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最新11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一等奖

更新时间:2023-04-19 来源:互联网 点击: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为了让您对于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给大家分享了11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青山不老》。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及教学反思六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青山不老》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组共有四篇课文。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独立阅读能力,能在读中思考,感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其主动性,让他们自主阅读,理解。最后读写结合,进行能力迁移,情感升华。

二、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从三维度出发,我将本课学习目标拟定如下: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山林的艰辛和决心。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分析,我确定本课的重点为: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以及创造奇迹的背景条件。教学难点:体会“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

四、教法学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本着“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教学思路,我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

1、品读感悟法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求一课时完成学习任务。

五、说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激情导入

1、出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让学生谈感受。

2、再出示如今这里绿树覆盖的青山图。

(设计意图;从视觉上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认识到如此大的变化后面,凝聚着一位老人毕生的心血,于是引入课题:16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读提示:默读(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圈出本课的生字和自己认为不懂的词语。

交流反馈:

1、读记词语

“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借助重点词总结出本课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学生自读,不仅读通、读顺了文章,而且也从整体上感知了文章。丰富了学生的词汇,也为后面的阅读扫清了障碍。)

(三)合作交流,初识老人

要求:默读课文,从哪些词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用“()”找句子,并用“ ”标出重点词语。

(设计意图:交流中抓重点词反复朗读这些句子,细细品味,体会老人年龄之高。)

(四)再读课文,感受青山之美,环境之恶

1、正是这样一位古稀老人,却创造了奇迹。老人却创造了什么奇迹。用“【xxx】”找句子,并用“△ ”标出重点词语。

2、老人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要求:自读课文第

二、三自然段:用“——”找出这里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重点句子,旁边标注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借助具体数字,精彩句段朗读,引导学生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借助图片,背景资料让学生理解环境之险恶,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的艰辛。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环境的恶劣,条件的艰苦,但老人就是这样不懈、不屈地拼搏着,努力着,造福大家。将“奇迹”在层层深入的阅读中深化让“老人”的形象在细细品读中高大。同时解决了本课的重点问题)

(五)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

1、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老人以自己的老弱之躯,放弃颐养天年的幸福,日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2、体会“青山是不会老的”?首先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指名谈理解)让学生明白“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畅谈中理解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带着这份感动再读这句话。实现了作为教师从学生认知起点出发,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以读代讲,用读去体会、感受老人的艰辛和决心,在读中使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相溶升华。)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于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然后出示(老人的资料)面对这么一位可敬的老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要求:思考两分钟,把自己相对老人说的话与大家共享。

(设计意图: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是多方面的,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使学生的吸收和表达相互推进、相得溢彰。)

最后呼吁大家要向马爷爷学习植树造林,绿化家园。

(七)、板书设计

这样的设计学生一目了然,突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

16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青山是不会老的

小环境—艰辛

六、教学反思:

本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与过去互相比照,叙述与描写互相映衬,教学中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多种形式的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同时,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植树造林的重要,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型原则。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⑶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过程与方法:

⑴初读全文,探究“奇迹”是什么。

⑵再读课文,探究“奇迹”是怎样创造的。

⑶审读课题,探究“奇迹”的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位普通的山野老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培养植树造林等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16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两遍。“青山”是什么样的山?“不老”一般指人,这里为什么说“青山不老”呢?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出示阅读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这位老农创造了什么“奇迹”?

3、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这“奇迹”?

4、老农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5、作者对他有什么看法?

6、为什么说“青山不老”?

7、你想对老农说什么?

三、学生自学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回答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的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2、在文中找出老农创造的“奇迹”。出示: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⑴学生读文,找出哪些地方具体地描写了这奇迹。

⑵多种形式的读,然后谈谈感受。

教师:在我国这样的绿洲随处可见,作者为什么单单把这块绿洲称为“奇迹”?

3、交流资料。

4、教师播放多媒体:

展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的图片与青葱林海的画面,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教师:是啊,老农所处的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可是,他还是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每天耕耘在荒山野岭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我们对拉农仅只于惊叹吗?请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5、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6、作者对老农有什么看法?学生在文中找出句段:

⑴老人是怎样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

⑵“另一种东西”指什么?

