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伯牙绝弦教学课堂实录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优秀6篇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

更新时间:2024-08-23 来源:互联网 点击:

通过《伯牙绝弦》,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下是可爱的小编为大家找到的6篇伯牙绝弦教学实录的相关文章,仅供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伯牙绝弦》课堂教学实录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2、能力目标

培养和作能力

3、情感目标

欣赏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知音难求。

2、欣赏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要求学生不要发出声音,静静地看老师在黑板上所写出的题目(板书课题)知音故事我们曾经耳闻过。今天我们学习它的经典原文。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注意字词,又不懂得地方可通过查字典或问老师解决。

2、指名朗读课文,教师对其中学生读错的字词进行纠正。

3、教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朗读本文时所应有的感情

4、指明学生带有感情的朗读。

三、分析课文

1、疏通文意,理解字词。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绝:断绝。

鼓:弹。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峨峨:高。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洋洋:广大。

2、理解题目的意思。

3、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

4、伯牙仅仅是不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文,复习知识

二、深入课文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善”字在文中出现过几次?分别是什么意思?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有什么体会?

3、从哪里可以看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4、俞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还会有什么样的景色?(鸟语花香。漫天白雪。秋风落叶)

三、启发学生

1、如果你是钟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时你会怎样?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时,你又会怎样?

2、俞伯牙为什么独独把钟子期视为自己的知音?

3、俞伯牙和钟子期仅仅是在音乐上是知音吗?此时的他们已� 这种知音是可遇不可求的。

4、学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句。想一想为什么俞伯牙会“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5、伯牙在断绝琴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伯牙在断了琴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

四、作业

读了此文,你有什么感想?并写下来。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 篇二

一。预习反馈(略)

二。初读古文(约8分钟)

师:已经把它读通顺、读流利了,谁读给大家听,好,渐渐地举的手多了,请各不举手的。

生(林雨娴)读:全文。

师:首先表扬你,读得一字不错,很正确、很流利,不过古文与现代文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读起来要有节奏,你们再去试试看,能读出古文的节奏吗?

生:自由练读。

师:有谁感觉到自己初步读出了节奏,试试看。

生(赵文锐):读

师:我怎么听着听着觉得他把文中一个人的名字断开读。

生(齐):钟子期

师:钟子期是古文中的一个人名,你再来读读第一句。

生(赵文锐)读第一句。

师:对了,谁接着读第二句。

生(林祥然):读3句。

师:他读得非常投入,但是你觉得他忘记了老师的哪点提醒?

生:只用读一句

师:你觉得一句该读到哪儿?

生:峨峨兮若泰山

师:你把这一句整个读出来。

生(丁奕翔)读第二句。

师:好,你把句子读清楚了,不过,林祥然刚才在读的时候,峨峨兮这儿读得特别好,我想再听一遍。

生(林祥然)读:峨峨兮若泰山。

师:大家也来一次。

生(齐)读:峨峨兮若泰山。

师:你会发现还有半句跟这里非常相似。

生齐读:洋洋兮若江河。

师:对了,但是,古文除了读出节奏之外,语气词读好也非常重要,你找找看,哪些句子里有语气词?

生:自由找。

师:找到了先练一练。

师:陈诗意,你先把有语气词的句子拉出来,读给大家听听。

生(陈诗意)读: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找得很对,读得怎么样?

生:没感情

师:要求可真高,我们在现代文里读语气词的时候,如好——啊,这个语气词要又轻又短,那么古文也一样,碰到语气词要读得又轻又短。

生:自由读。

师:请这一大组试试看。

生(一组)读: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哪个语气词不够好。

生(齐)答:峨峨兮

师:他们不好了,你们在他们的基础上看有没有进步。

生(一组)读: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怎么样?

生:纷纷议论

师:看来还是不怎么样,看来我们得请个人读。

生(一人)读:善哉,峨峨 兮若泰山

师:不对,请大家看黑板,板书:峨峨兮若泰山,有人说是兮若泰山,我想,我这样一写,你就能更清晰地知道该在哪儿停顿,噢,对了,实在兮那儿停顿,这个兮又是语气词,那么,这部分该怎么读呢?

生: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师:听课的老师们也在读,这里怎么读是对的,

陈雪华老师:停顿是对的,强弱还要凸现,范读: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生:跟读

师:这样读着读着,是不是觉得文言文读起来比我们现代文更有韵味。

三。细读古文

师:很多人在预习本里摘录下了某些字词的意思,现在来说说看(指课题)这个伯牙绝弦,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很轻

师:声音太轻,不过同学们专注地听,这么轻的声音还是听得清。谁再来说说,朱璟,你来说说。

生(朱璟):很轻讲述梗概

师:刚才老师大概了解了,两个同学讲的都是故事的大概,如果我们就看着黑板上的这四个字——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生(叶豪):伯牙是人名,绝就是断绝的意思,弦就是现在的琴,就是伯牙把琴摔碎了。

师:他这个方法很好,先把一个字一个词地拆开来讲意思,然后再合起来讲一讲,谁也能这样来试一试。

生(林祥然):伯牙是一个人的名字,绝可能是断绝

师:可能

生(齐):就是

师:继续

生:绝就是断绝的意思,弦就是琴,连起来就是一个叫伯牙的人不再弹琴

师:你刚才说什么

生:弦不是琴,弦是琴上的

师:对,我们看一个字的时候,先把它的字面意思说对,连起来的时候大家最终的看法都是相同的。在古文的文章里头,还有哪里提到伯牙绝弦。

生(何璐):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 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找对了,读得怎么样?

生:读得太轻了

生:有些地方应该拖开

师:你把乃的这里再读一读

生(何璐)读

生(齐)读

师:这句话里仅仅写出了把琴摔断吗?还宣告了什么?

