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说课稿优秀3篇

更新时间:2023-01-17 来源:互联网 点击:

2-1 因数和倍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一

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课标与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了解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素)数和合数”。

本单元教学内容分三部分编排,分别是因数与倍数的概念,2、5、3的倍数特征,质数和合数三部分。教材中首先用乘法算式,用乘法算式直接给出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因数与倍数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2、5、3的倍数的特征,其中在掌握了2的倍数特征的基础上,又安排了介绍偶数和奇数的概念的内容;然后在进一步探讨因数和倍数的规律中认识植树和合数。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概念也比较多,教材中恰当地运用了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学情分析:

“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学习数学不可或缺的基础。本单元的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使学生加深对整数与整数除法的认识,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初中的因式分解打下基础。加之这些知识比较抽象,而且概念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所以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理解倍数和因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3、5的倍数。 3.了解倍数、因数的关系,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的关系。 4.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5.会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6、体会探索数的特征的一些方法,能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和猜想、检验等方法发现一类自然数的共同特征,感悟自然数之间丰富而奇妙的内在联系。

7、在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练习,体验数学分类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的热情。 教学建议:

1、 教学时,教师必须结合教材设计适当的、贴近生活的实际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 本单元概念较多,学生不易区分。在教学时,教师要有意地将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放在一起比较,从而区分这些概念。

3、 重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和发现数的特征。 4. 本单元有许多学习活动,在教学时要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以及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 课时安排: 因数和倍数 2课时 2 2、5、3的倍数的特征 3课时 3 质数和合数 2课时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课标与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了解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素)数和合数”。因数和倍数概念的建立,多需要经历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例1教材给出9个除法算式,让学生试着分类;接着出示以“商是整数且没有余数”为分类标准分成两类的一种结果。在此基础上由第一类中的整数除法,从具体的整数除法等式到抽象的数学概念,再由抽象的概念回到具体,举例说明概念。

德育渗透点:在观察过程中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注重渗透归纳思想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品质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因数和倍数是学生初次接触,由于概念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很难结合儿童生活的实例诠释其意义,因此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相应的教学对策之一,就是加强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 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因数、倍数概念模型内涵,理解它们互相依存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归纳的过程,能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述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难点:理解因数、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练习本 教法学法:

1、遵循学生主体,老师主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线的理念,利用学生对除法的运算理解概念。 2.小组合作讨论法。以学生讨论,交流,互相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握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激情质疑(课前三分钟)

师: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吗?他是谁?(孙悟空)他是谁?(唐僧)他们是什么关系?(师徒关系)老师和同学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师生关系) 师:不仅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关系,在数学中,数和数之间也存在着关系。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个自然数之间的关系。板书:因数和倍数。 【设计意图:通过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关系,为理解因数与倍数存在着关系打下基础】

二、合作探究、自主实践方案

课件出示例1。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9个算式,把它们分一分类,并说一说你分类的理由。 生:分小组进行观察,并展开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 生:老师,我们组根据商的特点,把这些算式分成了三类。第一类为结果是整数的,第二类为结果是小数且能够除尽的,第三类为结果是带有余数的。

师:你们组的同学观察得很仔细,分类也很明确,很好。还有没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生:老师,我们组分成了两类。 师:你具体说一下。

生:我们组也是按照商的特点,把这些算式分成了两类。一类为结果是整数的,另一类为结果不是整数的。

师:你们组的同学观察得也很仔细,分类也很明确,很好。 展示第二种分类结果。

12÷2=6 20÷10=2 30÷6=5 21÷21=1 63÷9=7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2=6,我们就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师:同学们想一想,在第一类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探索、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 生:在30÷6=5中,30是倍数,5和6是因数。 师:同学们,他的说法恰当吗? 生:不很恰当,应该说30是5和6的倍数,5和6是30的因数。

师:对,我们应该说清楚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而不能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师:不过为了方便,我们只研究非0自然数,什么是非0自然数呢?(如1、2、3、4、5„„)

三、汇报交流,获得结论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因数与倍数,在说明因数和倍数时,我们一定要说清楚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而不能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割裂

8÷3=2„„2 9÷5=1.8

19÷7=2„„5 26÷8=3.25 开去说。如我们可以说2和3是6的因数,6是2和3的倍数,而不能说2和3是因数,6是倍数。还要注意,我们是在整数范围内研究因数和倍数的,一般不包括0。

四、拓展应用,自主解决问题 第5页做一做 练习二第1题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配套练习册

六、当堂检测、知识落实

1、 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32×2=64

14×3=42 2.如果a×b=c(a、b、c均为非0自然数),那么(

)是(

)的因数,( )是(

)的倍数。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时《求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课标与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了解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素)数和合数”。因数和倍数概念的建立,多需要经历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

