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最新13篇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07-08 来源:互联网 点击: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给大家分享的13篇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圆柱的体积》教案 篇一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圆柱的特征,掌握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问题情境,点燃探索激情。

基于“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一理念,教学过程中通过呈现身边圆柱的体积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学习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必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觉的需求。

2.注重直观教学,引导合作迁移。

数学理论的表述往往是抽象的,它影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而引导学生从观察和分析有关具体实物入手,就比较容易理解概念的本质特征。所以,教学中不但设计了通过排水法理解圆柱体积的实验,而且还借助教具演示、课件演示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到知识的由来。

3.渗透数学思想,发展数学思考。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有效地进行转化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在体会运用转化思想可以化难为易、化复杂为简单、化生疏为熟悉等作用的`同时,参与数学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圆柱形实物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1.操作感知体积的意义。

通过出示一个装了半杯水的烧杯,引导学生猜测:在烧杯中投入一个圆柱形物体,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水面升高或者水会溢出来)

师: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发生?

预设

生1:圆柱占有一定的空间。

生2:圆柱占据了原来水占有的空间。

生3:圆柱是立体图形,它具有一定的体积。

2.讨论、概括圆柱的体积的意义。

师:你认为什么是圆柱的体积?

(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圆柱的体积)

3.引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在猜测、观察、讨论中加深对抽象的“体积”概念的理解,自主概括出圆柱的体积的意义,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自主探究

1.探究影响圆柱的体积大小的相关因素。

(1)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不等的圆柱。

师:哪个圆柱的体积比较大?为什么?

预设

生1:左面的圆柱的体积比较大,因为它高一些。

生2:右面的圆柱的体积比较大,因为它粗一些。

生3:不好比较。因为左面的圆柱虽然高,但比较细;右面的圆柱虽然粗,但比较矮。

(2)讨论、概括。

师:圆柱的体积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圆柱的体积的大小与圆柱的高及圆柱的底面积的大小有关)

《圆柱的体积》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演示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图形世界十分丰富,回忆一下,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

的体积和正方体的体积的通用公式是什么呢?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图柱转化,自主探究,验证猜想。

(一)猜想。

1、大家看圆柱的底面是一个圆形,在学习圆面积计算时,我们是把圆转化成哪种图形来计算的。?(演示课件:圆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圆面积公式的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由复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入手,实现知识的迁移。]

2、引发思考:我们能否把圆柱体也转化成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呢?如果能,猜一猜能转化成哪种立体图形?揭示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操作验证。

1、请学生拿出圆柱体的演示学具,以小组为单位,联想圆形面积的转化方式,合作探究将圆柱转化为长方体的方法。

在操作时,学生分组边操作边讨论以下问题:

①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的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

②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高与原来的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

2、小组代表汇报

(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转化,会有多种转化方法,教师适时加以鼓励)

3、电脑演示操作

(1)电脑演示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

仔细观察:圆柱体转化成一个长方体后,长方体的长相当于圆柱的什么?长方体的宽和高又相当于圆柱的什么?

动画演示: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64份,切开后拼成的物体会有什么变化?

(分的分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

(2)根据学生的观察、分析、推想,老师完成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3)你的猜想正确吗?学生齐读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三、练习巩固,灵活应用

闯关1.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75平方厘米,长是9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让学生试做,集体反馈。

闯关2.想一想:如果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r)和高(h),圆柱的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如果已知圆柱底面的直径(d)和高(h)呢?如果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C)和高(h)呢?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小结: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是先求出什么?(生:底面积)

闯关3.下面这个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奶?(杯子的数据是从里面测量得到的。)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四、课堂小结

学习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生汇报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21页练习三第1-4题。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 Sh

《圆柱的体积》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即V=Sh。

2、复习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6题,并指名板演。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三第7题。

