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课外阅读文章 课外阅读文章最新8篇 课外阅读十篇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4-04-13 来源:互联网 点击: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本页是细心的小编给大伙儿分享的8篇课外阅读文章的相关文章。

课外阅读范文 篇一

作者:张凡 单位:石河子大学

立足课堂教学实际,夯实阅读培养基础

丰富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激励方式,将会鼓励学生从事专业学习与阅读的信心与勇气,也会激发学生们开展课外阅读浓厚兴趣。首先,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涵养与文学造诣,而阅读实践则是必备因素,这也是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有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基础。“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身为中文系的教师,知识的广博和底蕴的深厚是安生立命之根本,对古今中外的书籍要广泛涉猎,尤其是中外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家作品,如果教师自身读书面狭窄,“而学生读书的种类和内容又容易受课堂教师的影响,因此直接影响了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内容的广博性拓展。”[2]同时,对于已成经典的作家作品,身为中文系的教师不仅要读,而且还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能拘于教科书的一些评价,“照本宣科”是教师对知识的一种简单而肤浅的处理方式,是要不得的,它只会造成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更甚的是学生所学不多,得益更少。因此,教师只有通过自身大量的阅读实践去提升从事课堂教学的生命力,以自身的阅读魅力去实现对学生的影响力。其次,中文系教师在准备新学期课程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创新思维,充分做好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组合工作,根据所承担课程内容的需要,在该课程开课或教学实施过程中,给学生开出与该课程内容相关的“参考书目”或“资料性阅读书目”,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并阅读与教学相关的书籍,做到学生阅读有的放矢,既可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又让学生在短期内熟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为增强学生参与课程教学活动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阅读指向与兴趣,以开放性的学术视野对待学生专业素养的全面培养。因而,在“阅读书目”的罗列过程中,要走出所授课程的范围,要不限于课堂并走出课堂,及时关注当下社会阅读热点、年度畅销书排行榜等,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层面上领略阅读的乐趣。第三,以丰富活动为载体,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和培养中文系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方式,对激发和培养中文系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兴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以“课前三分钟”活动为互动载体,合理利用课前闲散时间,为学生提供阶段性展示课外阅读的表达平台。在开展此项活动前,授课教师可根据所带班级的学生数,以学号为序进行人员编排,每位学生以三分钟为限度,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近期阅读的一本书,其中包括书的作者、主要内容及其他;同时,教师应以对学生的介绍做简要的评价,并对该学生的继续阅读提出指导性的意见或建议,以此提升学生继续开展课外阅读的信心。类似于“课前三分钟”这样表达与交流平台的搭建,有待于授课教师的有效指导与师生的共同坚持。二是授课教师围绕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布置相关的思考题或课后作业,以此引导学生围绕课程内容展开关联性阅读,以点带面达到对整个课程内容的全面把握;教师开展此类活动可以分组进行,每组选择1至2个问题进行课外阅读,以课下小组讨论、课堂小组汇报的形式给予展示,教师做好每个汇报小组的点评,指出每组同学对问题回答的亮点与不足,为今后学生对此类问题的解决提出下一步努力的途径或方法。这些活动安排,既达到了对课堂教学实际效果的检验,也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熟悉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开展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两个课堂”有效互动,激发阅读兴趣与热情

