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论文范例优秀14篇 浅谈启发式教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4-06-06 来源:互联网 点击: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下面是编辑帮大家整编的14篇启发式教学的相关文章,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孔子启发式教学 篇一

1.双向交流孔子讲授仁义礼智,不是板着面孔正襟危坐地侃侃而谈,弟子循规蹈矩洗耳恭听,而是师生敞开心扉,双向交流,引导学生发问,启迪学生思考。所以遍观《论语》全书,大体记载的都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孔子鼓励学生发问,很多问题的解答都是出于学生的发问。《论语•颜渊》篇记载: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在这段对话中,弟子子张向孔子请教“士要怎么做才能称得上达”,孔子并没有立刻进行解答,而是反问子张对于“达”的理解,让子张先经过一番思考,孔子从中了解到弟子认识上的偏差,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引导弟子思考“达”的真谛。而如果是古怪刁钻的提问,孔子也来者不拒。孔子有个弟子名叫子贡,言语功夫非常了得,时常爱问一些刁钻的问题。有一次,他向孔子询问为政之道(《论语•颜渊》载“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不满足,又问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还不死心,继续问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试想,如果没有子贡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二人的讨论又怎会如此深入?除了鼓励弟子发问,孔子也乐于与弟子聊天,在平等的沟通中给弟子以循循善诱的引导。《论语》中曾两次记载孔子与弟子关于志向问题的讨论。在这两次讨论中,孔子就像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友人,倾听着弟子们的志向与抱负,引导他们挖掘内心所求,树立美好志向。一句经典的“吾与点也”(《论语•先进》),更是引起了师生思想间的共鸣。通过平等讨论,既帮助孔子了解了弟子,也帮助弟子了解了孔子,促进了师生关系的亲密融洽。孔子与弟子间的双向交流,有时甚至还会采用辩论的方式。在《论语•宪问》中,孔子就与子路、子贡对“管仲是否具有仁德”这一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试想,如果孔子没有给弟子发表观点的机会,而是直接给出他对于管仲的评价,很可能他就不能了解弟子内心对于仁的看法存在哪些偏差,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指正。正是因为孔子给予了弟子发表观点的机会,使得课堂上不再只是师傅一家之言,而是你来我往的辩论互动,使教师能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两种观点找到更合理的答案。

2.“叩竭法”《论语•子罕》中对“叩竭法”有明确的记载: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四书章句集注》中解释“叩,发动也”,“两端,犹言两头”[。凡事必有两端,譬如终始本末上下正反。孔子就鄙夫所疑之事的始末、正反等两端去叩问推敲,直到问到穷竭处,这正是《中庸》所说的“执其两端,用中于民”———执两用中的意思。这种“叩竭法”,实际上颇类似于今日之辩证法。辩证法讲矛盾,矛盾双方对应而生,彼此之间没有绝对的对立,而是相依相存、相互转化。通过辩证矛盾着的两端的对比,受教之人必能从中得到启发,在两端的对比中找到正解。孔子正是用这样的方式,启迪受教者辩证地思考问题。《论语•先进》篇中记载,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子贡让孔子评价子张(师)和子夏(商)谁更贤,孔子认为“子张才高意广,所失常在于过之”,而“子夏笃信谨守,所失常在于不及”。子贡听了这个评价,进一步认为子张的“过”比起子夏的“不及”要好些,但孔子却教导他过犹不及,惟有达到中道才为最佳。在这个例子中,孔子正是在“过”与“不及”两端之间启发子贡去寻求德性的中道。

3.因材施教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法更令人称道的,是他所坚持的因材施教精神。孔子的弟子“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他们的家庭背景、身份、物质条件、才性气质等大有不同,但不少弟子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弟子们之所以能有不同的成就,与孔子坚持因材施教的理念是分不开的。正是出于对弟子的深入了解,孔子才能就弟子本身的缺陷入手,对不同的弟子进行不同的引导教育,让他们朝着不同的修养方向发展。坚持因材施教,孔子的启发式教育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大众化的启发引导,而是体现了教育中以人为本的精神,使得孔子的启发式教育带上了个性化教育的色彩。因材施教的精神在孔子的教学过程中随处可见,《论语•先进》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典型的事例。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同样是问“闻斯行诸”,可是孔子对子路和冉有的回答却恰恰相反,原因何在?我们且看孔子自己的答案:“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求,即为冉有,冉有这个人,平日做事谨慎畏缩,所以孔子鼓励冉有“闻斯行之”,听到了就去做。由,就是子路,子路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勇刚强鲁莽,行动果决,只要听到了,就一定要去做。为此,孔子曾评价“由也喭”,并认为子路这种性格最后会害了他,“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论语•先进》)。果不其然,子路最后就死于卫国之乱,可见孔子对其弟子的了解多么透彻。因此,为了规劝子路,孔子让他行动之前应参考父兄的意见,不要鲁莽行事。这正是针对弟子的不同弱点实施了因材施教的引导,防止学生在品性修养上出现“过”或“不及”的毛病。又譬如,“仁”是孔子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有很多弟子相继问起“仁”的涵义,但奇怪的是孔子每次的回答都不一样,也没有一次很明确地为“仁”下过定义。究其原因,就在于“仁”是诸德圆融的最高境界,有很多具体的表现,而每个人的才性气质不同,成就仁德的路径也不一样。所以孔子只是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很具体地从各种角度去启发弟子思考自身存在的道德缺陷,从不同方向完成自我的道德修为。如果孔子对于每个人的教导都毫无区别,那么就不能针对每个人的长短加以引导,道德教育的效果也不会发挥到极致。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

1.启发式教学法在“基础”课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知识教育的重要课程。就思想道德教育这部分内容来说,道德观、价值观等并不像数学、物理等科学性知识那样只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不是对就是错。在思想道德领域,只要把握住主流取向,那么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更多的是程度上的差别。因此,启发式教学法在“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门课不是要教师简单地判断对错,给出惟一答案,而是要在与学生的双向交流、讨论争辩中发现学生在道德修养上的弱点,然后加以引导和规劝。如果不运用启发式教学法,不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只搞一言堂,教师就无法了解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自然无法让道德教育落到实处。此外,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大学生突出的个性特点之一就在于自我意识非常强烈。大学生强烈关心自身发展,具有较高的自我评价能力,并且非常相信自己,笃定自己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就是正确的,讨厌被灌输。可是,由于大学生正值青年时期,不够理性,容易冲动,再加上自身社会阅历还不够,容易被一些不良价值观所腐蚀而不自知。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师,如果不给学生思考、发言的机会,只是让学生被动接受课本或自己的观点,那么学生就有可能不服教师所说。只有给予学生思考、发言的机会,然后再针对其弱点因材施教地加以启发引导,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不同价值观的优劣,从而接受教师的教育。由此可见,启发式教学对于“基础”课来说意义重大。

