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最新10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更新时间:2024-04-10 来源:互联网 点击: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本页是细致的小编帮大家整编的10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情,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让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去珍惜友情,呵护友情。

课前热身:这节课我要和我们六(1)班的同学给各位领导老师献上一节精彩的课堂,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有,好,有点我们六(1)班的味道。那么我们首先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的到来。(掌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积累了不少古诗,下面老师就考考大家!

填空:

xxxx,天涯若比邻。

相识满天下, xxxx。

桃花潭水深千尺,欲觅知音难上难。

谁能起来把它们补充完整啊?(分别抽学生)

补充完整后学生齐读》

师: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以上这几句古诗都是描写什么的呢?生: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师:自古以来纯真的友谊被人们所歌颂、所颂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伯牙绝弦就是描写真正友情的一篇古文。师:板书:伯牙绝弦,(出示课件)

二、理解课题

师:谁来读一读这个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

生:伯牙绝弦。(师适时评价、纠正。再全班齐读)

师:谁能说说这个题目中绝的意思。

(指名回答,教师引导)

三、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勾画出来,把自己认为难度较大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懂

生:自由读

师:哪个同学起来读一遍

生1:读

生2:读。

师:做出鼓励性的评价。(声音哄亮,读得很有感情,读出古文的味道)古文和现代文不同,读古文的时候要注意节奏,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课件)现在老师也想读一读怎么样啊师:范读

师:请同学起来读。

生1,生2.(适当评价,适当给以掌声,读古文不但要注意节奏和停顿,还要注意读出感情)

师:同学们齐读一遍

四、总结全文

师:正是这震-撼-人-心的痛,才演绎出这凄美动人的“伯牙绝弦”。这真是让人痛不欲生、撕心裂肺啊。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得遇知音而又痛失知音才使得这个故事更加的荡气回肠。

师:同学们,今天学习了这个故事,以后遇到很知心的人,我们就可以叫他是我们的xxx?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能运用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词句意思,初步读懂故事内容。

3.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重、难点】

重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词句意思,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难点:理解“知音”的真正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本文古今字义差别不大,较容易理解,虽然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学过《杨氏之子》,已有一些文言文的阅读基础,但对文言文的阅读体验还是较少。因此,我布置学生在课前准备了课文的预习,教学中,我准备了相关的音乐和简单的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读解题——未见其文先生情

1、课前静息,音乐传情。

播放古曲《高山流水》,紧扣本单元的主题,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为新课学习创设情境。

2、简介人物,读题揭题。

(1)齐读课题,强调“弦”的读音。

(2)简介主人公,了解故事背景。(板书:伯牙子期)

(3)理解“绝弦”、“伯牙绝弦”的意思,揭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抑扬顿挫品音韵

1、自由读文,争取读准读通。

出示导学提示,学生借助注音与注释自由读课文。

2、难句指导,要求读出节奏。

聚焦难读的句子,扎扎实实读好课文。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读好语气词“哉”、“兮”,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停顿。

(2)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理解“谓”、“乃”的意思,以词句的理解提升朗读质量。

3、配乐熟读,练习读出韵味。

师:读书是越读越有滋味的,读古文和我们读现代文不一样,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讲究节奏,读到入情处还会摇头晃脑,下面我们就来找找古人读书的感觉。

出示课件,多种形式合作朗读:

(1)师生对读两次。

(2)学生同桌之间分角色练读一次。

三、研读悟情——高山流水得知音

1、研读感悟,初识琴声之妙。

(1)师:让我们回到那个八月十五的晚上,汉阳江边,皓月当空,琴声阵阵,伯牙和子期一个鼓,一个听,当伯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不由得赞叹道——当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听得如痴如醉,再一次发出由衷地赞叹——出示“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指导读好感叹的语气。

(2)相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善”的不同含义,感受“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

2、角色体验,领悟心灵相通。

(1)创设情境,拓展想象,师生分角色对话,进行口头语言训练。

出示“伯牙所念,志在XX,钟子期曰:“善哉,兮若!”的句式引导学生说话。

(2)引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理解“念”和“志”的意思,体味“异字同义”的语言现象。

(4)聚焦“钟子期必得之”的“之”,循序渐进地体会“知音”的内涵,在此渗透“泰山”、“江河”的含义,感知这两个中国特有的文化意象。

(5)理解钟子期与俞伯牙不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灵上的沟通,志向、情怀的悦纳。(板书:所念必得)

(6)学生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伯牙和子期之间的心意相通。(心心相印心有灵犀)

3、课堂练笔,感受相遇之喜。

(1)补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内心的寂寞与孤独,反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2)学生练笔:假如你就是伯牙,如今得遇钟子期这样懂你的朋友,此时的你会有怎样的感慨?请用“伯牙得遇钟子期,欣喜若狂,不由得感慨道:‘善哉!善哉!。’”的句式写下来。

(3)指名反馈,师简要点评。(板书:知音)

