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高一下册数学教案最新7篇 高一下册数学教案最新7篇

更新时间:2024-03-09 来源:互联网 点击: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是美丽的编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一下册数学教案最新7篇,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一下册数学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掌握向量的概念、坐标表示、运算性质,做到融会贯通,能应用向量的有关性质解决诸如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等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向量的性质及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主要知识:

1、掌握向量的概念、坐标表示、运算性质,做到融会贯通,能应用向量的有关性质解决诸如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等的问题。

(二)例题分析:略

四、小结:

1、进一步熟练有关向量的运算和证明;能运用解三角形的知识解决有关应用问题,

2、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切实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一数学下册教案 篇二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会运用条件判定两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

教学重点: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条件是重点,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把研究两条直线的平行或垂直问题,转化为研究两条直线的斜率的关系问题.

注意:对于两条直线中有一条直线斜率不存在的情况,在课堂上老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解决好这个问题.

教学过程:

(一)先研究特殊情况下的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而且知道,可以用倾斜角和斜率来表示直线相对于x轴的倾斜程度,并推导出了斜率的坐标计算公式。现在,我们来研究能否通过两条直线的斜率来判断两条直线的平行或垂直.

讨论:两条直线中有一条直线没有斜率,(1)当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也不存在时,两直线的倾斜角都为90°,它们互相平行;(2)当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为0时,一条直线的倾斜角为90°,另一条直线的倾斜角为0°,两直线互相垂直.

(二)两条直线的斜率都存在时,两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设直线L1和L2的斜率分别为k1和k2.我们知道,两条直线的平行或垂直是由两条直线的方向决定的,而两条直线的方向又是由直线的倾斜角或斜率决定的所以我们下面要研究的问题是:两条互相平行或垂直的直线,它们的斜率有什么关系?

首先研究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不重合)的情形.如果L1∥L2(图1-29),那么它们的倾斜角相等:α1=α2.(借助计算机,让学生通过度量,感知α1,α2的关系)

∴tgα1=tgα2.

即k1=k2.

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即k1=k2,那么tgα1=tgα2.

由于0°≤α1<180°,0°≤α<180°,

∴α1=α2.

又∵两条直线不重合,

∴L1∥L2.

结论:两条直线都有斜率而且不重合,如果它们平行,那么它们的斜率相等;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相等,那么它们平行,即

注意:上面的等价是在两条直线不重合且斜率存在的前提下才成立的,缺少这个前提,结论并不成立.即如果k1=k2,那么一定有L1∥L2;反之则不一定。

下面我们研究两条直线垂直的情形.

如果L1⊥L2,这时α1≠α2,否则两直线平行.

设α2<α1(图1-30),甲图的特征是L1与L2的交点在x轴上方;乙图的特征是L1与L2的交点在x轴下方;丙图的特征是L1与L2的交点在x轴上,无论哪种情况下都有

α1=90°+α2.

因为L1、L2的斜率分别是k1、k2,即α1≠90°,所以α2≠0°.

可以推出:α1=90°+α2. L1⊥L2.

结论:两条直线都有斜率,如果它们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那么它们互相垂直,即

注意:结论成立的条件。即如果k1·k2=-1,那么一定有L1⊥L2;反之则不一定。

例题分析:

例1已知A(2,3),B(-4,0),P(-3,1),Q(-1,2),试判断直线BA与PQ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直线BA的斜率k1=(3-0)/(2-(-4))=0.5,

直线PQ的斜率k2=(2-1)/(-1-(-3))=0.5,

因为k1=k2=0.5,所以直线BA∥PQ.

例2.已知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分别为A(0,0),B(2,-1),C(4,2),D(2,3),试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并给出证明。

例3.已知A(-6,0),B(3,6),P(0,3),Q(-2,6),试判断直线AB与PQ的位置关系。

解:直线AB的斜率k1=(6-0)/(3-(-6))=2/3,

直线PQ的斜率k2=(6-3)(-2-0)=-3/2,

因为k1·k2=-1所以AB⊥PQ.

例4.已知A(5,-1),B(1,1),C(2,3),试判断三角形ABC的形状。

分析:借助计算机作图,通过观察猜想: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其中AB⊥BC,再通过计算加以验证。(图略)

课堂练习

P89练习1.2.

