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家风主题演讲稿 家风优秀演讲稿 最新家风演讲稿(十篇)

更新时间:2024-04-02 来源:互联网 点击:

家风演讲稿一

我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他的命很苦,一岁零一个月时,爷爷就病逝了。父亲在村里仅仅读过几年私塾,就不得不辍学务农。或许是因为自己未竟的梦想,在子女读书的问题上,父亲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偏执和果断。他希望我们自己争气,把书读好。

那时候,我们家真的很穷,穷得有时连吃穿都顾不住。但为了给我们交学费,父亲想尽了办法。他上山挖过药材,抓过蝎子,农闲时下过煤窑,后来不知从哪里赊来两只奶羊。父亲是村里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靠养奶羊供子女读书的庄稼人。因为这个,父亲经常受到村里一些人的嘲笑,他们说父亲是十足的傻子,不知道给地里上化肥,却把钱扔给学校。父亲听到这些“风凉话”,只是笑笑,并不放在心上。隔些时日,父亲就会到学校去,给我们送些干粮或衣服,顺便问问我们的学习情况。

父亲常说:“读书和种地一样,不能懒,一懒百事不成。”有时,他也拿小时候背过的句子激励我们:“好读书,家贫不能常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放假的时候,父亲也会让我们干些轻微的农活。他喜欢历史故事,有时翻开我们的历史课本,读得津津有味。就这样,父亲用他的远见和执着,供出了两个大学生、一个高中生、两个初中生。让读书的家风在我们这一枝上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母亲也是一个苦命人,不识字,一辈子不曾出过远门。但母亲心很善,见不得人遭灾受苦,宁愿自己忙一些,能帮别人时从不忍拒绝。母亲是做鞋能手,村里的年轻媳妇裁不成鞋样儿纳不成鞋底,都会找母亲请教,母亲总是笑脸相迎,手把手地指导,掏心掏肺地把她们当成自家的媳妇。母亲奶水旺,村里有些人家的婴儿常来借乳。有这样一件事:我三个月大时,邻居从外地抱回一个刚出生的男婴。母亲看到这个可怜的孩子,立刻动了心,就答应给这个孩子喂奶。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母亲还得从事繁重的劳动,饮食又差,奶水本来就不多,哺乳两个孩子实在勉强。但母亲依然坚持下来了。村里人和家人都说母亲傻,但母亲自有她朴实的道理。母亲没上过学,不懂得什么高深的学问,但她知道只要施以援手就能救人一命。

读书是人生的跋涉,行善是人生的境界。这些朴素的家风,不仅成为父母一生的写照,也成就了我的今天。

家风演讲稿二

我一直走在您走过的路上,似乎抬头,就看到了您的背影。

记得跟您买菜回来时,遇见进城打工的雪花婶,您拉着她的手,热情地邀请她到我家里坐坐。雪花婶显得很不好意思,说她在工地上供匠,弄得土不拉几的,咋能到我家里坐?您一摆手说:“没事,干活沾上的东西,就没有脏的。”

我哥家重新收拾阳台,开工前说好了,师傅们自己解决伙食,不管饭。您倒好,时不时地包饺子蒸小笼包让师傅们留下来一起吃。每次吃饭前,师傅们都显得很拘谨,觉得这里干净那里整齐,都不好意思坐落,不停地解释说自己是干活的,脏得很。您说道:“记着,干活沾上啥,都是干净的。”

没错,在我的记忆里,您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所以您干活从不惜身,也从不抱怨脏与累。

我从来不曾小看过体力劳动者,一有机会还给他们以帮助,自然更不会觉得劳动时的他们是不干净的。是您身体力行地告诉我,劳动的人是最干净的。

记得村里有个女人,是巷子东头一家的媳妇。她一旦跟公婆妯娌或他人有了矛盾,屁股一拍就蹦起老高,信口雌黄,满嘴污秽,肮脏不堪,自然是所向披靡。

您看她时,目光里充满忧伤,只是不住地摇头。您总念叨,说东头那媳妇咋忍心把自家作践成那样,鸡嫌狗不爱的。对那些品行不好口碑很差的人,您不是厌恶,而是可怜。您觉得他们那样做就是不知疼惜自己,不知咋样才是爱自己。他们那样做,是在作践自己。