表面是指这片绿洲,实际上指老人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的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

7、为什么说“青山不老”?

小结:是啊,作为一个山野老农,执著的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他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化为另一种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这青山会老吗?(学生齐读课题):青山不老!

8、读到这里,你想对老人说什么?

教师:是啊,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用自己的行动拯救绿洲,拯救田园,拯救地球,拯救我们自己。我们期待:青山不老,绿水长流!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大环境──恶劣险峻

创造奇迹

小环境──简陋艰苦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2、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含义

2、领悟青山不老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这里不仅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且还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迹。他们之中有的慷慨激昂,有的缠绵悱恻,有的惊天地、泣鬼神,也有的平凡中透着伟大。今天,我们这节语文课就来讲述一个平凡老者的不同寻常的故事(板书:青山不老)

二、读课前提示,明确本课的阅读要求。

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

3、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老的?

三、自由读课文,感悟奇迹。

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1、学生讨论回答

2、解读奇迹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师:15年在人生之中是长还是短?

明确:很长

师:人生苦短能有几个15年,而在老人这15年中却干了多少事啊!

生:(齐读)绿化了8条沟、7条防护林带、3700亩林网

师:一亩约667平方米,我们罗店中学的校园面积差不多30亩,你能想象一下老人造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停顿)(123个)

师: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是满山遍野的绿。

师:(引)奇迹已然创造,我们就要用心去品读,找出具体描写这一奇迹的句子读一读。

明确:第一自然段

师:(引)树木营造了欲滴的绿色,我们身边也不乏垂柳依依翠杨挺拔,那么这里的树是什么样的?

生:读(杨树、柳树一层层的绿梯)

师:树的勇敢扼制了山洪的凶猛,庞大的根系牢牢扼住了稀疏的黄土,树土的关系在老人心里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明确: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师:土地是庄稼人的命根,农民有了沃土才会有希望,而树恰恰是保证水土流失的关键,所以,老人把他的精力都用在了植树造林上,这树是他的命根,这树是他的希望,这树就是诠释他生命价值的最好体现。

四、引导学生了解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

同学们,绿色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可对于生活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晋西北来说却是难得一见的,那么,为什么在这里植树就这么难呢?

明确:大环境,风沙肆虐

明确:干旱、霜冻、沙尘暴

明确:环境异常险恶

知识链接

师:晋西北气候恶劣,植被稀少,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

师(引)老人用他的坚毅抵住了环境的恶劣,而他生活的地方又有怎样辛酸的故事呢?

明确:早出晚归

明确:七位同伴五位过世

明确:风雨同舟的老伴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师:15年啊,绿色披上了青山,而青丝却变成了白发,死亡带走了他的亲人,也正一步步向他逼近,但是,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他觉得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五、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

师(引)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明确:老人要把一生奉献给山沟

明确:要把生命奉献给青山

师(引)看眼前翠绿的青山,听耳边朴实的话语,我被老人的行为所感动,在我眼前,老人的形象愈发高大起来(课件出示)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了。

生质疑: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

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什么意思?

生交流汇报

师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让我们带着对老人的崇敬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师(引)巍巍青山承载了几代人的梦想,棵棵杨柳记载了老人寄情荒山,造福人类的足迹,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的意义却在茫茫青山之中得到了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让我们满怀敬佩、崇拜、感激之情与作者同呼:青山是不会老的!

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延续,而且随着青山万古长青。

六、畅谈感想

师:面对这位老人,你想说什么?

师总结: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像晋西北的老农一样,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四

一、先学导航

1.这篇课文我读了( )遍。我认为自己读得(A.正确流利B.基本流利C.不太流利)

组内伙伴评价:(A.正确流利B.基本流利C.不太流利)

2.看拼音,写字词。

ànɡ nuè ù ū

土( ) 肆( ) 盘( ) ( )泥

3.在括号里填适当的字组成词语。

风雨( ) 三( )五( ) 山川( ) 日()同( )

参天的( ) 险恶的( ) 感人的(

4.课文内容我知道。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 ),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 ),用15年的时间在( )。

二、重点研读

1.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用“——”划出。

2.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用“~~~~”划出。找好后再读读句子,写上体会。

3.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老的?

