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春江花月夜教案 全国获奖教学设计《春江花月夜》最新5篇 春江花月夜优秀教案一等奖

更新时间:2024-06-06 来源:互联网 点击: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里是人美心善的小编为家人们找到的5篇全国获奖教学设计《春江花月夜》,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全国获奖教学设计《春江花月夜》 篇一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

“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宋苏轼)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唐刘禹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唐。张九龄《望月远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就说出了这么多写月亮的诗句,并且这些诗句中的月亮各有独特的含义,寄托着诗人不同的情感。我们一起归纳总结以下这么多的月亮大体有哪几种含义。

1、征夫游子思乡之情。例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女子相思怀远之情。例如: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离愁别绪之情。例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4、怀古伤今之情。例如: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5、感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例如: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师:皎洁的月亮在众多诗人的笔下散发着夺目的光芒,寄托着别样的情感。在人才《www.》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更有位诗人因为这轮明月而成就了一篇千古佳作,这首诗被成为“孤篇横绝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春江花月夜》,而那位诗人便是张若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诗人笔下的月下美景。

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

(一)、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二)、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清商曲辞、吴声歌。)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提高了言之有物、并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三、朗读

可以说:“诗歌是文字的音乐”。它有铿锵有力的节奏,有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的韵律。让我们通过反复朗读吟诵诗歌那形象、生动、立体的语言,感受铿锵有力的节奏,聆听它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韵律,体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1、学生自由诵读,结合诗歌注释解决疑难,整体感知诗歌。

2、教师范读,唤起学生的审美感知。

3、诵读指导

理性的把握:理解诗的作者,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去,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感性的表现:语音、语调、表情、动作、音乐

4、师生共读,用情感去点燃情感。

四赏析课文

(一)、景——春江花月夜美景

1首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课文,感受一下诗歌中描绘的意境(生朗读。)

2这首诗歌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呢?这些景物描写又主要集中在文章的哪部分呢?

提示: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描绘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江潮浩瀚,与大海相连明月就涌生于这无垠的大海之上,万里的春江,无不在明月朗照之下!江流绕着芳草蔓生的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铺上雪珠一样月色如霜,所以霜飞也就无从察觉;洲上的白沙与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了。

(生答:春、江、花、月、夜。景物描写主要集中在开头部分。)

3下面我们有请女同学齐声朗读课文“春江潮水连海平”到“汀上白沙看不见”这部分,同时思考诗人笔下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呢?

(生答:幽美而深远。空明澄澈,美妙绝伦。)

诗人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选取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最具表现力的物象,构成令人心驰神往的神秘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气势宏伟、幽美恬静而又不乏流光溢彩的绝美的春江月夜风景图。我们能否用两个短语简单概述这幅画面?

(二)、理——宇宙人生哲理

1看到了如此美景,诗人又想起了什么呢?

(生答:诗人想到了人生短暂、宇宙永恒。)

是的,面对着幽美深远的月下美景,诗人的思绪触碰到了人生、宇宙。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思考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请一位同学朗读“江天一色无纤尘”到“但见长江空流水”这四联。

提示: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看见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呢人生代代绵延无已,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变化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吗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绝的江水。

(指名一学生朗诵本节)

这位同学朗读时感情比较充沛,不过,还应注意“何人”“何年”要重读,以读出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与思索。

诗人的这些思索真的就只是感叹人生的短暂,宇宙的无穷?我们来比较张若虚的宇宙人生哲理与另几句诗歌的哲理有什么不同。

(1)、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

(2)、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前赤壁赋》)

(小组讨论,交流意见,选出代表发言。)

(生答:课文中的宇宙人生哲理比讲义诗句的似乎要豁达一些。)

(生答:张若虚笔下的人不是指自己,也不是指个人,而是指整个人类。)

刚才这几位同学分析得都有一定道理,讲义中的诗句,譬如苏轼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面对浩荡无尽的江水,诗人觉得个人真是太渺小,人生真是太短暂了,生命的转瞬即逝实在令人哀叹伤感。而张若虚却没有落入“感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窠臼中,而是翻出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虽然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类的存在却是绵延久长的。因此,“代代无穷已”的人生与“年年只相似”的将月才得以共存。诗人从大自然从宇宙中感受到的不是颓废和绝望,而是一种欣慰,这种追求和希望使那丝伤感也变得旷达起来,哀而不伤。

(生讨论以短语概括本诗节意境:清明洁净,奥妙无穷。)

(三)、情——游子思妇相思之情

师:王国维说:“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抒情诗由“情”出发,是诗人感于外物后一份心灵颤动的美妙,一份鲜活的感动,一份撞击心灵的真诚。

随着时间的流逝,夜色渐浓,诗人心里的感伤之情也越来越浓。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余下的部分。

这种美景和人生思考又触动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生齐声答:游子的思归之情,思妇的相思之情。)

是啊,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大自然景色转到了这人生图象,引出这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刚才同学一致认为是思妇相思之情和游子思归之情,那么其中哪些表达思妇相思,哪些表达游子思归呢?诗人又是如何表达的呢?