大学的课堂有内、外之分,但“两个课堂”关系并不矛盾,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与优势,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通过“两个课堂”的联袂互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也可以不断提高“第一课堂”的影响力与吸引力。同时,中文系的文学课堂是个不断延伸的动态积累的过程,是个极富有启发意义的“活”的课堂,其本身就饱含激情、活力与想象;再说,文学阅读是个开放性的阅读行为,其阅读的过程也是学生向往崇高、建立品格、陶冶情操、培养气度、憧憬未来的理想之途。因此,如何给中文系的文学课堂增添色彩,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使文学课堂成为中文系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知识海洋。首先,有效借助校内、外交流与沟通平台,发挥“名人效应”,邀请当代文坛一些知名作家走进课堂,走到学生身边,让作家与学生“面对面”,以作家写作生涯报告会,或以作家访谈等形式一起分享作家文学人生的喜乐哀乐,共同探讨文学人生的理想梦境。以这种最直观的方式将学生与所要了解、研究的对象建立联系,搭建两者进行深度对话的桥梁,既给学生带来感官上的刺激,也让学生在“面对面”的交流互动中真正读懂作家的文学人生、读懂作家作品的文学世界,其实际效果会比乏味、枯燥的“因循”教科书更加有趣、更加富有意义。其次,充分利用校、院各类学术讲座、读书报告会的机会,邀请当代知名学者走进课堂,与学生一起谈读书、谈人生,这样既让学生一睹文学史教科书的编者、或著者的风采,身临其境地领略大师级学者的学术成长、成熟的历程,也可通过学者与学生的互动环节,把学生心目中原本非常抽象的文学史建构变得更具有人情味。通过与当代作家、知名学者的“面对面”交流,突破课堂教学固有模式,以作家的“现身说法”以及知名学者的“名人效应”的影响与激发,不断唤起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兴趣与热情。第三,文学课堂应及时关注当代文坛现状和学科研究前沿,以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项目)为学习和研究平台,不断延伸课堂教学内容,拓宽文学阅读研究空间。以学生为主体,建立研究团队,选择、确定研究主题,并聘请专业指导教师,通过申请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项目)并立项,开展一些初步探索性文学研究工作。中文系教师通过鼓励学生申报项目,力促更多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接受较为系统的研究训练,指导和引领学生开展与专业相关研究学习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在学习与课外阅读中不断增强对研究项目的理解和信心,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打下一定研究性的基础。同时,通过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项目)的申报及研究过程,进一步加深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力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通过项目研究这一联系纽带,大力促使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学生的学习与研究有机地融合起来,让学生尽早进入学科前沿,以师生间的相互探讨最终达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效果。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阅读情如姊妹,两者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要课堂教学“活”起来,多角度地不断触动学生阅读神经,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就跟着多姿起来;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起来了,也让课堂教学更加富有奇幻的色彩。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中心,也是主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向盘。因而,在中文系的课堂上,教师在把握好文学课堂特点的基础上,以多样化的活动主题、授课形式让文学课堂不再落寞与沉寂,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阅读的充分互动,真正达到学生素质与文学修养的全面提升。

课外阅读范文 篇二

一、激发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

苏霍姆斯基有句名言:“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有兴趣才有动力。所以我们要想办法鼓励孩子自己读书。我用每天中午微型课或文化午餐的时间为孩子们播放故事录音,以录音的形式声情并茂地朗读或讲述他们感兴趣的故事,讲到关键处便戛然而止,然后我再告诉孩子们这个故事在书里,让他们自己去看。很多孩子往往就会争着借我的书,饶有兴趣地读起来。从读绘本开始,到读图文并茂的一段段故事,再到读以文字为主的整篇文章。这样,孩子们会慢慢地进入阅读的状态。

二、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教授说,要做一个给孩子点亮心灯的人。李镇西博士也说:“读这些书(指童书),可以使我们在更广阔的背景上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同时使自己尽可能保持一颗童心。”作为教师,我们其实有很多时候可以和孩子们一起静静地读童书,读后互相交流。我校每学期都有“和孩子共读一本书”的教师读书活动,我每次都会抓住这个契机,早早的和孩子们约定,共读哪一本书,每天早上一起静读10分钟,还利用课间、送孩子们放学等聊天的机会和他们聊读过的书。读到一定的时候,我还在班里举行读书会,专门交流读这本书的心得。这样,孩子们就会知道,教师之所以学识渊博,之所以能当老师,是因为爱读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相信孩子们会在我们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主动读书。

三、为孩子的课外阅读腾出时间

没有时间的保证,课外阅读就无法落到实处。首先要让孩子每天都有读书的时间。这就需要教师给予保证,每周拿出一两节课让孩子们尽情地阅读。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提高课堂效率,让作业尽可能地在课堂上完成,取消课外重复机械的作业抄写,精致作业设计,把时间腾出来,让孩子们能够阅读课外书。如果孩子们每天都能坚持读书,哪怕每天只读一个故事,每天只读半个小时,两年坚持下来也会远远超过课标规定的第一学段5万字(其实平均每天都还读不到100字)的阅读量。

四、指导孩子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我们务必教给孩子读书的方法,拿到一本书,要快速阅读;读到一本好书,要反复读、精读;有了阅读的能力要广泛地阅读,而不是只读自己喜欢的或者读来比较轻松的书籍。既要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又要教会他们精读书、善读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比如,让孩子养成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就问的好习惯;帮助孩子养成查字典的习惯(在学会查字典之前,应该问教师、同学、家长)。孩子们看书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管是否影响理解都要查字典,并把注音写在旁边,这样积少成多,不但可以增加孩子的识字量,还能培养他们自主识字的习惯,一举两得。

五、活动推动孩子的课外阅读

1.举行读书成果汇报会

随意无目标的阅读,不会让孩子们养成习惯。教师应该及时地检查督促,用评价来激励孩子阅读的动机。如开展课外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让孩子畅谈自己阅读的书籍、印象最深的内容、精彩的镜头,谈自己阅读的快乐等,对课外阅读多,效果好的孩子给予奖励(包括物质的奖励)。这些活动可以满足孩子的表现欲和好胜心,也能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能让孩子体验到阅读的快乐、成功的快乐,享受到收获、进步的喜悦,从而促进孩子更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

