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遗传厄运评价范文精选8篇(遗传厄运评价范文精选8篇图片)

更新时间:2023-11-10 来源:互联网 点击:

遗传厄运评价 篇一

2、007美国队长爆笑合体:“007”和“美队”在影片中双雄合体,化身庄园谋杀案中的颠覆性角色。丹尼尔·克雷格不做邦德改做名侦探,探案技能满分。克里斯·埃文斯饰演“富三代”纨绔子弟,全程自命不凡、粗口不断,笑点颇多。“七美CP”更是上演诙谐斗嘴,大银幕荷尔蒙炸裂。

3、口碑绝佳获权威媒体推荐:《利刃出鞘》经多伦多电影节、伦敦电影节展映口碑大爆,烂番茄96%新鲜度、96%爆米花指数、Metascore 84分的罕见高分,被《时代杂志》评为2019年度十佳电影;而在国内权威影评网站豆瓣评分8.6分。著名主持人陈鲁豫评价:“不自觉就沉溺其中。”《人民日报》编辑评论:“演员阵容和表演简直了!”

4、好莱坞梦幻阵容同台飙戏:电影拥有梦幻般的好莱坞群星阵容。女主角安娜·德·阿玛斯(《银翼杀手2049》)、实力派男星迈克尔·珊农(《水形物语》)、“恐怖片女王”杰米·李·柯蒂斯(《月光心慌慌》)、托妮·科莱特(《遗传厄运》)、克里斯托弗·普卢默(《龙纹身的女孩》)等一众戏骨“熟脸”同台精彩飙戏。

遗传厄运评价 篇二

和男性同性恋现象相比,女性的同性恋心理、文化和行为很难得到研究者的重视。这似乎是由于女性在男权社会的弱者地位所造成。所以,“只有在女性挣脱了对男性的人身依附关系,获得了一定的经济独立权、自我身体支配权,拥有自我表达能力和表达权的时候,女性同性之爱的历史和意义才会浮出地表”。而女同性恋作为一种亚文化在电影中得到的表现也成为这种意义的有力言说方式之一。

一、从自然主义到建构主义的理论背景

从病理学或者从心理学角度的研究来看,同性恋的形成原因是极其复杂的,这涉及到心理成因机制、社会影响、先天遗传等诸多方面。但一般可分为“先天”和“后天”这两种观点。持“先天说”理论的学者通常从遗传学角度入手,认为是胎儿在母体中的发育发生的某种异常导致了性倒错,另外激素水平和大脑的发育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持“后天说”观点的学者认为同性恋行为是由后天的社会因素所致,通常被称为“境遇型同性恋”。例如,如果一个人在与异性的交往中遭遇了挫折,如果这个时候又恰恰受到了同性的诱惑,那就有可能对同性产生依恋心理。但一个同性恋行为者无论是先天型还是后天型的,都会因其特殊的边缘弱势身份而遭受到残酷的社会限制和生存排挤。在美国,从制定了第一部反对淫秽行为的法案一直到逐渐开放的20世纪中叶,同性恋行为一直被社会普遍视为一种犯罪。同性恋者出没的活动场所时常以政治、法律和道德的名义被搜查和骚扰。更为严重的是,在城市的中下层社区,歧视并殴打同性恋者甚至成为一些不良青年惯常的消遣活动。

于是,一种以揭示已有的病理学定义、道德律令对待同性恋性取向的态度实则是一种压制与迫害为目的的理论观点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这种反抗理论的产生既是对传统社会学说的一种挑战,也令同性恋者、异性恋者或者是双性恋者获得一次站在面向更高道德秩序的主体立场上相互对话的机会。这一理论的先驱者是米歇尔・福柯。在其闻名于世的《性史》里,他曾经指出:欲望并不是一种先验存在的生理实体,而是在特殊的社会实践中被历史建构起来的。新的性形式在不断被制造出来,并通过这一事实强调性的社会组织建构因素,而不是其控制镇压因素。福柯这一理论跨越了仅从生理学层面来解释性机能的限制,进而从历史的、文化的、心理的等多方面提出假设,第一次把性从一种生物学和医学的传统中解放出来,赋予同性恋性取向以新的被认识和被诠释的可能性。

在同性恋社会学逐渐兴起的过程中,对其历史地位的确立与巩固作出相应贡献的还应包括精神分析、后结构主义等哲学流派,当然还包括女权主义。法国著名的女权主义运动家西蒙娜・德・波伏娃曾在她那本被誉为女性圣经的《第二性》中有一段站在女权主义者视角对同性恋所做的评价:“实际上,同性恋既不是一种厄运,也不是一种被有意纵情享受的变态,它是在特定环境下被选择的一种态度。就是说,它既是被激发的,又是自由采纳的。”显然波伏娃在这里所持的态度更倾向于同性恋后天说。她还认为,这种既是被激发又是自由采纳的“女同性恋生存(lesbianexistence)是女性在性别与社会的性别的双重束缚下对被强迫赋予的性别身份(compulsory sexuality)所采取的反抗方式,是对父权社会性别歧视(sexism)与异性恋主义(heterosexism)无视女性地位与生存状态的绝叫。”

二、女同性恋电影作为一种亚文化现象的出现

罗兰・巴特在评价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的著作《疯癫与文明》时说:“疯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随时间而变的异己感。福柯从未把疯癫当作一种功能现实,在他看来,它纯粹是理性和非理性、观看者与被观看者结合所产生的效应。”就像“疯癫”在福柯所拒斥的现性中被确立为一种疾病一样,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西方世界,同性恋行为随着职业神经病学的发展被普遍病理化,有着此类非生殖性方式的活动者被人们称为“同性恋者”。而“女性同性恋者”这一称谓据称最早来自女诗人萨福 ,她出生于古希腊莱斯沃斯岛,诗歌创作活跃,崇拜爱神“阿芙罗迪特”。而“lesbian”(女同性恋者)一词大概就取自于她生活的“lesbos”岛。在西方,自20世纪60年代妇女解放运动以来,女同性恋随着女性主义运动对男权中心话语和异性恋霸权的抗争与抵制,俨然已经从一种莱斯沃斯岛女子学堂里流行于“缪斯”间的优雅情趣变成了逐步确立自我的体系与传统,并开始大胆地向传统和陈规质疑。

而在电影这一相对前锋的文化领域里,也从未停止过对这一女性问题的展现与探讨。1931年,一部名为《穿制服的女孩》的电影问世,这是第一部以女同性恋为拍摄题材的影片。其后一系列反映女性之间情感爱恋的影视作品在西方问世,如《夜幕低垂》《高档货》《大胆地爱,小心地偷》《末路狂花》《男孩不哭》等等。此类影片以敏感而独特的伦理视角和奇幻而暧昧的的情感呈现,为我们展示了这一类边缘群体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而那些蕴藏于影片中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和思想意义更值得深刻开掘。中国境内的同类型影片最早出现在港台地区。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反映女性同性爱恋的影片是上个世纪70年代在香港上映的《爱奴》,后期影响较大的当属张之亮导演的《自梳》和杨凡导演的《游园惊梦》。在大陆地区,《今年夏天》的问世可谓石破天惊,影片中的两位主角在生活中就是一对真实的恋人,她们表演的都是自己的真实生活,第一次在大陆保守、封闭的伦理语境中挑战了舆论与传统的禁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女同性恋题材影片在台湾开始如遇雨梨花般大量涌现,并产生了一定的小众影响,如《蝴蝶》《刺青》《飘荡青春》等。纵观于此,我们不难发现,从一开始小规模的尝试到后来成规模的制作,再到同类型影片同时期大量涌现市场,在其文化产业链条的背后,存在着一个相应广泛、固定的并且日益扩大的观影基础。在这种默默膨胀的生产与消费群体中以及在他们的传播与接受中,可以反映出在女性期待视野中(假设把这些消费与接收群体的主流假定为女性)某些颠覆传统的旨趣和现象,例如女性形象在大众消费文化中的日益中性化,女同性恋题材影像所提供的情感模式已经作为一种可被模仿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显现出其在传播领域中的偶像效应。