您的话一直在我耳边回响,所以我一直都很小心地看守着自己,待人友善,遇事宽容,唯恐一不小心弄脏了自己,让您伤心。

“李老师课讲得很吸引人。”这是您的学生们对您的评价。“李老师多好的一个人,贤惠得找不出半个‘不’字。”周围熟识的人忆起您还是满心不舍。

我一直以您为荣的,我也做了老师,不成为优秀的老师都对不起您!我热情待人实诚做事,以免让别人因认识我而遗憾。我真的希望像您一样,很幸福很美好地活在更多人的心里。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最大的孝顺就是具有您的行事风格。很小心地走在您走过的路上,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和懈怠。朦胧中,似乎一抬头就能看见您的身影。我知道,那是您在天上一直守护着我,唯恐我偏离了您的路。

家风演讲稿三

以廉为宝是我对党员的基本认识,并一直伴随着我和我的家庭共同成长。父亲教导我们把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和勤俭持家、清廉守身作为一种追求和生活的态度。

小时,爷爷是老党员,又是生产队长,带领村民搞集体生产。不管每年他出力再多,队里收入多好,他每次都是最后领取大家挑选后分配的物品,不多分一粒米,从来不搞特殊。家里人都说,我们家是党员之家,要带好清廉的头。

我们全家还特意一起去延安参观,让延安“十不准”等红色基因,在我们思想里扎根,让延安精神激励我们,坚守生活的纯真和信仰,体会清廉创造的幸福,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我也常常用父亲的言行审视自己,像真正的共产党员那样躬身实践,时刻提醒自己不迷失方向,不忘记初心,铭记理想和誓言,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用勤、俭、礼、义、廉、诚等行为规范匡正自己,为家人子女做好榜样,让家庭幸福建立在守廉、护廉、爱廉的共同自觉之中。

我和家人子女经常一起讨论身边的人和事,谈对得失的认识、谈对金钱的态度、谈对幸福的理解、谈对理想的坚持,虽然每代人生活圈子不一样,个人的生活环境有差别,但对真善美的认同是一致的,对幸福家庭的维护是一致的,对优秀文化精神传统的坚守是一致的。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有种幸福叫以廉为宝。

家风演讲稿四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若社会风气好,受之于“国风”;而国家风气良好,则应当归功于“家风”。一家之风,总会教会“祖国的花朵”一些做人的道理和品格,陶冶他们的情操,升华他们的灵魂。好“家风”会使他们学会做人处世,在未来踏入社会,那些汲取“家风”中的营养和道理,会使他们如虎添翼,更好的贡献社会。一个家庭的家风就是这个家庭经过一代代人的积累、传承下来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对于所有家庭成员的言行都具有约束和指导作用。不同的家庭,家风的内容和呈现形式也不尽相同,有的是成型的为人处世格言,有的则隐含于每个家庭成员的日常行为中。我来谈谈我家的家风。

汲取书的营养

父母虽未曾提过笔,读过书,但十分乐意我们向书汲取营养和智慧。父母虽然不曾欣赏过“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名句,却深信“读书能改变人生,读书的益处大如山”。“想买零食,我没钱;想买书,我砸锅卖铁也支持你”成了他们的口头禅。家中虽然没有“书本堆积如山”的规模阵列,但也是“书日日似新”。我想“家风”中应该有一列是读书的吧。不知是否读书渐渐多了,自己的文采稍稍有长进,不再是写那些枯燥厌烦的文字了。

诚实似财富

若读书是人生的一道美景,那么诚实亦让人驻足。诚实是人生的一大笔财富。“人在仍合场合说话,都一定要诚实讲信用,这是最重要的人格基础。一个人若要得到他人信任,首先就要诚实;欺骗他人,会给别人带来不好的印象,而且,无法在社会中立足”父母时常教育我们。而当自己做错事情,父母并不是一味责罚我,而是让我学会认识错误,让我学会改正错误。父母常说“诚实似财富”。我想是的。