三、当堂小检测

1.真情表达:

以“是啊,敬爱的老人,青山是不会老的。……”为开头,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四、知识链接

晋西北在山西,与内蒙古、陕北风沙去相毗邻,自然条件恶劣。山西地处沙漠化扩展前沿,而晋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五

【基础知识积累】

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情感与思想】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拓展与延伸】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的绿化状况和相关的感人束缚。

【重、难点突破】

一是从这位普通的山野农夫身上看到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二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黄土高原的情况吗?向学生展示图片并进行相关讲述。然而,就是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一位老人却创造了一个世人不敢想象的奇迹。

板书:青山不老

二、学习课文,看阅读提示中的三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思考、交流。

教学提示:可根据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带动全文的学习,由于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可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本课。

教学参考:

如,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通过读课文、质疑问难、朗读想象等途径,使学生认识到老农通过15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将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

在学生对老人创造的奇迹产生敬慕的状况下,转入对奇迹背后故事的探究:“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这个问题可以从这座山沟所处的大环境和这个院子所处的小环境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想象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山沟所处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老农才坚定了改造的决心;尽管老农生活条件艰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奋斗者相继离世,但他依然不懈地努力进行改造,造福大家。

通过老师的引领,使学生从对他们所取得成绩的惊叹转移到对老农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敬佩,以此来深化理解课文。

三、思考交流“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悟?

教学提示:课文最后一句“青山是不会老的”是统领全篇的中心句,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感悟和这句话的含义,点明文章所表达的意旨。可以适当穿插课外资料,或联系生活实际,更深刻地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法迁移,运用对“金色的鱼钩”和“金色的脚印”等课文中的学习方法来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的含义,可以比较轻易地突破重点。

教学参考: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精神是永远不会老的。

四、课文总结

教师小结: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使学生从对他们所取得成绩的惊叹转移到对老农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敬佩。

五、作业

找一找有关绿化荒漠与荒山的先进事先进行阅读。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六

学习目标:

1、 我能掌握“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 我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 我会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从中受到启发。

学习重难点:我会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从中受到启发。

知识宫阅读闯关探新知

闯关一:初读 ,扫清字词障碍

大声朗读一遍课文,读准下列词语的字音,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肆虐 盘踞 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 归宿 劲挺 淤泥 荡漾 领悟 不紧不慢

闯关二:再读,知大意、理脉络

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

本文通过描述一位山野老人,面对自然条件的( )和生活条件的(),义无反顾地( )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地区奇迹般的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赞扬了( ),( )的精神和( )的情怀。

闯关三:三读,细品味

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生动形象,情景交融、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走进青山,欣赏风光美

我能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青山的总体印象:

空气( )、天空( )、草原( )。

1、 我发现作者是通过这些景物依次描写出了青山的美丽风光: 等。我能用红色笔画出最喜欢的句子,用蓝笔批注自己的感受。

2、作者是为什么把景物写得这么美的?我要找句子好好体会体会。

3、这些句子写得这么美,我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背诵下来。

闯关四:四读,有提升(默读全文)

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青山是不会老的”的意思?

通关卡:(检测)

同学们,让我们来展示本节课的收获吧!(达标,时间为5分钟)

听写词语

知识宫闯关须知:

1、自学闯四关,闯过一关,画一个笑脸。

2、没有完成任务先与同桌一起探究。

3、最先闯过四关的

同学帮助没有完成导学案的同学闯关;同桌不能解决的,组内解决;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写到小黑板上。

4、过关小组组长报到得分。

反思栏:

我的不会、易错点是:

已解决:

待解决:

欢迎来到演练场大显身手,相信你的大胆展示会给小组带来荣誉,给课堂带来精彩生成!加油啊!

