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乘法分配律》优秀公开课教案最新7篇 《乘法分配律》优秀公开课教案最新7篇视频

更新时间:2023-06-18 来源:互联网 点击: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这7篇《乘法分配律》优秀公开课教案是来自于的乘法分配律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乘法分配律》数学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使学生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3、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发现、探究的意识。

2、让学生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重点: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归纳出定律,会运用乘法分配律。

难点:

抓住等号左右两边算式的特征和联系,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昨天,同学们通过微视频自学了什么内容?(乘法分配律)

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深入的学习乘法分配律。

二、交流自主学习任务单

师:通过观看《乘法分配律》的微视频,你知道了什么?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如何理解乘法分配律)

(一)小组交流:任务一

1、任务一: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从“举例”、“意义”和“用字母表示”这3点展开交流。

2、学生汇报:

师:谁有不同的举例?像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多少个?(无数个)

通过举例,你有什么发现?

(揭示乘法分配律的意义: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a+b)×c=a×c+b×c

a×(b+c)=a×b+a×c

师:“分别相乘”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字母表示说一说。

(二)小组交流:任务二

1、任务二:理解乘法分配律

从“画图”、“乘法的意义”这2点展开交流。

2、学生汇报:(画图理解)

师:谁有不同的画法?(课件演示)

仔细看图和等式,谁看懂了?说给大家听。

1、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4×2+6×2=(4+6)×2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师:看来,我们在三年级学习的长方形的周长公式中就孕伏了今天学习的乘法分配律。

2、组合图形大长方形的面积:

4×2+6×2=(4+6)×2

师: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中也有乘法分配律,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理解乘法分配律,很好。

3、结合乘法分配律来理解多位数乘法的笔算。

25实际上是把12分成25×12×12()+()进行计算=25×(+)

师:同学们能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真棒!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你就会发现其实数学中有些新、旧知识是有联系的。

4、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分配律。

4×2+6×2

表示:()个2()个2

一共()个2

所以:4×2+6×2=(+)×2

三、巩固练习。

1、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说说判断理由。

56×(19+28)=56×19+28()

32×(7×3)=32×7+32×3()

64×64+36×64=(64+36)×64()

2、脱式计算:(两种方法计算)

(8+4)×25(8+4)×25

师:你喜欢哪种计算方法,为什么?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25×48 34×72+34×28

99×38+38 73×30—3×30

4、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套运动服上衣65元,裤子35元。李阿姨购进了42套这种运动服,花了多少钱?(列综合算式解答)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乘法分配律 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2.把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3.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及应用。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具学具预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 口算。

(27 73)×8 40×9 40×1 14×(10 2) 10×6 10×4

2. 用简便方法计算。(说明根据什么简算的)

25×63×4

3. 师生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0×5 5×80 (1250 125)×8

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算的?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刚才的比赛老师算得快,是因为老师又运用了乘法的一个法宝,知道了乘法的又一个定律可以使运算简便,你们想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2.教学例6:

(1)出示例6:演示课件“乘法分配律”出示例6下载

(2)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

(3)教师提问:从上面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学生明确:每组中的两个算式都可以用等号连接。

教师板书:(18+7)×6=150

18×6+7×6=150

(18+7)×6=18×6+7×6

(5)教师出示:20×(15+9)=480

20×15+20×9=480

20×(15+9)=20×15+20×9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中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6)反馈练习:按题要求,请你说出一个等式。(投影出示)

(__+__)×__=__+__×

教师提问:像符合这种条件的式子还有许多,那么这些算式到底有什么规律呢?

引导学生观察:等号左右两边算式的规律性

启发学生回答:首先是等号左边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

其次是等号右边两个加数分别同一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最后是等号左右两边的两个算式相等。

3.教师概括运算定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4.反馈练习:

横线上能填几?为什么?

