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最新10篇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6-26 来源:互联网 点击: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这里是细致的小编飞白帮家人们整理的10篇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的相关文章。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2、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3、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认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阅读课文,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2、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教学难点: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也可收集一些桥梁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图联系“钱塘江大桥”的相关新闻。

二、作者简介,揭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

茅以升,江苏镇江人。我国著名桥梁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中国桥梁之父”。主持建造了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

投影展示课题、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回顾说明知识。

1、注音:

拱桥:gng郦道元lì惟妙惟肖:xiào

张鷟zhuó洨河:xiáo饮涧:jiàn匀称:yúnchèn

2、解词:

巧妙绝伦:巧妙得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相比得上。伦,同类、同等。

惟妙惟肖:形容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3、回顾知识:交代文体

说明方法——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特点——准确、平实(生动)

四、快速阅读全文,归纳特征。

1、石拱桥有什么特点?

2、给课文题目加上定语“.......的中国石拱桥”,通过定语来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明确: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3、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课文精选了哪两个例子?

明确:赵州桥、卢沟桥

4、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例子,用这两个例子能否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呢?在课文中筛选出相关语句。

明确:因为赵州桥和卢沟桥分别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和1189——1192年间,

历史都很悠久;赵州桥前人有“初月出云,长虹饮涧”的盛赞,卢沟桥有“卢沟晓月”的美誉和形态不一、惟妙惟肖的石刻狮子,形式都很优美;更重要的是两座桥结构坚固,修建以后沿用至今,完好无损。中国石拱桥的三个特征,在它们那里都非常突出,所以选择两座桥作为例子,就能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了。

5、既然这样,那么作者为什么不只是选一个例子,那样文章不是更加简洁吗?

明确:赵州桥是单拱,卢沟桥是联拱;独拱、联拱代表了中国石拱桥的两种

类型,因此,都必须介绍,这样才能说明得既典型又全面。

五、精读课文,分析问题。

1、请一位同学朗读4——5自然段,其余同学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赵州桥特点的,这些特点的顺序能否颠倒?

明确:赵州桥(独拱石桥)的四个特征:

(1)只有一个弓形大拱——最长、无坡;

(2)拱肩上各有两个小拱——省料、防洪、美观;

(3)28道拱圈拼成大拱——独立承重;

(4)结构匀称环境和谐——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四个特点之间是主次关系,不能颠倒。

2、请全班同学齐声朗读6——8自然段,看看卢沟桥有什么特点?找到说一说。

明确:卢沟桥(联拱石桥)的特点:

A、十一个拱联成整体,坚固;

B、桥面用石板铺砌成,平坦;

C、石栏上雕刻有狮子,美观。

3、作者在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整体特征后,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典型的例子分别介绍,这属于什么结构呢?

明确:总分结构

六、拓展延伸,探讨问题。

1、文章最后两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试从文中提取两句话来概括。

明确:

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

2、欣赏现代桥梁建筑。(投影展示)

3、笔有哪些类型,有什么共同点呢?

4、讨论:如果要写一篇文章介绍笔的用途,应选择哪些例子,为什么?

七、课堂小结:

《中国石拱桥》抓住了事物的特征,精心选择说明例子、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进行说明,既传播了石拱桥的知识,又为我们说明文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板书设计: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赵州桥卢沟桥

一般————→特殊

逻辑顺序

关少冰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

创设教学情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堂课的开场白很重要,有经验的教师往往用个性化的语言导入,随机引入课件。灵动展现与课文相关的画面,一下子就能把孩子们的眼球吸引住。在建立新概念或新规律之前,教师要千方百计设计一些争待解决的问题,根据语文学科和语文知识的特点,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渲染,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其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在感人的环境和氛围中,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地感知知识,进而为达到理解和认识的升华打下基础。

二、巧思妙设引入问题

认知冲突是激发学生认知活动的最主要的动力。教师可巧妙地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关节点或易错的地方设疑,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新颖,富有启发性且难度相当的问题,吸引学生走进以其现有知识不能顺利解决的问题中。当然,设置的问题要生动有趣,要与新知识密切相关,要设疑布阵,造成悬念,要扣人心弦,使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巧妙导入新课,就会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向高潮,使学生不知不党觉进入新知识的积极探索状态,同时也显得新课导入新颖自然。

三、启发诱导,解决问题

启发诱导,解决问题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把精力重点放在启发诱导上,不能滔滔不绝的讲,特别是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不能包办代替学生解决问题,死记死背问题的答案,只能通过启发诱导,让学生感知新知,尝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为后继学习积蓄更多更大的经验和力量。那么如何去启发诱导呢?