不歧视他人

父母从来不会因为种族,国家,才学高低,相貌美丑而歧视、羞辱他人。

家是开小卖部的。偶尔会遇见几个异国风格的人来购买果汁饮品。父母未曾因为他们的肤色和国家不同,而将饮料价钱刻意提高。相反,父母会友好推荐一些味道较好、价格适中的饮品。父母认为“人类就像同在屋檐下的一家人,彼此应该相亲相爱,和睦相处”。父母的言行,传授了我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做人处事的道理。

环境塑造人,影响人。一个人的性格、气质的培养,品德、世界观的形成与他生长的家庭密不可分。家庭的和谐是城市文明的一部分,家庭是小社会,城市是大社会。文明家庭是文明城市建设的基础。我相信,家风是一道道德标准,约束着我们,让我们和这个家的精神融合,蔚然成风。

家风演讲稿五

父亲上世纪50年代中期出生,从农村到县城,他们那一代人吃了很多苦,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作风,但节约的生活并没有影响父亲的浪漫情怀。

父亲的浪漫不是风花雪月,而是集陶渊明、徐霞客、辛弃疾于一体的浪漫。

他喜欢田园生活。他种了很多菜,常常吃不完,还时常让我与姐姐拿到街上去卖。种菜需要积肥,父亲常常挑着满满的粪桶从家里穿梭而过,他这种行为总被母亲怒斥,他总是为自己辩护:“没有大粪臭,哪有五谷香!”其实当时父亲已是乡镇党委书记,母亲是高级教师,工资比他还略高,家里并不缺他种的这点菜。我想这是父亲的浪漫,亲近自然,热爱劳动,敬惜民力,有着陶渊明“抱拙归园田”的情怀。

父亲爱行走。一直希望退休后买辆车,3万元的面包车就可以,只要能装下妈妈和家当,包括煤气罐和铺盖。他打算退休后开着这辆车去游览祖国各地。用双脚丈量土地,记录所见所闻——这是徐霞客似的浪漫。

父亲喜欢下乡。记得我与姐姐读大学时有一次暑假,我们县一个水库被冲毁,整个村庄在水库下面,通讯全部断了,不知情况如何,他便带我们一起去现场看看灾情。因为路被冲毁了,我们3人饿着肚子步行了7个多小时,我的凉鞋底走断了,脚上磨出3个泡。但当我们出现时,村民们非常激动。因为在村里,父亲是第一个出现的“县里的同志”。我们随父亲一起去查看灾情也忘了疲劳,回来仍然走了7个小时,不再觉得难行。

我在襄阳工作时,报名参加援藏。父亲很担心,上网查找了许多西藏琼结县的资料,但还是鼓励我积极报名:“只要祖国有需要,你就要主动接受任务!”我知道,忧国忧民,从不畏惧,时刻准备——这又是辛弃疾式的浪漫。

家风演讲稿六

很多年前,爷爷退伍之后在我们村的大队部附近开了个小杂货店,生意不是太好,勉勉强强能够生活。尽管这样,爷爷每年年底都要去趟乡税务所,说是去缴税。第一次去的时候,税务所工作人员告诉我爷爷,像他这样的杂货店,无论是店面的规模还是营业额,完全可以不缴纳税收。

但是爷爷却坚决不同意,他还说,缴税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必须要缴,再说了我是党员,更应该起到带头作用。

爷爷纳税从来没有间断过,这是听我父亲说给我听的。我不明白,爷爷为什么这么固执呢?白白地浪费钱呢?再说了,他的杂货店真的不够纳税资格啊!家人每每说起此事,爷爷总是把脸一沉:“你们懂什么?这是国家大事。”

后来,爷爷的杂货店不断扩大、翻新,爷爷就马不停蹄地去办理营业执照,拿到了营业执照,爷爷眉开眼笑地对税务所的工作人员说:“哈哈,我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纳税了,看你们以后还敢不敢为难我?”在场的人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爷爷说到做到,真的起到了党员的带头作用,他不仅自己积极、主动纳税,还动员身边的开店的小老板去办理营业执照、主动纳税。可是别人不像我爷爷那样,他们都说爷爷是傻子。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

