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数学比和比例知识点 菁选3篇 比和比例数学故事

更新时间:2023-03-28 来源:互联网 点击:

数学比和比例知识点1

  1.比的意义和性质

  (1)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

  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要求会求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线段比例尺: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5)按比例分配

  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1)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2)比例的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正比例和反比例

  (1)成正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y/x=k(一定)

  (2)成反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数学比和比例知识点2

  1比和比例:

  比和比例一直是学数学容易弄混的几大问题之一,其实它们之间的问题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比,等同于算式中等号左边的式子,是式子的一种(如:a:b);比例,由至少两个称为比的式子由等号连接而成,且这两个比的比值是相同(如:a:b=c:d)。

  所以,比和比例的联系就可以说成是:比是比例的一部分;而比例是由至少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组合而成的。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是比的意义。比例有4项,前项后项各2个.

  2.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

  比的性质用于化简比。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只有两个项:比的前项和后项。

  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个项: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

  3.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比例的性质用于解比例。

  4.比和比例的区别

  (1)意义、项数、各部分名称不同。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只有两个项:比的前项和后项。如:a:b这是比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个项: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a:b=3:4这是比例。

  (2)比的基本性质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意义不同、应用不同。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相等。比例的性质用于解比例。联系: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

  5比和比例的意义

  比的意义是两个数的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而比例的意义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是叫做比例。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因此,比和比例的意义也有所不同。而且,比号没有括号的含义而另一种形式,分数有括号的含义!

  6比和比例的联系:

  比和比例有着密切联系。比是研究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它有两项;比例是研究相关联的两种量中两组相对应数的关系,所以比例是由四项组成。比例是由比组成的,如果没有两种量的比,比例就不会存在。比例是比的发展,如果把比例式中右边的比看成一个数,比和比例此时又可以统一起来。如果两个比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可以组成比例。成比例的两个比的比值一定相等。

  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的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行且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形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有12条棱,所有的棱都相等;有8个顶点。

  2、长、宽、高: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4、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5、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ab+ah+bh)×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用字母表示:S=

  6、表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方米?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

  7、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8、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V=abh??长=体积÷(宽×高)宽=体积÷(长×高)

  高=体积÷(长×宽)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V=a×a×a

  9、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0

  10、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统一公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11、体积单位的互化: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用高级单位数乘以进率;

  把低级单位聚成高级单位,用低级单位数除以进率。

  12、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13、容积单位:升和毫升(L和ml)1L=1000ml?1L=1000立方厘米??1ml=1立方厘米

  14、容积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长、宽、高。

  小学数学0的含义是什么

  1、没有任何东西

  2、数轴的前点(原点)

  3、可以表示分界

  4、可以表示起点

  5、可以起到占位作用

数学比和比例知识点3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求比值: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4.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也可以求比例里的未知项,也就是解比例。

  5.用字母表示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a:b=ab=(b0)

  6.比例尺: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7.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8.求比值的方法: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结果是一个数。

  化简比的方法: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结果是一个最简整数比。

  9.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式子表示:=k(一定),用图表示正比例关系是一条直线。

  10.反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式子表示:xy=k(一定),用图表示反比例关系是一条曲线。

  十.简单的统计

  1.常见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2.条形统计图特点:(1)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2)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作用: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数量的多少,便于相互比较。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1)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2)用折线的起伏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作用: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也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十一.公式的整理

  *面图形:

  1.长方形:

  周长=(长+宽)2C长=(a+b)2

  面积=长宽S长=ab

  2.正方形:

  周长=边长4C正=a4

  面积=边长边长S正=aa

  3.*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4.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三=ap

  5.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梯=(a+b)p

  6.圆的周长=直径3.14C圆=d

  圆的周长=半径23.14C圆=2r

  圆的面积=半径的*方圆周率S圆=r2

  立体图形:

