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精品教案优秀10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更新时间:2023-08-29 来源:互联网 点击:

导语:世俗有时间是金钱这句话,所以窃取他人时间的小偷,当然该加以处罚,即使是那些愉快的好人,还是该如忌讳疾病地躲避他们。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10篇《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精品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位数乘两位数 篇一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究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在“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以下题目:

(1)直接写出得数。

12×3= 205×3= 25×2=

170×5= 150×3= 125×2=

(2)用竖式计算:26×47=

说一说,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探究和计算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题1。

让学生阅读例题1,和同桌说说自己获得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读题得出:

(1)已知条件:月星小区有16幢楼,平均每幢楼住128户。

(2)所求问题: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

2.解决问题,探究计算方法。

(1)列出算式。

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指名口述算式,教师同时板书:128×16=

(2)尝试计算。

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

教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较高的学生,注意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小组交流算法。

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内把计算的过程互相说一说。

(4)全班交流并集体反馈。

提问:先算什么?(先算128×6)再算什么?(再算128×10)最后算什么?(6个128与10个128的和)

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算式:

1 2 8

× 1 6

7 6 8

1 2 8

2 0 4 8

提问: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提醒学生注意:用竖式计算时,两部分积的相同数位要对齐。

3.总结算法。

(1)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步骤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讨论:怎样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学生小组讨论后师生共同小结: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类似,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7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2.完成教材第30页“练习五”第1、2、4题。

第1题:是竖式计算过程中的口算练习。

第2题:通过观察和计算来发现竖式计算中的错误,加深学生对竖式计算方法的巩固。

第4题:结合具体情境运用计算知识来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位数乘两位数 篇二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9页例1、做一做及练习七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

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和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师:李叔叔在哈尔滨工作,过中秋节了,他很想念家中的亲人,决定在中秋与国庆双节期间回北京老家一趟,他买了12斤月饼,每斤45元,请同学们算一算李叔叔买月饼一共花了多少钱?

(1)、让学生理清题意,找出题中的已知量和所求量。

(2)、根据已知量和所求量列出算式

(3)、全班齐做,然后指名板演并说说其计算过程。

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出示幻灯片,学生读一读)

谈话引入例1

师:在回老家的时侯,李叔叔为了节约钱,决定不坐飞机,坐火车,当他到家时,他算了算,从哈尔滨到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那你们帮李叔叔算一算从哈尔滨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1)由学生列出式子,师板书:145×12

(2)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45×12与145×12什么不同?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估算

师:那你认为哈尔滨距离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呢?现在同学们来估算一下(学生动笔算)师:你是如何估算的?谁愿意把你的估算过程和想法跟我们分享一下呢?

让学生说说,教师随机板书学生的估算方法。

2、笔算

师:现在我们已经估算出来了,145×12大约是在1500至1800之间,那么如何准确算出145×12的积呢?同学们一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好不好?

学生动笔算,教师巡视,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如果有用竖式算的就指名板演,并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如果没有教师试着提示。)师:用竖式计算也就是笔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掌握的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补充板书)

教师讲解,板书145×12用竖式计算的过程

师:你认为三位数乘两位数,列竖式和笔算的顺序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有联系吗?

3、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课件演示)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的数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4、巩固练习

教材第49页做一做。(分组完成,集体订正)

三、仔细琢磨,细心计算,巩固新知

1、数学医院,判断正误

(幻灯片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改正过来。)

2、50页第一题。(分组完成,集体订正)

3、解决问题(50页第二题)

四、仔细想想,谈谈收获,归纳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师:那现在哪个同学可以来帮我们小结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竖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练习七第3题

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等常见数量关系,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能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迁移到多位数的乘法运算中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列竖式计算

教学准备:

小黑板,练习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自学指导

1.出示情境图:月星小区,多层楼每幢住48户,小高层楼每幢住128户,高层楼每幢住236户。

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么列式?