得不到大家的拥护,爷爷仍然坚持纳税,仍然孜孜不倦地教导我们,公家的税不能少缴,纳税是国家大事。随着我国纳税政策的不断完善,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且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于天下,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多的优惠和实惠。这个可能就是爷爷所说的“国家大事”吧!同时,我也对爷爷以前的做法有了新的认识,从心底里佩服他。

前年,爷爷不幸因病仙逝。临终之前,他不仅把经营一辈子的店交给了我父亲,更重要的是把依法纳税的事也交给了父亲。“公家的税不能少缴,纳税是国家大事。”爷爷的教诲我们铭记在心。

家风演讲稿七

我的老家在豫东项城一偏僻乡村,家乡一带称父母为爹娘。前不久回老家,不经意间看到爹在世时使牲口用的鞭子,使我想起过去他老人家教育我和姐姐哥哥时常讲的那句话——做人要守信誉。

爹1940年生于农民家庭,大名叫张义堂,小时候只念过半年私塾,十一二岁时丧父,二十三岁时丧母。上世纪60年代,为了能在大集体拿工分,爹十多岁时就开始学习使牲口,十六七岁就给生产队赶车,二十来岁成了生产队里最年轻的老把式,赶车、犁地、耙地等农活样样精通。爹使牲口时虽然经常扬着鞭,却很少抽打牲口。他常讲,牲口通人性,就像人一样,只要咱们人跟它守信誉,牲口就不会亏待咱。所以,每次出工前爹给牲口上套时,总是逐一拍着它们的脖子,俯身贴近牲口耳边像许愿似的轻声说,老伙计今个儿好好干,咱早干完早收工,多歇一个时辰。经他调教的牲口一下地,个个卖力地把牲口套拉得绷直。爹每次都能像他承诺的一样提前收工后,让牲口原地转三圈打滚休息,再牵到坑塘边水面洁净处饮水。这些事办完后,爹把牲口拴到干净通风的树荫下,自己在附近背靠着树蹲下,点上烟慢慢抽起来。

上世纪80年代末,国家实行了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家乡一带按照政策把责任田分包到户。那个时代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靠牲口种庄稼成了乡亲们的首选,生产队解散后家家户户都需要添牲口。为方便农户买牲口,大队集体从青海购买一批野马,用火车运到了距离我们村百公里之外的漯河火车站。这是村里历史上没有经历过的大事,上上下下对这件事都很重视,大队书记派爹带着其他人去接这批野马。听娘说当时爹勇敢地答应了这项任务,还拍着胸脯给领导保证没问题。我当时年龄很小,只知道爹要去很远的地方给村里办一件大事。大概三四天之后的一个夜里,睡梦中的我被娘叫醒后,说爹回来了,同时听到我家胡同里好一阵热闹,马蹄声、马叫声打破了乡村夜晚的宁静,后来才知道那是爹带的马群路过我家门前。紧接着,爹又帮村里给每匹马编了号、估了价。那一段时间爹一直在忙着马的事,甚至吃饭睡觉也不回家,生怕出了任何差错。结果爹带回来的上千匹马一匹不少,评的价钱个个公道,辛苦忙碌的成果不但受到大队书记的表扬,还受到邻里乡亲的称赞。整个事情忙完后,村里分给我家一匹小马驹,以示对爹的犒劳。从那个时候,我懵懵懂懂地知道了爹在村上是个有分量的人。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家乡一带牲口数量增长得很快,基本上每家都有一个牲口,马、驴、骡、牛等等。我家养着一头小牛犊,在爹的驯养下差不多能够配着其他大牲口拉犁拉耙。那一年临近收秋前,爹又买了一匹虽然瞎一只眼,但看上去身体很壮、力气很大的骡子,我家勉强能够独自犁地耙地,成了村里少有的不需“搁犋”的农户,就是不用跟别人搭帮。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田野里的玉米、大豆、芝麻、红薯等庄稼次第收割,家家户户开始腾茬犁地、准备种麦。农谚说,种麦的时机把握,“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爹计划着用这俩牲口轻松地把地整好,赶在寒露时把麦种上。可是,一个困难邻居的求助打乱了爹的计划。这邻居喊爹二爷,他是个倒插门的女婿,是为了照顾精神不正常的岳母来到我们村的,家里很穷,买不起牲口。看着邻居求助的眼神,爹当即就应允了他的请求,答应帮他家整地种麦。那年由于天气不太正常,加上小牛犊第一次干重活,爹又安排先收拾邻居家的地,尽管起早贪黑抓得很紧,最后还是在霜降前落下自家的一块地没种上麦。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这一季麦种不上,全家就得少收多少粮食。当时,全家人都觉得爹太傻。每当娘埋怨这件事,爹就撂下那句话“做人要守信誉,吐了吐沫不能再舔起来”。前年我回家时偶遇这个邻居,他仍竖起大拇指对我说:“三叔啊,俺二爷一辈子大好人!”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养家糊口和供孩子上学,爹加入了邻村集上的牛行(其实是交易各种牲口的场所),从养牲口转身卖牲口。他的主要工作是撮合买家和卖家成交,从中收取一点交易费用,当地人称之为“说牲口”。依靠诚信仗义的秉性和熟悉牲口的特长,爹很快成为十里八村有名的说牲口行家。

