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农业毕业论文优秀8篇 农业类毕业论文

更新时间:2023-07-20 来源:互联网 点击:

农业经济管理毕业论文提纲 篇一

摘要:本文论述了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以盘锦大洼县西安生态养殖场为例分析生态养殖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针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生态养殖

循环经济已成为21世纪国际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通过的《论文范文论文范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将节约资源确立为我国新的基本国策,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经济的全方位、快速发展,必须把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通过探索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途径及对策,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中国的人均GDP按照5倍左右的增长率增长,到2030年人均GDP可能达到4000美元左右,由于4000美元的水平基本上是以物质性消耗为基础,因此区域人口以物质化为特点的生活水平提高,其对资源和环境的要求将3倍于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要求。消费水平和人口增长两者叠加,未来30年对资源供给和环境容量带来的压力可能达到现在的4—5倍左右。

目前,我国10%以上的耕地受化肥、农药的污染,程度较重的已达133万公顷,耕地由于化肥大量使用已使土壤有机质含量降到1.590的水平。而农业循环经济以经济活动生态化、资源利用节约化、废弃物资源化的。资源利用方式,在遏制农业污染,促进和谐农业发展,在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发挥重要作用。将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和谐纳入自己的发展机制之中,实现经济和生态相协调的“双赢”,体现的是和谐农业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是节约资源型的生产模式,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是在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的形势下展开的,这决定了防治污染和充分利用资源是当前推进循环经济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有效节约土地资源,促进集约化利用土地,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收益,这在立体生态农业中显示出良好效益即是例证。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有效节约农业资源,节能增收,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其结果都是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走循环经济之路,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

二、以盘锦大洼县西安生态养殖场为例分析生态养殖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西安生态养殖场以生态养殖技术为依托,发展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多种经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态农业示范区。生态养猪就是尊重猪只生存的基本权利,恢复其拱食习性.以生产健康食品为己任,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顺应自然规律,最大限度的开发和活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来从事高效的养猪生产。和传统方法相比较,生态养猪模式可以带给养猪户更多的利益,经过多年的总结,可概括为“三省、两提、一增、零排放”。

新兴生态养猪模式不需要用水冲洗圈舍,仅需要满足猪只饮用水即可,所以较传统集约化养猪可节省用水85%—90%。猪粪、尿被微生物分解转化为可被猪食用的有机物和菌体蛋白质,猪通过拱食,可节省精饲料l5%—20%。由于猪场不需要清粪,饲养人员仅需保证及时喂料、翻扒调匀过于集中的粪便,根据垫床干燥程度及时调整湿度即可,所以1个正常劳力批次饲养可达到800头育肥猪,较集约化猪场节约一半的劳力。这就是所谓的“三省”,即省水,省料,省劳动力。

“两提”,即提高抵抗力、提高猪肉品质。由于猪只恢复了自然习性,猪只应激少,又采食菌体蛋白,饲料里又拌有微生物有益菌,大大改善了肠道菌群平衡,抗病力明显增强,发病率减少。特别是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较传统集约饲养有大幅下降。用药论文范文减少8—15元/头。

“一增”,即是增加养殖效益。生态养猪较传统集约养猪仅饲养环节即可减少饲料、水等直接饲养成本40—90元/头。该模式充分利用了锯末、稻壳或者粉碎后的玉米秸秆等作为垫料生产优质生物有机肥,具有改良土壤、促进农作物生长之功效,也可以带来很高的效益。所以新兴生态养猪相对传统集约养猪可增加收入100—150元/头。

“零排放”,即无污染,实现粪污零排放。在生态养殖中,饲料中不提倡添加抗生素,猪肉中无药物残留,所产粪尿经过菌种发酵转变为微生物蛋白,猪场内外无臭味,氨气含量显著降低。该模式的生产过程不对外排放粪污,将传统集约化养猪粪便污染处理问题提前在养殖环节进行消纳,真正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的要求。

该农场的种畜场,利用猪粪尿的污水养殖水生植物水葫芦和细绿萍生产出来的青饲料,构成污水的多级循环利用的养殖模式,不仅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粪尿水得到净化,达到了一个生态循环。

生态养猪,不但从根本上解决了养猪企业对水源、土壤、空气的环境污染,而且可使养猪企业每头猪收益增加134.5元,其中还不包含降低死淘率,提高母猪论文范文率、仔猪成活率,延长母猪繁育周期等隐形效益。所以说,它是一个环保的、节能的、具有社会和企业双赢的、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技术。多年来,按照生态学原理,将养殖、种植、能源、环境综合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以水生饲料为核心,以水为纽带的生态养殖模式,创造了美化、绿化的生态环境,1992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光荣称号,是盘锦市重点生态旅游区。