2.举行读书笔记展览会

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孩子们制作丰富多彩的“采蜜本”、读书记录本、读书卡片、读书小报等等,利用墙报、班级博客定期展示。我校还以年段为单位编写了一本较好的读书笔记,名为《书海扬帆》,我们每周都会进行一次反馈评价,并展览观摩、传阅交流。

3.举行班级图书“交易会”

在班中设立一个专门的图书柜,教师和孩子们共同为图书柜“添砖加瓦”。确定每个月的某一日为班级图书“交易日”,师生相互交换各自的课外读物,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局面。

六、自主拓展,让课外阅读成为自觉行动

孩子是读书的主体。让孩子真正爱上阅读还要靠他们自身的实践,要让他们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尊重他们的个性。鲁迅先生曾说:“读书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1.让孩子有自己的阅读计划。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有限的阅读时间,什么时间读什么书,快餐式阅读该读些什么,细嚼慢咽式的阅读又该读些什么,怎么安排各段的时间最有利于自己的学习,这些都要在心中有一个长计划、短安排。学生有了阅读计划,就能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2.建立促使学生自主阅读的平台。我每周为学生选择课外阅读资料,打印在小纸片上当做礼物送给每个他们,或夹在《书海扬帆》阅读本上,让学生在课余时根据这些资料拓展阅读。学生们可以在这些资料旁写上自己的感受,再把这些资料展示在班级图书角上。结果,学生的阅读兴趣空前高涨,纷纷为自己取了丰富多彩的笔名,并在文章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见解、困惑。自主阅读平台扩展了学习的广阔天空,增大了语文的信息量,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学生积累了丰富词汇,开阔了视野,提高了阅读写作能力,增加了文化底蕴。因此,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热爱阅读,学会阅读。

3.各种阅读交流活动坚持不懈。教师的坚持能让学生有更大的毅力坚持阅读。我们平时有着许多的教学任务,一疏忽就会放松阅读交流活动的开展,从而影响了孩子们对课外阅读的坚持性。阅读交流活动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既可以让喜爱阅读的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又可以吸引还没有投入阅读活动的其他学生的参与。

七、家长亲情参与,让课外阅读顺利进行

想让学生喜欢阅读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开学之初,在了解学生情况后,就可以立刻召开家长会,在家长会上,通过大量的事例,让家长意识到孩子从小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和书交朋友,对以后语文成绩的提高及个人素养的发展都有好处。我们呼吁,家长除了舍得花钱为孩子买书,更重要的是自己也经常读书,给孩子以熏陶感染。我们呼吁家长要做到:1、每天和孩子看书20分钟;2、每周末督促孩子看书2小时;3、每半个月带孩子到书店一次;4、每个月为孩子买一本新书;5、每学期为孩子订阅一份报刊。

课外阅读是孩子在生活中轻松学语文的基础,教师、家长应该和孩子们一起为打下这坚实的基础而努力。朱永新教授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而童年的阅读对于一个人的完美人格形成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读物陪伴着孩子的成长,滋润着孩子的心灵,是孩子精神的支柱,让孩子感受到美的存在,更是孩子的第二个生命。

课外阅读文章范文 篇三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课外阅读;写作能力;结合

【中图分类号】G204.26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2-0108-01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现状与重新定位

教育部在2001年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生(7—9年级)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表明,传统的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已经慢慢转向以语文素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应该把强化课外阅读作为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但是,在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应付考试上,这使得用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日益减少。其次,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中学生渐渐对课外阅读失去了兴趣。学生不再喜欢阅读,尤其是与考试看似没有关系的课外阅读。再次,老师往往只强调学生对教科书的重视。常常要求学生掌握对教科书课文的理解,而很少注重课外阅读。最后,由于课外书籍的多种多样,挑选甄别有价值、对自己成长成才有益的课外书籍对于中学生来说颇为不易,所以不少学生家长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持一种消极的态度。

因此,如何改变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尴尬现状成为了中学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我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提出了想法,那就是将课外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以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以写作为目的指导课外阅读。我认为对于课外阅读的这一重新定位能够较好地解决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缺乏的问题。

二、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促进课外阅读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读书多、阅读能力强的人,写作能力往往很强。相反,读书少的人则很难写出好文章。因此,我提倡以写作作为指导和目标来促进课外阅读。

