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高等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通用12篇 高等教育研究是什么期刊

更新时间:2024-04-23 来源:互联网 点击:

下面是爱岗的小编午夜为大伙儿找到的高等教育研究【通用12篇】,欢迎参考。

高等教育研究 篇一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档案高等教育;改革;措施

伴随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蓬勃发展,继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越演越烈,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这对我国高校的各项工作都产生了积极重要的影响,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档案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主动迎合时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顺应并融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洪流,自主探索档案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新举措、新方法,努力开创新形势下档案高等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在高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近年来,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问题成为高校高等教育研究和讨论的焦点。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源于西方,其发展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则源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从出现至今,引起人们的热烈讨论,对于其内涵的阐释也很难达成统一的认识。普遍的观点有两种。第一种是学者的观点。主要强调大学校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学术研究国际化等与大学教育直接相关的内容;第二种观点是国际组织的观点。国际组织相对来说更加关注和平和发展问题,倡导“国际理解教育”、“发展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等有助于世界、区域国家和平、发展的教育国际化理念[1]24。笔者倾向第一种观点。2.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内容。尽管学术界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定义还无法达成一致,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是无法阻挡的。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发展,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迅速发展,已成为高校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实践来看,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1)留学生教育。留学生教育工作是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基础工作之一。近年,留学生人数不断增长,留学层次也由最初的以汉语语言培训为主的非学历教育发展为以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教育为主的学历教育。(2)外教聘请。聘请外专外教是丰富高校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的一大途径。(3)人员交流。包括教师和学者的互访与短期讲学、学生互换和短期研修等。(4)学术交流。包括学术期刊和教学资源的共享、互邀或共同主办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5)科研合作。包括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和研究课题、合作成立联合研究中心或联合科研机构等。(6)合作办学。包括合作开设办学机构或教育项目,开展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专业培训等。3.高等教育国际化在高校发展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表明,开放性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而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有效地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极大地弥补了高校教学和科研资源的不足、拓宽师生的视野、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其在高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在实践中,高等教育国际化即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渗透到高校教学和科研的方方面面,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以我校为例,我校先后与22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教育与科技合作关系,2002年学校与法国教育部联合创办中法旅游学院,开创了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新模式;2008年与台湾淡江大学合作成立工程结构灾害与控制联合研究中心,创新了两岸高校科研合作的新模式。仅在2014年我校主办国际学术会议5场,出席人员626人次;派出人员478人次;外籍专家短期来访43人次;长期聘请长期外籍专家教师17人;与9所国(境)外的大学和教育机构签订交流与合作协议书[2]466。这些国际交流与合作极大地丰富和弥补了我校教学和科研力量的不足,在我校的教学评估、科研立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各方面都做出重要的贡献,在我校的战略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档案高等教育的影响和挑战

1.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档案高等教育的影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推进,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发展给档案高等教育带来不少的影响和冲击。(1)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给档案高等教育带来新的教学内容,丰富档案学课程内容设置。具体有以下五个方面。①各类涉及国际交流与合作协议书和合同等文书档案。包括高校与国(境)外高校与教育科研机构签署的校际交流备忘录和协议书、合作研究协议书、合作招收留学生协议书和聘请外国专家教师合同、各类教师短期培训协议书等档案材料。②留学生、交换生学籍档案。包括留学生、交换生的留学或交换学习申请表、录取通知书、成绩单和毕业名册等学籍材料。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档案。包括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申请、立项、批复的行政文件,也包括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招生、课程、教师、学生管理等材料,还包括项目结束后的总结报告等,内容繁杂、时间跨度大。④中外联合研究中心档案。包括联合研究中心的机构设置、费用来源、研究成果分配等各方面的资料,专业性强。⑤外事礼品等实物档案。包括外国各友好学校或机构赠送的礼品或简介等资料。(2)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给档案高等教育搭建了学术交流与研究的平台,为档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供宝贵的机遇。培养高素质的档案学专门人才是档案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战略目标。高校档案专业教育部门领导可以通过本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机构牵线,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一方面选派优秀的档案专业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在读学生到国外高水平大学进行短期研修和交流学习,了解档案学的国际学术前沿、扩大学术研究视野和提高档案专业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积极邀请国外知名的档案学专家和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或开办学术讲座等,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档案学知识。(3)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给档案高等教育带来国际先进管理理念,激发改革和创新的思维。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表明,开放性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高校通过与国外友好学校和教育机构的交流,引进和传播国外先进的档案学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才能不断地激发档案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思维。2.高等教育国际化给档案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带来新挑战。档案高等教育是为培养高水平的档案管理人才提供教学服务的中心,高等教育国际化,必然要求档案高等教育国际化。但是目前,我国档案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很低,远远无法满足培养国际化高水平档案人才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如下。(1)档案高等教育课程内容陈旧,缺少与时代相呼应的档案课程。目前,不少高校的档案学专业课程还存在着内容陈旧、设置不合理等现象,主要传授传统环境下的档案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使得高校档案专业毕业生缺乏现代档案工作的知识和能力。(2)档案高等教育的教学观念落后,缺少实践教学。不少高校的档案学教学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课所占的比重偏少。档案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一旦学生的课堂知识与实际操作脱离,毕业生就失去安身立命的根本。(3)档案高等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具备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的人才,缺乏国际视野和国际意识。目前,高校档案学专业普遍缺乏学历高、能力强、懂外语的年轻教学骨干人才,无论是外语水平还是对外交流能力都欠缺。(4)现行中国的档案管理方法落后,档案信息化、数字化水平不高,导致中国的档案高等教育师生很难在对等的基础上与国外高校开展交流与合作。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高校档案的利用还停留在简单复印、盖章的基础上,远远达不到远程网上查询、自行打印利用等水平,这些与外国高校相比,网络技术相差太远,难以开展合作研究。以上这些因素都大大阻碍了高校档案高等教育的发展,成为档案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急需突破的瓶颈。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档案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新举措

档案高等教育只有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借势而为才能取得改革和创新的成功,具体措施如下。(1)利用本校现有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资源,搭建档案高等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高校档案学教学部门可以先从与本校签署了校际友好交流协议书的国外高校着手,精选几所档案学教学与科研水平比较先进的国外高校,与对方的教学与科研机构建立友好交流与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开展档案教学人员短期互换和学术交流等活动。(2)积极举办或参加各类国际档案学术研讨会,或邀请国外有影响力的档案学知名专家和学者来校短期授课等,开拓师生的国际视野,提高改革和创新思维。(3)积极选派优秀的中青年档案教学骨干力量出国短期研修或短期访问,提高其国际视野,学习先进的档案教学与管理知识,构建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的高素质的档案高等教育师资人才队伍。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档案高等教育师资力量才有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档案学毕业生。(4)积极运用网络的手段,通过远程访问国外高校的档案教学与科研机构的网页等手段,学习和借鉴国外高校先进的档案教学手段。在美国,远程教育广泛应用于各类教育。在档案教育当中,校方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同行网,学生可以通过这个网络查找收集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同时通过交互式电视教学,形成教师授课记录,便于教师及时调整其授课方案,互相借鉴经验等[3]56。学习和借鉴这些国外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利于我们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5)在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我们也要学习和借鉴国外以实践操作为主体的课程设置,逐步改变我国档案学高等教育现行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程设置,联系我国的实际国情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加强实践课所占比重,与各档案馆、博物馆保持密切联系,主动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际操作的机会,使课堂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许多高校都把国际交流与合作列为高校重要的发展目标和计划。以培养高水平档案专业人才为目标的档案高等教育只有积极顺应这股洪流,不断推动自身的改革和创新,才能更好地为国家档案事业的发展培养优秀的档案学专业人才,为国家档案事业的长远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仇鸿伟。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大学(学术版),2012(10):23-32.

[2]广州大学党委办公室。广州大学年鉴2014[M].广州,2014:466-473.