2.启发式教学法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把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法运用到“基础”课教学中,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问题导入。教材上的内容,主要是知识点的陈述,要想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可以采取问题导入的形式,把平铺直叙的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师的教学体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进入“愤”和“悱”的状态。例如在“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一章中,有一个关于道德起源的知识点。笔者在讲述这个内容时,就采取了问题导入法,设置如下几个问题“道德是上帝赋予的吗”“道德是人天生就有的吗”“人的道德跟动物的本能情感反应是一样的吗”,让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得出“生产实践劳动才是道德起源最重要的条件”这一结论。这样的教学效果,就比直接说出答案要好得多。第二,随时发问。孔子重视与学生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问,在“基础”课教学中若也能允许学生随时发问,这有助于学生勤于思考,对于及时抓住学生的思维、了解学生的课堂反应也是非常有帮助的。第三,课堂辩论。孔子的“叩竭法”强调就问题的两端进行研究,最终得出最合适的答案。这种方法在“基础”课教学中也可以广泛运用,通过在课堂上进行课堂辩论,启发学生在激烈辩论中理解彼此观点的利弊,找到正确的结合点。例如,在讲授“法律和道德的作用”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设置“维护社会秩序主要依靠法律/道德”这样的辩题,让学生通过辩论体会到法律和道德的作用各有优劣,认识到最恰当的约束自身和维护社会秩序的方式还是要做到二者结合。第四,主题发言。按照教学内容,让学生去搜寻相关案例,并对案例加以评析,最后在班上进行主题发言。这项实践活动既可锻炼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又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为因材施教做好准备。同时,师生共享案例资源,实现教学相长。第五,小组研究性学习。为每个学习小组布置一个研究主题,如“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的期望值与幸福指数研究”“大学生信仰缺失状况调查”“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其对社会道德现象进行独立思考与探究,引导学生自己去树立起科学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孔子启发式教学 篇二

其启发式理念体现在他的名言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1]首先,孔子强调必须待学生出现“愤悱”后,教师才能实施启发;其次,通过“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强调教师必须适度启发。

一是“引而不发”和“自省自得”。“引而不发”是针对学生自求自省后可自得而言的,是孔子启发教学的基本形式。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学、思、行发展主体能动性,从而促进完美人格形成。因此,“自求自得”是孔子眼里最理想的教学形式。

《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2]是说教师要像射手一样,满弓搭箭而不发,做跃跃欲试样,以此启发和诱导学生,让他们领会“习射”的关键。“引而不发”是一种不具体涉及学习内容,只指示目标、范围和方向,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求自得”的形式。

二是“愤悱启发”和“适度启发”。“愤悱启发”是孔子启发教学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它以产生“愤悱”为逻辑起点,学生自求自省后仍无法解决疑难,由此产生“愤悱”心理。孔子然后才“开其意”、“达其辞”。如“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1]又如,问政、问礼、问事君、问为邦等,均由学生发问,孔子应答。近代许多教育家、思想家对“愤则启,悱则发”都有过强调与阐释。蔡元培指出:“做教员的,不可一句句或一字字的,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3]

启发之后,有的学生能举一反三,说明目的已达到;但学生在启发后仍不能得,这时教师“则不复也”,交由学生再学再思。“若教则不愤而启,不悱而发,喋喋然徒劳而无益也”[4]。

综上所述,孔子的启发形式教学可引导学生自觉学习、主动探索,有效促进学生融会贯通知识、发展实践能力。我们亦可从圣人的言行中汲取一定智慧。我认为可以有如下启示:

一、教师要有丰富的情绪感染力

孔子启发式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具有追求知识的愿望和热情,“愤悱”就是这种激情的外在表现。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善于运用情绪的感染性这一特征,让它传导至每个学生。

思想政治课本身就肩负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重任,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我国政党制度教学中,提到民主人士闻一多,我带头引唱《七子之歌》,声音哽咽了,眼睛红了,在这种情绪感染下,学生哭泣,捶胸顿足,悲愤之情油然而生。自此之后,学生参与政治的热情明显提高,课间喜欢围在我的身边,除了询问学科难题外,更多的是阐述对社会热点、历史事件的见解,聆听我的观点。由此可见,丰富的情绪感染力是教师启发式教学的一大法宝。

二、教师要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和相关知识

从《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待弟子出现“愤悱”之后,适时启发,如果弟子继续追问,孔子就会给出更深一步的解释。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子贡显然是在出难题,而孔子没有表现出丝毫犹豫和迷惘,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孔子本身自我省悟力高,加之丰富的社会阅历,是博学的圣人,这样才能在学生提出各类问题时应对自如。

部分教师专业修养不足,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提问尚且无法解答,更不必说学生提出的课外问题。这样一来影响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尊严,二来启发式理念更无从谈起。

在文化生活某课中,学生进行了德与才的辩论。有学生咨询我司马光的观点倾向于哪个,我回忆略带讲解《资治通鉴》的内容,列举晋国智瑶灭亡的例子,说明司马光更倾向于德。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文史类学科涉及范围广,知识衍伸性强,需要教师不断充电,多多了解诸如经济、社会、哲学、军事等各科常识。这样在学生需要启发的时候就可以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游刃有余。

三、教师要有严密的逻辑分析归纳能力

解读《论语》,乍看之下好像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其实看似不合逻辑的事,往往却是最合乎逻辑的。阅读《论语》中的言论没有丝毫前后自相矛盾。仔细分析孔子的启发式过程,实则存在两种逻辑特点:

第一种是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逻辑,也就是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后,孔子直接给出结论性普遍定义。如交友问题上,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另一种是由普遍到特殊的演绎逻辑。一部短短的《论语》,“君子”就出现了一百多次。孔子先是要求弟子努力成为君子,然后一步步教育弟子,君子应该有哪些具体言行标准。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子路》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卫灵公》

……

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 篇三

关键词:多媒体 启发式 英语教学 合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125-01

多媒体教学课件集声音、图形、动画、影像为一体,能够实现实时传播多样化、多维化的信息,因而这种教学模式对情景的创设比录像、投影和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形象和生动。教师不但可以根据实际的授课内容创设一个既有画面,又有声音的情景,而且还能够把那些学生现实生活中尚未见过的事物和一些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通过画面的形式再现于屏幕上。因此,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其良好的“交互性”为教师、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人机交流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并且能够较好地完成教与学,学与练的教学全过程。启发式英语教学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启发学生思维为核心,采取一切有效的形式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活泼生动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思想。启发式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创设真实、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情景,强化语言训练,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效地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启发式英语教学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但是,对于任何一种教学方式或教学手段,我们都必须学会辩证地看待它,我们在利用它给我们带来的优势的同时也应了解它的劣势,或者过犹不及之处;然后,运用多媒体教学还得结合本学科自身的特点,争取做到恰到好处,才能充分而有效地发挥起应有的启发式教学效果。

那么,在启发式英语教学中,如何才能更加合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呢?我觉得在启发式英语教学中不应该盲目地追求过于时髦化、模式化,而应该追求更加理性地合理化、实用化。本文将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并结合我自己的实践探讨一下多媒体在启发式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 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优化教师的启发式英语教学

充分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演播系统,进行视听一体的具有启发性的形象化演示型教学,但需要注意得适时、适当,以免过犹不及,适得其反。

(1)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借助于动态的画面将或学生不熟悉的,离我们生活久远的意象适时地,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振奋学生的想象,以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如在讲“Earthquake”一课,介绍地震时,可以观看1978年唐山大地震的片断,这些片断根据需要可反复播放,可根据讲课需要把任何一个画面进行定格。这样学生就可直接地感受到灾难到来时的各种场景以及顷刻间发生的巨大变化,同时也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2)利用声音创设信息环境,可以增强直观教学的力度。如在教学“A Pioneer for All People”时,在教学阅读文章的最后一个部分关于袁隆平的梦想时,直接播放袁隆平在“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仪式上所做的获奖感言时谈到他的两个心愿的视频片段,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袁隆平表达愿望时的情真意切,而且能够很好地触动学生的心灵,并产生共鸣,从而更好的理解原文。

(3)还可将MTV引入课堂。在教学“Music”时,我插入了John Denver的吉他弹唱“Country road”的MTV,引导鼓励全班同学一起哼唱,这样子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让学生通过歌词了解到乡村音乐所表达的主题。

