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大学生心理论文最新7篇 心理学大学生论文

更新时间:2023-01-23 来源:互联网 点击: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这里为大家分享了7篇大学生心理论文,希望在大学生心理论文3000字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大学生心理论文 篇一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为孩子聘请家教,以更好地辅导孩子的功课,期待以更好的学业成绩应对升学考试的压力。在聘请家教时,家长往往出于对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的考量选择仍然在校读书的大学生。然而,当在校大学生成为一名家庭教师,此时的家教就已不再单纯地承载着教与学的简单任务,而是越来越多地涉及到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沟通、互动和心理认同。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解释“教”与“学”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对于帮助大学生指导和评价自己的家教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科学合理地运用教育心理学相关教学理念和技能也将有助于大学生家教避免自身与家长、学生之间的矛盾,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现代社会对于教师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教学的设计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平等中的首席等就是最好的体现。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外,还应当理解教与学的规律,具有较高的教学组织和应变能力,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较高的情感投入。然而,现实中的绝大多数大学生家教显然并不符合社会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期待。那么如何才能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努力以满足家长对于合格家教的期待呢?笔者认为,为了在家教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做一名合格的家教老师,大学生家教可以从情感认同与提高教学技能两方面努力。

一、建立情感认同

情感认同涉及相互之间的印象、看法、信任度、顺从度等方面。情感认同需要在家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交流中建构,是一个长期过程,其中,首次交流的作用不容忽视,也即人际关系中常提到的首因效应。

(一)同伴认同

大学生家教由于与其辅导的学生年龄差距不是很大,价值观等方面没有明显代沟,因此容易与学生进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家教可以在初次试讲的过程中向学生强调自己是以同伴的角色来共同学习接下来的内容,而不是一味地突出教师地位,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维果茨基的教育发展观中提到:合作学习强调同伴交往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作用,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会有意识地模仿专家或同伴的行为来思考和完成具体的任务。在合作的社会背景下完成任务时,学生会对所运用的心理策略进行明确或不明确的模仿、证明和辩论,情绪、动机、个性等心理要素会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较强的同伴指导是促进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发展的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因此,强调作为同伴,在平等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可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取得更好的指导效果。

(二)平等中的首席

“平等中的首席”是教师的角色定位之一。在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同伴关系后,还需让学生对家教的能力充分信任。要知道,基本的信任感对教学指导的正常实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作为大学生家教,在给学生上课时,势必要提前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关注并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习惯、接受能力等。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诸多特点,准确把握教学进度,探索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尝试将教学内容以既生动活泼又不失厚重内涵的形式展现出来,进而在平等的同伴关系中体现“首席”的相对地位。

二、提高教学技能

作为一名大学生家教应当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理解一定的教学理论,同时利用教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家教工作。知名的学习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理论,如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说、华生的刺激反应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说等;认知理论,如格式塔学派的完形一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等;行为—认知理论,如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结合这些理论,笔者认为,大学生家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一)了解个体差异

每一个个体在认知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认知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即表现为:每一个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都有很大差异,而教师就需要确定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来保证所实施的教学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匹配。作为大学生家教,就要通过分析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类型、出现错误的知识点等,来确定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发展水平,从而采取学生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方法展开课程。

(二)利用“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将最近发展区定义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时,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维果茨基的理论认为,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可能性,也即“教学创造着学生的发展”。他主张教学应当走在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由此来促进发展。而最近发展区又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大学生家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其最近发展区,如在对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时,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掌握水平提出要求,将难度控制在看似不会,但经认真思索或在指导者提示下可以理解、思考得出答案的程度。这样,学生既不会因为难度太大而产生放弃心理,也可以使思维得到有效锻炼,达到对新旧知识的整合以及深层加工。

(三)适当的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中,基本的教学设计包括所讲授内容,如何讲授以及如何对讲授结果进行评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兼顾学生特点与教学内容,能控制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相互作用,并且能设计评估手段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体现在大学生家教过程中则要求大学生家教在备课过程中慎重考虑如何引入,如何讲解教学内容等。例如在对学生讲授物质构成时,可先从宏观的空气、水等物质入手,进而过渡到分子,然后将分子进一步细分,引入原子的概念,最后即是原子核和电子。同时可将电子与化合价的关系进行阐明,再由化合价过渡到元素如何构成分子和物质。这样,学生可同时从微观与宏观两个角度对物质的组成进行把握。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将能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诚然,教学设计的方法多种多样,大学生家教需要在不断积累家教经验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和探索。

(四)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着眼于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来分析自己做出某种行为、决策及其所产生的结果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手段。教学反思主要包括三种:对教学活动的反思、教学活动中的反思、为教学活动反思。“为教学活动反思”是以前两种教学反思为基础来指导以后的活动。通过教学反思,大学生家教可以判断其教授过程中哪个环节存在问题,教授结果是否达到预期期望,以及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加以改善。通过观察分析,重新概括、积极验证等几个阶段后,可使反思形成一个螺旋上升过程,也使大学生家教的教授水平与学生的掌握程度都有较大提升。

大学生心理论文 篇二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的到来,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创业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创业从来不是轻松的事情,对个人综合素质和各方面能力都是非常大的考验。即使在支持系统比较有力,资金、人脉等资源可得到较好解决的前提下,创业之路上仍可能遭遇种种无法预见的艰辛与困苦。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内心,在遇到困难时以迎难而上的积极心态努力化解,在遇到挫折时以自我成长的顽强姿态正确面对,创业者很难能坚持到最后的成功。对于高职院校的女大学生而言,这个问题更为突出。如何克服性别、学历层次、知识积累等方面带来的心理阻滞,培养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是创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创业心理问题分析