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1、缺乏政府技术和资金支持

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能眭和经济效益好坏,往往取决于技术体系和技术创新能力。虽然,近些年来加强农业生产管理的投入力度,包括资金、科技服务、人力等。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农”字企业贷款难、融资难,发展资金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导致农业设备科技含量较低,技术设备落后,更没有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保障体系,发展循环经济缺乏技术支撑。

另外,技术推广制度不健全,导致农业推广项目和科技成果脱节现象严重。

2、农业循环经济的观念尚未全面树立

农业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模式,其特征是低消耗、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但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民,广大农民的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前景。目前盘锦市大洼县地区,农民对这种观念还相当缺乏,大部分养猪户的知识水平还停留在中小学文化,而且也没有受过养猪的专业课指导,他们大多是按照老的传缆形势养殖,致使在农、眦生产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制约了农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3、小户型养殖业发展困难

生态养殖模式对于农户或是小规模的养殖企业来说很难实行,生态养殖需要一些高端的技术及设施,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小户型的养殖业由于规模小,资金力量薄弱,对于这些要求无法实现。

4、农业土地资源有限

我国人均占有耕地0。106公顷,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3%,美国的1/6,印度的l/2.而且,现有耕地中有2/3属于中低产田,单产水平比发达国家低30%多。随着我国人口和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土地沙化和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土地资源紧缺的形势将更趋严峻。

盘锦市大洼县占地面积1683平方千米,一个年产万头的猪场,按一点式密集布局方案建设,场区占地(不计场外道路、绿化等占地)约需3.4—4公顷,有相当比例的规模化猪场特别是养殖小区占用的是耕地,可想而知,发展一个循环生态养殖场在土地资源方面存在着障碍。

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措施

1、在农村扩大宣传,提高农民意识

循环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是一个自然的经济模式和发展进程,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和规范。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对资源,环保等公共意识较为淡薄,因此在向农民宣传时,可以向农民展示一些典型的示范项目,带领农民参观学习,并对农民进行组织培训,使农民了解资源、环境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同时注重循环经济模式的经济效益宣传,以可观的经济收益来刺激农民自觉了解循环经济的科学道理,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盘锦市大洼县农业办通过订阅信息、技术报刊,利用网络收集各类农业技术致富信息,印制宣传单,发放到农民手中。帮助农民了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农产品的市场信息,让农民了解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完善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体系我国现在已经有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理念,也有了“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很多人已经认识到农业循环经济对农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真正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只有思想上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建立健全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法和若干专项法规,从而为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盘锦市大洼县在开展农业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中,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十分注重结合本地区特点科学论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完善法律法规,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农业循环经涛列入当地长期发展计划之中,并就实施这一战略作了具体规划,这很好的促进了当地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3.制度和技术的双管齐下农业循环经济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制度规范,也需要先进的技术保障。农业制度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保障,农业技术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依托。没有农业制度保障是不能创造出农业循环经济的,同时,没有农业技术支撑也无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技术是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条件。

盘锦市大洼县聘请种养殖大户、土专家,已成功举办了6期水稻种植、棚菜种植、畜禽养殖培训班,参加的农民达到多人次,为该地农户科技备耕,科学种田送去了“法宝”。

4.优化资源配置

在资源相对不足的中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就必须重视农业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尤其是在耕地面积比例不大的地方更要注意。盘锦市大洼县西安生态养殖场在资源利用方面就是一个典范,其发展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息息相关,每一环节产生的废弃物都能在下一环节充分利用,成为下一环节的资源。这样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对环境起到了保护的作用,形成农业循环发展。

五、结语

综合全文来说,我们可以得出,农业生态园区的规划和设计必须将循环经济思想融入其中,才能真正的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农业生态园区。

农业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篇二

论文摘要:合作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

但合作的形式和文化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却有所不同。

在浙江省开化县农村,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四位一体”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得以推广,并在两个方面产生了积极效果,文章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

论文关键词:四位一体;合作;民主

习惯上,农业、农民、农村问题被统称为“三农”问题。

中央历来重视“三农”问题,出台过很多政策,减负型的,如取消农业税;输血型的,如建立农村医保、低保制度,而通过创新农业农村生产服务体制、提升农民综合素质,重建农村社会的主体结构,从根本上推动农村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型政策不多。

合作是农民应对自然、市场、政策风险的必然选择。

在总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合作经验教训和近几年农民专业合作的基础上,浙江省从底开始尝试一种更高层次的合作,称为“三位一体”,即“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联合构成的农业综合服务平台。