  1.长方体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长表=(ab+ah+bh)2

  体积=长宽高V长=abh

  2.正方体

  表面积=棱长棱长6S正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正=a3

  3.圆柱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体积=底面积高

  4.以上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可以统一成公式为:

  表面积=底面周长高+两个底面积体积=底面积高

  5.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3V锥=sp


数学比和比例知识点 (菁选3篇)扩展阅读


数学比和比例知识点 (菁选3篇)(扩展1)

——《比和比例》数学教案5篇

《比和比例》数学教案1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揭题

  1.谈话。

  师:我们学过了关于比的哪些知识?(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知识网络)

  预设

  生1:比的意义。

  生2: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生3:比的基本性质。

  生4:求比值和化简比。

  生5:比例尺。

  生6:按比分配。

  2.揭题。

  同学们说得很全面,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有关比的知识。[板书课题:比和比例(一)]

  ⊙回顾与整理

  1.比的意义。

  (1)什么叫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怎样规定的?

  ①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②“∶”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比和分数、除法有怎样的关系?

  预设

  生1: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号相当于除号,比值相当于商。

  生2: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生3:根据分数与比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号相当于分数线,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

  (1)求比值的方法。

  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2)化简比的方法。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

  (3)求比值与化简比的不同点。

  学生讨论后汇报:

  预设

  生1:方法不同,求比值是根据比值的意义,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化简比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生2: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化简比的结果是一个最简比。

  4.按比分配。

  (1)按比分配的意义。

  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分成几部分,叫做按比分配。

  (2)按比分配的方法。

  首先求出各部分数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分别求出总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典型例题解析

  1.课件出示例1。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4∶36(2)0.25∶(3)2吨∶450千克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求比值的能力。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可求出各比的比值,求比值时应注意比的前项与后项的单位要统一,且比值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但不能是一个比。

  解答(1)24∶36=24÷36=

  (2)0.25∶=÷=

  (3)2吨∶450千克=20xx千克∶450千克=20xx÷450=4

《比和比例》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教材第84页例4,练习十七第2、4----7题。

  教学目标 :

  1、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能熟练地运用比例来解决有关问题。

  2、经历交流、讨论、练习等学习过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提高学生运用比例来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任务

  出示课题

  二、正、反比例的意义

  1、例4:你是怎样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

  正比例

  ①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其中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也随着增加,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也减少;

  ③两种量的比值一定。

  反比例

  ①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其中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反而减少,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反而增加;

  ③两种量的积一定。

  2、你能用字母表示正、反比例的关系吗? =k(一定) 成正比例

  y =k(一定) 成反比例

  三、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成什么比例?

  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②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③订《少年报》数量和所需钱数。

  ④小明从家到学校,行走的速度和时间。

  ⑤圆的周长和半径。

  ⑥圆的面积和半径。

  四、用比例解决问题。

  1、说一说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2、举例:修一条公路,全长12km,开工3天修了1.5km。照这样计算,修 完这条公路一共需要多少天?

  A.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什么?

  B.两种量成什么比例?说明理由,写出等量关系式

  C.设未知数X,列出比例式

  D.解比例并检验

  五、知识应用

  独立完成练习十七第2、4----7题。

  六、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比和比例(二)

  A.认真审题,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

  B.判断两种量成时难免比例;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过程、步骤

  C.设未知数X;

  D.列出比例式(含有未知数);

  E.解比例、检验。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先让学生回忆,重温小学阶段正、反比例的意义及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有关知识并进行系统整理,配合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比例来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比和比例》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教材第84页例1---3题,练习十七第1、3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掌握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能够正确、迅速地求出比值和化简比。

  2、应用比的意义求出*面图的比例尺,并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言引入课题

  比和比例(一)

  二、教学例1

  先在下表中写比和比例的一些知识,再举例说明。

  比 比例

  意义

  各部分名称

  基本性质

  三、教学例2

  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先填写下来,说一说它们的区别。

  联系 例子

  各部分名称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除法

  比

  做一做:5:6=( )( )

  四、教学例3

  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规律之间有什么联系?

