯光青冷,厌听这荒野鸡鸣,收拾起旅枕残梦。晓月渐渐淡去了白绢似的皎洁,微亮的晨霜一片晶莹;山上云白如展开的锦缎,朝露点点与晨光辉映。人世间的行程没个尽头,有限的是这劳顿的人生。似这般无足称道的*庸,难得有欢愉的心境。我这里独自低吟罢,征鞍上,悄无声,许多往事涌心中。

  当年我们风华正茂,同时客居在汴京,如同陆机、陆云兄弟,初到京城还年轻。幸有妙笔在手文思敏捷,诗书万卷在胸,自以为辅佐*使其成为尧舜,该是星月同辉,事业必成。其实重用与否在于时势,入世出世须由自己权衡。不妨闲处袖手看风云,少不得那分明哲与淡定。好在你我身体康健,只须终年悠闲游乐,姑且杯中寻醉慰*生。

  注释

  孤馆:寓居客舍住的人很少。

  灯青:点着灯起床,灯发着青光。

  野店鸡号:说明走得早。

  野:村落。

  旅枕:喻旅店的睡眠。

  月华收练:月光像白色的绢,渐渐收起来了。

  耿耿:明亮的样子。

  摛锦:似锦缎展开。形容云雾缭绕的山峦色彩不一。

  溥溥:露多的样子。一说为露珠圆的样子。

  世路:人世的经历。

  劳生:辛苦、劳碌的人生。

  区区:渺小,这里形容自己的处境不顺利。鲜,少。

  微吟:小声吟哦。

  凭征鞍:站在马身边。词题小序说“马上”,作者骑着马行进。

  千端:千头万绪,犹言多。

  共客长安:兄弟二人嘉佑间客居沐京应试。长安,代指汁京。

  二陆:指西晋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

  少年:年纪轻。

  笔头千字:即下笔千言之意。

  胸中万卷:胸中藏有万卷书。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致君:谓辅佐国君,使其成为圣明之主。

  行藏:意为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隐。

  袖手:不过问。

  优游卒岁:悠闲地度过一生。

  且斗尊前:犹且乐尊前。

  斗:喜乐戏耍之词。尊,酒杯。

  赏析

  这首词由景入情,由今入昔,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人生遭遇的不幸和壮志难酬的苦闷。

  上阕一开篇,作者便以“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以及“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朝露漙漙”数句,绘声绘色地画出了一幅旅途早行图。早行中,眼前月光、山色、晨霜、朝露,别具一番景象,但行人为了早日与弟弟联床夜话,畅叙别情,他对于眼前一切,已无心观赏。此时,作者“凭征鞍无语”,进入沉思,感叹“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为此,便引出了一大通议论来。作者追忆:他们兄弟俩,“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词里的“二陆”用来比自己和弟弟苏辙。当年,他们兄弟俩俱有远大抱负,决心象伊尹那样,“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孟子》中语);像杜甫那样,“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以实现其“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上神宗皇帝书》)的政治理想。而且,他们兄弟俩“笔头千字,胸中万卷”,对于“致君尧舜”这一伟大功业,充满着信心和希望。抚今追昔,作者深感他们兄弟俩现实社会中都碰了壁。为了相互宽慰,作者将《论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孔子家语》“优哉游哉,可以卒岁”,以及牛僧孺“休论世上升沉事,且斗尊前见在身”诗句,化入词中,并加以改造、发挥,以自开解。结尾数句,作者表示自己怀才不遇的境况下,要避开政治斗争的漩涡,以从容不迫的态度,姑且保全身体,饮酒作乐,悠闲度日。整首词,除了开头几句形象描述之外,其余大多是议论、成为一篇直抒胸臆的言志抒情之作。

  这首词的议论、抒怀部分,遣词命意无拘无束,经史子集信拈来,汪洋恣肆,显示出作者横放杰出的才华。词中多处用典:“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四句,化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诗句。”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三句,”优游卒岁“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中鲁国大夫叔向被囚后”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话:”且斗尊前“,化用杜甫《漫兴》中”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的诗句。作者将上述典故灵活运用,推陈出新,生动地传达出自已的志向与情怀。

  这首词的脉络清晰,层次井然,回环往复,波澜起伏,上片的早行图与下片的议论浑然一体,贯穿一气,构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头几句写景,以“孤”、“青”、“野”、“残”等字眼传神地渲染出早行途中孤寂、凄清的环境和心境。“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一句,由自然景色转入现实人生。其后,词作由景物描写而转入追忆往事。“用舍由时,行藏我”,由往事回到现实。结拍数句表明作者已从壮志难酬的苦闷中摆脱出来,获得了内心的*静和慰安。全词集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融诗、文、经、史于一炉,有形象的景象描写,有抽象地论说政治,又在议论中发表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抒写了沉郁惆怅的心境,文思连贯,一气呵成,体现了卓绝的才情。

  这一词调,上片十一个四言句,下片八个四言句,多处用对仗,句法比较工整,而且,在许多整齐的句子之间,还穿插了几个长短句,如三言句、六言句、七言句和八言句,长短相间,参差错落。这个词调适合于以赋体入词,但又最忌板滞,它不同于短篇令词,也不同于一般长调,是个较难驾驭的词调。两宋词人当中,辛弃疾填了九首,刘克庄填了二十五首,陈人杰填了三十一首,这算是较为罕见的。许多名家,比如柳永、李清照、周邦彦、姜夔、史达祖、张炎等,都不见填制。但是,此调格局开张,掌握得好,却可造成排山倒海之势,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苏轼这首《沁园春》词,上片写景,一下子罗列了七个四言句。前三个四言句,“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句式相同,三脚并立。后四个四言句,“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根浮保组成“扇面对”,由“渐”字构成领头格,贯穿到底。七个四言句组织绵密,构成了一幅整体的画面。紧接着,“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仍用四言对句,“征鞍无语,往事千端”,也是四言句。这十一个整齐的四言句,除了靠“渐”、“凭”两个领格字提携,还由两个长短句“似此区区长鲜欢”及“微吟罢”,在当中辗转运气。于是,十一个四言句,就不至于像是拆开来的七宝楼台,不成片段。下片八个四言句略有变化。前四个四言句,不再用“扇面对”,其中,“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自成对仗,“致君尧舜,此事何难”二句不对。其余与上片大致相同。这段议论,先由换头“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两个长短句叙事,承接上结所提“往事”,然后铺排议论。领格字“有”,从字面上看,仅管领“笔头”“胸中”二句,但“有”字下面的六个四言句,词意还是相贯通的,六个四言句之下,直接“袖手何妨闲处看”,还是具有一定气势的。最后,由一个三言短句“身长健”停顿蓄势,“但”字提携、转折,带上两个四言句“优游卒岁,且斗尊前”,为全词作结。

  总之,《沁园春》词是苏轼以诗人句法入词的尝试,已稍露东坡本色。但这首词在艺术上仍有某些不足之处,如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词作比较,就觉得《沁园春》以抽象的说理议论代替具体的形象描述,不如以情动人之作,具有那么大的感人力量。比如“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相近,但前者总不及后者那样有意境,那样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苏轼与其弟苏辙兄弟情深,任杭州通判期间,其弟在济南为官,相思甚切,为接近亲人,向朝廷请求到密州任职,得准改任密州知州,熙宁七年(1074)起程赴密州。这首词便作于由杭州移守密州早行途中。

沁园春原文翻译及赏析5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翻译

  深秋季节,我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滔滔的湘水向北奔流。

  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这旷远迷茫大地的盛衰沉浮,该由谁来主宰呢?

