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4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

更新时间:2023-12-04 来源:互联网 点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以下内容是壶知道为您带来的4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篇一

以“送”为题,读中感悟

教材分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送别诗,描绘的是诗人送别朋友的情景,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学习这首诗旨在使学生通过诵读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同时继续积累诗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理解古诗大意,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景,歌声引入

1、播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歌曲,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2、板书课题。

二、围“送”质疑,自主解决

1、找学生读古诗,要求把字音读准,把古诗读通顺。

2、教师小结,这是一首送别诗,题目中就有一个“送”字,以“送”为中心,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3、学生质疑,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写到小黑板上。

4、将学生的问题加以输理、归类。

5、学生讨论交流。

重点理解:

①黄鹤楼、西辞、烟花、下、孤帆、碧空、天际等词语。

②为什么是西辞黄鹤楼?

③李白是怎样送走老朋友的?

6、将这几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说一说。注意要先想好怎么说,要说的美一点。

三、品读古诗,体会含义

1、教师播放古筝曲子。

2、学生朗读。

四、角色表演,感悟其情。

找学生表演李白与孟浩然依依惜别时的情景。

五、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友人送别的古诗?

2、教师出示幻灯片,与大家共赏。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描写的景和情,感悟诗句描绘的意境。

2、通过想象和移情体验,体会诗人送别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感。

3、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古诗,这两首诗歌很相似。我们先轻声读读题目,你觉得这两个题目哪里相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生:都有一个“送”字。

生:这两首都是送朋友时写的诗。

师:对,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

生:都有地名,“黄鹤楼”、“广陵”和“安西”

师:这三个地名还不一样,黄鹤楼是送别的地方,广陵和安西是朋友要去的地方。你知道这三个地方吗?

生:黄鹤楼在湖北武汉,广陵就是扬州,安西……

师:你知道的还真不少。我们来看看着几个地方(出示地图)。广陵就是现在的扬州,离我们这里不远,在唐朝时扬州就已经是天下名城了,是一个风景优美的繁华的都市,很多人都愿意去那里看看玩玩;安西就远了,在现在的新疆的最西边,如果从当时的首都长安出发,穿越上千公里的戈壁沙漠,翻越几座大山,才能到达那里,那里是唐朝的西域边关。

生:都有一个人名,一个是“孟浩然”,一个是“元二”

师:孟浩然是谁?

生:是一个大诗人,写了《春晓》。

师:李白在游历中,结识了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但两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他们常常一起饮酒作诗,因为志趣相投而成为知己。

师:元二又是谁?

生:王维的一个朋友。

师:大声地读读这两首诗歌的题目,要读出节奏。

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生:送元二/使安西

师:现在你能说说这两个题目的意思了吗?谁送别谁去哪里吗?

生:第一首,是李白送别孟浩然去广陵。

生:第二首,是王维送别元二去安西。

师:听明白了吗?第一首是——

生: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去广陵。

师:第二首是——

生:王维送别元二去安西。

师:题目中的这个“之”和这个“使”是不是都是“去”意思啊?

生:是

师:是吗,那么,这两首诗的题目是不是也可以变成这样——

黄鹤楼送孟浩然使广陵送元二之安西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无语)

师:当然不可以。尽管这两个字都含有“去”的意思,但是细分起来还是有区别的,“之”是“去”的意思,但那是自己要去。孟浩然喜爱田园山水,经常在各处观山看水,这次去广陵,去干什么呢?

生:去旅游。

师:是啊,那是他自己想去的,他想去看扬州美景啊。所以是——

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使”也有“去”的意思,但那是朝廷让他去的,是派去的,就是——

生:出使。

师:对,出使。去干什么呢?当时的唐朝正是盛世,国力强盛,疆域辽阔,边关延绵数万里,需要大批的士兵和官员去戍守边关,保卫国家。元二正是担负着保家卫国的光荣使命,出使安西的,他是去守卫国家,是去建功立业的。所以是——

生:送元二使安西。

师:明白了吧?那么说说看,题目的意思是谁送别谁去哪里?去干什么?第一首是——

生: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去广陵旅游。

师:第二首是——

生:王维送别元二出使安西去保卫国家。

师:我们再次大声地朗读题目。

生:(朗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这两首诗歌,读两边,要读准字音,读通顺,读出节奏。

生:朗读

师:我想请两个同学来读这两首诗歌。

生:朗读

师:读得很有通顺。可惜有两个字没读好,一个是“渭城朝雨”,知道为什么读“zhao”吗?

