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优秀12篇 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优秀12篇视频

更新时间:2023-07-12 来源:互联网 点击:

“密度”这节课是物理的重点课。密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整理了12篇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密度教学设计。

密度教案 篇一

(作者:曹广键)

教学目的

1.初步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和单位。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教学重点

密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密度概念的建立。

教具

教师用:相同的烧杯两只、分别盛同体积的水和酒精。体积相同的铁块、铝块、质量相同的木块和橡皮泥、直径相同的铜丝、铝丝和铁丝各一根、托盘天平。

学生用:托盘天平。体积为10厘米3的长方体(铁块、铅块、木块各一块).体积为5厘米3的长方体木块,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质量?质量有哪几个单位?用什么仪器测定物体的质量?

2.怎样用刻度尺测定长方体的体积?指出两三个常用的体积单位?

3.单位换算:

1千克=?克;1米3=?厘米3

(二)引入新课

讲台桌上放着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

提问:1.这里有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

2.说明你是怎么分辨的?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颜色、气味、软硬,就是物质的不同的特性。根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然而,利用物质特有的颜色、气味和软硬等特性,来区别物质,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有些物质,它们的颜色、软硬非常相近,无法直接用人体的感觉器官来发现它们有何不同。要将这些物质分辨出来,就需要知道物质所具有的其它特性。下面我们将研究物质的一种特性,即密度。

板书:三、密度

(三)讲授新课

演示:1.把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放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中,看到它们的质量不相等。且铁块质量较大。

2.把盛有同体积水和酒精的烧杯,放到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中,质量也不相等。且水的质量较大。

3.把橡皮泥、木块放到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中,它们的质量相等,但体积不相等。木块体积较大。

小结:尽管铝块与铁块的颜色和软硬程度差不多,水与酒精颜色相同。但当它们的体积相同时,质量却不同。橡皮泥和木块的质量虽然相同,但体积却不同。可见,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等;而不同物质,质量相等,体积不同。这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下面通过分组实验,进一步研究物质的这种特性。

学生看书P81前面几行中〈实验〉内容。

教师说明:

(1)增加实验内容。测小长方体木块的质量、体积。并计算1厘米3的质量。

(2)不填写“密度”一栏。

出示实验数据记录本。(小黑板)

学生分组实验。并将得到的数据填入书中P81的表格中。教师巡迴检查、指导。

学生实验完毕,请一两位同学将实验数据填入小黑板的表内。

(四)学生讨论

(1)从前三次实验所得的数据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2)从后两次实验所得的数据中,你又能得到什么结论?

讨论中教师引导学生得出:(1)不同物质(铁、铝、木块),体积相同、质量不同。当然1厘米3(也称单位体积)的质量就不同。(2)同一种物质(如大、小木块),体积不伺时,质量就不同。但1厘米3的质量却相同。实验使我们更加形象具体地认识了物质的这一特性。物质的这一特性,在物理学里用密度表示。

板书:1.密度。

板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这里的单位体积是指1米3,1分米3、1厘米3,都叫单位体积。

练习;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计算出铁的密度,铝的密度和木材的密度。(每计算出一种物质的密度,要追问它的意义。)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

提问:已知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怎么计算出密度?(学生回答)

板书:2.密度公式

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公式可写成

板书:3.密度的单位

问:若质量单位是千克,体积单位是米3,密度单位是什么?质量单位是克,体积单位是厘米3.密度单位又是什么?(学生回答)

板书:密度单位:千克/米3;克/厘米3.

读做:千克每立方米;克每立方厘米。

意思:每立方米多少千克;每立方厘米多少克。

如:ρ铜=8.9×103千克/米3.

意思是每立方米铜的质量是8.9×103千克。

千克/米3和克/厘米3的关系:

显然: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由此可见:克/厘米3这个单位较大。

板书:4.密度表。

第一步:看书P84密度表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再次强调密度是物质的重要特性之一。

(2)提问:金、钢、铝、蜡的密度值。(会读、会讲意义)

提问:水银、水的密度值。(会读、会讲意义)

提问:表中密度最小的气体是哪种?密度值多大,表示什么意思?

第二步:教师做进一步的说明;

(1)从密度表可以看出:一般固体密度比液体密度大;而固体、液体的密度比气体密度大约大1000倍左右。

(2)水的密度经常用,因此要记熟。

(3)表中密度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密度值(如:气体的密度是0℃,标准大气压下的密度),这是我们认识物质的基本方法之一。

(五)巩固知识

练习:一块冰的质量是36克,体积是40厘米3,求冰的密度?体积是20厘米3的冰密度多大?为什么?

板书:已知:m冰=36克,V冰=40厘米3

求:(1)ρ冰=? (2)V冰=20厘米3时ρ冰=?

(2)当冰的体积是20厘米3时,冰的质量不再是36克,而是18克,单位体积冰的质量没有变化,即冰的密皮不变,仍为0.9克/厘米3.

答(1)冰的密度为0.9克/厘米3.(2)20厘米3的冰密度仍为0.9克/厘米3.

强调:(1)计算时,m、V、ρ指同一物质的质量、体积和密度。

(2)同一物质,尽管体积不同,但密度相同。

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P83,6,7.

补充两题:

1.有一块金属,质量是6750千克,体积是2.5米3,这块金属的密度是多少?查查表,看这是什么金属?