出示表格

5幢高层楼共可住( )户

16幢多层楼共可住( )户

16幢小高层楼共可住( )户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三道算式。

(1)请学生列出算式,并比较三个算式的相同之处(都要用每幢楼住的户数乘幢数,算出一共能住的户数)

(2)学生用竖式计算2365和4816。

(3)讲评:谁来说一下这个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第2题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谁来说一下它的计算过程?48乘1,所得的8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2.揭示课题

月星小区有16幢楼,平均每幢住128户。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

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么列式?

12816和刚才的两道题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例1 学生尝试。做在练习本上。

启发12816的得数是多少呢,你能尝试用竖式计算出得数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一起研究。

位数乘两位数 篇四

一、教学内容

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数 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 速度表示法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积的变化规律 乘法的估算

二、教材分析:

口算乘法在小学阶段的编排:二。上表内乘法一二;三。上多位数乘一位数;三。下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四。上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数。笔算乘法在小学阶段的编排:三。上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三。下两位数乘两位数;四。上两位数乘三位数。到本学期结束,义务教育阶段的整数乘法已基本结束。本单元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三、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

⒉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⒊知道速度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

四、课时安排:本单元安排9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 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45—46页及47页练习六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使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积在1000以内的进位乘法)。

教材分析:这部分教材涉及的内容有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是的数乘一位数。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材只安排了一个例题,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是的数乘一位数。教学重点: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教学准备: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口算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0×4= 30×50= 13×2= 41×2=

8×20= 20×4= 11×5= 410×2=

学生口算这些题,个别题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2、回答。你是怎样计算13×2= 41×2= 11×5= 410×2=

[设计意图]:复习学过的口算题,掌握口算的方法,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二、 探索新知:

1、 创设情境:同学们秋天是一个郊游的好季节,出去郊游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

学生自由发言。

认识生活中的交通工具,说说他们的速度各是多少?

马车约10千米/时 自行车约16千米/时 汽车约80千米/时

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

2、提出问题: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如: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3、探讨口算方法

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口算算式:

16×3 160×30

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

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方法。

4、尝试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运用口算方法解决根据情景图提出的其他问题?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开放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发现并总结出口算乘法的方法,鼓励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18×4= 24×3= 25×2= 14×6=

130×5= 2×380= 150×6= 7×13=

自己选择两题互相交流口算的过程。

2、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

17×2 310×3 180×4 24×3 12×8

14×5 360×2 15×6 260×3 17×5

[设计意图]运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17×2 310×3 180×4 24×3 12×8

14×5 360×2 15×6 260×3 17×5

辅导记录:个别学生乘法口诀记忆不牢,加强了练习

课题2:口算乘法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47—48页,练习六4—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或整十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

3、结合口算乘法复习已学过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材分析:

教材为我们安排了各种形式的练习,有提高学生口算熟练程度的练习,有蕴涵函数思想的填空练习,还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通过这些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口算乘法的一般方法,已经能够熟练地口算乘法,这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独立练习,进一步熟练口算的方法,形成口算的一些技能技巧。教学时,注意培养大多数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基本口算练习:

1、课本第47页第4题。

学生口算,同桌互说怎样算的,再指名几个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设计意图]这是一组提高学生口算熟练程度的练习,使学生在充分理解算理、正确应用算法的基础上,提高运算的正确性和速度。

(二) 指导练习:

8 ×3 ( ) 60 ×4 ( )

16 ( ) 180 ( )

32 ( ) 240 ( )

学生先独立口算、填写,然后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两组练习,使学生感悟积随因数变化的规律,为后面学习“积的变化规律”作些孕伏。

(三)、解决问题

1、一个计算器24远,李老师要买4个。他带了100远,钱够吗?

学生讨论:怎样算?

