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心理健康论文优秀6篇 心理健康论文优秀6篇怎么写

更新时间:2023-07-12 来源:互联网 点击: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这里的6篇心理健康论文是小编为您分享的心理健康论文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心理健康论文 篇一

【摘要】本文章是写关于大学生在这个社会飞速发展,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的环境下,对社会心理这块“晴雨表”的反映,从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先从心理健康的定义出发,来判断大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然后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教育后的意义。还有现在大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的现状,以及问题的原因分析,对这些心理有问题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让这些祖国的栋梁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将来能够对我们祖国的发展、富强做出自己贡献。

【关键词】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正文】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心理健康毕业论文 篇二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工作流于形式。整体看来,我国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首先,仍然有部分学校没有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也没有系统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次,有些学校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由于高校在思想层面上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如经费的匮乏、配套设施的不完备、教师力量薄弱、监督和评价系统的不完善等等,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而缺乏显著成效,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形同虚设。

(二)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评价机制。首先,在管理机制上比较混乱,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归口不一。调查显示,有70%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挂靠在学生处、团委等部门;23.4%挂靠在心理系、高教所等业务部门;6.6%挂靠在医院。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身兼数职,造成资源和精力的分散,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二是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对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成效也无法做出科学的评价,这也是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流于形式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大多数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资源的短缺会导致一系列的消极结果:日常设备短缺及陈旧,专业设备落后,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科研经费短缺,工作开展方式受限等。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需要一些日常工作必备品,如办公用品、电脑、书籍等,还需要一些专业设施,如心理咨询室、心理资料档案室、治疗室、心理测试软件等。由于资金短缺,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处于被动地位。

(四)师资力量薄弱,缺少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首先,心理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据统计,国外高校专职心理咨询人员与学生的比例大致为1∶400,而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师生比例不足1∶5000。而且很多老师是兼职教师,即便是全职教师,还会兼顾着其他方面的工作,导致心理健康教育不能面向全校大学生开展,可能受众只是一小部分;其次,心理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心理辅导咨询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只有经过系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培训,拥有较多的实践经验,才能独立从事此项工作。而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有很大一部分是半路出家,如目前对72所高校的调查发现,德育教师占55.4%,心理学教师占20.8%,医务人员占17.4%,其他占6.4%。这里很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不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不知道心理咨询的技巧和原则,把心理咨询等同德育教育,随便聊聊天,说教就可以了。而心理咨询是一门科学,如果处理不好,会对个人和社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二、改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性。主管部门及相关领导要转变以下认识:一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渗透在所有教育活动中的一种教育信念和态度;二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工作,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以预防和发展为宗旨,最终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三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哪一个部门或者几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事情,而是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共同任务,学校各部门要积极配合,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层面,确保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得到顺利发展。

(二)增加经费投入,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经费问题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举步艰难的“瓶颈”问题,一定的经费支持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物质前提和保证。各高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将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纳入到学校发展规划中去,建立专款经费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进专业人才,建立心理咨询室、治疗室及相关软件的购买和心理健康宣传活动等,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续有效地进行。

(三)完善评价体系,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体系:第一,要建立一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工作评价采用具体的指标来衡量,根据学校的各项心理健康工作内容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指标细分,不同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开展方式采用相应的指标来衡量;第二,在评价方法上,要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可以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发现问题及不足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同样也为监督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加强专业咨询师队伍建设,吸收一定数量的既有心理学背景又有实践操作技能的人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次,吸纳大学辅导员进入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队伍。辅导员和学生接触最多,也最易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心理学及心理咨询知识技能的培训,用心理学角度去解决学生的问题,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深入和普及;第三,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制度,定期对专兼职教师进行培训,不断地提高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真正发挥这支教师队伍的作用。

(五)构建科学的心理健康体系,切实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积极作用

1、建立心理档案。为大学新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把心理测评作为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心理工作机制中首要环节和基础工作,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类型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对普遍存在的一般心理问题采用座谈、讲座、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进行干预,对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体辅导,并联系其辅导员,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关注。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首先,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高校的公共必修课。这样可以使每位学生能够系统的学习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式,增强对自我心理健康的关注和调节;其次,进行课程改革,根据大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选择贴近学生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并且课程采用更加灵活的授课方式,比如情景体验、案例讨论、团体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师生的互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心理教学中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做好心理咨询工作。除老师定期值班咨询外,开通多种心理咨询途径,如电话咨询、网上咨询、心理信箱等,使大学生在遇到各种心理困扰时,都能及时得到心理老师的帮助,并做好咨询记录及咨询后回访工作,最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4、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从人员组成、方法选择、措施制定等几方面建立心理应急预案,对于突发事件能够做出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使突发事件的消极影响得到有效的控制,在较短的时间内重建学生的心理健康。