我在家排行老小,从小就比较受爹的宠爱。上小学时逢星期天,总是头天晚上就写完作业,第二天再跟着爹赶集上会。因为我知道到了集上不光有好吃的,还常有古装大戏看。爹经常骑着那辆老式永久牌自行车带上我。我坐在自行车的前梁上,屁股下的前梁拴着爹的生意道具——皮鞭。爹用力地蹬着自行车脚蹬子,两个车轮子飞快地在沙土路上奔跑着。就这样,我跟着爹认识了他的很多朋友,也学会了很多大戏台词,还了解了他在生意界守信誉的口碑。

随着爹守信誉口碑的传开,其客户也越来越多,就连远在四五百里外的大别山区红安、光山、罗山的客户也纷纷找上门来,但爹丝毫没放松对自己信守承诺的要求。记得有一年农历腊月二十左右,大雪纷纷扬扬一直下个不停,临近年关卖牛户急着要钱过年。爹说成的牲口交易中,离我家20公里以外的一个客户还欠一万多元。爹不惧天寒路滑骑车一天,冒雪赶到客户家去拿钱。第二天冒雪赶回家时,爹的黄色军大衣被雪水浸透,并且沾了不少泥巴,他没换衣服就忙着挨家挨户去送钱。

虽然爹离开我们已经多年,但他用言行为我们树立了守信誉的家风。

家风演讲稿八

家风是一种传承。作为出生在物质匮乏年代的农家子弟,父母秉持的勤劳、节俭、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良好家风早已刻进我的骨髓,融入我的血液,成为自己的家庭“基因”。

父母都是种地的行家里手。父亲总是自豪地说,“哪块地庄稼长得最好,那就是咱家的地。”除了种几亩薄地,为了补贴家用,父亲当过木匠、做过车工、卖过字画,母亲还搞起了家庭养殖。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概括我们的家风,那就是“勤俭”。一件衣服穿三代,我们是穿着大人的旧衣服长大的。父母勤俭持家,更是一分钱也舍不得乱花。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风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终身学习”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生活的主旋律。

我和哥哥自幼勤奋好学,1986年,哥俩同时考上了大学,成为当时村子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农村中学教书。期间,我通过自学考试获得了本科学历。后来,我被选调到县城的一所高中任教。为了尽快适应高中教学,我订阅了大量专业报刊,自学了《许国璋英语》《新概念英语》等教材。正是学习上的“勤劲”,工作上的“韧劲”,使我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高中教师。

20xx年,家里买了第一台电脑。网络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在繁忙的教学之余,我和妻子一起,在键盘上敲打出数以千计的教辅稿件。去年,我开始了业余创作的尝试。多篇文章被发表、转载。如果说曾经的学习,是为了升学、为了学历、为了工作,现如今我们的勤奋、忙碌,无关乎名利,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国风一脉相承。家风的传承与发展,恰恰成为见证时代变迁、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家风演讲稿九