三、电影中女同性恋的文化工业表达

电影作为广泛传播的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工业的组成部分日益影响着我们看待自己以及周边世界的方式。“对电影的研究,最重要的部分在于对欲望的问题、身份认同、幻想、再现、观众学、文化现象、表演状态以及大众消费的研究。”2008年岁末上映的台湾电影《花吃了那女孩》,秉承了台湾纯爱电影画面唯美、叙述流利、风格恬淡、情感细腻的一贯风格。文本由四组相互并不交叉的爱情故事组成。从姐妹情谊、情感婚姻、生存感觉以及对酷儿生存态度的思考等方面,极具代表性地讨论了女性同性之爱的独特型态和现实生存。

四对主人公的故事都先后发生在台北一个简单的小公寓里。小捷和男朋友分手后一个人来到台北,投奔了高中时的好友小peon。两个女孩子之间更多是惺惺相惜的姐妹情谊,这种情感上的依靠也让彼此的漂泊感得以暂缓,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忙于工作、生活节奏紧张的小peon还是没能让小捷完全和自己的生活相容。小捷在家乡男友那里失去的,最终也无法从情投意合的姐妹这里找回。独身生活在台北的年轻料理师优一直在追求着美丽的爱情,生活单调谨慎,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在网上认识了事业有成、美丽阔绰的女编辑后,优固步自封的生活开始出现了转机。可是,当敏感、脆弱的她发现对方不过是靠自己填补空虚的生存感觉、满足生命的爱欲时,不得不哀伤而平静地选择了离开。Spancer与summer的故事则隐晦地谈到了同性恋婚姻的可能性。这两个女孩约定让其中一个人完成对家庭的寄望――找个好男人结婚然后生个小孩,10年后再到一起生活。可是岁月荏苒,彼时信誓旦旦的两人在面对一个关乎到另外两个人(丈夫和孩子)生存可能的伦理选择时,还是艰难地放弃了最初。影片的第四个故事以一种解构理念探讨了女性的同性之爱在时下年轻人中表现出的游戏性,其拆解的矛头已经超越了“异性恋霸权”的简单指向,而更为广阔地影射了新生一代幻想借助标新立异的生活方式逃避亏空的理想、抵达不可企及的虚拟浪漫、获得临时性的生存慰藉和精神幻想的生存现实。

影片《花》中的这四个故事与传统的此类女性题材作品有很大的不同,它们的叙述并不着眼于描写来自性别和社会的身份压迫,也没有止于呼唤观众的情感共鸣,而是以一种零度的情感介入、视窗化的叙述视角为观众陈设出一个“他者”的生存景观。曾有学者在分析华语电影中同性恋话语的生成和发展时,认为在这个媒体热衷炒作的年代,同性恋影视题材已经作为一种时尚元素被无限消费化。而这部作品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它在完成了“青春唯美”的商业操作后,采用蒙太奇的叙述方式把故事的叙事线索打散,突破商业影片为观众提供虚假情感解决方案的陈规,让感情的浪漫被现实生存的窘迫消解,把观影者逼迫到对现实的思考中来。

如同文学承担着表现社会形态和意识形态变迁的责任一样,电影对社会历史的变迁和人类的情感生存的表述也赋有伦理价值和审美意义。当女同性恋亚文化以一种边缘的身份在历史中寻求被表述时,电影成为了一种极具力度的话语形成场。在影视产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把女同性恋者的生活状态真实地展现出来是文化传播的大势所趋。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认同这种文化的存在,但也应摒弃对此现象长久的文化歧视和误读,同时应重视由此产生的文化效应和话语权问题。

参考文献

[1]刘传霞。中国现代文学女性同性之爱的叙事与性别[J].晋阳学刊,2006(1).

[2]葛尔・罗宾,等著。酷儿理论[M].李银河译。北京:时事出版社,2000.

[3]西蒙娜・德・波伏瓦。第二性[M].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遗传厄运评价 篇三

【关键词】达尔・本德仑;圣经;意象;受难的;耶稣・基督

《我弥留之际》(以下简称《我》)是威廉・福克纳除了他辉煌的失败之作《喧哗与骚动》以外最喜欢的一部作品。虽然读起来轻松,但确是含义深远,引起了福学者的广为关注和研究。学者大多关注本德伦一家七口,而研究最多的是本德伦家的女主人艾迪,大儿子卡什和二儿子达尔。其中对卡什的评价甚高,甚至以原型批评法把他奉为受难基督,如丁云在她的书中对卡什作出高度的评价,“他是一个背负十字架耶稣式的受难者形象,具有惊人的忍耐力和献身精神。在卡什身上,闪烁着一个普通劳动者所特有的非同寻常的理性光芒。”,大多数学者对达尔的评价则是集中在他真疯还是假疯。本文采用独特创新视角以耶稣。基督的圣经原型来评价达尔・本德伦,这一受难者的形象。

《我》有很明显的圣经痕迹,这与福克纳从小在美国南方的圣经地带(Deep South)长大并受到信奉清教思想的家族影响甚多。从这个故事的框架结构来看,本德伦一家运送这家的女主人艾迪的遗体回她的故乡安葬,一路经历了洪水、大火、秃鹰等重重困难,最终到达目的地。这些苦难组织了一个以受难为主题的故事框架。这个故事引入了很多圣经元素,共19处,因此引起了众多学者以圣经原型的角度来分析这部作品,学者丁芸高度赞扬卡什的受难者的形象,他背负着苦难十字架,而且毫无怨言。此看法有一定根据性,但过于停留于表面,导致无法认清福克纳在书中安排潜藏的受难者达尔才是这部书中的南方基督。