1.要善于运用科学的适应素质教育的启发诱导方法和形式。

概括地讲,启发诱导的方法一般是:指导学生自学、观察与实验、比较分类与系统化、归纳、演绎、分析与综合、模型化与具体化、联想与猜想等。具体形式表现为语言启发、直观启发、实验、操作启发、对比、类比启发、设问启发、比喻启发等。

2.要善于围绕教学目标将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台阶式的小问题。

课堂上常常会出现学生答非所问现象。寻其根源,往往是所提出问题太笼统,指向不明确,问题难度太大等,要克服类似现象发生,教师就要善于把较为笼统,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台阶式的子问题,使问题相关,层层递进,这样学生就有能力沿着这些问题台阶而上,最后攻克总问题。除此之外,还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对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可接受性,障碍性和探索性。

如讲“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文中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赵州桥,一个是卢沟桥。那么介绍中国石拱桥为什么举这两个例子呢?我这样理解,中国石拱桥有一部分像赵州桥,另一部分像卢沟桥,所以举这两个例子,大家思考;老师这样理解对不对?问题提出后,激发学生大胆猜想,然后引导学生学会引用课文中的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讨论后回答,不对。课文时说“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各异,有许多是惊人杰作”。这篇课之所以举这两个例子,是因为这两座桥汇集着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而且又各有各的特色。以上这个问题,学生思考再思考,待他们完全想通了,就像是透过一片清泉,观察水底的五色石子一样的清晰了。

3.要善于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四、运用新知、拓展创新

学生开始接受新知识不等于形成技能和能力,需要经过识记、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知识的内化过程。因此,要让学生在学中练习、练中提高,这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并且以练习、发现、拓展、再练习、再拓展来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和思路,由原来的知之不多,转化为知之较多。

五、反馈矫正、激励评价

1.反馈矫正要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抓住各种反馈信息,获取各种反馈,对自己的教学作必要的修改、补充。同时根据信息,对学生给予帮助,使问题得到及时矫正。

2.围绕教学目标,集中反馈矫正,每节课教师可针对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适量有代表性题目,由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可用合作的方法,力争当堂达标。

3.用激励评价激发学生便大的学习热情。评价是反馈的催化剂,对在反馈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适度表扬。对学生表现出的求异思维倍加呵护、鼓励。对学生出现学习上的暂时困难,给予真诚安慰,不伤其自尊和自信,要善于捕捉微小进步和闪光点。如让一个差生用“骄傲”一词说话。他说:“我们班不因有我这个差生而骄傲,而因有我而可卑”。这就说明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比较强,教师应大力表扬,树立榜样感染其他学生,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尝试小结,理论升华

美妙的开头扣人心弦,精彩的小结耐人寻味,教师要把握好每节课的最后时间,精心提炼,有效引导,以完成圆满的心愿。做法有三:一是要明确课堂小结的主要内容。小结的主要内容包括重要概念、阐释、主旨、重要思想方法等。二是要掌握课堂小结的基本方法,常见方法有:谈话式、图表式、议论式、板演式、对比式等。三是有效引导学生尝试小结,在授课完毕,教师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再浏览、回顾、感悟,各抒己见,尝试小结,形成共识。教师对教学抽象概括的较为科学的小结,再作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和必要强调,并对一些教学思想方法,从理论上给予升华。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篇三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教学;理念;改革;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63-01

自参加新教材培训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以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如在《犟龟》一文中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以这样的问题导入课文:同学们,你们知道它吗?传说中,它背起了宇宙大地;它是动物界中的老寿星;它还曾跟兔子赛跑;它是谁呢?然后布置学生组成每四人一个学习小组,准备动物片段的对话表演,可以上讲台,也可以在坐位上;并研究好该种动物的特点、劝阻内容和小乌龟的反应。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 “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2.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

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其多变的手段,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中,由于学生对石拱桥知之甚少,无法理解中国石拱桥的的造型特征,结构特征和制作特征。于是我利用CAI课件,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赵州桥、卢沟桥以及其他一些古代、现代的典型拱桥的画面。学生兴趣盎然的边听着教师讲解,边欣赏各式各样的拱桥,研究它们的形式、结构、装饰等。由于强化了对实物的感受,又经过分析、比较,学生们终于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优美,坚固,精巧的特征。

应试教学课堂总是教师比比划划,总是在如何把知识线条明晰化上动心思,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其接受知识的过程间接而单一。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 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平台。

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3.用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关键在于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而这个教学过程是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年级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查字典理解文章词句的意思。高年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语文学习都要注意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老师决不能越俎代庖,把教学参考书以及教师自己的认识强灌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扎扎实实地读书,读好教材,深入到课文中。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把读书体会品味的自交给学生 。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那些与众不同的见解。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多角度思考的问题。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因势利导,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像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蕴含其中了。

语文课必须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要让学生学会查工具书、查资料,从最基础的字词句入手,然后到篇章。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要坚决反对死记硬背,特别是摒弃背词语解释、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的做法。教师对教材要烂熟于心,要钻研教材,要通过自己对教材的把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材教活,让学生把教材学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6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篇四

