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英语作业中学生范文14篇

更新时间:2024-04-21 来源:互联网 点击:

英语作业中学生范文 第一篇

一、写作本身就是个性化的活动

(一)倡个性写作是写作本身的要求

行文过程更具个性。每人在行文结构安排上都尽可能展现自我风格特性。写作这一行为的全过程都是个性化的,所以才形成了不同作家的属于自己的不同风格,个性特征。

写作这一行为过程是个性化的,在很大程度上缘于它的创作主体是充满自我个性特征的人。不同的主体产生不同的创作个性。千人千般思,万人万般情。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社会阅历、知识储备,人生经验、文化素养,受其制约和影响,其接受信息,思考问题,运用心思的方式及语言的生成和表达等习惯也是千差万别的。即使在同一环境中同一生活中,由于我们创作主体个体的主观个性特征不同,出于不同人之手的文章,其思想、风格和情趣也是会截然不同的。

(二)提倡个性写作也是时代的呼声,个性写作也是时代进步发展的趋势

二、探讨

(一)分析学生的创作心理

学生并不是没有自我个性,更不是不想展示自我个性风采,而是长期以来我们扼杀了学生的创作个性。

1.学生对作文心理的自由有了强烈的渴求。渴求无羁无绊、标新立异的进行作文,反对教师命题,附加各种规定限制创造空间的作文。

2.渴求作文价值的实现。作文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和抒发,而且也是为了交流思想传播信息的。学生渴求自己的作文价值得到全方位的实现和满足。希望有更多的读者,不仅仅限于老师。学生希望能得到交流,从而有作文成就感。在作文交流中更能反馈自我缺陷,给予及时改正。

3.渴求找到作文成功的捷径。这也是那些所谓“宝典”“诀窍”得以风行,扼杀学生创作个性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学生将目光盯在那些名家名作上,竟相效仿,或结构,或语言、或体式、一心希望寻求捷径。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可能抹杀创作个性,一定要加以引导。

(二)加强引导与训练

1.宽容,实行开放式作文。命题的宽容。学生要展示自我,渴求自由。我们在命题时要尽量把准当代学生思想的脉搏,捕捉他们的喜怒哀乐,“钻到学生心理出题”,让他们产生不吐不快的感觉。再者命题应多出些给材料,给范围,给文章等限制中有开放,开放中有限制的题目,拨动学生心弦,使学生兴奋写作,才会有个性有创新。写作的宽容。培养学生创新,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学生根据自我需求写作,“有感而发”。教师要注意学生写作思想情绪。尤其是偏激灰暗的思想给予理解关心。“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统观方向,细心引导,自由创作。批评的宽容。注意肯定学生,尊重学生创造,培养学生创作热情,多站在学生角度评价,尽可能发掘闪光点。注意指导用语,采取鼓励方式,探讨方式。

2.大力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在交流中发现不足,取长补短,而且更能够满足学生心理交流渴求的需求。

3.鼓励。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想说的话。加强指导训练,让学生首先说真话、说实话,真实的展现自我,反对学生用套话、套式。用学生自己的手抒写自己的人生。鼓励学生做真诚之文。再者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说自己的话。在作文时尽少运用别人的语言,只有自己的语言才能真实表达自我,体现个性。最后,要引导学生整理加工自己的语言,尽可能用文学语言表达自我。因为我们的作文是文章,不是流水账,是文章就要有文章特色。在训练中我们的学生定会写出出色的文章作品。

三、总结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提倡个性写作是一个实践性的过程,更好更充实地展现学生个性发挥学生才能,使学生个个能成为作文高手,从此不再畏惧作文、厌恶作文,让我们的中学生作文插上个性飞翔的翅膀。

英语作业中学生范文 第二篇

一、培养高中学生热爱历史的方法

(一)科学处理教材

1、注意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

高一上学期历史教学中要注意总结历史规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例如,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分析,可总结归纳出工业革命的产生需要一个政治前提和资金、市场、劳动力、技术、资源等条件,把此上升为方法论进而就可分析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原因: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各主要国家的确立和发展;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殖民掠夺提供了资金、市场等物质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科技不断进步积累了丰富经验。分析完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得出两次工业革命的同不刻意追求初中历史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把握历史的整体性与时序性

(1)建立背景性联系,既着重分析不同模块所涉及知识之间的因果性联系,如必修三中的“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实际上与必修一的“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密切相联,后者可以成为前者的背景。

(2)建立横向联系,既通过不同角度对同于历史事件或事物进行分析,如必修一从政治史角度讲述“辛亥革命”,必修三则从思想角度通过“xxx”阐述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3)建立必修各模块内部的历史与逻辑联系。根据中外历史的时序和历史问题的因果关系,把课程标准中相对割裂和孤立的子专题串联起来,用讲解《前言》的形式进行概括性串讲,可以使模块内部的线索更加清晰。

(二)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

1、课题引入要“悬”,吊起学生的胃口

课题引入的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引导到探求新知识上来,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所以,它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为此,课题引入不能平铺直叙,没有起伏,必须设置悬念,吊起学生的“胃口”,以切入主题,导入新课。例如:在上完《九一八事变》后,教师总结是可以说:“九一八事变,震惊了世界,而当时的xxx还在积极xxx,迫使红军长征。”并引用的《长征》一诗,引出下节课《红军的长征》。

2、讲述时应力求形象化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往往发源于兴趣,兴趣能促使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学生只有对历史知识产生了兴趣,才会愉快、热情、积极、主动地学习。而教师在讲解时的故事化、形象化、戏剧化,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重要手段,使学生感到“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例如:在上《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时,教师可以引用总理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讲述在1954年印度总理尼赫鲁来访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故事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世界的影响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结合时事特点

历史教学中,有许多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热点时政问题,学生对此也特别感兴趣,可以结合这些时政热点进行教学以培养高中学生热爱历史,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主动性和爱国情感。如学习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可以利用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日本首相参拜供有二战战犯的xxx等热点问题进行教学。通过引导和教学,使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并使学生从二战史实中认识到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地利用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同时也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要热爱和平;认识到xxx是人类共同的敌人,要时刻警惕日本xxx和xxx势力死灰复燃,对日本政府作出的伤害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及至世界各国人民的感情的事情给以谴责。这样,历史学习就变得有现实意义了,学习历史的兴趣由此盎然而生。

(四)运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打破时空界限,突破了课堂狭小天地,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让历史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使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如讲授《红军的长征》一节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一,以电视剧《长征》中的歌曲“十送红军”导入,这首歌所蕴藏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学生每一根神经都“乐”起来了,激发了学生了解本节历史的兴趣;第二,讲述长征路线时以动态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把长征的过程一目了然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提高兴趣;第三,讲述时也把长征时经过的地方如雪山、草地、遵义会议旧址,红军的用品、照片,以及有关的诗词等打在屏幕上,以增强兴趣;最后再放一段长征的影片,使学生回味无穷。

(五)以革命领袖为榜样

当我们了解革命领袖人物青少年时代勤奋学习的历程以后,便会发现,他们都从小就喜欢学习历史。教师可以利用革命领袖热爱历史的事迹来教育学生。例如:

在9岁时进家乡私塾,先读的是《三字经》,接着又读《幼学琼林》和《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些书既讲孔孟之道,也涉及许多历史事实。记忆力强,能够口诵心解,很一决领悟,读史兴趣也因此大增。13岁时,在私塾继续读四书五经的同时,又在课外看了如:《三国演义》、《水浒传》、《隋唐演义》、《精忠传》、《西游记》等古代历史传奇小说,他特别喜欢书中那些反抗统治阶级压迫的斗争故事。15岁时,开始读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和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17岁时,在选读《纲鉴类纂》、《史记》、《汉书》等古籍的同时,还选读一些时论和新书。从6岁起开始读古代历史小说,第一本书就是《西游记》。在9岁前,他就已经熟读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演义史书,并练就出惊人的记忆力。12岁时,他随三堂伯周贻谦从安徽去到东北。那时,沙俄和日本刚以中国的东北土地为战场进行了为时一年七个月的战争,使东北人民在外xxx队的炮火硝烟下蒙受了深重的苦难。这给少年以异常强烈的刺激,他再也无法平静下来。从此,他养成了关心国事,每天坚持读报的习惯。时局的危急震撼着他,历代民族英雄的精神感染着他,所以当一次老师间学生“为了什么而读书”时,坚决地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在席家匾私塾读了9年书。在席先生的启蒙引导下.少年不仅读完了四书五经,还涉猎了一部分史籍以及《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等一些历史小说,使他明白了许多道理,知道了中国正在发生的许多事,萌发出要拯救中华民族的爱国意识。1905年,19岁的走出仪陇,在张澜等人的影响下,开始接触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思想,走上了革命道路。

二、结语

当代的学生成长在红旗之下,是在新中国爱国主义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一代,革命领袖的事迹往往是学生最感兴趣、也是最愿意去效仿的。以革命领袖为榜样教育学生热爱历史:革命领袖热爱历史,学生效仿;同时对革命领袖事迹的学习也是历史教学的一部分;再有,对革命领袖事迹的学习还是一种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因此,以革命领袖为榜样教育学生热爱历史。不失为一种“一箭三雕”的方法。

英语作业中学生范文 第三篇

1明确学生的思维目的

具有目的性的思维是必须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确该堂课的学习目的也是至关重要的。数学教师在长时间的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引导学生明确其目的性的思维,其意义是重大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并引导学生培养正确思维的重要性,明确其学习数学思维以及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学习当前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学习、生活都带来了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和帮助。只有学生明白了思维培养对自己的重要性,才会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思维,才会在学习中更好配合思维。

2通过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知识来源于对疑问的解答,然而较大疑问的过程中正是让学生进行思维分析的过程。可以这么说:提出的疑问也就是思维的目的,有了疑问,学生的思维才会有了明确的方向。因此,在新课标的数学教学中,对数学教师的提问的水品越来越高,所提的问题必须要具备两个特征:启发性和质疑性。以往传统式的教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及的问题基本上是课本中例出的问题,不具有创新、新颖性,相当于是照本宣科,学生只需要是望着书本进行作答就行了,这样一问一答的教与学的模式,45min的一堂课下来,学生根本不需要动太多的脑筋思考,只需要根据书本上了“朗读”就行了,学习思维的培养根本就无从谈起。所以,初中数学教学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要不断的创新特问的方式和新颖的问题,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充分的思考、分析其问题,并结合该堂课的数学内容进行作答。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当然,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不能盲目的提问,必须要满足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难度适中、独特、新颖、具有一定的启发性、目的性的特点等。

3加强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教师在口头上的教导,它还需要通过各种相关的训练来加强、熟练、掌握。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以及比较水平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涌入了较多新的知识点、新的概念,通过这些新知识的涌入之后,不仅增加了知识的全面性,还提升了知识的复杂性。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上要下功夫了解各项知识之间的个性与共性。

训练学生抽象的、概括性的思维

思维的过程就相当于寻求解答问题方法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有长有短,长者达到几年,甚至几百年或者是更长;短者几分钟、几小时,甚至几秒钟。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目前所要解决的问题肯定是后者。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在短时间内解决若干个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自己提出的关键性的问题需要对学生进行点拨甚至是引导。使学生通过客观事物的本质了解,掌握其相关的知识点,并且让学生对自己所见的事物经过抽象的概括,从中找寻出问题的答案。

4结语

英语作业中学生范文 第四篇

一、提出地理问题

探究教学也称作“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是一种关注经验的教学,是围绕现实生活中一些结构不明确的问题所展开的调查和寻求解决方法而组织的。问题是人类教学知识的源泉,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建构自己的知识,提出更高层次的问题,激起探究更多知识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创设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趣味性、层次性和创新性。案例一:教师在一节地理课的导入中,是这么提出问题的。李白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大家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下这句诗的合理性,并说明理由。学生思考:水奔流到海也会复还,因为水是不断循环的。此案例用创新的手法引出的问题,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对学生学习水循环具有启发性,如有的学生可能会进一步思考:黄河源头的水又是从哪里来呢?水是怎么联结到一起的?这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提出假设和设想

假设是探究教学的核心。在大多数学生理解了问题,并且有了自己的看法,在大家的看法趋于相近的时候,教师要将学生的看法与问题联系起来提出一个假设。案例二:确定、评价空间位置的探究。(1)教师为学生长江流域的地图,上面有地形、流域范围、自然资源、交通线分布情况等,让学生分析如果修建大坝应该建在何处?(2)提出几种假设,只考虑地形因素建在河道最狭窄的位置,第二是只考虑因素生态因素建在对生态影响最小的地方。(3)教师提出三种假设后,由学生讨论分析,最后展示三峡大坝的具体位置,并分析修建在此地的原因。提出假想,重视事情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在实际操作中,教师鼓励学生不要局限于现有的,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收集地理信息

收集相关的信息是论证猜想是否可行的第一要求。首先我们要在提出的论证设想上,制定出相应的计划,让学生明确收集信息的范围与要求,以减少盲目性,提高针对性,使收集的信息有意义。其次,通过多种途径来收集(如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文献、实地调查、访谈)等。案例三:给出视频材料,黄河断流逐年加剧。视频中呈现出1972年至1998年的27年间,黄河有21年下游出现断流,1997年距河口最近的利金水文站全年断流226天,断流河段曾上延至距河口约780千米的河南开封。由黄河断流带来的不良影响,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水循环的重大意义。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黄河断流带来的不良影响。

四、整理分析地理信息

学生在整理收集到的资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从中选取有用的信息,指导学生高效地利用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科学的总结归纳。例如,为什么三峡拥有世界级的水力资源蕴藏?并从水力资源的能源性质等角度,分析讨论三峡水力资源开发可以带来的直接间接效益。学生课下查阅了长江上游段气候资料、河流径流水量,地形的有关状况后,要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才可以得出结论。教师应根据学生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绘制图表。例如将常年的降水量做成柱状图,将地势落差用地形剖面图模型表示出来。从三峡地区河水的总量与上游地区的气候类型、特点的相互关系中,分析落差大、水量特别丰富的原因。

五、总结

结论是经过对资料的整理,学生之间的相互探讨得出的,不是个人的主观臆断下得出的。例如,在分析影响美国老年人口向南迁移的因素时,学生可能会主观地认为是经济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教师这时就应呈现美国南部和北部的气候类型图,再呈现一份对老年人期望居住地的问卷调查。学生互相探讨,教师引导其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抓住核心,突出一点的分析法,总结出气候才是影响美国老年人迁移的重要因素。