演练场展示提升秀技能

演练一:画出本课的知识树。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演练二:

1、朗读PK秀。我能找出描写景色美的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形式可以多样:小组比赛,还可以发起挑战)

2、背诵大比拼。青山的美景令人陶醉,我想把优美的句子、段落积累背诵下来。

演练三:读后抒怀

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演练四: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检测:同学们,让我们来展示本节课的收获吧!(分层达标,时间为5分钟)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七

【课前准备】

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探课文,认识老人

1、猜字激趣:

课件出示“老”字。

这个字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吧,谁来说说看。

《说文解字》中也是这样解释的:“七十曰老,言须发变白”,告诉了我们“老”的本义。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揭题读题。

2、自学课文:

认真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3、检查自学情况:

⑴ 认读生字词语。

⑵ 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

预设交流点:

① 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板书:

离世

② 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板书:

过世

③ 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④ 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板书:

再也出不来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青山之美,环境之恶

1、正是这样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预设交流点:

⑴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课件展示林海,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

⑵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⑶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点拨: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2、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

⑴ 这样的一片绿洲在祖国大地上随处可处见,能称之为是“了不起的奇迹”吗?

⑵ 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①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干旱、霜冰、沙尘暴。

② 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⑶ 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三、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

1、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一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

2、集体交流:

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1、会写课文中的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通过对比、朗读等方式感受老人创造的奇迹,体会老人对土地和家园的热爱,及坚持不懈的毅力。

3、通过学写环保格言,强化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体会老人对土地和家园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一起合作朗读。窗外是……。院子在山沟里,山上……。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四周全是……风一吹……。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满眼绿波的林海在15年前是怎样的吗?出示图片。 2、将这寸草不生的黄土改造成满眼绿波的林海,是何方高人呢?他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黄土高原上的一位老人。(板书课题:青山不老,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

⑴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 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字词检查:

土炕、肆虐、盘踞、风雨同舟、归宿、恭敬、如臂如股、劲挺、淤泥、防风林带、林网、霜冻。 ⑴ 读:指名读,齐读。 ⑵ 默写:肆虐(一人黑板上默写)。3、解意:有不理解的自己提出来,学生互相解答。

三、理解奇迹

老人创造怎样的奇迹,课文中的哪一句话揭示了?

1、从数字理解奇迹: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为什么?“一亩”有多少大?(667平方米)3700亩是多少平方米? 667*3700=2467900平方米=246.79平方千米

这就是“奇迹”的意思。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自由读这一句──指名读(强调数字)──齐读。

2、从大环境理解奇迹:

那么这位老人是在怎样的大环境下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呢?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划一划。

学生回答后,出示第二自然段。

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什么?(环境的险恶。)

出示晋西北大风、干旱、霜冻、沙尘现象的材料(看了这些文字和图片,你有什么想法?

在这样恶劣的大环境下,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的老汉坚持15年植树造林,绿化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悟再齐读这一句:“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3、从小环境理解奇迹:

要创造这样的奇迹,年轻力壮的人都不一定能坚持,而这位老人已经多少高龄了?(81岁)耄耋之年的老人。那么这位老人又是在怎样的小环境下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呢?

学生回答。读第三自然段。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说在你的生活环境中80多岁的老人应该是怎样生活的?那么这位晋西北的老人又在干什么呢?(引读中心句:“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4、从结果在此体验奇迹:一位年过80的老人,在环境如此恶劣的晋西北土地上坚持植树造林15年,并且还将继续下去。难怪我们在黄土高原上能看到那样的景致。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配乐读。)

四、解读奇迹

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汉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出来了,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齐读

(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在字面上是什么意思?理解得不错。可是老人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老人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能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

是啊,老人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再一起读以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领略到了——青山不老(齐读)

五、作业—

1、按课文内容填空:

这位晋西北的老人,已经种了____年树,绿化了____,造了____,3700亩林网,这是____。老人觉得____,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____,他是真的与____。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____。

2、“青山不老!”说得真好!这位老人是晋西北的农民,他淳朴得就像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地,淳朴顽强、不善言表。纵观全文老人只有一句话:“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其实老人心中有千言万语。面对渐渐干涸的河流,面对皲裂的土地,面对土地日益荒漠化的趋势,他有许多的话要说。他想对乡亲们说什么?他想对年轻人说什么?他想对我们说什么?今天,你就做他的代言人,说出他心中的话。