  曾经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劲头正足。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行船?

  注释

  湘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漫江:满江。

  漫:满,遍。

  舸:大船。这里泛指船只。

  争流:争着行驶。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击,搏 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

  万类:指一切生物。

  霜天:指深秋。

  怅寥廓: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寥廓: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苍茫:旷远迷茫。

  主:主宰。

  沉浮:同“升沉”(上升和没落)意思相近,比喻事物盛衰、消长,这里指兴衰。由上文的俯看游鱼,仰看飞鹰,纳闷地寻思(“怅”)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

  百侣:很多的伴侣。侣,这里指同学(也指战友)。

  峥嵘岁月稠:不*常的日子是很多的。

  峥嵘:山势高峻,这里是不*凡,不寻常的意思。

  稠:多。

  恰:适逢,正赶上。

  同学少年:*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书生:读书人,这里指青年学生。

  意气:意志和气概。

  挥斥方遒:挥斥,奔放。

  遒:强劲有力。

  方:正。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论国家大事,用文字来抨击丑恶的现象,赞扬美好的事物。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指点,评论。江山,指国家。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

  粪土当年万户侯: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粪土,作动词用,视……如粪土。万户侯,汉代设置的最高一级侯爵,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此借指大军阀,大官僚。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要向受封者缴纳租税,服劳役。

  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击水:游泳。这里引用祖逖(tì)的“中流击楫”典故。

  遏:阻止。

  创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是*1925年晚秋所作。当时*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途经长沙,重游了橘子洲作。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

  鉴赏

  历史角度 在*的`诗史上,第一个大量描绘自然美,并把对自然美的描绘和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结合起来的诗人是屈原。这是*古典诗歌的一个优良传统。*的诗词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他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社会美的内容。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特别是本词的最后三句,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正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到革命的风浪中,激流勇进。

  美学角度 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一。

  书法鉴赏 此幅作品大约书写于1954年,是*书法的代表作品,书家认为是*诗词墨迹中最晚的作品,也是最成熟,最高的作品,也是我们所见墨迹中最后的丰碑。诗墨写在两页红界信笺上,共15行。*笔势飞动,迅疾便捷,但字字独立,整篇冲和淡雅,疏朗流畅,字字珠玉,起下承上,左顾右盼,尽得自然之美;脱尽剑拔弩张之势,却筋骨健,艳美洒脱,结字小疏,字间多不连,但气脉通畅,墨润有余,瘠肥合宜,无奇大奇小之字,无奇轻奇重之笔,无倚斜取势之墨,如百侣少年,风华正茂,风度翩翩,慢步缓行于湘江之岸,却胸怀大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字字润美,飞逸奇雄,骖鸾跨鹤,飘飘欲飞。此幅作品园笔兼用方笔,藏锋为主,兼施露锋,结体用笔潇洒古淡,极尽江左风流,囊括北碑筋骨,精能疏淡,典雅悠然,处处含蓄,耐人寻味。布局疏密有致,有行无列,行间紧密,几与字间空白相当,结体用笔内柔外刚,“标拔志气,辅藻情灵”。全幅一百多字,笔试和墨色随着书情而变化,时而高昂,时而舒缓,使整幅书作气韵贯通又结构完美。

  景物描绘角度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七句从内容上看,写大山,树林,湘江,船只,鹰鱼等,既有自然物,也有动植物,品类齐全,充满生机。从写景的角度看,作者在视角角度上,有远近高低,从逻辑上,从点到面,由实到虚,从自然到人类。

  艺术角度 *古典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很讲究情与景的交融。刘勰说:“繁采寡情,味之必厌。”谢榛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四溟诗话》)这首词较好地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主要内容 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词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词人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这一问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下半阕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自然地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将无形的不*凡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这首词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

  全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沁园春原文翻译及赏析6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古诗简介

  《沁园春·雪》是*的诗词名篇,于1936年(丙子年)2月在山西省石楼县留村创作。1945年10月,*远赴重庆谈判,将诗作抄录送给诗人柳亚子,随后刊登在重庆各大报纸,广为流传。诗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翻译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注释

  北国:该词源于*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我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雪:这首词作于红一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给柳亚子信中说,这首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惟:只。

  馀:剩下。此字一作“余”,但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莽莽:无边无际。

  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描写黄河水结冰的景象。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蜡象,白色的象。

  天公:指天,即命运。

  须:等到;需要。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

  分外妖娆:格外婀娜多姿。

  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秦皇: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秦朝的创业皇帝。

  汉武: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唐宗: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一代天骄:指可以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指非常著名,有才能的人物。成吉思汗(hán):元太祖铁木真只识弯弓射大雕:雕,一种属于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俱,都。

  数风流人物: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数,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

  赏析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前十句写了眼前的实景,而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显得娇艳。“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统一天下而奋斗。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和衰落的经历。“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之意。“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三字,将*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带领。“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颇能代表*诗词的豪放风格,是*词坛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

沁园春原文翻译及赏析7

  沁园春·雪 近现代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余 通:馀)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原驰 原作:原驱)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 一作:银装)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整条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水势。

  被白雪覆盖的群山好像银蛇在舞动,高原好像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着和老天爷比一下谁更高。

  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格外娇艳美好。

  江山是如此的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治功劳;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学才华。

  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都已经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沁园春·雪》注释

  北国:该词源于*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我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雪:这首词作于红一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给柳亚子信中说,这首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惟:只。

  馀:剩下。此字一作“余”,但目前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莽莽:无边无际。

  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描写黄河水结冰的景象。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蜡象,白色的象。

  天公:指天,即命运。

  须:等到;需要。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

  分外妖娆:格外婀娜多姿。

  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秦皇: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秦朝的创业皇帝。

  汉武: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唐宗: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一代天骄:指可以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指非常著名,有才能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上天所骄纵宠爱的人,成吉思汗即是。汉时匈奴自称。后来也泛称强盛的少数名族或其首领。

  成吉思汗(hán):元太祖铁木真(1162~1227)在1206年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为“强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称,即王)。后蒙古于1271年改国号为元,成吉思汗被尊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占领*黄河以北地区外,还曾向西远征,占领中亚和南俄,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

  只识弯弓射大雕:雕,一种属于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俱,都。

  数风流人物: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数,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