(一)长期男权社会形成的历史无意识使女大学生创业动机不强

女性作为人类的一分子,始终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的重要构建力量。然而由于种种文化或社会原因,女性与男性之间生理性别上的差异最终导致了社会性别的巨大差距。在近代以前的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中,尤其是中国这样经历了长时期农耕时代的社会结构中,男性在力量、速度等方面的优势,造就了其生产力上的优势,使得女性因其生理特点成为一种依附性的存在。甲骨文中的“女”字字形,是一个跪在地上的人;“妇”字则是一个女人手持笤帚的形象。这生动地意味着,在男权社会中,女性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权利,她们的领域仅在家庭。在这种父权制文化的长期积淀中,形成了一种女性依附地位的集体无意识。这种集体无意识的传承者,不仅是男性,也包括女性自身。“今天,我们通常看到了人类赢得的(即使是以男人为中心的)文明为男女两性共享这一事实,却往往忽视了人类文明的历史代价是以女人的非人格化为起点的这一史实。正是这种代价,于文明初始已经在男女两性之间划开了一道深深的沟壑,并因此在人类生活中划开了优劣有别的两大领域(公/私、社会/家庭),从上古直到今天。”体现在当代女大学生身上,这种集体无意识虽然相比封建社会时代有了很大改观,但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其表现,就是无论是女大学生自身,还是社会、家庭对她们的期望,都倾向于作出向内的、平稳的、日常的、风险小的人生道路选择,创业多为排序靠后,或浅尝辄止式的尝试性选择。

(二)前期文化学习的失败经历使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创业勇气不足

在女大学生群体中,高职院校的女大学生具有其自身特征。根据我国现行的中小学阶段教育体制,这部分女生在文化学习上已经历过初中升学考试的一轮淘汰,顺利进入高中学习,经历过严峻的高考考验,但最终失利,某种程度上可说是文化学习上的失败者。她们中的大多数都有过认真努力学习的历程,但因为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原因未能取得理想的学业成绩,未能进入理想的更高层次的大学学习,多有一定程度上的挫败感。而在我国目前应试教育倾向仍比较明显的情形下,社会、家长甚至学校,包括学生自己,都习惯用学业成绩作为评价中学生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这种学习上的挫败感使高职院校的女大学生在对创业活动本身存在恐惧心理以外,还存在对自身知识储备、能力水平不足的焦虑和质疑,使她们缺乏创业的勇气,难以迈出第一步。

(三)个人发展规划不明使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创业认识不清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我认识不到位带来的心理困扰。实际上,不少高职院校女生相当优秀,一部分女生由于在初、高中阶段就积极参与班级事务服务与管理,在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探索精神、领导能力等综合素质上甚至强于许多埋头苦读、成绩比她们优秀的同学,但由于初高中阶段学习成绩为重的主流评价体系,她们的被认可程度不可,从而产生自卑、敏感等心理,导致缺乏创业所需的自信与冒险精神。二是对个人发展缺少规划,志向不远,要求不高,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更多地将人生目标锁定在一份稳定、轻松的工作和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上,对开拓性强、风险较大、不可控因素较多的创业活动持畏惧和抵抗心态,缺乏在创业中成就自我的价值取向。即使是具备创业资质和环境的女生,也常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创业,往往把自主创业作为就业困难时的备用性选择。(四)对创业过程艰苦性的心理准备不足使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创业意志不坚学校创业教育的不足和女大学生创业心理锻炼不足都易导致其在创业过程中的退却和停步不前。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对外的事务多由男性负责,女性“主内”,讲究内敛、沉静、温婉,限足于闺阁之内,不宜过多公开露面,与外部环境打交道的时间和机会都远少于男性。在这种观念中养育出来的女性,多被置于柔顺、怯懦、被保护的位置,缺乏积极参与竞争和主动应对挑战的开拓精神和冒险精神。当前高校的女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在备受宠爱与呵护中长大,这种情况更为突出。而我国高校现在创业心理教育的力度有限,绝大部分没有系统的创业心理教育,学生特别是女生的创业心理素质没有得到足够的提升,对失败的承受力和抗挫折能力不强,在创业过程中一旦遇到打击,易引发心理问题,导致退缩和放弃。

二、基于价值认同的高职院

校女大学生创业心理建设对策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在努力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创造意识,总是竭尽所能地使自己趋于完美。如果能够将女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充分激发出来,形成对创业成就自我的价值认同,并佐以必要的系统创业心理素质教育,必然可以极大地加强创业心理建设。

(一)加强女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与塑造,促进女大学生在性别上的自我认识与发现,激发创业动机

如西蒙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所指出的,女人不是天生形成的,而是后天被社会和历史塑造成的。实际上,社会发展到今天,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和越来越细的社会分工已经极大地弥补了女性在力量、速度等生理条件上的劣势,社会环境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男女平等的支持条件。但是,相对于近代以来才开始的仅一百余年的女性意识觉醒历史,已历经几千年男权中心社会的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男强女弱意识,仍在各个层面,以不显山露水但也是最为顽固的形式,影响着女性对自我的认识与定位。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女生教育,在肯定两性差别的基础上,使女大学生具有清楚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觉醒,激发最大限度实现自我价值的决心。

(二)帮助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强化创业心理准备,深层诱导女生强化创业意愿

现在,我国第三产业正处于飞速发展之中,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所占比例还必将不断扩大。第三产业中特别强调的以人为本理念所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充分体现了对人的尊重与关怀,与女性细腻、柔和、低调,注重人文关怀、亲和力强等特征不谋而合。高校和大学生就业部门应针对女生自身实际和择业意愿,帮助女生有意识地积累和分析适合创业的行业信息,如餐饮服务业、酒店服务业、服装行业、电子商务、金融业、保险业、旅游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同时,针对女大学生开设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并在如何选择创业项目、开展市场调研、积累人脉、分析需求、处理风险等方面给予相应的针对性指导,使女大学生在正确认识自身的同时也正确认识创业,增强创业的意愿和信心。