生:终身不弹琴

师:好,我们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生齐读

师:古文我们在小学里还是学第几次,

生:第二次

师:曾经还学过一篇

生:杨氏之子

师:这仅仅是我们学的第二篇古文,林老师建议大家学古文要仔仔细细地学,逐句逐句地把它学懂,比如说课文的第一句,我们都读得很清楚,你懂它的意思吗,讲讲看

生(陈勍):伯牙就是擅长打鼓

生:弹琴

生:伯牙善鼓琴就是伯牙很会弹琴,钟子期擅长听音乐

师:觉得他讲的对的举手,谁有补充

生:伯牙善鼓琴就是,伯牙很会弹琴,钟子期很会听他的音乐。

师:刚才陈勍理解这句话的时候把这个字理解得特别好。

生:善就是擅长

师:你会发现这句话里有两个善,而这篇古文里又有几个善,老师把这些句子放在大屏幕上。出示句子

生(齐)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善哉……善哉……

师:这么一遍读下来,你觉得这里头的四个善意思一样吗?

生:善哉是好啊

师:两个善哉都是好啊,第一句里的善是擅长比较难写,我建议在句子旁边写一写

生:书写擅长

师:很多人还要看看黑板上的才能写对,那就写两遍吧。我们读懂了第一句话,我们把它讲出来。

生: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把它记下来,记在脑子里,

生纷纷背

师:这句话背下来了,哪里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找一找

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师:老师看到很多人在读这一部分,你是怎么感觉到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生(叶豪):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就是伯牙鼓的琴志在高山,伯牙弹志在高山类曲子的时候,钟子期他就是说他弹出来峨兮高大得像泰山一般,他要弹流水的曲子时候,钟子期就会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就是弹得像流水一样

师:林老师真想提醒你,如果你看注释时能看得全面的话,会讲得更好,刚才哪一点没看注释

生(李奕翰):志在高山,是想着高山,是弹出来的与高山有关,他根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但是听他弹的琴能知道伯牙在想什么

生(黄炳皓):我感觉傅宏易这里有点说的不恰当,因为他说只有钟子期才会听,我感觉应该是只有钟子期才会听得懂,下面的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也就是说,子期死了后,伯牙在世上找不出第二个听懂他音乐的人,于是就摔了琴。

师:我看到他们讲的时候你在画画,你听到他在讲什么

生:就是说钟子期死了后,伯牙再也找不了听懂他音乐的人,就摔了琴

师:我们就把目光聚焦到这部分,看着它,大家通过课外资料已经知道,伯牙是春秋时期有名的音乐家,我想,他弹奏曲子的时候肯定不只弹出高山泰山江河一样的曲子吧,他除了弹奏出这些之外,还会弹奏哪些呢?

生:

师:这里仅仅写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一个有名的音乐家应该还能弹出丰富多的曲子,他还会志在什么?

生:泉水 高山 森林 草原 密林 树林 树林里的动物

师:看来,自然间的很多景物都会在伯牙的琴上流淌出来,我觉得在学这儿的时候,如果让你来填,你会怎么填

生:伯牙鼓琴志在密林,钟子期曰:善哉,密密兮

师:我觉得有一些人是单郑逢在预习的时候摘录在本子上,可供大家借鉴

出示:皎皎明月 徐徐清风 依依杨柳 滚滚波涛 淙淙流水 绵绵春雨

师:读错这个字了淙,正音

我们再去读读这些美妙的词语

生齐读。

师:现在再去填,你会怎么填?

生:伯牙鼓琴,志在月亮,钟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生: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白玉盘

生:伯牙鼓琴,志在草原,钟子期曰:善哉,青青兮若草原

师:还会弹奏出,有些同学读了一些词语,就能把它用起来,运用词语的能力很强,这样吧,我们把书上图画空白的地方写下来。

生写。

师: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读一读。

师:有人在打哈欠有人在伸懒腰,有没有同桌写的不一样的举手,先来听听这些写的不一样的同学,看谁是放声朗读

生:伯牙鼓琴志在青烟,钟子期曰:善哉,袅袅兮若青烟

生:伯牙鼓琴志在山泉,钟子期曰:善哉,汩汩兮若清泉

生:伯牙鼓琴志在花木,钟子期曰:善哉,依依兮若杨柳

师:听到这儿,我发现你们三个人总是把钟子期割裂开来,希望下一个不会了

生:伯牙鼓琴,志在芳草,钟子期曰:青青兮若芳草

师:像他这样该怎么读,大家读一遍

生:青青兮 若芳草

生: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皎皎兮若明月

师:又有问题,该怎么读

生:皎皎兮 若明月

生:伯牙鼓琴志在清水,钟子期曰:善哉,清清兮若清水

生:伯牙鼓琴,志在云烟,钟子期曰:善哉,袅袅兮若云雾

师:铃声响了,同学们讲了那么多,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课先上到这儿,后来他们两个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样的事,下节课再学习。

《伯牙绝弦》课堂教学实录 篇三

背景:

本周,我上了人教实验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回想一下这次授课过程,感觉有很多不足之处,留下了许多遗憾。但也有少数几处“亮点”,使得这堂课充满了活力。

教学片断(一)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

生1:白雪茫茫。

生2:虎视眈眈。

……

师: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小黑板出示)

清风徐徐 杨柳依依 炊烟袅袅   泪水涟涟

流水淙淙 芳草萋萋 春雨绵绵  笑声朗朗

师:同学们,大家一齐来读一读这些词吧!(生齐读)

评析:初看起来,这只是老师在上课之前给学生作的平常积累,并无什么新奇之处。其实,我在设计这样一个文字游戏的时候,除了要达到积累的目的之外,还巧妙的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作了充分的铺垫。看似简单的开头,其实为化解教学的难点,丰富学生的语言作了充分的准备。

教学片断2:

正式上课:

师:江城武汉,九省通衢,在长江与汉水交界之处,有一处著名的,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景观,你们可知道,是什么吗?

生:黄鹤楼。

师:在黄鹤楼的对面,有一座高耸入云的现代建筑,和我们平时的生活息息相关,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

生:龟山电视塔。

师:在龟山电视塔的脚下,还有一处著名的景观,这里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大家知道吗?