有没有不同的方法?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每棵树苗16远,买3可送一棵,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

学生理解题意,大胆思考。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 、动脑筋:

先找规律,再计算。

110+120+130+140+150=( )×( )

220+230+240+250=( )×( )

(四)、教材第48页“思考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自主尝试。

3、讲述解答过程。

板书设计

练习课

辅导记录:个别学生经过两节课后,仍然不熟练,进行了辅导。

课题3: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49页及练习七的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掌握笔算的方法。

2、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经历与他人交流笔算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材分析:

教材精心选择以简单的行程问题为背景的学习情境,在此情境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方面体现了计算是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另一方面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方法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教材没有展示145×12的具体计算过程,只出示145×12的竖式结果,意在让学生充分应用已有经验,自主归纳。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究的学习情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积的定位。

教学准备:情境图、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最想到哪里去旅游?

如果我们从济南到青岛,乘火车要用3小时,火车每小时约行145千米,请大家算算,从济南到青岛大约有多少千米?

学生讨论,然后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旅游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如果我们乘汽车去北京要用12小时,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5千米,请大家算算去北京有多远?

学生继续讨论计算方法,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

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怎样列式?

学生说出算式:145×12

二、合作学习,探究方法

1、 怎样计算145×12?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全班交流。

2、师生共同探究笔算方法。

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今天我们中带内研究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揭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学生试算,指名几个学生板演:145×12

集体讨论: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重点让学生明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写积?最后算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方法。

3、做一做:

49页做一做,学生独立计算,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三、实践与应用:

1、 3 2 2 1 4 5 6 7 9 2 8 6

× 2 4 × 2 7 × 1 3 × 3 5

2、 小医生:

1 3 4 1 5 2 2 4 6

× 1 6 × 2 3 × 3 4

8 0 4 1 5 6 1 5 2

×1 3 4 ×1 0 4 ×6 3 8

9 3 8 1 1 9 6 7 3 4 4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

辅导记录:个别学生不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进行辅导。

课题4:笔算乘法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练习七5—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笔算技能,培养学生的笔算能力。

2、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归纳能力。

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各种形式的练习,有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练习、有变式练习、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有探索实际规律的练习,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24×76= 46×215= 224×36=

28×153= 27×142= 182×47=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集体订正。补充作业中的错题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指导学生讨论: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写竖式时,三位数在上面,两位数在下面,计算起来比较方面。

(二)变式练习:

练习七第7题:说出计算中的错误,并把他改正过来。

学生先自己检查计算题错在什么地方?然后改正过来。

强调:在平时的计算中,要避免这些错误的出现。

(三)解决问题:

1、 练习七第8题。

学生独立解答。

全班交流,是怎样计算的?

通过计算,学生总结出:总价=单价×数量

从表中你还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2、练习七第9、10题。

学生独立解答。

集体订正。

(四)拓展提高

1、下面的题,你能不写竖式,直接口算出得数吗?

13×11= 12×33= 14×55= 15×66=

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发现规律。

2、121×11= 134×11= 158×11= 167×11=

一个因数是11的乘法,积有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探究的结果。

板书设计

练习课

课题5: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53页内容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特殊笔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使学生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使学生能够运用合适的方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教材分析:

教材以本单元第45页的主题图中特快列车和普通列车的运行为题材,引入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一方面使学生体会计算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另一方面为学生理解“速度”概念以及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又一次铺垫。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步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时,先教学两个因数末尾都为零的乘法,再教学一个因数中间有零、另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

教学重点:

1、竖式的写法。 2、0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坐过火车吗?说说坐火车的感受。你比较喜欢什么样的火车?