  1、学生交流

  2、化简比。

  3、化简比与求比值有什么不同之处?

  一般方法 结果

  求比值

  化简比

  五、解比例

  X= :2【说一说思路和方法】

  六、比例尺

  1、什么叫做比例尺?

  2、说出下面各比例尺的具体意义。

  ①比例尺1:3000000表示_____________

  ②比例尺20:1表示 _____________

  3、求比例尺: 一条绿化带长350米,在*面图上用7厘米的线段表示。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4、求实际距离:在比例尺是 的地图上,量得A到B的距离是5厘米。求AB两地的实际距离?

  5、求图上距离:甲乙两地相距200千米,在比例尺是 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用多少厘米表示?

  七、知识应用

  练习十七第1、3题。

  八、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比和比例(一)

  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比和比例(一)

  比、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用途。

  比例尺。

  比例尺的应用。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让学生重温小学阶段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并进行系统整理。先让学生回忆,配合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进一步理解掌握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能够应用比的意义求出*面图的比例尺,并根据比例尺求图上举例和实际距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比和比例》数学教案4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揭题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比的知识,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比例的知识以及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比和比例(二)]

  ⊙回顾与整理

  1.构建比例知识网。

  通过课前的复习,你了解了比例的哪些知识?(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知识网络)

  预设

  生1:我了解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生2:我知道了解比例的方法。

  生3:我掌握了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的方法。

  生4:我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且能判断两个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生5:我了解了比与比例的区别以及正、反比例的区别。

  2.复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比例的意义是什么?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明确:

  ①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②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已知比例中的任意三项,都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4)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①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②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看内项之积是否等于外项之积。

  3.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

  (1)正比例的意义和关系式是什么?

  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关系式:=k(一定)

  (2)反比例的意义和关系式是什么?

  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关系式:x×y=k(一定)

《比和比例》数学教案5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揭题

  1.谈话。

  师:我们学过了关于比的哪些知识?(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知识网络)

  预设

  生1:比的意义。

  生2: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生3:比的基本性质。

  生4:求比值和化简比。

  生5:比例尺。

  生6:按比分配。

  2.揭题。

  同学们说得很全面,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有关比的知识。[板书课题:比和比例(一)]

  ⊙回顾与整理

  1.比的意义。

  (1)什么叫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怎样规定的?

  ①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②“∶”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比和分数、除法有怎样的关系?

  预设

  生1: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号相当于除号,比值相当于商。

  生2: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生3:根据分数与比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号相当于分数线,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

  (1)求比值的方法。

  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2)化简比的方法。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

  (3)求比值与化简比的不同点。

  学生讨论后汇报:

  预设

  生1:方法不同,求比值是根据比值的意义,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化简比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生2: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化简比的结果是一个最简比。

  4.按比分配。

  (1)按比分配的意义。

  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分成几部分,叫做按比分配。

  (2)按比分配的方法。

  首先求出各部分数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分别求出总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典型例题解析

  1.课件出示例1。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4∶36(2)0.25∶(3)2吨∶450千克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求比值的能力。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可求出各比的比值,求比值时应注意比的前项与后项的单位要统一,且比值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但不能是一个比。

  解答(1)24∶36=24÷36=

  (2)0.25∶=÷=

  (3)2吨∶450千克=20xx千克∶450千克=20xx÷450=4


数学比和比例知识点 (菁选3篇)(扩展2)

——六年级数学比例知识点3篇

六年级数学比例知识点1

  1、概念: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2、各部分的名称:a:b=c:d

  外项:內项=內项:外项

  3、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

  4、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区别:

  判定方法

  公式

  正比例

  1、两种相关联的量

  2、比值一定

  =k(一定)

  反比例

  1、两种相关联的量

  2、积一定

  Xy=k(一定)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5、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


数学比和比例知识点 (菁选3篇)(扩展3)

——小升初数学比和比例知识点 (菁选3篇)