(三)引导女大学生获得类似高峰体验的创业情感体验,坚定创业意志

马斯洛在调查一批有相当成就的人士时,发现他们常常提到生命中曾“感受到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这种由于自我价值的实现而获得的从未体验过的兴奋与欢愉的感觉,犹如站在高山之颠,虽历时短暂,却照亮一生。心理学家将这种感觉称为“高峰体验”。高峰体验可促使人对自我的态度的根本转变,成为追求自我实现的精神源泉,可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攻艰克难、自强不息、不断完善自我的实践。在这方面,高职院校可从加强宣传入手,邀请在学历、经历类似的创业成功女性,特别是优秀校友代表到校宣讲,在介绍成功经验的同时,剖析自己的心路历程,给予女大学生创业路上的积极心理暗示。同时,通过创业大赛、创业仿真软件模拟训练等途径,使她们预先获得与高峰体验类似的情感体验,充分感受到自我觉醒、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意义与价值,坚定创业意愿。

(四)引导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强化创业体验,在价值认同心理基础上将创业作为追求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

在基本取得价值认同的基础上,女大学生坚定创业决心和信心不但需要外部的环境和条件,更需要通过知识学习、信息获取、技能训练、经验积累、能力提升等优化自身条件,使自己在行业信息储备、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过硬的创业素质奠定坚实基础。高校应将创业心理教育纳入课程体系,积极营造推崇创业、宽容失败、鼓励开拓的氛围,系统培养与创业相关的心理素质,如探索精神、抗压能力、抗挫能力、与环境互动能力、不确定性应对能力等。在实践活动方面,可组织单项的自信力、控制力、领导力、影响力、协作力等拓展训练,也要组织综合性的“创业大赛”、校内模拟创业类项目及软件类仿真创业项目,为女大学生提供前期演练平台,作为进入社会创业阶段的缓冲区,在为其丰富创业经验的同时,也深化她们对创业的认识,坚定其克服创业艰险,走向自我实现的决心。

大学生心理论文 篇三

生活在新的大环境下的“90”后大学生,由于其生长环境、教育背景等的差异,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也都直接或者间接被影响着,具有鲜明的、独特的时代特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了解“90”后大学生的心理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是教育者面临的新课题。

本文论述了“90”后理工科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并在全面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加强“90”后理工科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并明确了社会、学校和老师的定位,以促进“90”后大学生在心理上更好发展。

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代表着最先进的流行文化,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的、重要的群体,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90”后大学生,是被当今社会各界热议的新一代群体,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时尚、青春、非主流”俨然已成为他们的代名词,他们个性特征鲜明、热情豪放、思维活跃,但是他们也同时表现出依赖性强、抗挫能力差、团队意识淡薄和人际交往能力差等特点。这些特点引发“90”后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出现学习方面、生活方面和人际交往方面等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我们要紧密结合“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注重开发其自身潜能和积极因素,采用积极的、科学的评价方式,激发大学生的内在激情,从理论到实践提升他们的个人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最终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

1“90”后理工科大学生的个性特点

1.1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

“90”后大学生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网络时代,接触和了解信息的渠道广泛,信息内容全面多样,看待事物拥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看法,独立性特征鲜明。 “90”后大学生是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互动的素质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对信息的获取迅速,遇到问题敢于独立判断并发表自己的观点,相对于过去千篇一律、整齐划一和个性泯灭,这种主题意识的强化是一大进步;但是,过分强调个体意识的多样性也易演化成极端个人主义。另一方面,“90”后大学生是在两代人的呵护、宠爱下长大的,集千般宠爱于一身,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父母替他们安排好了一切。由于从小缺乏磨练,缺乏独立生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摆脱对家庭和他人的依赖,依赖性强,当遇到挫折时,就会表现出想通过他们去解决,独立抗挫能力弱的特点。

1.2敢于接受挑战与抗挫抗压能力差并存

对于“90”后大学生来说,挑战是生活中必须的“游戏”,他们喜欢面对挑战、追寻挑战,他们的生活激情更多地来源于各种挑战。然而,“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中,一旦出现任何不顺利或挫折,父母长辈等都会出面帮助孩子排忧解难,导致他们普遍缺乏自立和自控能力。“90”后大学生在踏出家门进入学校后,在独自面对一点的不顺心或是挫折失败时,无法冷静应对并合理处理,不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容易不知所措甚至是自暴自弃,乃至借用睡觉、游戏或者小说来逃避,进而产生厌学情绪或做出其他极端行为。

1.3自信张扬、热情开放与沉默孤独并存

“90”后的大学生大都热情、开放、充满活力,善于言谈,但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热情、开放、能言善辩是在熟悉的人、朋友面前。当和陌生人面对面地接触时,他们就表现得比较沉默,不善言辞,让人感觉比较清高。尤其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QQ、微信、网络游戏等虚拟平台已成为他们与人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他们也能够在各种虚拟平台中畅所欲言,没有界限,没有背景,比现实的交流更容易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过分地依靠网络工具和使用网络语言,会导致在现实生活中,再面对周边同学、朋友和亲人时,思维和交流方法不能和网络中区分,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导致交往失败。通过部分学生我们了解到,喜欢沉溺于网络等虚拟世界的大学生与同学交流并不多,他们的交往范围仅限于网络朋友或者同宿舍同学。由于生活习惯,爱好等差异,有的学生甚至在宿舍也很少说话,同学们会反映他比较孤僻,遇到事情也从来不和周围同学说,时间长了,别的同学也会觉得他们不合群,不好交往,渐渐地大家会习惯于他们的沉默,遇到事情也很少与其交流。这样,他们自己就会觉得孤独,这部分同学最后大多会直观表现为学习困难和人际交往困难。