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范文 篇二

关键词: 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

收稿日期:2006―02―27

作者简介: 李宪印,(1969-),男,汉族,山东鄄城人,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高等教育研究。

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进行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把实践教学作为沟通理论与技能之间的桥梁,使学生不但在理论上,而且在技能上都能得到发展,对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两个相对独立、并行不悖而又相辅相成的教育过程,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就探索新知而言,实践教学的意义甚至要高于单纯的理论阐释。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不断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创新能力。按照现代教育理论,实践教学被视为理论教学的延伸,而理论教学则被认为是对实践教学的总结和知识建构。在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实施过程中,实践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再现知识的产生过程。

但是,目前各高级职业院校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造成毕业生中普遍存在着高分低能,擅长理论研究,难于适应实际工作的现象。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应该是擅长实践操作的人才,不应该只会纸上谈兵。当然,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其中既有教育者的主观原因,更多的来自于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客观条件的限制。

一、当前高级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高校扩招,实践教学环境和资源配置紧张,实践教学总体上被削弱

近几年的高校持续扩招已经为更多的适龄青年提供了上大学的机会,但是,由于我国高等学校的布局的不合理,虽然最近20多年来发展很快,学生的就学空间仍然有限。全国高校普遍出现校舍紧张、教学空间拥挤、生均占用实验室面积以及生均使用实验设备量严重不足、实践教学经费紧张、实践教学时数少等问题,学生实习和实践教学不得不采取合并、裁减、模拟乃至“以讲代练”等权宜之计,实践教学课程或者转移为课堂多媒体演示教学,或者干脆停开。而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由于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其实践教学体系一时没有得到完善。

2.产学联系的渠道和样式变化,造成导致实习基地锐减

近几年来,我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通过实行“调整、共建、合并、合作”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打破了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各类高校“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形成了“省部共建”、中央和地方共管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统筹教育资源,面向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基本理顺了全国各类院校的管理关系。但是,原来一部分隶属于部委和行业管理的院校也由于管理关系变化,高校与企业联系的渠道和产、学、研合作关系发生了变更,以往长期形成的行业办学优势正在丢失。反映在实践教学方面受到的最大的损失就是生产实习基地锐减,实践教学的地位被削弱,实践教学内容空泛陈旧,从前“真刀真枪”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正在被“走马观花”式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和教师到企业参观、调查、访问”所代替。

3.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中普遍存在忽视实践教育的倾向

一方面,在校内教学管理上,“重视课堂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观念占据主流地位,学校的教学奖励通常倾向于课堂理论教学,在这方面很多高校都设有“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研究成果奖”等诸多奖项奖励,而针对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技能训练的教学成果奖励和专项奖励则寥寥无几。另一方面,在对待研究工作方面,同样是重视对于学术理论研究的奖励,轻视对于实践教学的奖励。如此的教学管理导向,是形成目前教师队伍中普遍持有存在着“重视科研学术、忽视实践实习”的教学观念,这种局面不利于整个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改革应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切入点,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打破原来单纯的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改革、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和质量保证监控新体系,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造精神。

首先,在设计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时,要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全面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多个层面,它们对于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集知识、素质、能力于一体,强调教育教学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与企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地位,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强化案例、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其次,以强化毕业设计管理为重点。毕业设计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步骤;是促进学生了解、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进行创新能力训练的主要环节;是教学与科研、生产工作的结合点;是培养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因此,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应以毕业设计为突破口,强化对毕业设计各环节的管理,并以此推动实践教学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三、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模式选择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应是在教学思想指导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实践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

1.案例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传授知识方式使用的是演绎推理 ,其逻辑起点是概念、理论,然后用实例和问题来论证,教师授课辅之以阅读、音像、练习和习题等有效方法传递技术、原则和理论。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中,授课的意义受到极大限制。案例教学通过对具体事件的分析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和运用,最突出的优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这种方式从归纳的角度而不是从演绎的角度展开某一专题的学习,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高度投入事先安排好的一系列精巧设计的案例讨论之中,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案例一般描述的是现实的管理经验,是案例学习的基本要素。高等职业教育案例表现为多种形式,大多数都用归纳方法进行教学,或是情况诊断,或是决策研究,或是二者结合。诊断的案例又称为评价案例,描述了经理的成功与失败,学生可以了解系统特征与决策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

2.多媒体网络化实践教学模式

多媒体网络化实践教学模式就是利用计算机模拟仿真,即以计算机为工具,采用商业及应用软件包来模拟、仿真岗位环境,对学生进行实训教学。“实训”是对学生进行的职业岗位的实践训练,是应用性实践教学,通过各种实训,使学生能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技术应用能力。模拟案例对学生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训练,这种模式的实现途径是在校内建立综合实训室,通过管理软件的模拟操作,模拟企业环境、职业岗位,使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感受到实际工作环境,让学生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熟练操作过程,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在综合实训室中,学生可以主动规划自己的实训过程和实训步骤,同时在实训室中学习也有老师的指导,有问题也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使学习效果更明显。特别是模拟不同岗位,通过相应的责、权、利,找到相应职业角色的感觉,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达到技能培养的目的。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模拟公司”实践教学模式

模拟公司是指人为创造经济活动仿真模拟环境,可以推广到各个专业以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模拟公司使学生置身市场,使学生得到实际锻炼,又降低了实习费用,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实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典型,这种模式的实现途径是在校内实习基地,学生组建模拟公司,设立企划、生产、财务、销售等机构,按市场运行机制,设身处地地进行市场开发、生产、销售等活动。采用模拟企业生产管理的社会化实习方式,建立在实习基地内的模拟实习,除了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市场运作以外,还节约了教育经费,同时,学生在校期间就真实地感受市场,得到了实际能力训练。

4.校外实习基地教学模式

校外实习基地教学模式就是学校与相关业务单位建立比较稳定的关系,将业务单位作为实践教学的实习基地,让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现场实践教学,使学生处在现场环境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实现途径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了解当地经济建设和生产实际,这样可以解决校外实践的问题,真正做到了产学结合,实习基地的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开展产学结合、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与当地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重要场所。

5.产、学、研互动模式

产、学、研结合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它不仅包括在科技和生产上的合作,也包括高校与企业及社会有关部门开展合作教育,共同培养人才。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需求动力也是从两个方面产生的。一是社会、时代需要产学研合作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和运行改变了我国几十年来传统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运行理论、运行规则和运行方式,整个社会经济基础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进行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而产、学、研结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最好方式。二是企业和高校自身的需求。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这些年日子一直不好过,除了其他因素之外,人才缺乏是主要原因。需要的人抓不到手,想来的人又不需要,在企业出现了人才“断档”现象。

6.学生创业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较少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商业能力的训练,因此,当学生走出校门,面对就业压力时,更多的是茫然胆怯。以往将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去实习,由于商业机密等原因,企业不可能把许多事情告诉学生。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大多从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一线活动的特点,应努力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与素质,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为学生自主创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在学生学习期间进行创业实践。大学生创业实践,旨在实现课堂与实践的连接,使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感受实践,实现创业就是学业的教学目标。创业实践模式对于当今学生而言,可以增强其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团队精神。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正在崛起, 高等职业教育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正在被理论和经济界所认识,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及探讨还将继续,希望我们的研究为今后的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汪路明。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符合性人才〔J〕.财会月刊,2005,(7)77-78.

〔2〕徐淑芝。高职高专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讨〔J〕.西安航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7)19-20.

〔3〕黄亚妮。德国FH实践教学模式的特色剖析〔J〕. 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25(67-69).

〔4〕李宪印。案例教学法及其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00,31(151-152).

〔5〕王鲁志。对高校主体性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5,

〔6〕 张永霞。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4,(6)41-47.

〔7〕 崔惠柳。高职教育“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34)34.

高等教育研究 篇三

1.何为教育

从历史来看中国最早的“教育”一词出现在《孟子·尽上心》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由此可见“教育”一词在古代有“教”和“育”双重意思。在西方教育一词的英文是educatioan源于拉丁文edueare原义为引导引出。教育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指一切增进人们的只是技能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通过学校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这种教育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系统的对年轻一代施加影响发展他们的体力和智力,陶冶他们的思想和品德是人们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养成一定的思想和品德。

2.事物的本质

要教育的本质我们需明确什么是事物的本质,关于本质的界定有如下几种观点:①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本质是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内在规定性是该事物最普遍最一般的最稳定的规定性,是事物内在的联系[1]。②《中国百科大全书》的界定:本质指事物的内部联系由事物的矛盾构成而规律则是就事物发展过程而言,指同一类现象的本质关系或本质之间的稳定关系[2]。③《现代汉语词典》的界定:本质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巨鼎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稳定隐蔽的,通过现象来表现不能用简单的直观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3]。从上述对本质的界定我们可以得出本质的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普遍性。同一事物不管时间、空间外形有多大差异但其本质是完全同一的。第二,稳定性。本质是事物内部固有的属性或联系,它是相对稳定的。第三,隐蔽性。由于本质是内在属性和联系,决定了我们在认识事物本质的复杂性,也就有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说法。因为本质才是事物的根本属性,决定客观事物具有各种表现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联系,这也决定了我们要通过复杂缤纷的现象把握本质不能用简单的直观去认识。第四,联系性。任何事物之间均是有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将本质问题于事物矛盾联系起来认为现象是事物外部的联系本质是失去内部的联系“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他输的矛盾,这种特殊矛盾就是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4]。

