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_最后一课教学设计优秀7篇(《最后一课》优秀教案)

更新时间:2023-03-29 来源:互联网 点击:

《最后一课》是一篇感人的文章,想要上出一趟优秀的课,做好教案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t7t8美文号为您带来的7篇《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_最后一课教学设计》,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t7t8美文号给您的好友哦。

最后一课教案 篇一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意思的写法。

2、利用课文中的情节,不失时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设想

1、安排三课时。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小弗朗士变化中表现的爱国感情是本文教学的重点。第一人称写法的作用,也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分析和文章中的处处照应则是本文的难点,应加启发与点拨。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历史背景,作者情况,小说的结构。

教学过程

1、教师简介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者。

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于1870年爆发,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的土地。普鲁士政府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从普鲁士军队占领法兰西国土的那一刻起,法兰西人民就奋起反抗。法国作家都德也参加了这场战争,并以沦陷后的阿尔萨斯的学校被迫停教法语改教德语为题材,通过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描述,表现了法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

都德(1840 ̄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收在现行的高中课本中)、《最后一课》等。《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2、请同学提出本课中的生字、生词。注字音,释词义。

锯jù 踱duó 挟jiā 皱zhòu 督dū 叟sǒu

摊tān 旷kuàng 懊ào 隶lì 钥yào 匙shi 哽gěng 赚zhuàn

应该掌握的词:

宛转:这里指鸟声抑扬动听。

踱来踱去:慢步行走。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哽住:声气阻塞。

3、教师范读或让学生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理清本文脉络,把握本文结构。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可分几部分?

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

全文按情节发展,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至6自然段,写的是小弗朗士在上学路上。第二部分,7至23自然段,写的是小弗朗士上了难忘的最后一节法语课。第三部分24至29自然段,写韩麦尔先生悲壮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阅读体会课文1至24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小弗朗士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描写;教室中异常情景的描写;韩麦尔的语言、行动、神态的描写,小弗朗士心理反应和思想感情变化的描写。

教学过程

1、让学生朗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提问:“我”为什么想别去上学了,有几个原因?

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

共有两个原因。一是迟到会受到韩麦尔先生的批评。一是怕老师检查功课,自己完成得很不好。“况且”,是连词,进一步说明情况。这两个原因,促使小弗朗士想逃学。

提问:小弗朗士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呢?

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

看到的是:天气温暖而晴朗,画眉鸟在宛转地歌唱,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士兵在操练,还有镇公所边的广告牌前围满了人。这里揭示的是小弗朗士目睹的自然景像和社会现像。自然景像是那么的优美恬静,对一个顽皮的孩子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对社会现像,小弗朗士有的是感到有趣但是不理解(普鲁士士兵的操练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有的是理解但又令人沮丧(广告牌──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这就含蓄地点出了《最后一课》的社会背景,也是小弗朗士思想感情变化的社会环境。

提问:小弗朗士多么想在晴朗的蓝天下,宛转的画眉鸟的叫声中,开心地玩儿,可是他说,“我还能管住自己”。课文中哪些地方表明了他能管住自己?

交流,回答。

教师小结:首先,急忙向学校跑去,不再看普鲁士士兵的操练,还有,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也没有停步;再有,听到华希特跟他开玩笑,还是继续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以上就是课文的第一部分。描述了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第1自然段,以独白式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小弗朗士是一个稚气、贪玩,不爱学习的学生。──他闪过逃学的念头。第3自然段,写他在路上看到的景物,但他没有为之所动,“急忙向学校跑去”。这又突出了他性格的另一面:小弗朗士的意志力,他终于战胜了逃学的念头。这些也是小弗朗士思想感情变化的基本条件。第4至6自然段,写小弗朗士经过镇公所时的心理活动。这里展示的是他性格的另一侧面,即对敌人的恨── 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

这一部分中有两处是为下文埋下了伏笔,一是小弗朗士心里想,“又出什么事了?”一是小弗朗士意识到华希特的话是开玩笑。这都在文章后面得到了呼应,使得文章浑然成为整体。

这部分在直接描写小弗朗士的同时,间接地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严厉,为下文做了铺垫。

2、引导学生分析第二部分。

(1)请同学读第7至10自然段,引导同学进行分析。

提问:跑到学校后,小弗朗士发现有哪些情况不同往常?

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其一,过去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是“一阵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安静静的”,“总”,强调的是一贯性,习以为常了,“偏”显出安静得异乎寻常。其二,平时严厉的老师,今天却“很温和”。其三,老师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的礼服。其四,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特别是郝叟老头还翻开了一本初级读本。这就是小弗朗士跑到学校后,发现的种种不平常的现像,渲染出一种严肃、悲愤的气氛。通过小弗朗士对教室情景的感受,渲染了“最后一课”的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这是第一部分的第一层。

(2)请同学读第11至16自然段,引导同学进行分析。

提问:韩麦尔先生的讲话,连用了两个“最后”,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表达了韩麦尔什么样的心情?

交流,回答。

教师小结:第一个“最后”的含义是,韩麦尔先生的教学生涯,由于普鲁士军队的入侵,将要被迫结束;表达了无比沉痛和愤慨的心情。第二个“最后”的含义是,小弗朗士这些法兰西的儿童,由于普鲁士军队的入侵,将不能再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今天的最后一节法语课,将是多么重要,多么宝贵!深沉,含蓄地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祖国的语言无比珍视,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无限依恋的感情。这种爱与恨交织着的复杂、深沉、浓烈的感情,通过两个“最后”,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提问:小弗朗士听到了这样的话,思想上有哪些变化?