1.4认知水平提高、 思维活跃与自以为是并存

在当今信息大爆炸时代,“90”后的大学生们获得新知识的途径更加多样,范围更广,在认识的过程中不轻易接受某些结论,不满足现象的罗列和陈旧乏味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依据自己的思考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他们开始由接受型学习为主向接受型和创造型相结合的学习转变,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积极主动地参与科研活动,在实践中尽可能地了解所学专业的实际需要和发展前景,不少大学生在校期间就有重大发明,在理论上有所建树。但由于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不丰富,基础知识不广博,加上事物本身的客观规律以及思维的复杂性,在认识与分析问题时,容易向消极方面转化,觉得自己知识面广,思考问题能力强,见识高人一等,总把较新鲜或者符合自己意愿的观点作为真理,导致自以为是,目空一切,听不进别人的观点或建议,陷入片面性的境地。

2“ 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成因分析

2.1社会因素

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多元化,近年来,老百姓的物质生活相较以往获得了极大的丰富,在各种社会场合,都充斥着各种各样好的、不好的具有符合当今经济环境的社会价值标准和文化氛围。“90”后大学生大多一出生,就获得了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完善的医疗保障、较好的基础教育。他们思想前卫、肤浅,在与世界融合的过程中能迅速接受各种各样的思潮,由于他们年龄尚轻,思想并未成熟,还不完全具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性境界,所以他们爱慕虚荣,追求时尚,甚至价值取向模糊。此外他们从未经受过物质匮乏之苦,这让他们越来越远离艰苦朴素的传统观念。所以,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生活总是一帆风顺,没有困难、没有目标,不思进取,毫无顾忌的享乐;对自己的未来,他们普遍感到很迷茫。但这不应完全是他们的错误,而是社会大环境的结果。

2.2家庭因素

“90”后的大学生多出生于“四二一”家庭,即四个老人加上两个大人共同抚养一个孩子,他们是家庭的中心,对于他们的要求,父母和家里长辈都尽量满足。这让他们习惯性地在家庭消费、家庭活动等事项中积极发表自己的意愿,而这些意愿也往往会在父母等长辈的迁就下成为了现实。长此以往,就培养了他们性格中独立和自信的一面,同时也伴随有自私和专制的一面。家庭给予他们的总是“满足”,这让他们形成“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的错觉。家人的长期精心呵护,让“90”后大学生们误以为索取是理所应当,从而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关注个人需求,只知索取,不懂感恩和回报,缺乏必要的感恩心理。此外,过分的保护也导致他们的挫折承受能力很弱,小小的失败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

2.3个人因素

价值取向多元化,责任意识不强,经过调查,尽管大多数“90”大学生的人生态度是积极健康的,但是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人生目的依然较“80”后大学生更加多样化,仍然存在找不到自己正确的人生定位的问题。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实现远大理想和目标已经不是他们人生追求的第一位,而是把眼前的利益和实现较高收入作为人生追求的第一目标。这反映出大部分“90”后大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思考不够,存在模糊的认识,导致其急功近利,对国家、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不强。很多“90”后把“游遍天下山水,吃遍天下美食”当成自己生活的目标,于是吃遍天下美食,追求品牌,游览风景名胜,体验浪漫的爱情故事几乎成了这个群体的时尚。相对于老一辈来说,他们没有了自己的信仰、目标,失去了自己的文化根基,抛弃了远大的理想,没有前进的动力,变得越来越现实和功利。于是学习浮躁,静不下心,高分低能,经不起风雨,不懂合作,不关心他人,颓废等批评就全落在了他们身上。

3教育创新相关建议

3.1正确看待“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任何一个年代的青年都有自己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都是社会、家庭和个人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信息大爆炸时代,“90”后大学生具有种种我们不能理解甚至是看不惯的行为或性格特点。我们不能过多地去批评他们,应该抱着平常的、积极地心态去对待他们凸显出来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并适当地利用这些特点对他们采取适合他们个性特点的教育方法。承认在他们身上存在某些共同的个性特点,并试着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行为方式,进而产生“同理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工作。

3.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抢占网络思政高地

“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我们要通过多种方式舒缓“90”后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改善心理弹性,使其适应现实状况并达到心理健康水平,还必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具有实效性、长效性的教育。传统的思想教育工作大量运用说教的手段,学生难以接受。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辅助手段,通过心理疏导、心理干预等手段来处理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这使得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目前,“90”后大学生了解世界的主要途径就是网络,其中包括论坛、微博、QQ、微信等平台。充分利用这些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用多管齐下的方式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辐射面,探索舆论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快速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地,最终达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目的。

3.3整合教育资源,加强教师队伍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充分利用社会环境资源、以网络为主的现代媒介资源以及以学校教师为主的人力资源等教育资源,将不同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既可以发挥各自之长,又可以相互取长补短,还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性。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有限的专职心理咨询老师,发挥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辅导员以及其他任课老师的积极作用,通过言传身教等方式,可以对其产生润物无声的积极的心理影响。此外,面对新的学生特性,加强教师队伍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心理教育能力、就业指导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外,还应及时更新和提高自身知识结构和技能,创新工作方法,构建媒介素养教育理论。

3.4加强社会实践锻炼,积极引导大学生人格的自我教育

综上所述,“90”后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的新鲜血液,也是当代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有着自己年代的鲜明的特征,有着独特的心理特性。要想做好“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先要全面了解“90”后大学生个性特征以容易出现的问题,然后再结合具体问题提出对策,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作用,整合各种资源,有针对性做好引导和教育工作,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论文 篇四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精英人才的增多,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群体的优势并没有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而有所上升,相反是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和考验。这一系列的现实背后,会给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带来怎样的影响,本文着重从这个方面入手分析讨论。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高等教育压力

