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全等三角形教案优秀15篇 全等三角形教案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07-17 来源:互联网 点击: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的15篇全等三角形教案是由精心整理的全等三角形教案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数学《全等三角形》教案 篇一

【课前准备】

1.定义:能够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见下表。

【例题讲解】

一。挖掘“隐含条件”判全等

如图,△ABE≌△ACD,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越多越好)

1.如图AB=CD,AC=BD,则△ABC≌△DCB吗?说说理由。

变式训练:AC=BD,∠CAB=∠DBA,试说明:BC=AD

2.如图点D在AB上,点E在AC上,CD与BE相交于点-§ O,

且AD=AE,AB=AC.若∠B=20°,CD=5cm,则∠CD的度数与BE的长。

3.如图若OB=OD,∠A=∠C,若AB=3cm,求CD的长。

变式训练2,如图AC=BD,∠C=∠D试说明:(1)AO=BO(2)CO=DO(3)BC=AD

二。添条件判全等

1.如图,已知AD平分∠BAC,要使△ABD≌△ACD,

根据“SAS”需要添加条件;

根据“ASA”需要添加条件;

根据“AAS”需要添加条件。

2.已知AB//DE,且AB=DE,

(1)请你只添加一个条件,使△ABC≌△DEF,

你添加的条件是。

三。熟练转化“间接条件”判全等

1.如图,AE=CF,∠AFD=∠CEB,DF=BE,△AFD与△CEB全等吗?

为什么?

2.如图,∠CAE=∠BAD,∠B=∠D,AC=AE,△ABC与△ADE全等吗?为什么?

3.“三月三,放风筝”,如图是小明同学制作的风筝,他根据AB=AD,CB=CD,不用度量,他就知道∠ABC=∠ADC,请你用学过的知识给予说明。

巩固练习:如图,在中,,沿过点B的一条直线BE

折叠,使点C恰好落在AB变的中点D处,则∠A的度数。

4.如图,点E,F在BC上,BE=CF,AB=DC,∠B=∠C.说明:∠A=∠D

【当堂反馈】

1.(2006攀枝花市)如图,点E在AB上,AC=AD,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图中存在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所添条件为全等三角形是△≌△

2.如图,已知AB=AD,∠B=∠D,∠1=∠2,说明:BC=DE

3.如图,已知AB=DE,∠D=∠B,∠EFD=∠BCA,说明:AF=DC

4.等腰直角△ABC,其中AB=AC,∠BAC=90°,过B、C作经过A点直线L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

(1)你能找到一对三角形的全等吗?并说明。

(2)BM,CN,MN之间有何关系?

若将直线l旋转到如下图的位置,其他条件不变,那么上题的结论是否依旧成立?

【课后作业】

1.如图,要用“SAS”说明ΔABC≌ΔADC,若AB=AD,则需要添加的条件是。

要用“ASA”说明ΔABC≌ΔADC,若∠ACB=∠ACD,则需要添加的条件是。

2..如图,在Δ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交于点H,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ΔAEH≌ΔCEB.

(第3题)

(第4题)(第5题)(第6题)

3.如图,已知AD平分∠BAC,AB=AC,则此图中全等三角形有()

A..2对B.3对C.4对D.5对

4.如图,ΔABC中,AB=AC,BE=EC,则由“SSS”可判定()

A.ΔABD≌ΔACDB.ΔABE≌ΔACEC.ΔBED≌ΔCEDD.以上答案都不对

5.如图,Rt△ABC中,∠C=90°,∠CAB=30°,用圆规和直尺作图,用两种方法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且其中一个是等腰三角形。(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和证明).

6.如图,一个六边形钢架ABCDEF,由6条钢管连接而成,为使这一钢架稳固,请你用3条钢管使它不能活动,你能设计两种不同的方案吗?

7:如图11-9在△ABC中。⑴分别以AB、AC为边向形外作正方形ABDE、ACFG.

试说明:①CE=BG;②CE⊥BG;

⑵如图11-10分别以AB、AC为边向形外作正三角形△ABD、△ACE.

试说明:①CD=BE;②求CD和BE所成的锐角的度数。

【拓展延伸】

如图①,E、F分别为线段AC上的两个动点,且DE⊥AC于E,BF⊥AC于F,若AB=CD,AF=CE,BD交AC于点M.(1)求证:MB=MD,ME=MF

(2)当E、F两点移动到如图②的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能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全等三角形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的概念;

2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 在图形变换以及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觉,

重点: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难点:准确的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过程:观察图案,指出这些图案中中形状与大小相同的图形。

获取概念: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对应顶点 。

全等形: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能够完全重合的

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全等”用?表示,读作“全等于”

注意: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 abc ≌ △def全等时,点a和点d,点b和点e,点c和点f是对应顶点,记作△ abc ≌ △def

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通过练习得出对应边,对应角间的关系。

即全等三角形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练习1.2.3.4

小结: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

形叫做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表示三角形全等时应注意什么?

全等三角形证明题 篇三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1节《全等三角形》。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全等三角形是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材第十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全等三角形”的开篇,是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它图形的基础之一。本章是在学过了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以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以及在七年级教材中的一些简单的说理内容之后来学习,为学习全等三角形奠定了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已学图形的认识,同时为学习其它图形知识打好基础。

二、说学情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和类型,已经知道三角形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但是对于全等三角形这一特殊的三角形却还是一个新的知识点。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它不仅是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对于研究它的全等的判定有着足够的感知经验,但是也存在着以下困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对于学生的识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挑战,特别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此之前,学生所接触的逻辑判断中直观多余抽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多于用数学语言表述。所以,怎样引导学生发挥认知和操作方面的经验,为掌握规范和有效的数学思维方式服务将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关键。

三、说教学目标

本节教材在编排上意在通过全等图案引入新课教学,在新课教学中又由直观演示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过渡,学生容易接受。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2.能力目标:

(1)通过全等三角形有关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

(2)通过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美激发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五、说教法