关键词:四步导学 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均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展示人民大众创造性智慧,包涵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课文,掌握说明文和小品文的相关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桥之美》是著名画家吴冠中的名篇。作者站在画家的角度,结合描写性语言和说明性语言对桥做出了美学意义上的独特的诠释。它不是一篇规范性的说明文,但教材却将其置于说明文一单元里,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教师很难用说明文的基本知识来梳理本篇文章。另外,《桥之美》的特征是从专业画家的角度阐释的,对于学生来讲,理解也较困难。因此,寻找本篇文章的教学切入点成为教学的首要问题。笔者在反复阅读课文之后,考虑到在学这篇文章之前,我们刚刚学习了较规范的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决定仍然以学生所熟知的说明对象入手,依据“交流预习”、“研读共赏”、“拓展延伸”、“归纳总结”四个板块,由浅入深,欣赏课文的画面美和语言美,进而拓展到生活中的“桥之美”。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2.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3、学习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通过反复朗读,展开想像,进入文中所描述的情境中,悉心体会,反复揣摩,和作者产生共鸣,接受美的熏陶。

2.讨论法。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努力提高讨论的质量,通过生生互 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比较阅读法。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同样写桥,但表现手法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可把两文比较,体会它们的相异之处。

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习

1.导语(多媒体展示多幅桥的优美画面,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

课前教师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排除字词障碍,并提出预习中的困惑和问题。上课后小组内互查互评学生对字词和作家作品的预习情况,教师抽查。学生预习中提出的较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表扬后展示在白板上,与导学案预设的问题以及课堂上生成的问题一起组成问题链。

设计意图:一方面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另一方面教师及时发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预习中可能生成的问题,时时把握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二。研读共赏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显示问题组)

问题:a.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b.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c.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师友组讨论,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内讨论明确。

设计意图:《桥之美》是一篇美学小品,语言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与抒情般的感染力。怎样才能体会画家眼中的“桥之美”呢?“读”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读的方式可以多样:师读、生读、自由读、齐读均可,但读出声音、读出感情是必须的。读包括整篇课文的读,也包括细品重点段或语句时的读。通过反复朗读,展开想像,进入文中所描述的情境中。

(二)研读与赏析

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功用,更重其美学价值。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面吗?

重点研读第④小节。

(多媒体出示四幅图画)

小组讨论:

a.你认为文中描写的哪一座桥最美?找出描写这座桥的相关语句,美美地读一读,细细地品一品,然后说一段话:我认为[ ](环境)中的桥最美,因为[ ]。(温馨提示:阐述理由时注意运用圈点批注法,把握关键词句)

b.请有绘画天赋的同学点评。

c.我们应从哪些角度欣赏一幅艺术作品?

设计意图:《桥之美》的语言画面感很强,修辞灵活,具有抒情般的感染力,是本文学习的重难点。因此在具体赏析课文时选择采用语境解读法,使学生结合语境,由粗到精,由此及彼,反复诵读,整体把握,最终使学生既欣赏了桥之美又学习了语言之美。设计的问题具有开放性,学生有话可说,参与热情高。

美句赏析:

吴冠中以他画家的真知灼见,不但告知了我们如何用“美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事物,而且他还用蕴涵丰富的语言引起我们强烈的感情上的共鸣。

a.找出意蕴丰富的语句,体味句子的情味。

b.先小组讨论,再让小组派代表展示,教师适时点拨。

设计意图:作者用蕴涵丰富的语言引起我们感情上的强烈的共鸣。此环节要求学生找出这些语句,反复朗读,体味句子的情感,启发学生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三。拓展延伸

我们从《桥之美》中,体会到了桥的美感,真是赏心悦目。同是写桥的文章,《中国石拱桥》与之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教师提示学生可以从两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语言特征等角度进行比较、评析。

设计意图:《桥之美》位于《中国石拱桥》之后,两篇文章作者的身份不同,写作的角度也不同,通过比较既可以复习上一篇课文又可以自然导入本文,大致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即能有意识地去感知科普说明文与美学小品语言的区别,并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四。归纳总结

1、鼓励学生从知识上、写法上、人生感悟上说出本节课的收获。

2、根据本节课的表现评选优秀小组。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及心得,自主总结、分享收获。并评定优秀合作小组和课堂表现之星,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做课堂的主人。

案例评析

新课改要求教师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和以知识为重点的教学观,更多地考虑学生的主动参与。我校实施的“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课堂展示为平台,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辅助,以师友互助为补充,以追求高效课堂为目的的课改模式,其核心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桥之美》教学设计就是针对这一模式精心设计的。

《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语言充满诗情画意,极富表现力,特别适合朗读。教学这篇课文我重点不是放在对文体写作方面的探索,而是从欣赏美的角度来体验桥与周围环境所形成的那份和谐美。我确定的教学目标一是朗读,二是品味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三是学习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从教学流程看,从多媒体展示多幅桥的优美画面导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接下来整体感知、研读赏析,问题设计由浅入深。更值得一提的是,没有机械、繁琐地逐一分析几幅图画,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自己最喜欢的图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教学有了活力。让学生运用美学的知识进行鉴赏,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将品味语言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用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的方式,使学生对语言有了更真切的体会。拓展延伸部分比较《桥之美》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使学生能有意识地去感知科普说明文与美学小品语言的区别,并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最后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及心得,并评定优秀合作小组和课堂表现之星,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做课堂的主人。

总之,本教学设计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活动中师生都是学习的参与者。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充分展示作为课堂主要表现形式。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可操作性极强。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篇五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B-0070-01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于说明文并不感兴趣,很多学生认为说明文难读、枯燥无味。因此,笔者认为要解决学生阅读说明文的障碍,就要让学生学会发现和欣赏说明文的美。

