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平行线的性质》【精选5篇】(平行线的性质如何讲)

更新时间:2023-04-17 来源:互联网 点击:

《平行线的性质》 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2.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

重点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

难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和怎样区分性质和判定。

关键:能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如何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把它们已知和结论颠倒一下,可得到怎样的语句?它们正确吗?

二、新授

1.实验观察,发现平行线第一个性质

请学生画出下图进行实验观察。

设l1∥l2,l3与它们相交,请度量∠1和∠2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关系?

请同学们再作出直线l4,再度量一下∠3和∠4的大小,你还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关系?

平行线性质1(公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演绎推理,发现平行线的其它性质

(1)已知: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

求证:∠1= ∠2.

(2)已知:如图2-64,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

求证:∠1+∠2=180°.

在此基础上指出:“平行线的性质2 (定理)”和“平行线的性质3 (定理)”。

3.平行线判定与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投影:将判定与性质各三条全部打出。

(1)性质: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去证角的相等或互补。

(2)判定:根据两角相等或互补,去证两条直线平行。

联系是:它们的条件和结论是互逆的,性质与判定要证明的问题是不同的。

三、例题

例2如图所示,ab∥cd,ac∥bd.找出图中相等的角与互补的角。

此题一定要强调,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

答:相等的角为:∠1=∠2,∠3=∠4,∠5=∠6,∠7=∠8.互补的角为:∠bac+∠acd=180°,∠abd+∠cdb=180°,∠cab+∠dba=180°,∠acd+∠bdc=180°.

相等的角还有:∠acd=∠abd,∠bac=∠bdc.(同角的补角相等)

例3如图所示。已知:ad∥bc,∠aef=∠b,求证:ad∥ef.

分析:(执果索因)从图直观分析,欲证ad∥ef,只需∠a+∠aef=180°,

(由因求果)因为ad∥bc,所以∠a+∠b=180°,又∠b=∠aef,所以∠a+∠aef=180°成立。于是得证。

证明:因为 ad∥bc,(已知)

所以 ∠a+∠b=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因为 ∠aef=∠b,(已知)

所以 ∠a+∠aef=180°,(等量代换)

所以 ad∥ef.(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四、练习:

1.如图所示,已知:ae平分∠bac,ce平分∠acd,且ab∥cd.

求证:∠1+∠2=90°.

证明:因为 ab∥cd,

所以 ∠bac+∠acd=180°,

又因为 ae平分∠bac,ce平分∠acd,

所以 , ,

故 .

即 ∠1+∠2=90°.

(理由略)

2.如图所示,已知:∠1=∠2,

求证:∠3+∠4=180°.

分析:(让学生自己分析)

证明:(学生板书)

小结

我们是如何得到平行线的性质定理?通过度量,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发现性质1(公理),然后由公理通过演绎证明得到后面两个性质定理。从因果关系和所起的作用来看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区别与联系。

作业:

1.如图,ab∥cd,∠1=102°,求∠2、∠3、∠4、∠5的度数,并说明根据?

2.如图,ef过△abc的一个顶点a,且ef∥bc,如果∠b=40°,∠2=75°,那么∠1、∠3、∠c、∠bac+∠b+∠c各是多少度,为什么?

3.如图,已知ad∥bc,可以得到哪些角的和为180°?已知ab∥cd,可以得到哪些角相等?并简述理由。

5.3平行线性质(二)

[教学目标]

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件表达能力

理解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含义,了解命题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能够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解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命题等概念

难点: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灵活运用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2.平行线的性质有哪些?

3.完成下面填空

已知:be是ab的延长线,ad//bc,ab//cd,若 则

4. 那么a,c的位置关系如何?

二。新课

1.例1,已知a//c, 直线b与c垂直吗?为什么?

例2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 ,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2.实践 与探究

(1)学生操作: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做成一张

个格子的方格纸。观察并思考:做出的方格纸的一部分,

线段 … 都与两条平行线 垂直

吗?它们的长度相等吗?

教师给出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定义: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

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长度叫做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问题:ab//cd,在cd上任取一点e,作 垂足f,问ef是否垂直dc?垂线段ef是平行线ab、cd的距离吗?

