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说课稿优秀5篇(优秀的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3-01-19 来源:互联网 点击:

教学说课稿 篇一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认识角

首先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这节课是从图形到角的活动中学习新知识,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教材是按照“先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并辨认图形—再做角并认识角的大小—最后体会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这个思路分层次组织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角的认识。

2、学生分析:学生对于角并不陌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但对于角的认识并不规范,本节课的知识是从学生的生活中引发出来的,又让学生动手操作,所以本节课学生的兴趣会很高,对于比较角的大小,学生会比较,但总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学生心理明白,但并不一定会用语言表述,所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规范教学来真正认识角。

3、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来做角。

(2)能力目标: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

(3)情感目标: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一个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情境教学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鉴于此,我在教学设计上着重以下几方面考虑:

1、借助直观形象,运用多媒体的特殊功能,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因此,要解决数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靠具体的操作与观察。教学中必须重视形象直观的作用,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学生通过找角、折角、做角等操作实践,及观察电脑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在观察中动脑过程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让他们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2、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除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还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象、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这一模式进行,使教学过程始终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3、重信息反馈,坚持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根据信息反馈的理论,在学生接触新知时通过巩固练习、辨析练习及时反馈,在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解决新矛盾,使认识得到深化、升华。

4、坚持面向全体,发展为本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将根据问题的不同难度,教学时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努力体现因材施教。并通过教法、学法的使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画面,学生欣赏发现都是平日里见到过的图画,再让学生观察其中的一部分,从而引入课题“认识角”。

(二)找一找。

1、通过学生头脑中形成的角的表象在图片上找角。这时学生只是笼统地指出角。

教师示范指角,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角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再让学生指角。

2、再让学生在实物——三角尺上找角,用手摸角,感受角,一起概括出角的特征,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3、运用新知,在角上指出它的各部分名称,在生活中找角,利用练习题辨别角,强化了学生对角特征的理解

(三)画一画

1、教师示范画角,掌握画角的基本步骤。

2、练习数角,在不同图形中数出角的个数。

(四)做一做

1、做角,玩角,发现角有大小

以游戏的方式呈现,让学生感受角是有大有小的,

2、比角

探究出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叉开大小有关。

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五)思维训练,折角、剪角进一步认识角。

(六)总结全课

(七)布置作业

我的说课完了,感谢各位老师的评价指导!

说课稿 篇二

在课文《乡愁》中,余光中分别把乡愁比作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表达了诗人思念,热爱故乡和亲人的思想感情。这篇乡愁说课稿可以迅速让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做到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相信对大家的授课有一定的帮助!一起来看看。

乡愁说课稿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乡愁》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诗歌。本单元所选的四首诗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余光中的《乡愁》,表达了他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情,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由于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抽象的乡愁形象具体,有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学习这首诗,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有感情地朗读。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体会与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根据现代诗歌的特点,本诗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根据学情分析,教学难点是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第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准备采用欣赏法、诵读法、发现法、联想法。

欣赏法:通过欣赏歌曲和配乐诗,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诵读法:可让学生体会诗歌情感美,节奏美。

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情感的变化。

联想法:培养学生想像能力,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第三,说学法。

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香港组/澳门组/台湾组/大陆组,分组交流、讨论。符合以生为主、自主探究的方针。

第四,说教学程序。

利用FLASH歌曲《乡愁四韵》导入,营造出浓浓的乡愁氛围。

了解作者有助于作品的理解,接着介绍作者,导入主题:乡愁。

本节课以读为主,设计了四读,即“诵读”、“品读”、“解读”和“联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的感情。

1、诵读:

先让学生试读课文,指出诵读这首诗的三点要求:①要读出节奏;②要读出重音;③要读出感情。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接着播放flash范读,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通过本环节让学生掌握现代诗歌的朗诵方法,对《乡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进入品读阶段。

四个小组分别讨论、交流,提出问题,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并适当引导。概括出有代表性的问题全班交流。