3、背诵背环保格言。

(1)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2)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3)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4)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5)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反思: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课上完了,我结合学校提出的“高效”课堂的精神,反思自己这节课的得与失。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

二、课堂动静结合,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以大问题统领, “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老人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了奇迹”,“老人为什么一定要种树”,“为什么青山是不老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默读走进文本,思考问题,通过有感情地读、悟,领会老人不屈的种树精神,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情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巧设铺垫,难点突破水到渠成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我设计了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即老人在15年的种树岁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并以排比句的句式呈现,“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他不改初衷。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时,他继续种树;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种树;当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时,他还是选择种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执着的精神,紧接着追问老人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种树,通过默读相关的语段,学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此基础上,说说为什么青山是不会老的,就水到渠成了。

四、有效课堂,及时反馈

课堂上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反馈,课堂的最后5分钟,出示自己设计的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这些练习针对性强,是本堂课的重点,学生完成的情况较好,说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有效的学习。

在我看来,“有效练习”的课堂更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情况,从“有效作业”来看,在这一节课中似乎有了一点儿踪影,可是高效的语文课中的文本的情感如何落实,而且是有艺术性地展开,我的课堂中是缺失的,这也是我的困惑,情感的感染势必要创设一些情境,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可是一堂课40分钟,要实现高效,应怎样处理呢?今后要积极摸索。

万变不离其宗,让学生以更多的时间亲历文本,与文本对话,是我必须要做到的,今后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3、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教学流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看。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过度:是啊,恶劣的自然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那金黄的沙土成了人们心中隐隐的痛,但是,却有一位81岁的老人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这一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平凡老者的不同寻常的故事。

板书:16

青山不老

3、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老人。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先来检查一下词语: 土坑 淤泥 肆虐 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指名----齐读)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口头回答)适时补充(一位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在深山造林的故事)

三、创造奇迹

1、过度:是啊,一个老人竟能够用自己的双手把一片荒芜之地变成一片茂盛的森林,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板书:奇迹

2、师:现在就让我们先来感受这个奇迹带给我们的震撼。请看:(出示图)出示第一自然段: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一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生机勃勃、绿意盎然,到处是绿色等;

师:哪些字眼给了你这样的感觉?(全)

师:把你的感受送到句子中——指名读

师:如诗如画的景色啊,这真是一个奇迹,我们一起来读。

3、那么,老人还创造了哪些奇迹呢?请同学们自由读

4、5两个自然段,画下相关的句子

4、交流(随机出示2个句子) 出示:

⑴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课件出示:

——生谈感受 (评:老人的举动让你受到了震撼)

——自由读 师:请大家也自由去读读这句话,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课件点击数字

师:同学们,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些数字上,我们来换算一下:“一亩”有多少大?(667平方米)我们平常上课的教室又有多大?(50平方米)

师:这3 700亩林网就相当于我们5万个教室差不多大。

师:这就是“奇迹”,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谁能够读出这种奇迹?先自由练练 ——自由读这一句——指名读(强调数字)——齐读过渡:老人还创造了什么奇迹?

预设2: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师:是的,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我们一起来读出这种奇迹——生读

引读:

师:是啊,参天的杨柳,绿色的波浪,如臂如股,劲挺山腰,这一切都是这位老人创造的奇迹——生读: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三)奇迹背后

1、师: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那么这位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奇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2、3自然段,用波浪线画下来。

2、自由找

3、交流(预设)这是当时的大环境(板书)

(一)大环境

师:请同学们也去读读这一段话,读着读者,哪些词语马上跳入了你的眼帘?

预设:干旱、霜冻、沙尘暴

肆虐、盘踞之地、风吹沙起

师:透过这些词语你们感受到什么?

生:补充板书:恶劣

师:老师这儿有一则资料,大家看:(出示资料) 你觉得这地方的环境怎么样?

师:是啊,这里可称作穷山恶水、荒无人烟、死亡之地。带着这种感受来读这些词语——生读

师:如此恶劣的环境,难怪,县志载:(课件出示: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师: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师:在如此险恶的环境里,这位老人却创造出这一片青山秀水。这的确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二)小环境

师:谁再来说说,老人还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了奇迹?