归纳小结:

(1)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的真实等价条件;

(2)应用条件,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

(3)应用直线平行的条件,判定三点共线。

作业布置:P89-90习题3.1:A组5.8;

课后记:

高一数学下册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高速公路上的实际例子,引起积极的思考和交流,从而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可以遇到变量间的依赖关系。能够利用初中对函数的认识,了解依赖关系中有的是函数关系,有的则不是函数关系。

2.培养广泛联想的能力和热爱数学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在于让学生领悟生活中处处有变量,变量之间充满了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广泛联想的能力和热爱数学的态度

三、教学方法:

探究交流法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探索:

阅读课文P25页。实例分析:书上在高速公路情境下的问题。

在高速公路情景下,你能发现哪些函数关系?

2.对问题3,储油量v对油面高度h、油面宽度w都存在依赖关系,两种依赖关系都有函数关系吗?

问题小结:

1.生活中变量及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随处可见,并非有依赖关系的两个变量都有函数关系,只有满足对于一个变量的每一个值,另一个变量都有确定的值与之对应,才称它们之间有函数关系。

2.构成函数关系的两个变量,必须是对于自变量的每一个值,因变量都有确定的y值与之对应。

3.确定变量的依赖关系,需分清谁是自变量,谁是因变量,如果一个变量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那么这个变量是因变量,另一个变量是自变量。

(二)、新课探究——函数概念

1.初中关于函数的定义:

2.从集合的观点出发,函数定义:

给定两个非空数集A和B,如果按照某个对应关系f,对于A中的任何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存在确定的数f(x)与之对应,那么就把这种对应关系f叫做定义在A上的函数,记作或f:A→B,或y=f(x),x∈A.;

此时x叫做自变量,集合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集合{f(x)︱x∈A}叫作函数的值域。习惯上我们称y是x的函数。

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4.函数值

当x=a时,我们用f(a)表示函数y=f(x)的函数值。

高一下册数学教案 篇四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1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

《向量》出现在高中数学第一册(下)第五章第1节。本节内容是传统意义上《平面解析几何》的基础部分,因此,在《数学》这门学科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2数学思想方法分析:

(1)从“向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所反映出的“数”与“形”之间的转化,就可以看到《数学》本身的“量化”与“物化”。

(2)从建构手段角度分析,在教材所提供的材料中,可以看到“数形结合”思想。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掌握“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能利用它们解决相关的问题。

2能力训练目标: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类比能力,会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路和观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认知和元认知能力。

3创新素质目标: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挖掘数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整合能力;《向量》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知识重组”意识和“数形结合”能力。

4个性品质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独立意识以及不断超越自我的创新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向量概念的引入。

难点:“数”与“形”完美结合。

关键:本节课通过“数形结合”,着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认知和变通能力。

四、教材处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建构就是认知结构的组建,其过程一般是先把知识点按照逻辑线索和内在联系,串成知识线,再由若干条知识线形成知识面,最后由知识面按照其内容、性质、作用、因果等关系组成综合的知识体。本课时为何提出“数形结合”呢,应该说,这一处理方法正是基于此理论的体现。其次,本节课处理过程力求达到解决如下问题:知识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发展?又如何从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并赋予抽象的数学符号和表达式,如何反映生活中客观事物之间简单的和谐关系。

五、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是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十分复杂的动态性总体,是教师和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下,进行集体认识的过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又互为客体。启动学生自主性学习,启发引导学生实践数学思维的过程,自得知识,自觅规律,自悟原理,主动发展思维和能力。

六、学习方法

1、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着重掌握元认知过程。

2、使学生把独立思考与多向交流相结合。

高一下册数学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情景,理解分层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学会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3、并对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及分层抽样方法进行比较,揭示其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

通过实例理解分层抽样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分层抽样的步骤。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复习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的概念、特征以及适用范围。

2、实例:某校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级分别有学生名,为了了解全校学生的视力情况,从中抽取容量为的样本,怎样抽取较为合理?

二、学生活动

能否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进行抽样,为什么?