教学生观察、归纳的方法

为了适应学生的认识思维发展水平,有序的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实践——再认识,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六、说学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难于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教师要做到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统一:一是看听结合,形成表象。看教师演示,听教师讲解,形成表象。二是手脑结合,自主探究,学生为主体,充分使用学具,动手操作体会全等三角形。

七、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

首先,展示教材上的图案以及制作的一些图案,引导学生读图,激发学生兴趣,从图中去发现有形状与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然后教师安排学生自己动手随意去做两个形状与大小相同的图形,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直观感知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其次,通过阅读法让学生找出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然后,教师随即演示一个三角形经平移,翻折,旋转后构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体会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的概念,并以找朋友的形式练指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加强对对应元素的熟练程度。此时给出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提示对应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然后再给出用全等符号表示全等三角形练习,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再给出练习判断哪一种表示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正确,通过对图形及文字语言的综合阅读,由此去理解“对应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上”的含义。

再次,通过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纸板的观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观察对应边、对应角有何关系,从而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通过练习来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渗透符号语言推理。

最后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学会了用全等符号表示全等三角形,会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八、说板书设计

我以条理清楚为原则,既体现了学习目标,又突出了学习的重点,能够帮助学生更明了地理解这节课的知识点。特设计如下:

数学《全等三角形》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已知三边画三角形的方法;

(2)掌握边边边公理,能用边边边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3)会添加较明显的辅助线。

2、能力目标:

(1)通过尺规作图使学生得到技能的训练;

(2)通过公理的初步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1)在公理的形成过程中渗透:实验、观察、归纳;

(2)通过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SSS公理、灵活地应用学过的各种判定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题目条件和求证的结论,灵活地选择四种判定方法中最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

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投影显示

问题:有一块三角形玻璃窗户破碎了,要去配一块新的,你最少要对窗框测量哪几个数据?如果你手头没有测量角度的仪器,只有尺子,你能保证新配的玻璃恰好不大不小吗?

这个问题让学生议论后回答,他们的答案或许只是一种感觉。于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三角形的三个元素――三条边。

2、公理的获得

问:通过上面问题的分析,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让学生粗略地概括出边边边的公理。然后和学生一起画图做实验,根据三角形全等定义对公理进行验证。(这里用尺规画图法)

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应用格式: (略)

强调说明: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

(2)、在应用时,怎样寻找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中给出的,二时图形中隐含的(如公共边)

(3)、此公理与前面学过的公理区别与联系

(4)、三角形的稳定性:演示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演示中,其实可以去掉组成三角形的一根小木条,以显示三角形条件不可减少,这也为下面总结“三角形全等需要有3全独立的条件”做好了准备,进行了沟通。

(5)说明AAA与SSA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

3、公理的应用

(1) 讲解例1。学生分析完成,教师注重完成后的点评。

例1 如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

求证:AD⊥BC

分析:(设问程序)

(1)要证AD⊥BC只要证什么?

(2)要证∠1= 只要证什么?

(3)要证∠1=∠2只要证什么?

(4)△ABD和△ACD全等的条件具备吗?依据是什么?

证明:(略)

(2)讲解例2(投影例2 )

例2已知:如图AB=DC,AD=BC

求证:∠A=∠C

(1)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教师巡视,适当参与讨论。

(2)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

思路1:连接BD(如图)

证△ABD≌△CDB(SSS)先得∠A=∠C

思路2:连接AC证△ABC≌CDA(SSS)先得∠1=∠2,∠3=∠4再由∠1+∠4=∠2+∠3得∠BAD=∠BCD

(3)教师共同讨论后,说明思路1较优,让学生用思路1在练习本上写出证明,一名学生板书,教师强调解题格式:在“证明”二字的后面,先将所作的辅助线写出,再证明。

例3如图,已知AB=AC,DB=DC

(1)若E、F、G、H分别是各边的中点,求证:EH=FG

(2)若AD、BC连接交于点P,问AD、BC有何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学生思考、分析,适当点拨,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证明,然后选择投影显示。

证明:(略)

说明:证直线垂直可证两直线夹角等于 ,而由两邻补角相等证两直线的夹角等于 ,又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

例4 如图,已知:△ABC中,BC=2AB,AD、AE分别是△ABC、△ABD的中线,

求证:AC=2AE.

证明:(略)

学生口述证明思路,教师强调说明:“中线”条件下的常规作辅助线法。

5、课堂小结:

(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3个公理1个推论(SAS、ASA、AAS、SSS)

在这些方法中,每一个都需要3个条件,3个条件中都至少包含条边。

(2)三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让学生自由表述,其它学生补充,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

6、布置作业:

a、书面作业P70#11、12

b、上交作业P70#14 P71B组3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 篇五

全等三角形的优秀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的第一节。这是全章的开篇,也是全等条件的基础。它是继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及三角形有关知识之后出现的。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已学图形的认识,同时为学习其他图形知识打好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采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抓联系、促迁移的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情景,形成概念,再通过平移、翻折、旋转说明变换前后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得出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及其性质。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平移、翻折、旋转是考察两三角形全等的主要方法。

2.能准确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3.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2.能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乐于探索问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交流的良好情感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及对应元素的确定。

难点: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确定。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过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并学习了一些简单的`说理,已初步具有对简单图形的分析和辨识能力,但八年级的学生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的时期。为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节课将充分利用动画演示,来揭示图形的平移、翻折和旋转等变换过程,以便让学生在观察、分析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进而达到对全等三角形的理性认识。

五、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和“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原则,博采启发教学法、引探教学法、讲授教学法等诸多方法之长,借助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和探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努力做到教与学的最优组合。

六、教学教程

Ⅰ.课题引入

1.电脑显示

问题:各组图形的形状与大小有什么特点?