六、陈述交流

表达与交流时探究教学的必经阶段,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有利于学生的团队意识,得出最适合的结论。例如,在一节是否可以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的教学课中,开始让大家猜想时,大家的结论都是比较武断的,单纯地认为能或者是不能。在经过资料的整理和通知之间的讨论后,得出的结论是:任何事物具有两面性,可以把南极的冰山拉到西亚解决用水短缺问题,但此时就应该把环境问题考虑周到,免得造成全球性环境灾难。应该先进行环境评估,环境评估不能通过,项目不能动工,避免造成先建设、后污染、再治理的错误做法。探究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还可以增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符合培养新时代人的要求。因此新一代教师在课堂中应增加探究教学的应用。然而,探究教学是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但不是“灵丹妙药”,不能完全取代其他的地理教学方式。所以,在地理教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拥有的设备、教学内容等灵活选用探究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英语作业中学生范文 第五篇

一、从教材中挖掘环保教育素材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课堂教学是加强学生环保意识的主要途径。要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主要还是要紧密的联系教材,从教材中挖掘各种各样的素材。教材使我们进行环保意识教育的有效工具。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不失时机的通过教材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更容易通过现实与教材进行结合,让他们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例如在现行的人教版生物教材中就包含了许多可用于环保教育的素材,特别是农村中学所处的特殊环境,可以使的通过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优势对学生展开教育。例如人教版生物教材的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就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良好素材。让学生对《生物圈Ⅱ号》失败的原因进行讨论,让学生们认识到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上的生态环境被破坏了将让我们无处可去。向同学们讲20世纪50年代使用的一种DDT的化学药剂进行杀虫时,对于农村中学来说将有着十分有利的环境,让同学们根据自己家中的情况讨论在他们的家中是否也曾经使用过DDT,现在又使用的何种杀虫剂?通过讨论让同学们认识到化学药剂在使用时有可能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在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7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在这一章的教学中让同学们联想家中平时所做的事是否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例如各地边和田边是否会在暴雨后出现垮塌的地方?为什么会出现垮塌?现在与过去相比家乡中能够看到的动物种类是否有所减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平时家中种地时又用了多少的农药?从这些点滴出引发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又如在八年级下册中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中讲到遗传变异时,让学生知道环境也是引起变异的因素。1984年9月,前苏联一核电站反应堆爆炸,30人丧命,核辐射造成大部分居民逃亡他乡,老鼠巨大如猪,污染至今尚未彻底消除。为何会出现这样巨大如猪的老鼠,这些都是核辐射引起的基因突变所造成的。在看看日本20世纪50年代震惊世界的公害病——水俣病,就是由于汞污染造成的。环境中还会有其他的一些因素也会引发十分可怕的变异。

二、开辟第二课堂,加强学生对环境现状的认识

三、让学生充分认识自然资源的价值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没消耗一分就少一分,应该让学生们认识的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可以播放视频,让学生欣赏森林生态系统之美,了解其“绿色水库”之称的由来,海洋生态系统之壮阔,给自然界供水供氧;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以理解“自然之肾”的美;溪水生态系统的物产丰富,农田生态系统的富饶等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另外再对比负面影响,如身边的河水变臭,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焚烧垃圾及焚烧桔杆的难闻的烟雾等现象组织学生讨论: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恶果?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学生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激发了学生保护自然热爱自然之情。

英语作业中学生范文 第六篇

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物理实验技能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之一,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一)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突出观察的重点

例如,在讲“沸腾”时,观察的目的是“弄清楚产生沸腾现象的全过程,掌握蒸发和沸腾的异同”。观察的重点是“水在沸腾前出现什么现象?沸腾时水面出现什么现象”等;又如在“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的课题中,教师做滚摆演示实验时,要让学生观察的重点是重力势能(即主要看相对高度h)如何变化,动能(即主要看抛体的速率v)又如何变化,以及第2次升高的高度与原来的高度是否相等,等等。无论是在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中,观察的目的愈明确、重点愈突出、任务愈具体,实验效果就越好!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习惯

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习惯,帮助他们养成较好的独立观察的能力,使其彻底摆脱处处依赖老师的思想和行为。培养观察兴趣的途

径有:

①加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精心组织实验,让学生能清楚地、准确地观察到成功的实验现象,尤其是那些不显著而又重要的属性和特性。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其

产生并提高观测兴趣

②启发学生对实验多问几个为什么,诱导学生积极观测并探究物理知识。

③在实验中介绍物理学家的观测趣事。例如,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在此之后许多物理学家都在想“反过来,磁能否生电呢?”法拉第以深邃的观察力和高超的实验能力,经过十年的艰辛努力终于获得成功,从此人类进入电的光辉世界!其实,许多物理学家都有敏锐的观察力,历史上一些重大的发现,如X射线、光电效应的发现,都是物理学家观察、实验的结果。在实验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物理学家的趣闻轶事,也能达到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并进一步促使学生自觉养成那种独立观察的好习惯。

(三)注重科学的观察方法

一般在中学阶段,我们要教给学生以下几种观察方法:

①连续观察法。它不是一次性的,观察随时间而进行,观察的目的在于发现某个物理过程各个阶段的规律。如观察“萘的熔解和凝固”要经过一段时间,从萘的熔解和凝固过程中找规律,从而得到“萘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80℃”。

②对比观察法。对比观察,通过两个现象、事物对比,或者通过将某个现象发生变化的前后情况进行对比来认识事物的目的。它有利于掌握事物的特征,以及它与其它类似现象的特征和区别。例如,将标有“220v,10w”和“220v,40w”的两个灯泡,串联接到电路中,哪个更亮?显然“10w”的更亮;若他们并联时呢?显然“40w”的更亮。这样一对比,串、并联电路的不同就显现出来了。

③重点观察法。它是对与实验目的有关的事物和现象进行观察。如在研究“电磁感应实验”中,我们应该重点观察“导体怎样运动电流表指针才动?”“电流表指针动了”的现象特征,表明产生了电流;“导体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是产生这种现象的条件等等。

④归纳观察法。在研究一些涉及因素较多的问题,或总结一些现象规律时,通常采用“归纳观察法”。通过个别现象进行观察,得到一些个别结论,再通过归纳得出一般规律。例如研究电阻、电压、电流(R、U、I)三者关系时,先使“R”不变,研究“U”、“I”关系,得到“I正比于U”的结论;然后,使“U”不变,研究“R”、“I”之间的关系,得到“I与R成反比”的结论。最后归纳得到“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结论。

另外,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还要让学生学会“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观察”,观察与思维并重,通过积极的思维来提高观察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操作能力,是使实验得以顺利进行的一种动手能力,是实验技能中的一项重要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如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呢?