学生思考:要求粮囤所能装的玉米的重量,需先知道什么?然后独立完成。

2、练习三第5题。

(1)指导学生变换公式:因为V=Sh,所以h=VS。也可以列方程解答。

(2)学生选择喜爱的方法解答这道题目。

3、练习三第8题。

(1)学生读题后,指名说说对题意的理解:求减少的土方石就是求月亮门所占的空间,而月亮门所占的空间是一个底面直径为2米,高为0.25米的圆柱。

(2)在充分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三第9、10题

(1)学生独立审题,完成9、10两题。

(2)评讲第9题:要怎样才能判断出800ml的果汁够倒三杯吗?必须先求出什么?怎么求?(需先求出圆柱形玻璃杯的容积,用公式V=Sh)

(3)指名说说解答第10题的思路:根据两个圆柱的底面积相等这一条件,先求出其中一个圆柱的底面积。利用这个底面积再求出另一个圆柱的体积。

三、布置作业

完成一课三练的相关练习。

《圆柱的体积》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即V=Sh。

2、复习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6题,并指名板演。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五第7题:

学生思考:要求粮囤所能装的玉米的`重量,需先知道什么?然后独立完成。

2、练习五第5题:

(1)指导学生变换公式:因为V=Sh,所以h=V÷S。也可以列方程解答。

(2)学生选择喜爱的方法解答这道题目。

3、练习五第8题:

(1)学生读题后,指名说说对题意的理解:求减少的土方石就是求月亮门所占的空间,而月亮门所占的空间是一个底面直径为2米,高为0.25米的圆柱。

(2)在充分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五第9、10题:

(1)学生独立审题,完成9、10两题。

(2)评讲第9题:要怎样才能判断出800ml的果汁够倒三杯吗?必须先求出什么?怎么求?

(3)指名说说解答第10题的思路:根据两个圆柱的底面积相等这一条件,先求出其中一个圆柱的底面积。利用这个底面积再求出另一个圆柱的体积。

三、全课总结:

《圆柱的体积》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2页圆柱的体积公式,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二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根据题里的条件正确地求出圆柱的体积。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教具准备:

圆柱体积演示教具。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回答)。

(1)r=1厘米;(2)d=4分米;(3)C=6.28米。

要求说出解题思路。

2.想一想:学习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怎样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指出:把一个圆等分成若干等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

3.提问: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4.已知长方体的底面积s和高h,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二、自主研究:

1.根据学过的体积概念,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

2.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我们能不能根据圆柱的底面可以像上面说的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通过切、拼的方法,把圆柱转化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

3.公式推导。(可分小组进行)

(1)请同学指出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

(2)回顾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切拼转化)

(3)探索求圆柱体积的公式。

根据圆面积剪、拼转化成长方形的思路,我们也可以运用切拼转化的方法把圆柱体变成学过的几何形体来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你能想出怎样切、拼转化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下实验,边观察边思考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与拼成的几何形体之间的关系。教师演示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演示教具: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数量一般为16个),然后把圆柱切开,照下图拼起来,(图见教材)就近似于一个长方体。可以想象,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

(4)讨论并得出结果。

你能根据这个实验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吗?为什么?让学生再讨论:圆柱体通过切拼,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体的底面积,这个长方体的`高与圆柱体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板书:V=Sh)

(5)小结。

圆柱的体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4.教学例1。

出示例1,审题。提问:你能独立完成这题吗?指名一同学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列式依据是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单位统一,最后结果用体积单位)

0.9米=90厘米2490=2160(立方厘米)

5.做练习二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集体订正。追问:圆柱的体积是怎样算的?

6.教学试一试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8米,求它的体积。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评讲试一试小结:求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底面积和高。如果不知道底面积,只知道半径r,通过什么途径求出圆柱的体积?如果知道d呢?知道C呢?知道r、d、C,都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体积。

7.教学例2。

出示例2,审题。小组讨论计算方法,然后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列式依据是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单位统一,最后结果用体积单位,结果保留整数。)

三、巩固练习

第12页,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这个公式是怎样得到的?指出:这节课,我们通过转化,把圆柱体切拼转化成长方体,(在课题下板书:圆柱些长方体)得出了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2,3,4,5题及数训。

六、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圆柱的体积》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

2.方法与过程:经历猜测、验证、合作、动手操作等过程,体验和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正确理解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

教 具:

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回顾

1、交代任务: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圆柱的体积》。

2、回忆导入

(1)、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是怎样把圆变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的?