(32+35)×4=__×4+__×4

(62+12)×3=__×__+__×__

教师:为了简便易记,假如用a、b、c表示3个数, 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根据练习学生从而得出: (a b)×c=a×c b×c

使学生明确:有的题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比较简便,有的题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比较简便。

5.教学例7:演示课件“乘法分配律”出示例7下载

(1)出示例7:102×43

启发学生想:能否把算式改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然后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引导学生对比:(100 2)×43,102×(40 3)这两种算式哪种比较简便?

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改写成一个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教师板书:

(2)出示9×37+9×63

引导学生观察: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把原式改写成什么形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9×37 9×63

=9×(37 63)

=9×100

=900

学生讨论:这样算为什么简便?

师生共同总结:①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式子的运算符号一般是×、 、×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

②在两个乘法式子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的那个数。

③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是两个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加数。

(3)揭示教师算得快的奥秘

上课开始时,我们已经比赛看谁算得快,如(1250 125)×8,老师就是应用的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现在你们会了吗?

三、巩固发展 演示课件“乘法分配律”出示练习 下载

1. 练习十四第1题。

根据运算定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43 25)×2=□×□ □×□

8×47 8×53=□×(□ □)

3×6 6×7=□×(□ □)

8×(7 6)=8×□ □×□

2.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1)(24+8)×125=__×__+__×

(2)25×(20+4)=25×__+25×__

(3)45×9+ 55×9=(__+__) ×__

(4)8×27+73×8=8×(__+__)

其中做(3)、(4)题之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明确此类题,必须是两个积里有相同的因数,才能把相同的因数提到括号外面,然后让学生独立填写。

3.把相等的算式用等号连接起来:

(1)32×48+32×5232×(48+52)

(2)(24+8)×824×5+24×8

(3)20×(l+15)0×17+20×15

(4)(40+28)×540×5+ 28

(5)(10×125)×810×8+125×8

(6)4×(30+25)4×30×4×25

学生做后共同订正,并讨论(2)、(4)、(5)、(6)为什么不能用等号连接起来?

4.选择题:

(1)28×(42+29)与下面的相等

①28×42+28×29②(28+42)×(28+29)③28×42×29

(2)与a×8-b×8相等的式于是

①(a+b)×8②(a-b)×(8+8)③(a-b)×8

(3)与(10+8+9)×5相等的式子是

①10×5+8×5+9×5②10+5×8+5×9③10×5+5×8+9

5.练习十四第4题,投影出示。

一辆凤凰牌自行车420元,一辆永久牌自行车405元。现在各买三辆。买凤凰车和永久车一共用多少元?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分配律,知道了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计算中能够灵活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四第3题。

用简便 m.jiaoxuela.com 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80 8)×2535×37 65×37

32×(200 3)38×29 38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教师教学反思 篇三

一、让学生从实质上理解乘法分配律

在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如果只求形式把握不求实质理解,一方面从认识的角度看是不严谨的(形式上的不完全归纳不一定得出真理),另一方面很容易造成学生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的不良认知习惯。如果满足于从形式上掌握乘法分配律,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也极为不利。因此,在教学时先出示了这样一道例题:一件茄克衫65元,一条裤子35元。王老师买5件茄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花多少元?学生用了两种解答方法即:(65+35)×5=65×5+35×5。借助对同一实际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让学生体会乘法分配律的合理性。

二、突破乘法分配律的教学难点

相对于乘法运算中的其他规律而言,乘法分配律的结构是最复杂的,等式变形的能力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一系列的练习。

1、在□里填数,○里填运算符号:如(25+45)×4=□○□○□○□……

2、在相等的一组算式后面打“√”:如16×7+24×7(16+24)×7□……

在这一组题目中教者重点评析了最后一道题:40×50+50×9040×(50+90)□。先让学生说说着一题为什么不能打√,再根据乘法分配律的特征,分别写出与左右算式相等的式子。通过练习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又让学生照上面的样子写出的几个这样的等式,最后归纳出了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示:(a+b)×c=a×c+b×c。