2.有一满瓶油,油和瓶的总质量是1.46千克,已知瓶的质量是0.5千克,瓶的容积是1.2分米3,求油的密度?

【评析】

这个教案很全面,重点也突出,各教学环节安排合理,讲解清楚,达到了教学目的。在教学方法上注意了联系实际,实验和讲解有机的结合,注意了启发性,思路比较开阔,是一个比较好的教案。这里需要指出两点:第一,在提问后的讲解中,谈到区别是什么物质除了特有的颜色、气味、软硬外,还需要另一种特性,即密度,最好要举几个典型的例子,否则感到说服力不强。第二,在讲解单位时,谈到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后说“克/厘米3”这个单位较大”。这句话最好不讲,一则并不重要;二则学生不好理解。这句话实际上教师自己设立了一个不必要的难点。

注:文中涉及课本为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

《密度》的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掌握密度的概念。

2. 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教学重点: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教学准备:天平砝码,木块2个,石块2个,量筒,水

一、新课引入:

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质的特性,这节课我们来学生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

二、新课讲解:

1.建立密度的概念

(1)实验:用天平测出木块和石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和量筒、水测出木块和石块的体积。数据如下:

质量(克)

体积(厘米3)

质量/体积 (克/厘米3)

木块1

5

10

0.5

木块2

10

20

0.5

石块1

10

4

2.5

石块2

20

8

2.5

(2)分析数据

a.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b.石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c.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从表演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3)建立概念

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b.密度公式:ρ=m/v;m 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4)例题:一铁块质量是1.97吨,体积是0.25米3,铁块密度多大?

已知:m=1.97t=1.97×103kg;v=0.25m3

求:ρ

解:

答:铁块的密度是7.9×103kg/m3

2.密度物理意义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3.思考与讨论

(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与质量m和v的关系。

(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3)公式 的物理意义。

三。巩固练习:《同步三练》

四。小结

密度教学设计 篇三

【课前自学】

1.“铁比棉花重”的说法对吗?如果不对,应该怎样说才正确呢? 。

2.密度的定义: 。

3.质量的单位:;体积的单位:;密度的单位:; 质量的符号:;体积的符号:;密度的符号:; 密度公式用文字表示为:;

密度公式用符号表示为: 。

4.从课本密度表查找常见物质的密度:

铜 ;铁 ;铝 ; 大理石 ;冰 ;水银 ; 纯水 ;酒精 ;煤油 ; 空气 ;氧气 。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得到以下规律:对于固体、液体、气体来说,一般的密度较大,密度其次, 的密度最小。

【课堂探讨】

1.区别特性与属性 质量:一切物质都有质量,质量是物质的基本 。(质量不随着温度、形状、状态、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属性:即无条件的不变。比如物质的质量、惯性,外界条件再变,属性都不变。

特性:即有条件的不变。比如物质的密度,在常温常压下,密度是固定值,可是温度一变,密度就要改变了。例如水结成冰后,密度就要发生变化。)

2.正确理解密度概念及公式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在外界条件不变时,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质量、体积等因素无关,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同种物质的密度则是相同的`。 正确理解密度公式时,要注意条件和每个物理量所表示的特殊含义。

从数学的角度看: 结合物理意义

(1)一定时,m和V 成正比; ( )

(2)m 一定时,与 V 成反比 ;( )

(3)V 一定时,与 m 成正比。 ( )

理论依据:因为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它不随体积和质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理解物理公式时,不可能脱离物理事实,不能单纯地从数学的角度理解物理公式中各量的关系

3.密度单位的换算问题

3密度在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是“千克/米”,这个你一定能够掌握的,但是要换算