岁月匆匆,人生苦短。清明节将至,转眼间母亲离开我们已经6年了。母亲的音容笑貌不时在我的脑际间回放,无尽的思念瞬时涌上哀思的心头,眸中顿时感觉热热的。

母亲的一生是清贫的一生,劳累的一生。在她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大事迹。但她为人随和,助人不求回报。母亲虽然说不出什么伟大的警言名句,然而,她内心蕴藏着对子女的爱却是无比深厚!直到现在,我无论身在何方,每每想起和母亲的那一幕幕都会泪流满面,因为我想念母亲。

母亲生于1939年。在她的一生中,经历了许多坎坷与磨难。母亲生下了我们姊妹弟兄三个,弟兄当中我排行老大。母亲和父亲历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极其艰辛地将我们养大。中年之际,母亲遭丧偶之痛。

我参加工作之后,每次送给母亲一点零用钱,她都舍不得用,并会在我下次看望她时,连同我给的零用钱一起,给我更多。母亲为了不给我们子女增添负担,在身体有病的情况下还坚持做临时工,挣钱补贴家用。母亲晚年生病卧床,我每次去看望母亲。母亲却总是说病情有所好转,不让我请假照顾,要我安心工作,不必为她担心。

母亲文化不高,却深知读书的重要性,鼓励我们读书上学,掌握文化知识,为我后来的人生之路铺就了好的基础。母亲在垂暮之年已是重病缠身了,却仍然忍受病痛的折磨为我们操持家务。当我现在想来弥补,想尽尽孝心时,母亲已经不在人间。母亲走的那一天,我刚好从医院回家准备母亲的后事,结果就接到姐姐的电话,说母亲走了。我恨自己为什么要急着离开,没有多陪母亲一会,这种遗憾已经成为不可弥补的永远。母亲去世前我未能守在病床前多陪她一会,未能在她老人家的床前同她一起回忆过去的时光……母亲走了,我却无力挽留,悲伤的心情一直持续着,这种伤痛在我心里埋得很深,这种感觉好像缺少了许多,失去了许多。

现在,只要想到母亲我就会心痛,就无法克制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母亲的离去,留给我无尽的悲哀。母亲的温柔、善良、刚毅与坚强以及为人的诚信与亲和力,是我永远要学习的。

母亲是个正直、善良、节俭的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母亲养育我们兄妹三个,当时一家人每个月十几斤面粉、半斤油,生活的清苦可想而知,五口人的家庭吃饭是个大问题,母亲每天做临时工来贴补。后来我想她晚年的体弱多病与当年拉扯我们兄妹三人的清苦生活不无关系。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就没有穿过新衣服,尽管当时条件有限,每当过年的时候都会请裁缝师傅给我们每人做上一件新衣服,她熬更守夜给我们做上一双新布鞋。而她自己总是用我们的旧衣服缝缝补补来将就,后来条件好了,兄弟姐妹们经常给她买些衣服,她自己总是舍不得穿,都拿来送人。直到去世的时候,还有好多没有穿过的新衣服。由于当年的清苦,母亲养成了节俭的习惯,从不浪费一粒残菜剩饭。后来病了,儿女们探视她买的营养品、水果等都舍不得吃,要留给孙儿们。

从小到大,母亲始终教育我们要规规矩矩做事情,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凑热闹,不要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做事情要处于公心等。我们姊妹弟兄三个之间从来没有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也没有任何一个因为行为不当受过任何处分与责备,大家在不同的岗位都做出了成绩。我想这与母亲的引导与教育是分不开的。母亲,你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也是伟大的一生。你没有留下什么,但你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你养育我们兄弟姐妹长大成人,你教我们兄弟姐妹怎么做人,教我们兄弟姐妹怎么处事,我们将永远记住您的教诲,永远不会辜负您的期望!我想,母亲若是有知,一定会露出安详恬然的微笑的。

春去春又回,花开复花落。转眼间,母亲离开我们已6年了,但不管世事如何变化,时光怎样流逝,我永远怀念您——我的母亲!