3.教育的本质

关于教育的本质问题在教育界一直处于争论状态,各个学者有不同的说法,但一直未能取得一致。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一是筑说。认为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是观念形态文化,其性质变化要受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会经济基础服务;教育受生产力制约,但要通过经济基础的中介作用。二是生产力说。认为教育是生产力,教育是生产劳动能力,是劳动力的再生产。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速度、学内容、手段、形式受生产力制约。教育有受生产关系决定的因素,但一切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由生产力决定。三、双重属性说,教育既具有生产力属性,具有上层建筑属性是两者的综合。四、复合现象说。该说法认为教育本质具有“多质性”。有上层建筑性质,生产力性质,有为阶级斗争服务、以及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等功能。五是社会实践说。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或者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活动;认为教育的本质不应将其归属某一范畴,而应以自身的规定性立论。六、传递说。如刘智运和胡德海在《对教育本质的再认识》一文中指出,“教育本质是通过传承文化使个体社会化的活动并促进社会发展和个体的全面发展”。综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上述观点的一些不合理之处:第一,他们把教育的归属问题当成教育的本质问。如“生产力说”“上层建筑说”、“双属性说”正如矍宝权说指出:本质于归属是不同的范畴,本质是解决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原问题,而归属是要寻找事物的相同属性进行归类的问题。第二,混淆了“教育是什么”和“什么是教育本质的区别”,这两个概念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发生概念混乱根本原因是思维仍停留在表层未深入分析。关于教育的本质有的学者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中得到启示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围绕教育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即教育和于教育有关的社会子系统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5]。本人认为这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

4.高等教育本质

我国的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全日制本科、专科学校和各类形式的半工半读大学,业余大学及研究生院。有关高等教育本质问题自建国以来也是争论未休,主要有如下些许观点:观点一,高等教育是一种传递高深学问培养高级人才的教育[6]。观点二,高等教育是一种基础性的高级专门教育。观点三,高等教育本质是一个历史变迁过程,其变迁为:首先是高层次优秀职业人员的活动变成直接职业训练;其次,高深学问的探究与教授变成但可只是的研究与教学[7]。观点四,高等教育是培养完成中等教育后的人,使他们成为具有高深只是的专门化人才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最一般最普遍的属性[8]。观点五,高等教育是文化传承、创新、批判、选择的运行机制[9]。

高等教育研究 篇四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本质主义;非本质主义

一、高等教育研究中的本质主义取向

本质主义的取向属于一种哲学取向,其认为万物的发展,包括学科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独有的规律,而这种规律的变化,就是由事物的本质所决定的,因此,在对高等教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一定要先弄清楚学科的本质,只有这样,才能够研究和探索出科学的发展规律。

当前,在对高等教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本质主义取向的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为思辨哲学。思辨哲学倾向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中本质主义取向的表现之一,其显示承认了高等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之间所存在的不同之处,然后又肯定了高等教育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其认为,高等教育学存在的主要目的是对高等教育活动的本质进行探究,在摸清高等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不同之处的同时,找寻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这也是高等教学存在的价值,而如果高等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之间没有不同之处,那么就失去了对高等教育活动进行研究的意义,高等教育学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第二方面为实证科学。当前,在高等教育研究的本质主义取向方面,很多学者都认为从理论上对高等教育的本质意义进行研究是一种错误的行为,这会让对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脱离现实,不符合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实际需求,也不能从根本上反映出高等教育学的现实发展方向。因此,在本质主义取向中,一些学者便以实证科学的方式对高等教育学的本质进行研究,也就说,在对高等教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不再单纯地从理论方面出发对其本|进行研究,而是通过实际案例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相关研究人员先是对研究提出了相应假设,然后通过总结和分析构建了相应的教学模型,以此来对高等教育的本质意义进行研究。

二、高等教育研究中的非本质主义倾向

与本质主义相比,非本质主义取向的研究几乎否定了本质主义取向的所有研究,认为本质主义的研究是不客观的,同时也是不人道的。其认为不同的人对事物拥有不同的看法,而这种看法取决于人本身,虽然可能存在不同,但存在就是有道理的,因此,在对高等教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不应该强行要求人们对高等教育的看法和观点进行统一,而应该遵循非本质主义,尊重每一件事物以及每一个人的特殊性。

1.非本质主义对传统学科价值的追求提出异议

这一点,在我国对高等教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体现得最为突出,在本质主义取向方面,很多学者是依据我国以往的学科研究经验,对高等教育的本质进行研究,但是,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很多人对该研究方式提出异议,认为这种研究方式本身就是不正确的,同时,根据我国现在的学科价值研究经验,根本就没有能力对高等教育的逻辑起点进行研究。尤其是当前科技快速发展,人类文明进步飞快,对学科价值的研究和观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相关学者认为我们没有能力研究出高等教育的逻辑起点。另外,近年来,受西方开放式学术思想的影响,我国部分学者也开始逐渐接受西方学术,认为在对高等教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该从学科的实践出发,对其活动和社会作用进行研究,而非从理论方面出发,对其逻辑起点进行研究,因此,这是不切实际的行为。

2.非本质主义提倡多元化

非本质主义提倡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否定本质主义中的唯一方法论和独特方法论,认为高等教育的研究应该是开放的,而不是拘泥于某一个方面或者是某一个学科,在研究中,只要是对研究有帮助的研究方式,都可以进行采纳。而对非本质主义的研究过程进行了解后也可以发现,在研究过程中,高等教育的研究并非是局限在某一学科上,而是引入了多学科的研究方式。同时,非本质主义的相关研究学者也认为,高等教育本身就不应该是一个学科,其不能够阻止其他学科的渗入,同时也不能将其他学科独立在外,与传统学科相比,高等教育更像是一个研究领域,因此,其研究也不能以本质主义取向进行研究。

三、结语

一直以来,在对高等教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便存在各种争议,如今,本质主义取向和非本质主义取向二者之间也相互僵持不下。二者之间互有优劣,也都有自身存在的道理,对高等教育的研究都有帮助,因此,希望学者们能够正视二者存在的价值,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借鉴,共同加强对高等教育的研究。

参考文献:

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范文 篇五

从教学思维、信息化、教学模式多样化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等方面论述了高等教育教学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所发生的变化,并对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信息化;慕课

自从总理在2015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互联网+”这一计划以来,各行各业无不以此为契机,寻求创新与发展。对于高等教育行业而言,同样面临着互联网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各大高等院校都在为如何发展“互联网+高等教育”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所谓“互联网+”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使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科技深度融合,从而实现行业的创新发展。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高等院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高校通过在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引入“翻转课堂”、“慕课”等互联网教学模式,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另一方面,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不可避免的受到互联网元素的挑战,以往的一块黑板,几本教科书式的传统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需求,高校、教师和学生都需要适应“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变化,适应新的角色。

一、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高等教育是国家实现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在过去的十几年中,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人才。但其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高等教育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高校由于盲目扩招等原因,导致师资力量的建设和基础设施的配置并没有与高校的发展取得同步,从而导致了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停滞不前。因此,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二、教学思维的转变

在传统的高等教育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优势的主体地位,对知识的理解和解读具有权威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可以从各种网络课堂、名师讲课视频等多种互联网渠道中获取知识。一方面,学生通过互联网开拓了视野,对知识的获取不单单倚赖于教科书和课堂;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在教学中的权威性也会受到挑战,学生不再满足于课堂上知识的获取,而是互联网上所蕴藏的大量的资源,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会有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应该引入互联网思维。从互联网中吸取优秀的教学资源、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学习和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教学水平[1]。

三、教学模式的信息化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广泛应用,高等学校的教学越来越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2]。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在过去的教学中,通常都是以书本教学为主,辅助以少量的机房上机实验。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的专业知识,只能机械地记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从而造成实践应用能力严重欠缺。而通过利用云计算、虚拟化等技术建立起来的信息技术实验系统则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在系统上制作私有课件,并为学生安排课程。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以真实项目为背景设计的实验,这些实验不仅实践性强,而且实验平台高度仿真,体验效果良好,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具备对新技术的敏感性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才能从容的面对教育技术的革新。近几年蓬勃发展的虚拟现实和混合现实技术在高等教育的应用中则更加广泛。以解剖学为例,由于学科的特点,学生在做解剖实验中的流程是不可逆的。因此,传统的采用实体进行解剖的实验教学往往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而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建立的实验平台,则可以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现实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可以为来自医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领域的学生提供多样化和定制化的虚拟现实课程。VR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实现了传统教学中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形成了教学资源的统一分配和管理,避免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复建设。