作为全省“试点”之一的开化县,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四位一体”农业服务体系,即通过一定的利益机制、组织机制,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主动参与,把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科技信息合作四类组织融合在一起,增强为生产服务的流通、金融、科技三重功能,发展贯穿县、乡、村三级的组织网络而构建的新型合作体系。

“四位一体”是农村经济合作制度的一种新发展,其本质是基于农民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的基础上对于“统”的需求而产生的制度创新,其出发点是发展经济,但实践效果却远远超出初衷。

本文试从经济学、社会政治学两个角度分析此项制度创新的重大意义。

一、创新“四位一体”农业服务体系的背景

(一)农村缺乏市场、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亟需加快现代生产要素投入农业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问题的深层原因在于农业农村原有的经济形式、经济体制和服务体系对生产经营要素的适应能力与吸纳能力不断弱化甚至丧失。

就市场而言,在现有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分”的问题是解决了,但“统”的环节却很薄弱,造成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难以对接或者对接后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就土地而言,缺乏有效的流转机制,满足现代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对土地的需求;就人才而言,随着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农业后续劳动力不足,有沦为“老人农业”的危险;就资金而言,农业生产缺乏获得信贷的有效途径,各种金融单位不断把农村资金抽向城市、流向工商业,农业农村不断“失血”。

据统计,~20开化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面向大农业贷款占总贷的比例是77.68%;就科技而言,单家独户小规模生产阻碍了农户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留守农民的素质制约了对新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难以突破。

这就是当前“三农”发展面临要素缺乏的困境。

(二)农村现有生产方式已经难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前些年,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单干”、公司+农户相比具有一定优势,在帮助农民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或办起来不经济的事情上,在增强市场主体性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其覆盖面不广,服务功能不强,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也逐渐显现,而且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刚刚颁布,很多专业合作社运作不规范,农民加入合作社的比例不高。

作为为农服务的经济组织供销社、信用社也遇到自身难以克服的不足和局限性,面对分散和众多的农户,服务范围窄、成本高、风险大。

农民仍然是市场竞争的弱势群体,农业仍然是弱势产业。

在当今农业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宏观环境下,农民在专业合作社之上迫切需要一种合作面更加广泛,服务功能更加强大,合作程度更加深入,制度更加规范的新型合作平台。

(三)政府对农村农业的管理方式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经验表明,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现代生产要素投入农业,以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既需要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形成以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为主体的要素配置和生产组织的格局,也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增加和改善政府公共产品的供给。

目前,我国对农业的公共产品供给既存在数量不足、内容不全的问题,又存在途径单一,效能低下的问题,特别是存在“条自为政,互不配套”和“条配置多,块整合少”的“条块分割,条强块弱”的现象,这不仅可能导致公共资源配置千篇 一律,效率不高,而且容易出现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延续管制性管理的老路。

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以块为主的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促进市场与政府,条与条,块与块的资源整合,引导政府从管制性管理向服务性管理转变。

二、“四位一体”农业服务体系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保证农民经济增收

(一)“四位一体”加速城乡经济一体化、贸工农一体化

在“四位一体”中,农民专业合作是生产主体的联合组织,是联合体的基础或基点,也是其他合作组织的最终服务对象;供销合作是流通的血脉,是生产发展的依托;农村信用合作是生产发展的坚强后盾;科技信息合作是生产腾飞的翅膀。

合作实现农户小生产和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使生产、流通、销售结成一条有机的产业链;合作克服了四类经济组织分头为农服务,相互脱节的局限性,使服务更全面,更及时;合作使农民不再是市场经济大潮中单薄的,没有信息导航的“孤舟”,而是联合起来的“航母”。

经济学家发现任何“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必定安装在相同的四个轮子上”,它们是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技术,现代农业也不例外。

现阶段,这些要素除自然资源外,在农村农民自身极其匮乏,而在城市的金融机构、科研院所、企业、相关事业单位却相对过剩。

新型农业服务体系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城乡资源共享和推进农业产业化架起了桥梁。

一方面,为非农主体投资农业、支持“三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有利于促进资源要素在产业间、城乡间的良性互动和渗透,促进农业和工业、供销、金融、科技等领域的融合,促进一、二、三次产业间的对接,为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提供了重要平台;另一方面,它把各环节的生产要素和各种服务通过合作协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农民提供全程服务,有利于提升各种生产要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科学性、合理性,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效果。

1~6月份开化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对农贷款占总贷比例达90.2%;6~8月份仅池淮镇农户通过联保贷款机制从信用社就获得1200万元资金支持,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每天为各合作社提供各种科技信息5到10条。