(2)、我们都学过那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

二、积极参与 探究感受

1、猜测圆柱的。体积和那些条件有关。(电脑演示)

2、.探究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小组合作讨论:

(1)将圆柱体切割拼成我们学过的什么立体图形?

(2)切拼前后的两个物体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3)切拼前后的两个物体有什么联系?

课件演示拼、组的过程,同时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份?),让学生明确: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

①把圆柱拼成长方体后,形状变了,体积不变。(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

②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配合回答,演示课件,闪烁相应的部位,并板书相应的内容。)

③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是V=Sh(板书公式)

2、练一练: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积为75平方厘米,长9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3、要用这个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三、练习

1、填空

(1)、圆柱体通过切拼转化成近似的 ( ) 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体的( ),这个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体()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 ),所以,圆柱体的体积等于( )用字母表示() 。

(2)、底面积是 10平方米,高是2米,体积是( )。

(3)、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5分米,体积是( )。 2讨论:

(1)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V= 兀r2× h

(2)已知圆柱底面的直径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V=兀(d÷2)2×h

(3)已知圆柱底面的周长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V=兀(C÷兀÷2) ×h

3、练习:已知半径和高求体积,已知直径和高求体积。

四、小结或质疑

五、作业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x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

V=Sh

《圆柱的体积》教案 篇七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8—1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能够运用公式正确的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思想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教学情境:怎样用学过的知识测量出老师的水杯里装了多少毫升的水?

想一想:杯子里的水是什么形状?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水的体积?

让学生讨论得出:把杯子里的水倒入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只要量出长方体的长、宽和水的高,就能求出水的体积。

2、出示第二情境:圆柱形的木柱子、压路机的车轮这样的圆柱用这种方法还行吗?怎么办?

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计算圆柱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1、大胆猜想:你觉得圆柱体积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学生猜想,教师出示相应的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体会圆柱的体积和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2、圆柱的体积可能等于什么?(说说猜想依据)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猜想圆柱的体积也可能等于“底面积×高”。

(用课件展示切拼过程,让学生观察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体,弥补直观操作等分的份数太多不易操作的缺陷。)

学生讨论交流:

(1)把圆柱拼成长方体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拼成的长方体与圆柱之间有什么联系?

(3)通过观察得到什么结论?

得到: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三、拓展交流

要求圆柱的体积只要找到它的底面积和高就可以,分别讨论知道半径、直径、地面周长,该怎么求出圆柱的体积,总结出公式。

四、练习设计:

1、想一想,填一填:

把圆柱体切割拼成近似(),它们的()相等。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体的`( ),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体的(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所以圆柱体的体积=()。用字母“V”表示( ),“S”表(),“h”表示( ),那么,圆柱体体积用字母表示为( )

2、判断正误,对的画“√”,错误的画“×”。

(1)圆柱体的底面积越大,它的体积越大。×

(2)圆柱体的高越长,它的体积越大。×

(3)圆柱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体积相等。×

(4)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可以相等。√

3、分别计算下列各图形的体积,再说说这几个图形体积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

4×3×8

6×6×6

3.14×(5÷2)2×8

=96(cm3)

=216(cm3)

=157(cm3)

4、计算下面各圆柱的体积。

60×4

3.14×12×5

3.14×(6÷2)2×10

=240(cm3)

=15.7(cm3)

=282.6(dm3)

5、这个杯子能否装下3000mL的牛奶?