  《沁园春·雪》赏析

  词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诗词的豪放风格。

  上片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写的是虚景,与前十句写眼前的实景形成对比,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显得娇艳。“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下片由**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谓承上启下,将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统一天下而奋斗。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和衰落的经历。“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之意。“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俱往矣”三字,言有尽而意无穷,有画龙点睛之妙。将*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带领。“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这震撼千古的结语,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壮志。那一刻思接千载,那一刻洞悉未来,那一刻豪情万丈,那一刻傲视古今。

  《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词风的雄健、大气。作为领袖*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作者目接“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

  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虽属旧体却给读者以面貌一新之感。不单是从词境中表达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达系统的词语,鲜活生动,凝练通俗,易诵易唱易记。

  《沁园春·雪》创作背景

  该词的创作有2种说法:

  一说是,1936年2月,*等率领红军东征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突破阎军防线后,踏雪沿官道山行进,顺利到达山西省石楼县留村,并在此写下了著名诗篇《沁园春·雪》;

  另一说是1936年2月,*率红军抗日,来到西北高原。在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附近的袁家沟,写下壮丽的《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最早发表于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后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沁园春原文翻译及赏析8

  原文: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两,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注释:

  ⑴孚(fú)若:方孚若,名信儒,福建莆田人,以使金不屈著名。著作有《南冠萃稿》等。

  ⑵宝钗楼:汉武帝时建,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

  ⑶铜雀台:曹操时建,故址在今河南临漳县西南。

  ⑷斫(zhuó):用刀砍。

  ⑸东溟(míng):东海

  ⑹脍(kuài):切细的肉块。

  ⑺圉(yǔ)人:养马的官。

  ⑻西极:指西域,古时名马多来自西域。龙媒:骏马名。

  ⑼使君:古时对州郡长官的称呼。这里指刘备。操:曹操。

  ⑽余子:其他人。

  ⑾乘(shèng):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⑿燕(yān)南赵北:指今河北山西一带。

  ⒀剑客:指剑术和武艺出众者。

  ⒁画鼓:一作“鼻息”。画,鼓上文饰。

  ⒂谁信:谁想,谁料。

  ⒃李将军:指西汉名将李广。高皇帝:指汉高祖刘邦。

  ⒄万户侯:《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曾与匈奴作战七十余次,以勇敢善战闻名天下。他虽有战功,却未得封侯。

  翻译:

  我们在何处相逢?一同游览成阳的宝钗楼,又登上了曹操所建的铜雀台。把厨师唤出来,让他把东海鲸鱼切成细片;把马夫叫出来,让他牵来西域的宝马。天下的英雄,除了你我二人,还有谁配与我们饮酒抒情。我们准备千辆马车,网罗大江南北的侠士奇才!

  畅饮之后,酣然大醉,耳边响起了如雷的画鼓声。谁料想,美梦被雄鸡的轻啼声惊醒。感慨自己的一生就要过去,但是还没有建立功名。难道非要等到书生老后,建功立业的时机才会到来。如果威名赫赫的李广将军,可以遇到珍惜人才的高祖皇帝刘邦,区区一个万户侯又算什么!披上衣服起床,只觉得凄凉孤寂,于是更加怀念亡友,在感慨中心生哀伤。

  赏析:

  这首词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以梦境写思念的友人,将那种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

  方孚若名信孺,是作者的同乡,又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在韩侂胄伐金失败以后,曾奉命使金,谈判媾和条件,驳回金人的苛刻要求,“自春至秋,使金三往反,以口舌折强敌”(《宋史》本传)。金帅以囚或杀相威胁,他始终不屈,置生死于度外。此词应系悼念之作。

  词的上片写的是梦境。这是一场意气飞扬的美梦。

  作者梦见与方孚若相逢之后,一同游赏“宝钗楼”和“铜雀台”,吃的是用东海的大鱼切成薄片的“鲸脍”,乘的是产自西北地区的骏马“龙媒”。他们则象刘备、曹操一样,是英雄豪杰,在网罗天下四方的“剑客奇才”,数量之多须用上千辆车子装载。作者笔下展现的图景,正是封建社会中的志士仁人所追求的理想生活,身居要职,事业上大展宏图,可谓志得意满。

  这是作者有意虚构的情境。将宝钗楼,铜雀台、长鲸天马等入词,但并非实物;作者和方孚若在政治上的作为,自然无法同刘备、曹操相提并论。但是,作者的这类描写还是有一定生活依据的。据《宋史》及作者所撰墓志铭记载,方孚若为人豪爽,视金帛如粪土,尤好交游名士,所至从者如云。闭户累年,家无担石,而食客充户。这段描写在虚构之中还可看出一点真实的影子。作者结合实际生活,融会历史题材,虚实结合,而以虚为主,表现出豪迈爽朗的气魄。

  词的下片写梦醒之后的现实景象。晨鸡无情地唤醒美梦,使作者不得不面对现实。梦境值得留恋,但实际生活的境遇却如此残酷无情:“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这是作者与方孚若共有的无奈叹息,但决不是绝望悲鸣。作者还怀有强烈的愿望,幻想能象李广那样在国家多事之秋建功立业。在刘克庄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已处于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境地。他一生经历了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五朝,仕途历尽波折,他曾四次被罢官,因此,怀才不遇之感,黍离哀痛之情,在他的诗词在中常有流露。这首词下片抒发的正是作者这种真情实感。挚友已乘鹤西归,恢复国家统一的大业更难以实现,感旧生哀,一腔凄凉悲愤的感情发泄无遗,伤时忧国的思想就是这样被充分地表现出来。下片描写以实为主,跟上片恰成强烈的对比。

  作者在表现思想矛盾、表达一贯的爱国感情时,用的不是*铺直叙的手法,巧妙地引用历史典故,做到虚实相彰,使主题思想表达得更加充分、深刻。词中写道:“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基本上引用《汉书·李将军列传》的原文,在《汉书》中,汉文帝对李广说的话是:“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字句相差不多,只是把《汉书》原文稍加点改,用在词中,显得自然妥贴,同时赋予这个典故新的含意。时局是如此危急,国家处在多事之秋,正该起用李广这样的名将;而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贤才能臣根本就是报国无门,这怎能不叫人“凄凉感旧,慷慨生哀”呢?冯煦在《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说:“后村词与放翁、稼轩犹鼎三足,其生丁南渡,拳拳君国,似放翁;志在有为,不欲以词人自域,似稼轩。”这首词这充分体现了作者“拳拳君国”和“志在有为”的气概,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慨。

沁园春原文翻译及赏析9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翻译

  深秋季节,我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滔滔的湘水向北奔流。

  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这旷远迷茫大地的盛衰沉浮,该由谁来主宰呢?

  曾经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劲头正足。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行船?