四、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近年来,随着慕课和翻转课堂的兴起,高校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多样化。与传统教学形式中的一间教室和几十或者上百个学生不同的是,慕课是一种在线的课程开发模式,不受地域和时空的限制,学生人数动辄以万人计。这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已经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对于教师,慕课可以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学生在选课的时候会比较线上和线下授课的课程效果,从而做出选择。这样就使得广大教师能够化压力为动力,不断提升传授知识的能力和技巧。对于学生,慕课提供了更多优质的学习资源,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对吉林省内多所高校慕课的情况调查显示,各个高校基本都建立了自己的慕课平台。针对这种线上教育的新模式,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对于学校,高校之间可以通过慕课平台结成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五、理论教学与职业实践相结合

许多高校在教学中过分倾向于理论教学,轻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从而导致了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专业技能不过硬的现象。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应该发挥自身教育资源的优势,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探索实施产教融合的育人机制,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质量搭建良好的平台。

六、结论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3]。针对新形势下的各种变化,高等教育的教学应该与时具进,充分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从而促进高等教育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月翠,张文德.基于“互联网+”的福建省高等教育信息化联动发展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4(5).

[2]宇缨.互联网高等教育教学资源的现状及相关技术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5(20).

高等教育研究 篇六

英文名称:Journal of 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Higher Education Edition)

主管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主办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山西省太原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8-7362

国内刊号:14-1251/G4

邮发代号:22-175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9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高等教育研究 篇七

关键词:后大众化;高校定位;路径选择

后大众化理论是由日本学者有本章教授在1995年继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概念之后提出的又一理论。有本章教授认为,后大众化阶段的这些变革是世界更广范围内国家经济性质变革的一部分,这种变革进而延伸到各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制。“在每个面临着或多或少的经济紧缩的社会变革的国家,都可能出现教学和学术政策的变迁”。[1]国内学者杨移贻在《后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审视》一文中指出,“后大众化阶段应该是一个调整和增长并行的阶段,调整的重点在于高等教育的结构与体系,新的增长点可能在民办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2]可见,从国外到国内后大众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将从高校定位的视角对后大众化阶段黑龙江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向进行研究,为黑龙江高等教育迎接新挑战提供些许理论参考。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一般又将毛入学率达到15%-35%称为“前大众化”阶段,达到36%-50%时称“后大众化”阶段。1999年是高等教育扩招的开端,2007年黑龙江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2012年黑龙江高等教育步入“后大众化”阶段。

一、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本研究选择了黑龙江省除“985”、“211”高校以外的22所省属一般本科高校的发展定位进行研究。省属一般本科高校在层次上以本科教育为主,面向上以区域或行业为主导,模式上以实践为主体,突出人才培养的区域性、行业性、针对性和实践性。

二、黑龙江省属一般本科高校定位现状

(一)省属一般本科高校发展目标定位基本情况

省属一般本科高校发展目标定位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学校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奋斗目标,是对学校未来发展方向的科学谋划和战略思考。本研究采取词频分析法对发展目标定位中的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结合文献梳理对发展目标定位进行整理与比较。从省属一般本科高校个体的办学定位进行考察,结果显示:以“有特色、高水平、现代化”为中心词定位的高校有9所,占样本总数的41%;以“国内一流水平、同类院校先进行列”为中心词定位的高校有5所,占样本总数的23%;以“质量立校、特色创优”为中心词定位的高校有2所,占样本总数的9%;没有提及发展目标定位的高校有6所,占样本总数的27%。

(二)省属一般本科高校办学类型定位基本情况

关于省属一般本科高校类型定位这一变量的取值,本研究是按照现有学术界比较公认的高等学校类型划分的标准,将办学类型定位分为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应用型大学。通过分析发现,黑龙江省属公办本科高校的定位集中在“教学研究型”、“研究教学型”、“应用型”和“应用技术型”四类。类型定位选择“教学研究型”的高校有7所,占样本总数的32%;选择“研究教学型”的高校有1所,占样本总数的5%;选择“应用型”的高校有5所,占样本总数的23%;选择“应用技术型”的高校有2所,占样本总数的10%;未提及定位的高校有7所,占样本总数的30%。

(三)省属一般本科高校学科发展定位基本情况

省属一般本科高校学科发展定位是指高等学校发展所要选择确定的学科领域。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个学科门类。按照学者陈厚丰在《中国高校分类标准及指标体系设计》一文的研究,从学科覆盖面及其内在联系的角度将高等学校分为单科性、多科性、综合性三类。单科性高校所设学科少于3个门类;多科性高校所设学科在3-8个门类且文理、文工、理工内在联系较为密切;综合性高校所设学科覆盖9个及以上门类,设有文、理、工三大类学科且内在联系紧密。22所高校中学科覆盖了11个门类的高校有4所,占样本总数的18.2%;覆盖了10个学科门类的高校有1所,占样本总数的4.5%;覆盖了9个学科门类的高校有2所,占样本总数的9.1%;覆盖了8个学科门类的高校有3所,占样本总数的13.6%;覆盖了7个学科门类的高校有3所,占样本总数的13.6%;覆盖了6个学科门类的高校有3所,占样本总数的13.6%;覆盖了5个学科门类的高校有3所,占样本总数的13.6%;覆盖了5个以下学科门类的高校有3所,占样本总数的13.6%。

(四)省属一般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基本情况

省属一般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即省属一般本科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所培养的人才应达到什么样的素质标准等。根据样本情况分析,省属一般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主要围绕“复合型”、“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三个核心类型进行定位。第一类定位为“应用型”的高校有6所,第二类定位为“复合型”的高校有4所,第三类定位为“技术技能型”的高校有2所。样本中还有10所高校没有明确提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五)省属一般本科高校服务面向定位情况

省属一般本科高校服务面向定位是指高等学校提供社会服务的空间范畴,即高校在行使其职能时所涵盖的地理区域或行业范围。在我国,高校的服务面向基本可以分为服务全国、服务大区和服务地方三类。根据样本情况分析,省属公办本科高校在服务面向定位上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情况:第一类是选择立足区域,服务全国的高校有6所,第二类是选择服务行业及地方经济的高校有1所,第三类是选择服务地方的高校有4所。样本中还有9所高校没有提出服务面向定位。笔者从22所高校的网站中整理了各学校的学校概况,并采取词频分析法对22所省属一般本科高校的发展目标定位、办学类型定位、学科发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服务面向定位中的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结合文献梳理对22所高校定位现状进行了考察。在22所省属一般本科高校的学校简介中,均出现了“质量立校”、“质量兴校”、“特色创优”等描述,这说明各所学校对自身的战略规划、发展路径都很明确。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各所高校已经开始形成特色意识,重视总结、宣传自己的办学特色,逐步将自己的办学特色纳入到学校的发展战略中,在制定学校的目标定位是,将形成办学特色作为重要内容。省属一般本科高校发展总目标定位的描述表现出“同质化”现象:在22所高校中,有9所高校在未来发展方向的表述上提出了将要建成“高水平”、“国内一流水平”大学的目标,占省属一般本科高校的41%。总目标定位的“同质化”将会导致各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具体做法的趋同。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学校之间很难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造成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中缺乏竞争优势。

三、后大众化阶段黑龙江高等教育发展路径选择

后大众化时代的到来给地方政府和高校本身带来了新的挑战,两者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探索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一)地方政府要统筹规划公办本科高校的发展

1.地方政府要创新管理理念及方法,加强对省属一般本科高校的宏观调控地方政府要改变原来的“官本位”思想,将传统的行政命令式管理理念转变为公共治理理念,强调治理双方的平等关系,共同协作,达到双赢的目的。地方政府还要改变传统的行政管理的调控手段,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宏观调控体系,根据市场变化调控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及资源配置,以更好地促进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2.地方政府要发挥规划的作用,对省属一般本科高校进行战略管理规划是实施统筹管理的必由之路。地方政府通过与高校共同研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的方式,从区域经济社会实际出发,提出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及要求,对所管辖的一般本科高校实施分类管理,并做好一般本科高校发展定位的指导工作,以确保每所高校都能够找到自身的优势,并且沿着这条道路发展下去,形成特色。