5、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宣传。通过创办心理杂志、开设校园广播心理健康专栏、发放心理健康材料、观看心理健康教育影像、组织心理剧表演等丰富多样的宣传形式,形成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使学生在面对自身的困扰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能够积极主动地寻求心理援助。另外,通过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讲堂、工作坊等形式定期开展讲座、团体心理辅导等,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论文 篇三

一、加强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重大意义

1.体育教育为心理发展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体育运动能促进身心发展,通过体育运动,促使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并且体育运动也是推动心理发展的发动机: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内容和形式都不同。

2.体育教育是释放心理压力的重要途径。体育运动项目是通过不一样的运动强度,或者是速度,或者是运动的节奏来改变和转移人的注意力,让他们的情感得到发泄,放松他们的紧张感,保证情绪稳定,对人的心理施以不同的影响,破坏心理障碍患者的消极心理导向为郁积的各种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公开的、合理化的发泄口。

3.体育教育能对消极情绪进行有效地控制。长期体育锻炼是指每天都进行的锻炼活动,且这种锻炼活动持续很长时期。有研究报告,体育教育可以使健康和不太健康的大学生焦虑程度下降,必须定期坚持体育锻炼,才能维持对消极情绪的长期控制。

二、对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思考

1.认真剖析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从根本上了解问题所在。目前,一些中小学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重视程度还不够,因而造成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日趋严重。学校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体育部门及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必须慎重对待,以确保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并使他们能保持健康的发展。当务之急的是要制定符合我国情况的指标体系,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有恰如其分的估计,以便采取有效的运动处方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重视情感教育,树立健康的心理状态。中小学的体育教师需要加强自我学习,重视情感教育,除了上课之外要多与学生交流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心理健康状况。因为体育锻炼不是简单地传授运动技术,要应该考虑和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特别是在课堂上行为表现失常的学生,需要关注和关心,真正地了解学生想学什么,他们对锻炼的看法和理解,他们需要如何锻炼,和学生建立一种亲密友好的关系,增加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凝聚力。通过情感教育,学生才喜欢学才爱学,才能与老师交流,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健全人格有很大作用。

3.适当开展体育竞赛,让学生真正放松。一般的体育课教学活动都是有一定强度的训练,会导致学生心理紧张性,甚至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下,有的学生会认为和考试冲突,认为参加体育锻炼后学习时间减少了,影响成绩,加重心理负担。因此,可以考虑在体育教学中,设立竞争目标,布置明确任务,引导学生参与体育竞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热情,有意让学生感受运动带来的挫折、威胁和冲突情境,自己学会平衡自身与环境关系,通过一些体育竞赛,让学生公平竞争,鼓励学生,安慰学生,增强学生投身体育活动的信心,让学生真正地放松下来。

4.结合心理素质培养,改进体育教学方法。体育运动也是培养一个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方式方法,让学生发挥已有的知识、能力参与运动项目,锻炼他们的品行,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教育的根本。体育教育的课程多年来一直没有什么变化,但是体育教学方法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途径、手段和方法。不同的体育老师应该有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有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应该避免体育老师们的命令式的教学或者是放养式教学,可以考虑有意识地安排一些体育项目来进行专门性的训练,或利用一些体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不失时机地进行心理教育,使学生可以通过体育教育,产生对运动的兴趣,从而树立良好的品行和心态。

心理健康论文 篇四

【摘要】

大学生时代是人生中一段既美好又特殊的时期。现在的社会给我们提供了充分施展自我才能的舞台和多方面的发展机遇,而他们可凭借的竞争优势已不单单是智力和体力,更重要的是健康和健全的人格。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由青春期向成年期转变的重要时段,也是自我意识不断完善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尤其重要,大学生们应加强认识,掌握技巧,积极训练,不断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促使自我健康成长。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的发展和培养,大学生恋爱心理,大学生自我认识,心理教育。