然而,这些视听材料必须适时,恰当、适合教学目的。绝不可将直观形象的画面和音乐替代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从而限制学生自身想象力的发挥,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不要过分的依赖声像功能为主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而忽略引导学生对语言本身的理解,这会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听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下降,而这也是与启发式英语教学目的本身背道而驰的。

2 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优化学生对英语的学习

(1)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离不开视觉和听觉的,多媒体课件在给学生提供视听教学信息的同时,还提供了表达视听教学信息的多种媒体类型,因此,对所学知识的表现更加准确、生动,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2)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易于调动学生情感参与教学过程。

适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更容易调动学生情感的参与。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影响这种活动的因素也是五花八门,除了学生外部的情境因素,还有学生的心理因素,既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学生的学习就会是主动的、进取的和高效的。而多媒体课件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清晰直观的功能,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多种信息,把非智力因素调动起来,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3)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多媒体应用于课堂教学,不仅让学生有学有练,多种形式交替出现,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而且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是视频图像和文本借助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而实现的有机结合,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多通道的信息输入更有利于学生从不同侧面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当然,借助多媒体课件并非常规教学的全部,也不是对于每篇课文都适用,它只是常规教学手段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美好的前景。不过,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多媒体在运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令人满意的地方。如,“课本大搬家;重视演示现象、忽视揭示过程;重视媒体的外在美、忽视媒体的内在美”等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英语教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直观实用为标准合理利用。选用购买的课件的有用部分,再加进自己设计的内容,适时适当地调用以辅助教学。这就需要英语教师把握好分寸,不可舍本逐末,避重就轻。如果忽视了精心构思教学设计、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忽视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那无疑是得不偿失的,违背初衷的。我们应该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魅力,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想学,乐于学。

参考文献

[1] 陈琳,王蔷,程晓堂,主编。英语课堂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 篇四

"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学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后来,人们概括孔子的教学思想,也吸取朱熹的注释,就使称为"启发"或"启发式"。从孔子的话和朱熹的解释来看,"启发"主为指教学的表现形式艺术,强调教学的适度性和巧妙性。《学记》给予了更具体说明:"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引导而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鼓励而不是压抑学生,点拨而不是把答案全部端给学生。如今,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已不再局限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具体情景状态,现代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的要求是在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上下功夫,"导" 已成为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特点、策略和核心所在。但也存在导而牵的误区,具体表现为:第一,教师扶着学生走路,不肯放手,只满足课堂上就某一具体问题的师生对答方式,把学生的思想限制在教师思维框架内,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求异思想和创造性。

二、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和"试"相结合

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这是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因此,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赋予了更新的内涵:坚持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相结合。首先,尝试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面对全体学生而言,"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是符合求学者的意愿和现实的。不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可以从尝试中获得成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他们获取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其次,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尝试,既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使学生在亲自尝试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把枯燥乏味的"苦学"变为主动有趣的"乐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尽量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尝试新知识,发现新问题。

三、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发点的"准"和"巧"

一是要"准",让启发启在关键处,启在新旧知识的联接处。小学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许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指导。首先新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问题的关键,真正起到启发、点拨和迁移作用。其次,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的关键处, 设置有层次,有坡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系列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练习求得新知,掌握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串在一起,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例如,推导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教学时,在复习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可以用出示下列图形: 宽 高 长 底 接着提问:

(1)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

(2)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

(3)底与长,高与宽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图形的大小会怎样?

(4)用什么方法能证明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数方格和割补证明这两个图形重合,从而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以上启发点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的启发点充分起到了迁移作用,使学生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自然轻松的掌握了新知识,实现自主学习。

二是要"巧",在学有困难学生盲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的发挥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使其茅塞顿开。例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通过师生打擂台,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后,师问:"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里面蕴涵着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在分子中呢,还是在分母中?"学生一致认为规律在分母中。这时,师又问:"能化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征呢?"组织学生讨论。当学生屡屡碰壁,思维出现"中断""偏离"时,教师不再让学生漫无目的争论,而是适时地点拨指导,启发学生:"你们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能不能发现规律?"一句话,使学生一下便找到了思维的突破口,发现了特征:"一个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正当学生心满意足之际,教师又出示,3/15,先让学生判断,又激起矛盾;为什么分母含有其他质因数,它还能化成有限小数能?通过观察分析,最后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所发现规律的前面,还得补充个前提"最简分数"。可见,课堂上巧妙灵活地启发,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启发式教学的特点范文 篇五

关键词:中学生物 启发式 教学

启发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尽力打开思维的大门和想象的空间,主动学习,拓展智能,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分析,自觉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生物教学具有逻辑结构要严密、实验观察要细致、分析判断要准确等特点,使启发式教学成为一种特别实用的重要教学方法和手段。启发式教学的应用也对中学生物学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各地也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对中学生物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形成以教师为中心、围绕课本的群体化的教学模式,它限制了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个性的发挥,只能按部就班地讲授,不仅降低了授课效率,也出现了教师为上课而上课、学生为学习而学习的现象,忽视了课本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与生活和生产实际脱节,无法吸收更多的课本之外的重要知识。对于学习能力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各地的实践结果来看,启发式教学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几个方面的缺陷,但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启发式教学也对中学生物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师自身需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方式。教师是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主要实施者,而且教师的思维习惯和方式也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成为学生的榜样。因此,教师自身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方式已经成为启发式教学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敢于解放思想,敢于打破常规,敢于突破现有的思维定势。同时,要增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增强思维的辩证性和科学性,增强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这些要求对当今的中学生物学教师来说确实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高标准,但只有如此,才能使教师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带领学生在广阔的生物学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2.教师必须深入领会教材,善于拓展教学内容。深入领会教材是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先全面、系统地明确并掌握教学内容,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注意点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应善于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适当拓展和延伸教学内容,采取启发式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一步一步地贴近生活和生产实际,扩大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3.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善于因材施教。每一届学生往往都有共同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全面了解学生状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前提。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学生情况通常包括: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能力、生物学实验的技能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等。只有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才能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生物学知识。

4.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观念,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当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学生主动探究、自觉学习。

二、积极探索生物学启发式教学的科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特别适应当代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方向。因此,近几年来启发式教学也成为中学生物教学方法中的一个主流。无论在理论教学还是在实验教学中,具体的启发式教学的科学方法目前还在不断探索、完善之中。

1.启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初中学生来说,生物学科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很小,许多学生是靠对生物学的兴趣而学习的。因而,教师要根据生物学的特点,以生物科学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巨大作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对世界粮食生产的重大贡献,克隆工程、转基因食品的原理和应用等,也可以告诉学生生活中的许多知识都与生物学息息相关,处处充满了生物学知识,在生物科学上还有诸多的难题等待攻克,以生物学独特的魅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来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期望和目标,立志在生物科学领域有所作为。

2.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教师以设问的方式带领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开启思路、开动脑筋,通过学生自身的思维活动完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学会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实际应用。教师在设问中应特别注意紧密联系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学习程度相适应,同时也要依据教材的编排顺序,遵循由浅入深、由近到远、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学生不仅从教师的设问和启发中思考出正确的答案,还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和途径。

3.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树立挑战性思维。生物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前景无限,通过应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树立学生的挑战性思维,才能为生物科学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教师应十分注意保护学生的个性化特点,鼓励学生不迷信经验和权威,敢于逆向思考问题,不害怕错误和反对意见,敢于阐述独到的见解。不担心失败和挫折,敢于尝试前人未做过的实验。给学生思维以想象的空间,特别是对思维活跃、具有较好生物学基础,并立志在生物科学研究中展现才华的学生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4.启发学生自己动手,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生物课程中,学生动手制作和实验占了相当大部分,启发式教学在制作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也相当重要。这就要求教师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强调让学生自己动手,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启发和引导学生,并由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来回答问题。通过由易到难的各种制作和实验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的经典案例范文 篇六