一、语言美

要让人喜欢读一篇文章,那么文章的语言首先要能吸引人。说明文语言以准确为主,又分有生动说明文和平实说明文。而平实说明文在初中课本中较少出现,课本选择的多是生动说明文,这些说明文使用了不少修辞方法,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例如《看云识天气》(选自人教版教材,下同)一课中写到:“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文章从第一自然段开始就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将天气的状况描绘出来,同时,将云比喻成天气的“招牌”,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云对天气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寻找说明文中的修辞手法,就可以通过欣赏修辞手法,体会到说明文的语言美。

二、顺序美

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让学生理解好这三种顺序才能更好地欣赏说明文。例如在《故宫博物院》一文中,面对如此庞大复杂的建筑群,如果说明过程中没有一个恰当的顺序,就会不知从何说起或者说得毫无头绪,让读者云里雾里,很难对故宫有整体的认识。而本文作者恰如一个极富经验的导游,依着故宫的整体布局顺序,以紫禁城的中轴线自南向北带领读者游览,也就是采用自南向北的游览顺序向读者逐一介绍故宫。又如,《奇妙的克隆》一文用了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文章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造福人类的意义以及作者对克隆的思考,行文脉络十分清晰,说明事理步步推进。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抓住这一说明顺序,让学生能从有条理、有顺序的说明中了解克隆这一科技成果,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

三、形式美

1.标题美。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文标题都匠心独具,单单读标题就可以给读者美的享受。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个标题不仅引用了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名,还巧妙地使用设问的修辞方法,一下子就能让读者提起兴趣,迫切地想了解花儿为什么会这样红。《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让人一看到标题就不禁发问: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大自然的语言有多少种?……诸如此类的问题会马上涌现在读者的脑海。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充分体会作者拟题的良苦用心,从标题入手探索新颖的导入方式,让学生产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开头美。说明文十分注重开头,为了更好地吸引读者,说明文需要更新颖、更巧妙的开头来开启全文。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篇课文开头描述了红花的鲜艳和美丽,接着自然提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问题,通过设问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急切地想了解事物或事理。又如《中国石拱桥》开头是这样描述的:“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中国的诗人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这里描述了石拱桥的重要部位“桥洞”的形状特征,然后用古代神话和诗人对石拱桥的描述补充说明了这一特征。以上两种开头都能够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往下阅读。

3.结尾美。一篇好的说明文,它的结尾与开头一样,都是作者精心推敲过的,它会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在深思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收获。例如《死海不死》一文中,作者在结尾处写道:“长此下去,在不久的将来,南部较浅的地方,海水将会消失;较深的北部,数百年后也可能干涸。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一句“死海真的要死了”引出读者一连串的疑问:死海为什么会死?死海会死在谁的手上?教师可以借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发学生深深的思考,使环保的理念根植在学生的心中。

欣赏说明文时,我们还可以从写作过程、写作手法、写作技巧等去寻找其中的美。教师在说明文教学中,只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寻找说明文中的美点,就可以激发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兴趣,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篇六

一、明确说明对象

当我们读到一篇说明文,首先明确它所介绍的内容是什么,如《看云识天气》讲的是云与天气的关系,《中国石拱桥》为大家介绍的是中国石拱桥的特征,《绿色蝈蝈》让大家了解了蝈蝈的习性、特征等。我们意外发现了题目背后的秘密:大部分说明文的题目都揭示了文章的内容,但这并不是普遍法则。有一篇题目为《假如蜜蜂消失 人类只可再活四年》的说明文,第一个考题便是考查说明文的内容是什么,许多学生将题目抄上,然而文章后面讲的是生态平衡问题,蜜蜂只是其中一个案例。可见,题目不是万能的,前后理解才是硬道理。

二、明确说明对象后,我们就该分析它的特征

一般来说,文章中会出现概括性的语言,例如《中国石拱桥》第二段就为大家介绍了石拱桥的总特征: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第三段为大家说明了石拱桥的历史悠久。相对于桥这种贴近生活的事物而言,克隆技术距离学生的生活就很远了,理解《奇妙的克隆》一文也就力不从心。其实说明文是一种比较容易把握的文体,它的写作目的就是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道理。在讲授《奇妙的克隆》一文时,我采用自学的方式,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虽然文章有小标题,但本文为事理说明文,学生却按事物说明文来理解,当然会南辕北辙。此文介绍的是有关克隆技术的知识,四个小标题如果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就是:克隆的含义、克隆的实验、克隆的发展与对克隆技术的思考,所以不要总期待作者直接告诉你哪句是中心句,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我们还要用理解的眼睛来发现蛛丝马迹。寻找不是制胜的方法,理解才是有效的方向。

三、阅读说明文就要学习说明方法

对于初中生而言,接触的说明文越来越多。每学到一篇,教师可以让学生画表归类,找例句说明并揣摩其作用。例如《中国石拱桥》第五段介绍赵州桥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很明显运用的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那作用是什么呢?一般来说,列数字是为了用具体的数字说明此事物的某个特征。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对象的特征而服务的,要揣摩关键语句。