4、借用原话,重温知音典故。

(1)拓展阅读《列子·汤问》中伯牙的原话,理解体会“知音”的境界,再次反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2)师:从此以后,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

四、品读明理——破琴绝弦祭知音

1、创设情境,感受失知音之悲。

(1)从“子期死”这一文本留白处入手,指名朗读这三个字,体验文本语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

(2)出示句子,师范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想象补充,感受人物形象:这时候,你仿佛看见了一个怎样的伯牙?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读好这句话。

2、吟诵短歌,体会失知音之痛。

(1)出示短歌,师生吟诵:古书中记载,闻知朋友死讯,伯牙悲痛欲绝,在子期墓前写下这样一首短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2)借助短歌中的诗句,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形象读出悲痛。

师:如今,子期一走,我之所念,无人能得,(擦去板书:所念必得)“摔断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男生一起读——

师:如今,子期一走,我又要回到没有知音的孤独中去,(擦去板书:知音)“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女生一起读——

师:如今,子期不再,留琴何用?就让我破琴绝弦,也绝了我所有的期待所有的愿望吧!一起读——

师:这真是破琴绝弦肝肠断,人间无处觅知音!

五、诵读传神——一咏三叹怀知音

1、余音缭绕,提领一顿。

师:正是这喜得知音却又痛失知音,才使得《伯牙绝弦》这个故事更加的荡气回肠。从此,人们不断地在传唱和吟诵着它!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后面的“资料袋”,了解这个故事的源远流长。

2、回味经典,背诵全文。

借助“资料袋”,充分灵活地运用教材资源,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传,一咏三叹诵读全文。

六、拓展延伸——莫愁前路无知音

(1)课堂小结,升华认识。

师:同学们,学习了《伯牙绝弦》这个故事,如果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了很知心的人,你就可以称他是你的——知音。(再次板书:知音)

师:从此,你和伯牙、子期不再陌生,尽管你们相隔千年,尽管知音难觅知音难求,但我们依然要怀抱着愿望,在生活中苦苦寻觅着自己的——知音!

师:孩子们,你一定会在成长之路上遇到自己的知音,当幸福降临时,希望大家懂得珍惜!

(2)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①收集体现知音好友的诗文和名言警句;

②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

【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题来组合课文的。选编的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本课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预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学情分析】

学习文言文《伯牙绝弦》,学生已有了《杨氏之子》作为基础。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借助注释、结合上下文了解文章大意;指导学生透过文字想象画面,揣摩作者表达方法,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文言文和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读通、读懂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习得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体会文言文的无穷魅力。

2、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设计理念】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小学文言文传统教学方法是小学文言文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决定学习成果的一大因素,面对深奥难懂的文言文,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伯牙绝弦》的教学中,我采用情感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时入情入境,理解文意和体会感情双线并行,一改以往文言文串讲的方式,让学生在情感引导中完成学习内容。语文课首先要有语文味,古文更是如此。《伯牙绝弦》一文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所以需要老师灵活多变而又扎扎实实的朗读指导,多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读、思、议、悟,要读得充分,读得入情,读出韵味,理解自然水到渠成。本课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习得语感,积淀语感,领悟语言规律,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时效,体会文言文的无穷魅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故事导入,引入课题。

讲《警世通言》中伯牙和钟子期偶遇的故事导入,指导学生看插图,猜猜文中人物。

[设计意图:故事导入让学生快速过渡到学文中来,拉近文本和学生的距离。]

2、板书课题,指导“弦”的读音和写法。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绝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绝弦?)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读通课文,感知文意

1、由《杨氏之子》导入文言文学习方法。读通课文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明确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有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交流:读文言文给你什么感觉?

3、检查预习。学生个人读后指导。教师范读,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

4、领读,注意引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环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读的空间,力求通过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教师以富有韵味的领读,把学生带入到语言文字的情景之中,点燃学生热爱阅读文言文的热情。]

三、读懂课文,领会情感

1、课文读通了,还要把课文读懂,大家说,有什么办法?(结合注释、结合上下文)请同学们按照这些方法,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大意。读懂课文,是文言文学习的第二步。

2、学生自学。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大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照注释,揣摩句意,理解文本,课文的文言形式已经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形成了白话文。]

3、交流。

(1)从哪里看出二人是知音?

(2)引出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体会古文的一词多义。抓住“善哉”指导学生理解子期的由衷赞叹,并指导读。

课件出示句子,透过文字看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山和江河?读出你的感觉。

揣摩表达形式,抓住“峨峨兮”“洋洋兮”体会古文用字的精炼。

[设计意图: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此环节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来理解文本,丰富想象。]

(3)对啊!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伯牙所念,仅仅是这些吗?角色转换,假如我志春风……你看到了什么?用上文中句式说一说。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谈话设计,不仅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而且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易于教学的展开。为课文的拓展做好了铺垫,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的说话训练铺好路。]

(4)课件再次出示二人资料。质疑:伯牙当时已经是著名的音乐家,你说他还会缺少赞美吗?他为什么独独把子期看作知音?(交流)