(二)“四位一体”合作服务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收益

1、降低交易费用。

农户市场交易的费用包括信息费用、农资费用、服务费用、谈判费用。

单一农户交易量小,主体相对独立、分散,总体来说,交易次数多,重复投入多,交易成本高。

建立农村合作协会后,服务体系内部交易按照合作协议规定,由专业合作社与供销合作社、农村信用社和科技信息服务中心统一协商,既能保证服务质量又能有效地降低交易费用。

根据池淮镇《农资供应服务协议》,农资公司承诺:“决不销售‘三无’产品,不符合质量安全商品,假冒伪劣及过期商品;开展电话预约、上门服务、延长营业时间、送货到村到户等多种便民服务;在价格上给予优惠”。

合作体系外交易,以专业合作社为主体,联合其它经济组织与客商进行谈判,可以使一次谈判在同一个合作社甚至多个合作社内部普适化,既提高了谈判实力又减少了谈判交易次数,大大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

农业经济学毕业论文参考 篇三

农业经济学毕业论文参考

一、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对农业信息化不够重视在我国目前阶段的农村中,许多村干部甚至是负责农业经济的会计人员对农业信息化管理都不是很了解,更加谈不上实施和建设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体系了。我国农村中农业经济的发展重点也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甚至一些地方政府的领导和会计人员简单地认为使用计算机就等同于农业信息化管理,这也导致了地方政府的管理人员缺乏对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热情和主动性。

2.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展受阻当前,我国农民对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的概念还比较陌生,这就导致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工作迟迟未取得成效,虽然一些地方政府在国家的号召下建立了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专门部门,但缺乏对其运行的管理意识和管理经验,使得这些部门和管理机构都十分缺乏专业性,也导致了农业发展中的经费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在我国农村中还无法全面实现农业信息的共享,使得我国农业信息的数据库建设受阻,无法指导农民获得最新的农业市场信息。

3.审计人员对信息化技术的了解不够专业我国基层农业中的从业人员,甚至是政府部门的一些政府职员的综合素质水平都较低,没有受过专业的教育和指导,这就使他们对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无法充分解决,尤其是一些新的事物和新的技术。在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中,地方政府的一些审计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经济管理培训,缺乏信息化的管理意识和管理知识,甚至对计算机的知识都不是很了解,这就导致他们在工作中无法充分的应用信息化技术,也无法获得高效、有用的信息,这也是阻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因素。

二、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中的要点

1.增加对农业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向地方政府充分宣传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知识,引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并纠正他们对农业信息化认识的错误观点。然后加大政府部门的宣传力度,让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走进农民当中,推动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为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对农业经济信息化进行整合和共享建立全面科学的`农业信息共享平台,对农业信息制定统一的发布标准和规则,进而推动农业信息系统、网络平台的建设和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充分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农业信息共享。同时采用多种信息化传播平台进行农业信息的传播和分享,将通信、电视广播、新闻报纸等多个媒体平台充分利用起来,提供更好的农业信息共享途径。

3.加强对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人员的培训农业信息化管理的整体建设水平取决于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人员和管理人员,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手段越来越多样,对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定期对地方政府的政府职员进行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尤其是涉及到农业经济管理部门的审计和会计人员,以更好地建设我国农业经济的信息化管理。

三、结语

农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建设信息化的农业经济管理对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毕业论文 篇四

农业毕业论文

论文关键词:

农村经济 发展 问题 对策

论文摘要:

文章首先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进行了概括,然后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问题,结合当前形势提出了一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性对策。

1 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一直发展相对平稳。农村经济在多年的发展中其成果表现如下:

1.1 经济主体趋向多元化

大部分的生产资料掌握在农户手里,一些农户开始掌握了一定的生产经营权,农户开始以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身份出现,并具有独立财产权和经营权;对于农村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生产资料和产品主要由集体控制并拥有,企业的经营计划和生产经营活动主要由集体来决定,国家对其的控制变得越来越弱;此外,农村还出现了很多私人企业和“三资”企业,它们为了实现其独立的经济利益,对行使商品生产经营者的主权有很高的要求。

1.2 农村经济成份与产业结构逐渐转向多元和复合

经济体制在不断的改革下,农村经济原有的'自给经济逐渐转变为商品经济,农村经济原有的单一经济形式已逐渐转变为多种经济形式,单一的经济结构也变成了一体化经营的复合经济结构,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新格局逐渐形成。

1.3 农村经济关系开始走向市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来计划经济下的指令性特点逐渐消失,农村里面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逐步市场化,完全由市场经济的市场机制、价值规律来自由调节,由市场去优化配置农业各种资源。