生:(齐)古琴台。

师:是啊,在这里,流传着一个美丽而凄婉的故事;在这里,回响着一段千古传诵的绝唱……有谁知道古琴台这个地方的来历呢?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好吗?

生:讲述古琴台的故事。

师:你讲得真好啊!真是个知识丰富的好孩子。你刚才讲的只是一个民间故事。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这个故事的历史记载。只有5句话,77个字的一篇小文章。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37页。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评析:老师从学生身边的景观出发,从他们最熟悉的景观入手,一步步引入古琴台,这样的开课,让学生听得兴趣盎然,津津有味。接下来,请一个同学简单的讲一讲古琴台这个地方的传说,引入课文,进一步激发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老师提出的“5句话,77个字”也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教学片断3:

(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哪位同学读明白了?

生: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太美了,像泰山一样巍峨!”伯牙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太美了!像江河一样广阔!”

师:你说得太好了!“志”是什么意思呢?

生:心里想着的意思。

师:说得太好了,请你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通过看后面的注释知道的。

师:你真会学习!是啊,结合注释来理解课文,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一个好方法。同学们,当伯牙在鼓琴时,钟子期是怎么赞赏的呢?

生:“善哉,”

师:这里的“善”是什么意思呢?你能借助注释告诉老师吗?

生1:我知道了:“善”就是“美,好,棒”的意思。

生2:我补充他的,这里的“善”表示的是赞美的意思。

师:说得真好!这个“善”字还在课文里的另一句话中出现了。(课件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个“善”字有是什么意思呢?

生:这里的“善”是“善于,擅长”的意思。

师:你回答得真好!同学们,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看,当伯牙弹琴,志在高山时,钟子期是这样赞叹的……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当伯牙弹琴,志在流水时,钟子期是这样赞叹的……

生:“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同学们,难道钟子期的琴声里只有高山,只有流水吗?还有什么呢?

生1:我想还有他的欢乐和忧愁。

生2:我想还有四季的景色。

生3:我想还有他思乡的情怀。

……

师:是啊!伯牙的琴声何止高山,何止流水!(小黑板出示课前谈话中的词语)

师: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

生齐:“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师:伯牙鼓琴,志在芳草,钟子期曰:

生齐:“善哉,萋萋兮若芳草!”

师:伯牙鼓琴,志在炊烟,钟子期曰:

生齐:“善哉,袅袅兮炊烟!”

师:伯牙鼓琴,志在杨柳,钟子期曰:

生齐:“善哉,依依兮若杨柳!”

评析:这一部分的教学,师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带领学生一起读通文本,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伯牙琴艺的高超以及钟子期的“善听”,尤其是后面的发散,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当伯牙的琴声中有清风、芳草、炊烟、杨柳之时,钟子期是如何赞美的,由于有了课前对“清风徐徐、芳草萋萋、炊烟袅袅、杨柳依依”等词语的积累,所以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容易,同学们的齐声回答一下子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让课堂变得生动起来!

教学片断4:

师:好一个善鼓琴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钟子期!同学们,你们都已经快成了伯牙的知音了!我们把这些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出来,那就是:(课件出示)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生齐读)

师:这句话谁都懂了呢?“念”是什么意思呢?

生:我觉得“念”应该是“心里想的。”的意思。

师:答得真好!“必得之”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我认为“必得之”是“都知道。”的意思。

师:是啊!凡是心里想的,都能够知道。这多么不容易啊!由此看来,钟子期不但能够听得出伯牙的“琴音”,还能识得出伯牙的心意,更能够了解伯牙的“情音”啊!正因为如此,所以伯牙才识钟子期为他的――

生齐:知音!

(师板书:琴音 情音)

师:知音难道仅仅是听“琴音”,知“情音”的人吗?请你们再读文中第二句,看看再读之后对知音还有什么新的理解或认识?

(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生:我读了这句话以后,觉得这里的“志”字很有意思。我理解到,仅仅听“琴音”,知“情音”还不能称为知音,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他的志向。

师:你说得太好了!同学们掌声鼓励他!是啊,知音,仅仅是听“琴音”,知“情音”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知“志向”。

(师板书:知志向)正因为这样,所以伯牙才识钟子期为他的――

生齐:知音。

评析:这一部分的教学,老师带领学生从理解字词入手,一步步向文本的深处挖掘。尤其是在对“知音”的理解上,学生通过课后的“资料袋”已经知道了,知音就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大部分同学在阅读本课时,就仅仅停留在对知音的字面认识上,认为伯牙把钟子期视为知音的原因只是因为钟子期能够听得懂他的琴声。其实这样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老师紧紧抓住“所念”“必得之”两个词,让学生的理解向深处前进了一步:知音不仅是要“听琴音”,还应该“识情音”。接下来,现次出示上文,让学生联系上一句中出现的“志”字来再次深入理解,学生顿时豁然开朗,原来,知音更重要的是要“知志向”啊!对“知音”一词有了如此透彻的理解,学生也就真正理解了文章的含义了。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四

一、教材,明确文言文教法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伯牙绝弦,佳话千载。深厚友谊的基础是理解,是与朋友的志趣情操情投意合。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 故事因伯牙为朋友绝弦而荡气回肠、音乐因知音难求缭绕至今。俞伯牙,春秋时大名鼎鼎的当今司乐太师,曾担任晋国的外交官。这位大音乐家将深邃的思想,将另一个自己溶进一曲《高山流水》中,表达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但伯牙遍游五湖四海,没有找到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知音。自曰“老夫琴艺,天下第一,《高山流水》,无人能知”。炉火纯青的琴技,高处不胜寒的情操与产生的孤寂非常人能懂。赞美此曲者众多,但懂乐而知人,真正听懂那超凡脱俗的空山之美,读懂那高雅幽深的流水之声寄托的情思的,独有钟子期。钟子期的情操、喜好、智慧正好与伯牙产生了强烈共鸣。

钟子期何许人也,深山里的一位打柴人,更应该是一名隐居埋名的音乐高人。一次与伯牙偶然相遇,不但答出了深奥的乐理知识,而且深知乐之妙境胜界,唯和谐焉!