小升初数学比和比例知识点1

  (1)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

  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要求会求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线段比例尺: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5)按比例分配

  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小升初数学比和比例知识点2

  (1)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2)比例的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小升初数学比和比例知识点3

  (1)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

  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要求会求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线段比例尺: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5)按比例分配

  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数学比和比例知识点 (菁选3篇)(扩展4)

——数学实数知识点3篇

数学实数知识点1

  实数,是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总称。数学上,实数定义为与数轴上的点相对应的数。实数可以直观地看作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它们能把数轴“填满”。但仅仅以列举的方式不能描述实数的整体。实数和虚数共同构成复数。

  1、实数的分类:有理数和无理数

  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实数和数轴上点一一对应。

  3、相反数: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a的相反数是-a,0的相反数是0。(若a与b护卫相反数,则a+b=0)

  4、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数a的绝对值,记作∣a∣,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5、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

  6、乘方:求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运算的结果叫幂。(*方和立方)

  7、*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一个正数有两个*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方根。(算术*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方根,0的算术*方根是0。)

数学实数知识点2

  1.数的分类及概念数系表:

  说明:分类的原则:

  1)相称(不重、不漏)

  2)有标准

  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0)

  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数均为0。

  3.倒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1/a(a1);B.1/a中,aC.0

  4.相反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0时,aB.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

  ①定义(三要素)

  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定义及表示:

  奇数:2n-1

  偶数:2n(n为自然数)

  7.绝对值:

  ①定义(两种):

  代数定义:xxxx

  几何定义:数a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

  ③数a的绝对值只有一个;

  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数学实数知识点3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方根:

  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方根/0的*方根为0/负数没有*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方根运算,叫做开*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

  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

  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代数式:

  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

  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

  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有理数:

  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

  ①画一条水*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

  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

  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

  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

  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

  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数学比和比例知识点 (菁选3篇)(扩展5)

——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知识点3篇

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知识点1

  1、正数:像小学学过的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2、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3、正数负数的判断方法:

  ⑴具体的数:看是否有负号“-”,如果有“-”就是负数,否则是正数。

  ⑵含字母的数:如-a要看a本身的符号,如a是负的,则-a是正数,如a是正的则-a是负数,如a是0则-a是0。

  4、0的含义:①0表示起点。②0表示没有。③0表示一种温度。④0表示编号的位数。⑤0表示精确度。⑥0表示正负数的分界。⑦0表示海拔*均高度。

  5、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6、正负数的作用:在同一问题中,用正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正数和负数,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


数学比和比例知识点 (菁选3篇)(扩展6)

——高二数学必考知识点 (菁选3篇)

高二数学必考知识点1

  、圆锥曲线(18课时,7个)

  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3.椭圆的参数方程;4.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5.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6.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7.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直线、*面、简单何体(36课时,28个)

  1.*面及基本性质;2.*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3.*面直线;4.直线和*面*行的判定与性质;5.直线和*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6.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7.两个*面的位置关系;8.空间向量及其加法、减法与数乘;9.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10.空间向量的数量积;11.直线的方向向量;1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3.异面直线的公垂线;14.异面直线的距离;15.直线和*面垂直的性质;16.*面的法向量;17.点到*面的距离;18.直线和*面所成的角;19.向量在*面内的射影;20.*面与*面*行的性质;21.*行*面间的距离;22.二面角及其*面角;23.两个*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24.多面体;25.棱柱;26.棱锥;27.正多面体;28.球。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18课时,8个)

  1.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2.排列;3.排列数公式;4.组合;5.组合数公式;6.组合数的两个性质;7.二项式定理;8.二项展开式的性质。

  概率(12课时,5个)

  1.随机事件的概率;2.等可能事件的概率;3.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4.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5.独立重复试验。

  选修Ⅱ(24个)

  概率与统计(14课时,6个)

  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3.抽样方法;4.总体分布的估计;5.正态分布;6.线性回归。