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是啊!知音欢聚,情投意合,将是何等的其乐融融!再读课文,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快乐。

(5)故事过渡。二人相见恨晚,结为兄弟,并相约一年后中秋之夜再在这里相聚。第二年中秋,伯牙兴冲冲前来赴约,假如你是伯牙,你会给子期带些什么礼物呢?(交流后起音乐)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课件再次深化二人资料。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充分利用文本插图,身临其境感悟人物心情,理解人物内心的感情。]

(6)深化情感。

透过这段文字,你仿佛看见了怎样的画面?(交流)

教师深情渲染:是啊!再也没有了知音欢聚,只有一座孤单的坟墓;再也没有了其乐融融,只有一块冰冷的墓碑。假如你是伯牙,站在知音的墓前,你有什么话想说?请把它写下来。(交流)

[设计意图:透过文字看画面,让学生进行想象和课堂小练笔的拓展练习,读写结合,既提高了课堂实效,又让学生自然而然理解了伯牙与钟子期是人生知己。]

在子期墓前,伯牙留下了一首伤心欲绝的短歌: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警世通言》)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补充资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怀念之情,让学生为伯牙痛苦绝望的悲凉之情发出了深深感叹,理解千古知音最难觅。]

4、回归课题。伯牙为什么“绝弦”?知道了吗?

[设计意图:润物细无声的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然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四、积累古文,尝试背诵

1、放《高山流水》,请同学们伴着这首曲子,想象那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再把课文读一遍,把你的感受读进去,读出知音欢聚的乐,读出破琴绝弦的痛……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在指导朗读时,师生融入课文中的角色,师生形成了“知音”式的对话交流,入文,入情。]

2、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努力让学生理解文意,感受到古代文字的魅力,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把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学生从读通到读懂,最后熟读成诵,达到了“其词若出吾口,其情若生吾心”的境界,课堂实效就要在不断训练中提高。]

五、拓展文本,推荐阅读

课外推荐阅读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一卷《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设计意图: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此环节旨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养成课外阅读习惯。]

【作业设计】

1、熟练背诵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板书设计】

25伯牙绝弦文言文

伯牙知音(乐)钟子期

读通

读懂

读好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二、教学重点:目标2

三、教学难点:目标3

四、课前准备:课件、音乐欣赏

五、教学过程:

(一)板书文言文题目,直接导入。

1、板书:伯牙绝弦

同学们,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呤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大屏幕出现课题《伯牙绝弦》)

2、释题――大屏幕出示

“伯牙”俞伯牙,春秋时代的琴师。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为“琴仙”。绝:断绝。“伯牙绝弦”讲述的是俞伯牙因为钟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的故事。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以此为题,直接点出课文内容,简洁明了。

(二)教学设计

1、复习文言文学习方法。

⑴反复朗诵。⑵根据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⑶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2、(大屏幕出示)文言文在节奏和重音的读法。(全班读、男生读、女生读、个别读)

3、根据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讨论回答)

4、感知内容。

⑴文言文写了谁和谁(板书:伯牙、子期)。他们俩互为什么?什么是“知音”。

⑵从哪里看出伯牙和子期互为知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板书:善鼓琴  善听,所念必得。

5、品读体味,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

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样赞叹?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

6、口味知音之情。

正当伯牙为遇到知音而高兴时,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伯牙悲痛欲绝。难一句话表现了伯牙悲痛的心情呢?(齐读)板书:绝弦之死

伯牙为什么把琴摔了,终身不弹琴?(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板书:知音难得。

7、深悟知音。

⑴为了追悼知音,伯牙写了一首短歌(大屏幕出示短歌)

师领读,学生齐读。

⑵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答以前那无人理解的生活中去,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人们根据这个动人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听的乐曲。曲名叫《高山流水》,下面我们来欣赏这首曲子。

⑶听完曲子你感受到什么?你们是从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画面去感受的,你们感受到伯牙用琴声表达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了吗?你们感受到他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间的智慧了吗?

8、升华感悟

⑴读完这课,你们有什么感受?

⑵小结

⑶请学生收集到古今交友名人名言。老师出示大屏幕的名人名言。

学生齐读。

9、有感情背诵文言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篇五

一、谈“朋友”导入我很高兴能

1、今天,我来到崭新漂亮的瓯北七小,看到了几十张可爱的笑脸,真高兴,能与我交个朋友吗?老师先做个自我介绍,我姓吕,来自于你们的兄弟学校瓯北六小。谁也想跟我交个朋友,(学生自我介绍)你能介绍你的一位朋友让我认识吗?

2、很高兴能认识这么多新朋友---------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朋友之间往往会发生许多难以忘怀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朋友之间深厚友谊的故事-----伯牙绝弦(个别生读题)

3、这“弦”字比较难读,我们再来读一次。

4、这是一篇文言文,古人只用了77个字,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现在,我们就一同去品味文言文所带来的独特的魅力。

二、整体感知,读出韵味

1、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读,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文章读通了吗?谁来读读看,请你吧!

