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生命重于泰山专题片最新10篇 2021《生命重于泰山》专题片

更新时间:2024-03-19 来源:互联网 点击: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下是美丽的小编给大家找到的生命重于泰山专题片最新10篇,仅供借鉴。

生命重于泰山专题片 篇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生百年不过白驹过隙。人生一世,倘若经历许多沧桑,空待时光流转,韶华远逝,却只能心怀一个个破碎的往昔――于个体而言,是幸亦或不幸?在世人看来,这确实是道费解难题。

如果访客只是在这小屋里稍坐即走,那也许只在脑海中留下“这是位儒雅老人”的印象而已。但是,若你一步步走进这位老人的历史里,就会感觉老人的命运坎坷多舛――“闯关东移民”“小邮差”“警卫员”“随从副官”“黄埔学员”“”“劳改犯”“画家”“泰山五老”……身份突然地转变,命运陡然起伏,一个人的一生竟然能邂逅如此光怪陆离的际遇!

“艺坛流浪汉”与泰安结缘

泰安之于傅汝有,不仅是个安身立命的地方,更是具有知遇之恩的宝地。令傅汝有老人难忘的是,2009年4月28日,泰安市在泰山画院举办了一场名为“祝贺八秩黄埔生傅汝有荣任山东省文史馆馆员暨从艺六十周年作品回顾展”的盛大活动。当时,面对众多来宾,傅汝有致了谢辞。那个时刻,他心中激浪翻腾,感慨万千。

1948年5月,身为中尉军官的傅汝有考入黄埔军校分支之一的沈阳第三军官训练班。当年10月,傅汝有和他的黄埔同学向人民集体投诚,之后进入辽北学院美术系学习。1949年5月提前毕业分配至长春邮电管理局,1954年调到延吉市邮电局。1958年9月,傅汝有因所谓历史问题被打成。

自1978年恢复自由后,傅汝有四处游历,一方面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写生创作;一方面四处寻找谋生的机会,为照相馆画布景,办过美术工艺厂,为玩具厂做产品形象设计等等。到上世纪90年代初,傅汝有十几年的时间里跑遍全国各地,创作了一万多幅作品。

1991年秋,傅汝有第一次来到泰山旅游写生。泰山,五岳之首,风景以壮丽著称。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泰山雄伟壮美的自然风光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给了傅汝有极大的震撼和惊喜。他如饥似渴地在泰山上游览、写生,之后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创作出一幅长12米、宽4米的巨幅油画《泰山颂》。这幅油画作品整个画面意境雄浑博大,色彩明快热烈,祥和喜庆。这幅作品一经公开,当即轰动泰安。

从此,傅汝有不仅爱上了泰山,还于1995年10月把家由肥城迁到泰安,定居于泰山脚下。居住于泰安的这么多年里,傅汝有赏泰山,画泰山,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傅汝有的绘画艺术再登高峰,却始终游移于主流社会之外――他不但失去体制内的公职身份,也找不回自己在艺术界的“身份”证明:1955年他就加入了吉林省美协和文联,但这些关系早就丢失了,他成了一个艺术领域的“流浪汉”。

这种状况直到1996年才转变。当年5月20日,是世界助残日,泰安市残联组织了一场“奉献爱心帮助残疾人”的活动,当时山东省人大的一位副主任作为上级领导参加了这个活动。傅汝有专门赶来捐赠画作,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在场的人们互相认识的便三五成群,互相寒喧,只有傅汝有因为不认识别人也不被别人认识,孤零零地坐在一边等着吃午餐。那位副主任注意到了傅汝有,便主庸来与他交谈,这样认识了以后才知道他曾经是军官、黄埔军校学员、邮电局职员,也曾经被劳改、失去公职、四处飘零的曲折人生经历。此后,在这位副主任的帮助下,傅汝有逐渐加入了一些社会团体。2002年,山东省黄埔同学会接纳了傅汝有,这是傅汝有失去公职、游移于主流社会之外后加入的第一个社会团体,也是主流社会给予他的第一个重要的身份标识。同年9月,傅汝有加入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并且,他还加入了“民革”,成为一位派人士,在政治信仰上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2004年、2007年,傅汝有两次被评为民革山东省优秀党员。傅汝有找到了归属,也得到了更多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机会。

在这些荣誉中间,傅汝有最为看重的,是2002年泰安市人民政府命名表彰的“泰山五老”荣誉称号。由于同样秉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并且心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傅汝有与泰安其他四位著名老书画家赵伯生、王鸿信、董绪忠、吴金满经常一起探讨书画艺术,一起在全国各地自费举办书画展,义务宣传泰山和泰安。这么多年来,他们已经成为了泰安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鉴于傅汝有这五位老艺术家对泰安市所做出的特殊贡献,泰安市人民政府命名这五位老人为“泰山五老”。如今,“泰山五老”已经在全国有了很高的知名度。

泰安,为傅汝有回归主流社会打开了一扇大门,这份恩情沉甸甸的,傅汝有永生难忘。因一生钟爱的绘画艺术,傅汝有与泰安结下不老情缘。灵秀的泰山之麓,流传一段人间佳话。

有一种热爱和坚持支撑着信念

傅汝有对绘画艺术追求的肇始,可以追溯至他的童年时期。

小的时候,傅汝有居住在吉林省梨树县郭家店镇。郭家店虽然只是个集镇,但因为铁路在此设站,地理位置优越,商铺、饭店林立,十分繁华。这里还长着大量的樱花,尤其北山公园最多。每年四月,樱花盛开之时,日本人都在北山公园里举办盛大的“樱花节”,来此欣赏樱花或是写生、摄影的人络绎不绝。每年樱花节的几天里,傅汝有每天都兴奋地和小伙伴们跑到北山公园去玩。与其他小伙伴不同的是,他不迷恋于表演各种杂耍和各种小吃摊前,而是喜欢在支起画板写生的画家后面驻足观察人家作画,或是跟在脖子上挂着照相机到处拍人拍景的摄影师后面,抢着捡人家拍照后从相机里掉出来的那张黑纸――当时日本人使用的一种照相机,每拍一张,就会从照相机里掉出和相片一样大小的一张黑色“隔片纸”。

孩提时代的傅汝有,喜爱花团锦簇的樱花,好奇摄影师手里摆弄的照相机,羡慕支起画架写生作画的画家――这种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拥有美术专业素养的羡慕,编织了傅汝有最初的人生梦想。因为喜爱美术,还没有上学之前,傅汝有就经常在学校教室的窗外听美术老师讲课。老师在黑板上一边讲一边画,他就在窗外一边听一边用树枝在地上画,画小鸟,画小兔,画花草……他痴迷于画画,并且展现了极高的绘画天赋。看着儿子一天一天长大,对学校的兴趣那么浓厚,父亲傅德三的心里兴起希望的火苗――儿子一定要去读书学知识长本事。1935年,7岁的傅汝有入学了。

其时,正是日本关东军在东北全面推行奴化教育的时期。日本为了培养奴化程度更深的驯民和亡国奴,把奴化教育的重点放在中小学。小学二年级开始学日语,高小时逐渐减少国语(汉语)课时,增加日语课时。中学减少英语课时,把修身、经学、日语作为重要学科。1938年1月实施新学制后,把日语定为“国语”,课时增加至汉语课的一倍,并把英语课删掉。日本企图用日语取代汉语,以期彻底奴化东北人民。狼子野心,昭昭于世!

童年的傅汝有非常反感学习日语。上日语课时,他就偷偷临摹课本里的插图或信手涂鸦――这种做法如果在日本老师的课堂被发现,那将会受到严厉的体罚。从小学二年级一直到中学,尽管学了七八年的日语,但傅汝有的日语水平没有进步,他现在会说的日语句子甚至还不如会说的俄语多――他并没有学过俄语,只是在青年时期和苏联红军有过接触。虽然不喜欢学日语,但傅汝有喜欢去上学,他喜欢上学的原因只是在学校可以跟美术老师学画画。

1948年底,傅汝有和其他的黄埔军校同学集体向投诚后,接受的整编,编为“解放团”。1948年底,在“解放团”学习约一个月后,傅汝有凭着良好的绘画基础,又有“解放团”的推荐信,只进行了一些比较简单的考试和面试,就幸运地进入刚成立不久的辽北学院美术系学习。

辽北学院是中国共产党为培养急需的革命干部而于1948年6月辽北省政府在四平市开办,校长由辽北省人民政府主席阎宝航兼任。当时,国画大师佟雪凡在辽北学院美术系任教,傅汝有进入辽北学院美术系学习,有幸接受大师的指导,如饥似渴地学习理论知识,品尝古今中外艺术家的代表画作,刻苦地临摹着前人的精品,并把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对未来的憧憬、对生活的热爱,通过绚烂的色彩一幅幅地表现出来。对于傅汝有来说,这段宝贵的学习时间实在太短促,只有半年时间。可是,也正是得益于这段正规的美术专业学习和训练,尤其是名师的教诲指导,奠定了傅汝有此后丹青生涯的基础,为他插上了一对翅膀,使他可以自由地腾飞在艺术的天空。

受时代的限制,傅汝有的职业选择并不能完全遵从他个人的喜好。1949年5月,辽北学院号召学生提前毕业,参加东北各项事业的建设。傅汝有被分配到长春邮电管理局(后改名吉林省邮电管理局)总工会任文教干事、二级科员。在邮电局工作期间,傅汝有凭着自己的美术特长,成为单位各项文宣工作的骨干。他办黑板报,为单位组织的晚会、舞会布置舞台、书写大字会标等,最让他能施展才华的工作是装饰宣传车――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画挂在车头的像。每次画像,傅汝有都非常虔诚非常认真地画,而每次画完以后还要用车拉到文化部门检查盖章批准后才能使用。看到的人都会啧啧称道,惊叹傅汝有绘画的才能,而傅汝有也从中得到了无限的快乐和精神上的满足。

1952年,邮电部向全国邮电职工征集“邮电徽章”。傅汝有积极应征,他设计了一个作品――将“邮”字分为左右相联的两部分,左半边独立可视作“电”字,而且左半边的左上角、右半边的右上角各向外锐化出两角。他的设计作品投稿后被入选,与邮电部另一位应征者设计的作品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作品――主体为一个正五角星,正中是傅汝有设计的那个“邮”字“邮”字,“邮”字左右两半向外锐化出的两角,形成正五角星中间的两个角。这个设计作品成型后,邮电报发表了图片,傅汝有和那位同行也因此受到邮电部全国通报表彰。

1952年6月,小有名气的傅汝有被借调到长春电影制片厂专做美工师,主要工作便是为拍摄棚画布景――有时,一些无法搭建或搭建成本太高的古建筑、房间内的陈设等,画成布景代替实景拍摄。这次借调,于傅汝有是一次真正的解放――艺术创造力的解放,灵魂、精神的大解放。可是,好景不长,时任邮电局领导收回傅汝为的借调令,限令他回邮电局工作。傅汝有非常不情愿,被迫于1954年回到邮电局后,和领导关系处得很僵。之后,傅汝有被调到偏远的延边自治州的延吉邮电局,做汇兑员的工作。

1954年,吉林省举办全省各行业系统文艺大汇演,同时举办书画和摄影作品展。傅汝有创作的一幅油画《女话务员》参加此次作品展,还送交了一幅摄影作品《边疆的黎明》。结果,油画《女话务员》荣获了延边自治州美术类二等奖,摄影作品《边疆的黎明》获得了优秀奖。后来,这幅摄影作品还发表在了《人民画报》上。1955年,他创作的国画《龙女牧羊》作为年画由吉林出版社向全国出版发行。

逐渐地,傅汝有在吉林省美术界有了一些知名度。1955年,傅汝有被吉林省美协吸收会会员,后又被选为吉林省文学艺术联合会理事会,并加入省美协和省文联。傅汝有的艺术造诣越高,创作越努力,在那位副局长的眼里越是“不安心本职工作”。这种“批评教育”,总让傅汝有无法接受。1958年9月,傅汝有因“不响应党的号召、不积极合并、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历史反革命、台湾特务、蒋匪军上尉”等罪名,被打成。

傅汝有一生阅历丰富,前半生尤其坎坷曲折:出身于“闯关东”的草根家庭,少年时期尝过做“亡国奴”的滋味,青年时期有过短暂的春风得意,壮年时期逃不过牢狱之灾。“苦难是人生的试金石”,这句话于傅汝有,沉重却闪亮。最苦最难的日子里,傅汝有曾这样告诫自己,“不能放弃对美术的信念,不能浪费大好时光”。可以说,对于绘画艺术的热爱和坚持支撑着他在苦难中始终屹立不倒。

丹青深是人生

2003年,傅汝有终于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画集《傅汝有画集》。傅汝有不像有的画家专攻中国画,或者专攻西洋画,他是两者并长,两者相互借鉴、相互促进。他在创作国画时大量地借鉴西洋画的技法,比如他的山水画,画面的光感度很强,色彩明暗对比明显,阳面、阴面一目了然。这样不仅使作品鲜明生动,也映照出创作者积极健康的心态。傅汝有的国画作品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画得很满,不留一点空白,这也是借鉴了油画重视背景不留空白的画法。例如他笔下的泰山,就在在泰山具象的基础上,融入了他对泰山独特的感悟和解读――写意中有写实的成分,写实中又有写意的影子;既有现实主义的风格,又有一种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味道;既能给人以较强的真实感,又有一种空灵诗意的韵味。

傅汝有在油画创作上也有很大的创新,他独创了在黑平绒布上作油画的画法。画猫,本来就是傅汝有的绝活,他创作的一幅《群猫》曾被北京邮政总局作为明信片的背景图案发行全国。在平绒布上画小猫、小狗等有长毛的动物,成为傅汝有一个新的成功创造。他在平绒布上画出的动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尤其是动物身上的绒毛非常逼真,可感可触,立体感和表现力极强。

对于绘画艺术的挚爱和不懈追求,使傅汝有到了八旬之年仍然挥毫不辍。据介绍,只要身体条件允许,80多岁时的他每天凌晨三点他便起床作画。长期积累下来,傅汝有的画稿已经超过了两万幅。虽然创作力旺盛,但是傅汝有创作国画及油画作品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追求,除非万不得已,他绝不会出卖自己的作品。他的作品除了收藏,另外就是赠送朋友或为公益事业捐赠。其中,四川汶川地震后,他两次为灾区捐出数千元及价值两万余元的四尺画作两幅。