一般学生都能发现这两个图形是完全重合的。

归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2.学生动手操作

⑴在纸板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ABC,并剪下,然后说出三角形的三个角、三条边和每个角的对边、每个边的对角。

⑵问题:如何在另一张纸板再剪一个三角形DEF,使它与△ABC全等?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方法、动手操作)

3.板书课题:全等三角形

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全等”用“≌”表示,读着“全等于”

如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记作:△ABC≌△DEF

Ⅱ.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1. 问题:你手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但是如果任意摆放能重合吗?该怎样做它们才能重合呢?

2.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得出:

⑴.两个全等三角形任意摆放时,并不一定能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重合到一起(或相同的边重合到一起)时它们才能完全重合。这时我们把重合在一起的顶点、角、边分别称为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

⑵.表示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便于确定两个三角形的对应关系。

Ⅲ.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观察与思考:

寻找甲图中两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它们的对应边

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引导学生从全等三角形可以完全重合出发找等量关系)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用几何语言表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如图:∵ABC≌ DEF

∴AB=DE,AC=DF,BC=E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A=∠D,∠B=∠E,∠C=∠F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Ⅳ.探求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找法

1.动画(几何画板)演示

(1).图中的各对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怎样改变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位置,使它能与另一个三角形完全重合?

归纳: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经过一定的转换可以重合。一般是平移、翻折、旋转的方法。

(2).说出每个图中各对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归纳:从运动的角度可以很轻松地解决找对应元素的问题。可见图形转换的奇妙。

3. 归纳:找对应元素的常用方法有两种:

(1)从运动角度看

a.翻折法:一个三角形沿某条直线翻折与另一个三角形重合,从而发现对应元素。

b.旋转法:三角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角度能与另一三角形重合,从而发现对应元素。

c.平移法:沿某一方向推移使两三角形重合来找对应元素。

(2)根据位置元素来推理

a.有公共边的,公共边是对应边;

b.有公共角的,公共角是对应角;

c.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

d.两个全等三角形最大的边是对应边,最小的边也是对应边;

e.两个全等三角形最大的角是对应角,最小的角也是对应角;

Ⅴ.课堂练习

练习1.△ABD≌△ACE,若∠B=25°, BD=6㎝,AD=4㎝,

你能得出△ACE中哪些角的大小,哪些边的长度吗?为什么 ?

练习2.△ABC≌△FED

⑴写出图中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

⑵图中线段除相等外,还有什么关系吗?请与同伴交

流并写出来。

Ⅵ.小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感受?

2.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了解了全等的概念,发现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且利用一些方法可以找到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这也是这节课大家要重点掌握的。

Ⅶ.作业

课本第92页1、2、3题

全等三角形教案 篇六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的第一节。这是全章的开篇,也是全等条件的基础。它是继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及三角形有关知识之后出现的。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已学图形的认识,同时为学习其他图形知识打好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采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抓联系、促迁移的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情景,形成概念,再通过平移、翻折、旋转说明变换前后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得出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及其性质。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平移、翻折、旋转是考察两三角形全等的主要方法。

2.能准确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3.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2.能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乐于探索问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交流的良好情感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及对应元素的确定。

难点: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确定。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过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并学习了一些简单的说理,已初步具有对简单图形的分析和辨识能力,但八年级的学生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的时期。为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节课将充分利用动画演示,来揭示图形的平移、翻折和旋转等变换过程,以便让学生在观察、分析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进而达到对全等三角形的理性认识。

五、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和“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原则,博采启发教学法、引探教学法、讲授教学法等诸多方法之长,借助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和探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努力做到教与学的最优组合。

六、教学教程

Ⅰ.课题引入

1.电脑显示

问题:各组图形的形状与大小有什么特点?

一般学生都能发现这两个图形是完全重合的。

归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2.学生动手操作

⑴在纸板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ABC,并剪下,然后说出三角形的三个角、三条边和每个角的对边、每个边的对角。

⑵问题:如何在另一张纸板再剪一个三角形DEF,使它与△ABC全等?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方法、动手操作)

3.板书课题:全等三角形

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全等”用“≌”表示,读着“全等于”

如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记作:△ABC≌△DEF

Ⅱ.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1. 问题:你手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但是如果任意摆放能重合吗?该怎样做它们才能重合呢?

2.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得出:

⑴.两个全等三角形任意摆放时,并不一定能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重合到一起(或相同的边重合到一起)时它们才能完全重合。这时我们把重合在一起的顶点、角、边分别称为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

⑵.表示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便于确定两个三角形的对应关系。

Ⅲ.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观察与思考:

寻找甲图中两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它们的对应边

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引导学生从全等三角形可以完全重合出发找等量关系)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用几何语言表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如图:∵ABC≌ DEF

∴AB=DE,AC=DF,BC=E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A=∠D,∠B=∠E,∠C=∠F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Ⅳ.探求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找法

1.动画(几何画板)演示

(1).图中的各对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怎样改变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位置,使它能与另一个三角形完全重合?

归纳: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经过一定的转换可以重合。一般是平移、翻折、旋转的方法。

(2).说出每个图中各对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归纳:从运动的`角度可以很轻松地解决找对应元素的问题。可见图形转换的奇妙。

3. 归纳:找对应元素的常用方法有两种:

(1)从运动角度看

a.翻折法:一个三角形沿某条直线翻折与另一个三角形重合,从而发现对应元素。

b.旋转法:三角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角度能与另一三角形重合,从而发现对应元素。

c.平移法:沿某一方向推移使两三角形重合来找对应元素。

(2)根据位置元素来推理

a.有公共边的,公共边是对应边;

b.有公共角的,公共角是对应角;

c.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

d.两个全等三角形最大的边是对应边,最小的边也是对应边;

e.两个全等三角形最大的角是对应角,最小的角也是对应角;

Ⅴ.课堂练习

练习1.△ABD≌△ACE,若∠B=25°, BD=6㎝,AD=4㎝,

你能得出△ACE中哪些角的大小,哪些边的长度吗?为什么 ?

