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最新9篇(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最新9篇人教版)

更新时间:2023-06-27 来源:互联网 点击:

大家知道吗?地理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要想学好地理,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都是很重要的。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9篇《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可以帮助到您,就是t7t8美文号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一

1.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方式主要是交通运输和通信

2. 青藏铁路的起点和终点

青海省首府西宁经格尔木至拉萨,是世界上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沿线经过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3.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保护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4. 集装箱运输的好处是什么?

节约包装材料、简化包装手续、提高运输效率、保证货物完全、降低运输成本、改善运输劳动条件等

5. 世界比较繁忙的航线哪四条

①北大西洋航线;

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航线;

③北美洲东岸各港口经巴拿马至北美洲西岸各港口的航线;

④北太平洋航线

6. 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业务的任务分别是什么?受哪些自然因素影响?

邮政通信主要利用交通工具和运输网络传达信函和包裹。受地形障碍、台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电信通信业务主要是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等传递符号、文字、图像和语言等信息。 受地形障碍、太阳活动等影响。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二

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1、10年来人口增长

历史时期 人类的生产劳动 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 人口变化的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 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 人口数量化少,增长缓慢 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 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 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 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

工业革命以后 工业生产活动迅速扩大和发展 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 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

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

自然增长率水平 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 今后变化趋势

发达国家 保持较低水平 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增长缓慢 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

发展中国家 水平较高 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 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

中国 水平较低 增长缓慢 人口基数大

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

6、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

7、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会制度。

如何能快速学好地理 篇三

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

我们在学习地理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是我们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去克服困难,我们要让自己对地理产生学习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去培养自己对地理的理解,当我们考试失败时,我们不要灰心,我们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行。

合理利用学习时间

在我们学习地理的时候,其实最主要的就是地图,那么怎么才能把地图背下来呢,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家里的墙上贴上地图,这样我们没事的时候就可以看见,会增加我们的记忆力,我们还可以吧地图贴在我们的书桌上,这样无论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还是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可以背诵地图,即使我们在玩闹的时候也能够学习。

及时解决问题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遇到不会的问题一定要及时的去解决,经常的和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看看自己理解的知识和老师同学有什么不一样,然后再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我们在制定学习的计划的同时,一定要知道什么方法是适合自己的,我们制定了计划就一定要努力的去完成它,一定要有一颗恒心。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去提高自己的地理成绩。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四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

1 、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 出生率 和 死亡率 共同决定的。[ 记忆 ]

2 、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 70 亿人口日”( 2010/10/31 );中国 13 亿人口( 2005/1/6 )。[ 记忆 ]

3 、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

4 、 20 世纪以来特别过去 100 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

过去 100 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 、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 人口自然增长率 和 人口基数 大小共同影响。(理解记忆)

6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措施: 发达国家 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 发展中国家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7 、人口增长模式由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三个指标构成。(记忆)

公式: 自然增长率 = 出生率 - 死亡率

8 、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

9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记忆 ]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 死亡率 下降开始的

10 、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记忆 ]

口诀:欧 ( 北 ) 美摩登全“现代”,亚非拉发展忙“过渡”,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过渡”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1 、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记忆 ]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

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 、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3 、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 记忆 ]世界人口迁移口诀: 二战前,旧到新,一去不返乡 二战后,发展到发达,打工挣钱回故乡

4 、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 记忆 ]

5 、人口迁移的意义 [ 理解 ]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 理解记忆 ]

对人口迁出地: 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 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7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记忆 ]

( 1 )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2 )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 经济因素 往往起重要作用。

8 、中国古代和近几十年来人口迁移的因素:[ 理解记忆 ]

古代:主要是战乱(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其次为开疆拓土、流放、戍边等。

近几十年:主要是国家政策、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个人需求等。

1.3 人口的合理容量

1 、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 [ 理解 ]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

2 、环境人口容量概念及制约因素 [ 记忆 ]

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货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3 、合理人口容量概念:[ 记忆 ]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4 、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紧迫性表现:

日益严峻的人口过快增长问题、人口城市化问题、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

5 、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

( 1 )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

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 、城市形态的概念: 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

2 、 中心商务区的主要特征:

①经济活动最为繁忙;②建筑物高大稠密;③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④内部分区明显;

3 、功能区比较 [ 理解记忆 ]

4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记忆 ]

