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道士塔》教学设计优秀5篇(道士塔 教案)

更新时间:2023-07-08 来源:互联网 点击: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t7t8美文号为大伙儿带来的5篇《《道士塔》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到您,就是t7t8美文号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教学目标: 篇一

1.领会文章丰富深邃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语言运用所反映出的激情。

2.学习叙事评议有机结合的写作特点。

教学时数:2

第一教时

《道士塔》教案教案 篇二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601 次) 时间:2004/09/30 06:34pm 来源:春姑娘

[这个贴子最后由春姑娘在 2004/10/16 09:50pm 第 1 次编辑]

我上《道士塔》(实录)

讲授:春姑娘

班级:高二(5)

时间:2004年9月30日上午一、二节

第一课时

一、

早读课朗读课文两遍。

二、

师: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东沿,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有一个神秘而富有的地方,这就是(生:敦煌。)对,你们怎么知道我要讲敦煌?(生笑)它是中国古代中原进入西域的门户,是千年丝路的必经之地,它亲历了十个朝代的繁荣与衰落。敦煌的莫高窟,是我国最著名的佛教石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墙上和窟顶的壁画,窟里的佛像和佛经,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灿烂瑰宝。上个世纪初,由于历史的疏忽朝廷的腐败,莫高窟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惨遭劫掠,文物散失他国,凡是有良知的中国人哪一个不为之悲愤?余秋雨,正是这样一个用他的笔抒写这种悲愤的人。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余秋雨?(生答:不了解。)我不是借了一本《秋雨散文》给你们么?书在谁的手上?(一生举手。)就请你介绍一下吧。

生:我没有看作者简介。

师:你之前是谁拿这本书的?

生指张。张站起来说她也没有看作者简介。

师:这就是你们的不对了,拿到一本书,首先要了解一下作者,然后认真读一读序言和目录,了解了书的概况再选择内容来读,以后读书一定养成这个习惯,记住了?(生点头)余秋雨是浙江余姚人,上海戏剧学院前院长,代表作大家记住两部:《文化苦旅》,《山居笔记》。他是学者散文、文化散文的主要代表。

三、

师:同学们刚翻开课文的时候, 看到“道士塔”这个题目,你想到什么问题?你通过文章解决了这些问题了吗?

生:我一开始还以为这是写道士塔什么的,看了文章才知道它写的是写莫高窟。我奇怪作者为什么用这个题目。

师:也就是说,道士塔并不是文章的内容。你后来想通了吗?

生:想通了,作者是看到道士塔,想起道士王圆箓,于是想到莫高窟。

师:想到莫高窟的什么历史事件?

生:文物被王道士卖给外国人。

师:很好。我想问大家:这个“道士”是什么人?

生:王圆箓。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道士王圆箓。

生:(念课文上的描写)“他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一个中国平民。”

师:这段文字在哪里?(生答:第一部分第四段。)请大家看到这里。注意,作者特别说明,他原是一个农民,是想强调什么?

生:他没什么文化。

师:我再问:题目中的“塔”是什么“塔”?

生:僧人圆寂塔。

师:僧人圆寂是哪个宗教的说法?

生:佛教。

师:是的,道教和佛教是在我国并行的两大宗教,他们之间既有宗教的某些共性,也各有特色。道士的逝世称为“羽化”(生答升天),死后的葬法一是坐缸,将遗体封缸后入葬,另一种是棺葬,用棺材入葬。佛教僧人的死叫(生答:圆寂),他们的遗体是要火化的,有道高僧的骨灰叫作(生答:舍利子),怎么保存呢?(生答:用塔)。

传说当年释迦牟尼的弟子问及身后之事,佛祖将袈裟叠成四方,铺在下面,又将钵盂倒着扣在袈裟上,又把禅杖立于钵盂之上。后来的佛徒弟子就依照这种形状建塔来保存佛祖的真身舍利。这种塔被称为“覆钵式塔”(在黑板上简笔画出)。

那么,我想问大家,让一个农民出身的道士来管理一个佛教圣地,这合适么?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当然不合适,这很荒诞。

师:是的,很荒诞,是个历史怪胎,管理的混乱可想而知。那么,这个农民出身的王道士是如何管理莫高窟的?

生:他每天早早就起来了,到处看看,然后用石灰把墙壁都刷白了。

师:这在第几部分写到?(生答第二部分。)同学们跟着她看到第二部分的文字。大家注意,墙上原来有什么?

生:有壁画。他用石灰把壁画刷没有了。他还把洞里面的塑雕敲掉,造了几个雪人。(生笑。)

师:是雪人还是什么?

生:是天师、灵官菩萨。

师:大家说说,他管得好么?

生:(齐)不好!

师:我看他管得挺好的。(生诧异)依我看,他很尽责啊。他每天一大早就起来查看洞窟了,像查看他自己的院子一样。你看作者的用词:“农民做事就讲个认真”,“道士擦了一把汗憨厚地一笑”,作者都说他“认真”“憨厚”嘛。

生:这是反语,是讽刺呀。

师:对,这是绝妙的讽刺,是黑色幽默。(生窃笑:黑色幽默,周杰伦的哦)

师:这正说明了王道士的愚昧和无知。你们只记得周杰伦,又说明了什么呢?(生笑)王道士其实也是有贡献的,他在莫高窟发现了一个隐秘的洞穴,(生:藏经洞)是的,这在文章哪部分写了?(生答:第三部分。)那就看到第三部分。正是这个发现,加深了他的罪恶。大家说说他是怎么处置这个洞里的经书的。

生:送给官员,很便宜地卖给外国人。

师:正是在王道士的手中,大量的文物流失异国他乡。多么可恨!第三部分最后一段只有三个字:我好恨!作者恨的是王道士吗?