学生自由谈话,在谈话中导入新课。

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

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

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怎样解决?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的练习,让学生复习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导入新课。

小精灵聪聪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它们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怎样列式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列出算式:160×30= 106×30

(二)学生探究学习

1、学生分小组学习。

怎样计算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160×30= 106×30

学生分小组讨论,尝试计算。

汇报交流。

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160×30=,可以口算:先算16×3得48,再在后面添两个0。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这样写竖式:

1 6 0

× 3 0

4 8 0 0

学生汇报交流:106×30的计算方法

2、学生交流:积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3、做一做:

2 2 0 1 6 0 3 6 0 5 8 0

× 4 0 × 6 0 ×2 5 ×1 2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教师引导学生最优化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50×90 40×80 32×30 190×5

70×140 300×30 21×40 25×30

2、计算。

390×13 305×50 180×50 240×22

208×30 206×40 290×20 460×40

(四)课堂小节:

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辅导记录 :末尾有0的乘法是难点,个别辅导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精品教案 篇五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四年级共有1个教学班,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年接触科学课的时间,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对自然科学知识已经具备初步的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年龄结构的心理特征来看,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能主动的开展探究活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比较薄弱,能主动开展学习的学生比较少,比较依赖教师的教。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观以及合作研究学习的能力与意识比较薄弱。本学期要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生活、生产、社会实际的联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处理好内容的深度广度,做到难易适度,分量适当。注意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动脑和动手的能力。积极地发展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掌握基本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愿意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观点。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与结构:

本册教科书共有24课,其中第23、24课是活动课。以知识的内容分为五部分。

1、我们吃什么(1---5课):通过学生对食物的分类,让学生明白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对营养的观察实验,学会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以及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懂得合理饮食的重要性。最终了解珍惜食物,科学饮食,保持身体健康。

2、水里有什么(4---7课)本单元是在继第一册“水里的科学”单元后,又一次以水作为探究对象,探究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水与其他物体的混合和分离及特点的单元。在第一册“水的科学”单元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分析整理信息等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会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积极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进一步提高实验,搜集整理信息,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探究有关水的其他特征奠定基础。

3、植物的生活(8---12课)主要是研究植物各种器官的作用,使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本单元从整体上遵循了从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部分认识事物的规律。

4、空气和水的力(13---17课):本单元以水和空气作为探究对象,探究空气弹力、反冲力、大气压力、水力等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对比实验及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5、热的传递(18---22课):了解热在固体、气体、液体中的传递方式。知道保温与散热的知识,通过学生的猜想和假设,对比实验,观察研究及动手制作活动,使学生对太阳能的利用建立初学认识。

6、探究与实践:选择与本册探究活动密切相关的问题。食物里的有害物质;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与使用。通过调查研究,提示生活中的现象,发现科技产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与人合作,交往的胆量与能力,增强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位数乘两位数 篇六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利于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学时创设了学生喜欢的情境,符合学生年龄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的开始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为新课的学习酝酿了良好的情绪。在学生初步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不仅体会到了算法的多样化,而且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计算顺序和积的定位。

2、通过两位数乘三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

明确了这些教学目标后,我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做的:

1、通过口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练习,复习巩固旧知识。

本节课学习的乘法运算,不论是口算还是笔算,估算还是应用计算器计算,其基本算理和运算方法学生是不陌生的,我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个知识基础,先通过口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练习,复习巩固旧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出新课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在教学时,先让学生估算结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先估算一个大概的值。帮助我们确定准确值的范围。接下来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试作例题的结果。在这期间,我巡视收集学生的不同做法(尤其是学生易出错的做法)。接下来在讲解笔算方法时,就将学生的不同做法一一呈现,并借学生的错而讲,这样让学生引起注意,笔算方法也就潜移默化的渗透到了孩子们的脑子了去了!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笔算方法,孩子说的都很清楚!这个环节中,学生是真正的主人,整个教学过程和计算方法都是学生通过交流自己探索出来的,而我只是抓住学生的错误进行引导、纠正,学生出错之处就是学习的难点,也恰恰是老师必讲之处!不仅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更让学生有了认知冲突,学生学起来更容易更扎实。

3、最后的练习中,基础练习是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数学医院中的找病因,目的是让学生理解算理,并且在找错的同时,提醒自己不犯类似的错误;思维岛的练习(选择题)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就要会用数学,生活中处处有知识!