单位,你可能会感到困难。

333例如:水的密度是1.0×10kg/m=g/cm。

3 1.0×10kgg

33 3 1.0×10kg/m=——————= ———————=_________ g/cm

3 3 1 m ()cm

溶液的密度单位可用g/L来表示,换算一下 31g/L= = kg/m。

333铁的密度7.8×10kg/m= g/cm。

333酒精的密度0.8×10kg/m=g/cm。

33 冰的密度0.9 g/cm=kg/m

33铜的密度8.9 g/cm=kg/m

4.查密度表。

比较不同状态的密度。

【课堂小结】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本节知识结构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本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2)进一步的理解密度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并自行得出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3)在理解密度概念的基础上,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了解,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其中的奥妙。(2)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结构评价标准2.师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适应3.建立密度的概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主要教育目标 课题引入 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分辨物质种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看作品 从学生的想法选择比较典型供大家思考,并对进行分析,总结。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信息的分析,加工能力。 分组讨论 通过先前的观看和思考,进行讨论。 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学会合作,交流。 评价归纳 将感性的认识进一步的提升,形成知识结构的评价标准  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及如何用物理语言进行表达。 复习规律 重点突出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加强密度性质理解,为其的应用打下基础 巩固练习 通过密度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应用 利用几个问题,将密度公式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科学技术的探索意识。 总结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     知识的回顾 作业 制作自制量筒和天平,测量身边物体的密度     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二)引入新课讲台桌上放着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师:1.这里有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2、说明你是怎么分辨的?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软硬,就是物质的不同的特性。根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3、我们桌上放的两个物块,一个是塑料块,一个是铁块,外面涂有同样的颜色,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a、讨论与交流:(提出猜想)生甲:可以用比较质量大小的方法来区分,质量大的一定是铁生乙:难道一大块塑料一定比一小块铁的质量小吗?师: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生:提出猜想“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它们各自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是相同的”b、设计实验:分别选取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的铁块和塑料块(铁块和塑料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各自的体积;算出每个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然后加以比较。c、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测出3个体积不同的铁块的质量与体积;1、测出3个体积不同的塑料的质量与体积;2、分别算出每个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学生分组实验.并将得到的数据填入书中p9的表格中.教师巡迴检查、指导.把收集到的证据整理后,填写在下表中:d、实验结论: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相同/不相同)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        (相同/不相同)的。3、建立概念:质量有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所以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板书1]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同种物质密度一般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相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4、[板书2]密度的公式:r=m/v 其中r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5、[板书3]密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为kg/m3读做千克每立方米。密度的单位有时用克/厘米3,符号为g/cm36、密度的测量:师:在设计测量物体密度的时候,要测量质量和体积,测量质量的工具我们大家已经比较熟悉,下面和大家介绍一种测量体积的工具——量筒(量杯)[板书4]量筒(量杯)的使用:①观察量筒(量杯)的分度值②使用量筒(量杯)时,应使视线水平对准液面的凹面③量筒也可测量一些小而不规则的固体师:请大家测量铝块密度的实验,把数据填入课本p10的表格中学生分组实验师:请大家把测的数据与课本p11的密度表中的数据比较,看看结果怎样?如果不同,请分析可能的原因。生:测的数据基本接近,出现的误差可能是由于用量筒测量体积出现的7、[板书3]密度的应用师:密度公式有什么用处呢?生甲:可以测量密度,从而用来鉴别物质生乙:可以用来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的。8、巩固练习练习:请同学们想想,怎样鉴定这枚金戒指的真假?都需要测哪些量?各用什么仪器?解析:可以用天平测量质量,量筒测出体积。通过密度公式来计算密度,然后查密度表对照金的密度。练习: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写道,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原是大禹治水时的一根“定海神针”,重一万三千五百斤,有二丈长短,碗口粗细。如果改用国际单位制,该棒的体积约为0.86m3,质量约为6750kg。你能猜出“如意金箍棒”大概用什么物质做成的吗?解析:已知质量和体积,可以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密度,然后根据密度表查得“如意金箍棒”其实是铁做的9、本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密度,通过实验和讨论,知道了密度也是表示物质物理属性的一个物理量,它表示的是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大小的差别,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可以用来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的10、            布置作业:p12---p13  1、2、3

密度教案 篇五

教学目的

1.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知道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初步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

3.使学生初步感知学习物理概念的方法。

重点与难点

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难点:密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师:我们周围有各种物质,我们这个世界就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如:空气、水、泥土、石头、铁、铜等等。每种物质又都有自己的特性。如: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泥土是软的,石头是硬的,金属有光泽,非金属无光泽等等。形状、颜色、软硬、气味等这些就是物质的特性,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性来鉴别物质。下面就请同学们鉴别一下你们桌上摆放的贴有A、B、……字母标签的是什么物质?根据什么特性鉴别的?

生甲:我们桌上放的这瓶液体是酒精。我是根据它的气味鉴别的。

生乙:我们桌上放的两块金属,根据它们的颜色及其中一块的锈迹,可以鉴定一块是铜,另一块是铁。

生丙:我们桌上放的这两个物体,外面涂有同样的颜色,无法判断它们各是什么物质。

师:由此可知,我们鉴别物质,有很多时候,仅靠气味、颜色、软硬、形状等特性是不够的。那么物质是否还有其它特性呢?请丙同学告诉我,你能否判断你桌上的两个物体是不是同种物质?

生丙:肯定不是。因为它们大小形状完全一样,可我用手掂了掂它们不一样重。

师:大小形状完全一样,表示什么相同?

生:体积相同。

师:用手掂,你关心的是什么?应该用什么仪器测量?

生:关心的是质量。应用天平进行测量。

[实验1]

A.将涂有同种颜色、同体积的两物体放在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失去平衡。

B.取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倒入质量相等的两个空烧杯中,然后分别放到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也失去平衡。

师:这两个实验中有什么相同量?什么不同量?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丁:两物体的体积相同,质量不同;水和酒精的体积也相同,但质量不同。

生戊:这说明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

师:对。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等,这也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为此我们引入一个物理量—一密度。

[板书1]三、密度

1.密度是表示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并不相同这一特性的物理量。

师:现在我们只知道了涂有同种颜色的两个物体不是同种物质,还不知道它们各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它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样的关系。

2.建立概念

(l)学生分组实验

(每组一个铁块或一个木块,各组的铁块、木块的体积均不相等).

[实验2]用天平称出铁块或木块的质量,用刻度尺测出其体积,并计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将这些数据填入下表

(2)分析实验数据(投影片见表1)

表1

师:由以上的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生甲:体积不同的铁块,它们的质量不同。

生乙:铁块a的体积是铁块b的两倍,铁块a的质量就是铁块b的两倍;铁块c的体积是铁块b的4倍,铁块c的质量就是b的4倍。

生丙:木块a的体积是木块b的两倍,木块a的质量就是木块b的两倍;木块c的体积是木块b的四倍,木块c的质量就是木块b的四倍。

生丁:对铁块,它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对木块,它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也是个定值。只是这两个比值不相等。

师:很好。这就表示,对于同种物质,它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即它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正比,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对不同物质,这个比值不同。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不同种类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物理学中就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定义密度。

(3)建立概念

[板书2]2.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3.密度的公式

师:由密度公式可知,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的。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体积的单位是米3,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米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

[板书3]4.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

师:在一般物理实验中,由于所用物质不多,因此质量的单位常用克,体积的单位常用厘米3,密度的单位就是克/厘米3.”