结论: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处处相等,而不随垂线段的位置而改变

3.命题和它的构成

下列语句,分析语句的特点

(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2)对顶角相等

(3)等式两边同加上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4)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同位角不相等

这些句子都是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

(1)命题的组成: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项,结论是由已知项推出的事项 (2)形式:通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三。巩固练习

1.“等式两边乘以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是命题吗?如果是,它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2举出一些命题的例子

四。作业

课本p25

《平行线的性质》 篇二

①教的转变: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在引导学生画图、测量、发现结论后,利用几何画板直观地、动态地展示同位角的关系,激发学生自觉地探究数学问题,体验发现的乐趣。

②学的转变: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本节课学生不是停留在学会课本知识的层面上,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③课堂氛围的转变:整节课以“流畅、开放、合作、‘隐’导”为基本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减少干预,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整节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对话”、“讨论”为出发点,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向,判断发现的价值。

《平行线的性质》 篇三

【教学目标】

1、经历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发现过程。

2、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会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并学会表达。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教学难点】例2的推理过程要用到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教学预设】

【活动1】复习引入

1、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符合怎样的条件才能得到两直线平行的结论?(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条件 结论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2、练习:

(1)如图①,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如果∠3 =∠6,那么 ∥ 。( )

如果∠6 =∠9,那么 ∥ 。( )

如果∠1 +∠2 +∠3 =180°,那么 ∥ 。( )

如果∠ =∠ ,那么be∥cd。( )

(2)如图②,看图填空:

∵∠1 =∠2(已知)

∴ ∥ 。( )

又∵∠2 =∠3(已知)

∴ ∥ 。( )

【活动2】

1、 引入新课的课堂练习:

(1)你们练习本上的横线与横线成什么关系?(平行)

(2)请画出其中二条(二条之间可空若干行),分别用a、b 表示,a∥b,再画一条c分别与a、b相交。

(3)标出一对同位角,用∠1、∠2表示,并量一下度数。

(4)∠1与∠2有何关系?(∠1=∠2)

在这个练习中,两直线平行是给出的条件,而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学生回答

这就是平行线的一个重要性质: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地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活动3】知识应用:

例1、如图,梯子的各条横档互相平行,∠1=1000,求∠2的度数。

此题比较简单,让学生自己分析,个别同学发表自己的分析过程,后学生书写过程。强调过程的书写。

例2、如图,已知∠1=∠2。若直线b⊥m,则直线a⊥m。请说明理由。

这是一道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综合的题目,引导学生用逆向推理的方法来分析。

3、课内练习

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让他们自行完成,然后校对

强调说明过程的书写规范

机动:作业题4

【活动4】小结

请同学们回答平行线的两个性质,指出其中的条件与结论。

【活动5】布置作业

见作业本

【教学反思】

10.3 平行线的性质(2)

【教学目标】

1、经历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的发现过程。

2、掌握平行线的两个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

【教学预设】

【活动1】知识回顾:

1、平行线的判定

2、平行线的性质

【活动2】1.合作学习:

如图,直线ab∥cd,并被直线ef所截。∠2与∠3相等吗?∠3与∠4的和是多少度?

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图中有哪几对角相等?

(2)∠3与∠1有什么关系?∠4与∠2有什么关系?

2.你发现平行线还有哪些性质?

【活动3】平行线的性质: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活动4】知识应用

1、做一做:

如图,ab,cd被ef所截,ab∥cd(填空)

若∠1=120°,则∠2= ( )

∠3=   -∠1= ( )

2、例3 如右下图,已知ab∥cd,ad∥bc。判断∠1与∠2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1与∠bad是一对什么的角?它们是否相等?为什么?

(2)∠2与∠bad是一对什么的角?它们是否相等?为什么?

(3)那么∠1与∠2是否相等?为什么?

解:∠1=∠2

∵ab∥cd(已知)

∴∠1+∠ba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d∥bc(已知)

∴∠2+∠ba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2(同角的补角相等)

讨论:还有其它解法吗?如不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这个性质是否可以解?

3、练一练:(课内练习1、2)

4、例4如右图,已知∠abc+∠c=180°,bd平分∠abc。∠cbd与∠d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ab与cd平行吗?为什么?

(2)∠d与∠abd是一对什么的角?它们是否相等?为什么?

(3)∠cbd与∠abd相等吗?为什么?