生命重于泰山专题片范文 篇二

[关键词] 《泰坦尼克号》;美好;丑陋;比较

电影《泰坦尼克号》以波澜壮阔的场景、优美迷人的画面、演员高超的演技以及至纯至深的情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事是这样的: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开始了自己的处女航,这艘号称 “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 的豪华客轮,从英国的南安普顿出发驶往美国纽约。这时,富家女Rose 和未婚夫钢铁大王之子Carl坐上了头等舱;而放荡不羁的青年画家Jack和他的朋友也在码头的一场中幸运地赢得了三等舱的船票,欣喜若狂、欢呼雀跃地跳上甲板。登船的人都想亲身体验一下人类工业文明如何壮丽地征服大自然。[1]

Rose厌倦了上流社会虚伪的生活,不愿嫁给Carl,打算投海自尽,在关键时刻,Jack一把抱住了她,挽救了她的生命,也拯救了她的心灵。为了排解Rose心中的忧愁,Jack在头等舱的晚宴上勇敢地谈论着自己“享受每一天”的观点,并带着Rose参加下等舱的舞会,在真诚、热情的三等舱聚会上无拘无束、尽情地玩耍,还为Rose画像……让她不断发现生活的快乐之处。Jack顽强的性格以及乐观的精神感染了Rose,使她感受到了充实快乐的平民生活以及生命的意义所在。因此,美丽活泼的Rose与英俊开朗的Jack开始渐渐坠入爱河。可是,惨绝人寰的悲剧发生了,“泰坦尼克号”撞上了冰山开始沉没。这时,“泰坦尼克号”一片混乱,在生死存亡关头,人性中的善良与丑恶、高贵与卑劣彰显无遗:“让妇女儿童先走”的声音响彻在轮船的上空,几个害群之马也难逃人们的眼睛。经过惊险、辛苦的逃亡,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之后,Jack和Rose在海上被疲惫和寒冷折磨得筋疲力尽,最终,Jack把生存的希望留给了Rose,而自己则在冰冷的海水中被活活冻死,Jack和Rose刚萌芽的爱情经受住了生死考验。此时,满天星斗在夜空中闪闪烁烁,这本应是个浪漫的夜晚,却发生了历史上最惨重的沉船事件,除700多人获救外,1 500多人罹难。号称“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沉入了冰冷的大西洋海底。[2]

影片《泰坦尼克号》给人印象深刻、久久萦绕在脑海的是Jack和Rose荡气回肠的“生死恋”。片中的插曲“My Heart Will Go On”(《我心依旧》) 如天籁般给人心灵的“震撼”,使人的灵魂得到真、善、美的陶冶和净化。影片除了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可歌可泣的情感、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留给人们最难忘的还有Rose的眼神,那在生死边缘却毫不绝望的眼神。

虽然之前,Rose在贵族圈里也算是个勇敢叛逆的女子,但她始终没有足够的力量逃脱出来,甚至想要跳海自杀。是穷小子Jack拯救了她,给了她爱的温暖和活下去的勇气,并给了她冲破枷锁的动力,让她在灾难面前无所畏惧。正如老年的Rose所说的那样,无论她做什么样的决定,Jack都会支持她,给她踏实的肯定。因此,老年的Rose对Jack念念不忘,这是因为他们曾经深爱过,更重要的是Jack使她变得勇敢和坚强。Rose曾说过一句很耐人寻味的话:He saved me, in every way that a person can be saved.(他不仅救了我的命,而且还从生活的各个方面拯救了我。)是的,Jack让她找到了生命的真谛,给了她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虽然Jack离她而去,可是,在Rose的心里,Jack依然守候在那里并一直陪伴着她。正如歌词里所唱:You are here, theres nothing I fear.(只要你在,我就无所畏惧。)这就是“爱”!“爱”是伟大的,它是灵魂的融合与默契,是心与心的交流与理解,是相爱的人所具有的心心相印。Jack在生死危急关头用自己的生命保卫了她,更从精神上让她重生。所以,Rose在“劫后余生”后坚强地活着,努力地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加美好,用最精彩的方式去诠释她与Jack的爱情。这就是爱的正能量!我们也能从老年Rose床头挂着的面带灿烂笑容的诸多照片中,能十分欣慰地体会到Rose已经走出了曾经狭小的贵族圈子,过上了自己真正喜欢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而给她力量使她改变并且重生的人,正是Jack。所以,Jack让她一生铭记。

电影《泰坦尼克号》令人震撼、催人泪下的不仅仅是爱情,还有许多荡涤心灵的感人故事以及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影片中,有一个片段深深地镌刻在人们心里,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在海水大量涌入机舱时,为保持船上照明,锅炉房的工人拒绝撤退;在客轮即将沉没时,工作人员视死如归,誓与轮船共存亡,表现出一种空前绝后的勇敢精神;船长在舵舱始终坚守岗位,指挥乘客撤离,直到轮船最后倾覆;机械师在机房沉着冷静地工作,直到船底涌进的海水把他卷走;乐队成员泰然自若地演奏着自己的曲目,直至海水把他们完全淹没;而大部分男士则放弃了逃生的机会,让“妇女儿童先上船”,非常绅士地准备“体面地死去”;为了40年不渝的爱情,一位妻子对劝她上救生艇的人们说:“活着,在一起!死,也要在一起!”[3]这些画面足以让我们泪雨滂沱。英国文化非常重视“妇女儿童优先”的社会风气,甚至在这样的生死关头也不例外:为稳定人们的惊恐情绪,一位牧师将自己6岁的女儿送上了救生艇,自己却留在了船上;亿万富翁约翰·雅各布把自己怀有身孕的妻子送上船,自己则回到甲板,安静地坐在那里,直到轮船沉没,而他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绅士精神!乘坐“泰坦尼克号”的乘客大多数是英国人,但在所有获救的700多人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英国人获救。

临危不惧、处乱不惊、面临灾难而能保持一份淡定和从容,这是英国男人的绅士风范,这在英国有着深厚的传统。长期以来,英国贵族和绅士往往被视为社会精英和社会支柱,代表着一种英国精神。回顾英国19世纪以前的文化名人,我们会发现他们许多都是贵族出身或者绅士,诸如:艾萨克·牛顿、拜伦、弗朗西斯·培根、雪莱、莎士比亚,等等。英国贵族的衰落是在20世纪。《教育法案》的出台,为贫民子女进入牛津和剑桥这两所贵族学校提供了机会和奖学金。社会的民主化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这两所学校不再是贵族子弟的专有学堂。二战之后,贵族文化和绅士精神在英国逐渐消失。1912年4月14日“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情景,也许是英国绅士精神的最后一次集中体现,我们见证了英国男士优雅、浪漫、体面、尊严、荣誉、勇敢等绅士般的美德。正如“泰坦尼克号”船长的最后一句话所说:“做个真正的英国人。”从这一角度,我们也许更能够理解乐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所表现出的那种淡定和从容,机械师所表现出的尽忠职守,船长所表现出的誓与客轮共存亡的英雄气概。[4]

“泰坦尼克号”已经成为现代人类记忆的一部分。然而,当我们重温经典,认真审视沉船过程中的少数人和事,也会感到一丝寒冷,感叹人在死亡面前是多么渺小和可怜。面对沉船,极度的恐慌使一些人产生种种丑陋的行为,在此情此境表现得一览无遗:执意否决设计人员的意见,消减救生艇数量的总监,自己倒先上了救生艇逃之夭夭;为了登上妇女儿童优先的救生船,一位大款用钱买通船员和夫人一起跳上了救生艇;一些富人的行径,更是令人发指:他们上船后救生艇上仅有五六人,而满载则是40多人,便下令水手赶紧划走,竟不愿意去搭救客轮上众多患难的人,即便那里有自己的亲人;更有甚者,为了活命,有人在海里竟然将别人的头往水里按,自己靠此浮在海面;出事后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当他们看到海面飘着的是穷人模样时,就任其自然“海葬”,看到衣冠楚楚的富人,则马上打捞。人性的弱点显得多么冷漠和无情,影片中,船沉后,20艘救生艇中只有一艘调回头来救人,其他船只则不管不顾,哪怕泡在冰冷海水里有他们的至亲好友,由此看来,这的确是人性的悲哀。不管电影中的故事多么动人,也挡不住那些比冰海还冷的数据:“泰坦尼克号”头等舱的乘客幸存率为63%,二等舱为43%,三等舱为25%。[4]

影片“泰坦尼克号”的故事抨击了人性的弱点,也给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道德伦理虽然对人的行为有着极大的约束性,但光靠“绅士风度”,是挡不住许多人在生死关头投机取巧和搭便车的。在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道德、操行、能力俱佳者,确能获得成功和地位,但是,如何让他们履行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仅仅依靠善意的期待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仰仗必要的法律法规。

经典影片《泰坦尼克号》歌颂了Jack和Rose之间凄美的爱情,令人动容、魂牵梦萦的爱情成为影片的主题。“泰坦尼克号”开始沉没时,Jack凭着冷静的头脑和非凡的胆识带着Rose寻找生机,落入海水后,Jack把Rose用力推上一块木板,自己却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为他心爱的女人守望着那份幸福而又不幸、短暂而又漫长的爱情。面对满天繁星与大海上奄奄一息的生命,想到这一诺千金的真爱,不禁令人潸然泪下。两个年轻人用生命的壮举演绎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之歌。面对无可选择的悲剧命运,沉醉于一生所爱,为生命伊始和结束都赋予坦然和美好,也许是渺小的人类在巨大灾难面前最大的抗争。

影片也高度赞美了英国人的绅士风范。在爱德华七世时代,那是社会上推崇绅士风度的巅峰时代,英国文化非常重视“妇女和儿童优先”的社会风气,甚至在这样的生死关头也不例外。 “让妇女和儿童先走” 让我们看到了危急时刻英国男人对于弱小生命的尊重, 也从中看出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这让我们脆弱的心着实温暖了一把。至于在沉船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丑陋的人和不和谐的因素,他们一定会在公众的指责和深深的愧疚中受到灵魂的惩罚。人性中的美好总是多于丑恶,相信这种丑陋行为也会伴随“泰坦尼克号”一起葬入大海。我们的社会定会更加光明、美好!

[参考文献]

[1] 肖剑。泰坦尼克号里的“绅士”灾难[N].南方都市报,2011-10-02.

[2] 杨宗。泰坦尼克号生死恋故事[N].扬子晚报, 2008-08-21.

[3] 曼玲。再踏泰坦尼克号死亡之旅[N].世界新闻报,2003-05-25.

生命重于泰山专题片范文 篇三

当募款如火如荼时,无党籍原住民立委高金素梅质疑募款的“目的”和“流向”,指责《商业周刊》其实是在“消费”原住民的悲惨故事,“掏空社会的爱心”。

2007的夏天,咬一口甜蜜的桃子,却品出以“经济自由、政治民主”自傲的当代台湾社会的酸涩和迷茫。

“你知道‘父母双亡’是什么吗?”

6岁的泰雅小女孩,有着聪慧好看的深轮廓、大眼睛,对着镜头,讲述她如何摇着姐姐的手追问“父母双亡”是什么意思――原来指的就是她们这样的小孩!

“早知道,还是不知道比较好。”低下眼帘,稚嫩的声音说出了苍凉的话。

2007年的夏天,在台湾,不管你是从电视上,还是网络上,看到这部只有40多分钟的纪录片《水蜜桃阿嬷》,相信,你不能不流泪!阿嬷和孙子

“水蜜桃阿嬷”江秋玲,泰雅族,1956年生人,生活在新竹县尖石乡的泰岗部落――海拔1350公尺的高山上。阿嬷成为纪录片的主角,不是因为从种植到售卖都充满风险、耗尽她心力的水蜜桃,而是因为两年来先后自杀的女婿、媳妇和儿子,以及他们留下的7个孩子。

“烧炭”(在密闭空间中燃烧木炭导致一氧化碳中毒,1999年以来“流行”于港台地区的自杀形式)、“喝巴拉松”(剧毒农药)――这些怵目惊心的词语,却时常出现在阿嬷和孩子们的对话里,那是媳妇和儿子离开的方式,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仍鲜活在日常生活中的记忆。

年迈的阿公阿嬷和两个女儿,在80度斜坡的农地上种植水蜜桃,艰辛抚养着6女1男7个孩子,从15岁到5岁。生活在继续,孩子要笑、要跑,要体验世界。他们唱歌、画画、过生日、读书、为母亲节演出……然而每一个欢乐的场景中,都可能隐藏着悲伤的陷落。

5岁的小豹,似乎一刻都不曾安静或畏怯。作为最小的、唯一的男孩,他顽皮、好动,知道自己受宠。阿嬷给他洗澡,他央着阿嬷叫妈妈,却又道:可是你太老了。

10岁的小洁,12岁的小蓝,两个要做“男生”的女生:我最讨厌哭了!我是男生哎!下一刻,在导演的追问下,小蓝露出躲藏的眼神和自嘲的笑容:哈哈,这么快被识破了……是的,因为爸爸不在了才想做男生的。保护她们啊!

这样的时刻,总看得人惊心动魄,为那些稚气、却似乎知道太多的眼睛。

而阿公阿嬷,还要背起抚育孙子的重任。阿嬷似乎无暇在悲伤中沉浸。即便面对日日堆得小山一样要洗的衣服;即便在一场台风后面对受“水伤”的幼苗叹气:要补苗,要钱,哪里有啊……

祖孙在地头玩起了游戏:以后阿嬷老了走不动了,谁来背我啊?于是,小豹就站在阿嬷身前,“背”起了她。

你不会忘记阿嬷的笑容。无数的操劳,对自杀离去的子女的思念与不解,对孩子们未来的忧心,缠绕着她。她也会说:我很烦呐!我累死了!我也会伤心呐!然而她总是绽开了那样质朴而爽朗的笑容……

阿嬷的勤劳、坚忍和孩子的天真、可爱,以及如此美好的人却不得不面对如此伤痛的人生――构成这部片子最让人动容的素质。

但是,如果你还记得阿嬷的喃喃自语:我的孩子们,他们为什么自杀……40万的卡债,不算很多啊……到底为什么……没人回答。逝者一再出现于孩子们翻看的相册中、阿嬷的手机屏幕上,以及她们看似早已平静的言语中――然而,只是“过去”留在今天的阴影,他们似乎不必再被迫问。

果真不必再问吗?