一、引言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有才无德。一个人的学历是代表他学习经历,反映了他知识教育一方面的成果。外科学期刊而无法反映出他的人格、身心,而人格的教育、身心的教育、心理的教育,这些教育才是对一个人起到更大作用的教育。其次,功利主义。无论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指向功利的功能,非功利的价值渐渐淡薄。进入大学之后,学生的目标也是为了就业或者考研、出国。整个教育会陷入严重的功利化氛围当中。第三,漠视生命。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尊严的意识、尊重他人的人格、保护自我这方面的教育是比较缺乏的,因此遇到矛盾的时候,学生可能就会采取非常过激的手段来进行处理,甚至根本就没有想到过面对的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大学生群体所面临的潜在的心理危机值得我们关注。综合分析来看,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根源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认同危机

大学生活与以往的生活不一样,在面对学习、生活、爱情等方面纷繁复杂的选择时,易陷入内心与外界环境的不平衡与不稳定之中,人格处于自我矛盾的状态,压抑了自我的积极性,出现了严重的情感损伤和内心冲突。

2、意义世界的缺失

由于大学教育自身的特点,在大学生生活中体现出的空虚与混乱、冷漠与消极。大学生在经历心理失衡后必将以消极的形式追寻本真的存在。当所珍视的意义缺失产生心灵空寂时,生活与学习的勇气与信心也将消失殆尽。

3、应对机制的不当

通常大学生所采取的积极防御机制能帮助他们平安地度过危机,而采取的消极防御机制虽暂时能缓解内心的紧张状态,但是,却为心理危机埋下了隐患,特别是在危机发生时采取“聚焦式”的思维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进行消极归因时,都不利于行为的坚持性进展,所表现的是头脑中形成的一片暗区,形成无可奈何的消极、失落心态。

二、反思背后的举措

从外部环境看,高等教育的普及从客观上降低了大学生自身的竞争力但其骨子里的自视甚高却没有因此减少,除此之外,来自社会的就业压力,学校的考试压力也是的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很多悲剧的产生一方面来自大学生自身认知的偏差,没来得及调试自身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来自学校,社会等方面没有及时的引导。因此,如何妥善的预防和解决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所引发的悲剧再次发生,对我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来自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努力。

正确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也绝非权力所能奏效。所以预防是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最有效的途径。预防大学生犯罪是对人才的珍惜,是对社会的责任。因此减少和预防大学生犯罪,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明显效果。预防大学生犯罪与预防其他犯罪具有相似性,最根本的措施还在于防范于未然,针对其犯罪原因,实行综合治理,形成一种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才能收到治本的效果。

1、作为学校

开设相应的心理咨询的课,普及心理的一些知识,同时完善学校的心理服务机构,及时了解掌握学生一些心理的问题,给他们进行相应的救助。帮助大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身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可以引导大学生更为有效地而对现实,为大学生提供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机会;增加大学生的心理自由度,帮助其改变过去的心理异常,最终恢复健康的心理。

2、作为家庭

父母应该把学生作为是未成年的社会公民对待,应该建立起平等沟通的关系。

3、作为大学生群体自己

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第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经济管理期刊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第四,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三、结束语

有心理危机并不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关键在于,如何结合学校,社会,家庭等各界力量帮助大学生群体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能够“安全着陆”,用一颗成熟,从容的心态面对处理自身的心理危机。这其中要反思和行动的不仅仅是外界,大学生群体自身也应该开始重新定位自身是否拥有正确的,积极地,向上的人身观,价值观,能够在关键时刻帮助他们认清自身,走出心理健康危机,走上真正属于大学生群体自己的阳光校园道路。

参考文献

[1]钱铭怡。借鉴国外经验,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2(8).

[2]樊富珉。心理危机及可能引发的后果〔EB/OL〕.北京社科规划,2003-08-01.

[3]刘效仁。公民发言:心理危机干预应成为公共福利〔N〕.新闻周刊,2004-10-12.

大学生心理论文 篇五

摘要:

本文主要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的创新,创新的核心目的是通过对教育体系的优化革新,满足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养,从而实现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素养教育体系的有效创新,促进高校学生心理素养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

新媒体;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创新分析

新媒体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影响着人们的道德标准及思想意识。因此,需要在新媒体环境下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通过优化学生思想道德管理的体系,明确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优化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稳定支持,实现教育体系的优化革新。在现阶段教育体系的创新发展中,需要将学生作为主体,通过创新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实现高校课程教育体系的稳定优化,实现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心理素质的综合提升。

一、新媒体环境特点

(一)便捷性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相对较快,在信息发出后,可以实现信息的及时回复,为双方的互动交流及信息沟通提供有效支持。同时,新媒体环境下,其语言也呈现出便捷性的特点,出现了缩略语、数字单词的谐音,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便捷性的服务。

(二)新颖性

在网络资源日益完善的背景下,新媒体形成了新颖性的特点,例如,QQ、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的构建,为大学生提供了多样的网络语言环境及新颖的交流方式。学生在该平台上,可实现信息的及时沟通、及时传输,满足了学生对新媒体的基本需求,实现了网络资源运用的丰富性及个性化,完善了新媒体传播的核心途径。

二、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一)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心理的正面影响

第一,新媒体的出现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通过新媒体技术来分析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借助新媒体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而提升他们思想道德的综合水平。第二,新媒体为大学生营造全新的环境。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丰富了信息资源,拓展了技术的运用形式,实现了信息内容的及时性传输,为学生营造了全新的资源环境,丰富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内容和形式。第三,新媒体环境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对于高校学生而言,通过新媒体信息平台的构建,可以实现大学生群体对知识内容的认知,通过实时地观察及分析社会因素,使学生全面地了解社会的基本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规划,进而实现大学生心理素养的稳定提升。