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

5 、 经济因素 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 付租能力 。影响 付租能力 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 , 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

6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 理解 ]

7 、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

( 1 )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 2 )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

( 3 )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 ( 4 )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

8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 理解 ]

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

后期: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2.2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 、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 记忆 ]

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 100 万以上)、大城市( 50~100 万)

中等城市( 20~50 万)、小城市( 20 万以下)、

依据:城市人口规模

2 、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 [ 理解 ]

城市等级低,数目多,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

城市等级高,数目少,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

3 、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 [ 理解记忆 ]

( 1 )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

( 2 )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

( 3 )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4 、城市等级体系:

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姐组合,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系统。

5 、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 [ 理解 ]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德国南部为例)

6 、 门槛人口与商业服务等级

( 1 )把维持一家企业生存所需的最低人口数称为门槛人口

服务人口>门槛人口 (赢利) 服务人口 = 门槛人口 (保本) 服务人口<门槛人口 (亏本)

( 2 )商业等级与门槛人口的关系

根据门槛人口的小,可划分出商品或服务的等级。

价格 低 ,门槛人口 小 ,为 低级 商品;价格相对较 高 ,门槛人口相对较 大 ,为 高级 商品

2.3 城市化

1 、城市化的含义 [ 理解 ]

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 人口的城市化

城市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

乡村变为城市的过程 土地的城市化

2 、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 记忆 ]

推力: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动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全,交通便利

3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 记忆 ]

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4 、城市化的意义:

( 1 )城市市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 2 )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

5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 理解记忆 ]

6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比较

发展中国家: 起步晚,发展快;水平低;发展不合理(出现畸形发展);处于初期和中期阶段

发达国家: 起步早;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处于后期阶段

7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8 、城市环境的改善措施

( 1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措施

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③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 2 )建立生态城市 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环境污染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1 、农业的概念: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2 、农业区位的含义:

(1) 农业生产的位置 (2) 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联系

3 、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记忆 ]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机械、科技

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重要因素是 市场因素 。

4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5 、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 [ 理解 ]

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气候因素)

千烟洲立体农业、横断山区的农业 (地形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 (市场和政策)

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土壤因素)

大城市公路边的乳畜业、园艺业 (交通因素)

河西走廊的粮棉生产 (水源因素)

6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 理解记忆 ]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利用科技改造自然因素例子:培育良种促进农业发展(袁隆平杂交水稻、橡胶树种植范围的扩大);改善局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大棚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

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技术的进步使世界农业出现 专业化 和 地域化

7 、农业地域的含义: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 的结果。

8 、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因素:[ 记忆 ]

( 1 )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 2 )自然条件( 3 )社会经济条件

9 、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 记忆 ]

位置:澳大利亚的西南端、东南端 (墨累 - 达令盆地)

自然区位条件: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劳动力丰富;生产方式、技术先进

10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特征:[ 记忆 ]

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 — 牧羊)

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 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

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 发展措施:东水西调

优点: ①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②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 ③灵活的生产选择

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 、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及作物 [ 记忆 ]

分布:亚洲的季风区(东亚、东南亚、南亚都有分布)

作物:水稻为主(水稻的习性:好暖喜湿)

2 、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记忆 ]

(1) 气候以季风为主,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生长

(2) 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4) 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生产经验

3 、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 记忆 ]

(1) 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 (2) 单产高,商品率低 (3) 机械化和科学水平低 (4) 水利工程量大

口诀:“一大一小一高三低”

4 、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及作物 [ 记忆 ]

分布:美国、阿根廷、加拿大、澳大利亚、乌克兰

作物:小麦、玉米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5 、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 记忆 ]

(1) 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2) 交通运输便利 (3) 市场广阔

(4) 地广人稀 (5) 机械化程度高 (6) 农业科技先进

6 、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点 [ 记忆 ]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就美国而言的部分典型区位优势:如位于五大湖区及密西西比河有丰富的水资源,地处中央大平原地势平坦,且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

3.3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 、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及生产对象 [ 记忆 ]

分布: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生产对象:牛、羊

2 、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 [ 记忆 ]

(1) 气候温暖,草类茂盛 (2) 地广人稀,地价低

(3) 距离海港近,交通便利

3 、大牧场放牧业特点 :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

4 、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措施 [ 记忆 ]

( 1 )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如修建铁路)