高二数学必考知识点2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1、本均值:

  2、样本标准差:

  3.用样本估计总体时,如果抽样的方法比较合理,那么样本可以反映总体的信息,但从样本得到的信息会有偏差。在随机抽样中,这种偏差是不可避免的。

  虽然我们用样本数据得到的分布、均值和标准差并不是总体的真正的分布、均值和标准差,而只是一个估计,但这种估计是合理的,特别是当样本量很大时,它们确实反映了总体的信息。

  4.(1)如果把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共同的常数,标准差不变

  (2)如果把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乘以一个共同的常数k,标准差变为原来的k倍

  (3)一组数据中的值和最小值对标准差的影响,区间的应用;

  “去掉一个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中的科学道理

高二数学必考知识点3

  、圆锥曲线(18课时,7个)

  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3.椭圆的参数方程;4.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5.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6.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7.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直线、*面、简单何体(36课时,28个)

  1.*面及基本性质;2.*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3.*面直线;4.直线和*面*行的判定与性质;5.直线和*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6.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7.两个*面的位置关系;8.空间向量及其加法、减法与数乘;9.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10.空间向量的.数量积;11.直线的方向向量;1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3.异面直线的公垂线;14.异面直线的距离;15.直线和*面垂直的性质;16.*面的法向量;17.点到*面的距离;18.直线和*面所成的角;19.向量在*面内的射影;20.*面与*面*行的性质;21.*行*面间的距离;22.二面角及其*面角;23.两个*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24.多面体;25.棱柱;26.棱锥;27.正多面体;28.球。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18课时,8个)

  1.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2.排列;3.排列数公式;4.组合;5.组合数公式;6.组合数的两个性质;7.二项式定理;8.二项展开式的性质。

  概率(12课时,5个)

  1.随机事件的概率;2.等可能事件的概率;3.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4.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5.独立重复试验。

  选修Ⅱ(24个)

  概率与统计(14课时,6个)

  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3.抽样方法;4.总体分布的估计;5.正态分布;6.线性回归。


数学比和比例知识点 (菁选3篇)(扩展7)

——数学命题知识点总结 (菁选3篇)

数学命题知识点总结1

  我们通过对历年真题的整理和总结发现,考研数学试题近几年主要规律如下:

  第一:重视基础知识的考察。

  从数学考试大纲的考试要求来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这个要求也是命题人的基本出发点;近几年考研真题来看,对基础知识的考察越来越多,占得分值也越来越大。如果只从 试卷的表面来看,似乎只是通过第一大题单选题及第二大道填空题来考核基础概念和理论。但事实并不如此,后面的计算题和证明题如果没有基础做前提,这里的分数还是拿不到。所以抓住基础,也就抓住了重点。

  第二:重视综合能力的考察。

  在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时,考查综合题比重较小,但近几年,综合能力的考查不但出现在大的计算题中,而且在单选题和填空题中也会出现不少的综合考查题,往往每道题都是以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知识点整合,再通过一两次的变形而来的。所以综合题的解题能力能不能提高,关系到考生的数学能不能考高分。

  第三:重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

  考经济类的考生,只要把微积分在经济中的运用方法抓住就可以了。着重掌握少见的几个题型并牢固把握解题思路。不过,考理工类的同学在这方面比较难,每年几乎都会有一道应用题,考查考生通过所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微分方程)以及解微分方程的能力。这里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宽广,要求的解题方法、技巧也比较高。

  第四:重视熟练解题的能力。

  一套试题由 23 道题构成,我们需要用 180 分钟来完成。如果不能熟练的解题,时间上肯定是不够的。从历年的真题来看,试卷的运算量也是比较大的,如果我们解题速度上不去,要想考出比较好的成绩,这是不太可能的。我认为要想提高解题速度,一要把基础打得非常扎实,再者,我们应该做有心人,也就是说应该把常见的一些公式的运算结果记住,这样在考试的时候,就可以减少中间的运算过程。另外,熟练掌握常见的变量替换以及常见的辅助函数的做法,这样,也可以减少一些思索和分析的过程,把时间省出来。