当俞伯牙问道:“同是音乐,何以有动人、不动人之别?”

钟子期笑曰:“作乐者性情有真假之分,听乐者心弦有动凝之异。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无以动人。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情动于中而神飞于外,外感于人乃复动于中。所以音乐想感动人,其要旨贵在一个真字!”听之高言,俞伯牙大惊。

当俞伯牙欣然随钟子期登上岸上山,来到山间茅舍。他在这里看到钟子期所整理的乐谱竹简,那渔歌、牧歌、猎歌、樵歌、祭歌、宴歌、情歌……均分类在册。他大开了眼界,想不到多年忙碌,天下乐谱只记下皮毛,而眼前这小伙子却记下世上难觅的乐谱。他拜谢再三,要钟子期出山辅佐他修乐谱。钟子期道:“我收集的乐谱全在简册之中,老太师可悉数拿去。这些乐谱,能留后世,我这位山野中人就心满意足了。以此去谋个一官半职还显得不够朋友。”俞伯牙见钟子期虽是个樵夫,可是学识渊博,深谙乐理,具有高尚的志趣和情操,便拉他面对青山作拜,结成刎颈之交。

于是,就有了高山流水遇知音,千古伯牙断瑶琴的动人传说。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关于文言文,课标教材小学阶段从五年级下开始,编写《伯牙绝弦》等共4篇文言文,对学生进行古文化的熏陶,同时与中学阶段衔接。

教学文言文,首先要让学生打破畏难的情绪,让学生明白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区别,其次,激发兴趣,让学生初步运用教师指导的方法学习文言文。

一般说来,最简便的教学步骤就是:

1、读背景材料,做好学习准备。

2、初读文言,先把文字读正确通顺。

3、范读文言,老师范读,学生学读。

4、自读注释,弄懂大意,

5、提出问题,自学讨论。

6、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7、评读赏析,熟读成诵。

8、总结学法,从读、译、背、寓意、通假字、一字多义等方面进行。

总之:学习方法就是──查阅背景不可少,借助注释懂大意,读懂大意连语意,轻读慢声细咀嚼,多读多问多理解,熟读成诵记于心。董老师的课依据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的独到处理。

对董老师的课,说是评课,似乎不当,因为所说的内容既不能代表董老师的心声,(不能做知音)更不能代表观课教师的不同感受,而只是我个人听课的一知半解、个体感受。才疏学浅,冒昧妄谈,意在抛砖引玉、分享交流而已。另:因为是自己人评自己的课,特别的不好评,评好了,有自我吹嘘之嫌,评不好,有自我贬低之意。所以特当一次完成一个难做的作业了。不当之处,权当批判的靶子。

总的说来,一堂《伯牙绝弦》,使我不由想起白居易的一首《琵琶行》。

二、总体尤佳,凸现语文课美感

今天,董老师现场执教的《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5课精读课文。

这堂现场课给我的总体印象是什么呢,我试图用一句话或者几个词来形容,思考中不由想起了中唐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著名《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我用这句诗一比伯牙琴声的优美高远,细腻入怀,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二比董老师的优雅自如的素养,情动与中的韵味美感,以及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浓淡相宜的教学处理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本篇课文是文言文,与白话文不同的是,需要教师比较细致的指导。

语文的情动与美感第一重要。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感是连通读者和作者关键点。如果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和文本对话而不能“披文入情”,和作者在情感上发生共鸣,经历一次心里历程、情感洗涤,哪还有什么魅力而言呢?

但语文课仅有情感,魅力就够了吗?不是,好的语文课要能启迪学生的心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让学生智慧的潜能被开发,幽闭的心智被开启,创造的天性被唤醒!唯有情感和智慧和谐共生,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能得到有效统一,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勃勃的生命活力,才能闪耀出动人的魅力。今天的现场课,不管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还是人文情感的熏陶,都能给我们一些启迪,当然,教无止境,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一些问题。

三、朗读贯穿全课,古文音韵意相伴相生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关于朗读等的评价)。

《伯牙绝弦》,仅仅一个题目,读好了,就有“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接下来的文中的“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教师的朗读指导更是一叹三息,通过优美的韵律音节展示了文言文的音韵美。董老师紧紧抓住了本文长短句的音韵特点,通过层层指导,要求,逐步做到情到深处的诵读,不断地引导学生感受古文的音韵美。如此朗读,让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音韵。作家老舍先生说:“朗读除了注意文字的意义而外,还注意文字的声音与音节。这就发挥了语言的音韵美。我们不要叫文字老趴在纸上,也须叫文字的声响传到空中。”老舍先生讲的是文学创作,阅读作品时也是同理。

董老师的朗读指导和理解文言文的含义,体会思想感情自然融会在一起。个人以为体现了三个层次。

1、读对,借助拼音、注释读正确,此间解决节奏、停顿,声断气连。

这个地方的处理在读初读第五句的时候,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2、读顺,在读顺的指导上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主要体现在读第二句时候的指导。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在读顺这个环节针对第五句难点句指导(朗读和理解的难点) 。

老师浓墨重彩地将理解“谓”和处理本句的朗读结合起来。学生开始因为注释上没有“谓”的解释,所以产生了“未懂误读”的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逐步理解了“谓”的意思,也就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所以就有了“懂后正读”的效果。读悟相伴相生,是本堂课一大特色。

3、读好,包含读出情感、画面、读出韵味、读懂字里行间的深意:

这一步的指导在初步理解古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古文自身的音韵节奏,通过一咏三叹的有情感的朗读让文字站立起来,声音响在空中,韵味深入心中。老师的指导巧在勾画出具体写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句子后,巧妙地设置了一个问题:从学生对这句话的整体感悟中自然引出“你读懂了这句话,伯牙所想,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志”。这种方法,化难为易,强调了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所用方法,文言文,白话文均同理。像这样的处理,课中多处出现,避免了生硬翻译理解文言的枯燥。如四个善的处理等也是和朗读自然结合一起。法国作家拉封、丹笔下有这样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大衣脱掉。北风猛烈吹起寒风刺骨,结果行人都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拂,带来风和日丽之感,于是人们纷纷解开纽扣,脱掉大衣,因而南风获得胜利。这便是著名的南风效应的出处。它告诉我们,尽管目的相同,但方法不同,效果就会大相径庭。当然,是不是这就是理解文言文的最佳方法,也要生情而定。如果学生已经培养起了比较强的自我学习的能力,应该是还有其他好方法的。作为小学生学习文言文太少的情况,这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读与背结合的教学环节也是学习古文的好办法。背诵积累的任务通过填空这个简单朴实的教学环节来完成,是我最欣赏的一个环节之一,其他最欣赏的一个环节是,利用注释学古文,因为它们简简单单,扎扎实实、任何老师一看即会,不需技巧,不需噱头、还体现了帮扶放的原则,学生可以看着背,可以自由背。如此重视文言的朗读和积累,其效果是由读生悟,由悟生情,由情生感,循环往复,完成了理解、积累、熏陶的任务。什么是素质,爱因斯坦说:“素质是一个人忘掉学校所学的东西后所剩下的。”意思是说素质应该是能力与做人的综合。我想借用这句话说,什么是语文素质,语文素质是学生离开老师后还记得的语文课堂上所学习的东西、养成的习惯和能力。当动人的音乐已经模糊,彩色的屏幕已经退去,老师优美的语言已经忘记,我们的学生已经养成了潜心读书,潜心查阅,乐于背诵、热爱语文的习惯时,“受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的”美好理想就趋于实现。

四、教学语言锤炼精,心有学生灵气生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董老师经过十年磨一剑的自我历练,摔打,将每一节课都看做公开课来上,如此,将自己的教学引导语言,教学传授语言,教学评价语言捶打得精炼得当,富有灵气。

自读课文,争取读通顺。

读书,清晰响亮;倾听,听得聚精会神。

像古人一样读书: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们也善于倾听。

洋洋兮,读得字正腔圆,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这么读。

勾画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句子。

端正坐姿,提起凝神。

刚才是谁说的,谁……

(总是在关注学生。)

勾了三句话,这几句是描写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没有勾对的同学请正确地勾画出来。

(面向全体学生。)

引导读第二句,伯牙鼓琴,只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读懂了什么?

润物细无声,对文言文语言的欣赏,感悟,分层点拨,小结。

77个字,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默读有助于思考。

简约不简单。

想和老师一起读吗?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听出了江河的气势。

小结语: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春风满面皆朋友,知音觅得难上难。

教学评价语:善,仅仅是喜欢吗?

《伯牙绝弦》课堂教学实录 篇五

感受毁灭 珍爱拥有《伯牙绝弦》课堂教学实录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教研室 闫 学 特级教师

【文本透视】

我一直坚信:解读决定设计。如果说每一个教师遵循的教学理念各有侧重,那么对文本的解读可谓千姿百态。因此,每次面对新的文本,我首先考虑的不是设计,而是反反复复地对文本进行透视: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叙述了发生在春秋时代的一段千古流传的故事。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悟琴,伯牙以子期为知音。后来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绝,将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非常了解自己特长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乐曲高妙或知心朋友。

本文虽是文言,但相对浅显,在教学中可借助注释进行理解,因此理解文意不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本课难点在于理解 “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举及其此举背后隐喻的涵义——子期一死,伯牙为何摔琴?因为知音难觅,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无知音,因此也不必再来鼓琴。子期使他深深地感受了拥有知音的幸福,他的琴声以及他通过琴声所传达的心声都有子期能够理解,而人都是渴望被人理解的。子期的死,使伯牙尝到了失去知音的巨大痛苦,想到知音的难觅,他绝望地摔碎了瑶琴,从此也向整个世界封闭了心灵的大门。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理解是多么重要,多么令人渴望,而要找到一个真正理解自己的人却是难上加难。可能我们并不缺乏聊天说笑、吃饭娱乐的朋友,但真正心灵相通的知音却是可遇而不可求,正所谓“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永远不放弃对知音的寻求,不被人理解时也能够坦然地面对孤独,拥有知音是人生的幸运,没有知音也不会陷入绝望的深渊。

文本似乎昭示着,孤独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宿命。我们寻求着那份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但这份温暖却总是那么难以企及。即使我们曾经有幸感受到这份幸福,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是一场人生的悲剧,是一个人生的寓言,是知音难求的人生叹息,是人们在孤独中寻求温暖的见证,是心存美好、渴望美好、珍惜美好的心灵的呼唤……

阅读这个文本,把重点放在文言语感的初步感知和对故事本身的体味上,通过诵读、体验、对话、联想,走进这场悲剧,理解这个寓言,聆听这声叹息,见证这种寻求,向往这份美好……

【教学实录】

课前文字游戏: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词语游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词的组成结构。你能照样说一个这样的词语吗?要求后面两个字是叠字。

板书:

杨柳依依

生1:白雪皑皑。

生2:流水潺潺。

生3:其乐融融。

生4:春风习习。

生5:书声琅琅。

师出示:

清风徐徐 明月皎皎 杨柳依依 芳草萋萋 炊烟袅袅 流水潺潺 春雨潇潇 白雪皑皑 云雾蒙蒙 霞光灼灼

有没有注意,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

生:这些词描写的都是美丽的景物。

师:平时有意识地积累,一定对我们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揭题导入

师: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读到的《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与我们平时读到的文章不一样。有时,我们也把文言文简单地称为古文。与古文相比较,我们今天常见的文章就叫白话文。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够开始喜欢古文,喜欢古文特有的味道。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个故事。

二、整体读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大声读,按照自己的节奏,至少读三遍,有生字的地方或者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文言文的朗读跟现代白话文的朗读不一样,光读通顺了、读流利了还不行,还要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和韵味。现在再读一遍,注意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学生再读课文。

师:请一个同学读。

指名一生读课文。

(该生读得通顺流利。)

师:真是不简单!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老师没有做任何讲解,就能读得这么通顺,这么流利,而且很有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再指名一生读课文。

师:真好!我最欣赏她读的三个地方。第一个地方:“善哉,峨峨兮泰山!”还有一个地方:钟子期必得之。“必得之”强调得好!第三个地方: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读得好!看来同学们读课文没问题了。现在齐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放慢节奏试试。

学生放慢节奏再读课文。

三、初解绝弦

师:读得越来越有味道。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虽然我们没有读了百遍,但七八遍已经有了。那么文章的意思是不是自见了呢?是不是都理解了?好,考一考你们:文章的题目——伯牙绝弦,怎么解?