请同学们齐读第12自然段,要把“万分难过”、激愤的心情读出来。

请同学们默读第13、14自然段。

交流,回答。

教师小结:

当韩麦尔先生宣布:“今天是你们最后一节法语课”时,小弗朗士听了如晴天霹雳,震动极大。这“最后一课”本身就是抗议侵略者奴役法国人民的爱国举动。在这严肃、庄重、悲愤的气氛中,小弗朗士埋藏在心底的爱国情、亡国恨一齐迸发出来。“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之所以独立成段,是为了突出韩麦尔先生的话在小弗朗士感情上的强烈共鸣与巨大反响。老师的话,使小弗朗士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是惋惜-→后悔-→热爱-→依恋。他首先感到万分难过,无限惋惜“再也不能学法语了”;为过去“旷了课去鸟窝,到萨尔河去溜冰”而悔恨;对祖国语言、祖国历史的强烈的爱,“语法啦、历史啦……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对老师──韩麦尔先生的深深依恋,“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这都是因爱国主义激情而起的变化。

请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15、16两自然段。

提问: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个可怜的人?

交流,回答。

教师小结: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兰西人,但却不能教法语,他辛勤工作了四十年,由于普鲁士的入侵,被无辜地赶下讲台,不能再教祖国的语言。这实在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韩麦尔先生身着庄重的礼服来告别讲台,既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也强烈地刺激与调动了小弗朗士的爱国主义激情。小弗朗士对韩麦尔表示了深切的敬、爱,岂只是对老师的敬爱,里面更包含了共同遭遇互相同情等复杂的感情。是以爱国主义感情为基础的。这是第二部分的第二层。

(3)引导学生分析第三层。

①请同学们默读第17自然段。

教师讲解:当轮到小弗朗士背书时,他愿意付出任何代价来声音宠亮、口齿清楚地背下来,可当时,开头几个字他就“弄糊涂了”,他“心里很难受,头也不敢抬起来”。这时他想的不再是害怕老师的“训斥”,而是有了一种负疚感,一种羞耻感。

②请一名同学读第18、19两自然段,引导同学进行分析。

提问:怎样理解韩麦尔说的“总要把学习推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明天总是有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拖到明日的结果是连自己祖国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而且由于普鲁士军队的入侵,将失去了学习自己祖国语言的权利与自由。这当然是最大的不幸,这里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十分沉痛的心情。

提问:第18自然段中有两处使用了单引号,其中一处还在单引号中用了省略号,体会一下引号内话的内容,和标点符号的作用。

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第一处的单引号内话的内容是模拟像小弗朗士这样的阿尔萨斯人的想法、说法和做法。第二处的单引号内话的内容是模拟普鲁士入侵者的口吻,用来说明、强调上述想法、做法所产生的后果,是遭到入侵者的侮辱,他们还能说出许多类似的话来,韩麦尔先生不愿想下去了,更不愿意说下去了,所以用了省略号,那沉痛的心情,都凝聚在这省略号中。

提问:课文第19自然段又有一处用了省略号,它的作用是什么?

交流、讨论。

教师小结:韩麦尔先生责备自己过去也没有尽到责任,说到这里感到十分的内疚与痛心,特别是已经无法补救这些过失的时候,他就更感到痛苦,一时说不下去了,所以用了省略号。这省略号中包涵了韩麦尔先生的深刻的自责。也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责任感。

提问:小弗朗士不能背出书来,韩麦尔先生的态度与语言表现了什么感情?

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韩麦尔先生是一贯以严格与严厉著称的老师。现在,当小弗朗士背不出书来时,他没有严厉的批评,而是真挚、沉痛地总结了以往的教训:

首先,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这是对小弗朗士的教育,也是对阿尔萨斯人直率的批评。

还有,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这是对家长的善意的指责。这两点都体现了韩麦尔先生的民族责任感,也体现了他从事教育事业的一种使命感。

最后,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这是对自己的严格的自省与解剖。

这三点是韩麦尔对祖国的深情,对事业的忠诚,对民族、对后代负责的集中表现。韩麦尔先生的“赤子之心”表现在他的这种态度与语言中。这都深深拨动了小弗朗士和镇上来听课的人心灵上的爱国感情之弦。

③请一名同学读第20自然段,引导同学进行分析。

提问:怎样理解“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这是韩麦尔先生针对侵略者禁教法语而说出的话,包含着热爱祖国语言、热爱祖国的深沉感情。

提问:怎样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这里运用了比喻修辞方法。监狱,人失去了自由,任人宰割,敌人占领的阿尔萨斯正是这样,如同监狱。打开监狱大门,指赶走入侵者,让阳光重新照耀在法兰西的大地上。祖国的语言,是联系人们思想的纽带,共同语言,维系了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它能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地激发人们的爱国激情,团结起来,赶走入侵者。所以说语言是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语重心长,含义深刻。

提问:小弗朗士觉得“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为什么?

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韩麦尔先生真挚、深沉、语重心长的话,深深地打动了小弗朗士,使他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为珍惜最后一节法语课的行动,专心,积极,因此他认为“挺容易”,“全都懂”。

④请同学们默读第21自然段。

提示思考:这一节中有“字帖”“金甲虫”“鸽子”等描写,体会一下这些描写的表现力量。

教师讲解:韩麦尔先生有意地把字帖上全部写上了法兰西、阿尔萨斯,意思是阿尔萨斯永远属于法兰西,绝不属于普鲁士;这些字帖成了飘扬在孩子们心上的国旗。因此习字时也就格外地专心,教室里安静极了,只是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很容易使人“分神”的金甲虫来“光顾”,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多么专心致志!还有小弗朗士对“鸽子”叫声、产生的联想,是表现了一个儿童对入侵者的仇恨与讽刺。

⑤请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22自然段。

教师讲解:这一段主要写了韩麦尔先生的神态和小弗朗士的内心独白。

韩麦尔先生的神态,是那么的依依不舍──好像要把小教室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这神态本身就是一种深深的、浓浓的情。

小弗朗士的内心独白,表现了他对韩麦尔先生这种心境的理解与同情。四十年来,这里有他的家园、校园,这里有他从事的而且津津乐道的事业,这里有他熟悉的被他装扮的环境。现在,他必须和它们分别,只因为普鲁士的入侵!他要永远离开这地方了!他是被迫的,是忍痛离开的。他的处境小弗朗士充分理解,使人感受到小弗朗士经过了这“最后一课”由贪玩不懂事,变得懂事了。

⑥让学生默读第23自然段。

提问:第23自然段写出了什么内容?