2005年,台湾有一部轰动的纪录片:反映后壁乡农民生活的《无米乐》。因为主角老农夫妇的勤苦、生趣与魅力,《无米乐》唤起了对农业时代和乡村田园的普遍怀恋。然而,被凸显和赞美的农人纯朴无奈的人生哲学“不要想太多”、“种稻如修行”,却冲淡和掩盖了台湾农业休耕问题的巨大伤痛――虽然导演宣称着自己的“阶级”意识,却无法改变这片子被当作一部怀旧与励志片广为接受的命运。

由此前例,看《水蜜桃阿嬷》,让人泪下的同时也不能不心存疑虑。“这是一部关于爱与原谅的故事”,导演和委托制作此片的《商业周刊》如是说――“原谅”暗示着自杀之为一种“罪”,纪录片将这“罪”作为背景,而映照、展现阿嬷和孩子的坚忍乐观,提炼着“人性的光明面”――这如同《无米乐》的结构,是否也回避了台湾社会中另一些难以直面的阴影?

公益还是诈欺

《水蜜桃阿嬷》自有它的使命:作为《商业周刊》所策划的2007年“一个台湾・两个世界”关怀报道的一部分,委托曾获2006年金马奖的纪录片导演杨力州拍摄,历时4个多月。2007年6月15日开始,在台湾各大电视台和网络上密集播出。

同一天,《商业周刊》刊出副总主笔成章瑜写的“封面故事”《水蜜桃阿嬷》,文后公布“点亮孩子的未来”募款计划。每人3000元台币,认购一套“儿童生命教材”,捐给台湾自杀率前五名县市的366所小学。每套教材包含儿童生命剧DVD、《水蜜桃阿嬷》纪实片DVD、《水蜜桃阿嬷》绘本。

密集播出的纪录片引起了热烈反响,人们在网络和电话中告白着感动,捐款涌向《商业周刊》公布的募款账号。

7月4日,募款金额已达633万新台币。

就在这一天,《中国时报》刊出了台湾无党籍原住民立委高金素梅的质疑:《商业周刊》用原住民家庭的悲惨遭遇募款,但募款却一毛钱也没有回馈到原住民家庭;募款账号由“城邦文化艺术基金会”申请,而认捐的“生命教材”,分别由“格林文化图书”、《商业周刊》、“城邦文化艺术基金会”发行,这三者,全属“城邦出版集团”――《商业周刊》如此募款,岂非“自肥”?

一时间,社会哗然。

7月4日夜晚,《商业周刊》在水蜜桃阿嬷部落格上声明:捐款不针对阿嬷家庭,而是买儿童生命教材,“希望以大爱帮助更多成长中的孩子”。并澄清:“纪实片DVD及儿童剧DVD虽为《商业周刊》发行,实乃为掌控制作之质量以示负责,且并未做商业公开销售,所以更无图利自身之用意。”

几天内,商业周刊工作人员和高金素梅团队展开激烈交锋。《商业周刊》成章瑜说,给阿嬷孙子的教育基金专户另有“牧爱生命协会”负责筹募,高金却避而不谈,动机可疑。更有人直指高金是为了选举利益;甚至说阿嬷的家人(弟弟)出面作证,是因为“眼红”捐款。

高金反击:这个募款账号为什么没有“顺便”公布在“水蜜桃阿嬷”的部落格上?“因为如果大家知道捐到‘牧爱’的钱是给阿嬷的、捐到《商业周刊》的钱是用来买《商业周刊》出版品做倡导的,当然不会捐给《商业周

刊》!”

7月6日晚上,在台湾中广的电视节目上,主持人向《商业周刊》品牌公关经理林秋宝发出质疑:儿童生命教材成本总共只需要115万,为什么要募款1000万?林无法给出明确答复。

7月7日凌晨,《商业周刊》网站紧急公布“生命教育教材制作费用预算表”与“生命教育教材募款所得应用明细”。原来募款广告上,三项生命教材与所有的人事、行政费用加起来才550万,此次临时加上第四项用途“儿童剧团巡回演出10场”,总计450万。

7月10日,高金素梅再发难:从6月15日到7月6日23天如火如荼的宣传、募款,为何没有列出这450万的巡回演出花费?

之后,高金素梅公布调查数据,以前后对照的图表,指证《商业周刊》的种种疑点。特别指出:募款尚未结束,捐赠尚未进行,而“生命教材”中的有价商品《水蜜桃阿嬷》手绘本已经在各大书店和网络上狂卖,用公益的广告。而且,一个“巧合”:募款单位“城邦文化艺术基金会”董事长兼执行长,格林文化出版公司的发行人,水蜜桃阿嬷手绘本的作者,都是“郝广才”。

高金素梅赢了?

比数据和质疑更有力的,或者说,再度让观众动容但却是愤怒情绪的,是“水蜜桃阿嬷续集”的7分钟短片。

高金素梅团队的工作人员上山采访。

片中,问及阿嬷是否知道导演给她签的“授权同意书”的内容,阿嬷说,她不识字,是女儿代签的。再问有没有留一份授权书给她?阿嬷说没有。“我有叫导演留一份给我,可是他忘了。”阿嬷低头挠脚丫,顺口补充。

原来,他们并不知道拍这个片子是拿去募款。一直告诉他们的,是拍了电视,就会帮助她家和整个部落的水蜜桃的销售。

“如果有一天发现被欺骗,发现他们拿我们悲伤的事情去募款,做别的,却没有帮我们,你会怎么想?”拍摄者问。

这个片子里,阿嬷没有了纪录片《水蜜桃阿嬷》里常常捕捉到的爽朗的笑容,她有些不解,有些不安,带着一种无意追问“发生了什么”的质朴的茫然。想―了。一秒不到,说:没有就算啦,我不会去追究。

影像再度发挥了它的力量,这个短片,从情感上瓦解了《商业周刊》的自我辩护。阿嬷的善良单纯,曾使得《商业周刊》成为爱心大使,也是阿嬷的善良单纯,映照了爱心的空洞。

“没有就算了。”阿嬷说。但高金素梅问,台湾社会可以“算了”、可以认可这种“伪善的公益事业”吗?

7月12日,台湾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商业周刊》道歉了!《商业周刊》总编辑王文静和发行人金惟纯出面,向社会大众及高金素梅道歉,声称:《商业周刊》虽立意良善,但在执行过程中“确有瑕疵”。为平息争议,《商业周刊》将捐200万(台币),作为阿嬷七个孙子的教育基金。

王文静称“百口莫辩”,几度哽咽:“从来没有那么痛,被深深误会的痛。”

发行人金惟纯直接承认“三个瑕疵”:

一、水蜜桃阿嬷的自杀防治专题,是首度以《商业周刊》内部的城邦集团执行募款,虽立意良善,“但不够周全,容易引起误解”。

二、《商业周刊》报道个案,关注的却是个案当事人背后的社会现象,以致忽略当事人所需要的即时爱心协助,引发当事人心理期待及社会观感落差。

三、同事为了维护公司形象,在第一时间做出的不当言论,说阿嬷家人“眼红”、高金只是为了选举利益,金惟纯说:这样的错误,不可以被原谅。

高金素梅表示了对《商业周刊》勇于认错的肯定。阿嬷的孙子们有了一笔教育基金。看起来,一场“风波”要完美落幕。

7月12日晚上,在屏东县的高金素梅服务处,我见到刚从台北下来的“祖灵之邦”部落工作队的助理,询问他:《商业周刊》明似道歉,暗里对于他们的批评质疑,可说样样都未接受,不是吗?一切不过是“瑕疵”,“误会”。甚而,“忽略当事人心理期待”的言语,隐含着对水蜜桃阿嬷一家的轻忽傲慢。

他笑了:是的,这是“咬牙切齿的道歉”,没有承认,但它的信誉已经破产了。我想他是说,对于这样一个商业杂志,是无法期待它做出真正的、诚恳的反省的。

如此,信誉的损失,已是惩罚。但是,高金素梅和“祖灵之邦”又岂是“赢者”?

在这场被媒体报道为“高金抬《商业周刊》”、“谁在消费‘水蜜桃阿嬷’”的风波里,即便人们为之愤怒,对高金素梅本人,却仍难免因“政治人物”身份而轻易地将她与“选举作秀”联系起来,从而忽略、甚至漠视她所代表的,从原住民立场出发的对于台湾社会的结构性不平等,以及社会心理盲区的尖锐批判――不仅是涉嫌“诈欺”的《商业周刊》,也是一整个被感动被募款的白领阶级,和其后的社会运转。

一场蕴含着深刻的社会议题的事件,被简约为一个商业杂志与一个政治人物的“抬杠”,媒体在这―对抗看点消失之际,立刻偃旗息鼓。“水蜜桃阿嬷”对社会的冲击和反思能量,随着“道歉、捐款”,无形消散了。爱心支出3000块

风波初起时,“祖灵之邦”的网站上,便登出《一个台湾,两个世界――从原住民角度看记录片》(7月1日)的文章,批评正在热播的记录片,及其背后所反映的“商业周刊逻辑”。

高金素梅在电视、报纸上针对“募款疑云”唇枪舌剑,“祖灵之邦”则深入社会心理:现实生活里难以置信的悲惨故事,搬上银幕,被熟练的拍摄者简约为“要快乐就不要想太多”的乐观哲学,感动激励了无数心灵匮乏的白领上班族。

“被阿嬷纪录片感动的观众,在刷卡捐3000元的刹那间,空虚的心灵得到瞬间的满足,明天,精神抖擞地上班去,有意无意地让同事知道‘我捐款给水蜜桃阿嬷了’,我!是个具有社会关怀的中产阶级。”

这个批判如此尖刻,莫说《商业周刊》,有几个人愿意承认、能够反思自己的捐款行为,是否果真包含着这样的因素?

但对大众心理的如此评估,并非刻薄的想象。在水蜜桃阿嬷网站上,数不清的留言表白着这样的感动:阿嬷,你的遭遇何等凄惨,而你又是何等坚强、乐观!比起你和孩子们,我们真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如此,“捐款”达成了“我!是个有社会关怀的中产阶级”的自我肯定,很多人忘记,或根本无意追问捐款的流向,更遑论思考《商业周刊》募款的逻辑:自杀是靠“生命教育”来“预防”的吗?

肤浅的关怀,反而成了对他人悲惨故事的“消费”;公益募款,仿佛发行“赎罪券”,上面写着:爱心支出,3000块。

而这是由《商业周刊》和读者大众共同完成的。

“祖灵之邦”报讯上有两张对照的照片:一张是纪录片首映式,导演接受献花,灯火明媚,喜乐洋洋;另一张,“水蜜桃阿嬷”江秋玲在整理、包装刚采摘的水蜜桃,简陋的院子,忙于生计的人。这才是真正的“一台两世”(一个台湾,两个世界)。

“一台两世”是《商业周刊》近几年推出的专案,做过外籍新娘子女、隔代教育、儿童疾病早期治疗等专题,一方面赢得了“关怀弱势群体”的赞誉,一方面,其一贯简化问题的方式,也被有识者批评。以一个商业的、中产阶级的杂志的视角,将“一个台湾”分成“贫”和“富”这“两个世界”,关心一下那个贫的世界,已经是良心和社会和谐的证明。

《水蜜桃阿嬷》纪录片和募捐活动,更清楚地透露了:“弱势专案”不过是种名誉行销,是在商业逻辑下,心安理得甚而带了某种道德自许地宣布:我们不仅服务富裕阶层,我们也关心弱势群体。

但对于这么一个“中产阶级”社会心理已然成熟的社会,如上逻辑怕已经被相当广泛、不假思索地接受了。人们被纪录片感动,捐出善款,认可《商业周刊》的“良善”,同时,也认可了自身是一个有余裕,也有心关怀贫者的人。

“祖灵之邦”却要打破这层温情脉脉的面纱,在那看似刻薄的言语下面,其实隐含着对台湾社会无知与麻木的痛感。也许在捐款的人中,有种种精神困扰,而集体性地借“阿嬷”的故事得到拯救。但是,真的被拯救了吗?

有梦最美,烧炭相随

在纪录片和《商业周刊》的“封面故事”讲述中,都刻意回避了阿嬷的女婿、媳妇和儿子先后自杀的原因。自杀问题在台湾日趋严重,阿嬷媳妇“烧炭自杀”,是近年来“流行”,被认为是简便而不会殃及他者的自杀方式。诸如“一家三口烧炭自杀”的新闻频频出现在媒体电视,“有梦最美,希望相随”的竞选口号,便被抗议民众改成了“烧炭相随”。

无可置疑,自杀问题与台湾的经济、政治问题有密切的关系,但在大众媒体呈现的讨论里,“自杀”总是无可避免地成为党派辩论和竞选的工具。诸如“解严20年,台湾民主了?人民穷死了……三口之家,集体自杀,没钱医病,没钱下葬――蓝绿谁之过?”之类的辩论节目,最后总是夹缠在“蓝”与“绿”的相互攻击中,成为政治选战的口水。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自杀”问题既不能从社会学角度得到深入追究,“自杀”问题尤其严重的原住民社区,更无法从生存资源、社会结构的角度上得到认识。

在《商业周刊》的报道中,将自杀者归于“边缘人格”、精神偏执等个体性因素,并以孩子们的故事,自然而然过渡到“生命教育”之必要,也即“商业周刊”募款以购买生命教材的必要。在纪录片里,村口的大树上用白粉刷着3个大字:“不乱死”,触目惊心,然而片子并没有给这个“乱死”的村庄再多一个镜头。

台湾原住民在不断“正名”的历史过程中,如今有了十三族,虽然不同族群有各自的语言和传统,在这个商品社会中,他们又有着共同的文化和经济困境。

“祖灵之邦”部落工作队以其5年来走遍台湾30个山地乡的800多个原住民部落的经验,疾呼“水蜜桃阿嬷”的遭遇、自杀的儿女、隔代抚育和教养的孙辈、在农业政策限制和菜农剥削下难以为继的农业生产――并非个案,而是原住民部落的“整体结构性问题”。

2007年夏天,我走进了台湾泰雅族、排湾族的部落,一路,我尝到了美味的传统食物,看到了美丽的手工编织、竹木雕刻、载歌载舞的丰收节……然而,每一个欢乐的场景后都可能藏着生存的苦恼和无奈。

从部落到都市谋生的原住民,绝大多数从事条件最差、最粗重的体力工作,而近年来台湾开放跨国劳工以获取更廉价劳动力,使得他们连这样一个生存空间也被挤压掉,很多青年不得不回到部落,加重了原本因文化失据和生存困境而滋生的酗酒、自杀问题。阿嬷的儿子、女婿都是从都市“败退”回部落的,儿子也曾感叹:还是回来比较好。然而,为车子、房子背负的欠款,却让他们再次逃离,永不再回。

高利贷、卡债,在经济低迷的台湾,也是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是自杀的一个重要诱因。在原住民世界,甚而很多人为并不大的欠债数额自杀。屏东服务处的小儒告诉我,原住民对法律因不懂而畏惧,一张法院传票,可能就要了他的命。

Yihui,一个嫁给泰雅人的阿美族女孩,来自新竹县尖石乡另一个泰雅部落、以集体经营观光和山产而闻名的“社会主义天堂”――司马库斯,则说:法律是保护懂的人的,谁来告诉我们原住民?