实际上课堂时学生对于能否找到反例的活动很感兴趣,可以尝试让学生也提几个反例,经过讨论逐个否决,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等式变形能力能够得到很大提高,有益于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乘法分配律教师教学反思 篇四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每一册的教材中都有计算的教学,而其中的“简便计算”教学更是计算教学的一部“重头戏”。学好简便运算,不仅能降低计算的难度,而且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将学到的定理、定律、法则、性质等运算规律融会贯通,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学习这几个定律中的难点。所以,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我没有把重点放在规律的数学语言表达上,而是注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感悟、体验、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并且学会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兴趣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催化剂。以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为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为学生创设了与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也就是根据例题图,提出问题: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通过两种算式的比较,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有意识的蕴含新知识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

配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是数学老师在数学课上的重要任务。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从而发现(65+45)×5=65×5+45×5这个等式,让学生观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再展开类比:假如我们要选择另外两种服装,买的数量都相同,一共要付多少元?你还能用两种方法来求一共要付的钱吗?让学生在再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存在。然后我引导学生观察,初步发现规律,再引导学生举例验证自己的发现,得到更多的等式,继续引导学生观察,直到发现规律,同时质疑是否有反例,再一致确定规律的存在,并得出字母公式。

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的计算去完整地感知,对所列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举例进行验证。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了数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即感知——猜想——验证——总结——应用的过程,学生不仅自主发现了乘法分配律,掌握了乘法分配律的相关知识,而且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数学思维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3、注重合作与交流,多向互动。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学会与人合作交流,这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倡导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在数学学习中,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智力、活动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为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得到发展,我在本课教学中立足通过生生、师生之间多向互动,特别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与补充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实现对“乘法分配律”的主动建构。学生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博采众长,共同经历猜想、验证、归纳知识的形成过程,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拓宽了学生思维,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学生也学得积极主动。

4、练习设计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练习题型的设计上,我基本尊重课本上知识的体系,在第4个练习中,三组题目的对比练习主要是巩固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让学生通过对比体会计算的简便。而在计算的过程中会选择更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计算的正确性,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我在设计教学时,先出示一组题,在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后,有意让女生做简便的一题,让学生初步感知女生做的题比较简便,然后再出示第二组,还是有意让女生做简便的一题,所以还是女生优先,至此我引导学生发现:有时先加再乘比较简便,有时先乘再加比较简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作出合理的选择,甚至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先做适当改写,使计算更简便。

这样设计,使学生经历了两轮比赛,对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有了初步的体验,并且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下一课时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最后增加了一个变式题:“5件夹克衫比5条裤子贵多少元?”这是乘法分配律的变式,这在第三课时将会碰到这种题型,所以这里先埋下一个伏笔。由基本题到变式题,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逐步加深认识,在弄清算理的基础上,学生能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热情较高,能够学以致用。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和同学的交流合作,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探讨的过程,不断追寻的过程。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希望能在与学生有限的接触时间内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我们的学生终身受益。这是一个值得我永远追求并为之努力的目标。

乘法分配律 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步骤的观察、猜测、比较、概括,引导学生自己建构乘法分配律的全过程。

2.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掌握其数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并学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课前发给学生)

教学过程:

一、拟定自学提纲 自主预习

1. 创设情境:(多媒体出示24页情境图)

教师引导:同学们,请认真观察情境图,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济青高速公路全长大约多少千米?

相遇时大巴车比中巴车多行多少千米?)

(教师把这两个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研究一辆大巴车和一辆中巴车在济青高速上相遇的问题继续探索乘法运算的规律。

2. 出示学习目标: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多媒体出示)

(1)运用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数学方法,通过自主解决上述问题,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会用自己的话表述,会用字母表示。

(2)乐于把自己学习的收获、困惑、体会与大家分享,乐于与同学合作。

教师引导:有信心达到这两个目标吗?(有!)

老师的指导会对你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请看自学指导

3. 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24页到25页第二个红点前的内容,重点看图上同学的对话。思考

(1)如何求济青公路的全长,有几种解法,如何列式计算。

(2)比较两种解法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猜想?再举几个例子来验证一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什么叫乘法分配律,如何用字母表示?