交流,讨论。

教师小结:这一段写了韩麦尔先生站好了最后一班岗,上完了应上的法语课和历史课。还写了郝叟老头念法语的情景。特别是写了听到郝叟老头的既发抖又古怪的声音时,小弗朗士感到又想笑又难过。他想笑的是“声音的古怪”,但是只是“想”而没有笑出来;他感到难过的是郝叟“声音都发抖了”。正是这“发抖”和“难过”,是孩子和老人们在爱国这一基点上的共鸣。也可以看出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中的成长。

这就是课文第二部分的第三层,写韩麦尔老师与学生们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下,在最后一课中认真教学的感人情景。这一部分写出了阿尔萨斯被普鲁士占领后的最后一节法语课。深刻地展示了形式上的法语课实际上已成为一节生动的、深沉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而且是一节极成功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它促进了小弗朗士这些法兰西明天希望的变化成长,让他们的心头都飘扬着法兰西的国旗;它还促进了郝叟老头──阿尔萨斯人的觉醒。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第二、三、四题。

2、阅读、体会课文后文。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最后一课结束情景的描写;小说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1、检查、订正、讲评上节课的作业 。

2、引入新课。

提示思考:课文的第二部分写出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全过程,同学们体会一下哪些语句表现了老师和学生都是非常珍惜这最后一节法语课的?

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

韩麦尔先生:穿上“漂亮的礼服”,“从来没有这样耐心地讲解过”,“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一下子塞进学生的脑子里去”,这都表现了老师在最后一次的教学活动中,想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识传授出来,是老师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

小弗朗士:“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金甲虫飞进来,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

3、进行新课。

请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24自然段至文末。

教师提示:钟声和号声,是时间的标志,宣告了最后一课的结束。

提问:“忽然”一词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说明大家感觉这一节课过得非常快,不知不觉中又到了散学的时间了。

提问,听到了钟声、号声为什么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

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钟声显示着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暗示着德语要替代法语,这都宣告了阿尔萨斯人民将和自己民族的语言,自己的祖国告别,这两点对韩麦尔是沉重的打击。“脸色惨白”是他内心痛苦已极的表现。

提问:“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兴”具有什么表现力量。

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通过上最后一课,小弗朗士对先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看到了先生热爱祖国的拳拳之心,看到了先生对法兰西民族的痛苦思索,看到了先生对自己的深刻自责,以及法兰西语言永存、自由属于法兰西人民的坚定信念,因此,他敬仰先生的人格,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过。

提问:“我──我──”这两个破折号该如何理解?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从语言形式上看,这两个破折号表示声音哽住了,说不下去了。从文章的内容上看,是“此处无声胜有声”。韩麦尔先生离别讲台的那一刻残酷地来到了,心情悲愤,百感交加,语言难以表达沉痛的心情,两个破折号则可以含:蓄、全面、深刻地包容这一切。

提问:怎样理解“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和写出的“法兰西万岁”?

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这像一个特写镜头。先生与学生的分别是如此悲壮,这时他一定有不少的话要说,却又激动得说不出来,他的感情无法自抑,因此把种种感情集于笔端。“使出全身的力量”,好像使我们看到了感情的流向,这些感情熔铸成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法兰西万岁”,有两层意思,首先是坚信法兰西必胜,激励人民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再有也是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老师范读第29自然段。

教师小结:面对“散学了”──以后他就不能上课了这种严酷的现实,韩麦尔先生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这个悲怆的“镜头”深深地嵌在我们的头脑中。作品也就在这悲怆气氛中结束。

4、归纳中心意思。

提示思考:这篇小说写了小弗朗士的变化,写了韩麦尔先生上了悲壮的一课,还写了镇上的人到教室里来听课的情形,写这些都是为了表现什么呢?

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与感受,表现了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亡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5、归纳写作特点。

提问:这篇小说是以谁的口吻,来叙述这个悲壮感人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这篇小说是以小弗朗士的口吻来写的,这叫做第一人称的写法。这种写法便于写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动,有利于写出他的变化。例如:文中上学路上的心理描写和背书时的心理描写,都很真切感人,让读者看到了一个顽皮少年的变化、成长。

提问:在上学路上,小弗朗士见到了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广告牌等等,这些描写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这叫做场景描写。这场景描写实质上就是当时社会环境的描写,它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背景,“最后一课”就是在那个时代、社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的,揭示了悲剧性的最后一课产生的根源。场景描写,语言干净、简洁、寥寥几笔,勾勒了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六、七题。

最后一课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一)掌握小说的要素,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

(二)理解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在小说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三)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中出现多种描写方式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四、教学设想

(一)教学方法:指导阅读

(二)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三)课型、课时:教读两课时

(四)教具:投影仪

(五)布置预习:指导阅读

①熟读课文,语句要连贯、自然;

②朗读时,头脑中要有鲜明的人物形象;

③朗读句子时,要注意词语重读和句子停顿。

活动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介绍历史背景(本篇小说以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为激起学生的共鸣,可由中国历史上清末时期外国列强侵华战争,并鉴定不平等条约导入。)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示学生头脑中出现形象,要求学生记住故事情节;

2、请一位同学上台以小弗朗士的身份复述故事情节(要求把人物内心独白也表现出来,可加入适当想象),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当中看他是否有遗漏的地方,然后加以补充或更正(特别是补充人物内心独白部分)。

三、研读课文内容:

(一)就课文内容而言,结合同学的复述,你认为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从课文中找到依托)

1、明确:

韩麦尔先生:平时穿着随便,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但在这最后一堂课他穿戴庄重。有很强的爱国主义情感,也有较高的教学水平。

小弗朗士:不是个很用功的孩子,平时贪玩幼稚,不大懂事,上课也不能专心听讲。可是最后的法语课他却上得特别认真、专心,而且对老师的教导领悟得很好,说明他很聪明,在幼小的心灵中也有难得的爱国情感。

2、即兴表演:一人扮演小弗朗士,一人扮演韩麦尔先生,一人扮演郝叟老头儿。每个角色分别做一种最富代表性的动作,说几句最能表达内心感情的话,其他同学进行评议。

(二)师生互动,理出故事情节。

小说有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是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本文中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的人物形象正是在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当中完善起来的。

1、故事的开端:上学路上

这一层要表现小弗朗士的贪玩、幼稚及对先生的惧怕。也要表现出他内心的矛盾。

2、故事的发展:上课之前

小弗朗士一到先生的小院子里就感到了异样。

①教室格外安静。他走进教室时心非常慌,怕受到责备和惩罚。

②韩麦尔先生说话很温和,让他快坐好。心稍微平静了,注意观察什么地方不同往常。

③韩麦尔先生的穿戴是那么庄重。教室里有一种不正常的严肃的气氛,使小弗朗士有些吃惊了。

3、故事进一步发展:上课之中

写动人的最后一堂课,以及小弗朗士的悔恨和镇上的`人对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纪念。

4、故事的高潮、结局:宣布下课

对这部分的讲解应以朗读为重。

四、课堂练习:

当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之后,韩麦尔先生异常激动。“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韩麦尔先生这种欲言又止的激动状态,包含了他的多少爱与恨!那么他到底还想要表达什么?

请你为韩麦尔先生补上这因悲愤而难以表述的潜台词。

第二课时

一、课堂讨论:

1、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你觉得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可以是一段话,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动作,一个表情……)

(提倡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见解)

2、下面几句话是从课文中摘出来的,语意蕴含深刻,感情表达丰富。说说有什么表达作用。

①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明确:“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这句话的含义是:掌握祖国的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②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上似的。

明确:这几句通过小弗朗士的眼睛,描绘了韩麦尔先生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在告别家园时那种依依不舍的心境的理解和同情,使人感到小弗朗士已经由贪玩、不懂事变得成熟懂事了。

③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换的戒尺,可怜的人!

明确:“可怜的人!”这句感叹不是一般的同情老师,理解老师,可怜老师,而是一种爱国主义思想火花的迸发。

3、课文结尾极为精彩,仔细揣摩这些描写的精妙之处。

①写粉笔字本不是吃力的事情,韩麦尔为什么“使出全身的力量”?

明确:这一动作里倾注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感情。

②为什么韩麦尔竟至于:“呆在那儿,头*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用这样的动作结尾,好在哪儿?

明确:这是因为韩麦尔先生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用这样的动作描写作结尾,表达的感情更为深沉,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此时无声胜有声,留给了读者反复回味的余地。

二、课文的结尾很有特色,但给人的感觉似乎没有结束,请你发挥想像,以“下课以后”为题,续写课文。

要求:1、时间不应拉得过大,写到放学路上或至家即可;

2、通过人物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

3、字数在300字左右。

(写完后自由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两三篇优秀习作交流,讨论心得)

三、课堂延伸:

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你对我们的祖国,祖国的汉字有了什么新的体会?(交流、讨论、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四、课堂小结:

文学作品中描写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很多,而小说家都德却别出心裁将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创造了短篇小说艺术的典范,为世界人民广泛传诵。

五、作业:

请同学们以“战争与和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板书:

最后一课

都德

人物小弗朗士韩麦尔先生

课前幼稚、贪玩

吃惊

诧异爱祖国

情节上课悔悟难过庄重、和蔼、严肃恨敌人

懊悔

脸色:惨白

下课懂事语言:哽咽

行为:书写(法兰西万岁)

环境:普鲁士兵出操普鲁士兵收操

《最后一课》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3、利用小说对不家务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心理活动了解了小弗郎士。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韩麦尔先生。

3、 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

(1) 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明确: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

动作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语言描写:……

*指导朗读:

深沉缓慢的语调来读,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

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我们必须把它牢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的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除了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

*结尾部分三个破折号的作用:

明确:解释说明;声音的延长;意思的递进。

(2)完成课后练习三。

(3)讨论: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上课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深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痛。当课上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带着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作自我批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接着,又深情地赞美了祖国的语言,赞美了祖国。当学生专心书写的时候,他又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的亡国之痛。当'最后一课'结束时,他尽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愤。

'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

形成板书:

情节 人物

小弗郎士 韩麦尔先生

上学路上(序幕) 幼稚、怕提问

课前(开端) 疑惑、诧异 线 深情、悲痛

课上(发展) 难受、懊悔 索 思索、内疚

下课(高潮和结局) 悲愤、懂事 沉思、悲愤

心理 肖像、动作、语言

3、环境描写在本中的作用。

(1) 找出序幕中的两处环境描写:

明确:'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

明确: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

(3) 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4)“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描写的作用?

明确: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

(5) 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4、 解题:

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样的作用?

