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比的意义优秀8篇 比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3-03-30 来源:互联网 点击: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整理了8篇比的意义,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比的意义。

比的意义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p86,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的:1、理解加法,减法的意义。

2、使学生明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进而使学生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学习了加地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利用这一关系验算加法。

4、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减法的意义。

明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学过程:

准备训练。

说出算式各部分名称。

40 + 30 = 70

( ) ( ) ( )

- 40 = 30

( ) ( ) ( )

新授。

出示课题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出示例1

(1)

先让学生说出每幅线段图的表示的。意思,列出算式

40+30=70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和与加数=关系。

在算式下面写出加数+加数=和。

从而引出加法的意义;

说清图意,列式。

引导学生把(2),(3)与(1)比较。

谁是已知的,谁是未知的,已知,未知有什么变化。明确第(2)题是求第二加数,

第(3)题是求第一加数。

从中引导减法的意义。

引导学生看书,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着重引导学生想,为什么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将加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称与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以比较。

得出:一个加数=和一另一个加数

师:学习了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利用这一关系验算加法。

试做:验算 743+257=1000,对不对?

出示例2

求□中的未知数

□+6=13 根据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另一个加数由生填,讲清怎样想的?就可以求出□中的数。

再完成

478+522=1000

1000-478=522

生完成后,回答怎样想的。

三、小结:

什么叫加法?什么叫减法?

加法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运用这一关系可以验算加法。

四、巩固练习

根据加,减法的关系,在下面算式的□里填数。

(1) 237+69=306 (2)5002-3875=1127

306-□ =237 3875+□=1127

□-237=69 □-1127=3875

求□中的未知数

□+378=1082 4657+□=7102

□+265=930 1896+□=3024

□+489=814 2743+□=5000

坚式计算,并验算。

3748+627 9134-514

课后作业:

1.根据560+430=990,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

□-□=□

2.根据500-240=260,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

□-□=□

3.求□中的未知数

589+□=1062 □+495=702

298+□=594 □+324=500

比的意义 篇二

备课时间:2004-2-20教学内容: 总课时数:( )教学目标:1、通过教师的讲解及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自学等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2、会正确写出两个数倍比关系的对应比,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正确求比值。3、通过教学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观点。4、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教学难点:1.理解,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教学准备:投影教学过程:一、 导入、揭题出示:我们六(5)班有男生23人,女生21人。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想什么办法对六(5)班男生、女生人数进行比较?师选择: ⑴男生人数比女生多多少人?⑵女生人数比男生少多少人? 师:请同学口头列式。⑶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多少倍? 板书:23÷21⑷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几分之几? 21÷23师:从同学们对六(5)班男生和女生的比较中可知,比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什么?(求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多少或少多少),是比差关系。用什么方法?(减法)。另一种是什么?(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是倍比关系。用什么方法?(除法)。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用除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我们把用除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这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叫做--比。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二、 探索新知1、 教学⑴指⑶ 师:23÷21,是谁和谁比?师述:用新的数学比较方法说,求男生是女生的几倍,又可以说成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3比21(板书)。扶放启发:请同学想一想,仿上例(指21÷23)那么21÷23又可以怎么说呢?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21比23(板书)⑵说一说:①苹果有4个,梨有5个。苹果和梨的关系怎么说?②舞蹈兴趣小组有女生9人,男生4人。(同桌互说,后指名说)。⑶师: 用比的方法不但可以对同类量进行比较,还可以对不同类的量进行比较。[ 同类量:师可结合上例简单说明]师出示: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问:①求汽车的速度怎样计算?100÷2=50(千米)(板书)②(指100÷2)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还可以怎么说呢?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板书)师: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用速度(即每小时多少千米)表示,也可以用比来表示。⑷学生举例举一个可以用比来表示两个不同类数量之间关系的例子。(同桌互说,后指名说)⑸总结①思考、讨论: 什么情况下两个数的关系可以用比来表示?②指导学生看书看看教科书上是怎么定义的?指名说一说答案,然后齐读。(划出“两数相除”点上着重号)2、 自学比的读写法、比各部分的名称、比值、比和除法各部分的关系⑴师:关于比,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47页第一个“做一做”上面的内容。⑵汇报: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①比的读写法指23比21;21比23;100比2 ,问:还可以怎么写?(学生练习)。怎么读?(齐读)②比的各部分名称、说一说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是什么?③比值。师:如何求比值?[反馈练习]①说一说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是什么?8︰11=8÷11=8/11 1/4︰1/3=1/4÷1/3 =3/4 1.2 ︰0.3=1.2÷0.3=4②抢答。教师出条件,学生抢答比值。比的前项是100,后项是2,比值是比的前项是21,后项是23,比值是比的前项是2.4,后项是3,比值是③做一做a、有5个红球和10个白球,写出红球和白球个数的比,再写出白球和红球个数的比,并分别求出比值。b、某种型号的文具盒,每1箱装12只,共计人民币72元,写出这箱文具盒的元数与只数的比,并求出比值。(说一说比值表示什么意思)④比和除法各部分的关系整理表格: 联 系区 别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⑶思考①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0?②足球比赛中的0︰0,是不是我们数学上所说的比?3、 继续自学两个“做一做”中间的内容⑴让学生说说通过自学,你又明白了什么?⑵想一想,辨一辨:既可以看作一个分数,又可以看作一个比,还可以看作比值。⑶继续汇报,完成表格 联 系区 别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 ⑷反馈练习变一变, 填一填3÷19=( )︰( ) 21︰100 =( )/( ) 4/23=( )︰( )1/8=1︰( )=( )÷ 8 A︰B =( )÷( )=( )/( )( )︰( )=( )÷7=5/( )⑸找一找,比、除法、分数分别表示什么?(区别,完成表格)一种数 一种相除的关系 一种运算三、 课堂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四、综合练习1、讨论:小强的身高1米,他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 小强说他和他爸爸身高的比是1︰173,对不对?你认为是什么?2、看谁会动脑筋?题目:小明今年12岁,是六(1)班学生,该班共有42个学生;小明爸爸今年38岁,再保险公司上班,年薪15000元;小明的妈妈每月工资800元,他所在单位有职工24人。(看谁会动脑筋,能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寻找合适的量,自己提出多种多样的问题,并说说这些量之间的比)。 板书: 23÷21 相 23比21 (23︰21)21÷23 → → 21比23 (21︰23)100÷2 除 100比2 (100︰2)教学反思:

比的意义 篇三

比 的 意 义

教学内容:书第68-69页例1、例2,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的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比”的知识。(板书:比)关于比,你想了解一些什么?(学生可能回答:什么是比?学了“比”有什么用?数学上的“比”与生活中的“比”一样吗?……)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发:对,生活中也有“比”,比如一场足球赛的比分是2∶0,它与数学上的“比”一样吗?老师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自己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好吗?

二、教学例1

(一)、呈现例1:

1、利用旧知进行比较:

(1)图中提供了2个数量:2杯果汁和3杯牛奶。根据这两个数量,我们怎样来对果汁和牛奶的杯数进行比较?(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板书:)

相差关系{牛奶比果汁多1杯 倍数关系{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3

果汁比牛奶少1杯 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3/2

(2)小结: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两个数量相比较,既可以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多少,也可以用除法或分数来表示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今天我们认识的比就是专门对这后一种关系进行的研究。

2、“比”的教学:

(1)(指板书:)“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3”。我们还可以说成“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出示)”。想一想,“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3/2”。还可以怎样说?(出示: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

3、“比”的读写:

(1)师介绍:2比3怎么写呢?我们一起来看:2比3记作2∶3(板书:2∶3,先写2,再在中间写上两个小圆点,读作“比”,注意与语文中的“冒号”不同,最后写3。一起来写一写,读一读。)

(2)指导学生写:3比2怎么写呢?谁来写一写?