首先从结构上讲本德伦一家的送葬旅程,被认为与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奥德修记》或是圣经旧约中的《出埃及记》相似,笔者认为这个故事理解成新约中的耶稣受难记更为恰当,降生-拯救-被出卖-钉上十字架-复活。达尔历来被认为是疯子-先知的文学形象,达尔行为过激、语言尖锐,但观察力过人,关心家人。达尔是本德伦家的次子,是母亲艾迪所厌烦的孩子,而父亲安斯又是个自私自利的人,达尔从小缺乏关爱。达尔的姓氏本德伦Bundren)在英文中的发音与负担(Burden)相近,而他的名讳达尔,在英文中Darl与Darling(爱)相近,福克纳安排的命运也如他的名字一样是“爱的负担”。被忽视,缺乏关怀,让他变得极端,偏执,疯狂,安斯曾经提到过时达尔让外人认为他们一家不正常。达尔的观察力敏锐,在一章出场时,他同朱厄尔一同行走时,十五英寸就在不停的出现,一方面体现达尔和朱厄尔的距离感,另一方面体现了达尔的观察力,他从朱厄尔的外貌与本德伦一家有异,推测出朱厄尔私生子的身份。妹妹杜威德尔未婚有孕的秘密,达尔是唯一的知情者。这些突出了达尔的敏锐观察力。但是之所以把达尔定位为基督的形象更在于他身上体现出来的神性,在故事中,杜威德尔衣不遮体的照顾艾迪这一段是由达尔作为故事的叙述者,而达尔当时并不在现场而是与朱厄尔去了外地,这一段不得不说是福克纳为达尔赋予了神奇的超自然力量。在小说中年近30的卡什和他都不曾婚配,甚至没有结婚的打算,也暗示了他的神性,不像家族的其他人一般充满了原始的欲望。达尔具有善心,他关心家人。一直在默默关注母亲尽管自己不愿意承认,在他的叙述部分对父亲安斯的不劳动也表示理解,对兄弟、妹妹也一直很关心。在德尔未婚先孕之前和德尔的关系最近;卡什腿受伤的时候表现得最为关切[1];连他最嫉妒的朱厄尔与外人争吵动武时,他也是一再劝阻。在达尔身上隐约可以看到基督关怀世人的影子。

文中出现了很多圣经意象,如洪水,火等,都在暗自达尔的身份。故事中雨越下越大,引起了河水水量突然提升,对本德伦一家造成洪灾的影响,卡什在这次洪灾中摔断了腿再次受伤,朱厄尔为了抢救母亲的遗体,跳入水中将棺材弄了回来。达尔确失声喊了起来,他心里很明白这场旅程是一场闹剧,他想结束这场闹剧让艾迪以最自然地方式尘归尘,土归土。水这个意象在圣经里常常出现,它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净化之意,一种是上帝的惩罚。在《创世纪。诺亚方舟》中,上帝就用洪水来消灭人类。在《我》中,首先豪雨造成的洪灾像是上帝予以本德伦一家的惩罚,达尔也在洪水中想将艾迪的棺木投入水中,可见两者的想法十分接近。

在火这个意象中,不再属于天灾而是属于人为,达尔在暂借停放母亲尸体的仓库中放了一把火,而在圣经中火也有两层意思,一是象征着温暖光明,二是上帝愤怒的惩罚,在旧约中上帝降下天火毁灭了所多玛和蛾摩拉两座罪恶之城。在《我》中,达尔代替了上帝的角色火焚棺木,颇具上帝之子的意味。

如果说水,火的意象在圣经意象中是最能代表上帝的明显符号,这部小说中还一个隐藏的圣经意象,即替罪羊意象,在新约旧约中皆有出现过。达尔可以被看作是本德仑家的替罪羊。这场荒诞可悲又充满灾难的送葬的始作俑者是本德仑家的女主人艾迪。在送葬的过程中,家族成员皆有所失。洪水,火灾,秃鹰等都可看作上帝的惩罚。而他们把错误归结于达尔,把他送进杰弗逊的疯人院来逃避烧毁仓库的赔偿。他们把达尔送进疯人院可以看作这个家庭实施的一场牺牲仪式,而把达尔作为家族的替罪羊完成了这一仪式。本德仑家族是典型的南方穷白人家庭,他们笃信基督。这个故事大致可以推测发生在美国南方,处于一战和二战之间,当时南方经济萧条,人们大多开始怀疑上帝,出现了对信仰和传统价值观的质疑。而本德仑家族又是一个无爱的家族,整个家庭缺乏交流死气沉沉,充满了欲望、自私。每个人都带有私欲抑或是冷漠无情地对待达尔的纵火事件,安斯想用把达尔交出来送进疯人院来逃避赔偿,朱厄尔和德尔则是通过这种方式泄愤和掩藏自己的秘密,而万达曼和卡什则是显出了他们冷酷的一面。达尔这时犹如基督一般被本德仑一家钉在了十字架上,做为了家族的牺牲品。

结语:

遗传厄运评价 篇四

人文教育即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以个体的心性完善为最高目标,教学生怎样做人,怎样与自然、社会和人和谐相处。其实仅从生物学本身研究对象的终极目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点而言,生物学具有较重的人文色彩,随着人们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入,这一人文色彩愈来愈得到彰显。新课程标准注重以学生为本,力求形成一个情感、态度、价值观相连的体系。生物学作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怎么样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实现生物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是我们每一位生物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淡谈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有益尝试。

一、充分挖掘教材的社会功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生物学不断为人类创造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物学与社会及其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让学生理解生物知识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在尽情领略生物科技带给人们的健康与舒适的同时,增强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同时理性地提醒学生,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甚至灾难:人类正面临着如环境污染、温室效应、人口膨胀、能源枯竭等严重的威胁。但是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是生命科学本身造成的,它们的解决必须要提升我们的人文精神,依靠科学的方法,遵循自然发展规律,让学生去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意识和人文意识。

二、发挥生物学史的德育功能,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

生物史是一部科学发展的历史,揭示了人类生命科学的发展规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材料。青霉素的发现;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孟德尔、摩尔根在经典遗传学上的贡献;我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袁隆平两系杂交水稻法等,这些典型史实和典型人物,处处体现出对人的价值的重视,对社会和谐发展的追求。由此激励同学学习科学家们执着的科学探索精神,以科学家在创造伟大业绩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为榜样,确立为科学而奋斗,为真理而献身的崇高品德,追求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

三、结合生物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精神

科学活动的本质就是永无止境地探求未知、追求真理,它包括对世界的利用和改造,并由此增加人类的幸福和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人文事业。因此,活动的一些基本方法正是进行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的好方法、好途径。

(一)利用学科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1、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内容

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充分联系实际,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教师通过把人文教育贯穿在知识教学过程中,必然会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在学生学习合理营养的基础知识后,请学生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这样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和培养设计能力,而且使学生学会关心长辈的饮食,在亲自烹饪并在品尝中与家长进行食谱中科学道理以及亲情方面的沟通;在介绍眼和视觉时,对角膜移植和角膜捐献进行介绍,能够更好的懂得爱、尊重和理解;在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知识点里,教材以“生物学与文学”的栏目形式撰写课外阅读材料——寄予植物的情怀。植物不仅仅为生命的存在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和能量基础,也给予人们无限美的享受,让同学对生命有了更好的理解,懂得珍爱生命,爱护大自然,热爱生活。2、联系当前最新生物科技成果

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后,DNA重组技术迅速兴起,由此一系列农业的、医药的产品进入市场。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若利用不当,将给人类未来投下隐忧。因此在学习“人的生殖”后,向学生介绍了“克隆技术”与“克隆人”,并请学生讨论克隆人会给社会带来什么后果?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一些道德和伦理方面的难题。在科技发展使我们物质生活日益满足的今天,我们呼唤人文精神,我们追求科学与人文的渗透和融合。