生:是早晨下的雨。

师:对呀,早晨下的雨就叫——

生:朝雨

师:那晚上下的雨叫——

生:夜雨

师:那傍晚下的雨叫——

生:(无语)

师:暮雨。一起读这句诗,要读“zhao”

生:朗读

师:另一个字是“客舍青青”的“舍”要读第四声,一起读。

生:朗读

师:古诗光是这样读,还不行,还要要读得有韵味。先听老师读一读这两首诗。(范读)下面,请大家先看看下面的注释,想想诗歌的意思,想想诗歌带给你的感觉,再大声地朗读两遍,要读出韵味。

生:朗读

师:我还请两位同学来朗读。

生:朗读

师:刚才,我们说这两首诗很相像,都是送别诗。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诗人在送别各自的朋友,两位诗人送别朋友的方式还是不一样的。李白站在长江边目送故人远去,李白在江边站了多久?

生:很久。

师: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就是说朋友的船都看不到了。

生:惟见长江天际流,说明船都看不到了,他还站着。

师:是啊,朋友的船越去越远了,渐渐地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尽头,可是李白还是久久的站在长江边,痴痴的望着江水流向天边。看看上面的诗歌,想想李白久久地伫立在江边,他看到了什么?

生:孤帆远影

师:孤帆就是——

生:孤零零的一条帆船

师:什么的远影?

生:船的远影

师:一条小船越去越远了,只剩下了一个影子。到最后连影子也没有了,只看到了——

生:碧空

生:长江

师:江水流到哪里去?

生:天边

师:李白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啊?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孤帆远影、碧空江水——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生:长江中一条小船越去越远,看不见了。

师:你来读读“孤帆远影”这个词,读出你头脑中的那幅图画。

生:朗读“孤帆远影”

师:够远吗?再远一点,读——

生:朗读“孤帆远影”

师:你用这种感觉来读读这句诗。

生: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你还看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生:小船越去越远了,长江水向着天边流去

师:你来读读“碧空长江”这个词,读出你头脑中的那幅图画。

生:朗读“碧空长江”

师:够长吗?长江一直流到了天边啊,再长一些,读——

生:朗读“碧空长江”

师:你用这种感觉来读读这句诗。

生:朗读“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我们大家都看到了那幅图画了吗?我们一起朗读这两句诗——

生: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李白伫立江边,遥望江面,难道真的只是看到了一叶孤帆,只看到了一艘小船吗?他还会看到什么?

生:还会看到很多船。

……

师:那为什么他说是“孤帆”,为什么在他的眼里只有“孤帆”呢?

生:因为他的眼里只有朋友的船,其他的都视而不见。

生:因为他只是来送朋友的,他只关心朋友的船。

生:那时他自己心里的孤帆。

生:因为朋友走了,他心里很孤独。

师:是啊,长江上一定会有千帆竞渡,长江两岸一定是繁花似锦,但是,此时此刻,诗人看不见,他能看到的,只有——

生:孤帆远影

师:只有那一叶载着他的好朋友远去的——

生:孤帆远影

师:只有他心头的那一叶装满了离愁别绪的——

生:孤帆远影

师:我们一起来朗读——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李白久久地伫立江边,望着孤帆远去,江水滔滔。此时此刻,他心里会想些什么?

生:老朋友今番远去,何时再能相会?

生:他孤零零一个人,旅途中是否寂寞?

生:但愿他一帆风顺,路上平安!

生:江水是永远流不尽的,我们之间的情意是不会断的。

……

师:是啊,孤帆远去,空留长江,李白此时心中定有千言万语想说啊!这千言万语化成这千古绝唱的两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起读——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为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篇三

师: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去看看古人怎么送别?古人是怎么写送别的?下面我们开始准备上课,可以吗?好,你们不用站起来,我鞠躬,你点头。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黑板上的两首古诗,学过了吗?几年级?

大屏幕: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生:四年级。

师:四年级我们就学过了,今天我们六年级了,再次学这首古诗,这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同样的一个作品不同的人读,不同年龄的人读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你们今天六年级了再读,等到你们长大了读大学、读博士或参加工作了,有丰富生活体验和经验的时候,你再去读,你还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新的收获,这就是那句话说得好:经典不厌百回读,好的作品是要用一辈子去读的。现在谁愿意把这两首古诗读给大家听,希望高高举起你们的手。我请两位同学,一位读这一首,一位读第二首,我想请你(手指向一手学生),不举手的你(指向一角落没举手学生),因为林老师从小就躲在角落,从不发言,所以我要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请读第一首:

生:(一男生朗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读得怎么样?你们鼓励他,我要告诉他一般般,一般般的意思就是还不够好,还不够好的意思是还可以更好(调侃的语气)。还有谁愿意来?还是送给不发言的你。

生:(一女生朗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略好一些,特别是“劝君更尽一杯酒”的地方,有一点点小感觉。同学们读古诗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完全沉静,读古诗有特别的节奏、停顿、韵律和情感,现在林老师读给大家听,当音乐想起时候,我希望在场的所有的人都静静地走进那古诗的意境中。

(古筝弹奏的背景音乐响起,师深情朗诵两首古诗)

师:同学们听出古诗特有的节奏、韵味和情感了吗?现在我想知道这两首诗最打动你的?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生:我认为是故人和作者一种离别的情感,非常的不舍。

师:作者和故人离别的情义,你呢?