(3)介绍名称:刚才我们写在中间的两个小圆点(∶)是比号(板书: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板书:前项 后项)

(4)谁来说一说:2∶3这个比中,比的前项是几?比的后项是几?在3∶2这个比中,2是比的什么?3是比的什么?

4、比是有序概念

(1)同学们看一看,刚才的比的前项是2,这儿的2怎么又是比的后项了呢?

(2)对!颠倒两个数量的位置,就会得出另一个比,它的意义也就不同。因此大家在叙述的时候,一定要说清楚是哪个数量与哪个数量在比,不可颠倒顺序。

(二)、完成试一试

(1)指图中的1∶4,问:这里的白色部分和蓝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你知道1∶4表示什么吗?

(2)把每种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

(3)还可以怎样表示每种溶液里洗洁液和水体积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比如这个1:4,表示1份洗洁液要加4份水,也就是说水的体积是洗洁液的4倍,洗洁液的体积是水的1/4。)

三、教学例2

(一)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比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1、 想一想,我们怎样求两人的速度?

2、 2、学生计算答案,汇报填表。

3、明确:因为速度=路程÷时间,速度实际上表示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出示: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是900∶15。)900∶15表示什么呢?(路程÷时间。)

4、你能用比来表示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吗?(出示: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是900∶20)

(二)、理解比的意义

1、刚才我们已经得出了不少的比,仔细观察一下例2中的比:900比15,900比20,以及例1中的2比3,3比2等等,你觉得比与什么有关?两个数的比表示什么呢?(板书:两个数的比 两个数相除)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再引导:例1中的比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例2中的比表示路程÷时间,不管是例1、例2还是练习中的比都表示两个数相除。所以两个数的比到底表示两个数的什么关系?(板书:一种相除关系)

(三)、认识“比值”、及与“比”的区别:

1、在900∶15这个比中,比的前项是几?后项是几?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是几?

我们把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算算900∶15这个比的比值是几?

2、想一想,900∶20这个比的比值是多少?这两个比值60、45也就表示什么?

3、 你能说出例1中的各个比的比值分别是多少吗?

4、 讨论:同学们觉得比与比值的区别在哪里?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由前项、比号、后项组成。比值表示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分数、小数或整数。)

(四)、“试一试”

1、 完成“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教师介绍: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2∶3除了写成这种形式以外,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的比:3/2。(板书:3/2)注意这时应把它看成是一个比,而不是分数,所以先写比的前项,再写横线表示比,最后写后项,仍应读作3比2。)

(五)、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得到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后项、比号、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或分数中的什么吗?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根据学生的汇报填表)

相互关系

区别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除法

分数

2、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是0?

四、巩固练习

1、 完成“练一练”的1、2、3小题。

2、 判断题。

(1)3/4只能读作四分之三。 ( )

(2)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 )

(3)可可的身高是1米,她爸爸的身高是178厘米,可可和她爸爸身高的比是1∶178。 ( )

3、 完成练习十三的第3、4题。

4、 糖水的甜度

(1)(出示:两杯糖水,并标出糖与水的质量的比,第一杯1∶20,第二杯1∶25)

你知道哪一杯水更甜吗?为什么?

(2)(出示第三杯糖水,标出糖4克,水100克。)

你知道这杯糖水和刚才的哪一杯一样甜?先想一想,再与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3)根据第一杯糖和水质量的比是1∶20,你能说出第一杯糖与糖水质量的比吗?

5、 知识介绍:

同学们,其实比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你听说过著名的“黄金比吗?”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吗?还有什么问题吗?

六、布置作业:p72练习十三的1、2、3、5

板 书 设 计

相差关系{牛奶比果汁多1杯 倍数关系{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3

果汁比牛奶少1杯 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3/2

2比3记作2∶3 分数形式

两个数的比 两个数相除 一种相除关系

比的意义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

米尺、长方形白纸、圆形纸片、一米长的绳子、操作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出示1/4

师:认识吗?关于1/4你都知道些什么?