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规范课堂演示实验

由于演示实验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教师做演示实验时的一举一动,都将成为学生独立操作时的依据,对学生有耳濡目染的作用。教师要从实验方法的设计、器材的选择、操作的顺序、观察的方法、结论的归纳等方面精心备课,并在课前反复演练,力求操作演示规范、熟练。例如,在演示用安培表测电流强度时,提高操作要领:“断开电键,顺序连接;电表串联,正进负出;检查无误,通电试触;选定量程,接线读数”、“先看量程后读盘,大格小格算一算”。这一系列操作要求准确无误,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十分重要。

(二)强化学生实验操作的基本训练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起始于实验的基本操作。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依据实验目标,落实基本技能训练的要求。例如,对刻度尺、天平、弹簧秤、量筒、温度计、安培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等基本仪器要求做到“五会”即“会合理选择、会调试校正、会正确使用、会准确读数、会判断故障”,这些要求需要在实验教学中有计划、有意识地落实。

(三)上好实验课

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要达到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率的目标,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抓好实验预习。课前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弄清楚实验原理、器材、步骤,设计好实验表格。这样可以避免实验课上学生盲目动手,又可以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操作;第二,加强实验规则教育。向学生进行规则、纪律、作风等方面的教育,这对好奇心较强的学生十分必要,以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第三,培养“小顾问”。课前组织实验中心小组的学生进行培训,让他们独立操作,总结经验。上实验课时,这几个人就是“小顾问”对其他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指导。

(四)开展好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不仅能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技能。将第二课堂纳入教学计划,注重通过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有以下几个措施:第一,开放实验室,多给学生实验的机会;第二,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和能力。如:组织学生利用简易器材制作“土天平”、“橡皮测力计”、“铅笔变阻器”等,开展“筷子提米”、“纸锅烧水”实验等;第三,进行实验操作竞赛。寓能力培养于趣味活动之中。如:学完串、并联电路后,进行“电路连接比赛”;上完天平一节后,进行“天平调节和称量比赛”等。这些活动,学生参与面大,对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培养学生的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数据处理能力,是指通过对实验测得的众多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获得某些量的变化规律或量与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能力。在中学物理实验中,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常用的是“图象法”,它的步骤是“建立直角坐标系,描出实验数据点,绘出图象,总结规律”。例如: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自变量,用纵坐标表示应变量。坐标比例要适当,使得图象在坐标纸上大小合适、关系清晰,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由这些数据点恰当的绘出平滑的曲线(或直线)。总结物理规律,是要根据实验数据处理所得函数图象分析归纳出物理量之间的规律。如对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在合外力一定的情况下,研究“加速度(a)和质量(m)之间的关系”,由于a和m之间的关系图象是曲线,不宜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以“1/m”为横轴,对“a”作图。如此得到“1/m-a”关系图象是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于是可以比较容易的得到“在合外力一定的情况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的结论。

除了加强学生进行实验数据图表化训练外,提高学生实验数据处理能力还要要求加强学生进行误差分析、修正数据和总结分析实验数据等等训练。通过加强训练达到提高学生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四、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实验设计能力是实验能力中要求教高的一项,它是指在理解与掌握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等的基础上,具体设计实施实验的能力。在进行设计实验时,必须把握好“安全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精确性原则”、“方便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一)掌握正确的实验设计原理

例如,“验证楞次定律”实验,就是要在改变磁极、改变磁力线方向、改变导线切割磁力线的方向、改变线圈绕向、改变磁铁运动方向及改变相对运动方向时,探讨感生电流的产生及其变化规律。

(二)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

①实验归纳法———通过实验,归纳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方法;

②实验验证法———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推理,提出假设和预见,然后在通过实验来证实;

③理想实验法———根据科学抽象的理想纯化作用,有意识地突出研究的主要方面,排除次要因素和无关因素的干扰,在头脑中构成理想化实验,用于代替难以实现的实验进行研究。如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等。

(三)教给学生设计实验的基本思想方法

要设计实验,就要首先对实验进行构思。实验的设计与构思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平衡法———利用偏离平衡因素的抵消效应,用已知的物理量去探测另外未知的物理量。如电桥测电阻;

②转换法———利用力、热、光、电、机械等方法之间相互转换,依据“等效思想”,把一些不易于观测的量转化为可观测的量。如“伏安法测电阻”,就是将测电阻R转化为测电压U和电流I;

③再现法———利用实验模拟自然现象。如,用棱镜使太阳光发生色散等。

(四)注重节约

我们追求的是“投入物资要最少,同时实验效果要达到最佳,将两者结合起来,这样才是最佳匹配的设计方案!设计实验时,要使涉及到的实验器材要尽量的“精简”,同时还要保证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学生的素质培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作风,使学生真正学到“真才实学”,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

英语作业中学生范文 第七篇

一、充分利用体育教材资源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体育教材资源,首先需要根据教材本身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加强内容之间的衔接,方便学生自主处理相关信息,从而形成健康体育知识的有效储备;其次是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具体特点采用层次式教学,可以通过构建知识点中的问题序列,采用“发现问题+解决方法”的模式。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是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地选择贴近学生学习和锻炼的实际,使教材内容生活化,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知识和技能就在自己的身边。

二、开发体育课程人力资源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他们自身的知识素养和价值观都是可进行加工和改造以后转化成为课程资源的。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中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的大环境中去学习和探索,使体育教学变得五彩缤纷,这样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鉴于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创造出贴近学生生活并且适合现代化需要的教学内容,比方说健美、武术等,通过这些方式来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才是教育的根本,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的亲身体验要比体育老师的纯粹说教来得更加深刻,除此之外,体育教师可以适时地组织学生多参与一些体育竞赛的编排工作和场地布置等活动,以此来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他们的协调能力,同时也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开发和利用体育运动项目资源

通常来讲,青少年都喜欢追求时尚,当然也包括喜欢追求新兴的体育运动。因此我们应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合理地对现有项目加以适当的改造,并且需要大力开发新兴运动项目,比方说轮滑、街舞、远足等活动。再比方说体育教师改变以往的蛙跳活动方式,将其改成“两脚掷球比远”项目,具体就是将学生分成两个人数相等的队伍,并且面对面地站在中线两旁,相对的两人为一组。组分好以后,将实心球放在中线上,要求甲先用脚把球夹住以后掷向乙方的特定位置范围,乙方再将球从落点处夹起以后掷向甲方的特定位置范围,如此进行重复往返,哪一方先掷向对方端线者为获胜方。通过实践证明,经过这种改造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都喜欢上了田径这个项目,同时也起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

四、总结

综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学体育的课堂教学也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在此过程中本文建议了一种现阶段已经得到证明过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这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教材资源和设施资源的基础上,还需要对体育项目本身同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不断地创新和改进,从而为更好地开展中学的体育教学提供良好的条件,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最终既能够熟练掌握体育技能,还能很好地锻炼自己体魄的目的。

英语作业中学生范文 第八篇

一、中学生学习礼仪的重要性

中学生学习礼仪是十分重要的。学习礼仪有助于提升中学生个人素质。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以礼待人,那么就会使我们显得很有修养。古人有这样的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首位。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示形象。一个举止大方,着装得体的人肯定会比举止粗俗、衣着不整的人更受人欢迎。那么到底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所以我们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在一个国家中个人是主体。对于个人来说什么最重要呢?我想首先应该是具备文明素质,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素质,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农村中学生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农村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教室里、校园内食品袋、方便面盒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和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随意攀爬树枝,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把礼仪的学习渗透进去,使得农村中学生在学习中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们知道: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设出优良的学习气氛。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我们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心理素质,而文明的行为就在帮助农村中学生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质,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那即使中学生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所以,农村中学生首先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然后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单纯掌握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礼仪就是素质的前沿,拥有礼仪的文明,那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的农村中学生。那么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渗透学习礼仪,使得每个农村中学生管住自己的口,不说粗话、不随地吐痰;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打架斗殴;管住自己的脚,不践踏草坪。试想假如农村中学生在学习到英语知识的时候弄够学习好礼仪,那么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将大大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将会大大加强,祖国的未来一定是繁荣昌盛、灿烂辉煌!