(一)扩大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的积累。

语言积累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就远远不够。所以中学生必须广泛阅读才能逐渐提高语言素养。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它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做到丰富语言的积累。

(二)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中学生可选择的课外书籍非常多,对于所有课外书籍都进行精读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十分重要。在这一方面,教师应该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

对于泛读的课外书籍,应指导学生将重点放在语言的积累、视野的开阔、情操的陶冶等方面。另外,在泛读课外书籍中也应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在快读阅读中搜索有用信息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能力。对于精读的课外书籍,教师必须做好挑选甄别的工作。教师应推荐学生阅读一些适宜的经典书籍。依我的教学经验,适宜精读的书籍应当以散文为主,精读散文有几个好处:一是篇幅较短,不用花费大量时间;二是散文的写作线索较为明显,适宜中学生理解和分析;三是散文接近中学生写作的文体,利于学生吸收模仿。总之,课外阅读应区分精读与泛读。

三、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抓得好,对学生写作帮助很大,文章写得好的同学恐怕多半得力于课外阅读。”如果说把阅读看做是信息的输入的话,那么写作就是信息的输出。信息的输出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先前的信息输入。由此可见,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是可行的。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锤炼语言文字,注重语词与文采。

语言文字是写作的基础,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并不是通过有关语法教学就可以完全实现的,而是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在语言的使用中掌握用法。语言的生命在于运用,只有理解了语言在运用中的含义,才能明晰其用法。文章好不好的一个重要体现是看文章是否有文采,文采依靠的是积累。

通过课外阅读,尤其是大量地泛读,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辞藻和词语搭配,也可以对语句的表达方式有更深刻的认识。具体来说,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使用怎样的词语;其次,怎样将这些词语以何种方式组织出来。前者涉及用词,后者指向成句。大量的泛读可以使学生在这两个方面有潜移默化的提升。

(二)精构篇章框架,展现文章脉络。

相对于上面的语言要求来说,这里涉及的是写作更高层次的要求。好的文章不仅仅在于遣词与造句,更核心的在于文章要表达的思想和思想表达的线索与层次。在写作中,这就体现在怎样设计篇章结构的问题上。所谓写作之前要“胸有成竹”就是强调在写作具体材料之前要有对文章篇章框架的设计和规划。

掌握这种篇章规划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难的,依据我的教学经验,中学生写作中最缺乏的就是这种能力。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通过课外阅读的精读来解决。之所以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中要精读名家散文,就是想让学生通过对名家散文的认真分析与研读来逐渐领悟文章篇章结构的框架方法与技巧。在精读了一些名家散文后,学生模仿其行文方式多加练习,便可以大大提高这方面的写作能力。

因此,面对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不被重视的尴尬现状,我们可以将课外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相结合,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促进课外阅读,以课外阅读为基础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课外阅读范文 篇四

一问本质——课外阅读不“课外”

课内阅读一直以来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而课外阅读有时成了锦上添花的应景之物。身为任重道远的语文老师,我们应该从语文教育本质的视角去反思“课外阅读真的课外吗”。

不,课外阅读绝不“课外”。

(1)“阅读”从来就不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附属品,而应该是语文教育的基本方式和根本目的。简单点来说就是不要认为语文老师只管好“课内阅读”就行,课外阅读提一提就算了。这恰恰本末倒置了,我们更应该让我们的“课内”为“课外”服务,课内教会读书的方法,启迪读书的热情,是为了课外放手让学生热爱读书。

(2)我们应该致力于建构以读书为中心的语文教学体系,打破我们通常所认定的课内、课外的壁垒,让课内对课外开放,让课内与课外融通。要始终坚信读书是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最根本的方法。我们识字、写字、学课文就是为了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进而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

只有对“课外阅读”的本质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形成了这样的“重视”,我们才能够真正地,从根本上提升课外阅读的质量。

二问方法——课外阅读应“课外”

有了对于课外阅读的重视,一些“浓墨重彩”的课外阅读课就应运而生。有的教师从内容到方法,从人物到主题,一番分析、几次辅导,好像不讲透就是不负责任,好像太简单就是水平太低;又或者教师以阅读专家的身份自居,总是让学生完成一整套的规定动作,比如摘抄、写读后感等;又或者课外阅读课设计精致得成了表演;又或者课外阅读的书成为了学生的第二本语文书,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埋头做课外阅读题……如此种种使我们愈加感觉到课外阅读已经承受了它所不能承受之重——沦为了一种应试的工具,一种所谓素质教育宣传的工具。试想,学生提到课外阅读就带着一种恐惧和厌恶,又怎么能让学生成为“自觉的阅读者”呢?因此,在认清课外阅读本质的基础上,我们更要反思课外阅读的方法——课外阅读的过程应该“课外一些”。