3.14×(14÷2)2×20

=3077.2(cm3)

=3077.2(mL)

3077.2mL>3000mL

答:这个杯子能装下3000mL的牛奶。

五、课堂小结: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圆柱的体积》教案 篇八

教学内容:P19-20页例5、例6及补充例题,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即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怎么求。

3、复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和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新课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

《圆柱的体积》教案 篇九

最近,本人在《小学教学设计》看到一则“圆柱的体积”教学实录精彩片段,它以一种全新的视角诠释了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现把它撷取下来与各位同行共赏。

……

师:圆柱有大有小,你觉得圆柱体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生:(绝大部分学生举起了手)底面积乘高。

师:那你们是怎样理解这个计算方法的呢?

生1:我是从书上看到的。

(举起的手放下了一大半。很明显,大部分同学都看到或听到这个结论,并不理解实质的涵义。但仍有几位学生的手高高举起,跃跃欲试,脸上的神情告诉老师:他们有更高明的答案。老师便顺水推舟,让他们来讲。)

生2:我是这样思考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它们都是立体图形,体积都是指它们所占空间的大小。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所以我想计算圆柱体的体积时也应该可以用底面积乘高吧!

师:你能迅速地把圆柱体与以前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联系起来,进而联想到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真行!当然这仅是你的猜测,要是再能证明就好了。

生3:我可以证明。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时,我们是采用摆体积单位的方法,用每层个数(底面积)×层数(高)现在求圆柱体积我们也可以沿袭这种思路,在圆柱体内部同样摆上合适的体积单位,用每层个数×层数,每层的个数也就是它的底面积,摆的层数也就是高。那不就证明了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就是用底面积乘高吗?

(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许多同学被他精彩的发言折服了,理性的思维散发出诱人的魅力。)

师:你真聪明,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今天的难题!(这时举起的手更多了。)

生4:我有个想法不知是否可行、在推导圆面积计算方法时,我们是把圆转化成了长方形,圆柱的底面就是一个圆,所以我就想是否可以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呢?

师:(翘起了大拇指)你这种想法很有意思!等会你可以试一试,想想怎样分割能把一个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

生5:我还有一种想法:我们可以把圆柱体看成是无数个同样大小的圆片叠加而成的。那么圆柱体的体积就应该用每个圆片的面积×圆的个数。圆的个数也就相当于圆柱的高。所以我认为圆柱体的体积可以用每个圆的面积(底面积)×高。

师:了不起的一种想法!(师情不自禁的鼓起了掌。)

生6:我看过爸爸妈妈“扎筷子”。把十双同样的筷子扎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近似的圆柱体。我们可以把每根筷子看成一个长方体,那么扎成的近似圆柱体的体积应该是这二十个小长方体的体积之和。又因为它们具有同样的高度,运用乘法分配律,就变成了这二十个小长方体的底面积之和×高。

师:你真会思考问题!

生7:我还有一种想法: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知道,当圆的半径和一个正方形的边长相等时,圆的面积约是这个正方形的3.14倍。把叠成这个圆柱体的这无数个圆都这样分割,那么圆柱体的体积不也大约是这个长方体的体积的3.14倍吗?长方体的体积用它的底面积×高,圆柱体的体积就在这基础上再乘3.14,也就是用圆柱体的底面积×高。

生8:把圆柱体形状的橡皮泥捏成等高长方体形状的橡皮泥,长方体体积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所以计算圆柱体的体积也是用底面积乘高吧!

师:没想到一块橡皮泥还有这样的作用,你们可真是不简单!

……

整节课不时响起孩子们、听课老师们热烈的掌声。

过去的数学课堂教学,忠诚于学科,却背弃了学生,体现着权利,却忘记了民主,追求着效率,却忘记了意义。而这个片断折射出,新课标理念下的不再是教师一厢情愿的“独白”,而是学生、数学材料、教师之间进行的一次次真情的“对话”。

现从“对话”的视角来赏析这则精彩的片段。

一、“对话”唤发出学习热情。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思考才能积极。在当今数字化、信息化非常发达的社会中,学生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途径非常多,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如果教师再按传统的教学程序(创设情境——研究探讨——获得结论)展开,学生易造成这样的错误认识: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这部分知识而失去对学习过程的热情。而本课,教学伊始,教师提问“圆柱体的体积如何计算”,让学生先行呈现已有的知识结论,在通过问题“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公式的呢?”把学生的注意引向对公式意义的理解,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思维活动,唤发学习热情。