  注释

  湘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漫江:满江。

  漫:满,遍。

  舸:大船。这里泛指船只。

  争流:争着行驶。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击,搏 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

  万类:指一切生物。

  霜天:指深秋。

  怅寥廓: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寥廓: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苍茫:旷远迷茫。

  主:主宰。

  沉浮:同“升沉”(上升和没落)意思相近,比喻事物盛衰、消长,这里指兴衰。由上文的俯看游鱼,仰看飞鹰,纳闷地寻思(“怅”)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

  百侣:很多的伴侣。侣,这里指同学(也指战友)。

  峥嵘岁月稠:不*常的日子是很多的。

  峥嵘:山势高峻,这里是不*凡,不寻常的意思。

  稠:多。

  恰:适逢,正赶上。

  同学少年:*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书生:读书人,这里指青年学生。

  意气:意志和气概。

  挥斥方遒:挥斥,奔放。

  遒:强劲有力。

  方:正。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论国家大事,用文字来抨击丑恶的现象,赞扬美好的事物。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指点,评论。江山,指国家。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

  粪土当年万户侯: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粪土,作动词用,视……如粪土。万户侯,汉代设置的最高一级侯爵,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此借指大军阀,大官僚。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要向受封者缴纳租税,服劳役。

  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击水:游泳。这里引用祖逖(tì)的“中流击楫”典故。

  遏:阻止。

  创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是*1925年晚秋所作。当时*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途经长沙,重游了橘子洲作。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

  鉴赏

  历史角度

  在*的诗史上,第一个大量描绘自然美,并把对自然美的描绘和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结合起来的诗人是屈原。这是*古典诗歌的一个优良传统。*的诗词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他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社会美的内容。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特别是本词的最后三句,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正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到革命的风浪中,激流勇进。

  美学角度

  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一。

  书法鉴赏

  此幅作品大约书写于1954年,是*书法的代表作品,书家认为是*诗词墨迹中最晚的作品,也是最成熟,最高的作品,也是我们所见墨迹中最后的丰碑。诗墨写在两页红界信笺上,共15行。*笔势飞动,迅疾便捷,但字字独立,整篇冲和淡雅,疏朗流畅,字字珠玉,起下承上,左顾右盼,尽得自然之美;脱尽剑拔弩张之势,却筋骨健,艳美洒脱,结字小疏,字间多不连,但气脉通畅,墨润有余,瘠肥合宜,无奇大奇小之字,无奇轻奇重之笔,无倚斜取势之墨,如百侣少年,风华正茂,风度翩翩,慢步缓行于湘江之岸,却胸怀大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字字润美,飞逸奇雄,骖鸾跨鹤,飘飘欲飞。此幅作品园笔兼用方笔,藏锋为主,兼施露锋,结体用笔潇洒古淡,极尽江左风流,囊括北碑筋骨,精能疏淡,典雅悠然,处处含蓄,耐人寻味。布局疏密有致,有行无列,行间紧密,几与字间空白相当,结体用笔内柔外刚,“标拔志气,辅藻情灵”。全幅一百多字,笔试和墨色随着书情而变化,时而高昂,时而舒缓,使整幅书作气韵贯通又结构完美。

  景物描绘角度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七句从内容上看,写大山,树林,湘江,船只,鹰鱼等,既有自然物,也有动植物,品类齐全,充满生机。从写景的角度看,作者在视角角度上,有远近高低,从逻辑上,从点到面,由实到虚,从自然到人类。

  艺术角度

  *古典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很讲究情与景的交融。刘勰说:“繁采寡情,味之必厌。”谢榛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四溟诗话》)这首词较好地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主要内容

  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词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词人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这一问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下半阕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自然地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将无形的不*凡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这首词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

  全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沁园春原文翻译及赏析10

  原文:

  一卷阴符,二石硬弓,百斤宝刀。更玉花骢喷,鸣鞭电抹,乌丝阑展,醉墨龙跳。牛角书生,虬髯豪客,谈笑皆堪折简招。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

  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怅燕然未勒,南归草草,长安不见,北望迢迢。老去胸中,有些磊块,歌罢犹须著酒浇。休休也,但帽边鬓改,镜里颜凋。

  译文

  熟读一卷《阴符》,能开两石硬弓,手提百斤宝刀。更有玉花骢喷着粗气,挥舞马鞭,鞭梢作响,鞭快如电;展开乌丝阑,醉中的墨迹如蛟龙跳跃。与之谈笑的是勤奋攻读的书生、行侠仗义的豪客,都值得寄信相召。依稀记得,曾经主动请缨出战南越事,草拟檄文征讨辽兵。

  当年我傲岸不羁、目视云霄,谁肯信,如今竟落得为五斗米而折腰。草草南归,未能在燕然山刻石记功令人十分惆帐;遥遥北望,却不见故都长安。年华已老,胸中郁结着不*之气,高歌后仍需用酒浇灭。罢了罢了,但见帽子两边鬓发渐白,镜中容颜日益憔悴。

  注释

  1.沁园春:词牌名,又名《寿星明》、《东仙》、《洞庭春色》、《念离群》等。“沁园”二字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此调有一百一十二字至一百一十六字诸体,以一百一十四字为正格。上片四*韵,下片五*韵。前人认为换头句第二字有人用暗韵,实系偶合。上片第四句第一字和下片第三句第一字,必须用一字豆领以下四句,而所领四句例须用扇对。

  2.九华:山名,在安徽省青阳西南。

  3.叶贤良:刘克庄友人,名字、生*皆不详。

  4.阴符:古兵书名。阴符经。旧题黄帝撰,言虚无之道.修炼之术。又历代史志皆以《周书阴符》著录兵家。而黄帝阴符入道家,判然两书。此当指《周书阴符》。

  5.二石(dàn):古代计量单位,约为现在的二百四十斤。

  6.玉花骢(cōng):又称菊花青,是一种良马。

  7.喷:吐气。

  8.电抹:形容宝马飞奔,迅如闪电。

  9.乌丝阑(lán):指上下以乌丝织成栏,其间用朱墨界行的绢素,亦指有墨线格子的笺纸。

  10.龙跳:比喻书法笔势纵逸雄健。

  11.牛角书生:指李密,亦用于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12.虬(qiú)须豪客:指唐传奇小说《虬髯客传》中的人物虬髯客,为豪迈卓异之士。

  13.折简:亦折柬、折札。言其礼轻,随便。

  14.请缨(yīng)系粤:用汉终军请缨出征南越事,粤,同越。

  15.檄(xí):下文书征讨。

  16.目视云霄:指眼界高。

  17.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18.燕(yān)然未勒:燕然,指杭爱山,位于今蒙古境内;勒,指刻石记功。

  19.草草:随便。

  20.迢(tiáo)迢:形容路途遥远。

  21.磊(lěi)块:一作垒块,谓胸中郁结不*之气。

  22.休休:罢休。

  23.鬓(bìn)改:鬓发改变颜色。

  24.颜凋:容颜衰老。

  赏析:

  作者:佚名

  九华,山名,叶贤良居处,与作者为同乡。安徽青阳亦有九华山,似非此词所指。叶贤良,名字、事迹均不详。贤良,制科名,全称为“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叶氏当中此科,故如是称之。此处为以 此词作答,系自抒怀抱,是豪放词中的佳作。