2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2.1 农产品质量跟不上

目前,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供给出现了结构性、地区性和阶段性的过剩。我国农产品产量增长趋势过快,但是由于农业科技发展滞后,人均资源匮乏,导致产品质量没有跟上,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导致大量产品处于积压状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的质量提高迫在眉睫,但我国对农业的科技投资存在着严重不足,导致农业技术进步受阻,从而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2 农业对生产的投入严重不足

农村投资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是受到资金的限制,另一方面投资动力相对缺乏、缺乏优越的投资“技术”,投资引诱也严重不足。过度安逸的农村生活使得农民缺乏生存和竞争的压力,从而导致其抗风险能力不高,因此农民通过投资来进行改善生活和生产条件的动力相对缺乏。主要是由于农业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周期过长,规模较大、风险较高,而且盈利水平还相对较低,缺乏对市场资本吸引力,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去农村投资。

2.3 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目前在我国,还存在着相当大比例的薄弱村集体经济,相对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这些不足严重阻碍了高速发展的农村经济,农村基础设施的滞后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由于集体经济薄弱,使党支部缺乏履行领导职能,缺少为群众提供多种服务的能力,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得不到更好地服务,因此他们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就很难得到有效的发挥,给社会带来了很多不安定因素,从而导致农村经济不能持续、稳定、全面发展。

3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3.1 加大对农村经济投入力度

政府要采取硬性财政预算政策,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充足并准确到位;政府还要使农村信贷管理机制不断得到完善,加大农村信贷投入的力度,要确定好支农资金的比例和额度,并疏通供应渠道,确保资金及时到位,这样才能保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资金启动。另外加大对农村商贸和农产品加工业的投入,对农产品价格改革不断深化,使得农产品价格进一步提高,使国家能更合理地安排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以此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3.2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要想使农业产量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就必须紧跟市场经济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首先要使农业生产多元化,将各种农业资源进行整合并运用到农业发展中去,使各种农产品的产出得以增加。还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各种农产品,同时还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3.3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农村经济已具备了推进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的客观条件,因此,下一步进行农村改革就是围绕市场和资源优势发展农业产业化。产业化可以帮助农产品抗御市场风险;可以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可以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从而使农业能持续发展;产业化有利于农业科技的不断推广与应用,这种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因此,这种产业化必然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而使农业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得到很大的提高。

4 结论

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基础地位,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农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农产品质量跟不上,农业生产性投入不足,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基层党组织对农民的有效引导相对缺乏,农业劳动生产率相对低下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经济投入力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给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全面持续的发展。

农业经济管理毕业论文提纲 篇五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1.2.1 研究的意义

1.2.2 研究的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1.3.1 农户分化与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需求行为

1.3.2 农业技术推广中农技的供需契合研究

1.3.3 农户技术选择与影响因素分析

1.3.4 参与式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1.3.5 需求驱动理念下的农业推广理论内涵与实践

1.3.6 需求驱动理念下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优化路径研究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的基本思路

1.4.2 所用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结构安排

1.6 论文的创新点

2 论文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需求

2.1.2 农业技术

2.1.3 农业技术推广

2.1.4 农业经营主体

2.1.5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

2.2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研究理论依据

2.2.1 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

2.2.2 内生增长理论

2.2.3 系统理论

3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3.1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历程

3.2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特征与现状

3.2.1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特征

3.2.2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现状

3.3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问题与挑战

3.3.1 农技推广方式不健全

3.3.2 农技推广机构工作效率不高

3.3.3 农技推广人员素质不高,业务能力有限

3.3.4 现代农业技术的有效需求不足

3.4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分析

3.4.1 模型选择与数据说明

3.4.2 实证结果分析

3.5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创新案例分析

3.5.1 “大荔模式”

3.5.2 彭州市、武川县“农户需求型农技推广运行机制示范”项目

4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的运行机理分析

4.1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的理论内涵及构建原则

4.1.1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的理论内涵

4.1.2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的构建原则

4.2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系统构架

4.2.1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系统的要素构成

相关阅读:

大学生毕业论文:农业经济管理毕业论文提纲

4.2.2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系统要素的相互关系

4.3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的运行机理研究

4.3.1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中不同行为主体的角色与分工

4.3.2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的运行步骤和程序

5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的系统动力学研究

5.1 系统动力学的发展历程

5.2 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内涵及相关概念

5.2.1 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内涵

5.2.2 系统动力学相关概念

5.3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观点及分析、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

5.4 构建系统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基本原理

5.5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5.5.1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5.5.2 两种类型农业技术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6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运营模式的比较与选择——基于沿海地区的调查问卷