二、“对话”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始发灵光。”思维的激活、灵性的喷发源于对话的启迪和碰撞。本课如果按照教材的设计:通过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研究圆柱体和长方体间的关系,得出计算公式:底面积×高,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思维是千篇一律的,获得的发展也是有限的。而这位教师对教材进行相应的'拓展,先呈现公式,后提问“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公式的呢?”,使学生的思维沿着各自独特的理解“决堤而出”。

三、“对话”赢得心灵的敞亮和沟通

“真行!当然这仅是你的猜测,要是再能证明就好了。”“你真聪明!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今天的难题!”“你这种想法很有意思!等会你可以试一试,想想怎样分割能把一个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教师不断地肯定着学生的每一种观点,引燃学生的每一丝发现的火花;同时象一位节目主持人一样,平和、真诚,倾听、接纳着学生的声音,在课堂上,学生真是神了、奇了,说出一种又一种的方法,连听课老师也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此情此景,我们不难看出,老师能注意蹲下身来与学生交流,注意寻求学生的声音,让学生在一种“零距离”的、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亮心扉,放飞思想,进行着师生“视界融合”的真情对话,赢得心灵的敞亮和沟通。

数学教学在对话中进行,展示着民主与平等,凸现着创造与生成。有效的对话中不仅有信息的传输,更有思维的升华;不仅能增进学生的理解,更能促进教师的反思;不仅有继承的喜悦,更有创造的激情。这则教学片断,有很多的精彩值得我们欣赏与赞叹。我想说:我的内心很受鼓舞,我会向这位老师学习,让自己的课堂也能成就精彩的时刻!

数学教案:圆柱的体积 篇十

教学目标

圆柱的体积(1)

圆柱的体积(教材第25页例5)。

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运用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工具

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圆柱教具一套。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口头回答。

(1)什么叫体积?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

(2)怎样求圆的面积?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3)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在学生回忆的基础上,概括出“转化图形——建立联系——推导公式”的方法。

2、引入新课。

我们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是把它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找到这个长方形与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今天,我们能不能也用这个思路研究圆柱体积的计算问题呢?

教师板书:圆柱的体积(1)。

新课讲授

1、教学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

(1)教师演示。

把圆柱的底面分成16个相等的扇形,再按照这些扇形沿着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这样就得到了16块体积相等,底面是扇形的立体图形。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启发学生思考、讨论:

①圆柱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立体图形?

学生:近似的长方体。

②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拼成的近似长方体和圆柱相比,体积大小变了没有?形状呢?

学生:拼成的近似长方体和圆柱相比,底面的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近似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故体积不变。

(4)学生根据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进行猜想:

①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形状是怎样的?

②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64份,拼成的形状是怎样的?

③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28份,拼成的形状是怎样的?

(5)启发学生说出:通过以上的观察,发现了什么?

①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起来的形状越接近长方体。

②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扇形的面积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来的长方体的长就越接近一条线段,这样整个立体形状就越接近长方体。

(6)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

①学生分组讨论: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

②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理由。

教师: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而近似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近似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2、教学补充例题。

(1)出示补充例题: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1250px2,高是2.1m。它的体积是多少?

(2)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

③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

学生: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先统一计量单位。

(3)出示下面几种解答方案,让学生判断哪个是正确的。

①50×2.1=105(cm3)答:它的体积是2625px3。

②2.1m=5250px 50×210=10500(cm3)

答:它的体积是262500px3。

③1250px2=0.5m2 0.5×2.1=1.05(m3)

答:它的体积是1.05m3。

④1250px2=0.005m2

0.005×2.1=0.0105(m3)

答:它的体积是0.0105m3。

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哪个是正确的解答,并比较一下哪一种解答更简单。对不正确的第①、③种解答要说说错在什么地方。

(4)引导思考:如果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高h,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教师板书:V=πr2h。