内部的殖民

2000年,与台湾原住民签订《新伙伴关系》,2004年,通过“族群多元国家一体”政策白皮书。原住民、客家人、福佬人和外省人,被共同列为台湾“四大族群”。

借用“族群多元”的概念,原住民成了台湾“四大族群”之一,掩盖了它和其他汉族群体事实存在的不平等地位,在社会地位、就业、教育、医疗种种生存资源上,那是一种现实的阶级差别,而非“文化差异”。“多元文化”概念中的原住民,仅只体现在歌舞祭典等已经与实际生存脱离的“风俗”之中。

原住民的实际生存状态,整体上处于台湾社会的底层,并且依旧背负从“落后”向“文明”无限靠近的命运。与此同时,少数精英分子为进人主流社会而努力,从上面丢下来的若干位置和利益,分化着原住民族群的凝聚力量,持续造成其内部的矛盾和裂隙。这一切,表明除了获得“原住民”这个称号,被殖民的状况没有改变。

在“台湾光复”半个多世纪之后,在这个自称“后殖民”的社会里,不能不正视:原住民,是台湾内部的殖民地。最严重的流失问题,是文化。最根本的现实问题,是土地。

将原住民称作“山地同胞”的政府,没有归还被日本殖民者以“无主地即国有地”的“文明”手段掠夺的土地,与原住民签署“新伙伴关系”的政府也没有,反而在“多元文化主义”的花环下,将原住民变成点缀民主社会的装饰、建构“台湾主体性”的符号。

在普通的汉人社会中,对原住民的认识,―方面明白这是“政治正确”,要尊重之、同情之,但了解限于媒体所提供的“歌舞文化”和“祭典文化”。另一方面,在媒体关于原住民“酗酒、自杀”的报道里,树立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理:他们落后,源于他们懒惰,爱滋事,是社会不稳定因素。类于集体无意识的心理,使得“水蜜桃阿嬷”事件这一正视原住民结构性困境的契机,难以产生持续性的作用。

8月底,卖完了水蜜桃的阿嬷,由牧爱生命协会录制了一分钟的短片放在网络上:感谢社会大众的协助。阿嬷的笑容依然明朗,没有沧桑。

10月,在只保留了少量留言跟帖的《商业周刊》“水蜜桃阿嬷”网站上,“儿童生命剧巡回公演”的海报贴出了――这曾被质疑“刻意隐瞒”才公布的募款内容,也是最后的内容,对《商业周刊》来说,必然要庄重地落实、完成。

“儿童生命剧”《神啊!再给我多一点时间!》,将继续忠实地传达,因脱离了社会结构反思而变得虚无缥缈、却依然为这个社会所需的“爱与生命”的教育。

有大陆同胞留言:可惜大陆看不到!我要为阿嬷加油!

生命重于泰山专题片范文 篇四

1941年初,皖南事变爆发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盐城,这座英雄的城市,承载了当年铁军浴血奋战的光荣历史,见证了新四军和盐阜人民的鱼水深情。她给人们以心灵的洗礼,告诉人们什么是大爱,什么是大义。

时光流转到上世纪80年代,为纪念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1984年4月19日,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同意在盐城建一座以反映新四军整个历程为主题的纪念馆,并在市中心新建重建军部纪念塔一座(俗称“大铜马”),同时修复当年的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因为这三个关于新四军题材的红色旅游纪念场地刚好同处于盐城市区主干道建军路的中轴线上,所以盐城人亲切地将之称为“新马泰”。记者带您走进盐城“新马泰”,感受那浓浓的红色氛围。

新四军纪念馆主馆区

走进新四军纪念馆主馆区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题写的馆名“新四军纪念馆”的卧碑。昂首崛起的设计理念寓意新四军不畏,浴火重生,迅速崛起,成为华中抗战的中流砥柱。

卧碑后面是一尊名为《东进》的铜制雕塑,新四军战士背枪持号,仿佛耳边响起阵阵号角,展现出新四军顶天立地的神采雄风。侧目而望,铜雕东西两侧由苍松翠柏簇拥着的是两组花岗石浮雕,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新四军将士“英勇战斗”和盐阜人民“拥军支前”的历史场景。

越过小桥,便是广场中央高高耸立的纪念碑。纪念碑正面刻有李先念题写的“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重建军部纪念碑”碑名,背面刻有黄克诚撰写的《盐城会师记》碑文。

新四军纪念馆主体建筑是一座现代化的地标性建筑,外形呈“四”字形的设计与新四军“四”字相呼应;醒目的“N4A”臂章图案镶嵌在主建筑正门中央,鲜明地凸显新四军个性形象的文化特征;“N4A”图案两侧分别建有两面旗形的花岗石阴雕画,艺术地再现了新四军与八路军白驹狮子口会师和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的历史场面。

主展馆内分为“铁军组建、开赴敌后”,“重建军部、坚持华中”,“驰骋江淮、浴血奋战”,“战略反攻、夺取胜利”四个部分,除文字、图片、照片和文物、文献外,在陈列形式上大量运用了声光电等辅助手段,依照内容展示的节奏和对文物内涵的解读,设置了雕塑、场景,同时辅之以大尺度灯箱和电视,使展示内容与手段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流畅的展现和疏密有间的布局,将整个展厅的陈列构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使新四军八年抗战、十年征程的光辉业绩,图文并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说到史料和文物,每一件展品都讲述着铁军将士当年生活和战斗的故事。单说那辆70多年前洲国制造的自行车吧。1943年的一天,日军第十二旅团的情报士官佐田雅仁,在淮海地区骑着这辆自行车搜集情报,途中撞上新四军游击队,他弃车仓皇而逃。后来,新四军女战士李春华奉命到盐阜地区开展民运工作,组织上特意将这辆自行车交给她使用。一次,部队有几个伤员计划从水路转移,不料情况有变,河道突然被敌人封锁,必须立即改走陆路,李春华就是用这辆自行车帮助完成了转移。穿越时光隧道,“满洲”自行车时代的历史虽已逝去,但我们永远不能忘却那个年代曾有过的牺牲、哭诉和呐喊。

2009年10月,主展馆东侧的新四军人物馆建成开放。3000平方米的展厅中,分治国精英、将帅风采、群星璀璨和英烈千秋四个部分,陈列展示了、刘少奇、张云逸等近千名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代表人物,成为主展馆的拓展和延伸。新四军人物馆的建成开放,对更好地开展全民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盐城的城市品位和全民素质,发挥了更好更大的社会功能。

大铜马――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

盐城市中心,有座新四军骑兵的铜像,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作“大铜马”,这就是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

塔身由塑像和塔座两部分组成。整座塑像由一位新四军战士和一匹战马组成。远远望去,年轻英武的新四军战士身背大刀,手握缰绳,骑在前蹄奋起的战马上,面向初升的太阳,踏上了东进开辟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征程。塔的基座用黑色花岗岩砌成,四面呈梯形,上面刻着张爱萍的亲笔题词“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塔身的背面镌刻着书法家鲍审书写的塔铭。

“大铜马”的建造,凝聚着广大盐阜儿女对新四军的浓情厚谊,寄托着800万盐城人民对新四军丰功伟绩的敬仰和怀念,承载着设计人员和铸造工人们的心血和汗水。据工作人员介绍,“大铜马”的建造过程背后有着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当年盐城市政府为高起点、高标准地建造这座塔,专门委派工作人员赴北京,邀请当时知名的雕塑专家、全国城市雕塑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王克庆。王克庆知道来意后,深为盐城人的诚意所打动,于是欣然来盐城实地考察,详细了解并现场察看纪念塔所规划的位置及周边环境。在充分酝酿后,他提出:由于纪念塔处于四面高层建筑和车水马龙的闹市区,若将铜马雕塑设计成引吭嘶鸣、腾空而起的动态,会给人一种不稳定感。为此,王克庆在经过一番仔细斟酌后,最终确定了雕塑的整体创意,即让一名身背大刀、手握缰绳、面容坚毅的新四军战士,神情自若地骑在马背上,这样可有效凸显广大新四军指战员面对困难,沉着冷静的必胜信念。

设计完成后,铜像由山东枣庄工艺美术公司承建。在焙烧模壳和焙炼铜块时,正值盛夏酷暑季节,有四名工人在炼造铜像过程中因高温而中暑休克。但为了完成这一光荣的政治任务,工人们充分发扬“不怕困难,勇于攻坚”的铁军精神,终于如期完成了铜雕的制作工作。

1986年9月,铜像运抵盐城,20多年来,一直屹立在盐城的市中心,成为盐城的城市标志,更成为盐阜人民心中难以割舍的情结。2009年,“大铜马”服从城市交通改造需要,向东南方向迁移百米,因此盐城市政府决定对“大铜马”实施迁移异地保护。79岁的新四军老战士朱根兴闻讯赶来,和大铜马作短暂告别。仰望着亲爱的“战友”,这位老战士情难自抑,举起右手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泰山庙――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

位于盐城的泰山庙,相传为明代兴化进士、吏部尚书李春芳所建。皖南事变后,泰山庙成为浴火重生后的新四军对敌作战的指挥中心。、刘少奇等新四军指战员在这里运筹帷幄,同广大军民一道,抗击日寇,保家卫国。如今的泰山庙于1984年重建,庄严肃穆的环境,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建筑群,让人仿佛回到了那艰苦的斗争岁月。

泰山庙为四进级院房。第一进为山门,山门前一对大石狮雄踞左右,四周栏杆石柱上亦是小石狮,多姿多态,喜迎嘉宾。入口处有八字墙,城门式的墙上书有赵朴初题写的“泰山庙”三个隶书大字。踏石阶而上,进入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绿树红花簇拥着一块汉白玉卧碑,张爱萍手书“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勒于碑上。

绕过石碑继续拾阶而上,便是三殿两厢。前殿为日军焚毁。正殿为新四军司令部作战室,是华中抗日战场的总指挥部。东侧是军部作战参谋日夜值班的地方,西侧是报务人员的工作场所。后殿为藏经楼,刘少奇政委、代军长夫妇分别居住在楼下东、西房内。藏经楼中间为小型会议室,刘少奇在这里主持召开过两次中共中央华中局高级干部会议。东、西各三间厢房,分别为中共中央华中局机关和军部各机关科室的办公用房。

1941年7月,新四军军部撤出泰山庙,转移至阜宁县陈集区停翅港。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盘踞在泰山庙的汪伪第四军残部为控制泰山庙的制高点,竟然拆毁泰山庙,用其建筑木料在庙后土墩构筑防御工事。这座历经风霜的古建筑因此遭到严重破坏,仅存残垣断壁。

1984年4月,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具有重大纪念意义的泰山庙照原样修复,1986年对外开放。从此,这里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

生命重于泰山专题片 篇五

《忠烈杨家将》

导演:于仁泰

主演:郑少秋,郑伊健,于波,周渝民,李晨,林峯,吴尊,付辛博

类型:古装、战争

上映时间: 2013年4月4日

于仁泰打造摩登古装片

仔细算算《忠烈杨家将》已经是导演于仁泰,继《霍元甲》蛰伏了七年之后的作品,提到新作的风格定位,于仁泰表示,“虽然这是一个旧故事,但我要出一部充满青春气息的摩登古装片,标准就是剧本要精练,台词不能矫情,动作戏要震撼,节奏一定要爽。”于仁泰还笑说,自己虽然年纪大了,但心态却很时尚。

从演员阵容及造型就可以看出,《忠烈杨家将》被定位为“摩登古装片”算是实至名归――从老帅哥郑少秋,到由郑伊健、吴尊、周渝民、林峰等组成的杨家七子,清一色全是当红的型男。谈到这次选择演员的标准,于仁泰更是直接表示,“酷就用,不酷就不用”。

完美特效百分百还原金戈铁马

作为一部不折不扣的男人戏,电影《忠烈杨家将》的大体故事框架故事,取自传统故事中最为惨烈的金沙滩、两狼山之战,讲述了杨家七子冒死救父的故事。

据介绍,《忠烈杨家将》为还原宏大的古战场以及残酷的冷兵器战争,该片动用了大量马匹参与拍摄,平均每天多达500匹,更有专职人员每天“伺候”这些战马。实拍时,杨家7兄弟冲锋在前,后面还跟着几百匹马,一旦不小心跌倒,便会发生不堪设想的踩踏事件。

除了真实拍摄的战争场面之外,《忠烈杨家将》的后期制作也是一大亮点,预告片中巨石阵“轰炸”两狼山的画面就让观众印象极深。其实电影在一年多以前就已完成全片拍摄,之后便由导演带影片远赴澳洲,进行长达一年之久的后期特效制作。电影的上映日期才一再延后。

最强帅哥卡斯揭角色终极宿命

之所以《忠烈杨家将》还为上映就引起这么大的关注,片方在上映更是自信满满开出3亿票房的期望,除了片中郑少秋的杨令公、徐帆的佘太君片外,最强卡斯的“杨家将”功不可没,郑伊健扮演的大郎、于波扮演的二郎、周渝民扮演的三郎、李晨扮演的四郎、林峯扮演的五郎、吴尊扮演的六郎和付辛博扮演的七郎。

生命重于泰山专题片 篇六

安全意味着责任,一个人的安全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多地是对关心你的家人负责,安全又等同于效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观《生命重于泰山》专题片心得感悟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观《生命重于泰山》专题片心得感悟12021年的6月是第二十个全国“安全生产月”,而在这一天《生命重于泰山》电视专题片同步上映,为我们讲述了有关安全生产,合法生产,工人安全的重要性的一部专题片,不仅是督促各大生产单位做好工人安全保障设施,也是为了提醒广大一线工人朋友们,注意安全,重视安全,只有将安全列为岗位工作的第一位,才能在为祖国做贡献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辛勤劳作后的幸福与美满。

不重视安全,不仅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也是对所有一线生产工作的不负责,我们只要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一理念,牢牢刻印在心中,这样才能更好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真正的将安全责任扛肩上,落在行动之中,以实际行动和实际效果做到两个“维护”之中。

身为一名一线在职工人,我认真的观看了《生命重于泰山》这一专题片,看完之后,更是深深的感受到,在各行各业中,安全都应该是我们最为重要的东西,不管是身体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如果不重视安全,最后一定会因为不可避免的意外,威胁到我们的个人生命安全。

我们每个人都是家里的顶梁柱,是父母最爱的孩子,是爱人坚实的支柱,是孩子最为安全的壁垒;因此为了父母、为了爱人、为了孩子,我们都要将安全深深的记在心中,时刻不忘安全生产这一头号法则。

《生命重于泰山》最令我深有感触的,就是一例因为麻痹大意,最终所酿成的生产安全事故,不仅工人受伤,领导也为此受到牵连,家人失去亲人,孩子失去父母,这是我们最值得深思的事情。只有重视安全生产,将生命视为最高存在,我们才能将事故排除与身边,将健康安全带回家中。

我们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工人与各个环节互相结合,只有把握住最基本的安全问题,才能将安全隐患降至最低,不然只要我们出现松懈大意,那么安全事故迟早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生命重于泰山》是一部值得所有工人朋友观看的电视专题篇,它可以提醒我们,只有重视安全,我们才能将自己的生命牢牢的守护住,不重视安全问题,不仅害了自己,也给我们最爱的人带来悲痛与哀伤。让我们保护好自己,重视工作生产中的各个安全事项!