第一个问题,找出四个时间序词,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

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对作者的乡愁深入理解。

第三个问题,让学生感悟诗歌的语言魅力。

接着,教师设计一个打比方,相当于一个小训练,可以让学生有设身处地的体验。

各小组分别板书主要内容,教师完善,展示板书,让学生根据板书尝试记忆,可以达到快速记忆的效果。

解读环节。

要求各小组展开想象,进行联想,把每一小节形成生动清晰的画面,然后推荐代表描述出来。

本环节的设计,重在展开学生的想像,利用想像法理解诗歌内涵,展现诗歌意境,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联读环节。

教师推荐席慕蓉的《乡愁》诗,学生也可以展示自己熟悉或搜集到的其他作家的乡愁诗,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的方法可以发现余光中乡愁中深沉的爱国情怀。

学唱歌曲《纸船》,《纸船》也是余光中的一首乡愁诗。通过学唱歌曲,达到三个效果,一是调整学习情绪,消除学习疲劳;二是使整个课堂贯穿一种乡愁的氛围;三是利用歌曲和诗歌在节奏、重音、感情上的通性,引起学生共鸣,巩固教学重点。

通过四读一唱,学生对作者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产生了共鸣,再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表达出来。

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把《乡愁》用自己的感觉唱出来,或者画成连环画,培养学生个性特长。

为了有效拓展诗歌内涵,设计一些探究活动推荐给学生选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有更多的发现和更深的理解。

最后,说一下对本节课设计的反思。

电化教学的应用,可以营造出乡愁的氛围,生动的声像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两条线索相辅相成,一是围绕“四读”,层层推进,巩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二是歌曲和诗歌的巧妙结合,让学生对作者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产生强烈共鸣。

不足之处是受条件限制,学生在资料搜集方面还不能满足课堂需要。

说课完毕,谢谢!

说课稿 篇三

一、说教材

《白桦》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是俄国诗人叶赛宁的一首抒情诗。?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风姿绰约,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高洁而挺拔。诗歌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白桦由衷的喜爱、赞美和崇敬之情,同时更包含着对民族的热爱,对祖国的炽热情怀。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会写“白桦、毛茸茸”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文中的短语描述白桦,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能说出白桦给自己留下的印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4、能积累一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交流自己收集诗歌的体会。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文中的短语描述白桦,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能说出白桦给自己留下的印象,体会诗人的情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结合文中的短语描述白桦,体会诗人的情感也是教学重点。

三、说教法学法

1、诵读法。诗歌的教学尤其注重朗读,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培养学生朗读的好习惯。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有效地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注重诗歌的重音、节奏、情感基调的把握。

2、启发式教学法。本诗是新诗,通俗易懂,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重点突破本课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为此,我设计了“提出问题——启发想象——品词析句——体会情感”等环节。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因此本节课我让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主动学习方法。主要包括:自主学习法、诵读品味法、合作探讨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以谜语导入。让学生建立对白桦树的初步印象。

补充白桦的资料,让学生了解这种树在俄国人民心中的地位,建立学习诗歌的感情基调。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难理解的词语。

我随后检查学生的识字和朗读情况,在学生出现读错字音时,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识字方法:怎样更好地记住这个字?既让学生拓展了识字方法,又加深了对易错字的印象,

疏通字词后,学生自由举手朗读课文,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充分肯定学生的初始阅读感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读要求:读懂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分小组朗读课文。思考:你从课文当中看到了一棵怎样的白桦?(美丽、挺拔、高洁)

3、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诗歌从哪些方面表现了白桦的美?

第一节:白桦的洁白第二节:雪中的白桦

第三节:金晖中的白桦第四节:朝霞中的白桦

(四)感悟高洁

1、学生自由读第一、二小节,交流感受。

2、理解“涂”“披”,体会诗人的拟人写法,体会白桦的高洁形象。

3、理解“花边”“花穗”“洁白的流苏”,想象雪中的白桦,体会白桦傲寒挺立的形象。

4、感情朗读一、二小节。

(五)感受美丽

1、齐读第三、四小节。

2、仿照前面的学习方法,学生自主探究:表现了白桦在()中的()形象。

3、理解“玉立”,体会白桦的笔直挺拔。

4、体会“金晖”“朝霞”的作用。(衬托白桦的美)

5、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六)交流拓展

1、出示诗中短语,交流: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引导积累:诗歌中常常写到一些植物,你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摘抄你最喜欢的一首,和同学交流。