生: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就用1/4表示。

生:4是分母,1是分子

生:它是一个分数。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

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师讲解古人测量的情况)。课件呈现情境图,

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平均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用什么分数表示?

4、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这就产生了分数。(板书:分数的产生)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1、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师:看来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课前老师给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了四种材料,一张正方形纸、1分米长的线段、4个苹果、8只熊猫。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这几种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表示出1/4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老师看到每个小组都根据这几种材料表示出了1/4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前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及成果

生: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

把1分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条线段的。

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些苹果的。 把8只熊猫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8只熊猫的。

(3)认识单位“1”。

师:同学们,我们利用那么多方式表示出来了1/4,那请大家回忆一下,在表示的过程中,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把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

(师板书: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

师:在表示的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生:分的东西不一样。

师:我们刚才是把哪些东西平均分的?

生:一张正方形纸、1分米长的线段、4个苹果、8只熊猫

师:象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

(课件显示:一个物体)

把一分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课件显示:一个计量单位)

把4个苹果、8只熊猫平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课件显示:一些物体)

师:同学们请看,象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因为它可以表示一个整体,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和自然数1不同,所以要加引号)

师:单位“1”到底指哪些?

生: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

师:很好,那么一个物体除了一个正方形外,还可以是什么?

生:一个苹果,一个面包。

师: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什么?

生:xxx

师:一些物体还可以是什么?

生:3只老虎、4个面包、8个人。

单位“1”很奇妙,它可以表示我们班的一个同学,也可以表示全校同学,还可以……。它可以表示很大很大,大到宇宙万物;也可以表示很小很小,小到一粒微尘。

(4)、揭示分数的概念

1、师: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可以用单位“1”表示,那么刚才在表示1/4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把谁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

生:把单位“1” 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用1/4表示。

师:剩下的部分,用哪个数表示呢?

生:3/4

师:3/4表示什么呢?

生:把单位“1” 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3份,用3/4表示。师:如果老师把单位“1”平均分成12份,表示其中的7份,用哪个分数表示?

生:7/12

师:像这样的分数,你还能说出来吗?

学生说:2/63/5…..并说出表示什么?

师:刚才我们说了那么多分数,那么到底什么是分数,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吗?

小组交流。

指名说(多找几个学生说)。

揭示概念(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5、强化理解概念

①、齐读概念

②谁能说说下面分数的含义?(课件出示练习)

6、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分数的分母,有的是4、有的是12、有的是6等,分母表示什么呢?

生: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

师:分子表示什么?(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四、教学分数单位。

师:整数中有计数单位个、

十、百、千、万?分数是否也有计数单位呢?它的计数单位又是怎样规定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学。

显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师:也就是说分数单位是由一个分数的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师举例说明后,并说出几个分数让学生回答,请任意说出一个分数考考你的同桌,说出这个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

五、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师:刚才同学们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学习了分数的有关知识。下面我们一起做个小游戏,看谁最善于动脑思考。老师手中有九个糖果,现在我要把这些糖果分给我们班的同学,谁想要?有要求:我说分数,你来拿糖,说对了才能把糖果拿走,谁想来?(学生上台拿,并及时鼓励)

师:请拿走这些糖果的三分之一,说一说你是怎样拿的?她拿的对不对?还剩几颗?(六颗),再请一个同学,请你拿走剩下糖果的三分之一,(两颗),咦,为什么都是三分之一 ,而俩人拿的糖果不一样多呢?(生:因为总数不一样。)

师:虽然取的份数相同,但单位“1”不同,得到的数量也不相同。

师:还剩4颗,谁还想要?请你拿走二分之一,她拿走了几颗?(2颗),为什么他拿走的是三分之一,而他拿走的是二分之一,却都是2颗呢?(生:单位“1”不同)师:也就是说单位“1”不同,分成的份数不同,得到的数量也可能是相同的。

师:最后还剩下2颗,老师这里不仅仅只有两颗,还有很多,老师要请同学们来猜一猜,这两颗糖果是老师现在所有糖果的九分之一,请问,老师现在一共有多少颗糖果?