4、课的最后,在总结全课的同时进行了拓展1452×12=?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学生很快的想出了笔算方法。说明孩子们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得很扎实。

不足之处:

虽然学生对这节课笔算的计算方法都掌握了,但也存在不足,例如有些学生 在计算完没有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在计算时准确率不是很高,还有个别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还差一些,没有形成完整的思维过程,这些方面还需要今后培养和训练。另外我的评价语言稍欠缺,这也是需要自己下功夫的地方。

位数乘两位数 篇七

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想想做做第5~10题

教学目标:同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规范末尾有0和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笔算方法。探索乘数,积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明白末尾有0乘法的口算依据。

教学重点: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过程:

一,举例昨天学生作业中的几种典型错误:(竖式略)

1,34×560 结合竖式提问: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0的位置,乘的时候第一步算6乘34,积的末尾对齐6,第二步算5乘34,积的末尾要对齐5.

小结:乘到哪一位,积的末尾对齐那一位。

2,500×30 坚式怎样写,填空说理: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 )个0,积的末尾( )个0,为什么

二,完成书上的练习:

1,做第5题:

学生独立填写得数。填完后问:把后面四栏同第一栏比较,分别看看乘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

把第一栏和第二栏的比较:一个乘数没变,另一个乘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

类似的变化还有吗 (比如说第4栏)也指名学生说一说。

2,算一算,比一比

先请学生观察题组,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再独立完成这些题,做完后交流得数。

3,完成口算第7题,老师看好时间,从时间角度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

4,完成第10题:你能在□里填合适的数字,使等式成立吗

□□×□□=1600 □□×□□=2400

指名说说你在做题时先怎么想 结果是多少 还有别的结果吗

如果没规定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你还会有别的结果吗

这么多种结果,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

5,讨论第9题:

(1)先读题,问:这里一共给了几个信息

再读问题,问:这个问题和什么有关 哪些信息暂时还用不上

指出:当信息比较多的时候,我们要正确选择能解决问题的信息。

学生列式解答。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一般学生还会提"这些废纸能节约……多少 "

问:"这些废纸"指的是哪些废纸

学生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再交流。

三,布置作业:p.6第8题

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八

学习目标

1.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原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学习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笔算。

学习难点

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原理。

学习准备

课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以下信息:

“某市郊外的森林公园有124公顷森林。1公顷森林一年可以滞尘32吨。

1.师:请看屏幕上这两句话,你从中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获得的数学信息是某森林公园有124公顷森林,1公顷森林一年可以滞尘32吨。

师:这段文字中有一个词“滞尘”,你理解它的意思吗?谁来说说?

生:尘埃飘(经)过森林时,约有四分之一被树叶树干吸附或者滞留在森林的空间里,最后降落到森林的地面。森林的这一吸尘降尘的作用叫滞尘。

师:树木能起净化空气的作用,是我们的朋友,所以我们要爱护它!

2.师:根据你获得的信息,你能你出什么问题?

生:这个森林公园的森林一年可以滞尘多少吨?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问题引入,揭示课题。

师:要求“这个森林公园的森林一年可以滞尘多少吨?”怎样列式?

生:124×32

师:仔细观察这道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我们以前学习的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这道乘法算式是三位数乘两位数。

师:回答得非常简洁、流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方法。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2.估算结果。

①师:你能估算一下124×32的结果大约会是多少吗?

生:3600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吗?

生:我把124看成120,32看成30,120×30=3600,所以124×32≈3600。

②师:如果想知道准确的结果,我们可以怎么算?

生:笔算。

(在三位数乘两位数后面板书:笔算)

3.探究算理。

①师:现在就请同学们自主尝试进行笔算。计算完成后想一想: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应该怎样算?你有办法验证你的结果是对的吗?并与你的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生独立完成后带着问题与同桌交流)

②师:哪位同学到黑板前给大家介绍一下笔算124×32的方法?

生1到黑板前板演

生1介绍方法:┅┅

师:同学们有什么想问他的吗?