(二)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心理的消极影响

第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道德教育环境更为复杂,道德认知存在冲突。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各种文化思潮交流碰撞,对于我国大学生群体而言,其成长中容易受西方文化理念的影响,西方文化中一些偏执的思想会对大学生心理的成长造成制约,如果不有效地进行大学生思想健康教育,会使学生的价值理念产生一定的偏差,从而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教育需要将心理教育作为基础,通过规范及引导大学生的行为,实现教育体系的优化创新,从而为大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指明方向。第二,在新媒体网络资源构建以及信息共享的背景下,信息资源的传播途径呈现出多样化,实现了信息内容的个性化、多样化传输,但信息的传输缺乏必要的监督,充斥着各种不良的信息,影响着大学生心理的健康。例如,在一些娱乐新闻、游戏信息等广告网站中,经常会弹出各种淫秽的图片,存在着不良信息,由于高校学生的好奇心强,辨识信息能力较弱,会吸引着他们去点击浏览,影响着其心理健康。第三,在新媒体网络环境不断优化的背景下,学生在网络中容易与陌生人建立信任关系,对学生的信息隐私造成影响,为学生的心理带来一定影响。盲目地信任陌生人,会制约学生正常的人际交流,形成不客观的人际观念,较易产生畸形的心理,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成长。因此,在现阶段下要革新教育体系,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新媒体环境带来的挑战,通过对学生基本需求的分析,进行教育资源的合理整合,强化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认知,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创新

(一)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

新媒体的发展,信息资源的开发性及平等性使教学在某种程度上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因此,教师应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力,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课程及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拉近教师及学生之间的距离,为教育体系的优化革新提供良好基础。因此,现阶段的高校心理素质教育,需要认识到教师及学生之间的关联性,通过构建良好的互动、沟通平台,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改变以往教学环境的限制,使学生在学习中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完善合作交流管理机制,从而为教育体系的革新及优化提供有效依据。在现阶段心理素质教育体系的优化中,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环境的营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思维,强化自身的基本职能,在教学中通过对教育环境改变因素的分析,革新教育体系,将学生作为主体,为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营造良好环境;第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坚持平等待人的原则,构建良好的交流平台,为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提供有效支持;第三,在心理素质教学活动开展中,需要构建一对一的交流环境,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使学生可以真实、客观地分析自己内心的想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证。通过营造“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环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强化学生对心理教育内容的认知,为学生思想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支持。

(二)借助心理素养的信息教育平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现阶段,新媒体已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途径,为了使其在教学中充分地发挥作用,需要高校教育管理者认识到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并针对这些内容构建信息化的教育管理平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第一,通过网络平台的构建,实现借助电视、广播及报刊等介质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将自媒体与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整合,提高信息资源运用的真实性及高效性;第二,可以在信息平台上开展咨询教育活动,咨询活动主要包括团体咨询及个体咨询两种,团体咨询主要是针对学生群体主要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个体咨询主要是针对较少量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活动;第三,构建自媒体信息资源的监管机制,肃清网络教育的环境,强化学生对客观信息的辨识度,从而为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提供稳定支持。

(三)有效增强学生的心理综合素养

新媒体环境可充分满足教育工作者的基本需求,通过在实际工作中优化设计,充分整合教育资源,充分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从而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提供良好支持。在实际的网络教学环境的营造中,心理教育人员需要分析学生对网络的需求,及时地调整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过综合设计网页、视频,使学生掌握不同的心理教育内容,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分析,强化自身的心理素养,从而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支持。同时,在高校优化教育体系的同时,也需要院校针对教育人员的基本现状,构建综合性的教育培训机制,实现教育人员综合素养的稳定提升,增加教育人员的知识储备,增强教育的有效性。对于教育人员而言,需要将多样化的心理教育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强化学生的网络技术运用能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整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基础。此外,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中,还需要实现对师资力量的合理整合,引进专业性的网络通讯技术人才,丰富教师队伍的职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实现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心理素质能力的综合性提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新媒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需要有效整合传统媒体资源,优化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使高校学生稳定提升综合能力,从而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革新提供良好支持。对于高校教育体系而言,教育不仅应是为了培养专业性的社)(会实用人才,而且还要在教育中强化学生的心理素养,通过对教育体系的优化革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从而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支持。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教育者需要认识到教学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途径,通过分析新媒体环境的变化,构建综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发展空间,从而为教育体系的稳定优化奠定基础,实现教育工作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文娜.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xx,(34):399.

[2]徐娟娣,乔婧芳,吴艳虹,等.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xx,(11):15-16.

[3]阮文玲.工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xx,(5):103-104.

[4]陈军弟.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感恩教育路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xx,(21):81-83.

[5]刘洁,曹缪,侯祎,等.新媒体环境下军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J].才智,20xx,(31):246-247.

[6]石变梅.德育对心理健康教育影响的利弊分析[J].中国教育学术平台,20xx,(4):133.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论文 篇六

摘要:

作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较强自尊心的群体,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文章阐述了本人经过心理健康教育之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感想感悟,并就大学生不适应大学生活的一个案例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大学生心理教育提出了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感想感悟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中的黄金时期,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最明显的时期。这个时候,个人的情绪容易不平衡,并且一系列的现实问题扑面而来,例如人际关系中的问题、性意识的困惑、学习中的挫折、无法适应新环境等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很容易产生心理矛盾冲突,扰乱学业和生活,甚至可能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前途和发展。因此,认清一些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学会避免、解决这些问题对大学生至关重要。通过一个学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人对这些问题有了深层次的认知,对这些问题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认知和感悟。

对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别,主要有这几种类别:难以适应环境、对网络的依赖、自我认知问题以及生活中的挫折等问题。以下将分别就这几种类型的问题以及原因做一些分析。

首先是难以适应环境。大学生在跨入大学校门之前,都经历了激烈的高考竞争,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家长对他们过度照顾,学校推行应试教育制度。然而进入大学之后,一切都变了,学生要面临新的学习、生活方式。例如大学中的学习强调自主性,老师不会像中学那样将知识点讲的面面俱到,也不会添加很多自习课,有的只是每周短短的几节授课,如果学生不做好充分的准备,会很难接受如此密集的知识量,以至于跟不上学习进程导致破罐破摔;还有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第一次离开父母的照顾,个人的独立性又很差,因此无法适应新生活。这种不适应的原因既有个人不良习惯的因素,也有之前父母教育方式的因素,进入新环境有不适应的现象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非常严重就必须进行心理辅导。