1“可怜楼上月徘徊”八句承“何处相思明月楼”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思念,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思念之情。

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月的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卷不去”,“拂还来”的既是月色,也是思妇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

2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在天涯,情何以堪!

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的凄苦寂寞之情。

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也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感受到了张若虚笔下的春之画,江之卷,花之容,月之貌,夜之景,也品味了诗人与众不同的宇宙人生哲理。诗人认为人生的短暂的,而人类却是绵延久长,可以与江月共存的。同时,我们还赏析了诗中的游子思归和思妇相思之情,学习了诗人巧妙的手法。学习了这么优美的诗篇,今晚,仰望天空,看到那弯清冷的新月时,我们又能生出多少美丽的遐想啊?

六,作业

背诵《春江花月夜》全诗;

用现代文的形式将这首诗的美好意境表现出来

(作业参考答案:月亮出来了,从潮水中央,在江潮涌向海潮的地方随着千万里春潮荡漾,千万里春江涨满月光江水弯过芳香的平野,月照林梢,那繁花如雪空中流洒着月色如霜,滩上白沙消失在霜里江水碧澄澄,长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圆月一轮江畔什幺人最初见到江上月江月又从哪年起默默照着人人生一代代没有穷尽,江月一年年始终如一不知江月等待什么人,只见长江送走东流水一片白云飞去不回头,留给青枫浦一片离愁谁家的游子今夜漂泊江船上相思的人儿在哪座明月楼头惹人的月影在楼上徘徊,该照见她那梳妆的镜台;透进窗帘,卷也卷不去,泻满捣衣砧,掸了还来苦苦眺望,却听不着你的声息,愿化为月光,流照千里外的你千里月明,大雁不传你的音讯,鱼跃江心,空皱出满江的波纹昨夜梦中,花落进悠悠江水,春要归去了,你却还不回家花已经落去,月亮也快落了,江水流春,就像是流送落花西斜的月亮沉入茫茫的海雾,碣石,潇湘,望不尽山山水水的路到底有几个人能踏着月色归来落月摇荡着——愁人的情思满江的树)

七附板书:

春江花月夜

景:春江花月夜之景幽美深远

理:宇宙人生哲理短暂——永恒

情:游子思妇相思之情凄清婉转

全国获奖教学设计《春江花月夜》 篇二

设计说明:

《春江花月夜》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孤篇横绝”的名篇,千百年来已经被专家名流进行过各种各样的解读,要想谈出新意难度很大。那么作为课文这篇名作应该怎样教,我试图以《春江花月夜》为例,来展示我对于古典诗歌教学的一种思路:在反复吟咏中置身诗境,体会诗歌作为最讲究艺术的文学体裁的整体美感——语言美、意象美、意境美;缘景明情,以意逆志,在深入文本内蕴的解读中,根据诗歌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情景关系等,读出诗义,读出自己,读出问题。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提高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挖掘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进入诗歌意境。

3、赏析本诗的景、情、理交融的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重点:

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学习时数:

1课时

学习难点:

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学习步骤:

一、导入新课(出示幻灯片——杨广《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请大家齐读这首小诗,大家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和题目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这首诗的作者是历史上的大名人:杨广,他还有另一个名字——隋炀帝。这首诗的题目是——春江花月夜。我想提到这个名字,大家会很快忘掉隋炀帝,而走近——张若虚。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张若虚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因为“孤篇横绝”的《春江花月夜》而卓绝千古。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整体感知。