6.1 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1.1 小规模农户的技术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1.2 专业大户的技术采纳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1.3 家庭农场的技术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1.4 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技术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2 不同农业经营主体技术获取途径分析

6.2.1 农业经营主体技术获取途径的理论依据

6.2.2 四类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获取途径分析

6.3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运营模式的构建与比较

7 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7.1 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经验

7.1.1 印度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建立的农技推广体系发展实践

7.1.2 荷兰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建立的农技推广体系发展实践

7.1.3 日本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建立的农技推广体系发展实践

7.1.4 澳大利亚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建立的农技推广体系发展实践

7.2 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农技推广经验的启示

7.2.1 农业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环节的高度统一

7.2.2 充分发挥企业和民间机构在农技推广活动中的优势和作用

7.2.3 树立“以农民为本”的农技推广理念,注重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7.2.4 围绕农民需求开展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8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保障体系研究

8.1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运行的制度环境保障

8.1.1 建立健全适宜于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运行的法规

8.1.2 制定适宜于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运行的政策

8.2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运行的组织保障

8.2.1 农户系统的组织构建

8.2.2 推广系统的组织构建与变革

8.2.3 研发系统的组织构建与变革

8.3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运行的人力资源保障

8.3.1 农民人力资源开发

8.3.2 农技推广人员的成长体系培育

8.3.3 农技研发人员的人力资源保障

8.4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运行的物质保障

9 研究结论及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农业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六

致谢 5-6

摘要 6-7

Abstract 7

目录 8-9

1 绪论 9-19

1.1 研究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9-11

1.2 研究现状 11-17

1.2.1 现场测量法 12-13

1.2.2 数值模拟法 13-17

1.2.2.1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值模拟方法 14-15

1.2.2.2 基于海洋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 15-17

1.3 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17-19

1.3.1 主要内容 17-18

1.3.2 主要创新点 18-19

2 网箱阻流作用水槽实验和理论基础 19-27

2.1 网箱的阻流作用实验研究 19-24

2.1.1 无底方形网箱流场分布的水槽实验 20-22

2.1.2 单片网衣流场分布水槽实验 22-24

2.2 网箱受水流作用力的计算方法 24-26

2.3 本章小结 26-27

3. 数值方法 27-33

3.1 湍流模型 27-29

3.2 多孔介质模型 29-30

3.3 多孔介质模型系数确定 30-31

3.4 边界条件与网格划分 31-32

3.5 数值计算 32

3.6 本章小结 32-33

4 模型的验证 33-38

4.1 单片网衣的模拟验证 33-35

4.2 无底方形网箱的数值模拟验证 35-37

4.3 本章小结 37-38

5 方形网箱流场和颗粒物沉降模拟 38-48

5.1 方形网箱的流场数值模拟与分析 38-43

5.2 颗粒物在方形网箱流场中沉降数值模拟 43-47

5.2.1 方型网箱流场中的颗粒物沉降模拟 44-46

5.2.2 密度、形状对颗粒物沉降迁移的影响模拟研究 46-47

5.3 本章小结 47-48

6 结论和展望 48-50

6.1 结论 48-49

6.2 展望 49-50

参考文献 50-54

作者简介 54

农业硕士毕业论文提纲 篇七

摘要 5-7

ABSTRACT 7-8

第一章 导论 12-32

1.1 选题背景 12-15

1.1.1 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促使合作社纵向拓展业务领域 12

1.1.2 农业现代化需要农业合作组织创新发展 12-13

1.1.3 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需要合作社加强纵向控制 13

1.1.4 发达国家合作社朝纵向一体化方向发展趋势明显 13-14

1.1.5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发展实践需要理论指导 14-15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16

1.2.1 研究目的 15

1.2.2 研究意义 15-16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6-28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6-22

1.3.2 国内研究综述 22-27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总体评价 27-28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28-31