师:同学们玩完了这个游戏,是不是轻松多了,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了,有没有信心全部通过?出示题目。

2、练习十一的第1、2、3、4题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比的意义 篇五

课题一:比的意义(a)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7页和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二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具准备

长3分米、宽2分米的红旗一面,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需要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如这面红旗(教师出示红旗),它长3分米,宽2分米。要对这面红旗的长和宽进行比较,可以用什么方法?

引导学生回答:可以用减法,比较长比宽多多少或宽比长少多少。用除法,比较长是宽的几倍,或者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板书:3÷2==1……………长是宽的1倍

2÷3=……………………宽是长的

二、新课

1.导入新课。

教师:刚才我们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对红旗的长、宽进行比较。这节课,我们要在用除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学习一种新的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数学方法──比。(板书:比。)

教师:比表示什么意义呢?它怎么读,怎么写?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比又和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下面我们先学习比的意义。(板书课题。)

2.教学比的意义。

教师:(指3÷2)看这个除法算式,长是宽的几倍需要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

(长和宽比较。)

红旗的长是多少?宽呢?红旗的长和宽比较也就是几和几比?

(长和宽比较也就是3和2比。)

求红旗长是宽的几倍又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3比2.(板书:长和宽的比是3比2.)

(指2÷3)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根据这个例子(指上例),想一想,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宽和长的比是2比3.教师板书。

小结:现在我们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

教师:这两个例子都是对长、宽两个量进行比较,为什么一个比是3比2,而一个比是2比3呢?

引导学生回答:3比2是长和宽的比,2比3是宽和长的比。

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两个数量进行比较一定要弄清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

教师:刚才我们用除法和比的方法对红旗的长、宽进行了比较。在日常生活中,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事例有许多,请看这个例子(出示投影片):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了100千米,这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求汽车行驶的速度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时,板书:100÷2=50(千米)

100千米是汽车行驶的什么?2小时呢?汽车的速度需要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

(路程和时间比较。)

那么汽车行驶的速度又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

教师:在这个例子中,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几比几?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

教师:现在看这些例子,都是用什么方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用除法。)那么表示两种量的两个数,它们之间具有什么关系?(相除关系。)是几个数相除?(两个数相除。)

学生回答后板书。

再看长和宽的比是3比2,宽和长的比是2比3,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这又是用什么方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比的方法。)几个数的比?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两个数的比。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比的意义:)通过这些例子可以清楚地看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从比的意义看,两个数的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什么关系?(相除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相除二字下面画上着重号,然后齐读。

3.教学比的读写法,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教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比的意义,在数学中,比还有这样的记法。

3比2记作(板书:记作),先写3,再写“∶”,最后写2.(板书:3∶2)

提示学生比号的两个小圆点要写在两个数的正中间,它叫比号,读作“比”,那么这个比就读作3比2.让学生齐读一遍。

2比3记作(板书:记作),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00比2怎么写?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00∶2.

这两个比会读吗?齐读一遍,学生练习写比。

教师:在比中,每一部分都有它的名称。我们以3∶2为例(板书:3∶2),这叫什么符号?(学生答后板书: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板书: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板书:后项)

根据比的意义,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什么关系?(相除关系。)在这个比中,用谁除以谁?(3除以2.)3除以2的商是多少?(1)

教师指出:我们把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板书:比值)1在这里就叫做3∶2的比值。

板书:3 ∶ 2=3÷2=1

┇ ┇ ┇    ┇

前 比 后    比

项 号 项    值

教师:从上面的式子可以看出,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比值相当于除法的商,可以用下表来表示。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列完表后,教师指出:比和除法还是有区别的,不能完全混同起来,除法是一种运算,而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教师提问:那么,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引导学生根据比的意义和比值的定义,弄清楚比值是一个数,是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它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而比是表示所比较的两个数的关系,如3∶2,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但不能写成带分数,仍读作3比2.)