二、现农村中学生礼仪现状分析

我们的农村中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学习、生活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认识,与此相关地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这是他们需要有学习的渠道,也需要有人能够告诉他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应该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父母在外,留下家里的其他亲属或父亲母亲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以及面对成长中的不解,使得农村中学生缺少了学习礼仪的机会,这种缺少,对于农村中学生心理将来进入社会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这是一位农村中学生周记中留下的简短而不简单的句子,形象的概括出农村中学生的学习现状。“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句满含感情的寄语,是总理写给农村中小学生的。关注农村中学生教育,推行“将礼仪教育在英语教育中渗透的精品教育”,让每一个农村中学生充分享受学习英语的快乐。体验学习礼仪的喜悦,追求最大发展,把每个农村中学生都培育成为新时代的优秀人才。人的本质不时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下,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农村中学生也不例外。因为今天的农村中学生就是明天社会的一员,也就是说今天的农村中学生必然要融入社会,适应社会。那么,我们的学校教育应如何帮助农村中学生不断提高未来的适应能力呢?无疑,在学校中学生英语教育中开展礼仪教育渗透是最直接、相对简单、行之有效的办法。礼仪,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应当共同遵守的礼节和仪表。个人的礼仪修养是一个人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一张最好的名片。中华民族是古老的民族,是“礼仪之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但是由于学校教育过分重视了智商,却忽视了德育,使部分青年人的精神匮乏。在应试教育制度下,学校更注重于学生的英语成绩高低,无暇顾及学生的礼仪教育。由于家庭和学校等诸方面的原因,目前农村中学生中的礼仪修养普遍不高,不少农村中学生与陌生人交往不时面红耳赤、手脚无措、语无伦次,就是趾高气扬、目中无人、高谈阔论。这样很难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则这些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将处于劣势。如果这种现象不改,势必影响到他们与他人的合作能力的发挥。农村中学礼仪教育不仅仅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以种道德修养,一种健全人格的教育。在中小学阶段开展礼仪教育时非常适宜的。但是对于礼仪教育,它并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学习,它还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师生一起活动,让农村中学生”在学习英语课堂活动中认识礼仪,感悟礼仪,运用礼仪。经过英语课堂教育反复的学习和训练,农村中学生修养明显提高,学生不仅在学校对老师彬彬有礼,学生见到客人、老师主动问好,回家主动与父母沟通,主动协助家长做家务,离开家时主动向父母告别,月假不回家主动电话通知家长,让家长放心。许多家长都说:“孩子在学校不仅念了书,懂得英语还学会了做人”。

三、如何在课堂实施教学

英国哲学家培根谈到教师时说:“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教师肩负着教育学生、培育学生,使学生成为接替老一辈事业、延续社会发展的新一代。因此,教师无论是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还是在平常的交际场合,都需要讲究礼仪,做文明交往的使者。语言礼仪是言语交际中的普遍现象,是发话人为维护交际双方的面子,达到其目的的一种标记性言语行为规范。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一定的礼仪原则,采取相应的礼仪策略,维持正常有效的社会交往秩序,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就课堂英语教学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必然会建立起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在英语课堂这种特定的交际环境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英语来引导学生学习礼仪用语,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而且这种示范作用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人际交际中的礼仪意识。因此,教师需要考虑自身言语行为的礼仪性和得体性,在教学交际过程中,采取适宜的礼仪策略,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在课堂环境中,教师对熟悉的学生可直呼其名以示师生之间亲密平等的关系。在对学生不够熟悉的情况下,教师可对学生泛称为boys和girls。对学生适宜得体的称谓,不但向学生传达了教师的尊重和好感,还从主观和客观上起到了维护他们积极面子的作用。

四、课后怎样巩固

在英语中教导农村中学生学习如何使用好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除了可以直接使用英语来说外,在平常人际交往中,教导学生灵活运用生活中的礼仪。

(一)例如熟知与人交往,谈吐方面的礼仪常规运用。

1、尊称(敬称):对长辈、友人或初识者称“您”;对师长、社会工作人员要称呼职务或“老师”、“师傅”、“同志”、“叔叔”、“阿姨”等,不直呼其姓名。

2、对他人提出要求时说“请”:与人打招呼时说:“您好”:与人分手时说“再见”;给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别人向自己致歉时回答说“没关系”;受到别人帮助表示感谢时说“谢谢”。

(二)熟知与人交往,使用体态语言的礼仪常规的运用。如使用好体态语言: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右行礼让、回答问题起立。

1、微笑:是对他人表示友好的表情,不露牙齿、嘴角微上翘。

2、鞠躬:是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个人对群体的礼节。行鞠躬礼时,脱帽、立正、双目注视对方,面带微笑,然后身体上部向前倾斜自然弯下15——30度左右,低头眼向下看。有时为深表谢意,上体前倾可再深些。

3、握手:与人见面或离别时最常用的礼节,也是向人表示感谢、慰问、礼贺或鼓励时的礼节。

(三)、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鞠躬问好;上下课,起立向老师行注目礼;课上,发言先举手;课余,进老师办公室或居室,喊报或轻敲门,经允许后再进入;离校与老师、同学道别。

关于教育中学生礼仪,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作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跟前,一旦你把他们熟知的人的榜样给他们看了,同时说它们为什么漂亮或为什么丑恶,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大的。因而我们应十分重视榜样的示范教育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给学生作示范。它会激发学生行为,积极效仿教师行为作风、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促使他们在耳濡目染中体会到榜样的力量。对学生来说,这是无声的教育,所以英语教师日常的言谈举止应规范,从而熏陶、感染学生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规范。礼仪教育在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将取得明显的效果。

英语作业中学生范文 第九篇

一、科学甄选课堂学习内容

由于武术是一门理论高深、技能高超的高级体育运动,是对学习者体能素质与运动基本功的极大考验,然而中学生由于课业负担繁重,时间和精力都十分有限,要想确保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教学课堂中从快乐中获得知识,就要注意对武术课堂教学内容的甄选,要在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范围内来选择那些学生能够接受、消化并实用的学习内容和动作项目,并试着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向学生呈现与讲解这些武术知识,从而推动武术教学课堂的顺利开展。

二、因材施教,安全必要

武术运动是对学生基本运动能力的考验,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都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武术教学也要以学生的体能素质为核心进行因材施教,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例如:身强力壮、天生爱运动的男生可以选择相对剧烈、高难度的动作进行教学;相反,身单力薄、身体较弱的女生则适合相对轻柔、缓慢的动作,这样才能使不同才智的学生各有所得,各有发挥。同时,安全意识必须贯穿于整个武术课堂教学的始终,特别是一些高难度的动作教师必须亲自守护,重点监督学生的动作规范与要领,确保学生能够严格依照规定科学练习。同时,也要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适当地控制训练强度,可以通过适当休息进行调节,防止出现学生由于过于疲惫昏厥的现象。