教师在讲授说明文时自己要先读懂文章,做好教学设计,这样才能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获得知识,才能如罗盘,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的

一、在复习上单元“知识课文”《描写和说明》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描写和说明的区别,以及说明文的描写主要是起具体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二、初步懂得并学习抓住事物特点,举出代表性例子,按照一定顺序说明事物;

三、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悠久历史、杰出成就和解放后的新创造、新发展,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精神和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四、除课文常规字词教学外,利用学过的“字法”知识分辨本课“思考和练习”四中举出的十组形近字(我们实验班学生在初中一年级时已学完我们自编的《字法教程》)。

附:本处所说的“思考和练习”四是修订以前的课本的练习题,原题如下:

先给下边这些字注音,再说说每组里的两个字在形体上和意义上有什么差别。

拱烘赏尝堤提崇祟损捐陡徒载裁砌彻谐楷端瑞

课时安排

根据学生水平,可用二至三课时。一般地说,“预习见疑”可占用半课时;“质询研讨”可占用一课时;“巩固深化”可占用半课时。(“预习见疑”和“巩固深化”可占用部分课外时间。)但由于学生水平差异较大,所以教学内容可以有所增减,课时安排也应酌情加以改变。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主体部分──课堂教学:

一、预习见疑

1.复习上单元“知识短文”《描写和说明》,并用四句话,说出这篇“知识短文”的最主要的意思;然后利用学得的知识分析下面两段文字在写法上的异同:

①究其实这还不是最深的春色。且请看那一树,齐着华庭寺的廊檐一般高,油光碧绿的树叶中间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样红艳,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这就是有名的茶花。不见茶花,你是不容易懂得“春深似海”的妙处的。(节选自《茶花赋》)

②茶花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花木之一。它的枝叶四季常绿,花形大,色彩鲜艳。茶花的品种较多,全世界有一百多种。它的开花期比一般花卉为长。由于茶花是在天寒地冻时绽蕾吐艳的,所以它与耐寒的“迎春”“梅花”“水仙”一起,被称为“花中四友”。每当辞旧迎新的日子,它植株矫健,枝叶繁茂,花团锦簇,鲜艳夺目,给人们带来无限的生机和盎然的春意,因而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节选自贺永清的《茶花》,可抄在一张大纸上向学生揭示。)

〔这一题,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弄清什么是描写、什么是说明以及描写在记叙文和说明文中的不同目的和作用,为学习本单元和下单元的说明文,打好基础。是由“温故”向“知新”过渡。〕

2.不看本课课文(已经看过的,思想上尽量摆脱本课课文的影响),而以“中国石拱桥”为题独立地打一篇说明文的“腹稿”,主要是“搭架子”,就是考虑好这篇说明文的组织结构。可以写出简略的或较详的提纲,也可以不写。打腹稿时,应认真思考并慎重选择:

①怎样开头?

甲、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就说到中国的石拱桥;

乙、先说一般的石拱桥,再说到特殊的石拱桥──中国的石拱桥;

丙、先说一般的桥,再说石拱桥,然后再说中国的石拱桥;

丁、先说神话中的天河上的“鹊桥”,然后再说人间的桥、石拱桥,进而说到中国的石拱桥。

戊、其他。

②怎样写正文?

甲、按怎样顺序介绍中国的石拱桥?A、先举出具体的桥例,然后再加以概括说明;B、先做概括说明,然后再举出具体桥例;C、边举例边概括,或者边概括边举例。

乙、你准备举哪些桥做主要例子?A、北京颐和园的十七孔桥或玉带桥;B、苏州的枫桥或宝带桥;C、河北赵县的赵州桥;D、北京永定河上的卢沟桥;E、一九六一年云南省建成的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长虹大桥;F、你所熟悉的其他石拱桥。

丙、把说明的重点放在哪里?

丁、除了对中国石拱桥本身做介绍说明之外,是否还想说些与石拱桥有关的事情或问题?

③怎样写结尾?

甲、以赞美我国石拱桥作结;

乙、以介绍我国在修建石拱桥方面的发展和创造作结;

丙、以展望我国乃至世界的桥梁事业的未来作结;

丁、以其他方式作结。

腹稿打好后(或写出提纲后),再精心默读本课课文,并用自己的构思同课文相比较,着眼于组织结构,分辨优劣。(如果自己的构思有优于课文的地方,也要敢于肯定,但要能说出理由来。)

3.在精心默读本课课文的同时,利用工具书、课文注释和在初一时学过的“字法”知识,解决生字新词问题,并且记出自己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

〔“预习见疑”这一步骤,可考虑一部分在课外进行,一部分在课内进行。〕

二、质询研讨

1.就本课文的组织结构(以说明的顺序和重点为主),组织课堂问答(可以生问师答、师问生答、生问生答):

①就全篇的大层次来看,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参考答案及板书】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悠久、几乎到处都有、大小不一、形式多样)中国石拱桥的典型杰作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特点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独特原因解放后我国石拱桥的创造性发展。

②就举出的两个典型桥例的小层次来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参考答案】

赵州桥桥址和历史──地理位置、建造年代、解放后彻底整修。

桥的结构特点──长度、宽度、由于设计科学和施工巧妙而形成的四大特点(大拱,小拱,拱圈,桥身与石栏、石板和四周景色的配合)。

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

卢沟桥桥址和历史──地理位置、修建年代。

桥的结构特点──长度、宽度、多拱相联及其坚固性、栏柱上石刻狮子。

中外人士对桥的推崇、称赞。

抗日战争的历史见证。

③全文共十个自然段,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文字就占了五段。介绍中国石拱桥,为什么把对这两个桥的介绍作为突出重点?介绍了赵州桥,为什么还要介绍卢沟桥?介绍这两座桥时,为什么先赵州而后芦沟?