(二)省属一般本科高校要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

1.省属一般本科高校要坚持准确定位、特色发展首先,省属一般本科高校要正视自己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它在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及教学条件等方面逊色于研究型大学,因此省属一般本科高校要将自身定位在“地方”层面上,以培养本科生为主,适当发展研究生教育。其次,省属一般本科高校要坚持特色立校、特色强校的理念。要在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挖掘自身的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这不仅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同时还能够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2.省属一般本科高校要找准科研方向,主动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到自身科研发展的突破口省属一般本科高校与其他研究型大学或是省属重点大学相比,科研方面要弱得很多,除了和这类高校的办学定位有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找到发展科研的突破口。目前,省属一般本科高校的教师在从事科研工作时,往往是选择自己相对熟悉的领域作为其科研方向,这样的选择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脱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这种科研既缺乏支持,又缺乏活力。事实上,地方科技的某些发展方向、地方企业的科研攻关内容正是省属一般本科高校科研选题的来源,立足地方特有的资源进行开发,与地方企业进行联合攻关,将研究的成果在企业内转化成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地方政府可以利用其具备的管理、规划、政策优势,为省属一般本科高校的发展提供平台和支持。第一,地方政府可以对省属一般本科高校的办学进行引导与监督。具体包括对办学方向、办学过程的引导与监督。第二,地方政府经济体制的改革,可以为省属一般本科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借鉴。第三,地方政府可以利用其管理职能,成为企业与省属一般本科高校的桥梁与纽带,可以为省属一般本科高校引进资金、搭建平台,加强高校与社会的联系,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注入新的力量。

参考文献

[1]RobertZembk.美国高等教育的后大众化[J].樊建芳,译。国际高等教育研究,2003(3).

高等教育研究 篇八

高校开展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分析和思考

基于熵的高校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法

基于CDIO理论的工程教育模式探讨——以车辆工程专业为例

基于产业发展的高校学科结构优化设计

高校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技术站能力查定数据处理与计算的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本科生班导师工作探索与实践

道路运输组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高校教学评价的内容构成与评价方法探讨

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基于自制远程测控实验系统的“智能仪器”课程实验教学探索

如何有效发挥汉语言文学在理工类大学人文通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测试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大学二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建筑系馆设计课程为例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的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体现区域特色

竞技啦啦队教学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调查及预防研究

教育经济学研究的理论拓展及其进一步发展

属性识别理论在高校贫困生困难等级评价认定中的应用

国际科技学术论文与国内硕博论文英文摘要主位结构的对比研究

浅谈虚拟学习环境及其在当代教育中的应用

分享资源共赢发展——麻省理工学院“公开课程材料”计划对我国英语教育资源共享的启示

大学生就业能力解析及就业能力提升策略——基于SWOT理论的视角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实证调查与法律分析

中介组织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的必要性及相关问题探讨

对高校辅导员兼职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思考

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中美法学教育教学方法比较

提高经管类本科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应用化学专业化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关于强化高校金融类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考——基于西华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外汇交易模拟实习”课程教学经验

基于日语新闻广播语体特点谈日语新闻听力教学策略

关于在机械类专业课程中实施有效教学的若干探讨

比较教学法在“给水工程”教学中的应用

从Sturm-Liouville问题谈分离变量法的教学改进

法理学本科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四川民办高等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论四川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成就及主要问题

民办高校产权归属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联邦政府大学生资助理念探究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文化解读

高校校园网应成为校风学风建设的前沿阵地

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的德育机制分析

财经类专业型高层次人才应用能力培养的探索

“3+1”:一种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保障机制优化

本科论文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我校与东汽合作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国近代文化史公选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市场调研课程教学改革初探:面向实践导向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探讨

基于MATLAB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实验设计

高等教育研究 篇九

关键词: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普教化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兼办成人高等教育的历史回顾

我国发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有三种形式:一是独立设置的函授学院和其它业余高等学校教育;二是1980年开始的广播电视大学教育;三是普通高等教育学校的函授教育和夜大教育。随着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第三种形式成为我国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兼办成人高等教育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第一,成人高等教育是利用成人业余时间进行学习,不太影响普通高等教育学校的正常教学。普通高等教育学校有完整的教学环境、充足的师资资源,兼办成人高等教育从社会教育成本上来说节约了大量国家资源,在建国初期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这种办学形式是一种创举。

第二,对成人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参加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往往要克服很多困难,如要克服工作和学习矛盾,克服家庭事务与学习矛盾,克服远距离学习不方便的困难,学生顶住这么多的压力,克服这么多困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本应该接受高等教育的年龄阶段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接受高等教育,走上社会后,除了个人情结外,工作、社会地位等各方面要求学生有接受高等教育的经历。因此,在普通高等教育学校接受成人高等教育更容易满足社会和个人心理需求。

第三,成人高等教育的学费由普通高等教育学校收取,这可以给普通高等教育学校以资金支持。成人高等教育完全由学员缴费进行学习,所收学费由学校自己支配,在没有追加投入的情况下,成人高等教育可以给学校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兼办成人高等教育形成于特殊时期,尽管两种教育的培养对象不一样、目标不一样、满足的需求不一样,但建国以来,这种“搭便车”的教育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对于教育人才的需求,满足了人们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和选择与建国初期不可同日而语,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兼办成人高等教育这种“搭便车”的教育模式需要重新审视和探讨。

二、现阶段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兼办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学校的职能包括三个方面: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这三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其中,培养人才需要专门的教学服务团队,针对性地研究教学方法,达到培养人才目标;科学研究是通过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深入研究专门探索的领域,使自己的教学内容达到一定的深度,对学生发挥引领作用;同时通过科学研究,达到服务社会的作用。服务社会除了向社会输送培养好的人才,包括师生共同的科学研究转化成社会生产力,高校利用自身的资源为社区、为所在城市、为社会提供继续学习的条件。

国家将成人高等教育放在普通高等教育学校,搭普通高等教育的便车,确实实现了普通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它为那些在高考选拔体制下未能接受高等教育的成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因此,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

首先,我国教育界已经对成人高等教育中教育对象学习心理、认知特征,成人教育的本质、特点以及成人教育社会需求等方面有很多共识。虽然成人高等教育也是培养人才,但普通高等教育学校没有为成人高等教育配备专门的授课教师,以教学为例,成人高等教育的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基本上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成人高等教育没有专门的教学队伍,不能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进行科学研究,结果只能是脱离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脱离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

以成人高等教育的考核为例。首先,由于考核内容普教化,缺乏成人教育的特殊性:考试形式比较单一;考试重知识轻能力;考试手段单一,同时由于教学效果与考核目标存在很大差异,为了增加通过率,有些学校想出许多办法,如降低了考试要求,甚至为学生考试作弊做掩护,以牺牲成人高等教育的严肃性作为代价。

其次,成人高等教育没有专门的管理团队。成人高等教育在高校中往往是解决和安置普通高等教育教学以及管理团队家属的地方,成人高等教育管理队伍就存在学历层次较低等问题,这样的管理团队不能对成人教育管理开展研究,这样的管理团队也不利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

最后,国家对成人高等教育没有投入。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除了学生的学费,很大一部分是国家的投入,还有社会的赞助,而成人高等教育附着在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国家没有专门的投入,对于学生的学费,除了教学开支,很大一部分都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收入,高等教育学校在年终总结成人高等教育时,更多地是关注其对学校资金贡献。

成人高等教育事业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常严肃的教育工作,而这种“搭便车”的教育模式,让成人高等教育面目全非:教学大纲、管理团队、教材、教学、考核等等任何环节很少有成人高等教育的特征,严重损害了成人高等教育的真义。

三、解决途径

(一)重新定义成人高等教育的地位、社会目标,追求发展,体现公平

成人高等教育为我国培养了千万人才,在我国普通高等教育资源缺乏的情况下,补偿了社会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补偿了人们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现阶段由于我国迈入中等发展国家行列,社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随着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观念已经在人们头脑中形成,成人高等教育的目标除了学历教育外,应从提高公民素质,开拓公民视野,满足人们对文化和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

我国教育法的基本原则要求受教育者机会平等,坚持教育公益性,教育与终身学习相适应。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为不同阶段的成人提供高等教育机会,从教育法的基本原则中可以认为成人高等教育应该获得与普通高等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