( 2 )合理利用草场(如围栏放牧、划区轮牧)

( 3 )种植饲料 ( 4 )开辟水源(如打机井)

( 5 )培养良种牛、防病害

5 、乳畜业的分布及农产品 [ 记忆 ]

分布:北美洲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

农产品:牛奶及乳制品

6 、乳畜业的区位条件 [ 记忆 ]

(1) 气候温凉、潮湿,

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温带海洋性气候)

(2) 城市化水平高,生活习惯影响,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

7 、乳畜业的主要特点 [ 记忆 ]

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五种农业地域对比表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五

1.培养兴趣

没有兴趣,学习就会从"享受"变作"忍受",成为负担。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为一种需求,就学得轻松愉快,动力无穷。

2.学法兼用

在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因此,学习高中地理就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分(www.)别采用理科或文科的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这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3.图文结合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它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所以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应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

4.知识联系

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地理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

高一地理必修二重要知识点总结 篇六

【一】

1、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因素。还有国际经济形势、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例:山东接受韩国产业转移的原因

地理位置优越,距离近;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技术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协作条件好;劳动力丰富等

例:广东产业转移到江西的原因

临近广东,有铁路相连,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且较廉价;地价水平低等

2、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注意分转入和转出区)

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③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例:对转入区的影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改变原来的地理景观,加重环境污染;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七

一、 人口的迁移

1、 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

2、 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 特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意义

19世纪以前 以集团型、大批量移民为主 旧大陆(亚非欧)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 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 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 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

3、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数量增减。

4、 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

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

时代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

古代 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 大批迁入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

当代 性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受国家政治政策影响大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 东部——西北和东北

沿海——内陆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 (改革开放政策) 迁移流量大,流向改变 西部——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农村——城市

5、 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短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6、 人口迁移效应

对迁入地区 积极 提供廉价劳动力,节约教育费用,促进迁入地经济发展

消极 造成不安定因素,加剧人地矛盾

对迁出地区 积极 缓解人地矛盾,改善环境,增加收入(外汇),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

消极 人才外流

其它效应 改变人口分布,人口结构;促进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人口群体基因交流和融合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主要因素: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经济因素、生态环境、政治因素、社会变革、宗教、个人动机和需求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2、美国

1)促使美国成为移民国家的因素:

①新大陆为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

②15—16世纪,欧洲圈地运动,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迁往美洲

③新航线开辟,为人们顺利迁移扫清障碍

④殖民扩张,掠夺美洲资源财富

2)美国国内人口迁移

时期 迁移的原因 迁移流量

19世纪中期 南北战争——政治 人口大规模西移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经济 由乡村流入城市

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 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经济、生态环境 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

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恶化,西部、南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经济、生态环境、个人动机需求 由东北部迁往南部和西部

70年代以后 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重建(经济、生态环境) 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八

一、 环境承载力

1、 环境承载力,只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 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报政府和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3、 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科技发展水平——————决定开发数量 资源————环境人口容量 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决定消耗数量

最主要因素:在各因素中,科技发展水平与华努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

4、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稳定性。

二、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俄人口数量。——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又总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对整个世界来说

(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良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九

一、人口增长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原始型: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型:三低(发达国家)、传统型:“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二、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

(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②加强文化交流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1、人口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四、城市的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

(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

(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

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五、城市化

1、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①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②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③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化趋势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①特点: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②逆城市化的原因: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①特点: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②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③城市发展不合理: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集聚于少数大城市。

5、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上面内容就是t7t8美文号为您整理出来的9篇《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上一篇:学术论文的格式及规范优秀6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
心得体会推荐
  • 小学毕业感言优秀5篇 小学毕业感言
  • 记住乡愁演讲稿2022最新5篇 记住乡
  • 2023年除夕和城市天气一样吗2023年
  • 2023年全国主要城市天气预报200912
  • 中国最大的贪官落马排名情况(中国历史最大贪高官排行)
  • 2017年中国最大的黑帮排名(中国黑道排名前十名)
  • 社区矫正学习心得体会(社区矫正心得体会100篇)
  • 听课记录(听课记录15篇及评析)
  • 2023年普通党员组织生活会发言稿优秀5篇 普通党员组织生活会发言材料2021
  • 看守所执法细则(看守所执法细则(2013最新版本))
  • 猜你喜欢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