【参考答案】举出这两个典型桥例加以重点介绍,可以令人信服地证明中国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几乎到处都有”和“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惊人的杰作”。赵州桥是独拱的石桥,卢沟桥是联拱的石桥,代表了中国石拱桥两种基本类型,所以有必要并举。赵州桥历史更悠久(比卢沟桥早建五百八十多年),而且“大拱背小拱”的结构设计更加巧妙奇特,对当代造拱桥影响也更大(有人说,现在是“无桥不‘赵州’”),所以先予介绍。(茅老非常重视赵州桥,1984年来邢台市参加郭守敬纪念馆奠基仪式时,还特意又一次去看了赵州桥。)

2.用“速读法”阅读对比型参读文章另一篇《中国的石拱桥》(根据有关资料组合而成),然后再从语言表达着眼,朗读或默读课文;读毕,按小组(或小小组)就课文的语言表达(以语言的简明、准确和表达方式的适当为主)展开讨论(可同参读文章做必要的对比);教者巡回指导并在讨论后做简要结论。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

1、学习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2、学习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 培养探求世界的好奇心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重点:

(1)说明事物要抓住主要特征;

(2)培养探求世界的好奇心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2、难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学习说明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文段;

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

一、看图说话:

看课文前面的彩页,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赵州桥:

1、位置;

2、形态、

3、结构、

4、材料、

5、周围环境、

6、给人的感觉和联想、

7、有关赵州桥的故事。

请几位同学说话。

二、看课文是怎么说明的:

读课文说明赵州桥的文字:

提问:读了这段文字你对这座桥有什么了解

1、建筑位置、

2、建筑时间、

3、使用时间、

4、长度宽度、建筑特点……

提问:为什么说赵州桥是惊人的杰作?

1)历史悠久;

2)非常雄伟;

3)制造奇特;

提问:赵州桥的四个特点各说明了什么?顺序能否调换?

第一个特点说明大拱的长度以及形状;第二个特点说明拱上加拱的创造性的设计;第三个特点说明大拱的拱圈的作用;第四个特点说明全桥的结构匀称和四周的景色配合。四个特点按从主到次的顺序安排,不能互换。

总结赵州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读课文说明卢沟桥的文字

你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关卢沟桥的?桥的特点是什么?

试比较两座桥的异同点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整体把握课文

教学过程 :

一、通过对赵州桥以及卢沟桥的说明文字的分析,我们对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有什么认识?

——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讨论第三段以及第九段的内容以及作用

第三段总领着两座石拱桥的说明文字;总括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状况。

第九段说明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那么1~2段说明了什么?最后一段呢?

通读全文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有什么认识?

自由发言。

二、研究说明的语言的特点

处理课后联系第二题

再读课文找出语言准确的另外的例子再加体会。

三、对你所了解的世界名桥加以介绍。

四、介绍你的家乡的一座桥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体会说明事物的特征,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

2、学习准确的说明语言。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

(1)说明事物的特征。

(2)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教学难点: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课时安排:

两课时。

4、教学方法:

(1)讨论、点拨、自读相结合。

(2)比较阅读法。

⑶运用多媒体配合教学。

【教学及步骤】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领会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提示:同学们读课文时,请注意领会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读完后给课文的前添加一些修饰语,即什么什么样的石拱桥。

1、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课文5分钟,如仍有生疏字词,自查字典词典。

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屏幕显示:生字

3、给课文前添加修饰语:

提示:发言时请对所添加的稍作解释,并注意以课文为根据。

学生可能添加的修饰语的情况:

(1)历史悠久的中国石拱桥

文中多处写到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如“旅人桥”等。

(2)“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赵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3)形式多样的中国石拱桥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赵州桥是独拱石桥卢沟桥是联拱石桥,形式不一样。

(4)巧妙绝伦(制造奇特)的中国石拱桥

“桥(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奇观”等。

(5)坚固的中国石拱桥

“赵州桥到现在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卢沟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坚固。”

(6)杰出的中国石拱桥

4、学生充分发言后,引导学生结合1、2、3、自然段归纳总结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三、再读课文,重点比较阅读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文字

1、显示赵州桥、卢沟桥图片。

2、讨论填写赵州桥、卢沟桥概况表。

桥名位置历史和修建年月结构特点形式特点

学生讨论中可能提出的问题:

(1)“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如何理解?