生:我认为是作者和故人要分别之时那一段伤心的情义。

师:同学们,两位同学都不约而同地讲到他们之间深深的“情”字(板书:情),可是我有一事不明白,这两种诗中有 “情”字吗?有吗?

生:(三三两两回答)没有——!

师:那到底作者把这个“情”藏到了哪儿了呢?好!请大家注意看(指向黑板),这第一首古诗现在只剩下了这四个词(黄鹤楼烟花 孤帆 长江) ,古诗语言精练,诗中有话,这四个词的背后有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样的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在说什么?可以同桌互相交流,说一说(巡视课堂)。

(生同桌间相互交流)

师:好!谁来说第一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见了在黄鹤楼里面诗人和故人在饮酒,互相道别。

师:他们俩诉说离别的情义,朋友,你现在就是李白,我现在就是孟浩然,你会对我说什么?

生:你到扬州去一定要……(支支吾吾)

师:这是李白吗?太不潇洒了?太不热情奔放了?李白这时候已经酒过三巡,带着一种醉意啊!会不会?换一个同学,我看你比较像李白。

生:(带有醉意的朗读)孟浩然。

师:哇!有感情一点,酒醉的李白会怎么说?

生:孟浩然,我们今天就要离别了,我们什么时候还能再见呢?

师:这真是多情的李白啊!你来说说看。

生:我会说:“孟浩然”(生硬)。

师:这李白太冷静,有没有推荐一位比较激情的人当当李白。

生:老孟啊(生笑),你到扬州去的时候,别忘了给我写封信。

师:我一定做到,你看他们二位在黄鹤楼里有说不完的话,诉不完的情(随手指向黑板),他们把酒当歌,一醉方休啊!黄鹤楼见证了他们的情,谁还会继续往下说,在烟火中你又会看到什么?

生:在烟花中我看到有一阵阵微风把花瓣吹起,随着孟浩然走的方向跟着他一起飘过。

师:他们两个又在做什么?

生:他们在挥手告别。

师:他们在挥手告别,你看正是现在这样花红柳绿,桃花盛开的季节,烟雾弥漫,他们正在依依不舍地送别,这烟花也见证了他们的情啊!(一手指向黑板)谁会继续说“孤帆和长江”连起来说,你又会看到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

生:看到在长江之上有小小的帆船,在岸边李白看着这艘船不停地在挥手,等船远去的时候,他还一直在那边挥手。“孟浩然一路走好,孟浩然一路走好”(边挥手边说)。

师:依依不舍,同学们,李白他是伟大的诗人,同意吧!但是我发现在伟大的诗人也有出错的时候,信不信?你看他写的是孤帆,不对吧!长江之上那船只来来往往,目不暇接,怎么可能只有这一只帆呢?李白写错了,我很有意见。

生:他这里写的“孤帆”是孟浩然乘坐的船,他这里写“孤帆”就代表他心中只有孟浩然。

师:江上的所有的船只他早已视而不见,他的眼里只有那只帆,那个人,那片情啊!同学们这“诗”,这“孤”看似不正确(随之走向讲台),看似不合情理,但是,正是“孤”字境界全出啊!所以,以后我们读名诗就要善于抓住这样的不合常理之处,去仔细地揣摩,仔细地研究,一定会别样地发现。同学们,这下我们发现在这首诗歌中“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无不诉说着诗人与友人的情,而这些“情”都蕴藏在“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这些什么中?

生:景中。

师:对,这些景中(板书:景),表面上看没有一个字在写景,表面上看没有一个字写离别,但是,你仔细读,没有一个字不是在写离别,表面上看似乎都在写景,但所有的景中都蕴含着情,这种写法叫什么?

生:(三三两两回答)借景抒情。

师:很好!(板书“借景抒情”)像这样把情藏在景中,融在景中,我们也可以说是情寓景中,怪不得我国近代的语言大师王国维说过这样的话,说过什么?一起读——

生:(齐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师:一切景语都是情语,还有我们知道了原来“景”是为“情”而设,诗人写景,意在言情(屏幕显示:诗人写景,意在言情),也是诗人写景,他的目的是在写情。同学们,林老师又不明白了,李白完全可以这样说吗:“孟兄,孟兄,我想念你!孟兄,孟兄,我牵挂你!孟兄,孟兄,我深情地祝福你!”这样写不是很好吗?就像现代很多歌词写离别,你看看,(大屏幕:紧紧地握着你的手,再三说着珍重珍重。深深地望着你的眼,再三说着别送别送。)这首歌听过吗?赵薇的,《离别的车站》,一起读一下。

生:(高声齐读)紧紧地握着你的手,再三说着珍重珍重。深深地望着你的眼,再三说着别送别送。

师:多好啊!直抒胸意,心要让你听见,爱要让你看见,明明白白我的心哦!干嘛作者不这样写呢?干嘛还要把 “情”含在、藏在那个景中呢? 不明白!不懂!你们明白吗?