生:不是。

师:你说不是,依据是什么?

生:(在文中找到了相关句子)“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他“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

师: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这是作者对王道士的评价,所以,恨他也没有用,是对牛弹琴,你骂他,他反而莫名其妙。那么,该由谁来承担这笔文化重债?

生:应该是当时的文官。

师:仅仅是文官吗?文官不管好文物,又该是谁的责任?

生:政府。

师:又是什么造成了政府对文化遗产的忽视?

生:时代。

师:作者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生:(找出文中句子)“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

师:国土主权尚难以保全,文化遗产更无暇无力保护,由此可以见出整个国家的衰微与破败。无价之宝轻易被骗走被掠取,这的确是整个民族的悲剧啊。(后来想起到这里还说了一些话,现在补录如下:这正是文章想要说的东西,是文章主旨所在。刚才我们从题目入手,一步一步把握到了主旨。余秋雨的文章我很喜欢,一方面因为他深沉的思考,另一方面也因为他深有蕴味的文字。下面的时间我们就来品读文章的文字。)

四、

生齐读第一部分。

师:读完了,感觉哪一段写得最好?

生:(齐)最后一段。

师:怎么好了?

生:最后一句好。“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师:说说看,好在哪里。

生:好痛苦的。

师:痛苦就是好?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没有?写出什么效果?

生:比喻。(有说拟人。师引导:莫非只有人的伤口会滴血?)

师:用什么比喻什么?(生答不出)民族的伤口,是什么伤?肉体吗?

生:精神的。

师:(板书)嗯,精神创伤。这是一个难以愈合的伤口,大家也感受了痛苦,可以想象,作者写下这一句话时内心有多沉痛!

学生自自己朗读其他部分。

第一节下课。

[打包下载] [引用该文] [发表评论] [转寄该文] [关闭窗口]

此文章相关评论:

该文章有25个相关评论如下:(点这儿论坛方式查看)

------------------------------------------------------------

春姑娘 发表于: 2004/09/30 06:35pm

[这个贴子最后由春姑娘在 2004/09/30 06:49pm 第 2 次编辑]

第二课时

一、

师:上节课我们从课文标题开始,对整个事件进行了梳理,也把握到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整个事件和作者的观点在第一部分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为什么还要写上洋洋洒洒三大部分的文字?另外三个部分跟第一部分有什么关系?

生:是强调。

生:是深化。

师:在事件上是不是重复?

生:不是重复,是更具体些了。

师:情感上呢?

生:深化了。

师:这种叙事模式,叫“链环式结构”,也就是说,他把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根据不同的需要切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小集体,彼此相连又彼此独立,随叙事的演进不断推进感情的深化。

下面 ,就此请同学们默读二三四部分,自己概括各部分的大意。自拟小标题,可以用原文中的句子,或在原文的基础上提炼,或者自己概括。

上黑板写下你的小标题。大家讨论。

二、

师:下面我们来品析一下这篇散文的语言。请大家找出你认为精美的、有深意的语句,说说你的理解找出你理解不透的或有疑问的语句,大家来讨论。

生默读,圈划。

生1:我划出来的是这一句:“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

师:说说你的理解。

生:表达了内心的痛苦和愤恨。

师:对。我们把他这一句话再延展到下面一句,联系起来理解。作者说“我有时甚至狠狠心说一句: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为什么这么说?

生:因为国内官员大量糟践那些东西。

师:作者为什么“狠狠心”才说出这样的话来?

生:他是无奈的。

师:对,是无可奈何才说的,清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不仅没有保护好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反而大量糟蹋,让外国人骗走,这是整个民族的悲哀啊。

生2:我这一句在他那句后面:“被我拦下的车队,究竟应该驶向哪里?这里也难,那里也难,我只能让它停驻在沙漠里,然后大哭一场。”

师:说说你的理解。

生:跟刚才说的差不多的。

师:我为什么要拦住车队?为什么要大哭一场?

生:他不想让这些文物被运到外国去,所以拦车。大哭,因为他不知道到哪里去。

师:是的,作者深深热爱着中国的文化,然而处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文化的命运是无奈的,他的哭,说明了他的痛苦与愤懑,充满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生3:我想说全文的最后一段。

师:怎么理解?

生:我只是觉得好,如果是我处在那样的情况之下,我也会那样子,默默地,什么也不会说。

师:这些中国的专家们为什么没有太大的激动,默默地离开呢?