数学命题知识点总结2

  1、四种命题:

  ⑴原命题:若p则q;⑵逆命题:若q则p;⑶否命题:若 p则 q;⑷逆否命题:若 q则 p

  注:1、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逆命题与否命题等价。判断命题真假时注意转化。

  2、注意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命题 否定形式是 ;否命题是 .命题“ 或 ”的否定是“ 且 ”;“ 且 ”的否定是“ 或 ”.

  3、逻辑联结词:

  ⑴且(and) :命题形式 p q; p q p q p q p

  ⑵或(or):命题形式 p q; 真 真 真 真 假

  ⑶非(not):命题形式 p . 真 假 假 真 假

  “或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即真,要假全假”;

  “且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假即假,要真全真”;

  “非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一假”

  4、充要条件

  由条件可推出结论,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由结论可推出条件,则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

  5、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

  短语“所有”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全体,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 表示。含有全体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

  短语“有一个”或“有些”或“至少有一个”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个体或部分,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 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存在性命题。

数学命题知识点总结3

  一、定义

  集合是高中数学中最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只给出描述性的说明。某些确定的且不同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集合。组成集合的对象叫做元素。

  二、集合的抽象表示形式

  用大写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字母a,b,c表示元素。

  三、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有属于,不属于关系两种。元素a属于集合A,记作aA;元素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四、几种集合的命名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空集:不包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用表示;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五、集合的表示方法

  (一)列举法:把元素一一列举在大括号内的表示方法,例如:{a,b,c}。注意:凡是以列举法形式出现的集合,往往考察元素的互异性。

  (二)描述法:有以下两种描述方式

  1.代号描述:【例】方程2x3x+2=0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x|x2-3x+2=0}。x是集合中元素的代号,竖线也可以写成冒号或者分号,竖线后面的式子的作用是描述集合中的元素符合的条件。

  2.文字描述:将说明元素性质的一句话写在大括号内。【例】{大于2小于5的整数};描述法表示的集合一旦出现,首先需要分析元素的意义,也就说要判断元素到底是什么。

  (三)韦恩图法:用图形表示集合定义了两个集合之间的所有关系。子集有两种极限情况:

  (1)当A成为空集时,A仍为B的子集;

  (2)当A和B相等时,A仍为B的子集。真子集:如果所有属于A的元素都属于B,而且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那么A叫做B的真子集,记作AB?或。真子集也是子集,和子集的区别之处在于。

  对于同一个集合,其真子集的个数比子集少一个。

  (1)求子集或真子集的个数,由n各元素组成的集合,有2n个子集,有2n-1个真子集;

  (2)空集的考查:凡是提到一个集合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作为子集的集合首先可以是空集,的等价形式主要有。


数学比和比例知识点 (菁选3篇)(扩展8)

——数学简易方程知识点 (菁选2篇)

数学简易方程知识点1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2、a×a可以写作a·a或a2,a2读作a的*方。2a表示a+a

  3、我们学过的一些典型的数量关系:

  (用s—路程、v—速度、t—时间)

  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s=vt

  速度=路程÷时间v=s÷t

  时间=路程÷速度t=s÷v

  (用c—总价、a—单价、x—数量)

  价格问题:总价=单价×数量c=ax

  单价=总价÷数量a=c÷x

  数量=总价÷单价x=c÷a

  (用c—工作总量、a—工作效率、t—工作时间)

  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c=at

  工作效律=工作总量÷工作时间a=c÷t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t=c÷a

  4、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5、解方程原理:天**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6、各个数量关系式:加法: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被除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7、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8、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9、方程的解是一个数;