明确:韩麦尔先生在开课时宣布:“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几句话在小弗郎士幼小的心灵里轰然炸开,镇公所门前的布告,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现在全明白了。'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表明小弗郎士对“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的深刻理解,也表明他已经由天真幼稚变得懂事成熟起来了。重复出现,既紧扣课题,又表达了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5、 拓展阅读:

(1) 导入:

这篇小说告诉我们,在主权遭侵犯、国土遭践踏的时候,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意识尤为强烈。中华民族也曾承受铁蹄的践踏,我们也不妨来看看当时所受的这种煎熬。我们来阅读老舍先生《四世同堂》中描写北平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后,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的一段文字。

(2)《四世同堂》简介:

是一部反映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艰苦斗争历史的长篇小说。以古都北平广大市民的亡国之痛为题材,精心挖掘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每日每时都能体验到的由于入侵者的入侵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的折磨。

(3)比较《最后一课》与《四世同堂》片段:

《最后一课》 《四世同堂》片段

作家 都德(法国) 老舍(中国)

背景 普法战争 抗日战争

事件阿尔萨斯沦陷后最后一堂法语课 北平被日军占领后的第一堂课

中心 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人物 师生(学生眼中看老师) 师生(老师眼中看学生)

人称 第一人称 第三人称

描写

方法 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写作

手法 烘托 烘托

(烘托:通过环境描写、气氛渲染,多侧面表现主要人物、中心事件的一种写作手法。)

6、布置作业:

下课以后,小弗郎士在回家的路上又见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请仍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进行创造性续写。

最后一课教案 篇四

1、 主题的介绍方法。以“最后一课”为主题,引导学生想象:在这种情况下,最后一课会发生什么?你怎么能指望最后一课是这样的呢

2、 背景知识介绍。本文介绍了普法战争的历史知识,让学生体验阿尔萨斯人失去土地时的悲愤情绪,为本文的研究奠定情感基础。

3、建立提问和兴趣的方法。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你不再被允许说你的国家的语言或使用你的母语,你会如何回应这个话题的介绍。

4、 诗歌的介绍。它是由“最后一课”这首诗介绍的。

我怎么能忍心看到最后一个,一个是所有情感/安静的教室/不安分的海浪在我心中/战争的新闻很无聊/有多少眼睛期待和平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童年成长为成年瞬间/ /最后一个教训是一个难忘的最后的晚餐吗

作者简介,背景和风格

1、 杜德(1840-1897),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著有100多部小说。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鲁士与法国的战争。但由于法国政府当时采取了叛国路线,战争失败后,法国签署了和平条约,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普鲁士。普鲁士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他们的祖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普鲁士政府颁布了一项命令:这两个国家的学校只允许教授德语,不允许教授法语。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2、 下面这段话摘自《福楼拜家族的星期天》,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这位老兄。(幻灯片)

…过了一会儿,托德来了。他一到巴黎就谈起了巴黎,那里充满了欢乐、乐趣和活动。只用几句话,他就画出了一个人滑稽的轮廓。他以他独特的、南方的和有吸引力的讽刺谈论每一件事和每一个人

他的头很小,但很漂亮,浓密的乌木头发从头到脚披散在肩上,形成了一个卷胡子的整体;他过去常常用手摸他的胡子尖。他的眼睛像长缝,窄缝,但一种黑色的光像墨水发出。也许是由于近视过度,他的眼睛有时会模糊;他讲话的语气有点像唱歌。他举止生动,动作生动,具有南方人的一切特点。

3、这篇论文在题材上是一部小说。小说有六种叙事元素和三种描述元素:情节、人物和环境。情节一般分为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情节是故事发生、发展和结局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人物的发展史。

通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整体意义

1、 老师将为你朗读课文。请听并读课文。一方面,注意生词,感受课文的意思。

2、 注意对下列单词的解释。

后悔:做错了或说错了话,心离恨不应是这样。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在这种仪式中,信教的人默默地向上帝表达他们的愿望。

哽咽:不要大声哭出来。

惊喜:我觉得很奇怪。

3、请阅读课文,画出文章的圆点,阐明故事的发展。

4、 让两名学生分别以小弗朗索瓦的口吻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复述故事。其余的学生仔细听,然后评价,补充或纠正。

5、 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阐明文章的观点。

有三种方法可以把小组分成几组,然后是全班

(1)论文分为四个部分。

在去学校的路上(1-6),课前(7-10),课后(11-23),学校宣布关闭(24-29)

(2)论文分为三部分。

上课前(1-10)、下课后(11-23)、宣布上课(24-29)

去学校的路上(1-6),班级(7-23),班级(24-29)

老师很清楚:这三种除法是合理的。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阿尔萨斯一个小镇上的一所小学的最后一堂法语课,当地人在接到不允许再教法语的通知后,感到了被征服的痛苦。“最后一课”是本文的主要事件。根据故事的开头、发展和高潮来划分是合理的。结构的划分并不是唯一的,只要它是合理的。

最后一课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以及采用第一人称所起的作用。

2、领会本文所表现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材分析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重点写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德国普鲁士军队占领以后,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改教德语的事件。最后一课,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典型环境,因为从此以后学校里不许再教法语了,小孩从此要学习异国统治者的语言,接受异国文化。这是侵略者在军事占领以后进行的文化侵略。作者在这里把一个小学校里的一堂课的意义提高到向祖国告别的高度,使这一堂课的任何场景、细节都具有了庄严的意义。

小说在艺术上有两个值得特别注意的地方。

一是巧妙的叙述视角。作品的主题十分严肃,但对这一主题的表现却选用了一个巧妙的角度。作品原来还有一个副标题是“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孩子的自述”。作者选择一个淘气调皮的男孩作为主人公,通过他带着些无知而稚气的口吻,以他心理的变化,间接地写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恋恋深情。小主人公在这堂课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教育,读者也受到了感动。

二是生动的人物、场景、细节、心理描写。小说精心运用了大量描写,表现人们在最后一课上的种种反应,其中着墨最重的是韩麦尔先生。

教学设想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向学生传播新知识的同时,应考虑到教学对象原有的知识基础,有针对性确立重难点。对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整体感悟一篇较长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这个情况,我确立以下的教学的重点、难点。

1、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前后的变化,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感情。

2、《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时上课不一样的具体表现

难点: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分析和文章中处处照应是本文的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加以启发和点拨。

[重点难点]

1、重点: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些语句的特定含义。

2、难点:把握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性格特征,探究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时数] 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 导入

1、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并热爱本民族的语言,这也是爱国主义的一种具体表现。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就是一篇爱国主义题材的文章《最后一课》。(板书课题、作者,并简介作者)

2、 这篇文章同学们都预习了,谁能说说,小说为什么取名为“最后一课”?