三、游戏教学,兴趣引导

在武术运动开始阶段,学生身体处于安静状态,很难进入激烈运动状态,可以引入游戏来激起学生的亢奋情绪,常用的游戏方法有:武友相聚、大刀接力等,通过这些方法来聚焦学生的神志,学生的神经、肌肉会自然进入紧张氛围,身体也会慢慢走向运动状态,为接下来的武术练习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一些高难度动作更应该引进游戏,从而全面完善学生的肌肉质量。学生具备了练习武术的基本身体素质,才能达到对武术的疯狂热爱,从而增强学生的耐力,提高学生的品质。在一堂紧张的练习课的末尾,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一些较为轻松的游戏来帮助学生放松神经、梳理肌肉,为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受,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对接下来的教学课堂充满期待。

四、侧重武术套路形成特点与原则教学

武术教学的核心在于在具备了基本功的基础上掌握武术套路,无论教师选定那一套武术教学策略,都要确保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其动作特征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原则,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习武不偏离方向,走入正轨。例如:常见的套路动作表现为打、攻、摔、踢等,动作的主要特征体现为进攻与守护,要向学生全面介绍这些动作规律,培养学生的肢体灵活度及保持平衡的能力,这样才能确保稳扎稳打。而且学生一旦明白了各种武术套路的特征,就能够凭借自身的体能条件来恰当地择取练习方法,确保不同的学生各自发挥自身功力。

五、引入多媒体,渲染气氛

体育教学也应该同现代化接轨,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来优化教学秩序,提高教学水平,渲染气氛,使学生能够身在其中感受到武术的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播放一些典型的武术动作,例如:一些古装武侠剧中的武术片段,学生通过观看激烈的画面,自然会产生对武术功夫的崇敬,同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来为学生播放武术背景音乐,让学生伴随着音乐来练习,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音乐与肢体锻炼的双重带动下身心得到锻炼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来自于《新课程导学》杂志。《新课程导学》杂志简介详见)

六、总结

中学武术是一种新型的体育教学项目,也是一项带有挑战性的运动,教师要抓住武术运动的特点,学生的特征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良好锻炼的同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英语作业中学生范文 第十篇

一、抓住有效教学的精髓,多样教学模式、丰富方法内容

1.教学模式要多样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通常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还可以改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在学习动作技术、技能,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教学模式的安排与教学安排、师生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在队列练习时可以安排一些“反口令练习”;在准备活动慢跑时穿插些“喊数抱团”的游戏或者增加“蛇形跑”“螺旋形跑”等等;在短距离跑的起跑练习时,可以安排坐姿、背向、转圈等不同起跑方式的练习。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学生间的交流,使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不断得到提高。

2.教学方法要灵活运用。“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场地器材等多方面进行择优择机运用。常见的体育教学方法有讲解示范法、完整、分解法,游戏法、比赛法等等,现代化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创造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景设置教学法等等,我们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将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融入到各种教学模式中去,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要多组织学生参加他们喜欢的篮球赛、排球赛等等,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大型体育比赛,如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夺冠的喜人场面,以此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

3.教学内容要多样、可行。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必须得到每个体育教师的重视。高中选项教学时,学校应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的师资配备、拥有的场地器材等方面考虑,正确、合理地安排选修项目。例如:在球类项目设置时,可以安排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在力量素质练习时,可以设置上肢、下肢、腰腹等多种练习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分组练习,尽可能满足不同需求的学生。可以预见体育教学已从动作技术为中心逐渐向体育方法、体育爱好为中心过渡,但这并不说明以后就不需要教动作技术了,而是将全面拓宽技术、理论、素质、保健等方面内容,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为此体育课程的内容应突出娱乐性、实用性、健身性、终身性,而内容的深度则强调可行性。

二、抓住有效教学的核心,培养自主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有效教学需要学生能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能求新求异,能掌握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体育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创设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发散求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大胆尝试,鼓励学生对体育教学发表独特见解,同学间能相互交流、热烈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无论是体育理论知识学习和还是动作技术技能学习时,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时,教师应设置和提出有多种解答方案的发散性问题,启发学生独立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学生、教材、教法、场地器材等都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要素,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有效教学要达到最优化,体育教师必须理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1.明确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探索知识、求新求异的能力是体育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组织教学和启发思维是教师的引导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来实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根本目的。例如:在枯燥无味的中长跑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设计一条长跑的路线、方法、情境进行练习,练习完各组对自己的设计、体验谈优缺点,使单纯的围绕操场跑的耐力练习变成有趣的情境跑,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思想给“师道尊严”罩上一层神圣的光环。平等、民主、理解以及尊重是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根本。教师虽然是指导者,但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基础。例如: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表扬与批评的手段,发现学生的优点或在学生取得成功时要给予微笑、表扬;发现学生遇到困难、困惑时要给予鼓励、指导;发现学生的缺点或错误时要给予指正、适当的批评,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爱护。在这种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中,学生们身心愉悦、乐于参与体育活动,从而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体验成就感,实现生命的价值,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确立健康的人格和自由的个性,有利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有效发挥。

3.知识与身体活动的关系。“以身体活动为主”是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体育教师在实施有效教学时要考虑到这一特殊性,必须根据学生的生理负荷合理安排运动量,身体活动不仅作用于生理上,还作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技能发展等。因此,体育有效教学应遵照以“量”的多少进行合理性评价的原则,知识的信息量、运动负荷量等都在评价的范畴。例如:在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对动作技术掌握的程度不同,练习时教师可以安排垫固定球、一抛一垫、双人对垫、三人轮换垫等多种垫球方法供学生自主选择,练习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也可以作适当地调整,以增加学生自信心、提高练习积极性。体育有效教学中,学生人格的完善、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运动乐趣的增加及所学技术难度的不断提高和知识深度的增加是衡量学生进步的标尺。体育教学中的学生个体差异大于其他学科教学中的学生个体差异,因此,在内容、难度和运动量等方面给学生选择的权利是体育有效教学的一个基本的特性。

英语作业中学生范文 第十一篇

一、课堂活动设计同课堂教学两者之间的不同点

(一)教学方法上的不同

首先,在中学音乐课堂活动的设计中,教师通常会采取互动的教学方法,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充分的进行交流,为学生构建出一个交流思想的平台。能够打动人心的音乐是需要有灵魂的,教师会在课堂活动中重点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从而达到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对不同的音乐进行理解,并将自己的生活以及阅历加入到演唱中来的目的。其次,课堂教学所采取的方法则截然不同,在授课中,处于主导位置的是教师。并且师生在课堂中的交流仅限于提问回答的形式,并没有其他的互动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比较传统的,教师会先为学生讲述一些理论性的知识,之后再给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最后在课下为学生派发一些练习任务。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上的不同

中学音乐课堂活动的内容具有非常大的灵活性以及不确定性,也正是因为这种特点才能够让学生的应变能力得到锻炼。教师通常会给学生安排一个活动主题,之后让学生自行发挥,在过程中可以采取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然后再针对活动结果来给予指导性的意见。而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则会在上课之前制定好详细的教学大纲,在授课中按照大纲来进行,例如针对某一首歌曲进行讲解的时候,会首先从乐理知识以及演唱技巧进行讲解,之后再让学生加以练习,如果学生在练习中出现同教学大纲不符合的情况,教师会将其视为错误的表现并且加以纠正。很显然,这种教学内容会将学生对于音乐的灵感以及个性扼杀掉,并且会让整个课堂氛围变得枯燥乏味,并不能够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氛围上的不同