关键词: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案例教学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学改革

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和要求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发轫于美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历经近百年的发展日趋丰富完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产出为导向、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为三大核心理念[1]。在2016年,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会员国的正式会员,工程教育认证制度及其理念在国内各高校产生了越发深刻的影响。在2017年10月,本专业接受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专家组的进校考查,并顺利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中,毕业要求第3点“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第6点“工程与社会”及第7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中明确指出:在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中,必须考虑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时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2]。因此,如何通过本课程学习,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本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价值取向,对毕业要求的有效达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从“传统教学法”向“案例教学法”转移

传统教学法是目前针对理工科学生最常用的授课方法,即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被动接收为辅。传统教学法面临着教学形式单一、注重认知目标的实现、课堂氛围比较枯燥、学生参与度不够、激励手段持续性差等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被有效调动[3]。而案例教学法可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以当下热点问题作为经典案例,通过不同方式引导学生对经典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并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4]。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探索求知的主导地位,而教师处于启发、引导、辅助学生能力达成的从属地位。这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将教学形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扭转填鸭式教学现状,这正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

3教学方法实践的具体创新思路

3.1共性环境问题中基础理论的教学

以教师传授为主,针对各专业学生共同面临的共性环境问题,例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及物理污染等,从污染源、污染类型、危害及防治等方面进行理论教学。

3.2针对部分工科专业选取经典案例开展教学

以教师引领为主、学生参与为辅,针对已经参加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学生,由教师设置案例,以各认证专业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中实际面临的一项真实环境污染问题为切入点。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理解国家政策方针制定时的背景及原因,认识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发展趋势和解决的基本途径;建立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

3.3学生自主提出本领域经典案例开展启发式教学

将所有学生以专业进行分组,以学生为主,自主提出本领域工程实践过程中的经典案例。鼓励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围绕事件的起因、经过、事件影响、治理方案、事件得到的启示等这一主线对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剖析、讨论、辩论、总结等,将真实案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转换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复杂工程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在互动教学过程,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均平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交流与合作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近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3.4通过小论文培养所有学生能力和建立环保意识

在期末课程考核中,针对各工科、理科和文科等工程实践过程中具体的环境污染为案例,独立查阅相关的主题文献,撰写课程小论文。授课教师仔细批阅后,对小论文提出指导建议并反馈于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及后续工程实践。3.5各专业案例库的建立通过对各专业学生小论文中提及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和论证,实现由个别专业案例库到所有专业案例库的建立。同时总结各领域中学生重点关注和感兴趣的案例点或知识点,为下一学年的授课提供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启发式教学的经典案例 篇七

【关键词】案例教学;注重“八性”

案例教学是教育界公认的对提高学员实际能力最有效的手段,是哈佛商学院等世界名校的主流教学方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员进行学习、研究、提高能力的方法。案例教学可以最佳地发挥教师在理论和信息储备上的优势与学员渴望知识和思维活跃的优势,彼此启发,优势互补,教学相长。近几年来,我们在法学教学中,案例教学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搞好案例教学,要把握的首要环节是选择案例。那么,如何选择案例呢?笔者以为,当前,运用案例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注重时代性。在各种不同的案例中,既有经典案例,也有现实案例。在教学中,教师选择案例时,既要兼顾历史,从中得到有益的教训和经验,证明真、善、美,增强说服力;更重要的是要面对轰轰烈烈的社会生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去选择案例。只有选择能反映社会现实、充满时代气息、把握学员所关注的热点案例来进行剖析,才能使课堂教学有吸引力。如果教师只翻老皇历,不注意时代性,不选择当前火热社会生活中的案例,不管你讲得如何动听,学员也不会感到满足。

二是要注重趣味性。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一旦激发起来,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求知和探索欲望。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通过讲解一些生动有趣、联系实际的案例,使学员感到看起来深奥难懂的知识其实也亲切有趣、易于理解,从而增强其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使用幽默的语言来剖析案例。法国著名的演讲专家海茵兹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所接受。“教师的幽默,不仅可以打破沉闷气氛,缓解紧张情绪,摆脱困境,而且可以融洽教师和学员的情感,激发兴趣,活跃思维,帮助学员轻松掌握知识。

三是要注重典型性。所谓典型性就是要从众多的案例中,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反复比较,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选择这样的案例进行教学,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功效。众所周知,原理和概念一般是比较抽象的,学员往往不易接受,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具体、典型的案例来帮助学员分析和理解。而教师设置的案例必须能够反映和说明相关的理论,同时又要符合教学目的和要求,具有典型性。离开了典型性,案例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四是要注重针对性。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授课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必须要认真精选案例。所选案例要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努力实现“案”、“理”合一,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授课教师要善于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善于从事物的表象中进行概括、提炼,把它上升到理论高度,帮助其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员学有所获。授课老师只有选用针对性强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才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激起学员强烈的共鸣。

五是要注重准确性。案例教学首先要做到案例真实准确,经得起推敲。不能随意将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的事情当作案例,更不能任意杜撰。授课教师在讲述案例时,一定要说明案例的来源,以体现案例教学的科学性、严肃性、真实性和可信性。这样才能让学员信服,让他们真正接受,反之,则会使学员对授课教师所教所讲的知识产生怀疑,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六是要注重适当性。即所选案例要难易适中。案例太简单,容易得出答案,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太难可能超过学员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就会使学员难以入手分析,会打击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案例的搜集有时不能只限于某门专业课的内容,还应当考虑综合其他法律知识的内容,这样的案例搜集虽有一定的难度,但有助于学员进行分析和学以致用。

启发式教学的例子 篇八

【关键词】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3-0093-02

一、谨防教学方法变成教法

尽管“教学”一词在我国教育理论界已逐渐被“教与学”所替代,越来越多的教师也已经认同“教师不但要研究教法,还要研究学法”,并在课程中努力地尝试这一观点,但是至今关于教学方法的研究依旧集中于教法,单纯的关于学法的理论探索或经验总结并不多见。而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常常无法明确地区分教法与学法,不能清晰地认识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认为“归根结底,只要教师教好了,学生也就学好了”,以致其在课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依旧偏重于教法,而忽略了学法。

教法解决的是教的问题,学法解决的是学的问题,其联系在于,二者都服务于共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二者的主体和客体互为主客体,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方法缺失了教法或学法,或彼此不适应,那么二者就会相互制约,不利于教学,反之则相互促进,有利于教学,因此,教学方法要教法学法并重,并力求相互适应。

二、谨防启发式教学变成课堂问答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自古以来,启发式教学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受教学环境及教师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启发式教学在目前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常无法得到很好的体现,其形式甚至被大部分教师变成课堂问答。教师连珠炮似地问个不停:“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是不是”、“对不对”,学生疲于应答、随声附和。一些研究资料表明:在国内一些学校,平均每堂课的问答有效率只有65%。其结果只能是让启发式教学的水平和效果大打折扣。

启发式教学是通过教师启发促进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而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课堂问答也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表面上看启发式教学和课堂问答似乎是相同的,但是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在于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其能够触类旁通,而课堂问答并不都有这样的作用,那些无关宏旨的、难度不适宜的、不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的问答以及无视学生个体差异以致多数学生滥竽充数的问答,甚至不允许学生回答非标准答案的问答,是毫无启发意义的。此外,除了课堂问答,师生之间的手势、眼神等交流同样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所以,启发式教学与课堂问答是不同的,启发式教学应采用多种方式通过多种渠道去得以实现,而采用课堂问答则应追求“柳暗花明”、“点石成金”之效。