5分钟后汇报自学成果,看谁能独立用多种方法解答黑板上的三个问题,并能发现乘法运算的规律。)

4. 学生按自学指导自学,教师巡视,关注学困生。

二、汇报交流 评价质疑

调查学情:看完的同学请举手!看会的请放下。

1.小组交流: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困惑和体会,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班内汇报:师指小组选代表按顺序汇报自学指导中的思考题,其余同学随机质疑、补充。

课堂生成预设

(1)济青高速公路全长大约多少千米?

教师追问:第一种算法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二种算法呢?

预设一:先算两辆车1小时共行多少千米,再算两辆车2小时共行多少千米,就是济青高速公路的全长;

预设二:先算大巴车2小时共行多少千米、中巴车2小时共行多少千米,再算两辆车2时共行多少千米。就是济青高速公路的全长。)

(2)相遇时大巴车比中巴车多行多少千米?

(110-90)×2

=20×2

=40(千米)

110×2-90×2

=220-180

=40(千米)

教师追问:你能说说两种算式的意思么?

预设一:第一种算法是先求大巴车1小时比中巴车多行的路程,再求大巴车2小时比中巴车多行的路程;

预设二:第二种算法是先分别求出大巴车和中巴车2小时行的路程,再求大巴车比中巴车多行的路程。

(3)观察、比较两种算法的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一:第一种算法是先加(或减)再乘;

预设二:第二种算法是先分别相乘再加(或减),但计算结果相同。

(4)据此,你有什么猜想?

预设:两个数的和(或差)乘第三个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或相减)。

(5)怎样验证你的猜想呢?

(师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学生观察、汇报。重点引导学生从计算结果,算式的结构和计算方法上比较。

通过观察,有何发现?引导学生回答

举例验证:(125+12)×8 = 125×8+12×8

(40-4)×25=40×25-4×25

(8+16)×125=8×125+16×125

(80-8)×125=80×125-8×125

(6)通过验证,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两个数的和(或差)乘第三个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或相减)。

教师总结: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

(板书课题)你会用字母表示这个规律吗?

(用字母表示:(a± b) •c=a•c±b•c)

三、抽象概括 总结提升

1.通过以上研究,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课堂预设

预设一: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把它们分别乘这个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结果不变。

预设二:两个数的差乘一个数,可以把它们分别乘这个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减,结果不变。

预设三:两个数的和(或差)乘第三个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或相减)。

预设四:这个规律叫乘法分配律,可以用字母表示为

(a± b) •c=a•c±b•c

2.如果是多个数的和(或差)乘一个数,这个规律还存在吗?你怎样验证你的猜想?

课堂预设

举例验证:(2+3+5)×4=2×4+3×4+5×4

(1000+100+10)×3=1000×3+100×3+10×3

教师总结:多个数的和(或差)乘一个数,可以把它们分别乘这个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或相减),结果不变。

设计意图:将乘法分配律适当拓展

3.在记忆这个规律时,应该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乘法分配律,避免常犯的错误。

课堂预设

预设一:括号里的每一个数都要乘括号外的数。

预设二:括号里的数必须是相加或相减,如果是相乘就不是乘法分配律。

预设三:这个规律还可以倒过来看。

教师追问:怎样倒过来看?

预设:几个数都乘同一个数,再相加或相减,可以先把它们相加或相减,所得的和或差再乘这个数,结果不变。

四、巩固应用 拓展提高

教师引导:怎么样?学会了吗?想不想挑战一下自己? 1.考一考(课件出示第26页第2题)

(1) 指4名学困生板演,其余同做在练习本上。

(2) 展示不同答案:谁的答案和板演者不同?请到黑板前展示出来。

课堂预设:(以第一题为例)

(80+70)×5   ( 80+70)×5

=80×70+70×5   =80×5+70×5

2.议一议

(1)你认为谁的答案对,为什么?谁的答案不对,为什么?