[板书4]常用单位:克/厘米3

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103千克/米3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第84页,我们一起来看一些物质的密度表。

师:铜的密度是多大?表示什么意义?用克/厘米3作单位,其数值多大?

生甲:铜的密度是8.9×103千克/米3,这表示体积是1米3的铜其质量是8.9×103千克。用克/厘米3作单位,它的数值是8.9,即8.9克/厘米3.

师:铁的密度是多少?铜比铁的密度大,这说明什么?

生乙:铁的密度是7.9×103克/米3.铜的密度比铁大,说明1米3体积的铜的质量比1米3体积铁的质量大。

师:水的密度是多大?空气的密度是多大?

生丙。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空气的密度是l.29千克/米3.

师:水的密度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经常要用到,所以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它。另外还请同学们注意看,在气体的密度表旁边有个条件—0℃,在标准大气压下。其实不仅是气体,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也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科学家经过严格准确的实验测出的。

师:现在,我们再看密度表,比较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哪种较大?哪种较小?

生丁:固体的密度都较大;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

师:是否所有的物质都是这样呢?你们查查看,固体中干松木的密度是多大?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还是小?再查查看,水银的密度是多大?水银是固体还是液体?

生戊:干松木的密度是0.5×103千克/米3,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水银的密度是13.6×103千克/米3,水银是液体。可它的密度却比一些固体的密度还要大。

师;所以说固体的密度较大,只是对一般物体而言。好,若有一种金属,它的密度是2.7×103千克/米3,它是什么金属?

生己:由密度表可知,这种金属是铝。

师:所以,利用密度还可以鉴别物质。

3.实验与讨论

师:(拿一个戒指或螺母)请同学们想想,怎样鉴定这枚金戒指的真假?都需要测哪些量?各用什么仪器?

生:可以测密度来鉴别,这需要测质量,用天平测;还要测体积,用量筒来测;将数据带入密度公式进行汁算。

师:下面我们分成4个大组,每个组完成下面一个实验内容。

(1)学生分组实验(实验内容用投影映出)

[实验3]用天平、量筒来测定:

A.一杯酒精、半杯酒精的密度;

B.大铝块、小铝块的密度;

C.同体积的铁和铜的密度;

D.涂色的两种物质的密度,鉴定它们是什么物质。

(以上实验两人一个小组,六个小组完成一个实验内容,四个实验内容并进).

(2)实验记录

(见表2用投影片,请同学回答,教师填写).

表2

(3)思考与讨论

师:由以上实验结果,我们一起来讨论几个问题。

[板书5]实验与讨论:

A.对同种物质,物质的密度ρ与质量m、体积V的关系。

B.不同物质,密度ρ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生甲:对同种物质,它的体积变化时,质量也变化,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即m与V的比值不变,也就是密度不变。这说明,同种物质,密度ρ是相同的,ρ与m、V都无关。

生乙:不同的物质,密度ρ也不同。这说明: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师:回答得非常好。既然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这说明: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板书6]5.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在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同种物质,密度相同。

师:我们再来看第三个讨论题。既然对同种物质,ρ与m、V都无关,那种这个密度公式还有什么意义呢?

生丙:用它可以计算未知物质的密度。

以此式也叫做密度的计算式。

[板书7](写在板书1,密度公式的右边):计算式。

4.巩固练习

(投影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大铝块的质量是4千克,小铝块的质量是1千克,则大铝块的密度是小铝块密度的4倍

B.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C.一杯酒精用掉一半后,剩下一半酒精的密度是原来的一半

生:(略)

5.本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密度,通过实验和讨论,知道了密度也是表征物质特性的一个物理量,它表征的是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大小的差别,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那么,如何利用密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呢?这是我们后面学习要讨论的问题。

6.布置作业

初中物理密度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的

1、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

教师用:4千克的铅球、细铁丝或细铜丝一卷。

学生用:托盘天平、砝码、量筒、一瓶酒精、一把小铝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已知铁的密度为7.8×103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铅的密度为11.3×103千克/米3,与铁的密度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表达式是什么?体积V的表达式又是什么?

(二)引入新课

运用讨论法,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使同学弄清楚,在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时,密度知识是如何应用的。讨论的问题如下:

1、教师出示学生体育课上用的4g的铅球,问学生:你如何判断,这种铅球是否用铅制成的?请说出你的办法来。

2、物理课本P83中的第一个问题。怎样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的质量?

3、物理课本P83中的第二个问题。教师出示一卷细铜丝或细铁丝,问:怎样方便地知道它的长度?

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讲清楚解决每一个问题的过程,可适当地书写副板书。并注意学生用词的准确性,如是“测量”,还是“计算”等。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作简要小结,使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重要的应用。

(三)讲授新课

板书:五、密度的应用。

板书:1、应用。

(1)可以鉴别物质。如勘探人员鉴别矿石等。

(2)计算不便于宜接测量的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等。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进一步体会密度知识的应用。

【实验一】用托盘天平测定小铝勺的体积。

【实验二】用量筒测出质量为40克的酒精。要求学生边实验,边在笔记本上简要写出计算公式。计算过程和结果。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对学生的实验和计算进行指导。

让一两个实验组,汇报测定过程和结果。

板书:2、解应用题

【例1】测得体育课上用的质量为4千克的铅球,体积约为0.57分米3,此铅球是用铅制成的吗?