1.“净”显单纯——让阅读无功利

“净”指的是净化课外阅读的目标。课外阅读不应该是为了考试,为了作文,为了老师检查,也不应是昨天读的书今天就一定要有效果……课外阅读应该是一种春风化雨的熏陶,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感染,是一种单纯的身心愉悦之旅。而课外阅读课应该是一扇窗子,一扇通向某部作品、某位作家、某个世界的窗子;应该是一个起点,一个有可能启程去阅读文字、与灵魂对话的起点;是一个约会,一个“老师在书中等你”“成长在书中等你”的约会。如果一节课外阅读课能够实现这样的目标,那它就是成功的。

因此我们应该倡导一种澄澈的阅读,一种纯粹的阅读,尤其是在儿童阅读的起始阶段,要为儿童展开一个无功利的阅读世界,鼓励他们为乐趣而阅读,尽可能地让他们在无功利目标的情况下自然、原始地阅读,体验文字本身的乐趣和阅读引发人们情绪的乐趣,感知被唤起熟悉经验的乐趣和引发想象的乐趣,享受自得其乐解说作品个中奥秘的乐趣和与他人分享的乐趣(培利·诺德曼《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而这种种乐趣必将吸引着孩子迈上自觉阅读之路。

2.“读”养情性——让阅读轻负担

现今课外阅读中流行着种种“规定动作”——摘抄好词好句,重点段落批注,写读后感,读书笔记,等等。怎样才能够卸除加载在课外阅读上的沉重负担呢?采用一些非指导性的策略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一个值得一提的非指导性策略是朗读。研究一下我们成人自己的阅读经历,我们常常读到动情之处想要读出声音,读到精彩之处希望读给他人听……这就是阅读的一种真实状态。因此我们也要认同儿童阅读中最简单的策略有时就是最好的,越是轻松的阅读对儿童来说越有效果。而朗读就是一种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也是学生习得、老师教学的有效方式。让朗读成为语文教师的一种习惯,成为孩子们课外阅读中的一种习惯,孩子们就能够在朗读中感受文学的魅力,涵养性情,在朗读中思考、感悟、表达、分享……由此可见,朗读不失为学生轻松阅读、可持续阅读、终身阅读的一剂良方。

结语:

课外阅读文章范文 篇五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心实感。”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对写作的重要性是大家共知的。

去走访语文老师,大家都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多数教师只重视课堂上的课内文本教育,纸上谈兵式的将教材上名篇佳作与提高写作水平相联系,而忽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量有明确规定,这表明,传统的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已经慢慢转向以语文素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但为什么大家在实际教学中没有真正重视呢?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素质教育提出很多年了,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学生还是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应付考试上,这使得用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日益减少。其次,由于各种考试的压力,中学生渐渐对课外阅读失去了兴趣。学生不再喜欢阅读,尤其是与考试看似没有关系的课外阅读。再次,老师往往只强调学生对教科书的重视。常常要求学生掌握对教科书课文的理解,而很少注重课外阅读。最后,由于课外书籍的多种多样,挑选甄别有价值、对自己成长成才有益的课外书籍对于中学生来说颇为不易,所以不少学生家长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持一种消极的态度。这样,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阅读的氛围都不够浓厚,学生也养不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因此,如何改变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尴尬现状成为了中学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那么,如何加强课外阅读,提高写作水平呢?我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提出了想法,那就是将课外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以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以写作为目的指导课外阅读。

一、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加大课外阅读力度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读书多、阅读能力强的人,写作能力往往很强。相反,读书少的人则很难写出好文章。因此,我提倡以写作作为指导和目标来促进课外阅读。

(一)扩大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的积累

语言积累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就远远不够。所以中学生必须广泛阅读才能逐渐提高语言素养。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它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做到丰富语言的积累。

(二)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中学生可选择的课外书籍非常多,对于所有课外书籍都进行精读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十分重要。在这一方面,教师应该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

对于泛读的课外书籍,应指导学生将重点放在语言的积累、视野的开阔、情操的陶冶等方面。另外,在泛读课外书籍中也应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在快读阅读中搜索有用信息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能力。对于精读的课外书籍,教师必须做好挑选甄别的工作。教师应推荐学生阅读一些适宜的经典书籍。依我的教学经验,适宜精读的书籍应当以散文为主,精读散文有几个好处:一是篇幅较短,不用花费大量时间;二是散文的写作线索较为明显,适宜中学生理解和分析;三是散文接近中学生写作的文体,利于学生吸收模仿。总之,课外阅读应区分精读与泛读。