例2: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直接提出问题:“18的因数有哪几个?”引导学生利用因数的概念从小到大依次写出,然后再用集合图表示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为后面用交集图表示两个数的公因数打下基础,并使学生初步体会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

例3: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教材直接提出问题:“2的倍数有哪些?”因为被除数相当于积,所以求2的倍数可将2和任意非零自然数相乘得到。学生在列乘法算式时就会发现这样的算式是列不完的,因此,2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接着也用集合图表示出2的倍数,为后面学习交集图表示两个数的公倍数奠定基础。最后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一个数的最小、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分别是什么,总结出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个数的结论,在其中渗透从个别到全体、从具体到一般的抽象归纳思想方法。

德育渗透点:在学生自主经历寻找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中,由于个人经验和思维的差异性,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答案。但这些不同的答案却成为探索新知的资源,在比较不同答案中归纳出方法,避免盲目的猜测,培养有序思考的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节课中已经知道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寻找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缺少主动性,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考虑问题也不够全面。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主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 堂学习的参与性,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索和合作交流,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形成有序思考。

过程与方法:经历找因数倍数的探究过过程,运用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归纳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难点:怎样把一个数的因数找全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练习本 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探究法”,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探究交流中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学法:学生主要采用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学习法”,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激趣质疑(课前3分钟)

师:同学们,学校体操队有36人进行队列操练,每排人数一样多,有哪些排列形式呢? 师:你能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排法表示出来吗?同桌之间交流。 引入新课,板书:因数和倍数。

二、合作探究,自主实践方案

1、 投影出示例2。

学生分组找18的因数,老师巡视指导。

师:老师看到了3份不同的答案,大家仔细观察这3份答案。

①1、18、

2、

9、

3、 6。 ②

1、

2、

3、

6、

9、 18。 ③2、3、18、6、9。

师:先来看看他们找到的因数对吗?你更欣赏哪一份? 生:我更喜欢第2份,他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写的。 师:那第一种对吗? 生:对,但是看起来有点儿乱,没有顺序。 师:其实一点儿也不乱,谁来帮他解释一下? 生:他是想着1×18=18,就找到了1和18是18的因数;2×9=18,就找到了2和9是18的因数;3×6=18,就找到了3和6是18的因数。

师: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明白)他们都是用乘法去找的,哪些同学也是用乘法去找18的因数的,请举手。

师:很多同学都是这样的,那你们在找因数的时候是一个一个地找的吗? 生:是两个两个地找的。 师:恩,也就是一对一对地找的。好办法! 师:都是用乘法找的吗?有没有不同的想法? 生:还可以用除法找。 师:具体说说看。

生:18÷1=18,就能找到1和18,就是用18去除以一个非0自然数,商是自然数。 师:看来找一个数的因数不但可以用乘法,还可以用除法。 师:不管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你们都是从几开始的啊? 生:从1开始算。 师:为什么? 生:这样找比较有序。

师:那为什么找到3,你们就不往后找了呢? 生:因为是一对一对地找,再往后找就出现重复了。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写出18的因数,根据算式,找到了1就找到了18,找到了2就找到了9,依此类推,为了美观,我们要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来写,最后写上句号。

小结:我们发现在乘法算式中,如果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8,这两个数就是18的因数;在除法算式中,18能被一个非0自然数整除,除数和商都是18的因数。

师:写一个数的因数,还可以用画图法表示。

师:现在你会找一个数的因数了吗? 师:接下来咱们就用这种方法来找一找其他数的因数。(学生分组找30和36的因数,然后汇报交流) 师: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小结:从最小的非0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地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设计意图: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找一个数的因数,让学生自由发言,作出总结】

2、投影出示例3。

师:你会找2的倍数吗?给你们1分钟的时间,看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多!准备好了吗?开始! 师:时间到,你写了多少个2的倍数? 生1:15个。 生2:24个。

师:大家都是用的什么方法呢? 生1:我是用乘法口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这样写下去的。 生2:我也是用乘法,用2去乘

1、乘2„„ 师:哪些同学也是用乘法做的? 师:你们都是用2去乘一个数,所得的积就是2的倍数。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3:我用的是加法,用2+2=4,4+2=6„„依次加下去。

师:很好!如果给你更长的时间,你能把2的倍数全部写出来吗?(不能) 师:为什么?(因为2的倍数有无数个) 师:怎么办?(用省略号)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画图法来表示。

师:相信同学们都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倍数了吧!下面同学们就自己找出3的倍数、5的倍数。

(学生动手找,并相互交流)

三、汇报交流,自主获得结论

这节课在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时,我们发现:①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1,而最大的一定是它本身;②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③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它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四、拓展应用,自主解决问题 练习二第2—5题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配套练习册及练习二相关习题

六、当堂检测,知识落实

1、 找一找、填一填。

60 18 3 6 12 9 24 36 72 12的倍数:

; 12的因数:

2、 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1)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它的因数大。 ( ) (2)4的倍数比40的倍数少。 ( ) 3. 写一写。

(1)写出下列各数的因数。 12 14 24 35 (2)写出下列各数的倍数(各写3个)。 4 7 18 ?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是自然数,面积是36平方米,这样的长方形共有多少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说课稿: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倍数和因数》说课稿 篇二

小学数学说课稿: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倍数和因数》说课稿范文

模板

一、说教材

《倍数和因数》是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因数和倍数》的学习,是在初步认识自然数的基础上,探究其性质,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相当抽象。在这一内容的编排上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没有数学化的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在本课时通过乘法算式借助整除的模型na=b直接给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在地位上,这节课是因数、倍数的概念引入,为本单元后面的内容、以及第四单元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提供了必需且重要铺垫。(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略)

二、说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但采取借班上课的形式,选取了四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已经分段认识了亿以内的整数,基本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学习(本学期刚学完)。但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和个人思维发展的不同,在抽象能力和语言表达和思考的全面性方面需要老师的进一步引导。但由于本课是由乘法引入,且减少了以前老教材关于“整除”等繁杂概念,大大简化了叙述和记忆的过程,预期学生是可以理解并掌握的。

三、说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在设计理念上,本人总结四点特点,而这四个特点也

刚好在我教学的四个环节中生成:

第一,从生活切入,实现数形结合,完成概念的有意义建构。

数论的内容,如果从数字本身出发进行研究,对小学生来说就抽象了些。本节课,教师以解决问题“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为引子,让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概念,避开了抽象,有利于帮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建构。同时,在解决问题时,学生思考“哪几种拼法”时,教师给出了不同的建议,可以想象,也可以在本子上画一画,这样既符合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有不同,老师有针对的引导,其次,使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这样,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仅是数字上的认识,而且能与操作活动与图形描述联系起来。学生经历了“先形后数”的过程,也就是知识抽象的过程。

第二,抓住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学会有序思考,从而形成基本的技能与方法。

能列举一个数的因数,是本节课技能目标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学活动中,教师牢牢的抓住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独立的列举一个数的因数,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的追问“用什么方法找的?”,让学生充分暴露个性化的思考方法,教师点拨出学生思维中各自的优势:一对一对的找;从“1”开始有序的找,再通过有效分析,取得学生整体的认同。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独立思考——集体交流——互相讨论过程中,学习有序思考,从而形成基本技能与方法,做到即关注了过程,又关注了结果。[page]

第三,充分借助生成的素材,实现有效的合作探索,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归纳寻找共性。

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单凭记忆也不难接受,为防止学生进行“机械学习”,教师提出问题“任意一个自然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观察6、11、16和24的因数,思考: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教师在研究方法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引导,学生的思维有了明确的指向,便于通过探索发现规律。

第四,重视数学意义的渗透与拓展,力求用数学的本质吸引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持续发展。

数学教学,要树立为学生的继续学习、终身发展服务的意识,不能关注短效、急功近利。本节课的设计,教师就注意到了学生的学习后劲。如在备课之初,在是否需要完美数的介绍这一抉择上,教师反复考虑: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为表达因数与倍数的整体关系,很多老师在设计内容时,都在一个课时就将求因数和求倍数的方法全部包含。但最终本人选择舍去求倍数,把它放在了后面的课时学习,将完美数的介绍以及小故事纳入本节课的教学,虽然此内容和现行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都不大,但却是学生继续学习数学所需要的,因为只有有了文化的气息,数学才变得有了灵魂,让学生感觉数学的厚重、数学的魅力,才能让学生透过枯燥,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持久动力。

四、说教学效果

上完课后,一些老师认为有部分学生并掌握到教学目标里的知识技能目标,未掌握到有效的方法,学生思维水平与表达方式有限,把这个内容拿来在四年级上并不合适。首先,本人认为,教师这节课的引导是有不足的,教学目标并未很好的实施。本人也曾经看过有大量名师找了四年级甚至三年级的学生上过这节课。从理论上说,只要基本能完成整数乘除法的学习的学生都可以进行这部分的学习。当然,放在每个年级来上出现的效果理应都会有不同。同样,这节课四年级的学生有着他们自己的思维水平,由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有限,出现一些思维的无序是非常合理的,作为老师不能太关注短效,不能太急功近利。然而,究竟是否该放在四年级来上,如果可以上,究竟怎样把握教法与学法的度,各家之

谈,本人仅是做了一次不成熟的尝试,只希望抛砖引玉,老师们可以给出更多的意见,作为一次有意义的谈论。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篇三

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和倍数》

各位评委、专家老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教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5年级下册第2单元的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下面我拟从教材、教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等方面说说本课的教学构想。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教师指正。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与学生学情方面