指出由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视力状况有一定的差异,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进行抽样不能准确反映客观实际,在抽样时不仅要使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相等,还要注意总体中个体的层次性。

由于样本的容量与总体的个体数的比为100∶2500=1∶25,

所以在各年级抽取的个体数依次是。即40,32,28。

三、建构数学

1、分层抽样:当已知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时,为了使样本更客观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常将总体按不同的特点分成层次比较分明的几部分,然后按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进行抽样,这种抽样叫做分层抽样,其中所分成的各部分叫“层”。

说明:

①分层抽样时,由于各部分抽取的个体数与这一部分个体数的比等于样本容量与总体的个体数的比,每一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都是相等的;

②由于分层抽样充分利用了我们所掌握的信息,使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而且在各层抽样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抽样方法,所以分层抽样在实践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高一下册数学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画三视图的基本技能,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画出简单几何体、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

三、学法指导:观察、动手实践、讨论、类比。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开课题

展示庐山的风景图——“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的效果可能不同,要比较真实反映出物体,我们可从多角度观看物体。

(二)讲授新课

1、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中心投影: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

平行投影: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

正投影:在平行投影中,投影线正对着投影面。

2、三视图:

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侧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左面向右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俯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上面向下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三视图:几何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统称为几何体的三视图。

三视图的画法规则: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长对正:正视图与俯视图的长相等,且相互对正;

高平齐:正视图与侧视图的高度相等,且相互对齐;

宽相等:俯视图与侧视图的宽度相等。

3、画长方体的三视图:

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分别是从几何体的正前方、正左方和正上方观察到有几何体的正投影图,它们都是平面图形。

长方体的三视图都是长方形,正视图和侧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俯视图和正视图都各有一条边长相等。

4、画圆柱、圆锥的三视图:

5、探究:画出底面是正方形,侧面是全等的三角形的棱锥的三视图。

(三)巩固练习

课本P15练习1、2;P20习题1.2[A组]2。

(四)归纳整理

请学生回顾发表如何作好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五)布置作业

课本P20习题1.2[A组]1。

高一数学下册教案 篇七

教学要求:理解任意大小的角正角、负角和零角,掌握终边相同的角、象限角、区间角、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

教学重点:理解概念,掌握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法。

教学难点:理解角的任意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初中所学的角是如何定义?角的范围?

(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0~360)

2.讨论:实际生活中是否有些角度超出初中所学的范围? 说明研究推广角概念的必要性

(钟表;体操,如转体720自行车车轮;螺丝扳手)

二、讲授新课:

1.教学角的概念:

① 定义正角、负角、零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正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负角,未作任何旋转所形成的角叫零角。

② 讨论:推广后角的大小情况怎样? (包括任意大小的正角、负角和零角)

③ 示意几个旋转例子,写出角的度数。

④ 如何将角放入坐标系中?定义第几象限的角。

(概念: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 那么,角的终边(除端点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

⑤ 练习:试在坐标系中表示300、390、—330角,并判别在第几象限?

⑥ 讨论: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属于哪一个象限?

结论:如果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就认为这个角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称为非象限角。

答:锐角是第几象限角?第一象限角一定是锐角吗?再分别就直角、钝角来回答这两个问题。

⑦ 讨论:与60终边相同的角有哪些?都可以用什么代数式表示?

与终边相同的角如何表示?

⑧ 结论:与角终边相同的角,都可用式子k360+表示,kZ,写成集合呢?

⑨ 讨论:给定顶点、终边、始边的角有多少个?

注意: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有无数多个,它们相差360的整数倍

2.教学例题:

① 出示例1:在0~360间,找出下列终边相同角:—150、1040、—940。

(讨论计算方法:除以360求正余数 试练订正)

② 出示例2:写出与下列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并写出—720~360间角。

(讨论计算方法:直接写,分析k的取值 试练订正)

③ 讨论:上面如何求k的值? (解不等式法)

④ 练习:写出终边在x轴上的角的集合,y轴上呢?坐标轴上呢?第一象限呢?

⑤ 出示例3:写出终边直线在y=x上的角的集合S, 并把S中适合不等式

的元素 写出来。 (师生共练小结)

3.小结:角的推广;象限角的定义;终边相同角的表示;终边落在坐标轴时等;区间角表示。

三、巩固练习:

1. 写出终边在第一象限的角的集合

2.作业:书P6 练习

第二课时:

弧度制(一)

教学要求:掌握弧度制的定义,学会弧度制与角度制互化,并进而建立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一一对应关系的概念。

教学重点:掌握换算。

教学难点:理解弧度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写出终边在x轴上角的集合。

2.写出终边在y轴上角的集合。

3.写出终边在第三象限角的集合。

4.写出终边在第一、三象限角的集合。

5.什么叫1的角?计算扇形弧长的公式是怎样的。

二、讲授新课:

1.教学弧度的意义:

① 如图:AOB所对弧长分别为L、L,半径分别为r、r,求证。

② 讨论: 是否为定值?其值与什么有关系?