(铅的密度为11.3×103千克/米3)

用规定的符号,表示题目中的已知量,并加注角标。注意书写的格式。

已知:铅球=4千克,V铅球=0.57分米3=0.57×100米3

铅=11.3×103千克/米3、

求:铅球是用铅制成的吗?

解。

=7.0×103千克/米3、

铅球≠铅

答:铅球不是用铅制成的。

【例2】一个瓶子能盛1千克的水,用这个瓶子能盛多少千克的煤油?(煤油密度为0.8×103千克/米3)

教师用分析法,讲述解题思路。并使学生注意到题中的隐蔽条件V水=V煤油。

由学生表述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包括明显的已知条件和隐蔽的已知条件。并加注角标。

已知:水=1千克,煤油=0.8×103千克/米3

水=1.0×103千克/米3V水=V煤油

求:煤油=?千克

所以煤油=煤油·V煤油

=0.8×103千克/米3×0.001米3,

=0.8千克。

答:这个瓶子能盛0.8千克的煤油。

解题完毕,教师应该向学生说明,这两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希望学生课下考虑,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阅读:课本P87中的细微差别中的重大发现。

书面作业:课本P83中,6、7、8、9、10。

密度教学设计 篇七

【理论支撑】

1.在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运用皮亚杰的建构主义: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同时也应用了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在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2.新课程理念中,科学探究是学习内容也是重要的学习方法。期望学生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故而对物质的特性——密度进行探究,在学习密度知识的基础上,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学生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体验科学探究所带来的乐趣。 2.通过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性质。 3.了解密度的单位,会查密度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教学重难点】

1.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以及密度的测量。

2.密度是物质自身的性质,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课前延伸

(一)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物质的特性?说出物质的特性有哪些?

2.说出水、木块,铁块、铝块的特性有哪些不同?

(二)讨论与交流

怎样区分表面被涂成相同颜色的铁块和塑料块。设想尽可以多情况,设计可能多的方案。 课内探究

(一)

情景导入

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特性来辨别物质,如一个铁块和一个塑料块,可以根据颜色、软硬程度来辨别它们。若把它们涂成相同的颜色,怎样区分呢?学生展开讨论,检查课前延伸准备情况。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入手来寻找物质的另一个特性。

【设计思路:区分铁块和塑料块的方法很多,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学生有话说,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提出了一些方法,老师通过简单的实验来加以否定,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思考,提出新问题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发生冲突,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

1.提出问题: 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6.4 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2.猜想与假设

通过比较一杯水和一桶水的体积、质量,比较一个小马铃薯和一个大马铃薯的体积、质量,学生能够猜出同种物质组成物体的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通过回忆上一节“测量一个金属回形针的质量”,回形针的数量增大一倍,质量也增大一倍。根据生活经验两袋盐的体积是一袋盐的体积的两倍,两袋盐的质量也是一袋盐的质量的两倍,启发学生测出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设计思路:“同种物质的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学生是有体会的,“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这一猜测,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应加以铺垫。】 3.设计实验

本活动的目的是验证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体积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研究的对象是大小不同,形状规则的长方形铁块好塑料块。要求学生带着思考题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思考题:(1)需要直接测量哪几个物理量?(2)用什么仪器来测量?(3)如何测量?(4)测量中需要收集哪些数据?(5)设计什么样的表格?

在学生讨论设计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案,形成下列共识: (1)所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2)测量质量需要的仪器是天平。

(3)而铁块与塑料块的形状是规则的长方体,所以可以通过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然后计算出它们的体积,需要测量的仪器是刻度尺。 (4)具体的实验的步骤:

①调解天平,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将物体的质量填入表格; ②用刻度尺测量该物体的长、宽、高,算出物体的体积并填入表格; ③计算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并填入表格。

测量对象

质量m∕g

体积V∕cm

3质量/体积 铁块1

铁块2

铁块3

塑料块1

塑料块2

塑料块3

学生分组实验、老师巡视,收集相关信息。 4.分析论证

(1)指导学生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别作出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图像,其中纵坐标代表质量,横坐标代表体积。提示:物体的体积为0时,质量也为0,也可以作出一个点。

(2)针对图据图像进行,分析论证。

形成共识: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3)要求学生计算出,表格中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由计算结果引导学生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设计思路: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学生也能得出结论。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图像,更能形象、直观反映出质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

三、梳理教材 1.密度的概念

(1)学生带着思考题,阅读教材中P9,相关“物质的密度”的内容。 思考题:①密度的定义、密度的公式、密度的单位是什么? ②密度单位的读法,密度单位的换算。

(2)组织学生汇报思考的答案,了解单位体积的内涵,领悟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单位等。

2.查密度表

(1)学生仔细研读密度表,学会查密度表。 (2)通过密度帮助学生认清这些内容: ①固体的密度是不是总大于液体的密度?

②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是一定不同?