  起首三句,描写自己年少时精通韬略,且武艺高强。《阴符》,兵书名,相传为太公所著。战国时苏秦说秦惠王而不用,退而诵太公《阴符》,期年揣摩成,遂以合从说六国,终破秦国。二石,相当于现在二百四十斤,这是极言弓之硬,从而极写少年武艺之高强。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组的三个偶句,第一个字连用“一”、“二”、“百”三个数词,因此读起来如泉喷涌,咄咄逼人。接着以去声“更”字领格,统领四个偶句,对仗工整,节奏明快,激壮之情随之奔涌而出。从内容来看,主人公身骑玉花骢(又名菊花青,是一种良马),马嘴里不住喷着粗气;手挥马鞭,鞭梢上发出响声。这就将作者少年时英勇豪迈的形象勾画了出来。

  “龙跳”二字,极言其书法苍劲有力,有如蛟龙跳跃。那种气势同他在《满江红》(金甲琱弓)中所写的“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如出一辙。《旧唐书·李密传》谓李密少时,曾将《汉书》一帙挂于牛角,一手提牛靷,一手翻阅书籍。“虬髯豪客”是唐人小说《虬髯客传》中的人物,性格豪爽而有才略。这里借喻所与交游者若非饱读诗书之士,便为行侠仗义之人。“谈笑皆堪折简招”,把他们的从游关系,写得那么随便、热烈而又亲切。在九个四言偶句之后,突然出现这一*仄协调的七言句,显得音律和谐,语调从容,从而反映出主人公不仅仅是一介武夫,而是一个带有儒将风度的英雄。歇拍三句略一转折,歌颂他怀有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在南宋备受北方民族压迫之际,这样雄壮的口号,真有一股振聋发聩、警动人心的力量。从语言上看,又恢复了四言格局,庄重之中饶有豪迈气概。

  整个上片,从尚文习武、谈笑交游、建功立业等方面,塑造了作者理想中的人物,实际上正是词人的自我形象。这样的形象,在稼轩词和剑南词中也可见到,气魄之豪迈,感情之激昂,或相仿佛;然就其侧面之多、形象之丰而言,此词容或过之。词的过片,先以一语扫过,随即描写现在。就上片而言是紧承“依稀记”的脉络:就下片而言,则有“扫处还生”之妙。“当年目视云霄”一句,表现了傲岸不羁的性格。“谁信道、凄凉今折腰”,慷慨悲怆,如闻叹息。“折腰”,反用陶渊明作彭泽令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事,暗指此时之不得志。上句回忆当年,下句慨叹当前,给人以强烈的对比感。后一句的前面冠以“谁信道”三字,更加强了愤懑不*的感情色彩。如果说前面格调基本上是高亢激昂的话,那么词情至此,便以苍凉深沉的笔调抒写壮志未酬、英雄暮年的悲慨。在这种强烈对比之下,感情的浓烈,已是至极。

  “怅燕然未勒”四句,用了两个典故:一是《后汉书·窦宪传》所载窦宪登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杭爱山),刻石记功而还;二是李白《金陵凤凰台诗》所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表达了词人功名未就、报国无门的怅恨。“老去”,也援用一典。《世说新语·任诞篇》云:“阮籍胸中磊块,故须酒浇之。”磊块,一作垒块,谓胸中郁结不*之气。按词人为建阳令时,尝作诗咏落梅云:“东君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梦得因桃却左迁,长源为柳忤当权;幸然不识桃并柳,也被梅花累十年。”在他的一首《满江红》:之“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可见其胸中积有多少磊块,多少愤懑情结。这一切无处发泄,只能对酒狂歌,以酒浇愁。

  结尾三句全从上面的“老”字生发,用的却是形象化的语言。“休休也”,语出司空图《耐辱居士歌》:“休休休,莫莫莫。”辛弃疾失意后退居铅山之鹅湖,曾赋《鹧鸪天》云:“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刘克庄在《沁园春·三和》中也写道:“休休也,免王良友笑,屑往来忙。”这两首《沁园春》写的是同样情绪,而这里却格外感人,因为“帽边鬓改,镜里颜凋”两句,图貌写情,昭然如见。这是一个华发苍颜的形象,一个满腔忧愤的形象,一个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形象。


沁园春原文10篇(扩展2)

——沁园春原文、注释 (荟萃2篇)

沁园春原文、注释1

  取唐人“白衣闲亦贵,何必谒天阶”之句。

  友人池袭父邀予同赋,因作长短句遗之禁鼓蓬蓬,忙杀公侯,穴城影中。

  正花前豪士,宿酲未解,松间逋客,清梦才浓。

  龙尾危机,犀围长物,何必飞书交子公。

  人间世,只闲之一字,受用无穷。

  主人窗户玲珑。

  悟富贵荣华回首空。

  向竹梧侧畔,聚先秦录,兰荪里许,吟晚唐风。

  琴外鸿归,棋边鹭静,天把一丘荣此翁。

  孙刘辈,枉百年争战,一昧雌雄。

  沁园春注释

  【富贵荣华】有财有势,荣耀显达。汉王符《潜夫论·论荣》:“所谓贤人君子者,非必高位厚禄、富贵荣华之谓也。”【长短句】长短不一的诗歌。清汪森《<词综>序》:“自有诗而长短句即寓焉,《南风之操》、《五子之歌》是已。”参见“长短歌”。2.词曲的别称。词曲的句子,长短不一,因调而异,故称。《苕溪渔隐丛话前集·长短句》引宋蔡絛《西清诗话》:“南唐后主,围城中作长短句,未就而城破。”宋程大昌《演繁露·长短句》:“魏、晋、唐郊庙歌辞多四字为句,唐曲在者如《柳枝》、《竹枝》、《欸乃》皆七字,不知当时歌唱用何为调也。张华表曰:‘汉氏所用文句长短不齐。’则今人以歌曲为长短句者,本张华所陈也。”

沁园春原文、注释2

  沁园春·忆黄山原文:

  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长锁清秋。

  对孤峰绝顶,云烟竞秀;悬崖峭壁,瀑布争流。

  洞里桃花,仙家芝草,雪后春正取次游。

  亲曾见,是龙潭白昼,海涌潮头。

  当年黄帝浮丘,有玉枕玉床还在不?向天都月夜,遥闻凤管;翠微霜晓,仰盼龙楼。

  砂穴长红,丹炉已冷,安得灵方闻早修?谁如此,问源头白鹿,水畔青牛。

  沁园春·忆黄山注释

  【悬崖峭壁】亦作“悬崕峭壁”。陡峭的山崖。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出就阁前凭眺,则上下悬崖峭壁。”清方殿元《褒斜道》诗:“悬崕峭壁日月黑,使尔战魂招不得。”碧野《雪路云程》:“乌鲁木齐河在深沟峡谷中奔流激荡,公路就进入浪花震撼的悬崖峭壁之上。”


沁园春原文10篇(扩展3)

——沁园春雪原文译文

沁园春雪原文译文1

  沁园春·雪

  朝代:近代

  作者:*

  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余 通:馀)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原驰 原作:原驱)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 一作:银装)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创作背景