观《生命重于泰山》专题片心得感悟2生命对于任何人来说只有一次,只要是热爱生活的人,都会珍视自己的生命,树立生命安全观,以意识指导行为,在行动中强化意识,热爱生命,珍视生命。在生活中,无论处于什么行业,我们都要注重安全,安全就是幸福,只有拥有生命的安全,才能获得人生的幸福。

通过观看专题片《生命重于泰山》,让人内心甚是感慨,感悟颇深。安全生产、重于泰山。如何牢固确立这一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的安全工作,我认为,必须上下同心,讲究科学,与时俱进,以人为本。说起安全生产,严是爱,松是害,这个道理人人都明白,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和认识程度远远不够,为了生命,我们必须要拿出实际行动保护好,切莫往后出了事情才来后悔。

《生命重于泰山》,这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专题片,认真观看后,总有一番深刻的收获。内心感受安全对于生命的意义,实在是重于泰山,感慨颇多。安全生产是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切工作的真谛。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与企业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企业要想寻求更大发展,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就必须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才能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所以从这部专题片,其实我们可以感悟到安全对于企业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企业能否更好地发展下去,安全的维护也是必不可少的。

时展的步伐是永远都不会停止的,企业公司也不例外,近几年,集团公司、公司对安全环保工作越来越重视,要求也越来越严,可以说,在当前形势下,安全是政治、是大局、是稳定、是和谐,更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作为基层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断提高对安全环保工作的认识,增强抓好安全环保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意识。除此之外,在日常工作当中,始终坚持把安全生产摆在第一位,不断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总之,安全生产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为了能可持续发展,安全问题永远都不可忽视!

观《生命重于泰山》专题片心得感悟3美好的六月是大家期待的一个月,生命如如流星一样,让我们就如飞火一般让人留恋,就好像这个季节一样让人难以忘记,蒸蒸日上,兴旺腾达。同时六月份也是安全生产的季节,不仅是我们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家人负责,更是对员工的负责,对企业的负责,这不仅是关乎你我的安全,也是关乎每个人防止财务损失的保障之一。

安全就是第一,企业的安全第一个就是来源安全,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离不开安全这两个字。企业的生产顺利开展,企业的长期发展都需要每一位员工的安全而组成。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对企业造成很大影响,只要员工通过安全的教育,不断地去强化安全意义与实操,才能为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只有生产实现了安全,企业的效益和发展才会有保障,整个企业才能良好运行。只有企业实现了效益,员工才能实现自我的效益。

只有做好安全措施的落实,打好安全基础,在实际操作中加强责任感,才会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对于安全具体的个人学习感悟以及具体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我们要认真学习国家、集团公司及公司的各项法规、规定、制度,提高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并在日常的工作中严格遵照执行。做到安全生产无漏洞,监督到位,措施到位,各种监护到位,对于运行中设备我们要谨慎后行,应做到心思缜密,不要盲目的以己之力独自完成。

二、加深学习深度,加大管理打击违章现象的力度,使每个人感到生命可贵的意识,从而杜绝此类的现象发生,对于安全的防患意识一定要做好认真执行,做好每一步细节上的杜绝,并不断地加强安全紧急救生的实操。

三、工作之前要做好深入了解火灾隐患分析,避免人身安全以及财务的伤害。做让你和一件事情之前都要做好百家事的态度,不要马虎了事,对待工作任何一项工作,尤其是在安全上,更要仔仔细细做好每一步,保证好防患于未然,也是为了大家美好的明天!因此我们都要行动起来,为了共同的目标,将安全时刻牢抓,永不放松铭记安全在我心中,安全在大家的心中,这样才能一起携手共创造更好的明天。

观《生命重于泰山》专题片心得感悟4安全第一这几个字常常伴在我们耳边,每次出门时我们的长辈总是开口第一句便是安全第一,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工作当中,最渴望听到的便是安全这个字眼了,可见安全已经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可缺少一个因素。

而观看了《生命重于泰山》的专题片,感触很大的便是对于安全知识的认知,同时也明白了无论是生活当中,还是工作上,安全意识切记不可无。而所谓的安全就是要在工作当中时刻保持着警惕性,防患于然,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当我们要去任何一件事情优先想到的便是安全这个问题。

现如今随着时代高速的发展仍然还是有一小部分的人把安全当成儿戏,有的时候因为一点点安全上的疏忽而导致丢了高贵的生命,不仅对于社会影响很大,但更多的是对于身边的朋友,家人其代价是无比大的,至此呼吁全国人民在时时刻刻牢记安全的重要性,而提高安全意识是我们当下最为主要的学习任务之一,我们要时时刻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树立安全至上,砥砺前行,把安全第一的原则性宣传到每个人的耳边,为安全树立一个新的榜样。

最后为了使我们在安全生产管理上所作的努力取得最佳效果,到达有效地防患于未然,最终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既定目标,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发动群众,群策群防,全员参与。有必要对《安全生产法》进行再学习、再宣传、再教育,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帮忙和引导大家构成共识,实现思想上再统一、认识上再提高、防控职责上再明确。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探索、巩固和创新,努力走出一条适应本单位安全管理、操作性强的管理路子,时刻坚持良好的、稳定的安全生产局面,做到筑牢防线、长抓不懈、警钟长鸣,为建设和谐企业、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安全,一向以来,我们关注的问题,在我们的生活,无论发生什么样的安全事故都会让我们胆战心惊,想到万一发生在我们的身上会是什么情景,尤其是出现安全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简直让人防不胜防,我们也只能加强教育。时刻保持着警惕性,那怕是小事做起,都要时刻以安全为主,只有常常把安全放在嘴边,才能共创美好的未来。

观《生命重于泰山》专题片心得感悟5观看《生命重于泰山》专题片,让我们知道了安全的重要性,生命是宝贵而脆弱的,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在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安全隐患都像凶残的野兽般盯着我们麻痹的神经,我们不能因为忽略了那些潜在危险而没有了防范意识,一次次的悲剧发生应该让我们时刻敲响警钟,安全就是我们生命的支点,如果我们不注意安全,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我们要知道生命重于泰山。

观看《生命重于泰山》我们可以知道安全生产、重于泰山,安全是在工作中时刻围绕在我们工作的主题,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安全生产是涉及到每个员工的生命安全问题,同时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稳定,对于一个人来说,安全是一种幸福,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却是生产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安全生产既是人们生命健康的保障,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更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前提。对每条生命的关爱,不能只是美丽的词藻,而是要真真实实的付出实际行动,生活中有那多因为对安全意识的疏而付出生命的例子,我们应该以此为戒,我们必须吸取血的教训,做到防患于未然,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

安全是什么?安全是一种责任。什么为责任?责任就是做好自己分内应做的事。在工作中,人们往往会因为忽略细节问题而让自己身处于危险环境当中,所以我们在做事情的当中要加强注意细节,保证自身与他人的平平安安,这就是一种负责,安全是一种经验,每出一个事故,都能总结一二三条的教训,而这些经验的日积月累,就会成了我们的规章。

生命重于泰山专题片范文 篇七

关键词:泰国北部;跨境山地舞蹈形态;舞蹈教育;大学课程

一、泰国北部跨境山地民族以及舞蹈概况

泰国山地民族主要分布于北部和东北部山区,包括苗(miao, hmong, meo)、瑶(yao, mien)、傈僳(lisu, lesu)、拉祜(lahu, mussur)、阿卡(akha, ekaw)、克伦(karen, kariang, yang)等20多个少数民族及其支系。山地民族寄居的地方,可以说是原始生态舞蹈的海洋,特殊的地理地域特征、气候条件、农耕经济形态等因素造就他们的传统舞蹈具有浓郁的农耕文化特征,以及宗教特征。其舞蹈形态还处于较为原始、古朴的状态,集中体现了山地民族民俗、宗教、生产、生活的状况。

山地民族勤劳、智慧、善良而坚强,在漫长的族群迁徙途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他们用舞蹈的形式,真实、直观地记录了迁徙过程中先辈们用勤劳的汗水甚至是鲜血、生命换取的宝贵的生活、生产、战争等经验,并感召后代子孙以自强不息的顽强的抗争精神来优化生存环境:由于山地民族的聚居地大都远离都市,虽然风景宜人、山清水秀,可自然环境非常恶劣,瘟疫、疾病时常在村落里困扰着村民以及村民们赖以生存的家畜,没有现代医疗条件,就用舞蹈来“治病疗伤”、驱除邪恶;很多山地民族处于半山农耕经济状态,生产力水平底下,基本上处于靠山吃山、就地取材、刀耕火种的原始自然经济状态。当年的气候条件决定人们的温饱,降雨量的多寡主宰着村民的衣食住行。为了来年庄稼长势旺盛,获得丰收,人们通过舞蹈来企求风调雨顺、消除虫害。论文 毕业论文

舞蹈,还作为他们与上帝、祖先通灵对话的工具,成为人们生活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心灵的寄托。有了舞蹈,村落头人、巫师、摩批的威严显得神圣不可侵犯,因为他们是村落的守护着,同时也是领舞者。在阿卡、傈僳族等村落,举行仪式前所跳的舞蹈,都必须由头人、巫师或者摩批领舞,在他们家里面先跳过之后方可以全村人参与在特定的场所跳。所以,舞蹈,在人们的意识里是神圣的,他跟想象中的神灵、祖先紧密联系在一起,人们赋予舞蹈和祖先、神灵一般无穷的魔力。而人们只要投入到舞蹈中,也就受到了神和上帝的庇护,就会变得健康、强壮从而坚不可摧。由于受到上述各种因素作用,泰国北部山地民族舞蹈形态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舞蹈形态具有较浓郁的原始宗教特征;(二)、不同山地民族舞蹈形态的内涵、风格特征各异、个性特征突出;(三)、舞蹈文化在民俗活动、宗教仪式里占主导。

二、泰国北部跨境山地舞蹈在教学中的运用现状以及走入课堂的必要性

1、让跨境山地舞蹈走入大学课堂,是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

舞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说到底,舞蹈就是人体反映心灵动态的艺术,而心灵动态又是社会动态的真实的写照。泰国北部山地民族踏着先祖留下的粗拙足迹,唱着先祖灵魂编织成的单纯而神秘的旋律,创造了灿烂的舞蹈文化,开辟了属于族群的一片净土。

大部分泰国跨境山地民族如苗(miao, hmong, meo)、瑶(yao, mien)、傈僳(lisu, lesu)、拉祜(lahu, mussur)、阿卡(akha, ekaw) 等均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历史上曾同属起源于中国甘青高原的氐羌族群。山地民族的先民顺着湄公河流域经过漫长的迁徙过程进入泰国境内。他们的根是在中国,所以,他们的舞蹈形态很大程度上还有很多中国境内山地民族的痕迹,如:以腿部动作为主。从舞蹈形态的文化内涵来说,几乎跟境内的有着惊人的相似甚至是雷同,如:跨境拉祜族舞蹈“拜神树”“风吹谷子倒”“ 跳鹧鸪”“ 藤子上树”等,以及跨境苗族舞蹈“吹芦笙”“送葬”等,其舞蹈名称、步伐套路和境内是一样的,而他们的很多宗教仪式、民俗活动以及在仪式上跳的舞蹈,其风格甚至比境内的还要古朴,换句话说,由于远离都市,村落里的舞蹈形态还没有受到现代文明的“污染”,仍然保留着古朴、原始的风格特征。尤其是宗教舞蹈文化,是散落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泰国北部地区璀璨的文明碎片之一,撷取泰国北部地区跨境民族原始生态舞蹈这一文明碎片,走进大学课程,拼凑成完整的、美丽的图案,形成具有一定教学训练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教学组合,或者通过对原始素材的提炼、加工,形成舞台艺术作品。在此过程中发现文明传承的密码,为保护、传承人类文化遗产做出贡献。

2、在大学课题里充分发挥其美育教育功能。

舞蹈的教育功能,是舞蹈的意义所在,通过舞蹈的审美教育,在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上给人以影响。但它不是以某种抽象的道德原则进行说教,而是把道德准则通过审美功能体现出来,使人从情感上受到感染,发自内心地体验到这一原则的崇高性,把它变为自己内在的心理欲求。过去历史上一些有见识的统治者也重视舞蹈教育,原因就是他们也懂得舞蹈教育功能这一特征。如中国古时周代,"设乐师掌国学之政,教国子小舞。凡舞,有恢舞,有羽舞,有皇舞,……"《周礼•春宫》,其目的就是利用舞蹈的审美功能,潜移默化地把一整套封建道德礼教观念,输入贵族子弟的思想情感之中。 从美学的角度上说,舞蹈的这三种功能,就是真、善、美这三方面的作用。认识功能是真,教育功能是善,审美功能是美。但三者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辩证统一。在正常的情况下,舞蹈艺术总是作为真善美的统一整体来对人和社会发生作用的。当代大学生,对未来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大学校园里的学生,除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及举行一些公益性活动外,笔者认为,以山地民族舞蹈为载体,让博大的民族文化之精髓渗透到学生的心里无疑是一项有着特殊意义的举措。