③同种物质不同状态下的密度不相同。 ④知道密度的物质的解释。

五、交流提升

针对学生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引出密度的应用——鉴别物质的种类。

六、有效检测

1.木块的密度为0.6×103㎏/m3,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盒装纯牛奶的体积为

m3.若该牛奶的密度是1.2×103kg/m3,则牛奶的质量为

kg.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单位换算

水晶的密度是2.65g/cm3=_________㎏/m3

密度教案 篇八

(一)质量

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含有物质多的,我们说这个物体的质量大,含有物质少的,我们说它的质量小。质量用字母m表示。

2.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常用单位还有吨、克、毫克。吨比千克大,符号为t,克和毫克比千克小,符号分别是g、mg。这些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为:

1 t=103 kg=106 g=109 mg。

3.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辨析 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改变而改变。你玩过橡皮泥吧,一块橡皮泥不论被捏成什么形状,它的质量是不会改变的。冰化成水,虽然由固态变成了液态,状态改变了,其质量也是不变的。把一本书由北京带到上海,虽然书的位置发生了改变,但其质量是不改变的。因此,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

4.质量的测量工具

质量是一个可以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在实验室中,是用天平来测物体的质量的。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工具有案秤、台秤、电子秤、杆秤等。

图2—7—1

5.天平的使用

(1)天平的调节。

首先,把天平放到水平台上,其次,要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每台天平都有平衡螺母,调节前指针在分度盘的位置偏左,或者你观察到的是左盘低右盘高,平衡螺母向右调;如果指针在分度盘的位置偏右,或者你观察到的是是右盘低左盘高,这时应该将平衡螺母向左调;当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上或是指针左右摆动的幅度相同时,天平就平衡了。你就可以放物体进行测量了。

(2)称量过程。

在左盘中放上物体后,估测物体质量,按先大后小的顺序,用镊子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如果砝码添加后不能恰好使横梁平衡,再用镊子调节标尺上的游码,直到横梁平衡。这时你就可以知道物体的质量了。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所处位置的刻度值之和。砝码上都标有质量数,读出相加即可。读游码在标尺上的刻度值时,需要你首先弄清标尺的分度值,读数时,应读游码最左边所对的刻度。游码的示数也要加入物体的总质量中。

易混点 平衡螺母和游码都可用来调节横梁平衡,但它们使用的时机不同,平衡螺母在天平调节时使用,游码在称量时使用,切不可混淆使用。

(二)密度

1.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其计算式是p=m* */v。

2.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米3 (kg/m3),常用单位有克/厘米3(g/cm3)。这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lg/cm3=103 kg/m3。

3.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在讲质量时,我们说质量是物质的属性,而密度我们称之为物质的特性,为什么这样说呢?

比较 特性是指某种物质所特有的,能够与其他物质相互区别的性质、形态、颜色、软硬等。物质的属性可以相同,但是特性一般不相同。

质量是物质的属性,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同种物质的质量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但密度一定相同;例如,桃木桌子和桃木椅子的质量不同,但密度都是桃木的密度,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密度一般不同,我们可以用密度来辨别各是什么物质。

辨析 对同一种物质来说,比值m/v是确定不变的。当物体的体积增大到几倍时,它的质量也就增大到几倍,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m/v-保持不变,物质的密度跟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不随物质的质量,体积的改变而变化。由此可见,密度公式ρ=m/v,只是密度的定义式,测量式,而不是密度的决定式,物质的密度是它自身的性质,跟它的质量和体积没有比例关系。因而单从数学知识看密度公式,得出物质的密度ρ与质量m成正比,与体积v成反比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明确物理公式的意义并正确地运用它们是十分重要的。

4.正确理解密度知识中的比例关系。

在密度知识中有三个比例关系。

(1)当同一种物质,密度ρ一定时,m1/m2=v1/v2,这就是说,同一种物质体积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2)不同的物质、密度ρ不同。当体积v相同时,,m1/m2=ρ1/ρ2

,这就是说不同的物质,在体积相同时,密度大的质量也

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

(3)不同的物质,密度p不同,当质量m相同时,v1/v2=ρ2/ρ1。这就是说,不同的物体在质量相同时,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

可能有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物质的密度跟它的体积、质量无关,那么,在后两个式子中,物体的质量,体积怎么又跟密度有比例关系呢,这实际上并不矛盾,在后两个式子中研究的对象是两种不同的物质,而且因果关系也不同,它们研究的是因为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而造成的质量或体积的不同。

.5.密度知识的应用

(1)利用m=pv求质量。

(2)利用v=m/ρ求体积。

(3)利用p=m/v,求出物质密度,鉴别物质。

例1 在“用天平称物体质

量”的实验中,张强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称物体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左边一点,这时应该 ( )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变式题 托盘天平调好之后,在称量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边,这时应当 ( )

a.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移

b.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

c.把游码向右移

d.把砝码换小些

例2 医护人员用体温计给病人测量体温时,体温计中的水银在测量过程中始终不变的是( )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温度

变式题 一瓶纯净水喝掉一半后,剩下的半瓶水与原来的一瓶水比较 ( )

a.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c.体积减小,密度减小

d.体积不变,密度减小

例3 在各种宴会上、酒吧中,人们常常喝鸡尾酒以增加喜庆气氛。鸡尾酒的调制方法是:先将颜色不同、密度也不同的几种酒分别调好,然后先把一种颜色的酒倒入杯中,再将长颈漏斗伸入杯底,依次倒入其他颜色的酒,这样就调制出一杯颜色漂亮、层次分明的鸡尾酒。为保证不同颜色的酒不会相混,在调制时应该按密度__________的次序倒入杯中,这里应用了_____________ 知识。调好的鸡尾酒如果没有及时饮用。过一段时间后,各层的颜色就会逐渐暗淡了,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