教师在针对中学音乐课堂活动的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创造出一个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因为只有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产生一种愉快、轻松的感受才能够改变他们对于音乐的认知,从而由内到外的去爱上音乐。而课堂教学则不会如此,教师注重的并不是教学氛围,而是教学频率。教师会抓住一切的时间来对学生灌输知识理念与演唱技巧,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尽可能地将他们的基本功得到进一步的扎实,并且针对课堂中空档时间,教师会让学生对所讲的内容进行练习和背诵,总体来说教学氛围是比较沉闷的。

二、课堂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合并与互补

(一)课堂活动与课堂教学之间应该“动”“静”结合

在上文中我们提出,课堂活动的教学形式所主张的是“动”,而课堂教学则主张的是“静”,那么在今后的音乐课中,教师应该将“动”与“静”结合起来,在课堂活动中为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去聆听音乐,用心去体会乐曲中所讲述的故事以及所要传达出来的意境,并且在活动的设计中将一些理论性的知识与演唱的技巧融入进去,让学生能够自愿的将这些相对枯燥的知识点进行理解。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可以有“动”的时间,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次数,并且不要将交流的模式仅仅局限于问答,可以采取游戏、辩论、分组抢答等方法,让课堂中的教学氛围能够变得活跃一些,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应该扬长避短

无论是课堂活动还是传统教学,都是有优势以及不足之处的,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方法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这两者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例如,在课堂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将一些演唱的技巧加入进去,让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领唱,并且对其他学生讲述自己的演唱心得,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小小的虚荣心理,还能够变相的教授了教学大纲中的知识,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不断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之所以不被学生所看好,主要是因为过于陈旧,从而无法让学生产生新鲜的感觉。教师应该将课堂活动中的内容加入到课堂教学中,并且经常性的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更新,让学生对音乐课程产生一种期待感。首先,在音乐课堂活动的内容设计中要在原有的理念之上加入一些相对稳定的元素,让学生可以得到定向以及定时的培养,不能够一味地去寻求新颖而忽略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有些学生反映,虽然在活动课中非常开心,但是在应对考试的时候会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由于中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还处于尚未成熟的阶段,所以一些理解能力较差的同学就无法在活动课中吸取重要的知识点。其次,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中,教师要注意变化,不要完全的按照教学大纲来进行授课,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来制定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述音乐的风格以及流派时,教师可以将例曲更换为当下比较流行且适合的音乐,让学生能够产生兴趣,只有让学生同音乐之间出现了共鸣,才能够将原本枯燥的乐理知识变得灵活易懂起来。

三、结语

音乐是自由的,教师只有将音乐课堂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才能够让学生的音乐思想不被束缚,更好地徜徉于音乐的世界中。

英语作业中学生范文 第十二篇

一、在中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营造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作为案例来刺激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最终使得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例如,学习摩擦力时,学生对于摩擦力有所了解,但了解不深,大家只是清楚摩擦力可以阻碍运动。教师在讲课之前,可以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在什么地方可能存在摩擦力,为什么在冰面上要比在路面上滑?为了使大家能够更加形象地感知摩擦力与什么相关,教师可以将同一个物体放在不同的地面,利用测力计来拉动物体。从学生熟知的日常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出发,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并且逐步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二、课后作业和练习要联系生活

只在课堂上学习科学知识,这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课后作业和练习也是学习科学必不可少的方面。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很难做到使每个学生亲手实验操作,因此,课后的科学作业是必不可少的。以物理中的电学为例,在课堂上需要很多实验器材,并需要很多时间,所以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感知到电的存在,可以安排学生课外作业,即在课余时间利用导线、电流表来进行实验,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生物学习中,在学习花卉时,可以让学生亲自观察不同花朵的雄蕊、雌蕊、花瓣数目、花萼,并且完成观察报告。设计一些生活化的作业,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于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学以致用,从而达到科学教育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即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有所成。在中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所接触到的理论知识,并不能完全融会贯通,这就需要教师采用一些由简到难的练习,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电功率”时,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家所用各种电器的电功率和用电情况,并最终完成调查报告。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将观察数据整理成理论报告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科研能力。因此。科学知识的学习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真正做到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动力,真正达到科学教育的目标。

四、总结

通过开展生活化的中学科学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不仅可以表现出科学的基础性和综合性,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科学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所学理论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所遇到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作业中学生范文 第十三篇

一、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

一份来自我国某地重点中学的问卷调查材料显示,有的学生反映,他们上历史课“习惯于照抄老师板书的内容”,而不是主动探寻问题的答案;有的学生认为,“历史就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功课”,另有许多学生则坦率地承认,“上历史课不是做其他的作业就是打瞌睡”等等。这里所折射出来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不少教师们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上课照本宣科,课堂缺乏思辩与创新;死记硬背成了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主要渠道,学生对历史学习犹如“复印机”,除了重复前人的结论之外,很少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历史学习与教学应该是怎样的呢?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先生也指出:“单做事实的传凿、记忆、叙述,决不是历史教学。……对我们至为重要的是活生生的社会精神,是社会的意志的冲动,是时代精神,更不能单纯将历史看成死了的形骸,而应看成活着的文化,看作人的活动,生命的跃动。”如果说历史是有生命的,那么作为历史学科的教学自然也应当同样具有毋庸争辩的生命性。体现在历史课堂里,就是我们的历史教学应当使人能够从中充分感受到强劲跃动的生命脉搏和浓郁的人文气息。“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教学肩负着独特而重要的使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学会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当前中学历史教育的现状不仅使历史教学德育功能因方法陈旧而显得苍白无力,而且也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历史教学必须进行改革。

二、“引导—探究—创新”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当前党和国家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教育改革要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现在的社会,知识更新以原子裂变的速度呈现,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如同五彩斑斓的万花筒,让学生将来能够坦然地面对、从容地处理;必须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的青少年时期发展多元智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勇气。所以课堂教学中就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让学生去展示自己、表现自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即由重教师的“教”,转向重学生的“学”;由重知识转向重能力。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教师仍是课堂的主角,教师仍视自己为知识的传递者、能力的培养者、思想认识的教育者。学生的多元智能得不到挖掘,束缚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倡导“培养人文素质”、“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等内容,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它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主要是通过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学习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使得人格、气质和修养的内化。所以开放的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自主形成并内化了历史思维能力和改革创新精神,使学生更好地迎接未来社会生活的挑战,适应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提高历史教学措施

(一)、引导教学

1、课前引导

课前主要引导学生去预习新课,搜集、阅读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知识,制作相关物件,也可依据教材内容编制课本剧等,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八年级历史(上册)“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一课,应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向老人或在其他书籍上收集一些日本侵华罪行的资料,有可能的可让学生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样在收集、调查、参观一系列“做”和“看”的活动中,进行思考,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议中学”打下基础。

2、课中引导

、设置生活情境,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xxx战争》一课后安排“xxx的严重危害和青少年对应持的态度”的讨论,让学生结合历史教训,联系现实生活,懂得珍惜生命,远离的重要。又如在《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发展》一课后,安排了“古今考试制度比较”的讨论,并在比较的基础上由学生对我国当今的考试制度改革提出建议等等。这些内容,增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的联系以及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体现了较强的时代性。