课堂作业

教材第25页“做一做”和教材第28页练习五的第1题。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答案:“做一做”:1. 6750(cm3)

2. 7.85m3

第1题:(从左往右)

3.14×52×2=157(cm3)

3.14×(4÷2)2×12=150.72(cm3)

3.14×(8÷2)2×8=401.92(cm3)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受?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4课时圆柱的体积(1)

课后小结

1.“圆柱的体积”是学生在掌握了圆柱的基本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等基础上学习的。它是今后学习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从而引发自主探究,最后获取知识的新方式来代替教师讲授的老模式,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推导公式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练习时间少,练习量少,要注意把控。

课后习题

教材第25页“做一做”和教材第28页练习五的第1题。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答案:“做一做”:1. 6750(cm3)

2. 7.85m3

第1题:(从左往右)

3.14×52×2=157(cm3)

3.14×(4÷2)2×12=150.72(cm3)

3.14×(8÷2)2×8=401.92(cm3)

《圆柱的体积》教案 第十一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9页的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和例4,完成练习二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分组交流,探究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结合实际计算出有关圆柱体的物体的体积。

教学重点: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理念:

1、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2、学习的方式以多媒体展示、自主探索与小组讨论为主。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一、激疑引入

1、求装在圆柱形容器中水的体积。

2、求橡皮泥捏的圆柱形体积。

3、创设情境。

1、出示装了水的圆柱容器。

2、师:容器里面的水什么形状,你们能想什么方法求出水的体积吗?

3、出示圆柱形橡皮泥。

4、你们有方法求这个圆柱形橡皮泥的体积吗?

5、课件出示:圆形柱子、压路机的圆柱形大前轮。你有办法求出它们的体积吗?

6、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1、学生讨论后汇报。

2、指名回答

二、媒体展示、引导探究

1、回顾旧知,帮助迁移

2、动手操作,实现迁移。

3、得出公式。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4、教学例4

5、拓展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1、让学生回忆我们怎样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的?

2、课件演示。

3、想一想: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4、课件演示。

5、师:圆柱与所拼成的`长方体有什么关系?

6、根据学生的汇报师生共同概括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7、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公式。

8、出示例4,让学生试做。提醒学生注意单位的处。

9、让学生看可课本。

想一想:如果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r和高h,圆柱的体积的计算公式师什么?

10、教师行间巡视检查。

1、学生回答提问。

2、学生汇报。

3、学生分小组讨论。

3、学生操作学具,进行拼组。

4、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5、学生齐读。

6、学生试做。

7、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

三、利用资源、巩固练习。

1、做一做

2、练习二第一题

3、实践与应用

4、提高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师:完成练习二第一题。

3、让学生取出所准备的圆柱形实物。

师:计算它的表面积,需要测量哪些数据并计算。

4、课件出示圆柱形的大柱子。要知道这根柱子的体积,测量哪些数据比较方便?

1、学生练习。

2、同桌相互检查,然后订正。

3、学生独立填表,反馈。

4、学生讨论,小组内交流。

5、各小组汇报。

6、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这个公式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回答

五、布置作业

师: 课堂作业:练习二第2,3题。

小学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 第十二篇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3、练一练,练习二第6~11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学会计算套管体积的计算方法,井能应用于实际求出物体的重量。

教学重点:计算套管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求下列圆柱的体积(口答列式)。

(1)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4分米;

(2)底面半径2厘米,高2厘米;

(3)底面直径2分米,高3分米。

追问:圆柱的体积是怎样计算的?(板书:V=Sh)

2.复习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提问:怎样计算环形面积?你能举例和同学们说一说吗?小组交流。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过圆柱的体积计算。这节课,就在计算圆柱体积的`基础上,学习套管体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3。

出示例3,读题。提问:这道题求什么?要求钢管的质量先要求什么?怎样求钢管的体积?小组讨论。解答这道题还要注意些什么?(单位,取近似数)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怎样求的。

2.新课小结。

提问:怎样计算套管体积?如果知道套管的内周长和外周长几套管的长,怎样求套管的体积?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题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做练习二第6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结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7、8题及数训。