3、活动交流:交流阅读、收集诗歌的收获、感受,试当“小诗人”,写诗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七)课文小结

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披满身的雪花,亭亭玉立,有朝霞萦绕,在光辉中晶莹闪亮,赞颂了白桦的高洁。表现了诗人对白桦的喜爱、赞美、崇敬之情。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谈谈我的板书,本课是一首诗,要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情境中感受白桦的高洁、美丽,体会作者对白桦的感情。因此,我的板书也是围绕着诗歌的写作思路,摘录重点词句,简洁明了地梳理诗歌内容,帮助学生把握白桦的形象。

说课稿 篇四

一、说教材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评委老师好,大家好,我叫武之程,来自边院镇张岭小学。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六年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意义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它是建立在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之上,认识小学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拓展,对学生来说,小数所表示的意义与他们的生活经验还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在把小数的意义和分数的意义联系起来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结合教材特点及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读写小数,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

2、能较正确的进行十进分数和小数之间的互化;

3、掌握含有小数部分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小数部分各数位对应的计数单位,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4、通过探索小数的意义,让学生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小数和十进分数的联系,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并充分利用直观图形将抽象的意义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象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确定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

三、说教法学法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 突出重点,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法:谈话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创设情境法和练习法。通过创设情境、独立思考、组织交流、点拨释疑、巩固运用等程序展开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据本课的要求,我准备了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环节: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2、探索新知;3、巩固运用;4、课堂小结。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此环节通过让学生做以下习题,复习分数的意义及整数的数位的相关知识。相机教师导入新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数和分数,今天我们来认识数的大家庭中的又一名新成员——小数。(板书课题)这样设计为学生接下来学习小数 的意义,小数部分数位和计数单位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探索新知

这一环节又可分为五步:第一步:通过让学生说出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小数?你知道这些小数表示什么意思?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小数和分数有密切的联系,也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

第二步:出示1.52、0.25、0.365、121.32这些小数让学生读同时教师板书:

1.52读作一点五二

0.25读作零点二五

0.365读作零点三六五

121.32读作一百二十一点三二

这时教师指出:小数中间的点叫做小数点,(板书)以小数点为界,小数点前面的部分叫做整数部分,后面的部分叫做小数部分。此时,让学生讨论:小数读法和整数的读法有什么不同点和不同点?全班交流后,使学生明确:小数的整数部分就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依次读出各个数字即可。

第三步:小数的写法。教师读数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来,写完后集体订正,总结小数的写法。

第四步:小数的意义。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分析: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阴影部分占其中的一份,用分数怎样表示?(《小数的意义》说课稿)两份呢?(《小数的意义》说课稿)五份呢?(《小数的意义》说课稿)师:这里的《小数的意义》说课稿、《小数的意义》说课稿、《小数的意义》说课稿还可以用分数表示0.1、0.2、0.5,《小数的意义》说课稿和《小数的意义》说课稿分别表示2个《小数的意义》说课稿和5个《小数的意义》说课稿,0.2里面2个0.1,0.5里面5个0.1.由此可以看出,小数和分数的意义是一致的,它们只是形式不同而已。同理,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其中1份有分数《小数的意义》说课稿表示,也可以用小数0.01表示。25份用《小数的意义》说课稿表示,也可以用小数0.25表示。0.25表示25个0.01如果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一份用什么分数表示?引导学生说出《小数的意义》说课稿,365份用什么分数表示?小数呢?

像0.1、0.25、0.365……这样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板书)。然后出示以下习题让学生说出表示的意义。0.21、0.75、0.56

第五步:引导学生认识数位顺序表。出示数位顺序表,让学生观察:从这个数位顺序表,你可以读出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得出小数点左边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表示几个一、几个十、几个百……,小数点右边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分别表示几个0.1、0.01、0.001……

(三)、说巩固练习

用课件出示课本51-52页的练习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说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说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板书出来,这样设计,重点突出,一目了然。

以上是我和说课内容,恳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说课稿 篇五

(投影1.)各位专家、老师: 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第一课时,教材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

(投影2.)下面,我将分别从这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背景分析(从学习任务和学生情况两方面说明)