练习2.△ABC≌△FED

⑴写出图中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

⑵图中线段除相等外,还有什么关系吗?请与同伴交

流并写出来。

Ⅵ.小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感受?

2.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了解了全等的概念,发现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且利用一些方法可以找到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这也是这节课大家要重点掌握的。

Ⅶ.作业

课本第92页1、2、3题

苏教版全等三角形教案 篇七

苏教版全等三角形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的条件。掌握三角形全等的“SAS”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运用“SAS”证明简单的三角形全等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全等三角形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规律的过程。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条件。在探索全等三角形条件及其运用过程中,培养有条理分析、推理,并进行简单的证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画图、思考、探究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使学生了解一些研究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开拓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学难点:寻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诱导,实例探究,讲练结合,小组合作等方法。

学情分析:这节课是学了全等三角形的边边边后的一节课、將中间的边变为角探讨、学生一定能理解,根据之前的学情、学好这一节课有把握。

课前准备 全等三角形纸片、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在上节课的讨论中,我们发现三角形中只给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给出三个条件时,有四种可能,能说出是哪四种吗?

[生]三内角、三条边、两边一内角、两内角一边。

[师]很好,这四种情况中我们已经研究了两种,三内角对应相等不能保证两三角形一定全等;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今天我们接着研究第三种情况:“两边一内角”。

(一)问题:如果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及一内角,那么它有几种可能情况?

[生]两种。

1.两边及其夹角。

2.两边及一边的对角。

[师]按照上节方法,我们有两个问题需要探究。

(二)探究1:先画一个任意△ABC,再画出一个△A/B/C/,使AB= A/B/、AC=A/C/、∠A=∠A/(即保证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把画好的三角形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探究2:先画一个任意△ABC,再画出△A/B/C/,使AB= A/B/、AC= A/C/、∠B=∠B/(即保证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学生活动:

1.学生自己动手,利用直尺、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画出△ABC与△A/B/C/,将△A/B/C/剪下,与△ABC重叠,比较结果。

2.作好图后,与同伴交流作图心得,讨论发现什么样的规律。

教师活动:

教师可学生作完图后,由一个学生口述作图方法,教师进行多媒体播放画图过程,再次体会探究全等三角形条件的过程。

二 、探究

操作结果展示:

对于探究1:

画一个△A/B/C/,使A/B/=AB,A/C/=AC,∠A/=∠A.

1.画∠DA/E=∠A;

2.在射线A/D上截取A/B/=AB.在射线A/E上截取A/C/=AC;

3.连结B/C/.

将△A/B/C/剪下,发现△ABC与△A/B/C/全等。这就是说: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为“边角边”或“SAS”).

小结 :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角边”和“SAS”。

如图,在△ABC和△DEF中,

对于探究2:

学生画出的图形各式各样,有的说全等,有的说不全等。教师在此可引导学生总结画图方法:

1.画∠DB/E=∠B;

2.在射线B/D上截取B/A/=BA;

3.以A/为圆心,以AC长为半径画弧,此时只要∠C≠90°,弧线一定和射线B/E交于两点C/、F,也就是说可以得到两个三角形满足条件,而两个三角形是不可能同时和△ABC全等的。

也就是说: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所以它不能作为判定两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归纳总结:

“两边及一内角”中的两种情况只有一种情况能判定三角形全等。即:

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边角边”或“SAS”)

三、应用举例

[例]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结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结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结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

[师生共析]如果能证明△ABC≌△DEC,就可以得出AB=DE.

在△ABC和△DEC中,AC=DC、BC=EC.要是再有∠1=∠2,那么△ABC与△DEC就全等了。而∠1和∠2是对顶角,所以它们相等。

证明:在△ABC和△DEC中

所以△ABC≌△DEC(SAS)

所以AB=DE.

1.填空:

(1)如图3,已知AD∥BC,AD=CB,要用边角边公理证明△ABC≌△CDA,需要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中,已具有两个条件,一是AD=CB(已知),二是___________;还需要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这个条件可以证得吗?).

(2)如图4,已知AB=AC,AD=AE,∠1=∠2,要用边角边公理证明△ABD≌ACE,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中,已具有两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条件可以证得吗?).

四、练习

1. 已知: AD∥BC,AD= CB(图3).

求证:△ADC≌△CBA.

2.已知:AB=AC、AD=AE、∠1=∠2(图4).

求证:△ABD≌△ACE.

五、课堂小结

1.根据边角边公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要找出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的三个条件。

2.找使结论成立所需条件,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包括给出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等),并要善于运用学过的定义、公理、定理。

六、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P43——44页习题12.2中的第3,选做题:第4题题

七、板书设计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 篇八

全等三角形证明题

全等三角形证明题

1 在直角坐标系中,有两个点A(2,4) B(-2,-4), (即A.B两点是

关于圆点对称的),将直角坐标系关于Y轴翻折,得A1,B1,然后分别

连接A,A1和B,B1后,证AA1O和BB1O两三角行全等!

2有一个正方形,分别连接它的对角,求其中的全等三角形?

3 一个等腰三角形,做这个三角形的高线后,求其中的全等三角形?

4 在直角坐标系中,有一个直角三角形,将此三角形向左平移6格,

求平移后的三角形和原料的三角形是否全等?

5 有两个直三角形,其一个三角形三边的长为3,4,5,另一个三角形

的。直角边长为3和4.求证两三角形全等。 (注:SAS)

6 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5cm,另一个等边三角形边长也是5cm,

求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注:SAS或SSS)

7.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连接点AC,求三角形ABC和三

角形CDA全等。

8等腰梯形ABCD对角相连求全等的三角形?