解:∠d=∠cbd

∵∠abc+∠c=180°(已知)

∴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d=∠ab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d平分∠abc(已知)

∴∠cbd=∠abd=∠d

想一想:是否还有其它方法?(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

5、练一练:

如图,已知∠1=∠2,∠3=65°,求∠4的度数。

【活动5】拓展

1、如图1,已知ad∥bc,∠bad=∠bcd。判断ab与cd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2、如图2,已知ab∥cd,ae∥df。请说明∠bae=∠cdf

【活动6】知识整理:

1、平行线的性质: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思维方法:如不能直接说明其成立,则需说明它们都与第三个量相等。

3、要注意一题多解。

4、到目前为止说明两个角相等有哪些方法?课后归纳。

【活动7】布置作业:见作业本

【教学反思】

《平行线的性质》 篇四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平行线的性质:

(2)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平行线的性质。教材上明确给出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推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证明过程。而且直接运用了“∵”、“∴”的推理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推理的环境,对逻辑推理能力是一个渗透。因此,这一节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比较重要。学生对推理证明的过程,开始可能只是模仿,但在逐渐地接触过程中,能最终理解证明的步骤和方法,并能完成有两步推理证明的填空。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理解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并能在推理中正确地应用它们。由于学生还没学习过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组成,不知道判定和性质的本质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用的时候容易出错。在教学中,可让学生通过应用和讨论体会到,如果已知角的关系,推出两直线平行,就是平行线的判定;反之,如果由两直线平行,得出角的关系,就是平行线的性质。

2、教法建议

由上面的重点、难点分析可知,这节课也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应用。要有一定的综合性,推理能力也有较大的提高。知识多,也有了一些难度。但考虑到学生刚接触几何,进度不可过快,尽量多创造一些学习、应用定理、公理的机会,帮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1)讲授新课

首先,提出本节课的研究问题:如果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吗?探究实验活动还是从画平行线开始,得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后,再推导证明出其它的两个性质。教师可以用“∵”、“∴”的推理证明形式板书证明过程,学生在理解推理证明的过程中,欣赏到数学的严谨的美。

(2)综合应用

理解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区别,并能在推理过程中正确地应用它们成为了教学难点.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两步推理的证明题,让学生填充理由。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结合题目的已知和结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判定和性质的区别,只有自己构造起的知识,才能真正地被灵活应用。

(3)适当总结

几何的学习,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好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总结如何学好几何。注意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间的相互转化。对简单的题目,能做到想得明白,写得清楚,书写逐渐规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初步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观察-猜想-证明”的科学探索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向学生渗透讨论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教学重点:平行线性质的研究和发现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开放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同学们先复习一下前面所学过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说出它们的已知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2、把这三句话已知和结论颠倒一下,可得到怎样的语句?它们正确吗?

3、是不是原本正确的话,颠倒一下前后顺序,得到新的一句话,是否一定正确?试举例说明。

如、“若a=b,则a2=b2”是正确的,但“若a2=b2,则a=b”是错误的。又如“对顶角相等”是正确的。但“相等的角是对顶角”则是错误的。因此,原本正确的话将它倒过来说后,它不一定正确,此时它的正确与否要通过证明。

二、新课

1、我们先看刚才得到的第一句话“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先在请同学们画两条平行线,然后画几条直线和平行线相交,用量角器测量一下,它们产生的几组同位角是否相等?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此时,两直线是否平行是未知的,要我们通过同位角是否相等来判定,即是用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故我们称之为“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公理”。而这句话,是“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已知“平行”从而得到“同位角相等”,因为平行是作为已知条件,因此,我们把这句话称为“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现在我们来用这个性质公理,来证明另两句话的正确性。

想想看,“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这句话有哪些已知条件,由哪些图形组成?

已知:如图,直线a∥b

求证:(1)∠1=∠4;(2)∠1+∠2=180°

证明:∵a∥b(已知)

∴∠1=∠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3=∠4(对顶角相等)

∴∠1=∠4

(2)∵a∥b(已知)

∴∠1=∠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2+∠3=180°(邻补角的定义)

∴∠1+∠2=180°

思考:如何用(1)来证明(2)?

例1、如图,是梯形有上底的一部分,已经量得∠1=115°,∠D=100°,梯形另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解:∵梯形上下底互相平行

∴∠A与∠B互补,∠D与∠C互补

∴∠B=180°-115°=65°

∠C-180°-100°=80°

答: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65,80°

练习:P79 1、2、3

小结:平行性质与判定的区别

作业:P87 9、10

《平行线的性质》 篇五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天津市第五十四中学 王振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并掌握它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

(2)过程与方法:

在定理的学习中,锻炼观察能力,尝试与他人合作开展讨论、研究,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课堂练习中,体验几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

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发现教学法、主体互动法。

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复习提问

复习提问: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哪些?怎样用符号语言表述?