《圆柱的体积》教案 第十三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35页例3及课堂活动,练习八1,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体验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倡导交流、合作、实验操作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观察、猜测、分析、比较、综合的学习思考方法。

3.让学生感受探索数学奥秘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圆柱体积计算方法及应用。

【教学准备】

教具:标有厘米刻度的透明长方体容器和圆柱容器、量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实验回顾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1)出示透明长方体容器。

教师:现在我们向这个容器里倒入1厘米深的水,容器里的水会形成什么形体?(长方体)

(教师现场操作倒水)估计一下,有多少立方厘米?

怎样才能知道这层长方体的水有多少立方厘米?

(预设:①计算;②倒入量筒测量)

(2)如果要计算的话,要测量哪些数据?

(请一名学生前台测量,教师注意提醒从内部量)

教师板书数据,全体学生即时计算,一生板演。

学生讲解,教师从算式中用红线勾出表示底面积的部分。

说明: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当高为1 cm时,底面的面积数就是这个长方体所含的体积单位数。

教师再往容器内依次倒入2 cm,3 cm高的水,随机请学生口答出体积数。

(3)揭示:当长方体的高度增加,我们就可以用一层的体积数乘上高度(也就是层数)来求得体积。

二、实验探究,学习新知

1.初次实验

出示标有厘米刻度的圆柱形玻璃容器。

教师:向这个容器里倒入1厘米深的水,水会形成什么形状?(圆柱)

教师操作倒水后:猜一猜,这个圆柱形水柱的体积如何计算?(教师板书学生猜测结果:V=Sh)

教师:假如这些猜测合理,我们需要测量哪些数据?(d或r)

一名学生上前台在教师的'协助下现场测量,记录下数据。

学生集体按照自己猜测的方法演算结果,并进行相关板演。

教师:怎样证明这些结果的正确性?(量筒测量)

教师将容器中的水倒入量筒,直观验证V=Sh的正确性。

2.二度实验

教师:一次实验还不能说明问题,我们再进行几次行吗?

教师往容器中倒入2 cm,4 cm,5 cm,10 cm高的水,学生计算后,师生共同用量筒直观验证,并生成实验表格。

3.实验分析

教师:刚才的实验说明了什么?观察数据你还有哪些发现?

4.回归课本,认识转化法推导圆柱体积,扩展对公式的认识

教师:圆柱体积V=Sh,关于这个方法,我们的数学家们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相关的说明,一起来看看。

课件配音演示:

教师:欣赏了数学家的推导方法,再回忆一下我们刚才的实验,你想说点什么吗?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基本技能训练

练习八第1题。

2.拓展应用,促进发展

教学例3。

教师:不告诉圆柱的底面积,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

课件出示例3:

集体感知题意。全体学生独立完成,两名学生板演后讲解。

教师小结:当求体积的必要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时,我们应先根据相关信息予以解决。

3.独立作业

练习八第2,3题。

四、全课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知识?在今天的学习中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为大家分享的13篇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就到这里了,希望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上一篇:初一上册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优秀6篇 初一上册正数和负数的教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
教案推荐
  •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
  • 策划书最新7篇(策划书最新7篇范文)
  •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纪念刘和珍君》
  • 好句摘抄大全小学生通用6篇 好句摘
  • 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陆青云林若岚全文免费阅读_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最新章节列表陆青云林若岚 第3章
  • 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全文免费阅读帝婿无双小说免费阅读_秦怀道秦琼最新章节列表秦怀道秦琼 第1章
  • 闪婚成宠海彤战胤全文免费阅读_闪婚成宠最新章节列表海彤战胤 第1章
  • 主持歌曲串词3篇 声声慢歌曲主持串词
  • 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小说全文免费阅读_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最新章节列表 第3章
  • 千亿总裁宠妻成狂全文免费阅读_海彤战胤千亿总裁宠妻成狂最新章节列表海彤战胤 第2章
  • 猜你喜欢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