(评:声音很响亮,读得较通顺,读得字正腔圆)2

3、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的朗读是不同的,光读通读顺还不行,还要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和韵味,老师给文章加了停顿,自己试着练练吧。

(个别读,评:你很用心在体会停顿;你读得越来越有韵味了;读得有板有眼)3

4、文中有几句的停顿特别难度,听老师来读一遍。

谁来读读?“兮”这个语气词后面可延长并停顿一下,你再来读一遍。很好有进步,这样一咏三叹,颇有音乐美!(多生)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5、看来,读好停顿是读好文言文的关键所在,注意停顿的同时,你也可以激情澎湃读,也可以摇头晃脑读。好,让我们一起读。

三、解题,明方法

书是越读越有滋味了,这时候,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题目中的“绝”是什么意思?你懂了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根据学生回答黑板贴出示)

1、“借助注解来理解”古文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2、“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3、老师今天再向大家介绍一种方法,就是“借助现代汉语中的词来理解”。譬如:封笔、绝交

四、读中理解、读中悟

过渡:文章的课题已经读懂了,我相信你们用上这些方法,自己就能把文章的意思弄懂。请你默读文章,边读边思考句子的意思,呆会我们来交流:

你读懂了那一句?2-3

1、交流:你读懂了哪一句?(生谈)

2、哦,你读懂了这句话,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这个“善”字是什么意思?(擅长)谁再来读读这句。

3、文中哪句话具体描写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呢 ?请拿起笔吧它划出来。(出示) 2—齐读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4、同学们,让我们重温2000多年前那一次难忘的相遇,请大家闭上眼睛,静下心来,用心来聆听伯牙的琴声吧!(配乐)

(1)伯牙席地而坐,他志在高山,挥指之间,苍劲浑厚的琴声在山间飘荡。子期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高山?于是,你情不自禁地高声赞叹----(多生、齐读)

(2)当伯牙志在流水,转轴拨弦,轻灵激荡的乐曲在山间流淌。子期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江河?于是,你情不自禁地高声赞叹------(多生、男女生、齐读)

这句话中“善哉”用现在的表达方式可以说?(好啊、妙啊)

这个“善哉”的“善”与上文的“善鼓琴、善听”的“善”意思不一样。 我们能用自己的朗读读出来吗?

5、好,现在我请你们来推荐一位朗读高手与老师合作读。我来当伯牙,你来当子期。------ 现在,我们全班都是子期。

6、伯牙善鼓琴,心里想着高山和流水,就能用琴声表达出来,伯牙的心里想的仅仅是高山和流水吗?他想用高山和流水表达什么呢?善听的子期透过伯牙的琴声,能听得懂吗?(出示)

子期从伯牙的琴声中还听出了伯牙希望自己有着山一样的------,有着海一样的-------。(志向、理想、意志、目标;胸怀、心胸 )

7、这样,伯牙心里想的,子期都能听懂。这正是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像这样心心相印,心心相通的两个人,我们称之为---------“知音”。(板:知音)

五、在绝弦中,体味知音难觅,唯有珍惜。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作为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伯牙当时的境遇如何呢?请看下面的一段资料。(师述)

2、 读了这资料,让我们再来看看,当伯牙你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出示)

3、 伯牙当时的心情怎么样?(激动、兴奋、惊喜)

4、因此,伯牙与子期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他们多么希望他们俩能像高山流水一样相伴相随,永不分离。他们洒泪惜别,相约来年再见。一年后,伯牙带着琴来找子期,可是等待他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那冰冷的墓碑。

(1)面对冰冷的墓碑,他想起了去年高山流水般心心相印的日子,他悲痛万分,所以------

(2)面对冰冷的墓碑,又会有谁能懂伯牙的心呢?于是,他大声哭喊-----

(3)面对冰冷的墓碑,伯牙内心绝望,他觉得自己再也找不到像子期这样的知音了,于是------

5、伯牙破琴绝弦,剩下的只是无边的寂寞,留下的只有《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文,能背的同学背下来。

6、千百年来,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还编写了一首动听的歌曲------高山流水。听!

6、听着这千古绝唱,读着这动人的故事,你感动吗?面对伯牙,也许你想安慰他,也许你想赞美、鼓励他,也许你还想到了别的,请将你的想法写下来。(生交流写作并小结:是呀,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也许,我们无法遇到知音,或像伯牙和子期一样曾经拥有却不幸失去,那么请你不要悲伤、不要哭泣,因为幸福在于过程。也许,我们会有幸寻觅到自己的知音,那么请你好好珍惜。)

7、千百年来,有许多文人墨客也写下了许多关于友情的名言佳句,谁来说说?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 王维)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 李白)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

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唐·李贺)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唐·白居易)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 篇六

一、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已然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知音”最为生动、最为震撼的注解之一。它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故事。全文共77字,5句话。1句为起,2、3、4句顺承而下,5句急转而后合,语言凝练典雅,抑扬顿挫,生气郁勃。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伯牙和子期的相交正是如此的自然恬淡,顺理成章。它所折射的艺术美感——那种含蓄深沉、清雅自然的风骨,直达“大音希声”、“大璞不雕”、“大美无言”的境界,满足了我们对于这个千古绝唱在感官和心理上的所有期待。读《伯牙绝弦》,带来的不仅是对于故事内容的震撼,更有故事引起的不胜唏嘘的神往以及那种透彻心肺的审美体验。诗人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而在这里,伯牙子期又该经过前世多少次的回眸呢?