三、谨防案例式教学变成举例子

1870年前后,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郎得尔开启了案例式教学的先河,今天案例式教学在我国也已经有了20多年的历史,但是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案例式教学仍会被一些教师不正确地理解与应用,经常将案例式教学变成举例子。教师讲解完一个理论之后接着讲述一个故事,学生则只听不说,结果案例式教学面目全非。

案例式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对案例的思考、分析、研究、争辩进而对案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做出判读与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活动,旨在发现并掌握案例中所蕴涵的理论,案例在此法中占据中心地位。而举例子是在讲解过程中,以一个或多个事例说明或证明理论正确性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单向的活动,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用实际帮助消化理论,案例在此法中只占据次要地位。从这些方面的对比可知,案例式教学与举例子虽然都是案例的应用,但二者有着根本的差异。因此,案例式教学最好由有深刻认识和丰富阅历的教师采用,最好对有一定分析、判断、决策能力的学生运用。

四、谨防自主学习变成自学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学习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了课堂之上,由于其能够充分地张扬学生的个性,并且恰如其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颇受广大学生与教师的欢迎。但是,由于理论尚不完全成熟,自主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自主学习变成了毫无约束的自学,即学生自由学习、自己学习,教师撒手不管、放任自流。

实际上,自主学习与“放羊式”的自学有很大的不同。自主学习是学习主体在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自我反馈的主动构建过程,其要求学生善于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学习这种能力,即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最终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之后,就可以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了。而“放羊式”的自学则是指学生完全根据个人喜好自己学习,教师不对学习方法做出相关指导,甚至不对学习内容做出必要讲解,不对学习目标做出明确要求,其结果只能是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学得一头雾水、无所适从。所以,自主学习不意味着学生的绝对自由,而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在“放羊式”与“填鸭式”之间走出一条最适合学情的道路。

五、谨防合作学习变成小组讨论

伴着教学改革的浪潮,合作学习逐渐成为了课堂上的常用教学方法,其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因而可以对教学改革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教学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难免会表现出一些矛盾,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外在与内在的矛盾:在一些课堂上,内涵丰富的合作学习变成了表面热闹的小组讨论,学生怎样分组、组内讨论什么,教师关心甚少,合作学习有名无实。

从本质上说,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是以改善班级内的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研究和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方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的教学方法。其对学生的学习小组的构成方式、组内分工是有着较高的要求的,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小组讨论只是学生在教师既定问题下的目标模糊、组织涣散的群体学习行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师的教学设计,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因此,合作学习要让学生主动地、均衡地、全程地参与有实质性价值的活动,力争让学生愿意学、学得好,而教师则在学生分组方式、小组成员分工方面发挥必要的作用,力求“组间角色相当、组内角色互补”。

参考文献

1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新年[M].长沙:岳麓书社,2002

孔子启发式教学 篇九

关键词: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 因材施教 诱导 学思并重 由博返约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是聚徒讲学、整理古代文献。 概括起来,孔子的教育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道德教育,二是知识教育。在二者的关系上,他主张以前者为核心。孔子的教学方法可以集中归纳为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由博返约。他在长期的育人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其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思想的瑰宝。研究探索他的教学方法,对教师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理论的学习,也离不开教育实践,只有通过学习,不断成长,才能得到成长与发展。

一、孔子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一)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依循着自己的性向作最适当的发展,这也可说是现今老师们最理想也最希望达到的教学方式。 “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经验的核心,其它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则紧紧围绕这一核心展开。孔子本人并没有提出“因材施教”这个概念,宋学家、教育家朱禀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时指出 :“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遂有“因材施教”的名言。虽然如此,孔子的教育实践确实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育教学。

(二) 启发诱导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是教学过程顺利完成的关键。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并使之成为一种日趋完善的理论。孔子是我国古代启发式教学的首创者,也是世界教育史上启发式教学的创始人。孔子己经认识到学生积极性的重要地位,他第一次精辟地论述了启发式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当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时,教师才适时地诱导、引发,帮助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端正思维的方向,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 学思并重

学和思就像是一车的两轮,一鸟的双翼,是互相支持成长的。 孔子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随时都在指导学生“学”和“思”同时并进。 他的原则是老师举一,学生也要能够反三,老师导引问题的两端,而学生就要能够反思而执得其中。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他精辟地阐述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他认为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乱而不明,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空乏而不实,没有进步。“学思并重”解决了学与思、掌握知识与发展思维的矛盾。学生由于年龄和社会经验不足的原因,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能把发展思维与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教授正确的学习方法。

(四) 由博返约

孔子在提出教学过程中的“因材施教” 、“启发诱导”、“学思并重”这三个原则之后,又提出了“博学多闻”的主张,以此来解决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的矛盾。他主张学生应当“多闻” 、“多见”, 知识面要广,才能适应社会。他带着学生周游列国讲学,虽然有热心政治的因素,但也不乏让学生多接触社会现实的苦衷。这与他培养适合于统治阶级选拔的人才这一培养目标是分不开的。孔子把当时正统的、比较有影响的诗、书、礼、乐作为教学内容,范围涉及政治、军事、礼仪、外交、文学艺术等等。他自己为能做到博学,经常多问多学,所以才成了多才多艺的人。

二、孔子对教师成长的影响

教师这个职业,俗话说是良心活,教师的职业生涯,就要象孔子投入毕生的精力与代价,和学生一起行影相伴,了结学生的喜怒哀乐。1、安贫乐道,热爱教育事业,是我们首先应该作到的,经济地位的显赫似乎从来与教师无缘,孔子带着学生周游列国,经常不被接纳,时有冻馁之虞。我们教师首先就要正确认识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教师的职业生涯是漫长而宁静的,我们倡导“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心态与环境。2、孔子还提出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的教育原则和强调教师的威信,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为人正派,以身作则具有稳定的人格特征要有强烈的与学生交往的意向,要有及时阐述思想的健谈风格,要有一贯的热情乐观的待人习惯。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子教育我们要实事求是,要诚实谦虚。教师的职业性格是诚实的,教师要诚实对待那些影响学生知识和生活的教育过失,并且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教师在学生面前,也要学会道歉,教师的道歉将会重新获得学生的信任,教师坦率地承认错误的事实或不当的解释,不但能使自己诚实的品格得到具体表现,还能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4、终身学习的观念。孔子把一生都倾注与教学,教师要传播知识,就要先拥有知识,为了教书育人,必须知道的越多越好,学习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要了解和掌握一门课程要虚心接纳别人的知识。

总之,孔子是我国古代史上第一位将毕生精力贡献于教育事业的伟大教育家,他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格局,贯彻了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整理古代典籍用做教育弟子的教本。他首倡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学思结合等的教学原则和方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不愧为万世师表。虽然孔子那一时期的教育与今天的教育在本质上有很大不同,但其中的有价值部分一直为后人所引用。我相信孔子的这些教学方法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所帮助、有所启迪。我们应学习借鉴这些优秀遗产,其目的就是要古为今用,力争做一名优秀教师,教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如果广大教育工作者能从孔子的教学方法中求得教学真谛,我们的现代化教育将会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 篇十

启发式教学和传统教学不同点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是通过启而迪之,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真正的学习主体是学生,而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灌输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所以在围绕教学大纲备课时,教师不仅要熟悉授课内容,更要在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上,对课程进行有计划地设计,尤其是重点、难点内容。如何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学习是备课的重点,也是关乎启发式教学成败的关键。

2各种启发式教学手段灵活运用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教学的指导方针,更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它包含多种教学手段。常用的启发式教学手段包括提问启发、对比启发、类推启发、病例启发等。