三、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抓得好,对学生写作帮助很大,文章写得好的同学恐怕多半得力于课外阅读。”如果说把阅读看做是信息的输入的话,那么写作就是信息的输出。信息的输出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先前的信息输入。由此可见,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是可行的。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锤炼语言文字,注重词语与文采

语言文字是写作的基础,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并不是通过有关语法教学就可以完全实现的,而是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在语言的使用中掌握用法。语言的生命在于运用,只有理解了语言在运用中的含义,才能明晰其用法。文章好不好的一个重要体现是看文章是否有文采,文采依靠的是积累。

通过课外阅读,尤其是大量地泛读,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辞藻和词语搭配,也可以对语句的表达方式有更深刻的认识。具体来说,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使用怎样的词语;其次,怎样将这些词语以何种方式组织出来。前者涉及用词,后者指向成句。大量的泛读可以使学生在这两个方面有潜移默化的提升。

(二)精构篇章框架,展现文章脉络

相对于上面的语言要求来说,这里涉及的是写作更高层次的要求。好的文章不仅仅在于遣词与造句,更核心的在于文章要表达的思想和思想表达的线索与层次。在写作中,这就体现在怎样设计篇章结构的问题上。所谓写作之前要“胸有成竹”就是强调在写作具体材料之前要有对文章篇章框架的设计和规划。

课外阅读范文 篇六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浓厚的阅读兴趣一旦形成,其活跃的思维、个性化的品格所带来的效应,远远不是我们单纯的语文教学所能达到的。课外阅读既有利于巩固、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发展和提高口头、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又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收集信息,开阔眼界,规范语言,在广收博采中汲取养分;更能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意志品格得到培养,审美情趣得到陶冶,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可见,课外阅读教学作为一种大语文教育观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教育现状呼唤课外阅读

就目前情况来看,中学生课外阅读存在很多问题,基本上处于盲目、无序、随意的状态。

1、阅读方法不当而导致不会读、不想读。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会吸收,不知消化,没有收获,也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不想读。随着电视、电影、网络的不断发展,我们的学生更不愿用大量的时间,去面对枯燥乏味的文字,所有的课外学习时间几乎被其他的媒体所占据,从而使本来就不足的课外书也积满了灰尘。

2、没有时间读。此因教师、家长留给学生的作业过多所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减负的同时,大量的习题、重复的练习,仍充塞了学生的空间。

3、没有书读。学生喜欢的、高质量的、紧跟时代的课外书籍十分缺乏;学校的图书室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只在数量而未在质量上进行图书配备,大大影响了学生的阅读量;家中没有藏书,或者没有合适的书。究其原因,一是图书资源极其匮乏。二是市场上的课外书越来越贵,少则十元左右,多则上百元。如果要大量购买,学校根本就承受不起。许多家长也都表示,虽然每次进城都要到书店转一转,可孩子喜欢的书往往因为太贵而不得不放弃购买,孩子只能望“书”兴叹。三是许多学生家长,没有经验,在择书时有些盲目,或是书目过于单一――许多家长以买作文选为主,阅读面狭窄;或是盲目听从孩子的意见,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或是干脆放任自流,造成了一些有害的书籍也出现在孩子的书桌上。

4、不懂选择阅读的内容,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读哪些书好呢?学生很迷茫,而且个体差异大,面对这种问题,要让学生明白,只凭个人兴趣而不考虑知识需要的阅读,最终会导致发展不平衡,知识严重倾斜。

三、科学方法引领课外阅读

1、让学生有书读。我们挑选较好的图书,利用图书箱的形式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每月更换一次,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图书资源供学生借阅。我们还利用家长会等机会,经常向家长宣传让孩子多看课外书的重要性。针对有些家长不知道何种课外读物适合自己孩子阅读的情况,同时也为了避免一些不良读物对学生的影响,我们列出一些刊物名称供家长参考,使每位家长所购买的书少而精。然后,发动学生推荐自己拥有的最喜欢的一本书,存放在图书角,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借阅,达到资源共享,从而使家长花较少的钱让子女看更多的书。

2、让学生有兴趣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大部分学生的自觉主动性很差,思维能力相对薄弱,在短期内形成读课外书的浪潮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他们的兴趣。

(1)教师的阅读情感对于学生有着极为重要的熏陶作用,教师的阅读对学生有着一种巨大的感染力,能使学生从中发觉读书的乐趣,从而点燃起阅读的欲望。陶行知先生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为更重要。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阅读的热爱,进一步感染学生。

(2)在平时的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讲授《杨修之死》这课时,讲述一下《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并在课堂上讲一二个有关这本书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3)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及时推荐读物。学生对动物、植物大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常会向老师问起许多问题,如: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水仙为什么只喝水也能开花?……每当这时,教师就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十万个为什么》等课外书,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满足自己的探究欲望,从而体会到读课外书的乐趣。