教学本文,我期待循循善诱地引领学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阅读体验,感受这篇课文特有的语言现象;其次,继续渗透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还能用现代语汇去补充;再有,依托语言层层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内涵,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使学生实现文化意象的传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沉,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教学准备

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白话文的阅读基础,因为在五年级学过《杨氏之子》、《猴王出世》、《临死前的严监生》等等,而且就词句的理解来说,此文词句更容易理解。当然就课文的内涵和意蕴来讲,文章所讲述的“知音文化”更为丰富和玄妙。我期待呈现学生从无到有,从未知到已知的学习提升过程,因此,课前不让学生准备任何对课文的预习,只凭借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情感体验,循序渐进地推进学习。教学中,我准备了相关的音乐和简单的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纵情吟诵识知音。

1.读题解题。

(1)读好课题,强调“弦”的读音。

(2)齐读课题。

(3)理解“绝弦”、“伯牙绝弦”的意思,引导质疑。

2.初读感知。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努力把课文读正确。

(2)聚焦难读的句子,扎扎实实读好课文。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读好语气词“哉”、“兮”,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理解“谓”、“乃”的意思,以词句的理解提升朗读质量。

(3)齐读全文,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二)高山流水遇知音。

1.打开语言。

课文中哪些句子形象地写出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呢?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理解句子意思,渗透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并用自己的语言补充的古文阅读方法。

(2)聚焦“善”的意思,感受“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

(3)运用词语、诗句联想的方式丰厚语言,丰满形象,指导朗读。在此过程中渗透“泰山”、“江河”的文化意味,感知这两个中国特有的文化意象。

①读着这个峨峨兮,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泰山?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把这样的感觉读出来。

②江河在古文里边特指“长江”和“黄河”。想到长江与黄河,你的脑中又跳出了哪些词或者诗句?

2.体验“知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1)理解“念”和“志”,体味“异字同义”的语言现象。

(2)聚焦“钟子期必得之”的“之”,循序渐进地感受体味“知音”的内涵。、

①理解钟子期与俞伯牙不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灵上的沟通,志向、情怀的悦纳

②补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内心的寂寞与孤独,反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③练笔感受伯牙得遇子期,会有怎样的感慨。

④拓展阅读《列子·汤问》中伯牙的原话,理解后借助成语体会“知音”的境界,再次反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师生配合朗读、同桌互读,感受伯牙得遇知音的欣喜与快乐。在相互配合朗读的过程中直观感知文本前四句语言“对仗工整、琅琅上口、情感扶摇直上”的特点,为熟读成诵打下基础。

(三)破琴绝弦祭知音。

1.痛失知音。

从“子期死”这一文本留白处入手,体验文本语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

2.想象补充。

出示:“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想象补充,感受人物形象:这时候,你又仿佛看见了一个怎样的伯牙?

3.纵情朗读。

借助情感错位,指导读出情感,读出形象。

(四)朗朗诵歌怀知音。

1.提领一顿——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却又痛失知音,使得这个故事更加的荡气回肠。从此,人们不断地在传说和吟诵着它!

2.熟读成诵。

借助资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传,并诵读全文。

五、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知音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 篇七

《伯牙绝弦》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故事。全文共77字,5句话。1句为起,2、3、4句顺承而下,5句急转而后合,语言凝练典雅,抑扬顿挫,生气郁勃。

罗老师的课堂循循善诱地引领学生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依托语言层层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内涵。

课前,罗老师播放《流浪者之歌》、《寒窗》等歌曲,问:“你从这首歌中听到了什么样地心情?感受到了什么?”孩子们说激昂的,悲伤地……从音乐入手,放松学生的紧张情绪;切合主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片断】

一、纵情吟诵识知音

(一)读题解题。

1、读好课题,强调“弦”的读音。

2、齐读课题。

3、理解“绝弦”、“伯牙绝弦”的意思。

【课后反思】即使面对有比较强识字、认记能力的五年级学生,罗老师依然扎扎实实地要求每一个学生读好“弦”这个音。而对比自己的课堂,在《地球爷爷的手》这一课,有一个“俩”(liǎ)字,只抽查了几个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而后全班齐读,以至于接下来的朗读课文,总能在齐声朗读中听到几个不和谐之音。

低段仍以识字教学为重,反思自己的课堂,翻阅学生的试卷,很多基础题的错误都是因为识字、拼音不过关。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还有待自己的努力钻研和多问多思。

(二)初步感知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努力把课文读正确。

2、聚焦难读的句子,扎扎实实读好课文。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读好语气词“哉”、“兮”,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教学实录】

指名读。

师:“你为什么在‘兮’后面停顿?”