需要指出: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让学生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联系比和除法的关系,由于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的除数,而除数不能为零,所以比的后项也不能为0.同时还要进一步指出,在体育比赛中的“几比几”,也使用“∶”号。但这只表示哪一队对哪一队比赛,各得多少分,不表示两队所得分数的倍比关系,与数学中的比的意义不同。比赛中时常出现0∶0或几比0的情况,而数学中比的后项是不能为0的。另外,比赛中的几比几是不能化简的。

4.做教科书第62页上半部分“做一做”的题目。

(1)完成第1题。

指名一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并察看学生是否将比号的位置写得规范。

然后提问:每个比的前项是几?后项是几?能不能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颠倒?

教师指出:正如前面所讲,求长是宽的几倍,用长÷宽;求宽是长的几分之几,用宽÷长;所以交换了比的前后项的位置,比的具体意义就变了。

(2)完成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5.教学比与分数的关系。

教师: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3∶2可以写作,在这里,它表示两个数的比,仍读作3比2.

让学生齐读。

进一步举例:2∶3可以写作,100∶2可以写作。然后让学生齐读。

提问:分数和除法有什么关系呢?(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

提问: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以及比和除法的关系,比和分数又有什么关系呢?

引导学生弄清楚: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列表如下: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列完表后,提问:比和分数有没有区别呢?

让学生明确分数是一种数,而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总结比、除法、分数三者在意义上的区别:比是指两个数相除,表示两个数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它们的意义是不同的。

6.做教科书第62页下半部分“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集体订正时,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用分数表示的比,并强调指出:虽然写的是分数形式,但不能读作几分之几,而应读作几比几。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二的第1题。

(1)做第(1)题。

教师提问:路程和时间的比是两个同类量的比,还是不同类量的比?(不同类量的比。)

路程和时间的比,得到的是什么量?(速度。)

教师指出:路程和时间的比表示的意义就是速度。

然后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最后集体订正。

(2)做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模型总数和人数的比表示的意义是什么。(表示的是平均每人做的模型数。)

(3)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二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完成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二的第3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对比一下两个比值的关系,指出这种关系是一种反比例关系,今后要进一步学习。

4.做练习十二的第4题。

先让同桌的两名同学讨论对不对,教师注意旁听学生的讨论情况,然后指名学生回答自己的讨论结果。

教师指出:小强和爸爸身高的比属于同类量相比,同过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一样,相比的同类量的单位大小不一致时,比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因此,要求小强和爸爸身高的比,就要先把两个数量化成同单位的数。所以小强和爸爸身高的比应该是100∶173.

比的意义 篇六

教学目标:1、通过教师的讲解及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自学等活动,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2、会正确写出两个数倍比关系的对应比,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正确求比值。

3、通过教学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观点。

4、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揭题

出示:我们六(5)班有男生23人,女生21人。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想什么办法对六(5)班男生、女生人数进行比较?

师选择: ⑴男生人数比女生多多少人?

⑵女生人数比男生少多少人? 师:请同学口头列式。

⑶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多少倍? 板书:23÷21

⑷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几分之几? 21÷23

师:从同学们对六(5)班男生和女生的比较中可知,比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什么?(求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多少或少多少),是比差关系。用什么方法?(减法)。另一种是什么?(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是倍比关系。用什么方法?(除法)。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用除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我们把用除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这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叫做--比。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比的意义”。

二、 探索新知

1、 教学比的意义

⑴指⑶ 师:23÷21,是谁和谁比?