1、略介此诗,创设情景

这首诗写农历二月间诗人在长江边上思念家乡扬州的种种感慨和想象。

2、配乐示范朗诵,【多媒体】学生整体感知。一个任务:纠正字音。朗读结束多媒体打出几个字并注音,霰(xiàn)汀(tīng)砧(zhēn)由学生齐读一遍。

三、学生自读诗歌。解决两个问题:一个分句算一句,这首诗共有几句话,共分几韵。

四、深入赏析。

明确上述问题:共36句,四句一转韵,共9韵。在中国古诗当中,不管多长的诗,语言、音节、思想内容等,一般都需要连续四句,才可以停顿下来。比如《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再比如《古诗十九首》中第一首的前四句是“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四句为一节,才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概念,或说一个思想段落。这样的四句诗,在南北朝时期的文艺理论当中,就称为“一绝”。绝,就是断绝的意思。晋宋以后的诗,差不多都是四句为一绝,成为中国古诗的一个传统。这就是后来的格律诗中“绝句”名字的由来。

现在我请大家继续深入朗读诗歌,我们可以以“绝”为单位,反复读,在读的过程中完成三个问题:第一,把你最喜欢的那一绝背诵下来,第二,用四个字概括你所选择的这一“绝”的主要内容(或画面),这四个字当中至少要用到题目中的一个字。第三,在反复诵读中,读出两种东西:一是从中读出问题、困惑、启迪、感悟,二是读出你自己。为了给大家一个直观的感受,我先给大家示范一段:

我选择了第三绝: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第一步,我把它背下来,第二步,我给它拟了个题目叫:孤月临江。碧空如洗,江天一色,孤月高悬,夜色如水。此情此境,我读出了诗人的孤独与高迈,我看到了诗人的深邃与无奈,我从中读出了诗人那种迥绝的宇宙意识,作者从对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中,转入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探索。这种探索古已有之,且常说常新,成为人类恒久探讨的哲学命题,并成为文学的主题之一。“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是一个天真而稚气的孩子的疑问,也是一个穿越亘古、永无答案的哲学家的天问。张若虚的这一问应该是受到了同时代诗人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启发,张若虚之后,李白在《把酒问月》中说:“清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苏轼在《水调歌头》中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从这一轮高悬的明月中,我也读出了自己,是的,这一轮照过李白、也照过苏轼的月光,正照耀在我身上。张若虚、李白、苏轼们已经在时光中永恒,巴尔蒙特说: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了世上。那么我对着同一轮明月,是不是应该思考,我来到世间是为了什么?我应该留给这个世界什么,虽然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但哪怕如雪泥鸿爪,哪怕只留只语片言,也不枉对这一轮明月,不枉对浩瀚的星空和清晨的鸟鸣!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我们每一个个体,虽然都如蜉蝣寄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但是,我们能不能让后来人在某一个不期然的瞬间,看到过我们曾经存在的生命足迹,这,是一个问题。

好,现在请大家阅读,解决上述三个问题,时间5分钟。5分钟后我请大家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学生阅读展示,可以根据时间伸缩调整。【说明:这里是开放性课堂的集中展示,教师的预设与学生的生成可能会有很大的差距,教师要充分熟悉文本,适时引导点拨。】

教师板书:春江花月夜:春江月生,江月笼花,孤月临江,江月待人,游子思妇,月伴离人,望月怀远,江月流春,落月摇情。

五、深入探究。

现在,请大家来分析这首诗的题目中的五个字中,没有直接描写而只作为背景来写的是哪两个字?【春、夜】,再结合我们刚才对上述9个章节的四字概括,看剩下的三个字中哪个字用得最少?【花】。写得最多的两个字是【江月】

既然江月就能概括这首诗的主体内容,我们现在把这首诗的题目改一下,改为两个字“江月”,和“春江花月夜”比较一下,哪个好?为什么?

【明确】题目本身就具有诗情画意,先声夺人,把读者带入如诗如画的情境当中。春、江、花、月、夜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说,诗应该是最适宜写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的体裁,比如我们说“诗情画意”,就是指诗画一般的美好意境。所以德国美学家阿多诺说:“在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由此可见,这首诗的题目也是它经久流传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能擅自改动的。

六、课堂演练。

改写第一绝,你有两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是把这首七绝改成五绝,第二种选择是把这首七绝改写成散文。

根据改写结果评点:古诗不是用来翻译的,而是用来吟咏的。意义可译,意境难翻;语言可译,文化不传!弄懂文意之后,大家需要做的就是反复吟咏,现在我们齐读这首诗。

小结:是一轮明月,成就了春江月夜如诗如画的美景;是一轮明月,引出了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无穷感慨;是一轮明月,平添了思妇游子的几多愁情?一轮明月将景情理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愿同学们美好的人生路上永远有一片皎洁的月光。

七、作业:全文背诵《春江花月夜》。

八、板书设计:

春江月生

江月笼花

孤月临江

江月待人

春江花月夜游子思妇

月伴离人

望月怀远

江月流春

落月摇情

全国获奖教学设计《春江花月夜》 篇三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认知目标: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变奏法,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和学生演唱、演奏乐曲主旋律,加深对乐曲各段的理解。

(二)能力发展目标: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在欣赏中训练学生的形象艺术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启发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人的目的。

(三)情感培养目标:

通过对中国古代名曲的欣赏,了解我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悠久传统,培养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从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增进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懂得继承祖国悠久文化、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春江花月夜》是人音版教材中“中华民族音乐”“古代音乐”部分的必听曲目。它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民族管弦乐曲,是我国古代音乐中的“极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在国际乐坛上享有崇高声誉。它的主题曲调富于歌唱性,旋律古朴、典雅,节奏比较平稳、舒展。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的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出现,运用民间音乐中“换头合尾”的变奏法,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了音乐表现的内容,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的特点,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全面提高审美素质,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人的目的。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变奏法。

(2)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演唱、演奏乐曲主旋律,在音乐律动的过程中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简单合奏协作能力与群体意识。

2、难点:通过音乐欣赏进行文学艺术的创作,唤起学生潜在的创造想象力。

三、教学对象分析:

1、高中学生已具有初步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经过训练能够做到自己识谱视唱。他们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很高,充满自信,但对中华民族音乐还缺乏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音乐综合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提高。

2、通过直观教育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想象力,进而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创作。

3、在动中学、在乐中学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规律。通过参与教学活动的愉快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更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发挥创造精神。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一)声像呈示行为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取其容量大,手段新,刺激感官强度大等优点,灵活再现教学内容,从而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增大课堂信息量,加强视觉享受,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能更高效地学习、掌握音乐知识,并将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引导到理性的分析,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发挥学生创造能力,体现现代教育的效能观。

(二)启发诱导式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抓住学生对音乐“不完美的音响感知”的心理状态,运用启发诱导式教学法,创设意境、展开联想,引导学生以主题因素的发展为主要线索,通过对各乐段的分析与描述,层层深入音乐的意境,整体把握作品的脉络。在此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音乐联想空间里得到熏陶与教育。

(三)交互合作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师生双方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教师与学生都处于一种平等、民主、和谐、自主、自觉的角色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程序,教师与学生在一种自由空间里相互发展,相互创造,相互提高。课堂教学既是师生双边心理互动的过程,又是学生与周边环境(教材、教具、同学等)互动的过程,也是学生内部的多种心理因素(认知、情感、意志)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不再只是面对面的交流,更多的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发挥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在与学生进行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的双向互动。

(四)激励创新教学策略: 整堂课由“情境导入——熟悉主题——“画面”联想——合作演绎——创作升华”五环节构成,在教学中采用艺术融合为主要形式,将音乐、美术等直接诉诸于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尝试将欣赏和创作活动结合起来,创造条件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突出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通过课件的展示、教师言语的引导和激发,诱发学生的创作动机和创造灵感,促进学生的多向思维,鼓励和启发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对学生富有创意的创作过程和作品,予以肯定和褒扬,培养学生的成功感,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五、教学媒体设计:

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课件演示,在教学过程中运用CAI课件进行辅助教学,集文字、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动静结合、声像合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勃发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欲望。通过交互式的练习设计,创设艺术体验与实践的空间,突现学习的主体性。

六、教学过程设计:

【课件演示】

课前展示课件封面,播放《高山流水》背景音乐。

【一、情境导入】

1、情境导入在上一节课,我们系统地学习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华民族乐器的基本常识。今天,老师将要向大家推荐一首用中华民族乐器演奏的非常著名的古典乐曲《春江花月夜》。 【课件演示】

1、向学生展示配有背景音乐且具有古色古香风格、写有《春江花月夜》标题的页面。

2、简介乐曲:这是一首典雅优美抒情的民族管弦乐曲。它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地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这首乐曲以动人的旋律,巧妙的构思与手法,使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珍品,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崇高声誉,曾多次在西方国家进行演奏,受到极大欢迎,被誉为“可以和世界上一流的室内乐团媲美”的优秀曲目。 【课件演示】展示写有乐曲简介并附有与乐曲情境相关图片的多媒体页面。

【二、熟悉主题】

1、音频演绎,学生思考问题,教师在乐曲播放过程中适时地启发诱导学生围绕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欣赏。

【思考题】①在乐曲中多次出现了哪些中华民族乐器?