(投影3.)1.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主要学习线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及其初步运用。

其中,线面垂直的定义是线面垂直最基本的判定方法和性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充分展示了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之间的转化,并为后面学习面面垂直打下基础。(指图说)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实现从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的飞跃,是非常重要的。

本节课中,学生将按照“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总结”的认知过程展开学习,对大量图片、实例的观察感知,抽象出线面垂直的定义;对实例、模型分析猜想、折纸实验,发现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学生将在问题的带动下,进行更主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和几何问题的过程,体会转化、归纳、类比、猜想等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质疑思辨、创新的精神。

根据《课程标准》,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的严格证明安排在选修系列2中进行,这样降低了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而,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操作确认并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

(投影4.)2.学生情况分析

课前先安排学生上网查阅有关“线面垂直”的图片资料,

然后在网上师生进行交流,从中体现出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有所提高。已具备学习本节课所需的知识,在初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内证明线线垂直的方法,学习本课前,学生又运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方法,学习了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因而,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来学习本课。但是,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空间想象力还有待提高。线面垂直的定义比较抽象,平面内看不到直线,要让学生去体会“与平面内所有直线垂直”就有一定困难;同时,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的发现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学生不易想到。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立为:操作确认并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

二、教学目标设计

(投影5.)《课程标准》指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

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课堂容量,本节课只要求学生在构建线面垂直定义的基础上探究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进行定理的初步运用,灵活运用定理解决相关问题将安排在下节课。因而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投影6.)1.借助对图片、实例的观察,抽象概括出线面垂直的定义,并能正确理解定义。2.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的定理,并能运用判定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3.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课堂结构设计

(投影7.)本节课由这五部分构成,分别依照这些环节逐一展开:(同时说)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防止过早语言化,注重直觉思维。”基于此,本节课是概念、定理的新授课,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方法,设计了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的课堂结构。

四、教学媒体设计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以及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学媒体设计如下:(投影8.)1.多媒体辅助教学

为帮助学生直观感知线面垂直的定义,利用投影展示多幅图片。为帮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发现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利用动画模拟折纸试验,便于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容量。

2.学生自备学具

课前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张三角形纸片、一小段铁丝和三角板,以便学生进行实验,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发现和理解。

3.设计科学合理的板书:为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教学时将重点内容进行板书。如(投影9.)

(投影10.)

五、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按这五个环节展开)

线面垂直定义的建构是教学的第一个重、难点,分这样三步进行:(1)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投影11.)首先展示一组学生收集的图片和这两张图片,让学生观察。然后给出实例:将书打开直立于桌面,观察书脊与桌面的位置关系。进而提出思考问题:如何定义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

这时,学生对“线面垂直”已获得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观察归纳—形成概念:

(投影12.)学生先将旗杆与地面的位置关系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再进行讨论:能否用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直线,来定义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呢?根据学生讨论交流的情况进行动画演示。

(投影13.)先观察旗杆AB与它在地面上影子BC的位置变化(按钮),再观察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g与AB的位置关系。

(投影14.)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线面垂直的定义,并用符号语言表示。

(投影15.)为深化概念进行辨析讨论:

① 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就与这个平面垂直。

学生可利用铁丝等进行操作确认,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接着讨论②若a⊥α,bα,则a⊥b。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基础。线面垂直的定义比较抽象,若直接给出,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何使学生从“线面垂直的直观感知”中抽象出“直线与平面内所有直线垂直”是本环节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先安排学生课前收集大量图片,多感知,然后,通过学生动手画图、讨论交流和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其经历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完整和正确的概念。这种立足于感性认识的归纳过程,既有助于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又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投影16.)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探究,这个探究活动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分这样三步进行:(1)分析实例—猜想定理

(投影17.)首先提出问题①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侧棱BB1与底面内AB、BC的位置关系,推测线面垂直的条件。

(投影18.)然后给出问题②如何将一张长方形贺卡直立于桌面?学生动手操作后进行合情推理,提出猜想。只有猜想是不够的,

(投影19.)接着动手操作—确认定理:学生先做一个这样的实验:过△ABC的顶点A翻折纸片,得到折痕AD,再将翻折后的纸片竖起放置在桌面上,进行观察并思考:问题③和问题④(投影20.)