  解方程式一个计算过程。=方程右边

  所以,X=…是方程的解。

数学简易方程知识点2

  简易方程

  用字母表示数

  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基本特点。既简单明了,又能表达数量关系的一般规律。

  用字母表示数的注意事项

  1、数字与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简写成“·“或省略不写。数与数相乘,乘号不能省略。

  2、当1和任何字母相乘时,“ 1” 省略不写。

  3、数字和字母相乘时,将数字写在字母前面。

  含有字母的式子及求值

  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或利用公式求值,应注意书写格式

  等式与方程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含有未知数;二是等式。所以,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在列方程解文字题时,如果题中要求的未知数已经用字母表示,解答时就不需要写设,否则首先演将所求的未知数设为x。

  解方程的方法

  1、直接运用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去解。如x-8=12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被乘数×乘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2、先把含有未知数x的项看作一个数,然后再解。如3x+20=41

  先把3x看作一个数,然后再解。

  3、按四则运算顺序先计算,使方程变形,然后再解。如2.5×4-x=4.2,

  要先求出2.5×4的.积,使方程变形为10-x=4.2,然后再解。

  4、利用运算定律或性质,使方程变形,然后再解。如:2.2x+7.8x=20

  先利用运算定律或性质使方程变形为(2.2+7.8)x=20,然后计算括号里面使方程变形为10x=20,最后再解。


数学比和比例知识点 (菁选3篇)(扩展9)

——数学整式知识点

数学整式知识点1

  1.单项式:

  1)数与字母的乘积这样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可以是两个数字或字母相乘)也是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及_质符号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 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2)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的排列:

  1).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

  2).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由于单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_质符号,因此在排列时,仍需把每一项的._质符号看作是这一项的一部分,一起移动。

  数学解题方法技巧和思路有哪些

  做题原则“一快一慢”

  这里所谓的“一快一慢”指的是审题要慢,做题要快。

  题目本身实际上是这道题目的全部信息源,所以在审题的时候一定要逐字逐句地看清楚,力求从语法结构、逻辑关系、数学含义等各方面真正地看清题意。有一些条件看起来没有给出,但实际上细致审题你才会发现,这样就可以收集更多的已知信息,为做题正确率寻求保障。

  步步为营

  数学中考阅卷评分实行懂多少知识给多少分的评分办法,叫做“分段评分”或者“踩点给分”——踩上知识点就得分,踩得多就多得分。而考生“分段得分”的基本策略是:会做的题目力求不失分,部分理解的题目力争多得分,能分步做的一定不列综合式,解答过程中,该展示的推理过程和步骤决不省略,一个题目不能完整做出也要尽可能得分。会做的题目若不注意准确表达和规范书写,常常会被“分段扣分”。

  初中数学直线的性质

  (1)直线公理:经过两个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它可以简单地说成: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

  (3)直线是是向两方面无限延伸的,无端点,不可度量,不能比较大小。

  (4)直线上有无穷多个点。

  (5)两条不同的直线至多有一个公共点。

上一篇:国家富强作文3篇 关于国家富强的作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教案推荐
  • 油茶面油和面的比例 做油茶油面的
  • 市场调研报告优秀10篇 市场调研报
  • 六年级数学必考知识点优秀4篇(六年
  • 社保包括哪些 社保包括哪些保险 比
  • 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陆青云林若岚全文免费阅读_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最新章节列表陆青云林若岚 第3章
  • 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全文免费阅读帝婿无双小说免费阅读_秦怀道秦琼最新章节列表秦怀道秦琼 第1章
  • 闪婚成宠海彤战胤全文免费阅读_闪婚成宠最新章节列表海彤战胤 第1章
  • 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小说全文免费阅读_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最新章节列表 第3章
  • 千亿总裁宠妻成狂全文免费阅读_海彤战胤千亿总裁宠妻成狂最新章节列表海彤战胤 第2章
  • 陆青云唐嫣陆青云唐嫣全本完整版免费阅读_ 陆青云唐嫣陆青云唐嫣全文章节目录陆青云唐嫣 第1章
  • 猜你喜欢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