生:无法言传。

师: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文学的东西往往是这样的,越是写得妙,越是无法言喻。可是考试的时候你不能就用“无法言传”四个字来回答呀。想想,如果你是这些专家,心里会是什么感受。

生:大概有点自豪。因为我们的敦煌学已经取得成就了。

师:仅仅是自豪吗?想想还有那么多文物还在别的国家,由别的种族的人在进行着研究。

生:还有一种屈辱。

师: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历史的屈辱感,学者的责任感,充斥着中国专家们的心胸,使他们不愿意过多地言语,而是默默地工作,默默地研究,并把心里的话付诸行动。请大家记住这几个名字:陈寅恪,最早提出敦煌学的人;常书鸿,用了大半生的时间修复、临摹莫高窟壁画,追回散失文物;另外还有两个让我们感到屈辱的名字,一个是法国的伯希和,一个是英国的斯坦因。他们从王道士手里骗走了大量的经文,在自己的国家里,通过研究这些劫掠来的中国文物,取得了敦煌学研究的巨大学术成果。

余秋雨的文字往往具有这样的魅力,凝练的几句话,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深沉的理性思考,让人反复咀嚼,玩味无穷。文章中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大家好好体会。

下课铃已经响了。

本来想多几个学生说的。还有一些好句子,只好留给学生自己品味了。

顶部

春姑娘 发表于: 2004/09/30 06:35pm

是我的一堂常规课,上完以后印象还算深刻,就把它记录下来了,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毓君说做实录的人是因为无聊了,是的,放假了,大家都无聊了起来。然而贴出来有人看了,有人评了,就不再无聊了,对不?

顶部

开开心心 发表于: 2004/10/01 09:57am

总体感觉很好,只是,好像只是读懂。

顶部

摩西 发表于: 2004/10/01 10:13am

这是一堂常规课,其实阿春没有必要这么谦虚。不过,我还是说说我的意见:

1,感觉这堂课的确比较平实,没有什么大的波澜,也没有教师刻意的设计,但是教学目标都基本完成了。

2,个人以为,该课的发展空间很大,主要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但是春在内容上过分终于文本,发挥不多,窃以为影响力不大。中国历史上类似的屈辱事件实在太多太多,即使是现在,中国也远未强大。觉得刻意联系一下其他的事情,再找一些资料进行联系和对比,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 热情。

3,形式上,不妨找一两个精彩的句子,然后再找一两个中国历史上类似的屈辱事例,然后让学生仿写。

刚下火车,头晕脑胀,瞎说一气,不知所言,万死万死~~~~

顶部

春姑娘 发表于: 2004/10/01 11:17am

[这个贴子最后由春姑娘在 2004/10/01 11:18am 第 1 次编辑]

道士塔

作者:余秋雨

莫高窟大门外,有一条河,过河有一溜空地,高高低低建着几座僧人圆寂塔。塔呈圆形,状近葫芦,外敷白色。从几座坍弛的来看,塔心竖一木桩,四周以黄泥塑成,基座垒以青砖。历来住持莫高窟的僧侣都不富裕,从这里也可找见证明。夕阳西下,朔风凛冽,这个破落的塔群更显得悲凉。

有一座塔,由于修建年代较近,保存得较为完整。塔身有碑文,移步读去,猛然一惊,它的主人,竟然就是那个王圆录!

历史已有记载,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

我见过他的照片,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是那个时代到处可以遇见的一个中国平民。他原是湖北麻城的农民,逃荒到甘肃,做了道士。几经转折,不幸由他当了莫高窟的家,把持着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他从外国冒险家手里接过极少的钱财,让他们把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运走。今天,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只得一次次屈辱地从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文献的微缩胶卷,叹息一声,走到放大机前。

完全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泄。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泄也只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让他这具无知的躯体全然肩起这笔文化重债,连我们也会觉得无聊。

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一位年轻诗人写道,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真不知道一个堂堂佛教圣地,怎么会让一个道士来看管。中国的文化都到哪里去了,他们滔滔的奏折怎么从不提一句敦煌的事由?

其时已是二十世纪初年,欧美的艺术家正在酝酿着新世记的突破。罗丹正在他的工作室里雕塑,雷诺阿、德加、塞尚已处于创作晚期,马奈早就展出过他的《草地上的午餐》。他们中有人已向东方艺术投来歆羡的目光,而敦煌艺术,正在王道士手上。

王道士每天起得很早,喜欢到洞窟里转转,就像一个老农,看看他的宅院。他对洞窟里的壁画有点不满,暗乎乎的,看着有点眼花。亮堂一点多好呢,他找了两个帮手,拎来一桶石灰。草扎的刷子装上一个长把,在石灰桶里蘸一蘸,开始他的粉刷。第一遍石灰刷得太薄,五颜六色还隐隐显现,农民做事就讲个认真,他再细细刷上第二遍。这儿空气干燥,一会儿石灰已经干透。什么也没有了,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洞中成了一片净白。道士擦了一把汗憨厚地一笑,顺便打听了一下石灰的市价。他算来算去,觉得暂时没有必要把更多的洞窟刷白,就刷这几个吧,他达观地放下了刷把。

当几面洞壁全都刷白,中座的塑雕就显得过分惹眼。在一个干干净净的农舍里,她们婀娜的体态过于招摇,她们柔美的浅笑有点尴尬。道士想起了自己的身份,一个道士,何不在这里搞上几个天师、灵官菩萨?他吩咐帮手去借几个铁锤,让原先几座塑雕委曲一下。事情干得不赖,才几下,婀娜的体态变成碎片,柔美的浅笑变成了泥巴。听说邻村有几个泥匠,请了来,拌点泥,开始堆塑他的天师和灵官。泥匠说从没干过这种活计,道士安慰道,不妨,有那点意思就成。于是,像顽童堆造雪人,这里是鼻子,这里是手脚,总算也能稳稳坐住。行了。再拿石灰,把它们刷白。画一双眼,还有胡子,像模像样。道士吐了一口气,谢过几个泥匠,再作下一步筹划。

今天我走进这几个洞窟,对着惨白的墙壁、惨白的怪像,脑中也是一片惨白。我几乎不会言动,眼前直晃动着那些刷把和铁锤。“住手!”我在心底痛苦地呼喊,只见王道士转过脸来,满眼困惑不解。是啊,他在整理他的宅院,闲人何必喧哗?我甚至想向他跪下,低声求他:“请等一等,等一等……”但是等什么呢?我脑中依然一片惨白。

1900年5月26日清晨,王道士依然早起,辛辛苦苦地清除着一个洞窟中的积沙。没想到墙壁一震,裂开一条缝,里边似乎还有一个隐藏的洞穴。王道士有点奇怪,急忙把洞穴打开,嗬,满满实实一洞的古物!