  《沁园春·雪》这首词,是*于1936年2月所作。“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当时,*和*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其诗词中大都写及历史与战争。学者王克煜通过深入研究分析认为,《沁园春·雪》可谓写得最为出色的一首。它既不像有些篇什直抒胸臆,也不是一般地运用*诗歌传统的比兴手法,而是“比”“赋”得体,善于将“赋”的陈述方式融于“比”之中,从而形成了比较雄浑的词风与宽阔深厚的境界。

  历来诗词咏雪的很多。“雪”,是富有诗意的自然景物,不少诗人对“雪”都成功地作了新的发掘。*这首词因“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而起兴。1958年12月21日,*又作过批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侧面"。

  1945年8月28日,*从延安飞重庆,同*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本词作于1936年2月初,当时*同志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正准备亲率红一方面军(1935年11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后,恢复此番号)渡黄河东征,开赴河北抗日前线。*同志1945年10月7日致柳亚子先生书中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即谓此阕。1958年12月21日又批注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本篇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1945年10月,*同志在重庆曾手书此词赠柳亚子先生,11月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据传抄件刊出。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但多有讹误,不足为据。1951年1月8日,《文汇报》附刊曾将*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

  选自《*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沁园春,词牌名。


沁园春原文10篇(扩展4)

——沁园春长沙原文及翻译 (菁选3篇)

沁园春长沙原文及翻译1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

沁园春长沙原文及翻译2

  历史角度

  在*的诗史上,第一个大量描绘自然美,并把对自然美的描绘和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结合起来的诗人是屈原。这是*古典诗歌的一个优良传统。*的诗词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他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社会美的内容。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特别是本词的最后三句,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正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到革命的风浪中,激流勇进。

  美学角度

  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一。

  书法鉴赏

  此幅作品大约书写于1954年,是*书法的代表作品,书家认为是*诗词墨迹中最晚的作品,也是最成熟,最高的作品,也是我们所见墨迹中最后的丰碑。诗墨写在两页红界信笺上,共15行。*笔势飞动,迅疾便捷,但字字独立,整篇冲和淡雅,疏朗流畅,字字珠玉,起下承上,左顾右盼,尽得自然之美;脱尽剑拔弩张之势,却筋骨健,艳美洒脱,结字小疏,字间多不连,但气脉通畅,墨润有余,瘠肥合宜,无奇大奇小之字,无奇轻奇重之笔,无倚斜取势之墨,如百侣少年,风华正茂,风度翩翩,慢步缓行于湘江之岸,却胸怀大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字字润美,飞逸奇雄,骖鸾跨鹤,飘飘欲飞。此幅作品园笔兼用方笔,藏锋为主,兼施露锋,结体用笔潇洒古淡,极尽江左风流,囊括北碑筋骨,精能疏淡,典雅悠然,处处含蓄,耐人寻味。布局疏密有致,有行无列,行间紧密,几与字间空白相当,结体用笔内柔外刚,“标拔志气,辅藻情灵”。全幅一百多字,笔试和墨色随着书情而变化,时而高昂,时而舒缓,使整幅书作气韵贯通又结构完美。

  景物描绘角度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七句从内容上看,写大山,树林,湘江,船只,鹰鱼等,既有自然物,也有动植物,品类齐全,充满生机。从写景的角度看,作者在视角角度上,有远近高低,从逻辑上,从点到面,由实到虚,从自然到人类。

  艺术角度

  *古典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很讲究情与景的交融。刘勰说:“繁采寡情,味之必厌。”(《文心雕龙》)谢榛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四溟诗话》)这首词较好地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主要内容  上阕:“今日之游”描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描绘了湘江的秋景。

  下阕:“昔日之游”作者同一个激进的群体发生的关系,追忆了同学时光,抒写了胸襟和抱负。

  思想层面  崇高美表现于内在方面,则为伟大高尚心灵的反映。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这首词的下半阕着重抒情,正是这种伟大心灵回声的抒发。这种抒发,首先是通过回忆引出的。

沁园春长沙原文及翻译3

  *古典诗词大都悲秋。翻阅*诗词,觉得对秋天似乎情有独钟,大约是因为秋天寥廓、苍凉、大气,与战士的胸襟和英雄的气概较为吻合。*诗词的开卷之作,就是一首秋的赞歌,自由的赞歌,风华少年的赞歌。

  *赞美的秋天,是一种“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天,“山”“林”“江”“舸”“鹰”“鱼”这大自然中的“万类”,均在这“霜天”中“竞自由”,逍遥自在,得其所哉。“虽万类之众多,独在人而最灵。”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呢?他们却没有自由!于是诗人为之“怅寥廓”,在这“寥廓”的秋天,诗人的惆怅像秋天一样“寥廓”,面对自由的“万类”和不自由的人类,不禁像“天问”的屈原一样: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屈原“天问”时,等待“天”的回答。而诗人设问时,答案是了然于胸的,那就是:他们这些风华正茂的书生,将唤起民众来主宰沉浮。由于当时革命形势不甚明朗,所以诗人“怅寥廓”。

  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诗词的开卷之作怎么没提国家和人民?其实,那“问苍茫大地”,不就是问我积贫积弱的'中华大地吗?诗人因不能“竞自由”而为之“怅寥廓”的,不就是我那不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吗?诗人爱国、忧国、报国的情结,与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和历代慷慨悲歌的青少年诗人是一脉相承的,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

  再回到那些风华正茂的书生吧,他们是诗人的好友,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他们将为中华民族“竞自由”,为苍茫大地“主沉浮”!

  “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一句是很有兴味的。历代青少年诗人,大多以“万户侯”为目标。爱国诗人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南宋杰出词人刘克庄醉后仍感叹“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诗人*反其意而用之,表示与旧世界的彻底决裂。


沁园春原文10篇(扩展5)

——沁园春·丁巳重阳前原文翻译及赏析 (荟萃2篇)

沁园春·丁巳重阳前原文翻译及赏析1

  沁园春·丁巳重阳前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檐雨,谱出回肠。

  翻译:

  夜已阑,月满西楼,深院锁着寂寞的梧桐,秋虫低吟一曲惆怅。你凝视摇红的烛影,不觉睡去,白日所思夜入梦来:“丁巳重阳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思念在梦中哽咽着,片片碎了,飞落似春尽溪畔散落的桃花,而爱却如大漠孤坟上的青草,至死都坚持着葱茏之色!你叹,“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你忆,“锈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倚斜阳”。你悲,“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风轻云淡,月华如水,今夕何夕?纵有红巾翠袖,谁又能拭你腮边之。梦醒了,伊人软语仿佛仍在耳边徘徊,伊人泪眼仿佛仍在眼前婆娑,然而伊人何在?词人竟沉溺于梦境不能自拔,披衣而起,在茫茫“碧落”中“寻寻觅觅”。又有谁能见证这一夜的辗转,一夜的奔波,一夜的背情呢?或许只有早落在头发上的秋霜吧。真是秋霜?还是“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谁知道呢。“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死者长已矣”(杜甫《石壕吏》),又怎么能再续前缘?只有未亡人的回忆、愁绪还在不断的滋长吧!看着曾经一起流连过的“春花秋叶”,又一次勾起了莫名的伤感。怎么能够承受如此痛苦的煎熬?还是把你忘却吧!抹去了你留在我生活中的'印痕。然而邻院幽幽的笛声,又一次把你带回我的身旁。“真无奈”!