(投影21.)学生在折纸中可能会出现“垂直”与“不垂直”两种情况,引导这两类学生进行交流,分析“不垂直”的原因。

(投影22.)学生再次折纸探究垂直条件,会发现保证AD是BC边上的高即可。(按钮)再引导学生观察动画模拟试验,根据“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的事实和实验中的感知进行合情推理。(投影23.)归纳出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画图并用符号语言表示。

(投影24.)而“两条平行直线也确定一个平面”,这时学生可能会有疑惑,提出问题⑤

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来操作确认,进一步明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中的“两条”、“相交”缺一不可!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按照“归纳猜想—操作确认”的过程展开。借助学生最熟悉的长方体模型和生活中最简单的经验,引导学生分析,将“与平面内所有直线垂直”逐步转化为“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合情推理,提出猜想,使学生的思维顺畅,为进一步的探究做准备。

由于《课程标准》中不要求严格证明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只要求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因而,在教学中,安排学生动手实验,讨论交流,为便于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自己发现结论,还增设了动画模拟试验,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看到“平面化”的过程。这样,学生在已有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加之以公理的支撑,便可以确认定理。教学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知识产生的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与此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怕失败,有时教训比经验更深刻,使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讨论交流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投影25.)接下来进行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的初步应用,设置了这样三道题:

考虑到学生处于初学阶段,补充了练习(1)和练习(2)做铺垫。学生先尝试去做并板演,师生共同评析,帮助学生明确运用定理时的具体步骤,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练习(3)可使学生对线面垂直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同时,展示了平行与垂直之间的联系,给出判断线面垂直的一种间接方法,为今后多角度研究问题提供思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题可作机动处理。

(投影26.)最后进行总结,提出这样三个问题:

学生发言,互相补充,教师进行点评。

(投影27.)首先以知识结构图归纳出判断线垂直的主要方法;然后说明本课蕴含着转化、类比、归纳、猜想等数学思想方法,强调“平面化”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一般思路;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大胆质疑。

通过这样的小结使本节课的知识系统化,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培养学生认真总结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得到提高,并为下节课的学习提供改进方向。

(投影28.)布置作业

为作好铺垫,补充第(1)题直接运用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第(3)题是一道开放性题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安排的,这样,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获,巩固新知识并培养应用意识。第(3)题还为下节课灵活运用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埋下伏笔。

(投影29.)

六、教学评价设计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评价:

1、关注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学生的投入程度、思维水平的发展,具体体现在:

在线面垂直定义的建构中,着重观察学生思维发展,通过动画演示能否顺利得到结论,若出现“卡壳”现象,教师可再多举实例,放慢节奏。

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探究中,着重关注学生的合情推理,通过与学生的问答交流,发现其思维过程,进行恰当引导。对于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及时给于帮助,调动其积极性。如果出现意想不到的表现和独特想法,教师先给予鼓励,再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恰当的启发方式,使其认知活动顺利进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通过练习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生在练习中可能会出现:几何作图不够直观、符号语言表述不清、推理论证不够严密等问题。教师及时纠正,并作为下节课的学习重点。

3、根据学生在课堂小结中的表现和课后作业情况,查缺补漏,以便调控教学。

(投影30.)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说明,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t7t8美文号为大家整理的5篇《说课稿》,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t7t8美文号。

上一篇:新春的对联3篇(新春的对联3篇大全) 下一篇:返回列表
心得体会推荐
  • 2023年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教学工作
  • 2023年交流教师个人总结 交流教师
  • 最新留守儿童家访总结100字 留守儿
  • 2022年中学生爱国演讲稿优秀9篇(202
  • 中国最大的贪官落马排名情况(中国历史最大贪高官排行)
  • 2017年中国最大的黑帮排名(中国黑道排名前十名)
  • 社区矫正学习心得体会(社区矫正心得体会100篇)
  • 听课记录(听课记录15篇及评析)
  • 电影英文观后感(绿皮书电影英文观后感)
  • 保密知识测试题及答案(保密知识测试题及答案2021苏密宝)
  • 猜你喜欢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