生:因为‘兮’是个语气词,所以要停顿。

师:相当于现在的‘啊’,再读。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理解“谓”、“乃”的意思,以词句的理解提升朗读质量。

【教学实录】

师:‘谓’,借助工具书,你觉得是哪种意思?

指名读,字正腔圆——听老师范读——齐读

【教学反思】品读课文之前必然要先读通、读顺课文。课文虽短,却难读,哪里停顿、哪里需要抑扬顿挫,先理解意思方可明白。借助注释、工具书、旧知,让学生自己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意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果然,理解意思后学生可以读准确整句话。

一年级下的课文中已经有较长的句子,很多时候孩子读不通、读不懂。有时让孩子模仿老师读,只是浮于表面的会读,意思仍不理解。或许该向罗老师学习,先把难读的句子拿出来单独朗诵,再放入文中慢慢品味,直至读出韵味。

一篇好的文章犹如伯牙,静静等待着子期的到来。那么老师就是子期,每当拿到一篇新的文章,必先静下心来认真品读,后取其精华,教之于学生。子期的“善听”,不仅仅依靠超人的耳力,更需深厚的内涵。先静后研,终能成功。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借助注解读通读懂文言文,感受伯牙和子期真挚的友情。

3、理解文章内容,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音乐)的美好。

2、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感受伯牙和子期真挚的友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乐曲导入,回顾学法

1、播放乐曲,揭示课题。

2、板书课题:弦,正音,组词,(琴弦、弓弦、……)课文里指琴弦。能不能组“船舷”。再写绝,

师:绝,是断绝的意思,那绝弦应该是怎样理解?

师:谁弄断了琴弦。(老师相机板书伯牙)读课题

3、为什么不写俞伯牙绝弦?(“伯牙绝弦”这个故事是找到知音,珍惜友情的千古绝唱,演变成了成语,)再读课题

4、读完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呢?

二、学习课文

第一步:“读”出韵味。

1、指名读。

2、板书课文中的两个语气词“哉”“兮”,理解并阅读有关句子。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如回答得很好,可以说“妙哉”,一道难题难于解答出来了,可以说“岂不快哉”。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比如“狂风大作,尘土飞扬”连起来就是“狂风起兮尘土扬”。

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对比句子读“善,峨峨若泰山”“善,洋洋若江河”

师:缺少这两个字,读起来感觉怎么样呢?有了这两个字呢?

领读,齐读,

3、自由读课文,

4、再请第一位同学示范读。

师:文言文的学习,朗读是第一位,要求读准确,读流畅,停顿正确,有节奏感,这才会读出文言文的韵味来。

6、请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故事。

第二步:“悟”出知音的内涵。

师:学习文言文能背能讲述故事,还不够,还得学会咬文嚼字,争取每一个字的含义都能理解得准确到位。那先交流,说说你理解了哪些字的意思,还有哪些字不懂,哪些句子的意思你知道大概却表达不出来。

(学生交流)

师:考考你们的自学能力。分别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句子一(板书)伯牙鼓琴,钟子期听。

再补充板书“善”,突出对善的理解。

师:善是什么意思。

生:善于,擅长于某种事。

师:何幻善于投篮什么意思,

生:何幻投篮准,别人都比不上。

师:冯海速度快,一百米总是第一名,可跑1500连名都不敢报,我们可以怎么说?

生:冯海善于短跑,不善于长跑。

师:课文都说谁善于做什么呢?

生: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

师:这里的琴是指古琴,听指欣赏,鉴别能力。从课文的哪些描写看得出伯乐善于演奏古琴,钟子期善于欣赏音乐呢?

生:志在高山,志在河水。(伯牙)

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

师:伯牙能寄情出山水,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生命与性格都融入到古琴的优美旋律之中,抒发自己的理想与抱负,这难道还仅仅是用手在弹琴吗?

生:用心在弹琴,用心在演奏。

师:钟子期呢,完全陶醉在音乐中,在优美的旋律里放飞思想,与演奏者产生思想的共鸣,产生心灵的火花,这难道不是善听?这样的欣赏水平与艺术水准,又有几个人能达到呢?

3、读出赞赏敬佩的语气。

师:从一个善字看出伯牙与钟子期在音乐方面都有非常出色的才华。他们因为音乐而相识,因为在音乐方面的出色的才华而走到了一起。这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呀,这两个人相见,谱写了交友的一段佳话。

4、再读这一句。

师:(补充钟子期识琴的故事)

句子二(板书)

伯牙所念,钟子期得之。

1、念、必、得、之。重点指出之是指伯牙“心中所念”。

2、从课文里哪些描写看出伯牙所念,钟子期都一一得之呢?