3、拓展教材文本,联系当前社会的重大话题

现代传媒发达、社会关系复杂,学生在学校之外还会受到诸多观念、意识的熏陶浸染,因此教师更要充分调动和依靠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进行有效的教育。例如,艾滋病是当今社会所关注的重大话题,在世界艾滋病日,社会各媒体会在这几天与艾滋病有关的信息。因此《病毒》一节内容就安排在艾滋病日前一周讲授,课前充分搜集艾滋病的有关数据、艾滋病病人的图片及各种媒体推出的哪些与艾滋病有关的节目,使同学们明白艾滋病离我们并不远;理解艾滋病的传染方式;让学生被艾滋病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所震惊;对“如何预防艾滋病?”“如何正确对待艾滋病病人?”等产生浓厚兴趣,引发同学们对这些问题的深深思考,从而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通过教学过程,对学生渗透人文教育

教育心理学认为“认知”是“建构”的一个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要依靠学习主体,即要学生自己去“体验”和“生成”。如果对人文教育采取灌输性的知识教育的方法,有时反而会压抑了真正的人性因素。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来体验、培养。例如,《开花和结果》一节, 就可从“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引入“春天——桃树——桃花——桃”,进入教学主题“开花和结果”。之后组织学生挥笔作画,画出自己最熟悉的一种花,由画花而探究花的构造。这样,就巧妙地融科学教育于美育、情感教育之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浑然一体。结尾处设计:假如我是一朵花,虽然每天笑脸相迎,但有时仍难逃厄运,那么花将向人类发出怎样的呼吁?让学生抒发情怀,爱花、护花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建立。

(三)通过学科评价,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遗传厄运评价 篇五

一、充分挖掘教材的社会功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生物学不断为人类创造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通过渗透生物学与社会及其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理解生物知识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在尽情领略生物科技带给人们的健康与舒适的同时,增强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同时教师应理性地提醒学生,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甚至灾难,人类正面临着如环境污染、温室效应、人口膨胀、能源枯竭等严重的威胁。但是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是生命科学本身造成的,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提升我们的人文精神,依靠科学的方法,遵循自然发展规律。教师要让学生去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意识和人文意识。

二、发挥生物学史的德育功能,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

生物史是一部科学发展的历史,它揭示了人类生命科学的发展规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材料。青霉素的发现,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孟德尔、摩尔根在经典遗传学上的贡献,我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袁隆平两系杂交水稻法等,这些典型史实和典型人物,处处体现出对人的价值的重视,对社会和谐发展的追求。教师可以由此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们执着的科学探索精神,以科学家在创造伟大业绩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为榜样,确立为科学而奋斗,为真理而献身的崇高品德,追求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

三、结合生物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精神

科学活动的本质就是永无止境地探求未知、追求真理,它包括对世界的利用和改造,并由此增加人类的幸福和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人文事业。因此,活动的一些基本方法正是进行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的好方法、好途径。

(一)利用学科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1.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内容。

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充分联系实际,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教师通过把人文教育贯穿在知识教学过程中,必然会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在学生学习合理营养的基础知识后,教师请学生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这样不仅能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培养设计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学会关心家长的饮食,在亲自烹饪并在品尝中与家长进行食谱中科学道理和亲情方面的沟通;在介绍眼和视觉时,教师对角膜移植和角膜捐献进行介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懂得爱、尊重和理解;在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知识点里,教材以“生物学与文学”的栏目形式撰写课外阅读材料――寄予植物的情怀。植物不仅为生命的存在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和能量基础,而且给予了人们无限美的享受,让学生对生命有了更好的理解,懂得珍爱生命、爱护大自然、热爱生活。

2.联系当前最新生物科技成果。

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后,DNA重组技术迅速兴起,由此一系列农业的、医药的产品进入市场。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若利用不当,将给人类未来投下隐忧。因此在学习“人的生殖”后,我向学生介绍了“克隆技术”与“克隆人”,并请学生讨论克隆人会给社会带来什么后果。我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一些道德和伦理方面的难题。在科技发展使我们物质生活日益满足的今天,我们必须呼唤人文精神,追求科学与人文的渗透和融合。

3.拓展教材文本,联系当前社会的重大话题。

现代传媒发达、社会关系复杂,学生在学校之外还会受到诸多观念、意识的熏陶、浸染。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和依靠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进行有效的教育。

(二)通过教学过程,对学生渗透人文教育。

教育心理学认为“认知”是“建构”的一个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要依靠学习主体,即要学生自己去“体验”和“生成”。如果对人文教育采取灌输性的知识教育的方法,有时反而会压抑真正的人性因素。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来体验、培养。例如,在教学《开花和结果》一节时,教师就可从“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引入“春天―桃树―桃花―桃”,进入教学主题“开花和结果”。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挥笔作画,画出自己最熟悉的一种花,由画花来探究花的构造。这样就巧妙地融科学教育于美育、情感教育之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浑然一体。结尾处设计:假如我是一朵花,虽然每天笑脸相迎,但有时仍难逃厄运,那么花将向人类发出怎样的呼吁?学生通过抒发情怀,其爱花、护花的意识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建立。

(三)通过学科评价,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仅体现在学习的过程中,而且体现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同样离不开正确的学科评价,但要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恰当的评价并不容易,若以“一考定分数”的方式进行,虽然操作简单,但是“篡改”了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目的与意义。因此人文教育不应拘泥于传统用定量的方法简单概括的评价,而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既注重过程又注重结果的多样化评价。首先,评价主体可以由学生本人、家长、教师等共同组成,这样便于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多元地进行。其次,评价方式可以是连续观察与面谈、实践活动、个人成长记录、书面测试等方法,这样便于对学生进行全程性过程的评价。最后,评价结果可效仿“学生的品德评语”做法,用激励性的语言表达,这样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发展。

遗传厄运评价 篇六

感谢父母赐与贫穷

“感谢我的父母赐给我贫穷。”

1999年,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最佳男主角奖获得者罗伯托・贝里尼兴奋地跳上舞台,并这样大声说道。张明正听到贝里尼的这句话时心有戚戚焉,童年时的艰苦生活在这位已获得事业成功的中年人面前闪回:

1957年,张明正出生于中国台湾屏东。少年的他顽皮好动,经常逃课去河里摸鱼。他的大姐回忆:“他一身脏兮兮地回到家,爸爸早就准备好棍棒伺候,妈妈也气得不准他吃饭,不过我早就先帮他藏好包子了。”

他的父母当时惨淡经营着屏东市一家保龄球馆,不过“保龄球不是现在这样,连机器都没有,所以是要摆瓶子,人工摆瓶子,摆完以后赶快跳上去。”张明正回忆,“木板因为久了以后会干燥,会凹起来,那时候是乡下,凹到中间怎么打都会全倒。”

为了帮父母做生意,也为了赚些零花钱,张明正会招呼自己的伙伴们去球馆帮忙捡瓶子。客人每打一球,张明正或他的伙伴就从球道夹层的小空间上跳下来,把倒下的瓶子扫掉或重新整理好。如果动作不够敏捷,会被接踵而来的球或飞起的瓶子打着。“会打得很痛很痛,所以并不是那么快乐的童年,”不过让张明正有些回味的是,“邓丽君还曾经去打过。”

当保龄球童的经历对张明正后来的经商大有裨益,他总结出了一套“保龄球理论”,认为做生意最主要是要把市场区隔开,“怎么去区隔市场,要把市场分成优先次序,打保龄球一定要打到第一个瓶子,从中间的地方打进去。我们做生意切入市场很重要,从国家来看,我们从美国先切入,再回到日本来切,然后就是整个欧洲,这样切入的地方很重要。”

据陈怡蓁在回忆录《挡不住的趋势》一书中称,张明正少年玩伴、后来一起创业的林显宗回忆:“谁也想不到,明正会变成现在这样。当年一群朋友里他最矮小,瘦巴巴的,最常挨老师鞭子,还被小学五年级老师取了个绰号‘三字涂连作伙,涂涂涂’,因为他的成绩真的是一塌糊涂!”