②比较乐曲每段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课件演示】

1、先展示写有思考题的页面,之后播放音乐及与乐曲意境相关的视频,伴随着画面的切换进行欣赏。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①在乐曲中多次出现了琵琶、洞箫、古筝、二胡等中华民族乐器。

②乐曲的音乐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它每一段的结尾都是一样的,而前面却有 所变化。这就是中国传统乐曲中常用的“换头合尾”变奏法。它能充分发挥各种乐器的作用,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或主题。

【课件演示】

①展示四种有代表性的乐器的相关图片。

②简单介绍“换头合尾”变奏法。

3、揭示音乐主题。这首乐曲一般分为十段。人们遵循中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为每段加了一个富于诗意的小标题。(出示乐曲结构图)

【三、画面联想】 运用画面联想法,分段欣赏乐曲,教师在此过程中绘声绘色地进行讲解。

①江楼钟鼓

②月上东山

③凤回曲水

④花影层台

⑤水深云际

⑥渔歌唱晚

⑦回澜拍岸

⑧桡鸣远濑

⑨欸乃归舟

⑩尾声

【课件演示】

放各段音乐的同时,向学生演示包含各段基本内容及相应图片的页面。

【四、合作演绎】师生视唱乐曲主题,并用电子琴和打击乐器进行演奏。

【课件演示】展示标有各打击乐器演奏谱的页面。

【五、创作升华】

1、创作:

①欣赏由琵琶独奏的《春江花月夜》,要求学生根据音乐意境,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情景和神韵,并根据音乐的意境在电脑上选择适合的图画。(请几名学生到电脑上进行操作,之后师生进行鉴赏。)

②欣赏一段以《春江花月夜》为题的古典舞,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意境自己绘画或写一首小诗。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参与到学生的创作过程中,启发和指导学生的创作。学生自主创作结束后,挑选学生富有创意的作品进行展示,请学生阐述创作思路,之后进行评价。

【课件演示】

①a、展示有琵琶独奏《春江花月夜》背景音乐、包含有五十多幅风景图片的页面(课件中出现提示文字:“欢迎来到寻宝屋。请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情景和神韵,并根据音乐的意境,寻找认为合适的图画,放到‘学生文件夹’中,希望这里的‘宝贝’能够满足您。请同学们试试看!”) b、在电脑上展示学生选择的图片。

②播放《春江花月夜》舞蹈视频文件。

③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作品。

2、升华:这一节课,我们通过欣赏、视唱和创作等环节,了解到乐曲通过变奏,不仅描绘了“傍晚”、“小舟”、“箫鼓”等江上秀丽的晚景,表现微波荡漾、温馨恬静的春江景色,而且借景抒情,激起人们对祖国山河无限赞美的深厚情感。它还使我们领略了中华民族管弦乐曲的神韵,充分展示了我们民族器乐的魅力,使我们了解到中华民族乐器在世界之林中永远是一株光彩夺目的奇葩。

全国获奖教学设计《春江花月夜》 篇四

首次试上,笔记本上写满了文字。值得肯定的是,三维目标明确, 有歌鉴赏方法的指导。例如,学完这首诗教师总结说:“我们收获了很,除了无尽的美感,还了解了诗歌鉴赏的方法,拿到一首诗,我们知道该如何下手了:

1、读一一美读几遍,初步感知

2、找一一找出诗中的景物与人物,体会意境,了解人物的情感;

3、合一一找到景物与情感的匹配点,整体感知诗歌。

如果长期坚持使用这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将有利于学生诗歌鉴赏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的能力。不足之处也很明显:主线不明,思路不清。

一、一改:设主线,明思路

张若虚一生只留下两首诗,因为《春江花月夜》“孤绝横篇,竟为大家”。这首诗也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全诗围 “春、江、花、月、夜”铺开,月是诗人震动的脉搏,月光洒辉处,江水、沙滩、桃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镜台、詀石、鸿雁、鱼龙、思妇、游子组成了一副幽美恬静、充满人生哲理的画卷。

落月摇情,情韵悠悠。既然如此令人心神荡漾,既然是千古美文,何不美教、美学呢?