生:伯牙从此不弹琴了!

师:好一个从此不弹琴了!“绝”怎么解?

生:“绝”就是断绝。

师:“绝”就是断绝,“伯牙绝弦”就是伯牙断绝了琴弦。但是这个同学刚才却直接说伯牙从此再不弹琴了。他解释得真好!他不是机械地按照下面的注释进行翻译,而是变成了我们现在能够理解的、经常在用的表达方式来说,看来他是真正读懂了题目的意思,他真会学习。我们学习文言文就要这样学会变通。

师:文章的题目就提到了伯牙绝弦,那么文章中还有哪些地方也提到了伯牙绝弦?

生:“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里也提到了伯牙绝弦。

师:文章的最后一句也提到了伯牙绝弦。这里的绝弦仅仅是把琴弦弄断,不再弹琴了吗?它意味着什么?它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生:宣告了他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知音了。

师:他永远地告别了弹琴,彻底地放弃了弹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绝弦不是一般的绝弦,实际上是在向世人宣告他将永不弹琴,彻底地放弃弹琴!我相信如果我们继续读课文,你就会对“绝弦”这个词乃至对这篇文章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四、再解绝弦

1、何谓知音:

师:现在再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读懂了,还有哪些地方没读懂?

生: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意思是说,伯牙非常擅长弹琴,钟子期非常喜欢听伯牙弹琴。

师:这里的“善”字怎么解?

生:擅长,喜欢。

师:真好。有没有注意这个“善”字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

生:四次。

师:每一次出现都是一样的解释吗?

生:不是。善鼓琴,善听,“善”都是善于,擅长的意思。

师:后两个“善”字?

生:感叹词!

师:感叹词?但我们解释的时候不能直接解释成“感叹词”,要善于变通啊!

生:这里的“善”就相当于“啊”!

师:有不同意的吗?

生:“善哉”就是“好啊”!

师:“善哉”就是对别人表示赞叹,“哉”是一个语气词,相当于现在的“啊”,“善哉”就是“好啊”!既然“善哉”是表示赞叹,我们变通一下,用现在的表达方式,肯定不只“好啊”这一种方式,我们还可以怎么说?

生:我们还可以说“真棒啊”!

师:你也真棒啊!

生:真行啊!

生:不错啊!

生:了不起啊!

生:真厉害啊!

生:妙极了!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善哉”可有多种解释,不论是“好啊”还是“妙啊”,还是“棒啊”还是“行啊”,都表示赞叹。我们看出来了,四个“善”字用法不一样。古汉语中一个字有多种用法,在我们现代汉语中也往往有这种现象。

生:我读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意思就是:伯牙在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了高山,曲子中弹出了高山的感觉,钟子期就说:“太好了,就像泰山一样高大,就像泰山一样巍峨!”

师:你理解得非常棒!我也忍不住要对你说一声“善哉”!同样,后面一句你应该也能读懂啊!

生:“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了流水,钟子期就说:“真棒啊!就好像江河一样光大!”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生:我对他有补充。这两句话说明伯牙弹琴的技艺很高超,他心里想到什么,他的曲子中就能够透露出什么来。

师:他能够用琴声表达自己的情怀,的确是“善鼓琴”。

生:我也看懂了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的时候,他想到了泰山巍峨和江河辽阔,表现了出来,钟子期就听懂了伯牙的意思,好像他俩心灵相通一样,可见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师: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那么我们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的确是善鼓琴,钟子期的确是善听呢?

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我从这两句看出了伯牙的确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志在流水,曰——

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师:假如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透过伯牙的琴声,你就仿佛看到了——

生:我就仿佛看到了威武高大的泰山!

师:于是你就怎样赞叹?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现在你还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就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就仿佛看到了长江黄河!

师:于是你就怎样赞叹?

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师:真好。伯牙善鼓琴,我们的资料中也说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请你充分发挥想象力!

生:还会表现鸟语花香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秋天落叶满地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无边无际的蓝天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春天繁花似锦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冬天雪花纷飞,白雪皑皑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秋风习习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清晨朝阳四射、霞光灼灼的壮丽景象。

生:还会表现春天杨柳依依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春雨绵绵、诗情画意般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鸟在枝头歌唱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春天竹子拔节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秋天果实累累的景象。

师:好!作为一个善鼓琴的人,作为楚国有名的音乐家,正如同学们所说,他的琴声一定表现了很多很多动人的情景。

(出示课件。)

师:他的琴声一定还表现了那徐徐清风——

生: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潺潺流水,潇潇春雨,皑皑白雪,蒙蒙云雾,灼灼霞光!

师:现在你们都是钟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

生:善哉,徐徐乎若清风!

师:真是一个善听的子期!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

生: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师:也是一个善听的子期!我们都是钟子期,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钟子期曰——

生:善哉,依依兮若杨柳!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芳草,钟子期曰——

生:善哉,萋萋乎若芳草!

师:志在炊烟——

生:善哉,袅袅兮若炊烟!

师:志在流水——

生:善哉,潺潺兮若流水!

师:志在春雨——

生:善哉,潇潇乎若春雨!

师:志在白雪——

生:善哉,皑皑乎若白雪!

师:志在云雾——

生:善哉,蒙蒙乎若云雾!

师:志在霞光——

生:善哉,灼灼乎若霞光!

师:好一个善鼓琴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

生:知音!

师: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

板书:

知音

生:知音!