思考、回答

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让全体学生对前一节的内容进行回顾,并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进行新课

【大屏幕】请每位同学利用手中的条格纸,任意选取其中的两条线作l1、l2,再随意画一条直线l3与l1、l2相交,用量角器量得图中的八个角,并填表(见附录1)

随后同桌同学交换,再次测量、填表。

关注:对于没有带量角器的学生,鼓励他们在无需测量的情况下,找出图中各角的度量关系。

画图、测量、填表

思考、动手尝试,方法可能多种多样

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获得较强的感性认识,便于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以及操作中的思考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探索,这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理解平行线的性质是十分重要的。

【提问】能否将我们发现的结论给予较为准确的文字表述?

总结、表述

锻炼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大屏幕】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言之: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定理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言之: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定理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言之: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提问】讨论这些性质定理与前面所学的判定定理有什么不同?

理解、记忆

思考、讨论、回答

进行文字语言的规范。

避免出现概念的混淆,渗透“命题” 与“逆命题”的概念,突破本节课的难点避免出现概念的混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提问】回忆平行线判定定理的符号语言的表述,参照附录1的图形,将上述性质定理怎样用符号语言表达出呢?

【大屏幕】符号语言:(不唯一)

性质定理1.∵l1∥l2 ∴∠1=∠5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定理1.∵l1∥l2 ∴∠3=∠5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定理1.∵l1∥l2

∴∠3+∠6=180o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思考、一位同学板书。

观察、理解

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推理打基础,并进行符号语言的规范。

【提问】我们能否使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说出性质定理2、3成立的道理呢?

鼓励学生使用符号语言表述推导过程。

【大屏幕】规范定理的推导过程。

思考、尝试回答

观察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逐步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并进一步巩固对定理的理解及语言的规范,感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例题示范

【大屏幕】例: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o,∠b=115o,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思考、尝试运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

要求学生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计算,只需算出所求的度数即可。初次计算格式不一定很完整。

趣味练习

【大屏幕】(见附录2)

思考、讨论、解释结论

寓教于乐,进一步让学生感受“认识来源于实践”。

巩固练习

【大屏幕】巩固练习(见附录3)

积极思考、展开讨论、踊跃回答

循序渐进提高难度、提高灵活运用定理的能力,感受解决有关平行问题的关键,突破难点,并进一步提高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的能力。

拓展思路

【大屏幕】探究题(见附录4)

【备注】如果时间不允许的话,该题可作为课后作业,并给予简单的提示。

猜测、讨论,寻找规律

使重点中学学生的思路进一步得以拓宽,初次接触辅助线的添加,使学生能力得以提高。

课堂

小结

【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定理?在表述这些定理时,应注意什么呢?

回顾、归纳

将本节课知识进行回顾。

布置

作业

【大屏幕】布置作业:教材p67的4、5;p68的6、7;p69的11、12

课后完成

课后能进一步巩固,鼓励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

以上内容就是为您提供的5篇《《平行线的性质》》,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上一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10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10篇视频) 下一篇:返回列表
教案推荐
  • 《说文解字》云:“谶,验也。”谶语就
  • 四年级数学《小数性质》评课稿优秀
  •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优秀3篇
  • 2023年党的性质思想汇报范文通用10
  • 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陆青云林若岚全文免费阅读_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最新章节列表陆青云林若岚 第3章
  • 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全文免费阅读帝婿无双小说免费阅读_秦怀道秦琼最新章节列表秦怀道秦琼 第1章
  • 闪婚成宠海彤战胤全文免费阅读_闪婚成宠最新章节列表海彤战胤 第1章
  • 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小说全文免费阅读_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最新章节列表 第3章
  • 千亿总裁宠妻成狂全文免费阅读_海彤战胤千亿总裁宠妻成狂最新章节列表海彤战胤 第2章
  • 陆青云唐嫣陆青云唐嫣全本完整版免费阅读_ 陆青云唐嫣陆青云唐嫣全文章节目录陆青云唐嫣 第1章
  • 猜你喜欢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