【引言】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一个伴随着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交往、自我角色等方面的改变。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正文】

一、大学生的时代主题

心理健康是时代的主题,是现在社会进步与人类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全方位开放的新局面为其提供了成才得广阔舞台和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同时,激烈的竞争也带来更多严峻的挑战,时代的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更多、更新、更强的要求。提高个人的修养,保持心理的健康,增强人格的魅力,优化心理素质是每一个立志成才的大学生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新世纪的挑战。综合国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人才素质的提高和合格人才的培养。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系统中的基础,同时又渗透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素质之中。由于21世纪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更高、更全面,与以往任何时期相比,当代大学生更需要心理健康的指导和锻炼。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大学生人格的培养与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三,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

步入大学,许多的同学都步入了大学恋爱这一人生事业当中。大学恋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现象,而是已经从现象转变成了潮流,就像许多同学说的那样,在大学恋爱是正常,不恋爱才是不正常,因此,大学生恋爱是个值得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大学生恋爱,除具有一般青年恋爱的特性外,还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1)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

2)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3)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

4)失恋态度宽容,承受能力较弱。

大学生恋爱的利弊并不是恋爱与生俱来的东西,而关键取决于我们对待恋爱问题的态度,以及是否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否正确选择恋爱时机,是否能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等因素。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都是因人而异的。处理的当,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努力学习,成绩上升。而处理不当,则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滑。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关键取决于自己,而学校则应当加以正确的引导。

四,大学生自我认识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

五、对大学生心理教育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应该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未来的建设添砖加瓦。

心理健康毕业论文 篇五

1心理课题助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学校的健康工作的进行中,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生心理健康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及社会因素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已有的心理健康干预研究则证明,要从学生自身、学校教师和学生家庭三个维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学校心育环境营造,多学科渗透,开设心育课程,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等多途径进行效果更为理想。但我们现有师资的实际情况是,能够配备心理专业背景出身的专职心理教师的学校极少,大多数学校的心理教师都是中途改行的兼职,而教师整体的心理健康知识也极为有限。因此以往的这些研究成果在推广上会受到学校教师心理专业素质的限制,这大大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为了更科学、更有效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所以我校决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课题同时开展。2007年6月我校与华北煤炭医学院申报立项了《心理干预活动对改善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验研究》市级“十一五”规划课题,于2009年12月顺利结题。

2011年我校又与河北联合大学心理学系共同申报立项了《小学生学习倦怠状况调查与干预研究》省级“十二五”规划课题,于2014年7月顺利结题。两个课题的研究都对全体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筛查,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低年级(一至三)采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版)对其社会能力及行为、情绪等进行评定,结果显示在169份有效(11份无效)问卷中,筛查出12名小学生可能存在行为问题。高年级(四至六)采用华东师大周步成心理健康诊断量表MHT对其情绪、行为进行评定,在228名学生中有效问卷215份,其中35人可能存在一项或多项心理健康问题,总分检出率为15.82%。其次,根据前测数据对筛选出来的部分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实验。

对二年级部分行为问题较多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团体辅导,共进行了6周。主题由团体意识、注意力训练、愉快情绪和悦纳自我等方面组成。四、五年级也分别对心理健康指数较低的部分学生开展了团体心理健康干预实验,分别进行了8周和6周。通过课题的开展,我校学生在文明礼仪、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合作意识、团队精神、集中注意力等方面都有了改进,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相互信任、相互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课题主持人还完成两篇心理论文《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统计分析》、《谈小学4-6年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调查分析》并在《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上发表。

2丰富多彩的心育活动助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1完善心育设施,打造“爱心小屋”

最初的心理咨询室十分简陋,只有两把椅子和一张茶几,也没有其他的相关设施。几年来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对心理咨询室进行了扩建改造。划分了办公区、咨询区、阅读区和情绪疏导区四大区域,添置了沙盘、沙具陈列架、宣泄人、团体辅导箱等设施设备,安装了心理测评软件,力争做大做强学校心理咨询室,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走进“心语小屋”这里是面谈咨询的主要机构,重点是解决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心理困扰;设有“心语”热线,主要是针对部分不愿面谈的学生建设的,同时也对家长开通,解答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惑或难题;设有“心语”邮箱、信箱,部分学生更愿意以信件的形式进行交流,也可回避部分学生的尴尬。