《因数和倍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重要内容之一。因数与倍数,是在学生之前学习掌握了自然数、整数乘除法及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数与代数知识的拓展扩充,又为后续学习公倍数、公因数、公约数、分数约分、通分等四则运算奠定基础。同时,学生具一定的观察、分析等逻辑思维能力,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大量具体乘除法算式的直观观察、实践操作探究,分析和归纳推理,发现构建新知。

(二)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理解和新课程标准要求与学生经验、认知基础水平,结合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落实“四基”、发展增强“四能”要求,我将本课教学目标整合定位(确立)如下: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意义与特征,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数的集合思想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兴趣与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难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理解因数与倍数的特征。

二.教法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有效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引导、合作与帮助者,通过教学活动;同时教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依据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和学生知识经验水平教材与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论,结合学生学情,我拟采取的教学策略方法是:

(一)教法上,努力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拟借助多媒体课件、学具等辅助手段,联系学生熟悉生活,选择情景教学、直观演示、谈话启发、质疑,任务驱动、引导观察思考、(实践操作)、对比,讨论交流、发现、归纳法,尝试应用,调动学生能动性,发现提出与分析、解决问题,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构建新知,发展思维,训练能力,达成目标(如„„)。

(二)学法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的参与度与参与状态,直接决定教学效果。教学中,拟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力求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呈现问题情景,发现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自主(合作)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分享、丰富感知,对比观察、分析归纳,尝试应用实践,经历探究过程等学习方法,理解掌握拓展新知,发展能力,增强兴趣。

三.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首先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找事物关系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数学中自然数和自然数之间也有各种关系,初步体会数和数的对应关系,既拉近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情境体验,理解概念: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1)情境体验,初步感知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让学生根据排队做操的情境体验来说出排队的不同方案,并写出算式,学生充分经历了“由形到数、再由数到形”的过程,既为因数和倍数概念的提出积累了素材,又初步感知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为正确理解概念提供了帮助。

(2)在具体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根据算式介绍因数和倍数的意义,然后让学生根据其余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模仿的说一说,充分的读一读,在通过“能说4是因数,36是倍数吗?这一反例的教学,充分感受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拓展了空间。

(3)探索方法,发现特征

40的两个数是40的因数)有的可能是用除法想(除数和商都是40的因数)这两种方法都出现一个问题:无序。从而导致重复、遗漏现象。为了解决问题,我再次放手,小组交流,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求”怎样找才会有序,找到什么时候为止”?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其次,师生达成共识:按一定的顺序一对对的找,找到两个数接近为止。并通过找三个数的所有因数,而找出因数的特征,观察、思考和发现因数的特征(因数个数、数值大小均有限),从而在互相评价、充分比较、集体交流中感悟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和科学性。接下来找一个数的倍数。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找出倍数的特征,启发引导思考,发现一个数的倍数的特征(个数与大小均无限)。

(三)联系生活,巩固应用

在这一环节设计的内容有:考查基础知识的判断题,关于因数和倍数的趣味题,拓展延伸的找正方形长、宽的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全员参与的题。

(四)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我理解的小结归纳,它应该是优化知识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分两个层次进行,首先找一个数的因数,有的学生可能是用乘法想(乘积是四.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过程与知识重点的浓缩再现,梳理整合。本节课我拟通过教学程序适时用简洁的算式、文字、箭头等符号直观形象生动、突出重点地呈现反映教学与转化(新知构建)过程,力求层次分明,以便于增强学生理解识记知识重点。

因数和倍数

12÷2=6,12÷3=4,„„,

我们就说2和

3、„„是12的因数(个数与大小有限;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12是2和

3、„„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是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总之,本节内容教学中,以课程标准与教材为依据,着力落实义教阶段数学学科“四基”、“四能”标准要求,力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启发思考,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构建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观察、合作交流探究,理解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发展分析归纳概括思维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有效达成三维目标。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t7t8美文号为大家带来的3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说课稿》,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上一篇:《中彩那天》说课稿优秀8篇(中彩那天评课稿) 下一篇:返回列表
心得体会推荐
  • 《村居》教案设计优秀6篇(《村居》
  • 七年级历史《百家争鸣》教案优秀2
  • 三年级上册英语教案人教版优秀8篇(
  • 二年级语文教案最新6篇(二年级语文
  • 中国最大的贪官落马排名情况(中国历史最大贪高官排行)
  • 2017年中国最大的黑帮排名(中国黑道排名前十名)
  • 社区矫正学习心得体会(社区矫正心得体会100篇)
  • 听课记录(听课记录15篇及评析)
  • 电影英文观后感(绿皮书电影英文观后感)
  • 保密知识测试题及答案(保密知识测试题及答案2021苏密宝)
  • 猜你喜欢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