王道士完全不能明白,这天早晨,他打开了一扇轰动世界的门户。一门永久性的学问,将靠着这个洞穴建立。无数才华横溢的学者,将为这个洞穴耗尽终生。中国的荣耀和耻辱,将由这个洞穴吞吐。

现在,他正衔着旱烟管,趴在洞窟里随手捡翻。他当然看不懂这些东西,只觉得事情有点蹊跷。为何正好我在这儿时墙壁裂缝了呢?或许是神对我的酬劳。趁下次到县城,捡了几个经卷给县长看看,顺便说说这桩奇事。

县长是个文官,稍稍掂出了事情的分量。不久甘肃学台叶炽昌也知道了,他是金石学家,懂得洞窟的价值,建议藩台把这些文物运到省城保管。但是东西很多,运费不低,官僚们又犹豫了。只有王道士一次次随手取一点出来的文物,在官场上送来送去。

中国是穷,但只要看看这些官僚豪华的生活排场,就知道绝不会穷到筹不出这笔运费。中国官员也不是都没有学问,他们也已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翻动出土经卷,推测着书写朝代了。但他们没有那副赤肠,下个决心,把祖国的遗产好好保护一下。他们文雅地摸着胡须,吩咐手下:“什么时候,叫那个道士再送几件来!”已得的几件,包装一下,算是送给哪位京官的生日礼品。

就在这时,欧美的学者、汉学家、考古家、冒险家,却不远万里、风餐露宿,朝敦煌赶来。他们愿意卖掉自己的全部财产,充作偷运一两件文物回去的路费。他们愿意吃苦,愿意冒着葬身沙漠的危险,甚至作好了被打、被杀的准备,朝这个刚刚打开的洞窟赶来。他们在沙漠里燃起了股股炊烟,而中国官员的客厅里,也正茶香缕缕。

没有任何关卡,没有任何手续,外国人直接走到了那个洞窟跟前。洞窟砌了一道砖、上了一把锁,钥匙挂在王道士的裤腰带上。外国人未免有点遗憾,他们万里冲刺的最后一站,没有遇到森严的文物保护官邸,没有碰见冷漠的博物馆馆长,甚至没有遇到看守和门卫,一切的一切,竟是这个肮脏的土道士。他们只得幽默地耸耸肩。

略略交谈几句,就知道了道士的品位。原先设想好的种种方案纯属多余,道士要的只是一笔最轻松的小买卖。就像用两枚针换一只鸡,一颗钮扣换一篮青菜。要详细地复述这笔交换帐,也许我的笔会不太沉稳,我只能简略地说:1905年10月,俄国人勃奥鲁切夫用一点点随身带着的俄国商品,换取了一大批文书经卷;1907年5月,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叠子银元换取了二十四大箱经卷、三箱织绢和绘画;1908年7月,法国人伯希和又用少量银元换去了十大车、六千多卷写本和画卷;1911年10月,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用难以想象的低价换取了三百多卷写本和两尊唐塑;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又来,仍用一点银元换去五大箱、六百多卷经卷;……

道士也有过犹豫,怕这样会得罪了神。解除这种犹豫十分简单,那个斯坦因就哄他说,自己十分崇拜唐僧,这次是倒溯着唐僧的脚印,从印度到中国取经来了。好,既然是洋唐僧,那就取走吧,王道士爽快地打开了门。这里不用任何外交辞令,只需要几句现编的童话。一箱子,又一箱子。一大车,又一大车。都装好了,扎紧了,吁--,车队出发了。

没有走向省城,因为老爷早就说过,没有运费。好吧,那就运到伦敦,运到巴黎,运到彼得堡,运到东京。

王道士频频点头,深深鞠躬,还送出一程。他恭敬地称斯坦因为“司大人讳代诺”,称伯希和为“贝大人讳希和”。他的口袋里有了一些沉甸甸的银元,这是平常化缘时很难得到的。他依依惜别,感谢司大人、贝大人的“布施”。车队已经驶远,他还站在路口。沙漠上,两道深深的车辙。

斯坦因他们回到国外,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他们的学术报告和探险报告,时时激起如雷的掌声。他们在叙述中常常提到古怪的王道士,让外国听众感到,从这么一个蠢人手中抢救出这笔遗产,是多么重要。他们不断暗示,是他们的长途跋涉,使敦煌文献从黑暗走向光明。

他们都是富有实干精神的学者,在学术上,我可以佩服他们。但是,他们的论述中遗忘了一些极基本的前提。出来辩驳为时已晚,我心头只是浮现出一个当代中国青年的几行诗句,那是他写给火烧圆明园的额尔金勋爵的:

我好恨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使我能与你对视着站立在阴森幽暗的古堡晨光微露的旷野要么我拾起你扔下的白手套要么你接住我甩过去的剑要么你我各乘一匹战马远远离开遮天的帅旗离开如云的战阵决胜负于城下

对于这批学者,这些诗句或许太硬。但我确实想用这种方式,拦住他们的车队。对视着,站立在沙漠里。他们会说,你们无力研究;那么好,先找一个地方,坐下来,比比学问高低。什么都成,就是不能这么悄悄地运走祖先给我们的遗赠。

我不禁又叹息了,要是车队果真被我拦下来了,然后怎么办呢?我只得送缴当时的京城,运费姑且不计。但当时,洞窟文献不是确也有一批送京的吗?其情景是,没装木箱,只用席子乱捆,沿途官员伸手进去就取走一把,在哪儿歇脚又得留下几捆,结果,到京城时已零零落落,不成样子。

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之于被官员大量遭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至想狠心说一句: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这句话终究说得不太舒心。被我拦住的车队,究竟应该驶向哪里?这里也难,那里也难,我只能让他停驻在沙漠里,然后大哭一场。

[1][2][3]下一页

拓展延伸 篇三

我们该怎样对待文化遗产?

道士塔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了解敦煌文化的悲剧命运及其发生的原因,培养爱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责任感。

2、体味课文散文化的语言;体会作者贯穿全文的痛苦愤怒而又无奈的感情。

3、培养准确筛选信息的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痛苦愤怒而又无奈的思想感情,拓展思维,关注社会问题。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将文本的解读与情感体验很好的结合起来。在体会作者痛苦愤怒而又无奈的感情中深化认识,上升到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教学方法:

诵读法、文本研读法、互动体验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轻松一下,欣赏几幅漂亮的图片。

课件一:飞天图(我们可以看到,这幅壁画在历经了百年的风霜之后,色彩依然艳丽鲜明)课件二:洞窟壁画(莫高窟的美无处不在,就连地上的土砖,也刻有莲花图案。)课件三:敦煌彩塑(柔美的浅笑,婀娜的体态,栩栩如生)

课件四:这就是我们祖国古代最灿烂文化的代表——敦煌莫高窟,莫高窟是我国最著名的佛教石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县境内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又称千佛洞。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内容最丰富和使用时间最长的佛教艺术宝库。

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散文大师余秋雨的这篇文章——道士塔。先来认识一下作者。余秋雨是浙江余姚人,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文化史学家。主要从事文化散文写作和艺术理论研究。在大陆和台湾出版中外艺术史论专著多部,曾赴海内外许多大学和文化机构讲学,著有作品《文化苦旅》、《借我一生》《山居笔记》《文明的碎片》依仗着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所写下的这些文章,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

请同学们看到课文题目,题目是道士塔,可是老师在阅读课文的时候没有找到一处“道士塔”的字样,但课文的题目却是道士塔,这是为什么呢?看来同学们跟老师一样有着许多疑惑,没关系,这个问题我们学习了文章之后,再来一起讨论探讨。

首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一部分,看一看,这个道士塔的主人是谁?(板书《道士塔》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二、文本研读(理清思路)

(一)第一部分:

1、时间差不多了,现在我们就来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这个塔的拥有者是谁?明确:王圆菉(王道士)

提问:这是一个道士,可是莫高窟是佛门圣地啊?为什么一个道士死后却被葬在佛教徒所使用的塔中。有没有同学对我国的道教和佛教有所了解的?

明确:让我们做个简单的界定吧。对信奉道教的人称什么?(道士)对皈依佛门的人称什么?(和尚)在我国,道教和佛教是并行的两大宗教。他们之间既有宗教的某些共性,也有各自不同的特色。我们举一点加以证明。比如在丧葬礼仪上,道士的逝世称为“羽化”,在羽化之后,他们有两种葬法,一是坐缸,二是棺葬。我们知道,佛教徒,他们的逝世叫做“圆寂”,其遗体是要经过火化的,其中有道高僧所遗存的骨殖被称为“舍利子”,一般是要建塔来封存的。

2、既然这样,那么王道士为什么受到如此奇怪的待遇呢?(那么,是什么?大家一起把这句话大声地朗读出来)

明确:“几经转折,不幸由他当了莫高窟的家,把持着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

提问:刚才我们也说了,敦煌莫高窟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

是一个佛教圣地。那么,一个道士做了佛教圣地的把持,他了解佛教吗?(不了解)

(二)第二、三部分

1、那么,一个不了解佛教的人会怎样对待莫高窟?现在我们就来分组浏览文章第二、三部分,让我们自己来讲一讲,在中国二十世纪的初年,在敦煌,发生过怎样的一段历史,有过怎样的一段故事。?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简单的分组,第一、二的同学阅读第二部分,第三、四组的同学阅读课文的第三部分,看一看,这个不懂得佛教的道士,对我们的莫高窟做了什么?老师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阅读过程中大家要手脑并用。(三分钟后)

A:都看完了吧,好,第一第二组的同学谁来给我们说一说王道士究竟对我们的莫高窟做了什么?明确:(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他把洞窟刷白,还堆了几个天官、灵师菩萨,破坏了敦煌石窟。)首先是把洞窟刷白,他刷白的不是洞窟,是壁画。

B:在他的两遍粉刷之后,“什么也没有了”,看课文!