引导学生看赵州桥图片,理解“两肩”、“各有”。

(2)“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一句如何理解?

屏幕显示拱圈排列简图,判断正误:

AB

明确:图A正确,图B错误。

⑶“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一句如何理解?

结合图片,联系作者与育才中学学生的信,“长度不一”一句,是在核实了每个石拱的长度后所作的结论,引用数字精确,是说明文语言准确的一个重要方面。

⑷“每两个石拱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如何理解?

看图片理解。

3、学生讨论发言后,出示表格所应填的。(略)

4、引导学生归纳二者的共同点:二桥都充分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5、进一步比较二者的不同点:赵州桥是独拱石桥的杰作,卢沟桥是联拱石桥的杰作并在中国人民斗争史上有纪念意义。

6、小结:作者在概述了石拱桥的特征后,以赵州桥与卢沟桥为例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那么我国的石拱桥为什么有这么多惊人的杰作,新中国的桥梁事业又有何发展呢?

四、三读课文,重点速读9、10段,抢答问题

1、作者写了几个原因,哪个最主要?

明确:作者写了三个原因,“首先”、“其次”、“再次”为标,第一个原因是主要的,有了勤劳智慧的人,才有合乎科学原理的设计和巧妙绝伦技术,才能开采富有的各种石料。

2、解放后,我国的桥梁事业有哪些“飞跃发展”?

明确: (1)1961年,建成世界上最长的独拱石桥──长虹大桥。

(2)造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拱桥。

⑶新创造了“双曲拱桥”。

五、作业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本市区横跨在滏阳河上三座桥梁:安济桥(俗称“老桥”,省重点保护文物);人民桥;新桥。简单记下各自的特点,准备下节课发言。

第二课时

一、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讨论以下几个例句中加点词语运用的表达效果。

屏幕显示: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的比较早。

(2)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⑶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⑷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明确:

(1)中“比较”表示程度;

(2)中“形式”是直观印象,F“结构”是对桥的进一步认识,“不但……而且”体现了二者的递进关系;⑶中“当时”表示时间,“可算”表示估计,对所下的结论不作绝对肯定,为了准确说明事物;⑷中“两肩”“各有”准确说明了小拱的位置与个数。四个例句中加点词语的运用都为了达到一个效果:准确。

2、让学生继续从文中找这样的句子,并加以说明。可能找到的句子:

(1)《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2)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⑶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⑷有的石梁一块就有200来吨重,究竟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

⑸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石拱组成,每个石拱的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

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说明文中准确运用词语,保证了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达到了预期的说明效果。

二、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提示:快速读课文,不讨论,找出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简要说明,看谁找得快。

1、举子:

(1)“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下文即对赵州桥、卢沟桥进行典型说明,以二桥为例充分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2)“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800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200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全知道”一例说明“在超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从而证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

⑶“1961年,云南省建成了一座世界上最长的独拱石桥,名叫‘长虹大桥’,石拱长达112.5米”,说明了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

以上三例可以说明举例子是本文最重要的说明方法。2、列数字:(略)3、打比方:

(1)第一自然段。

(2)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4、作比较: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坚固。

此外,还有引用、摹状貌等。5、小结: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说准确。

三、用说明文基本知识要点,印证本文知识,了解说明文特点

四、口头作文

1、要求:根据学习的有关说明文知识和自己实地观察滏阳河上的三座桥梁,以“——桥”为题进行口头作文。

2、提示:

(1)抓住桥的特征,用上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2)可介绍一座,也可都介绍。

3、附三座桥特征:

安济桥(老桥):卢沟桥工式、联拱石桥、有石狮子、有抗战纪念意义。

新桥:赵州桥式、独拱混凝土桥、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七个小拱。

人民桥:梁式桥、近几年建成,有汉白玉雕栏。

五、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中国石拱桥

茅以升

中国石拱桥

久固美

赵州桥卢沟桥

独拱联拱

拱上加拱石狮百态

说明方法:说明事物准确性

作比较

方法举例子

列数字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篇十

关键词:自主学习 自主发展 方法 能力

所谓“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从理论的角度讲就是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其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学会学习的方法,形成真正的能力,最终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目的的一种学习过程。这也是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突出体现。然而,现实如何呢?目前中学语文课堂上的绝大部分时间被教师占有,学生仅有的活动时间为答题时间,而答案又被教师死死地圈定在参考书上,非它不可!学生只能被动地、机械地接受,不亚于笼中的小鸟,根本就谈不上什么“自主”与“自由”。面对笼外千姿百态的大自然,这些可怜的小鸟们也只能是无奈地在“笼”中蹦来跳去,“啄食”教师给放好的“饲料”而已。根本就不可能学会觅食的方法,更谈不到自由自在地飞翔。可谓悲哉!当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作为课堂教学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的语文教师责无旁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该放飞“笼中的小鸟”,让他们自由地飞翔,学会自己觅食。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很好地“放飞小鸟”呢?第一,要转变观念。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只有观念转变了,工作才能落到实处。要想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作为教师就要敢放手。但是放手不是教师不管,让学生自己去看书,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开动脑筋理解所学知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实施者、组织者,只有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循序渐进的培养才能使“小鸟”飞起来,否则,只能是飞跑。第二,在语文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日的是为了“学”。学生是“学”的承担者,素质的体现者,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真正地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时,他们才会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会不断地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行为方式。因此,教师就要避免学生围着教师转,一味地“教师你来问,学生我来答”的现象,而应成为启发者、引导者、点拨者,绝对不能越俎代庖。②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因材施教,促其人人成功。所谓主体能力,是主体能动地驾驭外部世界对其才能实际发展的推动作用,从而使其身心得以不断发展的能力。学生的主体能力有高低之分,作为教师要承认这一点,要因材施教。不仅依据受教育者个人身心特点给他们以切合实际的指导,帮助他们达到共同的目标,而且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其有超常规的发展方向及方式的权利,甚至有暂时落后及至最终发展水平不同的权利,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一次次成功,以期带来更大的成功。正如朱熹所言:“圣人教人,各因其材,大以大成,小以小成,无弃人也。”第三,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主体地位的途径。1、选择有利于发挥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方法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套好的教学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介绍几种成功的模式以供选择:(1)钱梦龙的语文讲读课“基本式”,即:自读式――教读式――作业式――复读式。侧重于读书方法的传授与训练。(2)宁鸿彬的五步教学程序,即:通读――质疑――理解――概念――实践。强调以自学为主,注重读书方法的传授。(3)魏书生的六部教学,即:定向――自学――讨论――答题――自测――自结。侧重于自学、自检能力的训练。成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借鉴、采用,但最主要的还是自己去创设一种适合于自己的方法。2、创设有利于发挥主体积极性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亲其师,信其道。”愉悦的心理,是促进高效认知的基础,和谐的课堂氛围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不由自主地积极开动脑筋,真正地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学习,而不是静止的旁观。创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1)教师的教学作风民主。具有民主作风的教师能与学生和睦相处,使学生的情绪高涨,可以充分地展示自我。(2)教师的教学情感充沛。教师本身的情感及其表达方式会感染学生,引起共鸣。语文教师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的。充分利用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课文以情激情,从而烘托气氛,定能获得意外的收获。于漪老师教《,你在哪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3)教师的非语言行为生动。通过非语言行为表现文章中的形象,鼓励学生的信心。引发学生的情感,从而活跃气氛。(4)教师创造的教学情境吸引人。3、搞好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体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蓝图。因此,搞好教学设计,对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非常重要的。下面仅就阅读课中的“切入”和问题设计谈一下我的做法。第一,“切入”。“切入”即教学的突破口。有人形容:一篇课文就像一块好看的花布,高明的裁缝总是能够就着图案缝制成一件漂亮的衣裳,而他裁下的第一刀(切入),对能否制成一件漂亮的衣服至关重要。现列举“切入”方法如下:1、从题目入手。(1)另拟题目法。请学生给课文另拟题目并说出理由。如《变色龙》改为“看风使舵的人”、“多变的人”等。添加题目法。如让学生给《海燕》加副标题。将《中国石拱桥》的前面加修饰限制成分,成为“……的中国石拱桥”。2、从概括入手。概括即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或课文里的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如《皇帝的新装》归结为一个“骗”字。3、从复述入手。宁鸿彬老师为《七根火柴》设计的创造性复述,可谓典范。学生读课文前,教师提出如下要求:假如有一座博物馆叫“红军博物馆”,假如你是这个博物馆里的一名讲解员,假如在你负责讲解的展台上放着七根火柴,请你以讲解员的身份,用讲解员的口吻,向前来的人们介绍这七根火柴的来历。第二,设计提问。成功的语文课上总是少不了富有启发性的提问,一石激起千层浪,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提问的着眼点一般在以下几处:1、在关键的内容上,如《中国的石拱桥》为何只选赵州桥与卢沟桥为例?多选和少选不行吗?2、在内容的矛盾处。如《分马》中的老孙头属于积极分子,还是落后群众?3、在内容的对比处。如“奥楚蔑洛夫因狗主人的变化,他的态度变来变去,但在不断的变化中,他有没有不变的地方”?4、在课文的重复处。如《七根火柴》中两次出现的“一、二、三、四……”的含义。5、在课文的细节处。如《变色龙》结尾处,狗被带走后,“那群人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那群人笑什么呢?为什么笑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深感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探索是没有止境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上一篇: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优秀8篇 秋天的雨教学方案设计 下一篇:返回列表
教案推荐
  • 2024年入党转正申请书优秀范文2500
  • 关于学生学生的信模板 关于学生学
  • 医学生求职自我信模板
  • 实用的学生学生的信模板
  • 个人兴趣自我分析报告3篇 个人兴趣分析
  • 适合公司年会唱的歌3篇 适合公司年会唱的简单歌曲
  • 预备党员表态发言5篇 接收预备党员表态发言
  • 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陆青云林若岚全文免费阅读_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最新章节列表陆青云林若岚 第3章
  • 部队万能检讨书12篇 部队万能检讨书10000字(适用于所有犯错)
  • 牧竖原文及翻译 聊斋志异牧竖原文及翻译
  • 猜你喜欢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