生:

师:这是当时的小环境,(板书)可见老人的生活非常的——艰苦

补充板书:艰苦

师:还有吗?

师:是啊,面对五位老汉的离去,老人没有离开,依旧选择了——(课件出示)种树;

1、面对老伴的过世,他也没有离开,还是选择了——种树

2、面对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他选择的还是——种树。

3、老人没有离开,他不走,是因为——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他不走,是因为——他觉得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师:是啊,青丝都变成了白发,死亡也带走了他的亲人,他不走,那是因为——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他觉得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2、师:他不走,还因为什么?默读

5、6自然段

预设2: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评:是啊,在老人心中,树与土的关系是如此的亲密啊)

预设3: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师:“另一种东西”你们觉得是什么东西呢? (对土地的热爱、对家园的热爱、坚持不懈的毅力)

3、小结:是啊,老人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让我们一起读出心中的感动吧!

生接读——他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师:此时此刻,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真正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再造奇迹

1、“青山不老,精神永存!”这位老人是晋西北的农民,他淳朴顽强、不善言表。可是,你们知道吗?在老人的心中却有着千言万语。面对渐渐干涸的河流,面对皲裂的土地,他有许许多多的话要说。他想对乡亲们说,他想对年轻人说,他也想对我们说,今天,就让我们在这儿,说出老人心中的话。

2、学生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4、老人对我们殷切的

5、其实,有一个人在聆听了老人的故事后,用心写下了一篇文章,我们一起来读。课件出示:《心的宣言》)

(五)总结

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地球对于我们也只有一个,热爱生命就要热爱地球,热爱家园。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像那位晋西北的老人那样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让青山不老,绿水长流!最后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

情再读课题——青山不老!

七、板书设计:

16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奇迹

小环境──艰苦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文字,感受今昔的变化

1、学习第一小节

生自由读,交流读后的感受

作者运用了()的手法,把()比作(),把()比作()。

2、你知道吗?绿意盎然的山沟却是——

出示第2小节

3、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4、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2、学习生字词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1、抓“奇迹”。

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

2、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3、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4、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①“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

②“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5、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②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③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①阅读,勾画。

②同桌交流。

③大声诵读。

2、交流读后感受。

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第十一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沙尘暴时风沙肆虐,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治理就会导致更大的灾难。《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就向我们讲述了一位老人将荒山变成青山的故事。

二、初步感知,/朗读课文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

3.思考下列问题:

(1)这片土地上都有些什么景色?

(2)这片土地在美改造之前是什么样子?改造之后又是什么样子?

(3)老人为什么绿化这片山地,如果不绿化行不行?

(4)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后果会怎样?

4.提出不懂的问题。

5.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

三、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老人既然这么辛苦为什么不去城里的女儿家享福?

2.为什么老人说“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3.“青山是不会老的。” /article/你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

四、写一写

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五、作业

1.会写本课的4个生字

2.写一写你对青山的感受。

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

16、青山不老

大环境——恶劣险峻

创造奇迹

小环境——简陋艰苦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为大家分享的11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就到这里了,希望在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上一篇:大道之行也9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教案推荐
  • 杜丽娘欣赏的是园,而杜宝欣赏的是田
  • 圣诞节周记11篇 圣诞节周记11篇英
  • 关于爱国的古诗词15首优秀8篇 关于
  •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通用9篇
  • 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陆青云林若岚全文免费阅读_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最新章节列表陆青云林若岚 第3章
  • 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全文免费阅读帝婿无双小说免费阅读_秦怀道秦琼最新章节列表秦怀道秦琼 第1章
  • 闪婚成宠海彤战胤全文免费阅读_闪婚成宠最新章节列表海彤战胤 第1章
  • 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小说全文免费阅读_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最新章节列表 第3章
  • 千亿总裁宠妻成狂全文免费阅读_海彤战胤千亿总裁宠妻成狂最新章节列表海彤战胤 第2章
  • 陆青云唐嫣陆青云唐嫣全本完整版免费阅读_ 陆青云唐嫣陆青云唐嫣全文章节目录陆青云唐嫣 第1章
  • 猜你喜欢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