明确: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洞中成了一片净白

小结:除此之外,XX同学刚才也说了王道士还塑了几个天师灵官菩萨。看样子,我们的这位王道士,对道教还真带有几分的虔诚。你说的`第三点,他破坏了石窟,同学们能不能再说的准确一点,明确:雕塑。

C:正确。是雕塑。看课文,“才几下”

明确“婀娜的体态变成碎片,柔美的浅笑变成泥巴”,

师:同学们知道吗?关于莫高窟还有有着这样一个神奇的传说:公元336年,一个名叫乐樽的和尚来到了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当时已是傍晚,忽然他看到眼前的鸣沙山金光闪烁,象有无数的佛像在山间跃动。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乐樽和尚被眼前这庄严肃穆的景象惊呆了,既而有所顿悟,他庄重地跪下,朗声发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此筑窟造佛象,使此地成为佛圣地。不久,他的第一个石窟就开工了,由于他在化缘中广为传播自己的奇遇,使远近善男信女也纷纷来朝拜胜景,并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祷,挖出了一个个的洞窟,天长日久,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敦煌莫高窟。这敦煌莫高窟,从公元336年到20世纪初年,历经一千多年,世世代代的佛教徒在此开窟造佛像,一千多年历史的沉淀,无数人的心血,才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莫高窟,如今正被这王圆箓悄悄的毁灭着。(留了一会空白)

2、除了刚才我们分析的这些,王道士还做了什么?第三部分又给我们讲了些什么事?第三、四组的同学?(请你用简洁的语言给我们概括)

明确:(他把文物送来送去,还用极低的价格跟外国进行贸易。)在这两者当中,谁是主要的?明确:将文化遗产卖给外国者。他卖的是哪儿的文物?(中国的)再具体一点。一个洞窟里的文物。好,我们一起看到这部分的第1自然段,什么时间?——1900年5月26日

A:“他辛辛苦苦地清理着一个洞窟中的积沙”,这个洞窟是16号洞窟。那天,他无意中听到里面有空空的声音。结果,他发现,在这个洞窟里面,居然还有一个复洞。里面有数以万计的经卷、文书、绘画、雕塑等诸多作品。这些文物卖给了谁?

明确:外国的考古家、探险家

补充:其实啊,在王道士发现的这个藏经洞里,出土的文献大约有数万件,时间上起三国两晋,下迄北宋,历经千余年,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英国人称之为“中国文献遗存的大宝库”。不论是从数量还是从文化内涵来看,敦煌文献的出土都可以说是20世纪我国最重要的文化发现。然而在经过了外国文化强盗的一番掠夺之后,如今的藏经洞已经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七零八落。那同学们知道这个藏经洞里有多少文物吗?……

就老师目前查到的资料而言,有说五万多件,还有说六万多件的。事实的确如此,就像你们刚才告诉我的那样,我们真的不知道这个藏经洞里有多少文物。其实,我们是最应该知道答案的,因为这是我们的祖先给中华民族每个儿女的馈赠,如今,我们对它却知之甚少。只知道,在美国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里,在波士顿博物馆里,在巴黎国民图书馆里,在日本的博物馆里,保存的敦煌文物比我们北京图书馆里的还多的多。同学们,当你们了解了这段历史后,你们的内心涌动着怎样的情绪?(气愤、遗憾、伤心难过)

(三)品味情感

1、对外国官员

提问:其实大家的情绪,作家也有。现在我们就来进行第二环节,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一找,读一读,品味一下,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或者说,哪些句子触动了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或者暗合了你刚才的情感?

明确:“偌大的中国”一段

提问:好,请你告诉我们,在刚才的朗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老师再给大家读这一段)刚才这位同学说“悲愤”,同学们能不能从老师的朗读中体会到,除了悲愤,还有什么样的情感?(无奈、遗憾痛惜)

A:这个词找的很准确,还有什么?

B:好,情绪越来越多了,我们请一个同学集中地来说一说。

总结:其实,作家的情绪大家已经都说出来了。作家的情绪是既爱又恨。我们的眼光可能更多的集中到了“我好恨”,恨也有很多种,有愤恨,有怨恨,有痛恨,在这里属于哪一种?

明确:愤恨

提问:作家有爱,他的恨是来自于他的爱的,这个爱是什么?对什么的爱?

明确:对中国文化的深爱,对中国文化命运的关注,对中国文化的深爱,所以,作家的情绪是既爱又恨,是爱恨交加,既痛苦又无奈。好,除了刚才XX同学说的这一段,还有没有其他的地方?

2、对中国文官

明确:第二部分第1自然段(真不知道……、是由?)

提问:

A作家的情绪怎样?

B:他们滔滔的奏折,有什么?

C:请坐,还有其他的吗?

3、对中国学者

明确:第四部分

A:同学们觉得作家的情绪在这里也有变化吗?大家想想,作家的情绪一路行来,这里有没有变化?明确:有,以前的中国官员对文化不重视,而现在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却很重视,作者从这里看到了希望。

小结:所以说,作者一路沉重之后,这里略微有了一点……(激昂)。还有其他的吗?

4、对王道士

明确:第二部分的最后一段(读至“他满脸困惑不解”)

A:如果有时空穿梭机,你会不会去去阻止?。

B:说的不错。但是老师觉得,如果你把这个段落读完,你会对作家的情感有一个更为准确的把握。所以你刚才说到,作家是愤恨,作家仅仅是愤恨吗?如果真的有时空穿梭机,我们回到了那个时代,又会怎么样呢?你先坐下来。我们先来一起朗读这一段文字。

C:现在,作家的情感最集中的,是什么?