2、相遇相知:

师: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在遇到钟子期之前,他还会缺少赞美吗?

生:不会!

师:不缺少赞美,那他为什么独独把子期看作知音?

生:因为伯牙想到什么子期都能知道。

师:那别人呢?

生:而别人就感受不到伯牙内心深处的感觉。

师:也就是说,不能真正听得懂伯牙琴声的妙处。

生:别人的赞美都是空虚的赞美,并没有真正的了解、懂得伯牙内心深处的感情,没有听得懂伯牙弹奏的曲子的韵味,而钟子期懂了,所以伯牙就把钟子期视为知音。

师:你能设想一下别人那些空虚的赞美是怎样的赞美吗?

生:别人会说:伯牙,你真厉害!真不愧是我国有名的音乐家!

师:可是伯牙的琴声到底好在哪儿,却说不出来,所以这样的赞美是空的,是不着边际的。

生:别人的赞美始终是肤浅的,是表面的,根本说不出哪里好,只是说你好,没说出哪个部分好,而钟子期却说出他的哪个地方好,理解得很深!

师:那你说别人的那些肤浅的赞美到底是怎样的赞美?

生:伯牙,你的琴声真是太美了,没有人能弹出这么美的琴声!

师:尽管这样的赞扬是很高的评价,但这样的赞美却没有像钟子期这样真正道出伯牙琴声的妙处。所以这样的赞美是肤浅的,是毫无价值的。

生:别人都知道伯牙是有名的音乐家,所以听到别人赞美,就都觉得伯牙的琴声一定是非常棒的。

师:别人赞美就跟着赞美,却并没有真正听出美在何处,所以这样的赞美也是没有什么价值,是吗?

生:钟子期是最能体会和了解伯牙内心深处是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别人却没能做到,所以伯牙把子期视为自己的知音。

师:也就是说只有钟子期能真正听得懂伯牙琴声的妙处。可以想象,在遇到钟子期之前,当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没有人能像钟子期那样去说——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当他鼓琴志在流水,也没有人能像子期那样去说——

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师:当伯牙听到那些毫无价值的、没有意义的、空虚的、肤浅的赞美的时候,他是一种什么心情?

生:一种很失望的心情!他看到来听他弹琴的人中没有一个人真正懂得他琴声的韵味。

师:他的内心充满了失望!

生:他还有一种无奈!因为他想表达的情绪的高潮部分却无人能够听懂,因此他感到无奈!

师:他感到一种无人能够理解的无奈!

生:我想伯牙这时候肯定感到寂寞,因为他想到听他弹琴的人都是非常庸俗的人,不能真正听懂他内心所想,因为他感到寂寞!

师:他一定是寂寞的,有道是曲高和寡!

生:伯牙一定是很忧郁、很失望,充满渴望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理解他的内心深处是怎样想的,因此他十分渴望遇到一个跟他心有灵犀的人!

师:心有灵犀可能是对知音最好的注解。正如这个同学所说,那时候的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种渴望,他渴望遇到一个真正的——

生:知音!

师:那时候的伯牙心中一定千万次地发出一种呼唤,他呼唤什么?

生:我的知音,你到底在何处啊?

师:然而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俞伯牙的心情又是如何呢?

生:俞伯牙的心中一定是心潮澎湃的!

生:很快乐的,一定要在音乐事业上走得更远,一定要有成就,是钟子期带给他的希望。

师:因为有了知音,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生:俞伯牙的心中是十分欣慰的,因为终于有了一位真正的知音。

生:俞伯牙的心中是十分兴奋的,因为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知音。

师:俞伯牙的心中一定是感慨万千,这万千的感慨又汇集成一句话,他一定会对钟子期说什么?

生:他一定会说,知我者,乃钟子期也!

师:知我者,子期也!传说,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意,伯牙曾为等待子期在江边的船上苦苦地守候了一夜,而子期也把伯牙视为兄长,最后一次相见两人依依不舍,洒泪而别。此时的伯牙与子期,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

生:我觉得不只是音乐方面的知音,他们已经是一对生活上的知音。

师:他们已� 因为钟子期能在俞伯牙的琴声中知道伯牙的心情,十分关心俞伯牙,所以我觉得他们是生命中的知音。

师: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相遇绝不仅仅是音乐方面的心有灵犀,他们的相遇是一颗心和另一颗心的相遇!

生:他们有一种心灵上的交流。伯牙是善于弹琴的,他总是能把他的心情表现在琴声里面,而这时钟子期在旁边默默地听着,能够努力使自己领会琴声的精神,所以不管在任何方面他们都能够互帮互助,这对于俞伯牙来说应该是一种很大的快乐和幸福!因为有这么好的知音在自己身边!

师:这真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而那样能够完全了解自己的知音,在我们的人生路上,如果能够遇到,真是太难得了。知音欢聚,一定是一幅非常欢乐、非常融洽的场面,是吗?现在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请同学们感受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欢乐。

生:(饱含深情地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这个同学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欢聚的那一份融洽,那一份欢乐!的确,多么欢乐的相聚,多么难忘的时光!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染病身亡!

3、知音之死:

出示句子,学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是怎样的痛苦,这是何等的决心!伯牙怎么就

师:伯牙觉得除了子期再也没有别人了,是吗?

生:我觉得他们之间已经建立了一种非常深刻的友谊,子期死后,伯牙就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人来作他的知音了。

师:世再无知音,子期一死,他的心也跟着死了。

生:因为只有子期才能听懂伯牙的心声,听懂伯牙心中在想什么,子期一死,伯牙就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

师:在遇到子期之前,伯牙听到的赞美都是虚的,不着边际的,肤浅的,是吗?

生:俞伯牙和子期的关系是很好的,就像亲人一样,而子期一死,伯牙感到非常痛苦,所以他的心也跟着死了。钟子期给他带了希望,结果子期一死,俞伯牙对生活也绝望了,所以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了解他的人了。

师:说得真好。在伯牙看来,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第二个人了。伯牙不由得会想,当他鼓琴志在高山,再也无人能像子期那样赞他——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志在流水,再也无人像子期那样去赞叹——

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师:子期死了,伯牙的心也跟着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样沉重的打击,这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最为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这“终身不复鼓”的仅仅是琴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生:他在断绝琴的同时也断绝了他在音乐道路上辉煌的前程!