师述:用新的数学比较方法说,求男生是女生的几倍,又可以说成

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3比21(板书)。

扶放启发:请同学想一想,仿上例(指21÷23)那么21÷23又可以怎么说呢?

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21比23(板书)

⑵说一说:①苹果有4个,梨有5个。苹果和梨的关系怎么说?

②舞蹈兴趣小组有女生9人,男生4人。(同桌互说,后指名说)。

⑶师: 用比的方法不但可以对同类量进行比较,还可以对不同类的量进行比较。[ 同类量:师可结合上例简单说明]

师出示: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

问:①求汽车的速度怎样计算?

100÷2=50(千米)(板书)

②(指100÷2)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还可以怎么说呢?

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板书)

师: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用速度(即每小时多少千米)表示,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⑷学生举例

举一个可以用比来表示两个不同类数量之间关系的例子。(同桌互说,后指名说)

⑸总结

①思考、讨论: 什么情况下两个数的关系可以用比来表示?

②指导学生看书

看看教科书上是怎么定义的?指名说一说答案,然后齐读。(划出“两数相除”点上着重号)自学比的读写法、比各部分的名称、比值、比和除法各部分的关系

⑴师:关于比,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47页第一个“做一做”上面的内容。

⑵汇报: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

①比的读写法

指23比21;21比23;100比2 ,问:还可以怎么写?(学生练习)。怎么读?(齐读)

②比的各部分名称、

说一说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是什么?

③比值。

师:如何求比值?

[反馈练习]

①说一说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是什么?

8︰11=8÷11=8/11 1/4︰1/3=1/4÷1/3 =3/4 1.2 ︰0.3=1.2÷0.3= 4

②抢答。教师出条件,学生抢答比值。

比的前项是100,后项是2,比值是

比的前项是21,后项是23,比值是

比的前项是2.4,后项是3,比值是

③做一做

a、有5个红球和10个白球,写出红球和白球个数的比,再写出白球和红球个数的比,并分别求出比值。

b、某种型号的文具盒,每1箱装12只,共计人民币72元,写出这箱文具盒的元数与只数的比,并求出比值。(说一说比值表示什么意思)

④比和除法各部分的关系

①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0?

②足球比赛中的0︰0,是不是我们数学上所说的比?

3、 继续自学两个“做一做”中间的内容

⑴让学生说说通过自学,你又明白了什么?

⑵想一想,辨一辨:

既可以看作一个分数,又可以看作一个比,还可以看作比值。

⑶继续汇报,完成表格

⑷反馈练习

变一变, 填一填

3÷19=( )︰( ) 21︰100 =( )/( ) 4/23=( )︰( )

1/8=1︰( )=( )÷ 8 a︰b =( )÷( )=( )/( )

( )︰( )= ( )÷7=5/( )

⑸找一找,比、除法、分数分别表示什么?(区别,完成表格)

一种数 一种相除的关系 一种运算

三、 课堂总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四、综合练习

1、讨论:小强的身高1米,他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 小强说他和他爸爸身高的比是1︰173,对不对?你认为是什么?

2、看谁会动脑筋?

题目:小明今年12岁,是六(1)班学生,该班共有42个学生;小明爸爸今年38岁,再保险公司上班,年薪15000元;小明的妈妈每月工资800元,他所在单位有职工24人。

(看谁会动脑筋,能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寻找合适的量,自己提出多种多样的问题,并说说这些量之间的比)。

比的意义教案 篇七

教学内容:

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2、通过同数连加引出乘法算式,掌握写法、读法及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重点难点:

1、理解乘法的意义。

2、乘法算式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算一算

2+2+2+2= 4+4+4=2 3+3+3=

2、思考:像这样加数都相同的加法算式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呢?