、让学生先自学,让学生发现并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教师对各组提出的疑难问题,不是急于作答,而是还给学生,让其他小组予以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才予以点拨。这样才能体现让学生在“看中学”、“议中学”。学生一看就懂的问题教师不讲,经过讨论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也不讲。教师只对解决不了的问题、共性的问题进行精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进行恰当的点拨,从而体现传统教学,让学生在“听中学”。

设置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教师对一些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及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进行精讲后,必须设置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教给学生思考、讨论、争论、辩论。历史七年级(上册)“秦王扫六合”一课后,让学生评价秦始皇的功过,石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学生自然会去思考、讨论、争论。

制作或准备相关教具

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课前制作一些与课内教学有关的教具、搜集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器物,让其在课堂上展示;尽可能地实施“角色扮演”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做中学”,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将一些抽象的知识、深奥的道理以具体的形象深入浅出地作出说明。在学习《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一棵时,我让学生自己出示课前准备的能反映经济的全球化的实物素材,同学们各显神通,拿出了诺基亚手机、海尔DVD的遥控器等。有位同学则当堂脱下了运动鞋,原来是阿迪达斯牌的,同学们哈哈大笑,我借题发挥,给学生介绍了像海尔这样的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我马上又接着介绍了几个外资企业各我国带来严重污染的案例,学生经过思考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全球化就在身边,我们要顺应这个潮流,也要尽力规避它的不利影响,我们青少年要发奋图强,为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富强做出贡献。可见,“生活”对学生富有吸引力,“日常存在”促使他们观察思考,新掌握的生活常识既让学生有收获成就,实践证明,一个好的历史教师需要从生活中不断汲取营养,让看似枯燥的历史因为有了生活的气息而鲜活起来。

协和氛围

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倡导学生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让学生发表意见,张扬个性,发展思维,体验成功。当然,教师的点拨要及时,引导要得法,切实实现“交流——互动”。

(二)、探究教学

探究教学的任务是让学生揭示探究历史知识问的联系,梳理知识结构,多样化展示自学成果;方式是学生以自主阅读学习为主;教师作必要的指导,而作为引导自学的提纲或提示,开始最好以试题的形式推出,抓手是能够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问题链,呈现方式是板书、发放印制好的自学提纲或多媒体屏幕显示等。

1、探究的方法

英语作业中学生范文 第十四篇

一、树立学习信心,敢于尝试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鼓励和指导学生们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特别是对于学生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自然现象,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找答案。例如,在《铁生锈了》这课的教学中,在探索铁生锈的原因时,要根据生活中的铁生锈现象引导学生大胆猜测。铁锈的形成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为了保证学生们的课外实验能落到实处,还要能承接第7课的教学内容,笔者首先提出要求,让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再根据本组需要发放相应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观察、分析的探究得出最后的结论: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样的探究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在不断思考、观察、分析,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使学生们认识到自己也能像个小科学家一样,从而增强自信心,这样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二、设境质疑,引导探究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是优良创造品质的具体体现。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应当精心地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不倒翁》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能正确提出问题,可以将教学活动设计如下:先向学生展示一个不倒翁,然后请学生们将各自桌上的不倒翁搬倒,结果,学生不论怎么搬,就是不能将不倒翁搬倒。这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此时最想知道什么?”学生由于对这一现象感到很奇怪,便七嘴八舌地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为什么搬不倒?怎样才能搬倒不倒翁呢?只有在这时,学生的探究愿望才能油然而生。于是探究活动开始了,在活动中,有的学生在不倒翁上加重物,有的取出不倒翁的“内脏”,有的给不倒翁安上了脚,还有的把不倒翁的底部粘上了小木板、硬纸片等,这些学生都把不倒翁搬倒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启发学生将搬倒的不倒翁还原成为不倒的。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不倒翁不倒的秘密到底在哪里?”由此,通过“正一倒一正”这样一个过程,学生自己发现了不倒翁不倒的两个秘密,上轻下重,底部是圆球形。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是由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设计,学生们则一起动脑筋、设计方案、想办法,进而解决了问题。大家学习科学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他们为证实各自的想法而进行实验、探究,既培养了学生们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同时也历练了他们的意志。

三、重视探究、发现和合作学习

在科学教学中,一方面要重视探究与发现,培养学生能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善于发现的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想清楚自己弄懂了哪些,还有哪些没弄懂的地方;另一方面,要善于指导学生开展研讨,重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多利用小组学习、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们互相启发,在讨论中加深理解,从别人的思路中得到启示,促使学生们将各自分散探究的结果集中起来,变成大家共同的财富,更能够在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分清正误,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能有更多的发现,获得科学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带框框,不能硬性地拔高或限制学生讨论,而应因势利导,使学生逐步获取合乎他们认知水平的结论。例如,在学生探究物体沉浮的规律时,教师就不能带着“浮力大于重力物体就上浮,浮力小于重力物体就下沉”这种框框,硬把学生的探究与发现一下子拔到这个高度上来,也不要硬把学生的探究方法囿于书本上讲的方法内,更不要简单、轻易地表态或发表带倾向性的意见,而应依据学生的探究情况,采取适当的、让学生经历并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积累成功或失败的体验,引导他们得出恰当的、合乎学生自己认知水平的正确结论。例如,在《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实验过程中,学生经过尝试,他们不仅发现了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还发现了改变液体的性质也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这就是教学活动的一项重大收获,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感,才能促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这不仅能帮助学生们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还能帮助学生们进行情感的交流,达到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的目的,只有这样才符合科学课的特点,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四、引导应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科学课程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要能从实验入手,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推理,再有目的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科学的最佳状态,体会到学习科学的无穷乐趣,才能更好地使学生扩展知识,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例如,在《金属的热胀冷缩》的教学时,由于这节课是在学生们学习了液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所以可以提出问题:你想知道固体会不会热胀冷缩吗?给学生设下悬念:出示实验材料,老师这有一铜球和一铜环,铜球刚好能通过铜环。现在用酒精灯加热铜球,大家就可以发现加热后的铜球不能通过铜环。这是怎么回事?学生们一下被吸引住了,思维状态迅速被激活。再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则冷却后的铜球又能通过铜环了。学生们通过实验观察:铜球也会热胀冷缩。在得出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之后,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验证其它金属如钢条等是否也会热胀冷缩,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小资料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准确地知道: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通过举一反三地探究,要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在生活中进行充分应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要使学生达到巩固知识,拓展视野,培养创造能力的目的,就得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课外生活这一场所。

上一篇:酒店开店申请书范文优选11篇图片 酒店开店申请书范文优选11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
心得体会推荐
  • 2024年八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 八年
  • 传统文化教育教学 最新传统文化教
  • 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
  • 行政专员转正后的工作计划 2024年
  • 中国最大的贪官落马排名情况(中国历史最大贪高官排行)
  • 教师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精选8篇
  • 党员与群众谈心谈话记录内容最新13篇 党员与群众谈心谈话记录内容最新13篇范文
  • 看守所执法细则(看守所执法细则(2013最新版本))
  • 2017年中国最大的黑帮排名(中国黑道排名前十名)
  • 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心得体会5篇 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心得体会5篇文章
  • 猜你喜欢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