明确:无奈、世间诸多情感,唯有无奈二字最让人伤痛。“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是不是无奈?那是青年男女之间的无奈,比之于余秋雨的这种无奈,那一种无奈更令我们伤痛一些?D:所以,即使真的有时空穿梭机,我们又能怎样呢?对于这样的中国,这样的民族,正如我们在后文看到的那样,当时不是确也有一批送京的吗?沿途官员伸手进去就取走一把,在那儿歇脚又得留下几捆,当时运抵京城后,只剩下四千多卷,为了交差,他们把这些珍贵的敦煌文书一分为二,二分为四,最后才凑了八千多卷交上去。这样的民族和国家,我们能怎么样了,作家又能怎样呢?(停顿)还有其他的吗?

小结:这篇文章很长,应该说充满了感染力的语言比比皆。当我们一遍遍的读着《道士塔》的文字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苍凉悲怆的心境,他想要保护国宝,想要唤醒王道士的无知,想要拦下强盗的车队,最终却无能为力,而我们也跟随着作家时而愤怒,时而痛苦,时而忧伤。这一切感情的源头,都只因为谁?王圆录。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他的摸样,课文中有一段对他的描写。(第一部分第4自然段)(出示他的照片)这就是我们这次事件的主角,看看,他的脸上似乎还有几分……(憨憨的笑容)

A:如果他现在就站在大家的面前,你会对他做什么,说什么?

B:顶多换得他一个漠然的表情。如果是老师,老师会离他远远的,再远远的,长长地叹息一声,然后转身离开。那么究竟谁要对这场文化遗产大流失负责任呢?

C:我们下来看王道士,他有没有责任?

明确:王道士愚昧而无知。他出卖了我们宝贵的文物。还有谁有责任?(中国官员)

D:官员。官员怎样?无能。无能我们已经知道了,连运到京城的文物都保护不好,那么腐败何以见得?从课文中去找。

明确:(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他文雅地摸摸胡子,吩咐手下,什么时候叫那个道士再送几件来”、“茶香缕缕与股股炊烟”

E:好,王道士有责任,官员有责任,还有谁有责任?

明确:外国的考古家、冒险家。其实,他们是一群文化强盗。现在就让我们见识一下这些文化强盗的嘴脸。(出示照片、朗读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现在我们看到是斯坦因,他曾经先后两次来到中国,骗取了藏经洞中大部分文物。现在看到的是伯希和,他有点特殊,他是一个有着深厚的汉学功底的学者,他曾经在这个藏经洞里呆了整整三个星期,以每天一千卷的速度阅读了整个藏经洞里的所有的文书。每一张纸片他都翻过。他一边翻阅,一边把这些文物分成凡品和精品,最后,以500两白银的价格换取了6600卷精品中的珍贵文物。在所有盗取敦煌文物的外国强盗中,以斯坦因盗取的数量最多,以伯希和盗取的价值最高。

F:这些文化强盗是怎样的?(贪婪、无耻)

G:贪婪我们已经了解了,无耻在哪儿?课文中那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明确:(第三部分第13自然段)“他们时常暗示,是他们的努力,使敦煌文献从黑暗走向了光明。” 小结:好,学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了,王道士愚昧而无知,中国官员腐败而无能,外国强盗贪婪而无耻,这三个原因才导致了我们这次文化大流失。那么,老师想问问大家,这次文化大流失折射出来的又是什么呢?

作者,余秋雨,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站在现实的舞台,远眺一百多年前的历史,他的眼中,他的笔下,难道仅仅是写一次文化大流失吗?

明确:民族悲剧。是的,它反映出来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某一段历史时期的生存状态。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泱泱大国的破败,一个民族的衰微。当一个国家如果连主权都不能保存,保护文化,保护文物就只可能是一种奢谈。

H:现在我们回到上课之前提的那个问题,事情都是围绕着敦煌文物展开,那大家注意没有。为什么作者的文章题目是《道士塔》而不是用敦煌文化或者文化的叹息这样的字眼?

明确:一个道士做了佛教圣地的主持,一个愚蠢的人做了文化宝库的主人,整个官僚机构对国家宝物置之不理,任由他人盗取。这样的社会本来就是个混乱的社会,作者用一个事物来象征着这个混乱腐败的社会,这就是道士塔。所以说道士塔实际上也是一座民族文化的悲剧塔。

E:同样,今天当我们再一次走过这道士塔前,听到日本学者用沉重的语调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的时候,同学们认为,这道士塔还有保留的必要吗?大家齐读最后一部分。

师:好,就把最后一段留给大家自己下去之后再慢慢品味。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历史给每个人在时空坐标中点出那些让人清醒又令人沮丧的一点。王道士的塔就象一个巨大的感叹号,这分明是历史要我们听懂他的这一声长叹啊!大家听懂了吗?下课!

三、板书设计:

王道士:愚昧无知

中国文官:腐败无能

民族悲剧

外国冒险家:贪婪无耻

社会环境:落后、衰微

四、作业布置:

思考:当世界已经承认“敦煌在国,敦煌学也在中国”的时候,道士塔还有保留的必要吗?