网络因其跨时空性、匿名性、互动性及便利性等特点,很快为大众所接受并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流行的沟通形式。进入大学之后,学生能够更容易地接触网络,同时空余时间较多,易沉迷于网络。一些学生迷恋网络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交际困难,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能够弥补现实生活的缺憾,从而得到慰藉;还有些学生是沉迷于网络游戏当中,他们大多数自制力较差,也大多存在现实生活单调空虚或者不如意的情况。对网络的迷恋和依赖久而久之造成大学生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自我封闭,不愿与他人交往,严重时会导致心理错位或人格分裂,这会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形成。

在进入大学后,学生身边是与以往不同类型的人,心理学家有结论指出,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是通过与他人的能力和条件的比较而实现的。这时候这种比较的变化容易产生自我认知的失调。在一些名牌大学,学生中学时都是学习高材生,时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家长的称赞,他们所体验到的是成功时的喜悦,心中不免产生一种自豪感和优越感。而等到进入了大学,人才荟萃,高手如林,一些学生开始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上不再被人称作是尖子生,自尊收到了严重的打击,甚至有少数人不再有之前的自豪感,对自己缺乏信心,在学习和生活上也失去了进取心,意志主见消沉。还有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也由于对比的巨大反差极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在生活中,往往会有一些偶然的或是突发的因素,例如:家庭发生变故、家中经济困难、失去朋友、失恋等等,这些挫折对于某些大学生来说,会导致他们情绪上的巨大波动。可以说,大学生中大部分的人都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庇护下成长起来,一路都是顺风顺水,从没有遭遇过很严重的打击和挫折,这使得他们在独自面对挫折时的心里承受能力较差,遇到了挫折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应对,缺乏耐受性,容易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失望、嫉妒、痛苦、自卑、烦恼以及焦虑等不好的心理状态。

总结起来,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也有家庭因素和学生自身的因素。在社会因素上,主要是学生易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易产生消极思想和道德的滑坡;学校因素主要是同学之间存在不良氛围,校园文化不够健康,并且学校缺乏思想健康教育,学生的思想问题在其中得到发生和蔓延;在家庭方面,表现在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或过分严格管教,孩子容易表现出自卑、敏感、冷漠等不良性格;自身因素主要包括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不能正确地自我选择和自我发展,并影响与他人的交往。解铃还须系铃人,要避免和解决大学生的心里健康问题,也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

小吴是个自尊心非常强烈并且多愁善感的男孩,在中学时,虽然并不是特别聪明但是凭借自身的刻苦努力,在班级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经过高考的拼杀,他成功考入了理想的大学。然而进入大学后,他忽然发现自己以前良好的感觉没有了,在高手如林的集体内,昔日鹤立鸡群的优越感不复存在,众星捧月的地位改变了。在大学的第一次期末考试中,他还出现了不及格课程,自信心受到重大打击。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他对自己越来越没信心,成绩越来越差,生活也变得没有了规律,食欲不振,经常失眠,到后来竟然想着要退学。家长实在没办法,只好把孩子送到了医院去看心理医生。

分析:

小吴的问题主要就是难以适应新环境,并且对自我的认知存在问题。一般来说,能挤过高考独木桥考上好大学的同学,在高中阶段都是学习上的佼佼者。老师的青睐、同学的羡慕,是他们成为同龄人的中心,无形之中可能会产生过高的自我评价。进入大学后,全国各地的佼佼者汇聚以让,相比之下,很多新生会发现自己显得很平常,成绩比自己优异的同学比比皆是。另一方面,大学的课程相对于高中会更难更多,这些突然的变化使一些学生措手不及,无法接受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一种失落感便袭上心头,一些学生甚至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对此,老师和家长需要教育这类同学正式现实,认识到考上大学只是人生征途的一步,今后的路还有很长,要做好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适应新的环境,做好面对各种困难的准备。除此之外,学生还要自己认识到大学的学习方法和中学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大学中不再是老师追着学生,而是要学生主动求教老师;大量的时间需要自己去安排,而不是被老师占有;要学会研究性学习,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等。从旧的学习方法向新的学习方法过渡,是每个大学生必须经历的过程,正确认识到角色的改变,尽早做好思想准备,适应新的学习方法,才能顺利度过这一过渡阶段。

三、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看法

在大学中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很有必要的,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本人在心理调适的能力方面有的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教学方法上,还局限在传统的粉笔、黑板、PPT的阶段,教学内容以灌输方式为主,我从学生的角度想到了以下几种方法,如果可能实施的话我想会对课程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把团队心理活动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在团队心理活动中,团队中的成员之间通过互动活动相互影响,相互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从而达到每个成员得到提升和成长的目的。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设置合适的团队活动,进行团队讨论,引导学生领悟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体验,培养学生丰富的内心感受,增进对生活、对世界的思考。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增加心理咨询的案例教学:

引用的案例须具体且贴近生活,学生更易接受。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案例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联系,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基础,增强学生兴趣。在对案例进行具体描述之后,再现当事人的经历和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对当事人所处的情境和困难之处进行讨论,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和心理调整思路,促进学生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中引入心理测验:

在课堂中,一般常用的是心理量表测试,其专业性和科学性相对较强,可信度和有效度也较高。通过心理量表测试,大学生可以从客观的角度更深入了解自己。在进行心理量表测验的同时配合教学内容效果更佳,比如讲人际关系章节时,可以进行人际关系的测试,使学生在了解自己人际关系状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调整。通过测试,学生可以更准确把握自己,增强对自己的认识,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辅助方法。