生:我觉得如果就这样用语言说的话,可能用景物里面更能包含很多很多的情感,而只是用四句语言的话,我觉得它所表达的情感有些太烦了。

师:太白了,一下子都说完了,就没了。噢,你想说——

生:我觉得首先中国古代文人比较含蓄,不是直接说出来的,然后景中包含着情,这个情的含义就深,显得比这些直接表达的情要浓厚。

师:你刚才说中国古人,中国文人特别喜欢那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就喜欢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使出来,对啊!就是那种你想看,又不让你看清楚;你想听,又不让你听的很明白。就是这种什么样的美啊?温柔的美、朦胧的美、曲折的美、还有含蓄的美,对啊!(走向讲台)这就是古诗借景抒情那种曲折之美、含蓄之美、委婉之美(板书:含蓄之美),美得动人,美得醉心,现在我们一起来把这首古诗读一读,读的时候突出那个景,就能表达那份情。好,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谁愿意试着带上你的情?(走向一生)你来。

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师:读得挺好的,但是我觉得可以更好,故人西辞?

生:黄鹤楼。

师:他们的告别之地,有点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失落,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故人西辞——

生:黄鹤楼(深情)。

师:连起来读一遍。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师:那么美的季节,去那么美的地方,作者真为朋友高兴啊!你能不能再读出这种复杂的心情和变化。

生:烟花三月下扬州 。

师:两句连着一起来。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师:这就是复杂的变化的心情,大家一起来朗读一遍。

生:(齐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师:对,就是那样的跌荡起伏的心情啊!你接下去(走向一女生)。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同学们,这时候李白在岸边送别孟浩然,原来眼前还是一艘怎样的船呢?怎样的船?大大的船。接着船变成了什么?小小的帆。这帆越走越远,越走越远,已经变成了模模糊糊的影,看都看不清了,最后连这影都不见了,变成了滚滚的长江。同学们就这样的长长久久,就这样的心潮澎湃,谁能把它读出来。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再远一些。

生:(一女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非常好!谁愿意再来试试看, 你来。

生:(一男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心都为之而去了!同学们,我们一起配上音乐完整地读一遍。(悠扬的音乐响起)一起在音乐声中感受他们深深的情谊,注意作者那种跌荡起伏的心情,复杂变化的心情。

生:(齐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师:远远地。

生:(齐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了第一首古诗,(指向黑板)发现李白是借景抒情,情寓景中来写什么?

生:送别。

师:同学们,景是通向诗人内心的路,景是了解作者情感的一座桥,我们现在就可以通过研究这个“景”来了解诗中所要表达的 “情”。现在我们看第二首,这一首有写景的句子吗?有吗?

生:有。

师:第几句?

生:第一、二两句。

师:对了,第一首分散写,第二首一、二两句写景(擦去黑板三、四两句),这第二首林老师不教了,刚才第一首的教是为了现在的不教,如果林老师不教,你也能读出自己的体会,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收获,那就是我的幸福,那就是我的快乐,那就是我的成功。现在这样你们就读第二首的景,仔细研究第二首的景,看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看看作者是怎么借景抒情的?希望大家呆会说的是有根有据,而不是只字片语,这个比较难,我们可以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合作探讨,好不好,快速!

(组合四人小组)。

师:来看看这首诗作者又是怎么借景抒情的?(巡视课堂,俯身与生交流)同学们在想的时候注意这景和情是怎么样的联系?

(四人小组讨论)

师:好!同学们时间关系暂时停下,现在谁能说说你刚才自己收获的体会,收获的发现,关于这首诗当中作者又是怎么借景抒情的?我今天发现后面的几位特别的用心,也特别的有自己的想法,我很想知道这边有没有?这边呢?我还是说我特别关注不发言的你。

生:(一女生)刚刚我们在那边讨论了,我们对有些词语,就朗读的时候比较注重,就是要读重音。

师:哪些词语,你说说看?

生:(一女生)浥轻尘和柳色新。

师:你能说说它们怎么表达了作者的情呢?

生:他们在告别的时候非常舍不得。

师:那你是怎么看出他们的舍不得呢?你再想想看,这景与他们舍不得的情又有怎样的联系?

生:我找到的是“朝雨、柳色新”,我觉得刚刚下完雨的早晨,空气非常清新,代表作者和元二非常纯真的友谊,“浥轻尘”代表他们的友谊非常的完美,现在元二要走了,就是心中有些遗憾,就像这些景色也有些遗憾一样。

师:太好了,高明的作者底下的景物会说话,它会替人伤心,代人落泪,它在替作者说着心中想说的话。你呢?