生:┅┅

师:老师有几个问题想问一问你,248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是用124×2算出来的。

师:也就是说248表示的是124×2的积。那372又是怎样算出来的呢?

(结合学生的'说板书,课件演示)

生:是用124×3算出来的。

师:老师又有一个问题了,372的2为什么写在十位上,而不写在个位上呢?

生:因为3在十位上,代表30,30乘4等于120,2在十位上,所以写的时候要同算式的十位对齐。

师:老师明白了,这里372代表的是3720,它是124×30的结果。

(结合学生的说板书,课件演示)

师继续追问:3968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248+3720=3968

③师:有什么办法来帮助我们验证最后的结果是否正确呢?

生1:与我估算的结果进行比较,看差距是否较大,如果较大,说明结果肯定有问题。

生2:列竖式时交换一下124和32的位置,用32×124算一遍来看一下结果是否正确。

(与学生一起算32×124,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列竖式时,习惯上把位数多的数写在上面,位数少的数写在下面计算比较简便。)

④师:你们认为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可以怎样算?他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怎么样?

生:一是,三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和个位要对齐,十位数要跟十位数对齐。

二是,先用两位数的个位分别与三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

三是,再用两位数的十位分别与三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得结果的个位要与前面结果的十位对齐。

四是,把乘得的两个结果相加就得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课本47做一做。

①生独立计算完成。

②选择典型,请其板演,为后面讨论提供素材。

(素材有三种:一是正确的,二是算法错误的,三是算法正确,答案错误的)

③小组讨论板演的试题,找出错误原因。

④汇报交流,先说错在哪里,归纳病症。

2.课件出示以下试题:

3.不计算,选择答案。

326×17=()

①3452②5024③5542④36432

四、回顾过程,课堂总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都是什么?你还有疑问吗?

五、板书设计。

位数乘两位数 篇九

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探索乘法竖式运算法则。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当时,正是我国神州六号载人航天卫星发射升空的时候)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最近发生的一件大事吗?神州六号载人航天卫星升空了,两名宇航员所乘坐航天卫星上绕着地球转了21圈,他们只知道转一圈需要14分钟,请问他们要在太空上飞行了多少时间?

2.独立估算,交流探索

(1)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

114×21=

(2)请你估计一下,需要飞行多少时间?把你估计的数字写下来,然后请四人小组交流,你是怎么估计。指名让学生汇报,你是怎么估计的?和小组成员交流之后,你有什么收获?(3人)

(3)到底他们飞行了多少时间呢?你们想知道吗?自己算算看。

指名让学生汇报:

比如:114×20=2280,114×1=114,2280+114=2394。他说的有没有道理?

比如:114×7×3=789×3=2394。你觉得如何?

比如:

114

×21

───

114…………114×1

228 …………114×2

───

2394

我们发现他的答案肯定是正确的。那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根据什么这样竖式计算的?请大家仔细观察计算的过程,你能说出114表示什么?(114×1)228又表示什么呢?(114×2)

再仔细观察这个计算的格式,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注意数字的位置要一致)

3.巩固练习

(1) 出示例题:135×45

先别忙着做,以很快的速度估计一下他们的积是多少?把它写下来。然后按照竖式计算的方法,把它算好。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演示。(分析,并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2)森林医生

例一 请你用手中是手术刀,把“病人”的病根找出来,然后,进行动手术(看谁的医术高明)

121

×14

───

484

121

───

605

例二

304

×28

───

272

68

───

952

(3)练习三 同学们,现在请你自己编一个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并进行计算,试试看。做好以后,请同桌帮忙检查一下。(修改设计一个让学生编题的环节)

138×54 126×25 47×210 25×309

学生在草稿纸上完成,要求注意书写格式以及卷面清楚。

(4)实际问题

商店从工厂批发复读机每台140元,共80台,商店要付给工厂多少钱?