2.2健全心育网络,加强培训

学校倡导“让心灵的天空一片蔚蓝”的教育理念,提出给师生以绿色人文关怀,树立“人人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保护学生绿色心理环境,切实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学校健全了心育网络,成立了心理教育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完善了交互的立体的心育网络,打开了全面铺开、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成效的保障。因此,学校重视并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和辐射工作。学校积极邀请河北联合大学心理学院高志华、张郢、王岩等教授对学校老师进行讲座指导,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班级设置男、女两名心理健康联络员,称为“心语大使”,每两周一次定期培训,指导他们在学生中发现、识别心理困扰,并能对一些轻微的困扰予以简单干预;对部分学生予以引见介绍来咨询,并负责在各个班级内宣传有关心理知识,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得力助手。

2.3利用“阳光心语”广播站,传递心语,播洒阳光

多年来,我校的“阳光心语”广播站,一直成为孩子们的知心伙伴。广播站里的“阳光使者”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正是他们,架起了一座学生间心灵沟通的桥梁。“阳光心语”里的“心语传递”、“我谈我心”、“校园拾贝”、“成长烦恼”等专题栏目深受学生的喜爱。它们像一阵和风,更像一场细雨,抚慰滋养着学生的心灵。另外,把心理的问题以书信的形式写给“阳光使者”,针对学生的来信,有些涉及学生隐私,就采用回信的形式,直接回复。有些不涉及隐私,反映的是一些共性化的心理倾向,就利用广播站这一阵地进行专门的辅导。以期排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指导他们以健康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

2.4发挥《春蕾》校报以及手抄报、黑板报的宣传功能

我们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校报的编辑,我们还引导更多的学生撰写“心育小论文”,让他们成为小报“匿名”的主人公,大胆地说出自己内心的郁闷与苦恼。我们更因地制宜地利用手抄报、黑板报的宣传效应,加大对学生心理教育宣传的力度,取得了良好的实效。

2.5开展相关的心育活动的主题班、队会

各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写心灵日记,设立心语本;学生和老师说悄悄话,班级设立“心语箱”;开展“我自信,我能行”、“不经风雨怎见彩虹”、“挫折是一道坎”等班队主题活动。

2.6家校结合

除了常规的各年级家长会、每学期开展“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心理教育指导外,我们还举办了“家长日”开放活动,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活动,参与学习,亲子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增进了孩子与家长的融洽度,而且还积极开发了“家长”这一有效的教育资源。我校多次聘请河北联合大学心理学院心理系的高志华老师,来我校通过视频直播就《家庭中如何进行心理疏导》等主题进行讲座,指导家长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同时指导家长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自己孩子的潜能、动机和能力,来创建健康家庭,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地发展。

2.7开设心理活动课

在课题的研究中,我们看到学习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较多,我们除了按照课程设置由班主任完成每学期的4节心理健康活动课外,为了让学生学习心理有更健康的发展,我校聘请了50名河北联合大学心理学院的大学生作为我们的课外辅导员,来校深入课堂进行心理活动课的辅导,给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这些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开展,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2.8创设安全和谐氛围,培育健康心理

学校以全面渗透的原则开展工作。首先在整体上营造和谐的氛围,走进东小,处处都以醒目的标语,提示学生自尊、自爱、自信,暗示学生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其次学校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进行历练,增加经验。每年的艺术节、运动会成为孩子们盛大的节日,平时的少儿艺术活动频繁,每日的“一课两操”更是从不间断。学校努力让每一堵墙会说话,让每一块牌子都会歌唱,让每一株花木育情感,让每一处景点孕意蕴,真正做到“校园处处皆文化,处处文化育人心”。和谐的校园是一种无声的隐性文化,她无时不刻地熏陶着师生健康心理的养成,她是一种潜意识的引导。工作中,我们巧妙地将这种“引导”与“四条疏导”即心语小屋、心语热线、心语邮箱信箱、学生互动结合起来,双管齐下发挥其功效。几年来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扎扎实实,轰轰烈烈,活动的开展多次在直播五十分、环渤海网等媒体报道。今后我校将继续把“享有健康心理生活,提升师生幸福指数”作为学校管理、班级管理的目标,将“心事”做出大文章来,更好地彰显“以美育心”的活力优势,让她更好地服务广大学生,服务我们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力争把我校创建成“健康班级、健康课堂、健康家庭、健康校园”的幸福园地。