生:我觉得是“浥轻尘”,渭城朝雨浥轻尘,早上刚刚下过雨,一些细小的灰尘都湿润了,一切都是很干净,给人一种很美的感觉,而在这个时候就在早上刚刚下过雨,元二和王维就要分开了,我可以感觉到他们分别的不舍,是在早上一个美好的景色中分别了。

师:在美好的景色中分别,更是难舍难分。大家有没有体会到“柳”字,古人就有个折柳送别,这送别就像柳树那样缠缠绵绵,这“柳”的音又和“留”的音相似。同学们都说好,可是林老师还发现有点不好,你看我觉得这句话有错“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是绿的吗?全部“客舍”都是绿的吗?(屏幕显示:客舍青青柳色新)那“柳色新”我改了一下,我觉得有点不准确,我这样改,我觉得雨后“客舍新新”(屏幕显示:客舍新新),焕然一新,然后呢?柳色才青(屏幕显示:柳色青)。我改得好,还是王维写得妙。

生:王维写得好!

生:谁?看不起我?他是大诗人,我是小老师,所以当然说他好,太伤自尊了,好你也要说出理由啊!说出根据来。

生:我认为王维写的那首诗中,“客舍青青”是因为正在下雨周围树的颜色全部映在客舍的颜色上,“柳色新”是因为柳树在雨水的冲刷下,颜色已经变得很鲜艳了,所以才“柳色青”。

师:很好!客舍在柳树的映照下全部变成绿的了,如人间仙境,那柳色变得焕然一新,如刚长出来的那样,那么鲜嫩,那么美丽。同学们,这都写出了渭城的美啊!美得清新,美得令人陶醉,可是有没想过为什么写得这么美呢?为什么?有没想到?他的朋友要去哪?去哪?安西,安西又是个怎么样的地方呢?风沙满天,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那么的荒凉。同学们对比一下渭城与即将要去的安西,那景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你能体会到朋友要去这么荒凉的地方,心中是怎样的感觉?

生:(一男生)现在要好好地看看这里美好的景色。

师:这时候对朋友特别的担心,特别的牵挂。同学们,这就是高明的作者一切尽在不言中,(指向黑板)一切都在景色中。现在我们也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读。同学们你们可知道六年之后王维就去世了,这渭城一别成了永别,这首诗也成了千古绝唱,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啊!我们一起读一下这首诗。

(古典背景音乐响起,师领读)。

师:同学们,千百年来感人至深的古诗、送别诗又何止这两首呢?就举王昌龄的例子(屏幕显示:《送别》)他写的80首古诗中就有40首是写送别诗的,现代诗当中也有很多送别诗的经典,回去后大家自己可以找这些诗来品味品味,感受一下借景抒情的魅力。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穿回时光隧道,回到今天。

(背景音乐《送别》响起)

师:再过两个月我们就要告别母校了,此时此刻我们多么希望时光能停下它的脚步,(背景音乐《送别》),让我再看一眼母校,让我再听一次下课的铃声,让我再和同学们嬉戏,让我再和老师说几句悄悄话,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美丽的采荷一小(屏幕:采荷一小校园),美丽的教学楼仿佛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造型别致的塑像伴着我长大,这花花绿绿的墙角边留下我多少的密秘啊!这可爱的亭子我常常在这里玩耍,我们在这里学习,我们在这里活动,学校的每一处景都留下了我难忘的故事,最美好的回忆(屏幕依次出现了:教学楼、塑像、墙角边、亭子)。同学们现在请提起你手中的笔,写几句告别母校的话语,希望在这几句话语当中找到那么几处景,借校园的景表达你心中最美的情,最深的爱。

(生写,师巡视)

师:同学们我知道你还没写完,但是有一句就读一句,有一句就说一句?有感情地说出来。

生:母校啊!在您的怀抱里让我懂得了很多,让我学会了怎样做人。老师啊!在您的歌声中让我学会了许多别人所教不了我的东西。

师:我永远记住母校,记住老师,记住这片情。

生:再见了!母校!再见了操场边的竹园,再见了!我学习、成长的地方,那操场边的梧桐树,正是抽出新芽的季节,我却要走了,我会永远记住您!我的母校!

师:我相信那梧桐树也会默默地关注你,默默地为你送上它的祝福。

生:母校!再见了!老师您对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我们会永远记得,我们会永远记住你对我们的关爱!