2.1提问启发式教学

即教师将授课内容精心设计成问题,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其独立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进而对知识点加深理解。例如在讲授瞳神紧小的病因病机时,可以提问:“关于瞳神紧小病因病机的学说有哪些?”。通过引用倪维德《原机启微》“足少阴肾为水,肾之精上为神水,手厥阴心包络为相火,火强搏水,水实而自收”,提出“什么是强阳搏实阴论?”通过引用黄庭镜《目经大成•八十一证•瞳神紧小》“因劳伤精血,阳火散乱,火衰不能鼓荡山泽之气生水滋木,致目自凋,而水亦随涸”,提出:“黄氏对该病的病因病机如何认识?”。通过上述不同的观点,引导学生将该病的病因病机概括为虚实两方面:实者为外感热邪或肝胆火热,火邪攻目,煎熬神水,黄仁受灼,致瞳神展缩失灵;虚者为劳伤肝肾或久病伤阴,肝肾阴亏,虚火上炎,神水受伤,瞳神失养。教师运用提问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2.2对比启发式教学

对相似的知识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深入思考,总结归类,找出异同。例如“针眼与胞生痰核均表现为胞睑硬结,二者如何鉴别?”,引导学生从病因病机、发病部位、症状、病势、病程等方面进行思考,通过比较异同,进而掌握疾病。也可以是不局限于某个章节,模拟临床,直接从症状着眼,例如“患者自诉视一为二,应考虑哪些疾病?”。对比启发式教学是在前期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提问的方式,将易于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梳理,运用横向思维,改变了僵化的知识结构,从而巩固了教学效果。

2.3类推启发式教学

学生在学习中医眼科之前,均已学习了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而中医眼科学亦属于中医体系的一支,故在讲授该门课程时,可引导学生利用已学过的中医理论,推导出新的知识点。例如在讲授聚星障之风热客目的辨证论治时,从症状上来看,由于病邪为外感之邪气,故推导出该型病情较轻,以黑睛浅层点状混浊,抱轮微红为主,全身症状、舌脉同外感风热的表现;继而推导出其治法应以疏风散热为主,方用银翘散加减。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又锻炼了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

2.4病例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经典案例范文 篇十一

[关键词] 产品设计 案例教学 实施

中国自古以来就主张“学以致用”,仅仅“纸上谈兵”已不能适用于讲求高效的现代社会。案例教学法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工具。所谓案例教学法是让学生从分析真实个案中发掘所学知识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或基本程序。案例分析教学法在发达国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已经有130多年的历史。

近年来设计类专业普遍存在教授知识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这已成为人才培养的瓶颈。案例教学法无疑成为最简单可行的解决方法之一。

设计类案例与法律、医学、管理案例的产生不同,是通过教师将已经成功的产品的产生过程进行细致的分析,对设计过程中所要考虑的问题以及所要完成的工作进行概括描述和提炼加工而形成。通过教学案例,使学生充分了解产品设计的各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同时对产品的成功因素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全面的理解。但就整体而言,能够在工作中熟练运用这一工具的教师并不多。

一、产品设计教学案例的选择

案例教学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之一在于案例的选择。有效的教学案例既能很好地阐释理论与实践的关联,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目前适合教学的、高质量的案例较少,因而有效的选择设计案例则显得更为重要。一般选择设计案例可以多从这几个方面考虑:

1.考虑教学的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案例,要教哪一方面的主题、概念、理论和模式?考虑什么类型的问题?阐明哪一类问题?这是选择案例时必须要考虑的。在所选择的案例原型上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再加工,才能满足课堂案例教学的需要,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2.广泛开辟案例来源。目前,案例原型的收集基本来源于书籍(包括各种教材、案例库、杂志等)、网络、光盘等媒介。实际上,产品设计是与企业联系紧密的,为了案例更具现实性,需要教师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收集整理资料,自己编写案例。多渠道收集案例,能够帮助我们获得一定数量的资料,进而才有可能从中挑选高质量的案例。

3.案例产品要广泛。产品设计案例教学中,出现了大部分教学案例都以电子产品为主的现象,例如:海尔的白色家电;Plipe的小电器产品等,已经让学生反感,甚至出现对案例教学排斥的现象。因而,案例教学中涉及的产品应当具有广泛性,使学生感到理论在实践中运用之广,与个人联系之密切,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兴趣。在实际操作中,案例教学中涉及的产品从出处上看,既要有国外知名企业设计的产品,也要有国内优秀企业的产品;从产品种类上看,既要有工业产品,也要有一些轻工业小产品;从产品销售成效上看,既要有实践成功的产品,也要有实践上存在失误,甚至失败的产品。这样,多角度的理解、反思各种类型产品的设计过程,可以加强学生对设计及企业运营机制的理解、运用。

4.经典与时效案例并重。经典案例由于其典型性,能够深入浅出地阐释理论与实践的关联,而被长期、广泛的采用。但是,也应该注意,案例的选择应把握时代脉搏,紧跟行业发展,选择一些反映时代、行业发展的新案例。强时效性的案例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行业以及学科的发展。

5.有效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学生在学习案例时,往往将其当成一则故事或传奇来听。学习完毕,常常不知案例的思考点在哪儿。因而,以引言开始,告诉学生需要了解的内容:案例讲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清楚地定义案例的问题,说明为什么介绍此案例,如何使用。可以针对特定教学内容,给学生留一些问题,启发学生从这些角度思考问题。

三、案例教学的实施

在综合性案例教学过程中,我们实施了五步法,即布置课题、阅读案例、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1.布置课题。把已有的成功产品作为设计课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作出该产品的设计分析。课题的内容应具有目的性、典型性、真实性、复杂性和启发性。例如,在案例《freeplay的成功》中,设计师如何做出设计决定的?什么样的设计最合适非洲使用?你以为应该用哪些方法做这类选择?为什么?

2.阅读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重要一环。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案例,并查阅其他有关资料,分析设计,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小组讨论。首先是在五至六人组成的讨论组中由每位学生就自己的理解对产品作出现状分析和说明,提出改进的措施,重点阐述实施方案的理由和难易程度,并做出实施效果的初步分析,然后,大家集思广益,小组内展开讨论,讨论的重点一是明确该案例要决策的主要目标;二是进行各个实施方案的相互对比和分析评价。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可以以讲课、讲义、电化教学等形式提供认知输入,描述与案例有关的理论和各种模式。

4.代表发言。在班级讨论会上发言是案例教学法的中心环节。由每个讨论组派一名代表上讲台,讲述本组对案例的理解、分析、判断、论证和决策过程,说明解决问题的实施方案和步骤,并做出实施效果的分析。这时候,教师可以从讨论所列出的问题或事实中转向讨论主要问题,并进行评述,鼓励他们多角度、多因素地观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拓宽思维的能力,启迪他们学以致用的创造意识。然后,组织全体同学进行分析、讨论、评价。

5.教师总结。在案例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总结,但总结的重点不是对案例分析所做的结论性意见。因为,解决设计问题的方案不是唯一的,所以教师的总结应是就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对正确的论点给予肯定和完善,指出一些带有倾向性和原则性的问题,特别是对某些问题可以更深一步的思考,做出启发式的诱导。

总之,设计类教育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感受、理解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水平法律工作者的重要途径。案例教学中教师承担案例教学的组织者、启发者、推动者角色,如何更好地开展案例教学工作,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反思,才能真正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 篇十二

[关键词]英语课堂 启发式教学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学生都一味地追求高分数,甚至有时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教师上课多数情况下采用的是‘注入’式教学,这种教学严重妨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一个学生如果没有自学能力,就谈不上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谈不上自我发展。”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增强他们学习的决心与热情。启发式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指导思想,是讲授法,问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载体,它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但启发式教学并不是立竿见影,一用就能产生很大的效果的。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不能误把“满堂问”当作启发式教学的法宝。通过对当今中学英语课堂的观察与实践,笔者对启发式教学在英语课堂上的运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要运用好直观的启发教学,使教学形象、直观、活泼、有趣