9 在一个圆上,在圆内做两个三角形,圆心是公共的两个三角形

的端点,且这两个角度数都为30度,求两三角形全等。(由

于圆半径相等,且两边夹角相等,所以SAS)

10 .已知:三角形中AB=AC,

求证:(1)∠B=∠C

11 三角形ABC和三角形FDE,AB=FD,AC=FE,BC=DE,求全等(SSS)

12 三角形ABC和三角形FDE,∠C=∠E,AC=FE,∠A=∠F,求全等

(ASA)

三角形ADF是直角三角形

所以角EAD=90度-角BDA

三角形ADB是直角三角形

所以角BAD=90度-角BDA

所以角EAD=角BAD

CE平行AB

所以同旁内角互补

所以角BAD+角ACE=180度

角BAD=90度

所以角ACE=90度

所以角BAD=角ACE

所以三角形BAD和三角形ACE中

角EAD=角BAD

角BAD=角ACE

AB=AC

由ASA

三角形BAD≌三角形ACE

所以AD=CE

因为D是AC中点,且AB=AC

所以AB=2AD

所以AB=2CE

只要证明直角三角形 BAD 全等 ACE 就可以了

AE垂直 BD,所以 角 EAC=角 DBA (为什么?因为角EAC+角BAE=90度,而角 BAE+角DBA=90度,所以 角 EAC=角 DBA )

然后因为CE平行 AB,所以角ACE=90度

看三角形 BAD和ACE

角 EAC=角 DBA

角 BAD=角 ACE=90

又因为 AB=AC

所以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所以AD=CE

又因为BD是中线,所以 AC=2AD

所以 AB=2CE

∵∠DEC=∠AEB(对顶角相等)

∠A=∠D

AE=ED

∴△ABE全等于△DEC(ASA)

∴EB=EC

∵∠DEC=50°

∴∠BEC=180°―∠EDC=180°―50°=130°

∵BE=EC

∴△BEC是等腰三角形

∴∠EBC=∠ECB=(180°―∠BEC)×(1/2)=25°

数学全等三角形教案 篇九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全章学习的开篇课,也是本章学习的主线,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对生活中的全等图形和抽象的几何图形的观察,使学生对全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建立对应的概念,掌握寻找全等三角形中对应元素的方法,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为学习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以及第十六章轴对称图形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全等三角形中严密的对应关系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推理能力,对它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提升思维水平。

教学目标:

1.了解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能够准确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逐步培养学生的识图 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全等形和动手操作获得全等三角形 的体验,在探究和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概练和性质;

难点:能在全等变换中准确找到对应角、对应边。

教学突破: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观察、感受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亲身体验创造全等三角形,加深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的理解。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白纸等; 2.学生准备:白纸、剪刀等。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手脑并用,理解新知→合作交流,应用新知→课堂练习,巩固新知→师生互动,小结新知。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与学生谈话,努力走近学生之中。

2、游戏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课件:大家来找茬游戏

引导:

1、观察两副图形在形状、大小、位置方面的共同点

2、两副图形形状、大小若相同该如何检验?

引导: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全等形?

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列举生活中的实例(一百元人民币)感知全等形。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手脑并用,感受新知

用剪刀在一张纸上剪出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引出全等三角形教学。

2、观察诱导,探究新知。 (1)全等三角形相关概念

引导观察:课件操作演示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 引导学生类比得出全等三角形定义;

中国人民邮政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引导学生概括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定义;

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的表达式

引导学生书写全等三角形的表达式:△ABC≌△DEF,读作 :△ABC全等于△DEF。

温馨提示:

①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 ②全等符号“≌”中“∽”表示形状相同,“=”表示大小相等,合起来就是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即全等。

引导学生感悟:三角形全等表达式充分体现出数学的秩序性和精确性,使用规范的表达式将有助于解决相关的问题

(3)全等三角形性质

引导学生观察并概括全等三角形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用几何语言表达全等三角形性质: ∵△ABC≌△DEF(已知) ∴AB=DE,AC=DF,BC=EF;

∠A=∠D,∠B=∠E,∠C=∠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手脑并用,体验新知

利用刚才剪下的两个全等三角形,在课桌上摆出不同形状的图形,再与同伴合作交流,探究如何通过操作其中一个三角形使它们再次重合?

通过课件展示引导学生理解只要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相同,不管位置怎样变化,都能通过平移旋转翻折的方式使之重合。

(2)观察交流,探究新知

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探索规律。 在全等三角形中,一般是: 1.有公共边,则公共边为对应边; 2.有公共角,则公共角为对应角;

3.最大边与最大边(最小边与最小边) 为对应边;最大角与最大角(最小角与最小角)为对应角;

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发现规律。

针对所得的对应角、对应边情况引导学生总结:规范地写出全等三角形表达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表达式中字母的对应情况就能够,准确判断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三、合作交流,应用新知。

例:如图, △ABO≌△DCO ,指出所有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解:∵△ABO≌△DCO (已知) ∴AB=DC,BO=CO,AO=DO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A=∠D,∠ABO=∠DCO,∠AOB=∠DO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变式:若上图中△ABC≌△DCB ,试写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相等的角。

解: ∵△ABC≌△DCB (已知) ∴AB=DC,BC=CB,AC=B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A=∠ D,∠ABC=∠DCB,∠ACB=∠DB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如图,△ABD≌△EBC,AB=3cm,BC=5cm, 求DE的长。

解:∵△ABD≌△EBC,且AB=3cm,BC=5cm (已知)

∴AB=EB=3cm,BC=BD=5cm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DE=BD-EB=5-3=2cm

(2)如图,已知△ABC≌△ADE, 想一想: ∠ BAD= ∠ CAE吗?为什么?