变式题 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太阳能集热器是直接利用太阳能的一种装置,它可以利用太阳能把水加热。太阳能集热器主要由集热板和贮水器两部分组成,如图2—7—2所示。

图2—7—2

(1)贮水器总比集热板的位置高,请你猜想这样做的原因。

(2)利用相关知识说明并用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例4 小明同学为测定酱油的密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表格中已经记录了最初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2—7—3所示的是他将烧杯中一部分酱油倒人量筒后,烧杯剩余酱油的总质量,以及从烧杯中倒入量筒内酱油的体积。请根据图中显示的情况,帮助小明完成实验数据表格的填写。

烧杯和酱油

的总质量

m总/g烧杯和剩余酱油的

总质量m1/g例出酱油的质量

m2/g

倒出酱油的体积

v/cm3

酱油的密度

ρ/g•cm一3

150

图2—7—3

拓展迁移 北京是一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城市。缓解北京城市用水的紧张状况,应当从我做起。晓晓家采取了多种节水措施,进一步减少了用水量。4月底查水表时,水表显示的数字为325m3,4 月份她家的用水量为8吨。5 月底查水表时,水表显示的数字如图2—7—4所示,则5月份她家的用水量比4月份少了__________t。

图2—7—4

例5 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7—5所示,矿石的质量是175.6g。

图2—7—5

(2)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2—7-6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 70 cm3.

a.加水到标记 b.取出矿石c将量筒中水倒入

(矿石浸没水中) (准备补充水) 杯中至标记

图2—7—6

(3)矿石的密度是2.51×103 kg/m3,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 偏小 (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4)实验中测矿石体积的方法在初中物理中经常用到,请举一例: 曹冲称象等。

点评 等效替代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化复杂为简单的研究方法,据说,爱迪生发明灯泡后,有人想计算灯泡的容积,不知用了多少个公式,多少张草稿纸,最后还没有爱迪生测量出来准确,很简单,在灯泡内灌满水,量出水的体积,就是灯泡的容积。爱迪生用的就是等效替代法。力

的合成、求等效电阻都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密度教学设计 篇九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一节《质量》,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认识质量及其测量仪器,特别是学习使用学校实验室常用的天平是为后续各节的学习所准备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极其重要,与今后授课的内容相关密切,是基础性的一节,也是阶段性的关键点。所以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在第一章已经学习了一些工具的使用,对于天平这个工具的使用只要讲明白应该问题不大。学生的问题主要是生活经验不足,对于常见的物体的质量他们没有办法想象和了解,还有一些物质的尺度比较小或者比较大的话用基本单位来表示可能存在问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 通过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通过对天平使用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4、通过使用天平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突破方法

天平的使用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去摸索,假如不这样做会产生怎么样的后果。

教学难点

质量的概念,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突破方法

为突破难点,通过图片分析物体和物质的区别,然后引入质量的概念。采用演示加分组实验法,并用探究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破本节难点。

教法学法

为了能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会学知识,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法、探究法和讨论法。通过自主学习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通过讨论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给上面的物体分类,并说出你分类的理由?

创设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教学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一、质量的概念

由学生的分类,得出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从而得出: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提问:铁钉、铁锤都是同种物质组成的,但是物质的多少一样吗?

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学生继续思考几个问题:

1、一块冰化成了水,所含物质的多少改变吗?(不考虑蒸发)

2、一个易拉罐被压扁之后,形状变了,所含的物质多少(质量)变了吗?

3、在宇宙飞船中,物体处于失重状态中。如果把地面上的物体带到月球上,带到宇宙飞船中,这个物体的质量会改变吗?

讨论得出结论:

冰块熔化成水, 状态变化了,组成物质的多少没有变。

易拉罐压扁了,形状变化了,组成物质的多少没有变化。

物块送入太空,位置变化了,组成物质的多少没有变化

总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变化而变化。

二、质量的单位

1、国际单位

2、生活中常用单位

3、换算关系。

质量单位符号: 吨(t) 千克(Kg) 克(g) 毫克(mg)。

质量单位换算:1t = 1000kg 1kg = 1000g

1g = 1000mg

对常见物体质量进行估算

三、质量的测量

1、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托盘天平

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

观察托盘天平的结构,并且对照书本的图记住各部位的名称。

2、常见的测量工具

四、课堂小结

五、练习

1、关于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了。

B、铁块加热后,再打成铁片,质量变小了。

C、物理课本在南京和在南极时, 质量不 一样。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宇航员若将一瓶密封的纯净水带到月球上,你认为这瓶纯净水的质量是增加了、减少,还是不变?说出你的判断根据。

练习册68页知识导航

布置作业

这样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通过观察、比较、到建立概念,不但使学生很容易理解,而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在观察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形成了分析、概括的能力。

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并结合前面的内容,这个难点很容易解决,并且学生都能理解,特别是对于到宇宙里质量也不变这种情况。

让学生自己总结这些比较简单的规律,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单位换算是学生觉得很困难的一部分内容,可以先找几个简单的练习做一做,太难的话会打击学生的信心。

通过抢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既提高了他们的常识,又为之后引入天平是准确测量的工具埋下伏笔。

让学生了解测量质量的工具有很多,在实验室主要使用的是天平

测量工具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图片学生能了解到多种多样的测量质量的先进的仪器。能感受到科学的神奇。