张明正说:“原来心底深处,我一直希望赢得父母的器重与信任,一直想向他们证明我的能力,证明我不是失败者,我有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我要自立自强,闯出一片天地,是这种决心激励着我。原来弗洛伊德的理论是有根据的,我的发愤图强竟来自于儿时不被父母肯定的创伤。”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意识层次结构理论阐述了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这好比一座冰山,浮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识,但隐藏在水下的绝大部分前意识和潜意识却对人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潜意识包括原始的冲动和本能、通过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等。

“那段有所欠缺、不足的日子,让我后来十分容易满足,”张明正后来曾对陈怡蓁表示担忧,“儿子们什么都不缺,这样的童年未必是福气。”为了弥补儿子们“不幸太幸福”的童年,他特地带着他们去台湾南投县露宿街头,让儿子体验穷人的生活。回家之后,他的儿子们果然都很知足地躲在家里吹冷气。

“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绝非没有安慰和希望。”这句话出自培根的《论厄运》。

上大学时,张明正在换过好几国女朋友后,认识了正牌好学生陈怡蓁,随后两人开始交往。“我的朋友说我们站在一起,看起来就像小姐与流氓。”陈怡蓁这样调侃。她的父亲告诫她:“你要是选择他,不是大好就是大坏,日子不会太平静。”

“当时他狂放不羁、随时求变的个性,给从小品学兼优、循规蹈矩的我相当大的冲击,我开始不耐烦框框里的生活,思考另外一种人生的能性。”陈怡蓁发现张明正强烈、活力充沛的个性“的确很容易感染别人,令人心思变。”

两次创业失败

“从小我就想创业,大概是因为家里开设保龄球馆、建造教堂等影响,父亲从来不是上班族,母亲则是出点子开创新业的高手,我自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似乎觉得创业是天经地义的事。”张明正曾这样剖析自己的创业心路。

张明正、陈怡蓁结婚后,前往美国谋生,他们住在一个小镇的乡下地方。住下后不久,邻居好心地告诉他们:“垃圾要收好,免得后山的熊来翻搅。”张明正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纽约一家数据库软件公司SPAR担任程序设计师。当时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他英语也不太好,一度整天关在办公室内与电脑为伍。

一天,他随公司总经理鲍伯・布朗去芝加哥开会,向桂格公司介绍自己开发的软件。在富丽堂皇的大饭店中,穷小子第一次接触到一批西装革履、打领带、手提黑色皮箱公文包的商务人士,在他的眼里,对方是那样自信,口中蹦出的都是“预算、计划、策略、国际会议”等字眼,他顿时心生“大丈夫当如此”的想法。

“芝加哥出差,让我眼界大开,”张明正最后决定辞职创业。他瞄准了UPS不断电电源系统市场,并投身其中。当他把产品开发出来,发现在美国,断电超过5分钟的情况每月不到三次,而在欧洲和日本地区的电源断电机率更小。当然,对于许多有自己机房的企业和公司来说,他们仍愿意为这概率很小的断电事件上保险,就是购买UPS设备,但显然这个市场规模是有限的。过了一段时间,张明正不得不卖掉公司。

瑞士军事理论家菲米尼曾说:“一次良好的撤退,应和一次伟大的胜利一样受到奖赏。”

让陈怡蓁略感欣慰的是张明正将公司卖了几百万元,这应该可以过上小富即安的生活了。但不久,让她揪心的事情发生了,不安分的张明正把这些钱一股脑地投到一家KTV上了。

“他告诉我说,这个是现金生意,你每天就坐在柜台前,看到现金滚滚,你赶快就想怎么花钱吧。”陈怡蓁略带调侃地回忆,“结果真的是把钱都花光了,透支光了。”张明正说他们所开的KTV是做“正派”生意,播放的都是古典的、格调很高的东西,结果没有一个观众。他后来因此奉劝“要创业的年轻人,最重要千万不要一厢情愿。”

KTV业务失败后,张明正收拾家当,准备再办一家软件公司,这就是趋势科技公司。当时,陈怡蓁无可奈何,“我不会劝他的,因为他的个性是不听人劝的,你越劝他不要做,他越是一定要做。”艺术大师毕加索有一句话:“认为自己行的人,就行;认为自己不行的人,永远不行。这是不容争辩的定律。”

陈怡蓁对张明正说那你就自己先玩着吧,“我还有家里,还有儿子要养,所以一定要有一份固定收入,”她在一家出版社上班,英文和文笔俱佳的她曾翻译过《硅谷热》、《一分钟管理》、《工作与爱》、《你的五岁小孩》等书。下班后,她会帮助张明正处理公司上的业务。

“弱者,你的名字叫女人!”这句话出自影片《哈姆雷特》,也许在陈怡蓁看来,不是这么一回事。“有一个全能的老婆,这样一直做起来,”张明正说,“家族企业有它的优势,有刚开始的默契,大家能一起咬紧牙关渡过困难,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随着公司业务逐步发展起来,陈怡蓁不得不投身其中,“非常辛苦,但我没有后悔。我是学中文的,假定我一直在出版界,或者当一名编辑,或者写写书,我想我没有办法获得这么丰富的知识,也没有办法和他一起分享创业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虽然老婆很能干,妻妹陈怡芬和妹夫姜丰年的加盟也为公司助力不少,但张明正还是认识到到家族企业的内在隐忧。张明正夫妻在创业的前几年事必躬亲,什么事都想自己做,结果“为我们工作的属下也没有成长的空间,他们没有犯错的机会。而且,因为是夫妻的关系,大家一定怀疑其中的升迁、赏罚制度是不是随着个人喜好,或者亲疏来界定?”

张明正承认有才干的人是不愿意加入一个家族企业的,在改造夫妻店模式的同时,趋势公司逐渐市场聚焦,“所谓策略,就是要有取舍,要能专注于某些部分,牺牲某些部分,如果什么都做,那就不是策略了。”张明正对陈怡蓁说,“还是专注在防毒市场吧!这是真正成长当中的市场,其他如传输软件、数据保密等等,都非我们所长,何况我们的资源有限。”

从英特尔的羽翼下飞出来

“趋势科技是英特尔保守得最好的秘密武器。”1996年前后,美国一家科技专业杂志这样评价英特尔羽翼下的趋势科技公司。

“我认为这简直是趋势行销部的奇耻大辱。”陈怡蓁这样评价。不过6年前的她不这样认为,因为那时的趋势科技羽翼未丰。1990年,趋势科技面临生死考验,当时它的PC-cillin杀毒软件虽然已经崭露头角,在东南亚一带已成为领导品牌,然而在关键市场――美国却迟迟没有形成突破局面,当时有数以百计的对手和趋势科技混战。