生:再见!母校!我们身边的桂花树又添了六个年轮,无知的少年又长大了六岁,离别是这样轰轰烈烈,也这样平平淡淡,只有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们能够相互铭记。

师:对!平平淡淡才是真,平平淡淡就是我们的情。同学们,这就是人生,有相聚也有别离。今天我们在这里上了一节课,现在我又要和你告别了,同学们举起我们的手,挥手人生的一次告别吧!再见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篇四

(人教版语文第七册)

这是我去年进入课题组上的一节公开课,也是我第一次呈现我的真实课堂,第一次毫无顾忌上公开课。虽然不是大家眼中的最好,但我却勇敢地挑战自己,挑战虚拟的公开课。下面是我整理的课堂实录,还有陈教导的评析。在此我特别感谢陈教导的鼓励,是她的鼓励让我恢复了久违的自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孤帆”、“唯”的意思。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在创设的意境中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4、拓展练习,激发学生积累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创设意境走进诗歌,理解诗歌,想像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2、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所蕴涵的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充分预习,查找诗人的资料;

2、课件。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由诗谱写的歌曲吗?

生(齐答):听过。

师:都听过哪些诗曲?

生1:我听过《锄禾》的诗曲,非常好听。

生2:在一次少儿节目上,我听过《鹅》、《望庐山瀑布》等由诗谱写的歌曲,非常有韵味。

生3:老师,我们班上的很多同学都会吟唱《春晓》,好听极了!

师:好的,就让我们一起来吟唱一首《春晓》: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师生一起吟唱《春晓》,学生意犹未尽。)

师:老师也非常喜欢吟唱诗曲,现在,老师唱一首歌,你们帮老师听一听,看看这首歌在哪种场合唱较合适?

师(吟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崖,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师入情地哼唱,学生入迷地听着。)

师:(歌曲完毕,故作迟疑状)谁能帮老师这个忙呢?

生1:好像可以在欢快热闹的场合唱。

生2:不,我倒觉得应该是在平静柔和的时候唱。

生3:我想这首歌曲应该是表达一种依依惜别的感情。

师:是吗?你怎么知道的?

生3:老师的表情、老师吟唱的曲调告诉了我。

师:你是个心思细腻的孩子,感情也很丰富,谢谢你!其实不仅歌曲能表达难分难舍的离别情意,古诗也有许多是表达与友人送别情意的。今天老师就向同学们推荐一首诗歌。

(师转身板书课题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学生齐读课题。)

评析:由诗谱曲师生吟唱是本课开场的一个亮点,在师生、生生轻柔、平缓富有韵味的曲调声中,诗韵、诗情已弥漫整间教室,并悄无声息地融进学生的心田。

师:你能理解题目的意思吗?

生1:这首诗写的是李白送孟浩然去广陵。

生2:更具体的,应该是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孟浩然饯行,送其去广陵。

师:是更为具体了。题目中哪个字的意思表示去呢?

生(齐答):“之”字。

师:你知道李白和孟浩然各是什么人吗?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1:李白和孟浩然都是唐朝的诗人。

生2;李白和孟浩然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师(补充):李白和孟浩然不仅唐朝著名的诗人,还是好朋友,而且是——师生关系。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平日里,他们无话不谈而且兴趣爱好相同,都喜欢把酒吟诗作对。可以说李白和孟浩然是知己,是忘年之交,彼此之间的感情是难分难舍的。

师:题目中有两个词表示地点,你知道他们的地理位置吗?

生:我只知道广陵就是今天的扬州。(其他学生满脸疑惑)

(师一边在黑板画出黄鹤楼和广陵的示意图,一边介绍他们的地理位置。学生频频点头,脸上露出会意的笑容。)

评析:适当的时候,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错误地以为“讲”多了导多了就是违反新课程理念。本环节,在学生“满脸疑惑”的情况下,教师板画了黄鹤楼至广陵的示意图,学生便能一目了然。

师:你准备怎样读懂这首古诗呢?

生1:先读熟,再背诵。

生2:通过查找资料加深对古诗的了解。

(全班努力思索着。)

生3:我觉得还应该看着插图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这样有助于我们对诗意的理解,进而体会诗歌要表达的感情。

师:是的,我们读懂一首古诗,首先要读通古诗,再理解诗句的意思,接着借助画面想像当时的情景,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最后把诗歌背下来。这是一种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师板书:读通——理解-——想像——体会——背诵。)

评析:“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理,“学无定法,贵在得法”。中年级学习古诗应有别于低或高年级,中年级学习古诗应有所侧重,重在抓重点字词引发想像,重在感悟诗境、体验情感。本环节,教师的“你想怎样读懂这首古诗”一问犹如抛出一条红细绳,把学生个人独特的学习方法这一颗颗珠子串起来,形成一法,并引导学生顺着红绳上的这一颗颗闪亮的珠子美美的学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再读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纷纷朗读起诗歌,同桌互相检查朗读,师下去巡视指导。)

师:比一比谁读得又通顺又流利。

(指定2名同学朗读,师生共同正音。)

师:大家一齐试着读一读。

(全班齐读一遍。)

师:请各学习小组,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学习成果最丰硕?