总之,这些方法相信都能更好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展,从而使大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健康地生活在大学校园里,不断充实自我,获得自我的提升和成长。

大学生心理论文 篇七

1、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大学生应该是最有朝气、最有活力的一个青年群体,他们应该思想活跃、求知若渴、追求理想,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他们也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的压力。同时由于大学生的知识层面较高,他们对社会对自己抱有较高的期望,当这种期望与现实的差距过大时压力也就随之产生。因此,大学生承受的压力一般比其他社会成员要大,而压力来源也比较广泛。

1.1价值观。价值观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观念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心理现象,也是一个心理倾向系统即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价值观能够为人们认为正当的行为提供充分的理由,并且是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点、信念、理想的内心尺度。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主体性、世俗化、多元化和复杂化的共同特点,但是不同心理健康程度的学生存在差异。心理健康的大学生的生活价值观、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观、学习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总体积极向上。心理健康的学生他们对生活态度积极向上,拥有明确的生活、学习目标,对未来充满信心,学习动机较强,清楚人生的意义和奋斗方向。同时对待挫折能够乐观向上,在逆境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并积极应该各种困难和危机。相对而言,心理不健康的大学生对人生和生活的意义认识不够清晰,但是他们总体还是积极乐观的,他们偶尔为为了某些问题纠结,产生负面情绪,但是经过调整又能够重新积极乐观面对生活。但心理有问题的大学生对待生活和人生的态度比较消极。这类学生自信心不足,依赖性较强,对社会和他人持有怀疑的态度,但是他们仍然渴望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自己的价值观取向和心理健康。价值观与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关系,价值观的积极因素能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而消极因素则能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消极作用。价值观影响着个体应对压力的方式和对社会的适应性。如今网络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了解信息提供了丰富的渠道。大学生可以足不出户了解国事、家事、天下事,极大地拓宽课知识面。但面对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一些消极的信息也悄然走入了大学生的视野,是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中的消极因素往往会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1.2家庭压力。造成大学生心理问的家庭的压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父母对大学生抱有过高的期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仍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造成心理压力大的一个直接原因;二是家庭经济困难给大学生心理造成压力。在经济方面,同一学校的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庭条件和家庭背景千差万别。因此,大学生的生活水平存在着差距。现实的压力超过大学生能够承受的力度时,大学生就容易患上心理疾病。

1.3社会压力。大学生处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社会各方面的压力给大学生心理无形中增加了压力。随着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各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学习的理论不能很好地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对信息加工处理能力较弱,达不到企业用人标准,就业压力巨大,对前途命运感到渺茫。大学生即使能够就业,但是对职场规则不熟悉也容易产生各种心理矛盾,这些压力都给大学生心理带来严峻的考验。

1.4校园生活压力。大学生活不同于家庭生活,它是一种集体生活,同时也是一种独立的个人生活。每个大学生要学会独立处理自己的学习、生活和社会交际的关系。但是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没有独立生活的经验。对于集体的大学校园生活不能很好的适应,从而容易产生各种负面情绪,例如抑郁、狂躁、焦虑等等。同时大学生来自不同的生活背景,个性、价值观、生活习惯都存在这差异,这些差异在日常生活中日益碰撞出矛盾。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的处理日常生活和交际过程中的各种冲突,那么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

2、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对策分析

大学生的价值观与心理健康存在必然的联系,正确的价值观能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而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基础。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下是几点建议:首先,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的必修课程,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由于这门课理论知识较多且是必修课,大部分学生听着枯燥无味不感兴趣,从而不重视这门课程的引导作用。学校在开设政治理论课程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有教育意义趣味的实践活动,老师在授课时尽量使课堂活跃,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学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学校在传授大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校应该设立心理咨询师,配备心理教师,同时发动一些学生骨干参加关注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及时为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是大学校园生活顺利进行的保障。同时,学校辅导员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辅导员不仅在生活上关心热爱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做好保障工作,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走出心理不健康的状态。随着网络的发达,辅导员除了以开会、谈话等形式正面接触了解学生动态外,还可以利用网络手段渗透到学生的生活空间与交流空间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需要,例如通过QQ、微博、人人网、微信等网络平台走进学生生活,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情况,能够及时对有心理困惑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同时拉近辅导员与学生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最后,目前大学生的生活问题和一些政治性问题经常与心理问题交织在一起,辅导员要将单一的思想教育方式转换为多元的方法。根据不同年级的需要,合理调整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方式。大学生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需要,很多心理问题都是特殊时期的心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造成的。辅导员应该积极了解不同阶段学生的需求,从而使心理教育经常化、科学化。例如对于一年级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就是使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确立新的生活目标,而对于大二大三学生则要对其人际关系进行教育和加强心理辅导,使其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抗挫折精神等。大四学生心理发育已经趋于成熟,但是即将面对就业压力。因此,应该重视帮助学生排除焦虑、烦恼、暴躁等情绪。

3、总结

大学生是社会建设未来的主力军,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是社会稳定、和谐发展重要环节。正确的价值观能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而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基础。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以上就是给大家分享的7篇大学生心理论文,希望能够让您对于大学生心理论文3000字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上一篇:美德少年先进事迹材料精选13篇 美德少年优秀事迹材料 下一篇:返回列表
心得体会推荐
  • 四年级数学工作总结最新4篇(四年级
  •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优秀6篇(数学教学
  • 小学语文教师的述职报告【精选5篇
  • 中学校长述职报告优秀7篇(中学校长
  • 中国最大的贪官落马排名情况(中国历史最大贪高官排行)
  • 2017年中国最大的黑帮排名(中国黑道排名前十名)
  • 社区矫正学习心得体会(社区矫正心得体会100篇)
  • 听课记录(听课记录15篇及评析)
  • 电影英文观后感(绿皮书电影英文观后感)
  • 保密知识测试题及答案(保密知识测试题及答案2021苏密宝)
  • 猜你喜欢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