1、没有必要:他本来就是一个罪人

2、有必要:塔站立在那儿,就意味着一段屈辱的历史,可以提醒后人不要忘记。(仅仅是提醒我们不要忘了历史吗?他对我们的今天就没有意义吗?有,他还告诉我们,要尊重历史,要重视文化文物的保护工作。

补充材料:

1、随州,是我国著名的文物重镇,其境内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葬较多,1978年在此出土的战国曾侯乙墓更是闻名世界。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两件文物是今年8月发现的,是原随州市博物馆的一名干部勾结外人共同掘墓所得。而这个案件只是许多盗掘古墓案中的一件。

2、襄阳古城墙:至今已有2800年的历史。称“华夏第一城池”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之说在经济建设的大旗下,襄阳长达58米的古城墙拆了可我们拆的又何止这一点呢?浙江市定海古城被严重破坏了,云南省建水市五官府、进士第、翰林第也在顷刻之间被夷为平地,就连被文物和文化专家称为“集建筑、人文和文物价值于一身”的北京古老四合院——北京美术馆后街号,也在争议中被强行拆除了。古城破坏了就无法恢复,而历史文脉却不能隔断,正如两院院士吴良镛所呼吁的那样:历史文化的保护永远不会太晚。

《道士塔》教案教案 篇五

以前看到一个教育的寓言:跳蚤能跳多高。讲述科学家用一个实验说明了没有限制跳蚤能跳到让人意想不到的高度。引用这个寓言来阐述教育上的一个道理。似乎给学生压抑的便是教师的教和为检测教学效果的考试。如果没有了这两样的限制,学生也会像那跳蚤般能跳到让老师惊讶的高度。但是实际情况怎样呢?

笔者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应当是教学生学的意思,在教学合一中能够达到教学相长。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教和学生学截然分开的。学生习惯了有东西压制着,你忽然拿去了压制他们的东西,比如说让他们自学一篇课文或者自学其它的课目,学生所表现出来很茫然,一节课上无事可做,养在笼中的鸟儿放回归到森林里去了,因为长期的驯化已不能适应自然界的风雨!

今天中午课上,我让学生阅读余秋雨的《道士塔》,给出了写作的提示:谁是罪人?是学者还是强盗?敦煌文化重现辉煌?

这样的三个话题基本上涵盖了作者对这一文化现象的思考,在第一教时笔者对这篇课文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这节课试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对课文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把他们的文稿收上来一一看了一下,却让我大失所望,他们对课文内容浮浅的理解,只是简答题一般的结构方式,干瘪而无味的语言,更有草草的书写,所有这一切都让我感觉这节课尝试的失败。

我真的想不通一个读了十几年书的人要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却是那么的无能。其实阅读材料并不深奥,课文的内容也易于理解,可是学了十几年的书,字写不好,句子读不通,思想内容理解起来也是似是而非,表达更是词不达意,每次考过之后,还津津有味地争论卷面上的分数,但是平时语文的素养如此的溃乏,真的有一种对语文无可奈何之感。

回想起自己学习语文的经历,似乎也没有值得借鉴的东西,以前教过我的教师的课都已随时间而灰飞烟灭了,研究那些优质课教师的课堂结构,师生活动的课堂实录收获也只是了了,谈不上什么启发和收获。学校里许多课题的研究,我参与过几个课题的研究,似乎课题的炮制也略微知道了这些课题研究的情况,每一项实验似乎都有一种美好的结局,而所有的结局其实都是在纸上谈兵,是研究者一种善良的推测。我因此也怀疑那些写在书刊杂志上的所谓经验。

我似乎很相信,学生只有读,只有写,才能写好语文,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学生除了语文课本,参考书之外,读其它的书则会被班主任没收,教学生写,学生所有的活动都在教室里,这里面每时每刻都在教师的监控之下,教师不在,学生干部就充当了教师的耳目,每一次课外活动都被学生认为是奢侈的事儿,都是班主任开恩的赏赐。现在我也能明白,我们为什么写作文的时候一提笔常常笔落深沉,记下烦恼郁闷的事能够滔滔不绝,那是因为压抑在心里的委曲太多了,这里有竞争的急功近利,有背负家庭的希望的不堪之重,还有肩负着教师的名誉的分数,唯独失去了思考,我们的学习但底是为什么,对于目标的迷失,使我们的学习失去了冲动,失去了青春的激情的学习使得我们青春黯然无光。常常在一些庸俗的书里憧憬着一些无聊的虚幻的明天。

教了十几年的书,面对现在的学生我忽然不知怎么教了。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t7t8美文号为大家带来的5篇《《道士塔》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t7t8美文号。

上一篇:小升初个人简历优秀5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
心得体会推荐
  • 孟子的主张优秀3篇 孟子的主张有什
  • 云冈石窟导游词优秀5篇 云冈石窟导
  • 敦煌旅游攻略 敦煌旅游攻略景点必
  • 如何介绍云冈石窟优秀3篇(怎么介绍
  • 中国最大的贪官落马排名情况(中国历史最大贪高官排行)
  • 2017年中国最大的黑帮排名(中国黑道排名前十名)
  • 看守所执法细则(看守所执法细则(2013最新版本))
  • 社区矫正学习心得体会(社区矫正心得体会100篇)
  • 听课记录(听课记录15篇及评析)
  • 2023年普通党员组织生活会发言稿优秀5篇 普通党员组织生活会发言材料2021
  • 猜你喜欢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