“惟有策略联盟了。找一家大厂当靠山,让他们负责行销与售后服务,我们提供产品与第二线的技术支持。”张明正下了这样一个决心,并开始四处寻找最好的“靠山”。

一天,张明正读到一条新闻,说英特尔买下了纽约一家服务器工具软件公司Lan System。一般人看到这条新闻,可能不以为然,有的是钱的英特尔买下个把公司实在不新鲜。而张明正从中品味出另外一种味道:一直以硬件厂商自居的英特尔看来是有意投资服务器端的软件市场了。

张明正找上门去,想让英特尔采用自己的杀毒技术。临行前,陈怡蓁对夫君说:“说大人而藐之,不必担心他们太大,我们太小。其实他们有钱有名,我们有产品、有技术,双方不过是各有所需。”

最后,张明正终于与英特尔达成了策略联盟,趋势科技为对方提供杀毒安全技术。双方约定:“英特尔拥有全球行销权、LanProtect(后来改名为 Landesk Virus Protect)的品牌所有权,负责第一线技术服务,最初两年英特尔每季支付营业额17%的专利费,之后再随营业额成长而渐次调低。趋势则保证产品开发与病毒码即时更新,负责亚洲地区的行销,并保有知识产权。”就是说,这项杀毒软件虽然挂着英特尔的品牌,但是软件内要注明“趋势拥有知识产权”。谈判时,张明正咬定这项条款不放松。

“你的要求确实不多,不过是想要天上的月亮……还有地上的欧芹!”这是经典影片《君子协定》中的一句著名台词。

张明正借鸡生蛋,在英特尔的推动下,许多欧美企业用户逐渐开始知道有“Trend Micro”(趋势科技)这么一家防病毒公司。当时,英特尔的工程师有时会有意无意地将“Trend Micro”字眼放到不起眼的地方。陈怡蓁则专门盯着此事,一旦发现对方没有履行协议,就“气急败坏”地要求对方修正。

6年过去,趋势科技翅膀开始硬了。在双方合同到期时,张明正想在欧美地区自创品牌。英特尔网络事业部总经理爱德华・艾斯东“威胁”张明正:“如果你们要走自创品牌的路,英特尔势必得找其他厂商结合,你们无异把每年500万美金的纯利丢入大海,又树立一个大敌。”

“必须付出的代价我们都明白,但是自创品牌的路再艰辛也不能不走,否则趋势如何在欧美立足?如何成为世界第一?被当成秘密武器的辛酸我们已尝够,现在是该争取名分、扬眉吐气的时候了!”陈怡蓁这样在回忆录中记录当年抉择时的心路历程。

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中写到:“有时一扇门虽然关上了,其余的门却是敞开的。”

随后,趋势科技准备在日本上市,但竞争对手网络联合公司却想遏阻它,这家公司向投资趋势科技的大股东软银公司表示愿以8亿美元收购趋势科技,并对软银老板孙正义语带威胁:“如果趋势科技在日本上市,我们一定不遗余力地进攻日本市场,甚至也考虑在日本上市!我们还有防病毒以外的产品通过软银行销日本,你总不希望与我为敌吧!”

按照网络联合公司的报价,孙正义一算自己在趋势科技的投资不过一年,就翻了8倍,于是心动了,想劝张明正夫妇放弃上市计划,将公司卖给对方。在与网络联合公司的谈判过程中,张明正敏锐地发现对方内心非常忌惮趋势科技在日本上市后变得更加强大,于是断然拒绝了对方的并购计划。1998年8月18日,趋势科技在日本成功上市,股价一飞冲天。网络联合公司此后一度在日本市场展开对趋势科技的猛烈攻击,但在势力变得强大的趋势科技面前无功而返。

微软来了

“一旦微软进入防毒市场的时候,任何单机版软件很可能就都玩完了。”张明正说。

进入2004年,防病毒市场格局大变。微软、思科等IT巨头先后宣布进入该领域,原有的杀毒厂商面临灭顶之灾。此前一年的6月,微软出人意料地收购了罗马尼亚一家名为GeCAD的不知名的小软件 公司,开始涉足杀毒市场。当时微软称:“GeCAD的知识与经验将帮助我们了解系统是如何遭到攻击的,这有助于公司更有效地改进系统平台。”

微软安全技术主管尼古拉斯・米拉尔表示,微软的杀毒软件将定期更新病毒清单,并能够对计算机进行分析,检查计算机是否被病毒感染,然后向用户提供建议,告知他们计算机受病毒侵害的危险有多大。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随着微软染指杀毒市场的意图日渐清晰,包括金山、瑞星、江民、趋势等在内的一批防病毒厂商对此开始产生担忧。时为金山负责软件安全业务的副总裁王涛说,和当年微软封杀网景同样的办法封杀杀毒软件是一种非常不公平的竞争手段。如果微软真的采取将杀毒软件免费捆绑到操作系统内的话,金山希望国内防病毒厂商一起联合起来抵制微软的这种垄断行为。

时任瑞星副总裁的毛一丁表示,瑞星欢迎任何厂商用正当的方式加入到信息安全领域的市场竞争中来。其话语中的“正当”一词隐含深意。江民董事长王江民也称:“如果微软不与操作系统捆绑,我们表示欢迎,但如果在中国用一样的方法去捆绑杀毒软件,我们会保留投诉其不正当竞争的权利。”

张明正称当时的病毒问题完全是微软造成的,他们是在监守自盗,不得人心。不过,由于反垄断法对微软的管制越来越严,他判断这次微软可能不敢再捆绑,“假如微软的防毒软件要收费,趋势科技就不怕了。”

“微软总是想保护Windows,但用户要的是整体解决方案。微软单机版功能很强,但大部分企业用户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Linux和UNIX混合式的。”张明正认为企业级用户市场是趋势的强项。

话虽如此,张明正还是不敢掉以轻心,他决定与思科公司结盟。为企业级用户提供路由器的思科是该领域的老大,其目标客户群与趋势科技的重合度很大。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了为期五年的独家合作协议。协议规定思科的路由器中只采用趋势科技的产品,不能和其他的厂商进行合作。这样,趋势科技稳定了自己的基本盘。

张明正派兵布阵,准备顺势进军个人版的杀毒软件市场,“如果现在不和微软拼一把,什么时候拼?如果我输,只有20%,还能靠企业用户保住自己;如果赢了,更好。”

微软意欲涉足杀毒市场的计划不但遭到了杀毒软件厂商的反弹,市场分析机构也纷纷对之进行抨击,调研机构Gartner发声,称微软应专注于加强Windows系统的安全而不是急于挑战其它杀毒软件公司。面对与微软竞争的前景,张明正说:“我们会咬紧牙关跟他们同台竞技。”“在这个世界上,谁不做铁锤,便得做铁砧。”这是诗人朗费罗在《海帕里昂》中说过的一句话。

如果你有一颗子弹

遗传厄运评价 篇七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步入了一个经济和物质极大发展和丰富的时代。对经济发展的重视,对物质欲望的狂热追求,以及对精神世界的忽略,造成了精神世界的匮乏和迷失。在面对伤害和苦难的时候,主流的价值观总是提醒人们向前看,对伤害和苦难进行压抑或者选择性遗忘,强调光明的未来,不去直面伤害和苦难所带来的心理创伤。但那些心理创伤只能被暂时地压抑和遗忘,它总在寻找出口,并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强烈地呈现出来。