3、 补充交代故事背景

介绍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这篇小说写的是普法战争中发生的故事。普法战争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挑起的。他为了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发动了这次战争。结果,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也率军向普鲁士投降了。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侵入巴黎,迫使法国资产阶级政府割地赔款。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割让给普鲁士了,普鲁士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这篇小说写的就是韩麦尔先生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所以取名为“最后一课”。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复述故事。

三、指导学生学习第1——6段。

阅读1—6段,考虑这么一个问题:从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表现和心情,看出小弗郎士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讨论交流、明确:

从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表现和心情,看出小弗郎士是一个贪玩,不爱学习,不懂事,但还能管自己的孩子。贪玩不爱学习表现在经常迟到,那天又去得很晚,他怕韩麦尔先生骂他,因为分词连一个也说不上来。他想就别上学了。不懂事表现在他听到画眉在唱歌,看到普鲁士兵在操练,认为“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能管住自己表现在急忙向学校跑去,对布告栏内贴出的布告也无心去看。

四、指导学生学习第7—10段,思考问题。

小弗郎士赶到学校后,发现学校和课堂里出现了哪些异乎寻常的情况?这些情况说明了什么?

小弗郎士发现学校和课堂里出现了以下异乎寻常的情况:

1、学校一反常态地寂静;2、老师不同一般地温和;3、教师意外地穿着礼服;4、教室里竟然坐着许多镇上的人,整个教室里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这些情况说明,这堂课很不一般,暗示着这是“最后一课”。

五、指导学生学习第11——16段。

提问:韩麦尔先生宣布坏消息时,连用两个“最后”,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朗读时语气是否应该有区别?这时,小弗郎士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韩麦尔先生宣布坏消息时,连用两上“最后”,这表现了他当时的复杂心情。“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这里的“最后”二字,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沉痛而又愤慨的心情,他为再不能教法语课而沉痛,他为侵略者不准法国人学本国语言而愤慨。“最后”二字要读出沉重的证据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这里的“最后”二字,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沉痛却又充满希望的心情,他为再不能上法语课而沉痛,他又为上好这最后一堂法语课而充满希望。

这时,小弗郎士的感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他为再不能学法语而感到“心里万分难过”,他知道恨“那些坏家伙”了,他懂得珍惜他的这“最后一堂法语课”了。其次,他为过去没有认真学习而懊悔。过去对课本、对老师,他觉得“那么讨厌”,现在都像“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再次,他明白了老师穿礼服和镇上那些老年人坐在教室里的原因,他对老师产生了同情和敬意。总之,小弗郎士似乎一下子长大了,成熟了,这是因为这时他把自己与“祖”联系在一起了,是由于爱国的激情促成了他这些变化。

六、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二

第二教时新课 标第 一网

一、继续学习课文

1、指导学生学习第17—19段。

提问:韩麦尔先生在上最后一课时,讲了哪些话?内容可以概括为哪几点?关于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和“语言是钥匙”这两处,有什么深刻含义?

学生讨论明确:

韩麦尔先生讲话的内容大致是:⑴宣布“最后一课”。⑵指出因循怠慢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批评家长并检讨自己对孩子们的学习不够关心。⑶指出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永远别忘了它。并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记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韩麦尔先生批评阿尔萨斯人因循怠慢的习性,批评他们不奋发、不争气,以致当了亡国奴。“亡了国……钥匙”,意思是如果牢记祖国的语言,就会永远记住自己的祖国。就会激发起爱国热情,就会为恢复国土和维护民族尊严而斗争。这些话,都反映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指导学生学习第21段。

提问:小弗郎士在习字课上产生了哪两个联想?这有什么意义?

学生讨论明确:

小弗郎士在习字课上产生了两个联想:⑴字贴像小国旗。⑵鸽子叫声。第一个联想表现了小弗郎士天真的热爱祖国的深情,第二个联想表现了小弗郎士对敌人强迫法国人学德语的愤慨和讽刺。

3、指导学生学习第24—29段。

提问:课文怎样描写韩麦尔先生下课时的悲愤心情和表现的?他为什么要写出“法兰西万岁”这几个大字,小说为什么以韩麦尔的一个手势结尾?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课文是这样描写韩麦尔先生下课时的心情和表现的:首先写钟声和号声响了,这标志着最后一课的结束。再写韩麦尔先生站了起来,脸色惨白,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最后写韩麦尔先生奋笔疾书“法兰西万岁!”,然后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是用手势表示这“最后一课”的结束。

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这个情节有深刻的意义。这几个字是韩麦尔先生讲完最后一课给他的学生们的临别赠言,也是这位爱国者的心声,是所有法国人民的心声。这一悲壮的行动,表达了一种坚定而崇高的信念:法兰西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因此,这几个字是这篇小说主题的升华。小说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痛苦的表情和手势结尾,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二、口头练习

把上习字课那段改为第三人称写法,再与原文比较一下,说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1、学生准备。

2、提问检查。

3、补充讲解:本文是从小弗郎士的角度,以小弗郎士的口气来写的。通过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既表现了小弗郎士这位法国儿童在失去国土后精神世界的变化,又真实而具体地刻画了韩麦尔先生这位爱国者的动人形象,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愤恨,有力地表达了这篇小说的爱国主义的主题。小弗郎士的带有儿童的稚气的叙述,使读者感到特别亲切、真挚、动人。

三、小结

这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亡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四。

附板书:

小弗郎士

贪玩、调皮捣蛋、不遵守纪律、马虎、不认真学习、不爱学习、怕老师、幼稚不懂事,后来由于这是最后一课变成一个爱学习、同情理解老师、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

韩麦尔先生 平时是一位严厉的老师,关键时候表现出庄重、无畏、深情,以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们心灵深刻的影响,是一位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师的形象。