解:相等,

∵△ABC≌△ADE(已知) ∴∠BAC=∠DAE(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BAC—∠DAC=∠DAE—∠DAC(等式性质) 即∠BAC=∠DAE

五、师生互动,小结新知。

学习了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并把它与同伴一起分享。

1、全等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4、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得规律。 (1)观察图形特点;

(2)观察表达式(对应关系)

六、布置作业。

课本P92习题15.1,第

2、4题。

七、教 后 感

······

板书设计:

15.1 全 等 三 角 形

定义:

表示 性质:

(学生板书)

全等三角形的优秀教案 篇十

“全等三角形的条件”教案

“全等三角形的条件”教案 李春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角角边”判定方法 (2)、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和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以及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通过课堂学习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大胆探索,合作创新的精神。   难点 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已知三角形两个角和一边画三角形 教学重点 经历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分析与画图验证的过程,能用“角边角”“角角边”去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方法 探索发现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教师组织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知 一同学不小心打破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如图:他应该拿哪一块回玻璃店做一块与原玻璃一模一样的?     教师利用教具提出问题,由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要求   建立模型,探索发现 1、动手探究 先任意画一个△ABC,再画一个△A1B1C1,使A1B1=AB,∠A1=∠A,∠B1=∠B(即使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把画好的△A1B1C1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让学生通过画图了解,画第一边后,已经定好两个顶点,再画两个角,两个角已确定,那么三角形的第三个顶点也确定,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探究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3、动手做一做 在△ABC和△DEF中,∠A=∠D,∠B=∠E,BC=EF,△ABC和△DEF全等吗?能利用角边角条件证明你的结论吗?   4、证明的结果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5、你能利用上面的结论解决上课开始提出的问题吗?   1、由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并把两个三角形剪下叠和在一起,看是否能完全重合。           2、学生讨论,探究的'结果反映什么规律,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3、先由学生猜想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然后自己动手运用角边角条件证明,学生板书。       4、由学生叙述结论,教师强调“对应”。   5、由学生利用刚学的角边角的结论说明拿第3块回店里可以,并分别说明第1、2块为什么不可以,教师用课件演示。           培养学生养成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的良好习惯。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体验到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由学生尝试用角边角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渗透了数学来源于实际,又应用于实际的思想。         应用拓展,巩固新知   1、例3:已知,如图,D在AB上,E在AC上,AB=AC,∠B=∠C,求证:AD=AE   2、例3变式:已知,如上图,D在AB上,E在AC上,AB=AC,∠B=∠C,求证:BD=CE   3、如图,AB⊥BC,AD⊥DC,∠1=∠2,求证:AB=AD   4、如图,已知:AB∥CD,AB=CD,点B、E、F、D在同一直线上,∠A=∠C,求证:AE=CF       学生自学例3,教师给予提示:要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条线段分别位于两个不同的三角形中则考虑证明两三角形全等,师生共同分析,教师把解题过程板书黑板。强调书写格式。       学生独立思考后,师生共同分析,由学生书写证明过程,教师强调书写证明格式,要求写出相应的理由 通过例题,使学生掌握运用“角边角”证明三角形全等的过程。教师板书,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题后的变式题和练习,检测学生对“角边角”和“角角边”的运用情况。                                 画一画,想一想   1、三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2、你能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做一个小结吗?     学生通过作图体验,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观察手上的三角板,大、小两个三角板的三个角都相等,但这两个三角板不全等,说明三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至少有一条边,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对三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有更深刻的印象。       通过讨论、归纳,既有助于训练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又有助于学生在归纳概括过程中把所学的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条理化、系统化。                                   能力提高 如图:已知△ABC≌△A1B1C1,AD、A1D1分别是∠BAC和∠B1 A1 C1的角平分线。求证:AD= A1D1         师生共同分析后由学生书写解题过程,由一个写得较好的学生上黑板板书。   这是一道较难的题目,给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机会,便于他们更好地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   小结   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本节课还存在什么没有解决的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回顾本节课对知识的探究过程,提炼数学思想,掌握数学知识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内容,回顾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困难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分层作业 巩固提高   必做题:教科书104页第5、6、11题 选做题:教科书104页第12题       通过分层练习,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5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1.掌握“斜边、直角边”条件的内容.   2.初步运用“斜边、直角边”条件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数学思考 使学生经历作图,比较证明等探究过程,提高分析、作图、归纳、表达、逻辑推理能力. 解决问题 会运用“斜边、直角边”条件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情感态度 通过探究与交流,解决一些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探究的积极性. 重点 掌握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难点 熟练选择判定方法,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景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   问题   (1)舞台背景的形状是两个直角三角形,为了美观,工作人员想知道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但每个三角形都有一条直角边被花盆遮住无法测量,怎么办呢?   (2)如果他带的测量工具只是一把卷尺时呢?   (3)工作人员是这样做的,他测量了每个三角形没有被遮住的直角边和斜边,发现它们分别对应相等,于是他就肯定“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全等的”。你相信他的结论吗?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得到不同的方法,教师引导并给予肯定,然后对工作人员提出的方法进行探究.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能否根据实际情况找出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2)学生对已有知识掌握情况;   (3)学生是否会观察图形,找出三角形全等的模型;   (4)学生是否能积极的参与活动. 创设实际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明确探究方向,引入课题.   问题与情景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2   问题   任意画出一个Rt△ABC,使∠C=90°, 再画一个Rt△A?B?C?,使   ∠C?=90°,B?C?=BC,A?B?=AB(即使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1)你能画出满足条件的Rt△A?B?C?吗?应该怎样画?   (2)把画好的Rt△A?B?C?剪下,放到Rt△ABC上。他们全等吗?   . 教师先提问,明确探究任务,指导学生进行画图探究,获取“HL”的条件.   学生画图,再让学生发现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正确的画法.   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是否在与同伴交流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观察发现规律;   (2)学生能否根据探究中发现的规律概括出结论“HL”;   (3)在阐述结论时,学生的语言是否规范. 以学生画图为主线展开探究活动,注重“HL”条件的发生过程,和学生的亲身体验,从实践中获取“HL”条件,培养学生探索、发现、概括规律的能力.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 第十一篇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找对应元素的方法

运动法:翻折、旋转、平移

位置法:对应角→对应边,对应边→对应角

经验:大边→大边,大角→大角。公共边是对应边,公共角是对应角

苏教版全等三角形教案 第十二篇

苏教版全等三角形教案(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角边角、角角边。三角形全等条件小结。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角角边”条件。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解决简单的推理证明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全等三角形条件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操作、归纳获得数学规律的过程。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角角边”条件。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解决简单的推理证明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画图、探究、归纳、交流,使学生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已知两角一边的三角形全等探究。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证明。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诱导,实例探究,讲练结合,小组合作等方法。

学情分析:这节课是学了全等三角形的边边边、边角边后的一节课、有全面的学习经验、探讨出 角边角(ASA) 角角边(AAS)学生一定能理解。

课前准备 全等三角形纸片、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1)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包括哪几种情况?