  注释

  ①丁巳重阳前三日:指康熙十六年(1677}农历九月初六日,即重阳节前三日。此时亡妻已病逝三个多月。②并吹红雨:唐虞世南《奉和咏风应魏王教》云:“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宋杨万里《九月四日生辰》有“重九吹花节,千龄梦日时”之句,故本谓风吹花动,而后演变为重阳节之意。胡翼龙《满庭芳》:“吹花题叶事,如梦里,记得依然。”是说重阳佳节曾有游赏吟咏之事。纳兰此句是说曾与爱妻共度过美好时光,有所赏心乐事。又,李贺《将进酒》有“桃花乱落如红雨”之句,故红雨指桃花,谓落花时节曾与爱妻共度。③灵飙:灵风。这里指梦中爱妻飘乎之身影。④重寻句: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此谓梦醒之后,爱妻之音容俱逝,天地茫茫,无处可寻,不胜凄怆。⑤绸缪:指夫妻之恩爱。⑥减尽句:《太*御览》卷七○三引晋习凿齿《襄阳记》云:“刘季和曰:‘荀令君(荀彧)至人家,坐处三日香。’"后以“荀衣”“荀香”“荀令衣香”等,或喻人之风流倜傥,或喻惆怅之情,或喻花卉异香。此处是作者自喻,说自己往日的风流神采早已消损殆尽了。宋刘克庄《风入松?福清道中作》:“改尽潘郎鬓发,消残荀令衣香。”⑦邻笛:晋向秀《思旧赋·序》:“余与稳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余适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思囊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后多以此典表示笛声凄婉,或表示怀旧伤逝、心绪惆怅等。如袁去华《兰陵王次周美成韵》:“正难续幽梦,厌闻邻笛。”这里是说一声声幽怨哀感、回肠荡气的笛声,更使人怅惘难耐。

  赏析:

  词的上片以低婉的叹息起笔,既是叹息亡妻早逝命薄,也是哀叹自己的薄命。接下去写往日的夫妻恩爱情景,反衬出今日永别的苦情,梦醒后的凄清难禁。结穴处再点梦中“只灵飙一转”,为之无限的怅惘,无穷的恨憾。下片进一步刻画苦苦追寻亡妻的踪影和追寻而不可得的沉痛心情。这里用料想之情景表达了对亡妻的爱怜和深深的怀念。结处又以幻境谱叙衷肠。全篇屈曲跌宕,一波三折,低回深婉,哀怨动人。

沁园春·丁巳重阳前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檐雨,谱出回肠。

  译文

  夜已阑,月满西楼,深院锁着寂寞的梧桐,秋虫低吟一曲惆怅。你凝视摇红的烛影,不觉睡去,白日所思夜入梦来:“丁巳重阳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思念在梦中哽咽着,片片碎了,飞落似春尽溪畔散落的桃花,而爱却如大漠孤坟上的青草,至死都坚持着葱茏之色!你叹,“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你忆,“锈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倚斜阳”。你悲,“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风轻云淡,月华如水,今夕何夕?纵有红巾翠袖,谁又能拭你腮边之。

  梦醒了,伊人软语仿佛仍在耳边徘徊,伊人泪眼仿佛仍在眼前婆娑,然而伊人何在?词人竟沉溺于梦境不能自拔,披衣而起,在茫茫“碧落”中“寻寻觅觅”。又有谁能见证这一夜的辗转,一夜的奔波,一夜的背情呢?或许只有早落在头发上的秋霜吧。真是秋霜?还是“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谁知道呢。“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死者长已矣”(杜甫《石壕吏》),又怎么能再续前缘?只有未亡人的回忆、愁绪还在不断的滋长吧!看着曾经一起流连过的“春花秋叶”,又一次勾起了莫名的伤感。怎么能够承受如此痛苦的煎熬?还是把你忘却吧!抹去了你留在我生活中的印痕。然而邻院幽幽的笛声,又一次把你带回我的身旁。“真无奈”!

  注释

  ①丁巳重阳前三日:指康熙十六年(1677}农历九月初六日,即重阳节前三日。此时亡妻已病逝三个多月。

  ②并吹红雨:唐虞世南《奉和咏风应魏王教》云:“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宋杨万里《九月四日生辰》有“重九吹花节,千龄梦日时”之句,故本谓风吹花动,而后演变为重阳节之意。胡翼龙《满庭芳》:“吹花题叶事,如梦里,记得依然。”是说重阳佳节曾有游赏吟咏之事。纳兰此句是说曾与爱妻共度过美好时光,有所赏心乐事。又,李贺《将进酒》有“桃花乱落如红雨”之句,故红雨指桃花,谓落花时节曾与爱妻共度。

  ③灵飙:灵风。这里指梦中爱妻飘乎之身影。

  ④重寻句: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此谓梦醒之后,爱妻之音容俱逝,天地茫茫,无处可寻,不胜凄怆。

  ⑤绸缪:指夫妻之恩爱。

  ⑥减尽句:《太*御览》卷七○三引晋习凿齿《襄阳记》云:“刘季和曰:‘荀令君(荀彧)至人家,坐处三日香。’"后以“荀衣”“荀香”“荀令衣香”等,或喻人之风流倜傥,或喻惆怅之情,或喻花卉异香。此处是作者自喻,说自己往日的风流神采早已消损殆尽了。宋刘克庄《风入松?福清道中作》:“改尽潘郎鬓发,消残荀令衣香。”

  ⑦邻笛:晋向秀《思旧赋·序》:“余与稳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余适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思囊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后多以此典表示笛声凄婉,或表示怀旧伤逝、心绪惆怅等。如袁去华《兰陵王次周美成韵》:“正难续幽梦,厌闻邻笛。”这里是说一声声幽怨哀感、回肠荡气的笛声,更使人怅惘难耐。

  赏析

  词的上片以低婉的叹息起笔,既是叹息亡妻早逝命薄,也是哀叹自己的薄命。接下去写往日的夫妻恩爱情景,反衬出今日永别的苦情,梦醒后的'凄清难禁。结穴处再点梦中“只灵飙一转”,为之无限的怅惘,无穷的恨憾。下片进一步刻画苦苦追寻亡妻的踪影和追寻而不可得的沉痛心情。这里用料想之情景表达了对亡妻的爱怜和深深的怀念。结处又以幻境谱叙衷肠。全篇屈曲跌宕,一波三折,低回深婉,哀怨动人。


沁园春原文10篇(扩展6)

——《沁园春 张路分秋阅》原文及赏析

《沁园春 张路分秋阅》原文及赏析1

  沁园春·张路分秋阅

  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见秋原如掌,枪刀突出,星驰铁骑,阵势纵横。人在油幢,戎韬总制,羽扇从容裘带轻。君知否,是山西将种,曾系诗盟。