参加成人高等教育学习的学生年龄一般都集中在19~40岁年龄段,很多都是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接受普通高等教育而进入社会,而这个年龄段的学习压力会更大,他们为了更好地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需要克服各种矛盾参加高等教育学习。

成人的学习往往是带着问题和需求学习,大多数的成人学习主要是直接用于工作,学习成效会更大,这是学习型社会最好的表现。

因此,我国在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重新研究成人高等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其目前的状况,不但给成人提供专业化和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而且还在资金上给予投入。

(二)通过《成人高等教育法规》保障成人高等教育的地位

成人高等教育在普通高等教育学校中的发展状况是由于体制造成的,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已经讨论了很多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根本问题在于:在目前的事业单位体制下,由于教育主管部门没有要求,学校不重视、也不愿意投入,成人高等教育的主管者最容易的选择是维持现状,而不是进行“冒进”改革。

因此,在现有的成人高等教育搭普通高等教育便车的情况下,只有通过《成人高等教育法规》保证成人高等教育在我国社会教育发展中的地位,确立成人高等教育在普通高等教育中的定位,保障成人学生平等的合法教育权益,促进高等学校推进成人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专门化的成人高等教育培养团队,才能使成人高等教育在我国学习型社会中发挥应有作用。

高等教育研究 篇十

卷首语

(1)“批评”的艺术 贺建兵

管理智库

(5)关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问题的研究 董倩倩

(6)基于人性假设的高校激励措施问题与对策 季晓磊

(7)对高校教育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研究 刘祖艳

(8)浅析高校危机管理建设 任昕怡

(9)浅谈中原经济区建设下的河南高水平大学 石雪丽

(10)高校图书馆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剥、庆仁

(11)浅析校企合作中弹性学制的建立 巫柳燕

(12)我国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 徐晓宇

(13)我国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浅述 余曼

(14)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对教育公平影响的辩证分析 张瑞红

(15)高校内部知识共享研究 禚越

(16)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基于大学治理理论的视角 成立

(18)校企深度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陈秀娟

(19)民办高校信息化条件下固定资产管理新思路的探讨 陈彦彤

(20)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终结——马克思主义哲学于20世纪在西方国家的深化和发展 晨光 白雪晖

(21)浅谈高职院校九零后学生的教育管理 黄静

(22)浅谈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现状与解决途径 刘松

(23)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马义国 乔长水

(24)浅谈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的创新意识 吴海 邓丽

(25)第一代领导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奚淑新

(26)市场视野中的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探析 覃玉荣

(28)用视角的旅游容量测算和管理方法回顾 金浏河

(29)试论校外实践教学环节中面临的问题及其管理——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 孙洁

德育教育

(31)信息社会的教育新观念——信息素质教育探究 肖丹

(33)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代转型及路径思考 刘娜

(34)专制型教养方式下青春期逆反的自我成长意义 潘庆戎

(35)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新疆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政工作调查 王1

(36)社会重大事件教育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价值意蕴 王震威 李朋炎

(38)高校特殊生、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探析 韦彩萍

(39)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新模式的探索——从四个维度解析“传统与时代的碰撞” 吴嘉宝 曹佳欢 魏霖 赵丹青 陈元君

&nbs

p; (40)构建和谐社会高素质教育的优势探讨 杨晓兵

(41)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与方法 张薇

(42)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 赵帅杰

(43)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惑与解决对策 郑亚峰

(4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构想——以“音乐”为载 周艺

(45)浅谈中职德育课考核评估方法的研究 陆强

(47)浅析高职高专学生网络行为失范成因及对策 张有闻 尧必文 付小清

(49)职业道德教育在职业培训中的实施策略 李迎春

(51)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 营造和谐校园环境 孙研 许建 洪洁

(52)交园sns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以人人网为例 瞿津津 赵平

(53)走出“次等教育”的自卑境地——当前中职生德育问题再思考 李银.

教法研究

(55)高校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分析 杨冀林

(56)多媒体教学要考虑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郭泽英

(57)浅议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 程文焱

(58)试论中职财会专业教学运用的项目教学法以及行动导向教学法 胡肖强

(59)发现式教学法在音乐课堂应用中对教师的要求 杨春静

(60)结合排序法在中职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李锡梅

(62)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建工作新思路 甘陶陶

(63)谈四步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指导化工分析实训的思考 米小玲

(65)网络体育新闻专题的多元化评论视角研究 吴保伟

(66)android手机应用开发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肖飞 仝选悦

(67)刍议医学临床理论课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 胡长付

(68)工程力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贾炜锋

(69)pbl教学法在《运动医学》教学环节中应用的研究 李红

(70)如何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 李有军

(71)案例教学法在国际经济法教学中的创新运用 龙振奕

(73)浅谈模拟法庭教学法在金融法课程中的运用 孙曦

(74)浅谈“逆序教学法”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王凤香

(75)案例教学法在数据结构教学中的应用 王星捷 李春花

(76)语文教学要重视“悟性”培养 罗春雷

(77)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徐慧

(78)浅谈在中职化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的方法 翟旭霞 任荣伟

教学实战

(79)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入文艺术 陈颖

(80)德语中“不按规矩出牌”的情况小结 高丽娟

(81)交互作用阅读模式在英语专业阅读

教学中的应用 韩颖

(82)例谈化学开放探究题的类型及应对策略 张志强

(83)《英语语言学基础教程》评介 林永恒

(85)步步精心 方能事半功倍——谈中职学校《初械识图》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金钟

(86)提高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教学效果的几点看法 杨晓燕 张怡

(88)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钟少芳

(89)微积分在物理中的应用探讨 尹波 贾云涛

(90)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张茹茵

(91)电脑艺术类专业如何在工学结合中提高教学质量 张永桥 方丽萍

(92)果树栽培学如何进行现场教学 黎锦英

(94)在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陈桂荣 郝东 张江华

(95)基础图案教学中“点”“线”“面”构成思路初探 毛婧

(96)依托语境,提高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康传绿

(97)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初探 魏艳芳

(98)合作式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以本科生《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改革为例 辛莉

(99)团队辅导在中职心理健康教学中的运用 黄艳琳

教育探索

(10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就业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邵彬 姜辉

(103)新课改下思想政治专题教学模式研究——中学教学模式探究 肖乃慧 吴健

(104)加强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机制建设的思考 赵鹏

(105)中职语文开放式课堂教学的研究 杨静

(106)中职语文综合活动课程资源的使用策略 邢春燕

(107)美国历史的反思——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探析 邓晓彦

(108)大学英语基础教学中对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段农乾

(109)中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研究 耿健

(110)基于《vi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孙颖实

(111)《医学心理学》教学方法初探 王继伟 董题

(112)《电气绘图软件实训》课程改革初探 杨小庆 任艳君 王华平

(113)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与英语四级阅读题型变化探讨 曹述迁

(114)中职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研究 常淑娥

(115)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马威

(116)基于轨道交通领域的传输系统实验室建设探索 朱锦 张惠敏 黄根岭 曹冰

(117)《外贸英语函电》课程中有效教学的探讨 刘伟 张志国

(118)高职冶金技术专业建设探索 李秀娟 刘燕霞

(120)广西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探讨 韦玉球

理论研究

(12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丛书系列之比较 吕佳

&nbs

p; (123)提高大学《功能性食品》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马福敏 郭小瑞 徐美玲 郭乃菲

(124)应用文美学分析与教学研究 马宏坤 马正

(125)提高《煤矿电工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田苗

(126)单片机教学中误区的分析 王元鹏

(127)高校会计专业经济法教学的改革思路 魏博洋 王朝

(128)传统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语态观差异之比较 肖科平

(129)a research about greenhouse robot' based on fuzzy logic wangsheng

wangshuai sunyanhong

(131)南宁旅游景点英语翻译的语言特征及策略探析 林志伟

(133)论法律教学中对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 徐黄华

(134)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需求调研 易琳 段晖 曹静

(136)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北安管理分局英语师资水平的建议 梁雪梅

(137)体育教育专业 "1-0"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牡丹江师范学院为例 张高华 王昀博 马志军