3、口语练习。

师:老师现在是伯牙,你们是钟子期,我弹琴,看你们是否能得之。

志在高山,子期曰:“巍巍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子期曰:“滔滔兮若江河。”

志在明月,子期曰:“皎皎兮若明月。”

志在垂柳,子期曰:“依依兮若垂柳。”

志在长路,子期曰:“漫漫兮若长路。”

志在岁月,子期曰:“悠悠兮若岁月。”

……

4、这时,伯牙会是怎样的心情?他会怎么做?说什么呢?

5、读个句子。

师:钟子期非常欣赏伯牙的演奏水平,完全理解音乐的情节,让伯牙无比兴奋,无比激动,他视钟子期为知音,从此两个人从相识到相知,两人携手并肩,徜徉在音乐的海洋里。那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自己的知音呢?

学生交流

一是“善”,在相同的领域里有着出色的才华。

一是“必得之”,心相通,相互羡慕、欣赏、理解。

句子三(板书)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理解“乃、复”。

2、对于子期的离去,伯牙为什么会有如此过急行动?

3、除了“破琴绝弦”,发誓“终身不复鼓”,还会有些什么变化呢?

师:伯牙在子期的坟墓前,痛哭不已,带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抚琴一曲,一边抚琴,一边想起——

生:钟子期说的话。

师:一边抚琴,一边想起——

生:钟子期的笑容。

师:一边抚琴,一边想起——

生:他们的之间的友情。

师:是呀,伯牙此时,和友人阴阳相隔,悲痛欲绝,他用琴声哭诉对朋友的思念,用琴声来表达对友人的依恋。然后站起身,长叹一声,“子期离去,世无知音”。然后破琴绝弦,以谢子期,悼念知已子期。

4、读出悲壮的味道。

师:是呀,世间人众多,知音能几个,伯牙为了自己的知音,而破琴绝弦,摔出了中华民族交友结朋的千古绝唱,

5、欣赏这首用心谱写成的经典名曲《高山流水》的乐曲。

6、在音乐声中朗诵课文。

第三部分:知识延伸,提升课文内涵。

师: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伯牙和钟子期两位就是因为音乐而相识,在音乐中找到了共同语言,相互欣赏,理解,成为知己。其他艺术形式也有如此魅力。

比如说书法艺术,也可以从书法艺术中得到享受。播放音乐,欣赏 徐老师的书法作品。谈谈对这幅作品的理解。

比如说诗歌,也是一种艺术形式,很多诗人因为诗歌走到一起,分享诗歌带来的快乐,享受诗歌这种艺术形式带来的快乐与友情。欣赏老师创作的诗歌《父亲》,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三、总结课文

1、播放音乐,点名入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

师:学完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1、加强学习,提高艺术修养。

2、艺术并不遥远,就是我们身边。用心去领会,用心去创作。

3、珍惜友情。

4、再读课题。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3、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4、扩写故事。(3、4二选一)

五、板书设计:

25 伯牙绝弦

俞伯牙 所念

知音

钟子期 必得之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 篇九

本文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说课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古文引路,揭示课题。

(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三)深入探究,疏通文意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六、关于第三点的具体说明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为了更好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体现新的课程理念,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

1、理解课题,整体感知。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重点,树立大的语文观念。我以课题的理解为教学的切入点,同时渗透理解古文的方法。

2、自读感悟,合作探究。

学习既是每个学生的事,又是师生,生生共同的事。学生应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想要真正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营造一个合作学习的民主氛围。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在这个环节上我首先让学生自己借助注释和手中的资料来试着理解课文的意思。然后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理解,最后在班上交流感悟。

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也为为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由表达的空间和机会。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做有效的点拨引导,让学生不但读懂文字的内容,更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背后的思想内涵。

3、情境再现,练习表达。

为了让学生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我适时的播放了两首乐曲,并且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仿照书上的表达方式练习说话。把听,说,读,写有机的结合起来。师生再用富于感情的语言朗读课文。这样,以图画展现情景、以音乐渲染氛围、以语言描绘情景的方法被有机的结合起来。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部编版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篇十

学习目标:

1、通过自读、互读、评价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2、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会有感情地背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悟、情境体验等方式感受“伯牙”和“钟子期”之间“高山流水”般的“知音”深情,会说自己的学后收获。

学习重点:

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

学习难点:

用自己的话讲《伯牙绝弦》的故事。

学习流程:

一、导课

1、朋友是什么?在孔子的眼中朋友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还想到了哪些?在李白的笔下,朋友是();在高适的心中,朋友是();在王维的眼中,朋友是()

人们常说,朋友有很多,但你最好的朋友你称他什么?“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音可遇不可求”,“知音”这个词,源于一个流传千古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发生在2000多年前春秋时候的一个文言文故事,出示课题:《伯牙绝弦》。指名读,老师评价:第一次就把最难读的一个“弦”字读准了,读得清晰响亮,字正腔圆。注意弦与玄的区别。让我们一起读课题。看到课题,你问了什么问题?