让学生对课堂学习有个总体的印象。

板书设计

§6.1 质量

1、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符号(m)

2、结论: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3、质量的单位:

国际单位:千克(kg);

常用单位:吨(t) 克(g) 毫克(mg);

1、t =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2、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3、托盘天平介绍。

天平的使用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2、将游码移到0刻度线处。

3、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为止(哪边轻就往哪边调)。

4、左物右码。

5、读数=游码+砝码。

人教版九年级《10.3 密度》教学设计 篇十

生活离不开物理,物理离不开生活。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本课题我从生活实际中引出物理问题,又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感受到物理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物理的魅力。在教学方式上也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来操作。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情境创设导入新课学习,然后由学生分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自主地进行实验研究,师生共同运用比较法分析实验数据,通过精心设计的启发性的问题,来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探索,使学生熟悉到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定义、公式和单位的得出采用了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完听意义建构。

2、加强物理过程教学,渗透科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中,特殊突出了密度概念建立的过程,在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时,不是直接计算出比值结果进行比较,而是通过一系列“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然后再通过计算机来处理数据(学生不在课堂上花时间用于计算),让学生逐步熟悉到对同一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而对不同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表示了这方面物质的特性,即密度。在建立密度概念的过程中还留意渗透了比较的方法、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等物理学研究的方法。

3、与速度概念对比,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通过对比密度与速度概念的异同点,既可加深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又能使学生体会到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知道它们在定义、公式、单位等方面的相似之处,为以后学习其他比值定义法定义物理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密度教案 第十一篇

第四节实验:

(一)教学目的

1.较熟练地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

2.学会用量筒(或量杯)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教具

教师演示用具:量筒、量杯、小黑板(抄有课本上的实验表格).

学生实验用具: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和砝码、量筒、石块、玻璃杯、水、盐水、细线。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2)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3)要求出物质的密度需要知道哪些量?

教师出示:小石块和1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用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本实验我们学习用量筒测它们的体积。

(板书:四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进行新课

1.引导学生看课本实验的“目的”,对照实验的“器材”将桌上用具对照检查。

2.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教师出示:量筒和量杯实物,介绍量筒和量杯。

让学生观察桌上量筒的刻度。教师说明,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

提问:(1)你所用的量筒的最大刻度(即量程)多大?(2)它每小格(即最小刻度值)为多少厘米3?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7—6、图7—7.说出量筒和量杯使用时怎样放?怎样读出液体的体积?怎样测固体的体积?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应放平稳;(2)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凸面相平。)(3)测固体体积的方法: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3.学生分组实验:测石块的密度

提问:测石块的密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

教师强调: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先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学生实际操作,将实验数据填在课前已画在作业本上的表中。教师请一学生将他的测量结果填在小黑板的表1中。

师生共同分析小黑板表1中的数据是否合理,纠正发生的错误。

4.学生分组实验:测盐水的密度

提问:测盐水的密度步骤是什么?

教师指出:(1)该实验测盐水质量的方法与本章第二节测液体质量的方法不一样,采用该实验方法测液体的质量,在测体积时没有残留的液体在杯内,能减小测量的误差。(2)为了计算方便,盐水的体积尽量取整数。

学生实际操作,将结果填在作业本上的实验表格中。教师请一学生将测量结果填入小黑板表2内。

师生共同分析小黑板表2的数据是否合理,及时纠正错误。

实验结束后,整理器材。

5.讨论课本“想想议议”。

三、布置作业:课本上的小实验:“自制量筒”’.

注:文中课本指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第十二篇

一、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密度的概念及密度的物理意义。

(2)掌握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3)知道密度单位,了解密度表。

(4)知道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5)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重难点

(1)密度的概念及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2)灵活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自学指导及练习

【知识点1】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1、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1)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的;

(2)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的。

2、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可以作为区分物质的重要依据。

【知识点2】密度的概念、公式

定义: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知识点3】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

1.原理:

2.用称出物体的质量,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可利用和测出它的'体积,对于液体,可用量筒直接测它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即可算出组成该物体的物质密度。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1)测密度大于水的固体的密度。

(2)测密度小于水的固体的密度(如木块,蜡块等),可以用方法。

(3)测液体的密度

误差较小的实验步骤如下①m1;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m2;④液体的密度ρ=

【知识点4】密度的应用

(1)根据密度鉴别物质(ρ=m/v)

(2)根据密度要求选择材料

(3)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m=ρV)

(4)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v=m/ρ)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为大家整理的12篇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密度教学设计。

上一篇:七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优秀13篇 七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优秀13篇作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教案推荐
  •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优秀7篇
  • 企业质量方针标语口号优秀5篇 企业
  • 提升服务质量的方案最新5篇 提升服
  • 工程监理论文优秀10篇 工程监理的
  • 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陆青云林若岚全文免费阅读_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最新章节列表陆青云林若岚 第3章
  • 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全文免费阅读帝婿无双小说免费阅读_秦怀道秦琼最新章节列表秦怀道秦琼 第1章
  • 闪婚成宠海彤战胤全文免费阅读_闪婚成宠最新章节列表海彤战胤 第1章
  • 主持歌曲串词3篇 声声慢歌曲主持串词
  • 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小说全文免费阅读_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最新章节列表 第3章
  • 千亿总裁宠妻成狂全文免费阅读_海彤战胤千亿总裁宠妻成狂最新章节列表海彤战胤 第2章
  • 猜你喜欢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