别林斯基有句话说得好:“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因此,赏析这种情韵幽雅的美文,应该是一次赏心悦目的心灵之旅。学生是读景、赏景的主角,教师是导游。美在哪里? 这条学习主线,应念而生。

围绕这条主线,设计了这样的课堂流程:美听一美读一美品。其中,美品是关键,它可以设计以下两个思考题:

1、你在诗歌中看到了什么?请以月亮的推移为顺序找出描写对象:

(1)找景物;

(2)找人物(注意体现人物情感的词)。

2、你最喜欢哪句诗?说说喜欢你的理由。结合你最欣赏的佳句,用散文化的语言品一品。

再次上课,我们明显感到,课堂是教师的课堂,学生之间几乎没有任何互动,仅有的一次讨论也只是流于形式。学生似乎是游离于课堂外的陌生人,课堂冷冷清清,局面尴尬。

传统教育确实存在忽视学生个性,忽视学生自主意识的弊端,强调集体意识和绝对服从,用一种僵化、教条的思想禁锢施教者和受教者。其结果是学生个性品质缺失,自主意识缺失,批判精神缺失,人文情怀缺失,公民意识缺失。高中新课程的实践者应充分意识到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点,培养高中学生自觉的社会责任与爱国主义精神、正确的价值判断力、初步的全球意识与国际视野、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敬业精神以及健全的身体心理素质是我们的责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个体,尊重生命,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我们真切地感到,课堂不能静若止水,需要波澜起伏,需要激荡人心,需要创造一个美的艺术境界,否则便会枯燥无味、苍白无力。那么怎样为教学创造一个艺术的境界呢?

二、二改:创设艺术氛围,营造审美情境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需要创设迷人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深入诗文的深处。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创设:

1、美导。

一位同行的导语设计值得借鉴:在我国浩瀚的诗海中,有无数文人墨客都曾望月有感而写下吟诵月亮的美丽诗句,同学们读过哪些关于月亮的诗句?

学生打开了记忆仓库之后,教师再深情地说:“是啊,月在诗歌中似乎成了诗人生命情怀的寄托,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寂静凄凉,‘明月松间照’的宁静恬淡;感受到了‘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相思,‘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清苦;感受到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惆怅无奈,还有‘一夜飞渡镜湖月’的梦幻神奇。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张若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他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在潜移默化之中,学生沉浸于超常的审美情境、倾心于审美的情境和把审美的心理集中指向阅读对象的审美注意。

2.美听。

教师范读,学生倾听潺潺连绵的流水、流利婉转的鸟鸣,他们情不自禁地沉醉于这迷茫朦胧的月色中,沉浸于浓浓的思念、深深的愁绪里,浸入美读酿成的美境中。有了这种倾听,那种跃跃欲试的萌动之心, 怎能不呼之欲出?

3.美读。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需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3) 诵读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有 自由体验读、个人表演读、小组竞赛读、集体体悟读”。诵读这首诗要读出轻重,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激情。各种形式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于自己的体验之中,选择、感悟、深思,产 生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参与欲,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经过反复朗读,学生对这首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诗中表现出的月照花林之美,人生沧桑之叹,天涯相隔之苦,有了一定的体悟,学习的积极性也被激发出来了。更重要的是:美读,不但了解作者说了什 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有了沟通,激起了情感上的共鸣。学生进入了“其言若出己之口,其意若出舌之心”的最佳状态,在吟诵过程中,语感语气有了,内容有了,思想有了,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通过第三次上课,我们认为,对文本的解读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是整堂课的主题。匆忙的和不深入的解读,教学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因此,《春江花月夜》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不在课外延伸了多少,而应该在美品课文。

三、三改:美品美文,突出课堂主旋律

1.品景色。

(1)月出一一壮观而有活力

(2)月升一一月光朗照,花伴月,月伴花,月光无处不在,江天一色,清纯空灵

(3)月落——落花摇情,江水流春,落月藏海雾,迷茫无尽

(4)景:月光下的江流、芳甸、花林、飞霜、沙汀、白云、青枫、扁舟、高楼、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等, 春江潮动,花草遍地,明月朗照,月伴花,花伴月,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一片。淡淡的感伤美,优雅空灵的纯净美,交织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春江月夜图。

2、品哲理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浮想联翩,思接千载,感慨宇宙的神秘,人生的无奈。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诗人又顿悟,人生是短暂的,而人类则是绵延永久的。一曲《春江花月夜》, 让人读出了人生短暂的悲剧之美、宇宙无穷的永恒之美。

3.品情感。

月共潮生,荡涤万物,充满生命活力的壮观美,跃然纸上;江水流春,江树迷蒙,凄凉感伤之情油然而生。诗中的情感美还指落月藏海雾, 月落妆台,长夜不眠的思妇的依恋惆怅之情;春光将老,人隔天涯,漂泊天涯的游子的凄苦寂寞之情。品读落月摇青满江树,那月光之情, 思念之情,诗人之情,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学生心中。