(4)给予机会,展示阅读成果。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如摘录并举办个人的名人名言展,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自己的童话故事,举行童话故事演讲、续写比赛,举行“我最喜爱的一本课外书”介绍会等,让学生通过领略成功的喜悦,最终提高学习的兴趣。

3、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同时,注重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既要交给恰当的方法,还要注重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身需求。

(1)结合平时课内阅读教学传授学习方法。课内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取课外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因为它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这种方法针对性强,学生容易接受,效果很好。

课外阅读文章范文 篇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课外阅读;写作能力;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1-0025-01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现状与重新定位

教育部在2001年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生(7—9年级)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表明,传统的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已经慢慢转向以语文素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应该把强化课外阅读作为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但是,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应付考试上,这使得用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日益减少。其次,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初中生渐渐对课外阅读失去了兴趣。学生不再喜欢阅读,尤其是与考试看似没有关系的课外阅读。再次,老师往往只强调学生对教科书的重视。常常要求学生掌握对教科书课文的理解,而很少注重课外阅读。最后,由于课外书籍的多种多样,挑选甄别有价值、对自己成长成才有益的课外书籍对于初中生来说颇为不易,所以不少学生家长对初中生课外阅读持一种消极的态度。

因此,如何改变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尴尬现状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我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提出了想法,那就是将课外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以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以写作为目的指导课外阅读。我认为对于课外阅读的这一重新定位能够较好地解决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缺乏的问题。

二、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促进课外阅读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读书多、阅读能力强的人,写作能力往往很强。相反,读书少的人则很难写出好文章。因此,我提倡以写作作为指导和目标来促进课外阅读。

(一)扩大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的积累。语言积累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就远远不够。所以初中生必须广泛阅读才能逐渐提高语言素养。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它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做到丰富语言的积累。

(二)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初中生可选择的课外书籍非常多,对于所有课外书籍都进行精读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十分重要。在这一方面,教师应该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

对于泛读的课外书籍,应指导学生将重点放在语言的积累、视野的开阔、情操的陶冶等方面。另外,在泛读课外书籍中也应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在快读阅读中搜索有用信息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能力。对于精读的课外书籍,教师必须做好挑选甄别的工作。教师应推荐学生阅读一些适宜的经典书籍。依我的教学经验,适宜精读的书籍应当以散文为主,精读散文有几个好处:一是篇幅较短,不用花费大量时间;二是散文的写作线索较为明显,适宜初中生理解和分析;三是散文接近初中生写作的文体,利于学生吸收模仿。总之,课外阅读应区分精读与泛读。

三、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抓得好,对学生写作帮助很大,文章写得好的同学恐怕多半得力于课外阅读。”如果说把阅读看做是信息的输入的话,那么写作就是信息的输出。信息的输出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先前的信息输入。由此可见,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是可行的。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锤炼语言文字,注重语词与文采。语言文字是写作的基础,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并不是通过有关语法教学就可以完全实现的,而是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在语言的使用中掌握用法。语言的生命在于运用,只有理解了语言在运用中的含义,才能明晰其用法。文章好不好的一个重要体现是看文章是否有文采,文采依靠的是积累。

通过课外阅读,尤其是大量地泛读,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辞藻和词语搭配,也可以对语句的表达方式有更深刻的认识。具体来说,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使用怎样的词语;其次,怎样将这些词语以何种方式组织出来。前者涉及用词,后者指向成句。大量的泛读可以使学生在这两个方面有潜移默化的提升。

(二)精构篇章框架,展现文章脉络。相对于上面的语言要求来说,这里涉及的是写作更高层次的要求。好的文章不仅仅在于遣词与造句,更核心的在于文章要表达的思想和思想表达的线索与层次。在写作中,这就体现在怎样设计篇章结构的问题上。所谓写作之前要“胸有成竹”就是强调在写作具体材料之前要有对文章篇章框架的设计和规划。

课外阅读范文 篇八

前阶段,学校里一位颇有些思想的语文老师(A老师),以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上了一堂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读书课。她选择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题为《没头脑和不高兴》。

整个教学流程简洁清晰:

(一)导入

1.谈话:说说你生活中的好习惯和坏习惯。

2.认识“不高兴”和“没头脑”吗?说说你所知道的“不高兴”和“没头脑”。

(二)倾听故事,了解人物

1.“没头脑”到底怎样没头脑?“不高兴”又是怎样得名的?让我们走进故事来看看吧。读故事第一部分。(由一位学生读)

2.他们如愿以偿地长大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继续听故事。(由个别学生分段读)

3.听后交流:“没头脑”做了什么没有头脑的事情,后果严重吗?