三个角、三个边、两边一角、两角一边。

(2)到目前为止,可以作为判别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几种?各是什么?

三种:①定义;②SSS;③SAS.

2.[师]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的四种情况中,我们研究了三种,今天我们接着探究已知两角一边是否可以判断两三角形全等呢?

二 、探究

[师]三角形中已知两角一边有几种可能?

[生]1.两角和它们的夹边。

2.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

做一做:

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60°和80°,它们的夹边为4cm,你能画一个三角形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吗?将你画的三角形剪下,与同伴比较,观察它们是不是全等,你能得出什么规律?

学生活动:自己动手操作,然后与同伴交流,发现规律。

教师活动:检查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活动结果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将所得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发现完全重合,这说明这些三角形全等。

规律: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师]我们刚才做的三角形是一个特殊三角形,随意画一个三角形ABC,能不能作一个△A/B/C/,使∠A=∠A/、∠B=∠B/、AB= A/B/呢?

[生]能。

学生口述画法,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学生加深对“ASA”的理解。

[生]①先用量角器量出∠A与∠B的度数,再用直尺量出AB的边长。

②画线段A/B/,使A/B/=AB.

③分别以A/、B/为顶点,A/B/为一边作∠D A/B/、∠EB/A,使∠D/AB=∠CAB,∠EB/A/=∠CBA.

④射线A/D与B/E交于一点,记为C/

即可得到△A/B/C′.

将△A/B/C′与△ABC重叠,发现两三角形全等。

[师]于是我们发现规律: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这又是一个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生]在一个三角形中两角确定,第三个角一定确定。我们是不是可以不作图,用“ASA”推出“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呢?

[师]你提出的问题很好。温故而知新嘛,请同学们来验证这种想法。

三、练习

如图,在△ABC和△DEF中,∠A=∠D,∠B=∠E,BC=EF,△ABC与△DEF全等吗?能利用角边角条件证明你的结论吗?

证明:∵∠A+∠B+∠C=∠D+∠E+∠F=180°

∠A=∠D,∠B=∠E

∴∠A+∠B=∠D+∠E

∴∠C=∠F

在△ABC和△DEF中

∴△ABC≌△DEF(ASA).

于是得规律:

两个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四、例题

[例]如下图,D在AB上,E在AC上,AB=AC,∠B=∠C.

求证:AD=AE.

[师生共析]AD和AE分别在△ADC和△AEB中,所以要证AD=AE,只需证明△ADC≌△AEB即可。

学生写出证明过程。

证明:在△ADC和△AEB中

所以△ADC≌△AEB(ASA)

所以AD=AE.

[师]请同学们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做一个小结。

学生活动:自我回忆总结,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补充。

有五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2.边边边(SSS)

3.边角边(SAS)

4.角边角(ASA)

5.角角边(AAS)

推证两三角形全等,要学会联系思考其条件,找它们对应相等的元素,这样有利于获得解题途径。

练习: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请说明理由。

五、课堂小结

我们有五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2.判定定理:边边边(SSS) 边角边(SAS) 角边角(ASA) 角角边(AAS)

六、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P44页习题12.2中的第6,选做题:第11题

七、板书设计

数学《全等三角形》教案 第十三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 解边边边公理的 内容,能运用边边边公理证明三角形全等,为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创造条件;

2.继续培养学生画图、实 验,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难点:让学生掌握边边边 公理的内容和运用公理 的自觉性;

2.重点:灵活运用SSS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教学过程 】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请问同学,老师在黑板上画得两个三角形,△ ABC与△ 全等吗? 你是如何判定的。

(同学们各抒己见,如:动手用纸剪下一个三角形,剪下叠到另一个三角形上,是否完全重合;测量两个三角形的所有边与角,观 察是否有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探讨两个三角形只满足一个或两个边、角对应相等条件时,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满足三个条件时,两个三 角形是否全等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研究。

二、实践探索,总结规律

1、问题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会全等吗?做一做:给你三条线段 、 、 ,分别为 、 、 ,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

先请几位同学说说画图思路后,教师指导,同学们动手画,教师演示并叙述书写出步骤。

步骤:

(1)画一线段AB使 它的长度等于c(4.8cm).

(2)以点A为圆心,以线段b(3cm)的长为半径画圆弧;以点B为圆心,以线段a(4cm)的长为半径画圆弧;两弧交于点C.

(3)连结AC、BC.

△ABC即为所求

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的图形叠合在一起,你们会发现什么?

换三条线段,再试试看,是否有同样的 结论

请你结合画图、对比,说说你发现什么?

同学们各抒己见,教师总结:给定三条线段,如果它们能组 成三角形,那么所画的三角形都是全等的。 这样我们就得到判定三角形全等的一种简便 的方法: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 三 条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简记为(S.S.S.).

2、问题2:你能用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法解释这个(SSS)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法吗?

(我们已经知道,三条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而相似比为1时,三条边就分别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不但形状相同,而且大小都一样,即为全等三角形。)

3、问题3、你用这个“SSS”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法解释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吗?