3、泰国以及中国境内,跨境山地舞蹈纳入舞蹈专业课堂现状简析。

笔者在访问清迈皇家大学艺术系、国家戏剧学院等高校时,曾和这些高校的舞蹈专业老师进行了全方位的交流切磋。我们感到:现在他们的课程设置主要针对泰国的传统舞蹈、孔戏等,而对山地民族的舞蹈仅仅限于了解、适当接触,而没有正式纳入课程教学的建设范围。也就是说,还没有正式进入大学课堂形成必修科目。而在国内,专业舞蹈院校如: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云南艺术学院,或者专州综合艺术院校的民间训练体系,基本上围绕中国四大民族舞蹈来展开,跨境山地民族舞蹈教学仅仅限于限修课,可有可无,甚至一片空白,这不能不说是很大的遗憾。在专业的舞蹈院校,更应该让跨境山地舞蹈走入大学课堂,要使舞蹈教育事业真实意义上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实现“国际化”,只有走“民族化”的道路。毕竟,“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性的”。

三、泰国北部跨境山地舞蹈形态纳入大学课程的途径、措施。

侧重、健全艺术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把整个湄公河次区域舞蹈文化形成大学必修课程。

1、形成基本功训练体系

基本功是学习其他舞种必须要具备的基础能力,是所有舞蹈课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为避免生态舞蹈“西洋化”,结合湄公河次区域舞蹈文化特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基本功训练课程体系——“民间”基训。而尽量不采用传统芭蕾舞基本功训练体系(当然可以有所吸收,但尽量以经过提炼的“民间”基训为主体)。另外,基本功训练课程里所用的伴奏音乐也尽量采用本民族的音乐素材。

2、形成民间舞蹈组合训练体系

以本土化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为民间舞课程的主干内容:阿卡族舞蹈、拉祜族舞蹈、花腰傣、佛教舞蹈、泰族舞蹈、缅甸舞等。

这里有两个教学任务必须按步骤完成。民间舞教授的过程也就是动作元素组合提炼的过程;除了在练功房里,面对镜子再现其原始风貌外,更重要的还是在原来基础上进行雕琢、加工,形成既具有训练价值又不失去其原始风格特征的次区域民族民间舞蹈组合。

另外,除了次区域本土舞蹈外,还应该教授一些相互具有历史渊源的舞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对比与鉴别,这样就可以更正确快速地把握所学主干课程内容的风格特征。

3、形成单一舞种创作排练剧目或者形成能体现湄公河次区域跨境山地民族舞蹈文化历史渊源的舞蹈诗或者舞剧

剧目排练,简单的说,也就是把课堂里面单一的训练内容再经过加工、创作,升华成为能够体现、反映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特征的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艺术形态,既有传统之美,又有现代之力的舞台新作。把最原生的原创乡土舞蹈精髓以新锐的艺术构思全新整合重构,创造出独具浓郁湄公河次区域跨境山地民族舞蹈文化特征的民族风情并通过专业舞台进行展示。

四、结论

生命重于泰山专题片范文 篇八

关键词 西部电影 新西部电影 现实主义 《可可西里》 人性

在中国广袤无垠的西部,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丰厚的地域文化资源、古朴而原始的民族风情永远都是电影工作者的创作热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曾经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现在更是以其历史和现实在中国百年电影传奇中留下了最富中华民族本土文化意识和特征、并具有现代影像表述语言的西部电影。80年代中期到晚期,《人生》、《黄土地》、《红高粱》、《老井》、《孩子王》、《黄河谣:》等一批佳作的纷至沓来,使西部电影步入辉煌和鼎盛时期,甚至还一度成为了中国电影的代名词。但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电视传媒及影像出版业包括盗版影像制品的迅速发展。由于网络文化的逐渐入侵,更由于好莱坞全球化霸权主义的电影文化扩张,致使中国电影市场出现了众所周知的“滑坡”现象,这种创作的不景气与市场的受冷落,使西部电影如同众多国产片的遭遇一样好景不在。“尽管整个90年代不乏有《双旗镇刀客》、《筏子客》、《炮打双灯》、《在那遥远的地方》、《黄沙·青草·红太阳》、《秦颂》、《一棵树》、《西夏路迢迢》等优秀西部片,但除了个别作品大有反响之外。大多数作品因为缺乏集团冲击力和规模效应的烘托而反响平平”。

进入新世纪后,西部电影又终于迎来了新的发展曙光。2002年《美丽的大脚》由于在第22届金鸡奖中荣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演员、最佳女配角四项大奖。而使西部影人又恢复了往昔的自信。影片捧得四项金鸡奖大奖的业绩虽然不能替代市场回报的落差,但却使一直关注西部电影生存与发展的人们心头为之一振。更有人誉之为“新西部电影的第一部作品”。虽然《美丽的大脚》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反响。但这部影片的局限性在于它所关注的文化视角还仅仅驻足于一种区域性、全国性。并不具有一种共通的世界性乃至前瞻性的文化胸怀。但《可可西里》这部影片的出现,无疑使西部电影重新具有了一种世界性的胸怀。这部影片就像当年的《黄土地》、《红高梁》、《老井》一样。不仅具有一种民族性,也有着一种世界性(如《可可西里》中人与自然的冲突与和谐就是人类的永恒母题)。如果说《美丽的大脚》标志着新西部电影发端的话,那么《可可西里》则无疑标志着新西部电影的崛起《可可西里》不仅获得了第24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第41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和最佳摄影奖,更是获得了第1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而陆川本人凭借此片荣获第一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奖青年导演奖《可可西里》这部新西部片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笔者以为,这是因为它在传统西部片的基础上有所继承,更是大胆突破和创新的结果。《可可西里》较之于传统西部片,其突破和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传统西部电影现实主义风格的弘扬和拓展

受30、40年代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影响(这一时期代表性作品有《神女》、《渔光曲》、《十字街头》……)以及新时期初期“纪实美学”思潮的影响(这一阶段代表性作品有《沙鸥》、《邻居》、《乡音》……),西部电影也崇尚于一种对现实主义美学风格的不懈追求。这种纪实性风格的追寻,使西部电影产生了一大批现实主义力作,如《人生》、《野山》、《老井》、《秋菊打官司》、《一棵树》、《美丽的大脚》、《惊蛰》等作品,这些作品由于以其真切地关注现实生活。细微地呈现、剖析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力求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高度融合的美学特质而闪耀于国内外影坛,使得中国西部电影具有了迥别于其他风格和流派电影的主流特质,《可可西里》毫无疑问承继了传统西部电影里的这种纪实风格,在此基础上又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与创新。这主要体现在:

1.1、在故事情节的改编上

传统的西部现实主义力作大都改编于文学作品,虽然这些作品也来自作家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能动性反映,但这种能动的反映在作家、导演进行心灵化地创造过程中。必然会对现实进行一种合理的粉饰和美化,同时也会加入作家、导演的一些主观意念和思想道德评判。这些作品如《人生》改编自路遥的小说《人生》,《野山》取材于贾平凹的《鸡洼窝人家》,《老井》取材于郑义的小说《老井》,《秋菊打官司》取材于陈源斌的《万家诉讼》……而《可可西里》却有着具体而真实的事件以及人物原型:1985年以前,可可西里生活着大约100万只珍贵的高原动物藏羚羊,随着欧美市场对沙图什披肩需求的增加,其原料藏羚羊绒的价格暴涨,各地盗猎分子纷纷涌入可可西里。短短几年间,百万只藏羚羊几乎被杀戮殆尽,残存不到两万只。1993年起,一支名为“野牦牛”的武装反盗猎队,在队长索南达杰的领导下志愿加入可可西里进行反盗猎行动,这支由“临时工”组成的队伍在可可西里腹地和盗猎分子进行了无数次浴血的奋战,两任队长索南达杰和扎巴多杰先后牺牲《可可西里》就是根据这一真实事件改编而来的,因而在影片的纪实性上。《可可西里》要远比传统的西部现实主义作品来得客观和真实。

1.2、在人物表演上

传统的现实主义西部片大都是选用一些职业演员来担当影片的男女主角。依靠他们的精湛演技在影片里取得一种神似的生活质感。以求实现一种非职业化的演出效果,而绝少使用非职业演员去强化影片的真实(《老井》中张艺谋所扮演的孙旺泉是个例外)。这些影片如《人生》里的高加林、刘巧珍(周里京和吴玉芳),《野山》里的桂兰、灰灰、秋绒、禾禾(岳红、辛明、徐守莉、杜源),《老井》中的巧英、喜凤(梁玉谨和吕丽萍),《秋菊打官司》里的秋菊(巩俐),《一棵树》里的朱珠、王旺(奚美娟和陈大力),《美丽的大脚》里的张美丽、夏雨、王放映员(倪萍、袁泉和孙海英)等等。在《可可西里》中,除了导演在选用部分不大出名的职业演员担当主演,以取得一种非职业化的演出效果外,更是选用了一大批非职业演员来参与演出,而由于这种职业演员与非职业演员的演出有机地契合在了一起。从而使影片达到了一种原生态的真实。这正如导演陆川自己所说:“我选择的演员是尽量接近实际生活中的巡山队员,有的甚至是有过这种真实经历的人,当然主人公队长需要选具有表演经验的职业演员,扮演巡山队长日泰的藏族演员多布杰就是西藏自治区话剧团的国家一级演员,他是一个有鹰一样的眼睛、坚毅、粗犷的男子汉,业余演员中,有原来的巡山队员,也有原来的盗猎分子,他们在演出中体现出令人不容怀疑的真实感,有的人因为原先是盗猎分子,有过被打被关的经历, 在拍摄中表演被殴打的情景时的那种状态,真实得让人忘了这里是在演戏”。

《可可西里》的演员阵容是由部分专业演员与非专业演员混编而成的,他们都有影片所需要的“血与泪”与在生命禁区为生命而搏斗的“生命体验”,陆川认为也只有他们本色、日常生活化的表演才能传达出那“血与泪的生命体验”。从另一方面。《可可西里》的创作成果,也是导演陆川长期体验的结果,是他亲赴可可西里之后,包括在拍摄过程中的生命感悟之成果。摄制组一百多天的拍摄,实际上是一次生命的历程,是一次对“死亡”、对“人在绝境中生存挣扎”的体验,为了拍摄这部影片,陆川先后“三进可可西里”,用在可可西里高原上的真实境遇给观众视听感受上带来了一股强大的纪实性冲击力。

2、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真切揭示和袒露

“开掘人和自然关系的新层面,以多种手法揭示自然在人类生活中深刻、微妙的非物质作用,人对自然的主动性和自然对人的主动性,以及两者的相互渗透,”是传统西部电影的一个重要的美学特征。这是因为西部自然景观的雄奇和待开发以及在辽阔土地上生活的疏落的人群,处于商品生产十分不发达的现状中,横向联系较少,而与自然的直接交往相对更多,这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里包孕了更多的审美内容。具体表现在《黄土地》中,黄土地和黄河既是影片银幕形象构成中有相对独立美学意义的组成部分,又是西部人民乃至中华民族的一种生存象征。影片一开始,首先是摄影机以大远景和大全景横摇所摄录的黄土地盖满银幕,然后我们才看到了顾青像一个小白点似的身影渐渐走来。可见,在人与自然的二元构图中,自然比人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在《一棵树》里,通过西部荒漠中的一对夫妇,一个家庭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传统的陈规陋习,人生的不幸遭遇的奋力抗争,展示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气质。并透视出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内在动因。

而在《可可西里》这部影片中,人与自然关系超越了传统的人与天的关系,人与地的关系,人与厚土型的传统文化关系,而主要是以人与动物关系为主来探讨深层次的人性问题和审视人自身的生存状态。在这部影片中,自然对人的作用主要是从潜隐的陶冶、涵养方式表现出来的,而这种作用总是和社会文化环境水乳交融在一起的,陆川导演很少着意去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是依稀从银幕画面所造成的默默的氛围中感觉到那么客观、冷漠、节制。也因此,《可可西里》大量的长镜头运用将“可可西里”中的人,人在环境中的绝望挖掘得极为深刻。司机在风雪中等待救兵、刘栋陷入流沙后静默的沙漠、马占林们一路走过的雪山以及雪域群山中迷漫的风沙增加了可可西里的神秘感和人物的宿命感。长镜头下那种安静、内敛的力量使得“可可西里”那种崇高感、神奇感表露无疑。影片中大量的自然场景,“构成了人物生存境遇的物质空间,同时又将它看作是作者自己的视点,是作者现实感的一种外化。这是显示作者现实认识和现实阐释的重要笔触。这种自然造型远离了许多现有文本,远离《黄土地》中那种强化构图镜头后面的呼喊和悲怆。”也因而,影片在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更为真切和深刻。

3、《可可西里》丰富了传统西部电影的样式和类型

“中国西部片是中国第一个以地域文化资源为内容的类型片,其电影美学价值在于开辟了一条通向尚待开采的文化富矿的通道”。西部电影现在存在着这样几种类型:一是以《人生》、《老井》为代表的文化片:二是以《黄河大侠》《双旗镇刀客》、《天地英雄》等为代表的武侠片:三是以《红河谷》《黄河绝恋》为代表的具有本土语境和异域情调相结合的电影类型:四是以《东归英雄传》、《成吉思汗》、《嘎达梅林》等为代表的西部少数民族题材片,五是以黄建新系列影片为代表的“西部都市风情系列”。《可可西里》在以上五种类型的基础上,开创了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惊险电影样式。巡山队员强巴的死,一开始就使影片充满了惊险和悬念:盗猎分子又进可可西里了,于是巡山队长日泰马上召集队员进可可西里去追踪和抓捕这些盗猎分子,但这些盗猎分子如同鬼魅般忽然消失在稀薄的空气中,留下的只是成百上千具剥去羊皮的藏羚羊尸骨,更糟糕的是。一名巡山队员冷不防倒在冷枪之下。风雪中。继续追赶盗猎分子的巡山队员已濒临绝境:车辆抛锚、汽油耗尽、食品短缺、大雪封山。但盗猎分子却一直也没有出现在观众的视野。随着银幕上时间的一天天推进和在可可西里的一步步深入,观众的神经也丝毫不停地跟着剧情游走,去跟巡山队员一起去追寻盗猎者的痕迹。所以日泰带领巡山队员能否追捕到神出鬼没的盗猎分子,这无疑是影片的最大悬念,这个悬念大大强化了影片的惊险意味,颇有希区柯克惊险片式的风格。

生命重于泰山专题片范文 篇九

你会想到什么?