4.品佳句。

最后探讨问题,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选择的自由,不受约束,大胆想象、联想,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并阐述自己的理由,在互相交流中碰撞思维、分享阅读成果。

诗歌欣赏没有标准答案,因此,要给学生一个艺术再创造的空间。虽然学生谈出的理由不一定充分,但他们己在教师信任的目光中享受到了浓浓的审美乐趣。这样设计,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也是对学生价值的认可,它能唤起学生积极探讨的活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这样设计,更是从课堂教学的完全预设转向动态生成,赋予了课堂活力,使课堂异彩纷呈,活力四射。

总之,《春江花月夜》的教学设计是以课文为载体,从课文出发,通过听、读、品,把朗读、美品、探究融为一体,让学生真正领悟课文的景美、情美、哲理美,从而最终学会鉴 赏诗歌。

全国获奖教学设计《春江花月夜》 篇五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4、增加古典诗词积累,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的哲理美和情感美。

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过渡与融合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诗人,一生只留下两首诗,其中一首“孤篇横绝,竟成大家”,闻一多先生把这首诗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知道这个人是谁?这首诗又是哪首诗吗?(初、盛唐之交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今天,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春江花月夜的美丽景致吧。

二、听配乐朗诵,整体感知。

三、赏析诗歌:

(一)欣赏诗的景物美:

(1)在文中找出题目中融合的五种意象的句子,美美地读。

(明确:开头十句。)

(2)鼓励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图景,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3)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画面,将学生带入情境。

(明确: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描绘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此番景致给人的感觉是:空灵、清幽、纯净、博大。)

(二)领悟诗的哲理美 :

(1)师导: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找出诗句起止,并齐读。

(2)齐读第二层中间六句,从“江畔何人初见月——但见长江送流水。”

(3)作者对宇宙人生有着怎样的思考?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诱导学生重点理解“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明确:在诗人看来,人生是一代一代的无穷无尽,江上的月亮年年看上去总是相像的。于是引起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宇宙是永恒的,而生命呢?就个体而言,何其短暂,但就整个人类而言,则又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与日月共存。所以,张若虚在这里,面对明月与江水,也想到了人生的短暂,也有所感慨。但和苏轼“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流露的更多的是人生失意的惆怅)相比,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相比,却并不颓废和绝望,而是流露出了热爱人生的积极豁达情感,哀而不伤。)

(三)鉴赏诗的情感美:

(1)师导: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开始作者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情别绪。学生自由朗诵剩余的二十句。

(2)学生朗诵。

(3)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先总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再分写思妇怀远、和游子思归的情绪。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第二层,写思妇怀远。作者是如何写思妇的无限悲苦的?

(明确:“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还拂来。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天上孤寂的明月仿佛找到了楼上思妇这个“同病相怜”人,它踱上楼台闺阁,徘徊着,不肯离去,也照在了她的梳妆台。月光照在闺房的门帘上,卷也卷不走;照在曾为丈夫捣过衣服的衣砧上,拂去了却又回来。“卷不去”、“拂还来”这两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描写,表面上是写月光,实际上是渲染思妇心中挥遣不去的离愁。鸿雁不停地长飞,仍然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由此我们自然想到一句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第三层,写游子想家。全体男学生诵读。

(5)男生诵读。

(6)最后这几句诗写闲潭落花,写春光欲尽,写江潭落月,除了表现春天将尽,一天将尽的意思之外,你还读出什么隐含的意思?

(明确:人生如此短暂,青春如此美丽,可思妇和游子就在这思念的煎熬中,青春将逝,真是令人感伤之至。)

(7)引导学生分析“尽”、“复”、“沉沉”、“无限路”“摇”等字词。

(明确:人有情而江水绝情,江水滔滔向东流啊,春光快被流“尽”了,一个“尽”字真是痛心极了;人有情,而月绝情。月却又一次西斜,将要坠下去了,一个“复”字,说明天天相思,夜夜想念。斜月何以“沉沉”,那不是游子的心情折射吗?。“无限路”表面是写路,暗指游子遥遥无归期。在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许游人能乘月而归。此时明月西下,游子思妇的一腔离情伴随月影洒在江边的树上,两地相思永恒。)

(四)“赏”月诵诗:

1、 这首诗歌主要描绘哪些意象?

(明确:春、江、花、月、夜。)

2、最主要的意象是什么?为什么?