③ 讨论: 在什么情况下为值为1? 是否可以作为角的度量?

④ 定义: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1弧度的角。 用rad表示,读作弧度。

⑤ 计算弧度:180、360 思考:—360等于多少弧度?

⑥ 探究:完成书P7 表1。1—1后,讨论:半径为r的圆心角所对弧长为l,则弧度数=?

⑦ 规定:正角的弧度数是一个正数,负角的弧度数是一个负数,零角的弧度数是0。 半径为r的圆心角所对弧长为l,则弧度数的绝对值为1 。 用弧度作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叫弧度制。

⑧ 讨论:由弧度数的定义可以得到计算弧长的公式怎样?

⑨ 讨论:1度等于多少弧度?1弧度等于多少度?度表示与弧度表示有啥不同?

—720的圆心角、弧长、弧度如何看?

2 .教学例题:

①出示例1:角度与弧度互化:

分析:如何依据换算公式?(抓住:180=p rad) 如何设计算法?

计算器操作: 模式选择 MODE MODE 1(2);输入数据;功能键SHIFT DRG 1(2)

② 练习:角度与弧度互化:03045120135150

③ 讨论:引入弧度制的意义?(在角的集合与实数的集合之间建立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

④ 练习:用弧度制表示下列角的集合:终边在x轴上;终边在y轴上。

小结:弧度数定义;换算公式(180=p rad);弧度制与角度制互化。

三、巩固练习:

1.教材P10 练习1、2题。

2.用弧度制表示下列角的集合:终边在直线y=x; 终边在第二象限; 终边在第一象限。

3. 作业:教材P11 5、7、8题。

第三课时:

弧度制(二)

教学要求:更进一步理解弧度的意义,能熟练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掌握弧长公式,能用弧度表示终边相同的角、象限角和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 掌握并运用弧度制表示的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

教学重点:掌握扇形弧长公式、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弧度制表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提问:什么叫1弧度的角?1度等于多少弧度?1弧度等于多少度?扇形弧长公式?

2.弧度与角度互换

3.口答下列特殊角的弧度数:0、30、45、60、90、120、135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题:

① 出示例:用弧度制推导:S = LR

分析:先求1弧度扇形的面积( R )再求弧长为L、半径为R的扇形面积?

方法二:根据扇形弧长公式、面积公式,结合换算公式转换。

② 练习:扇形半径为45,圆心角为120,用弧度制求弧长、面积。

③ 出示例:计算sin、tan15、cos

2.练习:

① 用弧度制写出与下列终边相同的角,并求0~2间的角。

② 用弧度制表示终边在x轴上角的集合、终边在y轴上角的集合?终边在第三象限角的集合?

③ 讨论:=k360+ 与=2k是否正确?

④ 与— 的终边相同,且—22

⑤ 已知扇形AOB的周长是6cm,该扇形的中心角是1弧度,求该扇形的面积。

解法:设扇形的半径为r,弧长为l,列方程组而求。

3. 小结:扇形弧长公式、面积公式;弧度制的运用;计算器使用。

三、巩固练习:

1.时间经过2小时30分,时针和分针各转了多少弧度?

2.一扇形的中心角是54,它的半径为20cm,求扇形的周长和面积。

3.已知角和角的差为10,角和角的和是10弧度,则、的弧度数分别是多少。

4.作业:教材P10 练习4、5、6题。

上一篇:心理健康自我评价4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教案推荐
  •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优秀6篇(高中数
  •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大全优秀6篇(
  •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最新5篇(
  • 扇形统计图教学反思精选4篇
  • 个人兴趣自我分析报告3篇 个人兴趣分析
  • 适合公司年会唱的歌3篇 适合公司年会唱的简单歌曲
  • 预备党员表态发言5篇 接收预备党员表态发言
  • 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陆青云林若岚全文免费阅读_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最新章节列表陆青云林若岚 第3章
  • 部队万能检讨书12篇 部队万能检讨书10000字(适用于所有犯错)
  • 牧竖原文及翻译 聊斋志异牧竖原文及翻译
  • 猜你喜欢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