(138)形成性评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周小春 赵超 王玉

职教研究

(139)职业教育分层次教学研究 桂丹 周浩

(140)社会转型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价值定位 李丽

(141)树立服务意识 做好中职学生管理 孙国林

(142)浅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力的建设 陶永红

(143)中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涂梅

(144)浅谈职业教育中对语文课内容选择与实施 吴卫益

(145)爱的进行式——中职班级管理之旅 杨彩阁

(146)强化高职教育的优势 张振伟

(147)浅议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 章登科 周淑芳

(148)基于港口物流业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项目课程评价研究 唐凤范

(150)浅谈中职物理教学中实验课的重要性 李玉杰

(151)中职英语任务教学中分层策略的运用 曹媚

教师教育

(153)搞好技工学校实习教学的几条措施 邸江

(154)浅谈技校班主任的管理和思想教育 刘林英

(155)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与职业生涯规划 孙璐

(156)做学生的“心灵捕者”——班主任案例浅析 杨芳

(157)浅谈如何做好医学高等院校少数民族预科生班主任工作 赵紫薇

(158)浅谈幼师专业班主任工作心得 韩婷

(159)探析高校教师自我提升教学能力的几个着力点 郝东 陈桂荣

(160)自我实现人假设对高校教师管理启示 邱明娟

 

; (161)班主任要做学生的精神关怀者——职业院校“后进生”教育辅导案例分析 邱淑女

素质教育

(163)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防守反击意识培养的研究 胡小谦

(164)如何加强舞台美术的“光色”与“情感” 冯榕灿

(165)关于音乐教学中开展音乐实践活动的几点想法 路璐

(166)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王磊

(167)体育保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的探讨 覃荣周 王琪林

(170)对中职体育教学中篮球基本功的认识 王杨

学前教育

(171)浅谈幼儿挫折教育 李锐

(172)关于幼儿园课程管理的思考 蔡雯

(173)如何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 李卉

(174)浅析幼儿园的环境创设 李俊灵

(175)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的有效组织 李婷婷

(176)谈如何促进大班幼儿跳跃能力的发展 林婵娟

(177)“歌声与微笑”--用音乐优化幼儿情绪 陆秀燕

(178)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 王雅娟

(179)关注幼儿情感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夏静 何为

(180)浅谈环境创设营造环境氛围 赵建青

(181)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现状与对策 黄衍

(183)开展区域体育活动的思考与实践 刘娇妍

(185)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以及措施 宋福华

(186)有效取舍,适度调整——基于大班“我上小学了”主题教学活动研讨的实践与反思 唐建苗

(187)区域活动中废纸制品的再利用研究 袁雪飞

(188)浅谈教师在开展家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郑东丽

电教科技

(189)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漆东风

(190)让信息技术课多一些情感教育 葛钟

(191)计算机教育教学探究 李香 田宾 宗克轩

(192)多媒体教学在“公共基础”课中运用 王鹏森

高等教育研究 篇十一

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利用互联网是高等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教师、学生、教学的角度,探讨了互联网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变革,“互联网+教育”推动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变革,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同时,互联网也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挑战,如教师对“互联网+教育”认识与行动不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愈发明显,教学信息干扰与监控漏洞进一步凸显。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应该加强教师教育,组建自律学习群或学习型团队,优化高等教育的保障。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教师;学生;机遇挑战

当前,我们正处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我国正逐步形成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走中国特色教育现代化的路子。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渗透到教育领域,“互联网+教育”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教育行业该如何面对和适应“互联网+教育”的科学模式,既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点问题,也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互联网+教育”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变革

“互联网+教育”改变了教师的工作方式,将教师专业发展推向了另一个高峰。一方面,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不断适应新课程改革与教育信息化的相应要求,特别要提高使用多媒体等工具的能力;另一方面,互联网的普及给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便利,使教师专业发展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约束。同时,数字化网络资源使教师形成学习共同体,教师可以随时与同事、专家合作。

(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在信息化背景下,互联网促成“人机结合”(人与计算机结合),人机结合也会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多样化。“互联网+教育”使学校形态变成了自组织的智慧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时间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课程和教育服务。把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进行融合,通过位置感知、二维码等学习,让学习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互联网+教育”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泛在学习已经成为数字化学习的重要发展方向。

(三)教学模式多样化

随着云技术、大数据的发展,教学模式从灌输式转向互动式。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与指导者,其从教学生知识转向教学生如何学习知识,这一转化使得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增强。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正逐渐走进课堂,甚至还出现了“弹幕教学”模式,即在教师讲课的同时,学生通过互联网把自己的疑问发送到教师的课件屏幕上,增进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既使问题及时得到反馈,又不会打乱老师的步调。

二、“互联网+教育”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教师对“互联网+教育”认识与行动不足

通过走访一些院校,笔者发现,在互联网背景下,部分教师认为“互联网+教育”就是下载相关教学课件、学习相关教学课程,并没有真正理清“互联网+教育”带来的机遇。这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更没有认识到应该利用大数据技术去提高教育质量。特别是一些老教师,不主动学习网络技术,还在坚守传统的教学模式。

(二)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愈发明显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应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逐渐提升,对互联网的依赖性变强,同时对信息的辨识能力不断提升,追求个性化,喜欢图片、声音和影像。现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于互联网学习平台的特殊性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没有规范的纪律对其进行约束,他们需要更高级别的各种移动终端和实体性学习资源。

(三)教学信息干扰与监控漏洞进一步凸显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信息资源的膨胀必然会对教学信息造成干扰。首先,在信息量庞大的网络环境中,学生很难找准学习方向。例如,在教学中给学生播放相关视频的时候却发现许多学生将注意力放在了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内容上。其次,互联网上信息的呈现方式决定了其具有无序性、重复性、不确定性,学生处于鱼龙混杂的环境,很难甄别信息真伪。除此之外,这种模式下学习的自主性很强,很难进行监控。

三、如何应对“互联网+教育”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加强教师教育

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教师要充分利用先进资源,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充分把握互联网带来的机遇。首先,对教师应该加强现代技术教育,使其熟练使用多媒体等工具,不断进行资源整合,利用互联网把教师、学生、教学融为一体,建立相应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与交流;其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指导学生主动学习,设计移动互联网化的课堂教学,将互联网与教育进行融合;最后,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结构,同时应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将课堂知识与时事热点紧密结合。

(二)组建自律学习群或学习型团队

在学习生活中,由于互联网学习平台的特殊性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没有规范的纪律对其进行约束。虽然大学生在生理上已经成熟了,但不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律意识、团队合作意识仍较为薄弱,因此就需要组建自律学习群或学习型团队。在组建自律学习团队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建立学生间、老师间、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团体,通过平台促进资源共享与合作交流。自律学习群有助于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监督,实现团队内外的双向交流,同时更好地共享资源。

(三)优化高等教育的保障

面对鱼龙混杂的信息,高校应该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上日程,提供相应的保障。首先,学校应该开展相应的课程,把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课堂,让学生能够敏锐地辨别各种信息,对庞大的信息进行处理与选择。与此同时,让学生主动把网络规范与自身的实际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其次,建立相关的教师培训机构,使教师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鼓励与嘉奖游刃有余地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老师。最后,积极鼓励在校教师与其他院校教师、各类培训机构、各类企业进行交流与合作。

作者:梁建华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教育与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高等教育研究 篇十二

[关键词]教育券自由市场模型收入关联模型

目前,教育、医疗、住房被媒体戏为压在人们身上的“三座大山”。在三大问题中教育问题又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从1997年高校扩招开始到现在已持续十年。扩招中出现的生源素质下降、学费涨幅快、整体教育质量下降,导致偏离扩张的目的。怎样把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引入教育券制度是一种新的尝试。教育券(Educationvoucher,又译作教育凭证)的做法是政府把教育经费折算成一定数额,直接发放给学生或家长,而不是学校,可以用来支付学费和相关费用的一种有价证券。由于教育券不直接发放给学校,学校则向政府兑取与券值相等的现金。[1]

一、现有教育券制度两种主要模式的比较

在国外,教育券机制已经存在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弗里德曼倡导的市场机制模式,即通过“教育券”开拓教育竞争市场,提高教育效率;另一种是皮科克和怀斯曼倡导的收入关联模式,即通过公共政策的有效控制,帮助弱势群体获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此外詹克斯还提出了对经济条件不佳处于劣势的学生还可获得补偿性教育券。由于也是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提出,所以我们也把其归入收入关联模式。[2]这两种模式的都有各自的产生背景、政策主张和实施条件。