2、回忆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读文、释义、悟情、背诵。

二、小组预学成果展示,生生互学(5分钟)

小组1号同学组织,按照小组4号读文,3号释义、2号记录本组商讨之后不懂的词句或问题。注意大声清楚地表达,认真专心地倾听与补充。

三、预习成果全班展学、小组互学

一个小组整体汇报,其余小组补充。

1、AABC式词语:

皎皎明月徐徐清风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描写高山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高山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耸入云、直插云霄、巍峨耸立、巍然屹立、雄伟挺拔)

3、描写江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江河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会查(不重复,有补充,用自己的话和大家分享)

伯牙、子期及相关资料

5、我能读准读通课文

指名读,教师引导读出节奏和韵味,全班读。(课件出示)

6、我能借助字典、注释或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

不懂的词或句()我们解决的方法是:_________

7、再读课文,我还读不懂的是:

四、教师导学

1、理解词句的意思

重点:课后第二题。课件出示检测。

重点拓展:

(1)志在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文中的诗句引用高山、江河的诗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此时钟子期的脑中浮现出了什么样高山?(板书:高山)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指名说。

(出示:高耸入云、直插云霄、巍峨耸立、巍然屹立、雄伟挺拔)齐读词语。

你看,那么多画面钟子期用哪一个词表达出来的?(“峨峨兮”)这古人写话如此简洁,这就是古文的魅力。除了“峨峨兮”还从哪个词感受到山的高?(泰山)泰山是五岳之首,让我们一起来读出泰山巍峨的气势来。

当伯牙的琴声表现高山,钟子期就能感受高山的磅礴,真是善听的子期啊!

——如此动听的琴声,子期这样赞叹,齐——(生齐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同学们,读书就应该刚才这样,要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从这句话中我们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出示: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个句子跟刚才那句句式类似,相信大家一定能读懂。

指名读。(2人)

——评:当读到“洋洋兮”你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让我们一起读,读出了江河的那种浩荡之气。

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最有名的音乐家,那么,作为一位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是表现了高山流水。请你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肯定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景色呢?

——教师小结:伯牙的琴声中有自己高远志向的表白,有内心怀才不遇的郁闷,有对亲人绵绵不绝的思念,更有对大自然美丽风景的赞美。

(2)相关伯牙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知音,在此基础上有感情读相关的句子。

伯牙当时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虽然听者众多,他却始终觉得无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没有一个人理解他的心声。一天,楚王君臣饮宴,请伯牙弹琴助兴。伯牙弹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他弹得非常投入,把琴曲所描写的红日、云霞、山林、海浪,以及风、雨、雷、电等变幻多端的海上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他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首优秀的乐曲,却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丝毫兴趣。楚王听了这首乐曲连连摇头说:“太嘈杂了,换首别的弹弹吧!”伯牙只好改弦更张,换了一首《高山流水》。这时,楚王君臣已经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些人在琴声中已昏昏睡着了。伯牙又气愤又伤心。”

有一天,他独自一人来到山间用琴声来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可他万万没想到,此时,此地,此人,一个打柴的樵夫,竟如此懂得他的琴声。

——此时,伯牙的心情如何?

师评价: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知我者莫如子期。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于是两个人结拜为生死之交。让我们通过读书再来感受高山流水遇知音的那份喜悦和那份真情。出示1—4句(学生感情读文)

五、学生练学

1、补充子期死后伯牙资料,学生试着理解情感,升华主题。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生齐读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子期一死,谁是知音?那一曲高山流水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齐读课文)

高山依旧,流水依旧,只是高山流水之间多了一段知音的千古佳话,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让我们在这曲《高山流水》的音乐中记住这个千古流芳的故事,延续这段永远不变的友情吧!(背诵课文)

2、教师引读:子期死后,当伯牙志在高山,再也无人赞叹();

当伯牙志在流水,再也无人感慨();

当伯牙志在明月,再也无人赞扬();

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堂测学、延学

1、再有感情读全文,出示无标点的课文检测读,试背。

2、同桌互讲这个故事。(学生相互提醒怎样把故事讲好)

3、谈谈自己的收获。简练的一两句话或一句诗。

(师范说:千古知音最难觅,此生拥有定珍惜!)

七、课外延学

1、推荐阅读文言文《割席断交》

2、《警世通言》

上一篇:忆江南教学设计 《忆江南》教学设计优秀5篇 忆江南教学设计十分钟试讲 下一篇:返回列表
教案推荐
  • 年度个人工作总结的重要性和方法分
  • 教学秘书工作总结范例(通用21篇)
  • 教育行业从业者的工作总结(精选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秘书工作总结(精选
  • 个人兴趣自我分析报告3篇 个人兴趣分析
  • 适合公司年会唱的歌3篇 适合公司年会唱的简单歌曲
  • 预备党员表态发言5篇 接收预备党员表态发言
  • 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陆青云林若岚全文免费阅读_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最新章节列表陆青云林若岚 第3章
  • 部队万能检讨书12篇 部队万能检讨书10000字(适用于所有犯错)
  • 牧竖原文及翻译 聊斋志异牧竖原文及翻译
  • 猜你喜欢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