师:音乐所带来的乐趣全都断绝了。

生:伯牙在断绝琴弦的时候,同时也断绝了他的心弦!

师:好一个断绝心弦!绝得不仅仅是手上拿的弦,绝的分明是自己的心弦!

生:伯牙在断绝琴弦时也断绝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向往。

师: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都因此而断绝了!

生:伯牙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他的人生,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再也没有一件事情能够引起他的注意,没有一件事情能够引起他的希望,能够点燃他的希望之火。

师:也就是说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向整个世界关闭了心灵的大门。

生:我觉得还断绝了他的快乐!因为以前钟子期听他的琴声,子期都能听得出伯牙琴声的好处,现在钟子期去了,伯牙感到非常伤心!

师:所有的快乐都随着子期的离去而化为泡影!伯牙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希望,断绝了快乐,断绝了对一切美好事物的追寻!只留下一片无边无际的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你再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子期死,伯牙谓世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死的不是别人,而是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知音。而这个知音一死,在这个世界上就再也没有这样的知音了!再读这句话。

生:(齐读)子期死,伯牙谓世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绝弦》课堂教学实录 篇六

【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已然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知音”最为生动、最为震撼的注解之一。它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故事。全文共77字,5句话。1句为起,2、3、4句顺承而下,5句急转而后合,语言凝练典雅,抑扬顿挫,生气郁勃。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伯牙和子期的相交正是如此的自然恬淡,顺理成章。它所折射的艺术美感──那种含蓄深沉、清雅自然的风骨,直达“大音希声”、“大璞不雕”、“大美无言”的境界,满足了我们对于这个千古绝唱在感官和心理上的所有期待。读《伯牙绝弦》,带来的不仅是对于故事内容的震撼,更有故事引起的不胜唏嘘的神往以及那种透彻心肺的审美体验。诗人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而在这里,伯牙子期又该经过前世多少次的回眸呢?

教学本文,我期待循循善诱地引领学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阅读体验,感受这篇课文特有的语言现象;其次,继续渗透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还能用现代语汇去补充;再有,依托语言层层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内涵,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使学生实现文化意象的传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

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沉,受到传

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准备】

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白话文的阅读基础,因为在五年级学过《杨氏之子》、《猴王出世》、《临死前的严监生》等等,而且就词句的理解来说,此文词句更容易理解。当然就课文的内涵和意蕴来讲,文章所讲述的“知音文化”更为丰富和玄妙。我期待呈现学生从无到有,从未知到已知的学习提升过程,因此,课前不让学生准备任何对课文的预习,只凭借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情感体验,循序渐进地推进学习。教学中,我准备了相关的音乐和简单的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纵情吟诵识知音。

(一)读题解题。

1、读好课题,强调“弦”的读音。

2、齐读课题。

3、理解“绝弦”、“伯牙绝弦”的意思,质疑导入。

(二)初读感知。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努力把课文读正确。

2、聚焦难读的句子,扎扎实实读好课文。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读好语气词“哉”、“兮”,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理解“谓”、“乃”的意思,以词句的理解提升朗读质量。

3、齐读全文,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二、高山流水遇知音。

(一)打开语言。

课文中哪些句子形象地写出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又真的善听”呢?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理解句子意思,渗透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并用自己的语言补充的古文阅读方法。

聚焦“善”的意思,感受“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

运用词语、诗句联想的方式丰厚语言,丰满形象,指导朗读。在此过程中渗透“泰山”、“江河”的文化意味,感知这两个中国特有的文化意象。

(1)读着这个峨峨兮,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泰山?把这样的感觉读出来。

(2)江河在古文里边特指“长江”和“黄河”。想到长江与黄河,你的脑中又跳出了哪

些诗句?

(二)体验“知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1、理解“念”和“志”,体味“异字同义”的语言现象。

2、聚焦“志”,循序渐进地感受体味“知音”的内涵。、

(1)理解钟子期与俞伯牙不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灵上的沟通,志向、情怀的悦纳。

(2)补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内心的寂寞与孤独,反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练笔感受伯牙得遇子期,会有怎样的感慨。

(4)拓展阅读《列子·汤问》中伯牙的原话,理解后借助成语体会“知音”的境界,再次反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师生配合朗读、同桌互读,感受伯牙得遇知音的欣喜与快乐。在相互配合朗读的过程中直观感知文本前四句语言“对仗工整、琅琅上口、情感扶摇直上”的特�

三、破琴绝弦祭知音。

(一)痛失知音。

从“子期死”这一文本留白处入手,体验文本语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

(二)想象补充。

出示:“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想象补充,感受伯牙痛失知音。

(三)纵情朗读。

四、朗朗诵歌怀知音。

(一)提领一顿。

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却又痛失知音,使得这个故事更加的荡气回肠。从此,人们不断地在传说和吟诵着它!

(二)熟读成诵。

借助资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传,并诵读全文。

板书设计:伯牙绝弦

知音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优秀7篇 中班社会教案 幼儿中班社会教案20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教案推荐
  • 学习是经营自己的最佳投资
  • 最新期末复习计划优秀范文5篇
  • 三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计划通用版范文
  • 关于放暑假的学习计划表n篇(放暑假
  • 个人兴趣自我分析报告3篇 个人兴趣分析
  • 适合公司年会唱的歌3篇 适合公司年会唱的简单歌曲
  • 预备党员表态发言5篇 接收预备党员表态发言
  • 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陆青云林若岚全文免费阅读_重生风起2000陆青云最新章节列表陆青云林若岚 第3章
  • 部队万能检讨书12篇 部队万能检讨书10000字(适用于所有犯错)
  • 牧竖原文及翻译 聊斋志异牧竖原文及翻译
  • 猜你喜欢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