(师用幻灯出示学习要求:1、借助注释理解字词意思;2、联系词义理解诗句的意思;3、在古诗旁画出不理解的地方或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学生自学5分钟左右,师巡视各小组学习情况。)

师:现在是展示你们小组学习成果的时候了,既然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上来汇报的时候,老师建议用“我们小组认为”等来汇报较为合适。哪个小组先来说呢?

生1:我们认为“孤帆”的意思是只有一只帆船。

生2:从文中注释,我们了解到“唯”的意思是“单单”、“仅仅”。

生3:小组一致认为“尽”的意思是“没有了”、“消失了”。

师:关于诗句的意思,你们能理解吗?

生1:我们理解第一、二行诗句的意思了。“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

(师板书:下扬州)

生2: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是“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越行越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看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

师: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看来通过自学,大家学到的内容还挺丰富的。好,再自己读一读诗句,看看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1:“西辞“是什么意思呢?

师:(一边引导学生看黑板上的地理示意图,一边讲解)因为黄鹤楼在广陵的西边,孟浩然正要离开黄鹤楼远去广陵,所以说成是“西辞”。

(师板书:西辞)

生2:为什么孟浩然要离开李白呢?

生3:为什么孟浩然要去广陵呢?

师:同学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同学,提出的问题都非常重要。

(正当老师表扬同学的时候,一向较调皮的一个男孩举起了小手。)

生:老师,为什么题目不用“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呢?我感觉挺恰当的。

师:(又惊讶又兴奋)你真是个非常细心而且大胆的同学,敢于向诗人提出挑战。我想,这些问题还是由同学来解答吧。同桌间可以议一议。

评析:教育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种品质,有智慧的教师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锐的观察力,能系统地感受和准确地判断教育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细微变化。本环节中,教师关注学情,善于捕捉学生问题的亮点,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进行有效的对话。

生1:没有点出是谁送孟浩然到广陵,更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生2:我仔细地品味了一下,还是原题目好,为什么呢?比较有味道,改正的题目太直白了。

师:是的,或许黄鹤楼是李白与孟浩然两人友谊的见证地,或许李白过份难过,不想直接用自己的名字作题目。老师和同学的解答,你们能满意吗?

(生纷纷点头示意。)

师:你们知道李白在什么时候送别好友孟浩然吗?

众生:“烟花三月”

师:你能想像“烟花三月”是一种什么样的画面吗?

生1:繁花似锦。

生2:春花烂漫。

生3:百花齐放。

师:呵,全是一个个那么美好的词语。能用具体的语句来描述吗?

生:在草如荫花似锦的阳春三月里,微风轻拂着大地,彩碟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一群群扎着小辫子的小孩儿在青草地上放着风筝……真的很美!

师:是呀!那是个花枝招展,如烟如雾的三月,仿佛每逢过节夜空烟花璀璨的美丽画面。想继续想像画面吗?

生1:我仿佛看到了各色细细的碎碎的野花遍布野外,就如给大地披上了一件碎布花衣,太迷人了!

生2:我想用词汇来描述,那是个像烟花一样撩人眼、扰人心的美好三月,人们的生活是那么快乐!

(师点示课件,出示“烟花三月”的美丽画面,学生“呀”地兴奋地叫起来。)

师:让我们把从美丽的画面中获得的美好情感带入古诗中,一起再次美读古诗吧!

(生微眯着双眼吟诵,陶醉在诗意中。)

评析:表面上看,好像是牵引,似乎学生处在被动状态,但实际上并非是搀扶着学生在走路,而是教师指点给学生一个个前进的路标。诗中的一个个意象,就是一个个明亮的路标,寻着它们,引发丰富的联想,学生就可以轻松地走进意境,感悟诗境了。

师:请听一段涛声,并说说你的感受。

(播放浪涛激打海岸的声音,声势浩大。)

师:说说你此时的感受。

生1:我仿佛看到了江面上波涛汹涌,船只犹如一叶叶扁舟在江面上起起伏伏。

生2:江面上风大浪大,我真为那些出行的人担心。

生3:江面上波涛汹涌,景色壮观!

师:此时,李白正在欣赏美景吗?为什么?

生:不。此时,李白心情非常难受,因为好友即将与自己离别了。

师:你哪里看出来?

生1:“孤帆”

生2:“唯见”

生3:“尽”

师:哦,懂得从古诗中的字词感觉出,了不起!思考一个问题:这时候的江面上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船只呢?

众生:不是的。

师:为什么李白看见的是“孤帆”呢?

生1:好友孟浩然已渐渐远去了,李白依依不舍。

生2:李白的目光追随着好友孟浩然,别的什么都没有在李白眼中停留。

师:你独特的感受力令老师吃惊!