1.4.1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图 28-29

1.4.2 研究方法 29-30

1.4.3 数据获得 30-31

1.5 论文主要创新之处 31-32

第二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体化理论基础 32-44

2.1 纵向一体化理论 32-36

2.1.1 纵向一体化的概念及类别 32-33

2.1.2 纵向一体化与范围经济:古典经济学视角 33

2.1.3 纵向一体化与交易成本:制度经济学视角 33-35

2.1.4 纵向一体化与社会分工:分工视角 35-36

2.2 农业的一体化理论 36-40

2.2.1 农业的基本特性 36

2.2.2 农业一体化概念的提出 36-37

2.2.3 农业一体化的主要形式 37-38

2.2.4 农业一体化的经营组织模式 38-40

2.3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 40-43

2.3.1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的概念 40-41

2.3.2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的类型 41-42

2.3.3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作用 42-43

2.4 本章小结 43-44

第三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发展现状分析 44-53

3.1 国外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经营情况 44

3.2 国内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现状 44-51

3.2.1 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纵向一体化情况基于宏观数据 44-46

3.2.2 农民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的主要形式——基于调研数据 46-50

3.2.3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取得的基本成效 50-51

3.3 本章小结 51-53

第四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水平测度 53-64

4.1 纵向一体化测度理论与方法 53-55

4.1.1 价值增值法 53

4.1.2 主辅分离法 53

4.1.3 投入产出法 53-54

4.1.4 里昂惕夫指数 54

4.1.5 Davies-Morris 指数法 54-55

4.1.6 定性评价法 55

4.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体系构建、权重确定及测度模型 55-60

4.2.1 指标体系构建 55-57

4.2.2 指标权重确定 57-60

4.2.3 测度模型 60

4.3 数据整理及实证分析 60-63

4.3.1 数据整理 60

4.3.2 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60-63

4.4 本章小结 63-64

第五章 纵向一体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绩效影响分析 64-72

5.1 合作社经济绩效影响因素研究假设 64-66

5.1.1 纵向一体化与合作社经济绩效 64-65

5.1.2 合作社治理与合作社经济绩效 65-66

5.1.3 理事长特征与合作社经济绩效 66

5.1.4 政府支持与合作社经济绩效 66

5.2 影响合作社经济绩效的理论模型构建及计量方法选择 66-68

5.2.1 理论模型构建 66-67

5.2.2 计量方法选择——二元 Logistic 模型 67-68

5.3 影响合作社经济绩效的变量统计性描述及实证分析 68-70

5.3.1 变量统计性描述 68-69

5.3.2 实证分析 69-70

5.4 本章小结 70-72

第六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合作社角度 72-84

6.1 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影响因素研究假设 72-74

6.1.1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合作社纵向一体化 72-73

6.1.2 交易成本与合作社纵向一体化 73

6.1.3 自身特征与合作社纵向一体化 73-74

6.1.4 外部环境与合作社纵向一体化 74

6.2 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及计量方法选择 74-75

6.2.1 理论模型构建 74

6.2.2 计量方法选择——Tobit 模型 74-75

6.3 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影响变量统计性描述及实证分析 75-82

6.3.1 模型变量及统计性描述 75-77

6.3.2 计量结果与讨论 77-82

6.4 本章小结 82-84

第七章 社员参与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社员角度 84-95

7.1 研究假设 84-87

7.1.1 社员个人及家庭特征 85

7.1.2 社员信息化特征 85

7.1.3 社员生产特征 85

7.1.4 社员入社特征 85-86

7.1.5 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意识 86

7.1.6 交易成本 86-87

7.1.7 村庄特征 87

7.2 理论模型构建及计量方法选择 87-88

7.2.1 理论模型构建 87

7.2.2 计量方法选择——有序 Probit 模型 87-88

7.3 变量统计性描述及计量结果分析 88-93

7.3.1 变量统计性描述 88-90

7.3.2 估计结果分析 90-93

7.4 本章小结 93-95

第八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模式比较和边界讨论 95-111

8.1 基于产业角度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模式比较 95-103

8.1.1 合作社不同纵向一体化模式比较原则 95-96

8.1.2 基于产业角度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纵向一体化模式及案例分析 96-103

8.1.3 基于产业角度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纵向一体化模式比较 103

8.2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演进路径 103-105

8.3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模式选择的原则 105-109

8.3.1 与合作社所经营农产品的产销特性相适应 105-109

8.3.2 建立在合作社自身实力基础之上 109

8.4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边界讨论 109-110

8.5 本章小结 110-111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11-117

9.1 研究结论 111-113

9.2 政策建议 113-115

9.2.1 提高对合作社财政扶持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促进合作社发展 113-114

9.2.2 促进合作社管理规范化,严格监督各项法律、政策的落实 114

9.2.3 合作社应制定纵向一体化发展规划,建立有效风险规避机制 114-115

9.2.4 更加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着重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 115

9.2.5 加强宣传和培训,提升合作社负责人和社员的素质和水平115

9.3 本文研究不足及展望 115-117

参考文献 117-124

附录 1:合作社理事长调查问卷 124-131

附录 2:合作社社员(农户)调查问卷 131-138

致谢 138-140

作者简介 140

拓展阅读:毕业论文提纲拟定步骤

(一)大纲的写作需要先确定论文写作提要,适当融入相关材料,确定全文概要

确定论文的写作提要,就大致确定了论文的雏形,提要就是能够让读者第一时间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方向,对于论文的写作极为必要,因此,在写论文大纲的时候,一定要将论文的题目,论文的大标题,论文的小标题罗列出来,为下一步论文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论文内容的分配