1、两者产生背景的比较

美国19世纪后半叶以来建立的公共教育制度是一种政府的垄断。学校教育极端国有化导致社会集权。集权的过度导致公立学校失去竞争性,从而引发了教育质量下降,教育效率低下和教育资源浪费等问题。弗里德曼设想通过教育券改变公共教育提供者的一元化状况,赋予学生及家长选择学校的权利,促进校际间的质量竞争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教育券旨在把竞争引入公立学校体系,在教育券的流动体系中实现优胜劣汰,并在一定程度医治公立学校的“社会集权过度症”,适当遏制教育官僚主义的滋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弗里德曼提出教育券的市场机制模式并在小范围内实行。在实施中,如果学校设订的学费高于教育券的货币价值,对经济背景不佳的学生就会设定一定的门槛,不利于实现低收入家庭子女的受教育公平权。针对市场机制模式的这一缺点,1964年皮科克和怀斯曼提出了政策机制模式,也即收入关联模式。

2、两者政策主张的比较

弗里德曼提出的市场机制模型是“无排富性”模式,所有适龄儿童均可获得等额的教育券,

自由选择不同收费标准的学校,不足部分自己支付,以促成自由的教育市场,提高教育效率。而皮科克提出的政策机制模式是一种“排富性”模式,按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发给不同面额的教育券,且主张给低收入或有特殊要求的家庭以特殊的补助,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无排富性”模式强调选择自由,以促成自由的教育市场,提高教育效率;而“排富性”模式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争取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二者存在的条件有所不同,分别与不同的基础教育财政制度和财政状况相适应。自由市场模型应是基础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高层次境界,它需要充足的教育财力作保障。由“排富性”模式向“无排富性”模式的转变过程是由追求公平模式向兼顾公平的效率型模式转变的过程,是基础教育财政制度的升华过程。[3]

3、两者实施条件的比较

弗里德曼的自由市场模式的实施条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学生在义务教育时期每年都可获得一定量的具备货币价值的教育券,同时被选择的学校也有资格将所获教育券象向政府兑取等值得现金;(2)教育券的价值不因人而异;(3)学校有权自己设定学费标准,学费标准可以高于教育券所承担的价格;同时,学校也有权建立自己的择生机制。弗里德曼期望通过市场机制来引发公立和私立学校之间的竞争,迫使公立学校改革,从而达到打破公立体系的垄断,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促进教育质量整体上升的目的。收入关联模型被认为是对弗里德曼自由市场模型进行改进后的结果,既强调市场中教育供给者与需求者各自自由选择权,但同时也认识到了如果学校设订的学费高于教育券的货币价值,对经济背景不佳的消费者所设定的门槛。为此,收入关联模型中含有一个收入所得税机制,既教育券的价值与家庭收入成反比,相对于高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子女入学所获得教育券负担的价格更高。显然,收入关联模型开始引导人们从社会政策的角度去看待教育券。

二、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学费的特点

1、学费我国高校学费增长速度快,教育经费增长相对较慢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完全由国家负担,实行免费制。但这种高等教育免费制只能支撑极小规模的高等教育,使接受高等教育只属于少数人的权利。从80年代末公立高校开始实行缴费上学。学费标准不断上升,普通高等本科专业的学费由最初的100—300元/学年,上涨到现在的4000--6000元/学年。高等教育的快速增长直接导致高校学费的快速增长。在高校学费的快速增长的同时,政府的教育拨款增长较慢,政府的教育拨款增长速度落后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近年的统计表明,我国普通高校经费来源中,政府拨款所占比值自1998年的60.5%降至2001年的52.9%,而学杂费所占比例自1998年的13.4%上升至2002年的26.3%。[4]1997年公立高校收费并轨,公立高校每增加一名学生,国家财政就要负担75%以上的生均培养成本;1999年扩招使得国家财政部门更无力应付。国家拨款的增长跟不上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速度,高校不得不增加学费。

2、学费超出家庭的承受能力,助学贷款解决力度有限

国家拨款的增长跟不上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速度,学费不断上涨,超出了家庭的承受能力。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4000--6000元/学年,若是热门专业或民办大学,学费高达10000元/学年或更多。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4年1-3季度我国城镇和农村人均收入分别为8375.03元和2109.5元,估计年收入分别为9000元和2300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农民的3倍以上。以普通高等学校学费计算分别占城镇或农村人均收入的56%或217%。[5]如此,一对农民夫妇的全年收入尚不足以支付一个大学生一年的学费。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为935万人,其中经济困难的约182万人(特别困难的学生约9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19%(特别困难的学生占8%)。[6]据统计,截止2004年底,我国共有180万名学生申请助学贷款,申请总额达140万元。有85.5万名学生申请成功,获得总计69.5亿元的贷款。助学贷款帮助了许多贫困学生完成了学业。经过几年的运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取得了很大成绩,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比如国家助学贷款总体规模与教育发展的需求还不匹配;款项结构不平衡管理难度大;学校及相关部门配合不够。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贷款违约现象严重。据估计,2003年全国范围内国家助学贷款的违约率高达20%,一些高校甚至高达30%至40%。

三、在我国实施教育券模式的选择

我国的浙江省长兴县就是采用教育券的典型例子。长兴县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长兴教育面对教育资源不足、民办教育发展的低靡和职业教育发展落后等问题。为解决教育存在的问题,长兴实行了教育券制度。实行以来短短两年间有3亿元资金涌入长兴投资办学,有效的缓解了长兴教育资源匮乏的困境。长兴教育券的实施也建立了扶贫助学的长效机制,以教育券代替现金资助那些家庭特别贫困、无力支付学杂费的小学生,进一步规范贫困助学金的管理,做到专款专用。长兴县采用教育券取得一定成功。

现阶段,我国高校分布不均匀、学费增长速度快、教育经费增长相对较慢、助学贷款解决力度有限。无论实施哪种教育券制度模式条件都不成熟。自由市场模式需要充足的教育财力作保障,而我国的教育财力相对不足;收入关联模式是排富性的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我们可把这两种制度各自的优点相结合并加以灵活调整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国东中西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在我国实行教育券无论是其使用地区还是其使用面值都不能“一刀切”。东部地区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的收入水平都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的收入基本持平,但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较大,西部农村居民的收入在三地区中最低。三地区城镇居民的收入远远高于农村居民的收入,东部地区城乡居民的收入都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城镇居民的收入基本在10000元左右,中西部城镇居民的收入在6000—8000;东中西农村居民的收入分别在4000元、3000元、2000元左右。[7]教育券在我国的实施应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联系。由于东中西三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此教育券在三地区的发行面值应不同,各地区城乡教育券的面值也应有差别。教育券用来弥补学费不足部分,由于各地经济水平不同获得的面值也应有一定的差别。收入低地区的面值要高于高收入地区:中西部高于东部,农村高于城市,且中西部农村应为最高。既体现自由发展模式的提高教育效率,又体现收入关联模式的教育公平,是根据我国情况对两种模式的灵活运用。

小结

教育的收益者有个人、社会、还有企业,然而收益最大的除了学生还有社会和企业。教育能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收益者都应当承担,所以企业可以向政府捐资或发放奖学金和助学金教育券。教育券的实施要把灵活性和区域差别性相结合,因地制宜地根据各地经济条件而定。应在动态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推行教育券制度。政府要时刻关注制度实施后的反馈信息,以便对新政策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使教育券制度真正发挥积极作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美]米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37-40.

[2]陈立。西方高等教育视野中教育券问题[J].外国教育研究,2004,3.

[3]汪柱旺。教育券、教育选择与教育公平[J].当代财经,2004,12.

[4]教育热点:今年新生入大学学费门槛有多高[EB/0L].http:/2004-08-19/80504.html,2004-8-19/2005-3-22.

[5]进度统计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2005年1月22日[EB/0L]./tjsj/,2005-1-22/2005-2-10

上一篇:新西兰梅西大学排名 新西兰梅西大学排名优秀4篇 新西兰梅西大学咋样 下一篇:返回列表
心得体会推荐
  • 了解留学申请方案大全(15篇) 留学申
  • 实施防灾减灾工作方案的步骤(热门19
  • 活动策划师设计的新学期迎新活动方
  • 校园新学期迎新活动方案(专业17篇)
  • 中国最大的贪官落马排名情况(中国历史最大贪高官排行)
  • 教师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精选8篇
  • 党员与群众谈心谈话记录内容最新13篇 党员与群众谈心谈话记录内容最新13篇范文
  • 看守所执法细则(看守所执法细则(2013最新版本))
  • 2017年中国最大的黑帮排名(中国黑道排名前十名)
  • 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心得体会5篇 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心得体会5篇文章
  • 猜你喜欢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