评析:语文教学要做到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以学生为本,就要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教师在引发学生情感之前的铺设无疑是成功的。由一段浪涛激打海岸的声音勾起学生无限想像,无边的离别愁绪,因此才有了“李白的目光追随着好友孟浩然,别的都没有在李白眼中停留”的绝妙体验。

师(点击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想像一下,李白和孟浩然在离别时可能会说些什么?同桌两人分别扮演李白和孟浩然演一演、说一说。

(学生兴致很浓,有的深情地告别,有的“挥泪”作别,有的拱手相送——老师认真地巡视全班,不住地点头)

师:谁能来扮演一下呢?

生1:(拱手)今日相别,何日再见!

生2:(略带悲伤)朋友,一路走好!

生3:(深情地)天下哪有不散的筵席啊!

生4:(自信地)后会有期!

师:(拱手)是呀,今日相别,后会有期!可是,相见的日子遥遥无期呀!

(播放音乐《送别》)

评析:走进诗境,融入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此时诗人李白和孟浩然的离愁别绪是执教者设计本环节的意图。当江涛声声击打在孩子的心坎上时,他们的眼前仿佛浮现出当时诗人与好友的离别情景,于是,情不自禁地拱手互道珍重,真诚地道声:“朋友,一路走好!”在《送别》的乐曲声中,浓浓地不舍、深深地伤感之情悄然浸湿了孩子的眼睛。

师(伤感地):帆影已远逝了,诗人李白仍翘首东望,此时他的心情如何呢?

众生:非常难过。

师:你试着读一读,看看怎样才能读懂诗人此时的心情?(音乐继续播放)

师:谁来读一读?请同学们听一听谁的读最能打动你心?

(师指定3名同学朗读诗歌,并组织点评。)

生1:我欣赏丙同学的读,甲同学读得太快了,好像要将孟浩然快快送走似的。

生2:乙同学读得较慢,能体现李白舍不得孟浩然,但情感的投入不够浓。

生3:丙同学在重点处读出重音,还能延长,依依不舍之情在其表情上也能体现出来,深深地打动了我。

师:老师觉得这几个同学都读得不错,尤其是丙同学。老师还发现了我们班的同学都是点评专家,评得非常准确、到位。老师也禁不住想参加你们的朗诵会。

众生:(兴奋地)太好了!

(师配乐朗诵完毕,学生不约而同地热烈鼓掌。)

(师扬起双手,做个指挥状,全班深情地朗诵。)

师:这一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投入。现在该是收获的时候了。请从“课堂大闯关”中,任选一个过关,有信心吗?

生(兴奋地):有!

(师以幻灯出示“课堂大闯关”要求:

1、我能有感情地吟诵这首诗;

2、我能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3、我能吟唱这首诗;

4、我还知道李白写的其它诗歌;

5、我也知道其它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

6、我能为这首歌谱曲吟唱。)

(顿时四个小组展开过关斩将的激烈场面。学生个个充满自信。)

师:过关斩将开始,谁来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

生1:我想有感情地吟诵这首诗。

(这个学生是班里朗读较差的同学,读得断断续续,还读错几个生字,但老师仍然充满微笑地鼓励着。)

师:如果把每个生字都读对了,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学生微笑着点点头。)

(紧接着一个又一个学生举手过完后面的几关。)

师:许多同学还想挑战自我,挑战同学。那么,你可以利用课外时间选择没过完的关卡继续过关。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几首表达友人送别的古诗,这些古诗可以说千古传唱,脍炙人口。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首背下来。

(师幻灯出示古诗内容:)

《山中送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山中相送罢,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日暮掩柴扉。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春草年年绿,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孙归不归?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师:(此时,下课铃声响起)好,同学们课后再背给同桌听,比一比,谁最快记下来。

评析:教师能以课堂为主阵地,提供打开学生阅读视野大门的钥匙,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做好语文课堂学习的“延伸”,引导学生在课外这个大天地里无止境的学习,是新课程语文教师的另一角色功能。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壶知道为大家整理的4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壶知道。

上一篇: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精选9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教案推荐
  • 艾青诗选读书感悟(汇总8篇) 艾青诗
  • 登鹳雀楼古诗拼音版【精选10篇】(古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最新6篇(晓出净
  • 小班古诗韵律活动教案:《春晓》优秀
  • 个人兴趣自我分析报告3篇 个人兴趣分析
  • 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陆青云林若岚全文免费阅读_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最新章节列表陆青云林若岚 第3章
  • 适合公司年会唱的歌3篇 适合公司年会唱的简单歌曲
  • 预备党员表态发言5篇 接收预备党员表态发言
  • 帝婿无双秦怀道秦琼全文免费阅读帝婿无双小说免费阅读_秦怀道秦琼最新章节列表秦怀道秦琼 第1章
  • 参考文献标注方法3篇 参考文献在论文中如何标注
  • 猜你喜欢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