论文的大纲,就是对论文的写作内容进行整体的分配,根据将要写的论文要点布置论文的全局规划,考虑各部分的内容及长短,以便于资料的整合和内容的安排,使工作更有计划,更有效率。

(三)确定论文的写作大纲

论 文的写作大纲也分为简单的大纲和复杂的大纲,简单的大纲具有高度凝练性,只需要点到论文所要提及的要点写出来即可,如何展开不进行详细叙述,但是这种简单 的大纲并不是容易的。,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和具体考察,是思想的结果。详细的大纲与简单的大纲相比较而言,更为详细,更为具体,不仅写明论文论点,还会根据论 点点明具体的开展方法和开展流程,以便后续论文写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简单大纲和复杂大纲各有优劣,选择哪一种方式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要求,如果能够考虑很全面,很周到,用简单大纲即可,但是,如果思维不是特别缜密,考虑不是很周全,最好使用详细的大纲,以免后期写作论文的时候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四)毕业论文大纲的拟定

拟定毕业论文大纲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确立全局观念

拟定毕业论文大纲,确立全局观念很重要,用全局的眼光审查每个论点在论文中所占据的地位和作用,并熟悉掌握各部分的比例,把握各部分的长短,并考虑是否有相关的理据支撑,这是极为必要的,这是正确写作论文大纲的基础。

2.从中心论点出发

拟定毕业论文大纲,需要结合中心论点确定材料的取舍,与论文无关的,与主体脱离的,与主题无关的资料都舍弃,才能提高论文写作的凝聚性和中心突出性,否则,资料数据过大,不协调地融入只会使论文中心不突出,导致论文整体质量和水平的降低。

3.合理把握各部分间的逻辑关系

论文的写作,极具逻辑性,在写作论文大纲的时候,一定要将其逻辑性考虑在内,论点论据之间缺乏逻辑关系会使论文整体表现凌乱,论点分散,缺乏说服力,论点不明晰,没有例证的论文没有可读性的,因此,在写论文大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农业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八

摘要 3-4

Abstract 4

1 绪论 7-12

1.1 研究背景 7-8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8-9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9-10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10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10-12

1.5.1 研究的重点、难点 10-11

1.5.2 可能的创新之处 11-12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8

2.1 农业劳动力的素质 12-13

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2.3 国内研究综述 13-17

2.4 本文基本观点 17-18

3 农业劳动力素质与农业效率的现状分析 18-25

3.1 农业劳动力素质的现状分析 18-23

3.1.1 全国农业劳动力素质的现状 18-20

3.1.2 陕西省农业劳动力素质现状与问题 20-23

3.2 1990陕西农业产出效率分析 23-25

4 陕西省农业劳动力素质对农业技术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25-34

4.1 农业劳动力素质指标项的选择与度量 25-27

4.1.1 丹尼尔森理论 25-26

4.1.2 陕西省农业劳动力素质的实证测评 26-27

4.2 测算农业技术效率的模型选择 27-30

4.3 SFA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30

4.4 数据选择 30-31

4.5 模型估计结果和分析 31-33

4.6 实证的基本结论 33-34

5 对策建议 34-38

5.1 建立健全农业劳动人才保障机制 34-35

5.2 提高农业劳动力农机作业水平35

5.3 提高农业劳动力的农产品加工技能 35-36

5.4 优化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 36

5.5 扶植各类农业合作组织和服务组织 36-38

6 结论 38-41

6.1 主要观点 38

6.2 不足与展望 38-41

参考文献 41-4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3-44

致谢 44-46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为大家整理的8篇农业毕业论文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农学毕业论文。

上一篇:教育管理研究论文优秀10篇 教育管理研究论文优秀10篇怎么写 下一篇:返回列表
心得体会推荐
  • 农村医疗调查报告优秀6篇 农村医疗
  • 关于三八妇女节领导的优秀讲话稿优
  • 农村医疗调查报告最新10篇(农村医疗
  • 暑假调查报告最新4篇(暑假调查报告
  • 中国最大的贪官落马排名情况(中国历史最大贪高官排行)
  • 2017年中国最大的黑帮排名(中国黑道排名前十名)
  • 看守所执法细则(看守所执法细则(2013最新版本))
  • 教师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精选8篇
  • 社区矫正学习心得体会(社区矫正心得体会100篇)
  • 听课记录(听课记录15篇及评析)
  • 猜你喜欢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