心理健康论文 篇六

一、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广州市某技工学校学生。对广州市某技工学校学生一、二年级的学生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取调查对象,调查采用集中发放问卷的方式。为确保调查结果真实有效,问卷以不计名方式进行施测,各年级分别发放问卷800份,全部收回,一、二年级的有效问卷份数分别为700、751份。同时,整群随机抽取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33人,对照班37人。

(二)研究内容

1.抽样调查资料。调查内容由三部分组成:

(1)基本情况,包括年级、性别、专业等人口学资料;

(2)症状自评量表SCL-90内容,主要调查技校学生心理健康情况;

(3)主观幸福感量表(SWB)内容,测查技校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

2.积极心理干预

第一步:实验前测。整群随机抽取2个班技校学生进行SCL-90、主观幸福感测试,确保两组在以上变量无显著差异。第二步:实验实施。采用积极心理健康课堂教学(附:积极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设计,见表1)对实验组进行为期4个月课堂教学与行为训练,教学形式包括:讲座、讨论、角色扮演、作业分析和定向训练等。平均每周一次,每次2.5小时,而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第三步:实验后测。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全体学生进行第二次SCL-90与主观幸福感测验,与实验前测进行比较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调查样本心理健康的总体情况

症状自评量表(SCL-90),适用对象为初中生至成人(14岁以上)。该量表包括90个条目,共10个因子,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统计采用5级记分法,症状从没有到严重分别计1到5分,计算各因子总分,得分越低其症状表现越好,各因子总分除以其条目数得因子标准分。将调查样本SCL-90各因子标准分均值与全国中学生常模、全国青年常模等进行单一样本T检验。调查样本SCL-90各项因子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且达到差异非常显著;调查样本的躯体化、敌对、精神病性因子高于中学生常模,达到差异显著;调查样本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因子低于中学生常模,达到差异非常显著。

(二)两个组在实验前后SCL-90症状、主观幸福感的显著性检验

对两个组在实验前后SCL-90症状、主观幸福感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实验组与传统组在实验前无显著差异,说明实验前二个组基本处于同一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水平。实验后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两个组的SCL-90与主观幸福感变化差异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消极情绪这六项上达到显著水平(P<0.05),实验组得分低于对照组且达到显著水平;在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上实验组得分高于对照且达到显著水平(P<0.05)。实验组SCL-90与主观幸福感变化差异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消极情绪这六项上达到显著水平(P<0.05),实验后得分低于实验前且达到显著水平;在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上实验后得分高于实验前且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照组SCL-90自评量表和主观幸福感的前后测比较没有显著差异,但SCL-90的大多数因子得分比实验前得分低,主观幸福感因子比实验前高,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三、讨论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积极心理学课堂教学的研究日益增多,发现积极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效果。本研究从技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主观幸福感培养视角再次实证了这一点。同时,实验发现,影响技校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研究中的控制组实施的是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但心理测验结果表明,4个月后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主观幸福感也大都有了改善。可见,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其他教育因素、环境影响对于技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主观幸福感的培养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没达到显著水平。如果有意识、有计划地对技校学生心理素质进行积极的课堂教学,可以使技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成长更快。积极心理学课堂教学促进技校学生心理素质优化的基本规律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特别是心理素质优化的长效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如果将积极的课堂教学贯穿技校课堂教学全过程,与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相互结合,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规划,将会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这6篇心理健康论文是来自于的心理健康论文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上一篇:知识产权论文10篇 知识产权论文10篇怎么写 下一篇:返回列表
心得体会推荐
  • 高三下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优秀3篇(
  • 磁场教案【优秀10篇】(磁场优质课教
  • 作文指导教案优秀10篇(作文指导教案
  • 高二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优秀
  • 中国最大的贪官落马排名情况(中国历史最大贪高官排行)
  • 2017年中国最大的黑帮排名(中国黑道排名前十名)
  • 看守所执法细则(看守所执法细则(2013最新版本))
  • 社区矫正学习心得体会(社区矫正心得体会100篇)
  • 听课记录(听课记录15篇及评析)
  • 2023年普通党员组织生活会发言稿优秀5篇 普通党员组织生活会发言材料2021
  • 猜你喜欢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