4.“不高兴”那总是喜欢不高兴的毛病是不是会给别人带来麻烦呢?我们接着看书。

5.听后交流:有趣吗?有趣的背后你想到了什么?他错在哪里?

6.听故事结尾。

(三)介绍作者及其作品

1.出示任溶溶的相关资料,老师进行简单介绍。

2.老师向学生推荐任溶溶翻译的两部外国童话:《长袜子皮皮》、《小飞人三部曲》。

至此,整个教学戛然而止。

二、辩论

在课后的评课中,语文们各抒己见:

B老师:整堂课选择了学生喜爱的童话内容,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只是阅读课作为语文课的延伸,我有这样的疑惑:“大声读”该怎样读?“大声读”需不需要方法的指导?如果需要,老师该用怎样的方法指导才会行之有效呢?

C老师:倾听故事几乎是孩子们共同的精神享受和心灵慰藉。这种阅读深深地吸引着他们,因为给了他们畅快的阅读享受;最易走进他们的心灵,因为给了他们直接的情感熏陶;最令他们回味,因为给了他们丰富的语言积累。

D老师:“大声读”需要老师精心引领,通过细致的分析来带动孩子阅读的乐趣。如果仅仅停留在读的层面,可能留给孩子的只是蜻蜓点水式的读书体验,无法触及他们的心灵。

E老师:这节课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童趣。童趣首先来源于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师通过一个简短的小故事告诉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其次,教师绘声绘色的朗读,精心制作的漫画为孩子营造了一个童话的氛围,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才会无拘无束,课堂上不时发出的笑声是他们精神愉悦的最自然表现。但令人深思的是,孩子们的笑如果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上,停留在夸张的图片上,对于他们今后的阅读体验而言,这种笑是否过于肤浅?今后的阅读内容会不断拓展,作者的思想会隐藏在文章中,到时候孩子们还能不能体会到更多的笑呢?

F老师:课外阅读应面向全体学生,光有老师和部分学生读是不完整的。

……

其实,课后评点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一方面:如何正确理解“大声读”。

三、思考

思想的争锋,往往带来对问题的独辟蹊径的理解,带来对问题分析的前所未有的清晰。有道是:思想——越辩越清,道理——越辩越明。

思考一:欣赏

暂且不论其他,A老师敢于尝试、挑战的勇气,就值得我们敬佩,正是她的勇敢“试水”给语文教研活动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也给大家带来了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教者设计的教学内容不光局限在介绍《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故事上,还加入了对作者及其作品的介绍,在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提高上做了积极的探索。

思考二:质疑

“大声读”究竟该如何读呢?所谓“大声读”,指的是“大声读给孩子听”,它隶属于“亲近母语:儿童阅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这一课题。“亲近母语:儿童阅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是一个部级的立项课题,它以建设优质保量的儿童阅读课程为目标,着眼于小学生阅读能力、语文素养的提高,旨在引导孩子“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

是的,班级读书会不同于一般的语文教学,它可以是粗线条、大轮廓的,可以不被如何解决字词句羁绊,可以遵循兴趣至上的原则,甚至可以允许孩子的“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但“大声读”≠讲故事≠提高嗓门的读≠老师代替学生读,没有思考的泛泛而读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来源于从文字中汲取的收获和智慧,真正的阅读是读者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画面,是读者心灵与作者心灵的交流,是读者透过文字与作者彼此间会意的笑。

思考三:建议

1.“大声读”中,老师为学生朗读是必要的,可以把自己对文本的体会通过声音、神态、语调、表情准确地传达给学生,降低学生理解的坡度,为他们个性化的解读提供帮助。

2.“大声读”中,老师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感受,享受属于自己的阅读快乐。同时,不同的生活体验也能丰富和深化学生群体的阅读收获。

上一篇: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最新4篇 社会教育是啥 下一篇:返回列表
心得体会推荐
  • 学生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汇总21篇)
  • 20-60岁教师的工作计划和下一步大
  • 教育工作者的下一步工作计划(优质17
  • 观看2024年教育部优秀特岗教师巡回
  • 中国最大的贪官落马排名情况(中国历史最大贪高官排行)
  • 教师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精选8篇
  • 党员与群众谈心谈话记录内容最新13篇 党员与群众谈心谈话记录内容最新13篇范文
  • 看守所执法细则(看守所执法细则(2013最新版本))
  • 2017年中国最大的黑帮排名(中国黑道排名前十名)
  • 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心得体会5篇 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心得体会5篇文章
  • 猜你喜欢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