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传统的道德伦理作为人们思想行为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已经动摇甚至逐渐走向崩塌,与此同时,没有完成建构的新的主流意识形态的现状,导致了人们日常行为参照标准的缺失。在压抑和缺失面前,人们感觉到焦虑,迷茫,缺乏安全感。

一、宋其的梦魇:释梦理论下的解读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会在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这三个不同的层次中发生。人的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等是占据潜意识的大部分内容,潜意识中的欲望绕过压抑并以伪装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形成梦。所以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委婉表达。梦是未达成的愿望。在《二次曝光》这部影片中,女主人公宋其所患的幻觉症,明显是激烈情感被压抑和强烈愿望未达成后的外化和投射。所以透过梦或跟梦相类似的状态,即影片中女主角的幻觉,我们可以窥探人的心理内部,研究她的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

这部影片中共设置了三个时空:现实时空、幻觉时空以及梦境时空。而这三个时空分别对应了弗洛伊德提出的自我、本我和超我理论。首先是现实时空,比如宋其童年和大学生活的经历,对应的是自我。自我遵循实现原则,所以在现实时空中宋其的行为方式是选择性遗忘童年的创伤,好好地生活。其次是幻觉时空,则为宋其工作后与刘东和小西之间的三角恋情经历,对应的是本我。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即宋其工作后的时光,所以在幻觉时空中宋其的行为方式是选择跟刘东在一起,惩罚伦理道德违背者,杀死小西,来达成现实生活中没有实现的强烈欲望。再者是梦境时空,则为宋其的梦境,对应的是超我。超我遵循道德原则,所以在梦境时空中宋其会感到寒冷颤栗,产生杀人的内疚及负罪感。

影片中的这三个时空相互交叉,真假交织,根据影片情节,大致可以把宋其的生活经历分为四个阶段进行梳理。这四个阶段的判定,其中最明显的标志之一便是宋其的造型。首先是童年,宋其童年的经历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件事:1.父亲海难死亡;2.目睹母亲被杀;3.宋其溺水被刘东救起。其次是宋其在大学以及毕业一年这段时期的大致经历,可以归纳为以下这三件事:1.爱上哥哥刘东,养父刘健阻挠,刘东不爱宋其,只把她当妹妹;2.养父刘健在调查母亲案情时死于车祸,并得知养父跟母亲有染,间接导致母亲的死亡;3.得知生父是杀死母亲的凶手,生父癌症晚期死在自己怀里。再次是宋其工作一年后这个阶段,大致归纳起来有这四件事:1.跟刘东在一起;2.刘东与闺蜜小西有染;3.杀死小西,逃亡;4.撞死前来查案的警察刘健。最后一个阶段则为宋其的醒悟阶段,其大致经历可归纳为以下这两件事:1.一夜白头,直面真实的生活,对上一代的爱恨情仇的释然;2.遇见多年未见的刘东。

这四个阶段中,第一、二、四阶段是真实的,而第三个阶段则为宋其的幻觉所致。通过以上梳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二阶段与第三阶段的镜像关系,以及人物关系之间的相互投射,更确切地说是对两代人感情模式的投射。第三个阶段,是宋其的幻觉时空。幻觉是本我的具化,幻想的动力是未得到满足的愿望,每一次幻想就是一个愿望的履行。第三阶段的全部内容和经历均为宋其的幻觉,宋其自己的幻觉设置了全部的人物,人物关系以及具体情节,这些幻觉则来源于其童年经历和创伤,以及本能的欲望。而在宋其幻觉中出现的人物主要有男朋友刘东,生病的父亲,闺蜜小西,警察刘健。下面笔者将对宋其的幻觉运作机制进行具体的分析。

跟梦的运作机制相类似,幻觉同样是由凝缩、移置、投射和二度校正等机制共同作用完成的。而本片中最主要的所涉及到幻觉运作的机制则为投射。所谓投射是指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一个人的特征转移到另一个人的身上的现象。

通过对影片中三个时空四个阶段的梳理,我们可以明显地归纳出在宋其幻觉中的投射现象。首先,死去的母亲美玲在闺蜜小西身上的投射。最直白的暗示莫过于在美玲和小西的着装上了,她们均着白花红底波普风格的服装,佩戴一模一样的橙色丝巾。而投射的另一点在于两人的共同命运,美玲和小西同样是因为破坏了婚姻秩序,而在一个雨天被一条一模一样的橙色纱巾勒死。其次,养父刘健在警察刘健身上的投射。最直接的暗示在于两人共用一个名字,另外他们同样扮演女主角生活中的阻碍者角色,二人同样是在调查案情的路上因车祸而死。养父刘健阻止了宋其对刘东的感情,而警察刘健在宋其杀死小西逃匿的过程中对其穷追不舍。再则是父亲对宋其自己的投射,作为父与女的关系,宋其选择跟父亲一样杀死道德情感的破坏者小西,进而海角天涯地逃匿。最后是母亲美玲对宋其的投射,她们分别喜欢着刘健与刘东这对父子,二者的感情都属于不伦之恋。

宋其幻觉中出现的人物首先是患病的父亲,这个父亲形象是被二次校正过的。父亲的形象被宋其设置为停留在海难前,父亲在宋其心中是一个软弱的需要被照顾的慈父。她对于父亲海难后杀死母亲这件事采取了选择性回避。其次出现刘东,在宋其的幻觉中刘东成为她的恋人,直接回避了在真实时空中刘东是其哥哥的这一重关系。这两个人物是宋其幻觉的初始,这两个人物满足了宋其在现实生活中亲情和爱情的缺失。再者出现的人物是小西,尽管事实上小西早已出国,但幻觉中小西是风情的,美丽以及的。她背着缺席的老公乱搞,最终与刘东有染。根据着装,可以得知小西是母亲美玲的投射。而小西和刘健都是宋其幻觉后期中的破坏性因素,打断了宋其的幻想。从对亲情和爱情的满足到幻觉的破灭,这是因为宋其童年的经历在刻意忘却和回避后移置伪装成另一种形象的投射。

过去是无法回避和忘却的,唯一正确的办法只能是去面对,即使是在潜意识幻觉中它都在时刻地提醒和暗示着过往。所以导演最后以女主角宋其正视直面发生在上一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后,脱下黑色的假发,并且承认自己的幻觉症作为影片的结局。

二、叙事的断裂

有人曾说过,于故事的裂隙中阅读,我们总可以发现不一样的世界。众所周知的事实是俄狄浦斯情结和厄勒克特拉情结之间的互文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厄勒克特拉情结这一故事母题在影片中的重现。但不管是俄狄浦斯情结抑或厄勒克特拉情结这两个故事母题,其所描述的主题在于成长的历程。主人公只有把对母亲或者父亲的最初爱恋移置到另外一个异性身上,他们恋父情结或者恋母情结才得以解开,成长的仪式才得以完成。