广泛利用实物、图画、动作等直观手段,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促使他们用英语和客观事物直接联系,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使用,能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例如,我在讲动词“help”的不同用法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个顾客买东西时店员问他:“Can I help you?”的情景片断和一个人落水后大叫“help”的情景画面,然后让学生自己体会它们之间在不同的情景中的不同含义并解释出来,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这一词的用法而且由于借助于情景记忆印象很深且不易忘记。又如上“Life on the go”这课时,利用自制的CAI课件给同学们看电脑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具体例子,使学生对电脑有了感性的认识,激发他们对本课的兴趣。

二、要运用好设疑式的启发教学,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例如,有一次讲到介词后动词的变化问题,一学生说介词后的动词全部都要用-ing形式,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写出一句子:The boy did nothing in the classroom but ,然后介绍but后用sleep还是sleeping?学生中大多数人都认应用后者。于是,我颇具哲理地启发道:“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喔。”这就形成了一个“悬念”,学生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迅速形成,激起了解决问题的兴趣与需要,然而,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下课查资料,第二天告诉我。这样,我不但通过设疑启发学生去思考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三、要运用好讨论式的启发教学,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相互交谈,大声议论,从而积极展开思维活动,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例如,我在上“Aswan Dam”一课时,待学生理解课文后我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问道:“一个国家花费了那么多时间和钱财建造这么一个大坝,应该如何充分利用呢?”然后让学生讨论。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很多主意,我则时而给予鼓励,时而提出反对意见使他们的思维更严谨,看问题更全面。例如,一个学生提出可把大坝上作为公路一段。我就提醒说那会污染水资源,如果一辆油罐车在大坝上翻车了怎么办?我国的水资源保护法也有类似的条款。其他学生也提出要开发旅游项目、发展水养殖业等等,整个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思维也非常积极,效果很好。

四、要运用好对比式的启发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对比式启发式教学,是现代外语教学法都引用的基本方法之一。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尽力启发学生去找出英语中音与音,词与词,句与句以及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使学生进行联想,建立起英语概念体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并使学生在大量的陌生的语言材料中找出多种联系,加深理解和巩固记忆。例如:我在讲到sometime时就列出sometimes、some time、 some times然后问学生它们之间的区别。学生们似曾见过,但又说不清它们的区别。于是我就启发他们:some可表示“一些、某”,time可表示“时间、倍数、次”。然后逐步再启发他们sometime表示“某一时间”, some time表示“一些时间”等等教他们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再如学There be结构时,就将它与 have(has)进行比较,明确指出There be的地点性和have(has)的所有性,使学生能更好的区别它们的意义和它们的不同用法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在语法教学中,英汉两种语序比较也很有启发性。因为在很多句子中,英语语序与汉语语序不同,甚至相反,当然在很多情况下也是一致的。每当碰到这种情况时,就给学生指出两种语言的异同点,尤其是不同之处,从而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运用启发式教学,要更新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这一方针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当然,运用启发式教学的途径是各种多样的,还有待于我们不断去研究、去探索,并不断地运用于教学之中,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韩英。谈英语口语课堂上的启发式教学。黑龙江教报,2004,(2):103-104.

孔子启发式教学 篇十三

关键词:教学思想;因材施教;启发诱导

孔子,可谓是儒家的开山鼻祖,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用他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在了教育事业上,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与原则以及教师自身修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我国教育历史上最宝贵的教育遗产。研究孔子的教学思想对现代教学理论及实践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孔子的教学思想

在教学思想上,孔子非常重视后天经验的学习。主张以闻和见作为知识的源泉,“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指导学生从多方面获得知识的,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 孔子的学习思想

孔子的观点认为,学习过程包含“学、思、习、行”几个因素。学习态度方面,主张“好学、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学生在学习上要虚心,“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学习贵在有恒心,“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论语・子路》)。在学习方法上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学与习相结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学与行相结合,学以致用,多问多见,去伪存真。

(二) 孔子的教师修养思想

在教师的教学态度上,孔子主张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无隐无私;师生互学,教学相长。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诲人不倦”也是孔子最可贵的的精神。无论什么向他人请教,他都毫无保留;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坚持教学。“仁者爱人”的思想也贯穿了孔子一生的教学生涯。

(三) 孔子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1. 启发式教学

关于启发式教学,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宋代教育家朱熹的解释是:“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可见,“愤”就是指学生在对某一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时,急于解决但尚未搞通时矛盾的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就应该适时地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加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而“悱”是指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思考,但是还没有考虑成熟,想说又难以表达出来的另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该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也就是“发”。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原则生动地体现了孔子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完整过程。

2.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经验的核心。因材施教是指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的志趣、能力等个性特点,有区别地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培养不同类型的各种人才。孔子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智力、个人能力和兴趣爱好等,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此外,孔子还善于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别才华,并对其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3 .循序渐进

孔子在教学中也非常重视循序渐进的原则。孔子认为,“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学习是一个具有客观性的自然发展的过程,应该按照其自然规律的顺序进行。教学不应该超越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并且要注重学习的顺序。

二、对现代教学研究的启示

(一) 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首先表现在教学观念的转变上。在课程内容和培养环节的设计上,从“以学科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素质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观念上来;教学过程从“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变;学习目标从“知识观”向“能力观”转变;人才观由“知识型”向“创新型”转变。教学更更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注重让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受到广泛的文化熏陶,拓宽视野、陶冶情操、养成健全的人格,并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和科学素养。在教学实践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的支配下,教师把精力重点放在了如何“传授知识”方面,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这种风气已悄然成为教学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要改变这种不正常的教学局面,必须首先转变以讲授知识为中心的错误观念,确定以学生的学为本的教学思想,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把“教”放在引发、指导、组织和鼓舞学生的“学”上,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他们发展自身的创造力,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2.以培养多元化的综合性人才为目标

在课程的设置上,开设有关国际政治、文化艺术、经济发展以及文化修养等方面的课程;加强外语教学,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外语交际能力;增加各种涉外专业,以培养懂科技、通外语、会经营、懂管理的,既具备综合的知识技能,又拥有智慧和情感的多元化的综合性人才为目标。

3.以发展学生智能为核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阶段,是学生为自身今后的发展创造力的培养打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智力和能力发展的最后阶段。现代教学的研究应该将重点放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上。在教学过程中要兼顾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进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和学习意志,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二) 对教学方法的启示

1.因需施教

因需施教是指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并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开设不同课程的教学思想。例如,很多学校都以选修课的形式为学生开设了古代文学、古典音乐、外国风情、游泳、滑雪、保龄球等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既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又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和社会素养;在文化课程方面,以我校为例,由于日本的电子及软件技术比较先进,为方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日本先进的技术及信息,学校为软件学院和计算机学院的学生开设了第二外语(日语)课程。

2.因材施教

在现代教学中,“因材施教”仍然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重要的理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个性差异,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与不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在以因材施教的思想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各因其材,即在保证同意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特长和优势等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及才能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3.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虽然一直为人们所崇尚,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注入式”教学却长久地支配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教学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背的模式仍然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式教学应当把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教师首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并且要善于设疑、激疑、释疑,对自己所传授的知识必须要有透彻、深刻的理解;诱导学生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帮助学生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

4.注重教与学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启发式教学思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只有主体和主导作用有效地相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启发和激励学生的内在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现代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键是要做到: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实践,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改变在封闭的学校环境内组织教学的传统做法,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想。

(三)教师自身修养

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身教比言教更重要,更有力。教师不能光口头说教,而是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举止行为作出榜样,以达到使学生潜移默化的目的。

其次,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及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各种知识及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顺利地开展教学工作。

三、结语

孔子的教学思想至今仍然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只有启发诱导,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另外,在教学内容上,也要趋于综合化。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各学科既高度分化、又趋向综合、广泛交叉、相互渗透。将相关的学科知识融为一体,使学科独立朝多学科内容有机结合的方向发展,形成不同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学术氛围,以拓宽学生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涵盖面,实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多元化综合性人才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注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0.