  龙蛇纸上飞腾。看落笔四筵风雨惊。便尘沙出塞,封侯万里,印金如斗,未惬*生。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归来晚,听随军鼓吹,已带边声。

  古诗简介

  《沁园春·张路分秋阅》是宋代词人刘过的一首词。这首词记录了张路分举行“秋阅”的壮观场景,描绘了一个能文善武的抗战派儒将形象,抒发了作者北伐抗金的强烈愿望和祖国统一的爱国激情。上片首三句从听觉上写演习开始前和开始时的景况,下面从视觉上写开始后的情景。下片塑造了一个抗战派儒将形象来表达作者的爱国之情。这首词突出的特点是选择能反映人物生活情趣的细节入词和选择能突出人物将帅之才的细节入词,词中洋溢着比较浓厚的生活气息,显得真实可感。

  赏析/鉴赏

  刘过是布衣之士,但他一生关心北伐,热衷于祖国的统一。加之他的词闻名天下,所以宋史虚称他为“天下奇男子,*生以气义撼当世”(见《龙洲词跋》)。因此,刘过与当时某些将领有过交往。词题中“张路分”,姓张,担任路分都监的官职,生*不详。路分都监为宋代路一级的军事长官。古代军队常于秋天演习,由长官检阅,故称“秋阅”。这首词记录了张路分举行“秋阅”的壮观场景,描绘了一个能文善武的抗战派儒将形象,抒发了作者北伐抗金的强烈愿望和祖国统一的爱国激情。

  首三句从听觉上写演习开始前和开始时的景况。“万马”,说明演习规模之大。“万马”而“不嘶”,让人想见军容之整肃,军纪之严明。在如此寂静之中,突然响起了“一声寒角”,显得格外嘹亮清澈。“寒”字,不仅暗应词题之“秋”,也烘托了一派肃杀气氛。而“寒角”只“一声”,就“令行柳营”,全军立即闻“声”而动,可见这支军队具有一种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只有这样的军队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下面从视觉上写开始后的情景。“见秋原如掌”四句,从整体上写雄壮阵势。“枪刀突出,星驰铁骑,阵势纵横”,从不同侧面描绘演兵场上的壮观景象:*原上枪林刀丛突现;铁骑奔驰,快如流星;队形纵横,变化莫测。“人在油幢”三句,由兵而将,由分而总。“人”,指张路分。这时,他正在油幢军帐之中,按兵法指挥万马千军。然而其仪态却是“羽扇从容裘带轻”,表现出一派儒雅风度:手执羽毛大扇,身着轻裘缓带,举止从容不迫,令人想起苏轼的《念奴娇》:“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与演兵场上那种惊心动魄景象和将帅的风流儒雅之度恰成反照,既形成了文势上的起伏跌宕,也为下文描写张路分的文才诗情作了过渡。

  “君知否”三句开始写张路分的文才诗情。词人用设问转入,摄人眼目,但又不立即道出,而是先用“是山西将种”收束上文,意谓此乃天生将种,然后才说这位善于治军用兵的统帅“曾系诗盟”,即曾参加过诗人的*。行文顿挫有致,上下映衬,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给人以立体感。这三句歇拍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片的进一步描写奠定了基础。

  下片换头两句,直承“曾系诗盟”而来。“龙蛇纸上飞腾”,写其诗情之饱满,文思之敏捷,草书时笔走龙蛇。这是正面刻画。“看落笔、四筵风雨惊”,写其诗意绝妙,风雨为惊,四座无不倾倒,大有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况味。这是侧面烘托。

  行文至此,一个文武双全的儒将形象已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如在目前。如果仅以赞扬人物的“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陆游《汉宫春》)为目的,则未足以使人物形象更具内蕴,而应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便尘沙出塞,封侯万里,印金如斗,未惬*生。”这是写其不屑于一己之荣升。“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腰间利剑,他经常拂拭,以此剑杀却那占据中原的金国统治者,不足以遂其生*之志。

  这几句前后又恰成反照:前四句从反面着笔,否定了意在封侯挂印;后三句从正面落墨,肯定了志在“还我河山”。否定坚决有力,肯定斩钉截铁,将一个在“金瓯半缺”、“神州陆沉”时代的抗战派儒将的磊落胸襟豪情壮志揭示出来,令人肃然起敬。至此,才完成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最后三句写“秋阅”结束和作者的感受。“归来晚”,说明演习时间之长。“听随军鼓吹,已带边声”,随军乐队演奏之声,在作者听来,似乎已带上边地战场上的那种冲杀之声。那里,“随军鼓吹”之所以幻化为“边声”,正说明词人北伐抗金心情之迫切,希望及早举兵。

  这首词是以塑造一个抗战派儒将形象来表达作者的爱国之情的,词人在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注入了自己的理想,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成分。其中“不斩楼兰心不*”,既是通篇之巨眼,又是主人公之灵魂,同时也正是词人之心声。在艺术上,作者精心提炼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入词。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注意选择能反映人物生活情趣的细节入词,如“龙蛇纸上飞腾,看落笔、四筵风雨惊”,“羽扇从容裘带轻”。二、注意选择能突出人物将帅之才的细节入词,如“拂拭腰间,吹毛剑在”等。所以词中洋溢着比较浓厚的生活气息,显得真实可感。宋词中集中描绘军事场面与刻画军事将领形象的成功之作,并不多见。这首词可谓佼佼者。


沁园春原文10篇(扩展7)

——沁园春作文

沁园春作文1

  春风拂面,万里晴空,芳草幽然。见万水东流,骇浪惊天;山插云端,峻岭绵延;黄果飞瀑,赤壁悲欢,九州气概壮河山。忆远古,为女娲造人,*开天。

  河山绮丽清鲜,看大江滔滔击*。赏青藏高原,一望千里;东北三省,沃土无边;江南杭州,西湖翠色,断桥残雪竟桃源。赞九州,作人间仙境,万水千山。

上一篇:永远不变的情思作文10篇 永远不变的情思作文600字写友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教案推荐
  • 《云南的歌会》优秀5篇 云南的歌会
  • 蝶恋花优秀8篇(蝶恋花欣赏)
  • 《荷花》课文相关优秀11篇 《荷花
  • 《丑菊》教案8篇 丑菊阅读短文及答
  • 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陆青云林若岚全文免费阅读_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最新章节列表陆青云林若岚 第3章
  • 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全文免费阅读帝婿无双小说免费阅读_秦怀道秦琼最新章节列表秦怀道秦琼 第1章
  • 闪婚成宠海彤战胤全文免费阅读_闪婚成宠最新章节列表海彤战胤 第1章
  • 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小说全文免费阅读_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最新章节列表 第3章
  • 千亿总裁宠妻成狂全文免费阅读_海彤战胤千亿总裁宠妻成狂最新章节列表海彤战胤 第2章
  • 陆青云唐嫣陆青云唐嫣全本完整版免费阅读_ 陆青云唐嫣陆青云唐嫣全文章节目录陆青云唐嫣 第1章
  • 猜你喜欢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