再来分析宋其的幻觉。在幻觉中宋其杀死了小西(母亲的投射)和警察刘健(养父的投射)。从这条线索中可以发现宋其杀死了婚姻秩序破坏者,她重复了父亲的行为,认同父亲,认同了父权制度。同时宋其喜欢作为哥哥的刘东,从父爱缺失的角度可以推断出这份感情中的恋父情节。影片的结局为宋其于海边遇见多年未见的刘东,由此推断此时的宋其爱恋的还是自己的哥哥刘东。但是仍然让观众深思不已的是,这究竟是真实的还是仍旧在宋其的幻觉中呢?有一点可以明确,她的厄勒克特拉情结并没有解开,虽然她获得了成长,开始正视上一代人的恩怨情仇,并正视自己的幻觉症,但是她并没有完成移情,将爱恋移置到另一个异性的身上。正因为如此女主角宋其在心结解开之后,对往事释怀之后,仍然只能与幻觉症共存,而无法摆脱。因为她人性中的性本能并未得到释放,对刘东的欲望并未得到满足。宋其已然认同父权,而在父权社会中最强大和无形的意识形态则为传统的伦理道德是不允许违背的,所以宋其最后仍然无法与刘东在一起。于是与刘东在一起的欲望将会仍旧持续,无法满足,只能依靠幻觉聊以借慰。

从整部影片来看,它的裂隙在于叙事的断裂。影片试图去讲一个个体的厄勒克特拉情结的自我救赎,但是在铺陈了女主角厄勒克特拉情结之后却并没有按照精神分析学去叙事,而是转向了中国道家的无为而为的叙事。假若影片的叙事未曾断裂,仍旧按照精神分析学的思路继续,那么影片的结局应该是女主角找到了别的爱恋对象,放弃了对哥哥刘东的爱恋,认同母亲的价值体系,从而变成另一个母亲。但是影片的后半段却采取了无为而为的精神进行叙事,女主角完成了成长的仪式,但是她并没有把爱恋移置到另外一个异性身上,而仍旧保留坚持了对哥哥刘东的欲望,并且永远抑制这种欲望在现实生活中满足的可能,继续保持成长前的幻觉症,并且面对幻觉症与幻觉症和谐相处,以此来聊以。

导演李玉自觉地将一个厄勒克特拉的故事回归到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和叙事之中,并没有给出最终的解决方式,这也算是对中国现状各种迷茫困惑的一种投射。

遗传厄运评价 篇八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从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中我们不难看出,命题者都注重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而在阅读类考查中,科技类文章阅读成为现代文阅读的重头戏,所以,我们要读懂、读好科技类文章,务必把握其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答题。

【技法指导】

科技文是说明性质的文章,内容上一般是说明一件物品,或是介绍一个过程,或是陈述一项发现,或是传播一种思想,或是教给一门知识等。科技文的主要信息可分成说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做)、为什么几个方面。一般开篇引入话题,向读者介绍说明对象,解决“说什么”的问题;接着,进入文章的主体部分,突破“是什么、怎么样(做)、为什么”等问题;结尾部分收束全文,或总结,或评价,或展望,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综观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中的科技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各地市都很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考查:

1.明确说明的对象(即说明文是针对什么进行说明的);2.弄清所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述的理由;3.指出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并能分析其表达作用;4.弄清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5.把握说明的结构(主要有总分关系、分总关系、总分总关系、并列关系、层进关系);6.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及言之有序的特点(许多关键性的词语不能删去,不能调换);7.能够把握文章大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8.分析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归纳段意和中心思想;9.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相似之处的说明段落或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分析各自的特点,归纳总结各自的中心;10.结合语境,解释一些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值得关注的是,2010年的中考语文科技文阅读拓宽了考查的范围,注重了知识的拓展,增加了探究性阅读题,并且方法更加灵活。如2010年浙江宁波中考语文试题《水井与符号文化》第17题,给学生提供了三个链接材料,要求学生联系文本,对水井文化进行探索发现。还有一些省份的考题注重了知识点的整合,已经不是一味地就题考题,而是把相关知识点放到该文段阅读当中考查。如2010年山东临沂中考语文试题关于“上海世博山东展馆”的文章中第21题,就有对对联知识的考查;2010年浙江金华中考语文试题《最佳饮料――白开水》的第14题,考查了广告语的拟写;2010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第20题,以读书卡片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的掌握。

展望今后科技文的考查,会在往年题型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对知识点整合的考查,会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谈感悟、启示、想法等类型的题目会有所增加。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手部隐藏了哪些秘密

张金燕

胳膊肘其实向外拐

有句俗话叫做“胳膊肘朝内拐”,意为帮亲不帮理。与之相对的“胳膊肘朝外拐”,则是帮理不帮亲之意。但实际上,胳膊肘确实是轻度向外拐的,而非向内拐。

当我们将上肢都向前伸直,掌心向上时,就可以清楚地发现胳膊肘真的是向外拐的。如果胳膊肘真向内拐,就是一种异常了,医学上称之肘内翻,除少数肘内翻病人是因为先天性原因所致外,大部分都是儿时肘部骨折的后遗症。肘内翻病人行走时,患肢会拍打臀部,并导致支配肘关节活动的肌肉力量减弱,用力方向偏离,提物无力,长时间可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导致疼痛。

虽然“胳膊肘朝外拐”是正常的,但如果肘外翻超过了正常范围,就变成了另一种畸形肘外翻,它与肘内翻发生的原因差不多。不仅外形难看,可能发生肘关节屈伸或前臂旋转功能障碍,还会导致创伤性关节炎。

肘内翻和肘外翻一般多见于青少年,患者应尽早到医院进行矫形治疗。由于上肢的生长发育主要是由肩、腕的骨骼来完成,所以应适当提前手术,早期矫正畸形。

断掌真的会带来厄运吗

所谓的“断掌”,是指横过整个掌面的掌纹。

中国人较多断掌者,欧美人则比较少见。据估计,中国断掌者约为总人口数的5%~10%。而经临床验证,男性断掌者易患6种疾病,女性则会更多。

从手相学来看,断掌人的性格要比一般人果决固执,经济观念较浓厚,神经过敏,容易与人争执,高龄产妇所生的婴儿易发唐氏症,常并发断掌。断掌人的这些性格特征与临床上所见的疾病可谓相关。根据临床观察,男性断掌者常见的疾病有:支气管炎或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神经过敏或神经衰弱、高血压。而女性断掌者除了易患上述疾病外,还经常伴有月经痛、生殖系统发育不健全等。尤其女性双手皆断掌的,还容易患严重的月经痛。据临床统计,断掌的人80%以上都是遗传所致,也就是说,一般只有父母一方是断掌者,子女才会是断掌者。

(选自《海外文摘》2010年第5期)

1.文章第一段引用俗语有何作用?

2.为什么说“肘内翻”“肘外翻”都是不好的?

3.文章第五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以上就是t7t8美文号为大家带来的8篇《遗传厄运评价范文》,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上一篇:家长写孩子表现评语优秀6篇(家长写孩子表现评语优秀6篇作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
心得体会推荐
  • 我相信作文(如何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
  • 小学生感恩作文(教育培养孩子的善良
  • 爱国作文600字初中
  • 这也是课堂 作文(如何写好作文)
  • 中国最大的贪官落马排名情况(中国历史最大贪高官排行)
  • 教师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精选8篇
  • 看守所执法细则(看守所执法细则(2013最新版本))
  • 2017年中国最大的黑帮排名(中国黑道排名前十名)
  • 党员与群众谈心谈话记录内容最新13篇 党员与群众谈心谈话记录内容最新13篇范文
  • 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心得体会5篇 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心得体会5篇文章
  • 猜你喜欢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