[2]赵爱平。先秦儒家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J].开 封大学学报,2008,(2).

[3]孙泽文。我国大学教学改革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J].

启发式教学的特点范文 篇十四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特点 要求 原则 方法 内容

一、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启发式教学艺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组织引导学生的认识活动,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积极性思维、培养独立思考、自己获取知识的习惯和能力,实现由“学会”向“会学、“善变” 的转变。因此主体性特点是启发式教学的艺术的本质特点。启发式教学艺术作为启发教学思想指导下的一种学科素质教育艺术,并不是独立地存在于某一个教学环节,也不是只适用于某些教学内容的教学,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它在旧课复习、新课导入和知识巩固,授课结尾、布置课后作业等环节都有所体现。

教育家第斯多德惠指出:“教师必须有独创性。” 启发教学艺术具有创造性的特点,而且这种创造又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艺术贵在创新,启发式教学艺术作为学科素质教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创造性的特点。特别是要依据教学对象的思维形式和发展规律及不同的特点,依不同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的不同要求,恰当地选择、运用启发式教学艺术的具体方法。且不断丰富启发式教学艺术,同时教师个体具体有不同的价值观、教学观,具有不同的个体特点,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启发式教学艺术的方方面面,形成各自独特的风格。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艺术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

教学是有目的活动,运用启发式教学艺术不能随心所欲,应该具有比较明确的目的。运用教学启发艺术以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使其逐步做到勤思、会思、善思。著名的教育家爱德华。德波诺认为:“教育就是教人思维。” 首先,教师会运用行之有效的启发方法,反复激发、唤醒学生思维,促使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其次,勤思还要会思,即教师运用各种启发手段把如何思维的方法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如分析法、综合法、抽象法、比较法等一旦被学生所掌握,既促进他们勤思,又能更有效地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水平。研究发现表明,思维方法是所有方法中最具有转换功能的。正像赞可夫所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再次,会思还要善思,也就是要运用启发式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诸如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深刻性与广阔性、思维的灵活性与批判性等。尤其是批判性思维,目前来看是我们学生最缺乏的,因而显得更为重要,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总之,教师通过启发、引导,促使学生勤思、会思、善思,达到发展多种思维能力的目的。

2.要有针对性

运用启发教学艺术必须要有较强的针对性,以提高启发的效果。要针对学生原有的思维水平,并以此为起点进行启发。以低于学生原有思维水平为起点进行启发,往往只能维持原有水准,达不到提高的目的;以高于学生原有思维水平为起点进行启发;没有必要的“垫铺”则会导致启而不发。总之,找不准“基点”,就不会有好的效果。

要针对学生容易出错之处进行启发、学生易错之处,往往也是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这正是教师应予以启发之处,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是防错,有经验的教师可以估计到学生的易错之处,用启发式的形式,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就形成正确的概念和技能;第二是纠错,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学生自我发现错误,自我纠正错误,因而纠正更深刻、更彻底。总之,针对学生易错之处进行启发,以改进其思维方式,提高思维能力,为后续教学打开”通道”。要针对学生的兴奋点进行启发。从一定意义上讲,“启愤发悱”,就是要针对学生的求知的兴趣点、思维的兴奋点进行启发。抓住了这两点,就会做到事半功倍,进一步提高启发的效果。

3.要有良好的课堂气氛

发扬教学民主,创设课堂民主气氛,是运用启发教学艺术的重要条件。只有当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表达时,我们教师才能知道学生“疑”在哪里,“惑”在何处,才能检查启发的效果并有效地予以调整。优秀教师总是善于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来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北京市宁鸿彬老师对学生有“两欢迎、三允许”的规定,即“欢迎质疑,欢迎争辩”,“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总之,努力捕捉学生思维的每一束“火花 ”,抓住学生思想的每一个“闪光点”,并适时地予以“收聚”和“放大”,是启发教学艺术的前提。

三、运用启发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思想的启发。

学生学习的困难主要来自于自己的信心不够或者是兴趣不足,如果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可极大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时,我们常常布置一些诸如:查询一下我国历史上有哪些大教育家,他们有怎样的业绩,从他们身上你有何感想或者收到怎样的启迪等,在适当的时候,在课堂上让同学们自己交流、总结,结合实际,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与人生目标。在思想上的这种启发给教学带来了思想的内涵,在使教学变得生动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促进作用。

2.品质的启发。

有些学生学习的理念不健全,运用知识的意识十分淡薄。这也是教学与学习的一大障碍,许多极为肤浅的知识原理往往花费很大的力气也不能让学生明白。为此,应极为注重在这方面的开导与启发,抓住生活和课堂的每一个机会,启发学生用知识说话,用知识描述生活,用知识分析事理,用知识理解世界。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理念,从意识中拉近了学习与学生的距离。这种启发式教育的长期坚持,使得教学更加的轻松。

3.灵感的启发。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思想个体,他们的思想常常会迸射出极为智慧的灵感火花,有些思想甚至能令人欣喜若狂。而这些闪光点,一点一点地被发现,被认可,被放大,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视野,拓宽了学生们的思路,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了他们的鲜明个性,还可以最大程度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会十分活跃。上课时对学生的灵感进行适时的引发,把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统统交给学生,还要对学生出具的观点、方法进行“苛刻”的质疑,引发激烈的讨论。但有时 灵感可望而不可及、不过这样的课堂气氛是老师们十分渴望的。

4.方法的启发

它是重要的部分,学生学习不好大多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习惯不合理。对此,在平时上课时,并不是直接说教,而是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分组实施,对比过程与效果,让学生自己得出哪种方法好,哪种方法不好。或者学生共同讨论哪种学习习惯有利于学习,而哪种习惯应该是摒弃的,以及怎样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等。在具体知识的学习方面,老师也从不向学生灌输应该怎样应该不怎样,而是和同学们一起质疑,适当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或集体讨论,从中进行启发教育。

结束语: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教学的特点,应大力提倡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应用于素质教学当中。教师在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应该结合每门学科的特点,对启发式的内涵、启发式的基本要求和关键等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索,掌握启发式教学的内部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王松泉,董百志。学科素质教育艺术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年3月。

[2]董国华。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8年2月。

[3]陈春荣,孙菊茹,谢云。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8月。

[4]崔向录。素质教育[M].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年2月。

[5]刘飞。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效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6月

上一篇:我们的新老师 我们的新老师作文优秀7篇 我们的新老师作文600字初中作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
心得体会推荐
  • 2021年春季学期三年级班主任工作总
  • 2020年下学期八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
  • 班主任学期工作总结二年级 班主任
  • 2020音乐教师工作总结个人 最新音
  • 中国最大的贪官落马排名情况(中国历史最大贪高官排行)
  • 教师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精选8篇
  • 农村团建合作方案范文共29篇内容 农村团建合作方案范文共29篇
  • 看守所执法细则(看守所执法细则(2013最新版本))
  • 党员与群众谈心谈话记录内容最新13篇 党员与群众谈心谈话记录内容最新13篇范文
  • 2017年中国最大的黑帮排名(中国黑道排名前十名)
  • 猜你喜欢的心得体会