(2)第一种答案是把括号里的两个加数相乘了,不符合乘法分配律,所以错了;第二种答案符合乘法分配律,所以是正确的。

(3)用同样的方法评议其余3题。

(4)同桌互改

(5)统计错题情况,让小组代表说说错误原因。

(6)学生各自订正错题。

3.全课小结:你在本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课堂预设

预设一:我知道了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预设二:我又体验了探索数学规律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

预设三:我感受到我们山东省的交通真是便利,作为山东人我感到自豪!

五、当堂训练

1.出示课本第26页第3题

2.《新课堂》第17到第19页信息窗2第1课时内容。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还满意吗?谈一谈你的感受。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分配律

济青高速公路全长大约多少千米? 相遇时大巴车比中巴车多行多少千米?

(110+90)×2=110×2+90×2 (110-90)×2=110×2-90×2

验证

(125+12)×8 = 125×8+12×8 (40-4)×25 = 40×25-4×25

(8+16)×125 = 8×125+16×125 (80-8)×125 = 80×125-8×125

结论:用字母表示:(a± b) •c=a•c±b•c)

(2+3+5)×4=2×4+3×4+5×4

(1000+100+10)×3=1000×3+100×3+10×3

拓展:多个数的和(或差)乘一个数,可以把它们分别乘这个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或相减),结果不变。

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情景创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知识迁移。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究和归纳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作用,了解运用运算定律可以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从中感悟科学验证的方法。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和欣赏自然景色的美,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懂得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1、学习例5。

(1)出示例5

(2)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4×25=100(人)

25×4=100(人)

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b×a

2、学习例6。

(1)出示例6

(2)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5×5)×2 25×(5×2)

=125×2 =10×25

=250(桶) =250(桶)

(3)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 ×c=a× (b×c)

(4)完成例6下面做一做的第一题。

3、学习例7。

(1)出示例7。

(2)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c=a×c+b×c

a×(b+c)=a×b+a×c

(4)完成例7下面做一做的第一题。

3、学习例8。

(1)出示例8。

(2)收集信息,明确条件问题

(3)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4)读懂过程,感悟不同方法

课后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1、运用乘法运算定律,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数。

78×85×17=78×(_____×______)

81×(43×32)=(_____×______)×32

(28+25)×4= ×4+ ×4

15×24+12×15= ×( + )

6×47+6×53= ×( + )

(13+ )×10= ×10+7×

2、判断对错。

(1)39×22-39×2=39×22-2 ( )

(2)39×22-39×2=39×(22-2) ( )

(3)39×28+39×72=39×28+72 ( )

(4)39×28+39×72=39×(28+72) ( )

(5)39×12=39×(12-2) ( )

(6)39×12=39×(10+2) ( )

板书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七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具有了很好的自主探究、团结合作、与人交流的习惯,学生在学习了探究(一)和探索(二)后,掌握了一些算式的规律 ,有了一些探索规律的方法和经验,有了一定的基础,本节课注重引导,指点,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知识与技能:

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这些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

2、增加学生之间的了解、同时体会到小伙伴合作的重要。

3、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和求知欲,着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的分配律。

教学难点:乘法的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面的7篇《乘法分配律》优秀公开课教案是由精心整理的乘法分配律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环境教育教案精选5篇 幼儿园中班环境教育教案精选5篇怎么写 下一篇:返回列表
教案推荐
  • 大学生社会实践评语最新13篇 大学
  • 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最新5篇 大
  • 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优秀8篇 大
  •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最新5篇
  • 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陆青云林若岚全文免费阅读_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最新章节列表陆青云林若岚 第3章
  • 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全文免费阅读帝婿无双小说免费阅读_秦怀道秦琼最新章节列表秦怀道秦琼 第1章
  • 闪婚成宠海彤战胤全文免费阅读_闪婚成宠最新章节列表海彤战胤 第1章
  • 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小说全文免费阅读_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最新章节列表 第3章
  • 主持歌曲串词3篇 声声慢歌曲主持串词
  • 千亿总裁宠妻成狂全文免费阅读_海彤战胤千亿总裁宠妻成狂最新章节列表海彤战胤 第2章
  • 猜你喜欢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