《最后一课》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品味人物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的深刻内涵。

3、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4、环境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重点及难点

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资料文献:

我的预习提纲(可不要忘了欣赏我的书上笔记哦)

一:基础常识积累:

1、 字词(除课后读写机课下注释外)我还发现

2、 关于作者

二、结构内容梳理把握(我能概括和复述)

三、思想主题感悟(我最想说的话)

四、写作特色欣赏评点(可在书上做批注)

1、本文在写作上最值得我欣赏和借鉴的地方

2、我也怀疑权威,大胆指出不足

五、预习小结。

我给自己的预习评价( )

2、课文必读汇报,我读一遍需( )分钟

3、对不起,我还有问题。

【课堂研讨,合作展示】

第一课时

一、 导语设计(导入方式自由)

二、检查预习,公布小组得分 明确本课目标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介绍本课梗概

二)、四边互动或分组完成

(1) 这篇课文题目为《最后一课》,为什么说是“最后一课”?

(2) 本该是一堂很普通的课,现在却因加了“最后”两个字而变得特殊起来。“最后”这两个字最能让你们想到什么?

(3) 课文中最能渲染这种气氛的描写在哪里?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情感。

4、 交流点拨,精读课文,深入思考:

(1) 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2) 阅读资料链接二,同样是表现爱国情感的,都德的《最后一课》与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在内容上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三、 点拨讲解:

1、 小说体裁的指导: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其中环境又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四、质疑释疑

五、学习总结,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小弗朗士的内心世界,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往下学习来了解一下韩麦尔先生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自主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1)请同学们找出韩麦尔先生最能打动我们的一些言行。

(2)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一句话?为什么?

(3)找学生读课文24段――29段,画出动词并说明其作用。

(4)课文最后,韩麦尔先生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这个手势有什么含义?

2、交流点拨,精读课文,深入思考:

1、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你怎样理解?

2、“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请你按韩麦尔先生当时的思想状况,把在此句没说出来的话补写出来。

3、“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语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这句话表现了小弗郎士什么样的心理?

4、 “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为什么他忘不了?他永远忘不了的是什么?

5、 指出下列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并说说它们的含义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中飘扬。

6、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7、探究: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战斗英雄,把小弗郎士写成一个少年英雄,而让他们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

9、 解题: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样的作用?

总结:不朽的东西都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在最后一课,我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正在上演,在这种特定的时刻,埋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爱国情、亡国恨一起迸发出来,无不崔人心魄,催人泪下。

五、我的感悟

1、 从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身上我们学习到了哪些金子般的东西?对于爱国主义你有什么样的认识?(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悟)

六自测评估、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可查工具书)

挟( )着 踱( )来踱去 诧( )异

懊( )悔 郝( )叟 qí( )dǎo( )

2、《最后一课》的作者是????_____国人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_,本文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历史背景创作的。

3、精读语段,回答问题。

语法课上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 “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象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专心地画“杠子”,好象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者,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语唱歌吧!”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_“我一我一”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一你们走吧。”

① 选文中画线句子“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小弗朗士这样想的本意是什么?说明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②从选文看,作者对韩麦尔先生主要运用了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描写。

③小弗朗士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样“高大”,是因为:( )

A。韩麦尔先生站起来了,所以显得高大。

B。韩麦尔先生是老师,在学生眼里自然显得高大。

C。小弗朗士可怜他,出于同情,觉得他高大。

D。小弗朗士受到老师爱中主义情绪的影响,对老师无比崇敬,所以觉得老师的形象高大起来。

④“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下面对这几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韩麦尔先生用手势帮助语言,表达其内心极度的愤怒。

B、韩麦尔先生用手势表达他强烈的思想感情和无可奈何的痛苦心情。

C、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愤怒到极点,难以说出话来。

D、韩麦尔先生用手势表达了强烈的爱祖国、恨敌人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深处极度的悲愤

老师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检查预习

合作展示

归纳总结

2、 板书:

最后一课

上学的路上──看到教室里的气氛──知道是最后一课──鸽子

怕骂、贪玩────惊诧────难过、懊悔────悲愤

(幼稚)────────────(成熟)

1、学习方法指导:运用比喻、多种描写手法,增强语言表现力。

描写手法:外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

最后一课教案 篇七

教材分析:

法国作家都德创作的《最后一课》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小说。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的教材,长期被许多国家选入课本。文章所写的本是普通的师生因为在不平常的时刻上的一堂不平常的课,因此也就有了不平常的意义。这篇文章2777个字,篇幅长,信息量大,是培养学生默读习惯,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读书的好素材。其次,多处的细节描写,耐人寻味,尤其是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栩栩如生的刻画,把人物的内心世界表露无疑,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材料。

学习目标:

1、略读课文,了解小说的基本内容,能够读出故事的背景。 2、品味语言,能够体会并说出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从而认识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

从大量的文字中读出文章的故事背景。

学习难点:

品味语言,能够体会并说出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认识人物形象。

学习活动: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这篇小说叫《最后一课》,这本是一堂普普通通的课:一位普通的老师,一个群普普通通的学生。然而在不平常的时刻又却变得极不平常。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去探寻答案。(板书课题)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展示)

1、略读课文,了解小说的基本内容,能够读出故事的背景。 2、品味语言,能够体会并说出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从而认识人物形象。

师:这篇文章大约有2777个字,篇幅长,信息量大,如果像平常读书那样,显然是不合适的。我们要运用学会默读,用略读的方法去读书,进而了解故事的内容。什么是默读呢?就是不出声,眼、脑并用,每分钟至少500字。略读,就是粗略的读,根据学习要求快速的找到有用的信息。

看我们的第一个学习活动(课件展示)

1、小说记述了一件什么事? 你能从那些文字中看出这是一堂不平常的课?