二、探究新知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有关乘法的知识。(此处我认为不是提出“乘法”这一概念的最佳时机)

1、电脑出示课件,根据画面你能提出问题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组合作,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

2、交流。

3、针对5+5+5+5+5+5+5+5= 40进行乘法教学。

用加法算宝葫芦的`个数太麻烦了,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在这里提出乘法自然而然,让学生充分体会出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问: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

相同加数是5有8个这样的数,可以用乘法表示。

板书:8×5= 40 5×8= 40,介绍各部分的名称,读法。

4、小组将本组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汇报。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4 + 4 + 4 =( )(只)

写成乘法算式:( )×( )=( )(只)

或( )×( )=( )(只)

三、试一试

1、课本第6页自主练习1

( )+( )=( ) ( )+( )+( )+( )=( )

( )×( )=( ) ( )×( )=( )

2、填一填

3+3+3+3=( )×( ) 5+5+5+5+5+5=( )×( )

7+7+7=( )×( ) 6+6+6+6+6=( )×( )

3、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4个2相加 3乘5 6和4相乘

( ) ( ) ( ) ( ) ( ) ( )

4、找朋友

7×3 4×6 2×5 6×4 5+5

2+2+2+2+2 7+7+7 6+6+6+6 3×7 4+4+4+4+4

5、把图画补充完整。

2×4

6、课本第7页第7题。

(1)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滑冰?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适时引导,加强学生的理解。

比的意义教案 篇八

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比例各部分名称,组比例。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 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提问:什么是比?一辆汽车4小时行160千米,说出路程和时间的比。

2、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12:16 : 4.5:2.7 10:6

二、 新授

提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在过去学过比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一个的知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 比例的意义

出示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时间(时)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从上不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

第一次所行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

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

(1)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结果后,师指出: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这两个比是相等的,可以用等号将两个比连起来写成下面的等式。

板书:80:2=200:5 或 =

师:这样的式子,我们给它一个名字叫做比例。

(2) 口答

A、把复习第2题中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用等号连起来。

B、用等号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什么?

C、根据刚才的回答,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3) 小结。

A、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这两个比相等。

B、要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可以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比值不相等的两个比就不能组成比例。

(4) 练习,课本第10页做一做。

2、 比例的基本性质。

(1) 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例题:80:2=200:5

并自学课本

提问:什么叫做比例的项?什么叫前项?什么叫后项?什么叫内项?什么叫外项?这四项分别在等号的什么位置?

(2) 说出下面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6:10=9:15 8:3=3.2:1.2 1/3:1/6=16:8

(3) 计算:上面比例中的外项积与内项积。

(4) 引导学生观察每个比例中的计算结果,发现这两个乘积有怎样的关系?

师:想一想,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

(5)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 巩固练习

1、 完成第2页的做一做。

2、 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第1题。

四、 总结

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什么?

2、 怎样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五、 作业

1、 完成练习四的第1-3题。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上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8篇比的意义,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比的意义的相关认知。

上一篇:《龙的传人》教学反思优秀8篇 《龙的传人》教学反思优秀8篇简短 下一篇:返回列表
教案推荐
  • 英语六级阅读理解真题及答案 菁选3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优秀5篇
  • 结婚22年是什么婚(结婚22周年是什
  • 六稳六保是什么优秀2篇(六稳六保是
  • 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陆青云林若岚全文免费阅读_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最新章节列表陆青云林若岚 第3章
  • 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全文免费阅读帝婿无双小说免费阅读_秦怀道秦琼最新章节列表秦怀道秦琼 第1章
  • 闪婚成宠海彤战胤全文免费阅读_闪婚成宠最新章节列表海彤战胤 第1章
  • 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小说全文免费阅读_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最新章节列表 第3章
  • 千亿总裁宠妻成狂全文免费阅读_海彤战胤千亿总裁宠妻成狂最新章节列表海彤战胤 第2章
  • 陆青云唐嫣陆青云唐嫣全本完整版免费阅读_ 陆青云唐嫣陆青云唐嫣全文章节目录陆青云唐嫣 第1章
  • 猜你喜欢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