家风演讲稿篇十

自小时候记事起,在我们那个古老村庄——豆村,夜里都是最美好的。

风清,月朗,灯光如萤。在一片绿色掩映下,炊烟安静地缥缈而去,顺着一缕缕灯光,照射出诱人的美味,如活色活香的古典动画,把人们都吸引回了家。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家的唯一的灯光,都是如一盏小红灯笼,挂在屋里正中,如家中的太阳。常常,全家吃饭围着那个灯;而冬天的夜晚,邻居朋友围炉而坐,也是那个灯。而沿着高大四方的城墙边走去,西门外护城河外边那个全村最亮的灯,就是生产队养育40多头马牛的饲养室的灯了。

我们家的灯,只有15瓦,爸爸特意买的最小号的。我们兄弟姊妹四个就是在那个灯光下,学习做作业的。而大一点,要去学校上晚自习,教室没有电,学生都提着一盏自制的煤油灯。我有时自习回来,会拎着灯,搓着手跑去大队的饲养室,坐在给牛送饲料的的笼子里,下面有暖和的草料,头顶有金碧辉煌的100瓦的灯泡,虽然有牛反刍的声音、有小马驹小牛犊戏闹的声音,还有温热的牛粪发酵散发出的特有的味儿,而我只会为在亮堂的灯光下读书而满怀心喜,乐在其中。

后来,爸爸知道了,就不让我去了。说那是公家的地方,不要去占公家的便宜。

有一年,爸爸负责给生产队看西瓜。我很高兴,老早就喊着要抢负责给爸爸送饭的任务。第一次去,是离村5里多路的滩地里,天都黑了,在窄窄的路两边,全是高高的玉米,一个人越走心里越害怕,老担心传说的恶狼从秦岭里下来,从青纱帐里突然钻出来,不时给两边偷看,感到头皮发麻,于是加紧了脚步,一溜小跑似往地里赶,快到了却看不见光灯,就一阵大喊,爸爸才点亮了简易窝棚的灯。那年,送了很多次饭,只有一次中午,碰到生产队卖西瓜给外地人,和蔼的老队长才给了我一块西瓜。现在,那个吃过的西瓜里最甜的味儿还在记忆中。

后来,在县城最好的学校里上高中,教室熄灯早,就经常在老师的宿舍外、路灯下,就着灯光看会书。那时,有许多同学三三两两的在热闹的灯光下,大家也不觉得冷,反而比赛似的成为校园里的一道风景。而老师们也都细心地等同学们回宿舍睡觉走了,才熄灯。就像家里的灯光,始终暖暖地为你亮着。

在外工作了、结婚了之后,爸妈来上千公里遥远的地方看望我们,仍然是那个只让开一盏灯的习惯。我们这个小家庭也就都习惯了爸爸的规矩。直到现在,我们家盖起了三层小楼,楼上楼下装了不少灯,也装了好几个电视,爸还是要随手关灯。通常家里只能亮起一盏灯,而不同的是全换上了节能灯。

如今,爸妈快80岁了,仍然不愿休息,还要经常下点地种点菜。勤俭节约、对人宽容、不占便宜,成为父母心地开朗身体硬朗,村里人缘威信好的秘方,一如家里那盏不是最亮却永远温暖的灯光。

我兄弟俩在父母要求下,都积极申请加入了党组织。我们看到家里的灯光,就想起了父母的教诲,公家灯光的便宜都不能占。守护家里那盏不是最亮,但最温暖的灯光,就是守护住了幸福。

上一篇: 母亲节演讲稿500字 母亲节演讲稿题目(17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
励志演讲稿推荐
  • 丧事完了感谢亲朋致辞最新5篇
  • 国庆节广播稿简短精选5篇 国庆节广
  • 寿宴母亲主持词4篇 寿宴母亲主持词
  • 《散步》教学设计优秀7篇 散步教学
  • 文艺部部长竞选演讲稿(大学文艺部部长竞选演讲稿)
  • 追悼会家属答谢词(追悼会家属答谢词简短)
  • 预备党员演讲稿(预备党员演讲稿五分钟)
  • 五一劳动节演讲致辞(五一劳动节主题演讲)
  • 青年座谈会发言稿(公司青年座谈会发言稿)
  • 播音主持自备稿件散文共五篇(播音主持自备稿件85篇)
  • 猜你喜欢的励志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