红火的剪纸、风趣的皮影戏、栩栩如生的木偶……

这些记忆深处的欢乐一件件跳了出来。质朴、亲切的艺术形式曾带给我们欢欣雀跃,热闹、活泼的表演风格曾令我们叹为观止,幕后勤奋、执著的民间艺术家们更让我们心存感激。

城市依然喧嚣而忙碌,落地玻璃不再眷顾“剪纸”,电动玩具、动画片更是取代了“皮影”和“木偶”的地位。

与其他形式的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容易受到工业化、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危害。人们价值观的改变、社会形态的变迁、传承人的断层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式微、甚至消失的危险。

社会的发展应当是一个兼收并蓄的过程,多元文化相互补充,不该把“遗忘”作为前进的代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过程也正是中华文明历史的发展过程,其中蕴含着祖先特有的生活状态、思维方式、民族情感。

在岁月的长河中,一颗颗凝聚了民族智慧的明珠见证着历史。我们不想看到它们的光辉渐渐被城市的霓虹吞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紧迫性不言而喻。

令人欣慰的是,一批肩负着传承使命的民间艺术家从未放弃,仍然在寂寞中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欢乐、忧虑、自豪和困惑,且听他们把个中滋味一一道来……

范正安:我的心病是“人”

63岁的范正安是“泰山皮影戏”的第6代传人。泰山皮影是清朝光绪年间发源于山东省泰安市的古老绝活儿,演出时,他独自坐在幕后,神情专注、字正腔圆、手脚并用,铿锵锣鼓声伴着朗朗对白,手中的人物活了一般,演绎着正义与邪恶的交锋。这正是泰山皮影与众不同之处――所有的表演都由一个人来完成,又称“十不闲”,也就是“五官、四肢、脑”同时运用,最大程度地考验着艺人的协调性和熟练度。

范正安13岁师从刘玉峰师傅学习皮影,8个徒弟中只有他最终坚持了下来,泰山皮影的经典曲目《泰山石敢当》在他手里已经演绎得炉火纯青。随着对泰山皮影越来越深入的了解,范正安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构想,他尝试着把新内容融入到作品中去。在传承与发展的问题上,范正安创造性地一分为二――师傅传下来的曲目原封未动,充分保留作品的原汁原味;自己创作的新曲目与时代结合,抓住现代观众特别是年轻人的心理特点。这样既保留了真实的历史,又避免固步自封,使这种表演形式在民间蓬勃发展。

现在,范正安还在继续着新节目的设计与改进,他一人包揽了从道具、剧情、台词到表演的所有事宜。泰山皮影的精髓就是强调“独立”。此外,范正安一直在思考推广泰山皮影的方法。考虑到泰山皮影中的人物讲的都是山东当地的方言,很多人尤其是南方人听不大懂,影响到了观众对剧情的欣赏,范正安想到用“同步字幕”来解决这一难题。“技术上难度倒不大,增加一台普通的投影仪就可以,不过这就需要另一个人来协助了。”范正安说,“很想在实践中看看效果到底怎么样。”

谈到传承人,范正安很认真地说道:“我没有接收外面的徒弟。很多人找过我,我都没收。我看得出他们不是真心爱这个,他们是有目的的。看到近两年皮影戏慢慢热起来了,就想从我这儿学上个一两段,然后出去表演挣钱。这种功利性的我不教。我要的是‘热爱’不是‘盈利’。”

这项独门绝技在家族内部默默地延续着,三十多岁的儿子和女儿是泰山皮影戏的第7代传人,11岁的外孙女和9岁的外孙学习皮影戏也已四五年了,第8代传人的重任落在了他们肩上。

最近,泰安市文化局、群众艺术馆正和范正安商讨组建培训班的事项,不过,很多细节尚未落实,一切才刚刚开了个头。“政府也越来越重视这个事,我希望能尽早有个专门的场地。泰安是旅游城市,想找个地方费用太大,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达不到的,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范正安强调,“不过我最大的心病还是‘人’,什么场所啊,经费啊,这些再怎么困难也能克服,可传承人真的是一件大事,千万不能让这门技艺失传!”

目前,泰山皮影戏已被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申报中。谈到未来,范正安充满信心,当地文化局已经将泰山皮影戏列入到5年保护计划之内:2008年,泰山皮影戏的全部曲目均以文字、影像的形式整理完毕,形成完整的剧目;2009年,为泰山皮影戏建立固定的演出场所;2010年,招收不低于10名学员;2011年市文化局组织相关专家权威举行学术研讨会,对泰山皮影戏进行研究和评价;2012年,完成从制作、创作、演出到市场开发的一条龙规划,扩大泰山皮影戏的知名度。

范正安不回避“市场”,“‘市场’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这与保护和发展并不冲突,关键是适当的方式。单靠国家、政府的拨款是有限的,只有走到群众中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了解它,才更加有生命力。”

刘静兰:只是想为后人留点什么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一双巧手,只看到一团火红在手中翻转着,不一会儿,一只乖巧的小猪便跃然眼前。每当拿起剪刀的时候,刘静兰的心就会安静下来,完全沉醉于剪纸的魅力。

刘静兰是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一个土生土长的农家妇女,8岁开始接触剪纸,当时是因为看到自家的窗花不如别人家好看,争强好胜的她便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让家里的窗花又喜庆又漂亮。最初跟着同村妇女学,十几岁时,刘静兰剪出的窗花已经像模像样了。随着技能的提高,她不满足于总是按照老花样来剪,逐渐将自己的灵感融入到剪纸中去,一有机会就拿着作品去请教美术方面的专家、教授。

刘静兰说:“爱一个东西就老是要琢磨它,想着怎么才能做得更好,不然我心里放不下。”与剪纸结缘40多年来,刘静兰对剪纸的学习、钻研始终未曾间断过。凭借对剪纸发自内心的热爱,刘静兰源源不断地创作出脍炙人口的作品,代表作有《十二生肖》《草原吉祥》《三羊开泰》《老窗户》《月光》等,并有二百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和国家博物馆收藏。另外,部分剪纸还被国家邮政总局选为邮票、首日封、明信片的图案发行。

总的来说,剪纸在民间的根基比较牢固,想要学习的不乏其人。刘静兰介绍,现在学剪纸的大概有两类人:岁数大一点的,有古老的情节,喜欢把剪纸作为消遣,同时也可以赚点钱补贴家用;小孩子也有学的,家长希望他们多一门技能。但真正愿意把剪纸当作一项事业的人却少之又少,这也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

刘静兰认为剪纸最大的特点是独一无二,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作者的特点和创意。现在市场上也有大量机器印制的剪纸在出售,可其中原创的韵味已经完全没有了,剪纸的精髓在这里无法体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家户户已不再使用木格窗,更别提贴窗花了,人们一般把剪纸直接挂在墙上。渐渐地,剪纸不再是逢年过节才出现的装饰品,它们进入了百姓日常的生活。刘静兰把新鲜元素注入作品中,大胆地推陈出新,她说光靠老一辈流传下来的传统图案是不够的,剪纸也应该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贴近生活、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成功。

刘静兰最大的心愿就是趁着自己精力旺盛的时候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她笑称自己做事情慢,最近社会事务又多,创作的时间比以前少了。现在得好好把脑子清理清理,争取将心中的想法都落实下来。

“等我有一天没了,我希望能给后人留下点什么,这也算是我的一点价值吧!”刘静兰很认真地说。

李天明:我该把绝活儿传给谁?

一旦耍起木偶,李天明便立刻进入了状态,矫健的身手、浑厚的唱腔、精湛的技巧,很难相信这表演竟出自一位67岁的老人之手。李天明自豪地说:“活人能做的动作,汉调桄桄杖头木偶都能做得很好。”

汉调桄桄杖头木偶戏是陕西省汉中市的地方剧种,因在表演过程中用梆子击节发出“桄、桄”之声而得名,距今已有600年的历史了。它萌芽于元末明初,明代万历年间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桄桄木偶表演中有很多绝活儿:担水换肩、吹胡子、亮靴子、脱衣服等等,这是一般木偶做不到的。

桄桄木偶剧团由汉中市洋县的十几位农民自发组成,没有经费,无人管理。农闲时、春节前后会在周边村镇和县城里演出,平时成员们就在家里做农活。李天明和师弟杨丑娃是剧团的牵头人,也是桄桄木偶的传承人。“剧团收入很少,如果去庙会,十几个人表演,一天一共赚300块;要是在村子里演,观众都是看着给。不挣钱,就是图个乐子。”李天明憨厚地笑着。

1956年,国家在洋县成立了一个木偶剧团,李天明就是从那时开始跟随师傅李德山学习桄桄木偶的。11年后,剧团在中解散了,剧团人员也都流落四方,如今能熟练表演桄桄木偶剧目的只剩下李天明、杨丑娃二人。

虽然汉调桄桄杖头木偶已被国家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种种原因,各项经费仍未落实。桄桄木偶剧团一直处于松散、自然的状态,会表演的农民不断流失,又没有新人加入,桄桄木偶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当时,师傅教戏都是口传身授,李天明把二三十部戏牢牢记在了脑子里,最拿手的是《李彦贵卖水》《唐玄宗醉酒》《竹子山》等。一出戏要十几个人共同协作,其中2~5人耍木偶,剩余的弹奏乐器,一般持续2~3个小时。李天明计划着把桄桄木偶的戏词好好整理一遍,请人记录下来,“就害怕它失传了,对不起师傅。这么多词,最少也得三个月。”

“我现在没有正式的徒弟,有人学也只是学上一点点,表演个简单的还行,那些绝活儿就耍不来了。现在的年轻人都是向‘钱’看,不挣钱的东西碰都没人碰。桄桄木偶的基本功要练上两三年,谁也没这个时间。”停顿片刻,李天明老人叹了一口气,“我真不知道该把绝活儿传给谁。”

今年6月,李天明接到省里邀请,带着剧团去北京表演了一遭,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中一举夺魁,被文化部授予“文化遗产日奖”。这是他第一回走这么远,谈起这次的经历,他仍激动不已,“好几个国家领导人都在台下看呢!”

说到未来的打算,李天明道出了朴实的愿望――去一趟西安,到省木偶剧院买点道具。他说剧团里的木偶还是1994年定做的,早就坏得差不多了。当时是一两百块钱一个,不知道现在涨价了没有。无论如何,剧团是要添置些物件了。

生命重于泰山专题片范文 篇十

同志们: 在发出“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号召两周年之际,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认真总结回顾两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践行号召的生动实践,表扬新时代泰山“挑山工”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激励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凝聚起击鼓再奋战、整装再出发的强大攻坚力量。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扬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2018年6月,视察山东,6月14日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山东广大干部群众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情似海,厚望如山,激荡人心,催人奋进。省委迅速部署安排,刘家义书记召开会议、发表讲话和署名文章,对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提出明确要求,两年四次到泰安进行调研指导。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同志也多次到泰安实地调研,对我们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进行具体指导。

作为泰山挑山工的发源地,我们倍感振奋自豪、备受激励鞭策,同时深感责任重大、责无旁贷。两年来,我们始终把深入学习贯彻号召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深刻学习领悟新时代泰山“挑山工”蕴含的优秀品格,出台《关于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的意见》,在全市深入开展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以新时代泰山“挑山工”为镜,查问题、增动力、比实干、赛实绩。通过持续抓学习、抓践行、抓弘扬,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是总书记对新时代干部群众的新期望、新要求,作为泰安干部群众,带头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必须作为一种时代责任来担当;越来越认识到,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是催人奋进的精神坐标,是照亮前行的时代火炬,树起了党员干部不忘初心、践行使命的精神旗帜,必须作为一种理想信念来坚守;越来越认识到,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对于推动工作、指导实践有着极强的针对性现实性,为新时代应对挑战、攻坚克难提供了有力武器,必须作为一种制胜法宝来运用;越来越认识到,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蕴含着我们党实事求是、躬身实践的优良传统,为广大党员干部立起了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作风追求和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的精神标杆,必须作为一种过硬作风来锤炼;越来越认识到,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彰显了中华民族知重负重、坚忍不拔的民族气节,激发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必须作为一种先进文化来传承。

两年来,我们用挑山工心无旁骛的定力坚定理想信念。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作为实践载体,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把学习教育放在首位,组织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推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各级党组织围绕什么是“挑山工”、为什么做“挑山工”、怎样做“挑山工”开展深入研讨,对照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的标准要求,开展初心使命“六问六查”,邀请不同时期“挑山工”式干部代表讲述初心使命生动实践,推动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不断深入。创作拍摄的政论片《泰山“挑山工”》,在山东卫视播出,省委纳入主题教育学习内容,中组部党建读物出版社面向全国公开出版。高标准筹建“挑山工”教育实践基地,打造精品课程,举办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演讲比赛和唱响泰山“挑山工”文艺晚会,发出了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的时代强音。

两年来,我们用挑山工一往无前的品质攻坚克难。以“决不把历史问题再留给历史”的担当,办成了一批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难事,解决了一批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一是啃下了多年的“硬骨头”。擂鼓石大街中段1.9公里“断头路”“卡脖子路”,动议了多年,群众期盼了多年。去年,市委横下一条心,再难也要啃下来。多方协调山科大、山农大拆迁7.24万平方米,还建9.39万平方米,经中央军委批复拆迁两处干休所等4处部队营房,干部群众齐心奋战400多个日夜,今年“五一”正式通车,多年的“堵心路”如今变成了“连心路”。拿出2400亩土地置换了部队位于城区的10多处、470亩零散营房,创造了军地双方土地置换的成功范例,实现了军地双赢。二是破解了历史“老大难”。针对岱庙周边这一影响泰安旅游形象的“老大难”问题,我们强力攻坚,完成拆迁10.21万平方米,腾出土地146亩,2019年9月建成岱庙广场。抓好户外广告牌匾提升,拆除各类违规户外广告牌52.8万平方米。三是解开了多年的“死疙瘩”。市委将群众反映强烈的房地产开发遗留问题纳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项整治,成立“7•9”专班,分类攻坚。目前,已确定816万平方米具备发证条件,惠及7.2万户、20多万群众。