(只要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

4、范例:

例1 四边形ABCD中,AD=BC,AB=DC,试说明△ABC≌△CDA. 解:已知 AD=BC,AB=DC , 又因为AC是公共边,由(S.S.S.)全等判定法,可知 △ABC≌△CDA

数学《全等三角形》教案 第十四篇

课程内容

边边边判定定理

选用教材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授课人

崔志伟

授课章节

第十二章第二节

学 时

1

教学重点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边边边,能运用该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以及运用边边边定理画一角等于已知角

教学方法

学生合作探究法、教师讲解结合谈话法等综合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黑板板书教学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阶段

教学内容

导入部分

采用复习导入,教师首先提问学生回顾全等三角形的定义,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学生在复习以上知识的条件下教师做出解释,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在满足三边对应相等,三角对应相等,则两三角形全等,那么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需要这么多条件运用会很不方便,那么我们很容易想到,能不能简化条件,得出三角形全等呢?由此引出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阶段

课堂教学设计

课程新授

教师让学生大胆想象,可以从一组对应关系相等开始探究,逐步上升到两组对应关系相等三组对应关系相等。

但是为了节约时间,可以让学生从两组开始,如若两组都不行,那一组肯定也不行,反之如若两组条件就足够了,再回头看看一组的情况。

接下来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下思考二组对应条件的所有可能的情况,预设会有思考不全面的同学,教师即使揭示在一组边与一组角相等的情况下,边与角的关系可以为相邻,也有可能为相对。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探索发现满足两组对应关系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由此可以断定一组对应关系相等也不能作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接下来直接考虑三组对应相等关系的情况。

首先引导学生对三组对应关系相等进行分类。

预设学生部分可以全部考虑到,部分学生考虑不周到,这时教师可以请会的同学展示被同学忽略的情况即两组角与一组对边对应相等时,边可以为对边,也可以为邻边。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探索三边相等的情形,有了前面两组对应相等的经验,预设学生根据尺规作图可以画出三边等于已知三角形的三角形,接下来通过三角形全等的定义,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验证,发现可以完全重合,由此我们得到三组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全等。即SSS,教师解释S为英文边,side的首字母。

接下来请同学说出已知三角形与所作三角形之间存在的对应相等关系,预设学生可以很轻易说出。

由此教师揭示,实际上我们还学回了一个做角等于一只角的另外一种做法,即运用尺规作图画一角等于已知角。接下来,教师稍作解释,请学生探究讨论作图步骤。看谁的最简便。

学生探索过后,教师请学生回答自己的作图步骤,最后由教师板书最简易的作图步骤。

之后我将用练习的方式,加深同学对边边边判定定理的理解并加强应用能力。

作业

作业为书上的练习第二题,以及课后作业的第四题对应基础性练习即巩固性练习。

板书设计

采用归纳式的板书设计,主要板书两种即三种对应关系相等的种类,边边边判定定理的内容以及画一角等于已知角的步骤以及重要练习的过程。

小结

本结课内容比较多,主要体现在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探索过程,为了节约时间,我选择让学生直接从两个条件开始探究,同时也不影响学生理解,教师主要以引导为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全等三角形讲解教案 第十五篇

全等三角形讲解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记边角边公理的内容;

(2)能应用边角边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力目标:

(1) 通过“边角边”公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 通过几何证明的教学,使学生养成尊重客观事实和形成质疑的。习惯;

(2) 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找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式

教学过程:

1、公理的发现

(1)画图:(投影显示)

教师点拨,学生边学边画图。

(2)实验

让学生把所画的 剪下,放在原三角形上,发现什么情况?(两个三角形重合)

这里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操作。

(3)公理

启发学生发现、总结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作用: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之一。

应用格式:

强调: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

2、在应用时,怎样寻找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中给出的,二时图形中隐含的(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邻补角、外角、平角等)所以找条件归结成两句话:已知中找,图形中看。

3、平面几何中常要证明角相等和线段相等,其证明常用方法:

证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角平分线定义;等式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地。

证线段相等的方法――中点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等式性质。

2、公理的应用

(1)讲解例1。学生分析完成,教师注重完成后的总结。

分析:(设问程序)

“SAS”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已知条件给出了几个?

由图形可以得到几个条件?

解:(略)

(2)讲解例2

投影例2:

例2如图2,AE=CF,AD∥BC,AD=CB,

求证:

学生思考、分析,适当点拨,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定出证明,一名学生板书。教师强调证明格式:用大括号写出公理的三个条件,最后写出结论。

(3)讲解例3(投影)

证明:(略)

学生分析思路,写出证明过程。

(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教师点评)

(4)讲解例4(投影)

证明:(略)

学生口述过程。投影展示证明过程。

教师强调证明线段相等的几种常见方法。

(5)讲解例5(投影)

证明:(略)

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教师巡视,适当参与讨论。

师生共同讨论后,让学生口述证明思路。

教师强调解题格式:在“证明”二字的后面,先将所作的辅助线写出,再证明。

3、课堂小结:

(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SAS

(2)公理应用的书写格式

(3)证明线段、角相等常见的方法有哪些?

让学生自由表述,其它学生补充,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

6、布置作业

a书面作业P56#6、7

b上交作业P57B组1

思考题: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以上就是给大家分享的15篇全等三角形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全等三角形教案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上一篇:《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优秀13篇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优秀13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教案推荐
  •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的范文最新3
  • 情景剧活动方案优秀12篇 情景剧活
  • 联谊活动总结最新9篇 联谊活动总结
  • 满意度调查报告最新13篇 满意度调
  • 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陆青云林若岚全文免费阅读_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最新章节列表陆青云林若岚 第3章
  • 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全文免费阅读帝婿无双小说免费阅读_秦怀道秦琼最新章节列表秦怀道秦琼 第1章
  • 闪婚成宠海彤战胤全文免费阅读_闪婚成宠最新章节列表海彤战胤 第1章
  • 主持歌曲串词3篇 声声慢歌曲主持串词
  • 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小说全文免费阅读_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最新章节列表 第3章
  • 千亿总裁宠妻成狂全文免费阅读_海彤战胤千亿总裁宠妻成狂最新章节列表海彤战胤 第2章
  • 猜你喜欢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