假如,商店在卖出70台复读机后,开始降价销售,如果商品全部售出,你认为商店是赚钱还是亏损?与同学进行交流?(原价:160元,现价:138元)

位数乘两位数 篇十

年级四年级课题课时教材页码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p45-52例1及相应练习审核修改 沈波学科数学案别主 教 案个 性 教 案教学目标包含教材分析1、 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进一步掌握让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 通过问题情境自主掌握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重点难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正确解答应用题。理解应用题中有关数量关系。 教 学 过 程一、自主探索口算方法。1.课件分别出示45页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引导学生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的数学术语“速度”的含义。2.根据图里的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让学生独立口算。16×3=(师巡视,注意统计不同口算方法的种类)4.汇报交流。二、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算法的特点。1.出示题目: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160×3= ,独立计算后小组交流。2.引导学生对比16×3= 和160×3= ,让学生从16和160的关系中,总结出几百几十与一位数相乘的口算方法。3.将第1题增加1个条件“30小时行多少千米?”16×30=4.让学生在与“16×3”的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三、巩固练习。1.练习六第1题。让每位学生独立口算,将得数写在该题(树叶)的旁边,然后让部分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及时反馈学生口算情况。2.练习六第2题。可向学生展示两种花卉的部分品种,引发学生的生活美感。3.练习六第3题。(开放题)在反馈时,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还可利用本题资源,扩大解题视野。四、课堂小结。(略)教学过程(一)复习1.投影出示第4题:2.问:你能说一说口算时是怎样想的?学生口算3.比一比,谁算得快?(小黑板出示第八题)学生比一比谁算的快并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二)综合练习1.要求学生完成第5题。你说出口算的过程吗?学生表述口算的过程(多名学生说一说)。2.观察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特点?学生先填空后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小结: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三)提高练习1.要求学生完成第6、7题。(学生在书中完成第6、7题,说一说解题的思路。)①第6题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②做7题时先让生读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引导学生跳出常规思维进行创新16÷4=4(元),理由:“买3送1”相当于买4少收16元,则平均每棵少收4元。2.小结。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笔算方法。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2.独立列式:145×12=3.请学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4.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5.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应说以下几点:(1)先算什么;(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3)最后算什么。6.师生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7.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二、巩固练习1.课本49页“做一做”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能计算器自行检验。2.练习七第3题。164×32= 54×145= 254×36=217×83= 43×139=328×25=提示学生: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3.练习七第2、4题。这两题的知识背景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学生练习后,让学生根据每题的知识背景简单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一、三、课堂小结。0 ] (一)复习1.小黑板出示笔算题:134×16 246×34学生笔算(两名学生板演)。让学生笔算过程。2.口算:14×7 25×3160×5 23×10060×70 21×300 18×50(二)练习1.投影第2题: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钟,绕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钟?比5天时间长些还是短些?2.问:怎样列式表示什么?5天时间有几分钟?学生试做(一名学生板演)。114×59=6726(分钟)114× 5960×24×5=72007200>6726问: 59 114×114和 × 59比,哪一种计算更简便?多名学生回答(个别学生会列这种式子:。 59× 114学生比较后得出:114× 59笔算时比较简便。1.练习:完成4、5题。 学生练习(两人板演)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二、作业:练习十三:8-11题。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t7t8美文号为大家带来的10篇《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精品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上一篇:实习鉴定表自我鉴定最新9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
心得体会推荐
  • 关于捐资助学倡议书最新4篇(关于捐
  • 师德师风建设意见通用10篇(师德师风
  • 受资助学生感谢信通用3篇(受资助学
  • 贫困生助学金感谢信6篇(实用)优秀1
  • 中国最大的贪官落马排名情况(中国历史最大贪高官排行)
  • 看守所执法细则(看守所执法细则(2013最新版本))
  • 2017年中国最大的黑帮排名(中国黑道排名前十名)
  • 教师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精选8篇
  • 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心得体会5篇 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心得体会5篇文章
  • 社区矫正学习心得体会(社区矫正心得体会100篇)
  • 猜你喜欢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