两年来,我们用挑山工真抓实干的执着为民造福。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一是坚持“经济账”服从“民生账”。将市场估值几十亿元的黄金地段用于民生事业,建成了生态绿地健身公园、市政中心生态停车场等,仅生态停车场、岱庙南北停车场、红门停车场就新增停车位1600个。虽然失去了一时的财政收入,但收获了城市的未来和市民的赞许,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新改扩建冯玉祥小学、山农大新校区、山科大泰山科技学院新校区等学校35处,教育资源实现了提质扩容。二是补齐“民生短板”解民忧。大力推进村村通、巷巷通、户户通“三通”工程,去年完成了1294个行政村、3921.3公里建设任务,今年将实现全市行政村的通户道路全部硬化;实施交通组织换乘、停车场提升、特色餐饮小吃、旅游公厕提升“四大工程”,旅游公厕全部达到3A+水平;对泰城113平方公里范围内道路、河道、小区排水管网进行普查检测,实施雨污分流改造。三是办好“关键小事”暖民心。改造提升12处农贸市场,让群众买菜告别“脏乱差”;实施农村敬老院“四改一定”工程,提高了老人生活幸福指数;为老旧小区安装玻璃19.8万平方米,装了一层玻璃,暖了万千民心。这些实实在在的“硬活”,补齐了民生短板,干到了百姓的心坎上。

两年来,我们用挑山工永不懈怠的毅力谋划长远。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建功必定有我的担当,从一件件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抓起,咬定青山不放松,把成效体现在推动泰安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上。一是奋力抓好改革攻坚。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行政审批服务局,被列为我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事件。全力打造“泰好办”服务品牌。全面完成8个开发区、3个市直功能区的体制机制改革,让开发区真正成为招商引资的主平台、科技创新的主阵地、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二是筑牢产业发展根基。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十大产业,出台民营经济“20条”、人才“金十条”、工业经济发展“十二条”等一系列能感知、有温度、见效果的政策措施,设立100亿元的重点企业财源建设基金,培育壮大“双50强”企业。总投资148亿元的石横特种建筑用钢产业集群项目加快推进,年内可望投产。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支持康平纳集团创建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6月3日,国家工信部正式批复。三是坚决守好绿水青山。抓住省委将泰安战略规划纳入全省层面进行统筹谋划的历史机遇,编制《城乡一体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以人大立法的形式加强泰山、徂徕山、大汶河、东平湖等重要生态及功能重点区域的规划管理,严控“山体线”“水岸线”“天际线”。全力推进总投资166亿元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高标准编制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强力实施东平湖环境综合治理九大行动,拆迁村庄63个、813万平方米,清除建筑物447处,清理网箱网围水面12.6万亩,清理菹草及水面漂浮物3万吨,取缔沿湖餐饮场所79家,建设长17.03公里的生态隔离带。全面加强泰山石保护,彻底关闭取缔各类泰山石交易市场236处,集中存放大型奇石11556块,建设泰山石敢当文化园。投资1亿元实施泰山景区引水上山污水下山工程,彻底解决景区冬季生活用水、森林防火、冬春抗旱和污水治理等难题。推进城区6条河道整治提升和全流域水系治理,泰城污水将全部经过生态湿地净化流入大汶河。四是大力提升文明形象。把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方方面面,把泰城当作家里的客厅来精心打造,以“挑山工”的担当整治不文明环境和不文明行为,以“泰安小美”换取城市大美。实干赢得认可,实事赢得民心,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明显增强,在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中,群众满意度从2017年的70.1%提升到2019年的98.6%。

两年来,我们用挑山工担当实干的标准锤炼干部队伍。坚持“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把攻坚一线、急难险重、吃劲岗位,作为“练兵场”和“磨刀石”,让干部经受大战大考、砥砺实干作风。一是领导干部冲在前。实施“5+2”重点任务推进机制,成立5个重点任务工作小组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城区、农村2个项目指挥部,由市级领导牵头挂帅,挂图作战、标旗推进,“插红旗”考核。面对疫情,市委第一时间发出“到一线•肩并肩•战疫情”号召,市级干部带头到社区值守,全市党员干部纷纷跟进,一级应急响应期间参与疫情防控党员达260多万人次。二是“四个擂台”赛实绩。设置重点工作、县市区功能区、市直部门单位、党员干部“四个擂台”,开展“七赛七比”,推进寻标对标争先进位行动。自去年开始,每年分别比选表扬100名新时代泰山“挑山工”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今年将比选表扬范围从党内扩大到党外、从党员延伸到群众,大张旗鼓奖优奖勤奖担当。三是持之以恒正风气。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注重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线考察识别干部,一批“李云龙”“挑山工”式干部得到提拔重用。落实“基层减负年”要求,对各县市区做到“周一无来人、二三无会议”,让县市区集中精力抓工作落实。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是统领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提振精神、担当作为、爬坡过坎、奋力攻坚的强大精神力量。广大干部群众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意识强了,攻坚克难、担当实干的劲头足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本领高了,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紧密融洽,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进一步好转,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全市上下呈现出同心同德干事业、攻坚克难抓落实的浓厚氛围。今天大会表扬的新时代泰山“挑山工”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今年我们评选了3个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特别奖。泰安援鄂医疗队,在疫情最危急的时刻,77名医疗队员积极响应号召,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在抗疫一线用生命守护生命,以大爱诠释仁心,以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的初心使命,向党和人民呈上了一份胜利的战报。康平纳集团创建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工作专班,市工信局、泰山区坚持一线指挥、一线协调、一线服务,4支院士团队共同进入开展课题研究,群策群力,苦练内功,成功创建了山东省首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也是先进印染技术领域唯一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擂鼓石大街中段建设工程指挥部,加班加点、争分夺秒地跑单位抓协调,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入户做工作,开足马力、连轴运转抢工期,仅用四个月就完成了10万平方米的征收任务,赶在今年“五一”全线通车,这就是泰山“挑山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生动体现。

在表扬的“十面红旗”中,泰安市中心医院,作为全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首批定点医院,大年初一就取消休假,全面复工,立即投身到抗击疫情工作。全院所有共产党员都签下了承诺书,654名同志写下请战书,三批医疗队12人赴湖北参加疫情防控工作。640余名同志坚守防治一线,为我市疫情防控和人民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泰城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指挥部,冒着危险、顶着异味,全面排查地下管网,在雨污分流任务上打了硬仗、打了胜仗。岱庙广场建设工程指挥部,主动担当起这个十年前就启动的拆迁任务,不断挑战“不可能”,倒排工期、盯紧靠实、齐心协力,最后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硬是赶在去年登山节前基本完成了建设任务。

在表扬的20名标兵中,新泰市翟镇兴隆屯村党支部书记冯德庆,是市财政局的一名副县级党员干部,选派到村任职两年来,抓班子带队伍,为村里跑资金、跑项目,争取各级帮扶资金830多万元,大力发展光伏大棚产业,实现了村集体收入由不足5万元到突破30万元,成为了群众心目中的“挑山工”。“7•9”工作专班的马鑫,作为一名女同志,舍小家、为大家,在房地产开发历史遗留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中,没白没黑、深入调研,在论证起草《建议方案》,创新推行市区共治、集中会审、证缴分离等实战规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彰显了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的执着和担当。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特聘教授孔令让,经过20年潜心研究、持续攻关,带领科研团队首次克隆了小麦抗赤霉病基因,这一发现为解决小麦赤霉病世界性难题找到了“金钥匙”,为农业生产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这次表扬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都是在我市改革发展的火热实践中干出来的,是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拼出来的。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代泰山“挑山工”信念坚定、心无旁骛的执着追求,勇挑重担、敢于担当的坚韧品格,脚踏实地、永不懈怠的顽强作风,一往无前、勇攀高峰的卓越情怀。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要以典型为标杆,以先进为榜样,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为加快推动泰安高质量发展再谱新篇、再立新功。

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对照的殷切期望和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对照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的要求,还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有的政治站位不高,艰苦奋斗的思想树得不牢,担当意识和能力不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时有表现,破解难题的本领还有短板,等等。公众号文稿王整理,这些问题,我们要认真地检视,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努力加以克服和解决。

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永远在路上。今年是省委确定的“重点工作攻坚年”。市委提出,要击鼓再奋战、整装再出发,奋力开创泰安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以什么样的姿态再奋战,以什么样的作风再出发?市委认为,泰安党员干部的姿态和作风应该是,牢记嘱托,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埋头苦干、勇挑重担,永不懈怠、一往无前,勇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高峰。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到“挑担不畏难、登山不畏险、坦途不歇脚、重压不歇肩”。

越是改革攻坚,越要登山不畏险。泰山挑山工挑担上山,面对坡陡路滑,面对十八盘的艰难险阻,总能咬紧牙关,握牢扁担,沉稳有力,直至山顶。我们抓工作也要如此。面对艰险,一要坚定信心。今年4月1日,在浙江考察时指出,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5月23日,在参加全国政协经济界联组会时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我们要深刻领会和把握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树立危中寻机的意识,积极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各类市场主体增强信心,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巩固全市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二要下定决心。今年除了主要经济指标、三大攻坚战这些硬任务要完成好之外,还有几个“硬骨头”要坚决啃下来:东平湖的问题,要抓住国家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重大机遇,切实把东平湖规划完善好、落实好。同时,要把当前能够实施的项目先干起来。金山坝抬高加固工程,是我们整个泰安防汛的心头大患,金山坝比其他坝体矮了3米,坝后41平方公里有接近4万群众。无论多么难,今年下半年都要争取开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要千方百计抢时间、赶进度、保质量,确保今年下半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迎接好国家验收,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基础设施建设,要抓好环山路、擂鼓石大街、北上高大街、灵山大街等四条道路东延,迎胜路南延等城建重点工程,还有济泰高速、青兰高速、京台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要盯上靠上破解难题,全力以赴加快进度。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这项工作历时三年,各级付出了很多艰辛和汗水,今年是决战之年,还有几个月就要验收了,要确保决战决胜。三要细致用心。越是形势严峻,越要保持定力,细致分析研究,把该办的事办好。比如,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六保”任务,很简单的两个字,到了泰安怎么落实?要一项一项专门研究。围绕“六保”,市委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作了研究,拿出了具体方案和措施。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单位、各个县市区,要认真抓好任务落实。

越是改革攻坚,越要坦途不歇脚。泰山挑山工面对“快活三里”,从不敢逗留,因为深知久歇无久力。近年来,我们办了一批大事、要事、实事、难事,人民群众也比较满意,有些同志觉得可以歇歇脚、喘口气了,这些想法都是要不得的。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已经到了深水区,剩下的全是急流险滩,没有什么风平浪静,决不能沾沾自喜、松劲懈怠。一要政治上永不懈怠。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旗帜鲜明讲政治全面贯彻到谋划工作、制定政策、部署任务、推动落实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确保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省委的各项工作要求不折不扣地在泰安落地见效。二要思想上永不懈怠。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挑战,面对制约和阻碍泰安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因循守旧、按部就班不行,畏缩不前、坐等靠要更不行,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摒弃惯性思维、经验主义,打破条条框框,大踏步往前迈,真正以思想的解放到位、观念的转换到位,赢得先机、赢得主动、赢得优势。三要行动上永不懈怠。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敢于跟问题较真,敢于向困难叫板,敢攻别人攻不下的山头。要勇向潮头立、敢为天下先,深入开展寻标对标争先进位行动,力争在全省、甚至全国争创一流。要打好擂台赛、比武论英雄,持续用好“四个擂台”,深入开展“七赛七比”,切实比出压力、比出动力、赛出实绩。

越是改革攻坚,越要重压不歇肩。当前的改革攻坚,好比是“一山放出一山拦”。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我们都要像挑山工那样,担子始终在肩上,脚步始终在路上,目标始终在山顶。一要率先垂范抓落实。领导干部要继续发扬优良作风,带头挑最重的担子,既督战也参战,既挂帅也出征,当好“施工队长”“突击队长”。要继续用好“5+2”重点任务推进机制,各个小组和指挥部要铆足劲、拼上干、往前赶,确保各项重点任务都能如期插旗。二要奖优罚劣增动力。不断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突出重点指标和牵动全局发展的关键指标,大张旗鼓地奖,旗帜鲜明地罚,奖章要挂在具体人胸前,奖金要发到具体人手里,板子要打在具体人身上。要把“考”与“用”结合起来,对那些主动担当作为、敢于攻坚克难、解决实际问题的干部,要给荣誉、给平台、给位子;对那些不敢担当、不抓落实、不愿攻坚的干部,不负责就问责,不担当就挪位,不作为就撤职。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身上要有股正气,行动坦坦荡荡,真正把泰安老百姓关注的事情办好,把经济发展好。市委、市政府全力营造心无旁骛干事业的环境,鼓励大家头拱地、往前冲,在全社会营造同心同德干事业、攻坚克难抓落实的浓厚氛围。三要关爱基层聚合力。要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关于为基层减压减负的有关要求,加大对基层的关心关爱力度,给予基层干部更多理解和支持,主动为基层松绑、为基层担当。四要典型引领增斗志。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特别是对今天表扬的新时代泰山“挑山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公众号文稿王整理,要加大宣传力度,用榜样力量鼓舞人,以典型事迹激励人,凝聚起共抬大架、共克时艰、共保发展的强大力量。

上一篇:促进乳腺发育的按摩手法最新3篇 乳腺发育不良怎么按摩 下一篇:返回列表
心得体会推荐
  • 高中议论文800字作文7篇精选(高中议
  • 直面挫折高一作文议论文800字通用1
  • 上海教育电视台开学第一课观后心得
  • 警示教育活动心得体会精彩优秀10篇
  • 中国最大的贪官落马排名情况(中国历史最大贪高官排行)
  • 教师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精选8篇
  • 党员与群众谈心谈话记录内容最新13篇 党员与群众谈心谈话记录内容最新13篇范文
  • 看守所执法细则(看守所执法细则(2013最新版本))
  • 2017年中国最大的黑帮排名(中国黑道排名前十名)
  • 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心得体会5篇 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心得体会5篇文章
  • 猜你喜欢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