(明确:月是整首诗的灵魂,春江美景需要月的朗照才可以发现,诗人对宇宙的感叹,也是借助月引发出来,思妇游子的思亲怀乡之情,也是受到月的触动。所以,月在诗歌中就成为最重要的一个意象了。)

3、诗歌中各处的月有什么不同?怎么读法?

(明确:月初升迷离美妙(高亢)——月中天诗人的遐思冥想(平缓)——月西斜楼上思妇的愁情(低回)——月落游子想家的哀怨(哀伤)。)

4、自由读这首诗,读出这种美来。

四、课堂小结:

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低落颓废,它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的。

五、作业:

1、搜集与“月”相关的诗句。

2、背诵全诗。

附诗的大意:

月亮出来了,从潮水中央,在江潮涌向海潮的地方随着千万里春潮荡漾,千万里春江涨满月光江水弯过芳香的平野,月照林梢,那繁花如雪空中流洒着月色如霜,滩上白沙消失在霜里江水碧澄澄,长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圆月一轮江畔什幺人最初见到江上月江月又从哪年起默默照着人人生一代代没有穷尽,江月一年年始终如一不知江月等待什么人,只见长江送走东流水一片白云飞去不回头,留给青枫浦一片离愁谁家的游子今夜漂泊江船上相思的人儿在哪座明月楼头惹人的月影在楼上徘徊,该照见她那梳妆的镜台;透进窗帘,卷也卷不去,泻满捣衣砧,掸了还来苦苦眺望,却听不着你的声息,愿化为月光,流照千里外的你千里月明,大雁不传你的音讯,鱼跃江心,空皱出满江的波纹昨夜梦中,花落进悠悠江水,春要归去了,你却还不回家花已经落去,月亮也快落了,江水流春,就像是流送落花西斜的月亮沉入茫茫的海雾,碣石,潇湘,望不尽山山水水的路到底有几个人能踏着月色归来落月摇荡着——愁人的情思满江的树。

《春江花月夜》教学反思

《春江花月夜》是高中语文第三册读本上的一篇诗歌,其作者是张若虚,他的一生只写了两首诗,此诗恰恰成就了他在诗歌史上的千秋美名。后人曾评此诗为“孤篇盖全唐”。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我的教学设计以文本为载体,从文本出发,通过听、读、品、写,把朗读、美品、探究融为一体,让学生真正领悟课文的景美、情美、哲理美,从而最终学会鉴赏诗歌。

反思这堂课,有得也有失,感受颇深。

成功之处:

巧妙新颖的导入语。人们都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同样好的导入语对学生的影响也非同一般。本课我将导入语设成一副画面,让学生回顾有关月的诗句。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带动了学生对月的意象的思考,从而为本课月的象征意义做热身。

写作环节的设计。在学生两次阅读后,对内容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此时让他们选取感兴趣的有关月的诗句进行扩展训练,无疑为了让他们通过想像描绘出作者在诗中创设的优美意境,进一步把握诗人复杂的内心情感。且此环节也为了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唤起了他们积极思考探讨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不足之处:

诗歌读的过少。诗歌教学以读为主,以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尽管我将教学环节设计为朗读教学,可是在实施过程中,我未能采取多种朗读方法引导学生去品味诗歌,因为读的较少,学生思考的就过少过浅,师生生生互评的也就少了。

课堂环节未能达到“有序与无序”的完美结合,未能引导好学生吃透文章难点。本文的难点意在理解本诗的景情理如何交融的,尽管学生在课上有了不同程度的回答,但课后我问及此诗为何能“盖全唐”,学生依旧说不清楚。现在想想,我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将此诗中月的不同象征意义和其他诗进行比较,从而难点解决。

上一篇: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分数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优秀9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教案推荐
  • 2024体育校本教研工作计划范文(精选
  • 小学语文教师期末工作总结2020 最
  • 高中教师教学反思20篇 高中教师教
  •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学进度安排 最
  • 个人兴趣自我分析报告3篇 个人兴趣分析
  • 适合公司年会唱的歌3篇 适合公司年会唱的简单歌曲
  • 预备党员表态发言5篇 接收预备党员表态发言
  • 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陆青云林若岚全文免费阅读_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最新章节列表陆青云林若岚 第3章
  • 部队万能检讨书12篇 部队万能检讨书10000字(适用于所有犯错)
  • 牧竖原文及翻译 聊斋志异牧竖原文及翻译
  • 猜你喜欢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