学生静默看书四分钟,了解故事的基本内容。

师:同学们看书很投入,相信你对小说内容已经有了基本了解。那位同学来谈谈,小说写了什么事?

生1:这篇小说写到的是顽皮的小弗朗士因贪玩上学迟到了,他到教室之后发现气氛很不寻常,听韩麦尔先生讲这原来是他们最后一堂法语课,大家都很懊悔平时没有好好学习,他也很后悔,并为喊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所感动。

师:这位同学从小弗朗士的角度来介绍小说内容,很好。谁还能从小弗朗士的角度介绍一下小说的内容,只是文字在简练些,内容在丰富些。这对同学们可是个挑战啊!

生2:调皮的小弗朗士在这最后一法语课上,受到韩麦尔先生爱国精神的触动,他的内心世界发生了深深的变化。整堂课上笼罩了失去国土的悲伤、痛苦的气氛

师:你概括的非常好。抓住了两个关键人物: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一个关键词:爱国。同学们,在课文中有很多地方交代了了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暗示了不平常事件的发生。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暗示背景的文字。

学生浏览课文

生3:我找到的有:“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以及“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这些文字都暗示了写作背景,表明了不平常事情的发生。

师:能能从文字中看到事情发生的背景,很不错,这是一种功夫,希望好好练习。还有吗?

生4:我看到的是: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别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这些文字暗示了不平常事件的发生。

师:你从课堂的气氛和坐在教室里的人身上看到了不寻常,也很好。还有吗?

生5:我看到的是: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师:刚才,大家通过浏览课文发现这真是一堂极不平常的课,是小弗朗士们的最后一大法语课。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再也不能上法语课了呢?请看时代背景(课件展示):

1870年—1871年,法国同普鲁士王国爆发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于是老师也被赶走。这篇课文写的就是亡了国当了奴隶的小镇民众齐聚教室聆听老师最后的教诲的情景。

师:在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的课堂上,时时处处洋溢着师生的爱国之情,尤其是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下课铃声响后的情景“写得最为传神。请同学们读一读,说说你从那些文字中读出了人物失去国土的痛苦?

学生自由读后相互交流。

生6:我从韩麦尔先生的表情上惨看到了他失去国土的痛苦, 因为这堂课就要结束了,再也不能在自己的国土——阿尔萨斯来教法语课了。“惨白“一词正是他痛苦内心的流露。因为这堂课就要结束了,再也不能在自己的国土——阿尔萨斯来教法语课了。

师:是呀,我国的大思想家孟子就曾说: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从人物的表情上我们读出了痛苦。还有吗?

生7:我从韩麦尔的语言上听到了他的痛苦:“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使用了破折号可见他说话是断断续续,泣不成声。

师:你说得很好,不过,老师要纠正一点, “泣不成声”是哭得噎住了,出不来声音。形容非常伤心。而课文用了一个什么词呢?“哽住”。它是什么意思呢?多指因伤心难过声音在喉咙里发不出来。所以,我们可以用“哽咽”比较合适。它的意思是:不能痛快地哭出声,迫使泪水从嗓子倒灌进胃里。你说呢?

学生笑,表示赞同

生8:我不仅从文字里看到了主人公的亡国痛苦,还看到了他对胜利的信心。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他坚信:失去的国土一定能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师:是啊,作者的情感是复杂的在这“法兰西万岁里”有对国土的爱;对敌人的恨;对祖国充满着信心,充满着希望。

生9:我认为“忽然”一词也是值得品味的。“忽然”有来的迅速而又出乎意料的意思,说明这钟声是在韩麦尔先生争分夺秒地教,学生们全神贯注地汲取法语知识的情况下敲响的,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强加于人的钟声,不容人选择地宣布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结束,增强了悲怆的气氛。

师:同学们,对语言的品味之细腻让我敬佩!我更从同学们的言语表情中感受到了“爱国”。我国著名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着土地爱得深沉。”痛苦、依恋、悔恨、自责这种种情感的背后是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等人一颗颗滚烫的爱国心。那就让我们一起把心贴近韩麦尔先生一起去感受他心跳的律动。

师生激情朗读最后一部分。

师总结:爱国不分国界,从小弗朗士身上让我们明白:认真学习,就是爱国。请同学们珍惜大好时光,努力学习,用我们的青春的光芒去照亮祖国繁荣富强的道路!

课后反思:

《最后一课》是传统名篇,课文长,信息量大。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高效学习并且不落俗套,是最为头疼的问题。我根据文章的特点选取了两个角度。一个是让学生通过略读来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另一个是通过诵读最为精彩的部分,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长课文在教学的时候,最为重要的是选准切入点,我就紧紧抓住“不平常”三个字来组织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认识背景。从字里行间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需要一种能力,就是浏览思考。在课堂中我一开始就让学生运用默读、略读的方式读课文,然后再次浏览,通过反复读提高它的阅读能力,在品味语言的环节,我选取小说最后一部分,让学生走进字里行间,去感受一名普通教师爱国情怀。在教学本节课的时候,实际上我如果再补充些材料,比如:莫泊桑的《米隆老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法国普通民众的爱国情怀,也许这节课更有深度。

以上就是t7t8美文号为大家带来的7篇《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_最后一课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t7t8美文号。

上一篇:关于党校学习思想汇报范文优秀7篇(党校专题思想汇报) 下一篇:返回列表
心得体会推荐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优秀10篇
  • 新课标三上《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 《泉城》课堂教学设计优秀10篇(《泉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优秀3篇
  • 中国最大的贪官落马排名情况(中国历史最大贪高官排行)
  • 2017年中国最大的黑帮排名(中国黑道排名前十名)
  • 社区矫正学习心得体会(社区矫正心得体会100篇)
  • 听课记录(听课记录15篇及评析)
  • 2023年普通党员组织生活会发言稿优秀5篇 普通党员组织生活会发言材料2021
  • 电影英文观后感(绿皮书电影英文观后感)
  • 猜你喜欢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